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行业潜规则

仪器信息网行业潜规则专题为您整合行业潜规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行业潜规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行业潜规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行业潜规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行业潜规则话题讨论。

行业潜规则相关的论坛

  • 【挑战潜规则一】想挑战你所在行业的潜规则吗?

    [size=4] 任何行业都有潜规则,比如三聚氰胺在乳品行业,就是潜规则,已经以奶精的名称添加了好多年了,要不去年出事,这一潜规则还会继续下去。 你所在的行业有潜规则吗?这些潜规则是否合理???如何对不合理的潜规则发出挑战? [/size]

  • 这一潜规则,光谱仪器行业有木有?

    有媒体报道称,家电产品机身上贴着的“中国能效标识”存在水分,一些企业为分一杯羹,不惜在能效标识上造假。“虚标能效等级”已经成为家电行业的潜规则。 “业内称虚标成家电行业潜规则 各项指标均可造假”。 “虚标”背后巨额利润是问题关键。 同样在追求利润的光谱仪器行业,这一潜规则,你认为有木有?

  • 行业潜规则大曝光!

    行业潜规则大曝光!

    前几天,有论坛资深版友曝光食品行业潜规则,临近保质期甚至过期的食品会低价卖给工厂作为原料,经过再加工摇身一变成为“新鲜出炉”的产品。[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4.gif[/img]其实,各行各业都会有自己的潜规则。[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3.gif[/img]作为曾经的检测行业人员,本官人深知其中的猫腻~比如有些机构检测项目的报价比耗材成本价还低,明显就是花钱买报告[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gif[/img]那么您所在的行业/企业都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大家一起来说说自己知道的行业/企业潜规则吧[img=,300,24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0/201810251435046630_4060_3299836_3.jpg!w300x244.jpg[/img]

  • 食品“早产”,行业潜规则?

    以前就听说过“早产”食品。这两天又有新闻报道说宝鸡出了“早产”月饼。8月4日分装的散月饼,包装上打印的生产日期是8月11日!难道,食品“早产”,是行业内的潜规则?其实大家都在做,区别是有没有被人发现,有没有被人揭穿?对于这些“早产儿”,你买到了会怎么做呢?

  • 检测行业潜规则 你遭遇了吗?

    各地电梯出问题后,有媒体对电梯维护和检测行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所谓的维保,培训都是走过场,给钱才是硬道理啊交钱就拿证,给钱检测就给过俨然成了行业潜规则再联想之前塑化剂刚出来时,财经记者拿着饮料样品去检测机构,检测机构因记者提供的样品系自己的客户生产,拒绝出报告的事情,看来这种情况实在是很普遍呐。对检测机构来说,要真正做到不管任何利益关系,只对样品本身负责,实在是件很难的事情哇。做检测的童鞋们,你们是否也遭遇此潜规则哇? 北京电梯检测行业潜规则调查http://www.eeo.com.cn/2011/0715/206421.shtml第三方检测机构拒绝为个人检验塑化剂出具报告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1/062900.shtml

  • 篡改生产日期是食品生产行业的潜规则吗

    蒙牛篡改生产日期也许只是被揭露了处理生产经理也只是找个个例篡改生产日期也许早就是食品生产行业的潜规则了,揭露不为人知的食品生产手段,你,都知道哪些呢?

  • 皇明爆料骗补是否折射检测行业“潜规则”?

    本月15日,皇明董事长黄鸣爆出日出东方联合江苏质检院骗取惠民节能补贴40亿,质疑江苏质检院5天出具300多份检测报告的可行性。日出东方和江苏质检同时做出回应,质检总局已经插手此事,这件事情讲如何发展?皇明的爆料企业联合质检进行骗补,是否折射检测行业与企业质检的关系,是否有“潜规则”的存在?您的看法是什么?在检测行业真有“潜规则”?

  • 论潜规则-8月主题

    上个月有版友jiligulu发帖--检测行业潜规则 你遭遇了吗?大家讨论热烈!这个月我们推出潜规则案例原创!把自己所经历的潜规则一一曝光。如有图片更具真实!不但把检测服务作到位,还要把环保事业作到位!积分奖励哦!快快行动吧!

  • 【转帖】行业潜规则

    包装日期非生产日期。刚买回一星期的超市新鲜鸡蛋,竟然臭了,蛋黄也散了,这是什么原因?昨天,市民许先生把自己的遭遇公布到网络论坛,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吃到“新鲜臭蛋”的市民还真不少。记者随后调查采访竟然发现了一个超市售卖鸡蛋的潜规则:包装日期比产蛋日期晚10天!

  • 【转帖】奶粉行业到底还有多少潜规则?(奶粉添加麦芽糊精又成“潜规则”)

    看到网上报道“多美滋奶粉麦芽糊精含量高”后,立即停止了婴儿喝多美滋奶粉,到底怎么回事?    “现在宝宝还只有1个多月,刚出院时,医院里一个女推销员送给了我一罐多美滋。”    今天下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0楼儿童保健科,医院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能明确答复添加麦芽糊精是否有害,“没进行过研究”。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理事刘泽伦则对记者说:“婴幼儿如摄入过量麦芽糊精,会有严重后果。”    媒体曝光 多美滋反击但未透露麦芽糊精含量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多美滋婴幼儿奶粉中麦芽糊精的添加量高达30%,可能对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报道一出,社会哗然。    近日,多美滋多次发表声明:麦芽糊精的使用比例是安全和有科学依据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常用的碳水化合物包括麦芽糊精,乳糖,白砂糖等……    但有网友发现,多美滋的几份声明中,并未公布具体的麦芽糊精含量的比例。    专家释疑:麦芽糊精不能超30%婴幼儿摄入过量有害    “多美滋又说,奶粉里放麦芽糊精是安全的,那到底怎么回事?”今天下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10楼儿童保健科,一位带宝宝来做体检的杨女士道出困惑。       但昨天下午,中国优生优育协会专家理事刘泽伦电话中释疑,婴幼儿一旦摄入过量麦芽糊精,会产生虚胖,还会严重影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其它营养物质的吸收。    至于网友一再关心的,麦芽糊精含量的比例问题。日前,乳业专家王丁棉公开表示,一般麦芽糊精的含量占奶粉比例的10%—15%,若超过30%,对其它营养素的配比就会不科学、不合理。    婴幼儿奶粉添加麦芽糊精成行业“潜规则”?    “从多美滋这个事件可看出,很多洋品牌钻了中国对此没有强制性规定的空子,奶粉中添加了麦芽糊精。”昨日,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国产品牌加入了麦芽糊精,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潜规则’。”

  • 【讨论】刘汉元力破三聚氰胺传言 饲料行业没有“潜规则”

    【讨论】刘汉元力破三聚氰胺传言 饲料行业没有“潜规则”

    [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1/200811251628_120393_1769204_3.jpg[/img][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1/200811251628_120394_1769204_3.jpg[/img][/center]■三聚氰胺之于食品问题引起高度关注,刘汉元澄清“潜规则”  ■通威从去年就开始强化对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违禁物质监测  继牛奶、鸡蛋等卷入三聚氰胺的旋涡后,饲料行业也被风声四起的传言卷入,三聚氰胺之于食品的安全问题引起高度关注。今年1-9月,中国饲料全行业产销量同比增长2.26%,但三季度后开始出现负增长,预计四季度仍将负增长。对“三聚氰胺添加成为饲料行业潜规则”的传言,昨(19)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对记者表示,中国饲料行业没有所谓的“潜规则”之说。

  • 【讨论】“注水肉”也有潜规则?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冯平指出,“注水肉”其实更是盛行已久的潜规则,危害远超“瘦肉精”。在“注水肉”里,可能添加了阿托品、矾水、卤水、工业色素和防腐剂等。注水使肉品易腐败变质,产生细菌毒素,还可能传播动物疫情。“注水肉”潜规则至少已盛行24年而难以根治。去年的三聚氰胺,今年瘦肉精事件,这些在业内只做不说的秘密,即行业潜规则愈演愈烈,吃进嘴的食物究竟还有多少是安全的?究竟还有多少潜规则没有曝光?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的《食品安全法》(6月1日起实施),这会成为挑战潜规则的一把利剑吗?

  • 阐述盐雾试验箱价格拒绝行业潜规则

    阐述盐雾试验箱价格拒绝行业潜规则

    [b]盐雾试验箱[/b]价格拒绝行业潜规则,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临近南京的安徽全椒、来安两县有一些宰牛作坊,采用给活牛注水的手法增加牛肉的重量,附近村民称,经常能听到牛的惨叫声。相关视频中显示,几头待宰的黄牛被拴在一个围栏上,而在这几头牛的鼻孔上,都插着一个塑料水管。因为被注入大量水分,其中两头牛因承受不住而跪倒在地。[align=center][img=,348,3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7/202107121520211435_4065_1037_3.jpg!w348x348.jpg[/img][/align]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周应恒表示,活牛注水是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注水的效率,而注水牛肉的价格一般相对较低,造成“劣币驱逐良币”,扰乱了市场秩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认为,应加大监管的力度,除掉所谓“潜规则”生存的土壤。朱毅说:“安全的食品是管出来的、检测出来的,也是买出来的。要尽量去有信誉的大商场买有信誉的牛肉,这比学会怎么拿纸贴肉(检测注水肉)靠谱的多。”  “盐雾试验箱价格”在环境试验设备行业,一直被客户所信赖,获得客户广泛的认可和信誉。购买“盐雾试验箱价格”您买的放心,用的更放心。

  • 【讨论】食品安全之潜规则篇(已加分)

    这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而且危害性剧增,一个奶粉事件让我们真正认识了潜规则,行业潜规则,记得一句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现在这句话都该改了,“三百六十行,行行潜规则”,平均下来基本是一天一个潜规则,每天一规则,锻炼中国人。那么,请各位想象一下,我们已经遭遇了多少潜规则,还有多少潜规则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发现"之潜规则篇。

  • 说说你参与招标过程中遭遇的“潜规则”

    近期与多位厂商负责人交流,发现抱怨颇多,突出的问题是招标过程中的“潜规则”。“潜规则”是行业毒瘤,会导致好的产品得不到订单,滥的产品大行其道,对行业造成极坏的影响。对于厂商来说,这样的招标,参加吧,人家早已内定,不参加显得你不重视……,怎么办?欢迎大家爆料招标过程中遭遇的潜规则,为净化这个行业做一点努力。

  • 泰国香米“掺水”是行业潜规则-1

    泰国香米“掺水”是行业潜规则-1 说泰国香米是米中的贵族一点也不过分。米色如茉莉花般纯白、晶莹,煮成的饭还带有一股特殊的“花香”,尽管售价比国产大米高出至少一倍,购买者仍络绎不绝。  可是,你吃到的泰国香米真“香”吗?日前,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商务处处长胡丽丽对媒体表示:“在中国分装的泰国香米,99%都是伪泰国香米。”对此,本报记者展开了一系列调查。“泰国香米”很多不香  记者在走访了北京家乐福双井店、华联超市新光天地店、京客隆超市百子湾店以及深圳山姆会员商店等大中型超市后发现,市面上宣称是“泰国香米”的产品还真不少。有些称自己的产品是“纯正泰国香米”、“泰国进口香米”、“泰国贵族香米”,也有些包装上写着“莲花香米”、“小香米”; 有些是“原装进口”、“原产地认证”,有些则标明是“国内分装”……虽说米粒都是泰国香米标志性的细长粒,价格落差却很大,以5公斤装的大米为例,便宜的一袋仅30元出头,贵的要卖到近百元。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购买者均表示,泰国香米“有股特殊的香味,煮饭特别香”、“虽然价格贵点,但还是值得的”。 而当记者问及挑选“泰国香米”的标准时,消费者们都表示,看到包装上有“泰国”、“香米”等字样,或是米为长粒的就可以买,“贵的和便宜的相比,可能是颗粒更整齐点,口味应该没什么区别。”  居住在深圳的罗先生从事泰国香米进口贸易已有近20年,他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以往,国内泰国香米的消费地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一带,北方人吃得很少。  但现在,泰国香米清香的口感被更多人喜爱,在全国各地的超市,都有了泰国香米的身影。并且,近几年来,泰国香米的品牌已经越来越多了,除了老牌的口口(Ko Ko)、金象、金轮、孟乍隆等,也有不少名字极其相似的新品牌,如金轮王、金泰轮、泰轮王等,想必消费者很难区分。” “不过,从价格上看,便宜的、贵的相差一倍多,这里面肯定是有水分的。”罗先生告诉记者,给泰国香米“注水”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在分装过程中造假  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泰国香米分原装进口和分装两种。原装就是香米在泰国进行加工包装,出口到中国,由中国经销商负责销售。分装则是国内企业将进口的大包装泰国香米分成小包装的产品再进行销售。 “比如有些米袋上标明的原产地泰国、产地中国,就表明是在国内分装的。原装的大米好区分,分装的泰国香米则难辨真伪。在分装环节,有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更多利润,掺杂了泰国产的其他大米,甚至直接混进国产大米,以次充好。”罗先生说,泰国除了出产茉莉香米外,出产的泰国白米也属于长粒米,但价格比香米低,掺在香米里一般人很难发觉,所以也有掺白米以次充好的。  一种是用国产长粒米直接冒充泰国香米  “这种掺水现象,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但是产品质量和安全一般没有问题,所以早成了业内潜规则。一袋有水分的泰国香米,能多赚十几二十元。”  罗先生告诉记者,还有一种情况是用国产长粒米直接冒充泰国香米,“把国产米运到香港转一圈,再运回广州深圳,就变成泰国香米了。”而最恶劣的方式就是直接造假,“将食用香精喷洒到白米上,使白米散发出浓郁的香味,冒充香米。”   真正泰国香米产量很少   “其实,我们了解一下真正泰国香米的产量和出口量就可以知道,现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泰国香米,大部分都是有水分的。”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员朱智伟说。

  • 检测机构又一潜规则!

    检测机构本来应该为百姓负责,可是整个检测行业有一潜规则就是不接个人送检。找官司都没有依据,只逼得放弃生命吧!

  • 【分享】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

    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近一个月来,记者与武汉市工商、质监部门联合跟踪调查,发现该市酒楼鲜榨果汁行业令人瞠目的“潜规则”——大部分鲜榨果汁实为兑入了十余种添加剂而炮制的“杂交产品”。(1月4日楚天都市报)笔者2个月前曾出差武汉,和新朋好友多次在饭店消费过鲜榨果汁(木瓜汁、玉米汁等),因为其价格都在50元/扎左右,所以一直都以为它们肯定是现榨的纯天然果汁。 看了这个报道,实在令人气愤,搞半天鲜榨果汁里面不仅掺水,更可恨地是还勾兑了十余种色素(柠檬黄、日落黄、诱惑红)、糖精、酸度调节剂、安赛蜜、香精、苯甲酸钠、等添加剂,水果味道都是人工合成的。无良商家的鲜榨果汁“潜规则”了多少消费者?这种杂交的鲜榨果汁是否有毒,和标准差距多远?谁能尽快告诉我们。众所周知,2008年的三鹿毒奶粉和三聚氰胺鸡蛋等问题食品震惊全国,政府曾三令五申加强食品安全。可这些丧了良心的酒楼、饭店竟致国家法规之不顾,仍然在食品中掺假使坏,蒙骗消费者。这不仅证明了马克思的名言:当资本的利润能达到100%,它就无所不为,敢于践踏人间的一切法律。而且也表明了我们的食品安全监管任重而道远,不能有丝毫的松懈。新春佳节日益临近,酒店餐饮消费也渐渐迎来高峰。武汉市工商、质监部门联合跟踪调查具有普遍意义和警示作用。武汉还有多少家酒楼、饭店的鲜榨果汁在“潜规则”消费者?全国其他城市又有多少家酒楼、饭店的鲜榨果汁在“潜规则”消费者?消费者不是万能鉴别专家,希望由纳税人供养的政府职能人员好好管一管,让我们过年吃得放心。(责任编辑:李清)http://star.news.sohu.com/20090105/n261567658.shtml

  • 【讨论】畅所欲言之潜规则

    [size=4]潜规则是一大害虫,对销售人员还是对采购人员,我想都不希望它的存在。有它的存在,销售的招标就像一个花瓶,摆设遮掩潜规则的存在;有它的存在,实验人员买不到自己喜欢的设备;有它的存在,蛀虫..........畅所欲言,披露你认为的采购潜规则,让销售、采购、实验人员都学习借鉴,销售能给客护提供最好产品,实验人员能用上自己喜欢的仪器。多一分诚信就少一分无奈。[/size]

  • 企业文化:变潜规则为显规则——转

    我觉得,阿里巴巴最值得借鉴的是其能够做到内外统一,首先外在的雇主品牌形象很好,树立的企业精神领袖马云,能够明确地传达出阿里巴巴的企业精神,同时对外定位与对内员工的管理思路是高度统一的,并根据外在形象建立了自己的内在制度。这也是大多数好雇主都具备的特质,即内外精神是一致的,比如谷歌、大众汽车、招商银行等,相反表里不一则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企业文化:变潜规则为显规则这实际上涉及一个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如何在内部管理中落地,很多企业都有一个创始人团队,在常年的摸爬滚打中形成了很多的潜规则,不论好坏,都是后来加入团队、没有经历过这一过程的成员所无法理解的,如何把这些潜规则变成行为规范,这一点非常困难。很多企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即便是很多跨国企业也不一定能完全做到,文化规则没有落地,执行的更多是流程规则。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发挥效力?这里面三个要素很重要,第一有赖于核心管理人员的意识,第二在于行业发展阶段影响,第三取决于业务模式影响,这三点决定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构架。因此,企业文化能否成为有效的管理工具是多重hr369.com因素的组合作用,并非单一强化所能完成的,以阿里巴巴为例,首先是身处一个很好的行业,互联网的精神就是不保守,勇于创新;然后还具备出色的领导人,其中不乏具备成熟跨国企业经验的职业经理人,这些都与企业的DNA相契合。而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上述的第二点和第三点因素已经确立下来就难以改变,因此只能是从管理层意识层面来进行转变。此外,需要认清的一点就是企业文化与外部环境存在着天然的矛盾,这也是企业在构建文化管理上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前者需要相对固化,因为这是企业的核心和DNA,需要稳定下来一些一脉相承的东西;但外界变化很快,员工需求、社会认知都在不断变化,这样就会产生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哪些是要保留下来的?哪些是要与时俱进的?这就需要企业做出权衡。比如一些传统企业强调的文化是勤奋刻苦,但是现在员工更关注的是尊重和发展,如果再以勤奋刻苦作为企业的灵魂就会出问题——员工对企业的期望值在不断变化,企业如何应对将决定管理效果。以阿里巴巴的薪酬福利方面为例,在企业发展早期,大家对期权方面会有相当的期待,但是随着企业渐入成熟期,这样的激励效果就可能受到影响,阿里巴巴就会针对新的形势做出应对,比如内部鼓励创业,做一些新型期权的安排,让员工不单在集团,还可以参与到分公司和子公司的业务创新中来提升自我价值。因此,要实现文化管理,把高层管理人员的想法很好地灌输下去,首先要自下而上地去体察员工需求,理解员工需求,满足员工需求,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至少要与员工沟通他的需求,否则员工只能是为钱打工。这几年我们做调研会发现,员工对工作的诉求正在发生变化,从简单的物质满足开始关注更多的精神回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如果能够覆盖到需求金字塔更多的层级,那么员工流失率就会更低。

  • 泰国香米“掺水”是行业潜规则-2

    泰国香米“掺水”是行业潜规则-2 泰国的稻田约1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2%。但由于受到土壤、气候、水源等因素的影响,在泰国可种植香米的地方极少,仅占泰国水稻耕种面积的6%。  另外,泰国香米种植地所处地势受到水源的影响,只能选择在雨季(6月—10月)种植,完全靠雨水浇灌成长,因此一年只能种植一季。这些因素都限制了泰国香米的产量。 “每年泰国香米的产量也只有300万吨左右。”泰国商业部外贸厅副厅长ITTIPOL CHANGLUM说,而这其中,每年只有约30万吨出口到中国,占总产量的1/10。  而在中国,市场上泰国香米的销量远大于此。西南最大的泰国香米经销商成都金熊公司副总经理罗宏介绍说,以重庆为例,他们公司一年代理销售的原装泰国香米销量在300吨左右。但据他们了解,泰国香米在重庆一年的销量却高达三五千吨,而重庆又没有其他分销商,假货比例可想而知!   泰国官员教你识香米   那么,真正的泰国香米到底什么样呢?   朱智伟介绍说,泰国香米的外观具有以下特点:1.外观为细长型,胚芽没有白点,整体呈半透明;2.粒形整齐一致,米粒平均长度不小于7毫米,平均宽度不小于3毫米;3.米色如茉莉花般纯白,晶莹剔透,并含有独特的潘丹叶香味。   泰国香米的含水量低于中国大米,其保质期可达2年,这决定了泰国香米不易变质和易于储存的特性,尤其在南方潮湿天气下更占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长粒米都是泰国香米。我们一般所吃的米分为籼米和粳米,其中,籼米颗粒细长,形似泰国香米,但口感却不相同。”  “大家所说的泰国香米,是泰国茉莉香米的简称”。胡丽丽表示,根据泰国政府2002年5月实施的最新香米标准,香米纯度应不低于92%。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买正宗的原装泰国香米,一定要认清三大标志。第一个标志,是由泰国商业部外贸厅所注册的绿色圆形标志。这是一个绿色的圆形图标,图标内有三条金黄色的稻穗,印着茉莉香米的英文“Thai Hom Mali Rice”字样;  第二是看条码,原装进口的泰国香米商标条形码开头标注为885,开头为69的则是国内分装;  第三,正宗香米包装上都有注明 “Product or Thailand”(泰国生产)的字样。由于国内分装无法掌控在分装过程中出现混装的情况,所以重新包装后不能使用此三个标志。 “此外,价格也是区分真假泰国香米的一个标志。”罗先生说,泰国香米产量本来就少,进口到中国价格更是不菲。  去年以来,由于泰国政治不稳定的因素,导致泰国香米的价格不断飙升,从一年前的500美金/吨上升到现在的1000美金/吨,也因此导致中国进口泰国香米量锐减,从去年的20多万吨减少到7万吨。  胡丽丽提醒说,目前,泰国香米成本价达人民币7元/公斤,在中国市场售价要10元/公斤以上,低于这个价格肯定是以次充好。

  • 洗涤用品添加荧光增白剂成行业潜规则?

    9成洗涤用品添加荧光增白剂   主因是使用替代物成本将增加两成   在洗衣液、洗衣粉中添加“荧光增白剂”可以说是行业内的“潜规则”,业内人士披露,洗涤业市场能做到不添加荧光增白剂的产品不足一成”。事实上,荧光增白剂并非不可替代,但众多企业为什么仍然不愿意放弃呢?主要原因还是钱。荧光增白剂和相应替代品的原料价差能达到5倍,不使用荧光增白剂的洗涤产品要想达到同样的增白效果,意味着成本将上升两成左右。  近来,有关荧光增白剂的安全问题争议不断,弄得消费者也是一头雾水。有的观点认为荧光增白剂有致癌危险,当荧光增白剂接触人体时,会随着毛孔进入体内,对人体皮肤、脏器、各系统产生严重危害。而有的企业则表示日化产品中微量使用荧光增白剂并不会对人体带来危害,更不会致癌,符合标准的荧光增白剂在洗涤用品中还会经过水的清洗,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地稀释后,并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记者在蓝岛、首航等多家超市看到,洗涤产品专卖区有立白、开米、威洁士等品牌的洗衣液,其中有些还特别注明能使衣物增白增艳。但不含荧光增白剂的只有一种产品。  “几乎所有的洗衣粉和大多数的洗衣液产品中,都添加有荧光增白剂,能做到不添加荧光增白剂的产品很少”,资深表面活性剂专家、北京星火晟表面活性剂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宋俭告诉记者,在国内液洗产品领域,厂家不愿意弃用荧光增白剂的主要原因还是为了利益。  宋俭举例说,荧光增白剂的原料价是4万元/吨,而相应安全的、同样效果的替代品的价格是20万元/吨,价格能相差5倍,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当然愿意选用便宜的原料。因此,不含荧光增白剂的洗衣液产品,如果要达到添加荧光增白剂同样的增白效果,至少售价要提升20%甚至一倍。

  • 【转帖】食品企业十大潜规则

    潜规则一:皮革“蛋白粉”皮革蛋白粉,一种以制革厂边角废料为原料、含铬量高、在我国目前允许用在动物饲料行业但使用中“饲喂不合理会引起鸡群中毒而造成大批死亡”的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的蛋白粉,被浙江晨园乳业主动添加在奶制品中。2009年4月24日,浙江金华通报了“晨园乳业”案件的查处情况,位于浙江兰溪的金华市晨园乳业有限公司,多批次牛奶中被检出一种名为“皮革水解蛋白粉”的物质,这种物质为可疑致癌物。皮革水解粉主要成分是皮革水解蛋白,主要来自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含有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被人体吸收可导致中毒,使关节疏松肿大,甚至造成儿童死亡。潜规则二:甲醛甲醛银鱼:用甲醛浸泡银鱼,可使银鱼数日不腐,色泽异常洁白透亮,韧性增强,极具“卖相”。温州工商分局检测中队已抽检33个批次的江蟹,均显示江蟹的蟹黄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甲醛。佛山顺德区大良街道检查组重点抽查蚬肉、九肚鱼、牛百叶、鹅肠等半成品和加工食品,现场抽取了11个样本,并立即送上食品安全监测车进行快速测试。发现4家档口包括两个蚬肉样品、一个牛百叶样品和一个九肚鱼样品不合格,均含有甲醛防腐剂。甲醛啤酒:添加甲醛已是国内啤酒行业公开的秘密。啤酒中为什么会有甲醛呢?由于啤酒是一种不稳定的胶体溶液,因此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浑浊沉淀现象而影响产品外观。如果在啤酒生产的糖化阶段添加甲醛,不仅可以抑制啤酒麦芽中多酚物质的氧化和溶出,使啤酒澄清透亮,还能大大缩短出酒的时间。因此,甲醛是作为稳定剂被名正言顺添加进去的。虽然国家对啤酒中甲醛的含量有明确的规定,但那只是最低的安全线,并不是完全没有危害。基于成本的考虑,中小啤酒厂还不会采用不添加甲醛的方式酿造,至于中小啤酒厂是否会本着对公众健康负责的态度去降低甲醛的含量,那就不得而知了。甲醛毕竟是有毒物质,从食品安全角度出发,最好是不添加。现在已有一些负责任的知名品牌啤酒厂家,放弃了啤酒添加甲醛酿造的工艺,建议大家选择知名品牌、不添加甲醛酿造的啤酒。潜规则三:溴酸盐 农药残留“溴酸盐”,一个不为消费者所熟悉,但饮用水行业却心知肚明的名词,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去年开始为矿泉水新标准征集意见,这个隐藏在中国饮用水行业中10余年的“秘密”开始浮出水面。由于国家的饮用水标准对菌落总数要求非常严格,限定在50cfu/ml,因此,在各个厂家大量使用臭氧进行杀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了溴酸盐这样一种副产物,而用臭氧消毒公共饮用水所产生的无机消毒副产物溴酸盐,是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的潜在致癌物。据农业植保部门调查:五个主要蔬菜种类按户次的调查统计,在叶菜上使用过高毒农药的种植户占32.8%。主要蔬菜品种为番茄、黄瓜、菜椒、豆角等。潜规则四:瘦肉精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加在猪饲料里供猪只长期食用;饲养成的猪只,体形健美,利润比较高。养殖户可以将瘦肉精拌入猪饲料中喂猪后,能使猪肉快速生长精肉。 猪在吃了瘦肉精之后,瘦肉精主要积蓄在猪肝、猪肺等处。如果不依照规定使用使得残余量过高,食用大量的猪肝、猪肺后——就算是熟食也一样,可能会立即出现恶心、头晕、肌肉颤抖、心悸、血压上升等中毒症状。潜规则五:苏丹红苏丹红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苏丹红属于化工染色剂,主要是用于石油、机油和其他的一些工业溶剂中,目的是使其增色,也用于鞋、地板等的增光。2006年11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发现标称神丹蛋产品检出苏丹红。自然饲养喂不出“红心”蛋,所以专家认为很可能与饲料添加剂有关。无论是鸭蛋还是鸡蛋,蛋黄颜色过深都有可能是添加了某种物质,即使不是苏丹红也可能是其他色素,鸡蛋、鸭蛋中检出“苏丹红”,最大的可能是在饲养鸡鸭的饲料里添加了有问题的添加剂。专家介绍,按照传统的自然饲养方式,给鸡鸭添加营养,不管喂多少虫子,也喂不出“红心”蛋来。

  • 【讨论】你对<<食品安全标准跟不上“潜规则”速度 监管“无据可依”>>有何看法?

    这条新闻所提的问题有何看法?食品安全标准跟不上“潜规则”速度 监管“无据可依”据了解,卫生部已公布了6批共64种非法添加物名单中,大部分公布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其余的还正在组织研究检测方法。江苏省工商局则提出:工商是唯一没有专业检测机构、没有监管食品专业技术人员的食品监管队伍,基层单位严重缺乏具备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人才和法定的检测手段。食品监管亟待走出“无据可依”困境  没有标准,检测无据可依;标准滞后,监管无据可查;标准“打架”,守法无所适从……在今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期间,一些地方及基层反映,食品安全监管亟须走出标准缺失和落后的困境。 标准制定跟不上行业“潜规则”的生成速度  本是用来衡量食品安全的“标准”,却成为掣肘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之一。  江苏省有关负责人在向检查组汇报情况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总体来说是健全的。但食品安全领域出现很多新情况,面对很多新物质,不知道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要禁止的。  南京的汇报材料指出:由于一些食品安全标准出台不及时、不统一,导致监管“无法可依、违法难究”,特别是因缺乏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方法,影响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  “目前食品生产行业使用的标准,总体上滞后于科技发展和行业‘潜规则’的生成速度。”张家港市市长姚林荣也如此直言。  还有一些地方提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着产品标准、卫生标准、行业标准之间的互相交叉、矛盾、冲突。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建议:更新和健全地方食品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关部门应尽快清理现行食品安全标准,切实改变标准老化、缺乏和不统一、不衔接问题,指导、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