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功能性材料

仪器信息网功能性材料专题为您整合功能性材料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功能性材料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功能性材料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功能性材料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功能性材料话题讨论。

功能性材料相关的资讯

  • 华东理工上海功能性材料化学实验室揭牌
    10月17日,“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逸夫楼第三会议室隆重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陈洪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应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处长庄乾坤、上海市科委研发基地建设与管理处处长刘勤出席会议。会议由校科技处副处长付尧主持。 涂善东副校长和张玉奎院士共同为重点实验室揭牌   副校长涂善东教授为重点实验室的各位学术委员颁发了聘书,并与张玉奎院士一起为重点实验室揭牌。重点实验室主任蓝闽波教授向各位领队和专家汇报了实验室概况及发展方向,与会专家对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多方面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为实验室的发展出谋划策。上海市功能性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建于2010年6月,依托华东理工大学,开展多尺度功能性化学材料制备、特种功能性材料合成和应用、功能性化学添加剂分析检测和安全性研究、功能性化学物质环境健康效应研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可以提升相关学科的研究水平,推动相关产业的科研竞争力。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还可以为解决政府和大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和日用品安全,环境安全等重大安全问题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社会效益重大。实验室整合集中校内科研优势力量,进行功能性材料化学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加强各优势学科交叉。以蓝闽波教授为代表的科研团队长期从事功能性材料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多尺度功能性化学材料制备和生物效应、功能性材料化学分子合成技术、功能性化学添加剂安全评价、功能性化学物质环境健康效应,以及分析检测方法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科研队伍,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与会领导及专家合影
  • 功能性饮料可别随便喝
    最近,儿子要参加体育考试。身材偏胖的儿子听同学说,喝了功能性饮料可以迅速增强体力,便打起了这种饮料的主意。为了让儿子考个好成绩,我这当爹的也就义不容辞地跑到超市里当起了采购员。   超市里,从二楼下来转角的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功能性饮料,什么维他命水、含氧水、离子水、太空水……装在花哨的瓶子里,让人眼花缭乱。它们都自称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有益健康,因而备受欢迎。而功能性饮料的购买者也实在不少,就在我挑选的短短5分钟内,就有十几个人把它们放进了购物车。   看价格,功能性饮料的价格要比在超市里1元左右的矿泉水、纯净水高出不少,就是可乐、果汁、茶饮料也要比功能性饮料便宜一些。但为了儿子,我还是忍痛把一箱功能性饮料搬上了购物车。“就当这个月少抽一条烟吧”,我这样安慰自己。   带着“战利品”回到家,正好被来探望儿子的老丈人撞了个正着。看着搬着一大箱功能性饮料气喘吁吁的我,对营养学颇有研究的老丈人眉头微蹙。原来,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宜喝功能性饮料,由于某些功能性饮料含有咖啡因,会刺激中枢神经,所以中学生最好不喝或少喝。对于身体健康,没有体力消耗、不需要补充能量的人,喝这些功能性饮料除了能够解渴外,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虚心听完老丈人的训斥,为了儿子的健康,我上网查阅了功能性饮料的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功能性饮料标准还不完善,只有运动饮料具有国家制定的技术标准《运动饮料标准技术要求》。除此之外,国内尚无针对功能性饮料而制定的国家及行业标准。   《中国软饮料分类标准》中给功能性饮料下的定义是,通过调整饮料中天然营养素成分和含量比例,以适应某些特殊人群营养需要的饮品,包括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和其他特殊用途饮料3大类。而在功能性饮料市场上,还可更加细划,一般分为6大类别:   1.多糖饮料。大多指含有膳食纤维的饮料,可以调节肠胃。一般在饭前或饭后喝,能帮助消化,排除体内毒素。便秘的人长期饮用,可慢慢调节肠道,缓解和治疗便秘。   2.维生素饮料。能补充身体所需多种营养成分。维生素饮料除了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外,其中的抗氧化成分还能清除体内垃圾,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类饮料适合所有人。   3.矿物质饮料。与维生素饮料功能相似,用于补充人体所需的铁、锌、钙等各种矿物质元素,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和身体素质,改善骨质疏松,有效抗疲劳。适合容易疲劳的成人,儿童不宜。   4.运动平衡类饮料。能降低消耗,恢复活力。大多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蛋白质、多肽和氨基酸,能及时补充人体因为大量运动、劳动出汗所损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使体液达到平衡状态。适宜体力消耗后的各类人群,儿童不宜,血压高病人慎用。   5.益生菌和益生原饮料。能促进人体肠胃中有益菌生长,改善肠道功能,帮助消化、养颜,尤其适合老人和消化不良的人。   6.低能量饮料。所含热量、脂肪含量、糖分都低于其他功能性饮料,尤其低于补充体能的饮料,适合比较肥胖的人群。   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专家认为,功能性食品强调的是适应的人群,适宜的场合,也就是说功能性饮料的安全是相对的,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人群饮用才是安全的,否则就可能不安全。   看完这些资料,我才恍然大悟,不管是功能性食品,还是功能性饮料,都不能随便乱吃乱喝,特别要注意某些儿童不宜的产品。家长们,千万别在我们对孩子的一份爱里埋下不安全的隐患。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二)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self" title="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c4a7b5f-758b-471b-b1fa-37e1db7f5f21.jpg" title=" 系列报道.jpg" / /a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 /strong 10月19日下午,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blank" title=" 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span /strong /a 4个分会场继续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 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共安排了24场学术报告交流,并在学术交流结束后,增加了参观Poster及与公司互动环节。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0540dd8-f932-40d8-9c19-da6915c7fd65.jpg" title=" 8-huich.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现场 /p p   冷冻电镜因2017年诺贝尔奖,成为了关注的热点,但冷冻传输系统也没有让人忘记。在《扫描电镜冷冻传输系统的应用》报告中,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学东以6个方面的应用实例比较了这两种技术的优势、劣势,如:植物叶片、茎表面的结构,植物花粉,微生物菌体、鞭毛、孢子,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种子,蛋白脂肪为主要成分的种子,食品、化妆品。冷冻传输系统有利于植物叶片、茎表皮毛,有利于放线菌、孢子的鞭毛形态保留等。王学东说到,高压冷冻和冷冻传输系统相结合的方向让人期待。纽约大学医学院显微镜电镜中心主任梁凤霞认为,新一代电子显微镜具备更好的用户友好度,如TEM的冷冻水合的或相对较厚的生物切片图像的低电子对比度,SEM的背散射电子收集等 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一步的提高,强化处理电子显微数据的能力 实现3D可视化切削和观察 冷冻样品制备将更普及:HPF-FS和冷冻超薄切片 实现关联复杂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梁凤霞也和与会者分享了自己在冷冻电镜应用方面的心得和体会。现在是冷冻电镜的时代,但是梁凤霞认为,冷冻电镜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只适合于解决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 如果光电共联做好了,用处非常非常大,对整个生物学界都有很大的帮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a73660b-7027-4c47-a1b9-732e72d1403c.jpg" title=" 8-wangxued.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东北农业大学研究员王学东作《扫描电镜冷冻传输系统的应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65b276e6-222a-4a1e-95d8-791c5a58b644.jpg" title=" 8-梁凤霞.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纽约大学医学院显微镜电镜中心主任梁凤霞作《Advanced Biomoleular Electron Microscop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报告 /p p   功能性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清华大学教授张跃刚作《锰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报告。报告中强调,做好电池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原位微电池的设计师实验成功的必要环节 原位TEM需结合其他的实验,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张跃刚认为,原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微观结构表征上,原位TEM是强有力的实验证明手段 原位TEM未来可用于锰基正负极的长期循环性能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b3b02dc-9bd7-41b4-8d4f-802a09d8b6a0.jpg" title=" 3-zhangyuegang.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教授张跃刚作《锰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原位及准原位电镜表征》报告 /p p   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杨志卿作《镁合金中的位错及其与其他缺陷的交互作用》等6个报告。在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安排了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邢树平作《GET通路在植物中的功能研究》等6个报告。 /p p   分会场还吸引了很多青年学者,分会场不仅是学术交流的场所,也成为了电子显微学学界优秀治学、良好学术作风传承的平台。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孝在《怎样做好电镜样品——从编写生物样品制备一书谈起》报告中,不仅传授做好电镜样品的知识,更以风趣幽默的话语、切身的体会、展现良好学术作风的故事,把电子显微学学界老一辈优良传统传承给更多的青年学子。梁凤霞也和青年学子分享求学历程及工作中的一些治学经验和感受。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3644905-7ac7-45fe-803c-e0031f97e649.jpg" title=" 8-dingmingxiao.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丁明孝谈《怎样做好电镜样品——从编写生物样品制备一书谈起》 /p p   此外,今天的分会场交流中,学术年会还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与学术代表进行产品、技术交流:飞纳电镜-复纳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张传杰做《飞纳电镜——Free to achieve》报告,徕卡显微系统生命科学应用主管方策作《徕卡STED纯光学超高分辨——洞悉活细胞内部乾坤》报告,天美-日立公司刘哲作《日立电镜最新进展及应用》报告。 /p p   20日全天的分会场精彩报告将依次登场,后续详细报道敬请关注! br/ /p p   了解学术会议全部报道内容,请点击: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blank" title=" 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 /a 专题报导 /strong /span /p p br/ /p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一)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self" title="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bf49b4f2-1cbf-41ec-9025-83c67c780ab4.jpg" title=" 系列报道.jpg" / /a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 /strong 10月18日下午,成都,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分会场开幕。仪器信息网编辑对3个分会场进行跟踪报道: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3个分会场共安排了30场学术报告交流,会场座无虚席。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419cd0e-c152-48d1-aea0-ed6e1fa04e6b.jpg" title=" 4会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 /p p   结构材料及其相关研究分会场内容丰富多彩,第一个报告就是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韩晓东作《原位和非原位电子显微学在精确表征界面、表面、缺陷与结构等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报告中介绍 了“原子尺度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系统”和相关技术,以及该技术在在原子尺度上对晶界和孪晶界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进行原位研究研究实例 报告中也以“揭示出单晶金属纳米线的塑性极限以单原子链终结”等实例,展示了Cs校正的HREM原位成像技术,ARMM的未来让人充满期待。韩晓东在报告中说到,只有电镜才能真正用于研究晶界处发生了什么,引起与会者共鸣。另一个令人瞩目的报告是“拿下了80后能拿下的所有荣誉”(主持人语)来自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高鹏的《Atomic structure and chemistry of grain boundaries in complex oxides》。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179f911c-59c1-4be2-80ec-b9a98da971c1.jpg" title=" 4-hxd.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电子显微学会理事长韩晓东在分会场作《原位和非原位电子显微学在精确表征界面、表面、缺陷与结构等研究中的机遇与挑战》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dff8589d-df06-4f95-8e89-aa81e3d0787f.jpg" title=" 3会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功能性材料相关分会场现场 /p p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分会场精彩纷呈,“球差”、“原位”同样不容错过。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徐强博士作《原位电镜显微解决方案》报告,报告中分享了提供不同环境的芯片实验室原位解决方案,如热-电一体芯片等。以可控原子层石墨烯生长原子级高清动态电影,展示芯片实验室原位检测超高的稳定性。报告中特别说到,从工艺、结构、性质、性能的价值链呈现一条“微笑曲线”,两端价值高,中间价值低 原位的价值所在,就是让电子显微镜从结构研究延伸到“工艺、结构、性质、性能”全价值链。“球差”也是第一天报告的重要关键词,南京大学教授王鹏作《球差电镜对在氧化物异质结微结构表征》报告,南方科技大学教授何佳清作《南科大环境球差电镜在能源材料中的应用》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443ea5de-e7f1-4aa3-90e0-29f5cab257b3.jpg" title=" 3-xuqiang.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徐强博士作《原位电镜显微解决方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fe944a2-d586-4e8e-83f0-e5d08e998ccd.jpg" title=" 8会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现场 /p p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作《HOPE:a new solution for non-integrated cryo correlativ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报告。报告中介绍了所开发的基于高真空光学平台(HOPE)的非集成cryo-CLEM系统以及相关定位软件(ColorView)的新解决方案,以及建立的两种生物样品的基于HOPE的cryo-CLEM分析流程。与常见cryo-CLEM系统相比,HOPE系统具有高稳定性、减少污染、并在传输过程中最小化样品损伤的优点,更加适应cryo-CLEM实验。此外,该高真空光学平台可适用于各种荧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报告中还提到,下一步,将把HOPE系统与cryo-FIB技术结合,以扩大cryo-CLEM对较厚样品的分析能力;此外,将把HOPE技术与cryo-SIM成像技术适配,从而提高光学分辨率。“植物”是第一天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共安排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教授张辉《植物材料中的金属元素亚细胞结构中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技术探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金京波《SUMO 化修饰调控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贺新强《植物管状分子分化的分子机制》、云南省农科院生物所研究员张仲凯《植物病毒超微形态组的构建》、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景原《植物叶表皮角质层与花青素消长发育生物学意义探讨》5个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83b17cb-a23c-4506-90d3-1efa1f8b4b9c.jpg" title=" 8-sunfei.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飞作《HOPE:a new solution for non-integrated cryo correlative fluorescence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p p   此外,学术年会还组织部分企业代表与学术代表进行产品、技术交流。泰思肯公司顾群博士作《拉曼图像一体化在扫描显微分析上的应用》报告,Thermo Fisher Scientific/FEI潘锡江博士作《生命科学最新进展》报告,岛津公司陈强博士作《调频模式原子力显微镜在液体环境下对生物样品的高分辨观察》报告。 /p p   19日下午、20日全天,更多的分会场精彩报告将依次登场,后续详细报道敬请关注! /p
  • 实现打印毛发令3D打印更进一步 提高功能性材料性能
    p   虽然3D打印技术在近几年发展迅速,但在此前,3D打印机就很难打印出毛发、毛皮和毛刷等物品。不过,这一技术难题的根源不在硬件。相反,这纯粹是个软件问题,因为你需要在CAD软件中精细地设计出每一根头发,而这会大大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92b2d0cc-96b5-4611-a7d0-5217e1e26ab9.jpg" / /p p   现在这个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了,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软件工程师找到了快速有效的解决方案。他们可以短时间内在曲面和平面上打印出无数的细丝结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3D打印头发。 /p p   这款能打印头发的软件名为Cilllia,用户可以在数分钟内打印数千根定制的生长角度、厚度、密度和高度的头发。 /p p   一旦这项技术转向商用,3D打印的假发很快就能上市。不过研究人员的目标可没这么简单,这些3D打印的头发还有其他用途。在自然界中,类似头发的细丝结构有很多作用,如感知、粘附异物和运送物品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6/insimg/ff17c39a-8b7f-4dfc-bdf6-5972c3e06adc.jpg" / /p p   眼下,这些3D打印头发已经可以像魔术贴一样粘在一起并通过重量进行分类。 /p p   “ strong 我们专注于3D打印头发就是为了释放3D打印技术的潜力,此外,这种功能性材料拥有很强的弯曲性和可控性,未来可用在多个领域 /strong 。”媒体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说道。 /p p   “通过我们的软件平台,3D打印头发变得小菜一碟,”参与该项目的人说道。“而此前,这完全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整个设计过程要花上一天以上,想将其打印出来,你还需要再花一天时间。” /p p /p
  • 新版药典强调功能性指标 辅料质量分级要求
    p   2015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新版药典”)的正式实施仅剩66天,业内对新版药典的关注持续火热,近期的行业技术研讨会多数言及相关内容。在日前广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5冷冻干燥技术研讨会上,有业内专家提醒药物研发人员,需注意新版药典辅料品种收载导向,避免使用被新版药典删除的辅料品种。 br/ /p p    strong 强调功能性指标 /strong /p p   相比过去的版本,新版药典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附录(通则)和辅料独立成四部,并提高了药用辅料的标准水平。国家药典委员会秘书长张伟就曾公开表示,尽管新版药典药用辅料增加105%,但是辅料的质量和标准水平和国际比较还有差距,要紧跟国际药典发展趋势,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确保药品安全和有效。药用辅料质量标准整体水平的大幅提升,对制剂质量和制剂安全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p p   根据已发布的目录,新版药典收载药用辅料270种,其中新增137种、修订97种、不收载2种。在国际药物制剂网运营总监施拥骏看来,药典新增,不仅仅意味着这137种药用辅料有了“国标”,对有意发展这些品种的企业而言更是强有力的申报支撑。 /p p   “新版药典完善了药典标准体系建设,整体提升了质量控制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先进、成熟检测技术的应用,药用辅料的收载品种大幅增加,质量要求和安全性控制更加严格,使《中国药典》的引领作用和技术导向作用进一步体现。”广州医药研究总院制剂中心负责人梁超峰补充强调,虽然新版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已由132种增加到270种,但就药用辅料品种数量而言,无论从实际生产中所用到、需要监控的药用辅料来看,还是与国外先进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比,我国药典收载的药用辅料还是很少。在2015冷冻干燥技术研讨会上,有消息人士透露,在未来的增补本中有望继续增加收载更多药用辅料品种。 /p p   引起业内重视的是,新版药典不仅加强了安全性指标控制,也逐渐重视功能性项目评价,增加了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施拥骏指出,药典功能性指标的增加将引导企业对相应的药用辅料工艺改良升级,“为国内仿制药水平提升提供助力。” /p p   多位业内人士也认为,对药用辅料而言,功能性指标可以说是产品质量的核心。“尽管由于多样化的现实需求等因素,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不适合作为强制标准纳入药典,不作为药用辅料品种合规性确认。”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药用辅料技术推广专业委员会主任宋民宪教授指出,近年已有辅料企业开始着手研究以功能性指标为特点的药用辅料,但要行业形成趋势则需要制药企业的主动辅导。 /p p   strong  质量分级要求 /strong /p p   不过,让与会的研发人士最为关注的还是新版药典按不同用途对辅料质量提出的分级要求。 /p p   “考虑到注射剂剂型的特殊性,能直接进入体内,吸收快、作用迅速等特点,新版药典对注射用辅料提出更严的安全性指标,可以理解。”一位参加研讨会的企业人士表态道。宋民宪也认为,被2015版药典新收载的注射用辅料未来的市场空间颇大。 /p p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在一部中收录的“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外,其余被新版药典收载的冻干类品种均在三部的生物制品类别。在研讨会上,不少研发人士也提出生物制品冻干方面的疑问。有与会人士私下交流时坦言:“相应的冻干设备及工艺提高愈发紧迫。”根据新版药典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的规定,冻干设备及工艺应经验证,根据制品的不同特性,制定并选择相适应的冻干工艺参数,冻干工艺应按实际冻干批量进行验证 冻干过程应有自动扫描记录 冻干全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p p   “对于生物制品的配方开发,务必重点关注其中赋形剂的添加和处理方式。”多年从事注射剂配方工艺开发的JeffSchwegman博士在研讨会上提醒。 /p p   尽管质量分级对药用辅料产业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会释放,但新版药典提出的根据不同用途对辅料安全性质量要求和功能性指标要求进行分级,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浪费。 /p p br/ /p
  • 电子显微学在结构材料、功能性材料、生命科学中的应用(三)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联合报导: /strong 10月20日,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4个分会场一天的学术报告交流顺利举行: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 能源、环境和信息等功能材料的微结构表征 生命科学研究 生物电镜技术。4个分会场安排60多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报告。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blank" title="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af06a4d-ceca-4b57-91d9-d068b3ae8305.jpg" title=" 系列报道.jpg" / /a /p p   功能材料相关会场,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报告中分享了铁电异质界面相关科研成果和经验。马秀良还谈到,球差电镜在中国数量很多,球差电镜可能在功能材料领域发挥作用的空间更大一些。功能材料存在阴阳离子,这就存在价态,这就让球差电镜高的空间分辨率发挥作用 但是,这些和价态相关的信息,在结构材料中就很少提及。对功能材料领域而言,球差电镜能解决许多以前以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有了球差电镜,除了阳离子,还能看见阴离子,氢元素都可以成像。但是ABF、HAADF成像不能解决氧空位成像的问题,这对于透射电镜来说,很难 也许负球差电镜可能成功。此外,结构材料相关分会场安排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禹日成教授作《纳米材料及器件的电子显微学研究》、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夏卫星作《洛伦兹电镜和电子全息技术对材料磁畴结构的表征》等21个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ce2e72e1-aa43-42d3-a904-51e98f41301e.jpg" title=" 3-maxiuliang.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马秀良作《铁电异质界面极化巨大增强的像差校正电镜研究》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5fc5de15-0304-4df2-bf77-a0aac990a89f.jpg" title=" 4-huichang.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结构材料及缺陷、界面、表面,相变与扩散分会场现场 /p p   生命科学研究分会场依然是今天的热点之一。既有丰富的学术交流,也有各技术平台人员进行了精彩的工作经验交流。如: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鸿的《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扬州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金飚的《银杏古树年龄效应的研究》、南方医科大学副教授路艳蒙的《Endosome & amp lysosome》等。 /p p   对于分泌囊的生产发育方式的认识,多年来一直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裂生、溶生、裂溶生。吴鸿的研究结果表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方式为裂溶生型 化橘红分泌囊形成过程中的细胞降解属于典型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钙离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与化橘红分泌囊发育过程中核染色质以及核仁降解密切相关 化橘红中存在的钙离子依赖的核酸内切酶,钙离子信号通过调控核酸内切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分泌囊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中核DNA的降解。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090d3a8e-fb5a-4641-960e-1c6c71685a08.jpg" title=" 7-wuhong.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吴鸿作《钙离子参与化橘红分泌囊细胞凋亡的调控机制研究》报告 /p p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分享了《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中提及,目前双光子显微镜活体成像技术多采用正置显微镜,普遍存在缩水难的问题,采用倒置双光子显微镜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一技术在心脑血管疾病、血栓、高血压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In vivo活体成像变得越来越重要。 何其华认为,生物光学成像的未来发展趋势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超高分辨成像,快速大尺度3D(活体模式动物成像),高速在体双(三)光子深度成像(活体深度成像),透明化组织成像,单分子成像与检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46869dc-c735-44f5-a9ab-6588fccb5c49.jpg" title=" 7-heqihua.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何其华作《倒置双光子活体微血管血流成像系列方法的建立》报告 /p p   《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为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所作。报告中说到,光镜和电镜具有尺度和信息互补的特点,借助自制的冷冻PALM系统,利用超分辨显微镜和冷冻电镜,创建了“基于单分子定位的超分辨成像技术”。荧光成像具有光学特异性标记和精确分子定位优势,电镜具有高分辨和结构解析的优势,二者结合衍生的光电融合成像技术有望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手段,未来可用于光学导向的原位结构解析、单点生物分子在细胞内的精确定位和分布。会议代表就该技术的技术要点、难点及未来发展进行热烈的讨论交流。编辑从会场了解的信息来看,生物物理研究所这一光镜-电镜融合成像技术平台尚未完全成熟 但作为中国NO.1的光-电共联平台(主持人语),是否能引领中国光-电共联的蓬勃发展,需要后续高度关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216f3300-dc69-49c9-965a-d27414026212.jpg" title=" 7-xueyanh.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薛艳红作《冷冻超分辨光电融合成像研究蛋白的定位》报告 /p p   生物样品制样作为生物电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电镜技术分会场安排了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倪兵作《生物扫描电镜制样技术要点》报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在也分享了扫描、透射电镜的制样及光镜-电镜联用成像方面的经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98c7032a-c1f0-4697-9075-e2a3fb41cc8e.jpg" title=" 8-liying.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李英作《样品制备方法探讨》报告 /p p   学术年会历时3天,欲了解学术会议更多报道内容,请点击: a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t/microscope" target=" _blank" title=" " 2017年中国电子显微学术年会 /a /p p br/ /p
  • 功能性MR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效果研究中的应用
    p   阿尔茨海默病(AD)是晚年痴呆最常见的原因。该病以渐进性神经变性为特征,表现为逐渐丧失记忆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其他脑功能的下降。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人们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AD的病因和治疗仍然大多未知。 /p p   人们已对AD相关的几种缺陷进行治疗干预,包括基于淀粉样变性,β, 和炎症假说的干预。但是,目前只有2种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memantine),已被批准用于控制AD的认知症状,例如记忆丧失,语言和执行功能的丧失。 /p p   已经有研究人员使用无创的体内功能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包括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MRI,基于动脉自旋标记的灌注MRI和质子磁共振光谱术,来研究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在脑中的作用。这些研究中的大多数已经证实了AD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功能激活和连接性增加,局部脑血流量和治疗后容量增加,以及反映神经元状态和功能的关键脑代谢物的阳性反应。这些发现有助于了解药物治疗的机制,并支持功能性MRI技术在AD药物治疗的发展和完善中的关键作用。 /p p   原文请查阅: /p p   Hui Guo, Lukas Grajauskas, Baraa Habash, Ryan CN D& #39 Arcy, Xiaowei Song . Functional MRI technologies in the study of medication treatment effect on Alzheimer& #39 s disease. Aging Medicine, 2018, 1, 75-95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符斌供稿 /p p br/ /p
  • 韩国拟修改健康/功能性食品标准规范
    近日,韩国发出通报(G/SPS/N/KOR/420),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拟修改健康/功能性食品标准规范。修改内容包括:   (1)根据功能性成分的活性化合物特性,为功能成分简单归类   (2)按照食品添加剂修订法案(G/SPS/N/KOR/388的拟定修改案)添加维他命和矿物质来源或化学成分   (3)修改红参的功能化合物(或标志化合物)、功能性及测试方法规范   (4)增加马、兔和驴为黏多醣粘蛋白(mucopolysaccharide-mucoprotein)原材料。   目前该通报正在征求意见中。
  • 支持日本多样化饮食文化的区域食材的功能性-通过分析和测量技术接近其核心!
    支持日本多样化饮食文化的区域食材的功能性-通过分析和测量技术接近其核心! 2022年9月8日 (星期三) 15:00~16:30幕张国际会展中心会议厅A报告人:林、堀场制作所 1.区域食品的功能和利用-鹿儿岛品牌“黑色”食品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设备分析鹿儿岛大学农学部食品分子功能学研究室 侯翊兴教授关于萨摩“黑”食材的研究开发。分析了黑猪,黑蔬菜,黑醋,大蒜等的功能,包括成分和作用,并介绍了它们的特征。利用这些黑色食材开发出营养均衡的“萨摩黑膳”。 2.ITIC致力于全球纳豆研究~面向纳豆的功能性发掘和应用茨城县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技术支援部食品化学集团主任 野口友嗣氏关于纳豆的功能性分析。介绍了纳豆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效果,有望成为功能性成分的聚氨基甲酸乙二醇酯 (γ-PGA) 的高精度定量法和γ-PGA高产性的纳豆菌开发的过程和试验方法结果。
  • 专访金泽秀子教授:功能性高分子的应用将推动分析化学和精准医疗事业的加速发展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文转载日立高新技术公司《SI NEWS》第57-2刊中,刊载了庆应义塾大学金泽秀子老师撰写的“基于HPLC的同时超高速分离分析多种药物成分的方法”,为读者介绍了如何对含有两种以上有效成分的药物进行分离分析。为深入了解科研工作者在医疗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我们特地参观了芝共立校区内的实验室。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3db65a2-5262-4f60-8585-78252bebc99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93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93"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庆应义塾大学药学部 创药物理化学讲座 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金泽 秀子 /strong /span /p p    strong 搞科研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strong /p p   为实现某种简便和直观性,在理论实践中诞生了学术领域。科研人员始终站在科学研究的最前线,他们打破学术界限,由此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p p   探索更多药物的物理性和化学性,钻研以色谱仪为核心的分析化学仪器,设计并合成出功能性高分子。金泽秀子女士主要研究医学、工学、药学领域,但不专注于某个学科,旨在深化人类对生命科学课题的认知与理解。 /p p   在东京医科牙科大学医学部的实验室里,金泽女士完成了抗药性质粒的研究,并将此项研究写入了毕业论文。毕业后,她进入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现在的NTT)医用信息研究所,“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深刻感觉到自身能力不足” /span 。于是继续深造,在公立药科大学研究生学院研究科取得博士学位。随后,金泽女士获得了去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东大生研)的学习机会。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学校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平台,我遇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span 。在这里,我有幸结识了享誉再生医学第一人、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教授—冈野光夫先生,在药学系鲜有涉足的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甚至是新型温感液相色谱仪的开发方面,他都给了我不少启发。 /p p    strong 研发如何应用功能性高分子分离系统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功能性高分子对热、光等物理性刺激或酸、碱等化学性刺激具有应激性,为适应外界刺激高分子会改变自身的结构和性质,所以功能性高分子对不同的刺激具有特异性。” /span /p p   功能性高分子内部的感温高分子Poly(Nisopropylacrylamide)(PNIPAAm)受到外界的温度刺激时,当温度高于低温临界溶解温度32℃时,聚合物链凝聚且不溶于水,呈现白浊现象。反之,低于32℃时,聚合物链与水分子结合、溶解,呈透明状,此现象为不可逆的吸放热现象。无数的科研学者投身于高分子应激性应用的研究中,1990年日本的冈野先生等人率先提出了“细胞片工程学”概念。将PNIPAAm固定于培养皿表面,随着温度的变化,样品表面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发生转变,因此不需要蛋白酶分解,即可直接剥离细胞片。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如果培养皿表面性质(亲水性、疏水性)改变,液相色谱仪表面填充剂的性质也会相应变化,由此可实现物质分离。” /span /p p   东大生研时期,金泽女士采用多孔玻璃研究开发了液相色谱填充剂,此外,她还对生药成分进行分析,希望应用到功能性高分子的分离系统之中,而在此之前几乎没有相关有价值的文献报道,可谓是这方面研究的第一人。 /p p   strong  大力推动“分离”技术革新,全新推出温感液相色谱仪 /strong /p p   液相色谱仪是将待测样品注入流动相,泵入色谱柱内,利用固定相(色谱柱内的填充剂)和样品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速度差,分离并检测出样品的成分。我们通常所使用的液相色谱仪的流动相内含盐类和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吸附能力强弱不同,随着流动相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最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为实现最佳分离效果,需要考虑流动相的组成。为此,金泽女士引入了一个全新优化分离概念,不用改变流动相组成,可通过吸附在固定相表面的功能性高分子性质的显著变化,使组分实现最佳分离效果。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固体表面吸附功能性高分子,改变了固体表面的性质。例如,本来是亲水性固体表面,由于受到外部温度刺激,表面会表现出疏水性。极小的温度变化也会导致物质的亲水性、疏水性变化。所以,即使流动相内不注入有机溶剂,固定相表面的性质也会变化,通过流动相内物质的吸附、解吸等,达到组分分离的效果。因此,这款温感液相色谱仪可以使用最简单的溶剂—水作为流动相。”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2b08392-6067-4ba4-9e95-f500ff83f444.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299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99" border=" 0" / /p p   2000年,金泽女士等人开发的全新分离系统发表在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日刊 Analytical Chemistry并上了该期刊的封面,获得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好评。温感液相色谱仪是一款环保型分离仪器,它无需使用有机溶剂,也不用调整流动相,从而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它还可以避免因添加有机溶剂引起蛋白质变性或失活,为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分离的研究提供了无限可能。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温感液相色谱仪可在不改变有机溶剂浓度的前提下,实现多种分离模式,因此可将该液相色谱仪应用于更多领域。例如,应用在再生医疗领域,在细胞治疗逐渐普遍化的今天,如何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这就需要我们对蛋白质和细胞进行准确地分离分析,蛋白质是生物大分子,它和小分子不同,许多蛋白都和细胞有特异性的结合位点,单凭简单的分离模式难以实现蛋白和细胞的分离,而使用精心设计的功能性高分子,可以实现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和细胞的分离。”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a2c78d9-476e-49be-bb28-f0b1e04d7252.jpg" title=" 3.jpg" / /p p    strong 功能性高分子为药物传输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 /strong /p p   温感液相色谱仪也可用于药物传输系统(DSS)研究,有望完成精准向身体特定部位输送药物。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将附着功能性高分子的纳米颗粒置于体内,通过控制相互作用力大小,使其到达癌细胞等的指定部位。但一旦载入体内,将伴随一生,所以要想真正应用这一技术还需要我们继续钻研,跨越一道道障碍。” /span /p p   金教授课题组研发的DDS旨在用于癌症治疗,将核酸药物注入表面为感温高分子的纳米载体内,然后将其直接作用于病原基因。纳米载体到达患处后,从外部加热该病患部位,核酸药物就会释放出来。通过细胞培养实验可知,通过上述方法,那些很容易被血液中各种酶破坏的核酸药物可以通过纳米载体,精准地运达癌细胞位置,然后快速被吸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64cd6c25-c1cc-4018-a0ba-0470d0ea5945.jpg" title=" 4.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67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67" border=" 0" / /p p    strong 深入研究生物体,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strong /p p   病毒是将自身的遗传物质置于蛋白载体内,以稳定存活于生物体内。运用这一原理,研发出类似于病毒的纳米载体,可准确将药物或遗传物质送至目标位置(患处),并利用感温高分子将药物在体内释放。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要将像病毒一样生物功能复杂的载体准确导入精密的人体结构中,这就需要对生物体的各个结构及功能结构十分了解,因此我对仿生学和生物体模仿学非常感兴趣。” /span /p p   通过准确捕捉外部环境变化,生物体外形和功能做出敏锐反应。模拟这种原理,开始尝试人工材料的研发,这将推进功能性高分子的合成和DDS开发。而且,以生物模拟的功能聚合物为基础,开发出可使指定细胞发光的荧光探针,由此可将药物传送到指定细胞。荧光探针是一种生物成像技术,采用环境响应性高分子,可实时观测生物体内情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d67fe43-7956-42cc-a77b-d9491e41144a.jpg" title=" 5.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69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69" border=" 0" /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我认为,由于荧光物质受周围环境影响,会产生发光或不发光现象,如果将荧光物质导入功能聚合物内,应该可以探索出更多新东西。在研发DDS过程中,在聚合物上附着荧光分子,可有效利用pH响应性和温度响应性等聚合物性质,获得直观图像。例如,癌细胞周围的pH值比正常部位的pH值低,所以可利用成像pH响应性,只照射癌细胞。” /span /p p    strong 科研人员在创造千分之一的可能性 /strong /p p   金教授课题组通过“模拟”生物体功能,研发应激性聚合物合成技术和重构分离系统,为医学诊断和治疗做出贡献。为了让普通用户能够切实感受到这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离方法的真正价值,日立高新技术公司将带领分析仪器厂家在硬件开发方面提供支持,与金教授课题组相互协助,共同进步。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在液相色谱仪中,流动相中的有机溶剂浓度的变化对分离的效果远大于温度变化,但是温感液相色谱仪是通过温度变化来实现来物质分离的。如果没有仪器能够实现这些功能,那么我们辛苦研发的填充剂也将面临着推广难题。目前日立正在研发高性能柱温箱,利用它我们可以研制出一个新系统,使前处理过程简单化,还可以在线分析血清中的药物。”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0ba637e4-642f-4286-882f-995bc063b11e.jpg" title=" 6.jpg" / /p p   新任液相色谱仪科学会会长的金泽女士,还在庆应义塾大学设立了研究中心,以培养科研人才、探索医学、工学、药学的未知领域,她平时工作十分繁忙,但仍然对许多事物保持一颗好奇心,一想到什么,“就一定要尝试一下”,正因为如此,她的身上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所谓的科研就是要经历无数失败,一般100次尝试中,有99次都是失败的,更甚者,1000次实验,999次都以失败告终。但是,只要成功1次,就会让人振奋不已,这种心情其他人不能理解,这也是科研人员永不放弃的动力。” /span /p p   科研还讲究团队合作,光靠一个人不可能实现科学的进步。无论你发明了多么高级的东西,“没有人用,也卖不出去,岂不是形同虚设?所以,发明家的初衷是让更多的人使用自己的发明。” /p p   金泽女士满怀科研的热情,朝着梦想不懈努力。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采访?撰稿:石桥今日美)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编者按 /span /strong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每年一到了杉树花粉漫天飞舞的季节,我就明显感觉到身体是一个精密复杂的系统。仅仅30-40 µ m的颗粒,就会引起身体的不适。我是过敏性体质,尽管我性格上不拘小节,身体却是十分敏感。但是,通过电子显微镜图像看到人体系统的连锁反应,我了解了过敏现象,这大概就是人类本能地容易相信自己“看到的东西”。在医疗领域快速发展的生物成像技术,未来会通过“可视化”治疗来治愈患者。我很荣幸能够听到金泽老师讲述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再加上她本身的才学,即便在这个伤春的季节,我依旧能够感觉到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悄然开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大塚智惠) /span /p
  • 利用微尺度3D打印和矿物涂层技术助力功能性微流控研究
    多孔材料(如岩石)及其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油气资源开采、地热能提取、二氧化碳封存、甚至行星探测中的地外资源利用(水提取)等应用中,然而,大多数岩石内部孔喉形态不规则,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也比较复杂。因此,探索岩石内部液体的流动过程,尤其是微尺度下的流固交互作用,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高精度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复现这种复杂的多孔结构变得可能。借助流动可视化手段,3D打印的微流控模型可以用于直接观察流体流动的动态过程。但是,目前打印材料仅限于光固化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理化特性包括其矿物化学、晶体结构、表面润湿性等与天然岩石(如碳酸岩)存在显着差异。所有这些特性都对多孔介质中的流体相变和多相流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近日,哈利法大学的张铁军教授团队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PμSL,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S130), 通过表面矿物涂层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岩石微流控模型。这种新颖的制备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i)使用纯光敏树脂(HDDA)打印具有三维岩石孔隙结构的微模型;(ii)在微模型的内表面植入碳酸钙纳米颗粒;(iii)以植入的纳米颗粒为核,在微模型内部原位生长碳酸盐晶体。该模型可以成功复现天然岩石的三维孔隙结构和表面矿物学特性。该成果以“Empowering Microfluidics by Micro-3D Printing and Solution-based Mineral Coating”为题发表在Soft Matter上,第一作者是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图1. 岩石微模型的制备过程在该工作中,张教授的团队利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不同用途的微模型,包括微流控器件和岩石微模型。微流控器件由三个平行通道组成(请参见图2a):每个通道的宽度分别为116±2、174±2和305±2 µm。在图2b中,岩石微模型是根据天然碳酸岩的CT扫描照片打印而成。在扫描电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岩石微模型可以很好的复现真实岩石中狭窄的孔喉结构,并且也可清晰地观测到在微模型表面原位生长的碳酸盐晶体。此外,XRD光谱也证实该微模型表面的矿物成分是碳酸钙晶体,与天然碳酸岩相同。这种碳酸盐涂层厚度大约在2~10微米,仍然使微流控器件保持了一定的透光性,有利于流体的可视化研究。图2. 3D打印的微模型在表面涂层后的形貌 (a,b)扫描电镜下微模型的孔喉结构及表面碳酸盐晶体:(a)在微流控模型内表面以及(b)三维岩石微模型内表面。(c)表面涂层的XRD光谱。图3. 利用微流控模型的流动可视化研究:案例(a)水-油/水-气在岩石微模型内部的驱替过程;案例(b,c)水在孔喉内部的蒸发过程。基于所制备的微模型,该团队通过对水/气和水/油的驱替过程进行直接成像(如图3a), 表征了固体表面润湿性对流体交界面和流动路径的影响等。此外,他们还观测到液体在多孔介质里面的蒸发相变过程(图3b),包括不同大小空隙内蒸发的难易程度、喉部液膜的渐薄和破裂过程等。总之,该工作为制备功能性多孔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结合高分辨率3D打印和基于溶液的内部涂层方法,制备“真实的”岩石微模型。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通过更改涂层材料和三维空隙结构,此类功能性微模型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到生物医学、软体机器人、航空航天和其他新兴应用。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m/d0sm00958j/unauth#!divAbstract(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李红霞博士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能概括分享一下近期在《Soft Matter》发布的岩心微流控案例吗?(开发过程、应用情况、行业影响等)BMF高精密3D打印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博士:在近期发表的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制造功能性微流控器件的新颖方法--通过集成微型3D打印和内表面涂层技术。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利用该方法已成功制备出广泛出现在油气研究中的人造岩心。利用高精密的3D打印系统,我们可以很好的复现岩石的孔隙结构,但是打印材料多数是光敏树脂,其物理化学性(包括表面润湿性、矿物学特性等等)能跟真正自然界的岩石差很多。于是,在我们的人造岩心制备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由微CT扫描得到的碳酸盐岩的多孔几何结构,然后通过在打印的模型内部空隙表面生长碳酸盐晶体来模拟岩心真实的表面特性。这种功能性碳酸盐涂层只有几个微米,所以很好的保持了模型的光学透明度。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流动可视化方法,利用这些透明的模型帮助我们表征油水气等流体与岩石表面的交互作用,包括润湿性、毛细作用等流动和变化过程的影响等。这种利用表面功能性涂层结合微3D打印的制备方法,有利于打破打印材料的局限性,通过调节3D微结构和涂层配方等可以轻松地推广到其他新兴应用如生物医学等。2、BMF:您如何评价我们摩方的3D打印系统?对于您所在的科研领域所取得的科研/工作成果,发挥了多大的助力?李博士:摩方的打印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打印的同时实现大幅面打印。微流控器件的整体尺寸能到两厘米,可以很好的嵌入到流动可视化的实验系统当中,实用性很强。高精密3D打印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设计和研究的自由度。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可以加工不同的表面微结构,进而控制流体与固体界面的交互作用。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主题:功能性食品与人类健康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直面对接平台,解决功能性食品发展全过程问题。具有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风向标、信息面宽且产业链长等特点的品牌会议,引领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一、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新成果与新产品展览二、会议规模:1500-2000人,报告120+,分论坛10+,展位100+。三、组织机构:主办单位: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单位: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保健协会酵素产业分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唯意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钛和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 承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执行单位: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 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支持媒体:人民新闻网、中国新闻资讯网、环球新闻网《食品伙伴网》《中国食物与营养》《功能食品配料网》《植提桥》《食品展会大全》《昊图食品网》《35斗》《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商务网》《安全食报》《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四、时间地点(拟)时间:2022年4月7-9日(7日周四,报到、布展)地点:江苏省 南京市 白金汉爵酒店五、大会内容(一)特邀报告 1、全球营养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2、营养保健及特殊食品法规标准; 3、特殊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 4、个性化精准营养未来趋势。(二)专题论坛 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2、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3、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4、功能食品原料/配料开发与应用; 5、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 6、海洋资源功能性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7、药食同源、经济林食品营养及精深加工;8、功能多糖营养及开发应用;9、谷物类食品营养与精深加工10、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工艺。 (1)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肠道、运动、血糖、血脂、抗氧化等新产品与新成果; (2)绿色、低碳、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与新工艺。(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展示1、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原料/配料等新产品、新成果;2、食品营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安全检测等新技术与装备。六、论文征集1、论文范围: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应用、功能因子提取分离、生物技术、分析检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均可。2、论文要求:文字数3000-6000字,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提交至电子信箱:1060415690@qq.com。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22年3月20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七、费用标准1、1800元/人,包括会议费、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收款单位户 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账 户:0200280609200037316八、联系方式联系人:常 虹电 话:13683070346(微信同号)邮 箱:1060415690@qq.com
  • 院士领衔 大咖齐聚 |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即将召开
    主题:功能食品与人类健康 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直面对接平台,解决功能性食品发展全过程问题。具有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风向标、信息面宽且产业链长等特点的品牌会议,引领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 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新成果与新产品展览展示、颁发科技创新奖会议规模1500-2000人,报告120+,分论坛10+,展位100+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 联合主办: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 协办单位: 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保健协会酵素产业分会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 唯意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钛和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 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 泰州医药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挪威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 承办单位: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 执行单位: 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 支持媒体: 《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 人民新闻网、中国新闻资讯网、环球新闻网《食品伙伴网》《中国食物与营养》《功能食品配料网》《植提桥》《食品展会大全》《昊图食品网》《35斗》《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商务网》《安全食报》 《粮油食品科技》《食研汇》《中国生物器材网》 《食品加工包装在线》《食辘网》 时间地点时间:2022年8月1-3日(1日周一,报到、布展) 地点:江苏省 南京市 白金汉爵酒店大会内容 (一)特邀报告 1、全球营养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2、营养保健及特殊食品法规标准; 3、特殊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 4、个性化精准营养未来趋势。 (二)专题论坛 1、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2、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3、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4、功能食品原料/配料开发与应用; 5、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 6、海洋资源功能性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7、药食同源及天然产物开发与产业发展; 8、功能多糖营养及开发应用; 9、谷物类食品营养与精深加工 10、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工艺。 (1)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肠道、运动、血糖、血脂、抗氧化等新产品与新成果; (2)绿色、低碳、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与新工艺。 (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展示 1、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原料/配料等新产品、新成果; 2、食品营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安全检测等新技术与装备。申报“FFC2022科技创新奖”1、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新产品、新技术等;审核通过颁发“FFC2022科技创新奖”及”FFC2022产品创新奖”,2、每家单位限申请一款产品或一个项目;3、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6月20日,邮箱:739692322@qq.com;4、申请要求及表格见附件或联系组委会:13552626928。论文征集 1、论文范围: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应用、功能因子提取分离、生物技术、分析检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均可。2、论文要求:文字数3000-6000字,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提交至电子信箱:739692322@qq.com。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22年6月20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 费用标准 1、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包括会议费、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 2、收款单位 户 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 账 户:0200280609200037316联系方式联系人:张 杨电 话:13552626928(微信同号)邮 箱:739692322@qq.com参会及赞助联系人:联系人:常 虹 (部分展位已售出,请及早预定) 电 话:13683070346(微信同号) 邮 箱:1060415690@qq.com会议亮点 1、国内唯一聚焦“功能性食品”专业会议; 2、规格高、规模大、信息面宽、产业链全; 3、所有报告均是一年内新课题、新成果、新观点; 4、科企及全产业链直面对接; 会议使命:开拓国际视野、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专家委员会特邀嘉宾 : 陈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昌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徐 娇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 涂宗财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 鲁 军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金征宇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 琳 东莞理工学院原校长/教授 肖更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 郑群怡 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专家委员: 陈 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刘静波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聂少平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 娄文勇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刘建书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钟其顶 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 王大宏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 赵余庆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教授/辽宁省天然产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中心主任 毕金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研究员/首席科学家 孙桂菊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审评专家 马海乐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教授 徐玉娟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文君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袁 涛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 苏二正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 李大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王 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教授 陆文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 幸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 薛 辉 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秘书长 王周平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秘书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旭光 汤臣倍健集团科技中心总经理 杜 军 安利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 韩军花 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李文军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 洪维錬 伊利集团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 逄金柱 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科学研究部总监 俞伟祖 良品铺子高级副总裁/良品食品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 马 军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研究院院长 唐立新 象龟健康上海有限公司独家顾问 楼田园 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副总监 张淑丽 植提桥总经理 侯 宝 上海医药集团创新中心主任 赵玲玲 健合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研发负责人 桂 敏 光明乳业研究院研发总监 庞振国 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品管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陈俊江 旺旺集团研发中心总处长 李文德 华汉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赣州华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 于 渊 钛和检测认证集团食农事业部副总经理/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 於洪建 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 副院长/ 研究员 益倍生物首席科学家 马 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功能食品所所长 张 燕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随着会期临近会有所增减往届回顾展位示意图(部分展位已定)
  • 邀请函 |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
    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直面对接平台,解决功能性食品发展全过程问题。具有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风向标、信息面宽且产业链长等特点的品牌会议,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在此,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诚挚的邀请业界同仁出席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点击查看大图)DKSH展位号:A41号大会主题:功能食品与人类健康会议时间:7月15日-7月17日会议地点:南京市玄武大道888号 白金汉爵大酒店301厅分论坛三:原料配料开发及应用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演讲嘉宾:管秀鹏 技术销售经理演讲题目:乳悬体系的稳定性分析及过程控制方法嘉宾介绍:毕业于北京石油化工研究院,东华大学,2005年开始悬浮体系稳定性分析表征工作。具有新能源等行业固悬体系分析检测的丰富经验,帮助大量客户解决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工艺问题和配方问题,以及确定合理的表征流程。
  • 5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位列其中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呼吸防护 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等5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予以公布。其中,“功能性近红外光谱(NIRS)设备的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专用要求”由镇江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参与制定,成为近红外国家强制标准的唯一企业起草单位。镇江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目前承担了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多项国家顶级科技项目,拥有国家发明和PCT专利等知识产权30余项。其成果“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系统开发及临床应用”2021年获得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最高科技奖“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54项标准内容如下:
  • 国内唯一聚焦“功能性食品”专业会议FFC 2022最新议程强势出炉!
    主题:功能食品与人类健康 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直面对接平台,解决功能性食品发展全过程问题。具有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风向标、信息面宽且产业链长等特点的品牌会议,引领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新成果与新产品展览展示、颁发科技创新奖会议规模1500-2000人,报告120+,分论坛10+,展位100+组织机构主办单位: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协办单位: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协办单位: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保健协会酵素产业分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唯意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钛和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昌华嘉科学仪器部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泰州医药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挪威阿克海洋生物有限公司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承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执行单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支持媒体:人民新闻网、中国新闻资讯网、环球新闻网《食品伙伴网》《中国食物与营养》《功能食品配料网》《植提桥》《食品展会大全》《昊图食品网》《35斗》《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商务网》《安全食报》《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 《粮油食品科技》《食研汇》《中国生物器材网》 《食品加工包装在线》《食辘网》时间地点时间:2022年8月1-3日(1日周一,报到、布展)地点:江苏省 南京市 白金汉爵酒店大会内容(一)特邀报告 1、全球营养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2、营养保健及特殊食品法规标准; 3、特殊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 4、个性化精准营养未来趋势。 (二)专题论坛 1、特殊食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2、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3、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4、功能食品原料/配料开发与应用; 5、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 6、海洋资源功能性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7、药食同源及经济林食品开发; 8、功能多糖营养及开发应用;9、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工艺。 (1)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肠道、运动、血糖、血脂、抗氧化等新产品与新成果; (2)绿色、低碳、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与新工艺。(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展示1、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原料/配料等新产品、新成果;2、食品营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安全检测等新技术与装备。申报“FFC2022科技创新奖”1、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新产品、新技术等;审核通过颁发“FFC2022科技创新奖”及”FFC2022产品创新奖”,2、每家单位限申请一款产品或一个项目;3、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6月20日,邮箱:1060415690@qq.com;4、申请要求及表格见附件或联系组委会:常虹 手机:13683070346(微信同步)论文征集1、论文范围: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应用、功能因子提取分离、生物技术、分析检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均可。2、论文要求:文字数3000-5000字,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提交至电子信箱:1060415690@qq.com。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22年6月20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费用标准1、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包括会议费、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2、收款单位户 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账 户:0200280609200037316联系方式参会及赞助联系人:常 虹 (部分展位已售出,请及早预定)电 话:13683070346(微信同号)邮 箱:1060415690@qq.com报名链接:http://mgofjwccrfx32jo0.mikecrm.com/mTotHyV会议亮点1、国内唯一聚焦“功能性食品”专业会议;2、规格高、规模大、信息面宽、产业链全;3、所有报告均是一年内新课题、新成果、新观点;4、科企及全产业链直面对接;会议使命:开拓国际视野、引导行业规范发展往届回顾
  •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 | 福斯的可持续分析解决方案
    上周,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在南京落下帷幕。大会分别就特医食品、食药同源、益生菌与健康、多肽及蛋白、果蔬类功能食品、海洋资源开发等召开了十场专题论坛。我国功能性食品定义同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FOSS 围绕“可持续分析解决方案”的主题,带来了一系列产品及全方位的行业解决方案,助力可持续发展。福斯可持续分析解决方案无需任何化学试剂一台仪器=一个实验室福斯新一代DS3近红外多功能品质分仪福斯近红外不仅无需任何化学试剂,还以其强大的ANN(人工神经网络)定标技术,一台仪器即可覆盖不同行业、多种样品、多个参数,让你的实验室成功“瘦身”!福斯新一代DS3近红外自动化三粗检测 助力减少碳足迹福斯自动化三粗(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检测,大幅减少传统化学分析所需试剂,操作简易功能强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福斯经典的实验室分析解决方案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发展潮流,也是中国今后发展的重要理念。福斯将立足并深耕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助力客户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宏伟目标。
  • 《Soft Matter》:利用微尺度3D打印和矿物涂层技术助力功能性微流控研究
    多孔材料(如岩石)及其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广泛存在于油气资源开采、地热能提取、二氧化碳封存、甚至行星探测中的地外资源利用(水提取)等应用中,然而,大多数岩石内部孔喉形态不规则,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如表面润湿性也比较复杂。因此,探索岩石内部液体的流动过程,尤其是微尺度下的流固交互作用,仍然具有挑战性。近年来,高精度3D打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复现这种复杂的多孔结构变得可能。借助流动可视化手段,3D打印的微流控模型可以用于直接观察流体流动的动态过程。但是,目前打印材料仅限于光固化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其理化特性包括其矿物化学、晶体结构、表面润湿性等与天然岩石(如碳酸岩)存在显着差异。所有这些特性都对多孔介质中的流体相变和多相流动过程有着重要影响。近日,哈利法大学的张铁军教授团队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PμSL,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S130), 通过表面矿物涂层的方法制备出一种岩石微流控模型。这种新颖的制备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如图1所示:(i)使用纯光敏树脂(HDDA)打印具有三维岩石孔隙结构的微模型;(ii)在微模型的内表面植入碳酸钙纳米颗粒;(iii)以植入的纳米颗粒为核,在微模型内部原位生长碳酸盐晶体。该模型可以成功复现天然岩石的三维孔隙结构和表面矿物学特性。该成果以“Empowering Microfluidics by Micro-3D Printing and Solution-based Mineral Coating”为题发表在Soft Matter上,第一作者是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图1. 岩石微模型的制备过程在该工作中,张教授的团队利用高精度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不同用途的微模型,包括微流控器件和岩石微模型。微流控器件由三个平行通道组成(请参见图2a):每个通道的宽度分别为116±2、174±2和305±2 μm。在图2b中,岩石微模型是根据天然碳酸岩的CT扫描照片打印而成。在扫描电镜下,我们可以看到岩石微模型可以很好的复现真实岩石中狭窄的孔喉结构,并且也可清晰地观测到在微模型表面原位生长的碳酸盐晶体。此外,XRD光谱也证实该微模型表面的矿物成分是碳酸钙晶体,与天然碳酸岩相同。这种碳酸盐涂层厚度大约在2~10微米,仍然使微流控器件保持了一定的透光性,有利于流体的可视化研究。图2. 3D打印的微模型在表面涂层后的形貌 (a,b)扫描电镜下微模型的孔喉结构及表面碳酸盐晶体:(a)在微流控模型内表面以及(b)三维岩石微模型内表面。(c)表面涂层的XRD光谱。图3. 利用微流控模型的流动可视化研究:案例(a)水-油/水-气在岩石微模型内部的驱替过程;案例(b,c)水在孔喉内部的蒸发过程。 基于所制备的微模型,该团队通过对水/气和水/油的驱替过程进行直接成像(如图3a), 表征了固体表面润湿性对流体交界面和流动路径的影响等。此外,他们还观测到液体在多孔介质里面的蒸发相变过程(图3b),包括不同大小空隙内蒸发的难易程度、喉部液膜的渐薄和破裂过程等。 总之,该工作为制备功能性多孔材料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据我们所知,这是第一次结合高分辨率3D打印和基于溶液的内部涂层方法,制备“真实的”岩石微模型。这种方法也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通过更改涂层材料和三维空隙结构,此类功能性微模型也可以很好地推广到生物医学、软体机器人、航空航天和其他新兴应用。论文链接: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20/sm/d0sm00958j/unauth#!divAbstract(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阿联酋哈利法大学李红霞博士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李红霞博士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能概括分享一下近期在《Soft Matter》发布的岩心微流控案例吗?(开发过程、应用情况、行业影响等)BMF高精密3D打印在其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李博士:在近期发表的这项工作中,我们提出了一种制造功能性微流控器件的新颖方法--通过集成微型3D打印和内表面涂层技术。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利用该方法已成功制备出广泛出现在油气研究中的人造岩心。利用高精密的3D打印系统,我们可以很好的复现岩石的孔隙结构,但是打印材料多数是光敏树脂,其物理化学性(包括表面润湿性、矿物学特性等等)能跟真正自然界的岩石差很多。于是,在我们的人造岩心制备过程中,我们首先通过3D打印技术复制由微CT扫描得到的碳酸盐岩的多孔几何结构,然后通过在打印的模型内部空隙表面生长碳酸盐晶体来模拟岩心真实的表面特性。这种功能性碳酸盐涂层只有几个微米,所以很好的保持了模型的光学透明度。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流动可视化方法,利用这些透明的模型帮助我们表征油水气等流体与岩石表面的交互作用,包括润湿性、毛细作用等流动和变化过程的影响等。这种利用表面功能性涂层结合微3D打印的制备方法,有利于打破打印材料的局限性,通过调节3D微结构和涂层配方等可以轻松地推广到其他新兴应用如生物医学等。2、BMF:您如何评价我们摩方的3D打印系统?对于您所在的科研领域所取得的科研/工作成果,发挥了多大的助力?李博士:摩方的打印系统可以提供高精度打印的同时实现大幅面打印。微流控器件的整体尺寸能到两厘米,可以很好的嵌入到流动可视化的实验系统当中,实用性很强。高精密3D打印系统可以轻松实现复杂三维结构,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设计和研究的自由度。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可以加工不同的表面微结构,进而控制流体与固体界面的交互作用。
  • SRII重磅推出两款ALD新品,满足泛半导体应用多功能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原子层沉积(ALD)工艺被认为是逻辑和存储半导体器件微缩化的重要推动力。过去20年,ALD工艺及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逻辑和存储器件的大批量制造,不断推动诸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先进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以及栅极环绕晶体管等器件性能的改进与创新。随着摩尔定律放缓,ALD工艺逐渐渗透到更多应用领域,如超摩尔(More-than-Moore,MtM)器件的生产中,正在推动新的架构、材料和性能的改进。调研机构Yole Développement报告显示,全球晶圆厂产能扩张的举措正在推动ALD设备销量的飙升。预计未来几年,ALD设备在超摩尔应用的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其中2020-202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在2026年有望达到6.8亿美元。紧跟2022市场需求,SRII推出两款重磅新品拓展应用布局致力于满足半导体制造领域不断增长的技术需求,业界领先的ALD设备制造商和服务商—青岛四方思锐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锐智能或SRII)旗下Beneq品牌全新设计并重磅推出了两款用于半导体器件制造的新产品:Prodigy和Transform300。SRII旗下Beneq品牌半导体业务负责人Patrick Rabinzohn表示:“进入2022年,更多样化、更复杂的新兴半导体应用正在崛起,Prodigy专为化合物半导体制造而设计,包括射频集成电路(GaAs / GaN / InP)、LED、VCSEL、光探测器等相关领域的MEMS制造商和代工厂,将受益于全新的Prodigy系列,以高性价比实现具有市场竞争力的ALD批量处理能力,并有效提升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Transform300则在原本优势的Transform系列上继续扩充,进一步适用300mm晶圆产品的ALD镀膜需求,具备卓越的通用性及多功能性,同样也是FAB-READY,可轻松集成到客户的产线上。”Prodigy为化合物半导体以及MEMS器件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ALD解决方案全新Transform300产品进一步匹配新兴半导体应用Prodigy为化合物半导体和MEMS器件的ALD量产技术树立了新标杆,能够满足由高端ALD技术支持的众多细分市场,是为8”及以下晶圆和多种材料提供最佳钝化及薄膜沉积的理想量产方案。Prodigy不仅集成了SRII最新ALD技术,更具备高性价比,易于实现批量处理工艺以提升目标产品性能,适用于75-200mm晶圆产品。值得一提的是,Transform300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结合等离子体增强和热法ALD有序工艺的300mm ALD集群工具。至此,Transform系列可为IDM和代工厂提供集单片、批量、等离子体增强及热法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工艺平台,旨在满足逻辑和存储等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制造、CMOS图像传感器、功率器件、Micro-OLED/LED、先进封装和更多超摩尔领域的应用场景。加强产业深度合作,以先进技术赋能垂直行业创新万物互联时代到来,广泛类型的传感器产品重要性日益凸显。以CMOS传感器(CIS)这一典型的超摩尔应用为例,随着芯片集成度的提升,CIS芯片的结构也在不断创新,例如以堆叠方式将图像传感器、存储器以及更多逻辑元件进行统一封装。为了实现更优异的感光能力,往往需要表面钝化层来减少光子的损失,或通过抗反射涂层让更多的光子到达接收器。在这样深沟槽镀膜的场景中,ALD可以实现100%覆盖,或以不同镀膜材料、不同镀膜层数等方式组成不同的折射率、不同的叠层膜配比,从而更好地满足客户差异化的需求。Patrick Rabinzohn表示:“高质量、高保形性和均匀性的薄膜是ALD十分擅长的领域,目前已成为CIS应用的主流。与此同时,为了面向更多超摩尔应用,ALD工艺在全球范围也在不断开发与完善。SRII是这一全球合作的积极参与者,正在持续联合学术界、研究机构、材料供应商、设备子部件和工具供应商以及计量系统供应商等上下游机构/厂商展开紧密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创新发展,从而确保自有ALD工艺的领先地位。“目前,在中国市场,SRII与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及各大科研院校已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专注CIS、MEMS等重要领域的联合研发,致力于加速超摩尔领域的产业落地。
  • GC-IMS技术让风味可视化——海能技术参加功能性食品检测大会
    2022年8月1日-3日,一年一度的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于南京市白金汉爵酒店召开,海能技术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功能性食品与人类健康”为主题,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市场趋势,搭建全产业链交流和对接平台,促进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 大会期间,海能技术、悟空仪器、新仪科学、G.A.S.来到现场,展出了K11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Wooking 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以及T960全自动滴定仪等仪器,不同系列仪器可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为功能性食品提供多方面的检测。 在“功能性创新产品的开发”分论坛中,我们分享了《可视化的功能性食品风味分析——GC-IMS联用技术》的报告,主要针对可视化风味分析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应用做了详细介绍。 GC-IMS技术在对功能性食品的风味进行检测的同时给出可视化图谱,优化生产者的加工工艺,并有利于对产品的一致性标准进行评价,可满足消费者对于功能性食品风味上的进一步需求。 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是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其具有信息面宽、产业链长等特点,促进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 海能技术非常珍惜在此次大会中与专家、用户线下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也将不断创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科学仪器。
  • 岛津制作所与农研机构开设食品功能性分析联合研究实验室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总部位于筑波市、以下称为“农研机构”)与综合分析仪器制造商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总公司位于京都市)签订了旨在开展“食品”功能性成分分析的联合研究协议,在岛津制作所的“保健R&D中心”内设置了“食品功能性分析联合研究实验室”。 近年,关于“有科学依据表明食物纤维和多酚、类叶红素等非必须营养素中适量摄取能够发挥出增进健康效果的成分”的研究在不断推进。日本各地的农业现场,“想开发有助于保持并增进健康的农林水产品和食品,以加强竞争力”的动向越来越显著。 为了日本农业与食品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家在从基础到应用的广泛领域开展研发的机构,农研机构顺应国民健康意识的高涨,加强了健康功能性方面的研究活动。 本次的联合研究旨在通过在农研机构与各地区一起开发的农产品和食品中所含功能性成分的分析业务中有效利用岛津制作所的最新技术,开发出简便、快速、精确的食品分析新方法。 期待通过与日本各地农业相关人员共享研究中获得的成分信息与分析方法,推进含有功能性成分的农产品与食品的开发。 农研机构与岛津制作所将通过本研究促进农林水产品与食品的出口,为以农林水产业为支柱的地方创生做出贡献。*术语解释1.(功能性成分):未被列入必需营养素中的食物纤维、多酚、类叶红素等中,期待适量摄取可发挥出增进健康效果的成分。2.(功能性食品):食品(农产品)中含有能够预防疾病和老化等调理身体的成分(功能性成分),有效利用了这些成分的食品。3.(功能性农产品):农林水产品整个或者其中所含的功能性成分对健康的效果得到科学论证的农林水产品。
  • 新趋势,新成果,新合作:FFC第十届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大会
    近年来,我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快速发展,市场不断扩大,呈现蓬勃之势,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性因素:首先,随着经济收入提高,现阶段人们在食品消费方面已经不仅仅只满足于美味和营养,还有健康和功能的强烈需求。其次,在忙碌和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年轻人的亚健康状况突出,82.8%的80/90后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年轻人开始热衷于养生,在80/90后群体中有养生意识人数比例达到70%,养生全面年轻化。 再者,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7年国内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4099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整体人口的30%以上,老龄化社会促使健康消费快速上升,功能性食品需求旺盛。在理清功能性食品的崛起原因及发展趋势后,回到当下,如何为国内功能性食品的发展寻得未来? 近日,FFC第十届功能性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现场云集了500余位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功能性食品行业热点话题。 此次会议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承办,主题为“新成果展示与合作对接”。大会开设“功能性食品发展趋势”、“功能食品原料、配料研究及开发应用”、“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与“功能食品开发及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四个专题,并邀请到49位业内专家于会上分享报告。期间,海能应用工程师为大家分享了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技术在功能性风味分析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该技术在功能性食品研发、改进及品质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与优势。 (GC-IMS)技术应用优势无需样品前处理,便可直接上机进行检测,以获得样品最真实的风味信息。通过挥发性有机物指纹谱图的比对,将风味成分直观可视化,用于快速区分样品的产地、品质、等级、真伪、新鲜度、保质期等信息,与此同时由于二次分离技术,通过保留指数和迁移时间对差异化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建立行业专属风味数据库。 FlavourSpec® 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仪 现场设有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交流区域,为现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现场对接行业检测技术需求,科普新产品、新技术,氛围浓厚。 希望未来GC-IMS技术能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帮助,为推动功能性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及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岛津“运用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对脑功能进行深入研究”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趋势表明,21世纪的自然科学重心将在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研究必将飞速发展。分子生物学的奠基人之一,诺贝尔奖获得者沃森宣称:&ldquo 20世纪是基因的世纪,21世纪是脑的世纪。&rdquo 。创业于1875年的岛津制作所,始终站立在科学技术的前沿,从不间断地向世间推出一个又一个尖端科学技术,为社会发展做出着贡献。在当今令人瞩目的脑功能研究领域,随处可见岛津制作所活跃的身姿,从医学生物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再到产业应用,在广泛领域内对作为尖端学术性领域之一的脑科学实施了深入研究。 目前,作为脑功能研究的手段主要有脑电图、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PET、MEG等。而fNIRS:(functional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是近年来日本发明的新型脑功能测量手法。它可以通过生物体穿透性高的近红外光谱对脑功能进行无侵袭性测量。其原理是通过三个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来测量大脑皮层的含氧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以及总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表征大脑在接受外界刺激或思维过程中不同区域的反应和功能表达。 岛津制作所早于1980年开始了近红外光谱测量身体组织内氧动力学的研究,1991年发售了日本国内首台临床用无侵袭氧监测仪OM-100A。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发售多通道型红外光学成像装置(FOIRE-30000系列,OMM-300系列)。 近红外光学脑成像系统可广泛应用于脑功能、脑认知领域,在医疗、教育、脑疾病康复、诊断、产业、基础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岛津的近红外光谱系统,为大脑功能研究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我们不妨阅读以下文章,可以加深对近红外光学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了解。 《在新技术下观察大脑机能》 从血流量测量到大脑的功能分析 YOKO HOSHI是fNIRS在大脑成像中研究和开发的主要专家,现任神经学东京研究院综合神经科学研究组的主任,但是她对近红外光谱临床应用的兴趣,源自于1987年在北海道大学开始的关于监控大脑中血流量的项目。那时候,她已经加入了近红外光谱的开发者之一 &mdash &mdash Mamoru Yamura实验室,她的第一个任务是测量细胞色素C氧化酶,这种酶通过氧气供应改变氧化态。HOSHI解释说:&ldquo 我认为通过这个途径有可能来监测大脑中的氧,因为细胞色素C氧化酶的氧态是通过神经细胞中氧浓度改变的。&rdquo 近红外光用于脑功能成像的思想源于和Tamura交流中的偶然发现,Tamura作为实验室领导人,那时其研究关注在心肌方向,有一天询问Hoshi:&ldquo 如果人不能再思考,是因为大脑正经受缺乏能量的痛苦吗?&rdquo Hoshi认为可能并不是如此,她转而想通过交给学生一些问题,并同时用近红外光监测他们大脑的方法来测验这个想法。测量结果显示当他们正在思考的时候,大脑血流量增加,但当他们停止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大脑血流量减小。 因为血红蛋白在近红外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特性不依赖一定有氧的存在,所以她决定与其分析细胞色素c氧化酶,不如研究血液血红蛋白。Hoshi回应到:&ldquo 经过大量的技术改进和实验,我们已经撰写利用NIRS检测血红蛋白改变来测量大脑功能的相关文章。&rdquo 与岛津共同发展 不久后,来自岛津的研究人员加入了HOSHI在北海道大学的研究团队,在Tamura 和Hoshi的指导下,岛津公司着力发展一个NIRS的通用模型。终于,岛津成功开发了NIRS系统,可以对大脑和四肢进行局部测量,1991年扩展了它的第一个测量系统。随后伴随大量的设计修改和持续的改进,直到2001年岛津开始发售OMM-2001多波段fNIRS系统。这种新的设计可以测量大脑更大范围的区域,紧接着2003年新的改进版本OMM-3000面世。这些设备自此开始应用于临床研究,2006年,岛津公司看到这些应用,于2006年开发了新的设计FORIE-3000系统,此系统现在仍应用在全日本的基础大脑科学研究中。 多波段fNIRS允许病人在自然条件下活动的同时实时监测大脑功能,比如,与婴儿母亲配合可以监测婴儿的大脑,或者记录脑损伤患者在复原过程中的大脑功能。&ldquo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在新生儿和患者的大脑活性的研究中应用fNIRS系统,希望fNIRS能在我们获得神经网络生长机制方面有所帮助&rdquo hoshi如此说到,她同时注意到一个新发现:在脑损伤复原过程中,在正常活动中大脑某一部分减除活性,一旦损伤部位得以康复,大脑的相应部位在康复运动中不再变的活跃。 近红外光用于情绪分析 HOSHI把FOIRE-3000平台作为她最新研究项目的一部分,&ldquo 我最近的工作是当志愿者在注视可引起肯定或否定的情绪回应的图像的时候,分析其大脑机能的变化。&rdquo fMRI经常用于包括大脑的函数图像的研究中,但是,由于志愿者必须躺在狭窄的通道中,fMRI的测量系统才能执行,所以fMRI不太适合应用于实时情感分析试验中,对于志愿者姿势和行动有很少限制的实验可使用fNIRS来执行。 Hoshi解释说:&ldquo 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当志愿者经历一个非常强烈的不愉快情绪,情绪开始3到4秒后,大脑中特定区域的血流量明显增大。&rdquo 相同实验显示愉悦的情绪可以降低大脑另一部分的血流量,这与之前报告的愉快的感觉可以降低血流量是一致的。HOSHI持续深入分析后解释说&ldquo 情绪和情感研究常常靶向大脑内部的边缘系统,但是,我们认为大脑控制认知能力的部分,诸如脑前额叶表层,同样与控制非愉快情绪有密切的关系。&rdquo 分离认知空间 Hoshi的另外一个持续项目是利用fNIRS实施眼动的联合测量,hoshi说到&ldquo 当我们试图记住某物或者试图思考的时候,我们会使眼睛偏向特定的方向,我希望能找出其原因。&rdquo 当我们全神贯注思考的时候,我们试图把眼睛投射到某一物体上,而且在相同任务下每个人凝视的方向也不同。儿童以相似的方式移动头部,但是会有更大的变化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凝视的方向和范围会变得聚焦,&ldquo 10岁大概是明确路线形成的临界年龄。&rdquo 通过对上述现象设计方法所获得的fNIRS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当人陷入沉思开始注视的时候,大脑的两个特定区域是活跃的。&ldquo 这两个区域中的一个是ventral premotor,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物体上的时候这个区域会被激活,另外一个区域是人们从一个物体转移注意力到另外一个物体时被激活的。心理学家和信息科学家都认为认思考发生在认知空间内,在思考中注视某一物体也许反应了我们对认知空间的注意,和这个空间内从一个到另外一个信息过程转换我们的注意力。&rdquo fNIRS的更多可能 fNIRS众多优点中其中一个是它可以很方便和其它分析方法结合在一起,它也是一个非常容易使用的系统,并应用于非常多的领域,不管是工程教学,还是动物学和医药领域,尤其是令人激动的领域是脑机接口(BMI)领域。岛津已经开始实验用BMI来控制由本田公司开发的MSIMO类人机器人,在肉眼观察诸如腿脚活动等人为动作的同时,可以通过应用fNIRS来描述志愿者大脑机能特点,志愿者精神上的努力可以被实时的监测和处理,并被转化成机器人行动的信号。 Hoshi作为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中,不断推进大脑图像技术深入发展的众多专家中的一员,她说到,&ldquo fNIRS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我希望科研人员在了解了fNIRS的原理和限制后,可以在自己的研究项目中可以积极运用fNIRS。&rdquo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报告内容曝光,历届最强阵容,院士领衔,百位专家演讲报告
    FFC2022 报告专家及题目(首轮统计) 陈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发言题目:待定 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昌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发言题目:“食药同源”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徐 娇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发言题目:新原料管理 金征宇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发言题目:后疫情时代休闲食品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发言题目:功能性农产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涂宗财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发言题目:极端条件在食品加工与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发言题目:美容功能性肽研究进展与应用开发 孙桂菊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审评专家发言题目:新规下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管理与研究 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发言题目:植物基新配料:形成、调控及应用 张旭光 汤臣倍健集团科技中心总经理发言题目:科学营养,协同创新,产业研发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打造 韩军花 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发言题目:特医食品标准-现状与展望 逄金柱 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科学研究部总监发言题目:乳品与健康及功能性乳品的创制 侯保朝 伊利集团益生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博士发言题目:乳双歧杆菌BL-99与肠道健康 李文军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发言题目:特医食品的研发和循证! 楼田园 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副总监发言题目:功能性创新产品的开发 陈 亮 安利中国科技创新中心博士发言题目:把传统智慧向世界说清楚——一款中草药保健食品的全球化研发 俞伟祖 良品铺子高级副总裁/良品食品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发言题目:饮食和慢病,迷思,真相及其影响 桂 敏 光明乳业研究院研发总监发言题目:深挖产品力,做好“品、效、销” 陈俊江 旺旺集团研发中心总处长发言题目:旺旺功能性食品創新分享 刘建书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发言题目:食品分类管理精准营养与慢病控制 冯凤琴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发言题目:海参肽的功能及应用 苏二正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发言题目:银杏果银杏毒的组织分布、加工变化及其生物降解研究 李文德 华汉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赣州华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发言题目:西兰花种子提取物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的开发与应用 於洪建 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 副院长/ 研究员 益倍生物首席科学家发言题目:枸杞与茶成分创新产品研发 马 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功能食品所所长发言题目:金针菇等大宗食药用菌多元化功能产品产业化开发实践 杨 宝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发言题目:天然异戊烯基类黄酮的发掘与异源生物合成基础 余稳稳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讲师报告题目:碳水化合物食品GI值体外估算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探讨 李 成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副教授报告题目:研磨精度对稻米淀粉消化特性的影响机制 曾维才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报告题目:植物多酚对人体健康与营养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研究 徐 杰 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发言题目:新型海洋活性脂质的结构分析及产品开发 田益玲 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副教授发言题目:富含树莓鞣花酸提取物饮品的创愈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王国泽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副教授 发言题目:竹荪多糖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减弱肝肠炎症进而缓解亚慢性砷暴露 张淑丽 植提桥媒体 创始人,药食同源/滋补品升维开发行业联盟发起人发言题目:功能食品创新与增长的维度和破局 李建林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副院长/教授发言题目:载姜黄素纳米乳液的制备及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赵立艳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发言题目:金针菇多糖基于肠道菌群调控调节高脂饮食小鼠脂质代谢作用研究 李莉蓉 昆明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副教授 发言题目:白雪茶水提物通过Nrf2/NF-kB信号通路发挥抗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作用 王耀松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教授发言题目:γ-氨基丁酸增效食品蛋白质功能性研究进展 刘小莉 研究员,先进杰出青年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发言题目:蓝莓叶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在低GI食品中的应用 王学勇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中药新资源中心主任发言题目:新一代益生元 一种神奇的淀粉蕉芋RS3芋 陈 州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教授发言题目:代糖的开发与利用及其关键催化酶资源的挖掘 孔祥辉 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博士/硕导发言题目:食药用菌活性多肽的制备技术、活性研究及应用前景展望 宁 俊 河南豫鑫糖醇有限公司 高级工程师发言题目:减糖经济下功能糖醇的发展 王维林 原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所长书记,原上海抗癌协会副理事长,WHO上海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常务副主任,GPSR-肿瘤精准康复导航创建发言题目:GPSR-肿瘤精准康复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周庆新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发言题目:南极磷虾资源中功能脂质的高值化开发与应用 任 芳 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场经理发言题目:可视化的功能性食品风味分析—GC-IMS联用技术 骆贤亮 杭州康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高级研发工程师 浙江大学食品科学博士发言题目:海参肽对性激素的影响与调控 季维峰 山东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发言题目:新型生物细胞激活素在人类大健康中的应用前景 唐立新 象龟健康上海有限公司独家顾问 发言题目:改善睡眠产品综合解决方案 马 军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研究院院长发言题目:中国传统养生对现代大健康产品创新的启示 王 冲 上海沃迪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发言题目:发酵型功能饮品工业化生产及应用 孙 芳 江苏楷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报告题目:特医及功能性产品加工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汪 勇 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教授报告题目:基于甘油二酯的营养健康食品专用油脂体系构建 吕慕雯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报告题目:生物节律在辣椒素调控肝脏糖脂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性探究 吴 虹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报告题目:基于静电流体技术的功能因子稳态化体系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邸多隆 研究员/主任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特色药用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发言题目:油橄榄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和高值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刘建飞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发言题目:枸杞多糖分离纯化及耐缺氧、保护视力功效研究 高献礼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教授发言题目:利用纳米硒提高酱油有机硒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及初步机制 徐玉娟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报告题目:基于非热加工的亚热带水果加工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王辉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报告题目:鱼蛋白胶高效提取及性能研究 张立攀 河南省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发言题目:牡丹花新食品原料研究进展 王绍东 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发言题目:无腥味大豆新品种在植物基食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张欢华 唯意仆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区域经理(中国)报告题目:自动化分析设备给功能性食品开发和应用带来的便利和高效 高献礼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副教授发言题目:利用纳米硒提高酱油有机硒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及初步机制 程建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 教授发言题目:基于中医药理论的药食同源产品研发 崔亚娟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营养分析中心主任发言题目:营养和功能成分分析检测技术助力功能食品的研发和创制 韩小龙 山东中科嘉亿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发言题目:2022年后疫情时代消费者对益生菌营养补充剂的关注 程昊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发言题目:基于蛋白质粒子/乳状液的功能因子共包埋研究 演讲题目待定专家鲁 军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发言题目:待定 郑群怡 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发言题目:待定 侯 宝 上海医药集团创新中心主任发言题目:待定 赵玲玲 健合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研发负责人发言题目:待定 刘静波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发言题目:待定 王大宏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发言题目: 赵余庆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教授/辽宁省天然产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发言题目:待定 马海乐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教授 发言题目: 徐玉娟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发言题目:待定 李大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发言题目:待定 王 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发言题目:待定 庞振国 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品管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发言题目:待定 随着会期临近,部分专家陆续落实中,预计110位报告专家。 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新成果与新产品展览展示、颁发科技创新奖会议规模1500-2000人,报告120+,分论坛10+,展位100+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单位: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保健协会酵素产业分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唯意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钛和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省名优土特新产品协会承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执行单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支持媒体:人民新闻网、中国新闻资讯网、环球新闻网《食品伙伴网》《中国食物与营养》《功能食品配料网》《植提桥》《食品展会大全》《昊图食品网》《35斗》《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商务网》《安全食报》《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 《粮油食品科技》 时间地点时间:2022年4月7-9日(7日周四,报到、布展)地点:江苏省 南京市 白金汉爵酒店大会内容 (一)特邀报告 1、全球营养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2、营养保健及特殊食品法规标准; 3、特殊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 4、个性化精准营养未来趋势。(二)专题论坛 1、特殊食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2、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3、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4、功能食品原料/配料开发与应用; 5、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 6、海洋资源功能性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7、药食同源及经济林食品开发; 8、功能多糖营养及开发应用; 9、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工艺。 (1)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肠道、运动、血糖、血脂、抗氧化等新产品与新成果; (2)绿色、低碳、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与新工艺。(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展示1、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原料/配料等新产品、新成果;2、食品营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安全检测等新技术与装备。申报“FFC2022科技创新奖”1、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新产品、新技术等;审核通过颁发“FFC2022科技创新奖”及”FFC2022产品创新奖”,2、每家单位限申请一款产品或一个项目;3、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3月20日,邮箱:1060415690@qq.com;4、申请要求及表格见附件或联系组委会:常虹 手机:13683070346(微信同步)论文征集1、论文范围: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应用、功能因子提取分离、生物技术、分析检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均可。2、论文要求:文字数3000-5000字,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提交至电子信箱:1060415690@qq.com。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22年3月15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 费用标准1、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包括会议费、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2、收款单位户 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账 户:0200280609200037316联系方式参会及赞助联系人:常 虹 (部分展位已售出,请及早预定)电 话:13683070346(微信同号)邮 箱:1060415690@qq.com会议亮点1、国内唯一聚焦“功能性食品”专业会议;2、规格高、规模大、信息面宽、产业链全;3、所有报告均是一年内新课题、新成果、新观点;4、科企及全产业链直面对接;会议使命:开拓国际视野、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专家委员会特邀嘉宾陈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昌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 娇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涂宗财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鲁 军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金征宇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 琳 东莞理工学院原校长/教授肖更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郑群怡 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专家委员陈 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静波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聂少平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娄文勇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建书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钟其顶 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余庆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教授/辽宁省天然产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毕金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孙桂菊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审评专家马海乐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教授 徐玉娟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文君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袁 涛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苏二正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大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 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教授陆文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 海能技术邀您参加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
    FFC 2022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将于2022年7月15-17日在南京召开,海能技术将参加此次大会。 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及行业知名专家学者、优秀企业代表到会演讲,与业界同仁就食品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 届时,海能技术将携有机元素分析、电化学、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仪器在A72展位进行展出,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参观指导。此外,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精美礼品,期待您的到来!K11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用于食品中氮/蛋白质等营养指标以及动物源性食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等安全性指标的检测。T960全自动滴定仪用于食品中酸价、过氧化值、酸度、还原糖、氯离子、氨基酸态氮等指标的检测。K2025高效液相色谱仪用于食品中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及有毒有害等物质的分析检测。TANK 40微波消解仪用于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等污染物含量检测的消解处理。FlavourSpec® 风味分析仪 用于农产品产地溯源、食品真实性鉴别、等级区分、货架期判断、加工工艺优化、产品一致性评价等方面的检测。 届时欢迎您莅临海能技术A72展位洽谈交流,我们不见不散!
  • 千人大会,食品界盛宴——FFC2022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
    主题:功能性食品与人类健康 一年一度的“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汇聚业内顶级专家、龙头企业等千余位功能食品界代表,共议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趋势、政策标准等,搭建管理、科研、原料、终端、OEM、装备、经销商等全产业链交流和对接平台,打造功能食品产业生态链,解决功能食品发展全过程问题。具有我国功能食品产业发展风向标、信息面宽且产业链长等特点的品牌会议,引领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规范发展。在此,我们诚挚的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共聚人脉、共享资源、共谋发展! 大会形式特邀报告、专题论坛、新成果与新产品展览展示、颁发科技创新奖会议规模1500-2000人,报告120+,分论坛10+,展位100+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FFC中国功能性食品大会组委会联合主办: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单位: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保健协会酵素产业分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唯意朴仪器(上海)有限公司钛和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山东华泰营养健康产业技术研究院承办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健康学院执行单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 北京味康食品科技交流中心支持媒体:人民新闻网、中国新闻资讯网、环球新闻网《食品伙伴网》《中国食物与营养》《功能食品配料网》《植提桥》《食品展会大全》《昊图食品网》《35斗》《现代食品科技》《食品商务网》《安全食报》《仪器信息网》《我要测网》 《粮油食品科技》 时间地点时间:2022年4月7-9日(7日周四,报到、布展)地点:江苏省 南京市 白金汉爵酒店大会内容(一)特邀报告 1、全球营养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2、营养保健及特殊食品法规标准; 3、特殊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 4、个性化精准营养未来趋势。 (二)专题论坛 1、特殊食品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 2、益生菌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3、生物活性肽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 4、功能食品原料/配料开发与应用; 5、食品营养与人体健康; 6、海洋资源功能性食品开发与产业发展; 7、药食同源及经济林食品开发; 8、功能多糖营养及开发应用;9、新成果、新技术与新工艺。 (1)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肠道、运动、血糖、血脂、抗氧化等新产品与新成果; (2)绿色、低碳、智能、纳米技术等新技术与新工艺。(三)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展览展示1、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膳食补充剂及原料/配料等新产品、新成果;2、食品营养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安全检测等新技术与装备。申报“FFC2022科技创新奖”1、组委会面向全国征集优秀新产品、新技术等;审核通过颁发“FFC2022科技创新奖”及”FFC2022产品创新奖”,2、每家单位限申请一款产品或一个项目;3、申报截止时间:2022年3月20日,邮箱:1060415690@qq.com;4、申请要求及表格见附件或联系组委会:常虹 手机:13683070346(微信同步)论文征集1、论文范围: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及配料开发应用、功能因子提取分离、生物技术、分析检测、加工新技术、新工艺等均可。2、论文要求:文字数3000-5000字,文件格式为 word 文档。具体内容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论文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请提交至电子信箱:1060415690@qq.com。3、截止时间:论文投稿截止2022年3月15日,以稿件收到时间为准。 费用标准1、1800元/人,学生1200元/人,包括会议费、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2、收款单位户 名:北京金玖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永定路支行账 户:0200280609200037316联系方式参会及赞助联系人:常 虹 (部分展位已售出,请及早预定)电 话:13683070346(微信同号)邮 箱:1060415690@qq.com会议亮点1、国内唯一聚焦“功能性食品”专业会议;2、规格高、规模大、信息面宽、产业链全;3、所有报告均是一年内新课题、新成果、新观点;4、科企及全产业链直面对接;会议使命:开拓国际视野、引导行业规范发展专家委员会特邀嘉宾陈 卫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教授,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谢明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昌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凤忠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 娇 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食品营养处处长涂宗财 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鲁 军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金征宇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长/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 琳 东莞理工学院原校长/教授肖更生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副校长/教授郑群怡 康宝莱(中国)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博士 专家委员陈 洁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江南大学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谋明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静波 吉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吉林省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连富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聂少平 南昌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教授娄文勇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刘建书 陕西省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钟其顶 全国特殊膳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 中国保健协会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赵余庆 沈阳药科大学功能食品与葡萄酒学院教授/辽宁省天然产物现代分离与工业化制备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毕金峰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研究员/首席科学家孙桂菊 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教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审评专家马海乐 江苏大学食品物理加工研究院院长/教授 徐玉娟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文君 江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袁 涛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教授苏二正 南京林业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大婧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 琴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院长/教授陆文伟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副研究员,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 幸 南京师范大学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薛 辉 河南省营养保健协会秘书长王周平 江苏省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秘书长/国家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旭光 汤臣倍健集团科技中心总经理杜 军 安利中国科技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韩军花 美赞臣大中华区婴幼儿营养研发总监/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李文军 雀巢健康科学(中国)有限公司首席医学官洪维錬 伊利集团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逄金柱 蒙牛集团研发创新部营养科学研究部总监俞伟祖 良品铺子高级副总裁/良品食品营养健康研究院院长马 军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健康研究院院长唐立新 象龟健康上海有限公司独家顾问 楼田园 百事亚洲研发中心对外创新副总监张淑丽 植提桥总经理侯 宝 上海医药集团创新中心主任赵玲玲 健合集团成人营养及护理用品业务单元(ANC)研发负责人桂 敏 光明乳业研究院研发总监庞振国 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品管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陈俊江 旺旺集团研发中心总处长李文德 华汉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赣州华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兼首席科学家于 渊 钛和检测认证集团食农事业部副总经理/特殊食品研究中心主任於洪建 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 副院长/ 研究员 益倍生物首席科学家马 超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功能食品所所长 随着会期临近会有所增减往届回顾展位示意图(部分展位已定)戳此报名
  • 了解大脑的巨大挑战: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法进行神经成像
    耶鲁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和精神病学教授Joy Hirsch博士 在生命科学的所有挑战中,对大脑的了解是难中之最。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拥有超过1千亿个神经元和其他细胞,形成了超过100兆个连接。这些连接由多种神经化学因子调节,这些因子跨越空间维度,从分子开始并发育到细胞、循环、系统、并最终导致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感知、记忆和目标导向行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人类发育所有阶段的大脑疾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导致了严重的医学、政治、经济、法律和生活质量问题。无论如何,在健康和疾病领域,大脑仍是一项科学前沿问题。 不过,这种广泛而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的紧迫性再加上神经系统科学领域的近期进展已经激发了这样一个充满希望的愿景:对于大脑的全面理解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目标。在美国,这一愿景最近已经集中到了一项被称为BRAIN(通过推进创新神经科学技术来进行大脑研究)倡议的行动计划上。此项倡议于2013年4月2日由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公布,他宣布“加速对能够让研究人员生成显示设想速度下个体脑细胞与复杂神经回路间互相作用的大脑动态图片的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是一项巨大挑战(The White House,2013年)。随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了一项10年计划,用以实现加速技术开发以便获得关于神经系统在健康和疾病中所起到功能的基础见解这一主要目标。一开始,BRAIN倡议的终点是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包括组成细胞的表征、突触连接、以及行为相关活动的动态集合。这一总体目标横跨多个研究领域,从管理短程细胞回路的分子和细胞过程到由人类神经成像观察到的管理复杂行为的远程流程。行动过程人类大脑成像 针对这一倡议的一个主要目标包括现有技术的改善以及用于大脑机制及行为之间关系探索和建模的全新技术的开发。主要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诸如脑磁图描记术(MEG)及脑电图描记术(EEG)等电磁技术的现有脑成像技术,是正常及病理条件下人类大脑研究的基础。这些技术对一个重点为功能性脑活动与认知及行为之间相关性的神经系统科学主要分支做出了大量贡献。尤其是大脑成像技术的爆发式成长,实现了对于人类语言、记忆、决策制定、视觉和听觉过程、情绪、学习及社交互动等复杂认知行为相关的专门神经过程的操作性了解。 总之,这些系统的神经学和生理学组成部分1) 局限于特定的大脑区域和接收及传输信息的短程神经回路,并且2) 通过涉及的大脑区域之间的远程途径相互连接。因此,出现了两大大脑组织原则。首先是隔离原则,大脑特定区域专门用于特定的任务和处理;第二是互动原理,在特定任务需求下大脑中共同有效区是相互连接的。例如,在人类语言系统中,位于左颞上回的一个通常被称为威尔尼克语言区(Wernicke’s area)的区域,专门用于语言接收功能(理解并解读说出的语句)。此外,位于左额下回的一个通常被称为布鲁卡语言区(Broca’s Area)的区域专门用于产生语言功能(产生语音)。 这两种专用大脑区域的复合体通过广为人知的途径相互连接,包括弓状纤维束和用于传输了解语言并用于说话的过程相关当地信息的弓形钩突。其他被广泛认可为和记忆及情绪有关的大脑区域,在特定任务过程中和语言系统功能性连接。语言相关操作过程中这些互动区域之间的动态关系,已经采用当代神经成像技术进行了广泛研究。技术进步 主要由于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研究大脑过程的限制,主流神经成像技术被局限于单个个体的研究。在扫描仪环境下,两个个体之间的自然人际互动是不可能的。不过,实时交流涉及语言和非言语交流,包括目光接触,动态面部表情和反应手势。虽然涉及两个个体之间动态交流的互动社会行为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基本方面,但这些隐含的沟通线索不会出现在仅包含一个个体的扫描环境中。主要是由于这些技术的局限性,导致人类对调节和调制自然人际互动和交流的潜在神经回路知之甚少。因此,具有社交互动相关潜在深刻缺陷的神经病(例如孤独症谱系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的神经生理学机制仍无法确定。用于生态学上有效的条件下两个个体间交流过程中大脑成像的新技术的开发,为在传统神经成像中收集的信息不足的大型临床全体的需求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特别有影响力的机会。近红外光谱法(NIRS)的基础性新角色 一种新兴的神经成像技术——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法(fNIRS)采用了固定在头戴帽上的光极,并且适合在自然情况下用于多位受试者而且不受头部移动影响。和MRI一样,NIRS能够在无离子化造成的毒性的情况下,实现对个体受试者运作中神经系统的观察。此项技术利用了活跃神经组织回路氧合的血液比例比非活跃神经组织更大这一生理学原理的优势。在这一过程中局部微脉管系统内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的顺磁性作用降低。被称为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信号(Ogawa等人,1990年)的MRI中信号放大是由于deOxyHb比例降低以及由此导致的顺磁性作用减少。BOLD信号也是利用光谱吸收(J?bsis,1977年)通过NIRS测定的,这种方法能够区分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deOxyHb信号。脉冲激光(采用岛津NIRS系统)发射三种波长的光,而检测器则测量氧合血红蛋白(OxyHb)和脱氧血红蛋白(deOxyHb)浓度的变化。对于每个通道,测量在780nm、805nm和830nm下的近红外光吸光度,并根据改良朗伯-比尔定律(Beer-Lambert Law)分别换算为相应的deOxyHb、总Hb(HbT)和OxyHb(Matcher & Cooper,1994年)(图1)。 图1. 脱氧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吸收光谱这些函数显示了OxyHb和deOxyHb在780nm及830nm波长处的最大吸光度差异。大脑血液中的氧浓度影响着反射的光波长。改良朗伯-比尔定律被用于换算对应于deOxyHb(780nm)、总血红蛋白(805nm)和OxyHb(830nm)浓度变化的三个波长下的光衰减直接测量结果。 Shimadzu Corporation(日本东京)是一家fNIRS系统的领先制造商。图2显示了专门用于超高扫描的岛津LABNIRS配置,可为参与互动任务的两个个体同时获取信号。这种特殊系统可利用配备场景及瞳孔摄像头的SMI镜片实现实时NIRS信号的获取及眼球追踪采集。在此示例中,每顶帽子都包含42个通道,并为每位受试者分为两个半球。帽子配置是灵活性的,可以根据实验目的修改。NIRS信号的获取速率范围为10至33毫秒,空间分辨率为约3厘米。这种时间分辨率非常适合大脑内和大脑间活跃区域连接性的测量,不过和fMRI相比空间分辨率方面相对有所损失。 fMRI和fNIRS信号都反映出了大脑血流和大脑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而这些和潜在神经活动关联。后者已经由Eggebrecht及其同事(Eggebrecht等,2012年)最近在健康志愿者的视觉刺激过程中得到证实。fMRI BOLD和deOxyHb及OxyHb之间高度的正相关性目前已经得到很好证实(Sato等人,2013年;Scholkmann等人,2014年)。 在单个受试者、单次运行和单个光极的大拇指敲击任务中获得的“原始”fNIRS信号显示,同时获得了对任务相关时间系列作出响应的OxyHb和deOxyHb信号(图3)。注意OxyHb和deOxyHb信号之间的反相关性,和理论预期一致。由于和神经(而非心血管)事件的已知相关性,deOxyHb信号预期将是和fMRI BOLD信号最紧密相关的信号(Franceschini等人,2006年) 图2. 耶鲁大学医学院大脑功能实验室的fNIRS系统(LABNIRS,ShimadzuCorp.)。采用LABNIRS系统的参与者以SMI(ETG-2)眼部追踪镜片显示。单个受试者/单个通道/单个位置 图3显示了在不采用岛津LABNIRS系统(白色箭头)进行滤波的单次运行、单个受试者、单个通道手指大拇指敲击任务中,OxyHb(红色)和deOxyHb(蓝色)信号之间的反相关性。大脑覆盖最优的帽子设计 两位受试者相应大脑半球上的光极放置如图4所示。表1中包含了每个通道解剖学位置的示例(单个受试者),采用现行蒙特利尔神经学研究所系统(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以标准解剖学坐标表示(ICBM152,Mazziota等人,2001年)。由于NIRS不会和MRI一样提供结构信息,使用标准脑图谱将通道位置与已知解剖结构相关联。 在两位受试者身上,光极被放置在相似的头部位置上,以便获得来自几乎相应脑区的皮质信号。探针被放置在每位受试者的头部,和被定义为从鼻根通过Cz到枕骨隆突的中线对齐。探针的位置以10-20国际坐标系统(Jasper,1958年)为基础,可提供与皮质解剖结构之间的准确关系(Koessler等人,2009年)。诸如PATRIOT Polhemus(Colchester,VT)等3D磁数字化仪通常被用于识别光极位置从而识别每位受试者的通道位置,根据受试者头骨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标准化(Singh等人,2003年)。除了个体光极的位置之外,还记录了头部解剖学标志的三维坐标(Okamoto等人,2004年)。这些坐标被用于估计每个通道的位置,由发射器-检测器光极对采用比如NIRS-SPM (http://www.fil.ion.ucl.ac.uk/spm/)(一种基于MATLAB的应用)等标准软件包进行定义。继续所有渠道。表1 通道为止MNI坐标示例通道几何中心位置:MNI坐标 图4两个脑半球的通道分布 两个或以上个体的新神经系统科学 两人或以上个体间互动的近期研究已经证实了NIRS技术的功效,目前正引领着一种个体间自然交流的新神经系统科学之路(Babiloni和Astolfi,2014年;Scholkmann等人,2013年)。技术、计算算法和实验范式的突破,为社会大脑理论框架开发、以及通常社交功能受损的多种精神疾病和神经疾病的治疗的未来进展保证了一个质的飞跃。一种新的神经系统科学的新型基础,源于用以观察特定功能相关大脑间同步的高级计算方法。例如,已经采用小波分析测量了某项计算机任务合作过程中额叶皮质信号的一致性,并且显示了在同一个任务上进行竞争的受试者之间的一致性更高,表明了一种对合作特定的人际关系敏感的神经生理学底物(Cui等人,2013年)。在一项采用四个受试者群组同步记录的方法进行的合作性文字游戏中报告了相似的额极结果(Nozawa等人,2016年)。采用左前额和顶叶脑区同步NIRS记录的方法,对群组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出现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揭露了团队领导者的出现,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神经同步相对于追随者之间同步的增加相关(Jiang等人,2015年)。这些发现表明,未来可采用超高扫描方法和NIRS来了解领导能力的神经学机制。面对面交流中观察到的大脑间左半球神经同步相对于背对背交流中同步的增加表明面部表情为人际交流提供了特殊的神经信号,并且为将生动面部表情作为自然个体间交流的基础组成部分的研究指明了道路(Jiang等人,2012年)。参与某项手指敲击模仿人物的两个大脑的运动前区的同步,大于以自身步调进行的控制任务中的同步(Holper等人,2012年)。目光接触也可以增加大脑之间的一致性(Hirsch等人,2017年)。其他示例包括合作性按按钮(Funane等人,2011年)和正回任务(Dommer等人,2012年)。这些研究发现都为关于大脑间作用特定于某些神经区域、以及在不同人际交流条件下一致性出现增加提供了证据。这些基础性发现是记录基于NIRS的新型超高扫描技术潜在重要性的早期切入点,并且前进的轨迹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移动。当两人互相对话时两个大脑会发生什么? 在我们对健康成人配对组之间面对面交流过程中进行的大脑间同步互动早期研究中,在15秒的回合内关于对话和倾听对象的画面交替出现。这些回合是结构化的,并且决定了讲话和倾听的顺序。对受试者配对组在独白/对话和面对面/阻挡条件下获得的信号的神经活动进行了比较。三分钟的运行时间被分为十二个15秒长的回合。此处假设与独白相比,在对话过程中讲话及倾听相关的脑区中大脑内和大脑间同步将增加。对于每个回合,监视器上将显示某个对象的单独照片并由每位受试者查看。任务在面对面交流条件下以及面部被阻隔的条件下(即受试者无法看到他们的搭档)进行。结构化独白任务:在第一个示例中,受试者1识别了图片对象并提供了和对象相关的口头叙述。受试者2进行了倾听但并未回应。第二个回合采用了一个新的图片。受试者2说出了对象的名字并进行了口头叙述,而受试者1则进行了倾听。这种讲话和倾听的交换持续了3分钟,如图5所示。结构化对话任务:除了讲话的人对先前讲话人叙述进行了回应之外,结构化对话任务和结构化独白任务是相同的。预期是对话条件将揭露面对面条件下由于动态互动强度变化而到导致的语言系统的上调。 图5. 独白和对话范式 图6. 单独通道的fNIRS信号:通道12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顶行)和通道18额极皮质(底行)显示了讲话和倾听过程中来自两位互动受试者的同源位置S1和S2的反相关信号。图片显示了OxyHb(中列)和deOxyHb(右列)的信号平均值并证实了配对受试者之间对应于角色变换(倾听和说话)的预期反相关性、以及OxyHb和deOxyHb信号之间的反相关性。 图6展示了两位受试者源自对讲话和倾听敏感的脑区S1和S2的信号之间的反相关性。和fNIRS信号的预期相同,每位受试者每个通道内的deOxyHb和OxyHb信号反相关(详见上文吸收光谱和示例)。对话过程中大脑内功能连接性大于独白期间:采用常规线性模型和心理生理互动(PPI)分析技术。 旨在了解传统人物相关、单个大脑功能连接性作用的分析,证实了面对面互动中对话的神经显著性。大脑偏远区域间功能连接性的测量表明,和独白相比在对话过程中同步会增加。尤其是在一项面部敏感性大脑区域梭状回(Kanwisher等人,1997年)被选定为重点区域的心理生理学互动(PPI)(Friston等人,1997年)的分析中,证实了面对面目光下对话可以增强威尔尼克语言区和布鲁卡语言区之间神经共变的强度(图7)。研究发现证实了对面对面过程中布鲁卡语言区和威尔尼克语言区间互动性增加的规范性语言系统的预期。对话过程中大脑间一致性大于独白过程:旨在研究大脑间互动的大脑间一致性(采用小波比较)。 根据内部(大脑内)功能连接性研究发现预计,这些区域在面对面条件下也会产生大脑间的共鸣。根据在每个通道获得的分级信号的小波核心,为对话(红色)和独白(蓝色)条件下的大脑间一致性(图8A)进行了绘图。对于两个大脑间大脑区域所有可行配对都以不偏不倚的方式进行了考虑。仅在对话和独白条件下发现了布鲁卡-威尔尼克语言区配对的核心范围内约6.34秒的大脑间一致性的显著差异(x轴)。语言产生区域(布鲁卡语言区)和语言接收区域(威尔尼克语言区)推定功能之间的大脑间一致性和这些研究发现一致,并且和以当前对这些区域的了解为基础的预期结果一致(图8B)(Jiang等人,2012年)。 图7. 在双方面对面目光下,对话条件下的大脑内功能连接性(PPI)大于独白条件下。依据是梭状区(绿色),连接区域(p ≤ 0.05)为布鲁卡区(-55, 20, 16)和威尔尼克区(-48, -36, 40)deOxyHb信号。(Hirsch, J., Noah, A., Zhang, X., Yahil, S., Lapborisuth, P., & Biriotti, M.(2014年10月)。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内专用于人际交流的神经专区:一项NIRS研究。神经系统科学协会年度会议上的演讲,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这些研究表明了采用fNIRS和超高扫描技术研究互动人脑间动态关系的潜在未来方向。此外,语言超高扫描研究记录了诸如语言系统组分等广为人知的功能性神经解剖结构是可以采用fNIRS观察到的,而且两个个体间大脑一致性和同步的其他特征可以被作为新型探索方向进行研究,以便对作为社交互动神经事件基础的未知问题进行表征。这些研究还证实了光极覆盖范围可涵盖整个头部表面的技术的优势(Zhang等人,2016;Zhang等人,2017年;Dravida等人,2017年)。由于神经系统依赖于多个区域之间的信号合作(整体性原则),最成功的NIRS技术将取决于整个大脑的大脑功能采样。潜在获益包括可实现人际交往和相互交往过程中涉及的神经组织原则的方法及技术的标志性突破。进一步的研究可采用这些新的技术来进一步了解交流障碍的神经学基础,以及发育障碍中的社交能力障碍的神经学基础是如何偏离正常发育基础的。 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功能性NIRS是一种正在快速成长的神经成像技术,在过去的20年间每3.5年相关著作数量就会翻一倍(Boas等人,2014年),且目前的增长轨迹呈指数型。主要开发领域包括神经发育、感知和认知、运动控制、以及精神疾病及神经疾病和治疗等传统神经系统科学主流领域中应用的仪器、分析方法、以及实验程序优化。神经反馈(Lapborisuth等人,2017年)和成人冲突认知神经系统科学(Noah等人,2017年)的近期应用展现了这些新的目录。不过,fNIRS的主要优势和自然环境中信号获取相关,而不受到高磁场以及限制头部运动及交流的不适成像条件带来的局限性的限制。这些优势让fNIRS成为了神经系统科学领域一种新前沿的潜力领先技术;这一前沿旨在了解社会行为和大脑间人际互动的神经相关性(Pinti等人,2015年;Noah等人,2015年;Hirsch等人,2017年)。旨在实现这一主要进展的各方各面基本已就绪。这一特定最终目标的关键开发优先事项 包括:1) 专注于代表和系统及其他非神经组分区分的信号的神经贡献的信号组分的计算算法(Kirilina等人,2012年; Zhang 等人,2016年);2) 光极完全覆盖头部以便获取潜在远程神经回路的动态活动;3) 同步EEG、fNIRS、以及眼部追踪综合测量(例如)用于远程大脑机制综合性报告的多模式系统。BRAIN倡议和fNIRS作为主流神经技术兴起的共同发生,催动了专门针对两个或以上个体之间人际互动的未开发神经系统的有效潜力。 图8. 大脑间同步的一致性分析。A. 为独白(蓝线)和对话(红线)条件下威尔尼克及布鲁卡语言区(WA和BA)的deOxyHb fNIRS信号绘制了一致性,表明了和独白相比对话条件下同步性显著更高(p 0.005),并且仅在面对面条件下观察到。研究发现在成对受试者中具有双边意义,并且在目标区域方面无偏倚。B. 这些一致性研究结果仅限于布鲁卡和威尔尼克语言区(群组数据)。(Hirsch, J., Noah, A., Zhang, X., Yahil, S., Lapborisuth, P., & Biriotti, M.(2014年10月)。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内专用于人际交流的神经专区:一项NIRS研究。神经系统科学协会年度会议上的演讲,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参考文献Babiloni, F., & Astolfi, L. (2014).Social neuroscience and hyperscanning techniqu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44, 76-93.Boas, D. A., Elwell, C. E., Ferrari, M., & Taga, G. (2014).Twenty years of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troduction for the special issue.Neuroimage, 85, 1-5.Cui, X., Bryant, D. M., & Reiss, A. L. (2012).NIRS-based hyperscanning reveals increased interpersonal coherence in superior frontal cortex durintion and methodology.Neuroimage, 85, 6-27.Singh, M., Kim, S., & Kim, T. S. (2003).Correlation between BOLD‐fMRI and EEG signal changes in response to visual stimulus frequency in humans.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 49(1), 108-114.The White House, Office of the Press Secretary.(2013).Remarks by the President on the BRAIN Initiative and American Innovation [Press release].Retrieved from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3/04/02/remarks-pr esident-brain-initiative-and-american-innovationZhang, X., Noah, J. A., & Hirsch, J. (2016).Separation of the global and local components in 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signals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spatial filtering.Neurophotonics,3(1), 015004-015004.Zhang, X., Noah, J. A., Dravida, S., & Hirsch, J. (2017).Signal processing of functional NIRS data acquired during overt speaking.Neurophotonics, 4(4), 041409. doi: doi:10.1117/1.NPh.4.4.041409
  • “功能性食品及特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会议下周来袭,有哪些关注点?速看!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健康行业逐渐迎来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人们对食品营养性、功能性的重视,从而带来了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食品生产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力度,探索新产品。基于此,仪器信息网将于9月27-28日举办“功能性食品和特殊食品分析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会议将聚焦: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检测、保健食品和特医食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行业发展趋势等内容。我们将会邀请权威专家及厂商技术人员带来精彩分享,把最新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呈现给大家。欢迎大家踊跃报名!此次会议,我们已邀请到来自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科研高校的权威专家在此会议中做报告分享,快来一睹为快吧!点我免费报名参会!来自山东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王俊研究员、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余晓琴院副总工/正高级工程师、河南省食品药品检验所王雪芹主任药师、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郭英英特殊食品技术负责人,四位专家主要聚焦保健食品的法规标准、风险解析、功效成分检测、安全性检测等内容。来自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丁晓雯教授、北京营养源研究所刘玉峰副主任等专家将聚焦特色功能性因子的功能机理、功能因子检测等内容展开探讨。同时,我们也邀请了三位来自知名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企业的工程师:唐婧媛(英国利洁时 VMS高级研究员),黄焯枝(达能(中国)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主管/工程师),宋帅(江苏菌钥生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研发部长),三位工程师讲会聚焦保健食品的生产工艺、创新趋势、功效成分检测等内容展开讲解。会议日程详情,点击下方链接,并可限时免费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healthfood/若报名不成功,或关于会议任何问题,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食品领域小助手微信号:更多免费会议,欢迎关注网络讲堂服务号:相关会议赞助,请联系刘经理,欢迎各位厂商前来咨询!
  • 新品上市 | Guardian 5000™加热搅拌器——安全与多功能性的重新定义!
    Guardian 5000&trade 加热搅拌器 ——安全与多功能性的重新定义! NEWS“我们很高兴向您介绍下一代Guardian 5000&trade 加热搅拌器,这款产品经过精心设计,满足研究、学术和工业应用中高标准的安全性和多功能性。”新一代 Guardian 5000&trade 提供强大的加热和混合能力,加热型号最高可达550°C。通过三种温控模式,您可以快速加热或精确加热(有效减小温度过冲的风险),从而根据您的具体需求调整操作。我们提供五款不同型号,配有三种不同尺寸的加热板,以确保您能找到更适合实验室需求的产品。Guardian 5000&trade 加热搅拌器产品组合 增强的 安全功能安全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凭借我们独有的SafetyHeat&trade 和SmartHeat&trade 功能,以及创新的防干烧保护系统,您可以放心操作Guardian 5000&trade 。时间运行模式和可选的防溅挡板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使该加热磁力搅拌器成为您实验室中可靠的选择。SmartHeat&trade – 允许用户控制最高温度,防止敏感样品过热。SafetyHeat&trade – 我们行业领先的检测系统,配备两个独立的安全控件,持续监控设备,可在设备出现过热情况之前关闭加热功能。SmartRate&trade – 允许用户通过精确控制温度和速度上升速率来保护敏感应用。防干烧保护系统 – 如果温度探针控制的加热在没有将温度探针尖端浸入加热介质的情况下运行,该系统将关闭加热并发出警报。 用户友好设计Guardian 5000&trade 采用直观的用户界面,配有大而明亮的LCD屏幕和易于使用的旋钮按钮,旨在提高可操作性和效率。此外,内置的RS232端口支持远程控制或数据记录,增强了您的操作能力。可支持同时安装两根支撑杆形成小型实验装置,为您有效节省实验空间。我们诚邀您探索Guardian 5000&trade 加热搅拌器如何提升您的研究和工艺流程!点击阅读原文,查看Guardian 5000&trade 加热搅拌器产品手册和更多细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