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兽药滥用

仪器信息网农兽药滥用专题为您整合农兽药滥用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兽药滥用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兽药滥用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兽药滥用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兽药滥用话题讨论。

农兽药滥用相关的资讯

  • "315"曝光兽药滥用 这些仪器企业在行动!
    p   刚刚过去的“315”,央视晚会曝光了多家公司涉嫌违规在饲料中添加兽药。 /p p   其中,成武县旺泰饲料有限公司的产品速肥肽、郑州百瑞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厚祺峥重(浓缩型)、河南漯河市宇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日长三斤、江苏远方中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造肉1号以及河南新纪元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产品都被爆添加了违禁成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noimg/fe3a6c7e-9715-4f1b-b8a9-e16bd2fc78a6.jpg" title=" 177694d7-42c6-456b-ad2b-657e4f46d5f2.jpg" / /p p   据新闻爆料,喹乙醇和二氢吡啶以及人用兽药成饲料添加中的主要违禁成分。 /p p   此前,国家饲料药剂添加规范明令记载喹乙醇适用于35公斤以下猪,禁用于禽,兽药管理条例更是明令禁止将人用药用于动物,而且农业部2009年曾发文整治喹乙醇滥用。这些违禁成分可能造成人体耐药性,对人体造成潜在危害。 /p p   strong  何为喹乙醇? /strong /p p   又称喹酰胺醇,商品名为倍育诺、快育灵。由于喹乙醇有中度至明显的蓄积毒性,对大多数动物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对人也有潜在的三致性,即致畸形,致突变,致癌。喹乙醇本身不稳定,在短时间内代谢,其在动物体内有多种代谢产物,以喹噁啉 -2-羧酸(QCA)、3-甲基喹噁啉-2-羧酸(MQCA)最为常见。 /p p   《中国兽药典》(2005版)明确规定,喹乙醇被禁止用于家禽及水产养殖。另外,《兽药典》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也都明确规定了喹乙醇的适用范围。 /p p   2009年国标8381.7文件、2006年农业部781号公告和2014年农业部2086号公告就先后推出过测定饲料中喹乙醇,动物源食品中喹噁啉-2-羧酸、3-甲基喹噁啉-2-羧酸的液相和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 /p p   在全民关注“315”之际,屡遭曝光的违规兽药也引起了仪器厂商的关注。近期,各大厂商纷纷推出用于违规兽药添加剂检测的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编辑摘录部分如下: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沃特世:应对喹乙醇及其代谢物测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822363.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沃特世:应对喹乙醇及其代谢物测定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span /a /span /strong /p p   沃特世作为液质仪器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领先者,不仅利用Oasis聚合物填料中的HLB(200mg/6CC)及MAX(60mg/3CC)分别将本次曝光的喹乙醇及其代谢物等富集净化,而且也将此类化合物收录在四极杆及高分辨兽药筛查数据库中,更结合国标方法推出了测定喹乙醇及其代谢物的完整解决方案,以助相关检测机构高效检测食品饲料中兽药残留,保障人民食品安全...... /p p    a title=" 莱伯泰科:饲料样品中喹乙醇检测产品配置单(固相萃取)"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olution-822326.html"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莱伯泰科:饲料样品中喹乙醇检测产品配置单(固相萃取) /strong /span /a /p p   本方法使用SePRO全自动高通量柱膜通用固相萃取系统净化饲料中喹乙醇回收率在90.9%~96.3%,RSD为2.0%,结果比较理想,验证样品加标浓度在10ug/mL回收率可靠,实验可行,避免人工操作繁琐的问题...... /p p    a title=" 维德维康:“315”检测产品列表"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232/news_214958.htm"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维德维康:“315”检测产品列表 /span /strong /a /p p   2003年我国农业部明确规定了在猪肌肉与肝脏组织中喹乙醇代谢物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4 μg/kg( ppb) 、50μg/kg (ppb)。就此,维德维康推出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胶体金快速检测卡等产品...... /p p    a title=" 天津阿尔塔科技:First Standard& reg 标准品应用于兽药检测"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3034/news_214936.htm"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天津阿尔塔科技:First Standard& reg 标准品应用于兽药检测 /strong /span /a /p p   在近日的315曝光中,一些饲料企业瞒天过海往饲料中非法添加各种“禁药”,包括“人用西药”。标准品是兽药检测中的必备试剂,First Standard& reg 标准品涵盖文中的所有兽药种类...... /p p    a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315曝光:饲料中的喹乙醇】看睿科检测解决方案"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039/news_214987.htm"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15曝光:饲料中的喹乙醇】看睿科检测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a /p p   本文参考《农业部2086号公告-5-2014饲料中卡巴氧、乙酰甲喹、喹烯酮和喹乙醇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利用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reeko fotector plus)结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饲料中喹乙醇的方法...... /p p    a title=" 猪肉中的药物残留害人害己 3.15海能在行动!" target=" _blank"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343/news_214878.htm"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猪肉中的药物残留害人害己,3.15海能在行动! /strong /span /a /p p   饲料违规添加禁用药物,使饲养的动物傻吃酣睡猛长,但是抗生素却在肉中有残留,人食用这种肉以后,或产生“耐药性”。海能仪器应用实验室,现针对食用肉类中四种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残留量测定,为大家提供以下方案...... /p p br/ /p
  • 养鸡速成不足忧 滥用抗生素或是最大隐患
    “速成”存误解 抗生素滥用是更大“危鸡”   近日,媒体曝出肯德基的供应商——山西粟海集团养鸡“速成”,只用45天即被屠宰,同时养殖中大量使用药物,饲料曾毒死周围的苍蝇。消息一出,粟海集团连带肯德基的产品安全遭到舆论的强烈质疑。   食品安全早已经成为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专家指出,养鸡“速成”本身并不构成安全问题,其背后的抗生素滥用才真正令人担忧。   “速成”说和“激素”说有误解   由于与人们一般认识有较大出入,事件中鸡的生长周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但肯德基所属百胜集团一位公关人士表示,此前报道中指出的“速成说”不值一提,因为白羽鸡45天的生长周期在专业上根本不属于速成。她表示,整个肯德基的采购非常严格,而且都会依照国家标准进行。   对于45天是否速成,北京六角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贾东芬表示,无论是全聚德还是北京专门向国外出口肉鸡的华都集团,禽类的养殖周期都差不多是这个时间,45天不能算是问题。   对此,农业部家禽品质检测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玉时给予肯定。他表示,对于养鸡来说,并非想让它速成就能速成,因为不同品种的鸡生长周期不一样。一般的草鸡,45天才能长到一公斤左右,再用技术手段,比如灯光照明、添加剂也没有用。而现在养殖场用的白羽鸡属于肉鸡,都是从国外比如美国引进的,是用科学技术通过筛选挑出来的鸡种,这种鸡不仅长得快,而且胸脯肉多,因为国外消费者就喜欢吃肉,不像中国人还吃鸡爪和内脏。   在正常情况下,白羽鸡42天能长到2.6公斤。对这种肉鸡,国外的舆论争议之处往往在于它只长肉、不运动,站着甚至都能骨折,因此吃这种鸡不健康。“国外认为养鸡过于密集,鸡缺少活动的空间,生下来就为了被吃,因此有动物生存权利的问题,还有鸡种基因退化的问题。”高玉时解释。   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饲料营养研究室主任卜柱表示,现在的肉鸡一般生长周期42天~49天,最多56天就必须出售。   “还有一种舆论说现在的鸡都吃激素,这是一种误导。”高玉时表示,养鸡产业不可能用激素,因为肉鸡已经生长很快了,根本不需要用激素。“激素会使鸡心脏活动更快,会加速肉鸡死亡率。”专业人士指出,一般情况下,像猪、牛、羊这样生产周期长的大型动物会使用到激素。   抗生素滥用是隐忧   专业人士指出,对于养鸡产业来说,抗生素使用过量是一个主要问题。   卜柱介绍,肉鸡根据生长周期不同,其饲料使用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出生到3周,属“肉小期”,第二阶段是3周到5周,属“肉中期”,第三阶段是5周以后,叫“肉大期”,各个阶段为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要添加不同的饲料。   “在第一第二阶段,养殖企业可能会大量使用抗生素,因为害怕密集养殖的鸡得传染病死亡,但是到第三阶段,抗生素的使用就停止了,因为根据规定,一些抗生素指标要检测,而抗生素经过一周左右就可以排泄出去,这样就可以保证合格。”卜柱说。   但是,如果在前两个周期抗生素使用过多,也会残留到第三个周期,同时如果加得太多,鸡也会死亡。据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允许可以给家禽使用的抗生素数目有限,大概有十几种。“产蛋鸡是明令不许使用抗生素的。”卜柱补充。   关于抗生素的相关标准,农业部2003年发布了《绿色食品-禽肉NY/T 753-2003》以及2005年发布了《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 NY 5034-2005》,其中规定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以及环丙沙星每公斤的含量均应少于0.10mg,克球酚少于每公斤0.05mg。   即便有这些规定,中国在家禽养殖中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很严重。中国是抗生素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有数据统计,中国年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出口3万吨,其余自用,其中一半用于动物,人均年消费量138克左右,而美国仅人均年消费13克(相关数据见本版配发资料)。   贾东芬说,“一般来说,企业至少应有两道保证,一道是驻场监督,抗生素中乳呋喃类、金霉素、土霉素都会检查,另外一道是肉类加工企业的检测。不过有些餐饮企业抗生素超标的情况应该是不罕见的。”   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抗生素在畜禽养殖中有更严格的限制,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国采取严厉的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使用抗生素。瑞典1986年成为首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执行此项禁用。美国、日本都出台了相似的法律法规,限制或者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   “我们现在的研究也在考虑抗生素的替代品,用于家禽养殖,比如微生态制剂、抑生素,以及中草药。”卜柱最后表示。   相关报道 粟海:已将鸡肉样品送至检疫部门   对于位于山西的粟海集团来说,负面报道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根据该公司网站的介绍,山西粟海集团成立于1997年,2000年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是国内整个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鸡肉养殖基地,目前总资产40亿元,职工4000余人,年加工肉鸡1.2亿只,加工各种预混料和全价颗粒饲料73万吨,孵化雏鸡1.2亿羽。肉鸡养殖辐射山西、陕西、河南的运城、临汾、渭南、三门峡三省四市等56个县市、80多个乡镇、10000余农户,曾被评为“全国肉类食品行业50强”、“中国白羽肉鸡企业20强”。   “速成鸡”事件发生后,《中国经营报》记者拨打该公司董事长朱苏海、总经理徐麦管的电话,均无人接听,该公司办公室一位姓陈的女士表示,说公司饲料等毒死苍蝇的说法并不属实,“我们添加的药物都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没有超出限度。”   陈女士表示,肉鸡养殖业务是公司最主要的业务,养殖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自己的养殖场,另外一种通过农户散养后收购。但是,即便农户散养,粟海也有技术员定期指导和监督,质量上不会有问题。   对于媒体的报道,陈女士表示公司首先要核实,因此已经将鸡肉样品送至山西饲料兽药监察所、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测,该公司属民营企业,作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肉鸡养殖企业,公司的养殖环节可以公开,媒体随时可以来监督。   记者随后致电山西饲料兽药检查所询问检测结果,不过,该所负责人在得知媒体来意后并没有回答,而是挂断了电话。   虽然百胜集团和肯德基的网站没有对此事作出回应,但是在官方微博——“中国肯德基”上表示,山西粟海集团在肯德基鸡肉原料供应体系中属于较小的区域性供应商,仅占鸡肉采购量的1%左右,该集团以往食品安全记录均正常。根据媒体报道内容,肯德基将进行调查,加强检验,并根据调查情况做相应处理。   资料 国内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实况   使用数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年人均使用抗生素138克,是美国的10倍。但兽用抗生素远比人用更多。   由中国科协主导的一项重大政策性课题研究,“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的公共安全问题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国内生产抗生素21万吨,其中9.7万吨用于动物养殖,3万吨用于出口,剩下的为人类所用。   危害   动物滥用抗生素后,有两种途径造成超级细菌出现和繁殖。一种是通过药物残留进入人体,使人体感染的病菌具有抗药性,另外一种情况是,动物虽然不被人食用,但是其本身的药物残留滋生超级细菌,并通过食物链和环境传播,比如通过排泄物、活动方式传播到人体内,造成人类因感染超级细菌而致死。   检测   国内的肉产品抗生素的检测却几近于无。检测最大的品种比如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链霉素、磺胺等等加到一起,全国试剂检测市场也不超过6000万元。检测市场需求主要还是来自于出口的企业。因为国外在进口肉类产品中抗生素检测严格,一旦含量过不了关,就要在当地销毁。 相关专题:聚焦“速成鸡”事件——饲料中抗生素检测
  • 网红火锅“哥老官”检出禁用兽药!拉曼光谱竟是兽药残检神器!
    12月15日,网红火锅店哥老官杭州滨江店被爆出1批次牛蛙不合格。12月16日,#哥老官 兽药#登上热搜榜,引起网友担忧。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餐饮服务环节抽检了97批次样品,合格96批次,不合格1批次。不合格样品信息为:杭州哥老官荣湖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销售的1批次牛蛙检出呋喃西林代谢物不合格。杭州市场监管部门表示,哥老官滨江龙湖店这批不符合食品安全的牛蛙,是企业在9月14号从上海采购的,一共275斤。呋喃西林属于硝基呋喃类药物,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可以治疗畜牲疾病,可用于消毒防腐,但不易代谢。一旦进入人体,最多可在人体内留存达2年之久。长期食用可能会诱发各种疾病,导致致癌或致畸胎。早在2002年3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 高残留限量》(农业部公告第235号)中明确规定,呋喃唑酮为禁止使用的药物,在动物性食品中不得检出。在畜产品的饲养过程当中,兽药的使用是无法避免的,这主要是为了对畜牧疾病等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但是,在畜产品的养殖中使用兽药,容易出现兽药在动物体内积蓄的情况,且抗生素类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成分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留。畜产品常用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1、薄层色谱检测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较为简单,且设备操作并不复杂,也容易显色,但是,对于生物高分子的分离效果相对欠佳,所以其具体使用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制约。2、免疫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酶联免疫法检测与免疫层析检测技术两种,目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与医学检测当中的应用比较广泛。3、拉曼光谱检测拉曼光谱检测技术也是目前兽药残留危害检测当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奥谱天成ATR3000FD拉曼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就是基于表面增强激光拉曼光谱仪技术开发的,可现场检测食品中大部分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非食用化学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多达140多个的检测项目,检测限低达ppb(微克/升)级别。拉曼光谱农残药残检测过程表层增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这种技术在具体的使用当中,只需简单的前处理,可以有效避免检测过程当中出现较为明显的误差情况。此外,表层增强拉曼光谱检测技术的操作过程相对较为简单,具体的检测到出结果时间不到20分钟。精确度高,检测时间短,加上使用成本低,奥谱天成ATR3000FD拉曼光谱食品安全检测仪已经应用到国内外各个领域中。
  • 贵州茅台被指酿酒原料以劣充好滥用化学农药
    京华时报讯 集“中国有机产品”和“OFDC有机认证”于一身的贵州茅台一直以酿造高品质白酒著称,然而昨天有媒体质疑贵州茅台酿酒原料以劣充好、“有机”涉嫌造假、滥用化学农药。对此,茅台昨天在其官网上发声明回应,但内容含糊其辞,未正面回应媒体的质疑。   昨天有媒体报道称,茅台集团弥漫着化学农药味道的种植基地却顺利通过了南京国环的有机认证,摇身变为“茅台原料有机生态种植基地”,该基地产出的糯高粱和小麦也成了“有机产品”,以此为原料酿造的茅台酒及系列酒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绿色有机食品”。   对于上述质疑,贵州茅台昨天发布公告回应,称贵州茅台酒以高粱、小麦为主要原料,严格按照有机加工体系规范生产。公司制酒使用的“红缨子”高粱为赤水河流域原生品种,适合茅台酒多轮次蒸煮和发酵的工艺要求。目前茅台酒酿造用高粱全部来自在仁怀市及毗邻地区建设的有机高粱基地,小麦主要来源于黑龙江、河南等地,所有原料均通过了有机认证。对于媒体质疑的酿酒原料有机认证造假问题以及原料种植是否使用农药等问题,茅台未在公告中正面回应。   昨天下午,有媒体发布的从南京国环官网上的截图显示,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有机认证的有效期为2012年10月2日。也就是说,茅台的有机加工厂认证已经过了有效期。记者昨晚9点多不断在南京国环官网的“证书查询”栏目输入“贵州茅台”字样查询,但一无所获,但在9点20分左右再次查询时,突然显示出茅台相关白酒获得的认证书信息,且有效期成了2013年10月2日。
  • 3· 15曝光:海参“水深”,敌敌畏、抗生素滥用
    p   7月16日晚,延期四个月的的央视3· 15晚会拉开大幕,曝光了一大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 /p p   其中有一个山东即墨& quot 养海参整箱放敌敌畏,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 quot 的案例令小编觉得触目惊心。 /p p   据3· 15晚会曝光内容:“山东即墨是我国主要海参养殖区域之一。2019年10月,正是海参苗培育期,记者来到栲栳湾养殖基地,发现一个池塘边堆放着近百个玻璃瓶,上面写着:敌敌畏。养殖户坦言,为了清除不利海参生长的其他生物,他刚刚往池塘里加入了不少敌敌畏。恒生源,是当地规模较大的海参养殖基地之一,基地内的养殖户也承认经常要用到敌敌畏:“敌敌畏,一个池子我使三箱、四箱,鱼虾都死了。” 据粗略估算,每亩池子里大约用了两公斤的敌敌畏。记者在山东即墨调查发现,这种现象非常普遍。那么,记者很是诧异,往池塘里投放这么多的敌敌畏,难道不怕将海参杀死吗?一位兽药店经营者告诉记者:“海参抗药性是最厉害的,敌敌畏都药不死海参。” /p p   此外,养殖户告诉记者,使用过农药的海水还会被重新排回大海。一些大棚海参养殖户也偷偷告诉记者,他们在养殖过程中也经常用到抗生素等各种兽药原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5e1538e-6df8-4da0-a573-3cb756dfab6a.jpg" title=" 图片.jpeg" alt=" 图片.jpeg" / /p p   看完这些不得不感叹,一只小小的海参竟然隐藏了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p p   一方面,海参价格不菲,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保障 另一方面,使用过农药的海水还会被重新排回大海,而使用这些农药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p p   首先,按照我国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使用者不得扩大农药的使用范围,而敌敌畏的使用范围不包括海参养殖。敌敌畏属于有机磷农药毒性比较强,接触敌敌畏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p p   此外,根据目前的研究,抗生素有两大方面的危害。一方面是抗生素本身的化学毒性 另一方面,抗生素的潜在危害在于抗生素滥用会在环境中产生抗性基因,提高环境微生物的耐药性。据了解,目前对水中抗生素的检测和消除,并没有相应的标准,抗生素一旦进入水中,制约手段就显得匮乏了。所以从使用源头进行控制十分重要。 /p p   水体中的抗生素与人类使用行为关系紧密,主要来自于生活源、工业源和农业源的排放。生活源主要包括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场(厂)、医院等 工业源主要是抗生素成药和原药生产企业、饲料加工厂等生产和使用抗生素的企业 农业源包括水产和畜禽养殖。 /p p   有专家建议,我们应在全社会系统开展控制滥用抗生素的全民行动。 /p p   首先,必须立法坚决遏制医疗用药上滥用抗生素。目前医疗滥用抗生素对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估计是环境中抗生素对人体负面影响的十万倍乃至上亿倍 /p p   其次,要立即立法严格控制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其是环境抗生素的主要来源且对人的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最大的风险。—上述两点做好做到位了,就从源头上控制了进入环境的抗生素的总闸门 /p p   其三,应该针对抗生素药厂出台专门的排放标准,从技术可行性方面控制其排水受纳水体局部抗生素浓度过高问题 /p p   其四,应该加强抗生素环境行为及生态、健康风险控制研究,在掌握较充分科学依据基础上,建立抗生素环境与健康风险控制国家体系,出台系列法规与标准,长效常规化管制环境中抗生素。 /p p   每年的“3· 15晚会”曝光的事件性质各有不同,像本文中所提的海参案例与环境检测息息相关,还有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等的案例,在这些领域都少不了科学仪器的身影。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开设了“破解3.15,曝光商品解决方案大盘点”,供相关领域广大用户参考。 /p p   点击图片即可了解更多内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3152020" target=" _blank"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ddc5ddf4-43d8-4605-9e48-5b097e1b4c10.jpg" title=" 专题.jpg" alt=" 专题.jpg" / /a /p
  • 国务院:开展饲料农药兽药专项整治
    2013年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通知中提到6个要深化治理整顿的方面,其中饲料农药兽药成为专项整治的重点。   原标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年4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强化日常监管,严惩重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消除了一大批食品安全隐患,保持了食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但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突出矛盾尚未根本解决,问题仍时有发生。为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和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有关精神,现就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如下安排:   一、全面排查隐患,深化治理整顿   (一)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集中力量全面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在种植、养殖、屠宰、生产、流通、餐饮以及进出口等各环节广泛排查各类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深挖带有行业共性的隐患和“潜规则”。重点排查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的物质。强化进口食品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坚决依法处理不合格食品,防止不合格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隐患清单,实施整治督办制度,坚决清理整顿不符合食品安全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坚决取缔“黑工厂”、“黑作坊”和“黑窝点”,切实净化食品市场和消费环境,有效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   (二)开展饲料农药兽药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对饲料、农药和兽药生产经营企业的监管,严格执行许可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在饲料中添加激素类药品或其他禁用药品、在农药兽药中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生产销售行为。以蔬菜、水果、茶叶种植基地和畜禽、水产品养殖场(小区)为重点,严厉查处使用禁用农药兽药或其他违禁物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兽药、将人用药品用于动物、不执行休药期规定等违法违规行为。   (三)开展私屠滥宰和“注水肉”等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严格屠宰行业准入,加强定点屠宰企业资格证牌使用管理。规范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行为,落实“两章两证”(即肉品品质检验合格章、生猪检疫合格验讫章、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制度,严惩重处只收费不检疫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销售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肉品的违法行为。坚决取缔私屠滥宰窝点。严惩收购加工病死畜禽、向畜禽注水或注入其他物质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对农贸市场和超市等生鲜肉经营场所、肉制品加工企业和餐饮服务单位等生鲜肉采购单位的监督检查,督促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制度。   (四)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完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行政许可制度,整顿、关闭不符合规定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保健食品为重点开展整治,对生产环节非法添加药物成分的,依法吊销相关批准证明文件 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严厉查处套用、冒用批准文号、违法发布广告等行为。   (五)开展食品标签标识问题专项整治。进一步细化完善食品标签标识管理规定,着力解决食品标签标识不规范问题。强化食品出厂检验、流通环节食品标签标识检查,严厉打击篡改生产日期、伪造产地、违法涂改标签、伪造冒用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及“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等违法行为。   (六)切实巩固治理整顿成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继续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进一步深化乳制品、酒类、调味品、食品包装材料、“地沟油”等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扩大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市场巡查、执法抽检的频次、范围,督促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切实巩固各项治理整顿成果。及时总结治理整顿经验,细化完善监管措施,健全长效机制。   二、严惩违法犯罪,加强应急处置   (一)进一步加大打击惩处力度。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坚持重典治乱,切实提高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巩固“打四黑除四害”专项行动成果,严厉打击在饲料、农药兽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和为谋财有危害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刑事责任追究。建立健全公安机关和监管部门之间案件移交、立案等衔接机制,提高办案效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支持公安机关明确机构和人员负责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工作。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完善技术鉴定相关制度,明确技术鉴定机构,积极为公安机关提供技术支持并协调解决鉴定费用。   (二)强化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求,完善各级各类食品安全预案,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平台,明确部门应急处置职责。制定食品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规范事故调查处理流程,提高事故查处效率。各地要积极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切实提高快速响应能力。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有序开展事故调查、危害控制、医疗救治、分析评估、信息发布等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事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危害。   (三)加强舆情监测和信息发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全面建立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制度,密切监测舆情特别是网络舆情,强化信息通报。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信息发布前的相互沟通,确保信息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及时性,重大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归口发布。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及时、客观、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注。   三、加强能力建设,夯实基层基础   (一)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要按照有关规定,加快改革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切实加强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能力建设,确保职能、机构、队伍、装备及时划转到位,保障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水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全面梳理查找监管漏洞和盲区,结合实际逐项明确细化监管分工和要求,特别是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监管职责不清问题,尽快明确监管责任主体和要求。建立健全部门间、区域间食品安全监管联动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区域信息通报和案件协查,及时彻底查处不合格产品。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二)健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管理责任,确保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到位,乡镇、街道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到位。充分发挥基层派出机构及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快构建覆盖社区(村)的协管员队伍。加强乡镇、街道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密切协管员队伍与监管执法队伍的衔接配合,全面推行基层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加快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基层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   (三)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餐厨废弃物管理及资源化利用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完善监管执法依据,加大惩处力度。明确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侦办中的行为定性、案件管辖、证据规格等法律适用问题,特别是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问题。推动地方加快畜禽屠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   (四)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建设。健全标准审评程序和制度,增强标准制定的透明度。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食品相关标准的清理,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食品添加剂使用、食品生产经营规范、农药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标准,制修订蜂蜜、食用植物油等产品标准和配套检验方法标准。各地要结合实际做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和企业标准的备案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向社会公布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培训及跟踪评价,及时做好标准的解读工作。   (五)做好风险监测评估工作。组织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按照“统一计划实施、统一经费渠道、统一数据库、统一结果分析”的要求,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逐步规范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在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建立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点,初步建成统一的风险监测数据库。加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建设,加强评估基础数据采集和相关研究,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开展风险评估。进一步完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保健食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物质名单》、《饲料、养殖中禁用药物和物质清单》。   (六)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按照“提高现有能力水平、按责按需、填平补齐、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的原则,统筹各级食品安全检验能力,特别是最急需、最薄弱环节以及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食品安全检验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县级食品检验资源整合试点,推动县域内食品安全检验人员和设备的统筹使用,检验经费的统一归口管理,检验建设项目的统筹规划安排,检验任务的统一部署实施,提高基层整体检验水平。支持农贸市场检验检测站建设,补助检验检测经费。严格检验机构管理,规范委托检验行为。规范食品快速检测试剂及设备的技术认定,明确生产资质要求。继续推动提升食品企业检测水平。   (七)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根据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国家食品安全信息平台,2013年底前,完成主系统和子系统的总体规划和设计。统筹规划建设食品安全电子追溯体系,统一追溯编码,确保追溯链条的完整性和兼容性,重点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肉类、蔬菜、酒类、保健食品电子追溯系统建设。   四、加强诚信建设,落实主体责任   (一)督促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各级监管部门要严格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保障食品安全投入,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出厂检验、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等制度。强化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生产经营主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责任。2013年底前,督促所有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和相应的经营单位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分管负责人。推进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试点,开展食品生产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试点。   (二)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完善诚信信息共享机制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实施“黑名单”制度,公布失信食品企业名单,促进行业自律。加快规模以上乳制品、肉类食品加工企业和酒类流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对食品相关行业协会的监督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三)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将食品安全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列入国民素质教育内容和中小学相关课程。打造一批精品科普栏目、节目、宣传片,利用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类媒介,深入宣传党和政府抓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部署和成效,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认知水平和应对风险能力。组织好2013年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大宣传活动。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先进人物和诚信经营典型的宣传,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四)强化食品安全培训。各级监管部门要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业务技能、工作作风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业务素质。加强对协管员队伍的基础知识培训。强化对食品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培训。各级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主要从业人员全年接受不少于40小时的食品安全集中培训。   五、加强组织保障,严格责任追究   (一)加强组织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对本地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负责,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建立稳定的食品安全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经费及行政管理、风险监测、监督抽检、标准制修订、应急处置、科普宣教等各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强化对经费的统筹分配和使用,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技研发投入,集中力量开展重大科技攻关。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市)等各类示范创建工作。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全程监管合力。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提高执行力,确保监管到位,坚决杜绝有案不查、推诿扯皮等问题。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强化考核评价。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级健全督查考核制度,加强对地方政府、监管部门食品安全工作的考核。将信息通报、行政执法、违法行为处理等列入对监管部门履职情况考核的内容。将食品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地方在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评优创建活动中实行一票否决。   (四)严格责任追究。健全食品安全责任追究制,细化责任追究对象、方式、程序。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督促各监管部门建立具体到单位、人员、岗位的责任制。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失职渎职责任。
  • 养殖业滥用抗生素 民众吃肉恐吃下“定时炸弹”
    我国的抗生素一半用于临床,一半用于畜牧养殖业   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广州市妇婴医院曾抢救过一名体重仅650克、25个孕周的早产儿。头孢一代,无效!头孢二代,无效!头孢三代四代,仍然无效!再上“顶级抗生素”:泰能、马斯平、复兴达……通通无效!后来的细菌药敏检测显示,这个新生儿对7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   新生儿耐药或来自母亲。孕妇在吃大量抗生素残留肉蛋禽时,很可能将这些抗生素摄入。动物产品中残留抗生素,已经成为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尹晓青副研究员对山东、辽宁的部分农村畜禽养殖户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为了避免感染疾病,不同类型的生猪养殖户广泛使用工业饲料。工业饲料一般被认为是抗生素、激素及其他添加药物的载体。被调查养殖户中,有50%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细菌性疾病是导致动物患病的主因。专家认为,养殖业之所以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主要源于动物防沼疾病的需要。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传染性疾病风险,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为畜禽下猛药,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很容易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   事实上,兽用抗生素用量远远超过了动物治疗疾病的需要量。北京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谢仲权介绍说,20世纪60年代,西方国家将生产抗生素的废渣用作饲料喂猪,可使猪或其他动物长得更快。后来,他们把所有抗生素发酵残渣都用作家禽、家畜的饲料添加剂。这种添加剂是人工合成的,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了抗生素残留。动物源性食品中发生抗生素高残留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副所长齐广海研究员认为,饲料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能够起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改善饲料转化效率,预防疾病等作用。但抗生素的长期使用和滥用带来的负面作用也引起关注,主要体现在:一是病菌产生耐药性问题 二是引起动物免疫机能下降,死亡增多 三是畜禽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问题,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动物产品中出现药物残留的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允许使用抗生素的非法超量添加,二是未经批准抗生素的非法添加。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肖永红教授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其中有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占年总产量的46.1%。抗生素的滥用在全世界的养殖业都是非常普遍的,但在中国显得更为严重。   动物产品残留抗生素的量一般极低,对机体的直接毒性也很小,但长期食用后,可在体内蓄积,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它不良反应 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养殖业违规使用抗生素现象依然存在,加强监管“有抗食品”刻不容缓   据记者了解,关于饲料中抗生素的使用,我国已经有严格的规定:仅有少量抗生素可以作为促生长剂在饲料中使用,而且对不同动物不同生理阶段使用抗生素的种类、剂量以及停药期有严格规定。   尽管我国饲料中药物的使用有严格规定,问题主要出在非法使用。齐广海说,我国目前要做到不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很难,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尚做不到。   齐广海认为,目前在养殖模式上有一种误区,认为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的畜禽由于不吃工业饲料,安全性比规模化养殖要高。事实上,大规模饲养由于饲养管理比较规范,动物在饲养过程中不易患病,需要用以治疗的抗生素用量少,虽然饲料中可能合法添加促生长类抗生素,但整个饲养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总量并不高。二散养条件下由于环境较差,畜禽容易患病,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因此散养模式下使用的抗生素也不一定比规模化养殖少。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中小养殖户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淘汰类别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抗生素也已经用于畜禽鱼类。许多畜禽鱼不是病死的,而是过量用药致死。   1996年,我国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中,对兽药的残留检测还只限于四环素族抗生素一项。入世后,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设置壁垒。例如2002年出口欧盟的蜂蜜中氯霉素超标,造成了出口企业的数亿美元的损失。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动物性食品的药残问题。2002年,农业部修订发布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是,部分还在使用的兽药渔药,还没有制定药物残留标准。部分兽药(含治疗药和禁用药)的残留检测方法还未建立。   齐广海呼吁,有关部门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保障人民健康的角度,重视动物性食品中药残的监管及其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加强监管“有抗食品”刻不容缓。   养防并举,减少抗生素使用,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正是鉴于“有抗食品”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各国采取严厉的手段限制使用抗生素。据悉,瑞典1986年成为首个在动物饲料中部分禁用AGP(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国家。自2006年1月1日起,欧盟全面执行此项禁用。美国、日本及我国都出台了相似的法律法规,限制或者禁止抗生素在饲料中的使用。   专家建议,在动物源性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借鉴欧盟的做法,不断完善各类药物和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的相关管理规定 大力推行、严格执行农产品标识管理,为消费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同时健全食品生产到餐桌的全程安全监控体系,对动物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和产地追溯制,对滥用抗生素的养殖者和销售药物残留超标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依法严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组长陈其广教授介绍,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谢仲权教授不仅出版了《天然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大全》等学术专著,还主持制定了《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通则》等国家标准。广东汕头东江畜牧有限公司在养殖行业提出动物“未病先防——健康养殖”的新理念,制定出可操作性强且实用价值高的“治未病”动物保健技术体系。北京大兴区推广“生态环保养猪模式”,用北京洪天力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天然植物免疫增强剂”替代抗生素,既解决了猪肉中的药物残留问题,又提高了出栏率,改善了猪肉品质。   谢仲权指出,与化学合成物相比,天然物用于饲料添加剂的优势主要有:一是其营养既可促进肌肉生长,又能调控肉的品质,避免了只注重提高畜禽鱼的生长速度而忽略肉质改善的缺陷 二是天然物添加剂在畜禽鱼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毒害与残留 三是不产生抗药性,可长期使用。   齐广海认为,抗生素替代品(如微生态制剂、寡糖、抗菌肽等)的研制成为各国学者的研究热点,但目前看来,使用单一产品替代抗生素的难度很大,采用集成创新的综合技术也许是更为现实的选择。   我国著名畜牧学专家张子仪院士提出,对待畜禽疫病,要在“防重于治”的基础上强调“养重于防”或“养防并举”,增加动物自身的抗逆能力,在“养”字上狠下功夫,这可能才是真正减少抗生素的使用、保障动物性安全的真谛。   陈其广认为,在改善动物养殖环境的同时,深入发掘利用天然物中草药的优势,改变目前过度依赖化学物质与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和兽(禽、鱼)药局面,创造中国特色的生态养殖新模式,可以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 医生指抗生素滥用造就超级细菌及耐药宝宝
    2010年9月,余立娅一个月大的女儿被诊断出肺炎。医生给开了三代头孢。身为一名工作在重庆的药剂师,余力娅了解三代头孢及其副作用(恶心和腹泻)。虽然不情愿,但是由于害怕病情恶化,她还是让孩子服用了这个抗生素。   “医生说他们不确定孩子的肺炎是不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她回忆说。而一个星期以后,孩子的细菌报告出来了。这个27岁的妈妈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生气。因为在她女儿的痰里没有检测到任何细菌感染。“我女儿根本就不必使用抗生素的,”她抱怨道。   抗生素在中国医院的使用率平均在70%左右,这个数字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抗生素使用率的两倍多。抗生素在中国已经滥用成瘾。健康专家指出,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但增加了产生了诸如上个月在国内检测到的NDM-1超级细菌的风险,而且导致更多的新生婴儿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余立娅工作的重庆西南医院,儿科医生们已经接收过多名“耐药宝宝”。   “我上医科大学的时候,教科书上说引起肺炎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儿科医生汪洋说。“但是这种细菌早就已经对青霉素耐药了。现在我们不得不给孩子开更高级的抗生素。”   重庆大坪医院的儿科主任医师史源指出,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滥用抗生素,一旦发生宫内感染,孩子生下来就会具有耐药性。他就遇到过好几例这样的新生儿。年幼的孩子就已经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已经在全国蔓延。本来很容易医治的小病,如今都变得麻烦起来。   “我知道美国的儿科医生一般都会避免给儿童使用抗生素。那是因为人家的环境本来就干净,”中日友好医院儿科的主任医治周忠蜀说。“我们给孩子用抗生素,甚至是高级的抗生素,也是不得已啊。因为我们的环境里已经存在耐药细菌了。”   专家称目前中国的抗生素耐药状况已经相当严重,很多致病细菌都能够成功对付抗菌类药物。   甘晓协是重庆肿瘤医院检验科的一名研究员,已经从事临床检验工作25年。她所在的科室专门负责对病人的痰和血液等样本作药物敏感试验。她说,导致皮肤感染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已经是15年前的事了,“如今我们要联合使用利福平和万古酶素这样最高级的抗生素才能管用”。   药理学专家,广州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汤泰秦教授说:“曾经有效降低了肺炎死亡率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30年前是很多医院的一线用药,但是现在这个药的效果已经比较差了。”   中国医院对抗生素的使用是如何“上瘾”的呢?这个问题,病人要负一部分责任。多家医院的医生告诉中国日报,来自患者的“快速治愈”的要求给他们的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如今到医院就医的病人越来越没有耐心了,”广东肇庆市端州区红十字会医院的门诊医生吴帅说。“好多人一进来就直接跟你要抗生素,还要输液。他们希望在最短时间内看到疗效。”他说在这样的压力下,很多医生就容易去迎合病人的心理,开出不必要的抗生素。   肇庆市离香港只有两小时车程。吴帅说由于习惯了生病用抗生素,还要输液,好多在香港上班的大陆人都跑回大陆这边的医院看病。因为抗生素在香港的医疗系统是受严格控制的,很难买到,一般的诊所也不能提供输液治疗。   一味贪图方便快捷的治疗态度终究是会带来恶果。刘建民就是个例子。这个来自黑龙江萝北县的58岁农民说他被诊断出肺癌之前,从来没有进过医院。“每次我生病了就是去药店随便买点儿药,反正售货员建议我买什么抗生素我就买,”刘建民说。如今在北京就诊的他,正在等待手术。但是由于药敏试验显示他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医生把他的手术推迟了。但是完全责怪不懂医的患者未免不公平,对于抗生素滥用问题,医生应该担负更多的责任。   “多一个治疗手段,科室就多一份收入,自然医生也就多点奖金了,”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万锐杰指出某些医生滥开抗生素的原因。但是钱还不是唯一的问题,大量的医生还普遍欠缺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在中国,只要你是个医生就能开抗生素,”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汤泰秦教授说。“但是很多医生都不知道改如何准确地使用抗生素,而且也不注重学习。”如今国内唯一官方的抗生素使用指南是2004年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但是汤教授指出这个指导原则过于粗略。“国家需要制定一个更加细致的指导,开抗生素的权利也要严格分级,”他说。   从农民刘建民的例子可以看到,抗生素在国内的药店和私人诊所可以随意买到。虽然国家规定如果没有医生的处方,禁止销售抗生素。然而大多数的药店对这个规定都置若罔闻。   在抗生素的使用上,国内的医院与一些国际医院有着巨大的差别。以北京和睦家医院为例,这家主要服务与在京外国人的中美合资医院多年来一直把抗生素的使用率控制在12%到15%之间。   “一般的感冒我们是不会给病人开抗生素的,”华裔美国医生Andy Wang说。他在来中国从医之前,在美国西雅图已经做了五年的医生。“只有我们发现病人有白细胞升高的情况时,才会使用抗生素。”   细菌耐药性的上升很早以前就已经引起了卫生部的重视。卫生部在2005年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联合建立了“细菌耐药监测网”,目前全国已经有17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都加入了这个监测网。上个月出现的3例NDM-1超级细菌就是通过这个监测网发现的。   一些医院也采取措施,主动控制医疗人员的抗生素使用。“每个月我们医院都要开展500例抽样检查,”中日友好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徐潜说。“一旦发现有不合理用药的情况,那么这个医生的奖金就会受到影响。”这项措施的开展使医院的抗生素使用率从70%左右降到了50%和60%之间。她补充道:“我们医院正在组建一个可以检测药物使用,特别是抗生素使用的电脑网络。”   为了减少广东省小医院和乡村诊所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下属的药理协会正在组织用药的培训,提供平台让大医院有经验的医生指导地方以及社区医院的医生。   但是光靠医院自我监督以及社会组织的力量还远不足以解决问题。“首先,政府必须制定相关的法律,”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肖永红医生指出目前我国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存在立法漏洞。“其次,医院必须阻止制药商对医生用药的影响。”   作为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肖永红表示在药品使用方面,目前国内的医生有着过多的选择,尤其是名目众多的抗生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医药代表的宣传就有可能在药品选择上对医生造成影响。“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给同一种药批上百个生产许可,”肖教授说。   中国在大约60年前开始自主生产抗生素。抗生素的品种在90年代之前都很少。那时国内医院的用药大量依靠进口。如今,据去年“中国抗生素60年高峰论坛”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是世界头号抗生素生产国,能产出181个抗生素原料药品种。在中国每年生产的14.7万吨抗生素里,83%都在国内市场消耗。   令人感叹的是,曾经帮助我们战胜细菌的抗生素如今却让细菌变得更加强大。“很难想象如果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无限增强会怎样,”中日友好医院的徐潜医生说。“那将如同回到了发明抗生素之前年代。”
  • 中国养殖业滥用抗生素惊人 成人体“隐形炸弹”
    抗生素的滥用正在中国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   这里的鸡拿抗生素当饭吃,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河北保定的朱师傅在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养鸡场做饲养员已经有五年多了。每天,他都会戴着像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进到臭气熏天的养鸡场内进行投食和消毒等工作。朱师傅说,小鸡一般养到三四个月后,就被送到这里,关进一个个狭小的笼子。抬头是送水的胶皮管,低头是流动的饲料槽。它们唯一的活动就是抬头饮水和低头吃饲料。直到他们病死,或者被淘汰。   为什么会被关进狭小的笼子——在它们短暂的一生中,食用的都是添加了多种激素和抗生素的饲料,在食用激素后,鸡往往会变得很兴奋,甚至跳得很高,只能把它们囚禁在小笼子里。   朱师傅发现,这里的鸡和散养的鸡有点不同,比如,下蛋以后不会“咯咯嗒、咯咯嗒……”地叫上半天,而是一声不吭 比如下蛋要多一些,一只鸡每天差不多都会下一个蛋,有时甚至会下两个 还比如,这些鸡需要打七八种疫苗。   这里的鸡养殖一年多后,产蛋量就会减少和停止。之后,它们就会被淘汰掉,送到肉鸡市场出售。由于长时间不见阳光和缺少运动,在转运时需要特别小心。因为它们的骨骼很脆弱,很容易就会摔断腿,或者摔死。   朱师傅当饲养员的这五年里,已经患上了职业病,再也吃不得鸡蛋,一闻到鸡蛋味就会呕吐,哪怕是自家散养的。   肉鸡的命运看起来还不如这些蛋鸡,同样狭小的环境,它们的生存周期只有四五十天,当从小鸡迅速长成可以上市的肉鸡,它们的命运也就结束了。由于集约化养殖,为了避免由于拥挤和不卫生的养殖环境导致的疾病暴发和传播,这些鸡同样需要食用防止疾病的混有抗生素的饲料或水。   “一些抗生素现在已经被鸡当成饭来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副执行长张南说。   这种源于西方的现代养殖技术被引进中国后正在各个养殖场复制。而用抗生素饲喂的现象并非只在养鸡场存在,猪、奶牛甚至是人工饲养的鱼虾,面临着与鸡同样的命运。上个世纪,美国国会技术办公室曾指出:“当前的养殖业集中在高产量、高密度、令人窒息的养殖环境中。某种程度上,定期使用抗生素使得这种养殖模式得以维持。”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教授赵霖介绍说,这种模式被称为现代“疯狂畜牧业”,其进行生产的两大技术就是:为了快速育出体积大的猪、禽,就要饲喂动物蛋白质(即肉骨粉(MBM)饲料) 而为了防止猪、禽生病,就要注射抗生素。   恶性循环   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畜牧专家肖传明谈起国内养殖业,不时发出“心寒”的感叹。过去十年,他在全国各地的养殖场考察,抗生素滥用的情况让他感到触目惊心。近年来,他还发现:原来需要50天出笼的肉鸡,现在缩短到40天以下。   “尽管有大量的抗生素每天饲喂,有些鸡养到40天的时候还是会大量死亡,而且很难控制,所以养殖户只好提前在37天的时候就把鸡给卖了,因为养不活。”肖传明透露,如果要想让鸡在短时间内出栏,势必又需要更多的生长激素。   在肖传明看来,国内养殖场正在进入恶性循环:低成本导致养殖环境差(特别是高密度饲养)、饲料原料品质低劣——动物容易得病——需要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抗生素会影响鸡的消化道系统,导致菌群紊乱和免疫力低下——导致药物及激素的大量使用。在这样的循环中,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剂量在不断加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所尹晓青副研究员在山东、辽宁调查农村禽畜养殖情况后发现,养猪者广泛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的饲料,被调查养殖者中,有50%养殖户在饲料里不同程度地添加了抗生素等药物。   据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等专家调查推算,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大约21万吨,其中9.7万吨抗生素用于畜牧养殖业。更有专家预测,这个数量可能超过一半。   人体的“隐形炸弹”   由于动物会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因此养殖户们需要不断投入新的抗生素,而且添加量会越来越多。北京天福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鲲博士介绍,以前使用的土霉素、黄胺霉等抗生素,现在养殖场都不用了,改为混霉素、罗璇霉素等,也就是说,用在人身上的抗生素基本都出现在了禽畜行业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的调研也证明了这点:在我国养殖业中,特别是在中小养殖户中,抗生素的滥用已登峰造极。不仅大量使用具有严重毒副作用的已被淘汰的抗生素,就连人类还在试用的某些新抗生素也已用于动物。许多动物不是病死的,而是过量用药致死。   由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无法得到有效降解,形成了抗生素残留。有专家提醒说,经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可能使人出现荨麻疹或过敏性症状及其他不良反应 长期食用“有抗食品”,消费者的耐药性也会不知不觉增强,等于在人体内埋下一颗“隐形炸弹”,将来一旦患病,很可能就无药可治。   这并非危言耸听,最近几年,美国一些养殖场的工人感染耐药细菌的案例不断发生。美国很多医学家都认为,“动物滥用抗生素与人类感染耐药菌有明显关联”。   尽管农业部出台了《允许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等规定,但是养殖户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依然难以监控。除了法规不够健全,监管人手少,而养殖者多且松散,难以有效监管外,有关部门对每批上市的禽畜类肉产品都进行抗生素残留等检测也很难做到。而即便检查到养殖者违规使用抗生素,处罚措施也一般是批评教育和罚款,威慑力度不够。   抗生素滥用现象难以控制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抗生素在养殖业里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经济利益链条。   “养殖户一方面对抗生素的使用有错误认识,但另一方面有些企业专门靠卖药赚钱,由此延伸出了一条龙式的服务。本来每只肉鸡0.5元药费就算超量了,可现在部分养殖户每只肉鸡的药费已上升到2元以上了,太可怕了!”肖传明说。   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   对于抗生素滥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陈其广无比担忧,他认为,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到了关乎我们民族繁衍的程度。他介绍,多年来,为克服现代化学合成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药物的滥用,我国一些专家与养殖企业一直在探索运用中草药解决抗生素污染问题。   北京饲料工业协会会长谢仲权从1996年开始关注饲料中的抗生素问题,“国外养殖方式只求数量不求质量只讲效益不讲安全,这种掠夺式的养殖方式对国内是一种误导。”意识到问题严重的他联合了一些企业成立天然植物添加剂委员会,试图通过天然植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解决养殖出现的问题。经过研究,他发现可以用金银花、莲翘、大青叶、牛蒡子、马齿苋、鱼腥草等中草药代替抗生素。他把这一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成效显著。   一些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中草药可明显改变肠道细菌组成及数量,使有益菌类增加,并抑制大部分条件致病菌的生长。而且中草药添加剂在畜禽体内发挥有效作用后可被分解,没有毒害与残留,不产生抗药性。   广州市饲料工业协会多年来也在推广“安全饲料,风味食品工程”,利用中草药优势解决了食品安全与质量问题。   不过让谢仲权感到遗憾的是,天然中草药并没有列入农业部饲料添加剂目录里,对于推广这种养殖方式缺乏政策上的支持。据谢仲权介绍,目前天然中草药添加剂在各省份都有试用,但最多的省份也只有5%的份额。   “很多养殖户都意识到抗生素的问题,他们自己也不吃自己养出来的猪,如果他们知道有替代品,政府又支持,我们可以为食品安全发挥作用。”谢仲权认为,推广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在观念上引导,同时要进行广泛的健康养殖配套技术推广示范工作。   链接:丹麦经验   丹麦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出口国,也是较早推出抗生素饲料禁令的国家。   1995年春天,丹麦一家电视台曝光了“猪是如何泡在抗生素的药罐中”长大的,顿时震撼整个丹麦。   1998年4月,猪肉行业宣布35公斤以上生猪自愿停止使用一切抗生素饲料 同年,丹麦政府开始对使用抗生素的猪收税(每头猪2美元)。   2000年,丹麦政府下令,所有动物,不论大小,一律禁用抗生素饲料。   禁用当年,猪出现大量病患,动物医用抗生素使用量比1999年多了20多吨。不过,另一数据更值得关注:动物抗生素(包含抗生素饲料和动物医用抗生素)的年使用量,从1995年的210吨,降至2000年的96吨。   此后,丹麦养殖业者通过改善饲料、打造环境舒适的猪舍等措施,最终使动物医用抗生素的使用量也降低了。禁用抗生素饲料不仅让丹麦食用肉更安全,还让丹麦人感染耐药性肠球菌的数量不断减少。
  •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发布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2011年度全国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共收集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15.8万份,主要监测对象为强制戒毒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机构等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通过对药物滥用者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药物滥用的特征和流行趋势,为药品监管和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参考。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1年)》分析了2011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总体情况,描述了2011年度我国药物滥用的状况,并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提示我国药物滥用的变化特征,预测药物滥用的流行趋势。   报告包括2011年监测数据总体情况、新发生药物滥用者监测情况、海洛因滥用监测情况、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监测情况以及医疗用药品使用及滥用情况五方面内容。   年度报告监测数据中,海洛因和“冰毒”仍是主要滥用物质。报告显示,2011年药物滥用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以海洛因为代表的传统毒品滥用趋势相对减弱,以“冰毒”为代表的新型合成毒品滥用呈增长态势 二是监测人群中,四成左右为新发生、新发现的药物滥用者,其中,传统毒品与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数的比例为1:2.2 三是药品在药物滥用者中的使用/滥用比例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四是在药物滥用人群中“多药滥用”问题较为突出。报告表明,我国药物滥用形势依然严峻,并提示存在一些未列管的物质和药品的滥用情况。   监测数据显示,药物滥用者中使用/滥用药品的比例持续处于较低水平。2011年使用/滥用医疗用麻醉药品的较2010年同比下降0.3%,医疗用精神药品同比下降3.7%,其他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同比下降0.9%,其中,使用/滥用含磷酸可待因复方口服溶液的比例为0.3%,同比下降0.5%。
  • 肉蛋奶中滥用药严重 抗生素残留影响安全
    “要养鸡,防病、治病是最要紧的事。鸡容易得肠道疾病,一得病就会几天不下蛋,所以要经常在饲料里添加红霉素、土霉素预防”,陕西省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一位农民这样说。这个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全村800户,最多时有一半从事养鸡。   陕西省泾阳县兴隆镇许庄村是一个奶牛养殖专业村。饲养了14头奶牛的许庄村村民许义峰告诉本刊记者,乳腺炎、发烧是奶牛的常见病,治病离不了抗生素药物,他每年购买使用10来盒兽用青霉素。“不过,奶牛打了青霉素以后,要报告奶站老板,3天之内挤的奶由奶站老板另外处理,不进入统一销售的大奶罐。”   出于治疗、预防疾病和促进动物生长的需要,养殖户存在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抗生素的现象,由此形成了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的安全隐患,不仅威胁人类健康,也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尽快完善“有抗畜禽产品”进入市场的“防火墙”,有赖于主管部门加快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技术研究。   一些养殖户使用抗生素“很随意”   陕西省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去年底猪、牛、家禽的存栏量分别达1100万头、240万头、6000万只。本刊记者近日在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泾阳县、扶风县、兴平市等地走访了解到,一些养殖户对抗生素的使用“很随意”。   受访的多位基层兽医反映,为畜禽治病的药物,现在有很多中成药,但从治疗效果上来说,还是西药快,抗生素用得也多,特别是一些中小规模的养殖户用药不规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院院长王晶钰说:“养殖户对兽药,特别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让人担忧,肉、蛋、奶中抗生素的残留应引起高度重视。”   对抗生素残留的规避,在一些规模养殖场做得较好。在西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公司畜牧开发公司,记者了解到,为打造“无抗奶”生产基地,这里奶牛吃自配饲料、有“运动场”,采用国际先进的机械挤奶设备,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奶牛疾病的发生,进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奶牛生病后,一般尽量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公司总经理秦海鹏介绍:“奶牛若使用抗生素后,会有几天休药期,在规定时间内对含抗生素的牛奶坚决废弃,确保奶源健康,有时一天要废弃约100公斤。”   养殖业之所以存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现象,缘自治疗疾病、养殖水平较低和饲料添加三大原因。   “我感觉现在鸡发病的频率,比20年前多得多,”扶风县绛帐镇罗家村养鸡户罗瑞峰一脸无奈地说,“治病、预防要用药,也是没办法。”去年元月,他养的3000只蛋鸡因病死亡,直接损失3万多元。   王晶钰指出,随着我国畜禽饲养集约化水平提高、活体流通增加,疾病预防尤显重要。面对比市场风险更为严峻的疾病风险,一些养殖户不得不为畜禽“下猛药”。   在陕西省兴平市星光良种猪繁育养殖公司采访时,本刊记者看到不时有养猪户前来咨询生猪防病治病常识。公司总经理霍鸣新说,在规模养殖场,仔猪出生后的84天内要进行10道免疫程序,一些小规模的散养户做不到,很多人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兽医知识,造成猪病多发的隐患。   陕西省大荔县许庄镇东汉村养猪户唐振喜最近购买的87头仔猪,因感冒引起混合感染,病死37头。他说:“我们这也有兽医,但他们以卖药为主,对猪病的诊治水平一般。给猪看病,基本还是靠养殖户自己,主要还是凭经验。”   记者从畜牧兽医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养殖业部分从业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不懂合理防疫、用药的方法,凭经验饲养、凭感觉用药问题突出。随着畜禽疾病复杂化,诊断难度加大,滥用药率较高。再加上一些养殖户不能严格执行休药期,易造成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超标。   据多位基层兽医介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另一原因。动物长时间低剂量摄入抗生素,可以削弱胃肠内有害微生物,抑制、杀死致病菌,增强抗病能力,同时可以刺激动物脑下垂体分泌激素,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从而加快增重速率。为此,一些养殖户为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可能在饲料中添喂抗生素。   多手段引导“无抗畜禽产品”生产   王晶钰认为,减少、限制畜禽产品抗生素的残留,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和保持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引起重视,通过制度建设、宣传引导,切实提高养殖户控制抗生素残留的意识。   多位基层畜牧兽医部门干部向本刊记者反映,减少畜禽产品抗生素残留,首先要合理使用抗生素,特别是减少把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促进动物生长。其次就是要在使用抗生素之后,严格执行休药期。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饲养管理水平、兽药合理使用方面会做得相对较好,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还将维持分散养殖与规模养殖并存的局面。这要求有关部门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养殖户加强监管,并加强对养殖者的法制教育和技术培训,指导他们提高动物合理用药的知识。   鉴于“有抗食物”的危害性,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联盟,其成员包括90多个国家,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一些国家意识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性,从1996年开始立法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受访基层干部建议道,我国应探索立法禁止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中的使用,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技术的相关培训,推广规范处方用药制度,通过开发出更多绿色、安全的动物饲料添加剂替代抗生素,确保养殖者利益。   抓紧完善兽药残留监测体系   在加工、销售环节设立准入“门槛”,限制抗生素残留超标畜禽产品进入市场,被更多的人视为解决抗生素残留问题的重要前提。   陕西省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干部孙涛说,我国许多地方对蔬菜农药残留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检测技术已较完善,对畜禽产品的兽药残留也应探索建立相应制度。目前兽药残留的检测设备昂贵,检测一个样本费用约需1000元,时间得三四天,有待于通过研究开发廉价、快速的检测方法,从而逐步在屠宰环节或销售环节推广兽药残留检测制度。   我国主管部门已制定了《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但对这些兽药残留检测的标准方法还未完全建立。另外,目前的检测方法以高效液相定量检测为主,缺乏快速筛选和确认方法,国产的快速筛选兽药残留的试剂盒产品仍很少,制约了兽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全面开展,应在兽药残留监测方法的研究、仪器、技术力量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争取在短期内有较大改善,以满足检测需要。   多位研究者还建议,为减少兽药抗生素残留危害,社会各界,特别是新闻媒体应加大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危害性的宣传,提醒消费者警惕“祸从口入”,从而选择购买安全“无抗”食品,这也可促使生产者提高合理使用兽药抗生素的意识
  • 南京工大引进教授涉嫌在美滥用经费
    据外媒报道,原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系教授、世界著名材料学家克雷格格兰姆斯(Craig Grimes)日前被美国司法部门指控滥用数百万元的联邦科研经费。   美国联邦检察办公室1月31日指控格兰姆斯滥用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申请的12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并在申请能源部一个190万美元项目时提供了虚假信息。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多35年的监禁和75万美元的罚款。   2010年12月31日,格兰姆斯因滥用经费被宾州州立大学开除。2010年夏天,格兰姆斯接受德州理工大学的聘请,准备于2011年1月开始在该校任职,但德州理工大学于2010年8月撤回了对他的聘请。2011年5月,格兰姆斯受聘于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全职教授,2012年以该身份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
  • 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方案发布
    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方案发布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8号)要求,从2009年9月至2010年底,在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工作(以下简称整顿工作),并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严厉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着力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一协调指挥下,通过整顿工作,使各部门在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以及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任进一步落实,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食品添加剂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行业自律显著加强, 长效监管机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工作安排   (一)继续发布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被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以下简称“黑名单”)(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   1.完善“黑名单”的收集、分析、发布程序和要求(2009年9月底前)。   2.及时收集并发布“黑名单”(2009年9月-2010年)。   3.组织相关检验和科研机构研究建立“黑名单”中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2009年9月-2010年)。   4.督查和评估“黑名单”物质的监管情况(2009年9月-2010年)。   (二)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和监测,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2009年9月-2010年)(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1.开展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专项抽检,查处研制、生产、销售、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卫生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   2.根据公布的“黑名单”,制订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的监测方案,列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并组织实施(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   3.各省(区、市)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专项监测计划,结合本地区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监测的范围和品种,开展检测工作,及时向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反馈监测情况(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三)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中使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行为,整治超过标准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2009年9月-2010年)(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安部)。   1.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制订具体整顿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2.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对各地整顿工作情况定期进行督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整顿工作落到实处,并将督查和考核评估情况报送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   (四)严格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食品添加剂标签标识管理,监督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依法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2009年9月-2010年)(质检总局牵头并制订具体方案)。   (五)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修订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和食品添加剂标准(2009年9月-2010年)(卫生部牵头)。   1.开展调查研究,对食品添加剂标准、新产品许可、生产许可、经营、标签和说明书、使用等环节的现状进行研究。(2009年底)   2.完善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工作制度,完成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修订工作(2010年底)。   3.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配套标准制(修)订工作(2010年底)。   三、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机制,加强对专项整顿工作的领导。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此次整顿工作,充分发挥政府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作用,确保监管工作统一、协调、有效,不断提高监管的水平和效率。各地要在认真总结前一段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各部门在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管职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防止出现监管空白。   各级地方政府要依照本工作方案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各监管环节整顿方案,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将此项工作纳入食品安全年度监督检查计划并抓好落实。要按计划、分阶段对下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整顿工作的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定期开展评估考核活动,总结和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表扬先进,督促整顿工作开展不力的地区和部门加强工作,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确保整顿工作取得实效。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者要严格进行责任追究。   要指导和要求行业协会积极发挥在行业自律和规范指导方面的作用,加强对企业的服务意识,引导企业自觉遵守行业诚信和自律规范,进一步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增强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促进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制度,全面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二)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在专项整顿中,各监督执法部门要集中力量,严格执法,重拳出击,将各项整顿措施落实到位。要顾全大局,加强协调配合和信息沟通,形成监管合力,不留问题死角,保证专项整顿取得预期效果。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食品企业的规范化管理,健全企业诚信和自律机制,促进食品行业健康规范发展。   (三)加大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查处力度。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公布重大典型案件查处结果。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专项整顿中发现的涉嫌犯罪的案件线索。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行为。严肃查处监管部门中的失职渎职、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违纪行为,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检察机关处理。   (四)加强相关抽检、监测和监督管理信息收集与分析,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深入调查和分析典型案例,认真梳理和找准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并提出防范问题演变成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的措施。   (五)积极开展整顿工作宣传活动,加强社会监督。各地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作用,向社会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食品安全,宣传专项整顿行动的进展和成效,曝光专项整顿中查处的典型案例,让群众了解在食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专项整顿的良好氛围。各地要设立投诉举报电话或电子信箱,受理群众举报,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发现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有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六)加强信息沟通,开展督查和评估工作。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级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将专项整顿信息、监督检查和检测情况向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报送。在专项整顿中发现的大案要案线索及调查和处理情况要随时报送。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定期向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公室报送整顿工作总结,在2009年12月20日前和2010年11月20日前分别报送整顿工作的年度总结和2年整顿全面工作总结。   在专项整顿过程中,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地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明查暗访,2009年11月上旬将组织联合督导组对各地整顿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2010年10月中旬将组织联合考核组对各地整顿工作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估。
  • 药物滥用成吸毒敲门砖? 我检测系统覆盖31省市
    人们都知道吸毒会成瘾,实际上,大多数毒品本身就是药物。这些药一方面是医生手中有力的利器,可以治病救人、解除疾苦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不正确或滥用又可使人成瘾,后果不堪设想。请关注——药物滥用现象该如何杜绝?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就药物滥用问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药物滥用的危害性及严重性。国家药监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指出,药物滥用在全球范围的不断蔓延,已成为危害社会稳定与安全,影响社会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药物滥用成为吸毒敲门砖   武警广东总医院青少年成瘾治疗中心主任何日辉撰文指出,1987年,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为“禁止药物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即“国际禁毒日”)。换句话讲,其实联合国设立“国际禁毒日”的本意是要从预防药物滥用开始重视药物滥用的危害,并非仅仅是毒品。“但是我们在纪念的时候,已经把‘药物滥用’与‘吸毒’相混淆,结果现在在国内变成只是关注吸毒,而忘记了更大范围的药物滥用。”何日辉强调。   药物滥用从广义上来讲,是包括吸毒在内的各种物质滥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处方药、非处方药、酒精、烟草、有机溶剂等各种物质的滥用 狭义的药物滥用是指临床中通常使用的药物被滥用,包括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但是不包括海洛因等毒品、烟酒和有机溶剂等物质的滥用。   “说到这里,我想谈一下一个比吸毒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那就是狭义的‘药物滥用’(即我们老百姓平常所说的药物),包括处方药滥用和非处方药滥用。因为目前滥用药物的基本上都是青少年,不少青少年在学会滥用药物后慢慢升级到吸毒,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狭义的药物滥用虽然不是吸毒,但是它是吸毒的敲门砖。”何日辉如是说。   像禁毒一样高度重视药物滥用   何日辉说,在内地,目前被滥用的处方药主要分成几类:一是含有麻醉药品的复方制剂,含有磷酸可待因或罂粟壳成分的止咳药水,如联邦止咳露、立健亭、可非、复方磷酸可待因止咳露、珮夫人止咳露、欧博士止咳露、苏菲止咳糖浆、强力枇杷露等 复方甘草片、复方地芬诺酯等。二是镇痛药,曲马多、镇痛新、吗啡、杜冷丁、美沙酮、丁丙诺啡、可待因、芬太尼、二氢可待因酮、二氢吗啡酮、哌醋甲酯、羟考酮等。三是镇静安眠药,如安定、舒乐安定、氯硝安定、三唑仑、阿普唑仑等。四是兴奋剂和致幻剂,如利他林、咖啡因、氯胺酮等。   “以处方药为代表的药物滥用现在已经成为新世纪流行病。遗憾的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很多医生都不了解这个疾病,社会对其了解就更少。”何日辉说,这个社会问题已经非常严重,但是迄今为止社会各界仍然不够重视。“我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充分重视,像禁毒一样高度重视药物滥用问题,从小教育孩子,药物是用来治病的,不能滥用,滥用以后的危害不亚于吸毒!只有从根本上减少需求,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何日辉再三呼吁。   大力防止药品流失和滥用   2009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传统的毒品如海洛因的滥用比例在下降,但是新类型毒品如冰毒的滥用比例却上升了,导致这一升一降的原因是什么呢?   颜江瑛说,从这“一降一升”可以看出,中国在禁毒和药品监管工作当中的措施已经起到了明显作用。比如说海洛因这样的毒品,经过公安部门的打击,非法获得的少了,自然滥用者使用的就少了。但新型毒品“冰毒”在滥用过程当中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比如前段时间大家提到含麻黄碱复方制剂药品流失的案件,这类药品被毒贩获得后制成冰毒再销售。这也提醒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包括公安部门禁毒,对这类毒品的打击力度和监管的措施要有所调整,要有所加强。   “2009年度中国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表明,管制越严格的药品,药物滥用者获得的程度越低,滥用最多的医药制剂是最方便获得的。”颜江瑛提醒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品目前又是我国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药品,其中一些品种列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因此,加强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处方药管理,防止药品流失和滥用,是保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的基础。   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全覆盖   我国自1992年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至今,已经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同时,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特药特管制度,以防止药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可针对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非管制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药物滥用风险预警。”颜江瑛介绍说,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扩大和调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对象与调查内容,完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与滥用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健全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与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策略和措施,避免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颜江瑛强调,本着确保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我国已建立起种植生产总量控制、实验研究须经审批、经营销售定点管理、临床使用专用处方、信息网络实时监控的特药特管制度。全国37家麻、精药品生产企业已被列入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同时,药监部门将加强对具有滥用潜力的非管制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公众合理用药,防止滥用和流失。   我国自1992年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至今,已经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同时,我国已建立起一整套特药特管制度,以防止药品流入非法渠道造成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可针对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非管制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药物滥用风险预警。”颜江瑛介绍说,下一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扩大和调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对象与调查内容,完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与滥用风险评估方法,建立健全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与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策略和措施,避免药品流入非法渠道。   颜江瑛强调,本着确保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我国已建立起种植生产总量控制、实验研究须经审批、经营销售定点管理、临床使用专用处方、信息网络实时监控的特药特管制度。全国37家麻、精药品生产企业已被列入高风险企业进行重点监管。同时,药监部门将加强对具有滥用潜力的非管制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和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引导公众合理用药,防止滥用和流失。
  • 2009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发布
    在626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2009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报告。现在介绍一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概况、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09年)(以下简称年度报告)的主要内容以及药品监管部门为加强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不断加强监管,防范流弊所采取的措施。   一、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总体情况   年度报告监测数据中,海洛因、鸦片、大麻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与苯丙胺类、氯胺酮类等国家管制的医用精神药品的滥用者中,海洛因是主要滥用的物质 苯丙胺类及氯胺酮类物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的滥用者中,去氧麻黄碱(冰毒)是本年度监测报告主要滥用的物质。根据年度报告监测数据分析,2009年药物滥用呈现以下特点:   (一)药物滥用者的年增长比例总体上继续下降,趋势减缓,但以苯丙胺及氯胺酮类物质为代表的新类型药物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滥用比例呈较高增长幅度。   (二)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海洛因、鸦片、大麻等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苯丙胺等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国家管制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三类滥用明显呈现被“一降、一增、一低平”变化趋势。   (三)在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海洛因与去氧麻黄碱(“冰毒”)是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主要滥用的物质。海洛因与去氧麻黄碱(“冰毒”)的滥用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特征。与2005年相比,2009年海洛因滥用比例下降22.5%,去氧麻黄碱“冰毒”滥用比例增长31.4%。   (四)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未出现明显增长,滥用比例较低。监测数据表明,管制越为严格的药品,药物滥用者获得的程度越低。2007年至2009年,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在药物滥用者中的滥用/使用呈现稳中有降的变化,其中,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滥用/使用比例下降3.5个百分点 非列管药品的滥用比例基本稳定在3.1%~3.3%。但是,根据监测数据,目前药物滥用者中多药滥用问题突出,一些未列管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是构成“多药滥用”的主要成分。   通过对2009年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我国药物滥用现状和流行趋势的特点是:海洛因滥用流行趋势进一步得到遏制,苯丙胺类物质滥用流行态势严峻,国家管制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滥用程度较低,多药滥用问题较以往复杂、多变,非列管的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滥用报告增加。   二、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和药物滥用风险预警报告   药物滥用监测是公共卫生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动态观察药物滥用的发展趋势,预测流行的规模,从而估计未来的防治与公共卫生需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反映药物滥用人群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提示滥用药物的变化趋势、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的重点环节和品种,从而为加强监管,防治药物滥用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借鉴,为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我国于1992年开始建立药物滥用监测系统,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领导下,在国家禁毒委员会的支持下,目前已经形成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连接31个省(区、市)的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实时、在线直报。2005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建立了“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药物滥用监测系统针对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及非列管药品的使用情况设立了药物滥用风险预警报告,可预防药品发生流行性滥用。一旦地区监测报告的药物滥用人群在单位时间内使用的某种医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非列管药品的频率超过风险阈值时,监测系统将发布实时预警信息,提示在监测报告地区存在流行性滥用的风险。   下一步,结合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监管工作需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扩大和调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对象与调查内容,完善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依赖性和药物滥用潜力的评价方法与滥用风险评估方法,不断建立健全药物滥用监测体系与机制,更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管策略和措施。   三、不断加强药品监管,防止药品流弊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本着确保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得住,用得上”的原则,不断完善监管法规体系和制度,提升监管效能。2005年,《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出台,为科学监管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奠定法制基础。以此为契机,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发布了十余个相关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了种植生产总量控制、实验研究须经审批、经营销售定点管理、临床使用专用处方、信息网络实时监控的一整套特药特管的制度。   同时不断创新监管手段,有效规范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对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企业实行分类管理,确定37家高风险企业为重点监管企业,向重点监管企业派驻监督员,强化外部监督,实行质量受权人制度,强化企业内部质量和安全管理 建立对企业日常巡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频次和检查工作规范,强化日常监督检查 根据监管形势的新要求和监管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治理,及时会同相关部门调整管制品种的范围、提升管制级别,有效遏制药物滥用问题 建成全国统一的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强化监管,实现了对医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药品的动态监控,市场秩序得到切实规范。   此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具有滥用潜力的非列管药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管。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规范购销行为,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倡导行业自律,加大公众舆论宣传,引导公众合理用药,防止滥用和流失。   小贴士:   1、什么是药物滥用?   药物滥用是指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性特性或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属于非医疗目的用药。滥用的药物包括非医药制剂和医药制剂。药物滥用可导致药物成瘾,以及其他行为异常,甚至可以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2、什么是非列管药品?   非列管药品是指未列入国家强制管理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3、什么是多药滥用?   多药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滥用两种以上的药物。上世纪80年代以后多药滥用已成为主要的药物滥用模式,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进入治疗机构的药物滥用者绝大多数为多药滥用。多药滥用,特别是毒品与酒滥用结合,带来了与日俱增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其危害比一般药物滥用严重得多。
  • 滥用的可怕 “三问”中国食品添加剂
    卫生部近日表示,正在协调有关部门研究撤销过氧化苯甲酰作为面粉处理剂及其相关配套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然而面粉增白剂只是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问题担忧的冰山一角——食品添加剂滥用、超标,食物中使用非法添加物,有关食品安全的消息再次牵动着消费者的神经。   敏感疑惑:添加剂是否被滥用?   关于面粉增白剂的争论由来已久,早前我国100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曾联名呼吁停止使用增白剂。按规定,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每千克不得超过0.06克。随着加工水平提高,许多面粉企业已不再在产品中添加增白剂,然而抽检却仍能在一些面粉中发现超标案例。   记者在北京西郊锦绣大地物流港采访时了解到,大型面粉加工厂普遍已经停止在面粉中添加过氧化苯甲酰,一些企业仍在添加主要出于两个原因:受生产条件制约面粉加工水平偏低 迎合部分消费者追求“品相”的心理。   不只是面粉产品,被形容为“熟悉的陌生人”的添加剂,存在于许多食品中。小小的面包里有多少添加剂?人们恐怕很难想到,复合酶制剂、复合乳化剂、氧化剂、过氧化苯甲酰这些陌生的名称,都是许多面包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已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多类约2000种,使用也有严格限量标准。生活中一件件案例表明,添加剂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滥用。   吉林省去年一次抽查中发现,某批次葡萄酒山梨酸超标2.3倍 山东寿光对15个咸菜样本的抽检中,4个样本防腐剂超标2至5倍 在以往曝光的案例中,一些“地下”小食品作坊的蜜饯色素和增味剂超标可达十几倍。   再如,色黄素只能用在某些饮料中,有些厂家却将其用于给劣质黄油着色 个别不法商户用含有糖精钠和蛋白糖等食品添加剂浸泡青枣,变青枣为红枣牟利……   另有商家利用产品说明“打掩护”:“有选择”地标注部分添加剂名称,对于可能危害公众健康的添加剂避而不提,此做法在危害公众健康的同时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   “食品添加剂是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灵魂,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适量添加,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对记者说,“食品添加剂替非法添加物背了多年的黑锅。”   投机渔利:为何久治不愈?   一个个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违法添加物的案例只是公众质疑的冰山一角,人们更为担忧:这些现象为何难以根除?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不法企业违规操作?   上海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彭瑞衍说,一些商家过度追求色泽和口感而超标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为了追求低成本高利润而违规使用非法添加物,凸显了投机渔利的心态,部分监管环节的疏漏更造成了这些企业投机的侥幸心理。   有关部门近期拟出台新规规范我国现榨果汁市场。然而采访中北京一位经营“现榨果汁”生意的店主直言不讳:“市场竞争太激烈,高成本低利润经营不是长久之计,用添加剂勾兑的果汁,成本只是真正意义上现榨果汁的十分之一,何乐而不为?”   “食品安全监督具体执行上存在漏洞。”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高彦祥教授说,“片段化监管体制容易导致部门间责任不清、重复监管和监管盲区,同时部门间内耗严重,问题出现后相互推诿导致失去最佳监管时机。”   他认为,添加剂的销售和使用缺乏严格的追踪机制,一般只是抽检最终产品,如发现商家确实存在过量使用或使用违禁添加剂时,往往只是一罚了之,但以罚代管的方式对一些企业根本不伤筋骨。   不容忽视的是,添加剂检测设备本是把关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一些企业自身和政府部门检测设备老化、闲置,使食品安全监测成为一句空话。   在2008年底至2009年初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共清查出252种不符合标准的食品添加物。违规行为多存在于中小型食品企业,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私人作坊。这些企业在食品生产工业的末梢,原材料进货渠道繁杂,监控检测难度更大。   “管、控、防”:还有多少猛药需下?   食品安全关乎我国十几亿公众的健康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百姓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8月4日,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实施方案。最高人民法院等几部委近日也明确表态,加强食品安全管控,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的定罪量刑,甚至死刑。   “规范添加剂使用、维护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执法的保证。”高彦祥说,“食品安全法已经出台,各部门执法一定要从严,否则就会流于形式。凡事要从公众利益出发,不能因为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就对其‘手下留情’。”   “要想及时发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转变‘事先许可、事后抽检、出了事故进行处罚’监管方式,相关部门应把好关口,主动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和食品中有害因素进行检测,这也是获得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依据。”他说。   彭瑞衍建议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追踪机制,对添加剂生产厂家要严格执行生产销售的登记备案制度,将产量和去向备案,对使用厂家要登记添加剂来路和使用情况。这样才能把住超范围、超量使用的关口,也便于追查和监督。与此同时要在食品监督方面保证公众的知情权,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王竹天指出,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必须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一些基层机构缺少必要的检测设备,专业检测人员普遍缺乏。   陈君石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监督出来的,更不是检测出来的。关键还是要靠企业自律。“食品添加剂说到底是道德问题。”专家建议,政府各部门在监管过程中,应更多发挥行业协会的沟通作用,加强企业自律意识的宣传,提高行业守法意识。
  • 重磅!CFDA发布2016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IH2PV8980YSM5Q6F7BRZU7C.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2ded7f5-58df-4d36-9db1-4bec7e251fbc.jpg" / /p p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呈现七大特点,药物滥用形势总体可控,青少年、低学历人群为高危人群。 /p p   年度报告对2016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情况进行了分析,重点描述了海洛因、合成毒品、医疗用药品以及新发生药物滥用情况,并通过比较近五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了我国药物滥用现状、特征以及流行趋势。2016年,全国共采集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万份,监测数据报告单位包括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禁毒执法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愿戒毒机构、社区戒毒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 /p p    strong 2016年我国药物滥用监测数据呈现以下特点: /strong /p p    strong 一是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药物滥用形势总体可控。 /strong 全国收集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比2015年增加10.7%,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占比(10.6%)比2015年降低0.8个百分点,总体上升趋势变缓。 /p p    strong 二是合成毒品滥用程度远大于传统毒品,“冰毒”流行强度持续增强。 /strong 含甲基苯丙胺的毒品(“冰毒”、“麻谷丸”)(占比55.1%)是我国流行滥用的主要合成毒品,且呈增长趋势。“冰毒”滥用者占合成毒品滥用人群的87.4%,五年累计上升13.5个百分点,流行强度持续增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中,合成毒品占比(86.8%)较2015年下降2.5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高位 传统毒品占比(10.2%)保持在近五年的相对低位。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中,“冰毒”滥用比例是海洛因的8.4倍。 /p p    strong 三是海洛因滥用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需要关注较高的复发率。 /strong 海洛因滥用者占比(45.0%)与2015年相比下降3.6个百分点,近五年呈持续下降趋势。海洛因滥用人群复发率高,有复发经历者占63.1%,其中戒毒3次及以上者占复发人群的23.0%,提示海洛因滥用人群的戒毒康复、防复发仍是禁吸戒毒工作的重要内容。 /p p    strong 四是医疗用药品滥用/使用形势稳定,吗啡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应持续监测。 /strong 医疗用药品滥用/使用者11,132例,占全部监测数据的4.0%,稳定在较低水平。滥用/使用数量前5位医疗用药品为美沙酮口服液/片(3,313例)、吗啡(含吗啡控/缓释片)(2,518例)、地西泮(1,749例)、曲马多(1,711例)和复方地芬诺酯片(524例),重点关注的复方甘草片和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分别为298例和814例。吗啡制剂、含可待因复方口服液体制剂滥用/使用占比,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0.5和0.1个百分点,应引起关注并持续监测。 /p p    strong 五是青少年、低学历人群为高危人群,应加强针对性预防宣传教育。 /strong 男性、35岁以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者是药物滥用的高危人群,其中初中及以下低学历者占全部监测数据的81.5%,占新发生滥用人群的79.4%,应进一步加强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青少年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 /p p    strong 六是药物滥用人群多药滥用情况严重。 /strong 海洛因滥用监测人群中多药问题比较严重,除海洛因外,滥用/使用的其他物质为44种,呈现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交互滥用、中枢抑制作用的物质和具有中枢兴奋作用的物质交互滥用的多药滥用现象和滥用模式。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滥用物质47种,使用两种以上者占10.9%,随着合成毒品滥用人群基数及滥用年限的增长,多药滥用情况日益严重。 /p p    strong 七是新精神活性物质值得关注,部分品种滥用趋势增强。 /strong 近年来,“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NPS)滥用问题倍受关注,作为一个全球现象,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2001年,我国将氯胺酮列入管制。2010年至2013年,将4-甲基甲卡西酮等13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管制。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非药品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一次性列管116种。2017年3月1日,将卡芬太尼等4种物质列入管制。2017年7月1日,将U-47700等4种物质列入管制。目前,我国已将138种新精神活性物质列入管制。药物滥用监测数据表明,2016年甲卡西酮滥用数量(707例)达到2015年数量(246例)的2.9倍,其滥用者主要来自山西(693例,占98.0%),提示当前甲卡西酮的滥用有明显的地域集中性。氯胺酮是“K粉”的主要成分。数据表明,“K粉”滥用数量和占总数的比例2016年(6,844例,占2.5%)比2015年(5,694例,占2.3%)继续增加。 /p p   2017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基础性建设,逐步建立健全药物滥用监测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完善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拓宽医疗机构报告途径,扩大监测系统的覆盖人群,开展专项调查与研究评价,逐步建立药物滥用风险评估、预警和通报机制,为打赢禁毒工作人民战争,严格管控药品风险提供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2016年) /strong /p p   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按照国家禁毒委员会的统一部署,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完善监测工作体制机制,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日常监测和专项调查并重,推动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取得新进展。 /p p   拓宽监测网络,提高数据科学性。全年31个省(区、市)上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万份,较2015年增长10.7%。报告单位共1,794家,比2015年增加236家,主要监测对象为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禁毒执法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愿戒毒机构。结合近年来我国禁毒工作形势和药物滥用流行趋势,2016年加大了社区戒毒机构、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的监测力度。 /p p   突出制度建设,提升监测水平。研究起草了药物滥用报告与监测的管理办法,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打下了基础。调整、改善、优化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提升监测数据应用能力和水平。开展了专业技术培训,提升全国药物滥用监测机构的业务能力。 /p p   注重预防教育,强化风险意识。组织开展了以“合理用药,拒绝滥用”为主题的“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安全合理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拒绝毒品的意识。 /p p   坚持问题导向,加强专项研究。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用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用药品滥用监测专项研究,主动评价我国医疗用药品滥用形势和面临的风险,为防治毒品滥用和进一步制定禁毒策略、规范医疗用药品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p p   strong  小贴士 /strong /p p strong   1.什么是药物滥用(drug abuse)? /strong /p p   药物滥用(物质滥用)指非医疗目的反复、大量地使用具有依赖特性的药物 (或物质),使用者对此类药物产生依赖 (瘾癖),强迫和无止境地追求药物的特殊精神效应,由此带来严重的个人健康与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p p    strong 2.什么是药物依赖性(drug dependence)?具有依赖性特性的药物有几类? /strong /p p   药物依赖性是指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的连续或定期的用药行为和其他反应。目的是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药物耐药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世界卫生组织将药物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p p   按照国际公约(《1961年麻醉品单一公约》和《1971年精神药物公约》)可以将具有依赖性的药物(或物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麻醉药品,如海洛因、大麻和大麻脂、阿片和吗啡制剂、可待因等 另一类是精神药物,如各种致幻剂和四氢大麻酚、中枢兴奋剂、巴比妥类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此外,还有一些物质如烟草、酒精、挥发性有机溶剂等,也具有依赖性特性,但未列入国际公约管制。 /p p   strong  3.什么是药物滥用监测?开展药物滥用监测的意义? /strong /p p   药物滥用监测作为疾病监测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其它公共卫生监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特点是对人群中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和滥用情况进行长期连续、系统地观察、调查并收集资料,及时发现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流弊和滥用问题,及时掌握药物滥用现状、动态分布、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种类、滥用方式和可能的发展趋势,分析、确定各地区乃至全国药物滥用基本情况,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科学管理和禁毒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p p   同一般意义上的疾病监测比较,药物滥用监测在观察对象、调查和收集资料方式方面具有其自身特点。药物滥用监测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研究范围,它涉及医学、药品管理、社会和法律等多领域。从药物滥用监测性质看,它对禁毒工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管理,以及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p p   从组织形式看,药物滥用监测分为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两种形式。前者指各级监测网站按上级单位要求和规定收集资料,定期汇总上报 后者是根据某特定问题,由上级部门部署或计划定期不定期地开展调查或系统收集资料。主动监测在降低漏报率方面明显优于被动监测,所调查掌握的数据更接近于药物滥用实际发生情况。从监测所针对的对象看,可分为以普通人群为基础的一般人群监测,以戒毒康复机构为基础的药物滥用人员监测和以青少年等人群为基础的高危人群监测。 /p p strong   药物滥用监测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一)监测数据总体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1.监测数据报告单位及有效报表 /strong /p p   2016年,全国31个省(区、市)1,794家单位上报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来自公安机关强制隔离戒毒机构、司法行政部门强制隔离戒毒机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自愿戒毒机构、禁毒执法机构、社区戒毒机构以及医院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5ad83282-0a6e-48ce-b461-3fa03c7c5ff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1 填报《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机构及有效报表构成比 /strong /p p strong   2.药物滥用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 /strong /p p   药物滥用人群中,男性占85.9%,女性占14.1% 35岁及以下年龄青少年占51.7%,其中25岁及以下人群占15.5%;初中及以下文化占81.5% 无业人员占61.6%。值得注意的是涉及一些敏感职业和人员,其中包括448名公务员、348名在校学生和212名演艺业人员。 /p p    strong 3.滥用物质(药物)种类 /strong /p p   按“过去12个月曾经滥用药物”统计,滥用物质(药物)前五位为“冰毒”(占47.9%)、海洛因(占45.0%)、“麻谷丸”(占7.2%)、“K粉”(占2.5%)和美沙酮口服液/片(占1.2%)。“冰毒”和“麻谷丸”的主要成分为甲基苯丙胺,二者合计占比为55.1%,比2015年度增加3.2个百分点。甲卡西酮滥用例数和比例有所增加,2016年(707例)是2015年(246例)的2.9倍。 /p p strong   4.药物滥用人群地区分布 /strong /p p   药物滥用者现居住地前5位的省份是广东(12.6%)、湖南(8.8%)、四川(8.0%)、云南(6.3%)、上海(6.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fa3b423-f2f0-43a5-9443-3f403d4b169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2 药物滥用人群的现居住省份分布图 /strong /p p strong   5.总体情况分析 /strong /p p   2016年,来自强制隔离戒毒所、禁毒执法机构、自愿戒毒机构、社区戒毒机构、医疗机构和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等1,794家单位上报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276,980份。在继续开展对查处管控人员药物滥用调查的基础上,药物滥用监测范围不断拓展,医疗机构和社区戒毒机构的监测单位进一步增加,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一步增强。 /p p   全年监测数据涵盖了目前主要流行滥用物质(药物)及其滥用人群,反映出不同地区药物滥用流行差异。同时,监测数据还反映了药物滥用人群药物滥用史、人员异地流动等基本特征。总体来看,药物滥用人群仍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业人员为主,但应注意涉及一些敏感职业和人员。 /p p   2016年度滥用各类滥用物质(药物)达87种,“冰毒”、海洛因、“麻谷丸”、“K粉”和美沙酮口服液/片是主要滥用的前5种物质(药物);含甲基苯丙胺的毒品(“冰毒”、“麻谷丸”)滥用所占比例55.1%,同比2015年度增加3.2个百分点,是我国流行滥用的主要合成毒品,反映了我国2016年药物滥用的基本趋势。甲卡西酮滥用例数和比例有所增加,2016年(707例)是2015年(246例)的2.9倍,占比增加0.2个百分点,需要密切关注和连续观察。 /p p   氯胺酮作为国际尚未列管而我国列管的品种,是“K粉”的主要成分。数据表明,“K粉”滥用数量和占总数的比例2016年(6,844例,占2.5%)比2015年(5,694例,占2.3%)继续增加。 /p p   strong  (二)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监测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2016年,全国共收集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29,316例(份),占总数的10.6%。 /strong /p p strong   1.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 /strong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中,男性占85.3%,女性占14.7%;女性25岁及以下者占37.1 %,男性25岁及以下者占27.4%;文盲占2.6%,小学占13.6%,初中占63.2%;无配偶者(未婚、已婚分居、离婚和丧偶)是有配偶者(已婚、未婚同居)的近1.4倍;无业人员占62.0%,有职业或学业人员占38.0%。外企/合资单位人员60人,离/退休人员47人,公务员27人,演艺人员20人。 /p p    strong 2.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药物滥用基本情况 /strong /p p   过去12个月曾经滥用药物种类: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过去12个月曾经滥用药物种类共58种。合成毒品是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要滥用种类,滥用人群占86.8%,与传统毒品滥用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3:1上升为2016年的8:1 滥用“冰毒”的人员比例(79.1%)是滥用海洛因人员比例(9.4%)的8.4倍 医疗用药品的滥用比例均较低(≤1.3%)。 /p p   传统毒品、合成毒品及医疗用药品滥用变化特征:传统毒品滥用人员比例2012年至2015年持续下降,但2016年(10.2%)较2015年(8.8%)有所回升。合成毒品的滥用者比例由往年持续上升的趋势,变为五年内首次下降,但2016年(86.8%)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医疗用药品滥用比例为3.7%,略有抬头倾向,既往五年医疗用药品滥用比例处于1.3%~3.7%区间变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fceca4f-0c1f-4ad4-a054-aeedb1c7fef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3 2012年—2016年新发生人群各类滥用药物所占比例变化趋势 /strong /p p   多药滥用/使用情况:新发生滥用传统毒品的2,978例人群中,同时曾经滥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群占1.7%(50例),滥用其他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人群占0.2%(7例),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占4.7%(139例)。新发生滥用合成毒品的25,442例人群中,同时曾经滥用吗啡(含吗啡控/缓释片)的人群占0.1%(33例),滥用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人群占0.05%(13例),滥用传统毒品海洛因的人群占0.4%(106例)。 /p p   获得滥用药物的途径: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获得滥用药物的途径主要是“同伴”(65.0%)、“黑市”(15.0%)以及“娱乐场所”(11.7%),由“药品销售机构”(指医院、零售药店、个体诊所和药品代理商)获得的占1.1%。 /p p    strong 3.新发生药物滥用人员比例及变化趋势 /strong /p p   新发生人群占监测报表总体的10.6%,与2012年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在连续四年持续上升的情况下,2016年比2015年有所降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e99b3ba1-ac4d-489f-b5eb-3116ffb35bf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4 2012年—2016年药物滥用监测人群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 /strong /p p   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为16.8%,同比2015年有所下降 传统毒品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为2.4%,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医疗用药品滥用人群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为13.0%,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111dd13-a72e-48a5-9de2-b9c96d7ad72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5 2012年—2016年各类药物滥用人群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 /strong /p p    strong 4.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地区分布 /strong /p p   各地区新发生人群所占比例呈现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新发生人群所占比例高达40.4%,西北地区新发生人群所占比例最低,为3.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0914f13-7886-4424-acc7-4d326189df1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6 2016年各地区新发生人员占药物滥用监测人群的比例 /strong /p p   新发生人群滥用物质种类也表现出地区差异,西北地区主要滥用药物是传统毒品(64.7%),但较2015年(65.5%)有所降低;其他地区主要滥用合成毒品,其中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滥用比例在90%以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85abadf9-f53a-489d-adda-ff86ebec9a5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7 2016年各地区新发生人群主要滥用各类药物比例 /strong /p p   主要滥用药物为甲卡西酮的滥用者76例,其中西北地区75例 滥用“底料+黄皮”的报告在华北地区比例逐渐减少。 /p p    strong 5.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监测报表来源 /strong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报表主要填报机构为禁毒执法部门和公安强戒所,本年度医院报表中,新发生人员比例为8.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cbfd63dd-0109-4f4e-a91a-f8830627ef7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图8 各类机构报告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所占比例 /strong /p p    strong 6.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HIV/AIDS感染情况 /strong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中,已明确进行HIV检查的9,896例,HIV阳性率为2.9%,提示新发生人群中的HIV感染状况应予关注。 /p p    strong 7.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总体情况分析 /strong /p p   2016年度药物滥用监测人群中新发生药物滥用者以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配偶、无业人员为主,女性低龄化(25岁及以下年龄)问题比男性突出。新发生药物滥用者的从业状况看,外企/合资单位人员、离/退休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等人群占比虽然只有0.6%,但值得注意。 /p p   在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中,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滥用人群比例由2012年的3:1上升为2016年的8:1;滥用“冰毒”的人员比例是滥用海洛因人员比例的8.4倍。传统毒品滥用人员比例在2012年至2015年持续下降,但2016年较2015年有所回升,原因值得进一步关注研究。医疗用药品滥用比例为3.7%,略有抬头倾向,既往五年(2012年—2016年)滥用比例处于1.3%~3.7%区间变化。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获得滥用药物的途径主要是“同伴& quot (65.0%)、“黑市”(15.0%)以及“娱乐场所”(11.7%)。 /p p   新发生人群所占比例呈现地区差异,东北地区新发生人群所占比例高达40.4%。新发生人群滥用物质种类也表现出地区差异,西北地区主要滥用药物依旧是传统毒品,其他地区主要滥用合成毒品,其中华东地区、东北地区和华中地区的滥用比例在90%以上。主要滥用药物为甲卡西酮的滥用者76例,其中西北地区75例;滥用“底料+黄皮”的报告在华北地区比例逐渐减少。 /p p   新发生人群占监测报表总体的10.6%,与2012年相比增加2.5个百分点。在连续四年持续上升的情况下,2016年比2015年有所降低。合成毒品滥用者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同比2015年有所下降;传统毒品滥用者和医疗用药品滥用人群中新发生人员所占比例同比2015年有所增加。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报表主要填报机构为禁毒执法部门和公安强戒所,医院报表中新发生人员比例为8.5%。 /p p   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中,已明确进行HIV检查的9,896例,HIV阳性率为2.9%,提示新发生人群中的HIV感染状况应予关注。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p & nbsp /p
  • 农业部公告禁用兽药目录汇总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的兽药(11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兴奋剂类:克仑特罗、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性激素类:己烯雌酚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的物质:玉米赤霉醇、去甲雄三烯醇酮、醋酸甲孕酮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4)氯霉素及其盐、酯(包括:琥珀氯霉素)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5)氨苯砜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6)硝基呋喃类:呋喃西林和呋喃妥因及其盐、酯及制剂;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呋喃苯烯酸钠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7)硝基化合物:硝基酚钠、硝呋烯腙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8)催眠、镇静类:安眠酮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9)硝基咪唑类:替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0)喹噁啉类:卡巴氧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1)抗生素类:万古霉素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用作杀虫剂、清塘剂、抗菌或杀螺剂的兽药(9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林丹(丙体六六六);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毒杀芬(氯化烯);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呋喃丹(克百威);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4)杀虫脒(克死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5)酒石酸锑钾;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6)锥虫胂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7)孔雀石绿;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8)五氯酚酸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9)各种汞制剂包括:氯化亚汞(甘汞)、硝酸亚汞、醋酸汞、吡啶基醋酸汞。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禁用于所有食品动物用作促生长的兽药(3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性激素类:甲基睾丸酮、丙酸睾酮、苯丙酸诺龙、苯甲酸雌二醇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催眠、镇静类:氯丙嗪、地西泮(安定)及其盐、酯及其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硝基咪唑类:甲硝唑、地美硝唑及其盐、酯及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禁用于水生食品动物用作杀虫剂的兽药(1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双甲脒。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其它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5类40种)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盐酸克仑特罗、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盐酴多巴胺、西巴特罗、硫酸特布他林。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性激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己烯雌酚、雌二醇、戊酸雌二醇、苯甲酸雌二醇、氯烯雌醚(Chlorotriansene)、炔诺醇、炔诺醚(Quinestml)、醋酸氯地孕酮、左炔诺孕酮、炔诺酮、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绒促性素)、促卵泡生长激素(尿促性素主要含卵泡刺激FSHT和黄体生成素LH)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蛋白同化激素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碘化酷蛋白、苯丙酸诺龙及苯丙酸诺龙注射液。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4、精神药品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盐酸)氯丙嗪、盐酸异丙嗪、安定(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巴比妥钠、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异戊巴比妥钠、利血平、艾司唑仑、甲丙氨脂、咪达唑仑、硝西泮、奥沙西泮、匹莫林、三唑仑、唑吡旦、其他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5、各种抗生素滤渣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该类物质是抗生素类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业三废,因含有微量抗生素成分,在饲料和饲养过程中使用后对动物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但对养殖业的危害很大,一是容易引起耐药性,二是由于未做安全性试验,存在各种安全隐患。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最新增添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公告如下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一、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除已有产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申请换发外,停止受理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的首次申请;已受理尚未核发的,不予核发。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二、自2015年9月1日起,停止生产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涉及的相关企业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同时注销。之前生产的产品,在2015年12月31日前可以流通使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 相关公告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1.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176号。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 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公告193号。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3. 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农业部公告1519号。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4. 农业部关于决定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洛美沙星等4种原料药的各种盐、脂及其各种制剂的公告(征求意见稿) /p p br/ /p
  • 钟南山称中国滥用抗生素 易致“超级细菌”发展
    最早在印度等南亚国家出现的耐药性“超级细菌”,目前全球已有200余人被感染。面对“超级细菌”,人们应当怎么办?记者近日连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问:“超级细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细菌?它是怎样产生的?   钟南山:“超级细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或不动杆菌里含有一些酶的基因。大多数抗生素对这种所谓“超级细菌”没有效果。这种细菌的来源常常都是由于人们太多使用抗生素,特别是一般的感冒或流感。另一原因是用得(抗生素)不合适,这些细菌常是用比较高级的抗生素产生的。比如,第三代头孢霉素或碳青霉烯等药用得太多,就会产生。   “超级细菌”目前主要是指革兰氏阴性杆菌。假如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也会产生革兰氏阳性菌。现在有一种叫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还有一两种药对它有效。假如人们一直不注意,老是滥用抗生素,迟早会产生对革兰氏阳性杆菌的超级耐药菌。耐药菌是需要全球关注的问题。   问:目前我国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如何?面对“超级细菌”该怎么办?   钟南山:我国医疗上,大医院用药比例为30%至50%,其中用抗生素的费用所占比例近一半。目前,相当多的一般感冒、流感及病毒感染,医生常规开出抗生素的现象相当普遍。另外,农业、渔业大量使用抗生素也会造成超级耐药菌的发展。   有调查显示,我国是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滥用抗生素,在中国,细菌整体的耐药率要远远高于欧美国家 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约21万吨,人均年消费量是美国人的10倍。然而,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人数不到20%,80%以上属于滥用抗生素。   一些专家甚至认为,一旦真正意义上的“超级细菌”爆发,中国将有可能成为“超级细菌”的重灾区。宗广
  • 中兽药在解决“超级细菌”问题上的应用前景
    近日,一种可抗绝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超级细菌NDM-1在英、美、印度、日本等国家小规模暴发,随着多种对各类抗生素有广泛抵抗力的“超级细菌”不断扩散,美国政府开始考虑,今后将禁止养猪场利用抗生素来“促进生猪上膘”的做法。面对“超级细菌”的威胁,中国的养殖业该如何应对?找什么来替代已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呢?   日前在长沙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中兽药论坛上,众多专家都提到了中兽药在替代抗生素,解决“超级细菌”问题上的应用前景。   中兽药不易产生耐药性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副院长唐兆新教授指出,在养殖业中,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是一种很普遍的做法。规模化猪场中细菌耐药性普遍,猪场长期使用低剂量的抗生素,使猪场中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而盲目地使用新抗生素和广谱抗生素,也在人为地培育致病菌的多重抗药性。   唐兆新教授认为,细菌耐药性的形成远远快于新药的研制速度。   而中草药往往通过调节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达到抑制和消除动物体内有害因子,从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使用中草药后,可使动物对某些传染病的抗感染率大幅提高。   秦皇岛正大有限公司技术经理赵文恒指出,在家禽养殖中,中兽药安全少药残且不易产生耐药性,解决了出口肉鸡出栏前停药期防病治病无药可用的大难题。抗生素治疗疾病虽然很直接,但其毒副作用对机体容易造成二次伤害。通过实践论证,中药使用一段时间后,不仅很好地治疗了疾病,还能用中药调理平衡,提高鸡群的免疫水平。   中兽药也可促生长   除了治病防病外,养殖业中,抗生素还有促生长的作用。   唐兆新指出,用麦饭石等中草药配制的猪饲料添加剂基本无毒。长期使用不但可防病,还可改善畜禽产品质量,如增加肉色和肉味。   据温氏集团的相关实验结果,使用1%中草药添加剂后,生长育肥猪在胴体重、屠宰率、瘦肉率、脂肪率背膘厚等多项重要指标上都有显著改善。同时在肌肉品味鉴定评分中,外观、嫩度、滋味、汤味等各项指标都全面超出一般猪肉。   赵文恒也认为中兽药可有效发挥肉鸡生产性能,在肉鸡生产中中药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保持快速生长,减少猝死,增强机体特异及非特异性免疫,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能够达到增料、增重的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料肉比。   中兽药广泛应用仍须谨慎对于中兽药能否广泛替代抗生素,也有专家持不同意见。   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陈杖榴教授就认为,中兽药对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的直接作用尽管有,但这种作用是不强的,最强的也只能达到mg/ml级的水平。   中兽药主要是通过机体起作用,因此作用特异性不强,应用应以预防作用为主。同时中兽药目前大多为粉散剂。而不同动物机体结构功能有很大差别,需要开发不同的剂型、制剂来保证中兽药作用的发挥。   陈杖榴教授还指出,尽管滥用抗生素的危害已经人人皆知,但滥用中兽药也不见得就没有问题。陈杖榴教授认为,中兽药无毒、无残留、无耐药性的说法缺乏科学根据。   陈杖榴教授介绍,曾有研究指出,52种植物有致癌作用,有些动植物毒素的毒性比氰化钾还要强上许多倍。   中兽药在动物体内如何代谢、产生什么代谢产物、哪些产物有可能在可食性组织中残留等等,目前也知之甚少。中兽药是否也有残留问题,中兽药是否也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据报道,美国一些养猪大户表示,美国政府的做法“缺少科学依据”,因为现在尚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猪吃抗生素和影响人类健康的超级细菌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不过,医学专家则认为,上述风险是真实存在的。2006年,欧盟已经禁止农场主让健康的生猪服用抗生素。
  • 专家:预防“超级细菌”的关键是抵制滥用抗生素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的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的超级病菌在我国出现了。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称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3个病例来自宁夏和福建,其中一例因肺癌死亡。“超级细菌”的露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怎样一个病菌?为什么耐药?什么人容易感染?老百姓如何应对、预防“超级细菌”?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疾控、医疗专家。   超级细菌能自由复制移动   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周向阳称,这次,人们将在印度首先发现耐药病菌称为“超级细菌”,主要是因为此类细菌对绝大多数现有的抗菌药物耐药,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NDM-1)新型超级病菌。   面对这种超级病菌,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诊疗指南。据指南介绍,此类细菌能够产生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实际上60%—70%的细菌都有耐药性,但不会对全部的抗菌药物耐药,而超级病菌则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而细菌虽小,但很聪明,耐药的方式有多种机制。周向阳说,有的细菌耐药是能分解抗生素,使药物失效 有的细菌则是采用抽水的方式,将到来的抗生素泵出细胞,从而不受危害。超级病菌的这种耐药性是以DNA 的结构出现的,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在细菌细胞里,它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这种病菌有传播变异的惊人潜能。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据介绍,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   除了人在治病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养殖鸡、鸭、鱼等农产品时,养殖户也使用抗生素给鸡、鸭、鱼等防病治病。这种情况下,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死亡,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会生存下来,从而产生耐药细菌。不知不觉的循环,变异细菌越来越多,人类费大力气研制出的新药,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住院病人易感染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   “由于医院的病人集中,经常进行手术、器械操作,也就成了超级病菌传播的高危地带。”周向阳说,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感染超级病菌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当人的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发病后才会发现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据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指南介绍,超级病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超级细菌   今年9月底,国家卫生部召集各省有关人员,专门就超级病菌的出现,举办了一个培训会。会上介绍了超级病菌的最新情况,及预防和控制。   参加培训的周向阳告诉记者,超级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开放的腔道、溃烂的伤口都易粘染细菌。因此预防超级病菌,首先是医院,在易感染病菌的环节做好消毒。如公共场所中的门把手。医务人员和去过医院的人,要勤洗手。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普通人如何预防超级病菌呢?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   区医院临床药学中心危华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90%以上的初期感冒是病毒引起,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更没有必要服用抗菌药物来防病。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购买。本来你的病只需要使用二代青霉素就可治愈的,你使用了最新的青霉素治病,病好了,但下次生病时,病菌会对所有青霉素耐药。作为不知道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平时小病,能不用抗菌药物就不用 只在有病症的情况下,经医生指导服用抗菌药物,同时不要自行去药店买抗菌药物。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 国家食药局将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
    关于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的紧急通知 国食药监食[2011]1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卫生局、福建省卫生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1〕20号)、《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的通知》(食安办〔2011〕14号)要求,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添加非食用物质违法犯罪行为,切实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效维护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对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地方各级监管部门应迅速组织召开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相关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国办发〔2011〕20号文件和《2011年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实施方案》(国食药监食〔2011〕180号)要求,采取更加坚决、更加深入、更加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餐饮服务环节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规范餐饮服务单位经营行为和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标识和销售管理,坚决打好这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维护国家食品安全信誉的特殊战役。   二、地方各级监管部门应于2011年5月底前组织各餐饮服务单位向所在地监管部门和广大消费者作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承诺:认真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严格落实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规定,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采购和使用行为,依法诚信经营,不采购和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不采购和使用标识不规范的、来源不明的食品添加剂。   三、地方各级监管部门应要求自制火锅底料、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的餐饮服务单位于2011年5月底前向监管部门备案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名称,并在店堂醒目位置或菜单上予以公示。凡未及时备案或未及时公示而使用的,要责令其进行整改。对消费者询问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餐饮服务单位必须如实告知。   四、地方各级监管部门应要求各餐饮服务单位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餐饮服务食品采购索证索票管理规定》(国食药监食〔2011〕178号)等规定,对食品添加剂采购、贮存、使用以及食品原料采购、储藏、制作加工等环节进行全面自查,发现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的,应立即进行整改。自查及整改情况,要及时报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五、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全面落实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实行网格化监管,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消除监管死角和盲点。要对提供火锅、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等服务的餐饮服务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使用食品添加剂情况实施重点监管,尤其要加大对小餐饮的巡查和抽检力度。各省级监管部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检查的频次和方式,每季度应不少于1次,确保重点单位无遗漏。要认真核查餐饮服务单位落实食品采购索证索票和查验记录制度,以及食品添加剂“五专”(专人采购、专人保管、专人领用、专人登记、专柜保存)管理制度。2011年底前,对所有的餐饮服务单位和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各地在监管中发现新的可疑添加物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要立即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增加餐饮服务单位自制饮料、自制调味料为2011年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必检品种。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认真执行《2011年国家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计划》(国食药监食〔2011〕124号)要求,加大对各类必检品种的监督抽检力度,提高抽检频次,强化不定期抽检和随机性抽检。同时,要积极推广应用快检筛查技术,提高抽检效率。要针对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提出加强企业自检的指导意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检验制度,加密自检频次。   七、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等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加强对易发生违法添加行为产品的抽检,检测是否添加与声称功能相关的药物。要加强对委托生产行为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企业所用原料、生产工艺以及标签标识、说明书是否与批准的内容一致。   八、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药品生产流通监督检查。生产“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卫生部公布)和 “饲料、养殖中禁用药物和物质清单”(农业部公布)中相关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于2011年6月底前,在其出厂产品标签上加印或加贴“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等警示标识,对原料药应在标签上加印或加贴,对制剂(局部用药除外)应在标签或说明书上加印或加贴。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严格按照《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从事药品经营活动。药品生产、批发企业应当建立购销台账,实行实名购销制度,药品零售企业应严格执行药品分类管理制度。严禁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销售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药品。药品生产企业未经批准不得接受药品委托生产,不得在药品生产车间(生产线)生产其他非药品类产品。各级监管部门应组织开展对药品生产企业外租厂房、车间行为的全面排查,如发现生产“瘦肉精”或国家公布的“严禁用于食品和饲料加工”的物质,应立即移交相关部门。对不按规定销售药品致使流出药用渠道的,应加大处罚力度,情节严重的取消其生产、经营资格。   九、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强化特殊药品监管,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生产、经营的监督检查,结合第二类精神药品专项检查,监督企业切实加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生产(需用)计划,严格按规定渠道销售,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导致流入非法渠道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   十、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对各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按照法定幅度规定的上限实施处罚。对故意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的,一律吊销相关许可证,依法没收其非法所得和用于违法经营的相关物品,并立即移送公安机关,严禁以罚代刑、有案不移。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组织对各地重大案件进行抽查复核,确保处罚到位。   十一、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在当地主流媒体或政府网站上公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电话及电子邮箱,广泛发动群众举报餐饮服务环节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根据举报线索及时追踪调查,对举报属实者实施奖励。要加快建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的作用。   十二、地方各级监管部门要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加强正面宣传、主动宣传,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宣传专项工作的措施和成效。加大对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食品添加剂相关知识的培训。2011年5月底前,要组织张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9部门发布的《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严格规范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使用的公告》 将国家局统一编制的宣传材料,印制张贴至每一个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企业和相关药品企业。组织开展案例警示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   十三、各省级监管部门要及时汇总本地区专项工作进展情况,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案件查处情况、社情民意和舆论反应等,并将有关信息及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每周应至少报送1期,重要情况及时报告。专项工作相关数据(格式见附件1、2)应在每月30日之前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将适时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督查。   联系人:刘一晨,李天书   电 话:010-88330733,88330528   传 真:010-88372194   邮 箱:sfdaspxx@163.com   附件:1. 餐饮服务环节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检查情况报表      2. 药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督检查情况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
  • 农业部计划进一步加强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近年来,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按照我部统一部署,积极履行兽药监管职责,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日常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格监督执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当前兽药质量安全问题仍然突出,兽药监管任务依然艰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要求,规范兽药市场秩序,提高兽药质量安全水平,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现就进一步加强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兽药是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动物疾病的特殊商品,是养殖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事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和养殖业健康发展,事关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做好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站在讲大局、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兽药监管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更加有力的措施和更加扎实的作风,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监管职责,切实做好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狠抓落实,确保监管工作取得实效   (一)扎实做好日常监管工作。要强化源头治理,严格兽药市场准入,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和监管措施,全面加强兽药研制、生产、经营和使用日常监管。严格执行兽药行政审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把审核审批关。建立完善日常巡查、监督检查、飞行检查等制度,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MP)和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兽药GSP)得到有效执行。加强兽药标签说明书管理,监督企业使用合法规范的兽药标签、说明书和商品名。加强兽药使用监管,督促养殖者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制度,严格执行休药期。   (二)深入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组织开展兽药市场专项整治,针对重点监管对象和重点查处范围实施重点整治。重点监管对象:兽药质量抽检通报中被通报的兽药生产企业和重点监控企业,以及抽检中回函确认非该企业产品批次较多的兽药生产企业 重大动物疫病疫苗生产企业。重点查处范围:禁用兽药、未经农业部批准使用的兽药 非法企业及合法企业套用或伪造文号的产品 列入农业部兽药质量通报的假劣兽药以及过期、变质失效兽药 擅自改变组方、规格、用法用量、靶动物和适应症的兽药 未取得《进口兽药注册证书》、未办理《进口兽药通关单》或未按规定完成批签发手续的进口兽药。   (三)强化兽药GSP的贯彻和实施。全面实施兽药GSP,切实加强兽药经营监管和执法检查。组织开展兽药经营资质清理,对未达到兽药GSP要求的兽药经营者实施清理 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对辖区内依法取得兽药经营许可证的兽药GSP经营企业,要开展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产品来源、购销记录等兽药GSP有关规定执行情况,依法查处违反兽药GSP规定的行为。   (四)狠抓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和残留监控。加强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和兽药残留监控。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养殖者合理、规范用药 加强养殖场(小区、户)用药安全监管,加大督查指导、抽检和巡查工作力度,督促养殖者建立健全用药记录制度,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 严厉打击超剂量超范围用药、违规使用原料药、不执行休药期等滥用抗菌药物的违法行为。认真组织实施兽药残留监控计划,加大兽药残留监测力度,扩大检测范围和频率,完善残留超标追溯制度,严厉查处超标产品,提高残留检测效能。加快执业兽医队伍建设,抓紧建立实施兽用处方药制度,促进规范用药。   (五)强化兽药质量监督抽检和“检打”联动。对兽药质量加强监督抽检。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抽检计划,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抽检频率和覆盖面。各级 兽药检测检验机构要创新监督抽检工作机制,对重点监管对象实施跟踪抽检和定向抽检,提高监测工作的客观性和针对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抽检程序和通报制度,强化抽检结果利用,实施“检打”联动,做到一地查处,系统通报,全国清缴。加大进口兽药产品抽检比例,严把进口兽药质量关。   (六)加强疫苗质量监管。进一步强化疫苗质量监管,加大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严格实施日常监督、飞行检查、驻厂监督、批签发等管理制度,监督企业严格按照兽药GMP要求组织疫苗生产和检验活动。规范疫苗的运输和保存,加强疫苗使用管理,规范建立免疫档案。加强规模养殖场重大动物疫病疫苗采购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建立真实完整的疫苗采购使用记录。重点打击制售假劣疫苗、疫苗生产企业利用“高端疫苗”、“浓缩苗”等宣传手段违规销售重大动物疫病疫苗以及走私疫苗等违法行为。   (七)进一步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理,严禁有案不查、搞地方保护,确保违法案件得到有力查处。对非法产品一律实施清缴销毁,追根溯源,立案查处,对涉及面广、性质严重、影响较大的制售假劣兽药案件,要依法移交公安部门查处。对制售假劣兽药的生产经营企业,依法严肃查处,问题严重的,依法撤销兽药产品批准文号,吊销《兽药生产许可证》或《兽药经营许可证》。建立健全假劣兽药案件举报制度、大案要案督办以及案件查办结果通报制度。要集中力量,依法严肃查处一批违法案例并予以公开曝光。   三、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监管水平   (一)建立健全兽药监督执法体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强化监督”的原则,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依托现有机构,积极整合执法资源,大力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加强基层监督执法队伍和能力建设,加大监督执法工作经费投入,改善基层监督执法条件,提高工作效能。加强监督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兽药行业监督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政审批、执法监督、兽药检测和残留监控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兽药质量评价及残留检测技术研究,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兽药监管信息化建设,推进兽药产品编码技术应用,提高兽药监管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大兽药行业管理经费投入力度,积极争取将兽药审批、兽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兽药残留监控以及兽药监督执法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三)完善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间、部门间沟通协调、密切协作工作机制,建立信息通报反馈制度、产区销区联动监管制度、跨省跨地区联合办案制度,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执法效能。建立违法企业和产品查处督办制度,形成全国兽药打假联动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一)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按照食品安全地方负总责的原则,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责任制,层层分解工作责任,做到有抓手、有部署、有检查、有奖惩。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罚代管的现象,切实把各项制度和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对兽药生产经营企业加强宣传,强化企业是兽药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督促企业健全责任体系。生产经营企业要依法履行兽药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负首要责任,质量安全主管人员负直接责任。企业要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质量管理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强化全体员工质量安全意识,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切实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控制能力。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社会公众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兽药管理的法律法规、监管措施、行业发展成就以及发挥的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及时核查媒体反映的问题,建立专家队伍,及时主动做好热点问题的解读和科普宣传。对突发质量安全事件,要迅速反应、立即行动、严肃查处、如实报告,依法依规发布信息,积极回应媒体关切,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四)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各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将企业基本情况、行政审批结果、日常监管情况、监督检查结果、违规行为记录、特殊事项抽查及社会监督等信息纳入企业诚信档案,强化企业守法生产经营意识。兽药行业协会要积极引导行业自律,推进企业守法生产、诚信经营,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发展环境。   农业部   2012年7月16日
  • 我国滥用抗生素情况普遍 危害严重亟待法律规范
    日前,宁夏曝出两名患儿被检测出带有超级细菌NDM-1,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对“抗生素滥用”话题的热议。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抗生素最多的国家,也是抗生素滥用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食品和饲料中都有抗生素的身影。   现状 滥用抗生素情况很普遍   调查显示,中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为56%,其中最高者接近99% 而国外的平均数字为30%。国内听凭广告随意购药、无处方用药、无指征用药、频繁更换抗生素、疗程过长等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普遍存在。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医生乐于为患者使用最新、最高端的抗生素,而患者由于“立竿见影看疗效”的心理,也同样乐于使用医生推荐的新型广谱抗生素,其结果是患者在遭遇了“高药费”之后,还产生了“高耐药性”。   耐药性越强,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上耐药菌,病死的几率就增大了,很有可能“无药可治”。据专家推算,2005年我国因抗生素耐药细菌感染导致数十万人死亡。   在食品安全方面,如果不限制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污染”食品将严重损害国民健康,降低民族素质。目前,抗生素在养殖业中的应用也很普遍,这些药物并非用于治疗生病的动物,而是用于预防动物生病及添加饲料促进动物生长,这样的做法,已在养殖业内达成共识。后果是农场周围的空气和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零售的肉和蛋类,甚至是野生动物体内都出现了抗生素。   这些抗生素的残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蓄积,它不仅会导致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能把人体变成了一个培养“超级细菌”的小环境。医学专家指出,现在有许多携带“超级细菌”的患者,既没有传染病史,也没有住过医院,病因很可能与食品中抗生素滥用有关。   借鉴 国外实行严格限控制度   抗生素的发现与应用,开创了人类对抗感染性疾病的新纪元。然而,抗生素的滥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麻烦,如细菌耐药性增强、抗菌药物有效性骤减、医疗费用上升等等。目前,很多国家已对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了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制度,防止抗生素滥用。   一、抗生素处方药物控制制度。抗生素在国外被严格界定为处方药,必须有执业医师的处方,使用才算合法,不能作为非处方药在药店里随便向公众出售,否则要承担高额的罚款和民事甚至刑事责任。   二、抗生素使用流程控制制度。患者只有在医院,经过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后,具有严重的感染症状且医师认为必须使用,才能由医师开具处方使用抗生素,而且要求注明使用抗生素的依据、药量、疗程、使用同一抗生素的天数等信息。此外,还必须经过医护人员认可,并由药房最终审定,强调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性、针对性及方案性,使用程序审定非常严格。   三、抗生素使用就低不就高制度。患者在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制度上通常不允许执业医师直接运用最高端的抗生素类药物(例如第四代头孢),而是首先使用毒副作用较低的低端抗生素类药物。尤其严格控制药物毒性大但一直被当做治疗耐药革兰氏阳性菌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万古霉素的使用。   四、抗生素预防感染性使用的控制制度。抗生素虽是药物预防感染的基本路径,但是国外为了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对于预防感染采用了“重过程控制,轻药物预防”的原则,强化医疗行为过程控制,减少医疗感染机会,严格控制交叉感染。   五、养殖业全面禁止抗生素制度。欧盟国家已在2006年1月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任何抗生素,这是全世界范围内为保障食品安全采取的最为严厉的措施,从食品源头防止抗生素残留物传入人体的可能。   正是由于从制度与程序方面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使用,才使抗生素的滥用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有效治理,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观点 抗生素使用监管亟须规范   国外之所以对抗生素的使用采取了严格控制,是逐渐认识到不限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将会对人类的药品及食品安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而最近“超级细菌”的出现,已经为人类滥用抗生素敲响了警钟。   我国目前的药品管理法中,仅对国产及进出口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限制性管理,例如人们熟悉的麻醉类药品吗啡等,精神类药品杜冷丁、安定等,医疗用毒性药品砒霜等,都采取了严格的管制,然而抗生素不属于上述管制类药品,对抗生素的销售及使用没有做非常严格的限制和控制,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养殖饲料添加使用的控制尤其欠缺力度。   应该说,我国目前的药品及食品管理法规中对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是有相关规定的,但这些规定主要限于卫生部门的内部规章及医院管理中抗菌类药物使用的操作流程,从法律的效力等级来看,上位阶较低,法律的强制力及处罚力度也相对疲软。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在社会各界逐步认识到滥用抗生素的严重危害后,我们应当借鉴一些国家对抗生素类药物控制与管理的经验,在药品管制方面将抗生素类药物列入实行特殊管理的范畴,加大对抗生素类药物控制和监管的力度,尤其严格限制抗生素在养殖业的使用,加强食品抗生素残留物的检测与跟踪,强化对滥用抗生素的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和惩处力度。
  • 北京市卫生局:滥用抗菌药物严重的可以致命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10月28日称,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一旦被滥用,不仅不利于健康,还会给人体带来严重伤害。因此,希望广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引发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增强。   北京市卫生局新闻发言人毛羽说,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都属于抗菌药物滥用。滥用抗菌药物首先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其次,滥用抗菌药物会造成正常菌群失调,导致医源性感染。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人体口腔、呼吸道、肠道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致病菌就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可以致命。   毛羽指出,安全使用抗菌药物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抗菌药物用量不同,患者不要随便用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医务人员要掌握适当的剂量和疗程,避免多种药物联合使用。另外,要提高大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不要凭自己的理解要求医生不恰当地使用抗菌药物。例如感冒由病毒引起,使用抗菌药物不仅无效,而且容易导致耐药。
  • PerkinElmer兽药残留检测解决方案,应对兽药残留新标准
    兽药残留背景:在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高发的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的诸多问题中,兽药残留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日前,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GB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将于2020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规定了267种 (类)兽药在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中的2191项残留限量及使用要求,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动物及组织,标志着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珀金埃尔默公司一直关注动物源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针对日趋严格兽药残留限量的要求和不断增加的兽药残留检测标准,珀金埃尔默提供从快速检测到定量确证的兽药残留检测方案,该方案以国家标准为主要参考依据,供相关用户参考。兽药残留是指用药后蓄积或存留于畜禽机体或产品(如鸡蛋、奶品、肉品等)中原型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包括与兽药有关的杂质的残留。随着人们对动物源食品需求的增加,养殖人员追求经济利益,致使滥用兽药现象在当前畜牧业中普遍存在,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已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动物源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较为常见的有抗生素类、镇静药类、激素类、兴奋剂类、抗寄生虫类等,包括金霉素、土霉素、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氯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目前兽药残留主要的检测方法有两大类,一 是免疫分析法,以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为基础的分析技术,包括ELISA法、荧光免疫测定法等,主要用于快速筛查,方法简便易操作,二是分析仪器法,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主要以三重四极杆液相质谱和气相质谱为主,定量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定量准确、便于进行多残留检测等特点。珀金埃尔默为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提供酶联免疫试剂盒和酶标仪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动物性食品中的抗生素类、激素类兽药残留进行快速筛查。举例:MaxSignal® Beta-Lactam ELISA Kit(β-内酰胺抗生素试剂盒)配合 MaxSignal® 4302 Microplate Reader(酶标仪)进行快速定量分析。在仪器分析方面,珀金埃尔默提供以Qsight 液质联用为平台的兽药残留解决方案,涵盖从前处理到报告全流程。仪器特点:PerkinElmer QSightTM系列立式三重四极杆质谱具有独特的“不怕脏”和“快又准”的硬件设计和简单易用的软件;不怕脏:业内最高的离子源加热气温度,结合离子源主动排放废气设计脏不怕:HSID热表面诱导去溶剂质谱接口技术怕不脏:层流气离子导向技术快又准:独特的双离子源设计,实现一台质谱,成倍工作效率;超快速的碰撞池设计;Unifield™ 检测器正负离子同时检测检测流程:珀金埃尔默提供动物食品中磺胺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孕激素类,抗生素类,雌激素类等兽药残留的检测应用报告,了解更多应用报告请点击食品中农兽药和抗生素、激素残留解决方案: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PerkinElmerFoodDrug
  • 2023年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公布,涉及农兽药残留、微生物、重金属污染等问题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3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2024年 第13号〕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997389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样品190872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73%,较2022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从抽样食品品种来看,消费量大的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5大类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52%、0.80%、0.81%、0.14%、0.13%,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与上年比,餐饮食品、饼干等25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降低,但蔬菜制品、调味品等8大类食品抽检不合格率有所上升。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见附件。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看,一些不合格项目占抽检不合格样品总量为:农药残留超标37.66%,微生物污染18.81%,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13.08%,有机物污染问题11.01%,兽药残留超标7.90%,重金属等污染5.85%,质量指标不达标4.60%。针对监督抽检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市场监管部门已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检结果,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开展核查处置,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特此通告。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4月25日2023年各类食品监督抽检结果汇总表序号食品种类样品抽检数量/批次不合格样品数量/批次样品不合格率1餐饮食品771880537276.96%其中:餐饮具2423494674019.29%2蔬菜制品15865159823.77%3食用农产品28553871008953.53%4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9778622692.32%5水果制品9602317921.87%6淀粉及淀粉制品12904320181.56%7糕点29444639611.35%8调味品37890749761.31%9茶叶及相关制品621687161.15%10酒类22149324681.11%11水产制品482415341.11%12冷冻饮品314043161.01%13饮料21905721730.99%14食糖487964260.87%15豆制品1189059920.83%16肉制品18268414730.81%17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17965914290.80%18方便食品982777780.79%19特殊膳食食品6984540.77%20蜂产品216041620.75%21饼干668934230.63%22薯类和膨化食品529522970.56%23粮食加工品43998822760.52%24速冻食品936042100.22%25食品添加剂8139170.21%26糖果制品807691570.19%27罐头48344890.18%28保健食品30554530.17%29蛋制品30828440.14%30乳制品1096981460.13%3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80910.12%32婴幼儿配方食品845360.07%33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393820.05%34其他食品1025100.98%合计69973891908722.73%————————————————————————————————————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会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不仅首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婴配粉“史上最严”新国标正式实施、同时还发布了85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就在今年3月,又公布了47项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些举措都旨在强化国家食品安全保障。但每年依然有诸多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让广大消费者深感恐慌。目前,我国食品与农产品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包括农兽药残留超标、新污染物残留、食源性致病菌及真菌毒素污染,以及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和添加非食用物质等问题。为了促进食品及农产品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3i讲将将举办第四届“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
  • 卫生部:食品企业滥用添加剂将被曝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精神,卫生部等部门4日联合印发《2010年加强整顿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曝光一批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名单,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犯罪行为。   实施方案明确,要以完善食品添加剂长效监管机制为核心,以惩治违法犯罪为手段,继续巩固前一阶段整顿工作成效,及时查处新的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继续深挖和严厉查处违法生产和经营用于向食品中添加的非食用物质行为,依法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监管。   实施方案要求,要深挖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各监管部门组织采取明察暗访形式,对所有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服务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以及对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企业使用和销售含有不符合法规标准的非食用物质行为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一是重点检查食品生产场所和库房是否有使用或存放可能违法添加入食品的非食用物质的情况 二是组织排查有关企业是否有违法添加全国整顿办发布的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物质行为。   实施方案还要求,要规范食品添加剂的研制、许可、生产和流通。加强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开展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检测与筛查方法以及发展趋势研究。严格依法实施食品添加剂新品种行政许可制度,及时公布审查后未经批准的物质名单。严格生产许可条件,规范食品添加剂标签和说明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依法登记注册食品添加剂经营主体,严肃查处和取缔无照经营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此外,有关部门还将完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和标准。开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及配套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快建立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
  • 安徽这6批次食用农产品抽检不合格,涉及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
    4月19日,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第15期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通告,通报了不合格食品7批次,其中,6批次食用农产品检出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问题。   抽检信息显示,不合格产品分别为:   安徽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马鞍山万达广场分公司销售的汪丫鱼,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宣城宁国市宁阳中路中心农贸市场二楼蔬菜区81-84号王淋销售的韭菜,腐霉利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亳州市长隆优鲜商贸有限公司涡阳华都小区店销售的泥鳅,恩诺沙星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合肥市鼎元批发市场张兰(个体工商户)销售的小青菜,氧乐果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阜阳市临泉县周长付蔬菜批发部销售的韭菜,腐霉利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合肥滨湖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销售的梭子蟹(海水蟹活体),镉(以Cd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不合格项目小知识   恩诺沙星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药,用于治疗动物的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是动物专属用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中规定,恩诺沙星在鱼的皮+肉中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00μg/kg。动物源性食品中恩诺沙星超标的原因,可能是在养殖过程中为快速控制疫病,养殖户违规加大用药量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致使产品上市销售时药物残留超标。   腐霉利是一种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黄瓜、茄子、番茄、洋葱等的灰霉病,莴苣、辣椒的茎腐病,油菜菌核病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21)中规定,韭菜中腐霉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2mg/kg。   氧乐果又名氧化乐果,为高效、高毒、广谱性杀虫、杀螨剂,具有较强的内吸、触杀和胃毒作用,用于棉花、小麦、果树、蔬菜、高梁等作物上防治棉蚜、棉叶蝉、稻飞虱、稻叶蝉、稻蓟马、橘蚜、红蜘蛛、 柑橘粉虱、木虱、红蜡蚧虫害。根据(GB2763-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小青菜中氧乐果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02mg/kg。   镉(以Cd计)是最常见的重金属元素污染物之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中规定,镉(以Cd计)在鲜、冻水产动物的甲壳类中限量为0.5mg/kg。镉超标可能是水产品在养殖过程中对环境中镉元素的富集。   对上述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属地市场监管部门已责令生产经营者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下架不合格产品,控制风险,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涉及的不合格产品已按要求开展核查处置工作。部分监督抽检产品不合格信息抽样编号序号标称生产企业名称标称生产企业地址被抽样单位名称被抽样单位地址食品名称规格型号商标生产日期/批号不合格项目║分类公告号公告日期任务来源/项目名称承检机构备注GC223400003418357561//安徽永辉超市有限公司马鞍山万达广场分公司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区万达广场负一层汪丫鱼散装称重/2022-11-14恩诺沙星║194μg/kg║≤100μ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国抽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GC223400003418360052//王淋宁国市宁阳中路中心农贸市场二楼蔬菜区81-84号韭菜计量称重/2022-11-24腐霉利║0.82mg/kg║≤0.2m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国抽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PJ223400003418357513//亳州市长隆优鲜商贸有限公司涡阳华都小区店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华都菜市场1号楼泥鳅计量称重/2022-11-05恩诺沙星║268μg/kg║≤100μ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国抽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SC223400003483333285//鼎元批发市场张兰(个体工商户)巢湖市卧牛山街道湖光路172号第225号门面小青菜散装称重/2022-11-22氧乐果║0.055mg/kg║≤0.02m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省抽安徽省金标准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PJ220000002805315886//临泉县周长付蔬菜批发部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田桥街道办事处古沈大道1629号临泉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2栋107号韭菜//2022-11-29腐霉利║1.64mg/kg║≤0.2m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国抽南京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GC223400003416340677//合肥滨湖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庐州大道与紫云路交汇处东北角梭子蟹(海水蟹活体)计量称重/2022-11-08镉(以Cd计)║1.8mg/kg║≤0.5mg/kg食用农产品第十五期2023.04.19安徽/国抽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来源: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农业农村部批准新兽药、兽药变更注册
    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和《兽药注册办法》规定,经审查,批准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18家单位申报的猪塞内卡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等3种兽药产品为新兽药,核发《新兽药注册证书》,发布产品工艺规程、质量标准、说明书和标签,并发布卡洛芬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残留限量(试行)及卡洛芬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试行),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批准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申报的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等2种兽药产品变更注册,并发布修订后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说明书和标签。批准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申报的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等7种兽药产品变更注册,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特此公告。附件:1.新兽药注册目录2.兽药变更注册目录3.工艺规程4.质量标准5.说明书和标签6.卡洛芬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和最高残留限量(试行)7.卡洛芬残留检测方法标准(试行)农业农村部2023年4月29日附件1新兽药注册目录新兽药名称研制单位类别新兽药注册证书号监测期备注猪塞内卡病毒胶体金检测试纸条洛阳普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类(2023)新兽药证字20号5年注册卡洛芬注射液北京宇和金兴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河南官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合肥中龙神力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省保灵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五类(2023)新兽药证字21号3年注册蒲虎颗粒河南新正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洛阳惠中兽药有限公司、河北农业大学、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金铸基药业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北京中农华正兽药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成必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众科博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类(2023)新兽药证字22号3年注册附件2兽药变更注册目录兽药名称研制单位变更事项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JMS株)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效力检验方法增加总146S抗原含量检测法。犬瘟热、犬副流感、犬腺病毒与犬细小病毒病四联活疫苗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生产工艺由转瓶培养变更为悬浮培养。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在0.5g、1.0g、2.0g、4.0g规格的基础上增加8.0g规格。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内蒙古联邦动保药品有限公司在1.0g、2.0g规格的基础上增加8.0g、16.0g规格。单硫酸卡那霉素山东齐发药业有限公司有效期由24个月变更为36个月。伊维菌素山东齐发药业有限公司有效期由24个月变更为36个月。复方非泼罗尼滴剂(犬用)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有效期由24个月变更为36个月。复方非泼罗尼滴剂(猫用)浙江海正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有效期由24个月变更为36个月。注射用氯前列醇钠广州威生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在0.1mg、0.2mg、0.5mg规格的基础上增加5mg规格。 附件: 说明书和标签.doc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