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核心竞争力

仪器信息网核心竞争力专题为您整合核心竞争力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核心竞争力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核心竞争力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核心竞争力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核心竞争力话题讨论。

核心竞争力相关的资讯

  • 崂应谈核心竞争力: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13日,为期三天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静安庄馆)盛大开幕,吸引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余家环保精英企业参展。展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青岛崂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庄晓君女士,听她介绍崂应的新产品及核心竞争力。仪器信息网: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崂应展区?庄晓君:本次崂应展区主要分为三大展示区,分别是环境便携式仪器展示区、光学感知模块展示区、智能物联网展示区。三大展区特色都很鲜明,展出的也都是我们崂应最新的一些科技成果。 仪器信息网:本次展会,崂应带来了哪些重要产品,是否有新的技术突破?庄晓君:我们这次展示的还是以环境便携式仪器为主。说到便携式,大家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到,我们仪器的主要特点就是高度集成化,以及便携和轻便小巧。此次展会我们带来了五大系列20余款产品,其中有一些是我们今年刚刚上市的产品。比如崂应3035型便携式总烃/甲烷和非甲烷总烃监测仪(21款)、崂应7003型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20款)、崂应3012H-D型大流量低浓度烟尘/气测试仪(21款)。其中崂应3012H-D型大流量低浓度烟尘/气测试仪(21款)采用了崂应自主研发的光学感知模块。仪器信息网:崂应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庄晓君:说到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我们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目前崂应产品中的核心零部件,如泵、光学感知模块等,已经完全实现了依靠自己技术研发,并广泛应用于我们的产品当中。我认为这是很多厂家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 穆荣平:国家实验室建设要瞄准核心竞争力
    两会期间,政协科技界小组部分委员,对于国家实验室未来该怎么建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委员建议,我们应该吸取美国国家实验室的经验,根据我国科技发展情况,尽快制定出国家实验室的规划。这里,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以来,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国家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党的五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标志着国家实验室已经成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迫切需要解放思想,进一步明确国家实验室定位、建设重点和运行管理机制。  首先,国家实验室是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核心载体,是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国家实验室功能定位必须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出发,以保障国家军事、经济、社会、国土、生态、能源资源、信息网络、空间海洋和核安全为使命,成为国家基础科学和前瞻技术综合研究及相关基础条件平台,成为国家战略高技术和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开发与系统集成平台,成为国家高端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和培养基地。  其次,国家实验室建设必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兼顾国家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国家实验室建设应充分借鉴国际经验,聚焦空天海洋、信息网络、人工智能、能源资源、智能制造、卫生健康、计量标准等重点领域,采用“自上而下”方式,依托基础较好的研究单元,集聚整合优势力量,组建法人实体的综合集成型国家实验室 面向世界科学技术前沿,在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空间天文、工程技术等领域组建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核心与高端用户紧密结合的平台型国家实验室。  第三,国家实验室建设必须从构建科技强国科研体系角度出发,强化国家实验室的主导能力和作用。国家实验室必须始终将创新能力建设放在首位,集聚高端人才,夯实创新基础能力,在深化改革基础上,形成一批以法人实体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国立科研机构为支撑,以大学和企业各类实验室为基础的专业化实验室网络集群,强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组织模式的有效结合,显著提升国家战略领域核心竞争力,引领科学发展和战略产业发展方向。在厘清目前国家各类实验室、研究中心的功能定位基础上,形成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等国家实验室体系,形成功能互补、相互支撑、紧密合作的发展新局面。  第四,国家实验室管理必须坚持“宏观预算管理一体化”与“微观运行管理专业化”原则,强化预算、绩效和运行管理能力建设。国家实验室管理必须遵循创新规律,一方面要从提高整体管理效能出发,加强中央统一预算、绩效管理 另一方面要从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管理职能分工和国家实验室领域特点等实际情况出发,借鉴主要国家经验,可以采取分布式管理模式,有利于强化政府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大型国家实验室的运行管理,有利于探索公私部门合作管理运行国家实验室新模式,推动国家实验室开放合作和国际化。
  • 喜报 | 聚光科技获2021年浙江省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荣誉
    2021年12月,浙江省软件行业协会开展了“2021年浙江省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工作,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聚光科技”)获2021年浙江省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规模型)荣誉,共有7家企业获得该荣誉。 省软件行业协会依据《软件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规范》(T/ZSIA 0001-2020)中所规定的标准开展评价工作,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共评选出51家规模型、创新型、成长型软件核心竞争力企业,其中规模型企业7家,创新型企业36家,成长性企业8家。 此次获奖是对聚光科技软件集成能力的认可。公司是由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环保部工程技术中心”、“环境与安全在线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累计获得计算机著作权400余项,具备软件能力成熟度CMMI5级、CCRC软件安全开发二级、ITSS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二级等资质。 未来,聚光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与匠心精神双轮驱动,不断提升软件集成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更好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客户与行业发展,造福社会。
  • 北京市: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 品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促进北京市计量事业发展,北京市市场监管局牵头起草了《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实施意见》)。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社会各界提出意见建议。计量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本技术保障,是实现大国首都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是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的重要质量基础设施。《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主要目标和2035年愿景目标。其中,2025年主要目标:首都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日趋建立,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计量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计量工作在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支撑“两区”建设、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等工作中的技术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有力支撑保障新时代首都发展。2035年远景目标,将首都建设成为计量科学技术创新引领之都,现代测量体系先进之域,计量秩序首善之区,计量共建共治共享之城,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在计量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一)加强计量前沿技术研究。以海淀中关村科学城、昌平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为主平台,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阵地,在量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在线计量、远程计量、嵌入式计量以及微观量、复杂量、动态量、多参数综合参量等计量测试前沿技术研究。加快科研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国家前沿计量技术研究成果在北京落地应用。推进量子计量技术占先,以小型化量子时间标准和小型化约瑟夫森量子电压标准等为代表,探索量子计量技术在精密仪器设备中的应用。支撑构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和发展高地,加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测试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新材料精密测量技术,开展纳米及薄膜二维材料的测量表征研究,重点加强石墨烯测量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研究石墨烯生物传感器核心关键技术,建设石墨烯催化剂与先进石墨烯复合材料检测用标准谱库。(二)突破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测量技术。把握大数据为特征的新科研范式变革机遇窗口期,鼓励共性关键测量技术研发,面向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开展研究,加快推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车联网等重点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充分利用首都国家级专业机构、科研院所、高端智库人才聚集优势,鼓励多机构联合开展跨界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高精度、网格化、智能化、集成化、通用型关键传感器研发,在量子传感器、太赫兹传感器、微量气体传感器、高端图像传感器等方面取得突破。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聚焦光电、质谱、真空、低温等领域研发一批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建设国家级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基地。围绕空间探测、先进遥感、导航定位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测量技术攻关,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研究,研发以北斗系统和新兴材料为核心的高端计量通用仪器。(三)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加强量值传递扁平化和技术研究。开展适用于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使用环境的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桩、医用影像设备、健康检测设备、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等仪器仪表的远程溯源技术和新型动态量值溯源方法研究。在交通领域研究应用新型动态量值溯源方法,开展道路信息监测系统不停车量传溯源技术研究。开展现场多场景条件下流速量值复现技术研究,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下超临界-气液两相流量计量体系建设。(四)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研究。在精准医疗领域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在卫星导航、交通、能源、环境监测等领域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化仿真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推动跨行业、跨领域计量数据融合、共享与应用,强化计量数据的溯源性、可信度和安全性,参与建设国家标准参考数据库。开展生物分子多维数字化表征技术研究,实现原位生物结构单元表征。(五)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研制化学、生物分析与环境监测领域急需的气体、液体、颗粒物标准物质,建立颗粒物量值计量方法及相关标准物质,形成功能性颗粒物微球核心研制能力和核查能力。加强生物类、功能标记类、挥发性有机物、新材料标准物质制备、定值、溯源评价及量值传递应用新模式。针对生命科学新计量面临的国际难题和体系尚未建立的迫切需求,开展核酸、多肽和蛋白分子的表征及量值溯源研究。研究功能性食品活性因子制备技术、高准确定值技术和标准物质,实现活性因子的高效识别、准确测定和量值溯源。(六)构建计量科技创新生态。围绕北京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密切跟踪当前世界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率先开展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推动建设“产检学研用资”多元主体深度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在京国家级科研机构引领作用、综合性计量技术机构骨干作用、行业领域科研院所专业优势、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打造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完善首台套重大装备创新与应用示范检验检测支撑体系,发挥产业技术联盟作用,不断汇集产业上下游计量服务资源,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测量项目上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在产业计量测试服务高精尖产业发展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一)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重点布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撑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集成电路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集成电路、通用芯片、工业控制芯片、工业互联网等关键领域计量技术攻关,夯实北京工业互联网技术自主供给能力,提升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计量测试能力。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通系统及小卫星通信为重点,研究通导遥一体化计量校准系统。支撑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关产业,研究第六代移动通信测试技术。(二)构筑高端生物医疗设备领先优势。加快医疗设备和精密科学仪器测量技术攻关,研究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生命科学检测设备、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器、新型分子诊断仪器、手术机器人、智能可穿戴监测设备等高端医疗器械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借助虚拟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影像设备进行智能评估,对智能健康检测设备开展计量检测。(三)助力“北京智造”特色优势产业做强。充分发挥计量对高端科学仪器和图像传感器、通用芯片、制造工艺等技术支撑,提升成熟工艺产线成套化装备计量供给能力以及关键装备和零部件计量保障能力,加强自动化成套装备的计量检定、校准、测试和检测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重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突破固态激光雷达、成像毫米波雷达、融合感知等先进环境感知技术测试。开展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装备计量测试技术研究,研究具有人工智能特征的机器臂、机器人的计量校准技术,以定量方式进行计量评价。推动下一代轨道交通通信和智能控制系统测试技术自主可控。(四)提升航空航天计量测试保障能力。围绕航空、航天等领域,聚合优势资源,推动新兴领域计量体系建设。推动航空装备计量数字化、体系化发展,为航空装备发展提供计量测试技术支撑。提升商业航天卫星网络、航空核心关键部件计量测试技术支撑能力,支撑“南箭北星”航空航天产业布局建设。以建立复杂环境模拟仿真计量测试系统为突破口,提升为以北斗导航应用为代表的航空航天计量保障能力。研究与无人机产业相关的计量技术,建设无人机测试评估能力,为新产品提供计量科技创新服务和系统级整体测试解决方案。(五)提升智能仪器设备核心竞争力。形成一批高精密测量技术和仪器研发能力,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发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测量能力的高精密、高质量、高可靠性仪器仪表,研制一批新型仪器仪表用标准物质,制修订一批仪器仪表计量技术规范。支持服务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定制化科学仪器、高端通用仪器研发,通过“揭榜挂帅”“赛马”等方式,突破一批影响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瓶颈,推动先进计量科技创新成果向仪器仪表产业转化应用。支持开展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六)助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围绕数字计量基础体系建设打造产业计量创新场景,谋划以数字为基础的产业计量数字化体系变革。加强计量与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联动。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测量等关键技术。运用先进测量校准技术,提升物联网感知设备质量水平。针对建设数据原生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数字计量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加强5G同步相量测量、网络授时服务等计量校准。研究建立复杂应用环境条件下导航通信智能无人系统的计量标准和完整系统环测试能力。建设数字化典型驾驶场景库,进行感知传感器在虚拟标准场景中的测试验证。(七)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对标国际产业发展动态,查找“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短板,开展产业计量需求分析。开展具有产业特点的关键参数测量、仪器设备校准、产品测试评价、系统方案集成的全溯源链服务,完善产业计量测试服务市场化运行机制,提升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和全寿命周期计量保障水平。围绕高精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构建以产业计量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节点、以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重要支撑、以社会企业计量测试机构为底层节点的产业计量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在能源计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施方面,《实施意见》提出:(一)建设碳计量支撑体系。紧紧围绕首都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完善碳计量服务体系,建设碳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溯源体系。研究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能源互联网云平台、智慧能源数字孪生平台建设,依托北京市能源运行综合监测系统,加强能源计量智慧化管理。建立完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计量审查制度,强化重点碳排放单位计量审查与监督。助力打造世界领先的高端数据中心发展集群,加强数据中心规范配备和管理能源计量器具,建立能耗在线计量管控系统,全面提升计量表计的智慧化水平和全周期精细化管理能力。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公共机构能源计量中心,为全市公共机构率先实施节能减碳管理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推动重点用能企业建立能源测量系统,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提升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在智能制造、智能电网、智能换热等领域建设能源计量中心,开展低碳计量试点和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加强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市节能主管部门推动将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优先纳入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政府采购和奖励项目。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基于大气环境温室气体浓度监测设备和智能云平台,探索碳实时计量技术,推动碳排放综合分析。(二)推动智能电网智慧计量。建设电力能源计量大数据一体化采集与监测平台,加强电力能源计量量值溯源技术、先进测试技术、在线监测与智能诊断技术、质量评价技术深化研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动态计量溯源体系。推动电力计量区块链建设应用。推动智能电表数据系统化应用,建立完善智能电表远程智慧监管模式,实现对在用智能电表计量性能和计量风险的分析、评估、监控、预警和使用寿命的预测。(三)加强计量对节约用水的技术保障。建立覆盖水资源利用全空间、全链条、全领域的监测网络体系,深入开展独立计量区建设和管理,保障中心城区供水管网“逢漏必知”。大力推进生活、农业、工业、园林绿化、公共服务等领域节水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取水、用水、供水全流程计量体系,完善用水计量管理,加强终端用水户计量,推进智能水表和“一户一表”改造,提升规模取水户远传计量和数据汇聚。加强生态用水计量管理,涵养地下水资源,实现自备井精确计量和调控,提升农业灌溉机井计量设施覆盖率。推广节水器具应用,加强水效标识监督检查。(四)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测量及质控技术研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化和数字化,重点开展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提升颗粒物监测设备、空气监测设备、排放监测系统、智能化水体综合监测、土壤监测等生态环境监测和计量溯源能力。针对环境中微痕量污染物定量分析不确定度大、无法准确溯源的问题,建设微痕量污染物量值溯源体系。推动新型环境气溶胶监测控制技术。(五)推动绿色能源应用。推动氢能在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开展全场景示范应用,开展氢能关键计量技术研发,填补加氢设施计量能力空白,开展氢气微量/痕量杂质检测分析能力建设。推动基于智能量测设备的分布式光伏组件运行数据可观可测技术研究,实现光伏出力有效预测和柔性控制。支撑低碳能源系统和综合智慧能源示范园区建设,推进清洁能源发电、储能、转换、并网等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和应用。
  • 海光积极承担科技项目,显著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海光牵头重大专项启动会顺利召开 2019年3月12日,由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海光公司顺利召开。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北京市科委以及中装集团领导,项目专家,项目参与单位领导、科研骨干等4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我国的光热电位分析仪已发展成为食品、药品、石化、材料、能源、环保等行业中现代实验室的仪器,而国内尚无具有光度、温度与电位三种传感器的高通量、全自动、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的同类仪器。海光公司牵头承担了以高精度光热电位分析仪为研发目标的重大专项,旨在突破光度法、热分析法与电位法综合分析和高精度高通量滴定等关键技术,满足各行业检验检测的更高需求,显著提升国产滴定分析仪的综合水平,增强国产电位滴定分析仪的核心竞争力。 该项目为期三年,海光公司作为牵头单位,联合北京先驱威锋技术开发公司、上海罗素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共6家单位承担此项目。 多次承担科技项目,加大产学研合作力度 近年来,海光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的优良传统,同时开展“产、学、研”科学发展,目前已同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华大学、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北京海关、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同时,海光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大多方位立体化合作,联合其他单位多次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北京市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项目、北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中关村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朝阳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项目、朝阳区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专项等科技项目。随之而来的是一批自主创新产品的脱颖而出,以及良好的社会反响与产业化佳绩:LC-AFS6500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获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二等奖;LC-AFS9560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获得2015年BCEIA金奖;HGA-100直接进样测汞仪2017年BCEIA金奖、2017年优秀新产品奖、2018年自主创新金奖;GGX-830火焰石墨炉一体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获得2017ANTOP奖;HGCF系列全自动流动分析获得2018ANTOP流动分析创新奖。 科技创新促进效益增加,企业实力不断壮大 海光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赢市场,用科技争效益”的理念,持续促进企业研发实力的提升进步。公司利用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平台,不断储备科研开发、技术合作及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税收优惠及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大开发投入,实现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新的进步,研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海光公司已拥有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测汞仪、连续流动分析仪为主的七大类产品系列,主要产品的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好地位,深受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 同时,海光公司进一步完善研发管理体系,提升科研项目的质量水平,积极申报专利专有技术,大力鼓励高水平论文的发表;切实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培养海光公司自有的科技创新人才,不断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正业科技:明确创新路径和专利布局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9月26日,正业科技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验收暨超快激光技术专利微导航项目成果发布会在正业科技总部大楼顺利开展,东莞知识产权协会、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以及正业科技董事梅领亮和锂电、膜材料、激光等相关技术人员共同参与了此次发布会。▲发布会现场▲奥凯信息工程师叶广海汇报项目验收情况党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再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2016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发布了《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暂行)》,围绕企业专利运营活动,指引企业创新路径和专利布局,是宏观规划决策进一步落实的具体举措。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正业科技,为客户提供激光+X光检测设备、智能化生产线、高端电子材料等产品及服务,开展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可进一步明确创新路径、产品战略以及专利布局。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是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专利导航分析为手段,以企业产品开发和专利运营为核心,贯通专利导航、创新引领、产品开发和专利运营,推动专利融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正业科技董事梅领亮汇报微导航项目成果▲项目成果报告概况多年来,正业科技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一直强调“技术强,则正业强”的发展思路,围绕“两化融合、智造未来”方向,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强度和强化产学研合作,先后组建起四大产学研平台,年均研发投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5%以上,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7项、省市级研发项目30余项,主导或参与起草、制定10多项国家、地方和行业技术标准,拥有600余件专利,致力于成为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激光+X光检测自动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集体合影
  • 吉林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品牌
    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不断完善计量体系,持续提升计量能力,积极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吉林省制定贯彻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方案》指出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新材料等领域,开展高准确度静重式微小力值标准装置、医用硬性内窥镜检测装置、光谱光度法多参数食品现场快速检测仪光度计量溯源技术、白光共聚焦式轮轴划痕深度测量系统、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运动轨迹的在线技术等研究。加强省计量测试仪器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  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通过“首台套”“专精特新”等政策,支持高端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应用,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吉林省贯彻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不断完善计量体系,持续提升计量能力,积极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国家和省重大需求为牵引,以重大技术突破为主攻方向,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完善计量工作体制机制,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引领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计量基础支撑和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1450项,地方计量技术规范达到70项,标准物质达到80项,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更加完善 计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布局筹建5家国家级和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服务产业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计量监督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力争实现强检项目省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到90%,引导培育诚信计量示范单位1000家,形成齐抓共管的计量治理新格局。  展望到2035年,我省基本建成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先进测量体系,计量科技大幅提升,计量监管保障有力,计量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各领域高质量发展体系日趋完善。  二、加强计量能力建设,夯实计量技术基础  (三)推动计量科技创新。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展计量数字化转型、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研究。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新材料等领域,开展高准确度静重式微小力值标准装置、医用硬性内窥镜检测装置、光谱光度法多参数食品现场快速检测仪光度计量溯源技术、白光共聚焦式轮轴划痕深度测量系统、多自由度非正交系统运动轨迹的在线技术等研究。加强省计量测试仪器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建立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有利于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平台,加大产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推动计量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市、县级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县级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四)构建先进测量体系。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优势计量资源的技术引领作用,推动建立先进测量实验室,提升重点领域测量能力和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测量资源,加快先进测量技术研究,推动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强化测量过程控制,推进数据积累,优化技术服务。支持将先进测量技术研究和先进测量仪器设备研发列入省科技发展计划。推动先进测量科研成果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鼓励实施专利开放许可,促进成果转化应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推进计量标准建设。统筹规划计量标准建设,在法制和基础保障方面强化计量标准,在应用领域补齐计量标准,确保全省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完整、有效运行。推进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加强高精度计量准器具的研制和应用,提升计量标准关键核心设备自主可控率。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加快建立大长度标准装置、大流量标准装置、静重式力标准机组标准装置等全省最高等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规范部门计量标准的建立。鼓励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依法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加大标准物质研制应用。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企业、科研院所建设标准物质研发中心,加强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快食品安全、临床检验、生物医药、环境监测、自然资源、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标准物质研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建设。(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厅、省药监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加快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发展,优化地方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专业计量技术机构布局。加强依法设置计量技术机构建设,规划建立与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相适应的计量标准,提升服务市场的能力和水平,支撑我省科技创新、工业竞争力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市、县级人民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本地区和本行业普惠性、基础性、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能力水平为主要标准,优化量值溯源网络,鼓励和推动社会资源参与市场化、竞争性量值溯源技术服务,培育一批专业化、社会化、网络化的服务机构,提升量值溯源效能。(责任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省气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分类实施计量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吸收引进计量紧缺人才,打造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建设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推进与相关制度有效衔接。建立完善计量技术专家库和计量考评员队伍,为计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计量师聘任制度。(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完善企业计量体系。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建立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活动。推动大中小企业计量融通发展,组织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推动企业开展计量测试设备升级改造,强化对工业测量过程、测量数据的管理,提升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制定出台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引导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国资委、省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围绕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配合东北国家计量测试中心,推进区域计量服务协同平台建设,搭建计量合作联盟,完善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强化计量科技合作,开展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加强计量互助,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  (十一)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建立完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服务。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计量溯源性要求。(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  (十二)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计量技术交流活动,推行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证书互认制度,根据需求推动我省OIML证书指定实验室建设。(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  三、强化计量应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十三)支撑先进制造与质量提升。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产业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发挥计量对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作用。(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强化计量在仪器设备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通过“首台套”“专精特新”等政策,支持高端通用仪器设备和专用计量仪器仪表的研制和应用,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国产仪器仪表品牌。(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提升航空航天领域计量保障能力。建立完善航空航天领域计量保证与监督体系,加强产品型号总计量师系统建设。加强省机场集团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为航空装备提供计量测试保障。围绕“吉林一号”卫星项目,提升上下游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水平。推动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在空间实验室载荷领域,为真空、低气压环境实验和红外相机像面标定等提供计量支撑。(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中科院长春分院、民航吉林安监局、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服务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围绕我省汽车、高速列车、石油化工、医疗器械等产业,推动建立适用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的计量测试联盟或平台。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开展工业机器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服务数字吉林建设。加强计量与“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以及产业数字化科研生产平台联动,针对工业先进制造,加强数字计量设施建设。以量值为核心,开展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提升物联网感知装备质量水平。(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加强碳排放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引导和培育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服务市场,为碳排放、能源、生态环境监测、应对气候变化、自然资源等领域提供计量支撑,服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医药、医疗器械、营养与保健食品、诊断试剂、体育设施器材等健康领域,实施计量测试能力提升工程。围绕自然灾害防御、安全生产、公共安全等领域,完善计量保障和服务体系,加强计量器具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厅、省体育局、省药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提升交通运输计量保障能力。面向我省交通运输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加强量值溯源技术、计量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相关测试设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技术保障能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相关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沈阳铁路局驻长春办事处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完善计量监管体系,提升计量监管效能  (二十一)健全计量法规体系。贯彻落实计量法及相关配套法规规章,推动计量地方性法规制修订。加强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推进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注重与计量标准建设协调衔接,定期开展实施和效果评估。(责任单位: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在计量标准、标准物质、计量器具、计量单位使用等领域,推动计量监管制度改革。建立电能表等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方式,研究推动计量器具强制检定方式改革。加强计量检测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推广新型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制定计量领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强化民生计量保障。在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开展计量惠民活动,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民生计量保障能力。围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对集贸市场、加油站、眼镜店、粮库等场所持续开展专项计量监督检查。加强定量包装商品、以重量结算食品、金银饰品的计量监督,惩治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责任单位:省民政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市场监管厅、省体育局、省药监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粮食和储备局、省邮政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推进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管理模式。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加强计量执法体系建设。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责任单位: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法制计量工作,加快发展产业计量测试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规范计量服务,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保障措施  (二十七)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规划实施全过程。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将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具体的落实方案,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结合实际,采取切实有力措施,确保规划各项任务落实。(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八)加强政策支持。市、县级人民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计量监管和基层、基础能力建设,保障本地区、本部门法制计量监督开展和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加强学科和文化建设。推动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支持省内高校自主设立计量相关学科及专业,提升计量学术影响力。加强计量文化建设,发展计量文化产业,打造计量科普基地。利用“世界计量日”等契机,开展计量宣传活动。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加强协调联动。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推进军地协同,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形成落实规划的合力。积极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学会协会等单位的优势和作用,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我省计量事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一)狠抓工作落实。市、县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规划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政府。对贯彻实施规划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国家和省里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 资本仅为工具,技术却是核心竞争力——访广州优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东
    p   在当下互联网信息时代,年轻人创业似乎显得不是那么的稀奇。然而,在化学领域,一名技术人员投身商海,短短6年时间将公司业绩做到近亿元,并且在此后使业绩保持50%左右增长率。 br/ /p p   陈志东是一名标准的80后,也是一个从检验员逐步做到总经理的化学人。在做了6年的打工族之后,他于2010年创立了广州优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瓦科技),并在2013年控股自主研发品牌“CATO”。至2016年底,公司产值已近亿元。 /p p   什么原因使得这位80后放弃已有的职业成就而走上创业的道路?为什么优瓦科技能在短短6年内做到近亿元的业绩?而在未来,优瓦科技又部署哪些发展战略和规划?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就以上疑问采访了陈志东先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cd702acb-3cd3-4376-929c-caacfd4b6bba.jpg" title=" 陈志东.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广州优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志东 /p p    strong 创业是自我挑战,公司业绩是最好的肯定 /strong /p p   “选择创业主要是想做自我挑战。”陈志东如是说到。“人们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往往会对自我有新的认知,这时就面临一些选择。”6年的打工生涯虽然取得不错的成就,但他却认识到技术层面的发展并不是其真正想要的选择。 /p p   回首创业经历,陈志东表示,创业之路有收获亦有艰辛,创业过程中有许多意料之外的事情,如创业团队的变动、行业竞争、管理经验缺乏等,这些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他说:“选择了创业这条‘不归路’便背负了员工、企业和社会责任。即使遇到困难,也得迎头而上,逐步克服。” /p p   优瓦科技自仪器打包业务起家,主要从事仪器、耗材、标准品的代理销售以及实验室装修等业务。随着行业的发展,广东珠三角地区的玩具制造企业出现倒闭、转移生产地等现象,出于公司长远发展的考虑,优瓦科技改变发展战略,逐渐向以产品为主导业务的企业发展,选择了在国内有很大发展空间的标准品作为主打产品,并在2013年控股了美国品牌“CATO”,并保留了美国的独立研发实验室。目前,优瓦科技全球员工约90人,2016年公司业绩同比增长约60%,产值近亿元。 /p p   优瓦科技的标准品业务覆盖制药、环境、食品、工业品、玩具、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在高端产品黄曲霉毒素之类的标准品也有涉猎。“我们希望把以标准品为主导业务的形象传递给用户。”陈志东表示。 /p p   对优瓦科技的业绩增长如此之快,陈志东阐述了三个原因。第一,国家政策。优瓦科技专注细分领域的标准品,尤其是制药行业。近两年,受国内“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影响,国内制药企业对测试标准品的需求量大增,相关标准品的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第二,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三方检测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标准品需求量也随之增加 第三,市场竞争份额的调整。大型企业通常设有独立的标准品专项采购部门,青睐专业性标准品供应商。而优瓦科技恰恰符合对方的要求,这也是公司业绩增长的因素。 /p p   “经过几年的发展,时间验证了我之前的很多想法。把一件事情做专,最终会在行业里得到属于你的份额。”陈志东感慨到。 /p p    strong 标准品细分市场竞争虽然没那么激烈,但技术要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strong /p p   对于目前的标准品市场,陈志东分析说:“现阶段,国内的标准品市场超过80%被进口产品占据,剩下不到百分之二十的市场大部分又被中检所、国家标准物质中心、中检院等政府相关事业单位分占。” /p p   在陈志东看来,细分领域的标准品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国字头单位缺乏市场行为,产品开发为“倒逼式”,对产品市场和销售的关注较少。“这是这类机构的一大弊端。”陈志东认为。此外,优瓦科技部分业务为贸易代理,此领域与国内其他代理商之间存在小范围业务竞争。但每家公司有其核心方向和主攻领域,在标准品这一细分领域,陈志东认为,国内目前尚无成规模供应商与优瓦科技竞争。 /p p   陈志东表示,优瓦科技凭借多年的代理经历,在标准品品牌和用户口碑方面沉淀了许多可贵的资源。目前,优瓦科技代理的标准品品牌近30个,产品种类超过60万。“每个企业有其主攻的产品,想较于国内其他试剂代理商,优瓦科技专注标准品领域,加上公司代理产品品种繁多,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用户一次性完成标准品选购的难题。这是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陈志东表示。在解决了用户一次性选购难题之余,优瓦科技也遇到了用户需要产品但是几乎没有品牌能提供的情况。2013年我们引入CATO品牌,通过CATO来弥补市场上无法提供的空白点。 /p p   “现在拥有自主研发产品是CATO的核心技术优势。”陈志东表示。作为一家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企业,陈志东深知技术是打动用户的关键。 /p p   从收购后,陈志东便着力打造一支技术攻关团队。目前这支团队引进多名博士以主导产品研发,研发人员总量已超过30多人,年投入研发费用五百万左右。CATO品牌下的产品研发技术来源于两部分:一部分自主研发,主要是来源于客户需求以及市场空白区域,诸如DHNUP、TBPP、卡拉花醛等其他厂家难以提供的产品 同时并对市面上有提供的部分产品进行优化,譬如高浓度的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的产品。一部分委外研发。通常情况下,在内部实验室硬件条件不足或产品合成路线非公司所擅长的时候,与其他科研实验室合作便成为一条捷径。据悉,迄今为止,CATO品牌便已经与超过70家科研实验室开展联合研发标准品的合作,合作实验室以知名高校、科学研究院为主,分布国内外。 /p p   CATO自主研发的标准品主要是填补标准品市场的空白领域。比如,某些法规和检测方法中明确要求使用的检测比对物质,而市场上却没有相关产品,比如欧洲的Reach、RoHs、USP、EP等法律法规法规或国家药典。除此之外,CATO还与仪器厂商合作共同开发仪器测试所用标准物质,并开发相应的分析方法。 /p p   2016年5月,优瓦科技全资收购了广州冠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据陈志东介绍,此次收购主要服务于CATO品牌标准品生产环节品控,确保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产品。目前,该检测公司已经取得授权资质的有CNAS和美国CPSC认可,并获得日本玩具协会ST授权,同时通过了CCC、CQC、QS、FDA、等多个认证体系的认证,而且,正在申请UKAS的ISO Guide 34 认证。“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全部按照国际验证质量体系的准则完成产品质量的管控。”陈志东说到。 /p p    strong 挖掘市场空白,借助资本力量做该做的事情 /strong /p p   目前,CATO的业务约60%来自制药行业,食品、环境等其他行业占40%。随着国家政策在食品、环境领域的监管的加强,陈志东对这些领域的业绩增长充满信心,其认为这些有许多空白处可以开发。比如法规中空白标准品和优化标准工作所需标准品。这两项业务也是优瓦科技日后重点业务之一。除此之外,CATO还将进一步向细分领域拓展,如金属材料、矿产、石油化工等。 /p p   除产品的发展计划,CATO还将于2017年开展海外拓展业务,并初步选择了东南亚、东欧、南美地区的国家。对此,陈志东解释到,国内生产制造业不断向这些地区转移,而当地的检测业务不能满足企业对检测的需求,从市场角度分析,这些地区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p p   2016年9月,原“广州市尤瓦化工产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优瓦科技有限公司”,陈志东表示,这主要出于两个原因:公司经营范围的调整和股权架构调整。随着公司主导业务的调整,之前的经营范围与公司业务已不再匹配。而调整股权也是为未来公司上市做准备工作。陈志东期望,再过两三年,优瓦科技能够成功上市。 /p p   对于未来的发展,陈志东表示,优瓦科技将继续专注标准品业务,并且持续关注同行业或细分领域的企业,不排除通过并购使得公司能够更加快速的发展。“资本是我们的一个工具,我们会借助资本力量做该做的事情,但不会走上资本运作的道路。”陈志东如是说。 /p p br/ /p p    strong 后记: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隶书, SimLi "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儿。”这是陈志东对本次采访做的结语。采访中,陈志东谈到创业感悟,认为创业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创业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成为那10%的创业成功者。而使企业成功生存的核心在于企业对员工负起责任。仪器信息网期待优瓦科技未来能够更上一层楼,更加期待化学分析行业有更多有担当,勇于坚持并担负责任的创业家能够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span /p p br/ /p
  • Nexis视角丨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气相色谱的核心竞争力
    气相色谱技术由于其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医药、食品、环境、石化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中与产品性能和操作体验相关的设计创新十分活跃,这些也代表着目前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方向。在这些创新中,岛津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用户体验”的代表性技术。 在硬件操作体验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极简操作,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将复杂的操作和检查功能完全简化或自动化;二是将以往藏得比较深的功能移到表层,方便用户调出和使用。 比如岛津推出的ClickTek技术是贴近用户操作体验的典型设计之一,对于气相色谱仪来说,维护和操作最频繁的部位应该就是进样口和色谱柱了,特别是色谱柱的安装和拆卸工作,近两年逐渐发展起来了简化安装和拆卸程序的设计。ClickTek技术不仅让色谱柱的安装和仪器维护实现了徒手操作,更实现了由“仪器智能判断”代替“用户主观感受”,即使初学者操作也能确保高温高压下的完美密封,提升了用户分析体验。 再比如岛津在2017年推出的旗舰款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创新设计了体感如个人移动设备的7英寸大液晶彩色触摸屏,包含进样口、柱温箱、检测器等各个部件的温度、流速、压力等信息,一目了然,轻松操作。在仪器可靠性测试方面,岛津创新设计了的微漏诊断技术“两点测定法”,尽可能消除不同仪器个体差异的因素,实现微小漏气检测。无需特别设定,在正常分析状况下仅需一键点击“载气泄漏检查功能”,即可实现载气的自动“微漏诊断”,自动输出结果,让以前不曾发觉的GC微量漏气成为历史。 在软件操作体验方面,现在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和流程化,尽可能减小用户的操作难度。以岛津在2019年推出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器Nexis SCD-2030为例,传统上SCD控制单元较多,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从开机、启动真空、打开臭氧发生器、调整气体流量、稳定基线、分析到关机等。针对这个操作体验的痛点,岛津将这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化,而且与工作站软件无缝对接,可以在所设定的时间自动启动,系统检测、自动参数设定、分析的开始\结束、设备停止等,尽可能降低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分析效率。 在仪器性能方面,气相色谱朝着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更高抗污染性能的方向发展。岛津新一代电子流量/压力控制技术AFC/APC-2030在控制精度、范围和调节性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改进的独立CPU处理器设计,获得了优异的流路控制性能,通过改善流路机械加工制作工艺,确保输出的气体更加洁净,实现优异的噪声抑制水平。即使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添加额外的阻力实验)测试,其流量的控制精度仍然非常好。这种优异的流路控制性能对即使是配置了自动阀切换的复杂气相检测而言也游刃有余,可以尽可能释放气相色谱仪的潜能。此外,岛津还推出了气相色谱的智能降温控制、检测器结构的再优化、氢气安全性保障、移动端远程访问工具、板式色谱柱等众多创新技术。 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实验室的普及型分析仪器,未来会朝着使用简便(分析流程简化、前处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自检、使用、维护)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方向的核心均是围绕“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通过新科技的引入(5G技术、AI&Iot技术、材料技术、色谱柱技术、软件设计等),不断将硬件、软件等进行优化,实现操作体验和产品性能的完美融合。同时岛津也提出了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分析智能”新概念,其核心在于仪器可以如同熟练的技术人员一样进行系统和软件操作,自动判仪器状态和结果的好坏,并反馈给操作者,同时可弥补不同操作者在分析仪器知识和经验上的差距,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目前体现该设计思想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岛津色谱质谱和光谱类产品中。 岛津在气相色谱领域深耕六十余年,一直致力于气相色谱仪的技术创新。岛津生产和研发气相色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成功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GC-1A,并于1957年实现商品化生产,为溶剂、药品、石油产品、食品原料等的成分分析带去了革新。后续随着化学产业及食品产业的发展,GC逐渐得以广泛普及,在这期间,岛津陆续推出了超过35款型号的气相色谱仪。在深耕气相色谱创新技术的过程中,岛津一直在持续开发能够满足时代要求的产品。 目前岛津在售的气相色谱仪共有5个型号,分别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应用定位:Nexis GC-2030:高性能机型,主要针对追求优良操作体验和优异性能的用户,融合多种革新技术。GC-2010 Pro:高性能机型,继承了高性能毛细柱气相色谱GC- 2010 Plus的基本性能,主要针对追求优异性能的用户。GC-2014:毛细管柱和填充柱通用机型,集高性能、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为一体。GC-2014C:毛细管柱和填充柱通用机型,集高性价比、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为一体。GC-2018:基础普及机型,主要针对追加高性价比和高可靠性的用户。 近年来岛津气相色谱研发团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与家电相媲美的易用性”,研发时完全以用户的立场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开发真正能诠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内涵和潜能的创新设计。未来的气相色谱技术将不仅仅被用于研究和专业领域,还有可能成为消费者用来自主分析与健康相关的日常工具。我们相信“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气相色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操作体验的精益求精,可以使分析回归本质,而不再受限于方法开发、操作过程或分析可靠性的探讨,让用户能真正着眼于 “从样品到结果”上。 *本文节选自仪器信息网“‘解码’气相色谱新技术新应用”专题中的内容,有删减和改动。
  • 伍丰仪器:打造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液相色谱——聆听色谱的“新”声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nbsp /strong 为了全面的展现BCEIA期间展出的色谱新产品、新技术,仪器信息网特别开设了BCEIA采访路线——聆听色谱的“新”声,为用户提供新产品新技术的相关信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本次色谱新品路线来到了上海伍丰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伍丰)的展位,公司总经理马昱介绍了本次展会带来的色谱新品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trong SKYHAN天汉系列旗舰超高效/高效液相色谱系统EX1800 /stron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2012年,伍丰通过上海市科委的超高效100MPa的项目,随即推出EX1700 70Mpa超快速液相色谱,通过该产品积累的产品和应用经验,伍丰全新EX1800液相色谱从2014年着手研发,历时5年打磨,于今年10月BC span style=" color: rgb(79, 129, 189) " /span EIA展会期间推出。 /p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DF65D393A51053B1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490& playerid=5B1BAFA93D12E3DE& playertype=2"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在采访中,马昱表示,伍丰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液相色谱技术,EX1800的设计是基于公司核心技术团体20多年对液相技术的理解以及对客户进行了深刻的调研。伍丰希望从用户的使用感受和体验出发,结合最新的色谱应用技术以及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等前沿科技,打造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液相色谱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EX1800在前代型号的基础上,在仪器性能配置、新功能集成以及应用维度上进行了大幅的升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在性能配置上,该系统兼容60Mpa和90Mpa,采用最新的电路系统,提升了检测器灵敏度;全新的四元梯度技术以及新设计的二元输液单元都大幅度提升了产品性能;可配置自主研发的荧光检测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在功能性上,该系统引进了人工智能技术、远程控制,自动化一体,从流动相流入开始就可以实时监控使用情况,适时提醒用户,包括耗材的使用、自动进样的智能功能等。同时通过无线设备可以远程实时监控系统的运作,在设备上操作和发送指令。全新的软件平台让整个系统实现各个单元的自动化,双二元,双四元,各检测器、色谱柱管理系溶剂管理系统将协同运行,可实现双二元泵串联、双二元泵并联、在线固相萃取、不同应用切换、二维或多维色谱分析等组合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而在应用维度上,多维色谱技术、超高效技术拓宽了EX1800应用范围。多维液相色谱技术以其峰容量大、选择性高、分辨能力强等突出优点,逐渐成为解决复杂样品分离难题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蛋白质组学、中药、聚合物、环境、药物等复杂体系。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分析、环境分析、生化分析及药物分析等多个领域显示出重大实际利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详细情况请点击视频观看! /strong /p p br/ /p
  • 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
    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09年12月9日   2008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坚持保增长、扩内需与调结构、上水平相统一,质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支撑和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一、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1.18,比上年提高0.19。其中,产品质量等级品率、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新产品销售比重、平均产品销售收入等5个统计指标的得分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46、4.59、1.30、1.36、1.70分,增长明显。 1999~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二、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通过对制造业29个行业相关数据的测算,质量竞争力稳步增强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95,比上年提高0.95 橡胶制品业84.97,提高0.6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3.90,提高0.98 通用设备制造业83.53,提高0.1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8,提高0.0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19,提高0.26 医药制造业81.33,提高0.04 化学纤维制造业81.31,提高0.08。   三、各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制造业相关数据的测算,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20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和广西等边疆和少数民族省(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三年保持稳步增长,与发达省(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为85.04、79.72、80.04,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22、0.73、1.04,东部区域继续保持质量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中部和西部区域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   注:1.质量竞争力指数是按照特定的数学方法生成的、用于反映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整体水平的经济技术指标。按照原始数据统计范围的不同,可以相应形成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制造业分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分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2.质量竞争力指数由2个二级指标、6个三级指标和12个统计指标构成。   3.测算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原始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要统计口径是大中型工业企业。   4.本公报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2008年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行业 质量竞争力指数 农副食品加工业 75.11 食品制造业 78.26 饮料制造业 79.50 烟草制品业 79.68 纺织业 76.27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76.44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76.41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78.37 家具制造业 78.07 造纸及纸制品业 76.60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75.56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74.85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78.18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82.19 医药制造业 81.33 化学纤维制造业 81.31 橡胶制品业 84.97 塑料制品业 79.05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75.83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3.29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82.45 金属制品业 79.87 通用设备制造业 83.53 专用设备制造业 84.0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83.4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84.41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86.95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83.90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70.93 2008年各地区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 地区 质量竞争力指数 北京 86.90 天津 85.77 河北 80.09 山西 75.61 内蒙古 80.11 辽宁 82.56 吉林 80.30 黑龙江 79.47 上海 86.53 江苏 86.95浙江 85.12 安徽 81.85 福建 81.12 江西 81.77 山东 83.47 河南 77.63 湖北 82.43 湖南 81.03 广东 87.26 广西 78.23 海南 77.15 重庆 84.69 四川 81.09 贵州 80.44 云南 74.69 西藏 64.99 陕西 80.57 甘肃 79.10 青海 79.49 宁夏 79.53 新疆 79.04 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及各级指标的得分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统计指标 质量竞争力指数 81.18 质量水平 84.39 标准与技术水平 85.29 产品质量等级品率 89.07 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 80.67 质量管理水平 82.8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率 71.27 质量损失率 90.57 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85.10 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 85.64 出口商品检验合格率 83.85 发展能力 77.97 研发与技术改造能力75.70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比重78.66 技术改造经费比重70.21 核心技术能力 76.94 每百万元产值拥有专利数71.34 新产品销售比重 82.55 市场适应能力 80.43 平均产品销售收入 86.45 国际市场销售率 71.40
  • 泰林荣获“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
    2012年9月23日,由慧聪制药工业网主办的&ldquo 责任· 创新· 未来&mdash &mdash 2011年度制药工业十佳品牌评选&rdquo 颁奖盛典在慧聪网总部基地盛大举办。现场揭晓了&ldquo 十佳制药装备民族品牌&rdquo 、&ldquo 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rdquo 、&ldquo 十佳最具潜力品牌&rdquo 、&ldquo 十佳原辅料民族品牌&rdquo 、&ldquo 十佳配套设备品牌&rdquo 、&ldquo 十佳药用包材品牌&rdquo 六大奖项。 杭州泰林生物术设备有限公司&ldquo 泰林&rdquo 品牌在本次评选中荣获&ldquo 十佳最具竞争力品牌&rdquo 称号。 获奖感言:非常感谢慧聪网,也感谢这么多年支持我们的用户朋友,泰林将近20年,我们接下来继续以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为目标,争取打造百年泰林,非常感谢。 品牌诠释: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企业精神 成就泰林核心竞争力。 企业介绍:杭州泰林生物技术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科研、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并被授予&ldquo 守合同重信用单位&rdquo 、&ldquo 浙江省科技创新优秀单位&rdquo 、&ldquo 浙江省工商企业信用AAA级&rdquo 等称号。公司坐落于杭州钱塘江畔的&ldquo 天堂硅谷&rdquo ----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公司投资兴建的花园式&ldquo 泰林科技园&rdquo ,建筑面积12000余平方米。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运行管理,已通过北京国医械华光认证有限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实现产品技术标准与品质国际化。 &ldquo 2011年度制药工业十佳品牌评选&rdquo 活动以&ldquo 责任· 创新· 未来&rdquo 为宗旨,聚业内同仁齐鉴赝真,推动制药工业行业健康发展;揽行业精英共襄盛举,扬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精英风采;搭专家、行业上下游企业、媒体联盟的沟通交流平台;寻找年度行业&ldquo 佼佼者&rdquo ,引领整合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助推行业纵深发展,提升行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外部影响力。 本次会议得到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医药包装协会、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中国中药协会、总后卫生部药品仪器检验所的支持。六大奖项的所有获奖品牌均是经过网络投票、短信投票、网银投票、专家评审、纸质选票、邓白氏研究审核等环节层层筛选,由十佳评选组委会综合评定产生。
  • 岛津: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气相色谱的核心竞争力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气相色谱法经多年的发展历史,现在已成为一种成熟且应用广泛的分离复杂混合物的分析技术,在医药、食品、石油、环境等分析领域均得到广泛应用。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气相色谱法的出现和发展在分析化学乃至整个化学史上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了解其发展历史及新技术新应用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和运用气相色谱法。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为此,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了“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qxsp"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解码’气相色谱新技术新应用 /strong /span /a ”专题,并邀请气相色谱仪主流厂商来分享气相色谱最新技术及应用进展的看法。此次,我们特别邀请 strong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GC产品专员温焕斌 /strong 谈一谈气相色谱仪新技术及发展情况。 /span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cafd70d0-73ef-4498-b646-46c01832fb6b.jpg" title=" 岛津温_副本_副本.jpg" alt=" 岛津温_副本_副本.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font-size: 14px " 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GC产品专员 温焕斌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气相色谱技术由于其高效、快速的分离特性,已成为医药、食品、环境、石化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分析工具。近年来,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已渐趋成熟,虽然革命性变化较少,但是技术性的进步一直在进行着,尤其是与产品性能和操作体验相关的设计创新仍然十分活跃,这些也代表着目前最先进的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在这些创新中,岛津推出了一系列围绕“用户体验”的代表性技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硬件操作体验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极简操作,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将复杂的操作和检查功能完全简化或自动化;二是将以往藏得比较深的功能移到表层,方便用户调出和使用。比如岛津推出的ClickTek技术是贴近用户操作体验的典型设计之一,对于气相色谱仪来说,维护和操作最频繁的部位应该就是进样口和色谱柱了,特别是色谱柱的安装和拆卸工作,近两年逐渐发展起来了简化安装和拆卸程序的设计。ClickTek技术不仅让色谱柱的安装和仪器维护实现了徒手操作,更实现了由“仪器智能判断”代替“用户主观感受”,即使初学者操作也能确保高温高压下的完美密封,提升了用户分析体验。再比如岛津在2017年推出的旗舰级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创新设计了体感如个人移动设备的7英寸大液晶彩色触摸屏,包含进样口、柱温箱、检测器等各个部件的温度、流速、压力等信息,一目了然,轻松操作。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国产和进口品牌气相色谱仪将主机上的操作屏幕从以往的按键式升级到完全触摸屏式的方式,这对于用户来说,带来了全新的操作体验。在仪器可靠性测试方面,岛津创新设计了的微漏诊断技术“两点测定法”,可将不同仪器个体差异的因素降到最低,实现微小漏气检测。无需特别设定,在正常分析状况下仅需一键点击“载气泄漏检查功能”,即可实现载气的自动“微漏诊断”,自动输出结果。让以前不曾发觉的GC微量漏气成为历史。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软件操作体验方面,现在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和流程化,最大化减小用户的操作难度。以岛津在2019年推出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器Nexis SCD-2030为例,传统上SCD控制单元较多,需要用户手动操作从开机、启动真空、打开臭氧发生器、调整气体流量、稳定基线、分析到关机等。针对这个操作体验的痛点,岛津将这整个过程全部自动化,而且与工作站软件无缝对接,可以在所设定的时间自动启动,系统检测、最佳参数设定、分析的开始\结束、设备停止等,极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并提升了分析效率。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仪器性能方面,气相色谱朝着更高精度、更高灵敏度、更高抗污染性能的方向发展。岛津最新一代电子流量/压力控制技术AFC/APC-2030在控制精度、范围和调节性能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通过改进的独立CPU处理器设计,获得了非常精准的流路控制性能,通过改善流路机械加工制作工艺,确保输出的气体更加洁净,噪声抑制达到最大化。即使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添加额外的阻力实验)测试,其流量的控制精度仍然非常好。这种精准的流路控制性能对即使是配置了自动阀切换的复杂气相检测而言也游刃有余,可以最大化释放气相色谱仪的潜能。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色谱柱技术上,岛津创新设计了板式色谱柱,颠覆传统色谱柱概念,在厚度不足1mm的不锈钢板上进行精细化雕刻(光蚀刻),再通过流动路径的内表面失活并进行固定液的涂覆,实现了紧凑且坚固的不锈钢板柱。与之匹配的采用平板加热器,构造了岛津独有的柱盒结构,可实现高效快速分析和多维色谱,这些均是重要的技术革新。此外岛津还推出了气相色谱的降温控制、检测器结构的再优化、氢气安全性保障、移动端远程访问工具等众多创新技术。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气相色谱仪作为现代实验室的普及型分析仪器,未来会朝着使用简便(分析流程简化、前处理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自检、使用、维护)等方向发展,所有这些方向的核心均是围绕“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通过新科技的引入(5G技术、AI& amp Iot技术、材料技术、色谱柱技术、软件设计等),不断将硬件、软件等进行优化,实现操作体验和产品性能的完美融合。同时岛津也提出了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分析智能”新概念,其核心在于仪器可以如同熟练的技术人员一样进行系统和软件操作,自动判仪器状态和结果的好坏,并反馈给操作者,同时可弥补不同操作者在分析仪器知识和经验上的差距,确保数据的可靠性,目前体现该设计思想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岛津色谱类产品中。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应用方面,气相色谱的热点市场主要在环境监测、能源化工、医药卫生、食品安全、教育科研等领域,热点应用项目主要有:环境领域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分析、医药领域溶剂残留及成分分析、食品领域农药残留/生活饮用水/营养成分分析、能源化工领域传统能源/新能源/化工产品分析等,未来几年这些热点市场的应用将依然活跃。此外,针对一些社会突发的应用需求,气相色谱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比如受新冠肺炎COVID-2019的影响,全球医疗防护用品和消杀用品的需求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气相色谱在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和乙醇及杂质含量分析等方面需求旺盛。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岛津在气相色谱领域深耕六十余年,是世界上气相色谱历史最悠久的品牌之一,一直致力于气相色谱仪的技术创新。岛津生产和研发气相色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56年,成功研发了日本第一台商用气相色谱仪GC-1A,并于1957年实现商品化生产,为溶剂、药品、石油产品、食品原料等的成分分析带去了革新。后续随着化学产业及食品产业的发展,GC逐渐得以广泛普及,在这期间,岛津陆续推出了超过35款型号的气相色谱仪,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型号,比如:1973年发布的最多自动进样100个样品的GC-6A,实现了全自动分析;1981年推出的简洁、专一、单检测器型气相色谱仪GC-8A,这是岛津气相的一款常青树,至今在国内石油化工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和极佳的口碑,其生产一直延续到2019年;1987年推出的GC-14A,特征是双路填充柱系统,在分析时气相色谱存在基线不稳定的问题,有效抵消柱温箱高温时基线上升对分析造成的影响,加上其耐用性方面的口碑,成为当初市面上卖得最好的气相色谱仪之一;1992年推出的搭载岛津第一代先进流路控制器AFC/APC的GC-17A,正式开始电子化流量控制的新时代;随后的GC-2010,GC-2014等为岛津现代气相色谱产品线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13年发布的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BID检测器),实现简单操作和高灵敏度的融合;2017年发布的新一代革新驱动型气相色谱仪Nexis GC-2030,以“传承经典,触启未来”为主题,融合了多种创意设计,全面提升用户分析体验;2019年发布的新一代硫化学发光检测系统Nexis SCD-2030, 其以卓越的高灵敏度与稳定性、易维护性以及行业首创的自动化功能,使实验室的效率攀上新的台阶。在深耕气相色谱创新技术的过程中,岛津也作为气相色谱的全球顶级制造商,一直在持续开发能够满足时代要求的产品。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d6b41355-d297-4fb7-bd19-97a1e206845e.jpg" title=" 岛津1_副本.png" alt=" 岛津1_副本.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岛津在售的气相色谱仪共有5个型号,分别针对不同的用户和应用定位: Nexis GC-2030:尖端旗舰机型,主要针对追求极佳操作体验和极佳性能的用户,融合多种革新技术。GC-2010 Pro:高端旗舰机型,继承了高性能毛细柱气相色谱GC- 2010 Plus的基本性能,主要针对追加极佳性能的用户。GC-2014:毛细管柱和填充柱通用机型,集高性能、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为一体。GC-2014C:毛细管柱和填充柱通用机型,集高性价比、高扩展性和高可靠性为一体。GC-2018:基础普及机型,主要针对追加高性价比和高可靠性的用户。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7b63248a-960e-47f5-a66c-703f783b4224.jpg" title=" 岛津2_副本.png" alt=" 岛津2_副本.png"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近年来岛津气相色谱研发团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与家电相媲美的易用性”,研发时完全以用户的立场作为出发点,以此来开发真正能诠释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的内涵和潜能的创新设计。未来的气相色谱技术将不仅仅被用于研究和专业领域,还有可能成为消费者用来自主分析与健康相关的日常工具。我们相信“完美的用户体验是未来气相色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对操作体验的精益求精,可以使分析回归本质,而不再受限于方法开发、操作过程或分析可靠性的探讨,让用户能真正着眼于 “从样品到结果”上。 /span /p p br/ /p
  • 耗材市场激流勇进,SGLC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访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岛宏郎
    2021年6月8日,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LC”)主题为“津心匠造,慧启未来”的新品发布会在线上举行,全新的液相色谱柱ShimNex系列揭开了神秘面纱。那么,本次发布的新品有哪些独特之处?未来SGLC在耗材领域又将如何布局?近期,仪器信息网编辑就以上问题采访了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岛宏郎。岛津(上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 福岛宏郎ShimNex系列液相色谱柱——“新、全、专”“ShimNex系列液相色谱柱完全由岛津研发和生产,其中‘Shim’传承了岛津(SHIMADZU)精心打磨的匠心品质和历久弥新的集团基因。而‘Nex’则有两层不同的含义。” 福岛宏郎说,“Nex”首先代表了色谱柱的新时代,SGLC以打造一款引领未来,更尖端更智慧的液相色谱柱为追求;其次,该系列产品也与岛津Nexera系列液相色谱仪一脉相承。因此命名为“ShimNex”。ShimNex系列色谱柱与Nexera系列液相色谱系统据了解,ShimNex系列液相色谱柱是SGLC为顺应客户的多方位需求,投入两年时间,开发而成的。谈到产品的亮点,福岛宏郎用“新、全、专”三个关键字进行了概括。他解释道,“新”指的是本次新品能够尽可能满足客户新项目的新需求;“全”即“全面”,这款色谱柱包括6大系列41种固定相,其应用项目囊括了中药、化药、生物药、食品、化妆品等,可满足教育科研、医药、食品环境、公安司法等多领域要求。而“专”则表示除了传统的液相色谱应用方法外,也可以为一些特殊难题提供专用的解决方案。“我们的新产品才刚推出,品类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之后我们会不断研发新产品,ShimNex系列将会越来越丰富,今年,我们还有核酸分析色谱柱、SPE产品正在研发中。”福岛宏郎如是说。事后我们也通过SGLC的产品负责人了解到,这次新品色谱柱的研发,注入了SGLC非常多的心血。以最具代表性的ShimNex CS C18为例,SGLC从最上游的填料开始严格质控,每批填料经过7项多个指标的层层把关,以保证基质的金属残留更低、机械强度更高、非特异性吸附更低,硅球表面也经过多次封端处理,使得产品稳定性更佳,并且每根色谱柱出厂前用更严格的指标进行质控,以保证产品的重现性更做好。其中专用柱系列增加了实际样品作为质控指标之一,力求每支专用柱都可满足客户的项目要求。福岛宏郎与新产品合影SGLC核心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一直以来,耗材都是分析实验室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这个赛道上竞争者众多。其中,SGLC激流勇进,表现一直不俗,进入中国市场十多年,其业务已经覆盖了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并创下了液相色谱柱连年高速增长的佳绩。2020年,新冠疫情弥漫全球,与很多公司一样,SGLC的销售活动以及推广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拜访客户也成了难题,营收一度锐减。不过,随着中国疫情的良好控制,SGLC第二季度的业绩开始迅速提升。福岛宏郎告诉我们,从去年4月到今年3月的2020财年,SGLC营收实现了两位数增长。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得益于SGLC对客户需求的高度重视。“无论是耗材还是仪器,最重要的就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岛津的全资子公司,SGLC始终致力于为每一位液相色谱客户提供合适的技术和服务。事实上,由于每位客户的需求都不尽相同,且每种样品都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满足所有客户需求”实施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尽管如此,当用户提出定制需求时,即使只有一小部分客户,SGLC也会尽量满足。可以说 ,SGLC的业务是“为客户而生”。以为客户更高效地解决问题为初心,近年来SGLC与北京大学、上海熙华检测、北京新领先等多家高校或企业成立了合作实验室,与专业的研发团队开展合作实验室项目,共同攻坚克难。这也保证了SGLC的产品和服务经过了实践检验,有着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近年来,为了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并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SGLC陆续推出了如2020药典综合解决方案、中药农残耗材方法包等一系列专项方法包。同时,SGLC也在不断拓宽产品类别,除了色谱柱外,还推出纯水机、洗瓶机等多品类产品。此外,为了完善产品线,2018年SGLC收购了法国试剂公司Alsachim,开始为客户提供标准物质。据了解,Alsachim的标准物质尤其是同位素内标以产品种类齐全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灵敏度而著称,由于产品技术过硬,一经推出便在生物分析和临床检测领域受到广泛欢迎。因为原产地在法国,为了解决供货时间的问题,SGLC还专门在中国设立了标准品仓库,以便更迅速地为客户提供产品。谈到未来发展,福岛宏郎充满信心。“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公共卫生再一次刺痛人们的神经,医药领域也成为了市场热点。后疫情时代,中国政府对医药等健康相关项目将更加重视,也将会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因此SGLC也将继续在该领域深耕,更快速地为医药行业的化学分析提供产品及服务。”此外,他还谈到,未来中国分析仪器前端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及耗材产品的本地化生产将是发展趋势,岛津的一部分仪器主机已实现国内生产,现在SGLC也计划将日本岛津的原材料、技术、生产线引入国内,并建立日本、中国跨国配合的研发团队,生产、定制专注于国内用户研发需求的耗材产品。这样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疫情大背景下,货物进口物流时间长、供应链遇到突发状况弹性不足的问题。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一隅后记本次采访地点选在了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这是岛津公司全球范围内第四个创新研发中心。一进门我们就被这里时尚且科技感十足的设计所吸引,中心被分割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配置了岛津的先进仪器。福岛宏郎告诉我们,这里除了与外部专家和研究院所等机构合作开发新的应用,还结合中国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系统、产品、软件等开发。“满足客户的需求”已经成为岛津的立身之本!
  • 三原因致我国科技成果缺乏国际竞争力
    徐冠华:三原因致我国科技成果缺乏国际竞争力 技术导向多,市场导向少;模仿多,创新少;短平快多,反映积累少 2010年3月6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首场记者会,主题是“政协委员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和全国政协委员徐冠华、秦大河、郑新立、王文彪将出席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科技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是提给徐冠华院士的。我们都知道,近几年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据统计2008年我国SCI论文数量超过10万篇,我国的全球专利超过了六千件,与此同时,大家也感觉到,我国的原始创新包括核心技术方面还很缺乏,科技竞争力和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差距很大,请问徐委员,您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徐冠华:正像你所讲的,在过去这些年,中国的科学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像你说的,国际入选的科学技术论文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申请全球专利的国际申请量已经超过了六千件,也是居世界第六位。而且还有其他一些数据,比如研究经费占GDP的比例,像科技人员的从业数,科技论文的引用数,还有世界顶尖的刊物刊登的中国科学家论文的数目等等都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确实也像你说的,我们现在科学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并没有像论文数这些标志的那样居于世界前列。我想,要对我们国家的研究成果做一下分析,我的感觉,还有几个方面有待于我们改进,有待于提高。 第一方面的问题,我们技术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多,市场导向的科技成果比较少。我们研发的一些技术,虽然可能技术指标很先进,但是它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并不强,比如它的成本很高,卖不出去,再比如,可能做出来了样机,但是不能形成产业化的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二方面的问题,我们模仿、跟踪的成果比较多,原始性创新的成果比较少。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我们专利数目不少,增加得很快,但是核心专利比较少。如果我们没有核心专利,我们就很难越过大公司,在一些重要产品上所设置的专利壁垒,成果虽然有了,但是进入不了市场。 第三方面的问题,我感觉,我们“短、平、快”的成果比较多,但是反映长期科学积累的成果比较少。我们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和西方比,我们的时间还短,科学还要在于积累,但是现在我感觉我们有的同志还缺少“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比较过分地注意论文的数量,注意专利的数量。 当然,我觉得我们的科学家是很好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做了长期的努力,所以我们今天应该说我们的科学技术成果对国家的科技发展、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做了越来越大的贡献。为什么我们还存在着这些问题?核心是我们政府政策怎么样更好地引导。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发挥科学技术进步的作用非常重视,引导制定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现在又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我想有些问题是非常明确了。
  • 科技人才短缺影响欧美国家竞争力
    哈佛商学院的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在美国有33%的毕业生选择了金融行业,只有17%的学生选择了科技企业。图为7月8日,在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交易员正在交谈。  欧美国家发布的报告和统计显示,由于本土学生受学科难度大、薪酬较低等因素影响,不爱学习理工科专业,欧美国家的科技人才数量出现下滑,给欧美国家的未来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  现状——人才培养跟不上,阻碍高科技行业发展  欧盟2015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欧洲国家选修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专业课程的学生正在变少,在全球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这将损害欧洲未来的经济竞争力以及工程技术研究的发展。  欧盟委员会数字化单一市场主席安德鲁斯安西普在报告中指出,以欧洲信息技术产业为例,该行业每年新增约12万个工作岗位,由于学生数量跟不上,到2020年相关领域的人才缺口将超过80万。缺少充足的技术人员,欧洲将可能错失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对摆脱经济的低迷状态十分不利。  虽然法国近年来颁发的理工科专业博士学位数量不断增加,但有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理工科专业的法国本土博士生总人数下降了15%。“从整体数字上看,在法国学习理工科的学生总人数有所增加,但在这些学生当中,有相当数量是外国学生。”巴黎高等电信学院教授丽瑞达阿尔维斯德巴罗纳维内向记者介绍说。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今年就驱动美国经济复苏核心产业的发展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将汽车、航空、能源、软件等50个行业定性为“先进行业”,着力推动科技研发,并培养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背景从业者。报告同时指出,美国在先进行业方面的竞争力正在下降,而导致竞争优势下降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人才供给不足。“美国的教育系统没有培养出足够的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专业的人才,而人才的缺失直接导致了先进行业的人才招聘困难。”  原因——很多理工科学生转行从事金融等行业  欧盟的报告指出,欧洲科技人才不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主修STEM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年减少,许多欧洲学生对枯燥艰深的理工科学习望而却步,纷纷转投于更有“钱景”的金融类专业 另一方面,在其他国家纷纷积极争取人才的同时,欧洲国家总体上缺乏有力措施,以吸引非欧盟国家的高技术移民。  比利时根特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本杰明福斯特克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比利时理工科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学习难度大,特别是对于数学和物理理论等基础科学知识,普遍掌握得较差。  工程专业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毕业难度大,很多法国本土学生兴趣不高。“在博士阶段,每年我都能看到越来越多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学生,但法国本土学生人数却没有增长。”丽瑞达告诉记者。  法国科研经费保障不到位也是科研人员减少的原因。2014年10月,法国700多个科研单位负责人联名给法国总统奥朗德写了一封公开信,指出法国一些实验室和研究所因为资金和人才的短缺而难以为继,很多理工科学生在毕业后就转行从事了金融或其他行业。  与欧洲情况相似,美国学生也普遍感到理工科难学,同时还需要考虑学费、薪酬等现实问题。今年27岁的费多拉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学习的是机械工程和纳米生物双专业。她告诉本报记者,理工科专业课程难学是导致选择相关专业人数下降的一大原因。另外,理工科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并不是特别高,这也使很多优秀学生选择了更有前途的专业。  2015年5月,美国全国教育数据中心向国会提交的《2015年教育状况》报告显示,从全美专科到博士生的专业分布上看,从2002年至2012年间,健康产业相关专业越来越成为受美国学生认可的“香饽饽”,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增长超过一倍。与此相反,在这10年间电脑和信息服务相关专业学生人数却总体下降了17%。  在美国,“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华尔街一直是一个主流。哈佛商学院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有33%的毕业生选择了金融行业,只有17%的学生选择了科技企业。  措施——为理工科高级人才提供更好待遇  为了吸引更多法国学生继续深造并从事科研工作,法国的企业和大学都在进行调整。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于为有理工科博士学位的人才提供更高的待遇和薪水,大学也在通过增设奖学金等方式不断突出理工科博士学位的重要性。  美国政府认为,STEM专业的教育水平决定着未来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竞争地位。美国总统奥巴马为美国未来10年的STEM教育定下了目标:未来10年,全美招募10万名STEM专业的老师,并且号召美国高等学府在未来10年培养100万名STEM专业的毕业生,把美国在STEM方面的教育提升到全球领先水平。  奥巴马还在2014年11月宣布,在移民改革法案中,将继续扩大和延长国际学生在美国完成学业后持有实习工作身份的时间,延续了学习STEM专业外国留学生29个月实习期的政策。但对是否应直接给在美国留学的STEM专业外国留学生绿卡,仍是国会激辩的话题。
  • 上海市: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12月30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了《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聚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部分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集成电路14纳米先进工艺实现规模量产,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CPU、5G芯片等技术产品打破垄断,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等完善技术布局、形成特色优势。《规划》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规划》在重点领域中的电子信息制造部分提出,一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特别提到要突破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量测检测设备等集成电路前道核心工艺设备。提升12英寸硅片、高端掩膜版、光刻胶、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和工艺材料产能和技术水平。支持针对新型封装需求的先进封装材料研制;二是优先发展基础支撑领域,特别提到加快上游核心装备、材料、驱动芯片技术突破,推动应用于高世代线平板显示光刻机、新型线性蒸发源、离子注入机等等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柔性基板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国内配套比例;三是大力推动终端创新,特别提到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硅麦克风向高精度、高集成、高性能方向演进,实现规模应用和推进新型诊断/治疗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可改善疾病治疗、手术装备性能的核心部件及电子监测等核心技术。全文如下上海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电子信息产业是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性基础行业,是上海着力打造的六大高端产业集群之一。为进一步提升上海电子信息产业能级,增强产业自主创新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更好助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和“五个中心”建设,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及《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本规划。一、现实基础(一)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上海全面落实国家战略,有力克服外部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多重压力,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融合赋能,着力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水平能级和产业链韧性,着力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高端化、智能化、平台化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6-2020年,上海全面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统筹布局、项目落地、动能转换,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实现稳步增长,产业投资年均增速达28.5%,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快速发展,经营收入年均增长12.7%,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经营收入较“十二五”期末增长244.4%。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聚焦产业创新策源能力培育,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上海,部分领域形成国际竞争力。关键技术和装备方面,集成电路14纳米先进工艺实现规模量产,5纳米刻蚀机、12英寸大硅片、CPU、5G芯片等技术产品打破垄断,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等完善技术布局、形成特色优势。软件和信息服务方面,创新基础软件产品形成体系,钢铁冶金等领域工业软件、多领域行业软件发展领先全国,打造了一批网络安全创新应用标杆。在线新经济蓬勃发展。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和疫情下剧增的线上服务需求,发力在线新经济建设,创新业态模式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金融、文娱、生活服务等领域跨界融合,聚焦培育领军企业,全力打响新生代互联网经济品牌,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表现突出,其中第三方支付超50%、本地生活服务领域超70%、网络文学领域超90%。产业载体加快布局。高品质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企业集聚发展、加速壮大。电子信息制造领域,布局建设张江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嘉定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临港国家级集成电路综合性产业基地,金桥、徐汇滨江、漕河泾、G60科创走廊、金山等区域集聚发展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新型显示等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领域,品牌软件信息园加快建设提升,在线新经济生态园启动建设,市级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扩至35家。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制定实施软件和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5G、在线新经济、人才引育等一批产业政策,从税收、投融资、技术研发、应用推广等方面有力支持中小及高成长型领军企业成长。实施引领性人才工程,推进技能人才多元评价,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企业注册、项目审批、沟通服务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创新工作机制,营造高效率、有温度的营商环境。(二)形势判断站在中华民族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点上,上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更加凸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从单点突破向融合突破演进,从单个应用向集成化应用延伸,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关键环节、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引擎,需要更好发挥支撑和赋能作用。二是发展空间不断扩展。新发展格局下,更高层次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加速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建设国际数字之都,要求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供给、高水平赋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加速融合,对系统、数据和软硬件的自主发展提出更高要求;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战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为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与融合应用打开新空间。三是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亟待突破。产业链基础和关键环节技术创新能力亟待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所需人才仍存缺口,产业生态竞争力亦有待提升。二、发展思路(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在浦东开发开放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及进博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全球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把握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趋势,把握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以及城市数字化转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生活高品质提升等发展需求,以自主创新、高端引领、规模发展、融合赋能为主线,以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为依托,统筹发展与安全,创新业态与模式,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着力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增强电子信息制造领域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关键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能力、产业链协同发展能力;着力提升应用软实力,在提升基础软件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工业软件行业应用与行业软件发展,拓展在线新经济应用边界,支持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推动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与信息服务融合联动,增强从硬件到软件和信息服务的电子信息产业全链聚合发展能力,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高地。(二)发展目标上海与长三角各地产业协同发展,到2025年,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上海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超过2.2万亿元,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超过1.5万亿元;产业基本具备自主发展能力,技术创新策源能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生态,打造35家年收入超百亿元的龙头企业,5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制造企业,330家上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产业链稳定性和韧性显著增强;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电子信息产业对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支撑赋能作用显著增强。三、重点领域(一)电子信息制造1.以集成电路为核心先导着力推动集成电路自主创新与规模发展,加快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先进制造工艺研发、生产能力升级,提升芯片设计、制造、封装、装备材料全产业链能级,形成国际一流、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创新发展夯实基础。芯片设计环节,加快推进高端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等研发设计,提升设计能力,推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建设,提升创新产品的市场认可度。制造环节,加快先进工艺研发,做强特色工艺,力争产能倍增。封装测试环节,加快先进封测技术布局和产能提升,推动制造封测一体化发展。装备材料环节,加强装备材料创新发展,突破集成电路核心工艺设备,提升基础材料和工艺材料产能和技术水平,支持先进封装材料研制,强化本地配套能力。产业链环节发展重点芯片设计加快突破面向云计算、数据中心、新一代通信、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领域的高端处理器芯片、存储器芯片、微处理器芯片、图像处理器芯片、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FPGA)、领域专用架构芯片(DSA)、5G/6G核心芯片等。推动骨干企业芯片设计能力进入3纳米及以下,打造国家级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平台,支持新型指令集、关键核心IP等形成市场竞争力。制造封测支持12英寸先进工艺生产线建设和特色工艺产线建设,加快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发展。发展晶圆级封装、2.5D/3D封装、柔性基板封装、系统封装等先进封装技术。装备材料突破光刻设备、刻蚀设备、薄膜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量测检测设备等集成电路前道核心工艺设备。提升12英寸硅片、高端掩膜版、光刻胶、湿化学品、电子特气等基础材料和工艺材料产能和技术水平。支持针对新型封装需求的先进封装材料研制。2.优先发展基础支撑领域聚焦下一代通信设备、新型显示、汽车电子等基础支撑领域,着力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技术引领性突出、产业化能力显著、多领域齐头并进的发展优势。下一代通信设备领域,强化在5G核心技术和高性能网络通信产品方面的发展优势,拓展5G应用,跟踪后续技术演进。新型显示领域,以中游面板制造企业为龙头,推动上游核心技术瓶颈攻关和下游终端应用发展联动。汽车电子领域,全面布局芯片、传感器、控制器、系统、测试等环节,加强应用支撑和规范引领,促进“研、产、测、用”一体化发展。领 域发展重点下一代通信设备聚焦5G通信基带、射频和系统级芯片(SoC),推动射频核心器件以及测试仪器、测试方案研发。支持5G小型、微型基站设备等泛终端设备规模应用,推进5G与低轨卫星通信测控、Wi-Fi6产品的融合应用。加速布局城市智能感知终端和网络,提升数据中台、智能网关、智能终端的产品供给和系统集成保障能力。支持企业参与5G标准制定、技术研发试验和规模试验。新型显示扩大中小尺寸显示屏产能,不断提升面板制造技术水平,攻克折叠、卷曲等柔性显示屏的产业化技术难题,实现超高清微显示器件技术突破。加快上游核心装备、材料、驱动芯片技术突破,推动应用于高世代线平板显示光刻机、新型线性蒸发源、离子注入机等等关键装备及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高性能有机发光材料、柔性基板材料等关键材料的国内配套比例。在车载显示屏、笔记本显示屏、智能终端等领域培育AM-OLED技术应用新增长点,鼓励Mini-LED、Micro-LED、Micro-OLED等新一代显示技术发展,支持巨量转移、磊晶、电源驱动等技术难点攻关。鼓励量子点显示、激光全息、印刷显示等新技术的前瞻布局。汽车电子推动自主车规芯片应用,突破智能计算平台、总线通信、开发工具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扩大国内配套市场份额。智能网联汽车电子领域,突破新型电子电气架构、复杂环境感知、车辆规划决策与控制执行、车联网等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加快高精度智能驾驶传感器、芯片和控制器的开发与转化。新能源汽车电子领域,推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驱动电机控制器、动力电池与燃料电池管理控制器等核心器件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突破高功率密度产品系统集成与高安全性、可靠性关键技术,开发动力总成一体化电桥系统。传统汽车电子领域,推进动力、底盘、车身与车载等领域控制器和集成控制系统的研发及产业化配套,支持智能座舱等舱内系统和车载智能终端一体化发展,强化品牌打造,扩大国内外市场份额。3.大力推动终端创新聚焦物联网、智能终端、智能传感、超高清视频、智慧健康养老等领域,加强终端产品创新突破、软硬件协同、产品迭代和应用示范,不断完善行业发展生态。物联网领域,聚焦应用场景,推动数据与服务、硬件与系统的融合创新,构建产业生态,培育平台型和核心技术企业,形成数据传输与控制、项目建设与运营、数据标准与安全等相关技术规范。智能终端领域,聚焦终端产品,推动虚拟现实、可穿戴设备、视听设备、行业终端等产品创新,加强产品形态、功能以及商业模式创新,培育终端品牌和产业生态,推动试点示范应用。智能传感领域,重点解决微机电系统(MEMS)及先进传感器关键技术的突破和产业化,形成智能传感器的“感存算”一体化技术能力,推进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等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超高清视频领域,夯实超高清视频技术和产业基础,丰富超高清视频内容供给,大幅扩展网络传输承载能力,促进行业智能化应用,建成国内领先的4K生态体系,不断完善8K产业链。智慧健康养老领域,推进物联网、5G、智能传感等技术赋能,推动医疗影像、医疗救治及医疗检测领域核心部件性能优化升级,提升配套技术研发水平,支撑产品供给和迭代。领 域发展重点智能终端推进传感器、控制芯片、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发展,推进产品创新和迭代,培育养老、教育、医疗、工业等应用领域的产品需求。支持智能终端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合作,形成远程诊断、电子健康档案等新应用模式,支持在远程教育、智能教室等领域拓展应用。加快智能传感器、智能网关等技术在制造过程的集成应用。物联网重点支持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感知技术发展。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制定。加强物联网架构安全、异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防护制度,开展物联网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与评估。加快物联网与垂直行业领域的深度融合,推进物联网应用创新。智能传感器加强MEMS芯片产业链建设,补齐MEMS芯片中试、量产制造环节,增强MEMS芯片设计、封装、测试能力,支持打造虚拟集成设计制造(Virtual IDM)及集成设计制造(IDM)模式。突破硅基MEMS加工技术、MEMS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非硅模块化集成等工艺技术,持续提升工艺的一致性、稳定性水平。完善高端汽车智能传感器布局,支持开展智能汽车领域的应用示范。提升消费电子智能传感器一体化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推进光学传感器、惯性传感器、硅麦克风向高精度、高集成、高性能方向演进,实现规模应用。进一步支持服务工业互联网场景的高端、高精度传感器研发和应用。超高清视频推进面向超高清视频的处理器芯片、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图像传感芯片、驱动芯片等核心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高动态、广色域、三维声等音视频处理技术以及新一代高效视频编码算法研究。鼓励内容的智能采集、编解码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在消费电子、医疗、工业等领域发展超高频视频显示终端产品。提高网络承载能力,开展基于5G的传输关键技术研发,推动5G在超高清视频领域的先试先行及深度应用。拓展优质超高清视频内容的生产储备,支持内容原创,推进内容消费并进一步应用于城市数字化、工业制造信息化等场景。智慧健康养老重点发展无感化、注重隐私保护、利用室内外高精度定位技术和微型化智能传感技术的安全监测设备,对人体生理参数和睡眠、健康状态信息进行实时、连续监测的健康监测设备,融合语音交互、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生活辅助设备,支撑老年人就餐、出行、就医、运动健康等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支持数字化医疗影像诊断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影响系统性能和智能化程度的核心部件及图像处理软件;推进新型诊断/治疗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化,重点发展可改善疾病治疗、手术装备性能的核心部件及电子监测等核心技术。(二)软件和信息服务1.提升软件产业核心竞争力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行业软件、平台软件,继续巩固软件产业的优势地位,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填补一批国内空白,推出一批打破国际垄断的高端产品,推广一批规模化应用,全面促进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基础软件,加大在操作系统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提升通用算法簇等新兴基础软件的供给能力,完善基础软件产业生态。重点发展工业软件,面向工控领域、智能工厂等需求,实现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辅助分析(CAE)等一批关键技术突破,增强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融合带动效应。鼓励发展行业软件,强化银行、保险等关键核心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推动智慧医疗等行业软件研发,强化系统集成,完善行业软件供给体系。加快发展平台软件,推进云原生、云中台等前沿技术攻关,推动轻量化平台软件融合发展与规模化应用推广。领 域发展重点基础软件发展指令集、新型计算架构、内核架构等关键技术,提升基础软件的产品力。以开源开放汇聚创新资源,面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终端、新计算场景,提升新型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等新兴基础软件供给能力。加快基础软件在金融、能源、电力、交通等重点行业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工业软件发展面向工控领域的实时操作系统、车载操作系统等,推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辅助分析(CAE)等关键技术突破。关注基本功能组件和设备状态监测分析诊断系统,提高智能仪表、工业机器人等的智能水平,强化工业软件与工业互联网等的融合应用。行业软件增强银行、证券等领域关键核心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支持智慧医疗、分布式能源等行业软件研发,形成面向场景化、数字化、智能化三层架构的行业软件新供给。平台软件加快在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平台软件的研发与应用,聚焦云原生、云中台、多源异构数据处理、大规模并行数据库、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攻关,发展低代码、小程序、轻应用等轻量化平台软件。2.推进信息服务模式创新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在产业和社会发展中的融合应用,激发在线新经济赋能带动活力,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协同办公领域,发展无边界协同、全场景协作的云上办公新模式。数字文娱领域,加速发展各类音视频载体,推进新兴技术助力内容创作。金融科技领域,支持移动云服务技术、虚拟化技术攻关,加快金融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商贸流通领域,支持发展数字商业新模式,推动消费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两网贯通”以及消费力和生产力双向转化。生活服务领域,推进信息技术在生活服务、交通出行等领域应用,增强数字家居体验。领 域发展重点协同办公开发全场景办公协作云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鼓励研发改善在线沟通、协作效率的云应用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发展全球资源协作和共享服务平台。数字文娱推动音视频大数据处理等平台建设,进一步推动网络游戏等线上娱乐健康发展;培育有海外影响力的原创IP,拓展数字内容发行推广渠道,发展数字外包服务,加快数字产品出海步伐;鼓励在线教育模式创新、生态完善、规范发展,做强线上职业学习服务。金融科技丰富数字人民币线上线下应用场景,支持大数据征信等新业态发展,创新在线金融服务。培育集聚一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创新一批金融信息服务品牌。商贸流通支持优选生鲜、数字供应链等新模式发展,增强信息技术在商业场景的深度应用,鼓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赋能。生活服务推进医疗、教育等生活服务线下线上互通互认,培育远程医疗、空中课堂等在线新模式。加快北斗导航、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交通出行方面的应用。推动无人配送应用,在零售、医疗等行业实现冷链物流、限时速送、夜间配送。3.壮大网络安全产业坚持关键保障和市场服务两手抓,推进技术攻关和制度创新双突破,聚焦技术创新、服务创新和应用创新,提升网络安全产业发展能级水平。强化技术创新,推动信息安全理论和技术创新,从系统、网络、数据等方面加强安全技术和基础软硬件产品研发、生产和适配,推动网络安全产品创新升级。促进服务创新,倡: 2em "加强政企联动。完善重点企业跟踪服务机制,健全产业运行监测及统计分析体系。提升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部门联合网上办公,推广公共服务平台跨区域合作等通用服务,以信用为基础探索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增强市场变化适应性,提升通关效率和行政服务水平。强化平台支撑。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引导建立多类型、多载体的新型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宣贯、品牌建设、知识产权等专业咨询服务。
  • 2013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排名:仪器制造居第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30日公布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据对中国近32万家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13年中国规模以上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83.14,比2012年小幅提高0.08,质量升级平稳推进。   从三级指标看,标准与技术水平、研发与技改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市场适应能力较上年提高了1.33、0.61、1.47、0.72,但质量管理水平、质量监督与检验水平分别下降了2.62和1.52。   2013年中国质量竞争力主要有三大特点:首先,&ldquo 中国制造&rdquo 遭遇转型升级阵痛,质量竞争力增幅收窄。过去20年中国制造业一直处在发展快车道,1999&mdash 2013年间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累计上升7.19,从欠竞争力发展阶段进入具备初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但金融危机后,&ldquo 中国制造&rdquo 受到前后夹击影响,面临着国际需求持续低迷,国内生产成本上涨、资源环境约束加大、产品附加值偏低、低端产能过剩、研发投入不足等一系列挑战。   其次,东部&ldquo 质量高地&rdquo 继续引领&ldquo 中国质量&rdquo 发展。上海、北京和天津蝉联前三名,质量竞争力指数依次为93.14、91.22、90.00,进入质量竞争力较强发展阶段。   第三,三大类制造业质量竞争力呈阶梯状分布,由高到低呈阶梯状分布。分行业看,只有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入了较强竞争力发展阶段,其质量竞争力指数为90.97。而仪器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0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在84分以上,处于中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等8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位于80~84分之间,处于初等质量竞争力发展阶段。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9个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不足80分,仍处于欠竞争力阶段。   分析指出,2013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质量竞争力存在的不足表现在:制造业研发投入比重偏低 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销售比重不高 &ldquo 中国制造&rdquo 的产出效率较低 专利结构性差异大。
  •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红外探测技术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
    高德红外常务副总经理 苏伟2021年2月,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高德红外高性能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斩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数日后,该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首款百万像素级双色双波段红外探测器,通过行业专家科技成果评价,“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中国红外探测技术已经具备国际竞争力。”加入高德红外18年,带领研发团队攻坚克难,“登顶”技术高峰,高德红外常务副总经理苏伟参与并见证了我国在红外探测器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从红外核心器件、红外成像技术到红外芯片,100%实现国产化”。 2005年,苏伟从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校友黄立创办的高德红外,从基础的电路工程师开始做起,到带领团队进行科研攻坚,他专注红外探测与成像技术研究,一步一个脚印向前冲。苏伟回忆,当时高德红外属于初创企业,研究的红外探测技术在国内才刚刚起步,这项技术虽然已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测温、安防监控、线路巡检等领域,但使用的设备主要依赖于进口,“掌握红外探测核心技术,这是高德红外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我努力的方向”。2016年,苏伟成为项目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始百万像素红外探测成像技术的自主研发,“从核心器件、成像电路到整机,整个项目持续了3年,集中攻坚就长达半年之久,设计和制造的难度非常大”。他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意味着中国的红外探测进入高清时代。据悉,包括这款高性能红外探测器在内,高德红外的红外探测器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体测温、工业测温、安防监控、消防救援、户外运动、无人机、自动驾驶、电路巡检等众多领域,在全球热成像市场的占有率已跃居第二名。“心无旁骛干好红外这一件事情。”在苏伟看来,高德红外从零起步,成长为红外赛道领军企业,关键就在于保持战略定力,长期深耕一个领域,“将专业做深做透,做到全面国产化,直至引领行业发展”。截至目前,高德红外已从苏伟加入时的100多名员工,快速增加到近4000名员工,其中,一半都是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光谷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高德红外工程师文化非常浓厚。”苏伟说,高德红外非常重视工程师的引进和培养,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到总工程师,有一条非常完善的上升通道。与此同时,高德红外每年都会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应用技术大赛,从中产生创新应用技术并予以表彰。“鼓励工程师带着创新意识去工作。”苏伟说,这些脱颖而出的创新成果都解决了一部分设计、生产中的共性、关键性技术难题,投入实际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从工程师到卓越工程师,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苏伟表示,科研工作经常是跨专业、跨界,只有融会贯通才能有深度、有广度,有好思路、好点子,“不要做可复制的‘工具人’,卓越工程师,必须有思想,有创新精神,有敢闯‘无人区’的勇气”。“一代器件决定一代装备。”面向未来,苏伟表示,将持续坚持对红外核心关键器件的研究,保证关键核心技术处于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
  • 洞察2021: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力评价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聚光科技(300203)、先河环保(300137)、力合科技(300800)、雪迪龙(002658)、蓝盾光电(300862)、皖仪科技(688600)、理工环科(002322)、天瑞仪器(300165)、盈峰环境(000967)、南华仪器(300417)、七一二(603712)、中环装备(300140)、海兰信(300065)、博克斯(873500)、中恒安(872026)、上海北分(872026)、摩特威尔(871990)、伊创科技(871768)、中立格林(870880)、恒达股份(833091)、牡丹联友(832987)、森馥科技(832447)、舒茨股份(832393)、科瑞达(832189)、科特环保(830971)、天健创新(430641)1、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竞争派系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竞争派系主要分为国内本土派系和国外派系。本土派系代表企业有聚光科技、先河环保、雪迪龙、天瑞仪器、宇星科技等 国外派系代表有艾默生、赛默飞、哈希水质、岛津等,国外环境监测仪器企业由于发展时间较长,技术水平领先,产品多为中高端产品,相比之下,本土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仍有待提高。2、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市场排名根据中国采购与招标网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仪器企业排名情况来看,环境监测仪器十大领军品牌企业首位为聚光科技 政府采购环境监测设备十大品牌企业首位为聚光科技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十大品牌企业首位为先河环保 废气自动在线监测系统十大品牌企业首位为聚光科技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十大品牌企业首位为艾默生过程控制有限公司。3、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市场集中度根据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2019年列入统计范围内的166家企业,环境监测仪器年销售收入为81.1亿元。以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代表上市企业聚光科技、先河环保、北京雪迪龙、力合科技、蓝盾光电五家企业环境监测仪器营收收入计算市场集中度,据初步统计,2019年环境监测仪器行业CR3约为25%,CR5约为30%,环境监测仪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4、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5、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竞争状态总结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的竞争者数量适中,但产品多处于中低端水平,产品同质化严重,现有企业间的竞争较为激烈 而环境监测仪器是环保产业基础,不存在替代品威胁 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上游供应商一般零部件企业,我国环境监测产品同质化明显,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虽取得重要进展,但仍有部分核心部件(如硬件传感器等)以及高端仪器(如GC-MS、ICP-MS、LC-MS等)依赖进口,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 下游消费市场主要是终端客户,同样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消费者的选择较多,因此由较强的议价能力 此外,环境监测仪器行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但由于市场保持着稳定增长趋势,加之国家“碳中和”、“碳达峰”政策的需求,行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面临着一定的新进入者威胁。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环境监测仪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 怡文环境再次获环境竞争力大奖
    在3月20日-3月21日结束的第五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上,怡文环境又获殊荣,获得了由大会颁发的&ldquo 2011环境企业竞争力大奖&rdquo 。 第五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投资联盟及中国环境投资网共同主办,共有来自300多家企业近500名代表参与,并吸引了近40家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第五届环境产业大会特别聚焦了环境产业转型的实践特征与发展中的思考,为企业带来了实践经验分享与指导,与会听众受益匪浅。 怡文环境董事长刘宇兵在大会上做了视频采访,发表了&ldquo 环境监测与污染治理相衔接的服务模式创新&rdquo 的论点,被主持人列为了热点讨论议题。 &ldquo 2011环境企业竞争力大奖&rdquo 是本次大会隆重颁布的一项大奖,以表彰在环境产业领域中的积极实践。在场的业内专家剖析了怡文环境等获奖企业的优秀基因,为业内树立起了标杆和榜样,以推动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 查职位竞争力,得现金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查竞争力 得现金奖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strong /span /p p br/ /p p 活动时间:2019.12.7-2019.12.31 /p p 活动奖励:现金奖励(积分可直接兑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参与方法: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1、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s://sj.qq.com/myapp/detail.htm?apkName=com.example.sj.xlf" target=" _self" 下载仪器信息网APP /a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更新至最新版本), /span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参与“查看职位竞争力”(详细步骤见文末),抢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5元 /span /strong 现金(以积分方式发放至VIP账户内,可直接兑换);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2、查看职位竞争力须在投递过简历后方能点击,单次投递只能获得1次奖励,多次投递可多次获得奖励;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3、本次活动总奖励金额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2万元 /strong /span ,发完为止,先到先得;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4、奖金于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2020年1月10日 /span 前统一发放,请关注站内及仪器信息网APP消息;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strong 竞争力查看步骤: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1、在仪器信息网AP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更新至最新版本) /span 找工作栏目投递简历,找到职位投递完成后,跳出如下页面,点击查看竞争力即可获得现金;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42" height=" 361" title=" 1.webp.jpg" style=" width: 288px height: 33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d599063b-d493-4262-8551-864f41ee06f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31" height=" 663" title=" 2.webp.jpg" style=" width: 299px height: 63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021e01a1-9fa0-4e88-8429-18c500297c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224" height=" 177" title=" 3.webp.jpg" style=" width: 296px height: 24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3.webp.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a7b5c575-43a6-4f0f-b7b9-d50baf9c673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c1b79dff-54f5-456d-bd14-3ee646c923a7.jpg"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需要将仪器信息网APP更新至最新版本5.1.3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2、如果您已经有投递历史,在个人中心-简历-投递记录中点击查看职位竞争力,获得现金奖励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c5dec2a9-d1ed-4db1-856f-458dd6740f2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c2c690e-2a24-412d-bd12-7ca267ffc32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png" style="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4.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3dea9e8a-6435-4b0b-8f62-a16b658cf59f.jpg" / /p p 关于积分发放问题可咨询客服人员 /p p img width=" 430" height=" 429" title=" APP小助手.jpg" style=" width: 195px height: 19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APP小助手.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4f471771-2874-4d64-8d72-a394e13340b4.jpg"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sans-serif " *本活动解释权由仪器信息网APP所有。 /span /p
  • 安捷伦3大核心竞争力“剑指”中国药物市场——访安捷伦生命科学部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
    ASMS 2011系列采访之五: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命科学部   由美国质谱学会(ASMS)主办的第59届美国质谱学术交流会于2011年6月5日-9日在美国丹佛市隆重召开,大约6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事与质谱相关的人员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在会议期间,各大质谱公司以专题报告、墙报、客户会、新闻发布会以及招待晚宴等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解决方案。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多元化的高科技跨国公司,主要致力于电子测量与测试、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2个领域内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其中,生命科学与化学分析事业部旗下产品包括微阵列、微流体、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软件和信息学、以及相关耗材、试剂和服务,这些产品在化学、环保、食品、医药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广泛使用。   2011年6月6日,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在ASMS 2011上推出新的安捷伦6550 iFunnel LC/Q-TOF系统和7200 GC/Q-TOF系统,以提高生物学和化学分析的性能标准。在参加此次美国ASMS 2011展会之际,仪器信息网编辑(以下简称:Instrument)参观了安捷伦美国总部并采访了安捷伦生命科学部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 安捷伦生命科学部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   Instrument:安捷伦生命科学部门业务在全球发展情况如何?您如何看待中国‑ 生命科学领域市场的发展前景?   Nicolas H. Roelofs博士:目前,安捷伦生命科学部门业务大致可以分为2个部分。一部分是蛋白质组学、生物制药、新化学药物、CROs、CMOs等,大概占部门全部业务的三分之二 而另外一部分业务则集中在政府研究机构、基础研究机构以及大学这些行业,大概占部门全部业务的三分之一,但这部分的增长速度要高于前一部分。   亚太地区对通用药物(Generic Drug)的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中国、韩国。单从中药角度来看,过去中国的传统药物仅仅是熬成汤药给中国人治病,现在这些传统药物不仅按照现代工艺制造,,并且用现代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以确认药物的安全,可靠和有效性.,这也为安捷伦公司生命科学部门带来了机遇。我们认为中国的药物相关产品的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此外,中国在基础组学方面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其他任何国家,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围绕蛋白质、DNA分子的基础研究工作已纷纷开展,其中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最为热门。在过去的11个五年计划中,中国在人类蛋白质组研究组(Human Organization for proteomics, HUPO)方面已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十二五计划中科研投入将继续增加,所有科学研究方面的投入从占GDP的1.7%提高到了2.2%。我们知道,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质谱、色谱、试剂、软件等仪器耗材,安捷伦公司一直在专注于为客户开发出更好的色谱、质谱等产品,未来将继续支持中国研究机构在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尤其是蛋白质组学方面,为中国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仪器、可靠的售后服务与技术支持。   Instrument:请问安捷伦公司生命科学部门的哪些产品是业务发展主要驱动力?   Nicolas H. Roelofs博士:目前,安捷伦拥有6个核心技术平台,其业务份额占公司全部业绩的50%以上。其中,化学分析部门有1个气相色谱核心技术平台,而生命科学部门则囊括了液相色谱与液相色谱/质谱,这2个核心技术平台正是公司业务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其中,液相色谱属于安捷伦最大的核心技术平台,增长速度非常快。奶制品需要液相色谱进行质量检测,而我们正是中国液态奶和奶粉检测仪器的主要提供商 质谱产品的增长速度也很迅速,由于蛋白质组学、基因测序研究的兴盛,质谱产品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其它的业务驱动力产品还有包括Microarrays(微阵列)等产品。   Instrument:随着收购的公司越来越多,安捷伦的规模和实力也越来越大,那么请您谈谈什么是安捷伦的核心竞争力?   Nicolas H. Roelofs博士:的确如此,安捷伦目前在生命科学、化学分析、电子测量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日渐增强,尤其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市场增长机会更为突出,而安捷伦也将继续加大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投入,继续收购新的公司。我认为安捷伦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以下三点:   (1)加大研发投入,创造顶尖技术,做技术的领导者。安捷伦的核心领域是色谱、质谱、光谱,我们在这些方面的研发投入比世界上其他任何生命科学公司都多,未来安捷伦仍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技术方面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2)以客户为中心,在技术支持服务方面大力投入。我们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坚固耐用、稳定可靠的产品,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众多的服务中心,例如安捷伦在中国的北京、上海、成都分别建有客户服务中心,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快速的订购及售后体验。   (3)持续不断地在世界范围内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与建立工厂,为客户提供性价比足够高的产品。目前,我们在上海浦东建有4条气相色谱生产线、在成都有一个手持仪器的生产基地,在德国研发制造液相色谱产品,在新加坡研发生产液相色谱/质谱产品,在美国生产质谱产品。   综上而言,安捷伦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概括为领先的分析技术、优质的服务支持与全球性的研发中心与生产工厂,还有雇佣和留住全球的杰出人才等。   Instrument:安捷伦收购瓦里安之后整合情况进行的如何?对于瓦里安已售出的产品将会做出哪些承诺?   Nicolas H. Roelofs博士:现在整合工作已经结束,并且整合得非常成功,团队建设工作也已圆满完成。瓦里安的加入为安捷伦生命科学部增添了NMR、X-射线等先进技术,而这些新技术的加入又使得我们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以使这些产品技术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去将所有的后续工作做好,为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所有客户提供更为专业的技术服务。   安捷伦对瓦里安售出的产品永远负完全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安装和维修。瓦里安公司是一家优秀的产品供应商,在亚洲及中国的口碑不错,但瓦里安之前的客户支持工作做得不是很到位,尤其是在中国。收购瓦里安之后,我们针对NMR的售后服务投入大量资源,增加了售后服务方面的工程师,给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所有客户给予了更多关注与重视。但是由于相关政策的限制,我们无法对一些十年前的老产品更换电路板等旧零配件,但是我们可以帮助中国客户升级他们的产品。   Instrument:现在很多公司不满足于仅仅出售产品给客户,都提出了“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工作流”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概念?   Nicolas H. Roelofs博士:事实上,安捷伦公司早在几十年前就已提出“工作流”这个概念。一般来说,对于一款仪器产品需要根据客户的体验进行改进,客户最需要的是数据和根据数据而获得相关的知识,而对于样品的检测过程比如液相色谱的压力大小却不是很关心,因此所有的仪器公司,特别是生命科学公司纷纷选择以“整体解决方案”或“工作流”的方式出售,使客户能过比较容易地取得从样品到知识,而客户也更乐意接受购买这种方式。   Instrument:在过去几年安捷伦中国团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您认为安捷伦中国团队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Nicolas H. Roelofs博士:首先,我们在中国招聘的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并且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培训他们。我经常会到中国参观旅行,在那里我看到中国员工很有活力,非常聪明,同时也很努力。另外,安捷伦公司提供了非常好的训练和提升机会,也制定了一套非常人性化的薪资与管理制度,确保各位员工的福利与个人发展。再者,我们在中国各地广招良才,比如我们也在西部招聘人才,并将会提供3-5年的培训,我相信等西部客户发展起来并需要人才的时候,安捷伦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储备,这应该也是我们的成功之道。   Instrument:最后,请谈谈安捷伦下一步重点发展的仪器和技术?   Nicolas H. Roelofs博士:安捷伦公司一直坚持做最好的技术,投入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资金,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综合当前的市场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规划,未来我们将会把原瓦里安的NMR与X-射线仪器的售后服务纳入安捷伦公司体系,并且利用3年的时间,将我们研发的NMR做到超过竞争对手,打开更大的市场。 采访现场 撰稿编辑:刘玉兰 审校:刘向东   附录:安捷伦科技高级副总裁兼生命科学业务集团总裁Nicolas H. Roelofs博士个人简介   Nick Roelofs先生现任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集团总裁。安捷伦生命科学业务集团致力于为生命科学领域,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疾病研究、药物开发等提供解决方案。Roelofs先生主要负责微阵列扫描、芯片实验室、质谱仪、生物信息学和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平台开发和市场推广。   Roelofs先生在生命科学和诊断学领域的研发、业务拓展以及管理方面有着19年的丰富经验。加入安捷伦之前,Roelofs先生曾任Bio-Rad公司集团运营官,负责蛋白质分离和分析、基因组学和食品科学等业务。在此之前,Roelofs先生是Stratagene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Roelofs先生在Nevada大学获得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位,并拥有Iowa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的硕士学位。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18500 名员工为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2010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54 亿美元。要了解更多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 浙江省仪器仪表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公布
    一、浙江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仪器仪表起步较晚,基础很差,到1958年才开始有了少数几家仪表企业,规模也很小。根据原省机械厅《浙江机械工业史》记载1984年全省机械系统仪表企业6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07亿元,实现利润0.62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第18位上升到第五位。在产品结构上,电能表和水表是两大支柱,两表及其配套配件企业共10家,工业总产值、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70%和6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以工业总产值计算:   以上20年时间,由10.48亿元发展到616.16亿元,提高了约58倍,应该说浙江仪表行业发展是快的、变化也是大的,浙江仪器仪表行业已进入全国三甲,成为全国仪器仪表大省之一。   2011年,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经济进入了调整期,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但许多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积极促进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推动,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依然取得了较好业绩,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   根据全国统计,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新标准)44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23.04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销售产值596.43亿元,同比增长19.47%,出口交货值134.97亿元,同比增长18.31%。根据省统计,全省规模以上仪器仪表行业(包括文化办公设备)利税总额89.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4.5%。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由上年各省市排名第二退回第三位。   二、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优势与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全行业的面貌有了根本变化,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虽有多种困难,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1.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作用显著2011年,根据50多家样本企业统计,产品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7 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企业10家,利润超亿元企业8家,出口交货值超亿元企业6家,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发挥了主导支住作用,其中中控科技、舜宇光学、聚光科技、宁波水表股份、宁波三星等企业还成了全国同行业的领军企业,还涌现了一批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水品提高,产品结构取得新进展   开发了一批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中高档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如中控科技自主研发的DCS,2011年再次中标广东茂名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再次签约河南心连心化肥公司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大化肥联合装置,突破百万吨级煤制大甲醇联合装置,签约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以及国内最大天然气液化   装置、国内单套最大规模已乙酸装置等。杭州和利时中标10万吨离子膜烧碱单元槽槽电压检测系统,签订两台66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DCS项目。国产控制系统进入大型工程,改变了大型工程配套系统长期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在全国实施智能电网推动下,一代电能表改型实行智能化。感应式、电子式电能表进入淘汰期,正泰仪表年内包括0.2s精密级三相智能表共16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产品向中高端提升,实现智能化,并构建了完整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供应链。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技术的油井多相流仪器已被宁波威瑞泰默赛突破并批量生产,被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国外壳牌等多家公司列为优秀供应商,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一次即下了50万美元订单。聚光科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在线分析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舜宇光学800万像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模组开发成功,一批高端光学仪器如三维影象测量仪等已进入市场,浙江是电能表和水表生产大省,电能表产量占全国60%左右。水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2011年电能表产量超千万台的有宁波三星(1278万台)、德力西仪表(1152 万台)、华立仪表(1002万台),居全国最前列。宁波水表股份水表产量670万台,居全国首位。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3.自主创新能力和条件进一步提高,多项产品获得奖励   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和机制。一批骨干企业都建立了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中控科技全体员工中,92%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7%为硕士和博士,全体员工中三分之一从事研发。聚光科技在全体员工中也有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还有许多是硕士和博士,也有200余人的研发团队。舜宇光学每年都引进100 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研发和生产部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创建一批国家级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如科技部在中控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部在嘉兴建立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长三角地区11家龙头企业、8所高等院校、6家研究院所为核心组成)。环保部在聚光科技建立国家环保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其中浙江省有中控科技、聚光科技两家入围,全国仪器仪表行业4家国家级创新企业中,浙江占两家,分别是中控科技和聚光科技。   2011年,又有多项产品获各级科技奖,其中主要的有中控科技的“以标准化为核心的自动化创新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聚光科技的“智能新型水质分析系统”获全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公司的“调整数码一体化速印机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产业化”、中控软件公司的“全流程建设、控制与优化技术在重大石化工程中的应用”和杭州和利时的“汽轮机数字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聚光科技手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获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科学仪器自主创新金奖。中控科技的“面向重大工程的联合控制系统”获浙江省科技一等奖。同时中控科技还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优秀奖。此外,聚光科技和杭州炬华还入选2011年福布斯潜力企业榜。   4.上市融资、合资合作、产业转移等继续推进   2011年又有两家企业上市。聚光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发展环保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宁波三星在上证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发展智能表、用电管理系统建设。   为了创新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企业,聚光科技以19465万元现金收购北京吉天,华立仪表出资4000万美元与美国埃斯朗成立合资公司,利用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线控制和通讯软件,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控科技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投资10亿元,建设中控北方研究生产基地。项目包括中控北方总部,中控天津研究院、节能减排、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机器人等新产业发展的生产和工程实施基地。舜宇光学为了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产业结构,正在河南信阳建设全球最大的光学冷加工基地,以后逐部将长三角、珠三角两地的光学冷加工也集中于信阳。   5.存在问题   除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外多数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全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创新型人才。产品结构上一般传统产品比重高,而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浙江仪器仪表行业小企业多,但大多小而不专不精,缺乏特色,缺乏抗风险能力,自动化现场仪表大多未能很好和控制系统企业结合并进入其产业链,成为固定的合作伙伴。与全国省市相比,企业销售规模、利润规模、人均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与先进省市相比都有相当差距。   三、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和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仪器仪表是实现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实施“两化”融合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基础和支撑,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物化法官”,是科技产业和前沿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范畴。当前,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了趋缓态势,但我国经济总的形势仍是好的,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指出:“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各项新建项目继续蓬勃开展,各行各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节能减排以及民生领域等,都对仪器仪表提出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仪器仪表行业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也应该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较快速发展。   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思路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各业技术改造和民生领域的需求,重点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软件系统、及传感器。改造提升传统仪器仪表。以两化融合为抓手,使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高端产品市场,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扶植大型集团和特色企业,大大增强国内外竞争优势。   具体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仪器仪表更新换代快,对高新技术敏感度高,因此对技术创新有着更迫切的要求。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要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根本出路在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2)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浙江仪器仪表主要是自动化仪表、光学仪器和供应用仪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热能表等)三个小行业主导。根据浙江实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水平,重点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应用领域,并继续在各领域重大项目的突破,保持优势地位。自动化现场仪表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进高档产品开发,满足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并要努力进入控制系统的产业链。软件和传感器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技术,发展潜力很大,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光学仪器要突破高端。镜头和模组等配件,继续推进名配角战略,保持优势,做大做强。要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电能表和水表等传统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向系统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组织结构上,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提高高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众多中小企业根据各自特点,扬长避短,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发挥特色,增强活力。通过整合和优化使行业组织格局更加协调合理。   (3)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行业中有一些企业,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发展很快,主要靠的是一支强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由于多种原因,全行业整体上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成了严重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持续较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积极培养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各种激励机制,为各种人才顺利成长能施展才华的环境氛围。尽快形成技术、管理、高技能三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经济全球化已进入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和高层次人才,合理利用外资。产品出口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电能表、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在国外市场又有竞争优势,更应大力去国外求发展。杭州海兴、华立仪表在国外建了多个电能表工厂和生产基地,开设了研发中心,成效显著,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很值得效仿。
  • 哈希公司喜获“2012环境企业竞争力大奖”
    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投资联盟、中国环境投资网主办的第六届中国环境产业大会于3月28日、29日在北京西郊宾馆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重塑环境产业的价值与竞争力为主题,围绕环境市场现阶段的发展与困惑,环境产业的未来与不确定性等议题,回顾了过去几十年环境产业兴盛之势,探讨未来中国的环境产业如何在服务市场需求的同时,塑造和树立良性竞争的规则和共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相关领导,哈希公司等环保企业400名代表共同出席了此次盛会。 本次大会隆重颁发了&ldquo 2012年度中国环境投资机构与环境企业竞争力大奖&rdquo 各奖项。哈希公司作为环境领域水质分析行业值得信赖的榜样和环保产业的中坚力量,引领着技术、商业模式的创新,勇于担当社会责任,在积极推进环境产业的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再次荣获&ldquo 2012环境企业竞争力大奖&rdquo 。 以下为获奖证书 更多详情请点击
  • 海能技术9月26日开启申购 望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学仪器服务商
    据北交所公告显示,9月26日,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能技术”)开始申购,申购代码:889100,发行价格:10.88元/股。日前,海能技术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网上路演在中国证券报中证网成功举行。海能技术董事长王志刚表示,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现有主业,紧抓实验分析仪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国产化推进的历史机遇,通过持续的研发创新、生产工艺的改进,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创新能力、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丰富产品结构,巩固和提高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公司打造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学仪器服务商。专注实验分析仪器业务海能技术是一家专业从事实验分析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为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提供分析仪器及方法的科学仪器服务商。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林水产、环境、第三方检测、化工、科研与教育等领域。海能技术副董事长、总经理张振方表示,公司产品具有技术、质量、品种、品牌、营销渠道等多重优势。技术方面,公司深耕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质量方面,公司建立了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保证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品种方面,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矩阵,能够满足不同领域下游客户复杂情况的检测分析需求,保证了对市场的产品覆盖;品牌方面,公司凭借丰富的产品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实力,打造了“海能”“新仪”“悟空”“G.A.S.”等国产分析仪器品牌;营销渠道方面,公司依托经验丰富的营销团队,通过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模式,在全国市场形成了良好的营销网络体系。张振方表示,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产品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等特点,所涉及的零部件品类繁多,关键部件和上游供应链的生产加工能力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基于此,公司采用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设立了机加工车间、模具注塑车间、SMT车间、钣金车间、表面处理车间和核心部件部,不断提升非标定制件的自产化率,减少对上游供应链的依赖,提升零部件的质量稳定性、供货及时性和研发效率,在提高产品可靠性的同时建立成本优势。”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目前拥有有机元素分析、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以及通用仪器四大系列产品。2019-2021年,上述四大系列产品总销售收入分别为1.77亿元、1.87亿元、2.21亿元,占各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1.84%、91.4%、91.44%。张振方表示,公司已在应用范围更广、技术含量更高的色谱仪器领域实现了突破,推出K2025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其关键性能参数、可靠性、稳定性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布局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两大系列产品,已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注重自主创新研发根据招股书,海能技术是一家技术驱动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注重通过自主研发创新为分析测试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工具与方法,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科学仪器服务商。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8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0.42%。2019-2021年,公司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水平,各期研发费用分别为2615.28万元、3154.02万元和3327.42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25%、15.01%和13.47%。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5月25日,海能技术及其子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以及软件著作权59项,已受理的发明专利申请41项。公司牵头或参与起草了包括“全(半)自动凯氏定氮仪”“微波消解装置”在内的6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和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1项。在研发方向上,张振方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未来公司一方面将持续进行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通过技术创新、工艺改进和前瞻性技术研究,推进现有产品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推出;另一方面将以解决用户根本性需求为目标,积极开发实验分析领域检验检测方案,利用公司丰富的产品平台,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的广度和深度。“目前,公司正在进行的主要研发项目包括有机物主元素分析仪开发及应用示范、传统酿造食品生产过程智能化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膳食纤维测定仪、K2025 Pro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GC-IMS)技术的应用开发和软件研发等项目。”业内人士表示,实验分析仪器行业是典型的高附加值、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多学科、多领域有机融合的行业,产品涉及传统的化学、机械、光谱、色谱、质谱等各类技术,还涉及精密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及智能化等多领域的核心技术,上述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带动了实验分析仪器行业发展,也铸就了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市场空间广阔财务数据显示,2019-2021年,海能技术营业收入分别为1.97亿元、2.1亿元、2.4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774.42万元、3176.29万元、5337.95万元。公司业绩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张振方表示,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下游用户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中,终端用户主要为政府单位、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企业及第三方检测公司等。下游用户具有较大差异性,对实验分析仪器行业的产品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等需求。随着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宽,用户需求的增长,以及仪器行业国产化趋势加速,公司所处的实验分析仪器赛道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投资者关注的未来业绩增长点,张振方回应说,上市后,公司将继续稳固发展实验室分析业务,在聚焦食品药品营养与安全的基础上,寻找G.A.S.产品新的市场增长点。“由于液相色谱仪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增长潜力大,公司将重点加大对高效液相色谱仪产品的营销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拓展液相色谱仪在生物制药、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液相色谱仪的市场占有率。”海能技术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宋晓东表示,在北交所上市是公司资本运作的新起点,公司将借力资本市场,坚持多品种、多品牌产业布局,持续提升公司研发创新能力,完善全产业链生产运营模式,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和公司运营管理效率,引领公司业绩快速增长。
  • 资源整合历史机遇期,益世科生物“双循环” 战略助力提升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全球竞争力
    这两年,生物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疫情中上游供应链价值凸显、港交所 18A 上市规则出台等众多因素驱动下,生命科学工具从隐形的行业卖水人,变成了聚光灯下的朝阳市场,已有数百亿资金涌入。对于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包含设备仪器、耗材和试剂等)近几年翻天覆地的变化,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 CEO 林向前有切身感受。林向前在生命科学市场扎根 20 余年,经历了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从起步到蓬勃发展的全周期,“市场已经迎来爆发期,规模成倍增长”,他评论道。不可否认,生命科学工具是当下动荡的市场中相对确定的一个板块,市场需求旺盛,现金流稳定。但是,当我们把观察的视角拉长,可以发现这也是一个市场高度分化的领域,细分领域众多,存在天花板不高,企业难以拓展边界,长期成长性不足的问题。可以预见,资源整合、出海将是未来趋势。益世科生物已在核心生命科学工具、辅助生殖相关医疗设备及耗材、制药生产设备及生物加工工具三大业务线上打造了独特优势,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完成 10 多亿人民币的A 轮融资,公司率先看到了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供应链出海的机会,提出了“双循环”战略。公司一面加大中国投资,推动生产本土化,响应进口替代,一面积极寻求行业整合机会,协同中国企业共同发展,增强中国企业国际影响力。近期,动脉网和益世科生物林向前进行了对话,试图剖析公司“双循环”战略的前瞻性,了解在全球生命科学工具发展机遇期,益世科生物如何构建“双循环”战略,利用其“平台型企业”的优势助力中国生命科学工具产业弯道超车。生命科学工具细分领域天花板低,资源整合是趋势2020 年 5 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首次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要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一方面修炼内功,加大进口替代,激励国内发展,一方面加大开放,拓展国际市场。2022 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论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双循环”已成为近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的发展现状,非常契合国家“双循环”发展的思路。首先,下游创新药、疫苗市场蓬勃发展,海外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增加,中低端生命科学工具的进口替代进程已经较为成熟,在一些细分板块竞争力迅速上升,但高端仪器、一次性耗材、试剂等领域还存在进口企业垄断现象,中国急需高端优质的生命科学工具。其次,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细分领域多,多数企业都是聚焦某个细分领域,小而美发展。但大部分细分领域天花板不高,无法支撑起上市公司。企业有急切的资源整合,以及出海需求。简单来说,结合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对内加快进口替代,对外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需求,中国市场存在着很大的资源整合机会,资源整合、出海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参考海外生命科学工具巨头的发展路径,赛默飞、丹纳赫都是早期通过频繁的并购、资源整合,不断补齐产品线,国际化发展,最终独步天下。遗憾的是,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行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尚且不具备实现资源整合、出海的平台能力。动脉网注意到,海外华人企业益世科生物拥有强大的国内外并购整合能力,与和国际接轨的益世科生物商业系统。益世科生物预计能够带领国内企业,让加入益世科生物大生态的公司,共同成长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巨头企业。现在,针对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出海的需求,益世科生物正在践行“双循环”战略。内外循环,加速国内优秀产品出海,引进海外前沿技术要明确的是,实现中国生命科学工具资源整合、出海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作为引领者。为什么益世科生物有能力成为主心骨?原因有三。一是强大的渠道能力,益世科生物 1978 年成立,服务已经覆盖超过 100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近30 个子公司,进行全球销售、市场营销并提供售后服务。二是全球客户认可度,益世科生物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根据灼识咨询的行业研究报告,2021 年,益世科生物的生物安全柜的销售收入全球第二。另外,公司在辅助生殖仪器领域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供应商,其中延时培养箱的销售收入全球前三。三是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和在中国市场的深厚沉淀,益世科生物是一家全球性企业,在全球业务运营、并购整合等方面积累了数十年经验。中国是益世科生物重要的主战场之一,目前,林向前已经举家搬迁到中国,长居上海,既能够灵活贴近中国市场的真实需求,又兼具全球视野。基于“双循环”战略,益世科生物正作为中国与海外的纽带,将海外的前沿产品引进来,让中国有竞争力的产品走出去。具体来说,在内循环上,益世科生物依托全球资源,不断引进海外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实现国产化。公司已经收购丹麦辅助生殖仪器软件公司 Evidence Solution,并将其整合到其辅助生殖医疗设备的产品线中。Evidence Solution 的软件系统可对辅助生殖治疗进行全过程监测,叠加到益世科生物现有产品可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管理,实现辅助生殖治疗全周期的智能化见证。同时,益世科生物正在加大中国本土团队规模,在苏州太仓已有 2 万平米的生产基地,目前还在加大投资,包括将其制药工具部门落地到中国,同时正在江苏苏州落地 9500 平米的工厂,生产细胞耗材、生物工艺上下游设备及生物工艺一次性耗材等,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大生命科学工具国产化,将优秀的产品提供给中国市场,加快高端产品国产化。在外循环方面,益世科生物为中国生命科学上游企业搭建了一个出海平台。例如,2021 年,公司完成了对东蕴医疗近千万美元的战略投资,通过整合双方资源,加快布局辅助生殖仪器、培养基及耗材等领域全面布局辅助生殖医疗器械领域,提供全流程的辅助生殖产品解决方案。此外,林向前还推出了“体内体外”循环战略,通过剥离出体外的生物医药孵化平台成功孵化了 Carmine、科镁信(Carcell)、科镁联(Cargene)、PairX Bio、Nuevocor 等多家创新药公司,实现了上下游联动。依托“双循环”、“体内体外”循环战略,正在提升中国生命科学产业在全球的影响力。红利期后,生命科学工具,将迈入资源整合阶段中国生命科学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首先是寂寂无名阶段,行业关注度不高,融资较为困难,人才也相对缺乏,有部分企业精耕细作,默默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领头羊。之后是随着中国生物技术发展如火如荼、进口替代浪潮轰轰烈烈,客户需求集中迸发,生命科学工具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红利。随着新冠催化剂效应递减,生物医药寒冬持续,生命科学工具将进入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一些细分领域的天花板越来越明显,企业发展受限,需要报团取暖,资源整合、出海成为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要素。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市场即将迎来资源整合的历史机遇期。接下来,益世科生物将继续践行“双循环”战略,与国内外企业广泛合作,打造生命科学工具行业生态,提升中国生命科学工具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
  • 提高竞争力!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中图仪器补齐国产精密测量短板
    新质生产力是随着科技进步、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知识经济的兴起,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生产力形态。在制造业产品和技术层面的新质生产力,不仅仅关注传统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更强调利用先进技术、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灵活化、个性化和高质量化,是制造业生产力的全面提升和新的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而创新可以带来更先进、更高效、更可靠的生产工具和装备,帮助企业改善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中图仪器在追求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从纳米到百米,全自主研发高质量几何量测量仪器设备,高强度研发补齐国产精密测量短板。在纳米显微测量领域,基于纳米传动与扫描技术、白光干涉与高精度3D重建技术、共聚焦测量等技术,显微测量仪能够对微小对象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测量和分析,引领精细化生产。特别在半导体制造等领域,能以0.1nm分辨率检测微小元件的尺寸、形状和表面特征,确保产品达到严格的质量标准。半导体制造IC晶圆磨划应用在国之重器领域,“工业测量皇冠上的明珠”——GTS激光跟踪仪,历时6年之久终于问世。它集合了激光干涉测距技术、光电探测技术、精密机械技术、计算机及控制技术、现代数值计算理论等各种先进技术,实现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并实时测量目标的空间三维坐标。大型装备的稳定运行和精准控制是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因素。而GTS激光跟踪仪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对飞机零部件及装配精度的测量,在高端制造中对运动机器人位置的精确标定,又或是在汽车制造中对车型的在线测量等大型装备的运动控制,是保障大型装备运行的智能守护者。显微测量仪和激光跟踪仪正成为各个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工具。通过将显微测量仪和激光跟踪仪的数据进行集成和分析,可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优化,从原材料的检测到产品的装配,再到最终的质量控制,它们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推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加速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我们有理由相信,显微测量仪和激光跟踪仪在未来将为制造业带来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开启了新时代生产力的进步,更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之一。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图仪器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基础,专注于精密测量检测技术的发展,为工业领域带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质量和更强的竞争力。
  •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
    4月20日,由中检集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在京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和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技术路线清晰,关键创新点突出,研究成果填补了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领域的空白,总体达到领先水平。   专家们对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题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检验认证行业实际,开发了“ICT-CAM评价模型”,首次建立了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提升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竞争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质检总局公布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稳中有升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 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稳中有升   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8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仍然保持了稳定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1.18,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0.19。   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发布的2008年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公报(详见2版)显示,我国制造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产品技术水平和符合性质量稳步提升。29个制造行业中,9个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产品产值达到了70%以上,11个行业超过了50%,全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的237类23400多种产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为84.5%,比2007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达到2500多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6.71%,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由2007年的0.90%提高到0.96%,新产品销售收入总额累计超过5万亿元,增长率达到25.50%。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平均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37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8.38%,与国外企业抗衡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29个制造业行业来看,21个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有所提升。质量竞争力指数处在较高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86.95,比2007年提高0.95 橡胶制品业84.97,提高0.6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83.90,提高0.98 通用设备制造业83.53,提高0.1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83.48,提高0.03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82.19,提高0.26 医药制造业81.33,提高0.04 化学纤维制造业81.31,提高0.08。   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造业来看,25个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增长。广东、江苏、北京、上海、天津、浙江的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5以上。质量竞争力指数在80以上的地区数量达到20个,比2007年增加了5个。东、中、西部区域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分别达到85.04、79.72、80.04,与2007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22、0.73、1.04,东部区域继续保持了质量竞争力指数的全国领跑地位,中部和西部区域质量竞争力明显增强。新疆、宁夏、青海、甘肃、贵州、内蒙古和广西等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质量竞争力指数连续3年保持稳步增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测算结果也暴露出,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并出现了一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连续下降。2005年以来,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的增速均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速,技术改造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从1.79%、1.54%、1.44%下滑到1.37%。2008年,全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也出现明显下降。农副食品加工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行业的微电子控制设备比重不足10%。   二是管理体系认证力度有所减弱。受一批中小企业倒闭关停、企业兼并重组等因素的影响,全国制造业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数量与2007年相比减少了近3万张,降幅达到14%。   三是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增幅下降。2008年,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为54223件,与2007年相比增幅明显下降,从上年的50.72%下降为27.7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8个行业的发明专利数出现下降。   四是部分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明显波动。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行业的质量竞争力指数出现下滑,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0.29、0.35、0.68、0.98和1.38。   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200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不利因素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在此关键时期,提高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不仅是扩内需、保增长的急切需要,而且是调结构、上水平的必然要求。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培育质量竞争优势日益成为我国参与全球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的经济合作与竞争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国家质检总局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发挥主体作用,推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