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气微生物

仪器信息网大气微生物专题为您整合大气微生物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气微生物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气微生物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气微生物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气微生物话题讨论。

大气微生物相关的论坛

  • 【资料】大气污染指示生物

    [center]大气污染指示生物[/center]对大气污染反应灵敏,用来监测和评价大气污染状况的生物,包括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和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  19世纪中期,就有人注意到城市中地衣植物逐渐消失,在烧煤的烟囱附近,植物叶片出现“病斑”,后发现这与空气污染有关,并认为可利用植物来监测和评价空气污染状况。到20世纪40~50年代,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对指示植物的研究也进一步开展起来。70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例如用唐菖蒲(Gladiolus gandavensis)等指示植物监测大气的氟化物污染;分析加拿大白杨(Populus canadensis)、悬铃木 (Platanus orientalis)等植物叶片的氟和硫的含量来监测较大范围大气中的氟化物和二氧化硫 (SO2)的污染; 测定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皂角(Gleditsia sinensis)等植物叶片中铅、镉等的含量以监测大气中的重金属污染等。同时,选择出适合于一些地区应用的指示植物,如金荞麦(Fagopуrum cуmosum)等。   指示植物的作用  植物生长发育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环境条件的变化、生态平衡的破坏都会在植物体内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大气受到污染时,敏感的植物反应最快,最先发出污染信息,如出现污染症状,生长发育受阻,生理代谢过程发生变化和污染物在体内发生积累等。人们可以根据植物发出的各种信息来判断大气污染的状况,对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作出评价。   指示植物对大气污染的指示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①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强度。这种影响强度一般是无法用理化方法直接进行测定的。大气受到多种污染物复合污染时,一些污染物之间会发生协同作用,使它们的影响比它们各自单独的影响强烈;有时则产生拮抗作用,其影响要比它们各自的影响微弱。这些影响只有通过对生物各种反应进行观察、分析和测定来了解。②能较早地发现大气污染。植物对大气污染的反应比人敏感得多,人在SO2浓度达1~5ppm时才能嗅到,接触3~10ppm超过8小时,才对健康有影响;而一些植物接触0.5ppm,在2~4小时内就会出现伤害症状。因而利用植物能及时发现污染,尽早防治。③能检测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不同污染物会使植物的叶片出现不同的受害症状。SO2污染常使叶片的脉间出现有色的斑点或漂白斑;氟污染常使叶片的顶端和边缘出现伤斑,受害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有明显的界线;臭氧引起的典型症状是叶表面近小叶脉处产生点状或块状伤斑,因为栅栏组织对臭氧敏感,所以症状大多出现在上表面;受到过氧乙酰硝酸酯(PAN)急性危害后,大部分双子叶植物在叶片背面出现玻璃状或古铜色伤斑。④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通过对植物进行年轮生长量的分析以及测定积累在植物体内的污染物的数量,能够推测过去的污染状况和污染的历史,对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做出回顾评价。   常用指示植物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应具备的条件是:对污染物敏感;受污染后的症状明显;干扰症状少;生长期长,能不断萌发新叶;栽培管理和繁殖容易;并尽可能具有一定的观赏或经济价值,以起到美化环境和监测环境质量的双重作用。指示植物可以通过人工熏气试验、污染地区的植物调查、污染区栽培比较试验和叶片浸蘸等方法进行筛选。那些最易受害、反应最快的植物便是敏感植物。较常用的指示植物如下:   SO2污染指示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荞麦(Fagopуrum esculentum)、金荞麦、芝麻(Sesamu mindicum)、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等;   氟化氢(HF)污染指示植物──唐菖蒲、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金荞麦、小苍兰(Freesia refracta)、 杏(Prunus armeniaca)、葡萄(Vitis vinifera)等;   臭氧(O3)污染指示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矮牵牛 (Petunia hуbrida)、光叶榉 (Zelkova serrata)、牵牛花(Pharbitis nil)等;   乙烯(C2H4)污染指示植物──芝麻、香石竹(Dianthus fragrans)、番茄(Lуcopersicum esculentum)等;   PAN污染指示植物──早熟禾(Poa annua)、矮牵牛、菜豆(Phaseolus vulgaris)等。   此外,地衣对大气污染也很敏感,在SO2年平均浓度为 0.015~0.105ppm时就无法生存。但是它对污染的反应缓慢,适于监测浓度低、时间长的污染。   利用生物特别是利用植物指示大气污染的优点是:指示植物种类多,取材容易,监测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并能美化环境;它可以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长期地观察污染的积累性影响。缺点是: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植物本身生长发育的状况都会影响植物对污染的敏感性,使结果出现误差;在污染严重时,植物本身还会受害致死,失去继续监测的能力等。   利用指示植物监测大气污染的方法见大气污染的生物监测。   大气污染指示动物  动物对大气污染的敏感性一般比植物低,而且动物活动性大,在环境质量恶化时会迁移回避,因此,通常不大用来指示或监测大气污染。但是有些小动物对一氧化碳(CO)的反应比人和植物灵敏得多。例如金丝雀、鼷鼠、麻雀、鸽子和狗等可用来作为CO的指示动物。狗的嗅觉特别灵敏,经过训练可以用来监测煤气管道漏气和CO污染源。   近年来,一些动物生态学家提出以小动物分布的多样性指数来指示大气污染。他们用灯光诱捕昆虫,统计一定时期内捕集到的昆虫种类和个体的数目,求出多样性指数,用以表示大气污染程度

  • 1300种微生物 藏在雾霾里

    近日,清华大学研究组采用最新方法,对北京雾霾天的大气微生物组分进行DNA测序,鉴定出1300多种微生物。其中绝大部分为非致病性的,但也含有极少量可能致病或致敏的微生物。不过,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尚难确定。雾霾“载”着1300多种微生物昨天下午,清华大学生物技术馆的一间办公室内,研究组负责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朱听,看了眼窗外灰蒙蒙的天,对记者说道:“我们对北京的雾霾里有哪些微生物有了初步的认识。”跟许多北京市民一样,朱听也十分关心有关雾霾的消息。正是出于这种关注和好奇,促使他在做大气可悬浮颗粒物微生物组分研究时,首先选择了在雾霾天里做取样分析。那是在2013年1月,“取样时的空气质量跟这几天差不多。”朱听介绍,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PM2.5(粒径2.5微米)和PM10(粒径10微米)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成为诸多微生物、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侵入人类呼吸道的载体。由于传统研究手段的限制,人们对这些可吸入颗粒物中的微生物组分一直不是很清楚。“以前只能鉴定到‘属’这一级。”朱听说,有害和无害的细菌、病毒,可能都归于同一“属”。本次研究中,朱听团队采用了最新的宏基因组学方法,首次将鉴定精度进一步提高到“种”一级。“这样就能搞清楚,具体哪种微生物是可能致病的,哪种是非致病的。”朱听团队在北京雾霾天的大气样本中,鉴定出1300多种微生物。大多数无害 极少可能致病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真核生物占一成多,另外还有少量的古细菌和病毒。经过比对后发现,这些微生物很多也存在于土壤或水源中。研究人员确认,这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只有极少量微生物可能致病。如一种名为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其DNA序列相对丰度为0.02%到0.08%,它对健康人群的危害很小,但可能让易感人群感染肺炎。还有一种相对丰度为1%到8%的烟曲霉(真核生物的一种),它可能让人出现呼吸道过敏。但这些可能致病和致敏的微生物,在如此低的相对丰度(该物种的DNA占所有生物成分DNA的比例)下,是否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包括微生物是活体还是已经死亡,用目前的研究方法还无法确定。公开研究数据 助力研究治理雾霾2014年1月,朱听研究组在国际权威环境学杂志《环境科学与技术》上,发表了题为《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的论文,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也报道评价了该论文。朱听认为,这项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建立了一套新的检测方法,并鉴定出北京雾霾中具体有哪些微生物。但由于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在“种”的精度上对大气微生物进行分析,目前还没有更多的研究结果做横向比较。如在北京晴好天气下,或在世界其他城市取样分析,这些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目前尚难确定。“我们已经把研究方法发表,把数据公开在网上,供科学界用来做进一步的研究。”朱听说,未来更多领域的科学家参与,有望为公共医学、城市规划和雾霾治理等研究,提供有用的数据。此外,本次针对户外大气样本的分析方法,也可能推广到医院、学校等室内空间。文/记者 王贺健多知道点儿 有害物附着雾霾上PM2.5 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其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PM2.5粒径小,表面积大,很容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当附着了有害物之后,又很容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 【转帖】微生物脱硫技术

    煤炭是世界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和煤消耗国,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的3/4,高硫煤储量约占总储量的1/3,并且高硫煤开采比例也逐年上升,而黄铁矿硫约占总硫的60%。煤中通常含有0.25%~7%的硫,如我国西南地区煤平均含硫量为3.23%,西北地区为3.05%,中南地区为2.02%,华北地区为1.65%。煤炭中的硫分为可燃硫和不燃硫。不燃硫主要是硫酸盐,可燃硫包括无机硫和有机硫。可燃硫经燃烧生成SO2随烟气排入大气,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数百亿元。据报道,1997年,我国的SO2年排放量已达2 346万吨,居世界第一位,62%的城市大气SO2日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全国酸雨区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华中酸雨区酸雨频率高达90%以上。200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消 耗量将超过12亿吨。SO2年排放量将会达到3822万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指出:“发展少污染的洁净煤技术是中国政府履行国际公约、承担相应国际义务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系统向环境无害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转变的战略组成部分。”可见洁净煤是中国能源的未来。   近年来研究人员把煤的物理选煤技术之一的浮选法和微生物处理相结合,即把煤粉碎成微粒与水混合,并将微生物加入溶液中,让微生物附着在黄铁矿表面,使其表面变成亲水性,能溶于水。在浮选中其难以附着在气泡上,下沉至底部,从而把煤和黄铁矿分开。由于它仅处理黄铁矿的表面,因此脱硫时间只需数分钟即可,从而大幅度缩短了处理时间,可脱除无机硫约70%。另外,该法在把煤中的黄铁矿脱硫时,灰分也可同时沉底,所以也具有脱去灰分的优点。目前,浮选法微生物脱硫已成为国际上洁净煤技术开发的热点。

  • 一、微生物知识、消毒与灭菌知识填空试题

    微生物知识、消毒与灭菌知识填空试题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 的总称。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 、 。 3.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 、 、 、 。 4.微生物的营养包括: 、 、 、 、 。 5.对______ 和______ 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6.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 ,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______ ,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7.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因素有关。 8.高压蒸汽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______ ,反之亦然。此法适用于 ______ 和______ 的物品。 有兴趣的跟帖做一下,标准答案以后帖出。建议版主:如答案全对者能否适当给加分!

  • 大气污染==(空气)空气质量和人的生存

    空气是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它维护着人类及生物的生存。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重要作用的是距地面12公里以内的空气层,也就是对流层。清洁的空气是由氮78.06%、氧20.95%、二氧化碳0.93%等气体组成的,这三种气体约占空气总量99.94%,其它气体总和不到千分之一。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5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5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需要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大气有一定的自我净化能力,因自然过程等进入大气的污染物,由大气自我净化过程从大气移除,从而维持洁净大气。  但是,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的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改变了空气的正常组成,使空气质量变坏。当我们生活在受到污染的空气之中健康就会受到影响。

  • 一份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培训试题【带答案】

    部门培训试题 培训内容:微生物知识及消毒与灭菌知识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是一些肉眼看不见的 的总称。2.微生物按其结构、化学组成及生活习性等差异可分成三大类: 、 、 。3.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 、 、 、 。4.微生物的营养包括: 、 、 、 、 。5.对______ 和______ 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对于针剂生产洁净室非常重要。6.辐射灭菌法:辐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______ ,如紫外线、红外线、微波;一种是______ ,如可引起被照射物电离的X射线、γ射线。7.过滤除菌的效果与滤膜的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等因素有关。8.高压蒸汽灭菌法:超过一个大气压时,水的沸点高于______ ,反之亦然。此法适用于______ 和______ 的物品。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fo

  • 大气科学相关资料

    大气科学定义: 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大气科学的分支学科主要有大气探测、气候学、天气学、动力气象学、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人工影响天气、应用气象学等。大气科学简介:  大气科学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包括人类活动对它的影响),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大气科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大气圈,特别是地球表面的低层大气,以及和它相关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   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变化过程,既可带来雨泽和温暖,造福人类;也可造成酷暑严寒,以至旱涝风雹等灾害,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和安全。人类在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影响着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如何认识大气中的各种现象,如何及时而又正确地预报未来的天气、气候,并对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进行人工调节和防御,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不断探索的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大气科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日益显著,其研究领域已经越出通常所称的气象学的范围。

  • 土壤微生物繁殖会释放温室气体 或加速全球变暖

    据报道,刊登在《自然》杂志的一项研究成果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会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释放出更多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这意味着大自然在减缓全球变暖上并未有如以往所想的那样高效率。  研究人员包括都柏林圣三一学院的吉斯·吉勒里让、北亚利桑那大学的布鲁斯·亨格特和弗洛里达大学的克雷格·奥森伯格教授,他们搜集了迄今为止主要涉及北美、欧洲、亚洲范围的森林、草原、湿地和稻田等农耕用地的49个不同实验项目的数据。这些实验有共同的主题,即测试大气层中的额外二氧化碳对土壤如何吸收和释放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影响。  该研究小组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额外的二氧化碳在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促进了土壤里氧化亚氮的释放,在稻田和湿地中导致土壤释放更多的甲烷。而这个“罪魁祸首”是土壤中特化的微生物,它吸入化学物硝酸盐和二氧化碳,产出温室气体甲烷和氧化亚氮。前者比二氧化碳强效25倍,后者高至300倍。  植物生长是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布鲁斯·亨格特说道:“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微生物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就越多。”额外的二氧化碳为微生物提供了燃料,催生了其排至大气的副产品氧化亚氮和甲烷,最终抵消了更多的植物生长的冷却效应。

  • 【分享】大气和废气监测.知识普及

    [size=4]一、大气、空气和大气污染大气系指包围在地球周围的气体,其厚度达1000—1400km,其中,对人类及生物生存起着重要作用的是近地面约10km 内的气体层(对流层),常称这层气体为空气层。可见,空气的范围比大气范围小的多,但空气层的质量却占大气总质量的95%左右。在环境污染领域中,“空气”和“大气”常作为同义词使用。本章也不再予以细分。大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清洁干燥的空气主要组分是:氮78.06%、氧20.95%、氩0.93%。这三种气体的总和约占总体积的99.94%,其余尚有十多种气体总和不足0.1%。干燥的空气不包括水蒸气,而实际空气中水蒸气是重要组成部分,其浓度随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不同而异,干燥地区可低至0.02%,而暖湿地区可高达0.46%。清洁的空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之一。在通常情况下,每人每日平均吸入10—12m3 的空气,在60—90m2 的肺泡面积上进行气体交换,吸收生命所必须的氧气,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这种情况即被称为大气污染或空气污染。[/size]

  • 【转帖】向大气开炮给地球撑伞

    向大气开炮给地球撑伞  科学家开“偏方”治全球变暖  向大海施铁肥、给地球撑阳伞、在平地造“火山”……这并非新版网络笑话,而是科学家为缓解全球变暖钻研出的“偏方”,其中一些正被付诸实践。 至于这些“偏方”能不能“治大病”,科学界还争论不休。  是伟大还是白痴?  据美联社16日报道,美国太空总署(NASA)近日完成一份报告,总结科学家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出的设想。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负责人西蒙沃登说,其中一些提议在“伟大”和“白痴”间摇摆。  把铁屑倒入大海喂浮游生物的“健力多方案”可算其一。健力多是美国市场上出售的一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营养补充剂,科学家希望通过向海中施加铁元素,促进可吸收二氧化碳的浮游生物生长。  美国一家私人公司正打算将此设想付诸实践。加利福尼亚州福斯特城的普兰托斯公司的船上周已启航,准备向太平洋倒入50吨铁粉。公司首席执行官拉斯乔治说,他们将在较大区域用软管向海中注入红色铁水,届时“海面将短暂出现细长的红条”。  针对有人提出的这将影响海洋生物的意见,乔治表示,在海洋中倾入铁的数量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足以对生物链构成威胁。  人造“火山”给大气加料  人造“火山”则是199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岑等科学家力挺的方案。他们建议,用喷气式发动机、大炮或气球等各种手段将硫酸盐加入大气,为全球降温。  报告说,1991年6月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后,弥漫在大气同温层中的硫酸薄雾使全球气温下降。因为2500万吨含大量硫化物的火山灰喷入大气层后,与水蒸气反应形成硫酸微滴,这些微滴对太阳光线的反射作用使地球表面受到的阳光照射量减少2%。  美国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近6个月来一直在用计算机测算人造“火山”的效果。中心研究人员汤姆威格利说,这种做法能降温,而造成的硫污染并不大。  不过他的同事卡斯帕安曼另有看法。“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实在荒唐,与其每月向空中射入那么多硫化物,还不如设法解决本质问题。”他说。  16万亿“飞碟”连成巨伞  “太阳影”计划被美联社评为最离谱的降温设想。亚利桑那大学天文学家罗杰安杰尔建议,发射16万亿个太空“飞碟”到地球和太阳间,它们连接成片,像遮阳伞一样,为地球抵挡阳光。  安杰尔说,每个“飞碟”宽约0.9米。一枚火箭可携带80万个这样的“飞碟”到太空,16万亿个“飞碟”连在一起,就形成“地球阳伞”。  安杰尔说,以目前的技术水平看,“飞碟”、发射火箭和遮阳材料的制造都可行。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说,他们即将对这一计划展开评估。  NASA已花费7.5万美元探讨此方案。不过据估算,要完成它至少需要4万亿美元,耗费30年或更长时间。  英国维京大西洋航空公司总裁理查德布兰森今年2月宣布“悬赏”2500万美元奖励第一位找出切实可行方法减少温室气体的科学家。这无疑有助于进一步激发科学家们的奇思妙想。  不过,一些科学家认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才是唯一能真正解决全球变暖的方法,并担心大挖“偏方”可能会夺走人们对“正道”的关注。吴铮(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 【转帖】大气颗粒物

    [b]摘要[/b]颗粒物又称尘。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由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组成,对生物和大气危害严重。对于二次颗粒物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是环境科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

  • 【分享】揭开地球早期大气氧气起源之谜

    揭开地球早期大气氧气起源之谜论文作者:Kurt Konhauser 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引起大气中氧含量增加的“大氧化事件”是地球大气层发生的最重大的一次改变,它使我们现在能够呼吸到赋予生命的氧气。现在加拿大科学家揭开了早期大气里的氧气为什么会突然增多之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 )杂志上。 如果没有氧气,地球上就不会有我们现在已知的生命存在。它所提供的超级动力空气,促使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迅速增加,使大到恐龙和小到最小的虾等体积各异的动物出现。空气中大约21%都是氧气。氧气是活有机体通过有氧呼吸,把食物转变成能量的最佳方式。然而,大气并非一直都含有丰富的氧气,而且好多代科学家一直都无法解释氧气产生的原因。 最近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的库尔特康豪瑟尔领导的一个科研组通过研究,指出在27亿年前地球上出现单细胞生物的时候,早期大气里的氧气为什么会突然增多。他们认为那时“大氧化事件”已经开始,破坏氧气的微生物统统死光,这为产生氧气的微生物生存提供更大优势。被称作镍的一种微量金属数量下降,导致“大氧化事件”发生,这促使地球上的氧气迅速增多,生命慢慢形成。 镍在大气氧气积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个新发现。如果康豪瑟尔教授和他的同事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这项发现不仅能解释生命出现爆发式进化的原因,而且还能解释为什么地球是圆的,因为氧气的腐蚀作用对侵蚀岩石,形成河流和雕刻海岸线至关重要。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多米尼克帕皮诺说:“‘大氧化事件’彻底改变了地表环境,最终使高级生命诞生。这是地球生命进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正在了解这种事情是如何发生的。” 氧是一种活性很强的分子,如果不是一直有氧生成,它很快就会从地球上消失。现在主要依靠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氧气才能在大气中不断积聚。光合作用把阳光转变成化学能和氧气。据悉,在25亿年前出现“大氧化事件”时,第一种光合微生物“蓝绿”藻或者称蓝细菌(Cyanobacteria) 大约已经进化了3亿年。但是它们生成的氧气很快就被数量更多的产甲烷细菌生成的甲烷破坏掉了。产甲烷细菌不需要氧气,它们可通过无氧呼吸继续生存下去。 产生甲烷细菌现在仍生活在多水、缺氧的沼泽和湿地等环境中,镍是确保它们继续生存下去的重要元素。如果缺少镍,对这些产甲烷细菌至关重要的酶就会遭到致命破坏。这些科学家发现,通过分析水成岩,可以检测到38亿年前早期地球上的海洋里的镍含量。他们发现,27亿年前到25亿年前,即“大氧化事件”开始的时候,镍的数量出现急剧下降。帕皮诺说:“两个时间段非常吻合。镍的下降为‘大氧化事件’打好了坚实基础。通过我们对产甲烷生物的了解可知,镍含量下降有效降低了甲烷生成。以前没有人考虑过地球上的氧气增多与镍之间的联系。但是我们的研究说明,这个联系可能对地球环境和生命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豪瑟尔表示,这项研究支持了以下观点:产甲烷细菌在数亿年间,一直阻止氧气在早期地球大气里积聚。科学家认为,这个时期地壳降温导致镍水平下降,地壳降温意味着有更少镍通过火山爆发的形式进入海洋。康豪瑟尔说:“我们对层状铁矿地层里的岩石所含的镍进行研究,发现在大约25亿年前,这种物质的量仅为以前的一半。不过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镍水平降低会让产甲烷细菌出现什么反应。我们认为这些微生物都死光了。”虽然“大氧化事件”没像现在这样,使氧气水平突然上升,但是它确实使地球大气里的氧气显著增加,而且这种趋势一直在持续,从没被逆转过。

  • 【分享】大气污染导致支气管炎

    大气污染导致支气管炎 大气中有害物质侵人呼吸道,也可以引起支气管发炎。地球表层的大气、水、土、岩石、生物等一切自然因素的总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大气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大气的正常成分是保持人体正常机能和保证健康的必要条件。干燥的空气通常约含氮78%、氧21%、二氧化碳0.04%及其他气体。 在正常情况下,空气是清洁的。由于大气的流动和生物的气体代谢,空气的化学组成保持稳定。但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排放的各种气体、烟雾和灰尘,可使大气遭到污染。可以说,在环境污染中,大气污染当推为首害。 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约有100多种。其中主要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烃类、氨等。一般情况下,粉尘与二氧化硫约占40%,一氧化碳占30%,其他类占30%。 由于呼吸道粘膜与空气接触机会最多,大气污染对机体的危害也以呼吸道最为显著。有人把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一系列呼吸道疾病称为“环境性肺病”。 大气污染物中,以二氧化硫的危害较为突出。当二氧化硫的浓度不太大时,可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粘膜;当浓度大时,则对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有资料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过每立方米1000微克时,气管炎、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显著增多。硫酸烟雾对呼吸道的慢性刺激也可引起气管支气管炎。长期低浓度吸入氯化氢、氯气、二氧化氮及粉尘(开采矿石、制作陶瓷、制作耐火材料等),均可造成支气管粘膜糜烂、纤毛脱落、晚体分泌增多,甚至发生支气管痉挛,形成支气管炎。所以,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及居住在工厂林立、大气环境治理差的城市居民,气管炎患病率远比其他地区为高。 所以说,空气污染是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原因。

  • 大气/室内空气检测主体研讨会,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时间:2014年03月26日 至 2014年03月26日简介:  截止至2月26日,北京地区持续七天笼罩在雾霾中,也让人们对雾霾更加关注,商场中知名品牌空气净化器脱销,更多的人呼吁中小学停课,河北天津对上千家企业进行紧急检查。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对PM2.5成分的实时监测发现,成分最高的是有机物、硫酸盐和硝酸盐三大类污染物。从来源看,硫酸盐主要来自燃煤,硝酸盐则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的燃烧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有机物来自煤炭、石油类燃烧的不完全燃烧产物。  清华大学还检测出雾霾含有1300多种微生物,尽管这1300多种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不致病的,只有极少量微生物可能致病。如一种名为肺炎链球菌的细菌,其DNA序列相对丰度为0.02%到0.08%,它对健康人群的危害很小,但可能让易感人群感染肺炎。还有一种相对丰度为1%到8%的烟曲霉(真核生物的一种),它可能让人出现呼吸道过敏。  为了让大家从更专业的角度了解我们时刻不离的空气情况,仪器信息网将于3月26日举办“大气/室内空气检测网络专题研讨会”,邀请业内专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大气/室内空气检测的解决方案。欢迎大家积极参与 大气/室内空气检测主体研讨会

  • 中国大气汞排量近全球1/3 ,你怎样看?

    以下是网易新闻的消息:在今天举行的“《水俣公约》与汞污染防治”媒体沙龙上,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程玉兰研究员说,我国是大气汞排放和汞消费大国,燃煤、冶炼和水泥等行业是我国大气汞的最大排放源。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报告,初步估算我国每年人为源的大气汞排放量约500—700吨。2007年我国主要行业大气汞排放比例是燃煤锅炉33%、燃煤电厂19%、有色金属(锌铜铅金)冶炼18%、水泥生产14%、钢铁生产3%、交通用油3%、市政垃圾3%、民用2%、生物质燃烧2%,其他3%。你怎样看这件事?

  • 【资料】二至四成致癌大气污染物来自植物

    二至四成致癌大气污染物来自植物 据日本《日刊工业新闻》报道,东京药科大学的一项研究证实,在大气中,大约20%至40%的致癌性物质,是来自于植物燃烧时所产生的生物碳。  在东京郊区丘陵地区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抽取了约6万立方米到15万立方米的大气。在抽取的大气中,他们采集到了直径为10微米以下和直径1微米以下的微小颗粒物质,对PAH含有的碳素成分进行了分析。碳分析是以半减期为5730年的放射性碳同位体碳14为指标的,一般的化石燃料中不含碳14,但在植物碳素中却含有碳14成分。研究人员经分析后发现,在直径10微米以下的颗粒以及极易被人体吸入的直径1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中,有21%至46%的碳成分是来自现代的植物。在此之前,人类还无法区别大气中的致癌物质PAH中的碳究竟是来自石油等化石燃料还是来自现代植物。

  • 看,风云气象卫星正俯瞰全球大气氨气污染

    [size=17px]“燃烧、畜禽养殖等人类的生产生活会造成氨气的排放。别看氨气在大气中含量很少,却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在地球生物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表明,由氨气生成的PM[/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2.5[/size][/sub][/font][size=17px]对全球公共健康损失估值在每年百亿美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碳中和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周敏强说。[/size][size=17px]周敏强和中国气象局张兴赢研究员的团队一起紧密合作,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氨气浓度的反演算法,成功应用于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D)的观测光谱,获得了风云气象卫星首幅大气中氨气浓度的全球分布图,并与搭载在欧洲METOP—A 卫星上红外大气探测干涉仪(IASI)的氨气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论证了风云卫星氨气观测资料的可靠性。这项研究对于未来利用国产卫星发展实现对全球微量大气化学成分的高精度定量遥感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这个成果近期发表于中国科学院主办的SCI Q1学术期刊《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上。[/size][align=center][img=1.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1b7c8c4d-3065-4a63-bdd3-72b9262d45d0.jpg[/img][/align][size=17px]周敏强告诉记者,氨气(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微量气体,它可与酸性气体快速反应,生成硫酸铵和硝酸铵等二次气溶胶,是雾[/size][size=17px]霾[/size][size=17px]期间大气细颗粒物PM[/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2.5[/size][/sub][/font][size=17px]的主要污染成分。同时,铵盐气溶胶还会通过散射影响太阳辐射,从而破坏地球辐射收支平衡,引起地球气候变化,因此亟须实现对其的全球[/size][size=17px]监测。“然而以往的地基观测难以满足,尤其是极地、沙漠、海洋、森林等地的数据长期属于空白状态。”[/size][size=17px]“利用氨气红外波段的特征吸收光谱,可以通过遥感的手段进行氨气浓度全球探测。”周敏强说,随着红外高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欧美相继发射了多颗搭载有高光谱红外观测仪器(如IASI,[/size][size=17px]CrIS[/size][size=17px])的卫星。我国的风云三号系列气象卫星(FY3)从其第四颗卫星开始(D、E、F)也搭载了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HIRAS),为国产卫星实现氨气全球探测提供了可能。[/size][align=center][img=,400,53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df82291e-b88e-4940-a21f-22f47c0be0c4.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7px][color=#7f7f7f]《大气科学进展》Adv.Atmos.Sci.2024年第3期封面[/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d2250a33-6a5c-4aec-9359-19ce4aa4e20e.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7px][color=#7f7f7f]风云3D[/color][/size][/align][align=center][img=,400,27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cae5748f-254f-4ee5-a1c8-15de6a6d1146.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7px][color=#7f7f7f]HIRAS[/color][/size][/align][size=17px]周敏强介绍说:“我们基于最优估计理论研发了一套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柱浓度的全物理反演算法。这套理论结合HIRAS载荷的仪器响应函数和观测光谱,通过分析氨气的红外吸收特性,选择960—970cm[/size][font=等线][sup][size=13px]-1[/size][/sup][/font][size=17px]作为反演窗口。采用哥白尼大气化学模式结果作为初始值,在反演氨气时进行臭氧、二氧化碳、水汽、地表温度等干扰参数的同步反演。”[/size][size=17px]“基于开发的反演算法获得了风云3D卫星HIRAS仪器的首幅大气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柱全球分布图。”张兴赢告诉记者,结果表明,HIRAS探测仪可以很好地捕捉全球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高值区,例如印度、西非、中国东部等存在大量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排放的地区。HIRAS与欧洲卫星上搭载的IASI的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反演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R:0.28—0.73),两者相差在其反演误差范围内。该研究证明了我国自主研制的风云气[/size][size=17px]象卫星已经具备了定量探测全球氨气浓度的能力。[/size][align=center][img=,500,25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312/uepic/b8c369d8-bbd4-4f1e-864f-7b25f5355c83.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7px][color=#7f7f7f]2020年1月FY—3D/HIRAS卫星观测的全球白天NH3柱总量浓度分布图[/color][/size][/align][size=17px]张兴赢指出,当前HIRAS/FY3D在海洋上和高纬度地区还存在反演精度低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在海洋上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的浓度低,传感器捕捉到的NH[/size][font=等线][sub][size=13px]3[/size][/sub][/font][size=17px]信号弱;在高纬度地区地表温度低,热对比度小,导致光谱噪声大。未来研究者将进一步改进反演算法,引入神经网络算法弥补现有最优估计算法的不足,提升反演精度并提高海洋和高纬度地区的有效观测数据。升级后的算法还将拓展应用于FY—3E、3F等卫星。[/size][来源:中国环境][align=right][/align]

  • 【分享】大气气溶胶与畜禽和人体健康

    气溶胶(aerosol)是指固体或\和液体微粒稳定地悬浮于气体介质中形成的分散体系。其中的气体介质称为连续相,通常为空气;微粒(Particle)称为分散相,其成分复杂,大小不一,其粒径一般为0001-100 μm,是气溶胶研究的对象。微粒为液体的称为液体气溶胶,即气象学上的雾;微粒为固体的称为固体气溶胶,常简称为气溶胶。团体微粒按大小分有三个界点,分别是1μm、2.5μm和10μm。粒径小于lμm的称为烟;粒径大于lμm的称为尘;粒径小于2.5 μm的称为细颗粒;粒径大于25 μm的称为粗颗粒;粒径小于10 μm的由于能被人和动物呼吸系统吸入称为可吸入颗粒,又由于其重量轻,在空气中的飘浮时间长而称为飘尘;粒径大于10μm的因其重力作用可迅速下沉而称为降尘。大气气溶胶粒子的组成既有生物物质,也有有机(POM)和无机的化学物质。微粒中含有微生物或生物大分子等生物物质的称为生物气溶胶(bioaeroso),其中含有微生物的称为微生物气溶胶(ndcrobial aerosol)。在动物集中的地方,由于动物打喷嚏、赅嗽、鸣叫等产生的以唾液、粘液等为主要成分的气溶胶特称为飞沫,飞沫中的水分蒸发后剩余的粘液蛋白、微生物等,称为飞沫核。飞沫有90%以上的直径小于5 μm,飞沫核的直径一般为1~20m,均能长期飘浮在空气中,是引起动物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一般情况下,动物舍内的气溶胶颗粒含有微生物及饲料碎屑、毛屑等生物物质相对较多。1  气溶胶的来源  自然源气溶胶主要是海洋、土壤和生物圈以及火山等,人为源气溶胶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农业生产活动等。自然源气溶胶粒子以矿物成分为主,直接影响大气环境和气候;人工源气溶胶粒子多为污染所致,因含有毒、有害成分较多而对动物健康影响较大,其中影响最大、与动物关系最密切的是生物气溶胶中的微生物气溶胶。生物气溶胶中的生物粒子种类非常多,包括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物的产生较多。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其它生物和生物性物质等如兽药、蕨类孢子、藻、花粉、昆虫及其碎片和分泌物。动植物源性蛋白、酶、各种菌类毒素等。  微生物气溶胶可来源于动物、植物、人体、生产活动及土壤和江、河、湖、海等水体组成的自然界,其集中产生的场所主要有:1.1  动物养殖场现代化动物养殖场动物高度密集,舍内空气流动性较差,特别是由于饲喂、清扫和动物活动等产生大量的有机粒子,舍内空气湿度大,缺乏直射阳光,有利于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是微生物气溶胶种类多、含量高、难控制的重点场所。有报道,某一地面平养鸡舍,日消毒3次,其舍内空气微生物分析结果为,需氧菌含量3.12×104-9.01×105CFU/m3,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波动于20×103-3.3×104cfu/m3。某犊牛舍舍内及环境空气细菌含量,需氧菌总数分别为8 536~46 691CFU/m3和2 649-24775CFU/m3,厌氧菌分别为3017~24775CFU/m3和661—4 122CFU/m3,距离犊牛舍100 m下风处,需氧菌高达650~839CFU/m3,厌氧菌160~1034CFU/m3各项均超过正常值10-15倍。某场乳牛舍舍内空气中厌氧菌总数达到2 098~4 295个/m3,需氧菌总数为2 050~18 094个/m3;在舍邻近(4m处)的环境空气中厌氧菌总数为239~2 282个/m3,结果证明舍内环境的细菌能向舍外环境传播。1.2  医院  医院是人员特别是病人高度集中的地方,微生物的产生较多一个正常人在静止条件下每分钟可排放500~1500个粒子,在活动时每分钟向空气中排放菌粒达到数千至数万,每次咳嗽或打喷嚏可排放104-106个带菌粒子。王亚平(1987)报道,某医院烧伤病房空气中细菌浓度高达2 032CFU/m3,金黄色葡萄球菌最高浓度为155CFU/m3。另有报道,某医院挂号厅空气细菌浓度为3 508CFU/m3。 1.3  垃圾粪便处理场  生活垃圾和动物粪便都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及其卵甚至病毒,垃圾处理过程能杀死其中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卵,但在暴露、翻动、分散和集中等过程中都可能产生微生物气溶胶。柴同杰(2000)报道,某生物垃圾加工厂供料厅空气微生物需氧菌总数浮动于4.62 ×103-9.55×105CFU/m3,厌氧菌为3.07×103~2.14×104CFU/m3。1.4  污水处理厂  城市生活污水,动物养殖场、屠宰、制革及洗毛厂等排出的污水都溶有大量微生物,水中的微生物可随水花溅起和泡沫形成等过程形成气溶胶。余贵英等(1999)报道,1994年某污水处理厂厂前区空气细菌总数与场外对照区比差异极显著,并于厂区空气中检出了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认为厂区空气已受到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的污染。1.5  屠宰场等  曾有报道,美国某屠宰场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布氏杆菌,造成387例布氏菌病。美国一些毛纺厂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炭疽芽胞,曼彻斯特工厂工人每人每到、时吸入600-2 150个炭疽芽胞粒子。  气溶胶中的无机物质主要有两个研究重点,一是沙尘,二是硫酸和硫酸盐、硝酸和硝酸盐。沙尘粒子从裸露的地面表层产生,是对流层气溶胶的主要成分。据估计,全球每年进入大气的沙尘气溶胶达10-12亿吨,占对流层气溶胶总量的一半。我国沙尘气溶胶主要来源于新疆、甘肃、内蒙的沙漠以及黄土高原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气溶胶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由空气中的SO2和NO2,主要通过非均相化学反应转化而来。近来对气溶胶中无机元素组成的研究也呈上升趋势,其中元素的来源及其意义和影响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有研究表明,铅(Pb)、溴(Br)、砷(As)等污染元素荒漠(干净)地区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另外,气溶胶中的无机物还包括石棉、金属颗粒及其化合物等许多随不同工矿企业而产生的不同颗粒。  气溶胶中有机物有数百种之多,据报道,北京大气中体积分数10-12量级以上的有机物至少有200种,苯类物质2除种,氯氟烃(CFC)20余种,含氧(O)、硫(S)和氮(N)等杂原子的有机醛、酮和胺类物质约20余种,其余100多种均为烷烃、烯烃和环烷烃等非甲烷烃。另有报道,大气气溶胶中含有多环芳烃、芳香酮、芳香醌、芳香多羟基酸等多种物质,以颗粒形式直接排放的一次有机气溶胶,也有由大气中的可挥发性有机物通过物恐化学吸附或化学优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气溶胶。一次有机气溶胶可来源于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煤等的燃烧和某些工业活动如石油精炼、焦炭和沥青生产、轮胎橡胶的磨损等过程。

  • 城市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微型化设计

    城市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微型化设计

    城市大气环境监测设备微型化设计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是为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设计的监测终端,带有1路ModBus-RTU主站接口,能够接入气象多要素百叶盒、负氧离子检测仪、翻斗式雨量计、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等485型传感器,可监测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PM2.5、PM10、大气压力、雨量、负氧离子浓度等多种因素,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监测要素可自由搭配太阳能供电系统和高强度立杆,抗大风、防雨雪,可以24小时全天候自动监测环境各气象要素变化。现代的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是气象监测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重要基础。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发展,大气环境监测设备许多技术都应用到气象观测自动化中,例如现代化农业发展,森林防火,高速公路环境监测,学校环境监测等,大大提高了气象监测的探测精度和可维护性。[img=大气环境监测设备,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110904433970_7546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大气环境监测设备技术方案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功能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传感器和环境监测平台,多功能控制质量传感器对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监测,并上传至环境监测云平台,云平台对上传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记录。从建筑节能和室内环境营造的角度来看,室内环境监测系统能够及时采集室内环境参数,作为调节环境的重要依据。总体而言,室内环境监测系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还可以加强室内空气品质监测,减少因室内空气污染而导致的健康问题。[img=大气环境监测设备,400,4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4/202204110905060919_8350_4136176_3.jpg!w690x690.jpg[/img]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特点1.电源系统:风光互补供电系统、交流220V、直流5V、12V、太阳能等,也可根据用户需要选配。2.可靠运行于各种恶劣的野外环境,低功耗、高稳定性、高精度、可无人值守。3.完善的防雷击、抗干扰等保护措施。4.硬件和软件均采用模块组合式开放性设计,可灵活组合使用。5.气象传感器可根据需要选配。6.通讯方式可根据需要选配。

  • 大气科学之气候系统==气候系统概述

    气候系统概述  气候系统由大气、海洋、陆地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五个部分组成。太阳辐射是这个系统的主要能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气候系统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复杂过程,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通过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紧密地联结成一个开放系统。  大气是气候系统中最容易变化的部分,例如,当外界热量输入(主要是太阳辐射)发生变化后,通过各种热量输送和交换过程能在一个月的时间内,调整对流层温度的分布。海洋占地球表面面积的71%左右,它能吸收到达地表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海水又具有很大的热容量,所以它是气候系统中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洋流在热量输送和全球热量平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海洋表层在数月到数年内与大气或海冰相互发生作用,调节其温度。海洋的深层热量调节时间则需要几百年。  陆地表面具有不同的海拔高度、地形、岩石、沉积物和土壤,以及河、湖、地下水等。河、湖、地下水是水分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也是气候系统中容易变化的部分。陆块位置、高度和地形发生变化的时间尺度,在气候系统的所有组成部分中是最长的。  冰雪覆盖层包括大陆冰原、高山冰川、海冰和地面雪被等。雪被和海冰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冰川和冰原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冰川和冰原的体积变化与海平面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冰雪具有很大的反射率,在气候系统中,它是一个致冷因素。  生物圈指的是陆地上和海洋中的植物以及生存在大气、海洋和陆地的动物。生物对于大气和海洋的CO2平衡、气溶胶的产生,以及其他气体成分和盐类有关的化学平衡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植物可以随着温度、辐射和降水的变化而发生自然变化,其变化的时间尺度为一个季节到数千年不等;而且植物反过来又会改变地面反射率和粗糙度,影响水分的蒸发、蒸腾,以及地下水循环。由于动物需要得到适当的食物和栖息地,所以动物群体的变化,也反应了气候的改变。

  • 【资料】《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align=left]《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b][font=黑体]【法规标题】[/font] [font=楷体_GB2312 ][size=3][color=blue]环保用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color][/size][/font][font=黑体 ][size=3][color=black]【颁布单位】[/color][/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 ][size=3][color=blue]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color][/size][/font][font=黑体 ][size=3][color=black]【发文字号】[/color][/size][/font] [font=楷体_GB2312 ][size=3][color=blue]国环境保护部第10号 [/color][/size][/font][font=黑体 ][size=3][color=black]【颁布时间】[/color][/size][/font] [size=3][color=blue][font=楷体_GB2312]2010-4-2 [/font][/color][/size][color=#8b0000][size=5][font=楷体_GB2312] [size=3]环保用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为加强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维护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现予公布,自2010年5月1日起施行。  环境保护部部长[/size] [size=3] 质检总局局长   二○一○年四月二日[/size][/font][/size][/color][/b][font=新宋体 ][color=darkgreen][size=5][b][size=3]☆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size]  [size=3]第一条 为加强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维护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  本办法所称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是指从自然界分离纯化或者经人工选育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获得的,主要用于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污染检测、治理和修复的一种或者多种微生物菌种。[/size]  [size=3]第三条 国家对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的环境安全管理,实行检测和环境安全评价制度。  第四条 环保用微生物菌剂进出口经营者,应当是依法成立的从事生产或者使用微生物菌剂的企业事业法人,并具备微生物菌剂安全生产、使用、储藏、运输和应急处置的能力。  进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获得《微生物菌剂样品环境安全证明》,并凭该样品环境安全证明依法办理卫生检疫审批和现场查验。[/size][/b][/size][/color][/font][/align]

  • 新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能区分大气成分

    科技日报 2012年05月03日 星期四 本报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监测大气成分变化的新型系统,可分析和比较阴暗大气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微量气体,其很可能作为未来监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 6年来,该研究小组每两周在美国东北部新泽西州、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海岸线通过飞机收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重要环境气体样本进行测量。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北极和高山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斯科特·雷曼说,这种方法可将由植物呼吸作用等生物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同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分离开来,这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中没有碳14,相比之下,地球上的生物如植物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含有相对丰富的碳14,而目前大气科学家已探明这种差异。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米勒说,研究小组还将测量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其他22种气体的浓度列为研究的一部分。气体的多样影响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臭氧层的恢复,但对其排放量却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使用在大气中每种气体的浓度水平比例和分离出化石燃料衍生的二氧化碳来测算个别气体的排放率。 米勒说,从长远来看,测量大气中碳14的方法为直接测量国家和各州对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可能性。传统方法通常依靠特定国家或地区报告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来估算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排放率,虽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准确,但难以确定规模较小地区的排放增加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检测到了持续排放的三氯甲烷和其他几种在美国禁止的气体。类似的发现强调独立监测的重要性,因为以前这类排放的检测会通过广泛使用的计算方法忽视掉。 米勒说,化石燃料的排放已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19世纪初到现在不断增加,绝大多数的气候科学家相信,这将直接导致气温上升。雷曼说,使用碳14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准确性,并已被NOAA这样的联邦机构作为监测温室气体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雷曼说,只是不幸的是,近年来NOAA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案被美国国会削减,即使他们缺乏意愿控制排放量,公众也应有知情权了解大气层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将头一味地埋入沙子里的鸵鸟政策可不是未来的健全之策。(华凌)

  • 新温室气体监测系统能区分大气成分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监测大气成分变化的新型系统,可分析和比较阴暗大气中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微量气体,其很可能作为未来监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杂志》上。 6年来,该研究小组每两周在美国东北部新泽西州、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海岸线通过飞机收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重要环境气体样本进行测量。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北极和高山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斯科特·雷曼说,这种方法可将由植物呼吸作用等生物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同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分离开来,这是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中没有碳14,相比之下,地球上的生物如植物源排放的二氧化碳含有相对丰富的碳14,而目前大气科学家已探明这种差异。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米勒说,研究小组还将测量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其他22种气体的浓度列为研究的一部分。气体的多样影响气候变化、空气质量和臭氧层的恢复,但对其排放量却知之甚少。研究人员使用在大气中每种气体的浓度水平比例和分离出化石燃料衍生的二氧化碳来测算个别气体的排放率。 米勒说,从长远来看,测量大气中碳14的方法为直接测量国家和各州对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提供了可能性。传统方法通常依靠特定国家或地区报告关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来估算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排放率,虽然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准确,但难以确定规模较小地区的排放增加情况。 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人员检测到了持续排放的三氯甲烷和其他几种在美国禁止的气体。类似的发现强调独立监测的重要性,因为以前这类排放的检测会通过广泛使用的计算方法忽视掉。 米勒说,化石燃料的排放已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从19世纪初到现在不断增加,绝大多数的气候科学家相信,这将直接导致气温上升。雷曼说,使用碳14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测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准确性,并已被NOAA这样的联邦机构作为监测温室气体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雷曼说,只是不幸的是,近年来NOAA的温室气体监测方案被美国国会削减,即使他们缺乏意愿控制排放量,公众也应有知情权了解大气层发生了什么变化,而将头一味地埋入沙子里的鸵鸟政策可不是未来的健全之策。

  • 大气源解析对治霾有何作用?

    中国环境学报的一篇报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在4月1日召开的全国环境监测现场会上,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公布了第一阶段9个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的初步成果,以及导致9城市大气污染和雾霾的元凶分别是什么。这一消息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人们希望更多地了解源解析工作是怎样开展的?如何能锁定大气污染和雾霾的元凶?源解析研究成果对治理雾霾,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将发挥什么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司副巡视员刘舒生。中国环境报:源解析工作是从什么时间开始的?第一批9个城市是如何确定的?刘舒生:中国的源解析研究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侧重于对PM10(可吸入颗粒物)的解析,主要由科研单位以课题形式开展,但研究较为零散且方法多样。2000年以来,因为管理的需要,北京、上海、天津、重庆、长春等几个城市的环保系统主动与高校、科研院所(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科 院等)合作,探索开展了颗粒物组分特征、污染来源等研究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013年3月,根据当时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形势的需要,吴晓青副部长在全 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明确要求:“各省从今年开始,要把源解析作为大气监测的一项重要技术工作开展起来,这对我们有效科学治理PM2.5(细颗粒物)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13年8月,环境保护部出台《环境空气颗粒物解析技术指南》,为开展源解析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2013年9月,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强灰霾、臭氧的形成机理,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为污染治理提供科学支撑。从此,国家层面上真正 启动了业务化源解析工作。2014年1月,环境保护部发文明确要求全国所有的直辖 市、省会城市(拉萨除外)、地级市共35个重点城市都要开展源解析工作。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的重点区域,人口密度较大,经济比较发达,空气污染相对较重,其中大部分城市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起步较早,历史上曾经做过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甚至PM2.5的源解 析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所以这3个区域的9个城市就成为源解析的第一批城市,要求于2014年底前提交初步研究成果。中国环境报:源解析具体是怎么做的?它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将起到什么作用?刘舒生:大气PM2.5追踪溯源非常复杂。典型的一轮源解析工作实施需要1年多的时间。一般来讲,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是系统开展城市能源结构、产业结 构、气象因素和地形地貌等经济社会及自然禀赋等方面的分析,考察源解析研究工作条件,在合理设定源解析研究工作目标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源解析工作实施方案。第二步是开展大气环境颗粒物受体样品采集和分析工作,以搞清楚本地大气 颗粒物的组成成分、变化情况等。布点必须具有时空代表性,比如空间上,北京南部和北部的大气污染状况差别就很大,兼顾不同功能区、城市主导风向等因素,北 京市共布设了9个大气环境采样点和两个交通环境采样点,以便反映全市的情况。时间上也要有代表性,如北京季节差异大,春夏秋冬都要采样,每季度要采样15 天~20天,重污染过程加密采样,观测周期1年。采样采集之后即开展分析,这两项任务工作量极大,比如北京本轮PM2.5源解析工作一年共采集了486组 有效样品,分析共获得6万多个数据。经过分析,得到北京市全年PM2.5的组分分析比例图。第三步是要抓住并建立具有本地特点的颗粒物源类成分谱,目的是搞清楚本地大气污染源排放量、主要成分和特征。一般需包括燃煤尘、工业炉窑尘、机动车尾气尘、土壤风沙尘、城市扬尘甚至餐饮业、船舶运输等颗粒物源类。最后一步是用模型反推出各种源的贡献。总体来说,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主要包括源清单法、源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在实际解析工作中,通常采用几种方法联用。如京津冀地区等,在建立了动态更新污染源清单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源模型和受体模型来解析本地的颗粒物来源。源解析的结果能给出本地的细颗粒物主要源自哪几类污染源(比如源于工业排放、燃煤还是生物质燃烧),说清每类污染源的贡献率或者分担率分别是多少,这样污染治理就可以有的放矢,把治理的主攻方向 瞄准最主要污染源类,一个一个地加以解决。中国环境报:听上去非常复杂,能否用简单的实例形容一下大气污染和雾霾的元凶是如何确定的?还有,如何保证源解析的准确性?刘舒生:源解析工作的确非常复杂。简单地说,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指纹,每种污染源排放的颗粒物也有自己独特的指纹——我们称之为成分谱。源解析就是搞清楚各类污染源排放颗粒物的特征成分谱,看看环境中有没有具有这种特征成分谱的颗粒物。如果有,我们就说这类污染源对PM2.5有贡献。当然,污染源排放 的颗粒物在自然环境中有变化,源解析还要依赖对复杂变化机理的认识,根据对环境中颗粒物成分的客观分析,像刑侦技术人员一样,对条条成分谱线索进行推理、 判断、还原,找到污染来源的“真凶”。或者说,像医务人员一样,根据表现出的症状,利用CT、超声、核磁共振等各种先进手段分析、诊断病因,为对症下药提 供科学依据。例如,2014年10月京津冀地区的一次重污染过程期间,PM2.5样 品中无机元素钾、左旋葡聚糖等标识物质浓度飙升,这些物质正好是生物质燃烧的特征指纹,这表明生物质燃烧是此次重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当时的浓度测算结 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期间的生物质燃烧排放对PM2.5的贡献占到30%以上。在这期间,环境卫星观测也发现,河北省南部、河南及山东省西北部发现大量 秸秆燃烧火点,这也是生物质燃烧引发重污染的直接证据。源解析工作在全国环保系统业务化推进尚属首次,技术基础非常薄弱。为了开好头,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尽可能保证源解析工作的准确性,环境保护部会同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第一,加强顶层设计。按照统筹协调、资源共享等原则,环境保护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联合工作机制,成立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凝聚了一批国内源解析研究领域 的权威专家,共同开展技术攻关、深入指导和成果论证,提高源解析结果的权威性。第二,构建了技术方法体系。针对缺乏统一的源解析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等问 题,组织监测总站等单位编制并印发了《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路线》、《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指南》等技术文件,为源解析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第三,加快培养专业人才。针对环保系统源解析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充分发挥联合工作机制中专家团队的作用。2014年举办3期专题培训班,培训学员 320余人次,为全国持续开展源解析研究提供人才支持。第四,加强技术指导。为持续跟踪督促各地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进展,环境保护部先后组织召开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重点城市大气颗粒物来源研究工作推进会,邀请专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为研究工作的科学权威奠定坚实基础。第五,开展联合论证。环境保护部会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对“三区九市”源解析研究成果开展了由院士担任组长的专家联合论证,课题组根据专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初步研究成果。专家组认为,这9个城市源解析研究的方法基本科学合理,数据详实,结论总体可信,可以为当地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支撑;建议有条件的地方 下一步要加强源排放清单编制等基础性工作,持续性开展精细化源解析工作。中国环境报:源解析工作现在还存在什么问题?与国外相比还有哪些差距?刘舒生:虽然我国业务化源解析工作开端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但毕竟如此大规模开展源解析业务化工作在国内尚属首次,技术储备尚不充分,距离科学精准解析和评估大气治理效果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现在源解析工作面临的问题有:第一,技术储备和硬件开发不足。源解析研究涉及技术方法数量较大(仅新的成分分析方法即达100多项),标准化和方法体系的建成尚需较长时间。二次源的解析和区域传输问题仍是大气颗粒物源解析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设备仪器配备不足,尚 无法从市场直接采购,部分专用设备有待研发。第二,专业人才不足。源解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借助长期观测和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些城市从未接触过相关 研究内容,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工作进度较缓。第三,基础性工作亟待加强。尚未从国家层面构建完整的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和各城市的本地化源排放谱库,影响 源解析成果精确度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多数城市目前的大气污染属于复合性污染,以 PM2.5为代表的大气颗粒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来源多样,开展源解析工作的环境背景更为复杂,研究难度更大。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源解析研究应用时,一 是其工业污染源排放已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达标;

  • 运输对于微生物国际能力验证样品稳定性的影响

    运输对于微生物国际能力验证样品稳定性的影响

    [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就如[/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ISO/IEC 17043:2010条款中所述,能力验证计划(能力验证)提供者所面临的其中一项挑战是证明样品足够稳定以确保产品在整个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过程,包括存储和运输时不会发生任何重大[/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的变化。[/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尽管产品会在能力验证提供者内部进行稳定性测试,但仍不可能完全预测或重现在运输过程中有可能接触到的所有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以及大气压。[/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虽然能力验证计划的组织者可以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以预防这些环境变化,例如冷链运输, 但这些措施往往会增加成本, 并且仍无法完全确保所有样品在运输的过程中都暴露在相同的环境下。[/color][/size][/font][font=微软雅黑, &][size=14px][color=black]LGC已经组织了超过20年的能力验证计划,参加者遍布全球的150多个国家。其中规模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能力验证计划之一是食品微生物计划(QMS),该计划有超过2000名参加者。并且为了提高稳定性,所有QMS样品均由冻干微生物制备而成。因此,本研究着眼于从QMS中获得的大量数据以了解各种运输状况是否以及如何影响参加者的结果。[/color][/size][/font]

  • 有关大气颗粒物和降水的微波消解方法

    大家好,我是新手,在表述上有不清楚或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见谅。最近想做有关大气降水对颗粒物的清除方面,看了很多国内外的文献,发现对大气颗粒物前处理的方法很多,用量也不相同,消解的功率和温度也不相同。翻看文献后,我就更迷惑了,不知道采用哪个标准了。最后确定采用EN14902 《测量悬浮颗粒物质PM 10成分中Pb、Cd、As和Ni的标准方法》,取10mg左右的大气颗粒物样品,加8mlHNO3、2mlH2O2及0.5mlHF可以吗,消解的温度、功率、时间怎么设置呢?同一实验,降水也采用这种方法来消解吗?另外,大家有没有大气颗粒物微波消解的外文文献可以参考。谢谢大家了。

  • 【金秋计划】生物甲酯燃料

    [font='Times New Roman'][font=宋体] 生物甲酯燃料,其成分各种动植物油脂中常见脂肪酸的对应甲酯,由动植物油脂与醇解交反应制得的脂肪酸单烷烃基酯为原料,按特定工艺配方,混合调配多种烷烃产品的生物液体燃料。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高污染燃料目录》,生物油脂不属于高污染燃料。以生物油脂为燃料的锅炉,应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font](GB13271-2014)[font=宋体]中关于燃油锅炉的排放限值要求。[/font][/font]

  • 危险废物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进入大气

    (1)危险废物中含有粉尘等细小颗粒物质随风飞扬进入大气环境;(2) 运输及处理过程中产生有害气体直接进入大气环境;(3)粉尘或堆放填埋的废物发生化学反应、挥发作用释放有害气体进入大气环境。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