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钠离子电池

仪器信息网钠离子电池专题为您整合钠离子电池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钠离子电池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钠离子电池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钠离子电池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钠离子电池话题讨论。

钠离子电池相关的资讯

  • 工信部: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 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近期发布《关于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15号(工交邮电类523号)提案答复的函》,答复高亚光委员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您提出的《关于在我国大力发展钠离子电池的提案》收悉,经商科技部和财政部,现答复如下: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里程碑事件,将对绿色低碳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任务是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幅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作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压舱石,是支撑新能源在电力、交通、工业、通信、建筑、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撑之一。一、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新型电池发展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从加强行业管理、统筹产业规划、支持技术创新、加快标准建设等角度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新型电池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我部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一是制定发布《信息产业发展指南(2016—2020年)》,推动新型电池技术进步和创新升级,支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新型电池产业发展。二是积极开展电池领域相关标准研制工作,推动将先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支持电池检测平台建设,指导组建国家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统筹资源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新型正极材料等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科技部通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对电池储能相关技术进行了系统部署。其中,钠基储能电池技术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之一,在“高安全长寿命和低成本钠基储能电池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等项目系列成果推动下进步显著。近年来,财政部通过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等政策,带动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蓬勃发展,推动新型电池产品技术水平迅速提高、成本迅速下降。二、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优势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摇椅式工作原理类似,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近几年,钠离子电池开始逐步进入规模化试验示范阶段。2018年6月,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问世;2021年6月,中科海钠发布世界首个1MWh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这意味着,继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体系后,钠离子电池开始在储能领域崭露头角,有望推动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变革。钠离子电池在资源丰富度、成本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是钠元素储备更丰富,钠是地壳中储量第六丰富的元素,地理分布均匀,成本低廉;而锂资源在地壳中储量仅为0.002%,不到钠的千分之一,且全球分布具有地域性。二是钠离子化合物可获取性强,价格稳定且低廉。此外,在低电压下铝不会和钠合金化,因此钠离子电池负极可使用铝集流体而不必像锂电池使用铜集流体,从而降低电池的成本和重量。三是钠元素和锂元素有相似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储存机制,钠离子电池有相对稳定的电化学性能和安全性。另一方面,目前钠离子电池在产业化进程中尚存在能量密度较低、循环寿命较短、配套供应链与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仍处于商业化探索和持续改进中。预计未来随着产业投入的加大,技术走向成熟、产业链逐步完善,高性价比的钠离子电池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尤其是在固定式储能领域将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三、对有关意见建议的考虑根据您提出的将钠离子电池纳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点科技支持计划、推动市场化应用、推动标准建立、给予政策扶持等建议,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吸纳,将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研究落实。一是关于将钠离子电池纳入有关发展规划和重点科技支持计划的建议。我部将在“十四五”相关规划等政策文件中加强布局,从促进前沿技术攻关、完善配套政策、开拓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着手,做好顶层设计,健全产业政策,统筹引导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部将在“十四五”期间实施“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并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列为子任务,以进一步推动钠离子电池的规模化、低成本化,提升综合性能。二是关于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市场化应用的建议。有关部门将支持钠离子电池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先进产品量产能力建设。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进程适时完善有关产品目录,促进性能优异、符合条件的钠离子电池在新能源电站、交通工具、通信基站等领域加快应用;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钠离子电池全面商业化。三是关于尽快推动钠离子电池标准建立的建议。我部将组织有关标准研究机构适时开展钠离子电池标准制定,并在标准立项、标准报批等环节予以支持。同时,根据国家政策和产业动态,结合相关标准研究有关钠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政策,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四是关于对初期进入市场的钠离子电池产品或企业给予扶持的建议。我部将梳理能源电子产业链,统筹资源支持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新型储能电池发展。相关部门将继续大力支持相关领域科技创新,并以市场化手段为主,推动更加合理、更加高效的商业模式形成,通过建立良性发展机制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问题。感谢您对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的关心,希望今后能得到您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 执着“钠”十年 钠离子电池迎来“破晓”
    div class=" f14" id=" content1" style=" padding: 15px text-align: left line-height: 24px overflow-wrap: break-word word-break: break-all "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如果失败了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成与不成,这辈子只干这一件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当众多人聚焦锂离子电池的时候,他把目光转向了“冷门”的钠离子电池,这“一眼”就是10年,也是这“一眼”打开了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大门。此时的胡勇胜,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还是中科海钠的创始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不久前,中科海钠生产的全球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钠离子电池实现量产,目前电芯产能可达30万只/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68058764-5176-4f4f-83bf-f6a3aea0eda8.jpg" title=" 6373921644941066335814234.jpg" alt=" 637392164494106633581423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127,127)" 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亮相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物理所九十周年所庆 胡勇胜供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strong 从“一枝独秀”到“珠联璧合”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历经200余年的电池在新一轮能源革命中迎来“大浪淘沙”。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众多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率先抓住机遇强劲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电化学规模储能示范项目中,锂离子电池的占比高达80%。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然而锂离子电池却面临无法回避的“天花板”。“在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虽是最好,但锂资源的储量有限,且70%分布在南美洲,而目前我国80%锂资源依赖进口。锂离子电池难以兼顾电动汽车和电网储能两大产业。”胡勇胜告诉《中国科学报》。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一枝独秀”的锂离子电池已无法全面改变传统能源结构,“百花齐放”的二次电池中,替代或补充锂离子电池的储能技术成为国际新能源技术的竞争热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不仅如此,曾经的“主力队员”铅酸电池因其不可避免的环境污染及无法满足新国标标准面临“退役”问题,2019年4 月,《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规定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含电池)不高于55kg,但目前市场上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重量普遍超70k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目前碳酸锂大概4万元/吨,如果用锂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电动自行车的成本将大幅上涨。而碳酸钠平均仅有2千元/吨,用钠离子电池替代铅酸电池的优势显而易见。”胡勇胜告诉记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胡勇胜看来,钠离子电池具备低成本、长寿命和高安全性能等优势,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缓解锂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逐步替代环境污染严重的铅酸电池,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巨大的储能市场还包括光伏、风能等新能源接入储存系统。据了解,2018年我国弃光、弃风、弃水电量共计1022亿度电。胡勇胜指出:“储能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环节,钠离子电池因其成本及资源优势将在大规模储能市场中大有作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此外,钠离子电池凭借其诸多优势还有望在低速电动车、电动船、数据中心、通讯基站、家庭/工业储能领域快速发展。”胡勇胜表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e6153daa-704a-4e50-956e-d0343781c3f6.jpg" title=" 6373921659667719991191109.png" alt=" 637392165966771999119110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127,127)" 钠离子电池电动自行车在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物理所开展内部测试 胡勇胜供图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1e3a2fa-98a8-4664-ab84-1e57bff52180.jpg" title=" 6373921663697436922747082.png" alt=" 6373921663697436922747082.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127,127)"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物理所和中科海钠设计制造的全球首辆钠离子电池低速电动车 胡勇胜供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strong “要做用户最需要的”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近年来,国际领域纷纷加码钠离子电池研发。2020年,美国能源部明确将钠离子电池作为储能电池的发展体系;欧盟储能计划“电池2030”项目将钠离子电池列在非锂离子电池体系的首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实际上,在胡勇胜团队开展钠离子电池研究时,虽然钠离子电池不是热门领域,但已有其他团队在研究,但胡勇胜给自己定了“做科研就要做用得上的研究,做用户最需要的钠离子电池”的目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我们要做老百姓能买得起的低成本、高安全的电池。”为此,降低电池正负极材料成本成为胡勇胜团队首先思考的重要课题。实际上,目前锂离子电池常用的活性元素是Ni和Co,但成本较高,能否找到又有活性成本又低的元素替代呢?通过不断的研究,胡勇胜团队惊喜地发现Cu在钠离子电池中不但具有活性,而且成本只有Co的1/4和Ni的1/2,正是替代Ni和Co的“完美”元素,经过多年的探索,胡勇胜团队最终成功研制出Cu基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正级材料。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挑战接踵而至,能否降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成本呢?“当时,石墨作为成熟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却几乎不具备储钠能力;无定形硬碳是众多研究的焦点,但价格较高。通过对碳源前驱体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无烟煤的成本平均1800元/吨,如果用无烟煤制备无定形碳负极材料将有利于大幅降低电池成本。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立即开始实验,最终研制出了无烟煤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胡勇胜回忆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团队成员、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物理所副研究员陆雅翔看来,成功降低钠离子电池成本的关键在于敢于另辟蹊径、大胆创新。“在当时,国内外对钠离子电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鉴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思路,所以迟迟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们没有跟随大家的脚步,而是另辟蹊径,大胆尝试,挑战别人忽视的、认为不可能的道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攻克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成本问题后,胡勇胜团队继续深入挖掘钠离子电池的其他优势,发现钠离子电池不仅拥有更好的安全性,在遇到零下40度的低温时,钠离子电池汽车还能释放80%的电量,比锂离子电池汽车更加“耐寒”。“此外,钠离子电池汽车充电速度更快,仅需20分钟,接下来将挑战10分钟的充电速度。”胡勇胜告诉记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对于电池制备而言,建立完整的生产线不仅重要而且投资巨大,值得一提的是,钠离子电池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无需重建。“不久前,我们使用锂离子电池生产线生产了8万支钠离子电池。正因为可以直接使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线,钠离子电池市场化的速度将更快,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们也无比感激。“胡勇胜表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目前,胡勇胜团队在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体系和电芯制造、装配工艺等工程技术上都已具备完全自主研发能力,产品核心专利已获得中国、美国、欧盟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授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f4d74efb-8d0c-49c7-87a6-7d59c34b0bc6.jpg" title=" 6373921688906975629629651.jpg" alt=" 637392168890697562962965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127,127)"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物理所和中科海钠设计制造的全球首座百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 胡勇胜供图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strong 眼前有产业 脚下有科研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实际上,胡勇胜与物理所的缘分已有20年。2001年,胡勇胜便来到物理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立泉院士,也正是这一份师生谊改变了胡勇胜未来的职业生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博士毕业后,胡勇胜先后到德国和美国进修,就在完成学业之时,陈立泉联系胡勇胜,希望他能回到物理所工作。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我毫不犹豫地就回来了,因为我的导师和团队凝聚力。陈老师始终心系国家能源安全,从长远出发推动电动中国梦想的实现,不畏困难,敢于挑战,这种家国情怀和科研精神令我敬佩。此外,陈老师满心栽培学生,他带领下的团队有激情、有梦想、有情怀,我非常喜欢团队的科研氛围。”胡勇胜回忆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当时,团队成员都为自己设定了研究方向和目标,“做用户最需要的钠离子电池,这辈子只做这一件事”正是胡勇胜为自己定的目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当时国内的科研条件随着国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span style=" " 中科院 /span /span /span /span /span 也提供了很好的科研平台和转化平台,作为科研人员,如果我们还不能做出点成绩,就真的太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师了。”胡勇胜坦言,“实际上,我也想过可能失败,但如果大家都在观望一个领域时,它可能是机遇,如果大家都已经开始做了,可能它就不再是机会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树立目标容易,将目标变成现实并非易事。付诸实践的头几年,是胡勇胜最困难也最难忘的时光。“由于国际上关于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并没有实质性进展,很多要从零开始。那些年,我们每天都在挖空心思地研究钠离子电池技术,’早晨捧着希望来,晚上带着失望归是常态,那是研发最困苦的时期,也是我最安静思考且难忘的时光,这为钠离子电池成功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勇胜回忆时感慨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胡勇胜看来,产业化与做科研完全不同,“基础研究强调前沿性,而产业化要做以用户为导向和市场需要的产品,不能为了新而新。此外,实验室研究阶段很多问题是看不见的,而当进入工程化阶段后,要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是很有挑战的事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酒香也怕巷子深,寻找投资人和合作者,为科研成果注入转化资本,是每个科研成果转化征程中的必经且不易之路。产业化初期,出差作报告、谈合作、找厂家是胡勇胜的常态,为此他幽默地说道:“那些年,我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在陆雅翔看来,不管再忙,胡勇胜都会“挤”时间思考电池的技术研究,跟团队探讨灵感和难点,“胡老师总有用不完的精力,即使再忙他都会利用零碎的时间阅读最新文献,关注科研最新动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这种勤奋和科研热情也激励着团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随着钠离子电池产品的优越性能和低廉成本逐渐被国内外所认可,胡勇胜也从最初的主动找合作,转变为越来越的合作“找上门”,产业化的“羊肠小道”逐渐走成了“康庄大道”。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十年磨一剑,今年,是胡勇胜团队深耕钠离子电池的第10年,也是中科海钠市场化的“破晓”之刻,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期待钠离子电池走进寻常百姓家,期待钠离子电池成为守护国家能源安全的“主力军”,“但科研是产业化的基础,在带领团队产业化的同时,还必须潜心科研,为钠离子电池实现充电更快、能量密度更大、安全性更高、成本更低的未来夯实基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胡勇胜感慨道。 /p div & nbsp & nbsp /div /div
  • 大连化物所开发出10kWh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自主开发出10kWh磷酸焦磷酸铁钠基钠离子电池系统,并实现了用电负载的稳定供电。经测试,系统输出能量为9.7kWh,直流侧能量转换效率为91%。   该系统由5个独立的电池模组和与其配套的逆变器、控制模块共同组成。其中,每个模组(50V/40Ah)由34个20Ah级钠离子软包电池、采用2并17串方式构成。该钠离子电池体系具有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等优势,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在2015年开始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特别是聚焦具有高稳定性、长寿命、高安全性等优势的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技术。团队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实现了钠离子电池从基础研究探索跨越到关键材料中试制备、大容量电芯及系统集成。   团队先后攻克了磷酸盐正极材料电导率低、稳定性差,碳基负极储钠动力学慢,电解液—电极界面成膜机理不明确等系列关键科学问题;打通了磷酸盐正极的百公斤级制备工艺,开发了多种生物质基硬碳负极制备工艺和高兼容电解液体系;基于自主研制的电极、电解液和电芯技术,集成出5至20Ah级钒系和铁系磷酸盐基软包电芯,比能量达到100至143Wh/kg;在电芯研发的基础上,团队先后集成了48V/10Ah、72V/20Ah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系统并开展示范。   此外,团队先后申报发明专利60余件,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参与制定5项钠离子电池技术标准;推进了与企业间产业化合作,加速了磷酸盐基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   近日,团队开发的钠离子电池电芯通过了由国家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组织开展的全国首批钠离子电池产品测评,验证了团队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可靠性。该系统的成功研制,对于推动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工作得到榆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联合基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 国产纳米级固态钠离子电池下线,瞭望2024中国固态电池发展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固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的新型电池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电池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布局。就在今年年初,国产第一块大容量高能量密度的纳米固态钠离子电池中试产品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 国产纳米级固态钠离子电池技术特点1、高能量密度国产纳米级固态钠离子电池采用了先进的纳米材料技术,使得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相比传统的液态锂离子电池,固态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了30%以上,达到了250Wh/kg以上,甚至有望突破300Wh/kg。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固态钠离子电池可以存储更多的电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 2、长寿命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由于采用固态电解质,电池内部不存在液态电解质易泄漏、腐蚀等问题,因此电池的寿命得到了显著提升。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国产纳米级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可达10000次以上,远高于传统液态锂离子电池的寿命。 3、高安全性固态钠离子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在高温、过充、短路等极端条件下,固态电解质不易燃烧和爆炸,有效降低了电池的安全风险。此外,固态电解质还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降低了电池内部短路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4、低成本钠元素在地壳中的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成本低廉。相比锂元素,钠元素的提取和加工成本较低,有利于降低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生产成本。此外,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结构相对简单,无需使用大量的贵金属催化剂和隔膜材料,也有助于降低成本。 2024年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发展趋势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例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固态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成本降至1元/Wh以下。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技术创新我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在材料研发、电池设计、制造工艺等方面,我国科研团队不断取得突破。例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研发的固态电解质材料,具有高离子导率和低界面阻抗的特点;清华大学研发的固态电池制备技术,实现了电池的高效、稳定生产。这些技术创新为固态电池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产业链布局随着固态电池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企业纷纷加大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目前,已有数十家企业进入固态电池产业链,涉及材料、设备、电池制造等环节。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纷纷投资固态电池项目,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此外,固态电池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也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产业发展。 市场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长。固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寿命、高安全性的新型电池,有望成为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电池。根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为固态电池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国产纳米级固态钠离子电池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固态电池技术取得了重要突破。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链布局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我国固态电池产业有望在2024年实现快速发展。然而,固态电池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材料性能提升、制造工艺优化、成本降低等。未来,我国应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固态电池技术走向成熟,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电弛的解决方案2023年,武汉电弛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经过技术攻关,成功推出了DC IPT 2000/2000Pro 原位气体内压测定仪,为锂电池测试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该产品方案得到了行业内先进企业的认可,其具有以下优点: 直接穿刺,精准测量传统阿基米德法、理想气体方程或其他“间接法”形式,存在实验过程繁琐、测量误差大的问题。大道至简,DC IPT 2000/2000Pro 直接对锂电池内部气体及压力进行取样和测量。通过锂电池穿刺取样这种直接测量方法,可以快速获取真实、准确的数据,从而极大地提升检测质量效率。 气体采样,兼容并包“间接法”测量无法兼容的问题增加电池测试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武汉电弛新能源研发团队设计一种全新的“锂电池气体采样接口(GSP)”,该接口“软硬兼容”——可同时测量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和圆柱电池等各类形态电池。便捷快速地评估电池安全性能。DC IPT 2000/2000Pro 测量方式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也降低了测试成本和风险。①高效便捷:用户无需在不同的测量设备之间切换或等待适配,测试效率高,降低人力时间成本。②数据准确: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和算法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③高重复性:标准化接口设计和测量流程,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和一致性,有利于比较分析。 网络接口,云端数据数据也是生产力,高效率的信息传递,对每块电池的质量状态做出快速预判。DC IPT 2000/2000Pro 预设网络接口,实现了数据联云上网,以及与其他测试设备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和共享。企业可构建一个完整的电池测试和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池测试数据的全面管理和分析,掌握质量情况。 多通道定制,高通量测试DC IPT 2000 /2000Pro 标准款为8通道设计,可定制设计更高通道数量,满足多场景测试需求。每个通道都采用了独立的测量电路,确保了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研究机构,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测试需求和规模,选择适合的通道数量和配置。
  • 宁德时代第一代钠离子电池正式发布,哪些科学仪器来助阵?
    7月29日下午,在宁德时代首场线上发布会上,董事长曾毓群发布了第一代钠离子电池。与此同时,宁德时代的市场定位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宁德时代的最新简介中,“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的身份,正式变成了“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寻找打破短板的材料体系,是所有钠离子电池研究者的主攻方向。宁德时代也正是在材料体系上率先取得重要突破,才使得钠离子电池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宁德时代公布的信息显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在常温下充电15分钟,电量就可以达到80%,具备了快充能力;不仅如此,在零下20℃低温的环境下,仍然有90%以上的放电保持率;同时在系统集成效率方面,也可以达到80%以上;此外,钠离子电池优异的热稳定性,也超越了国家动力电池强标的安全要求。曾毓群认为,“碳中和”催生了万亿瓦时级的电池需求,新的应用场景不断产生,给了不同技术施展的舞台,多元化的技术路线将是未来电池行业的主旋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明确提出量化的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水平大幅提升,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业体系日趋完备,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基本成熟,装机规模达3000万千瓦以上。新型储能在推动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显著作用。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核心技术装备自主可控,技术创新和产业水平稳居全球前列,标准体系、市场机制、商业模式成熟健全,与电力系统各环节深度融合发展,装机规模基本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相应需求。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另外,在技术层面上,针对“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布了以下内容:开展前瞻性、系统性、战略性储能关键技术研发,以“揭榜挂帅”方式调动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各方面力量,推动储能理论和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强化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研究。坚持储能技术多元化,推动锂离子电池等相对成熟新型储能技术成本持续下降和商业化规模应用,实现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长时储能技术进入商业化发展初期,加快飞轮储能、钠离子电池等技术开展规模化试验示范,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开展储氢、储热及其他创新储能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应用。在储能及动力电池需求高速增长拉动下,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2020年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市场规模已达174GWh,而未来10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到2030年,交通和储能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将激增至5.9TWh。然而,锂矿资源储量有限,全世界75%的锂矿资源都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智利中,我国锂资源大量分布于西部山区和盐湖地区,开采难度极大,这就导致我国80%的锂资源供应依赖进口,为摆脱对锂资源依赖的途径,只能开辟新的技术路线。相比之下,钠资源分布在地壳中的储量尤为丰富,是锂的1000倍以上。而且钠的化学性质、电池工作原理都和锂非常相似,两者在元素周期表里属于同一主族。因此,钠也被认为是可利用的电池关键原料,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新一代电池研究热点。“储量大”这一特点使钠电池在成本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同时,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出色,有着更为广阔的使用范围。无论是锂离子电池还是钠离子电池,解决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指标,都少不了研发人员的不懈努力,以及科学仪器的精密测量助阵,宁德时代21C创新实验室去年在福建宁德正式奠基,该实验室总投资33亿元,占地约270亩,预计今年底建成部分并投入使用。据悉,该实验室将布局新储能材料化学体系、新储能系统设计与工程、新储能材料应用场景三大主攻方向,和先进材料与器件、先进方法与装备、产业建设体系、能源政策智库四大支撑方向。目前,宁德时代并未有相关实验室信息公开,但是小编针对电池材料和器件的研究方法,整理了在电池材料表征方法以及电化学测量方面的科学仪器,点击下列仪器/技术名称可直达仪器信息网专场。电池材料表征手段:1. 成分分析中比较普遍的有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技术,包括ICP-MS和ICP-AES,可用来分析物质的组成元素及各种元素的含量;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可以对同位素分布进行成像,探测样品成分的纵向分布;X射线光子能谱(XPS),能测定表面的组成元素以及各元素的化学信息;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应用于电池材料主成分及杂质元素分析,检出限可达10-9的量级;此外,还有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扫描透射X射线显微术(STXM)、X射线吸收近边谱(XANES)等2. 形貌表征主要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实现对电极材料的形貌表征。3. 晶体结构表征,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XRD)可以获得材料的晶体结构、结晶度、应力、结晶取向、超结构等信息;核磁共振(NMR)能够探测材料中的化学信息并成像,可探测枝晶反应、测定锂离子自扩散系数,对颗粒内部相转变反应等进行研究;中子衍射(ND)在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晶体结构表征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4. 官能团的表征对电极材料通常使用拉曼光谱,对电解液材料通常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深紫外光谱。5. 其他性能此外,还有通过中子衍射(ND)或核磁共振(NMR)得到材料离子运输的信息, 通过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KPFM)探测材料表面电势以此得到样品表面的电势分布,还有比表面积分析仪、角分辨光电子能谱(ARPES)、电子淹没技术(PAT)、卢瑟福背散射(RBS)等仪器,在电化学材料的检测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电化学性能测试——电化学工作站对于电化学性能测试,如线性伏安扫描测试(LSV)、电化学阻抗谱测试(EIS)、循环性能(CP)等,都可以通过电化学工作站进行测定。此前,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他在采访中也提到了宁德时代将推出第一代钠离子电池的消息。胡炳文课题组主要研究将磁共振仪器应用在电池领域,详细内容可点击此处查看:顺磁共振:电池研究方法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访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
  • Nature Communications新出:双极电极引领钠离子电池设计新方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可充电电池广泛应用于移动设备和大规模能源储存。然而,可充电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不仅消耗了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电池废弃物,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极大地威胁。通过回收和再利用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电池关键材料资源的需求,也能减轻对环境和生态的不利影响。广东工业大学林展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 “Sustainability-inspired cell design for a fully recyclable sodium ion battery”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在钠离子电池中引入双极电极设计的思路,实现了电极材料高效回收利用。结果表明,以铝箔作为共享集流体,Na3V2(PO4)3作正极的钠离子电池中,Na3V2(PO4)3回收率接近100%,元素铝回收率接近99.1%,固相材料回收率达98.0%。该研究指明了下一代钠离子电池技术新的研究方向。 /p p   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理想替代品,然而其大规模应用势必产生资源和环境问题。可回收电池设计是实现电池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电池结构主要由配件、电解液、隔膜、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集流体六部分组成,其中配件、电解液和隔膜的回收相对容易,而成本较高的正、负极电极单元回收较困难。双极电极设计,以铝作为共享集流体,可以实现电极材料的高效回收,而铝和钠不发生合金化反应是该设计的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ddd60013-36bf-469c-b152-2faa01648fe3.jpg" title=" 双极电极.png" alt=" 双极电极.png" width=" 600" height=" 292"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92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传统单极电极(左)和新型双极电极(右) /p p   金属钠和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铝可以生成偏铝酸钠;向偏铝酸钠中加入盐酸,可以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钠。以上简单的化学反应,组成了实现电池材料的循环利用的基本思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873bce9-d9a6-4f3c-aadc-236648f9a03c.jpg" title=" 41467_2019_9933_Fig3_HTML.png" alt=" 41467_2019_9933_Fig3_HTML.png" width=" 30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循环利用示意图 /p p   研究表明,循环再生的Na3V2(PO4)3@C(NVP@C)正极材料,通过XRD衍射比对、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证实了其仍具有与之前相近的电化学性能,说明了该思路的可行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a7101cb-45da-489f-b3fe-aa2e184db295.jpg" title=" 41467_2019_9933_Fig4_HTML.png" alt=" 41467_2019_9933_Fig4_HTML.png" width=" 600" height=" 157" border=" 0" vspace=" 0"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57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XRD衍射比对、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测试 /p p   更多信息建议到Nature Communications官网浏览,地址: /p p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19-09933-0 /p p br/ /p
  •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人员在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电化学储能技术,由于钠资源储量丰富、成本低廉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O3型层状正极材料因其合成工艺简单、理论容量较高、初始钠含量充足而有着巨大的商业化前景。然而,其在电化学过程中,复杂的相变伴随着缓慢的Na+扩散动力学依然制约了O3型正极的性能发挥,由此引发的电压滞后现象更是导致材料电压衰减和能量密度降低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问题,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王鹏飞教授与材料学院高志斌副教授合作,通过“理论模型设计+第一性计算+实验测量与表征”的方法提高过渡金属层的构型熵调控电子结构,缩短了过渡金属层间距,扩展了钠离子的八面体−四面体−八面体传输通道,研制出一种新型钠离子电池高熵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表现出极小的电压滞后(0.09V),在大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优异(10C可逆容量为98.6mA hg−1),同时具备出色的快充慢放能力。电化学测试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了这种高熵材料有着较低的迁移能垒(0.17eV),从而提高了Na+扩散系数(~10−10cm2s−1)。这项工作强调了对过渡金属进行高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对于开发高能量密度、高功率的O3型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提供了重要参考。近日,该研究成果以《利用高熵策略提升层状正极Na+动力学并抑制电压滞后》(Fast Na+Kinetics and Suppressed Voltage Hysteresis Enabled by a High-Entropy Strategy for Sodium Oxide Cathode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材料学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王贤佐、左钰婷和秦元斌博士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王鹏飞教授、成永红教授、高志斌副教授和中科院化学所郭玉国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论文第一单位为西安交通大学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新型储能与能量转换纳米材料研究中心。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电工材料电气绝缘全国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江苏聚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学者、上海市特殊人工微结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项目、中央高校基础研究经费等资助。表征及测试工作得到西安交通大学分析测试共享中心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支持,理论模拟计算获得西安交通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支持。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12300
  • 见证用户成就 | 3D 金字塔结构,有效提高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稳定性
    大家好,我是李欣研,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陈俊松教授。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二次电池,很荣幸能获得飞纳电镜的这次评奖,这次我获奖的文章是 Efficient Stress Dissipation in Well-Aligned Pyramidal SbSn Alloy Nanoarrays for Robust Sodium Storage。 本篇文章主要聚焦在改善钠离子电池负极合金材料由于体积膨胀带来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我们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 SbSn 二元合金具有独特的 3D 金字塔结构,它在充分展现合金型负极材料高容量特点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SbSn 纳米阵列的SEM 电镜图(飞纳电镜拍摄,侧视图) 亮点二: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与单金属相比,该二元合金提供了更高的Na+ 扩散效率,并且退火后形成的&ldquo 合金胶&rdquo 有效增强了导电基底和 SbSn 之间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了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脱落,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稳定接触。 基于 DFT(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a) Sb-SbCu、Sn-SnCu 和 SbSn-SbSnCu 三种含 Na 迁移路径的模型;b) 不同迁移模型中 Na 扩散的能量;c) Sb-SbCu、Sn-SnCu 和 SbSn-SbSnCu 的态密度。 虚线表示 d 波段中心在每一个系统;d) SbCu、SnCu、SbSnCu、Cu 的几何优化模型及其对应的结合能。 亮点三: 基于有限元分析表明当前三角形几何形状能够提供更短的 Na+ 扩散路径,使其在吸附更多钠离子的同时具有较小的浓度梯度和更均匀的应力分布,这将有利于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对 Na+合金/去合金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应力的即时消散。我们通过组分和结构的调整实现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对相同底部长度和高度下不同形状的 Na+ 离子浓度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a) Na+ 离子浓度分布 b) 三种形状的应力分布;c) 底部角落最大局部应力的放大图;d) 三种形态的分布;e) 平均 Na+ 离子浓度的对比;f) 三种形状的局部最大应力对比 其中,比较重要的形貌表征就是通过飞钠电镜实现的,它将我们合成的三角形貌很好地呈现了出来,通过拍摄正面和截面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到生长的合金由一个个小的三角形组成,并且排列的非常整齐。 SbSn 纳米阵列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SbSn 纳米阵列的 SEM 图(飞纳电镜拍摄):俯视图(b,c)和侧视图(d,e) 由于合金胶是在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底部,所以表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飞钠电镜能谱 Mapping 测试和截面测样功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SbSn 纳米阵列结构的能谱面扫 Mapping 结果 最后,感谢我们科研团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也非常感谢飞钠电镜的技术支持。
  • 【材料】Angew:厦大廖洪钢团队钠离子电池负极反应可逆性原位透射电镜研究新进展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廖洪钢教授团队在钠离子电池负极反应可逆性原位透射电镜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Unveiling Atom Migration Abilities Affected Anode Performance of Sodium-Ion Batteries”为题发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DOI: 10.1002/anie.202303343)。钠离子电池由于资源丰富且成本较低,被认为是商用锂离子电池的一种理想替代品。对于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在初始放电/充电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容量损失,导致初始库仑效率(ICE)较低。过去人们普遍认为Na+在嵌入/脱出过程中的缓慢迁移和初始循环过程中的不可逆相变限制了反应的可逆性。为了增强Na+的迁移动力学,人们在纳米结构设计、碳包覆、元素掺杂和电解液优化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方法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负极的性能,然而,材料本身各元素原子迁移能力的差异及其所致放电产物的元素分布等与电池性能的关系通常被忽视。有鉴于此,研究团队以过渡金属化合物NiCoP@C为研究对象,采用原位透射电镜(in situ TEM)、XANES和原位XRD等表征手段,揭示了影响过渡金属化合物负极的ICE和循环性能的本质原因是化合物中不同原子迁移能力的差异和放电产物的空间分布。DFT理论计算结果说明材料组分不同原子迁移能力的差异的本质原因以及无序碳对活性材料的稳定效应。发现无序碳对活性组分的锚定效果远大于对Na+的作用。这一机理的发现为进一步通过调控NiCoP@C电极中的无序碳实现对电池初始库伦效率以及循环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指导。这一概念为理解构效关系和性能改进策略背后的本质原因提供了新的见解。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廖洪钢教授与乔羽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博士研究生郑琦正和周诗远为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孙世刚教授、黄令教授对研究工作给予了重要支持和指导。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2A20396、22288102、32101217、22021001、21991151、21991150、9193430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资金(20720220009)等资助。
  • 中科院研发出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
    p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相关研究成果以Penne-Like MoS2/Carbon Nanocomposite as Anode for Sodium-Ion-Based Dual-Ion Battery为题,在线发表在Small上。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6177974b-2ba4-49ab-b8d7-66db7c701632.jpg" title=" 1.jpg" / /p p   锂离子电池已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储能设备等领域。但由于锂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加之锂资源的匮乏和分布不均,使锂离子电池成本日益攀升,难以满足未来能源存储的低成本、长循环寿命、安全可靠等要求。钠与锂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且储量丰富、成本较低,使得基于钠离子的二次电池体系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钠离子半径较大,导致Na+在电极材料中扩散缓慢,从而影响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p p   为改善钠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唐永炳研究团队成员朱海莉、张帆等成功研发出一种基于二硫化钼/碳纳米复合负极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该电池采用膨胀石墨作为正极材料,具有分级结构的MoS2/C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负极材料。由于这种具有分级结构的MoS2/C具有更宽的晶体片层间距,有利于提高Na+在其中的离子扩散速率,且碳层的引入提高了材料的电导率,使基于该MoS2/C纳米复合材料的钠型双离子电池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结果表明,该电池在1.0-4.0V的电压区间,2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为85%。这种新型钠离子电池在低成本、环保大规模储能领域,如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span /p p br/ /p
  • OPTON微观世界 | 第26期 SEM在Na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1 Na电池的背景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移动电子行业能量储存的首选,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到汽车,几乎无所不包。但是它的电极材料含有的锂元素,在地球中的元素含量比较稀有,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成本占据了电池生产成本的3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寻找价格更佳低廉的替代产品。Na离子电池由于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和环境优势而适用于大规模电网储能系统。为了满足大规模储能器件的要求,需要研发既具有高能量密度又具备可循环持续性的钠离子电池材料。目前常用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层状金属氧化物虽然有高的能量密度,但是循环稳定性差,对于空气敏感;与此相比,基于有机化合物的正极材料由于可以从生物质材料出发经简单的加工获得而具有价格上的优势,但如何提高其能量密度及长循环稳定性仍是一个极大的挑战。2 Na电池存在的难点 在众多的有机电极材料中,玫棕酸钠(Na2C6O6)做为极具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501mAh/g)以及长循环稳定性,并可以从植物中提取的肌醇出发并以较低的成本制备得到。但玫棕酸钠作为钠离子正极材料的可逆容量远低于其理论容量,并在首次循环过程中伴随着明显的容量衰减,理论上预期的四电子过程在实际中很难实现,而导致上述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却不得而知。3 Na电池机制的研究 近日,斯坦福大学的鲍哲楠教授与崔屹教授等人共同运用SEM以及XRD等仪器,对不同尺寸的玫棕酸钠材料,在不同的电解液下进行的充放电过程的结构变化。图1 (a)玫棕酸钠(Na2C6O6)的化学式以及原子结构 (b)对应的块体与纳米尺度的玫棕酸钠的SEM形貌表征 原位XRD衍射峰位的变化显示了,玫棕酸钠(Na2C6O6)在充放电的过程中,其结构会在γ-Na2.5C6O6与α-Na2C6O6之间发生变化。 随着脱Na过程,由原来的γ-Na2.5C6O6转变为α-Na2C6O6的相变过程中,需要克服大量的活化能,该相变呈现出较大的不可逆性,因此严重制约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如图2所示了脱纳过程中发生相变的示意图。图2 玫棕酸钠(Na2C6O6)随着脱Na过程,由原来的γ-Na2.5C6O6转变为α-Na2C6O6 进一步的实验,通过采用纳米尺寸的玫棕酸钠配合DEGDME(二甘醇二甲醚)电解液的方法的应用,明显降低了相变的活化能势垒,使放电过程中γ-Na2.5C6O6与α-Na2C6O6的相转变具有高度的可逆性,实现了每个Na2C6O6晶胞中可逆储存4个Na原子的储Na机制,从而实现了高的逆容量以及循环稳定性。图3表明了在DEGDME电解液充放电的过程中,纳米尺寸的玫棕酸钠颗粒的形态变化SEM图。图3 (a)后位观察纳米尺度玫棕酸钠(Na2C6O6)在DEGDME电解液中充电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的SEM形态表征 (b)纳米尺度的玫棕酸钠在DEGDME电解液中充电四次的充电曲线 (c)纳米尺寸的玫棕酸钠颗粒在充电过程中(2.9V及3.2V)的动态形貌的变化过程 最后,给出了玫棕酸钠(Na2C6O6)正极循环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储存Na原子的机制不同直接影响着储能效率。图4 玫棕酸钠(Na2C6O6)正极的嵌钠与脱钠机制的示意图4 Na电池机制的小结 研究人员首次揭示了限制玫棕酸钠(Na2C6O6)作为钠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根本原因及影响因素。在深入研究电极反应的机理以及电极材料的形貌、结构的演变的基础上,解释了导致玫棕酸钠(Na2C6O6)正极循环性能差及比容量低的原因是充放电过程中相变的不可逆性。通过减小晶粒尺寸以及选区适当的电解液,降低该相变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充电过程中的相变过程,进而使得相变的可逆程度提高,改善玫棕酸钠(Na2C6O6)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后记 以上关于正极材料玫棕酸钠(Na2C6O6)的形貌在充电过程中的变化的研究,都是基于SEM电镜的观察,可以说SEM实现了材料细节变化的表征,证实了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变化,结合对应的材料结构变化,有力的阐释了Na离子电池的机制。因此可以说明SEM技术在纳米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相关论文链接:High-performance sodium–organic battery by realizing four-sodium storage in disodium rhodizonate (Nat.Energy, 2017, DOI:10.1038/s41560-017-0014-y)
  • 大连化物所提出颗粒细化诱导提高钠/锂离子电池循环容量的新机制
    近日,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郑琼副研究员团队和燕山大学唐永福教授团队合作,在钠/锂离子电池电极储能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钠离子电池作为研究热点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取得了快速发展。研究发现,具有较高Na+储存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电极材料,对于提高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倍率性能十分重要。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设计了一种珊瑚状的FeP复合材料,该材料可锚定FeP纳米颗粒,并将其均匀分散在氮(N)掺杂的三维(3D)碳骨架(FeP@NC)上。珊瑚状FeP@NC复合材料具有较短的电荷转移路径和较高的导电氮掺杂碳网络,可显著改善复合材料的电荷转移动力学。同时,由于FeP纳米颗粒周围具有高度连续的N掺杂碳骨架和弹性缓冲的石墨化碳层,基于FeP@NC复合材料的钠离子电池(SIB)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在10A/g下经100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为82.0%。  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循环过程中电池容量逐渐上升的现象,研究团队结合电化学研究和原位电镜表征分析,证实了一种独特的颗粒细化在循环过程中提高容量的作用机制,这种容量提升效果在小电流下表现得更为显著。研究表明,均匀分布在氮掺杂碳基体上的FeP纳米颗粒,在第一个循环中经历了细化-复合过程,经过数次循环后呈现出全区域细化的趋势,这种细化对周围的非晶碳产生强烈的吸附作用,引起复合材料石墨化度和界面磁化强度逐渐增加,为Na+的存储提供了更多的额外活性中心,进而提高了循环容量。这种容量提升机制也可以扩展到锂离子电池(LIBs)。研究发现,在10A/g下,经5000次循环后,基于FeP@NC复合材料的LIBs的容量保持率为90.3%,超过了已报道的FeP基复合材料的容量保持率。  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在循环过程中经颗粒细化诱导提高电池容量的新策略,为设计高性能的SIBs/LIBS负极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成果以“A Coral-Like FeP@NC Anode with Increasing Cycle Capacity for Sodium-Ion and Lithium-Ion Batteries Induced by Particle-Refinement”为题,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物所DNL17博士研究生王灿沛。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0177
  • 喷雾干燥技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分享
    《求是》杂志于 5 月 16 日发表习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指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须知绿色低碳发展是一个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加快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而锂离子作为新兴的储能物质,具备其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锂电产业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此外,电化学储能作为电网储能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削峰填谷、新能源并网和电力系统辅助服务等大政方针下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当前市场迫切需要开发出更高能量密度、更低成本、循环稳定性更好和可逆比容量更高且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满足行业应用的同时实现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方便大家了解关于锂离子材料的最新研究动态,我们给大家分享几篇相关综述和一些利用喷雾干燥技术开展的研究应用,供大家参考学习。代表综述1Particuology (2022): Balancing particle properties for practical lithium-ion batteries作为最先进的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在索尼公司于 20 世纪 90 年代初推出以锂钴为负极材料电池后,一直占据着消费电子市场。锂离子电池高效运行的关键在于富锂离子的电解质与电极中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有效接触。电极材料的颗粒特性影响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扩散阻力、与活性材料的接触面积、电化学性能和电池的能量密度。为了使锂离子电池达到满意的综合性能,不仅要注重材料的改性,而且要平衡电极材料颗粒的性能。因此,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颗粒特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颗粒尺寸、颗粒分布和颗粒形状。深入了解粒子对电极和电池的作用和机理,将有助于开发和制造实用的锂电池。锂电池本质上是锂离子在两个电极之间反复循环 “流动”,锂离子会不断地被脱嵌和嵌入到正负极材料中,这是电极材料颗粒与电解液接触和反应的过程。因此,锂化和脱锂过程受电极材料颗粒特性的影响。由于电极中活性物质粒子的高比表面积,以及传输和化学转化中多层次结构的多样性,平衡粒子的性能成为实际 LIBs 技术突破的关键。颗粒的形态和尺寸影响锂离子的扩散路径、扩散阻力以及活性材料与电解质的接触面积,进而影响 LIBs 的电化学性能。较小的粒子通常具有较短的从粒子内部到表面的路径,而球形粒子可以提供较大的接触面积并提高电极中的活性物质含量。同时,颗粒大小分布对电极材料颗粒的堆积有直接影响,这种空间效应会影响锂离子的脱嵌,从而影响电池性能。下图作者使用八卦图的方式,展示平衡理念,非常形象的描述了离子颗粒特性的几个因素。更多内容请阅读原文献内容。2Materials (2018): Spray-Drying of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and Sodium-Ion Batteries锂离子、钠离子及相关电池中电极材料的性能不仅取决于其化学成分,还取决于其微观结构。因此,合成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的。在各种各样的合成或成型路线中,报道了越来越多的组合方法,喷雾干燥作为一种多功能工具脱颖而出,提供了扩大到工业级别的潜力。在这篇文章中,概述了迅速增加的文献研究数量,包括溶液的喷雾干燥和悬浮液的喷雾干燥。并特别关注待喷雾干燥的溶液/悬浮液配方的化学方面;也考虑了喷雾干燥前驱体的后处理以及由此产生的颗粒形态。在表格中引用了 300 多种出版,其中条目根据最终化合物组成、起始材料、碳来源等列出。作者建议,关于电极材料的合成,应从早期阶段考虑将结果从克级的实验室规模转移到公斤级工业规模的可能性。这在电极材料研究中尤其重要,因为在从小批量到大批量或连续生产时,由于传热问题,微观结构通常是放大时受影响最大的特性之一。容易放大是喷雾干燥的优势之一,这是一种通用且强大的技术,其在食品和制药行业已成为经典的方法,最近已扩展到电极材料领域的研究。下图来源原文献中:喷雾干燥发表文献&喷雾干燥原理介绍喷雾干燥微观颗粒形态喷雾干燥流程示意图3Drying Technology (2017): Laboratory spray drying of materials for batteries, lasers, and bioceramics喷雾干燥技术是一种适用于各种先进材料规模化生产的工艺。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学、食品和制药工业领域。该方法具有连续性、可扩展性、成本低、易于产业化等特点。它提供了生成具有特殊结构的功能性粉末的能力,例如复合材料、核壳或封装颗粒等。最近的实验室规模研究集中在开发:用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纳米/微结构电极材料,具有增强的电池容量和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透明材料的激光陶瓷生物陶瓷,如具有改善生物活性和治疗效果的骨替代物、牙科植入物和胶连剂本文综述了这些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强调了实验室规模的喷雾干燥在相应的先进材料加工路线中的重要性。BUCHI 经典实验室喷雾干燥仪 B-290 示意图不同电极材料合成路线(点击查看大图)相关研究应用介绍1Dalton Trans(2021): Spray-dried assembly of 3D N,P-Co-doped graphene microspheres embedded with core-shell CoP/MoP@C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lithium-ion storage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何雨石教授具有精确控制工程的过渡金属磷化物(TMP)材料的微/纳米结构调控的新型合成方法的发展对于实现其在电池中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喷雾干燥技术构建了三维(3D)N,P 共掺杂石墨烯(G-NP)微球,微球内嵌 CoP@C 和 MoP@C 两种核-壳型纳米粒子(CoP@C ⊂ G-NP, MoP@C ⊂ G-NP)。这种有意义的设计显示了微观结构 G-NP 和核壳 CoP@C/MoP@C 纳米粒子系统的化学性质之间的密切相关性,这有助于锂离子电池(LIBs)中的负极性能。所获得的结构具有通过共掺杂杂原子(N,P)制备的稳定的多孔 G-NP 骨架,该骨架具有三维导电高速通道,允许离子和电子快速通过并保持材料的整体结构完整性。内部碳壳可有效抑制体积变化并防止 CoP/MoP 纳米颗粒聚集,提供出色的机械稳定性。因此,CoP@C ⊂ G-NP 和 MoP@C ⊂ G-NP 复合材料在 0.1 A g-1 的电流密度下具有 823.6 和 602.9 mAh g-1 的高比容量;在 1 A g-1 下,500 次和 8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为 438 和 301mAh g-1,表现出及其出色的循环稳定性。下面为原文献截图:制备工艺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电化学性能测试(点击查看大图)2Adv. Energy Mater. (2018): Spray-Dried Mesoporous Mixed Cu-Ni Oxide@Graphene Nanocomposite Microspheres for High Power and Durable Li-Ion Battery Anodes本研究开发了剥离石墨烯包裹的介孔氧化铜镍(CNO)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快速喷雾干燥技术,通过石墨烯纳米片(GNSs)均匀包裹了分层介孔 CNO 纳米砌块,其协同效应有效地保护了电活性物质免受充放电过程引起的体积变化影响。由于脱落的石墨烯片的笼化效应产生的有趣结构和形态特征,这些 3D/2D CNO@GNS 纳米复合微球有望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它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电化学行为,如高可逆比容量(在低 0.1 mA g-1 下的初始放电容量超过 1700 mAh g-1; 在 1 和 5 mA g-1 下,800 次和 1300 次循环后,比容量为 850 和 730 mAh g-1;在超过 2000 次循环 10 mA g-1 的非常高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仍高于 400 mAh g-1),出色的库伦效率和长期稳定性(超过 3000 次循环,容量保持率>55%)。与通过传统技术制备的大多数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纳米复合材料相比,其在高电流密度下是显著的。这种简单而创新的材料设计对开发用于锂离子电池或其他储能设备的先进转换材料具有启发意义。(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3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20): MXene Frameworks Promote the Growth and Stability of LiF-Rich Solid−Electrolyte Interphases on Silicon Nanoparticle Bundles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何雨石教授,同济大学杨晓伟教授喷雾干燥技术制备高度稳定的纳米硅负极。硅基材料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理想的负极材料;然而,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的体积变化很大,导致电极断裂和固体不稳定−电解质界面(SEI)层,严重影响其稳定性和库仑效率。新兴的 2D MXene 由于其有趣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在电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将硅纳米颗粒封装在坚固的微米级 MXene 框架中,其中 MXene 纳米片通过毛细管压缩力作用力下发生预褶皱,以有效缓冲体积变化,另外通过简单的热自交联反应在相邻纳米片之间形成了丰富的共价键(Ti−O−Ti)进一步保证了 MXene 框架相邻薄片的坚固性。这两个因素都稳定了电极结构。此外,在充放电循环时, MXene 纳米片上丰富的氟/F封端基团有助于在框架外原位形成高度紧凑、耐用且机械坚固的富含 LiF 的电解质界面(SEI)层,这不仅抑制了 Si 和有机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还增强了 MXene 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得益于这些优点,本研究所制备的阳极具有高达 1797 mA h/g 的高比容量,并且 500 次循环后,高容量保持率为 86.7%,平均库仑效率为 99.6%。可以说,这项工作为其它具有强烈体积效应的高容量电极材料提供了思路。(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点击查看大图)4Ionics (2021) 27: Green and efficient synthesis of LiNi0.8Co0.1Mn0.1O2 cathode material with outstand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y spray drying method通讯作者:天津工业大学时志强教授,宁波大学阮殿波教授电池制备工艺图(点击查看大图)5
  • 10倍!新型石墨烯让钠电池容量大增 未来或可与锂电池相媲美
    在寻找可持续能源存储技术的过程中,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概念来制造用于钠电池的高性能电极材料。 它基于一种新型石墨烯来储存世界上最常见和最便宜的金属离子之一——钠。结果表明,容量可以与当今的锂离子电池相匹配。尽管锂离子电池在储能方面效果很好,但锂是一种昂贵的金属,其长期供应和导致的环境问题令人担忧。另一方面,钠是一种丰富的低成本金属,是海水的主要成分。这使得钠离子电池成为一种有趣且可持续的替代方案,可减少我们对关键原材料的需求。然而,钠离子电池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提升容量。在目前的性能水平上,钠离子电池无法与锂离子电池竞争。一个限制因素是石墨,它由石墨烯的堆叠层组成,用作当今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离子通过在石墨层间进出完成储能的过程。钠离子比锂离子大并且表面特性不同,因此,它们不能有效地储存在石墨结构中。但是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石墨烯层的一侧添加了一个分子间隔物。当这些层堆叠在一起时,这些分子会在石墨烯片之间产生更大的空间并提供一个相互作用点,从而显著提高容量,”该项研究的作者说。十倍于标准石墨的能量容量通常,标准石墨中可以嵌入的钠离子容量约为每克 35 毫安时 (mAh g-1)。这不到石墨中锂离子嵌入容量的十分之一。使用新型石墨烯,钠离子的比容量为每克332毫安时——接近石墨中锂离子的容量。实验结果还显示这种新型材料还具有完全可逆性和高循环稳定性。“当我们观察到如此高容量的钠离子嵌入时,真的很令人兴奋。这项研究仍处于早期阶段,但结果非常有希望。这表明可以设计出适合钠离子电池的有序结构的石墨烯负极材料,使其容量与石墨相当,”查尔姆斯大学物理系的 Aleksandar Matic 教授说。新型石墨烯在相对的两个面上具有不对称的化学官能化,因此通常被称为 Janus 石墨烯,以古罗马的双面神 Janus 命名。Janus是罗马神话中的门神,具有两个面孔,是起源神,象征开始。之所以用Janus命名是希望这种石墨烯材料可能为高容量钠离子电池打开大门。“我们的 Janus 材料离工业应用还很远,但新的结果表明我们可以设计超薄石墨烯片——以及它们之间的微小空间——用于高容量储能。我们很高兴提出一个具有成本效益、丰富且可持续的金属纳离子电池的概念,”查尔默斯工业与材料科学系附属教授 Vincenzo Palermo 说。关于材料的更多信息:具有独特结构的 Janus 石墨烯研究中使用的材料具有独特的人造纳米结构。每个石墨烯片的上表面都有一个分子,作为钠离子的间隔物和活性相互作用位点。两个堆叠石墨烯片之间的每个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到下部石墨烯片,并通过静电相互作用与上部石墨烯片相互作用。石墨烯层还具有均匀的孔径、可控的功能化密度和很少的边缘。
  • 美媒:研究发现钠钾电池有望替代锂电池
    p   美媒称,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表明以钠和钾为基础的电池有望成为锂电池之潜在替代品的新证据。 /p p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6月19日报道,从单次充电就能行驶数百英里的电动车,到与汽油锯一样威力巨大的链锯,每年都有利用电池技术最新进步的新产品进入市场。 /p p   但这种增长势头导致人们担心,世界上的锂供应可能最终会耗尽。锂这种金属是许多新型充电电池的核心材料。 /p p   报道称,现在,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表明以钠和钾为基础的电池有望成为锂电池之潜在替代品的新证据。 /p p   乔治· W· 伍德拉夫机械工程学院以及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的助理教授马修· 麦克道尔说:“钠离子和钾离子电池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与其他电池相比,它们的衰减和老化速度往往较快,而储存的能量较少。但我们发现,情况并非始终如此。” /p p   报道称,研究团队研究了三种不同的离子——锂、钠和钾——是如何与硫化铁颗粒发生反应的。这项研究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能源部资助,相关论文于6月19日发表在《焦耳》杂志上。 /p p   在电池充电和放电时,离子会不断与构成电池电极的颗粒发生反应,并穿透这些颗粒。这一反应过程会导致电极颗粒发生大量变化,通常会将它们粉碎成细微颗粒。由于钠离子和钾离子大于锂离子,所以传统上人们认为,它们在与颗粒发生反应时会导致更严重的老化。 /p p   报道称,在实验中,他们在电子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电池内发生的反应,其中硫化铁颗粒发挥电池电极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与钠离子和钾离子发生反应的硫化铁比与锂离子发生反应的硫化铁更为稳定,表明以钠或钾为基础的电池寿命可能比预期的要长得多。 /p p   与不同离子发生反应的方式之间的差异显而易见。在与锂接触时,硫化铁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上去几乎要爆炸一样。与之相反,在与钠和钾接触时,硫化铁像气球一样慢慢膨胀。 /p p   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生马修· 伯宾格说:“我们看到了一种非常稳定、没有发生断裂的反应。这表明,这种材料和其他类似材料能被用于制造经久耐用、具有更大稳定性的新型电池。” /p
  • 锂电遇上钠电!天目湖固态电池&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在溧阳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3年2月23日,2023年“电动中国”系列论坛——“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以及“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同期在江苏溧阳召开,两场会议为期两天,吸引千余位新能源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等参会,共同探讨纳电池、固态锂电池焦点问题与前沿技术。开幕式现场中科院物理所李泓研究员主持开幕式溧阳市委书记叶明华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副处长刘嘉致辞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致辞中国硅酸盐学会常务理事、固态离子学分会理事长温兆银致辞 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宣布推出首批三款纳电电芯新品开幕式上,中科海钠举办了以“海钠百川共蓄未来“为主题的产品发布会,中科海钠总经理李树军宣布推出NaCR32140-ME12圆柱电芯、NaCP50160118-ME80方形电芯及NaCP73174207-ME240方形电芯三款产品。面向市场主流需求,此次首批推出三款电芯产品,具有长寿命、宽温区、高功率等优势,可实现规模化量产。中科海钠正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推进合作,此次推出的钠离子电池产品将在两轮车、乘用车、商用车、家庭及工商业储能、规模储能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思皓新能源与中科海钠联合打造的行业首台钠离子电池试验车公开亮相随后,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第二届全国钠电池研讨会分别召开,以下为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会场部分会议报告摘要,以飨读者。报告嘉宾集锦(一)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技术总师史冬梅以“主要国家和地区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为题,分享了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先进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态势,并提出对我国电池领域发展的启示及政策建议。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电芯开发主任别晓非以“新能源汽车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应用展望”为题,从消费者真实用车习惯和产品体验出发,分析近期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性能水平与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并提出商业化落地的技术突破方向。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刘敏博士以“‘芯’时代下,固态电池技术与产品定义的思考”为题,介绍了东风公司以固态电池技术领域为切入,打造东风固态电池原创技术策源地,解决了电池供应不稳定、成本高、整车性能优势不明显等难题。浙江锋鲤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晓雄以“固态理电池材料与电池技术开发进展”为题,介绍到,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是高必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固态锂电池在动力领域的应用暂未看到规模应用希望。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泓以“长寿命固态电池技术探讨”为题,讨论了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实现同时具备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等目标的一些可能性。溧阳储慧智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伟国以“新能源电池行业一站式数智创新平台”为题,介绍了该平台运用数据帮助研发环节智能化解决研发困局,促进成本改进并持续落地,加速固态电池实现真正的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上海交通大学陈立桅教授以“面向固态电池的材料创新”为题,介绍了其团队研发的高面电导复合固态电解质、界面胶水、可溶性正极电解质和高性能固态锂金属电池等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温兆银以“固态电池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为题,介绍了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各种类型固体电解质材料、电极及电池内界面的研究工作进展,以及通过各种复合和修饰策略对固态电池性能所实现的提升效应。报告嘉宾集锦(二)COMSOL (中国) 技术经理施翀以“多物理场仿真助力固态电池研发”为题,分享了多物理场仿真在固态电池研发中的应用,并介绍不同类型电池的仿真分析方法。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曹安民以“电极材料表面纳米层构筑及功能”为题,介绍了课题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聚焦于电极材料表面层结构的精准调控,探讨电极材料的失稳机制及稳定途径,以获得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稳定工艺及电极材料。北京工业大学郭现伟副教授以“锂离子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界面研究”为题,介绍了课题组在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如正极材料和新型固态电解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原位固化方法来提升固态电池中面临的界面的问题。电子科技大学李晶泽教授以“金属锂及锂合金负极的研究进展”为题,综述了该课题组最近在锂及锂合金负极方面的研究进展。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先进材料事业部总经理陆浩以“高能量密度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硅基负极与固态电解质”为题,介绍了公司硅基负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背景、技术发展历程、未来技术路线、产品参数和性能、市场应用情况等。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姚霞银研究员以“基于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全固态理硫电池”为题,探讨了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目前面临的诸多痛点以及对全固态锂二次电池的展望。北京化工大学教授周伟东以“聚合物基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开发”为题,介绍了课题组提出的“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结构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改善锂金属和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界面接触,还可以扩大固态电解质的稳定电压窗口,实现柔性的高电压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稳定循环。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创新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容以“新型含卤素类固态电解质研究”为题,介绍了国联研究院在含卤素基固态电解质的基础上,通过结构调控、阳离子掺杂、双卤素协同作用等系列手段,开发出新型具有高离子导的卤化物电解质材料,实现与高电压正极和金属鲤负极的匹配,同时材料成本大幅下降。圆桌论坛环节答疑互动最后的圆桌论坛环节,围绕“全固态锂电池相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是否有足够的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出现能否更好的解决安全性问题和里程焦虑?”“报道称,LG放弃全固态,这是否意味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短期内看不到希望?中国能否后发先至?”、“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意义和优势是什么?其主要难点和挑战在哪?”等固态锂电池焦点问题,各位嘉宾与现场参会者开展了讨论。在激烈的讨论声中,会议第一天日程落下帷幕。
  • 【会议通知】固态十大焦点问题解答&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
    —2月23-24日中国-溧阳—天目湖先进电池产业创新论坛暨固态电池研讨会 参会联系人史女士:18115066088(参展联系人)周先生:18151976268(参展联系人)邢女士:18961291736(参会、发票、住宿对接人)如申请参会请填写左方二维码 论坛信息论坛时间2023年2月23-24日论坛地点江苏溧阳天目湖豪生大酒店组织机构l 指导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溧阳市人民政府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l 主办单位江苏省溧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固态电池分会北京清洁能源前沿研究中心江苏省储能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l 赞助单位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溧阳储慧智能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微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林德(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康模数尔软件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绍兴新能源与分子工程研究院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晶智达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米开罗那机电技术有限公司天津三英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博亿(深圳)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威格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并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易拓联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苏州越视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瑞士万通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市迪斯普设备有限公司徕卡显微系统(贸易)有限公司广东欧科空调制冷有限公司杭州蓝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琅菱机械有限公司咸阳科源新材装备有限公司深圳市泰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苏州鸿昱莱机电有限公司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复阳固态储能科技(溧阳)有限公司荷兰IVIUM艾维电化学(天津德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荆谱若科技有限公司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l 合作媒体environmental advances、储能科学与技术、电化学期刊、电源技术杂志、高低温特种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电联盟会长、锂电新能源、锂想生活、连线新能源、纳米materials、能源学人、石墨时讯、无人机、新材料资讯、新能源情报局、新威、伊曼如歌、仪器信息网、中国颗粒学会 组织委员会名誉主席:陈立泉 执行主席:温兆银,李泓组织委员会主席:李泓委员(按姓名首字母排序):薄首行、别晓非、曹安民、曾伟国、陈立桅、崔光磊、郜明文、关敬党、金東規、李泓、李晶泽、刘敏、刘张波、陆浩、史冬梅、王建涛、王尊志、尉海军、吴凡、夏晖、徐吉静、许晓雄、阳如坤、杨全红、姚霞银、易昊昊、赵伟、周伟东报告日程 固态十大焦点问题圆桌讨论期间邀请资深专家进行解答1、全固态锂电池相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是否有足够的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出现能否更好的解决安全性问题和里程焦虑?2、适合固态电池的电芯构型是什么?圆柱、软包和方壳?制造工艺选择叠片还是卷绕?制备极片选择干法还是湿法?3、有报道称,LG放弃全固态,这是否意味着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短期内看不到希望?中国能否后发先至?4、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意义和优势是什么?其主要难点和挑战在哪?5、为克服锂资源瓶颈,发展固态钠离子电池是否可行?固态钠离子电池相比于固态锂离子电池,可能有哪些优势和不足?6、硫化物全固态电池量产必须引入哪些新的制备技术和装备,大规模制造有哪些挑战?制造成本是否可以接受?7、目前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最高达到什么水平?循环性能达到什么水平,室温倍率特性如何?关键性能指标距离动力电池应用需求还有多大距离?8、固态电池技术在大规模储能市场的应用前景如何?是否有必要开始布局?哪些材料体系需要重点布局?9、目前混合固液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循环寿命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平?是否存在技术指标的天花板,是否是全固态电池的过渡技术?10、固态锂硫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低成本和解决多硫离子穿梭问题的可能,目前还有哪些技术影响其量产? 赞助单位 参会单位 报名参会和住宿预订01参会费用如申请参会请填写左方二维码*注:1、参会费用包含:论坛注册费、餐费(含晚宴)、茶歇、资料费等,不包含酒店住宿费用。2、由于酒店餐饮容纳人员有限,超出部分用餐自理,敬请谅解。02缴费付款方式:银行转账公司名称:溧阳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地 址:江苏省溧阳市昆仑街道上上路87号(江苏中关村创智园1号楼)电 话:0519-87300136开 户 行:建设银行溧阳燕山路支行账 号:32050162634800000124付款请注明:“固态电池+姓名”,并将付款凭证保留,便于报到时查验。缴费成功后,请保持手机畅通,会务组会尽快与您联系,感谢您的支持!03住宿会务组在天目湖豪生大酒店以优惠价格为本次会议联系了一定数量的房间,参会人员可享受会议优惠价,鉴于会议规模,房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请各位嘉宾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确认,以免错过优惠价,费用自理。 会议联系人会务组邮箱ties-conference@aesit.com.cn联系电话史女士:18115066088(参展联系人)周先生:18151976268(参展联系人)邢女士:18961291736(参会、发票、住宿对接人)
  • 颜宁组《细胞》报道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p   7月20日,生命中心颜宁研究组在《细胞》(Cell)期刊在线发表题为《来自电鳗的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4-β1复合物结构》(Structure of the Nav1.4-β1 complex from electric eel)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带有辅助性亚基的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复合物可能处于激活态的冷冻电镜结构。该成果是电压门控离子通道(voltage-gated ion channel)的结构与机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突破。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noimg/006bf0f0-14f4-4b4b-9249-e21d7cbe96f4.jpg" title=" 1.jpg" width=" 460" height=" 329" style=" width: 460px height: 329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1.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4-β1复合物结构示意图 /p p   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以下简称“钠通道”)位于细胞膜上,能够引发和传导动作电位,参与神经信号传递、肌肉收缩等重要生理过程。顾名思义,钠通道感受膜电势的变化而激活或失活。对于可激发的细胞,细胞膜两侧由于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氯离子等离子的不对称分布,产生跨膜电势差。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内电势低,膜外电势高,3-5纳米厚的细胞膜两侧电势差大概为-70毫伏左右。通常情况下,钠通道在细胞膜去极化状态,也就是细胞内相对电势升高时激活(即钠通道中心通透孔道打开,钠离子由高浓度的胞外侧流向胞内),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起始 而其又具备特殊的结构特征,使之在激活的几毫秒内迅速失活,从而保证通过与钾离子通道的协同作用结束动作电位,以及由钠钾泵介导的静息电势的重建,为下一轮的动作电位产生做好准备。 /p p   真核生物的钠通道主要由负责感受膜电势控制孔道开闭进而选择性通透钠离子的α亚基和参与调控的β亚基组成。在人体中共有9种钠通道α亚型(分别命名为Nav1.1-1.9)和4种β (β1-4)亚基,特异分布于神经和肌肉组织中。由于其重要的基本生理功能,钠通道的异常会导致诸如痛觉失常、癫痫、心率失常等一系列神经和心血管疾病。至今为止,已经发现了1000多种与疾病相关的钠通道突变体。另一方面,很多已知的包括蝎毒、蛇毒、河鲀毒素在内的生物毒素以及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麻醉剂等小分子均通过直接作用于钠通道发挥作用。钠通道是诸多国际大制药公司研究的重要靶点,其结构为学术界和制药界共同关注。 /p p   颜宁研究组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来自细菌中的钠通道NavRh的晶体结构 (Zhang et al., 2012)。而近两年更是相继报道了与钠离子通道有同源性的世界上首个真核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复合物Cav1.1 (Wu et al., 2016 Wu et al., 2015)以及首个真核钠通道NavPaS (Shen et al., 2017)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为理解真核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重要基础。 /p p   在该最新研究中,颜宁研究组首次报道了真核钠通道复合物Nav1.4-β1的冷冻电镜结构,整体分辨率达到4.0 ,中心区域分辨率在3.5 左右,大部分区域氨基酸侧链清晰可见。该蛋白来自于电鳗(Electrophorus electricus),它具有一个特化的肌肉组织称为电板(electroplax),在受到刺激或捕猎时能够放出很强的电流 电流产生的基础即为钠通道的瞬时激活。因而该器官富集钠通道,其序列与人源九个亚型中的Nav1.4最为接近,因此命名为EeNav1.4。值得一提的是,电鳗中的钠通道正是历史上首个被纯化并被克隆的钠通道,已经具有半个世纪的研究历史,是钠通道功能和机理研究的重要模型,因此该蛋白一直以来也是结构生物学的研究热点。 /p p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成员利用特异性的抗体从电鳗的电板组织中提纯出Nav1.4-β1复合物,通过对纯化条件和制样条件的不断摸索和优化,获得了性质稳定且均一的蛋白样品,并进一步制备出优质的冷冻电镜样品,最终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出其高分辨三维结构。与此前解析的钠通道NavPaS相比,该结构展示了三大新的结构特征: /p p   1)该结构中带有辅助性亚基β1,首次揭示了辅助性亚基与α亚基的相互作用方式,有助于更好的理解β亚基对钠通道功能的调控机制 /p p   2)与钠通道快速失活相关的III-IV 连接片段的位置与之前在Cav1.1和NavPaS结构相比有一个十分显著的位移,特别是与快速失活直接相关的IFM元件插入到了中间孔道结构域的内外两层之间。这一新的结构刷新了我们之前对钠通道失活机制的理解,却与历史上大量基于电生理的突变体分析十分吻合。本论文就此提出了一个解释钠通道快速失活的新的变构阻滞机制(allosteric blocking mechanism) /p p   3)该结构特征与预测的激活态基本吻合,极有可能揭示了首个处于开放状态的真核钠通道的结构,实属意外之喜。由于钠通道蛋白在提纯后会很快失活,理论上处于开放状态的结构是极难甚至不可能捕捉到的。进一步分析电子密度发现,有一团疑似去垢剂分子的密度堵在胞内门控区域,帮助稳定了钠通道的开放状态。因此该结构整体呈现的极有可能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激活态。这一难得的构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最基本的机电耦合机理问题(electromechanical coupling mechanism)。除此之外,该结构还为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和功能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模板。 /p p   颜宁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后闫浈、医学院副研究员周强、生命学院博士生王琳、生命学院博士毕业生吴建平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雷建林博士指导数据收集。本研究获得了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人员李小梅和李晓敏的大力支持。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清华大学冷冻电镜平台和清华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分别为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提供了支持。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科技部、基金委为本研究提供了经费支持。(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p p   原文链接:http://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7)30758-4 /p p br/ /p
  • 【会议通知】新能源电池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通知(第三轮)
    电能源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通知(第三轮)2024年8月2-4日中国天津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源技术》编辑部协办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锂离子电池技术创新中心仪器信息网大会日程:(以会议临近具体日程为准)8月3日上午 大会报告8:30-8:40开幕式致辞时间报告题目演讲嘉宾8:40-9:10固态锂电池未来发展南策文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9:10-9:40提高锂离子电池比能量的技术方向杨裕生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防化研究院9:40-10:10Quick Degradation Detection Technology on Batteries逢板哲弥日本化学会前会长10:10-10:30茶歇10:30-11:00电能源科技前沿及创新发展刘兴江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11:00-11:30太阳能光伏产业化前沿技术及发展沈文忠上海交通大学11:30-12:00绿色制氢与燃料电池研究进展邵志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2:00-13:30自助午餐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一锂离子电池材料及基础13:30-13:50正极材料技术革新升级动力和储能锂离子电池黄学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13:50-14:10锂离子电池界面溶剂化结构调控艾新平武汉大学14:10-14:30高容量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与挑战刘兆平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4:30-14:50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应用研究王振波哈尔滨工业大学,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4:50-15:10废旧锂电正极材料修复再生与回收再利用戴长松哈尔滨工业大学15:10-15:30茶歇15:30-15:50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产业现状与研究进展胡国荣中南大学15:50-16:10锂电池硅负极预锂化与基于SEI新机制的界面调控方法郑洪河苏州大学16:10-16:30超高镍氧化物正极材料的结构调控高学平南开大学16:30-16:50水系锌电池正负极界面协同调控研究赵金保厦门大学16:50-17:10电解液调控转换反应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王丽平电子科技大学17:10-17:30电纺陶瓷纤维在锂电池中的应用景茂祥江苏大学18:00-20:00晚宴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二锂金属及固态电池13:30-13:50全固态电池固-固界面的改性及其表征杨勇厦门大学13:50-14:10氧化物固体电解质与固态电池研究进展郭向欣青岛大学14:10-14:30NASICON结构固态电解质研究进展汤卫平上海交通大学14:30-14:50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姚霞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14:50-15:10待定待定待定15:10-15:30茶歇15:30-15:50高镍三元固态锂离子电池的构建与电化学性能调控张卫新合肥工业大学15:50-16:10反应性聚合物人工固态电解质界面的设计与调控旷桂超中南大学16:10-16:30高比能固态电池技术研究李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16:30-16:50电动飞行器用高比能锂金属二次电池技术探索与实践赵子寿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50-17:10电化学纳米反应器设计及其锂硫电池应用研究刘全兵广东工业大学17:10-17:30高性能锂原电池研究及工程化王九洲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18:00-20:00晚宴8月3日下午 分会场三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13:30-13:50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产业化现状及展望张华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3:50-14:10电化学能源转化与储能的离子传导膜研究王保国清华大学14:10-14:30半开放锂浆储能专用电池技术进展陈永翀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14:30-14:50水系铁镍电池氢电双储能技术探讨与应用宋二虎河南创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4:50-15:10功能化水系电解液设计和储能机制研究姜珩吉林大学15:10-15:30茶歇15:30-15:50燃料电池技术硬核及政策市场双轮驱动齐志刚北京新研创新科技有限公司15:50-16:10甲醇燃料电池优化及发展孟海军信支网络信息研究所16:10-16:30高温可逆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韩敏芳清华大学16:30-16:50阴极闭式空冷燃料电池技术及其应用王涛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航天氢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6:50-17:10电解制氢研究与实践俞红梅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7:10-17:30基于酞菁配合全共轭COF氧反应双功能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李忠芳山东理工大学18:00-20:00晚宴8月4日上午 分会场四锂离子电池及系统8:30-8:50进一步理解锂离子电池的机理何向明清华大学8:50-9:10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本质安全设计及产品迭代应用种晋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0-9:30智能电池:让电池更加透明、灵活、聪慧王文伟北京理工大学9:30-9:50基于EIS的电池健康状态监测技术研究丁飞河北工业大学9:50-10:10茶歇10:10-10:30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结构设计与性能优化研究栗欢欢江苏大学10:30-10:50分子自组装调控高比能电池界面化学沈炎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10:50-11:10宽温域高安全锂电池技术进展刘恋中电科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10-11:30电池组安全性管理及主动均衡技术研究李琨天津理工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12:00-13:30自助午餐8月4日上午 分会场五钠离子电池及材料8:30-8:50复合磷酸铁钠钠离子电池材料与技术夏永姚复旦大学、上海璞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8:50-9:10待定涂健湖南立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9:10-9:30储能用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研究曹余良武汉大学、深圳珈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9:30-9:50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的储钠性能研究章根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50-10:10茶歇10:10-10:30高安全性钠离子正极材料和电芯研究进展徐国平天津中电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10:30-10:50固态钠电助力双碳目标周震郑州大学10:50-11:10安全高能电池关键材料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严振华南开大学11:10-11:30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芯开发戚兴国中科海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00-13:30自助午餐8月4日上午 分会场六先进发电及新型储能8:30-8:50太阳能电池多尺度多物理场仿真李微天津理工大学8:50-9:10空间用钙钛矿基叠层太阳电池张超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9:10-9:30临近空间太阳能飞行器能源系统的智能管控左志强天津大学9:30-9:50核电源技术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吕冬翔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9:50-10:10茶歇10:10-10:30高功率、长寿命磷酸铁锂电池的设计与工程化阮殿波宁波大学,俄罗斯工程院、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两院外籍院士10:30-10:50基于多电子机制构建高性能新体系电池黄永鑫北京理工大学10:50-11:10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曹高萍解放军防化研究院11:10-11:30超级电容器在功率电能源中的应用及技术进展时志强天津工业大学12:00-13:30自助午餐2024年8月2日下午报道;2024年8月3日上午大会报告,3日下午、4日上午分会场报告;4日下午返程会议注册费:7月15日前交费:20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7月15日后及现场交费:2500元/人,学生代表2200元/人。报名二维码:汇款信息:单位名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天津中北支行账号:277870507087汇款请备注会议名称联系方式:魏晖浩:13552834693(微信同号);weihh@instrument.com.cn 预定酒店:天津社会山酒店,电话:+86-022-58038666扫描二维码预定酒店酒店路线:天津南站:1)直线距离600米,步行10分钟可到达酒店;公交车312路、707路→社会山中心下车(一站地)→步行5分钟抵达酒店;天津站(东站):站内乘坐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天津西站:站内乘坐地铁6号线 →红旗南路→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站内乘坐地铁2号线→曹庄方向→天津站换乘地铁3号线→南站方向→南站终点站下车;
  • 恒奥德仪器仪表现货促销钠离子分析仪
    钠离子测量装置 钠离子分析仪 型号:BH-BT2003 术范围 测量范围:[Na+](浓度值):0~1 000µ g/L;0~10mg/L 准确度:[Na+](浓度值) 校准后读数值的± 2% 温度± 0.5 重复性误差:小于读数值的2% 水样温度:5~50.0℃;自动温度补偿范围:0~60.0℃(25℃为基础) 水样pH值调整试剂:分析纯二异丙胺(要求用户自备) 响应时间:120 s(稳定值的90) 电源:AC(220± 22)V,(50± 1)Hz 耗10W 电子单元输入阻抗:&ge 1× 1014&Omega 电子单元尺寸:219 mm(长)× 208 mm(宽)× 94 mm() 电子单元质量:1.5kg 液晶尺寸:62 mm(长)× 44 mm(宽) 作条件: a)环境温度:5~45℃ b)相对温度:不大于85% c)无振动、无腐蚀性气体、无阳光直射。 d)周围除磁场外,无其他性能的电磁场存在。
  • 第五届先进高功率电池国际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第五届先进高功率电池国际研讨会The 5 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d High Power Battery (CHPB-5)时间:2022年11月1-2日地点:中国.苏州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承办单位北京中联毅晖国际会展有限公司第一轮通知我们刚刚在苏州召开的第六届先进电池正负极材料国际论坛(ABCA-6)取得了圆满成功,在疫情不稳定的情况下,会议参加人数达到了800人!在此,我们向所有参会人员、演讲嘉宾以及赞助商表达衷心的感谢!ABCA-6是以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发展为主线的会议,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正负极材料创新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以及材料产业链创建与发展。对于纯电动汽车而言,动力电池一般是高比能量设计,即具有高的能量密度,确保一次充电的行驶距离;具有长的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确保电池总行驶里程超过数十万公里和至少1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ABCA-6论坛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动力电池关键正负极材料以及辅助材料(导电剂、粘合剂等)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其在确保动力电池比能量、寿命等要求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本届会议特邀加拿大著名教授、锂电池专家、美国Tesla公司首席顾问杰夫.丹做了专题演讲,他用大量实验结果阐明,采用合适工艺与配方、特别是电解质添加剂等的优化,使采用NMC三元正极材料的动力电池完全可以满足电动汽车总行驶里程100万公里和使用期数十年,乃至一个世纪的要求,为新能源汽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从全球来看,预计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800万辆;到2030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预计达到3000万辆规模。从国内来看,2021年我国汽车销售量重新转为正增长,销量达到了2628万辆,增幅为3.8%,结束了调整期。按照每年3%至5%的增速预测,到2035年,我国汽车年销量有望达到目前的1.5至2倍,约为4500万辆,再叠加4倍的渗透率成长空间,预计到2035年时,新能源汽车销量有6至8倍的成长空间,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尽管COVID-19疫情依然严重,但来自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1-6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高达202GWh,较去年的115GWh大幅提升75.65%。随着疫情控制加强,我国汽车产业正在恢复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稳定保持世界第一的位置。因此,实现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1000余名专家历时一年半修订完成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路线图2.0》中设定的目标是可以期待的。其中到2025年,BEV和PHEV年销量占汽车总销量15%-25%;到2025年混合动力乘用车当年销量占比达到50-60%(平均油耗达到5.6L/100km)。这预示我国未来的动力电池市场会越来越大。2021年中国动力电池的投资已超过万亿,产能扩张到1000 GWh; 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进入TWh时代,产值进入万亿级别。行业研究机构统计显示,2022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408.7万辆,同比增长65%,相应的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96GWh,同比增长82%。其中,排名前十的电池企业合计约183GWh,占总装机量的94%。相对于我国快速发展的BEV和PHEV市场而言,我国混合动力(微混/轻混和中混/全混)汽车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如珠海COSMX冠宇通过快充电池材料的研究,在持续降低电池容量设计的前提下,大幅提升了12V锂离子电池的功率特性,推出一款“ 小体积、轻量化且低成本的启停电池”,取代目前采用的铅酸电池。不久以前,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了《48V微混锂离子电源系统》(T/CIAPS0019—2022)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将极大地推进12-48V低电压电池技术与产品在混动车辆上的发展与应用。除混合动力车辆领域的发展需求外,近年来我国在电动工具和无人机装备等领域成为产销大国,由此对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性“先进功率型”电池提出了创新要求, 为行业持续大力推进“新型高功率电池技术发展与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前四届论坛取得了丰硕成果,2022 年将继续举办第五届“先进高功率电池国际研讨会”,在当前我国技术与市场需求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下,在广泛听取了业界的意见和建议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论坛的内容,具体如下四个方面。1、先进高功率电池体系向多元化或混合体系创新发展:包括由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扩展至锌镍电池,由双层超级电容器扩展至混合型电容器,由铅酸电池扩展至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其它全新的混合电源体系等(如铅酸/功率型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高比能量锂离子电池)。2、增加先进高功率电池材料和化学体系最新研究进展:现有高功率电池综合性能的进一步提升,离不开新型电极材料、其它关键材料和集成创新技术的支撑。本次会议将增加“新型功能性电解质材料,含新型溶剂、盐(含离子液体)、各种添加剂等”和“隔膜材料,如低阻抗隔膜、高热稳定性隔膜或创新性处理技术等”的创新研究与应用等。3、拓展先进高功率先进电池的技术探讨:混合动力用先进功率型电池,不仅关注大电流脉充放电,更关注“大电流脉冲充电(可获取高效率瞬时能量回收),如微混或轻混车辆中使用的48V电池,充电功率要求高于放电功率等;消费者对电池低温充放电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电池提升快充电性能、低温大电流充放电的创新技术研究将予以特别交流安排。4、拓展高功率电池应用领域的技术探讨:本届会议将继续围绕微混、轻混和全混合动力汽车、电动工具、无人机、电网储能调频等及相关电池系统的技术需求、创新研究与应用进展开展探讨。一、主要内容1、微混/轻混车辆市场展望及低电压应用(48V以内)的电池技术创新,特别是12&48V新型电池技术进展:1)微混车/轻混车辆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其对12&48V电池技术创新的要求;2)12&48V高功率锂离子电池或钠离子电池创新技术与应用进展;3)先进铅酸电池的技术进展(包括12&48V铅酸电池);4)其它可能的48V电池体系及技术进展(如氢镍、锌镍、超级电容器或混合电源等);5)12&48V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电性能、安全、循环、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6)12&48V高功率电池的标准化进展;7)适合极端条件下(如-40℃或更低、+50℃或更高等)的高功率电池技术开发与应用等。2、混合动力车辆(中混/全混)市场展望及高电压应用(100-300V或更高)的先进电池及体系创新技术进展:1)混合动力车辆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功率型金属氢化物镍电池技术及其在混合动力车辆上的应用新进展;3)其它功率型电池(锂离子、钠离子、锌镍、铅碳、超级电容器、锂离子超级电容器及其混合电源体系等)技术发展及其在混合动力车辆上的应用新进展;4)功率型电池系统集成技术(包括电性能、安全、循环、环境适应性、可靠性等);5)功率型电池的评价技术及相关标准等。3、电动工具市场趋势及其对功率型电池的新要求:1)电动工具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亚太、拉美等地区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2)功率型电池技术(包括锂离子和锌镍等电池技术)进展;3)超大电流持续放电对功率型锂离子电池应用的新挑战;4)电动工具用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的发展趋势;5)电动工具的使用工况与功率型电池和电池包(块)的技术指标要求与评价技术。4、无人机市场趋势及其对功率/能量兼顾型电池的新要求:1)无人机市场趋势分析,包括消费级、行业级和农用级等;2)锂离子电池提升能量密度的技术方案及发展规划;3)全(半)固态电池的技术方案及发展规划;4)电池极限低温环境下充放电能力的研究进展;5)电池极限高温环境下长循环寿命的研究进展等。5、电网储能调频市场趋势及其对功率型电池的新要求6、起吊设备市场趋势及其对功率型电池的新要求7、列车高牵引力市场趋势及其对功率/能量型电池的新要求8、先进高功率电池的关键材料技术创新与应用进展:1)先进高功率电池新型正负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进展;2)降低高功率电池内部阻抗的关键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包括高导电率电解质,高导电电极添加剂如碳纳米管、科琴黑等,低电阻粘合剂,高导电集流体,高强度/低离子电阻薄型隔膜等的研究与应用等;3)先进高功率电池全新正负极材料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等。9、提升先进高功率电池在高充电倍率下的充电接受能力:1)各种先进高功率电池的充电性能比较;2)镍氢高功率电池的充电行为与性能提升研究进展(在宽广温度区间);3)锌镍高功率电池的充电行为与性能提升研究进展(在宽广温度区间);4)锂离子高功率电池的充电行为与性能提升研究进展(在宽广温度区间);5)超级电容器的充电行为与性能提升研究进展(在宽广温度区间);6)其它新型高功率电池的充电行为与性能提升研究进展(在宽广温度区间)等。二、会议会期与方式:以大会演讲方式进行,会议安排两天技术交流(关于设立分会场、看报告数量)。三、会议征文:1、大会报告遴选:采取邀请、推荐与投稿相结合,特别欢迎踊跃投稿;2、投稿或推荐安排;1)凡期望能够在本次会议上发表论文单位与个人,均可直接投稿或推荐演讲人及题目(包括推荐国外人员);2)投稿时只需先交上题目与摘要(说明涉及的主要成果内涵,最长一页纸);3)推荐演讲人时,请写明演讲人姓名、国家、主要从事研究内容以及详细联系方法(电子邮件地址);3、推荐演讲人截止时间定于2022年9月25日;个人或单位投稿截止时间初定2022年10月10日。四、会议注册费:2022年10月25日前报名并交费:2800元/人2022年10月25日后报名及现场交费:3400元/人银行账号:单位名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地址: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区(环外)海泰华科七路6号开户行:中国银行天津西青支行开票注意事项:如果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请提供单位名称、税号、地址、电话、开户行、账号。2022年11月后及现场交费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将于报到现场领取。正式注册代表享有:1、会议提供的资料及参会胸卡;2、会议茶歇提供的饮料及点心;3、会议提供的自助午餐;4、参加会议与讨论以及会议组织的活动;5、会后会议提供的总结报告 6、优惠的会议用房;7、会员单位代表参会可享受10%注册费优惠(仅限于2022年10月25日前报名并交费)。五、会议赞助:为了共同办好这次论坛,热烈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特别是大型电池/材料企业以及为电池/材料企业提供设备/仪器和服务的厂家赞助本次会议,并借此机会提高公司或单位的知名度。有关赞助事宜,请联系会议组委会。赞助商:本次会议设置总冠名、专场冠名、晚宴冠名、白金赞助商等赞助形式,赞助商根据不同的形式可分别享受到相应的权益。参展商:每个展位费用20000元(往届展商九折优惠),双开口展位23000元。包括2人的用餐、展台搭建、资料费用等。六、组委会联系方式: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E-mail:luhui@ciaps.org.cn北京中联毅晖国际会展有限公司E-mail:shaojie@sinobattery.com.cn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2022年8月30日
  • 诺贝尔奖加持下,电池行业未来无限
    ——华洋科仪参展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 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揭晓,锂离子电池研发受到褒奖的同时,整个电池领域再次备受关注。10月25-28号在长沙举行的第二十次全国电化学大会,围绕“推进产业发展的电化学”主题,设立了包括基础电化学、纳米材料电化学、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锂硫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电分析与生物电化学、太阳能及光电化学、资源与环境电化学等二十余个主题分会场,预示着电池行业的再次蓬勃发展。大会开幕式 全国电化学大会由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主办,华洋科仪作为中国化学会电化学委员会会员单位,以及国内仪器行业的知名企业,赞助了此次盛会的中国电化学会佳参会组织工作奖。开幕式颁奖 华洋科仪还赞助了此次盛会的展位,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展示了全球电化学领导品牌法国Bio-Logic的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电化学和电池领域的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华洋科仪展位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锂离子电池研究工作中就选择了Bio-Logic高精度电化学工作站。Bio-Logic作为全球电化学领导品牌,一直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新应用的推广。华洋科仪在此次大会期间举办了两场国际专家团队出场的前沿技术应用报告会,分别邀请了Bio-Logic的电化学应用专家Sebastien博士、电池测试系统应用专家Nicolas博士、以及扫描电化学应用专家Samantha博士作了各领域的新技术报告。分别为:- Application of scanning electrochemical microscopy tobattery research (Dr. Samantha) - Scanning probe electrochemistry for corrosionapplications (Dr. Samantha) - Doing right EIS measurement by using EIS qualityindicators & GEIS-adaptive amplitude(Dr. Sebastien)- Bio-Logic BCS8XX advanced cyclers for battery testing(Dr. Nicolas) 与会专家学者与Bio-Logic各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其中对扫描电化学在电池领域的应用、新的电池测试系统和新的EIS测试技术的专题讲解,与会专家学者表示受益匪浅。报告手册不仅包含专题讲座的PPT,还包含新的Bio-Logic电化学工作站和扫描电化学工作站论文文摘汇编,供您参考!错过报告的老师尚有报告手册领取,欢迎联系我们!华洋科仪举办的报告会 Bio-Logic电化学产品的很多客户都参加了此次盛会,华洋科仪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新老客户。各位专家学者对Bio-Logic电化学产品的关注和肯定也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欢迎各界专家学者持续关注Bio-Logic电化学产品。华洋科仪电化学精英团队随时为您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华洋科仪2019年10月29日
  • 新能源 大时代 | 安捷伦携全套分析方案护航新能源电池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二次电池行业市场迅速崛起。从电动汽车、消费电子产品再到储能领域,对二次电池的需求量日益增长。所谓二次电池,指的是在电池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继续使用的电池,又被称为充电电池或蓄电池。随着新型应用场景和技术路线持续涌现,多元化的技术发展策略已然成为二次电池行业发展的主旋律。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并具有良好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是目前主流类型的二次电池。从锂离子电池技术演进的路径来看,液态锂电池能够实现的能量密度已经逐渐接近了它的极限,固态锂电池技术逐渐减少对液态电解质的依赖,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是未来锂电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钠离子电池比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更低,且具有资源丰富、高安全、转换效率高等方面的优势,其产业化进程正全面加速,并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之外的另一种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二次电池技术,在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安捷伦科技(Agilent)作为分析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在新能源电池材料从无机到有机检测的各个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经验积淀、海量的数据资源和广泛的客户群体。现已推出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全套分析解决方案,覆盖了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等)中质控和研发的各个环节,为新能源电池产品质量保驾护航。锂/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中的常见分析项目锂/钠离子电池公司原材料(上游材料)检测或电池生产管理:包括鉴别实验、理化性能、电化学性能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项目金属杂质、磁性杂质分析(AA、ICP-OES 或 ICP-MS)SO42-、Cl- 等阴离子及 Si 等非金属元素分析(UV-Vis)电解液等原材料鉴别和解析(FTIR)石墨类负极材料有机物含量测试、电极片上溶剂残留(GC-MS)隔膜的分子量检测(GPC)电解液(包括添加剂)成分分析、溶剂组分含量测定(GC、GC-MS 等)锂/钠离子电池研发:电池产品安全性能、循环寿命、功率密度、能量密度等关键指标的研究电池鼓包气通常采用气相色谱仪(GC)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气体成分电解液、添加剂成分分析(GC、LC 或 GC-MS)电解液未知成分分析(GC-Q/TOF 或 IC/LC-Q/TOF)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对废旧电池中的有价值金属元素进行提取并循环再利用电池用 N- 甲基吡咯烷酮(NMP)的纯度分析(GC)有价值的金属元素(Li、Ni、Co、Mn 等)的含量分析(AAS、ICP-OES 或 ICP-MS)ROHS、REACH 等法规要求检测有害污染物质(AAS、GCMS、ICP-OES、UV 等)现行锂离子电池国家标准(例如 GB/T 20252-2014《钴酸锂》、GB/T 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规定使用 ICP-OES 或等同性能的分析仪器检测主量元素及微量杂质元素,并对磁性物质进行分析。另外,现行国家标准 GB/T 30835-2014《锂离子电池用炭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GB/T 24533-2019《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和 GB/T 30836-2014《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及碳复合负极材料》等标准中规定依据 IEC 62321 方法,使用 AAS、ICP-OES 或 ICP-MS 等仪器对材料中的 Cd、Pb、Hg 和 Cr 等限用物质进行检测。2023 年 7 月 28 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法规 (EU) 2023/154。新法规规范了电池从生产到再利用和回收的整个生命周期,并确保其安全,可持续和具有竞争力。法规不仅提到除满足欧盟 REACH 法规附录 XVII 和欧盟 ELV 指令规定的有害物质要求外,还限制了电池中的 Hg,Cd,Pb 的含量。难点分析在正极材料方面:正极材料中主量元素的百分比含量及摩尔比对正极材料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而测定主量元素的百分比和摩尔比对仪器的稳定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电解液方面:电池电解液样品的复杂基体(含高盐、高有机成分和含 F 成分)会产生电离干扰、物理干扰等,给仪器的基体耐受性和抗干扰能力带来极大挑战。同时,电池材料的复杂基体为软件的干扰扣除能力带来了巨大挑战。安捷伦解决方案Agilent ICP-OES 采用垂直双向观测结合 CCI 冷锥接口专有技术,具有出众的复杂基体耐受性和抗干扰性,可保证正极材料中主成分分析和摩尔比分析的稳定性,并实现对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中元素杂质的准确分析。Agilent ICP-OES 采用专有技术的 VistaChip II CCD 检测器能够为每个像素提供溢出保护,使 5800/5900 ICP-OES 具有优异的线性范围,适用于分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 Li、Ni、Co、Mn 等主量元素以及 Cu、Pb、Zn 等微量元素。Agilent ICP-OES 的 ICP Expert 软件独有的拟合背景校正技术 (FBC) 采用先进的数学拟合算法,无论样品复杂程度如何,均可准确、全自动完成背景校正。对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复杂基体产生的背景信号,用户只需交给 FBC 便可得到准确结果,无需耗费时间进行手动调整。安捷伦 ICP-MS 采用专有高基体进样系统 (UHMI),可使用高纯气体对整批混合样品进行在线稀释,大幅增强直接分析复杂基体样品的能力,省去繁琐的样品分类和手动稀释操作,从而显著提高分析效率;同时明显减少由水引入的氧化物干扰,从而大幅改善检出限。与能够耐受 安捷伦气相色谱系统测定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中的碳酸酯类溶剂和添加剂采用直接进样,能够在 14 分钟内完成对 13 种碳酸酯和添加剂的分析该方法在 10–500 mg/L 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目标化合物校准曲线的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 (R2 ) 均高于0.9996目标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 (RSD) 分别小于 0.04% 和 1.50%,表明该方法具有出色的稳定性13 种碳酸酯和添加剂化合物Agilent 8890 气相色谱仪标样谱图实际电解液样品谱图产业链检测需求分析在锂离子电池研发过程中,需要对未知有机物进行定性分析。例如,在循环性能研究中,需要对电池循环后电解液中产生的未知化合物进行分析,因为这些化合物可能对锂离子电池性能产生影响。安捷伦推荐采用 IC/LC-Q/TOF 或 GC-Q/TOF 对未知化合物进行精确定性分析。Agilent 6546 LC-Q/TOFAgilent 7250 GC-Q/TOFIC/LC-Q/TOF、GC-Q/TOF 的应用未知物结构推导与解析软件 MassHunter MSC (MS/MS StructureCorrelation):对于碎片离子比较复杂且数据库中未收录二级质谱的化合物,可采用未知物结构推导与解析软件进行未知化合物结构推断根据 MassHunter MFE 分子信息提取功能:IC/LC-Q/TOF 数据特点专门开发的分子特征提取功能 (MFE),可自动、快速地从谱图中提取出全部化合物,并借助精确质量数、同位素信息、准确的二级质谱及结构辅助解析软件,对未知化合物进行鉴定质谱数据统计学分析软件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 (MPP):可兼容 GC-Q/TOF、IC/LC-Q/TOF、ICP-MS 等质谱产品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 (PCA)、无监督聚类分析、方差分析、文氏图等统计分析算法,对样品中的全部组分进行解析,并对差异显著性进行分析Q/TOF 数据库与谱库:利用个人化合物数据库 (PCD) 以及自建化合物数据库与谱库 (PCDL) 进行精确质量数检索,提供业内最全的数据库与谱库产业链检测需求分析在锂离子电池相关标准 YS/T 582-2013《电池级碳酸锂》、GB/T 26008-2020《电池级单水氢氧化锂》中,规定使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 SO42-、Cl-、Si 等物质;在 GB/T 19282-2014《六氟磷酸锂产品分析方法》等标准中,规定使用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产品鉴别。Cary 6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技术优势:长寿命氙灯,享受 10 年质保开盖检测,免疫室光可使用光纤附件,实现在线监测性能稳定,使用维护成本极低Cary 630 FTIR 红外光谱仪的技术优势:设计小巧的台式光谱仪提供图形化工作界面,操作简单方便防潮抗震,坚固耐用,运行可靠短光路设计,不易受到空气中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干扰检测速度快,是常规 FTIR 系统的 2 倍以上基质材料混合 — 活性材料、粘合剂和导电剂在真空下混合,以达到所需的均匀性、粘度和纯度。真空条件有助于消除气泡,为电气性能提供支持。真空干燥安捷伦扩散泵
  • 深圳先进院发表新型电池材料综述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集成所功能薄膜材料研究中心研究员唐永炳及其团队成员兰元其、姚文娇、何小龙等人在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混合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综述,全面评述了高效低成本混合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最新进展和发展策略(Mixed polyanionic compounds as positive electrodes in low-cost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nbsp Angew. Chem. Int. Ed.& nbsp 2020, DOI:10.1002/anie.20191566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于锂、钴等资源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匀,锂离子电池成本越来越高,难以满足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大规模储能领域的发展需求。与锂电相似,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以及多价离子电池的性能及发展前景如何,关键在于开发出相应的电极材料和制造工艺的优化。近年来,研究团队围绕储能器件及关键材料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在正极材料领域率先开展了草酸盐体系(Nat. Comm.& nbsp 2019, 10, 3483)、混合聚阴离子体系(Angew. Chem. Int. Ed.& nbsp 2020, 59, 740,& nbsp Nat. Comm.& nbsp 2020, In press)新型正极材料的开发及其电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综述首先讨论了多种金属离子作为二次电池载荷离子的优缺点。载荷离子作为电池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其本征物理、化学特性影响着电池的整体性能。综述从资源、成本、离子半径、价电子势、荷质比及标准电势六大方面,分析了各离子的特征及其作为载荷离子的优缺点。其次,作为二次电池的短板,相关正极材料的性能决定了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提供电荷补偿的过渡金属离子对电池的容量、工作电压、能量密度等有着重要的影响。综述从过渡金属的资源、成本、电势、可转移电子数、环境友好程度及已知化合物种类六方面,分析、比较了常见过渡金属作为二次电池正极材料氧化还原对的优缺点。最后,鉴于目前混合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研究较少的现状,综述详细阐述了聚阴离子作为正极材料结构框架的稳定性优势,总结了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中已有的混合聚阴离子化合物种类,指出了多种体系仍未被研究,阐明了在相关体系发现新化合物的可能性以及新型正极材料的潜在优势。该综述对发展高效低成本环保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深圳市科技计划等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915666"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论文链接 /span /strong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80def067-1ee3-43b7-96d8-04e5d7403dfc.jpg" title=" 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2018.2)中二聚型混合聚阴离子化合物统计.jpg" alt=" 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2018.2)中二聚型混合聚阴离子化合物统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无机晶体结构数据库(ICSD-2018.2)中二聚型混合聚阴离子化合物统计 /strong /p p br/ /p
  • 顺磁共振:电池研究方法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访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
    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锂/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储能体系研究中,新能源汽车电源中的锂离子电池和有望作为规模化储能电池的钠离子电池更是大热的研究重点。然而不论哪种电池材料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天花板”,如锂资源储量有限问题,成本问题,如何实现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大等技术指标问题等… … 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更精密准确的仪器加持。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请胡老师为大家介绍磁共振技术是如何助力电池领域科学研究的。 胡炳文,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员,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基优青项目获得者,紫江优秀青年学者,任《波谱学杂志》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磁共振及其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了SHANGHAI、SHA+、RFDF-XY8-4-1等固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开发了锂电池体系的in situ NMR、in situ EPR和in situ EPR Imaging方法。从NMR到电池 在应用中寻找突破仪器信息网:胡老师,首先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向?胡炳文:目前我们课题组主要是用核磁共振(NMR)和顺磁共振(EPR)这两种磁共振技术作电池领域的研究,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两大类别。我在留法读博期间主攻核磁共振方法学的开发,回国后一开始并没有改变研究方向,开发了很多方法如SHANGHAI、SHA+等。但工作中逐渐面临一个问题:硕士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核磁方法学并做出科研成绩。经过调研,我发现国内做“电池-核磁共振”的研究比较稀缺,于是慢慢就开始学做一些电池研究,从电解质到负极再到正极。我的导师JP爱聊天,视野宽。他多次告诉我,法国5个国家级核磁共振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都有独到的侧重点;中国这么大,国家级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布局少了一点,且多半在催化和生物方向上,应避开这些方向,做点别的方向。JP在40岁时大幅度改行,他也一直鼓励我大幅度改行,追求“独到的有侧重的新方向”。在接触电池领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核磁共振技术远远不够,还需要顺磁共振技术的结果支撑。于是,课题组在2016年向布鲁克申请了一台 Demo仪器,后来又购买了布鲁克 E580 连续波/脉冲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我们慢慢挖掘顺磁共振的优势,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用顺磁共振技术来研究电池体系,最终就形成了核磁共振、顺磁共振与电池这样一种交叉融合的方向。仪器信息网:磁共振技术是什么时候应用到电池领域的?相较于其他的分析仪器,磁共振技术的特点在哪儿?胡炳文:当前,国内将磁共振技术应用到电池领域的课题组是不多的,我所了解到的大概有3-5个课题组。国际上,核磁共振进入到电池研究领域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2010年我回国后就开始做相关研究。顺磁共振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零零星星、不受重视,顺磁共振应用的真正起步是在2015年左右,相较于核磁共振技术是比较晚的,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基本是跟国际同步开始的,即2016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相较于其他分析仪器,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在电池研究中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核磁共振是一个宏观的科学工具,能获得较全面的元素信息,而其他如TEM只能得到元素的局部信息,对全局缺乏理解。核磁共振主要研究Li、Na、O,对这些元素的区分度也比其他分析技术都要强。比如判断在NaLiMnO2电池中Li离子的位置,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可以最为直接地得出Li离子到底在钠层还是在其他某层。顺磁共振对元素价态的区分能力非常强。在对V的体系进行测试的时候,同步辐射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可以非常明显的观察到V4+、V5+的变化,但V3+的一点变化并不容易区分。可是,在顺磁共振图谱中却可以非常明显地辨别出V3+,这就是顺磁共振的“厉害之处”。仪器信息网:您感觉磁共振技术在电池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怎么样?胡炳文:应该说磁共振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技术提供的信息相互补充,可以呈现完整的电池材料信息。实际上,电池有一个独特的行为即“局部非晶化”,阳离子电池材料有一些地方是无序性的,这种无序的结构在其他大部分的技术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而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却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另外,电池的内外结构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无论从相变的角度还是无序化的角度,磁共振技术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使用磁共振,不排斥使用同步辐射、TEM等技术,技术之间可以得到互补的一些信息。不断挖掘 EPR或更具潜力 仪器信息网:您实验室目前有几台磁共振仪器,分别是什么时间购置的,哪一台是您当前科研的主力仪器?胡炳文:我们实验室的核磁仪器都是固体核磁谱仪,300MHz、400MHz各一台,600MHz谱仪两台,大概在2010-2014年购置的;顺磁共振谱仪是2018年开始购置的,目前顺磁共振是我们实验室的主力仪器。仪器信息网:您基于这台布鲁克 E580顺磁共振波谱仪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产出了哪些亮眼的成果? 胡炳文:我们刚刚发表在JPCL上的那篇文章,就是顺磁共振在NaCrO2体系中的独到应用,顺磁技术可以观察到其他技术不易观察到的Cr5+离子。使用充放电设备可以得知,低于3.7伏的时候,电池的稳定性非常好;高于3.7伏的话,很快就没有信号了。实际上,在高于3.7伏以后,Cr3+→Cr5+,而且Cr5+会溶解在电解液中,导致了性能的急剧衰减。而想要获取到这个信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的就是顺磁共振。结合顺磁共振成像工具,可以看到Cr离子所在的位置是在电解质里的隔膜上,这一结果直接展现了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极大潜力。图(a) NaCrO2体系在低于3.6V时的原位EPR图 图(b) NaCrO2体系在高于3.9V时的原位EPR图我再稍微透露一些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原位顺磁共振是研究Li离子在铜片上沉积过程的有效分析手段,分辨率远高于磁共振成像(MRI),这点令我非常兴奋;另外,通过原位EPR观测锂空电池里O的变化,发现了氧化物(如Co3O4)对O2的独特作用,这有助于理解氧化物可以增强锂空电池循环性能的原因。仪器信息网:关于这台E580顺磁共振波谱仪,您的使用感受如何?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这台仪器? 胡炳文:总体来说,E580操作方便,性能强大,可以满足先进科研的需要,售后服务也比较好。对科研来说,仪器的可配置性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布鲁克也根据我的需求,配备了L-波段,X-波段和Q-波段以及成像系统。至于选择这台仪器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从2016年开始就租用了布鲁克的E580 Demo机做相关研究工作,到现在也有5年时间了。另一方面我所需要的Q波段和成像系统,我了解到的其他品牌的波谱仪是没有的。锐意进取:不断突破的磁共振技术仪器信息网:您感觉当前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能否满足电池研究的需求?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您期待未来的磁共振仪器向哪个方向来发展?胡炳文:用一个词叫“削足适履”,就是条件有限,只能根据仪器的功能来做相关研究。目前的磁共振技术基本能满足电池研究,我最期待快速成像功能的发展,在灵敏度更高的同时,成像速度也能更快。现在成像速度是比较慢的,过去,电池充放电是24个小时,半个小时采集一张谱图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电池充放电的时间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就要求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呈现结果。所以如果想研究这种高速充放电的问题,就必须要有更快的成像技术与波谱技术。关于未来磁共振仪器的发展,实际上,我一直也在坚持完善仪器的相关工作。原本的硬件设计必然是一个通用的,而非专用在电池领域的仪器。我们根据现有的架构做一些局部的改动,逐渐再到独立设计一个更适用于电池研究的工具。这些工作相对来说进展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我始终在坚持,目标就是针对电池体系优化磁共振仪器及相关技术,保持我们在这个领域独有的优势。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电池行业也是非常热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未来的工作计划吗?胡炳文:未来,希望通过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找到电池领域痛难点产生的根源。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阳离子无序正极材料,通过顺磁共振的研究,发现了内部锰离子的聚集是性能衰减的核心因素,在理解了它为什么性能会衰减之后,再去做一些改性的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虽然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相较成熟,但是我们课题组还在不断地挖掘更多的应用。顺磁共振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技术还没有应用起来,所以近几年,我更愿意花时间来研究顺磁共振技术,再应用到电池体系中。在全球范围来说,顺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这也将是我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
  • 特邀报告抢先看!新能源电池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将于天津召开
    本次大会以“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为主题,聚焦电能源领域前沿技术,围绕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氢与燃料电池、太阳电池、新体系电池等专题展开讨论,大会将搭建先进电能源材料、器件、系统集成应用领域的权威学术和技术交流平台。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与学生、企业家、投资者参加本次盛会。(【会议通知】电能源前沿技术与应用研讨会通知(第二轮))主办单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单位天津中电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电源技术》编辑部协办单位天津理工大学仪器信息网演讲嘉宾介绍韩敏芳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长聘教授系学术委员副主任燃料电池与储能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副主委。曾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挂职),国家“973计划”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项目负责人。兼任中国能源研究会 燃料电池专委会 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氢能专委会 副主任;能源行业高温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主任;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 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 固态离子学分会 副理事长。国际学术会议(Asian SOFC Symposium)主席,第十四、十五、十六届北京市人大代表。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论著5部,专利180余项。燃料电池相关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5项,获全国建材行业2021年度十大科技突破领军人物、“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江苏省双创领军人才”、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孙越崎青年科技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报告题目:高温可逆燃料电池技术进展及应用前景报告内容:提纲:1)高温可逆SOC发展背景及技术产业进展;2)高温可逆SOC技术-产业水平;3)SOC多场景应用及前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通过氧离子传导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实现高效率发电,有效降低碳排放;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是SOFC的逆过程,通过高温电解水/CO2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实现高效稳定长时储能。自十四五计划开始,国家科技部高度重视领域研发和示范。目前SOC相关电池、电堆技术正在走向产业化生产,电池、电堆产品在功率输出、发电效率、稳定性及多燃料适应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发电、电解系统也开始了多场景示范应用,包括:兼容多种燃料的SOFC分布式供能应用,高效低成本电解制氢-储能应用,共电解CO2制绿色合成气-负碳应用等等,涉及石化、电力、冶金、环卫等多个领域。赵金保国家特聘专家厦门大学教授安徽铧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现任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能源与交通学部委员、国资委特聘专家等,历任 “863”先进能源领域主题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重大专项专家组专家等。多次受到国家、省市政府科技奖励与荣誉表彰。在锂离子电池领域耕耘三十余年,发表研究论文300余篇,申请锂/钠离子电池关联发明专利200多项,其中130余项授权(包括日、美专利50余项)。多项重要成果落地转化,或被苹果、特斯拉等广泛应用。报告题目:水系锌电池正负极界面协同调控研究报告内容:水系锌电池具有高安全性、低成本、环境友好等优势,但是常用的过渡金属基正极材料受到地壳储量和环境因素的严重制约。碘在水溶液中可以发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0.54 V vs. SHE),理论容量为211 mAh g-1,是一种新兴的、丰产元素正极材料(海水中含碘量为50~60 μg L-1)。而且碘正极的储锌机制基于快速的转化反应机理,不涉及离子在无机晶格框架内的嵌入(脱出)过程,在反应动力学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针对锌碘电池锌负极不稳定、碘正极反应动力学受限和多碘化物穿梭效应的关键科学问题,我们聚焦于水系锌碘电池电解质的开发,立足正负极反应界面的协同调控,力争同时实现I3-穿梭效应的抑制、碘正极电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增强和锌负极的稳定化,推动高安全、长寿命水系锌碘电池的发展。沈炎宾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双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于丹麦奥胡斯大学。长期从事先进二次电池关键材料、界面化学调控、原位电化学机理研究。至今已在J. Am. Chem. Soc., Nature Commun., Joule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0篇,是40余项中外发明专利的发明人,主持国家省市各级基金和产业界横向合作项目十余项,现兼任《物理化学学报》、《电化学》、《电源技术》期刊青年编委。报告题目:分子自组装调控高比能电池界面化学报告内容: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高比能锂金属电池能够为长续航电动汽车、航空航天、以及武器装备等技术提供动力源,对我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是,高的能量密度必然带来差的稳定性。如何解决高比能和高稳定性之间的矛盾是领域的核心挑战。近年来,我们团队围绕金属锂电池“高比能和高稳定性”无法兼顾这一核心挑战,从锂金属电池界面化学稳定性角度出发开展研究,探索高比能活性材料和电极的界面反应机制,发展界面化学调控策略,为研制高性能锂金属电池材料和器件提供理论参考。在这个报告中,我将跟大家分享我们用分子自组装技术调控二次电池界面化学的研究进展。会议注册费7月15日前交费:2000元/人,学生代表1500元/人;7月15日后及现场交费:2500元/人,学生代表2200元/人。报名二维码汇款信息单位名称: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开户行:中国银行天津中北支行账号:277870507087汇款请备注会议名称或扫码付款:大会赞助欢迎各企业、科研院所、高校赞助本次会议,大会提供背景板企业LOGO展示,大会冠名、晚宴赞助、代表证赞助等。有关赞助事宜,请联系会议组委会。联系方式魏晖浩:13552834693(微信同号);weihh@instrument.com.cn 预定酒店:扫描二维码预定酒店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子学会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池专业委员会化学与物理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部分演讲
  • 用台式钠度计测定钠离子含量,在电厂生产中有什么样的意义?
    在电厂中为了避免和减少过热器管与气轮机内积盐垢,保证热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对蒸汽质量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所以,通过钠度计测定蒸汽的微量钠含量,就可以起到监督和防止在过热器、气轮机叶片上积盐的作用。另外测定微量钠含量也可以为检查监督漏泄和除盐水系统制水质量的控制等。所以钠度计在电厂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使用钠度计测量钠离子含量的过程中,为避免氢离子的干扰,会加入碱性试剂,使被测水样的pH值达到10左右。  台式钠度计是功能强、使用方便的一款台式钠度计,可用于低钠离子浓度测量。台式钠度计水分析仪专业生产钠度计配上专门用于实验室钠离子复合测量电极,在烧杯中静态测量的性能比传统的钠表有很大的改善,只要在使用中注意电极的清洗,完全可以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台式钠度计可用于各行业溶液中钠离子的测量。
  • 第三届全国锂电池失效分析与测试技术研讨会在溧阳召开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20年12月2日,第三届全国锂电池失效分析与测试技术研讨会在天目湖豪生大酒店召开,本届研讨会聚焦电池与下一代电池关键材料与器件的失效分析,围绕电池失效分析与测试技术进行相关科学与技术的交流与研讨,吸引相关领域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人员超400人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别支持媒体参会报道。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e611a68-14d4-4a2d-971a-d8af936aba3a.jpg" title=" 会场.jpg" alt=" 会场.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大会现场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由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溧阳市人民政府、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联合组办,溧阳深水科技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会议为期两天,会议首日依次展开锂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四个专题的15个大会报告及对应专题讨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会议次日为分析技术、电池热失效、电解液失效、电池模拟仿真等后四个专题的18个大会报告及对应专题讨论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203/566680.shtml"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次日报道链接】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rong /a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4f31e62-402c-4e66-b85c-644a33877dcb.jpg" title=" IMG_8439.jpg" alt=" IMG_843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李泓研究员致开幕词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专题1:正极材料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dd50a58-ddb1-476a-ad5b-d0ddbc55e551.jpg" title=" IMG_8151_副本.jpg" alt=" IMG_815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 崔光磊 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高镍三元正极电池失效机理的新发现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由于电池失控过程中内部反应复杂,目前对热失控的引发原因仍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崔光磊介绍了其课题组利用绝热和等温量热仪,对三元电池在不同环境中及不同条件下的热行为特征进行系统表征,提出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应综合及智能化的考虑电池在不同阶段的放热特点。此外,基于自主设计的同位素标记-气体质谱在线检测装置及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内部材料原位气体穿梭效应检测装置,首次揭示了三元/石墨电池体系中负极产氧及其穿梭至正极而释放大量热量为电池热失控的主要触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8a4ef99-aa5a-4a6d-a060-eeb28e0e4452.jpg" title=" IMG_8167.jpg" alt=" IMG_81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报告人:北京工业大学 尉海军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富锂正极研究进展与失效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学术界与产业界都在全力开发更高能量密度和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尉海军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富锂正极材料尤其是LLOs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失效过程展开讨论,通过系统的研究来进一步提升其循环稳定性,尤其是降低其循环过程中的电压降,进一步推动材料走向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ea69f063-0959-4656-ba08-204bcddb7c41.jpg" title=" IMG_8207.jpg" alt=" IMG_8207.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厦门厦钨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魏丽英 主任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失效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失效分析技术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风险成本、保证用户权益,是未来产品研发与推广的必经之路。而锂电失效分析是一个非常负责的过程,魏丽英表示,针对失效分析,公司正在尝试将失效分析流程标准化,从多角度分析,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颗粒内部裂纹,应用相关原位技术表征材料结构变化,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分析界面问题等多种设备多种方法作为切入点,以期综合多种方法和失效分析数据,将材料结构与电性能数据间建立更强联系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2046e5c-9017-4825-9bda-0943c3c6e082.jpg" title=" 讨论1.jpg" alt=" 讨论1.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专题讨论环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329781f-df8f-4ca2-abde-5b1a983ececb.jpg" title=" 答疑1.png" alt=" 答疑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现场答疑集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专题2:负极材料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509f65e-6915-4bf9-9f62-638b76fa14d7.jpg" title=" IMG_8305.jpg" alt=" IMG_830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报告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季恒星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快充储能电池的电极界面调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十年来,电池的充电速率逐渐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突出因素,电池快充能量由电极反应速率决定,是电极反应过程中电子传到、离子传导和电化学转化率的集中体现。季恒星报告面向快充电池对高倍率电极材料的需求,探讨了在不损失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性能指标的同时,如何提高电极反应速率,并从“界面消除”、“界面重构”、“界面催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其课题组近期的研究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7334520f-3a8c-4654-9bcb-841462d6aa97.jpg" title=" IMG_8334.jpg" alt=" IMG_8334.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夏进阳 工程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硅基负极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及失效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随着高镍三元正极及硅基负极等具有高比容量的正负极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锂电发生失效的风险越来越高,对其进行失效分析相关研究更显重要。夏进阳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比克动力目前硅基负极体系电芯的失效研究进展,涵盖了硅碳和硅氧两种不同的硅负极体系,通过一些案例分析,进行了相应的失效原因的探究。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f464fc7-7097-48a1-b128-0192fc70ec82.jpg" title=" IMG_8375.jpg" alt=" IMG_8375.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湖州金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蔡新辉 总监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快充负极材料的应用进展与失效问题简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蔡新辉在报告中介绍了不同应用领域电池对快充负极材料的性能需求,简单探究了负极材料充电时的电化学反应机理与快充失效问题,提出响应的快充产品开发方案:通过源材料结构优选、包覆及造粒技术、工艺、、材料应用等方面的优化,提升负极材料的快充性能并改善其快充析锂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c96559e-b2eb-4ea8-a1ad-b72f4e249775.jpg" title=" IMG_8402.jpg" alt=" IMG_840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毛鸥 总监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碳纳米管锂电池负极的导电添加剂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毛鸥在报告中介绍了用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改进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及其失效研究。对不同形貌和纯度的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及不同种类的硅基材料进行了实验,制备了不同微观尺度的导电网络,减少导电剂用量,提高了电极结构稳定性,改善了硅基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了高容量硅材料与常用的石墨复合负极,发现用碳纳米管及石墨烯新型导电剂,尤其少量的单壁碳纳米管,可以有效提高硅材料用量,增加电池首次循环效率与容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7ae4ee78-58cd-4474-8c6b-98b324651b68.jpg" title=" 讨论2.jpg" alt=" 讨论2.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专题讨论环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3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d3225e7-5d4c-4b13-abb0-205606231cdd.jpg" title=" 答疑2.jpg" alt=" 答疑2.jpg" width=" 600" height=" 23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现场答疑集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专题3:锂硫电池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1cf4441d-1f57-4d53-9b64-9de73ca45fb3.jpg" title=" IMG_8452.jpg" alt=" IMG_845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 陈浩森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电池先进结构技术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国内“重材料、轻结构”的现状,陈浩森讲解了锂电结构设计的重要意义。他表示,目前,多数企业采用简单模仿来设计电池,不能完全满足电池使役应用需求,更谈不上自主创新电池结构。反观国外,特斯拉设计制造新型4680、2170单体结构,与传统1865相比,材料完全相同,2170系统能量密度提升20%,系统成本下降约9%,重量下降约10%。因此,急需解决电池先进结构瓶颈技术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f43eb32-1b5b-4d71-8aac-28391e5e46a4.jpg" title=" IMG_8500.jpg" alt=" IMG_8500.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北京理工大学 黄佳琦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 金属锂固液界面形成机制及调控策略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针对金属锂电极的实用化受到锂枝晶生长和较低循环效率限制的问题,黄佳琦课题组从固液界面形成机理角度理解金属锂界面形成过程,并调控金属锂固液界面形成过程中成分和组成的空间分布,有效提升了金属锂界面的循环稳定性。且通过深入分析金属锂界面离子传输特性,通过构建锂离子单离子传输通道,固定阴离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金属锂循环沉积的稳定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490adaa-de81-4295-9cbb-5b4b28dbf119.jpg" title=" IMG_8519.jpg" alt=" IMG_8519.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清华大学 张强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实用条件下锂硫电池典型失效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张强在报告中介绍了锂硫电池体系中适用条件下锂硫电池典型失效分析,并提出“锂键”这一化学概念。“锂键”的形成有效增强了锂硫电池正极界面相互作用,抑制了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调控活性硫物种的电化学行为是提升锂硫电池性能的关键手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f992151-7e29-43ca-8bef-dae089659025.jpg" title=" IMG_8527.jpg" alt=" IMG_8527.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nbsp 王维坤 副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锂硫电池的实用化挑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正极材料的设计制备、负极的钝化保护和电解液的组分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但是锂硫电池的实用化进展依然缓慢,还面临诸多挑战:正极面容量难以提高、电解液用量过大、电池寿命短、倍率性能差以及锂负极稳定性问题等,针对这些问题,王维坤& nbsp 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提出思考及系列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a0eaf4f-a490-4800-b4ae-1e85f66271aa.jpg" title=" IMG_8542.jpg" alt=" IMG_854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电子科技大学 王丽平 副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高能量密度无锂正极FeS2材料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随着金属锂负极和电解质技术成熟,不含锂源的材料可用负极。FeS2具有成本低、导电性好、比容量高、能量密度高等优点,成为有竞争力的无锂正极材料。然而其在循环过程中,具有电压滞后、容量衰减快等缺点。王丽平在报告中,针对FeS2性能衰减机制,对其充放电过程机理进行了分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7d1c0361-8091-4b9c-9d07-ff6b17651559.jpg" title=" 讨论3.jpg" alt=" 讨论3.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专题讨论环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2a635d55-abcf-4574-8a3d-c71c9a264a0b.jpg" title=" 答疑3.png" alt=" 答疑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0em " 现场答疑集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专题4:钠离子电池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385fd7da-e4ea-4679-a526-e01b4156c40f.jpg" title=" IMG_8564.jpg" alt=" IMG_8564.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周权 博士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高功率钠离子电池失效分析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周权在报告中围绕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的失效分析展开,主要针对电池的循环衰减和热稳定性两大主要失效现象,进行测试表征及机理研究分析,找到其失效原因,并给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同时进一步挖掘钠离子电池的潜在特性和可能的性能优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91830921-9de0-4ee5-9d53-491661bfad7a.jpg" title=" IMG_8580.jpg" alt=" IMG_8580.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武汉大学 曹余良 教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储能钠离子电池材料及体系的问题与发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从资源与环境方面考虑,具有与锂电相似电化学性能的钠离子电池体系作为储能电池更具应用优势。近些年,钠离子电池体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些电极材料已经达到产业化可能。曹余良在报告中简要分析了嵌钠正负极材料的一些问题,讨论了适合嵌钠反应的一些思路,同时对安全性储钠电池电解液和体系成本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并讨论了钠离子电池及其关键材料的发展方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d04f7754-1a12-43fa-8881-acd8b60c58b0.jpg" title=" IMG_8602.jpg" alt=" IMG_860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上海交通大学 王红 讲师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失效机理研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王红在报告中系统讲解了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在环境存储过程中的失效机理,并发展了一种简单的原位再生方法,使得时获的正极材料重新得到应用。此外,选用ZrO2作为包覆材料,采用固相球磨法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表面包覆修饰,采用XRD、SEM、TEM、ICP、等方法研究了其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高温性能、空气稳定性等的不同。表明通过ZrO2包覆的正极材料高温循环稳定性明显提高,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速度得到抑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c96c61e5-0053-4945-9858-8796bfc98e7b.jpg" title=" 讨论4.jpg" alt=" 讨论4.jpg" width=" 450" height=" 30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2em " 专题讨论环节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84881f7d-082d-454e-9d55-4fb9ce6f6d7e.jpg" title=" 答疑4.png" alt=" 答疑4.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2em " 现场答疑集锦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2em "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02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6df143d2-60be-43b1-abe2-63a4308b2b52.jpg" title=" 展位.jpg" alt=" 展位.jpg" width=" 600" height=" 202"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2em " 同期展商一角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4154b701-1b1e-4b3a-8404-1c41b811d185.jpg" title=" 合影.jpg" alt=" 合影.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indent: 2em " 参会代表合影 /span /p p br/ /p
  • 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开展2024年度团体标准征集工作
    各会员单位、专家:为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对电池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技术支撑和规范作用,根据民政部《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我会启动 2024 年度团体标准立项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申报范围申报的团体标准应围绕电池产业发展,根据电池行业实际需求,提出与电池产业链相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电池质量、产量、品质的评价检测,电池产品研发、生产、加工、仓储、包装的操作管理,电池产品应用、使用操作规范,电池设备、材料、相关辅料的指标参数等。具体包括电池产品的相关标准、制造电池所需“设备”的相关标准、制造电池所需“材料”的相关标准、电池回收利用相关标准相关标准等;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氢燃料电池等领域。二、申报要求(一)标准选题不得与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交叉重复,鼓励会员企业将现有企业标准申请转化为团体标准;(二)申报单位应具备与申报标准相关的技术基础和研究能力,包括技术、人员和设备等。对标准制定的意义、现状、主要内容等进行必要的前期研究;(三)各会员单位或 3 个以上专家联合可发起申报。鼓励由会员单位牵头组织申报;(四)申报材料内容完整、格式规范。三、申报材料请按要求提交以下材料:(一)文件草案稿(含可编辑电子版);(二)文件草案稿的编制说明(含可编辑电子版);(三)立项申请表(单位盖章);(四)拟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转化为团体标准的,应另附原标准文本与实施情况说明。四、提案内容团体标准申报请填写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附件),标准涉及专利的,还应提供专利持有人的专利实施许可。五、申报时间及其他申报时间自即日起至 2024 年 3 月 31 日止(纸质版材料以邮寄日期为准)。请申报牵头单位将申报提案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一式两份)加盖单位公章邮寄至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秘书处。六、联系方式联系人:执行秘书长唐水珍;电话:13640950149;邮箱:GDBIA@CGDBIA.COM;地址: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钟屋社区洲石路 650 号宝星智荟城 1 栋 1205。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2024 年 2 月 29 日广东省电池行业协会团体标准制修订立项申请书.docx关于2024年度团体标准申报工作的通知.pdf
  • 赛默飞离子色谱助力锂离子电池品质提升
    赛默飞离子色谱助力锂离子电池品质提升关注我们,更多干货和惊喜好礼您是否留意到,有一样东西,没有它就没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没有它也没有重生的苹果及现在的小米,没有它您也享受不到微信带来的各种便利,当然您更不能坐在舒适、安静及环保的新能源汽车里环游世界,这都是锂电池的功劳。不管您是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宁静的小乡村,它影响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锂电池是1912年由Gilbert N. Lewis早提出并研究,1991年索尼公司商品化了锂离子电池,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约翰B古迪纳夫等三人,以表彰他们在锂电领域做出的贡献。我国也非常重视锂电产业,近几年出台多部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锂电产业规模迅猛增长。2018年,中国锂电产业规模约占产业规模的41%,跃居首位,且持续高速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我国锂电产业规模将超过6000亿元,市场前景广阔。锂离子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为正极、负极、电解液及隔膜,其中电解液在电池正负极之间进行离子和离子化合物的传输,它的含量和性能直接决定了电池的电导率、容量和输出电压,因此电解液中不同锂盐含量和配比直接影响电池的性能,故锂盐含量的监控就变得尤为重要。 赛默飞解决方案赛默飞Integrion高压离子色谱仪可助您轻松实现锂盐监控,若您选择小粒径柱,分析速度能让您有点小激动。 Thermo Scientific™ 图 常见6种锂盐快速分离色谱图(点击查看大图)Thermo Scientific™ Dionex™ Integrion 高压离子色谱仪图 碳酸酯溶剂在线去除系统(点击查看大图) 滑动查看更多 赛默飞-Integrion高压离子色谱分析电解液中锂盐具有以下特点:仪器高耐压可达6000psi(PEEK材质),兼容小粒径色谱柱;分析效率高,15min内可完成常规锂盐的分析;柱容量高,分离度好,目标物之间无相互干扰,定量结果准确可靠;选配在线处理系统,兼容碳酸酯溶剂直接进样,无需担心样品水解。赛默飞离子色谱交流群飞飞Hi 老兄,新买的新能源汽车充满电放几天就没电了,咋回事呢?赛老师是电池里的杂质离子引起的“自放电”。飞飞杂质离子来自哪呢?赛老师电解液中碳酸酯和锂盐、正极和负极材料、隔膜和阻燃剂等都能引入杂质离子,即使ppb级别的杂质离子都能影响电池性能。飞飞什么手段能监控ppb级别的杂质离子呢?赛老师赛默飞家的Integrion离子色谱可以助您轻松实现ppb级别杂质离子准确定量,并且配备“只加水”特色技术,省去您配淋洗液的麻烦。图 电解液中常见杂质阴离子分离图谱(点击查看大图)图 “只加水”离子色谱仪原理图(点击查看大图)图 淋洗液自动发生器(Eluent Generator,EG)原理图(点击查看大图)图 在线浓缩、中和、去除重金属离子及疏水性化合物系统(点击查看大图) 滑动查看更多 赛默飞-Integrion高压离子色谱分析锂离子电池材料杂质离子特点:配备“只加水”技术,可帮您消除每次配制淋洗液的烦恼;多步高压梯度,多组分同时分析时,可兼顾分离度及分析效率;OH体系灵敏度优于碳酸体系,适用于痕量杂质分析;淋洗液和再生液通道完全隔离的微膜抑制器,无交叉污染;可满足电解液碳酸酯溶剂及锂盐、正极和负极材料、隔膜、阻燃剂及粘胶中ppb级别杂质离子监控;可满足标准GB/T 24533-2019及GB/T 18282-2014的要求;选配在线处理系统,实现样品在线浓缩、中和、去除重金属离子及疏水性化合物。赛默飞为电池研发者提供了离子与质谱联用方案,为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副反应产物定性、为活性物质降解机理提供监控方案,助力研发者掌握电池内部化学变化规律,为我们提供更高性能的电池。图 六氟磷酸锂降解机理途径研究图 电解抑制器原理图(点击查看大图)图 离子色谱串联质谱(IC-MS/MS)(点击查看大图) 滑动查看更多 赛默飞离子色谱与质谱联用特点:Chromeleon变色龙统一操作软件,可实现离子色谱与质谱的同时控制;联用接口——在线电解抑制器,持续稳定的在线脱盐,无需修改IC分离方法,完美对接质谱;质谱检测器平台提供单杆质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以及高分辨质谱等完整质谱选项;可助您探索电池充放电过程内部化学变化的奥妙。 总结从电解液中锂盐含量的监控,到电池材料杂质离子检测,再到电池内部物质转化的研究,赛默飞离子色谱均能为您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 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了解更多的产品及应用资讯,可至赛默飞色谱与质谱展台。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44/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