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科技部司长

仪器信息网科技部司长专题为您整合科技部司长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科技部司长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科技部司长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科技部司长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科技部司长话题讨论。

科技部司长相关的资讯

  • 科技部张晓原司长解读“十二五”科技投入
    用好科技投入 给力自主创新——访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   优化配置、科技金融、科研条件、监管服务……科技投入的得与失,关系到国家科技创新、经济转型、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战略性全局问题。   “十二五”是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全面落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各项任务,需要统筹配置科技投入资源,创新科技投入方式,充分发挥科技投入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在《规划纲要》颁布之际,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司长张晓原接受了科技日报记者专访,解读“十二五”期间科技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任务,讲述“十二五”科技投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针对《规划纲要》各项任务,“十二五”科技投入将做出怎样安排?   张晓原:现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在科技投入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前提下,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十二五”科技发展成效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十二五”期间,为推动科技投入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我们将聚焦科技投入、科技金融结合、科研条件建设三条主线,加强宏观配置和统筹协调,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将在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统筹,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加强监管、提高绩效 强化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发挥财政引导性资金投入对科技金融的带动作用,充分调动金融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加强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加大科研条件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日报:那么,“十二五”科技投入会聚焦哪些重点方面?   张晓原:科技投入配置必须紧紧围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突破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安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改善民生提供科技支撑和储备。   《规划纲要》已经确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的科技发展总体目标、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科技投入配置要紧密围绕《规划纲要》的部署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进行安排,切实保障各项任务的完成。   在“十一五”基础上,我们将继续优化科技经费配置结构,重点是扶弱壮强,弥补投入短板。   一是重点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环节的投入力度,尽快形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投入机制,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全过程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二是重点加大对科研机构基本运行、重点科技创新基地以及科研条件资源建设和平台开放运行等的稳定支持力度。三是加大科技人才投入,重点是加快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的实施,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科技计划经费中加大对科研人员智力投入的支持力度。四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培育的支持力度,引领经济增长。五是加大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着力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   创新科技投入方式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科技日报: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科技投入方式会有何创新?   张晓原:总结“十一五”的经验和不足,分析新时期的形势和任务,“十二五”期间首先将继续完善无偿资助方式。在前资助方式的基础上,实施后补助、风险补偿、以奖代补等方式,形成无偿性资助体系。其次是完善包括投资引导基金等在内的权益性资助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等社会资源投入科技创新 第三是完善包括税收加计扣除、快速折旧、高企优惠等在内的政策性优惠体系。   科技日报:“十二五”规划将科技和金融结合作为优化创新环境、支撑和保障规划实施重要措施之一,要如何落实?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要通过发挥科技资源对金融资源、地方政府资源和民间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探索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对接的新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融合。   首先是要健全合作机制,深入开展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工作。通过深化试点示范,鼓励体制机制创新,切实发挥试点地区对全国科技金融工作的引领和示范效应。二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在国家高新区内建立一批主要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色专营机构等。三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积极推进非上市股份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大试点工作,支持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制上市进入中小板和创业板融资等。四是深化科技保险和科技担保等金融中介服务。五是继续深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创业投资事业的发展,促进科技成果与创业投资的对接。   加大科研条件投入 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科技日报:科技条件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十二五”开发和利用科研条件资源将分几步走?   张晓原:科研条件资源的水平往往决定着自主创新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发达国家都把科研条件的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加大科研条件投入,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   “十二五”期间,我们在加强科研条件资源总量建设的同时,切实增强战略性科研条件的自主研发和装备自给能力,促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大幅提升科研条件的保障支撑能力。   首先,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建设布局。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野外实验台站、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国家实验动物种子中心、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逐步建立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条件体系。加强创新方法、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等方面的科研基础条件资源的建设。加快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提高资源使用效益。加强军民科研条件的共建共享工作,推动一批军用技术向民口转移。   第二,加强科研条件自主研发和应用也将是重点。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以新原理、新方法为突破口,研发若干前沿重大科研仪器设备,集中力量攻克若干科学仪器设备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研发一批重大通用科学仪器,提升科学仪器设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继续加强科技文献信息知识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和实验动物新品种新品系的研发,提高科研条件的支撑服务能力。   第三,大力推进科研条件资源开放共享。进一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布局,强化面向科学研究和区域、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   探索推进绩效评价 健全监管服务体系   科技日报:在“十二五”科技投入全过程中,科技经费监管的角色和定位又是怎样的?   张晓原:“十二五”期间,我们将着力建立健全面向结果的,职责明晰、管理科学、运行规范、监督有力的科技投入监管服务体系。   首先是深入推进“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坚持和完善科技计划(专项)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强化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简化优化预算管理程序和要求,建立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和绩效支出渠道,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服务和绩效评价,深入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公示,逐步形成适应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符合财政预算管理要求的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体系。形成由国家财政和审计部门、科技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经费监管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合力。   探索推进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将同步开展。我们将会积极探索科研项目的绩效评价,完善绩效评价报告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在以后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方面的应用,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 科技部条财司王伟中司长听取吉大小天鹅汇报
    2008年12月23日下午1.30时,科技部条财司王伟中司长一行在吉林省科技厅李建华副厅长等领导的陪同下,风尘仆仆赶赴吉林大学就国产仪器自主研发问题进行工作调研。此调研会由吉林大学韩晓峰副校长主持,吉林大学新任校长展涛教授也出席了本次调研会。 长春吉大&bull 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王振德总经理以&ldquo 产学结合 自主创新 努力推进现场速测技术的进步&rdquo 为题,汇报了公司依托吉林大学,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学研结合为基础,开展自主创新食品安全、水质分析、空气质量等现场速测仪器的工作情况。 王伟中司长对&ldquo 吉大&bull 小天鹅&rdquo 自主创新工作以及为汶川地震及时提供检测仪器均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对公司新研发项目的内容与企业新的发展提出了指导意见和希望。
  • 科技部司长: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玩转基础研究?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近日发布,在“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中特别提到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这让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理事长吴玲很是振奋,“《意见》不仅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也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那么,我国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现状如何?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路向何方?怎样激活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的新动能?记者就此展开了采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创新先行& nbsp 有成绩也有烦恼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组织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7年9月,科技部对已通过验收的99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评估。吴玲所在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开始接受为期5年的“评估大考”。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其意在发挥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导向作用和科技创新能力。”吴玲告诉记者,成立于2012年的半导体照明联合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我国首个依托联盟建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这个体制机制完全创新的公共研发平台上,企业以项目资金投入,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以研发人员和设备的使用权投入,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先进技术标准研制紧密结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同时,她也并不避讳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长中的烦恼”,“首先,发展过程中缺乏国家和部委政策层面的稳定支持和资金层面的可持续投入。其次,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依托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布局。”她解释说,民营企业、中小型创新企业等特别是依托产业联盟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比很小。对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变革而带来的新兴产业来说,创新主体弱小,以民营中小企业居多,尤其需要依托产业联盟、产业链条上优秀企业共同投入的联合研发模式。更为深层次的是,对于大企业来说,目前实验室研发经费主要用于完善自身现有的产品和技术,前瞻性基础研究和产业共性技术研究支持不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表示,从整个科技创新的链条来看,基础研究依然是短板,体现为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顶尖基础研究人才和团队较匮乏、投入总体不足、环境待优化四方面的问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面向行业& nbsp 尚存三大难题待解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意见》强调,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建研发机构和联合实验室,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而现实中,国内基础研究与企业的“天然断电”却是常态。基础研究成果的高度不确定性,使得企业难以在短期内获得回报。然而,当企业进入行业技术前沿领域后,要解决卡脖子难题,又必须沉下心从源头创新,攻关行业共性问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加强面向行业共性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有三大难题待解。”吴玲坦言,一是缺乏可操作且开放共享的研发和中试平台,无法实现企业和研发机构的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二是缺乏行业共性应用基础研究的创新链和创新体系,目前上下游企业协同研发的机制不成熟,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三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人才支撑还不够,无法聚集战略性、引领性的全球创新资源。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以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为例,该产业不仅涉及基础材料和芯片技术,还涉及光、电、热、化学、装备等领域,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复杂系统工程。然而,我国现阶段半导体照明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少,研究机构力量分散,没有统筹协调的机制,无法围绕产业链打通技术链,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而支撑产业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创新机制& nbsp 推动各主体对接融通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通过应用研究衔接原始创新与产业化,是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直努力的方向,也是《意见》在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中强调的部分。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意见》提出,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促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创客等各类创新主体协作融通,把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打造成为融通创新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特别是转制科研院所在产学研深度融合中的作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程化,吸引国内外资金、技术,提升产业竞争力。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中,政府投入占90%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投入较低。”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透露,随着《意见》发布实施,中央财政基础研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除继续大幅增加稳定支持外,2030年的重大项目实施将考虑基础研究的长期部署,并且引导地方财政和企业社会力量增加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那么,哪些具体举措将助力企业投身基础科学研究?为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意见》提出了多个创新举措。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比如完善分类评价机制,调动科学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支撑组建人才团队国际化、投入模式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形成研发、中试、应用各环节贯通的创新体系,激发基础研究的需求和活力。”在吴玲看来,《意见》明确提出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尤为重要,在政策、项目、资金投入等方面形成合力,将使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行业创新体系和环境建设上成为重要力量。 /p
  • 仪器信息网20周年--原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王顺昌谱词一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748f90fb-1b37-48f5-b818-76e0b311708b.jpg" title=" 王司长.jpg" alt=" 王司长.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原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 王顺昌 /p p & nbsp strong 一首新词,以表对仪器信息网20周年的祝贺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沁园春一一祝贺仪器信息网开通20周年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二十年前,网站开通,万里啟航。想艰难创业,未尝懈怠;辛勤运作,不敢抛荒。恪守明规,兢兢业业,赢得声名天下扬。抬头望,正蓝天广阔,一任翱翔。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p p strong & nbsp 几多仪器登场。唯国产心中不可忘。数光电色谱,或称佳品;核磁质谱,亦透芬芳。若得知名,赖依信息,网络于今似大江。奔腾去,看浪涛翻滚,浩浩汤汤。 /strong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更多精彩内容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前往20周年专题网站查看: a href=" 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 _src=" 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s://event.instrument.com.cn/event/year20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8/uepic/067a2744-7839-4ba7-afc9-ac00b0e63ad1.jpg" title=" ece60113-41ce-4e43-8c8a-f302f04812c6[1].jpg" alt=" ece60113-41ce-4e43-8c8a-f302f04812c6[1].jpg" / /p
  • 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公布
    关于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国科办火[2011]52号 机关各司、局、办,直属机关党委,各直属事业单位,科技日报社:   根据2011年5月24日部务会的精神和我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国科发火 [2011]259号),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火炬工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经部领导批准,我部决定成立科技部火炬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火炬工作的重大问题,统筹火炬工作,制定工作指导意见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我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曹健林 科学技术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副组长:王晓方 发展计划司司长   赵玉海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   赵明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   成 员:李桂华 办公厅副主任   林 新 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金奕名 重大专项办公室副主任   邓天佐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巡视员   彭以祺 基础研究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王 喆 农村科技司副司长   马燕合 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   靳晓明 国际合作司司长   孙晓明 人事司副司长   余华荣 驻部纪检组副组长、监察局局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如下:   主 任:赵明鹏(兼)   副主任:刘 敏 发展计划司副司长   胡世辉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张志宏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常务副主任   成 员:郝 蓉 办公厅宣传处处长   唐玉立 政策法规司综合与政策处处长   赵红光 发展计划司高技术研究发展处处长   田荣斌 重大专项办公室综合协调处副处长   沈文京 科研条件与财务司综合处(科技金融处)处长   沈建磊 基础研究司综合计划处处长   薛 强 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工业发展处副处长   秦卫东 农村科技司基层科技处调研员   沈建忠 社会发展科技司综合与气候变化处处长   孙 键 国际合作司综合与计划处处长   韩文胜 人事司机构与劳资处处长   黄 河 驻部纪检组监察局检查室   副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员   唐凤泉 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计划财务处处长   特此通知。   二O一一年八月二十二日
  • 男子冒充“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各地考察
    2012年11月,葛守江(左三)、赵锡永(左四)视察青岛一家幼儿园时的合影 昨日,报道了一名叫赵锡永的男子自称是“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司长”并在云南等地行骗,所到之处不少被骗官员陪同其考察。南都记者发现,另一名自称是“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葛守江”的男子也在各地视察企业,视察时也有地方官员陪同。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称查无此人,是骗子。地方接待单位接受采访时称,葛守江来时只出示了一张名片,没有核实过其身份。   “处长”各地视察   这名叫葛守江的男子,以“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科技部核高基重大专项办公室处长”等头衔出现在多个会议中,并在多地“视察”过企业。   据此前的媒体公开报道和网络公开信息显示,2011年4月22日,在一个名叫“中国企业家世纪论坛13周年庆典”的活动上,“国家‘核高基’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研究员葛守江博士,专题介绍了国家相关科技成果政策。”   2011年9月20日,“科技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领导组办公室处长葛守江”出席了山西第十二届大众科技论坛。据山西日报的报道,出席该活动的还有山西原省级领导等。   2012年9月1日,“科技部核高基重大专项办公室处长葛守江”出席了在吉林抚松县举办的“中国人参产业高峰论坛”。该论坛由抚松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保健协会主办,抚松县委书记发表了讲话。   2012年9月15日,“处长”葛守江又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美甲抗菌材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2012年11月21日,葛守江与已被国务院研究室发文揭露的骗子赵锡永一起视察了青岛“东城国际儿童之家幼儿园”。   副市长接待参观   云南省中小企业局下属网站“中国中小企业云南网”上的一份编号为“云中小中心[2012]第13号”的通知显示,“国家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办公室处长葛守江”在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2012年9月举办的“中小企业政策大讲堂全国巡讲云南省之行”活动的“拟邀培训专家”名单中。这份通知发给了“各州市工信委、各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各相关企业”。   山东济宁市科学技术局网站上一篇新闻显示,2012年9月22日,“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办葛守江处长”等6人到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参观指导工作。济宁市副市长参加了座谈会,市科技局局长、副局长、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等陪同了葛守江参观。   科技部查无此人   3月15日下午,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之前也有人询问葛守江一事,但他们那里没有葛守江这个人,此人是个骗子。   云南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否认邀请过此人,也否认下发了前述通知。济宁市科技局办公室主任则对南都记者确认葛守江参观指导一事,他说葛守江到济宁时出示了一张“科技部核高基”处长的名片,科技局就负责了接待,济宁市科技局没收到科技部参观的相关函件,也没有向科技部核实身份。他对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查无此人感到吃惊:“看他对科技部比较了解,也能说出一二三啊。”   “假司长赵锡永”追踪   云南多地回应:未遭任何损失   骗子赵锡永自称“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在云南多地考察一事(见昨日南都A30版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昨日,云南曾接待过赵锡永的单位和政府机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称并未遭受任何损失。   根据报道,“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副部级巡视员”赵锡永在云南期间曾先后到过昆明理工大学、云内动力、玉溪市、玉溪市通海县及澄江县等地考察,并发表过“桥头堡”建设、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言论。   记者先后致电玉溪市宣传部、政府办公室以及通海县宣传部、政府办公室等了解情况,这些部门均否认接待过赵锡永,并表示没有遭受什么损失。   昆明理工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姚强则表示,该校与云内动力合作的一个实验室项目挂牌时,赵锡永确实作为嘉宾参加了活动。“只是云内动力带过来参加了一次揭牌仪式和一个座谈会。”姚强说,赵锡永并未给学校造成任何影响和损失。   与赵锡永交往频繁的云内动力则表示,他们聘请了赵锡永为公司发展做规划,赵锡永也为该公司提供了一些建议,但并没有什么经济上的往来。   云内动力证券部一名工作员表示,“赵锡永跟我们说,他作为领导,不想出名,只想在退休前实实在在地做一些事,太张扬不好,所以我们都是普通接待。”该工作人员觉得作为“副部级巡视员”的赵锡永很低调。
  • 科技部在贵阳对矿床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
    2009年8月21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贵阳对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进行了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廖小罕副司长、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燕美正局级调研员、贵州省科技厅于杰厅长、中国科学院计划财务局潘峰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丛强所长等领导参加会议并讲话。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廷栋院士任专家组组长。   会上,廖小罕副司长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转变管理运行思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重大科技问题的部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学前沿,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研究,突出了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设期内,实验室在低温成矿的背景和过程、峨眉地幔柱成矿作用、华南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固定人员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按建设计划完成了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认为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会上,廖小罕副司长指出国家重点实验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国家重点实验室要转变管理运行思路,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对重大科技问题的部署,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开放交流,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胡瑞忠研究员所做的建设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该实验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地学前沿,针对我国西南地区独特的地质条件,开展重要成矿区带和特殊成矿系统的成矿作用、重要矿产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等研究,突出了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建设期内,实验室在低温成矿的背景和过程、峨眉地幔柱成矿作用、华南岩石圈伸展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重要规章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固定人员中7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协作、具有可持续创新能力的优秀团队 按建设计划完成了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为实验室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专家组认为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对外开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 科技部:严重学术不端所获荣誉和利益将全清零
    p   近期,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副秘书长贺德方、重大专项司司长陈传宏、高新技术司司长秦勇、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介绍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对于加强科技界的作风和学风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如下: /p p   一是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科技界倡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p p   二是严肃处理学术不端的行为。 /p p    strong 对于确实存在严重学术不端的违规人员,其不当获得的所有荣誉和利益,包括学位、职称、人才称号、各种奖励奖金,都要全部清退归零。 /strong /p p   三是营造导向鲜明、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 /p p   科技界的学风作风建设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优良的作风和学风是科技工作的生命线,事关科技事业的长远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两份重要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学风作风建设的意见》构建了科技界学风作风建设的战略布局和整体安排。科技部始终把学风作风建设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全力推进。 /p p br/ /p
  • 科技部召开“十二五”科技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咨询论证会
    2011年10月20-21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在北京联合组织召开了“十二五”科技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咨询论证会议,邀请马俊如教授、石定寰参事、谢克昌院士、徐建中院士、周小谦教授等16位高层战略专家,对智能电网、风力发电、洁净煤三个专项进行了咨询论证。 会议现场   发展计划司王晓方司长向参会专家简要介绍了科技部实施重点专项的基本考虑。他指出,“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统筹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全过程,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一批重点专项,优先选取具有较好前期研究基础和发展前景的重点任务,力求形成重大战略产品、重大战略工程和重大技术系统。这是在保持原有国家科技计划设置和结构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突出重大重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陈家昌副司长等就能源板块重点专项总体部署情况做了介绍。   参会专家在听取专项实施方案编制情况的汇报后,围绕各专项实施方案提出的重点任务、实施目标、任务分解和实施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专家研究认为,实施重点专项是“十二五”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促进科技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总体而言,这三个专项实施方案能较好反映“十二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具有良好的前期研究基础和组织实施条件,有望形成重大技术产品、工程和系统,任务分解较为清晰,适合以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同时,专家建议,这些专项要进一步凝练实施目标和指标,明确实施的责任体系,同时要注重与创新能力建设的结合,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跟踪研究。   会议由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主持。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敏、副巡视员吴向、董丽娅、王瑞军,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秦勇,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蒋丹平,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马宏建,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彭斯震等有关领导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 广州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科技部验收
    6月28-29日,科技部在广州组织召开了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广州医学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验收会议,两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均通过验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副司长和基地建设处王静副处长、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郭哲副主任和吴根副处长、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杨华副处长出席了验收会议。   6月28日下午,在广东省科技厅刘庆茂副巡视员、科研条件与财务处李彪处长等人的陪同下,叶玉江副司长一行出席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会议。验收专家组认真审阅了实验室的建设计划任务书和建设验收申请报告,听取了实验室主任吴硕贤院士的建设验收报告和科技处负责人代表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建设期间支持和管理情况的汇报,进行了现场考察,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实验室学术骨干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经过两年的建设,实验室较好地完成建设计划任务书中所规定的各项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通过验收。最后,叶玉江副司长做了总结讲话。他对实验室通过建设验收表示祝贺;同时,希望实验室进一步突出特色和重点,要在某个领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做好实验室的近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实验室长久、持续、科学的发展。出席会议的有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和副校长章熙春以及省教育厅和广州市科技局等主管部门的领导。   6月29日下午,在省科技厅张明副厅长、科研条件与财务处李彪处长等人的陪同下,叶玉江副司长一行出席了广州医学院的“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会议。会议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郭哲副主任主持,广州医学院党委书记陈敏生致辞,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院士和冉丕鑫院长分别就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了总结汇报。在听取汇报后,验收专家组进行了现场考察,查阅了相关资料,并与实验室学术骨干和相关人员进行了座谈。验收组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在充分肯定实验室建设期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还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进一步充实实验室公共平台重大设施管理、维护和性能开发等提出了宝贵意见。出席会议的还有省教育厅罗远芳巡视员、广州市科信局叶力副局长、广州市教育局雷忠良副局长等。
  • 科技部出台若干举措推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怎样拓宽项目申报和推荐渠道?项目评审如何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科研经费怎样用活而不是“管死”?《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公布,针对当前科技计划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科技部已同步推进“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科技部针对科技界普遍关注的指南编制和发布、项目评审、经费预算管理和信息公开4个关键环节,研究提出了10项改革举措,并在当前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中充分体现。”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司长王晓方介绍,“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出要进一步聚焦国家战略目标,突出重大任务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布局 强调各科技计划要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进行系统部署,促进科技资源集成应用与开放共享,实现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推进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 建立和落实项目法人管理责任制和项目专员制,优化经费预算管理,完善评估评价、责任追究和成果汇交机制 加强项目实施全流程的信用管理,加强科技计划的信息公开 加强科技计划支持重点与地方、行业部门工作重点的有机对接。   项目指南规定限制少了,申报渠道多了   “十二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将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按照重点领域、研究方向公开征集和发布指南。“项目指南只提出优先领域和方向,不对具体技术路线、具体任务指标等作过多规定,不对申报人职称等作过多限制,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个人等社会各类科技研发主体都能够无障碍地申报项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叶玉江介绍说。   按照指南征集和发布的总体要求,科技部在农村领域先行先试,于去年8月在门户网站公布了备选项目征集指南。今年年初,基础研究领域、高新技术领域、社会发展领域的预备项目征集指南也相继通过科技部门户网站对社会公开发布。征集需求范围进一步扩大,部门、地方、行业协会、相关研究单位等均可按要求申报。截至目前,“973”“863”和支撑计划全部领域都在网上发布项目指南。   建立国家科技计划备选项目库   据叶玉江介绍,“十二五”期间将在科技部门户网站设置“国家科技计划需求和项目征集”专栏,公开征集需求和项目建议,做到公开征集、全年受理、定期归集,建立备选项目库。在此基础上,根据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凝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现重点任务与广泛需求相结合。   “备选项目的征集,改变过去仅由部门和地方科技管理部门单一推荐的方式。”叶玉江说,在强化部门、地方推荐的基础上,广泛拓展推荐渠道,增加了行业协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推荐渠道。社会发展、农业等领域还开通了专家推荐渠道,在农村领域首批推荐的2056个项目中,专家推荐项目有547项,占总数的27% 在社发领域首批推荐的2910个项目中,专家推荐项目有1305项,占总数的45%。   农村领域首批征集备选项目2056项,入库1851项 启动50个项目,280个课题,占备选项目的30%—40% 其他备选项目可视国家预算资金情况及时安排,有一些贴近产业化的项目,还可直接推荐给创业投资公司给予培育扶植。973计划征集项目409项,遴选出127个备选项目入库,目前正对入库项目进行综合咨询,提出出库项目建议。高新领域共征集备选项目3947项,社发领域征集备选项目2910项,正在开展入库评审。   备选项目库能使科技计划项目更好地满足国家财政预算要求,确保项目经费及时拨付。如果年底财政收支盈余而追加预算时,可及时从备选项目库中择优立项。   项目凝练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结合   如何让项目集中体现国家目标?叶玉江告诉记者,项目审批将改变过去“科技人员报什么,部门批什么”的形式,而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的发展进行系统部署,然后再纳入各个计划实施,并注重衔接和协调,最后再进行集成。   备选项目的凝练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既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目标,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体现了学术民主,强化了科学家兴趣驱动的研究与国家重点任务的结合。“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将优选一批目标清晰、重点突出、预期成效好的重大战略任务,以重点专项的方式,跨领域、跨计划组织实施。重点专项是备选项目库凝练任务的重点,预计将达到主体科技计划经费总量的60%。重点专项的实施,将结合国家技术创新工程,鼓励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牵头承担重大任务。   为了节约科技人员申报项目的时间和费用,提高答辩的公开公正程度,净化答辩环境并提高答辩质量,“十二五”期间,科技部在“十一五”实现科技项目网上“一站式”申报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国家科技项目网络视频答辩和评审。   优化经费预算管理,人员激励性费用增加了   经费预算审查程序太繁琐、不科学,科研骨干为了支付研究人员工资而预算“造假”……针对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科技部、财政部对“十二五”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简称《通知》),目前正在网上公开征求意见。   《通知》强调了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了课题经费开支范围,提高间接费用比例,增加人员激励性费用支出。对于参与研究课题的研究生和科研助理的劳务费用也作了相应安排。规定明确要求人员激励和劳务费用的分配必须公开透明,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通知》进一步简化预算调整程序,增强预算管理的弹性。设备、材料和能源动力等直接费用可按课题进展需求,由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实行动态调整,并简化审批程序。   同时,科技部正在积极推动计划项目(课题)预算评审简化流程,实现课题评审与预算评审同步实施,分头出报告。   计划管理全过程信息公开   据悉,目前各计划都对计划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公开作了明确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必须进行立项公告和结题公告。对于非保密的项目,课题立项后即在科技部门户网站进行公告 课题验收后,需对研究过程中形成的研发成果进行公告。   各国家科技计划的管理办法中都明确要求实行公示制度,在遵守国家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立项、中期评估和结题验收结果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并逐步实现结题项目后评估制度。   为进一步强化科技计划管理过程的信息公开,目前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以及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调整意见都已在网上全文公开,面向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社会公众征求意见。
  • 科技部、工信部领导考察哈工大重大仪器专项进展
    为做好国家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项目验收工作,6月26日至27日,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吴学梯、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李力先后来哈尔滨工业大学考察,了解该校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省工信委相关领导,我校副校长韩杰才等参加现场考察。   吴学梯在考察时强调了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详细了解了谭久彬教授所承担的&ldquo 超高分辨率反射式立体层析共焦显微镜研制&rdquo 项目在核心技术突破、工程样机和产品样机研制、测试验证、第三方异地测试的准备、产业前景和产业化途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他对项目组已经取得的标志性成果、研发平台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予以充分肯定,对课题组在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定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认可,还特别对项目组在承担专项任务中进一步衍生开发出新型高度测量仪器的原始创新性成果表示关注。吴学梯一行现场考察了位于松北科技创新城的哈尔滨超精密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有限公司的产业基地建设和仪器产业化情况。   李力在考察时全面了解了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在高端仪器与装备方面的科研情况、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项目执行情况,并重点询问了相关技术及其核心零部件制备装备与工艺的进展情况,对研究所的系统性创新成果和工程攻关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并鼓励项目组进一步加快科研成果的工程研发、工程应用和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李力一行还考察了可调谐(气体)激光重点实验室,听取了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介绍。航天学院于欣教授就我校作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承担的&ldquo 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成像诊断仪&rdquo 项目进行了汇报,并进行了原理样机现场演示实验。李力肯定了项目进展情况,并鼓励科研人员努力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吴学梯副司长参观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 李力副司长参观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
  • 科技部:大规模撤稿不负责,打击论文造假产业链
    p   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事件调查结果,通报中称: /p p   6月5日,万钢部长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科枝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制定了彻查处理工作方案,在现行法律法规等的框架内提出了统一的处理规则,组织涉事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从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实事求是对论文质量、论文署名情况、撰写发表过程、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情况、论文使用情况等开展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p p   同时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针对此次撤稿事件中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强调,撤稿是学术期刊自我净化、自我纠错的机制,正常的撤稿应当是期刊针对已发表的论文,发现问题的,随时发现,随时撤稿。但对数年来的论文集中、大规模的撤稿则是不正常的,一定程度上也是不负责任的,长期以来,我国广大科技人员坚守高尚的精神境界和良好的道德操守,潜心研究、勇于探索、淡泊名利、求真务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绝不能因为个别科研人员违反科研诚信要求、违背科学精神,就否定我们整个科技人员队伍,否定广大科研人员做出的杰出贡献。 /p p   科技部、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会将以此次撒稿事件为契机,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力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更好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p
  • 科技部基础司调研广西重点实验室工作
    7月14日至15日,科技部基础司张先恩司长一行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重点实验室工作,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陈大克厅长等有关同志参加了调研。   张先恩司长一行考察了广西大学的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师范大学的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以及广西大学和桂林理工大学共建的新材料及其制备新技术重点实验室。在重点实验室情况汇报会上,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汇报了实验室的建设情况、发展机遇、面临的挑战、存在的问题以及有关建议。张先恩司长对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实验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在西部地区发展基础研究和基地建设要投入更大的力量,希望广西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要参照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地进行。   广西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区位优势明显,特色产业突出。广西位于岭南有色金属带,拥有丰富的铝、铟、锡、锌、锑等有色金属资源。广西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蔗糖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木薯淀粉占全国的四分之三,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的水牛,拥有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近几年,广西加强了重点实验室工作,2009年印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开展了对19个重点实验室的评估工作,并设立了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经费,集中支持和培育高层次的实验室。
  • 科技部:对国际期刊集中撤稿论文逐一彻查
    p   6月14日,在科技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针对社会关注的一国际期刊集中撤稿事件,科技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正对撤稿论文逐一彻查,对查实存在问题的论文作者将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开,形成“零容忍”的态势,坚决遏制学术不端行为滋生蔓延的势头。 /p p   2017年4月20日,媒体披露国际期刊《肿瘤生物学》将107篇中国作者论文集中撤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表示,撤稿事件发生以来,各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迅速反应,科技部牵头会同中国科协、教育部、卫生计生委、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成立联合工作组,组织涉事论文作者所在单位从行政调查和学术评议两条线,实事求是对论文质量、论文署名情况、撰写发表过程、代写代投第三方机构情况、论文使用情况等开展彻查,基本查清了撤稿论文的情况,为下一步开展处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p p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发展,大力营造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和鼓励创造、追求卓越的创新文化。此次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影响十分恶劣,严重损害了我国科技界的国际声誉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尊严,同时也反映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体系和力度都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p p   科技部通报表示,各部门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或正在申请科研项目(基金)、基地建设、人才计划和科技奖励等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对相关科研项目、基金等予以暂停。针对此次撤稿事件中参与造假的第三方中介机构,科技部等部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商部门,启动网上网下清理工作,打击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p p   科技部等部门将以此次撤稿事件为契机,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强化以“品德、能力、贡献”为核心的人才评价导向,更好发挥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卫生计生委、科技部将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展临床医生职称改革试点工作。 /p p   会上通报了对高校和高校附属医院涉事论文作者、对医院系统涉事论文作者、对涉事论文作者承担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调查处理的情况。 /p
  • 科技部:2012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预算10亿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5月30日,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2)在广州锦汉展览中心隆重开幕。China Lab 2012分会场之一,由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办的“中国(广州)分析测试论坛”于2012年5月30日同期召开。本次论坛为期2天,来自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检测机构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仪器厂家和用户单位代表共计500余人到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参加了此次论坛。 会议现场   会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科技部相关领导就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了介绍。   据介绍,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是我国提升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国家的先导和重要保障。国家发布《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十二五”科研条件发展专项规划》推进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建设。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和国际自热科学基金委分别设立“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2011年,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8亿元,2012年预算达10亿元。   科技部设立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重点支持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配件)的自主创新,适当择优支持一些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等关键核心领域或受制于人的科学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的项目评定注重工程化指标(仪器性能、可靠性和稳定性指标)和产业化指标(市场未来前景、生产能力、生产规模、销售收入和利润指标),弱化对论文发表数量的考核。   此外,企业应成为重大科学仪器开发项目承担主体,企业主导科技创新活动,提出开发需求,主动寻求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吴学梯副司长报告中还列举了企业作为项目承担主体需具备的条件:   1、 在中国大陆境内注册两年以上,具有较强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产业化能力,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 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或达到同等条件   3、 项目与企业重大发展方向相符   4、 与其他项目任务承担单位事先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明确任务分工、国拨经费分配、成果和知识产权归属及利益分配机制   5、 企业投入经费不低于国拨经费。
  • 科技部推进遴选新建国家工程中心香港分中心
    北京1月20日电 2014年,科技部将积极推进香港的大学和研发中心申请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的遴选新建工作,并适时公布相关推荐办法和程序,为启动香港分中心的第一轮申请工作作好准备。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曹国英20日表示,科技部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加强两地在基础科研领域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截至目前,已同意香港6所高校建设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伙伴实验室。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自2013&mdash 2014年度起,运用&ldquo 创新科技及基金&rdquo 为每个实验室提供的资金支持,已从每年200万元港币提升到500万元港币。   2011年,科技部核准在香港成立的粤港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深圳分室,为加强两地在医学领域合作奠定了基础。   曹国英说,科技部还与香港创新科技署合作,先后依托香港科技园设立国家绿色科技产业化(伙伴)基地、依托香港应用技术研究院设立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依托香港科技园设立国家现代化服务业产业化(伙伴)基地。   此外,2010年科技部认定&ldquo 深港产学研基地&rdquo 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促进香港研发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至今已累计孵化企业300多家,在孵企业约200家,累计毕业企业约100家。该基地还引入香港科技大学的若干实验室,为香港研发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提供高技术和人力资源支持。   曹国英表示,今年科技部还将继续推动两地开展科技产业园区的对接合作,加强科研设施和服务资源的合作和共享,支持内地企业在香港设立技术和产品研发中心。与香港合作举办现代服务业领域培训班,为推动内地与香港在科技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搭建平台。
  • 济南首个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验收
    近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济南召开了依托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验收会。   省科技厅徐茂波副厅长致欢迎词,科技部基础司廖小罕副司长参加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科技部基础司基地处及省科技厅、市科技局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了依托单位负责人及实验室主任的建设验收工作报告,进行了现场考察和相关问题质询后,认为实验室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任务,全面实现了建设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依托浪潮集团建设的高效能服务器和存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科技部批准建设的首批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也是济南市首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在两年多的建设中,实验室以解决高速、高效、海量、高可用性等高效能计算与存储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凝练形成了高效能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体系结构、高效能服务器和海量存储系统设计技术、高效能服务器系统和海量存储系统软件技术、高效能服务器及存储系统测试与评估四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建设期间通过落实建设经费、改善科研条件、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扩大开放与交流,加快建设步伐,实验室的创新条件和能力不断提高。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76人,引进海内外高级人才7名,培养博士研究生26人、培养硕士研究生49人,培养工程硕士13人 承担国家973、863计划、核高基等项目9项,总科研经费近8亿元,在高端容错计算机技术和海量存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获得国家级科技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38篇,申请发明专利277项,在行业关键技术创新、辐射和推广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
  • 科技部2013年已拨付专项经费174亿元
    “一开年经费就到位,心里踏实了,正常开展科研工作有保障了。”有如此反映的科研人员不止一个。   “1月初,所有科技计划(专项)已按要求开展了在研课题经费预拨工作,完成了在研课题年度经费25%的预拨。”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副司长戴国庆今天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研课题年初就已经用到经费。   戴国庆表示,截至目前,部门预算细化课题的经费拨款工作已基本完成,总计拨付专项经费174亿元,有关科技计划(专项)预算执行率达90%,保障了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顺利执行。   加速:让项目启动与经费到位无缝对接   经过努力,继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同意财政部在全国人大会议批准预算之前,预拨一定比例的项目资金后,科技部与财政部就建立了稳定、高效的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执行机制,显现出积极成效。戴国庆告诉记者:“1月15日前,已经完成了2013年在研课题25%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两会前,又根据各计划立项批复和任务书签订情况,完成了2013年新立项课题25%年度经费的预拨工作。”   “去年实现了5月底前经费全部拨付到位,而今年,此项工作在4月下旬就完成了。”戴国庆表示,这真正实现了项目启动和经费到位的无缝衔接。   “2013年度科技计划预算执行能够全面持续‘提速’跟进,得益于近年来科技管理改革的各项举措的有效实施,是科技管理改革成效的具体体现。”据戴国庆介绍,近年来,科技部积极推进建立项目储备库,提前一年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立项,提前一年细化预算编制,为科技计划预算执行创造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加强了科技计划信息系统建设,推行网络视频评审制度,合并课题任务书和课题预算书,减轻课题承担单位工作量,提高了管理效率。   此外,科技部还建立了科技计划经费年初预拨机制,满足科研单位年初经费需求,实现了课题经费在年度间的无缝衔接 建立了科学、高效的经费拨付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加强科技经费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经费管理全过程的电子化,同时加强与财政国库衔接,试点科技计划经费网上拨付,尽量缩短经费拨付时间,保障经费及时到位。   持续:完善经费预拨机制 优化资金使用效益   由于年初拿不到经费,科研工作又不能停止,部分课题组会出现混用其他项目经费,或拿其他自有资金先行垫付的情况。   实际上,科研经费到位晚、科技计划预算执行慢等问题同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由于科研项目(课题)支出上半年进度放慢,当下半年课题经费集中下达后,经费年度结余压力加大,所以科研经费在下半年的使用速度通常会被人为提速,一些单位甚至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   经全国人大批准确立的经费预拨机制,受到了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这一改革举措有利于统筹安排全年研究工作。”采访中,部分课题组负责人曾对记者表示,预拨科研经费解决了年初科研课题执行的后顾之忧,不用再为科研经费管理的细枝末节分神。   “预拨经费是一种正常的机制。例如科研单位的事业费就是年初预拨。预算批复前预拨项目经费也是财政预拨范围的一种拓展。”戴国庆认为,这项改革为科研工作正常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改革有利于科技计划平稳执行,将提高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有利于促进财政支出进度的均衡化,有利于提高科技计划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组织好年初预拨经费的同时,科技部下大力气理顺内部管理工作流程,加强业务司局和预算管理司局的紧密配合,及时启动了立项批复、预算批复和任务书签订的前期准备工作,为进一步加快科技计划预算执行奠定了基础。待财政部部门预算正式批复以后,科技部立即办理下达相关批复和任务书签订工作。   “任务书签订与经费预算文件的下达、资金拨付紧密衔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戴国庆表示,经过两年的优化完善的科技计划经费预算执行机制,得到了科技界的普遍欢迎。   发展:建立备选项目库 推进预算执行精细化   “科研经费预拨制度已经建立,并已全面实施两年。”戴国庆说,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也是配套衔接的。近年来,国家科技计划不断深化管理改革,建立了备选项目库,全面调整优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预算管理制度,对科技计划实现提前一个年度细化编制预算,储备项目,为实施经费年初预拨,加快预算执行奠定了基础。   建立项目库,就是通过面向全社会和科技界公开征集需求和项目建议,围绕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凝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安排一批,储备一批,实现预算执行和任务安排相互协调的良好机制。这种制度将预算提前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课题和承担单位。彻底改变了先有预算盘子再去安排项目的传统科技计划管理模式。   如此一来,年初财政部批复部门预算后,就可以立即启动相关计划拨款程序,减少了财政资金在中间环节的停留,大幅提高科技计划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强了执行预算的主动性。目前,这已成为科技计划预算管理的基本做法。   戴国庆表示,在做好2013年度科技计划预算执行的同时,将积极谋划为2014年的预算工作做准备,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细化预算、立项批复和任务书签订的各项工作,为明年年初预拨经费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其实,这只是目前进行的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诸多内容之一。“目的就是使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更加适应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更加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他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科技部门细化预算中也有部分课题未拨付,主要原因是,部分课题预算编制不能满足评估要求,需要重新编制预算,另外,部分承担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所承担的其他课题,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暂缓拨付这部分课题经费,部分课题正在按制度规定办理撤销手续。   戴国庆表示,科技部将对今年科技计划经费管理的巡视检查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将加强对科技计划课题承担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及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服务。
  • 科技部组织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工作会议
    p   近日,科技部组织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编制工作全体专家会议,科技部党组成员、徐南平副部长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詹启敏院士、贺福初院士、周琪院士、金力院士、张连山研究员等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指导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和《纲要》编制专家组专家,以及《纲要》编制领导小组处级联系人参加会议。会议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吴远彬司长主持。 /p p   吴远彬司长向会议传达了中央领导同志对大力发展生物技术的重要指导精神和开展编制《纲要》的相关背景情况。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田保国副司长介绍了经《纲要》编制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专家委员会和《纲要》编制专家组成员名单以及工作计划安排。詹启敏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主任,周琪院士担任《纲要》编制专家组组长。詹启敏院士、周琪院士就《纲要》编制工作的总体考虑和工作安排进行了介绍。参会专家就《纲要》编制的任务部署、工作安排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p p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生物技术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的特点,将对我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编制《纲要》是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加强生物技术领域顶层设计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我国科技强国建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性部署。 /p p   徐南平副部长在讲话时强调,要按照“突出支撑引领、超前部署谋划、坚持双轮驱动、开放融合发展”的要求,全力做好《纲要》编制工作。一是充分认识编制《纲要》的战略意义。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向未来中长期的重大战略部署。二是准确把握《纲要》的目标定位。要明晰生物技术在国家层面的位置,明晰生物技术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和科技强国建设中的定位。要充分体现国家意志,明确重大方向,夯实发展基石。要深入研究生物技术科学内涵、发展规律和本质特征,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认真研究推动生物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高质量做好《纲要》编制工作。全体专家要牢记使命和责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研判,把握好时间进度要求,求真务实、大胆创新、协同推进,高效地完成编制工作。社发司和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做好专家委员会和《纲要》编制专家组的工作保障和协调服务工作。 /p
  • 科技部:全力支持这一国家级实验室建设!
    8月16日,科技部与山西省“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题协商会议在北京举行。科技部副部长张雨东、山西省副省长于英杰出席。山西省科技厅厅长卫英慧、中北大学校长熊继军、实验室主任张文栋教授等参加。会议由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主持。  于英杰代表省政府感谢科技部长期以来对山西科技工作的大力支持。他说,要率先在转型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科技创新是一个重要抓手。他表示,山西省在“十四五”期间目标建成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动态测试技术实验室就是其中一个。作为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及未来转型发展新技术的依托平台,省里每年将给予该实验室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希望得到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张雨东代表科技部表示,中北大学作为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院校,历史光荣、底蕴深厚。希望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扬黄崖洞精神,把实验室建成一个典范。他表示,科技部将全力支持“省部共建动态测试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同时提出相关要求与建议: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定位准确,坚持国家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解决国家和地方重大问题 建议地方经费支持向人才倾斜,打造好人才队伍,做好培训工作 建议山西省内的实验室多组织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水平和能力。  叶玉江表示,动态测试技术实验室已经完全具备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条件。他对今后实验室建设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一是聚焦任务,做出一些有影响的成果 二是完成国家和山西省的重大任务,为国家多做贡献 三是创造积累一些好的经验,为山西省内实验室建设做出示范。  卫英慧代表省科技厅表示,动态测试技术实验室已成为山西省科技领域一张亮眼的名片。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支持实验室发展,在平台建设、运行经费和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与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一起为实验室的健康、高效运行保驾护航。  熊继军代表学校汇报了依托单位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方面的保障情况。他表示,在省部共建实验室期间,学校将配套不低于1:1省拨经费用于科研立项、条件改善、人才培养,并进一步筹集1.5亿元建设3万平米实验室大楼。  张文栋教授从实验室建设意义、总体目标和研究方向、现有基础和预期成果四个方面汇报了实验室申报工作情况。
  • 科技部: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
    2021年7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相关部门、相关机构负责人,介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有关情况。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答记者问时提到,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  许倞介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础研究,2018年专门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及一系列的配套政策。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基础研究的投入力度,2019年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已经超过了6%。  据悉,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着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等紧迫需要,强化了基础研究顶层设计和任务系统部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基础研究整体水平大大提升,国际影响力也大幅提升。”许倞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在学科发展方面呈现了良好态势。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中,我们的高水平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进入世界前两位。  第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9.2万人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不断增长,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中国的科学家屡获国际各种重要科技奖项,比如“克利夫兰奖”“庞蒂科夫奖”等等,在量子通信、物理学等重要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三,我国的科研基地与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持续推进建设五百多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布局了十三个国家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优化调整形成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31个国家生物种质和实验材料资源库、98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这些科研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科学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磁约束核聚变、散裂中子源等一些大科学装置都投入了使用。  第四,重大成果不断涌现。在量子信息、纳米科学、催化科学、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现代农业、生命健康等关键技术领域,也就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领域,解决了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基础科学问题,为国家发展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支撑。  “面向未来,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强化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许倞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鼓励科研人员甘坐“冷板凳”,勇闯创新“无人区”。
  • 科技部:打出政策“组合拳” 让科研生态环境更净化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从《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到《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再到《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近日,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紧锣密鼓地出台,科研诚信建设打出政策“组合拳”。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通过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正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净化科研生态环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科研诚信建设要求落实到项目指南、立项评审、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和监督评估等科技计划管理全过程。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正推进全面实施科研诚信承诺制度,强化科研诚信审核,将具备良好的科研诚信状况作为参与各类科技计划的必备条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此外,科技部还将进一步推进科研诚信制度化建设。依法依规制定统一的调查处理规则,建立健全学术期刊管理和预警制度,支持相关机构发布国内国际学术期刊预警名单,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调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表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是为了让科技创新释放出更多活力、更多效益,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让科研工作者视科研诚信为生命,更好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环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明确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对科研不端行为零容忍,完善调查核实、公开公示、惩戒处理等制度;建设完善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信息系统,对纳入系统的严重失信行为责任主体实行“一票否决”,一定期限、一定范围内禁止其获得政府奖励和申报政府科技项目等;推进科研信用与其他社会领域诚信信息共享,实施联合惩戒;逐步建立科研领域守信激励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开展基于绩效、诚信和能力的科研管理改革试点”,科技部、财政部会同教育部、中科院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和中科院所属科研院所中选择部分创新能力和潜力突出、创新绩效显著、科研诚信状况良好的单位开展支持力度更大的“绿色通道”改革试点。 /p p br/ /p
  • 科技部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编制专家研讨会
    p   2017年12月12日、14日,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徐南平分别主持召开《国家生物技术发展战略纲要》战略专家和中青年专家研讨会。科技部社发司司长吴远彬、生物中心主任张新民等出席会议,北京大学詹启敏院士等30余位专家,以及中科院刘光慧研究员等29名中青年专家分别参加2次会议。会议由吴远彬司长主持。 /p p   徐南平副部长强调,生物技术具有引领性、突破性和颠覆性等特征,已经成为继信息技术之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我们应当在生物技术发展的战略布局、主攻重点等方向上做好四个把握:一是把握好生物技术内涵,明晰生物技术在人类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中的战略意义。二是把握世界科技强国的建设要求,科学研判分析,分阶段、分领域明确纲要的战略目标。三是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差异,明确我国生物技术发展的思路和路径,找准主攻方向和科技着力点。四是把握《纲要》的本质特征,坚持创新体制机制双轮驱动,站在国家的角度从科学技术、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环境建设的全局上谋划。针对中青年科学家,徐南平副部长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有国家的责任感、行业的责任意识,要充满激情,激发潜能,承担重任。二是要摆正心态,要从国家的角度出发为《纲要》编制献言献计,并妥善处理好国家利益和单位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与会专家对《纲要》编制工作提出了加强产业支撑,优化改革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加大对原创性、颠覆性技术支持等建议。 /p p   按照中央领导的批示精神,科技部高度重视《纲要》编制工作,前期制定了工作方案,进行了战略研究部署。会议强调要始终坚定不移地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国际视野,将生物技术作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争领域予以重点发展加强前瞻战略研究,广泛收集基础资料,切实做好《纲要》的编制工作。 /p
  • 从科技部三位领导报告,看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创新之道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1月25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在京举办有关企业和会员单位会议。为更好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科技强国会议精神,加快分析测试事业发展,会议邀请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资源配置与管理司、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三位领导,就国家科技管理计划、中小企业创新政策、先进制造业发展规划等内容作报告。从中可以略窥我国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之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082974c-3d13-4ae0-966d-88c73877b861.jpg" title=" DSC0405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 张炳清 /strong /p p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副司长张炳清带来题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的报告。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囊括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创新企业(种子期企业、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覆盖企业创新活动全过程(培育科技型企业、激励企业创新行为、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合作、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环境)的完整企业创新政策体系。其中包括: /p p   培育科技型企业层面,包括强化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和打造多层次创业投融资体系。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余家企业加速器。2017年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40万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过930亿元,带动就业超过200万人。 /p p   激励企业创新行为层面,有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为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的研发费用按150%在税前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扣除比例已提高到175%)。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普通企业为25%)。 /p p   在支持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2016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1544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超78%。依托《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将科技创新基地分三类,还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造就一批富有创新冒险精神的科技型企业家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 /p p   为支持企业开展创新合作,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股权激励和技术成果入股所得税优惠,还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支撑企业创新。据最新统计,249家中央属高校院所2015-2016两年科技成果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收入超过100亿元,奖励科技人员近50亿元。目前,科技部正在会同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研究制定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p p   为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环境,建设创新创业集聚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构建公平市场环境。目前已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7家,国家高新区156家,当前国家高新区呈现出“四新”特点,发挥了引领辐射带动新动能发展作用。 /p p   党的十八大以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显著增强。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企所得税减免总额超过2000亿元 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3万亿元 企业已成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和发明专利的占比均超过70% 中国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线娱乐、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领域已成为国际标准设定者,2017年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 /p p   新时期下,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对科技创新明确了新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作出了新部署,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还将支持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完善创新创业生态、落实和完善鼓励企业创新的普惠性政策,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7f81499-183d-49de-b5cd-fdecdec86f67.jpg" title=" DSC0410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 吴学梯 /strong /p p   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吴学梯带来题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进展》报告。2014年12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标志着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正式启动。 /p p   改革将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围绕重点任务一体化配置资源、建立规范高效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以解决筹协调不够,缺乏顶层设计、资源配置“碎片化”、科研项目聚焦不够、政府职能转变和专业化、科学化管理等问题。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包含“一个制度”、“三根支柱”和“一套系统”,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全部纳入统一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按照新的管理方式和组织机制实施。 /p p   截至目前,我国新的科技计划布局已经形成,主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地和人才专项,它们的定位分别是增强源头创新能力、发挥举国体制解决“卡脖子”问题、突破各主要领域技术瓶颈、扶持量大面广的技术创新活动、提升科技创新的条件保障能力。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优化整合工作已全部完成。计划面向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通过自上而下战略部署和自下而上需求征集,面向“十三五”凝练形成69个重点专项,报国务院批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现代农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人口健康等领域优先启动实施了52个重点专项,聚集数万家科研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开展联合攻关,为创新发展培育新动能。 /p p   国务院64号文发布,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被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成为“十三五”时期第一批立项的专项之一。据吴学梯介绍,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2018年度项目指南日前已报送审核,近期将向社会公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d7cccceb-ed86-47a8-9cbf-c6cbf55e88d8.jpg" title=" DSC0415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 杨咸武 /strong /p p   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杨咸武作题为《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报告。当前,我国制造业正朝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产品个性化、生产自动化、运营网络化特性突显,工业大数据也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关键。 /p p   2014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2.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5.85%,连续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我国还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重要装备产品,涌现出一批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世界级制造企业,基本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制造业发展取得成就显著。但同时,我国制造业还面临总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制造基础技术薄弱、信息化程度总体不高、对绿色制造重视不够等问题。 /p p   在我国制造业面临双重挤压的情况下,中央深化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并采取了三去一降一补,减轻企业负担等措施,促进企业转型发展。国务院发布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动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中央发布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地位,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p p   规划与计划层面,中央出台了《“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三项规划指导,以促进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三个方向发展。此外,我国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引导,包括五类科技计划部署、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着力点等,努力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科技支撑,加速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p p   杨咸武指出,网络协同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工厂、智能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增材制造以及智能制造保障基础是我国先进制造与科技创新的7个重要方向,其重点任务涉及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技术、智能制造系统与装备等。 /p p   会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汪正范研究员作题为《2015-2020全球分析仪器市场》报告,详情点击: /p p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125/238913.shtml" target=" _blank" title="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15-2020全球分析仪器市场动态"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15-2020全球分析仪器市场动态 /span /a /p
  • 科技部部长万钢访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应美国能源部邀请,科技部万钢部长于2010年11月23日访问了位于旧金山的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万钢部长听取了该实验室中国能源组关于建筑节能领域联合研究的报告和能源环境科学研究室关于碳捕获封存领域研究的报告,并与实验室主任保罗阿里维萨托斯深入交换意见。双方就深化和拓展相关领域合作达成共识。   万钢部长表示,建筑节能和碳捕获封存是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的优先合作领域,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一周前成功访华,双方启动了产学研联盟有关工作。中美在清洁能源领域极具合作潜力,希望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积极与中方伙伴开展紧密合作,使联合研究成为推动两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万钢部长还参观了分子实验室和先进光源实验室,并与科研人员进行交流。科技部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司司长赵玉海、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马林英及我驻旧金山总领馆董建龙参赞等陪同参加了上述活动。
  • 新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莅临纳微公司调研
    “科技成果转化实际上是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 万钢一元肇始,万象更新。1月19日上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莅临苏州纳微科技有限公司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纳微董事长江必旺博士热情接待并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情况。做好基础材料,打造创新产业平台在接待展厅,纳微创始人江必旺博士向科技部部长万钢及其他领导介绍了纳微十多年来创新创业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江博士有感于中国在很多领域如纳米技术,和色谱技术领域基础研究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发表文章数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但中国很多产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材料基本垄断在发达国家手里; 另一方面,是苏州市政府积极引才的政策,让江博士离开了自己创办的北大深圳研究生院纳微米材料研究中心,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纳微迎接万部长一行的接待展厅江博士向万部长介绍说:纳微之所以能成功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造技术,甚至把多项技术和产品做到全球独有的水平,是因为纳微汇聚了一批从事化学,材料,生物等不同领域的顶级技术专家,并秉持“以创新,赢尊重,得未来”的理念长期坚持跨领域技术创新的结果。江博士说纳微很多技术和产品如单分散二氧化硅色谱填料,单分散磁珠及导电金等产品都是经过长达8-10年的时间研发出来的。江博士解释说纳微能坚持长达10多年交叉领域的基础创新与国家省市园区对人才创业的支持政策分不开。最后江博士介绍了纳微发展规划:打造世界一流的纳微米材料创新和产业化中心。万部长在听取了江博士的介绍后,充分肯定了纳微十年来的发展成绩,还拿起展台上的一瓶装固体微球产品,晃动后仔细观察了固体微球象液体一样流动的现象,并很有兴趣地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微小的固体微球会象液体一样流动的背后科学原因。江博士向万部长一行领导展示公司的产品情况提出美好愿景,寄语公司平台化发展在参观公司应用实验室时,江博士解释公司不仅做微球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还会针对制药企业提供个性化分离纯化整体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应用服务支持及培训。万部长听后指导公司应该建设平台型的创新企业,鼓励公司加强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或专家合作共同推动微球材料在不同领域应用和产业化,并进一步向下游尖端领域延伸,加快产业发展。万部长对公司未来发展提出专业性地期望在此次调研交流中,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秦勇,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司长贺德方,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秦,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亚平,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徐惠民,市委常委、副市长吴庆文,市政府秘书长杨知评等领导也来到现场陪同调研。交流指导结束后,万部长临上车前,握着江博士的手鼓励道:”再干十年,成为世界第一”。江博士表示:纳微将不忘初心,继续坚持跨领域创新,并将携手不同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家合作做大做强产业。纳微计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先进微球材料创新中心,以支撑中国新兴产业发展。
  • 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莅临上海光谱调研考察
    2013年5月8日,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科技部条件与财务司吴学梯副司长等领导来到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就十二五重大专项执行情况、企业科技创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生产工艺等情况进行调研考察。上海市科委陈杰副主任陪同考察。 考察期间,我公司总经理就公司发展历程作了详细介绍,并陪同王伟中副部长一行重点视察和了解了公司研发、制造、产业工程化和我公司承担的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工作进展情况。 参观后进行了座谈,公司总经理介绍了企业最近几年科技进步、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的成果。 在座谈中,王伟中副部长对十二五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经费的管理听取了意见;还询问了国产科学仪器与国外的同类仪器的差距,庄松林院士和公司总经理都认为:我国在科学仪器开发能力上与国外差距不大,国产仪器与国外仪器的差距,主要是在光源、分光器件和检测器等基础产品以及产品制造工艺上,目前通过国家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的不断投入,随着部分关键器件攻关取得的一定成功,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王伟中副部长对我公司十二五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工作给予肯定,考察组一行认为此次科学仪器研发调研非常成功。 另外,重大专项《高性能光谱仪器关键元器件与部件的应用及工程化开发》项目总负责人庄松林院士在座谈会上还汇报了他领导的科研队伍的最新科研及产业化成果。 领导的视察指导,充分体现了对我们的极大的鞭策和鼓舞。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一定不辜负领导的关心和期望,决心按照国家十二五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努力工作,坚决完成好各个阶段的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组织召开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交流总结会
    为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2015年12月29日,科技部基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全国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交流总结会。会议由科技部基础司郭志伟副司长主持。 科技部基础司马燕合司长、资管司吴学梯副司长、重大办解敏巡视员,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农业部、中科院等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来自北京、上海、湖北、浙江、黑龙江、广东、山东、中关村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京通州农业科技园区等科技主管部门的领导,清华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物理所、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试点单位的领导和代表参加了试点工作交流总结会。 会上,各试点省市和单位代表汇报了2015年落实国务院70号文的进展情况,特别是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部署及成效等方面内容。北京市汇报了依托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以“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及“首都科技创新券”为抓手,推动首都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的情况。广东省汇报了推动企业和专业机构参与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工作的经验。上海交通大学汇报了建立科研设施与仪器使用效益评估和开放共享绩效评价体系以及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北京物质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汇报了在线服务平台建设、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整合的最新进展。武汉东湖高新区汇报了完善政策体系以及强化供需双方对接的相关做法。试点单位代表纷纷表示,将推动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为科研设施与仪器全面开放提供有力保障。 财政部教科文司卢丹丹副处长介绍了依托中科院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后补助试点的进展情况,着重强调了考核评价指标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及应具有“可执行、可操作、可量化”等特点。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马燕合司长介绍了2015年科技部牵头落实国务院70号文取得的重要进展以及一些经验做法与体会,重点传达了中央改革办专项督察的相关情况,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 试点工作交流总结会是落实国务院70号文相关工作的重要节点,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通过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为科技创新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 科技部副部长在BCEIA视察天隆科技仪器专项重大成果
    金秋十月,第十六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开幕。与往届展会相比,本次展会的最大亮点是首次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展,大型开放式专项展区吸引了众多来访者的目光。 27日一早,科技部侯建国副部长、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吴学梯副司长、刘春晓处长等,在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领导陪同下,来到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阶段成果展展区,详细参观了各项国产高端科学仪器设备展台,并询问了各项目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情况。 侯副部长一行重点参观了生命科学仪器展区。在天隆科技展台,侯副部长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彭年才教授对“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与高分辨分析设备研制及应用”项目阶段成果的介绍,对天隆科技自主研发的核酸检测、基因分析系列仪器和试剂产品兴趣浓厚,并详细询问了产品在应用目标、价格区间、市场容量以及企业后续发展方面的情况。侯副部长对天隆科技主持承担的重大科学仪器专项成果产品的创新性、成熟度和市场开拓情况给予了高度肯定,鼓励企业要坚持产品国际化,在产品定价策略方面一定不要妄自菲薄,坚持做好国产高端科学仪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是科技部为推动国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和应用,支撑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而设立的重大科技专项,希望通过科技项目支持,产生一批类似赛默飞、岛津等国际知名科学仪器长青企业,推动国产科学仪器产品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推进国产高端产品替代进口,从而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国民经济发展。 天隆科技作为首批承担国家重大仪器专项的企业之一,开发的“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与高分辨分析设备”主要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临床检验、重大传染病疫情监控和食品安全检测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项目成果产品为高端基因分析仪器的国产化领帆启航!侯副部长一行在我司展台,听取项目负责人彭年才教授对“核酸自动化定量检测与高分辨分析设备研制及应用”项目阶段成果的介绍 天隆科技展台:“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阶段成果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