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期刊

仪器信息网期刊专题为您整合期刊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期刊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期刊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期刊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期刊话题讨论。

期刊相关的资讯

  • 不同期刊相同负责人 部分期刊借机敛财
    “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价格优惠”、“超低价格”、“全群最低价”、“低到你想不到的价格”……这是自由撰稿人纪争辉(化名)在自己加入的一个QQ群里看到的广告语。   在这个名叫“论文代理联盟”的QQ群里,用户叫卖的“商品”主要是期刊版面。偶尔,也会有兜售专著书号和论文署名权的信息发布。   2010年全年出版的总共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厚度接近一尺。记者 来扬摄   一般来说,QQ群里的每位用户会发布一到两种期刊的征稿信息,但纪争辉发现,有一用户发布的征稿信息里提到了好几种期刊:《科技资讯》、《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 而近年来,这几本“旬刊”每期发表论文的数量都比较多,有的甚至一期可刊载200多篇论文。   “一篇稿子收几百元,每期总共刊登几百篇,利益不用算,您也清楚。”纪争辉对记者说。   中国青年报记者以发论文为由向《中外医疗》的杨编辑询问,该编辑告诉记者,“我们国家级的,费用2300字符800元”。   有意思的是,记者在今年的《中外医疗》等上述期刊的版权页上,都能看到这样一则“特别提示”:为共同维护出版纪律与尊严,请作者勿向本刊编辑及其他工作人员支付任何费用。否则,出现纠纷,本刊不承担任何责任,并保留依法追究责任人法律责任的权利。   4种期刊同一个负责人   在上述QQ群里,有两个用户经常“捆绑”着发布上述4种期刊的信息。纪争辉查询发现,这4种期刊在新闻出版部门备案信息中登记的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证实了上述任职信息:郭陆庄同时担任了《科技资讯》的社长和总编,《科技创新导报》的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编,《中外医疗》的社长和总编。同时,他还是《糖尿病新世界》的执行总编。   上述期刊编辑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合。例如,张金荣同时担任《科技资讯》的副总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副主编,《中外医疗》的副社长,《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编 《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的编辑部主任均为陈鹏,且这两种期刊总编室的3位工作人员完全相同……   除此之外,上述各期刊的关联关系还可以从刊社地址、征稿说明中窥见一斑。   例如,《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糖尿病新世界》在北京市新闻出版(版权)局的信息查询系统中的备案地址是相同的。有一名自称“张老师”的编辑在不同时间发的约稿函里留下了同一个联系方式,却分别为《科技资讯》和《科技创新导报》约稿。   再如,这4种期刊的封二和封三会相互刊登彼此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今年第3期的《中外医疗》封二刊登了《科技资讯》的“学术论文征集启事”,启事的最后写道:“本刊长期与《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技创新导报》和《中外医疗》期刊开展学术交流,优秀稿件我刊可推荐至以上刊物优先发表。”   主管部门称,主管单位不同可能存在卖刊号现象   据记者在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的网站上查询,上述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却不尽相同。   《科技资讯》的主管单位是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主办单位是北京国际科技服务中心、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科技创新导报》的主管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办单位是中国宇航出版社、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的主管单位是科技部,主办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中外医疗》的主管单位是卫生部,主办单位是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二十一世纪联合创新(北京)医药科学研究院。   《糖尿病新世界》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单位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记者通过北京市工商信息系统查询得知,北京合作创新国际科技服务中心、《科技资讯》杂志社有限公司和《中外医疗》杂志社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均为郭陆庄。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种期刊的总编或社长由同一人担任的现象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有的期刊集团有很多报刊,可能只任命一个总编或社长。但是,如果一个总编掌管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杂志,而这些杂志分属不同的主管部门,这种现象就值得怀疑了。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不一样,几乎不可能同时任命同一个总编或社长,这里面很可能存在卖刊号的现象。   上述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年检结束之后,新闻出版总署在其期刊查询系统中,除公开期刊的刊名、刊号、主管单位和主办单位之外,还将公开该期刊的第一责任人姓名,以便公众查询、监督。   科技期刊上刊登小学教学论文   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我国《期刊出版管理规定》,设立期刊出版单位,必须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 期刊创办时,须有确定的业务范围,其中包括期刊的办刊宗旨。期刊的办刊宗旨决定了其性质,一旦刊载内容偏离了办刊宗旨,或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擅自变更办刊宗旨,均属违规。   记者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查询时发现,上述4种期刊均为旬刊,刊载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论文,但其办刊宗旨难称与学术有关。   例如,《科技资讯》的办刊宗旨是:“关注科技发展热点,报道高新技术前沿 追踪科技研发动态,介绍科技探索历程。本刊主要刊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方面的科技文献和最新资讯。”   记者翻阅了几本新近出版的《科技资讯》,其中设置了“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动力与电气工程”、“能源与环境”、“污染与防治”、“工程管理”、“企业管理”、“科技教育”、“学术论坛”、“图书馆论坛”等13个栏目,除与科技相关的文章外,也不乏《浅谈如何巧记单词》、《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之探讨》、《寓德育教育于音乐教学中》等基础教育领域的论文。   刊登在《科技资讯》上的绝大多数论文的篇幅为1个页码。2011年第3期的《科技资讯》有256个页码,刊登论文212篇。印刷的正文字体用的是小五号,很少有论文配发图表。   近两年的《科技资讯》采用的印刷纸张都非常薄,但记者将2010年出版的全部36期《科技资讯》叠放在一起测量其厚度,刻度显示其超过了28厘米,接近一尺。   《科技创新导报》、《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和《中外医疗》等3种期刊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但其页码数和刊登的论文数量略逊于《科技资讯》。例如,2011年出版的《中外医疗》有192个页码,刊登论文158篇。2010年全年的36期《中外医疗》叠放厚度超过22厘米。   刊登资讯的期刊是如何变身学术期刊的   在国家图书馆期刊借阅处记者借到2004年第1期至今的《科技资讯》。《科技资讯》创刊于2003年,在2004年和2005年,其刊载的内容以资讯类文章和广告为主,其中大部分文章是编辑部自行收集的稿件,社外来稿很少有投稿者的信息,甚至用的都是笔名。   2004年第1期的《科技资讯》卷首语写道:“从2004年起,上、下半月刊发两种不同风格的杂志。一本办成汇集最新科技资讯及指导投资创业与企业经营的科技期刊。另一本办成运用科技视角解析产品品质、引导理性消费的科技刊物,刊发通讯、数码、家电。汽车、计算机等产品。成为都市时尚休闲人士的消费生活指南”。   2005年5月,《科技资讯》的刊期从半月刊变成了旬刊:上旬出版的A刊名为“车赏”,中旬出版的B刊叫做“midi音乐制作”,下旬出版的c刊的主题是“商务广场”。   自2006年第1期起,《科技资讯》刊载的内容陡然转型,开始刊登各类论文,1月平均每期刊登140余篇,2月平均每期刊登近190篇,以后每期刊登的论文数量都超过200篇。   而《中外医疗》的前身是《化工之友》,于2007年正式更名《中外医疗》。在更名之前,《化工之友》在征稿启事中就已经开始征集论文。   版面需求和供给的失衡让学术期刊有了敛财机会   上海理工大学学术期刊收费情况调查研究课题组在2007年进行的调研发现,当时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体系直接造成了学术期刊版面的需求数量(约480万篇/年)大大高于供给数量(约100万篇/年)的现象。版面需求和供给的严重失衡,使学术期刊收费成为现实,引发了“发表论文与人情的交易”及“发表论文与金钱的交易”等现象的出现。这种失衡所形成的巨大利益空间,导致了“非法办刊”、“版面出租”、“论文中介”、“李鬼杂志”等不合法现象的产生。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沈阳和他的研究团队对论文买卖“市场”的规模进行过估算:2007年,我国买卖论文“产业”规模为1.8亿~5.4亿元,而2009年的规模可达10亿元。这其中就包括“高额营利性版面费市场在内”。   在沈阳看来,论文买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网络。   中国青年报记者从纪争辉提供的“论文代理联盟”QQ群聊天记录中看到,最近的半个多月以来,该群内每天都有20条左右的信息更新。这个创建于2009年10月,有190名用户的QQ群的资历和规模只能算中等。日前,记者利用“QQ搜索群”系统检索发现,带有“论文代理”关键词的QQ群有86个。多数群的用户数量在100~200名之间,其中不乏用户超过300名的群,最早的百名用户规模以上的群创建于2005年12月。   若是用“论文”两字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相应结果可达6万余条。其中相当一部分与论文中介有关,例如,一个名为“超级论文群”的QQ群的用户数量达到了500名的上限,其简介明确写道:“教师论文/林业/文化/医疗/交通/市政等各类职称论文发表,刊载国家级刊物”。   据《法制日报》3月16日报道,武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了一家论文代理机构。当天,有用户在“论文代理联盟”QQ群里发布了这一新闻链接,并加注了“冒冷汗”的表情。但其他用户并未回应该留言,继续发布着各自的征稿和招聘组稿代理的信息。
  • 《中国科技政策国际期刊》创刊
    作为第一本专门研究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问题的英文国际学术期刊,《中国科技政策国际期刊(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国际刊号ISSN:1758-552X)由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与著名的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已经于近期创刊发行。   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建立于1967年,是国际一流的管理学与信息科学的专业出版社,其总部位于英国Bingley,主要出版管理学、图书馆学、工程学等专业领域的国际领先学术期刊。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由Emerald国际出版集团在全球正式出版发行,中国科学院党组副书记方新研究员和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Christopher Cullen教授是该期刊的编辑顾问委员会成员。期刊中方主编是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余江博士。   该刊将以全球化的视野深入研究中国在创新,R&D,技术和科学等范畴及相关的知识管理以及获取开发的活动(包括国际科技合作以及跨国公司在中国研发活动等),涵盖在国际、国家、产业、区域、企业、科研项目等层次的相关政策与战略管理的学术问题,研究方法包括规范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科技政策和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in China将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政策界研究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的平台。刚出版的该期刊第一期论文作者来自中国科学院、科技部战略研究院、英国剑桥大学、美国俄勒冈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涉及中国科技体制改革动力、国家战略性产业技术发展、中美科技交流历史分析、电信企业创新战略和中国山寨制造的规律与影响等研究问题。   该期刊的发展目标是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品牌学术期刊,成为国内外关注和探讨中国科技政策与发展战略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
  • 优秀论文争相“出国” 中文期刊望“洋”兴叹——中国科技期刊现状调查(一)
    p   “一流和二流稿件投国外,三流和四流稿件投国内,这是中国学术界的一种现象,也反映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尴尬境地。”在近日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忠范院士的一句话引起与会者的共鸣。 /p p   “我们形成了一个怪圈:期刊水平不高造成论文外流,论文外流造成期刊水平下降。”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以化学领域为例,中国作者高被引论文占全球高被引论文比例为30.42%,但中国期刊高被引论文占比数只有0.37%。 /p p   在这次主题为“强化中文科技期刊在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的作用”的会议上,大家为中国优质论文成果外流而忧心忡忡。 /p p   中科院院士汪品先认为,我国科学亟待向“深加工”方向转型,摆脱从源头到出口“两头在外”的外包工处境,这首先要从提高汉语的科学“币值”、振兴中文科技期刊做起。 /p p    strong 发表重大原创成果首选国外 /strong /p p   截至2017年底,我国中文科技期刊 4599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量的91%。 /p p   “中文科技期刊总量可观,但产业规模小,发展滞缓 地域分布广,但同质化严重 学科覆盖面大,但不适应发展需要 学术指标上升,但对优秀成果的吸引力不大。”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彭斌这样分析现状。他举例,以“大学/学院名称+学报”命名的综合高校学报有519种,占中文科技期刊总数的11.29%,无论是刊名还是内容,都存在同质化问题。 /p p   “此外,中文科技期刊优秀稿源紧张状况始终未得到缓解。”彭斌透露,据相关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学者在全球SCI期刊发文32.24万余篇,在中国SCI期刊发文2.24万余篇。有30万篇论文发在国外SCI期刊上,可见中国科技期刊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较弱。 /p p   “目前我国在数量上可称为科技期刊大国,但远不能称为科技期刊强国。”《科学通报》主编高福院士认为,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进步、服务能力与科技工作者的期待、作用与其应承载的社会责任都不相匹配。 /p p   其实,中文科技期刊也有过辉煌历史。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水稻的雄性不孕性、高温铁基超导等以及我国第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论文青蒿素等重大学术成果,都是发表在中文科技期刊上而被世界认可的。 /p p   “但是,近30年来我国重要科研成果基本都是首发于国外期刊。”高福坦承。 /p p   strong  影响因子等评价“魔咒”难破除 /strong /p p   “导致中国优质论文外流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内科研成果和人才评价过于偏重SCI影响因子。”刘忠范认为。 /p p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学传播中心任胜利编审举了一个例子:某研究所计算科研成果绩效奖励,赫然将期刊进行分类并依次折算成论文的得分,位于期刊分类金字塔尖的只有两份期刊——《科学》和《自然》。 /p p   “很多科研机构的‘计分本’明确将一些外国杂志制定的指数作为依据,这很要命!这不是鼓励作者向这些杂志投稿,让政府背书吗?”一位科学家告诉记者。 /p p   “写文章看影响因子,发一篇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杰青’‘长江’等各种帽子都来了。有些高校发表一篇CNS论文奖励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风气堪忧。”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认为,看论文价值除影响因子,还要看它的“寿命”,即是否一直在被引用。欧阳钟灿用他老领导周光召先生的一句话说:“不要单一追求SCI论文和所谓的影响因子及热门课题,要做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真正有生命力的科研工作,SCI各种因子中,引用的生命周期是最重要的。” /p p   一方面,优质论文频频投向国外名刊 另一方面,低水平论文纷纷投向国内劣质期刊。“由于评职称、毕业论文等各种需求,劣质期刊靠收取版面费也活得很好,死不了。”刘忠范说。 /p p   strong  内忧外患下国内期刊如何突围 /strong /p p   任胜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近年来,各大国际出版集团纷纷创办新期刊,抢占学术资源。“特别是一些大牌期刊社采取‘级联式评审’方式,品牌期刊如果不能录用,编辑就向稿件作者推荐转投其下一级子刊,通过逐级‘筛选’的方式消化了大量优秀科技论文。有些期刊一年就可以发表2万多篇文章。” /p p   为了促进我国科技期刊成长,2015年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科院学部也通过鼓励院士候选人在中文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等措施,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p p   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院士建议,对中文期刊实行分类分级评估和管理,即以学术和服务功能为导向,鼓励期刊的差异化发展,对不同性质的中文期刊采用不同的评估和管理办法。 /p p   “关键是倡导开放竞争的办刊机制。”高福认为,要增强期刊出版机构的内生发展动力,同时促进以市场化发展为基础的资源整合。 /p p   刘忠范透露,此次会议围绕科技期刊去行政化、加强顶层设计、实行分类管理,降低SCI评估权重、增强科学家责任、借鉴国际一流期刊经验、促进集约化和数字化发展、加大对优秀中文期刊经费和政策支持等形成相关意见和建议。 /p p br/ /p
  • 中国科学文化领域首个英文期刊创刊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在科学上,科研诚信重于一切,没有诚信就没有科学。不管是对待科研上的想法、科研过程还是科研结果,科研工作者必须诚实,因为科学始终建立在诚信之上。”《科学文化(英文)》(Cultures of Science,以下简称《科学文化》)期刊联合主编、魁北克大学伯纳德· 席勒(Bernard Schiele)教授强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作为主编,伯纳德· 席勒的任务是保证各项程序有效落实,推动期刊按计划发展。他表示,希望《科学文化》将来能被国际重要数据库收录。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月15日,《科学文化》期刊创刊号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中国科学文化领域第一本英文期刊,国内统一刊号:CN10-1524/G,每年出版四期(季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以及中国科协等8家单位6个国家的期刊编委以及特邀专家学者20余人参加发布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发出中国学者声音 填补国内空白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由于英文水平受限或发表英文论文时遇到困难,很多杰出的中国学者难以被世界所认识。”伯纳德· 席勒对记者称,《科学文化》期刊旨在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尽管期刊是用英语出版,但投稿可以是英文也可以是中文。如果中文来稿最终被采纳,会有专人负责把中文论文译成英文,还有文字编辑对文章进行润色,确保语言地道。目的在于为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中外学者搭建沟通的桥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国外有很多探讨科学与文化的英文期刊,但是都基于西方国家,《科学文化》则产生于中国的土壤。此外,相比较西方已出版的期刊,这本新刊囊括的话题更为广泛。”伯纳德· 席勒表示,这本期刊对中国和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刊号特邀主编、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正风对科技日报记者说,这本期刊的理想是让人们发现科学文化的多样性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声音。“我们希望入选论文符合期刊宗旨:表达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科学文化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非英语国家非西方国家对科学文化的思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延豪在期刊发布会上强调,《科学文化》的创办填补了国内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空白,更标志着非英语国家创办的科学文化专业性学术刊物的诞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严格评议程序 确保刊物质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伯纳德· 席勒指出,《科学文化》编委会前两年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本严肃的学术期刊。在接下来的两年,期刊的论文主要来源于约稿。在工作机制成熟之后,《科学文化》期刊将开始接受投稿,通过双盲评审和同行评审的方式对论文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双盲评审就是评委不知道作者是谁,作者不知道评委是谁,确保评审过程的公平公正,这是国际通行的审核方式。”据伯纳德· 席勒称,审核论文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程序复杂。因而,刊物发行初期,每一本收录论文5篇左右,确保每篇论文都经过严格评审程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确保科研诚信方面,编委会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作者需要签署原创声明,此外编委会有专门编辑负责审核数据的真实性。李正风指出,国内科学文化方面的专门期刊有10来本,但权威性期刊占比相对较少。在质量方面,《科学文化》编辑部会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对文章进行评议,通过评议之后,才能纳入文章入选范围。备选文章还需要进行反复修改,最终才能被刊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伯纳德· 席勒认为,确保学术论文诚信的做法非常简单:在做好同行评审、双盲评审的基础上,让科研成果向公众开放。“公众监督评判科研成果是确保科研诚信的核心”,伯纳德· 席勒称。 /p p br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 /p
  • 打造国际杰出期刊——访李党生
    李党生博士2006年回国担任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常务副主编,在近十年间该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步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期刊。凭借专业的科学编辑队伍,Cell Research拓展建立了“绿色通道”和“快速通道”的论文发表渠道,力争保障中国本土科学家的话语权并吸引国外优秀科学家投稿。此外,其姐妹刊Cell Discovery(《细胞发现》)于2015年4月创刊,二者联动发展“一本强刊+一本大刊”的创新模式,努力将中国科技期刊出版做大做强。《赛先生》:Cell Research(以下简称CR)创刊于1990年,至今已有26年的出版历史。自从您2006年回国担任该刊常务副主编以来,最近十年间贵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步发展为生命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期刊。最近汤森路透公布的2016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CR的影响因子由十年前的2攀升为近15,此成绩定来之不易,对此您有什么感想?李党生:CR的影响因子从2006年的2.161上升到今年的14.812,确实是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历程。CR这一路成长上来历尽千辛万苦,影响因子相继越过5、10,在超过了EMBO Journal和PNAS之后,今年又超过了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和Molecular Cell,不断取得我国科技期刊的历史性突破。在今年SCI收录的国际生化、分子与细胞生物学领域的423种期刊中,CR目前的影响因子排名为第10位,其学术水平已与Nature子刊、Cell子刊接近或相当,位居世界杰出学术期刊行列,实现了中国学术期刊界及广大科学家们多年的梦想。我们认为CR的成绩对于中国学术界而言,意味着我们终于有了自己掌握学术话语权的高端平台,让中国科学家(包括海外华人科学家)在同国际同行的竞争当中能有一个保证公平公正的机会。同时,CR的成功本身也是期刊发展与中国科学发展互动共赢的一个范例,CR在其自身的成长过程中也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并必将继续在促进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业科学编辑队伍保证期刊稳步成长《赛先生》:学术期刊的成长与优秀稿源和传播平台息息相关。2006年开始,CR与Nature出版集团合作,这是贵刊发展征途中里程碑式的标志。十年间,贵刊是如何调整发展策略以保证期刊影响力稳步上升的?贵刊的管理制度与Nature,、Science或者您之前就职过的Cell有何异同?李党生:这些年,期刊的影响力稳步上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以人才战略为核心的发展策略。2006年,裴钢院士接任CR主编,我本人也是在2006年回国,担任CR的常务副主编(之前我在Cell任Associate Editor),全面负责期刊的学术工作。我们当时给CR制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要朝国际一流期刊的水平冲击,这意味着必须不断提高刊出文章的学术水平,因此必须采取专业的职业编辑方式。我们采取了类似于Cell、Nature的专业科学编辑负责制的运作方式,首先着手于培养和锻炼一支适应高端期刊发展需求的专业科学编辑队伍。从2006年至今,我们CR团队已陆续培养了12名专业科学编辑,其中包括4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后,同时我本人也在CR指导科技期刊的博士后工作。目前,CR的在岗科学编辑全部为博士学历,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领域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团队中有两位海外留学归国的博士后:一位是2010年引进的胡芳芳博士,她毕业于北京大学,1999年赴美留学,2006年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此后曾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另一位是2012年加盟的汪劼博士,她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博士培养期间通过Ph.D交换学生项目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论文的部分科研工作,此后继续在美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年4月,CR还引进了在挪威萨尔斯海洋分子生物学国际研究所从事了8年独立科研(课题组长)工作的江涤研究员(美国公民)加入团队。江涤于1998年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此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做了7年博士后工作。在挪威工作期间,江涤曾作为通讯作者在PNAS、PLOS Biology等权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并指导博士生和博士后从事科研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支专业编辑团队,我们才能为作者提供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追求卓越则是我们一贯秉持的办刊理念。
  • 安东帕《用户期刊》创刊号发布
    在安东帕公司即将步入四周年之际,全体安东帕人寄以厚望的《用户期刊》创刊号终于在同仁的辛勤努力与统筹合作之下在这个夏天如期发布,以崭新的面貌呈现给各位用户。   安东帕用户期刊的发布,意味着我们从更高的层面实现了与广大客户的交流,也是对安东帕公司文化的最有说服力的宣传。   走过了迅速发展的最初三年,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张,规模逐渐扩大,吸纳了来自各行业的精英加入我们的团队。公司的成长由大家所见证,安东帕的业绩突飞猛进,都是我们引以自豪的历史。我们同样也需要一份这样的刊物来展示艰苦创业的历程以及企业文化的提升。   在仪器行业快速和激烈竞争的今天,安东帕一直凭借自身独特的技术赢得了更多的产品市场,以安全应用和产品质量得到更多不同行业客户的支持。值此创刊之际,《安东帕用户期刊》特向全体员工、广大客户及所有关心和支持安东帕企业的朋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祝大家工作愉快、万事如意!   创刊号的内容包括了安东帕最新的科技产品,公司新闻,产品应用报告等,可以让用户定期收到最新资讯,带来更多优质服务与契机!   我们期待《用户期刊》在我们的努力和各位朋友的支持下,办出特色与水平。成为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媒介与桥梁!     安东帕用户期刊下载页面: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11/down_134939.htm
  • 重磅!4个期刊被SCI除名,最高IF>5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影响因子超过5分的核心期刊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CPB),被踢出 SCI 核心期刊目录!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被 SCI 除名的原因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一般来说,被踢出 SCI 名录的期刊大多是影响因子在 0-3 分的,如此高的影响因子还被踢出去,可想而知该期刊出现的纰漏有多严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CPB 的影响因子自从 2008 年一直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并于 2017-2018 年达到最高的 5.5 分。忽然被踢出 SCI,个中缘由让人捉摸不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ab037b43-b07c-4b74-9afe-165c62963182.jpg" title=" 1.jpg" alt=" 1.jpg" width=" 446" height=" 343" style=" width: 446px height: 343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截图来源:scijournal.or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期刊对此并没有给出官方声明,只在官网上列出两条消息:一是期刊发行方 Karger 出版社停止出版 CPB 二是期刊不再被 SCI 收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杂志被踢出 SCI 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1)自引率太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收取高额版面费,文章接受率高,发文量大幅增长,有掠夺性期刊嫌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3)审稿机制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大量审稿造假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4)影响因子常年极低,论文质量普遍较低。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5f352f8d-9cbc-4f75-b10f-efef373f58e9.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475" height=" 390" style=" width: 475px height: 39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截图来源:CPB 官网 红圈部分: CPB 官宣提醒大家,本期刊已不再被 SCI 收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 2018 年 4 月份,就有文章提到 CPB 的自引率高达 40%,极有可能被 SCI 除名,果不其然, 在 2019 年 1 月,就曝出其被除名的消息。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因此,同学们在投稿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查询一下目标期刊最近几年的自引率。一般来说自引(Self-citation)在 SCI 期刊编辑出版的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学术圈中也属于比较正常的现象。我们在投稿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期刊编辑要求,或是引导作者去引用 1~2 篇他们刊物的文章,以此来提高他们期刊的影响因子。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但是,一旦自引率高于 30%,大家就要留心了。每年 Web of Science 都会发布往年期刊自引率报告(https://clarivate.com/products/journal-citation-reports/),大家可以进行查看,大家也可以在 letpub.com 查找相关期刊的自引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f7f292c3-8689-4cf1-bad3-7be04b629c39.jpg" title=" 0000.png" alt=" 000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数据来源:letpub.com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CI 最新动态总结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除了 CPB,学霸君还特意查询了 SCI 期刊收录的最新动态。在过去的十二个月里,共有 273 个期刊的状态发生改变,包括:改名 changed,停止收录 cased,除名 dropped,重新激活 reactivated 四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这 273 个期刊中,生命科学领域有 23 个,临床医学有 36 个, 环境、生物和农业有 35 个。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在这三个领域,除了被除名的 CPB 以外,还有三个被除名,三个停止收录(图中红色字体标出),这几个的影响因子约在 0-1 之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74f963b-bdf9-4caa-9447-fc5ce01f7796.jpg" title=" 4.jpg" alt=" 4.jpg" width=" 473" height=" 310" style=" width: 473px height: 31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7a993af3-d200-4b3a-98ef-e98d06c19bf4.jpg" title=" 000000.jpg" alt=" 000000.jpg" width=" 544" height=" 345" style=" width: 544px height: 34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数据来源:mjl.clarivate.com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被除名的「神刊」——Oncotarget 现在的状态是重新激活 reactivated。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去年,Oncotarget 被 SCI 除名以后,Oncotarget 官方发表声明质疑了 Web of Science 的决定,因为 Oncotarget 被评为当年最好的期刊之一。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现在,尚未清楚是否因为 Web of Science 重新评估了当时的决定,而考虑重新收录 Oncotarget,我们只能静观其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4cac2a66-f909-43ab-b380-13c691645e6c.jpg" title=" 5.jpg" alt=" 5.jpg" width=" 475" height=" 230" style=" width: 475px height: 230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27, 127, 127) " 截图来源:Oncetarget官网 加粗部分显示期刊在列表中进而又出,换言之,除名是随意的。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此外,Science 去年新发的三个子刊 Science Advances,Science Immunology,Science Robotics 毫无疑问地被 SCI 收录,其中 Science Advances 影响因子更是高达 11.5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科学「灌水」善用 Web of Science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是否被 SCI 收录作为目前科研评价体系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决定了同学们能否毕业、老师们能否申请到职称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为了搞好科研、发好论文,大家一定要熟练应用 Web of Science 的一些功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最后,想提醒大家的是,杂志被 SCI 收录的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每个月都会有更新,口碑差的杂志,指不定哪天就被踢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投口碑好点的杂志。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了,怎么样的期刊才算口碑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其实,每个领域里,口碑好的期刊其实不多,大家平时应该会从师兄师姐那里有所耳闻。自己也可以留意平时在找资料、看文献时找到的发表在各个期刊的论文,如果有些论文图表不严谨、美观,文章看起来味同嚼蜡,那么这些论文所在的期刊就不需要过多关注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另外,除了上述查找期刊自引率的方法, 大家可以把自己所在领域(比如医学类)内期刊,收集一下,按影响因子从大到小列一张表。投稿的时候可以从高往低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比如,临床医学类的影响因子最高的是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2018 年度的影响因子高达 244.585,紧随其后的是 NEJM,影响因子 79.26。而两个期刊的自引率仅为,0.2% 和 0.9%。 /p
  • 中国学术期刊迎来最大利好 七部门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下发通知,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5年为周期,面向全国科技期刊系统构建支持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了解,当前我国大约拥有5000本学术期刊,其中大多数为中文期刊,英文学术期刊大约有300余种,入选 SCI 的期刊仅约200种,而全球大约有9000种 SCI 期刊,只占2%。而每年中国学者为全球贡献约20%的学术论文。事实上,中国的学术期刊不仅规模小,还很分散,此外国内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也有限。而科技强国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科技期刊的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打造与之相匹配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让中国科技创新成果发表在中国期刊上,成为中国科技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协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力度大、资金多、范围广。该计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核心目标,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在编辑、出版、传播、服务全产业链上的关键短板,系统构建支持体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设置强调系统施策。设立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以及建设国际化数字出版服务平台、选育高水平办刊人才7个子项目,对单刊建设、刊群联动、平台托举、融合发展进行系统布局,力图多点支撑、多点协同发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遴选方式突出“以域选刊”。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瞄准国家创新发展关键领域和战略方向,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分别提出了支持现刊、布局新刊的优先建设领域,作为遴选期刊的前置条件,优先支持基础研究领域、优势学科领域、战略前沿和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科技期刊做精做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支持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按照尖兵引领、梯次培育、试点先行、持续推进的总体思路,打破“定额奖补”的传统做法,在领军期刊、重点期刊、集群试点项目中,探索采取一刊一策、一项一案的差异化支持方式,允许申报单位结合自身发展规划提出个性化经费需求,对办刊基础好、发展潜力大、建设规划明确的优秀办刊单位给予重点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管理实施“管评分离”。为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项目采取集中申报、分类评审,建立大数据监测、专家评审、第三方绩效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力求实现前、中、后全流程的科学管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以下为组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有关项目申报的通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科协发学字〔2019〕41号 /p p   为认真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决定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现就有关项目申报事宜通知如下。 /p p   一、项目设置 /p p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度开放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高起点新刊、集群化试点等5个子项目申报。项目设置详见《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附件)。具体申报要求可登录“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期刊重点项目管理数字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网址 a href=" http://kjqkxm.castscs.org.cn/egrantweb/" target=" _blank"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http://kjqkxm.castscs.org.cn/egrantweb/ /span /a ),下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p p   二、申报流程 /p p   1.申报单位注册并登录管理平台,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申报项目,填报相关信息。 /p p   2.申报单位上级单位注册并登录管理平台,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 /p p   3.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对经主办单位审核的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查。 /p p   4.审核通过的期刊或单位获得申报资格,须向项目办公室提供纸质申报材料,所报送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需报送一份。所有材料一律用A4文本打印。 /p p   三、申报材料 /p p   1.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项目申报材料 /p p   (1)由主要主办单位出具正式报送函(报送函主送单位写“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 /p p   (2)《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类项目申报书》(通过管理平台打印后加盖公章) /p p   (3)最近连续出版的3期样刊1套 /p p   (4)期刊出版许可证(副本)复印件 /p p   (5)其他有利于申请立项的材料。 /p p   2.高起点新刊项目申报材料 /p p   (1)由主要主办单位出具正式报送函(报送函主送单位写“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 /p p   (2)《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期刊类项目申报书》(通过管理平台打印后加盖公章) /p p   (3)其他主办单位同意文件(多家主办单位须提供,可在报送函或申报书上加盖公章) /p p   (4)出版单位报拟创办期刊的主要主办单位的请示文件(拟新成立期刊出版单位不提供) /p p   (5)出版单位的出版许可证(副本)复印件(拟新成立期刊出版单位不提供) /p p   (6)主办单位、主管单位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机关法人证明文件) /p p   (7)出版单位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p p   (8)主要主办单位、主管单位的国有资产证明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机关法人、社团法人不提供) /p p   (9)出版单位同主办单位、主管单位隶属关系或出资关系的证明材料(拟新成立期刊出版单位不提供) /p p   (10)《期刊出版申请表》 /p p   (11)拟任出版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中级以上) /p p   (12)编辑出版人员的身份证复印件及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至少3人,其中2人中级以上) /p p   (13)工作场所使用证明文件复印件(租赁合同或自有产权证书) /p p   (14)其他有利于申请立项的材料。 /p p   3.集群化试点项目申报材料 /p p   (1)由申报单位出具正式报送函(报送函主送单位写“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办公室”) /p p   (2)《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集群化试点项目申报书》(通过管理平台打印后加盖公章) /p p   (3)申报单位法人证明文件复印件(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机关法人证明文件) /p p   (4)其他有利于申请立项的材料。 /p p   四、产生办法 /p p   根据项目申报情况划分评审小组,采取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的方式产生拟支持项目。拟支持名单经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正式确定为入选项目。入选项目申报主体与中国科协签订项目任务书,明确建设方向和任务目标。 /p p   五、其他事项 /p p   1.项目申报书最后一页“申报诚信声明”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签字确认,不可用签名章代替。 /p p   2.领军期刊、重点期刊、梯队期刊可同时申报。如同时入选,以支持金额较高的项目优先。 /p p   3.申报单位须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不得谎报、编造业绩,如查出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将取消本期评审资格及下一周期申报资格。 /p p   4.管理平台开放时间为2019年9月20日至10月18日,请在此期间填写申报信息。 /p p   5.纸质申报材料集中受理时间为2019年10月15日至21日。请按照申报要求将纸质申报材料报送至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计量与评价中心(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537办公室,100038),逾期不予受理。纸质申报材料一经收取,恕不退还。 /p p   申报咨询联系方式: /p p   中国科协 /p p   联 系 人:顾洺玮 丁广治 张光 /p p   联系电话:010-68581259,68571884 /p p   传 真:010-68571884 /p p   教 育 部 /p p   联 系 人:王骁 /p p   联系电话:010-66096298 /p p   传 真:010-66020784 /p p   科学技术部 /p p   联 系 人:赵为 /p p   联系电话:010-68944758 /p p   传 真:010-68944618 /p p   国家新闻出版署 /p p   联 系 人:杨震林 /p p   联系电话:010-83138648 /p p   传 真:010-83138642 /p p   中国科学院 /p p   联 系 人:杨子秀 /p p   联系电话:010-68597596 /p p   传 真:010-68597134 /p p   中国工程院 /p p   联 系 人:陈冰玉 /p p   联系电话:010-59300273 /p p   传 真:010-59300239 /p p   纸质材料报送联系方式: /p p   联 系 人:田瑞强 焦一丹 /p p   联系电话:010-58882537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附件为: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10/attachment/d4f33442-0bc3-46b3-8dd1-6c09c8a45801.docx" title="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docx"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3年).docx /a /p p br/ /p
  • 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召开 透明化是国内期刊的明显短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透明化是国内期刊的明显短板” & nbsp & nbsp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从去年《肿瘤生物学》撤稿107篇论文,到最近哈佛大学撤销31篇论文,科研诚信问题也成为科技期刊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近日召开的第十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舰船研究》名誉主编朱英富坦言:“透明化是国内期刊明显的短板,也是阻碍国内期刊国际化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朱英富表示,伪造同行评议的行为值得引起期刊界的反思,尽管随着科研领域的日益细化,小同行评审专家不多,造成某些论文的评审专家不好找。“《中国舰船研究》通过更细致审核评价专家信息、建立动态更新的审稿专家数据库等方式规避这个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科技部原副部长、《光:科学与应用(英文版)》主编曹健林看来,中国科技期刊环境建设很重要,“该摒弃的坚决摒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为什么有些刊物办不好?是因为现在评职称要文章。”曹健林直言,如果期刊只是给评职称这支队伍提供一个平台的话,“一流刊物就别想了,如果再放放水,那么期刊就完蛋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事实上,一些国内期刊在严格执行“双盲”的审稿制度,对于超过重复率指标的稿件,有明确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学术出版的透明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被引用情况是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但有些时候,也存在这些指标被简单化、绝对化使用的情况。所以,科技期刊要进一步加强同行评审,探索合适的同行评审机制,正确客观的评价科研成果,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朱英富表示。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科技期刊的数量为5052种。随着中国科技进步,如何推进中国科技期刊跻身世界一流,促进科技期刊国际合作交流,也成为论坛聚焦的话题之一。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3年,中国科协等部门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目前中国在数量已经跻身“科技期刊大国”,但与会专家认为,在科技期刊的质量和水平上还有待提升。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中国科学院院士、《力学学报》主编魏悦广表达了他的担忧:“目前我们的发展受到了来自SCI评价体系的冲击,同时,如何培养力学工作者文化自信、学科自信,吸引他们把重要的研究成果拿来发表,也是我们一直探讨的问题。” /p
  • 我国投亿元支持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加速提升
    11月29日,《中国物理B》(英文版)主编欧阳钟灿院士、《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主编照日格图、《地震学报》(英文版)主编陈运泰院士等35家英文科技期刊的负责人,在京分别与中国科协就一项期刊支持计划签约。   这35家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首批支持的期刊。该计划是中国科协在财政部支持下今年正式启动的,首期3年时间,总支持经费近1亿元,被业内人士称为“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科技期刊支持计划”。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正处于“加速”进行时。   打造与科技发展相匹配的期刊迫在眉睫   科技期刊是科技成果发布和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从一方面代表着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整体水平。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总体学术水平不断提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综合评价等期刊学术指标均有显著进步。“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定了我国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提升我国科技期刊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也是题中之义。”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陈希表示。   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国际地位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英文科技期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很大提升空间。   1922年创刊的《地质学报》(英文版)是我国办刊时间较长的一份英文科技期刊,这次也在受支持的35份期刊之列。从上世纪80年代起,该期刊一年6期,每期20多篇论文,其中20%来自国外,我国最重要的地质学成果如“北京猿人”等考古发现都发表于此。该期刊在早期中国科学发展、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用该刊编辑部主任郝梓国的话来说:“我们在国际地学界原来的辉煌慢慢被人遗忘了。”   《地质学报》(英文版)如今的状况并非个案。我国共有科技期刊5300种,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是当之无愧的科技期刊大国,但其学术水平及国际影响力却难尽人意。   据《期刊引证报告》(JCR)统计数据,截止到2011年11月,全世界共有7999种期刊被其收录,而中国(包括港、澳,不包括台湾)仅有164种,占0.02%,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等国 JCR所有被收录期刊的平均总被引频次和平均影响因子分别为4297.6和2.016,而我国被收录期刊的平均值分别为1130.7和0.833,远低于国际总体平均值。   与“期刊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论文强”。随着近年来我国科研投入增加和科研水平提高,我国科技论文产出在数量和学术质量上都有较大飞跃。2010年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世界科技论文总数为142.1万篇,其中中国科技论文14.84万篇,占10.4%,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在《自然》《科学》《细胞》等国际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位居世界第九。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院教授严纯华认为,作为中国科学家学术交流的平台,我国科技期刊正逐渐被“掏空”,这对中国科学家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有人认为,国内没有好期刊,“借船出海”并无不可。但在接受科技日报采访时,严纯华却认为这种做法可能难以为继。他给记者讲到身边的一种普遍现象,年轻的中国科学家在国外工作,发表论文非常容易,但回国后,同样质量的论文投到国外期刊总会遇到麻烦,多以“语言有问题”被退回。在国外投稿“投啥啥中”,回国后变成了“投啥啥不中”。“这就像村里的地主,突然发现原来的穷人一下富起来了,要跟自己平起平坐了,那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肯定是把你打压下去。”严纯华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同一个人写英文,语言怎么会有问题?这是一条“隐形的线”在做怪,他觉得这条线是价值观念、文化观念的差异造成的。   前些年我国科学家的论文在国外期刊发表比较少,挑剔的目光还不像如今这样明显,但近几年挑剔的目光和刻薄的表情随之而来。“今后这样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长期来看,这对中国科学家的学术交流会形成阻碍,解决的办法只有建好自己的期刊。”严纯华说。   科研竞争的白热化使得掌握话语权的期刊对文章首发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接受采访的多位专家、学者对记者表示,打造与我国科技发展态势相匹配的高影响力科技期刊迫在眉睫。   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但怎么让期刊硬起来?作为《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执行主编,严纯华有时也会觉得“有心无力”。国家评价考核制度将大量好稿引向国外,而自家期刊的发展又因人财物等原因掣肘。期刊大多经费不足,学术影响力要提高,要找高水平的文章,审稿人水平要提高,审稿时间要缩短,还要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设想很多,但却无力实现。   因此,“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推出在他看来“正当其时”。“中国科协抓住了期刊发展的机遇期,我们原来的设想终于有机会逐步完善了。”   该计划通过“以奖促建”的方式,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优秀的英文科技期刊,同时拓展英文科技期刊的规模。陈希认为,这项举措对于提高我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国际科技话语权,切实发挥好科技期刊在引领学科发展、培养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以奖促建”,“奖”是形式,“建”是目的,既考虑过去和现在的情况,更着眼于未来。陈希介绍说,该计划将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促进提升已有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提高高水平英文科技期刊在SCI等国际主流检索系统的学科排位,提升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二是适度增加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新创办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代表我国前沿学科、能填补国家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使之进一步成长为高水平优秀国际科技期刊的后备力量。   据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学会学术部部长沈爱民介绍,“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中,一等奖5种期刊,奖金每年200万元 二等奖10种,奖金每年100万元 三等奖20种,奖金每年50万元,奖励资助周期均为3年。   为什么此次重点选择英文科技期刊进行支持?沈爱民解释说,英文版的科技期刊在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传播中具有天然优势。目前我国英文科技期刊质量不尽人意,而且规模小,是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现有英文科技期刊239种,仅占科技期刊总量的5%左右。全世界有5800多种SCI收录的英文期刊,中国大陆只有119种,远远落后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等国家。所以,中国科协经过认真研究,决定选择英文科技期刊作为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的着力点。   沈爱民强调说,抓英文科技期刊,不是说不重视中文科技期刊。中国科协历来高度重视中文科技期刊,整体思路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以继续充分利用已经持续实施多年的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这个工程就是重点支持中文期刊的,今后还会继续加大对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   一石激起千层浪。“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一出台,迅速在海内外华人科学家中引来好评。美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王小凡等17位国内外顶级生命科学的科学家,得知该计划后,特地致信中国科协领导。他们在信中说:“中国科协此次设立的优秀国际科技期刊奖……将引领一种正确的价值导向,真正促进和推动一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从而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我国科技期刊集群打好基础。若此,必将在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大批各专业领域知名科学家,积极参与该计划设计、评审工作,为期刊发展出谋划策。《细胞研究》(英文版)主编裴刚院士、《昆虫科学》(英文版)主编康乐院士、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袁亚湘院士等知名科学家更是亲自带队,参加评审期刊陈述答辩。   奖项经费要用在“刀刃”上   《细胞研究》(英文版)影响因子自2009年跃升至8.151分以来,已连续3年稳定在8分以上,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秀英文科技期刊代表,本次获得一等奖。获得奖励资助后,常务副主编李党生一下子更加忙碌了,他和同事们制订的“一揽子计划”终于有机会一一实现。   “好稿源是等不来的。”为了找到好稿源,李党生计划利用这笔资助,明后两年走访国内外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家进行面对面交流,获得第一手信息,“抢”到好稿源。“显然,没有中国科协项目的支持,我们的计划是不可能得到实施的。”李党生强调。   和他一样忙碌起来,并倍感压力的还有《中国物理B》(英文版)编辑部主任王久丽、《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主任汪谋岳等。每个获奖期刊的情况各不相同,但大家都在筹划,把奖项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用到“刀刃”上。各刊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展开,包括扩大国际编委、争取优秀稿源、组织专刊综述、吸引优秀人才、探索数字出版发行及资助OA出版等。   同样获得资助的《中国稀土学报》(英文版)也在酝酿着变革,严纯华说,该计划有一点令他特别看重,那就是“设计比较科学。当然也有合同,但是按照科学本身的规律,一事一议,一个期刊一个期刊具体谈,现在是什么情况,主要想在哪个点改善提升?通过何种途径等。”中国科协与35家期刊逐个进行多番讨论,搞清楚每家“现在站起来摸多高”,“将来跳起来能摸多高”,严纯华觉得,工作做得非常实在。   “提升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扎实的举措和不懈努力。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要抓好几个关键环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编委队伍和审稿队伍,推动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制度,积极吸纳高水平国际稿源,缩短出版周期,争取成果首发权。”陈希强调。
  • 靠收版面费生存的学术期刊将停办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部分学术期刊“靠收取版面费牟利”以及“论文买卖产业化”等问题,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相关负责人2月23日表示,新闻出版总署将对大量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进行监测评估,对不注重学术质量、刊载拼凑、剽窃学术文章的学术期刊予以严肃处理,采取措施整治学术期刊由其他单位和个人代理发表论文,对超越办刊宗旨及范围刊载学术论文的期刊将依据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结合报刊出版质量评估体系对学术质量差、经营水平低、靠收取版面费生存的期刊予以停办。   日前,新闻出版行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严重违规的《中国包装科技博览》等6种期刊予以停业整顿、警告等行政处罚,对《管理观察》等2种期刊予以通报批评,同时责令立即纠正违规行为。   记者从23日在京召开“加强学术期刊管理”座谈会上了解到,一些期刊刊载论文数量过多,最多的每期刊发200多篇,由于缺乏必要的审核和把关,论文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少数期刊超越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所刊发论文几乎涵盖所有学术领域。这些期刊出版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学术质量、以收取版面费牟利的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出版秩序,对期刊界和学术界负面影响巨大。   对此,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负责人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进一步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尽快建立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学术期刊编辑责任追究制度 出台相关政策,严格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限,建立学术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完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促进学术期刊提高质量 进一步深化报刊业改革,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扶持精品学术期刊发展,优化学术期刊发展环境。各学术期刊出版单位也要严格按照办刊宗旨和业务范围出版,完善编辑流程,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术质量 积极转变经营管理模式,深化内部机制改革,积极适应学术期刊出版数字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发展趋势,从编辑、经营、生产、发行等各个环节提升水平,努力提高学术期刊质量。
  • 2017年SCI新收录中国大陆期刊及简析
    p   又是一年总结时。个人工作总结磨磨蹭蹭一直不愿意写,倒是惦记着科学网上这篇年度的博文得整理出来。为啥?喜欢科学网?好像也不完全是?没搞懂。 /p p   回到正题,2017年绝对是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取得巨大成绩的一年!从SCI新收录期刊这个视角,大大大丰收!中国大陆2017年有18种期刊被SCI数据库新收录!这绝对是最近这些年的新纪录啦!印象中,上一次收录这么多,是2007年左右的区域期刊拓展项目,当时一批中国期刊集中被收录。从我本人记录的2010年以来的数据来看,之前SCI期刊中国每年新增最多的为2010年的11种。不仅数量上有大的增加,今年新增的期刊质量也很不错的,后面有点数据侧面验证这一点。 /p p   一表胜万言?今年打破惯例,不再进行期刊的一一罗列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01.pn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3adaa7f-2602-479a-b121-bd5f4471317b.jpg" / /p p   刊名ISSN创办时间出版周期升级自 /p p   先来几个简单的分析吧: /p p   1.一半是2013年以来创办的新期刊。期刊界的朋友都知道,2013年中国科协启动了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从国家层面支持中国期刊国际化发展,其中的D类项目更是极大地助力新刊的创办!此计划的确有成效的哦,这几年中国大陆新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不少是D类项目资助期刊。不是D类资助期刊的,也多申请过。还可以说,受此计划带动和影响,中国创办了一批新期刊。这些新期刊陆陆续续成长起来啦!中国科协领导请拿走此段表扬,不用谢! /p p   2.回归科研院所/高校SCI期刊半壁江山格局。中国SCI期刊的分布,原来是科研院所强过高校的,但最近几年新增的SCI期刊,高校是强过科研院所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高校新办英文期刊多过科研院所。2017年新增的SCI期刊,科研院所略微强过高校的。比如中国科学院5种、中国工程院2种、中国农业科学院2种、中国医学科学院2种。当然,有些刊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一起合作的,比如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是中国工程院院刊,同济大学一直具体操办。还有学协会,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多和科研院所/高校有联系,不再单列啦。再几年呢?不好说,很可能高校强过科研院所,因为高校数量巨大,更多的大学/学院会积极参与创办新的英文期刊的。 /p p   3.这批期刊的第一个影响因子很可能十分惊艳。今年年初收录的Horticulture Research和Science China-Materials在今年6月已经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妥妥的两个Q1。据测算,其他还有8个左右期刊,2018年拿到第一个影响因子将直接进入Q1,还有两个在Q1和Q2之间。当然,影响因子测算是个苦差事,仅供参考。 /p p   再来一组冷眼观察: /p p   1.若干种暂时没有CN号。据我的了解,这些期刊还是希望拿到CN号的。建议相关部门考虑一下呀,中国的优质资产,呵呵~~~ /p p   2.若干种事实上Electronic Only出版。十年前,说Electronic Only,那是别人家的事情,中国期刊想做的其实不多。如今,中国人主导的Electronic Only期刊,已经被SCI收录啦。顺便提一句,相关部门的监管,还是需要纸质的?要不要顺应时代的步伐,改一改? /p p   3.这实实在在地解决了400多篇高质量论文“外流”的问题(这18种期刊2016年发表中国论文约440篇)。我个人不同意论文“外流”的说法,试想现在每年几十万篇SCI论文,全部“内流”了,发哪?中国现在的300多种英文期刊,根本就承接不了!但既然大家都说,那就从了吧~~~这些期刊做的,恰恰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有助于减轻大家的这个纠结吧! /p p   再来几个不成熟的观点吧,欢迎拍砖,拒绝谩骂: /p p   1.科学家关心什么?骨子里,是优先权确认和学术传播。 /p p   2.吸引好的文章在中国期刊(CN/EN)上发表,靠政策、情怀、奖励,可能都不够。最终要靠实效: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也能很快传遍全世界,尤其是小同行! /p p   3.不能将中国科技期刊发展问题,凌驾于中国科研之上。比如,要求科研人员将文章发表在中国期刊上以支持中国期刊的发展。这会不会影响优先权确认?会不会影响学术传播?如果不影响,自然可以。但如今,真的不影响吗? /p p   4.一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必须依赖本国的科研人员的文章吗?至少,荷兰的某全球顶级出版商是个例外。中国现在最强的几个学科,期刊其实一般。中国也已经存在这样的学科:若干种期刊不错,学科并不是特别强。期刊是期刊,科研是科研,能够相互借力固然很好,借不上力也需要坦然面对。 /p p   5.实实在在地办好每一种/期英文期刊,也是挺大的贡献!抱怨,不如改变,哪怕只是一点点。感谢中国英文期刊界的实实在在的努力。尤其要感谢若干种老的英文版期刊,在未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情况下,坚持了很多年。比如Rice Science,GPB。感谢大家! /p p   犹豫要不要写建议,还是写吧: /p p   1.中国可以创办更多的英文学术期刊!现在太少了,300多种,占中国期刊的4%?翻一番也无妨,翻两番又如何?双一流的大学/学科,所有的国家实验室/国家研究中心甚至国家重点实验室,都有实力办好一两种英文期刊的。 /p p   2.重视中国英文期刊的学科布局。的确,很多学科中国一种英文期刊都没有。中国强势的一些学科,也存在英文期刊不强的问题。 /p p   3.已经操办起来的英文期刊,请坚持! /p
  • 中科院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番
    近日,美国汤森路透集团发布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中科院期刊国际同学科排名大幅提升,国际一流期刊数量翻了近一番。   据了解,中科院期刊中,国际同学科排名位于Q1区(前25%)的期刊数量由2012年的5种上升至9种,占全国总数11种的82% 位于Q2区(前25%~50%)的期刊有16种,与2012年持平 两者共占中科院SCI期刊总数的35%。此外,中科院期刊在学科排名呈上升状态的期刊有16种,呈持平状态的期刊有53种,两者占全院SCI期刊总数的96%。   其中,《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较2012年度显著增加 Light(《光:科学与应用》)《分子细胞生物学报》的影响因子均超过8。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刊由2012年的30种上升至37种,占全院SCI期刊总数的比例由43%上升至51%。   &ldquo 能获得11.981的影响因子,我们很高兴。&rdquo 《细胞研究》编辑部主任程磊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期刊这几年能够稳步成长,与专业化的编辑团队有密切联系。   &ldquo 编辑自身必须了解这个学科,能够和研究人员交流,想办法与科学家达到共赢。&rdquo 程磊说。   他表示,未来《细胞研究》会进一步调整结构,逐步减少对综述论文的依赖,同时提升国际化层次。   与此同时,由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办,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开放获取的光学期刊Light,首次获得的影响因子就为8.476,位列光学类期刊第4名。   &ldquo 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振奋。为了获得今天的成果,Light做了很多工作,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办成国际一流光学期刊。&rdquo 长春光机所研究员、Light常务副主编白雨虹说,当时立下的长远目标是进入JCR光学类期刊的前3名。   白雨虹表示,为了实现目标,他们先是建立了高质量的国际化编委会 其次是邀请高质量稿件,向重点科学家约稿 第三件事是主办Light系列会议塑造品牌。   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副社长肖宏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对中科院期刊国际同学科排名大幅提升表示认可,&ldquo 以《细胞研究》为例,国内影响因子超过11的期刊非常少 而在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185个核心期刊中,它排在第13位,处在前10%。&rdquo   &ldquo 但是,我们不能沾沾自喜。与国际一流期刊相比,我们的期刊在影响力上仍存在明显差距。&rdquo 肖宏认为,评价期刊好坏,不能只看影响因子,要综合考虑期刊的影响力。   他介绍,与《细胞》相比,《细胞研究》仍有明显差距。前者在2011年发文338篇,2012年发文415篇 2011年引用次数为12624次,2012年为12312次。而后者的论文数2011年是113篇,2012年是99篇,2011年引用次数为1583次,2012年为957次。   &ldquo 要办一个好的期刊,就要真正地为科学家服务,而不是为影响因子服务。如何办一个既是国际一流,又能为中国学科建设服务的期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rdquo 肖宏说。
  • 国内科技期刊破冰:从科学家“糟心事”说起
    p   “微信里有个群,经常发些热烈祝贺谁谁又在Nature、Science上发了文章,我一生气就退群了。”8月5日,在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主办的以“重拾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 为主题的科技期刊主编沙龙上,中科院院士、《物理化学学报》主编刘忠范吐槽道。让他纳闷的是,为什么大家不是祝贺在科学研究中取得什么重大突破,而是祝贺在CNS发表论文。 /p p   反观国内科技期刊,论文质量不高、稿源匮乏、科研机构认可度低,在CNS“霸屏”的当下,国内科技期刊可谓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中文科技期刊更是由于研究评价的导向因缺乏优质稿源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况。国内科技期刊影响力不高、中文科技期刊备受冷落的困局该如何破? /p p strong 自己看不起自己? /strong /p p   如果好文章都发到了国外期刊,而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质量不尽如人意,那么中国的学术期刊还有必要继续办吗?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p p   从科学传播的角度来看,国外期刊拥有成熟的传播平台、强大的集团运营能力,也相比较而言拥有更大的影响力。鉴于此,国内科研人员在发表论文时,也不免掂量,“我为啥要发国内期刊呢”? /p p   中科院院士、本次沙龙主席、《科学通报》主编高福强调,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强大的科技做支撑,而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则离不开科技载体的进步。要讲好中国科学故事,必须要重视本土期刊的发展,尤其要有办好中文科技期刊的“文化自信”。 /p p 回顾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青蒿素、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都是中国科研人员为世界科技进步作出的卓越贡献。高福介绍称,这些引领世界科技进程的原创性成果都是发表在《科学通报》这一中文期刊上,并藉此强调,“中文期刊一样可以发表领先世界、甚至摘取诺贝尔奖桂冠的科研成果”。 /p p   然而,中科院院士、《物理学报》主编欧阳钟灿也发现,对中文期刊而言,用影响因子评价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投来的稿子,很多引用都是国外的,自己发表在中文期刊的文章都不引,我感到很生气,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他说。 /p p strong 墙内开花为何香墙外? /strong /p p   如果说我国科研人员缺乏“文化自信”是好文章流向国外科技期刊的内在原因,那么唯SCI是从的科研评价指标则可以说是将优秀论文推向国外的外部力量。 /p p   事实上,今年5月,《自然》杂志签署了《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倡导科研评估不要再过度依赖基于期刊的指标。该杂志总编菲利普· 坎贝尔也撰文详细阐述了反对单纯以影响因子来评判科研成果的观点。 /p p   然而,尽管科技期刊巨头对影响因子的作用开始反思,在当前我国的科技评价体系中,这一屡遭诟病的评价指标仍发挥着强有力的主导作用。 /p p   在文章开头,让刘忠范愤而退群的“糟心事”,事实上就清晰刻画出了我国科研人员对CNS期刊的推崇。 /p p   科研人员的推崇,源于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校评价指标指挥棒的指向。近年来,高校、科研机构重金奖励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的情况非常普遍,这令刘忠范感到不解。在他看来,对具体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可以理解,但针对所谓高影响因子论文的奖励“背离了科学精神本身,起不到鼓励作用,只会把科学家引入歧途”。 /p p   事实上,欧阳钟灿分析称,CNS之所以影响力高是因为前期有很多发在一般杂志开创性成果的后续文章发到了这些期刊。从这个角度来看,重要的原创性成果应当重视发表,而不应过多关注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因为优秀的科研成果自带传播属性与引用吸引力。 /p p strong 好成果如何扎根国内期刊? /strong /p p   从根本上改变优秀科研论文外流的现状,对科技成果实行分类评价是关键。欧阳钟灿建议,应当“将中文论文纳入科研单位和个人科研成果考核体制”。 /p p   高福也表示,可以通过吸引院士候选人在中文期刊发表论文等手段,提升国内中文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p p   不过,对当前国内科技期刊的发展,中科院院士、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朱邦芬也提醒,我国的中文期刊应与我国的英文期刊分工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避免用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p p   他指出,中文期刊应当在医学卫生、工程技术、科普等以中国读者为主的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这些国内受众面很广的领域,中文期刊是有优势的”,特别是借助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平台,优秀的中文科技期刊文章很容易实现十万以上的阅读量。 /p p   而一些原创性基础成果,从国际竞争和影响力角度出发,还是应该通过英文推送到国际科技领域,“但不应该片面地唯影响因子,原创性越强、越重要的成果,优先发表是硬道理,应首先考虑发在国内的英文科技期刊上”。 /p p   此外,与会专家也注意到,相较于国外科技期刊集团化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期刊则呈现“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在激烈的国际科技期刊竞争中后来者居上,“抱团取暖”应当是国内科技期刊的必然选择。 /p p   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拓展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范围和方式,加快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促进多个期刊“集群化”联合发展,借以寻找商业化发展途径,进入影响力与商业化运营有机互动的良性循环。 /p p   高福指出,科技期刊的本质功能是记载、传播、交流研究成果,促进研究的发展。因此,办好中文科技期刊对于讲好中国故事至关重要,办好中文科技期刊是我国科学文化建设的“万年大计”,我们不能“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 /p p   他也表示,待到国际学术论文数据库因为“没有收录《科学通报》等中文科技期刊漏了重大科学发现”时,国内科技期刊才算实现了真正质的突破。 /p
  • 本网专业期刊栏目已全面改版
    为了更好地架起期刊与读者、期刊与仪器厂商之间的沟通桥梁,本网专业期刊栏目(http://www.instrument.com.cn/journal)近期已全面改版,本次改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增“网上投稿”功能。本网注册VIP用户可直接在网上向目标期刊投稿,并可以同时选择3个目标期刊,当稿件被第一目标期刊拒绝后系统会自动把该稿件投向第二目标期刊。期刊编辑部登录后可查收稿件并设置各种稿件状态。作者可随时登录本网查询自己稿件的进度。   (2)新增“网上订阅”功能。本网注册VIP用户可直接在线订阅专业期刊。期刊编辑部可随时登录后查看和处理读者提交的订单,读者可在网上方便地查询订单状态。   (3)新增“期刊广告征集”功能。有广告投放意向的仪器厂商可直接在线向目标期刊提交广告投放订单,期刊登录后台即可方便地看到厂商资料并及时取得联系。   (4)新增“期刊新闻发布”平台。期刊编辑部可登录后发布期刊的最新动态消息,最新发布的新闻会在栏目首页上显示,部分新闻价值较高的动态消息可推荐在仪器信息网业界新闻里显示。   (5)新增“资讯类杂志”宣传平台。本栏目改版前只能接受学术类期刊加盟合作,本次大改版后,资讯类杂志也可申请在本网宣传展示。   (6)新增“网友评刊”功能。本网注册VIP用户可在线对期刊提出意见和建议。   (7)原有的文章摘要上传平台变得更加功能强大和方便好用。   (8)以上功能彼此独立,各合作期刊可根据自身需求免费定制不同的功能。   全新改版后的“专业期刊”栏目(http://www.instrument.com.cn/journal)欢迎更多相关专业期刊加盟合作!也希望得到作者、读者、仪器厂家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 中国科协5年4840万支持精品科技期刊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协获悉,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科技期刊资助体系——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5年来共资助454种(次)期刊,资助总额4840万元。   据介绍,中国科协所属全国学会主办的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期刊的代表性刊群和重要的出版与学术交流资源。截至2010年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1003种。2006—2010年的5年中,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建设促进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的提升,推进了科技期刊国际化与网络化进程,培育出一批在学科和专业领域内有较强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精品科技期刊,带动了我国科技期刊整体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科技期刊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立足于专家办刊、专业办刊,不断提升编辑出版质量,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积极建设高素质办刊人才队伍,期刊的学术质量与出版指标显著提升。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采取多种措施积极组织原创论文、基金论文、重大科研项目进展与学科热点等高质量稿件,不断提高期刊学术质量与学术影响。根据汤森路透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的数据,《植物学报》(英文版)2010年影响因子较上年增长62%,达到1.396,《分子植物》(英文版)创刊两年,SCI影响因子达到2.784,在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出版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报告收录的全球植物科学期刊排名中进入了前15%行列。   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努力提高稿源、编审、出版与发行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同行认可度得到显著提升。《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英文版)、《植物学报》(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国际编委比例分别达到53%、54%、62%。国际编委在组织海外投稿、推荐优秀稿件、海外审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报》编委会组稿达56%,国际审稿量达80%。《中国药理学》(英文版)、《分子植物》(英文版)的海外审稿专家比例均在60%以上,更多的项目期刊加入国际检索系统和国际全文发布平台,《植物学报》(英文版)被SCI-E、PubMed等66种国际检索系统收录。注重数字化平台建设,从在线稿件处理、在线出版、开放获取等方面加强了期刊网站建设。并借助国外出版商的网络出版平台和市场推广与营销能力,使期刊的网络版下载量、论文的国际浏览量和下载量均有提升。
  • 科研聚焦:中国科技期刊的“外患内忧”
    p   6月5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召集科研诚信建设联席第六次会议,部署处理论文造假工作。会上,科技部通报“107篇中国论文被撤稿”调查结果:集中大规模撤稿不正常也不负责任,不能因个别人否定整个科技人员队伍,将严打论文造假的灰色产业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171030934259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f0c3f774-7a4e-4217-b321-f10983ac90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视觉中国供图 /strong /p p   □尽管我国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质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远 /p p   □这些撤稿事件逐渐让科技期刊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其所暴露出来的科研诚信问题,也成为科技期刊界的一大挑战 /p p   □真正优秀的论文、具有发现性的成果并不会因为期刊是“中国”的而被人忽略 /p p   在中国科技界,有个令人颇为尴尬的现象屡屡被提及。那就是中国科学家似乎不愿将自己做出的科技成果,发表在中国的科技期刊上。这其中还不乏“成果等身”的大科学家,“名声斐然”的大成果。 /p p   过去一段时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及的“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不断被媒体传播,5年来,这些相继问世的创新成果,无一例外都是令人骄傲的国之重器。不过,稍加梳理便会发现,其产出的学术成果一旦落到“纸面”上,不是《科学》(Science)就是《自然》(Nature),多被国际知名刊物所收录。 /p p   当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亮相、争取话语权是值得鼓掌和叫好的。但从国内学术期刊的发展来看,有个疑问是人们所回避不了的: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科技,能否带着科技领域的学术刊物一同崛起?后者作为首次记录并传播原始科研成果的载体和平台,也关乎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 /p p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项昌乐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我国科技期刊总量虽达到5000种,但被SCI收录的不到200种。“总量不少,但高水平期刊有限。”项昌乐说。 /p p   “外患”:能否从国外期刊手里抢到“好论文”? /p p   今年,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王恩哥院士在“盯着”一部书的进展:《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反映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蓝皮书,他担任蓝皮书专家委员会主任。 /p p   王恩哥在参与的过程中发现,当前中国科技期刊存在“三不一少”问题——在整体发展水平上仍然不高,学术影响力不强,国际品牌数量仍然较少,与我国科技发展需求还不相称。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科技发展的掣肘之一。 /p p   这一点,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孔明颇有感触:我国涉及农业的科技期刊有900多种,不过截至目前,仅有7个期刊入选SCI。 /p p   他说:“国内科技期刊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但要说最主要的问题,很可能就是优质稿件不足。” /p p   他以《中国农业科学》中文版为例,这是他所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们那一代人刚参加工作时,能够在《中国农业科学》上发表论文,就是他们追求的一大目标。如今,到了他的学生这一代,他发现这些孩子“基本上没有考虑过这本杂志”。 /p p   这当然不是“主观上看不上自己的刊物。”吴孔明告诉记者,中国科技在进步,中国科技工作者追求的,自然是能够和国际最前沿的农业科学家进行交流。在这个背景下,就会有更多、更好的优质稿件进入国外的英文农业刊物,还有中国人办的英文刊物。 /p p   “这是一个时代进步面临的必然挑战。”吴孔明说,不过如此一来,和国外期刊“抢”好论文便成了中国科技期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p p   国外科技期刊是什么状况?项昌乐也给出了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美国科技期刊总量高达1.3万余种,位居世界第一,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4321种,也位居世界第一 英国科技期刊总量也有8357种,被SCI收录期刊数量达到2836种。 /p p   作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国和英国,同样拥有着堪称世界最高水平的科技期刊。而中国,尽管科技期刊和国际论文数量均居世界第二,但质量提升之路仍任重道远。 /p p   在这次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江在报告结束时,依然在PPT末页奉上期刊《大气科学进展》的二维码。他说,作为主编,在国内外各种学术会议,线上线下随时“宣传”推广这本科技期刊已成为他的一个“习惯”。 /p p   “内忧”:科技期刊的基础科研诚信仍不牢靠? /p p   近些年,谈及科技期刊的发展,似乎不再局限于科技界内部,而渐渐成了一个公共话题。这背后频频曝光的论文撤稿事件“功不可没”—— /p p   不管是2015年3月BMC撤稿43篇论文,同年8月Springer撤稿64篇论文,还是今年4月Springer出版集团《肿瘤生物学》撤稿107篇论文……在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知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袁军鹏看来,这些事件逐渐让科技期刊成为大众媒体的焦点,其所暴露出来的科研诚信问题,也成为科技期刊界的一大挑战。 /p p   尽管,这些涉事的学术期刊无一例外都是外国出版物,但媒体并未停止追问:向外投的论文尚且如此,那向内投的论文,以及接收这些论文的国内期刊的科研诚信又如何? /p p   这是国内科技期刊崛起路上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正如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朱邦芬院士所说,“科研诚信实际上是整个科技期刊的一个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有点动摇,那就会产生很坏的一些后果。” /p p   他用两个“史无前例”来形容我国科研诚信现状——科研诚信问题涉及面之广及其严重程度“史无前例”,但社会各界对科研诚信问题的关注度也是“史无前例”。在他看来,这是给了科技期刊一个“维护科研诚信”的绝佳机会。 /p p   朱邦芬说,对待科研不端行为,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打击,实施“一票否决”:对待问题来稿,科技期刊坚决拒绝刊登 如果经人举报,查实之后要严肃处理,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同时加强期刊编审者队伍建设,严格稿件学术质量审查规范。 /p p   今年107篇论文被撤事件还在发酵。前不久,有多名涉事作者受到所在机构的处理。科技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已形成明确处理意见的76篇论文涉及376人。 /p p   看到这样的处理进展,朱邦芬感到很欣慰。他说:“这是一种进步。”此前,他曾表示,“论文有问题”被举报后,有关单位疏于查处或包庇,是产生学术不端的一大不良因素。 /p p   今年7月,中国科协印发《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其中明确提到: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守反对科研数据成果造假、反对抄袭剽窃科研成果、反对委托代写代发论文、反对庸俗化学术评价等四条“底线”。 /p p   “评价”:论文发表的指挥棒何时指向国内阵地? /p p   此外,一场国内期刊的“扶持”运动也正在进行。 /p p   4年前,中国科协、财政部等6部委启动“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经费达4.84亿元,这是国内最大的英文科技期刊支持专项。项昌乐透露,在此支持下,我国已新批创办英文或中英双语科技期刊84种。 /p p   这种看似“行政式”“砸经费”的支持背后,还隐藏着不少中国期刊人的一种期待,即在经费大量投入、领导卖力“吆喝”、期刊人士努力生产的过程中,带动学术“评价体系”的改变——从一味地追求影响因子、知名期刊,回归优秀的成果、论文本身。 /p p   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副主编龙桂鲁说,国内科研人员此前在国外期刊上发表论文,对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走向世界有其积极作用。不过后来,这渐渐扭曲为一种简单粗暴式的评价,成为科研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标准”,以至于出现一种“成果如何,不看论文本身的分量,而看期刊来头是否响亮”的怪现象。 /p p   早在2014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主编王鼎盛就对此提过建议,请学界和主管部门改进论文评价,“彻底取消目前在我国广为流行的用期刊影响因子衡量一篇(或一组)论文的做法,对发表两年以上的论文改为用论文本身获得的引用去衡量。” /p p   王鼎盛还希望,中国单独或主要投资的重大科研项目中,由中国科学家起主要作用的集体成果“必须在中国期刊上发表”,甚至可以将“在中国期刊上所发表的论文的影响力”列入考核指标。 /p p   如今,情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p p   在第十三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龙桂鲁讲了两件事,一件是,2009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对中科院院士候选人提出一个要求,即候选人需提供一篇发表在中国期刊上的学术成果——这在院士遴选的评价体系中是第一次。 /p p   另一件是,今年颇受瞩目的“双一流”评审,同样增加了中国期刊论文的指标。龙桂鲁说:“这对中国期刊是一个平等的待遇,对中国期刊有一个‘看得见’的照顾。” /p p   事实上,真正优秀的论文、具有发现性的成果并不会因为期刊是“中国”的而被人所忽略。人们常常举出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的例子。 /p p   1977年,她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正是这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发现的。而论文的发表刊物《科学通报》,则是地地道道的“中国造”。 /p p   事实上,诸如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哥德巴赫猜想证明、新型高温超导体的发现等我国科学家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当年都发表在《科学通报》上。撇开当时的历史原因不说,这些也一再说明一个道理: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 /p p   那么,何不把这些金子留在国内呢? /p p /p
  • 谈谈我国学术期刊的尴尬与梦想
    近几日,2015年新一版的SCI影响因子出炉,引发了很多人的热烈转发和讨论。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论文数量已经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二,同时高被引论文也连年攀升到了全球第4位,然而与之对应的是,虽然中国部分期刊的影响因子也在不断上升,然而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中国期刊并不多 。本文是南方周末曾经的一篇旧文,然而即使今日读来依旧会有不少触动。  快速增长的中国SCI论文数量  1980年前后,中国科研人员每年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大约只有500篇。30多年过去,2009年中国的SCI论文数量已经突飞猛进到11.2万篇,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同时,中国大陆出版的科技期刊数量大约有5000种,也位居世界前列。这种状况曾被国际刊物以“波涛汹涌,滚滚向前”为题进行报道。  然而,与强大的论文生产能力和庞大的期刊数量不相称的是,中国在国际科技界占有一席之地的期刊并不多。近年在乌利希期刊指南所收录的全球两万三千多份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中,美国的学术期刊占了34%,中国的期刊大约只占到2%。  在科学家言必提及的学术期刊中,比如《科学》、《自然》和《细胞》,更是毫无中国期刊的身影。一些中国办刊人认为,这种情况需要改变,中国学术期刊界要办出自己的名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总编张月红最近在构思一篇文章,想要投到美国的《科学》杂志去。“尽管可能投不中,但是我想写,说中国的编辑也想出版能被全球认可的学术期刊。”张月红说。《科学》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墨西哥办刊人的来信,信中介绍了墨西哥的一本医学期刊是如何成功走向世界舞台的。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总工程师武夷山认为,中国人办世界影响的期刊“是客观需要”。“如果我们的优秀成果能在国内办的优秀刊物上率先发表,则有利于争夺科学发现的优先权。”他说,“我们想想,克里克和沃森当年的双螺旋发现,是在英国做出的,也是在英国办的《自然》上发表的。”  另一个常被提起的历史案例,是居里夫人发现镭之后,坚持将论文写成波兰文,投回自己的祖国。  走出落后圈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创刊于2000年,作为一份大学学报,它的名字就显示出它的中国特色。西方国家的大学也会办学术期刊,但并不存在与中国的大学学报相对应的刊物。中国的大学学报被国际期刊界称为“校园刊物”,这个标签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偏见。  张月红曾经申请更改刊名,未获批准。于是她在刊物英文名的后面加上了“Science”(科学)一词,以显示这个“校园刊物”是与众不同的。  创刊后两年,张月红带着这份刊物去见SCI的人,寻求被SCI收录的机会。对方看到期刊名称中含有“科学”字样,提出一个刻薄的问题:“你们这个期刊搞得那么综合,能和《自然》、《科学》比吗?”  张月红一时语塞,她无法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但马上反问了一句:“中国所有的好文章都能发表在《自然》和《科学》上吗?”对方笑了起来。  这次《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没有获得收录。根据SCI的评估规定,一个期刊被拒绝后24个月内不得再次申请。  中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一份自己的学报。武夷山推测,中国的大学都曾经是“大而全”或“小而全”的,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幼儿园,甚至自己的子弟学校、自己的医务室,那么,大学当然要有自己的学报。  大学学报近年来的处境越来越尴尬。一方面,大学学报上的论文大部分质量不高,它们被批评者称为“垃圾文章”,大学学报因而也成了“垃圾刊物”。另一方面,刊号迄今是紧俏的,因此,即便大学学报的存在价值不大了,却谁也不愿意丢掉那个刊号。  “刊物名字没办法改,就只能借这个名字做好做精了。”张月红说。在刊物的草创时期,浙江大学将它确定为学校的一级期刊,研究人员将论文发表在这里与发表在其他优秀期刊上一样在校内会获得较高的学术评价。这个措施让它从一开始就能吸引到较为优秀的论文,从而让“马太效应”的出现成为可能。  刊物从2003年开始实行严格的同行评议制度。同行评议是编辑部收到论文后约请同领域专家匿名评审的过程,它是目前保证期刊质量的最有效手段。实际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的办刊方法是紧跟国际规则与潜规则,加入国际上各个重要的检索系统。  在申请进入SCI出师不利之后,张月红就从对方的提问中悟出综合期刊是不行的,于是很快将这本综合刊物拆分,分成了应用物理与工程、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两辑。这个改变被证明行之有效,两本刊物都在2007年被收入SCI。  他们还借船出海,与全球知名的科技和医学出版商施普林格(Springer)合作,使该刊的电子内容由SpringerLink最新数字化出版平台向全球发布,打开学术交流的国际市场。  稿源问题  张月红承认,她对于中国科技期刊的崛起怀有浓厚的情结。同时她也清楚地知道,仅有浓厚的情结和高调的评论,以及自上而下的运作体制和办刊人员非主流的意识是无法让中国的科技期刊走出落后圈的。  《自然》创办于1869年,《科学》继之始于1880年,两刊至今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医学界享有盛誉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历史更久,刊龄198年。仅仅是它们的先发优势,就让后来者望尘莫及。  《中国科学》在今年迎来创刊60周年的纪念,它在国内已经算是历史较长的科技期刊了。它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愿景是成为向国际展示中国科研成果的一扇窗。  背靠中国科学院这棵大树,《中国科学》的一位副主编仍然坦承:“稿件来源这一块,就是优质、高水平的投稿是问题。”国家图书馆金碧辉研究员2007年在中国科学杂志社的另一份标志性期刊《科学通报》上发表了一篇研究“h指数”的文章,它成为杂志近几年来引用频次最高的论文。而实际上,她的这篇文章属于文献计量学,是一个非常小的学科。其他更大的学科中没有出现这样的文章。  “缺少高质量的投稿是国内期刊普通性的问题。”《中国科学》的这位副主编补充说。中国科学家更愿意把论文投向国外,原因在于“影响因子,包括研究评价——国内的研究评价里面对国外期刊相对更重视一些。”  影响因子是了解一个科技期刊影响力的最直观指标,一般而言,数字越大表明这个期刊在学术界的影响越大。中国目前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是《细胞研究》,达到8.151,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的全世界161种SCI期刊中排在第21位。  在去年的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细胞研究》主编裴钢介绍了一番杂志发展的良好状况。讲完之后,一名听众站起来说,只想问你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有一篇文章觉得不错的话,你是投你自己的《细胞研究》,还是投世界最好的《细胞》?他想都没想就说,我一定会投《细胞》,不投《细胞研究》。  这是在两本刊物的影响因子有差异的情况下,而事实上,即便两本刊物的影响因子不相上下,中国的科研人员也更愿意首先将论文投到国外去。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研究评价这一块可能就要调整,我发的文章你的评价都不承认的话,对我晋升都没有帮助的话,那科学家就不可能把稿件投过来。”《中国科学》的那位副主编说。  影响因子可以被操作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社长游苏宁一直认为,中国实际上需要两类办刊人。一类是像科学院的,真的要找出几本好刊来,打开一扇窗,让世界了解中国。但对于他的整个团队来说,他们实施的是“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战略”。  中华医学会现有123种期刊,绝大部分都是中文刊。“SCI主要是个英文系统,你如果要做,你就要去做成英文。但是我们绝大部分是中文刊,中文刊冲击SCI是没有意义的。”游苏宁说。  游苏宁去年到加拿大参加审稿控制的国际研讨会,注意到国外办刊人讨论的重点与国内的完全不同。中国讨论的是怎么让影响因子升得更高 他们讨论的是我们怎么控制审稿,怎么让作者得到更好的待遇,读者更方便。  “影响因子的高低是可以自己操作的。”游苏宁说,某些中国期刊影响因子一年翻一倍只是典型的“大跃进”。  到国外访问的时候,游苏宁问老外,我们要不要办英文刊?绝大部分外国科学家都跟他讲没有这个必要。他们对他说,你们最重要的是把英文摘要写好。因为现在中国人遍布全世界,科研人员只要看见一个摘要不错的话,他会找一个实验室的中国人,说“你跟我讲讲这个里面是什么东西”。如果他再有兴趣的话,他就会让这个中国人把它翻译成英文。  于是,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两年前开辟了一个栏目,叫“发表在海外的优秀中国论文介绍”,将高质量论文的摘要译介过来。  中国一些研究者的学术不端行为在国际上也对中国科学家的信誉造成负面的影响。《晶体学报E辑》在去年一次性撤销了来自井冈山大学的70篇论文,创下了世界纪录,同时让井冈山大学“一夜成名”。  张月红希望这样的情况得到改善,至少她的学报要把学术不端行为杜绝在萌芽状态。《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去年加入了国际上的CrossCheck(交叉检验)项目,这个项目将论文与海量的文献做比对,以查出存在抄袭的论文。浙大学报英文版成为国内第一家加入CrossCheck的期刊。  “50年内看不到”  一个国家是否需要出版自己的国际知名期刊,这是一个同样困扰着墨西哥和日本办刊人的问题。“我们的期刊在墨西哥之外很少或者根本看不到,在科学文献中的影响微不足道。”墨西哥的一位期刊主编在《科学》杂志上撰文说。  在2004年的一次讨论中,日本支持发展知名期刊的科学家认为,出版英语的顶级刊物有利于传播本土的科学成果,并有助于加强日本科学家评价和交流研究结果的能力。甚至有部分科学家认为国外的期刊的评审过程是一个暗箱,只有自己人办的刊物才令人放心。  到目前为止,日本缺乏世界级的科技期刊,尽管它的整体科技水平高于中国。武夷山认为,日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这个雄心”。  武夷山曾接触过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的一些高层官员。JST的职责之一是日本的科技学术交流,包括期刊出版。这些官员告诉武夷山,日本科技界的现状是:官方、民间都觉得,能在国际英语刊物上发文就很好了,本国有没有优秀期刊并非他们所关心的。  “如果他们像抓诺贝尔科学奖(他们2006年提出,要培养30位诺贝尔奖得主)那样重视科技期刊,我不相信日本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会是今天的局面。”武夷山说。  美国麦克米兰公司一位前总裁几年前预言,中国要办出《自然》这样的杂志,50年内是看不到了。  游苏宁同意这一说法,他说,“第一,跟整体的科学水平有关 第二,语言还真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尽管很多人不承认。”《科技导报》副主编苏青认为,中国要办像《自然》、《科学》这样有世界影响的综合性科技杂志,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注意避免为了赶超而搞“大跃进”。 相关新闻:最新SCI影响因子发布!
  • 我国96种科技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25%
    17日,记者从中国科协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来,我国跻身学科前列的科技期刊数量明显增加。目前,96种科技期刊学科排名进入国际前25%,25种学科排名进入前5%,20种期刊位列学科前三,7种期刊跻身学科第一,《细胞研究》等3种期刊影响因子超过20,进入全球百强。  除了跻身学科前列的期刊数量增加,我国科技期刊国际认可度也日益提高。据悉,引用我国科技期刊论文的海外机构从864个增至9608个,引用来源地由42个国家和地区增长至124个。此外,我国科技期刊服务国家创新关键领域能力显著增强。2019年以来共创办90种高起点新刊,覆盖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生物医学、先进制造、能源环境、新型材料等新兴交叉热点领域。  此次发布会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卓越科技期刊十大最美封面”。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入选封面既有科学性又有艺术性,不少封面设计使用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集中展示了科研的精准、趣味和美感,增强科技界和期刊出版界对办好我国一流期刊的信心。
  • 重磅!食品类SCI期刊2023年最新影响因子公布!
    2023年6月28日,科睿唯安发布最新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刷新SCI期刊2022年影响因子(IF)。今年JCR的最大变化有两个:① ESCI和AHCI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因子。据最新数据显示,目前SCIE(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期刊9502本、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3557本、AH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期刊1834本,和多学科的ESCI (Emerging Sources Citation Index)期刊8214本。注:上述部分期刊可能由于收录年限不够而无法获得影响因子。② 自2023年起,影响因子只保留1位小数(此前为3位)。小编整理了食品科学领域SCI期刊的最新影响因子TOP100,供大家参考!总榜单中,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霸榜多年,今年为254.7,IF仍然为最高。紧随其后的是三本医学期刊 Lancet、NEJM、JAMA,IF 分别为 168.9、158.5、120.7。三大刊 CNS 的 IF 稳中有升,Nature 64.8,排名18;Cell 64.5,排名19;Science 56.9,排名22。Nature 子刊IF增长突飞猛进。前十名中,除 CA 和医学四大刊,余下五席均为 Nature 子刊,且全部为综述类期刊。国产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仍然是Cell Research,最新IF为44.1,排名前 50 名。食品类top1为Nature Food,最新IF为23.3,在总榜中排名135位。完整版:2023年SCI期刊影响因子正式发布(附完整版下载)
  • 2018年顶级学术期刊影响因子预测!
    p   对于很多科研人员和广大的学生而言,新一年期刊的影响因子尤为牵动。此外,随着中国科研实力与发表文章水平的提升,大家也逐渐关注和重视相关期刊的学术影响力。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大致估算2018年年中发布相关期刊的影响因子,借此可以为大家做出一定的参考。 /p p   本文将主要关注纳米材料(传统材料与工程类期刊不列入在内)领域的主要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方法为2015年与2016年发表的文章在2017年的引用次数。同时,本文也将关注相关期刊的被引用(高被引比率)与中国学者发表(检索标注为中国(单位)的比率,不包括海外华人)的情况。 /p p    strong Nature与Science系列 /strong /p p   这一系列的期刊,特别是Nature与Science主刊的影响因子变化影响并不大,毕竟其学术的创新性与影响力是学术共同体的共识。 /p p   在子刊系列中,NatureNano与Nature Mater会不会突破40? /p p   此外,最大看点是NatureEnergy与Nature Reviews Materials第一年的影响因子会不会超过40?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稳定在11-12之间,而Science Advances首年的影响因子也有望突破10。 /p p   大家很关心这两个期刊的影响力,目前Nature Communications 年发文超过4000篇,15与16年文章的高被引率达到7.4%,而Science Advances年发文超过500篇,15与16年文章的高被引率约为5.5%。 /p p   除了传统意义的NS系列,Scientific Reports年发文超过2万篇,中国单位学者发表的比率达到1/3,而该期刊的高被引率为0.5%。同时,值得关注的是Nature推出了npj以及communications系列,不知在未来的几年内是否会对现有期刊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p p    strong 物理与化学类期刊 /strong /p p   尽管不是NS,但是有一类期刊例如PRL,JACS在学者心中的地位是崇高和根深蒂固的,不是简单的影响因子高低可以左右其在专业学科内的重要地位。这里,我们关注一下最近几个新打造的期刊: /p p   PRX经过几年的发展,在PRL巨大品牌效应的情况下,其影响力和影响因子持续扩大 ACS Central Science由于开办较晚,发文量极少,竞争对手比较多,目前影响力还需要进一步扩大 /p p   而RSC前几年推出的ChemSci,尽管经过几年的发展,其地位和影响仍然不能和传统的两大化学期刊抗衡,随着其他众多新期刊的开办,其稿源也会受到持续影响,这几年的影响因子也一直徘徊不前 /p p   Cell出人意料的推出了Chem和Joule,但不如ACS,APS, AIP,IOP,RSC等学科期刊群所形成的巨大专业影响力,其未来发展与专业影响力还有待判断。 /p p   需要留心的是,Angew. Chem. Int. Ed从2017年开始,中国成为该期刊发文量最大的国家,这在几大传统经典期刊中并不多见。 /p p    strong 综述类期刊 /strong /p p   Chemical Reviews继续比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的影响力与影响因子高出一个身位。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在CSR的发文量持续增长,已经超过1/3。 /p p   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个引人关注的新期刊,Applied Physics Reviews作为美国物理联合会(AIP)新推出的综述期刊,刚刚创办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推崇,吸引了众多学术大牛为其撰稿,这与AIP长期以来的学术声誉和地位是密切相关的。 /p p   这几年,该期刊就成为应用物理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综述期刊之一。重要的是,该期刊的文章往往深刻侧重在原理与概念的总结,特别值得科学家们的阅读与长期关注。 /p p    strong 材料类期刊 /strong /p p   Wiley系列,最近几年创办了多份新期刊,从而进一步推高AM和AFM的影响因子。目前,AM有望破20,AFM有望破13,Small有望破9。 /p p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 AEM从2016年开始,AM与AFM从2015年开始,Small从2013年开始,以及绝大部分的AM系列刊物,中国都已经成为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令人惊叹的是,AM,AFM,Small,Adv Sci等期刊,2017年中国发文量已经超过该刊发文总数的50%。 /p p   这里顺便强调一下, AFM并不是AM子刊,两者分别是该系列的通讯版和全文版,这一方面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和学生往往混淆。 /p p   ACS系列,其学术性和专业影响力备受推崇,总体来说影响因子普遍稳定。出人意料的,近年来Nano Letters影响因子持续下降,也许是因为其文章内容越来越偏向材料物理,不易提升其引用数量? /p p   ACS Nano发文内容更加广泛,影响因子继续稳中有升,并有望超过14。ACS Energy Letters在能源材料大热的背景下,首年影响因子即有望破10。 /p p   Chem Mater作为一份老牌期刊,其在学术界的口碑一直颇佳,最近几年影响因子也是持续上涨,不知今年是否能迈过10的门槛? /p p   ACS AMI在发文量逐年增大的同时,其影响因子还将继续上涨并有望超过8,可见该期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p p   ACS各大期刊中,中国单位学者发文量总体上保持稳定,普遍维持在期刊发文总数的20~30%,只有ACS AMI中国学者发文接近半数。 /p p   RSC系列,最大的看点也许是在各大能源材料期刊的夹击下,EES能否超过30?新创办的Horizons系列中,Materials Horizons填补了RSC系列中材料综合类期刊的空白,其影响因子继续上升并望超过12 /p p   而Nanoscale Horizons的出现是否会和该系列的Materials Horizons形成竞争,又是否会让Nanoscale的影响因子停滞不前乃至下降?除了EES和Chem Sci外,中国也基本是RSC相关期刊发文量最大的国家。 /p p   特别是,JMCA与JMCC等期刊,中国学者发文量已经接近该刊总数的60%,Materials Horizons,CC与Nanoscale的发文占比则超过40%。 /p p   其他出版社的期刊,例如Nano Energy与Nano Research影响因子会略升,在保持影响因子高升的情况下如何吸引更多国家的科学家投稿和提升国际关注度仍然是这些期刊面临的挑战之一(中国学者2017年的发文量接近或者超过70%)。 /p p   NPG Asia Materials发文量小,影响力也极为有限,在众多材料期刊中略显低调。Carbon继续保持稳定。2D materials 则随着发文量增多的情况下,影响因子会继续下降。 /p p   最后重点提到,在储能,催化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火热的浪潮下,能源材料类期刊的影响因子,总引用以及高被引文章数量仍将远超其他类型材料研究的期刊,一些新的能源材料类期刊又开始陆续出现,例如,Joule,ACS Applied Energy Materials Solar RRL Sustainable Energy & amp Fuels等等,中国目前是能源材料类文章发表大户。 /p p   同时,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最近几年为什么会出现能源材料研究的持续大热(相关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幅高涨)?众多的研究进展推进了该领域哪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源材料大热还会持续多久?材料学科的发展又将会推动哪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6ec57b2b-af51-4d2d-8cda-c166a8118230.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1bffafdf-7b14-4d92-b115-bd00568a0309.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daccb30-7e95-4014-966c-a4f75492f1f9.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bd229545-30bf-41df-a4ec-5da050054b59.jpg" title=" 4.jpg" / br/ /p p br/ /p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报告(2010)正式发布
    日前,《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报告(2010)》正式发布,标志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开展的国内农业类科技期刊评价工作圆满完成。根据报告,《中国农业科学》列综合性农业类第一名。   此次评价的参评期刊涵盖我国2005-2008年农业领域学术类、技术类、综合指导类和科普类期刊共800多种,按学科属性分为14种类型,即:综合性农业类、综合性农业大学学报类、英文版类、农学与农作物类、园艺类、植物保护类、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类、农业工程与农机类、食品科学和加工类、林业类、畜牧兽医类、水产和渔业类、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类、特种养殖类。   此次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专家咨询会和调查问卷的方式,确定了“中国农业核心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定量指标采用文献计量学指标来评价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包括:总被引频次、被引刊数、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Web即年下载率、他引比、h指数、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和获奖情况。定性指标包括业界认知度、读者定位、同行评议过程、期刊或栏目特色、文字精练可读性、标准化规范化、差错率、排版质量、装帧质量和图文印刷质量。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课题组研究人员对原始数据构建矩阵,通过归一法分别对各专业类别、各指标进行隶属度转换,既解决了不同性质指标数据之间的可比性问题,又克服了小样本指标淹没在大样本指标的缺陷。14种类型的期刊根据综合评价隶属度计算后,截取各类别排名前20%的期刊为“准农业类核心期刊”,提交各类别期刊界和学术界专家进行审查,将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评估后,得到包括150种期刊的“中国农业核心期刊2010”名录。   据课题组组长、信息所所长许世卫介绍,2006年,信息所根据社会需求和农业行业特色,第一次对国内农业科技期刊进行评价,出版了《中国农业核心期刊概览2006》,得到了农业领域各界的广泛认可和重视。2009-2010年,课题组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国家农业图书馆馆藏资源优势和农业行业专业人才优势,再次开展此项工作,旨在根据农业行业特色,对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竞争力进行全面评价,了解本行业领域各学科期刊发展水平,为整体提升我国农业期刊竞争力、促进农业期刊良性发展提供依据。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评价结果(2010)   (共150种)   综合性农业类 (25种) 中国农业科学 华北农学报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生物技术通报 生物技术 核农学报 世界农业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浙江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中国农学通报 西北农业学报 上海农业学报 福建农业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安徽农业科学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中国农史 广东农业科学 中国农技推广   综合性农业类——大学学报类 (20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英文版类(2种) 林业研究(英文版) 中国农业科学(英文版)   农学与农作物类(13种) 作物学报 西北植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棉花学报 茶叶科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大豆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中国烟草学报 热带作物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作物杂志   园艺类(7种)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食用菌 食用菌学报 中国蔬菜 食用菌 北方园艺   植物保护类(6种)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农业资源生态环境类(6种)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生态环境学报 土壤通报   农业工程与农机类(6种) 农业工程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中国沼气 节水灌溉 中国农机化   食品科学和加工类(4种) 食品科学 中国粮油学报 食品科技 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16种) 林业科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林业科学研究 中国园林 世界林业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林产化学与工业 福建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浙江林学院学报 生物质化学工程 林业资源管理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科技开发 竹子研究汇刊   畜牧兽医类(21种) 草业学报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草地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学 草地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饲料 饲料工业 中国兽医杂志 中国畜牧杂志 动物营养学报 动物医学进展 粮食与饲料工业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黑龙江畜牧兽医 中国兽药杂志 中国家禽 饲料博览 中兽医医药杂志   水产和渔业类(8种)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科学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渔业科学进展 淡水渔业 水产科学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水生态学杂志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类(11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农村经济 农业经济问题 中国农村观察 农业现代化研究 农村经济 农业技术经济 农业经济 调研世界   特种养殖类(5种) 蚕业科学 特产研究 人参研究 特种经济动植物 中国蜂业
  • 最新!食品领域期刊分级目录公布!
    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总汇第三版发布公告为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推动建设中外期刊同质等效的评价导向,引导更多高水平成果在国内期刊发表,中国科协自2019年以来,分批支持全国学会面向学科领域国内外科技期刊,编制发布高质量期刊分级目录,为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和科研机构开展学术评价提供参考。截至2023年11月底,已有43家全国学会完成了所在领域首版分级目录编制,6家学会对已发目录进行了优化调整,现将49个领域分级目录汇总发布,供相关机构参考使用。后续将根据进展情况持续进行增补和修订。欢迎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机构、专家积极反馈意见建议,推动期刊分级工作不断改进优化。科学技术创新部2023年12月5日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此次共收录155种期刊,编制单位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 付费期刊将遭欧洲多国科研资助机构抵制
    p   2018 年 9 月 4 日,来自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 11 个欧洲国家的主要科研经费资助机构,在欧盟委员会的支持下,联合签署了一项令传统学术出版商极为不满的论文开放获取计划 Plan S。该计划表示:“从 2020 年 1 月 1 日起,所有由上述 11 国以及欧洲研究委员会(European Research Council, ERC)拨款支持的科研项目,都必须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完全开放获取(Open Access)期刊或出版平台上。” /p p   这意味着只要科学家接受了来自这些机构的研究资助,从 2020 年起他们就必须放弃把论文发表在 Nature,Science,Cell 和 The Lancet 等需要付费订阅的顶级期刊上的机会——除非这些期刊改变他们的商业模式,转变为完全开放获取期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8eb4b5c-4ada-4a17-8ada-534dc055890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907134943.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0907134943.jpg"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图片来源:Opensource.com /span /p p & nbsp & nbsp 如果一个研究者想要将自己的论文发表在学术刊物上,那么 TA 十有八九会在下面这四种类型的期刊中做出选择:以 Nature, Science,Cell 等老牌名刊为代表的传统付费订阅期刊、半开放半付费订阅的混合型期刊、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和完全开放获取期刊(例如著名的 Scientific Report 和 PLos One 等刊)。根据爱思唯尔 Scopus 数据库 2016 年的统计,传统付费订阅期刊数量占所有科学期刊数量的 37.7%,只有部分论文可以免费获取的混合型期刊占 45%,延迟开放获取期刊占 2.2%,而符合 Plan S 要求的完全开放获取期刊只占所有期刊数量的 15.2%。Plan S 的实施,将不可避免地改变一部分研究者的投稿选择。 /p p   当然,开放获取期刊的增长势头越来越猛是近年来科学界有目共睹的事实,可是考虑到欧盟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论文发表数量,Plan S极有可能会改写各国在知名学术期刊上的“发表版图”。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在年初发布的《2018 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 amp Engineering Indicators 2018)报告,2016 年欧盟国家发表的论文数已达 61.4 万篇,占比 26.7%,远高于中国的 42.6 万篇和美国的 40.9 万篇。如果在 1 年半以后 Plan S 能够得到严格执行,那么 Nature,Science,Cell 和 The Lancet 等顶级付费订阅期刊将会失去很多来自欧洲科学家的投稿 而那些非欧盟资助的研究者则会获得更多的机会,登上这些老牌刊物的舞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2045217-cf8a-43ea-b348-edd74203500f.jpg" title=" 01 2016各国论文发表数量统计.jpg" alt=" 01 2016各国论文发表数量统计.jpg" / & nbsp & nbsp b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16 年各个国家和地区论文发表数量统计。图片来源:《2018 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 /span & nbsp /p p   目前,已有 11 国的研究资助机构签署了 Plan S,并获得了来自欧盟委员会的支持。Plan S 由欧盟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 Robert-Jan Smits 率先发起。他说,Plan S 中的“S”代表“科学(science),速度(speed),解决(solution)和打击(shock)”。“论文付费阅读不仅阻碍了科学事业本身的发展,而且也成为广大公众了解研究成果的一个障碍,”这次计划的组织者、代表欧洲各国科学机构的 Science Europe 组织主席 Marc Schiltz 在接受《自然· 新闻》(Nature News)的采访时这样表示。 /p p   签署 Plan S 的各国科研资助机构名单: /p p   奥地利科学基金会(Austrian Science Fund),FWF /p p & nbsp & nbsp & nbsp 法国国家科研署(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Agency),ANR /p p   爱尔兰科学基金会(Science Foundation Ireland ),SFI /p p   意大利国家核物理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Nuclear Physics), INFN /p p   卢森堡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Research Fund),FNR /p p   荷兰科学研究组织(Netherlands Organis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NWO /p p   挪威研究理事会(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RCN /p p   波兰国家科学中心(National Science Centre Poland),NCN /p p   斯洛文尼亚科研署(Slovenian Research Agency),ARRS /p p   瑞典环境、农业和空间规划研究理事会(Swedish Research Council for Environ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Spatial Planning),FORMAS /p p   英国研究与创新中心(UK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UKRI /p p   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瑞士等一些科研力量较强、经费供应充足的国家并未加入这项颇为激进的论文开放获取计划。但是考虑到签署了 Plan S 的 11 国联盟每年能够为欧洲科学家提供 76 亿欧元(约合 604 亿人民币)的研究经费——这几乎占据了欧洲整个科学资助体系的半壁江山,加上欧盟的明确支持态度,Schiltz 表示,未来将会有更多欧洲国家加入这项推动科研成果开源的行动中来。 /p p   与此相对,各大学术期刊出版商则对这一计划表示了明确不满和严重担忧。根据《自然· 新闻》的报道,英国科学技术和医学出版商国际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Technical and Medical Publishers,STM)的发言人表示,STM 欢迎研究资助方努力扩大同行评审论文的访问权限,但是 Plan S 仍然“需要经过深思熟虑,避免对学术自由造成意料之外的限制(require further careful consideration to avoid any unintended limitations on academic freedoms)”。另一家科学出版巨头 Elsevier 表示支持 STM 的评论。 /p p   Science 的出版者——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也表示,Plan S“无法支持高质量的同行评审,研究出版和传播(will not support high-quality peer-review, research publ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p p   拥有 3000 多种期刊的 Springer Nature 的发言人则在写给 ScienceInsider 的邮件中表示:“这可能会破坏整个科学出版系统(potentially undermines the whole research publishing system)。” /p p   然而,欧盟委员会开放获取特使 Smits 表示,Plan S 不会放弃高质量的同行评审——这仍然是他们科学出版体系中的一部分。“出版商不是敌人。我希望他们成为变革的一部分,”他这样表示。 /p p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Plan S 的启动或许能为那些开放获取期刊带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2016 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SCIE 收录的 OA 期刊影响因子TOP 20 中,仅有 9 家期刊在 10 分以上,与传统老牌顶刊动辄三四十甚至上百的 IF 不可同日而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4de0b9d-693d-4d72-bcb2-4631ab957233.jpg" title=" 2-1.png" alt=" 2-1.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2016年SCIE中Top20的OA期刊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如果 Plan S 在未来能够得到欧洲学术界的支持并且被贯彻执行,那么我们或许可以期待一批能够超越 “CNS 们”的开放获取期刊出现,改写学术成果传播与交流的版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br/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span /p
  • 诺奖得主抨击《科学》《细胞》《自然》三大期刊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0日报道,获得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美国细胞生物学家兰迪· 韦恩· 谢克曼,12月9日在英国《卫报》上发表署名文章,抨击三大顶级科学期刊《科学》《细胞》和《自然》选材&ldquo 浮华&rdquo ,用&ldquo 不恰当的激励损害&rdquo 科学研究,误导年轻研究人员只确信衡量成功的唯一尺度是在顶级期刊之一发表论文。这仿佛捅了马蜂窝,在科学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兰迪· 韦恩· 谢克曼   谢克曼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曾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主编。他指出,《科学》《细胞》和《自然》这些&ldquo 顶尖&rdquo 学术期刊歪曲了科学的进程,如同必须要破除的&ldquo 苛政&rdquo 或&ldquo 暴行&rdquo ,并称其实验室将不再投稿给这三大出版物。   他声称,这些&ldquo 奢华&rdquo 的期刊鼓动许多研究人员偷工减料走捷径、追求时髦领域,而不是做更重要的工作 误导学术界一味追求发表所谓&ldquo 博眼球&rdquo 的科学成果。文章暗示,由于顶级刊物的运行者是编辑而不是科学家,所以往往最浮华的文章得以出版,而非最好或最有意义的。   谢克曼指出,这三大顶级出版物人为地限制其接收论文的数量,这种选用&ldquo 潜规则&rdquo 就好像设计师设计限量版手袋,以此抬高自身地位。他强调,科技论文能够被高度引用应该取决于它是好的科学,而不是因为其多么抓眼球、生动有趣,甚至是个错误。因此,他对这些杂志的实用性表示深深的担忧,并号召科学界一起采取抵制行动。   他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支持&ldquo 开放获取期刊&rdquo 的队伍当中,并建议那些提供研究经费的资助方也加入进来。   谢克曼实验室的博士后丹尼尔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说,许多科学家不惜浪费大量时间,试图让其研究结果出现在这三大顶级刊物上。他说:&ldquo 这是真的,如果在博士后期间没有论文在这些期刊发表,可能就很难踏进某些精英机构的门槛。&rdquo   曾与谢克曼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一起共事、不来梅雅各布大学的生物化学家塞巴斯蒂安· 斯普林格表示,他认同目前科学出版存在重大问题,但还没有出现更好的模式。&ldquo 在那些期刊未必能看到最佳的论文刊登。编辑并不是专业的科学家,他们是记者这倒不一定是最大的问题,但他们强调新奇更胜于扎实的工作。&rdquo   三大期刊编辑部都对谢克曼的指责做出了回应。《自然》总编辑菲利普· 坎贝尔称,该杂志曾与科学界相伴140多年,对出版研究成果的选择是基于科学的意义,这反过来可能导致引用的影响力和媒体的覆盖面,但编辑并不会受这些因素所驱动。《科学》执行主编莫妮卡· 布拉德福德说:&ldquo 我们的编辑人员致力于确保全面和专业的同行评议后,再决定哪些论文可以选用刊登,没有任何虚假的录取率。&rdquo 《细胞》主编埃米莉· 马库斯则说,该期刊推出近40年来,一直专注于提供强大的编辑视角、一流专业的编辑水准、快速而严格的同行评审、精工细作的质量保证。&ldquo 我们存在的目的和理由就是服务科学和科学家,这样做不是一种奢华。&rdquo
  • 重磅!食品类SCI期刊2024年最新影响因子公布!
    2024年6月20日,科睿唯安重磅发布了2023年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以下为其中173本食品科学与技术类(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和114本营养与营养学类(NUTRITION & DIETETICS)SCIE和E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列表,以供参考。今年JCR的最大变化是对229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统一排名。从对多个索引各自的JIF排名转为对229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统一排名,不再单独发布同时编入多个索引的学科领域的JIF排名,而是将它们统一排名,以建立更加简明、全面的学科图景。即同一个期刊不会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排名,而是按照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进行统一排名, 此举有利于高引方向的期刊,如材料, 化学,不利于低引方向的期刊。食品科技类FOOD SCIENCE & TECHNOLOGY食品类top1为Nature Food,最新IF为23.6,在总榜中排名161位。营养学类NUTRITION & DIETETICS总榜单中,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霸榜多年,今年为503.1,IF仍然为最高。四大医学期刊 Lancet、NEJM、BMJ、JAMA,IF 分别为 98.4、95.2、93.6、63.1。三大刊 CNS 的 IF 有所下降,Nature 50.5,排名23;Cell 45.5,排名34;Science 44.7,排名38。完整版:2024年SCI期刊影响因子正式发布(附完整版下载)
  • 一份国际权威期刊对中国稿件的拒稿率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发表的SCI论文快速增长,2013达23.14万篇,居世界第二位。围绕这一问题的讨论已经有很多,但是对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背景,也就是我国学者投稿SCI期刊的录取比或者被拒稿率,却鲜有评述。主要原因是缺乏统计数据,因为绝大部分期刊并不提供其拒稿率,少数期刊提供拒稿率,但也不会透露被拒稿件作者的国籍分布的统计数据。   最近,笔者所从事领域&mdash 矿物加工&mdash 的顶级期刊Minerals Engineering的主编BarryA. Wills在其个人博客发表题为&ldquo Minerals Engineering report reflectsthe evolution of the global minerals industry&rdquo 的博文,介绍了在即将过去一年中Minerals Engineering杂志在行业内的表现、拒稿率、稿源等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世界矿业格局的变革。作者所提供的数据刚好为研究我国学者投稿国外SCI期刊拒稿率的提供了一个案例。为了限定个案的意义,在开始讨论之前,先就笔者从事的研究领域及MineralsEngineering杂志的背景作以下说明。   1.矿物加工领域是我国科研人员相对比较有发言权或者说自我感觉比较良好的领域,因为除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外,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已逐渐退出该领域的研究(某院士曾多次宣称我国的矿物加工技术世界第一)。   2.虽然Minerals Engineering的影响因子仅一点几(2013年为1.714),但不妨碍它作为矿物加工领域的顶级期刊。另外,它的刊文量比较小,近几年的年发文量维持在200篇左右。   作者在博文中披露,该杂志的拒稿率从2013年的63%上升到今年的67%,其中澳大利亚学者的被拒稿率最低,仅15%。而中国学者的被拒稿率高达89%!为被拒概率最高的几个稿件来源国之一。因为中国学者的投稿量远高于其他国家,占该杂志总投稿量的32%左右,若扣除中国学者的投稿,可以计算出该杂志的拒稿率约为39%。也就是说,中国学者稿件的被拒稿率是澳大利亚学者的6倍,是除中国以外所有国家的学者的2.3倍。说白了,该杂志的拒稿率主要是咱们国家的学者贡献的。当然,从被接收论文的总量来看,中国学者的发文量还是排到第三位,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学者分居一二位,可见我们的人海战术还是发挥了作用。我以往在浏览该杂志的过程中,因为经常看到国内同行的身影,所以对我国矿物加工领域的研究水平也是感觉蛮良好的,却未知这是同胞蛮拼的结果。   有人可能怀疑主编是不是对中国人有偏见。BarryA. Wills是一位享有盛誉的学者,其代表作《Mineral Processing Technology》自1978年问世以来已再版六次,成为矿物加工领域的最经典的教材,没有之一。2008年北京国际选矿大会期间,他还联合矿物加工领域的另一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 Processing)的编辑为中国学者就科技论文写作开小灶。上个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召开国际选矿大会,中国代表团的合影即出自老Barry(69岁)之手。另外,从他的博客中也可以看出他是非常重视与中国选矿界的交流的。对于这样一个享有盛誉而又乐于与中国选矿界交好的&ldquo 老编&rdquo ,我们是没有理由去怀疑他的公正性的。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虽然老Barry并没有直接给出中国学者被拒概率奇高的原因,但从他给中国学者的建议中可知一二。   第一,强烈要求作者在提交论文之前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须知》   第二,应保证研究工作具有创新性,且这种创新不仅仅是换种原料。   从这两点建议其实可以看出,老Barry认为中国学者的稿件被拒主要是因为缺乏创新性和严谨性。这已是科研界老生常谈的问题了,笔者就不再复述了。   最后想说,不给外国人添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目前在发表SCI论文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抛弃了这一美德,我们应该努力找回来。改变广种薄收的局面,特别是在权威期刊上。
  • 2010年度SCI期刊影响因子公布
    2010年度JCR新鲜出炉,共收录期刊8005种。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大于50的期刊有:CA-Cancer J Clin: 94.262, Acta Crystallogr A: 54.333, New Engl J Med: 53.484, Rev Mod Phys: 51.695   本年度中国大陆(含港澳)计有138种期刊被收录(其中约有10种期刊因为更改刊名等原因而重复收录)。IF大于1.0的期刊见下表(完整数据请见附件): 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 Total Cites Impact Factor Articles 1 J MOL CELL BIOL 108 13.400 28 2 CELL RES 4243 9.417 96 3 FUNGAL DIVERS 1181 5.074 59 4 NANO RES 899 5.071 100 5 MOL PLANT 944 4.296 83 6 WORLD J GASTROENTERO 15119 2.240 813 7 EPISODES 1115 2.041 21 8 CELL MOL IMMUNOL 1051 2.026 66 9 ACTA PHARMACOL SIN 4364 1.909 207 10 COMMUN COMPUT PHYS 680 1.835 105 11 INT J SEDIMENT RES 271 1.708 36 12 CHINESE PHYS B 2973 1.630 1163 13 ASIAN J ANDROL 1194 1.549 98 14 ACTA BIOCH BIOPH SIN 1131 1.547 117 15 HEPATOB PANCREAT DIS 1020 1.514 101 16 J ENVIRON SCI-CHINA 1950 1.513283 17 J GENET GENOMICS 414 1.494 77 18 J HYDRODYN 560 1.475 105 19 J NAT GAS CHEM 443 1.345 111 20 SCI CHINA SER C 892 1.345 0 21 PARTICUOLOGY 199 1.317 98 22 J SYST EVOL 207 1.29545 23 SCI CHINA SER D 2634 1.271 0 24 ACTA PHYS SIN-CH ED 8555 1.259 1366 25 SCI CHINA SER G 792 1.195 0 26 CHINESE SCI BULL 6148 1.087 604 27 J RARE EARTH 1305 1.086 319 28 CHINESE PHYS LETT 5298 1.077 883 29 SCI CHINA SER B 1312 1.042 0 30 J BIONIC ENG 240 1.032 80 31 J ZHEJIANG UNIV-SC B 770 1.027 124   附:2010年度中国大陆SCI期刊完整指标.xls
  • 安东帕2012年台历、用户期刊 免费索取
    2012年台历/ 用户期刊 免费索取 为了答谢用户对我们的长期关注和支持,我们特别制定了2012年的台历供客户使用,台历中有安东帕2012年度最新的培训计划与安排,方便用户提前获悉市场讯息,也可方便您提前安排日常工作! (注:数量有限,送完即止) 另外2011年12月份的用户期刊已经出版,本次期刊中的内容有安东帕流变仪新产品讯息,应用报告,用户使用心得和仪器维护保养等方面,也有各项仪器保养维护的常见问题与回答。 当中收录了我们延安石油化工厂质量监督科的客户为我们投稿的微波消解应用方面的使用心得,非常有参考价值。 我们期待更多的用户向我们期刊投稿,并积极支持我们的线上线下互动活动,为我们更全面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一个便捷的渠道。 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 感谢您在过去一年来对我们的支持。 今年,我们预留了300份台历和用户期刊供客户免费索取,领用完毕,活动即截止,请详细填写您的信息,如邮编地址等。我们将在活动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为您邮寄,还请注意查收。 在此,也诚挚邀请您用1分钟为安东帕公司做一些小小的建议,您的建议会有助于我们今后的市场活动与工作方式,谢谢! 注:您所提供的信息,将仅作为邮寄及统计使用,我们将予以保密,并不会泄露第三方及其他任何商业用途 。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填) 产品序列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必填) 您对我们公司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索取方式:将以上信息发邮件到info.cn@anton-paar.com
  • 国际期刊谈处理争议性论文:要求作者提交原始数据
    p    strong 北京时间8月3日凌晨,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关于新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的论文《自然-生物技术》撤回。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采访《科学》、《细胞》等顶尖科学杂志,揭秘国际学术期刊处理争议性论文的过程。《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 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在与作者做最初的交流与沟通后,他们会要求作者提供论文中涉及的原始数据。《科学》杂志发言人费伦告诉记者,各国对于处理学术不端的过程和程序都各不相同。在韩春雨的案例中,其实验的不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其存在不当行为,人为的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何导致实验无法重复这一结果。因此,确定这一问题需要评估作者的研究文件和原始数据。每年大概只有3到5篇论文被该杂志撤回。 /p p    strong 要求作者提交数据原始材料,与评审人和专家一起评估 /strong /p p   《细胞》是由著名多媒体出版集团爱思唯尔旗下的细胞出版社(Cell Press)发行的关于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新研究发现的杂志,与《自然》、《科学》杂志并称为全球三大顶尖科学杂志。对于如何处理存在争议性的论文,细胞出版社的媒体关系经理约瑟夫· 卡普托接受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实名读者还是匿名举报,只要是对论文内容存疑的的问题,都会直接引起期刊编辑的关注,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清晰的记录和调查。 /p p   正如《细胞》杂志的首席执行官埃米莉· 马库斯所言,“在细胞出版社,我们相信作者是值得信赖的,作品都是费尽心血,最为重要的是,在调查最终下结论前,他们都是无辜的。因此,我们在应对这些情况下,对这些情况不存在“预先判断”。 /p p   卡普托告诉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在大部分的案例中,在与作者做最初的交流与沟通后,我们会要求作者向我们发送出版论文中涉及的原始数据,并确定在这些原始数据中,能够找到已经编制后的数据的各个组成部分。” /p p   “此外,我们还会从编辑的角度对这些原始材料进行评估,并与评审人或是其他专家一起评估这些材料。”卡普托表示,“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调查分析发现了严重的问题,我们会要求作者通知他们所在的机构以及他们研究的资助机构。” /p p   卡普托表示,纠正科学记录是期刊的首要任务。由于调查过程的保密性,因此无法详细地向对这一问题表示担忧的人们进行详细的细节报告。因此,无法向记者提供具体的案例来解释一项争议性论文的调查是如何进行的。但是可以说明的是,整个调查过程包括收集和评估数据,以及与作者进行讨论并配合机构的调查。 /p p   对于一般调查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卡普托表示,“这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期刊希望整个调查过程能够越快越好,但是这其中由于牵涉一些严重的问题,相比于快速地得到结果,期刊更倾向于获得正确的结果。” /p p    strong 一旦撤回论文,要求作者在声明中解释原因 /strong /p p   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杂志(EMBO)媒体负责人迪尔曼· 基斯林接受法晚· 看法新闻记者采访时则表示,在论文出版前,EMBO有着详细的编辑质量评估步骤来发现问题,例如EMBO的“图像取证分析”。因此,比起解决在出版后论文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论文发表前出现的问题要更加有效率和有效果。 /p p   此外,EMBO内部有清晰的内部流程来验证已发表的论文中存在的潜在数据问题。EMBO的科学编辑将会首先评估来自对论文的指控是否证据是充分的。编辑对期刊的内容负责,他们会保证公平,与论文的发表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一旦出现问题,编辑将会首先从作者方获得第一回应。此外,他们还会咨询外部的专家,通常包括评审该论文的同行评审人。如果出现的问题影响这个论文的结论,而且并不是因为一个简单的错误造成的,那么期刊将会联系聘用该作者的单位。如果问题很严重,那么期刊从一开始就会通知作者所在的机构。 /p p   一旦问题被确认,这其中有数个机制可以来更正科学记录。首先是更正(对一些数据或是文字进行更新),或者是部分撤回(对特定数据标记撤回),或者是全部撤回。 /p p   与EMBO类似,卡普托告诉法晚· 看法记者,最终的分析结果报告可能导致几个潜在的后果。根据具体的问题和疑虑,《细胞》杂志可能要求作者准备一份更正声明,或者撤回论文,并在撤稿声明中解释撤回论文的原因。而如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论文并没有疑虑,《细胞》杂志将不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并选择在期刊出版的编者按中解释整个调查过程,以及决定不采取行动的原因。如果由于任何原因导致潜在的解决方案出台时间的延迟,《细胞》杂志会出版“编辑关注”来提醒读者,调查仍在进行中。 /p p   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了解到,《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关于此次韩春雨及其同事发表论文的调查步骤与《细胞》杂志大致相同。 /p p    strong 《科学》每年3-5篇论文被撤,“诚实错误”最常见 /strong /p p   对争议性学术论文如何处理的问题,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还联系了全球三大顶尖科学杂志之一的《科学》杂志。该公司发言人米根· 费伦告诉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科学》杂志每年评估大约12000篇提交给期刊的研究手稿,但是这其中大约只有7%、即约800篇通过同行评审并最终出版。在这些被出版的论文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被撤稿,大概每年只有3到5篇被撤回。 /p p   被撤回的稿子中大部分,也是最常见的是一些“诚实的错误”,只有极少数情况下是由于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而遭到指控被撤稿。这里的“不端行为”是指伪造、欺诈等等。这样的行为将会被相关的机构或是研究的资金援助机构调查。这些机构将会发布报告,如果论文研究确实存在严重问题,那么将会促使期刊采取行动。《科学》杂志严肃对待所有这些案例,并努力尽快地纠正这些科学文献。 /p p   费伦告诉记者,各国对于处理学术不端的过程和程序都各不相同。在韩春雨的案例中,其实验的不可重复性并不意味着其存在不当行为,人为的错误也可以解释为何导致实验无法重复这一结果。因此,确定这一问题需要评估作者的研究文件和原始数据。 /p p   strong  【新闻背景】 /strong /p p   strong  国内外学者表示无法重复韩春雨团队论文中的实验 /strong /p p   中国河北科技大学的韩春雨团队发表的有关一种新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一直在国内外存在争议。韩春雨团队2016年5月在全球著名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自然-生物技术》上报告说,他们发明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根据论文,与当前基因编辑领域内的主流技术CRISPR-Cas9相比,NgAgo-gDNA技术在一些方面具有优势。但随后中国以及国外都有学者公开表示,无法重复论文中描述的实验。这项研究成果遭到多方质疑。 /p p   《自然》的新闻报道引述韩春雨的话说,他现在已发现一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问题,或许能解释为什么别人很难重复他在论文中描述的实验,他目前正在进行实验来进一步确认,有了结果后他会把数据以及相关资料公布出来。他告诉《自然》,自己还需要一点时间。 /p p   2016年11月29日,《自然-生物技术》向法制晚报· 看法新闻记者发送了期刊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的声明以及一篇“编辑部关注”,以提醒读者“人们对原论文结果的可重复性存有担忧”。 /p p   声明指出,《自然-生物技术》已审慎考虑过所有关于韩春雨及同事原著论文的评论。在任何情况下,如果一篇论文在发表后遭到批评,我们都会对各种批评进行审慎和全面的评估,此次也不例外。 /p p   《自然-生物技术》认为,让原作者在能力所及的情况下对上述通信文章所提出的担忧展开调查,并补充信息和证据来给原论文提供依据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将继续与原论文的作者保持联系,并为他们提供机会,以在2017年1月底之前完成其调查。届时,我们会向公众公布最新进展。 /p p   而在同时发表的“编辑部关注”中则指出,和论文作者进行了沟通,他们正在调查造成可重复性缺乏的潜在原因。 /p p   2017年1月19日,《自然-生物技术》再次发布声明指出,该期刊已获得有关韩春雨实验可重复性的新数据,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自然-生物技术》当天给法晚· 看法记者发来其发言人的声明中称,关于“利用NgAgo进行D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论文,《自然-生物技术》仍然致力于尽可能仔细和负责任地探究围绕韩春雨等人论文的担忧。声明指出,自2016年11月28日发布Cathomen等人的通信文章和编辑部关注以来,期刊获得了与NgAgo系统可重复性相关的新数据,在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期刊需要调查研究这些数据。 /p p & nbsp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