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仪器仪表产业

仪器信息网仪器仪表产业专题为您整合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仪器仪表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仪器仪表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仪器仪表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仪器仪表产业话题讨论。

仪器仪表产业相关的资讯

  • 青岛高新区: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产业 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高新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奖补力度等方式,持续加大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招引、培育力度,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项目完成内部装修,即将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前投用。毫米波雷达是通过电磁波反射实现监测预警的传感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探测距离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领域。项目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5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500万台。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高新区不仅为其减免了租金,还提供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木牛(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春鹏:“对当地银行的对接,帮我们做生产厂区的选择推荐,政策租金的减免,对我们人才引进的支持和帮助,和隐形客户的介绍、牵线搭桥,让我们更有信心与高新区政府开展长期的合作。”青岛高新区管委投资促进部高级招商总监华熙凤:“通过产业政策加持、资本助力,建设有科学家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科学研究院;链接青岛优势产业市场背景,在应用链安全,自主可控等方面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岛样本’。”锚定精密仪器仪表赛道,青岛高新区加大龙头、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并注重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汇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2022年辖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营收规模突破70亿元,增速超30%。日前,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在高新区落地,园区占地约2900亩,将重点发展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为高新区打造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青岛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康凤:“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高水平产业规划,出台了园区专项支持政策,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设立了总规模7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快集聚产业资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未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抓手,推进产业集聚,实现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8年,相关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以上。
  • 无锡市: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特色仪器仪表产业 园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无锡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无锡市计量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计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形势下,无锡市仍存在着计量体系不够完善、计量基础较薄弱、计量监管和计量测试创新不足、社会共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等问题。为全面提升无锡市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 72号),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了《无锡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行动计划》(以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无锡市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国内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建2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培养1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打造5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成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以上,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300家以上,新建1个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引导发展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品牌,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市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5项,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建设2个以上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2000家以上,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建设3个“计量文化基地”,聘请10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展望到2035年,无锡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计量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国内前列。在加强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民生和产业计量领域创新研究。加强民生领域计量检测新方法研究;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领域快速、在线、远程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物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计量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推动计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数字化;建设无锡市计量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食品安全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计量检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加大检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加快培育发展先进测量产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先进计量标准;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和测量装备研究;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无锡特色的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无锡市仪器仪表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以仪器仪表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标准物质研制“小巨人”企业;鼓励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具体举措,并对各部门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着眼于服务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服务产业发展,重点解决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服务高品质生活,持续推进计量惠民工程;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和加强监管等。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建设、严格评估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 “丹东速度”挺起仪器仪表产业龙头
    300亩核心区的动迁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完成 辽宁仪器仪表学院、14.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5万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和1.5万平方米的物流配送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 预订标准厂房计划入驻的企业从20多户迅速增至52户,总投资高达34亿元……从“出生”至今不到两个月,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以一种超乎寻常的“加速度”成长。鸭绿江畔,一个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正在强势崛起。   仪器仪表产业是丹东的传统产业,目前全市有生产企业16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户,再加上电子元器件等相关配套产业,主业收入达到45亿元。4月初,省委、省政府提出,丹东要将仪器仪表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作为丹东今后发展的主攻方向。丹东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调研后认为,丹东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企业家队伍,有产业基础,有研发队伍,有1万余名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工人,还占有举足轻重的市场份额,完全具备打造千亿元规模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实力。   为此,丹东市确定了建设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通过5到10年的努力,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机制体制创新示范区、最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区、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的集聚区。   根据规划,基地选址在丹东新城区,总规划面积7.56平方公里,分为研发区、生产区、人才培训区和综合服务区4个功能区。与此同时,丹东相继出台了10多项极具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并组织以仪器仪表产业为主打推介的专题招商团赴香港、深圳、无锡、北京、东莞、杭州等地招商,产生了轰动效应,多家企业表示出浓厚的兴趣。   5月初,省教育厅与丹东市政府举行对接合作签字仪式,双方共同搭建省内高校与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对接合作平台,在人才培养、科技开发以及其他服务领域建立长效机制。5月31日,增地扩建200亩的辽宁机电学院也在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落户,为产业基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研支持。至此,丹东形成了由专业院校、研发中心、生产企业组成的一个完整的仪器仪表产业生产体系。   正是看到产业基地巨大的产业集群效应,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在此开发建设冶金矿山在线检测分析仪表项目。而今年年初搬迁到新城区的丹东科大仪器厂借助丹东仪器仪表产业造“大船”的机遇,企业的发展势头更猛了,不仅迎来了数家新客户,更尝到了就近合作的甜头———近邻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把10万元的订单“照顾”了新邻居。
  • 丹东全力重振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日前,首届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在辽宁丹东举办,吸引了北京京仪集团、天津中环、上海自动化仪表、重庆四联、湖南威盛和美国霍尼韦尔、德国ABB等185家国内外知名仪器仪表企业参展,首日就达成了92个签约项目,包括52个订货项目,涉及电子仪器、医疗科技、消防设备、机床测控等多个种类,订货金额达9.2亿元人民币。这次仪器仪表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丹东加快仪器仪表基地建设的举措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中国仪器仪表产销额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增长率在20%以上,一些民用仪器仪表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介绍,截至2010年底,中国仪器仪表产销额已突破5000亿元。   未来10年,中国仪器仪表集散地花落谁家?传统京、津、沪、渝“四大家族”之外,仪器仪表新势力崛起谁为龙头?“从2011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我们看到了丹东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勃勃雄心。”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李江表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5~10年差距,谁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抢得先机,谁就能执未来10年中国制造之牛耳。”   紧锣密鼓搞发展   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丹东拥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提出要把丹东建成“东方瑞士”,由此,丹东生产的手表、精密仪表、热工仪表、射线仪器、光学仪器均得到长足发展,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蓄积了企业、产品、人才、科研等基础优势,丹东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达160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   2009年4月,辽宁省确定了建设辽宁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将丹东打造成为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由此拉开了丹东打造仪器仪表基地建设的大幕。   2009年4月,丹东用20天的时间即推出了初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 一个月内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两个月后起步区一期14栋共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上梁,4个月后起步区二期26栋共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首批入驻企业50户。   2010年10月7日,“中国丹东投资洽谈会”邀请2000名中外企业家结缘鸭绿江畔。本次投资洽谈会,丹东重点推出仪器仪表等1000个项目,其中力邀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各10家。   就在“中国丹东投资洽谈会”举办的同时,中国仪器仪表业开山鼻祖张衡铜像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揭幕。位于研发中心广场的张衡铜像高3.6米。作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为其塑像,目的是弘扬国粹,以振兴丹东的仪器仪表产业。而100户企业集体入驻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二期厂房,表明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经由起步阶段向壮大阶段迈进。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拟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截至2010年10月,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共签约企业300余户,总投资70亿元,首批入驻企业50户已投产。丹东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国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二期百户企业的入驻,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研发检测大楼建成,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仪器仪表学院校区落成,使黄海之滨再次掀起打造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浪潮。   从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仅一年半时间,就赶超了此前半个世纪仪器仪表产业产值的总和。目前基地内客商纷至沓来、企业争相入驻,累计签约企业310余户,总投资70亿元,入驻企业500户,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仪器仪表企业借助基地的整合步入了发展的 “快车道”。   丹东成光汽配有限公司自2009年底入驻基地,2010年3月投产,目前3条生产线已全线开工,平均日产量1250套,已达到正规生产水平。2010年10月底基地有130户企业投产,实现产值30亿元。截至2010年底,产业基地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0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   进入2011年,“新区做精,工业项目做大,专业园区做出特点”是丹东市“项目建设年”下达的目标任务,临港产业园区确定今年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精品新城,落实推进百个以上亿元重大项目,培育仪器仪表、软件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为丹东“起飞”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政府又提出了“落实重大项目,提升项目整体质量”的要求,一是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全年落实推进400个以上项目,其中亿元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壮大专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等在建专业园区建设步伐,年内争取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二期标准厂房入驻企业全部投产,三期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00户以上。   截至2011 年9月底,起步区一期、二期共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10万平方米的仪器仪表学院,2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已全部建设完工。   注重中国“创造”   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招商引资工作更是紧锣密鼓。丹东市专门成立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统一推进全市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和仪器仪表主题招商工作。   产业基地的建立,为科研成果迅速规模化、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器。辽宁东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基地后,产品研发不断出新,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技术的直读式燃气表完成了计量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同时与韩国联合研发的新型热计量表也相继完成。企业以前两三年才能完成一项产品研发,现在半年就能推出一项新产品。在已开工生产的一期50户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0%。   由中科院沈阳分院牵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丹东仪器仪表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落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该中心致力于提高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使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能够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建成后,将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围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现场总线标准测试、电路板快速原型加工及人才培训与技术咨询等四大内容展开工作。中国科学院还将为该中心配置若干创新岗位,每年每岗提供7万元经费资助。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仪器仪表学院为省属本科院校,全校师生6000人,每年可以为产业基地输送毕业生2000名。学院与研发中心、入驻企业紧密结合,使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浪潮中,扮演何种角色?   在(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丹东34家参展企业,几乎是一水的“丹东创造”型企业。“仪器仪表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战略性产业。”几乎每一个丹东企业展台,都向中外来宾展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夸张地说,东发集团20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煤气表生产企业,东方测控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核检测仪表研发基地,华日理学、奥龙射线、华通测控、百特科技、思凯电子等公司也都是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领域,丹东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技术扮演“幕后功臣”。丹东生产的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卡煤气表、IC卡电表、IC卡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矿山尾矿监测系统、X射线实时成像、食品异物检测系统等新产品潜力巨大。   在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同时,丹东仪器仪表产品还进军多个发展中国家,并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仪器仪表巨头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市仪器仪表从业人员1万人中,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已经形成了由专业院校、研发中心、生产企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最后一块短板   “到2015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将达到万亿元规模,较2010年实现倍增。” 刁石京认为,随着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启动,仪器仪表行业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仪器仪表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后一块短板。”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民生、医疗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我国深空探测、深海及地球深部探测、载人航天、大飞机、航空母舰、核电、高速铁路、大型石化以及医疗健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计民生的发展,对现代仪器仪表技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当前中国仪器仪表市场是‘三国鼎立’”,刁石京告诉记者,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正在抓紧抢占中国市场,特别是当前高端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厂商在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还属空白 京仪、川仪、天仪、上自仪等“国家队”,正在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而以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迅速崛起。后两者已经开始全面、深入合作。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未来5年,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扶植百亿元集团和特色企业,重点发展先进自控系统、精密测试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新型传感器,建立精密制造、精益管理和现代制造服务的产业体系。丹东仪器仪表行业也正在着手解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低水平竞争等产业瓶颈。而过去两年间,丹东仪器仪表年增长率几乎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从2009年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至今,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迅速成为继京津、重庆、江浙地区之后,成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新高地。仪器仪表产业也已经成为丹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未来,随着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不断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壮大。
  • 安徽天长致力打造智能仪器仪表产业
    2月24至25日,中国智能制造及感知物联高峰论坛暨2023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高工会在安徽省天长市举行。本次高峰论坛以“共谋产业发展、共创行业新高、共享资源成果”为宗旨,邀请了230余位来自全国仪器仪表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技术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仪器仪表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高峰论坛现场。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天长市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的典范,是全国有名的“智能仪表之乡”,经过40多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产品门类全、应用范围广、技术水平高、竞争力较强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目前,仪器仪表产业已成为天长市工业经济“挑大梁”的首位产业,企业数突破450家,其中规模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62家,建成了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实现产值近300亿元。天长市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100家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滁州高新区智能测控装备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国家科技部列为“2022年创新型产业集群”,全省仅3家。安徽天康集团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了天长市的一个支柱产业,以天康集团为首的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综合性工业自动化仪表的研发制造基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会长、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朋在峰会致辞中对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予以肯定。安徽天康集团压力变送器智能检测生产线。天长市委宣传部供图近年来,天长市围绕仪器仪表产业补链延链,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对接优质企业,加强业务协同和产业配套,相继引进产业链高端企业近20家,其中德国普力斯特公司投入2亿元,打造智能传感器、变送器研发与制造基地。积极打造产业联盟,30余家仪器仪表骨干企业与5家省内外高校院所、10余家沪苏浙知名企业共同组建仪器仪表产业技术联盟。“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紧盯仪仪表线缆、新能源、合金材料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为主体,绿色食品、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电子信息三大潜力产业,明晰重点发展方向,打造‘3+3’产业体系,在项目招引上做到‘精准出击’。”天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阚绪瑞作招商推介。峰会邀请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石化、国机集团、川仪集团、汉威电子科技集团、中铁科研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等近100家国内仪器仪表行业的设计、研发、制造、应用领军企业和单位参会。期间,围绕智能仪器仪表产业链条的缺项和延伸方向,天康集团、安徽自动化仪表公司、徽宁集团、晶锋集团、江元科技等天长市多家企业与重庆川仪集团、汉威科技集团等行业内多家企业、机构达成了合作意向。天康集团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平台,聘请4名行业顶级专家为特聘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院长谭久彬与天长市政府合作多年,是天长市仪器仪表产业顾问。他认为,天长市工业经济发展很好,也很有雄心壮志,希望今后在推动制造业特别是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大力推行产业链‘链长制’,抓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加速打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贯穿‘质量立市、品牌强市’理念,通过主动对接行业质量检测资源、建立市域产业质量标准体系等途径,大力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水平,打造在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这次峰会将有力推进天长市补齐仪器仪表产业短板、全方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推动产业共建与研发合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响仪器仪表‘天长智造’品牌。”天长市委副书记、市长杜永冰说。
  • 青岛高新区: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
    落地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拥有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链主”企业,汇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艾普智能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青岛高新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奖补力度等方式,持续加大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招引、培育力度,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以优质服务助推项目稳落地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也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关键核心。今年4月份,伴随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在青岛高新区的揭牌,包括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在内的6个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项目签约。如今,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项目已完成内部装修,预计年底前投用。毫米波雷达是通过电磁波反射实现监测预警的传感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领域。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5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500万台。据悉,在该项目落地过程中,青岛高新区不仅为其减免了租金,还为其提供了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帮我们与银行对接,做生产厂区的选择推荐,政策租金的减免,对我们人才引进的支持和帮助,和隐形客户的介绍、牵线搭桥,让我们更有信心与高新区政府开展长期的合作。”木牛(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春鹏表示。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集聚伴随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启用,6个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项目签署合作协议,青岛高新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初显,集聚了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全球最大的三坐标测量仪器制造商海克斯康,国内单相电能表产量最高的生产企业鼎信通讯,微电机检测系统连续5年国内排名第一的艾普智能……截至目前,产业园已集聚上下游重点企业26家。其中,海克斯康在精密计量领域拥有200多年的丰富经验,拥有全球测量精度最高、测量范围最大和产品线最广的计量产品和方案,在工业传感器领域和工业软件领域拥有14项全球首创产品,8项“世界之最”测量技术。青岛艾普智能仪器有限公司创新性地将原先只能在实验室才能开展的质量检测方式引入到生产线中,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力争5年实现营收破300亿元日前,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发展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政策共涵盖十条支持措施。青岛将连续三年由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园区建设,同时从加速优质项目集聚、支持企业规模化发展、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鼓励产品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锚定精密仪器仪表赛道,青岛高新区不断加大龙头、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并注重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汇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产业规模约占青岛市三分之一,2022年辖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营收规模突破70亿元,增速超30%。伴随占地2900亩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的落地,将重点发展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我们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高水平产业规划,出台了园区专项支持政策,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设立了总规模7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快集聚产业资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青岛高新区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康凤表示。接下来,青岛高新区将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抓手,推进产业集聚,实现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8年,相关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以上。
  • 投资3亿!又一仪器仪表产业园开建
    2022年2月10日,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利德”)发布公告,拟以全资子公司“东莞市嘉优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嘉优科技”)为项目实施主体,在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仪器仪表产业园,预计总投资金额不超过3亿元。公告显示,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3200.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预计为46202.13平方米。产业园将从事中高端测试测量仪器和仪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项目用地仅限于工业用途,其中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单栋建筑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该项目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优利德自有或自筹资金等。总投资约人民币3亿元,其中用于购置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厂房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1.5亿元,其余资金用于设备投资、其他费用及流动资金。优利德表示,目前公司主要产品已经实现自主研发、生产和销售,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开发经验,正处于向高端产品进一步发展的阶段。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发展,受公司厂房面积、人员配置等条件约束,研发场地不足问题突出。通过在松山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产业园项目,可为公司提供未来发展所需的研发调试环境,改善公司研发条件。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发展,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以及未来公司整体发展方向。此外,公司现有的生产车间建设时间较长,厂房面积、工艺布局及生产设备已无法满足部分中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引进更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改良相关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公司中高端仪器仪表产品的生产能力,丰富公司中高端产品结构,从而满足公司未来业务发展和市场拓展的需要,进而提高公司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优利德简介:公司成立于2003年,总部设于东莞松山湖园区,在东莞、成都、深圳及常州设立研发中心,致力于测试测量仪器仪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电子电工测试仪表、温度及环境测试仪表、电力及高压测试仪表、测绘测量仪表和测试仪器等。2021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628)。2020全年及2021上半年营收分别为8.86亿元和4.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7亿元和0.76亿元。嘉优科技简介:优利德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东莞松山湖园区。经营范围包括:仪器仪表制造;电工仪器仪表制造;仪器仪表销售;电工仪器仪表销售;绘图、计算及测量仪器制造;软件开发;园区管理服务; 住房租赁;非居住房地产租赁;创业空间服务;物业管理;会议及展览服务等。
  • 仪器仪表产业电商竞争加剧
    过去十年,我国电子商务从无到有,从有到繁荣,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日前,来自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1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销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5521家,在全球经济环境“疲软”的形势下,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通过携手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在制造业中开拓了一条崭新发展之路,成了“独树一帜”的高速发展行业。   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电子商务潜力无限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仪器仪表行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由于技术及创新等方面的原因,国内仪器仪表行业与国外仍有巨大的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匮乏,低水平重复,产品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得不到根本的解决,在高端精密仪器上仍严重依赖进口,大量进口对产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互联网电子商务可以帮助国内仪器仪表件企业参与国内外的竞争,与国际大市场直接对话,有助于企业快速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技术创新升级。利用这种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的交易工具来拓宽企业现在的销售渠道,改善商业环境,优化和激活整个产业链,积极融入到互联网这个交易模式中去,利用互联网,利用电子商务把事业做大。   综合性商务平台与搜索引擎营销各领风骚   目前在国内电子商务市场,以阿里巴巴、慧聪网、百方网为代表的综合性商务平台在互联网初期起着先锋军的作用,它们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兴起,网友中的知名度也是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其中,让仪器仪表行业在电子商务中品尝到了甜头。   另外,很多用户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去优化关键字,购买竞价排名,通过不断提高曝光率和点击量来换取更多的订单转换,自从谷歌退出中国以后,百度成为了SEM的第一大主流。在现在的互联网发展中,这两则依然各领风骚。   垂直性行业门户网站或将崛起 开启黄金时代   但随着综合平台站内广告竞争和搜索引擎排名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开展转向专业性更强的行业网站,以中国化工仪器网等为代表的仪器仪表行业网站逐渐开始兴起,经过多年的耕耘发展,越来越受到青睐。   当今信息化时代中,畅通的信息渠道和信息资源的数量决定着“生死和成败”,对于仪器仪表这一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更是如此。把自身所具有的所有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服务系统和模式,具有发布查询信息及时、数据资源完整全面,信息资讯专业权威,网络覆盖广泛等诸多优势。个性化的行业门户网站的出现,对于正处在逐渐发展壮大阶段的中国仪器仪表产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必定会对维护整个产业链的平衡,建立更合理的信息交流渠道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垂直性电子商务网站入门门槛并不高,但电子商务市场仍然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无论是综合性还是专业性电子网站,其单个产品利润率都不高,批量采购都需要一定的资金量,有着较强的融资需求,因此企业发展起来并非易事。如何保持客户的忠诚度以及在产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控制、产品个性化都是这些电子商务网站要考虑的问题。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为该行业发展做出了有力贡献。而随着十二五的到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也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未来五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或接近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达15%。未来五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将成为行业持续发展的主流趋势。
  •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日程公布
    尊敬的参会代表: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China Instrumentation Congress, CIC)”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学术与产业相融合的重要大会,将于2010年11月9-11日在北京京仪大酒店召开。   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测控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聚焦国家在节能减排、新能源、物联网及智能电网等方面的战略部署,推进仪器仪表产业结构升级,为加快我国全面技术革命、创新科技和人才培养作出新贡献。本次大会定位为学术、产业大会,旨在搭建仪表测控行业官、产、学、研、用互相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大会邀请到:余贻鑫院士、刘韵洁院士、鲍敏杭教授、程京院士、吴澄院士、王健董事长、高彦臣总裁、胡小唐校长到会作“智能电网”、“物联网”、“传感器”、“健康产业”、“工业自动化”、“科学仪器”、“节能减排”及“人才培养”方面的8个主题报告。作为大会一部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七届第三次理事会”、“全国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及专题学术论坛同期举行。由大会提炼出的学术产业发展建议将整理汇总并呈送中央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补充或参考。   热诚邀请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及终端用户等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敬请参会者于2010年10月22日之前将回执反馈至会务组。   会议时间:2010年11月10日~11日,11月9日全天报到   会议地点:北京京仪大酒店(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大钟寺东路9号)   注册费用(现金):普通参会者:600元/人 仪器仪表学会理事:400元/人。   住宿费用(可刷卡):350元/天/间,175元/天/床位(含自助早餐)。   联系方式   会务组联系人:鲍军名 电话:010-64007711-845 13520589787   传真:010-64016711 Email:ciscic@vip.163.com   李靖 电话:01082800971   传真:010-82800879 Email:lijing768@163.com   酒店联系人: 朱霖 电话:010-62165588-6644 13911298998   Email:zhulin-918@sohu.com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2010.9.30   会议议程 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CIC) 11 月 9日 全天报到 时间 内容 8:00~22:00 全天报到 19:30-21:00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七届第三次理事大会 11 月 10日 主会场 9:00-9:30 开幕式 9:30-11:45 智能电网产业链中仪器仪表的机遇 余贻鑫 天津大学 工程院院士 物联网现状及对仪器仪表产业的意义 刘韵洁 中国联通 工程院院士 现代传感器技术、应用与发展 鲍敏航 复旦大学 教授 13:30-17:15 现代测控技术助力健康产业 程京 清华大学 工程院院士 工业信息化、自动化现状问题及展望 吴澄 清华大学 工程院院士 科学仪器的发展趋势 王健 聚光科技 董事长 测控与信息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作用 高彦臣 青岛软控 总裁 仪器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胡小唐 天津大学 副校长 18:30-20:00 晚宴暨仪器仪表奖学金颁奖典礼 11月 11 日 上午 专题论坛 分会场一 主题: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院长论坛 9:00-11:50 北航仪器仪表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钱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光电学院 副院长 江苏省仪器仪表的现状与发展建议 宋爱国  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制定培养方案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蒋秀珍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副院长 虚拟仪器大赛和创新人才培养 王雪清华大学精仪系副主任 测量及仪器科学决定国家的实力 徐可欣 天津大学精仪学院院长 文玉梅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之我见 赵辉 上海交通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系主任 从理论到实现——图形化系统设计助力工程教育创新 曹式循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院校工作负责人 分会场二 主题:科学仪器论坛 9:00-11:4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牟一萍 安捷伦科技科技公司全球副总裁 一种人人享用得起的疾病早期分子诊断通用新技术 金钦汉 浙江大学教授 大气监测及水质检测 闫萌 张秋泽 赛默飞世尔环境仪器事业部工程师 医学、工业成像及放疗设备中的测控问题 包尚联 北京大学教授 分会场三 主题:自动化测控技术论坛 9:00-11:40 核级仪控准入机制与质量鉴定 徐建平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副院长 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 布局川仪产业发展 吴朋 四联集团副董事长 面向大型石化的自动控制技术与系统 黄文君 浙江中控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工业无线测控技术及应用 曾鹏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院 分会场四 主题:未来趋势论坛 9:00-11:40 军转民技术在节能减排中的应用——高速磁悬浮动力机电 房建成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智能电网中仪器仪表的发展 王建谊 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 西门子的自动识别技术拓展物联网的基础 陈江宁 西门子工厂自动化感应部门经理 物联网与智能电网计量测试技术 王雪 清华大学精仪系副主任 11月 11 日 下午 自由讨论 14:00-16:00 议题:自由发言 院长论坛代表 议题:产业需求与学术成果间的互动交流 参会人员自愿参加   注:会议最终议程以大会报到时发布的“会议指南”为准。   会议地址信息   北京京仪大酒店位于海淀区中心地段,紧靠北三环大钟寺商圈,西接中关村科技园区。北大、清华等73所全国重点高校及232所科研院所聚集四周。北临颐和园、香山、圆明园等名胜古迹。   交通信息 起点 距离 公里 车程 公里 出租车 费用 公交路线 首都国际机场 30 30 90 (1) 乘坐机场大巴,至北航站; (2) 步行至城市学院站乘660路公交,至青云路站,共4站; (3) 步行至酒店,1.3公里 北京站 17 25 60 (1) 乘坐地铁2号线,至积水潭,共8站; (2) 步行至积水潭桥南站,130米; (3) 乘坐88路公交,至金五星服装城站,共9站; (4) 步行至酒店,350米 西客站 11 20 40 (1) 步行至北京西站,130米; (2) 乘坐 695路,至大钟寺站,共9站; (3) 步行至酒店,690米 地铁10号线、城铁13号线知春路站 0.5 2 10 步行10分钟   参会回执 姓名 性别 是否理事 单位 通信地址 电话 传真 手机 到达时间 离开时间 是否住单间 选择参加专题论坛: □ 仪器学科院长论坛 □ 科学仪器 □ 自动化测控技术 □ 未来趋势   特别提示:请于2010年10月22日之前反馈回执到邮箱:ciscic@vip.163.com,   也邮寄至: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79号2楼 鲍军名收   也可传真至:010-64016711   此“参会回执”表格可在学会网站www.cis.org.cn 下载   需要订回程票的代表可在参会期间前往酒店票务中心办理。
  •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进入万亿元时代
    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国家测量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稳步增长,已培育出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2023年实现营收10112亿元,部分高端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连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仪器仪表行业的大力支持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2021年,仪器仪表行业经历了一次较大的增长。这一年,全国仪器仪表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的营业收入累计值达到了9101.40亿元,同比增长了15.90%。在经历了2021年的高增长后,仪器仪表行业逐步放缓了增长速度,进入了平稳发展期。4月27日,在中关村论坛年会——高端仪器创新发展平行论坛,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当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为高端仪器带来新的发展动力。要抢抓机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中试验证,强化应用推广;坚持高水平开放,深化国际合作。
  • 长三角省级仪器仪表学会成立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仪器仪表学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于5月11日在上海举办了联盟签署仪式。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费敏锐、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张宏建、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宋爱国、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胡鹏浩签署联盟合约,并对未来合作的方式、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联盟签署仪式作为庆祝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暨2024上海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福升,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先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活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其仪器仪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行业标准与规范、实验室共享、科技评价等方面加强四方学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扩大长三角地区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共同推进仪器仪表领域的科技进步,对于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2023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九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开幕
    11月27日,2023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九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开幕。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张玉奎作主题分享。  汤文侃表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国家测量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上海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源地,聚集了一批院士团队攻坚突破,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产业提质赋能,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在北斗、核电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标杆场景。下一步,本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牵引,实现重点场景突破。围绕本市“2+(3+6)+(4+5)”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发挥重点企业引领作用,在本市重点场景形成5项以上市场需求迫切、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明显的仪器仪表创新产品。二是坚持生态培养,提供产业发展沃土。着力打造国家级一站式检测认证高能级平台,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本市在仪器仪表产业应用领域计量、检测和认证能级。三是坚持要素保障,形成紧密联动合力。打造10家以上L3以上级别仪器仪表智能工厂,鼓励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教融合,输出高精尖人才。  工信部装备一司通用机械处,市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市经济信息化委智能制造推进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240余名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 聚集高端仪器仪表产业,打造青岛新的产业名片
    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青岛市侨商总会副会长、山东文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魏慎礼表示,《青岛市打造现代产业先行城市五年规划(2022-2026)》提出,要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开发智能化主控系统装置、特种专用仪表、海洋监测与环境监测仪器、工业在线测量分析仪器等智能测控设备,打造国内顶尖的电子测量仪器产业基地。但对标国内仪器仪表业先进城市,青岛市的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领军企业少、产业规模小,对外依存度高等痛点、难点问题焏需解决。科学仪器,被称作科学家的“眼睛”,被比作高端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科学仪器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科技进步的基石,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抓手,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魏慎礼认为,应引进高端科研机构,吸引优质项目,推动行业规模化、系统化、集约化,加快产业链聚集发展;集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产业发展步伐。他认为,要瞄准科技前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积极加强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高端科研机构在技术、科研项目、检测服务、人才交流培养、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学习外地成功经验,依托科学仪器骨干企业,整合集聚优势资源,通过技术攻关、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推进,致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科学仪器创新平台和科学仪器装备产业新模式。要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租金减免补贴、项目财政补贴、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予以倾斜扶持,加快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步伐。打造“国内卓越、世界一流”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通过专业孵化器建设,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大力发展电子测量仪器、测试系统与装备等科学仪器产业,打造具有现代企业制度、国内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仪器仪表专业公司,引领带动青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
  • 重庆形成国内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截至目前,重庆北部新区仪器仪表制造业已入驻的重点企业约50家,包括世界500强霍尼韦尔以及四联集团、中智联、耐德、巴山仪表厂等重点仪器仪表企业,以及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计量研究院等研究机构,基本形成国内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 又一省份明确: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以来,国产科学仪器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此后,北京、深圳、广东等省市陆续发文,重点建设精密仪器产业集群。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新型传感器与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强化计量在仪器仪表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推动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  又一省份加入仪器产业集聚建设梯队。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提升我省计量能力和水平,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顶层设计,调动各方资源,完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构建新时代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计量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基础、前沿和应用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全国一流的新一代计量标准,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建设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先进测量实验室,培养造就一支计量科学人才队伍。  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面向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和需求,统筹计量标准建设,系统规划省、市、县三级及授权技术机构的计量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重点实验室,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计量测试项目,进一步完善全省量传溯源体系,提升计量的基础支撑保障能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体系日趋完善。  计量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统筹全省计量监管工作,加强对涉及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双碳”等重点领域及标准物质的计量管理。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完善计量数据、行为、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增强社会计量溯源意识,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我省计量管理条例、技术规范制定、修订。  到2035年,全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量子计量应用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增强,在线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监管模式日益成熟,计量监管更加科学有效。计量科学文化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的社会计量意识更加牢固,建成符合我省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计量科技创新。  1.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测量基础理论、计量整体解决方案、计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量子标准、量子传感、精密测量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落实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参与量子计量技术和计量标准装置小型化技术研究,在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2.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开展网络授时应用服务及研究,推广应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探索建设省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数字化平台,建立省计量电子证书系统。开展产业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建成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在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粮食储备、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节能降碳、新能源交通等领域加强计量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监测系统建设,争创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  3.开展计量技术研究和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开展量热技术、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工况环境监测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计量功能软件安全测评技术和新型传感技术研究 建立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平台 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开展远程校准、在线计量量值传递、溯源方法和多参数、多功能自动化计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应用远程、在线、动态、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快推进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  4.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组建跨地区、跨行业高水平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成立河南省计量科技创新委员会,建设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伙伴联盟。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二)深化产业计量服务。  5.支撑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兴产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强化国家新能源汽车供能装置、智能通信终端等国家产品质检中心计量检测能力。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建设磨料磨具、气体传感器、装备制造、能源、新兴材料等一批国家或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支撑我省新兴产业发展。  6.服务仪器仪表行业质量提升。加强新型传感器与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强化计量在仪器仪表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推动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  7.服务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技术研究,探索建立用于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性能的参考数据集。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5G+工业互联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形成各领域通用的人工智能计量体系框架、接口与方法、标准规范。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探索开发适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的智能水平评价标准和计量测试平台,提升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计量测试能力。  8.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农业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建设省粮食、食品、烟草、农机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相关计量标准研制和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食品安全生产和先进农机装备研制。强化省内相关农业检验检测实验室间计量比对工作,全面推进计量在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应用,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电能表、水表、衡器、水分测定仪、谷物容重器等涉农计量器具和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以及农业资源贸易结算的计量监管和保障力度,严厉打击涉农计量违法行为。  9.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开展碳计量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和水平 规范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开展低碳计量试点。建立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培育建立能源、水文水资源、环境计量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 建立新能源设施运行效能计量评价体系,开展储能设施及产品能效评价 加快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和培育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市场。  10.服务生命健康与安全。建立省级医学计量检测研究中心,围绕疾病防控、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开展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刑事技术产品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计量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制定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防范计量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  11.服务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加强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工业先进制造、传感器动态校准等数字计量设施建设,将计量检测设备智能化水平纳入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设,建立以数字计量框架为基础的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完善计量数据分析共享机制,形成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12.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加强铁路、水运工程、轨道交通专用测量设备、公路超载超限及测速装置等检定校准,开展航道流量监测及港口装卸设备、公路与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及机动车光污染、声污染、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计量测试等计量技术研究,实行交通一体化综合计量检测,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供能装置质检中心建设。开展超大力值、超大扭矩、超低频等量值溯源技术研究,服务道路工程建设。  (三)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13.加强计量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制应用。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设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在公平交易、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推进我省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加快推动嵌入式、芯片级、小型化的计量标准研制及应用。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环境监测、生产安全、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物质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建设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和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监管能力。  14.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保持计量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家量值的统一和安全,推动法定计量职责有效履行,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计量技术机构在基础设施、计量标准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强化技术管理,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协同、错位发展。制定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规划和指导目录,统筹全省计量资源,构建科学、高效、严谨、开放、灵活的量值溯源体系。  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以及新兴、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量值溯源要求,加快现有计量标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构建全产业链的现代量传溯源体系,加强碳计量、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现代测量体系建设。强化落实型式批准和强制检定制度,切实保障加油(气)机、汽车充电桩、电子计价秤、水电气表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计量准确。  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要,加强贸易结算、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县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要,加强生产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等基础民生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专项授权计量机构:围绕行业和专业强制检定需求,持续维护专项授权计量标准,提升承担政府及行业专项授权计量工作的能力。  15.强化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在计量领域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支持培养中青年人才、培育计量领域产业创新团队。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以省、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依托,建设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我省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和计量专业职称评聘工作。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设置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岗位聘任制度。建立省级计量人才库和省际计量合作专家团队,支持技术人员开展计量交流合作。  16.完善企业计量体系。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其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实行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7.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研究省际计量服务协同模式,建设省际计量技术机构技术服务协同平台,建立黄河流域计量技术协调通报、协同会商、互认合作机制。探索计量“行业+区位+技术”的联合发展模式,开展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互认和区域诚信计量建设,强化区域计量监管合作。规划计量工作协作片区,建立省、市、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联动机制,开展计量技术指导帮扶活动,推动全省计量技术机构整体协调发展。  18.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溯源性要求,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在关键领域开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一站式”质量基础支撑服务。  (四)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19.健全地方计量法规体系。结合新时代国家计量法治要求和我省计量监管需求,按照立法程序,适时推动将修订《河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加强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和实施效果评估。  20.优化计量监管体系。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转变,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监管。健全计量比对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省级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推选一批国家或区域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适时建立计量校准管理机制,建设计量校准机构能力承诺平台,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发展。常态化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专项监督。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评价考核制度,适时公布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维护和退出清单。建立标准物质质量追溯机制,开展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技术核查。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  21.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加快计量数字化转型,创新民生计量智慧监管。推进河南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河南省计量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社会监督和政府智慧监管水平。  22.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相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健康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气)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等的专项计量监督检查。  23.加强诚信计量监管。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可信服务平台,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完善数据可信、服务透明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综合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行业信用评价,推行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4.加大计量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加大跨区域计量执法力度。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以及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存在与其承诺事项不符的计量违法行为。在监督执法中推广加油机暗访车等应用装备,持续改善执法工作保障条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计量违法的社会监督,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25.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计量工作。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阶段计量发展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地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标准物质研制、计量数据应用、强制检定等工作。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教育部门要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立计量相关二级学科,按程序设置计量相关专业或方向,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加大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计量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科研项目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成立政府计量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政府提供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计量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推进军民融合,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我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任务落实。省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政府。
  • 山东最大专业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投入使用
    日前,淄博高新区投资15亿元建设的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于近日投入使用,这是山东省最大的专业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  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占地4890亩,可容纳近110余家仪器仪表产业企业入驻,带动10000余人就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仪器仪表产业加速器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集科技研发、产业发展等功能于一体,主要功能区包括孵化器、电子信息材料与元件、仪器仪表、软件园区、软件服务外包园区、生活服务配套等。该产业加速器以标准化厂房为基础,配套科研、办公、辅助用房,通过为新创办的中小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人才提供一系列的服务支持,降低创业者的创业风险和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成功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家队伍。
  •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成立
    导读:丹东从2009年开始一直致力打造仪器仪表产业集群,近日,为服务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共同研究适合丹东仪器仪表企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以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平稳较快发展,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成立。   12月27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成立。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由生产企业、专业院校、研发中心、专利事务所、金融部门共30个单位组成。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理事长、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包良清表示,联盟将以服务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共同研究适合丹东仪器仪表企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提升行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以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平稳较快发展。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嘉禄、丹东市副市长徐春光共同为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揭牌并分别致辞。   徐春光说,仪器仪表产业是丹东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的成立,将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从单一竞争到竞争合作的战略转型,既有利于推进仪器仪表行业专利技术合作,也有利于规避国内外竞争和市场风险,从根本上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发展。   2009年4月,辽宁省确定了建设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力求将丹东打造成为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科学仪器、电子与电工测量、医疗仪器、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元器件及材料等。目前,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8万平方米的研发检测大楼,9万平方米的辽宁仪器仪表学院已投入使用。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签约入驻企业已达300余户,产业集群优势明显。曾经在仪器仪表领域创下多个全国第一的丹东,而今风头不减当年。2012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达成112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50亿元人民币的丰硕成果并不令人意外,它是丹东传统产业厚积薄发的一个缩影。据悉,目前丹东仪器仪表产业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处于全国领先。   胡嘉禄说,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的成立,不但是丹东在科技创新、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方面的大事,也是辽宁省的大事。今年辽宁省知识产权局陆续筹备了三家产业专利联盟,但是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联盟是第一家完备的产业专利联盟,对辽宁省的产业专利联盟起到了推进作用。
  • 重庆仪器仪表产业力争4年内产值破百亿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奚家成曾到重庆调研,他认为,中国的仪器仪表产业虽然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但企业分布散、规模小、竞争力弱的局面仍然存在,影响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   以重庆市仪器仪表产业的龙头老大四联集团为例,虽然近年来该集团一直保持了行业竞争优势,但是发展中的企业始终面临“做不大”的烦恼:截至去年,集团在仪器仪表方面的产值仅有近40亿元。   重庆市提出培育“2+10”战略性新兴产业,仪器仪表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四联集团计划,用4年时间做强做大仪器仪表产业,力争2015 年仪器仪表方面产值接近100亿元 推动重庆市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齐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综合性智能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   打造国内重要智能仪器仪表基地   “‘十二五’期间全国经济转型,给仪器仪表行业带来利好。”市经信委有关人士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中表示。   他分析,随着重庆市进入工业化中期,机电制造业的地位相对上升,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向着与仪器控制紧密结合的中高端方向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重庆市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将长期提升对测控装备的需求,仪器仪表行业市场前景光明。   在国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抢抓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领先优势,四联集团明确了自己的发展路径——   首先,开拓节能环保、核电、船用仪表等新市场领域,大力推广变频器在节能市场的应用。其次,争取在控制系统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从流程工业自动化领域逐渐延伸到其它测量和控制领域,早日进入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未来4年,四联集团将力争打造6—8个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名的拳头产品,包括压力变送器、流量计、调节阀、电动执行机构、分析仪器、温度仪表、超声波物位计等,争取压力变送器、流量计、执行器成为世界级产品 通过巩固和扩大行业领先优势,造就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行业旗舰。   不仅如此,重庆市计划依托四联集团等企业,建设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齐全、系统成套能力最强的综合性智能仪器仪表研发生产基地,建设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中心,创建国家智能仪表工程中心,突破新型传感、新型人机界面、高可靠性、集成控制等关键技术,争取2015年全市仪器仪表产业产值超过 100亿元。   校企合作破解人才需求瓶颈   业内人士介绍,随着我国工业化发展,仪器仪表行业面临的“人才荒”现象也日益突出。   中国测试仪器学会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对我国相关行业进行调查发现,人才匮乏及大量流失成为测试仪器行业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的严重障碍,国有企业尤其如此。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新发布的全国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状况中,机械与仪表类专业名列需求榜首,需求量远超第二位营销类专业。这表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对此类人才的需求仍然很大。由于高端精英人才严重短缺,市场甚至出现百万年薪难觅仪器仪表行业高端人才的奇特局面。   重庆如何破解人才需求瓶颈?   校企合作,成为仪器仪表产业突围的关键。为了加快人才储备,四联集团旗下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去年与合肥工业大学联手,成立合肥工业大学——重庆川仪自动化仪表技术研究中心,希望通过拓展双方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搭建坚实的平台。此外,重庆市将在“十二五” 期间创建国家智能仪表产学研战略联盟,解决高端人才短缺问题。   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去年正式启动新型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去年10月立项开展“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 (IAAT)项目。“IAAT”以培养技能型、创新型工业自动化人才为目标,将为我国的工业控制自动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 江苏省首批仪器仪表产业园开始验收
    产业园作为有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区域,聚集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优势,是培育产业链、发展高新产业的重要载体。“十四五”以来,我国多个省市纷纷投建科学仪器产业园区,有望构建科学仪器产业聚集生态。  江苏省在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中提到:“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引导仪器仪表企业集聚发展,建设色谱仪、质谱仪、穿戴智能设备、传感器、在线分析仪表、流量仪表、新型电力仪表等10个左右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  近日,江苏省首批仪器仪表产业园进入集中验收阶段,江苏率先拉开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大幕。  无锡市新吴区“江苏省传感器仪器仪表产业园”  6月6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组对无锡市新吴区创建的“江苏省传感器仪器仪表产业园”进行了现场验收。该产业园依托中国物联网国际创新园创建,为江苏省首家传感器领域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该产业园将持续加大传感器关联产业集聚,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感器集聚区。进一步强链补链和提升产业集聚度,加快推进传感器新技术自主创新和国产化替代,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传感器企业,助力提升江苏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  淮安市金湖仪器仪表产业园  6月5日,淮安市金湖仪器仪表产业园顺利通过省专家评审验收组验收,成为全省首家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金湖将以现场评审为新起点,以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示范区建设为牵引,持续念好内培、外引、优服务、强平台“十字诀”,全力塑造引领仪器仪表产业创新发展的示范标杆。  金湖,这个总人口不到30万,只有3个街道、5个镇,江苏省GDP总量最小的县,目前拥有各类仪器仪表经营主体近2000家,其中制造企业804家、规模以上制造企业34家。全县有仪器仪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家,占全部高企总数的16.8% 省级以上研发中心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淮安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江苏省智能车间2家。金湖县也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金湖县仪器仪表特色产业基地”称号。  目前金湖仪器仪表主导产品也从石油装备配套仪表拓展到温度、压力、流量、液位、显示控制等五大类168种,并逐步向成套智能化系统拓展 主要市场也从最初的县内市场,走向欧美、拉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 苏州高新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高分通过评审
    7月15日省市场监管局组织专家考察评审苏州高新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工作经专家组实地考察和现场评审最终苏州高新区以95分的高分顺利通过评审由省仪器仪表学会、省科技、工信、商务、知识产权等部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地考察了普源精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栖产业园,听取了苏州高新区关于开展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情况的汇报,对我区申报“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涉及的政策支持、规划论证、项目建设、产业集聚、载体配套和运营体系进行了现场评审,最终专家组一致认为苏州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具备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认定的条件,以95分高分通过评审。评审总结会议上江苏省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副处长戴海峰指出,苏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的考察评审值得祝贺,苏州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基础强,创新基础好,希望通过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建设,推动区域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引导产品朝着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支持苏州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的发展建设。在省、市市场监管局的大力支持下,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区市场监管局主动作为,积极发挥区先进制造业“0620” 仪器仪表产业链牵头部门职责,全市率先出台《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创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工作目标。今年3月,成立苏州高新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苏州高新区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措施》等,积极促进区仪器仪表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下一步高新区仪器仪表产业园将以建设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示范的全链条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为目标,为高新区仪器仪表及相关产业新质生产力提速发展增添新动能。
  • 从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现状看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仪器仪表的定义为“用于检查、测量、控制、分析、计算和显示被测对象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电参数、几何量及其运动状况的器具或装置。” 仪器仪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建设各行各业的运行过程中承担着把关者和指导者的任务。按照国家统计局的产业分类,仪器仪表行业包括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实验室仪器、分析仪器、试验机、工业用仪表、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等20个小专业。近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中高端产品的技术市场仍被进口产品占据,仍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现状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成长,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近年来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增长态势,产业规模已经成为国际上行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仪器仪表行业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齐全的国家。2015—2019年仪器仪表行业经济运行情况见下表。由图可知,特别是2019年,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走势先抑后扬,营收和利润均为正增长,并且均高于机械工业和全国工业平均增幅。全年规模以上企业为4948家,营业收入8315亿元,同比增长6.52% 利润总额858亿元,同比增长5.12%。2019年,全行业进口528亿美元,增长1.29% 出口325亿美元,增长7.62%,逆差约203亿美元。根据一份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在仪器仪表行业的主要大类产品中,除了电工仪器仪表和环境监测专用仪表产量实现增长外,其余产品产量均有所下降。2019年电工仪器仪表产量为28753.31万台,同比增长15.47%,是仪器仪表主要大类产品中产量最高的产品;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产量为528.42万台,同比增长36.32%。2019年仪器仪表行业除了总资产利用率、产品存货率、销售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四个较2018年同期有所下降外,其余指标均实现了增长。其中2019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242.64亿元,同比增长5.54%;实现利润总额700.41亿元,同比增长5.94%。总体来看,仪器仪表行业运行情况较为稳定。上海仪器仪表行业现状上海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源地,历史上产业规模和技术创新能力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对全行业的发展曾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年来,行业调整、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国外仪表大量冲击国内市场、国内企业研发投入不够等原因制约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其他省市相比总的销售规模略有下降,2015—2018年上海仪器仪表行业的运行情况见下表。虽然上海仪器仪表行业的销售规模从原来的龙头下降到第七、第八位,但是上海仪器仪表产品总体在全国仍处于较高的技术水平,其科技创新水平与能力整体优于全国平均技术水平,至今在某些子行业仍旧保持优势地位,如自动化仪表、科学仪器等。自动化仪表领域的许多国际知名企业都在上海有生产工厂或研发中心,如ABB、艾默生、科隆、施耐德、通用电气、西门子等。同时,上海有上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国有和民营的知名自动化企业,以及原行业归口研究院所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这些为上海自动化仪表的创新奠定了基础。上海在控制系统与软件、流量、控制阀、物位仪表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上海的科学仪器在全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产业经过长期以来的技术培育和技术积淀,已掌握了一些前沿科学仪器的关键技术。但是,与全国科学仪器产业发展整体相比,规模以上企业比较少。不过,上海以光学测量和检测、光纤传感技术、照明技术和光学成像等为核心技术的相关产品在全国占有领先地位,电化学产品占市场的主导地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我国仪器仪表发展规模虽然不断扩大,但是一直存在基础研究薄弱、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低、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等问题,高端仪器仪表、核心零部件等长期依赖进口。我国仪器仪表产品一直处于进出口贸易逆差的状态,逆差都在150亿美元以上,2018年、2019年更是连续2年逆差超过200亿美元,是机械制造业中逆差最大的行业之一。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新挑战。一是国产仪器整机的技术指标、性能参数等方面指标总体低于国外同类产品。虽然有些产品的某些主要技术指标可以达到或接近国外仪器指标,但是由于国内企业对产品的制造技术、工艺的掌握能力的缺乏,没有很好地掌握或吃透仪器仪表中大量的关键制造技术,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能力又不强,普遍存在产品在技术指标、应用性能等方面都低于国外先进的同类产品。二是国产的科学仪器功能部件和附件的性能和水平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我国精密加工和元器件产品基础薄弱,围绕仪器仪表产业的专业化配套能力不足,造成产品的功能部件和附件的工艺、质量水平不高,影响仪器仪表整体技术效果和检测能力。三是国产仪器仪表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突出。国内企业对高性能产品的技术掌握不够,低价格市场竞争使企业对产品成本投入不够,工艺水平和行业基础差,使一些已经多年生产的国产仪器在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不及国外同类产品,使用户对国产仪器产生极大的不信任。四是仪器仪表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产品适用性不好。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是当前仪器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减少误差、提高效率、提高精度、扩大用途的良好途径。国内企业对产品的应用认识不深,对用户应用研究不够,在产品的功能辅件、应用软件和应用操作上存在不足,往往只关注主机或者只生产裸机,造成了国内产品应用范围窄或者应用不便,影响了国产仪器的推广应用。根据上述分析,不难看出,稳定性、可靠性、性价比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也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共性问题。虽然很多企业不惜重金投入研发、引进了先进制造设备、加强了基础管理工作,但整个生产链的精益化、智能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大部分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综合性价比与国外产品依然差距明显。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在全球化、世界经济中心东移的大背景下,面对2020年复杂多变的大环境尤其是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仪器仪表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出口预期受影响比较大。由于我国将增强内循环建设,内需拉动将成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新基建也将推动仪器仪表技术的发展。●新基建推进仪器仪表新技术2020年3月以来,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仪器仪表及其核心部件作为通信测试、装备运维、智能感知和大数据获取的重要保障,将推动仪器仪表行业加快新产品的技术开发,开展测试要求、可靠性方法、通信传输、安全要求等基础共性技术研究,以满足新基建发展需要。●新需求催生仪器仪表新产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革命是信息与远程通信、移动互联网等高新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的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楼宇等将带动仪器仪表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结合“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互联网+”等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需要,有效地推进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充分利用行业现有条件和基础,加快智能制造、智能化(数字化)工厂(车间)、智慧城市(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等重点方向所需要的智能化产品的产业化步伐和系统集成能力,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逐步改变流程工业自动化与离散工业自动化、流程工业用传感器与离散工业传感器、实验室仪器与在线科学仪器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国产替代带来仪器仪表新发展长期以来,我国的核电、能源、石化等重点行业应用的仪器仪表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产品由于主要是中低端产品、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差等原因很难进入。虽然我国一直在推行国产化,但是力度不够大。随着目前国际政治形势、中美贸易摩擦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以国家重点产业和国防建设的安全、自主、可控为契机,我国推进重点产品核心技术自主化进程,力争基本形成国家大型工程项目、重点应用领域自控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的基本保障能力以及重大科技项目所需要的自控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基础支撑能力。从保证信息安全的角度出发,国产化替代成为大势所趋,这将给国产仪器仪表以更多的市场机会,所以国内仪器仪表中“专、精、特、新”企业的好产品将能抢占先机,迎来一轮发展的“东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仪器仪表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仪器仪表工业体系建立时期、从有到全的成长壮大时期、从全到大的高速成长时期、从大到强的新常态时期,走出了一条从仿制到自行设计、从技术引进到消化吸收、从合资合作到全面开放、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的成长之路。无论是国家大型工业装备和工业控制,还是涉及民生的食品安全和水电气计量,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国防军事,都有我国自主研制的仪器仪表在大显身手。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还很年轻,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可喜的是,国内市场对仪器仪表需求旺盛、国家政策不断激励中国制造业实现自我创造和自主创新。然而,国产仪器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仍有较大差距,弱势地位明显,行业迫切需要优化提升。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仪器仪表发展予以高度重视,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和资金导向,为国产仪器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相信,有各级政府的政策支持,有社会各界对国产仪器仪表的理解和信任,有众多仪器仪表生产制造企业的艰辛努力,不远的将来,国产仪器一定能够不负众望,为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强的基石,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承担新的重任。
  • 2023中国(开封)仪器仪表产业大会在开封举行
    智能创新,引领未来。12月14日,2023中国(开封)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暨会市合作签约仪式举行。省科协党组书记王新会,豫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岳希忠,省科协副主席邓洪军,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白布刚参加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视频形式参会。新加坡工程院院士葛树志、中原工学院院长夏元清、杭州和利时自动化有限公司副总裁黄劲松、河南省仪器仪表学会秘书长吴才章等参加活动。市委书记高建军致欢迎辞。市长李湘豫主持。市领导卢志军、杨克俊、薛志勇、刘述荣等参加活动。高建军指出,开封紧盯通用仪器仪表、专用仪器仪表、光学仪器三大制造领域,聚焦汽车电子仪器仪表、激光电子仪器、医疗电子仪器、信息电子仪器、科学实验仪器、高端流量仪表六大品类,全力打造开封高端仪器仪表基地。开封在石油、化工、水利等领域应用端流量仪表占全国市场份额的10%以上。2023中国(开封)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是经中国科协批准的一次重要学术会议。这次会议在开封举办,为我们推动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加强交流,碰撞思想火花,为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真知灼见;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继续关注开封、支持开封,帮助开封加快发展仪器仪表产业。王新会在致辞中表示,仪器仪表是高新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开封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已经展现规模,面临着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机遇。下一步,省科协愿与开封市一道,聚焦开封重点产业,共同推进“优势产业科技赋能工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接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引育工程”,广泛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合作,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为开封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和人才动力。岳希忠在致辞中希望仪器仪表企业充分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提升仪器仪表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期待企业家勇挑重担、勇攀高峰,用高水平的科技供给更好服务河南产业发展,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作出更大贡献。副市长薛志勇、省科协副主席邓洪军分别代表市政府、省科协签署了重点产业与科技创新融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王彦涛推介了区情及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情况。与会专家学者等作了大会主题报告。
  •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开通
    11月5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开通仪式在丹东举行。丹东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于波代表丹东市政府在开通仪式上致辞,辽宁省知识产权局副巡视员胡嘉禄、副局长李杰、丹东市知识产权局局长于波、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主任吴延春共同点击启动球,正式启动信息服务平台。 点击启动球正式启动信息服务平台   仪器仪表行业是辽宁省特别是丹东市的传统产业,根据丹东仪器仪表行业具备的优势,辽宁省知识产权局会同相关专家、学者及其行业的技术人员共同开发建设了辽宁专利信息服务公共平台丹东分平台,即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整合了七国两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欧洲专利公约组织、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中国)的中外专利数据资源。涵盖仪器仪表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及其应用等相关技术领域,囊括国内专利约66万件、国外专利602万余件。该平台采用多级导航结构,逐步精准检索范围,提高使用者获取专利信息的效率,并提供表格检索、逻辑检索,IPC分类检索等多种检索方式,每种检索方式还配有二次检索、过滤检索、同义词检索等辅助检索。支持国际标准检索方式(2005/PD) 国内、外法律状态检索功能 同时提供在线更新等功能。   仪器仪表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提高了企业和广大公众对专利信息获取的时效性,解决了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不同层次人群在使用专利信息时遇到的检索困难,降低了专利信息利用的门槛,为丹东及全省仪器仪表产业内的企业建立了专利信息的共享机制,使其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避免侵权纠纷及核心技术的重复性研究,为制定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提供可靠的专利信息保障。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开通为仪器仪表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通道,必将成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倍增器,并辐射全省。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将依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创新能力,以仪器仪表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成的专利作为发展武器,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启动仪式后,为了让省内仪器仪表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仪器仪表信息平台的使用,辽宁省知识产权局还举办了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专利信息利用培训班。
  • 2012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在北京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1月26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的2012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CIC)在友谊宾馆召开。 CIC现场   出席CIC的嘉宾有: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国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姚骏恩、俞梦孙,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薛一平,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朱雪芬等,以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副理事长、理事,我国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领域学术界、产业界的专业精英500余人出席大会。   CIC大会主题——测控科技引领智能装备制造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 庄松林致开幕词   庄松林说到,“智能装备是具有感知、决策、执行功能的各类制造装备的统称,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对于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CIC的大会主题为‘测控科技引领智能装备制造业’,就是抓住了未来设备的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时代脉搏,以期促进仪器仪表测控行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迅速和高效地融合,促进科研和生产制造业的融合。CIC‘促进学术与产业融合’的宗旨满足了学术、产业界的实际需求,顺应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该宗旨也正是CIC的核心价值所在。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把CIC定位为仪器仪表与测量控制行业内的品牌盛会,每两年一次持续举办,既有大会报告,又有学术、产业界的交流互动论坛,形式新颖活跃。”   科学发展国家战略——实施创新驱动 中国工程院院长 周济 报告题目:制造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   周济首先提到,由于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所以在十八大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发展国家战略。我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轨道。   周济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依靠技术创新,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跨域 二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是新的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 三是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 四是以工程化产业化为主线,推进中国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   关于“仪器仪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周济说到,仪器仪表制造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难点,因而是制造业发展的重点。仪器科学与技术在信息化时代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仪器仪表是信息产业的源头和总要组成部分,是制造业的基础部件,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仪器仪表的水平决定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因此,《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都明确将智能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列为重点任务,作为我国高端装备和制造过程智能化的基础。数字化智能化是仪器仪表产品创新的主要途径之一,仪器仪表数字化智能化是仪器仪表发展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周济还指出,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一定要完成工程化,并面向市场实现产业化,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叫做“科技创新”。并且进行有组织创新、集成创新和协同创新,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推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   在报告的最后,周济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同志们的一个共同奋斗目标:到2020年,中国机械产品全面应用数控技术,总体升级为“数控一代”中国制造业基本普及数字化技术并在若干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智能化 到2030年,中国机械产品总体升级为“智能一代”,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全面推行智能制造模式,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贡献。   超精密仪器——大国必争的战略高端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所长 谭久彬 报告题目:超精密仪器与高端装备制造   超精密仪器源于超精密加工与装备技术,是为了完成超精密测量计量测试使命而形成的高端仪器技术,其精度水平比超精密装备制造精度高1/3~1个数量级。超精密仪器技术是超精密装备制造质量的控制手段,决定了高端装备的制造能力与水平,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是引领装备技术发展的火车头。超精密仪器业本身已经形成高端装备产业,是大国必争的战略高端技术。在工业技术发达的国家,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仪器的投入占1/3 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仪器的投入占1/2 在尖端和高可靠性装备领域,仪器的投入大于1/2。   关于我国超精密仪器技术的现状,谭久彬指出,国外一流仪器对我国技术封锁 国外二流仪器占领我国科技领域和产业界 大型精密仪器95%以上依赖进口 中国超精密装备制造能力与水平受制于国外仪器 中国科学家是一支没有自己装备的学术队伍 “用中国仪器装备中国”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而对于我国超精密仪器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谭久彬认为,一是理念问题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低 企业承接新技术成果能力较低 产学研体系的构建非常困难 超精密仪器产业链尚未建起来,下游零部件小企业几乎没有。   最后,谭久彬介绍了所探索的适于国情的超精密仪器产业化模式及其科研成果。   CIC大会还邀请了天津大学邾继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房建成做报告。 天津大学 邾继贵 报告题目:先进制造中的数字化测量 原报告人我国著名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家、天津大学叶声华因故不能到场,特委托其助手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国青年五四劳动奖章获得者邾继贵代讲。   邾继贵报告中介绍到,精密测量源于定量科学研究和工业制造互换性要求,是制造的“眼睛”,有效的测量手段和高质量的测量数据是制造的依据和保证。机械设计及制造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测量技术发展,新产品、新工艺的发现,需要新型测量技术手段。   接触式非现场、在线测量,单参数的非自动化测量、多参数的自动化集成测量,常规精度、高精度、常规尺度、极端尺度等是先进制造领域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特点。一般而言,从应用层面考虑,测量问题的研究重点表现在尺度空间、测量精度、测量效率、应用模式等几个主要方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 房建成 报告题目:高速高能量密度磁悬浮永磁电机技术及其在新一代节能环保装备中的作用   房建成介绍了我国航天器姿态控制磁悬浮惯性执行机构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发展现状、近几十年来主要研究内容等。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吴幼华主持大会   CIC下午会议安排了两个分会场:学术、产业界对话会、青年科技论坛。学术、产业界对话会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管与仪器科学界的知名专家现场互动。青年科技论坛邀请了青年科学家做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学术、产业界对话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科技论坛
  • 首批41个项目入驻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8月29日下午,首批41家入驻企业分别与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正式签约。这标志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企业入驻工作全面启动。市领导薛恒、王力威、李士伟、徐涛出席签约仪式。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5月31日开工奠基,截至8月中旬共洽谈推进项目110个,总投资达45亿元,已确定有65家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并达到入驻条件。拟定首批入驻产业基地企业48家。   这次集中签约入驻的41个项目,总投资额达到6.2亿元,其中外资项目11个,丹东域外项目26个,域内项目4个。其主要产品涉及工业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电子与电工测量、各类专用仪器仪表等六大类上百个品种,有20家企业持有30项专利。这些项目的入驻,将对加快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设,发展我市仪器仪表主导产业,拉长仪器仪表产业链条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当天的签约仪式会场,临港产业园区(合作区)还设立了咨询区,向入驻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市领导表示,今后,产业基地要重点做好两项工作,一是协调好与职能部门的关系,提前介入、主动服务、跟踪管理,切实解决好企业入驻过程中遇到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确保签约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多种形式,扩大招商引资规模。   相关新闻:   41家企业正式入驻 总投资6.2亿 “仪器仪表”加速度   台商与丹东市洽谈近百个项目 仪器仪表位列其中   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优惠政策
  •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
    隆冬时节,走进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刚刚启用的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平台,随着工作人员按动开关,电动门徐徐开启,涵盖40余个专业化车间及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的现代化生产区域映入记者眼帘。“这里集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产校培育、文旅博览于一体,是我国北方钟表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项目。”公司行政部部长王广文说,平台以打造世界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产业集群为定位,将大幅提升孔雀机械表及机心的数字化研制批产能力。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企业最新自主研制的SL-4802薄型自动码表机心,它采用垂直离合、导速轮两项独特技术,对14项零部件设计进行再优化,大幅提高了计时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据了解,近年来,孔雀表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研发计划,保持着平均每年4款全新产品、20项技术改进产品的研发速度。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的科技攀升,是丹东市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仪器仪表产品迈向高端的缩影。如今,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持续发展,全地区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拥有四大类、11小类、100余种产品,是全市技术含量最高、企业群体较多的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名片”。一直以来,丹东市高度重视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包括思凯股份、东方测控、奥龙射线、通博集团、百特科技、东发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仪器仪表企业340家,同时拥有工控系统核仪表、工业射线、流量仪表、粒度仪、煤气表及卡表、高档手表机心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建立了一批由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体系,部分产品或细分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在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几个小巧精致的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可别小看这几个小东西,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之一——靓彩物联网超声波水表,其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公司董事长郑孚说。该公司是全国首个智能燃气表、水表的发明者与产品供应商,完成了全国首个燃气阶梯计价试点项目,参与了2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填补了我国超声波燃气表领域的空白。创新不仅让企业有活力,更让产业发展有动力。目前,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及江湾工业园区等周边园区为核心,元宝区、振安区等周边城区为辅助区域的分布格局,是我省仪器仪表产业的核心区之一。到2022年年底,丹东市仪器仪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9亿元。今年前10个月,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22.7%。
  • 国家级仪器仪表产业化基地落户郑州
    国家智能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郑州高新区,这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仪器仪表产业化基地,预计这一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   昨日,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传来消息,由该区向科技部提交的“郑州国家智能仪器仪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申请近日正式获批。   目前,郑州高新区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已具备产业特色清晰、行业聚集度高的特点,尤其是在气体监测检验设备、煤矿安全生产监测仪器仪表、电力仪器仪表、医疗仪器仪表、环保监测仪器仪表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预计这一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30亿元。
  • 低碳产业给仪器仪表行业带来新发展机遇
    “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众人的认同,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必须对能源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控制,这就要求仪器仪表、尤其是电能计量仪表和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产品具备高智能、网络化、可靠性强的特点。   作为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低碳经济”的概念自2003年首次提出以来,已经成为一种公认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并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进步、新能源开发、产业转型、制度创新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世博首场论坛低碳论坛发出了“低碳行动”的倡议,随着“低碳世博”在世人面前精彩呈现,低碳、环保等理念越来越受推崇。全球低碳化的浪潮急速来临,低碳经济成为热点问题,应该说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内外因的综合作用力,正推动着我国走向低碳经济的时代。   仪器仪表行业研发的新方向   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长期发展趋势,上述趋势也带动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产业。例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列车和轨道交通等,这些产业对仪器仪表提出了新的要求。   若要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就必须对能源进行精确采集、计量与实时监控、分析,并对负荷进行控制,这就要求仪器仪表、尤其是电能计量仪表和用电自动化管理系统产品具备高智能、网络化、可靠性强的特点。   虽然许多仪器仪表供应商的产品不能直接产生低碳效益,但是供应商本身却可以提供先进的仪表,以提高用户的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监控排放,为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我国仪器仪表行业还处于整体实力比较弱的阶段,要注重产品科技含量的提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是产品的智能化。智能化产业既是低碳经济,又具有先进的技术,符合目前的整体经济发展方向。不过,我国智能化领域最薄弱、最需要发展的恰恰是仪器、仪表、传感器等基础产业。智能化产业的前行依赖生产仪器、仪表等基础产业的进步,因此,仪器仪表行业应抓住当前机遇,努力开发新产业需要的新型仪器仪表产品。   低碳经济使环保节能型仪表迎来新机遇   为引导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相关部门将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中,重点鼓励开发、研制、生产和使用列入目录的设备(产品) 对符合条件的国家重点项目,将给予适当补助。   中投顾问总监张砚霖指出,明确而完整的政策支持将会为环保设备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环保机械作为机械工业中富有活力的新兴行业,应该是我国机械工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中重点发展的领域。   中投顾问的报告还预测,到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8800亿元,约占同期年GDP的3.4%,环保装备产值达到1200亿元,占13.6%,我国的环保机械行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朝阳产业。
  • 全省首家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 在金湖正式揭牌
    近日,全省首家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在金湖正式揭牌。江苏省仪器仪表产业园以“强化创新、狠抓基础,市场导向、拓宽领域,体制创新、优化结构,持续推进、振兴产业”为战略,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生产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及控制系统、智能物联仪表、环境监测仪表、自控阀门、节能电机控制系统等产品。加强企业结构调整,配套引进仪表管阀件、铸件等上游生产企业,着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加强对成果的持续推进和长期投入,不断积累核心技术,建立行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建成产业布局合理、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努力将金湖打造成国内知名的仪器仪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基地。据悉,金湖县现有仪器仪表生产经营企业278家,其中规上企业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拥有省、市高新技术产品28个。2022年,全县仪器仪表产业实现开票销售22.54亿元,同比增长24.44%;入库税收7922万元,同比增长26.75%。
  • 投资超10亿! 2022年仪器仪表产业园投建潮来了?
    产业园作为有一定规模效应的产业集群区域,聚集政策、资金、技术等多方优势,是培育产业链、发展高新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纷纷布局建设科学仪器产业园区,有望构建科学仪器产业聚集生态。2022年上半年,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共计5个仪器仪表产业园区/集群项目宣布投建计划,详情如下:优利德仪器仪表产业园2月10日,优利德发布公告,公司拟以全资子公司嘉优科技为项目实施主体,在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仪器仪表产业园,预计总投资金额不超过3亿元。公告显示,该项目占地面积为13200.61平方米,建筑总面积预计为46202.13平方米。产业园将从事中高端测试测量仪器和仪表等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该项目资金来源包括但不限于优利德自有或自筹资金等,总投资约人民币3亿元,其中用于购置项目建设用地和建设厂房的金额预计为人民币1.5亿元,其余资金用于设备投资、其他费用及流动资金。青岛众瑞智造产业园4月22日,青岛众瑞智造产业园开工仪式启动。该项目计划总投资4.3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54亩,建筑面积11.8万平方米。项目将以“智能仪器 + 科技服务”为主导,结合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功能板块,配套体育场馆、智慧充电、绿地水系等共享空间,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周期为4年,分两期进行,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营业收入超过3.8亿元,税收约5000万元。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5月18日,天津高端精密仪器产业园项目顺利摘牌,正式进入下一阶段建设。该项目投资总额5亿元人民币,整体占地面积144亩,主要引进精密仪器、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新材料、物联网、传感器等行业。该项目主动融入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海河教育园两所双一流大学,及十余所高职院校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创新能力和人才团队为依托,以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发展为目标,重点引进与培育高端精密仪器领军企业,打造高端精密仪器装备全产业链专业化园区。普源精电工业现场测量仪器产业园5月30日,普源精电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普源拟投资建设上海研发中心工业现场测量仪器产业园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不超过2.44亿元人民币,实施地点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综合区内,占地面积 8189.50 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约 16379 平方米。自正式开始施工日起算,预计建设周期为2.5 年。本项目投资有利于完善公司在工业现场测量仪器方面的布局,同时通过加强公司在工业现场测量仪器方面的人才招募及技术研发,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实现业绩的持续增长。深圳市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6月6日,深圳市正式发布《深圳市培育发展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在南山区布局研发设计环节,在光明区、宝安区、龙华区布局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以光明科学城为核心,重点发展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打造精密仪器设备产业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心。发挥南山区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创新型企业集聚优势,重点打造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集聚区。依托宝安区高端装备产业基础,重点发展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打造覆盖精密仪器设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应用示范的全链条集聚区。发挥龙华区空间优势,培育未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重要承载区。目前,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园区、北京怀柔科学城、上海分析技术产业研究院、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粤港澳科学仪器创新中心、青岛科学仪器产业园、无锡量子感知产业园等科学仪器产业园区陆续建成启用,吸引大批仪器仪表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2022年,仪器仪表产业园投建火热,将为更多仪器仪表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科学仪器产业新高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