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零添加食品

仪器信息网零添加食品专题为您整合零添加食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零添加食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零添加食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零添加食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零添加食品话题讨论。

零添加食品相关的论坛

  • 【讨论】食品添加剂“零添加”就安全吗?

    “本品不含任何添加剂”。时下,不少食品包装上纷纷打出“零添加”的醒目标识。然而,这一令消费者颇感安慰的“友情提示”,却让食品安全专家们有些哭笑不得。  在日前举行的第133期东方科技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研究员陈君石指出,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例是由食品添加剂引起的。三聚氰胺、苏丹红都属于掺假或非法使用,不能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消费者夸大化学污染 轻视“吃坏肚子”  不含食品添加剂就敢放心吃,这样的心理不仅在中国较为普遍,在东南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的调查结果。陈君石说,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心中,食品添加剂好似“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实际上,这只是认识上的误区。 “试想一下,假如没有甜味剂、蓬松剂、防腐剂,我们在市场上还能买到这么多丰富多彩、好吃便宜的食品吗?”  不可否认,消费者对于添加剂的恐慌,主要来自于苏丹红、孔雀石绿等事件的影响。陈君石指出,作为工业原料,这些化学品本身就不允许在食品中应用,不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可惜的是,在一次次风波中,添加剂成了不法分子违法滥用的替罪羊。他表示,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一直遵循严格的管理,执行的标准也与国际接轨。  与令人“谈食色变”的化学污染相比,类似“吃坏肚子”的小事常常被大家小事化了。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周乃元指出,目前,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面对的首要问题,但消费者却不重视。“多数人吃坏了肚子,只是自认倒霉,没人会觉得这是食品安全的大事。”周乃元说,过分夸大化学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反而造成了食品安全防御的新盲点。对此,陈君石特别提醒,冰箱不是保险箱,有些细菌在冷藏温度下仍可生长、繁殖。 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应该面对的首要食品安全问题!

  • “不含防腐剂”、“零添加”的食品更安全?

    一般消费者认为“不含防腐剂”、“零添加”更安全,商家也瞄准了这一点,使用这样的描述来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同时还能卖个好价钱。实际上,防腐剂主要是用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否则有些食品还未出厂就坏掉了,甚至还可能产生毒素。从这一角度讲,防腐剂使我们的超市货架更丰富,也使我们的食品更安全。而且凡是国标允许使用的防腐剂都经过安全性评价,规范使用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至于“零添加”就更不靠谱了。首先,完全不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现代食品工业环境下已经很难找到,至少整个加工工艺链条中完全不使用加工助剂几乎不可能。其次,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绝不可能在安全性上变成“优等生”。

  • 儿童食品安全:您怎么看待: 儿童食品中乱添加,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

    儿童食品中乱添加,过量添加使用食品添加剂,您怎么看?资料:日前,一些食品生产厂家为吸引眼球,打出“儿童食品”或标注“儿童”字样,但中消协近日指出,目前我国尚无有关“儿童食品”的概念和相关食品标准。中消协明确指出,一些“高糖、高热、高钠”或含有一些调味料、添加剂等的休闲类食品,并不适合作为孩子的零食长期大量食用。 近年来,不少食品商家赚钱无底线,乱打“儿童”牌,在多类食品上标注“儿童”二字并大肆宣传,高价出售。孩子家长很容易被“儿童专用”“幼儿”之类的字眼所忽悠,不计成本地争相抢购。这些所谓“儿童食品”一般包含“四多”——多添加剂、多糖、多盐、多油,给孩子们带来健康隐患。譬如,所谓儿童饮料,其实就是多添加了吸引孩子的色素和一些香精、糖。这些儿童食品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儿童的食品标准,仅有的是针对0-36个月的婴幼儿配方食品、辅食的食品安全标准。有学者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标准与欧盟标准基本保持一致。对于婴儿(0~6个月)的配方食品要求,差异较小,大部分指标比较接近。但是对于较大婴幼儿(6~36个月)的配方食品,与欧盟标准的差异明显,我国的指标要求相对宽松,但是欧盟却沿用了婴儿(0~6个月)配方食品的要求模式,对指标的上下限都作了具体规定。

  • 常见食品添加剂3

    3.甜味剂甜味剂是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也就是让食品变甜,常用的甜味剂有糖精钠(也就是人们习惯上称的糖精)、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麦芽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等。添加甜味剂的食品可就多了,至少我们日常吃的带甜味的零食都有甜味剂,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酱菜、肉类的罐头、调味料等等。

  • 食品中添加剂,限度有用吗?

    国家发布的食品添加剂限度,到底能起到多少有效作用??iearth-爱地球环保机构称,该机构收集了市场上销量最大的33个种类489个常见食品的配料表,并对其中所含食品添加剂进行了汇总分析。方便面、果味饮料、薯片、蜜饯、果冻、火腿肠、口香糖、饼干、冰淇淋等都是生活中最普遍的零食。这些食品中都含有食品添加剂。很多食品中含有同样的添加剂,这些食物同吃,会不会添加剂超标??

  • 食品添加剂没那么可怕,但这5类添加剂,孩子一定要少吃

    近几年,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报道越来越多,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尤其是作为有娃一族,让孩子吃得安全、放心,是每位父母的追求。有些家长为了避免让孩子摄入食品添加剂,禁止他们吃一切零食,反而让孩子对零食非常渴望,总是缠着老人偷偷买。也有的家长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现在哪样食品里没有添加剂啊,都不能吃的话,干脆自己回家种菜得了。”其实这两种态度都不是特别妥当。最好的办法是学会分辨哪些食品相对安全,可以给孩子偶尔吃,哪些风险比较大,尽量不要吃。下面,小样妈就来和大家聊聊关于食品添加剂,你想知道的那些事。01 食品添加剂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首先,没有防腐剂和抗氧化剂,食物会很快腐败,造成营养的流失,还会对身体产生危害。比如家里榨的苹果汁,如果不马上喝掉,很快就会氧化变成褐色。氧化时产生的多酚和蒽醌类物质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如果没有膨松剂,面包、油条、糕点就不会有松软的口感。没有乳化剂,牛奶、冰淇淋里的水和油就会分层,无法融合在一起,口感和外形都会大打折扣。又比如饭店在制作烤肉、叉烧肉等肉类食品时,经常会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虽然研究证实,亚硝胺类物质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但由于其在保持肉制品的色、香、味上有非常好的作用,加上它可以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所以只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这类添加剂还是可以使用的。02 儿童应远离添加剂对成年人来说,食品添加剂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相对安全的。只要我们选择信誉好的品牌和商家,在选购食物时避免买颜色太鲜艳、香味特别浓郁、价格非常便宜的食品,以免吃到非法添加物。适度吃一些含有添加剂的食品,还是安全的,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不过这一点对年幼的孩子来说并不适用。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内脏器官都还很脆弱,神经系统也没有发育健全,所以在给他们挑选食品的时候,一定要养成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的习惯。03 这几类食品添加剂不要给孩子吃1、糖精糖精是一种人工甜味剂,经常在饮料、果冻中添加。有动物研究发现,糖精会增加患膀胱癌的风险,加上用糖精代替糖容易导致肥胖。所以国家规定,婴儿食品中不允许添加糖精。我们平时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要注意看配料表,不要给孩子买含糖精的食品。2、亚硝酸盐午餐肉、香肠、腊肉、熏肉等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能和孕妇体内的次级胺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导致畸形。因此孕妇和孩子尽量不要吃这类食物。另外,亚硝酸盐还可能会导致哮喘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也要特别注意。3、焦糖色素常在可乐、咖啡、调味酱、蛋糕中添加。如果焦糖色素在制造的过程中添加了氨,就会产生致癌物质,所以尽量不要给孩子选择含焦糖色素的食物,如可乐、巧克力味的糕点、泡面等。多说一句,泡面的汤大多呈酱油色,并不是真的加了酱油,而是加了焦糖色素。4、人工合成色素色素可以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两类,在各类糖果、糕点、饮料中都有添加。相对来说,天然色素的安全性更高。人工合成色素如苋菜红、胭脂红、日落黄、柠檬黄等,会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潜在的致癌物。还有研究认为,人工合成色素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刺激大脑神经出现躁动、情绪不稳的情况。所以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五颜六色的,少吃点色素总是好的。5、氢化植物油是反式脂肪酸的一种,在面包、蛋糕、饼干、薯条等食品中广泛添加。买这类食品时,要记得检查配料表和营养标签,挑选不含氢化植物油和反式脂肪酸的零食。我们平时在给孩子买零食的时候,尽量不要给他们买大人吃的零食,养成看配料表的习惯。如果配料表上有非常多的食品添加剂,或者出现上面这5类添加剂,就默默地把零食放下吧。另外不要给孩子买散装、不带配料表的零食,或者小摊上的零食,以防商家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非法添加物的情况,给孩子的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 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营养强化剂、食品用香料、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也包括在内。凡是不在《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名单中的物质都不是食品添加剂。我国目前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2000种左右,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防腐剂、膨松剂、香料(香精)、着色剂(色素)等,不太熟悉的比如加工助剂、营养强化剂等。其中香料种类最多,有1000多种,除香料以外大约300种左右。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有部分原因是层出不穷的违法违规事件的曝光,尤其是违法添加物令食品添加剂背了不少黑锅。事实上,从没出现过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健康损害的案例。合理使用:符合国标对其使用范围和使用量的要求,且符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何谓滥用: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范围(比如染色馒头里面的柠檬黄),或者超出国标规定的使用量(也就是常说的超标),或者违背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比如用香精腌渍鸭肉伪造牛羊肉),都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违法添加:如果加入的物质不在国标允许的范围内,就属于违法添加行为(例如苏丹红鸭蛋、塑化剂饮料、三聚氰胺奶粉),使用工业级产品也属于此类(例如工业明胶、工业柠檬酸、工业硫酸铜等)。

  • 食品添加剂与非食品添加剂

    一、食品添加剂符合GB2760-2014,按食品添加剂中使用范围规定和使用量,加入使用到食品中是安全的,除非使用剂量超过允许的剂量,而非法添加物则具有高风险性。制得一提的是,很多食品添加剂其实对人体是有利的,完全没必要谈虎色变,比如维C、生育酚、胡萝卜素等等。二、非法添加物是指没有被法律法规允许的非食用物质或添加物。1.不属于传统上认为是食品原料的;2.不属于批准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3.不属于卫生部公布的食药两用或作为普通食品管理物质的;4.其他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物质之外的物质。

  • 食品添加剂科普: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问:有的食品包装上印有“本品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字样,是否不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答:食品添加剂,这一名词虽始于西方工业革命,但它的直接应用可追溯到一万年以前。中国在远古时代就有在食品中使用天然*的记载,如《神农本草》、《本草图经》中即有用橘子染色的记载;在周朝时即已开始使用肉桂增香;北魏时期的《食经》、《齐民要术》中亦有用盐卤、石膏凝固豆腐等记载。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同时规定:“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者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食品强化剂”。因此食品强化剂显然也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但间接(如通过包装材料、包装容器、农药残留、谷物的霉菌毒素和放射线等)加入食品者,及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害成分,则不列入食品添加剂范畴。此外,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禁止以掩盖食品腐败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 据统计,国际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已达14000余种,其中直接使用的约4000余种,常用的在1000种左右。 食品添加剂在使用前,需进行严格的质量指标及安全性的检测。 在质量指标中,一般分为三个方面:外观、含量和纯度,有的还包括微生物和黄曲霉毒素等毒物指标。在纯度指标中一般均有铅、砷乃至镉、铜、铬、汞、锌等有害金属限量指标。个别还有4—甲基咪唑、氰化物等有毒物质指标。此外还有干燥失重、灼烧残渣、不溶物、残存溶剂等等指标。 安全性是食品添加剂的命脉。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能否使用、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各国都有严格规定,受法律制约,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这些规定是建立在一整套科学严密的毒性评价基础上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国际上公认的主要毒性(安全性)指标为ADI(AcceptableDailyIntakes依据个人体重,终生摄入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无显著健康危害的每日允许摄入估计值)、LD50(受试动物半数致死量)和GRAS(一般公认为安全者)。 食品添加剂只有在通过以上指标测试并符合规定后,才可以被使用。 食品添加剂对改善食品的质量、档次和色香味;对原料至成品的保质保鲜;对提高和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对新产品的开发;对食品加工工艺的顺利进行等各方面,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加工食品不可缺少的基料。它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改善食品的感官和组织形态及色香味,以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从而体现食品的消费价值; 2.增强食品的营养成分。随着消费者对营养学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日益追求各种营养强化食品; 3.使食品具有更有效、更经济的加工条件和更长的货架期和保质期; 4.促使方便食品、快餐食品高速度增长,以满足就业增加、单身家庭增多、生活节奏加快的需要。 由此可见,只要正确地、适量地使用质量符合法定规定的食品添加剂,不仅对食品是无害的,而且是必要的。当然,有些企业通过对工艺和设备的改进,生产不含防腐剂的产品,以迎合消费者“回归自然”的时尚,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消费和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些方面,食品添加剂起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不断满足人们对营养、方便、多样化和安全方面的要求,也是食品添加剂工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 首届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大会???

    近日,一则关于“首届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大会”召开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在报道中,该联盟提出“食品行业应杜绝食品添加剂”的倡议。此倡议遭到食品行业和学术界的集体反对。食品安全专家认为,反食品添加剂是反科学的,有违科学精神及世界食品工业的现实。对于这种宣传反科学内容并涉嫌违法的组织,政府监管部门应予取缔。有媒体调查发现,“反食品添加剂联盟”注册地在香港,是类似于“国际食品包装协会”(被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划定的“离岸社团”“山寨社团”)的民间组织。该组织的山寨性在于,在“全国社会组织信息查询”中没有任何登记信息,而发起单位却是一家因“倡导人们饮酒”而被处罚的酒企。据悉,“首届中国反食品添加剂联盟大会”参会人员(含观众)一共只有16人。看来它还掀不起多大风浪。事实上,观察那些曾经发生过的与食品添加剂有关的事件,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有关”并不是逻辑上的直接关联,而多是人为制造的牵强关联。这里的“人为”是指媒体报道误将作为罪魁的非法添加物附着上食品添加剂的身份,以至于人们长期误以为是食品添加剂出了问题。多次牵强关联之后,食品添加剂便被污名化甚至妖魔化了。为区别食品添加剂与非法添加物,我国于2011年公布过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其中就包括常在媒体报道中见到的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等。在食品添加剂方面存在的“人为过错”有这么几种:一些食品加工者相关知识匮乏,不懂如何使用添加剂,没有按照规定添加;加工技术和环境较差,生产者怕食品出问题就多加防腐剂等添加剂;发现食物原料不新鲜,生产者试图通过香精、调味剂来改变形态,掩盖原来的缺陷。这几种滥加行为虽然都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隐患,但隐患本身很少来自食品添加剂,而多是来自食品原料。当然,更需要注意的“人为过错”,还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伪科学宣传。反对食品添加剂,或者污名化、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主要利用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存在一些误区,比如要求食品绝对安全,认为纯天然的食品是最安全的食品等。而其最终目的,无非是进行商业化炒作,并由此获利。从严格的科学角度讲,市场上“零添加”或“无添加”的产品只有两种:一种是该产品根本无需添加食品添加剂,类似豆奶、普洱茶、白酒等,但企业却仍然将“无添加”作为宣传噱头;另一种是本有添加但企业故意隐瞒事实号称“无添加”,这是一种欺骗行为。食品添加剂苦污名久矣。而要为食品添加剂正名,政府监管部门和企业有两个工作要做好:一是持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常识,消除误解;一是加强食品行业自律,敦促企业完整公开食品添加剂的成本和剂量,避免信息不对称。

  • 食品添加剂无罪 非法添加才有错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食品添加剂”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其实有点冤枉。仔细盘点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被误读的食品添加剂什么是食品添加剂?规范地说,为改善食品品质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就叫食品添加剂。中国允许的种类有2300多种,涵盖了23个功能类别。食品添加剂大部分中天然来源,有一小部分是合成的。食品添加剂要求有工艺的必要性,这是食品安全法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说有添加工艺必要才能加,没有必要就不能加,哪怕是无毒无害的。仔细盘点下近年来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就会发现,罪魁祸首是食品非法添加,而非食品添加剂本身出了问题。比如有些红心鸭蛋中使用了苏丹红,但苏丹红绝不是食品添加剂,却被人非法使用在食品中了,是一部分人为牟取暴利的犯罪行为。三聚氰胺,有人用它冒充蛋白质,这本身也是个犯罪行为;瘦肉精,压根儿就不是食品添加剂,也不是饲料添加剂,根据法规根本就不能加的。从台湾最近引发的塑化剂事件来看,工业级的塑化剂可以用在塑料中,但添加到食品肯定是非法的,所以塑化剂本身并不属于食品添加剂范畴。一直以来食品添加剂都被公众误读了,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以至于消费者很恐慌。

  • 【分享】如何和食品添加剂“和平共处”?

    现在在我们生活中,许多食品的美妙口感都来自食品添加剂。无论是酸甜的糖果、香浓的零食,还是酥脆的饼干和柔软的蛋糕,都是食品添加剂的杰作。 如何与这些添加剂和平共处又不失我们的生活品质呢?不妨来看看这11项原则 1.即使硬着头皮,也要学一点食品知识,它真是关乎你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另外,在逛超市时,一定要一包包、一罐罐地仔细阅读食品说明。 2.泡面先用滚水烫过,溶解出面饼的添加物。泡面内的调料包尽量加少一点,减少添加物、盐、油脂的摄取。 3.饼干,不夹馅的为优选。 4.培根、火腿煎炒前,先用滚水烫过,搭配新鲜蔬菜。 5.腌渍类食品,汤汁倒掉不要,因有许多添加物已溶解在汤汁中。 6.薯片是年轻人的最爱,但添加物也十分丰富,口味单纯的相对好一点,所以原味优于特殊口味。 7.特别注意的是,常见添加酱油的防腐剂己二烯酸,其在酸性条件下,会与添加在香肠腊肉的亚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酸盐胺类化合物具致癌性,两者最好避免一起食用或烹煮。 8.酱油中的谷氨酸及谷氨酸钠的分解物质中含有很强的变异原物质,尤其是在和植物油与味精混在一起加热时,变异原物质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在烹调时味精不宜在高温的炒菜过程中添加。 9.买酱油要闻香气。传统工艺生产的酱油有一种独有的香气,香气丰富醇正。如果闻到的味道呈刺鼻味,或颜色太深了,表示其可能添加过多食品添加剂。 10.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 11.醋和酱油是实在每天避不开的调味品,建议尽量购买有机酱油和纯酿醋。

  • 【讨论】误区:“食品添加剂”还是“非法添加物”!!

    最近铺天盖地的食品添加剂检测已经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但是不是专家的我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食品添加剂???难道我们没有被媒体误导么????会上网的人都能在百度上搜索到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着色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香料等。注意重点词汇:“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增加食品营养成分”。那么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苏丹红”、“孔雀石绿”、“三聚氰胺”、“邻苯二甲酸酯”等等算不算食品添加剂呢???好像不是吧。所以说,以三聚氰胺为首的一系列物质不过是“非法添加物”而非食品添加剂的范畴,我们的大多数人被严重误导了!!!某个专家在一堂食品添加剂的讲座上说过,食品添加剂在限量添加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可食用的,其中包括面粉的增白剂、鸡精等等,还有前一阵闹得沸沸扬扬的瘦肉精,在中国虽然是不准使用的,但是在美国却是可以使用的。(原因是,美国农场饲养,给猪喂的瘦肉精也是有一定量的,而中国基本上都是个人喂养,瘦肉精喂多少量全凭老农一把抓,没有量的控制)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物口感上确实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单纯用牛奶鸡蛋为原料做的冰欺凌和市面上卖的口感上有什么不同,全在食品添加剂上。如今,“非法添加物” 被冠以“食品添加剂”的名头,让大家误会颇深,而每一次炒作之后让大家谈“添”色变,而中国很多生产食品添加剂的民族企业也被迫被外国收购(太太乐鸡精和家乐鸡精就是例子),最严重的影响就是外企一旦要涨价就完全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当有一天,中国大部分的民族企业都被外企收购后,那么价格就只能听人家的,中国的百姓只得陷于被动。不是专家,只是说点自己的想法,欢迎大家讨论!

  •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物

    “一包方便面里有25种添加剂,别吃”“吃面包相当于啃鞋底”……出现在网络上的这些“提醒”经常令人不寒而栗。在昨天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与会国内外专家为食品添加剂正名:全世界真正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并非食品添加剂等问题,而是食源性疾病。迄今为止,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件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  食品添加剂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目前,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食品安全问题传播速度非常快,如最近有报道说方便面最多含有25种食品添加剂,口感虽好,但危害大,还有说法称吃面包相当于啃鞋底等。“这方面例子太多了,这些信息从标题制作上是为了吸引眼球,其实都是误导公众”,孙宝国称,“可口可乐里面有磷酸,那能说喝可乐就等于喝磷酸吗?”他还指出,对食品添加剂认知的错误,还包括一些医生、名人,他们把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  那么食品添加剂到底是否安全呢?孙宝国说:“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是安全的;从毒理学的角度看,相当多的食品添加剂都是有毒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不等于含有添加剂的食品有毒。就像卤水有毒但可以点豆腐。”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食品添加剂用在食品当中就是安全的。与会专家表示,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上,唯有“透明才能产生信任”。 你有留意到你每天吃的食品中都有些什么添加剂吗? 哪些是无害的?哪些可能有害?

  • 膨化食品拟禁用9含铝添加剂

    卫生部发布《关于征求调整硫酸铝钾等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意见的函》,拟禁止膨化食品使用9种含铝食品添加剂,撤销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日前,卫生部发布《关于征求调整硫酸铝钾等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规定意见的函》,拟禁止膨化食品使用9种含铝食品添加剂,撤销3种含铝食品添加剂。记者随后调查了解,铝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目前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多使用明矾等含铝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相关专家提醒消费者,春节采购年货应慎选膨化食品。据了解,卫生部在公告中指出,拟缩小明矾(硫酸铝钾)和硫酸铝铵的使用范围和用量;禁止明矾(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9种含铝食品添加剂在膨化食品中的使用;直接撤销酸性磷酸铝钠、硅铝酸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3种食品添加剂,禁止这三种物质在任何食品中使用。以上所有12种化学物质都含有铝元素。4日下午,记者在南开区一家大型超市调查了解,当前正是采购年货的旺季,不少市民为孩子选购春节吃的零食,而膨化食品占比较高。三潭东里居民周女士介绍,孩子春节期间放寒假,给他买了20来包零食,记者仔细查看了这些零食,其中薯片、锅巴、爆米花、虾饼、米饼等膨化食品有14包。西青区一家食品加工厂技术顾问赵先生介绍,卫生部考虑到铝元素超标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准备减少含铝添加剂的使用。但是,当前这个规定还没有最终落实,市场上流通的绝大多数膨化食品,按以前的规定是可以使用有含铝添加剂的,为达到膨化效果,绝大多数厂商都使用了相关品种添加剂,暗藏安全隐患。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刘志红介绍,少年儿童吃膨化食品容易造成铅超标和铝超标,都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不少家长近期采购的零食尤其是膨化食品,就是为自家的孩子过年准备的,其直接危害的就是孩子。在当前含铝食品添加剂还未在膨化食品的生产中禁止的情况下,建议家长们采购年货时慎选膨化食品。渤海早报

  •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剂,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是谁在误读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与食品非法添加,此物非彼物,两者不可混淆。历数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滥用食品添加剂(既食品非法添加剂)惹的祸,如毒奶粉事件之三聚氰胺,瘦肉精事件之盐酸克伦特罗,毒血旺事件之甲醛,毒花椒事件之罗丹明B,水产品事件之孔雀石绿等等。而这些冠之以食品添加剂之名的违禁之物并不是食品添加剂,二是非法添加剂,食品加工生产中是绝对禁止添加的.

  • 【资料】食品添加剂“添加”些什么?

    罐头里的水果常年色泽鲜亮,小推车上的点心更是五颜六色,这些之所以有如此的诱人色泽,是天然的吗?我想不少人可能都知道,这绝大部分都是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一股崇尚自然的风吹向大众,在人们眼里,只有天然的食物才是无害、有营养的。对于添加剂,词典里的意思是为改善物质的某些性能而加入到物质中的药剂。不少人理解为是添加了一些非自然的东西在里面。既然不自然,那么就是有害的。因此,在不少人眼里任何含添加剂的食品都变得对健康有害了。  为了使各种各样的食品运到各个地方仍能保持新鲜和可口,食品添加剂行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  食品添加剂是否真的像人们说的这么可怕呢?  在以上几大类常用添加剂中不难看出。维生素类、阿斯巴甜、番茄红素等本身就是天然食物的组成成分,也是人体可利用的营养成分。如阿斯巴甜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作糖的代用品,其成分是人体正常需要的18种氨基酸之一,在人体内代谢不会升高血糖,而且甜味是蔗糖的几十倍。胡萝卜、番茄红素等已证明对防癌、抗衰老有一定功效。其次,国家批准使用的大多数食品添加剂是低毒性的合成物,如山梨酸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4.2克/千克,也就是说,如果用一个体重50千克的成人身上,每天摄入210克,才可能产生毒性反应。按照食品卫生规定山梨酸用于食品中的最高量是50毫克/千克,也就是要每天食用4200千克此食物,才会造成毒性反应。但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食品卫生法规对使用食用添加剂的剂量有严格限制,在低剂量下,使用含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是绝对安全的。  当然,食品添加剂也可能危害健康。例如:过期的食品添加剂,和过期食品一样的有害或更甚;不纯的食品添加剂,如汞、铝等未清除;长期过量食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已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因此,只要我们认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和作用,认真检查食品中添加剂的成分,使用量及有效期,就能避免其对我们身体造成的损害,并充分利用食品添加剂的作用,为我们增添更多、更美味新鲜的食品,丰富我们的餐桌。

  • 【讨论】这究竟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

    从“系列有奖活动-食品添加剂知识普及有奖问答-第三期”帖子想到的:吃一袋方便面就会吃到以下的多少种添加剂了……“这究竟吃的是食品,还是添加剂?”添加剂比原料还多 。1.面饼中食品添加剂: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谷氨酸钠、碳酸钾、三聚磷酸钠、碳酸钾、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瓜尔胶、5'-呈味核苷酸二钠、栀子黄、姜黄、核黄素、花黄素。2.调味粉包: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瓜尔胶、柠檬酸、焦糖色。3.调味酱包:乳酸、辣椒红、姜黄、辣椒油树脂。4.蔬菜风味包:谷氨酸钠、5'-呈味核苷酸二钠、乳酸。(帖子连接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225/3143280/)由此引出对食品安全的担忧,一瓶乳酸饮料含12种添加剂,薯条里有8种添加剂,棉花糖里则有9种……市场上的儿童食品,要想找到一种没添加剂的食品还真难!花花绿绿的儿童食品名目繁多,包括薯条、话梅、饼干、糖果等,看一看食品成分,就会发现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一袋话梅,配料一栏中大约有8种食品添加剂,其中包含甜蜜素、糖精钠、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而备受小朋友喜爱的乳酸饮料则含有14种食品添加剂,如木糖醇、柠檬酸钠、黄原胶、瓜尔胶、甜蜜素等。特别是儿童食品安全更加令人堪忧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这些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中都可以查到。而在食品质量安全抽查中,大多数食品的添加剂都符合限量规定,但是也经常会出现添加剂违规添加或超标的现象。如蜜饯、话梅等零食中常会查出甜蜜素、糖精钠超标;膨化食品、口香糖中常出现白色素滥用的问题。面对超市各种口味的火锅底料无从选择?不放心其中是否含有危害健康的添加剂?去年年底,“化学火锅”引发人们强烈关注。国家4部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食品调味料和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文件中称,“严厉打击在食品调味料中添加罂粟壳、罂粟粉、工业石蜡等其他非食用物质,以及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日前,这份文件再次受到关注。一些知名的餐饮连锁品牌出售火锅底料。一袋售价5元的火锅底料,配料基本上离不开牛油、辣椒、姜、蒜、豆瓣、鸡精、味精、花椒、食盐等。不同产地的火锅底料,几乎配料都差不多。

  • 食品无添加忽悠人 现代食品中不可或缺

    食品无添加忽悠人 现代食品中不可或缺全国食品安全周近日举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聘请专家通过展览演示、科普座谈等形式,向公众讲解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相关知识,针对公众提出的“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否必要”等公众关心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专家刘兆平说,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规范使用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现代食品中不可或缺添加剂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物的色、香、味。而三聚氰胺、苏丹红、塑化剂等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天然物质,在现代食品工业中,它作为“润滑剂”必不可少。  专家表示,如果没有防腐剂,很多食物会在短时间内腐败变质,无法实现长途运输,人们就没有丰富多样的食品可选择。当前,市场上很多食品宣称自己“不含防腐剂”、“无添加”,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很多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敬而远之,认为含有防腐剂等添加剂的食品都会危害健康,因此,消费者宁可花高价购买那些所谓的“无添加食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专家解释,声称“不含防腐剂”、“无添加剂”的产品,其实是误导消费者的一种说法,让消费者产生错觉。其实,防腐剂主要是用来控制微生物传染,有些食品中如果不含防腐剂,食品的保质期将非常短,而且更易被致病性微生物污染,致病性微生物代谢会产生有毒物质,对人体安全造成威胁。经过安全性评价的防腐剂则能够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同时,这些防腐剂本身也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可以说,食品防腐剂不但不会使我们的食品变得“不安全”,从某种程度来说,它更是食品质量和安全的捍卫者。  专家强调,食品添加剂必须按规定的品种、范围和用量使用。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能提高食品的安全性,比如没有防腐剂的酱油会发霉,没有抗氧化剂的食用油会产生哈喇味,而真菌毒素、油脂酸败带来的健康风险远大于防腐剂本身。  整合强制执行的标准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5000多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员对此表示,标准数量多并不一定是好事。  王竹天解释说,食品标准过多可能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重复交叉和矛盾,二是过度管理。标准的重复交叉和矛盾,会对标准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不仅让生产者无法找到应当遵循的标准,还会在监管中出现“标准一大堆,不知用哪个”的现象。甚至有时还会让不法分子钻空子,导致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的局面。  王竹天表示,严格的食品标准未必是科学的食品标准。当前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就是要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将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建立唯一强制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力图解决这一混乱局面。  王竹天强调:“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仅能为保障食品安全奠定坚实基础,还能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  食品安全标准要符合国情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在标准制定的程序、原则、框架方面已经逐步与国际接轨,但标准与国际接轨并不意味着照搬国际标准。  据食品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部主任樊永祥介绍,国际标准对于各国没有强制的法律效力,一般仅供参考,仅在特定的场合,需要协调国家之间的贸易争端或纠纷时发挥作用。各国应当以风险评估结果为主要依据,以相关国际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为参考,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客观实际的需要,制定适应本国国情的国家标准。  针对各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缺失、落后的质疑,樊永祥说,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是食品安全生产经营的大前提,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门槛。食品安全标准是在这一前提下,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二道门槛。所以,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如在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掺杂使假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了法律规定,无需以食品安全标准作为监管依据,更不能以没有标准为理由逃避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和监管责任。他举例说:“现在出现的 混合肉 本身就是违法的,如果为 混合肉 制定食品安全标准,那是非常荒谬的事情。”  链接  宣传“无污染”并不科学  据食品专家介绍,声称“无污染”等是不科学的,其真实性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微生物、一些化学污染物等在环境中无处不在,因此,我们用作食品原料的粮食、肉等从一开始就很难“零污染”,食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也不可能全部在真空过程中完成,因此,我们吃的食品都可能存在这些污染,“无污染”是很难做到的,我们能做到的是控制这些污染不会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损害。专家提醒,消费者一定要正确认识这些声称,它们很可能只是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宣传自己产品的一种手段。  食品添加剂的违法添加包括超范围使用、非法添加等形式,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不是食品原料或食品,也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因此,无论添加多少,均是违法行为。前段时间出现的染色馒头使用的添加剂“柠檬黄”,是食品添加剂,允许使用,但不能超量。一些企业为了食品的卖相,在生产过程中过量添加,就属于超范围使用。

  • 科学解读儿童牛奶中的食品添加剂

    近日,部分媒体报道称“儿童牛奶含有多种食品添加剂,甚至高达10种以上,会增加儿童肾脏和肝脏负担,并建议儿童尽量少饮用儿童牛奶”,引起社会关注。   专家解读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儿童牛奶可以按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食品营养强化剂标准〉(GB14880-2012)问答》中第二十九条对儿童的定义有明确解释,即已满36个月但不满15岁的个体。由于36个月龄前的婴幼儿的生理机能(尤其是消化机能)处于逐步完善阶段,因此其所食用的食品有严格的管理规定和相应的标准,如婴幼儿配方乳粉,国家标准对36个月龄后的儿童食品没有明确规定,可以按照普通食品生产与管理。  2.儿童牛奶可添加适量营养强化剂和必要的食品添加剂。  一般儿童牛奶配方中含奶量95%左右,白砂糖3%-4%左右,其余所添加的成分应符合GB 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及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的要求。儿童牛奶配方中常见的物质成分:生牛乳、白砂糖、聚葡萄糖、低聚果糖等属于普通食品原料;鱼油提取物等属于新资源食品原料;乳铁蛋白、维生素E等属于营养强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蔗糖脂肪酸酯、海藻酸钠、三聚磷酸钠、抗坏血酸钠、卡拉胶、食用香精等属于食品添加剂。  3.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是安全的,食品添加剂有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从毒理学角度来看,部分食品添加剂是具有毒性的,但是食品添加剂有毒与食品中含有食品添加剂根本不是一回事。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也有氯化镁(卤水主要成分),氯化镁不但是食品凝固剂,还是食品营养强化剂。再比如氢氧化钾是强碱,只要不超过一定的量,用在食品中就是安全的。所以说,食品添加剂本身可能具有一定毒性,但离开“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只要按照标准规定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在食品生产经营中使用,对人体健康是无影响的。  专家建议  1.建议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的公众科普,尤其是针对媒体组织的科普。  2.考虑到儿童营养需求和口感特点,依据国家相关标准,乳品企业应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发育特点,严格管控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发生产儿童食品,建议标准制定部门加快制定相关标准。  3.建议食品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标准,确保食品安全。  ■专家:  孙宝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教授  任发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 食品添加剂使食品更安全

    在“第五届中国乳业科技大会”上,针对当前我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恐慌和误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食品添加剂在中国被妖魔化了。据孙宝国介绍说,食品添加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每发明和使用一类食品添加剂,人类的生活质量就提高一步,越是发达国家,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水平和使用水平就越高,食品质量也越高。他说:“婴幼儿奶粉里面的食品添加剂多达几十种,可以说,没有优质的食品添加剂,就没有优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孙宝国还强调:“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仅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相反还能提高食品安全性。像儿童牛奶添加食品添加剂就是为了营养均衡。”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包括酸度调节剂、抗结剂、膨松剂、着色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稠剂等。消费者谈食品添加剂色变,更多的原因是混淆了非法添加物和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是非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哈工大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表示,按照标准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危害,但建议消费者适量摄入,不提倡随心所欲食用各种含食品添加剂的加工食品。请问您怎么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 如何认识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食品

    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提高食品的某种品质,如,口感、质地、风味等,或为了强化食品的某种营养成分,或者为了满足某种加工工艺要求,或者为了防腐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而适量加入的成分。“正常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有益的,只有非法添加和滥用才是有害的。俗话说: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因此,不要一提到食品添加剂就认为是有害,不要把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混为一谈。”食品添加剂是指列入国家食品添加剂名录的、允许使用的、规范下安全的一类物质。而非法添加物压根就不是食品添加剂。由于人们不了解,混淆了概念、扰乱了视听,让食品添加剂为非法添加物背了黑锅。“当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一定的标准,超范围和超量使用也是有害的。” 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只是一种现代育种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与传统育种并没有本质不同。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目前争论较多,主要原因是,质疑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人,或者说反对转基因食品的人,拿不出不安全证据,到目前,所谓的一些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报道,后来都被科学界证明没有严密的实验依据。所以,科学家的说法是,至今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有害。“在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无休止的争论中,转基因食品从来就没有停止生产和食用过,而且在全世界,转基因作物面积和产量愈来愈大,食用人群越来越多,我们吃的有些食品甚至大部分已经是转基因食品了,可十几年来,并没有发现不安全问题。”因此,目前国际上普遍的做法是,不禁止,但必须标明,让公众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 【分享】食品添加剂

    【分享】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0/200910241615_177771_1610969_3.jpg[/img][color=#DC143C]简介[/color]  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2009年6月1日施行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定义。  食品添加剂是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便于食品加工和增加食品营养成分的一类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到提高食品质量和营养价值,改善食品感观性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藏期,便于食品加工和提高原料利用率等作用。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可以说,所有的加工食品都含有食品添加剂。而且合理使用添加剂对人体健康以及食品都是有益无害的,在食品生产中只要按国家标准添加食品添加剂,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color=#00008B]标准定义[/color]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加工和原料处理过程中,为使之能够顺利进行,还有可能应用某些辅助物质。这些物质本身与食品无关,如助滤、澄清、润滑、脱膜、脱色、脱皮、提取溶剂和发酵用营养剂等,它们一般应在食品成品中除去而不应成为最终食品的成分,或仅有残留。对于这类物质特称之为食品加工助剂。  [color=#DC143C]分类[/color]  按来源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添加剂。

  • 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深入推进

    据新华社电 从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今年4月以来,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截至7月31日,各级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累计出动执法人员354万余人次,共检查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单位、餐饮服务单位等592万余户(次),取缔、关闭严重违法生产经营单位4900多家。公安机关捣毁了一批非法食品生产、仓储、加工“黑窝点”,破获食品非法添加等刑事案件1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0余名。审判机关对一些重点案件,进行了公开审理判决。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新举措、新办法,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卫生部制定了《复配食品添加剂通则》(GB26687-2011),修订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公布了6批64种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北京市在辖区内9个公安分局增设食品药品案件侦查中队,专门负责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上海、浙江、云南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进一步强化了政府领导责任;宁夏实现了对全区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企业的全部登记备案,使监管工作进一步落在实处;陕西、四川等地大力推行群众有奖举报制度,积极鼓励社会监督;吉林在全省聘请万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全方位监督食品和食品添加剂销售使用等行为;厦门市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管纠风工作,有力促进了政府监管部门职责的落实。 按照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继续深入开展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工作,对违法犯罪分子坚决予以惩处,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 食品添加剂的认识

    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变食品的某些性状而添加的改善剂,添加后常会改变食品的颜色/性状/口感/营养成分/保质期等,前题是添加的量一定得符合标准.当然有的添加剂危害极大,食品中不允许添加,也就是食品非法添加剂

  • 【转帖】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

    根据国务院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工作电话会议精神,上海市的食品安全专项工作已全面展开。人们常常将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有本质上的差异,非法添加物大多是对人有毒、有害的非食用化工物质;食品添加剂是国家法规允许使用的可食用物质。为配合这次食品安全专项工作,上海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借用本刊介绍食品添加剂本身安全性、国内法规现状及与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供大家参阅。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与我国的食品添加剂标准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GB2760是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建立,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确保食品贸易公平为宗旨的一个制定国际食品标准的政府间组织。 所有国际食品法典标准都要在其各下属委员会中讨论和制定,然后经CAC大会审议后通过。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并在获得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CAC成员国参照和遵循这些标准,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以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而且有效地减少国际食品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公平和公正。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下属“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是各国制定食品添加剂标准的唯一参照标准。《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自从1995年出版第一版以来,1997、1999、2001、2003、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出了修订版本,2010年修订本中文版本见我食品添加剂协会网站。“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制定《食品添加剂通用法典标准》中每一种食品添加剂都要进行安全性风险评估。“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根据《危险性分析在食品标准中的应用》提出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风险评估,评估项目: 1.危害的识别;2.危害特征的描述;3.摄入量评价;4.危险性特征的描述。经过风险评估以后,将评估资料报“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审查。参加会议的专家是每次视讨论內容分別由FAO和WHO聘请,被聘请专家以个人身份在科学资料的基础上: 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毒理学评价,提出ADI值; 为食品添加剂(包括食用香精)确定特性、设定质量规格。食品添加剂安全性风险评估,源于动物试验,找到“无可见作用剂量水平”或“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的数据,根据人和动物之间的差异,减少到十分之一剂量,根人群男女差异、老少差异、体质差异等,在十分之一基础上再减少到十分之一,即到人类食用,已是原来动物试验“无可见作用剂量水平”或“无可见不良作用剂量水平”剂量的百分之一的量了。即以ADI公示,提出每人每天每公斤体重的最大摄人量ADI值的意义在于,按照ADI值规定,食用某种食品添加剂,天天食用终身,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规定最大剂量的根据就是来源于ADI值。因此,食品添加剂本身的安全性是得到保证。

  • 常见食品添加剂1

    1.防腐剂防腐剂可以说是最为常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食品添加剂了。防腐剂的作用顾名思义就是防腐,也就是为了抑制食物腐败和变质,延长食物的贮存期和保鲜期。目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主要有4类: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酯类。防腐剂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不仅有各式的零食小吃,还有调味料和食材等等,其中就包括了碳酸饮料、果泥、果酱、糖渍水果、蜜饯、酱菜、酱油、食醋、果汁饮料、肉、鱼、蛋、禽类食品等。

  • 食品添加剂小常识

    食品添加剂小常识 什么是食品添加剂按照强制性国标《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而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称为“营养强化剂”。因此,营养强化剂也属于食品添加剂的范畴。食品添加剂分为哪几类食品添加剂按功能分为23个类别,《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包括2400个食品添加剂品种。此外,我国目前允许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约200种。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可按其来源、生产方法、作用和功能、安全评价的不同而有多种划分。按来源分:有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成品两大类。天然食品添加剂又分为由动植物提取制得和由生物技术方法通过发酵或酶法制得两种;化工合成又可分为一般化学合成与人工合成天然等同物,如天然等同香料、天然等同色素等。按生产方法分类:有化学合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取物3大类。按作用和功能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按其主要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剂、护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食品用香料、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添加剂等。151种食品和饲料非法添加名单公布为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饲料、水产养殖中使用违禁药物,卫生部、农业部等部门根据风险监测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不断更新非法使用物质名单,至今已公布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包括47种可能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22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和82种“禁止在饲料、动物饮用水和畜禽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和物质”的名单。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任何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禁止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收购、运输中使用违禁药物或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这类非法添加行为性质恶劣,对群众身体健康危害大,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依照法律要受到刑事追究,造成严重后果的,直至判处死刑。 这次公布的151种食品和饲料中非法添加名单,是由卫生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在分次分批公布的基础上汇总再次公布,目的就是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严格守法按标准生产经营,警示违法犯罪分子不要存侥幸心理;同时,欢迎和鼓励任何单位、个人举报其他非法添加的行为。非法添加名单已在卫生部网站www.moh.gov.cn和农业部网站www.moa.gov.cn公布,供查询。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