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蛋白质科学

仪器信息网蛋白质科学专题为您整合蛋白质科学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蛋白质科学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蛋白质科学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蛋白质科学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蛋白质科学话题讨论。

蛋白质科学相关的资讯

  • 走近大科学工程: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原标题: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
  • 投资7亿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建成
    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dash &mdash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日前通过工艺测试,进入开放试运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25日,记者走进基本建成的国家蛋白质研究中心,见识了国际一流的研究设施和紧锣密鼓开展科研的研究团队:   高通量自动化克隆构建系统,中心自主设计了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达到全球生物自动化一流水平,从传统手工一人次一天10个基因克隆提升到一天1000个基因克隆,极大地提高了生物实验效率。   自主研发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光镊采用激光辐射压对微米级粒子进行捕获,并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实现压纳米级位移和压皮牛级力的测量。这些技术有望在蛋白质折叠、RNA聚合酶合等研究领域提供单分子层次的信息。在仪器研发方面,为拓展仪器性能,还将结合单分子荧光技术和高精度激光光镊,有望提升蛋白质科学领域的仪器自主研发能力。   尽管仍处于紧张建设筹备中,科研活动早已紧锣密鼓地开展。截至2013年底,中心科研项目共计31项,年度新增13项,其中包括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项、中科院科研装备研制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项。中心成立伊始,许琛琦研究组即在阐明人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周界文研究组在研究重要离子通道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p7与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新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手段的研发。周兆才研究组研究发现原癌蛋白质YAP的一个天然拮抗剂蛋白&mdash &mdash VGLL4,并在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针对YAP的多肽类抑制剂,为以胃癌为代表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雷鸣、张荣光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端粒酶的结构,第一次从原子层面对脊椎动物端粒酶复合物中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在保障上海设施高效运行的同时,定位于蛋白质科学研究,研究内容涵盖染色质结构与功能的调控、跨膜分子信息传递、非编码RNA以及结构生物学新技术和方法研究等学科领域,着重开展蛋白质多尺度结构分析、蛋白质动态结构研究、蛋白质修饰与相互作用研究、设备自主创新与集成研究和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等五大领域的研究。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将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我国生物医药、农业等产业发展需求,保障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部署的蛋白质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建设高通量、高精度、规模化的蛋白质制取与纯化、结构分析、功能研究等大型装置,实现技术与设备的集成化、通量化和信息化,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打造开放、协作、创新的国际一流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背景介绍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于2010年12月破土动工,总投资约7亿元,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由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承建,并依托上海设施同步筹建&ldquo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rdquo 。迄今,已有逾10位诺贝尔奖得主到访,对蛋白质中心表现出浓厚兴趣。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不容小觑的仪器集群
    【科技日报】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 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将组建 总投资18亿
    北京市发改委网站2008年12月23日公布,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了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将其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   该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总投资18亿元,其中国家安排投资11亿元,暂按北京设施、上海设施各5.5亿元安排,其余由地方配套和项目单位自筹解决。   北京设施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为项目法人单位,清华大学为共建单位,在北京市建设以蛋白质组学研究能力为主的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建设期4年。上海设施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为项目法人,在上海市建设以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的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建设期3年。   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北京设施和上海设施联合组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按照"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原则,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开展科学研究和国内外交流。
  • 赛默飞与蛋白设施达成战略合作,助力蛋白质科学创新发展
    赛默飞与蛋白设施达成战略合作,助力蛋白质科学创新发展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 // 近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携手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蛋白设施)在上海举办蛋白质动态分析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双方在蛋白质动态分析研究领域,及通过蛋白设施联合上海临床研究中心开展的临床应用等领域,基于良好的合作意向,同意共建实验室及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2024年上海市产业技术创新大会得到会议举办方及与会代表众多领导、专家和学者的见证。本次战略合作基于赛默飞全球领先的高分辨质谱、电镜等平台及蛋白组学解决方案基础上,结合了蛋白设施在蛋白组学领域领先的科研能力、研发成果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双方围绕蛋白组学解决方案合作、技术培训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了共识,旨在整合双方优势资源,共同提升蛋白组学研究、临床样本队列研究和生物医药领域产业的发展,共创技术新生态,为科研的新质生产力注入活力。高分辨质谱+冷冻电镜打造蛋白质科学创新平台赛默飞高级副总裁、亚太和拉美地区总裁Mark Smedley先生,赛默飞分析仪器事业部中国区商务副总裁周晓斌先生,蛋白设施主任吴家睿教授等出席了本次签约座谈仪式。双方领导共同讨论了高分辨质谱结合冷冻电镜技术,电镜技术结合AI,以及高分辨质谱、电镜技术与Olink方案的整合在蛋白组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并探讨了未来共同建立临床质谱标准数据库的落地化方案。滑动查看更多强强携手 加深合作全面推动蛋白质科学创新发展在报告环节,吴家睿主任介绍了蛋白设施成立的背景、技术系统、平台设备、重点方向以及近年来取得的成果。赛默飞材料与分析业务生命科学市场销售发展总监陈昉和色谱与质谱业务科学研究市场高级商务总监周昕分别对之前的技术及培训合作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计划进行了展望。蛋白组学领域自问世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基于质谱和电镜平台,已经诞生了许多重要的发现。这些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理解,还为疾病诊断、药物研发和个体化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此次合作,将共同推动Orbitrap质谱技术和Cryo-EM冷冻电镜在蛋白组学领域的应用,为蛋白质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华丽的成果。在未来的合作中,双方将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赛默飞的全球领先技术和蛋白设施的科研实力,为蛋白质科学的创新突破和应用推广开辟更加辉煌的前景。关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 蛋白质设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蛋白质设施主体位于上海市张江科学城,于2008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复,2014年建成并开放试运行,2015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蛋白质设施的目标是建设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体系和成为我国蛋白质科学及技术发展的重要创新基地。主要任务包括:开展蛋白质科学相关研究;研究蛋白质的多尺度时空结构;分析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阐释蛋白质与化学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相关的计算生物学与系统生物学;发展蛋白质研究的新方法和新技术学;结合创新药物的发展,研究蛋白质药物靶标的功能活动的结构特征等。蛋白质设施将聚焦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在不断创新中实现跨越和发展,充分发挥大科学设施平台效能,全面支撑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相关领域产业的发展。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
  • 百家实验室: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4月,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中第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mdash &mdash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为:上海设施)通过工艺测试,正式进入开放试运行阶段。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拜访了上海设施及同步筹建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以下简称为:上海中心),一睹这一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先进水平和创新风采,上海中心科研项目高级主管汪利俊博士及行政事务主管高馨热情接待了我们。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建筑群   为了形成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体系,并为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提供&ldquo 利器&rdquo ,2008年11月,&ldquo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rdquo 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其中北京设施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主,而上海设施以结构生物学研究为主。   两年后的2010年12月,上海设施在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动工建设,总投资7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而今历经3年多建设,上海设施/上海中心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于今年年底正式面向多用户、多领域开放。   据介绍,上海设施配备了蛋白质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大型科学仪器设备,以及由上海设施的技术人员自主研发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目前,上海设施由基于同步辐射光源的五线六站、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质谱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电镜分析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动物设施等平台组成,可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   在各大平台中,最令上海设施团队自豪的是几项创新:其中一项是将蛋白质表达实现了从&ldquo 手工作坊&rdquo 到&ldquo 智能工厂&rdquo 的转变。目前,在科研界和制药业对于各种蛋白样品的需求日益强烈,但蛋白表达是一个公认复杂、高成本、耗时和资源占用的过程。上海设施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自主设计了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包括克隆、蛋白表达和纯化)。 高通量自动化克隆系统   整个流程实现了自动化,从大规模PCR扩增开始,依次自动进行重组质粒的构建、细胞生长、诱导表达、蛋白表达(构建了大肠杆菌、昆虫细胞、哺乳动物细胞三种表达体系),最终完成蛋白纯化及蛋白性质表征。以克隆过程为例,实验效率从传统手工一人次一天10个基因克隆提升到一天1000个基因克隆。   第二项创新则是分子影像系统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据悉,设备的所有零部件都购自现成。光镊采用激光辐射压对微米级粒子进行捕获,并通过高精度的测量技术实现亚纳米级位移和亚皮牛级力的测量。依靠这套系统,激光是&ldquo 镊子&rdquo ,能研究蛋白质如何折叠、变形,以及大分子生物酶的工作原理。高精度激光双光镊系统   第三项创新则是上海设施团队基于平台开发的相关研究方法。有了最先进的仪器,没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也是枉然。为此,上海设施/上海中心的年轻PI们除了从事科学研究外,方法开发也是他们工作的重点。   以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为例,上海设施目前拥有5台核磁共振波谱仪,其中有国内第一台最高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设备(布鲁克900M NMR),主要用来测试蛋白质的溶液结构。上海中心PI周界文带着研究人员开展了核磁共振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方法的研究。目前新方法的主体研究已完成,正进入软件测试阶段,对推广核磁共振技术在结构生物学领域的广泛应用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依托高场强核磁共振设施进行大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测定过程将更加可行。 布鲁克900M 核磁(左)、安捷伦800兆核磁(中)、安捷伦600兆核磁(右) 布鲁克600兆核磁(左)、安捷伦700兆核磁(右) 核磁系统分析平台一览   同样,上海设施的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也很强大,拥有赛默飞、AB SCIEX、安捷伦、沃特世等主流质谱品牌的仪器13台,是全国目前最大、质谱仪器种类最全的质谱分析平台之一。这个实验室在上海中心PI黄超兰的主持下,已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国内其他实验室尚不具备的研究手段,吸引了全国各地甚至美国的诺奖获得者的研究组等多家科研单位前来合作,在短短半年间已有超过70多个合作项目在进行。 赛默飞质谱系统 (2台 Q Exactive、1台LTQ Orbitrap XL、1台LTQ Orbitrap Elite、1台 LTQ Orbitrap Elite-ETD) AB SCIEX质谱系统 (左上:QTRAP 6500、左下:Triple TOF 5600+、右:MALDI-TOF/TOF 5800) 安捷伦质谱系统 (1台 6530Q-TOF、1台6550 ifunnel Q-TOF、1台6490 QQQ) 沃特世质谱系统 (左:Xevo TQ-S 右:Synapt G2-Si HDMS) 质谱分析系统平台一览 (左:FEI TitanKrios 300kV 球差矫正透射电镜 右上:FEI TF20 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 右下:FEI T12 冷冻透射电镜) 电镜分析系统平台一览 (左上:ZEISS Cell Observer SD 转盘式激光共聚焦 左下:NIKON N-SIM 超高分辨率显微镜 右上:LEICA SP8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右下:OLYMPUS FV1200MPE 双光子显微镜) 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平台一览   此外,上海中心还自主研发了一套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所有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都可通过ID登录系统下单购买实验试剂、耗材,资金从课题组经费账户中扣除,而上海中心则能以&ldquo 团购&rdquo 方式,拿到最优的价格。并且上海设施还为供应商提供了库存仓库,供应商只需付较少的费用就可以把上海设施常用的试剂、耗材存于此,这样也极大方便了研究人员,省去了试剂耗材运送的时间。现该系统已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除管理上海中心物资外,还兼管筹建中的上海科技大学的物资,不久有望在中科院其他研究院所推广。 科研物资管理系统(e-Supply) 供应商在上海设施库存的商品 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机房   上海设施不仅仅是一个供科学家使用的科研平台,更是一个具有强大科研能力的科学中心。目前,上海中心有PI 14位,仅在上海设施试运行期间,上海中心各研究组就已获得了包括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在内的多项重大课题,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自然》、《癌细胞》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陆续发表。   许琛琦研究组在阐明人体免疫机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证明钙离子能够改变脂分子功能来帮助T淋巴细胞活化,提高T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   周界文研究组在研究重要离子通道蛋白p7的精细空间结构以及p7与抑制剂金刚烷胺类药物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研究成果将大大推动新一代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手段的研发。   周兆才研究组研究发现原癌蛋白质YAP的一个天然拮抗剂蛋白&mdash VGLL4,并在蛋白质晶体结构解析的基础上发展出一个针对YAP的多肽类抑制剂,为以胃癌为代表的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途径。   雷鸣、张荣光研究组的研究论文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端粒酶的结构,第一次从原子层面对脊椎动物端粒酶复合物中蛋白质-RNA的相互作用进行了描述。   未来,上海设施将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科学家开放,旨在让上海设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与价值。(撰稿:杨娟)   附录: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网址 http://www.sibcb-ncpss.org/   http://www.ncpss.org
  • 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托起生命科学梦
    地处上海市海科路园区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以下简称蛋白质中心)并不十分引人瞩目,但这个蛋白质中心大院,却在过去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吸引了国内外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  原来,在这个总面积3.3万平米的建筑里,容纳着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的九大系统,其中涵盖了包括先进光束线站、电镜、核磁、质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等国内乃至世界最为先进的蛋白质设施。  记者到达蛋白质中心时,中心内正忙得热火朝天。  加速前进的科研服务器  走进蛋白质中心,记者被大堂展板上的信息介绍所吸引,上面清晰地介绍了中心研究人员的成果。事实上,还有很多依托蛋白质中心设施的研究用户成果未进行展示,其中包含诸如施一公、高福、许彦辉等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2015年到2016年,清华大学施一公研究团队连续两篇论文登上美国《科学》杂志,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甚至有媒体用“诺奖级成果”来评价施一公的研究。然而,人们没有注意到的是,这两篇文章都与蛋白质中心有紧密关联。  “由设施提供基础支持产生的高端研究成果,从2013年到现在已经70多篇,最近是一个加速的过程。”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蛋白质中心主任雷鸣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蛋白质中心已经成为国内蛋白质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托。  在生命科学领域,蛋白质研究被视作基础中的基础,不仅是基础研究中的前沿方向,还与人民健康紧密关联,并能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是雷鸣口中“比较突出的需要大型投入的研究领域”。  “科学创新方面的努力和设想,需要这样一个基础。”雷鸣说。然而,蛋白质中心这一总投资7.56亿元的“国之利器”,并未获得所有人的认可。从筹建之日起,外界就一直存在不同声音。  相比较物理学等学科,生命科学中的大科学装置并不多见。然而,要窥探生命的奥秘,大科学装置自然有它独到的优势。  事实上,在蛋白质中心未建成前,国内生命科学仪器设备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实验室,许多研究对设施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这也令大科学装置的建设显得迫切而紧要。  先进光束线站研究员、蛋白质中心副主任张荣光对此有深刻体会。他告诉记者,蛋白质设施开放运行之初,原本只有一条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但全国却有180到200个课题组,只能满足国内相关研究20%~25%的机时需求。  “很多课题组都不得不去日本、美国用同步辐射光源晶体学实验站完成自己的研究。”张荣光回忆道。  自2014年5月面向国内外用户开放至今年6月,蛋白质设施已累计试运行超过18万小时,执行用户课题1300多个。从服务基础科研的角度来说,蛋白质中心已经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设想。  “一站式”设施集成价值凸显  走进蛋白质中心大楼一层宽敞的实验室,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运维主任邓玮向记者展示了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机械手臂”是如何在轨道上来回运行,将研究人员从繁重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并让蛋白质实验变得高效。  如同眼前这条像工厂里的生产线一般的实验设备,蛋白质中心似乎是一条生命科学研究仪器的“流水线”,让蛋白质研究手段更加多元,也令研究本身更加便捷。  但拨开表面看本质,蛋白质中心绝非一条简单的程式化“流水线”。  今年早些时候,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许琛琦与李伯良研究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  蛋白质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称,这一成果是经过质谱、核磁等多套蛋白质设施的联合攻关,才获得了喜人的实验结果。“一站式”科研设备的集成价值,在研究人员、实验人员与仪器设备的有机互动中,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表面看来,蛋白质中心的价值核心似乎在于先进的仪器设备,但记者与蛋白质中心工作人员的沟通中清晰地感受到,“人才”也是他们始终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也是中心集成价值大放异彩的关键所在。  从筹建至今,人才储备与培养都是蛋白质中心工作的重点。  蛋白质中心建设的构想成形之初,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细胞所挑选了7名优秀人才派往国外学习先进仪器设备应用技术。  到如今蛋白质中心建立并成功对外开放,中心已聘请多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构建了一支由150多人构成的强大运维、科研团队,在探索科学前沿问题的同时,也在为科研用户提供近乎“保姆式”的科研服务。  以蛋白质中心质谱系统为例,在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服务时,研究人员往往要与相关研究课题进行长时间的讨论,依据研究者的需求“定制服务”,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法和路径。  事实上,大部分情况下,这九大系统都需要蛋白质中心的研究人员与用户长时间的沟通协调,并根据设备性能调整实验方法,才能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也正因这样定制化的服务模式,才最终架起技术与研究间的桥梁,使得蛋白质中心在国内相关研究中的推动作用日趋明显。  创新永不止步  如今,蛋白质中心的运行日趋平稳,但创新的脚步却从未停歇。近期建立的生物大分子小角散射和红外线站,便是最好的证明。  张荣光告诉记者,这两条线站在医学应用、减少蛋白质溶液状态散射数据收集的辐射损伤及低分辨率结构的快速测定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为国内建立的首条相关线站,张荣光和他的同事在吸收新技术后,也在通过举办学习班、论坛,让国内更多科研人员认识这些世界领先技术,并期望未来相关技术能在他们的研究中得到应用。  除了紧跟世界先进技术步伐之外,自主设备研发也是蛋白质中心追求卓越的策略。  蛋白质中心自主设计并与国外公司合作搭建了一条“高通量蛋白质生产线”,但这并非终点。在这条“生产线”隔壁实验室里,一条依据进口设备系统为原型,经改进、创新后自主搭建的一台小型自动化设备,已具雏形。  这意味着,成本低廉却能实现中等通量实验效率的蛋白质设备,将从蛋白质中心工作人员的手中,走进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实验室。“我们打算经过进一步改善,将它推广,为国内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支付得起的研究设备。”邓玮说。  技术上的创新,也要配合相应管理上的创新。如今,蛋白质设施的机时逐步变得“供不应求”,如何把握设备高效利用与向前沿科学问题倾斜之间的平衡,成了蛋白质中心关注点所在。  中心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他们会通过已构建的第三方用户委员会遴选实验课题,让蛋白质中心这一国之利器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也能有的放矢,“直指以往无法解决的科学难题”。  所有人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服务国内基础科研。对他们而言,这是一份需始终坚守的“初心”,他们也已用漂亮的成绩单,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科研服务答卷。  下一步,在做好科研服务的同时,中心也将在寻求设施价值最大化的途径上有所突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9月,蛋白质中心计划召开一次大规模的用户大会,向上海及周边地区医院、企业介绍蛋白质设施及其可以承担的工作,吸引医院和企业利用蛋白质设施来服务自己的工作。  正如雷鸣所说,“转化,是将来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只不过在他看来,要真正做好转化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从国家体制机制、科学家自身,到风险投资集群等许多层面发生深层次的转变。  未来,我们也期待,在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中,能够更多地看到蛋白质中心这一大科学装置的身影。  记者手记:  为科学而坚守  没有催人奋进的口号标语,没有震撼人心的标志性装备,甚至人员配备在上海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也显得捉襟见肘,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记者时刻被一种低调而踏实的氛围所环绕。  高度集成的仪器设备自然是蛋白质中心宝贵的财富,但经过一天的走访,记者发现,蛋白质中心不乏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归国的学科带头人,不乏24小时值班、超负荷工作的年轻研究人员,不乏为了科学信念而坚持不懈的技术人员,维持设备运行并让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人才”也是蛋白质中心最引以为傲的宝藏。  作为国际一流蛋白质科学研究支撑体系,也作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它承载着国内相关领域基础科学研究的殷切期望,也终将在未来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健康发挥更直接、更强劲的作用。  但正是因为创建了一支对科学研究有着最单纯追求的科研团队,蛋白质中心才将一个个孤立的仪器设备串联成一个高效的蛋白质研究综合体系。而只有当这个庞大系统的“大脑”——而未来随着“人才”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评价体系这个指挥棒指引更多有科学追求的人才走进并融入这个体系,蛋白质中心也才能进一步加速“从有到好”的进程,实现更大的飞跃。
  • 投资12.22亿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启动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建设正式启动   2012年11月30日上午,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晴空万里,彩旗飘扬。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在园区正门9号地隆重举行奠基典礼。北京市副市长张工、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方国恩、国家教育部部长助理陈舜、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王恩哥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邱勇,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副院长徐卸古、陈学如、张伟平、张为,科技部部长徐天昊、院务部部长王峰,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张学敏院士以及国家有关部委、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市中关村管委会、昌平区政府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奠基典礼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政委高福锁主持。 奠基仪式   总后卫生部副部长方国恩在奠基典礼上作了重要讲话。方国恩指出,凤凰工程的奠基是我国、我军医学科技史上的又一件大事,有助于增强我军参与国际研究的合作和竞争能力,有助于完善国家和军队医学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升国家和军队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有力促进我国在国际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的主导地位。“凤凰工程”的建设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重大的标志性成果。希望通过基地项目这个纽带,更好地聚焦国家战略、服务国家战略,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进一步深化合作,不断推进军民融合,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方国恩特别强调,总后首长非常重视基地建设工作,多次听取建设方案汇报,并提出明确要求。下一步,总后卫生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协调,密切配合,扎实推进各项建设工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凤凰工程”一定能够如期、圆满完成建设任务,一定能够实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建设目标,也一定能够为国家和军队医学科技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市副市长张工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对“凤凰工程”开工表示热烈祝贺!张工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北京市生命科学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迅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日益增强,得到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等部委以及解放军四总部的充分肯定和密切关注。“凤凰工程”最终落户北京,就是国家部委、军队总部对首都建设大力支持的结果。“凤凰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十二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北京市政府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战略合作共建“236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凤凰工程”的项目申请到落地建设,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市区相关部门也密切配合,积极推进各项筹建工作。   张工表示,北京市将进一步深化与包括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在内的驻京单位合作,一如既往地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同时继续发挥中关村引领创新和成果的产业化,加快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应有贡献。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綦成元在讲话中指出,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北京)命名为“凤凰工程”,寓意着科技工作者在生命科学领域不畏艰难、追求卓越,孜孜以求、不断创新。“凤凰工程”是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将从系统生物学角度分析和揭示蛋白质的功能、探索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对个人生命过程的作用,在分子、细胞和生物体等多个层次上阐述生命活动规律和现象本质,并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凤凰工程”也是军民结合、协同创新的重要体现,承担项目的四家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都是国内相关领域具有一流实力的科研单位,四家单位的强强联合,体现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凤凰工程”从申请立项到今天的正式奠基实施,凝聚了总后、教育部、中科院和北京市等各方的心血,在大家共同努力和支持下,“凤凰工程”必将建设成为我国蛋白质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创新基地,蛋白质研究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平台,以及我国大规模蛋白质实物库、数据库和信息中心。“凤凰工程”必将展翅高飞、有力支撑我国乃至全世界蛋白质科学的发展和腾飞。   綦成元代表国家发改委对“凤凰工程”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是加强合作,精心组织。“凤凰工程”由4家单位联合建设,各自有相应的建设任务。军事医学科学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要进一步加强与项目共建单位的紧密联系与合作,切实牵头做好项目建设的统筹,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共同完成好项目的建设任务。希望总后勤部加强与教育部、中科院、北京市的沟通、协调和配合,继续指导和支持项目的建设、运行和发展。二是探索机制,开放共享。“凤凰工程”在抓紧进行项目建设的同时,要在管理机制和使用机制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要探索如何在建成后的各子系统进行统筹,促进其形成合力、协调运行。要前瞻部署研究设施运行管理的组织工作,将设施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开放共享、协同创新方面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作为项目法人单位,贺福初院长代表院党委和全院同志对军地有关部门领导的大驾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北京市政府、总后勤部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给予我院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贺福初在致词中指出,2003年,基于成功领衔“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这一历史契机,我院萌发了建设蛋白质科学设施的战略构想。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龙生九子、凤引九雏等典故表明,“九”与龙凤的关系源远流长,代表着“神圣”、“吉祥”和最高境界。正是经过9年的漫长孕育,今天我们才迎来了这喜庆的奠基典礼。此时此刻,我们将亲手助力“凤凰”出壳,亲耳聆听“雏鸟”鸣唱,亲眼见证中国生命科学的珠峰崛起,亲身感受北京科技力量的雄峰屹立。   “凤凰工程”规划为一体两翼,今天奠基的是总部设施。从天空俯视,这栋建筑将呈鲜明的英文“R”型,就像一艘巨大的“航母”,意在代表科学研究圣地,引领生物科技创新。根据规划,清华、北大还将建设以冷冻电镜、高频核磁等配套设施,同时吸纳中科院相关平台,从而打造世界蛋白质科学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舰。作为项目法人单位,我们一定不负厚望,全力以赴将“凤凰工程”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国家级平台、国际性重镇。   贺福初强调,21世纪是生物科技的时代,更是创造新纪元的时代。当前,机械化的洪水仍在前行,信息化的波涛正在澎湃,生物化的桅杆渐现端倪。可以预见,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飞跃和深层融合,人类跨越的时间将得到极大延伸,涉猎的空间将得到极大拓展,人类生存与活动的质量和境界将得到极大提高。习主席讲,“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古往今来,任何物种、任何国家的王者地位并非从来就有,也绝非亘古不变。正是辛勤的劳动、不断的创造推动了人类的进化,我们只有永远进击,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贺福初表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大确立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将科技创新定位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机遇,这是历史赐予我们的厚礼。我们今天构筑的“凤巢”,是种下一林千年梧桐,旨在感召百鸟朝凤,旨在孵化金色凤凰。我们满心期待——不久的将来,在神州神奇的大地上,能够走出光耀星空的科学巨匠,能够诞生流芳千古的旷世鸿著,能够铸就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丰功伟绩。   贺福初强调,千百年来,人类螺旋式上升、迂回式前进的奋斗足迹告诉我们,逾越的台阶越高,变革的量级越大,遇到的困难就会越多,面临的挑战就会越大,但我们坚信,只要胸怀科学大志,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就一定能够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建立卓越功勋。   据了解,出席奠基典礼活动的还有国家部委、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外联办、中关村发展集团、昌平生命科学园相关部门领导,我院机关三部和直属单位领导、科技干部,凤凰工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共600余人参加,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科技日报、健康报、中国科学报、中国医药报等13位中央媒体记者也来到奠基现场进行采访。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亮相,贝克曼助力蛋白科学研究!
    中国,上海——2014 年5月29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将于2014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该系统是由我国科学家自主设计的五套大型自动化装置组成,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整个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由贝克曼库尔特科学事业部提供的系统核心-Biomek系列自动化工作站,分别在高通量克隆构建,高通量原核细胞、昆虫细胞以及哺乳动物细胞的培养及蛋白表达,高通量蛋白质纯化等研究领域,为该中心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强有力平台和技术支持。观看央视专题视频采访,敬请点击:http://news.cntv.cn/2014/05/25/VIDE1400996168085191.shtml 关于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贝克曼库尔特生命科学事业部一直致力于改善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的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为广大科研、商业实验室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者们提供先进的仪器系统、试剂和世界级的技术服务与支持,不断促进生物学科研的新技术发展。作为离心机和流式细胞仪的行业领导者,贝克曼库尔特公司长期以来一直是毛细管电泳、颗粒表征和实验室自动化的创新者,其产品主要用于最前沿的重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欲了解更多信息,敬请访问贝克曼库尔特全球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和中文官方网站www.beckmancoulter.com.cn。更多详情,欢迎您联系:贝克曼库尔特商贸(中国)有限公司Tel: 021 3865 1000 / 010 6521 3000Fax: 021 5830 6850 / 010 6515 6025www.beckmancoulter.com.cn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公开招聘技术人员
    p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简称:上海设施,网址:http://www.ncpss.org/)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设施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 /p p   上海设施旨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蛋白质科研设施,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设施平台以保障国内外科研用户的高效实验平台及高质量科研设施的需求;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上海设施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 /p p   上海设施现因工作扩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运行管理人员2名和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流式细胞仪技术员1名。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此技术的全面培训。 /p p   strong  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 /strong /p p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 /p p   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1名 /p p   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1名 /p p   复合激光显微镜系统: /p p   流式细胞仪技术员 1名 /p p   strong  二、岗位职责: /strong /p p    strong 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岗位职责: /strong /p p   1. 负责设施多台晶体学生物仪器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 /p p   2. 负责设施多台对外开放蛋白相互作用仪器的技术支持; /p p   3. 负责用户课题的预约和机时的统计; /p p   4. 负责系统备品备件的预算、采购执行、仓库管理及报销等工作; /p 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p p   strong  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岗位职责: /strong /p p   1. 负责哺乳细胞自动化蛋白表达筛选系统的项目运行; /p p   2. 负责设施动态光散射仪的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 /p p   3. 负责设施静态光散射仪的对外开放及技术支持; /p p   4. 负责超速离心机对外开放及维护; /p 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p p   strong  流式细胞仪技术员岗位职责: /strong /p p   1. 主要负责荧光激发细胞分选仪的操作、管理服务及样品制备; /p p   2. 负责流式细胞仪的操作,用户培训和技术支持; /p p   3. 负责普通荧光显微镜的操作、管理服务及技术支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及日常维护; /p p   4. 参与并协调系统公共行政事务(如预算、采购、预约系统等),与设施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收集整合系统宣传信息,与设施宣传对接; /p 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p p   strong  三、任职条件: /strong /p p    strong 开放仪器运行管理员和哺乳系统运行管理员任职条件: /strong /p p   1. 生物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历; /p p   2. 能熟练掌握哺乳动物细胞实验的优先; /p p   3. 有生物仪器管理运行经验优先; /p p   4. 熟练掌握蛋白表达及纯化试验优先; /p p   5. 具备自动化生物运行经验优先; /p p   6. 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工作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结奉献精神,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p p   7. 为人诚实,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善于团队合作; /p p   8.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 /p p    strong 流式细胞仪技术员任职条件: /strong /p p   1. 生物学相关专业,硕士或以上学历; /p p   2. 掌握流式细胞分选技术,有流式、显微镜理论及操作基础,能熟练操作显微镜相关的中小型仪器; /p p   3. 具有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工作精神;工作积极主动,具有团结奉献精神,乐于学习和接受新事物; /p p   4. 为人诚实,工作认真踏实、积极主动,责任心强,善于团队合作; /p p   5. 良好的英文文献阅读和理解能力; /p p   6. 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 /p p   strong  四、招聘方式及程序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1. 应聘材料: /p p   (1)《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1/ueattachment/b344f994-0a67-469c-b76a-16c42f66aa14.docx" 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docx》(见附件); /a /p p   (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 /p p   (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p p   (4)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p p   2. 资格审查 /p p   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 /p p   3. 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ncpss.org(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 /p p   4. 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 /p p   5. 上述岗位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决定聘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p p & nbsp /p
  • 投7.6亿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在沪验收
    今天上午,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在沪通过国家验收,这意味着这个集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于一体、被誉为探索生命奥秘的“国之利器”正式“亮剑出鞘”。工作人员在位于浦东张江的质谱实验室内通过仪器进行样品数据分析  作为继上海光源后第二个落户浦东张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设施于2010年12月开工起便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完成总投资7.56亿元人民币。  上海设施的落成是生命科学领域大科学装置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上海设施集成了具有不同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仪器和设备,形成了蛋白质研究的先进体系,在分析精度、检测极限和处理通量上均取得了突破。  以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为例,上海设施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套将软件控制、硬件设备和生物应用进行整合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实现了蛋白质制备全流程的高度集成和流水线作业,在样品处理通量上超过半自动化10倍,超过传统的人工系统100倍,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据上海设施总工艺师雷鸣介绍,在上海设施建成之初,曾设定一年解析150个蛋白质结构的指标任务。然而,仅在过去7个月里,就有超过370个蛋白质结构在此被解析,远远超过当初设计的指标。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按上海光源一期建设的生物实验站能力,仅能满足中国15至20%的用户需求 上海设施的投入使用,则可以基本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首个生命科学领域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设施能以其完备的条件满足研究人员“五花八门”的要求。“对科研有着极大的促进,许多实验在没有这个(上海设施)之前是不可想象的。”雷鸣说。  “聚集一流的人才,造就一个宽松的科研环境,”雷鸣认为上海设施产出突出的科研项目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 GE医疗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携手共建生命科学实验室
    2014年3月12日,上海——今天,GE医疗生命科学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简称“中心”)的共建生命科学实验室在张江正式启用。这是GE公司在中国继成都卓越客户中心后又一个专注于科研与应用市场的研究平台。GE医疗生命科学部大中华区总经理牟一萍女士和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主任雷鸣教授共同出席了启用仪式并为实验室揭幕。 GE医疗作为世界知名的生命科学设备供应商,此次携手具有一流人才与科研水平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整合双方强大的生命科学设备与技术资源,将藉由该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创建国内首个合作型蛋白和细胞技术平台,通过方法开发,应用合作和专业人才培养,助力在结构生物学,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转化,切实推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牟一萍总经理在致辞时表示,生命科学作为GE医疗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坚持通过不断创新与技术合作来与全世界科学家共同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此次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实验室,是继2012年生命科学研发培训中心Fast Trak在上海落成,2013年生命科学卓越客户中心CoE在成都落成后,GE医疗致力于“立足中国,服务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举措。 合作共建生命科学实验室将借助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强大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引进GE医疗国际领先的技术和设备,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携手共赢,共同推进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雷鸣教授在致词时也表示,中心的成立属于国家“十一五”战略规划之列,旨在结合国家蛋白质科学设施运维、研究及服务外部用户等定位,凝聚人才致力于蛋白质科学的研究。由于中心作为国家的大科学装置,将基于蛋白质设施独一无二的综合性、交叉性的科研仪器设备,重点投入力量推进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此次中心携手GE医疗集团,将共同推进这一目标的达成。 目前,共建实验室针对蛋白质研究配备了AKTA purifier,AKTA pure,AKTA start系列蛋白纯化系统,Biacore T200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系统,ITC200等温滴定量热仪,Cytell细胞图像分析仪,NanoVue Plus超微量分光光度计以及双向电泳仪等。未来,双方还将根据研究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硬件设备。 据悉,GE医疗生命科学卓越客户中心未来将根据中国市场,尤其是科研及应用领域用户的需求,开发应用技术和方法,其范围涵盖细胞培养、基因重组、细胞收获、目标分离、目标纯化、目标活性等研究,并开发中药提取、有效成分鉴定、有效成分毒理与药理分析等。 人才培训将是该共建实验室的另一项重要职能。未来,这里作为GE医疗生命科学部在东部地区的主要培训基地,将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完善而系统化的产品及应用培训课程,更好满足华东地区客户的需要。 值此共建实验室启用之机,GE医疗生命科学部还举办了GE纯化系统和细胞图像分析仪新品见面会,详细介绍并演示了GE医疗蛋白纯化家族新成员--AKTA start入门级实验室制备色谱系统,以及最新发布的Cytell细胞图像分析仪。两款产品都非常适合蛋白质研究实验室,既操作简便满足常规实验室分析,又具备强大完善的功能为研究人员提供可靠的数据。会后,与会者又参观了位于张江华佗路的GE中国科技园区和生命科学FastTrak实验室。
  •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采购启动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4月9日,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一条招标公告,就“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此次采购2台质谱仪,1台显微注射系统。该招标的公布也标志着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仪器设备采购拉开序幕。   据熟悉此事的人士介绍,凤凰工程仪器设备采购将持续3年,分批采购,而作为蛋白质研究的重要工具——质谱也将成为采购的大头。预计一场争夺战将在各质谱厂商展开。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近日批复了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将其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该项目分北京设施、上海设施两部分,凤凰工程即为其中的北京项目。2012年12月,凤凰工程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开工建设。该工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总后勤部和北京市投资12.22亿元,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共同承建。   据介绍,凤凰工程占地2.53万平方米,科研大楼建筑面积3.73万平方米,并根据需求设计蛋白质组分析系统、蛋白质结构解析系统、蛋白质功能研究系统等不同的功能分区。根据规划,军事医学科学院将承担凤凰工程总部的设施建设,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别承担以冷冻电镜、高频核磁为主的辅助设施建设,同时吸纳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现有的蛋白质研究平台,组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共同打造一流的世界蛋白质科学研究核心基地。(编撰:杨娟) 附录: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招标代理)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招标人委托,就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所需的货物和服务,以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现邀请合格的投标人就下列货物及有关服务提交密封投标。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从招标代理所在地址得到进一步信息和查看招标文件。具体招标公告请参见“中国采购与招标网(www.chinabidding.com.cn)”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 ”。   注:除上述两个网站外,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从未在其他任何网站或媒体发布过有关本项目的任何信息,从其他任何渠道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获取招标信息或招标文件的投标人,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均不予认可。   1.招标编号:13CNIC03-8018/01包   2.项目名称: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仪器设备采购项目   3.设备名称: 序号 设备名称 数量 1 质谱仪 2 2 显微注射系统 1   具体内容详见第八部分。   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不得拆分,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评标、授标以包为单位。   合格的投标人:   (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信誉,具有履行合同能力和良好的履行合同的记录,具有良好资金、财务状况的法人实体   (2)国外设备制造商或其代理商须在国内设有满足售后服务要求的服务网点和技术支持体系   (3)产品制造商和其授权代理商均可投标。若代理商投标,需出具投标产品主要制 造商的投标授权书,同时相关制造商失去其所授权产品的投标资格。   (4)制造商同一包同一型号产品授权参加本项目投标的代理商不得超过一家,若授权两个(含)以上代理商,则所有的授权及其投标文件均无效。   (5)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6)按本招标邀请的规定获取招标文件。   (7)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4.购买招标文件时间、地点及要求:   时间:2013年04月09日至2013年04月13日(节假日除外) ,上午9:30至11:30 下午1:30至16:30(北京时间)。   地点: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615室。   招标文件售价为500人民币/包,售后不退。招标代理提供招标文件电子版。投标人应对所投包内全部内容投标,不得拆分。购买招标文件需提供合格的投标人规定的全部证明文件(原件并复印件加盖红章装订成册)。   5. 投标截止时间:2013年04月30日上午9:30(北京时间),逾期收到或不符合规定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6. 开标时间:2013年04月30日上午9:30(北京时间)。   7. 开标地点: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三层302会议室   8.所有投标文件都应附有招标文件第二册“资料表”中规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并于开标时间前由投标人代表亲自递交至开标地点。招标代理只接受在截标当日递交的投标文件。   9.本项目评标办法为综合评分法。   10.凡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与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 联系(技术方面的询问请以信函或传真的形式)。   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招标采购代理机构)   地  址:北京市西直门外大街6号中仪大厦615室   邮  编:100044   电  话:010-88316237 传 真:010-88316233   电子信箱:caoxin@cnic.genertec.com.cn   联 系 人:曹欣   开户名称:中国仪器进出口(集团)公司   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账号:778350008791
  •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基地通过验收
    p   7月13日上午,由教育部组织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基地单项验收会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馆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等14个单位的23位验收专家分组听取了设备、财务、档案和工艺总结报告,通过查阅验收资料、现场考察建设情况,经质询和讨论后,一致同意清华大学基地通过单项验收。 /p p   在验收会上,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处长方建慧充分肯定了清华大学基地在建设及试运行过程中为生命学科及相关领域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并为本次验收评审工作布置任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13dafe8e-650b-4c78-9d10-3dca75ee83b9.jpg" title=" 1500946943532916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教育部科技司基础处处长方建慧在会议上致辞。 /p p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总工程师、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介绍了基地项目概况,特别是基地“设施统一管理、科研成果井喷式爆发”的管理模式和试运行成果,希望在各方的继续大力支持下,保持清华大学基地冷冻电子显微镜等平台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首席科学家王志新院士和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副总经济师、清华大学财务处处长郝永红分别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2c95fd80-950c-4ced-b5a9-5352da8416f2.jpg" title=" 150094694493366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施一公做项目概况介绍。 /p p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王宏伟对蛋白质设施整体建设情况做了详细汇报,随后验收工作分为设备、财务、档案和工艺四个分组进行。 /p p   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邓宁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各部处代表、清华大学基地建设小组成员、北京京成会信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等60余人参加会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0f8dff73-dfcb-4988-b32f-874fbbe6ca21.jpg" title=" 150094694422709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清华大学基地档案验收会场。 /p p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设施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于2012年正式启动,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旨在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核心基地。自2013年至今,清华大学基地已为134个国内外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依托清华大学基地的设施,已在《细胞》《自然》《科学》等世界级刊物发表论文43篇。 /p
  •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凤凰工程)可行性研报告顺利通过评估
    2010年8月23日,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以下简称“中咨公司”)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组织召开了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北京基地(凤凰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评估会。总后卫生部、国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发改委和昌平区发改委的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心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贺福初院士、院科技部徐天昊副部长、院务部任华林副部长、二所杨晓明所长、清华大学陈吉宁常务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北京大学林建华常务副校长、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教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许瑞明副所长等出席了此次会议。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建设单位和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的汇报,并与出席会议的建设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专家组认为,凤凰工程是在国家层面统一部署、集中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是开展大规模蛋白质研究与开发,抢占生命科学研究战略前沿必要的基础条件,其建设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总体部署要求。   根据前期对该项目情况的了解以及可研报告中各项建设条件的充分论证分析,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建设单位拥有科研基础雄厚、专业水平顶尖的人才队伍,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项目技术方案合理,选址及建设规模符合北京市规划要求,布局合理;项目所在位置的市政条件配套完善,环境保护措施和节能措施完备,投资估算全面细致,规范合理。   经充分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我国蛋白质科学的整体研究水平和能力,培养高水平人才,为我国生命科学研究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该项目建设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可行性研究分析合理,应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尽早获得国家批复并开工建设。同时专家组建议进一步健全对外开放的运行机制,促进科研院所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强强联合和资源集成,使该设施充分发挥作用。   会上,总后卫生部、国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有关领导希望项目建设单位继续团结协作,利用这个契机,建设和完善我国蛋白质科学的支撑体系,共同为我国我军的蛋白质科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为今后生命科学领域的其它大型设施的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最后,贺福初院士对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国家教育部、总后卫生部、北京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和评审组专家长期以来对该项目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作为项目法人单位的负责人、项目建设总负责人和首席科学家,贺院士同时表示,要充分发挥解放军敢打硬仗、能打胜仗、会打漂亮仗的传统,联合清华大学等优势单位,把“凤凰工程”建设好,管理好、运行好,让这只“凤凰”飞起来。这个项目之所以命名为“凤凰工程”,就是希望这个国家设施能充分发挥国家级公共平台的作用,有力支撑我国乃至全世界的蛋白质科学的发展和腾飞。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志新院士、隋森芳院士、科研院王治强副主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科研部周辉部长,我院科技部综合计划处徐池副处长、二所科技处王东根处长、甄蓓副处长等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
  •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总投资12亿余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添强劲原动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生物大数据与超级计算、冷冻电镜等尖端技术平台,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高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该设施将为通量发现与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预防、治疗紧密相关的功能蛋白质和药物靶标提供独到的强大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该设施调试运行3年多来,已直接支撑了近400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产出了300余篇国际权威杂志的高水平科学论文、10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和王志新院士表示,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该设施将努力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平台、国际生命科学重大发现的发射塔、国际化生命科学大数据中心、蛋白质组学驱动的精准医学(PDPM)的全球策源地。 /p
  • 投资7亿 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工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12月26日入驻浦东科技园,标志着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科学院上海浦东科技园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出席仪式。中科院副院长江绵恒、施尔畏、李家洋,上海市领导殷一璀、杨雄、徐麟、沈晓明,以及张学兵等出席仪式。   上海高等研究院筹备组长封松林介绍,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已经集聚了一支由50余位海内外高级人才领衔的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与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合作,成立了近20个研发中心和联合实验室,已经启动了一批重点方向和项目,并初步形成了由交叉前沿与先进材料、空间与海洋科技、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与环境、生命科学与技术五大领域的科研战略布局。他表示,高研院人将再接再励,艰苦奋斗、励精图治、克难攻坚、努力创新,实现立足上海、服务中国、走向世界,成为“长三角”区域内独具特色,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业技术研究机构的总体发展目标。   与此同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也在浦东科技园开工建设。该项目投资规模为7亿人民币,将在3年内建成。它将依托“上海光源”开展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建设蛋白质三维结构测定、蛋白质结构的动态过程研究和功能成像分析等5条光束线、6个实验站。开展蛋白质结构生物学相关研究,分析蛋白质修饰和相互作用,阐释蛋白质与化学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以新药物靶点的发现为突破口,研究蛋白质药物新靶标的功能活动的结构特征 支撑提升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及生物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农业与环境保护、重要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的快速发展。
  •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技术员
    p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简称:上海设施,网址:http://www.sibcb-ncpss.org/)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上海设施位于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西部(上海市海科路333号)。 /p p   上海设施旨在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蛋白质科研设施,同时拥有国际一流的蛋白质科学设施平台以保障国内外科研用户的高效实验平台及高质量科研设施的需求;聚集培养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特别是蛋白质研究的人才,提升国家蛋白质研究能力;进而促进我国蛋白质基础研究的飞跃发展。上海设施将立足于国家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及相关研究领域雄厚的研究基础和创新实力,成为兼具蛋白质科学研究、技术及成果的转化、集成和应用平台的国家级的重要科学研究单元。 /p p   上海设施现因工作扩展的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冷冻电镜管理技术员2名。受聘者将有机会接受此技术的全面培训。 /p p   一、招聘岗位名称及人数: /p p   冷冻电镜系统120KV 管理技术员1名 /p p   冷冻电镜系统200KV 管理技术员1名 /p p   二、工作职责: /p p   冷冻电镜系统120KV管理技术员岗位职责: /p p   1. 负责管理120KV电镜及其附属设备的日常维护和部分维修工作。 /p p   2. 负责电镜用户的上机测试服务、制样设备及电镜使用培训及技术支撑。 /p p   3. 负责用户课题的初步技术审核、电镜机时的预约和机时的统计。 /p p   4. 高压冷冻-冷冻替代电镜制样以及负染制样、超薄切片制备等工作。 /p p   5. 负责系统备品备件的预算、采购执行、仓库管理及报销等工作。 /p p   6. 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p p   冷冻电镜系统200KV管理技术员岗位职责: /p p   1. 负责管理200KV电镜的日常维护和部分维修工作。 /p p   2. 负责电镜用户的上机测试服务、制样设备及电镜使用培训及技术支撑。 /p p   3. 负责冷冻样品杆和干泵以及冷冻制样仪器的日常维护和部分维修工作。 /p p   4. 负责用户课题的初步技术审核、电镜机时的预约和机时的统计。 /p p   5. 完成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p p   三、任职条件: /p p   1. 已有或即将获得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物理等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 /p p   2. 有生物电镜、结构生物学等研究经验者优先; /p p   3. 热爱平台工作性质,积极主动,有团队精神; /p p   4. 有较好的英语听、说、阅读能力; /p p   5. 为人诚实,易于沟通,身体健康,能长期稳定工作。 /p p   四、招聘方式及程序: /p p   1、应聘材料: /p p   (1)《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title=" "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10/ueattachment/ff416f6f-237b-4788-a3d4-2cf136bb3bfd.docx" target=" _blank" textvalue=" 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docx》;" 应聘人员信息登记表.docx》; /a (点击附件名称下载) /p p   (2)应聘函,包括对应聘岗位的理解、认识及工作设想等; /p p   (3)个人简历(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p p   (4)2封推荐信; /p p   (5)有关材料:身份证复印件、学历及学位证书复印件、相关资格证书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p p   (6)个人认为重要的其他材料。 /p p   2、资格审查 /p p   对应聘者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初审者,将另行通知面试时间和地点。 /p p   3、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或扫描件发至hr-ncpss@sibcb-ncpss.org(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岗位”),本岗位招满前有效。 /p p   4、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招聘单位将予以保密。 /p p   5、上述岗位按照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决定聘任的程序和方法进行。 /p p & nbsp /p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2014年10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的共建示范实验室在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丹纳赫公司在中国继北京联合实验室后又一个专注于科研与应用市场的研究平台。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教授与丹纳赫集团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Jon Clark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为实验室揭幕。 图1-双方领导签署并交换合作协议 图2-揭牌仪式 丹纳赫集团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仪器公司,此次携手具有一流人才与科研水平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整合双方强大的生命科学设备与技术资源,将藉由该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蛋白质组研究平台,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实现快速的分析检测,切实推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用户在此整合实验室,可以体验到蛋白科学研究流程中所需的包括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公司设备在内的各种高端测试仪器、软件和技术。此外,本共建示范实验室还可为用户提供样本处理、技术咨询、工作流程分析,并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 图3-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在签约后合影 雷鸣在接受生物谷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设备建设阶段与丹纳赫集团及旗下生命科学公司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合作,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的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与Beckman Coulter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建造了五套大型的蛋白质制备和高通量筛选系统,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次合作非常成功。 目前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少之甚少。雷鸣表示,希望与丹纳赫集团的这次合作能够使得新兴的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仪器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在高端实验仪器开发及生物技术研制上有更大的进步。“在科研文化方面,希望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着眼于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在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引入更加先进的思想,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氛围,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潮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了解,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与丹纳赫的本次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Beckman Coulter克隆、构建、以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提纯环节。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希望将来能够利用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例如抗体的筛选、细胞实验、药物筛选等方面与丹纳赫集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此次签约仪式也将全面开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计划与丹纳赫集团旗下生命科学公司Leica Microsystems、AB SCIEX以及Molecular Devices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及开发的合作洽谈。对于今年因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显微成像技术领域,雷主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签约仪式之后,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对共建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多个技术领域及成果。据了解,目前国家蛋白质中心所属的九大技术系统已经配备了多项丹纳赫集团的产品:包括AB SCIEX的串联质谱系统、BeckmanCoulter的高通量细胞培养自动化系统和离心系统、Leica Microsystems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高通量实时克隆挑选分析系统。这些设备都在国家蛋白质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4-共建实验室参观 关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技术装备。中心覆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变化范围的全部研究技术系统,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创新基地。详情请点击中心网站:www.ncpss.org. 关于美国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公司丹纳赫是全球领先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主要服务于专业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及商业领域的客户。在服务的众多领域中,其主要品牌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丹纳赫业务系统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63,000位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仅在2012年期间,丹纳赫集团就创造了183亿美元的总收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anaher.com。
  •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与美国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 共建示范实验室正式启用
    2014年10月20日,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与丹纳赫生命科学公司的共建示范实验室在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正式启用。这是丹纳赫公司在中国继北京联合实验室后又一个专注于科研与应用市场的研究平台。上海生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教授与丹纳赫集团公司亚太区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Jon Clark共同出席了签约仪式并为实验室揭幕。 图1-双方领导签署并交换合作协议图2-揭牌仪式丹纳赫集团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跨国仪器公司,此次携手具有一流人才与科研水平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整合双方强大的生命科学设备与技术资源,将藉由该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创建国内首屈一指的蛋白质组研究平台,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实现快速的分析检测,切实推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进程。用户在此整合实验室,可以体验到蛋白科学研究流程中所需的包括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公司设备在内的各种高端测试仪器、软件和技术。此外,本共建示范实验室还可为用户提供样本处理、技术咨询、工作流程分析,并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的研究者开展合作与交流提供平台。图3-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在签约后合影雷鸣在接受生物谷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设备建设阶段与丹纳赫集团及旗下生命科学公司AB SCIEX、Beckman Coulter、Leica Microsystems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合作,我们充分体会到了与国外先进公司合作的优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与Beckman Coulter公司的合作过程中,建造了五套大型的蛋白质制备和高通量筛选系统,实现了大规模蛋白表达过程的自动化,并且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这次合作非常成功。目前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国产生命科学仪器少之甚少。雷鸣表示,希望与丹纳赫集团的这次合作能够使得新兴的生物技术尤其是生命科学研究仪器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使得我国在高端实验仪器开发及生物技术研制上有更大的进步。“在科研文化方面,希望我国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着眼于生物产业相关领域,在从科研到产业的转变过程中引入更加先进的思想,同时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文化氛围,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潮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了解,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与丹纳赫的本次合作领域主要集中在Beckman Coulter克隆、构建、以及蛋白质的表达与提纯环节。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希望将来能够利用自动化的先进技术,在生命科学的其他领域,例如抗体的筛选、细胞实验、药物筛选等方面与丹纳赫集团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此次签约仪式也将全面开启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计划与丹纳赫集团旗下生命科学公司Leica Microsystems、AB SCIEX以及Molecular Devices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推广、应用及开发的合作洽谈。对于今年因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奖的显微成像技术领域,雷主任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签约仪式之后,合作双方领导团队对共建实验室进行了参观,并详细介绍了双方合作的多个技术领域及成果。据了解,目前国家蛋白质中心所属的九大技术系统已经配备了多项丹纳赫集团的产品:包括AB SCIEX的串联质谱系统、Beckman Coulter的高通量细胞培养自动化系统和离心系统、Leica Microsystems的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以及Molecular Devices的高通量实时克隆挑选分析系统。这些设备都在国家蛋白质中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图4-共建实验室参观点击优酷视频,了解更多信息: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IwMTYzODcy.html关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筹)/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各种大型科学仪器和先进技术集成为核心的规模化、系统化技术装备体系,具有不同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的研究技术装备。中心覆盖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在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变化范围的全部研究技术系统,为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个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蛋白质复合体、蛋白质机器的结构与功能提供全面和完整的技术与条件保障,为我国的蛋白质科学基础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将成为国家蛋白质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创新基地。详情请点击中心网站:www.ncpss.org.关于美国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公司丹纳赫是全球优秀的科学与技术创新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商及制造商,主要服务于专业领域、医疗领域、工业领域及商业领域的客户。在服务的众多领域中,其主要品牌均获得了用户的高度认可。丹纳赫业务系统为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63,000位用户提供了一个平台。仅在2012年期间,丹纳赫集团就创造了183亿美元的总收入。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danaher.com。
  •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简称“凤凰工程”)通过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组织的国家验收。凤凰工程是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北京市政府、总后勤部和教育部共同投资,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单位共同建设的一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电镜为主的复合结构蛋白质组解析系统及功能蛋白质组研究系统的部分设施由清华大学(简称“清华基地”)负责实施。清华大学常务副书记姜胜耀,凤凰工程首席科学家、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志新院士,凤凰工程总工程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施一公院士出席验收会并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9c9b08e-41b0-4081-bf7e-ee310c952178.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验收会现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姜胜耀充分肯定了清华基地试运行期间为生命学科及相关领域科学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对验收会的召开表示祝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院长、清华基地主任王宏伟汇报了基地的建设及试运行情况。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验收专家组由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军事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档案局、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师范大学等17家单位的19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经现场考察建设情况、查阅资料及质询讨论,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凤凰工程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设计指标,整体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蛋白质组学与结构生物学平台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圆满完成建设任务。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清华基地于2012年-2016年完成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工作,2017年7月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设备、工艺、财务、档案单项验收,2018年9月整体设施顺利通过军事科学院及教育部组织的主管部门联合验收。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冷冻电子显微镜实验室及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全部仪器已试运行并7天24小时面向校内外开放服务。截至目前,清华基地已为150余个国内外单位提供技术支撑,依托清华基地设施,科研用户取得了一系列尖端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细胞》《自然》《科学》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文章66篇,获得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5项,支撑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4项。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6a70348-a62e-4729-bde1-d8dc507f61ae.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位于清华基地的Titan Krios 300KV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d333e95-1063-40b5-81d5-ce0a340c1dc3.jpg" title=" 3.jpg" alt=" 3.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位于清华基地的蛋白质大分子单晶衍射仪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出席验收会的还有凤凰工程副总工艺师、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蓬院士,凤凰工程副总经济师、清华大学财务处处长郝永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清华基地常务副主任王新泉,清华基地副主任潘勋等,以及清华大学科研院、实验室与设备处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p
  • ProteinSimple凝胶成像系统中标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基地设备购置项目
    近日,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清华基地设备购置项目招标中,ProteinSimple公司凭着先进的设计理念、卓越的性能表现和专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包括普通凝胶成像、化学发光成像、多色荧光成像系统全部成功中标! 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mdash &mdash 北京基地,简称&ldquo 凤凰工程&rdquo ,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最大的单体项目,投资12.22亿元,由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共同建设,旨在打造我国世界蛋白质科学领域的核心基地和研究旗舰。 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 总部位于美国硅谷,致力于发展先进的蛋白质分析技术,是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专业公司之一,2009年ProteinSimple公司收购Alpha Innotech。 原Alpha Innotech公司创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2005年上市,在数字化凝胶成像领域有20多年的成功历史,用户超过20000个,引用的文献近10000篇,在中国拥有大量忠实用户。Alpha在凝胶成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高端多色荧光和化学发光技术的全球领导者。 品质铸就品牌,相信ProteinSimple能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全球用户提供一流品质的蛋白分析仪器和良好的技术服务。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proteinsimple.com.cn 或致电 4000-863-973 (李俊山)
  • FEI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共同启动cryo-EM项目
    FEI和中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清华大学基地宣布,双方将合作启动新的结构生物学冷冻电子显微镜 (cryo-EM) 联合培训和研究项目。通过这个联合项目,中国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将采用亚洲首套完整的 cryo-EM 工作流程,为分子和细胞结构生物学家的研发工作提供助力。   Cryo-EM 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够在原子分辨率级别分析各类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过去,由于X射线衍射 (XRD) 和核磁共振 (NMR) 等现有结构分析技术在技术上存在局限性,因而开展上述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异常艰巨、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今,借助 cryo-EM,研究人员将能够探索这片在很大程度上尚属空白的未知领域,而且也会吸引更多的研究人员加入到该领域的工作中。北京中心的培训和研究项目的设立宗旨正是为了满足亚洲地区在这方面的教育需求。   &ldquo 通过将 cryo-EM 获取的三维 (3D) 分子级别信息与 XRD 结果以及 NMR 数据 结合在一起,研究人员可呈现并了解分子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会让一些核心的生物医学难题迎刃而解&rdquo ,FEI 副总裁兼生命科学部门总经理 Peter Fruhstorfer 说道,&ldquo 因此,我们可以创造一些边界条件,以期对生命系统的运作机理取得突破性的新认识,而且可以为开发高效的新药和其他靶向分子治疗方法开辟一条捷径。&rdquo   &ldquo 我们热切希望将 FEI 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引入我们的核心设施&rdquo ,清华大学教授王宏伟称,&ldquo 在中国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建立一个重要的合作示范基地,这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机会。采用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将为我们打开一扇大门,让我们了解各类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而这是单靠 NMR 和 XRD 无法实现的。而且,融入了 cryo-EM 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可以让我们着手解决当今一些极为重要的生物学难题。&rdquo   王教授补充道,&ldquo 与 FEI 在清华大学合作创办培训项目,是培养知识型人才队伍的关键,依靠这些人才,我们就能在该领域达到并保持领先地位。&rdquo   研究人员利用 Cryo-EM 可以观察在接近自然状态下冷冻的大蛋白质和蛋白质复合物。在综合性结构生物学研究中,EM 可以为 XRD 和 NMR 的原子级结果提供更大的分子级环境。FEI 独特的工作流程方法涵盖了 cryo-EM 分析流程的所有阶段,包括:样品优化、冷冻样品制备、图像/数据采集、图像/数据分析、三维结构建模、可视化和演示。该工作流程围绕 FEI 的 Titan Krios&trade 而建,后者是一款高度自动化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专门用于满足结构生物学家的研究需求。除了对样品进行冷冻处理外,Titan Krios 还具备结构分析所需的长期稳定性和无人值守的运行能力,可以连续数天采集数十万张图像。   已在清华大学&ldquo 安家落户&rdquo 的 Titan Krios TEM 包括一个集成相位板,这是一种稳定耐用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敏感生物样品的对比度,并且在 FEI 开发的大多数 TEM 平台上都有提供。清华大学还将安装 CorrSight&trade 系统,该系统是一款高级光学显微镜,支持多种工作流程以便开展对比实验。它能直接对活细胞成像实验迅速进行化学固定,用于后续在超微结构级别进行分析。此外,它还能以极高的分辨率对冷冻样品进行荧光成像,以便标识样品中的潜在目标区域,供 cryo-EM 分析。   如需了解有关 FEI 开发的结构生物学工作流程的详细信息,请访问 http://www.fei.com/life-sciences/structural-biology/。
  •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在原位冷冻电镜技术开发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1年7月8日,国际结构生物学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Structur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与孙飞研究组合作的技术创新成果《VHUT-cryo-FIB, a method to fabricate frozen hydrated lamellae from tissue specimens for in situ cryo-electron tomography》,针对组织样品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技术瓶颈开发了组织样品冷冻含水切片制备技术VHUT-cryo-FIB,这是该中心在2016年开发的细胞样品冷冻含水切片制备技术(Journal Structural Biology, 2016,194:218-222)后的又一技术创新,将原位结构生物学的研究对象从单细胞拓展到更接近于生理状态的组织样品。  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cryo-ET)是一项重要的冷冻电镜技术,可以获得细胞和组织样品原位三维高分辨率超微结构、生物大分子的原位结构信息以及蛋白质机器原位相互作用信息。该技术被认为是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联结的桥梁,被称为"可视化蛋白质组学"。然而该技术要求样品的厚度必须在300nm以下,获取高分辨率信息则需要更薄的样品(150nm以下),但是大多数生物样品厚度都在数微米以上,无法直接应用该技术进行研究。此外,为了研究生物组织样品更接近生理状态的结构,通常需要利用高压冷冻技术对生物组织样品进行冷冻固定,但是高压冷冻后的样品厚度一般都在100μm以上,如何制备出适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研究的高质量的生物组织样品切片是原位结构生物学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问题。  本项技术研究基于最新的冷冻聚焦离子束技术(cryo-FIB),设计和研制了一套冷冻传输硬件,有效将振颤切片技术、高压冷冻技术、冷冻修块技术和冷冻聚焦离子束减薄技术结合起来,创新冷冻聚焦离子束切割工艺,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的组织样品冷冻含水切片制备技术流程VHUT-cryo-FIB。利用该技术流程可以高效制备出厚度在150-300nm之间的组织样品冷冻含水切片。本研究中应用VHUT-cryo-FIB方法分别制备了菠菜叶片、小鼠骨骼肌、肝脏和心肌的冷冻含水切片,并成功解析了菠菜胞质核糖体(34 Å)和小鼠肝脏胞质核糖体(18 Å)的原位三维结构(图1)。这些结果证明VHUT-cryo-FIB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物组织样品的冷冻含水切片制备,为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样品制备方法。  孙飞研究员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高级工程师张建国、孙飞研究组张丹阳博士(已毕业)和高级工程师孙磊为共同第一作者。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中心的多位工程师季刚、黄小俊、牛彤欣为该项成果贡献了力量,徐伟研究员为实验的设计和方向提供建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高宁教授和马成英博士在小鼠肝脏核糖体数据分析方面给予了帮助。  该工作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等的资助。图1. Cryo-FIB方法制备的冷冻含水切片样品,Cryo-ET 方法解析菠菜叶片和小鼠肝样品中核糖体三维结构。a菠菜叶片重构后的细胞内部结构,其超微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叶绿体、囊泡、核糖体和基粒。b三维渲染后的图a,黄色,核糖体 淡粉色,细胞壁 橙色,细胞膜 紫色,囊泡 绿色,叶绿体膜 青色, 叶绿体基质。菠菜核糖体的原位结构,大亚基蓝色的,小亚基黄色。c Subtomo average得到小鼠肝脏核糖体的原位结构(左),与通过单粒子重构得到小鼠胞质核糖体密度图(右)。d小鼠肝脏核糖体原位结构密度图,大亚基和小亚基分别为蓝色和黄色。红色(P/E位点)和紫色(A/P位点)显示了两个tRNAs。Scale bar:150nm。  文章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04784772100068X?dgcid=coauthor#s0075
  • 中国科学家首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因在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邵峰博士日前获得了蛋白质学会颁发的青年科学家奖。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邵峰博士   邵峰通过研究致病细菌如何通过调节宿主细胞的多层信号通路而逃避其免疫反应的机理,获得了几个关键的科学发现。比如,发现了导致Rho GTP酶从宿主细胞膜上脱离的一个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家族,以及几个影响泛素信号转导的细菌因子等。基于这些重要科学发现,蛋白质学会决定将2013年的青年科学家奖授予邵峰。   蛋白质学会于1985年成立,致力于推动国际蛋白质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国际学术组织之一。国际蛋白质学会在1989年开始设立青年科学家奖(此前名为The Irving Sigal Young Investigator Award),每年颁奖给一位处于独立科研生涯早期已在蛋白质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邵峰博士是首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本土科学家,这反映了中国在蛋白质科学领域日趋上升的国际影响力。
  • AB SCIEX:与用户“在一起”——访AB SCIEX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
    2013年6月18日,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中国实验室(以下简称为:中国实验室)正式在北京成立。该中国实验室是在丹纳赫集团支持下,由其旗下的AB SCIEX公司、贝克曼库尔特公司(Beckman Coulter)、徕卡公司(Leica)以及Molecular Devices公司携手建立,旨在食品安全、生物医药以及转化医学等领域与用户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合作,为用户提供全方面解决方案。   值中国实验室开幕典礼举行之际,仪器信息网就中国实验室成立背景、职能,及其对于用户的意义等问题采访了前来参加典礼的AB SCIEX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以及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中国合作伙伴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 AB SCIEX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   来自于用户反馈   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中国实验室设在AB SCIEX在北京新的办公地,一层楼的一半面积开辟为实验室,集中了AB SCIEX、贝克曼库尔特、徕卡及Molecular Devices最高端的仪器设备。谈及这样一个创新性中国实验室成立的缘由,Rainer Blair说,&ldquo 丹纳赫有一系列核心价值理念,其中有一条&lsquo customer speak,we listen&rsquo ,而此次成立中国实验室的最初想法便来自于我们用户的反馈。&rdquo   如今的丹纳赫已经成为一个规模很大的公司,但是用户告诉丹纳赫&ldquo 我们看不到丹纳赫,但是我们与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旗下的各个公司都有往来,我们希望与丹纳赫整体合作&rdquo 。Rainer Blair说,&ldquo 如果我们能将生命科学集团旗下四个品牌的产品如拼图一样拼接起来串成工作流,则这比其他供应商的整体解决方案则是一个更为整体的概念,不仅构成了工作流所需产品,而且我们来自于同一个集团。&rdquo   正式基于此,丹纳赫从2012年初开始筹划成立这样一个公司全球首个集四个品牌产品为一体的创新实验室。&ldquo 地点设在北京则是因为在整个全球市场中,亚太区域越来越成为公司业务增长的驱动力,也是公司未来&lsquo 家&rsquo 所在。&rdquo Rainer Blair补充到。&ldquo 未来,公司计划在中国乃至全球复制中国实验室模式。&rdquo   更&ldquo 全面&rdquo 的实验室   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旗下四个品牌在中国也设有实验室,如AB SCIEX在中国上海设有亚太技术支持中心。Rainer Blair表示,&ldquo 与这些实验室一样的是,中国实验室也将承担产品展示、行业应用研究、培训等职能 不同的是,中国实验室集中了生命科学研究整个工作流中涉及的前后端产品,并且这些设备是这四家公司全球最高端的产品。在此平台上,我们可以更全面理解中国用户的应用与需求,解决他们面临的挑战,更为快速地为做出响应。&rdquo   &ldquo 在人员上,中国实验室也配备了很强的实力。AB SCIEX全球医疗诊断和毒理应用技术负责人刘华芬(英译)将从美国来到北京的中国实验室工作,随之全球有关医疗诊断应用的问题就会转到中国实验室,中国用户可以借此最快速地了解到相关应用解决方案,走在全球的前沿。&rdquo Rainer Blair说。   此外,除了医疗、蛋白质组学等应用研究外,据悉,中国实验室还将针对中国比较突出和特殊的食品安全、中草药等应用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供全球分享。 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研究中心主任雷鸣   "We are together better"   中国实验室的建立首次将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四个品牌集结在一起,在内部达到了"We are together better&rdquo 。对于用户,丹纳赫也希望实现如此愿景。目前,AB SCIEX在全球31个国家与1400个机构的科学家合作,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主任雷鸣就是其中的一员。   对于此次中国实验室的建立,雷鸣表示非常高兴。两年前,雷鸣回国负责筹建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希望可以把自己在美国所学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在雷鸣看来,&ldquo 用户不仅仅只是利用供应商的仪器做实验,发表论文,而应该参与到新技术的开发中,中国用户不应该仅是应用者,而应该是发展者。&rdquo   雷鸣说,&ldquo 很高兴我们与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已经达成我理想的合作关系。同时期待丹纳赫生命科学集团下一个中国实验室能设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rdquo   展望未来,雷鸣表示,&ldquo 双方建立的合作关系是长期的,是一个平等、双赢的合作。未来,我们可以利用丹纳赫的技术促进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关注的生命科学自动化的发展 而我们可以回报给丹纳赫的是,下个十年,丹纳赫将可以与中国最好的科学家做出最好的研究,推动技术进步。&rdquo 采访合影 (从左至右:AB SCIEX中国区市场总监倪涛、国家蛋白质科学(上海)研究中心主任雷鸣、 AB SCIEX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Blair、仪器信息网编辑杨娟)   采访编辑:杨娟
  • 科学家绘制世界最大蛋白质图谱
    科学家已经发现了上万种新的蛋白联结,约占蛋白联结总量的四分之一。  为了揭示蛋白质是如何构建细胞与机体,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筛选了不同生物的细胞,这些细胞从变形虫到蠕虫到老鼠到人类,来源十分广泛。  这项蛋白质科学的壮举,是来自七个国家的三个研究小组合作的结果,由多伦多大学唐纳利中心的Andrew Emili教授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EdwardMarcotte教授领导,发现了成百上千种新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其中细胞内蛋白质的接触作用大约占四分之一。  一个蛋白联结的缺失都会致病。图谱已经帮助科学家锁定病变蛋白。这些数据将通过开放数据库的访问提供给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  虽然十几年前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无疑是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然而这只是人们对细胞工作的深入了解的开始。基因只不过是一幅模板,而它的复制品——蛋白质,担任了细胞运转的主要工作。  蛋白间相互联系,共同协作。许多蛋白质结合形成所谓的分子机器并在细胞活动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合成新的蛋白质,或者是回收旧蛋白,再造新蛋白。但是人类细胞中有上万种蛋白质,其中的大部分我们仍旧不知道它们的作用。  于是有了Emili 和Marcotte的图谱,团队使用最先进的方法,可以提取细胞内数千个分子机器并分析其蛋白构成。然后他们建立了一个类似于社交网站的网络,通过探知未知蛋白与已知蛋白的联结,推知未知蛋白质的功能。例如,未知蛋白与“杂活儿工”蛋白有联结,那么这个未知蛋白极可能也具有细胞修复功能。  今天这项里程碑式的研究收集了九个物种分子机器的信息,分别包含了面包酵母、阿米巴虫、海葵、苍蝇、蠕虫、海胆、青蛙、老鼠和人类,并由此可以绘制出一个生命树图。这个新的图谱将蛋白质结合体数目扩大到已知的十倍有余,并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它们如何随着时间进行进化的。  “对于我来单单是此项研究的规模就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我们已知的每个物种的蛋白联结已达到到原先所知的三倍。我们现在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可以非常可靠的预测,所有动物具有超过一百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这从根本上来讲是一个巨大的进步。”Emili说,他也是疾病管理生物标记方面的安大略研究会主席、分子遗传学教授。  研究发现,自从十亿年前原始细胞出现之后,动物生命出现在地球上以前,成千上万种蛋白质协作关系一直保持不变。  “就蛋白质分布而言,人类与其他物种通常是相同的,这不仅印证了我们拥有共同祖先,也对在基因组学的基础上研究多种疾病以及这些疾病如何存在于不同物种中有实际意义。”Marcotte说。  在确定人类疾病的可能原因方面,人们已经证明这个图谱是有用的,例如一种新发现的分子机器名为Commander,由十二个单一的蛋白质组成。人们曾发现一些智力障碍患者的机体里具有编码Commander某些组分的基因,但并不清楚这些蛋白质的机制。  由于Commander存在于所有动物的细胞里,研究生FanTu正在破坏蝌蚪中的蛋白质部件,揭示了胚胎发育阶段脑细胞位置异常,并为复杂的人类起源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  “有了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相互作用,我们的图谱会帮助人们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人类疾病的多种联系,这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研究方向。”Emili博士总结道。
  • 解读《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
    《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解读   问:《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答:蛋白质是最主要的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同时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此《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将蛋白质研究列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之一,从2006年起重点支持。为明确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期间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任务,科技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编制了《专项规划》。   问: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一五”期间有哪些主要进展?   答:“十一五”期间,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围绕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蛋白质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部署了37个项目,经费投入约6.1亿元。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解析了一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人类正常肝组织、肝病和肝癌系列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相互作用网络图 发现200余种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潜在药物靶标或诊断标志物 通过肿瘤靶向的新型纳米药物输送系统实现了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靶向富集,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 发展了高丰度蛋白质去除和低丰度蛋白质富集的成套关键技术,为重大疾病靶标和诊断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案等。同时,通过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锻炼了创新队伍,培养了一批年富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学术骨干,形成了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人才梯队。国际蛋白质科学研究与交流取得了重大进展,牵头组织实施了国际人类肝脏蛋白质组计划,并与多个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成立了联合实验室(中心),促进了蛋白质研究领域的重大国际合作。   问: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是:紧密围绕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和重大科学前沿,以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研究为重点,以蛋白质研究技术与方法创新为支撑,加强新技术新方法在蛋白质研究中的推动力 在结构生物学、蛋白质组学、蛋白质研究新技术和新方法、蛋白质合成、降解与调控机制、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系统生物学、药物靶标和分子诊疗等7个方面强化部署 加强项目与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基地的紧密结合 加强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与国际相关计划的合作。   问: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发展目标是什么?   答:“十二五”发展目标是:揭示一批膜蛋白和重要蛋白质复合体的空间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机制,产出一批具有长远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系统解析人类重要组织器官、重要病原体以及模式生物的蛋白质组 进一步阐释在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成和动态变化,继续保持我国在蛋白质组学的国际领先地位 发现与重大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进程密切相关的蛋白质群,提供300种左右诊断标志物和药物靶标的候选蛋白质 建立和完善蛋白质结构测定、规模化蛋白质修饰与定量研究的技术平台,形成一批原创性的蛋白质研究新方法和新技术 构建多种具有应用前景的国家级蛋白质、多肽和抗体的公共资源库 造就一支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蛋白质研究队伍。   问: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有哪些主要任务?   答:主要有七方面任务:一是结构生物学方面,对参与基因表达调控、能量转换和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结构以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二是蛋白质组学方面,开展重要生物体蛋白质组全组分解析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网络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针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 开展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国际合作研究。三是针对蛋白质研究前沿中的技术瓶颈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开展以重要生物学问题为牵引的关键技术和方法创新。四是蛋白质合成、降解与调控机制研究方面,研究基因转录、mRNA加工和蛋白质翻译、新生肽链折叠的分子调控机制 研究蛋白质折叠相关疾病发生的分子机理及防治策略。五是蛋白质生物学功能方面,研究免疫调节和细胞信号转导等重要生命活动相关的蛋白质的分子作用机制 研究重要的蛋白质复合体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功能。六是系统生物学方面,以蛋白质研究为核心,将生物系统内基因、代谢小分子等其它构成要素整合进行研究 针对多细胞生物,实现从分子到细胞、到组织、到整体的多层次的整合研究 开展对生物系统的功能元件构成、相互作用网络和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七是开展蛋白质药物靶标的研究,开展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分子诊疗技术研究。   问:为确保《专项规划》的顺利实施,有哪些保障措施?   答:主要四个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进一步强化重大科学目标导向,完善项目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及鼓励创新的评价机制,促进系统性、原创性重大成果的产出。二是继续加强蛋白质研究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国家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基地的科研平台作用,促进项目、基地与人才的紧密结合。三是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好各类人才计划,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蛋白质研究团队。四是吸纳优秀外国科学家和海外优秀华人学者以多种方式参与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实施,支持我国科学家参与国际合作和在国际组织中任职,鼓励提出国际合作计划。加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科学普及工作。
  •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路甬祥为中科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何岩,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办)主任邓麦村,生物局局长张知彬,计财局局长孔力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陪同调研。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也是生物技术研发的主体,是药物靶标发现、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诊治、重要农作物改良、生物能源转化、工业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源泉和重要的战略资源。蛋白质研究集科学与技术、基础和应用于一身,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此,蛋白质科学是目前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生命科学制高点。   中科院北京地区蛋白质研究力量是目前国内蛋白质研究实力颇为雄厚的一支研究队伍,在中科院奥运园区生命科学园内汇聚了生物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拥有一批以多名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领衔的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在蛋白质科学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最为密集,成果产出丰硕,创新能力强大。曾以胰岛素晶体结构解析等成果为中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更以中国膜蛋白结构零的突破、SARS、禽流感、H1N1病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大成果引领中国蛋白质研究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承担着国家中长期重大科学计划——“蛋白质研究计划”、973、863、“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研究平台依托生物物理所,从2004年开始建设,历经两期工程,已经投入3.7亿元,着力打造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研究共享设施,同时平台高度重视优秀的技术支撑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和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组建了一支以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并在大型科研装备开放共享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先后为众多科研机构、大学、医院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平台56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全部上网对全社会开放服务,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完成6203个有效预约服务,测试样品数达到29254个,有效机时达到35639小时。大型仪器平均有效共享率达到82%。   该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资源集成,以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大框架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支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开拓蛋白质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造就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引领生物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研究实验基地。   路甬祥一行视察了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并与科学中心的院士、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路甬祥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联合合作,进一步对外开放,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为我国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几年的实践,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大型仪器公用共享方面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路甬祥强调,作为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国家实施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不论设施建在什么地方,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都要汇聚国内最强的研究力量参与建设,都要面向全国开放共享,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科学院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代表的京区各单位,在国家几十年来长期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形成了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和优良的学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京区有关单位应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蛋白质科学北京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与其他蛋白质科学研究力量开展强强联合,共同为提升我国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水平,为促进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保障13亿人民的健康,不断做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贡献。
  • 珀金埃尔默与国家蛋白质中心共同举办 “蛋白质功能技术研讨会”
    2017年5月23日,全球生物技术领先企业珀金埃尔默(PerkinElmer,Inc.)公司与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北京(凤凰中心)共同举办了“蛋白质功能技术研讨会”,凤凰中心坐落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内,配备了国际顶尖的硬件设备和软件工具,包括来自珀金埃尔默的多模式检测、高内涵细胞成像分析系统、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同时也为园区内其他企业提供了开放性的专业研究平台。此次研讨会旨在服务现有客户,辐射园区客户,拓展应用范围、推动新技术交流。 技术研讨会主要以从元素、分子、细胞到动物的蛋白质研究整体解决方案为主线,由珀金埃尔默应用技术专家姚继军博士、刘治东分别对细胞中的金属元素检测新技术以及分子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应用解决方案进行了介绍。应用技术专家王瑜与石晓月针对高内涵和小动物活体成像中的肿瘤、肝病、传染性疾病等方向做了应用案例分享。 整个研讨会互动热烈,参会的听众对新技术及新应用很感兴趣,既提出了不少实验中遇到的具体的问题,也讨论了进一步实验设计的前瞻性问题。 通过此次技术研讨会,加强了珀金埃尔默公司与广大用户的沟通与交流,现有用户对于珀金埃尔默公司的整体解决方案有了更加深刻和系统的了解。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