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学技术奖

仪器信息网科学技术奖专题为您整合科学技术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学技术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学技术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学技术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学技术奖话题讨论。

科学技术奖相关的资讯

  • 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拟授奖49人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著名科学家侯德榜先生是我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为世界化学工业特别是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中国化工学会第23-30届理事长。为纪念侯德榜先生一生为化学工业和化工科技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激励我国广大化工科学技术工作者投身于创新兴国的化工事业,中国化工学会于1999年开始设立“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该奖项已通过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核,被列入首批准予登记的26个社会力量设奖项目。 /p p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每年度评选奖励一次,下设成就奖、创新奖、青年奖三个子项,奖励人员为石化、化工领域科研单位、企业及高等院校等工作在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目前,中国化工学会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评奖活动,包括中国科学院徐僖院士、张锁江院士,中国工程院沈寅初院士、徐南平院士等近200名化工科技精英曾获得该表彰奖励。多年来,“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为培养举荐优秀化工科技人才、助推科技精英脱颖而出、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46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c43d743-2a61-4dd9-86e5-e4f4207a3399.jpg" title=" 侯德榜化工科技奖.jpg" alt=" 侯德榜化工科技奖.jpg" width=" 400" height=" 46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按照《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的规定,中国化工学会于2019年1月启动了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评选的提名工作。经有关单位提名、专家初审和会议评审,评选出陈健等49人为2019年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拟授奖人选,具体名单如下: /p p    strong 一、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拟授奖人(4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strong /p p   陈健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p p   梁爱民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p p   刘有智 中北大学 /p p   张志炳 南京大学 /p p    strong 二、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创新奖拟授奖人(15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strong /p p   暴宁钟 南京工业大学 /p p   丁喜梅 内蒙古博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p p   高瑞民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p p   李春山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p p   林民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p p   罗勇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阮殿波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p p   石宁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p p   宋文波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p p   宋宇飞 北京化工大学 /p p   王青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p p   徐德锋 常州大学 /p p   叶茂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p p   余维初 长江大学 /p p   邹吉军 天津大学 /p p   strong  三、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青年奖拟授奖人(30人,按姓氏拼音排序): /strong /p p   鲍宗必 浙江大学 /p p   车春霞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p p   陈光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p p   陈亮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p p   程党国 浙江大学 /p p   方正 南京工业大学 /p p   何宏艳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p p   吉俊懿 四川大学 /p p   姜东中 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p p   姜晓滨 大连理工大学 /p p   郎需庆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p p   李琰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p p   李立博 太原理工大学 /p p   刘银东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p p   罗加严 天津大学 /p p   马骧 华东理工大学 /p p   秦波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p p   任亮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p p   沈岳松 南京工业大学 /p p   苏远海 上海交通大学 /p p   王康军 沈阳化工大学 /p p   辛江 中国寰球工程有限公司 /p p   叶丽萍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于畅 大连理工大学 /p p   于杨 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臧甲忠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p p   张雷 天津大学 /p p   张如范 清华大学 /p p   赵双良 华东理工大学 /p p   朱文帅 江苏大学 /p p    /p p class=" f30 cmain fw400 textCenter" strong    /strong strong 历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strong /p p    strong 1999年第一届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名) /strong /p p   冯孝庭 男 1940.07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胡长诚 男 1928.07 黎明化工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strong 2002年第二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名) /strong /p p   余学恒 男 1940.06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沈寅初 男 1938.07 上海市农药研究所教授级高工 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谢木喜 男 1944.12 川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教授级高工 /p p    strong 2005年第三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2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徐僖 男 1921.01 四川大学高分子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程文才 男 1939.0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刘化章 男 1940.03 浙江工业大学催化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4名) /span /p p   徐南平 男 1961.04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徐振元 男 1938.07 浙江工业大学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p p   李天益 男 1942.06 北京化工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姚献平 男 1950.10 杭州市化工研究所所长 教授级高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5名) /span /p p   张立群 男 1969.12 北京化工大学系主任 教授 /p p   吴良华 男 1960.11 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高级工程师 /p p   卞凤鸣 男 1966.05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茂名分公司副经理、总工程师 教授级高工 /p p   陈平 男 1964.01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 /p p   杜明洁 女 1963.05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深达公司 高级工程师 /p p    strong 2011年第四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5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古共伟 男 1957.01 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张积耀 男 1953.1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 /p p   张嗣良 男 1940.11 华东理工大学 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12名) /span /p p   陈维平 男 1957.08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付亚荣 男 1965.10 华北油田第五采油厂工程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 /p p   刘长令 男 1963.11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骆广生 男 1964.11 清华大学化工系 教授 /p p   明大增 男 1965.05 云南云天化国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屈撑囤 男 1964.12 西安石油大学 教授 /p p   王凤德 男 1966.10 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吴元欣 男 1957.07 武汉工程大学 教授 /p p   杨超 男 1971.0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叶晓峰 男 1960.06 上海化工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张敏华 男 1963.09 天津大学石化中心 教授 /p p   郑裕国 男 1961.11 浙江工业大学 教授 /p p    strong 2013年第五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17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华炜 女 1955.04 中石化股份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p p   吴秀章 男 1966.07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公司 董事长/教授级高工 /p p   程春生 女 1962.06 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教授级高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9名) /span /p p   程迪 女 1956.08 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褚良银 男 1967.04 四川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 /p p   范益群 男 1968.10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教授 /p p   贺高红 女 1966.06 大连理工大学石油与化学工程学院 院长/教授 /p p   胡永红 女 1968.06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 /p p   王守峰 男 1965.04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神木天元化工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 /p p   杨卫民 男 1965.11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教授 /p p   赵颖力 女 1966.01 化学工业出版社期刊社 编审 /p p   朱建民 男 1960.11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5名) /span /p p   雷志刚 男 1973.07 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 /p p   刘力 男 1970.10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p p   吕阳成 男 1976.01 清华大学化工系 副教授 /p p   潘军青 男 1980.10 北京化工大学理学院 教授 /p p   田明 男 1971.08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p p    strong 2014年第六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3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于建国 男 1960.06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 /p p   张锁江 男 1964.1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范代娣 女 1966.01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11名) /span /p p   陈明良 男 1963.10 上海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p p   陈学思 男 1959.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巩金龙 男 1979.06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p p   龙飞 男 1955.11 沈阳化工研究院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教授级高工 /p p   马光辉 女 1964.0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p p   孟明扬 男 1955.11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p p   舒歌平 男 1961.05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研究员 /p p   王公应 男 1963.01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研究员 /p p   魏飞 男 1962.12 清华大学化工系 教授 /p p   张汉倬 男 1937.04 吉林众鑫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 /p p   张述伟 男 1963.10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9名) /span /p p   白晨曦 男 1973.0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p p   付丽霞 女 1973.03 中石油华北油田分公司采油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p p   巨晓洁 女 1980.05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教授 /p p   李春山 男 1977.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p p   李玉山 男 1974.05 西安惠丰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p p   汪怀远 男 1977.11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 /p p   王维 男 1973.1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王铁峰 男 1976.08 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p p   徐建鸿 男 1979.10 清华大学化工系副教授 /p p    strong 2015年第七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38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李鑫钢 男 1961.07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精馏工程中心主任/教授 /p p   乔金樑 男 1959.03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郑书忠 男 1956.09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9名) /span /p p   陈国强 男 1963.12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姜忠义 男 1966.05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教授 /p p   李大鹏 男 1953.04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工 /p p   梁顺琴 女 1965.05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副所长/教授级高工 /p p   王晓琳 男 1963.05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膜材料与工程北京市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杨虹 女 1965.05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副总师/教授级高工 /p p   杨立荣 男 1962.08 浙江大学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义建军 男 1967.1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主任/教授级高工 /p p   郑津洋 男 1964.11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所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26名) /span /p p   陈斌 男 1972.05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专业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陈海生 男 1977.02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储能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导 /p p   杜伟 女 1975.06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副教授 /p p   龚俊波 男 1974.03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副主任/教授 /p p   胡雪生 男 1976.10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p p   李建荣 男 1978.05 北京工业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李利军 男 1972.01 中国昆仑工程公司 部门主任/教授级高工 /p p   李萌 男 1972.07 天津长芦海晶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法人、总经理/工程师 /p p   李松庚 男 1973.0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刘涛 男 1979.11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 高级工程师 /p p   孙长庚 男 1979.11 中国寰球工程公司 高级工程师 /p p   孙中华 男 1976.05 南化集团研究院 化工工艺主任师/高级工程师 /p p   滕加伟 男 1970.08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部门主任、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 /p p   王久林 男 1974.09 上海交通大学化工系 教师/研究员 /p p   王凯 男 1983.02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副研究员 /p p   王钰 男 1978.0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魏炜 男 1982.08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p p   邬慧雄 男 1975.05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谢锐 女 1979.11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教授、博导 /p p   杨晓伟 男 1982.04 同济大学 教授 /p p   叶宁 男 1972.03 南化集团研究院气体净化研究所 专题组长/高级工程师 /p p   张凡 男 1977.12 复旦大学化学系 复旦陶氏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p p   张强 男 1984.03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副教授 /p p   张炜 女 1971.09 上海化工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张文成 男 1978.0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 副所长/高工 /p p   朱明远 男 1979.11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 /p p    strong 2016年第八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0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3名) /span /p p   宗保宁 男 1963.06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孔德金 男 1965.12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李春利 男 1963.04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 主任/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12名) /span /p p   汪传生 男 1960.02 青岛科技大学 院长/教授 /p p   李金科 男 1964.09 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田龙胜 男 1965.04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题目组长/教授级高工 /p p   纪红兵 男 1970.09 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p p   徐铜文 男 1967.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孙斌 女 1969.10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 /p p   张香平 女 1969 .09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蔡小平 男 1964.06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研究院 常务副院长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牟善军 男 1962.11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总工程师、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蒋军成 男 1967.09 南京工业大学 副校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赵乐平 男 1968.11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组长/教授级高工 /p p   马新宾 男 1968.04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院长/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25名) /span /p p   马晓轩 男 1977.02 西北大学化工学院教授 /p p   尹双凤 男 1973.02 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副院长/教授 /p p   麦立强 男 1975.12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p p   王辉国 男 1973.01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课题组长/高级工程师 /p p   韩金铭 男 1977.10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电化厂总经理、厂长/高级工程师 /p p   翟金国 男 1975.12 上海化工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p p   杨占林 男 1974.10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课题组长/教授级高工 /p p   郝红勋 男 1974.03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 /p p   邢华斌 男 1978.01 浙江大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p p   纪晓俊 男 1982.05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副教授 /p p   范晓彬 男 1980.02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 /p p   郭湘波 男 1973.01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 /p p   王淑彦 女 1974.01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教授 /p p   郭宝春 男 1975.03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p p   赵长伟 女 1976.0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p p   焦纬洲 男 1981.10 中北大学 教授 /p p   潘勇 男 1981.10 南京工业大学院长助理、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副教授 /p p   奚桢浩 男 1981.09 华东理工大学副教授 /p p   黄佳琦 男 1984.11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副研究员 /p p   华超 男 1976.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员 /p p   乔明华 男 1971.10 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 /p p   陈成猛 男 1985.02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课题组长/副研究员 /p p   孙晓琦 男 1974.12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课题组长/研究员 /p p   胡鹏 男 1977.1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余涛 男 1974.07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教授级高工 /p p    strong 2017年第九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9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5名) /span /p p   姜春明 男 1962.07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叶晓峰 男 1960.06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p p   于海斌 男 1970.10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元英进 男 1963.10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副校长/教授 /p p   张立新 男 1966.11 沈阳化工大学 校长助理/二级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15名) /span /p p   杜艳泽 男 1976.09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p p   葛蔚 男 1970.01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 /p p   骞伟中 男 1971.08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教授 /p p   李春 男 1970.02 北京理工大学 理学与材料学部副主任/教授 /p p   李金兵 男 1972.11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研究室主任/教授级高工 /p p   李晋平 男 1964.04 太原理工大学 副校长/教授 /p p   罗正鸿 男 1972.12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副院长兼系主任/教授 /p p   马紫峰 男 1963.08 上海交通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邱挺 男 1974.10 福州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汤亚杰 男 1973.10 湖北工业大学 发酵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王海辉 男 1975.10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中德联合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王志荣 男 1977.01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 /p p   武占省 男 1976.07 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系副主任/教授 /p p   尹梅贞 女 1971.12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p p   赵玲 女 1969.09 华东理工大学 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研究员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29名) /span /p p   陈可泉 男 1982.01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院长助理/副教授 /p p   邓志勇 男 1983.06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有限公司 副研究员 /p p   段学志 男 1983.06 华东理工大学 院外事秘书/副教授 /p p   冯小海 男 1982.02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轩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执行董事/研究员 /p p   高红帅 男 1980.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员 /p p   郭凯 男 1982.12 南京工业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过良 男 1980.04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专题组长/高级工程师 /p p   贺鑫平 男 1980.05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p p   姜波 男 1979.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教授 /p p   刘壮 男 1987.01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副教授 /p p   卢元 男 1983.01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研究员 /p p   彭冲 男 1984.03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副研究员 /p p   饶中浩 男 1985.03 中国矿业大学 院长助理/教授 /p p   苏荣欣 男 1980.1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院长助理、副所长/教授 /p p   孙冰 女 1985.12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p p   汪伟 男 1984.05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副教授 /p p   王宝冬 男 1978.12 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部门经理/教授级高工 /p p   王利民 男 1979.08 中国科学院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王拓 男 1983.11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副教授 /p p   王新威 男 1978.06 上海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开发中心副总工程师/高工 /p p   向中华 男 1985.08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p p   杨启炜 男 1982.11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p p   余彦 女 1979.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教授 /p p   张炳森 男 1979.12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研究员 /p p   张国杰 男 1979.10 太原理工大学煤化工研究所 副教授 /p p   张亚涛 男 1980.05 郑州大学化工与能源学院 系主任/副教授 /p p   张治国 男 1977.12 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教授 /p p   赵祥迪 男 1983.02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高级工程师 /p p   赵雪冰 男 1981.09 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特别研究员 /p p    strong 2018年第十届“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获得者(48名)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成就奖”获得者(5名) /span /p p   孙丽丽 女 1961.09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p p   吴青 男 1964.07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 /p p   吴一弦 女 1967.02 北京化工大学 系主任/教授 /p p   杨为民 男 1966.04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钟本和 女 1937.11 四川大学 杰出教授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创新奖”获得者(14名) /span /p p   陈平 男 1964.01 大连理工大学 实验室主任/教授 /p p   成卫国 男 1970.02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龚俊波 男 1974.03 天津大学 主任/教授 /p p   韩生 男 1973.04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科技处长/教授 /p p   金万勤 男 1963.05 南京工业大学 副主任/教授 /p p   栗同林 男 1960.09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刘全桢 男 1963.12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p p   任靖 男 1974.06 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 院长/教授级高工 /p p   申宝剑 男 1964.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主任/教授 /p p   苏海佳 女 1970.04 北京化工大学 教务处处长/教授 /p p   孙琦 男 1966.07 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 研发中心主任/研究员 /p p   唐二军 男 1969.07 河北科技大学 副主任/教授 /p p   王瑛 女 1962.11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总工/教授级高工 /p p   钟海军 男 1982.11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工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获得者(29名) /span /p p   白进 男 1981.0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 /p p   曾杰 男 1980.0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 /p p   关爱莹 女 1978.11 沈阳中化农药化工研发有限公司 高级经理/高级工程师 /p p   韩景宾 男 1983.04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p p   贺艳兵 男 1980.04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副研究员 /p p   季洪海 男 1982.01 中国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副研究员 /p p   鞠雅娜 女 1980.08 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工 /p p   李炳志 男 1981.11 天津大学 教授 /p p   李廷贤 男 1979.12 上海交通大学 副教授 /p p   刘国柱 男 1979.11 天津大学 教授 /p p   陆诗建 男 1984.11 中石化节能环保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室主任/高工 /p p   陆盈盈 女 1988.11 浙江大学 研究员 /p p   罗建泉 男 1983.05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p p   潘鹏举 男 1980.06 浙江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阮雪华 男 1982.02 大连理工大学 副教授 /p p   孙林兵 男 1980.12 南京工业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王洁欣 男 1978.07 北京化工大学 教授 /p p   徐大海 男 1979.09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工 /p p   薛闯 男 1982.07 大连理工大学 教授 /p p   姚又省 男 1979.10 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副主任/高工 /p p   于安峰 男 1982.06 中国石化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教授级高工 /p p   张冰剑 男 1978.07 中山大学 教授 /p p   赵瑾 女 1979.04 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 研究员 /p p   赵亮 女 1979.07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副主任/研究员 /p p   郑仁朝 男 1980.04 浙江工业大学 副院长/教授 /p p   仲兆祥 男 1979.08 南京工业大学 教授 /p p   周健 男 1984.01 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高工 /p p   周莹 男 1981.03 西南石油大学 院长/教授 /p p   朱振兴 男 1979.07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副主任/高工 /p p br/ /p
  •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揭晓 多项检测技术获奖
    中共中央、国务院2009年1月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也揭晓,其中“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等多项检测技术获得奖项:   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项目获国家发明奖   由江苏大学完成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和融合技术的开发”项目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据了解,这是江苏大学继去年首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之后实现的又一突破   据江大赵杰文教授介绍,此次获奖的项目主要在三个方面有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食品气味无损检测方法,开发的“农产品气味的图像化识别系统”是全球首台气味图像化识别系统,能够将食品气味转化为图像进行识别,使“闻”气味变为“看”气味 针对不同对象,解决了食品无损检测中信息的更全面获取问题,使检测指标更多,并发明了国内外首创的视觉信息全面获取的苹果在线检测装置等 在拓展应用对象方面,所发明的计算机视觉软胶囊分选机、小型水果自动分选机等,也均为国内外首创。   这一项目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共申请发明专利16项,这一项目的实施使我国食品农产品无损检测的科研水平、技术水平总体达到国际先进,部分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成果提升了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直接促进了农产品产后处理水平的提高。目前其多项成果得到转化应用,仅其中7家单位的数据显示,新增利润1.5亿多元,应用前景广阔。   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向社会公示了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国家技术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建议授奖项目,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主持完成的“茶叶功能成分提制新技术及产业化”(通用项目第57项)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猪主要违禁药物残留免疫试纸快速检测技术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河南省动物免疫学重点实验室、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百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完成人:张改平,邓瑞广,杨艳艳,李学伍,王自良,王选年,王爱萍,肖治军,杨继飞,邢广旭   附简介:河南科技学院是河南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地处中原名城新乡市,始建于1949年,先后经历了平原农学院、百泉农业学校、新专农学院、百泉农业专科学校、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历史时期。在全国第十次学位授权审核中,学校被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自1978年以来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   其它相关奖项详见:   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   200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 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生命科学篇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9px height: 178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b4da97c9-ff1f-403d-b48f-a5275f7dc4f0.jpg" title=" 434c6b4ac3f5d4fb847eebf303594777.png" alt=" 434c6b4ac3f5d4fb847eebf303594777.png" width=" 259" height=" 178"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月10日,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共评选出296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5项。中国船舶集团所属719所名誉所长黄旭华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0名外籍专家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完整名单请点击: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110/520480.shtml" target=" _blank" 最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b77bb8ab-9535-4bb4-b92e-7cfbd1606e43.jpg" title=" 181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535adb1b-8ce0-4c24-a657-1ed6f72a923d.jpg" title=" 202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ada93a6b-353f-42aa-9a78-9b69081cf82f.jpg" title=" 2223.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7585f665-38a6-4468-9c34-55d7fffe35fb.jpg" title=" 242526.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91ca1d53-6459-4749-a935-b1d87167eda1.jpg" title=" 2.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0af2d29a-8d47-4e08-a0f2-62764906c549.jpg" title=" 2.2.png" / /p
  • 2012年度环保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
    2012年12月26日,环境保护部在网站上发布了“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公告”,详细内容如下:   根据《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经各地、各部门推荐和专家评审,并通过《中国环境报》及环境保护部门户网站公示,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批准66个项目获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6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34项。   现予以公布。   附件: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环境保护部   2012年12月21日 获奖等级 项目编号 项 目 名称 完 成 单位 完 成 人 1 高浓度氨氮废水资源化处理技术及工程示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天津大学、江苏华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赛科康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葫芦岛辉宏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曹宏斌、李鑫钢、刘晨明、林晓、隋红、毛斌、李洪、盛宇星、张懿、刘丽艳、童红柱、单宏图、李玉平、林琳、李海波 2 特大型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开发与应用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福州大学、郑州裕中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黄炜、修海明、林宏、郑奎照、吴江华、邓晓东、朱召平、宋蔷、王顺国、吴燕翔、邓立锋、阙昶兴、陈奎续、卢敏荣、卢锦奎 一等奖 3 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污交易技术和实施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王金南、杨金田、严刚、金勤献、张炳、陈潇君、燕丽、薛文博、许艳玲、毕军、陈罕立、宁淼、蒋春来、陆晨、田海瑞 4 区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评估预警技术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南京师范大学 沈渭寿、张慧、高吉喜、邹长新、赵卫、燕守广、蒋明康、沈发云、潘英姿、李海东、刘庄、胡孟春、孙燕、周慧平、方颖 5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物质循环理论创新与应用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吴丰昌、郑丙辉、王圣瑞、陈敬安、万国江、丁雄军、王雨春、廖海清、赵晓丽、白英臣、余辉、夏品华、常红、杨苏文、孙福红 6 核事故后果预测与评价决策支持系统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岳会国、曲静原、李冰、陈晓秋、林权益、曹建主、王芳、李雳、童节娟、李红、张立国、吕颖、奚树人、吴钟旺、方栋 二等奖 1 城市河道与湖泊水体污染控制原理与集成技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武汉昌宝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刘永定、夏训峰、刘浩、常锋毅、李敦海、张列宇、高如泰、李伟、刘彬彬 2 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废水新技术及成套化设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俞汉青、张健君、杨淑芳、盛国平、巫建光、刘绍根、王淦、王颖哲、邹高龙 3 污水中磷的资源化回收工艺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宋永会、彭剑峰、袁鹏、钱锋、曾萍、田智勇、崔晓宇、邱光磊、刘雪瑜 4 印染废水深度处理回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州膜华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弘宇水处理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吴海锁、陆继来、洪耀良、喻学敏、姚佩军、刘伟京、涂勇、吴伟、邹敏 5 有机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与综合治理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 林玉锁、张胜田、田猛、周立祥、张孝飞、沈标、王国庆、占新华、徐建 6 有机废气排放规律研究和资源化关键技术开发应用 常州大学 黄维秋、赵书华、周昊、钟璟、吕爱华、张炳生、马燕文、王红宁 7 基于极端环境微生物的生物活性及降解特性的技术应用示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海南晟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巨柱智伟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李捍东、于云江、刘秀华、李霁、赵志勇、李玲、周志祥、王建涛、洪建灵 8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东南大学、盐城工学院、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发展中心 王世和、黄娟、鄢璐、丁成、路宏伟、雒维国、钟秋爽、徐进、明劲松 9 全国重点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编目与评估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薛达元、张启翔、陈大庆、李顺、覃海宁、陈美兰、王建中、郑从义、周可新 10 流域水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水文局、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许振成、曾凡棠、张晓健、林奎、董林、方建德、吕小明、张恒军、赵学敏 11 单元包封密闭式填埋工艺的探索与研究 北京环卫集团环卫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 王进安、王琪、刘涛、杜巍、董路、郭强、于波、刘玉强、袁涛 12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与防控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王业耀、香宝、高吉喜、杨正礼、梁涛、陈明辉、汪太明、张林波、刘庄 13医废高温焚烧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 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上海大学、同济大学 邹庐泉、钱光人、汪力劲、羌宁、卢青、郭辉东、李娜、晏振辉、张晓星 14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制度体系设计与成果应用研究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 陈斌、赵建中、朱建平、佟羽、张治忠、景立新、隋筱婵、曹东、孔益民 15 国土生态安全格局理论、方法与实践 北京大学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刘海龙、李海龙、王思思、乔青、奚雪松、刘柯 16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多介质生态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宁夏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宁夏大学、北京大学、武汉昌宝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席北斗、张列宇、籍国东、夏训峰、赵颖、张维昊、刘锦霞、隋欣、王德全 17 青藏高原生态评估和环境保护综合规划研究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张惠远、王金南、饶胜、王夏晖、李晓兵、高吉喜、夏光、张镱锂、万军 18 高度处理净化槽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省环境经济技术国际合作中心 、大器环保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张雨田、许春莲、邹敏、向连城、丁建清、宋乾武、闵毅梅、张伟、戴建坤 19 我国铁路环境噪声影响、防治措施及管理对策研究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梁鹏、辜小安、衣化如、卢力、吴瑞、张宇、姜海波、宋鹭、赵海珍 20 重点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环境保护技术途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乔琦、万年青、毛玉如、但智钢、苍大强、姚扬、刘景洋、欧阳朝斌、扈学文 21 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场地基础术语规范、风险控制研究及履约技术支持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 李发生、丁琼、薛南冬、刘俐、颜增光、田亚静、周友亚、白利平、郭观林 22 青藏直流线路电磁环境试验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西藏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陆家榆、赵录兴、赵献民、杨立峰、鞠勇、杨勇、覃文继、甘伦、赵龙 23 中意合作污染场地评估与修复项目(一期):标准、导则和案例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姜林、李立新、宋云、周友亚、张丽娜、王峰、朱笑盈、曹云者、申德轶 24 燃煤电厂环保设施运行状态诊断与性能改进技术研究及应用 国电科学技术研究院(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刘建民、王小明、薛建明、管一明、朱林、李永生、许月阳、张荀、李忠华 25 国家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傅德黔、唐桂刚、秦承华、陈敏敏、朱媛媛、李莉娜、万婷婷、赵淑莉、王军霞 26 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海水脱硫技术研发与示范 北京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秦皇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杨东、胡文森、何强、王小明、陈玉乐、王小立、李春虎、薛军、杨俊强 三等奖 1 火电厂氮氧化物防治技术政策研究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岳涛、武雪芳、燕中凯、井鹏、左朋莱 2 北京市水环境非点源污染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 于建华、华蕾、荆红卫、鹿海峰、郭婧 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及其推广应用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罗启仕、张长波、杨洁、李青青、李忠元 4 核与辐射事故应急数据传输与采集软件和专用数据库开发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岳会国、石桂连、李雳、傅春霞、庞宗柱 5 新型生态城市系统构建技术和规模示范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包景岭、温娟、宋文华、冯真真、赵锋 6 还原造锍熔炼清洁处置重金属(铅)废料新技术 中南大学、郴州市国大有色金属冶炼公司 唐谟堂、唐国亮、艾清萍、唐朝波、陈永明 7 烧结烟气气动波脱硫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发 北京利德衡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杨文奇、严召、倪泰山、郑伟、王强 8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空间特征评估及支撑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王文杰、黄洁、张继贤、许超、张哲 9 糖蜜酒精废液综合治理零排放的研究 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广西鸿生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陈立平、陈开正、李兵、黄敏、张骥 10环保数据的发布和共享技术研究与示范 环境保护部信息中心、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徐富春、李蔚、李亮、符春艳、刘立媛 11 燃煤机组减排技术研究与智能化应用 河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刘韶林、卢允谦、马建伟、李哲、张鸿泉 12 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订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周军英、胥维昌、单正军、程迪、石利利 13 基于区域规划环境评价的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包头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傅泽强、高吉喜、姚卫华、张保生、刘景洋 14 烧结烟气多污染协同控制技术 武汉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李先旺、夏小群、樊飞勇、李啸、罗海兵 15 沼液生物药肥开发与生态网槽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沼气太阳能科学研究所 单胜道、张妙仙、黄武、曹玉成、罗锡平 16 SCR 法烟气脱硝技术的国产化研究及应用 中国华电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华电环保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孙卫民、张洁、陶爱平、胡永锋、李建浏 17 流域生态系统胁迫特征与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保护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 王桥、王文杰、潘英姿、王明翠、蒋卫国 18 工频电磁场数据实时监测及公示系统 江苏省电力公司南京供电公司、东南大学、江苏省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钱朝阳、黄学良、张德进、陈楷、王春宁 19 车载移动式污水处理装置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塘沽鑫宇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杨宗政、吴树壮、宋健、李彦启、陈晓英 20 中美联合经济研究:电力行业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分析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任勇、周国梅、李丽平、周军、陈刚 21 跨国界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研究——以佳木斯市为例 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佳木斯市环境保护局 唐丁丁、任勇、国冬梅、陈刚、涂莹燕 22 流动注射法化学需氧量自动监测技术成果转化 河海大学、江苏德林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洪陵成、黄继斌、曾令春、刘斌、卢茂超 23 大容量长距离灰渣干式输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设备研制及应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国电富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刘振强、李颖时、钟根元、夏春华、李新生 24 贵州典型汞污染土壤快速修复技术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上海交通大学 瞿丽雅、董泽琴、申哲民、王文华、赖莉 25 木聚糖酶AU-PE89 纸浆生物助漂技术 苏柯汉(潍坊)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韩威华、管叶青 26 生态水产养殖技术与环境影响示范研究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缪旭波、梁斌、张永江、李维新、陈焕根 27 上海市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管理和应用研究 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上海市环境监察总队 刘启贞、孙焱婧、孙毅、董励、叶茂 28 大型二氧化氯制备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 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周茂贤、徐萃声、兰云飞、胡少标、宋海农 29 城市景观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示范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潘涛、李安峰、梁延周、李建民、骆坚平 30 输变电工程可听噪声特性及控制技术研究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万保权、路遥、陈豫朝、干喆渊、张建功 2012年度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31 BCB 组合技术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废水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宋伟国、曹国民、盛梅、袁海明、田梅 32 果园生产性废弃物有机利用及生态调控 北京农学院 姚允聪、姬谦龙、张杰、宋备舟 33 北京市环保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研究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潘涛、孙长虹、刘桂中、王军玲、何星海 34 E-pack 绿色脱盐技术 北京紫光益天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任庆春
  • 第22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在宁颁奖
    日前,由中国工程院、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东南大学共同主办的“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二十二届颁奖大会”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举行。   大会向荣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10个奖项的100多名获奖者代表颁发了奖牌、证书和奖金。获奖者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覆盖了铁路、公路、桥梁、城市建设等领域的优秀工程技术人才 理工农医等科研院所的优秀科研人员 高等院校、重点中学的优秀学子。其中,我国土木工程界公认的最高个人荣誉奖之一——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分别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刘金砺研究员、天津大学顾晓鲁教授获得。   茅以升科学技术奖设立于1991年,包括桥梁大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铁道工程师奖、北京青年科技奖、建造师奖、铁道教育希望之星奖等十余个奖项。设立22年来,先后有2300余名相关领域杰出科技教育人才获得了该奖的各项奖励。
  •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开始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6〕41号  各有关推荐单位(专家):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的要求,现将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单位推荐和专家推荐两种方式。  (一)单位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技术专家。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15日。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的优秀项目。应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中查看)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互换 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如确有调整指标需求的,应来函申请,并附已下达指标拟推荐项目清单和申请调整或增加推荐项目的基本情况(推荐书首页),以及申请调整或增加的理由,申请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10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外国人或组织。推荐前需向我办申请推荐号和密码,申请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15日。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人(组织)。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可联合推荐1人(组织)。  2.国家自然科学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项目。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3人可联合推荐1个项目。(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指2000年起,即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后年份获奖的项目)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推荐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项目。  3.国家技术发明奖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项目。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可联合推荐1个通用项目 每人可推荐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通用项目。  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项目。  5.推荐专家要求  (1)推荐专家每人每年只能推荐1个(名)本人所熟悉专业的项目(人或组织)。3名专家联合推荐时,与推荐项目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能超过1人。  (2)推荐专家不能作为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完成人,并应回避其推荐项目所在奖种评审组的评审工作。  (3)专家推荐实行“责任推荐专家制”,3名专家联合推荐时,需明确1名责任推荐专家,由其牵头负责推荐、答辩、异议处理等工作。责任推荐专家原则上应75周岁以下。  (4)推荐前,推荐专家应征得被推荐项目完成人及其所在单位的同意,由责任推荐专家通过本人电邮向我办提出申请,申请格式见附件1,电邮标题为“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推荐申请表-所有推荐专家姓名”,申请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15日。经审核符合专家推荐条件后,由我办向责任推荐专家发送登录网络推荐系统的网址、用户名和密码。  (三)推荐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论著应当于2014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4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推荐项目的完成人。  4.2015年、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四)推荐前公示  项目(人选)应进行推荐前公示。推荐单位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推荐单位(专家)应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需按照《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推荐项目公示情况需在网络推荐截止前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国家科技奖励受理公示时,专家推荐项目除项目有关内容外,将同时公布推荐专家的相关信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及推荐意见等)。  二、推荐书填写要求  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单位(专家)按照《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要求,客观、如实、准确、完整填写。  非涉密项目的推荐单位(专家)可以于2016年12月1日起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涉密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推荐系统填写(2016年12月15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或相应专用项目委托管理单位获取),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推荐。  三、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请推荐单位(专家)按规定做好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  (一)单位推荐  推荐单位需以正式公函的方式报送推荐材料。发函要求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推荐单位应是人民政府或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等推荐单位应是部发文,社会力量设奖的推荐单位应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专用项目推荐单位将推荐材料由专人直接报送我办。专用项目除报送推荐材料外,还需向我办报送专用项目推荐书首页和项目简介各1份。  推荐单位报送的材料包括:⑴推荐函1份,内容应包括推荐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推荐项目数量和汇总表(附件2、3) ⑵纸质推荐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 ⑶专用项目推荐书及汇总表的电子版,按推荐单位统一刻录在1张光盘上。  (二)专家推荐  推荐专家报送的材料:纸质推荐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由责任推荐专家直接寄送我办。  (三)其他情况  1.推荐书项目名称与公布名填写不一致的推荐项目,推荐单位应在推荐函中说明。  2.推荐单位(专家)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4),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推荐专家签名)。  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候选人还需报送推荐书从基本情况到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共九个部分的合订本30套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还需附3套科普作品。  四、推荐时间要求  (一)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专家)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2017年1月20日上午8时截止。  2.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2017年1月21日上午8时截止。  3.协会、学会、其他推荐单位、推荐专家,2017年1月22日上午8时截止。  (二)推荐材料报送时间  2017年2月9日—10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电话:陈 阳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吴 晓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朱 清 010-68537563(专用项目)  李慧琦 010-68511852(创新团队)  通讯邮箱:nostaxxc@mail.nosta.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推荐材料”)  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 1.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推荐申请表  2.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通用项目(人选)汇总表  3.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专用项目汇总表  4.回避专家申请表  下载:  1.关于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zip  2.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手册.zip  3.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介绍.zip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6年11月4日
  • 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 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 对做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推荐
    为深化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做好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以及《关于受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规定》要求,推荐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推荐办法和要求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采取推荐单位或专家推荐两种方式。各推荐单位于2012年12月20日起可以凭用户名和密码(附件1)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http://168.160.158.231/nosta),按要求组织推荐。如专家推荐,请推荐专家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直接联系获取推荐号和密码。   (一)单位推荐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推荐指标不限,原则上每个推荐单位限推荐1人,请注重推荐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推荐指标不限,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并对我国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3. 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各推荐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推荐本地区、本部门优秀项目和人选。推荐的项目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并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相应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各推荐单位请严格按照下达指标数(附件1)进行推荐,各奖种指标不得挪用,超指标推荐的,一律不予受理。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和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类项目的推荐指标另行下达。   (二)专家推荐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每年可推荐1项(名)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人选)。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含)以上可共同推荐1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候选人(外国组织),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仅限1人独立完成的项目)。   3.197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   专家应推荐本人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的项目(人选),且每年只能推荐1次。当推荐项目(人选)出现异议时,有责任协助处理。项目公示时将公布推荐专家姓名。   (三)推荐项目和人选的基本条件   推荐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中规定的推荐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公开发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 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的整体技术应用时间应当于2010年1月31日前,并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2.推荐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如曾列入国家级计划,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后推荐。   3.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选。   推荐时间要求   (一)推荐材料截止时间   2013年1月31日前报送推荐材料,逾期不予受理。   (二)网络推荐截止时间   为了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分类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29日上午八时。   2.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和专家推荐,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0日上午八时。   3.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大型行业协会、学会,大型企业及其他推荐单位的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3年1月31日上午八时。   附件:   关于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zip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zip
  • 解读中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国务院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金额为五百万元人民币。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作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由国务院颁发证书;这两个奖项不分等级。其他三个奖项由国务院颁发证书和奖金,分为一、二等奖两个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科学发现或者技术发明的公民,对完成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可以授予特等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历届获奖情况:   2000年   吴文俊(1919— ,世界著名数学家)   袁隆平(1930— ,杂交水稻之父)   2001年   王选(1937—2006,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创始人)   黄昆(1919—2005,著名物理学家)   2002年   金怡濂(1929— ,高性能计算机领域的著名专家)   2003年   刘东生(1917—2008,著名地球环境科学家)   王永志(1932— ,著名航天技术专家)   2004年   空缺   2005年   叶笃正(1916— ,世界著名气象学家)   吴孟超(1922— ,世界著名肝脏外科学家)   2006年   李振声(1931— ,遗传学家,小麦远缘杂交的奠基人)   2007年   闵恩泽(1924— ,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   吴征镒(1916— ,著名植物学家)   2008年   王忠诚(1925— ,神经外科专家,中国神经外科事业的开拓者)   徐光宪(1920— ,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教育家)   2009年   孙家栋(1929— ,火箭和卫星总体技术专家)   谷超豪(1926— ,著名数学家)   2010年   师昌绪(192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   王振义(1924—,内科血液学专家)
  • 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公布(附名单)
    11月6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京政发〔2023〕23号)公布。公告截图《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相关规定显示,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市科学技术奖),用于奖励在本市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市科学技术奖包括以下奖项:  (一)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大发现,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重大突破,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或者生态环境效益的个人;  (二)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在科学研究中取得重要发现,推动相关学科发展,或者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中取得创新性突破,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不超过40周岁的个人;  (三)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旨在奖励同本市个人和组织开展国际科学技术交流合作,提升本市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外国人;  (四)自然科学奖:旨在奖励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个人和组织;  (五)技术发明奖:旨在奖励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在产品、工艺、材料、器件及其系统等研究开发中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个人和组织;  (六)科学技术进步奖:旨在奖励完成和应用推广创新性科技成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政府批准,授予王小云、赵晋荣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授予杨玉超、高立宁等9位青年科学家北京市杰出青年中关村奖,授予阿尔瓦罗希门尼斯卡涅特等10位外国科学家北京市国际合作中关村奖,授予“极端条件调控的基元序构量子演生新材料”等10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跨尺度场调控新型光子效应与应用”等32项成果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电动车辆宽温域动力电池主动热管控及产业应用技术体系”等5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大面积钙钛矿成膜技术及其应用”等15项成果北京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航空遥感系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29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全主动脉腔内诊疗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等96项成果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极端环境核磁共振科学仪器研制及工业应用”、“非常规油气藏长水平井快速成像探测关键技术与应用”、“静止轨道全谱段高光谱探测技术研发与应用”、““口腔锥形束CT系列成像设备研制和产业化”“硅薄膜外延设备研发及产业化”“脑细胞外间隙成像探测技术与应用”“柔性直流输电换流装备试验方法、平台研制及应用”、“基于质谱技术的内分泌代谢病精准检测平台构建与推广应用”、“高速大容量光纤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等多项仪器、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入选。获奖名单详情: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目录.pdf
  • 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公示
    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公示为保障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现将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公示于后,接受社会监督。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科技突出贡献奖2名、自然科学奖30项、技术发明奖6项、科技进步奖114项、企业技术创新奖7项和国际科技合作奖1名。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内容有异议的,可在2022年8月16日前以书面形式向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逾期不予受理。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异议材料上签署本人真实姓名。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须注明联系方式。联系方式: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023-67512538市科技局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    023-67593800联系地址:重庆市渝北区新溉大道2号生产力大厦1601室邮政编码:401147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22年7月16日附件:2021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拟奖名单(同等级奖项排名不分先后)一、科技突出贡献奖(2名)序号姓名工作单位1刘汉龙重庆大学2王学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二、自然科学奖(30项)一等奖(6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车-桥动力耦合理论及桥梁动态感知方法杨永斌重庆大学2基于神经内分泌调控的非经典途径血小板生成及其机制研究王军平、陈石磊、许杨、杜长虹、王崧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3多维异质结纳米结构的精确调控及其在能源环境中的应用张育新、董帆、张文东、孙艳娟、刘晓英重庆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4资源受限网络环境下移动数据协作传输理论与方法郭松涛、刘凯、王飞、李艳涛、刘贵燕重庆大学、西南大学5水稻小穗发育分子机制何光华、李云峰、张婷、桑贤春、王楠西南大学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特征与免疫应答规律黄爱龙、陈娟、唐霓、胡接力、龙泉鑫重庆医科大学二等奖(15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不确定因素下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理论及控制方法杨鑫松、李晓迪、张万里、曹进德重庆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2运用脑影像技术解析人脑处理冲突信息的机制陈安涛、乔垒、王祥鹏、陈振彩、庄乾西南大学3新型二维材料和纳米结构的表/界面性质和量子效应王俊忠、孟胜、孙凯、陶敏龙、熊祖洪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碳纳米材料可控改性及其光/电化学行为研究郭朝中、徐泉、陈昌国、刘瑶、徐彦芹重庆文理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大学5多尺度过渡金属自组装、固液界面调控及多场空间耦合新策略肖鹏、张云怀、李艳虹、魏锡均、欧影轻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科技大学6废油净化及油污染控制方法与应用基础理论蒋光明、姜岩、张贤明、徐新华、吕晓书重庆工商大学、浙江大学7大城市物流运输网络资源配置优化理论与方法王勇、马晓磊、刘永、许茂增重庆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8机械加工系统能耗机理及协同优化理论李聪波、李新宇、陈行政、刘飞、张超勇重庆大学、华中科技大学9群体智能系统协同控制与优化理论及方法李华青、王慧维、吕庆国、夏大文西南大学、重庆大学、贵州民族大学10复杂场景下图像和视频处理与理解高陈强、孟德宇、左旺孟、赵悦、张凯重庆邮电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11可印刷半导体的载流子输运行为及稳定性研究孙宽、唐孝生、李猛、陆仕荣、周永利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12兽药残留高灵敏分子探针检测方法研究乐涛、孙琦、张磊重庆师范大学13重要蔬菜作物花色苷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机理与种质资源创新陈国平、胡宗利、张彦杰、解巧利、李燕重庆大学、郑州大学14阿尔茨海默病先导小分子药物机制和潜在治疗靶点研究陈国俊、贺桂琼、龙艳、朱炳林、赖玉洁重庆医科大学15模块化组装DNA纳米材料构建及其协同siRNA调控肺血管重构机制研究王关嵩、钱航、尤再春、徐智、刘雪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等奖(9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矿物界面吸附和催化反应的相关机制杨刚、祝畅、王谦西南大学2不确定优化问题的鲁棒对偶理论、方法及应用孙祥凯、龙宪军重庆工商大学3非线性最优控制问题的高效算法及应用鲁祖亮、张书华、刘金魁重庆三峡学院、天津财经大学4向量优化问题的微分性和稳定性研究王其林、李小兵重庆交通大学5高效率/长寿命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的分子结构设计与性能调控姚闯、杨叶子、王金山、薄茂林、李蕾长江师范学院、盐城工学院6多物理场耦合复杂热对流及其调控机制李友荣、吴春梅、彭岚、莫东鸣、于佳佳重庆大学、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时滞复杂动态系统动力学研究李兵、宋乾坤、陈晓丰重庆交通大学8鱼类行为表达模式及环境响应机制付世建、夏继刚、付成重庆师范大学9泌尿系肿瘤进展机制与临床分子诊疗新靶标的研究苟欣、何卫阳、匡幼林、任轲、陈勇重庆医科大学三、技术发明奖(6项)一等奖(3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输电线路智能融冰装置与主动式冰灾防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蒋兴良、张志劲、舒立春、胡建林、胡琴、洪敏重庆大学、重庆广仁铁塔制造有限公司、重庆地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三元混合绝缘油变压器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廖瑞金、郝建、杨丽君、王谦、邓勇军、郭新良重庆大学、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重庆源通电器设备制造有限责任公司3复杂构型机器人流体强扰动控制关键技术及装备罗均、陈超、皮阳军、刘飞、杨毅、佘桂林重庆大学、上海大学二等奖(2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暗弱目标高精度跟踪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马晓燠、耿超、樊志华、李新阳、杨奇龙重庆连芯光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文理学院2火电煤粉锅炉富氧微油点火稳燃深度调峰技术研究与工程化应用向卫、毛名勇、罗海波、雷云红、贾益、谢作星重庆富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等奖(1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页岩储层评价关键参数高精度定量表征与动态数值模拟技术于希南、何家欢、李农、王硕亮、王丽、桑国强重庆科技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四、科技进步奖(114项)一等奖(23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航空发动机叶片力位匹配随形精密磨削技术与智能装备黄云、邹莱、张明德、杨俊峰、晏水波、李晨、郭晓东、肖贵坚、李晓明、易鹏、武鹏飞、董建民、柳智明、徐卫宏、王文玺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三磨海达磨床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国营川西机器厂、中国航发常州兰翔机械有限责任公司2超高强钢高质高效复合矫直平整成套装备关键技术与应用宋朝省、肖军、梁勋国、唐涌、田谦、李广军、罗家元、方建忠、梁新亮、徐杰、李军、谢生钢、张雄、阮加虎、杨军波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冶赛迪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赛迪装备有限公司、重庆交通大学、广西盛隆冶金有限公司、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3乘用车异响识别、分析与控制技术创新及应用李沛然、褚志刚、杨亮、罗明华、杨洋、张荣荣、周昌水、佘扬佳、张永祥、陈景昌、朱姝、王小静、郑瑶辰、蒋大勇、涂志强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锦湖日丽塑料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东华大学4微小型高精度半球谐振陀螺惯性姿态测量系统方针、方海斌、刘宇、杨勇、毛世平、余波、韩世川、雷霆、胡晓东、彭凯、谭文跃、徐思宇、周强、贺海平、覃施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5基于工业互联网的铁区一体化智能管控平台及应用肖学文、王国胤、王刚、王劲松、吕学伟、孙小东、谢皓、李国权、史元春、张勇、裴斌、卢学云、苏晓杰、罗禺、赵宽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6物联网大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及应用向涛、廖晓峰、刘利军、张晓琴、刘明、余翼龙、邓绍江、王磊、郭坤银、葛永新、杨吉云、郭尚伟、陈泌文、蒋文学、李杰重庆大学、中冶赛迪重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云计算投资运营有限公司7新型高性能镁合金及表面功能涂层制备技术与应用陈先华、冯立、潘复生、文陈、佘加、王国超、张家强、范洪涛、李建波、白晶莹、陈奇海、刘婷婷、杨鸿、刘涛、马亮重庆大学、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西南大学、山西银光华盛镁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昱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8尼龙66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及工业化应用陈恩之、赵风轩、谢华林、苗迎彬、陈东生、张银杏、姜曦、张楠、高洪生、卫维剑、全涛、李宁、张传礼、李全、卢国胜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长江师范学院、华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赛鼎宁波工程有限公司9智能协同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李云、庄宏成、王昭诚、何小祥、陈卓、吴广富、张洁涛、裴二荣、李彦、鲜永菊重庆邮电大学、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重庆理工大学10结构状态智能监测与控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蒲华燕、赵晶雷、秦毅、孙翊、刘文光、王敏、丁基恒、吴智政、刘宏月、巫金波、柏厚义、徐志、元书进、陈锐、易进重庆大学、上海大学、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武汉普创数据科技有限公司11新型非易失存储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在边端设备中的应用刘铎、谭玉娟、陈咸彰、乔磊、毕秀丽、楚一兵、方晓帆、任骜、汪成亮、王思野、龙林波、杨朝树、张润宇、刘人萍、任津廷重庆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第五0二研究所、重庆邮电大学、深圳市领存技术有限公司、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邮电大学12四川盆地碳酸盐岩气田水侵规律及防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戚志林、李熙喆、黄小亮、严文德、王飞、党录瑞、刘永辉、付德奎、胡勇、宿亚仙、郭振华、方飞飞、高树生、李继强、袁迎中重庆科技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西南石油大学13含瓦斯地层动力灾害智能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技术与应用姜德义、赖成军、魏立科、蒲源源、谢晶、王翀、贾家银、李小双、李耀家、任康、任奕玮、杜俊生、郝仁轩、袁强、沈仕宇重庆大学、重庆中环建设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中冶成都勘察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齐鲁理工学院14山区公路滑坡多场监测、预警与防治关键技术任青阳、何思明、徐洪、夏毓超、朱海明、刘元雪、邢荣军、陈斌、陈立川、关瑞士、王飞飞、唐菲菲、郑仕跃、林娜、王礼刚重庆交通大学、中海建筑有限公司、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15山地城市复杂城区环境公轨交通两江桥隧建设关键技术王福敏、耿波、李闯、向中富、靳晓光、刘大生、黄福伟、尚军年、丁浩、刘亢、王鹏、王民、袁佩、高利军、刘杰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万桥交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全通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16智能汽车端云一体化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何举刚、许庆、贺刚、高锋、易纲、梁锋华、高博麟、刘铜阳、蔡春茂、余凯、万凯林、袁朋、刘涛、刘于、李林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17古建筑木结构性态分析与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杨庆山、杨娜、薛建阳、袁建力、李铁英、王娟、李胜才、刘纲、沈达宝、罗绍湘、张风亮、魏剑伟、常鹏、刘远坚、任毅敏重庆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扬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18山地环境复杂形体超高层建筑建造关键技术及应用华建民、任志平、朱立刚、王辉、张兴志、吴小春、黄乐鹏、戴超、武雄飞、侯春明、杜福祥、陈景、申雨、刘军、曹亚军重庆大学、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奥雅纳工程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深圳装饰有限公司19肝脏重大疾病腹腔镜外科治疗体系的建立及应用郑树国、李建伟、张雷达、谢传明、陈健、王小军、冯晓彬、别平、王曙光、马宽生、田峰、李雪松、夏锋、曹利、曹永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脆李系列新品种选育及熟期调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熊伟、黄明、曾明、孔文斌、寇琳羚、何桥、向芳、周贤文、何才智、李伟、顾维、张勋、付世军、李相进、唐君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开州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重庆市万州区果树技术推广站、重庆市万州区金土地果业发展有限公司21优质耐热抗病水稻恢复系Q恢28创制与应用王楚桃、钟世良、刘剑飞、朱子超、欧阳杰、何永歆、李贤勇、蒋刚、黄中伦、李顺武、熊英、唐世义、陈磊、刘希忠、王骞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22重庆市中药资源调查与多维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瞿显友、钟国跃、刘正宇、刘翔、张军、银福军、王昌华、林茂祥、舒抒、韩如刚、喻本霞、廖光平、张植玮、金江群、危永胜重庆市中药研究院、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23《长江三峡天然药用植物志》陈绍成、谭君、赵欣、柯剑鸿、石燕红、易思荣、戴传云、杨粮菊、江波、熊有明、蒲盛才、李柏群、任彦荣、张涛、况刚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长江师范学院、重庆市万州食品药品检验所、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二等奖(46项)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1功能性发酵乳制品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张凤、王鹏杰、周鑫、蒋源渊、王静、易若琨、黄家强、唐甜、赵亮、陈红重庆市天友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兔肉营养特征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李洪军、王永康、谭宏伟、贺稚非、景开旺、张宇昊、张晶、夏杨毅、索化夷、刘英西南大学、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阿兴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兔管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3真菌微菌核生防产品创制与应用技术
  • 科技部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科技部关于印发《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奖〔2023〕11号各有关单位: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规范健康发展,科技部研究制定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科 技 部2023年2月6日  (此件主动公开)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引导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社会科技奖)规范健康发展,提高社会科技奖整体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功勋荣誉表彰条例》《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科技奖指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称设奖者)利用非财政性经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面向社会设立,奖励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以及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活动中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组织的经常性科学技术奖。  第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科学技术奖:  (一)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目标考核、责任制考核;  (二)属于业务性质的展示交流、人才评价、技能评定、水平评价、信用评价、技术成果评定、学术评议、论文评选、认证认可、质量分级等资质评定、等级评定、技术考核,以及依据各类标准等进行的认定评定;  (三)属于比赛竞赛类、展览展会类、信息发布类的评选;  (四)以本单位内部机构和工作人员为对象的评选;  (五)以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为目的的评选。  仅以科技管理、科技服务和图书、期刊、专利、产品、视听作品等为对象的评选,以及与科学技术不直接相关的奖励活动,按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管理。  第五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家精神,遵循依法办奖、公益为本、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道路。  (一)坚持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突出奖励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  (二)坚持学术性、荣誉性,控制奖励数量,提升奖励质量,避免与相关科技评价简单、直接挂钩;  (三)坚持“谁办奖、谁负责”,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履行维护国家安全义务,不得泄露国家秘密,不得损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第六条 面向全国或者跨国(境)的社会科技奖由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等协助做好有关工作。  面向区域的社会科技奖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进行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组成咨询委员会,支撑社会科技奖的监督管理决策。第二章 奖励设立  第七条 国家鼓励国内外的组织或者个人设立科学技术奖,支持在重点学科和关键领域创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奖项,鼓励面向青年和女性科技工作者、基础和前沿领域研究人员设立奖项。  设奖者应当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第八条 设奖者应当委托一家具备开展科学技术奖励活动能力和条件的非营利法人作为承办机构。设奖者为境内非营利法人的,可自行承办。设奖者为境外组织或者个人的,应当委托境内非营利法人承办,并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承办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熟悉科学技术奖励所涉学科和行业领域发展态势;  (二)在有关部门批准的活动地域和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  (三)遵纪守法、运作规范,组织机构健全、内部制度完善,未被有关部门列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社会组织活动异常名录或者严重违法失信名单等。  承办机构负责社会科技奖的日常管理、评审组织等事宜,不得再以任何形式委托第三方承办或者合作承办。  第九条 设奖者或者承办机构应当及时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设立科学技术奖有关情况,并按照要求提供真实有效的材料。  书面报告原则上应当包含征询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等对设奖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情况,并包括以下内容:  (一)设奖目的以及必要性、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资金来源、奖励范围与对象、奖励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与已有同类社会科技奖的差异说明。  第十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制订奖励章程,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强调奖项学术性和荣誉性,避免与相关科技评价简单直接挂钩,并明确以下事项:  (一)设奖目的、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资金来源、奖励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奖励范围与对象;  (三)奖项设置、评审标准、授奖数量等;  (四)组织机构、受理方式和评审机制等;  (五)奖励方式;  (六)争议处理方式;  (七)撤销机制和罚则等。  第十一条 奖励名称应当符合设奖宗旨,与承办机构性质相适应,科学、确切、简洁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冠以“国家”、“中国”、“中华”、“全国”、“亚洲”、“全球”、“国际”、“世界”以及类似含义字样,名称中带有上述字样的组织设奖并在奖励名称中使用组织名称的,应当使用全称;  (二)不得使用与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科学技术奖或者其他已经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国际知名科技奖相同或者容易混淆的名称;  (三)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不得侵犯他人权益,以组织名称、自然人姓名以及商标、商号等冠名的,应当取得合法授权;  (四)以功勋荣誉获得者(“共和国勋章”、“七一勋章”、“八一勋章”、“友谊勋章”等勋章获得者,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单独或者联合授予的荣誉称号获得者)姓名冠名的,还应当经国务院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有关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具有与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相适应的资金来源和规模,在奖励活动中不得直接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资金使用应当相对独立,专款专用。  第十三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科学设置,并符合以下要求:  (一)承办机构在同一学科或者行业领域承办的奖励,应当做好统筹设计,注重精简规范;  (二)下设子奖项不得超过一级,各子奖项间应当界限清晰;  (三)设立奖励等级的,一般不得超过三级,对作出特别重大贡献的,可以授予特等奖;  (四)按照少而精的原则,严格控制授奖数量和比例,合理设置不同奖励等级授奖数量。第三章 奖励运行  第十四条 承办机构应当通过固定网站或者其他公开渠道如实公开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奖励章程、办公场所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媒体监督。  第十五条 承办机构应当建立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奖励受理、评审、监督等机制,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 承办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科技保密审查机制,通过不涉密承诺等方式,确保不得受理涉及国防、国家安全领域的保密项目及其完成人参评社会科技奖。  第十七条 承办机构应当在奖励活动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坚持分类评价,完善同行评议,遵循科技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建设。  承办机构应当设立由精通相关学科或者行业领域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科学道德的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审专家应当独立开展奖励评审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不得利用奖励评审牟取不正当利益。  第十八条 社会科技奖应当坚持公开授奖制度,鼓励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奖励方式。授奖前应当征得拟授奖对象的同意。  第十九条 社会科技奖宣传应当以促进学科发展或者行业科技进步、推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等为目的,强化荣誉导向。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  第二十条 社会科技奖如遇变更奖励名称、设奖者、承办机构、奖项设置、授奖数量和奖励周期等重大事项,承办机构原则上应当征询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业务主管单位等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后,及时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并提供相关的变更材料。  第二十一条 社会科技奖决定停办,承办机构应当在停办时主动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书面报告。第四章 指导服务  第二十二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社会科技奖的设立、运行提供政策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社会科技奖规范化发展。  第二十三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具备一定科技评审力量、资金实力和组织保障的社会科技奖向国际化方向发展,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奖项。  第二十四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鼓励代表性较强、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科技奖承办机构共同制定发布社会科技奖设立和运行团体标准,引导推动行业自律。  第二十五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根据书面报告情况,编制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社会科技奖目录,向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备案后,在统一的社会科技奖信息公开平台上公布目录。  社会科技奖目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六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运行规范、社会影响力大、业内认可度高的社会科技奖适时组织重点宣传或者专题报道,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过定期评价和及时监督相结合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公开举报受理渠道,接受监督举报,发挥社会监督、公众监督、行业监督、部门监督的作用,形成监督合力。  第二十八条 承办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向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送上一年度社会科技奖活动开展情况。  第二十九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社会科技奖评估,并公布评估结果。  第三十条 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对发现的异常甚至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调查处理,必要时提请全国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实施部门联合惩戒,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一)未按照要求提交变更报告、年度报告的;  (二)未按照要求进行奖励信息公开的;  (三)未按照奖励章程开展奖励活动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尚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从社会科技奖目录移除、通报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查处等处理。  (一)存在本办法第三十一条情形,拒不整改的;  (二)存在虚假宣传误导社会公众的;  (三)违法收取或者变相收取费用的;  (四)有其他违法违规行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第三十三条 以科学技术奖名义设立但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奖励活动,按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办法,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科技奖管理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办法发布前已经设立的社会科技奖,应当按照本办法要求对照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整改。
  • 2013年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工作开始
    自2001年起,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授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立了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奖一次。该奖项面向全国仪器仪表领域,目前是国内仪器仪表学科和产业领域公认的权威奖项。   2013年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工作现已开始,请各单位做好项目申报准备工作,认真选出优秀项目进行申报。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次评奖活动设立的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奖项有:   1、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2、科技创新奖;3、科技成果奖;4、优秀产品奖   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定的奖项,将在今年8月27日举办的MICONEX&rsquo 2013的开幕晚宴庆典上颁发证书和奖牌,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还将每项颁发奖金叁万元。   (二)科学技术奖奖励范围和要求   1、科技成果具有原创性,或创新的技术是国内外前所未有的 2、技术成熟,经一年以上实践,或创新具有特别显著的实用性和可推广性 3、具有明显的技术进步作用,技术经济综合指标优越 4、已获得国家创新专利。5、根据项目成果的价值和影响评定一、二等奖。   (三)科技创新奖奖励范围和要求   1、科技成果的关键技术是独创的,或者虽然国内外已有,但其相关创造性技术内容尚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也未曾公开使用 2、技术成熟,经一年以上实践,具有显著的实用性 3、具有技术进步作用,技术经济综合指标明显 4、已获得国家创新专利。   (四)科技成果奖奖励范围和要求   1、为促进仪器仪表科学技术成果的进步与发展,提高仪器仪表科研、产品和生产力水平而进行的研究、开发、设计和试验所产生的具有创造性和实用价值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等方面重大科技成果项目。技术上必需有重要创新,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推动仪器仪表科技进步有显著作用。项目经一年以上应用,具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为推动决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的软科学研究项目和标准项目。软科学研究项目完成后必需发表一年以上,其研究成果被有关杂志、文章、论文、书籍引用或被有关部门采纳、使用,并产生较好的效益 标准项目必需正式颁布实施一年以上,并产生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优秀产品奖奖励范围和要求   1、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作用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的优秀产品项目 2、工程化、产业化和推广的优秀产品,其技术水平应当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以上 3、工程化优秀产品项目应经批量生产验证,产业化优秀产品项目应形成相应的生产规模 4、科技成果推广的优秀产品项目应在该领域得到较为广泛应用 5、对仪器仪表科技进步产生了较大影响,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六)申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包括上述四类奖项)需填写《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申报表》,并准备以下附件:   1、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验收报告(或评审报告、评估报告、专利授予证书等) 2、已获经济效益证明(需盖财务公章),用户使用证明和社会效益证明(由用户提供) 3、其他与项目有关的材料。   要求申报表及其附件按上述顺序一并装订成册,一式两份。凡已获得过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各类奖项的项目不再申报。具体申报程序和要求,请参阅我会网站:www.cis.org.cn/表彰奖励/科学技术奖   (七)本次仪器仪表科学技术奖项评奖活动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不收取任何费用。   (八)本次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日期从即日起,至2013年7月15日止。   申报单位请于截止日期前按(六)规定的申报材料报送或邮寄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逾期一律不予受理。   (九)奖励办公室受理项目申报并进行形式审查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本着科学、公正、独立的原则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由国内仪器仪表界知名专家和行业权威人士组成。   (十)获奖项目将由我会汇集作为仪器仪表学科领域重大科技进展向有关政府部门上报,并向社会发布和向用户推荐。   (十一)希各单位抓紧时间,踊跃申报,如实展示本单位的科技和产品水平,为加快仪器仪表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仪器仪表的综合实力和水平,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项目申请表见相关附件下载.doc
  • 科技部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
    科技奖励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激励科技创新的基础制度,是国家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的重要组成。2017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明确国家科技奖励由“推荐制”调整为“提名制”。近日,科技部在总结近年来提名制试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和吸收科技界意见建议,印发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以下简称《提名办法》)。《提名办法》对提名资格、提名程序、提名要求、纪律与处罚四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在突出提名导向方面,《提名办法》提出两点新要求:一是强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应当坚持“四个面向”,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强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激励,鼓励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强化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支持。二是强调创造性贡献。提名者应当提名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仅从事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或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首席科学家等领军技术专家的除外。《提名办法》规定,具备提名资格的专家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含)以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项目的第一完成人。《提名办法》全文如下: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办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实行提名制度,不受理自荐。为明确提名职责和提名方式,优化提名流程,规范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符合相关规定的专家、组织机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等(以下统称提名者)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活动。  第三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应当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遵循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奖励工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奖励对科技创新的激励作用,体现时代性、先进性和代表性,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四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应当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紧密结合,加强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激励,鼓励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强化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的支持。  第五条 提名者应当坚持以德为先,以学术水平为重要标准,秉持科学精神,弘扬良好作风学风,按照《条例》等规定对候选人的政治、品行、水平、作风、廉洁等情况进行审核,严格履行提名、答辩、异议和信访处理等责任。  第六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不受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干涉,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纪检监察部门和社会监督。  第七条 科技部负责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活动的组织工作,相关具体工作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公室)承担。   第二章 提名资格  第八条 具备提名资格的专家(以下简称提名专家)包括: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以下简称最高奖获奖者);  (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不含外籍院士);  (三)2000年(含)以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及以上,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及以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以上项目的第一完成人(以下简称第一完成人)。  最高奖获奖者年龄不受限制,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第一完成人年龄不超过70岁。  提名专家应当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模范践行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诚信。  第九条 具备提名资格的组织机构包括:  (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  (二)熟悉学科或者行业领域发展态势、社会声誉良好、管理规范的全国学会、行业协会等,一般应当承办面向全国的社会科技奖。由科技部在听取相关部门意见、开展第三方评价等基础上确定组织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实施动态调整。  第十条 具备提名资格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包括:  (一)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部门;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团、处)可以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第十一条 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仅由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中央军事委员会科学技术部门或地方政府提名。  第三章 提名程序  第十二条 奖励办公室应当在每次提名工作开始前向社会公开发布通知启动提名工作,明确提名原则、重点和程序等要求。提名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应当不早于提名工作通知发布之日起30日后。  第十三条 组织机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以下统称提名单位)应当建立规范的遴选机制,提名前以适当方式征求不少于5名相关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审核后择优限额提名。  第十四条 提名者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标准和条件,提出对奖励种类和等级的建议,各奖种获奖者和奖励等级由评审组织审议决定。  第十五条 提名者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确保支撑提名的数据、指标、学术成果、候选者贡献以及其他证明材料完整属实,并客观反映学术价值、应用情况和经济社会效益等。提名者应当就候选人政治、品行、作风、廉洁等情况听取其所在单位意见,候选人所在单位应当在征求相关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审核把关。  第十六条 候选者所在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在本单位范围内对候选者基本情况等进行公示。组织机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名的,提名单位一般应以适当方式进行公示,专家提名的由奖励办公室组织公示。经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在规定的时间内处理完毕且不影响提名的,方可提名。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在适当范围内公示。第四章 提名要求  第十七条 提名专家每人每个评审周期可以提名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一般应当由3名院士或者5名专家(第一完成人或院士)联合提名,列第一位者为主责专家,与候选人同一法人单位的提名专家不得超过1人。最高奖获奖者可以独立提名;候选人仅为1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奖或技术发明奖项目,可由1名院士独立提名。  第十八条 提名专家不得作为同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不得参加本人提名项目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  第十九条 提名专家应当在本人熟悉的学科领域内提名。组织机构原则上在本学科、本行业范围内限额提名,有关部门原则上在本部门、本系统范围内限额提名,地方政府原则上在本地区范围内限额提名。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可指定其负责科技工作的职能部门组织提名工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可指定有关机构组织提名工作。  第二十一条 提名者应当提名真正作出创造性贡献的科学家和一线科技人员,仅从事组织领导、行政管理或辅助服务的人员不得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首席科学家等领军技术专家的除外。同一提名项目的候选者应当按照贡献大小排序。  第二十二条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严格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保密管理。除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外,其他提名材料不得含有涉密内容。  涉及国家安全的保密项目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其实施条例、《军队保密条例》和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提供由具有相应定密权限的单位出具的审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 在科学技术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相关个人、组织不得被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  (一)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危害人体健康、违反伦理道德的;  (二)有科研不端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被禁止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  (三)有科技部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二十四条 同一候选人或同一科学技术内容不得在同一年度被重复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二十五条 提名者和候选者应当按要求参加评审过程中的答辩工作。专家联合提名的,由主责专家参加答辩,如主责专家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参加答辩,可指定1名提名专家代为参加;组织机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提名的,可由提名单位委托1名专家代表参加答辩。  第二十六条 在异议和信访处理过程中,提名者应配合奖励办公室进行调查核实,由奖励办公室依规组织审核处理。其中,专家联合提名的由主责专家牵头承担相关工作。相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调查核实工作,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第五章 纪律与处罚  第二十七条 提名者在提名工作中应当严格遵守有关工作纪律,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不得索取或接受有关单位或个人的任何财物,不得利用提名者身份谋取任何不正当利益,不得进行任何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  第二十八条 提名者未按照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履行相关责任的,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等有关规定,由科技部视事实、情节、后果和影响分别给予以下处理:  (一)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给予通报批评、一定期限内暂停其提名资格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二)对未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规定承担答辩及调查核实责任的,给予通报批评、一定期限内暂停其提名资格等处理。  第二十九条 提名者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提名工作过程中收取费用、索取或接受财物、利用提名者身份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活动的,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由科技部视事实、情节、后果和影响给予通报批评、暂停2至10年直至取消其提名资格等处理,并由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三十条 候选者及有关单位或个人应当按要求如实向提名者提供相关材料,不得进行任何可能影响提名公平公正的活动。  第三十一条 候选者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规定的,按照《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科学技术活动违规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科学技术活动评审工作中请托行为处理规定(试行)》等有关规定,由科技部视事实、情节、后果和影响给予以下处理:  (一)对未按要求如实向提名者提供相关材料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参评资格、2至10年内禁止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等处理。  (二)对进行可能影响提名公平公正活动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参评资格、2至10年内禁止参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等处理,并由相关责任人所在单位或相关责任单位主管部门依法依规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科技部建立提名者和候选者科研诚信严重失信“黑名单”制度,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的个人、组织,记入科研诚信严重失信行为数据库,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科技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已经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推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3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8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730项。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形式审查,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不合格,不予受理。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形式审查合格的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26项(含所在学科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及学术贡献、论文论著目录),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83项(含所在专业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主要完成人、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716项(含所在专业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广应用情况)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www.nosta.gov.cn)同时公布。   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4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其身份予以保护。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联系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   附件: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   相关新闻专题:盘点“十一五”仪器及检测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已经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个人推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88项(通用项目151项,专用项目3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02项(通用项目474项,专用项目128项)。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形式审查,4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推荐材料不合格,不予受理。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形式审查合格的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4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49项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464项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http://www.nosta.gov.cn)同时公布。专用项目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4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3年3月19日
  • 1773项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示
    p   2020年3月24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布公告。根据公告内容,当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已结束,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共收到有关单位和专家提名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33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333项(通用项目266项,专用项目6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135项(通用项目952项,专用项目183项)。 br/ /p p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项目共计1773项。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33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25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以及93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在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公布。对形式审查合格予以受理的6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18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p p   形式审查不合格项目19项不予受理,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通用项目)。提名单位撤回提名9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通用项目)。 /p p   自受理项目公布之日起3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提名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 /p p   联系方式: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请注明:异议材料) /p p   邮政编码:100045 /p p   详细内容请查看如下附件: /p p    a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20slxmgb/showProject.html" target=" _blank" 附件: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 /a /p p br/ /p
  • 2012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日举行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   1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郑哲敏院士(左)与王小谟院士当日在人民大会堂交谈。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奖励大会上,中国2012年度五大国家级科技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一一揭晓并颁奖。 郑哲敏王小谟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据中国政府网1月18日消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授予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郑哲敏院士(左)、王小谟院士(右)   国务院批准,授予“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飞机钛合金大型复杂整体构件激光成形技术”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等74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嫦娥二号工程”等3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2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特色热带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等187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美国化学家理查德杰尔等5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郑哲敏院士、王小谟院士及全体获奖者学习,自觉弘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郑哲敏简历   著名力学家、爆炸力学专家。早期在水弹性力学研究中取得成就。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 业。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 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 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1993年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1924年10月2日 生於山东省济南市   1943~1947年 西南联合大学电机工程系及机械工程系学习,获工程学学士学位   1947~1948年 任清华大学助教   1948~1952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学习,先后获科学硕士、理学博士学位   1952~1954年 任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   1955~1956年 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6~197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弹性力学组组长,第四研究室副主任,爆炸力学研究室副主任、主任   1978~1989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82~1986年 任力学学报主编   1986年~ 兼任中国科学院海洋工程中心主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理事、大会委员会委员   1988年~ 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主任   王小谟简历:   王小谟 (1938.11.11-- ) 雷达工程专家。上海市金山县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学院。电子工业部电子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信息产业部科技委副主任。   60年代创造性提出脉内扫描方法,使雷达系统大大简化。   70年代担任JY-8雷达主持设计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动化引导雷达。   80年代主持设计的JY-9雷达,具有较好的低空性能,在国外的演习和综合评分中名列前茅,获得了国内外多部订货,是国际上优秀低空雷达。从事雷达科研30余年,设计研制了多种型号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雷达,尤其在三坐标雷达和低空雷达方面卓有建树,为国家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为军事电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分别获1986年、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主要论文有《计算机模拟试验法-雷达发展概率的计算》、《三坐标雷达的最佳设计》等。
  • 2014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启动
    日前,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正式启动。请各推荐单位将推荐项目公示情况在4月22日前随推荐材料一并报送市奖励办。 各推荐单位: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政府奖励的导向作用,激发首都科技创新活力,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正式启动。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将通过强化政策引导,突出三个注重,一是注重科技与经济结合,重点奖励解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并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重点奖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成果,关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相结合产业的成果 二是注重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惠及民生,重点奖励解决政府重大需求,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改善民生,产生了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 三是注重企业作为创新主体,重点奖励在京落地转化的重大科技成果,重点奖励在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体系建设中产生的重大成果,关注人才团队及其创新成果。   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要求,将2014年度推荐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推荐办法和要求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采取推荐单位推荐的方式,各推荐单位使用原推荐单位代码和密码登陆&ldquo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rdquo (网址:http://www.bjjlb.org.cn),按要求组织推荐。推荐系统于2014年3月11日开通,具体操作步骤请详细阅读&ldquo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使用说明&rdquo (附件1)。   为保证推荐项目材料的真实和准确,加强社会监督的力度,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网站或公告栏内公示本单位本年度推荐项目的基本情况,并要求项目主要候选人所在单位同样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过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推荐,公示期均要求7天以上。请各推荐单位将推荐项目公示情况在4月22日前随推荐材料一并报送市奖励办。(推荐项目公示情况说明及公示格式见附件2)   2013年撤项项目及2012、2013年连续两年推荐但未获奖项目本年度不能以相关技术内容再次推荐。   二、申报推荐书填写及附件要求   申报推荐书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单位按照《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以下简称&ldquo 推荐工作手册&rdquo ,可在市奖励办网站下载)要求认真填写,重点突出推荐项目的重要科学发现、主要技术发明或者科技创新内容。申报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可靠,文字描述准确、客观。   申报推荐书要求上传电子版附件,以JPG、PDF格式,按&ldquo 主要附件目录&rdquo 序号顺序在网上提交,两种格式的文件总数量不得超过45个,附件总大小不得超过15M。要求一个PDF或JPG文件只能有一个独立内容。   推荐项目要求整体应用1年以上(基础研究类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科普类作品发表要求1年以上),时间节点为2013年3月31日 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的,应在2013年3月31日前获得主管行政机关的相关许可证。具体要求详见&ldquo 推荐工作手册&rdquo 各类申报推荐书填报说明。   三、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请推荐单位按相关规定认真做好201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的遴选、推荐材料的审核及报送工作。   书面推荐材料包括:①推荐书1套(原始件) ②推荐项目汇总表(从推荐系统中导出)一式4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 ③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普类项目需附3套科普作品。   对推荐项目的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请填写&ldquo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回避申请表&rdquo (格式要求见附件3,须详细说明提请回避的理由),并装袋密封,随推荐材料一并报送。   书面推荐材料具体要求:①申报推荐书(主件)不超过60页,附件材料不超过45页,超过页数不予受理 ②书面材料一律采用A4纸,建议双面使用 ③申报推荐书及各附件合订成册(不需另加封面),用彩页隔开。装入纸质档案袋,并在档案袋封面加贴&ldquo 装袋标识&rdquo (装袋标识直接从推荐系统导出并打印)。   四、推荐截止时间   1.为保障网络推荐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按单位类型分别确定各推荐单位网络推荐截止时间,请推荐单位按照要求做好网络推荐工作,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1)区县科委等推荐单位网络推荐工作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7日   (2)院所类推荐单位网络推荐工作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9日   (3)高校类推荐单位网络推荐工作的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11日。   2.书面推荐材料报送截止日期为2014年4月22日,逾期不予受理。   五、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总机:66188227、66186832、66187932、66189235   书面材料受理部门电话分机:   综合部:602、603   业务部门电话分机:   高技术产业部:604、605、606   现代服务业部:607、608   农业与社会发展部:609、610、611。   受理地点: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路7号院2号楼二层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申报推荐系统技术支持电话:58858688转830   附件:1、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使用说明.doc   2、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候选项目公示情况说明.doc   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回避申请表.doc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4年2月25日
  •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结果揭晓
    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国发〔20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决定,对为我国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奖励。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国务院批准并报请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授予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务院批准,授予“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等41项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授予“高温/超高温涂层材料技术与装备”等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授予“良种牛羊高效克隆技术”等63项成果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授予“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TD-LTE)关键技术与应用”等2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授予“嫦娥三号工程”等20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授予“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的选育技术及应用”等149项成果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授予凯瑟琳娜科瑟赫英郝斯教授等5名外国专家和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全国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赵忠贤院士、屠呦呦研究员及全体获奖者学习,继续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优良传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务院  2017年1月2日
  • 专家可推荐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p   为进一步深化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专家的作用,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关于深化科技奖励改革的精神,逐步探索扩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渠道,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研究制定了《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附件1)。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一、推荐要求 /p p   (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 /p p   请注重推荐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家。 /p p   (二)国家自然科学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个候选项目。(注: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是指2000年起,即自1999年国务院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以后年份获奖的项目) /p p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推荐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6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候选项目。 /p p   (三)国家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个候选项目。 /p p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3人(含)以上可联合推荐1名候选人(组织)。 /p p   请注重推荐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候选人或外国组织。 /p p   (五)其他注意事项 /p p   1.每位专家每年度只能推荐1项(名)本人所熟悉专业的候选项目(人或组织)。推荐前需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的要求向我办提出申请,申请截至日期为2015年12月30日。 /p p   2.推荐专家必须要求被推荐者按照《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规定进行推荐前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公示情况需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 /p p   3.国家科技奖励受理公示时,除项目有关内容外,将同时公布推荐专家的相关信息(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学科专业及推荐意见等)。当候选项目(人)出现异议时,推荐专家应协助处理异议问题。 /p p   二、被推荐者的基本条件 /p p   候选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 p   1.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主要论文论著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3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p p   2.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推荐。 /p p   3.项目完成人同一年度内参加各奖种的评审不能重复,即同一人只能作为一个候选项目的完成人参加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的评审。 /p p   4.2014年、2015年获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被推荐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时,不能作为前三完成人。 /p p   三、推荐书填写要求 /p p   推荐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推荐专家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科奖字〔2015〕49号,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和《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的要求填写,推荐书应当完整、真实,内容要准确、客观。 /p p   非涉密项目需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和推荐。涉密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推荐系统(2015年12月31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获取)填写,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推荐。 /p p   四、推荐材料报送要求 /p p   1.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推荐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可直接寄送我办,涉密项目的纸质材料需由专人报送我办。涉密项目除报送纸质材料外,还需向我办报送推荐书首页和项目简介各1份,以及推荐书电子版光盘1张。 /p p   2.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需报送推荐书原件1份,推荐书主件(从候选人基本情况到候选人工作单位意见共九个部分)30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需附3套科普作品。 /p p   3.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2),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由推荐专家签字确认。 /p p   4.网络推荐截止时间为2016年1月27日上午8时,推荐材料报送时间为2016年1月28日—29日(以寄出邮戳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p p   五、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及电话:陈 阳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p p   吴 晓 010-68598395(通用项目) /p p   朱 清 010-68537563(专用项目) /p p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p p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专家推荐材料”) /p p   邮政编码:100045 /p p   附件:1. a href="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 amp contentID=1217" target=" _blank" title=" " 专家推荐国家科学技术奖试行办法 /a /p p   2. img src=" /admincms/ueditor/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512/ueattachment/541037ab-607a-4013-a731-c93e03799b5a.doc" style=" line-height: 16px " 回避专家申请表.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5年12月8日 /p p br/ /p
  • 4项成果大奖!广州海关技术中心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
    2022年4月1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发2021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全省海关系统共有4项成果获奖,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获奖3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是广东省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奖项,代表广东省科学技术的最高水平。据悉,2021年度共收到提名1031项,共评选出180项各级各类奖项,总体获奖率18.9%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广州海关技术中心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奖励的项目吧。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进出口水果重要病虫害检疫关键技术及应用》广州海关技术中心植物检疫研究所马骏研究员项目团队针对我国进境水果来源复杂、疫情风险较大,以及受国外技术性贸易政策限制,造成出口水果受阻等技术需求,构建了以“凭证标本-形态学鉴定-分子条形码检测”为一体的进出口水果检疫性病虫害检测鉴定技术体系,创建了以辐照、低温熏蒸和热处理为主体的水果疫情多元化除害处理新技术和指标体系,并推广应用。该研究成果突破了进境水果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技术储备不足,难以快速精准鉴定的技术瓶颈,有效缩短了水果病虫害检疫鉴定周期,多次开展进出境水果检验检疫技术培训班,提升一线口岸从事水果检验检疫的一线执法和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为推动解决我国水果双边贸易争端,提高通关速度,为外来水果入侵病虫害的预警防控、保障与促进我国水果的出口贸易提供技术支撑。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获授权专利1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共发表论文67 篇,其中SCI论文23篇出版专著5部2《保健食品和重要民生食品高关注风险物质筛查技术集成及应用》广州海关技术中心食品与化妆品检测研究所陈文锐研究员项目团队针对问题多发的保健食品和蔬菜、水果、乳制品、油脂、肉类等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民生食品,运用质谱、色谱、光谱等多种先进技术,对多种高关注风险物质进行了筛查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研究成果三年来应用于大湾区食用农产品监控抽检样品,技术上保证了广东省食用农产品的顺利输出和内销。项目成果提升了海关技术实力,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保健食品和重要民生食品质量安全,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为海关总署、市场局等监管部门制定风险监控提供有益参考,产生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11项获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共发表论文39篇出版专著2部3《口岸生物安全高风险因子快速鉴定与精准检疫技术研究及应用》广州海关技术中心卫生检疫研究所师永霞主任医师项目团队针对口岸输入性新发烈性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国内首次分离了裂谷热病毒和MERS病毒,成功检出了广东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全国首起输入性家庭聚集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全国首次检出基孔肯雅病毒和寨卡病毒混合感染病例等。项目提高了全国实验室对输入性传染病的检测水平,为口岸重点关注的输入性传染病早期筛查、有效监测和控制输入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依据,对口岸科学制定防控措施、及早地发现重大输入性传染病在国境口岸的传入及保护我国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制定行业标准6项获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共发表论文48篇出版专著3部开发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核酸检测等29种商业化检测试剂盒文稿:魏霜编辑:管海君审校:技术中心“技语”工作室
  • 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开始提名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科奖字〔2017〕44号 /p p   各有关单位(专家): /p p   根据《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的精神,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附件1)等有关规定,现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提名要求 /strong /p p   (一)专家提名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提名1人(组织)。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可联合提名1人(组织)。 /p p   2.国家自然科学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提名1个项目。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第一完成人:3人可联合提名1个项目。 /p p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提名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项目。 /p p   3.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每人可提名1个项目。 /p p   (2)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一等奖及以上)第一完成人:3人可联合提名1个通用项目。 /p p   (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可提名1项完成人仅为1人或第一完成人40岁以下(1978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 /p p   提名专家年龄不超过70岁(1948年1月1日以后出生),院士年龄不超过75岁(194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年龄不受限制。 /p p   提名专家每人每年度独立或与他人联合提名的国家科学技术奖限1项,联合提名时列第一位的为责任专家。提名专家应在本人熟悉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责任专家应在本人从事学科专业(二级学科)内提名。3名专家联合提名时,与提名项目任一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1人。 /p p   (二)单位提名 /p p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p p   提名数量不限。请注重提名仍在一线工作的杰出科学技术专家。 /p p   2.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坚持优中选优,原则上提名数量不限。各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遴选机制,提名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的优秀项目。 /p p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p p   提名数量不限。请注重提名学术水平高、国际影响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且长期友好的外国人或组织。 /p p   (三)提名项目(人选)的基本条件 /p p   提名项目(人选)必须符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要求,还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p p   1.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提供的代表性论文论著应当于2015年1月1日前公开发表,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应当于2015年1月1日前完成整体技术应用。 /p p   2.同一人同一年度只能作为一个提名项目的完成人。 /p p   3.2016年、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的完成人,不能作为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完成人(创新团队除外)。 /p p   4.列入国家或省部级计划、基金支持的项目,应当在项目整体验收通过后提名。 /p p   (四)提名程序 /p p   1.提名申请 /p p   专家提名前,由责任提名专家通过本人电邮向我办提出申请,并同时抄送其他提名专家和项目联系人。申请格式见附件2,电邮及附件标题为“专家提名申请表——所有提名专家姓名”。 /p p   单位提名前,通过电邮向我办提出申请(专用项目需书面报送我办专项奖励处),申请格式见附件3,电邮及附件标题为“单位提名申请表——提名单位名称”。 /p p   我办收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回复提名者。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的,由我办发送提名号和密码。 /p p   申请截至日期为2017年12月15日。 /p p   2.提名公示 /p p   提名单位应在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公示。提名单位(专家)应责成项目主要完成人所在单位进行公示,公示内容需按照《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可在我办网站www.nosta.gov.cn下载)的要求进行,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自然日。公示无异议或虽有异议但经核实处理后再次公示无异议的项目方可提名。公示情况需在网络提名截止前上传到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专用项目的公示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我办专项奖励处。 /p p strong   二、提名书填写要求 /strong /p p   提名书是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的主要依据,请提名单位(专家)按照《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要求,客观、如实、准确、完整填写。 /p p   通用项目可以于2017年12月1日起凭提名号和密码登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按照要求在线填写、提交。专用项目需通过单机版提名系统填写(2017年12月15日前联系我办专项奖励处获取),不得通过网络填写和提名。 /p p strong   三、提名材料报送要求 /strong /p p   请提名单位(专家)按规定做好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的审核、报送工作。 /p p   (一)专家提名 /p p   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由责任提名专家直接寄送或委托工作人员报送我办。 /p p   (二)单位提名 /p p   以正式公函的方式报送提名材料。发函要求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提名单位应是人民政府或办公厅发文,国务院各部门和直属机构等提名单位应是部发文,社会力量设奖的提名单位应由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p p   提名单位报送的材料包括:⑴提名函1份,内容应包括提名项目公示情况及结果,提名项目数量和汇总表(附件3) ⑵通用项目纸质提名书原件1份,主件、附件应一并装订,不要封皮 ⑶专用项目提名书及汇总表的电子版,按提名单位统一刻录在1张光盘上。 /p p   (三)其他情况 /p p   1.对于通用项目,如提名书项目名称与公布名填写不一致,提名单位应在提名函中说明。 /p p   2.专用项目需由专人报送我办专项奖励处。 /p p   3.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类项目还需附2套科普作品。 /p p   4.提名单位(专家)对评审专家有回避要求的,应提交《回避专家申请表》(附件4),详细说明申请回避的理由,提供证明材料并加盖提名单位公章(提名专家签名)。 /p p strong   四、提名时间要求 /strong /p p   (一)网络提名截止时间 /p p   为了保障网络提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办分类确定各提名单位(专家)网络提名截止时间,请积极配合。具体要求如下: /p p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2018年1月22日上午8时截止。 /p p   2.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事业单位,2018年1月23日上午8时截止。 /p p   3.提名专家,协会、学会等其他提名单位, 2018年1月24日上午8时截止。 /p p   (二)提名材料报送时间 /p p   2018年1月25日至26日,逾期不予受理。 /p p strong   五、联系方式 /strong /p p   联系人及电话:张 震 010-68598485(通用项目) /p p   陈 阳 010-68598465(通用项目) /p p   刘剑潇 010-68581756(专用项目) /p p   李慧琦 010-68511852(创新团队) /p p   通讯邮箱:nostaxxc@mail.nosta.gov.cn /p p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p p   收 件 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信息处(请注明“提名材料”) /p p   邮政编码:100045 /p p   附件: 1.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13151449324.pdf" target=" _blank"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制实施办法(试行).pdf /a /p p   2.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13152139316.doc" target=" _blank" 国家科学技术奖专家提名申请表.doc /a /p p   3.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13152154958.doc" target=" _blank" 国家科学技术奖单位提名汇总表.doc /a /p p   4.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1315221822.doc" target=" _blank" 回避专家申请表.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2017年11月2日 /p p   下载: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eWebEditor/uploadfile/201711691533350.zip" target=" _blank" 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含提名工作手册、培训PPT).zip /a /p p /p
  • 最全!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召开,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57项。清华大学王大中院士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顾诵芬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位外国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02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顾诵芬王大中左侧:顾诵芬(航空工业集团供图) 右侧:王大中(清华大学供图)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1Z-103-1-01纳米限域催化包信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潘秀莲(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傅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邓德会(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2Z-103-1-02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赵东元(复旦大学)李伟(复旦大学)邓勇辉(复旦大学)张凡(复旦大学)上海市二等奖序号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1Z-101-2-01p进霍奇理论及其应用刘若川(北京大学)张继平2Z-101-2-02不可压流体方程组的非线性内蕴结构雷震(复旦大学)周忆(复旦大学)张平文张平黄飞敏3Z-101-2-03同余数问题与L-函数的算术田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席南华4Z-101-2-04波动方程反问题的数学理论与计算方法包刚(浙江大学)江松5Z-102-2-01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张靖(山西大学)王鹏军(山西大学)黄良辉(山西大学)孟增明(山西大学)山西省6Z-102-2-02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李传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金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黄运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柳必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7Z-102-2-03基于高精度脉泽天体测量的银河系旋臂结构研究徐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郑兴武(南京大学)张波(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李晶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吴元伟(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青海省8Z-103-2-01活细胞化学反应工具的开发与应用陈鹏(北京大学)赵劲(南京大学)昌增益(北京大学)李劼(北京大学)林世贤(北京大学)教育部9Z-103-2-02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夏海平(厦门大学)张弘(厦门大学)朱军(厦门大学)朱从青(厦门大学)王铜道(厦门大学)福建省10Z-103-2-03荧光探针性能调控与生物成像应用基础研究张晓兵(湖南大学)谭蔚泓(湖南大学)赵子龙(湖南大学)陈卓(湖南大学)湖南省11Z-103-2-04手性金属-有机多孔固体的设计构筑及性能研究吕厚远(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肖举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晓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张健平(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轴流式和贯流式水轮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罗兴锜
  • 高校荣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情况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1年1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主持大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2010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王振义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师昌绪院士。   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1项,占总数的70.0%。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二等奖25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5.8%。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52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4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71.0%。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0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49.1%。   国家三大奖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98项,占总数的71.5%。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51项,占总数的54.5%。(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   近年来,高校的获奖比例持续增长,可以看出高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优秀科研成果日趋突显,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附:1、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   2、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0年度国家三大科技奖励通用项目统计排序   3、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目录   4、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目录   5、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目录   6、高校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用项目统计排序   7、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专用项目统计排序   8、2000年~2010年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统计排序   相关新闻专题:盘点“十一五”仪器及检测技术“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 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布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57号)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已经结束,我办共收到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127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103项(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701项(通用项目)。经我办形式审查,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通用项目),20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项目(通用项目)不合格,不予受理。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形式审查合格的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22项(含所在学科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项目简介、主要完成人及学术贡献),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01项(含所在专业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主要完成人)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681项(含所在专业评审组名称、项目名称、推荐单位、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在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   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6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可以书面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实事求是、公正地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当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当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办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其身份予以保护。凡匿名异议和超出期限的异议一般不予受理。   请各相关推荐单位、完成单位同时做好本单位相关项目的公布工作。   特此公告。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联系单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   附件: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二○一○年三月十九日
  • “MICONEX 2009科学技术奖”颁布
    2009年10月20日晚18点,第二十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MICONEX 2009)主办方在上海光大国际酒店举行了盛大的“MICONEX 2009答谢晚宴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仪式”。近2000名中外与会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晚宴现场   首先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庄松林院士致辞,热忱欢迎业内及社会各界中外朋友、同行光临本次盛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庄松林院士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刘津西女士公布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详见附录1)。“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授权,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立。该奖项设科学技术奖一、二等奖及科技创新奖、科技成果奖和优秀产品奖。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 刘津西女士   本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由金国藩院士担任评审组组长,共十五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奖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最终重庆邮电大学及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司获得科学技术一等奖 湖南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沈阳东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获得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7家公司获科技创新奖 北京普析通用、上海纽迈电子等18个项目获得科技成果奖。西门子及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等19个项目获得优秀产品奖。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庄松林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陆廷杰研究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周兆英教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吴幼华研究员为获奖单位颁奖。 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获奖代表与颁奖嘉宾合影 科技创新奖获奖代表合影 科技成果奖获奖代表合影 优秀产品奖获奖代表合影   宴会进行过程中,主席台两侧的大屏幕上播放着本次展会邀请的嘉宾参观展会的情景,以及2010年第二十一届多国仪器仪表学术会议暨展览会召开地点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情况。晚宴现场一直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气氛。   附录:2009年仪器仪表科技奖获奖名单.xls
  •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情况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014年1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代表颁奖。   在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中,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6项,占总数的66.7%。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8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7项),占通用项目总数5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54项)的69.1%。2项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通用项目1项,专用项目1项)。   全国高等学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94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83项),占通用项目总数137项(特等奖1项,一等奖13项,创新团队奖3项,二等奖120项)的68.6%。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48项(一等奖3项,创新团队奖1项,二等奖44项),占通用项目总数的35.0%。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三大奖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168项,占通用项目总数246项的68.3%。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22项,占总数的49.6%。(以上统计不包含国防专用项目)。   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的继续保持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项目均为高校获得,充分表现出高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   附:1.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2.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统计表   3.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目录   4.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通用项目)   5.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通用项目)   6. 高校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统计表   7. 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专用项目统计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14年1月10日
  •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公布
    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已经结束,共有609项推荐项目通过形式审查。根据《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形式审查合格的609项推荐项目(含项目名称、候选人、候选单位、推荐单位、项目简介)在“北京市科委网站”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1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持有异议的、或对项目候选人、候选单位及排序持有异议的,均应当书面实名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我办按照《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并对其身份予以保密。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均不予受理。   请各推荐单位、候选单位同时做好本单位相关项目的公布工作。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路7号院2号楼2层 100195   联系人: 刘慧   联系电话:66188227-603   附件:2013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目录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五月二十八日   相关新闻:纳克,普析,精微高博入选2013北京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
  •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结果公示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初评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73项(通用项目57项,专用项目1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191项(通用项目139项,专用项目52项)。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5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57项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39项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同时公布的另有2012年度初评通过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1项(因异议处理推迟至2013年提交评审)。专用项目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 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凡匿名、冒名或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 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 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项目(通用项目) 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通用项目) 2012年度遗留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通过项目(通用项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