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中国民营企业

仪器信息网中国民营企业专题为您整合中国民营企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中国民营企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中国民营企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中国民营企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中国民营企业话题讨论。

中国民营企业相关的论坛

  • 谈民营企业采购-我的钱我做主

    环顾现在的实验室采购,大致分为三大块:一是政府职能部门;二是科研院所(含大学);三就是民营企业了。前两大块基本纳入政府采购范畴,多重监管,采购程序繁多。关于政府采购,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不在此论述,现在着重讨论的是民营企业采购。民营企业采购资金来源绝大部分是自筹(也有部分是政府给予科技创新扶持的),采购流程一般是实验室使用人员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申报采购计划,主管转呈上级领导,分呈至采购部和技术中心,然后开会论证,待主管领导和老板签字批复即进入正式的采购程序。启动采购程序后,负责该条线的采购会展开询价比价,甄选供应商,此过程就与前面两大块的采购过程出现差别了,因为钱是企业自己的钱,一般是主观意识在操控,不大受产品厂家的价格,技术性能以及客户群大小、口碑等客观因素影响,本人就亲历过这样的案例,你说A公司的东西好,我就是不买A的,还没地方质疑。老板一般是任人唯亲,任钱唯亲,这让很多供应商是无可奈何,有时候还让实验室的人员无所适从,更有甚者,以前所做的调研工作就是白费。

  • 作为民营企业,留住人才的难处主要在哪?

    前不久,刚刚进行的公务员考试,我们部门很多人都去参加了,当然参加的理由有很多,可能是福利待遇,也可能是其他。然后上网找了些资料看了看,发现民营企业在人才的引入方面,相对于国企或者是外企或者是政府部门,难度要多很多,那么你认为最难的地方在哪?

  • 【原创】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新兴产业博览会暨2012中国(南昌)生物技术、仪器与设备展览会

    为了促进我省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准,由中民营科技促进会,江西省科技厅,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2中国(南昌)生物技术、仪器与设备展览会”将于2012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南昌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大会将秉承国际性、专业性、权威性原则,集中展示当前世界先进生物技术、生物仪器设备的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依托本届展览会和相关活动,为国内外相关领域企业了解开拓中国中部生物技术市场提供机遇,搭建良好的合作与交流平台。

  • 安谱实验荣获“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民营企业和服务业50强”

    安谱实验荣获“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民营企业和服务业50强”

    近日松江区人民政府针对2015年度经济工作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了表彰,此次表彰中上海安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谱实验)获得了2015年松江区民营企业50强和2015松江区服务业50强,两大殊荣。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4/201604111631_589972_2442872_3.jpg 安谱实验是中国领先的实验室耗材供应商和生产商,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安谱实验自成立以来就以优质的服务、卓越的品牌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15年安谱实验营业额达2.15亿,较2014年净增长27.77%,净利润增长42%,其中公司自有品牌ANPEL和CNW获得了大幅增长。 2015年安谱实验加入聚光科技,携手走进实验室综合服务平台。两大企业强强联手,为安谱新产品研发以及销售网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安谱整体的竞争力不断增强。同时,安谱实验也是上海市A级纳税企业。 此次表彰,安谱实验荣获这两大荣誉,通过这次评选一方面表明了领导和消费者对安谱的认可,另一方面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不断努力壮大自己,成为国内实验室耗材行业的龙头企业。

  • 【原创】娃哈哈考虑收购日本乳制品企业

    中国饮料巨头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6日在北京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该集团正在考虑收购日本乳制品企业。不过他没有说出想收购的日本企业的具体名字。  宗庆后称,娃哈哈集团考虑在日本发展酸奶业务。就收购日本企业的原因,他表示:“日本人工作热忱,企业技术水平高。”  娃哈哈集团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家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饮料和乳制饮品。拥有巨大外汇储备的中国正在积极推进促进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政策和方针,今后中国企业有望加速收购国外企业。(

  • “拿什么拯救你”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火花讨论——低底薪+高提成?

    [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实验室管理层认为低底薪+高提成可以驱动企业的发展,但到年终时却发现公司赚的钱还不如员工的多,那未来拿什么来持续投资做优做强?我个人认为这样是少数哈,不然员工乐开花了,企业从何发展进步?计量检测哪家有干一个活儿给分成的?欢迎讨论![/color][/size][/font]

  • 企业实验室如何可以评审吗?

    企业自己的实验室可以过审CNAS/CMA 吗?怎么走手续?需要多少费用呢?对于实验室人员有什么要求呢?完全小白,请老师不吝赐教!!谢谢企业是民营企业,在我们当地颇具规模。检验的主要项目是红土镍矿,镍铁合金。这些没有国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其余的硅石,煤碳等等按照国标检验。

  • 一个企业的历史,意味着什么?

    今年是天瑞仪器成立25周年。突然有些感慨。国外不乏百年企业,而国内的民营企业,从白手起家开始,能走过20年、30年、40年却实属不易。一个企业的历史,不只是成立时间的叠加,更是一个企业的精神传承与底气所在吧。

  • “拿什么拯救你”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火花讨论——如何才能让企业一直良性发展下去?

    [size=17px]1、业绩只是一份荣誉,而利润才是尊严!即使你的企业业绩过亿元收入,但如果企业不赚钱或亏损,何来的尊严与面子?[/size][size=17px]2、没有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绩效考核,不去设计适合自已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及激励机制,有能力的员工流失永远都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size][size=17px]3、企业家需要平衡每个部门的情况,公司或许永远都是销售人员赚得更多,而其他实验室及职能部门人员只有仰望,无论他们多努力,都觉得老板偏心,而现实也确实是这样!KPI考核应该是对每一个人的,而不仅只是偏向销售人员。[/size][size=17px]4、很多企业员工每天都可以看到很辛苦很忙碌,常加班到很晚,却见不到效率有多高,因此这一切的努力基本是白费的!公司必须坚持以绩效的获取和提升作为管理的出发点,以绩效水平作为考核管理有效性的依据。[/size][size=17px]5、追求正果!以质量取胜、以利润回报取胜、以员工高效率取胜、以快速响应和解决客户技术问题取胜,方可持续良性发展下去。[/size][size=17px]6、企业家想要改变企业的不良发展,先要改变自已,才能决定企业命运。欢迎讨论![/size]

  • “拿什么拯救你”民营企业家的思维火花讨论——有能力的人往往就这样流失了?

    [font=system-ui,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size=17px][color=#222222]实验室管理层根本不懂什么样的绩效才能让企业发展更健康,只知道拼命做业绩就一定可以赚大钱,忽悠了有能力的人不能获得应得的报酬,而虚有能力的人却过得津津有道,所以有能力的人往往就这样流失了。所以奖惩制度和个人能力提升是长远发展思路,只看眼前业绩不充实自己不行。欢迎讨论![/color][/size][/font]

  •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成长发展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是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检验检测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诞生  在近30年的检验检测市场发展中,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异军突起,发展速度之快、体量占比之突变,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国家实施检验检测统计制度以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已实现了连续6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最早得益于三个领域的重大调整改革:  一是工民建领域,住建部门将原来建设项目竣工检测验收工作放开、市场化,一些基层的原隶属于住建部门的正处级正科级事业单位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一步到位改制为民营企业,这些改制的实验室因为传承了过去住建部门的人脉和业务,取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机构纵横捭阖、上下(游)延展业务,由过去业务单一狭窄的局限于本县级或市级行政区域的工民建检验检测机构逐步发展壮大为面向全国市场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  二是得益于机动车安检市场化改革。2004年5月1号实施的《道路交通法》及其实施条例,对过去由公安部门的车管所垄断经营的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体制实施了社会化改革,资质(准入)交给原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规定只要通过质监部门的资格许可和计量认证,就可以从事机动车安检。一夜之间,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机动车安检机构数量由2004年全国不到3000家,发展到2020年末的12000家,占据了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近1/4,但这上万家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头部企业,没有全国知名集团,是检验检测“小散弱”的代表性领域。  三是得益于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在国家“放管服”政策大气候下,各级环保部门纷纷将其隶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退出环境监测(检测)市场,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第三方(实验室)招标购买环境监测(检测)数据,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数据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部门针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10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一些民营的室内空气检验检测机构有了用武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转战环境监测市场,第三方(主要是民营机构)环境和室内空气监测(检测)从20年前的难觅踪迹发展到2020年年底达8000多家,是仅次于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资质认定大户。但是,跟机动车安检机构(市场)一样,这一领域也是“小散弱”问题严重、缺少领军机构,没有全国品牌连锁机构,社会反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重灾区,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和治理的对象。  其他领域,像珠宝黄金首饰检验检测,由于放开了人员资质要求(2000年前,从事珠宝检测的人员必须取得质检总局认可的国家珠宝检测中心颁发的人员考核合格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后来下放到省局发证,再后来取消了),加上设备投入相对少,市场准入门槛低,民营资本进入的也很多。  民营机构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截至2020年年底,平均每家机构的营业收入仅为509万元(比2019年的户均483万元有所增长),远低于同期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户均732.5万元的营业收入(2019年全国户均为712万元)。[align=center][img]http://www.aqsc.org/jyjc/202109/W020210917350629750589.png[/img][/align]  图1 :2014—2020年中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比例(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统计显示,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利润薄,单份检验检测报告平均收入仅400元(2019年仅327.21元),比2020年全行业平均数低232.45元(全国报告平均价格632.45元),利润稀薄,依靠“低价”来维持生存,在这样的运营压力下,个别机构难免违规操作,不检测出报告,加大了监管机关的监管风险。[align=center][img]http://www.aqsc.org/jyjc/202109/W020210917350629760701.png[/img][/align]  图2: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报告数量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  成长发展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虽然在“放管服”大气候下,政府监管部门在资质准入、招投标限制、兼并重组等方面放宽了要求,给民营机构国民待遇,但在各地具体实施层面,并不像国家监管部门要求的那样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CMA资质申请上,一些地方以总局没有出台后续相关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为由,暂时不执行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先许可发证、3个月内再核查能力)的CMA改革新政。在一些地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要申请一些敏感领域的扩项(如化妆品、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罐体),一些地方局以各种理由拒绝受理。一些地方在招投标中设置了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难以企及的条件,让看似对民营机构开放的招投标活动流于形式。在机构重组方面,民营机构投靠(被兼并)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例子很多,但鲜有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兼并重组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案例。虽然这些年,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文件都反复强调,要鼓励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进入检验检测市场,构建开放、公平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在很多地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还是享受不到应得的政策红利,一些地方对上面政策的自行裁量问题仍然突出,亟须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真正畅游于平等公正的检验市场。  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也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一些特殊领域(如特种设备、防雷避雷、医疗器械等),民营检验检测很难进入。一些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身披钢铁铠甲(一些体制内的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多个“国家质检中心”、“行业质检中心”光环),与近乎赤膊上阵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上搏杀。市场监管总局的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前些年改革,搞招投标,一度有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入围,但2020年的国家监督抽查中,承担任务的机构里已经难觅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踪影。一些省里的监督抽查任务也是“叫好不叫座”,有名无实(利)。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大多抱怨其他机构(包括体制内的竞争者)低价搞乱市场,但殊不知,在监管部门和体制内检验检测机构眼中,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背负的低价竞争搞乱检验检测市场的骂名最大,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生存压力比体制内的机构要大得多。  第三,从管理层面看,在股权结构上,大部分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会走到合伙人制。在激励制度上,大多数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采取市场(营业)业绩(奖励)+股权激励的激励制度,但对于一般检验员工,往往一开始只有基本(保底)工资+业绩(奖励),没有股权激励一说。这就造成某些看似发展很辉煌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基层的一线检验员的收入并不高,收入高的都是高管和一些中层。收入分配的差距必然影响到团队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在内部管理上,一些机构过分抓市场,疏于内部管理,等到监管部门来检查,突击补造原始记录、原始台账,有的机构每年(月)出的报告量和耗材(标准物质、试剂等)明显不匹配,让检查人员一抓一个准。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  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行业集中度日益增长,头羊的带队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型检验检测机构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使其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检验检测服务,也将更多地参与到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等大型检验检测活动中,在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公信力和技术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检验检测行业整体集中度将不断上升。以国外检验检测行业为参照,国内民营企业会出现头羊企业,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行业“小散弱”的状况将得到一定扭转。  (二)与资本共舞,建立竞争优势  检测行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上亿元级别中等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如果吸引到优秀人才或者利用资本的力量,就能使自身获得发展先机、占领市场高地。如若按部就班,在国内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未来前途难料。  国际检验检测机构一般遵循“私募基金(PE)控股或全部控股——更换管理人——内生增长+并购增长”的资本运作模式,一些有远见的国内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老板也正在学习这一做法,利用股权激励、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内生+并购”两条腿走路,找标的、纳人才,以此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  (三)突破原有业务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网络技术4G时代向5G时代跨越,未来的各行各业都将因互联网而改变。有人说,未来最好的医院可能是没有医生的医院,未来最好的餐厅可能是没有厨师的餐厅。虽然,不可妄言,未来最好的检验检测机构将是没有仪器设备、没有检验人员的“检验检测机构”,但线下传统的抽样(送样)到实验室检验、出具检验报告的模式,将来很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远程检验、共享检验、无人化检验等未来商业检验模式将会逐渐兴起并成为传统检验商业模式的颠覆者。在未来检验检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必须打造“人无我有、领先一步,人有我专、技高一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持续加大对全国4万多家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机动车安检机构和环境监测(检测)机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占比都超过60%,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领域(对象)。市场监管总局一手抓“放管服”改革,一手抓监管,多措并举,对违法违规机构出重拳,包括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举报线索查处、检验报告网上公开查询、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提高了机构违法失信成本。检验检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既要靠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广大检验检测机构自身诚信守法,不踩红线。  (五)大力引进人才,抢占人才制高点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高端人才,谁就占领了制高点。目前,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急需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急需培养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如何引进、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是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将企业的发展平台与人才的个人事业预期紧密结合,使得公司的愿景目标与人才个人的事业发展愿景目标高度契合,才能实现“双赢”。人才的引进,要靠公司实力、领导者心胸和眼光,人才的培养要靠行业的历练、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六)拥抱“一带一路”,与国际一流机构对标,打造国际一流检验检测机构品牌  2020年春节期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检验检测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些本来起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国际化步伐或陷于停滞或延缓调整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  但对于优秀的具有敏锐战略眼光的人(机构)来说,这次全球疫情,是困难也是机遇,是挑战更是鞭策。像华测、谱尼等一批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头部企业、领头羊,其成为国际一流检验检测机构品牌的战略目标不会退却。在这些头羊的带领下,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中,对标国内外先进检验检测集团,学习先进管理和服务理念,建设先进检测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自我蜕变,缩短与行业国际龙头的差距,努力成长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机构民族品牌。  加强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推进检验检测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加强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支持和监管,是按照“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原则,做好新时期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的重要课题。笔者愿此文,能为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也让国有、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看到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共同为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  李文龙[list][/list]

  • 2006中国企业500强

    2006中国企业500强名单 入围门槛继续攀升 大企业成长不断加快 2006中国企业500强日前排出。这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全国企联系统和有关企业的支持下,按国际惯例第五次向社会公布中国企业500强年度排行榜。与2005年一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仍然稳居排行榜前三位。本年度的最新亮点是首次发布了2005年度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中国企业纳税200佳及其分析报告。从而更加丰富地反映了中国企业500强的成长。 五年来500强企业的门槛不断提高。在2002—2004年中,每年的提高幅度是5亿元人民币,而从2004年至2005年,门槛一下提升15亿元人民币,2006年与2005年相比,门槛增加幅度也约为15亿元人民币,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以60.70亿元名列2006年排行榜的第500名。 从整体上看,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达14.14万亿元、资产总额达41.17万亿元。与2002中国企业500强相比,2006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大幅增长131.60%,平均增幅为23.36%。这一数值超过同期GDP增幅的一倍还多,充分说明我国大企业近年来良好的成长性。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从2002年的122亿元,跃增为2006年的283亿元,增幅为131.96%,平均增幅为23.41%。从资产总额来看,2002——2006年五年间,中国企业500强资产总额大幅攀升58.16%,平均增幅为12.14%。 2006年有2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了1000亿元人民币,有23家企业达到了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标准,其中有19家企业申报并入围2005世界企业500强。而1995年我国仅有3家公司入围世界企业500强。列2006中国企业500强第1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跻身2005世界企业500强的第23位(2005年为第31位),这是中国公司在世界500强排行榜上的历史最好名次。 虽然中国企业500强营业收入占世界企业500强营业收入的比例仍然不高,但这一比例在逐年提升。该比例从2002年的5.26%,提高到2006年的9.32%,上升4.06%,平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表明中国企业500强与世界企业500强的差距在缩小。另外,在一些成长性指标上,中国企业500强已经赶上或超过世界企业500强。例如,从总量增长率指标方面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2005年度世界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12.7%;资产总额增长了7.4%。而在这一年中,中国企业500强更是增长迅猛,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增长了20.41%;资产总额增长了22.67%。 虽然就数目而言,中国企业500强只占国内企业总数的很小一部分,但它在国民经济中却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02——2006年间,中国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攀升。这一数字2002年为63.64%,2006年则达到了77.60%,五年间提高了13.96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3.49%。虽然从统计口径上看,企业营业收入与GDP有所差别,但这两者在会计学意义上是同方向变化的。该数值的上升充分反映出我国大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不断加大。

  • 【资料】我国仪器仪表业多种模式发展势在必行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不但在发展,而且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一是行业的资本结构和企业经济类型有了重大变化:国有和集体企业数量占全行业企业的比例为53.68%(其中国有28.92%,集体24.76%),民营企业占24.62%,三资企业占21.70%。按销售收入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40.27%(其中国有23.83%,集体16.34%),民营企业占23.02%,三资企业占36.81%。按总资产计算国有和集体企业占53.67%(其中国有42.98%,集体10.69%),民营企业占21.88%,三资企业占24.45%。  从上述统计数据看,计划经济时代,仪器仪表行业国有企业占绝对控制地位的局面已经打破,红外测温仪新的资本结构及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二是国有企业进入了改革改制的关键时期,部分国企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也有的企业,思想观念未变,进展滞缓,业务萎缩,陷入困境。三是民营企业地位上升。近年来,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得到了很大发展,在全行业中民企从业人员占19.40%,总资产占21.88%,创造的利润占31.76%,这充分说明了民企的生命力,有的成功的民营企业已成为行业骨干企业。民营仪器仪表企业在劳动密集的产品领域占优势,并正在从劳动密集为主向劳动密集与适度技术含量相结合的领域发展,有的民营企业已进入高技术领域。四是外资仪器仪表发展迅速。其总资产已占全行业的24.45%,红外测温仪超过集体企业和民营企业,仅次于国有企业。五是大学和科研机构创办的企业在技术含量较高的仪器仪表和控制系统领域显露头角。这些企业虽然目前在企业数量、销售收入、资产和利润总额等在全行业中所占比例还不大,但是它们一般按新机制运行,努力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在强手如林的高技术产品领域占有不可忽视和日趋重要的地位,并保持着蓬勃向上的趋势。  行业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其他诸如技术发展、经营理念、管理模式等都有变化。但是现阶段资本结构和所有制形式的变化最为突出明显,最为关键,必然会推动全行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深刻变化。  多种模式发展势在必行  世界主要的工业强国都有其高水平的仪器仪表工业。早晚要成为工业发达国家的中国,如何发展其仪器仪表工业是十分重要的课题。以资金和技术来源区分,世界上发展仪器仪表工业不外乎两种模式:一是以本国资金和技术为主,二是以外资及其技术为主。工业发达国家一般是第一种模式,发展中国家限于条件往往是第二种模式,其典型例子是新加坡。我国要成为仪器仪表工业发达的国家应走哪条道路,是否采用一种模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已具备相当规模行业基础的中国仪器仪表工业,能否走出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兴旺之路,本国企业的兴衰始终是第一位的。国企改革的成效,民营企业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办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是本国企业的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进口激增的重压下形势严峻,但不会打散,不会溃不成军,更不会消亡。它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具有市场、人力资源和行业基础三大比较优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在培育和已经出现具备这种规模和能力的企业。中国仪器仪表企业不会只局限于目前具有比较优势的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领域的发展,行业中的优秀企业已有能力在某些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打破外资和进口产品一统天下,几乎垄断的局面。一方面充分发挥行业比较优势,巩固和扩大在一般产品领域的地位和成果,另一方面,在科学仪器和测试控制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缩小差距是本国企业的发展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新一轮外资进入中国制造业的高潮正在掀起。

  • 【转帖】江苏民营企业家带着60台挖掘机赶赴救灾

    民间救灾队带着重型机械抵达灾区(转中新社)   中国首支自发抗震救灾队伍——由60台挖掘机等大型工程机械组成的抢险突击队14日抵达绵阳、北川一带,全面展开大规模救灾行动。   据中新社报道,率领这支队伍的是刚刚被评为“中国首善”、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勋章”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公司董事长陈光标。   陈光标以1.8亿的慈善捐款在上月揭晓的2008中国慈善排行榜上名列榜首。“我在北川老县城,这里的房子全倒了。是一片大坟地。”陈光标说,“我背出来四个人,全都死了。”   这位抵达灾区的“老板”带着120人和60台工程机械,从江苏、安徽日夜兼程,几乎与军队同时抵达了灾区,成为自发抗灾抵达地震灾区的首支民间队伍。   这支大型机械队伍如此迅速的开拔,在灾后不到36小时的时间,就从中国沿海的江苏开进到四川山区的地震灾区,令军事专家都大为赞叹。   60台挖掘机从哪里弄来的?陈光标说:我的资源利用公司有二百多台大型机械,这60台都是从江苏、安徽的工地上调集的。   陈光标说,他们是用60台大型平板车装上这些工程机械,每台车两个司机,日夜兼程赶到灾区的。     陈光标说:“当地干部群众对我们非常欢迎,对我们非常好,有什么吃的都给我们送来了。” 目前,这支大型工程机械队伍已分别在都江堰、茂县、绵阳、北川等地投入抢险。陈光标说:目前,汶川进不去。如果能进入,他们也将尽快赶去。   陈光标此次到灾区,还带去20万元现金,200万支票。此前,他还委托中国扶贫基金会为灾区捐款650万。

  • 热烈庆祝我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控股公司MGE联姻

    热烈庆祝我公司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控股公司MGE联姻

    3月30日,公司何总率公司高层领导与世界500强企业施耐德电气控股公司MGE已正式达成战略合作意向,签定合同共同投资一个新的公司,公司品牌依然为“EAST”,公司地址设在松山湖基地,该公司将成为亚洲及至全球最大的电源生产、研发、销售中心。 回顾易事特近几年的国际化进程,以及销售比例越来越大的国际贸易额,我们会发现,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开展国际竞争与合作。 因此,我们公司近年来立足企业实际,顺应趋势培育“EAST”品牌系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推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高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成功的。因为我们易事特品牌在赢得国内客户认可的同时,也引起国外知名企业的垂青。近年来我们先后与多个国际知名电源制造企业进行多轮战略合作洽淡,在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上取得很大进步,学到不少可操作、值得借鉴的经验,这次我们公司能在较快的时间内,与世界500强公司达成合作,不仅是易事特向国际化进军迈出了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一步,而且标明我们多年来的国际化进程取得阶段性胜利。 许多跨国公司的实践证明,只有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与接轨,充分利用优势,加快引进国外资金、人才和先进技术、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真正成为享誉世界的国际品牌。新公司成立后,MGE将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品牌提升等方面加大投入运营,与公司一起共同推进易事特的国际化战略路。把“EAST”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品牌。这就要求我们顺应公司发展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加快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工作效率,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和充分准备投入到新公司的运营中[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6/11/200611201010_32838_1645710_3.jpg[/img]

  • 中国将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具体办法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会议指出,将制定政府采购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办法。  会议指出,中小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会议称,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中央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大财税、信贷等扶持力度,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会议还指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要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全面发展相结合,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坚持改善外部环境与引导企业加强管理相结合,注重提高企业素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 我国食品包装将增过敏原提示 推荐企业标注

    近日,联合利华的浓汤宝在"新"包装上配料表中标注"可能含有"字样引发质疑,有些地方超市甚至对该产品进行下架,该事件由此引发是否要标明可能含有引起过敏的物质的争议。昨天,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食品安全与过敏原专家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透露,目前我国开始相关标准修订,国家相关法规将有望要求标注过敏提示。 标注"可能含有"是对消费者负责 中华医学会吕相征博士介绍,一项针对3974名15~24岁健康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5~24岁年龄段健康人群中,约有6%的人曾患有食物过敏。约有76%的过敏反应是由花生、大豆、牛奶、鸡蛋、鱼类、贝类、小麦和坚果这8种常见致敏食品引起的,而最常见的致敏食物主要为水产品、牛奶和鸡蛋。 对标注"可能含有"致敏物质,联合利华回应表示,由于一条生产线会同时生产不同口味的浓汤宝,不同产品的配料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微量交叉带入,因此提醒消费者购买注意。 "这其实是对消费者负责和厂家的自我保护",吕相征表示,不同产品共线生产,加工设备中可能会有微量残留,厂家不能保证不含有,国外企业的这种标注方法值得借鉴。 记者在市场发现,东莞雀巢有限公司美极分厂制造的美极西湖牛肉羹汤料配料表中,除正常的配料说明外,也标示有这样的说明字样。 明年八类食品将标注过敏提示 中国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主任樊永祥介绍,卫生部已公布了将于2012年4月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其中对标注致敏物质作出了规定:如果用麸质的谷物、甲壳类动物、鱼类、蛋类、花生类、大豆类、乳制品、坚果类等做配料,或者是加工过程中可能带入上述食物,"宜在配料表中使用容易辨识的名称,或在邻近位置加以提示".这也是我国第一个对食物过敏提出要求的食品安全管理规定。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明确提出对于导致食物过敏的成分必须明示,许多发达国家也十分重视对公众进行有关过敏原知识的教育",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素荷表示,随着新版标准的实施,所规定的八大类食品及制品的标签将面目一新,消费者将会在国内食品市场上随处看到"食品过敏"的标签。

  • 【原创】能否走出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兴旺之路

    我国要成为仪器仪表工业发达的国家应走哪条道路,是否采用一种模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作为一个已具备相当规模行业基础的中国仪器仪表工业,能否走出一条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的兴旺之路,本国企业的兴衰始终是第一位的。  国企改革的成效,民营企业水平和实力的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所办企业的潜力充分发挥是本国企业的希望。中国仪器仪表工业在外资大举进入和进口激增的重压下形势严峻,但不会打散,不会溃不成军,更不会消亡。它的生存和发展在于具有市场、人力资源和行业基础三大比较优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正在培育和已经出现具备这种规模和能力的企业。随着科研设施与仪器数量、价值快速增长,利用率和共享水平不高的问题逐渐凸显。一部分是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这部分在建设初期有明确需求,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建设,总体应用情况不错;另一部分是大型科学仪器,这部分要从两方面区分来看,一方面是公共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这些大型科学仪器的支撑,但另一方面确实存在盲目购买的问题。

  • 【转帖】郎咸平:2008中国经济走势

    时间:2008年3月9日 合肥市稻香楼宾馆东楼礼堂    [主持人] 现场的各位,今天我们还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最高级的首席讲座教授郎咸平先生。他马上要为我们做题为“2008中国经济走势的演讲”。 现在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郎咸平教授发表演讲,有请!〔掌声〕      [郎咸平] 各位来宾、各位网友,很高兴今天能够在合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对2008年经济形势的展望心得。我相信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应该会对各位网民和现场的来宾造成心灵上的莫大的震撼。整个中央调控的思维,从过去的适度紧缩到今天的紧缩。在这我必须先做一个表态,那就是我个人也同意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思维。我认为宏观调控在今天这种国际局势非常混乱的情况之下,显得更有必要。但我今天演讲的目的,不是谈“宏观调控”的目标,而是谈什么?宏观调控的最适当路径选择。      [郎咸平] 在宏观调控目标统一的情况之下,我个人对于宏观调控、金融参数等等路径选择,我有个人的一些不同看法。我也希望今天的演讲,能够给政府提供一些比较有帮助的新思维。 各位回顾一下最近发表的一些数据,到1月底为止70个城市的房价上升11%左右。而且到了1月底,我国信贷增长率和广义货币的增长率高达16%-18%之间。可以说也创了去年以来的新高。      我请大家思考一下,经过如此严格的宏观调控之下,我们的广义货币增长率和信贷规模的增长率,竟然如此之高。我想请问各位,这些钱去了哪里?那么再请各位一下你周边的朋友,如果他们是做制造业的话,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日子有多难过。我在去年年初就曾经提过:制造业在2007年情况非常恶劣,整个制造业的利润率应该是2%。到了08年情况只会持续恶化,而不会有所改进。我这番言论当时听起来似乎挺刺耳的,可是1月底所公布的实际数据显示,我的判断是正确的。      而且我去年在几个地方发言动谈到几个新的理论。那就是这个地区房价为何如此走高?不是这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好了,而是这个地区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坏。以深圳为例,深圳的房价去年翻了两三番,如果到现在你还以为深圳地区经济持续走高的话呢。我会告诉你大错特错。我的理论非常清楚,深圳房价如此之高,是因为经济持续恶化,尤其是企业家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所以企业家不想干了,把公司关了,或者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打入楼市形成楼市泡沫。1 月底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判断依然是正确的。也就是深圳地区大批制造业倒闭。而在倒闭的当儿,抽出大量自己打入楼市,导致深圳楼市出现大量泡沫现象。      [郎咸平]在演讲的一开始,我就说了,这些钱去了哪里?我们的货币增长率没有减缓,但是没有民营企业拿不到实惠。我07年底在河南演讲的时候,有几个大企业跟我们沟通。他们的流动资金平均被抽回了三分之二。抽回的资金用到哪里去了呢?这题目听起来很难。实际上在去年年初,我已经给了各位一个答案。那就是今天的中国已经不是各位所想象的一元经济的时代。这话什么意思?今天中国经济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过热,也不是简单的企业家所想象的过冷。中国的经济形势,以我在去年年初的话,那就是中国经济是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同时存在过热、同时存在过冷。      中国的经济形势,以我在去年年初的话,那就是中国经济是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独一无二的二元经济环境。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同时存在过热、同时存在过冷。这是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个人所发表的新理论。在今年1月底数据公布之后,证明我的结论是正确的。那就是16%-18%的货币增长率,这么高的货币增长率信贷规模去了哪里?基本上、大部分去了过热的部门。      哪些部门是过热的?那就要看这个资金去哪里了?按照我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宏观调控的压力之下。压力是非常大的,我举个例子。对银行的授信规模。你每放出100万的贷款,必须购买一倍到三倍的央行票据。就是严格限制你的贷款。沿海地区的银行在这种压力之下,除了向西部地区银行拆借资金之外,同时向民营企业大量收回资金。做什么?贷方给地方政府以及国营企业。所以民营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它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会因为银行的这种举动而更加艰难。这也就是我所谓的投资营商环境持续恶化。而这笔钱去了哪里?去了地方政府的公共建设。      [郎咸平]什么叫二元经济?就是和地方政府推动公共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而民营企业部门大部分是过冷的。这就是我所谓的二元经济。那么,在这种二元经济之下,由于宏观调控力度极大。逼迫银行向过冷的部门抽会资金,打入过热的部门。因此越调控、过冷部门更冷,而过热部门更热。这是一个银行所主导的资金逆流债现象。      可是这是第一种现象。第二种现象是处在过冷部门的企业家,由于本身的投资营商环境急剧恶化,他自己也不想干了。他做什么呢?两个路径:第一个,自己本身把资金拿出来不做投资了,投入过热部门去炒楼炒股去了。这是造成各地楼价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不是内地许多经济学家所说的流动性过剩。根本不是。而是因为投资营商环境恶化,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抽出来,打入过热部门炒楼、炒股去了。这是第一个现象。第二个现象,也是由于投资营商环境的现象,产生了“海尔现象”。像海尔这样的优质制造业也不想做制造业了。做什么呢?做房地产去了。这不是海尔一家,而是同时很多制造业进入地产业做地产开发。企业家本身将自己的资金由过冷的部门逆流转到了过热部门。      目前我看到两种情况,一个是在宏观调控下,银行抽会过冷部门的钱打入过热部门。第二个现象,民营企业家自己抽出资金由过冷的部门转入过热部门。在这种情况之下,08年的数据就是什么?过冷的部门更冷、而过热的部门更热。这也是为什么1月份房价上升11%,这也是为什么信贷规模以及广义货币增长率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因为资金去了过热的领域。 [郎咸平] 在这种二元经济环境之下,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个什么思维呢?在这我就想利用一点时间和各位谈一谈宏观经济学。但是各位请放心,虽然大家不一定有宏观经济学的背景知识。可是我讲课非常清楚,我能把最复杂的概念讲得非常简单。而不像有些学者,把简单的观念讲的非常复杂。      整本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在美国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所念的宏观经济理论政策就是我们今天的宏观调控政策。美国大学一年级所念的经济学政策,就是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就是这么简单。通过这个大量收回过剩的流动性,以达到控制通货膨胀以及经济过热的现象。这个前提本身是没有错的。 那么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来宾,虽然这个前提是没有错的,如果今天中国经济的过热是由于流动性过剩所造成的话呢,你就按照美国这个大学的一年级宏观教课书上的金融变数,就是提高利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你就自然可以收回流动性,你就自然可以控制过热的情景。好的。我反问各位一下,如果原因不是流动性过剩呢?所以我们今天回归到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过热。除了我以外的大部分学者说是:“流动性过剩。”我是完全反对,没有搞清楚状况。      不是流动性过剩,而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环境急速恶化,所产生的二元经济。      而且这种二元经济的过热现象,是由于地方政府以GDP为纲的理念推动建设所造成过热。过冷就是,民营企业所面临的投资营商环境急速恶化。流动性过剩是个事实,但不是原因。你不断提高利率,不断提高银行准备金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四年来,宏观调控之下我国经济依然过热。而过热的部门不是全体,是少数和建设有关的部门是过热的。难道我们说,全世界所通用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错了吗? [郎咸平]那我会告诉各位,没错。为什么没有错呢?因为你念这种宏观经济学教科书本身不难,难在哪里呢?难在这本教科书的潜台词是什么?全世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只有一个潜台词。      那就是这个经济必须是一元经济,它的金融变数才能有效。什么叫一元经济?像美国一样,一过热全国过热,一过冷全国过冷。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宏观调控才有效果。

  • 【观点PK】外企的“超国民”待遇终结,会给国产厂商迎来新的春天?

    事件背景:中国将于下月开始对在华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这意味着中国境内所有内外资企业统一了全部税制,外资享受“超国民待遇”的时代正式终结,一视同仁的市场环境将让内外资企业在同一平台上展开公平竞争。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意味着给国产仪器厂家带来新的机遇?国产厂商能否把握?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外企的东西是否趁机提价?我们需要花更多的钱买他们的东西?取消外企的超国民待遇,我们是进还是退?欢迎发表您的观点~

  • 【转帖】2010年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年报公布

    据工信部获悉,仪器仪表行业2010年报于2010年11月11日公布。公布中显示;仪器仪表行业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为8085亿元,销售收入7985亿元,利润990亿元;进出口总额600亿美元,其中进口348亿美元,出口252亿美元。企业总数7154个,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占0.07%,民营企业占69.9.%,三资企业占20.2%,其他企业占9.83%。 年报数字充分证明;仪器仪表行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常用仪表的生产大国。变送器、执行器、测绘仪器、金属材料试验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控制系统等中高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行业技术上总体已达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国际水平,少数产品接近或达到当前国际水平。国有仪器仪表行业竞争力市场需求在不断的扩大比2009年增长近200%。 仪器仪表行业定位: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共分20个小类,仪器仪表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多学科的综合体,是高端制造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

  • 是不是外企更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

    据我了解:欧美国家的环保局只负责管理,协调,建档等工作。好像没有下属像中国的事业单位:监测站(此处不一定正确,求正解)。监测任务基本是像SGS等社会组织或是民营企业来完成。所以外企好像更承认第三方检测机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