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蛋白复合体

仪器信息网蛋白复合体专题为您整合蛋白复合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蛋白复合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蛋白复合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蛋白复合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蛋白复合体话题讨论。

蛋白复合体相关的论坛

  • 【求助】蛋白复合体

    我是个新手,现有一个蛋白复合体,用凝胶电泳分析三个部分:名称 分子量 pI1st band 18.0KD 6.682nd band 13.5KD 5.473rd band 12.2KD 8.2没有标品,如何用毛细管电泳分离并相对定量。不用毛细管凝胶电泳行不行。我的e-mail: htx761229@sina.com谢谢!

  • 质谱技术在蛋白组研究中的应用(二)

    6 质谱仪的最新进展用质谱检测蛋白,首先考虑到用PMF与 MALDI-TOF联用,如果无法检测,下一步就用ESI-MS/MS创建序列标签。在PMF分析中,MALDI的平板中只需一小部分样本就足以检测,剩下的样本就可以用来创建序列标签。并且,在MALDI-TOF仪器上,用一种叫做“源后延迟”的方法可以对只有部分序列的肽段进行检测。然而,用这个方法产生的质谱图比较难说明,精确性也很差。最近,用MALDI联合四级杆-时间质谱分析器[30,31]以及原始的MALDI-TOF/TOF[32]方法产生了。因此同一份标本可以首先考虑用PMF检测蛋白[33],如果有必要的话,再用MS/MS创建序列标签。MALDI联合四级杆-TOF检测高通量蛋白是有希望的[31]。7 蛋白质组研究中的转录后修饰分析蛋白组分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对蛋白表达水平以及转录后修饰,如磷酸化和糖基化进行研究。蛋白质的磷酸化是很有趣的,因为在信号转导途径中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早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的方法是进行2-DE之前用35S-Met对样本进行代谢性标记,再在2-DE上进行放射自显影[34-36]。在凝胶中,不同蛋白的磷酸化和糖基化位点通常在凝胶中显示一连串蛋白质点,但是还需要做更详细的分析来确定修饰类型。蛋白质磷酸化的改变既可以用32P标记细胞,也可以用特异性磷酸化抗体做western blotting进行研究。如果用32P标记的方法,仍然需要做2-DE。经过凝胶比较后,把感兴趣的点从胶上切下来,然后用质谱鉴定[36]。Soskic使用的是印迹法,两个2-DE同时进行,一个用于做特异的磷酸化抗体实验,另一个做常规染色。蛋白质磷酸化和糖基化更为详细的特性可以用质谱来检测,但是需要更多的起始材料而不仅仅是二维凝胶上的一个点。另外这些分析不能产生直接的序列信息,技术上也比用质谱检测蛋白要难的多。在蛋白上查找磷酸化位点有很多种方法。为了检测消化后的混和肽中哪一个是磷酸化的,可以用MALDI-MS在磷酸化前后对混合肽做PMF分析:经过磷酸酯酶处理后,磷酸化的肽将会失去一个磷酸基团,分子量将比处理前小80Da.糖基化研究中,多聚糖从蛋白中释放出来,对多聚糖结构的检测就是从这些游离的多聚糖中得到的。一般把MALDI仪和外源性糖苷酶[37-40]联合使用进行检测。如果需要更为详细的信息,可以用ESI-MS联合使用前体离子扫描仪[41-44]。到目前为止,能够用电泳分离后的蛋白进行糖蛋白结构检测的报道很少。其中有一项研究是N端糖蛋白酶切以后用一维SDS-PAGE分离,然后用MALDI-MS以及外源性的糖苷酶进行结构分析[45]。8 用质谱研究蛋白-蛋白之间的作用经典的蛋白组学着重于研究蛋白质在何时何处表达。因为大部分的细胞功能都是由蛋白质复合体而不是由单个蛋白来执行的,所以鉴定蛋白质的成分和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过程可以用生物化学方法纯化蛋白质后用质谱来鉴定不同的成分,如人类剪接体的成分,酵母的核孔复合体[46]以及核蛋白体等都可以用此策略检测出来。一般的蛋白复合体是用亲和层析的方法纯化和分离,如免疫沉淀反应[47,48]。 DNA结合蛋白可以用同它们有特异性亲和力的核酸来分离,然后用质谱来鉴定[49]。Rigaut等人在串联层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通用的蛋白质复合体纯化方法[50]。在这个方法中,一种TAP标签和靶蛋白融合在一起,然后把蛋白转移到宿主细胞或者组织中,融合蛋白在宿主细胞和组织中能持续表达。TAP标签包括一种A蛋白和一种钙调蛋白,在标签之间有一个TEV蛋白酶切位点。用串联亲和层析法能将融合蛋白及与它相互作用的蛋白成分从细胞提取物中有效的分离,纯化出来。Rappsiber等人分别用亲和层析,交叉耦合以及质谱等方法[51]对酵母的核孔复合物Nup85p的亲和性进行研究。经过层析以后,用一维SDS-PAGE方法就可以分离蛋白复合体中的各个成分,因此二维电泳的不足之处就可以避免。同样也有可能直接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方法分析大分子量蛋白质复合体[52]。蛋白组分析的优越之处主要是用于蛋白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的转录后修饰的研究,同时也可以用于基因表达水平的研究。质谱对于蛋白组分析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近年来仪器以及数据库软件的发展使得质谱成为能力更强大的工具。参考文献[1] O’Farrell PH. J Biol Chem,1975,250:4007–4021.[2] Karas M, Bachmann D, Bahr U, et al. Int J MassSpecrom Ion Process,1987,78:53–68.[3] Meng CK, Mann M, Fenn JB. et al. Atoms, Mol Clusters,1988,10:361–368.[4] Fenn JB, Mann M, Meng CK, et al.Science,1989,6(246):64–71.[5] Corthals GL, Wasinger VC, Hochstrasser DF, et al.Electrophoresis,2000,21:1104–1115.[6] Celis JE, Kruhoffer M, Gromova I, et al. FEBS Lett,2000,480:2–16.[7] Anderson L, Seilhamer J. Electrophoresis,1997,18:533–537.[8] Gygi SP, Rochon Y, Franza BR, et al. Mol Cell Biol,1999,19:1720–1730.[9] Henzel WJ, Stults JT, Wong SC, et al. ProcNatl Acad Sci USA,1993,90:5011–5015.[10] Mann M, Hojrup P, Roeppstorff P. Biol Mass Spectrom,1993,22:338–345.[11] Pappin DJ, Hojrup P, Bleasby AJ. Curr Biol,1993,3:327–332.[12] James P, Quadroni M, Carafoli E, et al. Biochem BiophysRes Commun,1993,195:58–64.[13] Yates JRD, Speicher S, Griffin PR, et al. AnalBiochem,1993,214:397–408.[14] Mann M, Wilm M. Anal Chem,1994,66:4390–4399.[15] Eng JK, McCormack AL, Yates JR. J Am Soc Mass Spectrom,1994,5:976–989.[16] Wilm M, Mann M. Int J Mass Spectrom Ion Process,1994,136:167–180.[17] Wilm M, Shevchenko A, Houthaeve T, et al. Nature 1996 379:466–469.[18] Wilm M, Mann M. Anal Chem,1996,68:1–8.[19] Morris HR, Paxton T, Panico M, et al. JProtein Chem,1997,16:469–479.[20] Rosenfeld J, Capedeville J, Guillemot JC, et al. AnalBiochem,1992,203:173–179.[21] Shevchenko A, Wilm M, Mann M. Anal Chem,1996,68:850–858.[22] Pandey A, Andersen JS, Mann M. Science’s STKE: www.stke.org/cgi/content/full/OC–sigtrans 2000/37/pl1.[23] Kussmann M, Nordhoff E, Rahbek-Nielsen H, et al. J Mass Spectrom,1997,32:593–601.[24] Gobom J, Nordhoff E, Mirgorodskaya E, et al. J Mass Spectrom,1999,34:105–116.[25] Clauser KR, Baker P, Burlingame AL. Anal Chem,1999,71:2871–2882.[26] Binz PA, Muller M, Walther D, et al. Anal Chem,1999,71:4981–4988.[27] Bienvenut WV, Sanchez JC, Karmime A, et al. Anal Chem,1999,71:4800–4807.[28] Neubauer G, King A, Rappsilber J, et al. Nat Genet,1998,20:46–50.[29] Yates III JR, Carmack E, Hays L, et al. MethodsMol Biol,1999,112:553–569.[30] Loboda AV, Krutchinsky AN, Bromirski M, et al.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2000,14:1047–1057.[31] Shevchenko A, Loboda A, Schevchenko A, et al. Anal Chem,2000,72:2132–2141.[32] Medzihradszky KF, Campbell JM, Baldwin MA, et al. Anal Chem 2000,72:552–558.[33] Krutchinsky AN, Zhang W, Chait BT. J Am Soc Mass Spectrom,2000,11:493–504.[34] Nyman TA, Matikainen S, Sareneva T, et al. Eur J Biochem 2000 267:4011–4019.[35] Celis JE, editor. Cell Biology: A Laboratory Handbook, vol. 4,2nd. Academic Press, 1998,375–385.[36] Gerner C, Frohwein U, Gotzmann J, et al. J Biol Chem,2000,Sep 7 [epubahead of print].[37] Colangelo J, Orlando R. Anal Chem,1999,71:1479–1482.[38] Geyer H, Schmitt S, Wuhrer M, et al. Anal Chem1999 71:476–482.[39] Harvey DJ. Mass Spectrom Rev,1999,18:349–450.[40] Nyman TA, Kalkkinen N, et al. Eur J Biochem,1998,253:485–493.[41] Sheeley DM, Reinhold VN. Anal Chem,1998,70:3053–3059.[42] Reinhold VN, Reinhold BB, Costello CE. Anal Chem,1995,67:1772–1784.[43] Kuster B, Hunter AP, Wheeler SF, et al. Electrophoresis,1998,19:1950–1959.[44] Rout MP, Aitchison JD, Suprapto A, et al. J Cell Biol,2000,148:635–651.[45] Yamaguchi K, Subramanian AR. J Biol Chem ,2000,275:28 466–28 482.[46] Yamaguchi K, von Knoblauch K, Subramanian AR. J BiolChem,2000,275:28 455–28 465.[47] Rotheneder H, Geymayer S, Haidweger E. J Mol Biol,1999,293:1005–1015.[48] Boehning D, Joseph SK. EMBO J,2000,19:5450–5459.[49] Nordhoff E, Krogsdam AM, Jorgensen HF, et al. Nat Biotechnol,1999,17:884–888.[50] Rigaut G, Shevchenko A, Rutz B, et al. Nat Biotechnol,1999,17:1030–1032.[51] Rappsilber J, Siniossoglou S, Hurt EC, et al. Anal Chem2000 72:267–275.[52] Link AJ, Eng J, Schieltz DM, et al. Nat Biotechnol,1999,17:676–682.T.A. Nyman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 2001:18 .221–227.

  • 【求助】蛋白质聚合体中单体间化学键的种类鉴定

    多方求助无果,希望有高人指点。急急我们实验室在做重组人复合α干扰素(cIFN)的聚合与降解研究。cIFN单体中有两条分子内二硫键,它们在巯基乙醇作用下可以被还原打开,并且在空气中会形成分子间二硫键,进而引起cIFN聚合。再向这些聚合体中添加过量巯基乙醇后绝大多数的聚合体都被离解成单体,但是通过还原SDS-PAGE仍可以看到有微量的二聚体。理论上还原条件下二硫键是不存在的,所以我们推测这个二聚体应该是其他化学键引起的。我想知道的是:1、蛋白质除了二硫键是否还有其他的化学键可以引起蛋白质共价聚合体。2、用什么方法可以鉴定蛋白质聚合体中单体间的化学键?[em0812][em0812][em0811][em0811][em0811]

  • 揭秘抗组蛋白抗体:健康守护者还是疾病信号?

    [font=宋体][font=宋体]抗组蛋白抗体是抗核抗体家族的一个亚基,专门针对组蛋白亚基或组蛋白复合物。[/font][font=Calibri]1959[/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60[/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Calibri]Henry Kunkel[/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H.R.Holman[/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H.R.G.Dreicher[/font][font=宋体]在对红斑狼疮细胞病因的研究中首次报道了这些抗体。如今,抗组蛋白抗体仍被用作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志物,但也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如[/font][font=Calibri]Sj?gren[/font][font=宋体]综合征、皮肌炎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抗组蛋白抗体可作为药物诱导性狼疮的标志物。[/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特异性[/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组蛋白是蛋白质的复合体,[/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储存在其周围。抗组蛋白抗体可以靶向组蛋白复合物或显示的任何蛋白质亚基。[/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组蛋白抗体靶向五大类组蛋白亚基:[/font][font=Calibri]H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H2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H2B[/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H3[/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H4[/font][font=宋体]。抗组蛋白的抗体多种多样,因此除了靶向蛋白亚基外,不同的抗体也可能对不同的复合物,包括[/font][font=Calibri]H2A-H2B[/font][font=宋体]二聚体或[/font][font=Calibri]H3-H4[/font][font=宋体]四聚体。有证据表明,不同药物暴露产生的[/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抗组蛋白抗体对不同组蛋白复合物的表位具有特异性。高度修饰的组蛋白已被证明能促进更大的免疫反应。[/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检测抗体[/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组蛋白抗体可以使用[/font][font=Calibri]ELISA[/font][font=宋体]测定法进行临床检测。测试需要血样。[/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间接免疫荧光也可用于检测抗组蛋白抗体。均匀、扩散染色表明存在抗组蛋白抗体、染色质和一些双链[/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提供[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services/immunofluorescence-servicehttp://][b]免疫荧光检测服务[/b][/url]![/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抗组蛋白抗体阳性说明什么?[/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抗组蛋白是含有五个亚单位的碱性蛋白,抗组蛋白阳性说明可产生了组蛋白抗体,多存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风湿病等疾病中,建议患者对症治疗。[/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正常值:[/font][/b][font=宋体]正常人抗组蛋白抗体为阴性。[/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在探索抗组蛋白抗体的道路上,科学家们从未停止脚步。他们致力于解开这一生物标志物的所有谜团,以期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福祉。作为普通公众,我们也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抗组蛋白抗体的相关知识,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科学研究在抗组蛋白抗体领域取得的更多突破,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重磅!《复合蛋白饮料》行业标准发布!

    [align=left][font='宋体'][size=16px]导读: 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第38号公告,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行业标准获得批准,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size][/font][/align][font='宋体'][size=16px]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涉及食品、乳品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形成了完善的法规标准体系,对于规范蛋白饮料企业生产经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发挥着重要作用。[/size][/font][size=16px][/size][size=16px][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2023第38号公告,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牵头起草的《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行业标准获得批准,将于2024年7月1日正式实施。[/font][font='宋体'][color=#c00000]复合蛋白饮料是指以乳或乳制品,和不同的植物蛋白为主要原料,经加工或发酵制成的饮料。 [/color][/font][/size][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1/202401101157586438_1004_5874949_3.jpeg[/img][font='宋体'][size=16px]行业标准《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组织国内多家复合蛋白饮料生产企业修订完成。在该标准修订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行业调研、专家审定等相关工作。[/size][/font][size=16px][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该标准规定了复合蛋白饮料的原辅料、感官、理化、食品安全等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的内容,在修订时充分考虑了目前蛋白饮料产品在原辅料等方面的创新需求,兼顾了产品质量分级的市场需求。[/font][/size][size=16px][/size][size=16px][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与2011版相比,[/font][font='宋体'][color=#c00000]该标准对复合蛋白饮料的定义、蛋白质贡献率进行了修改完善,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并且根据产品质量分级,新增了浓型复合蛋白饮料、特浓型复合蛋白饮料,为复合蛋白饮料产品质量升级奠定了基础,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消费选择。同时对复合蛋白饮料产品的标签标示进行了完善,更有利于向消费者明示产品信息。[/color][/font][font='宋体'] [/font][/size][size=16px][/size][size=16px][font='宋体']复合蛋白饮料是我国蛋白饮料的主要品类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复合蛋白饮料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行业对主要生产企业的统计,复合蛋白饮料年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行业标准《复合蛋白饮料》(QB/T 4222-2023)的实施将在饮料健康产品的丰富度方面[/font][font='宋体']起到促进作用。[/font][/size][size=16px][/size][size=16px][font='宋体'][color=#c00000] [/color][/font][font='宋体'][color=#c00000]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规划中明确“碳达峰、碳中和”为国家整体规划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国民营养计划》明确“植物蛋白”为主要的营养基料,植物基产品发展前景广阔。[/color][/font][/size]

  • 【原创大赛】成分分析之蛋白类复合纤维发现与明命名的历程

    [font=宋体] 成分分析之蛋白类复合纤维发现与明命名的历程[/font] [font=宋体]纺织纤维中蛋白类纤维相对较早的是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和大豆蛋白复合纤维,这两种纤维在国内已经运用十年以上了,也有标准的检测方法,应用的范围也比较广,属于产业化发展了。[/font][font=宋体] 国内牛奶蛋白复合纤维国内首先是上海正家牛奶丝科技有限公司在国外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当然不是国内研发的,只能算国产化,[/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牛奶蛋白纤维是以牛乳作为基本原料,经过脱水、脱油、脱脂、分离、提纯,使之成为一种具有线型大分子结构的乳酪蛋白;再与[/back][/color][/font][font=宋体]腈纶[/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采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共混、交联、接枝,制备成纺丝原液;最后通过湿法纺丝成纤、固化、牵伸、干燥、卷曲、定形、短纤维切断(长丝卷绕)而成的。[/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Helvetica','sans-serif'][color=#333333][back=white] [/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相比于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来说,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绝对是比较牛掰了,因为它是我国也是迄今为止我国获得的唯一[/back][/color][/font][font=宋体]完全知识产权[/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的纤维发明,由河南企业家李管奇董事长带领团队进行研发出来的;大豆纤维是以脱去油脂的大豆豆粕作原料,提取植物球蛋白经合成后制成的新型再生植物蛋白纤维,是由我国纺织科技工作者自主开发,并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高新技术,,[/back][/color][/font][font='Helvetica','sans-serif'][color=#333333][back=white] [/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蛋白复合纤维运用和命名也是比较少见的,就是每当新的成分标准出台或者化学纤维属名标准出台,蛋白复合纤维的名称都会有变化,最早牛奶纤维就叫牛奶蛋白复合纤维,然后出来产品定量分析标准后,大家有都同意把牛奶蛋白复合纤维更名为[/back][/color][/font][font=宋体]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其检测标准为[/font]FZ/T 01103-2009 [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ont][font=宋体] 但是[/font]GBT 29862-2013[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纤维含量的标识,这个标准出来后,又改成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使用的捡测方法依然为[/font]FZ/T 01103-2009 [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牛奶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font] [font=宋体]这次改名其实也是更加的合理和准确,因为在纺织品成分分析中,常规的方法根本无法确定蛋白是不是牛奶蛋白,只是能确认蛋白而已,所以这个改名大家也是很容易接受。[/font] [font=宋体]到了今年,[/font]GB T 4146.1-2020[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化学纤维[/font] [font=宋体]第[/font]1[font=宋体]部分:属名的实施后,蛋白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有改名了,不能这么叫了,现在最新叫法为[/font][font=宋体]聚丙烯腈纤维[/font] [font=宋体](含有蛋白),这个还没有进行标准统一,很多检测单位也是[/font]2[font=宋体]种叫法都不算错的过程中运转。[/font] [font=宋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也是同样的道理,[/font]GB/T2910.101-2009 [font=宋体]纺织品定量化学分析[/font] [font=宋体]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虽然检测方法就叫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但是还是在[/font]GBT 29862-2013[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纤维含量的标识出台后,改为蛋白改性聚乙烯醇纤维,[/font]GB/T4146.1-2020[font=宋体]纺织品[/font] [font=宋体]化学纤维[/font][font=宋体]第[/font]1[font=宋体]部分:属名的实施后,目前统称为聚乙烯醇纤维(含有蛋白)。[/font][font=宋体] 蛋白复合纤维是所有的纤维中名称改变次数最多,改变最频繁的,也是标准的不断变化和严谨的一个过程,不管怎么改变,新的纤维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更加的感受这就很好了。[/font][font=宋体] 篇幅有限,如需更多的了解,欢迎大家留言交流,尽力满足大家![/font]

  •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分析技术

    为探究生物进程的分子机制,需要确定介导这个过程的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主要技术总结如下:一、酵母双杂交系统酵母双杂交系统是当前广泛用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是当靶蛋白和诱饵蛋白特异结合后,诱饵蛋白结合于报道基因的启动子,启动报道基因在酵母细胞内的表达,如果检测到报道基因的表达产物,则说明两者之间有相互作用,反之则两者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将这种技术微量化、阵列化后则可用于大规模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根据需要发展了单杂交系统、三杂交系统和反向杂交系统等。Angermayr等设计了一个SOS蛋白介导的双杂交系统。可以研究膜蛋白的功能,丰富了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功能。此外,酵母双杂交系统的作用也已扩展至对蛋白质的鉴定。二、噬茵体展示技术在编码噬菌体外壳蛋白基因上连接一单克隆抗体的DNA序列,当噬菌体生长时,表面就表达出相应的单抗,再将噬菌体过柱,柱上若含目的蛋白,就会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这被称为噬菌体展示技术。此技术也主要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有高通量及简便的特点,还具有直接得到基因、高选择性的筛选复杂混合物、在筛选过程中通过适当改变条件可以直接评价相互结合的特异性等优点。目前,用优化的噬菌体展示技术,已经展示了人和鼠的两种特殊细胞系的cDNA文库,并分离出了人上皮生长因子信号传导途径中的信号分子。三、等离子共振技术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SurfacePlasmonResonance,SPR)已成为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新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吸附上“诱饵蛋白”,当待测蛋白与诱饵蛋白结合后,薄膜的共振性质会发生改变,通过检测便可知这两种蛋白的结合情况。SPR技术的优点是不需标记物或染料,反应过程可实时监控。测定快速且安全,还可用于检测蛋白一核酸及其它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四、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广泛用于研究分子间的距离及其相互作用;与荧光显微镜结合,可定量获取有关生物活体内蛋白质、脂类、DNA和RNA的时空信息。随着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展,FRET荧光显微镜有可能实时测量活体细胞内分子的动态性质。提出了一种定量测量FRET效率以及供体与受体间距离的简单方法,仅需使用一组滤光片和测量一个比值,利用供体和受体的发射谱消除光谱间的串扰。该方法简单快速,可实时定量测量FRET的效率和供体与受体间的距离,尤其适用于基于GFP的供体受体对。五、抗体与蛋白质阵列技术蛋白芯片技术的出现给蛋白质组学研究带来新的思路。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研究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蛋白水平的量变,微型化,集成化,高通量化的抗体芯片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工具,他也是芯片中发展最快的芯片,而且在技术上已经日益成熟。这些抗体芯片有的已经在向临床应用上发展,比如肿瘤标志物抗体芯片等,还有很多已经应用再眼就的各个领域里。六、免疫共沉淀技术免疫共沉淀主要是用来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一种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细胞裂解液中加入抗兴趣蛋白的抗体,孵育后再加入与抗体特异结合的结合于Pansobin珠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若细胞中有正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目的蛋白,就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复合物:“目的蛋白—兴趣蛋白—抗兴趣蛋白抗体—SPA\|Pansobin”,因为SPA\|Pansobin比较大,这样复合物在离心时就被分离出来。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复合物四组分又被分开。然后经Westernblotting法,用抗体检测目的蛋白是什么,是否为预测蛋白。这种方法得到的目的蛋白是在细胞内天然与兴趣蛋白结合的,符合体内实际情况,得到的蛋白可信度高。但这种方法有两个缺陷:一是两种蛋白质的结合可能不是直接结合,而可能有第三者在中间起桥梁作用;二是必须在实验前预测目的蛋白是什么,以选择最后检测的抗体,所以,若预测不正确,实验就得不到结果,方法本身具有冒险性。七、pull-down技术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类型有牢固型相互作用和暂时型相互作用两种。牢固型相互作用以多亚基蛋白复合体常见,最好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Pull-down技术或Far-western法研究。Pull-down技术用固相化的、已标记的饵蛋白或标签蛋白(生物素-、PolyHis-或GST-),从细胞裂解液中钓出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Pull-down技术可以确定已知的蛋白与钓出蛋白或已纯化的相关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体外传路或翻译体系中检测出蛋白相互作用关系。

  • 下面这个是大豆与羊毛动物纤维,蚕丝二组分混合物分析方法,溶解大豆蛋白,利用蛋白含量来确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有点不可理解?

    下面这个是大豆与羊毛动物纤维,蚕丝二组分混合物分析方法,溶解大豆蛋白,利用蛋白含量来确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有点不可理解?

    下面这个是大豆与羊毛动物纤维,蚕丝二组分混合物分析方法,溶解大豆蛋白,利用蛋白含量占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比例来确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含量,有点不可理解?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目前是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复合,仅仅用蛋白溶解后,剩余的聚乙烯醇的含量来‘推算’出来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含量,是有点欠妥,虽然规定了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蛋白含量,但是实际的大豆蛋白复合纤维中,大豆蛋白和聚乙烯醇含量的比例不一定的,也就是说比例不是那么固定的,这样的检测方法对检测公司来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是标准的一个进步,但对生产企业来说,确实是致命的,没有规定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配比必须是多少,这个检测很可能每批次大豆与羊毛动物纤维,蚕丝产品的标示和实际检测结果是不合格的。而实际生产添加的各成分是标准的?比如填充,大豆与羊毛动物纤维,蚕丝混合,生产企业是烘干后,按照回潮率计算,按重量比添加混合的,这样企业就根据这样的比例进行标示,这个是最准确的,也是最合理的?大家认为呢?[img=,690,17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250916_01_2154459_3.png!w690x172.jpg[/img][img=,690,13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710250913_01_2154459_3.png!w690x138.jpg[/img]

  • 传送“疼痛触觉”的信号蛋白质现身

    中国科技网讯 皮肤下面的感觉神经能探测压力、疼痛、热、冷及其他刺激,人们一直在研究与这些感觉路径相关的特殊蛋白质。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等媒体报道,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科学家称,他们发现了一族能探测“疼痛触觉”的蛋白质,并首次证明了压力族蛋白的一种特殊生理功能。相关的两篇论文发表在近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 细胞感受刺激是通过其外膜上专门的“离子通道”来实现的。受到某种刺激时,对这种刺激敏感的离子通道蛋白就会开放,允许钙、钠或钾离子从细胞外液体进入细胞内。当细胞膜被扭曲超过一定界限时,嵌在膜上的能感受机械压力的离子通道就会开放,形成电流引发细胞内的其他信号,如感觉神经元就会发出神经脉冲,由大脑负责分辨、解释这些神经脉冲是触觉还是其他类型的感觉。 两年前,研究人员在小鼠体内发现了两种具有力传导性质的功能蛋白——压力1号(piezo1)和压力2号(piezo2),施加压力时其能将带正电离子“拉入”细胞中,但它们和已知的离子通道蛋白有很大不同。第一篇论文中,他们证实了这两种蛋白确实是必需的离子通道蛋白,但只是一个大蛋白质家族中的亚成员。论文领导作者波特兰·科斯特说,压力蛋白是一族由4个成员组成的“四聚”复合体,是迄今发现的最大质膜离子通道。 第二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技术培养了一系列不表达果蝇压力基因dpiezo的果蝇,发现它们的幼虫尽管对热、温和压力等其他类刺激表现出正常的反应,却对机械刺激严重缺乏反应,而机械刺激可产生疼痛信号。他们又通过基因抑制技术,阻断了果蝇特定感觉神经元中dpiezo的表达,结果也出现了这种反应缺失。最后他们让那些天生缺乏dpiezo基因的果蝇幼虫表达了dpiezo基因后,它们对强压力显出了正常反应。 “几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哺乳动物中的压力—传导离子通道蛋白,压力蛋白piezo是最有可能的候选。”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多里斯神经科学中心和细胞生物学院教授阿德姆·帕特伯蒂安说,新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未来还将进一步研究压力蛋白在感受声音、血压、细胞膜挤压或拉伸等刺激方面的功能。“今后几年,我们将探测所有这些生物过程,以及压力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常丽君)

  • 质谱技术在蛋白组研究中的应用(一)

    [摘要] 质谱对于现代蛋白质化学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技术。也可用于蛋白组分析,在同一时间监控上千种蛋白的表达情况。首先蛋白质混合物可以用双向凝胶电泳分开,再用质谱及随后的蛋白质数据库检索对单个蛋白进行鉴定和分析。最近几年,质谱领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使得全自动、高通量的蛋白检测成为可能。质谱也可以用来分析蛋白的转录后调节以及研究蛋白质复合体。本文将介绍目前蛋白组研究中质谱方法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进行讨论。关键词: 质谱;二维电泳(2-DE);蛋白组分析MALDI-TOF1 前 言蛋白组学是研究生物特定组织或细胞内表达的所有蛋白质成分,蛋白质组的一门学科。蛋白组分析一般是用双向凝胶电泳(2-DE),质谱(MS)以及数据检索来完成。2-DE要回顾到20世纪70年代初[1],但是用质谱技术对蛋白质进行鉴定和分析是在近十年内才成为可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新的软离子技术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MALDI)[2]和电喷雾电离(ESI)[3,4]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样本制备技术和质谱仪的发展等。从数据库中获得成指数上升的序列信息也促进了质谱技术的发展。跟转录组学中的全自动DNA微阵列技术相比,蛋白组分析需要更多的手工操作,尤其在2-DE上会出现很多问题[5,6]。尽管存在很多困难,蛋白组学的重要性还是公认的。DNA微阵列技术是建立在对mRNA稳定水平的检测上,然而蛋白组学研究的对象是细胞中最活跃的因子——蛋白质。最近有研究证明,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水平并非具有相关性[7,8]。蛋白质有转录后修饰过程,并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而这些修饰过程是相应的DNA测序技术所不能预测的。质谱技术在蛋白质修饰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 质谱对蛋白质的检测质谱仪是由离子源,质量分析,离子检测器,以及数据检索等单元组成。首先,被分析的分子在离子源中被离子化,然后在质量分析器里根据不同的质荷比分开,再对分开的离子进行检测。随着MALDI和EIS的出现,质谱技术已经广泛用来分析蛋白质。质量分析器有很多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将飞行时间检测器(TOF)与MALDI或三级四级串联质谱仪联用,或者将四级杆-TOF,离子阱等连接到ESI上。蛋白组分析中,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电泳分离后的单个蛋白质。最简单的方法叫做肽指纹谱测定(PMF)[9~13]。这个方法是用特殊的酶对2-DE分离后的蛋白质点进行降解,产生的肽从凝胶中分离出来后再用质谱分析和检测肽的分子量。数据库检测能够产生所有蛋白质理论上的PMF,把它们和质谱分析所获得的肽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结果。第二种方法是在质谱仪中把凝胶分离后的肽分解成片段,产生局部的氨基酸序列(序列标签)。那么就可以用分子量或者序列信息进行数据库检索[14,15]。PMF一般用MALDI-TOF来实现,序列标签可以用串联质谱技术MS-MS进行检测[16~18]。用质谱检测蛋白的灵敏性可以精确到飞摩的水平,甚至已有报道其精确度可以达到阿摩水平[19]。3 用MALDI-TOF进行肽指纹谱分析凝胶分离后的蛋白质鉴定以及肽指纹谱分析是目前质谱实验室常规使用的方法。在进行MALDI分析之前需要最优化的凝胶上消化[20~22]和脱盐过程。胰岛素是最常用的凝胶消化酶,因为它在赖氨酸和精氨酸位点能够特异性切割蛋白质,产生分子量在600~2500Da之间的小分子肽,并能够从凝胶上有效的分离出来。MALDI-TOF是质谱技术中相对简单并很容易使用的一种方式,对样本中的盐和其他污染物有很高的耐受性,这点优于ESI。提取的肽片混合物中较小的片段可以直接沉积在靶板上做PMF分析,剩下的样本可以储存起来作为以后的ESI-MS分析。如果经凝胶分离后所有的肽全用来做MALDI分析,那么样本经脱盐以后将会取得更好的结果。脱盐的过程可以用商品化的试剂盒ZipTip(Millipore),或者在凝胶电泳仪的末端放置一个小的逆向塑料柱来实现[23,24]。PMF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质谱测量分子量的准确度[25]。现代的MALDI-TOF仪都具有延迟取样反射器装置,用它们检测的肽段分子量可以精确到10~30ppm。这样的精确度使得4~5个肽段足以清楚的鉴定蛋白质的分子量。MALDI产生的大多数都是单电荷离子,所以它的图谱很容易解释。4 肽质指纹谱分析的自动化为了实现高通量蛋白检测,样本准备,质谱检测,资料分析和数据检索必须实现自动化操作。目前有些实验室用机器人对蛋白质进行自动化取点,凝胶上消化,样本脱盐以及对MALDI平板进行定点测定等。而且,现代化的MALDI-TOF仪完全能够让MALDI检测自动化。资料分析和数据检索过程同样可以自动化。在进行蛋白组分析时,如果在凝胶上不用单个分离就可以对所有蛋白质进行鉴定将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为此,研究人员做了很多努力,由Hochestrasser及其同事建立了一套称作分子探测术的方法(molecular scanner)[26,27]。它是将整个2-DE胶上蛋白质样本同时酶解,并将酶解片段一起原位转移至另一张膜上,再直接用MALDI- TOF 质谱对膜上样本进行整体扫描,为实现蛋白质组学研究的自动化、规模化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按照目前的方法,要普及此种技术主要的难点是,质谱扫描一张图谱所需的时间过长,如用0.4mm的精度扫描一张4cm×4cm的膜需55个小时,这就意味着一张16cm×16cm的常用膜的扫描,至少需要36天不间断的工作和大约40G的磁盘空间存储如此庞大的原始数据。5 用ESI-MS/MS的方法创建序列标签只有当被消化的蛋白存在于已有的蛋白或基因组数据库中,并且能从MALDI分析器中得到四五个肽片的数据才能成功进行。如果在EST数据库中只有目的蛋白的部分序列,那么就需要知道肽片的序列信息。创建序列标签的优势在于,用肽的分子量和序列作为数据库检索对象比只用分子量作为检索对象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有了序列标签信息后,也可以用EST数据库进行检索[28]。通常来自于一个肽上的序列标签就足以鉴定蛋白质。同MALDI相比,纳升-ESI-MS/MS费时费力,而且在做ESI分析之前必须对样本进行脱盐处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ESI-MS与HPLC联用得到解决。做ESI分析对样本浓度很敏感,用现代化的纳升-HPLC方法可以提供很高的局部肽片凝聚物,分离后的样本可以直接用于质谱分析,而不需要再分解。当分析混合物的时候,在质谱之前做LC分离尤其重要,因为它使得数据依赖的实验(DDE)成为可能,在DDE中,所有的离子都进入检测器进行测量,如果从HPLC到质谱之间出现一个峰的话,软件将自动从质谱转换到MS/MS模式并对产生的离子进行扫描。跟纳升-ESI相比,用这个方法可以从一份标本产生更多的MS/MS数据。Yates等已经详细叙述了如何进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LC-MS[/color][/url]/MS全自动蛋白检测的策略[29]。

  • 抗体与蛋白的区别?抗体蛋白结构解析

    [font=宋体]抗体,作为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中和外来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而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基础分子,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从酶催化到结构支撑,无所不包。抗体与蛋白的区别在于,抗体是一类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则是更广泛的一类生物分子。本文将深入探讨抗体与蛋白的具体区别,并详细解析抗体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抗体与蛋白的区别?[/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定义:[/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font][font=Calibri]antibody[/font][font=宋体])是指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它(免疫球蛋白不仅仅只是抗体)是一种由浆细胞(效应[/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font][font=Calibri]Y[/font][font=宋体]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细胞的细胞膜表面。抗体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是一类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抗体按其反应形式分为凝集素、沉降素、抗毒素、溶解素、调理素、中和抗体、补体结合抗体等。按抗体产生的来源分为正常抗体(天然抗体),如血型[/font][font=Calibri]ABO[/font][font=宋体]型中的抗[/font][font=Calibri]A[/font][font=宋体]和抗[/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的抗体,和免疫抗体如抗微生物的抗体。按反应抗原的来源分为异种抗体,异嗜性抗体,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按抗原反应的凝集状态分为完全抗体[/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和不完全抗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等。抗体在医疗实践中应用甚为广泛。如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临床上用丙种球蛋白预防病毒性肝炎、麻疹、风疹等,国际上用抗[/font][font=Calibri]Rh[/font][font=宋体]免疫球蛋白预防因[/font][font=Calibri]Rh[/font][font=宋体]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诊断上如类风湿因子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抗核抗体([/font][font=Calibri]ANA[/font][font=宋体])、抗[/font][font=Calibri]DNA[/font][font=宋体]抗体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精子抗体用于原发性不孕症的诊断等;治疗上如毒素中毒用抗毒治疗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抗体相关资源[/b][/url][/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蛋白:[/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有机大分子,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有机物,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与生命及与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机体中的每一个细胞和所有重要组成部分都有蛋白质参与。蛋白质占人体重量的[/font][font=Calibri]16%~20%[/font][font=宋体],即一个[/font][font=Calibri]60kg[/font][font=宋体]重的成年人其体内约有蛋白质[/font][font=Calibri]9.6~12kg[/font][font=宋体]。人体内蛋白质的种类很多,性质、功能各异,但都是由[/font][font=Calibri]20[/font][font=宋体]多种氨基酸([/font][font=Calibri]Amino acid[/font][font=宋体])按不同比例组合而成的,并在体内不断进行代谢与更新。点击查看:[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b]蛋白相关资源[/b][/url][/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区别与联系:[/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蛋白质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以及关联性的,虽然说抗体是蛋白质,但是蛋白质不一定是抗体。[/font] [font=宋体]主要是因为抗体是通过人体内的浆细胞所产生的,而且还可以喝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相互结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发挥出蛋白质。[/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抗体[/font][font=宋体]蛋白[/font][font=宋体]结构[/font][font=宋体]解析[/font][font=宋体]:[/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由[/font][font=Calibri]B[/font][font=宋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单体是一个[/font][font=Calibri]Y[/font][font=宋体]形的分子,有[/font][font=Calibri]4[/font][font=宋体]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包括两条相同的重链,以及两条相同的轻链,之间由双硫键连接在一起。每条重链[/font][font=Calibri]50kDa[/font][font=宋体],每条轻链[/font][font=Calibri]25kDa[/font][font=宋体],轻重链间存在二硫键链接。[/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轻链[/font][font=宋体][font=宋体]轻链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可变区约占轻链的[/font][font=Calibri]1/2[/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重链[/font][font=宋体][font=宋体]重链包括可变区和恒定区。根据重链的不同,可以将抗体分为不同的种类,例如哺乳动物[/font] [font=Calibri]Ig [/font][font=宋体]的重链有α、δ、ε、γ和 μ 五种[/font][font=Calibri],[/font][font=宋体]相对应可以将哺乳动物[/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分为 [/font][font=Calibri]Ig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D[/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E[/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 [/font][font=宋体]和 [/font][font=Calibri]IgM [/font][font=宋体]五类。[/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可变区[/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分子的[/font][font=Calibri]N[/font][font=宋体]端存在一段氨基酸序列变化较大的区域,该区域称为可变区。可变区中存在可以与抗原特结合的部位,即抗原结合位点。一个抗体有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可以同时结合两个抗原分子。在可变区中有三个区域的序列高度变化,成为高变区([/font][font=Calibri]hypervariable region[/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HVR[/font][font=宋体])又称为抗原互补决定区([/font][font=Calibri]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可变区主要通过其[/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个[/font][font=Calibri]CHR[/font][font=宋体]区形成[/font][font=Calibri]3[/font][font=宋体]个环状结构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可变区中非[/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部分成为骨架区([/font][font=Calibri]framework region[/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FR[/font][font=宋体]),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变化相对[/font][font=Calibri]CDR[/font][font=宋体]较少。[/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恒定区[/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分子[/font][font=Calibri]C[/font][font=宋体]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该区域称为恒定区。同一种抗体的恒定区是相同的。抗体轻链的恒定区由一个[/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结构域构成;重链的恒定区由[/font][font=Calibri]3-4[/font][font=宋体]个串联的[/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结构域及一个用于增加灵活性的铰链区构成。[/font][font=Calibri]IgA[/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E[/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有三个结构域([/font][font=Calibri]CH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H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H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D[/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IgM[/font][font=宋体]有四个结构域([/font][font=Calibri]CH1[/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H2[/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H3[/font][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H4[/font][font=宋体])。不同种类抗体的铰链区存在一定的差异,[/font][font=Calibri]IgA[/font][font=宋体]的铰链区较短,[/font][font=Calibri]IgD [/font][font=宋体]的铰链区较长,[/font][font=Calibri]IgM [/font][font=宋体]和[/font][font=Calibri]IgE [/font][font=宋体]无铰链区。[/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片段[/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gG[/font][font=宋体]分子在木瓜蛋白酶的作用下可以被降解为两个[/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段及一个[/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段由抗体轻链的可变区、轻链的恒定区、重链的可变区及重链恒定区构成。[/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包含了所有抗体分子共有的蛋白质序列以及各个类别独有的决定簇。[/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段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具有结合补体、结合[/font][font=Calibri]Fc[/font][font=宋体]受体、通过胎盘等作用。[/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关于[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body-structure-function][b]抗体的结构和功能[/b][/url]详情:[/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antibody-structure-function[/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 【已应助】急求“大豆分离蛋白—大白菜纤维可食复合膜透气性的研究 ”

    急求“大豆分离蛋白—大白菜纤维可食复合膜透气性的研究 ”谢谢啦作者:孟娴题名:大豆分离蛋白—大白菜纤维可食复合膜透气性的研究单位:吉林大学级别:硕士链接: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2008061805.nh&dbname=CMFD2008&filetitle=%e5%a4%a7%e8%b1%86%e5%88%86%e7%a6%bb%e8%9b%8b%e7%99%bd%e2%80%94%e5%a4%a7%e7%99%bd%e8%8f%9c%e7%ba%a4%e7%bb%b4%e5%8f%af%e9%a3%9f%e5%a4%8d%e5%90%88%e8%86%9c%e9%80%8f%e6%b0%94%e6%80%a7%e7%9a%84%e7%a0%94%e7%a9%b6

  • 铁蛋白,C反应蛋白,心肌三项检测试剂

    北京易斯威特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介绍 铁蛋白(FER)检测试剂盒 (胶体金法)1.国内第一家免疫层析法检测FER的产品。2.本产品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克隆抗体技术结合胶体金(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双抗体夹心法快速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铁蛋白,适用于急性贫血,肝脏损伤等相关疾病的辅助诊断3.最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方法。4.血清铁蛋白是血液去铁蛋白和铁核心Fe3+形成的复合物。是检查体内铁缺乏的最灵敏的指标。血清铁蛋白测定在临床上常用于缺铁性贫血的诊断。简单 便捷 快速 灵敏 环保 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心梗三项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1.本产品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克隆抗体技术结合胶体金(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双抗体夹心法快速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用于临床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2.最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方法。3.肌红蛋白:是心肌梗死的标志物,增高表示冠状动脉堵塞引起心肌严重缺血造成心肌梗死;4.肌钙蛋白:是一种心肌蛋白,升高见于心肌损伤,多见于心肌梗死,也见于心肌炎和心肺复苏后患者,特异性较高,阳性的话一般可确诊心肌损伤,阴性的话不能排除,因为肌钙蛋白的升高出现在心肌梗塞3-6小时之后,之前可能出现阴性。肌酸激酶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低,升高也出现在心梗3-8小时之后。5.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脑组织中也存在,是参与体内的能量代谢的一种酶。在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2-4小时,血液中此酶活动即开始升高。比血清中谷草转酸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变化都出现得早。 简单 便捷 快速 灵敏 环保 C反应蛋白(CRP)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1.国内第一家免疫层析法检测CRP的产品。2.本产品应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单克隆抗体技术结合胶体金(纳米金)免疫层析技术,以双抗体夹心法快速定性检测人血清,血浆中的C反应蛋白,适用于感染,炎性疾病,组织损伤,手术创伤及组织坏死等病变情况的辅助诊断3.最快速准确的辅助诊断方法。4.是一种能与肺炎球菌C多糖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简单 便捷 快速 灵敏 环保

  • 蛋白修饰与蛋白质鉴定

    现在,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借助多方面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可以快速高通量的预测和进行蛋白质鉴定蛋白翻译后修饰。分泌蛋白和膜相关蛋白附着于细胞膜上的或将被排泄出去的蛋白质是由细胞内质网膜上附着的核糖体合成。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被称为糙面型内质网。这类蛋白质都含有一个N-末端(或氨基端),我们称之为信号序列或信号肽。这个信号肽通常情况下含有13-36个主要疏水性残基,同时它含有多蛋白复合物,我们称之为信号识别粒子(SRP)。这种信号肽在通过内质网膜之后会被去除。信号肽的去除过程是在信号肽酶催化作用下完成的。含有一个信号肽的蛋白质被称为前蛋白,有别于原蛋白。然而,某些用于分泌的蛋白在分泌之后会进一步被蛋白水解,因此包含有原蛋白的序列。这类蛋白质被称为前原蛋白。蛋白水解性裂解许多蛋白质在翻译之后会经历水解性裂解过程。其中最为简单的形式是去除起始蛋氨酸。许多蛋白质合成了不活跃的前体细胞,这些细胞只能在合适的生理条件下通过限制性蛋白水解过程产生活性。在凝血过程中使用到的胰腺酶和酶类就是后者的例证。多肽去除时产生活性的不活跃的前体蛋白,我们称之为原蛋白。前原蛋白的翻译后加工过程的一个复杂的例子就是脑垂体分泌合成的前阿黑皮素原的裂解过程(有关前阿黑皮素原的讨论,见肽类激素页)。这类前原蛋白经过复杂的裂解,根据合成的前阿黑皮素原的细胞定位而不同,其路径也有所不同。另一个前原蛋白的例子就是胰岛素。由于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因此它有一个前肽。随着含24个氨基酸的信号肽的裂解,这类蛋白也折叠成了胰岛素原。胰岛素原进一步分裂,产生活跃的胰岛素,它包含两个肽链,由二硫键进行连接。但仍有其他的蛋白(酶类)被合成为非活跃的前体细胞,被称为酶原。酶原在蛋白水解性裂解时会产生活性,在凝血串联蛋白质链的若干蛋白质中都会发生这种现象。甲基化作用蛋白翻译后的甲基化过程主要发生在氮原子和氧原子上。活性甲基供体是活性腺苷甲硫胺酸(SAM)。最常见的甲基化作用发生在赖氨酸残基的ε-amine上。脱氧核糖核酸组蛋白中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作用可调节核染色质结构,因此可调节其转录活性。赖氨酸原本被认为是一种常设共价标记,可提供长期信号,甚至包括转录记忆时的组蛋白依赖机制。然而,最近的临床研究表明赖氨酸甲基化作用与其他共价修饰体相似,作用时间短,并能通过反脱甲基化活动进行动态调节。最近的组学研究发现表明,赖氨酸残基的甲基化作用不仅发生在核染色质层面,而且还通过修订转录因子影响基因表达。组氨酸的咪唑环,精氨酸的胍基部分以及谷氨酸盐和天冬氨酸盐的R组酰胺(R-group amides )上,都发现了额外的氮甲基化作用。谷氨酸盐和天冬氨酸盐的R组羧化物也会发生氧甲基化作用并形成甲基酯。蛋白可能在半胱氨酸的R[

  • 抗体融合蛋白:双特异性抗体与蛋白融合的原理与应用

    [font=宋体][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是一种将抗体片段与功能蛋白融合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抗体的特性和功能蛋白的活性。它可广泛应用于免疫诊断、免疫治疗、抗体纯化、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以及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等领域。根据结合的[/font][font=Calibri]Ig[/font][font=宋体]片段的不同,可以将抗体融合蛋白分为[/font][font=Calibri]Fab[/font][font=宋体]融合蛋白、[/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fc-fusion-proteins][b]Fc[/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protein-review/fc-fusion-proteins][b]融合蛋白[/b][/url]与[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单链抗体([/b][/url][/font][font=Calibri][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scFv[/b][/url][/font][font=宋体][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scfv-antibody-production][b])[/b][/url]融合蛋白。制备抗体融合蛋白的方法主要有化学交联法和基因工程技术,其中基因工程技术是目前主要的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两蛋白间的接头序列的长度,以确保蛋白质的折叠和稳定性。抗体融合蛋白在免疫学、生物制药和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双特异性抗体如何与蛋白融合[/font][font=Calibri]?[/font][/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特殊的抗体,具有两个不同的抗原结合位点。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将双特异性抗体与另一种蛋白质融合。[/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①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双特异性抗体的基因与目标蛋白质的基因进行融合,然后通过表达载体在细胞内表达融合蛋白质。[/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②使用化学手段,将双特异性抗体与目标蛋白质进行化学偶联。这需要使用特定的化学偶联剂,将双特异性抗体的特定基团与目标蛋白质的特定基团连接起来。[/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需要注意的是,融合蛋白质的功能和性质取决于其组成成分的特性和比例,因此在融合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和设计组成成分,以确保融合蛋白质具有所需的功能和性质。[/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抗体融合蛋白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font][/b][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①免疫诊断: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检测抗原,如病毒、细菌、肿瘤标志物等。通过将抗体片段与荧光蛋白、酶等标记物结合,可以实现对抗原的高灵敏度检测。[/font][font=宋体]②免疫治疗: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通过将抗体片段与细胞毒素、免疫调节因子等效应分子结合,可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杀伤或调节免疫反应。[/font][font=宋体]③抗体纯化: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抗体。通过将抗体片段与亲和标签结合,可以利用亲和层析等技术实现对抗体的纯化和富集。[/font][font=宋体]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定量分析抗体和抗原的浓度。通过将抗体片段与荧光染料等标记物结合,可以利用流式细胞术等技术实现对抗体和抗原的定量分析。[/font][font=宋体]④免疫导向药物的制备:抗体融合蛋白可以用于制备免疫导向药物,即将药物与抗体片段结合,利用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将药物定向引导至病变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副作用。[/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更多[url=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ispecific-antibody][b]双特异性抗体[/b][/url]详情可以关注:[/font][font=Calibri]https://cn.sinobiological.com/resource/antibody-technical/bispecific-antibody[/font][/font][font=宋体] [/font][b][font=宋体][font=宋体]义翘神州:蛋白与抗体的专业引领者,欢迎通过百度搜索[/font][font=宋体]“义翘神州”与我们取得联系。[/font][/font][/b]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