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产业园

仪器信息网科技产业园专题为您整合科技产业园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产业园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产业园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产业园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产业园话题讨论。

科技产业园相关的资讯

  • 北京启动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
    4月21日,北京市科委与怀柔区政府联合启动了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纳米产业园落户于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将汇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优势项目,致力于纳米科技在能源、电子、环境、生物医药等四大领域的应用,并以下游应用带动上游纳米材料、纳米加工、纳米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快速聚集发展。   据了解,北京市的纳米科技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对纳米科技的研发投入,先后启动研发、中试、产业化、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科技计划项目近五十项,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过亿元,取得了碳纳米管薄膜材料、非晶纳米晶合金等多项重大成果,纳米材料绿色制版、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等成果已完成中试并着手产业化。   纳米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500亩,园区主要涵盖纳米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支撑服务等功能,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高端纳米产业发展基地。产业园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20亿元。   北京市科委还牵头组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首科喷薄公司等16家产、学、研、用优势单位,联合组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以汇集多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北京纳米聚集发展。
  • 江苏省机器人科技产业园正式揭牌
    近日,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研讨会举行,江苏省机器人科技产业园同时揭牌。会前,昆山市委书记管爱国会见了前来参加研讨会的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以及中国机器人产业研究领域的众多领军人物。市领导黄健、党建兵参加会见并出席研讨会开幕式。   会见时,管爱国说,当前,昆山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创造更多品牌产业作为转型发展努力的方向,重点发展以机器人、生物技术等为重点的新兴产业,特别需要更多的领军人才、更高端的核心技术加盟,希望各位机器人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在为昆山机器人产业献计献策的同时,把技术、项目、人才带到昆山,扶持昆山的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张钹期待进一步深化与昆山的产学研合作,促进昆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壮大。   研讨会上,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科技部863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哈工大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科技部863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赵杰,   科技部863机器人主题办项目主管刘进长等20多名国内机器人领域的专家,就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思考、机器人创新与应用、服务机器人产业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给昆山发展机器人产业、抢占技术市场带来新思维、新路径。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和专家还参观了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华恒焊接股份有限公司、工研院智能机器人研究所等,对昆山市发展机器人产业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规划面积500亩的昆山高新区机器人科技产业园目前已聚集25家企业,投资总额超15亿元,正逐步发展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竞争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载体,今年10月被省科技厅确认为省级科技产业园。
  • 丹纳赫日常州站成功举办,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
    2024年8月8日,由常州市科学技术局、江苏省药监局常州检查分局指导,丹纳赫集团携手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南医大常州医学中心及火石数链联合举办的“多元创联,赫彩中国——丹纳赫日常州站暨合成生物学技术发展和创新应用论坛”成功召开。多位行业专家、众多企业界代表以及200余名行业观众参与,共同探讨合成生物学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期间,丹纳赫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正式签约,围绕建设常州市级合成生物实验室公共服务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并在项目孵化与引进、标准制定、外脑咨询、商业培训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合成生物作为一项颠覆性前沿技术,已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是我们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的必然选择。常州抢抓合成生物产业风口,武进作为全市发展的主力军、排头兵,立足坚实的医疗健康产业根基,深耕“两湖”创新区核心区,加速推进政、产、学、研、用、金、服等全链条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一流的合成生物产业创新高地。此次丹纳赫与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达成战略合作旨在打造“政—产—学—研”全链路优势互补的合成生物学产业融合平台。作为全球科学与技术的创新者,丹纳赫提供以高通量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合成生物学综合解决方案,加速赋能合成生物学的研究与转化。丹纳赫期待以此为起点,深化“创升中国”本土创新战略,加速常州合成生物学产业创新、发展、落地,加速服务新质生产力。 合作共建,共促合成生物学发展 合成生物学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Revolution",在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和农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在医药领域,合成生物学正成为引领生物科技变革的新兴力量,重大技术革新包括基因编辑、高通量筛选及人工智能的应用,正推动这一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丹纳赫作为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其深厚的行业积淀与强大的创新能力,将为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合成生物学平台建设和生态赋能提供重要助力。近年来,江苏常州正积极布局合成生物产业。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是常州市政府“两湖创新区”城市战略的核心区,以合成生物为核心的高端医疗健康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迅速。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常州检查分局局长刘雨治,常州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白冰天,武进区常委、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党工委书记徐俊,武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斐,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沈立人出席签约仪式。 经验交流,合成生物产业的现在与未来 在论坛环节,嘉宾们分享了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并对其在食品、医疗等关键领域的应用进行了交流。学习、设计、构建和测试是合成生物学的四个关键步骤。了解蛋白质三维结构的重要性对于疾病治疗和药物设计尤为关键。我们使用计算流程和AI评分来预测蛋白质/RNA-Ligand复合物结构,利用蛋白质-配体结构预测进行药物筛选,开发新算法和进行实验验证,使用AI生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序列。HMO作为母乳中的第三大营养成分,对婴儿健康至关重要。尤其在中国,对HMO等母乳替代品的需求巨大。合成生物学在HMO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使用酵母菌株进行的精密发酵技术,在生产HMO方面有着巨大优势,合成生物学也是推动营养品创新和改善公共健康的重要一环。我们研究了肝癌GPC3靶点,发现抗体构建与免疫突触间距对疗效至关重要。同时揭示了CAR-T细胞活化与耗竭机制,发现细胞因子稳态失衡影响其功能。我们正通过优化细胞因子环境,提升CAR-T疗效,并探索CD4与CD8细胞差异性调控。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可形成工程化和模块化的新生产模式。其实现了化学物质到有生命物质的转变,从读取自然生命信息到编写人工生命信息的转变。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提高辅酶Q10的生产效率,解决了氧限制问题,并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优化生产过程。丹纳赫已成为一家真正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医疗技术的公司,在合成生物学领域,丹纳赫也有着前沿的技术、成功的创新,以及卓越的成就。尤其以高通量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合成生物学综合解决方案,支持深圳先进研究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前沿研究,并深度参与北京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合成生物制造转化加速中心的建设。线粒体基因(mtDNA)突变会导致线粒体疾病,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可致残、致死性遗传疾病疾病。目前对于这类疾病尚无可治愈性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主要原因是缺乏mtDNA编辑技术和相应的突变动物模型。针对这一痛点,我们开发了系列高效安全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组装和筛选平台,率先在大鼠、斑马鱼和人类3PN胚胎上实现人类致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精准模拟,在大鼠上实现线粒体编码基因的条件性敲除,首次在患者来源细胞中精确修复mtDNA致病突变,完成了线粒体疾病基因治疗的概念验证,这些工作为线粒体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动物模型和工具。合成生物学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HMO的商业化带来了新的可能性,推动配方奶粉更接近母乳的自然结构。虹摹生物将持续专注于人类营养健康领域,积极布局包括HMO、乳铁蛋白在内的重要营养物质。通过合成生物学与精密发酵技术的结合,虹摹致力于持续创新,力求打造出适合中国人饮用的“超级奶”,为食品领域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观点激荡,探讨合成生物学发展新模式 论坛期间,围绕“合成生物学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未来”这一主题,江苏理工学院生物信息与医药工程研究所所长常姗、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沈彬、山东恒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方栩、常州市智态生创科技有限公司CTO刘天齐、江苏创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料研发事业部总监李佳佳就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重大技术突破、成果转化和产业落地的实践、企业不同的发展模式以及未来产业化应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展开深度研讨。丹纳赫作为“链主”之一,将继续推进合成生物学领域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持续为国内合成生物学创新与产业发展贡献力量。关于丹纳赫在丹纳赫,我们汇集科学、技术和运营的能力,让未来科技对今日生活的影响得以加速实现。我们携手全球客户,构建方案,解决他们最为复杂的挑战,将科学的力量变为现实。我们的全球团队正在创造生命科学、医学诊断、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未来。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danaher.com.cn。
  • 重庆· 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签40亿元大单 含蔡司合作项目
    p   如何让“刷脸”更安全、使用范围更广?如何把握住“芯片+物联网”迅猛发展的“风口”?如何让更多的“中国智制”走出国门、获得更广阔的市场?11月8日,沙坪坝区重庆· 大学城科技产业园集中签约8个、投资总额为40亿元的重点项目,涉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医药、创新创业等领域,为该区借自身科教文卫优势完善“创新生态圈”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p p   沙坪坝区根据报告提出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内容加紧布局,结合建设科教文卫中心、现代产业基地、西部创新基地、内陆开放高地的发展定位与目标,重点将招商引资项目放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等方面。 /p p   昨日签约的项目中,包括国际著名精密光学和测量仪器制造商卡尔蔡司与国内企业合作建设的蔡司-开物精密测量工程中心,可为重庆及西部地区制造企业提供检测服务、培养检测人员 有我国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云从科技在渝设立的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研究院,可有效推动西部地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业等的发展,并辐射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御芯微芯片则围绕以“海归”为核心的技术团队,着力研发物联网、车联网芯片项目,预计到2022年将年产芯片3000万片以上,全产业链年产值可达30亿元以上 欧中企业联合会将利用其在欧洲的各项资源,为重庆· 大学城科技产业园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国门提供帮助 曾成功打造中关村创业大街等双创产业新平台的北京双创街投资管理公司将以位于沙滨路的“重庆S1938”为载体,打造沙坪坝双创街,使其成为高度汇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创新创业平台,为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提供支持。 /p p   据了解,昨日签约的8个项目主要集中在集成电路、智能制造、医疗器械和新能源汽车等四大集群,与沙坪坝区的定位与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可进一步完善该区的“创新生态圈”。这些项目完全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50亿元。 /p
  • 怀柔科学城添硬科技产业园,主攻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
    3月31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硬科技产业园示范项目——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正式开园,园区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项目,迎来首批13家企业集中入驻。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位于怀柔科学城核心区,依托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优势,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领域,外延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集产业技术研发、科技企业孵化、高端人才引进、重大成果转化于一体的产业技术转化基地。此次引入北京海舶无人船科技有限公司、华谱科仪(北京)科有限公司等13家创新主体,预计达产后年生产总值可达16.5亿元,将为怀柔科学城建设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是本市重点发展的29个高精尖产业之一。当天,市经信局也对外发布了《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实施细则》。市经信局副局长顾瑾栩介绍,实施细则是围绕产业集聚区,通过集成全市最优政策制定的市级专项支持政策,“该政策的特点是以场景需求为牵引,聚焦创新技术攻关,支持企业积极开展智慧水务、城市管理等领域的智慧城市感知体系建设。未来面对怀柔科学设施平台建设在科学仪器领域的需求,将在政策上全面突破。”据了解,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也是怀柔科学城城市更新区试点项目,由闲置厂房改造升级而成,总占地面积约2.64公顷,原厂房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升级改造后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外部保存原厂房红砖墙立面,修旧如旧,最大程度传承工业遗留风格,对内部的格局进行了重新规划改造;室外空间规划体现功能性和人性化,将原有厂区空地转化为以绿植和草坪为主的景观空间,满足科研人员户外休闲和活动的需求。园区主要有研发办公楼、共享实验室、展示活动中心和餐饮配套4大功能分区,共享实验楼包括质子医疗、核磁和温室3个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共享实验空间。“此次发布《细则》的目的是为了配套产业发展资金,提高产业吸引力和区域招商力度,全链条支持产业集聚发展,加速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集群。”顾瑾栩表示。针对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企业和研发机构,本市将从鼓励应用基础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支持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吸引创新人才集聚、鼓励对外合作交流等六个方面进行政策支持。具体看来,在鼓励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支持企业进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开展揭榜攻关、样机研发、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以及建设创新平台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方面,支持承接项目设备集成、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怀柔布局,鼓励创业服务机构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初创企业提供孵化服务;在吸引创新人才集聚方面,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对紧缺型人才及高层次国际人才引进,支持为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紧缺型人才办理落户;在加速布局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集聚方面,注重顶层设计,面向全球合作,在怀柔重点建设MEMS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等研发平台,集聚一批研发设计、封装测试企业。顾瑾栩表示,市有关部门和怀柔区将持续引导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领域的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从加快推进园区建设、提供科学的配套空间、聚焦核心技术突破、打造应用场景示范区等四方面,着力打造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聚集区。当前,怀柔科学城全面进入建设与运行并重新阶段。“十三五”时期29个装置平台陆续进入科研状态并产出创新成果,“十四五”科学设施加快落地,中科院18个院所、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纳米能源所、德勤大学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的科研团队相继进驻。截至2021年底,怀柔区累计落地112家仪器传感器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2.98亿元,税收约7796万元,产业初具规模。“我们将结合各类企业和创新主体需求,进一步推进政策创新、拓展服务内容、加强产业和创业扶持。”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郭延红说。据悉,依托长城海纳硬科技加速器、怀柔科学城产业转化示范区、有色新材料科创园等产业园区,集聚相关企业,怀柔将形成聚集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业的“N”个特色园区。
  • 寻求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
    寻求生命科技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为初创生物企业打造的高端实验室项目介绍 与园区共建共享实验室,降低初创生物企业起步门槛,用最.低的费用使用上一.流的进口设备;增加园区招商入驻率。 技术支持团队介绍 痛点分析 解决方式 共享实验室介绍 实维在仪器设备领域的专业性与园区运营方的区位优势共建的高端共享实验室,由实维提供仪器设备资源及运营维护,园区提供场地及流量导入。增加园区服务的多样性,促进招商;同时也为园区创收增加新的业务点。 解决了初创公司受资源限制,没能力采购大量进口高端设备,但做一些复杂实验又需要使用高端设备的矛盾。使初创公司能够以极低的价格使用上进口高端仪器,为科创助力! 资源匹配 业务模块 运营规划
  • 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201.00万元采购VOC检测仪
    html, body { -webkit-user-select: text } * { padding: 0 margin: 0 } .web-box { width: 100% text-align: center } .wenshang { margin: 0 auto width: 8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 20px 10px 0 10px } .wenshang h2 { display: block color: #900 text-align: center padding-bottom: 10px border-bottom: 1px dashed #ccc font-size: 16px } .site a { text-decoration: none } .content-box { text-align: left margin: 0 auto width: 80% margin-top: 25px text-indent: 2em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25px } .biaoge { margin: 0 auto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25px } .table_content { border-top: 1px solid #e0e0e0 border-left: 1px solid #e0e0e0 font-family: Arial /* width: 643px */ width: 100% margin-top: 10px margin-left: 15px } .table_content tr td { line-height: 29px } .table_content .bg { background-color: #f6f6f6 } .table_content tr td { border-right: 1px solid #e0e0e0 border-bottom: 1px solid #e0e0e0 } .table-left { text-align: left padding-left: 20px } 详细信息 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2-26 招标文件: 附件1 招标名称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 是否为电子标电子标 招标编号E530100202400094001 代理机构 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人 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招标文件获取开始时间2024-02-26 16:00:00 招标文件获取结束时间2024-03-04 23:59:59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4-03-19 10:00:00 招标文件提问截止时间2024-03-09 10:00:00 招标文件答复截止时间2024-03-12 10:00:00 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项目编号:KCFW-2024-08018 1.招标条件 本项目为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已由昆明市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机关名称)以五发改投资[2023]41号文(批文名称及编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资金来源),项目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昆明市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为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参与本项目投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新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产业用房、配套用房、人才公寓、地下室等。总建筑面积1528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12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1598平方米。 2.2招标范围:对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桩基工程(含试桩检测)、实体质量检测、建筑电气检测、防雷检测、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建筑沉降和变形观测、钢结构现场检测、人防工程、消防工程/消防系统检测与评估、常规见证取样检测、各类特殊特种材料、产品检验、建筑给排水现场检测、幕墙检测(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等全部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桩基工程(含试桩检测):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土体应力-应变的检测;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震动、噪音、土体变形)的检测;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并完成检测报告; (2)建筑结构实体检测:主体结构的柱、梁、楼板、墙工程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梁板主要受力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检测、楼板(梯板)厚度检测等,并完成检测报告; (3)建筑电气检测、防雷检测:进行项目地基土壤电阻率检测、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管线检测、防雷验收检测及协助办理防雷验收等相关工作,并完成检测报告; (4)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室内外游离甲醛、氨、氡、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等,并完成检测报告; (5)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不限于维护结构节能现场实体检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报告质量必须满足《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云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程》,同时满足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要求; (6)建筑物沉降和变形观测: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控制点等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以及按照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需要完成的所有沉降观测工作(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并完成观测报告; (7)钢结构现场检测:包括钢结构和特种设备的原材料、焊材、焊接件、紧固件、焊缝、螺栓球节点、涂料等材料和工程的全部规定的试验检测内容,并完成检测报告; (8)建筑人防检测;满足人防验收要求; (9)消防工程/消防系统检测与评估:包括消防设施检测、消防疏散通道检测、电气线路检测、建筑物外观检测、消防安全评估、消防漏洞评估、消防应急预案评估等,满足消防验收要求; (10)常规见证取样检测:对常用建材(水泥、砂、石等)、钢筋、钢筋焊接头、钢材、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铝材、预应力、铝材、混凝土配合比、抗压、抗渗、砂浆、砖、砌块、防水材料、混凝土外加剂、涂料、腻子等进行取样检测,并完成检测报告; (11)各类特殊特种材料、产品检验:进行检验并完成报告; (12)建筑给排水现场检测:包括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及阀门水压试验,重力排水管道灌水、通球及通水试验,给水管道通水试验及冲洗、消毒检测,卫生器具通水试验,具有溢流功能的器具满水试验,地漏及地面清扫口排水试验,消火栓系统测试等,并完成检测报告; (13)幕墙检测(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进行幕墙四性检测并完成检测报告; (14)除以上所列检测项外,应包含为满足项目验收所需要的其他检测项。 2.3项目费用:约201万元。 2.4项目地点: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西北新城,北至王筇路,东至普吉路,南邻研科路,西至小屯路。 2.5服务期限:以招标人通知为准,自合同签订后至完成合同约定的服务内容为止。进场、检测及提交报告时间严格按照招标人要求,必须满足实际施工要求,不得超过正常的检测时间,并不得因此影响工程建设的正常进行。 2.6质量标准:符合现行相关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建筑工程质量评定的标准、规范和规程,根据招标人要求按质、按量、按时提交第三方检测报告,并满足招标人使用需要。 2.7标段划分:本项目不划分标段。 3.投标人资格要求 3.1投标人须为经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独立企业(事业)法人或其他组织,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其他类似的法定证明文件,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服务能力。 3.2投标人须同时具备以下资质: (1)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有效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证书(资质范围须包括本次招标所涉及的检测内容); (2)具备国家或省(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有效的CMA《计量认证证书》或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包含节能检测、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等内容; (3)人民防空办公室颁发的人防工程防护设备检测机构资格认定证书; (4)根据《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关于落实 有关事项的通知》(云消函〔2019〕269号)的要求,在投标时提供在“社会消防技术服务信息系统(www.xhhxf119.com) ”上查询投标人的基本信息截图。 3.3投标人自2021年01月01日(以中标通知书落款时间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至今承担过1个单项合同金额不低于150万元或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米的房屋建筑工程检测业绩。 3.4拟派项目负责人需具备检测人员岗位资格证书、高级工程师及其以上职称;并提供项目负责人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社保证明;作为项目负责人2021年01月01日(以中标通知书落款时间或合同签订时间为准)至今承担过1个单项合同金额不低于150万元或建筑面积不低于10万平米的房屋建筑工程检测业绩。3.5拟派本项目组专业检测人员不少于10人,其中具备中级职称检测人员不少于5人,配备的检测人员均须具有岗位资格证书,其中注册消防工程师不少于1人,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或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不少于1人,均须提供投标单位为其缴纳的社保证明(以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为准)。 3.6投标人财务状况良好,提供2020年~2022年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若成立不足3年的则提供成立至今的经会计师事务所或第三方审计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和利润表);若为2023年以后成立公司且成立时间不满一年的,可提供公司内部自行编制的财务报表或情况说明或银行开具的资信证明文件或银行开具资金证明文件】。 3.7信誉要求: (1)投标人信誉良好,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没有处于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而导致无法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2021年至今没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法违约的记录(提供相关承诺)。 (2)投标人未被列入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http://zxgk.court.gov.cn/shixin/)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中国(https://www.creditchina.gov.cn/)”网站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www.gsxt.gov.cn)”网站经营异常名录且未被移出情况或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且未被移出情况及“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网站“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的网页截图。对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的投标人将否决其投标资格。 3.8投标人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分包或转包,若虚假承诺,一经查实,取消中标资格。 3.9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招标活动。 4.资格审查方式 本次招标采用资格后审的方式进行资格审查。 5.招标文件的获取 5.1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2024年02月26日16时00分2024年03月04日23时59分(北京时间)登录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网址:https://dzztb.ygzdztb.com/),凭注册的账号或者是企业数字证书(CA)在网上获取电子招标文件(格式*.SPCZ)及其它招标资料;未办理企业数字证书(CA)的企业需要按照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电子认证的要求,办理企业数字证书(CA),并在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完成注册通过。数字证书(CA)办理流程详见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信息网的相关要求,并在阳光臻达公共服务平台完成信息注册,绑定CA并审核通过后,才可以登录获取招标文件,此为获取招标文件的唯一途径。 5.2招标文件获取费用500.00元,售后不退。6.投标文件的递交 6.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2024年03月19日10时00分(北京时间)。 6.2递交方式:网上递交。 6.3本项目开标采用“智能开标”的方式,开标网址为: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网址:https://dzztb.ygzdztb.com/),投标人须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完成所有投标文件的上传,网上确认电子签名,投标截止时间前未完成投标文件传输的,视为撤回投标文件。 注:智能开标的操作流程详见《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智能开标系统培训教材(适用投标人和供应商、招标代理)》网址:https://dzztb.ygzdztb.com/,登录官网后点击下载专区,资料下载模块即可下载相关资料。技术操作咨询:上海思佩驰科技有限公司服务热线:400-883-9300。投标人无须到现场开标,请投标人仔细阅读以保证开标顺利进行,投标人须在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前1小时内登录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开标端(网址:https://kaibiao.ygzdztb.com/user/login/)。找到网上开标室页签,进行网上签到。网上签到后,根据网上远程解密、开标的要求,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解密、开标一览表确认签字等相关操作。未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以上相关操作的,则视为撤销其投标文件,不再进入评标阶段。 7.发布公告的媒介 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http://www.cebpubservice.com/)、元博网(原)(https://www./)及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网址:https://dzztb.ygzdztb.com/)上发布。我公司对其他网站或媒体转载的公告及公告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8.联系方式 招标人:昆明市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学府路690号金鼎科技园内十六号平台联系人:田工 电话:0871-68337310 招标代理机构: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昆明市世博路16号世博生态城低碳中心B座1单元12层 联系人:陈红(18487253467)、李俊(15911723151) 邮 箱:1079254518@qq.com 电 话:(0871)68338999 传 真:(0871)63145686 技术支持 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咨询服务-上海思佩驰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服务电话:400-883-9300 公告附件 下载 暂无内容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click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show() }) $('.closeModel').click(function () { $('.modelDiv').hide() })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VOC检测仪 开标时间:2024-03-19 10:00 预算金额:201.00万元 采购单位: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2-26 招标文件: 附件1 招标名称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 是否为电子标电子标 招标编号E530100202400094001 代理机构 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人 昆明市五华区科技产业园开发经营管理有限公司 招标文件获取开始时间2024-02-26 16:00:00 招标文件获取结束时间2024-03-04 23:59:59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24-03-19 10:00:00 招标文件提问截止时间2024-03-09 10:00:00 招标文件答复截止时间2024-03-12 10:00:00 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招标公告 项目编号:KCFW-2024-08018 1.招标条件 本项目为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第三方检测服务(项目名称)项目,已由昆明市五华区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机关名称)以五发改投资[2023]41号文(批文名称及编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企业自筹(资金来源),项目出资比例为:100%,招标人为昆明市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招标代理机构为昆明晨晟招标有限责任公司。本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进行公开招标,特邀请有兴趣的潜在投标人参与本项目投标。 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 2.1项目概况: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新建项目建设内容包括产业用房、配套用房、人才公寓、地下室等。总建筑面积15284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1252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41598平方米。 2.2招标范围:对五华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西北新城园区项目进行第三方检测,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桩基工程(含试桩检测)、实体质量检测、建筑电气检测、防雷检测、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建筑节能现场检测、建筑沉降和变形观测、钢结构现场检测、人防工程、消防工程/消防系统检测与评估、常规见证取样检测、各类特殊特种材料、产品检验、建筑给排水现场检测、幕墙检测(气密性能、水密性能、抗风压性能、平面内变形性能)等全部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桩基工程(含试桩检测):各类桩、墩、桩墙竖向或横向承载力检测,包括单桩及群桩承载力检测;墩底持力层承载力及变形性状的检测;各类桩、墩及桩墙结构完整性检测;考虑桩土共同作用或复合地基中桩土荷载分担比的检测,桩体及土体应力-应变的检测;施工中对环境影响(如震动、噪音、土体变形)的检测;特殊条件下或事故处理中的其它检测,并完成检测报告; (2)建筑结构实体检测:主体结构的柱、梁、楼板、墙工程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混凝土实体强度检测、梁板主要受力钢筋分布及保护层厚度检测、楼板(梯板)厚度检测等,并完成检测报告; (3)建筑电气检测、防雷检测:进行项目地基土壤电阻率检测、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管线检测、防雷验收检测及协助办理防雷验收等相关工作,并完成检测报告; (4)建筑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主要包括室内外游离甲醛、氨、氡、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浓度检测等,并完成检测报告; (5)建筑节能现场检测:不限于维护结构节能现场实体检测,系统节能性能检测。检测项目、检测报告质量必须满足《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云南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程》,同时满足建筑节能分部工程验收要求; (6)建筑物沉降和变形观测: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控制点等观测,位移观测、倾斜观测、裂缝观测和挠度观测,以及按照现行国家相关规范及设计图纸要求需要完成的所有沉降观测工作(直至建筑物稳定为止),并完p 邮 箱:1079254518@qq.com 电 话:(0871)68338999 传 真:(0871)63145686 技术支持 阳光臻达电子招投标交易平台咨询服务-上海思佩驰科技有限公司 咨询服务电话:400-883-9300 公告附件 下载 暂无内容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5月13-14日,科技部组织由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副局长任德权等九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以下简称“四川中药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国家成都中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地奥集团、彭州川芎GAP基地等10余个基地建设相关产学研单位,对基地建设十余年取得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对四川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挥的示范带动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5月14日上午,四川中药基地验收会在成都召开。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杨哲主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蔡竞、科技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发展计划司副司长许春霞、卫生部科教司副司长刘登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副司长苏钢强、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安道昌参加会议。会议听取了四川省科技厅副厅长周孟林代表四川中药基地协调领导小组对基地建设十年工作的总结汇报,经专家组认真讨论认为:四川中药基地圆满完成了基地建设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四川中药基地1998年经科技部批准建立。作为第一个经科技部批准建立的中药基地和全国唯一一个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学院与地方政府共建的国家中药基地,四川率先提出了包括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中药研究开发体系、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制药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在内的“一园四体系”建设模式,基本形成了集药材规范化种植、现代中药研究、商贸、医疗保健、信息交流等为一体的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推动了全省中药产业的全面发展。2008年,全省中药工业产值178亿元,居全国第3位,较1999年增长320% 中药饮片工业产值59.83亿元,居全国第1位 45户中药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全省中药材人工种植面积355万亩,产值达26亿元,川芎等5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建立和完善了国家级研究开发中心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开发了一批疗效确切、市场占有率高的中药新药,以地奥心血康为代表的中药大品种不断壮大。在全国首批开展了药品电子商务试点,建成了西部最大的药品物流配送中心、基地信息中心。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和五届中医药国际科技博览会。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对四川基地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基地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一是进一步突出特色,加强中药基地内涵建设,将基地建设与适应新医改方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强化基地在全国区域布局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是大力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中药基地聚集,强化资本、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在中药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合理植入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加快四川中药产业发展的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四是发挥中药资源优势,做大做强川药品牌,完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条,并与地震灾区的灾后重建结合起来,把发展灾区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产业作为支持灾区生态恢复和人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为灾区的恢复重建做出贡献。   最后,刘燕华说,国务院刚刚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号),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部署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十项重点工作中也特别提出要“重视发挥中医药在防治工作中的作用”,这些都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让中医药进一步惠及民生,造福人类。
  • CEM 携手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共同促进淮坊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近日,CEM Liberty 高效微波多肽合成系统(多肽合成仪),CEM MARS高通量微波密闭消解系统,CEM EXPLORER 48全自动微波合成系统在潍坊生物医药科技园成功安装并通过验收。此次合作标志着CEM业务在中国的生物医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扩大。 美国CEM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微波化学仪器制造商,在北卡建有全球最大的微波化学研发中心,已获得11次国际R&D奖,成果显赫,被称为微波技术的创始者和领先者。旗下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生命科学、过程控制及化学合成等领域。 潍坊高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是潍坊市委、市政府重点支持发展的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99.7公顷,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由研发区、产业区和商务配套区组成。其中研发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建有生物医药公共技术平台(研发中心)、智能孵化器和企业研发中心,配置近2亿元的国际先进仪器设备,配套物业、信息网络、人才网络、咨询、中介、投资融资、技术支撑、信息发布及政务代理服务,针对企业初始、成长、扩张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和产品的研发、产业化、规模化三个阶段的不同要求,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归国留学人员、国内高端人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驻园区开展生物工程、新药开发、中药现代化、功能食品、医疗器械和制药设备、精细化工、现代农业等相关领域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优质高效地全程服务。 CEM愿与中国企业携手,共同促进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关详情请浏览培安公司的网站www.pynnco.com,电子邮件:sales@pynnco.com, 电话:010-65528800。
  • 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公布,科技产业类项目占四成
    2月19日,2024年上海市重大工程清单公布。计划安排正式项目191项,其中科技产业类76项,社会民生类23项,生态文明建设类16项,城市基础设施类67项,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类9项;另计划安排预备项目26项。重点聚焦科技产业类项目。计划建成14项,包括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鼎泰半导体12英寸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中微临港产业化基地、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昊海生物科技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中国生物抗体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新开源精准医疗全球研发转化生产松江基地项目、英威达聚合物三期扩建项目、合成气装置三期扩建项目、华为上海研发基地(青浦)、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计划新开工4项,包括中科院在沪“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仪电智算中心(松江)、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上海科研基地、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此外,在建项目58项,包括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关键物理技术项目、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临港实验室临港园区项目、浦江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教基地(一期)、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原创新药发现能力提升项目、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建设项目、金发科技汽车材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宁德时代未来能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超硅半导体先进逻辑制程用300毫米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及研发项目、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联影医疗生产研发基地等。2024年正式项目(191项)2024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计划序号项目名称备注一科技产业类76项(一)科创中心(12项)1上海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项目在建2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3国家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在建4磁-惯性约束聚变能源系统关键物理技术项目在建5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微纳电子与量子科技融合创新大楼、生物与医学科技融合大楼、3号科研楼)建成6张江实验室研发大楼建成7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在建8临港实验室临港园区项目在建9浦江实验室在建10中科院在沪“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新开工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教基地(一期)在建12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原创新药发现能力提升项目在建(二)先进制造业(49项)13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公司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在建14中国商用飞机公司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建设项目在建15C929宽体客机研发保障建设项目在建16民用飞机航电系统“三中心一总部”项目在建17中船长兴造船基地二期在建18金发科技汽车材料全球创新研发中心及产业化项目在建19延锋国际临港智能座舱配套项目在建20宁德时代未来能源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建21中芯国际12英寸芯片项目在建22中芯国际临港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在建23积塔半导体特色工艺生产线项目在建24超硅半导体先进逻辑制程用300毫米硅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及研发项目在建25和辉光电第六代AMOLED生产线产能扩充项目在建26格科半导体12英寸CIS集成电路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在建27鼎泰半导体12英寸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建成28舜宇12英寸透明衬底晶圆AR眼镜微纳光学产品项目在建29新昇半导体300mm集成电路硅片研发与先进制造基地项目在建30上海临港化合物半导体4英寸、6英寸量产线项目在建31上海天岳碳化硅半导体材料项目在建32上海江丰临港基地电子专用材料产业化项目在建33长电科技临港车规级封测项目在建34中航凯迈红外探测器生产基地在建35中微临港产业化基地建成36盛美半导体设备研发与制造中心建成37修正生物制药医药产业园在建38美迪西北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创新中心产业基地项目在建39复宏汉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在建40上海医药集团生物医药生产基地在建41昊海生物科技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建成42信达生物全球研发中心建成43美德纳中国研发生产总部在建44中国生物抗体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一期建成45新开源精准医疗全球研发转化生产松江基地项目建成46蓝帆医疗科创总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在建47联影医疗生产研发基地在建48先声药业(中国)研发中心项目在建49正大天晴全球研发总部项目在建50东软上海科技中心项目在建51金闼科技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在建52大信中信海直华东无人机总部基地在建53榕融氧化铝纤维临港生产基地在建54庄臣中国制造工厂新建项目在建55英威达聚合物三期扩建项目建成56合成气装置三期扩建项目建成57华谊合成气项目在建58中国石化国产万吨级大丝束产业化装置项目在建59中国石化高性能弹性体项目在建60华为上海研发基地(青浦)建成61上海陕煤研究院总部研发基地项目在建(三)现代服务业(15项)62西岸传媒港、西岸智慧谷(网易、腾讯、阿里零售、金融城)在建63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中国移动、腾讯、阿里巴巴)在建64仪电智算中心(松江)新开工65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二期在建66北外滩核心区功能提升项目在建67SMG全媒体创新平台(东方智媒城)在建68金山乐高乐园在建69中国船舶集团总部上海科研基地新开工70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总部园区在建71普洛斯桃浦智慧冷链产业园新开工72中交集团上海总部基地建成73网易上海国际文创科技园(青浦)在建74美的集团第二总部项目在建75美团科技中心在建76张江“科学之门”项目在建二社会民生类23项(一)教育(7项)77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浦东新校区在建78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奉贤校区一期在建79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浦东校区在建80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扩建四期在建81上海体育学院杨浦校区长海路399号改扩建新开工82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三期新开工83上海海洋大学临港校区四期在建(二)医疗卫生(15项)84五个新城三级综合性医院(瑞金北院二期、市一南院二期等 )在建85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成86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医学中心在建87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在建88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国家医学中心在建89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在建90瑞金医院消化道肿瘤临床诊疗中心建成9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祝桥院区在建92上海长征医院浦东新院在建93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浦江院区二期在建94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重性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中心在建95上海市胸科医院心胸疾病临床医学中心在建96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金山院区在建9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区)医疗科研综合楼在建98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整体迁建建成(三)文化体育(1项)99文化软实力支撑提升项目(上海大歌剧院、上海越剧演艺传习中心、上海马戏城中剧场)在建三生态文明建设类16项100黄浦江中上游堤防防洪能力提升工程在建101横沙浅滩固沙保滩稳定河势(横沙大道外延)工程先行段在建102淀山湖生态环境整治在建103泵站初期雨水调蓄工程项目(新延安东、北翟路车辆段、临汾、新蒲汇塘、西北物流、岚皋南、桃浦新村、虹南、龙阳等)在建104原水保障工程(原水西环线南段、北段,迎宾水厂原水管等)在建105白龙港污水处理厂扩建三期工程在建106白龙港污水处理调蓄工程(南线、厂内)在建107泰和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建成108合流污水一期干线复线工程在建109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苏州河深层排水调蓄管道工程试验段、桃浦等初期雨水调蓄工程)在建110世博文化公园在建111重点绿化项目(闵行前湾公园一期、宝山逸仙公园等)在建112三林楔形绿地在建113上海市固体废物处置中心项目二期在建114老港生态环保基地整体功能提升(含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三期、市政配套等)在建115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苏州河百合桥、龙腾大道南延伸等)在建四城市基础设施类67项(一)能源保障(8项)116上海LNG站线扩建在建117漕泾综合能源中心二期工程在建118上海石化热电机组清洁提效改造工程在建119上海油气主干管网工程(上海石化-闵行油库成品油管道、奉新门站及天然气出站管道工程)在建120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上海远东-亭卫、崇明输变电等)在建121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南汇、胜辛、余环输变电等)在建122外高桥一厂扩容量替代新开工123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新开工(二)对外交通(19项)124浦东国际机场四期扩建在建125东方枢纽上海东站及配套在建126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综合改造市政配套二期建成127虹桥商务区交通配套工程(申长路-金园一路、金运路-申昆路、迎宾三路地道等)在建128沪通铁路(太仓-四团)上海段在建129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建成130沪杭客专上海南联络线在建131沪渝蓉高铁上海段(含宝山站综合交通枢纽)在建132G15公路嘉金段改建工程在建133G320公路(上海浙江省界-北松公路)在建134G228公路(上海浙江省界-南芦公路)在建135G318沪青平公路改建工程在建136S16蕰川高速新建工程在建137省界断头路项目(新太公路、金商南延-嘉善大道等)在建138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在建139上海港罗泾港区集装箱码头改造一期工程建成140油墩港航道整治工程在建141大芦线东延伸在建142吴淞江工程(省界-油墩港航道工程、新川沙河段、苏州河西闸)在建(三)轨道交通(17项)143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在建144市域线嘉闵线在建145市域线上海示范区线在建146市域线南汇支线(两港市域铁路)在建147市域线南枫线(一期)在建148轨道交通崇明线(金吉路站-裕安站)在建149轨道交通2号线西延伸(徐泾东站-蟠祥路站)在建150轨道交通12号线西延伸(七莘路站-洞泾站)在建151轨道交通13号线(金运路站-诸光路站、张江路站-丹桂路站)在建152轨道交通15号线南延伸(紫光路站-望园路站)在建153轨道交通17号线西延伸(东方绿舟站-西岑站)建成154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长江南路站-大康路站)在建155轨道交通19号线(虹建路站-铁路宝山站站)在建156轨道交通20号线一期工程西段(金昌路站-上海马戏城站)在建157轨道交通21号线一期及东延伸(T3航站楼站-东靖路站)在建158轨道交通23号线一期(上海体育场站-闵行开发区站)在建159轨道交通大修更新改造项目(轨道交通3/4号线改造等)在建(四)市域交通(16项)160北横通道新建工程建成161漕宝路快速路新建工程在建162军工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建163外环东段(华夏中路-龙东大道)改建工程在建164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工程在建165周邓公路快速化工程新开工166浦业路新建工程在建167银都路越江隧道建成168龙水南路越江隧道在建169隆昌路越江隧道在建170浦星公路(南行港路-人民塘路)改建工程在建171G1503公路贯通工程(宝山段、浦东段)在建172S4公路(奉浦东桥和接线工程)在建173S3公路(周邓公路-G1503两港大道立交)在建在建五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类9项183保障房和租赁房建设在建18417深远海风电示范项目18崇明一期海上风电项目19横沙一期海上风电项目20
  • 康佳加快布局半导体产业,产业园落户南昌
    p 康佳集团11月11日晚公告,为加快在半导体等战略新兴产业布局,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于近日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合作框架协议的主要内容为本公司拟与南昌经开区管委会在南昌经开区管委会辖区内共同建设江西康佳半导体高科技产业园及共同设立配套股权投资基金。 /p p 据介绍,康佳集团负责在半导体产业园引进一批符合半导体产业园定位的半导体及相关产业链项目,并将该半导体产业园作为半导体企业孵化平台,积极引进半导体专业研发团队及半导体初创企业入驻。 /p p 半导体产业园项目建设期为10年,分两期建设,力争建设期内总投入达到300 亿元,其中一期项目总投入力争达到75 亿元,不低于50 亿元,上述投资将主要由半导体产业园的入园企业投资。 /p
  • 捷报频传! 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荣获 “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捷报频传! 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荣获 “安全文明工地”称号近日,从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传来喜讯,华讯方舟集团旗下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得到了河北省及河北徐水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和省、市领导及开发区建设、监理单位的高度认可,荣获2018年度“安全文明工地”称号。 立足高起点 夯实项目堡垒华讯方舟集团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于2017年8月8日正式签约,该项目建设总投资50亿元,旨在从太赫兹成像安检、太赫兹辐射源与探测器、太赫兹生物波谱检测+微流控芯片、太赫兹通信、太赫兹医疗设备五大领域发力,打造全球最具规模的太赫兹产业基地。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面向雄安、河北乃至全国的人体安检、通信、航空航天、检测行业未来发展的太赫兹器件需求,开展太赫兹器件研发、生产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太赫兹技术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创新拼搏进取 创造业界多个奇迹自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前期建设开始,就以实际行动创造了载入史册的“徐水奇迹”“华讯奇迹”。签约之初,河北华讯天谷置业团队早期虽只有几位同事,但在彭辉总经理的带领下,依靠日夜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和高效的工作作风,仅用1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从摘地到环评整个流程,华讯方舟集团徐水项目以最快速度正式入驻,堪称业界奇迹。2017年10月16日,河北太赫兹国际科技产业园开工仪式在徐水区成功举行,保定市常务副市长李俊岭,徐水区的相关领导及华讯方舟集团常务副总裁冯军正、河北天谷置业总经理彭辉等集团高层出席开工仪式。河北省省委书记、省长等省市领导通过现场直播观看开工仪式,并给予高度评价。天时地利人和 以身作则落到实处河北保定市徐水经济开发区历史底蕴深邃、区位交通优越和工业基础雄厚, 2012年7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 2015年河北保定市徐水经济开发区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9项之一。华讯方舟集团多年来坚持在太赫兹领域巨资投入,持续投入数亿元科研经费,使得太赫兹技术处于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行列,在太赫兹领域拥有多项国内第一和世界第一,也正是基于天时地利人和的时代背景下,该项目自开工以来,项目组工作人员及施工人员严格重视项目的各项工作落实,以身作则并顾全大局,狠抓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始终从集团利益、社会效益角度出发,坚持开展安全文明标准化建设,将文明施工纳入重点抓手工作之一,如今,各种安全设施配备到位,真正达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文明施工达标的管理目标。此次“安全文明工地”荣誉称号的获得,不仅为华讯方舟集团在河北地区树立起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同时也收获了诸多无形、宝贵的社会财富,是对项目人员持续推进建设施工安全文明管理的切实肯定。赋予天谷生机 憧憬人文未来据了解,接下来徐水区政府还将和华讯方舟集团展开更为深入的合作,共同打造天谷小镇。天谷小镇以釜山文化为基础,融入华讯方舟特色文化,营造优美的人文环境,打造集康养、旅游、居住、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大型低密度生活区,涵盖釜山文化公园、企业家会所、时尚购物广场、国际医疗中心、文化会议中心等,天谷特色小镇,矢志创建北京的后花园、雄安的先锋花园、保定的城市名片。
  • 食品检测设备产业园落户贵阳
    日前,在第二届高端装备制造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合作推进会项目探讨及合作洽谈会上,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将在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以食品安全为主的“检测设备与生物试剂国际科技产业园,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悉,科技产业园投资100亿元,占地2000亩,年产值1900亿元以上。前期建设集中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覆盖药品安全、化妆品与日用品安全、环保检测等领域 在2013年前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产业规模,并带动产业链相关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形成检测装备与生物试剂产业集群。   北京勤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自主创新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和免疫试剂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拥有32项国家发明专利、1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专利。
  • 朱新勇董事长出席青岛人大丨实体经济春归,科技产业向阳
    4月15日上午9点,青岛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人民会堂隆重开幕,市长赵豪志代表青岛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来自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市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的重托出席大会,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青岛市人大代表朱新勇出席会议听取政府报告并接受会后采访。对青岛来说,今年的两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青岛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青岛确立了“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力争生产总值迈上2万亿元台阶,努力打造拥有雄厚实力、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展现国家形象的高能级城市。聚焦2022青岛发展目标,再结合盛瀚自身的发展需要,我们惊喜地发现,在2022年实体经济和高新技术企业将真正驶入快车道,政府报告中明确指出在2022年将——聚力发展实体经济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实现新突破实施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加快推进总投资4137亿元的227个工业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十大千亩新兴产业园区。聚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培育1500家专精特新企业,市级科技创新资金投向企业比重提高到90%以上。实体经济春归,改革创新并重从工作部署看发展路径,青岛将“实体经济”放在首位,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和进阶升级的核心引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青岛注重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节点作用,注重民生福祉的不断增进,让城市发展承载起更多主体的梦想与期待。在采访中,朱新勇董事长表示政府报告非常务实,发展目标与实现路径十分明确。政府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这为实体经济和高科技产业带来了春天。作为实体经济企业主,也会将重点继续瞄准人才引进以及提高科研投入上,提升产、学、研的合作力度和落地成效,真正为青岛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作为一家致力于将色谱技术“中国智造”发扬全球的民族企业,目前已实现100%全产业链自主国产,并将盛瀚的离子色谱仪远销全世界62个国家和地区,不仅在自主创新上深耕细作,在国际化的道路上也始终稳扎稳打、砥砺前行。风雨二十载,初心梦将圆2022年即将迎来盛瀚成立20周年的庆典。站在市党代会、市两会的新起点,站在盛瀚20年继往开来发展的新台阶,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中,盛瀚正在加速驶向“全球两大IC品牌之一”的发展目标,真正成为引领离子色谱发展浪潮的掌舵人!
  • 深圳首个石墨烯产业园启动:破解发展难题 加快成果转化
    作为碳家族中的一员,石墨烯被预言将“彻底改变21世纪”,掀起一场席卷全球的颠覆性新技术新产业革命。石墨烯具有机械强度高、比表面积大、电学性能优异等特点,优异性能决定了它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前景,除了在半导体和光电器件行业外,在新能源行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深圳市对石墨烯产业的布局高度重视。2017年,先后出台《深圳市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实施方案》、《深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方案》,提出前瞻布局石墨烯等新兴领域,重点发展石墨烯在电子信息、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技术,并将石墨烯列为十大重大科技产业专项进行重点布局。为加快推进和落实石墨烯产业链“链长制”工作,优化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发展能级,4月8日下午,由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坪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坪山区科技创新局、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先进石墨烯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携手承办的“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启动仪式暨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聘任仪式”在深圳坪山举行。本次活动启动了深圳市首个石墨烯专业产业园,成立了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聘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安德烈盖姆,中国科学院成会明院士、刘忠范院士、俞大鹏院士、谢毅院士、郑泉水院士等18位国内外知名专家担任专家委员。现场,以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为首的5家机构及9家企业已经签约入驻该园区。推动前沿成果在深圳落地深圳市副市长聂新平表示,深圳是全国最大的石墨烯应用市场,产业链配套条件全国领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了“深圳盖姆石墨烯研究中心”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等研究机构,培育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研发团队,大力支持石墨烯前沿成果在深圳转化和产业化。深圳市科创委书记王有明表示,深圳市科创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充分考虑坪山高新区土地资源、空间情况和产业基础上,选定坪山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启动区,谋划建设高水平、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的石墨烯产业园。深圳市坪山区区委书记陶永欣表示,坪山区将围绕石墨烯产业集聚发展和产业园建设,在石墨烯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生产代工等平台引进,以及石墨烯产业应用推广、环保用电配套等方面制定专项政策支持,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会明表示,深圳市已经拥有石墨烯的广大应用市场和开发能力,邀请全球石墨烯领域科研界和企业界的知名专家成立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发展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将充分发挥行业资深专家在产业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以及关键决策部署中的治理支撑作用,引导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健康有序、集群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表示,石墨烯号称“新材料之王”,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领域,在新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光明的应用前景。希望携手石墨烯人一道,在解决诸多科技领域的问题上有所作为,在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上有所突破,共同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石墨烯产业。深圳烯旺先进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冠平表示,石墨烯产业链应该开发出工业及民用的产品,把它用起来。园区方代表、贝特瑞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雪琴表示,为响应政府号召贝特瑞新材料决定将三大事业部之一的石墨烯事业部总部迁至“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内。同时,公司研发核心——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也计划进驻石墨烯产业园,并注资1亿元,预计未来3-5年,研究院研发人员将达到500余人,将助力深圳石墨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运营方代表、力合科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别力子表示,国内石墨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深圳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支持石墨烯产业的发展适逢其时。破解石墨烯产业发展痛点据介绍,投入巨资专为石墨烯及新能源材料打造的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将围绕石墨烯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难点,努力打造集“石墨烯专业环保配套+公共检测平台+研发代工(CDMO)中心+产业孵化器”为一体的、功能齐备的专业园区,加快石墨烯上下游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促进石墨烯全产业链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该产业园将充分利用贝特瑞研究院在行业的龙头地位和影响力,重点将其坪山基地作为核心启动区,以石墨烯应用产业化为目标,集中布局石墨烯研发实验、产品小试、中试放大、公共服务检测等平台,并协同专业园区运营机构,全方位开展石墨烯产业招商、管理和运营工作。同时,积极研究石墨烯产业基金配套和孵化器建设,加快园区项目的培育和发展。深圳市石墨烯产业园位于坪山国家高新区规划一路与兰景路交汇处,由贝特瑞、百泰及周大生三个园区共同组成,总占地面积约7.4万平米,总建筑面积约43万平米。园区内拥有日趋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实验中试场地、公共检测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报告厅、会议室、智慧食堂、宿舍、健身房、图书室等公共场地,并且提供市场拓展、政策咨询、知识产权、投融资等多项配套服务。
  • 浙江大学打造仪器科学产业园 吸引数家企业入驻
    p   5月17日,浙江大学(常州)仪器科学与工程产业园在常州天宁的恒生科技园挂牌。同时与常州华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冠啸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华汉金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东方融创科技有限公司、无锡诚和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入驻协议。 /p p   浙江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系主任周泓介绍,恒生科技园作为全国知名园区,让浙江大学看到了合作的前景与意义。合作共建的仪器科学与工程产业园,将充分发挥园区和学员优势,打造成一个仪器科学的顶尖园区,为天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p p   作为常州市的重点项目的常州恒生科技园,致力打造一个集IT金融服务、软件外包、应用软件集成、总部经济、高新产业孵化器、高新产业加速器于一体的纯生态科技产业园。该园区由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加速中心、高科技研发中心、企业总部及配套中心组成。科技园将联合常州市各级政府,共同吸引和培育包括IT软件、高新技术、创新创意等在内的科创型企业,搭建本土科创企业的成长平台,恒生电子也将积极推动上下游关联产业入驻常州,为构建常州硅谷而努力。 /p p   据了解,依托软件领域的行业优势,恒生科技园设立了技术支持平台,可在电子技术、网络技术、电脑设备维护技术、软件技术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恒生科技园针对入园企业,筹建风险投资公司,构建融资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恒生科技园与高等院校共同设立实验室、设计室、软件开发部,积极与大学合作研发产品、项目。设立创业基金,支持莘莘学子的创业和发展。并与高等院校长期合作,制定人才交流机制,合作院校优先供应园区企业人才,保障园区企业用人需要。 /p
  • 科博会签约总额达163亿元,打造集成电路核心装备产业园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集微网消息,9月18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博会)科技合作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在京举行。20个签约项目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签约总额163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laoyaoba.com/jwImg/news/2020/09/18/16004394492267.png" / /p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次集体签约中,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项目较多,金额也较大。领域涉及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等。当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有6个项目签约,总签约额达118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电科电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携手打造中电科集成电路核心装备产业园项目,拟投资66亿元建设包括技术研究院、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提升集成电路装备国产化水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亦庄智通物联网产业园项目将投资17亿元,以物联网传感器、物联网芯片研发测试为基础,打造智慧物联网产业集群的特色产业园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京东集团中央研究院项目投资12亿元,将开展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智慧城市、区块链等前沿技术领域研究。 /p
  • 【重磅】全国科学仪器产业园区分布图
    “十四五”时期,科学仪器产业迎来发展高峰,各地抢抓机遇,大干快上,积极建设各类精密仪器产业园。仅2023年,仪器信息网就已跟进江苏省首批仪器仪表产业园、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上海张江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等产业园的落成信息。叠加早前已发展的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园区、北京怀柔科学城、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等,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建设已初具规模。  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绘制全国科学仪器产业园区分布图,为行业发展添一笔注脚。(注:本文仅统计省市级以上的产业园区,不含企业自建产业园,如有遗漏欢迎补充。) 详细视频:“十四五”全国科学仪器产园区分布情况  跟随仪器信息网来看各省市对于科学仪器产业园区的规划:产业集群  河南省  202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新型传感器与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强化计量在仪器仪表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推动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  深圳市  深圳市明确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在南山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在光明区、宝安区、龙华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重点发展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打造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发挥南山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创新型企业集聚优势,重点打造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集聚区。依托宝安区高端装备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打造覆盖精密仪器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示范的全链条集聚区。发挥龙华区空间优势,培育未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重要承载区。  北京市  怀柔区按照“整合统筹、功能优化、突出特色”的思路,以科学城为核心向外辐射,构建了“一核三区多点”的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空间格局。“一核”引领,即国家高端科学仪器装备产业基地,位于怀柔科学城中心区。  为支持怀柔区发展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北京市将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列为全市十大高精尖产业体系的29个细分领域之一,出台《关于支持发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2020年至2022年,市区两级在重点专项、空间建设等方面累计投资超100亿元。怀柔区目前已落地仪器和传感器相关企业286家。  广东省  《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精密仪器产业集群纳入广东省“十四五”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之一。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支持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珠海、中山、汕头等市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中心)建设。产业园  江苏无锡,江苏省传感器仪器仪表产业园  该产业园依托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创建,为江苏省首家传感器领域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进一步强链补链和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快推进传感器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传感器企业,助力提升江苏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  江苏淮安,金湖仪器仪表产业园  从石油装备配套仪表拓展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显示控制等五大类168种,并逐步向成套智能化系统拓展。  山东,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  规划在青岛高新区建设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支持全市仪器仪表领域,特别是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链项目向园区集聚,将更多的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资源要素优先导入园区。连续三年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  上海,张江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园  该产业园位于浦东南北科创走廊中段,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位置,一期现有空间总建筑面积约21.3万平方米,二期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在产业发展上将强化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促进高端装备精密仪器产业集群式发展,助力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  湖南长沙,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科学仪器产业基地  湖南省检验检测特色产业园,集聚SGS、中大检测等检验检测头部企业近200家,先后获批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以及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等国家级平台。  天津市津南区,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  该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人民币,整体占地面积144亩,主要引进精密仪器、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材料、物联网、传感器等行业。该项目主动融入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海河教育园两所双一流大学,及十余所高职院校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团队为依托,以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引进与培育高端精密仪器领军企业,打造高端精密仪器装备全产业链专业化园区。  广东省中山市,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  将以“建成全球仪器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打造全国首个国家级高端仪器专业园区,建设国家级仪器产业专项孵化器及高端仪器科研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并力争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园运营管理标杆园区。用10年时间使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在仪器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仪器行业产值、高端人才集聚、科研成果转化达到国内及至国际领先地位。  江苏,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  2020年2月28日,江苏省省级重大项目“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开工奠基,总投资约21亿元。未来将依托无锡量子感知研究所,以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致力于打造“园中设计、园内制造”的科学仪器装备产业新模式,构建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全产业链园区。  广东省广州市,粤港澳科学仪器创新中心  2019年5月,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产业促进会筹备工作宣告正式启动,并将成立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中心拟采用“政产学研用金”发展道路,新建6个创新平台:产业研究院、技术研究院、企业孵化器、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示范中心、科普教育平台,将汇聚港澳及国内优势资源,实现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集聚。  上海市松江区,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  依托于启迪漕河经科技园、松江区政府创建,致力于科技成果转化与行业创新发展的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创新机构。研究院位于G60科创走廊的松江新城总部研发功能区,建设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化基地和科技成果与转化中心,推动分析技术的创新应用,打造世界一流的分析技术产业集群。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2009年建立,省级重点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现已建成40栋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的研发检测中心、2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10万平方米的辽宁仪器仪表学院。目前,产业基地已初步形成以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设备为主,以专用仪器仪表和电子电工监测为辅,医疗与科学检测仪器、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元器件等多种门类共同发展的独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验收
    2009年7月27-30日,科技部组织专家组对“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进行了验收。专家组实地考察了南阳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焦作市四大怀药规范化种植基地、郑州大学药学院等单位,在南阳市召开了中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专家组听取了河南省科技厅代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汇报。对照基地建设规划,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后认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圆满完成了规划的目标任务,同意通过验收。   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河南)基地2000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申请,2001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在河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政策扶持、上下联动的协同促进机制,围绕规范化中药材生产体系、中药研发技术创新体系、现代化制药体系、中药营销及市场服务体系等“四个体系”,积极推进基地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中药农业实现产值103亿元,是2000年的5倍 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是2000年的8倍。   一是以实施国家科技项目为引导,实行产学研相结合,全面贯彻落实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8年来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5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发展到430万亩,山茱萸等4个中药材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15种中药材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药农业实现年产值103亿元。同时,探索并建立了多种适于市场经济的、不同类型的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的新模式,提高了中药材种植的集约化程度,实现了中药材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   二是加强中药现代化技术研发平台建设,积极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单位为支撑,产学研协调配合的科研开发体系,中药现代化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创新成果不断增加。8年来,共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1家,国家中药新药临床评价基地1个,国家中药质量分析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1个,国家中药材质量评价实验室1个。培养和引进博士、硕士712名。获得新药证书71个,申请发明专利452个,取得科研成果302项,发表学术论文1030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   三是中药现代化制药体系初步形成,综合效益突显。全省107家中药企业、25家饮片企业全部通过GMP认证。2008年中药工业实现产值139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32.18%。有5家企业成功上市,3家进入全国医药企业百强,69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超亿元。拥有宛西制药、羚锐制药、辅仁药业、太龙药业等一批知名的中药现代化企业,培育了仲景牌六味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的中药大品种。目前有中药保护品种38个,单品种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品种12个,年销售收入超5000万元的25个。河南中药在全国的地位明显提高。   四是以巩固河南中药传统交易市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开拓市场,构建营销网络,现代化中药市场及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健全,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中药现代化服务网络体系和药品生产与连锁经营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全省中药物流开始走上信息化发展轨道。全省建立药品连锁经营企业160家,年销售收入250亿元。   同时,验收专家组建议,河南省政府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组织制定好基地二期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注意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在稳定中药材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继续加强河南道地药材适宜性区划、资源保护、科技内涵与可持续发展及综合利用研究,充分利用浅山丘陵区发展中药材种植。二是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药现代化研发大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科研力量,强化与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强产学研结合,深化对经方的系列开发和中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一步形成河南中医药发展特色。三是加强中药科技领军人才的引进及培养,注重产业品牌培育,形成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企业、大品牌,为河南中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作出贡献。
  • 聚光科技入驻杭州物联网产业园
    在“感知中国”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杭州把物联网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抓。“十二五”时期市政府将集中资源,扶持包括物联网产业在内的十大产业发展。   日前,规划总面积达1.4平方公里的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批包括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视频监控智能系统软件研发中心、正泰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电网项目、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和安全物联网产业园项目、杭州芯图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智能芯片研发生产项目、浙江和仁科技有限公司医疗物联网项目、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感知中心等6个项目正式入园。这是杭州高新区(滨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高端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   与物联网产业园同样令人关注的是,杭州高新区(滨江)出台了物联网产业发展(2010-2015年)规划,将引导高新区(滨江)打造成浙江省物联网产业核心区、长三角物联网产业中心和中国物联网产业示范区。发展目标:到2015年,杭州高新区(滨江)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全区物联网产业技工贸总收入800亿元。   重点发展方向   国家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聚焦十大应用领域: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杭州高新区(滨江)在其中7个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也是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   其中环境与安全检测,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城市大气、水资源、噪音等环境指标进行采集、传输、分析、预警,对城市高能耗领域实时监测、精准管理。   典型企业:聚光科技、哲达科技、环茂自控、大地安科、恒达仪器、富铭环境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和安全物联网科技园项目   目前,杭州高新区(滨江)物联网产业园,已经有6个项目入驻。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和安全物联网科技园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公司简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是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现已成为中国环境与安全监测物联网行业龙头企业,企业创新实力和主导产品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项目简介: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和安全物联网科技园项目计划总投资6亿元人民币,建设用地面积60.6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为17万平方米。   项目主要建设环境监测、工业安全、公共安全、智能电网等六大物联网业务平台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环境与安全监测物联网技术及产品研发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年销售额将超过50亿元。
  • 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揭牌
    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2日在沈阳举行揭牌仪式。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了揭牌仪式并讲话。   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位于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中心地带,北邻沈阳,南依本溪,总体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20平方公里。   据介绍,产业基地建设两年来,已入驻重大项目131个,总投资147亿元,达产产值365亿元。其中生产型项目97个,科研类项目34个。目前已开工项目62家,其中包括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研发中心、孵化中心及实训中心。预计2010年新增签约项目60个,新增开工项目60个。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揭牌仪式上说,将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纳入国家科技产业基地建设,标志着本溪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下一步要不断完善创新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本溪特色产业优势,加速培养一批高科技企业,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据了解,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的发展定位之一是建设国内一流的千亿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预计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
  • 华爱公司被认定为徐汇区导向性科技产业类企业
    接上海市徐汇区商务委员会通知【徐商务发(2010)39号】: 根据《徐汇区关于推进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徐府发【2003】39号)文件精神,区导向性科技产业发展小组办公室组织区发改委、区商务委、区科委、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规土局、区工商分局、区人保局八部门对35家企业实施了导向性科技产业类企业认定工作。 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被认定为徐汇区第十五批导向性科技产业类企业,享受&ldquo 从事电子信息产业、新材料及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的企业&rdquo 扶持政策 上海华爱色谱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2010-8-24
  • 海南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通过论证
    科技部于近期组织张伯礼院士等10位专家在海口市召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论证会,对海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申请建设“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的方案进行了论证。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海南省胆木、白木香、裸花紫珠等南药种植基地、中国医科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等中药科研机构,以及海南全星药业等中药生产企业,并听取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2010-2014)》的汇报。海南省副省长林方略,省政协副主席、省科技厅厅长王路、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安道昌等出席论证会。   专家组对海南中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从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出发,结合海南特点,就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组建议,海南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树立大中药理念,强化大中药产业科学发展规划,突出海南资源优势和生态药业理念,全面推动海南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组一致认为海南省具有鲜明的热带中药资源优势,且有一定的中药研发和产业基础,特别是借助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中药产业,将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做出独特贡献。原则上通过《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规划》,并建议海南省抓紧修订规划并制定实施方案上报科技部,经批复后尽快组织实施。
  •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印发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1〕7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导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科技部制定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目 录   一、形势与需求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具体目标   (三)指标体系   四、发展重点   (一)基础研究重点   (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   (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   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   (一)基础装备升级   (二)高端产品突破   (三)前沿方向创新   (四)创新能力提升   (五)应用示范工程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创新引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   (三)优化产业环境 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阶段,也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医疗器械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具有高度的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其战略地位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已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为加快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支撑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等相关要求,特制定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   医疗器械是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基础装备。近年来,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我国医疗装备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我国基层医疗机构设备配置水平偏低的总体格局尚未改变,还存在功能少、性能低、不好用、不适用等问题。在大城市、大医院,尤其是三级甲等医院的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一般医院的装备水平,但是大中型医疗装备、中高端医疗器械和高值医用材料主要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给国家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二)医学诊疗技术发展的重大需求   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革命性地解决了许多以往诊疗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促进疾病诊治和医学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当前,现代医学加快向早期发现、精确定量诊断、微无创治疗、个体化诊疗、智能化服务等方向发展,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医学模式转变过程中,面向基层、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状态辨识和调控、疾病预警、健康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进一步对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   (三)科技创新的前沿高地   医疗器械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新技术应用密集、学科交叉广泛、技术集成融合等显著特点,是一个国家前沿技术发展水平和技术集成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带动和引领多学科技术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国际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度活跃,电子、信息、网络、材料、制造、纳米等先进技术的创新成果向医疗器械领域的渗透日益加快,创新产品不断涌现。但是,由于创新能力薄弱,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我国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四)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   近年来,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往来活跃,平均增速达7%左右,是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左右。医疗器械产业作为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焦点领域,其竞争正在向技术、人才、管理、服务、资本、标准等多维度、全方位拓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整体竞争力弱,基础产品综合性能和可靠性存在一定差距,部分核心关键技术尚未掌握,在产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平均增速在25%左右,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水平。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多学科交叉的医疗器械研发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一些地区呈现集群发展态势。随着新医改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对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投入的大幅增加,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市场前景非常广阔。2010年,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紧密围绕全民健康保障需求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需要,以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整合为手段,统筹项目、人才、基地、联盟、平台和示范的布局,加强多学科交叉,大力推进产学研医结合,积极探索市场机制下的优化组织模式,高效推进医疗器械领域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创新,大幅提高医疗器械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效支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二)发展原则   政府推进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突出市场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引导性科技投入支持和组织模式优化,加快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   系统布局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系统布局医疗器械创新链、产品链、产业链和人才链,整体优化创新体系和发展环境 着力突破一批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配置需求迫切、市场容量大、临床价值突出的基础装备和创新产品。   当前急需和未来发展相结合。重点发展基层卫生体系建设急需的普及型先进实用产品,以及临床诊疗必需、严重依赖进口的中高端医疗器械。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技术储备,加快发展围绕疾病早期发现与预警、精确/智能诊断、微/无创治疗以及与未来医学模式变革相适应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   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相结合。立足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一批重大技术瓶颈,创制一批重大产品,改变以仿为主的局面,让创新真正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大力优化应用环境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强创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积极扩大内需市场,以基本配置、基层医疗和基础装备的需求为牵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快速发展。   立足国内与面向国际相结合。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创新,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研发资源,加快重大产品的创新突破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把中国制造、中国创新的产品推向全球,促进医疗器械产品的国际化发展。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立医疗器械研发创新链,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重点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高品质、低成本和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满足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需要和临床常规诊疗需求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培育一批创新品牌,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发展实现快速跨越。   (二)具体目标   (1)技术目标:突破20-30项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形成核心专利200项 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并形成产业优势。   (2)产品目标:创制50-80项临床急需的新型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急救医疗器械产品,重点开发需求量大、应用面广以及主要依赖进口的基础装备和医用材料,积极发展慢病筛查、微创诊疗、再生修复、数字医疗、康复护理等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3)产业目标:重点支持10-15家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扶持40-50家创新型高技术企业,建立8-10个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基地和10个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能力目标: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创新和产业化能力,培育和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和创新团队,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标准、测试和评价体系,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医深度结合,切实保障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指标体系   表1 “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序号 指标 属性 科技 1 核心专利200项 约束性 2 重点开发50-80项基础装备和新型产品 3 新建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 4 建立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 5 建立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 经济 1 科技进步和示范应用带来的新增医疗器械产值2000亿元,出口额占国际市场总额比例提高到5%以上 预期性 2 形成8-10家产值超过50亿大型医疗器械企业集团 预期性 社会 1 基本医疗器械产品性价比大幅提升,有效满足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预期性 2 建立10个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基地,推广应用10万台(套)创新产品 预期性   四、发展重点   (一)基础研究重点   研究力、光、声、电、磁等物理作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电子学、生物力学、生物光子学、生物声学、生物磁学研究,尤其是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等不同层次生命活动中物理-化学-生物学之间耦合作用的规律和机制研究,以及不同层次生命现象的建模与模拟 研究不同物质的生物学效应,重点开展生物材料与细胞组织相互作用机制,以及不同尺度特别是纳米尺度的生物学效应研究等。   加强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应用于医疗器械的基础研究 重点开展新型的生物医学成像,医学图像处理,生理信号获取,生化、免疫和微生物检测,组织修复和再生,医学神经工程等基础研究。   (二)关键技术发展重点   满足医学诊疗、健康服务和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医疗器械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无/微创、低负荷、个性化、网络化、协同化等发展趋势,重点发展以下技术:   原理方法类:充分利用基础医学、生物化学、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高能物理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加强新原理、新方法的应用研究,重点开展多模态融合成像、生物传感、微弱信号检测、神经接口及刺激、高能粒子与射线治疗、高通量/微量/快速体外检测、生物医用材料改性等技术研究。   设计制造类:充分利用先进制造、微纳技术、生物力学、人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开展精密传动与控制、精密加工与组装、生物医用材料改性、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研究,着力突破计算机断层扫描仪(CT)、磁共振成像仪(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PET-CT、医用加速器等大型诊疗装备整机及核心部件,微型泵阀、微型传感器、微型光学镜头等高精密零件,以及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等新型医用材料的设计、制备、制造等技术瓶颈。   应用服务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生物信息学、网络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的最新进展,积极推进医学影像技术与手术规划、放射治疗、导航定位、医用机器人等技术的结合,加快发展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诊疗等新型服务技术。   1、重大前沿技术   重点突破神经接口及刺激、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精准定位与导航、动态适形调强、电阻抗功能成像、微弱光电信号检测、电化学/生化传感、无创生理信号获取及参数辨识技术、细胞组织诱导材料和植介入体的个性化设计与制造等技术。储备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THz)波检测、微流控等前沿技术。   2、共性关键技术   重点发展数字化医疗、医学虚拟现实、人机交互设计、生物医用材料加工与制备、精密制造、电磁兼容、可靠性设计等共性技术。积极推进与医疗器械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支撑技术研究,包括工程物理技术、光学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   (三)产品发展重点方向   “十二五”期间,围绕重大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需求,重点开发一批适宜基层的先进实用产品和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产品,积极发展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创新产品,显著提升医疗器械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预防领域,根据预防为主、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发展要求,重点支持血压、血糖、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无/微创检测产品,以及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筛查产品,积极发展不同状态下的低负荷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设备,个人健康指标检测和功能状态评价装置,移动体检系统等产品,满足农村基层/社区和个体/家庭对预防类医疗器械的需要。   在诊断领域,针对疾病诊断无创、早期、精确、低负荷、定量化等要求的发展趋势,重点支持超导MRI、高性能彩色超声成像仪、高分辨内窥镜、多排螺旋CT、PET、PET-CT、数字化平板X射线机、低剂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高性能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高性能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自动化微生物检测分析仪等重点产品、核心部件以及新型诊断试剂 积极发展生物芯片、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弹性超声成像等新产品,力求改变我国高端产品依赖进口、国产产品可靠性差、长期跟踪仿造的情况。   在治疗领域,根据微/无创治疗、精确治疗以及智能化、个性化等新的治疗技术发展趋势,重点支持影像导航辅助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血液透析系统、神经刺激器、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系统、高频/激光等手术治疗设备、射频消融系统、新型介入支架、人工关节、骨修复材料、人工血管、口腔种植系统等重点产品 发展手术机器人、人工心脏辅助装置等产品,切实改变高性能治疗产品被国外垄断、治疗费用高的现状。   在康复领域,围绕我国“人人享有康复”的需求,根据普惠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发展趋势,研究结构替代、功能代偿、技能训练、环境改造等技术产品,积极发展肌电及神经控制等智能假肢、人工耳蜗等智能助行/助听/助视辅具,老年人行为功能训练系统,脑卒中病人及运动功能缺失病人的康复训练系统等产品,加快智能化、低成本的先进康复辅具的研发,提高康复设备普及率。   在应急救援领域,围绕灾难医学救援、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战创伤救治和基层医疗急救等不同需要,研发伤员搜寻、现场急救、转运救治、院内急救等应急医学救援链装备及系统,积极发展移动式重症监护救治系统、除颤仪、生命支持呼吸机、快速止血输血设备等产品,保障城乡急救体系、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需求。   1、基本医疗器械产品   紧密围绕基层医疗和常规诊疗需求,重点发展低成本、高性能、普惠型的数字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生化分析仪、血液分析仪、微生物分析仪、心电图机、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当前基层配置急需的基础装备,加快突破螺旋CT、MRI、PET-CT、内窥镜、医用加速器、免疫分析系统等主要依赖进口的中高端主流装备和血管支架、人工关节等常用高值耗材,促进普及应用。   2、新型医疗器械产品   紧密围绕疾病预防、临床诊疗、健康促进的需要,突出融合成像、无创检测、动态监测、微创治疗、精确治疗等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医学成像、无/微创动态生理参数检测与监护、分子生物分析仪器、现场快速检测仪器(POCT)、新型微创治疗、术中监测/定位/导航、药械结合产品、医疗机器人、新型中医诊疗等医疗器械产品和系统,以及数字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型产品,不断提高医学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十二五”重点任务布局   “十二五”期间,力求技术突破、产品创新、能力建设和应用普及,重点实施基础装备升级、高端产品突破、前沿方向创新、创新能力提升以及应用示范工程五项任务。   (一)基础装备升级   紧密结合县级、乡镇、社区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医疗器械配置升级的紧迫需求,重点支持一批适宜基层、高可靠性、低成本、先进实用的医疗器械产品,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装备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   重点发展适宜基层的数字化X射线机、彩色超声成像仪、免疫分析仪、血液分析仪、生化分析仪、心电图机、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呼吸/麻醉机、血液净化设备等基础装备、耗材及应用解决方案,提高产品可靠性、安全性、易用性,降低成本,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装备需求 加快适宜基层的慢病筛查、全科医疗、健康管理、中医诊疗、康复保健、家庭护理等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数字化医疗、移动医疗、远程医疗等应用技术发展。   (二)高端产品突破   着力突破高端装备及核心部件国产化的瓶颈问题,实现高端主流装备、核心部件及医用高值材料等产品的自主制造,打破进口垄断,降低医疗费用,提高产业竞争力。   重点研制64排螺旋CT、1.5/3.0T超导MRI、PET-CT、实时三维彩色超声成像仪、高清内窥镜等高端影像设备 研制全自动管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全自动高通量生化分析仪等体外诊断系统与试剂 研制影像导航辅助治疗系统、实时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系统和神经电刺激器等先进治疗装备 开发介入支架、人工关节、人工血管、骨修复材料和口腔材料等高值医用材料。重点突破超导磁体、多通道磁共振谱仪、高分辨率PET探测器、大热容量CT球管、X射线平板探测器、超声换能器等核心部件,以及精准定位与导航技术、微弱信号检测技术、电化学/生化传感技术、可再生修复材料技术等关键技术。   (三)前沿方向创新   加强新原理、新材料、新方法和新工艺的研究,加快前沿技术突破和创新产品开发,抢占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积极发展多模态融合成像、分子成像、太赫兹波检测、低剂量光子探测成像、电阻抗功能成像、体内光学相干成像、超声聚焦治疗、神经接口与刺激、微弱生理信号采集、微流控和微纳制造等前沿技术 加快发展精准手术机器人、碳纳米管CT、无创血糖、全降解血管支架、细胞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中枢神经再生修复材料、新型中医诊疗器械等前沿创新产品。积极推进人体传感器网络、云计算、物联网相结合的全民健康感知、管理和促进等新型服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四)创新能力提升   统筹布局项目、人才、联盟、平台、基地,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通过产学研医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有效整合优势科技资源,系统构建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体系,大幅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重点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战略科学家、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中青年专家等领军人才与创新团队。二是加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建立完善重大产品、核心部件的研发联盟等。三是加强医疗器械共性技术平台建设,重点建设医用电子、医学成像、物理治疗、体外诊断、医用材料、个性化设计和制造、可靠性保障等20-30个技术研发平台,建成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医疗器械战略研究体系的建设。四是加强区域创新和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8-10个国家科技产业基地建设。   (五)应用示范工程   以“创新发展,惠及民生”为宗旨,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和“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加快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推广,优化医疗资源配置,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是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遴选一批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科学评价的基础上普及推广,大力优化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应用环境,打造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和普及推广的平台,实现创新驱动和需求拉动的合力发展。二是实施数字化医疗示范工程。在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以及不同区域建设一批大型数字化医院和区域医疗服务协同示范工程,提高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促进不同医疗机构间的医疗信息共享、协同医疗和整合服务。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创新引导   以企业为主体,加大国家科技引导投入,统筹多渠道资源,多种资助模式相结合 加强部门联合、军民结合,鼓励国际合作 推进产学研医联盟建设,促进学科交叉、技术融合和资源整合 加大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培育和人才引进力度。   (二)完善政策措施   加强多部门协调,完善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注册、监管、定价、收费、医保、配置、采购、标准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扶持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发展。   (三)优化产业环境   改善创新产品应用环境、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企业创新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 加强区域发展,加强园区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优化贸易政策,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 雪迪龙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
    p   2017年12月29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河北雄安新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共建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协议。这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战略合作协议》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5bb6946-df2d-4c72-a42c-bc8f724a9204.jpg" title=" 雄安 高清照片_副本.jpg" / /p p   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首批12家中关村节能环保及智慧城市服务企业之一,与雄安新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入驻雄安中关村科技产业基地,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的未来之城。此次入驻产业基地的有:雪迪龙、碧水源、东方园林、东方雨虹、广联达、清新环境、神雾、北京科锐、小桔科技、金山软件、首航节能、眼神科技等12家企业。 /p p   未来,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求,吸引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各类创新主体、创新要素融合互动,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衔接,共同打造“布局超前、体系完备、宜业宜创、引领未来”的科技新城。 /p
  • 聚光科技投资6亿建最大物联网产业园
    “十二五”规划建议同时提到,北京市东部地区聚焦通州新城建设,推动临空经济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发展高端商务、现代物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010年下半年,北京通州新城迎来一批重量级企业“安家落户”。广东亚仿科技集团、浙江聚光科技集团、天海工业有限公司等五家进驻的国内外企业投资总额近50亿元,落地项目均是集高端产业与先进技术于一身的逾亿元大项目。(本文为原文节选)   相关报道:   另据《北京晨报》2010年8月消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拟落户北京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总投资6亿元,意在打造中国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产业园。
  • 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产业园区建设允公科技园
    记者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了解到,天津南开允公集团有限公司在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产业园区建设允公科技园。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29216万元,总占地面积3399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800平方米。   据悉,该项目主要建设5栋写字楼,即南开科技大厦主楼和辅楼、博士后交流中心、环境科学大厦、学者大厦,地上建筑面积1066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140平方米,环境科学大厦为24层,南开科技大厦主楼为21层,博士后交流中心为25层,学者大厦为6层。南开国家大学科技园各项目组成的业态功能:主楼的业态功能为中介商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会议、办公及科技研发创新用房等 辅楼的业态功能为展示服务、学术交流用房以及报告厅和部分办公用房等 地下一层的业态功能为水泵房、设备用房、变电室等及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和地下停车库,地下层为连通建筑。项目科技研发楼为电脑设计,没有实验室,不进行化学实验。项目预计在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工程,将于2012年11月竣工投入运营,工期约三年。   项目名称天津南开允公集团有限公司允公科技园项目   建设单位天津南开允公集团有限公司环评单位天津市环境影响评价中心   建设地点   (四至情况)本项目选址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科技园开华道20号,项目选址北侧为天津南开允公科技园有限公司允公科技文化产业园,南侧为开华道,西临榕苑路,东临桂苑路。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投资总额约人民币29216万元。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3996.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4800平方米。本项目主要建设5栋写字楼,即南开科技大厦主楼和辅楼、博士后交流中心、环境科学大厦、学者大厦,地上建筑面积10666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8140平方米,环境科学大厦为24层,南开科技大厦主楼为21层,博士后交流中心为25层,学者大厦为6层。南开国家大学科技园各项目组成的业态功能:主楼的业态功能为中介商务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会议、办公及科技研发创新用房等 辅楼的业态功能为展示服务、学术交流用房以及报告厅和部分办公用房等 地下一层的业态功能为水泵房、设备用房、变电室等及平战结合人防地下室和地下停车库,地下层为连通建筑。本项目科技研发楼为电脑设计,没有实验室,不进行化学实验。本项目土地现状为空地,规划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本项目预计在2009年12月开始建设工程,在2012年11月竣工投入运营,工期约三年。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结论:   本项目所属区域内土地性质为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详见建设工程规划设计要求通知书)。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科技园重点发展电子、通讯、激光、生物技术、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通过引进技术及其消化吸收,逐步发展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加工及出口基地。服务区为产业区的发展提供信息、金融、商贸、行政管理、生活居住、娱乐餐饮、旅游文化、人员培训、学术交流等综合服务。华苑产业区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逐步建设发展成为技术高度密集、信息高度密集、人才高度密集的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为基础,高教、科研为依托,发挥科技、政策、人才环境等综合优势。综上,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地区规划,选址可行。施工造成的扬尘污染和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有所影响,为保护环境空气质量,降低施工区域和对周围敏感目标的尘污染,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和《关于认真搞好施工现场大清整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认真落实本报告列出的防尘措施,严格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令第6号《天津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规定,认真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噪声防治措施,以有效减轻施工噪声对敏感目标的影响。营运期本项目直燃机组燃用的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在确保天然气充分燃烧,燃气废气在建筑楼顶排放的情况下,其燃气废气污染物可达到DB12/151-200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对附近的环境空气质量和环境敏感目标不会造成明显影响。由类比监测结果,本项目直燃机污染物也可以达标排放。本项目所设置的地下室内停车库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中,在排气口的NOX和CO的排放浓度均能够满足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要求(参考NO2二级标准0.24mg/m3,CO二级标准10.00mg/m3),建设单位应确保车库内通风换气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得车库内废气能够及时外排扩散 另外,地下车库排气口的具体位置尚未确定,建设单位应将其设置在避开公建出入口或者其它人流密集处,例如设置在临路的绿地内 另外排气口不应朝向临近的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高度也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在此前提下,本项目地下车库汽车尾气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不利影响。本项目拟选用一台轻柴油发电机作为电力供应的备用电源,设置在南开科技大厦主楼地下一层专用发电机房内。本项目所在区域供电能力充足,柴油发电机使用几率较小,只有在发生电力供应故障的非正常情况下才会启用,使用时间较短,且燃用轻柴油,燃油废气中污染物量较少 柴油发电机排气筒设置在南开科技大厦主楼3层楼楼顶,在燃用优质轻柴油、废气及时排放的前提下,预计燃油废气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显著的空气污染。使用期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其水质可以满足DB12/356-200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的相关要求,最终进入咸阳路污水处理厂。本项目拟建的废水排放口须按照有关要求进行申报、预留采样点、安装环保标志牌等进行排污口规范化建设。根据《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建设单位已在建筑内安装中水利用设施,待该地区市政中水系统建成后,本项目即可引入中水用于绿化、冲厕等。本项目安置直燃机组、空调机组、水泵、电梯间、柴油发电机的房间隔墙、顶板、门等都做隔声处理,管路采用软连接、各设备采取加装减振底座。通过采取上述噪声防治措施,预计本项目营运期室内设备噪声不会对项目本身及外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冷却塔等室外噪声源可以采取的防治措施包括选用低噪声设备 管路软连接并为设备安装减振软垫 废气排放口安装消声装置并包裹降噪材料、安装具有隔声功能的广告牌进行装饰,对噪声有效遮挡的同时可以美化建筑的景观。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为写字楼招纳工作人员和本项目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所有生活固体废物分类袋装收集,可利用部分回收外卖 含水份的厨余等垃圾尽量集中收集在密闭容器内,防止存放、运输过程中洒漏 固体废物集中存放于垃圾箱内,每日由市容部门负责定时清运处理,同时对垃圾箱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散发恶臭 废电池、废日光灯管单独收集,委托具有相关处置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本项目将来如果入驻的餐饮、娱乐等产生环境污染的单位必须单独履行环保手续。   本项目选址于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华苑科技园开华道20号,项目选址北侧为天津南开允公科技园有限公司允公科技文化产业园,南侧为开华道,西临榕苑路,东临桂苑路。交通便利、符合地区规划,外环境基本适宜。使用期产生污水进入咸阳路污水处理厂,具有合理的排水去向,噪声、废气、固体废物等污染物在采取必要防治措施的前提下,不会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当地整体景观建设。   因此本项目在切实落实本评价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确保运营期各项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前提下,具有环境可行性。
  • 莱伯泰科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2011年北京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于5月18日-2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17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党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 为充分调动和利用在京海外学人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北京科技创新力量,服务首都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建设,着力打造&ldquo 北京创造&rdquo 品牌,展示在京海外学人**科技创新成果,搭建推介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在&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开局之年,北京海外学人中心拟在第十四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期间举办&ldquo 2011北京海外学人科技创新成果展&rdquo 。莱伯泰科受邀参加此次海外学人创新成果展。 2011北京海外科技创新成果展 此次展会莱伯泰科展出了全自动食品分析工作站和亚硝胺热能分析仪,莱伯泰科总裁胡克博士接受媒体采访。 莱伯泰科公司由胡克博士创建,是一家全球性的实验室技术公司。公司主要专注于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和实验室设计与工程等项技术,开发、生产和推广各种用于材料、环境、食品和化学检测中所用的产品。公司位于北京,并在美国和意大利分别设有分支机构。莱伯泰科的销售网分布于30多个国家,可为用户提供迅速的支持和服务。 莱伯泰科受邀参加成果展
  • 露笑科技拟在合肥投建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露笑科技8月9日晚间公告称,公司8月8日与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投资建设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合肥市长丰县共同投资建设第三代功率半导体(碳化硅)产业园,包括但不限于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包括碳化硅晶体生长、衬底制作、外延生长等的研发生产,项目投资总规模预计100亿元。 /p p   合肥市长丰县人民政府将为该项目提供优惠政策、资金(包括但不限于股权、债权投资)支持;为该项目提供土地、基础设施配备、用工等保障,对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及运营提供必要的支持与协助等。 /p p   露笑科技主要从事漆包线、机电、蓝宝石和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生产、销售。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磁线生产龙头企业,2019年完成不良资产剥离和顺宇洁能优质发电业务的资产并表,形成“新能源+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产业布局。 /p p   目前,公司正在进行非公开发行,公司拟定增募资投资碳化硅项目,并与中科钢研、国宇中宏达成战略合作。新建碳化硅衬底片产业化项目完成后,公司将形成长晶炉制造与衬底片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初步完成在碳化硅产业的布局,碳化硅衬底片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p p br/ /p
  • 施一公:所有新兴科技产业都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0月22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0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主题为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 /strong /span 。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出席并发表演讲。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2px height: 3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b64b21d9-6a07-4610-8685-4876f67a1476.jpg" title=" 施一公.jpeg" alt=" 施一公.jpeg" width=" 502" height=" 333"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施一公表示,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所有新兴科技产业都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 /strong /span 。所有的核心技术常常来自于多年前的原始科学发现,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都来自于顶尖一流学者,顶尖一流学者往往聚集在一流大学或者依附于一流大学的科研院所。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小而精的研究机构依附于大学或在大学里,他们规模虽然小,但是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改变了世界科技当今的格局。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top: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以下为演讲摘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参加浦江创新论坛,也很高兴在这里见到很多老朋友。我刚才听了姚先生说的很受启发,很久没听您讲带有浓重学术气味的报告了,这是学到很多。我更泛泛一点,讲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教育发展很快,做得很大,正在变强,但还不够强。总体的科技发展很快,变得很大,但还不够强。中国的人才世界众多,变得很大,还不够强。教育、科技和人才它的依托是大学,所以中国还是必须要有一些真正意义上的世界顶尖大学,这样的大学会支撑中国发展。下面大家简单看几张幻灯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总结一下,第一,我只能挑一两个简单的数字告诉大家。 /strong /span 中国高等教育如果仅从数字上来看毫无疑问是世界头号大国,我们目前为止普通高等学校有将近 strong 3,000所 /strong ,在校学校有 strong 4,000万 /strong 人,等于一个中型国家的人口,我们的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硕博士生在校将近300万人 /strong /span ,也是一个小的国家了。从这样一个数字来看,中国毫无疑问是高等教育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而且我们很骄傲,因为高等教育确确实实在新中国成立72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2年以来长足进步,进步非常大,大家可以骄傲。即便从世界排名来说,不同的机构对大学的排名,尽管这些排名本身可能有一定争议,不能完全代表大学实力和国家实力,中国也在进步,现在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即便从这些带有一定争议的大学排名来看,中国大学的质量或者大学还不够强,这个结论是可以得出的,还需要走向高等教育强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第二,中国的科技。 /strong /span 其实中国的科技同样在改革开放以来进步巨大,我们的进步巨大反映在多个方面,比如我们的R& amp D经费投入,截止到去年突破2万亿人民币,世界第二。即便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在去年超过1200亿,也是第二。无论哪个角度看,中国的投入和基于数字的产出都是世界第一或者第二的位置,比如基于数字产出我们也是非常巨大,不仅文章发表偏数、专利申请数、高被引文章,中国都在长足进步。但是这些都是数字性指标,中国数字来说确实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头号科技大国。当然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大家问究竟创新能力有多强,我做了一些小的总结,有一个是中国自己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院还没有对2020年的数字做出总结,总体而言我们相比十年前肯定也是大幅进步,尤其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34位提高到今年的14位,长足进步20位。但是无论哪个报告,你很难在世界创新指数当中找到中国前十的。显然有一个反差,数字的世界领先、科技评价标准和我们实际的创新能力,评估之后的反差,怎么理解,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有一点,我们的科技还不是世界上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第三,中国的人才队伍。 /strong /span 中国人才得益于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8日是一个值得所有人纪念的日子,那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也确定了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基本国策。在座每一位包括我自己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改革开放的国策确定以后的第8天,第一批中国留学生52位平均年龄超过40岁跨出国门到达大洋彼岸,很勇敢的一批,当年有数百中国留学生到美国,从那以后每年翻番,我是90年4月离开上海虹桥机场去美国留学,那一年有2万中国留学生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留学人员截止到19年年底超过600万,回国超过400万,巨大的人才红利在中国带来方方面面的红利。我援引《科学周刊》11年之前的一篇文章,2006年统计数字,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这些博士来自清华大学的排在第一,北大排在第二,我们中国留学人才带来的这样一个巨大的变化。我引用自然科学基金委李主任的一个数字告诉大家,4条曲线,蓝色曲线是当年申请基金委项目负责人的平均年龄54岁,按照他们的年龄横坐标做了一个分布,峰值在54,10年以后1997年平均年龄46岁,反而年轻了,但是第一个峰值出现在31—35。再往下看2007年41岁,2017年39岁。这张图很有说服力,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才储备的剧变,而这个剧变一定是中国往前发展创新动力的来源,也是我们人才的基数、年龄构成等等都是发生了令人惊叹的变化。但是我们的短板,尽管我们科技人才基数已经是头号大国,但是我们在下面底子很宽,到上面顶尖人才人数很少,我不愿意做出具体评价,但我相信一点,在世界范围内我们的顶尖科技人才对于这样一个泱泱大国来说是非常匮乏的。所以无论从教育还是科技、人才,我们都面临怎么样从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挑战,实际上这种转变早已开始,甚至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之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第四,研究型大学在这个转变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 /strong /span 我想做一个简单地推理,所有新兴科技产业都来自于核心技术的突破。所有的核心技术常常来自于多年前的原始科学发现,而这些核心技术的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都来自于顶尖一流学者,顶尖一流学者往往聚集在一流大学或者依附于一流大学的科研院所。小而精的研究机构依附于大学或在大学里,他们规模虽然小,但是改变了世界文明的进程,改变了世界科技当今的格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说两个具体例子,在当今已经超过了千亿美元市值的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单克隆抗体市场 /strong /span ,来自于1975年两位基础研究科学家发明了单克隆抗体的产生办法,198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基础研究来自顶尖人才,最后形成强大的产业,这样一个趋势在世界过去两三百年一直如此,只是周期大家要有耐心,要看到它的变化。即便是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trong DNA测序技术 /strong /span 这样一个开始应用于精准医学的技术,现在还不是千亿美元的产业,只有区区两三百亿美元,还差得比较远。但是可以预测一定会成为千亿美元的产业,来自于基础研究的突破,你可以说一个科学家发明基因测序仪,也可以说70年代发明DNA测序技术,DNA之所以可以被测序,因为双螺旋配对互补但非共价结合,可以打开测序,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教育、科技和人才依附于大学,我们可以看整个世界大学中美国的大学特别值得我们研究,美国各个大学特色迥异,规模大小不一,但是各自发挥了自己在世界科技发展当中的作用。洛克菲勒只有70多位教授,加州理工不到300位,斯坦福大学不过区区1500位博士生导师或者师资力量,这样的规模在中国还是小的大学。但是这三所大学对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和人类文明进程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整个大学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上都是在这方面源头创新的主力军,这个数字只需要看第四栏第六纵行大学所占的比例,如果把美国的科技发展趋势做一个研究,基本上在美国过去几十年政府支持经费中所占比例平均在50%左右,大学作为最大的执行体,当然因为它是创新来源。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