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药品安全问题

仪器信息网药品安全问题专题为您整合药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药品安全问题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药品安全问题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药品安全问题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药品安全问题话题讨论。

药品安全问题相关的论坛

  • 评论: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根源何在

    2012年09月03日10:07 中外对话 中国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之所以蔓延到今天这样,形成在全行业、全领域广泛存在、难以收拾的局面,首先是因为问题本身的特性——中国的食品安全是一个结构性问题。所谓结构性问题,即其形成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合谋、问题本身也受到制度性鼓励。这样的问题不能指望通过一个事件的刺激,针对某一个环节就可以解决。从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源头来看,在中国,象能源、重工、化工、通讯等产业一般都是高利润行业,这些行业存在着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以保证国有垄断企业的利益。在这样的经济结构中,能够留给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进入的领域并不多。而过多的企业进入有限的领域,也导致这些领域达到过度竞争的状态。对食品医药等行业来说,由于进入的资金技术门槛低,企业多呈现小、散、低的结构性缺陷,创新能力不足,就只能在歪门邪道上想办法。在因过度竞争而导致的“比坏”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假冒伪劣来降低成本就成为常态,而那些关注食品安全的企业反而会失去竞争力甚至被劣质企业淘汰出局。不仅市场过度竞争会带来劣币驱逐良币的效果,食品药品企业还面临着国家税收等巨大压力。各种各样的税费,包括正常但比其他国家更重的税收、路桥费、工商管理费等仅在中国才大规模存在的额外费用等,也将食品经济链条的利润压缩到最低。在某种食品药品最终能够被消费者使用之前,从原料运输、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都产生了极大的附加成本,使得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税收负担极重,无法做大做强。在食品药品市场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市场开放性日趋增强的情况下,这些环节的负担最终都会以正常(涨价)或者违法(制造价低但有毒的产品)的形式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都着重于在农场、工厂的源头监控,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可能发生在各个环节。从政府监管层面来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保持对市场的介入,中国政府的财政汲取能力不断增强,但管治能力却在下降。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管理在立法层面成就显著,《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继出台,一系列国家标准也大部分跟国际接轨。但这些越来越细致的法律却并没有改善国内食品安全日益恶化的现状。根子出在执行环节。内地负责食品安全的部门很多,权责过于分散:卫生部起综合协调作用并进行风险评估;农业部负责农产品;质检总局负责进出口以及监管生产加工环节;药监局管药品;流通的食品主要是工商局监管。多头监管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在没有出问题时交叉管理,增加企业成本;二是在出了问题时互相推卸责任,谁都不管,即有人捞钱、无人负责。而两者都造成食品药品质量安全风险加大,安全难以保证。十几年前朱镕基访问美国期间,重点视察的一个单位就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个机构在享有食品药品监管上的超级权力,在美国存在了100年以上。朱总理回国后成立了一个类似的食品药品安全统一监管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无法发挥作用而被迫撤并。

  • 【有奖讨论】食品安全问题,能不能根治?

    前两天还看到有版友说,如果查处食品问题的人员像交警贴条一样敬业就好了。整个社会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可以控制住了。假如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像交警治理违规停放一样勤快,你觉得食品安全问题可以根治吗?或许,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看法吧。讨论有奖哦。

  • 食品安全问题-------靠检测能解决吗?

    最近食品和药品安全问题频繁,各级检测部门疲于奔命,个人也和一些国家检测机构的老师交谈过,大家都感觉很累,压力非常大,一旦有风吹草动就要加班加点,一旦自己的区域内产品出现问题,有时候还会受到监管不力,检测都是走过场,就是收钱的说法的指责。食品安全,靠检测真的能解决问题吗?

  • 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是市场经济导致的吗?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有人认为是改革后的结果,是市场经济使人唯利是图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其认定原因就是在改革开发之前很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可事实真的是那样吗?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农业尽管化肥、农药没有今天用得那么多,但那时化肥、农药品种的安全性比今天更加严重。据了解,当时用量最大的农药是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等),这种农药可导致广谱累积性中毒,在西方早已被禁用。所谓累积性,就是进入生物体后只吸收不排出,无论用量多少,日积月累总会导致毒害,这也造成那时中国一般百姓的粮食几乎都残留着这种成分,但在那个年代能吃上这样的食物而不挨饿,已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可见,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是近年才有的,改革开放以前“食品安全”问题不凸显,是因为那时食品匮乏的问题太凸显而已。 以牛奶为例,在改革开放之前的确没有类似毒奶粉问题,因为那时除牧民以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不消费牛奶。当时很多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牛奶更是不敢想象的奢侈品。  在改革开放之前食品匮乏的年代,食品供不应求,只要不是问题特别大的食品都能销售出去,掺假造假“还情有可原”,而现在市场供大于求,消费者对食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而且国家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仍然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那食品安全问题就不能单纯说是一种市场现象,而应从市场经济之外寻找原因。 在三鹿奶粉三聚氰胺问题引起社会反映后,当地政府一直掩饰真相、庇护企业,而持有三鹿43%股份的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却不顾自己利益可能受损,要求政府处理此事。当然,后来三鹿负责人受审时说,恒天然在三鹿董事会的代表对三聚氰胺一事也是知情的。显然,恒天然并非纯洁善良,而且曾屈从了从中国获得股份分红的“潜规则”。据说当时恒天然很少过问三鹿的经营,这个持股43%的大股东,在7人董事会中却只派了一个代表,说是为了避免“违背当地政府意愿的风险”。但无论如何,后来排除阻力提出亡羊补牢的还是这个新西兰股东,这难道还不令人深思吗?

  • 【转帖】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控制保障工作!

    玉环县委书记柯昕野强调全力做好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控制保障工作 -------------------------------------------------------------------------------- 发布来源:玉环县食品安全委员会 时间:2008-08-08 8月5日,玉环县委县政府召开会议,县委书记柯昕野对做好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控制保障工作做出强调: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排查和整治。围绕兴奋剂治理隐患问题再一次进行排查,做到了不留死角;对排查出的安全问题,及时规范或从快从严查处。同时,严格落实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尤其是加大对我县7家供奥食品生产企业的巡查和监管,确保不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矛盾摸排工作。对易发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方面的矛盾,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调处和化解,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不发生一起集体上访等群体性事件。 三是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对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以及机关或干部等方面的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制定明确的制度,及时组织人员调查核实,对反映的问题属实,立即整改或处理到位;对反映的问题一时解决不了,及时做好解释和说服工作,确保群众满意。 四是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和值班制度。及时把确保奥运期间的安全和稳定工作责任落实到主要领导,坚持领导带班,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做好了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奥运期间信息畅通、应急措施到位。全面落实监管区域无盲区、监管单位无盲点、监管环节无断层、监管品种无遗漏的“四个无”目标。

  • 【原创】中国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今年以来,中国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异军突起,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深思。三鹿奶粉问题,又一次将中国的食品安全卫生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国家卫生部门认定石家庄三鹿奶粉集团在生产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化工原料污染。奶粉事件导致结石患儿6244例 4例死亡,在经历了“红心鸭蛋”“地沟油"大头娃娃"等事件后,人们不禁要问,还有哪些食品存在安全隐患,还有哪些食品能吃的放心?一、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 (一)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人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按照卫生部提供的统计数字,我国最近几年的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上升趋势。上报食物中毒报告例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有较大的上升。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潘蓓蕾在“食品安全高层研讨会”上透露,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我国每年食物中毒报告例数约为2--4万人,但专家估计这个数字尚不到实际发生数的1/10,也就是说我国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少在20--40万人。由此可见,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危害人民生命和健康的严重问题。 (二)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影响市场竞争秩序和出口、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1)由于信息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乃至“后经验产品”,即食品的安全问题只有在食用之后才能有所体验和了解,甚至对于农药残留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经过体验之后也难以得出结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食品市场是一个“柠檬市场”。存在安全隐患、质量低劣但成本低、价格便宜的食品会将质量好但由于成本高而导致价格高的食品挤出市场。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食品安全问题还会影响到我国的食品出口贸易。据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向中国卫生部透露,2000年8月至2001年1月,美国FDA共扣留了634批中国进口食品。其原因是:杂质,食品卫生差,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色素问题,标签不清,沙门氏菌,李斯特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卫生部门的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出口到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的茶叶、蘑菇、肉类等农产品和食品由于出现食品卫生问题,纷纷被进口国退货。货物被扣或退货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使我国食品产品丧失了良好的信誉。 (三)食品安全问题还影响到人们对经济和社会安全的预期,从而降低社会福利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和每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爆发的食品安全大案会影响居民对于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由于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于食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 二、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再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不够完善。 食品生产和流通的过程,可以简化为如下。 在上面的生产流程中,在环节①到环节⑤的整个过程都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其具体原因如下: (1)由于农民的素质比较低和利益趋使,农民购买并使用剧毒的农药,这是食品安全问题最初的源头。 (2)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够严格,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3)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使得生产过程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 由于食品加工类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众多。其中也不乏小作坊式的小企业。这些企业卫生状况堪忧,主要表现在: ①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和小作坊卫生管理制度不健全,企业自身管理不到位。食品加工偷工减料,粗制滥造,食品卫生质量达不到国家卫生标准。 ②食品添加剂使用混乱,添加剂含量严重超标。 ③食品加工车间狭小,生产设备陈旧简陋,工艺落后,生产环境较差。 ④2/3无产品质量检验实验室,产品做不到批批检验合格后出厂。 ⑤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低,卫生意识差,流动性大,做不到体检合格持证上岗工作。 ⑥无食品定型包装和商品标签,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与卫生质量有关的资料不全。 此外,在谋求暴利驱使下,企业还会故意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而现实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更进一步加剧了制假造假的行为。 (4)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难于鉴别是引发食物中毒、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直接原因。食品是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对于一种食品,消费者只有购买并食用之后才能对其效用做出比较准确的评价,有时,由于残留的剂量比较小和潜伏期的存在,消费者在食用后仍不能立即对该食品的效用做出准确的评价。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只能凭直觉(根据食品的色香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155368~]

  • 【原创】老外是怎么面对食品安全问题的?

    前言:近年来,太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来,从很早的苏丹红,到三聚氰胺,再到瘦肉精、食品添加剂、染色馒头,还有出来冒充牛肉的猪肉。。。。这些一连串的安全问题无一不牵系着广大人民的生活,甚至是可能导致大家对国内食品的失望至极,紧接着就是一系列的质问与躁动:到底什么是安全的?哪些是人可以放心吃的?甚至网络上有人扬言为了喝牛奶准备自己养奶牛的黑色笑话。不过基本上大家还是说归说,该吃的还得吃,奶牛是不会自己养的了,买牛奶的时候多关注一下,选品牌的、挑周围朋友推荐的,尽可能减少吃到问题食品的几率。这是大部分人的反应。 也有小部分的极度失望了,选择国外的产品,从婴儿奶粉到贵重的食材,均挑洋品牌,问之,答曰:起码吃个心里安慰。 还有一小部分真的是怕了这些问题食品,尽量自己在乡下挑一块干净的地儿,种菜,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等等,自己洗,自己做,不加酱油、不加食盐、不加鸡精,自己吃,基本流程上都是亲自操刀,如此一来固然放心,无奈的是能“享受”这种优厚条件的人很少很少。 以上是我个人觉得面对这些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出现的三大类人群(也许还有其他的而我没想到的),到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这是这样,那欧美那些发达国家有食品安全问题吗?如果有,那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他们是啥反应?正文:实在不好意思,说了那么长一段,现在才开始正文。 我们先来看美国的情况。 首先肯定的是:美国一样有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过因为生产力水平不一样,美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暴露出来的时间大概是1906年左右开始。下面的信息是摘自部分报纸上面的,信息是可靠的也是可查的,我给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本小说引起的风暴 1906年以前,美国几乎没有对国内生产的食品药品进行监管的联邦法则,但是一部扒粪文学掀起了革命的开端。 1906年2月,美国作家厄普顿·辛克莱的长篇小说《屠场》面世,以立陶宛来美移民日格斯一家在肉联厂打工的悲惨生活为主线,揭露肉联厂工人非人道的劳动状况,“本想打动公众的心,不料却击中了他们的胃”. “从腌肉车间里取出的猪肉常常发酸,就搓上苏打粉,去掉酸臭味,经过化学处理,需要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就能有什么颜色、什么香味、什么味道,然后卖到自助午餐柜台上去。有‘五香火腿’、‘红焖松鸡’、‘红焖火腿'.做火腿有巧妙的机器专门灌注盐水。 凡是已经腐烂得再也不能派任何用场的臭肉,连同地面铲起的渣滓一道,用来制成罐头,或者剁碎制成香肠。已经生霉发白没人买又运回来的食品,用硼砂和甘油处理之后,又作为原料重新制成正品。“ 这不是疯狂的臆想,是该书的作者辛克莱在芝加哥屠场生活七个星期、观察体验肉食生产各个工序后,搜集而来的大量真实资料。 据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白宫边吃早点边读这本小说。看到这令人作呕的描述,总统大叫一声,跳起来,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来,又把盘中剩下的一截香肠用力抛出窗外。 《屠场》导致美国肉类食品消费和出口急剧下降,瞬间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强烈关注。在舆论压力下,美国国会当年6月通过了《纯净食品和药品法》和《肉类制品监督法》,由此进入了食品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新时代。以上就是美国当时食品问题的一个特写。接着我们来看看欧洲的情况。依旧来自一篇报道,再取个名字:牛蹄子踢出来的信任 欧盟是一个由多个成员国组成的区域性组织。起初,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食品安全法规体系、食品安全危机应急处理与预警分析的行动机制以及食品安全信息发布平台和交流渠道,所以在出现食品安全危机的时候,欧盟各成员国都是各自为战,缺乏配合和沟通,损失惨重。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是疯牛病暴发流行期,主要的发病国家如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有大量的牛患病并被宰杀,发生疯牛病国家的牛肉及牛肉制品的出口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欧洲的食品安全治理由此出现公共信任危机,英国消费者协会曾经做过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3/4的民众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信任政府。 面对欧洲议会对疯牛病危机处理不当而遭受的谴责,当时欧洲联盟委员会承诺调整内部组织结构,建立新的共同体食品调控机制,并且首次提出创建独立的欧洲食品机构。 2000年,欧盟发布食品安全白皮书,提出了成立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的建议,以协调欧盟各国,建立欧洲层级的新的食品法规,为委员会和成员国政府提供科学建议。

  • 【全球@视野】中国公布首个食品药品安全五年规划

    中国受到污染的宠物食品原料和牙膏出口国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担心,促使中国政府公布了首个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的五年规划。中国官员承认,食品药品方面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而国务院公布的这项食品药品监管规划,就是中国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付出的长期努力的一部分。不过,中国政府官员近日还强调了国际社会暗示的检查制度不完善、监管滞后以及食品生产商目无法纪等问题。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局长李长江指出:“食品安全工作不仅是执法把关问题,而是涉及到人民健康安全,涉及到国家形象,甚至涉及到双边甚至多边政治关系的问题。”本周,新加坡禁止销售三个品牌的中国牙膏,因为其中含有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二甘醇。此前,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也采取了类似行动,而美国监管机构曾警告称,含有这种化学物质的牙膏可能对人体有害。今年四月,含有中国产添加剂的宠物食品被指责为毒死数千只美国猫狗的元凶,而这些添加剂明显受到工业化学物质三聚氰胺污染。

  • 就热贴: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中国特色”?谈谈自己对中国食品安全的看法

    坛友fengmo4668发了一个帖子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中国特色”?楼主在帖子里提到最近发生在欧洲的“马肉风波”以及美国猪肉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问题,用以证明国外的食品也不安全,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的。绝对不是“中国特色”,称之为是“全球特色”才更合适。 食品安全的确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每个国家和政府都面临着的难题。但要说中国的食品安全和别的国家比起来,那绝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其严重性和其它国家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 食品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但在有效的监管体制下,则可以将风险减小到最低。我国的问题也就是出在一直没有有效的监管体系。问题发生了,也是能遮就遮,遮不住了,就弄几个替罪羊做做样子。连“三聚氰胺”这种导致上万婴儿健康受到损害,有的甚至致残致畸,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官员被真正的处理。 楼主所举的三个例子,“马肉风波”和“鱼肉风波”这都仅仅只是以廉充贵,算不得安全事件。而关于莱克多巴胺这一问题,是很复杂的。其残留毒性远低于具有相同功能的其他瘦肉精添加物,在美国,莱克多巴胺是允许添加于动物饲料的,其用量受到严格监管。除美国外,全世界核准于牛只饲料中添加莱克多巴胺的国家,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印尼等三国。台湾于2012年也批准使用。用于猪只饲料添加的还有多于20个国家允许使用,包括澳洲、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以及泰国等地。 2012年7月5日,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因缺乏共识,美方提议表决,以69对67通过莱克多巴胺残留容许量标准,其中只包括牛与猪,但火鸡部份没有订立。欧盟和中国目前维持的是不得检出的标准。 在有效监管下,使用莱克多巴胺可以有效降低猪肉的脂肪含量,提高瘦肉率。 所以用这几个例子来证明中国和外国的食品安全状况是一回事,那是大错特错。当然国外的食品安全事件也不是没有。仅仅是沙门氏菌污染导致腹泻和死亡的案例,美国每年都会通报若干起。而在中国还没有建立其相应的食源性微生物感染监控体系。 今年中央将除了农业部门以外,分散在多个部委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重组到一起,成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这和美国所采取的方法也基本一致。从媒体和微博的反应来看,大家对这一举措都表示赞同,也充满了期待。 但在现有法律体系和问责机制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食品安全违法事件的处理仍缺少足够的法律依据和管理权限;在缺乏真正的问责的情况下,难免和之前沦为一样,成了一个以准入、评估、评审为主业的图章部门,不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反倒限制了食品企业的发展,抬高了食品价格。

  • 【讨论】为什么“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

    【讨论】为什么“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

    “克隆牛”后代制成的牛肉和牛奶流入英国食品市场。消息传出,一片哗然,一些中文媒体甚至用“恐慌”来形容此事。不过,英国食品监管部门指出,来自健康克隆动物及其后代的食品并不存在安全问题,但能否进入食品市场需要获得政府许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4/201104151251_289009_2185349_3.jpg实,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8年就做出过正式结论:来自“克隆肉”可以食用。许多人难以理解:克隆动物出现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人类不可能进行过“两三代人的食用试验”,只经过短短十来年的科学研究,FDA凭什么就敢于下“克隆肉没有安全问题”的结论呢?

  • 【转帖】《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已获得国务院审议通过,即将公布实施

    记者昨天(12日)从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国务院已经把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已获得国务院审议通过,即将公布实施。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亡羊补牢式的被动监管局面需要改变,究竟如何全面提高我国食品药品安全水平 或许在即将发布实施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中可以找到答案。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将着重加强食品安全信息、食品安全评价、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药品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等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这也是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第一个国家专项规划。自2004年7月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至今已经历时两年。据了解,今年2月8日,国务院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做出了全面部署。3月底,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近期还将印发食品专项整治方案。这一系列的举动都表明了国家坚决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决心。 此外,会议还对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发布问题提出了意见,要求抓紧完善信息通报和发布机制,逐步建立统一的发布制度,既要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更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正确引导生产和消费,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

  •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有那样严重吗?

    好久没有来这个版面了,因为上线时间不多,看了看下边好多的帖子,但是怎么都抬不起手去打几个字回复一下。因为有很多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说才好。下边就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如何正确看待发表一些我个人的看法: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按照我的理解,一个关键词是有毒有害物质,另一个关键词是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这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假如只有有毒有害物质,而不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话,不构成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上边的是一个标准化的定义,看待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的看法上不同。随然上边的定义所指的是球60多亿人,定义上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中国现在16亿的人口基数来看,并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在现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这点很重要,在质量是才只是刚刚起步。之所以要我要把“对人体健康有不良影响”修改为“可以造成人体健康或可以造成生命安全”这样合乎中国的国情。先来看一下国际上的有食品安全事件都有那些,食品安全恶性事件有英国:疯牛病,水果外皮打蜡中发现吗啉、苏丹红一号,比利时的二恶英事件、日本的大肠杆菌食物中毒事件;有重大经济影响的有:美国的食源性疾病;还有一些影响政治的如德国发生的疯牛病,国内的很多事件大家都了解,我就不多说了。这样多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本身的危害是不小,但和交通事事故、自然灾害所引起的人体住健康问题的人数要小很多。我这样说可能有很多人会问我了,向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是人为不可控制的或现在没有办法控制的。这样就更好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中国有16亿的人,有很多人才刚走出温饱的圈子,在没有温饱的时候谁会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现在解决温饱了食品安全的问题也一件件的浮出来了,食品安全事故也同样是一次或现行没有办法解决的。看到这样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公众也会因对食品安全丧失信心而造成感情上的冲动,看到的多,关注的多,越对此类话题敏感,舆论就会越大。出了这些事件,不管事件有多小,舆论一定很大,影响社会稳定。食品安全问题不只是影响我们的健康,并且还影响到经济、政治、以及外贸等多个方法面的问题。之所以每个人在对一个食品安全事件发表看法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因为有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一定是食品安全事故。并且带来的影响力有时我们是无法想象的。我忘记了在什么时候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为了孩子喝奶,我养了头牛。在这个话题的下边我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分析。中国是全球人口基数最大的国家。同样发生5%的食品安全事故,可能就有几百件或上千件,但同样在美国或是日本发生5%的安全事故,可能只有几件或几十件而以,之所以我们还是要“淡定”,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一件好事,这样才能推动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的进程。但是一定不要盲从,安全事故是不少,但是在这样大的基数上来说也就算不上什么了。相对比较,以我们现在的对食品安全的了解和国家都食品的在求来说,还有的很大一步分是安全的。食品安全事故每一个人都有责任。食以民为天,民以安为先,就每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现看来,国家、政府、包括我们所有的公民,都有一定的责任,并且重点在我们这些公民身上。为什么这样说呢,以前我们温饱没有解决,以前食品安全事故要少很多,这不只是国为我们没有关注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我们对食品的要求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从色香味以及物美价廉来要求食品,而正存在这样的要求,形形色色的食品添加剂、色素、促生长激素等等都就来了。从现在来看中国的食品从温饱问题到色香味以及廉价,过了这二个阶段才能走向真正的安全。总之,中国的食品安全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上要发展是一个慢长的过程,但我相信一定会好起来,并且是一个相对比短的时间。之所以希望大家都能对食品安全件事(非事故),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一定要淡定,冷静的分析问题,别盲目的跟风影响社会的稳定,因为现阶段大多数食品还是相对安全的。好了就说这样多吧,有时问再来看看,以上都是我个人的看法,有什么好的关点都可以在后边跟上,内容是一次性写出来的没有时间修改,有错别字或语句不通的见谅。看看下边这个例子吧: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627/3384083/ 2011-7-2 三虎

  • 【讨论】你认为食品安全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看到今日新闻,“卫生部专家称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出在执行环节”不知道这个“执行”环节应该有哪个部门去负责?制止违法食品添加剂流入市场,这个执行部门哪里去了?制止钻法律空子的执行部门在哪里?为什么媒体总是后知后觉,非要等到弄出几条人命才站出来?难道没有人命出现之前就没有一个消费者举报?这一系列的链锁事件,我们的执行部门哪里去了?要想完全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必须清楚的知道哪个环节出问题了,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你认为哪个环节最应该注意?

  • 【讨论】日本国内连出食品安全问题

    继一周前日本日清公司出品的酱油方便面被检出含有微量杀虫剂成分之后,28日该公司的咖喱和海鲜两种口味的方便面又被检出杀虫剂成分,加上接连爆出的异味腊肠和异味矿泉水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日本民众最为关注的焦点。 28日,日本佐贺县又有一名男子在吃了日清公司的咖喱口味方便面后,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有关方面立即对其购买的咖喱和海鲜口味的两盒方便面进行化验,结果显示两盒面中都含有微量的杀虫剂成分,这是继日清酱油方便面发现杀虫剂成分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又发现有其它口味方便面也存在同样问题。 日本麒麟饮料公司也在今天宣布,该公司将主动召回在关东和中部地区销售的约57万瓶法国产500毫升瓶装“Volvic”矿泉水,原因在于有消费者投诉这批进口矿泉水中有一部分存在异味。麒麟公司在对商品进行调查后发现,部分塑料瓶存在微量的二甲基苯和精萘。除此之外,伊藤火腿公司东京工厂部分地下水日前被查出氯化物超标,该厂生产的腊肠也因存在像药品一样的异味而采取了紧急召回措施。

  • 【转帖】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和应对措施

    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根据问题的重要性来排列,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 中华医学会

  • 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中国特色”?

    曾经有一个版友,提到现阶段中国食品行业层出不穷的安全问题时,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特色”!!!难道真的是中国特色吗?如果真的是的话,我就有一个疑问了:别的国家是怎样做到食品行业不出安全问题的呢?是政府监管部门措施得力,手段了得;还是国外都是好人,没有骗子,没有奸商呢??中国一直都有这样一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又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的话,估计对于国外的人来说,也该是适用的吧?是不是适用,现在也有例证的。欧洲愈燃愈烈的“马肉风波”就是信手可以掂来的实例,还有被“殃及池鱼”的“鱼肉风波”。还有因多次被检出我们禁用兽药莱克多巴胺残留,从而被国家质检总局警示通告,要求自2013年3月1号起必须提供经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无莱克多巴胺残留检测报告的美国进口猪肉.................所以,我认为,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个国家、每个政府都面临着这样的一个难题的。绝对不是“中国特色”,称之为是“全球特色”才更合适。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

  • 食品质量问题 VS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质量问题 VS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食品质量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造成有害作用的公共卫生问题”。而不符合生产厂家质量标准却在市场上正常流通的属于食品质量问题。陈君石院士表示,并非所有的食品出了问题都是食品安全问题,其中有很多是纯粹的质量问题;质量问题中也只有极少数的会影响消费者健康,大多数不影响消费者健康。那食品质量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包含被包含的从属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51559_537307_1609327_3.jpg还是有交叉的并列关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051559_537308_1609327_3.jpg

  • 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

    近年来,食品安全已成为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另一方面,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引起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心。您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是什么?欢迎广大网友参与调查讨论,也希望大家能提出能提出更多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将补充进去。[color=#DC143C]请大家积极投票,也可跟帖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讨论别人提出的问题。[/color]

  • 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

    一段时间以来,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瘦肉精、地沟油、膨大剂、染色馒头、避孕药黄鳝、硫磺腐竹、苏丹红、辣椒精、飘香剂、三聚氰胺、塑化剂……无奇不有,无孔不入。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暴利之下,生产厂商一昧谋取利润,不顾消费者死活。很多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在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偷工减料,掺假,滥用添加剂。  二是企业管理混乱。我国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基本上属于家庭作坊式,甚至,一些企业是无证生产,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三是新技术不断带来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工业的新技术多数来自化工、生物等生产技术领域,以此生产出来的食品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影响,需要很长的认识过程。  四是社会监管制度以及法律不健全。因为体制和制度的原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权限分散于工商、农业、质监、卫生、商业、药监、城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另外,在暴利的驱使与人情关系左右之下监管成了一个摆设。另一方面,在事故发生之后,罚几个钱警告一下,停业整顿,以罚代刑的法不责众的结果也是让不法厂商铤而走险的最直接因素。

  • 7种物质调配酱油称不属食品安全问题?

    昨天,中国调味品协会负责人指出包括水解植物蛋白在内的7种化合物都不是非法化学物质,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之分,不属于食品安全问题。 你了解三氯丙醇吗?如果不是食品安全问题,那属于什么问题呢?

  • 【简讯】专家警告:食源性疾病已成中国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近年来,苏丹红、多宝鱼、福寿螺等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让人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颇感忧虑,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食品安全也成为热点民生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今天指出,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中国农业大学今天下午举办“三一五”食品安全论坛,陈君石在论坛上说,中国政府和公众过于重视农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而忽视食源性疾病。事实上,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  他表示,由于中国目前没有权威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加上政府部门公布信息不及时等原因,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被很多人严重误解。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今年计划修改《食品卫生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金发忠在今天的论坛上指出,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单边行动,必须依靠法制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则建议,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应该从目前的“市场抽检、媒体曝光、事后打击”的事后管理模式,尽快转变为“全程控制、产品追溯、诚信保障、风险评价、危害预警和应急响应”的事前管理模式。

  •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理性思考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031651_428070_2140715_3.jpg 一、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  全球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日前发布了“2010年全球幸福度调查”数据。在此次民调涉及的124个国家当中,中国人的幸福度排名第92位; 88%接收调查的中国人认为自己的生活远离“美满幸福”的标准,其中生活成本和房价上涨、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让人不安的食品安全是导致民众幸福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物价、房价和食品安全位列居民最关注的十大热门话题前三位。如果说物价、房价只是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反映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价格表现,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却是由来已久却难以根治的痼疾。经历过三聚氰胺事件的重击、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到如今的塑化剂事件,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态度早已变得麻木和无奈,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当面对这一幕幕丧失道德和法制基准的食品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应该全面反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不足。相比在经济和科技领域建立起来的世界瞩目的成就和光辉文明,食品安全方面的落后和差距是巨大的。  二、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背后的成因归集  按照笔者的理解,食品安全体现的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生产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一种担保,这种担保是无须说明也不能附加条件的。所谓“民以食为天”,消费者对于食品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应该高于其他商品。从过往的案例查处和实际了解来看,国内食品安全事件确实是进入一个多发期,这与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平密不可分。简而言之,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收入增长推动了食品生产和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与相对滞后的食品安全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制度之间产生了矛盾,在缺乏有效对冲和缓和机制的情况下,矛盾在媒体和社会大众的镁光灯下被放大,从而引起了民众对食品安全巨大的不满和失望情绪。  我们有必要把当前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放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进行观察。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表面上直接原因是不良生产者的违法行为,但更深层次原因是中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食品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和政府检测监督机制的失灵。面对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事件,很难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于某一个环节。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检测和消费的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我们按照引致食品污染的不同诱因和解决方式的差异,可以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归结为四类。  第一类是因为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的影响,大体上属于不可抗力的外部因素造成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种养殖源头污染、食品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落后、流通储运手段达不到保鲜要求等。比如,工业三废、城市废弃物的大量排放,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污染,使很多地方的粮食、饲料作物、经济作物、畜产品和水产品等农产品(5.94,-0.01,-0.17%)的质量受到影响。另外,我国13亿多人口每天消耗200万吨粮食、蔬菜、肉类等食品,众多的食品供应商具备典型的小生产者特征,在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对于食品安全的诉求不高时,加工工艺和卫生条件难以符合安全标准。调查显示蔬菜在流通环节的损耗平均达到20%左右。  第二类是因为食品供应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出于私利或盈利目的,在知情的状态下人为影响食品质量。中国农业虽然以小农经济为主,但也患上了“大农业病”:反季节果蔬生产,加剧了农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动物“速成班”将鸡、鸭、鹅等禽类生长周期缩短至28〜45天,猪出栏时间缩短至2.5〜4个月,凡此种种严重违背了生物学的种植和养殖规律。更有一些不法生产商逆食品安全法规而行,在食品中加入不利人体健康的非食用物质和食品添加剂。此类案件数量的持续上升,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科技与商业伦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第三类是因为食品检测监督条件不完善、对食源性病原菌缺乏认识或从业人员非主动性过失,造成劣质食品未被发现继而进入消费环节。我们把这一类原因统称为技术问题。随着转基因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关于应用风险和食品安全的争论就一直没有间断。我国当前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检测设备不完善,检测覆盖面偏低,抽检频率过低,更谈不上对食品进行普检。而国外的食品安全案例主要集中在这一类,新的动植物病菌在造成实际负面影响之前往往很难被检测发现,以美国为例,食源性疾病每年导致7600万人生病,325000人住院治疗,5000人死亡,其中已知的食源性疾病超过250种,绝大多数是各种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引起的感染疾病。  第四类是因为食品安全和追踪惩罚的法令制度不健全或者徇私舞弊,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继续扩大。从理论以及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实践看,食品安全监管无疑趋向于专业化、公正性和独立性。国外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变迁,很大程度上源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变化,一系列食品安全危机最后进一步形成监管变革的动力机制。近三年来,我国在食品安全立法和组织体系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由于监管模式不清晰和法制松弛,尚未对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现象产生实质性的遏制作用。  三、食品安全事件的“负外部性”  食品安全事件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对于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事件而言,危害不仅仅局限在受害的消费者,而往往还会延伸到行业和国家声誉的层面,从而具有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负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食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给消费者和社会带来了危害,却没有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即出现了市场失灵。  第一个负外部性在于食品安全事件对于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聚氰胺事件后,乳业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60万吨。国产乳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在事件发生后,进口奶粉一年之内数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以上,国内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  第二个负外部性在于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当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不安情绪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往往会转化成对国产食品和官方声音的集体不信任,这会进一步增加食品生产和加工行业的交易成本。根据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统计的数据,2010年全国各级监管部门主动检查各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00万户次,共查处13万起食品安全违法违规案件,但官方公布的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6%,官方和民众的反应落差就此形成。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四、政府监管的着力点和缺陷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由乱到治的过程,最重要也是责无旁贷的力量来自于政府监管。从保障经济秩序和民众健康的角度出发,政府对于不同的食品安全问题和诱因应该采取不同的治理办法。  针对前文提述的第一类食品安全问题的成因,监管重心主要在于细化生产工艺流程和卫生环境要求,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兼并重组和产生升级,加强对生产源头的监督,在注重保持中小生产者和经营者利益的基础上实施适当的行业准入等。总的来说,就是用市场优胜劣汰的方法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  对于为达到个人目的故意改变食品质量造成第二

  • 中药注射剂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 助中药事业发展

    以若干大品种中药注射剂为示范研究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日前在京签约,主要研究目的是获得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中成药联合用药及临床合理用药评价。  中药注射剂首先要解决安全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  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事关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更关乎老百姓的用药安全。为加强上市后中药不良反应的研究与评价工作,明确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指导上市后中药的临床使用,我们启动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是为了适应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和药物供应体系的建设。   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全面修订完善,主要针对基层和医院重新筛选,并作为进入社保目录的指导。中药注射剂的问题重点在于其安全性,针对A类过敏反应,现有的102种中成药也要出具安全性资料,否则将面临出局。  四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再评价,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这早已取得共识。“十五”支撑计划就列入了上市后的评价。“十一五”期间,企业渐渐认识到,也可以说是迫于形势的需求,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确实成了一个众人关注的关键问题。  早在1957年,人民日报就发表了头版头条文章,称中药注射液的研制成功与应用是我们国家伟大的创举。中药注射剂能不能生存和发展,政府也是听取了专家和企业的意见,最后还是落脚在要提高标准,要认真做好相关的研究工作。  国家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的专项也列了不少中药的课题。最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中成药的技术升级。目前的中成药科技含量提高了,知名度提高了,销售额也提高了。销售额提高也有另外的因素,就是不像样的企业尤其是生产注射剂的不像样子的企业垮掉了。  进一步发展和建设大中药产业的前提是要有“三高”:科技含量高、知名度高、销售额高,缺一不可。现在中药注射剂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安全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临床,是安全性再评价的临床试验。在肯定疗效、肯定安全性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药品生产和用药标准,要加大投入,深化研究。  搭建中药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平台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雁鸣  中药上市后评价研究已经建立了关键技术的基础框架,其中包括有效性评价制度、安全性评价制度,还有我们建立的上市后再评价服务平台。  首先,我们建了一个数据库,是一个基本的框架。在医院里面建立合理用药系统开发软件,把不良反应监测从国家中心和省中心建立到医院里面,从不同环节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还有ATR的监测算法,把这个算法也放到里面,以发现早期不良反应的发生。  数据库有统一的标准,能够体现临床中的诊断治疗和检查方面的数据,最后形成242万例的数据库,包括几十种注射剂、400种中药。我们在杂志上已经发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如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还有不良反应监测等方法都已建立起来。  第二是建立安全用药、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将药品说明书放到这个系统当中,提示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包括注射人和使用范围,这些相关的信息放到里面,会给医生以提示。比如说诊断时候是否正确,给药的途径是否正确,用药时间、适应证等,还会提示禁忌和存放的时间、温度等。  第三是对不良反应进行研究。把一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信息建成一个信息库,将对容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注射剂进行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的时候当即记录,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阻止早期发生的不良反应。   通过前面这些研究,希望通过皮试,对容易发生过敏的或者是容易发生相关不良反应的注射剂,能够检测出来相关的指标,以期更早地发现不良反应的机制。  我们还想建立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把相关内容嵌到里面,如有关的政策法规,还有风险管理,将已经发生的不良反应提示给医生做参考。相关内容包括有效性、合理用药等方面。关于特殊人群方面的相关药物使用规范正在完善中。  注射剂的安全性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还要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发生率的不同来进行一个合理的计算,大体上我们要求3万例以上,这样能够反映出来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  还有就是对中成药的联合用药、中药和西药,或者是中药与中药联合使用是否合理进行评价。再有就是规范临床合理使用,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我们采取一种登记式的研究设计,并采用条形码系统。如果采用条形码系统,在每一个环节能够把注射剂使用的信息上传,就可以及时监控到每一位患者是不是发生了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一般情况和它的影响因素,通过条形码系统及时反馈,就像我们现在的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打。条形码一扫描,某一位病人注射了,我们的数据库就可以反映出来。  在研究平台上,我们列了一些相关分析的主题,包括每一个品种的系统综述,还有不良反应监测和不良反应的特征,以及联合用药的分析,还有预警模型的建立等。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药上市后再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中药注射剂上市后临床安全性监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谢雁鸣牵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监测与临床合理用药注册登记研究”是该项目的子课题。注册登记研究将联合天津中医

  •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

    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食品安全是世界性问题,而近十年在中国显得特别突出。从2003年的阜阳“大头娃娃”奶粉事件起,广州市白云区劣质散装白酒事件、“陈化粮”事件、 “苏丹红事件”、“孔雀石绿事件”、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 “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毒韭菜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毒豇豆事件”、“假葡萄酒事件”等等,食品安全事件年年发生、接踵而来,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多次幽灵重现,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使用双氧水或硫磺加工漂白食品、水产品养殖添加激素或抗生素等等恶招屡禁不止,在国家针对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2007年)近四年、实施《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两年的2011年仍相继曝出“染色馒头事件”[/fo

  • 【转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并编制规划

    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 郭卫民]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大家看到今天发布会比较特殊,我们请来了六位同志一起来跟媒体见面。因为近期境内外媒体对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所以我们今天特地请来跟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的五个监管部门的六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跟大家介绍我国各个部门落实国家食品药品“十一五”计划,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所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一些成效,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我介绍一下出席发布会的来宾,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副司长张延秋先生;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副局长王雪凝先生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孙文序先生;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先生;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邬建平先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颜江瑛女士。请他们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首先我们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言人颜江瑛女士先给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食品药品监管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颜江瑛]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下面我就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有关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一直把食品药品安全摆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我们现在既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问题,又积极探索一些长效机制,即治标又着重治本。  经过各级政府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在不断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情况总体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工作还是相当薄弱。所以,现在我们面临的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的监管工作,不断提高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我们从2004年底开始,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以及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反复论证,先后经历了前期准备、文稿的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论证、会签上报和审批六个阶段。编制期间,整个规划文稿大的修改做了三十多余次,调研、论证会、研讨会开了近八十余次。我们顺利完成了 “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从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出来,我们“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这个规划主要的内容提出了五年的奋斗目标,就是要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使我们国家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和机制逐步完善,我们的法律法规体系较为完备,监管队伍素质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装备进一步改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设和检测技术水平显著提高。食品药品生产秩序明显好转,生产、制售假劣食品药品违法反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大幅减少,这是希望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我们要达到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为了保证这个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我们在规划当中提出了明确的9个可量化的指标,这9个量化指标都紧紧围绕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根据这9个量化指标我们提出了18项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任务,这个任务里面有12项是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有6项是药品安全监管方面。 为了保证这个规划的顺利实施,规划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这七个方面主要就是从创新监管的体制和机制,强化企业责任意识、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建立规划实施机制这七个方面也提出了保障措施。规划发布以后,各地方各部门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视,按照这个规划中“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作为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责成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牵头组织本地规划的制定,我们希望以地方规划来推动国家规划的实施。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经启动工作来落实这个规划,以年度计划来推动我们五年规划的实施。 以上就是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的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大体情况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