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第三方认证

仪器信息网第三方认证专题为您整合第三方认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第三方认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第三方认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第三方认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第三方认证话题讨论。

第三方认证相关的资讯

  • 医院评级应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
    近日,卫生部要求开展评审“回头看”,2011年后新增的240多家三级医院被视为无效,要求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为新增的三级医院颁发证书和等级标识,已发给的要立即收回。三级医院评审存在什么问题?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意义何在?调查发现,除了“三甲”,需要“回头看”的还有医院等级评审制度本身。   □批量评审   乡镇医院挂上“三甲”招牌   1998年,我国暂停医院等级评审工作。2011年,卫生部重启等级评审,随后,各地医院掀起“争级上等”的热潮。   “全民皆兵,整个医院都在为评级做准备。”正在为晋级努力的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副院长王永光说,这对不少医院是头等大事。   “即使掉两层皮,也得冲进‘三甲’!”重庆一位“三级乙等”医院院长的“狠劲”道出不少同行的心声。   除省市级医院外,一些县级医院也加入进来。   卫生部医管司评价处处长刘勇近日透露,自2011年以来,全国晋升三级的240多家医院中,一半左右为县级医院,有些10万人口的县就配置一家“三甲”医院,甚至乡镇卫生院也挂上“三甲”。   2011年3月,浙江省卫生厅公布新一轮“三甲”医院名单,全省26家医院申报,21家通过,通过率达80.8%。同样在这一轮评审中,广东省东莞市厚街医院等多家镇级医院晋升“三甲”。   □紧急叫停   评审结果须报卫生部核准   有条件的医院纷纷评“三甲”,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起码也要挤进三级。为此不少医院不断圈地扩建、大手笔引进设备。   刘勇认为,这种状态容易破坏整个医疗服务网络,如果当地的就医量无法支撑医院的正常运转,就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还可能对控制医疗费用等造成负面影响。   此次卫生部要求开展评审“回头看”,就是针对部分省份评审缺乏规划、尺度过松、三级医院数量攀升等现象。卫生部专门下发《关于规范医院评审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增的三级医院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不得发给证书和等级标识,已发给的要立即收回。各地“三甲”医院及规划新增三级医院的评审结果,须报卫生部核准。   □新闻背景   “三甲”是医院最高等级   医院等级评审启动于1989年,综合医院按任务和功能,由低到高分为一、二、三级,其中三级医院定位是向几个地区提供高水平专科性医疗卫生服务和执行高等教育、科研任务的区域性以上医院。而每级则根据医疗水平及设施条件等,又分甲、乙、丙三个等级。“三级甲等”是目前我国医院的最高等级。   □利益驱动   晋级意味着更多收费更多病源   三级医院收费标准比二级高出约30%,还能吸引来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这样医院才能进一步发展。   “三甲”,意味着最好的医疗条件、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但其意义并不只此。“‘三甲’这块金字招牌,吸引着优质资源,对医院极具诱惑力。”北京一位“三甲”医院院长说。   只要晋升到“三级”,就意味着收费标准可以更高。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收费应与医院级别挂钩。级别不同,门诊挂号、住院床位收费等都应有所不同,以适当拉开档次。据悉,三级医院收费标准比二级高出约30%。   “三级”意味着政策更优,可以购置更加高端的设备,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如卫生部明确要求,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的专科所在医院应为三级医院。   “三级”还意味着更大的平台、声誉,能吸引来更多的医疗人才和病源。王永光说,患者就医都有趋高心理,有了三级医院的标签,自然会成为患者选择的重要依据。医院有了病源,进一步的发展就有了基础。   然而,医院等级评审背后,不仅仅有着不平等的待遇,还存在着一些更为复杂的因素。“有的评审组到地方,都得警车开道!”一名地方官员说。   此外,医院等级评审多与其行政级别相关,在评选“三甲”时,省级医院比市级医院更有优势。  另有专家指出,政府主导的评级在基层容易变味。医学论坛丁香园上一位网友说:“评级花钱就能过,我们医院花了几百万,那么多问题都能解决。”   □制度争议   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   针对目前医院评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些业内人士提出质疑,目前的评级制度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对医院又该如何分类管理?   对评级持肯定态度者指出,分级管理宏观上推动了医疗服务网络的形成,微观上鞭策了医院个体的成长。江西广济医院院长史希杰坦言,等级评审过程比较繁琐,从申报到评定结果出来耗时一年,但通过评审,医院的业务水平和内部规范化管理确实上了一个台阶。   也有不少医生抱怨,尽管评审的初衷是为促进医院发展,实际上却逼迫医院、医生做了大量医疗以外的事情。为了评级,一些医院比规模、拼设备、拼人财物、拼贷款甚至大量造假。   “医院的分级认证,不是管理行为,是一种服务行为,应该引入第三方的认证机构。既然是一种服务,等级认证不应该由一个部门垄断。”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说,“发展多元化的认证体系,在认证过程中引入竞争,相互促进,这样才是完善我国医院评级制度的一个根本方法。”   曾在德国、荷兰留学的王永光说,在国外,医院只有类别之分,没有等级之分,有排名也是第三方的评价。他建议,基本医疗不应分三六九等,只按专科专项管理,收费标准在同一地区也应一致。
  • 美国食品安全现代化法食品安全第三方认证即将实施
    《食品安全现代化法》(FSMA)要求的第三方食品安全认证即将在2013月1月实施,即由第三方评审并对企业和进口食品安全性进行证明。从目前情况看,FDA将实施以下三种食品安全体系第三方认证模式:   一是针对某种产品,例如水产品,对某些国家的食品安全体系做"等效性评价",完成体系评价后与这些国家签署协议 二是对于某些国家出口认证体系非常健全的某些产品,FDA对其体系进行可比性评估 三是对于食品安全体系与美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有重大差别、且没有条件保障其出口产品能够达到美国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国家,需要按照FDA正在制定的第三方认证要求对其食品安全体系评审。当然这些国家也可以作为第三方监督员获得认证,这种情况下,要对这些国家相关标准的符合性进行评价。
  • 2013年6月起需根据ASTM F963-11标准要求执行第三方测试和认证
    2013年3月19日来自美国玩具行业协会(TIA)消息,从2013年6月10日开始,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将要求玩具制造商从CPSC认证实验室获得第三方认证以证明其产品符合《ASTM F963-11玩具安全标准》(ASTM F963-11-Standard Consumer Safety Specification for Toy Safety)。据悉,虽然从2012年6月1起符合F963-11标准成为强制性要求,但修改后的标准一直未对第三方检测提出要求。   在以下情形下,CPSC仍会认可正式生效日期之前所执行的基于第三方检测的ASTM F963-11认证,包括:   2012年2月22日或之后检测的产品(委员会通过ASTM F963-11标准,将其作为强制性标准)   产品在2012年5月24日或之后,以及2013年6月10日之前通过可进行ASTM F963-11检测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   该生效日期依据CPSC近期通过的16 CFR 1112《关于第三方合格评定机构要求》(Requirements Pertaining to Third Party Conformity Assessment Bodies)建立。除了上述提到的ASTM F963-11修订,规则还修改了测试和认证要求,其中玩具行业利益相关方应特别注意的两点为:   最终规则扩展了允许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使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高解析型X射线荧光光谱(HD XRF)技术检测包括玻璃材料、晶体和其他金属等的铅含量(TIA提醒成员国,若XRF技术是唯一确认合规的方法,需小心使用)。   扩展“防火墙实验室”定义,以包含更多类型实验室。
  • 美将强制执行儿童用品第三方检测认证
    近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正式通过一项新的针对邻苯二甲酸盐(phthalates)的第三方测试及认证要求,以确保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符合美国联邦规定的邻苯二甲酸盐限值,该要求将于今年12月31日正式生效。至此,儿童玩具及护理产品中铅、邻苯二甲酸盐含量以及电、热、机械等安全标准,都已明确从明年起,只有通过CPSC认可的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并出具证书,该产品才能在美国境内销售。   第三方测试认证规定的儿童产品范畴包括限制使用邻苯二甲酸盐和铅的儿童玩具及护理产品,还包括ASTM儿童玩具安全标准规管下的玩具、婴儿学步车、全地形车、童用自行车、儿童睡衣等。根据美国《2008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规定,永久性禁止儿童玩具和护理产品中三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DEHP、DBP、 BBP的使用量大于0.1% 暂时性规定在儿童吮吸、咀嚼的儿童玩具和护理产品中,另外三种邻苯二甲酸盐物质DINP、DIDP、DNOP的浓度不得大于 0.1%。此前CPSC对美国市场上销售的玩具和儿童产品中的铅含量限定为100ppm,已从今年8月14日开始实施。而玩具检测的强制性标准则根据 ASTM F963制定。   儿童产品第三方测试及认证要求在2008年制定消费品安全法案时就已提出,后因制造商、进口商等相关方的强烈要求,执行时间一推再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相关出口企业造成了“雷声大、雨点小”的错觉。而此次确定强制性执行日期,表明CPSC对执行该措施的决定依然未变,且力度不断加大。   强制实施的第三方检测认证将会导致企业出口美国的成本增加,难度加大。因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企业,在仅剩的这几个月的调整期内,企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绿色环保意识,开拓新技术跟紧新标准要求,确认产品中的限制化学品含量以及其它安全标准已达到出口国要求,对不合要求的产品作好升级和改进 产品出口前做好监测和认证工作,寻求信誉可靠、技术先进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必要时可与当地检验检疫部门联系,寻求技术难关的突破。相关政府部门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国内检测机构顺利成为美方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给产品顺利出口美国提供更多方便。
  • 深耕30年 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与中国市场互信共赢
    全球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龙头企业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SGS)已经是连续第四年亮相进博,讲述行业在过去30年间通过质量保障服务参与进出口贸易的历程变迁,见证改革开放和入世后的经济腾飞,护航中国制造的品质声誉。SGS连续第四年亮相进博会 过去30年发展历程中,SGS不断与时俱进,随中国市场需求调整业务战略。在本届进博会上,SGS带来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解决方案、突显产品优势的独立慧鉴认证、循环再生验证服务,以及半导体领域为芯片制造产业链质量控制提供的测试分析解决方案等,充分发挥第三方检验检测的专业力量,帮助全球企业为中国消费者输出更多低碳绿色好产品,共享中国市场新机遇。  从中国到全球,创新融合显担当  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实现稳步增长,据《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20》显示,中国服务进出口规模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二,全球服务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日益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外开放深化的重要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  入世二十年,从当年大量出口日用消费品的“世界工厂”,到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提升和中国消费者购买力增强成为“世界市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第三方检测测试认证行业服务的蓝海也从当年的出口为主转变为如今国内国际市场并重。以SGS为例,随着近年来其海外分支机构收到的全球各地制造商咨询中国市场准入要求的问询日益增多,SGS立足中国市场,助力外国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中国市场的质量和安全合规要求,顺利获得进入中国市场的“通行证”。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技术驱动的新基建产业,第三方检测测试认证行业在扶持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的政策引领下,更肩负着推动国际与国内质量标准接轨和融合的使命。借助全球网络雄厚技术支撑和三十年服务中国积累的经验,SGS的质量专家在国际和国内各类产品标准委员会内积极发挥作用,推动各种旨在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功能性、环保和可持续性的标准的融合和落地。比如,SGS与微软共同合作开发的数字化碳管理系统智能云平台S-carbon系统,作为业界首个同时符合ISO国际标准和中国监管标准的碳排放绩效量化、追踪与管理平台,帮助企业建立起更科学、高效、准确和具有国际公信力的供应链碳绩效管理解决方案,提升在绿色经济时代的综合竞争力。让好产品随着中国市场开放的春风进入全世界千家万户,让海内外优秀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脱颖而出并引领产业链转型升级,这就是SGS这样的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的责任担当。  深耕中国市场,变革中加速发展  随着检验检测和认证行业作为质量基础的重要部分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中国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2020年,中国检验检测认证机构4.9万家,中国检验检测认证服务业规模达3586亿元,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检验检测认证市场。无论是本土公司还是跨国企业,都感受到了强烈的信号并纷纷调整战略以把握机遇。  一直以来,SGS始终将中国视为战略市场坚持深耕,近年来更是在生物医药、汽车互联网、5G、半导体、节能减排、碳服务、新基建、电商服务等领域持续加大投资,从技术更新、服务升级、人才培养等多个维度全方位推进,在变革中加快推动中国区发展。  在电子电气领域,SGS在半导体可靠性测试领域实现扩建并新增汽车半导体服务,同时SGS有源康复器械检测中心、过滤性能实验室等分别在广州和苏州相继落成,以更好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在绿色供应链领域,SGS生态纺织品服务方案实现全生命周期覆盖,增加了终端回收材料再循环验证、优选材料服务、节能减排和碳服务等板块;在低碳领域,SGS中国助力比亚迪打造中国汽车品牌首个零碳园区总部,与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还获得由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颁发的核查机构资质,可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相关核查工作;在工业领域,SGS在上海新建了液体流量校准实验室,同时开发了面向航空、生物制药、医院等新领域的校准能力… …   以创新赋能品质提升,用诚信传递商业信任,站在服务中国市场30周年的里程碑时刻,SGS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市场繁荣和技术进步,并为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在推动中国企业提升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上的贡献感到自豪。面对下一个30周年,SGS中国区总裁郝金玉充满信心:“SGS将继续顺应中国市场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潮流,发挥全球资源网络结合本土化管理的优势,以专业第三方服务助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与各方携手共同创造更安全、更美好、更互联互通的世界。”
  • 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建立
    4月20日,由中检集团承担的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研究”课题在京顺利通过专家验收和鉴定。验收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技术路线清晰,关键创新点突出,研究成果填补了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领域的空白,总体达到领先水平。   专家们对课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课题借鉴国内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现有研究成果,结合检验认证行业实际,开发了“ICT-CAM评价模型”,首次建立了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竞争力评价体系,对提升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竞争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 美国CPSC采纳儿童产品第三方测试和认证法规
    华盛顿消息,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此前以3比2的投票通过了针对国内制造商、进口商和个人品牌拥有者的新的独立第三方产品测试法规。该法规将要求对儿童产品进行测试和认证,以符合美国《2008年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中的产品安全标准。因此,委员会还采纳了关于第三方周期性检测的框架,以确保符合其持续性要求。   若产品在产品设计、制造流程或零部件来源等有重大变更,根据法规,必须对产品进行重新检测和认证。   此外,公司必须保留有儿童产品测试和认证的记录。新的测试和认证法规将在其公布于《联邦纪事》15个月后生效。   儿童产品自愿性标签要求也必须符合CPSC安全要求。   为了减少对有关公司的压力,CPAC同时还以3-2的投票通过另外一项法规,允许公司使用其供应商提供的组件及成品测试结果,以符合测试和认证要求,并于法规公布的30天后生效。   公司已被要求开始进行一些产品的初始测试,以持续性确保其产品符合安全标准,包括油漆中的铅、产品小部件、标准尺寸和非标准尺寸婴儿床、儿童金属珠宝等。   委员会还以5-0的投票推进了一项拟议的代表性样本法规。根据拟议法规,公司可以使用产品样本进行周期性测试。制造商必须保留检测和认证的记录或文件。   同时委员会以5-0在《联邦纪事》上公布一项通知,征求关于减少第三方测试要求费用的意见。
  • 美发布儿童睡衣易燃性测试第三方认证规定建议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提出议案,就按照「儿童睡衣易燃性标准:0码至6X码」(《联邦法典》第16章第1615条)及「儿童睡衣易燃性标准:7码至14码」(《联邦法典》第16章第1616条),对主要设计予或拟供12岁或以下儿童穿着的睡衣进行检测的第三方认证评核机构,列出委员会接纳的认证资格标准和程序。   有关人士可于《联邦纪事》刊登该通告后30天内,向委员会提出意见。   根据《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若干类产品的生产商(包括进口商)或自有品牌者必须把认证规定通告在《联邦纪事》刊登90天后才制造的产品,送交取得认证资格的第三方认证评核机构进行测试,并必须根据有关测试结果,发出符合有关适用规例的遵从法规证书。   这些易燃性标准是在1970年代初颁布,目的是减低和儿童睡衣着火有关的不合理烧伤及死亡风险。基本上,这些标准要求当火焰源头移除后,儿童睡衣或儿童睡衣布料必须能停止燃烧。   通告表示,第三方认证评核机构如欲取得检测儿童衣服的认证资格,须先获得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ILAC-MRA)签署方之一的认可机构的认证,而该认证必须向消费品安全委员会登记并获其接纳。   这些认可机构的名单载于网页http://ilac.org/membersbycategory.html。认可资格必须符合ISO标准ISO/IEC17025:2005,认可范畴必须订明为包括根据《联邦法典》第16章第1615条及/或1616条进行的测试。   已采取防止利益冲突措施的化验所如要取得认可资格,必须向委员会呈交培训文件,以证明其雇员已接受培训,当雇员发现制造商、自有品牌者或其他有关人士尝试隐瞒或不当干预化验所的检测结果,会以保密的方式即时通知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凡制造商或自有品牌者的儿童产品由其本身所持有10%或以上权益的化验所负责检测,这项附加规定便会适用。化验所提出的申请,必须获委员会正式接纳,该化验所才可成为经认可已采取防止利益冲突措施的化验所。   除了基本的认证规定外,《消费品安全改进法》规定,在以下情况,由政府全资或部分拥有或控制的化验所可取得认可资格:(1)在任何国家经营的制造商或自有品牌者,在可行的情况下获准选择并非由该国家的政府所拥有或控制的化验室 (2)化验所的检测结果没有受到任何人包括另一个政府单位的不当干预 (3)相比在同一国家的其他经认证化验室,该化验所没有获得较优惠的待遇 (4)相比在同一国家的其他经认证化验所的检测结果,政府其他机关不会较为重视该化验所的检测结果 以及(5)该化验所没有就影响其本身运作的事宜,对政府其他机关作出不当干预 或对于其他负责控制产品分销的政府机关依据化验所认证评核结果所作的决定,亦不会施以不当干预。   通告并指出,即使化验所本身的认证尚未获委员会接纳,委员会亦会接纳该化验所就测试结果发出的合格认证,条件是:   该化验室在进行检测时,已获《国际化验所认证联盟—互认安排》的签署方认证为符合国际标准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7025国际标准,而认证范畴亦包括儿童睡衣易燃性标准。   该化验所在《联邦登记册》刊登化验室检测认证规定通告后60天内,获委员会接纳以易燃性标准测试方法进行测试的申请。   产品是在《联邦登记册》刊登化验室检测认证规定通告当日或之后进行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符合现行适用的标准及/或规例。   直至在强制性第三方认证生效日期之前,该化验所的认证和包括易燃性标准在内的认证范围这两项条件一直有效。   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已设立网上认证接纳及登记系统,网址为http://www.cpsc.gov/about/cpsia/labaccred.html。
  • UL获准成为美国能源之星计划官方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UL) 公司近日宣布,已正式获准成为参与美国联邦政府能源之星® 计划的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自2011年1月1日起,能源之星计划要求任何有意参与该计划的产品在贴上能源之星标志之前,必须接受指定第三方认证机构的验证,并且产品上市后必须接受抽样测试,以确保此产品拥有持续的能效性。   “长期以来,UL一直致力于支持美国环保署和能源部,努力提升能源之星计划在能效性能领域的权威性及知名度。”UL绿色环保验证全球业务总裁Stephen Wenc说,“指定的第三方机构验证,将进一步提升能源之星计划的公信力,从而给消费者在能效宣称有效性上带来更多信心。”   据悉,能源之星计划启动于1992年,旨在通过更有效利用能源的途径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其他污染,同时帮助消费者鉴别和选购更为优良的节能型产品。通过相应节能级别要求的产品将获准在其产品上印上独特的能源之星标志。据美国环保署数据表明,2009年全年,由于广泛使用和选择具有能源之星标志的产品,美国消费者共节约高达170亿美元的成本。   在中国,UL设在苏州的HVAC实验室也取得了能源之星的检测授权,并且这是中国第一家境外认证机构获得能源之星的认证测试授权实验室。UL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周威方先生说:“美国能源之星是美国政府主导的能源节约认证计划,目前已经被广大的北美采购商和消费者接受和推崇。UL苏州实验室将为所有制造商的安全和能效认证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以帮助中国制造商加快出口北美市场的能效认证速度。”据了解,UL广州南沙和台湾实验室也在积极申请之中。能源之星认证范围涉及灯具, 消费类电子产品, 制冷和加热器具, 以及相关家用电器等。   UL是首批获得美国环保署官方授权的指定认证机构之一,获得授权的实验室必须拥有符合ISO/IEC17025标准的测试,校准和取样能力,并通过管理体系认证ISO/IEC 65标准。
  • 美国CPSC就儿童产品第三方测试实验室认证要求展开评议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近日发布一份拟议法规,要求对有关授权检测儿童产品的第三方认证评估实验室制定要求,以支持《消费品安全法案》(CPSA)第14(a)(2)章的认证要求,该章法案由《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第102(a)章修订而来。   拟议法规将建立有关第三方实验室的一般要求,如CPSC接受实验室认证的要求和程序。CPSC表明,这些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与2008年8月《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通过以来的要求相似。提案也将描述实验室如何自愿中断与CPSC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中止和/或撤销CPSC认证的程序。   根据儿童产品安全法规,对儿童产品制造商或自有品牌拥有者必须基于第三方测试结果签发证书的要求可在CPSC发布有关儿童产品的法规或标准的90天后再开始执行。据悉,CPSC已针对一系列产品和风险发布了类似的要求通知,包括含铅涂料、儿童产品中的铅、儿童玩具和儿童护理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全尺寸婴儿床、非全尺寸婴儿床、安抚奶嘴、含小部件产品、儿童金属珠宝中的铅、潜水棒和类似物品、响声玩具、自行车、自行车头盔、双层床、幼儿床、电动玩具、其他儿童用电动产品、叮当球、婴儿沐浴座椅、婴儿学步车、青少年全地形车、玩具、地毯的可燃性、乙烯基塑料薄膜、床垫、床笠、床垫组、服装纺织品和儿童睡衣等。   利益相关方可在2012年8月7日之前对拟议法规提交任何评论意见。
  • 山东反弹琵琶保食品安全 第三方认证落户鲁商
    从现在起,我省有了农副产品质量、食品流通全过程规范和监控的认证机构——商务部食品安全“第三方”认证机构落户鲁商集团。该机构将开展有机食品、安全食品等的宣传、培训和认证工作,确保我们在餐桌上吃上更可靠的绿色食品。   接受记者采访时,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主任门晓伟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技术迅猛发展,百姓餐桌上的农产品种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此同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而认证认可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管理手段,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能起到重要作用,正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广泛采用。对中国而言,对农产品实施认证管理,从生产和流通环节中控制农产品质量,既适应国际潮流,也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鲁商集团董事长季缃绮表示,此次商务部与鲁商集团联合成立的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山东分部,将在山东的绿色市场建设、供应商评审认证、节能减排、技术支持与培训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从今年开始,将在山东省及周边地区范围内,全权代表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开展与有机食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AP、安全食品和绿色市场认证相关的宣传和培训工作。   据了解,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作为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下属单位,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   而此次与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签约合作的是鲁商集团旗下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它是中国物流行业第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山东省服务业第一家以企业为依托组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鲁商集团70多家银座门店,通过加大农产品产地自采比例、建立有机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设立“有机食品”销售专区等途径,着力打造绿色安全消费场所。   业内专家分析,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山东分部和“高校内审员培训基地”的成立,标志着我省商务流通领域通过第三方合格评定形式保障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等于为地方农副产品质量、食品流通构建了一道安全屏障,通过在种养殖源头引进良好农业规范(GAP)、按照有机农业方式保障农副产品安全性、在流通终端实施绿色市场认证等方式,我省就可以用“反弹琵琶”的方式保证整个食品流通链条安全、规范、有序地发展。
  • 国际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业博览会
    2021第2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国际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业博览会International 3rd party Inspection Testing and Certification Services Expo 2021 同期举办:2021第二届深圳国际分析测试与智慧实验技术博览会前言每年一届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每年 11 月在深圳举行,是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类展会,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 “深圳国际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服务业博览会”是高交会重要的专题展之一。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全球贸易活动更多更大更频、国际服务外包需求的激增、检测标准系统改革、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加大购买服务力度等,2018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全面质量管理的意见》指出,要深化和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互认,要提高国内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开放度,同时加快我国检验检测认证“走出去”步伐,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诸多利好因素都为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供了绝佳的历史发展机遇。本届展会以“服务、创新、融合、机遇”为主题,展会举办地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示范区,“深圳质量”和“深圳标准”已在全国掀起了城市质量和地方标准的热潮,届时将围绕市场需求将设立“行业服务优秀品牌”、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自助服务超市”、投融资对接、技术交流、商务合作、成果展示等特色活动,致力于为中国检验检测认证业“政产学研金服用”领域打造国际一流的交流、合作、贸易平台。一、展览时间与地点展览时间:2021 年 11 月 17 -- 21 日(共 5 天)展览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7 号馆(福田区)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商务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农业农村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协办单位:中国机电设备招标中心执行单位:北京中招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广东中科航国际会展有限公司3、 展览范围: ◆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涉及生命科学、航空航天、农业、汽车、石油和天然气、食品、工业、石油化工、环境保护、海洋、大宗商品、化工医药、电子、纺织等领域的经典案例或业绩展示,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先进实验室技术设备,全方位解决方案,最新科研成果等;◆医学实验室、基因检测、生物制药检验检测认证、生命科学领域检测等;◆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智慧实验室:实验室自动化、实验信息化、实验室智能化、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产品技术或服务的溯源系统等;◆实验室仪器、设备、耗材等;◆检验检测产业园区、金融服务单位、媒体等;四、参展事项1、展位规格、收费及安排:展位类型展位面积展位价格光地36 平方米起租¥1600 元/平方米/展期标准展位1 个展位(3m*3m)¥15800 元/展位/展期角标准展位1 个展位(3m*3m、双开口)¥16800 元/展位/展期备注1、标准展位含:1、楣板、2 只日光灯、地毯、2 张折叠椅、1 张桌子、1 个电源插座;2、展位安排:根据产品类别规划和安排,按报名和付款的先后顺序安排展位。其他相关事宜请参阅“2021 第 23 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参展手册”执行。2.、会刊广告:封 面封 二/扉页封 三封 底彩色内页黑白内页25000元18000元15000元20000元5000元/版3000元/版注:会刊版面规格(140mm×210mm)、进口铜版纸、四色精印,已订会刊广告的展商,3、其他广告:参观券请柬升空球胸 牌手提袋5000元/万张6000元/万张15000元/个20000元8000元/千个4、技术交流会:(第一小时)15000元/场,每增加一小时加收1000元,须另行申请举办,主题自定。技术交流会提供的设施:50-100人左右会议室、投影仪、屏幕、讲台、椅子、音响、纸、笔、饮用水。 五、往届高交会精彩回顾1、展会效果超预期,务实风格获美誉大会委托的调研公司对第 22 届高交会参展商的现场调查数据(见附图)表明:高交会的实效性的到了参展企业的认可,良好的参展回报使高交会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固定参会群体。●关注相关领域的观众人数比例: ●展商对展会整体的评价:超过九成展商对参展效果满意 2、优质专业观众齐聚,商务洽谈促成交易●大会委托的第三方调研统计,有超七成观众在采购时有影响力(见下图)●专业观众岗位情况:中高层人员占比超六成 ● 专业观众对展会整体的评价:超过九成观众对参会效果满意 六、观众组织是展会服务品质的保障(一)国内重点观众的邀约1、质量监督、认监监管、标准制定、检科院、计量院、特检院及标准化院有关专家和负人;2、各直属检验检疫局、各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科技、计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3、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区域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和技术人员4、政府主管部门、认证机构、国内外检测机构、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和企业质量控制部门5、生物、制药、食品、化工、环保、石油、机械、材料、军工、航空航天等工矿企业相关负责人;6、质量诚信企业负责人、品控、实验室负责人;7、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机构及其它质量检测监督机构;8、与实验室建设相关的设计、科研、施工、供应、投资机构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等。9、投融资机构、金融服务单位、产业园区,检验检测领域相关学会、协会、商会;10、相关媒体;(二)国际重点观众的邀约1、各国大使馆、领事馆、国外代表处、外企驻国内办事处或分支机构;2、“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参观团;3、外商在国内独资企业高管团队。(三)全方位动员、组织和通知观众1、组委会依托整合 22 届高交会积累的庞大、专业的观众数据库,有 50 多万家单位和 1千多万观众,涉及各行业或领域单位的专业人士及其负责人前来参观交流;2、组织业内的院士、研究员、技术员、决策人、采购负责人等专业人士与会交流;3、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论坛、讲座、沙龙、新闻发布、演示等),用心满足客户互动需求;4、与近六十家专业媒体网站全方位合作,大力推广宣传,吸引其前来参观交流。七、宣传推广全方位覆盖1、专业媒体:《仪器信息网 》《仪商网》《智能制造网》《实验室与分析》《仪器设备网》《化学试剂》 《食品安全与检测网》《食品伙伴网》《找我测》《环球生态环保》《制药设备网》《中国采招网》《仪表网》《华夏检测检验网》《 中国化工仪器网 》、《 分析测试百科网 《中国实验室采购网》《现代资讯 》《中国生物器材网 》《星球国际资讯》《中国仪器仪表商情网 》、《高教仪器商情》 、《中国实验仪器网》、《分析化学》 等。2、大众媒体:高交会不仅吸引了央媒、省市和港澳台媒体、海外媒体进行全方位覆盖的广泛报道,还通过门户网站、专业媒体和自媒体等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进行深入采访推广。不仅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改革报社、消费日报社、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中外新闻社、文汇报、大公报、香港商报、香港卫视、凤凰卫视、南华早报、香港经济导报、香港有线电视、真晨报、联合报以及海外媒体包括路透社、亚太时报、亚洲时报、日本广播协会 NHK、欧洲新闻图片社、日本读卖新闻、东京电视台上海支局、英国金融时报、俄罗斯 Ruptly 视频通讯社等,还包括新浪、腾讯、凤凰网、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太平洋电脑网、中关村在线、头条网、OFweek 网、中国能源网、北极星节能环保网、全球节能环保网、新材料在线、寻材问料、九正建材网、链塑网等等,到会媒体 306 家,记者约 1253 人。官方微信阅读量 95 万次,粉丝 27 万;官方微博阅读量 226 万次,粉丝 32 万;展会期间官网页面浏览量超 110 万PV,全年页面浏览量超 270 万 PV。八、参展报名1、组委会执行办公室:广东中科航国际会展有限公司联系人:曹老师 13058118011(同微信号)电话:0755-28511859邮箱:siate2021 @ 163 .com 2、组团参展和组团参观咨询 13058118011
  • 商务部食品安全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落户山东商业集团
    3月16日,商务部下属的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山东分部在山东商业集团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成立,标志着山东省商务流通领域通过第三方合格评定形式保障食品安全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作为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下属单位,是经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第三方权威认证机构。   此次签约合作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中心,是中国物流行业第一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山东省服务业第一家以企业为依托组建的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归属鲁商集团。中心依托鲁商集团70多家银座门店,通过加大农产品产地自采比例、建立有机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设立“有机食品”销售专区等途径,着力打造绿色安全消费场所。此次合作成立的中食恒信(北京)质量认证中心山东分部和“高校内审员培训基地”,将在山东的绿色市场建设、供应商评审认证、节能减排、技术支持与培训教育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在种养殖源头引进良好农业规范(GAP)、按照有机农业方式保障农副产品安全性、在流通终端实施绿色市场认证等方式,可以保证我省整个食品流通链条的安全、规范、有序发展。
  • 山东开展2012年度第三方认证获证企业专项监督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对认证机构和获证组织体系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近日,山东检验检疫局开展了第三方认证获证企业的网格化监督检查。   此次检查涉及39家出口企业、32家认证机构、证书种类21种。检查内容包括对认证过程及体系运行相关情况的检查、对获证企业的问卷调查以及对部分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情况的督查。检查总体情况良好。下一步,山东检验检疫局将把认证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作为一种常态化工作抓好抓实,真正使认证机构和认证证书起到向社会公众“传递信任”的作用。
  • 第三方检测认证助力电商平台健康发展
    2013年11月2日,在由我行网主办的“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论坛——北京峰会”上,我行网与全球知名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üV集团正式宣布达成战略合作,致力于帮助中小企业真实有效地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展示自身实力,提供符合安全、质量以及环保的优质产品,促进外贸买卖双方的快速互信及信息匹配,促进交易达成,缩短交易周期。   据了解,德国莱茵TüV集团将为我行网设计开发我行Star*网站商户综合评价管理体系,对我行网所签约商户提供权威的标准及检测等服务,从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企业诚信等若干个模块进行现场和非现场综合评价、审核和分析的过程,并由独立的第三方来实施,以确定我行网的商户具有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能力。
  • 工信部:将联合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建设低空装备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
    “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具有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数实融合等特点。”4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单忠德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透露,将加快建立贯穿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标准体系,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建设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单忠德表示,发展低空经济离不开先进飞行器,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信息化、网络化、通信等方面的支撑,通用航空制造业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装备支撑,信息通信网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支撑。近年来,以无人机为代表的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业取得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研制企业已超过2300家,量产的无人机产品超过1000款。2023年,我国交付民用无人机超过317万架,通用航空制造业产值超过510亿元,同比增长近60%。单忠德指出,下一步,为了发展好低空经济,特别是统筹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加快打造低空经济增长新引擎,将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快装备创新。发展低空经济需要低空装备,将围绕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型通用航空装备核心技术攻关,包括电池、电机等应用到航空工业的关键技术创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低成本、高可靠、高性能、高安全的低空装备产品体系。二是加强应用牵引。聚焦物流、救援、运输等应用场景,以产业生态链构建为导向,打造低空多场景应用示范体系,积极培育低空经济领域高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快围绕创新链布局低空经济发展产业链,真正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发展低空经济。三是增强技术贯通。充分利用好、发挥好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等使能技术,加速低空智联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为构建未来低空安全高效运行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四是强化标准支撑。加快建立贯穿低空装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试验验证、运行支持全生命周期的工业标准体系,联合有关部门推动建设第三方检测认证体系。“低空经济是新兴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一定能够更好地造福百姓,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单忠德表示。
  • 利好!第三方检测认证纳入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任务
    商务部等14部门关于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的通知商建函〔2022〕11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1〕59号),商务部等部门决定在部分地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试点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在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衔接等方面积极创新、先行先试,培育一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打造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二、试点任务   (一)完善法规制度。全面梳理市场主体开展内外贸经营时遇到的制度性障碍,提出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的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推动修订妨碍内外贸一体化的地方性法规、规定,清理纠正地方保护、市场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隐性壁垒,做好公平竞争审查和贸易政策合规评估。探索建立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评价体系和制度体系。提出在国家层面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制度衔接的建议。  (二)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专业机构等开展国内国际标准比对,积极采用通过开放和透明程序制定的国际先进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各类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支持国际性专业标准组织来华落驻。推进中外标准互认。支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为内外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鼓励第三方合格评定服务机构国际化发展。  (三)培育一体化经营市场主体。引导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渠道网络等能力,培育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快数字化发展,实现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路数字直连,提高企业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能力,更好适配市场需求。推动商产融合,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改造,促进内外贸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吸引更多内外贸市场主体洽谈交易,打造特色鲜明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支持商贸、物流企业“走出去”,整合市场资源,建立国际化营销、物流和售后服务网络。鼓励外贸企业培育自有品牌,加强与国内品牌商、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电商平台等合作,拓展内销渠道。鼓励内外贸企业与国际物流企业战略合作,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育一批种养加、产供销、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企业和生产基地。塑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品牌。建设一批农产品产地市场,着力打造优势特色农产品内外贸一体化流通枢纽。发挥电商平台和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大数据、供应链、营销渠道等方面优势,进一步打通国内外市场和交易各环节,丰富应用场景,为市场主体拓展内外贸业务提供支撑。  (四)打造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培育汇聚优质内外贸商品服务的商圈、步行街,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高品质消费需求。支持举办内外贸融合展会,促进内外贸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强化数据赋能和产业协同。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提质升级,支持企业完善覆盖全球的海外仓网络,打造支撑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海外平台。  (五)优化内外贸发展环境。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健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完善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和国际执法合作,持续健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服务,提高企业创新和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积极性。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推广应用电子证照,充分依托已有平台,提供内外贸政务服务统一化、标准化、便利化的公共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各类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汇率避险产品,推动企业更好管理汇率风险。进一步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发展,促进与贸易新业态新模式相融合,增强中欧班列支撑内外贸发展动力。创新监管措施,推进内外贸同船运输、内外贸泊位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综合效能。深入推进内外贸监管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对内外贸一体化新业态新模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发展。  (六)创新推进同线同标同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分行业、分类别推进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以下称“三同”),丰富“三同”内涵,创新“三同”推广模式。鼓励企业结合品牌宣传做出产品符合“三同”自我声明,提升品牌和先进标准影响力。支持“三同”联盟等行业组织、第三方服务机构建设“三同”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七)培养内外贸一体化专业人才。协调推动本地区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与有条件的院校对接,深化产教融合,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组建“校企混编”教师团队,共同开发教材和教学资源。借鉴国际先进标准,健全教学标准体系。优化内外贸相关专业布局,论证设置内外贸一体化类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推动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外语+内外贸业务”等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国内外法律、规则和市场环境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区要深刻认识内外贸一体化总体要求和试点工作重要性,把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作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本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积极参与试点。  (二)精心组织申报。有意愿参加试点的省级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由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照要求填写《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申报地区基本情况表》,编制本地区试点工作方案,加盖商务主管部门印章后,一式6份,于6月12日前报商务部。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专家择优确定试点地区,并根据试点推进情况适时调整试点地区。  (三)加强组织实施。试点地区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工作机制,按照试点方案组织推进试点工作,在符合多双边协定规则和公平竞争原则前提下,加强政策措施保障,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发挥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作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宏观指导、督促推动和跨部门协调,指导试点地区做好贸易政策合规和补贴通报工作,积极响应试点地区需要中央层面支持的事项。  (四)做好总结评估。试点地区及时总结、报送试点形成的先进经验、模式和典型案例。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试点地区工作进行考核评估,组织在全国复制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对可机制化的成果适时提升为制度、固化为机制。  电话: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外贸司 010-85093707,65197564传真:010-85093686 邮箱:jstigaichu@mofcom.gov.cn附件1:内外贸一体化试点申报地区基本情况表 附件2: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工作方案基本要求   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 雅士利首设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乳品安全
    雅士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利钿(左四)与卫生部监督局局长苏志(左三)工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副司长施玉足(左二)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安全   6月13日,由国务院食安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主办的第三届(2011)中国食品安全论坛暨2011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据北京商报报道,此次论坛,仅国家相关委办的现职副部级领导就有20多位到场。人民大会堂能容纳730人的小礼堂被挤得满满的。在国内乳制品领军企业负责人,雅士利国际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利钿看来,这是一次提振消费者对国内食品信心的难得机会。   “明明我的产品很好,怎么才能让消费者知道呢?”他常自问。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雅士利主张采用“自检”和“他检”双管齐下的方式是被行业现状给“逼迫”出来的。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乳品安全更是被提高到了需要“零差错”的高度,乳业生产真正如履薄冰。在这个异常艰难的时期内,张利钿毅然决定抛开成本高企的因素,大力引起高规格的人才。   张利钿认为,食品添加剂的添加量一定要严控,不能滥用。“合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在国际上都是允许的。在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是必须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按国家相关标准、按配方定量添加的。” 正如人们常说的“卤水点豆腐”,没有卤水就不可能有豆腐。 张利钿希望舆论和消费者都能科学地正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虽然从诞生之日起,雅士利一直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信条,坚持为母婴提供最优质的营养食品保障,品牌声誉也一向被看好,但张利钿还不放心。他们规定,产品严格执行批批抽查自检,每批次产品抽样不少于5份,对每批奶粉进行64项检验。层层筛查,确保安全。   财务数据统计下来连他们自己都吓了一跳。每年在产品日常检测上,企业要花费近5000万元。   问题是,由于近几年的行业事件不断发生,雅士利也被屡屡波及,虽然其中有的“坏事变成了好事”,但不可能每次都幸免。去年发生的被某无良媒体无端嫁祸的事件,则让张利钿警醒了很多。从此,这个原本十分低调的满口广东话的乳企总裁,不知不觉中承担了雅士利发言人的不少工作。国内外任何一个大型的企业,都有过形形式式的危机公关事件,有相熟的同行曾经问张利钿:“你这几件危机公关事件都处理得很漂亮,请的是什么专家?”他回答:“没有专家,就是我。”   他坚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于是,让第三方检测机构认证乳品安全就显得格外重要。“去年8月,雅士利就专门成立了‘雅士利食品质量安全委员会’,斥巨资聘请6位来自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内地的顶级权威专家,涵盖食品研究、乳品业研究、食品监管、微生物和理化研究、婴幼儿营养等学术领域。”张利钿介绍说,这是一个从第三方保障雅士利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机构。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个食品安全委员会的作用已经显现。“不仅为加强雅士利在食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监控、管理起到作用,也为雅士利的消费者打了一剂强力信心针。”
  • 祝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成为“第六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协办单位
    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TESTLAB)作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首个高峰论坛、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开始举办,迄今已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第五届第三方论坛有30多位来自认监委、认可委、国内外知名检测机构、质检系统的特邀嘉宾带来了精彩演讲,行业内近450余位专业代表出席,并有13家合作媒体支持会前会后报道。以"整合、机遇、挑战"为主题的第六届第三方论坛将于2014年8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   祝贺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成为&ldquo 第六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rdquo 协办单位!中国检验认证集团首次作为协办单位,将紧贴&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主题为论坛带来新的声音。   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检集团、CCIC)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CA)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以&ldquo 检验、鉴定、认证、测试&rdquo 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CCIC的服务对象包括企业、机构、政府及个人,服务范围涵盖石油、化矿、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以及物流、零售等重要行业。目前,CCIC在全球拥有约300家机构,200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人,运营网络覆盖20余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球主要港口、城市及货物集散地。
  •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儿童产品的第三方实验室认证规则草案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近日公布一份拟议草案法案,为儿童产品授权测试的第三方符合性评估实验室提出了新要求,以支持《消费品安全法案》第十四节(a)(2)规定的认证要求,草案根据《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CPSIA)第102节(a)修订。拟议法规将建立关于第三方实验室的一般性要求,包括CPSC实验室认可验收的要求和程序等。CPSC称,这些要求将与委员会自2008年8月起使用的规章相似。草案还描述了实验室如何自愿中断与CPSC的合作关系,为暂停和/或撤除CPSC实验室认证建立了相关程序。   根据儿童产品安全法规,儿童产品制造商或商标持有人必须发布基于第三方测试的证明,并在CPSC发布关于儿童产品法规或标准要求通知后的90天后方可实行。据悉,CPSC已为一系列产品和风险公布了此类通知,包括含铅涂料、儿童产品中的铅、儿童玩具和护理产品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全尺寸婴儿床、非全尺寸婴儿床、奶嘴、含小部件产品、儿童金属珠宝中的铅、潜水棒和类似物品、响铃、自行车、自行车头盔、双层床、婴儿床、电子玩具、其他供儿童使用的电子产品、叮当球、婴儿沐浴椅、学步车、青少年全地形车、玩具、可燃性地毯和垫毯、乙烯基塑料薄膜、床垫、垫子、服装和儿童睡衣等。   CPSC预计将于4月1日对拟议草案进行投票。若法规通过,将公布于《联邦纪事》之上,有意者可在公布之日起75日内对此发布评论意见。
  • 郑州计量检测领域首迎第三方机构进入
    近日,河南广电计量检测有限公司已与郑州高新区质检部门展开合作,计划投资5亿元,打造一站式计量检测与认证公共服务平台。这是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首次进入郑州乃至河南计量检验检测领域。   据了解,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郑州企业数量增长迅速,计量检验检测任务日益增加。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量检测需求,郑州市在计量检测领域引入社会第三方检测机构,这也是郑州市质监部门服务企业、转变职能的一次有益尝试。   据介绍,该认证平台建成后,将立足郑州、面向河南、辐射中原经济区,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仪器计量校准、产品质量检测、出口认证与贸易保障、安全生产检测检验等全面的质量检验、检测服务,同时,还将提供环境监测、食品检测、职业卫生检测等涉及环境、健康与安全服务,与政府部门检测机构形成有益互补,提升计量工作的覆盖面和覆盖率,促进郑州市及中原地区制造业质量和产品安全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第三方检测机构已落实第一期投资3000万元,实验室已建成并通过CMA现场评审,食品检测实验室正在建设中,预计年底投入运营。
  • 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事业发展
    &mdash &mdash 访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8月28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召开了第六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会上我们专门采访了主办方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   问:能否请您简单评价下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   李新实: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论坛自2009年已连续举办五届,今年是第六届,影响日盛,已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年度重要活动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的重要品牌。   问:今年论坛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要突出这个主题?   李新实:本届论坛的主题是&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我认为既契合检验检测工作的新任务,又包含对事业发展前景的美好展望,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和前瞻性。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年初国务院转发了《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4]8号),就扎实推进业务相同或相近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本次论坛就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举办的。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环境中,国家从政策层面给予第三方检测行业很大的支持,国务院2011年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定义为高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现有进出口检验机制改革,削减法检目录,这些重要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市场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检测业务增长每年超过20%,如何整合检测资源,解决检测机构小而散、小而弱的问题,发展第三方检测产业,是当前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今年确定的主题十分契合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重要时代背景。   问:您认为本届论坛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李新实:本届论坛较之往年,有四个鲜明特点:   1、层次高。论坛举办单位增加了中国检验检疫学会,由中国检科院与学会共同主办,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检测分会协办,凸显了主办单位的权威性。论坛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张沁荣副局长和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先生亲临指导,并将发表重要讲话。连续五届作为会议特邀嘉宾的国家认监委谢军副主任亲自担纲开幕式主持。可谓领导重视、专家云集、规格空前 2、主题新。本届论坛的主题确定为&ldquo 整合、机遇、挑战&rdquo ,十分契合中国第三方检测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适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这次论坛的议题也比以往更加丰富,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除大会报告,还设立了8个分论坛、增加了总裁峰会和圆桌讨论,增加了微信和短信平台及现场提问互动,更加关注当下有关第三方的热门话题 3、规模大。本届论坛有300多家单位,700多人参会,到今天开会前,还有人在咨询、报名,这表明,论坛已经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和公众参与度 4、影响广。经过五届的实践,论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第三方检测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重要年度活动,随着国家高技术服务业和检测市场的发展,论坛的社会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问:能否谈下您对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的认识?   李新实:(1)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独立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存在有其特殊的意义,既是政府监管的有效补充,帮助政府摆脱&ldquo 信任危机&rdquo ,又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平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剧,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将快速发展。   在中国,国内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起点低,起步晚,最初并不受广大商家的欢迎。但是由于国内对外贸易的增长,需要更多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国内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拥有需求,一大批拥有实力的检测机构在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上也日渐成熟规范。目前,一些具有良好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公平、公正、权威的象征。   (2)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国务院第58号文明确把检验认证服务定义为高新技术服务业,中编办和国家质检总局对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工作的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以及正在推进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这些重要的举措都对我们国家的第三方检测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市场上有两万九千多家检测机构,CNAS认可的实验室在过去的一年里增加近千家。最近几年检验检测的增长率每年都超过20%,2013年全国检测行业市场的规模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在世界和中国经济总体不景气的背景下,从2013年度各家检测机构年报及快报各项数据分析来看,全球第三方检测行业在中国市场持续升温,一枝独秀。总体来说第三方检测机构已成为我国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3)第三方检测机构是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是中国经济一直追求的目标。&ldquo 转方式、调结构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既是优化发展的抓手,也是其必然结果。&rdquo 经济结构的优化,会带来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作为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角色也发生了变化,第三检测机构由开始的检测市场重要的补充力量转变为一支重要力量,甚至在将来,随着市场化逐步发展,成为主要力量。检验检测是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一种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其发展前景远大,相对于发达国家占30%的服务贸易,我国服务贸易比例不足10%,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检验检测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发展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助推力。   (4)要办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回应广大第三方实验室发展关切。   第三方检测论坛为一批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做强做大检验检测认证行业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有助于检验检测认证行业能够及时了解国际先进的做法,国内外同行的新进展、新发展趋势。   问:您认为未来应如何规范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检科院应如何发挥作用?   李新实: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规范管理,要增强数据的统一性和可信度。随着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对检测机构的资质、质量保证、能力评价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测试能力评价将会愈发重要,下一步需要大力推动测试评价的发展。   作为主办单位,我们有能力进一步服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有总局的支持,我们将举全院之力,努力把论坛办得更好。我衷心地希望,这个论坛能与检测产业共同成长,大家能够借助这个平台,交流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创新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把第三方检测产业做强做大。
  • 华测检测成为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第三方验证机构
    近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关于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第三方验证机构(2022年第二期)的通告,按规定程序,经钢铁行业EPD专家委员会审核,CTI华测检测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华测国际认证有限公司(简称“CTI华测认证”)符合资格条件,成为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平台第三方验证机构(2022年第二期)之一。   钢铁行业环境产品声明(EPD)平台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组织领导、中国宝武钢铁集团等企业共同参与、欧冶云商建设并运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公益性平台。平台致力于成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完成环境绩效评估的重要手段之一,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绿色转型的重要基础之一,钢铁企业获取具有公信力第三方验证产品环境足迹信息的工具。   关于环境产品声明(EPD)   环境产品声明(EPD)是一种承载了产品全生命周期透明且可对比的环境信息文件,在国际上具有较高认同性。它以生命周期评价LCA为基础,披露了某一产品或某项服务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分销、消费以及最终的废弃处置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通过环境产品声明,可以帮助企业改善环境决策、量化环境绩效、突显社会责任、提升品牌形象、突破国际贸易壁垒、推动绿色消费。   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与环境治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行EPD验证对促进企业和国家的节能减排、降低环境影响意义重大。同时,随着碳排放数据追溯正在快速成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下游企业要求原材料供应商提供经第三方独立验证的环境绩效数据,EPD日趋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性文件。   作为EPD平台的第三方验证机构之一,CTI华测认证将配合平台为更多的钢铁企业提供公正可信的EPD(环境产品声明)报告验证,共同推进钢铁行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 第三方检测机构排名
    近年来,检测行业成为全球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年增长在15%左右。而我国检测行业已经接近9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在20%左右。目前获得CNAS、CMA认可的实验室已经超过2万余家,现经权威机构综合评估,评选出2013年中国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排行榜。1、瑞士通用公证行(SGS)SGS 总部设在瑞士,是全球规模最大、历史悠久、业务多元化的大型检测机构之一,其业务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检测检验、合格评定领域,全球员工超过50,000 人。SGS于1991年在国内设立合资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全国设立了40 多家分支机构和50 多家实验室。2、天祥(Intertek)目前 Intertek 已在全球100 个国家拥有1,000 多个办事处及实验室,共有超过27,000 名全职专业人员,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测试、检验、认证及各类产品的其他相关服务。Intertek 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国际商业检验机构,自1989 年以来已在全国建立了20 多个分支机构及具有国际水准的实验室,拥有超过4,0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领域覆盖分析服务、商用及电子电气、消费品、工业服务、矿产品、石油、化工及农产品服务等行业。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许可、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资质认定、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即隶属于CCIC。CCIC的服务范围主要涵盖石油、化工、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食品、汽车、建筑、物流、零售等行业。目前,CCIC 已在全球拥有约300 家分支机构和200 家合作实验室,员工逾16,000 人,运营网络已覆盖全球20 余个国家和地区。4、谱尼测试(PONY)PONY谱尼测试是国内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及地区认可,具有国际公信力。总部位于中国北京,下设天津、青岛、上海、苏州、宁波、武汉、深圳、广州、厦门、香港公司,及健康与环保、贸易符合性、商品质量鉴定、安全保障4个独立事业部,共拥有8个大型实验室基地及几十个联络处。5、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SMQ)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是深圳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和产品质量检验机构。SMQ现有员工近1300人,是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基地之一,建有龙珠、龙华、西丽三大实验基地,实验室面积6万余平方米,是华南地区最优秀的检测机构之一。6、必维国际检验集团(BV)BV(BureauVeritas)成立于1828 年,拥有覆盖众多领域的检测技术,在全球设有900 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员工总数超过40,000 人。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是BV 在上海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1 年。作为BV 在中国的业务运营平台,法利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为中国及外资客户提供覆盖质量、健康、安全、环境与社会责任等领域的符合性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在中国大陆地区,BV 拥有4,500 名员工,通过遍布全国近40 个地区的50 多个办公室与实验室,为超过7,000 个客户提供检测服务。7、华测检测(CTI)华测检测主要从事工业品、消费品、生命科学以及贸易保障领域的技术检测服务,检测领域包括有害物质、安规、EMC、可靠性、失效分析、材料分析、环境安全、计量校准、纺织品、鞋类、皮革、玩具、汽车、验货、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目前,华测检测在国内已建立了由30 多家分支机构组成的业务服务网络,拥有覆盖化学、生物、物理、机械、电磁等领域的数十家实验室。2009年10 月,华测检测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8、德国莱茵(TüV)TüV德国莱茵是一家国际领先的技术服务供应商。自1872年成立以来,我们一直为解决人类、环境和科技互动过程中出现的挑战开发安全持续的解决方案。作为一个独立、公正和专业的机构,我们长期致力于营造一个同时符合人类和环境需要的美好未来。9、诺安诺安为香港太平洋恩利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渔业产品)控股的检测机构。诺安检测服务有限公司是诺安在国内设立的附属公司,成立于2003 年,在青岛和宁波设有实验室。诺安最初为专业的食品安全机构,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培训、审核和咨询等整个全球化食品链服务的专业机构。10、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简称中广测),于1990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1991年通过国家级计量认证,2001年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广测目前已成为通过国家级资质认定(CMA)和国家认可(CNAS)的第三方检测、校准实验室和A类检查机构,可向社会提供具有证明作用的测试数据和结果。11、中人检测拥有整套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全套的气体采样设备等。中人检测机构是一家获得国家计量认证资质CMA证书,能够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具有独立法人地位、政府认可的第三方环境安全检测服务机构,出具的报告具有法律效力。
  • “十四五”外贸高质量发展路线图明确: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国际化发展
    商务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中央财办,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国际发展合作署、银保监会、证监会、邮政局、外汇局、知识产权局,进出口银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批复同意,现将《“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请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制定《规划》细化落实政策举措,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二、请国务院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按照部际联席会议机制要求,形成工作合力,完善配套措施,指导并支持各地方做好《规划》落实工作。三、商务部将按照国务院批复精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协调指导,适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评估,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                                                               商务部2021年11月18日《规划》部分内容涉及检测认证领域,认证君为您摘编如下:1. 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和认证体系。完善绿色标准、认证、标识体系,支持认证机构加快拓展绿色低碳贸易认证服务,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推动国内国际绿色低碳贸易规则、机制对接。探索建立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追踪体系,鼓励引导外贸企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转型,促进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2. 加快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推进服务外包创新发展,培育云外包、众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积极发展研发、设计、 维修、咨询、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外包。鼓励对外发包, 助力构建稳定的国际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服务外包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利用 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发展数字制造外包。高标准建设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优化示范城市布局,开展综合评价和动态调整。3. 完善内外贸一体化调控体系。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进一步健全内外贸一体化的政策体系。积极推动国内国际标准转化,提升国内国际标准一致性,推动国内标准走出去。完善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推动国内国际质量认证结果互认,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国际化发展。 4. 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依托各类产业集聚区,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完善配套产业,打造一批以产业链为纽带, 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外贸企业集群。指导各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基地管理服务机构,支持营造有利于创新要素聚集的环境,搭建研发、检测、营销、 信息、培训、物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支持基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动态管理,提升发展质量。5.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推广产业链“链长制”, 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资力度。大力发展研发、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外贸产业从东部地区积极有序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国家级经开区转移。6. 国际营销体系建设行动。重点推动汽车等行业品牌企业建设国际营销服务网 点,探索建设备品备件库、检测维修平台、技术服务中心等。实现境外营销服务 网点覆盖全球100个主要市场。国家级国际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数量达到15家左右。指导地方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国际营销体系建设工作交流,推广好经验 好做法。
  • 第三方质检公司夹缝求生
    “如果在西方,药品企业出事,颁发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倒大霉,”他说,“但是在中国,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一方面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一方面政府质检机构仍垄断市场。第三方质检公司在中国的艰难生存,折射出这个矛盾重重的现状。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但多如牛毛的官方检测机构却很少因此受责。而在国外,第三方质检公司如遇到同类事件,轻则倒闭,重则获刑。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不法厂商使用铬超标的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蜀中制药等9家药厂13批次的胶囊剂药品榜上有名。   整个生产流通过程本有层层“关卡”:原料进出厂均要求药企自检,药品出厂时药监部门要进行强制抽检,药品进入市场后,药监部门还会不定期地针对不同药品进行抽检。但这些“关卡”却一路虚设。以至于网友们调侃,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是“记者干了质检的活,微博干了媒体的活,有关部门干了跑龙套的活”。   “如果将部分监管的活交给第三方来做,结果可能会不一样。”天翔集团(intertek)中国区高层戴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他看来,中国之所以屡屡出现食品和药品安全事故,“检测和认证上的行政垄断”是一个重要原因。天翔是一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英国第三方质检公司。   证书大国的认证之乱   “如果在西方,药品企业出事,这些颁发合格证书的第三方机构也会倒大霉。”戴维介绍,在西方,第三方质检市场非常发达,小到市民家庭的室内空气质量,大到重大工程标准核算,第三方质检公司都承担着重要角色。如果某公司的产品在取得了第三方质检公司颁发的合格证书或者是认证后出了事,这些出具合格报告和认证的第三方公司轻则关门,重则负责人直接进监狱。   他给南方周末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若干年前,美国一个曾经非常出名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因为被检产品的一次事故,第二天,在全美50个州的分公司全部关闭。   几年前,有一个中国出口到迪士尼的圣诞老人灯突然起火,听闻这一消息,他的上司怎么也睡不着觉,半夜爬起来给他打电话,在确认自己的公司没有为对方提供合格报告和认证后才松了一口气。   正因为有严重的后果监督,一直宣称独立于甲、乙双方的第三方质检机构也不敢轻易出具合格报告和颁发各种认证证书。在给申请方发放了合格报告和认证后,身为发证机构的第三方需要继续跟踪,确保自己检过的产品不会出问题。   据戴维介绍,在天翔集团的每一个分公司,都有一个部门专门负责盯着工厂,这个部门的员工,基本都不在公司,整天在客户的工厂巡视,而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怕出事”。   “对我们来说,信誉是最核心的资产,一旦这个受到影响,基本就不用再在行业里混了。”戴维说,“但是在中国,似乎不是这么回事。”   他曾经留意过,在中国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中,这些认证机构基本都安然无恙,“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很多经过中国认证公司认证过的产品在出口时并不被认可,他们都知道中国的很多认证本身有问题”。   中国是被公认的证书大国。从中央认证、地方认证到行业协会认证,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认证及生产准入制度认证等,几乎无所不包。   以此次涉事的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蜀中制药等9家药厂为例,他们除了获得由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制药企业许可证外,还通过了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MP” (英文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意为“良好作业规范”)认证。在中国,这项认证是进行药品生产的必备条件。   而对于药品流通企业,则需取得同样由各地药监部门颁发的“GSP”认证(英文Good Supply Practice的缩写,意为“良好供应规范”)。除此之外,药企的实验室阶段还需取得“GLP”认证,新药临床阶段取得“GCP”认证,在医药商品使用过程中取得“GUP认证”。然而,所有的这些行外人摸不着头脑的认证都没能保证药物的最终安全。   ISO9000认证在中国的“烂”掉,更是中国认证之乱的典型事例。这套最初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开始公布的国际认证体系,目的是希望通过建立统一的标准,从而减少国际贸易的成本。但在1990年代初引入中国后,就日渐演变成了一手交钱一手拿证的生意。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2002年左右,一个中型企业,一个ISO9000认证做下来,需要交纳5万元 但是现在,做认证的中介公司可能连1万元还不一定收得到。   被垄断的巨大市场   中国混乱的认证体系不但让国人受害,也让中国制造走出国门面临着重重阻碍。这成了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机会。   据TÜ V SÜ D南德意志集团(以下简称TÜ V SÜ 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吕岳宪介绍,开始时,一些中国客户找到他们,要求其就某一项产品出具检测报告,因为国外买家有这样的要求。随着客户越来越多,TÜ V SÜ D有了进驻中国市场的想法。   据他介绍,成立于1866年的TÜ V SÜ D,前身是巴伐利亚锅炉检测协会,由于其出具的报告的中立性和权威性,一些企业逐渐将其当成企业产品的信用凭证,此后,随着需求的不断增长,TÜ V SÜ D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覆盖测试、检验、认证、培训等多个领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国际上类似的巨头还有法国必维、美国美华认证(UL)、SGS等。一些国外买家在选购货品时,已经习惯看对方是否拿到了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报告或者是认证,如果没有,则基本免谈。迫于这样的压力,中国制造商也根据国外买家的需求,向这些第三方质检机构申请产品检测或者是认证。   然而,一方面是国内的需求日渐旺盛,另一方面,却是中国在此领域的封闭和保守——认证和检测为非开放领域,外商不能在中国设立独资公司。在此背景下,寻找体制内的合作伙伴成为了这些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唯一渠道。   TÜ V SÜ D就是以这种方式进入中国的。1991年,经过多方接触,其和江苏一家官方质量监督机构成立了合资公司,前者占股51%,后者49%。其他的行业巨头,如Intertek、SGS也是如此。   据天翔集团中国区高层戴维透露,这样的合资大多有名无实,这些中方机构并不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而外方也无需就公司业务向他们汇报。   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戴维说,“我们肯定需要向他们交钱,但是按照利润分成,还是交管理费或者是挂靠费,连我也不清楚。”在沉默了几秒钟之后,他又补充道,“即便知道,我也不大方便向你说。请你理解。”   但即使外资第三方质检公司曲线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在中国面对的问题仍比国外要复杂得多。   戴维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曾接待过一个珠三角工厂老板,对方的产品要出口欧洲,买家要求其拿到Intertek的认证,于是他便将样品寄了过来。在这位老板看来,付了钱,这边就会给他发一个合格证,谁知,一周之后,这边告诉他,产品不合格,不能给他发证。他暴跳如雷,要求Intertek赔偿他的损失。   “这关我什么事,所谓的第三方,就是独立地对产品负责。”戴维两手一摊,有点无奈地说,“但是许多中国客户一开始还不能理解这一点,典型的‘买证思维’。”   这还只是小事。让这些外资公司们更加头疼的,是政府在这一领域的绝对垄断。中国有着为数众多的官方检测机构,他们分布在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卫生、建设、环境保护、交通、农业等部门,且在31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下属市/县级行政区域均设有检测机构和代表处,由不同职能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并主管。其中质检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500多家,占全部检测机构数量的14.5%。   这些多如牛毛的官方检测机构主要针对内销产品从事强制性、垄断性的检测任务,比如中国人熟悉的“3C”认证(英文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的缩写,即“中国强制认证”)。   湖南省某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质监局副局长对南方周末记者介绍,这些检测中心均为事业编制,每年财政会给予一定额度的拨款,用于设备以及人员的开支等。而各地的这些直属检测机构则根据上级下达的计划对市场上产品进行抽检。但是,对于企业缴纳的检测费,他则不愿意多谈。而据另一位在业内从事检测工作十多年的工程师透露,这些收入均为预算外收入,直接进了当地财政。   至于这些收入总共有多少,外界则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一笔小钱。十多年前,长城认证广州中心总经理陈世国就曾有过估算,当时,仅珠三角就有九十余万家企业要通过企业体系认证,“长三角的市场比珠三角更大,如果将全国检验认证市场囊括在内,至少有不下于500亿的一次性市场和200亿年费市场”。   但是,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民营和外资公司能分到的有多少呢?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的第一家民营第三方检测公司,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书提供的数据是——国有检测机构:55%以上 外资检测机构:30%多 民营公司:不到10%。   每一次危机都带来更多需求   2001年,中国加入WTO,按照世贸规则,中国需要逐步放开这一市场。进入中国的一些外资第三方质检公司也开始迈上了快车道。   据TÜ V SÜ D大中华区市场总监吕岳宪介绍,TÜ V SÜ D开始时主要是满足一些出口企业的需求,随后开始主动出击,在中国的产业集群带,如温州、广州等地设立办事处,拓展业务。2009年以来,中国一些沿海企业加快了内迁步伐,TÜ V SÜ D也随之在成都、重庆等西部地区设立了分公司。   同样看到这一趋势的,还有国内的一些民营第三方质检公司。   广州恒定检测公司便是其一。这家公司成立于2010年11月,老板郑开云是位80后,此前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外贸公司,金融危机时,单越来越少,快要支撑不下去,他便谋求转型检测行业。由于此前所做的主要是陶瓷出口,而这些出口产品也需要拿到中国的第三方认证,熟悉这一流程的他自然而然地选择了这个行业。   开业两年来,他发现和他一样进入这个行业的民营创业者越来越多,他初略估计,“基本上每个月都有一到两家开业”。另一项公开数据显示,从2000年底至今,新成立的各类检测机构总数增加了近1/3。   郑开云介绍,几乎每一次危机的爆发,都会直接反映在公司的业务上。比如,两个多月前,安信地板被曝出甲醛超标,公司中要求测量家里地板是否安全的业务突然大增。而在日本地震核辐射时,同样的检测需求也突然之间增长。目前,在公司的业务中,个人客户大约占了七成。   郑开云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之所以企业客户只有三成,是因为很多检测不敢做。“有些企业是为了拿证而拿证,我们又没有那么多人力去跟踪,如果出了事,我们就要承担责任,与其这样,还不如不做。”   2012年2月份,天河环保局突然找上门来,让其承接其下的加油站油气回收改造项目的检测工作。“这在以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郑说,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一些政府部门也在尝试着转变职能,将这些项目外包出去。   在郑看来,第三方检测市场未来也会越来越细分和专业,他的下一个计划,是在电子产品的辐射检测上投入,因为他注意到,许多人对手机、电脑的辐射越来越关注,却找不到地方检测,而这可能就是“下一个蓝海”。
  • 第三方检测市场的未来:公平和开放
    我要测讯 2013年8月22日,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在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如期举行,我要测网作为独家战略合作媒体同本届会议合作媒体仪器信息网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从本届会议“行业发展论坛”上讨论的议题中发现,作为民营或私营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都寄希望于中国的检测市场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走向市场化,期望从国家政策上改革,改变现有的国有检测机构占检测市场大份额的局面。寻求开放的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由市场来调节行业发展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最大的呼声。   检测行业的发展需要公平竞争和开放的市场   对中国未来25年检测认证市场的发展,来自Inter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柏学礼认为,第三方检测作为一个经济服务行业,能不能健康发展,取决于国家的健康发展和相关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从大的方面讲,未来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上可能出现的多项改变。首先,国家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管理体系作重要的调整,如:管理方式由行政化改为法制化、市场化 食品、药品、动植物产品检验检疫继续实施国家行政手段的管理方式 市场产品无区别化对待,法定检验体制淡出检测市场 规范行业组织作用等。第二,国有资本逐步从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领域退出,使市场上所有的检测机构成为真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公平的环境中,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真正发展成为品牌或世界级检测机构。第三,第三方检验、测试、认证市场的良性发展,要讲中国特色的质量,使之成为社会安定、和谐、向上的稳定器。第四,使服务机构多元化,市场规模日益扩展。市场需求和市场规模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政府对行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组织的自我管理和媒体、消费者各方面的制约、监督。   香港标准和检定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曾志刚对当下中国检测实验室的现状做了分析,认为中国的检测实验室可以归分为两类:政府实验室和第三方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具有独揽法定检验业务、无财政压力、检测设备和技术储备水准都相对较高以及制定管辖地域的特点,而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则具有经营模式商业化,以市场为导向、客户服务意识强的优势。中国检测市场业务中法定检验完全有政府实验室垄断,而委托检验业务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和政府实验室均可参与。   相对于发达国家检测市场的监管,我国的监管存在诸多问题,如:法律和标准曾鸣建立相关法规和监管模式后,具体实施过程偏离至过分关注产品的数量和品质鉴定 政企不分,公正性有偏差 注重机构监管,缺失对从业人员的监管 政府实验室为检测市场主体,第三方为辅等。曾志刚表示,如果能够开放检测市场,对整个行业、接受服务的主体以及政府均有利好方面,可以建立公正市场秩序,以市场为导向,树立“中国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和健全安全体系,进而是政府可专注强化监管和关注公众风险监测评估,政府施政更有公信力和有效性。   检测行业发展在于突破边界,多方位寻求机遇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容量,如何发掘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在的市场成为热点话题,来自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申屠献忠总裁对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容量的拓展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的第三方检测市场潜在容量很大,2万9千多家检测机构中有大量从事单一产品检测或单一区域经营的机构,面对6000亿元的潜在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首先应该从第三方服务的广度去拓展。检测的产品有很多种,就目前看来中国的检测市场主要在进出口贸易方面,多元化检测服务会使检测机构的风险降低到一定程度。第二,从深度上考虑,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应仅仅局限于成品的质量,应该将质量检测的业务扩展到产品的原料、生产过程等上游或下游的产品检测,以整个行业供应链为检测服务基础设计架构。第三,转变第二方市场为第三方市场。相对于第三方,企业自检产品过程中会遇到专业性和诚信的问题,这是第三方的优势所在,在现代企业向专业化发展的大趋势下,第二方检测向第三方转移也成为必然趋势。第四,从政府职能转变的大趋势中寻求机遇。政府精简行政审批,加大向社会机构服务外包的机遇,检测机构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能力,扩大承接政府服务的能力。第五,在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下,中国企业全球化也成为检测机构谋求发展的一大机会。最后,检测新技术的发展永远是检测机构发展的实力体现,利用新技术,寻求自身变革,才能更好的分一块中国检测市场这块蛋糕。 报告人:Interek(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 柏学礼 报告题目:2014-2038 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市场预测与展望 报告人:SGS-CSTC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 申屠献忠 报告题目:突破边界 共同发展——拓展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容量的探讨 报告人: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曾志刚 报告题目:如何发展第三方检测市场 报告人: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峰 报告题目:第三方检测机构融资等问题探讨   开放第三方检测市场,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第三方检测机构强烈需求,第三方检测机构期望自身成为检测市场主体,深入到强制性认证和法定市场等目标的实现,需要国有实验室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密切配合,寻找最完美的契合点,才能将中国的检测市场推向一个高峰。
  • 市场暖风到来?采信第三方检测
    在食药安全、水污染、重金属超标等层出不穷的背景下,检验检测行业飞速发展,尤其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近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14〕 49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进口的若干意见》,就加强进口提出8点意见。在进一步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要求扩大采信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结果, 推动检测认证结果及其标准的国际互认。      第三方检测力量崛起      根据《国 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ldquo 十二五&rdquo 规划》,未来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将覆盖全部县级行政区域,同2010年相比,未来全国将新增监测网点2526个,监测 样本量将扩大到287万个/年。据此推算,预计将多拉动食品检测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过50%。    市场暖风到来?采信第三方检测    随着社会力量的介入,第三方食品安全监管正在扮演重要角色。据了解,中国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中国检 测市场规模在650亿元人民币左右,2012年增长到约900亿元人民币。截至2013年底,中国从事食品、农产品检测的实验室总数有6000多家,其 中,获得国家计量认证、可以对外提供检测服务的实验室有5000多家,市场规模突破1000亿元。其中食品安全检测占据了不小份额。业内人士表示,目前, 农业部为主体负责的我国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已在全国进行大半,这些检测站基本上可完成包括农残、重金属、非法添加、营养成分等大部分食品农产品常规定 量检测。这些新建机构将同当地原有的食品检测结合,将基本解决全国大部分县级食药安全检测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工程系副教授范志红认为,目前国内政府公信力下降,同时监管力量不足。这时,作为机制上独立于政府的第三方检验机构就为公众对食品安全知情做了很好的弥补。      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成为发展重点      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我国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目标,还强调了包括检验检测认证在内的9项重点发展任务。       《意见》要求要加强计量、检测技术、检测装备研发等基础能力建设,发展面向设计开发、生产制造、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观测、分析、测试、检验、标准、认证等 服务;要支持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加快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与并购重组,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 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集团。与此同时,完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规划布局,加强国家质检中心和检测实验室建设等。      业内人士指出,随 着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转型,以及品牌树立的需求,设计和营造建立自愿性产品认证也有很大发展空间。检测背后的技术力量更加重要,比如食品检测,看上 去已经饱和了,但在食品的明示符合性、功能符合性、对人体的潜在危害检测、研究和评价等方面都还有着相当大的空间。
  • 中国需建设更多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实验室认证专家:中国需建设更多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6日,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副主任肖良博士在北京表示,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需按经济规律建设更多的第三方检测实验室。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通常是指与供需双方在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在经济和技术上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实验室。肖良在当天举办的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说,从建设上看,中国的检测实验室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不同政府主管部门有各自的建设规划,缺失全国整体规划,存在重复投资、规范不科学的现象。有关部门应改革现有管理体制,逐步按经济规律建设更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营造公平竞争的检测市场环境。   8月6日至7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质量监督系统及检验检疫系统的有关专家、国内外知名第三方检测机构技术负责人就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的发展模式、管理经验等学术问题进行深入研讨。
  • 我国第三方食品检测半官方“凶猛”
    近期,乳制品行业的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一边是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出,另一边是乳企上半年遭遇政府2600多次抽查,抽查次数之多令人震惊。政府监管资源的有限性和较高的监测成本制约政府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不是存在利用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可能呢?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表示,第三方检测指买卖原料或产品时,由国家指定的相关部门作为第三方进行公证检验,确定产品等级,为买卖双方提供科学的价格依据,第三方检测将在保障乳制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第三方检测独立于相关利益人,提供的结果客观公平,具有信服力 另一方面,专业性强,效率高,具有信息、技术等优势,能够弥补政府抽查资源、资金的不足,及时、准确的反映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第三方检测为乳制品保驾护航仍需努力。   首先,第三方检测的实验室独立性不强。实验室是第三方检测的核心组成部分,但我国实验室依附于政府或企业,专业、独立运营的实验室数量很少。依附政府的实验室以半官方的姿态出现在市场上,由于与政府的行政和财务联系,机构很难做到学术的独立性,检测结果公信度不高 从属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尽管是独立法人,但不具有真正的管理权和人事权,检验人员的稳定性不高,检测结果的公正性受到怀疑。   其次,认证资格制度设计不合理。三聚氰胺事件之后,第三方检测受到关注,开始蓬勃发展。我国第三方检测的进入门槛是获得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CNAS认可、国家质检总局颁发CMA证和相应行业主管部门的授权,并且辅以定期的检查和复查。这种制度设计为第三方检测机构应对检查突击准备提供了机会,其真实的检测水平并不知晓。   最后,部分乳企的不支持。第三方检测应该在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两个环节实施。一方面,在奶农和乳企之间开展第三方检测,费用由奶农和乳企共同承担,乳企的生产成本增加 另一方面,产品销售之前,企业多以自测为主,即便发生问题,企业可以自我解决,一旦引入第三方检测,检测结果的公开将会降低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度,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中投顾问的《2012-2016中国乳制品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消费者信心不足依旧是乳制品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国家食品质量监测的抽检和免检制度不能全面、准确、及时的揭示食品产品中蕴涵的危险因素和潜在风险,第三方检测成为质量检测的未来趋势,并且我国的部分省市如黑龙江、天津、上海等已经开展第三方检测,取得很好的效果。培养具有独立实验室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不定期复查机构资质、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发展基金以及乳企和消费者之间强制实施第三方检测等可以解决我国第三方检测存在的问题,为第三方检测在乳制品有效利用铺平道路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