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点研发项目

仪器信息网重点研发项目专题为您整合重点研发项目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重点研发项目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重点研发项目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重点研发项目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重点研发项目话题讨论。

重点研发项目相关的资讯

  • 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被终止,结余资金被退回
    1月29日,科技部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规定,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10MW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终止信息进行公示。据了解,10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团队由位于邵东县生态产业园的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南大学、中科院煤化所、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电科院、国网吉林电网公司、国网新疆电网公司、湖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大连理工大学等15家储能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共同组成。本项目旨在研究10MW级大规模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材料及其制备、元件及系统集成、工程应用等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全钒液流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低成本制造,降低全钒液流电池成本、提高大容量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效率,加速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应用,并进行规模产业化生产,与风力、光伏可再生能源配合,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技术。10兆瓦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智能电网、交通军事等领域将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适用于调峰电源系统、大规模光伏电源系统、风能发电系统的储能以及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全球范围内全钒液流电池生产企业主要包括:日本的住友电工公司、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融科储能公司)、美国UniEnergy Technologies公司和奥地利Gildemeister公司。  日本住友电工公司早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钒液流电池技术研发,具有领先的系统集成和工程应用技术,但其关键功能性材料和部件依赖外购,成本偏高。美国UniEnergy Technologies公司拥有世界领先的混合酸型全钒液流电池技术,承担建造了美国首个兆瓦时级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Gildemeister公司从2002年开始研发全钒液流储能电池,产品主要与太阳能光伏电池配套,用于偏远地区供电、电动车充电站等领域。我国全钒液流储能技术和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下为公示信息: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 专项“10MW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终止公示的通知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调整有关事项的通知》等文件有关规定,现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10MW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终止信息进行公示。专项名称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项目名称10MW级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牵头单位湖南德沃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编号2017YFB0903500项目负责人刘素琴项目执行期限2017.07-2021.06立项时间2017.07项目终止批复时间2020.03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该项目中央财政资金预算为3505万元,经审计认定实际支出597.21万元,结余资金已退回。 公示时间为2021年1月29日至2021年2月3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方式如下: 联系电话:68207731 张兆华、68207752 吕冬梅 电子邮箱:zhangzhaohua@idpc.org.cn 传 真:68207707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2021年1月29日
  • 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
    7月8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附指南要求的有关附件。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8:00至8月26日16: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通知详情如下: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22〕19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22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不设任务(或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2. 聚焦指南任务,整合优势创新团队,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攻关。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http://service.most.gov.cn)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并附指南要求的有关附件。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项目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申报单位在接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不少于20天。——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结果,择优立项。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单位应根据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已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上公开发布。三、申报资格要求1.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1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具有良好国际合作基础,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2. 项目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2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3. 项目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4. 项目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骨干只能主持或参与1项本专项项目。项目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22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国拨经费不超过400万元的项目不在限项范围内。5.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申报材料一并报送。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8. 项目合作内容和方式应符合我国及各合作机构所在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关法律法规和科研伦理相关规定。凡开展须事先审查报批的合作活动,例如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等,申报单位必须事先依法依规履行国内有关审查报批手续。所有必需的手续完备后,项目才可正式立项。合作各方对未来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归属有明确约定或意向性约定,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中关于知识产权归属和成果转化收益的有关条款(须附知识产权协议或意向性协议、备忘录、证明信或在中外合作协议中明确知识产权相关条款)。9. 中方单位务必与外方合作机构和人员明确以下几项要求:外方项目牵头人不得就同一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与国内不同单位合作多头参与申报。已作为受聘于内地的外籍科学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的,不得再作为外方人员参与申报。其作为外方项目牵头人申报项目和参与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10.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项目的申报指南。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四、具体申报方式1. 网上填报。本次申报实行无纸化申请,请各申报单位严格遵循国家、地方各项疫情防控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充分运用视频会议、线上办公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组建研发团队,减少人员聚集,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确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提供的,请上传依托单位出具的说明材料扫描件,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将根据情况通知补交。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2年7月13日8:00至8月26日16: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2年9月2日16:00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推荐函加盖推荐单位公章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上传。3.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4. 业务咨询电话及邮箱:“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010-68598075,sisticp@cstec.org.cn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2022)”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科 技 部2022年7月6日
  • 华测检测牵头组织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华测检测实验室。近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兴产业集成化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落地签约仪式在G60科创集团举行。宝安企业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测检测”)与G60科创集团携手,将共同推动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落地转化。据悉,华测检测成立于2003年,是第三方检测与认证服务的开拓者和领先者,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测试、检验、认证、计量、审核、培训及技术服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兴产业集成化检验检测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由华测检测牵头组织实施,以“整合服务科学理论与关键技术成果”为基础,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面向重要装备、产品和关键零部件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运维服务全过程的检验、检测、认证、校准等服务环节,研究集成化检验检测服务模式。项目成果“一站测平台”可以通过本地化建设,转变成为全国范围的一站式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为各地区域内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与需求企业提供接入平台的相关技术服务,同时加强各机构间的科技条件资源合作,避免服务资源和平台的重复投资建设,实现互利共赢。当天,双方共同为“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用示范基地”揭牌。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0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探测”等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金发计〔2024〕15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24〕28号)相关要求,现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作为主责单位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探测”“数学和应用研究”“物态调控”“催化科学”“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纳米前沿”“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合成生物学”共10个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应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并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其中,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项目(课题)负责人应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整合优势创新团队,并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和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鼓励有能力的优秀青年和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承担任务。(一)申报单位。1. 申报本次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协商确定的港澳特别行政区单位(以下简称港澳单位,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3年6月30日前。2. 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3.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不得作为牵头单位或参与单位。4. 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5. 各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中对申报单位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二)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1. 项目(课题)负责人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2. 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60周岁以下(1964年1月1日以后出生)。青年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年龄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申报指南。3. 港澳单位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爱国爱港、爱国爱澳。4. 项目(课题)负责人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研人员。5. 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6.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7. 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8. 各重点专项申报指南中对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二、申报书1. 申报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应认真阅读本指南、申报书填报说明等,按照相关要求填报申报书。2. 项目申报书应包括相关协议和承诺等,具体要求如下。(1)项目的牵头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明确各单位任务分工、考核指标、经费分配、知识产权归属等;项目负责人、课题负责人应在联合申报协议上签字,协议签署时间应明确体现。(2)项目(课题)牵头单位、项目(课题)负责人应签署诚信承诺书,并严格遵守承诺。(3)项目(课题)负责人为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人员或港澳台居民的,聘用期应覆盖所申报项目(课题)的执行期,并应提供相应聘用材料。其中,全职受聘人员应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应由所有受聘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4)牵头单位为企业的,应提供企业营业执照等相关资质证明材料。(5)对于明确配套经费的项目,应提供自筹经费来源证明,明确配套金额。(6)对于应用示范类项目,应提供示范应用承诺函及相关证明材料。3. 项目(课题)牵头单位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21〕32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21〕178号)等相关文件的具体要求,遵循“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结合项目(课题)牵头单位及参与单位现有基础及支撑条件,根据项目(课题)任务目标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实事求是地编制项目(课题)预算。4. 申报书中不得出现任何违反法律法规或含有涉密信息、敏感信息的内容。5. 涉及科技伦理与科技安全(如生物安全、信息安全等)的项目,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应加强相关知识学习,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并按照相关重点专项指南的要求提供附件材料。6. 项目(课题)的牵头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三、限项申报要求1.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牵头申报1个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项目(课题),课题负责人可参与申报项目(课题)。2. 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申报的项目(课题)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项。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中央财政专项资金预算不超过400万元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港澳台项目,不计入上述2项总数的限项范围;但其他重点专项项目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得参与申报此类不计入总数限项范围的项目。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的在研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不得因申报新项目而退出在研项目;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不含青年科学家项目、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国际合作类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不含青年科学家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限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限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限部门推荐项目的项目负责人和具有高级职称的主要参与者)实施联合限项,科研人员同期申报和在研的项目(课题)总数原则上不得超过2项。5. 执行期(包括延期后执行期)结束时间早于2024年12月31日的项目(课题),不计入总数限项范围。四、申报程序本指南所涉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采用一轮申报的程序,具体工作要求如下。1. 网上填报。项目牵头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申报书中所需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网上填报的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和项目评审工作的依据。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在研项目情况,避免因不符合限项申报要求导致形式审查无法通过。项目牵头单位网上填报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4年8月1日8:00至9月9日16:00。2. 组织推荐。申报书须经相关单位推荐(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见附件2)。各推荐单位应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的审核把关,于2024年9月12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每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3. 形式审查。专业机构将对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要点附于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后。五、项目管理改革举措1. 关于青年科学家项目。为给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实施国家目标导向的重大研发任务,针对有望产生新理论、新方法的重大创新方向,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好服务于重点专项总体目标的实现。青年科学家项目不下设课题,原则上不再组织预算评估。2. 关于“揭榜挂帅”项目。为切实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强化重大创新成果的“实战性”,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国家战略急需、应用导向鲜明、最终用户明确的攻关任务,设立“揭榜挂帅”项目。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优势团队积极申报。团队遴选可采取申报团队相互质询、同场竞技等方式,项目全过程突出最终用户作用,实施“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3. 关于部省(市)联动。部分重点专项任务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采取部省(市)联动方式实施,由部门和地方共同凝练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地方出台专门政策承接项目成果,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一体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4. 关于技术就绪度(TRL)管理。针对技术体系清晰、定量考核指标明确的相关任务方向,探索实行技术就绪度管理。申报指南中将明确技术就绪度要求,并在后续评审立项、考核评估中纳入技术就绪度指标,科学设定“里程碑”考核节点,加强量化考核,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和风险,确保成果高质量产出。六、咨询方式1. 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2. 业务咨询电话:附件: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协商确定的港澳单位名单2. 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3.“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4.“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5.“物态调控”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6.“催化科学”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7.“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8.“纳米前沿”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9.“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10.“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11.“生物与信息融合(BT与IT融合)”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12.“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4年7月10日
  •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21年拟立项项目清单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要求,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将“数字诊疗装备研发”和“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如下:
  • 中国计量院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通过论证
    海洋中温度、水色、声压、磁力与重力等参数及其分布场的准确测量,是开展海洋科学研究、气候预报与环境保护、导航与目标识别的重要保障。“水下探测网与目标感知量值溯源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NQI专项(“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据项目负责人杨平介绍,项目面向海洋水下探测与目标感知对海洋关键参数精准测量及量值溯源的迫切需求,通过开展相关参量的高准确度量值复现新方法研究,研制高稳定性传递标准器与装置,构建集多参数的水下校准平台,解决海洋相关传感器、仪器及水下探测网的在线/原位校准问题。项目完成后,将形成海洋温、光、声、磁、重力等关键参数的精密测量能力以及水下探测网/标准场的原位校准能力,为提高海洋探测与目标感知精准度提供质量基础保障。 当前,食品领域正处于由保障供给转向营养与安全并重的关键时期,新兴营养物质、新食品原料与新兴污染物的检测监测对标准物质提出了新需求。“新兴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标准物质研制”项目为“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据项目负责人李秀琴介绍,中国计量院联合国内9家优势单位,通过开展新兴营养物质分离纯化与精细结构表征、营养功效评价、精准识别以及多特性量标准物质制备与定值等系列关键技术研究,研制新兴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标准物质,制定相关规范和标准,实现国际互认并应用。该项目的实施,将填补新兴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领域标准物质的缺失,支撑新兴食品领域计量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发。 “人源气溶胶在线监测质谱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为“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青年科学家项目。据项目负责人尹欣驰介绍,对人源气溶胶中的特征标志物分子进行测量,是一种快速、准确、非接触的临床疾病诊断方法。目前,气溶胶成分检测存在化合物成分复杂、特征标志物含量低、基质干扰严重等问题。项目针对技术瓶颈,将研制人源气溶胶在线监测质谱装置,筛选气溶胶样品中的疾病诊断标志物并建立相应测量方法。该项目实施后,将形成一套利用人源气溶胶代谢物对疾病进行快速诊断的参考流程,为各类呼吸道、消化道疾病的快速、高效、精准诊断提供支撑。  “恶性肿瘤及代谢疾病等诊断标志物急需标准物质研究”项目同样为“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据项目负责人宋德伟介绍,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结构复杂、类似物繁多、活性多变、蛋白分型难度大、超低丰度难以准确检测、基质效应干扰等,严重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和互认。该项目完成后,将攻克一批恶性肿瘤、代谢疾病、心肌功能障碍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等重大疾病诊断用高端标准物质研究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产出的标准物质、参考方法、参考实验室网络等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相关疾病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比性,为提升我国体外诊断试剂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的支撑。
  • 电科思仪5个项目入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近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结果,中国电科牵头承担的12个项目入选。电科芯片的“抗辐照硅单光子探测器面阵项目”和“飞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成套传感器及应用项目”入选,将分别为我国航天遥感、激光雷达研究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撑和示范,提高我国航空领域MEMS传感器的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电科思仪共有5个项目入选,其中,“光电集成电路及器件参数综合测试仪项目”用于超高速光电集成芯片及器件的光电网络参数测试,“高分辨率电源测量模块研制及应用开发项目”用于开发高性能伏安特性测试核心部件,“多通道混合信号示波器项目”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混合信号示波器产品,“天线环境效应多参数综合测试仪项目”聚焦开发温湿度环境精确可控、方向性与无线空口参数综合测试能力强的仪器产品,“高性能物联网综合测试仪项目”将开发高精密宽带物联测试仪表,构建多标准物联测试仪表产业链。2所的“超薄界面异质异构晶圆键合关键技术与装备项目”,针对通信、新能源等领域对新一代半导体器件迫切需求进行技术攻关,将为我国半导体装备领域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15所的“网络开源多模态科技情报智能分析项目”将提供公益化科技情报信息查询等服务,提升开源科技情报获取和分析能力。33所的“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项目”是山西省首个以“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平台为依托的战略性科技创新项目,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48所的“大尺寸超高真空分子束外延技术与装备项目”,将奋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与工艺难题,为实现我国MBE技术和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55所的“宽带射频功率放大器项目”将基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开展超宽带射频功率管的设计与制造研究,为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提供强力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项目定位高、技术难度大、竞争激烈。中国电科牵头承担多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充分展示了作为“军工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实力担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资〔2017〕213号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各有关单位: /p p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智能机器人”、“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等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 /strong /p p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p p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p p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采取填写预申报书、正式申报书两步进行,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p p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签署诚信承诺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30天。 /p p   ——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p p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预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申报单位在接到专业机构关于进入答辩评审的通知后,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p p   ——专业机构对进入正式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对于支持1-2项的指南方向,如申报项目的评审结果前两位评价相近,且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立项支持,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结合过程管理开展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后续支持方式。 /p p    strong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strong /p p   1. 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p p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p p   3. 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p p   4. 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p p   各推荐单位应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推荐与其有业务指导关系的单位,行业协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推荐其会员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其行政区划内的单位。推荐单位名单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上公开发布。 /p p    strong 三、申请资格要求 /strong /p p   1. 牵头申报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6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政府机关不得作为申报单位进行申报。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p p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7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 /p p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p p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p p   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p p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7年12月31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p p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能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p p   6. 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预申报书一并报送。 /p p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重点专项的申报指南。 /p p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p p    strong 四、具体申报方式 /strong /p p   1. 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预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p p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7年8月8日8:00至9月7日17:00。申报项目通过首轮评审后,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p p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 /p p   技术咨询电话:010—88659000(中继线) /p p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most.cn。 /p p   2. 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科技部信息中心。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木樨地茂林居18号写字楼,科技部信息中心协调处,邮编:100038。 /p p   联系电话:010—88654074。 /p p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各申报单位于2017年9月12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预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至承担项目所属重点专项管理的专业机构。项目预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各重点专项的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p p   (1)“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02、68104423 /p p   (2)“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340361、88377340 /p p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三里河路一号9号楼,邮编:100044。 /p p   (3)“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91、58884888 /p p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8号,邮编:100038。 /p p   附件: /p p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351277c2-85cb-4197-84c9-ac55ce443fb0.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1.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831a1dcd-deb5-4e79-abb2-c3e85161008b.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nbsp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0432ff99-13c0-4798-bbab-b217ec7856b7.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550a944-8102-42af-ad1b-a5faa5481a45.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2. “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 /span /a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c4a320a7-dada-43e5-a43e-4a54df169a13.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 /span /a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d303d868-3dc3-4352-9572-0851584a24ce.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e8472475-cb84-4dec-a5fa-f6892a39cc5e.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3.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8/ueattachment/070d603a-f408-43c9-be01-20028aea116c.pd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形式审查条件要求.pdf& nbsp 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 /span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27日签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7月31日发布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智能化全自动医用流式细胞仪研发项目启动
    3月9日,由谱育科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诊疗装备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专项---“智能化全自动医用流式细胞仪研发” 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研讨会在杭州青山湖召开。本次项目由谱育科技牵头承担,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邵逸夫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锐光仪器有限公司、北京清分稳同科技有限公司8家单位共同参与。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韩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韩玉刚、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胡立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 吴爱华、上海交通大学 丁显廷教授、陆军军医大学 万瑛教授、新疆医科大学 张峰波教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 袁苏文组成的专家组;项目负责人北京大学 韩国军及项目各参与单位负责人,聚光科技总经理 谱育科技董事长 韩双来、副总经理 俞晓峰等共计40多人参与本次会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局 黄寅副书记致辞表示此项目意义重大,将提供切实保障条件,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实施。清华大学 张新荣教授对本项目的获批立项表示了祝贺,并对项目实施组织、预算、进度、成果等管理实施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期望。聚光科技总经理 谱育科技董事长 韩双来表示,谱育科技作为项目牵头单位,会积极履行责任、认真执行项目,定将全力协调倾斜研发资源,充分结合“产学研医”合作创新的优势,推进公司自动化智能化流式细胞仪器的研制开发进度,满足国内临床免疫细胞诊断的需要,推动国内临床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发展。 项目实施方案汇报阶段,北京大学 韩国军研究员汇报了项目整体情况,5个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具体实施方案,专家组认真听取汇报、充分讨论并表示项目论证材料完备,目标明确,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可行,任务清晰合理,符合项目任务书要求,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基本明确,一致同意通过实施方案论证。承接国家重仪专项,高端装备国产化,提升硬核实力谱育,主要承接项目仪器研发及产业化任务 通过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实现一体化流动池、多重多色光学系统或元素质谱分析模块、样本处理反应自动化模块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制出国产化的全自动、智能化的高端质谱流式与全光谱流式细胞仪,及其配套试剂、分析软件; 打破科研领域高端分析仪器设备“卡脖子”难题,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及提升硬核实力,推动国内高端临床检测仪器关键零部件、整机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实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升级。打好科技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育科技专注于重大科学仪器研发和产业化创新应用,承担了国家发改委技术攻关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等国家重大项目十余项,积累了二十余项新型技术平台,率先实现了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联用仪等系列产品的产业化。今年上半年,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基地二期将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成为规模化的高端科学仪器研发及生产基地,为今后打造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硬科技”创新策源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夯实基础,形成产业化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深入融合及自主可控稳定发展。
  • 超71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3个重点专项2017项目安排公示
    p   截至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公示了13个重点专项的2017年度项目安排,中央财政经费超过71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进行公示的通知 /strong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7161117m1vll.xls"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 (73531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716111760cc.xls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x (87747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7161117aexf.xls"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 (88397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7161117gc6c.xls"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 (47440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71611178v9w.xls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重点专项拟立项的2017年度项目公示清单.xlsx (39209万元) /a /p p strong    /strong strong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等5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strong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4150541mqd8.doc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七大农作物育种”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docx (53258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4150541bwvv.doc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docx (43875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41505414bz2.doc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业资源培育及高效利用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docx (40622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41505410g1y.doc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食品加工及粮食收储运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docx (33043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gov.cn/u/cms/static/201705/24150642tkrc.doc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农机装备”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docx (35021万元) /a /p p    strong 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等3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安排公示的通知 /strong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cn/u/cms/static/201705/24085139q87i.xls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92902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cn/u/cms/static/201705/24085139nk8g.xls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58684万元) /a /p p    a title=" " href=" http://service.most.cn/u/cms/static/201705/2408514048n8.xlsx" target=" _blank"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24664万元) /a /p
  • 两部委发文优化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管理 多环节将简化
    p   日前,科技部、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旨在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p p   通知中多次提到“精简”,包括整合精简各类报表、减少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精简过程检查、简化预算编制要求、实施一次性项目综合绩效评价等。 /p p   此外,通知中还明确指出要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具体来说,研项目申报期间,以科研人员提出的技术路线为主进行论证 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由项目牵头单位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在申报期间按规定自主组建科研团队 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在实施期间按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并在遵守科研人员限项规定及符合诚信要求的前提下自主调整项目骨干、一般参与人员,由项目牵头单位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资〔2019〕45号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抓好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有关文件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8〕127号)的要求,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现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p p   1. 整合精简各类报表。系统梳理项目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整合项目申报书、任务书、年度报告、中期报告、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等材料中的各类报表,按照减量不减质、满足管理基本需求的原则,将现有项目层面填报的表格,整合精简为6张 课题层面填报的表格,整合精简为8张,实现“一表多用、一表多能”。 /p p   2. 减少信息填报和材料报送。从项目申报到综合绩效评价各环节,全面推行信息化方式,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报材料。杜绝科研单位基本信息、科研人员基本信息、项目目标和考核指标等各类信息的重复填报,减少联合申报协议、诚信承诺书等材料的重复报送,实现项目全周期“信息一次填报、材料一次报送”。 /p p   合并年度报告和预算执行报告,不再单独编报年度财务决算报告 减少纸质材料报送,一般情况下,项目牵头单位报送的纸质材料(除任务书外)不超过2套。除共性要求外,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不得额外增加半年报、季报等材料和表格报送,切实减轻科研人员负担。 /p p   3. 精简过程检查。按照任务书约定,在关键节点开展里程碑式管理 实施周期三年以下的项目,一般不开展过程检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提前制定年度检查工作方案,相对集中时间开展检查,避免在同一年度对同一项目重复检查、多头检查。同时,注重年度报告等已有信息的分析运用,尽量让科研人员少填报信息。 /p p   4. 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科研项目申报期间,以科研人员提出的技术路线为主进行论证 科研项目实施期间,科研人员可以在研究方向不变、不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自主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由项目牵头单位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p p   科研项目负责人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在申报期间按规定自主组建科研团队 结合项目进展情况,在实施期间按规定进行相应调整,并在遵守科研人员限项规定及符合诚信要求的前提下自主调整项目骨干、一般参与人员,由项目牵头单位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备案。 /p p   5. 简化预算编制要求。根据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简化预算测算说明和编报表格,除设备费外,其他开支科目无需单独填列明细表格。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预算不超过直接费用10%的,无需提供预算测算依据 超过10%的,按照会议、差旅、国际合作交流分类提供必要的测算依据,无需对每次会议、差旅做单独的测算和说明。对于纳入“绿色通道”改革试点单位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要求,按照改革试点相关规定执行。 /p p   6. 扩大承担单位预算调剂权限。直接费用中设备费预算总额一般不予调增,确需调增的应报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审批 设备费预算总额调减、设备费内部预算结构调整、拟购置设备的明细发生变化,以及其他科目的预算调剂权下放给承担单位。直接费用实行分类总额控制,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等四个科目在实施中按一类管理 劳务费、专家咨询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其他支出等四个科目在实施中按一类管理。两类之间的预算调剂应履行承担单位内部审批程序 同一类预算额度内,承担单位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批或授权课题负责人自行调剂使用 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完善管理制度,及时为科研人员办理预算调剂手续 相关管理制度由单位主管部门报项目管理部门备案。 /p p   7. 规范结题财务审计。项目实施期满后,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清理账目与资产,严格按照《中央财政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结题审计指引》及相关规范组织实施结题审计工作,并做好与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的衔接。 /p p   8. 实施一次性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不再单独组织技术验收、财务验收,合并有关验收程序,实施一次性综合绩效评价。项目实施期满,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应当根据有关要求,严格按照任务书的约定,考核项目任务完成情况和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组织开展综合绩效评价,重视相关项目间的协同和项目对重点专项目标实现的支撑作用。结余经费的认定、留用与收回等按照综合绩效评价相关要求执行。 /p p   9. 突出代表性成果和项目实施效果评价。按照分类评价的要求,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类项目重点评价新发现、新原理、新方法、新规律的重大原创性和科学价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重大需求中关键科学问题的效能、支撑技术和产品开发的效果、代表性论文等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 技术和产品开发类项目重点评价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关键部件等的创新性、成熟度、稳定性、可靠性,突出成果转化应用情况及其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问题、支撑引领行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应用示范类项目绩效评价以规模化应用、行业内推广为导向,重点评价集成性、先进性、经济适用性、辐射带动作用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对提交评价的论文、专利等作出数量限制规定,不将“头衔”“帽子”“论文数量”“获得奖励”等作为评价指标。 /p p   10. 加强科学伦理审查和监管。有关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须恪守科学道德,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相关单位建立资质合格的伦理审查委员会,须对相关科研活动加强审查和监管 相关科研人员应自觉接受伦理审查和监管。 /p p   11. 强化承担单位和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责任。承担单位应发挥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主体责任,结合单位实际,修订完善内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任务书的承诺,做好组织实施和支撑服务 中央高校、科研院所要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对科研需要的出差和会议按标准报销相关费用,进一步简化优化报销管理,建立起科学合理、便捷高效的报销管理机制 加强单位内部的政策宣传与培训,强化科研人员的责任和诚信意识,对违背承诺与诚信要求的,加强责任追究,对严重失信行为实行联合惩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要深入落实下放科技管理权限工作,及时向项目承担单位拨付资金,不得额外增加承担单位的负担。承担单位及项目管理专业机构要根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技和教育资金预算执行管理有关事宜的通知》(财库〔2018〕96号)等要求,做好资金支付管理、公务卡管理、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等相关工作。 /p p   12. 做好项目政策衔接。对于执行周期结束且已开展结题验收的项目,继续按照原政策执行 项目执行周期结束但尚未开展结题验收以及仍在执行中的项目,参照本通知执行。 /p p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科发资〔2017〕152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金管理办法》(财科教〔2016〕113号)和改革前计划有关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与本通知要求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财 政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2日 /p p br/ /p p br/ /p
  • 武汉大学2022年度获批2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新闻网讯(通讯员刘郝弦、乔进、李振)近日,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评审立项工作接近尾声,武汉大学牵头承担的2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立项。此外,本年度学校还有59个主持的课题和68个一般参与的课题获批。牵头项目、主持课题和一般参与课题共计获批国拨总经费5.77亿元。2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覆盖了自然科学4个学部的16个学院或独立科研机构,其中“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获批4个项目,“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催化科学”两个重点专项分别获批3个项目,再次巩固了学校在上述学科领域的优势地位。水利水电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和动力与机械学院自十三五以来,实现了牵头项目“0”的突破。高等研究院、计算机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等也首次斩获牵头项目,进一步优化了牵头项目的学科领域分布,增强了武汉大学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信心和能力。在“地球观测与导航”重点专项中,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必胜教授获批“复杂空间场景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张良培教授获批“多模态遥感大数据智能融合分析与精准推测”项目、王密教授获批“面向集群/巨型星座应用的卫星平台技术”项目,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耿江辉教授获批“组件化弹性集成导航与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验证”项目。在“生物大分子与微生物组”重点专项中,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章晓联教授获批“结核杆菌感染和宿主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的关键生物大分子鉴定、调控机制和应用研究”项目,中南医院李姝教授获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调控免疫应答信号跨膜传递的分子机制”项目,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向立民教授获批“细胞外囊泡纳米尺度空间组学分析与实时动态监测技术的研发”项目。在“催化科学”重点专项中,动力与机械学院定明月教授获批“面向重排放工业减排增效的热分解耦合催化还原”项目,高等研究院沈晓教授获批“基于自由基中间体精准合成β-氟烷基硅氧烷类偶联剂的催化新原理和新方法”项目、易红研究员获批“工况条件下电催化活泼中间体检测与反应性研究”项目。在“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中,电气与自动化学院范建斌教授获批“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国际标准研制与体系构建”项目,电子信息学院徐逢秋副研究员获批“基于数字孪生的磁浮精密工作台虚拟测量与智能评价”项目。在“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重点专项中,水利水电学院周伟教授获批“中小流域堤坝群致灾的数字孪生模型与防控”项目,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郑烨炜教授获批“海底沉管隧道地震灾变机理及防控技术研究”项目。在“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治理”重点专项中,水利水电学院刘攀教授获批“大型水库群汛期运行水位动态控制与洪水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工业软件”重点专项中,计算机学院应时教授获批“订单驱动的制造产业链完整性评估和风险预警理论”项目;在“高端功能与智能材料”重点专项中,电子信息学院李仲阳教授获批“基于拓扑超构表面的多自由度大容量全息加密存储技术研究”项目;在“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中,数学与统计学院敖微微教授获批“几类几何,物理偏微分方程中的非线性问题”项目;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重点专项中,国家网络安全学院彭聪副教授获批“数字身份密码协议的安全设计与分析理论”项目。在“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中,公共卫生学院缪小平教授获批“主要环境污染物对个体发育和代谢的影响及关键机制研究”项目;在“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中,中南医院王连荣教授获批“抗噬菌体工程菌的合成生物学设计、构建与应用示范”项目;在“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中,中南医院曾宪涛副教授获批“前列腺增龄健康状态量化评估技术体系构建”项目。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胡衡教授获批“中-摩薄壁复合结构力学实验室”项目。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中,生命科学学院刘凯研究员获批“神经元局部微环境对蛋白质质量控制和凝聚态转化的调控在阿尔茨海默症发病中的作用”项目。据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作为国家科技计划五大类中的一项重要计划类别,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对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武汉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立足原始创新,不断践行有组织科研,在国家层面彰显武大使命担当。在今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过程中,学校主动谋划、提前布局、加强宣传、全面动员,并不断优化各项服务,全年一共组织牵头申报项目89项,通过预申报评审进入正式申报阶段的项目63项,最终成功立项24项。学校今年获批牵头项目数量和经费均创新高,实现了项目数量、获批经费的跨越式增长。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将步入项目实施新阶段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对于像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这样的科研项目管理者而言,过去的一年可谓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直到最近,他们才终于松了口气。“目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专业机构已陆续走完了相关重点专项的指南发布、项目申报、立项评审、结果公示与审核等主要流程,即将与项目申报单位签订任务书,并于6月底完成大部分专项的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工作。”柯兵说。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至此,作为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突破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即将进入项目实施的新阶段。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众所周知,新一轮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被寄予厚望。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改革在五类计划中最早启动,也是整合力度最大的一个计划。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从改革的推进及成效来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塑了管理流程,在打破条块分割、聚焦重大任务和原始创新、完善评审方式、强化信息公开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重要举措。立项安排的审核结果表明,改革红利已初步显现。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在审核中均表示,本批拟立项项目符合实施方案和指南的各项要求,基本上汇集了本领域的国内优势团队,同时还发现了一批新的科研团队。”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司长张晓原认为。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改革交出了第一份合格成绩单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近日,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陆续公示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进入审核环节的1073个项目相关信息。这意味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历经研发任务布局、重点专项凝练、指南编制与发布、项目申报与受理、立项评审等环节后,已画上了阶段性的句号,交出一份合格成绩单。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早在2014年底,科技部等部门就选取了6个重点专项开展了试点工作。这6个试点专项集中体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的特点。以其中的“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为例,该专项涵盖了围绕目标的所有环节。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基础研究阶段的比如大气污染的形成机理、它与健康的关系等,应用阶段的研发各种有效的污染控制技术,示范应用阶段的开展重点行业全过程污染控制技术研发与工程示范,构建全方位的污染控制监管与政策评估技术体系等。”科技部社会发展司副司长邓小明介绍说,“特别是,围绕专项实施还构建了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气科研统筹协调机制。”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在试点基础上,研究形成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部署及2016年重点专项启动实施的建议方案》,经特邀咨评委咨询评议、国家科改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后,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该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重点任务布局,与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能源行动计划、网络安全、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紧密结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根据该方案,从2016年2月份开始,在现代农业、人口健康、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和新型城镇化等领域陆续启动了36个重点专项。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这36个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涉及690个支持方向,共受理3663个项目申请,有数万家单位参与,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基本覆盖全国所有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在各类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占比中,高等学校占37.1%,科研院所占24.1%,企业占33.4%,其他各类单位占5.4%。7家专业机构组织了近1700位专家开展项目申报评审,全部专家均由统一的国家科技专家库抽取产生,其中,34.5%的专家为两院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对于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还积极吸收企业一线专家和特殊行业的专家参与评审,发挥市场机制对技术创新的导向作用。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我们这些专业机构都有管理科研项目的经验,对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而言,从受理项目到评审,再到全过程管理,我们的努力方向就是按照改革的要求,营造好的环境,让科技计划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柯兵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项目申报及评审方式打出一套改革组合拳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对申报人员来说,最大感受是现在从指南公布到拿到评审结果时间很快,我们这个项目大概是春节时公布指南的,现在已经走完全部流程,这个时间大概是以往申报大项目的一半。”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胡震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确如他所说,项目评审改革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一大亮点。首先,针对改革前科研人员反映的项目申报材料过于复杂、准备工作较为繁琐的情况,推行“预申报+正式申报”申报方式,简化项目申报准备工作,有效减轻科研人员申报负担。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根据指南要求,科研人员先行提交3000字左右的预申报书,着重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介绍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专业机构受理预申报书后开展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申报人进行答辩。首轮评审将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下一轮正式申报。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而且,以往的数轮答辩会对你的技术方案做非常细化的要求,而现在评审专家只对技术方案做方向性把握。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明确要求,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这次改革的确赋予了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胡震说。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创新项目评审方式也是重要的改革内容:建设了针对各重点专项的核心专家库,为立项评审更精准遴选评审专家打下良好基础 首轮评审和答辩评审的专家均通过统一专家库随机抽取,减小了专业机构的自由裁量权 采用网络评审和视频答辩评审,评审专家与申报单位不见面,有利于专家排除干扰,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断 采用15—17名专家背靠背独立打分的方式,提高了打分的公平性,降低了专家操控评审结果的风险 评审专家提前审阅项目申报材料,带着问题上会,并将问题提前告诉答辩人,使得答辩过程更加聚焦科技问题和创新点,便于评审专家更加客观地遴选优势科研团队。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改革还注重建立科研诚信承诺制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申报单位和申报人要签订诚信承诺书,承诺杜绝有可能影响公平评审的行为 项目评审专家也要签署诚信承诺书,承诺恪守职业规范和科学道德,遵守评审规则和工作纪律 相关工作人员,更要遵纪守法、公正廉洁。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此外,本次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是,明确了“裁判员”不能作为“运动员”,即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和年度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和评审该专项的相关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的制度设计上已经相当完善,最重要的一点是过去的科研项目申报中‘裁判员’和‘运动员’不分,编写指南和申报项目的相互关联,最后真正想搞科研的,尤其是年轻人拿不到项目。长远来看,这是制约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大瓶颈。我们很高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做出了改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评审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与过去相比,本次改革更加强调信息主动公开和社会监督,确保计划管理各个环节公平公正。在立项评审过程中,指南发布、项目申报及受理、形式审查、预评审、专家预览、答辩评审等主要环节均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操作完成,全面实现信息公开和全程留痕,做到“可申诉、可查询、可追溯”。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补齐短板 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采访中接触到的科研人员普遍认为,这次改革力度很大,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但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科技部副部长侯建国说:“这一年多来,从需求征集、建议凝练、方案编制、战略咨询,到指南编写、项目评审等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广大科研单位、数万名科技人员的参与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参与实施方案和指南编写的专家,对工作认真负责,按照回避原则放弃了项目申报,为落实改革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感谢他们。”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可能在启动之初各个环节就已尽善尽美。”张晓原表示,从问卷调查来看,科研人员反映了改革中也还存在需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包括:专家库入库专家的学科、研究方向、研究水平等还需要进行科学详细的分类标识,专家抽选规则需要进一步优化 立项规则还需进一步完善,在评审专家投票打分排序这种基本立项程序之外,是否还可以增加如定向择优等其他方式作为补充,避免所谓的“一考定终身” 指南编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不在指南中设定具体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杜绝部分指南方向指向性较强的问题等。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聂善明副主任也对概算编制与评审提出建议,“本次改革以评审方式确定了各重点专项5年的经费概算,这是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考虑到科学研究存在着较强的不确定性,建议允许各专项在实施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对概算进行动态调整,概算的编制和评审方式也要在探索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我们将认真总结改革工作,高度关注科技界的诉求,建立完善反馈机制,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补齐短板,让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让广大科研人员有更多的获得感。”侯建国表示。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 nbsp /span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1/uepic/30223d69-b847-4693-84d7-c449678e7d9a.jpg" title=" 11.png" alt=" 11.png" width=" 604" height=" 172" style=" width: 604px height: 172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科发资〔2019〕42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关于鼓励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组织实施的若干规定(试行)》(国科发资〔2018〕43号)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定向项目对港澳特区开放,鼓励港澳高校作为参与单位联合内地单位共同申报,现将2019年度定向项目的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申报单位推荐1名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负责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的组织实施应整合集成全国相关领域的优势创新团队,聚焦研发问题,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申报书。从指南发布日到项目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甚至弄虚作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统一报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并及时将申报材料报送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高技术中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专业机构在受理项目申报后,组织形式审查,并组织会议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按程序开展预算评审,发布立项通知,并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书,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各项考核指标及考核办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开展各课题的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 高技术中心负责开展项目的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推荐单位应根据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组织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三、申请资格要求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 项目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项目参与单位以及项目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 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59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 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及港澳特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 项目(课题)负责人限申报1个项目(课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以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牵头申报项目(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在研项目负责人(不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也不得参与申报项目(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课题)负责人、项目骨干的申报项目(课题)和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研项目(课题)总数不得超过2个 改革前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退出项目研发团队后,在原项目执行期内原则上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包括延期后的执行期)到2019年6月30日之前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5. 特邀咨评委委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不得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6. 受聘于内地单位或有关港澳高校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重点专项的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7. 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得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8. 项目的具体申报要求,详见申报指南(附件2)。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报送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改革前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四、具体申报方式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1. 网上填报。请申报单位统筹协调相关课题承担单位,进行项目整体申报,并按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网上填报。高技术中心将以网上填报的项目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项目申报书格式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相关专栏下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19年2月13日8:00至2019年3月25日16:00。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http://service.most.gov.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电话:010-58882999(中继线)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技术咨询邮箱:program@istic.ac.c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2. 组织推荐。请推荐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纸质,一式2份)、推荐项目清单(纸质,一式2份)寄送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推荐项目清单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项目清单应与信息系统中提交的推荐项目一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寄送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15号中信所170室,邮编:100038。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联系电话:010-58882171。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3. 材料报送和业务咨询。请申报单位于2019年3月27日前(以寄出时间为准),将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的项目申报书(纸质,一式2份),寄送高技术中心。项目申报书须通过系统直接生成打印。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咨询电话及寄送地址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咨询电话:010-68104776。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寄送地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一号西苑饭店九号楼(计划与监督处)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邮编:100044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0b169e69-b027-4b4d-9532-36ddb46b8920.pdf" title=" 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 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高校名单.pdf /a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1/attachment/818286b5-4568-45b8-ba4b-1dcd1000c5a7.pdf" title=" 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2.“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19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形式审查条件要求、指南编制专家名单).pdf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科 技 部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1日签发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9年1月25日发布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此件主动公开)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单细胞质谱分析仪”项目启动
    2月26日,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单细胞质谱分析仪”实施方案论证暨启动会在中国计量院昌平院区召开。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相关领导,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副院长戴新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项目和课题负责人、各承担单位代表共40余人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等11位项目领域专家和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贺强等3位责任专家与会指导。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会上,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对科技部和市场监管总局长期以来对中国计量院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对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同时从细化方案、加强沟通合作、注重需求牵引和技术驱动结合等方面对该项目提出要求。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和市场监管总局科财司领导对项目的实施及管理提出了建议。项目负责人、中国计量院副院长戴新华汇报了项目的总体情况、技术路线及预期成果等。来自中国计量院、宁波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单位的课题负责人依次对课题实施方案和最新进展进行了汇报。论证会专家组成员在听取了项目和课题实施方案汇报后,对项目实施方案总体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从各自专业角度为项目及课题实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计量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了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制度办法。据项目负责人戴新华介绍,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从单细胞水平开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对疾病诊疗、药物研发等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然而,单细胞内化合物种类多、含量低,基质复杂且不可重现,如何实现单细胞内目标化合物的精确测量和深度解析是当今世界难题。近年来质谱技术在单细胞分析中受到广泛关注,但现有质谱分析装置存在通量不足、灵敏度不够、可测化合物种类不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单细胞分析的进一步发展。据此,该项目围绕单细胞分析重大需求,攻克单细胞识别采样、有效成分提取、多目标物高效离子化、超灵敏质谱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通过系列关键技术突破和关键部件及整机研制,实现高通量样品制备系统、自动化取样系统、多极性离子源系统、超灵敏质量分析器系统以及高速数据处理系统等多模块的构建和集成,完成高灵敏、高通量、自动化单细胞质谱仪整机研发及工程化和产业化,形成技术就绪度达八级的产品。在此基础上,建立单细胞代谢组全自动分析新方法,并开展癌变机理、胚胎发育等多领域应用研究。项目组在单细胞质谱分析装置研发上具有深厚基础。中国计量院、宁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此前分别获得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的支持,开展四极杆-离子阱气相离子选择性富集质谱技术、单细胞自动化小体积精准取样技术、多功能高效离子化技术等与该项目密切相关的系列研究工作,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该项目完成后,有助于从单细胞水平开展癌症、胚胎微环境和代谢重编程研究,在癌变机理研究、抗癌药物筛选和优生优育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项目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质谱装置自主研发实力,对推动我国重大科研仪器设备自主研制具有重要意义。背景介绍:2022年2月21日,国家科技部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指南中列出高端通用科学仪器工程化及应用开发、核心关键部件开发与应用两类科学仪器专项,涉及高分辨率二次离子质谱分析仪、单细胞质谱分析仪、多模态超高分辨率成像仪等66个科学仪器的研发。同时列出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条目,较为完整地对该重点专项的研发与应用做了阐释并提出了目标。本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加强我国基础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提升科研试剂、实验动物、科学数据等科研手段以及方法工具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围绕国家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重大战略需求,以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为突破口,重点支持高端科学仪器工程化研制与应用开发,研制可靠、耐用、好用、用户愿意用的高端科学仪器,切实提升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发展,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2022年度指南部署围绕科学仪器、科研试剂、实验动物和科学数据等四个方向进行布局,拟支持95个项目和9个青年科学家项目。
  • 广电计量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鉴定
    近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有关专家召开了“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技术成果鉴定会。广电计量参与的《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项目”)顺利通过成果鉴定。专家组通过听取研究团队汇报、审阅相关资料、质询讨论等环节,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广阔的推广与应用前景。“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乳与乳制品加工靶向物质危害控制技术集成应用示范》属于“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国家重点专项。项目依托企业、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组成的“产学研用”研发团队,于2018年12月6日立项公示,整体研究历时约3年。广电计量首次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其课题六《乳与乳制品的安全质量全程控制技术集成与示范》中“乳与乳制品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开发及其大数据分析”的研发工作。期间,广电计量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了新型荧光材料及标记双抗体和 bio-sa质控系统,同时检测乳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赭曲霉毒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018ng/mL和0.036ng/mL;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限分别为0.017ng/mL和0.054 ng/mL。该技术有效提高了真菌毒素检测灵敏度、降低了检测变异系数。合作团队还研发了与之相配套的快速荧光定量检测仪和校准规程,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除研发快速高灵敏检测技术外,广电计量同时发挥全国一体化管控和信息化建设经验优势,依托子公司九顶软件建立了国内首个乳品真菌毒素数据可视化及风险评估交互式大数据分析平台,在示范使用过程中收到了好评。未来,广电计量将持续提升食品农产品检测技术服务能力,围绕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及企业新需求,推进新检测技术研发应用,构建食品检测综合服务能力和特色优势,当好政府监管的得力助手、食品企业的质量管家和人民美好生活的守护者。广电计量是国家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国家食品复检机构、农业农村部“三品一标”认证检测资质机构;承接了众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项目,是政府、科研机构和食品企业信赖的食品安全检测服务提供商和技术支撑单位。   近年来,广电计量与江南大学共建协同创新实验室,推进新检测技术研发应用与标准制定,取得了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发明专利等系列科研成果。系列成果的积极转化应用,为服务食品生产企业、助力政府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更高效的食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解决方案。
  • 先河环保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近日,由先河环保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制造基础技术与关键部件专项《液体检测微流控传感器与系统》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本项目于2020年12月在科技部正式立项,聚合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优势资源,与企业构建了典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组建了一支具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科研队伍。本次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组在石家庄召开,专家组依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范(试行)》有关规定及任务书要求,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情况汇报,察看了项目成果展示,查阅了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资料,验收专家组对该项目给予肯定,一致同意通过综合绩效评价。本项目面向国家水环境监测、重大疾病检测等领域对液体检测传感器与系统的重大需求,开展了液体微流控传感检测机理与技术研究。经过刻苦攻关,本项目提出了新理论1项、新技术新方法16项,研制出20种核心关键部件和2套监测装备。通过本项目开展,项目组共计发表/录用SCI/EI论文25篇,申请发明专利31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名,培养高级/中级工程技术人员20名,完成科学数据汇交数据集25个(约1.26GB数据)。项目成果在液体样本采集预处理微流体控制技术、微流控芯片高速加工及表面功能化处理、水质目标物灵敏检测、基于适配体的高灵敏生物标志物检测和便携式集成检测系统研发与应用验证等方面具有突出创新性,提升了我国环境监测和重大疾病检测领域设备整体技术水平。本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彰显了先河环保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和成果转化的能力与水平。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环境监测以及环境大数据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深化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环保行业发展迈上新高度。
  • 2024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项目指南建议征集通知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征集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项目指南建议的通知粤科函基字〔2024〕755号各有关单位:为做好2024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的启动工作,现向各有关单位征集该专项申报指南建议。一、总体要求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面向科学前沿和我省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应用需求目标为导向,鼓励和培育具有原创性、自主可控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研制开发,重点鼓励开展高端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的研发,为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工具。二、征集内容依据《广东省培育精密仪器设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结合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发展现状和实际需求,为更好支持我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解决科研仪器严重依赖进口的问题,本次指南意见征集着重针对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及相关的传感器、元器件、材料,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开展。本次指南建议征集的目标主要为面向我省科学研究、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具有关键作用的高端精密仪器设备的成套设备或关键零部件的研制开发及相关产业化项目建议。支持省内及粤港澳大湾区有关科研单位对标国内外一流技术和产品标准,瞄准核心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出高端精密仪器研究方向和项目建议。三、报送要求(一)各单位原则上可推荐指南建议1~2项。(二)请于2024年6月30日24:00前提供指南建议表的盖章扫描件及可编辑电子版。(三)联系人:张子良、路智林,020-83163450、83163889附件: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精密仪器设备”重点专项指南建议表(请登录广东省科技业务管理阳光政务平台查看)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6月14日原通知链接
  •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 系 人:陈洁君 /p p   联系电话:010-88225152 /p p   传 真:010-88225200 /p p   电子邮件:chenjj@cncbd.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d34d94c3-7cc5-4bcf-8277-5bad05348dba.jpg" title=" 1.jpg" / /p p   附件: span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e8df58b7-5a79-44ca-8603-0824d8dab360.xlsx"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a /span /p
  • CCUS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3月9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举行。“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项目的设立,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部署,也是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要部署。项目将全面梳理和总结利用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的技术经验,形成关键技术标准,进一步明确在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中的标准化工作重点,为推动二氧化碳埋存技术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该项目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简称NQI专项),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承担。这也是中国石油第二个获批的NQI专项项目。牵头该项目,体现了中国石油在推进“双碳”目标中的积极作为和践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使命担当。下一步,中国石油将依托提高油气采收率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二氧化碳驱油驱气与封存技术研发(实验)中心等高端实验平台,开展驱油埋存、压裂埋存、埋存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构建大型油气藏埋存二氧化碳关键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并在吉林油田、长庆油田等4家油气田企业开展矿场验证,推动中国石油成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领域的技术创新者、标准制定者、产业引领者。NQI专项由科技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有关部委共同研究提出,旨在对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四大国家质量技术基础进行一体化设计和系统性攻关,是国家实现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健康中国等重大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
  • 总经费超23亿!9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出炉
    p   2018年5月4-5日,科技部正式公示了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个重点专项的立项清单,公示项目数共有122个,项目总经费超23亿元。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全新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strong /span /p p   在中国现有的科研体制中一直存在着科技计划体系的重复、分散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国务院于2014年部署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计划在2016年底前完成改革主体任务,将原有的100多个科技计划整合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五大类。 /p p   2014年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后,原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各部委相关计划整合形成了现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5年底和2016年初,国家分别启动了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试点专项和重点专项评审工作。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86个项目总经费超16亿元 /strong /span /p p   5月4日公示的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拟立项项目清单,包括1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项目和5个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分别集中在“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纳米科技”和“全球变化及应对”领域,共有86个项目入选,总经费超过16亿元。 /p p   从获批项目的所在单位来看,86个项目中高校共牵头47个,占比超过50%,其余项目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等其他科研单位牵头。从统计结果来看,南京大学是本次拟立项项目最多的高校,共有7个项目入选,总经费约为1.19亿元。清华大学有6个项目入选,数量位居第二,总经费也达到1.28亿元。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和浙江大学共有4个项目入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各有3个入选,其他单位牵头项目在3个以下。 /p p   从项目经费来看,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南大学获批总经费较多,超过了5000万。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36个项目总经费超7亿元 /strong /span /p p   5月5日公示的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是“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重点专项、“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智能电网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项目总数共有36个,总经费超7亿元。 /p p   从获批项目的所在单位来看,36个项目中高校共牵头14个,占比不到40%,其余项目主要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他科研单位牵头。从统计结果来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项目最多,共有5个,总经费达到9442万元。 /p p   高校中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重庆大学、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各有一个项目拟立项。 /p p   201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其他重点专项的立项情况预计也将陆续揭晓,最新获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统计数和详细名单如下: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0b032ca-f3f5-4423-8b58-45e0a1ff948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e25599f-0132-4349-8e33-a63644a06fa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583343e-955b-40e2-ae96-10347c407c6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d9c9bee3-6cbf-43e2-90d1-858563c11bc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8955cfa-f656-4607-8c70-25bc9d8ab68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15a6b7cf-a54a-4896-bf35-1a9d247e2c5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3414e23-674c-4e00-a100-63d9ebe3e12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6c2845a-bb80-4849-b80f-9ba71094abb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f1a4bb1-970f-4ac4-a221-20e21ce4d9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22f86020-33c7-4a88-83fe-8f3bb66fb45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63969512-c49c-4d9c-9bd7-7c77a4ab749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7295e059-3f5b-4557-8500-4c143c1e824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490d4c51-b256-4d7c-a2d3-84b721603b2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5d2748e-7079-47ef-8707-ff79614a6d0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df12c50-32e0-4cd1-a399-5dedf805679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7f5ad00-fc10-4a70-b3af-e152272377c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5dfbfa3-9f13-421c-aed7-a227541bb1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85e13a0-cd81-4e6b-9370-b3240cf4a44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f0964e69-8a60-4db3-86d5-b4708b7aa9a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705a387-6cef-4b5f-9084-bd22e0424a1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518e661-d8d2-47ac-bc6b-35c1f19d00a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0f136935-3c97-4fdf-9f53-05dff8dd939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affc9e9-8c74-4765-978e-e2296150b6a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31bbcdfd-5376-40c8-b475-c155952d842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c0ff7a1f-9481-449f-8621-5db998d497a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bf50b894-932f-427f-bb55-55f5a649e64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9845c783-abb2-4f11-ae7e-d7c6823f829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137f2ee-15cf-46a2-9f69-e4dcea6f6c96.jpg" / /p
  •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干细胞及转化研究”、“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时间为2017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5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 系 人:朱敏 /p p   联系电话:010-88225128 /p p   传 真:010-88225200 /p p   电子邮件:zhumin@cncbd.org.c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569d5a47-f410-4683-ad24-edf7ab82fa01.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de2251d-7ac7-42a7-b1ab-ea1d5da9c6df.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094b6eb0-17ee-4b81-8be1-a0ed9f9ab110.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8d6d0985-2d37-40f9-8131-ca9e2270eeeb.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e76b6fad-6f48-4891-ae9c-048fe1c51294.jpg" style=" " title=" 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22f26a5-e21e-4a51-bf93-9de8a4802b6b.jpg" style=" " title=" 6.jpg" /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e711dc66-dded-4d48-bc29-2f34ba505538.xlsx"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数字诊疗装备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span /a /p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2019年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将“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公开部分)和“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见附件)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18年8月27日至2018年9月10日,修改意见请于9月10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sfs_swyyc@most.cn)。 /p 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重点专项的凝练布局和任务部署已经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咨询评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审议,并报国务院批准实施。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和专家,认真研究收到的意见和建议,修改完善相关重点专项的项目申报指南。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p p    strong 附件: /strong /p p strong   1.“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公开部分)(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strong   2.“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none " br/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公开部分)(征求意见稿) /span /strong /p p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p p   按照全链条部署和一体化实施的原则,本专项设置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三项任务。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立项情况,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旨在加强生物安全“卡脖子”技术产品研发,部署5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0.95亿元,具体指南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255,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1.基础研究 /span /strong /span /p p   strong  1.1 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威胁,改变传统的出现疫情后再确认病原体、寻找传染源、明确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被动防控策略,从潜在病媒生物着手,发现未知和新的病原微生物,研究其传染性和致病性,以及其媒介生物的传播效能,同时开展时空流行风险评估和早期预警研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防卫。 /p p   考核指标:从至少50种、30万份样本的各类潜在病媒生物中,发现5种以上世界上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15种以上国内首次发现的新病原体、至少20种新宿主和媒介 完成至少10000例高危人群的特定新病原体的感染调查,确定至少3种新病原体的致病性和传染性 建立病媒生物反向病原学监测示范基地2个以上,以及至少3种新传染病的时空传播风险预测模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2.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2.1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生物危害现场应急处置这一生物安全防御重大需求,研制新一代的生物危害现场快速感知应对便携箱组,高效遂行多样化复杂环境条件下生物威胁侦察预警、样本采集、快速检测、免疫接种、洗消处置、数据信息传输,具有模块化、制式化、信息化等特征。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基于无线数据传输、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湿壁气旋、上转发光、微流控、三代高通量测序等关键技术,形成生物气溶胶侦察箱、流行病学侦察作业箱、微生物采样箱、空气微生物采样箱、媒介生物采样箱、生物样品转运箱、快速免疫检测箱、快速核酸检测箱、免疫接种箱、生物消杀箱等至少10大类20多种作业箱样机,外箱采用轻质材质且为拉杆箱结构,单个作业箱重量最大不超过25公斤,可机动搭载或人员携行,收拢和展开简便 完成不少于4种细菌或病毒的性能验证,至少应用于1次国家级生物安全保障任务。 /p p    strong 2.2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甄别及防控关键技术产品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直接威胁我国民众健康、农业生产、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已传入和潜在重大外来入侵生物,开展基于多组学、生物传感、模型验算、智能分析、生态调控等的重大外来入侵生物甄别及防控研究,提升“防控并举、联防联控、阻止入侵、狙击扩散、降低危害”能力。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完善重大入侵生物传入和扩散风险分析预判和即时预警的动态可视化智能分析技术平台和用户终端网络,基于《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完成300种以上重要入侵生物的入侵风险定量评估 研发重大入侵生物实时监测、检测溯源、灭除根除、狙击拦截、调控修复等5种以上新技术、新产品 完成5种以上重大入侵生物的跨境/区域(包括我国生物入侵重点发生区域、重点生态脆弱或红线区域)综合治理的应用示范研究,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3.典型应用示范 /span /strong /p p strong   3.1生物安全样本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 /strong /p p    strong 研究内容 /strong :针对重要病原体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等主要类别的生物安全样本,开展检定技术标准、信息数据标准、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形成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p p   strong  考核指标 /strong :建立生物安全样本的检定、保藏、信息数据存储,以及样本库认可管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标准体系 制订不少于2项国家标准报批稿、不少于2项行业标准报批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申报要求 /strong /span /p p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的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细化、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 /p p   2.每个研究方向原则上只支持1个项目,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p p   3.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承担单位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不超过50人,其中,主要学术骨干不超过20人。 /p p   4.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关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p p   5.企业牵头申报产品、设备研制的课题,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数字诊疗装备研发”试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 /strong /span /p p   本专项旨在抢抓健康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契机,以早期诊断、精确诊断、微创治疗、精准治疗为方向,以多模态分子成像、大型放疗设备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为重点,系统加强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引领性前沿技术,协同推进检测技术提升、标准体系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示范应用评价研究等工作,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整合,促进我国数字诊疗装备整体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p p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设置了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重大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4项任务,2016年已启动项目70个,2017年已启动项目71个,2018年预计启动项目29个。 /p p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以及2016年、2017年和2018立项情况,2019年专项项目申请指南旨在以医学影像、放疗治疗、医用机器人等十个重大战略性产品中的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和原材料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突破一批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产品研发,完善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供应链、产业链与创新链。2019年启动第四批任务:任务1——关键核心部件攻关,包括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等问题攻关 任务2——前沿与共性技术创新,包括新型医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新型电刺激疾病调控前沿技术创新、无创精准诊疗一体化前沿技术创新和医学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共性技术研发 任务3——重点产品研发,包括受制于人的产品和发展不足的创新产品研发 任务4——应用解决方案研究,包括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任务5——应用示范,包括国家和区域创新诊疗装备产品示范应用,同时根据前期部署情况,对未部署完成的方向补充部署。实施周期为2019—2021年,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2.77亿元,具体指南如下。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1.关键核心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原材料问题攻关 /span /p p strong   1.1 PET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1.1 PE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CMOS硅光倍增管(SiPM)、全数字化专业集成电路(ASIC)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所研发部件具备中等规模量产水平并完成配套的生产等设施建设 形成符合CE、FCC、Rohs等认证标准的数字PET探测器产品,具备信号处理算法、校正方法在线升级等功能,在全数字PET专用集成电路和SiPM等关键器件均采用国产产品的前提下,同时达到符合时间分辨率优于300ps、能量分辨率优于15%@511keV、最大计数率优于3.0Mcps的性能指标要求 提供相关部件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整机应用报告,成像空间分辨率/内禀空间分辨率& lt 1.1的临床PET整机产品 申请/获得不少于10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2 DR/C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2.1 DR/CT探测器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闪烁晶体、光电二极管阵列、模拟前端(AFE)、高性能快速模数转换(ADC)、CT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1)设计DR平板探测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通道数不低于128通道,集成多路积分器和高速ADC,AD采样精度不低于16 bit,采样速率不低于20 MSPS,总噪声不超过1000e (2)设计CT探测器专用PD芯片,可用于32排及以上螺旋CT,实现模块化设计,等像素可拼接,像素矩阵32× 16,量子效率不低于70%,光响应大于0.31A/W@500nm (3)设计CT探测器专用信号处理芯片,通道数不低于128通道,集成多路积分器和高精度ADC,AD采样精度不低于24bit,动态范围不低于100dB,数据采样率不低于15KSPS,不带PD噪声不超过900e,带PD噪声不超过2500e。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三种以上型号整机应用报告和整机性能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2.2 CT核心部件高速滑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滑环及其数据传输系统。 /p p   考核指标:主要指标转速4转/s,数据传输速度10Gbps。平均故障间期大于10年。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 MRI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3.1 无液氦低温超导磁体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研发包括无液氦低温超导磁体和大规模低温超导阵列线圈等新型磁共振成像磁体和线圈关键技术及其产品。 /p p   考核指标:主磁场大于1.5T, 50cm球形区域内的非均匀性≤2.5ppm VRMS 磁体室温孔径≥83cm 磁体长度≤140cm。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2 新型MRI梯度匀场系统研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该项目包括研究和开发3阶匀场的梯度线圈和具有匀场功能的梯度功放等新型MRI梯度匀场系统等产品。 /p p   考核指标:系统病人孔径≥70cm,梯度开关速率≥200T/m/S,梯度场≥60mT/m,梯度场FOV≥500mm× 500mm× 40mm,FOV内非线性度≤6% ,梯度线圈采用主动屏蔽技术,线圈外径≤970mm 应用于至少一款MRI整机产品获得CFDA(或CE、FDA)证书。发明专利不少于4个。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3.3 新型MRI高温超导技术应用与产品开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该项目包括研究和开发高温超导技术在射频和梯度线圈中的应用研究,开发高温超导磁体、射频线圈的产品。 /p p   考核指标:系统病人孔径≥70cm,梯度开关速率≥200T/m/S,梯度场≥60mT/m,梯度场FOV≥500mm× 500mm× 40mm,FOV内非线性度≤6% 线圈外径≤970mm 梯度功放效率提升50%以上。射频阵列线圈8通道由于快速成像,品质因子好于普通铜质线圈的5倍。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4 超声成像系统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4.1超声成像专用集成电路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电容换能器(CMUT)、模拟前端(AFE)、模数转换器(ADC)、超声专用信号处理电路(ASIC)等核心关键部件研发。 /p p   考核指标:模拟前端的接收信号带宽:0至125MHz,增益可变(模拟/数字控制),增益范围0至80dB,输入参考噪声≤10nV/√H 模数转换器的分辨率≥14bit,转换速度≥150MS/s,通道数≥16 超声专用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实现模拟前端控制、增益控制、激励控制、开关控制、数字波束形成、数据处理、数据传送 激发通道数≥256,高压激励模块能够产生适用于CMUT阵列的相控高压激励信号,相控发射延时精度≥2ns 接收模块处理回波信号,通道数≥256。CMUT-IC系统,CMUT芯片与电路芯片通过先进封装技术互联 IC芯片中集成高压激励、激励电源收发开关(RX/TX)、模拟前端(AFE) 模数转换由ADC专用芯片实现。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提供整机应用报告和整机性能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5 内窥镜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5.1 医用CMOS专用图像处理通用模块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研发高速并行医用CMOS专用图像处理通用模块,重点设计与实现随机噪声滤波、光照不均匀校正、主光线入射角校正、宽动态图像融合、血管及轮廓增强、特殊光谱增强、全自动智能化辅助诊断等关键技术。 /p p   考核指标:支持4-lane MIPI/LVDS图像输入,支持10/12bit RGB RAW图像处理 支持4K超清、1080p/720p高清、VGA/QVGA等图像规格,图像处理帧速率达到30fps,支持DVI、SDI等接口输出 解决专用图像处理主机板的国内设计制造、封装及测试工艺,实现国产化 提供所研发产品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提供三种以上型号整机应用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核心部件专业制造企业或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1.6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1.6.1医用机器人核心部件/元器件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该项目包括术中协作型机械臂、医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腔内手术执行臂、医用微创外科手术视觉系统、手术机器人力反馈主从操作控制器等四个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研发。 /p p   考核指标:研发产品均应符合国内外医疗器械相关标准。 /p p   术中协作型机械臂:具有6个以上自由度,负载大于5Kg 末端力检测灵敏度优于1N 支持受外力扰动安全停机功能 支持被动示教。医用光学定位跟踪系统:跟踪范围0.6m-2m,跟踪位置精度误差≤0.2mm,跟踪指向精度误差≤1° 可同时跟踪的工具数不少于6个,跟踪数据刷新频率不低于100Hz。多自由度腔内手术执行臂:具有6个以上自由度,负载大于5N 手术臂于入腹点位置漂移不大于± 1mm,器械末端重复定位误差不大于1.5mm,自转空间≥480° 。高清双目内窥视觉系统:含光源的整体封装外径不大于10mm 每一目的视场角均不小于80° ,绝对畸变均小于10%,分辨率均优于720 P 不少于两个末端弯转构节。手术机器人主从操作器:具有6个自由度,各轴转动范围均不小于120° ,设备工作空间大于200mm× 150mm× 150mm 姿态分辨率不低于0.1度,位置分辨率不低于0.05mm 反馈力不小于5N,反馈力矩不小于150mNm。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非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整机制造商可参与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2前沿与共性技术创新 /span /strong /p p   strong  2.1新型医用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创新 /strong /p p strong   2.1.1 新型人工智能算法及其临床医学信息系统应用研究 /strong /p p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新型人工智能技术,开展介入/外科手术规划、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分子病理影像诊断、超声成像诊断(不少于2项)的人工智能的原创性理论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并应用于临床医学信息系统。 /p p   考核指标:人工智能算法必须获得专利,核心算法发明专利不少于3项,实现基于医学影像的介入/外科手术规划、基于视频与运动信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诊断辅助决策、基于组学数据和病理影像诊断、基于超声成像诊断的人工智能算法的重大突破。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2新型电刺激疾病调控前沿技术创新 /strong /p p strong   2.2.1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电刺激调控方法及其植入式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探索先进前沿原创性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性疾病(非器质性疾病)植入式电刺激调控技术,实现精神疾病和脏器功能性疾病电刺激调控方法的重大突破,并应用于肠易激综合症、心脏神经官能症(不少于1项)、神经衰弱、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不少于1项)等疑难杂症的疾病控制。 /p p   考核指标:获得明确的刺激靶点(不少于2个)和申请相关专利 提交证明该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测试报告、动物实验报告、查新报告、在具体产品应用的验证报告和科技成果鉴定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2项核心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3医学软件系统性能测试共性技术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2.3.1 医学信息系统测试技术与数据库开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医学影像信息系统、生理信号信息系统、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定量分析、智能处理、疾病诊断等软件性能、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等方法研究及其数据库建立,包含病理、磁共振、CT、DR、超声等影像模态。 /p p   考核指标:医学图像、信号和电子病历的可视化、定量分析、智能处理、疾病诊断等信息系统软件的创新测试方法不少于30种,实现数据库开源共享,影像模态不少于6种,信号模态不少于4种,电子病历数据类型不少于4种,每种30000以上的测试样本,并在30家产品中得到应用,形成相关通用检定规程等行业标准。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4 新一代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strong /p p strong   2.4.1 新一代全数字PET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制定新一代全数字PET的技术标准、研究相关检测平台、校正方法和测量方法。实现在全数字PET框架下从部件、子系统和整机系统的功能性能标准化测试和应用验证。研究异质结构、变结构系统的空间分辨率、灵敏度和计数率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标准 研究数字PET的计数性能、系统灵敏度、等效灵敏度测量与计算方法 研究数字PET仪器性能与图像质量、定量性能的映射关系和影响因素,及应用适应行性的时间窗、能量窗、符合策略等参数组合优化方法 研究功能验证、数据验证标准化平台,对数字PET系统的数据链路和数据完整度、“软件符合”功能和效率、图像重建算法的效能进行评价。 /p p   考核指标:完成1套全数字PET的技术标准,包括功能、性能要求和测试测量方法 完成1套性能测试平台,包含标准工装、假体、测试工具、测试软硬件和测试方法流程,能对平板、环状以及非对称的数字PET的全性能进行测量,可同时支持100个模块化探测器、100路全局时钟、100路数据采集通读的并行测试 形成1套功能测试验证平台,对PET系统功能进行测定和效能评价,对脉冲数据、单事件数据、符合事件数据、投影数据、校正数据进行完整性测试,对重建方法的兼容性、扩展性、运行效能、准确性、系统定量性能进行量化评价 申报/获得相关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申请受理不少于5项国际PCT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2.5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strong /p p strong   2.5.1 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 /strong /p p   研究内容:针对数字诊疗装备的生物学效应评价难点问题,开展机械通气、辅助血液循环、力学治疗等装置相关生物学效应评估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建立新的生物学效应评价体系。 /p p   考核指标:建立新型数字诊疗装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评估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发相关的测试评估装置,并提交测试规范和应用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1项核心发明专利。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医检联合申报,鼓励创新团队参与申报或与海外团队合作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3重大产品研发 /strong /span /p p    strong 3.1新型肿瘤物理治疗技术及装备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3.1.1新型高能低温等离子肿瘤治疗装置 /strong /p p   研发内容:研发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同时具备高能量和低温度的新型等离子体肿瘤治疗系统,实现复合型等离子体发生器及治疗电极等核心部件国产化。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 完成全部核心部件研发,等离子体生成的方式为高能电子复合场下的介质阻挡放电,高压电极驱动电场的电压范围是1kV-3kV,频率为5kHz-15kHz,复合场生成的辅助电离电子能量不低于105eV。生成等离子体有效覆盖面积为1cm2-2cm2,最大作用距离不小于3cm,治疗区域温度升高不超过2℃。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 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1.2 高压超短脉冲电场肿瘤治疗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发内容:研发新一代超高压超短脉冲电场肿瘤治疗技术及装置,突破复合高压超短脉冲电源、电场消融动态治疗计划、术中疗效实时评估及脉冲参数跟踪调节、电极阵列的适形优化布置等关键技术。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高压超短脉冲治疗系统治疗脉冲峰值:± (500-5000)V 子脉冲宽度:2-100μs 脉冲前沿:小于50ns 脉冲后沿:小于1μs 内部重复频率:最高125kHz 外部重复频率:0.1-10Hz 治疗系统输出脉冲极性、峰值和脉宽可根据临床需要优化组合设置。治疗系统测量脉冲峰值:20-80V 脉冲宽度:10-100μs,脉冲前沿:小于50ns 脉冲后沿:小于100ns。实现基于测量脉冲等参数的动态变化完成治疗计划的制定和术中疗效的实时评估,进而跟踪调节治疗脉冲参数。提供核心部件、主机的可靠性设计文件和第三方测试报告。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1.3 多模态肿瘤消融装置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发多模态肿瘤消融治疗关键技术及其装备,通过局部热物理治疗,实现肿瘤细胞及其循环系统原位破碎,释放肿瘤特异性抗原,温热调控肿瘤抗原的有效递呈,重塑机体免疫环境,产生肿瘤特异性T细胞,激发系统性抗肿瘤免疫响应 实现复合热物理过程的一体化治疗探针、热剂量精准输送TPS、影像引导手术导航、术中全场实时温度显示、手术方案智能化校正、热场融合医学影像的新型疗效评估系统等核心部件国产化,实现肿瘤疾病治疗的重大突破。 /p p   考核指标:整机产品获得产品注册证,可同时实现单冷消融、单热消融、冷热交替消融、热物理免疫治疗等多模态治疗,温度控制精度在2℃以内,TPS具备热剂量精准计算功能 临床指标证实机体免疫环境重塑以及全身抗肿瘤免疫响应的激发,包括天然免疫、T细胞免疫,热休克蛋白HSP70以及相关细胞因子响应 整机产品中主要核心部件及控制软件系统实现国产化 提供核心部件、整机的可靠性设计和失效模型设计文件及相关第三方测试报告 申请/获得不少于3项相关技术发明专利,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项。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trong  3.2数字诊疗装备前沿创新产品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3.2.1数字诊疗装备前沿创新产品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睡眠监测管理信息系统、耳鸣治疗仪、麻醉深度监测仪、血流动力学监测分析仪、无创颅脑监护仪等先进医疗电子设备,面向影像导航O型臂CT系统、非车载移动型高场专科MRI系统、立体内窥镜成像系统、新型全数字单光子断层成像系统、原创性非发射性物理治疗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的研发。 /p p   考核指标:研发的国内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性能不低于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2020年底获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 /p p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30项。 /p p   有关说明:整机制造企业牵头申报,鼓励产学研医检合作,牵头单位须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和较强的产业化能力。鼓励地方、风险资本、金融资本等先期投入支持,拟采取后补助方式实施。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4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 /strong /span /p p   strong  4.1 互联网医疗区块链技术及其互联网就医平台解决方案 /strong /p p strong   4.1.1 互联网医疗区块链技术及其互联网就医平台解决方案 /strong /p p   研究内容:研究新型可信任、可追溯区块链的网络通信协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医护互信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具有双向加密与授权机制和高性能机密和溯源算法,构建互联网医疗行为和过程可跟踪溯源的超级注册账本 构建利用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就医信息技术平台,建立新型互联网医学服务模式,形成互联网医疗医患互信机制,实现区块化的去中心的数据资源互联、互通、交易、共享。 /p p   考核指标:建立面向医生集团执业医师、互联网就医患者的新型互联网医疗云服务模式,实现区块化管理、去中心互联互通、信任机制保障、患者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平台构建和示范应用 平台执业医师不少于5000人,网络就诊人数累计5万人/年。 /p p   实施年限: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第三方服务研发型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医合作 牵头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相关临床医学带头人、不同地区各级医疗机构、医疗器械制造商、信息技术开发商共同参与研究。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自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strong  5国家医疗器械示范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rong  5.1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体系构建和信息系统研发 /strong /p p strong   5.1.1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示范应用体系构建和信息系统研发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开展构建全国范围内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国家示范应用体系的研究,重点解决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示范应用工程区域外协同联动能力不足问题,加强国产医疗器械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人才链等环节中数据采集、信息交互、协同创新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平台。 /p p   考核指标:该项目实现10个以上国产医疗器械区域协同应用示范中心的互联互通,建设一个国家级国产医疗器械示范应用推广和应用评价数据中心和开放信息化平台,实现国产医疗器械产业相关科技项目的大数据收集、集成、分析、关联、检索和推送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数据库 形成1份应用示范报告,1份应用示范综合报告 具备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支撑能力。 /p p   实施周期:2019~2021年。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strong  5.2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strong /p p strong   5.2.1创新诊疗装备区域应用示范 /strong /p p   研究内容:围绕不同区域的重大临床需求,突出解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结合区域常见多发病分级诊疗体系建设,以前期实施“十百千万工程”为基础,重点加强临床应用广、智能化程度高、可推广性强的基于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基层医疗机构新配置解决方案、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包括诊疗、筛查等)、新型服务模式解决方案的规模化应用示范,促进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的示范应用,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公平性、可及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p p   考核指标:每个项目至少开展5个示范点的基层医疗机构系统配置解决方案和服务模式示范,每个省区建设不少于5个典型示范点 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 每个项目至少完成2个新技术临床解决方案的跨省区示范(不少于2个省)和不少于1种新型服务模式的规范化应用示范 示范地区的国产设备市场占有率增加20个百分点以上 通过项目实施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的覆盖面达到1000家(包括联动的省)。 /p p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p p   有关说明:由各省级科技厅(委)组织推荐,各限推荐1个项目,2017、2018年已经立项的省市(北京、四川、浙江、辽宁、江苏、重庆、河南、湖北、山东)不能推荐,优先支持已开展“十百千万工程”的省份。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由1家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会同本省的基层医疗机构(县、乡镇、村、社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组成示范网络 鼓励企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工程。地方财政投入和国拨经费投入比例不小于1:1,鼓励其他资金渠道投入,与本省/市示范工程的实施整合推进。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10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30家。鼓励项目牵头省与薄弱地区的省份联动实施,鼓励军民融合。申报单位需提交省/市认可的实施方案。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46, 208, 80) "   有关说明 /span /strong /p p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研究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课题之间内容不交叉、技术不重复,“前沿和共性技术创新”类项目的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5家,其它每个项目的所含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p p   2.项目申报单位上传的附件包括合作协议、自有资金证明和承诺书以及其他需要上传的材料。 /p p   3.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项目,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支持。 /p p /p
  • 6所名校斩获1个亿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继前几天,科技部公示了一大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后,科技部又公示了1个重点专项项目清单,项目共有6个,总经费共有1亿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 nbsp & nbsp 最近公示的是“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6个项目分别由6所名校牵头,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项目经费均超1400万元,其中北京大学李全政负责的“精准医疗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研发”总经费最多,达到2462万元。6个项目的立项情况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1af0755a-1c0d-47ea-aba7-47c242e230e3.jpg" title=" 屏幕快照 2018-08-30 下午9.31.29.png" alt=" 屏幕快照 2018-08-30 下午9.31.29.png" / /p p br/ /p
  • 湖南省2024年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名单公布
    近期,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按照《湖南省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湘科发〔2020〕69号)、《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湖南省财政厅关于发布2024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湘科计〔2024〕10号)等文件要求,公示了2024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拟立项项目,共计226项。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
    p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启动会在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举行,项目专家组成员、主管部门负责人、项目骨干等20余家单位的近50余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p p   项目责任专家、中科院沈阳科学仪器研制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雷震霖代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基本情况、项目部署情况,对项目过程管理、组织管理等重要节点进行了解读。他希望项目牵头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履行责任、加强管理、把项目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p p   据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研究员董文飞介绍,稀有细胞和痕量病原微生物对疾病检测、生殖健康、环境卫生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项目基于对稀有细胞快速检测的需求,通过攻克大视场高分辨离轴反射式光学系统设计技术、大面阵高分辨探测器和大面积单层细胞推片技术等三个关键技术,开发新型大视场高分辨生物成像分析仪。 /p p   该项目仪器研制技术路线采用模块式结构,包括大视场高分辨光学成像系统、大面阵高分辨探测器、大面积单层细胞推片机、自动识别快速软件、样品前处理、大面阵多光谱光源和运动控制模块等模块,同时开展在稀有细胞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示范,为仪器的工程化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 /p p   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庆伟表示,此项目研制的大视场生物成像分析仪将填补国内市场空白,验收三年内预期年产值可达3000万元,极大带动科学仪器系统集成创新,有效提升我国高端生物成像仪器设备行业整体创新水平与自我装备能力。 /p p   会上,严庆伟宣布了项目总体组、技术专家组、用户委员会名单,并颁发聘书,表示将做好项目管理和协调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并按期完成。 /p p   据悉,该项目由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牵头,联合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国科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检国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广东科鉴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承担。 /p p /p
  • 港科大(广州)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启动
    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粤港澳大湾区二次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应对的综合防控技术示范与实践”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召开。记者获悉,该项目于2023年12月获科技部正式立项,由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共十家单位共同承担。倪明选致辞。受访者供图“该项目是学校成立以来,首次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倪明选在致辞时表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己任,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是学校重点关注的新兴和前沿领域。学校将对项目实施给予全过程全方位支持,确保高水平如期完成各项研究任务。项目首席科学家、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功能枢纽可持续能源与环境学域教授郑君瑜和4位课题负责人分别就项目和课题的研究任务、考核指标、实施方案、进度安排和项目管理等内容做了汇报,并接受了专家质询。专家组对项目和各课题实施方案给予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并就项目实施过程当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建议。据介绍,该项目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管理需求,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基于四大结构调整与末端控制相融合的一体化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联合减排方案和跨境协同实施路径,描绘“双碳”目标下大湾区实现世卫第三阶段空气质量目标路线图,并以2025年粤港澳联合举办第十五届全运会为契机,开展区域一体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城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治技术体系的应用示范和实践。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张远航指出,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项目团队要认真吸收与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加强与专项中其它应用示范类项目的对接,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防控政策的转化应用,以一体化创新性科研成果促进粤港澳生态环境领域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助力大湾区率先实现降碳减污协同增效。
  • “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发布
    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等10个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涉及“物态调控”、“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引力波探测”、“数学和应用研究”、“催化科学”、“合成生物学”、“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  通知如下: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态调控”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四个面向”总要求,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青年科学家项目等科技管理改革举措,着力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和组织管理相关要求,现将“物态调控”等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组织申报工作流程  1.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项目可下设课题。项目应整体申报,须覆盖相应指南方向的全部考核指标。项目设1名负责人,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可担任其中1个课题的负责人。  2.整合优势创新团队,并积极吸纳女性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研发,聚焦指南任务,强化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典型应用示范各项任务间的统筹衔接,集中力量,联合攻关。鼓励有能力的女性科研人员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领衔担纲承担任务。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过程分为预申报、正式申报两个环节,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填写预申报书。项目申报单位根据指南相关申报要求,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http://service.most.gov.cn,以下简称“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3000字左右的项目预申报书,详细说明申报项目的目标和指标,简要说明创新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基础。从指南发布日到预申报书受理截止日不少于50天。  预申报书应包括相关协议和承诺。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应与所有参与单位签署联合申报协议,并明确协议签署时间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课题申报单位、项目负责人及课题负责人须签署诚信承诺书,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及所有参与单位要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等要求,加强对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杜绝夸大不实,严禁弄虚作假。  预申报书须经相关单位推荐。各推荐单位加强对所推荐的项目申报材料审核把关,按时将推荐项目通过国科管系统统一报送。  专业机构受理预申报书并组织首轮评审。为确保合理的竞争度,对于非定向申报的单个指南方向,若申报团队数量不多于拟支持的项目数量,该指南方向不启动后续项目评审立项程序,择期重新研究发布指南。专业机构组织形式审查,并根据申报情况开展首轮评审工作。首轮评审不需要项目负责人进行答辩。根据专家的评审结果,遴选出3-4倍于拟立项数量的申报项目,进入答辩评审。对于未进入答辩评审的申报项目,及时将评审结果反馈项目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填写正式申报书。对于通过首轮评审和直接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请,通过国科管系统填写并提交项目正式申报书,正式申报书受理时间为30天。  专业机构受理正式申报书并组织答辩评审。专业机构对进入答辩评审的项目申报书进行形式审查,并组织答辩评审。申报项目的负责人通过网络视频进行报告答辩。根据专家评议情况择优立项。  二、组织申报的推荐单位  1.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司局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主管部门   3.原工业部门转制成立的行业协会   4.纳入科技部试点范围并且评估结果为A类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纳入科技部、财政部开展的科技服务业创新发展行业试点联盟。  5.港澳科研单位牵头申报的项目,分别由香港创新科技署、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按要求组织推荐。  各推荐单位应根据指南的具体要求,在本单位职能和业务范围内推荐,并对所推荐项目的真实性等负责。推荐单位名单在国科管系统上公开发布。  三、申报资格要求  1.申报“物态调控”“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引力波探测”“数学和应用研究”“催化科学”“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的项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中国大陆境内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以下简称内地单位),或由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名单见附件1)。内地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申报“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的项目牵头单位和参与单位应为内地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注册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前,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和条件,运行管理规范。国家机关不得牵头或参与申报。  项目牵头申报单位、参与单位以及团队成员诚信状况良好,无在惩戒执行期内的科研严重失信行为记录和相关社会领域信用“黑名单”记录。  申报单位同一个项目只能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2.项目(课题)负责人须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1963年1月1日以后出生,每年用于项目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港澳申报人员应爱国爱港、爱国爱澳。  3.项目(课题)负责人原则上应为该项目(课题)主体研究思路的提出者和实际主持研究的科技人员。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机关的公务人员及港澳特别行政区的公务人员(包括行使科技计划管理职能的其他人员)不得申报项目(课题)。  4.参与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本年度项目指南编制的专家,原则上不能申报该重点专项项目(课题)。  5.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项目(课题)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聘用单位提供全职聘用的有效材料,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双方单位同时提供聘用的有效材料,并作为项目预申报材料一并提交。  6.申报项目受理后,原则上不能更改申报单位和负责人。  7.项目申报查重要求详见附件2。各申报单位在正式提交项目申报书前,可利用国科管系统查询相关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在研项目情况,避免重复申报。  8.具体申报要求详见各申报指南,有特殊规定的,从其规定。  四、项目管理改革举措  1.关于“揭榜挂帅”项目。为切实提升科研投入绩效、强化重大创新成果的“实战性”,重点研发计划聚焦国家战略亟需、应用导向鲜明、最终用户明确的攻关任务,设立“揭榜挂帅”项目。突出最终用户作用,实施签订“军令状”“里程碑”考核等管理方式。对揭榜单位无注册时间要求,对揭榜团队负责人无年龄、学历和职称要求,鼓励有信心、有能力组织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的优势团队积极申报。明确榜单任务资助额度,简化预算编制,经费管理探索实行“负面清单”。  2.关于青年科学家项目。为给青年科研人员创造更多机会组织实施国家目标导向的重大研发任务,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根据领域和专项特点,采取专设青年科学家项目或项目下专设青年科学家课题等多种方式。青年科学家项目不要求对指南内容全覆盖,不下设课题,原则上不再组织预算评估,鼓励青年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新方法、新路径,更好服务于专项总体目标的实现。  3.关于部省(市)联动。部分专项任务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产业发展重大需求,采取部省(市)联动方式实施,由部门和地方共同凝练需求、联合投入、协同管理,地方出台专门政策承接项目成果,在项目组织实施中一体化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和落地转化。  4.关于技术就绪度(TRL)管理。针对技术体系清晰、定量考核指标明确的相关任务方向,“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探索实行技术就绪度管理。申报指南中将明确技术就绪度要求,并在后续的评审立项、考核评估中纳入技术就绪度指标,科学设定“里程碑”考核节点,严格把控项目实施进展和风险,确保成果高质量产出。  五、具体申报方式  1.网上填报。请各申报单位按要求通过国科管系统进行网上填报。专业机构将以网上填报的申报书作为后续形式审查、项目评审的依据。申报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项目申报单位网上填报预申报书的受理时间为:2023年7月4日8:00至8月4日16:00。进入答辩评审环节的申报项目,由申报单位按要求填报正式申报书,并通过国科管系统提交,具体时间和有关要求另行通知。  2.组织推荐。请各推荐单位于2023年8月8日16:00前通过国科管系统逐项确认推荐项目,并将加盖推荐单位公章的推荐函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技术咨询电话及邮箱:  010-58882999(中继线),program@istic.ac.cn  4.业务咨询电话:  (1)“物态调控”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88  (2)“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344  (3)“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2  (4)“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35  (5)“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460  (6)“催化科学”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  (7)“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88225176  (8)“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68104776  (9)“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82  (10)“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咨询电话:010-58884898  附件:  1. 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科技合作委员会协商确定的港澳科研单位名单  2. 项目申报查重要求  3.“物态调控”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4.“发育编程及其代谢调节”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5.“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6.“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7.“数学和应用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及“揭榜挂帅”榜单  8.“催化科学”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9.“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0.“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1.“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2.“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科技部  2023年6月14日  请登录系统,在“公开公示-申报指南”菜单栏中查看申报指南材料。
  • 安徽省计量院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
    近日,由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牵头、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参与的“120kV 热场发射电子枪”项目,获批2022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专项。  热场发射电子枪具有束流较大、发射稳定、亮度高、能散小等优点,是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光刻机、X射线衍射仪等高端电子束仪器的关键核心部件之一。本项目旨在解决上述重大仪器设备缺少国内配套核心关键部件的问题,并推进工程化与产业化。  据悉,国仪量子的核心技术是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为全球范围内企业、政府、研究机构提供以增强型量子传感器为代表的核心关键器件、用于分析测试的科学仪器装备、赋能行业应用的核心技术解决方案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公司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在高端科学仪器、关键核心器件的研制领域深耕十余年。
  • 科技部发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征求意见通知,涉鼠疫检测试剂
    p   7月13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就“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时间为2020年7月13日至2020年7月28日,修改意见请于7月28日24点之前发至电子邮箱。本次征求意见重点针对各专项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标指标和相关内容的合理性、科学性、先进性等方面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征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将不再反馈和回复。 /p p   此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任务中部署2个研究方向,分别为生物隔离集装箱技术与装备研制和鼠疫检测试剂的标准化和评价。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0.3亿元。 /p p   生物隔离集装箱研究内容为针对重大疫情条件下人员撤离航空运输中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同舱运输安全隔离难等问题,开展生物隔离集装箱集成设计、生物安全控制、生命支持、运输安全保障等关键技术研究 研发全密闭生物隔离集装箱,分隔离区、半污染区和洁净区,具有人员隔离、生物安全防护、基本医疗和生命支持救治等功能,自带通风、消毒、信息传输 系统,并可通过不同功能模块配置,满足呼吸系统传染病、消化系统传染病等不同类型重大疫情防控需求 产品满足航 2 空运输系统快速转运要求,兼顾铁路、公路和水路转运与多式联运 研制工程样箱1~2套,并开展相关试验和示范应用。 /p p   鼠疫检测试剂研究内容为研发鼠疫体外诊断检验技术的质控品和完成试剂的 GMP中试生产 按照体外诊断试剂的NMPA(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要求,系统研究和评价鼠疫体外诊断 的抗原、抗体和核酸检测产品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性能指标评价并确定其适用检测标本的种类 开发现场实时核酸检测溯源技术,实现实时鼠疫菌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并直接对鼠疫定种定型,用于精准防控。 /p p & nbsp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img style=" 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a style=" 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 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7/attachment/5e2c4eb2-eeb9-46c3-8f82-220fd328fc00.pdf" title="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稿).pdf /a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