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业水资源

仪器信息网农业水资源专题为您整合农业水资源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业水资源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业水资源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业水资源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业水资源话题讨论。

农业水资源相关的论坛

  • 【转帖】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

    提 要 论文首先分析了在现状年(1993 年)供水能力和需水条件下,1960~1993 年的气候波动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和脆弱性的影响。然后根据未来气候情景分析了在 2000 规划年和 2020 规划年供水能力和需水要求下,未来气候变化(2000~2042 年)对水资源供需平衡及脆弱性的影响。在农业需水保证率 50% 时,2000~2019 年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但 2020~2042 年水资源短缺 2.0~5.7亿m3。若考虑未来气温的上升,则水资源短缺进一步加大。因此,2020 年以后需在调入 5.6亿m3 客水资源基础上,从区外调入更多稳定的水量以保证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2838]气候变化对莱州湾地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url]

  • 【转帖】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

    [size=3]摘 要: 在城市水利学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并简述了城市雨水资源化的提出及其内涵,提出了实现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基本途径,为城市进行雨水的高效利用提供了依据。关键词:城市雨水资源化;汛期雨水;防洪排涝1 雨水资源利用的现状 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众多城市水资源问题的接踵而至,人们对于雨水资源利用的兴趣又逐渐增加。从1970年以来,雨水资源利用技术从孤立小块地区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际雨水收集系统协会 (IRCSA)应运而生;德国从80年代后期开始,修建了大量的雨水调节池来处理和利用雨水;日本在雨水利用、防灾等方面也作了不少的研究并卓有成效。我国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如北京1988年以来修建了50多座橡胶坝拦截雨水,甘肃水利部门利用雨水集流水窖抗旱效果明显,南方有些地区进行有效雨水拦截以减少水稻灌溉,舟山群岛、南海诸群岛的雨水集流,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雨水蓄积,湖北、安徽等地的埂塘田生态系统,黄、淮海的节水农业等都是我国雨水资源化和有效利用的成果。2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内涵2.1 问题的提出 目前,由于许多大中型城市排涝设施不足,或年久失修,导致城市雨水排泄不畅和洪涝灾害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另一方面,因缺乏对城市雨水收集及综合利用系统的研究,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施,使雨季径流白白流走,而到了旱季却缺水严重,这使得许多城市不仅面临着防洪排涝的艰巨任务,同时又不得不想方设法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为此,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防洪和缓解水资源危机的一种措施被提了出来。所谓城市雨水资源化就是通过规划和设计,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将汛期雨水蓄积起来并作为一种可用水源的过程。它不仅可以增加城市水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减小城市径流量,延滞汇流时间,减轻城市排洪设施的压力,减少防洪投资和洪灾损失。2.2 城市雨水资源化的内涵 城市雨水资源化作为水资源化的一种特殊方式,其概念具有以下几个内涵:①强调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而不可盲目地进行;②强调通过工程设施对大气降水加以充分利用;③ 突出通过人工方式将雨水资源向其他形态水资源的转化与调蓄;④强调以最大、最优利用雨水资源为主,同时兼顾雨洪控制;⑤在区域上,城市雨水资源化最重要的地区是那些缺乏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城市,例如缺乏淡水的沿海城市;⑥降雨较多的地区,非常适合开展城市雨水资源化。由于降雨量大,对于蓄水工程设施的容积、储存时间等都要求不高,这样的工程设施容易建成,并且投资少,而对于少雨地区,更应该进行城市雨水资源化,对来之不易的汛期雨水尽可能多地进行蓄积,以补充可用水源。[/size][size=1][/size][size=1][/size]

  • 【讨论】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

    在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水危机刻不容缓地凸现出来。水文地理学家指出,尽管人类可以循环用水,但水也是不可再生的。目前地球上的淡水足以养活整个人类,但是,浪费、污染和用水的分配不均都促使了水危机的产生。其中,水体污染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必须立即着手给予解决的问题。据联合国2000年的报告,发展中国家喝不到清洁水的约有10亿人,每年因饮用不洁净水导致死亡的有1000万人。而由于一些地区的河流、湖泊,甚至海洋污染的日益加剧,水自我清洁的能力也在逐步衰退,人类正在为自己的轻率和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世界上的重大石油污染事件已有近20起。 南极洲终年冰雪覆盖,这片“白色大陆”蕴藏着大量未被污染的淡水资源。然而,人类的活动已经开始频频威胁这片洁净的大陆。为此,国际性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严格禁止向南极海域倾倒废物,以免造成对该水域的污染。

  • 【转帖】《干旱环境下的水资源管理:以色列的实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摘要

    以色列的年总可利用水量为18 亿立方米,人均少于300 立方米State Comptroller(1990)。在2005 年,大约45%的水被用于城市(主要是居民消费),50%用于农业。从区域分布来看,以色列大约80%的水分布在北部,20%分布在南部。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很大而导致每年的可供水量不同。地下水提供了供水总量的55-70%。水资源状况由于自然水资源的稀缺,在采取了许多积极的保护措施之后,以色列把非传统水资源开发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其努力集中在下面几个方面:(1)废水的复用以色列有大约4 亿立方米的城市废水,这形成了最大的潜在水资源。现在,大量的废水在经过各种处理之后,用来进行农业灌溉,其余的废水由于缺乏处理和复用设备而排放到河道和海中。在1999 年底,估计3 亿立方米(25%)的灌溉用水来自废水回用,估计到2020 年这个数字会增加到6 亿立方米。(2)截流和人工回灌由于地表径流很零散,已经建立了一些截流体系,将暴雨径流从河流引到水库,并泵入供水系统,或回灌地下。目前,每年大约有4 千万立方米被截流,而每年暴雨径流的潜在可截流量是1.35 亿立方米。(3)人工降雨人工降雨在以色列全境已经实施了30 年,采取的方法是地面燃烧和飞机播撒。实验表明,这些方法可显著增加降水,估计在北部地区可以增加10-15%的降水。(4)海水淡化以色列有很多小型和中型海水淡化厂,最大的每天可生产4.4 万立方米淡水。第一个海水淡化厂的能力是每天1 万立方米,是1997 年建立的,还有一些正在准备建设。在1998 年,以色列的年供水达到了大约21 亿立方米,其中75%是可饮用水(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淡化),其余还有一些处理后回用水等。预计未来回用水和海水淡化的重要性会加强。与其他用水类型相比,近年来城市用水在增加。水资源管理的立法框架1、一般责任和原则以色列水管理方面的核心法律是1959 年的水法,它是一部可操作性很强的法律,为政府提供了供水管理以及供水收费方面的法律依据(Laster,1976;Richard,1980)。这个法主要由基础设施部执行,以色列水委员会具体负责实施这个法,并向基础设施部报告。这个法规定水资源是公共财产,由国家控制,私人不得拥有水资源。1959 年水法有几个条款是有关改善水质的,1971 年该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关于水污染的条款(Tal,1994),所有的水污染,包括点源和非点源污染都被禁止。根据1971 年水法,水委员会有权制订一系列法令,以减少污染问题。比如要求消费者将水资源恢复到其原本状态,最严厉的是将“停止”的权力授权给水委员会。根据该规定,水委员会可以停止除饮用水以外的其它供水。颁布有关水质方面法规的机构原来是在农业部下面,1989 年相关职责被转移到了新成立的环境部(Tal,2002)。除了控制水质的法律之外,还有其他与水资源有关的法律,如引水和防洪法、公共健康条例等。总的来看,在过去30 年,在以色列的水资源法律框架中,基本的特点变化不大。2、水法(1959 及其修正案)根据本法,所有的水资源为公共所有,应首先被配置给最紧急和最有效率的使用者。本法也规定,所有的水源为公共财产,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水,但不得使水资源被破坏。国家将根据最有效的水资源保护、最优化的水资源管理和合理的水配置来制订水资源规划。与其他一些国家的法律体系不同,在以色列,土地拥有者不拥有流经其土地的地表水、地下水或在其土地上的水井打出的水的权力。只有获得了水生产许可,才可以从个人土地上的水井打水,即使这些水仅用于土地拥有者自己消费。在以色列,建立了一个水的公共拥有权和私人使用权之间的联系。此外,虽然水资源不属于私人拥有者,但水的生产和运输设备可以(在很多情况下)是私有的。因此,在水的配置中,水很有可能是通过私人机构输送到最终用户。各种打井、开采(生产)、供应、消费、地下灌注和水处理活动都需要得到许可。各种许可每年发放一次,有效期一年。许可证中罗列了与生产和供水的数量、质量、程序、提高利用效率、防止污染等有关的要求。如果这些条件得不到满足,或水源受到威胁,水委员会可能收回许可。水法没有确定水配置的优先序,有关的问题在一些相关的水条例中规范。根据这些条例,对于需求超过供给的区域,水的配置按照下列次序进行:居民使用最优先,之后依次是工业、农业、其他用途。原则上,每年要调整配置情况,以反映水的来源和需求的变化。对于居民的供水通过市政部门进行。市政部门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是一个一个水消费者,此外又是一个供水者。在1995 年以前,根据配额确定居民的用水量。95 年以后取消了这种方法,改成了一种新的价格机制,它要求每个用户设一个单独的水表,单独付水费。在工业用水方面,是根据配额来分配的,法规确定了不同工业部门的配额。有特定的条款针对小型用户(即小于每年5000-10000 立方米),工业用水也通过市政当局提供。在91 年对水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章水污染内容,新的规则反映了水资源利用中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第二章第20 条直接与污染问题有关,该条规定:“禁止任何人直接或间接或可能导致直接或后续的水污染”。这个法定义了污染水平的含义,建立了个人法律责任条款,污染者需支付治理费用,或者要求污染者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而且允许市民对违法者提起诉讼。环境部被授权保护水质,防止污染,颁布相关的法规。3、其他法律法规(1)水测定法(1955)本法一个基本的条款是有义务为每个用户提供水量的测定。用水费用的支付即按水表读数来定。本法授予水委员会有权禁止在没有安装水表的情况下供水。(2)打井法(1955)本法的目标是保护地下水源,防止由于过度开采导致的水污染和盐度增加。本法要求,任何打井活动或对现有的井进行改动,都必须向水委员会申请许可。如果打井或改动现有的井未申请许可,水委员会可以命令其停止并恢复原状。即使井只为个人消费使用,也需要许可。(3)地方管理机构(废水)法(1962)本法规定了地方管理机构在规划、建设和维护废水系统方面的权力和责任。它要求地方当局维护好其污水系统。新的污水系统必须得到区域规划委员会以及健康和环境管理机构的批准。本法也定义了废水系统的收费问题。(4)河流和泉水管理机构法,1965本法授权环境部,在与地方管理机构和内政部协商后,建立对于特定河流、泉水或其他水源的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要采取措施保护河流及其堤坝,以防止和消除污染。(5)若干水污染防止条例它们禁止任何人直接或间接将各类化学品或生物物质及其残渣倒入水源。

  • 国家全面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问责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国办发〔2013〕2号)要求,近日,水利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审计署和统计局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水资源〔2014〕61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对考核组织、程序、内容、评分和结果使用做出明确规定,这标志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全面启动。 《实施方案》明确,由水利部等十部门组成考核工作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对象为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考核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水利部,承担考核工作组的日常工作。 《实施方案》指出,考核内容包括各省级行政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两部分。目标完成情况主要考核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4项指标。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包括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及相应措施落实情况。 《实施方案》规定,水利部商考核工作组各成员单位,于考核期内各年度2月发布年度考核工作通知,明确对上一年度或期末考核工作的具体要求。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确定年度目标和工作计划,组织开展自查,形成自查报告。考核工作组办公室综合自查、核查和重点抽查结果,形成年度或期末考核报告。 《实施方案》明确,考核结果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年度、期末考核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告,并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期末考核结果为优秀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国务院予以通报表扬,有关部门在相关项目安排上优先予以考虑。 《实施方案》强调,对年度或期末考核结果不合格的省级行政区人民政府,要在考核结果公告后1个月内,向国务院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措施。对整改不到位的,由相关部门依法依纪追究该地区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在考核工作中瞒报、谎报、漏报等弄虚作假行为的地区,予以通报批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方案》的正式出台,将为推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考核工作提供实施依据,进一步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对于解决我国复杂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和重要影响。

  • 土壤养分速测仪在农业中的应用

    云唐土壤养分速测仪在农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它们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土壤样品中的各种养分含量,为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提供有关土壤肥力和养分管理的信息。以下是土壤养分速测仪在农业中的主要应用:  土壤肥力评估: 土壤养分速测仪可以测量土壤中的关键养分元素,如氮、磷、钾、有机质等,从而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士可以根据测量结果调整施肥方案,以最优化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精准施肥: 基于土壤养分速测仪的测量结果,农民可以实现精准施肥,按需供应农作物所需的养分。这有助于避免过度施肥和浪费,同时减少养分的流失,提高养分利用效率。  养分管理: 土壤养分速测仪可以帮助农民制定更有效的养分管理策略。通过定期测量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农民可以实时了解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从而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减少环境影响: 通过精准施肥,农民可以减少养分的过度使用,从而减少养分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有助于维护土壤和水资源的健康。  节约成本: 土壤养分速测仪的使用可以帮助农民根据实际养分需求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施肥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监测效果评估: 通过周期性的土壤养分测试,农民可以对施肥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养分管理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研究和决策支持: 土壤养分速测仪可以为农业研究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土壤养分数据,支持科学研究和决策制定。  综上所述,土壤养分速测仪在农业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精准施肥、优化土壤肥力管理、减少环境影响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从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 两会代表:将农业、食药监、质监等食品检测资源进行大整合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认为,整合目前分散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方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然而,食品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邢台市副市长史书娥认为,整合目前分散的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是提高食品安全的一个有效方法。  史书娥建议,国家应建设统一权威的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将目前分布在农业、食药监、质监(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的食品检验资源进行大整合,实现“种养殖环节检测、生产加工检测、流通环节检测、餐饮服务环节检测”统一的食品全面检测,实现“一个场所接待,一个场所检测,一个场所公布结果”的一站式服务;实现检测资源、经费、信息发布“三统一”。同时,成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既服务于政府的风险管理,又服务于公众健康和行业的创新发展。  “食品检验检测对于加强食品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 史书娥说。她同时指出食品检验检测却存在诸多问题。目前国内食品检验检测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现象突出。以市级为例,具有食品检验检测资质的主要集中在食药监、农业、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的抽检;食药监管部门负责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抽检,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进出口食品的抽检。各部门检测计划不同、检测信息不能共享,导致重复抽样、重复检测,检测资源浪费。  由于检测资源分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判工作与当前食品安全形势和监管要求不相适应。史书娥建议加强顶层设计,整合食品检验检测资源。

  • 【转帖】“世界水日”之水资源短缺,中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

    3月22日迎来第15个“世界水日”和第20个“中国水周”。严峻的水资源问题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一个不能回避的难点,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世纪挑战。水的问题依然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数字]贫水国遭遇污染之痛  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据预测,2010年,供需缺口近1000亿立方米。从大江南北到长城内外,从珠江流域到松花江之畔,水污染问题屡见环保部门的披露。仅以湖北省为例,全省70%的湖泊、80%的中小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日益下降,甚至恶化。  [委员建言]治污要从源头抓  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王少阶认为,水资源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整体资源。每一条河流、每一片湖泊用水量、甚至地下水超采和污染,都会给整体水资源造成危害。水资源污染给全局工作带来危害,必须从源头抓起:一是要积极开发能耗小、效能高的污水处理技术,净化工业废水,物尽其用,搞好循环经济;二是对耗水大的企业及农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提高循环水重复利用率;三是要制定各行业用水指标体系,实行用水许可证制度,达到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事例]“因水致病”现广东  在广东,水质性缺水的环境日益显现,部分地区出现“因水致病”、“因水返贫”现象。西江某河段两处水厂相距不到3公里,其间多家饲料厂、印染厂林立,污染企业将污水直排入江,而水厂供给几十万人的生活饮水却取自污染严重的江水。广州市区现有8座供水厂,其中5座供水厂多年原水水质严重超标,长期达不到Ⅲ类水质标准,甚至恶化为Ⅴ类或劣于Ⅴ类水质。  [委员建言]建立目标责任制  广东并不缺水,缺的是水质好的水。广东省政协委员黄步明指出,人口密度高,工业经济发展快,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导致水源污染,水质越来越差。身为广东省水利厅副厅长的李粤安委员说,为人民群众提供符合生活饮用水质标准的饮用水,除了需要具备先进的净水技术和工艺流程,更重要的条件是要为供水厂提供Ⅲ类以上水质标准的地表水。用受污染的原水制作成自来水长期供广大居民饮用和煮食,将对人体健康造成隐性的危害,不利于群众身体健康。  广东省政协委员们建议,从源头抓起,恢复和保护好水源头的生态环境,限定主要河流周边3公里内不得有污染性企业,不断完善污水回用系统。此外,建立并利用骨干水利工程来调整全省水资源的分布格局,缓解地区间水资源不平等问题;在制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时必须考虑水资源保护规划,使水资源保护规划与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可成立由当地行政负责人领导的"饮用水源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目标责任制,每年解决几个水资源保护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逐一落实,让广大百姓能够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数字]短缺和浪费严重  一方面存在严重的缺水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效率低,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十五"期间,全国农田受旱面积年均达3.85亿亩,平均每年因旱减产粮食350亿公斤。但同时,我国2004年万元GDP用水量为399立方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全国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约为1公斤,而世界上先进水平的国家(如以色列)平均单方灌溉水粮食产量达到2.5至3.0公斤。  [委员建言]三权挂钩分级管水  王少阶认为,水资源的管理对于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建立水资源市场、构建节水型社会,不仅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更需要发挥区域经济的协调作用。建议实行"三权挂钩,分级管理"的办法来保护和使用水资源,即所有权、经营权、使用权挂钩,国家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水资源,建立起水资源市场。这个市场由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共同组成。一级市场是由国家与竞争开发者形成的水市场,二级市场是由开发者与用水者之间形成经济关系。二级市场的水价要由国家财政、物价部门与开发者共同制定,遵循的原则是开发成本、税收和利润三者兼顾。同时还要顾及水资源的省地因大量提供水资源给本省经济发展带来的损失程度,适时地给予经济补偿,以使双方更加珍惜水资源。  近日,淮河最大的支流沙颍河上游沈丘闸开闸放水后,沿岸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下泄,造成沙颍河污染指标持续上升,出现一公里长的白色泡沫带。 陈建萍 谢岳铭 曾德明

  •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的通知

    [b]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的通知[/b]各市(州)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环办土壤〔2023〕24号)、《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发改环资〔2021〕13号),科学指导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结合我省实际,我厅组织制定了《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执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过程。附件:[img]http://sthjt.sc.gov.cn/app-editor/ewebeditor/sysimage/icon16/doc.gif[/img][url=http://sthjt.sc.gov.cn/sthjt/c23101814/2024/5/11/c2b46c5119ef47cdb716a8c5bb61ae07/files/%E5%9B%9B%E5%B7%9D%E7%9C%81%E5%86%9C%E6%9D%91%E7%94%9F%E6%B4%BB%E6%B1%A1%E6%B0%B4%E8%B5%84%E6%BA%90%E5%8C%96%E5%88%A9%E7%94%A8%E6%8C%87%E5%8D%97%EF%BC%88%E8%AF%95%E8%A1%8C%EF%BC%89.docx]四川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试行)[/url][align=right]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办公室[/align][align=right]2024年4月19日[/align]

  • 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2026年完成调查评价

    [color=#000000]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水资源基础调查工作,明确2024年开展实地调查,2026年完成调查评价,形成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color][color=#000000]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关键因素。通知明确了水资源基础调查的工作目标:以“三调”和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统一底板,以我国陆域国土空间范围内的所有水体(液态水和固态水、淡水和咸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调查对象,紧紧围绕自然资源“两统一”核心职责,充分发挥各级自然资源部门的优势,构建高效、顺畅的中央地方联动和部门合作共享工作机制,从自然资源的角度开展调查,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资源基础信息。[/color][color=#000000]通知明确了水资源基础调查的主要任务:水域空间调查,调查全国水域丰水期和枯水期、夏季冰川及常年积雪的范围、面积等情况;水储存量调查,包括地表液态水储存量、地表固态水储存量和地下水储存量,开展水下地形测量;水资源量调查,从水利部门获取地表水资源量相关数据,开展全国地下水资源周期和年度调查评价;水资源质量调查,调查获取全国地下水、重点地区地表固态水等水资源的质量;年度变化调查,掌握水资源年度变化情况并形成年度成果;水资源专题调查评价,围绕水资源与其他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开展专题调查评价工作。[/color][color=#000000]在时间安排上,通知要求2023年做好准备工作,组织调查力量,部署调查任务;2024年至2025年组织开展实地调查;2025年下半年汇总形成水资源基础调查基本数据;2026年完成水资源调查评价,形成全国水资源基础调查成果。[/color][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align=right][/align]

  • 【原创大赛】如何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之我见

    如何突破农业发展的瓶颈之我见 目前,很多调查资料表明,我国正处于农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使其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1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为了可持续发展,减轻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必须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减缓人口增长速度,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2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政策法规体系 坚持把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实施国家指导下的宏观调控与管理,逐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入,使环境保护与各项建设事业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农业环境保护机构,明确中央、地方及有关部门的责任,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一起抓;推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和“强化环境管理”的三大政策。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资源与环境保护的专门法规,如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矿产资源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全国已有17个省(区、市)和100多个地县分别制定了农业环境保护条例。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新的形势,特别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法制建设,制定必要的综合性自然资源管理法规,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另一方面,要强化有关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能力建设,配备必要的装备,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使资源环境管理真正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3广泛开展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中国生态农业是在总结广大农民二三千年积累的丰富生产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外生态农业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生态农业是在农业环境出现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工程方法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农业体系。其核心是: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统一为目标,因地制宜,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精华结合,使物质多次循环得到有效利用,提高产出率和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⑴通过调整工业产业和产品结构,消除重点污染源。淘汰落后工艺,推进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 实施废渣治理等综合利用项目,消除多年积存的老污染源,对超标污染源限期治理,实现达标排放。⑵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物质的多层次循环利用。逐步建立种养加一体化,农林牧渔多元化的农业发展体系。⑶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控制农业自身污染源。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使用量。综合防治,提高病虫草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用量。⑷通过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增进人民身体健康。绿色食品是一类无污染、安全、优质食品。发展绿色食品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应创造条件,积极开发。4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耕地;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控制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禁止滥砍滥伐,加强草地建设,植树种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施有机肥,开展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推行秸秆还田,加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就农业废弃物而言,我国每年收获农作物秸秆约6亿吨,用作薪柴或直接焚烧掉的秸秆占其总量的65-84%,目前的利用率不到20%;据估计,到2000年我国集约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量将达27亿吨,而目前无害化处理量不到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有潜力。5增加科技投入,开展宣传教育 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组织科技攻关,开发和推广污染防治的实用技术,扶植环保产业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产业的全面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生活提供各种服务。建立健全农村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为农民走向市场提供必要的市场信息。同时,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环保意识。 公众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力,公众能否有效地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在广大群众中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观念。各级教育部门应将可持续发展思想贯穿于从初等到高等教育全过程中。各地方、各部门要通过干部学校、培训班、讲座等多种形式向各级领导群众宣传,使他们不断增进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认识。 21世纪是中华民族振兴的世纪,也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村全面走向繁荣的世纪。紧紧围绕跨世纪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全面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协调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间的关系,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就一定会更加崭新地面向21世纪。

  • 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在农业中行业应用有哪些

    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在农业中行业应用有哪些

    [size=16px]  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在农业行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专业人员更好地管理土壤和作物,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以下是一些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在农业中的应用领域:  土壤分析与评估: 检测仪可以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电导率、微量元素含量等,为农民提供土壤的详细分析数据,帮助他们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和适宜作物种植情况。  养分管理: 检测仪可以精确测量土壤中的氮、磷、钾等主要养分含量,帮助农民合理施肥,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施肥方案制定: 基于土壤分析结果,检测仪可以为农民提供个性化的施肥建议和方案,根据具体土壤条件作物需求进行施肥,实现精准施肥,减少浪费,降低环境污染。  土壤改良: 检测仪可以帮助农民监测土壤的盐碱化程度以及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为土壤改良提供指导,选择合适的改良措施,提高土壤质量。  作物健康监测: 通过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以及早发现作物可能存在的营养不良问题,采取措施防止作物生长受到抑制。  环境保护: 合理使用肥料可以减少农田径流中的营养物质流失,从而减少对周围水体的污染。检测仪可以帮助农民控制施肥量,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科研和教育: 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也在农业科研和教育领域得到应用。研究人员可以利用这些仪器进行土壤养分变化的长期监测,以及探究不同施肥策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健康的影响。  总之,云唐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在农业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农业发展。[img=,690,69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8/202308301642513140_1417_6098850_3.jpg!w690x690.jpg[/img][/size]

  • 【资料】水资源名词解释

    水资源:可以按照社会需要提供的或有可能提供的水量,具有可靠的来源,能通过自然界水文循环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可以由人工加以控制,且其水量和水质能适应人类用水需求。水资源承载能力:指在一定的流域或区域内,其自身的水资源能够持续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包括工业、农业、社会、人民生活等),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的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是无限的,同时,他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在保持可持续发展,也就是保证生态用水和环境用水的前提下,再去谈经济发展用水。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根据水资源状况去确定发展什么,发展多大规模,多快的发展速度。各地需下工夫研究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比例。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在一些发达国家,要求城市和工业做到零排放,一方面节水,用水量零增长,另一方面对污水处理做到零排放。有的国家提出水体自净能力的概念,即水环境承载能力等于水体自净能力。降水量:从空中降落的雨、雪、雹等以及由水气凝结的露、霜等的总数量。以mm计。是雪、雹等应化成水的深度。按时段统计有:以降水的起止时计算的一次降水,以一日、一月及一年计算的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及降水量。由于降水的主要部分是雨或全部是雨,因此降水量又叫做降雨量。一般所说某地年降雨量若干毫米,是包括了所有各种形式的降水。流域平均雨量:又叫面雨量。水文工作中常需要推求整个流域面上的平均降雨量。最常用的方法是算术平均法和垂直平分法(又叫做泰森多边形法),也有用绘制等雨量线图来推求的。蒸发:水或冰雪变成水汽的一种物理过程。在水文气象观测中,蒸发是指水分由地表的水面、土壤、植物体逸入空气中的自然现象。蒸发的水量以水层深度毫米数计。它是气象、水文的重要因素,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很密切。蒸发能力: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水面蒸发:指水面不断向大气蒸发水分的过程。其蒸发速度可由蒸发器观测而得。以mm/d计。水面蒸发量是指某一时段内的总水面蒸发数。例如年水面蒸发量为980mm,6月的水面蒸发量为125mm。影响水面蒸发的主要因素有湿度、风速、气温及水体大小等。在同一气象条件下,蒸发器的水面蒸发值大于实际水体(如水库、湖泊等)的水面蒸发值,这是由于蒸发器本身及其四周的动力和热力条件与天然水体不同所致。因此蒸发器的观测值乘一折减系数后才能作为实际水体的蒸发值。在水利工程上,如计算湖泊、水库蓄水量的水量损失及水稻需水量等都要使用水面蒸发资料。干旱指数:指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土壤蒸发:指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到达土壤表面后的蒸发。影响土壤蒸发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土壤含水量、地下水埋藏深度、土壤结构、土壤色泽、下垫面的特性等。通过土壤蒸发量的测定,有助于了解土壤中水分的支出情况。植物蒸发:又叫蒸腾。指土壤中的水分经由植物体蒸发到大气中去的现象。是物理作用和生理作用的综合过程。物理作用是指蒸发面的液体扩散过程,生理作用是指植物根系吸水、体内输水和叶面气孔开放等过程。植物散发主要随植物种类、不同生长阶段而异,在充分供应需水量的情况下,与光照、气温、湿度、风速等有密切关系。应以大面积长时间观测为依据。蒸散发:又叫蒸腾蒸发量。地面上植物的叶面散发(蒸腾)与植株间土壤蒸发量之和。也就是灌溉工程中的作物需水量。径流:由于降水而从流域内地面与地下汇集到河沟,并延河槽下泄的水流的统称。可扥为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种。径流引起江河、湖泊水情的变化,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基本要素。表示径流大小的方式有流量、径流总量、径流深、径流模数等。地面径流:指降水后除直接蒸发、植物截留、渗入地下、填充洼地外,其余经流域地面汇入河槽,并延河下泄的水流。地面径流又由于降水形态的不同,可分为雨洪径流与融雪径流。前者是由于降雨形成的,后者是由融雪产生的。他们的性质和形成过程是有所不同的。当地径流:指由当地的降雨或融雪产生的径流。过境河流流入或引入的径流除外。它表征当地产生的可资利用的水量,在农田基本建设中应首先充分利用它。客水:指从本地区以外的来水。例如由过境河流流入的或由外地引进的水,以及由区外高地因降雨产生的滚坡水。在当地水源缺乏时,客水是可资利用的水量,但在当地水量充沛时,客水入侵,有时造成洪涝灾害,须加以防范。地下径流:降水到达地面,渗入土壤及岩层成为地下水,然后沿着地层空隙向压力小的方向流动,称为地下径流。地下径流是河流的一种水源。河流的枯季径流主要由地下径流补给。枯水径流:指非汛期的径流。它包括地面水及地下水补给。年、月径流:分别指一年或一月内流经河道上指定断面的全部水量。通常用年平均径流和月平均径流表示。研究年、月径流在地区和时间上的变化,可以为灌溉、发电等用水部门提供兴利计算所必需的水文数据。径流量:在水文上有时指流量,有时指径流总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槽某一断面的经流量。以m3/s计。将瞬时流量按时间平均,可求得某时段(如一日、一月、一年等)的平均流量, 如日平均流量、月平均流量、年平均流量等。在某时段内通过的总水量叫做经流总量,如日经流总量、月径流总量、年径流总量等。以m3计。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多年经流量的算术平均值。以m3/s。用以总括历年的经流资料,估计水资源,并可作为测量或评定历年经流变化、最大经流和最小经流的基数。多年平均径流量也可以用多年平均径流深度来表示,即以多年平均径流量转化为流域面积上的多年平均降水深度,以毫米数计。水文手册上,常以各个流域的多年平均径流深度值注在各该流域的中心点上,绘出等值线,叫做多年平均经流深度等值线。

  • 北京年均缺水15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不如北非

    北京年均缺水15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量不如北非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210817_458963_1611705_3.jpg294.1万立方米!7月30日的市区用水量出现在市自来水集团供水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时,引来一片惊呼。还好今年市区日供水能力极限比去年提升18万立方米,达到318万立方米,才算有惊无险。但294.1万立方米不仅刷新了北京供水百年纪录,更是再次发出了水资源紧缺的警报。目前,北京水资源年均用水总量达36亿立方米,而年均水资源总量仅有21亿立方米,缺口达15亿立方米。北京的年均水资源量平摊到每个人身上,甚至不足100立方米。北京人均水资源量不如北非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也曾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1956年至2000年,北京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7.4亿立方米,但是1999年以来,北京进入连续枯水期。近几年,北京平均用水总量36亿立方米,但年均水资源总量仅2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减少38%,缺口达到15亿立方米。同时,随着北京城市人口快速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减少到甚至不足100立方米。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等地区。这位负责人表示,天然来水急剧减少是造成当前本市水资源短缺的主导因素,同时也有人为因素,这是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水文自然变异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几年地下水位飞速下降“虽然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供水10亿立方米,对缺水的北京可谓雪中送炭,但是到目前为止,北京只能通过各种途径,挖掘潜能,维持当前的用水局面。”市水务局介绍,目前北京用水的水源来自三个方面:地表水、地下水和外调水。地表水主要是指水库里的水。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曾经对解决上世纪北京缺水问题起到过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北京新一轮的缺水问题中,能发挥的已经很有限了。特别是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在建成半个世纪之后,由于上游沿岸的污染和来水的衰减,已经丧失了向北京常规供水的功能。而密云水库虽然在水源地保护上做了大量努力,但入库水量逐年减少却是不争的事实。地下水方面,不得不用“超采”这样的字眼。上世纪70年代初,北京地下水水位很高,甚至出现了盐碱地现象。为了让地下水水位下降,开始大规模打井,水位快速下降。然而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让水位一路下滑,近几年,下降速度可以用飞速来形容。为了保障城市供水,2003年,北京在怀柔启动第一个备用应急水源地,随后又启用了房山、平谷和昌平四个应急水源地,全部都是地下水水源。市区和郊区的大部分自来水水厂,也都把地下水作为水源。此外,北京2008年起,利用南水北调工程开始从河北调水,包括河北岗南、黄壁庄、王快和安格庄四个水库。山西册田水库等水库,也多次向北京集中输水。北京还在密云水库上游通过统一调度,将延庆白河堡、密云遥桥峪、半城子等水库的水调入密云水库,增加蓄水,累计调水10.48亿立方米。■ 应对12年来新水用量减少10亿m3北京这个2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其实早已超过了其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大量聚集,缺水成了市民生产、生活最大的威胁。为了维持到现在,北京用尽了各种方法,除了寻找多种水源“开源”,还通过调整用水结构、再生水利用等办法“节流”。用三句话概括,就是农业用水负增长,工业用水零增长,生活用水适度增长。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北京近年来淘汰了很多耗水型工业企业,比如首钢、焦化厂等,仅首钢一年的耗水量就可以达到7000万立方米,是用水大户。工业用水的年耗水量一度达到过13亿立方米,2000年为10.5亿立方米,去年则下降到5亿立方米。在农业上,北京东南部地区30多万亩的稻田都改成了旱田。在生活用水方面,去年全市生活用水量16亿立方米。用水总量方面,从2000年到2012年,使用的新水减少了10亿立方米,这主要得益于再生水的利用。再生水主要可以用于工业、农业、河湖环境和绿化环卫等市政用途。其中用再生水替代工业用冷却水的效果最为明显。以前,工业用的冷却水都是使用地表水,改用再生水后,一年可以减少使用地表水2亿立方米。在河湖环境改造方面,再生水再次体现出它的优势。2000年,全市河湖水环境的水容量不足1亿立方米,而去年是5亿立方米,这得益于污水处理厂大规模建设后再生水水量的增加,让高品质再生水流入更多的河湖,为居民营造美丽的生态环境。■ 背景链接京城清朝水资源丰富历史上,北京是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清朝的京城甚至经常面临洪灾威胁,最大威胁来自有“小黄河”之称的永定河,皇帝赐名“永定”就是希望这条河不要再泛滥。此外,北京的万泉河、玉渊潭、莲花池等带水的地名,在当时都是名副其实的水域。随着北京的城市扩张、工业发展和人口膨胀,丰富的地表水系迅速断流、干涸,甚至地下水也超采严重,缺水局面渐渐逼近。新京报讯 居民平时的饮用水源水质究竟如何?昨天,北京市自来水集团表示,北京的水源多样,正在使用的22处水源地的水质,目前都进行了实时监测,80公里外的密云水库,水质状况也能实时传输到自来水厂。供水水源多样水质复杂北京供水水源包括了本地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外来水源。其中60%使用地表水源,40%使用地下水源。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北京从2000年以来连续12年干旱,不得不使用22处水源,由11个水厂生产自来水,供应北京市区几百万用户。供水水源地之多,在世界上都很罕见。昨晚,北京市水土保持工作总站主任毕勇刚告诉记者,事实上,房山、门头沟、昌平、延庆、怀柔、密云、平谷这7个山区都是北京的水源地,面积达1.072万平方公里,涉及567条小流域,“直接供水的22处水源就包括在其中”。“北京供水安全呈现出水源多样化、水质复杂化的趋势”,市自来水集团表示,目前地下水源大部分来自顺义牛栏山、平谷、怀柔应急水源,及西郊板井至巴沟一带等地下水源;地表水主要来自密云水库和怀柔水库地表水源等。确保出厂水质达到国标为确保供水安全,市自来水集团在22处水源地的原水取水口和输水管线设置多道防线,确保水源在进入水厂前,达到生活饮用水源二类水质标准。“第一道关口就是实时监控本地水源了”,市自来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在线监测仪、生物监测、实验室定期监测,实现水源水质的监控,“远在80公里之外的密云水库水质状况,均能实时传输到自来水厂”。处理地表水水源时,要经过混凝、澄清、过滤,然后经臭氧和活性炭、超滤膜、微砂加速沉淀、高密度澄清等深度处理,氯化消毒输送至泵房,最后进入供水管网,确保出厂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与此同时,市水务部门对567条小流域展开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从2003年开始采取21项措施,“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环境同步治理”。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水源地的污水要达标排放,像密云水库、怀柔水库都是一级水源保护。垃圾分类收集,进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等,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服务水源安全。【案例 ● 密云水库】周边企业全部迁离水源地安排专人24小时制止翻越护栏、游泳、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用水安全,密云水库通过安排15578名“六护人”24小时看护、关停迁出水源保护区周边的企业、拆除违建、取缔网箱养鱼等一系列措施,保障水库水质。全天候保护珍贵水源地过去库区钓鱼、盗采砂石现象时有发生。为保护水质,密云水库实行“六护”网格化管理的保水防控,即护水、护河、护山、护林、护地、护环境。水库安排了15578名“六护人”,24小时保护水源地。密云水库管理处表示,在密云水库周边,一旦出现翻越水库护栏、游泳、向河道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六护人”就会出来制止。每天,执法人员还对库区进行陆地巡查和水面巡查,重要节假日增加9处临时哨卡和水面巡查队,劝阻、疏导进入库区人员。水质监测频率每周一次密云水库负责人介绍,密云已关闭243家采选矿点,对高耗水高污染企业逐步关停并转。截至目前,已关闭了污染最大的双龙水泥厂、一座大型化肥厂,把水源保护区周边的企业全部迁出。同时,对密云水库南线水工建筑物集中的25公里区域封闭管理,建7处水政执法站,禁止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防止水源污染。为保证水源地水质,密云水库建立联合水质监测,在41个监测点和4个自动监测站,水质监测频率每周一次,监测项目达到44个。目前密云水库的水质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标准。【案例 ● 怀柔水库】183个摄像头全天“监视”水面针对野泳裸泳等不文明行为予以曝光、行政警告甚至行政拘留怀柔水库是目前距离城区最近的一个水库,拥有万亩水面。由于范围广泛,京密引水渠管理处表示,目前在水库周边一共有183个摄像探头,全天候“监视”着水面的一举一动。大型联合执法曝光违法京密引水渠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密云水库的水通过京密引水渠到怀柔水库,再到海淀龙背取水口,进入第九水厂供应北部城区。作为一级水源保护区,怀柔水库不允许游泳、钓鱼等涉水活动,但目前水库里野泳、载客者仍时有出现。对此,管理

  • 国家标准委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关于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生态环境厅(局):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有关部署,推动重点标准研制,强化标准实施应用,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提升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现就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总书记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的重要指示要求,推动建立系统完备、结构合理、衔接配套、科学严谨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推动畜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科技创新,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系统谋划、分工明确、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各主体积极性,统筹做好相关标准制修订规划,分年度分重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注重协调统一。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促进畜禽粪肥还田、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环境监督评价等各方面标准有效对接,推动温室气体管控等标准与国际接轨,增强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和统一性。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我国农耕文明种养结合思想精华,借鉴发达国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经验,面向解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突出问题,综合考虑现阶段种养业发展现状,优先制修订并推动实施一批对生产发展和污染防治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标准。突出由治转用。以推动畜禽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加紧编制、完善有关急需标准,规范畜禽粪污资源化处理和安全利用,着力打通畜禽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推动畜禽粪污由“治”向“用”转变。(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以就地就近用于农村能源和农用有机肥为主要使用方向、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保安全为重点,推动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0项左右,出台一批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颁布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调配套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公益性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标准化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助力土壤地力改善、化肥减量、畜禽养殖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减排、固碳、肥地、增效的综合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重点任务(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根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需求,构建逻辑清晰、层级合理、内容科学的标准体系框架。体系框架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包括综合通用、无害化处理、粪肥利用、气体管控、检测方法5个子体系。第二层级在第一层级的基础上,包括3个综合通用要素、4个无害化处理要素、3个粪肥利用要素、2个气体管控要素、3个检测方法要素。第三层级在第二层级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分类。(见附件1)(二)系统推进标准制修订整体规划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中各项标准的协调配套,实现主要指标数值、核心技术要求的一致性,增强标准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加快组织制定通用性强、实践急需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重点补齐温室气体减排和臭气管控等标准制修订短板。各地立足区域资源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地方标准,进一步细化实化技术要求和管控指标。鼓励社会团体、企业等根据市场需求,制定关键技术指标高于优于国家推荐性标准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三)加强重点领域标准研制根据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框架,完善现行标准体系(见附件2),主要制修订标准如下:1.综合通用标准。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通则,抓紧编制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核算方法,开展畜禽养殖温室气体管理术语、畜禽粪便产生量和特性标准编制。2.无害化处理标准。加快制修订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规范系列标准,推进畜禽固体粪污和液体粪污处理的操作技术标准制定,开展畜禽粪污处理过程中安全生产相关标准的制定。3.粪肥利用标准。抓紧编制畜禽粪污还田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研究制定畜禽粪肥安全评价方法,研究完善畜禽粪肥还田承载力测算相关标准,完善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设施装备相关标准,加快推进固体粪肥、液体粪肥还田的操作技术标准制修订,分畜种、作物和地力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研制。4.气体管控标准。加快推进畜禽养殖温室气体减排和氨等臭气管控技术规范制定,抓紧编制畜禽粪污能源化利用、畜产品碳足迹核算和报告指南等方面的核算审核标准。5.检测方法标准。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肥)主要成分及畜禽养殖温室气体排放测定方法系列标准制定。(四)强化标准实施推广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标准实施应用,指导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守法意识和标准意识,在生产活动中将标准作为畜禽粪污处理和粪肥还田利用的基本依据,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确保畜禽粪肥还田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推动在行业信息发布平台中增设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相关标准发布模块,依托各级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宣贯,将标准体系纳入相关培训内容,推介一批标准化典型案例,打造畜禽粪污标准化处理利用标杆,加强示范引领,不断提高标准应用能力。三、保障措施(一)完善工作机制。各级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制修订。国家标准委、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要加强整体谋划和工作指导,衔接标准制修订计划。各级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部门要结合已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施情况,积极推进地方标准制修订,切实做好标准衔接。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要按职责制定工作方案,发挥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委员会技术支撑作用,充分吸纳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专家参与,协同推进标准研究与制修订。(二)加强工作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优先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纳入年度标准制修订计划,加快标准制修订进度;要充分发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京津冀畜禽养殖业大气氨排放控制试点等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按标准改造提升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设施装备,按标准有效处理畜禽粪污,科学利用畜禽粪肥。各级畜牧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加强跟踪研究,及时反馈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三)强化技术支撑。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和畜禽粪肥施用效果监测评价,逐步积累第一手数据,探索构建基础数据库,对标准重要参数和指标等进行验证,提高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鼓励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全链条监测和畜禽粪肥施用定位监测,研究确定不同畜种、不同区域、不同工艺的处理时间,研究确定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的畜禽粪肥施用量,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有力支撑。加快制定相关成套设施装备建设规范、畜禽养殖臭气管控技术规范,加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支持力度,引导科研院所、社会团体、企业等集成组装关键技术、工艺和设施装备。探索建立标准评价制度,定期开展重点标准实施效果评价,持续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质量。附件: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框架 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现行标准体系 国家标准委 农业农村部 生态环境部 2023年8月4日

  • 【资料】水资源的利用(英文)

    水资源的利用(英文)[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78160]水资源的利用(英文).rar[/url]

  • 世界水资源短缺现状令人担忧

    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盖,但是淡水资源仅占所有水资源的0.75%,有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层中,其余多为土壤水分或深层地下水,不能被人类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约0.007%的水可被人类直接利用,而中国人均淡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淡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地球的储水量是很丰富的,共有14.5亿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尽管数量巨大,但是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却少得可怜。首先,海水又咸又苦,不能饮用,不能浇地,也难以用于工业。全球淡水资源不仅短缺而且地区分布极不平衡。按地区分布,巴西、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哥伦比亚和刚果等9个国家的淡水资源占了世界淡水资源的60%。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预计到2025年,世界上将会有30亿人面临缺水,40个国家和地区淡水严重不足。

  • 【转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三部门发通知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http://www.gov.cn/gzdt/2008-11/25/content_1159116.htm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就《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答记者问2009年1月1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的《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就《办法》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出台《办法》对于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胡四一:水资源是重要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1988年《水法》设立的一项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重要制度。20年来,各地按照《水法》要求先后开征了水资源费,成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有效的经济调节手段和重要的财政保障渠道,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但由于各地水资源管理发展进程不同,全国的水资源费政策不尽一致,各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亟需出台国家办法加以进一步规范。按照《水法》和《条例》要求,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制定了《办法》,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  《办法》规范了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和监管,强化了水资源费在水资源管理中的经济调节作用,完善了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财政保障机制。这对于提高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依法行政,科学管水,推动水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节约用水、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是《水法》确定的一项水资源管理基本制度,《办法》在实施这一法律制度方面有哪些特点?  胡四一:《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根据《水法》等有关规定,通过大量调研、充分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在认真总结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多年来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及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办法》,其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离不开法律和行政手段,更离不开经济手段。法律和行政手段主要体现的是外在的强制力,而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更需要取用水单位和个人内在的自觉行为。通过经济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取用水单位和个人高效用水的积极性,从个体最优实现总体最优,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促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  二是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水资源费征收虽然在地方已经实施多年,但是全国没有统一的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征收、使用以及相应的管理行为,《办法》从制度层面上分别对水资源费征收的范围、计征方式、征收主体,取水量(实际发电量)的申报和核定,取水计量装置的安装,缴费通知单的送达,中央与地方的解缴比例以及缴库手续,水资源费征收票据,水资源费的使用范围,以及管理部门和监管服务的职责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办法》同时还规定,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但必须是书面形式,并且不得再次委托。  三是体现了水资源的国家所有权。我国《宪法》第九条、《水法》第三条都明确作出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为充分体现水资源国家所有的基本属性,《办法》就中央和地方的水资源费解缴比例作了专门规定。  记者:《办法》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水资源费征收使用进行了规范?  胡四一:《办法》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  一是明确了水资源费征收主体和征收范围。水资源费征收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要通过水资源费的征收,推动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工作,减少废污水排放,保护水资源;推动用水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基于法律政策和行政管理职能的连续性和提高行政效能的角度考虑,在征收主体方面,《办法》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并且不得实施委托。在征收范围方面,《办法》明确除《条例》第四条规定不需要申领取水许可证的情形外,都应按规定缴纳水资源费,减少了取水单位和个人对法定免缴水资源费的误解,有利于保证水资源费征收制度的全面正确实施。  二是规范了水资源费征收行为。征收水资源费是向特定相对人收取一定费用同时给付特定利益的行政行为,是实现水资源管理职能的一种手段。规范行政行为,实现依法行政,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办法》分别对水资源费征收时间、取水单位和个人的实际取水量(发电量)申报、征收机关的核定和缴费通知单的送达程序等都做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促进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强化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监管。  三是明确了水资源费的使用范围和程序,确保了专款专用。20多年来,虽然各级地方政府在不同层面上对水资源费的使用范围做出了规定,但是由于各地财力不同,有的地方把应当专项用于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的水资源费挪作它用,致使当地水资源工作处于“重开发、轻保护”的状态,背离了水资源费征收的初衷。为规范水资源费的使用,《办法》规定,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具体包括调查评价、取水许可监督管理、水资源调度方案的实施、水资源地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节水产品科技推广、节水示范建设、水资源应急事件处置工作经费补助和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等九大项工作。在使用程序上,明确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水资源费收支预算,并纳入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规定执行。  四是明确了中央与地方水资源费的解缴比例。在充分考虑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在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事权划分的基础上,《办法》明确规定中央与地方按照1:9进行水资源费解缴,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首先解缴中央财政10%,剩余的90%再在地方各级财政之间进行分配,具体的比例由省级财政主管部门确定,以充分调动地方对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五是加强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的监督。水资源费作为水资源管理、节约和保护工作的专项资金,要体现专项经费的特点,保证水资源费“取之于水、用之于水”。为了强化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办法》规定,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必须接受价格、财政、审计部门的检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也必须加强对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  记者:《办法》施行后,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  胡四一: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从以下五个方面抓好《办法》的贯彻落实工作:  一是统一思想和认识。各地要统一思想,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提高对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认识,严格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做到政令畅通,确保《办法》全面落实。   二是加强学习和宣传。各地要加强对《办法》的学习和理解,认真领会《办法》的精神实质,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取得全社会对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水资源节约、保护和管理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理顺法规和政策。《办法》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各地要尽快对当地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清理,对与《办法》不一致的,及时进行修改;对需要细化程序和内容的,应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意见。  四是抓好征收和解缴。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确保水资源费足额征收,足额上缴。各取用水单位和个人要充分认识到依法缴纳水资源费是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自觉依法缴纳水资源费。  五是加强监督和管理。各地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各自监督检查职责,上级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对下级部门的监督检查职责,确保《办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

  • 【转帖】北京水务局称水资源再度告急

    北京水务局称水资源再度告急 2011年05月16日 14:25:26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字号 大小】【收藏】【打印】【关闭】 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http://imgs.xinhuanet.com/icon/xilan/blank.gif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北京市水务局透露,北京的水资源再度告急,人均水资源量已从多年前的不足300立方米,降至近几年的100立方米左右,大大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成为我国最为缺水的大城市之一。详细情况我们连线中央台实习记者张福军。  主持人:介绍一下目前北京市水资源告急的详细情况?以往北京市的水资源是否也出现过这种状况?  记者:据北京市水务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是100立方米左右,而国际公认的缺水警戒线是人均水资源1000立方米,所以北京现在远远低于公认标准,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以往北京市的人均水资源量是接近300立方米,也一直处于资源紧缺状态,在1999年时,北京还遭遇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最为严重的干旱期,导致降水量和可利用水资源量及其紧缺。  主持人:那么北京都曾采取过哪些措施来缓解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呢?  记者:为了缓解北京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形势,北京市曾不断加大再生水的使用力度,不断增长、拓展再生水的利用量和利用范围。据了解,自2003年起,北京就把再生水纳入了全市年度水资源的配置计划中,并且进行了统一调配,从2010年起再生水年用率达到了19%,已经成为北京不可或缺的水源。另外为了推广和鼓励北京市民使用再生水,北京市还规定了使用再生水的用户免缴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的政策。

  • 南京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立法

    城镇建筑密集区拟禁用地下水地源热泵  扬子晚报网讯 (记者刘晓张昊)今年5月,《华北平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报告披露,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综合质量整体较差,污染严重,直接可饮用的地下水仅占22.2%。地下水污染问题又进入公众视野。在近日举行的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南京市地下水资源保护管理办法(送审稿)》获原则通过,这标志着南京在保护地下水资源方面将形成制度保障。  南京地下水资源不丰富,水质良好未受污染  市水利局公布的南京地下水深入调研报告显示,我市地下水天然补给资源总量为每年7.27亿吨,可开采量为每年3.79亿吨,下水主要分为孔隙水、岩溶水、基岩裂隙水3类。其中,孔隙水每年可开采资源量为2.48亿吨;岩溶水每年可开采资源量为0.44亿吨(汤山、汤泉温泉属于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每年可开采资源量为0.87亿吨。  总体来看,南京地下水资源并不丰富,但报告称南京地下水水质良好,并未受到污染。参与调研的河海大学教授束龙仓表示,地下水具有运动缓慢、补给周期长、循环更新慢、自我修复能力差等特点,遭到污染后难以治理和修复。市水利局表示,《办法》的制定正是为了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消除地下水管理中的潜在隐患。  地源热泵系统使用将受限制  目前,使用地源热泵系统制冷或取暖,已经成为建设绿色环保住宅的重要措施,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对此,《办法》规定,禁止在城市、集镇等建筑物密集区建设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防止地面沉降和增加排水负担。对地埋管热泵可能引起的地下水串层等问题,《办法》要求由行政主管部门向批准部门和建设方通报,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和管网设计。  针对有可能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的潜在威胁,《办法》规定,对水源井要根据土层、水源类型、取水途径划定保护范围,同时在保护范围内禁止实施污染地下水的行为,对报废、闲置、施工未成的水源井进行封填措施。

  • 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贯彻落实好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的要求,现就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为重点,强化用水需求和用水过程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落实责任、提高能力、强化监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保障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资源问题,保障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坚持人水和谐,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处理好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关系;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机制,改进管理方式和方法;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注重制度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目标。  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到2030年用水效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以2000年不变价计,下同)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6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到2030年主要污染物入河湖总量控制在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范围之内,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  为实现上述目标,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

  • 加强节水性能 杜绝水资源浪费势在必行

    在节水措施方面,各国都提出了自己的对策。日本的供水系统为地下封闭输送,防污染、防淤积、防中途截水。德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要求对污水进行治理,同时还要求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澳大利亚政府帮助居民更换节水水龙头与淋浴喷头、小容量抽水马桶水箱,安装流量调节器与生活用水处理系统过滤器等,将洗澡、洗衣等生活用水回收再利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日前还宣布,将强制实行永久性节水措施。瑞典将居民的排水管设计得很细以控制其用水量。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增强。针对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节水已不仅仅是厂商、社会团体的事,很多家庭也开始了节水工程。而节水工程的利器当属过滤器了,过滤器也已经从工厂企业普及到家家户户,为节水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水资源遭到浪费,在节水的同时,应更好的循环利用水资源,发挥水资源的最高价值。过滤器便可起到这种作用。现代T型过滤器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达到真正的全自动反冲洗,清洗彻底,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泥沙、短纤维、藻类等杂质,结合其它水处理技术可以使水达到重复利用的目的。经相关市场调查显示很多过滤器的销售市场已不仅局限于企业,家用型过滤器扩大生产投入销售,并拥有了庞大的消费群体。过滤器的节水性能,提高水资源循环在利用率,使其冲破企业市场,走进千家万户,在水资源保护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转帖】资深专家分析城市污水资源化及再生水利用

    一、城市缺水现状及应对对策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加之降水量时空变化大,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水量时空上的巨大变化和差异,使水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锐。另外,我国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污染非常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使其所造成的影响愈显突出。采煤、发电是山西省工业用水大户,由于水源不足常因水短缺而限产和停产。太原市全市年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73m3,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7.4%,根据联合国规定的缺水标准,为极度缺水城市。在这种情况下,节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解决城市缺水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开源节流”。“开源”即: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扩大可利用水资源的范围各种类型低质水和海水利用,以及水的再利用;跨流域或地区调水 、提高供水工程系统的供水能力;“节流”即:利用新技术、经济、行政、法制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杜绝水的浪费,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节省或减少用水,限制需水量增长甚至削减需水量,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二、城市污水资源化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城市污水资源化是将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后,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回用,使之成为城市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在城市用水中只有三分之一的水用于直接或间接饮用,其它三分之二理论上都可以由再生水代替。因为城市污水水质相对稳定,它不受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不需要长距离引水,只要处理得当,可作为城市可利用的第二水源。随着在污水厂建设的基础上污水回用设施的逐步完善,必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1.污水再生利用的经济性城市污水资源化是解决城市缺水的可行办法,是节约用水的必然之路。同时,污水再生利用在经济方面也有其优势之处。1 比远距离引水费用低。将城市污水处理到杂用水程度,其基建投资一般相当于从30km外引水,若处理到有较高要求的工艺用水,其投资一般相当于从40-60km外引水。2 污水再生利用既节约了水资源也可以削减污染负荷对环境的污染,其经济效益是双重的。2.污水再生利用的可靠性1 水源稳定城市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基本不受洪枯水文年变化的影响,只要人们生活水平不发生急剧的变化,排放的污水量就相当稳定。2 水质安全首先,再生水要求水质清澈透明,色度不能超过25度,浊度应该小于5NTU,在感官性状指标上是能满足的;其次,再生水在矿化度、含盐量、氯化物含量等指标与自来水相仿;再者,再生水在卫生毒理学指标上是安全的。3 供水系统可靠再生水供水系统按最高日最高时设计,采用环状网和枝状网相结合的供水方式,既可以节省工程投资,又可以保证供水的安全可靠。三、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缺乏对污水再生利用的系统规划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在太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缺乏统一的规划,尤其是缺乏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这势必会造成重复建设和决策失误。因此,太原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水资源合理分配与开发利用计划。2.城市污水收集与处理回供设施不到位城市污水的收集与处理是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目前太原市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二级生物处理率低。再生水设施的建设,特别是直接给用户输送再生水的支管建设不配套。因此,强化城市污水管网与污水处理工程、回供设施的建设是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关键。3.对污水再生利用技术的认识存在误区多年来,我国污水厂建设一般都是政府拨款。为了节省财政,不少城市出现了用外国贷款建设污水厂的浪潮,购买国外设备和仪表,请外国工程师作规划设计,代价昂贵,同时也影响了我国水工业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此,太原市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专家、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应相互联合,不断推广自身的技术,走有中国特色、太原特色的水工业发展之路。4.相关法规和政策不够完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需要健全的法制保障和全面的统一管理,而太原市污水再生利用的法规和政策还需要完善。因此,应对再生水的利用出台强制性的政策,用具体的条例对再生水的使用做明确规定。对水资源排序,真正实现优质的水用在高要求的地方,低质的水用在低需求上,实现一个水资源总的合理分配。此外,再生水与自来水的比价关系不合理,用户使用再生水就会缺乏足够的经济驱动力。为了推广再生水,必须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的比价关系,鼓励使用再生水。

  • 微生物与新型农业

    1 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1 营养结构原理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是生产者,它利用环境中的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把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转移储存到生态系统中,为人类和动物提供植物性食品和营养及能量;动物是消费者,以生产者的产品为最初食物来源,通过自身转化,生产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的产品如肉、蛋、奶等;微生物是分解者,以动植物残体及其他有机物为食,使构成有机成分的元素和储存的能量,通过它的分解释放到环境中,使有限的元素可持续的利用,伺时通过它的活动和繁殖将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变为可利用的产品。这三大功能类群通过食物营养关系组成的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开发微生物新型农业,将微生物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被动、隐性作用主动化和显性化,提高系统的综合生产力:所以营养结构原理是微生物新型农业的理论基础。 1.2 增加食物链原理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和传递,每个营养级只能利用前营养级所持有能量的10%转化其有效能量,此即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即每经过1个营养级能量减少90%,大部分能量和物质以排泄物的形式浪费掉,这是十分不经济的转化,所以每一营养级的排泄物必须经过多次循环利用。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植物产品约80%是人类不能直接利用的初级产品,大部分是第2、第3级生产者的资源,通过增加食物链能充分利用废弃物,使每个食物链环节上生产产品,提高整个系统人类可直接利用产品的产出,提高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利用效率。如利用秸秆等废料→生产食用菌→菌糠作饲料→喂畜→畜粪进入沼气池→沼气渣养蚯蚓→喂鸡→鸡粪养鱼→塘泥肥田。这个食物链循环中生物能量总利用率达9O%,氮素总利用率可达90%以上,增加食物链中间环节延长食物链的大回路反馈循环可大大提高能量转化和物质利用效率。 1.3 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是生物在完成其自身正常生活周期时所表现的对环境综合适应特性。生态位理论在物种间的竞争和进化,群落结构和资源利用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自然界的生态位有现实生态位和潜在生态位,新型微生物农业利用这一原理可充分利用农业微生物的潜在生态位,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物的生长环境,充分利用潜在生物资源。如应用微生物技术培养某些优势菌株等,将品质低劣且适口性差的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营养丰富、适口性好的优质饲料;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可改善植物营养,刺激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招气发酵就是利用沼气细菌把有机废弃物中的作为能源的碳、氢和作物营养元素的N、P、K等分离开,使其各得其所,各尽其用,提高能量和物质的利用效率。 1.4 熵定律 熵定律表明“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系统的熵总是由小变大,系统的状态永远是从高级有序趋向低级无序,最后使系统达到热力学平衡,这时熵最大,且无序低级。熵是衡量事物内部混乱程度的标志,而负熵是事物内部有秩序、有序度的表征量。为了获得秩序,建立更加有序的、更加高级的低熵态势,需要引进负熵,减少熵增。农业系统中,增加层次、调整结构、废物多次循环利用可以降熵。如以食用菌、沼气为纽带的生态模式就是很好的典范。因此微生物新型农业将最大限度地从外界引人负熵、减少熵增,保持系统有序结构,利于农业持续发展。

  • 【求助】(已应助)书籍《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作 者】夏军等著 【丛书名】现代水资源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丛书 【形态项】 356 21cm 【出版项】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 【ISBN号】 7-5025-6751-8 / TV213.4 【原书定价】 CNY36.00 【参考文献格式】夏军等著.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理论方法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 【原创】【农业仪器原创】农业仪器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

    北京的鸭梨、重庆的广柑、东北的人参、陕西的苹果、西湖的龙井、新疆的葡萄哈密瓜、海南的热带水果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农产品,不但味道纯正,而且也体现了地方的人文特色,都可以称之为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将独特农业资源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其不可复制性,主要体现在生长环境的不可复制以及种植模式的不可复制。大部分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只有在当地特定的气候环境以及土壤和湿度条件下,才能保证口感和品质,以西湖龙井的生长环境来说,此地居北纬28°~32°,处于优质茶叶产区地带,山顶上常年云雾缭绕,三面环山,小气候环境独特,特别适宜茶树的生长。正因为具有茶叶生长得天独厚的优势,才有了"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的佳句和颜色翠绿、形状扁平、味甘醇美、香气馥郁的名茶。而传统的种植模式也是特色农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尤其是种植、采摘、深加工的工艺,某些过程是机器工业无法替代的。除过工艺的复杂之外,对产品品质的苛刻要求,只能依靠或者主要依靠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来完成生产全程。  "物以稀为贵",由于特色农产品的难以复制以及产量的有限,这就形成特色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事实上,在"精细农业"未被提及之时,特产就已经在遵循着精细农业的理念,只不过其驱动力是保证品质的结果所引起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在诸多食品频频出现安全事件的时候,特色农产品安全事件却鲜有耳闻,这是因为对于特色农产品种植以及加工过程中任何微小因素的改变,都会影响其最终品质,降低其市场价值和品牌认同度。可以说,特色农产品是在精细耕种下形成的环保健康食品。  因为稀缺以及健康,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依然能获得市场的热捧和青睐。越是高附加值以及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越是说明特色农产品需要高科技装备的投入。其中就包括农业仪器的应用。这是因为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户都比较多,种植信息能够共享,一旦出现例如病虫害或者干旱等情况,种植户可以立刻得到反馈信息进而采取措施,而特色农产品种植户就无法获得别人的共享信息,这就要求加强对种植情况的实时监测,在种植场所大量使用农业仪器来获取信息。还因为主要农作物在不同地点具有同质性,即使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其它种植户的产品可以予以替代,而特色农产品在种植中出现重大灾害,那就几乎是毁灭性的。最后,因为特色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对于农业仪器的投资在其产品价值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这对在特色农产品种植中使用农业仪器具有刺激作用。  除此之外,鉴于特色农产品生产对于种植模式以及工艺的苛刻要求,种植因素的变更都会影响最终品质,所以,就更应该对这些影响产品品质的因素进行检测和跟踪,农业仪器正好可以在这一环节中发挥作用。  我们以粗纤维测定仪测定茶叶纤维,进而确保茶叶品质的例子中,就可以感受到农业仪器对于茶叶种植水平的促进作用。  测定茶叶纤维 提升茶叶品质  茶叶作为公认的健康饮料,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饮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对于茶叶中的各成分则是很少去了解。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发现茶叶含有700余种已知化合物,其中茶叶膳食纤维在食品、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  茶叶中的纤维含量的测定可以使用纤维测定仪来进行测定。  茶叶中的纤维主要存在于茶叶的细胞壁、细胞液和细胞间质中,含量约为茶叶干物质总量的11%~38%,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胶、木质素、果胶和原果胶等碳水化合物类似物组成。纤维含量与茶叶的品质有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使用粗纤维测定仪对多种茶叶中的纤维含量进行测定以及分析表明,茶叶中的纤维含量与茶叶的等级有一定的关系:云南二、四、六级滇红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为10.7%、13.2%、15.2%,婺源一、二级珍眉和一、二级特珍则分别为10.1%、10.6%、9.7%、10.1%。  茶叶中的纤维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进行补充人体所需的纤维,同时茶叶中的纤维对于茶叶的口感有很大的决定性,可增加茶汤的醇厚度,使口感顺滑、回甘,韵味悠长。因而在茶叶的生产过程中使用粗纤维测定仪来进行对茶叶中的纤维含量进行测定就非常必要。  除过茶叶这种区域性较强的特色农产品之外,部分特色水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农业仪器,也会起到保证口感和品质的作用。  温湿度调控 种植优质新疆葡萄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我国新疆地区也是优质葡萄的产地之一。葡萄在生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对于温湿度有不同的要求:盖膜后至萌芽前,增温保湿。萌芽后至开花前一周,防高温,防高湿。开花期前后,白天适当调高温度,晚间防高湿。坐果后至整个避雨期,注意减缓雨期高湿度。由于温湿度在种植过程中变化频繁,就要求使用温湿度记录仪对环境温湿度调控来保证产量。同时,在葡萄的种植过程中还应通过使用二氧化碳记录仪对大棚内的二氧化碳进行监测以及控制,以此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作物的产量。保证原汁原味的新疆葡萄。  从以上茶叶和新疆葡萄种植过程中引入农业的仪器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特色农业对于农业仪器的需求以及农业仪器在特色农业种植中的巨大潜力。  特色农业种植要求传统,农业仪器测量讲求科学,这两者的融合,可以说是传统和科学融合的典范,也只有这两者的融合,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才更加宽广,特色农产品的模式才更加健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