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自主创新金奖

仪器信息网自主创新金奖专题为您整合自主创新金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自主创新金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自主创新金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自主创新金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自主创新金奖话题讨论。

自主创新金奖相关的论坛

  • 【技术@创新】普析通用“MB5型多通道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B5型多通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于近日被认定为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是由市科委、市发改委、市建委、市工促局和中关村管委会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内联合启动的首批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试点工作。旨在更好的落实国家和北京市关于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相关政策,发挥公共财政对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    首批自主创新产品的认定共征集到近300家企业的500多种产品,北京市科委组织专家对首批征集到的产品进行了严格的评审,并经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小组进行审核。最终101家企业的157种产品被认定为北京市首批自主创新产品,该公司的MB5型多通道[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名列其中。    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小组也将向政府采购、重大工程等相关采购推荐北京市的自主创新产品,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积极参与政府公共财政采购,促进首都高技术企业的快速的发展。

  • 联邦制药内蒙加力自主创新研究提升内蒙等基地研发能力

    联邦制药内蒙加力自主创新研究提升内蒙等基地研发能力 联邦制药内蒙作为国内知名上市制药企业,联邦制药集团为了增强产品在国内及国际上的竞争力,联邦制药于2002年成立了生物研究所。研究所主要由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平台和多肽表位疫苗研究开发平台两大部分组成,是联邦制药设立的治疗及预防用生物技术药物的专业研发机构。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工作在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病症药物等方面都实现了重要的突破。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内蒙据了解,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目前拥有共有医药专业技术人员34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0人,博士2人,具有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8人。为适应现代化生物技术药物研究开发需求,生物研究所还配备了先进科研仪器及与之相配套的软件设施。硬件方面,如美国CS多肽合成仪、瑞士Amersham飞行质谱仪、美国MD酶标仪、德国Eppendorf PCR仪、美国Varian制备液相色谱仪、德国LYOVAC冷冻干燥机、日本Shimadzu气相色谱仪,以及氨基酸分析仪等先进的实验设备、分析测试仪器;软件信息化方面,在Medline、Ensemble、Pharmaprojects、万方数据、维普数据、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等国内外专业行业信息提供商开设账户,打造所内数字化信息平台,加上每年订阅的十余种专业期刊,为研发工作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文献来源。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内蒙目前,生物研究所以研究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疑难病症药物为主,坚持自主研究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研发战略,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科院生物医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共同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慢性乙型肝炎、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 联邦制药内蒙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现有生物技术药物在研项目8个,其中创新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项目3项,7类和10类各2项,11类1项;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6项,另有数个发明专利正在申请当中。因临床应用价值及潜在经济、社会效益巨大,并将对相关领域治疗用药研究开发产生较大促进作用,多个项目先后被列入国家、省、市级各类政府财政重点引导支持项目,争取国家科研经费资助1000多万元。其中,“新型治疗性表位疫苗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05年被列为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基因工程治疗糖尿病药物生产技术改造”项目于2007年被列为广东省省级财政支持技术改造项目。联邦制药内蒙 联邦制药生物研究所将继续坚持以自主创新研究开发为主,技术引进与合作开发并重,创新研究平台建设与项目研发相结合的研究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现有软硬件条件,建立健全科研管理与激励机制,提高整体研究业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糖尿病治疗用药、中枢神经系统治疗用药、抗病毒用药及肿瘤治疗用药等重大疾病、疑难病症治疗及预防用药物的研究开发。联邦制药内蒙

  • 【年会专题报告】关于“十二五”期间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思考

    [b][color=#0000ff][size=3]我国科学仪器行业整体状况分析[/size][/color][/b]  孙增奇处长在报告中介绍了近20年来,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具体内容如下:  1、初步构建国家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体系。通过国家科技计划的专项支持和引导,形成了以规划布局、政策保障、科技立项为基础,专家咨询服务队伍、激励团队以及企业构成了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东北科学仪器行业自主创新的活跃地区。并且认识上也有很大改变,科学仪器不仅仅是科研的支撑条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2、突破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一批科学仪器。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color=#0162f4]已经攻克了金属原位分析技术等近百项核心技术,成功开发了深紫外能谱等重大科学装置。[/color]  3、[u]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进科学仪器的产业化。如,北分瑞利集团、聚光科技、天瑞仪器、普析通用等十几家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创新企业正不断成长壮大,并且组建了以企业为龙头的科学仪器技术战略联盟,搭建了仪器技术公共平台,积极推进国家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发展。[/u]  4、支撑科技发展,服务民生,为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提供支撑。如,[color=#0162f4]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找水仪已经突破了150米直接找水的技术,已经在内蒙、吉林等找到了优质水源,现正在云南、贵州等地协助进行抗旱救灾。[/color]  5、一批自主研发的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彰显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如长春激光所研制的全息光栅已经和国外的公司进行了合作;金属原位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仪器已经进入欧美市场。 [b] [/b]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国科学仪器行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孙增奇处长认为其中存在的[b][size=3]主要问题[/size][/b]有如下几方面: [color=#f10b00] 1、有效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机制尚未形成。具体表现在产学研结合都是在比较浅层次的合作,缺乏长期性、战略性的合作机制,研发脱离用户的需求。  2、科学仪器购置和自主研发投入比例严重失调。据报道,近些年来,我国每年购置进口科学仪器的金额达近千亿元,并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美国自然基金会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和功能改进上的投入占科技经费的25%,而我国在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却严重不足。  3、多跟踪模仿,少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率不高。只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而且一批成果只停留在文章和专利上,成果转化率不高。  4、科学仪器企业数量多,小而全,核心竞争力弱。据统计,我国科学仪器生产厂家近一千家,大部分产值都低于一千万元;分析仪器厂家达二百多家,产值超一亿元的却不多,并且自主研发能力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产品单一。  5、高端科学仪器基本空白,中档产品性能不稳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并且制造原材料以及相关产业整体水平不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中档仪器方面,我国虽然有一些产品,但性能还不够稳定,试剂、软件等配套设备还不全面,市场占有率不高;中高档仪器方面我国基本空白。[/color][size=3] [color=#0000ff] [b]“十二五”期间,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b][/color][/size]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可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那么,针对这种可能的的转变,我国科学仪器行业应如何发展呢?孙增奇处长的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大投入、创新观念模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有力保证我国科研、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民生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我国在2015年希望达到以下发展目标:[b]  [/b]创新机制、体制和管理,构建完善的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体系;研发一批高精尖、高附加值的科学仪器,实现产业化;攻克一批科学仪器关键技术,研发一批核心部件,提升重要领域科学仪器整体水平;强化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实现国产科学仪器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升市场占有率;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一批科学仪器企业集团。  最后,孙增奇处长指出,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建设。根据国家技术创新的整体部署,结合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的特点,构建一批科学仪器产业技术联盟。  2、推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多元投入格局的形成。首先加大中央财政对科学仪器自主研发的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增加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投入的主体;积极引导银行对科学仪器企业自主创新的信贷投入力度;推动建立仪器企业融资担保机制;鼓励风险投资企业对科学仪器企业的投资,大力支持科学仪器企业进入创业板、中小企业版等融资市场;通过科技担保,建立对自主创新科学仪器首台/套的风险补偿机制;继续推进有利于科学仪器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  3、开展科学仪器成果示范,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广泛应用。鼓励科研人员利用国产科学仪器开展方法的研究、应用,不断拓展仪器的使用功能和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提高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通过组织用户示范等方式,支持产学研结合,鼓励用户使用首台/套国产科学仪器,推进科学仪器的政府采购,大力培养国产科学仪器市场。  4、加强基地建设,促进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持续开展。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国家分析测试中心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发方面的基础作用;重点利用国家工程中心等基础设施,建立一批科学仪器工程化基地;建立科学仪器核心、关键部件研发平台;通过精密加工中心的建设,提高科学仪器关键部件的制造水平。  5、加强方法研究,从源头上,增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测试技术和方法是科学仪器原始创新的重要来源,其创新性往往决定着科学仪器的创新水平,所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测试技术和方法以及新产品、新原理、新工艺的研究力度,推动我国中高端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

  • 政府大笔资金投入走自主创新

    2011年12月21日,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闭幕,李克强副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要统筹协调推进转型、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将扩大内需与发展环保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环保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增长领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关键之一在于坚持自主创新和机制创新。 [b]一、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b] 环保产业是联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纽带,加快环保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选择。 环保产业是实现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物质基础。“十二五”期间,要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减排8%,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均减排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7%、能耗下降16%,部分地区还将实施重金属限排,都对环保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环保产业是促进经济内生增长与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据统计,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并对钢铁、机械等基础行业发展产生8—10倍放大效应。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正在编制的《现代环境服务业发展规划》将对鼓励第三方环境服务发展作出部署,预计到2015年环保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2020年规模可达5万亿元。 环保产业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绿色发展被确定为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的议题之一。以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为重点的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提振经济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为环保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我国在环境清洁技术研发上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望在绿色发展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发展潜力,我们要准确把握发展需求和全球环保市场竞争的前沿,推动环保产业由要素驱动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b]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发展形势[/b] 当前全球环保市场保持年均7.5%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球环保市场总值达1.6万亿美元。欧美等国家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牢牢占据了环保产业全球市场的主导权,控制了90%以上全球市场份额。随着全球绿色发展的兴起,欧美等国家环境保护重心已转向“预防与修复”为主,环保产业发展政策已从解决环境问题的需求调整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双需求。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扶植政策和引导性投入,更多侧重于支持新能源、清洁技术等新兴产业领域,致力于产业链整体竞争,推动绿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使环保产业走上了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全球环保市场发展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首先,环保产业具有时代特征,不同时期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是与促进经济发展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目前环保产业正从以公益性为主过渡到经济属性为主,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次,产业发展要符合国情要求,要具备清晰的产业发展路线图,统筹政策、资金、技术、市场、公众意识等驱动因素是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三,环保产业升级转型取决于创新驱动,加快环境技术与信息、生物、制造等高新技术的融合,促进多领域团队创新与协同创新,将引领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的提前爆发。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同时,还要特别警惕发达国家“苹果手机效应”的影响。发达国家经常利用在全球环境问题上的话语权,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决策,然后像在全球推广苹果手机一样,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打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攫取更大的利润。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基本走了一条引进—消化—再创新的道路。“十五”以来,环保产业规模保持在20%以上增速,2010年产业规模已达1万亿元,环保企业3.5万家,安排从业人员300多万人。按照李克强副总理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的讲话要求,进一步加快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必须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环境高新技术研发与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由单纯规模扩张、低端数量竞争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环保产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统筹传统环保产业与新能源、环境清洁技术、生态修复等新兴领域发展,科学把握环保产业内涵,加快现代环保产业体系发展,提高环保产业对全过程污染控制与产业升级转型的支持能力;三是培育以创新型环保企业、环保产业集群、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等为核心的环保产业发展主体,引导环保企业按市场规律优化重组,增强产业创新链竞争力,全面提高产业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四是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具有较好基础和竞争力传统产业领域,在全球竞争中提升我国传统环保产业的战斗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积极开拓全球新兴环保市场。 [b]三、科技创新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b] 自主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我国环保产品已达到3000多个品种,在城市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垃圾焚烧发电、除尘脱硫等方面已具备成套设备研制与工程建设能力,部分新技术领域已处于产业爆发性增长的前期,某些单项技术研发居于世界前列。同时,国内一批创新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环保企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在环保装备研制及产业发展方面。自“十五”以来,通过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连续3个五年的支持,自主研制的225—500吨/日垃圾焚烧炉排炉实现系列化、成套化,并成为国家垃圾焚烧处理规划推荐的主流装备,处理效率、二次污染控制及自动控制系统优于国际同类产品。自主研制的电除尘器是我国参与国际环保市场竞争最具实力的环保产品,行业发展集中度高,产业链上的重大设备、自动控制、振打装置等关键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不仅可满足国内需要,还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处理技术与装备水平持续提升,5—5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常规水处理设备基本实现国产化,主要常规设备已实现出口。通过“九五”以来持续支持,自主研制的聚合氯化铝净水剂及其复合系列产品,占据国内聚合氯化铝净水剂产量50%以上,成为国内饮用水行业净水剂的主要供应商。 在环境清洁技术、环境物联网技术等新兴环保产业领域。环境清洁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对于行业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如自主研发的清洁制革技术已在全行业推广300余家企业,对于皮革行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里程碑意义。苎麻清洁生产技术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污染排放,将环洞庭湖区域苎麻行业的环保风险大幅降低。物联网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快速应用,自主研发的智能多物种生物传感器,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双向数据传输功能的智能环境感知节点,形成年千台以上产业化能力。总体上,我国环保产业新兴领域技术储备与产业潜力形势喜人,但受到本领域核心技术和环境科学问题研究进展的限制,新兴产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征途才刚刚起步。 [b]四、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任务[/b]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环境领域提出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按照规划纲要部署及环境保护的要求,“十二五”期间环境科技工作需要把培育和发展环保产业放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领域,促进多领域协同创新与共同创新,催生新兴环境技术的产业化,实现环保产业体系从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技术、装备和服务,延伸到具有减少污染和受损环境修复等效应的领域,构建和完善现代环保产业体系,从而为实现“支撑节能减排、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改善环境质量、惠及百姓民生”环境科技发展目标提供物质基础。 新形势下,提高环境技术创新对环保产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应突出“五个注重”:一是注重基础研究,把握全球环保产业竞争前移态势,加强重大生态环境科学问题研究,力争重大原始技术创新突破,获取全球产业分工和市场格局的有力条件;二是注重促进多学科、科学与技术融合,推动重大需求导向下的多领域共同创新与协调创新,抢占全球环保市场技术发展前沿;三是注重创新人才培养,统筹管理、科研、工程、产业等创新人才培养,发展国家战略导向型科技创新团队,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四是注重科技产业化工程,推动技术创新与金融政策及市场模式的融合,缩短技术产业化的市场培育期,快速形成生产力;五是注重科技创新环境建设,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筑产学研合作机制与平台,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提高技术转化服务能力。 结合“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安排,实现上述环境科技发展任务,在科技工作管理中应在“六个需要”方面下工夫:一是需要深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加强科技顶层设计,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将环境科技重大任务聚焦到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重大决策与环保产业关键领域;二是需要完善科技创新评估机制,健全科技立项—后评估—持续支持的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费效益;三是需要集中科技资源,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优化环保产业体系布局,实施环境技术创新重点工程;四是需要创新思维模式,构筑开发共享创新平台,引导新理论、新思想与环境保护的融合及再创新,构筑高新技术与环境保护的桥梁;五是需要加强创新环境建设,构筑创新基地,提高自主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六是需要发挥军民科技融合作用,发挥国防科工业在装备、信息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推动环境保护与工业化、信息化融合,提高环保装备制造与环保工程精细化水平。 (马燕合 黄圣彪) (作者单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

  • 【分享】2010年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b]仪器信息网讯[/b] 2010年3月23日,为了提高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学仪器新技术应用与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学术委员会与中国高教仪器信息网承办的“全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及应用技术研讨会”在武汉瑞丰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共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100余人参加;仪器信息网作为特约媒体参加了此次研讨会。[align=center][b][img]http://bimg.instrument.com.cn/lib/editor/UploadFile/20103/2010323225714353.jpg[/img][/b][/align][align=center][b]会议现场[/b][/align]  目前,我国科学仪器工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虽已具备一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但从生产水平和专业化水平等方面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具有较大差距。  本次研讨会以“交流与应用、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就科学仪器产业的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旨在为广大科学仪器工作者以及从事科学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分析仪器研究中心金钦汉教授、山东大学化材学院李清岭教授、浙江树人大学生物与工程学院申屠超教授等多位知名专家分别作了精彩报告。

  • 国产离子色谱进入自主创新的新阶段

    1983年,老一辈离子色谱专家们通力合作,共同研发出中国第一台ZIC--1型离子色谱仪。时至今日,我国离子色谱仪已经发展了30多年,目前,我国离子色谱的发展现状如何?技术和性能上有了怎样的突破和进展?今后的发展方向怎样?带着一系列关于离子色谱发展现状的问题,近日,仪器信息网一行三人特别拜访了位于青岛的四家国产离子色谱生产企业,分别是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原青岛轩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脉传承”,各有所长  此次拜访,各位企业负责人分别为我们介绍了企业目前的发展情况。四家企业的离子色谱技术都源于我国第一台ZIC--1型国产离子色谱仪商品化基地——青岛崂山电子仪器实验所,真可谓是“一脉传承”。虽然,技术来源一样,但是经过近些年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自主创新,目前,每家企业都有各自的代表性产品。下面为您一一揭晓四家离子色谱生产企业的近期发展情况。(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瀚)一直专注于离子色谱的研发,目前公司主要有CIC-100、CIC-200、CIC-300、CIC-D160等型号离子色谱系列产品。产品主要用于环境、食品、化工、地质等众多领域的常规阴阳离子的检测,以及糖、氨基酸、其他小分子有机酸、氰根等的分析和检测。自2008年起,盛瀚开始离子色谱柱的研发,自主研发的SH系列色谱柱是国内唯一可实现批量化生产的离子色谱柱,填补国内空白,专业的研发团队和先进的研发设备使色谱柱的重现性和分离效果得到了保证。目前,SH系列色谱柱包含SH-1到SH-8型阴离子色谱柱及SH-CC-3型阳离子色谱柱,保护柱等10余种色谱柱。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bf10415a-fb03-4e45-b538-88846bab84fd.jp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cdb04c1d-4e94-4db8-ac00-578d155f6346.jpg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  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仁)目前主要有PIC-10、PIC-20、PIC-10A系列离子色谱仪,色谱柱等产品。一直以来,国内几乎没有在线离子色谱技术,普仁历时三年,终于成功研制出在线离子色谱仪。据普仁总经理侯倩慧介绍,空气、水质等都需要离子色谱进行阴、阳离子的检测和分析,在线离子色谱在进行连续监测分析方面能够获得更高质量的数据,使用起来更为方便。她还提到,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在线离子色谱以其自身的优势,未来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增加,应用前景将非常广阔。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64ad2fd8-daab-4218-ae2c-d8419660aba8.jp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f5b9a9ed-d82b-46f9-b726-e0870962bcce.jpg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  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仑)正式成立于2006年。据市场部经理张芳介绍,目前,埃仑主要有离子色谱、红外分光测油仪、大气综合采样器、COD消解仪等产品,离子色谱仪主要有YC3000、YC7000、YC9000等型号。据介绍,YC7000、YC9000两款离子色谱仪是在CISILE 2015展会上推出的新产品,主要应用在军事军工、核工业、科研院所、水质勘测、环境监测、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d7ab9077-3193-4c92-a5de-8160422d5e9b.jp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bf430b74-a5c0-4a87-b442-eea37202d229.jpg青岛埃仑色谱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海光电)成立于2009年。据总经理张道敬介绍,目前,鲁海光电主要有离子色谱仪、酸雨在线监测仪、红外分光测油仪、水质取样仪器等产品线,而离子色谱是鲁海光电的重要产品线之一。通过交流得知,张道敬总经理是从事技术出身,作为鲁海光电的管理者,他也参与离子色谱的研发工作,目前,他主要负责离子色谱外观的研发和设计等工作。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712054ce-53f0-4e7a-b9f1-4f0885896893.jpg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e58b1caa-20f7-400c-89c0-19ae74cbfec1.jpg青岛鲁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不畏挑战,自主创新  一直以来,国产离子色谱在泵、色谱柱、检测器等技术上仍然与国外产品有一定差距,而外界也普遍认为国产离子色谱创新较少。此次拜访,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国产离子色谱生产企业,他们自行研发、设计、生产核心部件,正以一种“不畏挑战,自主创新”的气势,向中国离子色谱的市场进发。  在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期间,盛瀚已经推出了阶段性成果CIC-D160型离子色谱仪,据介绍,CIC-D160型离子色谱仪是一款全新模块化设计的高稳定性离子色谱仪,是盛瀚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产品。另外,CIC-D500型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样机已经完成,2015年4月1日,盛瀚向山东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应用单位交付了CIC-D500型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样机4台,标志着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制项目已经进入规模化试用阶段。  2015年下半年,盛瀚在现有的仪器型号基础上进行全面技术升级,全新D系列仪器将于10月底面市,此次产品升级主要从产品稳定性、智能性、操作便捷性、功能多样性等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提升。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59764f95-bdb4-434b-bc19-fb3363c7d2b3.jpg 盛瀚:CIC-D160型离子色谱仪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nsimg/4d3aa730-563d-40c9-ad79-98cc8665eb1d.jpg企业部分获奖证书  普仁在侯倩慧的带领下,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台在线离子色谱仪PIC-online。该产品获得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并在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获得了“科学仪器行业优秀新产品” 奖,该奖项的获得也是对普仁在线离子色谱仪的肯定。PIC-online的主要特点有:三通道同时检测,可同时检测阴离子、阳离子和重金属;连续运转10天无需维护,仪器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实现了复杂的谱图识别、数据处理、报表生成等功能;强大的数据自动处理能力;采用云存储技术,实现数据随时随地下载浏览。  此外,2014年12月,普仁的“基于离子色谱法的水质在线自动分析仪”和“PM2.5中阴阳离子及重金属在线三通道分析仪”双双入选2014版《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9/i

  • 【原创】深圳十大自主创新项目总建设费用23亿元将带来多大的商机?

    [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00830/047175.shtml[/url][size=4] 近日,深圳十大自主创新项目同时举行开工仪式,总建设费用23亿元。[/size][size=4]  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十个自主创新项目有[b]三个项目是主要面向TD等3G及下一代先进通信技术开发应用[/b],[b]三个项目分别面向超材料领域、先进集成电路封装材料领域和动力电池关键材料领域[/b],[b]三个生物医学领域的项目两个属于基因组学范畴[/b],[b]一个主要面向高分辨率成像识别领域[/b],项目承担单位在相关领域均具有高水平的研究基础。深圳经济特区经过30年的发展,目前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处于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实现科学发展,迎接新一轮的经济竞争和产业竞争,深圳必须提前部署更多高水平的具有战略引领意义的自主创新项目,以支撑特区未来三十年的发展,再创辉煌。[color=#013add]十大自主创新项目:■TD-LTE系统预商用设备开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系统设备与终端国家工程实验室。■TD-SCDMA业务开发测试验证平台。■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实验室建设。■高密度多层封装基板制造工艺开发与产业化。■锂离子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研发与产业化。■深圳市化学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心脑血管易损斑块的高分辨成像识别与风险评估预警体系重大问题的基础研究。■癌症基因组研究——以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癌症的“组学”。■深圳(硅谷)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引进中心。[/color]相信这十大自主创新项目会涉及到众多的仪器采购,它将带来多大的商机呢?欢迎大家讨论![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img][/size]

  • 政府放宽采购限制,是否意味着对国产自主创新仪器的否定?(8楼出现精彩观点)

    实施4年的政府采购限制,如今又被废弃了,正是自己扇自己的嘴巴啊!——之前是政府采购优先考虑国产自主创新的产品这是对国产自主创新的否定?还是对国产失去了信心?如果取消采购限制,对国产仪器又是一大挑战。如果再取消或者降低关税那国产仪器设备是否会遭遇到灭顶之灾呢?欢迎大家拍砖啊,记得轻点拍也许现状没有我想的那么坏,那么悲观……自7月1日起,“政府采购应当优先购买自主创新产品”的规定将停止执行。【详情】

  • 【转帖】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

    程津培:创新当自主 为人当自强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的自主创新观              走上国家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的岗位之前,留美归来的程津培的身份是南开大学副校长。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带领研究小组从事“离子基键能”和“一氧化氮键能”的研究,并且是该领域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研究小组之一。他曾简单直观地将“键”形容为两个小球中间的“拉链”,要想把小球分开,就要用力扯断拉链,而需要的力的大小就是键能。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力的表现正如博奕双方在综合实力上的较量。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正确的战略战术,也需要实力、信心,更需要毅力。在程津培看来,科技创新能力就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对于国家制定的科技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程津培有着自己的理解:“我理解为发展中的里程碑,是一种宣言,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中的一个亮点。”    《孙子兵法》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就是战略运筹,“庙算胜”就是说在战前要做出胜人一筹的决策。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中国面对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一个重大战略的制定,一条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的选择,并不会毫无争议地形成,“自主创新”之路的选择同样是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持续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2004年,我国GDP增长达到9.5%,总值超过了15.98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5%,进出口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欧盟。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待开发的国内市场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未来20~30年,我们仍然可以延续市场换技术这样一种过去20 年来采用的主打战略,来支撑中国经济以年均7%以上的速度发展。    2003年,在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下,科技部开始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并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2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包括专家、学者、经济界、企业界人士、各个部门的管理专家等。在《规划》的战略研究中,对我们国家未来发展到底是主要依靠自主创新,还是继续依赖引进技术,走市场换技术的路线颇有争论。经济学界、企业界,甚至行业部门的一些同志认为,现阶段投入研发,成本太高,对中国来说不适合。这种观点在科技界内部也有反映,而且逐步形成共识的过程一直延续至今。    对此,程津培的态度十分鲜明,他坚信,中国和平发展的命运必须由自己来把握,中国只有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依靠持续的技术进步才能形成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最终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赢得主动。    采访时,程津培算了这样一笔帐:“2003年,我国总计支付专利费350亿美元,大大超过当年全国研发投入的总和。我们卖给国外的销售商一台DVD,32美元,成本18美元。还有13美元是付人家专利费,剩下的1美元才是我们中国人赚的。其他像电视、手机、mp3等白色家电都是类似情况。德国大众公司仅在中国生产它全世界轿车产量中的14%,但它80%的全球利润却是从中国拿去的。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在为它偿付研发的费用,而技术能力的沉淀却不在我国……”    近年来,一些现象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药物专利均为发达国家拥有;DVD行业,大批企业交不起国际专利费而纷纷倒闭;汽车制造领域,轿车的国产品牌仅占市场1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缺少知识产权,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仍处于低端位置……    事实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投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来自于发达国家,他们凭着科技优势以及建立在这种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使其跨国公司形成了对世界市场的高度垄断,从而获得大量的超额利润。    有人曾对比了当初韩国政府制定的“产业技术创新5年规划”和同时期的中国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发现两国在发展领域有70%的内容相同,但同“途”殊“归”。如今,原本在汽车、半导体、高速铁路、核电等重大科技领域比我们晚起步10年的韩国,现在却在这些领域全面领先了中国将近10年,韩国企业的科技竞争力目前已经跻身全球前5强。    程津培坦言:“要素拉动型经济也是发展中的一个必然阶段,但是我们头脑中必须十分清楚的是,必须靠自主创新,使我们传统的产业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逐渐成长为制造业的主流。目前,我们许多产业技术仍然主要是靠从国外引进,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高达50%,而美国还不到10%,日本仅为5%。我国要想实现中央提出的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就必须使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降到30%以下。而且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中的科技贡献率都高于70%,但我国目前只有40%左右。所以,我们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分享】伊利"畅轻"酸奶获2010年IDF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

    国际乳品联合会“IDF乳业创新奖”(IDF Dairy Innovation Awards)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29日在奥地利萨尔茨堡举行的第四届全球乳业大会上颁布。伊利“畅轻”酸奶产品从全球29个国家150家公司的170种参选产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国际乳品联合会颁发的“2010年IDF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   据悉,2010年IDF乳业创新奖为全球乳品工业提供了展示产品创新和市场营销创新的机会,由多个团体的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参赛的乳业创新产品和创新营销进行了评比。据记者了解,在伊利“畅轻”酸奶参选的“功能乳制品创新奖”奖项中,参评产品最多、竞争最为激烈。伊利“畅轻”酸奶所获得的IDF功能乳制品创新金奖是中国乳品企业首次在国外获得的国际最高荣誉奖项。  伊利集团通过对中国人肠道健康的深入调研,创新性的研发出"A菌+BB菌"复合益生菌的畅轻益生菌酸奶,产品上市后得到了消费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伊利集团就是凭借这一创新产品,最终登顶国际最高荣誉。

  • 【原创】BCEIA2007金奖获奖名单

    支持国产的仪器2007年10月21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2007年BCEIA组委会召开“2007年BCEIA金奖、CAIA奖颁奖大会”。邓勃先生、潘甦民先生分别宣布BCEIA金奖、CAIA奖获奖名单:BCEIA金奖获奖名单:上海通微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UM3000型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北京奥美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AS1000型液相色谱自动进样器上海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CW2000型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反应仪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WGL型光电轮廓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AF-610D2型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北京瑞利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WFX810型塞曼[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color=#DC143C]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SP-3803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color][/url]分光光度计[/color]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SA10型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XD-3型多晶x射线衍射仪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MS3100台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四极)质谱联用仪上海光谱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顺利通过专家评审鉴定(2007-10-18)2007年9月17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上海分析测试协会组织并召开了对我公司研制的“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的新产品专家鉴定会。专家鉴定小组成员包括:朱良漪(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会长、分析仪器学会名誉理事长、原国家仪器仪表总局局长)、庄松林(中国工程院院士)、闫成德(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蒋士强(中国农科院研究员)、邱德仁(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王志宏(上海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级工程师)、杨啸涛(中国地质实验中心研究员)、马兰凤(上海分析测试协会 常务副秘书长)、张璐露(上海市科委)、徐红斌(上海质检院食品质量检验所)等。鉴定会当天,多家媒体记者也同时到场。首先,陈建钢总经理对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的创新的设计理念做了详尽的介绍。 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采用了先进的功能模块设计和制造工艺设计,使仪器具备了良好的可靠性以及批量生产仪器的可行性。 模块化设计更有利于系列化、标准化以及售后服务。 仪器工作站软件具有较强的控制功能和应用功能,而且操作界面易于掌握,符合人性化的要求,十分符合科研、检测等行业需求。 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重点对仪器的检测系统和光学系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掌握了提高自吸背景校正性能的核心技术。对吸光度为1的背景,校正能力可达100倍以上;对吸光度为2背景,校正能力可达80倍以上。该项目的综合研究技术在国内可以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 委员会专家严格的审查了有关技术资料,到现场详细的观察仪器及操作演示后,向参与研制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的项目人员提出了质询意见。通过质询、答疑和专家鉴定小组认真讨论并对“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做出了高度评价。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的自吸背景校正的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该仪器在国内处于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的检验,该仪器已获上海市质量监督局颁发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经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食品质量检验所等单位对比使用,性能符合食品检测的要求。 专家认为,SP-3800系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Wp][color=#3333ff]原子吸收光谱仪[/color][/url]应列入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对于自主创新的国产仪器,应优先列入政府采购范围。

  • 谁说中国企业缺乏战略创新?

    《蓝皮书》指出,国内企业为争夺低端市场的微薄利润打得头破血流,而占据高端市场的国外医疗器械巨头则风景这边独好,这种强烈反差的根源就在于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缺乏战略规划与整合,不能很好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  天下汇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锐在《蓝皮书》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企业模仿的多,创新的少。他讲了一个案例。几乎每家药店都卖一个医疗器械,叫拔罐器,几百块钱一套到几十块一套,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几十年过去,没有企业做改进和创新。“有一次我在一个国际性的医疗器械展上去参展,发现国外同行人把这个国内做得最普遍的产品进行小小的改进,它的利润就是成百上千倍增长。这个改进就是把中国的塑胶拔罐器做两个电子片,做成电子拔罐器,取了一个很有意思名字叫做拔火罐,功效不仅活血化淤,还能起到镇痛的作用。这个案例值得中国企业界深思。”=================================================大家各抒己见,有积分奖励哦

  • 【分享】GC-MS3100气质联用仪荣获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分享】GC-MS3100气质联用仪荣获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11月10日, "2007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市东西电子技术研究所)自行开发生产的GC-MS3100[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四极)质谱联用仪喜获殊荣,这是该产品今年10月份获得BCEIA 2007金奖之后,又一次获得荣誉。[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11/200711111335_69721_1622715_3.jpg[/img]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联合举办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是中国产品设计界的“金鸡奖”。它是国内唯一旨在鼓励我国本土企业自主设计创新,促进设计产业发展,塑造中国企业自主品牌形象,提高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设计大奖。来自德国、日本、韩国等工业设计界的权威人士和中国设计界的专家共同评出了今年的红星奖。

  • 【技术@创新】“电脑制醋”使酿醋生产进入新时代

    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研制的现代化精品醋生产线,秉承山西老陈醋的传统生产工艺,实现了微机化调控、管道化输送、机械化作业,使淀粉利用率提高20%,出品率提高18%,生产强度降低80%,综合经济效益提高30%以上。这一成果被评为山西省科技创新项目和全国食品工业科技进步优秀项目。 提起制醋,人们马上会想到“手抓、鼻闻、肩扛、足踩”的传统生产模式。而水塔公司研制的现代化精品醋生产线,使酿醋生产进入了“电脑制醋”的新时代。 走进他们的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大型不锈钢发酵罐矗立在那里,足有5层楼高;主控制室里,仪器上一排排红灯闪烁,准确地显示发酵罐中的温度、湿度和压力。电脑酿醋采用全封闭酿造工艺,无杂菌,醋味更浓,更醇香,还能减少用工80%,使成本下降20%,酿造周期也从人工的30天缩短为20多天。 据水塔公司董事长武润维介绍,这套生产线是公司科技人员自主研发建成的,整个发酵过程中的配料、湿度、温度自动化控制,达到全年均衡生产,把千年不变的山西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推向了新的境界。 凭借科技创新,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依托传统酿制工艺和全新的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由乡镇小厂作坊式生产向现代企业信息化生产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山西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目前,水塔公司产品已经批量进入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市场。

  • 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

    [align=center][b]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再添新动能[/b][/align][align=center][b]河南省首批5家国家级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成立[/b][/align][align=left] 5月9日,河南省市场监管局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举行揭牌仪式,宣布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军民融合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及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首批5个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正式成立。[/align][align=left]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郑洛新)是国家标准委批复河南省建设的重要技术标准创新平台。建设创新基地,是实施标准化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支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抓手。[/align][align=left] 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超硬材料磨具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包华认为,创新中心通过在超硬材料及制品领域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研究和成果转化,提升该领域标准技术水平,引导行业转型升级,提升行业产品总体质量水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等方面意义重大。超硬材料及制品技术标准创新中心将在进行标准和检测验证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各单位的技术和研发能力,借助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化专家队伍,不断将新的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出我国新标准项目提案,抢占全球竞争制高点。[/align][align=left] 河南省长垣县是全国知名的“起重之乡”。长垣起重机行业堪称全国起重行业的晴雨表,占据了全国起重设备市场的“半壁江山”,已经主导或参与制修订起重装备相关的国家标准48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35项,团体标准5项。起重装备技术标准创新联盟成立后,将同国家桥架类及轻小型起重机械检验中心等63家参与单位一道,以起重装备为重点创新领域,承担或参加的国内外标准化技术,大力推进成果转化为先进企业标准。[/align][align=left] 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是我国耐火材料专业领域大型综合性研究机构,是我国耐火材料行业技术、学术、信息与服务中心和耐火材料科技成果的主要辐射中心。绿色耐材技术标准创新中心成立以后,将先后开发出超级纳米隔热材料、高性能连铸三大件等高效节能耐火产品,在2021年前,将高性能节能涂料系列产品、氧化物及非氧化物微孔隔热材料等先进耐火材料转化为企标或团标等技术标准,不断完善耐火材料标准体系,增强创新创效能力。[/align][align=left] “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为河南省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通过参与行业药品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引领河南生物医药行业持续、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升河南乃至我国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进而促进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对于生物医药技术标准创新中心的成立,牵头单位的华兰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质量保证部经理梁雪爽信心满怀。他表示,下一步,中心首先将以企业药品在生产、检验乃至临床应用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为起点,积极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形成适用于该企业的标准。在形成既有自身技术特点又有竞争力的药品标准基础上,积极参与行业的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争取成为主导者。[/align][align=left] 河南市场监管局局长唐远游表示,技术标准创新中心(联盟)的成立,是加快推动河南省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建设的重要举措,将极大提升该省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标准创新的能力,并推动河南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align]

  • 【转帖】从创新蓝图到奥运地标 奥运场馆节能环保面面观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一座座各具特色的奥运场馆正在北京拔地而起,它们以各自创新的设计理念、建筑技术、智能化配套设施等多方面高科技的应用,从不同的角度展示着中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展示着“科技奥运”理念的成功实施。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运动会,是北京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北京给自己确立的2008年奥运会的奋斗目标。“高水平”集中体现在八个方面,其中“要有高水平的体育场馆设施和竞赛组织工作”被列入第一条。如果说对高水平竞赛组织工作的检阅将在奥运会期间得到体现的话,那么对于高水平体育场馆设施的“考核和检阅”,早已在奥运场馆新建、改扩建的过程中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北京正在交出一份又一份镌刻着自主创新和科技奥运成果的独特答卷——

  • 湖南:2024年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

    [color=#000000]3月25日,2024年湖南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长沙举行。湖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志坚在工作报告中提出,2024年,湖南将[b]以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提质升级、建设湘江科学城、“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标志性工程为总揽,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b][/color][color=#000000]2023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下,科技系统重点打好“科技创新攻坚仗”,积极实施科技“五大标志性工程”和“4+4科创工程”,全省[b]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4.2%[/b],[/color][color=#000000][b]突破1100亿元,[/b][/color][color=#000000][b]研发投入强度达2.41%[/b][/color][color=#000000],排名由全国第12位跃居第9位。[b]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6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增长70%,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近4000亿元,增长50%。[/b][/color][color=#000000]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湖南科技系统主要目标为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b]增长12%以上[/b],突破关键核心技术[/color][color=#000000][b]100项以上[/b][/color][color=#00000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color][color=#000000][b]增长10%左右[/b][/color][color=#000000],净增高新技术企业[/color][color=#000000][b]超1000家[/b][/color][color=#000000],在湘高校经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在本省转化占比[/color][color=#000000][b]50%以上[/b][/color][color=#000000]。[/color][color=#000000]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湖南将重点抓好宏观统筹联动、推进“五大标志性工程”建设、培育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施重大科研攻关任务等九方面工作。在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技金融等方面强化机制创新和试点示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color][color=#000000]今年,湖南还将展开一批探索和试点等新动作:探索支持“双一流”高校本科生开展基础研究,启动新建首批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创新平台;绘制“4×4”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图谱,强力支撑重点产业倍增计划;出台《湖南省加快高等院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措施》,推动高校与高新区共建大学科技园;开展企业库扩容试点,探索科技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建立战略研究院,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上下游企业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探索长沙研发、本地中试产业化的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国家创新型县(市)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创新经验。[/color][来源:中国经济网][align=right][/align]

  • 坚持自主研发 立志成为热分析行业的佼佼者——“创新100”访南京大展检测仪器有限公司

    [b][color=#000000]仪器信息网讯[/color][/b][color=#000000] 为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筛选和扶持一批优秀的科学仪器产品和企业,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北京科学仪器装备协作服务中心等单位的支持下,由仪器信息网主办、我要测网协办的“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于2013年9月5日正式启动。[/color][color=#000000]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挖掘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视频、线下座谈会等方式展现其基本情况,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color][color=#000000]南京大展检测仪器有限公司(简称“南京大展”)是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专业从事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重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差热分析仪、炭黑含量测试仪、炭黑分散度检测仪、导热仪和介电常数测试仪、热失重分析仪、高温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的研发、制造。日前,“创新100”项目组深入南京大展,探寻公司在热分析领域的成长轨迹。[/color][align=center][img=大展.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3b150ca4-4bfc-4860-abf8-d46fa78f4304.jpg[/img][/align][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请介绍公司创立的初衷和定位,历经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有哪些关键的里程碑事件?[/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致力于成为国产热分析仪器的优秀制造商,秉承“以技术为核心、以质量为保证”的发展理念,为各行业客户提供卓越的热分析解决方案。自公司创立之初,年产量仅几十台仪器,如今已跃升至年产上千台的规模。在团队规模上,也从初创时期的数人小组,扩展至近20人的专业团队,且仍在持续壮大中。[/color][color=#000000]公司发展的历程中,有三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首先,2000年,南京大展成功推出第一台[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73/C416867.htm]差示扫描量热仪[/url],正式进入市场销售。随后,2001年,公司再接再厉,第一台[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073/C169502.htm]热重分析仪[/url]也顺利投入市场,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2019年,南京大展再次创新,推出了新款炭黑含量测试仪,该仪器可一次性测试4个样品,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效率。2022年,差热分析仪及同步热分析仪均进行升级。公司通过热学仪器的持续完善与研发创新,也得到了市场的验证。[/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22674e48-a1aa-455d-8f35-24e9be162c74.jpg[/img][/align][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南京大展聚焦于热分析仪器这一赛道,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对手也较多。您认为大展在技术、产品或营销层面有哪些独特竞争优势?[/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坚持自主研发和生产,所有产品外形设计、分析软件均获得了相应的资质认证,确保了仪器品质的稳定。与进口仪器相比,良好的售后服务也是客户选择南京大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售前咨询、售中安装到售后维护,拥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任何一台售出仪器,一旦出现售后问题,都能迅速响应,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案。[/color][align=center][im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b0a9a258-fd40-4551-a9a6-cf688e272bf6.jpg[/img][/align][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南京大展创立至今取得了怎样的突出成绩,企业当前的规模,以及今年的业绩表现如何?[/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作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各项知识专利及著作权30余项。公司总部坐落于南京江宁区,服务过的客户群体数量已超10000家,公司积累了不同样品测试案例经验文档1000余份,覆盖了不同行业的不同类型的样品测试方法。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服务客户量也在持续攀升。[/color][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公司主打的产品或解决方案有哪些,重点聚焦哪些终端市场,或什么类型的客户?有哪些典型的应用案例,能否分享一些成功服务客户需求的故事?[/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主打的产品包[/color][color=#000000]括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同步热分析仪、导热仪、差热分析仪、炭黑含量测试仪以及炭黑分散度检测仪等。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化工、医药、建筑工程等领域,同时也深受高校和研究院所的青睐。[/color][color=#000000]在服务客户方面,南京大展与众多企业、高校和研究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大型企业领域,成功服务了比亚迪、海信、潍坊特钢、中财集团、中石化等。在高校方面,与北京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浙江大学、沈阳理工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研究院方面,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以及中国科学院等顶尖机构也有深入的合作。[/color][align=center][img=大展图片2.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1e25b807-2b42-46f7-8070-c0faf792a049.jpg[/img][/align][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南京大展下一步在市场和产品方面有何具体计划?[/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致力于服务更多行业客户,并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不断缩小与进口仪器的差距,立志成为热分析行业的佼佼者。[/color][color=#000000]同时,也在加速新产品研发进程,计划在明年推出全新产品——导热系数测定仪。这款产品在性能、测量范围和温度控制等方面均有所突破。[/color][color=#ff0000][b]仪器信息网:您认为企业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希望借助“创新100”获得怎样的资源或帮助?[/b][/color][b][color=#000000]南京大展:[/color][/b][color=#000000]现在这个大经济环境背景下,很多企业都面临挑战和机遇,热分析行业属于相对冷门的的行业,可是国家不断对国产仪器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带动国产仪器的发展和进步,希望南京大展能抓住这个机遇,乘风破浪,不断优化和提升产品,也希望借助仪器信息网这个平台,能够为国产热分析厂家带来产品的曝光和品牌宣传的机会,同时希望能够与其他优秀的企业进行交流、沟通和学习的机会,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帮助。[/color][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转帖】中成药检测标准鼓励的是创新还是造假

    六种成分只检测两种,偷工减料者可轻松过关,葵花药业集团总裁关彦斌代表质询——中成药检测标准鼓励的是创新还是造假?“含有六种成分的护肝片在检测时,只检测其中两种,其他四味药不检测,你想想这样的结果是什么?”采访伊始,哈尔滨葵花药业总裁关彦斌代表先抛给记者一个问题。“只用两味药就可以生产同类药品了。”记者不假思索地回答。“对呀!这样的结果导致护肝片价格差异极大,有4元的、有8元的、有10元的,而我们葵花药业的是18.9元。老百姓不明就里,而物价部门则指责我们价格过高。”关彦斌介绍,葵花药业是葵花牌护肝片的原创单位,他们生产的护肝片由柴胡、五味子等六味药组成,按照君臣佐使之称,君药是柴胡。但按照国家中成药检测标准,护肝片只有一个定量检测和一个定性检测,定量检测只检测五味子醇甲,定性检测只检测猪去养胆酸,其他四味药不检测。最严重的是,对护肝片的君药柴胡既无定量检测也无定性检测。葵花药业还有一个原创中药胃康灵,该药由白芍、甘草、茯苓、白芨等六味药组成,按照国家中成药检测标准,胃康灵定量检测只检测一个甘草,定性检测只检测白芍,其他四味药也不检测,尤其是胃康灵中最重要、最贵的一味药白芨,也同样既无定量检测也无定性检测。关彦斌明言:“这样的检测方法不等于在给造假者、欺骗者提供机会吗?仿冒者只需用被检测的部分原料就能仿制出同类药,而不检测的原料根本不用,或者象征地用一点。造假者轻轻松松就可蒙混过关。”他由此发出一连串质询:“这样低标准、片面的国家中成药检测标准是在鼓励创新还是在鼓励造假?是在保护先进还是在保护落后?为什么大家都说中药厂家存在低水平重复、竞相仿冒的现象?为什么不创新?因为创新带不来益处。我想病根儿就在这里。”中药讲究组方和配伍,还讲究药材的产地、采摘的季节、用药的部位,以及野生与家生之分,这些都决定了药品的质量和疗效。比如,野山参和人工种植的家参疗效就不一样,但现行中药管理就是在用同一个价格政策来规定同一种中药。“对中药执行统一的价格政策,究竟起什么导向作用?这是我的第二个疑问。”关彦斌接着质询。他举例说,刺五加是长在深山里的灌木植物,药用价值极高。但在统一的价格政策下,刺五加片每100片最高限价3.9元。结果是大企业因为不赚钱而放弃生产,小厂家为赚钱不得不偷工减料,最终导致价格降下来了,药品疗效却不存在了。“消费者在价格上得到了满足,但买到的是没有疗效的药品。”最新统计显示,在国际中药市场份额中,我国只占4%,日本占80%,韩国占10%。关彦斌认为,究其根源,是国家的中药产业政策存在问题,比如中成药检测标准低,要求不够严格,准入门槛不高,同时管死了价格,制约了产业的健康发展。他建议,国家在中药管理政策上应鼓励企业创新,严格标准、抬高门槛、放开价格、实行优质优价。以护肝片为例,把六味药每一味都增加定量检测,原来的定性检测也变为定量检测,而且要提高标准。其导向就是企业不得不在自主创新上下工夫。这样,药品质量和有效含量越来越高,疗效越来越好,那些低水平的造假者将自动淘汰。关彦斌预言,中成药检测标准和统一的价格政策如不及时调整,还将有一批类似刺五加的好药从市场上消失,老百姓就更难买到优质优价的好药了。这样下去,中药的自主创新和中药的振兴将无从谈起。

  • 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便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原始创新的出发点

    《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我国已经明确的有七大领域: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 根据规划,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明确将从财税金融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当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那么,工程机械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特点?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面临的障碍如何突破?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特点是发展速度较快,总体占比很小,截止到去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在4%左右。目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呈现“大而不强”的发展格局,尚不具备引领世界发展新潮流的能力,面对国际市场越来越严峻形势,发达国家领跑在前,发展中国家仍处于追赶阶段。 据了解,美国在今年最新版的《国家创新战略》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纳米技术等六个新兴产业,欧盟在2009年出台了《2020智慧可持续包容增长战略》,也明确了类似的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日本在其《2020迈向光辉日本新增长战略》中,也提出类似的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目标。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显然,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大挑战。工程机械行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支,近几年发展迅猛,工程机械行业市场也日渐成熟,企业竞争的白热化,促进了行业不断改革,但仍面临着几个制约点,需要突破。 首先,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很多核心技术依赖国外,这是目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遇到最大瓶颈。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走保护发展民族品牌的道路,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次,体制机制需要改革,目前体制很难适应新兴产业。探索新吉博力中国的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健康、快速发展。另外,市场的不畅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个制约点,这是有高端制造业的特点决定的:一是产品成本高,像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常规火电的3—4倍;二是对服务设施要求高,比如新能源汽车如果没有相应的充电设施,有了车也跑不起来;三是市场信任瓶颈,即国产的新东西出来后,消费者不信任。 近日出台的《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推进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初步形成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主机产品、基础技术、功能部件的研发与制造体系。中国机械电动葫芦科学研究总院原副院长屈贤明指出,中国装备制造业应着眼于产业优化升级,由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夯实产业基础,解决基础零部件发展滞后问题、培育新兴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由大到强”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所持理念,同时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只有发挥集群效应和品牌效应,才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的国际化道路。   科技:创新之源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有人说“从挖掘机、装载机到推土机,每一台工程机械设备就是一台超精密的仪器”,因此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便成为工程机械行业原始创新的出发点。  “十几年前我就提出了‘科技产业化,产业科技化’的概念,我们已经为之奋斗了十来年。”谈到科技创新,xx集团董事长詹纯新深有感触。“像混凝土泵车和输送泵技术,过去中国人可以说不敢问津。那时候,一辆钢丝绳葫芦混凝土泵车的制造成本大约在三万美元,而外商则以二三十万美金的高价卖给我们,他们从中国赚了多少钱可想而知。”正是怀着这样一种朴素的民族情感,xx集团选择混凝土泵车产品作为突破口,并在1993年推出了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混凝土泵车产品。在xx集团的带动下,国内生产混凝土机械的厂家已达上百家,我国自主品牌产品不仅夺回95%以上的国内市场,而且实现了15%的产品销往海外。  像xx研究混凝土泵车一样,中国的很多工程机械企业都在技术创新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xxxx集团公司从最初引进日本TCB公司的叉车技术,到完全自主制造512个品种叉车产品,靠的是“以我为主,自主开发”;xx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从引进日本小松220马力的推土机制造技术,到自主研发出80多种规格和型号的环链葫芦推土机产品,目前山推公司的推土机产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三;xx集团引进卡特xx公司装载机技术,通过自主研发推出了第二代、第三代装载机产品,2007年中国装载机出口已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  “自主创新必须过基础研究这一关,在自己的原创性产品上如果没有很好的投入,没有长期不懈的坚持,这个企业就很难成功。”xx总经理杨安国说,“尤其是企业快速发展,走向国际化的阶段,更会发现欧美社会对环保和能耗的‘软性标准’要求在日益提高,没有现成的能达到这些标准的技术可供你使用,只有自己研究。”

  • 快讯!新羿生物再获亿元融资

    4月18日,新羿生物对外宣布获[color=#ff0000]北京医药基金1亿元投资[/color]。本轮募集的资金将加速新羿生物在[color=#ff0000]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及分子POCT系列试剂产品的临床注册[/color]。据仪器信息网的跟踪报道,新羿生物在今年 2月18日就已经完成了近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该轮融资由盛迪投资、礼来亚洲基金和九智资本共同投资。新羿生物本次获北京市医药基金支持,将继续推动新羿生物高质量发展和新业态发展,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健康做出贡献。新羿生物基于强劲的自主创新能力,在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和分子POCT两个高增长赛道不断推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仪器产品。以临床尚未满足的重大疾病为导向,在肿瘤、病原体、优生优育等领域研发创新解决方案。[align=center][img=,700,796]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0bd78aa3-7854-4264-b402-db0f171443e2.jpg[/img][/align][b][color=#0070c0]关于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color][/b]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是2023年底北京市设立的医药健康产业领域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b][color=#0070c0]关于新羿生物:[/color][/b]新羿生物成立于2015年,位于中关村科技园,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专注于生命科学与分子诊断的自主创新,拥有在仪器、芯片、材料、试剂、软件等领域的高水平研发团队。公司发展迅速,申请国内外专利2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持续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承担国家级科研基金。公司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系统,获得首个基于数字[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jp][color=#3333ff]PCR[/color][/url]技术的感染检测试剂NMPA 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两次获得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荣获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总冠军,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公司自主研发的分子POCT一体机获NMPA III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公司秉承“创新,让精准触手可及”的理念,发展多指标、高通量、自动化、防污染、成本低的先进技术,致力于成为领先的生命科学和分子诊断企业,服务于生命科学、精准医疗、药物开发及健康管理。[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讨论】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

    [color=#f10b00][size=3][b]仪器创新不足,是因为科研仪器基本上都是进口的?仪器质量下降,是因为我们使用进口仪器?国产仪器落后,是因为科研仪器依赖进口?……到底是谁阻碍我们的仪器发展?[/b][/size][/color]===================================================[b]以下是科技日报的一个报道:[/b][font=Verdana][u]去年“两会”期间,“大型科研设备共享难”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今年记者追踪采访发现,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同样引人深思: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用于设备进口;部分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政协委员忧心——科研仪器过度依赖进口拖了创新后腿。[/u][/font][font=Verdana]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font][font=Verdana]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font][font=Verdana]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font][font=Verdana]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font][font=Verdana]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font][font=Verdana]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font][font=Verdana]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font][font=Verdana]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font][font=Verdana]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font][font=Verdana]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font][font=Verdana]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font][font=Verdana]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font][font=Verdana]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font]

  • 我国在先进仪器的创新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我们的TD—SCDMA技术发展得不错,但是技术上的制约也很多,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测试的仪器仪表。没有先进的测试仪器,技术和质量就很难保证。”在今天的政协科技界联组会上,列席会议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娄勤俭以这个例子呼应朱星委员关于加强国内科学仪器研发的发言。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朱星的发言源于他参与的一项关于国内科学仪器现状的调研。这份调研显示,我国每年上万亿元的科研固定资产投资中,有60%是用于进口设备,部分领域的高端仪器100%依赖进口,每年进口仪器总额几十亿美元,并以每年约30%的速度增加。  “过去20年来,我国在关键先进仪器的创新方面逐步丧失了国际竞争力,在大部分重大先进装备领域的竞争上更处于劣势,关键科学仪器装备严重依赖国外技术。”朱星颇为忧虑,“我国在科学仪器的研究和制造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而是逐步拉大,对国外仪器依赖度逐年增高。”  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也曾指出,中国人购买科研仪器的热潮不知道救活了多少外国公司,由于科研仪器对外依存度过高,中国的科学研究存在严重的“空芯化”现象。  “那是因为我们做的大部分研究是跟踪模仿别人,这些研究中使用的仪器都可以从国外买到,根本用不到高精尖、定制的仪器,所以也就没有人去做。”对于这一问题,有政协委员这样认为。  而在朱星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首先是目前的科技评估体系侧重快速跟踪国际发展前沿,潜心于系统仪器研发人员的贡献在科技论文、引用率和获得奖项方面没有得到充分认可”。朱星说,由于急功近利的学术环境,很少有人愿意坐冷板凳去从事显示度低的工作,因而很多单位原有的仪器研发人员、配套的辅助人员已经不复存在。  此外,近年来迅速增长的科研经费使得研究人员有更多的经费购置以前不可想象的昂贵科研仪器,客观上影响了研究人员从事仪器研发的积极性。  而对于我国学者参与国际大型研究装置合作项目,朱星认为其实也是把双刃剑,这虽然锻炼了国内的仪器研发队伍,但也导致了对国际大型装置项目的依赖性,不利于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仪器。  “我们必须意识到,现代科技的重大突破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科学仪器,谁掌握最先进的科学仪器研发技术,就掌握了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朱星说。  “我从事的纳米光学研究工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发明有密切联系。”他以STM的开发开辟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为例说,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了在瑞士IBM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家,这一奖项的颁发震动了科学界:为什么这项仅仅依据量子力学最基本原理的实验观测技术能够在问世仅5年后就获得科学的桂冠?  “因为,这项成果的核心部分关键仪器STM的发明,使得科学家用纳米尺度的探针在物体表面扫描时,可以直接‘看’到单个原子,使人们的眼界一下拓展到单个原子、单个分子的水平。20多年来,STM这项创新仪器打开了纳米技术研究新领域,成为纳米显微最关键的表征仪器。”朱星说,“实际上,诺贝尔奖已经数十次授予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研发的科学家。”  “所以,加强科学仪器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特别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纳米技术研究等作为关键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做前沿部署,而要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必须研发出先进的科学仪器做支撑。”朱星说。  他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在科学仪器资助研发能力,应当从不同部门、不同层次设立创新型仪器研发专项资助;并明确重点资助方向,针对某一时期的重点资助领域,从关键部件到关键技术再转向整机研制,直到进行集成创新,形成有特色和竞争力的科学仪器产业。“希望相关政策能在‘十二五’规划中予以落实。”  此外,他还表示,应完善科技评估体系,建立良好的先进科学仪器研发氛围,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从事具有长远影响的创新型科学仪器装置,建立一支耐得住寂寞的研发队伍,以保证我国在某些关键领域仪器研制的创新地位。

  • 【原创大赛】【我与近红外的故事】我与近红外的半世情缘

    说明:本文参与原创大赛仅为加强传播交流,让更多人发现近红外的魅力,不参与任何奖项评选!我与近红外的半世情缘华夏科创 张新民一、 初恋近红外1991年夏天,我从武汉大学电子学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北京分析仪器厂研究所光谱仪器研究室工作,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参与北京分析仪器研究所与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重庆)研制“喷气燃料质量指标测定仪”,就是研制一台采用从700-1100nm之间6个不同波长的滤光片作为分光部件的近红外光谱仪,用于测定喷气燃料质量指标,该项目的论证会还请来了农业大学的严衍录教授,我的具体任务是在后勤工程学院冯新泸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仪器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编程,在开发过程中还得到天津大学范世福教授、机械工业局蒋为民高工、上海棱光公司吴树恩高工等前辈的帮助指导。为了完成这个接手时不知有多艰巨的任务,我们从开发到应用实验坚持了五年,后来该项目成果获得了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这就是我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研制分析仪器的任务。北京分析仪器厂老工程师告诉我们年轻人,分析仪器很像钢琴,造钢琴的人是工匠而弹钢琴的人是音乐家,造仪器的人是工匠,用仪器做研究的人是科学家,但以前在北京分析仪器厂的车间和食堂常常能看到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亲临现场指导,与工厂的工程师和工人打成一片,一起在工厂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一直把近红外作为我对分析仪器的初恋,分析仪器研制成了我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在分析仪器领域健康工作五十年,也就是十万小时,今年正好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十五年,一直没有离开分析仪器行业,一直没有放弃近红外,一直努力当好近红外光谱仪器工匠。二、 自主创业不忘近红外1999年3月离开国营企业自主创业,2001年3月创办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7月改制为北京华夏科创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这二十五年一直没有放弃近红外,2007年HT100型阿达玛变换近红外光谱仪荣获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07自主创新金奖提名,当初我们华夏科创申报该奖项时,朱良漪老总是评委会主任,他特地咨询陆婉珍院士,得知目前还没有看到国内外公开报道采用该技术开发的近红外光谱仪,他特地让我带上仪器到他家里,将仪器打开仔细查看仪器内部设计,当场用他家厨房的食用油进行现场测试谱图,朱老总对我们的近红外光谱仪目标客户定位、用户痛点、设计思路、创新点、技术指标、功能参数等没有疑义,好像具备自主创新金奖条件,但该仪器还没有被用户广泛使用,他说如果该产品评为银奖好像我们评委没有水平,今后也不能再申请金奖,于是想了个折衷办法,建议暂时作为自主金奖提名,今后如果被用户广泛使用并且取得很好的应用效果,还可以再次申请自主创新金奖。该产品2008年获得自主创新金奖。2009年与西门子合作开发过程分析近红外光谱仪,2015年华夏科创子公司: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共同承担的用于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环境生物治理等生物过程的新一代先进科学仪器的研制:过程分析近红外光谱仪经过3年的努力,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三、 与西门子合资发展近红外西门子中国研究院与华夏科创通过三年的技术合作,开发了可用于全球工业过程分析的阿达玛变换近红外光谱仪。鉴于阿达玛变换光谱技术和数字微镜器件的特点,这种新型光谱仪器特别适合用在信号微弱、需要连续测量的苛刻环境之中。除此以外,这一新型仪器结合了傅里叶变换光谱仪高信噪比、以及CCD光栅分光光谱仪无移动部件高可靠性优点,特别适合便携、车载和无损快速检测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西门子认为:尽管公司内部有着广泛的研发活动和优秀的研发人员,但是公司外部的研发和创意也是能够为西门子业务服务的重要的创新来源。我们希望通过与华夏科创这样的杰出本土技术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寻找最具突破性的技术并实现其商业价值。经过三年的合作,2012年华夏科创与西门子在上海成立合资企业:谱创(上海)仪器有限公司。四、 国防应用近红外华夏科创一直致力于发展阿达玛变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制的透射便携式“喷气燃料检测仪”已经在国防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应用领域的特殊性和保密的要求,我们以前的工作不适合于广泛的交流,今后我们希望与近红外制造和应用专家建立更多联系、开展深入交流、进行密切合作,全面提升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制造商在用户中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共同推进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在国内外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五、 努力再续近红外二十五年情缘为分析仪器健康工作五十年(十万小时)是我的人生目标,今年正好时间过半,还有第二个二十五年时间可以继续发展近红外光谱仪器制造和应用技术,对我来说至少有三个有利条件:第一是市场需求。近红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会坚持在中长波(900-1600nm、1500-2500nm)透射式及反射式、便携式及在线式专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以及在近红外物联网和大数据方面拓展应用;第二是个人偏爱。近红外是我分析仪器的初恋,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工作任务,随着工作的深入也对近红外光谱仪的难度认识加深,不仅对单台仪器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还对整批仪器的台间差有很高的要求,对我们仪器硬件软件研制工作者提出很大的挑战,有挑战才有吸引力、才有魅力;第三是物质条件。由于是自主创业,具有决策的自主性,主观上为发展近红外创造有利条件,由于本人崇尚稳健经营,公司一直以来资金充裕,也为发展近红外提供物质基础。未来岁月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坚持半个世纪当好近红外光谱仪器工匠:近红外虐我千万遍、我视近红外如初恋!

  • 【转帖】黄伯云、张立同:创新英雄

    黄伯云、张立同:创新英雄黄伯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副校长 张立同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2005年3月,黄伯云、张立同因各自在新材料科学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就荣获连续六年无人问鼎的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他们研究开发的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将使国防工业生产、民用工业生产对材料的选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同时对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从去年初春起,黄伯云、张立同这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就因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而被各式媒体热烈地宣传。他们的儒雅形象,在夏日阳光的照射下,辉耀闪烁在社会大众面前。 得奖,对于黄伯云和张立同固然是一个秋天的收获,尽管他们愿意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成功的喜悦,尽管他们的科研成果对材料产业的革命性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尽管他们的人格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黄伯云和张立同还是分别带着科研团队淡出了社会大众的视线,在冬雪尚未积覆之前,就又回到了宁静校园的深处,默默准备着下一次可能更加艰苦的科研行军。 在黄伯云、张立同从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手中接过一等奖奖励证书之前,曾有6年,这个奖项无人能够问津。一方面,说明这个代表国家实力的奖项的评审制度异常严格,宁缺毋滥。另一方面,也说明夺取这个技术发明一等奖确实具有相当难度:不但要有技术创新,而且要将创新的技术实现产业化、商品化,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推动。透过这样的评奖要求,我们会发现,黄伯云和张立同这两位工程院院士,在走过那一段至少花费他们十年以上时光的科技创新之路后,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在实验室里做文章的大学教授,而是名副其实地将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团队的领军人物。 自然科学研究,特别是工程类的科学技术研究的目的性很强。如果仅仅把研究目标定在得个什么“大奖”之上,这会使得科学研究有流入“庸俗”之嫌。而真正可以用“伟大”来形容的科学家,他们一辈子从事科学研究,总是以自己的创新思想能够转变成对社会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的现实成果为自豪。作为炎黄子孙的优秀代表,作为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的学科带头人,黄伯云、张立同的科研目标,应该说是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新材料科学是重要桩基之一。分别在中南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任教的黄伯云和张立同都是材料科学家。2004年度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评选揭晓,两位材料科学家独领风骚,可能是一种巧合,但这种巧合又充分体现了科学界对新材料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 黄伯云和张立同分别从事着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制备技术、工艺装备的研究。黄伯云研究的炭/炭复合材料、张立同研究的陶瓷基复合材料,都属于世界级的尖端课题,能够解决这些难题的国家堪称凤毛麟角。 黄伯云主持的“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涉及高性能炭/炭刹车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新的先进技术及装置实现了炭刹车副的工业化生产,突破了以前因炭/炭复合材料航空刹车副只有美、英、法三国能生产而形成的国际市场垄断和严密的技术封锁,使中国飞机解决了“上得了天而下不了地”的问题,其材料还比世界上同类产品在强度和耐磨性方面都有提高,成本也降低了不少。确保了我国数百架进口大型干线飞机炭/炭刹车材料国产化和国家航空战略安全。 张立同主持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整体技术跻身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走出自主创新、跨越式发展国际前沿性材料的道路,对国防科技工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都将发挥重大作用。此项目研制的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陶瓷基复合材料是国际上公认的反映一个国家先进航空航天器制造能力的新型热结构材料,可以满足航空航天器向高速度、高精度、高搭载和长寿命发展的需求。 对黄伯云和张立同研究的新材料投射关注目光的,还有更多的产业界人士。 在我国,材料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GDP的1/7左右,追求技术和手段的创新,追求材料的低成本、高效能和高附加值,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目标。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上看,传统材料的生产过程是造成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钢铁和水泥的生产对水就有严重污染。开发新型材料,将使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保障。从降低成本的角度看,飞机制造技术的提升,有2/3的项目要靠解决材料问题来改进,而汽车制造成本的50%则消耗在材料方面。汽车生产要轻量化,就必须发展强度高、承重性能佳的新材料。生产技术上得到广泛推广的新材料,往往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一旦用于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其产品往往又会产生极高的附加值。 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需要在诸多方面历经考验的艰苦过程。为了提升国家科技和产业实力,使重要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央政府对科学家们将技术发明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寄予殷切希望。在过去的6年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空缺,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化、对整个行业产生重大推动这三项条件不能全部符合是重要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的新材料开发,很多项目仅是在实验室的研究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但在产业化方面与国外差距很大。一方面,由于技术开发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配套,使新材料开发出来便存入了“资料库”,“英雄无用武之地”;另一方面,产业界又急需新材料使自己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但因为与科研单位的研究脱节,使得“求贤无门”。而事实上,据统计,我国在材料科研方面,发表的文章仅次于美国,国防上所用的材料几乎全部立足于国内。 最特殊的事物往往也最具普遍意义。黄伯云和张立同在新材料方面的研究,其首先的用途是国防工业,但是,正如发明了半导体才有今天的信息时代那样,新材料的广泛推广,屡屡改变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在世界各发达国家,军工高新技术一旦在民用工业得到普遍应用,都会使民用工业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开发甚至产业结构发生大幅度的飞跃。 黄伯云和张立同的创新技术成果,其价值首先在国防与国家战略安全方面得到了体现,然而,黄伯云、张立同研究开发出来的新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无疑将在广泛的用途上促进以新材料取代传统材料,使国防工业生产、民用工业生产对材料的选用发生革命性的改变,对航天、化学化工、交通运输等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促进材料产业更加有效地朝着低成本、低消耗、可持续、具有高附加值的方向前进。黄伯云和张立同的科研成果,既是自主创新的典范,又是推动经济发展从片面追求总量增长转变为发展先进生产力,使产业结构在质的方面得到改变的新动力。他们的贡献,为我国新材料产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黄伯云简历 黄伯云,1945年出生,湖南省南县人。1980年留学美国,在衣阿华州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得硕士、博士学位。1986至1988年,在美国田纳西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8年偕家眷回到母校中南大学。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第一个在美国完成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学习回国的留学人员。现任国家863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主任,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粉末冶金国家工程中心主任,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立同简历 张立同,著名航空材料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38年出生于重庆,1956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任教于西北工业大学。先后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航空部先进工作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1992年获国防光华科技基金,1993年被评为部级“优秀研究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人物》杂志

  • 【图】2018年,那些我们参观过的创新仪器企业!

    为秉承“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宗旨,仪器信息网于2018年启动“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项目,筛选一批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仪器厂商,通过公益性的报道、走访、调研等方式,在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帮一把”。  “国产科学仪器腾飞行动”之“创新100”已于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18)上正式启动,敬请关注仪器信息网带来的走访报道。  当然,如果你的公司也符合“创新100”申报条件,欢迎点击链接报名:[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418/461799.shtml[/url]

  • 知名色谱厂家发家年表之依利特

    1993年5月 大连依利特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成立1993年 P100液相色谱仪获得BCEIA展览会金奖1997年 P200Ⅱ高效液相色谱仪器投产1998年 获得CMC计量产品生产认证2000年4月 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0年5月 通过国家“九.五”攻关项目验收2000年8月 公司改制更名为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2001年11月 获“十大知名色谱仪器品牌”称号2003年4月 全面推出230 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2003年10月 P230 系列液相色谱仪器再次获得BCEIA 展览会金奖2004年3月 依利特”牌产品荣获首批“大连名牌”称号2004年12月 公司完成第二次改制(增资扩股)2005年10月 高新园区4000平米新生产基地落成 国家“十一五”规划支持的液相色谱生产2007年4月 LU230低压四元梯度系统获自主创新金奖2008年11月 “ 辽宁大连依利特工程技术中心成立”2009年4月 LIFD230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获自主创新2010年 “依利特”获得中国色谱行业唯一中国驰名商标

  • [【最新播报】] 教育部公布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名单

    教育部日前发布通知,公布了2011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全文如下: 经所在高校推荐、专家通讯评审和现场答辩,并经公示,“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1年度入选团队已经确定,现予公布,并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11年度入选创新团队资助期限为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资助经费一般为300万元。“985工程”学校入选团队的资助经费由本校从“985工程”经费中安排;其他中央高校入选团队资助经费由教育部资助二分之一,所在高校匹配二分之一;地方高校入选团队资助经费由教育部资助二分之一,高校主管部门匹配二分之一。教育部资助经费一次核定,分年度拨付,匹配经费不应晚于资助期第二年到位。 二、有关高等学校应按照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支持办法》(教人〔2004〕4号)的有关规定做好后续管理工作,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建设论证并报送创新团队研究计划,按时报送年度进展报告;同时大力支持创新团队的工作,协助解决团队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附件: 2011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资助金额和资助期限 序号 带头人 研究方向 单位 资助期限 资助金额 IRT1101 张正竹 茶树次生代谢与茶叶质量安全 安徽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2 高毅勤 化学生物学方法研究生物化学过程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3 栗占国 风湿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及治疗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4 王建祥 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5 张强 载体给药系统的分子药剂学研究 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6 姜勇 低维功能材料 北京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7 孙克宁 电化学关键技术与化学电源 北京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8 李小雁 土壤水文与土壤侵蚀 北京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09 张强 生物启发式计算理论及其应用 大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0 郭旭 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及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1 孙颖浩 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靶向治疗 第二军医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2 陈景元 特殊环境健康危害与医学防护研究 第四军医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3 李乐伟 计算电磁学及其微波工程应用 电子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4 穆钢 复杂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分析与控制 东北电力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5 陈建新 医学光电信息技术 福建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6 杨黄浩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与传感技术 福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7 金国新 功能导向分子自组装结构与材料 复旦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8 钦伦秀 肝癌转移复发的机理与防治策略 复旦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19 卢小玲 原发性肝癌生物靶向诊治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0 黎湘 空间攻防信息处理技术 国防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1 吕志伟 激光空间信息技术与应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2 刘连新 肝胆肿瘤发病机理、治疗及耐药的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3 罗素兰 热带特色海洋药物芋螺毒素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海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4 李正平 新型抗肿瘤活性分子的发现 河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5 刘汉龙 坝堤工程安全与减灾 河海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6 杜祖亮 特种高能效能源材料 河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7 黄国和 区域能源与环境系统优化 华北电力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8 刘明耀 G蛋白偶联受体在生理病理中的功能及机制 华东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29 彭俊彪 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 华南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0 李亮 脉冲强磁场科学与技术 华中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1 宁琴 炎性损伤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与分子靶向干预 华中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2 崔田 超高压诱导的典型凝聚态物质的新奇特性 吉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3 杨永广 移植免疫 吉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4 图力古尔 重要菌物资源保育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5 堵国成 生态纺织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 江南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6 任军 种猪遗传改良 江西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7 王锐 多肽药物 兰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8 翟宏斌 天然产物合成化学 兰州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39 王起才 西北干寒地区材料与结构耐久性研究 兰州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0 李有堂 有色冶金成套装备及信息集成技术 兰州理工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1 洪葵 遗传性心血管病与猝死关联的遗传基础与防治研究 南昌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2 高天明 缺血性脑卒中防治新策略研究 南方医科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3 陈健 新型信息电磁材料与器件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4 陈镜明 碳循环陆气协同遥感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5 尤建功 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 南京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6 沈晓冬 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应用 南京工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7 李旭辉 陆地碳水循环与气候变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8 汪联辉 有机与生物光电子学 南京邮电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49 张书圣 生化分析创新团队 青岛科技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0 陈士林 中药资源学 清华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1 胡事民 网络海量可视媒体职能处理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2 黄霞 污水处理与资源化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3 薛澜 转型期中国公共政策体系改革研究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150万元 IRT1154 姚强 煤炭利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基础科学技术问题研究 清华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5 郝玉金 主要落叶果树高产优质生物学与种质创新 山东农业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6 张献明 磁性材料 山西师范大学 2012-2014年 300万元 IRT1157 房静远 表观遗传修饰与信号传导在胃肠癌发生和预防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上海交通大学 2012-2014年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