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国家科技奖

仪器信息网国家科技奖专题为您整合国家科技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国家科技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国家科技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国家科技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国家科技奖话题讨论。

国家科技奖相关的资讯

  • 国家科技奖 今年新意多
    2016年国家科技奖共评选出2名最高奖获奖人、279个项目、5名外籍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在组织评审方面,让“推荐制”回归主线,通过完善评议方式,增强评审的公信力和透明度。虽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总数进一步减少,成果却毫不减色,既有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有致力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科技创新。那么,今年的国家科技奖又有哪些新看头?  巾帼不让须眉  女科学家成就斐然  最高科学技术奖首次授予女科学家屠呦呦,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15个项目由女性领导。此外,还包括第一次由女科学家挂帅的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项女科学家领衔的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个获奖团队中女性成员撑起“半边天”̷̷她们的研究成果,既有色彩斑斓的新型活性材料,也有我国首艘海洋无人测航艇,越来越多的女性科学家成为科技领域的领军者。  从跟跑到并跑领跑  标志性成果奠定世界影响力  从获奖成果,特别是高等级奖项的总体水平来看,我国在主要的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已占有一席之地,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电力、交通、冶金、先进制造等领域的技术突破,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增强了国际话语权,成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成功范例。  根深才能叶茂  基础研究迈入世界科技前沿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供给。近年来,我国在铁基超导、量子信息、拓扑绝缘体、超级计算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赵忠贤院士获最高科学技术奖,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发现的中微子振荡新模式也获得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在全球产生重要影响,我国基础研究已迈入世界科技前沿。  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科普读物摘科技进步二等奖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是一本大多数人都看得懂的科普读物。它所涉及的118个问题,都是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长期从事食品添加剂教学、科研工作的院士和专家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确定重点内容,解疑释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对促进食品安全,改善服务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众人划桨开大船  团队协作迸发创新活力  今年有3个创新团队获得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他们在能源清洁、小麦育种、消化系肿瘤等方面,经过20多年的持续稳定发展,建立了结构合理、搭配适当的创新队伍,取得一系列领先的创新成果。中国农科院种植资源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引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使我国一年两熟耕作制度下的小麦生产技术稳居世界领先水平,被国内外学术界誉为中国小麦科技创新中心。
  • 科技日报: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审更严了
    2月14日,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荣获殊荣。“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评奖不仅严格控制数量,还对项目的评审更加严格、更加规范,采取了强化推荐单位责任、增加公示内容和拓宽公示渠道、加强评审过程管理等新举措。”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据悉,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所有推荐项目和人选,经过形式审查、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网络评审和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等严格程序和层层筛选,由科技部核准后,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人选报国家主席签署,从25位推荐人选和1125项推荐项目中评选出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最终结果。   “国家科技奖励坚持少而精、高标准的原则,评审标准非常严格,并对获奖项目数量适当控制。”据邹大挺介绍,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近几年获奖项目都是300多项。2007年至2009年,每年获奖项目数量与当年的科技成果的比例达到1%以下,2010年比例为0.9%,至2011年则下降到0.88%。“获奖项目数量占比减少的趋势今后将更加明显。”   邹大挺说,除了数量严格控制,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选更加严格,如进一步强化推荐单位责任,要求各地方人民政府、国务院相关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推荐的项目及材料进行严格的审查把关,对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负责。2011年,全国118个推荐单位都按要求首次增设了正式推荐前的公示环节。   此外,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评审进一步规范评审管理,如项目答辩顺序首次采用随机抽取的做法,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评审中试行了视频答辩新模式等。   “2011年度我们加大了国家科技奖评审过程中的公开透明度,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邹大挺说,去年对受理和评审结果实行三次公示,并延长了公示时间,扩大公示渠道。去年首次尝试评审现场向媒体开放。项目公示内容在原来公布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和推荐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公示信息。自然科学奖增加公示主要完成人的贡献和代表性学术论文、论著 技术发明奖增加公示拥有授权的发明专利情况 科技进步奖增加公示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邹大挺还介绍,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异议处理程序,加强异议项目审查力度。2011年共进行了为期80天的受理公示和初评结果公示,其间共收到异议50件。按规定,对实名、匿名、冒名等不同类型异议进行处理,共处理异议32件,涉及30个项目,经过调查核实,其中14个项目通过了评审,对有问题的项目终止评审。
  • 聚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民生科技“唱主角”
    记者18日从国家科技奖励办获悉,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项目中,关乎民生的科技成果占多数,惠及民生的科技成果和服务大众的文化产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中农业领域项目获奖21项。   环境领域生态恢复项目获奖比例有所提高。科技进步奖环保领域授奖的4个项目中,涉及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有3项,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秸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的应用”,显示我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项目的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此外,涉及健康的医药领域获奖项目增多,如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等,克服了一系列难题。   特高压输电实现工程应用获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由国家电网公司等30家主要单位共同完成的“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18日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特高压交流输电代表国际高压输电的最高水平。上世纪60至90年代,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曾开展过试验研究,但未能形成成熟适用的技术和设备。”项目主要完成人、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说。   “我们的项目成果已实现工程应用,建成了1000千瓦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运4年以来累计输送电量419.25亿千瓦时。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他说。   民众普遍关注的高压输电线路周边电磁环境问题是项目团队关注的重点,经过一系列突破和创新,项目形成了特高压系统电磁环境控制技术,实现了特高压工程环境友好目标。   “我们在项目中对导线布置方案进行了特别研究,用8根导线替代以往的4根导线。”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部副主任陈维江说,“试验示范工程电磁环境实测值不仅满足国家环保要求,更优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   据介绍,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我国输变电行业长期跟随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被动局面,确立了在高压输电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在带动我国输变电装备制造业全面升级的同时,我国特高压输电设备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我国特高压标准电压已经成为国际标准。   我国跻身少数几个掌握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罗沙、顾瑞珍)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推荐的“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程应用”18日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项技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核心技术的国家。   “大力开发利用天然气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这个项目攻克了建国以来几代石油人努力探索的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项目第一完成人、中国石化集团副总经理曹耀峰说。   2003年,中国石化在四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我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告含硫气田——普光气田,但气田开发建设工作却遇到了腐蚀防护技术、高含硫气田安全控制等难题。尤其是气田硫化氢浓度高,人员一吸毙命,是制约高含硫气田开发的世界级难题。   “我们的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程应用技术,就是主要在普光气田开发建设实践中探索形成的。”曹耀峰说,“我们用‘零缺陷、零容忍’的管控理念为安全开发建立安全‘门闩’,普光气田开发建设的几年间,钻井施工、投产作业零事故,天然气集输站场、管道、净化厂泄漏监测准确率100%。”   普光气田生产的天然气为70多个城市提供了优质清洁能源,特大型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含硫天然气的开发步伐,为盘活国内更多的高含硫天然气储量开辟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径。   “到‘十二五’末,我国高含硫气田生产能力将达每年270亿立方米,占到我国天然气产量的五分之一。”曹耀峰说。   破茧成蝶 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余晓洁、顾瑞珍)凭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金川集团和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8日喜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今年国家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66%。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相互支撑、系统创新、产学研用互动的格局不断加强。”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说。   长期以来,经济与科技“两张皮”是阻碍中国经济依靠创新驱动的痼疾。“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句话自上个世纪反复强调了多年,尚没有真正成为现实。一方面企业自身没有强大的研发队伍,难以高效组织集成开发。另一方面企业习惯于引进国外高新技术。   为扭转这种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研发经费要占GDP2.2%的目标。此外,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要从目前的约1%提高到1.5%。   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和成效设备及工程应用”、中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特大型超深高含硫气田安全高效开发技术及工业化应用”获得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长长的榜单上,不乏大型企业“摘金夺银”。期待2013年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上榜,期待更多中国企业,无论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早日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3个创新团队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记者 罗沙)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等3个创新团队18日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记者了解到,创新团队已是我国科学研究组织的主要形式,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二军医大学肝癌临床与基础集成化研究创新团队起始于1958年,以提高肝癌综合诊治疗效及探讨重要分子机制的集成化研究为目标,强化协同创新和集成攻关,解决了肝癌诊疗中的一系列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极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生存率。   同样获奖的国防科技大学高性能计算创新团队是一支既能在学术上参与国际竞争,又能在国家重大工程中驾驭复杂系统研制的团队。他们先后研制出银河、天河系列高性能计算机,其中赫赫有名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使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研制综合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在创新团队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重要力量的同时,跨国交流与合作也已成为我国科技创新活动的常态。本次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来自4个国家的5名专家荣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来自美国的理查德杰尔教授是著名物理化学家和分析化学家,他的同胞朗尼汤普森教授是著名冰川环境和古气候学家,来自丹麦的弗莱明贝森巴赫教授在物理、化学、纳米科技等多个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来自日本的黑川真一是国际知名粒子加速器专家,来自加拿大的费立鹏教授是著名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家,他们都为我国科技发展、人才培养以及国际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闻背景:我国五大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18日在京举行,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郑哲敏院士和王小谟院士摘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奖金500万元。   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作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公民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者外国组织。   以上奖项每年评审一次。
  • 科技部:国家科技奖将强化全流程监督 提高公信力
    北京6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科技部负责人今天(18日)透露,2013年国家科技奖评奖将强化全流程监督制度,提高奖励公信力,同时将在奖励数量上继续&ldquo 做减法&rdquo 。   2013年的国家科技奖初评工作集中在6月份进行。在18号举行的国家科技奖初评媒体开放日活动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介绍,此次评奖工作将严格执行评审制度,并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的公开监督。   陈志敏:对报奖人员、科技奖励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行为进行规范,强调工作记录,接受全程监督,如有违规行为将按规定严肃处理并计入信用档案。   今年的国家科技奖评审工作除了企业创新组以外,所有的会议都是在一天之内完成。   陈志敏:投票不过夜,实行高效和尽量减少干扰,&ldquo 不过夜&rdquo 最主要的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评委到这儿来了开会,有一些申报的单位就来看,知道有哪些评委后晚上就打电话,当然我们相信评委是公平公开公正的,做得是不错。但是为了给评委减轻压力呢,我们就在下午就弄完了,这样的话打电话也没用了。
  •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初评 1131个项目入围
    6月11日消息 2011年度中国国家科技奖评选进入初评阶段。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1131个项目入围。今年国家科技奖获奖数目仍将按照往年标准实行,获奖总数将保持在400项以下。个人奖方面,今年共推荐最高科学技术奖侯选人11人,最终获得者将不超过2人。   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有怎样的制度设计?2011年度推荐和评审工作进展如何?怎样最大限度保证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6月11日,奖励办主任邹大挺就上述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118个推荐单位均进行公示   记者: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实行推荐制,在“把好推荐关”方面2011年有哪些新举措?   邹大挺:我们明确推荐单位和推荐专家是推荐项目(人)真实性的第一责任主体。各推荐单位必须建立推荐公示制度,加强审查把关。   国家科技奖有两种推荐方式,一是由省市、国务院部门和解放军各总部,以及经科技部认定的学会、协会等单位推荐 二是由历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或3名以上院士联名推荐。在原有的推荐单位、专家对报奖材料真实性进行审查的基础上,2011年增加了推荐公示和推荐单位的推荐材料报经省部级领导机关或主管领导、法人代表审批两方面工作。   今年118个推荐单位,推荐前全部进行了推荐公示。   ■今年评审工作正处于初评阶段   记者:截至目前,2011年度的评审工作进展如何?   邹大挺:今年的评审工作正处于初评阶段。共受理推荐最高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人选25人,三大奖项目1151项。经填写材料的合规性审查,发现有20个推荐项目因成果完成不满三年、重复报奖等原因,未通过形式审查,不予受理。3月22日,奖励办对正式受理的国家三大奖项目进行了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根据奖种特点增加公告内容。在原来只公布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自然科学奖增加主要学术代表作、主要完成人贡献,技术发明奖增加拥有授权的知识产权情况,科技进步奖增加项目推广应用情况。   ■对学术造假零容忍   记者:奖励办如何对待学术造假?如何处理异议?   邹大挺:奖励办对学术造假零容忍,查实存在学术造假的,最高惩罚就是取消评审资格。对于已经得奖的,不管今年得的奖,还是十年前得的奖,只要有证据表明确实造假就会被无限期追究。   奖励办将进一步探讨加强国家科技奖励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办法,研究国家科技奖励宏观政策层面的问题。如国家科技奖励的数量布局和指标分配办法、评审专家队伍基础建设、科学合理设立评审组和遴选专家机制等。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意见,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时机成熟时,会及时向社会通报。   ■严防评委名单泄露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主任邹大挺还透露,今年采取五大措施,严防评委名单泄露,最大限度保证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这五项措施一是实行专人管理,评审阶段封存工作人员个人移动电话。二是压缩评委通知时间,确定并通知评委开会的时间从10天缩短为5天。三是报到由专人负责,试点评委代码报到制度,评委签到表里只登记唯一代码,不登记姓名。四是评委手机会议时段实行集中管理,会场屏蔽手机信号。五是增加评委与工作人员的相互评价机制。   根据199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个奖种。每年评审一次。   目前,国家科技奖有120余个推荐机构,4万多名评审专家。
  •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举行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颁发了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是我国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阅。各大奖项的归属,也成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大会11日上午10时在人民大会堂的万人大礼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及全体政治局常委将出席大会并为获奖的科学家们颁奖。   胡锦涛主席还将亲自为获得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将者颁发奖状和奖金。   相关新闻:   谷超豪、孙家栋获09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发布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公布   2009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名单公布   早在50多年前,我国就建立起了国家科技奖励制度。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这些变化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国家对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越来越重视。   目前中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国家最高科技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而且获奖者必须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 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 专家解读国家科技奖:我国基础研究尚不足
    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2月14日揭晓。15日,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为我们解读今年的国家科技奖。   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成果突出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国家科技奖每年评选一次,分五大类: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其中最高科技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奖励个人的,其余三类是奖励项目的。   据介绍,2011年度国家科技奖共奖励了374个项目,包括自然科学二等奖36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3项,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二等奖262项。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374个获奖项目中,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环保、民生、能源等六大领域的成果尤其突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他举例说,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近5年累计推广1.37亿亩,增收玉米68.78亿公斤,为玉米连续7年增产做出重大贡献。   12年8次空缺,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宁缺毋滥”   对于公众关注的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这位负责人说,自然科学奖是严格按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进行评选的。《条例》明确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公民。   “所谓的 ‘重大科学发现’,应当具备三个条件: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他说,一等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必须是得到国际认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必须要获得评审委员会2/3以上的选票,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慎之又慎,宁缺毋滥,差一票都不成。”   按照这样的原则,在过去12年的国家科技奖评选中,共评出“《中国植物志》”等4次自然科学一等奖,有8次空缺。   重大原创性成果需长期积累,不可急功近利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2年来8次空缺,说明我国基础研究与国际一流水平还有一定差距。”该负责人说。   他认为,国际认可的重大原创性成果的取得,是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和长期积累的,不可能急功近利。   “我们也不能因为一等奖空缺而悲观失望。”这位负责人认为,随着我国对基础研究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在低温超导、基因、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了一些苗头性的可喜成果,许多研究课题正由跟踪向领先转变。   “在近3年的国家科技奖中,自然科学二等奖的数量逐年增加,由2009年度的27项增加到2010年度的30项、2011年度的36项,这就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这位负责人说。
  • 国家最高科技奖不能总是“老人奖”
    2月14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著名建筑与城乡规划学家吴良镛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记者统计发现,从获奖时的年龄来看,自2000年创立“国家最高科技奖”至今,20位获奖人中,得奖时年龄超过80岁的有15人,占总获奖人数的75%。(法制晚报2月14日)   无论是将“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学习、探索和进取”作为信念的谢家麟,还是将“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作为追求的吴良镛,他们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可谓实至名归。作为国家科技界的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技奖不只是500万的奖金,也不只是一座奖杯,更是一种荣誉。   我们当然要有理由为谢家麟、吴良镛先生的当选庆祝喝彩。但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那就是2011年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依然是白发苍苍。因为获奖的两位老人都已年过九十,谢家麟先生92岁,吴良镛先生90岁。我并非怀疑谢家麟、吴良镛先生的能力,因为谢家麟先生、吴良镛先生对科学的贡献有目共睹。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老龄化无非有两点原因,一是相比于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水平更胜一筹,也更有获奖的资格。二是中青年科学家中还没有人能超越前辈,独树一帜,异军突起。饶有意味的是,目前我国45岁以下的中青年科技人员,已占队伍总人数的80%,也就是说我们80%这么大的人群也没有产生一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幸还是不幸?   2007年,90岁高龄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莱昂尼德赫维奇曾幽默地说,“我还以为我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于诺贝尔奖来说,我已经太老了。不过这笔奖金对一个退休老人的确不无裨益”。对于谢家麟和吴良镛先生而言,50万的个人奖金也不算什么,但他们却不得不继续自己的科学研究和规划设计,因为就目前而言,还没有谁有能力继承他们的衣钵。   我们希望谢家麟、吴良镛这样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获奖,但更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科技工作者摘取中国科技界的这顶桂冠。
  • 53个化学化工项目获国家科技奖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名单中通用类项目共有246项,化学化工类项目53项,约占获奖总数的22%。其中,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著名物理化学家张存浩院士和著名核物理学家程开甲院士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   在本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化学化工领域获奖成果数量平稳增长,共有19个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4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0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化工行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在稳步提升,行业科技创新更加注重产学研结合,侧重于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实现重点难点的技术突破。   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被认为是原始创新能力的有力体现。2013年度化学化工领域在这两个类别中的获奖数量达到33项,为历史之最,表明我国化学工业原始创新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高分子复合材料微加工制备及其物理与化学问题等19个化学化工类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绝大多数获奖项目都在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为化学工业的基础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新型甲醇羰基化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工业应用等14个化学化工类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再次出现了化工科技项目的身影。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的罗布泊盐湖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开发项目,开创性地采用分散兑卤和低镁饱和卤水代替淡水分解光卤石,攻克了生产硫酸钾必需的氯化钾和软钾镁矾两种原料难题,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共授权国家专利18项。目前该项目已建成120万吨/年硫酸钾厂,单厂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产能占世界总量26%以上,国内市场占有率78%以上,不仅缓解了我国钾肥供需矛盾,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在国际钾肥市场的话语权。由中国石油(7.56, 0.01, 0.13%)等企业完成的海上油田超大型平台浮托技术创建及应用和金发科技(5.10, -0.10,-1.92%)股份公司开发的基于先进聚合物材料自主创新的创新体系工程等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张存浩、程开甲两位院士。美国科学家王中林等8名外国专家获本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中国科技大学的&ldquo 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rdquo 问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填补了连续3年该奖项的空缺。
  • 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开始推荐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09年12月31日在其网站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系统,包括最高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科学技术合作奖等各奖项的推荐书,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系统使用手册》等内容。  详情请见: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系统
  • 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成果五大盘点
    昨日,2009年度国家科技奖的各大奖项在北京颁发。对获奖成果进行梳理盘点,通过五个“关键词”,不难看出中国科技奖发展走向。   1 创新:科技奖项青睐“自主创新”   从本次获奖成果看,在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服务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自主创新”项目成为各奖项青睐对象。   2009年是企业技术创新工程组设立的第二年,7个创新型企业获得奖励 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参与完成项目的比例达到27.1%。   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单项奖和企业奖的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认为,自2008年开始增设的“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奖”进一步鼓励了企业从战略层面实施创新。该奖项是“国家对企业创新行为给予的最高褒奖”,获得奖励是国家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肯定,也为相关其他企业的自主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思路。   2 民生:动车组高速转向架获头奖   统计表明,促进民生的获奖成果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项目的比例达17.6%,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在改善民生、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完成的“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创建了两种神经病理性痛实验模型,为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减少病痛折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3 环保:节能减排获奖成果占11.3%   数据显示,节能减排领域的获奖成果数量占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获奖成果数量的11.3%。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励的政策导向作用不断强化,企业更加注重新能源、节能减排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助推科学发展。   已成功地应用在三峡工程右岸、龙滩等电站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完成的“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突破及工程应用”成果,此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在水轮机转轮稳定性和巨型全空冷水轮发电机冷却两大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最大等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是国内外水电建设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 基础:四代科学家编植物志获奖   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从这次评奖结果看,我国科学技术领域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本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授予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钱崇澍等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成果。《中国植物志》的编研经过四代科学家历经四十五年完成。全书共5000多万字,总计80卷126册,包括9080幅图版 采集和查阅植物标本1700余万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陈心启教授说,“植物是国家的重要自然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之一”,《中国植物志》的编研,是我国植物学发展的基石,为了解我国野生植物的生存状态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5 年轻:六成获奖者年龄45岁以下   数据显示,中青年人才正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三大奖完成人中,4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58.3%。   1965年出生的陈志明此次凭借“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自适应与多尺度计算方法”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现在已是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所长、科学与工程计算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高性能科学计算研究”首席科学家,中国计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我们还年轻,这意味着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我们还可以继续努力,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陈志明说。
  • 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科技报告工作启动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呈交科技报告工作的说明   一、背景及有关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快建立统一的科技报告制度,科技部自2013年开始在国家科技计划中开展科技报告工作(包括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重大专项、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并印发了《国家科技计划科技报告管理办法》(国科发计〔2013〕613号)。2014年8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关于加快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43号)。国家科技奖励参照上述意见、办法开展科技报告工作。   为促进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国家科技奖励从两个方面开展科技报告工作。   一是,开展奖励科技报告试点。自2013年度开始,要求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ldquo 科技报告申报&rdquo 栏目,根据模板格式,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在线修改、补充并呈交奖励科技报告。2013年度奖励科技报告呈交情况,可登陆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http://www.nstrs.org.cn/)查阅。   二是,建立激励科技人员呈交科技报告的政策导向。自2014年开始,将科技报告呈交情况作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的一项参考内容,并逐步将呈交科技报告作为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推荐国家科技奖励的必要条件。为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中,增加了&ldquo 已呈交科技报告编号&rdquo 栏目。   二、2014年度呈交奖励科技报告的要求   1.规定: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中,除专用项目外,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必须呈交奖励科技报告(其中,在&ldquo 已呈交科技报告编号&rdquo 栏目中填写了计划类科技报告编号的,自愿呈交奖励科技报告)。鼓励非财政性资金资助的项目呈交奖励科技报告。   2.登录网址及时间要求:接到我办短信通知的获奖人(指第一完成人),请抓紧登录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http://program.most.gov.cn/)填报奖励科技报告,并于2014年12月19日前提交。接到我办短信通知的推荐单位,请协助做好通知、催交工作。   3.登录办法:登录用户名及密码,由第一完成人所在完成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或第一完成单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科研部门分配。完成单位科研部门以单位管理员用户登录,为第一完成人分配用户名及密码。   未在科技部信息中心注册备案的单位,请及时与申报系统技术咨询电话联系。   三、联系方式   填报过程中如有问题需要咨询,请与我办联系。   联系人:王谋勇(成果管理处)   联系电话:010-68598043,68511853   申报系统技术咨询:010-88659000(科技部信息中心)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4年11月15日
  •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五大看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   在1月18日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名单中,一等奖再次空缺,二等奖41项。据记者统计,该奖项自2000年以来13年中,一等奖已经9次出现空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说,国家自然科学奖推荐项目水平普遍提高,今年获奖数量有所增加,自然科学奖较2011年增加5项,增幅13 . 9 %。   生命科学、物理天文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如“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项目以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农业生产领域的迫切需求,开展了水稻耐盐、产量等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研究,为作物分子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低维纳米功能材料与器件原理的物理力学研究”针对碳、氮化硼纳米结构与功能纳米线等低维纳米材料体系中这些根本性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研究,形成了功能纳米结构力—电—热耦合的物理力学理论体系和基础,在碳纳米材料和系统的能量耗散和层间作用、碳纳米管力学行为的微结构效应、准一维纳米结构的力电热耦合特性与纳致动原理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和重要科学发现。   三大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7岁   1月18日,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揭晓,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为47岁,35 岁以下的约占10.8% , 36—55 岁的约占75.5%,56 岁以上的约占13.6%,完成人梯次和年龄结构更加优化。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今年项目完成人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其中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到44.2%,归国人员占37%。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56.1%。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   生态恢复和健康医药获奖项目增多   在1月18日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获奖目录上,记者发现,环境领域生态恢复项目获奖比例有所提高,涉及健康的医药领域项目也有所增加。   在科技进步奖环保领域授奖的4个项目中,涉及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有 3 项,如“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桔秆清洁制浆及其废液肥料资源化利用新技术”,“超低甲醛释放农林剩余物人造板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这些项目成果显示我国环保领域生态保护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此外,涉及健康的医药领域获奖项目如“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前列腺癌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等解决了一系列医学难题。   科技进步奖企业参与完成项目占6成   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66%,表明企业对科技创新更加重视,产学研用的联系与互动不断加强。今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表示。   “复杂难处理镍钻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水平井钻完井多段压裂增产关键技术及规模化工业应用”、“重型高速柴油发动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等项目都是由企业牵头完成。此外,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中核集团先进核能技术创新工程”荣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西部边远省份推荐项目特色明显   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中,西部和边远省份推荐项目特色更加明显,授予一等奖以上的高等级通用项目共 17 项,其中西部和边远省份4项,占23.5%,较往年明显增加。   此外,港澳地区参与热情持续高涨。由港澳地区的单位独立、牵头或参与完成的项目有14项,占5.3%。获奖项目包括“低纬高原地区天然药物资源野外调查与研究开发”、“肿瘤血管生成机制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疗中的应用”、“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等。
  • 盘点“十一五”仪器“国家科技奖”
    盘点“十一五”国家科技奖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十一五”是我国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第一个五年。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全面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设备技术创新能力及科技水平,科技部“十一五”期间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若干重要科学仪器设备关键部件研制与开发”项目。   科技部在“九五”、“十五”、“十一五”连续3次出台了科学仪器发展的五年规划,并且在三个五年计划中,都将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工作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原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十一五”前3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拨经费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是“十五”期间的3倍多;在支持内容上,已从中档科学仪器向技术密集的中高档科学仪器转移,如对超高压电镜、核磁波谱仪、光钟等重大精密科学仪器给予大力支持。   在此,仪器信息网编辑人员拟通过统计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的统计,希望帮助读者从一个侧面了解“十一五”期间我国科学仪器的研制及相关检测技术研究情况。 更多国家科学技术奖信息请点击:盘点“十一五”国家科学技术奖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为奖励在科技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我国专门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   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从奖励数量看,国家科学技术奖从改革前的每年800多项下降到每年约300项,省部级科技奖从改革前的12000余项减少到5500余项,社会力量设奖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   现在,仪器信息网编辑将对“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分别对以科研院所、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以及企业参与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进行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共有10人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为1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共18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共993项。其中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总计60项。具体获奖情况是: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所有获奖项目中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开发的获奖项目共有1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 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技术进步奖9项 200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0项、国家技术发明奖4项、国家技术进步奖4项 200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技术进步奖5项 201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国家技术进步奖7项。以下是“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仪器研制与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具体统计情况。   “十一五”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其中有关仪器研制、检测技术的获奖项目统计   “十一五”期间国家科学技术奖有关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科研院所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十一五”期间以科研院所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共19项。其中中科院负责完成的获奖项目数量最多,共有8项。如果追溯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历史,中科院研制仪器的工作起步很早。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国家支持的科学仪器攻关计划中,中科院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项目约占项目总数的1/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支持的项目中,中科院承担的项目约占30%左右。1993年,国家财政部在国家财政依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中科院就设立了仪器设备专项资金,5年内支持中科院7亿元人民币的科学仪器更新经费。至2000年中科院设立的科学仪器专项资金,共支持研制和改造科研项目总数达400余项,支持经费总额约为1.5亿元。到2006年底,中科院科学仪器自主研制项目从最初的每年8项增长到每年40多项,累计总投入约3.7亿元,平均项目支持强度超过200万元。   此外,中国计量院也完成了4项仪器研制项目,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科研经费的大幅增加,在研项目数量逐年递增,优秀成果不断涌现。2009年在研课题数量为339项,约为“十五”期间科研课题数量的总和,涉及经费5.53亿元。2009年计划鉴定验收课题为149项。“十一五”前3年,鉴定验收的各类科技成果300余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的科技论文950余篇,申请专利34项。   表1:科研院所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注: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统计。   高校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与科研院所相比,高校具有学科综合、人才集中等优势,高校科学研究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领域原始性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十一五”期间,以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仪器研制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共有35项。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分别有多项成果获奖。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超精密特种形状测量技术与装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当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唯一的一个获奖项目。   表2:高校研发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统计   注:多个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统计。   企业参与研发的仪器及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十一五”期间,企业科技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通过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企业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支出5802亿元中,企业支出份额已超过70%。近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三分之二的项目由企业牵头或参与完成。2010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科技进步奖(通用项目)中,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占68.2%,而且中小型科技企业参与完成的项目达到了28%,这表明企业对科技创新更加重视,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企业参与的仪器研制项目共有11项,检测技术开发项目共有8项。以下是具体统计情况。 表3:企业参与研发的仪器研制获奖项目 表4:企业参与研发的检测技术获奖项目   展望“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研制情况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学上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我国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科技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继续推进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科技计划,大力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和技术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要将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作为“十二五”时期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幅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建立健全企业主导技术研发的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协作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共同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企业和产业素质,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保护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另外,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高我国科学仪器设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我装备水平,中央财政特别设立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研发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进行已有重大科学仪器设备(装置)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开发、开发重要通用科学仪器设备(含核心基础器件)以及其他重要的科学仪器。
  • 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受理项目名单公布
    2014年3月3日,科技部网站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同时公布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受理项目名单,包括14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以及46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详情如下所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75号   201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推荐工作已经结束,我办共收到有关单位和科技专家推荐的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4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91项(通用项目154项,专用项目3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01项(通用项目471项,专用项目130项)。经我办形式审查,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推荐材料不合格,不予受理。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形式审查合格的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14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145项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463项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同时公布。专用项目在适当范围内公布。   自公布之日起4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的创新性、先进性、实用性及推荐材料真实性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方式。个人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 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加盖本单位公章。我办承诺按有关规定对异议人身份予以保护。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特此公告。   联系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附件: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受理项目目录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2014年3月3日
  • 2016科技奖励大会今日举行 国家科技奖评选结果将揭晓
    今天(1月9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揭晓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选结果。  在五项奖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获奖者不超过2名,奖金金额每人500万元人民币,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  主要奖励在当代科技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的,或者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这一奖项的首届得主。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个人,从奖项设立至上一年度,共25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被称为国家科技奖“三大奖”的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授予公民,科技进步奖主要授予公民和组织。其中,自然科学奖侧重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领域,例如数理化、天文、地质、生物等学科 技术发明奖主要奖励在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几方面做出重大技术发明的我国公民 科学技术进步奖则涵盖了包括技术开发、社会公益、国家安全和重大工程等领域。  五大奖项中还有一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授予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或外国组织。
  •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转化项目征集工作启动
    p   为加速推动科技奖励项目转化与应用,近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发文,正式启动2014-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转化项目征集工作。 /p p   这次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转化项目征集工作主要针对2014-2016年度期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不包括创新团队、科普项目)、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应用基础研究)和获得省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含二等)的可转化项目。其他年度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励项目,如有转化产业化需求和较强市场前景,可根据实际需要适时报送。 /p p   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转化项目征集工作坚持从转化需求出发,采取自愿填报原则,由国家奖励办委托国家科技成果网承担相关工作。征集的国家科技奖励成果转化项目信息将向“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提供,为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提供项目信息服务。 /p p /p
  • 李振声获2006国家最高科技奖
    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发言。     胡锦涛向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   李振声简介   李振声长期从事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研究,育成小偃麦8倍体、异附加系、异代换系和异位系等杂种新类型 将偃麦草的耐旱、耐干热风、抗多种小麦病害的优良基因转移到小麦中,育成了小偃麦新品种四、五、六号,小偃六号到1988年累计推广面积5400万亩,增产小麦32亿斤 建立了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体系,利用偃麦草蓝色胚乳基因作为遗传标记性状,首次创制蓝粒单体小麦系统,解决了小麦利用过程中长期存在的“单价染色体漂移”和“染色体数目鉴定工作量过大”两个难题 育成自花结实的缺体小麦,并利用其缺体小麦开创了快速选育小麦异代换系的新方法——缺体回交法,为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奠定了基础。   曾任中科院原副院长的李振声1931年2月25日出生,山东淄博人。遗传学家。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1-1956年在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任研究实习人员,1956-196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65-1987年在西北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3-1987年兼任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与陕西省科学院院长,1987-1992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兼遗传研究所所长,1992-1997年任遗传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该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李振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陕西省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1985),陈嘉庚农业科技奖(1989),何粱何利农业科技奖(1995)。
  • 国家科技奖将实行评审旁听制 海外专家比例上升
    6月24日,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会举行媒体开放日活动,接受媒体和公众的公开监督。   据了解,2014年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又推新举措。一是强化科技奖励的导向作用。重点鼓励高水平科学发现和原创性发明成果,2014年自然、发明、进步三大项目奖受理总数与2013年持平,保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三大项目奖中的比重稳中有升,进一步优化奖励结构 继续鼓励推荐40岁以下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申报自然奖,适度放宽推荐门槛,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就可以共同推荐,且不受推荐指标的限制。今年通过该渠道推荐的候选项目4项,其中进入初评答辩的有两项。   同时,为加强实践沉淀、引导潜心研究的科研氛围,2014年起,每人每年只允许作为自然、发明、进步三大奖项目中的一个项目的完成人,不得参与多个项目报奖。   二是规范推荐评审工作制度。为健全公开、公平的评审机制,严格、规范执行推荐前、受理后、初评后三次公示,并组织对推荐公示情况进行抽查。扩大自然科学奖小同行网络审读范围,今年小同行审读评议的覆盖面达到100%。增加了海外专家参与评审的比例,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基金会每年提供约20名专家参加我国自然科学奖海外专家同行评议函审工作。同时探索试点专家评审和社会评议相结合的评议机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初评项目提交评审委员会评审前,征求相关行业部门、学术组织的意见,并将意见提交评审委员会,供评审时参考。   三是精细化评审过程管理。在网评阶段全面实行&ldquo 全盲管理模式&rdquo ,随机遴选评审专家、随机分派工作人员,隐藏专家姓名、电话、单位等基本信息。为提高评审的公正性,除最高奖外,会评阶段已经全部实现网络视频答辩,并建立全程影像档案,做到评审环节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为提高评审的公开性,会评期间根据当年社会关注的行业领域,有针对性地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院士和热心科技奖励的群众等,旁听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评审,旁听结束后组织答疑会,同时听取旁听人员对评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因没人推荐
    p & nbsp & nbsp & nbsp 今天上午,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十五年举办同样的盛会,足见国家科技奖“成色之高”。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今年却再度空缺。 /p p   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p p & nbsp & nbsp & nbsp 而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为何未能获评国家最高科技奖? /p p   1969年1月,屠呦呦以组长的身份加入青蒿素的研究工作,1971年10月4日从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此后的时间里,她还参加了青蒿素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充分证明了抗疟疾的有效性。 /p p   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就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这年9月,美国拉斯克基金会把当年的年临床研究奖颁发给屠呦呦,以表彰她在青蒿素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拉斯克奖素有“诺奖风向标”之称,屠呦呦是该奖设立65年来首次获此殊荣的中国科学家。在2011年的颁奖典礼上,斯坦福大学教授露西· 夏皮罗这样评价屠呦呦:在人类的药物史上,我们如此庆祝一项能缓解数亿人疼痛和压力、并挽救上百个国家数百万人生命的发现的机会,并不常有。 /p p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被国际同行誉为“20世纪下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她荣获拉斯克奖后,不仅蜚声国际,在国内也引发广泛关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致贺信:屠呦呦研究员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充分说明了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展示了中医药学的科学价值,体现了我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振奋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精神。 /p p   “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据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在201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评审过程中,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 /p p   据了解,国家科技奖的评审都有严格的流程和时间节点。其评审工作流程为:推荐→形式审查受理(奖励办)→初评(通用项目从4万多名评审专家中随机遴选专家网络评审或审读、评审组会议初评)→评审(各评审委员会)→审定(奖励委员会)→审核(科技部)→审批(国务院)→颁奖(党中央、国务院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p p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的推荐工作自2014年11月初开始,截止日期为2014年12月15日;经公示、网络初评和会议初评,初评结果于2015年6月公布。 /p p   “屠呦呦先生发明的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她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了荣誉,但是最高科技奖有自己的法定程序——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该负责人表示。 /p
  • 国家科技奖2017获奖者名单出炉!附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名单
    p    strong 国家科技奖2017获奖者名单 /strong /p p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经学科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委员会三级评审,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71个项目和9名科技专家。 /p p   具体授奖情况如下: /p p   1、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南京理工大学王泽山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侯云德院士 /p p   2、 国家自然科学奖35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3项 /p p   3、 国家技术发明奖66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2项 /p p   4、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70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21项(含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46项 /p p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7人:厄尔· 沃德· 普拉默(美国)、肖开提· 萨利霍夫(乌兹别克斯坦)、张首晟(美国)、菲利普· 戴维· 寇茨(英国)、陈德亮(瑞典)、施扬(美国)、保罗· 斯潘诺斯(美国) /p p    strong 历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名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e420f45-87cf-430f-b383-5333912d4a5f.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643b7fd-aec3-4285-ae54-7933dce6445e.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a784739-2ddc-4470-9c5b-b5f3ae764177.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db7ae91-1c4e-420e-99d7-195c039c9ac6.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50534e79-32ab-4d93-8df0-a2e190aee3ad.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1428b64e-7f94-4017-9485-fef4f5df8c71.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e8638f33-690b-488c-a4ce-d4bdce91b29d.jpg" style=" " title="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07b6867-32c7-4017-92ca-79572a0d64dc.jpg" style=" " title=" 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b07d11a-2bec-4529-a380-ad4517ce0fe9.jpg" style=" " title=" 9.jpg" / /p
  • 港澳主持和参与14个项目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由香港、澳门地区单位主持完成和参与完成的14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说,港澳地区参与国家科技奖励的热情持续高涨,优秀成果不断涌现。香港、澳门各有一项主持完成的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励。   香港城市大学杨彤完成的“守恒律组和玻尔兹曼方程的一些数学理论”项目,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推荐、澳门主持完成的“抗关节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与药效评价方法的创新及产品研发”项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其主要完成单位包括澳门科技大学、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香港浸会大学。   另有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参与完成的1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   国家科技奖励每年评选颁奖一次,目前共设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个奖项,2012年度共有7位科技专家和330个项目获奖。
  • 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结果出炉
    p   6月30日下午,科技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2016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初评结果,共计评出284个项目。包括4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以及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p p   据奖励办负责人邹大挺介绍,科技部奖励办今年共受理有关单位、专家推荐的国家科学技术奖991个项目和23位候选人(组织)。今年初评阶段的网络评审于4月20日至27日进行,共分103个网评组,参评专家1551人。会议评审于6月15日至29日在北京进行,参加答辩项目(人选、组织)506项,评审专家1135人。 /p p   本次发布会科技部奖励办邀请各领域评审专家公布评审结果,而非由奖励办负责人宣布。中科院院士金红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分别公布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并邀请了科技奖励监督委员会委员、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负责人参加。 /p p   当记者问在座院士,“作为曾经的奖项申报者,现在的奖项评审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工作有何变化?” /p p   王浩谈了3点感受。第一,过去的评审主要由单位推荐,自我表扬较多。现在增加了由专家推荐,并注重第三方意见,应更加客观、公正。第二,保密工作更加严密,进入评审程序后,工作人员手机全部封存,评审专家手机也集中管理。第三,答辩时间增加到20分钟,评审人可以比较充分地了解项目的价值所在。 /p p   邹大挺透露,在今年奖励受理项目公示期间,共受理项目异议31件,涉及26个项目。其中23个通过了网评,参加了会评答辩。会评前,23个项目全部完成了异议调查处理工作,其中有1个项目异议方书面撤回异议,1个项目推荐单位申请暂缓评审,其余21个项目的异议处理材料均按规定提交初评会议审议。随着评审透明度的提高,接收的异议数量在增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84号 /span /strong /p p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已经结束。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评通过的4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项目、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13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含3个创新团队)在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我办网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初评通过的19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专用项目和39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专用项目在委托管理单位、推荐单位及项目完成单位等进行内部公布。 /p p   自公布之日起20日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公布项目和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持有异议的,应当以书面方式向我办提出,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为便于核实查证,确保客观公正处理异议,提出异议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表明真实身份,并提供有效联系电话和地址。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须在书面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 个人提出异议的,须签署真实姓名。超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 /p p   特此公告。 /p p   联系方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政策研究处(督查处),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邮政编码100045。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1.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zr.html"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初评通过项目 /a /p p   2.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fm.html"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 /a /p p   3.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jb.html"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初评通过通用项目(含创新团队)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6月30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第85号 /strong /span /p p   2016年6月15日至29日,召开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和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共55个学科、专业评审组的初评会议,现公布参加会议的评审专家名单。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1.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zrzj.htm"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会评专家名单 /a /p p   2.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fmzj.htm"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会评专家名单 /a /p p   3. a title=" " href=" http://www.nosta.gov.cn/upload/2016cpjbzj.htm" target=" _blank" 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会评专家名单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6月30日 /p
  • 王选、黄昆获2001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新网北京2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证书和奖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今天的大会。   在颁奖现场,掌声热烈。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黄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黄昆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20世纪40年代,黄昆提出的固体中杂质缺陷导到X光散射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外国学者证实并得到应用,被称为“黄散射”。   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爱扶)合作,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该理论与苏联佩卡尔发表的有关辐射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理论”。   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为1963年国际上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一种元激发──极化激元,所提出的运动方程,被国际上称为“黄方程”。   黄昆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体动力学理论》,1954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是该领域科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黄昆还著有《固体物理学》,与谢希德合著《半导体物理学》,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77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十多年中,他与年轻的同事合作,先后在多声子跃迁理论和量子阱超晶格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以他为学术带头人,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在这一材料学和固体物理学中的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以来,黄昆与人合作发表了《无辐射跃迁的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论文,解决了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在此理论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002年,为表彰其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王选(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者) 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王选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2年2月1日,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王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由江泽民同志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王选教授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 国家最高科技奖14日颁发 评审接受社会监督
    13日上午,法晚记者从科技部获悉,一年一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明天上午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将颁发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项。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工作继续严格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实施细则》以及不同奖种的评价标准来进行,结合评审工作实践,进一步规范了评审程序,并在受理、初评和评审会三阶段三次公示项目,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介绍,评审的过程当中,加强了评审阶段成果的公示力度,主要目的是接受社会的监督。除此之外还邀请中纪委驻科技部的纪检监察局在评审的全过程当中进行现场监督,使评奖工作更加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   1999年,我国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部门设奖,加大了国家科技奖的奖励力度,并且增设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国家名义对为科学技术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给予最高奖励。   这些变化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意味着国家对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越来越重视。   从奖励数量看,国家科技奖从改革前的每年800多项下降到每年约300项,省部级科技奖从改革前的12000余项减少到5500余项,社会力量设奖从无到有,并逐渐发展壮大。   历年获奖者名单   2000年: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2001年:著名固体物理学家黄昆院士 激光照排之父王选院士2002年:巨型计算机专家金怡濂院士   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东生院士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   2004年:空缺   2005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院士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院士   2006年:遗传学家、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院士   2007年: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 中国科学院院士、植物学家吴征镒   200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忠诚 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   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谷超豪 中国科学院院士、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孙家栋   新闻链接   据了解,目前我国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这些奖项每年评审一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16人。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两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亲自颁发证书和奖金,获奖者必须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获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建树的。获奖者的奖金是500万元人民币
  • 2013年度国家科技奖特别强调科研诚信
    今天上午,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表示,今年项目的评选过程特别强调学术严谨和科研诚信。规定同一年度每位科技人员只能在一个推荐项目中作为前三完成人参加国家科技奖的评选。对推荐项目使用的论文论著等相关材料,要求出具主要知识产权共有者的知情同意证明。完善推荐书格式设计,强调推荐材料的真实性,要求完成人所在工作单位和完成单位严格把关。
  • 清华大学17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全国高校居首
    记者1月19日从清华大学获悉,在刚刚揭晓的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该校共有17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奖,居全国高校首位。   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7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清华大学作为第一单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单位获奖数量达到11项。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戴琼海等完成的“立体视频重建与显示技术及装置”项目和土木系教授聂建国等完成的“大跨建筑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新技术及其应用”项目同时获得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据悉,截至2012年度,清华大学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56项。其中,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1人,国家自然科学奖5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3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72项。   教育部数据显示,全国高等学校共获得国家三大奖183项,占总数266项的68.8%。其中,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139项,占总数的52.3%。高校在全国授奖项目中的高比例,说明高等学校的科研实力在不断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越来越大。
  • 中科院公布“2018年国家科技奖励提名项目(人选)”!
    p   根据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7〕44号)要求,现将中国科学院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的项目(人选)情况予以公示。 /p p   公示内容可下载附件名单,登录每个项目(人选)所属单位的链接进行查阅。 /p p   自公示之日起7天为异议期。任何单位和个人对提名项目(人选)的真实性或权属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并实名向中国科学院科技奖励管理部门(发展规划局)提出。凡表明真实身份、如实提出异议意见并提供必要证明材料的异议为有效异议。发展规划局将对异议受理截止期前受理的有效异议进行核实处理。 /p p   联系人:李陛 /p p   电话: 010-68597457 传真:010-68597457 /p p   邮箱: libi@cashq.ac.cn /p p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2号 发展规划局 /p p   邮编:100864 /p p   附: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cas.cn/tz/201801/W020180104471642937315.xlsx"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中国科学院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人选)名单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8年1月4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中国科学院提名201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项目(人选)名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8cc5185d-3f00-425d-9bee-fda1669a5e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2.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8bbb69c-e803-48d7-9798-5f60e0fb94d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3.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f1d346c1-4801-495f-a894-8a1419963a6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4.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71e1ac2-1ac6-4624-92db-e9ebac53bd3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5.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30ad7199-7ad3-4b3e-9df0-73edad697bb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6.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c2a7745-3f23-45b9-b511-4819f32b42fe.jpg" / /p p & nbsp /p
  • 上海市56项(人)成果荣获国家科技奖
    2月14日上午,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上海市共有56项(人)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总获奖数的14.6%,上海获奖总数占全国的比重已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这些获奖成果涉及国家和本市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关键、共性技术和重点、难点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本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介绍,在上海的获奖项目中,有5项成果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7项成果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41项成果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3位外国专家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在此次奖励大会上,在2011年上海市新当选的7位两院院士中,有3位站上领奖台。其中,复旦大学金亚秋院士领衔完成的“极化电磁散射传输与空间微波遥感对地观测信息理论”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上世纪80年代,作为麻省理工博士,金亚秋在美国很容易找到高薪工作,但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他带着全家人回到国内,在复旦大学开始科研和教学,在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葛均波院士是一位救“心”人,此次他的获奖项目是 “新型可降解涂层冠脉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制”。葛院士长期从事冠心病介入诊治研究,他带队发明的国产药物支架,已在全国超过900家医疗机构获得临床应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成本,产品出口十余个国家。   此次获奖的 “新科院士”,还有上海交大的林忠钦院士,这已是他第三次摘得国家科技奖。此次,他领衔开发的“复杂薄板产品装配的数字化工艺设计与装备技术”,先后在上海大众、上汽荣威、上汽通用五菱等30多个车型中得到应用和推广,多个车型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汽车工业提升制造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 国家科技奖优化奖励结构 三大项目受理总数减少
    在6月18日召开的&ldquo 2013年国家科技奖励初评会媒体开放日活动&rdquo 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介绍,今年三大项目奖受理总数较2012年继续减少,减幅7.6%,其中科技进步奖的减幅达11.0%。同时,为了突出鼓励推荐自主创新成果和重大的发明创造,适度提高了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在三大项目奖中的比重,进一步优化奖励结构。   今年突出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据介绍,在今年的推荐工作中,40岁以下中青年人员牵头完成的基础研究项目,可由3名以上国内知名同行专家(至少有1名院士)共同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且不受推荐指标的限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