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专家引进计划

仪器信息网专家引进计划专题为您整合专家引进计划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专家引进计划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专家引进计划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专家引进计划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专家引进计划话题讨论。

专家引进计划相关的资讯

  • 我国“外专千人计划”已引进外国专家94名
    我国“外专千人计划”实施以来,目前已完成三批申报评审工作,共有94名专家入选。   记者1月15日从全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外专千人计划”全称是“千人计划”高层次外国专家项目,于2011年8月开始实施,目标是围绕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需求,利用10年左右时间,引进500至100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每年引进50至100名。   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外专千人计划”引进外国专家主要集中在工程材料、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都是我国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他还介绍说,去年我国审批各类专家项目1万多项,聘请外国专家3.5万多人次。   张建国表示,今年国家外国专家局将继续统筹抓好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同时探索通过市场化方式,与世界上更多的高层次专家组织、国际猎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利用国外高层次智力资源。
  • 第六批“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引进人选通知
    国科专函〔2010〕23号   各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根据中组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组厅字[2010]46号)和《关于印发的通知》(组厅字[2010]29号)的有关要求,第六批“千人计划”国家创新项目平台将分为全职项目和短期项目两种类型进行推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标准   (一)申报创新人才全职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   1.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或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及的重点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或拥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 或在海外承担过相关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3.申报人须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工作合同。如系已签订合同或正式到岗的,其合同签订时间须在2010年7月1日之后。   (二)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具备“申报创新人才全职项目标准”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有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系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术技术带头人   2.在国内工作单位固定,有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能作出实质性贡献   3.已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须2011年1月1日之后回国或来华工作。   二、推荐程序   (一)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组织本单位符合条件的拟引进人才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和有关材料。   (二)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对拟引进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组织重大专项总体组提出综合推荐意见,内容主要包括:   1.对申报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理由、工作和经费安排等意见   2.申报人在国际相关科技或产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3.申报人拟承担的重大专项任务内容和预期贡献   4.对用人单位在科研团队、实验场地和设施、职务安排及其他工作条件和环境落实情况的意见。   (三)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将综合推荐意见,连同有关推荐材料正式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四)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各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的推荐意见,进行综合评审和平衡,提出引进人选建议,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   三、推荐材料   用人单位推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选,应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报长期项目的须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全职项目)》 申报短期项目的须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短期项目)》。申报书提交1式3份。   (二)附件(1份),包括:   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复印件   4.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5.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6.主持(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7.奖励证书复印件。   (三)《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   (四)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分别汇总填写《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全职项目)》、《第六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短期项目)》。   《千人计划申报书》与附件分别装订,其他材料单页报送。有关材料的电子版以光盘形式一并报送。   四、推荐时间和其他要求   1.第六批“千人计划”的推荐受理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请按时将有关推荐材料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2.申报材料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下载。   请围绕重大专项目标及任务需求,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严格按照“千人计划”的有关条件,抓紧组织推荐工作。   联系人及电话: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58881646、58881505   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 68511837、68513389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二O一O年十二月七日
  • “千人计划”已引进2263名海外高端人才
    中国自2008年起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即“千人计划”),目前已引进各领域高端人才2263名。   作为中共中央联系留学人员的职能部门、“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工作指导部门,中共中央统战部7月25日邀集高校、科研院所和民营科技企业的“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就“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问题”与财政部座谈交流,会中透露上述讯息。   25日的座谈中,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会见与会者,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出席。通过座谈交流,“千人计划”专家增进了对中国财税体制改革情况和相关政策的了解,并就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政策,结合各自专业和国外经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千人计划”去年1月成立专家联谊会,建言献策是其重要职能。中共中央统战部探索建立起“‘千人计划’专家与政府职能部门对话机制”,为“千人计划”专家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各领域方针政策,更好地发挥建言献策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并已邀请“千人计划”专家与卫生部进行了专题座谈。   中共中央统战部方面介绍,目前,该部正研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千人计划”专家与政府部门对话机制,根据“千人计划”专家的实际需求,围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更加广泛地联系和组织“千人计划”专家参加,为“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建言献策开拓更加广阔的渠道。
  • 中国对“千人计划”专家制定多项支持政策
    记者从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实施5年多来,有关方面为&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制定了多项支持政策。   政策提供了平等的事业发展平台。根据规定,引进人才可担任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中级以上领导职务(外籍人士担任法人代表的除外)或者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但任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负责人。可申请政府部门的科技资金、产业发展扶持资金等,用于在中国境内开展科学研究或生产经营活动。   此外,有关部门要注重吸收引进人才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咨询论证、重大科研计划和国家标准制定、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可推荐引进人才参加国内各种学术组织,可参加中国科学院院士(外籍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评选&hellip &hellip   对引进的&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由中央财政给予一定金额的一次性经费补助,其中创新短期项目、青年千人计划、新疆项目入选专家为50万元,其他项目入选专家为100万元。此外,中央财政还给予青年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每人100万元-300万元、外专千人计划入选专家每人300万元-500万元的科研经费补助,分3年拨付。   按照规定,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和国外基本相当的工作条件,给予相应的薪酬待遇,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就学等方面予以优待。   对外籍专家,中国发放《外国人永久居留证》,即中国&ldquo 绿卡&rdquo ,作为其在中国境内居留的合法身份证件,可以单独使用,持有人除政治权利和法律规定不可享有的特定权利外,原则上与中国公民享有相同权利,承担相同义务。   为保证政策落实,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家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设立&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服务窗口,负责中央在京单位专家待遇落实,并指导各地窗口的服务工作 在各省区市组织或人社部门设立分窗口,实行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   按照规定,引进人才应在国内工作3年及以上,合同期满可以自由流动。在合同期限内,如果原单位不能提供适合的工作平台,经专家本人申请、原单位同意,专家可流动到国内其他单位工作,以最大限度发挥专家作用。
  • 千人计划5年引进4180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
    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ldquo 千人计划&rdquo ,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5年多来,在中央正确领导和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在海内外颇具声誉的引才计划,在&ldquo 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rdquo 等方面成效显著,逐步成为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引才品牌。   人才项目从2个拓展至7个,借势&ldquo 中国机遇&rdquo   2008年&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启动之初的最初考虑,是用5&mdash 10年时间引进2000名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随着形势发展,&ldquo 中国机遇&rdquo 越来越为世界所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海外人才希望回国(来华)工作。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分析研判形势,及时调整引才计划,以更大力度吸引&ldquo 高精尖&rdquo 人才回国 同时将初期的创新人才、创业人才2个项目,逐步拓展到&ldquo 顶尖千人&rdquo &ldquo 短期千人&rdquo &ldquo 青年千人&rdquo &ldquo 外专千人&rdquo &ldquo 人文千人&rdquo 等共7个项目,形成了覆盖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年龄段和梯次配置的引才项目体系。   由于计划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为协调各方力量,集成政策资源,体现国家人才工程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加强对计划实施的组织协调,由19个部门组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共同推进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因应引才工作需要,人才遴选工作机制不断调整完善,由最初中组部为主、会同相关部门组织评审遴选,转变为中组部牵头抓总、协调推动,人社部、科技部、教育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外专局等部门分头负责7个项目的人才遴选和政策落实,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和专业优势,有效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5年多来,&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已经专门配套制定了&ldquo 一个意见、八个办法&rdquo 和《国家特聘专家服务与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支持措施,全方位增强国际人才竞争制度优势:   &mdash &mdash 提升人才政策开放水平。在《出入境管理法》中专门设立&ldquo 人才签证&rdquo ,对外籍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ldquo 绿卡&rdquo ,为人才出入境和永久居留提供最大限度的便利。   &mdash &mdash 实行人才优待政策。对全职回国(来华)工作的人才授予&ldquo 国家特聘专家&rdquo 称号并颁发证书。中央财政为引进人才提供每人50万&mdash 100万元的一次性生活补助,并设立财政专项,根据人才到岗情况据实拨付。在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医疗、保险、住房、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照顾。   &mdash &mdash 建立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机制。在部分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园区建立112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北京、天津、浙江、湖北4地建设&ldquo 未来科技城&rdquo ,加大人才投入、使用、激励、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创新力度,为引进人才打造事业平台。   引进人才48%分布在企业一线,助推&ldquo 中国创造&rdquo   截至目前,&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已分10批引进了4180余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他们回国(来华)后,在科研、教育、产业创新等各个领域积极发挥作用,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科学技术成果,推动了&ldquo 中国创造&rdquo 。   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计划入选者主体来自美、英、德、日、加拿大等科教发达国家的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跨国企业,科技创新者研究水平大多居于国际前沿,科技创业者大多掌握转化和产业化成熟度较高的科技成果、自主专利或具有丰富的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的人才中,有诺贝尔奖获得者3名、发达国家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46名、正教授1430余名,引进的正教授远远超过1978至2008年30年间引进数量总和。   在&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带动下,各省区市先后实施地方引才计划,如北京&ldquo 海聚工程&rdquo 、江苏&ldquo 双创计划&rdquo 、浙江&ldquo 省级千人计划&rdquo 等,与教育部&ldquo 长江学者计划&rdquo 、中科院&ldquo 百人计划&rdquo 等部委引才计划一起,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相互衔接的引才格局,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回国潮。2008年至今,留学回国人数76.32万,年均增长30%以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ldquo 庞大的海外留学生群体已经成为中国创新的主力军。&rdquo   &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长期工作在国际科研前沿,回国后加快了我国与世界一流科研水平的对接。据不完全统计,&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回国(来华)后发表重要文章和专著4416篇(部),其中国际顶级期刊《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论文50余篇 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2886项,经费总额152.9亿元。《科学》杂志评出的&ldquo 2012年度世界十大科学进展&rdquo 中,&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作出重要贡献的就有3项。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赵政国和上海交通大学杨海军参与ATLAS组实验,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现&ldquo 上帝粒子&rdquo 作出直接贡献,成果列&ldquo 十大进展&rdquo 之首。清华大学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机理方面连续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并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拓扑量子纠错研究并获2012年&ldquo 国际量子通信奖&rdquo 。浙江大学陈骝因在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的开创性贡献被美国物理学会授予2012年度&ldquo 麦克斯韦奖&rdquo 。一大批专家回国后持续跟踪本专业领域最新、最前沿的科研动向,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科学成就,对提升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突出&ldquo 按需引才、以用为本&rdquo 导向,注重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ldquo 十二五&rdquo 时期战略新兴产业倾斜,引进人才中近48%分布在企业一线。他们发挥掌握关键技术、拥有自主专利、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和运作规则的优势,有效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实力,显著提升我国企业的科技自主创新实力。   带动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ldquo 海归潮&rdquo ,唱响&ldquo 中国声音&rdquo   &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的深入实施,也极大地促进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出了&ldquo 中国声音&rdquo 同时,带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才归国潮,加速了国内高层次人才的集聚,受到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ldquo 千人计划&rdquo 高度重视人才队伍梯次引进和建设,在大力引进知名教授、专家的同时,2010年又启动实施&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项目,旨在从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引进在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取得博士学位、40岁以下、发展潜力大的青年人才。3年来,&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已全职引进1116名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人才,这批人选回国不久即展现良好学术潜力,被学界誉为&ldquo 中国未来的院士群体&rdquo 。中国科技大学32岁的陈宇翱获2013年度欧洲物理学会&ldquo 菲涅尔奖&rdquo 清华大学的刘云浩获国际计算机协会ACM主席奖,成为第一位获此奖的华人&hellip &hellip &ldquo 青年千人计划&rdquo 的实施,储备了一批富有潜力的青年人才。   银监会、证监会引进专家担任国际金融稳定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相关职务,在影子银行监管、新兴市场资产管理等重大改革中积极实现我国利益主张 中国移动引进专家大力推动TD&mdash LTE成为4G国际主流标准,为我国通信产业发展占据有利地位 清华、北大引进的国际知名学者积极促成力学、数学等重要国际性学术会议在我国召开,提高相关学科的国际地位&hellip &hellip 一些&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曾在国际组织特别是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熟悉相关领域国际规则,他们回国后努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话语权和影响力,增强了我国在国际科技界学术界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ldquo 鲶鱼效应&rdquo 带来的变化是多重的。美国科学院院士王晓东领衔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实行&ldquo 科学家为主&rdquo 的管理机制,几年间实现了科研成果和人才培养双丰收,成为国内科研机构改革的&ldquo 试验田&rdquo 。北京中关村推出&ldquo 1+6&rdquo 新政,浙江推动民企成为引才主体,江苏、广东等地设立&ldquo 海归&rdquo 创投引导基金和创业服务中心,陕西推出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措施,上海建立海外人才&ldquo 一站式&rdquo 服务窗口&hellip &hellip &ldquo 千人计划&rdquo 鼓励地方部门和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实行新人新策、特事特办,支持他们在人才和科研机制上大胆突破、先行先试,探索了一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的新路子,促进了国内人才和科研体制机制创新。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按照党中央&ldquo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rdquo &ldquo 以更大力度推进&lsquo 千人计划&rsquo &rdquo 等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以更宽的视野和胸襟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不唯地域,开发人才不求所有,使用人才不拘一格。海外引才工作将从&ldquo 以引为主&rdquo 转为&ldquo 引用并重&rdquo ,让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 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管理办法出台,建立“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
    p   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印发了《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管理办法》《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管理办法》,对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实施工作作出进一步规范,完善统分结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br/ /p p   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实施以来,按照“边实施、边完善”思路,根据工作需要不断调整实施机制,优化项目结构,完善支持政策。为及时总结经验,整合政策资源,巩固调整优化后的新机制,中央组织部会同计划实施部门深入调研,在广泛征求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专家人才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两个《管理办法》。 /p p   制定《管理办法》的基本考虑是:进一步明确工作流程、厘清主体责任,覆盖两个计划遴选支持管理全链条,明确各环节参与主体责任。体现有规依规、无规补缺,对退出、资格条件等已有明确规定并行之有效的予以保留,对不适宜的内容加以修订完善,对无明确规定但实践中已有成熟做法、各方认可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突出整合集成、简明易用,通过制定办法完善已出台的文件内容,作为开展相关工作的“说明书”。注意弹性表述、留有余地,对后续支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等探索性内容,提出原则性意见,并注意做好与各方面改革文件的衔接。 /p p   《管理办法》重点对“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项目体系、资格条件、遴选程序、服务管理、组织实施等内容作出规范,以适应更大力度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需要。具体有几个方面的创新: /p p   一是巩固了机制调整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协调小组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组织实施机制进行调整,将申报评审工作交由平台部门负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政策上,进一步理顺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管理办法》以制度形式将机制调整成果明确固定下来。 /p p   二是完善了项目结构。计划实施以来,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优化项目结构,突出工作重点,有保有抑,有增有减。“千人计划”由2个项目拓展为目前8个项目。“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纳入其他项目统筹实施。《管理办法》对此予以明确。 /p p   三是修订了支持政策。《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印发后,各部门陆续出台政策措施,对科研经费、人员出国、兼职兼薪、任职管理等作出调整,体现向用人单位放权、为人才松绑鲜明政策导向。两个计划原有规定有些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规定,以充分体现中央最新指示精神。 /p p   四是规范了管理服务。随着入选人数增多,人才支持、使用、流动等方面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协调小组建立“千人计划”入选专家退出制度,依规对部分专家实施退出处理 出台评审工作巡察办法,建立全程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力度。《管理办法》对这些措施予以强调。 /p p   五是加强了工作统筹。通过制定《管理办法》,对两个计划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在资格条件、遴选办法、支持政策等方面统一标准、加强协同,提升整体工作水平。 /p p   据悉,截至目前,“千人计划”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000余名,“万人计划”遴选支持国内高层次人才2500余名。 /p p br/ /p
  • 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通过专家论证
    2010年8月28日,科技部组织专家在沈阳对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基础研究司、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辽宁省科技厅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论证专家组由来自全国7所大学、研究机构、企业及行业协会的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王国栋教授担任论证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的验收报告,现场考察了实验室,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了座谈。专家组认为实验室结合国内外全断面掘进机技术发展趋势,开展全断面掘进机刀盘和刀具设计、制造、掘进管理系统技术、刀盘驱动同步控制技术等内容的研究,科研场地、试验平台已经初具规模,科研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能够满足实验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在人才引进与培养和运行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实验室也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依托单位能为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条件保障。   专家组在肯定实验室建设计划的同时,还就实验室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发挥实验室技术辐射等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 “千人计划”专家创办企业上市73家,仪器公司有哪些?
    p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成果产业化正在驶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3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在26日召开的2017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无锡交流大会上,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会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透露。 /p p   钱颖一在致辞中介绍,截至目前,国家“千人计划”已经实施13批,连同“溯及既往”批,共引进各类海外人才7000余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发起创新研究、学术交流、考察对接、主题峰会、创业培训等多项资源嫁接平台,将海归人才科技报国、实业报国的理想落实为具体行动和重大成果,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p p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73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创办的企业成功挂牌上市,其中55家在新三板登陆,10家进入创业板,3家进入中小板,2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香港、台湾、新加坡上市的各有一家。 /p p   在科学仪器行业,这样的企业有聚光科技、禾信仪器、月旭科技等,它们由“千人计划”专家着手创办,且已陆续登陆创业板、新三板等资本市场。 /p p   在26日举行的大会上,国家“千人计划”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会正式宣告成立。至此,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联谊会共按学科专业设置了8个专业委员会,实现了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所有专业领域的全覆盖。这8个专业委员会分别是,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资源与环境、经济金融与管理,以及文化艺术。此外,联谊会还有3个专门委员会,即创新企业家专门委员会、青年千人专门委员会以及自律委员会。 /p
  • 中央决定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新华网北京1月7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政策措施,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和更宽的胸襟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意见》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情况下,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的海外高层次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特需资源。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大举措。 《意见》提出,要分层次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在符合条件的中央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以及部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探索实行国际通行的科学研究和科技研发、创业机制,集聚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国家有关部门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同时,制定实施专项计划,重点引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本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意见》强调,要坚持重在使用,切实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破除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充分理解、充分信任、热情关怀、放手使用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积极营造尊重、关心、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努力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情谊感人、服务到人,使他们能够全力以赴地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意见》提出,要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体制机制。各地区各部门要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 生物医药领域“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1年3月2日,“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在京召开生物医药领域“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座谈会。   为顺利启动实施专项“十二五”计划任务,进一步明确我国新药研发战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按照专项第一行政责任人、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同志的要求,会议邀请了20余名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千人计划”引进人才进行座谈,围绕国际新药研发趋势和我国重大新药创制的研发战略、专项的主攻方向、重点任务和关键技术瓶颈、可能取得突破的领域与品种等问题开展了热烈的研讨,对专项组织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专项技术总师桑国卫院士出席座谈会,他表示专项将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凝聚和用好高层次人才,创造相关条件,为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希望大家能够紧跟国际药物研发前沿,更多的参与重大专项的指南编制、评审、立项以及验收等工作。   会议由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卫生部科教司司长何维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社会发展科技司等单位负责人应邀出席会议。
  • 56名香港专家入选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
    香港创新科技署推荐56名香港专家加入《国家科技计划专家库》(专家库),获中国科学技术部(科技部)批核。这是创新科技署首次推荐香港专家进入专家库。   香港创新科技署署长王荣珍2月10日公布这个消息时说,专家库的香港专家会配合科技部的工作,参与编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申请指南、担任科研项目的评审工作和评估已批准项目的执行情况,及对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他并表示,透过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制定和评审,香港专家可以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科技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有助推动他们更多参与内地科研活动,进一步加强双方科技工作的交流与合作。   获荐加入专家库的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方宏勋教授在接受中新社记者访问时说,未来大中华地区的科研一定落在中国内地,而且内地现在对于科研投入的资源令很多香港专家都感到羡慕,这次加入专家库能提供一个对口的渠道,让香港专家更能参与内地的科研。   方宏勋指出,其实目前香港专家已经和内地方面有不少合作,但这次加入专家库,能为香港专家扩阔接触的渠道,将来与内地合作亦会较畅顺。   获推荐进入专家库的香港专家名单如下:   香港大学:支志明教授、任咏华教授、李心平教授、沈伯松教授、吴吕爱莲教授、胡钊逸教授、徐立之教授、袁国勇教授、郭新教授、叶嘉安教授、管轶教授、钱大康教授、谭国焕教授、谭广亨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孔祥复教授、伍灼耀教授、汪正平教授、沈祖尧教授、吴基培教授、徐扬生教授、陈德章教授、程伯中教授、刘允怡教授、郑振耀教授、卢煜明教授、霍泰辉教授   香港城市大学:李述汤教授、吕坚教授、林群声教授、陈仲良教授、陈志豪教授、陆贵文教授、薛泉教授   香港科技大学:史维教授、李行伟教授、唐本忠教授、倪明选教授、张明杰教授、张统一教授、陈繁昌教授、叶玉如教授、戴自海教授   香港浸会大学:卞兆祥教授、方宏勋教授、陈新滋教授、黄伟国教授、汤涛教授   香港理工大学:阮伟华教授、李荣彬教授、徐星全教授、唐伟章教授、陈正豪教授、黄永德教授、黄国贤教授、滕锦光教授、卫炳江教授。
  • 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专家名单公布
    3月27日,“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成立大会暨专家培训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副部长张来武、曹健林、王伟中出席了会议。“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主题专家组全体成员以及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总装备部和行业协会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志刚副书记主持,曹健林副部长宣布了“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名单。万钢部长等领导向给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专家颁发了聘书。 关于聘任“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专家的通知 国科发计〔2012〕150号   各有关单位: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做好“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项工作,根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管理办法》,科技部研究决定,聘任马颂德等44名同志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专家,聘期为四年(名单见附件1) 聘任吴建平等273位同志为“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专家,聘期为三年(名单见附件2)。   请各有关单位积极配合和支持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的工作。   附件:   1.“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2.“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科学技术部   二O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1: “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成员名单   主 任:马颂德   副主任:干勇、卢锡城   成 员*:马克、方滨兴、王天然、冯飞、甘中学、石定寰、宁滨、任茂东、旭日干、曲久辉、江雷、何鸣鸿、吴一戎、吴启迪、张守攻、张晓鲁、怀进鹏、李国安、李俊峰、李培根、杜铭华、陈志、陈晓亚、欧阳平凯、欧阳明高、郑南宁、贺福初、赵福全、唐启升、袁士义、徐坚、郭华东、陶平、黄伯云、强伯勤、曾恒一、蒋开喜、褚健、赖明、黎懋明、薛澜   *说明: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附件2: “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名单   一、信息技术领域   1. 网络与通信技术主题   吴建平(召集人)、余少华、张平、卜智勇、季新生、汪春霆、吴春明   2. 先进计算技术主题   梅宏(召集人)、王恩东、谭铁牛、谢向辉、金海、左德承、黄河燕   3. 信息安全技术主题   荆继武(召集人)、杨义先、贾焰、胡传平、云晓春   4. 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技术主题   王涌天(召集人)、杨红雨、李波、王兆其   5.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主题   魏少军(召集人)、徐炜遐、黄如、时龙兴、祝宁华   二、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   1. 前沿生物技术主题   金力(召集人)、程京、高福、陈超、陆祖宏   2. 医药生物技术主题   詹启敏(召集人)、魏于全、夏宁邵、陈志南、王军志   3. 现代医学技术主题   曹雪涛(召集人)、王红阳、付小兵、沈中阳、田卫东   4. 工业生物技术主题   马延和(召集人)、黄和、元英进、杨立荣、庄英萍   5. 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主题   陈薇(召集人)、张润志、王健伟、钟扬   三、新材料技术领域   1. 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技术主题   周少雄(召集人)、张劲松、王军、柳清菊、黄云辉、刘若鹏   2. 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技术主题   张国庆(召集人)、周科朝、刘庆、周光远、胡文彬、程新   3. 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主题   陈建峰(召集人)、李玉宝、暴宁钟、杨辉、徐科   4. 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技术主题   潘峰(召集人)、陈弘达、林文雄、樊仲维、杨中民   5. 材料设计制备与安全服役技术主题   谢建新(召集人)、秦高梧、聂祚仁、黄政仁、王笃金   四、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1. 重大装备与工艺技术主题   邵新宇(召集人)、刘强、王立平、黄明辉、黄田、邓宗全、王继生   2. 制造服务技术主题   杨海成(召集人)、孙林夫、王建民、王时龙、黄涛   3. 系统控制技术主题   杨志家(召集人)、梅雪松、阳春华、苏宏业、仲崇权、李迪   4. 微纳制造技术主题   黄庆安(召集人)、孙立宁、刘胜、陈大鹏、姜澜   5. 智能机器人技术主题   赵杰(召集人)、黄强、韩建达、刘成良、王耀南   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   1. 可再生能源技术主题   王志峰(召集人)、王伟胜、雷廷宙、姜培学、夏登文、季杰   2. 洁净煤技术主题   任相坤(召集人)、吕清刚、许光文、徐明厚、孙绍增、曲思建、李金来   3. 先进核能及安全技术主题   周培德(召集人)、王建龙、张志俭、欧阳晓平、舒睿   4. 节能与储能技术主题   马云翔(召集人)、张欣欣、张世超、赵金保、李泓   5. 新型电力电子关键技术主题   盛况(召集人)、李崇坚、徐殿国、袁小明、于坤山   6. 氢能燃料电池与分布式供能技术主题   马建新(召集人)、丁水汀、郑津洋、杨辉、潘牧   六、资源环境技术领域   1. 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主题   刘炯天(召集人)、黄大年、吴爱祥、胡岳华、周爱民   2.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主题   庞雄奇(召集人)、李阳、宋岩、方朝亮、于兴河   3.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主题   张一敏(召集人)、柴立元、于建国、彭金辉、冯安生   4. 污染控制技术主题   戴晓虎(召集人)、高翔、陈运法、朱永官、俞汉青   5.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主题   毕军(召集人)、刘建国、邵敏、蒋新、施汉昌   6. 环境与健康保障技术主题   郑明辉(召集人)、高志贤、吴永宁、王利兵、陈景文   七、海洋技术领域   1.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主题   朱伟林(召集人)、沈琛、李志刚、杨胜雄、孙宝江、王进全   2.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主题   徐文(召集人)、潘锋、侯一筠、陈戈、汪东平、张杰   3. 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主题   任平(召集人)、陶春辉、张艾群、万步炎、韩端锋、周利生   4.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主题   焦炳华(召集人)、于广利、朱蓓薇、宋林生、张玉忠、金显仕   八、现代农业技术领域   1.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主题   朱祯(召集人)、万建民、李付广、张启翔、吴平   2. 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主题   李宁(召集人)、桂建芳、文杰、李光鹏、康相涛   3. 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主题   孙宝国(召集人)、王硕、陈昆松、胡小松、陈卫   4. 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主题   储富祥(召集人)、马隆龙、应汉杰、陈国强、蒋剑春   5. 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技术主题   罗锡文(召集人)、赵春江、何勇、许世卫、方宪法   6. 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主题   吴普特(召集人)、康绍忠、梅旭荣、刘凤权、武志杰   7. 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主题   陈焕春(召集人)、张改平、邓子新、沈其荣、王笑梅   九、现代交通技术领域   1. 先进载运技术主题   吴光辉(召集人)、李开国、方攸同、项昌乐、刘宝波、孙培廷   2. 高效运输服务技术主题   张军(召集人)、唐涛、孙立军、李建华、马林、关积珍   3. 交通安全技术主题   王勇(召集人)、王长君、田红旗、王云鹏、杨志杰   4.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主题   李惠(召集人)、刘辉、何川、李术才、王复明   十、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   1. 先进遥感技术主题   李传荣(召集人)、江凯、周国清、江碧涛、卢乃锰、唐新明   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题   周成虎(召集人)、刘耀林、景宁、贺日兴、郭理桥   3. 导航定位技术主题   房建成(召集人)、周建华、吴海涛、杨强文、刘建、蔚保国   4. 空间探测技术主题   王赤(召集人)、尤政、王劲松、邹永廖、李得天
  •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专家推荐通知
    关于推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评审专家的通知 各部属高校:   为做好“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有关评审工作,科技部有关直属单位希望在原有专家库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充和完善专家库,并面向高校选聘评审专家。现就推荐专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家的主要职责:参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课题预算评审、验收评审等工作   二、 推荐专家的类型:技术专家、管理专家、财务专家   三、 候选人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科学品德和职业道德   2.作风正派、品行端正、处事公正、身体健康   3.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4.能正确把握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有关政策,承担过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或参与过相关评审工作   5.能认真履行职责,遵守评审工作纪律,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加相关工作。   四、推荐程序:   1.请根据上述要求,确定具体人选,填写《咨询专家信息登记表》(附件1),推荐名额不限   2.请将本校推荐专家进行汇总,填写《推荐咨询专家汇总表》(附件3)   3.请于10月31日前将《登记表》和《汇总表》电子版发至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邮箱,gxc6733@moe.edu.cn。   联系人:谭华 舒华 联系电话:010-66097937   附件:(推荐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工作评审专家的通知附件.doc) 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一级)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名称 A110 数学 D530 化学工程 A12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 D540 纺织科学技术 A130 力学 D550 食品科学技术 A140 物理学 D560 土木建筑工程 A150 化学 D570 水利工程 A160 天文学 D580 交通运输工程 A170 地球科学 D59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 A180 生物学 D610 环境科学技术 B210 农学 D620 安全科学技术 B220 林学 D630 管理学 B230 畜牧、兽医科学 E710 马克思主义 B240 水产学 E720 哲学 C310 基础医学 E730 宗教学 C320 临床医学 E740 语言学 C33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E750 文学 C340 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 E760 艺术学 C350 药学 E770 历史学 C360 中医学与中药学 E780 考古学 D41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 E790 经济学 D420 测绘科学技术 E810 政治学 D430 材料科学 E820 法学 D440 矿山工程技术 E830 军事学 D450 冶金工程技术 E840 社会学 D460 机械工程 E850 民族学 D470 动力与电气工程 E860 新闻学与传播学 D480 能源科学技术 E87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 D490 核科学技术 E880 教育学 D51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 E890 体育科学 D520 计算机科学技术 E910 统计学   注:A类为自然科学,代码为110-180   B类为农业科学,代码为210-240   C类为医药科学,代码为310-360   D类为工程与技术科学,代码为410-630   E类为人文与社会科学,代码为710-910 教育部科技司 2011年10月18日
  • 电镜专家贾春林入选2014年“千人计划”专家成果展
    中组部千人计划网于1月8日发布2014年&ldquo 千人计划&rdquo 专家成果展,展示了在各个领域取得优秀成绩、做出突出贡献的千人计划学者及其卓越成果,西安交大千人计划学者、国际电介质中心主任贾春林教授等8位国际知名学者入选。贾春林教授因在球差电镜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荣获2014年IFSM 颁发的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 奖。   成果展着重介绍了贾春林教授2014年9月7日至12日应邀出席在捷克布拉格举行的第18 届国际显微学大会,并成为唯一荣获本届IFSM奖章的中国学者,以及他在金属氧化物薄膜的结构、缺陷及性能,晶体缺陷结构的原子尺度表征,像差校正、定量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学等方面取得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   贾春林教授在2014年国际显微学会议上作大会报告   国际显微学大会(International Microscopy Congress,简称IMC)是国际显微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盛会,每四年召开一次,其主要内容是进行学术交流,并颁发由国际显微学联合会评选出的四个奖: V. Ellis Cosslett Medal、JohnCowley Medal、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Eduard Kellenberger Medal,分别奖励在显微学领域从事仪器科学、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方面研究并做出重要贡献的显微学家。国际显微学联合会设置的这四个奖项以该领域先驱杰出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并经严格的评选程序由IFSM 委员会组织评选产生,被认为是显微学家的崇高荣誉,代表着其研究工作得到国际显微学界同行的最高认可。贾春林教授此次荣获Hatsujiro Hashimoto Medal 奖是基于他在球差电镜超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氧化物材料研究的结合方面所作出的开创性研究和杰出贡献。
  • 863计划各领域主题专家组建议名单公示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做好“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项工作,我部启动了863计划主题专家组的组建工作。按照《关于推荐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题专家组成员的函》(国科函计[2011]110号)的有关要求,在各地方、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推荐的基础上,经初选和答辩评审等程序,我部提出了273位863计划各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的建议名单。   现对建议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012年2月7日至2月14日。如对公示对象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或电子邮件形式向我部反映。反映的问题要事实清楚、详实具体,不得捏造事实或有意诬陷,须署实名。   联系人:秦浩源,赵红光   电 话:010-58881663,58881662   传 真:010-58881663   邮 箱:863@most.cn   附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各领域主题专家组成员建议名单.pdf   科学技术部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 “十二五”863计划成立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
    3月27日,“十二五”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家委员会和主题专家组在京成立,马颂德等44名同志受聘为专家委员会专家,吴建平等273名同志受聘为主题专家组专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科技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王志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曹健林、王伟中,以及来自国务院有关部门、总装备部和行业协会代表,“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员会、主题专家组全体成员出席成立大会。   坚持和完善专家机制,是863计划成功实施的宝贵经验。结合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根据新修订的《863计划管理办法》,“十二五”863计划设立专家委员会,各领域设立主题专家组。863计划专家委主要负责对计划发展战略和目标、战略任务和部署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供咨询,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863计划专家委共聘任44位专家,包括技术、管理、经济等方面专家,特别是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聘期为四年。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主要负责对本领域各主题方向的发展战略和组织实施提供咨询与技术指导,参与项目管理。主题专家组成员在各部门、地方、行业协会及军队系统推荐的基础上,经过初选、答辩、公示等环节遴选产生,共聘任273位专家,聘期为三年。   万钢代表科技部向选聘为“十二五”863计划专家委和主题专家组的各位专家表示祝贺。他指出,当前国际经济科技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各界对科技创新更加关注和期待,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二五”期间,863计划要继续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的定位 要不断加强协同与集成,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 要注重人才、基地和项目统筹 要扩大开放和国际合作 为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步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和科技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863计划于1986年启动实施,20多年来,863计划始终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前瞻部署,使我国高技术发展实现了从跟踪研究到自主创新的重大转变,取得了“天河一号”高效能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超级杂交水稻等一批重大成果,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促进民生改善,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863计划已经成为我国高技术领域的一面旗帜。
  • 科技部成立第四届973计划专家咨询组 含133位专家
    科技部关于成立第四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的通知 国科发基〔2013〕526号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   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由133位专家组成,按照973计划支持领域,分为农业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健康科学、材料科学、制造与工程科学、综合交叉科学、重大科学前沿等9个专家组,任期5年。   请各有关单位支持领域专家咨询组工作。   附件:第四届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名单 科技部 2013年7月12日
  • 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申报开始
    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  为做好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理念,更大力度实施国家“千人计划”。按照“坚持标准、优化结构、宁缺勿滥”的要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不断提高引才精准程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和我国人才结构战略性调整需求,不断优化引才结构,向“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新兴和战略性产业、核心技术倾斜,重点引进从事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的人才,加大力度引进青年人才、企业和金融机构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完善对业绩突出、影响大的全职回国“千人计划”专家的后续支持机制。探索建立柔性引用人才机制,坚持以用为本,鼓励支持用人单位不唯地域、不唯肤色引进人才,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不拘形式用好人才。  二、申报项目及基本要求  (一)创新人才长期项目(含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人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 已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应在一年以内。引进后应全职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年。累计申报次数不超过2次。其中,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单位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重点引进知识产权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国际关系、外交学、心理学等专业的急需紧缺人才。  (二)创新人才短期项目(含非华裔外国人才)。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不超过2次。引进后要求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  (三)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人回国时间不超过6年,创办的公司成立2年以上5年以下。  (四)外专项目。申报人应为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华工作,已经在华工作的,时间应在一年以内。引进后应在华工作不少于3年、每年不少于9个月。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不超过2次。  (五)青年项目。引进主体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部分金融机构。申报人应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40周岁,并有3年以上连续海外科研工作经历。引进后要求全职在国内工作3年以上。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应在一年以内。  继续试点金融机构申报青年项目,引进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引进主体为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大中型金融机构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除上述条件外,申报人还需满足以下条件:一般应在海外知名高校取得博士学位,并有3年以上海外金融机构全职工作经历 属金融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业绩突出,在同业具有一定知名度,有成为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六)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人应为自然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茨奖等国际大奖的获得者 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在世界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任职的国际著名学者 国家急需紧缺的其他顶尖人才。引进后要求全职在国内工作至少5年。  (七)新疆项目、西藏项目。引进主体为在新疆、西藏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等用人单位。创新人才须具备以下条件:从事自然科学或工程技术领域研究 年龄不超过40周岁 在海外取得硕士以上学位,在国内取得硕士学位人员需在国外连续工作3年以上 为所在科研领域同龄人中的优秀人才,有成为该领域学术或技术带头人的发展潜力。引进后全职在新疆或西藏工作至少3年。在新疆、西藏创业的,条件可适当放宽。  (八)文化艺术人才项目。引进主体为国有文化单位、高等院校和国内有影响力的非公有制文化单位。引进规模控制在30人以内。从事研究工作的申报人,一般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55周岁。从事舞台艺术和创意设计的申报人,可适当放宽学历和年龄要求。申报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工作,已经在国内工作的,时间应在一年以内。申报长期项目的,引进后应全职在国内工作不少于3年 申报短期项目的,应在国内连续工作至少3年、每年不少于2个月。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以上项目申报人选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其他资格条件,未作特别说明的,与此前批次要求相同。计算年龄和工作年限的截止时间为2016年6月1日。对有突出成绩或国家特需的人选,可突破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年限等资格条件限制破格引进,应附破格申报材料。  三、申报程序  除创业人才外,用人单位与申报人达成初步意向后,应由学术(技术)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后签订正式工作合同或书面意向协议,再分别填写申报书按程序报送。创业人才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要对申报人创办的企业实地核查后再报送有关申报材料。  (一)创新人才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引进的,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及相关材料,依托其他平台引进的,填写相应申报书及相关材料。国家科技计划引才按程序报科技部。中央部门所属各类用人单位报所属部门,经所属部门审核后分别报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国专家局等平台牵头组织单位。地方所属各类用人单位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统筹报上述平台牵头组织单位。  非华裔外国专家申报短期项目的,可比照外专项目,按规定程序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二)创业人才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创业人才)》及相关材料,按程序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对申报人创办的企业进行实地核查后,统筹报平台牵头组织单位。  (三)外专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外专项目)》及相关材料。中央在京单位,由单位外国专家管理部门报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后,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其他用人单位,按属地原则报所在省(区、市)外国专家局,经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同意后,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四)青年项目。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的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青年项目)》及相关材料。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报教育部汇总,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报中国科学院汇总,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报科技部汇总,中央企业报国务院国资委汇总,之后报自然科学基金会。省(区、市)所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按程序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报自然科学基金会。同时,用人单位通过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评审系统(http://pingshen.1000plan.org)上传相关材料。详见国家“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发布的申报须知。  金融机构的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青年项目)》及相关材料。中央管理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的金融机构报行业主管部门汇总审核,之后报中国人民银行。省(区、市)所属金融机构按程序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由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报行业主管部门汇总审核,之后报中国人民银行。  (五)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及相关材料,经主管部门汇总审核后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公室(以下简称“专项办”)。中央部门所属高等院校报教育部汇总,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报中国科学院汇总,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报科技部汇总,中央企业报国务院国资委汇总,省(区、市)所属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按程序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汇总。  (六)新疆项目、西藏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新疆项目、西藏项目)》及相关材料,按隶属关系报党委组织部,经审核后报专项办。  (七)文化艺术人才项目。申报人按要求填写《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书(文化艺术项目)》及相关材料。中央部门所属国有文化单位、高等院校向所属部门申报,由部门报文化部。省(区、市)所属国有文化单位、高等院校及非公有制文化单位,按属地原则向所在省(区、市)文化主管部门申报,经省(区、市)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同意后,报文化部。  四、申报材料  申报材料包括关于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申报情况的报告、申报书及附件、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国家“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申报书和附件应合并装订,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和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另附。报送材料时,需报送纸质申报材料1份和电子文档,电子文档内容应与纸质材料一致。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复印件 4.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5.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6.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7.奖励证书复印件   8.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对创业人才,除以上材料外,还应提供创办企业证明材料(营业执照复印件、股权构成材料等)、公司章程、商业计划书、经第三方审计的上年度企业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由税务部门出具的最近3年完税证明。对文化艺术人才,除以上材料外,还应提供相关影像资料。  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申报材料单独报送。其他项目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  五、其他事项  (一)各用人单位、各地组织部门和平台牵头组织单位要各负其责,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规范。  (二)各用人单位要增强人才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引进人才过程中法律、商业等各类风险的评估、预防和处置工作。  (三)申报材料文本在国家“千人计划”网站下载。  (四)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关于2016年国家“千人计划”申报情况的报告及汇总表报专项办,并抄报平台牵头组织单位。申报书及相关附件直接报平台牵头组织单位。  (五)总体时间安排:7月中旬完成申报工作,9月中旬各平台部门完成评审工作,10月底前完成综合评议把关工作,11月份上报引进人员名单。  2016年“千人计划”申报材料下载:  1.创新人才长期项目.rar  2.创新人才短期项目.rar  3.创业人才项目.rar  4.外专长期项目.rar  5.顶尖人才与创新团队项目.rar  6.新疆项目、西藏项目.rar  7.文化艺术类人才项目.rar  8.青年项目2016年客户端.rar   2016年“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工作须知  为便于各用人单位做好2016年“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具体通知如下。  一、引进主体  青年项目引进主体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中央企业、部分金融机构。其中,金融机构申报人选暂不通过网上申报,按有关部门规定的程序报送。其他用人单位申报人选须通过网上申报。  此前已参加申报的用人单位,原用户名和密码仍然有效。符合条件且首次申报的,请将用人单位全称、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盖章、扫描后发至专用电子邮箱(zhuanxiangban@1000plan.org)。 工作人员审核后将通过电子邮件反馈用户名及密码。  二、申报材料上传时间  申报材料电子版须通过“千人计划(青年项目)申报评审系统”(http://pingshen.1000plan.org)上传。系统开放时间为7月1日9时——7月15日16时,逾期不再接收材料。形式审查发现申报材料不齐全或不规范需补充上传的,时间另行通知。  三、申报人条件(不含金融机构人选)  1.自觉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  2.属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年龄不超过40周岁(截至2016年6月1日,以下涉及时间、年限以此为准)。  3.申报时已经取得博士学位,并有连续3年及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  上述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指获博士学位后全职或全时在海外工作的经历,不包括同时与国内单位保持聘用关系,且领取薪酬的海外工作经历。  国内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不得突破上述年限要求。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如果取得突出研究成果或其他突出成绩,可突破年限要求,用人单位应在申报材料中附破格说明。  4.申报时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研发机构有正式教学或科研职位。已经在国内工作的,回国(来华)时间应在一年以内。  5.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3年以上。  6.为所从事领域同龄人中的拔尖人才,有成为该领域领军人才的发展潜力。  四、用人单位职责  1.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按照《青年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细则》、《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2016年“千人计划”申报工作的通知》以及本《申报须知》等文件要求,组织申报工作。  2.用人单应对申报人资格严格把关,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不得提交含有涉密内容的申请。对申报资格审核把关不严、出现问题较多的用人单位,将根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警告、暂停申报资格、取消申报资格等惩罚措施。  五、申报材料  申报人应认真准备申报材料,评审专家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教育和科研经历、已取得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发展潜力、工作设想及国内支持情况。  1.申报材料包括申报书和附件。  (1)申报书  申报书须由最新版本的客户端生成,申报人不得修改申报格式。  (2)附件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①博士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②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③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复印件 ④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⑤3封海外专家推荐信 ⑥主要成果(5篇以内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⑦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⑧奖励证书复印件 ⑨ 其他需要提交的材料。  2.须提供一致的纸质和电子申报材料。  (1)对于纸质材料,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报教育部汇总,中国科学院所属院所报中国科学院汇总,中央部门所属科研机构报科技部汇总,中央企业报国务院国资委汇总,省(区、市)所属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按程序报所在省(区、市)党委组织部,之后报自然科学基金会。  (2)对于电子材料,用人单位通过评审系统上传。电子材料须与纸质材料一致。  3.填写申报书的注意事项  (1)封面“联系人”处填写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联系人,“联系电话”填写该联系人的固定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联系邮箱”填写该联系人的常用邮箱。  (2)“工作经历”中应列出兼职经历。  (3)“代表性著作、论文情况”中的他引是指除作者及合作者以外其他人的引用。他引次数应与提供的证明材料一致。  (4)“已承担或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处须列出申报人作为负责人已承担或正在承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  4.提供附件的注意事项  (1)工作合同或协议应有单位盖章、负责人及本人签字,电子版提交扫描件。  (2)海外任职证明材料应有证明人签字,电子版提交扫描件。  (3)推荐信应有专家亲笔签名,电子版提交扫描件。  (4)应提供关于代表性论著的收录及引用检索证明材料,由具备科技查新业务资质的相关机构出具并盖章。  (5)提交纸质版材料时,申报书与附件合并装订。提交电子版材料时,附件应分类整理为以下3个pdf文件进行上传:身份证明材料(包括附件材料①-④)、专家推荐信(包括附件材料⑤)、成果证明材料(包括附件材料⑥-⑧)。如提供用人单位破格说明,请整理到身份证明材料中。  所有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16时。未尽事宜,请联系010-62328623,010-62329356。  “千人计划”青年项目评审工作小组  2016年6月1日
  •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新一届专家组在京成立
    2011年2月15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新一届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出席会议,科技部基础司和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领导、相关负责人及纳米研究等五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家组成员近1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现场   陈小娅副部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她指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自实施以来,在973计划框架下,在基础研究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和整体水平的提高,为增强我国基础研究原始性创新能力,提升长远竞争力,抢占科技战略制高点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小娅副部长   本次会议是新一届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专家组的每一位成员,不仅是科学的领军人物,还肩负着为国家科技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的使命,希望专家组能够畅所欲言,为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组织实施献计献策。她希望新一届专家组在未来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专家组的战略咨询作用,大力推动原始性创新,聚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继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和科学、求真、务实的作风,按照科技部党组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要求,讨论落实新的工作机制,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陈小娅副部长为专家颁发聘书   科技部基础司司长张先恩宣读了成立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新一届专家组的通知,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廖小罕作了关于专家组工作机制的说明。大会向新一届专家组颁发了聘书。专家组分组报告了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一五”总体执行情况,并就专家组工作机制、“十二五”规划及2011年重要支持方向建议进行了讨论。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科学问题上的研究能力和国际影响力,形成相关优势与特色研究领域,促进我国持续创新能力迅速提高,显著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重点跨越。
  • 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开始申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外国专家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国专家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直属机构、集团公司引智归口管理部门: /p p   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的通知》(组通字〔2017〕9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组厅字〔2017〕24号)精神,结合前七批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评审情况,现就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第八批)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总体要求 /strong /p p   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更大力度实施国家“千人计划”。突出“高精尖缺”导向,按照“坚持标准、优化结构、宁缺毋滥”要求,围绕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健康中国2030”、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等战略及《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参考目录》确定的重点领域方向,加大引才力度,提高引才精准程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引进和遴选支持从事重大原始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研究的人才,加大力度引进青年人才、企业和金融机构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机制,鼓励支持用人单位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 /p p    strong 二、申报要求 /strong /p p   (一)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长期项目)。引进主体为国内非外资各类项目单位。申报人应为非华裔外国专家,引进后须全职来华工作3年以上。申报人应符合“千人计划”引才标准。考虑到外国专家的实际情况,申报人年龄可放宽到65周岁。申报人在申报“千人计划”外专项目时,一般应未全职在国内(来华)工作,或者在国内工作不超过1年。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p p   (二)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短期项目)。引进主体为国内非外资各类项目单位。申报人应为非华裔外国专家,引进后要求在国内连续工作3年以上、每年不少于2个月。考虑到外国专家的实际情况,申报人年龄可放宽到65周岁。申报人累计申报次数原则上不超过2次。 /p p   (三)申报人选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其他资格条件,未作特别说明的,与此前批次要求相同。计算年龄和工作年限的截止时间为2017年6月1日。对业绩特别突出或者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可适当放宽年龄、学历、专业职务要求,破格引进的申报人选应附破格说明材料。 /p p   (四)项目暂不涉及人文社科领域。 /p p   (五)申报人不得通过多个平台渠道同时申报。 /p p   strong  三、申报程序 /strong /p p   用人单位与申报人达成初步意向后,应由学术(技术)委员会或类似机构,组织专家对申报人的学术(技术)水平进行评价,通过后签订正式工作合同或意向协议(须有外文合同),再填写申报书按程序报送。 /p p   申报人按要求填写《 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书》及相关申报材料。中央在京单位,由该单位外国专家管理部门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后,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其他用人单位,按属地原则报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国专家局,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同意后,联合行文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p p   strong  四、申报材料 /strong /p p   (一)纸质申报材料包括: /p p   1.申报书及附件材料。申报书中除“用人单位简介”及“用人单位意见”用中文填写外,其余部分均用中英文填写。 /p p   附件材料一般应包括:①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附中文翻译) ②护照复印件 ③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协议复印件(必须提供双方签署、中方盖章的外文意向性工作合同复印件。如合同另有中文版本,也可一同上报) ④海外任职证明材料(附中文翻译) ⑤主要成果(代表性论文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⑥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⑦奖励证书复印件 ⑧如申报单位为企业,请提交企业注册资本证明和出资比例证明(申报单位性质为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出资比例须大于50%)。另请提供企业网站地址。 /p p   2.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情况的报告(地方外专局撰写)、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地方外专局撰写,请务必保证汇总表信息准确性)。 /p p   (二)电子版申报材料包括: /p p   1. 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情况的报告、上述纸质申报材料电子版文件(申报书及附件材料)、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 /p p   2.2寸蓝底证件照电子版。 /p p   3.申请人个人陈述视频资料。申请人个人陈述视频资料应符合以下要求:播放时间为5分钟左右 文件格式须为“FLV”格式 应有中文字幕。申请人应重点陈述来华工作设想,包括工作目标、预期贡献等。 /p p    strong 五、报送方式 /strong /p p   请报送纸质申报材料、电子文档各1份,电子文档内容需与纸质材料一致。 /p p   (一)纸质材料报送方式:申报书和附件材料应合并装订,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和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另附。请将每位申报人的纸质材料装入独立文件袋,在文件袋封面标明申报单位、申报人英文全名、申报长期或短期项目、专业领域。 /p p   (二)电子版材料报送方式:各省外专局等引智归口管理部门将本地区或本系统所有申报材料及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统一刻入光盘(勿用U盘)。每位申报人的材料放入一个独立文件夹内。文件夹及电子照片均以“申报人英文全名+申报单位名称”的方式命名(英文全名请以名在前、姓大写在后的形式填写,如:Anthony Jefferson HILL)。 /p p   (三)申报材料报送渠道: /p p   1. strong 天津市、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外国专家局 /strong 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综合业务处。联系人:杨军科,电话010-68944624。 /p p   2. strong 上海市、江苏省、湖北省、福建省、广东省外国专家局 /strong 将申报材料报送至专家联络处。联系人:唐荷月、林瑶,电话010-68468005。 /p p   3. strong 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外国专家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外国专家局,国务院有关部委和直属机构、集团公司引智归口管理部门 /strong 将申报材料报送至重大专项处。联系人:张开阳、曾超,电话010-68940605。 /p p    strong 申报材料报送截止时间为2017年7月10日。 /strong /p p    strong 六、其他事项 /strong /p p   (一)申报人应客观、如实填写申报材料,不得空项、漏项,不得弄虚作假。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要各负其责、严格审核把关,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完整、规范。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人的参评资格,并暂停项目单位下一年度的申报资格。 /p p   (二)各用人单位要增强人才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推荐人选学术道德、职业品德等方面的考察,做好引进人才过程中的法律、商业等各类风险的评估、预防和处置工作。 /p p   (三)前几批入选专家到岗率不理想、专家在华工作时间不符要求的用人单位,应务实做好项目申报工作。 /p p   (四)从国家外国专家局网站(www.safea.gov.cn)下载申报材料。 /p p   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长期项目:①《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长期项目)申报书》及中英文填写说明 ②《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及中英文填写说明 ③《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长期项目)》。 /p p   国家“千人计划”外专短期项目:①《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短期项目)申报书》及中英文填写说明 ②《海外高层次人才简要情况表》及中英文填写说明 ③《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短期项目)》 /p p   (五)进度安排:7月上旬完成申报工作,8、9月集中安排平台评审工作,10月底前各平台上报建议人选名单。 /p p   请认真阅读相关表格填表说明,勿改动电子表格格式。如有疑问,请垂询国家外国专家局专项办。 /p p   地址: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号友谊宾馆5号楼“千人计划”外专项目专项办公室 /p p   邮编:100873 /p p   邮箱:wz1000plan@safea.gov.cn /p p   附件: /p 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rar.gif"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45acc400-8bf3-4d17-bf90-534dddeecd64.zi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短期项目)申报材料.zip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rar.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5c140f03-fc50-4afd-a5cf-285ff313a950.zip" 2017年国家“千人计划”外专项目(长期项目)申报材料.zip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国家外国专家局办公室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6月 /p p br/ /p
  • 著名海归学者被曝造假 曾是国家巨资引进人才
    图/哈尔滨医科大学网站   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近日在微博发布消息称,我国“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因两篇论文造假,被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关闭实验室。记者昨晚从该研究所网站获悉,王志国确因学术不端被免去科研权利,其实验室也被关闭。   调查结果论文中图片被篡改   王志国系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药学系教授,我国第四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所长。   方舟子表示,此消息引自加拿大媒体,是经官方调查后最新公布的处理结果。   记者登录加拿大广播公司(CBC)网站看到,8月10日的报道称,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7月底已对王志国教授的学术研究展开调查,重审所有数据。   报道称,王志国本人曾承认,被撤销的论文中用以说明数据的图片在合成中出现错误,论文其余部分包括结论准确无误,实验结果也可重现。但对于图片问题,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其所关心的问题是所用的图片“是如何被人为篡改”的。   据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官方网站消息,研究所主任Tardif博士在9月2日召开的记者会上介绍,工作人员今年6月发现,王志国两篇已公开发表的论文被相关期刊撤销,经严密调查,专家委员会认定王志国违背研究所的科研伦理标准及其自身作为研究者的职责。   记者登录国际著名生物期刊《生物化学期刊》网站发现,两篇问题论文的查询结果显示“已被作者撤销”。   方舟子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已公布的调查结论有力证明,王志国相关论文确系造假。   当前处罚已被剥夺科研权利   据蒙特利尔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官方网站消息,研究所主任Tardif表示,调查报告和参与调查的专家委员名单将予以保密,以继续对此学术不端行为进一步调查。研究所决定,立即免去王志国的科研权利及其研究者身份,并关闭其实验室,并要求其同时撤销另外3篇已发表的论文。   据CBC 9月2日报道,王志国此前已获加拿大联邦政府、相关科研机构及协会数百万美元科研经费。调查结果公布后,相关机构已冻结经费,并永久取消其资助资格。   “这是很严厉的处罚”,方舟子说,国外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最严厉的处罚是开除,王志国目前虽未被蒙特利尔大学开除,依然保留教授身份,但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没了实验室,事实上“与开除也差不多了”。   截至昨晚,王志国本人对此处理未予表态。记者联系其所供职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药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未能得到回复。   王志国其人   哈医大重点引进海外人才   据国内媒体此前报道,去年8月20日,黑龙江省向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9名特聘专家发放资助资金,除中央资助的每人100万元外,黑龙江省再资助每人50万元,其中就包括中组部第四批“千人计划”入选者王志国。   黑龙江日报集团下属的《家庭保健报》去年9月14日报道称,王志国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个通过“千人计划”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也是黑龙江省第一个医疗卫生行业创新类的“千人计划”引进人才。   哈尔滨医科大学网站显示,王志国为药学院心血管药物研究所所长。其多年从事离子通道分子生物学研究,现任加拿大蒙特利尔心脏病研究所药学系教授、资深科学家。   介绍称,王志国先后在国际杂志上发表原创研究论文百余篇,是5种国际期刊杂志编委,曾先后获20余项科研奖励,1996年被授予加拿大蒙特利尔伟大公民及青年科学家称号。   说法   应当取消其引进资格   学术打假莫不了了之   针对这一事件,有网友认为,王志国不应入选“千人计划”。方舟子也认为,当取消其入选资格。   "千人计划’评选时,要求在国外有一定职务,并有相应的研究成果。”方舟子说,“既然现在已调查认定他的学术研究有问题,等于之前那些条件已不符合,无论从评选程序角度,还是从学术道德角度,都应取消资格。”   有网友认为,应学习加拿大对于科研造假的惩罚力度。   对此,方舟子表示,对资历较高的科研人员,我国基本不做调查,即使有问题被曝光也大都不了了之。他提到两个相关部门,一是教育部下属的学术建设委员会,二是科技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虽建立都已有时日,但“从没听说他们做过什么调查,处理过什么学术问题”。   “这件事可看出,国外学术界同样存在学术问题,但一经发现他们会认真调查、严肃处理,才不致学术不端行为泛滥。”方舟子说。   “千人计划”   “千人计划”是“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简称。我国计划从2008年开始,用5到10年,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引进2000名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 944人入选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入选率16.5%!
    p   日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会议28日在京召开,审议通过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拟引进人才名单,并对近期海外引才工作作出部署。 /p p   第13批国家“千人计划”引进工作于2016年5月启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成员单位严格按照要求和程序开展遴选工作,确定拟引进人员944人,入选率为16.5%。引进人员包括相关领域国际知名专家、战略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急需人才以及一批极具发展潜力的青年人才。 /p p   会议通报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便利化改革推进情况。2016年以来,中央组织部、公安部等部门针对永久居留证件识别度不高、无法核查信息等问题,加快推动证件便利化改革,参照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标准对永久居留证进行改版升级。今年6月新版“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签发后,将可直接在“二代身份证”阅读机读取信息,办理酒店住宿、交通出行、金融服务等将更加便利。 /p p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仍处于引才“黄金机遇期”,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海外引才工作指示精神,大力度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不断提升海外引才工作水平。会议要求,要调整引才结构,加大顶尖人才引进力度,扩大青年人才引进规模。要继续推动永久居留政策以及各项政策待遇落地落实,要帮助海外人才加快适应融入国内社会。要加强管理服务,对不能严格履行工作合同或行为不端的依规予以退出处理。 /p
  • 教育部组织推荐“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人选
    教育部组织推荐“863计划”10个领域主题专家组人选   根据科技部组建国家“十二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以下简称863计划)各领域主题专家组的工作安排,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荐863计划主题专家组人选的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推荐的主题方向   信息技术等10个领域所确定的51个主题方向(附件1)。   二、主题专家组主要职责   组织开展主题方向的技术发展战略与预测研究 参与备选项目凝练、整合和可行性论证工作 联系本领域项目并提供技术指导 审议课题立项建议和课题调整建议 参与项目(课题)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承担主题方向重要技术发展问题的咨询工作等。   三、主题专家组人选的推荐条件   1.应为本校全职人员,其研究方向应符合本校优势学科领域。优先考虑“十一五”期间参加过863计划工作且表现特别优秀的中青年专家,专家年龄不超过60岁。高校党政主要负责人不作为推荐人选。   2.有较高学术水平,在科研一线工作10年以上,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较高知名度,专业方向同本主题方向密切相关,能够全面了解并把握主题技术发展方向,思维开阔,有较强战略思考和决策咨询能力。   3.办事公正,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团结同志,不受单位和个人利益影响工作。   4.能够将专家组工作作为主要工作,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参与主题专家组相关工作和活动,身体健康,责任心强。   四、其他要求   1.推荐名额:每校同一主题方向限1人,总数不超过3人。“十一五”期间担任863领域专家人数较多的高校可适当放宽。   2.时间要求:请于2011年7月15日前正式行文,将推荐专家名单(附件2)和推荐专家信息表(附件3,双面打印)各2份纸质文件报送(请同时打包发送电子邮件)教育部科技司高新处,逾期不予受理。   请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结合主题方向、专家职责、推荐条件等要求,认真做好本次组织推荐工作,要特别关注50岁以下专家和863新增主题专家的推荐。同时,在推荐工作中请加强同地方和有关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的沟通,充分利用多渠道进行推荐(请抄报教育部科技司)。   教育部科技司将在高校推荐基础上,根据专家任期、专家组专业构成、年龄结构等要求,在限额内遴选推荐主题专家组人选。   联系人:罗世翊、舒华 邮 箱:gxc6733@moe.edu.cn   电 话:010-66096733、66097937 传 真:010-66096733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100816) 附件:1、2、3、4(点此下载) 原文请见:关于直属高校推荐国家“十二五”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主题专家组人选的通知 “十二五”863计划各领域主题方向 领域名称 主题方向 信息技术 网络与通信技术 先进计算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 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技术 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 生物和医药技术 前沿生物技术 医药生物技术 现代医学技术 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资源与安全技术 新材料技术 新型功能与智能材料 先进结构及复合材料 纳米材料与器件 新型电子材料与器件 材料设计制备与安全服役 先进制造技术 重大装备与工艺技术 制造服务技术 系统控制技术 微纳制造技术 智能机器人 先进能源技术 可再生能源技术 洁净煤技术 先进核能及安全技术 节能储能 新型电力电子关键技术及装备 氢能燃料电池与分布式供能 资源环境技术 固体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技术 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污染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预警技术 环境与健康保障技术 海洋技术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环境监测技术 深海探测与作业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现代农业技术 植物分子设计与品种创制技术 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 食品制造与安全技术 农林生物质高效转化技术 数字农业技术与装备 农业生物环境控制与修复技术 农业生物制剂创制技术 现代交通技术 先进载运技术 高效运输服务技术 交通安全技术 交通基础设施技术 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 先进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导航定位技术 空间探测技术
  • 科技部调整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科技部决定对第三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进行增补和调整。   中南大学钟掘教授、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叶朝辉研究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于渌研究员不再担任973计划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   现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白以龙研究员、朱剑英教授从综合交叉领域调整到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增补国防科技大学温熙森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林忠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虞烈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雷源忠教授、铁道部第一勘察设计院梁文灏研究员、河海大学吴中如教授、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赵振东研究员、同济大学吕西林教授为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白以龙研究员、林忠钦教授分别担任制造与工程科学领域专家咨询组组长、副组长。   增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冯培德教授、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施蕴渝教授、中科院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张玉奎研究员、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研究员、北京化工大学陈标华教授为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现咨询组成员于景元研究员、曹竹安教授分别担任综合交叉领域专家咨询组组长、副组长。   增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金铎研究员为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成员,并担任副组长,现重大科学前沿领域专家咨询组副组长佟振合研究员任组长。
  • “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项目进行专家咨询
    2010年6月28-29日,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办公室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首批专题项目专家咨询会。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同行专家和领域专家共60余人应邀参加会议。   “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拟启动的首批专题项目共10个,涉及前沿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等领域。咨询专家分医学、生物和工业三个组分别对相关专项项目进行综合咨询,咨询专家认真听取了项目建议书起草专家的汇报,并对建议项目的立项背景、必要性和紧迫性、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及组织实施方案进行了充分讨论。咨询专家对10个专题项目的立项必要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部分项目内容提出了调整意见和建议。   社发司杨哲副司长、生物中心马宏建副主任、贾丰副主任及863联办领导等参加了此次会议。
  • 43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答辩评审专家名单43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答辩评审专家名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答辩评审专家名单公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重点专项评审工作安排,2022年度第一批项目答辩评审工作已于2022年5-6月完成。此次评审采用视频评审方式,评审专家统一从国家科技专家库中抽取产生,共58组专家,433人。根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等相关文件精神,现将评审专家名单予以公布。(专家排名不分先后)分组专家姓名职称所在单位1-材料1组周泽华教授河海大学1-材料1组王铁钢教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材料1组谷猛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1-材料1组赵晓峰教授上海交通大学1-材料1组李红轩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1-材料1组徐凯研究员武汉理工大学1-材料1组孙德恩研究员西南大学2-材料2组徐世爱教授青海大学2-材料2组杨杰研究员四川大学2-材料2组陈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2-材料2组吴慧教授福建农林大学2-材料2组朱锦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2-材料2组黄庆研究员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材料2组田文晶教授吉林大学3-材料3组周二军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2022-06-21
  • 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名单公布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决定成立第五届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家顾问组。   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由47位科学家组成(见附件),任期3年。周光召同志任荣誉组长,徐冠华同志任组长,陈佳洱、林泉、朱道本同志任副组长。请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继续支持专家顾问组工作。   附件: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成员名单 荣誉组长: 周光召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组 长: 徐冠华 科学技术部 副 组 长: 陈佳洱 北京大学 林 泉 科学技术部 朱道本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成 员: 许智宏 北京大学 朱作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张启发 华中农业大学 方荣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贾承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包信和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周孝信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李静海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邬贺铨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周炳琨 清华大学 潘云鹤 浙江大学 林惠民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苏纪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莫宣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秦大河 中国气象局 江桂斌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强伯勤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裴 钢 同济大学 林其谁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王晓东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苏国辉 香港大学 叶恒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祝世宁 南京大学 翁宇庆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薛群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杨胜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刘经南 武汉大学 曹湘洪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叶朝辉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郭 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于 渌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饶子和 南开大学 艾国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万惠霖 厦门大学 魏奉思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程耿东 大连理工大学 钟 掘 中南大学 熊有伦 华中科技大学 陈祖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李依依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 原863计划专家蒙冤入狱三年索赔1034万
    原国家863计划专家杜光东申请国家赔偿已获受理,他表示,如获赔款将用于北海市贫困学生支付学费。   原国家863计划数字化总体组副组长、信息网络智能化控制方面的领军人物杜光东,因遭人陷害,蒙冤入狱3年,出狱后经广西高院再审无罪。2009年3月,晶报以《深圳科学家北海蒙冤入狱三载终昭雪》为题独家报道了此事,引起广泛反响。日前,杜光东向广西北海中院申请国家赔偿。昨日(1月13日),杜光东接到北海中院的受理通知书,告知其申请国家赔偿1034万元一案,已被该院立案受理。   祸起与北海银湾的合作   1999年,在深圳首届高交会上,广西北海银湾科技公司找上门来,要求与杜光东的深圳锐博公司合作,后双方约定深圳锐博以无形资产和相关设备合计846万元入股北海银湾,为第一大股东。相关法律文书显示,信控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北海银湾认为深圳锐博已无利用价值,多次以各种理由要求深圳锐博退出,被杜光东拒绝。北海银湾于是动用各种力量,开始向杜光东施压。2002年8月,从未在北海工作过的杜光东被千里迢迢赶来的北海公安部门以“涉嫌挪用资金”为名拘留,33天后,因不属北海管辖,杜光东被放出。   两次重审仍判5年   2003年7月,北海再次为杜光东罗织了“涉嫌虚假出资”的新罪名,将其关进看守所。2004年4月,北海市海城区法院一审判定杜光东犯有“虚假出资罪”、“挪用资金罪”和“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和追缴“违法所得”110多万元。当年6月,北海中院撤销原判,发回重审。9月,海城区法院重审仍判决杜光东三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10年。2004年12月,北海中院终审判决撤销杜光东的职务侵占罪部分,但仍判决其虚假出资、挪用资金两项罪名成立,判处有期徒刑7年,决定执行5年。   提前出狱后申诉被改判无罪   2005年4月7日,杜光东被押送广西黎塘监狱服刑。服刑期间,杜光东在与外界无任何联系的状态下,为广西监狱管理局设计开发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罪犯计分考核管理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监狱管理工作的效率,监狱认定杜光东有重大立功表现,减去其余刑1年9个月,于2006年9月7日将其提前释放。   出狱后,杜光东开始向广西高院申诉。经广西高院重新审理,2008年12月31日,广西高院判决撤销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北刑终字第118号刑事判决和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2004)海刑初字第169号刑事判决,终审判决杜光东无罪。   索赔千万将捐给贫困生   2009年3月,杜光东蒙冤入狱3年,出狱后终获改判无罪的经历经晶报以两个版篇幅独家报道后,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许多市民对其表示了极大同情,还有不少企业家和科技界同行邀其共同创业。两年来,杜光东将精力投入到对新的智能化技术的研制中,无暇他顾。   去年12月23日,在研究取得新成果和赔偿时效即将到期之际,杜光东向北海中院递交了国家赔偿申请书,要求赔偿限制其人身自由1184天的赔偿金148509.12元 因此案造成杜光东作为国家863计划专家和国内家庭智能化网络应用研究领域领军人物在业内的社会评价降低,其名誉权、荣誉权受到极大损害,要求赔偿其精神损害抚慰金300万元 2004年6月,北海海城区法院第一次作出判决后不久,北海银湾即急不可耐地召开股东大会根据法院判决注销了深圳锐博的846万股股权,直接造成杜光东在深圳锐博(占85%股份)的入股资产719.10万元损失,要求赔偿此直接损失。杜光东共计向北海中院索赔1034万元。   杜光东表示,他向北海中院申请国家赔偿,绝非为了钱,而是要表明他冤屈必须得到伸张的决心,同时也要借此警示某些司法人员,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杜光东还表示,如他获得国家赔偿,这些出自北海市财政的赔款,将捐献给北海市的慈善事业,用于为北海市贫困学生支付学费。   人物简介   杜光东   1993年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1996年来深创业。他是原国家863计划数字化总体组专家、国家863计划发展战略研究组专家、国家信息与交换特设工作组专家、国家短距离无线通信标准化组专家,在通讯、计算机和数字化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他1998年主持研制成功的家庭智能化产品信息控制机,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先后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曾多次考察该项目,并观看杜光东对信控机的演示。   杜光东被“折腾”经历   ●2002年8月9日 北海市公安局将杜光东刑事拘留,33天后因没有管辖权对其取保候审。   ●2003年7月11日 北海市公安局再次将杜光东拘捕。   ●2003年12月23日 北海市海城区检察院提起公诉。   ●2004年1月13日 海城区法院裁定准许检察院撤诉。   ●2004年2月13日 海城区检察院再次提起公诉。   ●2004年4月26日 海城区法院一审判决杜光东有期徒刑10年。   ●2004年6月15日 北海市中级法院裁定撤销原判,发回重审。   ●2004年7月9日 海城区法院裁定本案中止审理。   ●2004年7月26日 海城区法院裁定本案恢复审理。   ●2004年7月27日 海城区法院准许检察院第二次撤诉。   ●2004年7月29日 海城区检察院第三次提起公诉。   ●2004年9月25日 海城区法院重审判决杜光东有期徒刑10年。   ●2004年12月17日 北海市中级法院终审判决杜光东有期徒刑5年。   ●2005年4月7日 杜光东被押送广西黎塘监狱服刑改造。   ●2006年9月7日 因杜光东有重大立功表现,南宁市中级法院裁定对杜光东减刑一年九个月零一日。   ●2006年9月7日 杜光东提前刑满释放。   ●2008年12月31日 广西高院再审撤销北海中院和海城区法院判决,判决杜光东无罪。   ●2009年2月 杜光东收到广西高院再审判决书。
  • 第七批“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开始申报
    关于组织推荐第七批“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引进人选的通知 各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   根据中组部有关要求,第七批“千人计划”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平台申报工作已经启动。本次申报分为全职项目和短期项目两种类型进行推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标准   (一)申报创新人才全职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引进后全职在国内工作,并符合下列条件:   1.在国际知名企业担任高级职务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或在国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相当于教授职务的专家学者   2.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涉及的重点领域,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或拥有市场开发前景的自主创新产品 或在海外承担过相关的重大项目,具有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   3.申报人须与用人单位签订意向性工作合同。如系已签订合同或正式到岗的,其合同签订时间须在2011年1月1日之后   4.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申报创新人才短期项目标准   应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原则上不超过55岁,具备“申报创新人才全职项目标准”第1款和第2款规定的有关要求,并符合以下条件:   1.系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术技术带头人   2.在国内工作单位固定,有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能作出实质性贡献   3.已与用人单位签订至少连续3年、每年在国内工作不少于2个月的工作合同,并明确合同期内工作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须2011年7月1日之后回国或来华工作   4.不得连续申报,最多可申报两次。   二、推荐程序   (一)用人单位作为人才引进和使用的主体,负责组织本单位符合条件的拟引进人才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和有关材料。   (二)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对拟引进人选进行资格审查,组织重大专项总体组提出综合推荐意见,内容主要包括:   1.对申报人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理由、工作和经费安排等意见   2.申报人在国际相关科技或产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   3.申报人拟承担的重大专项任务内容和预期贡献   4.对用人单位在科研团队、实验场地和设施、职务安排及其他工作条件和环境落实情况的意见。   (三)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将综合推荐意见,连同有关推荐材料正式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四)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各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的推荐意见,进行综合评审和平衡,提出引进人选建议,报中央有关部门审批。   三、推荐材料   用人单位推荐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选,应提交以下书面材料:   (一)申报长期项目的须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全职项目)》 申报短期项目的须填写《千人计划申报书(国家重点创新项目 短期项目)》。申报书提交1式3份。   (二)附件(1份),包括:   1.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   2.身份证或护照复印件   3.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或意向性工作合同复印件   4.在海外任职的证明材料   5.主要成果(代表性论著、专利证书、产品证书)复印件或证明材料   6.主持(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证明材料   7.奖励证书复印件。   (三)《申报人其他个人信息表》。   (四)各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分别汇总填写《第七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全职项目)》、《第七批“千人计划”申报人选情况汇总表(短期项目)》。   《千人计划申报书》与附件分别装订,其他材料单页报送。有关材料的电子文档以光盘形式一并报送,电子文档内容需与纸质材料一致。   四、推荐时间和其他要求   1.第七批“千人计划”的推荐受理截止日期为2011年9月10日,请按时将有关推荐材料报送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   2.申报材料应填写完整,不得空项、漏项。申报材料文本请登陆“千人计划”网站(www.1000plan.org)下载。   3.各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应严格把关。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将取消申报人参评资格,并暂停用人单位一年内的申报资格。   请围绕重大专项目标及任务需求,结合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严格按照“千人计划”的有关条件,抓紧组织推荐工作。 二O一一年八月八日
  • 世界粮食计划署专家参观考察天瑞仪器
    9月18日,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先生、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项目顾问李樯先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霍军生先生一行来到天瑞仪器进行考察调研。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先生与副总经理黎桥先生热情接待了各位代表。 天瑞仪器总经理应刚带领来访专家参观天瑞仪器多媒体展示厅来访专家先后参观了天瑞仪器多媒体展厅、天瑞仪器粮食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展示区及天瑞仪器产品生产线。全面了解天瑞仪器在仪器检测方面的相关产品及技术实力。天瑞仪器副总经理黎桥为专家介绍天瑞仪器产品线座谈会现场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天瑞仪器XRF事业部总经理以《天瑞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行业的应用》为题,为来访专家详细介绍了天瑞仪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相关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在粮食安全检测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