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标准国际化

仪器信息网标准国际化专题为您整合标准国际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标准国际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标准国际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标准国际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标准国际化话题讨论。

标准国际化相关的资讯

  • 我国将积极推动稀土标准走向国际化
    我国将积极推动稀土标准走向国际化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近日在浙江杭州召开了我国稀土标准审定、预审和讨论会,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检测机构等30多家单位的60余名代表参加。 会上,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高兰表示,今后提出申报的国家标准将严加审核 只有安全、环保方面才能建立强制标准,其他方面不予建立 团体标准的地位,明确为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经过运行按程序可以上升为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 要积极做好国家标准的英文翻译工作,将稀土标准推向国际化。 本次会议审定了包头稀土研究院承担的国家标准《稀土废渣、废水化学分析方法》,专家给出了相关意见及建议,并认为该项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讨论了包头稀土研究院翻译的《稀土术语》和《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国家标准,根据反馈意见修订并报送翻译稿。本次会议还讨论通过了《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氧化镱》、《氧化镥》等行业标准。 专家表示,此次会议明确了我国稀土标准发展方向,为我国稀土标准逐步迈向国际标准积累了经验。内容来自中国稀有金属网
  • 中药标准国际化进程中果德安团队的拓荒之旅
    p   中药要为世界接受,就要用世界语言表达,用现代科技给出科学证据。由首席科学家果德安领衔的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团队,作为中国学者,制订了第一个进入美国和欧洲药典的中药标准,初步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战略目标。 /p p   2004年,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落户张江的郭守敬路。周边荒芜,一天看不到几辆车,看不见几个人。2010年,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搬到了更偏僻的海科路。一到晚上,连个路灯都没有。如果加班做实验,只能啃方便面,因为这里只有药物所孤零零的一幢楼。 /p p   在一次次的垦荒辟地中,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渐成气候。而这也正暗合了中药标准国际化的拓荒之旅。 /p p   有人说中药是自然之道,也有人说它“丸散膏丹,神仙难辨”,这里暗藏着一个玄机: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非常模糊。正是由于缺乏科学、全面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中药无法被世界广泛接受,同时还受到日本、韩国、印度等传统医药产品的冲击,目前只占国际草药市场销售份额的10%。中药要为世界接受,就要用世界语言表达,用现代科技给出科学证据。由首席科学家果德安领衔的上海药物所中药现代化研究团队,作为中国学者,制订了第一个进入美国和欧洲药典的中药标准,初步实现了国务院提出的“中药标准主导国际标准制订”战略目标。 /p p    strong 一次失利,刺激出一位拓荒者 /strong /p p   褐色的秦皮,刚从各地采集来,整齐地铺陈在上海药物所实验室里,散发着淡淡的中药味。首席科学家果德安,就是在这药香中,娓娓道来他和中药的不解之缘。 /p p   他给记者讲了个故事,里面有他挥之不去的心结。2008年,中美在国家层面上签订了药典合作备忘录。当时有140多个国家应用美国药典药品标准,该药典在方法学上比较科学、合理和严谨,利于甄别真伪优劣。我国曾经向美国药典委提交过4个中药标准,分别是丹参、葛根、穿心莲和积雪草。美国药典委员会说不符合要求,药品控制的成分太单一,比如丹参只提供了主要成分丹参酮,其它成分如何控制并没有提及。而这时,印度“悄无声息”提交了穿心莲和积雪草,并获得美国药典委的认可。这件事情,让果德安和团队一直“耿耿于怀”,制定标准才能掌握话语权。当时美国药典还没有中国学者提供的中药标准,果德安决定做拓荒者。他从美国带回比砖头还要厚的美国药典技术指南,带领团队一起攻关。冲刺的3个月里,大家一天只睡五六小时,技术指南也被翻得破旧。天道酬勤,果德安团队提交的丹参标准以全票通过,成为由中国学者制订的、第一个进入美国药典的中药标准。美国药典委员会副总裁詹卡斯普罗博士称赞该团队制订的植物药标准在他们所有标准中质量最高,药典委员会明确提出将这一标准作为今后中药进入美国药典的“模板与典范”。中药国际化走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随后灵芝、三七、五味子、红参、薏苡仁等中国学者制定的9种中药标准被美国药典收录。 /p p   紧接着,欧洲药典成为团队下一个目标。欧盟37个成员国均执行欧洲药典药品标准。该药典专家委员会没有来自成员国以外的专家,也不允许成员国以外的专家制定中药标准。欧盟规定2011年5月1日之后,未经注册的中成药不得在欧盟市场上销售。然而,到禁令截止的时间,没有一个中成药成功注册。果德安起初只是欧洲药典委员会的观察员,就连发言也受到限制,后来他在药材来源、质量控制指标、验证方法上提出了许多独到见解,因此在2014年破例进入欧洲药典委员会。果德安也因此成为唯一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药典同时担任药典委员的学者。当时,一些难度比较大的中药如附子标准已经做了快10年,仍然没有头绪。果德安主动提出协助完成附子标准的起草工作,不到半年,带领团队交了一份漂亮答卷,获得了欧洲药典委全体专家认可,即将在欧洲药典论坛公示。正是一次次攻坚克难,果德安团队陆续完成了钩藤、桔梗、牛膝等十余个欧洲药典的中药质量标准。其中,钩藤是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第一个进入欧洲药典的中药标准。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623080e6-8ff5-4c6f-a044-4b68c4653104.jpg" title=" 1.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首席科学家果德安教授 /span /strong /p p    strong 不是制定一个不可企及的标准 /strong /p p   有的制药企业起初不理解,觉得把标准提高了,中药销路更窄了。“我们做的事情是强调标准的科学性,而不是制定一个不可企及的高标准。”果德安说。美国药典原本想规定丹参酮在丹参中所占总量不得少于0.2%,这样就把中国许多产地的合格丹参挡在了标准外面。后在果德安据理力争下,并提供了大量“让人信服”的数据,使得这一标准下降到了0.1%。如此一来,中国许多产地的丹参都可以入药了。 /p p   欧美的药品监管部门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了解比较粗浅,也没有用药经验,果德安多次往返美国和欧洲,有时甚至自费出去,与之建立了长期的合作机制。如今每年一次的中美药典论坛,使得两国的研究理念逐渐达成共识。欧洲药典则与我国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了中药标准研究的合作协议。果德安先后获得美国国际植物药科学大会首届杰出贡献奖、美国植物药委员会诺曼· 方斯沃斯卓越研究奖、张安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和美国生药学会瓦罗· 泰勒杰出贡献奖等奖项。其中,在美国颁发的三个国际奖项,他是唯一的亚洲和华人获奖学者。 /p p   不同于传统的中药质量标准研究方法,果德安创新了“化学分析-体内代谢-生物机制”的系统分析方法,制定简便、可行适用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这一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p p   不为人所知的是,在拿下这个重要奖项的前后,正是这个团队最艰难的时候。科研人员的工资长达一年时间没有着落,果德安天天晚上睡不着,甚至掉头发。相比美国高达50%的科研人头费,当时的这个科研团队按规定只能拿出5%科研经费作为劳务费,偏偏那时候新药研发还没有阶段性成果,也缺乏企业的横向经费支持。为了让团队安心工作,果德安一个人扛下此事,“偷偷地”向所里打了一年“白条”。就算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团队也没有裁减过一个人。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89e52c78-2aed-48ad-9573-78ff9b016131.jpg" title=" 2.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以果德安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现代化研究团队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用科学技术解开中药密码 /strong /p p   中药是个富矿,不仅仅有青蒿素。最近临床发现,靛玉红可用于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年轻人不太接受中药,这正说明中药现代化不够。”果德安介绍,早在建所之初,上海药物所创始人赵承嘏先生就确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的目标,开创了用植物化学方法进行中草药系统研究的先河。 /p p   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的宣利江研究员,对丹参进行了长期研究,找到了其中最为有效的成分,从而建立了包括指纹图谱在内的明确有效成分、充分反映疗效和安全性的质量标准。“大多数传统药物的质量控制只有10%左右,而丹参多酚酸盐的质量控制近乎100%,这样就使得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2005年,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获得了新药证书,被国家发改委列为中药现代化示范工程项目。2006年药品上市后,累计销售额超过170亿元,惠及1000万患者。据统计,该药已进入中国医院用药前10位。 /p p   在丹参进入美国药典之前,果德安团队就对现代中药丹七通脉片进行了成药的研究。丹七方始于清末名医施今墨先生,对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丹参中的活性成分长期存在口服吸收差的问题,丹七通脉片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目前正进行二期临床研究。 /p p   果德安提出的中药标准国际化“三步曲”:建立系统分析方法——构建整体标准体系——国际主流药典广泛采纳与应用,如今前两步路径已通,第三步已经破冰,正在路上。 /p p   接下来,果德安团队将筹建国家中药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等待他们的,也许又是一次拓荒征程。 /p p br/ /p
  • 中医药技术国际化标准制定在上海启动
    《医药经济报》记者获悉,在1月底闭幕的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上海市市长韩正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正式发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上海”的消息。   有业内人士相信,上述事件标志着我国开始把握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主导权,并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的机遇。   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际标准组织如果要做中药标准,特别是中药原料药材的标准,肯定要与中国接轨,因为日本、韩国乃至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所用的中药原料多数来自中国。”暨南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姚新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记者从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代号:ISO/TC249)了解到,此番ISO为中医药设立单一的技术委员会,旨在协调全球中医药行业各类技术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截至目前,该委员会已包含18个参加成员国,10个国家以观察成员国身份加入。秘书处落户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挂靠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   据该秘书处张姓负责人介绍,设想中的国际标准内容涵盖整个中医药产业,包括医疗机构、疾病诊断、教育机构设立等等。事关中医药技术国际标准的具体框架,秘书处方面则表示,按照ISO的工作流程,TC249的具体工作范围和范畴将会在2010年6月初的第一次正式大会上讨论决定。   记者从TC249处了解到,目前该秘书会已经启动相关工作。今年1月25~26日,TC249的前期筹备讨论会议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共有来自奥地利、瑞典、荷兰、西班牙、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中国、越南、新加坡等19个国家的60余名中医药专家和标准化官员参加。会上,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及西班牙专家就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的必要性、规划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与会专家还就中医药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范畴进行了讨论。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   TC249的成立说明了国际标准组织对传统医药标准化特别是中医药标准化的认同和期待,是国际传统医药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记者了解到,在“十一五”规划中,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标准化建设已被列入了国家战略。“我国现有27项中医药国家标准、209项行业标准,秘书处将从中选择已经成熟的,利用合理程序推进为国际标准。”该秘书处工作人员如是表示。   悬疑种种   由于涵盖内容极其驳杂,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备受各方关注。   天士力医药营销集团复方丹参滴丸产品经理刘晋平对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在各个环节均有独立标准,譬如种植源头的GAP标准、提取标准GEP、生产标准GMP、终端的GSP标准,但这些标准彼此分离,所以如果能站在整个产业链的角度上,建立一整套涵盖各环节的标准,对保证中药产品的稳定性意义十分重大。   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主任王峥涛教授此前曾多次参与中医药技术国际标准的讨论,其对记者表示,目前倾向的标准制定路径应该是在现有的各种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中提炼出一部分标准,通过专家讨论,并在临床上试行验证,因此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国际标准的制定总归是大势所趋,因为要在国际间相互认同,标准首先就要一致。而相比中医诊断标准,中药标准可能相对容易操作。”王峥涛如是分析。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通行的中药(植物药)标准除了中国之外,主要来自日、韩、美、欧四大区域。在王峥涛看来,由于国际上植物药标准已经相对成熟,故而在制定国际通行标准的过程中,相比技术难题,政府政策层面的门槛以及涉及贸易保护、技术贸易壁垒等问题,似乎更加难以克服。   制定标准其实是为了监控和保证原料药材或其成品的质量,以确保它在用药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种中药可能出现在不同功效的方剂中,很难把不同方剂的功效简单均归结为某种中药的某种活性成分。就这个意义上说,阐明中药的作用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可能是实现中药现代化,也是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的必要条件。   质量标准必须与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联系,否则没有任何意义。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中药的活性成分不清楚,活性成分的量效关系更不清楚,很难制定出与某种功效相关的活性成分在原料药材或者成品中的含量标准,无法确保药材及其成品的“有效性”。另外,如果某个中药原料药材或其成品有某种不良反应,则必须阐明与该不良反应相关的毒副作用成分,并在探讨毒副作用成分的量-毒关系基础上,制定出它的含量限度,以确保原料药材或其成品的“安全性”。姚新生表示,上述问题正是制约中药有效性、安全性的关键,也是中药国际标准在制定过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   姚进一步表示,从中药原料药材角度,或许还可以提出相对质量标准 至于成品,如果处方各异,更谈不上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总之,在实现中药现代化与推进国际化过程中,既要保证达到作为现代药物必须具备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条件,又必须设法适当保留中药及其成品作为复杂体系的特点,力求做到两者兼顾,才是应当坚持的正确方向。   民间组织辅导国际化路径   在探明中药作用机理等中药现代化难题之外,中医药技术ISO标准若要真正国际化依然需要各方条件的成熟。   正因为如此,在单个国家内部的标准实施往往需要相关立法作为配套。但国际间标准通行的惯例又与之不同。王峥涛表示,与政府行为相比,通过民间的世界性行业协会或者国际组织来推动标准的国际化反而更加现实和容易操作。   但王峥涛也认为,最大的制约还是中医药如何在国际上被更多国家认可的问题。针对目前不少国家只将中药当作保健品或食品补充剂应用的情况,王峥涛表示,如何让很多国家将中医药纳入国家医保体系并给予法律保护是解决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如此一来,中医药国际标准与中医药合法地位似乎又成了“鸡与蛋的悖论”。   另一方面,由于新的标准制定或将决定未来行业的准入门槛,并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对中药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刘晋平表示,在国际标准的制定过程中,特别需要中药现代化的标杆企业尤其是原创型企业加入其中,充分互动。
  • 标准:与时俱进国际化
    早在建国初期,标准化工作就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著名标准化学者、我国第一部标准化高校教材《标准化概论》主编李春田回顾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标准化工作。当时的标准化主要在工业和工程领域影响较大,所以并不像现在这样广为人知。”   据李春田介绍,1949年10月成立的中央技术管理局内就设有标准规格化处,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负责标准化工作的机构。同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批准了中央技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标准”《工程制图》,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发的第一个标准。   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和对外贸易,各主要工业部门加强了对标准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制定了一些产品标准和进出口商品检验标准。1950年召开的全国钢铁标准化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对旧中国留下的带有半殖民地性质的标准进行彻底改造。1952年,颁发了我国第一批钢铁标准,同时,化工、石油、建材、机械等部门也都开始颁发标准。   1957年,在国家技术委员会设标准局,开始对全国的标准化工作统一领导。1958年,国家技术委员会颁发了编号为第一号的国家标准《标准幅面与格式 首页、续页与封面要求》,这是建国后首次将标准正式称为国家标准。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我国第一个标准化管理法规《工农业产品和工程建设技术标准管理办法》,对标准化的方针、政策、任务及管理体制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963年,我国编制了标准化发展10年规划,提出建立一个以国家标准为核心,适应我国资源和自然条件,充分反映国内先进生产技术水平、门类齐全和互相配套的标准体系。到1966年,我国已发布1000项国家标准。   在经济发展中壮大   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方针,国务院加强了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1978年批准成立了国家标准总局。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体现了标准化服务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贯彻了中央提出的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国的标准化工作又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此后的近10年间,我国标准增长速度加快,标准化领域不断拓宽,标准化在企业挖潜、革新、改造方面,在技术引进与产品出口贸易方面,在节约能源方面,在产品质量管理和科学管理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7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技术监督局,统一管理全国的标准化工作。同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并于1989年4月1日实施。《标准化法》的颁布对于推进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的改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199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发布,对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体制、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强制性标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等条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标准化法的内容,成为标准化法的重要配套法规。2001年4月,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同时批准成立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   国家标准委成立以后,标准化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年来,国家标准委会同各行业部门对国家标准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国家标准2500多项,修订国家标准9500多项。2006年以来,共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2万项,基本覆盖一、二、三产业,标准的老化、缺失、水平低等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国家标准的标龄缩短到5年以内。截至2009年6月30日,国家标准总数为23843项,目前正在制修订中的国家标准12726项。国家标准的采标率达到68%。   向国际舞台迈进   2008年10月,我国正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常任理事国,标志着我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核心议事层获得了充分的话语权,实现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历史性突破。   1978年,我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为国际标准化大家庭中的一员。1991年,我国首次承担了ISO“微束分析——电子探针”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和主席职务。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在加入WTO以后,我国担任国际性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和秘书长职务的专家越来越多,承担制修订的国际标准也越来越多。截至目前,我国共承担35个ISO、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机构秘书处,担任22个ISO、IEC技术机构主席和副主席 以我为主提出或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草案180项,其中已被批准为国际标准的73项 在ISO和IEC注册的专家人数达到800余人。   近年来,我国已与20多个国家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签订了合作协议,加强了标准化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通了中美、中英、中澳新、中韩标准信息平台,中欧、中德平台也即将开通,为促进双边贸易和企业发展提供标准信息服务。   向社会各领域深入   经过60年的发展,从过去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现在的“衣食住行购乐游”都离不开标准。如今,从偏僻的乡村到繁华的都市,从老百姓的餐桌到飞向太空的神舟七号,任何一位消费者,任何一个建设项目,都离不开标准,标准化已深入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来,标准化工作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围绕中央提出的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等要求,国家标准委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800个,参与农户1000多万户,标准化在服务“三农”,从源头确保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多年来,国家标准委围绕中央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要求,持续开展了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促进了产业的稳定增长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先后有20多个省(市)政府还出台了实施标准战略的意见和措施,调动了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普遍提高。   在国家标准委最近一期即今年第9期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中的197项中,有近30项纺织品国家标准。其中,《纺织品 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仅仅从名称上就不难看出与民生关系的密切,更多标准的重要性是公众很难从名称上感觉得到的,如《纺织品 静电性能的评定 第3部分:电荷量》、《纺织品 水萃取液pH值的测定》等,却发挥着坚实的基础性的作用。标准化与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越来越密不可分。   据介绍,今年以来,国家标准委正在着力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国家标准化体系,加大农业、消费品安全、公共安全、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生态环保、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十大重点产业领域的标准制修订,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是全面加强标准化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健全国家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加强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加大标准化科研工作力度,抓好标准化政策法规研究,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有效性 三是不断加大国际标准化工作力度,巩固和提高我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地位,制定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发展战略,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技术优势的领域进入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 四是重点抓好《标准化法》、《国家技术标准战略发展纲要》、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四件大事,夯实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础。同时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支保障标准化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截至目前,国家标准委已围绕十个重点产业和其他重点领域,下达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1129项,其中包括110项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流通、分等分级以及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生产与加工良好操作规范国家标准项目。今年确定的700多个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都是国家标准委优先安排的钢铁、汽车、船舶、纺织、轻工、石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有色金属和物流等10个重点产业领域。根据国家标准委年初与2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今年将启动259项服务业标准项目,到2013年底,我国将制修订服务业标准1100多项,服务业标准将达到4000项左右。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标准化工作正在逐步实现四大转变:一是在发展方向上,从单一性发展向追求国家标准的结构、质量、速度和效益统一发展的目标转变 二是在发展重点上,从系统性不强的发散型发展向集中支撑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的技术标准转变 三是在发展模式上,从以跟踪模仿为主向制定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技术标准转变 四是在发展思路上,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向中国标准的国际化转变。这些转变将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 质控标准体系助力中药国际化
    p   面对中医药在世界医药市场中难寻一席之地的局面,越来越多的中药界人士开始认识到,中药走向世界,必须适应现代医学的话语体系。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中心主任果德安领衔完成的“中药整体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span /span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质量控制标准 /strong /span /a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9"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体系构建及其应用”获得了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也为中药国际化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 /p p    strong 效果显著,评价质量优劣的创新性策略 /strong /p p   现实中,我国大多数中药因为质量标准制订的理念滞后、指标成分简单、方法更新慢、难以进行有效地、全面地质量控制。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提出整体质量控制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国内外主流药典的中药(植物药)质量标准构建中,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都秉持着一个原则,让更多能够代表该中药的指标性成分或者有效成分来鉴别药材真伪与评价质量优劣。 /p p   肾康注射剂和丹参类注射剂是项目聚焦的两个核心中药产品。研究团队表示,该标准体系从整体上更好地控制了产品均一性,有效保证了产品的安全性,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可控性,提高了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研究涉及的相关产品的经济效益达到近43亿元,同时保证了临床用药安全。此外制定的标准还利于企业提升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 /p p   中药注射剂的整体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因为其临床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而更为重要,中药注射剂往往因为较长生产过程中的某个参数的变化引起某些成分的变化,从而影响终产品的质量控制。为解决这一问题,项目率先采用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中药肾康注射液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完成从药材到中间体(半成品)以及成品的全部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研究。 /p p   据悉,项目团队同时还与企业合作完成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丹参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丹参滴注液(安徽天洋药业)质量标准研究项目,采用多指标成分和指纹图谱相结合的方法,提升了相应产品的质量标准。 /p p    strong 立足国际,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模板 /strong /p p   中药质控标准是中药标准的一部分,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果德安介绍,目前本项目已经成功地为美国药典灵芝、三七、五味子、红参、薏苡仁及欧洲药典钩藤等标准建立了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灵芝标准的含量测定项以灵芝酸A测定十个三萜酸及三萜烯酸的含量,其技术资料已被美国药典委员会认定为中药标准进入美国药典的模板。 /p p   研究团队介绍,该项目基于在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及中药标准研究的多年实践,开展了构建符合中药复杂体系特点的整体质量标准体系的探索与研究,建立了系列被国家药典和国际主流药典采纳的中药整体质量标准,这为更多中药标准进入欧美药典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将标准体系应用到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提升中,有力地推动了中药标准的科学化与国际化。 /p p   同时,研究团队还主编《常用中药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将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标准体系构建的四个核心要素成功应用于美国药典质量标准中。 /p p   据悉,由研究团队成员撰写的“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方法”一文还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p p br/ /p
  • prepASH 完美通过国际化标准水平测试
    天美集团旗下品牌普利塞斯prepASH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于2017年8月参与了德国检测中心对材料灰分含量的国际化标准水平测试。同其他品牌的热重分析仪相比,prepASH测试的实验数据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测试结果最佳。   灰分含量的测试方法依据国际标准DIN EN ISO 1172,采用高温煅烧的方法对两种增强塑料样品进行灰分含量的测定。测试结果及prepASH检测合格证书如下:   瑞士普利赛斯prepASH 340系列全自动水分灰分分析仪,因其具有优异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是当今世界最高级别的热重分析仪器。广泛应用在粮油、食品、医药、动物饲料、环境检测及科学研究等领域,是水分、灰分及挥发性分析的最佳选择。与此同时,天美公司作为国内主要的科学仪器供应商,将一直致力服务于科研领域,为广大用户提供更专业的仪器和技术服务。关于天美:  天美集团从事表面科学、分析仪器、生命科学设备及实验室仪器的设计、开发和制造及分销;为科研、教育、检测及生产提供完整可靠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天美集团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先后在新加坡、印度、澳门、印尼、泰国、越南、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设立分支机构。公司亦先后收购了法国Froilabo公司、瑞士Precisa公司、美国IXRF公司、英国Edinburgh Instruments公司等多家海外知名生产企业和布鲁克公司Scion气相和气质产品生产线,以及上海精科公司天平产品线, 三科等国内制造企业、加强了公司产品的多样化。
  • 美国欧盟联手推动 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国际化
    近日,欧盟联合研究中心同美国能源部阿尔贡国家实验室签署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测试程序协议,标志着双方迈出了燃料电池技术标准国际化的第一步。近年来,全球燃料电池与燃料电池堆栈技术发展迅速,已展现出在道路交通电动汽车行业广泛应用的前景。协议的签署,有利于双方在燃料电池测试技术与测试方法上的相互协调与标准化,扩大双方间燃料电池技术的信息交流与数据交换,加速燃料电池技术的商业化应用进程。   根据燃料电池国际专家组最新提供的研究报告,“从国际视角看燃料电池测试协议”显示,签署国际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显而易见。目前,世界上燃料电池主要存在两大类性能测试方法和五大类负荷曲线,包括占空比的耐久性测试方法。其中,美国以动态应力测试法为主,而欧盟以新欧洲驾驶循环模拟汽车功率测试法为主。暂且不论不同测试方法提供的数据参数准确性与误差率,仅不同测试方法很可能导致的不同技术发展路线,包括国际间燃料电池技术参数的对比交换,必将造成延迟燃料电池技术商业化应用的严重后果。   双方代表在测试程序协议签字仪式后表示,欧盟美国将加强燃料电池这一战略能源新兴技术领域的科技合作,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技术标准的国际化。
  • 2016:加速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进中医药全面发展
    p   1月14日,2016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中国卫计委副主任、中国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在工作报告中从十个方面总结了2015年中医药发展取得的成效,包括法制建设、继承创新、深化改革、服务能力建设、健康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文化建设、民族医药、海外发展和系统党建。 /p p    strong 2015年中医药发展亮点多 /strong /p p   回顾2015年,中医药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比如法治建设方面,《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进入最后立法程序。国家标准和政策方面,发布实施3项目国家标准和一批团体标准,建立了12个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民族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span /span a title=" "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22.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医药标准化 /strong /span /a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9"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建设也同步推进,发布14项维吾尔医诊疗标准等。还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文件,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育计划等。 /p p   王国强表示,2015年,基层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服务总量也大幅提升。并出台了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指导意见,深化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文化建设方面,首次在全国开展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调查和中医药知识普及率调查。 /p p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医药也在相关沿线国家紧密布局,中捷中医中心可谓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的首个卫生合作项目。甘肃、四川、海南等多个省市都在积极布局“走出去”战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王国强.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insimg/230fcca1-9ce9-4d72-81c0-edd17d781c61.jpg" / /p p    strong 2016年中医药发展全面推进,精准发力 /strong /p p   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对于今年中医药发展的主要任务,王国强透露,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如深入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等。包括抓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制定与实施,编制好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健康中国建设2030纲要、深化医改等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体现中医药特点、发挥中医药作用。 /p p   同时,还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持续推动深化医改等各项改革。王国强表示,各项改革任务要向中医药振兴发展这个目标聚焦、向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机制聚焦、向服务健康中国建设聚焦,扭住关键,精准发力。 /p p   此外,还将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一是要加快中医医疗服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三级中医医院急危重症、疑难复杂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能力和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门诊诊疗服务能力。启动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创新中医医院服务模式,推进社会办中医,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办医格局。二要推动养生保健和特色康复服务发展,推进“治未病”能力建设,开展中医特色健康管理合作试点,为居民提供融中医健康监测、咨询评估、养生调理、跟踪管理于一体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鼓励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与康复疗养机构的转诊与合作。三要积极发展健康养老、健康旅游新业态。四要壮大相关支撑产业,推动中医诊疗设备、中医健身产品、中药、保健食品的研发,加快中医药健康服务技术产品开发和服务项目设计,丰富中医药健康服务产品。培育中医药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推广科学规范的养生保健知识,传播好中医声音。五要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监督管理,建立不良执业记录制度,引入认证制度,引导行业自律。 /p p   中医药继承创新方面也将加快推进。王国强说,“我们要学习屠呦呦研究员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坚持继承创新、团结协作、辛勤耕耘、甘于奉献、勇攀医学高峰的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医药继承创新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措施。”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要把握原则,加强自主创新。二要探索路径,加强中医古籍、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保护、抢救和整理,加紧编撰《中华医藏》,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研究,探索现代传承模式和解读方式。三要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建设现代中医诊疗体系,建立中医药疗效、安全性评价方法与标准,研发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开发中药新药和以中药为基源的新产品,发展中药产业和中药装备制造业,推进中药全产业链标准化和支撑体系建设,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产业技术水平。推进中医药标准化,以标准化促进创新发展。 /p p   作为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以及继承创新的第一资源,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也将得到尽快发展。在中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将继续加快促进民族医药发展。 /p p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医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将成为2016年中医药发展的一大重点。王国强表示,将全力推动中医药的海外发展,以服务“一带一路”为重点,开展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p p   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建设一批服务贸易示范机构,逐步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和国际营销体系,推进中医药标准国际化,推动建立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体系等。 /p p br/ /p
  • 《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发布
    关于印发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的通知 国食药监许[2010]4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化妆品原料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命名,在卫生部发布的《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07年版)的基础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对美国化妆品盥洗用品及香水协会2008年出版的《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和手册(第十二版)》[International Cosmetic Ingredient Dictionary and Handbook Twelfth Edition(2008)]中所收录的原料命名进行了翻译,完成了《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现予印发。同时,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生产企业在化妆品标签说明书上进行化妆品成分标识时,凡标识目录中已有的原料,应当使用《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二、从2011年4月1日起,生产企业在申报化妆品行政许可时,申报材料中涉及的化妆品原料名称属《目录》中已有的原料,应提供《目录》中规定的标准中文名称。   三、《目录》未对收录的原料进行安全性评价,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法规规章、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使用原料,并对所使用原料的安全性负责。   四、对《目录》中收录和未收录的化妆品新原料,应当按照《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及相关规定经批准后方可使用。   附件:国际化妆品原料标准中文名称目录(2010年版)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 领先国际三七标准出台 中药国际化进程再上新阶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科研的深入及临床验证,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它、使用它并深得裨益。以中药大品种三七为例,2015中国健康大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高血压人口有约2亿人,高血脂有将近1亿多人,糖尿病患者近1亿,血脂异常者约1.6亿人,心脑血管患者超过3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此类数据更为惊人。三七是经过百年临床验证,单方使用即对上述疾病有良好预防及改善效果的中药,无明显毒副作用,有效性安全性极高,因此作为一个时代性健康品种,个人终端产品需求量急速上涨。就产业来讲,2015年,云南省三七种植面积达到100.8万亩,产量4.9万吨,整个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三七的安全性,避免因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引发的安全问题损害中医药的本质,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关键问题。  近日,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市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发表l了《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两项标准。  其中《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使用频率高、检出率高的25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达到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  《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203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指标数值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领先世界。  三七作为中国中药大品种代表,此次标准的出台,对推动现代中药高品质、标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三七以领先国际的品质标准,成为“中国质造”的优秀代表,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成为中药全球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中药大品种代表,三七出台标准意义重大  目前,三七质量标准体系是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及《中国药典》,这两个标准的重点是三七真伪鉴别、外观大小的商品规格及有效成分含量,在农残和重金属限量方面,《中国药典》三七项下没有明确要求,GB/T 19086—2008《地理标志产品 文山三七》也仅规定了4项农药残留量及4个重金属含量限制,不能满足市场上消费者对高品质三七日益提升的要求以及为三七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标准依据。  在欧盟及美国、日本、韩国,农残和重金属的控制非常严格,以人参农药残留量的检测为例:欧盟关于适用于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食品和饲料产品列表1107/2009(EC)》法规中,检测389项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中,检测316项 美国联邦法规(CFR)环境保护第180卷:食物中的化学农药的允许量中,检测82项 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布食品中农药MRLs,检测56项。  目前,根据基地环境质量及农药、肥料等投入品用量与种类的不同,目前的技术贮备可以种植出普通三七、无公害品质三七、有机品质三七、林下三七等不同安全等级的三七,安全等级标准建立的前提已具备。  行业专家联手,领先世界的三七等级标准正式出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文山学院文山三七研究院、文山苗乡三七公司通力合作,组建科研团队,积极开展不同安全品质等级三七质量标准的研究,通过种植基地、药材市场、网络平台的大样本取样,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SGS检测中心进行检测,明确了目前三七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的基本情况 结合三七植物特性及栽培技术,参考欧盟、美国、日本、韩国对人参的限量规定,以频次分布和概率描述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制定了《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两项标准,在满足现有三七质量标准的基础上,为无公害品质三七及有机品质三七两种等级三七的判定提供了标准支撑。  《无公害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使用频率高、检出率高的25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达到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农药使用的频率、合理的用药浓度及安全间隔期才能生产无公害品质三七。  《有机品质三七药材及饮片的农药残留与重金属含量限量标准》规定了203项农药种类、4项重金属的限量指标,指标数值超越了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等国际标准的要求,其中不得检出的农药种类多达165项。在种植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规范,执行HACCP质量控制及成熟的操作规程SOP,才能生产有机品质三七。
  • 中美空气质量标准迥异 中国标准何时国际化?
    12月1日北京空气质量达轻度污染。有市民提问,“美国大使馆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天是高度危险天气,污染很重。但北京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却是轻度污染。为何差异这么大?”专家解释说,美国大使馆监测的是PM2.5(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采用的是美国标准。(12月2日《新京报》)   如果说美国标准不能反映北京的空气质量,显然不能服人。标准是美国的,测量的却是北京的空气呀。所谓美国标准不能反映北京的空气质量之论,显失偏颇,有讳疾忌医之嫌。   这只能说明,不是公民自我感觉空气污染严重,而是现行的国标过于“轻描淡写”。显然,如果不对直径小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数量监测和公报,空气的污染程度显然就会大大降低,“重度污染”或可变成“轻度污染”,每年的好天气就会多而又多,坏天气就会少而又少。或可成为治理环境大气污染的政绩。   咱们的空气质量标准何时能与国际接轨?
  • 生物效价分析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p   “2016天然药物国际化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生物效价分析研讨会”于2016年5月9日-10日在天津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医药世界联盟、创新中药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天士力控股集团协办,天士力研究院、雅昂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有限公司承办。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7b917792-476d-4efc-8c40-0d0162ea8f59.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会议现场 /span /strong /p p   此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促进中药国际化进程中的产、学、研等各方的深入交流,就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中药国际化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交流和探讨,也是暨2013年7月“第一届生物效价分析研讨会”后的又一次以生物效价分析研究为主题的专业盛会。大会邀请了美国药典委专家、中国国家药典委专家、欧盟植物药研发专家、中药现代研发专家、国内知名生物效价分析方法研究专家、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国际化研发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与参会嘉宾分享药政管理思路、研究方法与经验,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发展动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e4252f49-71d7-4e8a-b3c4-d6b3da39a414.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 /span /strong /p p   此次会议紧紧围绕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天然药物国际化研究中的应用分三个部分进行,分别为法规政策解读、学术研究进展研讨和企业研究实践分享。5月9日上午会议开幕,由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复方丹参滴丸FDA申报技术总师孙鹤主持。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天士力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闫希军致开幕辞。李大宁局长对学术团体和医药企业紧密配合,建立能够被国际认可的中医药国际标准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闫希军主席就整合资源、提升中药国际化研究的整体水平,以及中医药世界联盟推动中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重点强调。会议正式开始后,首先由美国药典委原副总裁Edward Zhao和中国国家药典委首席科学家钱忠直分别就中美两国药典委对植物药生物效价分析的观点进行了介绍。紧接着,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以《中药现代化进展与前景》为题作报告。欧洲中药商会秘书长朱友平、美国FDA评审专家(因故未到场,由孙鹤副总裁代为讲解)随后分别介绍了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欧洲、美国和中国植物药申报中应用的研究实践,并就欧洲药品管理局(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EMA)、FDA 和CFDA 植物药申报和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进行了解读。 /p p   5月9日下午由来自全国的知名生物效价分析专家介绍该领域研究发展现状和方向。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委副主任张永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叶祖光、解放军302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肖小河等行业专家从药理学研究、作用机理、质量控制、活性评价、药物代谢、研发平台建设等多方面就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中药研发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讨。报告结束后的讨论环节,行业专家与企业代表就相关研究方法在中药产业化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第二天的会议聚焦企业植物药国际化研究实践。天士力药理毒理研究所所长马晓慧、以岭药业研究院院长田书彦、云南白药药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京昆、贵州百灵企业集团研发总监夏文、杭州民生集团首席科学家郭殿武、上海中药创新中心首席科学顾问贾韦国分别分享了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各自国际申报中药品种中的应用,产品包括复方丹参滴丸、莲花清瘟胶囊、痛舒胶囊、糖宁通络胶囊、优欣定胶囊等。在紧接着的讨论环节,太安堂医药、以岭药业、海王生物、江苏康缘药业等正在进行中药产品国际申报的知名医药企业负责人与演讲嘉宾和与会行业专家就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别药物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p p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10b33fd4-c805-4cfe-a3ec-783c15aba631.jpg" title=" 3_副本.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原美国药典委副总裁Edward Zhao /span /strong /p p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多个中药品种陆续开始了在世界各国的注册申报。时至今日,在经历了二十年左右的探索和努力后,中药的国际开发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目前在欧盟已有地奥心血康和天士力的丹参胶囊分别获得了欧盟传统药物注册批件 九个复方中药产品在美国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和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前咨询(Pre-IND Meeting, PIND)阶段,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已完成三期临床研究,连花清瘟胶囊已启动二期临床研究工作,虎杖苷注射液已完成剂量爬坡试验。 /p p   与此同时,国际化研究的成功开展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作为中药国际化研究的创新方向,生物效价分析方法用于复方植物药的质量控制获得了FDA、EMA等机构的重视并写入研发指南,鼓励各申办方在研究中予以广泛应用。生物效价分析是以药理为基础,生物统计为工具,运用特定的实验设计,利用生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比较供试品于相应的标准品或对照品所产生的特定反应(可测定、量化生理指标或生物学特性的变化),来测定药物生物活性(药效、活力或毒力)的一种定量的方法。 /p p   一个中药品种就是一个复杂的生物体系,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一直以来都是中药新药研发的难点,尤其在中药国际化研究中更是极大的挑战。生物效价分析方法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天士力集团的龙头产品复方丹参滴丸(研究代号T89)自2006年重新启动申报FDA的国际化之路,在历时近10年后,现已完成FDA三期临床研究,正进行向FDA提交新药上市许可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 NDA)的准备工作。中国药品想打入国际很难,中药的国际化更是难上加难。天士力作为中药国际化的先行和领军企业,可以说几乎没有成形的经验可供参考,一切皆靠团队的不断探索和尝试进行推进。在T89进行FDA申报的过程中,天士力团队从很多个方面应用了多种创新,包括药品生产设备、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药政沟通等。生物效价分析方法的应用便是其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创新。T89 国际化研究中成功应用了生物效价分析方法并获得了FDA的认可,这对我国后续更多的优秀中药品种开展国际申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指导作用。在复方丹参滴丸引领中药国际化的同时,为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以天士力为首的国内8家中医药生产、研发单位以中医药国际化产学研联盟为基础,本着自发、自愿的原则,于2011年发起组成中医药世界联盟,涉及中医药行业产学研各个领域的18家知名企业和机构。雅昂医药国际化发展促进有限公司(雅昂国际医药)作为中医药世界联盟的依托平台,目前已为7家企业的9个项目提供国际化开发服务。在推进这些项目的国际化开发进程中,该服务平台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我国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起到的切实的推动作用。 雅昂国际医药总经理孙鹤表示,雅昂国际医药将不断助推更多优秀的中药品种成功实现国际化发展。 /p p br/ /p
  • 日本发布新玩具安全标准逐步向国际化靠拢
    据日本玩具协会消息,新的日本玩具标准(ST 2012)已发布。该标准协调采用了ISO 8124的第1、2部分的机械物理性能和阻燃性能,而第3部分的化学性能保持了ST 2002(11版)的要求,并未做修订。ISO8124是国际玩具安全标准,共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机械物理性能、易燃性能和某些元素的迁移,我国即将发布新的玩具标准也将等同采用ISO8124,分为3个部分。   日本新的玩具标准将于2013年1月1日生效,但由于ST 2002第11版的有效期至2014年3月31日。因此,在过渡期内,出口日本的玩具既可采用ST 2002(第11版),亦可采用ST 2012。但是自2014年4月1日起,出口日本玩具必须符合ST 2012的要求(除依据第11版ST 2002的标签信息,可至2016年3月31日)。   截止目前,宁波地区共出口日本玩具887批次、共计2048.3万美元。在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各相关企业,第一要深入解读最新的日本玩具标准的要求,关注几个关键项目的生效时间点,及时对产品做出调整和完善 第二,加强对日本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提高应对玩具技术壁垒的能力 第三,企业应严格落实首件样检测和产品一致性核查,做好出口日本玩具的检测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 杭州仰仪携手KEP科技开启国际化新篇章
    2019年11月14日,杭州仰仪科技与法国KEP科技联合品牌的绝热加速量热仪获首批欧盟销售订单,标志着仰仪科技过程安全产品线开启国际化新篇章。法国KEP科技集团凭借其先进技术和模块化设计领先于行业,在高温和超高温热分析领域成就显著,其研发的塞塔拉姆仪器是全球顶级的热分析及量热仪,以C80、SENSYS为代表的卡尔维微量热仪和高压DSC产品更是行业内的标准。自2016年起,合作双方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技术交流、数据验证以及商务洽谈等,取得良好效果。此次合作是仰仪科技国际化的起点,后续将在微量蒸气压测定仪、微量连续闭口闪点仪、粉尘云最小点火能测试仪等领域与国际知名企业继续深化合作。
  • 国际化战略发展需要 精微高博改换logo
    2012年7月16日,中国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的权威生产企业——北京精微高博宣布,已经使用10年的“JWGB”首字母以及“宇宙飞舟”组合图标正式停用,在全球范围内启动“JW”品牌。精微高博古经理表示,企业标志是区别于其他品牌最明显的标识之一,这对于一家成熟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更好地参与国际化竞争是这次换标的主因。   十年来,公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国际业务量逐步递增,为适应国际化战略发展需求,使产品和服务与国际标准靠拢,北京精微高博改换logo。新标识以蓝色和绿色为主,从标识整体设计理念上,涵盖公司纳米级粉体材料等业务领域,精准的反映了公司致力于为消费者和广大客户提供业内一流的服务,领导业界迈步向前的决心,更适合国际市场的推广。新标识中的“JW”是“精微”的首字母,包含“精益求精钻技术,无微不至为客户”的涵义,承诺提供及时周到、更富人性化的新型服务,体现了强劲的内驱力,彰显出蓬勃发展的企业形象。   新Logo寓意:   1.圆形构造,寓意全球化的企业经营理念   2.多孔超微孔颗粒的横截面,其中白色孔道为“精微”首字母的“JW”变形,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的服务领域   3.精微高博是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行业的开拓者和领航者,汇聚业界焦点,比表面仪业内的一颗璀璨“明星 ”   4.颜色采用蓝色和绿色,蓝色象征精准的高科技属性 绿色象征低碳环保,代表着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理念。
  • 国产CRO企业“出海” 熙华检测力推国际化、一体化布局
    7月26日,上海熙华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熙华监测)已进入IPO的问询环节。熙华检测是一家以生物分析、药物分析为核心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提供商,致力于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临床前DMPK(Drug Metabolism and Pharmacokinetics,药物代谢与药代动力学研究)、临床阶段生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及药学研究(CMC)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属于典型的CRO企业。熙华检测的境外收入占比、增速均较高是一大特点,与不少国内CRO企业有所区别。2020-2022年,其境外收入分别为8,022.92万元、17,523.44万元、20,406.60万元,收入比重为38.11%、49.76%、43.94%,可见熙华检测的“出海”战略,为收入快速放量增长做出了可观贡献。熙华检测前瞻性的规划了海外业务方向,为实践这一“出海”战略,熙华检测做了两步走,先后通过收购Primera、TCM子公司来开展或进一步巩固海外当地的CMC、数据统计分析业务。倾注CMC赛道 收购Primera进军国际市场成立之初,熙华检测凭借生物分析崭露头角。抓住国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背景下的市场机遇,大力拓展国内化学仿制药BE服务,成功在生物分析服务领域积累了一定优质客户资源及品牌口碑。2018年以来,熙华检测在立足于临床生物分析服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药物分析业务,积极在生命科学及CMC业务两大板块做上下游延伸,包括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原料药及制剂的工艺开发与放大到资料撰写及注册申报的一体化服务。这是一个产业链条更长、市场空间更大的领域,具体业务类型包括药物分析、原料药和制剂的工艺开发与放大等。其中,药物分析是贯穿CMC领域的重要技术,强有力的药物分析能力将是CMC领域研发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熙华检测倾注CMC领域,就必须要提升企业自身的药物分析能力。由于管理团队的国际化背景,且在熙华检测坚持“一体化、国际化”战略的背景下,企业最终将眼光放在了全球市场,落在了Primera身上。熙华检测从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的全流程、中美双实体运营平台角度出发,通过收购Primera来帮助中国的企业切入国际市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来。Primera美国运营近20年,在小分子药物分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能够为客户提供技术壁垒较高的精麻类药物分析业务,良好口碑积累了大量的优质跨国公司客户。通过收购Primera,一方面直接提升了熙华检测的药物分析能力,为原料药和制剂开发业务等CMC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另一方面,Primera还承担了“桥头堡”功能,帮助熙华检测切入到美国市场、切入到成熟的国际业务市场中来,开拓了国际化业务服务能力,也为其他业务板块提供了大量潜在的客户资源,一举两得。2020年至2022年,由Primera从事的CMC药物分析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8.67%、44.82%及47.12%,显示稳步增长趋势。熙华检测的CMC业务板块收入分别为7,126.00万元、18,036.05万元及20,254.09万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中国CMC市场收入为123.7亿人民币,其中熙华检测CMC收入为1.8亿人民币,约占中国CMC市场份额的1.5%,位列第十三。收购TCM 国际化、一体化再迈一步医药研发是一个大浪淘沙,万里挑一的递进式筛选过程。以创新药研发过程为例,从立项到上市,需要经历药物发现、临床前、临床试验、上市等环节。由于研发流程繁杂,审批标准严格,创新药的研发往往呈现出投入高、周期长、成功率低等特点。因此,产业链上下游覆盖越多,服务一体化程度越高的CRO企业,将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2021年以来,熙华检测向产业链上下游继续延伸,全面建设一体化服务。在生物分析、药物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原料药及制剂的工艺开发与放大业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DMPK、临床运营服务等业务,为客户提供以生物分析、药物分析为核心,自成药性至上市审批的一体化、国际化服务,服务内容更加高效、更加全面。基于上述方向,2022年,熙华检测完成了对第一大客户TCM的收购。通过本次收购,熙华检测打造了数据统计分析国际化业务平台,直接服务海外数据统计分析客户。TCM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数据统计分析业务,其创始人曾担任国际知名制药企业的统计部门负责人,创始团队均拥有丰富的国际项目经验。TCM团队擅长与FDA的沟通,众多客户创新药项目在TCM的帮助下顺利获得了FDA的批准。依托TCM成功的国际项目经历,能够为公司该业务板块提供更多海外优质客户。随着收购TCM并持续组建优化数据统计分析业务团队,打造了数据统计分析国际化业务平台,熙华检测的数据统计分析的国际化业务能力显著增强。2020-2022年,数据统计分析业务收入分别为1597.33万元、3038.53万元及4810.01万元,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增长,分别为7.59%、8.63%及10.36%。Primera与TCM的200多家客户群体多为欧美客户,客户粘性强,与国内业务的客户群交叉较少,熙华检测的国内业务部门可据此加强与美国子公司的客户商务交流,使得国内的CMC、DMPK和生物分析业务更快更强地渗透国际市场。目前熙华检测服务的客户已涵盖了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美国药典)、Pfizer, Inc.(辉瑞)、Abbvie Inc.(艾伯维)、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勃林格殷格翰)、Bayer Healthcare Pharmaceuticals Inc.(拜耳)、Fresenius Kabi USA, LLC(费森尤斯)等大型知名跨国药企,国际化战略已见成效。美国本土化服务基础已经具备,而国际化业务服务能力、潜在的大量客户资源为熙华检测参与到成熟的国际CRO市场带来更多可能性。结语熙华检测始终坚持一体化、国际化战略,以生物分析、药物分析为核心,致力于成为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自成药性研发至批准上市的全流程服务的医药外包服务提供商。中国CRO市场主要竞争者有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泰格医药、昆泰、昭衍新药等,2021年,上述五家企业的市场份额约占整个CRO市场的44.8%。客观来看,熙华检测在体量、收入规模、市占率等维度上与上述巨头企业仍存在差距。但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康龙化成成立于2004年、昭衍新药成立于1995年,熙华检测成立于2015年,中间存在着10-20年的发展时差,坚持一体化、国际化战略的熙华检测,还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 泰林生物微生物检测仪出口美国,加速国际化步伐
    2018年4月16日,浙江泰林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微生物检测仪器和耗材空运抵达美国,至此泰林生物继成功开发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巴西、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后,成功登陆美国市场。这是公司在”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经营战略指引下,经过连续多年赴海外参加国际性展览后取得的丰硕成果。 泰林生物主营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系列产品,注重研发和创新,每年用于研发的资金超过营业收入10%以上,开发的智能集菌仪、集菌培养器、无菌隔离器、过氧化氢灭菌器、总有机碳分析仪等产品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公司还承担了十三五科技计划-重大仪器开发专项等重大项目。 公司创立之初就成立了国际贸易部,开始尝试产品出口。早期由于发达国家对中国制造的精密仪器类产品缺乏信心,对中国产品往往提出苛刻的要求,有些国家的代理商甚至提出产品包装上不得出现中文等不合理要求。但泰林生物始终坚持基本原则,拒绝不合理、不平等的诉求,走自己的品牌之路。 为成功打开国际市场,公司制定了国际贸易“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产品标准化,从研发开始,全面学习贯彻ISO、FDA、USP、EP,结合中国GMP、CHP等国内外技术标准和法规,将产品通用化、标准化;第二步是全面抢占设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用户,通过长期、持续的技术交流、产品试用、产品验证等工作,赢得了越来越多设在国内的外资企业的认可,百特、辉瑞、罗氏、阿斯利康、参天制药等一大批在中国境内的企业用户纷纷采购泰林生物的产品,用于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合格放行的检测;第三步是全面进军海外市场,凭借产品标准化以及过硬的技术和质量,加上国内检测机构、大型企业用户、外资企业用户的认可,泰林生物迅速在海外吸引了一批优质经销商,一举打通了出口海外的渠道。至今,泰林生物的全系列产品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国际贸易额近年来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随着产品更多地出口欧美高端市场,泰林对其产品的品质及管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泰林品牌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为其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特别是2018年,在美国301调查的市场大背景下泰林能保持对美国市场出口的增长,不仅证明了泰林产品品质,更证明了泰林技术以及服务得到了海外市场的肯定。此外,泰林产品还将在韩国COPHEX、德国ACHEMA、日本INTERPHEX、西班牙CPHI上亮相,泰林生物将升级国际贸易经营理念,实施新一轮出口战略,改单一的产品出口为产品加服务出口双轨战略,提供客户整套微生物检测与控制技术解决方案。
  • 国际化视野,本土化需求——2016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国际论坛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5月22日,由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2016中国实验室管理与检测技术国际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国家认监委、质检总局科技司、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多位领导、专家,以及全国各地质监系统、仪器厂商、生产企业等的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开幕式。现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关亚风理事长致开幕辞  关亚风理事长在致辞中介绍到,当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在发生改革,国有检验检测及认证机构逐渐走向市场化,检验检测及认证领域处于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的进程中,我国实验室和检测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与“机”。随着更多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和先进检测技术的使用,环境保护、食品、农产品安全与营养、汽车、建筑材料等领域的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在不断发展进步,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更新和变化。随着话联网+、大数据在检验检测行业的实践,实验室管理、风险预警与控制模式也随之升级,检验检测和认证领域的对外开放,相关部门对实验室管理的改革思路以及认证认可机构对实验室的升级要求,都将带来实验室对国际化视野的思考。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刘长宽秘书长主持开幕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以刚副秘书长主持大会报告  本次论坛围绕国际化视野、本土化需求为主题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就我国实验室检测管理和检测技术的相关政策法规、最新技术及相关问题做主题报告,分析目前我国实验室及检测机构的机遇和挑战。并设立“认可认证”、“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云技术”、“食品与农产品质量检测”、“材料检测”、“微环境检测技术”、“实验室互联网采购”等论坛展开讨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曹以刚副秘书长主持大会报告。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 乔东主任  据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乔东主任介绍,这两年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面临大的改革,按照国家行政许可的要求进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的实际工作准则可以概括为“放、管、服”三个字。  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如何落实“放、管、服”?据介绍,目前一系列改革正在进行或者即将进行,比如减少了行政许可的项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证书的期限从3年增加到6年 过去,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评审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通过改革,现在的整个评审流程将限定在45天的时间内 而且对检验检测机构实行档案管理,特别强调分类监管的方式。此外,即将发布的修订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将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从试行版的6方面、65条,精简到6方面、50条,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 汤万金研究员  汤万金研究员从国际视野分析了欧盟、美国、俄罗斯等国外标准化的管理现状,并从我们国家的视角指出,目前我国在标准化方面处于强政府,弱市场的阶段,未来的发展态势将是:强政府、强市场 提高效率 发挥市场作用。  在国家标准化管理体制方面,特别强调团体标准的地位。汤万金研究员谈到,目前我国的标准化改革对团体标准寄予了很大希望。团体标准甚至是本次标准化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希望通过团体标准的发展挤压标准存量,改善现有的标准结构。  此外,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高思田所长做了题为《量值溯源与几何量计量》的报告,分析了几何计量学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挑战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肖良副秘书长从国际实验室认可发展概况、中国实验室和检测机构认可发展,CNAS主要工作及改革措施等方面,分享了对中国检验检测业发展的思考 赛默飞世尔科技崔晓亮先生介绍了赛默飞色谱质谱与光谱仪检测技术及应用解决方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长度所 高思田所长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肖良副秘书长赛默飞世尔科技 崔晓亮先生
  • 品牌升级:泽铭科技正逐步迈向国际化!
    Clean The Environment With Technology近日,泽铭科技为业务国际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品牌Logo已完成了全新的设计升级!极具现代化、国际化的Logo不仅体现了泽铭科技的创新精神,也彰显了迈向未来的坚定步伐。Clean The Environment With Technology我司将Logo中的Z和M分别做了象形处理,赋予其丰富的内在意义。在整体看来,呈现出的是水质监测仪器正在水中工作的样子,充分表明了泽铭的业务及擅长领域。Clean The Environment With Technology我们将Logo含义拆解来看:其中的Z代表着泽铭科技的核心力量——水质监测仪器,而M则代表泽铭科技对于“水”的理解,象征着未来的泽铭会在水质监测领域继续发光发热,走向更远的未来。我们相信,新的Logo将成为泽铭科技品牌传播的有力符号,帮助泽铭在全球范围内建立更加鲜明的品牌形象。同时,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我司开通了400电话,现在只需拨打统一的电话号码即可轻松联系到泽铭的专业团队提供服务。作为一家专注于水质环境检测的科技企业,泽铭科技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研发和生产高精度、高稳定性的水质环境检测产品。我们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已经开始逐步迈向国际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和信赖。这得益于我们强大的研发实力和对品质的严格把控:我们的高素质的研发/生产团队,不断地探索、创新、突破技术难关和迭代监测手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服务。同时,我们还积极参与国内外的技术交流合作,推动自身技术水平的提升。Clean The Environment With Technology最后,我要感谢所有一直支持泽铭科技发展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朋友们。是你们的信任和支持,让我们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珍惜这份信任和支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心,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泽铭科技更加辉煌的明天!
  •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化座谈会在京举行
    p   8月8日,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国际化座谈会在京举行。科技部合作司司长叶冬柏,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原国家科委国际合作司司长、原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会长吴贻康以及从事国际孵化器管理、研究的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p p   座谈会上,吴贻康同志分享了他多年从事孵化器国际化的经验和体会,回忆了八十年代与联合国代表拉卡卡共同安排在中国做孵化器的经历 科技部合作司叶冬柏司长为与会代表宣讲了科技部新时期国际合作的原则和近期任务;火炬中心张志宏主任也总结了国内孵化器国际合作和孵化器国际化的优势,并代表火炬中心对孵化器的国际化提出了希望和要求。与会代表也围绕中国孵化器的国际化历程、经验、教训和未来发展,畅所欲言、气氛热烈。最后,中国国际科技合作协会姚为克会长对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孵化器国际合作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并表示协会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国际化工作。今后协会将继续举办孵化器国际合作专题的系列活动,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国际化进程。同时,还将加强孵化器国际化研究,为政府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p p /p
  • “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正式成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发布消息,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日内瓦第111次理事会会议通过由ISO授权委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原主席、“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委员张晓刚先生发起成立“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4/uepic/f594370a-8694-4210-a157-f6533f990493.jpg" title=" 6372298383869997001302079.png" alt=" 637229838386999700130207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授权设立奖项函件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成员包括162个会员国。该组织自我定义为非政府组织,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和俄语。参加者包括各会员国的国家标准机构和主要公司。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是国际标准化领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国际标准化杰出贡献奖”是ISO自1947年成立以来第一次授权于个人发起,面向全球范围的高级别标准奖项。是对张晓刚先生在作为主席时工作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在国际标准化领域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简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在更高层面谋划指导“中关村标准”战略规划布局,为“中关村标准”运营策略、推广模式、技术发展趋势等关键重大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更好的保障中关村标准重大战略科学性及其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助力中关村用高标准为全球发展提供中国解决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关村标准”战略委员会将聘请知名国内外标准及产业专家作为成员,首批战略委员会委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赵宪庚、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务院原参事张纲、ISO前主席张晓刚五位专家。 /p p br/ /p
  • 从华测10年海外运营,看中小企业国际化道路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近几年,中国的检验检测行业快速发展,很多国内检测机构开始布局海外市场。目前海外市场现状如何? 国内的中小型企业机会在哪里? 应该如何走出国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2017年,第九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高峰论坛上,华测副总裁钱峰分享了华测10年海外运营经验,或许能给国内企业带来一些体会。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im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wycimg/1b27958e-c4ff-4e02-bb8d-71fd9f596cf9.jpg" width=" 5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55" border="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为什么要国际化?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其实大多数检测机构是被动的。当机构产值过亿的时候,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国际品牌的客户,当客户提出建设海外工厂时,就会面临被迫国际化的局面。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国际化的利与弊 /strong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国际化的好处是降低企业的整体风险,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过去两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波动很大,从市值管理来讲,国际化利于市值管理和国际化并购。对于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企业分支机构越多,参与的经济实体越多,受到地域性整合并购的影响越小。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另外,全球经济投资热点转换频繁。我们一直认为世界工厂要转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东南亚地区,而联合国世界投资年报显示,2016年亚洲发展中国家投资流入量跌了15%,东南亚跌了20%,巴基斯坦居然上涨了56%,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对外投资大国,2016年又增长了44%。面对这些不可预知的变化,企业需要根据热点的转换来调整投入,用更加平和的心态进行全球的投资,降低企业的风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华测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遇三大挑战,分别是脆弱的利润结构,陌生的投资环境,人民币的外汇管制。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企业国际化势必会带来整个管理架构的重新调整,管理成本会陡然增加几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进入陌生的投资环境,必然需要增加推广费用,降低客单价来融入新的海外市场。此消彼涨,即使国内利润较高的企业,此时的利润结构也变得相当脆弱。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由于人民币是管制货币,国内报送流程复杂、审批周期较长,通常国内流程还没走完,国外就需要交割了,这种体制限制了中资企业对外兼并的步伐。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img title=" QQ截图20171208153254.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6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wycimg/9dbf3248-a759-46fd-9ab8-34795db2c82a.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61" border=" 0" /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2017年8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引导和规范境外投资方向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产能和装备、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能源资源、农业、服务业。业内人士透露,2016年,巴基斯坦投资流入量上升56%,这与中国的“一带一路”不无关系。这也为国内机构的国际化指出了方向。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华测国际化的历程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img title=" QQ截图2017120817023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26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wycimg/e6c8dd84-8280-4a1e-b306-e17f8b6d70b2.jpg" width=" 6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67" border=" 0" / /span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华测国际化的前五年,在香港、新加坡、英国和美国布了五个点,其实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单纯的销售办公室在当地能够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2013年,华测利用上市募集资金做小规模的并购试水,在英国和新加坡分别并购了一个CE认证机构和一个NDT实验室,与当地资本打交道,众多小股东、当地税收、当地的会计,面临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最近三年,华测海外运营调整心态,实验室、管理、法律法规慢慢地都走向本土化。随之而来的,也必然是本土化的好成绩。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margin-bottom: 10px "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检测市场还很大,中小企业应该先在国内做好;国际化是必然,首要的是控制风险。 /p p & nbsp /p
  • 国际化有“先后” 莱伯泰科有“专攻”——访莱伯泰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
    在资源配置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市场已转变为一个最大的国际市场,国外知名仪器公司相继登陆中国市场,同时,“国际化”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仪器企业的必修课,如莱伯泰科、天美控股、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均立足国际视野,先后以不同的方式“走了出去”,积极抢占全球市场商机。   外有外企大鳄,内有恶性竞争,在如此严峻形势下,莱伯泰科创业之初,却以水循环冷却器为市场突破口,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仅仅7年时间内,莱伯泰科已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实验室产品供应商,年销售额实现近2亿元。那么,莱伯泰科的国际化战略有何独特之处?如何“专攻”产品的差异化研制?以及如何看待中国仪器行业的未来走向?   近日,仪器信息网就此采访了莱伯泰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陪同胡克博士一起接受采访的还有莱伯泰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邓宛梅女士。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克博士 “专攻”水循环冷却器,为何能实现国际市场“突围”?   莱伯泰科创立之初选择研发的第一款产品是水循环冷却器。短短几年内,这款产品已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公司及用户的认可,据称,中国70%以上的进口AA、ICP、ICP-MS均配有莱伯泰科水循环恒温器,而莱伯泰科亦成为中国最大的水循环恒温器生产企业,也是中国最大的水循环恒温器出口企业。   1、创立之初,莱伯泰科“专攻”水循环冷却器之四大理由   胡克博士解释到,创立之初,莱伯泰科之所以选择水循环冷却器这款产品为市场突破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市场需求:“很多分析仪器设备不可避免地都会用到水循环冷却器”   “这些分析仪器一般都属于精密仪器,对水循环冷却器的精度、稳定性、水温要求都很高,而当时国内现有的水循环冷却器又很难达到客户要求,因此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   (2)专业背景:“当时水循环冷却器研究成果甚少,而我属于这方面的高技术人才”   “当时大家都在研究色谱、紫外,而水循环冷却器却甚少有人研究;我80年代中期就留学美国,后来曾在美国热电公司的高管团队任职,从事ICP-MS的设计和开发,有水循环冷却器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背景”。   (3)售后服务:“进口水循环冷却器售后服务不尽人意,莱伯泰科提供本土式服务”   “进口水循环冷却器一旦出现故障,只能送回国外原厂维修,费时、费力、费钱;而莱博泰科在意大利米兰建有产品仓库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为欧洲客户提供了便捷供货渠道和快速售后服务,有时甚至会以新换旧。”   (4)人脉基础:“我们在这个行业打拼多年,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 SMART系列水循环冷却器   2、“坚守”莱伯泰科品牌,目前水循环冷却器实现年销售额近3000万元   胡克博士谈到:“产品最早的渠道建设很重要。我们很少有‘贴牌’生产,一直打莱伯泰科品牌,就是希望客户在用到仪器时,看到莱伯泰科的Logo,了解莱伯泰科的产品,然后继续和我们联系、合作,使我们逐渐打开更多的市场,这些合作不仅仅局限在中国市场。目前,我们最主要的市场是中国和欧洲,其次是中东国家,美洲比较差一点。”   “最初,我们定位就是和仪器公司合作,从单个公司开始拓展,再到整个行业,再到某些国家,这样逐个打开市场后,再代理研发其它产品,去拓展更大的市场。目前,水循环冷却器依然是公司的主打产品,大概占整体销售额的10-15%;从单个产品来看,这个比例是最高的,出口率也是最高的。”   3、下一步将“专攻”-80℃的深冷产品高端市场   胡克博士表示:“曾经有人问我:‘你是高端人才,为何偏偏研发低端产品’?而我持不同见解:其一,从市场的角度来讲,产品不存在低端、高端之分,只要有市场,就是好产品;其二,其实真正做好任何一个产品都很难,需要方方面面的技术支持。”   “尤其,在我国,-30℃、-50℃、-80℃以及-80℃以下的深冷产品市场基本上都被进口产品占领,而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比任何一类仪器市场都要大。我们的下一部计划就是要把这些市场做得更深更广。目前,莱伯泰科-40℃的产品已经生产出样机,2010年公司计划研发-80℃的深冷产品,将涉及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生物制药等多个领域。” 逐年追加研发投入,继续“专攻”独特仪器   “未来我们将要投入更多资金到研发中去,现在研发资金占年销售额的6%左右,今后每年将增加1-2个百分点,连续增加3-5年。随着销售额的增加,研发投入也随之更多。大手笔的研发投入,莱伯泰科将有更多高端产品出现,下一步将向综合性的‘独特’仪器进军。”   1、企业要生存,要么有资金去吞并其他公司,要么有独特仪器   胡克博士谈到:“每年参加PITTCON展会,我印象最深的是:大公司还是那些老面孔,而小公司却在不断更新;在国外,大公司产品线宽,通常开发常规产品,如色谱、质谱等,小公司有自己的独特技术,研制‘古怪’产品。每次参加展会之后,我都会有很大压力:‘如何做独特的小公司,不被大公司吞并,反而能去吞并其他公司’。”   “目前,国内分析仪器市场过分‘拥挤’,而且国内小公司多以模仿为主,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很容易就被行业巨头并购,甚至被市场淘汰。因为研发成本、销售成本越来越高,打价格仗赚不到利润,没有利润就很难生存。企业要生存,要么有资金去吞并其他公司,要么有独特仪器。”   “比如,我们莱伯泰科也开发色谱、紫外,但会逐渐转向研发独特仪器,如把紫外改成全自动紫外,把色谱改成GPC色谱;若不走‘独特’之路,一旦国外公司也推出价格适中的同类仪器,国内仪器公司就很难与之抗衡。”   2、通过具体应用来开拓思路,把传统产品变成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新”产品   胡克博士谈到:“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单就市场而言,这给仪器公司既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相关食品安全事件的技术部分最终归咎于仪器,那么,如何能够使检测仪器更准确、更稳定、更自动、更快速、更安全,这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换言之,这对于我们仪器行业也是一个好机会,国家越重视,仪器市场就会越开阔。” 莱伯泰科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邓宛梅女士   邓宛梅女士举例到:“莱伯泰科设有专门的应用研发小组,关注国内外现行的标准方法,对其进行优化。例如,毒豇豆中的有机磷,因为前处理比较麻烦,一般只采取抽样检测,安全隐患较大;另外,因为受各种条件限制,很多方法标准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我们在智能化和自动化方面下足功夫搞研发,解脱实验室工作人员,使其把精力投入到更多的研究工作中。”   胡克博士认为:“新点子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国外的科学家就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例如ICP-MS的出现,正是因为低含量问题无法得到解决,所以科学家借鉴有机质谱,寻求新方法,研制了ICP-MS。今后,莱伯泰科的研发重心会放在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等方面,通过具体应用来开拓思路,把原有的传统产品转变成有很强竞争力的综合新产品。” 莱伯泰科将涉足更多领域,争做行业前三“航母”   “目前国内市场很‘拥挤’,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甚至能达到十几家,这样很容易引起恶性竞争,对企业以及整个仪器行业发展都不利 国内仪器行业应该进行资源整合,依照产品类型形成‘航母’级别的公司,其中,前三名占据某类产品的80%市场。目前,莱伯泰科部分产品已达到这种水平,正在向整体前三名努力。”   1、莱伯泰科还将涉足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领域   胡克博士:“从1992年以后,我一直参加PITTCON和BCEIA,今后还会继续参加,今年我们还计划参加8月份的美国化学会年会(ACS)。这表明我们不仅要参加分析领域的展会,还要涉足更多领域的展会,如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领域等。”   “另外,参加展会对于我们来说,其中一个目的是学习,通过参观,你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很多东西仍需要学习;再就是和朋友、客户见见面,互相了解交流一下。这是一种持续宣传,而这源自我们对用户的承诺,对市场的信心。”   2、2009年国内市场销售额近2亿元,2010年仍然很看好国内外市场 全自动凝胶净化-定量浓缩系统荣获“2009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   邓宛梅女士表示:“2009年,我们三大主推产品:前处理设备凝胶净化(GPC)、Digiblock智能样品消解器、全自动紫外,市场销售情况都很好;莱伯泰科2009年国内市场目标是1亿8000万元,但最终完成了近2个亿。”   “相比之下,因受到金融危机影响,莱伯泰科2009年国外市场销售额比2007年、2008年稍降一些。2010年,我们仍然很看好国外市场,而国内经济发展良好,市场潜力更是毋庸置疑。” 采访现场   最后,胡克博士总结到:“一个公司从创办到生存,而且还要一直走下去,关键有三:一是知识,也可以说是技术,占30%;二是资本,没钱就无法让公司正常运转下去,占30%;三是经营,包括管理、财务控制等,占40%。创立伊始,一个公司最重要的就是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最后快速发展;而莱伯泰科现在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后记   在资源全球流动的开放性市场结构中,中国企业需要勇敢实施“走出去”战略。但国际化之路,荆棘与鲜花并存;“走出去”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公司产品能否顺利打入国际市场。国际市场的开发策略往往是“产品第一,营销第二”,那么,怎样的产品及营销才能像莱伯泰科的水循环冷却器那般热销国内市场,继而进军国际市场?   (1)产品的市场需求   产品有需求才会有市场。如果不从市场需求出发,盲目开发,那么产品也将无用武之地。莱伯泰科做产品,善于迎合市场需求,正如胡克博士所言:“我们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者优化现行方法标准来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如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毒豇豆”前处理方法、地沟油快速检测等,这些都是时下产品开发的新热点,一旦攻克,市场前景将不可估量”。   (2)产品技术的竞争力   目前,国内仪器市场过分拥挤,而且同类产品多以模仿为主,创新仪器少之又少。而国产仪器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才有可能热销国内市场,继而进军国际市场。莱伯泰科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独辟蹊径而行,找准市场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研制独特仪器,国际化征程稳步前进。   (3)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国产仪器不能说不好,但没办法保证百分之百好”,稳定性或许一直是国产仪器的短柄。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一款产品想打入国际市场,决非易事。莱伯泰科“产品质量有双保险:水循环冷却器的零部件全部入场检验,产品组装完成后逐台检测,若不合格,全部发回。”这是莱伯泰科大刀阔斧进军国际市场的承诺与决心!   (4)国际化市场拓展举措   正如胡克博士所言:“只要有市场,就是好产品”,拓展市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莱伯泰科采取了由点到面、稳扎稳打、逐步壮大的营销策略,成功打响“LabTech”品牌,并在竞争“白热化”的国际市场中赢得了一席之地。   国内仪器企业国际化之路刚刚起步,步履未免蹒跚,祝愿更多国产仪器产品能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多的国内仪器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上迈出成功的步伐。   采访编辑:刘玉兰   附录1:胡克博士个人简介   胡克博士,现任莱伯泰科控股有限公司CEO,莱伯泰科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2年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获得博士学位后,胡克博士加入美国热电仪器公司,先后担任过首席研究员和国际部经理。   2003年胡克博士创办莱伯泰科控股有限公司,并先后成立莱伯泰科北京、香港、美国、欧洲等公司。   胡克博士在ICP质谱、无机和有机样品前处理等分析仪器和设备领域均有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先后担任过复旦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等多所大学的客座和兼职教授,2009年被北京市认定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并被聘为“北京市特聘专家”。   附录2:莱伯泰科控股有限公司   http://www.labtechgroup.com/   http://labtech.instrument.com.cn/
  • 智城亮相ARAB LAB 2015,探测"LABWIT"国际化战略
    今天是2015迪拜生物装备展开幕的第三天,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批批经销商、直接用户,在经过第一天对全场展品的&ldquo 走马观花&rdquo 和第二天找到展品的&ldquo 驻足凝视&rdquo ,开始对意向中的品牌和展位进行精准发力。 三天来,来自德国,瑞士,英国,埃及,约旦,印度,阿曼,卡塔尔,土耳其,阿联酋,伊朗,科威特,巴基斯坦等近二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同行来到智城的展位内,或欣然落座侃侃而谈,或亲临操作频频发问,一个个意向订单,一项项合作意愿正在悄然形成,智城的迪拜展收获颇丰。 此次迪拜展可以说是&ldquo 智城&rdquo 为融入国际化而进行的一次深度探测。作为致力于打造"LABWIT&rdquo 智城国际品牌的战略举措,在品牌出门闯关的征途上,如何做到即能走得出,又能走得高,更能走得远?如何将"LABWIT&rdquo 打造成一块响当当的国际品牌,迪拜展无疑是一次&ldquo 试脚&rdquo 。通过本次参展,面对国际一线品牌和优秀的国内参展品牌,智城感受到了差距,也触发了化解问题的灵感。 从明天开始着手准备今年六月份将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的&ldquo 阿赫玛国际展&rdquo ,期待在浩瀚的国际商海&ldquo 扬帆试水&rdquo ,去体验呛水的窒息、去催发生命的耐力,在国际化的征途上迈出更加扎实坚定的步伐!
  • 国际化VS本土化 车企研发中心的市场考量
    本土企业都梦想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国际大厂在华却希望能尽快实现本土化。   今年3月,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迈出国际化的一步,11月,丰田宣布投资7亿美元在华成立汽车研发中心,以加快推行丰田汽车在中国的本土化研发。两周前,由一汽大众、奥迪与同济大学共同建立的电动车联合实验室宣布启动。而这也是奥迪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之外,该品牌为推动本土化进程在华专设的汽车研发中心。   跨国车厂看重为“中国人量身订做”,自主品牌则强调“国际化技术实力”。就在丰田、奥迪中国研发中心成立的同时,为了应对跨国大厂的“本土化”进程,以长城汽车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日前亦宣布投资50亿元“打造世界级技术中心”。   1、丰田江苏设立全资研发中心   在中国江苏省常熟市东南经济开发区设立的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命名为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TMEC),为丰田汽车全资子公司。该中心部分职能机构将于2011年春季开始投入运营。   研发中心占地面积234平方米,最初员工数为200名,计划未来达到千人规模,预计投资6.89亿美元。待新的研发中心投入使用后,丰田公司将会把目前在中国市场的部分研发业务转移新的研发中心。   丰田中国方面表示,在中国新设的研发中心将与日本研发中心密切合作,丰田将会为中国市场开发有针对性的发动机 并研究针对当地市场的替代性能源汽车 该中心还将对中国的车辆使用环境和顾客需求进行调查并反映到产品企划中 并对导入中国的产品进行质量验证。   自年初召回事件以来,业界对于丰田汽车全球扩张过快,而在各地本土化程度过低的评论不断。“研发中心的建立,一重意义上可视为丰田汽车提高本土化程度的一次实质性变革,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是丰田召回全球整体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业内人士如此评价该中心。   2、奥迪启用全球电动车研发中心   尽管对于丰田汽车而言,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有着其他品牌无可比拟的深刻背景原因,然而丰田品牌却依然不是上周内唯一启动研发中心的国际品牌。   奥迪日前表示,将在英戈尔斯塔特工厂启用一个专门用于电力驱动系统开发和测试的研发中心。新中心将着力为奥迪品牌研发测试新能源汽车。目前,该研发中心共有840名员工,他们的主要工作便是进一步改进传动系统、电池和电子系统。   在这栋投资6500万欧元的研发中心内,奥迪工程师首先要对电力驱动系统的单一零件进行测试,然后再模拟驱动系统、电池、电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还要在高海拔模拟实验室及低温环境模拟实验室内测试组装好的整个电力驱动系统———在这一严酷的实验环节,模拟最高海拔可达4200米,实验温度则可低至零下40摄氏度、高达零上60摄氏度。   “这一新成立的开发、测试中心是我们迈向电动化未来的重要里程碑。”负责技术开发的奥迪董事迈克尔迪克表示。然而耐人寻味的是,早三周前,奥迪便以三方合作的方式,与中方合作伙伴一汽大众及同济大学联合成立了一间专门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实验室,而该实验室启动之初,则已拿出了一台名为“都市晨光”的奥迪A6全电动车。   “在电动车发展领域,全部厂商都排列在同一起跑线上。”电动车工程师出身的大众中国总裁倪凯铭这样评价。采写:南都记者林憬文   3、投资50亿长城建世界级技术中心   为了将自己打造成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长城决定抛出大手笔创新。记者获悉,近日,投资达到50亿的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在长城汽车工业园正式开工。即将开工建设的长城新技术中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两年,2012年年底建成,可容纳5000人办公。   值得关注的是,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将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八大中心,包括:造型中心、试制中心、试验中心和工程中心,以及四个产品开发中心,日后,长城的SUV、皮卡和轿车类产品都将在此完成。   长城汽车新技术中心落成后,将大批引入国外知名专家,提高长城科研技术人员研发力量。届时科研人员将达1万人,其中海内外专家1000余人。届时通过硬件设施的建设、软件能力的提升、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与引入,促使新技术中心在2013年具备国际领先的研发水平和技术能力,整车品质达到国际水平。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认为:自主品牌汽车,仅有加工制作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创新研发上有重大建树,坚持技术资源“过剩投入”策略,追求行业领先,以全面超越跨国公司,全新的世界级技术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 “国际化”理念践行者 携新一代分子互作技术再度出发——访Gator Bio CEO谭洪博士
    1990年,瑞典Pharmacia公司与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发明了全球第一台基于SPR技术的Biacore仪器,使人们第一次利用仪器对分子间相互作用进行自动化检测,自此打开了分子互作分析仪世界的大门。现如今分子互作分析仪是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发的核心工具,是生物制药、CRO、CDMO、科研机构的标配设备。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制药研发的不断深入,对此类仪器的需求在快速增加,同时,市场上涌现出很多新的仪器品牌加入竞争。近日,仪器信息网采访了Gator Bio CEO谭洪博士,就分子互作分析技术发展历程、仪器前景、高端仪器替代及仪器行业“国际化”理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Gator Bio CEO 谭洪博士分子互作技术呈现“多元化、互补化”发展态势分子互作分析技术是指利用物理、物理化学或光学等手段检测分子之间的动力学、亲和力和热稳定性等人们肉眼无法捕捉的参数,帮助人们对分子进行定量或定性的分析。“SPR技术是最先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基础科研及药物开发的重要工具,代表产品Biacore系列几经收购,现归属于Cytiva。在此期间,分子互作领域涌现出各种新技术,通过声、光电、化学等不同方式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薄膜干涉技术(Thin Film Interferometry, TFI)和微量热泳动技术(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 MST)等,它们的出现弥补了SPR技术的不足和局限性,同时扩展了分子互作技术的应用范畴。”谭洪介绍说。“每种技术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考虑到这些新技术所要解决问题出发点的不同,其应用范围可能会有相互重叠的地方,但大多数情况是互补的。例如在药物研发和生命科学研究过程中,SPR技术检测小分子时十分灵敏,精确度高,而BLI技术在高通量筛选,检测抗体、蛋白等大分子时更具有优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根据研究项目的真实需求选取相应的检测技术。”谭洪进一步举例解释,“检测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技术就像家里厨房的锅具,种类繁多,功能属性不一,想要做出一顿丰盛美味的晚宴少不了它们共同帮忙”。 BLI技术的“前世今生”生物膜干涉(Bio-Layer Interferometry, BLI)又称生物层干涉,是一种通过检测干涉光谱的位移变化来检测传感器表面反应的技术。其工作原理为当一束可见光从光谱仪射出后,在传感器末端的光学膜层的两个界面会形成两束反射光谱,并形成一束干涉光谱。2001年,谭洪和早期团队一手创办了ForteBio公司并率先将BLI技术实现商业化。2020年底,BLI技术被正式收录于《美国2021版药典》1108章,这也表明BLI技术将作为药物检测标准规范,延展至更多的应用场景,推动科研和医疗健康行业的进步。离开ForteBio公司后,谭洪又创建了Gator Bio公司。不仅要解决第一代BLI遗留的问题,而且要打破技术局限性,充分满足日益增多、多样化的应用需求,Gator Bio推出了新一代BLI技术(Next Generation Bio-Layer Interferometry, NGB),谭洪表示:“相对第一代BLI技术,NGB技术更加完善,更加成熟”。比如,表面光学模型进行了深度优化,解决了第一代BLI技术检测结合曲线时随机出现倒置现象的疑难问题;同时,在表面化学参数上做了很大改观;根据积累的多年诊断经验,NGB技术能够实现血液样品检测,极大地拓宽了应用领域。Gator非标记生物分子分析仪GatorPlus “细分化,专业化”利基市场分子互作分析仪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个高度细分化、高度专业化的市场,由于研发难度大、综合市场准入门槛高和市场需求较小等因素,在过去长达二三十年里,该市场一直由1-2个品牌所主导。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生物制药研发的不断深入,对该仪器的需求在持续增加,连年保持10%以上增长率。谭洪介绍说:“全球市场规模目前在2.5-3亿美元范围内。市场需求一方面来自老旧仪器的替代,另一方面来自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比如CGT领域。”“一般来说在生命科学工具领域中,若一家企业的单一产品市场份额超过3000万美元,则表明该产品十分优秀,得到了大众认可;若做到5000万美元以上则说明该产品优中之优,具有引领市场的潜质;而达到1亿美元以上市场份额的产品属于凤毛麟角。”谭洪解释到当前分子互作分析仪的市场空间并非巨大无比。面对市场格局不会轻易改变的现状,谭洪创办的Gator Bio将坚定秉持“主张坚持底层创新技术,引领全球分子互作市场”的理念,采取产品全链条布局,时刻关注前沿研究动态,积极开拓全新应用领域,努力打造成一个独一无二的分子互作平台,争取早日突破国外品牌主导分子互作市场的局面。抗体药物开发仍是主需求,AAV检测或成热门应用领域近年来,生物药的市场需求逐年扩容,其中抗体药物因其靶向性好,治疗效果显著,在生物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抗体药物发展进入黄金时代,抗体药物开发成为分子互作分析仪需求最强劲的市场。亲和力是判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参数,是了解分子以及识别生物学过程、药物的发现与筛选等的重要指标。分子互作分析仪作为生命科学研究、新药研发的核心工具,为抗体药物开发提供了宝贵数据支撑,在定量分析及抗体浓度检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因治疗是近年来最火热的新兴疗法之一,而腺相关病毒(AAV)在基因治疗方面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将其用于各种治疗,谭洪团队敏锐地嗅查到其中潜在的发展机遇,正在积极尝试将NGB技术应用于AAV检测。利用NGB技术进行AAV检测需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其中一个是AAV低浓度的快速检测,另一个是AAV空壳率检测。为此,Gator Bio设计了全新生物传感器并且进一步优化分子检测技术,预计年底将会推出独一无二的AAV新产品。此外,2022年还会推出Gator系列的新一代高通量、高性能的BLI分子互作分析仪。谭洪透露到:“新仪器已经进入最后的beta测试阶段。我们期待很快就开始在全球市场销售。”立足国际市场,践行“全球替代”伴随近两年中美贸易之间的摩擦日益加重、俄乌战争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以及全球新冠疫情仍在持续等国际不安因素,大范围的国产替代似乎已经成为政府、市场及公共的共识。国产替代正在引发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的大洗牌。而在分子互作仪赛道上,谭洪给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们的眼光不能仅局限于中国市场,而是要专注于全球科学仪器市场;不以“国产替代”为最终目标,而是要挑战“全球替代”这样宏伟且艰巨目标。中国市场相对全球市场而言,份额较低。其次,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内的产品技术已经足够成熟,市场相对稳定,并且主流厂商积累了丰厚的市场经验。综上而言,国产替代难以一两年内完成”。“科学仪器市场相对来讲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它不像互联网的有些东西能够设置壁垒。打铁还需自身硬,增强自身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为客户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心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才有可能把技术和产品发展起来。”谭洪补充到,“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的美好愿景光靠热情是不能有效解决目前的窘境,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在所擅长的领域继续潜心研究,发挥自己特长去解决某些问题。比如像Gator Bio,不可能做SPR仪器,即使做出来也没办法改变市场格局。”中国仪器行业需要更多“国际化”理念人才视野决定起点,国际化已不再是一个选项,而是一个趋势。谭洪根据自身丰富的创业经历深切表达:“对于高端科学仪器而言,一定要从国际市场开始。这就意味着中国仪器厂商的领导者需要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全球思维。技术差距不是首要问题,思想问题才是关键。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任何一个优秀的产品不可能由一家厂商单独完成,一定是通过整合各个先进的零部件和最新技术铸造成一件伟大产品,就像Gator Bio现在的仪器有很多核心部件也是采购国外的供应商,但是我们的重要工作是将众多先进的技术和零件整合加工于一身,开发出新的应用功能和属性。目前国内的科研工作者、工程师以及企业家们的基础工作都非常扎实,但是由于缺乏真正“国际化”理念的掌舵人,导致产品无法与国际化接轨,市场定位也仅限国内市场,最终结果就是无法成为高端科学仪器的引领者。”“国际化理念并不是鼓吹去国外简单的留学镀金,国际化视野与全球思维指的是一种思维方法而非‘了解国外事物’。不可否认,去过多个国家、会讲几国语言,这是一种优势,但这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视野和灼见。比如华为领军者任正非,面对日益饱和的国内市场,他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面向世界”,毅然开启了国际化征程,华为先后进入了俄罗斯、拉丁美洲、非洲市场。虽然近两年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导致发展的脚步变缓,但华为已经成为世界通信行业的佼佼者。国际视野与全球思维是要开放包容,拥有包容的心态并不带有色眼镜看待事物;同时,要以战略的眼光,以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方式看待事物发展。”谭洪说到,“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俯拾即是,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具备国际化理念,然后通过各种方法走国际化道路,最终提升自身产品的全球性竞争力”。谭洪个人简介:谭洪是Access Medical Systems, Ltd. (AMS)的联合创始人和CEO;AMS使用ET Healthcare、星童医疗、Gator Bio、小鳄等品牌在全球销售体外诊断及生命科学工具产品。此前,他发明了生物膜干涉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简称BLI)并创办了ForteBio,使这项技术成为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工具并收入美国药典。ForteBio后被Pall收购;再后成为Danaher一部分;现在是Sartorius旗下品牌。他的创业经历还包括光纤零部件公司Wave Crossing。在开始创业之前,谭洪先后在Iomega, Maxtor, Caleb Tech, Seagate和Conner Tech等数据存储公司担任研发及管理工作。他还在Torrington Company设计精密轴承自动化生产设备。在攻读博士期间,谭洪负责美国宇航局HEIDi太空望远镜的瞄准及跟踪控制系统的研发并参与了发射工作。谭洪从西安交通大学电机系获得工程学士学位;在美国Auburn University电机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长江商学院获得EMBA学位。关于Gator Bio:Gator Bio是全球非标记分子互作技术领导者,专业研发及生产Gator系列分子互作仪器及配套的生物传感器。Gator Bio苏州工厂已获得ISO13485认证,Gator产品已取得FCC、CSA和CE认证。Gator Bio凭借规范、严格、专业化的生产管理,为客户提供可信赖的高质量产品,以满足客户研发、生产检测需求。
  • 四方光电匈牙利公司设立,国际化布局加速
    近日,四方光电(匈牙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匈牙利四方”)获得匈牙利布达佩斯地区法院书记官处法院的注册登记文件。为进一步落实国际化战略布局,公司通过香港全资子公司四方光电(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四方”)作为投资路径,由香港四方在匈牙利设立匈牙利四方。公司将通过新设立的匈牙利四方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为公司欧洲客户群体提供气体传感器的本地化生产及供货。未来,公司将结合产能规划、下游市场需求及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等具体情况分阶段逐步建设匈牙利气体传感器生产基地。匈牙利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建设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性价比高,投资环境较好。公司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打造产品海外供应能力,辐射欧洲区域大量公司客户及潜在客户。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公司对欧洲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更好地满足客户欧洲区域的订单和需求;另一方面,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国际营销渠道,抢抓海外市场先机,挖掘潜在客户需求,获得增量订单,推动外贸业务的持续较快发展,提高公司整体业绩。同时,公司也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可能对公司形成的潜在不利影响。近年来,公司依托前瞻性技术布局、深耕大客户策略、完善的项目管理和响应机制,外贸业务持续扩张,海外营收占比持续提升,2023年预计超过30%。本次对外投资建设海外生产基地,标志着公司的国际化布局迈入新台阶。
  • 河南建国际化干细胞技术中心
    近日,新乡医学院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佰真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研究院河南分院在河南新乡举行揭牌仪式。在此基础上将建立一个集干细胞与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应用及人才培养于一体,“学、研、产”相结合的干细胞与生物治疗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平台。该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干细胞库、干细胞治疗研究平台、干细胞新药研发、重大疾病组织样本库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佰真基因组学与人类健康研究院院长贺林说,中心和研究院将共享和完善基因测序平台、芯片检测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平台,并共同培养综合性、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林俊堂介绍,中心已经组建了一支由知名专家领衔的专业研发团队,同时聘任了7名德、美、英等国干细胞研究专家,组成海外研究团队。一期10万份综合性干细胞库已经竣工并开始储存。在规模、设备水平、净化级别(百级净化)等方面,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2500平方米的干细胞治疗研究及服务平台已试运转。力争到2015年,建成200万份容量的干细胞库及重大疾病组织样本库。
  • 标准化战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在京召开
    p   为制定实施标准化战略,推进“中国标准2035”项目研究,2018年11月28日,标准化战略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学术会议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专家、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知名学者、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代表,以及来自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标准组织的负责人近300人参加会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田世宏,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邬贺铨院士主持了上午的研讨会。 /p p   田世宏强调,中国推进实施标准化战略,一方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以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方面,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推进中国与国际国外标准体系兼容,以标准互联互通促进产能合作和经济贸易便利化。制定实施中国标准化战略,要聚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最严谨的标准筑牢质量安全底线,用最适用的标准满足消费结构升级需求,用最有效的标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最科学的标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要聚焦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对接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标准化体制机制改革,打通新技术向新产业转化的标准通道,推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标准体系的建设,服务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要聚焦开放合作共享发展,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化活动,学习借鉴国际国外标准化战略成功经验,促进中国与各国标准化战略、政策、体系的相互兼容,推进标准的互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p p   邓秀新表示,中国工程院将鼓励和支持更多的院士、专家积极参与到国际、国内相关标准化工作中,支持他们参与或主持国际标准以及重要国家标准的研制,努力为提升我国标准国际化水平贡献力量。 /p p   会议还围绕“标准与专利”“标准便利国际贸易”“标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前,为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新聘任的顾问中国工程院赵宪庚院士、朱高峰院士、干勇院士和奥地利标准化协会伊丽莎白?斯坦福布拉哈女士,以及新聘任的委员中国计量大学宋明顺校长颁发了聘书。 /p p span id=" _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 line-height: 0px display: none " ? /span /p
  • Labthink兰光橡塑展倍受赞誉 国际化战略进一步推进
    在刚刚闭幕的CHINAPLAS 2012 国际橡塑展上,Labthink兰光展示了一系列针对包装材料品质管控的检测仪器,旨在帮助包装行业上下游企业现场了解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手段。在展会上,兰光展位备受参展客户的关注和赞赏。   现场展示的仪器涉及阻隔性能、力学与热封性能、成品密封性等检测项目,分别从来料检验、生产、运输、仓储、货架销售整个环节提供全面专业的检测方案。阻隔性测试和力学测试可以帮助客户快速获取塑料成品的基本性能参数,这对后期包装工艺的研发、仓储条件的设置和货架期的预估提供了有效数据参考,因而在本次展示中OX2/230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W3/060水蒸气透过率测试系统、XLW(PC)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等仪器受到了参展客户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咨询。同时响应大多数客户的要求,兰光工程师细致讲解了仪器的运作原理和测试方法,为使讲解更加生动直观,工程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现场演示了CHY-CA测厚仪和FDI-01薄膜落镖冲击试验仪的试验方法,智能化操作和先进的触屏技术获得了全场观众的一致赞叹。   本次参展,众多北美、欧洲、东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客户慕名而来,其中除了具有采购意向的客户和学习产品知识的兰光海外代理商外,更多的是想对兰光及其产品做深入了解的准代理商朋友们。国外客户的积极沟通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Labthink兰光经过11年国际市场的运作,已经树立起了良好的产品口碑与品牌形象,更意味着兰光国际化战略的推进已初见成效。随着境外公司筹备工作的逐步开展,兰光国际化舞台即将拉开新的序幕,届时将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品质更加卓越的仪器与服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