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检测服务业

仪器信息网检测服务业专题为您整合检测服务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检测服务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检测服务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检测服务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检测服务业话题讨论。

检测服务业相关的论坛

  • 关于做强做大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思考

    检测是指通过专业技术方式方法对各种产品及其他需要鉴定的物品进行检验、鉴定的活动。近年来,检测行业先后被国家列为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检验检测服务业在推进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国内检验检测行业概况  (一)国际知名检验检测机构概况  国际检验检测行业的四大巨头为瑞士SGS、法国BV、英国天祥Intertek、欧陆科技集团EUR,四巨头都是全球布局。SGS在全球有2600个实验室,全球员工约9.7万人,全球业务收入折合人民币381亿元 在中国有78个分支机构,员工1.5万名。BV在全球有1600个实验室、78000名员工,全球收入折合人民币319亿元等。  (二)国内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截至2022年底,我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52769家,同比增长1.58%。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同比增长4.54%。从业人员154.16万人,同比增长2.07%。检验检测行业呈现集约趋势。营业收入前10名的省市收入总额占全国营业收入比重达到67.96%。规模以上(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检验检测机构达到7088家,占比13.43% 营业收入3364.31亿元 占比78.68%。年收入在5亿元以上机构62家,1亿元以上机构609家。  上海检验检测行业现状  (一)检验检测行业概况和行业地位  截至2022年底,上海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305家,实现行业收入325.6亿元,利润37.37亿元。以全国2.5%的机构数量,创造了全国7.6%的行业收入。上海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机构数量增幅6.4%,高于全国1.58%的平均增幅。  在北上广深四大中心城市对比中(2022年数据),广州市具有明显优势。北京有机构1159家,行业收入336.4亿元。广州有机构1039家,行业收入355.14亿元。深圳有机构896家,行业收入153.5亿元。广州市的收入总额、行业收入占GDP的比重均居第一位。这与广州很早就重视检验检测行业有关。2013年,广州率先启动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拥有35个国家质检中心,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培育了业内首家上市公司华测检测,2022年营收51.31亿元,遥遥领先于国内同行。北京有国检集团、谱尼测试两家综合型检测机构。  (二)检验检测行业的优势和不足  检验检测服务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行业。上海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有其区位优势。一是人才供给优势。上海的众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可以提供大量的高技术人才。二是资金优势。开展实验室建设、购置科学仪器,需要大量投入。上海是金融中心,大量资本在上海寻找投资机会。三是有良好的产业支撑。检验检测伴生于大工业,上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周边长三角地区是“世界工厂”之一。四是有良好的技术底蕴。上海市拥有5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上海市质检院、上海市计量院都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上海市一些龙头企业也具备很强的检验检测能力。  但是上海市检验检测行业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缺乏本土知名品牌。上海目前还没有一家在本土诞生的国内知名的检测机构总部,更谈不上国际知名。二是外资机构抢占市场的态势明显。上海目前有外资检验检测机构91家,比2021年43家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9.09%)。外资机构加速进入上海(或华东)市场。三是高端供给不足,与新兴产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上海市检验检测机构多集中在机动车、环境、食品、建设工程等传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检测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例如车规级芯片检测还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高端检测仪器被国外品牌垄断等。  做强做大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建议  发展壮大上海市检验检测性服务业,既要政府重视,也要企业主体积极进取,共同谋划行业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检验检测行业的必要性  壮大检验检测行业对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就业都有很大裨益。一是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需要。上海是国际贸易重要港口。2019~2020年,很多防疫物资出口到欧美,有不少物资出口合同因未能完成对方要求的检验检测手续而搁浅。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检测服务机构,对于贸易便利化、提高港口周转率都有很大促进作用。二是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需要。优质的检测公司可以参与企业的研发过程,提供研发、设计过程中的计量、测试服务,帮助企业建立质量控制装备和体系 参与高科技产品的技术标准制定、检验检测方法的制定,帮助创新企业取得行业话语权。三是吸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检验检测行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实验室检测需要各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实施集聚发展策略,提高资源共享和集约利用能力  检验检测服务具有规模效应。同一个实验室,随着检测业务量的增长,单位检测成本呈明显下降趋势。为提高品牌效应和资源利用效率,宜采取集聚化、共享化、平台化的发展方式。目前,我国已有广州等九个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本市检测机构集中地主要在浦东、徐汇、静安、闵行等区,也可以考虑进一步实施集聚发展。将大型实验室作为共享资源,由大型检测机构统一管理、统筹布局,专心致志做好资产管理和检测质量控制。  (三)实施高端发展策略,提高标准引领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必须勇于进入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无人区。尤其是在国家战略先导产业如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先进材料、集成电路等领域。一是要紧跟科技创新步伐,研究制定新兴领域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如汽车芯片产业需求旺盛,上海也是集成电路产业的聚集地。2024年1月,上海汽车芯片检测认证公共实验室揭牌启用,这也是国内率先开展建设车规级芯片检测认证的公共实验室。二是要积极参与战略先导产业技术标准、检测标准的制定。产品标准既是产品质量的保障,也是抵制恶性竞争的屏障。检测机构可以根据实践经验,协同送检企业一起制定行业标准。三是要积极研发高端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目前,我国很多精密检测仪器需要从国外进口,进入高端产业检测服务的“无人区”,也要同时开展精密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为行业向高端发展提供物资基础。  (四)实施外向发展策略,提升国际影响力  商品检测是国际贸易流程中的重要一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上海,理应诞生一批国际性的检验检测机构。很多境外采购商要求我国出口商须持有SGS等具有国际公信力机构出具的报告,这使得我国约73.6%的与贸易相关的检验检测市场长期被外资占领。广州已经有一批检测机构与境外机构建立了实验室检测结果采信合作关系。如赛宝实验室认证中心与白俄罗斯认证机构Bellis签署备忘录,其电子产品测试报告获Bellis直接采信,便利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和中亚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搭建了中国与东盟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与信息衔接枢纽,收集10个东盟国家标准题录3万多条,与8个东盟国家建立了标准、认证、计量合作机制。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为检验检测行业走向国际化提供了宽广舞台。上海的本土检测机构要大胆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与国外检测机构、合格评定机构合作,取得实验室结果互认协议,更好服务国内进出口商,积极拓展国际检测服务市场。[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size=14px]关键词:[/size] [size=14px][url=https://www.woyaoce.cn/searchv2/news?keywords=%e6%a3%80%e9%aa%8c%e6%a3%80%e6%b5%8b]检验检测[/url][/size]

  • 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获批建设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联合发函,同意广州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要求按照“立足广州、辐射华南、服务全国、走向世界”的定位要求,在番禺、南沙、萝岗分别建设主要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粤港澳合作、现代高端制造业的检验检测与认证服务集聚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广州)成为第一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建设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58号)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检验检测领域改革创新具有重要的试点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将协助研究集聚区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在政策试点、能力提升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 检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华盛检测入驻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

    日,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盛检测)总部搬迁至位于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的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并正式对外开展检验检测业务。[size=18px][color=#ff0000]检验检测产业再添新引擎[/color][/size]据了解,华盛检测是一家具有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资质、建筑工程质量专项检测资质、交通运输部工程质量监督局颁发的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综合甲级资质和桥梁隧道专项检测资质的高新技术企业。[align=center][img=1科学城总部.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wycimg/296c0ed2-6d42-45a2-a521-e2fdfbea0edb.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科学城总部。华盛检测供图[/size][/align]华盛检测主要从事土木工程检测和交通工程检测等领域。华盛检测总经理张雪松表示,企业在大中型桥梁、隧道相关的检测,钢结构、道路检测等相关领域具有行业优势,在企业资质、仪器设备、实操项目经验等方面,华盛检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align=center][img=2总经理张雪松.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wycimg/4dd95f46-75e8-47a1-8011-eb19956863d3.jpg[/img][/align][align=center]重庆华盛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雪松。华盛检测供图[/align]据悉,重庆市仅有6家企业拥有交通运输部颁发的综合甲级资质,华盛检测便是其中之一。2022年至2023年,华盛检测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建筑类AAA企业”。企业拥有包括机器人全自动混凝土压力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电子环刚度试验机、26m工作平台桥梁检测车等多项先进智能检测设备,总投入超过千万元。目前,企业经营项目1000余个,其中包含桥梁及相关类103个、隧道及相关类28个。据悉,郭家沱长江大桥建筑材料的交工验收、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及成桥荷载试验、白沙长江大桥健康监测、同茂隧道定期检查等项目检测工作均由华盛检测承担。搬迁至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后,华盛检测科学城总部办公场地和检测区域达9000平方米,在重庆市同类检测企业中集中面积最大。[size=18px][color=#ff0000]检验检测产业加快集聚[/color][/size]按照《重庆市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规划》,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正在加快建设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做大做强国家质检基地,加快培育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地处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核心区,以国家质检基地为核心,集聚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国家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演练基地,国家电梯、升降机质检中心,国家城市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国家笔记本电脑质检中心,国家客车、摩托车、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质检中心,国家消防及阻燃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等16个国家级质量基础服务平台,技术能力覆盖相应产业90%以上的产品或参数,汽摩整车及零部件、电磁兼容、车路协同及自动驾驶、能效测试等多个项目检测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四大质量技术基础的内涵集成,有效助推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据重庆科学城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重庆)集聚了国际国内众多知名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机构和检验检测龙头企业、行业领军企业,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据悉,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专门出台了加快发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的政策措施,对落户集聚区的检验检测机构,在支持企业购置和租用重大设备、支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检验检测企业集聚发展等方面给予一系列优惠政策扶持。“按照重庆市检测检验千亿级产业集群的规划,接下来我们也会朝着横向和纵向进行发展,横向包括开拓水利、铁路、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检测;纵向包括参与检测仪器设备、软件的研发等。”说到企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张雪松满怀信心。[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人民网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涂润林[/i][/color][/size]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 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和监测的通知 市监检测发〔2022〕96号

    [font=仿宋_GB231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font][font=仿宋_GB2312]和[/font][font=仿宋_GB231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font][font=仿宋_GB2312],各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font][font=仿宋_GB2312]认可中心,[/font][font=仿宋_GB2312]各国家质检中心及检验检测机构:[/font][font=仿宋_GB2312]根据[/font][font=仿宋_GB2312]《中华人民共和国[/font][font=仿宋_GB2312]统计法》、[/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11[/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Times New Roman']42[/font][font=仿宋_GB2312]号)及[/font][font='Times New Roman']2013[/font][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统计局批准[/font][font=仿宋_GB2312]实施的[/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已[/font][font=仿宋_GB2312]连续[/font][font=Times New Roman]9[/font][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仿宋_GB2312]组织开展[/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font][font=仿宋_GB2312]服务业[/font][font=仿宋_GB2312]统计[/font][font=仿宋_GB2312]工作,建立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统计资料库。为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尤其是基于统计数据开展检验检测行业监测[/font][font=仿宋_GB2312]分析[/font][font=仿宋_GB2312],不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持续提升统计数据[/font][font=仿宋_GB2312]和监测分析[/font][font=仿宋_GB2312]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font][font=黑体]一[/font][font=黑体]、进一步明确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范畴[/font][font=仿宋_GB2312]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检验检测行业统一管理的要求,适应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和[/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放管服[/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的[/font][font=仿宋_GB2312]完整性和[/font][font=仿宋_GB2312]权威性,依法取得[/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机构[/font][font=仿宋_GB2312]资质认定[/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CMA[font=仿宋_GB2312])和[/font][font=仿宋_GB2312]其他[/font][font=仿宋_GB2312]专业领域[/font][font=仿宋_GB2312]法定[/font][font=仿宋_GB2312]资格、[/font][font=仿宋_GB2312]资质[/font][font=仿宋_GB2312](建筑工程、[/font][font=仿宋_GB2312]交通运输[/font][font=仿宋_GB2312]、特种设备、[/font][font=仿宋_GB2312]安全生产[/font][font=仿宋_GB2312]、雷电防护、[/font][font=仿宋_GB2312]水利[/font][font=仿宋_GB2312]、海关等)[/font][font=仿宋_GB2312]的检验检测机构[/font][font=仿宋_GB2312]均应当[/font][font=仿宋_GB2312]填报统计数据[/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font][font=仿宋_GB2312]应当与相关领域主管部门共同推进检验检测统计工作,[/font][font=仿宋_GB2312]将[/font][font=仿宋_GB2312]以上要求[/font][font=仿宋_GB2312]宣贯培训到位,[/font][font=仿宋_GB2312]及时[/font][font=仿宋_GB2312]为[/font][font=仿宋_GB2312]相关领域的[/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机构[/font][font=仿宋_GB2312]分配[/font][font=仿宋_GB2312]账号,为[/font]2022[font=仿宋_GB2312]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font][font=黑体]二、进一步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font][font=黑体]数据[/font][font=黑体]质量[/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资质认定[/font][font=仿宋_GB2312]行业评审组[/font][font=仿宋_GB2312]和认可中心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建立完善[/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font][font=仿宋_GB2312]统计工作制度,[/font][font=仿宋_GB2312]确保数据填报及时[/font][font=仿宋_GB2312]、完整、[/font][font=仿宋_GB2312]准确[/font][font=仿宋_GB2312],加强[/font][font=仿宋_GB2312]数据质量审核[/font][font=仿宋_GB2312]。对未[/font][font=仿宋_GB2312]按时[/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按要求上报统计数据的[/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机构加强提醒和监督检查。对数据上报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的检验检测机构,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查明原因并及时提醒修改。[/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各国家质检中心、检验检测机构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按要求及时完成本单位统计数据整理和上报工作,自觉接受相关主管部门的询问和核查。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将统计工作要求固化到质量管理体系中规范管理,持续提升统计工作质量。[/font][font=仿宋_GB2312]同时,[/font][font=仿宋_GB2312]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继续按照相关要求,定期通过市场监管总局网站上传对社会出具的各类检验检测报告编号,并接受社会公众的查询和监督。检验检测报告编号上传系统为市场监管总局网站[/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www.samr.gov.cn[font=仿宋_GB2312][font=仿宋_GB2312])首页[/font]—[font=仿宋_GB2312]服务[/font][font=等线]—[/font][font=仿宋_GB2312]集成服务[/font][font=等线]—[/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font][/font][font=仿宋_GB2312]。未按要求上传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或者拒不接受报告编号查证的检验检测机构,市场监管部门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予以提醒和纠正。对经提醒无理由仍不上报、不修改[/font][font=仿宋_GB2312]统计数据或不上传报告编号[/font][font=仿宋_GB2312]的机构,在按照相关规定实施行政处理的同时,将[/font][font=仿宋_GB2312]列入异常名单[/font][font=仿宋_GB2312]对社会公布[/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并作为监管重点加强监督检查。[/font][font=黑体]三、进一步开展检验检测行业监测预警工作[/font][font=仿宋_GB2312]开展[/font][font=仿宋_GB2312]检验检测[/font][font=仿宋_GB2312]行业监测预警,预判可能存在或者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降低风险、减少损失,是实施行业治理的重要工作方法。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资质认定行业评审组和认可中心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高度重视监测预警手段对检验检测行业的宏观支撑作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因地制宜,依据各自职责做好检验检测行业监测预警工作,并及时将有关风险和趋势信息报送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将继续利用检验检测行业监测简讯、景气指数跟踪测评、年度统计简报等方式开展检验检测行业监测预警,并及时向业内发布相关监测预警信息。[/font][font=黑体]四[/font][font=黑体]、进一步加强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font][font=黑体]和[/font][font=黑体]监测队伍建设[/font][font=仿宋_GB2312]各省级市场监管部门、资质认定[/font][font=仿宋_GB2312]行业评审组[/font][font=仿宋_GB2312]、认可中心、[/font][font=仿宋_GB2312]国家质检中心[/font][font=仿宋_GB2312]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建立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监测员制度,指定专人作为统计监测员,承担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及行业监测相关工作。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的要求,统计监测员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统计工作布置、数据采集审核、进度核查催报、信息汇总报送等工作。统计监测员发生变动的,应[/font][font=仿宋_GB2312]当[/font][font=仿宋_GB2312]及时指定新的统计监测员,并将变动信息向[/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font][font=仿宋_GB2312]认可检测司报告。鼓励检验检测机构指定专人承担本单位的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并将相关人员信息向资质认定部门报备。[/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定期组织各省[/font][font=仿宋_GB2312]级[/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font][font=仿宋_GB2312]部门[/font][font=仿宋_GB2312]、资质认定行业评审组、认可中心及国家质检中心等单位的统计监测员进行业务培训。各省[/font][font=仿宋_GB2312]级[/font][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font][font=仿宋_GB2312]部门[/font][font=仿宋_GB2312]、资质认定行业评审组、认可中心负责对本辖区[/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本行业[/font][font=仿宋_GB2312]和[/font][font=仿宋_GB2312]获认可检验检测机构的统计监测员培训宣贯相关统计监测要求。[/font][font=仿宋_GB2312]联系人:[/font][font=仿宋_GB2312]认可检测司[/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font=仿宋_GB2312]高楠[/font][font=仿宋_GB2312] [/font]010[font=仿宋_GB2312]-[/font]82260842[font=仿宋_GB2312] [/font][align=right][font=仿宋_GB2312] [/font][/align][align=right]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 [/align][align=right][font=Times New Roman]2022[/font][font=仿宋_GB2312]年[/font][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font=仿宋_GB2312]月[/font][font=Times New Roman]25[/font][font=仿宋_GB2312]日 [/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font][font=仿宋_GB2312]此件[/font][font=仿宋_GB2312]公开发布[/font][font=仿宋_GB2312])[/font]

  • 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中的具体机构名录查询,市场监管总局回复

    您好,我想要获取每年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报告中所有被统计的检测检测机构具体名录,请问在哪里查询呢?谢谢[align=center][img]https://xgzlyhd.samr.gov.cn/gjjly/img/fd-a-avator.png[/img][/align][b]回复部门: 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b][color=#999999][back=transparent]时间:2023-04-26[/back][/color]无查询路径,按照统计法第二十五条 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 计量校准检定不能跟检验检测相提并论!因为饼不是一样大的!计量校准(服务业公益类)今年完成如何?检验检测(上市,盈利性)完成如何!欢迎大家讨论!

    计量校准行业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的通知》、《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均把计量校准纳入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为我国计量校准行业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及目标。  目前,我国计量行业主要服务于工业产品,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从设计到产品试验,从生产到产品检验,都离不开测量,都需要测量的数据做支撑。工业企业的计量检测能力对产品质量、物料能源结算、环境监测、安全防护、经营管理和企业效率起重要基础作用。

  • 2012年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2月19日,由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主办的“2012年材料测试服务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家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国家科技部工业发展处调研员李治农、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管理部副主任沈军、国家标准委工业标准一部副处长袁晓鹏、北京市质监局总工程师喻红、北京市科委处长许心超出席了会议。本届论坛紧密围绕测试服务业发展在政策需求、产业发展和服务业发展、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技术创新、标准建设、产业链合作和协同、公共平台等方面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10多位来自检测机构、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 国家科技部高新司工业发展处调研员李志农说:“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服务业,相继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布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基础产业的带动,加强技术创新、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  李志农强调说:“科技部高度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科技部发布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行动纲要》,启动了现代服务业科技行动,在国家周计划中部署了一批现代服务业科技项目,累计投入国防经费10多亿元。为促进十二五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科技部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组织编制了现代服务业科技发展十二五多项规划,着力推动生产型服务业、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三个重点方向发展,共建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针对测试服务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推进测试服务业市场化的进程,积极支持第三方测试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综合性的测试服务机构。二是开展近代服务业的推进和示范,初步形成以示范城市、试点园区、产业化基地和示范企业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格局。三是把服务业作为一个单独领域,加大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据统计,从去年到今年科技部一共批复科技服务业项目19项,共计3亿元。”更多内容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1221/087510.shtml

  • 做质量体系服务业好呢?还是制造业好呢?

    金三银四的求职的高峰期,你跳了吗?服务业好呢?还是制造业好呢?本人在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质量部工作1年多,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有实验室资质申请维护,实验室质量控制、客户投诉、仪器设备管理等。下一份工作是在像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工作好呢?还是制造业的品管部好呢?现在辞职了,很是迷茫,有木有高人指导指导,分享分享?

  • 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 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

    [align=center][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font]2022[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年度[/font][/align][align=center][font=方正小标宋简体]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通知[/font][/align][align=center][font=仿宋_GB2312]市监检测函〔[/font]2022[font=仿宋_GB2312]〕[/font]1712[font=仿宋_GB2312]号[/font][/align][font=方正仿宋_GBK]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font][font=方正仿宋_GBK],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各国家质检中心及检验检测机构:[/font][font=方正仿宋_GBK]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准的《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要求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认可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现就开展[/font]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度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font][font=黑体]一、任务分工[/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一)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负责认可与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负责组织本单位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并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上传本单位颁发的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的基本信息。[/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二)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在其行业(协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组织本行业取得市场监管总局颁发资质认定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根据市场监管总局委托,承担无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业评审组归口但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证书和认可证书的检验检测机构统计工作。[/font][font=方正仿宋_GBK](四)市场监管总局直属的检验检测机构,直接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填报相关统计数据并上传。[/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五)其他纳入统计范围的检验检测机构,由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统计工作。[/font][font=黑体]二、时间安排[/font]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font]12[font=方正仿宋_GBK]月,各单位组织学习。本通知及现行有效的统计调查制度,发布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首页—服务—集成服务—检验检测机构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font]http://qts.cnca.cn/qts/[font=方正仿宋_GBK])。各有关检验检测机构登录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进行数据上报。[/font]2023[font=方正仿宋_GBK]年[/font]1[font=方正仿宋_GBK]至[/font]3[font=方正仿宋_GBK]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按分工完成数据审核汇总工作。市场监管总局认可检测司组织对统计数据进行校验和质量审查,并根据校验和质量审查结果督促上报机构准确填报数据。[/font][font=黑体]三、工作要求[/font][font=楷体](一)检验检测机构应依法如实报送统计数据和有关材料[/font]1.[font=方正仿宋_GBK]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如实、按期、准确、全面上报统计数据。检验检测机构登录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填报内容包含[/font]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度统计调查数据和[/font]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度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font]1[font=方正仿宋_GBK])。为适应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和“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不断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font]CMA[font=方正仿宋_GBK])和其他专业领域法定资格、资质(建筑工程、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雷电防护、水利、海关等)的检验检测机构均应填报统计数据。[/font]2.[font=方正仿宋_GBK]拥有国家质检中心的检验检测机构,还应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报送社会责任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font]2[font=方正仿宋_GBK])。[/font]3.[font=方正仿宋_GBK]各检验检测机构应定期上传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每季度的第一个月内,各检验检测机构需在“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中报送上一季度出具的全部有效检验检测报告编号。市场监管总局根据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有效性查询平台(市场监管总局网站首页—服务—我要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检验检测报告编号查询)监测检验检测机构上传编号情况。[/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上述填报内容的操作说明及检验检测统计调查制度,详见“检验检测统计直报系统登录页面”下“系统帮助”栏目。[/font][font=楷体](二)同一法人实体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填写一次[/font][font=方正仿宋_GBK]同一法人实体所属的检验检测机构,有多张资质认定证书或者多个名称的,应汇总检验检测机构的情况,仅填写一次统计报表,并在“资质证书状况”中列明每张资质认定证书的信息;同一法人检验检测机构有多场所的,应在“地址栏”中列明各个场所的地址;同一法人实体下有多个检验检测机构,其中有的机构又具有独立法人身份的,该独立法人机构应另行填报统计数据。[/font][font=楷体](三)同一检验检测机构的统计数据仅由一个部门审核[/font][font=方正仿宋_GBK]检验检测机构既获得省级资质认定证书,又取得国家资质认定证书的,以其资质认定证书能力范围覆盖面最大的为准,由检验检测机构选取一个上报审核的部门,并由该部门进行数据审核,同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在“资质证书状况”中列明获得的每张资质认定证书信息。[/font][font=方正仿宋_GBK]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计量认证)行业评审组可通过直报系统审核、查询和统计由本单位发证或者归口的检验检测机构上报统计数据的情况。数据审核过程中发现上报数据有问题的,应及时与相关机构沟通协调解决。[/font][font=楷体](四)认可机构按照要求填报[/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中心应按照统计调查表的要求填写[/font]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度认可业务数据信息,并协助完成相关检验检测机构的统计工作。市场监管总局相关司局对认可工作有统计要求、需要另行提交统计数据的,应按照相关要求提供。[/font][font=方正仿宋_GBK]联系人及联系方式:[/font][font=方正仿宋_GBK]认可检测司:高 楠,[/font]010-82260842[font=方正仿宋_GBK]网站校验报错等问题:[/font]400-813-5888[font=方正仿宋_GBK](拨[/font]2[font=方正仿宋_GBK]咨询)[/font][font=方正仿宋_GBK]信息中心:兰 鹏(其他技术问题),[/font]010-82261509[font=方正仿宋_GBK] [/font][font=方正仿宋_GBK]附件:[/font][url=https://gkml.samr.gov.cn/nsjg/rzjcs/202301/W020230110529854429213.doc]1. 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检验检测机构报告[/font][/url][url=https://gkml.samr.gov.cn/nsjg/rzjcs/202301/W020230110529854422425.doc]2. 2022[font=方正仿宋_GBK]年国家质检中心社会责任报告[/font][/url][align=right] [font=仿宋_GB2312]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font][/align][align=right]2022[font=仿宋_GB2312]年[/font]12[font=仿宋_GB2312]月[/font]26[font=仿宋_GB2312]日[/font][/align][font=仿宋_GB2312](此件公开发布)[/font]

  • 浙江: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大型仪器国产化替代

    检验检测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浙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color=#c00000][b]《意见》提出到2027年,全省行业总体规模达到600亿元,培育产值5亿以上检验检测机构20家,建设一批高能级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新增国家及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0家以上。[/b][/color]《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方面展开,制定了到2027年的主要发展目标,围绕六个方面部署了18项重点任务,并提出三项保障措施助力落地实施。《意见》多处提及创建实验室与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新兴领域检验检测服务、完善相关标准,支持开展大型仪器国产化替代、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技术攻关,未来将释放大量仪器采购需求。具体来看:[b]支撑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b]加强检验检测行业规划,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和单位积极[b][color=#1f497d]培育创建一批国家及省级质量标准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高能级平台[/color][/b][color=#1f497d]。[/color]围绕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8个重点产业集群,[color=#1f497d][b]鼓励龙头企业、检测机构及科研院所等联合共建公共检测平台[/b][/color],强化“一集群一平台”支撑。优化国家及省级质检中心布局,建设、整合、提升一批质检中心,[color=#1f497d][b]加快建设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国家机动车产品质检中心。[/b][/color][b]助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b]研究发布重点领域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指导目录,[color=#1f497d][b]积极发展氢能、光伏、风电、核电、新型储能设施等领域检验检测服务。加强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有机、碳汇等领域标准、检验检测、认证技术储备。[/b][/color]完善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相关标准,加强碳核查认证认可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建设碳排放核查检测技术实验室;开展温室气体排放、用电信息推算碳排放量、碳追踪、碳足迹核算等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完善生态系统碳汇监测和计量体系,支撑服务“双碳”目标。[b]增强社会民生安全保障能力。[/b]着力发挥检验检测在民生民安、公共安全领域的技术支撑保障作用,[color=#1f497d][b]重点提升食品药品、日用消费品领域有毒有害物质痕量检测技术能力,加快发展医疗器械、进出口商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检验检测服务,提升特种设备领域极端环境材料、高端焊接性能、高压储氢装备、长输及燃气管道检测、先进无损检测技术、电梯可靠性检测评价等能力。建设完善公众健康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检测与评价标准体系,支持传染病检测技术研发与防控效果评价平台、化学物安全性检测与监测技术平台建设。[/b][/color][color=#1f497d][b][/b][/color][b]完善技术创新机制。[/b]加大支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技术研发,组织实施省重点科技研发专项,研究出台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color=#1f497d][b]支持开展大型仪器国产化替代、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基础公益性和产业共性技术攻关。推进智能精密测量、智能化仪器仪表功能安全测评等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检验检测装备申报首台(套)产品认定,引导机构优先使用首台(套)装备。[/b][/color][b]提升行业专业能力水平。[/b]鼓励机构提高检测能力覆盖率,向具备专业领域全类别全型号产品(参数)发展。[color=#1f497d][b]支持开展检验检测方法、仪器设备、标准规范、试剂耗材、标准物质等设计研制,[/b][/color]申请相关专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争取承担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争创各级知识产权奖、标准创新奖、政府质量奖等。鼓励机构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color=#1f497d][b]发展在线检测、自动化检测、物联网智能检测,加快检验检测数字化、智能化转型。[/b][/color]引导机构开展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活动,加强内部质控,保证检测结果合规、准确。培育扶持一批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b]增强产业协同能力。[/b]支持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嵌入全产业链上下游,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推进检验检测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检验检测联盟,促进检验检测与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加强“检企”对接,[color=#1f497d][b]鼓励龙头机构在产业集聚地设立实验室或服务平台,[/b][/color]促进检测人员和技术服务双下沉,助推企业研发中试、产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color=#1f497d][b]围绕绿色“双碳”战略目标,加快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计量、检验检测方法和认证制度。提升首台(套)产品质量、安全、环保、可靠性等检测评定能力。[/b][/color][b]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b]加强财政资金统筹,用于支持促进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高端人才引育。落实发展总部经济支持政策,[b][color=#1f497d]大力引进省外境外检验检测机构在浙设立区域型总部或功能性总部[/color]。[/b]鼓励各地对引进国际行业龙头机构、上市企业、重大检验检测项目,落户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含计量测试中心),新认定品牌机构,以及新获得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给予奖励。积极利用引导基金、创投基金等形式,引导各类主体建设弥补市场失灵的公益性检测项目,[b][color=#1f497d]填补国内省内技术空白、配套8个重点产业集群等的公共检验检测项目[/color][/b],并在场地保障、设备投入、发展激励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国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近日,国家发改委 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门出台《[b]关于加快推进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b]》。其中明确要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以下为意见全文:[align=center][b][size=16px]关于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size][/b][/align][align=center]发改产业〔2021〕372号[/align]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制造服务业是面向制造业的生产性服务业,是提升制造业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制造服务业供给质量不高,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够,引领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作用不明显,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为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b]一、总体要求[/b](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培育壮大服务主体,加快提升面向制造业的专业化、社会化、综合性服务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链整体质量和水平,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制造服务业在提升制造业质量效益、创新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显著增强,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更加突出。重点领域制造服务业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制造服务业集聚区和示范企业。[b]二、制造服务业发展方向[/b] 聚焦重点环节和领域,从6个方面加快推动制造服务业发展,以高质量的服务供给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品质提升。(三)提升制造业创新能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商务咨询专业化、数字化水平,助力制造业企业树立战略思维、创新管理模式、优化治理结构,推动提高经营效益。加快工业设计创新发展,提升制造业设计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b](四)优化制造业供给质量。支持企业和专业机构提供质量管理、控制、评价等服务,扩大制造业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配性[/b]。[b]加快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改革和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和公信力,推进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提升制造业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国家计量基准标准和标准物质建设,提升计量测试能力水平,优化计量测试服务业市场供给。发展面向制造业的研发、制造、交付、维护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制造业链条延伸和价值增值。鼓励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制造业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加强品牌和营销管理服务,提升制造业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b](五)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利用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实现供需精准高效匹配,促进制造业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培育共享制造、共享设计和共享数据平台,推动制造业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信息资源融合共享,推动实现采购、生产、流通等上下游环节信息实时采集、互联互通,提高生产制造和物流一体化运作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六)支撑制造业绿色发展。强化节能环保服务对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节能评估、节能技术改造咨询服务、节能环保融资、第三方监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等模式,推动节能环保服务由单一、短时效的技术服务,向咨询、管理、投融资等多领域、全周期的综合服务延伸拓展。发展回收与利用服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畅通汽车、纺织、家电等产品生产、消费、回收、处理、再利用全链条,实现产品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务。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优化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稳定制造业就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加大数据资源开发、开放和共享力度,促进知识、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效集聚和利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证监会、银保监会、人民银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信办、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八)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应用。健全制造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制造业智慧供应链体系,创新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制造业供应链向产业服务供应链转型。支持制造业企业发挥自身供应链优势赋能上下游企业,促进各环节高效衔接和全流程协同。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补足制造业供应链短板。推动感知技术在制造业供应链关键节点的应用,推进重点行业供应链体系智能化,逐步实现供应链可视化。建立制造业供应链评价体系,逐步形成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完善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提升我国制造业供应链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b]三、加快制造服务业发展专项行动[/b] 以专项行动和重点工程为抓手,统筹谋划、重点突破,实现制造业与制造服务业耦合共生、相融相长。(九)制造服务业主体培育行动。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剥离非核心服务,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创业孵化、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并购重组,实现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或社会组织,鼓励其开展协同研发、资源共享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融合发展试点示范行动。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培育服务衍生制造、供应链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原材料、消费品、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领域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健全要素配置、市场监管、统计监测等方面工作机制,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业和平台。遴选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和城市,推动服务型制造理念得到普遍认可、服务型制造主要模式深入发展。(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中国制造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加强标准、计量、专利等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充分调动企业作为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制造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办好中国品牌日活动,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宣传推介国货精品,在全社会进一步传播品牌发展理念,增强品牌发展意识,凝聚品牌发展共识。(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知识产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二)制造业智能转型行动。制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抓紧研制两化融合成熟度、供应链数字化等亟需标准,加快工业设备和企业上云用云步伐。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集聚一批面向制造业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推进“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打造5个内网建设改造公共服务平台,遴选10个重点行业,挖掘20个典型应用场景。在冶金、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领域遴选一批实施成效突出、复制推广价值大的智能制造标杆工厂,加快制定分行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修订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开展联网制造企业网络安全能力贯标行动,遴选一批贯标示范企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三)制造业研发设计能力提升行动。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等新型研发机构,盘活并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系统设计、绿色设计和创意设计的理念与方法普及,开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及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重点设计突破工程,培育一批国家级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平台,突出设计创新创意园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拉动效应,探索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设计赋能机制,推动制造业设计能力全面提升。(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四)制造业绿色化改造行动。开展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搭建绿色发展促进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市场主体,推动提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纺织、造纸、皮革等行业绿色化水平。积极打造家电销售和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产业链,探索实施家电企业生产者责任延伸目标制度,研究开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企业资源环境绩效评价,促进家电更新消费。(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五)制造业供应链创新发展行动。探索实施制造业供应链竞争力提升工程,逐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供应链关键配套体系,巩固制造业供应链核心环节竞争力。开展制造业供应链协同性、安全性、稳定性、竞争力等综合评估,研究绘制基于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的制造业重点行业供应链全景图。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网络,建立重要资源和产品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国家制造业供应链安全计划,建立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十六)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行动。深入开展信息技术、科创服务、金融服务、服务外包、售后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供应链、设施管理等服务领域标准化建设行动,推动制造服务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持续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网络互联、边缘计算、数据规范体系和工业APP等共性标准,支持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技术要求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b](十七)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构建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加快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建设,培育计量测试等高技术制造服务业,聚焦制造业“测不了、测不准”难题,加强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大专用计量测试装备研发和仪器仪表研制,提升制造业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赋能制造业产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市场监管总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按职责分工负责)[/b]四、保障措施(十八)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服务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主体责任,形成合力,细化实化工作任务和完成时限,建立高效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制造服务业发展取得实效。(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十九)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进一步破除隐性壁垒。支持从制造企业剥离的制造服务业企业按规定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鼓励制造服务业企业积极承接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务。(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扩大开放合作。推动服务业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全球优质服务资源,鼓励研发设计、节能环保、环境服务等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进口。积极推动我国技术质量标准和规范走出去,持续完善检验检测和认证认可国际合作交流体系,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认证证书和检验结果互认。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鼓励供应链管理、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与制造业协同走出去,增强全球服务市场资源配置能力。(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司法部、财政部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一)加强用地保障。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则,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用地结构和产业用地指标。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探索增加混合产业用地供给,鼓励各地探索创新产业用地模式,适应制造服务业发展。(自然资源部牵头负责)(二十二)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制造服务领域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培训,充实壮大高水平制造服务业人才队伍。紧跟制造服务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深化新工科建设,调整优化院校专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总结推广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试点经验。完善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动人才评价与使用紧密结合,打破身份、学历等限制,贯通制造服务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加大引进海外制造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三)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对制造服务业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开展债券融资,有效扩大知识产权、合同能源管理未来收益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融资规模,创新发展供应链金融,逐步发展大型设备、公用设施、生产线等领域的设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服务,开发适合制造服务业特点的金融产品,鼓励创投机构加大对制造服务业的资本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服务业企业到主板、创业板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展改革委、证监会按职责分工负责)(二十四)构建协同发展生态。加强区域协作,增强产业布局协同性,实现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造服务业生态圈。支持制造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配套功能,优化集聚生态。依托龙头企业构建产业链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推动上下游企业开展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生态链。(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 然 资 源 部生 态 环 境 部交 通 运 输 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2021年3月16日

  • 【转帖】关于推进商业 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有关要求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为提高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管理水平,引导行业自律,营造行业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和谐市场计量环境,根据全国整规办等10部委联合发起的关于深入开展诚信兴商活动和国家质检总局《“十一五”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专项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总局公布了《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第162号),现就做好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意义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是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商业、服务业与广大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从这些领域着手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探索和建立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是保护广大消费者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经营者计量行为、提高经营者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全面强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的自律意识,积极倡导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从而最终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社会信用制度。二、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工作目标和工作范围(一)基本思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法律调整为保障,以建立信用制度为核心,坚持“经营者自律为主,政府推动为辅,市场有效调节”的原则,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当前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百姓信赖的诚信计量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二)工作目标。通过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守信自律,诚信计量,认真遵守《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各项诚信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计量保证能力,提高在用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和合格率,确保商品量和服务量的计量准确,为全面实施计量放心工程、计量安全工程奠定基础,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商店(超市)、集贸市场、餐饮业、医疗卫生机构、眼镜制配场所在用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0%以上,加油站加油机受检率达到10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各类计量违法案件得到有效遏制,市场计量环境秩序得到明显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性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网点的总体目标,为社会营造诚信、公正、和谐的计量环境和“重信誉、守信用、讲信义”的良好市场氛围。(三)工作范围。商业、服务业范围很广,涉及的领域很多,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可以先从集贸市场、加油站、餐饮业、商店(超市)、眼镜制配场所、医院等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最直接的重要领域做起,然后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三、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倡导诚信计量信用观念,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加强信用管理。要积极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认真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从社会舆论、新闻宣传等各方面积极引导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增强诚信计量意识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诚信计量信誉意识,提高诚实守信、规范经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诚信计量道德观念。二是要加快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制度建设,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涉及制度诚信、人员诚信、行为诚信、服务诚信、措施诚信等方方面面,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结合《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要求,积极引导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诚信计量管理制度、从业人员诚信计量行为准则以及诚信计量服务公约,建立健全诚信计量承诺机制以及计量纠纷投诉处理机制。加速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的建设步伐。三是要积极开展各类诚信计量活动,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要充分发挥各类商会、协会和新闻媒体等单位的作用,采取经营者自愿为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动为辅的工作方式,并结合广泛宣传动员、经营者自我承诺、社会参与监督、守信情况公布等方式积极开展各类诚信计量活动,并尽快建立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档案和诚信计量信息库,适时发布“诚信计量红、黑名单”等。各地也可将诚信计量活动与诚信兴商、百城万店无假货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四是要加强诚信计量信用监管,促进诚信计量体系和信用市场健康发展。要加强对商业、服务业经营者的诚信计量监管,尽快建立健全商业、服务业日常信用信息搜集整理制度,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记录制度,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信用分类管理和公告制度,以及商业、服务业社会投诉举报制度等。对守法经营、诚信计量的企业要加强宣传,提供优质服务和便利;对管理薄弱、诚信意识差的企业,要加大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各类计量违法行为要依法查处,并列入“黑名单”,及时向社会曝光。通过对市场主体的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制度和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并通过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配合,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形成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真正使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四、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要求(一)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将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安排。要加强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单位、行业组织的协调和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要加大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宣传力度,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和监督,通过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增加活动的透明度,努力扩大社会影响。(二)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要坚持以经营者自我承诺和社会参与监督为主,政府推动为辅的原则,不搞任何形式的乱评比,乱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不得发放任何形式的牌匾,对经营者诚信计量观念强,社会监督反映结果好的单位,要通过守信激励制度对其给予一定形式的公开表扬,也可给予一定的鼓励措施;对经营者诚信计量意识薄弱,存在各类计量违法案件的,要通过一定的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形成失信惩戒机制。(三)请各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于2008年11月底前将本行政区域内一年来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推进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报总局计量司,工作总结应包括商业、服务业贯彻落实《商业服务业诚信计量行为规范》的情况及开展诚信计量体系建设的组织部署情况,采取的主要工作方式,取得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二〇〇七年十一月八日

  • 环境服务业主要是做什么的?

    就我所了解的。。1:城市绿化 2:给企业做节能减排的工程策划 合同能源管理。。城市绿化我懂 就是种树。。园林什么的。。。。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减排工程策划。。。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还其他的服务业吗?欢迎补充 、不知道大家对这些新型行业怎么看。。

  • 我国环境服务业产值超千亿

    污染治理可以催生环境服务业,国内这一产业的产值已逾千亿,但是市场仍需培育。这又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未来应该由企业更多地购买,比如工厂污水处理,除了买设备,还要运营。

  • 【原创大赛】多说两句~~关于2019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

    【原创大赛】多说两句~~关于2019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

    [size=15px]在2020年“世界认可日”,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公布了2019年度中国检验检测机构服务业统计数据。[/size][size=15px][img=,400,26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48211984_2180_3420062_3.jpg!w690x460.jpg[/img][/size][size=15px]原文链接如下:[/size][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Q1MzczNw==&mid=2656916178&idx=1&sn=ff096f4b2c5c0a61773c8113c188e9de&scene=21#wechat_redirect][size=15px](1)2019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结果[/size][/url][url=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U5NDYwNQ==&mid=2651619223&idx=1&sn=3dd49a66acaaed98b86213fa14765795&scene=21#wechat_redirect][size=15px](2)谢澄处长解读2019年中国检验检测市场数据报告[/size][/url][size=15px]上文已列出的数据,不再赘述了,2019年度整体还是比较向上的。但是,并不希望检测同行们眼中只是看到数字的简单增长,便盲目乐观。[/size][size=15px]尤其还有一些不太了解这个行业的老板们,看到了近几年的增长数据,便蠢蠢欲动,打算伺机杀入这个行业。。。[/size][size=15px]其实,还有些数据,我们应该再计算一下。[/size][size=15px][img=,400,3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52491786_7777_3420062_3.jpg!w432x362.jpg[/img][/size][b]一、报告单价[/b][size=15px]数据节选:[/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2019年底,检验检测机构[/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44007家[/b][/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同比增长11.49%[/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全年营收[/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3225亿元[/b][/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同比增长14.75%[/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全年发布检验检测报告[/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5.27亿份[/b][/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同比增长23.13%;[/color][/size][size=15px]机构在增多。[/size][size=15px]营收在增多。[/size][size=15px]报告数量也在增多。。。[/size][size=15px]但是,如果用全年营收,除以全年报告份数,就能得到2019年的报告单价:[/size][size=15px]2019年,是[/size][size=15px][color=#ff6827][b]611.95元[/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而2018年,还是[/size][size=15px][color=#ff6827][b]656.66元[/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2017年,是632.31元。[/size][size=15px]衣食住行,所有东西都在连年涨价~[/size][size=15px]机构数量、营收、报告数量都在增长~[/size][size=15px]可那本来就不高的报告单价,却反而[/size][size=15px][color=#ff6827][b]从656.66元下降到了611.95元[/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在很多机构营收增长的背后,可能是愈演愈烈的低价竞争和薄利多销。。。[/size][size=15px][img=,400,3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53381071_2437_3420062_3.jpg!w550x440.jpg[/img][/size][b][size=18px]二、民营机构的报告单价[/size][/b][size=15px]数据节选:[/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2019年,共有民营检验检测机构[/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22,958家[/b][/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实现营业收入[/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1175.22亿[/b][/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38%和26.47%[/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全年发布检验检测报告[/color][/size][size=14px][color=#ff6827][b]3.08亿份[/b][/color][/size][size=15px][font=宋体]计算得到,民营机构2019年报告单价:[/font][color=#ff6827][b]381.22元[/b][/color][/size][size=15px][font=宋体]比全国均值又[/font][color=#ff6827][b]低了200多元[/b][/color][/size][font=宋体][size=15px]300多块钱一份的报告,其含金量到底是多少?[/size][/font][font=宋体][size=15px]三、[/size][/font][b]人员规模[/b][size=15px]数据节选:[/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截至2019年底,检验检测机构[/color][/size][color=#ff6827][b][size=14px]44007家[/size][/b][/color][size=14px][color=#888888],同比增长11.49%[/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 [/color][/size][size=14px][color=#888888]从业人员[/color][/size][color=#ff6827][b][size=14px]128.47万人[/size][/b][/color][size=14px][color=#888888],同比增长9.4%。[/color][/size][size=15px]计算下2019年平均每家机构的人员数量:[/size][size=15px]2019年,为[/size][size=15px][color=#ff6827][b]29人[/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而2018年,为[/size][size=15px][color=#ff6827][b]30人[/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2017年,为[/size][size=15px][color=#ff6827][b]31人[/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虽然机构数量、从业人员整体都在增加~[/size][size=15px]但平均下来一看,每家机构的从业人员,却是在[/size][size=15px][color=#ff6827][b]缓慢减少[/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再看更直接的对比图,2018年和2019年的:[/size][size=15px][img=,690,38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54198325_9168_3420062_3.jpg!w690x387.jpg[/img][/size][size=15px]2018年,小于100人的机构为[/size][size=15px][color=#ff6827][b]38023家[/b][/color][/size][size=15px],占比[/size][size=15px][color=#ff6827][b]96.3%[/b][/color][/size][size=15px]2019年,小于100人的机构涨到[/size][size=15px][color=#ff6827][b]42464家[/b][/color][/size][size=15px],占比升到[/size][size=15px][color=#ff6827][b]96.49%[/b][/color][/size][size=15px][color=#ff6827][b]小规模[/b][/color][/size][size=15px]的机构数量在[/size][size=15px][color=#ff6827][b]上涨[/b][/color][/size][size=15px],占比在[/size][size=15px][color=#ff6827][b]上升[/b][/color][/size][size=15px]。。。[/size][b]结 语[/b][size=15px]在日常生活中,咱们许多人在看一些股票分析、房地产政策解读、经济研究、外交辞令时,都喜欢抠字眼挖细节,发掘字里行间背后的深意,进而高谈阔论。[/size][size=15px][img=,400,41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55084944_5969_3420062_3.jpg!w494x512.jpg[/img][/size][size=15px]但是,面对咱们自己的检测行业时,却总是对发布的信息一扫而过,不求甚解。其实,咱们检测行业发布信息时,字面上表达的意思真的已经很直白了。。。[/size][size=15px]刚才的两张对比图,大家再仔细看看图片上方的[/size][size=15px][color=#ff6827][b]官方标题[/b][/color][/size][size=15px]:[/size][size=15px]2018年:[/size][size=15px]是“小散弱的[/size][size=15px][color=#ff6827][b]基本[/b][/color][/size][size=15px]面貌[/size][size=15px][color=#ff6827][b]仍[/b][/color][/size][size=15px]未改变”。。。[/size][size=15px]2019年:[/size][size=15px]是“小散弱的[/size][size=20px][color=#ff2941][b]根本[/b][/color][/size][size=15px]面貌[/size][size=24px][color=#ff2941][b]还[/b][/color][/size][size=15px]未改变”[/size][size=24px][color=#ff2941]!!![/color][/size][size=15px]你品,你仔细品~~~[/size][size=15px][img=,400,31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281155307137_2756_3420062_3.jpg!w690x541.jpg[/img][/size]

  • 直面成本与人才挑战,驱动服务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ACCSI 2024访珀金埃尔默中国区服务业务总监郭鑫

    [b][color=#000000]仪器信息网讯 [b]2024年4月18日,[/b]“第十七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4)”[/color][/b][color=#000000]在[/color][color=#000000][b]苏州狮山国际会议中心[/b][/color][color=#000000]盛大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4 以[b]“融合创新,质领未来”[/b]为主题,吸引了来自“政、产、学、研、用、资、媒”等各方的高端人士共计1500余人参会,共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的前沿趋势与发展机遇。[/color][color=#000000]年会现场,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b]珀金埃尔默中国区服务业务总监郭鑫[/b],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color][color=#000000](1)在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整体战略中,服务业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color][color=#000000](2)近年来,珀金埃尔默在服务业务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这些举措如何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color][color=#000000](3)珀金埃尔默服务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业务领域是什么?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有何特色?[/color][color=#000000](4)在中国市场,服务业务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如何保证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快速扩张的市场环境下得到有效管理和控制?[/color][color=#000000](5)祝贺珀金埃尔默在本届年会上斩获“2023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十佳企业”,请您分享独到心得。接下来在中国服务业务方面,公司有哪些发展计划和目标?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趋势,公司将如何继续优化服务策略?[/color][color=#000000](6)您如何看待科学仪器行业2024年的发展前景和趋势?您看好哪些市场机遇?[/color][color=#000000](7)今年是仪器信息网成立25周年,请您谈谈对仪器信息网未来有哪些建议或者期待?[/color][color=#0070c0][b]以下为采访视频:[/b][/color][color=#ff6428][/color][align=center][img]https://5-img.bokecc.com/comimage/D9180EE599D5BD46/2024-04-18/CB3125CD5B5B776513358DE27D943A99-1.jpg[/img][/align][back=url(&][/back][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00:00[/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color][/size][/font][font=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size=12px][color=#ffffff]12:18[/color][/size][/font][back=url(&]B[/back][font=web][size=24px][color=#ffffff]T[/color][/size][/font][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高清[/back][/color][/size][size=12px][color=#dddddd][back=rgba(51, 51, 51, 0.5)]正常[/back][/color][/size][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逐步社会化

    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逐步社会化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41427_414933_1632583_3.jpg 环境保护部于2012年2月发布了《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优先发展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专业化运营服务、重点发展综合环境服务、大力推进环境咨询服务、加快发展环境技术服务、逐步发展其他环境服务、加快建设环境服务支撑体系六项主要任务。为环境服务行业今后几年的市场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巨大的推动力。 所谓环境服务业是指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分支,不仅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有很大比例,同时在消费性服务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环境服务业主要包括环境工程设计、施工与运营,环境评价、规划、决策、管理等咨询,环境技术研究与开发,环境监测与检测,环境贸易、金融服务,环境信息、教育与培训及其它与环境相关的服务活动。 “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年均增长率约为30%,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服务比例约为50%,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社会化运营比例约5%左右。据测算,到“十一五”末,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1500亿元,环境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比重约为15%,从业单位约1.2万家,从业人数约270万人,在有效期内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持证单位约2100家。 2008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约50多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50亿元,其中环境服务收入65亿元。具有甲级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质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单位2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130多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9家。2009年环境服务业年产值44.31亿元,占环保产业收入总额的29.9%。截至2010年,广东省持有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证书单位共206家,约占全国持证企业总数的八分之一。 环境监测服务虽然未被列入优先发展的对象,但却被列入逐步社会化的行列。也就是说今后环境监测将逐步摆脱政府垄断的局面,为此各地环保厅(局)纷纷出台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市场准入的规定:《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资格认定规程(晋环发[font='Times new roman','serif

  • 上海筑起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高地

    依托扎实的工业基础和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上海的检测认证行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近700家市场化检测机构,从业人员近4万人、产值超120亿元的检测认证行业,如何打造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高地?一个运用政策激励、加强制度建设、经过资源整合重组的全产业链建设,正在印证着这种可能。 上海将检测认证行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未来一段时间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产业增长点。上海质监局开展了战略性研究,着手顶层设计,积极开展《上海市检验机构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为服务产业发展大格局提供法律法规保证。同时借助国务院在上海先行先试开展增值税改革的机遇,将检测认证行业纳入增值税改革范围,试点效果明显,小规模纳税人税负降幅达到40%左右。 在推动行业品牌化建设中,上海在全国率先将检测行业纳入到服务业地方名牌的申报范围,上海市计量测试研究院、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等6家检测机构获得2012年上海名牌。以多方出资、多元参股的市场化方式,推动上海优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重组、向高科技园区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推动上海市市北高新园区筹建“全国质量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为高新技术企业、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一体化检验检测服务,提升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能力。 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中,上海推动与产业匹配的国家质检中心建设, 加快建立与产业匹配的国家质检中心,为重大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上海紧锣密鼓加快新能源汽车、卫星导航、太阳能光伏、风机设备等国家质检中心的筹建步伐,打造与相关产业对接交流和服务平台。 现在,上海市共有1805家企业(生产厂)获得了13824张有效的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各类组织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证书超过3.5万张,比去年同期增长10%。各类自愿性节能认证1500余张,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4300张,其中有机产品认证证书102张。以上转自《中国质量新闻网》。

  • 喜报!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

    2月20日,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召开,发布了全市加快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及《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宣读了现代服务业41家“链主”企业名单并向企业代表颁发牌匾。海检集团成功当选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并获授牌。这是对海检集团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深耕科技服务、支撑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肯定。[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912b332e-5c59-4bdd-92cd-7d72591d3eeb.jpg[/img][/align]  大会明确了青岛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同时瞄准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聚焦做强做优现代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现代商贸业、会展业、人力资源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业、商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提出“十个聚力”的具体安排。其中明确提出:要推动服务业与海洋经济深度融合,发挥青岛涉海科研机构集聚优势,建设好海洋技术转移交易平台,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要大力发展蓝色金融,积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要依托青岛海检集团等平台,不断做大海洋检验检测、海洋工程咨询、海洋质量技术服务等服务业,助力涉海机构和企业更好发展。这些内容均与集团主业发展高度契合,海检再次站到我市高质量发展前沿。[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1.jpg,600,392]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632bb370-e860-4560-bcd1-b63ac47a15dc.jpg[/img][/align]  作为以海洋为特色、以科技服务为主业的市直国企,海检集团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实现科技服务业全链条布局,业务涵盖质量技术服务、研发服务、海洋工程全过程咨询、科技金融等领域。先后建成运营国家海洋设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重大产品研发和试验检测平台、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等五个国家级平台,成为国内实验室最多、资质能力最全的海洋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推进省市重点项目青岛海上综合试验场建设,为海洋设备工程化研发搭建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收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加快布局,打造集勘察测绘、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咨询评估等一体化的海洋工程全过程咨询服务平台。在科技金融方面,设立了天使、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担保、小贷等科技金融产品,支撑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服务于青岛市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等。已累计服务各类机构企业千余家,其中涉海机构300余家。先后获评“国务院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商务部“中国服务实践案例奖”、市场监管总局“检验检测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最佳实践案例、科创中国新锐企业等多个重头奖项。[align=center][img=海检集团当选青岛市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2.jpg,600,3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9d992cfd-4559-4d45-83db-217718e1f2a7.jpg[/img][/align]  同时,海检在引领带动产业链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以海试场、集成电路等重点项目为带动,加强行业顶尖资源招引,先后与中国计量院、中船713所、750试验场、中国机械研究总院、中国海洋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机构达成战略合作,聚合行业顶尖资源共同推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作为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协会的副会长单位,青岛市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联盟、青岛市服务型制造联盟的理事长单位,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协会会长单位,海检积极发挥学协会、联盟作用,通过各类组织共聚集行业资源近300家,牵头联合60多家国内外涉海顶尖机构,组建中国海洋设备检验检测联盟,构建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共同遵守、平等参与的市场竞争机制,解决海洋设备出口在检测认证方面的“卡脖子”问题。成功举办2023世界海洋科技大会“以测量准确性支撑海上试验”分论坛、全国首届海洋装备科技创新大会等行业大会,聚焦海洋科技创新,聚合海洋高端产业资源,促进深度合作交流。打造专业产业载体,推动产业链资源聚集,海检在崂山区和即墨蓝谷分别建设运营仪器仪表产业园和标准化与检验检测产业创新孵化器,累计引入各类机构50余家,产业园和孵化器产值双双破亿元。与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共建青岛海洋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入蓝色种业研究院,破解青岛渔业“有种无业”问题,助力青岛打造“蓝色种都”。[align=center][img=科研基地.jpg,600,38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2/noimg/337b53cf-2589-4dab-a7c6-532e52eda44b.jpg[/img][/align]  未来,海检集团将持续发挥科技服务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以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支撑青岛市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强化海洋特色,搭建“一站式服务,一体化创新”平台。通过推进海试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战略性资源招引、完善海洋工程领域服务能力、强化学协会联盟功能等方式,持续发挥强链、补链、延链效能,不断夯实产业基础。系统搭建满足海洋高端产业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带动科技服务业产业链的资源整合、协同发展与融合突破。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37443/][color=red] 海检检测有限公司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海检集团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喜讯 | 雪迪龙入选北京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试点企业

    [align=center][img=,500,29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11710550-5128-4960-b47d-16154f498090.jpg[/img][/align]2023年12月20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北京市第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示范园区和试点企业拟认定名单》,旨在积极推进形成一批引领带动作用强的融合型载体,集中发力探索具有北京特色的两业融合新机制、新模式。凭借出色表现,[b][color=#c0504d]雪迪龙入选领跑型试点企业。[/color][/b][align=center][img=,500,114]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1e1c82aa-3479-4723-8269-71a34c10ae69.jpg[/img][/align][color=#76923c][b][i][size=18px]领跑型试点企业[/size][/i][/b][/color]领跑型试点企业指行业优势地位突出、在产业链融合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企业。需满足以下2方面条件:√企业规模—企业年营业收入不低于10亿元,或在细分行业市场占有率全国前10名;√服务投入—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数字化运营管理、品牌建设等服务投入占总投入比重不低于20%。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雪迪龙长期深耕于生态环境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凭自身优秀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能力,构建了以“端+云+服务”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测业务体系,涉及环境监测、环境大数据、污染治理与节能、环境综合服务、工业过程分析等五大业务版块。成立至今二十余载,雪迪龙不忘初心,始终秉持“致力生态技术,守护绿色家园”的使命,通过不断创新技术、产品、业务和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成就卓越的生态环境企业品牌而努力。此次入选是对雪迪龙多年来不懈努力的肯定。雪迪龙将继续提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为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同时,雪迪龙也将继续与合作伙伴紧密合作,共同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align=center][img=,500,333]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8a73e498-affd-4723-ad10-6544c6711fa5.jpg[/img][/align][来源:雪迪龙SDL][align=right][/align]

  • 安谱实验荣获“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民营企业和服务业50强”

    安谱实验荣获“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民营企业和服务业50强”

    近日松江区人民政府针对2015年度经济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了表彰,此次表彰中上海安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谱实验)获得了2015年松江区民营企业50强和2015松江区服务业50强,两大殊荣。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111631_589972_2442872_3.jpg 安谱实验是中国领先的实验室耗材供应商和生产商,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安谱实验自成立以来就以优质的服务、卓越的品牌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15年安谱实验营业额达2.15亿,较2014年净增长27.77%,净利润增长42%,其中公司自有品牌ANPEL和CNW获得了大幅增长。 2015年安谱实验加入聚光科技,携手走进实验室综合服务平台。两大企业强强联手,为安谱新产品研发以及销售网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安谱整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安谱实验也是上海市A级纳税企业。 此次表彰,安谱实验荣获这两大荣誉,通过这次评选一方面表明了领导和消费者对安谱的认可,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不断努力壮大自己,成为国内实验室耗材行业的龙头企业。

  • 首家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落户浦东

    首家创建国家公共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示范区落户浦东近日,国家认监委下发了《关于同意上海市浦东新区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的函》,这标志着浦东新区成为全国首家将“检验检测”和“认证”纳入公共服务平台的示范区创建单位。在创建过程中,上海国检局会同上海市质监局推动和指导浦东新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设,鼓励浦东新区发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优势和浦东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优势,引导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促进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发展,把浦东建设成市场开放度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示范区,进一步完善浦东的服务功能和提升浦东的对外贸易环境,促进服务型经济的发展。  浦东新区高度重视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知名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云集,2014年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收入已接近30亿元,占全市业务收入的近五分之一;从业人员超过1.3万人,产业规模位列上海全市各区(县)之首。目前,浦东新区已发展成为产业能级高、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的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集聚区,是上海乃至华东地区非常重要的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集聚区之一。

  • 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

    2006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 前100强名单 名次 企业名称 营业收入(万元) 1 国家电网公司 71270322 2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3898000 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23578982 4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18985715 5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18931010 6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8657000 7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18628539 8 中国银行 18296800 9 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17279188 10 中国农业银行 14064600 11 百联集团有限公司 13858673 12 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2006530 13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1734353 14 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 11228824 15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9495374 16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7769830 17 华润(集团)有限公司 7717204 18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459000 19 国家邮政局 5771844 20 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 5399485 21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5367662 22 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 5125822 23 国美电器有限公司 4984017 24 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 4405729 25 珠海振戎公司 4359124 26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4084784 27 苏宁电器集团 3971841 28 天津市物资集团总公司 3823408 29 沈阳铁路局 3686305 30 北京铁路局 3649362 31 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 3490495 32 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 3473794 33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3445154 34 中国中钢集团公司 3267670 35 广州铁路(集团)公司 3236866 36 广东物资集团公司 3223109 37 上海铁路局 3157961 38 太原铁路局 3062621 39 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 3011739 40 浙江省兴合集团公司 2647000 41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2572983 42 广东省广新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2531717 43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505865 44 郑州铁路局 2398641 45 东方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2385384 46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380038 47 厦门建发集团有限公司 2372356 48 济南铁路局 2321747 49 成都铁路局 2269015 50 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公司 2200672 51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107757 52 永乐(中国)电器销售有限公司 2048885 53 哈尔滨铁路局 2021353 54 物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907184 55 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 1870428 56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1851106 57 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 1827221 58 中国邮电器材集团公司 1812457 59 苏果超市有限公司 1812000 60 中国工艺品进出口总公司 1785938 61 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780500 62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760075 63 武汉铁路局 1721289 64 安徽省徽商集团有限公司 1713960 65 上海华冶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697000 66 华侨城集团公司 1660719 67 山东三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28024 68 天津市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 1610083 69 南昌铁路局 1604038 70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1573451 71 中国中纺集团公司 1520357 72 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 1496510 73 江苏五星电器有限公司 1461163 74 江苏国泰国际集团有限公司 1404826 75 海航集团有限公司 1389995 76 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1379447 77 广东省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1364515 78 兰州铁路局 1361809 79 厦门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47841 80 中国诚通控股公司 1347368 81 呼和浩特铁路局 1247163 82 天津一商集团有限公司 1219820 83 新疆广汇实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197692 84 申能(集团)有限公司 1139576 85 柳州铁路局 1139307 86 重庆商社(集团)有限公司 1113227 87 浙江东方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111321 88 浙江荣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1092490 89 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 1084183 90 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073540 91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1066242 92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1055885 93 合肥百货大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50000 94 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1048380 95 唐山市冀东物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25700 96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013317 97 浙江中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988571 98 广州恒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983576 99 浙江远大进出口有限公司 981009 100 南京医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80510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征询公众意见的公告

    为了加强对本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保障公众健康,根据立法工作计划安排,市生态环境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草案)》,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和建议。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市民和有关单位可通过来信或电子邮件等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 来信地址:黄浦区大沽路100号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邮编:200003) 来信请注明“《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字样。 电子邮件:daijsaes@163.com 二、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9月11日。 附件:《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align=right]上海市生态环境局[/align][align=right]2024年8月12日[/align][align=right]相关附件[/align]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8/13/165840591514921.pdf]1.《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草案)》.pdf[/url] [img=,16,16,absmiddle]http://law.foodmate.net/member/editor/fckeditor/editor/images/ext/pdf.gif[/img] [url=http://file1.foodmate.net/file/upload/202408/13/165847671514921.pdf]2.编制说明-上海市餐饮服务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pdf[/url]

  • 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对于检测行业的你怎么看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经过认证计量或证书颁发的检测机构达到2万八千到三万家,居世界第一位,检验检测人均增长率在10%以上。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机构、民营第三方机构五类机构形成共存共进的局面。多年来,我国各类检测技术机构在推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公平贸易以及维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检验检测行业功不可没。然而,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各级行政部门隶属的检测机构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 体制机制僵化,导致重复建设严重积极推行“大部制”改革  国家在财政人事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使他们来不及建成自由市场的激励机制,创新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其发展只能在本系统内考虑,也导致了不同的系统、同类的机构重复建设严重。第二、 布局结构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由于缺乏全国的布局、行业的布局,导致布局分散。各类机构各自为章,规模普遍较小。第三、 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严重  除国家强制证书的取得之外,行业检验资质证书过多,给检验检测机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结果也互不认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第四、 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他们拥有很强的品牌,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品牌是少之又少。中国的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服务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更少,检验检测在高技术服务业出口贸易中几乎是零。而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业贸易占主贸易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我们国家不足百分之十。近几年来,我们的比重在提升,但是还是非常的不够。这就导致我们的检验检测机构风险意识不强,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高,竞争能力不够。  综上所述,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及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对于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检测认证人员又会有何看法呢?对于检测行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是一名检测认证工程师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的一些看法:1机构整合能够集中各方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思路看,是要求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检测认证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如果从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讨论,机构整合就是一种资源的合理调度。   资源整合,是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战略调整的手段。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认证与检测机构有着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识别与选择、配置和融合,就能使其认证链条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并创造出价值。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竞争优势。2机构整合能够加速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认证行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创新为服务提供了动力,服务又是创新的目标,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各类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发展趋势变化等,站在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角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创新,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创新的丰硕成果。  机构整合,与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把以流程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重大改革。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流程越简单越好,打交道的单位和部门越少越好,需要盖的章也是越少越好。例如:经常接到企业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认证和测试相关事宜,我们发现,客户常常分不清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不知道二者各自的负责领域是什么。这些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简单的问题,部分客户却觉得非常复杂。为什么?因为环节太多,又没有专人指导。  认证机构与检测机构整合,客户就不必花精力去分清认证检测的各个环节,相反,客户就是中心,认证服务体系是围绕客户进行的,不管是认证还是检测机构,不管是哪个模块,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这种创新,不仅是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更是人性化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是大势所趋,代表着未来认证检测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国外的认证机构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例如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个检测实验室,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从事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的机构之一,UL标志已成为产品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类似的,还有TüV、SGS、ITS等国外著名认证机构,都能提供全面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  目前国内的一些检测机构也在加快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但是距离国外发达认证机构还有不小的差距。现阶段,通过整合有实力的国内检测机构,认证机构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共享固定和无形的资源。当然,整合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不同机构之间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存在重复、交叉甚至矛盾,而不同机构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求同存异,认真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双赢。来源:互联网

  • 质检总局公布全国检验检测行业统计结果 含仪器配置情况

    6月12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认监委总工程师许增德通报了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情况,以及2015年国家认监委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监督管理情况。  许增德介绍,检验检测与标准、计量、认证认可一起,共同组成了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技术基础,对于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产业升级等,都发挥着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国家将检验检测服务业定位为生产性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其中“技术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质检总局、认监委根据国家统计局批复的《检验检测统计报表制度》,自2013年度开始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工作,至今已在全国范围内连续开展3个年度的统计工作。  许增德从2015年度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三个方面的积极发展趋势:  一是检验检测服务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机构数量看,截至2015年底,全国各类检验检测机构共计31122家,较2014年度增长9.82%,近三年年均增长11.92%;从营业收入看,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营业收入1799.98亿元,较上年增加10.37%,近三年年均增长 13.45%,远高于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水平;从吸纳就业看,全国检验检测服务业共吸纳就业人口共计945073人,较上年相比增长8.78%,近三年年均增长率10.36%,高于全国新增就业人口增幅。统计表明,在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检验检测服务业仍保持了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持续上升,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平台,为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全国检验检测机构共拥有各类仪器设备4463801台套,全部仪器设备资产原值3017.59亿元,实验室面积5369.15万平方米,近三年来设备资产年均增长 26.69%。截至2015年底,全国检验检测机构中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机构数为1689家,较2014年增长70.7%。表明我国检验检测服务业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质量有所提升。  三是检验检测服务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从机构属性来看,企业类型的检验检测机构18665家,占机构总量59.97%;事业单位类型11853家,占机构总量38.09%;其他法人类型604家,占机构总量1.94%。近三年来,事业单位制检验检测机构的比重分别为42.5%、40.6%、38.1%,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与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转企改制的趋势一致。从产权性质来看,国有及国有控股15012家,集体控股896家,民营企业12498家,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187家,其他机构2529家。近三年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保持高速增长,数量年均增长超过30%,营业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7%;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华业务发展迅速,2015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7%。这表明,民营机构成为推动检验检测市场发展的生力军。  2015年度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总体上以小微机构居多,服务范围有限,国际竞争力不强。全国96.2%的检验检测机构从业人数少于100人,平均就业人数为32人,大多属于小微型企业。全国82%以上的检验检测机构仅在本省区域提供服务,提供全国性服务的机构数量偏少,国际化发展的机构几乎没有。此外,国内检验检测市场呈现竞争加剧态势,近三年来检验检测机构平均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的数量减少3.8%,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增幅大于检验检测业务增幅。  接下来,许增德介绍了国家认监委加强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的情况。  近年来,国家认监委通过深化检验检测机构资质管理改革、开展检验检测服务业统计等工作,在检验检测领域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一方面落实国务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求,为检验检测服务业营造良好环境,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另一方面加强检验检测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不断规范检验检测市场。2015年,国家认监委部署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专项监督检查活动,组织27个行业评审组、31个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全国3.1万余家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方式包括自我检查、飞行检查、能力验证和盲样考核等,取得了较好的监管效果。  发布会上,认监委相关负责人还详细介绍了国家对违法违规或不规范运行的检测机构采取的行政处理和行政处罚方式:注销、告诫、暂停、撤销。据统计,2015年度,全国共有1415家检验检测机构因为违法违规或不规范运行而受到资质认定部门的行政处理或行政处罚,其中,对520家存在文件管理不规范、人员管理不严格等问题的机构作出行政告诫处理,对123家存在超范围检验检测、质量体系不能有效运行的机构作出暂停资质处理,对北京中维京宝珠宝玉石鉴定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藁(gao)盛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等16家存在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情形的机构予以撤销资质处理,对中央储备粮重庆北碚直属库粮油检测中心、宁夏公路管理局中心试验室、福建三明机动车安检站、四川省西科大司法鉴定中心等756家不能持续满足资质认定要求的机构予以注销资质处理。通过加强监管,我国检验检测市场总体运行规范,检验检测质量稳步上升。  最后,许增德提示广大朋友:根据我国法律法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依法获得资质认定,并且在检验检测报告中使用资质认定(“CMA”)标志。希望社会各方在选择检验检测机构时,关注其是否依法取得资质认定,是否出具带有CMA标志的检验检测报告,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 【分享】中国大陆检测市场的新机遇

    大陆近年来积极加强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食品安全体系管理,希望以此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而社会亦日益关注有关产品及食品带来的健康与安全问题。是以,政府致力完善通称为「3C」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并加强对食品的认证监管及抽验,以保障市民健康;同时推动各类型自愿性、特别是绿色领域的产品认证,以鼓励节能环保、响应日益高涨的绿色消费需求。 企业为符合有关强制性规定,及希望通过自愿性认证达到市场推广目的,纷纷为其质量及环境管理系统,以及有关产品进行认证。加上国务院于2014年5月决定实行优惠政策,加快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业发展,并收紧及完善食品安全制度,均推动内地对认证检测服务需求上升,有助检测市场长远发展。在市场需求带动下,在内地被认可的实验室数量逐年增加。截至2013年底,内地合计被认可的实验室达5,790家,比2012年上升8.2%,在2014年第一季更加快上升至5,980家;当中数字大部分为检测实验室,约占总数85%。最近,中国国务院于2014年5月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包括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税率。并且鼓励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会议同时讨论通过《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完善对生产、销售、餐饮服务等管理,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等制度,希望解决食品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