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产品中心

仪器信息网农产品中心专题为您整合农产品中心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产品中心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产品中心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产品中心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产品中心话题讨论。

农产品中心相关的资讯

  • 海南西部农产品质检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5月26日上午,海南西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分中心——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举行落成典礼   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是按照肖杰厅长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建成的,经省农业厅全力支持和打造的东西南北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之一。   肖杰厅长认为,为更好地服务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保障海南农产品质量安全,海南省农业厅整合项目,经多方筹措资金,充分发挥涉农资金最大效益,建成了保障我省省西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建立将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作用,保障和引领儋州市乃至海南西部农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国际旅游岛建设创造新业绩。   据悉,该中心自2008年动工建设以来,已经投资800多万元,建筑面积2890平方米,将主要承担儋州市动、植物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的监控、预警和土壤及农业投入与产出品的检验任务,确保动、植物农产品的合格率和优质率,为抢占市场竞争力、谋取高效益打下坚实基础。   张广英副市长对省农业厅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一定要按照肖杰厅长的要求,把儋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管好、用好,为打造西部农业品牌、帮助农民增收和国际旅游岛建设做好服务。   省农业厅办公室、计划财务处及儋州市农委以及畜牧、农技、农机等部门全体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 九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落成
    12月18日上午,九江市农业局院内彩旗招展,高朋满座,一派节日喜庆气氛。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落成典礼隆重举行,标志着历经一年多的紧张建设,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水平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省农业厅副厅长张忠平,市委常委、副市长魏宏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彭群林,市政协副主席魏改生等省市领导出席落成典礼。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为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顺应人民提高生活质量的期盼,九江市委、九江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托民生的理念,连续两年将九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列入民生工程,并作为今年的百件为民实事之一,历经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项目高标准完工,填补了九江市区至今无一家专事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空白。监测中心运行后,将可形成年检测农产品样品2000批次、农业投入品500批次及环境样品200批次的能力,基本能满足全九江市监测需要。   魏宏彬指出,监测中心的落成,将翻开九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新的一页,农业及各有关部门要以此为契机,本着对人民群众、对事业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协调,健全工作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履行各自职责,确保九江市城乡居民吃上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 石家庄市将建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
    近日,河北省供销合作总社和石家庄市供销合作总社合作建设的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规划占地1174亩,总建筑面积约39万平方米,拟投资10亿元,建成后,年交易量可达360万吨,交易额120亿元。   据悉,北方农产品物流中心将是一个集先进的批发交易、仓储加工、冷链物流、分拨配送、商品展示、检疫检测、电子结算、代理拍卖、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跨区域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与传统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相比,该农产品物流中心突出了集散中心、冷链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信息中心、检验检测中心、交易展示中心、交易中心、带动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络建设等8项功能。
  • 农业部整合组建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
    p   根据中央编办批复,农业部决定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与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整合,组建为新的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并对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等单位职责进行调整。近日,农业部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整合组建启动大会,陈晓华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做动员讲话,部党组成员、人事司司长毕美家宣读了组建决定、干部任职文件,并介绍了“三定”批复情况。 br/ /p p   这次整合组建是农业部党组统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重大举措,主要是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对行政监管的支撑保障作用,厘清公益性与经营性职能,整合相同相近职能,优化重点核心职能,全力构建与质量安全监管新形势新任务相匹配的事业单位新格局。整合组建后,质量安全中心主要承担政策法规研究,标准体系、监测体系、追溯体系建设,监管技术支撑、应急处置、科普宣传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支撑保障工作,同时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认证管理,以及对地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指导协调等职责进行相应调整,使单位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工作职责更加聚焦。 /p p br/ /p
  • 厦门市海沧将建农产品检测中心
    12月7日记者获悉,海沧计划建设农产品检测中心。目前该检测中心的选址工作初步完成,用地等相关手续正在向有关部门申报。   据悉,目前海沧生产的蔬菜大多运往中埔蔬菜检测中心检测。菜农采摘蔬菜直接卖给菜贩,价格较低。若菜农自己运到中埔,来回近50公里,除了交通不便外,运输成本很高。   海沧区农产品检测中心建成后,菜农生产的蔬菜可以就近检测,然后进行销售,既大大方便了菜农,又确保了餐桌安全。同时,农产品检测中心还将由海沧区农林水利局负责监管,通过公司化的运作管理,可集检测、批发、交易为一体,实现一场多用。   “外界以为菜价上涨,菜农可以多赚很多,这其实是误会。我们多赚不了几个钱,都被中间商赚走了。我们曾想过生产基地与超市直接对接,但蔬菜上市必须经检测中心检测农残,而检测中心的设立又需要特殊的资质。一旦有自己的检测中心,我们自己种的蔬菜在家门口就可以销售了,省去中间的流通环节,方便我们菜农的同时也能够降低菜价。”得知海沧要建农产品检测中心,囷翔菜地产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清水非常兴奋。
  • 青岛千万元打造农产品“体检”中心
    记者从青岛市发改委获悉,近日国家和青岛地方拨款千万建设青岛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资金已拨付到位,项目预计于明年建成。据介绍,该中心建成后将能检测目前大部分蔬菜的农药残留量,同时还首次具备了蔬菜营养含量检测功能。   目前该中心已在市南区燕儿岛路8号开始建设,预计明年10月建成。据介绍,青岛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要负责青岛市地产蔬菜生产的农残检测、产品生产标准制定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的认证工作,将能对农业环境、农产品质量等进行包括大气、土壤、水质、农残和重金属在内的180项指标综合监测。
  • 三水农产品质检中心将正式运行
    记者从三水区农业局了解到,该区新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已投入预运行近一个月,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接受相关检测仪器的操作培训。待培训完成,该中心将立即投入正式运作,力争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该中心接受居民或者企事业单位的相关检测需求。   据悉,该中心使用面积400多平方米,投资300多万元。预运行期间,中心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从市场抽取60个至100个样本进行检测,随后保留样品,并把检测结果上传到佛山市相关网站。检测项目包括瘦肉精、农药残留等10大类,每年检测的样品将超过10万份。   中心负责人表示,中心计划将检测的重心下移到各镇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农产品即将上市之前,进行质量安全检测,并对上市前一段时期内的生产进行规范要求和技术指导,包括不准过多使用某种农药等,真正做到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据悉,从下月开始,中心将建立相关的制度,要求各质检站定期采集基地样品。
  • 陕西省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中心成立
    日前,经陕西省科技厅批准,由陕西检验检疫局牵头,联合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管理办公室等四单位成立了“陕西省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中心”。该中心的成立,对外展示了陕西检验检疫局良好的检验检测能力,扩大了检验检疫部门社会影响力。   中心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面向全社会提供食品及农产品检测、专业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满足广大用户对食品及农产品检测服务的需求。据悉,陕西检验检疫局的“果蔬汁检测”和“苹果检疫”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尤其是果蔬汁检测居国际领先水平。
  • 飞达集团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技术研发分中心
    1月20日,据国家农业部 《关于认定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的通知》,乐陵市飞达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果蔬加工专业分中心。目前,我市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已达3家。   飞达集团辣椒加工专业技术研发分中心,依托各类科技攻关、国际合作与基金课题,在解决辣椒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同30个国家、地区及15个国内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和协作关系。在植物色素和辣素提取、辣椒栽培、育种及分子生物技术,新品种选育等课题上,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奖20项、省级科技奖20项。该中心成立3年来共完成研发项目2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受理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外观专利授权5项。引进两个国外辣椒新品种并推广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脱水蔬菜等产品直供康师傅、华龙、华丰等大中型食品企业,出口欧美、东南亚等。通过成果的转化,出口创汇增加30%。
  • 我国将建设一批部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国务院2月13日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并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建立种业发展基金。《规划》提出,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鼓励兼并重组。   《规划》列出了未来五年要重点开展的14项重大工程,其中就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工程,包括改扩建检验检测实验室,建设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市(地)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质检站,构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平台。 2月14日农业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11.40,-0.18,-1.55%)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 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 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 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 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 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组织化程度较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明显 全球粮食能源化、金融化趋势明显,国际农产品市场投机炒作及传导影响加深,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   “十二五”时期,必须珍惜、抓住、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着力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为主攻方向,着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和体制支撑,着力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前提下,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坚决防止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改变土地农业用途,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   ——坚持科教兴农和人才强农。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动农业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坚持政府支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强化政府支持作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坚持分类指导、重点突破、梯次推进。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因地制宜地采取有选择、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鼓励有条件地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动其他地区加快发展,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业结构更加合理,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生产经营方式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更趋完善,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和大型垦区等条件较好区域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展望2020年,现代农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形成技术装备先进、组织方式优化、产业体系完善、供给保障有力、综合效益明显的新格局,主要农产品优势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专栏:“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类别指标 类别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年均增长(%) 农产品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亿吨)粮食播种面积(亿亩)棉花总产量(万吨)油料总产量(万吨)糖料总产量(万吨)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总产量(万吨)奶类总产量(万吨)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5.016.48596323012008792627633748537394.8 5.416.0700350014000850029005000600096 3.271.623.121.410.975.932.23[1.2] 农业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309.31.7 36102.2 [6][0.7][0.5] 农业物质装备 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农机总动力(亿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59.252 0.531060 [4000][0.03]1.68[8] 农业科技 科技科技进步贡献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 52820 551300 [3]6.8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数量(亿户)奶牛规模化养殖(年存栏100头以上)比重(%)生猪规模化养殖(年出栏500头以上)比重(%) 1.072835 1.33850 3.97[10][15] 农业生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370.2 5080 [17][9.8] 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转移农业劳动力(万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5919 8310 5[4000]7 注:1.[ ]内为五年累计数;2. 820万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2008年底数;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三、重点任务   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入手,重点加强事关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长远的八个方面建设。   (一)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稳定发展粮食和棉油糖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加强生产能力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将粮食生产核心区和非主产区产粮大县建设成为高产稳产商品粮生产基地。积极推进南方稻区“单改双”,扩大东北优势区粳稻种植面积,稳步推进江淮等粳稻生产适宜区“籼改粳”。稳定小麦面积,发展优质专用品种。稳定增加玉米播种面积,积极恢复和稳定大豆种植面积,着力提高单产水平。积极开发和选育马铃薯优质专用高产品种,提高脱毒种薯供给能力。继续加强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建设,稳定发展油糖生产,多油并举稳定食用植物油自给率,基本满足国内棉花消费需求,实现糖料基本自给。   积极发展“菜篮子”产品生产。加强蔬菜水果、肉蛋奶、水产品等产品优势产区建设,扩大大中城市郊区“菜篮子”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建设海南冬季瓜菜生产基地等国家南菜北运重点生产基地。推动苹果、柑橘等优势园艺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生猪和蛋禽,加快发展肉禽和奶牛,稳定增加水产品养殖总量,扶持和壮大远洋渔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业。加强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加工基地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种养业优势区域和城市郊区集中。启动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推广产后贮藏、保鲜等初加工技术与装备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培育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大型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强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产销信息引导,升级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优势产区现代化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冷链体系和生鲜农产品配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规范和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   (二)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农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着力解决一批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加强农业科技领域国际合作。改善农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农业科研布局,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种业。整合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发展生物育种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快优质超级稻、专用小麦、高油大豆、耐密玉米、双低油菜、杂交棉花、高产高糖甘蔗等新品种推广,加强小麦“一喷三防”(喷施叶面肥,防病虫害、防早衰、防干热风)、水稻大棚和工厂化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棉花轻简育苗移栽、甘蔗健康种苗、机械化深松整地、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耕地改良培肥、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秸秆综合利用、快速诊断检测等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推进联合育种,加快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进程。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规模开展高产创建,在有条件地区实行整乡整县(场)推进,力争实现优势产区和主要品种全覆盖。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   壮大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以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为抓手,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围绕农业生产服务、农村社会管理和涉农企业用工等需求,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力度。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三)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排灌泵站配套改造,新建一批灌区,大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加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的田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整治,完善机耕道、农田防护林等设施,推广土壤有机质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等培肥地力技术。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支持政策和制度,延长各类设施使用年限,确保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持续稳定提升。   改善养殖业生产条件。加速培育一大批设施完备、技术先进、质量安全、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支持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加大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西藏和川西北等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建设投入,加快草原围栏、棚圈和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健全水产原良种体系,开展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渔港和渔政执法能力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减排、生产急需的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快推进水稻栽插收获和玉米收获机械化,重点突破棉花、油菜、甘蔗收获机械化瓶颈,大力发展高效植保机械,积极推进养殖业、园艺业、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发展农用航空。加快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用工业发展,提高大型农机具和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生产水平。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监测预警、应变防灾、灾后恢复等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防洪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提高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开展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气候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技术研发应用,强化气象灾害、草原火灾监测预警预报和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加快国家人工影响天气综合基地和重点地区人工增雨抗旱防雹工程建设。加强种子、饲草料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调运条件建设,推广相应的生产技术和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快健全农业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推行统一的标准、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集中创建一批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加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建制推进示范县(场)建设。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国家、省、市(地)、县(场)四级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投入品登记、生产、经营、使用和市场监督等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退市销毁等监管制度,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协调配合、检打联动、联防联控、应急处置机制。实行农产品产地安全分级管理。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建立诚信制度。   (五)提高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式发展。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启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跨越发展行动。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选择一批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依托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各类农业园区,选建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兼并、重组、参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跨区域经营,提升产品研发、精深加工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   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带动能力。广泛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规范化管理,开展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化经营。加大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培训培养力度,加强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与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以及学校、酒店、大企业等直接对接,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在自愿基础上组建联合社,提高生产经营和市场开拓能力。扶持合作社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经营。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大力培育和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严格规范管理,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规模化生产基地。实施“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   (六)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增强农业公益性服务能力。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创新运行机制,健全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和防控能力建设,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力争在粮食主产区、农作物病虫害重灾区和源头区实现全覆盖。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国家动物疫病防控网络和应急处理机制,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切实控制重大动物疫情,努力减轻人畜共患病危害。   大力发展农业经营性服务。培育壮大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提升农机作业、技术培训、农资配送、产品营销等专业化服务能力。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服务组织和农户的合法权益。   (七)加强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资源保护。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耕地质量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基本农田不低于15.6亿亩。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节水增效农业,继续建设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坚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行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实施草原保护重大工程。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力度,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强化水生生态修复和建设。加强畜禽遗传资源和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鼓励使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有机肥料,回收再利用农膜和农药包装物,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治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开发以农作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工业原料和生物质燃料,培育门类丰富、层次齐全的综合利用产业,建立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建设,清洁水源、田园和家园。   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能和循环农业技术,淘汰报废高耗能老旧农业机械,加快老旧渔船更新改造,推进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方式,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八)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加大示范区建设力度。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创建300个左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以粮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等大宗农产品及部分地区特色农产品生产为重点,加大示范项目建设投入力度,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创新经营体制机制,强化物质装备,培养新型农民,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农机农艺融合,大力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努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   发挥示范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具有区域特色、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的建设模式。通过产业拉动、技术辐射和人员培训等,带动周边地区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引导各地借鉴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推动创建不同层次、特色鲜明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扩大示范带动范围,形成各级各类示范区互为借鉴、互相补充、竞相发展的良好格局。   四、重点区域   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格局为核心,着力建设重点推进、率先实现和稳步发展三类区域,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一)重点推进区域。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该区域地势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较为成熟,农业生产条件具有良好基础,是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蚕茧等其他农产品主产区,承担着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体功能。加快推进该区域现代农业建设,事关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核心区。主要指《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24个省(区、市)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该区域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调动各方发展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机装备和作业水平,大力开展高产创建和科技指导服务,推广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选育应用优良品种,大幅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及仓
  • 中标公告--永康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的中标结果公示 发布日期:2011-01-07 查看次数:82次 浙江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管处 浙江省政府采购中心 http://www.zjzfcg.gov.cn/new/sxzbcjgg/296567.htm 一.采购人名称:永康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二.采购项目名称:农产品质量检测设备 三.采购项目编号:CTZB-H101126AWZ-1 四.采购组织类型:分散采购委托代理 五.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六.采购公告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七.定标日期:2010年12月28日 八.中标结果: 标段二:原子吸收光谱仪 中标单位:上海甘华贸易有限公司 中标金额:人民币伍拾柒万捌仟元整(¥578,000元); 九.其它事项: 联系方式 采购理机构名称:浙江省成套招标代理有限公司 地点:杭州市文晖路42号现代置业大厦西楼17楼 联系人:王小姐 联系电话:0571-85830257 传真:0571-85830193 同级政府采购监管管理部门:浙江省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 监督投诉电话:87055741
  • 国家农安中心探索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登录
    农质安(检)函〔2021〕209号关于探索开展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登录工作的函 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工作机构,各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优质化业务技术支撑机构,各相关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推广、代理、销售、服务与应用机构,各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技术机构:快速检测是人们评价产品、促进贸易、方便物流与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重要技术手段。农产品快速检测已成为产品快速评价、物流加工快速识别评定、市场准入快速查验的重要技术措施。为便于农产品生产、物流、加工、监管与消费等主体选择成熟的快速检测技术(产品),促进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进步与产品转型升级,更好服务于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公众“舌尖上的安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简称“国家农安中心”)拟积极探索开展常态化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登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函告如下:一、登录范围(一)应用范围。适用于初级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相关检测分析。(二)检测范围。目标分析物为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外源性添加物质、病原微生物和营养品质理化指标等。(三)产品范围。突出快速检测特点,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准确稳定性好、经济实用等优点的检测试剂、产品及其辅助便携仪器设备。二、登录条件(一)快检技术突出通用性、基础性、原创性、可转让性与产品可生产性,已通过技术鉴定,具有成熟稳定、可应用、可推广、可靠准确、先进快捷等特征,具有明确检测原理基础的快速检测技术。(二)快检产品已定型的产品,稳定性、可靠性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或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出具检测数据的便携仪器设备须通过计量检定,满足国家相关标准检测要求。三、登录申请(一)登录材料要求1.产品定型的相关支撑性或说明性资料;2.出具定量数值检测结果的便携类仪器设备,需提供定型产品的计量检定报告;出具检测参考值或者阈值范围的辅助类便携仪器设备,需提供产品合格证、说明书,并提供满足国家标准检测要求的支撑性或说明性资料;3.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稳定性可靠性评价鉴定技术报告;4.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支撑性或说明性资料(复印件加盖确认印章);5.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市场推广应用代表性支撑性或说明性资料与市场前景报告;6.快速检测技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二)登录申请程序请各申请单位备齐申请登录材料与《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登录申请表》(样式见附件),一式2份于2021年11月30日前寄送至国家农安中心检验检测管理处,《申请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nongyezhijian@163.com。申请单位对所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负责。四、登录确认(一)符合申请条件的,国家农安中心组织专家进行技术评审。必要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核确认或技术答辩。(二)通过专家技术评审的,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公示7个工作日。无异议的,国家农安中心核发登录纸质标识,在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网专栏宣展,并汇编形成《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名录》,印发各相关方面采信使用。(三)凡纳入登录的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12月31日前由登录申请单位提供年度自我性能评价报告。凡不符合登录条件的,退出登录名录。(四)登录坚持“公益、自愿、服务”原则,登录过程中国家农安中心不收取任何费用。从2022年开始,实行常态化登录,随时受理,按季度确认。在登录申请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与国家农安中心检验检测管理处联系。联系人:朱玉龙博士,010-59198536;赵明明博士,010-59198576材料邮寄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223号邮政编码:100020附件: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登录申请表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21年10月25日
  • 昌平有了农产品检测中心
    昌平首家市场检测中心———城北回龙观市场检测中心投入运行。   该检测中心的建立,弥补了市场以往只能对农产品进行快检的不足,实现对进场农产品的农残、铅、汞等指标含量进行检测鉴定。   据了解,该市场检测中心占地200多平米,拥有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微波消解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等。
  • 江门市农产品质检中心每年监测样本7000个
    为了让市民能吃上放心农产品,农业部门不断提高检测水平。   农产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江门地区如何保障农产品安全呢?围绕这一问题,记者近日走访了江门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了解到江门农业部门从动植物防疫到质量监督都已成体系,从预防、监督等多角度保障农产品安全,近两年还开始进行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监测,将监测范围扩大到农业生产的更深层源头。   质量监督:   428个监测项目通过省认定   为让市民能吃上放心农产品,农业部门在今年的机构改革中,专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科,负责组织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并建立了市、县(区)、镇(街道办)监测站,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设。为了做到有针对性的进行监测,农业部门还在年初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初级农产品的监测方案,并将其纳入工作考核项目之中。   江门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把关部门。该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该中心是省内唯一一家被农业部授权为“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品质鉴定检测机构”的地级市检测机构,现已有食品、饲料、饲料添加剂、农业投入品、水、土壤、空气、动物尿液八大类共428个项目(参数)及产品通过省级《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证书》,位居全省农检系统前列,2010年10月通过中国合格评定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检测结果被45个国家认可。2003年至今,该中心每年监测江门市各类农产品样本7000多个,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得到提高,蔬菜农药残留合格率7年间提高了23个百分点,达到98%以上,畜禽产品合格率在99%以上。   “由于江门市对农产品风险比较重视,在农产品检测上舍得投入,我们中心能检测的一些项目很多农检中心都未有具备。”中心负责人表示,在“苏丹红”、“三聚氰胺奶粉”、“广州瘦肉精”、“红心鸭蛋”、“海南豇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爆发时,该中心早就具备了检测能力,在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技术支撑作用。   除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监测外,农业部门还从农业生产的源头着手,分别从2008年、2009年开始对农业环境、农业投入品进行监测。一方面在全市建立了12个农业环境监测站,对水体、空气、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进行抽检,另一方面在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开展抽检。   动植物防疫:   生猪屠宰检疫实现电子出证   “动物防疫监督所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在江门市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担当者监督执法、疫病防控的职责。”江门市畜牧局局长陆学飞告诉记者,为实现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有效监管和追踪溯源,市动物防疫监督所从去年底开始,在市肉类联合加工厂实施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试点工作。其中生猪屠宰检疫视频远程监控系统已于今年初正式运行,管理部门可借助该系统对屠宰场进行远程监控,进一步加强了对屠宰场的监督、管理,目前已有江门市肉联厂、蓬江区、鹤山市建立了这一系统。   作为生猪屠宰检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一部分,生猪屠宰检疫电子出证系统也于本月1日投入了使用,改变了以往的手工出证,加大了仿制、改造的难度,而且市民可以直接根据市场肉档出示的电子检疫票据号码,在江门市农业信息网和江门市农业信息直通车动物产品溯源公众查询系统,查询所购买猪肉的相关检疫信息,让消费者也能轻松地做到“追踪溯源”。   江门市农业局副局长王义表示,江门植物疫病防控主要由植保体系和植检体系两部分组成,其中植检体系主要是阻截外来有害生物侵入,植保体系则包括病虫害测报体系、植物保护技术推广两部分。其中江门地区的病虫害测报体系形成了市、县、镇几级联动的机制,准确度较高。“准确预测不仅能更为有效地防治病虫害,还能减少农药的喷洒。”江门市农作物病虫测报中心站副站长陆英发表示,病虫害防治并不是以杀死所有病虫害为目标,而是寻求最佳的生态平衡点,在可不杀虫的情况下尽量不杀虫,所以准确预报能从科学的角度给种植者建议,将农药用在点子上,减少农药使用量。   ■农产品安全关键词   “三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4540公顷   近年来,江门市加大力度推进“三品”(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和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前共有158个基地147个产品(不含渔业)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44540公顷 绿色食品28个,面积3895公顷 有机食品1个。   农产品标识:   蔬菜水果标识工作正在推进   市农产品方面,生猪已经实行二维码标识。蔬菜水果的标识工作也正在推进中。这些标识上携带着农产品的生产信息,可以追溯到农产品的产地和生产过程,所以标识管理不仅对江门市蔬果外销有促进作用,还将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的力度。   监督执法:   查处假劣农药、兽药986公斤   江门近年加强了监督执法的力度,仅今年春、秋两季的农资打假行动,就出动执法人员1400多人次,发宣传资料13000多份,检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添加剂等农资门店892家,共计查处假劣农药、兽药986公斤,413台件,货值3万多元。特别是对查出涉嫌使用违禁药物的个别猪场,依法对其产品作作无害化销毁处理,对违法嫌疑人移交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
  • 陕西今年将新建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菜、蛋、肉等农产品有没有农药残留?有害物质是否超标?这些对普通消费者来说都很难鉴别。为了让消费者安全消费,今年陕西省将新建15个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   总投资400万元,刚刚通过省、市两级验收的&ldquo 西安市长安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这几天开始投入试运行。监测中心,除了对原有的检验检测室进行&ldquo 整容&rdquo 扩建后,还添置了更先进的检测设备,对农产品有害物质的检测更详细、具体。   西安市长安区农检中心主任白海琪:以前我们检测像这个小青菜,只是停留在是否有农药(残留)超标进行检测,不了解它什么超标,目前我们就可以做到对小青菜进一步定量定性分析,从而了解它什么农药超标,超标多少。   除蔬菜外,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还能对水果、肉类等农产品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目前陕西省已在西安临潼区、宝鸡陈仓区、咸阳武功县等县区建成了11个&ldquo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今年将计划投资4500万元,在阎良、扶风等县区再建成15个&ldquo 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rdquo 。   陕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长林:力争到年底末,使陕西省的农产品质检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数量达到26个,实现农产品产地准出,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 首批56个地市级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开建
    5月17日,农业部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全国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启动会暨项目实施培训班,正式启动首批56个地市级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建设项目,并对检测机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进行项目实施和业务培训。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重中之重是建设329个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并基本实现全国地市全覆盖。每个地市级综合检测中心将投资1000万元,重点配备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畜水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有害有毒物质、有害微生物等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仪器。主要承担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市场准入检测、产地认定检验、评价鉴定检验、质量安全事故、纠纷调查、鉴定和评价等任务,并对县级质检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地市级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部、省、地(市)、县四级上下贯通、职能明确、运行高效、参数齐全、支撑有力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能力。会议强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要抓住机遇、勇挑重担、加倍努力,力争在尽短的时间内,把地市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会议还分析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和开展地市级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地市级质检机构的定位和任务,对下一步加强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指出,地市级城市既是居民聚居地,也是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地市级人民政府是依法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一级责任主体。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中具有重要地位。加强地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是全面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的需要,是有效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测的需要,是强化市场准入监管、保障城市居民安全消费的迫切需要。
  • 国家投资50多亿建千余农产品质检中心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重要手段。近年我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进程加快,到2010年,国家投资已建设省(部)级、县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所)1017个,其中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建设项目936个。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今天表示,“十二五”是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关键期,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建立产地环境、投入品和农产品全程可控的质检体系。   “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都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加以规划和建设。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被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并纳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8月,国家正式启动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安排专项资金,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投入,总投资50多亿元。   据这位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定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依据国家(行业)标准,以先进仪器设备为手段、可靠实验环境为保障,对农产品生产(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公正监测、鉴定、评价的技术保障体系,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为政府和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技术决策、服务和咨询的重要职能,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对尚未建设和缺乏检测能力的质检机构,编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十二五”建设规划。力争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建立产地环境、投入品和农产品全程可控的质检体系。重点补充建设一批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全方位建设地(市)级综合性农产品质检中心和县(场)级综合性农产品质检站。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家农产品(水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与信息预警功能建设,构建起全国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预警与追溯网络平台。
  •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1425个农产品质检中心/站
    为提高各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更好发挥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技术支撑作用,8月31日,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召开了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建设与管理研讨会。   会议认为,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在这些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设备条件全面改善,检测能力大大提高,人员素质整体提升,作用发挥日益突出,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投入品管理、“三品”认证、市场准入、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撑,已成为各地行政监管部门有力的依靠。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是成效显著与问题突出并存,监管力度加大与问题多发易发并存,群众对质量安全期望值不断上升与隐患短期内难以消除并存。各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狠抓规范管理、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质量、提高检测水平,积极主动做好技术支撑工作和监管工作,力争在尽短的时间内,把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管理水平和检验检测能力推上一个新台阶,最大限度保护产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安全。   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省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要强化省级农产品质检中心功能,紧紧围绕农业行政监管部门,承担起本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市场准入检测、产地认定检验和评价鉴定检验任务,承担本辖区内质量安全重大事故、纠纷的调查、鉴定和评价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等工作,成为行政监管的好帮手 要根据本省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建设综合性农产品质检机构为方向,探索综合性质检机构建设的良好发展模式,提高整体合力 要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检验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法律意识和业务技能,用制度和纪律保证质检队伍的纯洁,维护质检队伍形象 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检验程序,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运行,确保检验工作科学、规范、公正,确保数据客观准确 要积极应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事件,主动组织专家进行科普宣传、科学解疑释惑。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强化,截至2011年,已建设农产品部级质检中心53个、省级(含单列市)综合质检中心33个、县级综合质检站133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监测制度基本建立,例行监测范围已经涵盖全国144个城市、90余种农产品和91项检测参数,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主要产区、主要农产品的监测网络 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出台了质检机构考核管理办法、评审员管理办法,制定监测管理办法、速测认定办法和检测技术人员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质检机构管理力度加大,审查认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机构,不定期开展监督评审和飞行检查,对例行监测任务承担单位开展复检,确保了质检机构管理的有效性 质检机构人员培训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共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员700多人,培训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负责人970多人,中央投资的县级农产品质检站负责人已基本轮训一遍。
  • 吴江农产品检测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室
    本报讯(记者章政瑛)“拿到这张证书,表明吴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已经跻身国家级实验室的行列,其检测数据具有国际效力。”昨天,市农林局副局长刘于成告诉记者,吴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跻身国家级实验室行列,这也是全省首批、苏州市唯一的一家。   4月26日,市农产品检测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现场评审,在接受连续4个多月的后续考察后,中心顺利拿到了CNAS实验室认证证书。   CNAS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英文简称,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制度已经融入国际认可互认体系,成为CNAS认可实验室后,吴江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检测的数据在国际上可以互认。   “这对农产品出口企业来说,意义特别重大,中心的检测数据出口后还具有效力,不用再重新检测。”刘于成表示,中心通过CNAS实验室认可的检测领域共有六大类的104个参数,这六大类产品分别为:无公害农产品、酱油、畜产品、饲料、水和土壤。   事实上,这些检测领域只是中心检测能力的一部分,中心具有检测农产品、畜产品、饲料和农业环境等76项产品、130项不重复参数、176项重复参数的能力。“纳入CNAS实验室的检测领域是我们做得最好的领域。”市农林局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   市农产品检测中心2004年成立,2006年成为“江苏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吴江分中心”和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授权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自2007年以来,中心一直承担着江苏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   作为吴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单位,中心也承担着吴江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委派的例行监测和农林局、工商局、质监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单位以及个人的委托检测。2008年度,中心共检测样品3018批次,出具检测报告1586份。   评审考核吴江市检测中心的CNAS专家组组长昃向君认为,就一个县级市来说,吴江农产品检测水平位于全省前列,不仅为百姓餐桌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也为食品加工企业出口提供了便利。
  • 海西州首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成立
    近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暨海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标志着海西州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走上了规范化,将对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证群众吃上放心农产品提供更好保障。   海西州主管农牧业的副州长乔学智说,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州农监局的成立将提高依法行政和监管、检测能力,将加大农业投入品的市场监管力度,依法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净化农产品安全环境。海西州今后将继续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促进生产者更加重视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更加直接便捷地落实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同时,大力推行以企业为龙头、基地为依托、标准为核心、质量为保证的枸杞、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管理模式,制定特色农产品的各项标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促进标准化生产。   海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海西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三品一标”的申报、质量管理、标志管理、市场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过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农产品质量的鉴定、评价、认证,农畜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并组织实施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优特新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和9种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准则执行的监督检查 特色农畜产品宣传、推介等工作,并承担上级部门指定的农、畜、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任务和优质农产品的选评和跟踪检测,农药、肥料、兽药质量及残留,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及农业环境质量检测等工作。
  • 太原加强农产品质量安监中心、检测站点建设
    日前召开的太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会议上获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太原市将加快建设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检测站点,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以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为龙头的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立体网络,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太原市农委尤天拴主任表示,将整合现有技术力量和检测资源,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力争通过认证,建设与太原市农产品发展相适应的、具有权威鉴定能力的检测检验机构。还要加快建设县(市、区)级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基层快速检测点。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以市级质检中心为龙头、县(市、区)级质检站为骨干、以基层快速检测点为辅助、以其他检测机构为补充的职能明确、专业齐全、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立体网络。
  • 榆林市农产品质检中心实验室启用
    5月11日,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启用。   市农检中心是专门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事业单位,肩负着全市农产品、农田环境及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监督管理的重要职责。农产品检测实验室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核心设施和技术支撑,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技术和检测档次与国际最新发展水平相接轨,功能上满足对农产品、农田环境、农业投入品及农产品品质全方位的检测要求。该中心投资399.5万元,采购美国生产、国际一流的气相色谱仪,投资90多万元改造装修了10个专业实验室和处理室,能够满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省农业厅总农艺师白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九海、副市长王长安出席启用仪式。
  • 国家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落户烟台
    记者近日获悉,由烟台市农科院承建的国家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已正式开建。该中心总投资1000万元,重点配备农业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畜水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有害有毒物质、有害微生物等定性定量分析检测仪器。主要承担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检验、市场准入检测等任务,并对县级质检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重中之重是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中心,并基本实现全国地市全覆盖。据了解,今年,发改委、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包括烟台在内的首批56个地市国家农产品综合检测中心建设项目。
  • 投资1790万元 厦门将建农产品质检中心
    对形形色色流向餐桌的农产品,厦门市将拉开一张强大的“过滤网”。昨天,厦门市农业局透露,厦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建设项目目前已经通过国家农业部审批。   据了解,该项目由厦门市农业局与市海洋与渔业局联合申报,根据农业部的审批意见,项目总投资179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600万元,其余由地方配套解决。农业专家表示,监督检验中心的投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预警预测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确保不发生或最大限度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
  • 927.9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 0747-2261SCCHA003招标编号: 0747-2261SCCHA003政府采购计划编号:采购计划备案文号: 46000022210200001272项目名称: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预算金额: 9279000元最高限价: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0747-2261SCCHA003): 9279000元元采购需求:加强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试验站为重点的农业科研基地建设,为整合资源、提升投入效率奠定基础,从而充分发挥试验站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本项目购置仪器设备共 73 台(套)。合同履行期限: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0747-2261SCCHA003): 合同签订后60日内是否允许联合体投标: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设备采购项目:否
  • 温州投资725万元扩建农产品检测中心
    日前,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保证市民“食无忧”,温州市计划2010年安排725万元资金支持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扩建。   据了解,此次农产品检测中心的扩建不仅将扩大规模,增加七八百平方米的实验室面积,同时将引进具有更高超“功夫”的检测仪器设备。添加了新的检测设备后,对“瘦肉精”等饲料兽药的检测就将更加高效,检测范围更广,检测效率也更高,市民可以吃得更放心。目前,一台价值300万元的液相质谱仪已经到位。   4月9日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还对2009年度“全市新农村建设优秀单位”、“温州市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市‘千百工程’工作先进县(市、区)”、“全市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作先进县(市、区)”、“温州市扶贫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农业龙头企业”、“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
  • 辽宁管农产品的“警车”:农产品监管车上路了
    管农产品的“警车”上路了   11月5日,省农委在沈阳举行发车仪式,向14个市配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车辆。此举将进一步提升全省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快速反应能力。   据了解,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先后更新和完善了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设备,建设了14个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38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并为农产品生产基地配发了农药残留速测仪600余台(套)。特别是在2008年又为全省14个市农产品质检中心配发了农产品质检流动检测车。今年7月,我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目前,我省已初步形成了以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为主要内容、以日常监管与集中整治相结合为主要方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
  • 谭志娟代表:尽快建立农产品检测中心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大庆、鸡西、七台河等13个市(地)没有列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为保障13个市(地)所属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尽快在这些地区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这是全国人大代表、齐齐哈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谭志娟在两会上提出的一个建议。   谭志娟代表介绍,黑龙江13个市(地)常住人口多,人口流动量更大,占全省的60% 这些地区是农药、兽药及食品、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生产、销售集散地,向下扩散量大,有利于源头管理。13个市(地)共辖65个区,耕地面积1566.4万亩,其2008年蔬菜种植面积209.4万亩,年产蔬菜513.9万吨、水果95.3万吨、肉127.6万吨、蛋52.4万吨、奶249.1万吨、水产品15.6万吨,是重要瓜菜、农畜产品生产基地。   “生产的瓜类销往全国各地,农产品安全十分重要。”谭志娟强调。   “这些地区每年外来瓜菜交易量127.6万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市场准入“机制要求,亟待建设检验检测服务体系。”谭志娟最后说。
  • 莱阳投资5000万建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检测中心
    近日,莱阳市投资5000万元建成的农产品区域化管理检测中心投入使用。这个检测中心可对600多个农残项目、200多个药残项目、27个微生物项目和12个疫情进行检测,搭建起了全市农产品和食品检测平台,构筑起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
  • 农业部“十二五”将新建1305个农产品质检中心/站
    记者从农业部获悉,日前农业部在组织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 “十二五”时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把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作为主要目标,把加强体系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坚持一手抓执法监管、一手抓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导向,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工作基础,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规划确定,“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显著增强执法监管能力,大幅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末实现:   (一)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达到1万个,其中农兽药残留限量7000个,新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200个,园艺作物标准园8000个,奶牛、肉牛、生猪、蛋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500个,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场300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农场500个   (二)新建1个部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16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健全完善32个部级专业质检中心和32个省级质检中心风险监测和信息预警功能,新建329个地(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960个县(场)级综合质检站   (三)无公害农产品总数达到70000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企业总数达到7000家、产品总数达到20000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达到600个,有机农产品获证企业达到2000家、产品总数达到11000个,新登记保护农业领域地理标志1000个,“三品一标”认定面积达到全国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60%   (四)农药、肥料、兽药等主要农资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全面建立农业投入品销售台账、生产使用档案记录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基本形成部省地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品一标”推广、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和综合执法紧密衔接配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要按照“消除隐患保安全、控制源头上水平、健全体系强能力、完善制度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深入开展执法监管,深化监测检验,健全监管制度机制 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深入推进标准化示范创建,大力发展“三品一标” 要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加强风险评估预警,强化应急处置 要强化体系队伍能力建设,加快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强化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加快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构建一支“懂政策、懂法律、懂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   规划强调,“十二五”期间,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以最急需、最关键、最薄弱的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二期建设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工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财政专项规模,增加农业标准化专项财政投入,设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财政专项资金。同时通过加强技术支撑和国际合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科研体系和风险评估队伍,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环境、过程控制、药物残留、检测技术、风险评估和危害评价等科学研究工作,全面夯实工作基础。   据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法律法规、执法监督、标准化生产、体系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依法监管格局已基本形成,监测预警能力明显增强,执法监管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扎实开展,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96.8%、99.6%和96.7%。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