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面积雾霾

仪器信息网大面积雾霾专题为您整合大面积雾霾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面积雾霾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面积雾霾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面积雾霾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面积雾霾话题讨论。

大面积雾霾相关的资讯

  • 飞秒激光烧蚀制备大面积均匀纳米结构进展
    最近,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徐至展领导下,中山大学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强场激光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展开合作研究,在飞秒激光烧蚀制备大面积均匀纳米结构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 (2008, 16, 19354-19365))。纳米科技领域国际著名期刊Small (2008, 4, No. 12, 2099)在News from the micro-nano world栏目以“大面积均匀纳米结构”(Large-area Uniform Nanostructures)为题专门报道了这项研究成果,并将它与美国科学家近期实现的“大面积组装单壁碳纳米管三维结构”并列为微纳结构合成制备新方法 另外,自然中国网站于2008年12月10日在Research Highlights栏目中也专栏推荐并重点介绍了该成果。   飞秒激光烧蚀具有低的破坏阈值及小的热扩散区的特点,可实现对材料的“非热”微加工,从而大大减小传统长脉冲激光加工中热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显著提高加工精度,在光电器件微加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传统激光直写方法的效率较低,目前飞秒激光烧蚀制备微纳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尚不具备高的经济性。因此,探索如何直接用飞秒激光烧蚀高效地制备大面积均匀纳米结构是当前飞秒激光微加工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   博士生黄敏及其导师徐至展等采用飞秒激光辐照自诱导亚波长纳米结构的途径,通过调控飞秒激光脉冲的波长、能量、偏振等条件并采用新颖的快速非相干调制技术,成功地在氧化锌、硒化锌等宽带隙材料及石墨表面实现了纳米光栅、纳米颗粒及纳米方块结构的大面积制备。这种利用飞秒激光烧蚀直接制备纳米结构的方法具有均匀性好,效率高,热效应小,通用性高,环保等优点,并克服了以往飞秒激光烧蚀制备纳米结构过程中的二度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种方法处理后,材料表面的光电特性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并可随纳米结构的改变而呈现不同的光谱特征。这种方法在新型光电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有望提高LED照明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增加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来源:中科院上海分院)   (《光学快报》(Optics Express ),Vol. 16, Issue 23, pp. 19354-19365,Min Huang,Zhizhan Xu)
  • AM:新型HTM助力稳定倒置大面积钙钛矿光伏
    升级高效稳定的钙钛矿薄膜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业化中的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部分原因是缺乏高性能空穴传输材料(HTM),它可以同时促进空穴传输和调节钙钛矿薄膜的质量,特别是在倒置太阳能电池中。南京邮电大学陈润锋、Ye Tao和华北电力大学李美成等人设计了一种基于N-C = O共振结构的新型HTM,以促进钙钛矿薄膜的结晶和底表面缺陷的调节。受益于供体-共振-供体 (D-r-D) 结构中的共振互变(N-C = O 和 N+ = C-O&minus )以及与钙钛矿中不配位Pb2+的相互作用,所得具有两个供体单元的D-r-D HTM不仅表现出优异的空穴提取和传输能力,以及钙钛矿的高效结晶调节,用于大面积的高质量光伏薄膜。基于D-r-D HTM的大面积 (1.02 cm2) 器件表现出高达21.0%的高效率 (PCE)。此外,大面积器件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在高温(~65°C)下连续AM1.5G光照超过1320小时且无需封装的情况下,PCE仅降低2.6%。本研究采用Enlitech QE-R产品进行量测。
  • 中国首颗碳卫星成功发射 大面积光栅让“地球体检师”想测就测
    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科院声像中心 任晖摄  我国二氧化碳监测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已上升到2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且依然呈上升趋势,地表温度也在逐年升高。温室效应正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精确监视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状况已成为有效开展气候变化研究和应对的迫切要求。阿拉斯加冰川过去30年消融的景象,图片来自网络  本次发射的碳卫星作为我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实验卫星,围绕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大气二氧化碳遥感监测为切入点,利用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多谱段云与气溶胶探测仪等探测设备,通过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验证系统,定期获取全球二氧化碳分布图,大气二氧化碳反演精度将优于4ppm,使我国在大气二氧化碳监测方面跻身国际前列。  碳卫星是国家科技部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升我国全球二氧化碳监测能力部署的一项重大任务。通过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由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总体 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负责卫星系统,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制有效载荷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负责地面数据接收处理与二氧化碳反演验证系统的研制、建设和运行。  负责本次发射任务的为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本次发射还搭载发射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自主安排研制的1颗高分辨率微纳卫星和2颗高光谱微纳卫星。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工作人员在低温实验室进行仪器调试,图片来自网络  22日凌晨3时22分,我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它成为巡游在地球上空700公里的第三位全球二氧化碳“体检师”。碳卫星将在宇宙中跳起“华尔兹舞步”,不断变换观测模式,完成对全球二氧化碳的监测,并借助模式同化和反演技术,最终形成全球碳排放情况的“体检报告”。  “小卫星肩负大使命。”国家遥感中心总工程师李加洪说。监测全球二氧化碳分布情况,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采取的积极行动,也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而且,“知己知彼”,才能在全球气候谈判中掌握主动权,发出“中国声音”。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想测就能测  二氧化碳浓度监测,不是你想测,想测就能测。目前为止,只有美国和日本发射了自己的碳卫星。美国OCO-2卫星,图片来自网络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本就非常低。碳卫星总设计师尹增山介绍,从2011年到2016年年底,经过近六年研制,我国碳卫星探测精度达到了优于4ppm(百万分比浓度)。也就是说,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超过百万分之四时,碳载荷就会发现。  如何发现?实际上,碳卫星对二氧化碳浓度采用的是“间接测量”法。大气在太阳光照射下,二氧化碳分子会呈现光谱吸收特性,碳卫星通过精细测量其光谱吸收线,可以反演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  但这根线非常窄。要获取高精度的大气吸收光谱,就要依靠碳卫星的主载荷——高光谱与高空间分辨率二氧化碳探测仪。二氧化碳探测仪核心的技术指标和难点就是要同时实现高光谱分辨率和高辐射分辨率,这就如同检查人的指纹,普通仪器只看得到纹理,而二氧化碳探测仪可以把指纹放大一百倍,精细测量每条指纹的宽度和深度。  “要达到这么精细的分辨率,必须要有大面积光栅。”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郑玉权告诉记者,为突破这项关键技术,科研人员从最基础的制造全息光栅所需的高精度曝光系统研究出发,一点点攻克技术难关,最终在碳化硅基底上制造出高精度衍射光栅,并在航空校飞试验中进行了验证。  碳卫星探测仪上的大面积衍射光栅,能够探测2.06µm、1.6µm、0.76µm三个大气吸收光谱通道,最高分辨率达到0.04nm,这样的分辨率,在国内光谱仪器的研制上也尚属首次。  说起研制过程,郑玉权感慨颇多。六年的载荷研制,是预研攻关和工程实施的结合。他们从“无”到“有”,实现技术突破 又迎头赶上,比肩国际先进水平。“反正,遇到问题的彷徨、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最终找到答案的欢乐,我们全尝遍了。”  碳卫星上的“配角”  将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碳卫星上的“配角”——云与气溶胶探测仪也不可小觑。气溶胶,通俗点说,就是大气中的尘埃。探测仪可以帮忙排除探测时云和气溶胶的影响,提升二氧化碳探测数据的可靠性。碳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杨忠东表示,从设计能力上来讲,这款探测仪可以为研究雾霾提供重要数据支撑。碳卫星载荷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碳卫星本身,就肩负着‘创新’使命。”李加洪说。作为一颗科学实验卫星,碳卫星身上,至少有四项大胆的技术创新——大面积光栅、多模式定标、敏捷姿态调控以及复杂的反演验证系统。“我们碳卫星的整体水平,比日本的还要高。虽是‘后发’,但我们已经实现了‘并跑’。”  技术上的卓越,并非这颗碳卫星的唯一追求。在大约半年的在轨测试之后,碳卫星将正式开始两年半的工作——让二氧化碳浓度数据到碗里来。“我们将按照应用需求,对后期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共享和服务。”李加洪透露,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气象局已经制定了碳卫星数据管理办法。碳卫星数据将加载到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向国内各类用户提供数据共享服务。在国际合作方面,这些数据也会向地球观测组织(GEO)共享,这也是中国对GEO的实质贡献。  “一颗卫星远远不够。”不过,让杨忠东欣慰的是,六年来,他们不仅收获了这颗卫星,还了解和掌握了二氧化碳高精度遥感监测仪器的制备过程。“要满足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我们还要更多碳卫星。”第一颗有了,后续的,也就不再遥远。
  • S185高光谱案例之——青岛崂山林区大面积松线虫病虫害调查
    2019年10月15日,安洲科技与国内某测绘院利用S185机载画幅式高光谱成像系统与CW10固定翼无人机在青岛崂山林区进行大面积林区病虫害调查研究,成功获取该林区约1平方公里的航空高光谱影像。 图1、S185+CW10固定翼无人机飞行现场示意图 图2、无人机航迹运行图及飞行参数 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为松材线虫病,松材线虫侵染后可破坏树脂道薄壁和上皮细胞,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积聚减少和停止,使树体死亡,它还可随采伐的病树原木及制品,传播到无病区,从而带来远距离的迅速危害;在监测松树林病虫害方面,S185+CW10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可快速高效的获取大面积林业高光谱数据,通过对松树高光谱数据进行特征谱段选择与建模分析,基于对样本光谱特征分析,建立松材线虫病害松树的高光谱遥感检测模型。从而实现对所有的高光谱遥感影像进行全局计算,完成对松材线虫病害树木的检测研究。 图3、健康松树与发病松树光谱曲线图 图4、植被、马路、不同颜色屋顶光谱曲线图 图5、崂山林区大面积实际拼接RGB大图 图6、崂山林区大面积实际拼接NDVI大图 图7、基于SAM光谱角算法的松线虫发病树木提取 图8、ENVI打开高光谱Cube假彩色 (7800×14313像素,约1平方公里,数据量约20Gb,图中每个像素点具有光谱和GPS坐标值)
  • 武汉府河现大面积死鱼 有关部门连夜监测入江水质
    9月2日上午,东西湖区、黄陂区府河沿岸,随处可见大片白花花的死鱼漂泊,死鱼带从府河八一大桥进入我市,一直延伸到谌家矶附近入江口。死鱼大的约40-50厘米长,小的不到8厘米,大部分为10厘米左右。 得 知府河出现死鱼的消息后,武汉市环保部门监测人员立即赶赴现场,采样检测并调查死鱼原因,农业、水务、公安等多个部门也会同区环保局进行处置。下午,省、 市环保局派人赶到现场展开调查。东西湖区政府一方面要求区环保部门继续做好监测工作,随时掌握府河水质变化,同时组织沿线人员迅速打捞死鱼就地填埋,防止 死鱼流入市场。 严河流排查10公里未找到污染源 昨晚,黄 陂区环保局局长江秀国在电话中说,昨日上午9时许,接到上级部门通知及村民报告后,黄陂区政府领导带着区环保局、卫生局等部门负责人前往现场调查。省市环 保部门也对此高度重视,因怀疑是上游污染,调查人员一直排查至府河孝感河段10公里,发现当地河里也有死鱼,但仍未找到污染源。目前,已初步排除污染源在 黄陂境内,省市环保部门已在多处取了水样化验。 昨日,黄陂区已要求环保和卫生部门加强对滠口、武湖水厂生产监管,增加检测频 率,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来自东西湖区的消息说,府河东西湖段,从东山八一大桥到将军路,均有死鱼。有人猜测,污染源或来自孝感市下辖的云梦、应城、安陆 等地,这些地方开办有化工企业。至昨晚发稿前,记者尚未得到官方查找到污染源的确切消息。 疑为上游化工厂排污 &ldquo 从府河黄陂段上游的八一大桥,一直到东西湖沿线甚至孝感境内20多公里的河面,都出现了大面积死鱼。&rdquo 黄陂区环保局局长汪秀国对金报记者说。 据 了解,昨晚6时许,黄陂区相关领导已经赶赴现场,成立了应急指挥部调查此事。记者当时从指挥部了解到,上游发生污染已经超过40个小时,波及范围超过40 公里,且影响范围仍在进一步扩大。该区环保局于昨日下午多处取水化验,对水质进行分析。&ldquo 现在水质已经是劣四类和劣五类水质,人畜都应该远离该水域。&rdquo 汪 秀国在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时说。 昨晚8时许,记者致电汪秀国,对方表示目前还是不能确认污染来源,并称正在开紧急会议便迅速挂 断了电话。事件发生后,有一种猜测是武汉本地的化工厂泄漏,导致污染事故。对此,黄陂区环保局一工作人员回应称,如果是本地化工厂,死鱼只可能往下游漂, 从目前的情况判断不可能是人为投毒,而极有可能是上游的化工污染。而位于黄陂府河上游的东西湖区,在由该区环保局调查过后,排除了当地排污口引发污染的可 能。 环境监测中心连夜监测水质 府河惊现大量死鱼后,武汉市政府应急办**时间发出了微博。昨晚,微博再次公布该事件处理进展。据介绍,武汉市政府对府河死鱼事件十分关注,责令环保部门迅速调查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目 前,武汉市政府已经严令黄陂、东西湖、江岸区领导到现场不间断组织打捞死鱼,严防流入市场。此外,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正连夜对府河入境断面、府河入长江断 面监测水样有机物和重金属进行分析。目前检测结果尚未出来。武汉市政府应急办发微博称,府河武汉段无饮用水源,居民饮用水并未因此受到污染。 府河污染十年未绝 府 河总长近385公里的河流,发源于湖北随州大洪山北麓,原流经随县、安陆、应山、云梦、应城、汉川六县入汉水。1959年湖北省治理刁汊湖,改府河下流由 云梦东进孝感,至卧龙潭与环水汇合,再入市境黄陂县与滠水并流,流经东西湖北面,在汉口谌家矶入长江。在武汉市境内,流程总共48公里。 近十年来,关于府河的污染报道一直未绝。在武汉段,府河作为武汉市汉口地区的主要纳污水体,长期接纳沿线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生活及工业废水。而在上游,化工企业污染府河的现象,也极为严重。 今年8月,位于府河上游的云梦县农民,在遭遇大旱之后仍然不敢取府河水灌溉,只因河水遭到当地化工企业的污染。此事一度成为当地电视台报道的热点。 同月,同处府河上游的安陆市棠棣镇渔民,在引府河水养鱼之后,发生大面积死鱼事件,死鱼达到3万斤。而此次府河大规模死鱼事件,再次为府河的治理敲响了警钟。
  • 我国造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 改变光谱仪器低端现状
    11月13日,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获悉:由该所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高精度衍射光栅刻划系统的研制”11日通过验收,并制造出世界最大面积中阶梯光栅。这标志着我国大面积高精度光栅制造中的相关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结束了在高精度大尺寸光栅制造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  衍射光栅是一种纳米精度周期性微结构的精密光学元件,在光谱学、天文学、激光器、光通讯、信息存储等领域中有重要应用。光栅面积大可获得高集光率和分辨本领,精度高可获得更好的信噪比,但制造出大而精的光栅是世界性难题。  光栅刻划机是制作光栅的母机,因其部件的加工装调精度难,运行保障环境要求高,被誉为“精密机械之王”,本项目研制的光栅刻划机,几乎所有关键部件都冲击世界极限水平。研制期间,科研人员突破了精密机械加工、精密光学加工、精密检测、高精度微位移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研制出面积达400毫米×500毫米、精度为10纳米的光栅,这也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中阶梯光栅。  此前,只有美国能够制作300毫米以上中阶梯光栅,我国的中阶梯光栅制造能力不足300毫米,精度也达不到10纳米精度水平,战略高技术领域所需要的高精度大尺寸光栅受到国外严格限制。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研究员唐玉国表示,大型高精度光栅刻划系统以及大面积中阶梯光栅的研制成功,能帮助我国光谱仪器行业摆脱“有器无心”局面,改变我国光谱仪器产业处于行业低端现状。
  • 北京科学中心年内开建 增加大面积互动实验区
    将在中国科技馆老馆旧址上改建的北京科学中心已初步敲定建设方案,将于今年底动工建设,展馆内展品的设计、制作将在明年陆续开展。除一些展览展示外,北京科学中心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大面积的互动实验区。   据市科协常务副主席田小平透露,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未来的北京科学中心将更多地关注与百姓相关的民生领域,围绕“生命、生活、生存”的主题,注重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了解自身的生活环境,感受各种前沿创新技术,重点介绍生命与健康、能源与环境、信息与通讯、城市与交通、航空与航天等八大领域的知识内容。   互动实验区位于原中国科技馆的办公楼,其中的三层都被改造成开放互动的区域,现场配备专业老师进行指导,比如老师会带领同学们做一些手工作品。   未来的北京科学中心还将推出10个动态发现实验室,参观者只要用实验室里的各种科学实验仪器、加工设备以及专业设计软件,在老师的现场指导下就可以将自己平时的想法表现出来。
  • 长春光机所大面积可控高活性拉曼光谱增强基底研究获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应用光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大面积可控高活性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34.html" target=" _self" 拉曼光谱 /a 增强基底的研究中取得进展:世界上首次利用溶致液晶软模板可控生长出大面积均匀的高活性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基底,增强因子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结果发表在近期的Scientific Reports(2015, vol. l5, 12355)上。 /p p   表面拉曼散射增强由Martin Fleischmann 在1974年发现,是一种能够显著提高拉曼光谱灵敏度的技术。通常稀有金属纳米微结构被用于制备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基底,但目前存在的多种制备方法(刻蚀法、种子生长法、各种化学沉积法)都不理想,没有系统解决耗时长、重复性差、成本高、不可控等问题。因此,研发一种全新的简单低成本可控的生长方法对表面拉曼散射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p p   该工作利用三相溶致液晶软模板并结合协同自组装生长原理可控制备了大面积均匀的银花纳米表面散射增强基底。使用琥珀酸钠、对二甲苯和硝酸银水溶液按照三相图进行配比,在适当的温度下发生相分离,琥珀酸钠分子亲水端相互靠拢将硝酸银溶液局限在其中,疏水端向外与对二甲苯结合。局域在亲水端的银离子在电化学沉积过程中结晶成核,逐渐长大,最终打破液晶软模板的束缚,在自组装效应的协同下生长为花形结构。该纳米结构具有较多的尖端与缝隙,可形成大量“热点”从而实现拉曼散射增强和荧光增强。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重复型号、形貌可控、易于大面积生长等优点,为表面拉曼散射增强和荧光增强基底的制备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生化检测等领域,同时为其批量化的工业生产打下了基础。 /p p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经费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91" title=" W020151214364646416690.jpg" style=" width: 494px height: 11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1cc076f2-4fe1-4f5e-af83-db28c29c6f99.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403" title=" W020151214364646424163.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4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20cd9ad6-1ec6-4676-a03b-e16f1b0117c0.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500" height=" 403" title=" W020151214364646425930.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4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32caa395-1b77-4582-9e7d-9c264138220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溶致液晶软模板和自组装协同生长纳米银表面增强材料 br/ /p p br/ /p p br/ /p
  • 重庆研究院单晶二维材料GeSe大面积单原子层研究获新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量子信息技术中心团队在以GeSe为代表的IV sup A /sup VI sup B /sup 大面积单原子层材料制备和能带结构确定,及其器件测试分析研究中取得最新进展。 /p p   目前已有近百种二维材料被人们发现,包括第四主族单质、第三和第五主族构成的二元化合物、金属硫族化合物、复合氧化物等。这些发现不仅打破了长久以来二维晶体无法在自然界中稳定存在的说法,其自身的特性更是呈现出许多新奇的物理现象和电子性质,如半整数、分数和分形量子霍尔效应、高迁移率、能带结构转变等。IV sup A /sup VI sup B /sup 单晶二维材料MX(M=Ge,Sn;X=S,Se)因极高稳定性、环境友好性、丰富蕴藏量,以及从材料结构到性能上与黑磷烯的相似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对MX的能带结构的计算、对其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临界层厚,以及基于其C sub 2v /sub 对称结构的压电性能理论预测的研究已多有报道。但受其脆性影响,该类型材料难以直接采用物理撕裂法制备得到单原子层材料。采用化学合成方法,也难以获得较大面积的单原子层(大于1微米)。因此,对IV sup A /sup VI sup B /sup 单晶二维材料的研究迄今仍停留在理论预测阶段。 /p p   在MX中,GeSe理论上被认为是唯一具有直接带隙的材料,且该材料的光谱范围预测几乎覆盖了整个太阳光光谱,这使它在量子光学、光电探测、光伏、电学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据此,重庆研究院量子信息技术中心团队研究发现,利用单晶硅表面二氧化硅的隔热效果和激光减薄方法,可以在一定激光功率密度下不断地减薄GeSe的层厚,直至单原子层。其减薄机理是激光在GeSe表层产生高热,由于GeSe材料本身的层状特性,难以将热量及时传导出去,导致层厚被不断减薄。当GeSe的层厚被减薄至单原子层时,整个SiO sub 2 /sub /Si可以被看作热沉而无法继续减薄。利用此方法,该团队首次实验制备出了100微米以上的GeSe单原子层材料,基于荧光谱、拉曼谱等方法对GeSe单原子层的原子和能带结构进行研究,并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理论印证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GeSe单原子层的荧光谱非常宽,从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发现了8个荧光峰,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的转变发生在第三层。此外,该团队分别实验制备出了基于GeSe体材料和二维材料的晶体管,其I-V和光反应性能表明,二维材料的光敏度是相应体材料的3.3倍,同时二维材料器件的光反应度也远优于相应体材料器件。 /p p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 em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em 上。该研究得到了重庆市基础前沿重大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西部青年学者A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 /p p br/ /p
  • 破纪录!晶科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转换效率超24%
    近日,全球极具创新力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晶科能源”或者“公司”)大面积N型单晶硅单结电池效率达到24.9%,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该测试结果已获得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下属的检测实验室独立认证。图源 晶科能源晶科能源在研发方面投入了巨大的资源,公司硅片、电池和光伏组件等领域的专家专注技术创新突破,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和具有竞争力的行业产品,引领行业技术发展。据了解,此次破纪录的太阳能电池采用了高品质、低缺陷直拉N型单晶硅片,通过高激活掺杂、高品质钝化及钝化接触高隧穿传导等多项创新技术及先进材料应用,电池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突破。作为全球领先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研发团队创造一个又一个世界记录,推动中国光伏企业走在全球光伏发展的技术前沿。晶科能源组件CTO金浩表示:“在未来,晶科能源将继续承担行业变革推动者的角色,以不断迭代的技术研发水平来推动光伏产品力的快速提升和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让实验室的光伏技术快速实现产线量产,更好地承担起碳中和重任。”
  • Nature Nanotechnology :大面积可控单晶石墨烯多层堆垛制备技术新突破
    多层石墨烯及其堆垛顺序具有特的物理特性及全新的工程应用,可以将材料从金属调控为半导体甚至具有超导特性。石墨烯薄膜的性质相对于层数及其晶体堆垛顺序有很大变化。例如,单层石墨烯表现出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对于超高速晶体管尤为重要。相比之下,AB堆垛的双层或菱面体堆垛的多层石墨烯在横向电场中显示出可调的带隙,从而产生了高效的电子和光子学器件。此外,有趣的量子霍尔效应现象也主要取决于其层数和堆垛顺序。因此,对于大面积制备而言,能够控制石墨烯的层数以及晶体堆垛顺序是非常重要的。 近日,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Young Hee Lee教授和釜山国立大学Se-Young Jeong教授在期刊《Nature Nanotechnology》以“Layer-controlled single-crystalline graphene film with stacking order via Cu-Si alloy formation” 为题报道了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来实现大面积层数及堆垛方式可控的石墨烯薄膜的突破性工作。为石墨烯和其他2D材料层数的可控生长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扩散至升华(DTS)的生长理论,实现层数可控生长的关键是在铜箔基底上先可控生长SiC合金,具体来讲(如图1所示),先在CVD石英腔室内原位形成Cu-Si合金,之后将CH4气体引入反应室并催化成C自由基,形成SiC,随后温度升高至1075℃以分解Si-C键,由于蒸气压使Si原子升华。因此,C原子被留下来形成多层石墨烯晶种,在升华过程中,这些晶种横向扩展到岛中(步骤III),并扩展致边缘。在给定的Si含量下注入不同浓度稀释的CH4气体,可以控制Si-Cu合金中石墨烯的层数。图1e显示了在步骤II中引入不同稀释浓度CH4气体时C含量的SIMS曲线,在较高CH4气体浓度下,C原子更深地扩散到Cu-Si薄膜中,形成较厚的SiC层,然后生长较厚的石墨烯薄膜。由此实现可控的调节超低限CH4浓度引入C原子以形成SiC层,在Si升华后以晶圆尺寸生长1-4层石墨烯晶体。   图1. 不同生长过程中的光学显微镜结果,生长示意图及XPS能谱和不同生长步骤中Si和C含量的二次离子质谱SIMS曲线 随后,为了可视化堆垛顺序并揭示晶体取向的特电子结构,进行了nano-ARPES光谱表征,系统研究了单层,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能带结构(图2a-d),随着石墨烯层数增加,上移的费米能逐渐下移。另外,分别根据G和2D峰之间的IG/I2D强度比和拉曼光谱二维模式的线形来确定石墨烯薄膜的层数和堆垛顺序。IG/I2D随着层数增加而增加(从0.25到1.5),并且2D峰发生红移(从2676 cm-1到2699 cm-1)。后,双层、三层和四层石墨烯的堆垛顺序通过双栅器件的电学测量得到了确认(图2i-k)。在双层石墨烯(图2i)中,沟道电阻(在电荷中性点处)在高位移场下达到大值,从而允许使用垂直偶电场实现带隙可调性。在三层器件上进行了类似的测量(图2j),与AB堆垛的双层相反,由于导带和价带之间的重叠,沟道电阻随着位移增加而减小,这可以通过改变电场来控制,从而确认了无带隙的ABA-三层石墨烯。在四层器件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带隙调制(图2k),确认了ABCA堆垛顺序。 图2. 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的nano-ARPES,拉曼及电学输运表征 本文通过在Cu衬底表面上使用SiC合金实现了可控的多层石墨烯,其厚度达到了四层,并具有确定的晶体堆垛顺序。略显遗憾的是本文并没有对制备的不同层数的石墨烯样品进行电导率,载流子浓度及载流子迁移率的标准测试。值得指出的是,近期,西班牙Das-Nano公司基于THz-TDS技术研发推出了一款可以实现大面积(8英寸wafer)石墨烯和其他二维材料100%全区域无损非接触快速电学测量系统-ONYX。ONYX采用一体化的反射式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THz-TDS)弥补了传统接触测量方法(如四探针法- Four-probe Method,范德堡法-Van Der Pauw和电阻层析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ance Tomography)及显微方法(原子力显微镜-AFM, 共聚焦拉曼-Rama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之间的不足和空白。ONYX可以快速测量从0.5 mm2到~m2的石墨烯及其他二维材料的电学特性,为科研和工业化提供了一种颠覆性的检测手段。ONYX主要功能:→ 直流电导率(σDC)→ 载流子迁移率, μdrift→ 直流电阻率, RDC→ 载流子浓度, Ns→ 载流子散射时间,τsc→ 表面均匀性ONYX应用方向:石墨烯光伏薄膜材料半导体薄膜电子器件PEDOT钨纳米线GaN颗粒Ag 纳米线
  • 441万!广东工业大学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大面积SDD能谱仪等设备采购
    项目编号:1371-2241GDGH1149项目名称: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大面积SDD能谱仪等设备采购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4,41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镜大面积SDD能谱仪等设备采购):合同包预算金额:4,41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其他专用仪器仪表扫描电镜大面积SDD能谱仪1(套)详见采购文件890,000.00-1-2其他专用仪器仪表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1(套)详见采购文件3,52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进口免税产品:扫描电镜大面积SDD能谱仪的合同签订后120天内交付使用;120kv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合同签订后300天内交付使用。
  • 新材料创新,科学家实现室温下超薄、透明柔性电路的大面积印刷!
    【科学背景】金属氧化物薄膜是大多数电子设备中的关键材料,因其在透明导体、气体传感器、半导体、绝缘体和钝化层等应用中的重要性而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传统的金属氧化物薄膜制备方法通常需要高温和缓慢的真空工艺,这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制备成本高、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此外,传统方法往往会在膜表面留下液体残留物或形成不均匀的薄膜,这对器件的性能和稳定性造成了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Michael Dickey教授联合韩国浦项科技大学Unyong Jeong教授合作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室温下利用熔融金属的弯月面在基底上进行打印,来制备大面积均匀的本征氧化物薄膜。该方法利用液体不稳定性使氧化物从金属中轻柔地分离,从而形成无液体残留的均匀薄膜。此外,打印的氧化物薄膜具有金属间层,使其导电性显著提高,并且能够与蒸发的金形成良好的润湿,克服了传统方法中金属岛屿的粘附性差的问题。最终,这种超薄(图4: 超薄透明电极表征。图5: 图案化超薄透明电路线演示。【科学启迪】这项工作展示了一种可靠且连续的方法,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利用镓液态金属(Ga LM)的脱湿行为打印大面积且均匀的超薄(10 nm)本征氧化物薄膜。这种脱湿诱导的氧化物印刷技术也可以通过改变液态金属的组成来打印铝氧化物(AlOx)和铟氧化物(InOx)。我们的研究发现,刚打印的GaOx具有高导电性,但由于进一步氧化,导电性会逐渐降低为绝缘性。然而,通过在氧化物薄膜上蒸发少量的次级金属(Au或Cu),可以稳定氧化物的导电性。由于刚打印的GaOx具有金属特性,蒸发的金属容易“润湿”薄膜,导致其融入到薄膜中。这些金属装饰的氧化物薄膜具有高度的透明性,且电导率、热学和机械稳定性都很优秀。在室温下跨大面积打印如此薄且耐用的氧化物和导体,应该对创建透明导体、电路以及其他柔性电子器件,以及屏障涂层(20)、光电材料和忆阻器等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Minsik Kong et al. ,Ambient printing of native oxides for ultrathin transparent flexible circuit boards.Science385,731-737(2024).DOI:10.1126/science.adp3299
  • S185机载高光谱+固定翼无人机 |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大面积高光谱普查
    ◆ ◆ ◆ ◆单机单日8平方公里超高作业效率超大面积数据拼接像元无任何畸变160GB高光谱影像超大数据量级覆盖完整湿地多种地物高光谱影像◆ ◆ ◆ ◆S185机载高光谱+固定翼无人机 飞行实物图2020年7月16日,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携手北京安洲科技有限公司赴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进行了S185机载高光谱+固定翼无人机的航空高光谱影像采集试验,本次试验共计5个架次,完成了约8平方公里的高光谱影像数据采集工作,总数据量共计160GB。西部松嫩平原为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的三江交汇处,湿地面积辽阔,分布连片集中;东部长白山区水源丰富,降水充沛,沟谷交错,湿地面积小、分布零散,差异性大;生物多样性丰富。对此区域进行大面积高光谱航空影像采集能够为后期地物分类、湿地植被长势分析与监测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S185是一款高速画幅式成像高光谱仪,其Snapshot测量模式融合了高光谱数据的精确性和快照成像的高速性,能够瞬间获得在整个视场范围内精确的高光谱图像。此款机载光谱仪能以毫秒级的速度获得整个高光谱立方体数据,使用多旋翼无人机或固定翼无人机均可实现快速搭载航测;S185机载高光谱成像仪可随UAV按预设航线自动测量,快速获得大面积高光谱图像,可通过软件自动快速拼接。图1 本次飞行试验的研究区域图2 S185单张高光谱影像光谱数据图3ENVI打开本次试验拼接完成的S185高光谱影像数据图4 ENVI打开本次试验拼接完成的S185 DEM数字高程模型松嫩平原西部湿地保护区S185 RGB拼接大图松嫩平原西部湿地保护区S185 NDVI拼接大图
  • 安徽发布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任务,围绕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等进行支持
    近日,安徽省发布2022年“揭榜挂帅”榜单任务。该榜单围绕新型激光晶圆切割技术研发、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商业航天星座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面向新一代超声诊疗的高性能MEMS换能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大型盾构超高性能滚刀和常压换刀设备研制及应用、国产化大飞机复杂型腔薄壁机匣的技术攻关、屏蔽X射线与伽玛射线及混合场辐射的亚克力板材制备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高强透明微晶玻璃关键技术研发、植保药物噁草酮绿色创制及产业化项目、玉米耐密抗锈病种质创新技术与新品种选育、大豆“智能不育系”构建与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综合利用技术与示范、基于生物底盘构建的脂类药物绿色高值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方面进行支持。对成功揭榜并立项的项目,由安徽省财政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发榜方最高1000万元/项配套支持;对符合《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皖政〔2017〕52号)规定加大支持的相关区域项目,支持资金上浮20%。榜单任务详情如下:一、新型激光晶圆切割技术研发需求目标:开发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隐形切割工艺及成套设备。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高精度气浮平台的研发。系统可达到±1um的重复定位精度,最高可实现3G的加速度,2000mm/s的运动速度。2. 光路涉及实现激光的空间调制。通过GS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等技术,通过对最终需要的激光光斑三维布情况来计算输入相位全息图,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全息图计算。3. 切割焦点Z向动态补偿。实现位移传感器和聚焦光轴与划片方向平行安装,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晶圆面起伏信息传输给纳米电机根据晶圆平面起伏量进行焦点的实时补偿以达到实时动调焦的目的。4. 可变整形光斑控制系统。实现不同宽度的切割,镜片设计,制造指标,镀膜指标,系统精度完全自主可控。5. 光路自动稳定系统研发,确保设备在恶劣环境下可持续的稳定工作。成果形式:基于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隐形切割工艺及成套设备。技术指标:二、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研发及产业化需求目标:利用发榜方高性能金属氧化薄膜晶体管半导体器件研发制造平台,研发设计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建立全套工艺流程,确定完整制程条件,确保该平台后续能够长期稳定生产,且制造成本与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技术条件下的制造成本基本保持一致。成果形式:产出基于碘化铯闪烁体以及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光学传感基板技术的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技术指标:尺寸≥43cm×43cm。其中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器件的电子迁移率≥7cm2/(Vs),TFT漏电流≤10e-14A,TFT器件PBTS≤2V、|NBTIS|≤2V,光量子效率≥70%(550nm);X射线成像传感器器件空间分辨率≥5lp/mm;实现大面积动态X射线成像传感器产业化生产。三、商业航天星座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需求目标:以大规模低轨遥感星座集群为应用背景,研究与验证商业航天星座集群跨域协同关键技术,实现星座集群的整体协同任务规划、分布式执行和星地资源的统一运控管理、共享。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基于用户知识画像的需求推理与智能优化;2. 面向星座集群的星地一体化协同技术;3. 基于统一标准的资源服务化封装技术;4. 面向星座集群的跨域协同验证系统。成果形式:1. 构建面向商用星座集群卫星的运控标准规范体系;2. 提出基于用户知识画像的需求推理与智能优化方法,并完成工程化验证;3. 提出面向星座集群的星地一体化协同方法,并完成工程化验证;4. 攻克基于统一标准的资源服务化封装技术,并完成工程化验证;5. 提出面向星座集群的跨域协同任务规划方法,并完成工程化验证;6. 开发涵盖多种载荷、多个星座的卫星数据库一套(包括但不限于轨道参数、姿态限制条件、成像分辨率等参数);7. 研发面向星座集群的跨域协同任务规划平台系统;8. 研发星座集群统一测运控中心原型验证系统;9. 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项;10. 培养研究生不少于5人。技术指标:1. 协同能力1)支持星座数:不小于10个(超出国内规划商业星座总数);2)卫星数量:不小于2000颗(优于美国SpaceX公司Starlink星座卫星在轨总数);3)支持站网资源数:不小于200个(超出国内商业站网总数);4)站网资源有效利用率:不小于60%(平均值)。2. 处理能力:集中调度24h内的任务数量100个以上,处理时间小于2min;3. 并发能力:同时接入用户数量10000个以上,支持大众用户并发提报;4. 场景支持:支持常规遥感、应急遥感、灾害遥感、战时等场景,预留扩展与民用卫星、特种卫星的接口;5. 可视化能力:卫星、任务需求、地面站等的2D、3D显示。四、面向新一代超声诊疗的高性能MEMS换能器芯片关键技术研究需求目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荷兰飞利浦公司的LUMIFY手持式超声诊疗仪器CMUT产品,开展面向新一代超声诊疗的高性能CMUT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接口电路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低功耗、低成本、高分辨率、三维实时成像等工程化技术,研制出商业化产品,推动智能化便携式、手持式超声诊疗设备应用。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高性能CMUT多场耦合机理及阵列结构设计技术;2. 兼容CMOS的高密度二维阵列CMUT批量化、高可靠制备技术;3. 良好匹配人体声阻抗的低应力封装与测试技术;4. 低功耗二维阵列CMUT接口电路设计技术。成果形式:1. 高性能CMUT设计技术报告1套;2. 高性能CMUT高可靠工艺设计及制备报告1套;3. 高性能CMUT芯片鉴定文件及实验测试报告1套,产品通过安徽省省级或行业协会鉴定并形成销售;4. 申请专利≥5项,其中申请发明专利3项。技术指标:CMUT阵列数≥8×8;中心频率≥3MHz,分数带宽≥120%(-6dB);阵元单位面积发射灵敏度≥1.5kPa/V/mm2,接收灵敏度≥10µV/Pa/mm2。五、大型盾构超高性能滚刀和常压换刀设备研制及应用需求目标:开发大型盾构工况用超高性能滚刀和常压换刀设备。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有刀具的设计、刀具材料制备技术、刀具集成制造技术(机械加工、热处理、激光表面处理、焊接、装配、检测)、刀具性能综合评价和常压换刀关键技术等。成果形式:1. 掌握超高性能滚刀和常压换刀设备制备感应加热、激光熔敷等关键技术。2. 申请专利10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2项;发表相关中英文学术论文5篇。3. 发布企业标准2项;形成新产品2项,新装置2项,新工艺5项。技术指标:1. 刀圈有梯度硬度变化,整体平均硬度达到50HRC,刀盘表层硬度达到55-65HRC,硬质合金刀尖部分70-80HRC。刀圈芯部吸收功AKU大于20J。2. 研制新型常压换刀设备,攻克常压换刀设备的结构件和密封件长寿命及稳定性技术,实现开关500次仍满足密封要求。3. 研制高强度耐磨闸门,攻克高水压长寿命多层密封技术,设计了导向定位轴套装置,开发超高水压常压下封闭式换刀成套装备,形成更换工艺规程。六、国产化大飞机复杂型腔薄壁机匣的技术攻关需求目标:解决航天发动机轴承座等关键结构零部件整体铸造技术难题,实现国产化大飞机类复杂结构件产品的尺寸精准控制,掌握关键尺寸变形规律,对铸造冶金缺陷的检测和修复的质量得以可控,同时在制造过程中的蜡模、型壳等尺寸和性能得到保证,从而得到完整的工艺参数、工艺流程文件、工艺规范及合格的轴承座零件实物。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完成高冶金质量铸件浇注工艺研究;2. 完成全尺寸轴承座铸件铸造应力、缺陷及组织调控控制技术研究;3. 轴承座铸件无损检测技术研究;4. 完成快速成型轴承座光敏树脂件、变强度模壳制备工艺研究;5. 轴承座的全尺寸精确控制技术研究;6. 全流程轴承座铸件稳型工装研制;7. 轴承座铸件热等静压工艺研究。成果形式:1. 轴承座铸件浇注系统设计数据文件及工艺规范,根据XXXXX要求汇编;2. 轴承座铸件快速成型光敏树脂模型数据;3. 轴承座铸件无损检测报告;4. 轴承座铸件尺寸检测报告;5. 蜡模模具及定型工装1套;6. 研发过程中产生的专利1份。技术指标:1. 轴承座整体铸造成型,表面无裂纹、凹坑等铸造缺陷;2. 轴承座关键区域采用X射线检测,按XXXXX验收;3. 轴承座关键区域采用荧光检测,3级灵敏度,按XXXXX验收;4. 轴承座铸件尺寸精度满足图纸要求,表面粗糙度Ra=6.3;5. 轴承座铸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按XXXXX验收;6. 对铸件指定区域进行打压试验,加压到0.1MPa-0.14MPa,零件放入水中,不允许泄露;7.铸件按均匀化+热等静压+固溶热处理状态交付。注:XXXXX为客户验收规范,因涉密所以不能对外公布,揭榜单位在正式揭榜后可与我司联系。签署保密协议后再单独提供。七、屏蔽X射线与伽玛射线及混合场辐射的亚克力板材制备关键技术需求目标:研究屏蔽X射线和γ射线及混合场辐射的亚克力板材制备关键技术,开发一种光学透明度好、质轻性韧,良好加工性能的新型材料。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防辐射材料的透明度;防辐射材料的铅当量;防辐射材料的光/热/辐照稳定性;X射线/γ射线及混合场辐射防护。成果形式:1. 提供具有防护X射线/γ射线及混合场辐射的亚克力板材样品,厚度为5-8-10-18-22mm等不同规格。2. 供1-2家医疗单位或防辐射应用企业实际应用测试,并提供用户测试报告。3.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技术指标:1. 防护X射线铅有机玻璃屏蔽板(以某一种规格举例)铅含量:15%铅当量:0.2mmPb(10mm厚)透光率:≥80%冲击强度:≥1.5KJ/m2拉伸强度:≥30MPa维卡软化点:≥85℃密度:1.4g/cm3 2. 防护γ射线有机玻璃屏蔽版γ射线屏蔽率60%以上,其它指标参考X射线铅有机玻璃屏蔽板,或与应用单位协商。3. 防护X射线/γ射线混合场辐射有机玻璃屏蔽板X射线屏蔽率90%以上,γ射线屏蔽率60%以上,其它指标参考X射线铅有机玻璃屏蔽板,或与应用单位协商。八、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高强无取向电工钢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需求目标: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制造及产业化。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建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成分体系;2. 形成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生产流程关键技术,保证生产过程顺行,产品质量稳定;3. 建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综合性能(高强度、低铁损、高磁感)调控机制,保证成品磁性能、力学性能达到理想水平;4. 形成15万吨/年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带示范生产线,并开发5个以上系列化新产品牌号。成果形式:1. 科技成果:开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无取向电工钢5个以上牌号,制定相应标准和规范2-3项。2. 知识产权:发明专利申请数10项,发表论文5篇,技术秘密20项。3. 形成年产15万吨薄规格高牌号电工钢制造示范线。4. 形成技术标准、技术规范2-3项。技术指标:开发5个以上牌号新产品,产品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典型牌号产品性能达到:AV系列:0.20mm:P1.0/400≤12.0W/kg,B50≥1.61T,ReL≥400MPa,Rm≥490MPa;0.25mm:P1.0/400≤13.0W/kg,B50≥1.61T,ReL≥420MPa,Rm≥490MPa;0.30mm:P1.0/400≤15.0W/kg,B50≥1.62T,ReL≥440MPa,Rm≥510MPa;AHV系列:0.20mm:P1.0/400≤12.0W/kg,B50≥1.64T,ReL≥400MPa,Rm≥490MPa;0.27mm:P1.0/400≤14.0W/kg,B50≥1.64T,ReL≥410MPa,Rm≥490MPa;0.30mm:P1.0/400≤15.0W/kg,B50≥1.65T,ReL≥410MPa,Rm≥500MPa。九、高强透明微晶玻璃关键技术研发需求目标:针对移动终端用盖板玻璃对耐摔、耐刮擦、耐冲击等性能的需求,实现高强透明微晶玻璃的规模化制备。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研制高强度高透过率微晶玻璃组成配方;2. 微晶玻璃熔制、压延成型技术攻关;3. 解决微晶玻璃的后端加工和应用技术问题。成果形式:实物成果:1.开发高强透明微晶玻璃关键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并成功应用;2.建成移动终端用高强透明微晶玻璃小规模生产线一条;3.满足指定性能指标的高强透明微晶玻璃小批量产品。知识产权:1.申请专利15项,其中发明10项,实用新型5项;2.发表学术论文3篇。技术指标:密度2.4~2.6g/cm3;弹性模量95GPa;强化前硬度700kgf/mm2;强化后硬度750kgf/mm2;断裂韧性≥1.0MPam1/2;膨胀系数70-80(10-7/K);软化点800(107.6dPaS(℃));折射率1.58ND;透光率≥90%;应力层深度≥100μm;跌落情况(实测数据)≥1.8m(180目砂纸(2.5D))。十、植保药物噁草酮绿色创制及产业化项目需求目标:植保药物噁草酮的经济性、安全性和低碳性工业化开发和生产。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设计新合成路线,从基础原料出发仅通过4-6步合成原药,并且绕开硝化,氢化,重氮化,氯化亚锡还原,高压强酸(四氯化锡)氢化等高危工艺;2. 每一步反应均不能涉及强酸、强碱、强氧化性等高腐蚀性和高危险性物料;3. 工艺条件温和、能耗低、最大量减少碳的排放;4. 经济性要高,避免使用昂贵且不能回收的试剂和催化剂;5. 使用商业可得或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剂,不能受国外厂家的制约;6. 整体合成路线和工艺要达到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成果形式:探索开发一种优于现有的噁草酮的技术研究路径和技术实施方案,达到工业生产放大的水平,获得噁草酮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申请发明专利(WO专利)3项,实用新型6-8项;发表SCI专业论文5-6篇;制定企业标准项4项。技术指标:1. 工艺路线能耗降低40%,三废降低50%;2. 工艺路线官能团转化(化学反应)减少3至6个;3. 新工艺产品含量达到97%以上(噁草酮原药GB/T 22173-2021要求95%)。十一、玉米耐密抗锈病种质创新技术与新品种选需求目标:综合利用基因编辑、EMS诱变、双单倍体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精准定位、高效聚合耐密、抗南方锈病有利基因,打破基因连锁,实现玉米育种技术的重大创新,精准高效创制优良种质资源,培育耐密、抗南方锈病突破性新品种,突破我省及黄淮海区域玉米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的“卡脖子”技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题:1. 玉米耐密抗锈病种质高效创制技术;2. 玉米耐密抗锈病优良自交系选育与精准鉴选技术;3. 选育耐密抗锈病突破性玉米新品种;4. 玉米耐密抗锈病新品种适配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成果形式:1. 技术成果:快速精准定位耐密、抗南方锈病基因位点,打破玉米耐密、抗南方锈病基因连锁,实现有利基因精准高效聚合,实现玉米育种技术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通过精准定位耐密抗锈病基因,结合基因编辑技术和双单倍体育种,打破玉米耐密、抗南方锈病基因连锁,实现有利基因精准高效聚合,逆境穿梭选择,表型精准鉴定,建立精准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缩短育种周期,将自交系创制鉴选周期由6-7代缩短至1-2代。2. 产品成果:培育出适宜安徽及黄淮海区域的耐密性、抗南方锈病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1-2个,对标国内推广面积最大的先玉335(美国先锋公司):耐密性提高10%以上,产量提高10%以上,南方锈病抗性由高感提高至高抗;同时大面积生产产量较安徽目前平均单产增加20%以上。技术指标:1. 建立玉米种质高效创制技术1-2项,绿色高效生产技术模式1项;2. 发掘调控耐密、抗锈病的主效基因和遗传位点10-15个;3. 创建20-30份抗锈病能力强,适宜密植的玉米新种质,鉴定优良玉米新组合15-20个,筛选高配合力自交系2-3个;4. 选育目标性状优良的玉米新品种3-5个。其中,国审1-2个;5. 申报专利2-3项,发表论文3-5篇;6. 新品种累计示范推广300万亩,亩增产50公斤,实现粮食增产1.5亿公斤,农民增收3.75亿元以上。十二、大豆“智能不育系”构建与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需求目标:大豆“智控不育系”构建与分子育种产业化应用,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创制高效“智控不育系”,实现细胞核杂交大豆“三系”配套;2. 筛选强优势杂交组合,实现大豆优质、高产协同提升;3. 建立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突破性大豆新品种;4. 建成智慧化种子生产基地,实现大豆分子育种技术产业化。成果形式:1. 构建可以用于大豆细胞核雄性不育杂交制种的多控智能不育系1-2个。2. 构建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为背景的高产优质协同提高的强优势杂交组合1-2个,新品种比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单产提高15%以上。3. 利用智能不育系选配强优势杂交组合20-30个;培育产量性状有突破性的大豆分子育种新品种(系)1-2个。4. 建成1个智能化杂交大豆制种和种子生产基地,打造现代化分子设计育种平台,确保大豆杂交制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全链条产业化。技术指标:1. 创制雄性不育系的周期2个大豆生育期;2.“智控不育系”遗传背景依赖性80%,异交种获得率大幅高于大豆天然异交率水平。3. 选育的新品种能较好适应安徽淮河以北气候条件。4. 新种质在产量构成要素和品质指标方面的配合力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分子设计育种平台”能够有效发挥大豆功能基因组与分子聚合育种的双重作用,系统提升大豆分子育种新产品研发水平,育种新基因、新技术的利用效率提升30%以上。6.“智控不育系”育种体系制种安全系数高,无生物安全风险,制种产量提升20%以上。7. 制种生产基地整体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网全覆盖,日常操作机械化率 100%,管理自动化程度60%以上。十三、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综合利用技术与示范 需求目标:研发一套完整的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回收工艺与示范生产线,满足国家对固废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相关政策要求。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无害化破碎处理研究,包括拆解、梯级利用筛选、新型热解技术、高效分离封装材料和正负极混合材料。正负极材料分离率要求达到96%,其他元素高于95%。热解实现二恶英低排放且尾部废气净化设施满足国家环保标准。2. 优选针对磷酸铁锂电池正负极混合材料优先选择性提锂的化学试剂,在控制杂离子钠、钾的引入量的条件下,保证锂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明显优于目前行业实际水平,并具有经济实用性。3. 针对液相中的锂,设计环境友好的工艺以及专用结晶器,在不增加环保压力的条件下,制备高值化锂产品。4. 设计的磷酸铁与石墨材料绿色分离技术与工艺。对提锂后的磷酸铁与碳材料,设计绿色分离工艺,得到有经济性的铁、碳产品。成果形式:1. 研发出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技术,实现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资源化,锂分离回收效率达到90%以上。实现工业级别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资源化再利用,电池全元素回收效率达到或优于行业标准,形成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综合利用工艺包。2. 建立废旧磷酸铁锂动力电池资源化高效回收、年处理量 5000吨示范线1条。3. 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编制行业标准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篇。产品技术指标:1. 建立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全元素回收处理工艺技术解决方案1套。2. 分别设计锂、铁、磷、碳回收工艺,锂分离回收率达到90%以上,铁、磷、碳回收率高于95%。如果无法制备钠、钾高值产品,分离工艺中控制钠、钾元素的加入量低于现有工艺水平。3. 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封装材料和正负极混合材料无害化拆解分离处理。铜粉、铝粉纯度≥90%,隔膜纯度≥98%,正负极混合材料回收率≥96%,正负极混合材料纯度≥97%,热解炉二恶英排放量减少80%,且满足粉尘、废气国家排放标准。4. 阐明磷酸体系中铁、锂选择性溶解原则,建立分子尺度的选择性提锂机理;建立针对磷酸铁锂动力电池正负极混合材料优先选择性提锂的示范流程,锂浸出率不低于 95%,金属锂的浓度不低于30g/L。5. 阐明锂沉淀结晶的分子动力学过程,揭示结晶器结构对锂沉淀结晶晶型与纯度的影响关系;设计、制造锂专用沉淀结晶器1台,要求实现结晶、洗涤、过滤一体化,锂结晶收率不低于90%。6. 设计的磷酸铁与石墨碳材料绿色分离技术与工艺流程1个。对提锂后的磷酸铁与碳材料,设计绿色分离工艺,得到有经济性的铁、碳产品。十四、基于生物底盘构建的脂类药物绿色高值化制造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需求目标:在现有苦胆、脑干等原料基础上,拓展动物血液、禽类胆汁等动物副产物原料来源,建立脂类药物高质量高效绿色合成技术体系,实现脂类药物绿色高值化制造。同时,突破畜禽屠宰加工副产物功能脂质特色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技术瓶颈,并系列化开发畜用产品。需重点突破的技术难点:1. 构建生物底盘解决共表达多催化酶、辅酶NADP+再生和底物转运的不适配问题;2. 构建生物底盘解决利用相对廉价中间体合成高价值的胆固醇和鹅去氧胆酸脂质药物;3. 基于构建的生物底盘所形成的合成细胞工厂,开展发酵和分离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果形式:1. 生物底盘成果与技术指标针对脂类药物合成存在的专一突出问题(比如合成酶催化和内源NADPH合成的平衡),开发目标底盘微生物的高效遗传操作系统,整合特定功能元件,构建2-3套具备解决专一突出问题,且基因编辑高效稳定的特殊微生物底盘细胞,并在脂类药物进行产业化转化应用,申请发明专利2项。2. 脂类药物成果形式及产品质量技术指标脂类药物成果形式是完成胆红素、胆固醇和熊去氧胆酸产品中试,制定3个工艺文件包;申请专利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产品技术指标:1. 胆红素质量指标:1)含量:≥98%(HPLC);2)重金属:≤10ppm。技术指标1)胆红素水解酶及水解率:猪胆汁水解时间 2-4h,水解率 ≥99%(游离胆红素/结合型胆红素×100%);2)胆红素产品收率:≥0.06%。2. 胆固醇质量指标1)含量:≥95%(HPLC);2)熔点:147-150℃;3)炽灼残渣:≤0.1%;4)醇溶度:澄清不得产生沉淀或浑浊。技术指标1)胆固醇的转化:底物的浓度 5%-10%,转化时间≤8h,转化率≥99%;2)胆固醇的纯化:纯化所用试剂为常规试剂;总收率≥90%,质量满足质量指标。3. 熊去氧胆酸质量指标:1)含量:≥98.5%(HPLC);2)熔点:200-204℃;3)炽灼残渣:≤0.2%;4)杂质:猪去氧胆酸不得检出,鹅去氧胆酸≤0.2%,总杂≤1.0%。技术指标1)鹅去氧胆酸氧化为7K:底物鹅去氧胆酸的浓度5%-10%,转化时间≤8h,转化率≥99%;2)7K还原为熊去氧胆酸:底物7K的浓度5%-10%,转化时间≤8h,转化率≥99%;3)熊去氧胆酸的纯化:纯化所用试剂为常规试剂,不用硅试剂;总收率≥90%,质量满足质量指标。十五、200kW大功率燃料电池电堆及核心零部件等关键技术开发需求目标:本项目旨在开发具有高比功率、单堆功率大于200kW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核心技术,解决核心部件“卡脖子”问题,包括高性能膜电极技术、强化传质流场技术、导电耐腐蚀薄金属双极板技术、电堆组装与一致性技术、环境适应性技术、量产工艺与制造技术。成果形式:开发出电堆比功率大于5.0kW/L,单堆功率大于200kW的燃料电池电堆产品。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产品技术指标:1. 燃料电池电堆1)电堆产品主要技术指标:电堆额定功率≥200kW;功率密度≥5.0kW/L;环境适应性:低温储存启动温度≤-30℃;耐久性≥10000h(基于国家标准加速评价方法);2)开展产业化制造关键工艺技术研发,并实现以下技术指标:通过生产线组装200kW电堆,装配对齐公差±0.1mm,进行一致性验证,电压方差≤10mV;装配单堆200kW级燃料电池系统,进行整车、船舶或电站验证;2. 膜电极1)膜电极产品主要技术指标:膜电极Pt用量≤0.25g/kW;功率密度≥1.4W/cm2;无损反极连续运行时间≥200min;耐久性≥20000h(基于国家标准加速评价方法);2)基于卷对卷涂布工艺的关键技术研发(CCM匹配软碳纸),验证膜电极设计的可制造性和一致性,并实现以下技术指标:膜电极性能一致性:±10mV@1.5A/cm2;涂布浆料稳定性:≥24h;催化剂涂层干膜厚度下限:≤2μm;催化剂涂层干膜厚度上限:≥20μm;CCM厚度均一性:≤±1μm;3. 金属双极板1)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双极板厚度≤1mm;接触电阻≤10mΩcm2;腐蚀电流≤1μA/cm2;设计耐久性≥15000h;开展金属极板表面处理技术或免镀膜材料研究;2)金属极板产业化制造关键工艺技术研发,验证膜电极设计的可制造性和一致性,并实现以下技术指标:完成超精密金属单极板冲压模具开发,成型尺寸精度≤±0.015mm;金属双极板平整度≤2mm。
  • 华东师范大学谭琨教授团队发表高分辨率航空高光谱在内陆水体环境监测中实现大面积作业应用成果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谭琨教授团队获得高分辨率航空高光谱在内陆水体环境监测中实现大面积作业应用成果,相关成果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 and Geoinformation。针对水色反演模型在不同传感器可迁移性和推广性难的问题,在准分析算法(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的基础上考虑水体辐射传输机理与区域水体光学特征,构建了区域参数优化的半解析固有光学量与叶绿素a反演模型。反演模型成功应用在机载和卫星高光谱影像中,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多传感器、多时相固有光学量和叶绿素a的反演应用。研究区域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地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交界处,获取的航空高光谱影像数据覆盖面积约800km2,包括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等“一河三湖”示范区重点水体。机载成像光谱仪选型为全谱段多模态成像光谱仪(Airborne Multi-Modality Imaging Spectrometer, AMMIS),该设备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AMMIS是高分专项航空观测系统七型载荷之一,具备全谱段、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的特点,可一次性获取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短波红外、热红外近1400个谱段数据,作业能力达600km2/架次@2km航高,综合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使用了资源一号02D、资源一号02E卫星搭载的先进高光谱成像仪(Advanced Hyperspectral Imager, AHSI)获取的卫星高光谱影像数据进行长时序的应用实验。
  • 山西苯胺泄漏事故致河北邯郸大面积停水
    图为邯郸市民在超市抢购矿泉水。 图为因店内饮用水售一空,一邯郸市民只能采购牛奶和苏打水。   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5日夜间通报称,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由于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该市政府决定停止从岳城水库供水,改为全部由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供水,由于单水源供水管网压力较低,造成部分市区供水困难。   据了解,岳城水库属国家直管的特大型水库,位于磁县境内,水质为国家地表水Ⅱ类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2.25,水质良好,是邯郸两个水源地之一。铁西水厂水源即取自岳城水库,经过56.5公里输水管线自流进入水厂。供水能力为20万立方米/日。   邯郸市自来水公司一负责人5日晚透露,邯岳(邯郸—岳城)输水管线岳城水库取水口自14时许关闭,造成该市铁西水厂停止运行。该自来水公司另一三堤水厂独自承担起全市的城市供水重担。由于水压偏低等问题,部分区域市民用水受到影响。就此次停水造成停水面积及影响人数正在统计中。   邯郸市人民政府通报称,其他使用岳城水库、东武仕水库及漳河水的地方,人畜不可直接饮用 用于灌溉的,需等到有关部门通知后方可使用。   由于尚未得到恢复供水时间通知,邯郸市民纷纷走出家门购买饮用水。记者在市内光明路“美食林”超市大宗商品销售处了解到,1个小时内该超市卖出80多件19升桶装水。而在邯郸市春风小区,一位高姓居民说,她下来发现小区里的矿泉水早已卖光,只能买牛奶和苏打水备着。记者21时又来到龙湖公园一大型超市,该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说,饮用水已销售一空。   邯郸市最大超市“美食林”企划部邓小林介绍说,该超市已经敞开供应饮用水,现在他们已调动全体采购人员联系货源,如发生缺货他们将第一时间从周边县市进货。(马继前)   ★山西苯胺泄漏污染河水 事隔五日才出现报告   2012年12月31日早7时40分,事故发生,山西省环保厅1月5日获知消息,中间间隔了5天时间。根据2012年3月山西通过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及时报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两小时内报告省人民政府。【详细】   ★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初步核查泄漏8.7吨苯胺   记者从山西潞安天脊“1231”应急指挥部了解到,经过初步核查,位于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苯胺泄漏事故苯胺泄漏量约为8.7吨。
  • 中药材遭药企大面积退货 药商迎来大洗牌
    最近,不断有药材供货商收到药厂和医院退货单,多数供货商为屡屡退货而烦恼!退货的原因以硫磺、重金属、农残超标为主,也有的药材某种有效含量达不到《中国药典》标准而退货。   原因无他,在目前国家药监部门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药品质量对药企的影响越来越大,药商作为中药企业的上游也必然会直接感受到此影响。以前对药材质量还会有睁一眼闭一只眼情况将不会再有,中药材正迎来真正的质量年、监管年。   国家监管趋紧、药企对上游检查趋严,将会使药材商迎来一轮洗牌。业内专家表示。   药监部门频频出手,飞检太狠了   从去年以来,国家飞行检查频频出手,据粗略统计有50家药企被收回了GMP证书,其中,中药饮片占据了不少,50家被收证企业中,涉及中药生产的有40家,占收证总数的80% 40家中其中有20家为中药饮片企业,另外20家涉及中成药、中药前处理和提取生产。   今年前5个月,又有44家药企被收回GMP,还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赶超去年全年之势,这其中中药饮片公司仍是占据了大头。   我们预计今年国家飞检还会更加严格。在最近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习大大提出了四个&ldquo 最严&rdquo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   有了习大大的指示,未来,药监部门飞检只会更加严格。从目前引发行业震动的银杏叶案也可以管窥国家局的雷霆手段,公开通报,追踪每一公斤的流向,银杏叶提取物卖给了哪家公司,怎么用,制成药品、保健品都需要召回,药监部门对召回情况进行公示了,包括产品卖出去多少,召回了多少,限期整改等等。浏览了各省药监局的网站,我们发现,虽然有的公司未进入国家局的召回名单,但是在此情况,也纷纷采取主动召回工作。   药品质量出问题影响企业中标   对药企来说,医院是其主要销售市场,而要进入医院,最主要的要通过招标,而从目前招标政策来看,药品质量在招标中已经具有了一票否决权。   以四川省药品招标采购为例,一旦发现了药品质量不合格,哪怕一批次不合格,四川都会取消其药品中标资格,并且该品种三年内不得参加四川省药品招标,同时药企还被列入黑名单。   上海市在其带量采购也明确,参加带量采购的药品必须要经得起质量挑战,为保证中标药品在中标前后质量稳定一致,投标企业投标的药品如果中标必须接受招标人采用近红外光谱建模跟踪检测方式对供应的中标药品每批次进行监测。   近红外光谱跟踪检测主要包含检测原辅料组分变化及投标前后药品主要成分、辅料、相关物质的来源、含量等应该保持一致。中标企业应配合招标人做好近红外光谱建模,并承担需要中标企业承担的相关费用。中标企业不予以配合近红外光谱建模的取消中标资格,并按规定进行处罚。   在国家监管趋严、药企现实利益前,中药材质量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药商也应将质量监控提上日程,以往薰蒸、造假、增重等做法将会行不通了,质量好的药材会受到追捧,药商也要开始转变观念了。   影响药材质量四要素   1,超量使用化肥、农药   要想弄清楚影响中药材质量的根本原因,必须从种植源头找答案。如今,药农为追求高收益,在栽种药材时超量施足了肥料,比如:栽种一亩白术,以前一亩地施复合肥一袋(50千克),现在栽种一亩白术施复合肥两袋(100千克),磷肥一袋(50千克),同时还施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氯和钼。   有的还喷施叶面肥,更有的为促使根茎膨大使用状根灵等等。从栽种前给土壤撒&ldquo 多菌灵&rdquo ,再到用&ldquo 甲基托布津&rdquo 或&ldquo 苯骈咪唑&rdquo 浸种,以及管理期间灌根、叶面喷施&ldquo 乐果&rdquo 、&ldquo 敌百虫&rdquo 、&ldquo 敌克松&rdquo ,&ldquo 敌敌畏&rdquo 等农药。化肥农药超量使用,这些药材重金属、农残怎能不超标?   2,采收后初加工大量使用硫磺   在药材采收后,药农多用硫磺熏一下,把里面的水份熏出来,缩短干货晾晒时间。比如:白芷、菊花、白芍、丹皮等,都是采用这种办法。由于硫磺的大剂量使用,所熏药材硫磺多超标严重。   在药材储存期间,易出现虫蛀、霉变、变色、走油、变味等败坏变质现象,为了避免这些问题,药商多用硫磺熏几次。如:桔梗、毛知母、紫菀、党参、当归等,几乎所有的药材在仓储期间都要熏磺。除了晒干、储藏期间用硫磺,在加工饮片时也要用硫磺熏一熏。由此可见,多数药材硫磺超标的事实多么普遍和严重。   3,异地种植道地药材不道地   除了种植、管理储存,加工过程中,传统的以及不科学的方法,使得中药材重金属、农残、硫磺超标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药材质量。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分布着极为丰富的传统药物资源。据1986年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已查明可以确定的中药材已达5000余种,不仅是世界上天然药物资源种类最多、栽培历史最悠久的国家,而且许许多多的道地药材,如:吉林人参,内蒙黄芪,甘肃、青海大黄,四川川芎、泽泻、黄连,云南三七,山东金银花及河南四大怀药,安徽四大皖药,浙江产的浙八味等。   这些药材有着很强的区域性,所产药材称为&ldquo 道地药材&rdquo 。其有效成份,含量均超过其非主产区。但是,近几年在追求药材高收益的利益驱使下,出现了&ldquo 南药北种,北药南种&rdquo 现象。比如:板蓝根栽种在东北,甘肃一带质量比较好,可是在湖南、江西,甚至福建都有人在推广种植。   白芍,原产安徽亳州,近几年发展到了湖北、河南、贵州、甘肃等地。这样的事例很多,如:丹皮、白术、桔梗、白芷、丹参、防风、紫菀、旱半夏、菊花等。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几乎都有种植。这种遍地开花种药现象,不但打乱了生产,而且降低了药材有效含量,进一步影响了药材质量。   近年来,随着中药行业的飞猛发展,市场对药材需求也迅速增加,尤其是各种道地药材,由于其质量优良,更是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也就造成了不同产地的药材纷纷在市场上出现,使药材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药材产品的质量 同时,一些劣质药材也冒充道地药材,严重冲击了道地药材的市场,损害了种植方的利益。   因此,有必要对道地中药材的种植质量进行控制和研究,严格固定药材来源,控制药材种植,建立优质道地药材,更加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从而有利于提高道地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对道地药材的保护力度,推动道地药材的健康发展。   4,采收不适时药材有效成份降低   中药材采收有很强的季节性,俗话说:&ldquo 春采茵陈夏成蒿,秋天采了当柴烧&rdquo 。说明中药材的采收季节性是很严格的。因此,做到适时和合理采收中药材,是关系到中药品质优劣、有效成份含量的高低以及保护和扩大药材资源的关键问题。   合理采收中药材,不但与采收时期有关,而且与药用植物的种类、供药用的部位以及有效成份含量的变化等亦有密切关系。如薄荷在生长初期不含薄荷脑,而在开花末期,薄荷脑的含量才急剧增加 又如杜仲要在定植15-20年后剥皮,质量才符合药典规定的要求。   但是,近几年在高价的诱惑下,一些药材多提前产新,如:连翘、辽五味、酸枣仁、栀子等都有这种现象。一些根茎类药材有时因价格高低或推迟或提前采收,如:白芍正常生长周期需4-5年采挖,可是由于前几年行情好,生长3年的都挖了出来。还有桔梗,正常生长周期2年,2011年前价格持续低落,有的药农便延长到4-5年才采挖,甚至有的推迟到6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提前或推迟采收中药材,无意中降低了某些有效成份,影响了药材质量。
  • 新突破:用纳米级材料修复大面积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得到重视。近期,我国科学家针对酸性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为治理酸性土壤和重金属污染提供一种新思路:利用黏土、生物炭等天然材料制备出一种复合纳米材料,材料呈多孔纳米网络结构,其不仅能够固定土壤中盐基阳离子,提高土壤pH值,从根本上修复酸性土壤,还能够还原、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据悉,该项技术优先适用于农田地块,可使植物中六价铬的富集量降低60%。另外,经济上,这项材料亩均成本只要10元—30元,且使用便捷。相关成果以论文形式刊登于美国化学会绿色化学领域核心期刊《ACS可持续化学与工程》。 该课题组的负责人吴正岩告诉记者,该材料可以针对不同环境和土壤类型调整配方,以适用于矿山、工业用地、农田等条件。目前课题组发表的文章和专利中的技术优先适用于农田地块。同时,课题组正在研发工业重金属废水源头治理技术以及有机肥中重金属修复技术,重点治理对象为铬、镉、铜、砷等,预计1—2年后研发成功。
  • 中国国土面积13%土壤存污染 专家建言施重点防控
    中国地质调查局实施的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显示,我国土地质量总体状况良好,达土壤环境质量一、二类标准占87%。但是,占国土面积13%土壤存在污染,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南方以镉、汞、铅、砷等重金属问题为主,在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频发镉、汞等重金属中毒问题 而北方以高氟、高砷和低碘等非金属问题为主,在较多贫困农村和边远地带受到砷、氟等地方病困扰。   中国地质调查局副主任奚小环在《生态地球化学:从调查实践到应用理论系统工程》一文中指出,长江流域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沱沱河大面积重金属异常和沿江有色金属矿带 城市及周边地区汞、铅等普遍存在,并在城市中心地带形成异常富集区 各大湖泊呈现有害元素污染汇集趋势,其中,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滇池等湖泊出现以镉、铅、汞、砷、硫等为主的污染,富营养化问题突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说,我国大部分的重金属污染来自于有色金属的采选、冶炼及后期产品加工企业。重金属污染生态环境后,修复的治理技术非常复杂,成本也非常高。应将有色金属矿、重金属冶炼业、含铅蓄电池业、皮革业、化学燃料等作为我国的防控行业 将具有潜在环境危害风险的排放企业作为重点防控企业,将重点防控区域的人群作为体检和诊疗工作的重点对象。   “还要对可能成为污染源的一些企业进行排查,做成一个地理信息系统,对可能造成危害的程度、数量多少、可能发生事故的大小等,进行调查,列成名录,做到心中有数。一旦出了问题,就能把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进行治理,不至于造成大的环境损害。”中国工程院院士魏复盛说。
  • 研究生利用激光遥感制作实时监测雾霾探测仪
    历经连续多天的雾霾天气,北京终于拨霾见日,大快人心。然而,民众对空气质量的担忧恐慌情绪,却不会像雾霾一样散去。面对日益紧迫的雾霾问题,除了戴上防霾口罩,我们又能做些什么?......雾霾之下,没有看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你知道吗?西安的一群大学生为我们做了一个良好的表率。  前不久,西安理工大研究生代晨昱和同学们发明了一款便携式雾霾空间分布激光探测仪,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仪器,打破了传统环保部门测量大气污染物的方法,将激光遥感技术应用到了雾霾监测领域。据悉,该仪器还荣获了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  打破陈规 用激光遥感监测领域  目前,相关部门监测大气污染物主要采用的是直接称重、多点监测、人工取样等方法,上述方法都仅是单点测量。例如直接称重法,是抽取等量空气将污染物停留在过滤膜上,直接称其重量,计算单位体积中的污染物浓度。而多点监测需要架设许多仪器,不仅耗时耗力,还不具有实时性。因为大气是流动的,往往当工作人员把仪器上的数据整理出来时,污染源的位置、雾霾污染的空间分布等已经发生了变化。  实际上,城市每个区域的PM2.5数值都不一样,而且数据也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让代晨昱萌生了用专业知识发明一种可以实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仪器的想法。经过近两年努力,他和同学们完成了设计发明工作。探测仪弥补了现有雾霾探测仪无法进行大面积探测的缺陷,大大拓展了探测距离。这款仪器的夜间探测距离为10-20 km,白天探测距离为5-8km。  探测仪整体系统主要由激光发射系统、光学接收系统、光电探测系统、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及三维扫描控制系统五部分组成。代晨昱解释,这套系统主要运用了光散射和光测距两大原理。由激光发射系统发出脉冲激光进入大气,激光与大气中的雾霾颗粒发生散射后,由光学接收系统接收后向散射回波信号,再由光电探测系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由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利用模拟探测方式完成数据采集与处理。  实时监测,雾霾无处逃遁  这款便携式雾霾空间分布激光探测仪,相较于单点测量,扩大了探测范围,还可对污染源的位置、污染程度、污染物的扩散方式及传播途径进行实时监测,继而对雾霾污染的出现提前预警,使有关部门前移工作关口,采取应对措施缓解污染问题。弥补了现有雾霾探测仪无法进行大面积探测的缺陷,大大拓展了探测距离。这款仪器的夜间探测距离为10-20 km,白天探测距离为5-8km。  以城区面积约为860余平方公里的西安市为例,实验表明,4-6台探测仪就可以实现整个西安市区的覆盖探测,工作效率着实提升了不少。  代晨昱表示,这款仪器可以与现有的颗粒物监测仪器设备配合工作,不仅可以弥补现有仪器的缺陷,配合工作后测试出来的结果精度更高。他们也期待可以和有关单位部门、企业合作,为治污减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年轻的大学生也懂得要以己之力,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身为地理信息行业的从业者,手握各种地理空间技术,在这场休戚与共的雾霾反击战中,也应多思考,多行动,多出力,守护苍穹之下的那片蓝天。
  • 雾霾天楼层越高空气越好?实地测试:无必然联系
    大面积的雾霾来袭让人有种无处藏身的感觉,室外灰茫茫一片,但室内的空气就真的干净吗,而我们身居这穹顶之下,还有没有能放心呼吸的地方呢,今天记者就进行了测试。  早上,记者站在市区的马路上,手里拿着pm2.5的检测仪,经检测看到pm2.5显示是195到200之间,按照到这个数值是重度污染。  在济南泉城公园测试 pm数值是在190到200之间。  有人会想了,在这样的环境中,植被率覆盖较高的公园里,空气会不会好一些呢,记者又来到济南泉城公园。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走在泉城公园里边,pm数值依然是在190到200之间,公园里并没有树木特别多就抵挡住了雾霾。  在室内12层楼高度 pm2.5的数值为138。  在同一栋建筑物里一层,pm2.5的数值149左右。  看来植物虽然有净化空气的作用,但面对pm2.5也是力不从心,那躲在室内是不是就会免受雾霾的侵扰呢。  在室内,pm2.5的数值一下就降到了149左右,这跟刚才相比每立方米下降了四五十微克。但随着楼层的升高,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我们就来逐层测试一下,仪器显示,12层pm2.5为138。29层为143。  在同一栋建筑物里,12层高度pm2.5的数值略低于1层和29层,看来只要无法逾越这片穹顶,楼层高低和空气质量好坏也没有必然联系。  随后记者来到一个面积在十几平米的办公室里,现在pm检测仪上显示数值是167,按照这个数值已经属于重度污染,在这个房间里记者放了一个空气净化器,一个小时之后数值是否有所变化呢?  一个小时之后,可以看到现在pm2.5的数值是49,空气质量已经达到了良,那雾霾天躲在哪更干净呢,结果已经很明显了。
  • 麦克仪器:药物粉体比表面积测定——why and how?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药物粉体是70-80%固体制剂以及部分液体制剂的基础单元,药物粉体加工成型的工艺性及产品质量都极大的受到药物粉体性质的影响和制约,无论在分散、填充、混合等过程中,还是在配方、过程设计与量产中,药物粉体性质都与产品质量、性能和工艺等息息相关,直接决定药物的最终疗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a10143b-c46a-4a69-9db1-570ed26867f1.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就是备受关注的颗粒性质之一。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直接影响其颗粒粒径、溶解度和溶出度等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同等重量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越大颗粒粒径则越小,溶解和溶出速度也相应加快,通过对药物粉体比表面积的控制,还可使其达到很好的均匀度和流动性,保证药物含量分布均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Radha& nbsp R.Vippagunta等人曾进行了三种原料药API无定形含量、比表面积、流动性与辊压成型的相关性研究 [1]。实验均采用相同组分但不同批次的API进行无定形含量、比表面积、流动性和辊压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PI无定形含量增大,其比表面积增大,而药物粉体的流动性和辊压成型的片剂质量却相应变差;当无定形含量增大到一定比例后,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会随无定形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纯无定形API的比表面积最小,且很难辊压成型。Smirnova I等人则是对药物载体二氧化硅气凝胶在提高难溶药物溶出速率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研究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比表面积越大则药物担载量越大,药物经过气凝胶的担载后溶出速率显著提高。综上所述,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对控制药物性能非常重要,因此在美国药典USP& lt 846& gt ,日本药典JP 3.02,欧洲药典Ph. Eur. 2.9.26和2020年版《中国药典》通用技术0991中,都明确规定了药物粉体比表面积的测定方法。 !--84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比表面积是什么?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通常被广泛使用的概念是表面积或外表面积,指物质暴露在外所有表面的面积之和,单位是平方米(㎡)。而比表面积指的是单位质量物质的表面积,单位是平方米/克(㎡/g),即物质的外表面积除以该物质的质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测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药物粉体比表面积的分析测试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气体物理吸附法是最成熟和通用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测算出某种气体分子在药物粉体表面形成完整单分子吸附层的吸附量,乘以每个分子的覆盖面积即得到药物粉体的总表面积,再除以药物粉体的质量得到比表面积。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药物粉体的气体物理吸附测试中,药物粉体被称为吸附剂,被药物粉体吸附的气体称为吸附质。原则上只要和药物粉体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均可用作吸附气体,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吸附气体是氮气。气体分子在药物粉体表面形成完整单分子吸附层的吸附量需要通过处理吸附等温线数据求出,在各国药典中都明确指出吸附等温线的测定方法分为动态流动法和静态体积法,其中静态体积法是通用的测定比表面积的方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比如麦克仪器公司的TriStar系列(如图1所示)和Gemini VII系列(如图2所示)两款静态体积法气体物理吸附仪就能够为各类药物粉体提供高精度、高效率和高标准的比表面积测试。由于药物粉体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表面可吸附其它气体或蒸汽,因此在测定前一般需要采用真空或流动脱气法在脱气站(如图3所示)上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时间对药物粉体进行脱气预处理,以确保比表面积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另外,TriStar系列和Gemini VII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还可配置满足21 CFR Part 11要求的confirm版本软件,其验证、安全、审计追踪、报告等功能可有效确保数据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20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48ec2d9-3006-4c83-bbed-eedf968910f2.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150" height=" 209"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1 TriStar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示意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150px height: 19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ee8de22-9467-4d33-b6d6-1992c14eb81b.jpg" title=" 3.jpg" alt=" 3.jpg" width=" 150" height=" 195"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2 Gemini VII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示意图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00px height: 13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b4ee6d2-ae96-4b4e-bf68-c6c50c121f3f.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200" height=" 130"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3 脱气站示意图:左为流动法脱气站,右为真空法脱气站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麦克仪器应用的三个典型场景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1.& nbsp 原料药API的比表面积测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原料药是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为了表征某种原料药的比表面积,使用麦克仪器公司的Tristar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对其进行了77K(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等温线测试。该原料药在相对压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0.994时的平衡吸附量仅8.7205 cm3/g STP;使用B.E.T方程处理该吸附等温线,通过计算可得到该原料药的比表面积为4.9453 m2/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如图4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a8ef2cb-654a-4898-a125-334e829e2944.jpg" title=" 5.jpg" alt="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4:某原料药的B.E.T比表面积计算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2.& nbsp 药物辅料硬脂酸镁的比表面积测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硬脂酸镁是新型药用辅料,可作固体制剂的成膜包衣材料、胶体液体制剂的增稠剂、混悬剂等。使用麦克仪器公司的Tristar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对其进行77K(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等温线测试,在相对压力0.05-0.3区间内线性测试了11个点,选择其中3个点,使用B.E.T方程计算出该硬脂酸镁的比表面积为1.1251m2/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如图5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f89dc93-f2fd-4c88-a1d4-32be951dea53.jpg" title=" 6.jpg" alt=" 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5:硬脂酸镁的B.E.T比表面积计算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3.& nbsp 药物制剂缬沙坦的比表面积测定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缬沙坦是一款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抗高血压类药物,同样使用麦克仪器公司的Tristar系列气体物理吸附仪对其进行77K(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等温线测试,在相对压力0.05-0.3区间内线性测试了11个点,选择其中3个点,使用B.E.T方程计算出该缬沙坦的比表面积为4.6611m2/g,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如图6所示)。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7bfccc1-b060-4400-8965-9ecd4d80d866.jpg" title=" 7.jpg" alt=" 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trong 图6:缬沙坦的B.E.T比表面积计算结果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总之,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是需要关注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药物粉体的均匀性、流动性、溶解度和溶出度等性能,进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崩解、溶解和吸收。研究和掌握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对制备出高性能的药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药典中的明确规定,可以通过气体物理吸附的静态体积法测试出药物粉体在液氮温度下的氮气吸附等温线,再结合B.E.T方程即可精确计算出其比表面积,便于对药物粉体/颗粒的性能进行初步预测,提高整体效率,优化产品质量。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参考文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nbsp Radha R. Vippagunta, Changkang Pan, et. al., Application of surface area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the source of batch-to-batch variation in processability,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2009 14(5): 492–498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nbsp Smirnova I , Suttiruengwong S , Seiler M , et al. Dissolution Rate Enhancement by Adsorption of Poorly Soluble Drugs on Hydrophilic Silica Aerogels[J]. Pharmaceutic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2005, 9(4):443-452.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trong 作者: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trong 谢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text-indent: 0em " strong 麦克仪器高级应用工程师 /strong br/ /p
  • 育种家话育种|“三株野草”如何变成“一碗面”?——对话小麦育种专家杨武云
    文章来源:光明网-科普中国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的粮食作物,栽培历史有1万年以上。不过,我们今天见到的小麦,已经不是它最初的样子。“现代小麦的起源进化是一个巧合且复杂的过程,经历了两次远缘杂交。”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西南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任杨武云介绍说。 在一万多年前,两个物种,一个叫做乌拉尔图小麦,还有一个是拟斯卑尔脱山羊草,天然杂交形成了做意大利面条的四倍体小麦;七千年前左右,四倍体小麦在自然界又跟另外一个物种叫节节麦,天然杂交,染色体自动加倍,形成了六倍体小麦,也就是现代面包小麦的祖先。  “研究清楚小麦的遗传和生物学特性,才能更好的指导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杨武云说,如今,科学家能够模拟小麦的进化过程,用不同的四倍体小麦和不同的节节麦杂交,合成新的人工合成小麦,再用它作为桥梁,将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小麦祖先中优异基因导入到现代小麦中,从而培育新的小麦品种。  1995年,杨武云利用在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培训的机会,带回了一批含节节麦血缘的人工合成小麦资源。当时,全世界育种家对人工合成小麦基因资源寄予厚望,但还没有取得成功。  “里面有节节麦的基因资源,野生性很强,具有很多对育种不利的性状,比如株型散,株高很高,壳比较硬难以脱粒等。所以无法在育种中被直接利用。”  杨武云将带回来的人工合成小麦与四川小麦杂交,经多代鉴定,最终在国际上率先育成了突破性小麦新品种“川麦42”。川麦42高抗条锈病、稳定性好、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且综合性状好,2003年和2004年,分别通过了国家和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推荐为四川省和全国重点推广的小麦新品种。  “川麦42产量比对照品种,在国家区试里面增产了17%,在四川省区试里面增产了30%。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每亩可以增加100公斤左右。现在川麦42是四川小麦培育的骨干亲本,利用它又先后培育了40多个品种。”杨武云说。在培育川麦42的过程中,杨武云还结合多年来的育种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人工合成小麦育种利用策略——“大群体有限回交法”。不仅在小麦育种上可以应用,在其他作物育种中也可以使用。  “现在我们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四倍体小麦和节节麦,在大量合成新的人工合成小麦。这些材料就像自己的子女一样,肯定有好东西在里面。”谈起未来的目标,杨武云说,第一是要高产稳产,第二是要绿色生产,抗病、抗逆,少用农药,第三还要培育强筋、弱筋或者中强筋等多元化的品种出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野生资源很好,但是它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良它,才能够更大范围地更好地利用它的基因资源为我们现代育种服务。”杨武云说。
  • 媒体三问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区域性雾霾天气
    6省市深陷“霾”笼、超过20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部分城市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日至21日期间,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再次四面“霾伏”。为什么本轮雾霾持续时间这么长、范围这么广?持续长达6天的雾霾,又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何种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蓝天何时才能不再等风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6省市深陷“霾”笼 原因何在?  环保部介绍,16日至21日,受极端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等6省市,将发生今年入秋以来最严重的区域性重污染天气过程。  记者了解到,为有效应对此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北京、天津等20多个城市发布了红色预警,济南等10多个城市发布了橙色预警,并适时启动了包含工业企业停限产等在内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目前,环保部已派出了13个督查组对各地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专家分析认为,本轮重污染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程度比较重,与不利的气象条件、本地源排放影响和区域性传输叠加影响关系密切。  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说,以京津冀地区为例,四季度平均多个气象要素均表现为十多年以来(2000年以来)明显偏差的情况,如地面平均气压十多年最低,湿度明显偏高,地面风速明显偏小,大气逆温状况明显较重,不利于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和消除。  天津市环保局大气处高级工程师王文美说,由于北方大部分地区处于供暖季,再加上部分地区散煤燃烧量开始加大,本地污染排放量呈现逐步上升趋势,这也使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愈发严峻。  此外,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也发现,由于目前一些行业仍存在环保治理技术及设备不达标、管理跟不上等问题,一些企业面临“减产不减污”的尴尬境地。  持续时间长达6天 对民众生活有何影响?  持续时间长达6天雾霾天气过程,究竟对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记者在北京、天津、海南等多地展开了采访。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通知,19日至21日,北京市的小学、幼儿园将停课。这一条消息让很多双职工的家庭有些犯愁。一位家长在微信朋友圈抱怨说:“停课固然是为了孩子的健康考虑,但周一到周三我们都要上班,女儿所在的幼儿园要停课,正发愁该把小孩送哪里去、让谁带。”  “后面几天天气这么糟糕,只能躲在家里,连去公园散步的心情都没了。”从电视上看到要启动红色预警的消息后,退休在家的天津市民刘女士不得不改掉每天上午晨练健身的习惯,为了在雾霾天里减少户外活动,她还特意提前去家附近的菜市场把下个星期要吃的蔬菜和水果都准备好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重霾围城之下,一些民众选择了闭门不出,也有一些民众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前往海南、云南等南方省份旅游度假,呼吸新鲜空气。  17日上午,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人头攒动。据机场相关负责人介绍,伴随着京津冀地区重污染天气的不断加重,来海南旅游度假的旅客逐日增多,其中不少是来海南过冬“躲霾”的北方老人。来自山西太原的牛女士就是南下“躲霾”大军中的一员,她告诉记者,冬天的海南风景如画、空气清新,在得知重霾来袭之前,她就和家人商量好来海口旅游了。  蓝天何时才能不再等风来?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主任邓小文等专家认为,从近些年治理雾霾的实践看,狠抓污染源治理、提升污染物排放标准、提早启动应急预案等措施是治理雾霾切实有效的方法,也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专家也同时指出,雾霾问题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解决。雾霾治理是一场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狠抓落实。雾霾治本之策在于逐步降低地区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而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关键在于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尽快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以及城市功能区布局。  环保部2013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京津冀中南部区域多个城市经常同时出现重污染,单个城市采取应对措施难以达到治污控霾的效果,区域联防联控势在必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说,区域联防联控,虽然不能马上把重污染消除,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程度。但如果不采取区域联防联动的形式,很难在短时间内,把大面积、高强度污染降下来。  专家指出,有关部门在抗霾过程应主动作为,努力克服“等风来”的惰性思维。治理雾霾需要各级政府管控好各自的污染源,从细节抓起,抓好精细化管理,不断减少污染排放总量。同时,希望公众、媒体、社会给治理雾霾多点时间、多点耐心,多为持续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献计献策。
  • 天津大学胡文平/汪天洋《Advanced Materials》:新型有机长余辉喷雾助力表面无损探伤
    近日,天津大学胡文平/汪天洋团队成功研发出一种多功能有机长余辉喷雾,可实现溶剂化制备并实现大面积喷涂,在信息标记与保护、表面无损探伤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无定形有机长余辉发光材料可以实现简单的溶液加工和大面积均匀发光,但这类材料的发光性能受材料本征刚性环境的影响较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紫外光固化增强(UV-curing-enhanced)有机主客体掺杂体系长余辉性能的普适策略,即通过光固化构建的刚性环境促进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诱导出高性能长余辉发射。利用这种可溶液加工、可大面积涂覆和“易于实现”的材料制备策略,有望促进无定形有机长余辉材料在信息标记与保护、表面无损探伤等领域的深度应用。同时,在表面无损探伤领域,对比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这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试剂类无损探伤方法的成像更加便捷迅速,且技术附加值更高,有望为有机长余辉材料打开一个重要的商业应用出口。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天津市科技局和天津大学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计划(“攀登计划”)的支持,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理学院化学系硕士研究生梁依萌和刘曼,通讯作者为理学院化学系汪天洋副教授。参考文献:Yimeng Liang,#Man Liu,#Tiantian Wang, Jiayi Mao, Lichang Wang, Dongzhi Liu, Tianyang Wang*, Wenping Hu,Adv. Mater.2023,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4820.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304820
  • 钙钛矿:从乌拉尔山脉里走出的一种新型光伏电池
    2013年,一种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钙钛矿突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它具备高效率、低成本、制造工艺简单、光谱吸收范围广等优势,即使在弱光条件下也能保持光电转换率。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电池被《科学》杂志评为2013年十大突破之一。所有光伏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都依赖于半导体将光能转换为电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一直是太阳能电池的主要半导体材料。但传统太阳能电池板制造过程中使用的大型硅晶体价格昂贵、制备步骤多,需消耗大量能源。在寻找硅的替代品过程中,科学家利用钙钛矿的可调性制造出了与硅性质类似的半导体。钙钛矿晶体可以分散到液体中,使用低成本的成熟技术旋涂,制得的薄膜光吸收层仅百纳米,比硅电池厚度小逾百倍。通过改变钙钛矿材料的化学组分,可以调节其吸收光的波长。调到不同波长的钙钛矿层甚至可以堆叠在彼此之上,也可以堆叠在传统的晶硅太阳能电池之上,形成了能够吸收更多太阳光谱的“串联”电池。如今,这种电池的转换效率从2009年的3.8%提高到25%以上,这种新兴的光伏技术引得资本争相入局,但大面积应用的效率、稳定性等难题仍有待解决。从实验室里走出的钙钛矿电池钙钛矿(Perovskite)已有180多年历史,最初它是指一种由无机物钛酸钙(CaTiO?)组成的矿物。1839年,在欧亚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脉,柏林大学矿物学家古斯塔夫斯罗斯(Gustavus Rose)发现了这种天然矿物,他以俄罗斯贵族、矿物学家列夫佩洛夫斯基(Lev Perovski)的名字为这种物质命名。但在光伏领域,“钙钛矿”并非指一种特定材料,而是指具有ABX?结构的化合物家族,A位通常代表有机阳离子,B位为金属铅离子Pb2+,而X位为卤素阴离子。由这些化合物组成的材料家族被通称为“钙钛矿”材料。这是一种人工设计的材料,材料配方选择灵活,带隙可调。由于钙钛矿结构可以由大量不同的元素组合而成,利用这种灵活性,科学家可以设计钙钛矿晶体,使其具有各种各样光学和电学特性。时至今日,钙钛矿晶体已广泛用于超声波机、存储芯片以及太阳能电池中。最近10多年来,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卤化铅钙钛矿,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都试图寻找在电池效率、成本和耐用性方面表现最佳的钙钛矿材料。2009年,日本科学家宫坂力(Tsutomu Miyasaka)及其同事首次选用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材料碘化铅甲胺(CH3NH3PbI3)和溴化铅甲胺(CH3NH3PbBr3)作为新型光敏化剂,取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染料,制备出全球第一个具有光电转换效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虽然其转换效率仅有3.8%,有效面积0.24平方厘米,并只稳定了几分钟,但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后续发展奠基了不可磨灭的研发基础。2011年,韩国成均馆大学朴南圭(Nam-Gyu Park)课题组通过技术改进将转化效率提高到6.5%,但仍采用液态电解质,导致材料不稳定,几分钟后效率便削减了80%。钙钛矿真正引起学界广泛关注是2012年。当时,朴南圭团队首次报告了效率接近10%的全固态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这被认为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中里程碑式的工作。也是这一年,英国的亨利斯奈斯(Henry Snaith)团队首次将氯元素引入钙钛矿中,并使用无机化合物氧化铝(Al?O?)替代无机化合物二氧化钛(TiO?),证明钙钛矿不仅可作为光吸收层,还可作为电子传输层,得到电池效率10.9%。2013年,斯奈斯等人采用共蒸发方法制备钙钛矿薄膜,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平面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15.4%,引起世界瞩目。有机-无机卤化铅钙钛矿也因此成为新兴的光伏材料。“2014年以前,大家研究的是有机-无机杂化的钙钛矿,里面既有机小分子,也有无机重金属,还有卤素。研究人员测试后发现这种材料在制备工艺上与有机光电半导体相似,但它的光电特性又像无机材料。”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下称上海光机所)薄膜光学实验室主任、研究员邵宇川向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介绍道,“当时,新一代光伏太阳能电池课题组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量子点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这三种电池结构各不相同,神奇的是,把钙钛矿 ‘塞到’这三种电池中,不需要改变器件结构,电池都可以高效工作,钙钛矿研究领域一下子就火了。”钙钛矿的火热也让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其本身的机理和光电特性,邵宇川介绍,到2016年,通过生长世界上第一个大尺寸钙钛矿单晶,科学家已能清楚表征钙钛矿材料本征的光电特性,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改变钙钛矿器件结构,提升效率和稳定性。一种“三明治”结构的新型光伏电池如果说,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主要是硅这种间接带隙半导体,第二代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升级成砷化镓、碲化镉、铜铟镓硒等直接带隙半导体,那么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就包括兼具高效率和低成本制备优势的钙钛矿。这种新型光伏电池与传统晶硅电池相比,不但具有弱光性能好、质量轻等特性,还可拓展应用于柔性光伏和半透明光伏领域。钙钛矿对光的吸收能力强,光谱吸收范围广,即使在室内等弱光条件下,钙钛矿仍能保持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而传统晶硅电池由于其带隙较窄,弱光下的发电效率较低。钙钛矿电池能够承受宇宙射线辐射,因此临近空间(距地面20公里-100公里的空域)的平流层飞艇也可以使用这种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结构就像三明治,一般由透明导电电极、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金属电极5部分组成。其中,位于中间的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吸光层、空穴传输层是钙钛矿电池最基本的三个功能层。当太阳光照在钙钛矿电池上,太阳光光子能量大于带隙时,钙钛矿层吸收光子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传输层将分离出来的电子传输到负极上;空穴传输层将与电子分离的空穴传输到正极上,进一步在外电路形成电荷定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光能转换为电能。按照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的位置分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器件结构可以分为正置结构(n-i-p,电子传输层-钙钛矿层-空穴传输层)和倒置结构(p-i-n,空穴传输层-钙钛矿层-电子传输层)。从研发和产业化的主流技术路线来看,目前钙钛矿电池主要有单结钙钛矿电池和叠层钙钛矿电池。其中,单结钙钛矿电池只有钙钛矿本身的“三明治”结构,而叠层钙钛矿电池又包括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全钙钛矿叠层电池、薄膜电池(如铜铟镓硒)/钙钛矿叠层电池等。钙钛矿电池上游核心设备供应商上海德沪涂膜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锦山告诉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单结钙钛矿电池是所有钙钛矿电池产品形态的基础,理论转换效率可达33%,实验室最高认证效率目前为25.8%,“也有团队在研究晶硅和钙钛矿的叠层,理论上转换效率在40%左右,目前实验室最高已达33.2%。钙钛矿和钙钛矿的叠层研究也有人在做,理论转换效率可以做到50%以上。”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及其创办的仁烁光能(苏州)有限公司正在从事钙钛矿和钙钛矿的叠层研究和产业化。根据公开资料,仁烁光能全钙钛矿叠层电池稳态光电转换效率达29.0%。今年2月,仁烁光能建设的全钙钛矿叠层光伏组件研发线投产,组件尺寸30*40c㎡,目前10MW(兆瓦)研发中试线已全线跑通,其投建的150MW量产线计划2023年底完成600mm*1200mm组件出片。“底下是硅电池,上面是钙钛矿电池,光打下去以后,短波长的光被钙钛矿吸收了,长波长的光被硅吸收了,所以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的转换效率非常高。”邵宇川表示,同样的,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高,相比于晶硅电池更具有柔性特征,但工艺难度也更大。大面积应用的效率、稳定性、寿命三座大山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发和产业化取得了显著进展,光电转换效率从2009年的3.8%提高到今天的25%以上,寿命也从2012年的5分钟延长到如今1000小时以上,这种新兴的光伏技术引得资本争相入局。但在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技术之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距离硅电池超过20年的使用寿命仍有差距。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去年12月则表示,钙钛矿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新方向,但存在稳定性较差和大面积应用时的效率损失两个短板,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之一。从事钙钛矿电池技术研发和商业化应用的深圳无限光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无限光能”)创始人兼CEO梁作对澎湃科技(www.thepaper.cn)表示,稳定性、效率衰减、寿命其实是一个概念,稳定性好意味着寿命长。在钙钛矿电池的生产中,镀膜、激光刻蚀、封装是三大核心工艺环节。镀膜阶段要制备均匀、无孔洞的钙钛矿层薄膜。在激光干刻阶段,通过多道激光刻蚀构建钙钛矿电池中的电路结构,把多个钙钛矿电池单元串联成组件。钙钛矿光伏材料怕水怕空气,而封装技术和钙钛矿电池寿命、稳定性紧密相关。王锦山介绍,镀膜阶段,钙钛矿层制备必须精确控制厚度和平整度,其中厚度为400纳米-800纳米,平整度偏差小于等于±5%,制备方法之一是使用真空蒸镀形成薄膜,其二也可以使用低成本的溶液法,通过狭缝涂布技术成膜、结晶,成膜和结晶的物理和化学一致性好坏决定了面板的发电效能。“变成晶体的过程不难,但在大尺寸上实现物理变化诱导的成核/结晶高度化学一致性比较难。如果解决了这个难题,就基本实现了大面积单结钙钛矿的产业化。”“从实验室的平方厘米小尺寸到产业化的大尺寸,钙钛矿成膜会出现不可避免的不同程度缺陷,导致致密性不高,导电传输效率降低,这是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的最大挑战。从寿命上来说,钙钛矿电池与晶硅电池有本质差别,要延长钙钛矿电池的寿命,封装技术是关键,要提高封装胶的阻隔效应,防止透水透气。”王锦山表示。而成本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与设备投入、电池寿命、光电转换效率、产能均相关。王锦山表示,尽管目前产业界已经建立了钙钛矿电池中试线,但仍处于试验和爬坡阶段,由于最终的技术路线尚未完全确定,技术也没有达到可以变成产品的程度,因此钙钛矿电池成本目前还只是从理论上计算。从设备投入成本来讲,溶液法这样的湿法方式比干法便宜30%-50%甚至更多,“相比干法成膜,湿法设备不需要使用耗能的真空泵,占地小,后期维护简单,也不需要金属/金属氧化物等昂贵靶材,从运营成本上来讲,湿法成膜更加经济。”“未来努力的方向包括提高钙钛矿电池的寿命、降低成本,注重环境友好性,防止铅泄漏。小面积钙钛矿电池效率已经做得非常好了,大面积的效率还要继续努力。”邵宇川认为,减少钙钛矿电池大面积应用时的效率损失,要从生产的均匀性、工艺的固化等方向努力。从成本上考虑,采用溶液法制备钙钛矿层价格便宜,但还存在均匀性问题,理论上可以解决,目前业内也在努力,通过组分、工艺、溶剂配比以及生产环境的调控,提高生产的稳定性。
  • 环保部今年首度回应雾霾防治
    近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再次引发公众对空气质量尤其是PM2.5的关注。   雾霾天气与空气污染从何而来,该如何驱散?要唤回朗朗天,出路又在何处?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接受人民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今年首度回应雾霾与空气污染相关问题。   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导致城市空气污染   记者: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多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或严重污染,成因是什么?   吴晓青: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和空气质量下降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我认为,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大气污染物排放负荷巨大。2010年,我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都超过220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工业烟粉尘排放量为1446.1万吨,均远超出环境承载能力。冬季取暖北方大部分地区燃煤量大幅增加,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急剧上升。   二是复合型大气污染日益突出。受大气环流及大气化学的双重作用,城市间大气污染相互影响明显,相邻城市间污染传输影响极为突出。   三是机动车污染问题更加突出。2012年,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开始呈现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   四是不利气象条件造成污染物持续累积。雾霾天气发生时,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污染物排放在低空不断积累。同时,由于雾霾天气的湿度较高,雾滴与细颗粒物两者相互作用,迅速推进污染形成。   近2/3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任务艰巨   记者:从去年的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到首部综合性防治规划,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迈出扎实步伐。如何看待当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形势?   吴晓青:应该说,“十一五”以来,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尤其在2012年2月29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发布,实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9月27日,国务院又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对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与部署,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入了由“以总量控制为目标导向”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目标导向”的历史性转变。   然而,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传统的煤烟型污染尚未得到解决,机动车、重化工业造成的PM2.5、臭氧污染又接踵而至。可以说,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大气污染问题,在我国近20年内集中出现。按照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近2/3的城市达不到二级标准要求。   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历程表明,解决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欧美等发达国家耗费了30—50年时间才基本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我们要正确对待当前的大气污染形势,充分认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必须有所作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   治理PM2.5有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减排工程应尽早落实   记者:最近,大气污染问题尤其是PM2.5污染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我们有没有系统的防治思路?PM2.5防治难度在哪里?   吴晓青:大家关注污染,我们非常理解。   研究表明,PM2.5来源十分复杂,既有燃煤、机动车、扬尘直接排放的细颗粒物,也有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细颗粒。可以说,PM2.5污染是我国当前环境形势呈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特征的最具代表性的问题。   解决PM2.5污染问题,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大气污染治理思路,转变生产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强化多污染源综合管理,开展区域联防联控,概括起来就是“协同、综合、联动”。   为此,《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八大减排工程,共计1.3万个减排项目,将大力削减各项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也在此呼吁各地,尽早安排资金,将减排工程项目落到实处。   但是,治理大气污染也存在许多困难和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2011年,我国GDP占全球的10.48%,然而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而这些“两高一资”行业又大多集中在东部地区。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尽合理的产业布局,产生了大量的大气污染排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任重而道远。   能源结构不合理。燃煤排放仍是造成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原因。长期以来,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为70%左右,清洁能源比重偏低。2011年,我国煤炭消耗量超35亿吨,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对大气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机动车污染日益突出。2012年,1亿辆机动车排放的氮氧化物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4左右。机动车污染排放,不仅是造成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低空排放的细颗粒物还多为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不科学发展问题多,完善法律制度是根本解决途径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我们环境保护工作存在哪些差距?   吴晓青: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我们深知目前环境质量不容乐观,环境保护工作实际与群众要求还存在很大距离,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不科学发展的问题。   不科学发展当然包括刚才提到的粗放发展和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加大的问题,还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另外,一些地方党委、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观念还没有根本改变,减排工作还存在责任落实不到位、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   记者:20世纪50年代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出台了《清洁空气法》,有效推进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您认为,针对灰霾污染,我国法律政策有哪些可以推进?   吴晓青:灰霾问题是工业化过程中,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难题。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   首先是全力推动修改《环境保护法》。作为环保领域的基本法律,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目前,《环境保护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我们将继续配合全国人大法工委,力争使环保法的修改能够适应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现实需要。   我们也将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面对工业化进程加快过程中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环保部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修订工作。
  • 环保部专家: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12月4日,京城笼罩在一片灰蒙之中。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新网12月5日电 综合消息,据中央气象台报道,今日至明日,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将减弱消散。在本轮大面积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中,60多个城市联合“抗霾”。同时,环保部督查发现仍有企业违规排放。  较强冷空气继续影响中东部地区 华北黄淮等地雾霾将减弱消散  据中央气象台今天清晨所发布的环境气象公报指出,华北黄淮等地霾天气减弱消散。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5日8时至6日20时,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地区大部、华北西部、西北地区东北部、黄淮、江淮大部、江南东部和中部偏南、华南北部等地的日平均气温或最低气温将下降6~8℃,黑龙江中东部、吉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降温幅度可达10~12℃。图片来自:中央气象台网站  5日白天起,受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等地的雾霾将自北向南逐渐减弱消散。但冷空气影响前,华北南部、黄淮、江南东北部等地仍有中至重度霾。此外,5日早晨至上午,河北南部、河南东北部、山东中西部、上海、江苏北部和南部、浙江北部、湖南西部、贵州北部和东部以及四川盆地等地仍有大雾。  其中,河北南部、山东中西部、湖南西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局地有能见度低于50米的特强浓雾。  12月1日,河北省分区启动区域红色(Ⅰ级)应急响应和区域橙色(Ⅱ级)应急响应,这也是河北首次启动区域红色应急响应。 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七省市60城遭空气重污染侵袭 环保部发现仍有企业违规排放  12月2日至4日,受明显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我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发生一次大面积区域性空气重污染过程,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等7省市,涉及60多个城市。  60多个城市统一启动预警响应,首次实现了区域高级别、大范围预警应急联动。其中,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等9个城市启动红色预警措施 北京、天津等24个城市启动橙色预警措施 22个城市启动黄色预警措施 5个城市启动蓝色预警措施。  同时,环保部派出4个督查组,分赴河北、山东等地开展督查。督查发现,部分企业应急减排措施落实不到位。如河北省任丘市河北天时化工有限公司应急预案弄虚作假,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资料图:11月28日,民众戴上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环保部专家: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金南指出,目前我国几乎所有与大气污染物有关的指标的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个大气环境所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  王金南说:“从北非到东亚,空气高污染区就包括京津冀区域。”在京津冀区域有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直接的结果是导致PM2.5上升,全国来看,最近几十年能见度平均下降50公里左右。”王金南说。
  • FDA建议消费者应避免使用箭牌药油和涂擦剂
    2010年5月27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或使用一种称为 “箭牌驱风油和涂擦剂”的产品,该产品也被标记为 "Aceite Medicinal La Flecha (西班牙语) 或 "箭嘜驅風油 (普通话)"。该产品具有潜在毒性并含有两种物质:水杨酸甲脂和樟脑,如果咽下会中毒。   如果将水杨酸甲脂和樟脑涂于较大面积的皮肤上或使用时加热以增加对其活性成分的吸收,也会造成中毒。其成分特别容易使儿童中毒。   这些成分中毒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疼、恶心、呕吐、腹泻、头疼、视力变化、头昏眼花和精神错乱。过量使用水杨酸甲脂和樟脑甚至可能有致命风险。   FDA在对该产品进行初步测试时还发现一种化合物,似二甘醇 (DEG),一种用于防冻的成分,如果咽下可能中毒。需做进一步的测试以确认二甘醇 (DEG)的存在。   该产品主要在互联网上和面向亚裔与拉丁裔的专卖店内销售。除了警告消费者不要使用或购买该产品外,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在要求零售商将该产品从商店的货架上拿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