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创新型人才

仪器信息网创新型人才专题为您整合创新型人才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创新型人才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创新型人才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创新型人才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创新型人才话题讨论。

创新型人才相关的论坛

  • 不同的创新 满足不同的需求——5款新型流式细胞仪选购比较

    由于近期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的逝世,创新又再次成为了热点,这位梦想家用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重新诠释了创新的涵义,那就是以“用户体验”至上,追求完美。针对更高的需求,才会有更多的创新。创新精神遍及各个行业和各种产品,近年来流式细胞仪研发领域也不乏创新的产品,比如原理创新,操作创新,成像创新等,这些不同的创新,能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在现代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分析技术是通过对单个细胞性状的快速测定,并结合先进的计算机分析系统,使得在短时间内可对大量细胞进行定性、定量测定。但以往进行流式细胞仪操作和分析需要技术熟练的研究团队,而且这一设备价值也不菲——起码也要10万美元,有些甚至达到50万美元,这对于许多实验室来说并不容易负担。近年来一些主流生物技术企业相继推出了新型流式细胞仪,不单将原本需要一支工程师队伍进行安装的大型设备压缩成为可以单人运送的紧凑型仪器,并让这一原本需要专人专业培训才能上手的复杂技术变得更加容易操作,而也价格也更加实惠——目前的流式细胞仪分析系统设置大部分都是自动化的,相关试剂盒也经过了多次验证,简化了操作,降低了入门门槛。一些大型的公司,比如Sony和BD加大了研发力度,开发出了10万美元以下的流式细胞仪,在美国其客户群开始由中心实验室转向了个人实验室。虽然简化了操作,但是这些新型的流式细胞仪也不是说就能立即上手的,用户在购买之前要弄清楚这一技术到底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时实验室购买了流式细胞仪后觉得又不适用了,这样即浪费资源,也耽误时间,因此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了解不同仪器的优缺点十分重要。以下是目前市面上较受关注的几个新型流式细胞仪,通过分析它们的优点和缺点,也许您在选购的时候就更有目的性了。以上为转贴,版主如觉得不妥可删除

  • 这家光学显微仪器企业欲打造高端创新型组织病理成像仪器矩阵

    深圳明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明准医疗)于2023年5月完成首轮融,苏州比邻星创投领投了天使轮融资,融资金额逾千万元。明准医疗以前沿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首次临床应用为核心使命的创新型医疗器械公司。明准团队有着丰富的生物光学技术及组织成像应用经验,通过突破性的新型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开发国际领先的新型数字病理技术平台,打造高端创新型组织病理成像仪器矩阵。明准医疗将在临床医疗器械、高通量药物筛选以及科研仪器领域布局,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光学显微仪器企业。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创中心主任郑海荣院长在签约仪式上曾表示明准医疗是国创中心成功孵化的最有潜力的优质企业之一,作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创中心将为明准医疗持续提供技术和资源支持,实现国产高端医疗器械的突破和成长。比邻星创投合伙人李喆指出,比邻星创投持续关注全球创新科技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明准医疗是比邻星非常重视的交叉学科创新应用,其团队具有多学科交叉的复合经验,将世界领先前沿的生物医用光学成像技术首次应用于组织病理临床诊断领域,打造全球领先的创新医疗设备。比邻星坚定看好明准医疗在医疗器械领域的领先布局和突破进展,将为其提供充足的临床和产业资源,给与全面的支持和赋能。[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原创】国产创新型分析仪器路在何方?

    本帖引述以下片段:“在我国,受一些名人的影响,人们对分析化学和分析仪器的认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偏见,把分析化学看成一门纯服务的学科,把分析化学定义为“分析和表征的科学”,以致把分析化学的科学研究局限于具体样品分析方法的研究,更不把分析仪器的创新研究看作是分析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科学研究管理方面,也把分析仪器仅仅看作是一种科研条件。有的人甚至说,“咱们现在有钱,需要仪器,向国外买好了,何必都自己费事”。好像买来了仪器,我们就能够不断创新,一切也就“搞定”。美国能源部杰出科学家R. F. Hirsch不久前曾经指出“由新工具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远比由新概念开创的科学新方向要多得多。由概念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用新概念去阐明旧事物。而由工具驱动的革命的影响是去发现需要阐明的新事物”。也就是说,在科学创新研究上,新工具很重要,如果把这个新工具比喻成开启未知世界大门的一把钥匙,则新科学仪器(或者装置)就是这样一把“钥匙”。这把“钥匙”有其特殊性。那就是,对于原始创新,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唯一性”。  许多搞重要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在获得经费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往往会是让助手们填单子买世界上“最先进”的仪器,而没有认识到要想在你认为重大的科学领域有所发现,打开你所要研究的未知世界的“钥匙”其实只能由你自己最先研究出来,研究好这把“钥匙”,实际上是研究好你所面对的未知世界的前提,或者说第一步!只有这样,你才能超越前人,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否则,难免不陷入捡别人残羹剩饭的处境。因为科研与日常生产和生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活动,前者完全没有现成的路子可供采用。可惜的是,上述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分析化学界,以致长期来我国在分析仪器的创新方面几乎很少建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之又少。除了五、六十年代有过一段相对较好的时期外,这种情况直到90年代后期才开始改变,分析仪器的创新研究才被相继列入国家各项重要科学研究计划。虽然总的投入仍然不大,但是人们的认识和态度显然已经有了很大变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带动下,分析化学新方法、新技术、新仪器的研究已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如果这种状况能够继续下去,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分析仪器一定会有大的起色。” 看完后,我们不禁会问:国产分析仪器的未来是什么,中国制造的分析仪器能给建设创新型国家怎样的作为?

  • 【显微镜系列讲座】:6月23日 新型数码显微镜在电子行业的创新应用及实例

    【网络讲座】:新型数码显微镜在电子行业的创新应用及实例【讲座时间】:2016年06月23日 10:00【主讲人】:王田 徕卡显微系统工业部资深产品专家。【会议简介】电子和微电子行业的产品在接受检测、质量控制和失效分析时,往往难度较大。不同的衬度观察方法和照明方式有助于完美呈现产品表面的瑕疵和缺陷,即便上述产品具有反射性。数码显微镜快速、可靠且使用方便,适合所有用户。它结合了出众的光学器件、直观的操作和智能化的软件,为您节省时间。本期网络讲堂将介绍新型数码显微镜在电子行业的创新应用,并分享应用案例。-------------------------------------------------------------------------------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截止时间:2016年06月23日 9:3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935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171692483,扫码入群“显微镜之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700_667776_2507958_3.gif

  • 【讨论】国产创新型分析仪器需不需要3C认证

    看了huiyuan2006国产创新型分析仪器路在何方?,有感而发,国内很多企业真是有点急功近利。我知道国内某些消费类电子产品有3C认证(这方面资料仪器网都有),但是国内仪器设备生产厂家有几家有,到底需不需要,每个型号都需要吗?会不会流于形式而对根本形势无法进行改变。大家讨论一下。

  • 医药行业增速放缓 创新型药企有望走出慢牛格局

    医药产业和每一位国民的健康都息息相关,被认为是最直接的民生产业。看病花钱动辄就是上千,但实际上医药行业不是你想的那样。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变化、价格和成本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医药产业利润增速有所放缓,尽管如此,医药行业在很多人的眼里依然是稳定成长型的优质行业。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研究管理部王威表示:“回顾过去,医药行业永远不缺投资机会,但投什么极其重要,最好的做法是跟着医药产业的周期去投资。”实际上,尽管医药行业相对稳定,但行业的小周期比较明显,需求和供给的变化通常是交替进行。另外,医药行业政府监管比较多,会经常对供给和需求造成扰动。王威感慨,回顾医药近10多年的历史,站在现在的时点看,行业未来或以结构性的机会为主。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竞争较激烈的仿制药行业面临长期下行风险,但是国内创新药供给却是严重不足。王威认为,未来创新型企业有望走出长期慢牛格局,伴随着创新药企业的国际化,中国药企才可能出现几千亿市值的上市公司。同时国际化的过程也在演变,最初是原料药等出口、逐步到医疗器械和仿制药的出口、未来创新药企业有望逐步走向世界。随着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免疫细胞治疗等技术的发展,行业有望加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调研员、研究员魏际刚也指出,加强创新是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在魏际刚看来,实现医药产业创新首先要认清医药的两种属性,即药品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药品的经济属性可以使其在生产及流通环节进行商业化运作;药品的社会属性则体现在消费环节,即它的品质以及价格的可获得性。医药产业是前期投入巨大,后期回报绵长的一个产业领域。实现医药产业创新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王威特别指出了几个需要特别关注的事件,比如国企改革有加速的迹象,以及血液制品等资源性行业因供应短缺,还有提价的内在动力。此外,“大宗原料药等行业,年初出现了涨价,但是从历史经验来看,属于周期性的波动,可持续性较差”。

  • 2024年武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点发布

    [color=#000000]近日,湖北省科技厅正式发布《2024年加快推进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列出了5个方面、21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快将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成为“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创新增长极,为全省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color][color=#000000]根据《要点》,今年武汉科创中心将从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等五大方面发力。[/color][color=#000000]其中,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东湖科学城,《要点》提出,重点建设[b]高质量实验室体系[/b]、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b]持续打造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创建高能级技术创新平台[/b]。启动湖北实验室效能提升工程,积极争创东湖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做优做强[b]光谷国际医学创新中心[/b]。[/color][color=#000000]围绕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要点》提出,重点巩固扩大武汉科创中心基础研究优势、推进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颠覆性技术创新。启动实施一批战略性、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推进实施“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建设武汉颠覆性技术创新中心、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围绕培育光谷科创大走廊世界级产业集群,《要点》提出,重点实施“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以新型工业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区、推动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平台建设运行,推动科创企业“量质齐升”。其中,实施“世界光谷”建设十大举措,打造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世界光谷”建设全面起势。[/color][color=#000000]围绕构建多层次高水平开放合作网络,《要点》提出,强化都市圈创新协同,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科技支撑长江大保护,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与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和成渝、西安区域科创中心创新网络对接融合,推动形成承东启西、双向互济的创新合作格局。[/color][color=#000000]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态,《要点》提出,加快打造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争创国家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高水平科技智库建设。探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融合发展的湖北路径。办好2024东湖论坛,打造全国性国际化“科普+科创”论坛品牌。[/color][来源:湖北省科技厅][align=right][/align]

  • 化妆品原料亟需创新

    “国产化妆品原料整体水平在全球基本处在市场中的价值链低端,且创新性不强。”全国政协委员陈海佳说,由此导致了我国化妆品在产品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上远远落后于国际消费成熟的化妆品,普遍缺乏国际竞争力。他认为,需要重点解决两方面问题:监管体制上,对于新原料的监管重事前审批,且申报要求较高、程序复杂、周期较长,压抑了企业创新开发新原料的热情;创新机制上,没有相关扶持政策和经费应用于化妆品原料的科研与应用,化妆品原料创新研发的积极性不高。他谈到,至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向社会各界征求《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意见建议已过去近4年时间,社会各界关于加快立法修订的呼声越来越大。“建议针对送审稿中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集中反映的问题点进行专项立法研讨,广泛听取行业相关协会、商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快推动立法修订,指导行业发展。”另外,他提出,将在国外上市化妆品中已使用的化妆品原料,不列作新原料监管,但可设置一段时间的观察期来保持跟踪和监测,留予企业宽松创新空间的同时控制安全风险。“针对全球化妆品原料研发的热门领域,通过实施一批相关的科技攻关项目,调动高校、科研院所等研发机构的研发热情,加快新技术新成果在化妆品方面的转化应用。”他建议,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创新型科技人才与企业“联姻”的媒介作用,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进企业等方式,为化妆品原料企业提供科技革新等科技资源支持。

  • 【原创大赛】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

    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在我们的行业中,卫生检测检验实验室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起到什么的作用呢? 我认为开展卫生检测检验,是以达到提高人群的健康素质,保护社会生产力和广大消费者健康的作用。另外到底我们的实验室能生产出什么? 卫生检测检验实验室中出具的数据,除了是给客户出具检验报告(产品)外,更主要的是提供给各种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与成果、工作方案、工作建议、技术成果与创新,论文与专著……等等真实有力的和科学具体的佐证(检验检测数据),这一切都离不开实验室能力。检验数据的准确可靠,关键在人!所有实验室产生的检验数据,都离不开人的操作,在实验室的关键因素人、机、料、法、环中。人员是关键因素的重中之重,是排在关键因素的第一位,因此实验室能力建设,人才为本。下面就实验室人才问题,谈谈自己的一已之我见:重视人才,就是重视未来事业的发展;重视人才,就是重视科学的管理机制;重视人才,就是重视事业的技术积累;重视人才,就是重视团队的福利繁荣。一、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我国人才战略明确提出: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作为一个实验室管理者,首先要明确走人才发展事业的道路,是开创实验室新局面的有力举措,也是实验室能够持续发展强有力的依托!实验室管理者必须深刻认识实施人才兴业战略的重要意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以能为本的观念,把握岗能相配、能级相适的原则。从“吸引人、培养人、发展人、造就人”等环节入手,制订和实施好本实验室的人才战略,创造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鼓励人才开拓创新,鼓励人才无私奉献,鼓励人才刻苦钻研,鼓励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人才队伍整体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建设一支思想端正、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爱岗敬业的实验室队伍,充分发挥人才在实验室的重要作用,使实验室工作长期立于不败之地。事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着力培养和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是当务之急。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对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更是起到关键作用。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个领军人才往往可以带起一支人才团队,能够把不同层次的人才队伍建设带动起来,并且带动在可持续性发展上的突破和创新。对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要确立更高的培养目标,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采取特殊措施,促进他们更快地创造成就,提升层次。 完善高层次人才评价制度。以科学人才观为指导,形成由群众评价、市场评价、成果评价等有机结合的高层次人才评价体系。不能仅仅根据学历、学位以及档案里的“死”情况,必须根据发展的观点和实践检验的思想,依其是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能力,是否有发展前途来选拔人才。来决定其前途和命运! 在管理活动中要看到人才的层次性,不能将人才仅仅理解为高层管理人才和技术尖子,有时由于中层和基层缺乏相应的人才也严重阻碍了事业的发展。所以,对人才要有全面的理解并合理配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不能简单地依赖从外部引进人才,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同样关键。 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要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做法,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作为实验室一名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发现人才、善于选拔人才、善于培养人才。要以动态的观点,着眼于吸引和发挥人才的作用,充分考虑人员的专长和工作适应度,作合理的配置,并尽可能予以激发,鼓励创新,以获取其工作的意愿和热诚,使之竭尽所能为单位作出最大的贡献。 二、人才成长需要环境,发挥作用需要舞台。人才短缺、结构失衡、人才浪费、人才流失,这些问题警示我们,那都是人才科学管理机制的缺陷,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人才管理观,应进一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管理体制,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机制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人事行政所依托的理念是规范、管制;而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所依托的理念是发展、创新。传统人事行政的理论是以古典管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为知识背景,运用常规研究方法建立起来的传统理论;而现代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则是以现代行政管理学、资源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信息科技等为基础,运用知识管理方法,依靠信息技术作为平台和手段装备起来的全新理论。 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既要制定战略,明确目标,又要确定战术,把握策略;既要破除旧观念,更要改革旧体制;既要制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人事政策,还要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法制化等问题。按照职责配置、引进急需、加快培养、竞争激励、大胆使用、考核监督、科学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选拔和使用的新机制,探索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创造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才能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使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在具体实施上,主要表现形式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全面推行聘用制。推行聘用制度,是我国用人制度上的一项深刻变革。即“四个转变”: 1、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2、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3、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 4、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 (二)、是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强化考核制度,对所需人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竞争,实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充分强化各类人才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 1、对行政领导岗位实行招聘、任命、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 2、对管理岗位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能力、业绩、资历的聘任制度; 3、对工勤岗位推行工勤人员岗位等级规范、招聘与合同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三)、是深化职称改革、推行执业资格制度,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准入制。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面,尤其应加强考试、考核和评审的一致性,建立社会化评审

  •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思索从科研到产业化: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作者:高圣生物医药周勇)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琪曾说:“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换言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我国从2003年以来对基础科学的投入逐年加大,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从人才到装备,到项目到高水平学术成果都在加强;SCI发表数量也从少有到世界第二;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也在亚洲前三。但是真正把科研成果,创新成果转化为产品的能力我们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第一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科研正处于从跟踪追赶到并行发展的重要转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拓前沿的原创成果缺乏,科技领军人才不够,学科布局不均衡,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基础研究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的机制还不够成熟等。目前从事科研工作的队伍已非常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但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10%,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当前,世界科学研究格局正发生重要转变。2001-2011年,全球R&D总支出以年平均6.7%的速度增长。2011年,全球R&D支出超过14350亿美元(2006年为10510亿,2001年7530亿)。2011年投入最大的前7个国家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而其中排名前三的美国、中国和日本的总量超过了全球的50%。美国仍旧是最大的R&D执行者,2011年其R&D总支出为4290亿美元,几乎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占比例从2001年的37%下降到30%。高校的科学家创新性成果找不到方向与出路,医药企业家们找不到好的创新项目;全国重复性研究,重复性立项加大,在生物医药产业化这一产业链上形成了各种信息孤岛;社会资源整合,上中下游强强联手,技术与资金强强联手,国内与国外强强联手,建立信息畅通的平台的通道;形成可流通的技术交易中心和市场等是非常有必要的。 “创新,合作,发展,共赢”,打通生物医药产业化创新发展最后5公里,是我们坚定努力的方向! 第二部分: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思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与医药企业对接是“0”到“10”的过程,而医药企业将成果推向市场能产生“10”到“无穷大”的效益!所以加强生物医物源头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我们每一位医药人要思考的问题。生物医药从实验室科研创新到产业化发展是一个相当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只有从源头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平台孵化、资本推动、定位清晰、资源整合、意志坚定,方可以结出硕果!做到“开放合作”、“目标锁定”、“源头创新”、“国际化视野”,以及“定位清晰”、“资源整合”,“知识产权保护”、“商业模式创新设计”、“产业资本联姻”,实现“实验室、孵化基地、产业园区”的三级跳!下图示意:我国很多研究还处于临床前阶段和实验室阶段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3_581156_2645916_3.png基于此,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目前及今后的几年内,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主要会有以下三条:趋势一、通过技术许可(inlicense),引进成熟技术和产品;趋势二、合作开发(Co-development)成为当前主流;趋势三、创新平台以及创投基金融合成为未来合作的新宠。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1/201601071134_581157_2645916_3.png一、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开放合作1. 开放合作就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有合作的心态;在创新的这一条路上,要多听医药行业的专家、教授、不同的团队的经验;在合作的领域上可以进行合作、分工。比如在基因药物开发上,可以在上游选择可以信任的平台进行质粒构建、靶标筛选、中间知识产权可以选择平台进行申报、下游生产、产业化可以选择平台进行合作。2. 开放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个团队自已的优势。合力发展,实现1+1大于2的效果。3. 开放合作可以激发科研人员的梦想,也可以让医药商业化公司做实体企业看到了方向。4. 开放合作可以让眼光看得更远、心胸放开,从而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拥有合作共赢的心态。二、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国际眼光国际眼光这一点针对做生物医药创新的企业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我国近20年来主要是要化学药仿药为主,中药为辅,而生物药在我国的比重是相当的少。1、紧跟国际药企研发方向,大力发展生物药、创新药随着传统新药研制成本和难度的加大,人类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及“组”学的发展,生物制药正成为制药领域的新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2014年全球销售TOP10中有7个是生物药,其中5个产品为单抗。对于中国生物制品市场,肿瘤、器官移植排斥、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最具有发展空间的3大领域,预计单抗药物的市场空间在250亿元左右。据统计,2001~2015年,我国单抗研究的投入逐年加大,申报数量自2010年起更是有极显著增长,2015年达到创纪录的41个。2、复方创新也就成为国际上面也是国内的新的趋势美国FDA批准的新药差不多越来越注重生物技术产品,去年批的新药中有一半左右是生物技术药物。现在已经发展到抗体加抗体,双功能抗体;药物跟基因结合在一起,通过高通量测序发展个性化给药;药物剂型上的创新,以及儿童用药包装识别、用量方便上面的创新等;3、选择国际区域开展新的适应症研究在生物医药创新研究上,我们可以选择目前没有上市的、耐受性好的药物,也可以用现有药物适应新症,选择相应的药物在发展中国家上市,或适应不同地区新的病症。4、选择好的国际化双向合作机制在生物医药创新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际上的研发资源,寻找优秀的项目、技术及人才引进国内;国内好的项目、技术也可以吸引国外好的投资商。三、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资源整合1、对于资源利用,采取整、学、借、用的方法,有利于生物医药创新发展;2、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充分发挥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链上研发、技术、人才、转化、专利、资金、管理、园区、政府、注册、招商、策划、销售等相关专业人员合作;3、整合资源前要充分做好自已团队和项目的SWOT分析。分析自已团队的优势,在整个产业链上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分析自已的不足,分析外部环境对我们团队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对我们不利因素。缺什么找什么,补什么;整合资源前要做好产业地图的设计和规化。“微笑曲线理论”的重点是抓品牌、核心技术、人才和销售渠道;在我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重要的,根本不需要自已团队亲力亲为;合作才可以节省时间、节省成本,实现共赢;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国内外知名协会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高校研究院所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知名转化平台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政府和园区合作;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与高端人才猎头公司和各精英俱乐部合作;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战略性知识产权保护1、发挥好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知识产权先行;依托团队科研实力优势,创造更多高价值专利,推动知识产权由多到优、由大到强的转变;2、成立企业知识产权小组,总经理任组长;企业要非常重视在知识产权人才团队和创新开发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3、有要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动作;4、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专利保护那么简章;5、让我们的知识产权给我们生物医药创新形成真正的保护和形成巨大的无形资产及价值;五、生物医药创新发展要注重源头创新能力1、 没有从源头上设计的创新就像桌子下面放风筝飞不高真正的科研创新应该从科技规划开始。如果科研规划本身就是跟踪性、模仿性的,在这样的框架下不可能有重大创新,只能越落越远。2、 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研发而研发纯技术上的创新和转化之路是有很大距离的;我们要从技术上创新形成技术保护;但是也要看到技术到产业化的可行性;除开从技术上分析,我们还应该从市场上分析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产品是否处于同质化竞争;如果处于同质化竞争我们产品还有开发的价值没有。3、 解决问题的创新才是有用的创新4、 解决行业痛点的创新才是真正的产业化开发的创新5、 多学科相交得到的新技术应用,也是创新6、 制药设备、给药装置、辅料,生产工艺是源头创新新的机会新辅料的开发是新型制剂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制剂开发,辅料先行。”新制剂开发非常符合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相对投入少,时间短,成功率高,附加值高,更环保。而且,新释药系统(DDS)同样可以产生重磅炸弹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市场需求很大,如目前国内多个新型释药系统上市后年销售过10亿元,对我国医药市场的贡献巨大。

  • 除夕安捷伦宣布推出创新型智能互联气相色谱系统

    [b]安捷伦宣布推出创新型智能互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b][color=#303030][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4/4772b7ccb4ab40f88754250170aeb024.jpeg[/img][/color][color=#303030][/color][color=#303030]2019 年 2 月 4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两款新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这两款系统均采用了创新的“智能识别”前瞻性科技,进一步扩展了公司的智能互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器产品系列。[/color][color=#303030]随着全新 Agilent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推出,安捷伦业内领先且功能强大的分析仪器产品组合得到进一步扩充,这两款新产品将在 2019 年 2 月 5 日-7 日于日本大阪举行的日本分析及科学仪器展 (JASIS) 上展出。[/color][color=#303030]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以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创新技术为基础,采用新一代电路架构平台构造,同时集成了直观的彩色触摸屏界面。持续系统监测、自动诊断以及内置的故障排除程序将帮助实验室避免意外停机,提高分析效率,这两点正是实验室经理当前期望实现的首要目标。利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连接,即使操作人员和经理不在实验室也能实现对仪器状态和功能的安全访问。[/color][color=#303030]安捷伦还在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中引入了两个功能强大的空白评估和检测器评估智能程序,能自动识别系统是否已准备就绪。现有的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升级后也可获得这些全新的前瞻性功能。[/color][color=#303030]2019 年 2 月 4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两款新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这两款系统均采用了创新的“智能识别”前瞻性科技,进一步扩展了公司的智能互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器产品系列。[/color][color=#303030]随着全新 Agilent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推出,安捷伦业内领先且功能强大的分析仪器产品组合得到进一步扩充,这两款新产品将在 2019 年 2 月 5 日-7 日于日本大阪举行的日本分析及科学仪器展 (JASIS) 上展出。[/color][color=#303030]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以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创新技术为基础,采用新一代电路架构平台构造,同时集成了直观的彩色触摸屏界面。持续系统监测、自动诊断以及内置的故障排除程序将帮助实验室避免意外停机,提高分析效率,这两点正是实验室经理当前期望实现的首要目标。利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连接,即使操作人员和经理不在实验室也能实现对仪器状态和功能的安全访问。[/color][color=#303030]安捷伦还在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中引入了两个功能强大的空白评估和检测器评估智能程序,能自动识别系统是否已准备就绪。现有的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升级后也可获得这些全新的前瞻性功能。[/color][color=#303030]8860 [/color][color=#303030][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设计用于支持多种关键的常规应用,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则拥有强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支持客户当下及未来的需求。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不仅具备智能功能,还具有极高的可配置性,能够根据实验室不断增加的需求扩展其功能 — 面向未来发展,保障客户的长期投资价值。虽然 886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针对的是关键的常规应用,但其智能功能使其远远超出了常规应用范畴。[/color][color=#303030]这两款全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将加入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行列,为实验室提供最合适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通过智能功能来简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操作,大幅提高实验室效率。[/color][color=#303030]2019 年 2 月 4 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今日宣布推出两款新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这两款系统均采用了创新的“智能识别”前瞻性科技,进一步扩展了公司的智能互联[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器产品系列。[/color][color=#303030]随着全新 Agilent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推出,安捷伦业内领先且功能强大的分析仪器产品组合得到进一步扩充,这两款新产品将在 2019 年 2 月 5 日-7 日于日本大阪举行的日本分析及科学仪器展 (JASIS) 上展出。[/color][color=#303030]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以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创新技术为基础,采用新一代电路架构平台构造,同时集成了直观的彩色触摸屏界面。持续系统监测、自动诊断以及内置的故障排除程序将帮助实验室避免意外停机,提高分析效率,这两点正是实验室经理当前期望实现的首要目标。利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进行远程连接,即使操作人员和经理不在实验室也能实现对仪器状态和功能的安全访问。[/color][color=#303030]安捷伦还在 8860 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中引入了两个功能强大的空白评估和检测器评估智能程序,能自动识别系统是否已准备就绪。现有的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升级后也可获得这些全新的前瞻性功能。[/color][color=#303030]8860 [/color][color=#303030][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设计用于支持多种关键的常规应用,而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则拥有强大的灵活性和扩展性,能够支持客户当下及未来的需求。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不仅具备智能功能,还具有极高的可配置性,能够根据实验室不断增加的需求扩展其功能 — 面向未来发展,保障客户的长期投资价值。虽然 886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针对的是关键的常规应用,但其智能功能使其远远超出了常规应用范畴。[/color][color=#303030]这两款全新[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将加入 Intuvo 900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的行列,为实验室提供最合适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通过智能功能来简化[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操作,大幅提高实验室效率。[/color][color=#303030][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4/f834800dfd73435c9b74c20a32ca27a2.jpeg[/img][/color][color=#303030]Agilent 886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color][color=#303030][im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204/d31e4b6b8d334a41941f23f224be96a1.jpeg[/img][/color][color=#303030]Agilent 8890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系统[/color]

  • 创新驱动,仍需整体发力——《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

    本报记者 陈磊 编者按 2012年年底,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和国家软科学计划资助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正式对外公布,本报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2012年12月24日一版)。稿件见报后,有很多读者表示想进一步了解该报告的研究背景、工作重点及分析结果。为此,本报特推出《——〈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综述》一文,深入解读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变化及特点、创新驱动理论以及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创新体系逐渐受到学者关注。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结构形成与发达国家不同,有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如何看待区域创新发展的基本模式,对其创新能力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从1999年开始,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承担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研究工作,至今已推出13年。 2012年报告仍延续过去的指标体系,将综合指标分解为实力指标、效率指标和潜力指标三个方面,并分别从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五个方面进行测度。 2012年报告对各地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排序,与往年相比,增加了对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四地创新能力的10年回顾与分析,同时在专题研究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一是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研究提出了创新型地区的评价模型,对各省市区建设创新型地区的进展阶段进行分析评价;二是对浙江与意大利的创新情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对我国地方推动区域创新提出建议。 区域创新能力领先地区排名稳定 研究显示,2012年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排名稳定。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的总体格局略有变动,但前8名的地区排名没有任何变化,依次是江苏、广东、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天津和辽宁;安徽由2011年的第15名上升到第9名,湖南位列第10名。其中,江苏连续4年位居全国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一,创新优势明显。 这些创新能力领先的地区也各有优势,北京的知识创造能力远远领先于其他地区,体现了其科技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上海的知识获取能力排名第一,体现了其开放性、国际化以及长三角强大的资源集聚能力;江苏的企业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都排名第一,体现了其良好创新环境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广东的创新绩效排名第一,体现其转化和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 本次排名结果显示的另一大特点是,与2011年相比,中西部地区创新能力排名上升的省市较多。相比2011年,2012年排名上升的地区包括安徽、湖南、湖北、河北、青海、西藏。研究者分析认为,这些地区创新能力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经济外向程度较低,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东部产业向中部的梯度转移;创新观念的增强,科技投入加大。 沪京津苏粤浙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 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成为各地方创新和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我国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创新在经济发展中作用有所差异,这一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科技资源和创新能力密切相关。 什么是创新驱动的内涵?如何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模型?该报告试图作答。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在历年报告的基础上,推出了不同地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阶段的分析,即创新驱动指数的报告,这是国内第一个对创新驱动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的报告。 创新驱动最早由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他以钻石理论为研究工具,以竞争优势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现象中分析经济的发展过程,从而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生产要素驱动(factor-driven)阶段、投资驱动(investment-driven)阶段、创新驱动(innovation-driven)阶段和财富驱动(wealth-driven)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般伴随着经济上的繁荣,而第四个阶段则是个转折点,可能由此开始衰退。 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借鉴了迈克尔·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并认为,在对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划分时,既要考虑人均GDP等经济指标,还应关注产业结构及其科技内涵。不同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不同,在要素驱动阶段,以煤炭开采等资源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投资驱动阶段,以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在创新驱动阶段,以医药、ICT等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为此,课题组将经济发展阶段划为要素驱动、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投资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创新驱动5个阶段。 课题组通过分析,将各省市分成四类:上海、北京、天津、江苏、广东、浙江6个地区已基本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山东、湖北、辽宁、福建、四川5个地区正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过渡阶段;以重庆市为代表的13个省(区、市)基本处于投资驱动阶段;新疆、山西、海南、陕西、内蒙古、黑龙江6个地区还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阶段。 报告认为,我国总体而言还没有进入创新型国家阶段,但不排除一些省(区、市)率先成为创新型地区。目前,有19个省(区、市)仍然处于投资和要素驱动的阶段,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任重道远。 该报告借鉴国际上经济发展阶段理论,结合中国实践,尝试提出了一个区域经济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模型,并依此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创新驱动水平作出量化分析。这一研究对于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监测、区域创新政策制定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科技日报》(2013-02-18 一版)

  • 政府大笔资金投入走自主创新

    2011年12月21日,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闭幕,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要统筹协调推进转型、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将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环保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关键之一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机制创新。 [b]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b] 环保产业是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选择。 环保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要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8%,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均减排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能耗下降16%,部分地区还将实施重金属限排,都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环保产业是促进经济内生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并对钢铁、机械等基础行业发展产生8—10倍放大效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正在编制的《现代环境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对鼓励第三方环境服务发展作出部署,预计到2015年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2020年规模可达5万亿元。 环保产业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被确定为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议题之一。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提振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在环境清洁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在绿色发展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需求和全球环保市场竞争的前沿,推动环保产业由要素驱动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b]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发展形势[/b] 当前全球环保市场保持年均7.5%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球环保市场总值达1.6万亿美元。欧美等国家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牢牢占据了环保产业全球市场的主导权,控制了9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全球绿色发展的兴起,欧美等国家环境保护重心已转向“预防与修复”为主,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已从解决环境问题的需求调整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需求。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植政策和引导性投入,更多侧重于支持新能源、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致力于产业链整体竞争,推动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环保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全球环保市场发展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首先,环保产业具有时代特征,不同时期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是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目前环保产业正从以公益性为主过渡到经济属性为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次,产业发展要符合国情要求,要具备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统筹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公众意识等驱动因素是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三,环保产业升级转型取决于创新驱动,加快环境技术与信息、生物、制造等高新技术的融合,促进多领域团队创新与协同创新,将引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提前爆发。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特别警惕发达国家“苹果手机效应”的影响。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决策,然后像在全球推广苹果手机一样,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十五”以来,环保产业规模保持在20%以上增速,2010年产业规模已达1万亿元,环保企业3.5万家,安排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按照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环境高新技术研发与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由单纯规模扩张、低端数量竞争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统筹传统环保产业与新能源、环境清洁技术、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发展,科学把握环保产业内涵,加快现代环保产业体系发展,提高环保产业对全过程污染控制与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持能力;三是培育以创新型环保企业、环保产业集群、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等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发展主体,引导环保企业按市场规律优化重组,增强产业创新链竞争力,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竞争力传统产业领域,在全球竞争中提升我国传统环保产业的战斗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积极开拓全球新兴环保市场。 [b]三、科技创新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b] 自主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我国环保产品已达到3000多个品种,在城市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已具备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建设能力,部分新技术领域已处于产业爆发性增长的前期,某些单项技术研发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国内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在环保装备研制及产业发展方面。自“十五”以来,通过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连续3个五年的支持,自主研制的225—500吨/日垃圾焚烧炉排炉实现系列化、成套化,并成为国家垃圾焚烧处理规划推荐的主流装备,处理效率、二次污染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自主研制的电除尘器是我国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竞争最具实力的环保产品,行业发展集中度高,产业链上的重大设备、自动控制、振打装置等关键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5—5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主要常规设备已实现出口。通过“九五”以来持续支持,自主研制的聚合氯化铝净水剂及其复合系列产品,占据国内聚合氯化铝净水剂产量50%以上,成为国内饮用水行业净水剂的主要供应商。 在环境清洁技术、环境物联网技术等新兴环保产业领域。环境清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对于行业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自主研发的清洁制革技术已在全行业推广300余家企业,对于皮革行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苎麻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污染排放,将环洞庭湖区域苎麻行业的环保风险大幅降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快速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多物种生物传感器,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功能的智能环境感知节点,形成年千台以上产业化能力。总体上,我国环保产业新兴领域技术储备与产业潜力形势喜人,但受到本领域核心技术和环境科学问题研究进展的限制,新兴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征途才刚刚起步。 [b]四、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任务[/b]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环境领域提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环境科技工作需要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与共同创新,催生新兴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环保产业体系从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延伸到具有减少污染和受损环境修复等效应的领域,构建和完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从而为实现“支撑节能减排、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惠及百姓民生”环境科技发展目标提供物质基础。 新形势下,提高环境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应突出“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基础研究,把握全球环保产业竞争前移态势,加强重大生态环境科学问题研究,力争重大原始技术创新突破,获取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格局的有力条件;二是注重促进多学科、科学与技术融合,推动重大需求导向下的多领域共同创新与协调创新,抢占全球环保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三是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统筹管理、科研、工程、产业等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国家战略导向型科技创新团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四是注重科技产业化工程,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政策及市场模式的融合,缩短技术产业化的市场培育期,快速形成生产力;五是注重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筑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高技术转化服务能力。 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安排,实现上述环境科技发展任务,在科技工作管理中应在“六个需要”方面下工夫:一是需要深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顶层设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将环境科技重大任务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与环保产业关键领域;二是需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估机制,健全科技立项—后评估—持续支持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费效益;三是需要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优化环保产业体系布局,实施环境技术创新重点工程;四是需要创新思维模式,构筑开发共享创新平台,引导新理论、新思想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及再创新,构筑高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桥梁;五是需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构筑创新基地,提高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六是需要发挥军民科技融合作用,发挥国防科工业在装备、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环境保护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与环保工程精细化水平。 (马燕合 黄圣彪) (作者单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 超声波分散仪在创新中要做到那些?

    随着现在的科技的快速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企业的发展。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中,想要更好的发展自己的,那就需要更好的去开发创新产品这些诶才能更好的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仪器方面更应该如此,只有保持着这样才能开发出更多的仪器。那么在[url=http://www.made-instruments.com]超声波分散仪[/url]上创新产品该做那些努力呢?在现在的超声波分散仪创新中,需要保持以下几点的要求:1、产品创新首先需要人才,在创新中一定要保障人才储备;2、产品创新要有技术的支持,做好技术的支撑,保障创新过程中,技术的完善;3、在创新中,做好产品材料的充足,这样保障产品实验多元化。通过这些诶可以很好的保障好创新中遇到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好的创新出来产品,使得产品更加完善。

  • 恒温恒湿试验箱创新有多重要

    原文来源:恒温恒湿试验箱创新有多重要 编辑:北京雅士林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人们追寻的话题,在企业中如何做到创新?[b][url=http://www.bjyashilin.com/product_show-37.html]恒温恒湿试验箱[/url][/b]如何创新?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呢?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长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正所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发现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三、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我们也需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利用取长补短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现在的中国发展迅速,而其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四、遇到问题要多方面考虑并多方面解决问题,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断思考。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 五、创新的关键不仅仅要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在于人才的培养上也要加以注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新的血液加入,将会对我们的创新加以阻碍。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创新的人才是必要的,企业才能一直向前发展。

  • 恒温恒湿试验箱创新有多重要

    [font=宋体][size=9.0pt]标题:恒温恒湿试验箱创新有多重要 编辑:北京雅士林[/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创新逐渐成为人们追寻的话题,在企业中如何做到创新?[b][url=http://www.bjyashilin.com/]恒温恒湿试验箱[/url][/b]如何创新?如何有效的解决问题呢?[/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一、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长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二、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正所谓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考虑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发现解决我们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三、借用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我们也需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利用取长补短借鉴别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现在的中国发展迅速,而其它落后的国家也借用我国的经验使自己的国家不断进步。[/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四、遇到问题要多方面考虑并多方面解决问题,而且要持之以恒,不断思考。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size][/font][font=宋体][size=9.0pt]五、创新的关键不仅仅要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在于人才的培养上也要加以注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新的血液加入,将会对我们的创新加以阻碍。合理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创新的人才是必要的,企业才能一直向前发展。[/size][/font]

  • 【免费培训讲座直播】创新型超越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lign=left][b]【推荐讲座】《创新型超越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17年12月22日 10:00)[/b][/align][align=left][b][/b] [/align][align=left][b]免费报名:[/b][/align][align=left][color=black][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235.html][b][/b][/url][b][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164.html]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_3265.html[/url][/b][/color][/align][align=left][b]会议内容:[/b][/align][align=left][color=black][b] [/b]梅特勒-托利多近几年强力上市的一款实验室产品“超越系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其包含常规与生物型两大类。FastTrackTM技术实现了在台面不超过A4纸大小的紧凑型仪器上,全谱最快一秒的快速可靠测量,从而大大优化了分光光度计的工作流程。LockPathTM技术,使得只需1μL的用量就能可靠测量很宽浓度范围的样品,特别适用于核酸蛋白等珍贵物质。本webinar就这两大类仪器的特点与应用进行了介绍。[/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b]主讲人介绍:[/b][/color][/align][align=left][color=black]2002年加入梅特勒-托利多,曾任销售顾问和市场专员,熟悉产品和客户市场,现负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产品市场,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极为深刻的了解。[/color][/align]

  • 南开团队创新化药获临床试验许可

    3月25日,由南开大学药学院团队自主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CP0119片取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获准用于治疗结肠慢传输的临床试验。该项目是南开大学作为申报单位的第二项获得临床批件的新药项目,团队曾在2017年获批了南开大学首个新药临床批件。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结肠慢传输发病率达7.3%~20.39%,且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损害患者身心健康,而且可能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现有治疗方法主要分为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基础治疗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和认知治疗,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选用药物治疗。但目前现有的治疗手段与治疗效果存在局限性,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常常不能令人满意,结肠慢传输的治疗仍然具有挑战性。因此,研发一种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align=center][img=,600,598]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f56ec165-88cb-40a1-854c-0c4d27555528.jpg[/img][/align][align=center]CP0119靶向Transgelin治疗结肠慢传输性便秘的作用机制[/align]基于此,南开大学药学院院长领衔成立了CP0119创新药物研发团队,项目负责人为周红刚、孙涛和杨光教授。据项目负责人介绍,CP0119是一种新型小分子胶转蛋白(Transgelin)激动剂,Transgelin是钙调蛋白家族中的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2 kDa,主要分布于平滑肌细胞中。同时,CP0119能够激动肠道平滑肌细胞上的Transgelin,促进G激动蛋白(G-actin)向F激动蛋白(F-actin)的聚集,增加肠平滑肌细胞中应力纤维束的形成,进而增强细胞收缩能力,促进肠道蠕动,最终达到改善结肠慢传输的效果。目前没有以Transgelin为靶点治疗便秘的同类药物上市,CP0119的成功开发属于全新靶点的化药1类创新药物。项目骨干艾笑羽副教授和谷小婷老师主要负责推动项目的临床前研究工作。该项目历时4年完成了原料药的中试放大、制剂开发、系统化药理和药代研究以及标准化临床前GLP安全性评价,充分证明了CP0119质量可控、安全有效。因此,CP0119的开发有望成为结肠慢传输患者的新治疗选择,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成果还得到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王邦茂主任等临床专家的高度评价。CP0119项目的研发由南开大学药学院和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全重)的创新药物研发团队承担,也是与华润医药中国医药研究开发中心和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合作的重要成果,是践行产学研和全重共建单位之间合作的实例。在国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和鼓励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大背景下,CP0119片临床试验的成功获批,不仅进一步助力南开大学创新药物研发能力,同时也对培养我校创新药学人才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来源:南开大学][align=right][/align]

  • 【转帖】中国科技:论文翻番 经费第三 人才第二

    [size=6][b]中国科技:论文翻番 经费第三 人才第二[/b][/size]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跃升期,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全面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突出优势与增长趋势,分析对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和发展。  瓶颈,有助于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重点跨越的突破。  我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天宫一号”空间目标飞行器效果图。  1月10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首批设备在天津投入运行。  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  2月26日,我国自行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出坞。[b]  创新增速——论文、专利翻番 研究触角延展[/b]  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0年新年伊始,英国著名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汤姆森路透集团乔纳森亚当斯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十年来中国在新闻头条中出现的频次非常多,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科技的主导。中国作为科学强国的兴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也正在成为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核心。  根据汤姆森路透集团收录的全世界10500份期刊的科学论文索引,1998年,中国的研究论文产出为每年2万篇 2006年达到了8.3万篇,超过了传统的科学强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color=#d40a00]2009年,中国科学论文产出超过了12万篇,仅次于美国的35万篇。美国在过去10年中科学论文产出仅增长了30%左右,而中国科学论文产出增长了数倍。[/color]  中国的研究基础也日益多样化,正在迅速地从传统经济走出来,转向新兴的领域。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科学(包括矿物学)领域,中国的论文产出占世界的10%。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国的论文产出占世界的20%,特别是在复合材料、陶瓷和高分子科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在结晶学、冶金工程领域也有非凡表现。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高质量论文产出也呈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以本国机构的研究为基础从制造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这些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对于中国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8年12月,汤姆森路透集团发表题为《中国专利:中国创新现状及未来走向》的研究报告。报告预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创新大国,中国的专利总量有望在2011年超过日本,于2012年超过美国。  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已发生转变,它正逐渐走出传统农业和制造业,重点转向以创新为导向的活动。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中国专利增长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b]  投入增加——研发经费第三 人才数量第二[/b]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无论是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还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我国突破了以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超级稻育种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  科技部2007年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十分迅速,1981—2007年间的研发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了24.021%,位居OECD监测的39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位。  从研发支出的总量上看,2007年,中国的研发支出达到了约1023亿美元,已经超过德国的718.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研发支出国。  中国的研发支出占OECD所监测的39个国家和地区总研发支出的份额增长也十分显著,从1991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10%左右。[b]  [/b]

  • 超声波分散仪创新才是发展的方向

    创新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战略,是推动科技创新的动力,在这些诶方面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和企业的推动。像超声波分散仪这些产品就是靠着这些才得以创新发展,成功的取得今天的成就。 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动下,如何把握俱佳机遇,乘机扬帆远航,是仪器者的共同目标。就仪器仪表产业而言,一味强调创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创新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才是仪器仪表产业能否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才能为仪器产业创新提供新的增长点。中小微企业地位日益加强,如何推进制造业和中小微企业的稳步发展,打造中小企业协同创新融通发展格局,让企业更富有活力和竞争力,是摆在创业微型、结构转型企业面前的首要发展问题。正如事物的发展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环保、食品重点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践行直接影响社会经济产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深度和拓展广度。国家在战略制定坚持经济结构转型,尊重市场规律,稳妥推进装备制造、煤炭、化工等领域重组整合,提质增效来塑造市场核心竞争力。海尔通过内部“双创”,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活力;山西一家制造业企业实行全员“双创”,对技能突出的工匠人才给予高薪重奖,产品实现了100%定制化、个性化生产。同样,仪器仪表行业亦需要对仪器人才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 就是靠着企业的大力鼓励和国家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就是这样才得以成就现在的超声波分散仪,这就是最好的成功案例。

  • 【讨论】你认为是什么阻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

    现在科研机构人员的学历越来越高,然学术权力与行政全力区分的越来越混乱,而且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程度低,科技人才激励不足等等这些也许都是导致中国科技创新的绊脚石。中国的科研创新有点类似国产仪器,然而国产仪器与科技创新又紧密联系。恰逢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之际,让我们一起畅谈阻碍中国科技的脚步的石头是什么?阻碍中国科学仪器发展的石头又是什么?

  • 创新仪器需要你的帮助

    各位大侠: 本公司致力于通用实验仪器的创新研发,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研制成功几款经济适用的新品,还望各位不吝指教 红外线加热炉 取代实验电炉 封闭电炉 铸铝加热套 取代玻璃纤维电热套 红外线加热恒温磁力搅拌器 取代油浴实现精确控温 新型油浴恒温磁力搅拌器 用油少,安全实用 新型玻璃恒温水浴 简化实验装置提高控温精度 以上仪器技术参数优于目前国际知名厂家标准,希望能创出中国品牌 中国创造希望有你的帮助! 关于仪器外观设计,功能优化,宣传推广等方面,提出建议,亦或介绍高人指点 QQ:248591828

  • 人民日报:推动科研仪器进一步开放共享(创新谈)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  前不久,科技部公布的2022年中央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显示,参评大型科研仪器年均有效工作机时为1351小时,年均对外服务机时达到231小时。总体上看,参评单位开放共享意识显著增强,对外服务成效明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动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我国在科研仪器上的投入逐步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原值5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大约有13万台。为了更好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服务,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自2018年起,我国每年发布中央级高校院所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情况,以评价考核为手段,在激励引导科研仪器开放共享上取得了良好成效。  科研设施与仪器是促进科技创新、拓展认知疆域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科研仪器开放共享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既为新冠疫苗研发、空间科学、种业创新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了支撑,也帮助无力购买大型仪器的中小企业减轻了创新负担。必须看到,与科技创新的需求、科研仪器使用的潜力相比,我国科研仪器开放共享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一些科研机构还存在开放共享意识不强、相关制度不健全等问题。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好不好,涉及从购置、管理到服务创新的全过程,需要以系统思维解痛点、疏堵点,形成完善的开放共享体系。  首先,要立足真实需求统筹购买科研仪器。科研单位应自觉提高认识,做好调研和规划,按需采购,从购置源头上避免仪器重复浪费。科研仪器的指标参数、应用场景和适用范围差异很大,不宜盲目追求“贵大上”。对开放共享评价考核结果较差的单位,应发挥评价考核的约束作用,通过查重评议限制新购仪器等手段,确保财政资金“好钢用在刀刃上”。  其次,应进一步完善对外服务机制。开放共享好不好,科研仪器所属机构的积极性很重要。在引导科研机构建立科研仪器集约化管理机制的同时,还需通过完善绩效奖励、职称评审、职位晋升等方式,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灵活有效的共享服务模式,鼓励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市场化运营,变“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  高质量的实验技术人才是实现开放共享的支撑。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的对外技术服务。长期以来,由于对实验技术人员作用认识不够,我国高校院所相关人才储备少,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成长、评价体系。因此,急需加强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以人才“软实力”打造技术“硬支撑”。  科研仪器是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也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期望有关单位站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高质量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打造科研设施与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升级版,为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 博晖创新:开始安排原子荧光产品生产

    2014年8月,北京锐光将28项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和原子荧光光度计生产工艺技术转让给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博晖创新刚刚获得原子荧光产品的计量许可证书,公司已经开始安排生产。详细内容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105/150133.shtml

  • 【原创大赛】“创新”纵横谈

    [align=center][font=黑体]“创新”纵横谈[/font][/align][align=center]李学哲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检测设备分会[/align][align=center] [/align][font=宋体][font=宋体] 总书记在很多场合下多次谈到创新与发展,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前日,在知网专业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font][font=宋体]“创新”,[/font][/font][font=宋体]检索范围为篇名,其结果就有一百多万条,是名副其实的热搜榜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榜单是名至实归的。那么,什么是创新?其内涵有哪些?有些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还是需要普及的,这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获取相关知识,从中汲取营养,丰富内涵,以便更好的去创新、去发展、去进步。[/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记叙的[/font][font=宋体]“创新”有两条:①[/font][/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动词。[/font][/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抛开旧的,创造新的;[/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创新型国家:以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并形成具有日益强大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国家。[/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辞海》(第六版)记叙的[/font][font=宋体]“创新”有六条之多,其中对于“创新”的描述是与《现代汉语词典》一致,“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其他词汇有创新教育、创新理论、创新双螺旋线学说、创新型国家。其中在词汇中记述了的创新型国家的四个特征:[/font][/font][font=宋体]①[/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font][font=宋体]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 以上;[/font][font=宋体]②[/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font][font=宋体]70% 以上;[/font][font=宋体]③[/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font][font=宋体]30% 以下;[/font][/font][font=宋体]④[/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创新产出高。[/font][/font][font=宋体] 人们往往用相关创新投入和产出的指标从一个侧面来衡量国家的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型国家的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步成为创新型国家。[/font][font=宋体] 发布日期为[/font][font=宋体] [font=宋体]2019[/font][/font][font=宋体]年[/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月的[/font][i][font=宋体]Innovation management —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Guidance[/font][/i][font=宋体]([/font][font=宋体]ISO 56002[/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2019[/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际标准是这样描述创新的,实现或重新分配价值的、新的或变化的实体。在这个术语(概念)下同时也附加了这样描述,对组织及相关方来说,创新具有新颖性和价值性,与其认识能力有关,并由其决定。创新可能是产品、服务、过程、模式、方法等。创新是一种结果。[/font][font=宋体]“创新” 有时特指产生创新的创新活动或创新过程。[/font][/font] [font=宋体][font=宋体] 从以上的不同的来源的创新概念来讲,研究的角度不同,对创新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根据我们工作特点,站的角度去看问题。[/font][font=宋体]“创”是过程,“新”是目的,这个“新”就是要用科学的发展观去理解,去挖掘、去开拓。[/font][/font][font=宋体] 知网检索的资料汇总:[/font][font=宋体]文献类型[/font][font=宋体]主要有三种[/font][font=宋体]综述[/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资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研究论文[/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相关搜索[/font][font=宋体]到的[/font][font=宋体]主题[/font][font=宋体]词有[/font][font=宋体]创新思路[/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理念[/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理论[/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研究[/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动力[/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策略[/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方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机制[/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创新模式[/font][font=宋体]、创新创业、创新驱动、创新能力、[/font][font=宋体]创新管理[/font][font=宋体]、创新教育、[/font][font=宋体]创新发展[/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从科技、研发的学科门类来分析,主要研究发表的专业分布情况,其中较前的学科情况有[/font][font=宋体]学科教育教学[/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4507[/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技术开发[/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958[/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技术研究[/font][font=宋体]专题[/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889[/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工程与项目管理[/font][font=Calibri]1560[/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以及[/font][font=宋体]应用基础研究[/font][font=宋体]有[/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320[/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从社会科学的学科门类来分析,主要研究发表的专业文章分布情况,其中四大学科情况有[/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应用研究[/font][font=Calibri]7795[/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开发研究[/font][font=Calibri]4442[/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学科教育教学[/font][font=Calibri]2316[/font][/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宋体]实践发展[/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129[/font][font=宋体]篇文章。[/font][/font][font=宋体] 还有其他一些重要数据,如年发表文章情况的[/font][font=宋体]近五年来的统计:[/font][font=宋体]2020年8.16万篇;2019年9.26万篇;2018年9.11万篇;2017年8.56万篇;2016年8.31万篇;其余年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2.03万篇到2015年的7.3万篇。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机构发表文章前五名情况,[/font][font=宋体][font=宋体]中国人民大学[/font][font=宋体]334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武汉大学[/font][font=宋体]310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清华大学[/font][font=宋体]3040[/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浙江大学[/font][font=宋体]3014[/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北京大学[/font][font=宋体]2552[/font][/font][font=宋体]篇。发表的文章与[/font][font=宋体]基金[/font][font=宋体]资助情况的前五位统计:[/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ont][font=Calibri]1.51[/font][font=宋体]万[/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社会科学基金[/font][font=Calibri]1.39[/font][font=宋体]万[/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font][font=Calibri]1641[/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font][font=Calibri]1576[/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font=宋体]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font][font=Calibri]1422[/font][/font][font=宋体]篇,[/font][font=宋体]江苏省教育厅[/font][font=宋体]的地方上榜也可以折射出江苏省的创新发展是走在全国的前列的。[/font][font=宋体][font=宋体] 在创新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领域是标准化领域。标准化对于创新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标准的规范化可以有效加速创新科技进步。标准化涉及到的创新机制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创新基础标准的词汇、术语,创新指南,创新品牌培育,创新评价,创新教育等都需要标准化。但是我们在标准检索时你会发现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是落后了,若输入[/font][font=宋体]“创新管理”检索词时,出现的结果可能是五个国际标准化组织[/font][font=Calibri]ISO[/font][font=宋体]起草的五个标准。最早是[/font][font=Calibri]2015[/font][font=宋体]年的涉及纳米研究的标准,[/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SO/TS 18110-2015 [/font][/font][i][font=宋体][font=Calibri]Nanotechnologies - Vocabularies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indicators[/font][/font][/i][font=宋体];近期的是[/font][font=宋体][font=宋体]发布日期[/font] [font=宋体]2020年11月的[/font][/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ISO 56005[/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2020 [/font][/font][i][font=宋体][font=Calibri]Innovation management - Tools and methods for innovation partnership - Guidance [/font][/font][/i][font=宋体][font=宋体]的标准。同时在检索标准名称涉及关键词[/font][font=宋体]“[/font][/font][font=宋体]创新[/font][font=宋体]”的国家标准时的结果不足十个。而行业标准涉及的只有金融业的三个标准。需要注意的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已走在前面,特别是团体标准已突破二十个,有独领业界风骚的感觉,[/font][font=宋体]这些团体包括[/font][font=宋体]中国质量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中国商业联合会[/font][font=宋体]以及地方的[/font][font=宋体]黑龙江省标准技术创新协会[/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柳州市电气行业协会[/font][font=宋体]等。[/font][font=宋体] 技术创新任重道远,在当前的国际大环境下,创新发展已是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发展是硬道理,我们相信,在我们国家体制优势的前提下,一定会在创新领域厚积薄发,走在世界的前面。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发愤图强,让中华民族早日屹立于世界之巅。[/font]

  • 【转帖】美国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20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无论是历史同期还是现在,美国的科技贡献率在全球都首屈一指。2008年美国GDP为14.33万亿美元,居世界首位,远超位居第二的日本,即便发生了金融危机,2009年GDP仍达到14.27万亿美元,继续保持世界第一。美国以不到世界5%的人口(4.53%),创造了全世界24%的财富(按GDP占全球总量计算)和40%的高科技产品。  美国里奇蒙德储备银行(Richmond FED)主席莱克(Jeffrey Lacker)说:“近年来,推动美国薪资和就业趋势的幕后因素是科技进步,而非贸易。”1900年美国人均收入超过了欧洲各国,迈入了富裕国的行列。1929年至1941年,美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8%;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技贡献率高达80%。  人们不禁会问,美国的持续创新能力来自何处?中国研究机构的学者们对此有过一番探讨。  美国会聚了世界上最多、最优秀的科技人才,截至2009年,全球40%的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美国在全球科技进步中的主导地位,还体现在论文及专利的高产出上。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研究表明,2008年,三大国际检索系统SCI、EI、ISTP共收录美国作者论文62.5万篇,占世界份额的26.6%,其中SCI论文40.6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28.3%,三大国际检索系统收录的美国作者论文量均居世界首位。根据基本科学指标(ESI)的统计,2000年至2010年间,美国论文被引用次数以4192万多次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从专利产出来看,美国的专利产出数量多年来一直稳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2008年,美国申请的PCT专利53500多件,占当年专利申请总量的32.7%,遥遥领先于排名第二的日本和排名第三的德国。  根据兰德公司2008年报告,美国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支出占全球总量的40%,工业化国家所有专利发明的38%。在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WEF)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美国保持着国际竞争力的领导者地位。从“科技创新与成熟度”因素的排名来看,美国居全球第一位,其中“创新”子因素名列第一,是全球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

  • 湖南:2024年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color=#000000]3月2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湖南将[b]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b][/color][color=#000000]2023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科技系统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积极实施科技“五大标志性工程”和“4+4科创工程”,全省[b]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b],[/color][color=#000000][b]突破1100亿元,[/b][/color][color=#000000][b]研发投入强度达2.41%[/b][/color][color=#000000],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b]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b][/color][color=#000000]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湖南科技系统主要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b]增长12%以上[/b],突破关键核心技术[/color][color=#000000][b]100项以上[/b][/color][color=#000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color][color=#000000][b]增长10%左右[/b][/color][color=#00000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color][color=#000000][b]超1000家[/b][/color][color=#000000],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color][color=#000000][b]50%以上[/b][/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湖南将重点抓好宏观统筹联动、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九方面工作。在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今年,湖南还将展开一批探索和试点等新动作:探索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启动新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绘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强力支撑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高校与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企业库扩容试点,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长沙研发、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国家创新型县(市)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创新经验。[/color][来源:中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转帖】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

    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的自主创新观              走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的岗位之前,留美归来的程津培的身份是南开大学副校长。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离子基键能”和“一氧化氮键能”的研究,并且是该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小组之一。他曾简单直观地将“键”形容为两个小球中间的“拉链”,要想把小球分开,就要用力扯断拉链,而需要的力的大小就是键能。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力的表现正如博奕双方在综合实力上的较量。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也需要实力、信心,更需要毅力。在程津培看来,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对于国家制定的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程津培有着自己的理解:“我理解为发展中的里程碑,是一种宣言,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一个亮点。”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就是战略运筹,“庙算胜”就是说在战前要做出胜人一筹的决策。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中国面对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一个重大战略的制定,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并不会毫无争议地形成,“自主创新”之路的选择同样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2004年,我国GDP增长达到9.5%,总值超过了15.98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盟。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待开发的国内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未来20~30年,我们仍然可以延续市场换技术这样一种过去20 年来采用的主打战略,来支撑中国经济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3年,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科技部开始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包括专家、学者、经济界、企业界人士、各个部门的管理专家等。在《规划》的战略研究中,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到底是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还是继续依赖引进技术,走市场换技术的路线颇有争论。经济学界、企业界,甚至行业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现阶段投入研发,成本太高,对中国来说不适合。这种观点在科技界内部也有反映,而且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一直延续至今。    对此,程津培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坚信,中国和平发展的命运必须由自己来把握,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依靠持续的技术进步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采访时,程津培算了这样一笔帐:“2003年,我国总计支付专利费350亿美元,大大超过当年全国研发投入的总和。我们卖给国外的销售商一台DVD,32美元,成本18美元。还有13美元是付人家专利费,剩下的1美元才是我们中国人赚的。其他像电视、手机、mp3等白色家电都是类似情况。德国大众公司仅在中国生产它全世界轿车产量中的14%,但它80%的全球利润却是从中国拿去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为它偿付研发的费用,而技术能力的沉淀却不在我国……”    近年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轿车的国产品牌仅占市场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事实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于发达国家,他们凭着科技优势以及建立在这种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使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的高度垄断,从而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    有人曾对比了当初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技术创新5年规划”和同时期的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发现两国在发展领域有70%的内容相同,但同“途”殊“归”。如今,原本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重大科技领域比我们晚起步10年的韩国,现在却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了中国将近10年,韩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5强。    程津培坦言:“要素拉动型经济也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我们头脑中必须十分清楚的是,必须靠自主创新,使我们传统的产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长为制造业的主流。目前,我们许多产业技术仍然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达50%,而美国还不到10%,日本仅为5%。我国要想实现中央提出的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就必须使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降到30%以下。而且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都高于70%,但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所以,我们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职场】人才四论:庸人、常人、能人和人才

    别人能做你不能做,你是个庸人 别人能做你也能做,你是个常人 别人不能做你能做,你是个能人 别人想不到你想到并能做,你是个人才   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不同企业对人才的看法肯定不一样。有的会侧重素质,有的会侧重学历,有的会侧重经验,有的会侧重技能,这些不同的选择人才标准就是基于人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行业内经常会说:“适合才是最好的”。但我们认为,人才的选择上应该是:   适合但不是最好的!   为什么,相信绝大部分的人力资源总监都有这样的疑惑,公司对人力资源的标准一向都定得较高,根据公司战略制定了组织构架,根据组织构架设置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制定岗位说明书。这样的流程走下来,基本上从市场上想招聘到合适的岗位难度很大,要不然就是应聘者素质不合要求,要不然就是对方漫天要价,要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真难。   那什么是合适的呢?   能够满足目前岗位90%以上的要求,但总有那么一些不是非常胜任的,也就是离目标总有差距的人才是合适的。如果一个员工一到岗位就非常胜任岗位的要求,那他个人的发展就没有了空间,因为他已经非常适合岗位了,另外他也没有太多的学习机会,该懂的都懂了,还有什么好学的。这样的员工一方面忠诚度低,因为他肯定是主要为了钱而来,而且他可以为了钱立即就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另一方面,他也不会有太多的创新,他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足以满足目前岗位的要求,因此他不会花太的时间去学习或创新,他可能会经常将知识当成经验,而且容易和其他同事冲突,因为他已经是专家。   所以,人才的选择上要合适的人,但肯定不是最好的。   永远有差距,就永远有追求!   企业选择人才对于人力资源部的考核指标体系中肯定有岗位胜任率这一指标,这个指标只是从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人力资源部的关键业绩而已,其实还有加上一项指标,就是人力资源岗位差距提升率,就是说,我们知道任何人都不可能百分百适合岗位,因此如何提升企业人力资源岗位的素质就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它可以通过培训、换岗或者导师制度等方式,但终究要有点要清晰的,就是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位无百分百胜任。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