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大科学工程

仪器信息网大科学工程专题为您整合大科学工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大科学工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大科学工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大科学工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大科学工程话题讨论。

大科学工程相关的资讯

  • 走近大科学工程: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图为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核磁共振分析系统。   走近中国大科学工程   生活中的乌云总是不期而至。一位正值花季的美国女孩,突然被告知患上了一种非常难治的癌症。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她所患癌症的亚型发生率极低。   在患同一大类癌症的人群中,只有2%的人所患亚型和她一样。幸运的是,针对这一亚型恰好有一种特效药。经过不到3个月的治疗,她痊愈了。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主任雷鸣用这个真实的案例,向科技日报记者生动阐释了精准医疗的未来图景。但并非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和那位女孩一样幸运。在人类通往精准医疗的道路上,蛋白质科学研究将扮演什么角色?身为国家大科学工程之一的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以下简称&ldquo 上海设施&rdquo )对推进蛋白质科学研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回答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近日走进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一探究竟。   不容小觑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ldquo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rdquo 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ldquo 仪器集群&rdquo 。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ldquo 点赞&rdquo 。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数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史蒂夫· 哈里森是雷鸣在哈佛大学读博士时的导师。参观上海设施后,史蒂夫感觉非常震撼,对雷鸣很年轻就有机会参与如此重大的项目表示赞赏和羡慕。收获羡慕之余,雷鸣多次被问道:&ldquo 在如此先进的科研平台上,你们能做出哪些世界一流的工作来?&rdquo   独一无二的蛋白质&ldquo 智能工厂&rdquo   每一个蛋白质就像一个人一样,有自己的脾气秉性。要把它研究透彻,需要时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句话叫&ldquo one protein,one career&rdquo ,意为一个教授一辈子只能研究透一个蛋白质。&ldquo 我主要研究端粒,从评上教授到现在,也只解析了数十个蛋白质的结构。&rdquo 雷鸣说道。   要摸清蛋白质的&ldquo 脾气&rdquo ,首先是要获取高纯度的蛋白质样品。想见到蛋白质的&ldquo 真身&rdquo ,就必须打破细胞。而细胞一旦被打破,里面90%的蛋白质就同时被破坏掉了,踪迹难觅。   找到目标蛋白质后,保存也是个难题。相对于&ldquo 皮实&rdquo 的基因,蛋白质要&ldquo 娇气&rdquo 得多。记载遗传信息的基因就像是张可以随意摆放的卡片,没有变性的担忧。蛋白质则不同,一旦温度、湿度、光线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就会有变质的风险。   在传统的生物学实验室里,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手持移液枪,往装有不同液体的瓶瓶罐罐里添加试剂是常见的场景。在上海设施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里,这一幕正在被自动化的机器操作所取代。   高通量克隆构建实验室的中心区域是一个用玻璃超净间封闭起来的自动化机械操作平台。操作台外有一台集成软件的计算机负责&ldquo 发号施令&rdquo 。科研人员启动预设程序后,白色的机械臂在平台的各个自动化仪器间来回挪动,轻巧地把一个个96孔板放置到指定的板位上。各个自动化仪器的板位分别可执行加液、振荡、离心、清洗等生物实验操作。   传统手工操作,一个人每天最多克隆十几个基因。眼前的这套自动化系统,一天可以克隆960个基因,生产效率相当于一个数百人规模的基因克隆企业。&ldquo 我们希望把自动化概念引入科研中,重复劳动让机器来做,科研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思考真正的科学问题。&rdquo 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主管邓玮告诉记者。   上海设施自主设计和研发应用流程的这套系统,如同&ldquo 智能工厂&rdquo 一般,能独立完成一整套从分子生物学到细胞生物学的全部实验操作。   &ldquo 集成化程度越高的自动化设备,出错的几率就越高。针对完全陌生的样品,我们这套系统的可靠性能达到70%,这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结果了。&rdquo 雷鸣表示。   五线六站 透视蛋白质内部结构   蛋白质并不是由松散的氨基酸随机排列组合而成,每一种天然蛋白质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结构。结构决定着蛋白质的功能。   肌红蛋白是哺乳动物心肌和骨骼肌中贮存和分配氧的胞内蛋白质。1960年,英国科学家肯德鲁(John Kendrew)首次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来自抹香鲸的肌红蛋白的三级结构。这一发现,使他成为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之一。   大多数人都有医院照X光的体验,X射线衍射法相当于是给结晶后的蛋白质拍X光,拍出的是一幅蛋白质晶体原子尺度的三维结构图。   在建筑外观呈鹦鹉螺形状的上海光源里,有5条光束线和6个专用实验站(五线六站)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五线六站包括4个X射线实验站和两个红外光谱实验站,它们构成了上海设施的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和动态分析系统。   记者来到五线六站时,上海光源处在停光检修期,复合物晶体线站负责人秦文明正在进行设备调试,为第二天的复工做好准备。排成一长溜的设备间和操作间由厚重的屏蔽门把守,机器的轰鸣声给人置身工厂车间的感觉。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副主任张荣光,是五线六站的负责人。2009年回国之前,他在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工作近20年。阿贡的APS(先进光子源)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同步辐射中心之一,采用X射线衍射法在半小时内测定蛋白质晶体结构曾是阿贡的骄傲。在五线六站,这一时间被缩短为几分钟。   &ldquo 我们安装了先进的衍射仪和探测器,收集全套数据最快只需36秒,接着使用自建的软件系统,不到5分钟就能完成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给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rdquo 张荣光表示,五线六站不仅配备了世界一流的硬件设施,在实验方法和自动化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和提升。   过去,科研人员带着蛋白质晶体样品来到线站做实验非常忙碌。因为不能确定收到的数据是否有用,针对同一个晶体样品,要反复不停收集多套数据,带回去做进一步分析。   &ldquo 现在很快就能看到结果,一次可以带上一批样品来线站做实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我们的目标是,用户带到线站上来的是晶体,带回去的是蛋白质的结构。&rdquo 张荣光说道。   核磁共振拼搭蛋白质结构&ldquo 积木&rdquo   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在纯化后都能顺利结晶。结晶了的蛋白质也可能由于晶体质量等原因,难以被X射线&ldquo 看清&rdquo 。此外,同步辐射产生的X射线能量很高,小一点的晶体在被它探测时有&ldquo 粉身碎骨&rdquo 的风险。   在晶体学力所不及的领域,同样借助X射线设立的生物小角线站能弥补一二。事实上,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表现得更为&ldquo 动态&rdquo 和&ldquo 真实&rdquo 。小角线站负责人李娜介绍,小角散射技术能快速捕捉到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的瞬时结构。只需要秒量级,甚至毫秒量级的时间,就能看见两个分子是否形成复合物。   分辨率不高是小角散射的不足之处。张荣光进一步解释说,就像从远处看两个人的位置关系一样,能看清他们是靠在一起,但具体是手牵手,还是脚靠脚,就不得而知了。要在溶液状态下看清原子尺度的细节和运动,就要靠核磁系统了。   离开五线六站,记者来到了上海设施的核磁共振实验室。蓝色塑胶地板上,分布着5台白色圆柱状的&ldquo 大家伙&rdquo 。其中,体型最大的900兆核磁共振谱仪是目前国内在使用的最高场强的超导磁体设备之一。为了方便把样品放入仪器顶部,还专门搭建了高约四五米的扶梯。   和光束线站、电镜等设施的直接成像相比,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ldquo 间接&rdquo 信息&mdash &mdash 蛋白质分子里每2个氢原子之间的相对距离,据此勾勒出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此,核磁系统技术主管刘志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一个坐着的人,如果能测算出他的头、手、脚等部位两端的距离,就能画出他的大致轮廓。   &ldquo 也可以理解为,核磁共振扫描得到的是一盒子拼插积木,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把积木一块块地搭建起来,难点就在于不知道这些积木分属于哪个部位,是头还是脚,需要先指认,再通过计算来还原成三维结构。&rdquo 刘志军说。   为了&ldquo 指认&rdquo 方便,刘志军和他的同事们正在构建一个大的数据库。理想状态是,核磁共振扫描溶液状态下的蛋白质后得到的实验信息,可以去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如果有类似的&ldquo 片段&rdquo ,就可判断出这块&ldquo 积木&rdquo 属于哪个部位,再进一步去还原。&ldquo 搭积木的效率高低,取决于已知信息的多少,还原蛋白质三维结构也是如此&rdquo 。   蛋白质研究为药物研发铺路   蛋白质(protein)的概念最早由瑞典化学家永斯· 雅各布· 贝采利乌斯在1838年提出。&ldquo protein&rdquo 源自希腊文&ldquo protos&rdquo ,意为&ldquo 第一的,首要的&rdquo 。其时,人们对于蛋白质在机体中的核心作用并不了解。   一直到上个世纪40年代,在美国的教科书里,蛋白质被认为都长着一副橄榄球的模样,为细胞提供黏稠度是它主要甚至唯一的功能。随着DNA(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的提出和首个原子尺度的蛋白分子三维结构图的精准呈现,分子生物学时代的大幕开启,人们开始逐渐摸清蛋白质的&ldquo 长相&rdquo 和&ldquo 秉性&rdquo 。   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在构建细胞结构、生物催化、物质传输等方面,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物体新陈代谢几乎离不开的催化剂&mdash &mdash 酶,绝大多数都是蛋白质。   然而,和DNA测序、基因组研究的耳熟能详相比,蛋白质研究似乎略显低调。事实上,蛋白质研究可视作基因研究的姊妹篇。雷鸣以肺癌为例说道,过去肺癌病人都用一种药物治疗,现在看来并不科学。尽管结果都表现为肺癌,但从分子尺度分析,发病机理千差万别。   上游致病的基因多种多样,不同基因组会产生数百种或数千种蛋白质组合,形成不同特质的癌细胞。每一种组合背后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因为基因的表达方式错综复杂,同一个基因在不同条件、时期可能会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如何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成为棘手的难题。   &ldquo 通过测序能知道多少种基因有病变,分析出主要矛盾是哪个,但基因检测只能用于诊断,给不了治疗的药物,下一步需要借助于蛋白质科学研究,为生物制药提供对症的&lsquo 靶点&rsquo 。在未来,精准医疗有望给每一种不同亚型的癌症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药物。&rdquo 雷鸣表示。(原标题:探秘蛋白质的&ldquo 前世今生&rdquo &mdash &mdash 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筹)印象)
  • 大科学工程“拉索”首个探测器阵列建成
    新年伊始,大科学工程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传来喜讯。5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悉,拉索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WCDA)三号水池注水达到正常工作水位,这标志着WCDA探测器全部建成,全阵列投入科学运行。这是拉索四种类型的探测器阵列中最早完成的一个阵列。WCDA是拉索探测器阵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探测器总面积为78000平方米,由三个水池组成,内有3120个探测器单元,6240个光敏探头。WCDA水池采用了国内首创的“薄壁混凝土现浇边墙+软基土工膜防渗系统+大跨度轻钢屋面结构”设计,在没有国标可参考的情况下,满足了探测器对避光、防冻、防锈蚀和水位保持等的超高指标要求。“根据国际前沿发展动态,项目组在WCDA建设过程中进行了方案优化,在二号和三号水池中采用了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国际上最大灵敏面积的新一代20寸光电倍增管,降低了探测器阈能,大幅增强了探测器在50-500 GeV能段的伽马射线探测能力。”拉索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曹臻说。曹臻表示,WCDA的有效探测面积是国际上最大同类型实验HAWC的4倍,能够对银河系内外的伽马暴、快速射电暴、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具备瞬变特性的高能辐射信号进行探测,具备5-10年的国际领先优势,预期将获得一系列非常重要的观测与研究成果。拉索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位于四川省稻城县海子山,由电磁粒子探测器阵列、缪子探测器阵列、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组成。
  • 国务院印发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 /p p   积极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制定本方案。 /p p   一、重要意义 /p p   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以下简称大科学计划)是人类开拓知识前沿、探索未知世界和解决重大全球性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创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对于我国增强科技创新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积极深远意义。 /p p   (一)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是解决全球关键科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大科学计划以实现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为目标,是基础研究在科学前沿领域的全方位拓展,对于推动世界科技创新与进步、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有利于发挥我国主导作用,为解决世界性重大科学难题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发出中国声音,提供全球公共产品,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p p   (二)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是聚集全球优势科技资源的高端平台。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有利于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培养和造就一批国际同行认可的领军科学家、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管理团队和良好机制,打造高端科研试验和协同创新平台,带动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为主向并跑和领跑为主转变。 /p p   (三)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是构建全球创新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开展大科学计划在优化全球科技资源布局、完善创新治理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已成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议题。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作为科技外交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对落实国家整体外交战略发挥积极作用。 /p p   二、总体要求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总体要求和外交总体布局,坚持中方主导、前瞻布局、分步推进、量力而行的整体思路,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深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牵头组织实施大科学计划,着力提升战略前沿领域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打造创新能力开放合作新平台,推进构建全球创新治理新格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重要贡献。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国际尖端,科学前沿。适应大科学计划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特点,聚焦国际科技界普遍关注、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影响深远的研究领域,选择能够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共鸣的项目,力求攻克重大科学问题。 /p p   战略导向,提升能力。落实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三步走”战略,服务于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战略需要,集聚国内外优秀科技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实力。 /p p   中方主导,合作共赢。发挥我国在大科学计划核心专家确定、研究问题提出、技术路线选择、科技资源配置、设施选址等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尊重各国及各方的优势特长,坚持多国多机构共同参与、优势互补,采取共同出资、实物贡献、成立基金等方式,共享知识产权,实现互利共赢。 /p p   创新机制,分步推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注重在大科学计划发起、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创新,完善科技资源合作及共享机制,吸引部门、地方共同参加,加强科技界与产业界协作,试点先行,充分论证,根据实施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p p   (三)主要目标。 /p p   总体目标:通过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在世界科技前沿和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大科学计划布局,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引进顶尖科技人才,增强凝聚国际共识和合作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合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成为国际重大科技议题和规则的倡导者、推动者和制定者,提升在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和话语权。 /p p   近期目标:到2020年,培育3—5个项目,研究遴选并启动1—2个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初步形成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的机制做法,为后续工作探索积累有益经验。 /p p   中期目标:到2035年,培育6—10个项目,启动培育成熟项目,形成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初期布局,提升在全球若干科技领域的影响力。 /p p   远期目标:到本世纪中叶,培育若干项目,启动培育成熟项目,我国原始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在国际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持续为全球重大科技议题作出贡献。 /p p   三、重点任务 /p p   (一)制定战略规划,确定优先领域。 /p p   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部署,结合当前战略前沿领域发展趋势,立足我国现有基础条件,综合考虑潜在风险,组织编制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规划,围绕物质科学、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系统、环境和气候变化、健康、能源、材料、空间、天文、农业、信息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优先方向、潜在项目、建设重点、组织机制等,制定发展路线图,明确阶段性战略目标、资金来源、建设方式、运行管理等,科学有序推进各项任务实施。 /p p   (二)做好项目的遴选论证、培育倡议和启动实施。 /p p   立足我国优势特色领域,根据实施条件成熟度和人力财力保障等情况,遴选具有合作潜力的若干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发出相关国际倡议,开展磋商与谈判,视情确定启动实施项目。要加强与国家重大研究布局的统筹协调,做好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的衔接,充分利用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基础条件和已有优势,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人员深入交流。 /p p   (三)建立符合项目特点的管理机制。 /p p   依托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实验室、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通过科研机构间合作或政府间合作等模式,整合各方资源,组建成立专门科研机构、股份公司或政府间国际组织进行大科学计划项目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积极争取把新组建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总部设在中国。每个大科学计划可成立项目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项目实施作出决策部署和提供专业化咨询建议。 /p p   (四)积极参与他国发起的大科学计划。 /p p   继续参与他国发起或多国共同发起的大科学计划,积极承担项目任务,深度参与运行管理,积累组织管理经验,形成与我国牵头组织的大科学计划互为补充、相互支撑、有效联动的良好格局。积极参加重要国际组织的大科学计划相关活动,主动参与大科学计划相关国际规则的起草制定。 /p p   四、组织实施保障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管理。 /p p   在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下,召开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专题会议,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中科院、工程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国家国防科工局、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中国科协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统筹和审议大科学计划的战略规划、发展方向、领域布局、重点任务、项目启动、运行管理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和开放共享政策等。 /p p   成立由科技界、工程界、产业界等高层次专家组成的大科学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大科学计划的优先领域、战略规划、项目论证等进行咨询评审,为国家决策提供参考。战略规划和项目设置等重大事项,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程序报国务院,特别重大事项报党中央。 /p p   (二)建立多元化投入和管理机制。 /p p   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资金渠道,更好发挥财政资金在我国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吸引地方、企业、外国及国际组织的投入。根据实际需求,测算和编制项目经费概算,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借鉴国际经验,通过有偿使用、知识产权共享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社团、企业及国际组织等参与支持大科学计划的建设、运营及管理。 /p p   (三)加强高水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p p   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培养和引进大科学计划所需人才,建立支持相关人员参与大科学计划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公开招聘世界一流科学家、国际顶尖工程技术人才。加强我国牵头组织大科学计划多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 /p p   (四)建立大科学计划监督评估机制。 /p p   建立健全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大科学计划的执行情况与成效进行跟踪检查,并将监督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目标、技术路线、研究任务、预算、进度等调整的重要依据。监督评估结果和调整建议及时报国务院。 /p p br/ /p
  •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建设启动
    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最新消息:平方公里阵列天文台(SKAO)理事会近日召开第三次会议,批准于7月1日启动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建设工作,SKA由此正式步入建设阶段。  据介绍,SKA由政府间国际组织SKAO负责建设运行。SKAO总部设在英国,台址分设在南非和澳大利亚,正式成员目前有澳大利亚、中国、意大利、荷兰、葡萄牙、南非、英国7个国家,另有加拿大、法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西班牙、瑞典、瑞士9个国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SKAO工作。  SKA是国际天文界计划建造并运行50年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阵列射电望远镜,比目前最大的阵列射电望远镜灵敏度提高约100倍、搜寻速度提高约1万倍。天文专家表示,SKA建成运行后,将有机会揭示宇宙最基本的重大科学问题,特别是第一代天体如何形成、星系形成与演化、暗能量性质、宇宙磁场、引力本质、生命分子与地外文明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突破,都将是自然科学的重大变革。  在前期建设准备阶段,全球约20个国家的100多家科研院所参与了SKA的设计研发工作。作为SKA的重要参与方,中国与来自澳大利亚、意大利、南非、英国、加拿大等国优势科研机构联合,共同参与建设准备阶段7个国际工作包联盟的工程设计研发工作。  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表示,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国研发团队提出了SKA第一阶段反射面天线、信号与数据传输等工作包的设计方案并被采纳,于2017年当选SKA反射面天线国际工作包联盟主席,主持核心技术研发,完成首台反射面天线样机建设。
  • 中国迄今最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宣布建成
    4月29日,中国最具规模、世界瞩目的重大科学工程——中国科学院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竣工典礼在其实验大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共同启动竣工装置,并为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揭幕。上海市市长韩正,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科院副院长、工程总指挥江绵恒,陈森玉院士,科技部副部长曹健林分别致辞。   新华网上海4月29日电 题:中国迄今最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宣布建成   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刘丹 杨金志   经过长达16年的孕育、52个月的紧张施工,中国迄今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光源”29日宣布建成,并同时宣布对国内外用户开放共享。   这标志着中国大科学装置建设跨上一个新台阶,不仅为中国科学界和工业界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大科学实验平台,带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技术集成和创新能力。   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的“上海光源”工程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从空中俯瞰,整座建筑如一座巨大的银灰色“鹦鹉螺”——其设计理念是体现光的闪亮与柔美,吸引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和兴趣。   工程的主体建筑是三大加速器——一台150MeV(1.5亿电子伏特)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能量从150MeV提升到3.5GeV(35亿电子伏特)的全能量增强器,以及一台周长432米的3.5GeV高性能电子储存环。   作为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一,“上海光源”的建成还将与中国台湾地区和日本、韩国、印度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一起,形成堪与美欧媲美的“光源群”,成为面向世界的同步辐射实验平台。   根据设计,“上海光源”具有建设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的能力。目前首批建成了七条光束线站,分别是: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XAFS光束线站、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线站、软X射线谱学显微光束线站、X射线衍射光束线站和X射线小角散射光束线站。   所谓“同步辐射”,是由以接近光速运动的电子在磁场中作曲线运动改变运动方向时所产生的一种电磁辐射。同步辐射光源被科学家称之为继电光源、X光源和激光光源之后,第四次为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推动的新光源。其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宽频谱范围、高广谱亮度、高光子通亮等优良特性,为人们开展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带来了广阔前景。   这是3月16日拍摄的“上海光源”高性能电子储存环旁的部分实验站。科学家要研究比“可见光”波长更短的物体,要“看清”病毒、蛋白质分子甚至金属原子等微观物体,必须选用与这些微观物体大小相近或更短的波长的光束,来照射微观物体,利用光束在物质中的衍射、折射、散射等能够检测到的特性,或者利用光束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光激发、光吸收、荧光、光电子发射等特性,来探究未知的微观世界。新华社记者 裴鑫 摄   目前,全球建成和在建的同步辐射光源装置共有60余座,其中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13台。上海光源属于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能量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的SPring-8(8 GeV)、美国的APS(7 GeV)和欧洲的ESRF(6 GeV)。   与中国已有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和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相比,上海光源具有高亮度、高强度、高稳定等优点,强度是X光机的上万倍,亮度是最强的X光机的上亿倍,可同时提供从远红外线、紫外线,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高亮度光束,每年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   上海光源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申请建造,由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承建,于2004年12月25日正式破土动工。   上海光源工程指挥部总指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江绵恒说,上海光源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大科学工程,工程包含了众多系统,涉及超导高频及低温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度数字化电源技术,以及先进光束线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部件研制及系统集成难度极高。   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工程人员攻克了软土地基微振动控制、消防性能化设计等诸多技术难题,90%的关键技术和设备实现了国产化,直接带动了中国现代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等先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   “上海光源工程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代表了中国工业发展的最先进水平,彰显了中国综合科技实力。”上海光源工程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中国科学院杨福家院士说。   截至目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已经收到来自全国7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01份申请材料,各地科研人员计划在“上海光源”的七条光束线站上开展生命科学、医学与制药、新材料、物理、化学、石油化工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上海光源工程座落在上海浦东著名的张江国家级高科技园区,地块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的杨桥村南部,工程用地范围约20万平方米,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以零地价转让给上海光源工程使用。   上海光源将对有巨大产业前景的微电子、微机械等高新技术的开发,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在科学界和工业界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由于在长三角地区特别是张江高科技园区已存在微电子与光电子工艺、先进复合材料、红外光电材料和器件、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中的上千家高科技开发商,均是上海光源的潜在用户。   上海光源工程一期拟建约45000平方米,东西长分别为588至615米,南北宽为333米,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一期建筑面积为50857平方米。上海光源是中国迄今为止投资最大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在一座银灰色、如鹦鹉螺外形万人体育场大小的圆形建筑内,建有一台能量为150M电子伏特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周长为180米、能量为3.5G电子伏特的增强器,以及一台周长达432米、能量为3.5G电子伏特的电子储存环,还有沿电子储存环外侧依次分布的多条光束线和实验站等。   上海光源工程由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建造,由中央政府和上海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开中国重大基础科学研究之先河。上海光源的建设将为构建科研新体制增添一份宝贵的经验。   同步辐射光源被科学家称之为继电光源、X光源和激光光源之后,第四次为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推动的新光源,为人类认知世界提供了更有力的工具。它具有常规光源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如高准直性、高极化性、高相干性、宽频谱范围、高光谱耀度和高光子通量等,好比一台多用户的超级显微镜,是照亮微观世界的“神奇之光”。它所能照亮的学科之众多,应用领域之广泛,都是空前的。像普通的X光胶片只能模糊地看到骨骼,但是同步辐射光透射的影像就能探测分子级甚至亚分子级结构,如蛋白质和DNA等等,而且轮廓非常清晰。   高性能的同步辐射光源将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团簇物理、化学、医学、药学、地质学等多学科的前沿基础研究,以及微电子、医药、石油、化工、生物工程、医疗诊断和微加工等高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不可替代的先进实验平台。   为保持光束流的高度稳定,光源轨道的垂直稳定度须控制在1微米以内。上海光源是极其复杂的大科学工程,包含有众多系统,它们分别涉及超导高频及低温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度数字化电源技术、高性能磁铁及机械准直技术、高性能束流诊断技术、先进控制技术,以及先进光束线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部件研制及系统集成难度极高 特别是须在保证各系统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很低的故障率,以实现提供十几到几十小时的稳定束流、年运行5000小时以上供光时间的预定目标。   上海光源的建设将直接带动中国现代高性能加速器、先进电工技术、超高真空技术、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快电子学、超大系统自动控制技术以及高稳定建筑等先进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大科学工程的实践证明,这种带动作用的间接效应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非常大的。 艾滋病毒   仅以生命科学为例,生命科学已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科学已成为各发达国家竞相抢占的制高点,而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研究为主要目标的结构基因组学研究,其中80%以上的工作需要在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上进行,利用高强度和高亮度的同步辐射光,科学家可以很清晰地“看见”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病毒等)的三维结构,掌握它们在生化反应过程中,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所以上海光源将成为中国生命科学前沿研究不可或缺的大科学设施。   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方法是当前测定生物大分子结构的最有力手段,是研究生命现象与生物过程的利器。研究清楚致病病毒分子及周围人体生物组织分子的三维结构,弄清病毒的致病机理与过程至关重要,然后进行计算机模拟,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能对致病分子进行屏蔽或抑制的药物分子结构,再合成新药,这比传统的筛选法周期短得多,成本也低得多。利用这种方法,国外已成功研制出用于抑制艾滋病的药物,对于降低艾滋病的死亡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在2003年中国出现SARS疫情后不及,中国科学家就利用同步辐射光成功测定了SARS病毒主蛋白酶的结构,为研制抵御SARS病毒的药物提供了重要信息。   在石化及化学工业中,催化剂起着核心作用,对石油化工的效率产出有重要影响。中国在某些催化剂和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面有着相当好的基础和科技积累,但放眼世界,各大石油公司均已在同步辐射光源上建有专用的光束线站,研究催化机理和催化剂的特性。   假如没有高性能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先进技术的支持,中国企业将面临十分被动的局面。上海光源将是新型催化剂研发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此外,基于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的微细加工技术已成为发展微电子机械系统的主要支撑技术,微细加工将在不长的时间内形成具有相当规模的产业。随着业界对集成电路的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界估计,对线度在几十纳米及以下的集成电路,第三代同步辐射光刻技术有可能将成为主要的光刻手段。   材料科学是支撑高技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未来的技术革命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型材料的发明,例如半导体、高分子聚合物、合金、陶瓷、超导材料、复合材料、金属玻璃以及纳米材料等,这些具有异乎寻常性能的新型材料将在计算机、信息、通讯、航空航天、机器人、医药、微机电和能源等新兴产业中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利用上海光源所产生的高亮度同步辐射光束,可以揭示材料中原子的精确构造和得到有价值的电磁结构参数等信息,它们既是理解材料性能的"钥匙",也隐含着发明新颖材料的原理来源。   移动通讯和便携式电脑市场的迅猛发展导致对质轻、价低、续航时间长的可充电电池的需求激增,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对全新机理的高性能电池研究需求更是世界瞩目的焦点,各国的制造商正在为掌握新的电化学反应以开发高性能的电池而陈兵鏖战,而同步辐射光正是他们手中的新式武器。   “上海光源”的用户并不仅限于高科技机构,还包括众多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企业。比如,著名化妆品公司欧莱雅已经多次采用同步辐射光源来研究毛发角蛋白的分子结构,开发更高性能的产品。   上海光源包括一台约40米长、把电子枪产生的10万电子伏特电子束加速到1.5亿电子伏特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在模型中心位置,红色直线段)、一台周长180米、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从1.5亿电子伏特加速到35亿电子伏特全能量的增强器(红色小环)和一台周长432米、35亿电子伏特的高性能电子储存环(外圈蓝色大环)和诸多的引出光束线(青色曲线)。   其电子束能量为35亿电子伏特,仅次于日本的SPring-8 (80亿电子伏特)、美国的APS(70亿电子伏特)和欧洲共同体的ESRF(60亿电子伏特),居世界第四。   上海光源的设计建造符合中国国情,投资适中,在宽广的光子能区具有好的性能价格比。上海光源可同时提供从“硬X射线”到“远红外”全波段的高亮度光束,性能被优化在用途最广泛的X射线和硬X射线能区。利用近年来技术的新进展,在5~20keV光谱区间可产生性能趋近前述美日欧三套大而昂贵的高能量光源所产生的高耀度硬X光 在1~5keV光谱区间可产生目前世界最高耀度的同步辐射光。   其将在亚洲地区与日本SPring-8 (80亿电子伏特)、韩国PLS (25亿电子伏特)、印度Indus-II (25亿电子伏特)和中国台湾TLS (15亿电子伏特)等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一起形成能量和性能分布合理的光源群,成为面向世界的同步辐射实验平台。   沿着周长432米、35亿电子伏特的高性能电子储存环的切线方向可以引出光束线,建立试验站。上海光源总共将建设近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上海光源首批建设的7个光束线实验站居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每天可容纳几百名不同学科领域或公司企业的科学家、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在各自的实验站上使用同步辐射光。   上海光源的二期工程——再建22至24条光束线的计划,也已经递交。上海光源圆形建筑内具有建设60多条不同光束线的能力,能日夜不断为环绕四周的上百个实验站供光,几十条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全部建成后,同时容纳的研究人员可达上千名。如此之多的研究人员同时使用上海光源,就创造了特有的科研氛围,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天然的优良条件,使上海光源自然而然成为综合性的大型前沿研究中心,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提供极为有利的环境条件。   中国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寄生于高能物理实验专用的高能对撞机的兼用机,如北京光源(BSR)就是寄生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的典型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一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7台。   中国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HLS)。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是基于同步辐射专用储存环的专用机,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二代同步辐射光源有23台。 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内景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之间的最主要的区别,是在于作为发光光源的电子束斑尺寸或电子发射度的迥异。例如第二代的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150纳米弧度,而第三代的上海光源,其电子束发射度约4纳米弧度,光源点水平束斑尺寸约150微米、垂直束斑尺寸仅约10微米。二者相差近40倍,结果得到的光亮度差1600倍,近三个量级!  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3台,正在建造和设计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有12台。   上海光源作为先进的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本身具有很高的现代高科技的融合度和集成度,因此它将成为中国显示综合科技实力的标志性重大科学装置,并为提升国家知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科技实力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正计划筹建以上海光源等大型设施为依托的上海应用物理国家实验室。该国家实验室在发展光源物理与技术的同时,还将大力开展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性研究,如空间技术向小型化和微型化发展中所需要的新型信息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与研制、健康领域中疾病的新型诊断技术和新药的设计与遴选技术研究、结构与功能材料研究、强光技术研究、有机化学领域前沿问题研究等。这个计划组建的国家实验室将成为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综合性高科技研发中心。
  • 中国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将于4月底建成投入使用
    记者3月15日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获悉,世界瞩目的重大科学工程“上海光源”建设进展顺利,将按工程计划于今年四月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总投资约12亿元的“上海光源”工程坐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内,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在一座银灰色、如鹦鹉螺外形的大型建筑内,“上海光源”工程三大加速器--一台150MeV(1.5亿电子伏特)的电子直线加速器、一台能在0.5秒内把电子束能量从150MeV提升到3.5GeV(35亿电子伏特)的全能量增强器、一台周长432米的3.5GeV高性能电子储存环均已完成安装和调试。   此外,“上海光源”工程首批还建造了生物大分子晶体学线站、XAFS线站、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线站、X射线成像与生物医学应用线站、软X射线谱学显微线站、衍射线站和X射线小角散射线站等七条光束线与实验站。   据了解,截至目前,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已经收到来自全国6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140多份申请材料,各地科研人员将在“上海光源”的七条光束线站上开展生命科学、医学与制药、新材料、物理、化学、石油化工、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同步辐射光源被科学家称之为继电光源、X光源和激光光源之后,第四次为人类文明带来革命性推动的新光源。“上海光源”是一台高性能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光源能量位居世界第四,仅次于日本SPring-8、美国APS、欧洲ESRF三台高能同步辐射光源,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中能光源之一。   “上海光源”具有建设60条以上光束线和上百个实验站的能力,可同时提供从远红外线、紫外线,到硬X射线等不同波长的高亮度光束,每年供光机时将超过5000小时,每天可容纳几百名来自海内外不同学科领域或公司企业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在各自的实验站上,使用同步辐射光进行多学科前沿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科研需求,提供单束团、多束团、高通量、高亮度和窄脉冲等多种光源运行模式。   “上海光源”工程于2004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这一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建成和投入使用,不仅可为中国科学界和工业界提供了一个与世界同步的大科学实验平台,带动中国科技创新和相关工业的发展,同时也表明中国在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方面,具备了高水平的技术集成和创新能力。
  • “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讨会举行
    12月2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第二次工作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议由学科评议组秘书葛宝臻教授主持。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参加开幕式并致欢迎辞,精仪学院院长曾周末、院党委书记王海龙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校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充分讨论了相关授权单位的修改意见,修改了《一级学科简介》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通过了报送国务院学位办的送审稿。同时,围绕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布局及未来规划和设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如何提高两个学科的建设水平,尤其在特色方向设置与布局、质量和规模、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会代表还就发挥学科评议组的作用,促进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郁道银教授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也是天津大学唯一学科评议组的召集人单位,充分体现了精仪学院“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的学术影响和水平。
  • 新时期加强我国科学工程师队伍的思路
    从现在到2035年,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将逐步完成,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工业4.0同时在加速推动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尤其是同时掌握科学知识与动手技能的科学工程师队伍。如何适应时代的紧迫要求,增强这支队伍,加快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  本文通过国内外新形势分析,以及中国科学院已经尝试摸索多年的前期经验,提出几点思路,供科技管理人员决策参考:  (1)以人为本,按照对发展目标的贡献为导向,兼顾日积月累、精益求精,与集成整合、开拓创新等多种技术人才类型,开展多元评价与激励   (2)机制创新,发挥中国的制度与文化特色,试点"工程师公社"的组织形式,根据需要集中跨院所与学校及企业的优势技术力量,从结构上保证跨学科团队交流合作,加速人才成长并释放协同优势   (3)开放共赢,营造让科学原创与技术传承及实用并重的文化氛围,跟实体行业的工程师组织密切协作,并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 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化学工程学院 张锁江任院长
    p   9月25日上午,在雁栖湖畔,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为新成立的化学工程学院举行了揭牌仪式。中科院院长兼党组书记、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张锁江院士等出席揭牌仪式。 /p p   根据国科大 “科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新的化学工程学院由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承办,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山西煤化所、理化技术所、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青海盐湖所、上海高研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兰州化物所、广州能源所、天津工业生物技术所、成都有机化学所、广州化学研究所等参与共建。该学院由张锁江担任化学工程学院院长。白春礼、丁仲礼、张锁江一起为新学院揭牌。 /p p   丁仲礼在致辞中指出,我国是化工大国,需要大量的化工高端人才,化学工程学科是中科院的优势学科,有很好的学科基础,希望化学工程学院的成立为提升国科大的工程技术教学水平做出更好的贡献。 /p p   张锁江在代表13家共建单位发言时表示,新学院的揭牌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起点,为化学工程的科研—教育—产业协同创新、引领支撑化学工业未来变革,开创“新化工”揭开了新篇章。学院将在中科院和国科大的领导下,汇全所之力,聚全院优势,践行“四个率先”,把国科大化工学院逐步建成科、教、产一体化的典范。 /p p   此次揭牌仪式由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主持。会后,中科院原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做了介科学展望的学术报告。 /p
  • 科学工程“黄埔军校”——中国科大粒子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成立
    1月8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粒子物理与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校党委书记许武、校长助理朱长飞、物理学院执行院长刘万东和中心主任赵政国教授共同为中心揭牌。   许武肯定了中心的定位和建设中国大科学工程的“黄埔军校”目标,表示学校将会积极支持中心的建设,并预祝中心健康发展。朱长飞代表学校对该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刘万东代表物理学院祝贺中心成立。赵政国教授汇报了中心的简况。他回顾了中国科大粒子物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介绍了成立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对中心建设的构想。他提出,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中国大科学工程的“黄埔军校”。
  • 三德科技总工程师出席武汉大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奖学金”颁奖典礼
    12月26日,2015年武汉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奖学金”颁奖典礼在该校动力与机械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作为奖学金设立单位之一,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德科技”)总工程师吴汉炯代表公司应邀出席。 “水质科学与技术暨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奖学金”项目五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设立的奖学金总额为210万元,由包括“三德科技奖学金”在内的十余个企业奖学金构成,用于资助和奖励报读武汉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优秀学生。奖学金每年颁发一次,奖励额度为每人每年5000元,本年度共计76名优秀学生获奖。吴汉炯代表三德科技为其中5名优秀学子颁奖,并作为企业代表发言。 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传中教授,武汉大学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彭启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党委书记郭新立,党委副书记汪思明,水质工程系主任曹顺安教授等校方领导出席典礼。 三德科技总工程师吴汉炯发言
  •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获奖项目成功参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p   根据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推荐工作的要求,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组织评奖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在2016年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技术一等奖和产品一等奖(总数4个)中确定了申报项目——“宽带微波信号产生与传输的光子技术”。中国科协经过层层评审,最终决定推荐这一项目作为四个申报资格之一,参评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 /p p   “宽带微波信号产生与传输的光子技术”相关技术在我国“某型号雷达”、“嫦娥3号”和“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重大工程任务中获得了应用,为我国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相关技术应用于无线传输与感知系统,在国家电网、中国电信、广东海事局等单位获得成功应用,近两年产生6000万元经济效益。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3ca030a6-b4d3-4fc2-bb6a-5dc9781ba964.jpg" title=" 0.png" / /p 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每年征集会员单位优秀项目参评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学会本着重视创新性、先进性和独有性的理念挖掘年度优秀的技术和产品项目、给予表彰鼓励,并根据管理办法向中国科协推荐一等奖获得者,参评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今年首次推荐成功,充分证明了学会组织科技创新奖的权威性和行业认可度,也是对学会各级会员单位对科学技术发展积极探寻的鼓励。 /p p   现根据广大会员单位的强烈呼吁,今年报名截止日期延迟至4月20日。 /p 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官网: a title=" " target=" _self" href=" http://www.csoe.org.cn/awards/" http://www.csoe.org.cn/awards/ /a /p p   评奖办公室咨询电话:022-58168519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br/ /p
  • 德祥携Lauda和Radleys圆满参加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德祥携Lauda控温和Radleys反应釜系统圆满参加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 10月29日-10月31日,第六届全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生物化工两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家共1100余人出席了大会。 会议共收到了来自全国11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研工作者的1050余篇学术论文,论文涉及化学工程基础及过程强化、生物化工基础、能源化学工程等11个专题,集中反映了我国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工领域近年来取得的具有创新性的研发成果,展示了化工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和最近进展。 德祥作为国内实验室仪器的领导供应商参加了会议,提供的英国和德国实验室合成方案引起各位老师、学者的广泛关注。 LAUDA低温循环浴 Radleys反应釜 英国Radleys在制造反应釜系统领域已享有近半个世纪的盛名,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化学家的专用仪器,客户遍布各大知名高校、制药和化工企业。Radleys反应釜的便利性,独特性以及实用性吸引广大化学家的眼球!德国LAUDA处于全球性的行业*地位。劳达具有50多年的设计生产经验,独特的产品系列覆盖了全部紧凑型实验室恒温浴领域,Lauda专业生产恒温浴,循环冷却器,加热,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工业领域, Lauda温控设备的稳定性深受给为化学家的信赖。 德祥集团作为Radleys独家代理和LAUDA一级代理,将会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更加专业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 更多产品详情,敬请登陆: 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822-822 info@tegent.com.cn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农科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十一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放实验室。   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是由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投资约1.4亿元,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依托单位建立的我国农业及生物领域目前唯一的一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该工程下辖开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于2003年11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它是我国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领域能力建设的重大进步和标志性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家级开放实验室,曾经接待过多位国家领导人的参观及48个国家的农科院院长的访问。   实验室外景   实验室实验员赵新先生热情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并详细介绍了实验室情况。“建立之初,国家重大科学工程仪器设备共69类468台(套),购置费8053.38万元,具有多功能、高通量、高效率、自动化、网络化和简单化等特点。各类仪器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大、中、小型仪器设备相配套。日前我们又购置了一些新仪器。”   “实验室的仪器大致可归到以下四类:基因组学技术平台、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分析检测技术平台以及实验室常用设备。”   “基因组学技术平台是实验室中仪器设备最为完善的平台,拥有多台先进仪器,还能提供EST文库构建测序服务、Shotgun文库构建服务、DNA片段分析技术服务以及ROCHE公司超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系统。”   Applied Boisystrns公司全自动3730XL DNA测序仪   (图注:实验室现有3台该仪器。) Roche公司454高通量基因测序仪   (图注:该仪器为实验室最近购置,是最新的基因组测序仪,尤其适合检测植物基因组,还可检测小RNA。仪器使用非常简便,只需要一步简单的全基因组样品制备过程,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大量的碱基信息,且准确率达到99%以上。)   Applied Boisystrns公司7900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仪   (图注:该仪器在此类仪器中是最为先进的,具有超高的检测灵敏度及最低的试剂用量需求,全自动化操作,可实现多次收集信号。这款仪器在定机之初就必须选择应用板孔,该实验室的是适用于384孔板样品的。目前全北京就只有两台该仪器,除了这一台外,另一台在ABI公司当展品。此外,实验室还拥有ABI公司的7000型以及7300型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各一台。70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是型号较老的仪器,仪器的程序设置不太人性化,灵活性也不够高,只能在整个升温程序的最后一步收集信号,但该仪器的预定情况较好,经常连续工作,几乎不关机。)   BIO-RAD公司iCycler荧光定量PCR仪   (图注:该仪器拥有优秀的控制与分析软件,具有操作、分析及维护简便易行的特点。相关附件为定量PCR试剂盒以及光学级PCR管。这款荧光定量PCR的程序设计比较灵活,收集数据也可分步设置,使用者都说好用。)   GENETIX公司Qpix2机器人挑取克隆系统   (图注:该仪器是挑取克隆菌落的高效自动化设备,它可在短时间内完成挑取克隆、复制、点膜等工作,适用于cDNA文库构建,它的活动机械臂上配有高像素摄像头,可以用图像定位自动搜寻符合要求的菌落并将其从大盘培养基上挑取到96孔或384孔板上。)   “基因组学技术平台还有三台大型的机器人系统,分别是:Beckman公司Multimek384自动化工作站和FX自动化工作站以及Roche公司的MagNA Pure LC自动DNA提取仪。”    Beckman公司Multimek 384自动化工作站   (图注:该仪器是连续自动加样系统,是个单臂的机器人,配有一个384头的移液器,用于液体加样的操作,可以精确地移取、混合液体样品。)   Roche公司的MagNA Pure LC自动DNA提取仪   (图注:该仪器可以快速的提取细胞、组织中的DNA或RNA,在提取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   Beckman公司FX自动化工作站   (图注:该仪器是加样机器人,用于液体样品的加样及混合。FX为双臂机器人,同时装有8个单头和1个96头移液器,适用于各类标准或非标容器。)   “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也是装备比较齐全的技术平台,可提供从样本制备、样品标记、双向电泳分离、图像获取、图像分析到自动挖胶、酶切和点质谱靶等一整套技术的平台。整个过程从图像分析开始全部实现自动化,足以满足蛋白质组学大量研究工作的需求。其中,双向电泳技术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样品分析手段。”   GE公司AKTA purifier蛋白质纯化层析系统   (图注:该仪器适用于各种层析技术,专门分离和纯化各类生物分子。据悉,该实验室拥有4台AKTA purifier系列仪器,型号分别为purifier100、purifier 10+、basic 10。)   GE公司双向电泳系统   (图注:左侧是专门用来跑第一项的(IEF),可设定多个程序,一般水化胶条和等电点聚焦可以一起做,能保证恒温20℃,总时长需要30小时以上 它的相关配件是水化盘,平衡盘,带电极的陶瓷条,每件东西都是价值不菲。右侧呈现的是双向电泳的电泳槽+电源+循环冷水浴,其中电泳槽+电源是GE品牌的,电泳槽可是跑24㎝胶条的,里面是铂金电极丝;电源可预先设定程序,实现倒计时或正计时,并且可以同时提供两台电泳槽的用电;和它们相配套的是注胶模具、上下玻璃板、上槽和胶架,其中玻璃板是经过特殊加工的,每块板价值上千元。整套双向电泳的使用成本较高。)   GE公司UMAX PowerLook 1120 白光扫描仪   (图注:该仪器成像效果很好,可扫描真彩和灰度两种胶图,储存格式为tif,操作便捷,带有分析软件,可根据同一样品的重复试验胶所扫描的灰度胶图的不同判断出蛋白含量的变化,根据蛋白的变化就可以进一步判断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各种性状变化所引起的植物内在变化;它的配套设施比较简单,就是进口无尘纸,这种纸擦拭扫描仪玻璃表面时几乎不留下纸屑和杂物。)   Typhooe荧光成像系统   (图注:这一台仪器是用来扫描荧光的,可以是经过荧光标记的普通植物组织,也可以是电泳胶;价格高于30万美元 该仪器日常保养和维护比较简单。)   GE公司Ettan Spot Picker全自动斑点切割系统   (图注:该仪器也叫做“挖胶仪”,跑完电泳做完对比分析之后用来挖胶点。可移动机械臂上带有摄像头,系统可根据图像资料寻找需要挖的胶点并把挖到的胶点放进96孔板或者其他型号的板子里,以供后面质谱分析使用。)   DeCyder专业蛋白凝胶图像分析软件   (图注:该软件能快速处理大量2-D蛋白电泳凝胶图像。据了解,该软件价格不菲。)   Bruker公司Autoflex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   “分析检测技术平台包含各类分析仪器,例如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毛细管电泳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核磁共振油份分析仪等仪器,可提供常规的分析测试服务。”     分析检测技术平台的部分仪器   “实验室常用设备很多,包括电穿孔系统、脉冲场电泳仪、超速离心机、冷冻干燥机、电洗脱仪、半干转印仪、超声波细胞破碎仪、真空浓缩仪、自动分液系统、氮吹仪、全自动流动微波多肽合成系统、超滤系统等仪器。”   部分实验室常用设备   “整个重大科学工程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面向全国开放,提供DNA测序、蛋白质测序、文库构建、蛋白质组平台科研合作等服务。实验室建有网上预约系统,该预约系统几经改版,已比较人性化,用户在网上就可预约仪器设备,非常方便。目前,仪器的预约情况良好。”   赵新实验员为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介绍仪器   附录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http://www.icscaas.com.cn/   附录2: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农作物基因资源与基因改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开放实验室   http://www.genomics.net.cn/
  • 德祥联手英国Radleys和德国LAUDA圆满参加2010化学工程反应大会
    庆“德祥联手英国Radleys和德国LAUDA圆满参加2010化学工程反应大会” 2010年10月20-23日,2010化学反应工程大会在杭州成功举行! 此次大会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联合化学反应工程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主办,旨在介绍反应工程研究现状、发展方向,侧重大型多相反应器和新型反应器的开发、设计和应用,同时交流最新科研成果。 此次大会吸引了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参与,德祥作为国内实验室仪器的领导供应商参加了会议,并展出英国Radleys反应釜和德国LAUDA低温循环浴。 Radleys反应釜+LAUDA低温循环浴 Radleys反应釜系统可兼容各种反应体积的反应容器,无需工具便可进行更换,以其简单性,独特性,实用性吸引广大化学家的眼球! LAUDA低温循环浴由微处理控制器控制浴槽的温度变化过程,控温精度高,比例调节制冷,冷量输出功率大,能耗少。为各种工艺过程和实验室检测技术提供稳定的冷源。 Lauda厂家代表在德祥展台 英国Radleys在制造反应釜系统领域已享有45年的盛名,产品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化学家的专用仪器。 德国LAUDA专业生产恒温浴,循环冷却器,加热,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工业领域,以长周期安全运行而闻名。 德祥科技有限公司作为Radleys独家代理和LAUDA一级代理,将会一如既往地为您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更多产品详情,敬请登陆: 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822-822 info@tegent.com.cn
  • 金国藩院士: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大力发展光学工程事业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noimg/0be3f0e1-f7bd-480f-b678-298bcdfbae29.jpg" title=" 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中) /p p   新华网北京3月20日电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四次常务理事会日前在京召开。会上,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金国藩院士表示,打造科技强国需要大力推动和发展光学工程事业。 /p p   近年来,光学工程作为一门理工交叉学科,其理论体系得到了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与信息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紧密交叉和相互渗透,产生了诸如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光存储等多个分支,并推动建立了一个规模迅速扩大的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产业。 /p p   目前,我国在光学工程领域已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属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中心数十个,在全球光学工程技术及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光学工程领域产业规模也已达到千亿元以上。 /p p   “行业学会正成为通过学术交流推动光学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成果产业转化的重要力量”,会上,学会秘书长赵雪燕汇报了学会2017年的工作及2018年工作的计划——2018年,学会将创新工作模式,围绕品牌会议、期刊集群、科技成果转化、课题调研、科技咨询服务、科普培训、组织建设等方面开展工作。 /p p   金国藩院士表示,中国光学工程学会自2014年成立以来,围绕光学工程领域,不断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交流。未来,将增加企业代表参会的比例,进一步发挥学会作用,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光学领域产业化的发展。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张广军院士则表示,学会定位应有为国家打造科技强国服务的高度。 /p p   此外,会上,学会还汇报了2018年全球智能工业大会的筹备情况,宣读了学会优秀常务理事和理事名单,以及增补常务理事、理事、副秘书长名单。 /p
  • 2022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评审结果
    根据《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奖奖励办法》相关评审程序,经有关单位和专家提名、评选工作小组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评选出段学志、范晓雷、邵敏华为“2022国际杰出青年化学工程师”拟授奖人选。 为便于各界监督,现将拟授奖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7月19日至7月25日。附:2022国际杰出青年化工程师拟授奖人情况简介 段学志,男,39岁,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催化反应工程,现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院党委副书记。2019年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支持,2020年牵头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21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他以反应动力学为研究主线,致力于介观动力学视角下的工业催化剂和反应器设计开发。他创新提出的介观动力学视角下的催化剂与反应器设计开发理论方法,成功应用于指导油品加氢处理、乙烯环氧化、烟气脱硝催化剂及相关工艺和过程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升级。迄今,发表SCI论文170余篇,其中化工三大期刊39篇;授权发明专利14件;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侯德榜化工科技青年奖以及个人学术奖励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挪威科学院等多个项目资助。 范晓雷,男,43岁,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讲席教授(Chair Professor),研究领域为非均相催化、反应工程、过程强化和多孔材料等。他以原创思维为主旨的科研导向、以可持续低碳技术应用为主体的科研方向,开发具有实际应用潜力的新型催化材料与技术。建立了两种新型分子筛后处理的方法,解决了MOFs 在催化领域应用中稳定性差的痛点问题,首次提出了结合等离子体特性理性设计催化剂的理念和利用原位红外漫反射技术首次开展了低温等离子催化二氧化碳加氢反应中Ru 基催化剂的抗CO 中毒机理研究,创新的提出了等离子体催化与膜分离的过程整合及强化。迄今发表论文118篇,是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英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士,获得过英国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委员会、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等多个项目资助,作为旅英中国学人化学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长,致力于加强中英两国化学与化工科学及技术领域的华人学者的相互合作与交流。 邵敏华,男,44岁,香港科技大学能源研究院院长,化工系教授,研究领域为电化学工程、燃料电池、二次电池、原位光谱和理论计算等,成功拓展了表面增强红外光谱技术在电催化反应的应用。他提出了全新的复合催化剂概念,将铂-铁化合物合金纳米粒子和铁单原子掺杂的炭复合,解决了非贵金属氧还原催化剂耐久性的难题。他开发的催化剂活性较商业铂增强了近3 倍,耐久性提高了50%。该成就被选为2019 年科技部重大专项亮点成果。多项专利成功转化。他迄今发表论文210 余篇,是国际2%高引学者。获得过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美国电化学会能源技术部等授予奖项,以及科技部、香港环保署、香港研究资助局等项目资助。
  • AOPC2017盛大召开 光学工程学会科技创新奖等奖项颁发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6月5日,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联合主办的“2017 年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OPC 2017)”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相关领域1000余人参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0db9e94-f485-4904-9a6f-e68db0de5cb1.jpg" title=" 现场.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AOPC 2017现场 /p p   2017年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会(Applied Optics and Photonics China, 2017,简称AOPC 2017)除了四个大会报告外,还设立了8个分会场,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200余位出席并做报告,体现出学术和技术的高端性和权威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f9e75e2d-2f3b-4527-9100-e5bcfe88c1a5.jpg" title=" 金国藩.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名誉主席金国藩院士致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35f9029-dec8-4183-9416-13cffceed2e1.jpg" title=" Toyohiko Yatagai.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大会名誉主席Toyohiko Yatagai致辞(在颁奖典礼后做大会报告) /p p   AOPC 2017开幕式上,大会颁发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三届科技创新奖和第二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这两项奖项是在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进行的评选工作,评选出科技创新技术奖11项,创新产品奖5项 评选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7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11篇。 /p p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王巍院士和副理事长马晶教授分别宣读了“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三届科技创新技术奖和创新产品奖获奖名单”和“第二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名单及提名奖名单”。分别由周立伟院士、倪维斗院士和金国藩院士、澳大利亚顾敏院士、王巍院士、浙江大学仇旻教授给获奖者、获奖单位颁发证书和奖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4f6106da-65ce-49b2-97f3-9507ae2d8f8e.jpg" style=" " title=" 颁奖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094f5fd-17bd-46b7-8198-4e2a0a9feb62.jpg" style=" " title=" 颁奖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dfe845e9-7d07-4c99-bf1b-6f6ff1624bc0.jpg" style=" " title=" 颁奖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d98dfeb-ec6e-409a-b71f-556a99641136.jpg" style=" " title=" 颁奖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6abcbbef-d1da-4032-8e4d-405948c94c4e.jpg" style=" " title=" 颁奖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72204766-e62a-42da-9420-e02c76eb6f62.jpg" style=" " title=" 颁奖6.jpg" /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76496fb3-1889-44e6-99b9-455886cbb1e6.doc"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第三届科技创新奖和第二届全国光学工程学科优秀博士论文奖名单.doc /strong /a br/ /p p   简短热烈的开幕式之后,大会报告开始。本届AOPC大会共有四位国内外专家做大会报告,报告题目与报告人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Full-color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based on computer-generated holography and spatiotempor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Toyohiko Yatagai(Center for Optical Research and Education, Utsunomiya University, Ja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3316bc70-f6ad-474c-99bf-c742bcfbdd22.jpg" title=" Lu Chaoyang.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calable quantu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ith photons and atoms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Lu Chaoyang(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a05e540a-afa6-4fda-aca1-ee43b792f319.jpg" title=" Min Gu.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anoscale information optics beyond the diffraction limit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Min Gu(Laboratory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 Nanophotonics, School of Science, RMIT University, Australi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227a09a1-1230-4e73-94f2-b56fab498a22.jpg" title=" Wolfgang Osten.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Exploiting the whol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the light field: limitations and approaches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Wolfgang Osten(Institute of Applied Optics, University Stuttgart, Germany) /p p   大会报告后,是AOPC 2017设立的八个分会场会议的开始,其会议主题分别是:先进激光器技术、系统与应用,3D 测量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先进光学存储与显示技术,光电子与微纳光学集成技术,光谱学与成像光谱技术与应用,光电探测与成像技术与应用,空间光学与地球探测,光信息与光网络。分会场的报告将持续一天半,充分探讨交流相关领域的技术进展。 /p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工作研讨会在天大召开
    5月13~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第一次工作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会议由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哈尔滨工业大学谭久彬教授主持。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梁国雄到会指导,就一级学科目录调整及一级学科简介、学位基本要求、二级学科目录的编制工作做讲话。   天津大学副校长钟登华出席开幕式并致欢迎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天津大学姚建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叶声华教授出席会议。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长春理工大学等校代表及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白海力、精仪学院院长徐可欣、精仪学院党委书记曾周末等也参加了会议。   为做好“学位基本要求”的编制工作,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天津大学郁道银教授介绍了“光学工程”学科研究生参考性培养规范框架的构建设想,介绍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的主要内容。学科评议组秘书、天津大学葛宝臻教授通报了最近由学位办召开的评议组秘书会议的有关情况,并传达了国务院学位办关于编制《一级学科简介》、《学位基本要求》、《二级学科目录》三项工作的相关精神。   会议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确定了《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编制计划及工作安排,制定了二级学科目录编制计划和工作安排。同时,围绕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布局及未来规划和设想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如何提高两个学科的建设水平,尤其在特色方向设置与布局、质量和规模、社会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交流。与会代表还就发挥学科评议组的作用,促进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借鉴和学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经过深入交流和讨论,大会原则通过了“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两学科博士生、硕士生的参考培养规范”框架,结合《一级学科简介》和《学位基本要求》的编制工作以及各学校的培养特色,进行进一步的充实与完善。
  • 245万!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计划采购显微镜及其他分析仪器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GZGK22P193A0603Z项目名称: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微流控聚合酶链反应、生物医学工程建设仪器设备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452,3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医学工程仪器设备):合同包预算金额:1,85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显微镜一体化荧光显微成像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600,000.00-1-2冷藏箱柜-85℃超低温冷冻存储箱1(套)详见采购文件50,000.00-1-3其他分析仪器全自动高通量数字基因分析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1,20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见“标的提供时间”要求。合同包2(生物医学工程建设仪器):合同包预算金额:602,3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2-1稳压电源可调直流稳压电源5(套)详见采购文件10,800.00-2-2电子示波器数字示波器5(套)详见采购文件21,000.00-2-3其他分析仪器数字信号逻辑分析仪5(套)详见采购文件14,000.00-2-4振动台与冲击台振动台1(套)详见采购文件58,000.00-2-5贴标签机械工业全彩标签机1(套)详见采购文件87,000.00-2-6其他计算机设备图形工作站5(套)详见采购文件160,000.00-2-7物理光学仪器光谱测试设备1(套)详见采购文件251,5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见“标的提供时间”要求。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投标供应商应具备《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下列材料:1)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或自然人,投标时提交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登记证或身份证等相关证明)副本复印件。分支机构投标的,须提供总公司和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总公司出具给分支机构的授权书。2)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投标截止日前6个月内任意1个月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相关材料。如依法免税或不需要缴纳社会保障资金的,提供相应证明材料。3)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供应商必须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2021年度财务状况报告或基本开户行出具的资信证明)。4)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按投标文件格式填报设备及专业技术能力情况。5)参加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参照投标函相关承诺格式内容。重大违法记录,是指供应商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财库〔2022〕3号文,“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合同包1(医学工程仪器设备)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本采购包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合同包2(生物医学工程建设仪器)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如下:本采购包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合同包1(医学工程仪器设备)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截止时间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 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采购包) 投标(响应)。 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 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 监理、 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 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响应)。 投标(报价) 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3)已获取本项目采购文件。合同包2(生物医学工程建设仪器)特定资格要求如下:(1)供应商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以采购代理机构于投标截止时间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供应商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采购包)投标。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供应商,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投标函相关承诺要求内容。(3)已获取本项目采购文件。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 2022年09月14日 至 2022年09月21日 ,每天上午 00:00:00 至 12:00:00 ,下午 12:00:00 至 23:59:59 (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东省政府采购网https://gdgpo.czt.gd.gov.cn/方式:在线获取售价: 免费获取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2022年10月09日 14时30分00秒 (北京时间)递交文件地点: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科学院大院9号楼东座2楼(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对面)开标地点: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科学院大院9号楼东座2楼(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对面)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1.本项目采用电子系统进行招投标,请在投标前详细阅读供应商操作手册,手册获取网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transaction/download.html。投标供应商在使用过程中遇到涉及系统使用的问题,可通过020-88696588 进行咨询或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运维服务说明中提供的其他服务方式获取帮助。2.供应商参加本项目投标,需要提前办理CA和电子签章,办理方式和注意事项详见供应商操作手册与CA办理指南,指南获取地址:https://gdgpo.czt.gd.gov.cn/help/problem/。3.如需缴纳保证金,供应商可通过"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金融服务中心"(http://gdgpo.czt.gd.gov.cn/zcdservice/zcd/guangdong/),申请办理投标(响应)担保函、保险(保证)保函。/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地 址: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10号联系方式:李工 020-84168787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广州市国科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地 址: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科学院大院9号楼东座2楼(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对面)联系方式:020-37804364、020-87684402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梁先生、吴工电 话:020-37804364、020-87684402广州市国科招标代理有限公司2022年09月14日
  • 对话陆朝阳:未来量子计算将是量子物理和光学工程结合的奇幻之旅
    仪器信息网讯 7月26-28日,2023世界光子大会暨第十四届光电子产业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本届大会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CSOE)、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俄罗斯工程院、德国工程院、美国工程院等各国学会机构主办。大会以“光领制造,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光电子行业新市场、新产品、新技术,近20余场学术会议,八大主题展览,以及第12届国际应用光学与光子学技术交流大会(AOPC2023)同期举办,近百位大咖专家聚焦光电子领域的学术与技术的创新碰撞。大会期间,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陆朝阳教授表示,如何实现两个、三个光子百分之百的强耦合的逻辑控制门将是下一步国际见证的焦点,需要高精度的微纳加工、光学工程等技术支撑。未来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将是量子物理和光学工程结合的奇幻之旅。以下为现场采访视频:
  •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 第三轮通知
    为推进生物医学工程前沿技术创新和发展,加快抢占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科技制高点,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定于2024年5月17日—18日(5月16日报到)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召开“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清山会议中心。大会共设置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报告和研讨,展示近年来在生物医学成像、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生物医用材料、生物医学仪器、康复治疗等方向的新技术、新进展,推动“生-医-工交叉融合”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大会(2024,苏州),热忱期待从事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临参会。大会组委会论坛主席吴成铁 党委书记、所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樊瑜波 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论坛执行主席周连群 副所长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特邀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王振常 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张玉奎 院士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学思 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郑海荣 院士 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徐宗本 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参会嘉宾(按姓氏笔画排序)丁利军 南京鼓楼医院张周锋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丁建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张 炜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所于成功 南京鼓楼医院张思东 南京鼓楼医院万明习 西安交通大学张晓东 天津大学王卫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张雅超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王文学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张道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 均 华南理工大学张鹏飞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王丽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陆 建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王启飞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陈方圆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王 乾 上海科技大学陈江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王常勇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陈 阳 东南大学王强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 雨 上海大学王 瑜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 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龙 勉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陈洪敏 厦门大学田 捷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所陈 罡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史 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陈新建 苏州大学他得安 复旦大学范怡敏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吕宏旭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所季 申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吕 毅 西安交通大学季敏标 复旦大学朱本鹏 华中科技大学金 晶 华东理工大学朱雪松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少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融融 同济大学郑 健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庄 杰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赵凌霄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刘小龙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胡振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刘 冉 天美仪拓实验室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施 俊 上海大学刘成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姚保利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 刚 厦门大学秦建忠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刘 宏 东南大学顾 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笑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倪大龙 上海交通大学刘润辉 华东理工大学徐 飞 南京大学刘斯淼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徐圣进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刘 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徐 峰 西安交通大学刘 斌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所徐家科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关柏鸥 暨南大学高长有 浙江大学米 鹏 四川大学高 阳 南京大学孙立宁 苏州大学高明远 苏州大学孙敏轩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高 欣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李 飞 西安交通大学高 峰 天津大学李光林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 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李 伟 苏州高新区科创局陶春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建清 南京医科大学曹国华 上海科技大学李跃华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曹殿文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 锐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 江 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杨西斌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崔崤峣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杨 兴 苏州市立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梁兴杰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杨志谋 南开大学尉迟明 华中科技大学杨洪波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屠 娟 南京大学杨健 北京理工大学喻洪流 上海理工大学杨 健 西湖大学程 茜 同济大学肖海华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傅东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吴方刚 飞依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谢 飞 苏州市政府吴旭翔 苏州高新区政府廖希明 苏州市科技局吴宇奇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端洪菊 苏州高新区科招中心吴练秋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熊 鹏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富根 东南大学缪丽燕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勤峰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苏州科技城医院)缪 鹏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何晖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樊瑜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谷陆生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薛华丹 北京协和医院宋爱国 东南大学穆 宇 中国科学院脑智卓越中心张 丽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戴亚康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会议信息会议主题: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清山会议中心(苏州市虎丘区科技城稼先路35号)会议日期:2024年5月16-18日 5月16日注册报道 5月17日8:30-18:00大会论坛、分会报告 5月18日9:00-12:00分会报告日程安排论坛会议名称论坛安排时间5月17日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主会场四季厅8:30-12:00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四季厅A14:00-18:00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半山厅A14:00-18:00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阳山厅13:30-18:00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贡山厅14:00-18:00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清山厅14:00-18:00光学显微技术联盟理事会(闭门会议)龙山厅20:30-21:30BMEF编委会(闭门会议)茅山厅20:30-21:305月18日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四季厅A9:00-12:00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半山厅A9:00-12:00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阳山厅8:30-12:00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贡山厅9:00-12:00开幕式+大会特邀报告时间:2024年5月17日 8:30-12:00地点:四季厅主持人:周连群大会议程时间内容报告人主持人8:30-8:45嘉宾致辞周连群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8:45-8:55全国重点实验室启动8:55-9:05医工融合签约9:05-9:10参会人员合影9:10-9:45外泌体蛋白组技术进展张玉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9:45-10:20智能化推动国产化:我国基础医疗装备自主创研的可行路径徐宗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10:20-10:30茶歇10:30-11:05基于CT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智能检测系统的创建王振常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都医科大学11:05-11:40生物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陈学思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1:40-12:00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端洪菊苏州高新区科招中心分会场01:生物医学成像技术论坛时间:2024年5月17日 14:00-18:002024年5月18日 9:00 - 12:00主持人:薛华丹、张丽、崔崤峣、高欣时间题目报告人主持人5月17日14:00-14:20磁对生命医学研究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吕毅西安交通大学薛华丹北京协和医院高欣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4:20-14:40AI在医工交叉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李跃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4:40-15:00胰腺影像领域的潜在科研问题薛华丹北京协和医院15:00-15:20内镜引导手术导航研究与应用杨健北京理工大学15:20-15:40任务驱动的智能X射线成像算法及应用陈阳东南大学15:40-16:00茶歇16:00-16:20超声跨尺度血管成像与高效诊疗万明习西安交通大学张丽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崔崤峣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16:20-16:40多模态超声-光声骨成像方法及仪器他得安复旦大学16:40-17:00光纤光声显微成像徐飞南京大学14:40-15:00超声断层成像技术及产业化尉迟明华中科技大学15:00-15:20
  • 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汪家鼎院士逝世
    著名的化学工程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汪家鼎先生,于2009年7月30日19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清华大学汪家鼎先生治丧办公室定于8月5日(星期三)上午9:30在八宝山殡仪馆竹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治丧办公室联系电话:010-62782243,010-62784590;传真:010-62770304。   汪家鼎(1919.10.18-2009.7.30),重庆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194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早年研究流态化技术。5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核化学化工与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所修正的液-液萃取脉冲筛板塔中两相流动特性的关联式,对脉冲筛板萃取柱的设计有重要作用。在液-液萃取设备的设计放大方面进行过系统研究,如液-液萃取转盘塔的特性及设计方法、将时间域最小二乘拟合法用于萃取柱中轴向混合系数的计算、由稳态浓度剖面和动态响应计算萃取柱中轴向混合系数和“真实”传质单元高度的方法等。汪家鼎先生是我国核化工技术奠基人之一,化学工程专业教育的发起人之一。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汪家鼎院士因突发脑梗塞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30日19时35分在北医三院不幸逝世,享年90岁。 更多阅读 百度百科:汪家鼎 清华大学:汪家鼎
  • 国内外科学家组团“拜访”,大科学工程该如何“开门迎客”—— 锦屏实验室二期正在“等锅下米”
    p   “我们以前只是盖了间‘屋子’,现在则扩建出一个‘小区’。‘小区’的土建已经完成,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供电、供水、绿化和房间精装修。”8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主任程建平谈到锦屏实验室二期的建设现状表示,实验室二期容积达到30万立方米,团队已自筹经费完成前期岩石挖掘工作,但若要为科学家提供开展前沿实验研究的条件,还需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配套设施,“需要巨额资金”。 /p p   这个位于四川锦屏山“肚子”里实验室的建设进度,牵动着科研人的心。因为,它的地理位置实在得天独厚,“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p p   锦屏地下实验室在长17.5千米、70%的隧道埋深超过1千米的锦屏山交通隧道中部,实验室的垂直埋深可达2400米。厚厚的岩层也成为宇宙射线的屏蔽层,其宇宙射线通量是地面水平的亿分之一,是目前国际上宇宙射线通量最小的地下前沿物理实验室。已有多个国际国内团队想在锦屏破解暗物质,乃至中微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和深地岩石力学相关的前沿科学密码。 /p p   2010年建成启用的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容积仅为4000立方米,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主导的两个项目组,正在锦屏寻找暗物质,也都已发表了国际先进水平的暗物质研究成果。清华大学的高纯锗暗物质实验计划把探测器从百公斤级升级到吨级,上海交大也在筹备下一代探测器。 /p p   更多用户想“入住”,现有实验要升级,山体内部,空间不够是现实阻碍。扩建,成为唯一选择。 /p p   基于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的“极深地下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项目已在2017年通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优先启动项目名单。程建平透露,他们正在按照发改委的要求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如果一切顺利,预计今年能得到立项批复。“这样,我们就有进一步建设的资金了。” /p p   科研人员正在翘首企盼。 /p p   就在前两天,还有欧洲科学家联系程建平,希望将某科研项目整体移到锦屏地下实验室。走得更快的是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组,这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领头的科研项目。“他们地面上的工作都做好了,就等着实验室扩建完毕后正式入驻,开展实验。” /p p   一边是“等锅下米”,一边还有困惑。 /p p   “这么大的工程建完了之后,运行费用怎么办?”程建平说,它涉及到国家对重大科学设施如何持续支持的问题。锦屏实验室由清华大学和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但二期的运行主体是谁,其实并不明确。最现实的问题是,所有想进入“小区”的人,要跟谁签合同,归谁管理?“重大基础设施最好能确立一个管理单位。”程建平建议。 /p p   而等到“小区”开门纳客,国内外科学家组团前来时,在政策上也需要一系列保障。国外科学家希望把大量实验设备搬到实验室开展研究,但这些实验设备如何进行海关通关和后续监管?外国人在中国长期参与科研项目,人员、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等方面如何管理? /p p   “以前大多是我们去用国外的科学设施,现在外国科学家要来我们这里参加我们的实验,甚至自己独立开展实验,可能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程建平表示,国际科研合作软环境的建设,也必须提上日程了。 /p
  • 医工融合协同创新 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6-18日,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在清山会议中心圆满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友谊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江苏省高端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和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为大会的支持单位。大会为期1.5天,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精彩报告,吸引近30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以及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会。大会现场大会主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持,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吴成铁、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廖希明、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陈江龙、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毛伟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院士、北京友谊医院王振常院士、苏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谢飞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吕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昕、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缪丽艳、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所长王强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卢潮、苏州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旭翔、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李伟等专家领导莅临大会现场。吴成铁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廖希明 苏州市科技局副局长陈江龙 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副院长毛伟 苏州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本届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主论坛环节,四位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院士分享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外泌体蛋白组技术进展》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尺寸为30-200nm的囊泡,存在于体液、组织及细胞培养液中,携带脂质DNA、RNA、蛋白质等重要功能性成分,其中干细胞外泌体在临床方面有重要应用,如用于治疗脑损伤。但是目前干细胞外泌体用于临床还面临规模化制备的多方面问题,纯度、通量和质控是制约外泌体临床发展的瓶颈。传统的外泌体富集方法主要包括超速离心、膜过滤等,但存在回收率低或者纯度低等问题。张院士团队合成了反向富集微球材料,利用外泌体尺寸差异实现外泌体的反向富集,效果好于传统方法。张院士还详细介绍了鹿茸干细胞外泌体的应用,包括治疗小鼠肠炎、皮肤创伤、骨缺损等。徐宗本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智能化推动国产化:我国基础医疗装备自主创研的可行路径》当前智能化改造是实现我国医疗装备国产化的重大机遇,用AI技术可用来提升医疗装备性能,解决“卡脖子”难题,更优质地服务于人民健康。徐院士介绍了在这一方向上的两大探索,一是分布式微剂量CT,二是快速/超快MRI。徐院士讲到,X射线辐射是一类致癌物,新一代CT系统的核心应该是低剂量,当前的国际专家共识是:真正的低剂量成像时代尚未到来,目标是追求sub-mSv的微剂量成像。其次,分布化是新一代CT系统的发展趋势,分布式CT影像中心有多个应用场景,能够解决院际/院内自由部署、集成度高难以实现低剂量等诸多问题,让CT的商业价值、医疗价值、社会价值更大。目前徐院士团队成功研发分布式微剂量CT已经在有些医院安装,其算法效果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商业化CT系统,同时还在做小型化便携式CT系统。此外,徐院士介绍了新一代MRI的趋势,核心是解决成像速度慢的问题。徐院士最后总结了智能化带动国产化的可行性技术途径:软硬分离、数物融通、用计算换性能、个性化代替菜单式、上下游贯通、大数据与AI技术的深度使用。王振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友谊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基于CT的结直肠癌前病变智能检测系统的创建》王院士介绍了国内外结直肠癌病变筛查的情况,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新发193.2万,死亡93.5万,超过93%的结直肠癌源于腺瘤性息肉,从息肉增生到癌变周期5-10年。有数据显示,CTC检出息肉灵敏度≥6mm为80%,≥10mm为88%,结直肠癌灵敏度为96%,CTC≥10mm的癌前病变及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可与肠镜媲美。美国2008年将CTC列入指南,2018年将其列入联邦医保。我国结直肠癌新发已上升到全球第二位,由于医疗资源不足、依从性低,肠镜很难用于筛查。结直肠癌缺乏有效防控体系,现有CTC技术存在检测精度低、效率低、无法实现自动识别和定位等问题,急需系统创新。在此背景下,王院士团队开展了智能检测系统的研究工作,核心创新包括三点:基础算法创新、多视角联动技术和病变识别方法创新。目前已经获得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发表了相关论文,下一阶段重点是降低假阳性。这项工作充分体现了算法、工科和专用系统等多方面的交叉融合。陈学思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医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与器件》陈院士介绍了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制备及产业化进展和可吸收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情况。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中,微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酸酯类等)的特点是性能可调、成本偏高;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等)特点为从硬塑料到柔性材料,成本可控,应用前景好;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淀粉、纤维素等)成本较低、可塑性差,需进行预处理方可塑化加工。陈院士介绍了团队己内酯合成研究进展,对这类材料的表征结果进行了详细介绍,结果表明,合成的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和聚乙烯、聚丙烯等材料性能一致。己内酯应用场景可拓展至外科医疗、手术缝合线、胶黏剂、航天阻尼、农用地膜等。陈院士还详细介绍了聚乳酸合成研究成果和应用领域。聚乳酸产业市场现状:2022年全球聚乳酸总产能约63万吨,应用领域如制作吸管、3D打印等。目前,陈院士团队已获得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4个,Ⅱ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1个,Ⅰ类器械注备案证24个。陈院士讲到,做科学研究,不仅要发文章,更要产业化,实现应用。苏州市高新区科技招商中心主任端洪菊作高新区创新创业环境推介苏州市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2.46万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4.43万亿元,全国第二,被网友称为“地表最强地级市。”是经济强市、工业强市、产业强市。苏州高新区于1990年开发建设,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占苏州2.5%的土地,创造出近8%的经济总量,综合发展水平走在全国高新区前列。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蝉联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第一等次。这里创新资源高度聚集,产业集群活力迸发,不仅有多个院所平台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力量,还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主导产业和新能源、光子及集成电路、医疗器械及大健康等新兴产业。主论坛主持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周连群研究员主论坛后,大会特别设置了“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前沿论坛”、“消化健康与显微成像前沿技术论坛”、“生物医用材料前沿交叉论坛”、“生物医学仪器与康复治疗前沿交叉论坛”、“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前沿交叉论坛”5个专题论坛,80余位科研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分享了报告,其中不乏领域学术带头人,充分展示了近年来在上述方向的新技术、新进展,论坛的成功召开为推动“生-医-工交叉融合”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分论坛掠影茶歇交流企业风采
  • 178万!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项目
    项目编号:XHTC-HW-2022-0580项目名称: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预算金额:178.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1套合同履行期限:开具信用证后120天内设备安装调试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176万!奥林巴斯中标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购项目
    一、项目编号:XHTC-HW-2022-0580(招标文件编号:XHTC-HW-2022-0580)二、项目名称: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三、中标(成交)信息供应商名称:南京奥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集庆门大街272号2幢2303室、2304室中标(成交)金额:176.3722000(万元)四、主要标的信息序号 供应商名称 货物名称 货物品牌 货物型号 货物数量 货物单价(元) 1 南京奥力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OLYMPUS FV3000 1套 260940美元
  •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采购川宏三气培养箱一台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以生物医学仪器、试剂和生物材料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22.1月份想要采购一台低氧细胞培养箱,需要1%氧气浓度,样品不是很多,推荐我司的三气培养箱50升,用户看了参数完全满足需求,和我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实验时间很紧凑,要货很着急,我司急客户所急,加急安排了生产,于年底放假前交货。客户到货使用后,对我们的产品表示了认可。 三气培养箱是一款可以准确控制的氮气、二氧化碳、氧气的一款培养,采用了国外进口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探头,保证了气体比例的准确性,容积也根据客户的需求,有大有小,可供选择。
  • 与流动化学工艺工程技术同发展,Sanotac平流泵助力绿色化工
    与流动化学工艺工程技术同发展,Sanotac平流泵助力绿色化工 2017流动化学工艺工程技术交流大会,于2017年5月25~26日,在无锡友谊大饭店隆重举行,流动化学工艺工程技术—化学工艺创新之道,开启绿色化学新时代。 如下是会议的主要专家报告内容:演讲题目:微反应高效化学合成,王凯,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生导师演讲题目:连续流动反应器的优势与前景,陈荣业 ,原)大连绿源公司及大连联化总工程师,现任多家企业技术顾问演讲题目:微通道连续流氧化—化工制药危险工艺的安全绿色之路,张国富, 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演讲题目:微化学工程与技术——从实验室到工业应用,陈光文,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演讲题目:流动液体净化技术----活性碳纤维,张庆武,北京日新远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教授演讲题目:精细化工的“智慧”梦-微反应器技术与应用,马兵,上海惠和化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演讲题目:微通道反应器的应用研究,夏春年,浙江工业大学 副教授演讲题目:釜式反应器还是连续流反应器,张海峰,汉鸿泰诺化学(上海)有限公司 博士 /首席技术官演讲题目:道法自然--连续流动反应器个性化解决方案,宋伟,福路威流动反应器 ,CTO演讲题目:连续化有机溶剂膜脱水技术,王作荣, 宁波信远膜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演讲题目:过程专家系统PES在原料药工艺自控的增值应用,俞靓,施耐德电气中国演讲题目:间歇反应安全评估与流动化学反应在线监测,何骏, 梅特勒-托利多自动化化学部 各位业内专家就新兴的微反应技术的研发进展和工业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解读,会后,还进行了专家答疑环节。 有对微反应设备应用提出问题的,也有对硬件提出疑问的,也有希望专家提出指导意见的。展会或交流会上,微反应器依然是引起大家极大兴趣的位置,人气很旺,询问的人很多。目前,已经购买微反应器的企业或科研部门,也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的学习和交流,如何利用好这个工具,尽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是成为一个摆设,也是当务之急。企业生产部门,也需要加强应用技术的研发,做好技术服务,卖设备不是难事,关键是让设备用好,让客户不断的产生购买的需求,乃至重复购买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任何一个新生的事物,都需要一个长期发展过程。总之,微反应器不是神器,方兴未艾,还需要集各方所长, 凝心聚力,推动微反应器技术成长壮大。 微反应技术的春天总会到来。 另外,流动化学技术,不仅仅包含微反应技术,还有反应釜,化工装置,包括自己搭建反应装置,都属于流动化学的范畴。上海三为科学作为流动化学装置的配套服务商,此次会议上,微型平流泵与FLOWAY福路威玻璃流动化学装置--可调式流动反应器同台展出,引起了会议嘉宾的极大热情和关注。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因为专业,所以卓越! 除了高流量精度 ,低压力脉冲 ,低流速脉动之外,三为科学Sanotac化工专用平流泵还有以下特点:A 我们在同行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B 自动柱塞后清洗功能,一种可选的自动机制能够清洗柱塞及柱塞密封圈的背面,防止溶液结晶而损害柱塞杆和密封圈。C 占地体积小,相比同行,同等流量下,外壳体积更小,适合配套各种化工成套装置。D 专业配套各种变径接头,适合各种工况条件要求,配套1/16”,1/8”,1/4” ,2mm,3mm,4mm,6mm等外径管路。E 泵头和流路材质可选:316L不锈钢 PEEK聚醚醚酮 PTFE聚四氟乙烯 Ti钛金属 HC哈氏合金.F 10大系列,70多个型号,覆盖0.001ml到10L/分钟。 三为科学提供化工装置的动力之源,“泵”发激情,精确输送,使命必达! 作为化工流体输送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化工反应装置专用平流泵配套服务商! Sanotac不生产微反应器,只是化工流体的搬运工!友情提示:切记:单向阀不堵塞,出口管子就不会堵;不符合流体动力学的使用粗口径管子,单位流量远小于管子通径,系统的死体积更大,系统带压时流路的精度和脉冲,在启动和变速时误差会更大。流动化学,大会日,天高云淡。 抬望眼,行业大咖,科研大牛,化工同行汇无锡,相逢总嫌酒杯浅。 莫等闲,学习微化工,展宏图。微反路,尘心染,千种情,自不言。 笑谈化工圈,谁在期间。初心路,万水千山求索。融入化工眼界宽,追寻梦想再扬帆。 把梦圆,待来年相聚,再言欢。 --------上海三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Sanotac 微反应器专用平流泵
  •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全新模式共建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7年9月19日,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开幕典礼在中科院过程所举办。 /p p   合作双方的高层领导为共建实验室揭幕,来自业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出席并见证了这一时刻。珀金埃尔默探索与分析解决方案(DAS)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 (Nam-Hoon Kim)先生和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分别致大会欢迎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揭幕.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e2695d3-f378-4bde-b837-7fa40fe5f5f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珀金埃尔默“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揭幕 /strong /p p   合作双方共同邀请了国内转化医学相关领域中的顶尖专家组成转化医学工程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将运用多年积累的经验,有效帮助实验室孵育项目的运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2b98269-07ba-40af-9b8d-28417d23988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成立 /strong /p p   在开幕典礼期间,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光辉研究员、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魏炜研究员,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亚太区总裁金南勳先生、珀金埃尔默DAS事业部中国区生命科学部业务总监严洁敏先生。 /p p   对于此次珀金埃尔默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合作,金南勳谈到,“在珀金埃尔默8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新’几乎都是与合作者共同产生的。首先是通过合作与投资加快了合作者的科研步骤,找到新的科学发现、解决新的科学难题 另一方面,也帮助珀金埃尔默在研发产品时不断修正自己的研发理念,发现潜在的机遇与挑战。这将是珀金埃尔默今后继续坚持的发展方向,也是此次与国家生化工程国重实验室的基础。” /p p   “如今国内转化医学实验室很多,而这次珀金埃尔默与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的转化医学工程实验室,主要有两个核心的特点,一是重点体现在‘转化’、‘工程’,即将实验室研究工作与临床有效结合 二是合作实验室投入了顶尖仪器设备,包括了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成像、细胞成像等,从而必将加速从传统研究领域到临床的转化。”关于共建实验室的独特之处和优势,严洁敏介绍到。 /p p   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提供了近100平米的实验室。双方共同投资了顶尖的研究工具用于相关研究,实验室按功能划分为小动物活体成像、组织成像及酶标仪、细胞成像三个区域,配备的仪器设备包括了高内涵筛选系统Operetta CLS和全自动病理成像与分析系统Vectra Polaris、小动物活体分子影像系统IVIS Spectrum和microCT、多标记微孔板检测系统EnVision等。 /p p   “国家生化工程国重实验室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实验室的研究课题通过不断的上下游探索和对接,使得这些研究的成果能够最终转化成各个行业领域具有应用前景和产业化可能的项目,与转化医学的‘转化’的意义是相同的。”马光辉主任谈到,“就像严先生说的本次共建实验室的仪器配置非常高大上,同时,我们的专家队伍更强。今天同时成立的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将对共建实验室今后的项目和研究方向给予专业指导。委员们在研究方向上是互补的,如,来自医院的任军、韩为东教授,有着丰厚的临床背景 来自高校、科研单位的张强、梁兴杰、张晓明、王韫芳教授,都是转化医学领域的高端人才 同时,为了实现工程、转化的目的,委员会里还有来自企业的专家。这些人才聚集起来,将会产生一定的化学反应,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转化医学群体,不仅会使群体内相互受益,更通过每年定期的学术活动,让更多的人受益。这也是共建实验室最重要的一点。” /p p   “共建实验室的成立对于转化医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魏炜研究员补充到,“除了成立的转化医学工程专家委员会之外,共建实验室还配备了全职专业的服务人员,包括来自珀金埃尔默的专职人员 并且实验室面向全社会开放,可以让跟更多的人接触和使用这些先进的技术 实验室今后将有大量的研究课题,也为技术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实战基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与会代表参观“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bd1810f-e98a-4f7a-9f30-b3beb0bb631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与会代表参观“转化医学工程共建实验室” /strong /p p & nbs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