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天然免疫表观

仪器信息网天然免疫表观专题为您整合天然免疫表观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天然免疫表观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天然免疫表观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天然免疫表观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天然免疫表观话题讨论。

天然免疫表观相关的资讯

  • 曹雪涛团队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608a3f6e-d4ec-4525-ab7c-ba8259558755.jpg" / /p p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p p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扰素产生的多少与持续时间受到精确调控,以确保机体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时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损伤。目前关于干扰素表达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细胞核内RNA修饰的方式调控干扰素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 /p p   曹雪涛院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博士后郑青亮以及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侯晋联合攻关,针对DEAD-box解旋酶(DDX)家族成员在RNA识别和代谢及其在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通过筛选多种DDX家族成员在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发现了DDX46能显着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干扰素表达。 /p p   研究表明,DDX46能结合到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的CCGGUU保守基序上,当病毒感染时DDX46与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结合增加,使得与DDX46结合的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发生去甲基化修饰而导致其核滞留,阻滞了这些抗病毒效应分子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干扰素产生,最终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 /p p   本研究揭示了RNA解旋酶DDX46在细胞核内通过RNA修饰的新方式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免疫与炎症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与思路。 /p p /p
  • 曹雪涛提出抗病毒天然免疫表观调控新机制
    p   《自然—免疫学》杂志8月29日发表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研究团队的论文,报道了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导致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核滞留、进而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的研究结果。 /p p   干扰素在机体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干扰素产生的多少与持续时间受到精确调控,以确保机体清除入侵病毒的同时能避免病理性自身免疫损伤。目前关于干扰素表达精确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天然免疫信号通路蛋白分子,而以细胞核内RNA修饰的方式调控干扰素表达的机制尚不清楚。 /p p   曹雪涛院士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博士后郑青亮以及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侯晋联合攻关,针对DEAD-box解旋酶(DDX)家族成员在RNA识别和代谢及其在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中发挥的重要功能,通过筛选多种DDX家族成员在病毒感染巨噬细胞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发现了DDX46能显著抑制病毒感染诱导的干扰素表达。 /p p   研究表明,DDX46能结合到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的CCGGUU保守基序上,当病毒感染时DDX46与m6A去甲基化酶ALKBH5结合增加,使得与DDX46结合的抗病毒效应分子mRNA发生去甲基化修饰而导致其核滞留,阻滞了这些抗病毒效应分子的蛋白表达从而降低干扰素产生,最终抑制了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反应。 /p p   本研究揭示了RNA解旋酶DDX46在细胞核内通过RNA修饰的新方式参与调控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免疫与炎症调控机制,为病毒感染和炎症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潜在靶标与思路。 /p p br/ /p
  •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
    曹雪涛团队揭示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团队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使天然免疫细胞针对病毒感染处于一种敏感状态,一旦识别病毒入侵就可以显着产生干扰素和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发现揭示了抗病毒免疫应答新型表观遗传机制,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治提出了新的潜在分子靶标。成果近日发表于《自然—免疫学》。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作为关键性天然免疫细胞,能及时识别病毒入侵并启动有效的天然免疫应答以抵御病毒感染,但为什么天然免疫细胞“天生”具备如此快速应答的抗病毒免疫功能?哪些调控分子决定了天然免疫细胞具备快速免疫应答的功能特征?曹雪涛与浙江大学免疫所博士生李霞、第二军医大学免疫所讲师张迁合作,发现DNA甲基化酶Dnmt3a能促进天然免疫细胞释放I型干扰素以抵御病毒感染。研究表明,Dnmt3a结合在HDAC9远端启动子区并维持该区域的DNA高甲基化,从而拮抗该区域的H3K27me3,促进近端启动子的活化型组蛋白修饰水平以维持HDAC9高表达。高表达的HDAC9进而通过一定机制高效诱导Ⅰ型干扰素产生,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该研究揭示了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参与构建天然免疫细胞特异性抗病毒功能状态,即DNA甲基化能够通过其非经典功能维持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调控分子高表达,从而为天然细胞在病毒入侵时能够及时高效地启动抗病毒免疫反应做好准备。该研究为如何有效抗御病毒感染提供了潜在的药物靶点。
  • 中科院学者新Cell重要发现:环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隐身于细胞中数以万计的环形RNA逐渐浮出水面。但与已经被科学家反复深度剖析论证与人类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线形RNA相比,RNA分子家族的“新人”——环形RNA身上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当长链的核糖核酸(RNA)“变身”成环形RNA后,这些“重塑外形”的RNA是否连“内涵”也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新的研究发现,环形RNA就像参与天然免疫系统调控稳定的“天使”一样,管理着抗病毒“卫士”——天然免疫因子PKR的活性。在细胞受到“害虫”——病毒感染时,“天使”环形RNA会被大规模“清除”从而释放抗病毒“卫士”PKR参与抗病毒免疫反应;而在抗病毒“卫士”PKR过度激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病人体内,环形RNA含量显著降低,无法作为天然免疫系统调控稳定的“天使”继续发挥功能。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25日Cell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生化与细胞所陈玲玲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杨力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沈南研究员。作者为刘楚霄、李响和南芳。铜钱草叶般的环形RNA的形状人类基因组序列中仅1-2%为蛋白质编码序列,而98%为非编码序列,其中很多是长非编码RNA及环形RNA。环形RNA是一类具有闭合环状结构的非编码RNA分子,这项新研究发现大部分环形RNA内部可形成16-26 bp的双链RNA茎环结构的独特“造型”。在正常细胞状态下,抗病毒“卫士”——天然免疫因子PKR结合并被束缚在“天使”环形RNA分子上。当病毒入侵细胞后,环形RNA会被核糖核酸酶L大规模“切割”降解,而环形RNA生成速度又很缓慢,不足以回补被降解分子,从而抗病毒“卫士”PKR免疫因子得以释放而进一步激活,引发一系列抗病毒的“连锁反应”。众所周知,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人免疫系统中抗病毒“卫士”例如PKR等过度激活。研究人员通过检测红斑狼疮病人体内数据发现,在环形RNA降解中发挥重要“切割”功能的核糖核酸酶RNase L在病人体内处于“弱激活状态”,与之对应的是环形RNA普遍在病人体内数量很低,天然免疫因子PKR及其下游免疫信号通路则在体内过度激活“运转”。科研人员通过使用技术手段让环形RNA在病人来源的免疫细胞内数量增多,可以观察到过度激活“运转”的抗病毒“卫士”PKR及其下游免疫信号通路被显著“控制”,进一步提示环形RNA就像参与天然免疫系统调控稳定的“天使”一样,管理着抗病毒“卫士”PKR的活性。这些发现不仅首次揭示了环形RNA的降解途径及其特殊二级结构特征,并提示环形RNA作为之前被忽略的一类新RNA分子家族可以通过形成双链茎环结构发挥免疫调控的新功能。它们的“缓慢生成”、“快速降解”以及“形成茎环结构”的特性使得它们在调控免疫稳态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相关研究进展为环形RNA代谢和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该研究为环形RNA在天然免疫中的重要功能研究奠定基础,并为自身免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原文标题:Structure and Degradation of Circular RNAs Regulate PKR Activation in Innate Immunity
  • 我国科学家发现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关键蛋白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学中心和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江维、周荣斌和金腾川研究组与复旦大学丁琛研究组合作,发现一个在天然免疫抗病毒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TRIM65。相关研究成果于2016年12月28日以“TRIM65-catalized ubiquitination is essential for MDA5-mediated antiviral innate immunity”为题,在线发表在生物医学顶级期刊《J Exp Med》上。  在机体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天然免疫抗病毒受体尤其是RIG样受体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通过识别病毒复制中产生的RNA,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机体产生I型感染素,从而抑制病毒复制。MDA5是一种胞内的RIG样受体,在抵抗脑心肌炎病毒和脑脊髓炎病毒等病毒的感染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其活化和信号转导机制还很不清楚。该研究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的方法,发现E3泛素连接酶TRIM65与MDA5之间存在特异的相互作用,且抑制TRIM65表达后EMCV病毒诱导的MDA5介导的感染素的产生完全被阻断,说明TRIM65对MDA5的活化和信号转导非常重要。机制研究发现,TRIM65能够介导MDA5的泛素化和多聚化从而促进其活化。利用脑心肌炎病毒感染小鼠模型也发现,TRIM65缺陷后小鼠不能产生感染素且对脑心肌炎病毒敏感性显著增加。该项研究不仅发现了MDA5信号通路中的一个关键蛋白,还为泛素化在MDA5活化中的关键作用提供了确实证据。   本研究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中科院和中组部的支持。
  • 高分辨氢氘交换质谱技术解析天然免疫受体构象变化与信号传导机制
    高分辨氢氘交换质谱技术解析天然免疫受体构象变化与信号传导机制 MDA5是细胞内的异体RNA监测蛋白,属于RIG-I样受体家族(RLRs)的重要成员。MDA5参与多种RNA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天然免疫的一道重要屏障。RLRs家族共有RIG-I、MDA5及LGP2三个成员,其中RIG-I和MDA5的N端均拥有串联CARDs结构域,可通过CARD-CARD同型相互作用招募MAVS,最终促进I型干扰素(IFN)通路的激活。在RLRs抗病毒信号的激活过程中,K63连接的多聚泛素链(K63-polyUb)起着关键作用[1]。前期研究发现,短链K63-polyUb可以通过共价锚定和非共价锚定两种方式有效地促使RIG-ICARDs的寡聚[2, 3]。形成的异源四聚体复合物(K63-polyUb-RIG-ICARDs)可激活MAVSCARD寡聚,形成MAVS纤维的核心[2, 3]。然而,K63-polyUb是如何调控MDA5 CARDs组装以及招募、激活MAVS CARD的分子机制,仍是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Immunity近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杰团队在Immunity杂志上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Ordered assembly of the cytosolic RNA-sensing MDA5-MAVS signaling complex via binding to unanchored K63-linked poly-ubiquitin chains”的研究成果,本研究通过生物大分子氢氘交换质谱技术(HDX-MS)以及冷冻电镜技术(Cryo-EM)揭示了长链,非锚定K63-polyUb促进MDA5-MAVS组装程序与信号传递的分子机制。MDA5-MAVS首先研究人员建立了K63-,K48-连接泛素链的生化合成平台,并制备了不同长度的K63-polyUbn(2≤n≤14)(图1)。通过基于Orbitrap Fusion平台的氢氘交换质谱技术(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HDX-MS),研究人员发现MDA5CARDs和RIG-ICARDs的氢氘交换保护程度依赖于不同长度的K63-polyUbn(MDA5: n≥8 RIG-I: n≥3)而不依赖于K48-polyUbn(n≥10);并且保护强度随着K63-polyUb的长度增加而特异性加强。 图1:HDX-MS分析K63-polyUb(2≤n≤14)对RLR CARDs寡聚的影响(点击查看大图) 为了研究K63-polyUbn介导的MDA5CARDs寡聚体的组装机制,研究人员利用冷冻电镜首次解析得到了分辨率为3.3Å的MDA5CARDs与K63-polyUb13复合体的结构。这也是MDA5CARDs第一个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结构。 那么MDA5CARDs-K63-polyUbn异源四聚体又是如何招募其下游信号蛋白MAVS?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Cryo-EM解析得到了分辨率为3.2Å的由长链K63-polyUb11拴系的“自下而上”的左手螺旋MDA5CARDs-MAVSCARD复合体结构。 同时研究人员通过生物大分子氢氘交换质谱技术,首次证明了人类MDA5全长蛋白的CARDs在初始状态下处于张开的构象并可与长链K63-polyUb10结合。然而在早期研究中,氢氘交换质谱已经证明了RIG-ICARDs在初始状态下呈闭合的构象[4, 5]。这也直接证明了RIG-I和MDA5的CARDs在溶液状态下构象上的巨大差异。其次,研究人员进一步发现K63-polyUb10拴系的MDA5CARDs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受MDA5的RNA依赖的ATP酶活性别构调节。图2:HDX-MS分析全长MDA5在其识别配体或底物作用下(dsRNA/ATP/K63-polyUb)的动态的构象变化与信号传导机制(点击查看大图)综上所述该研究通过生物大分子氢氘交换质谱和冷冻电镜技术发现长链,非锚定K63-polyUb类似于一个“分子桥梁”,促进了MDA5CARDs四聚体的组装,使之形成一个激动状态的构象来招募下游MAVSCARD,以进一步促进MAVSCARD的寡聚和激活(图2)。激活状态下的MDA5可以结合并水解ATP,远程提升CARDs-K63-polyUb10的稳定性以持续激活MAVS。该研究弥补了MDA5通路激活与信号传导研究的空白,进一步揭示了长链,非锚定K63-polyUb在细胞内作为内源性激动剂的免疫学功能,为理解泛素分子多样性在抗RNA病毒天然免疫信号传导与调控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上海药物所博士后宋斌和美国NIH Research Associate陈运为论文第一作者,上海药物所郑杰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罗大海教授、吴彬教授,美国Scripps研究所Patrick Griffin教授,上海药物所罗成研究员和张乃霞研究员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专家访谈郑杰(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研究员)Q根据您的经验对氢氘交换质谱技术的理解?以及这篇文章的主要的难点在哪里?答:我觉得HDX-MS是基于生物化学这个学科,围绕表征酶活反应机理的一个很实用的技术,HDX-MS第一个应用是来自美国工业界,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药物发现。这个新工作的一个难点就是采用生化合成了不同长度的K63多聚泛素链,并对RLR CARDs进行了后续功能筛选和表征。如果无法系统合成K63-polyubn(n>8),我们也无法解决这个科学问题。Q基于高分辨质谱技术的HDX-MS技术作为捕捉蛋白质溶液构象变化的重要研究工具,相对于冷冻电镜技术提供哪些不可或缺的生物学信息?答:HDX-MS和cryoEM提供的信息非常互补,首先,两者联用可以提供高分辨的结构和溶液中动态构象变化的信息。其次,在我们这个研究中,我们使用了HDX-MS去表征MDA5全长蛋白的一系列的构象变化,这对cryoEM研究是很有难度的,因为全长MDA5 的CARDs和Helicase之间的linker长度达到了120个氨基酸且在溶液中是非常活跃的,我们这次利用了HDX分析了MDA5与RNA,ATP互作如何远程调控CARDs与K63-polyub的构象变化。表征好这一系列的构象变化就是表征MDA5在溶液状态下是如果进行信号传导的机制。QHDX-MS技术目前有哪些应用方向,未来应用前景如何?答:HDX-MS捕捉的是溶液状态下蛋白质稳态的信息,研究蛋白质动力学,这对药物发现(drug discovery)研究非常关键,可以大大加速药物的发现与研发。HDX-MS可以直接提供药物与小分子互作,以及生物大分子抗体药物识别抗原等研究提供接近生理意义的重要信息。我博士后是在美国Scripps研究所Patrick Griffin教授进行的训练,当时实验室的同事很多都去了美国大药企利用HDX-MS参与药物发现。其中Mike还在礼来公司搭建了一套高通量全自动的HDX设备,专门为礼来的小分子药物发现筛选而设定。回国后我们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实现HDX-MS软件和硬件的进一步自动化,希望未来在国内可以实现HDX-MS高通量。另一个努力的方向是早日实现单氨基酸残基分辨率的HDX-MS技术的升级,这可以 帮助精准表征药物作用关键氨基酸残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HDX-MS的自动化进样平台机械臂模块需要一定的改造,比如更严格的控温,更高频率的连续进样来优化质谱的采集效率。最终我希望可以利用高通量HDX-MS平台去建一个蛋白库,提供氢键,自由能,单氨基酸残基HDX等可以量化的参数,更精准的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蛋白质的折叠,去折叠等稳态的信息。 关于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郑杰实验室长期结合生物大分子氢氘交换质谱技术交叉解决由蛋白质(酶)的动力学异常变化所导致的重大疾病的发生机制,聚焦RNA天然免疫模式识别受体的内源,外源性配体识别与信号传导机制,以及自身免疫疾病发生机制。围绕氢氘交换及其应用,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Immunity 2021,Anal Chem 2019,Nat Commun 2018,structure 2018, Nat Commun 2017,Nucleic Acids Res 2015等期刊上。感谢郑杰老师对本文的指导与支持参考文献:1. Hu, H. and S.C. Sun, Ubiquitin signaling in immune responses. Cell Res, 2016. 26(4): p. 457-83.2. Zeng, W., et al., Reconstitution of the RIG-I pathway reveals a signaling role of unanchored polyubiquitin chains in innate immunity. Cell, 2010. 141(2): p. 315-30.3. Peisley, A., et al., Structural basis for ubiquitin-mediated antiviral signal activation by RIG-I. Nature, 2014. 509(7498): p. 110-4.4. Zheng, J., et al., High-resolution HDX-MS reveals distinct mechanisms of RNA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by RIG-I and MDA5. Nucleic Acids Res, 2015. 43(2): p. 1216-30.5. Zheng, J., et al., HDX-MS reveals dysregulated checkpoints that compromise discrimination against self RNA during RIG-I mediated autoimmunity. Nat Commun, 2018. 9(1): p. 5366.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解开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谜团 Nature子刊发现关键的表观遗传机制
    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并促进癌症形成。  报道:炎症是机体对抗感染及组织损伤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失控的炎症可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并促进癌症形成。由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领导的一项新研究,有可能会让罹患多发性硬化症(MS)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受益。这项研究描述了一个叫做Trabid的蛋白质调控因子,是导致多发性硬化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炎症这一谜团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 文章作者,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教授Shao-Cong Sun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阐明了调控细胞因子基因IL-12和IL-23的一个表观遗传机制,确定了Trabid是炎症性T细胞反应的一个免疫调控因子。Trabid似乎通过控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2d的命运调控了组蛋白修饰。”细胞因子是一些对细胞信号传导极为重要的小蛋白,IL-12和IL-23是炎症介质,与一些炎症性疾病有关联。孙少聪认为,Trabid和Jmjd2d有可能是治疗多发性硬化症一类炎症性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由于慢性炎症是一个重要的癌症风险因子,未来的研究将会探究Trabid和Jmjd2d是否也在癌症形成中起作用。”研究人员说,IL-12和IL-23一类的促炎症细胞因子连接了一些先天反应和免疫反应,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相关。先天免疫系统,也称作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其包括一系列的细胞及相关机制,可以非特异性方式保护宿主抵御其他生物的感染。“包括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内先天免疫系统细胞,对适应性免疫反应的性质和强度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它们能够识别微生物组件,包括各种受体,这些受体可触发细胞内信号传导事件影响这些细胞的功能。先天免疫系统细胞异常生成促炎症细胞因子也可以导致一些自身免疫和炎症性疾病。”这一研究发现,删除树突状细胞中Trabid的蛋白质编码基因Zranb1,可抑制IL-12和IL-23表达,破坏炎症性T细胞分化。这一过程保护了研究小鼠免于自身免疫炎症。
  • 清华大学Cell子刊发布重要免疫成果
    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自我特异性激活受体SLAM家族对于NK细胞驯化(Education)至关重要。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8月9日的《免疫》(Immunity)杂志上。 清华大学的董忠军(Zhongjun Dong)教授及中国科技大学的田志刚(Zhigang Ti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前者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NK细胞发育过程相关的信号途径; NK细胞是如何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功能获得成熟;驱动NK细胞分化和活化的分子基础。田志刚教授则主要从事天然免疫和肝脏免疫学研究。 NK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发育而来,经历NK前体细胞、不成熟NK细胞等中间体后发育成熟。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NK细胞具有特定的表型标志和表面受体,接受多种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的协同调控。NK细胞抑制性受体与MHC I分子特异性结合使NK细胞获得成熟功能。NK细胞存在于骨髓、脾脏、外周血、肝脏、肺脏、蜕膜、淋巴结、胸腺、小肠及皮肤等组织器官中。不同组织中的NK细胞其造血细胞来源、发育途径、表型功能都表现出组织特异性。NK细胞亦被发现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对机体产生长效的保护作用。NK细胞的活化受其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调控。活化的NK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和细胞杀伤等方式发挥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控的作用。 NK细胞发育过程中,其抑制性受体与特异性配体的相互作用使得NK细胞获得成熟功能的同时实现自身耐受,此过程被称为NK细胞驯化。科学家们通过不同的模型视图来解释其中的原理,但到目前为止其复杂的分子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模型亦未得到统一。 SLAM家族受体(SFRs)是NK细胞表面一群重要的辅助受体,在NKG2D等受体的存在下,共同促进NK细胞的杀伤功能。在这篇新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SFRs在造血细胞上丰富地表达,作为自我特异性激活受体对NK细胞驯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克服基因冗余,他们构建出了同时缺失7个SFRs的小鼠,揭示出NK细胞介导的对半同种异源造血干细胞的排斥主要取决于靶细胞上存在SFRs。这一刺激效应是由靶细胞上的SFR偶联适配器所决定。这些研究结果证实,SFRs赋予了NK细胞在效应阶段杀死造血细胞的能力;但在驯化过程中SFRs持续的结合可以减少NK细胞反应的敏感度。 因此,与诱导T细胞耐受的自身抗原相似,自我特异性激活配体有可能是NK细胞的“耐受原”(tolerogen)。 NK细胞是一类细胞毒性效应淋巴细胞,NK细胞显著表达IFN-γ是其激活的一个标志。目前对于在NK细胞天然激活过程中调控细胞因子刺激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机制仍知之甚少。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证实,H3K4me3去甲基化酶Kdm5a通过结合p50来抑制SOCS1是自然杀伤(NK)细胞激活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3月31日的《Cell Reports》杂志上。 NK细胞在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人们对NK细胞的发育机制还知之甚少。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研究员领导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NK细胞发育和先天免疫需要FoxO1介导的自噬。这一成果发表在2016年3月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多灶性脱髓鞘和轴突损伤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来自天津医科大学、美国St. Joseph医院及医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证实,在多发性硬化症的脑部炎症过程中神经干细胞(NSCs)维持了有功能活性的NK细胞。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2016年1月11日的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
  • Cell:神奇的母亲表观遗传修饰
    父母将基因传给他们的后代,帮助他们适应生活。这说起来简单,但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表明现实更加复杂,父母所赋予的不仅仅是基因。马普免疫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的Asifa Akhtar实验室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效的表观遗传修饰也从一代传给了下一代。这一发现公布在Cell杂志上。我们人类的母亲花了九个月时间生下孩子,之后又要花费数年的时间抚养和养育孩子,教他们如何执行基本的和高级的生存任务。而果蝇产下卵子,让它们自行发育,这看起来果蝇像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但是Asifa Akhtar实验室进行的研究表明,果蝇妈妈其实也为果蝇宝宝提供了有关生命周期编码的生命使用手册来确保后代的成功,这就是表观基因组。从基因组到表观基因组我们从父母那里获得遗传信息。但是,即使人体中的所有细胞都包含相同的DNA,它们也会表达不同的基因来实现不同的功能。 DNA包裹在组蛋白周围,形成称为核小体的单个重复单元。许多核小体结合在一起形成位于所有细胞核中的“染色质”。表观遗传修饰(例如向组蛋白中添加化学基团)会导致染色质组织发生变化,从而触发基因激活(也就是“表达”)或基因沉默。表观遗传学代表了附加的信息层,可以帮助细胞确定激活哪些基因。尽管我们的细胞具有通用的基因组,但它们具有不同的“表观基因组”。来自母亲的传代信息传递母体的生殖细胞,卵母细胞和精子在受精过程中融合形成新的生物。科学家们认为,大多数表观遗传标记在每一代之间被删除。而表观遗传复位使得每个新个体都可以重新读取所有基因。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特殊的组蛋白修饰,即H4K16ac上组蛋白H4的乙酰化作用,是从母亲的卵母细胞到年轻胚胎的传代遗传。“H4K16ac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通常与基因的激活有关。但是,我们知道基因在卵母细胞或胚胎生命的前三个小时都没有表达。这提出了一个问题:H4K16ac在这个早期阶段如何完成修饰的?”Akhtar说。为了研究该组蛋白标记在早期果蝇发育中的功能,研究小组进行了全基因组分析。结果他们发现H4K16ac在其基因激活开始之前的早期发育阶段就“标记”了许多DNA区。母亲的表观遗传信息对胚胎发育至关重要当母亲未能将此标记传递给她的孩子时,H4K16ac对后代的重要性就变得显而易见。科学家利用遗传方法和转基因果蝇设计了实验,从果蝇母体内去除MOF酶——已知MOF负责H4K16ac修饰物的沉积。值得注意的是,当科学家研究没有H4K16ac信息的后代时,他们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以H4K16ac标记的基因现在不再正取表达,其染色质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未能获得母亲H4K16ac指示的胚胎随后死于灾难性的发育缺陷。从果蝇到人类的教训Akhtar表示:“果蝇妈妈甚至在受孕之前就已经通过表观遗传学确保了后代的生存,这一事实令人着迷。”接下来,研究人员转向哺乳动物,发现雌性小鼠还通过卵母细胞将H4K16ac组蛋白修饰传递给子代。这就提出了一种有趣的可能性,即人类也可能将母亲的H4K16ac用作成功胚胎发育的“蓝图”。情况是否如此以及该蓝图可能编码哪些信息,还有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 农大植物生理实验室办表观遗传学研讨会
    5月23日,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和生物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TheMini-SymposiumonEpigenetics(表观遗传学小型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西区新教报告厅举行。此次研讨会为表观遗传学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交流讨论的重要平台,也为国内学者与该领域的专家创造了交流探讨合作的良好机会。副校长孙其信出席了研讨会。生物学院院长巩志忠主持研讨会。      孙其信首先对中国农业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植物细胞生物学教授朱健康新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表示祝贺。他表示,中国农业大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今天大家聚在一起,把话题聚焦于生命科学,是一场科学的盛宴。他希望农大人能够继续努力去发现生命的奥秘,促进未来科技的发展。      此次研讨会上邀请了洛克菲勒大学BobRoeder、麻省理工学院怀特研究机构YiZhang、纽约医学大学研究所DannyReinberg、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研究所的YiZhang、国家卫生研究院ShivGrewal、加州大学河滨分校JinHailing、Jian-KangZhu以及Nature和Science出版社AlexEccleston和GuyRiddihough博士,他们发表了演讲。中国农业大学师生以及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植物所、动物所、微生物所、研究生所、生物物理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药用植物研究所及军事医学科学院从事或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员参加了此次此次研讨。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      研讨主要针对与表观遗传学相关的基因表达调控、遗传特性等方面,具体从RNA指导的DNA在拟南芥中的甲基化,小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机械在植物免疫中的内源性角色,确保植物繁殖调节基因转录的POLYCOMB和THRITHORAXMADS-family因子等展开进行交流与探讨,这些调节因子的发现对认识人类疾病的发生和寻找药物也提供了有效途径。   Nature和Science出版社AlexEccleston和GuyRiddihough博士也为大家介绍了在这两大出版社的运行过程、影响力以及在这里发表文章的要求及条件。   现场的参与者对于自己的不解或疑惑的问题纷纷提出,演讲者们都给予了详细的解答。上午结束前,中国农业大学民乐团还为大家带来了《茉莉花》、《孤独的牧羊人》等音乐表演,用二胡、古筝、琵琶、笛子合奏,也让国际有人欣赏到了极具中国元素的经典音乐,在校研究生等也为大家献上了一些精彩的歌曲表演。
  • 中南大学医学表观基因组学实验室正式获批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根据湖南省科技厅《关于同意组建2010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的通知》(湘科计字【2010】116号)精神,中南大学医学表观基因组学实验室正式获得立项批准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为2年,此次湖南省有6个实验室获得批准。   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是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表观遗传学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整合相关资源组建的实验室,由陆前进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染色质解码的基础研究、自身免疫疾病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衰老性疾病表观遗传发病机制研究及防治、表观遗传学药物研发平台。   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在组建期内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完善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力争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为医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为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 世界最大表观遗传学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表观遗传学:主要探索细胞内随时发生的化学变化如何影响基因的活动。这些化学变化有些可能是随机的,有些可能与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有关,而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多代。   记者从华大基因研究院获悉,作为人类基因组学研究中最具潜力的项目之一,全球最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项目将于9月6日正式启动。   该项目将对5000对双胞胎进行深入研究,来捕捉能够标记双胞胎间差异的细微表观遗传信号,寻找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不得同样疾病的答案,从而为开发疾病治疗药物提供核心靶点。   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这种类型的研究过去仅在少数双胞胎中尝试过,此次的研究将把过去的研究放大1000倍。   将深入研究5000对双胞胎   该项目是世界最大的表观遗传学研究项目,由华大基因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知名双胞胎研究团队TwinsUK共同发起,将对5000对双胞胎进行深入研究。根据预计,该项目将花费2000万英镑(约3000万美元)。   据华大基因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之一,主要探索细胞内随时发生的化学变化如何影响基因的活动。这些化学变化有些可能是随机的,有些可能与生活方式或者饮食有关,而这种影响可能持续多代。   “表观遗传学研究是未来五年中我们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此次我们的先进技术与独特的双胞胎样本资源的结合将会为全球学者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数据集。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解开人类遗传学中一些仍旧未解的秘密,并且加速其在人类健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该项目联合负责人、华大基因执行总裁王俊教授表示。   由双胞胎表观差异找病因   这个项目计划在双胞胎中对2000万个位点的甲基化模式进行研究,并且在同卵双胞胎间进行比较。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此次研究不是寻找相似之处,而是寻找那些能够解释为什么同卵双胞胎不得同样疾病的差异。   这个项目首先将以肥胖、糖尿病、过敏反应、心脏病、骨质疏松症和长寿等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研究方法可应用于各种常见性状和疾病。   “寻找双胞胎间那些至关重要的表观差异,将引导我们发现那些可以打开和关闭的关键性基因,从而进一步寻找致病原因,这些基因本身也非常可能成为药物治疗的关键靶点。”该项目联合负责人Tim Spector说。   “双胞胎本身就是极好的医学研究对象,加上我们用17年多的时间收集了双胞胎上百种疾病的详细资料和表型特征,使得这项研究非常独特。迄今为止这种类型的研究仅在少数双胞胎中尝试过,此次我们的研究将把过去的研究放大1000倍。”Tim Spector说。
  • 【Seminar】naica® 六色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编辑检测
    对于珍贵的生物样本来说,使用有限的生物样本获取更多的数据结果,能够帮助科研学者和诊断人员获得更全面的信息,同时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11月18日,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将举办naica® 六色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线上Seminar,本次Seminar邀请了Eugène Marquis癌症中心学者分享数字PCR在肿瘤基因PIK3CA突变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免疫表型中心学者进行数字PCR在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编辑领域的应用研究报告;同时,还将举办线上naica® 数字PCR实验培训,届时欢迎大家前来学习。【关于Stilla Technologies】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是总部位于巴黎的欧洲生物创新技术公司,具有跨学科专业知识的全球团队,利用先进的微流体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等技术,拥有80多项全球专利,致力于提供突破性且灵活的naica® 系统来加速下一代基因检测的开发。为全球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提供高精度的遗传分析解决方案来改善健康状况。【关于深蓝云】北京深蓝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在中国的数字PCR技术示范与服务中心,在北京和苏州建有标准PCR实验室,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新型生命科学研究仪器和分析产品以及优化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深蓝云生物配备着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应用支持,依托生命科学产品和解决方案,专注为用户提供分析产品和完善的售前咨询和售后服务。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naica® 六通道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源于Crystal微滴芯片式数字PCR技术,自动化微滴生成和扩增,每个样本孔可实现6荧光通道的检测,智能化识别微滴并进行质控,3小时内即可获得至少6个靶标基因的绝对拷贝数浓度。
  • 武汉病毒所在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获得重要突破
    p   6月21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溪研究员课题组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秦成峰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抗病毒免疫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RNA干扰(RNAi)通路在哺乳动物中具有抗病毒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 virus-derived small RNAs can confer antiviral immunity in mammals”(人类病毒来源的小RNA在哺乳动物中产生抗病毒免疫反应)为题发表在Immunity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07f8ce46-d0a4-462c-b5c0-322f70a48b87.jpg" / /p p   RNAi是一种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 并已被公认在真菌, 植物和无脊椎动物中起到关键的抗病毒免疫作用。在RNAi抗病毒过程中, 病毒RNA复制所产生的双链RNA(dsRNA)被宿主Dicer蛋白识别并切割成小干扰RNA(siRNA)。这些病毒衍生的siRNAs(vsiRNAs)被转移到 RNA 诱导沉默复合体 (RISC), 并介导同源病毒RNA的降解,从而达到抗病毒的目的。尽管RNAi在哺乳动物中也保守存在,并被广泛用于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然而,在哺乳动物中,RNAi是否同样能起到抗病毒免疫作用仍不清楚。 /p p   在该研究中,研究者利用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人类体细胞及小鼠为模型,发现其非结构蛋白3A具有RNAi抑制子(VSR)功能。3A能够通过与病毒dsRNA结合来阻止Dicer对其剪切,抑制vsiRNAs的产生。当3A的VSR活性被缺失,VSR缺陷型EV71病毒能在细胞与小鼠中激发RNAi反应,并产生大量vsiRNAs。这些vsiRNA通过Dicer剪切病毒dsRNA产生、被装配进RISC、并高效的介导同源病毒RNA的降解。在正常的人体细胞和小鼠中,VSR缺陷型病毒的复制被极大的抑制 而在RNAi通路缺失的细胞中,突变病毒的复制得到显著的拯救。同时,研究者们还证明RNAi在哺乳动物中所发挥的抗病毒作用不依赖于干扰素反应。 /p p   该研究在人类体细胞及动物水平发现了病毒感染可以产生具抗病毒功能的vsiRNA,确证了RNAi在哺乳动物中是一条抗病毒天然免疫通路 同时,也揭示了一种人类病毒在逃逸RNAi天然免疫的具体机制。该工作完善了对哺乳动物抗病毒免疫机制的认识,并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以及针对该通路的抗病毒药物设计或免疫疗法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83124831-da0d-461c-9ddc-1d5837657c0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pan style=" color: rgb(153, 153, 153) " br/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EV71激发与拮抗RNAi天然免疫 /p
  • 科学家首次证实怀孕会诱导身体发生表观遗传变化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为啥拥有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却不能保证长的一致?这当中就是表观遗传学在“捣鬼”。表观遗传学告诉我们,环境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身体,如何改变我们的生理机能,改变基因表达可以跨代传播。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img width=" 600" height=" 359" title=" "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59px " alt="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uepic/2f0b9a4b-497d-4b4d-bc94-339864643ba1.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span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span style=" color: rgb(102, 102, 102) " 来源: CC0 Public Domain /spa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迪肯大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心主任和首席研究员Leigh Ackland教授说,虽然妊娠是荷尔蒙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但很少人知道与生殖周期有关的表观遗传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而最新发表在《Epigenomics》杂志上的这项研究,强调了怀孕的生理影响是如何持续的,以及一旦怀孕,身体就会在最微观的水平上发生改变。长期的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导致下一代疾病的风险增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此前研究就表明,女性的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而且,其后代患肥胖、葡萄糖耐受不良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也会增加。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ckland教授表示,这项研究对医学研究界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它首次证实,人们的表观遗传会因外部因素而改变。这种现象以前在实验室或动物身上看到过,而在人类身上却没有。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她进一步解释说,表观遗传标记就像一个开关,可以改变体内基因和细胞的活动。所有的个体细胞都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是在身体的不同组织中,基因的行为是不同的。这种行为可以由表观遗传因素决定,独立于基因的DNA序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项研究是突破性的,因为它帮助我们了解生理是如何被环境所调节的,帮助我们了解癌症等更复杂的疾病,例如环境因素在其发展中起的作用。”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表观遗传学对于理解、预防和对抗糖尿病和癌症等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包括生活方式等环境因素会导致疾病。一旦知道了因果路径,研究人员就能更好的找到治疗方法。 据了解,目前已有研究人员在研究表观遗传酶来改善癌症治疗。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ckland教授的研究对比了未怀孕的女性、孕妇以及产后20周的女性,以及对同一组孕妇进行产后8-10周和产后20周的比较,随后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类似的比较。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一个重要的发现是, 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与非糖尿病女性有不同的表观遗传学特征,她们在怀孕期间也有不同的变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她说:“妊娠引起的表观遗传改变可能会导致这些糖尿病患者出现并发症,比如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的症状,以及妊娠高风险。”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Ackland教授表示:“孕期发生的表观遗传变化对未来的健康可能有积极和消极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长期影响。但是我们知道,孕妇的营养不良和其他不良事件可能会因为表观遗传而导致下一代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参考资料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Epigenetics study reveals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can change gene behaviour /p
  • 拉曼光谱助力 新型纳米孔器件有望用于表观遗传学快速测序
    p   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IMEC)9日发表公报说,该中心成功开发出一种能直接读取单分子DNA(脱氧核糖核酸)碱基的新型光学纳米孔器件,有望用于遗传学研究快捷测序。 /p p   据介绍,新型器件结合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纳米孔流体技术,能以超高分辨率,实现无标记检测DNA中的遗传编码以及表观遗传变异。研究近期发表在英国《自然· 通讯》杂志上。 /p p   具体来说,这项技术通过纳米流体技术驱动DNA分子穿过一种拉长的纳米孔结构--表面等离子体纳米缝。而拉曼光谱是一种可反映分子特征结构的分子振动光谱。当DNA分子穿过纳米缝时,就会同时激发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提供碱基分子的“指纹图”,以达到化学键水平的精准识别。 /p p   据介绍,这种新型纳米孔器件不仅可以“读取”DNA编码,还可以“读取”碱基的各种化学修饰产物。这些修饰产物通常携带了与表观遗传变异相关的大量信息,同时它们也影响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对进化研究和分析癌症等疾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 p   表观遗传学是遗传学研究中最为前沿的领域之一,研究基因的DNA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等现象。目前使用的表观遗传测序方法大都繁琐费时且价格昂贵。新型器件“是向开发可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快捷测序方案迈出的重要一步”,IMEC资深研究员陈昌博士说。 /p p   比利时校际微电子中心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在纳米电子、能源和数字技术研究和创新领域领先的独立研究中心,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并在荷兰、美国和中国等地拥有研发小组。 /p
  • 北京大学朱健研究组揭示表观遗传调控新机制
    2016年6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Developmental Cell》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健研究组题为 ”Stuxnet facilitates the degradation of Polycomb protein during development” 的研究论文。研究鉴定出了表观遗传领域全新的调控因子Stuxnet (Stx),并初步阐释了Stx通过调控 Polycomb-group(PcG)多梳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性而调节表观遗传活性的作用机制。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杜娟、朱健研究组原副研究员张俊争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健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表观遗传学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在DNA序列未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产生可逆且可遗传的改变是表观遗传的基本机制。多梳蛋白复合体是表观遗传过程中主要的调控因子,通过在转录水平特异性抑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而发挥其功能。多梳蛋白复合体下游靶基因包括很多重要的转录因子及信号转导分子,例如同源异型框基因(Homeobox genes)及Notch信号通路组分等,在干细胞维系、基因组印记、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均有重要功能。Pc蛋白是多梳蛋白复合体的重要组分,其功能从果蝇到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目前研究大多集中于探究其分子作用机制和鉴定其下游靶基因,但是Pc蛋白自身的活性以及多梳蛋白复合体的稳态如何被调控尚不清楚。朱健研究组通过遗传筛选在果蝇中发现并鉴定了一个功能未知的全新基因stuxnet(stx)。他们的研究表明,stx功能缺失的果蝇表现出与Pc活性上调类似的发育紊乱表型。更为有趣的是,stx基因的过表达可以引起Pc蛋白水平的降低,从而阻遏PcG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果蝇器官的同源异型转化,例如触角向腿和眼的转化。进一步的遗传互作实验证明stx位于Pc的上游,并且能够抑制Pc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在分子机制研究中,他们鉴定出了Stx蛋白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即N端的类泛素结构域(UBL)及相邻的Pc结合区域(PcB)。生物化学和遗传学实验表明,Stx调控Pc活性的分子机制从果蝇到哺乳动物高度保守。Stx通过UBL结构域与蛋白酶体结合,从而促使Pc蛋白的降解,这一过程依赖于PcB结构域介导的蛋白相互作用,但是并不依赖于Pc的泛素化修饰。日内瓦大学Fran?ois Karch教授撰写题为“Stuxnet Recruits the Proteasome to Take Down Polycomb”的Preview文章介绍本项研究。图:Stx通过调控Polycomb-group(PcG)多梳蛋白复合体的稳定性而调节表观遗传活性作用机制
  • 得利特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仪自动控制,全新升级
    石油化工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其相关仪器设备的市场也越来越大,今天说一下油品分析仪器,它可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商检、学校及科研等领域。得利特油品分析仪器具有分析速度高、精密度高。可以减少人们对检测结果有意或无意的干扰,减轻人员的工作压力,从而保证了被检测对象的可靠性。下面得利特为大家介绍一款升级新品表观粘度测定仪。得利特A1270自动发动机油表观粘度测定仪适用标准GB/T6538-2010、ASTM D5293;适用于测试发动机油的低温动力粘度指标。A1270可以测定油品在-35℃至-5℃,间隔为5℃温度下的表观粘度。具有测量准确,重复性好,性能稳定,操作简单等优点。适用于测量发动机油在剪切应力约为1000~27000 mPa.s;,剪切速率为105~104 S-1的条件下,-5~-35℃的表观粘度,仪器特点操作界面语言:可选择设定(中文)。欧姆龙温度控制器,轻触按键操作,方便快捷。可储存打印实验结果。通过标准油校正后自动计算结果。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改进型转子,低转矩测试状态,重复性高。试验结束自动停机、并升温,以利于快速清洗。仪器自动推荐制冷温度。旋转编码器检测转速。可编辑、存储全部标准油的参数值。储存1000组历史数据,方便查询;故障自检。技术参数温度范围:外循环酒精浴温控范围常温~-60℃冷浴控温精度: ±0.1℃定子控温精度: ±0.02℃粘度测定范围:1000~27000 mPa.s;使用环境: 10℃~40℃环境湿度: 85%功率: 2.5KW工作电源:AC220V±10%,50Hz升级点:1、**压缩机复叠式制冷,冷量大。2、采用**电机驱动,精度高。3、工业级触摸屏电脑,WINDOWS操作系统。4、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提升了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5、自动检测转速、微调旋钮控制电流,减少人工操作误差。6、采用全自动温控设备,精美的人机交互界面,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使用仪器进行分析。
  • 科学家发现乳腺癌对FGFR抑制剂耐药的表观遗传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目前很少有特异性疗法能够对 TNBC 患者实现持久性缓解。即使是免疫疗法,患者的缓解率也只有10-20%左右。尤其是对于中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然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大约有15%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基因的拷贝扩增(amplification), 突变(mutation),以及融合(fusion),这意味着FGF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过度激活导致肿瘤生长,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生存率降低直接相关 。因此, FGFR也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除乳腺癌外,FGFR基因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FGFR抑制剂也成为了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小分子药物之一,并且先后被FDA授予临床治疗胆管癌,膀胱癌以及胃癌。如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也能够受益于FGFR抑制剂,患者的生存率将会极大的改善。然而,乳腺癌患者对FGFR抑制剂治疗产生的耐药性是目前影响临床获批的最大阻碍 。因此,系统的研究F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发现有效的联合用药靶点,并设计更为精准有效的组合疗法无疑将会为携带FGFR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2021年11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李一豪和邱新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刘小乐,Alex Toker 和Myles Brown 教授(通讯作者) 研究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FGFR-inhibitor-mediated dismissal of SWI/SNF complexes from YAP-dependent enhancers induces adaptive therapeutic resistance,发现了FGFR抑制剂治疗可导致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从染色质上解离,这一过程促进了YAP/TEAD转录因子依赖型增强子的激活,并上调氨基酸诱导的 mTORC1信号途径从而对靶向治疗产生适应性耐药性。Infigratinib 是一种目前正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于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FGFR抑制剂。为了系统的鉴定infigratinib的潜在联合用药靶点,作者选用了对于infigratinib 适中敏感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全基因组 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鉴定了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因子mTOR 和 YAP的敲除可增加药物敏感性,而参与染色质重塑的SWI/SNF 复合物成员 ARID1A 与BRG1 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耐药性。与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结果一致的是,长时间infigratinib处理会同样导致肿瘤细胞中mTORC1复合体的激活。有趣的是,YAP信号的靶基因以及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如SLC1A5,SLC7A5,SLC3A2等是在耐药过程中最显著上调的转录物和蛋白质。TNBC细胞内几种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和亮氨酸,均在FGFR 抑制过程中大量积累。这些发现说明对 FGFR 抑制剂的适应性耐药性是由增加的氨基酸转运介导的,并导致 mTORC1 复合体的激活。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转运蛋白在耐药过程中的高度表达很有可能与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接下来发现FGFR抑制剂的长期处理导致了增强子在染色质开放区域高度激活,并且这些染色质区域含有大量的YAP/TEAD DNA 结合基序(motif)。几种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增强子均在耐药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可与YAP转录因子结合。而且,SWI/SNF 复合体及其核心蛋白BRG1的染色质结合谱也与YAP/TEAD 结合位点高度重合,但是对FGFR的抑制导致了BRG1从染色质上解离。与耐药过程相似的是,在TNBC细胞中敲除BRG1极大的促进了YAP依赖性增强子的激活以及YAP靶基因的转录。为了开发了精准性组合疗法用于潜在的临床转化,作者在FGFR基因异常的TNBC病人来源肿瘤异种模型(PDX)中测试了infigratinib与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或 YAP 抑制剂CA3联用的治疗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药物组合都可将肿瘤生长降低到基线以下,并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鉴于infigratinib 和依维莫司在一些国家已经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靶向FGFR和mTORC1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快速的转化为临床试验,在其它FGFR异常表达的肿瘤中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1-00781-z
  • 东北师范大学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项目通过验收
    2011年1月12日,由教育部科技司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主任武维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对东北师范大学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最终,专家组成员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盛连喜验收会后看望了专家组成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校长助理兼科学技术处处长冯江等参加了验收会。   验收会上,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负责人刘宝教授汇报了实验室建设工作。专家组在听取汇报并实地考察后,对实验室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特色 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条件建设等工作得到了依托单位的大力支持,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专家组建议要加强团队建设,特别是进一步加大对优秀年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继续坚持对一些正在探索的基础科学问题进行长期不懈的研究,争取产出更好的标志性成果 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扩大实验室在相关领域的影响。   分子表观遗传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于2007年批准立项建设的。经过三年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科研竞争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建设期间,实验室共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其中一等奖2项),申请专利19项,出版著作6部,独立或合作培育作物和花卉新品种9个。目前,实验室已成为国内该领域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一定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实验室也将成为东北师范大学组织重大科学研究项目、聚集和培养优秀科学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为促进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进一步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 Life Tech免费下载《RNAi与表观遗传学研究工具书》
    新版《RNAi与表观遗传学研究工具书》着重讲述了RNAi与microRNA领域的研究思路与实验流程,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同时,也描述了我们能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非常受研究者欢迎的参考资料。您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如下方面的信息: 化学修饰的siRNA双链复合物 聚合酶Pol II miR 与聚合酶Pol III shRNA 载体 转染试剂 体内RNAi RNAi 对照 microRNA 表达谱 DNA甲基化 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填写一下申请表格,您将可以免费下载到我们最新版《RNAi与表观遗传学研究工具书》,赶快行动吧! Life Technologies中国区办事处销售服务信箱:sales-cn@lifetech.com技术服务信箱:cntechsupport@lifetech.com客户服务热线:800-820-8982400-820-8982www.lifetechnologies.com FOR RESEARCH USE ONLY. NOT INTENDED FOR ANY ANIMAL OR HUMAN THERAPEUTIC OR DIAGNOSTIC USE.© 2011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trademarks mentioned herein are the property of Lif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or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In compliance with federal regulations, we hereby disclose that this email communication is for commercial purposes.View the Life Technologies privacy policy.Follow Life Technologies
  • 罗氏和加尔文研究所合作开发靶向区域的表观基因组学技术
    罗氏和加尔文医疗研究所近日宣布合作开发基于DNA测序针对表观基因组学分析的新技术。基因组学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重点关注的是病人的诊断和治疗中DNA序列信息的潜在用途。近期,表观遗传学(非DNA序列或者遗传密码改变,而是DNA的二次化学修饰和染色体结构蛋白的基因表达引起表观遗传的改变)被认为在生物进程的宿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观遗传学在癌症中作用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由于染色体上负责影响基因表达的表观基因组事件大量存在,更多精确分析这些变化的先进手段正在出现。在为期两年的探索协议条款中,加尔文研究所和罗氏将合作开发精确分析表观基因组区域的新方法。这次合作汇集了加尔文研究所中世界领先的基因组学的专业知识和基础设施,以及来自罗氏测序部门的Roche NimbleGen进行靶向富集的产品。在协议中,罗氏NimbleGen SeqCap Epi产品将被加尔文研究所的科学家进一步用于表观遗传学在人类疾病中作用的研究中。加尔文研究所常务理事John Mattick教授说,这是一个领先公司和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开发基因分析技术的优秀案例,这将促进更多人类生物学和疾病方面的研究并且促进交流机会。罗氏测序部门的研究部主管Tom Albert说,除了最近对测序技术平台的投资,我们的研究团队正在推进当下和未来技术中的测序应用。这次与加尔文研究所的合作展示了SeqCap靶向序列捕获产品附加的测序应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的潜力。这将促使我们向诊所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临床测序应用。更多关于Roche NimbleGen的信息,请访问www.nimblegen.com本新闻稿中使用和提及的所有商标均受法律保护。
  • 成果速递|李咏生教授团队阐述线粒体丙酮酸载体作为代谢-表观遗传检查点调控T细胞分化的机制
    近日,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咏生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影响因子:38.104)发表了题为《线粒体丙酮酸载体:调控T细胞分化的代谢-表观遗传学检查点》的研究亮点,阐述线粒体丙酮酸载体作为代谢-表观遗传检查点调控T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及影响肿瘤免疫的临床意义。细胞毒性CD8+ T细胞是抗癌免疫反应中最强大的效应细胞。在抗原刺激下,CD8+ T细胞可增殖并分化为效应T细胞(Teff),其中大部分是终末分化的短寿命效应细胞 (SLEC),具有强大的细胞毒性潜力;而其余的部分则是记忆前体效应细胞 (MPEC),可进一步分化为长寿的、可自我更新的记忆CD8+ T细胞(Tmem)。代谢重编程对CD8+ 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具有重要调控作用,其中糖酵解,包括乳酸发酵和丙酮酸氧化,均可促进CD8+ T细胞向Teff的分化。然而,线粒体丙酮酸载体(MPC)控制的线粒体丙酮酸摄取和代谢如何影响T细胞功能和命运仍不清楚。今年五月,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Mathias Wenes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 The mitochondrial pyruvate carrier regulates memory T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antitumor function的论著,他们发现,MPC缺陷的CD8+ T细胞具有向记忆型分化的倾向,机制研究表明,MPC受抑制的CD8+ T细胞可利用环境中的谷胱甘肽和脂肪酸氧化产生乙酰辅酶A,进而促进组蛋白H3K27位点乙酰化,并导致转录因子RUNX1下游的Tmem分化相关细胞因子(如IL-2,CD40)的表达上调。 此外,该团队还发现,在营养缺乏的肿瘤微环境(TME)中,乳酸来源的丙酮酸是维持CD8+ T细胞抗肿瘤活性的重要能源物质。由于谷胱甘肽和脂肪酸含量较少,在肿瘤微环境(TME)浸润CD8+ T细胞中敲除MPC并不会导致其向Tmem分化,但CD8+ T细胞内mTOR信号受到了显著抑制,进而引起H3K27位点甲基化水平上调,最终导致其抗肿瘤免疫活性降低。近年来,过继细胞转移(ACT)疗法成为了临床上最主要的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之一,其通过生成大量的带有基因修饰受体(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肿瘤特异性CD8+ T细胞(也就是CAR-T 细胞)来增强抗肿瘤效应。然而,由于CAR- T细胞在患者体内的存活率、增殖能力和活力持续性较低,对部分患者的抗癌效果不佳。研究表明,低分化的CD8+ Tmem细胞在ACT疗法中具有更好的抗肿瘤治疗效果。同样,在ACT疗法中,使用MPC抑制剂预处理的CAR-T细胞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应。李咏生教授团队指出,在临床转化应用中,对MPC调控CD8+ T细胞分化和肿瘤免疫抑制的研究表明了靶向MPC可成为激活肿瘤浸润T细胞乳酸利用和抗肿瘤疗效的新途径。并且抑制MPC增强了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记忆表型和持久性,可能是未来临床试验中改善CAR-T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在策略。据悉,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助理研究员陈瑜和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生王景纯为共同第一作者,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李咏生教授为通讯作者。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2-01101-z陈瑜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助理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微环境中MDSC免疫抑制功能及其脂质代谢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免疫与脂质代谢。近年来共参与发表SCI文章9篇,其中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Theranostics杂志共发表SCI论文3篇;参编Elsevier出版社的英文著作1部;主持重庆市科技局课题1项,参与重庆市科技局课题2项。王景纯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博士生,从事肿瘤治疗耐药及肿瘤干细胞领域研究。近年来共参与发表SCI文章11篇,其中以第一/共一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和Theranostics杂志共发表SCI论文3篇;参与重庆市科技局课题1项;2019年获得“世界医学生论坛”冠军;获评陆军军医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及“优秀毕业生”。李咏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教研室主任、I期病房主任,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结直肠癌和恶性肿瘤临床试验首席专家,美国哈佛医学院博士后,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合、优青、海外优青项目评审委员,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负责人,重庆市青年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委会免疫代谢学组组长,肿瘤与微生态专委会常务委员,重庆市免疫学会代谢免疫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肿瘤罕见病疑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化疗学组组长,重庆市医学会精准医疗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免疫学会、重庆抗癌协会、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兼任《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副主编,STTT等杂志编委,Cell Metabolism、Advanced Science、Cancer Research等杂志审稿人。专注于“肿瘤免疫代谢”研究,主持国家高层次引进人才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等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70余篇,总影响因子大于500,被引用大于4000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在Immunity、STTT、Ann Rheum Dis、Sci Adv、Nat Commun、Cancer R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30的论文4篇,大于10的论文12篇,截止2022年7月的H指数36。获得国际发明专利1项,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和参编Springer Nature、Elsevier等出版社英文专著4部。以PI身份参研临床试验共计48项,其中I期36项,II期5项,III期7项,以组长单位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7项,其中注册类6项。当选中国临床肿瘤协会首批35岁以下最具潜力青年肿瘤医生,获树兰医学青年奖提名,获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入围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 《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的测定》等2214项国家标准复审结论进行公示
    各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开展推荐性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的通知》(国标委发【2022】10号)要求,标准委已完成相关国家标准复审工作。现将《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的测定》等2214项复审结论为修订或整合修订的项目进行公示。如对复审结论有不同意见,请于2023年4月9日前,登录征求意见公示网页 https://std.samr.gov.cn/gb/search/withdrawnReviewDetail?id=6233CB31322EB499374C40DE7FE1C039,通过意见反馈功能,将意见反馈至标准委。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3年3月10日 相关标准如下: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归口单位复审结论备注1GB/T 12496.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2GB/T 12496.1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亚甲基蓝吸附值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3GB/T 12496.1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硫酸奎宁吸附值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4GB/T 12496.1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苯酚吸附值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5GB/T 12496.13-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未炭化物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6GB/T 12496.14-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氰化物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7GB/T 12496.15-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硫化物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8GB/T 12496.16-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氯化物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9GB/T 12496.17-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硫酸盐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0GB/T 12496.18-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酸溶物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1GB/T 12496.19-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铁含量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2GB/T 12496.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粒度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3GB/T 12496.20-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锌含量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4GB/T 12496.21-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钙镁含量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5GB/T 12496.22-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重金属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6GB/T 12496.3-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灰分含量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7GB/T 12496.4-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水分含量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8GB/T 12496.5-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四氯化碳吸附率(活性)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19GB/T 12496.6-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强度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20GB/T 12496.7-1999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pH值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21GB/T 12496.8-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碘吸附值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22GB/T 12496.9-2015木质活性炭试验方法 焦糖脱色率的测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23GB/T 12901-2006脂松节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901-2006,GB/T 31756-201524GB/T 12902-2006松节油分析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902-2006,GB/T 33029-201625GB/T 13803.1-1999木质味精精制用颗粒活性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3803.1-1999,GB/T 13803.3-199926GB/T 13803.2-1999木质净水用活性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27GB/T 13803.3-1999糖液脱色用活性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3803.1-1999,GB/T 13803.3-199928GB/T 13803.4-1999针剂用活性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29GB/T 13803.5-1999乙酸乙烯合成触媒载体活性炭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0GB/T 14020-2006氢化松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1GB/T 14021-2009马来松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4021-2009,GB/T 14020-200632GB/T 14022.1-2009工业糠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4022.1-2009,GB/T 14022.2-200933GB/T 14022.2-2009工业糠醇试验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4022.1-2009,GB/T 14022.2-200934GB/T 17664-1999木炭和木炭试验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20220535-T-43235GB/T 17666-1999黑荆树栲胶单宁快速测定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6GB/T 18247.1-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1部分:鲜切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7GB/T 18247.2-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2部分:盆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8GB/T 18247.3-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3部分:盆栽观叶植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39GB/T 18247.4-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4部分:花卉种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40GB/T 18247.5-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5部分:花卉种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41GB/T 18247.6-2000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6部分:花卉种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42GB/T 1926.1-2009工业糠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926.1-2009,GB/T 1926.2-198843GB/T 1926.2-1988工业糠醛试验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926.1-2009,GB/T 1926.2-198844GB/T 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45GB/T 20416-2006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46GB/T 20449-2006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测试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47GB/T 20450-2006活性炭着火点测试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48GB/T 20451-2006活性炭球盘法强度测试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496.1~22,GB/T 20449-2006,GB/T 20450-2006,GB/T 20451-2006,GB/T 35815-2018,GB/T 35565-201749GB/T 22347-20084号系列紫胶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0GB/T 22348-20084号紫胶虫种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1GB/T 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52GB/T 31756-2015重松节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901-2006,GB/T 31756-201553GB/T 33024-2016柳编制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修订54GB/T 33029-2016松节油及相关萜烯产品组成 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2902-2006,GB/T 33029-201655GB/T 8137-2009颗粒紫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6GB/T 8138-2009紫胶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7GB/T 8139-2009脱蜡紫胶片、脱色紫胶片和脱色脱蜡紫胶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8GB/T 8140-2009漂白紫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59GB/T 8141-2009军用紫胶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60GB/T 8142-2008紫胶产品取样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61GB/T 8143-2008紫胶产品检验方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22347-2008,GB/T 22348-2008,GB/T 8137-2009,GB/T 8138-2009,GB/T 8139-2009,GB/T 8140-2009,GB/T 8141-2009,GB/T 8143-2008,GB/T 35805-201862GB/T 15691-2008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3GB/T 18525.6-2001桂园干辐照杀虫防霉工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18525.3-2001,GB/18525.4-2001,GB/18525.5-2001,GB/18525.6-200164GB/T 20573-2006密蜂产品术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5GB/T 21488-2008脐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6GB/T 21528-2008蜜蜂产品生产管理规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7GB/T 21532-2008蜂王浆冻干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8GB/T 22299-2008辣椒粉 天然着色物质总含量的测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69GB/T 22300-2008丁香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70GB/T 22303-2008芹菜籽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71GB/T 22306-2008胡荽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修订72GB/T 17924-2008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全国知识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73GB/T 20402-2006超市鲜、冻畜禽产品准入技术要求中国商业联合会修订74GB/T 8935-2006工业用猪油中国商业联合会修订75GB/T 12309-1990工业玉米淀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修订76GB/T 4548-1995玻璃容器内表面耐水侵蚀性能测试方法及分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修订77GB/T 11186.1-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一部分:原理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1186.1-1989,GB/T 11186.2-1989,GB/T 11186.3-198978GB/T 11186.2-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颜色测量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1186.1-1989,GB/T 11186.2-1989,GB/T 11186.3-198979GB/T 11186.3-1989涂膜颜色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色差计算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1186.1-1989,GB/T 11186.2-1989,GB/T 11186.3-198980GB/T 13491-1992涂料产品包装通则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9750-1998,GB/T 13491-199281GB/T 13492-1992各色汽车用面漆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3492-1992,GB/T 13493-199282GB/T 13493-1992汽车用底漆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3492-1992,GB/T 13493-199283GB/T 1710-2008同类着色颜料耐光性比较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4GB/T 1749-1979厚漆、腻子稠度测定法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5GB/T 20623-2006建筑涂料用乳液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6GB/T 21866-2008抗菌涂料(漆膜)抗菌性测定法和抗菌效果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7GB/T 5208-2008闪点的测定 快速平衡闭杯法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8GB/T 6753.4-1998色漆和清漆 用流出杯测定流出时间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9GB/T 9750-1998涂料产品包装标志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9750-1998,GB/T 13491-199290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 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1GB/T 19629-2005医用电气设备 X射线诊断影像中使用的电离室和(或)半导体探测器剂量计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2GB/T 20013.1-2005核医学仪器 例行试验 第1部分:辐射计数系统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3GB/T 20013.2-2005核医学仪器 例行试验 第2部分:闪烁照相机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4GB/T 20013.3-2015核医学仪器 例行试验 第3部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5GB/T 19042.2-2005医用成像部门的评价及例行试验 第3-2部分:乳腺摄影X射线设备成像性能验收试验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96GB/T 16867-1997聚苯乙烯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中残留苯乙烯单体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全国塑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整合修订整合修订标准号:GB/T 16867-1997,GB/T 38271-201997GB/T 30924.1-2016850GB/T 16860-1997感官分析方法 质地剖面检验全国感官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订851GB/T 20861-2007废弃产品回收利用术语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修订852GB/T 8223-1987价值工程 基本术语和一般工作程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修订
  • 药理学家绘制出心肌细胞表观基因组
    近日研究发现,药理学家已经成功地绘制出心肌细胞的表观基因组。他们希望这一发现引起有关先天性心脏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新见解。科学家们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相关内容。表观基因组是表观遗传机制的总体,表观遗传机制决定细胞中哪些基因是活跃的,哪些基因是不活跃的。内部或环境条件的变化,如营养、压力、或药物,可以留下表观遗传模式。这样的机制在癌症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对心脏病的意义还不太为人所知。中文名称:人粘膜相关上皮趋化因子(MEC/CCL28)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mucosae associated epithelia chemokine,MEC ELISAkit中文名称:人B细胞活化因子受体(BAFF-R)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B cell activation factorr from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family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Flt-4)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o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VEGFR-1/Flt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o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D(VEGF-D)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D,VEGF-D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C,VEGF-C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B(VEGF-B)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 B,VEGF-B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Factor,VEGF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CD106)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Vascuo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 中文名称: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oluble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4(TRAIL-R4)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3(TRAIL-R3)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1(TRAIL-R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β,TNF-β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Ⅱ(TNFsR-Ⅱ)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Ⅱ,TNFsR-Ⅱ 中文名称:人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Ⅰ(TNFsR-Ⅰ)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 soluble receptor Ⅰ,TNFsR-Ⅰ中文名称:人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 ELISAkit中文名称: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β(SDF-1β/CXCL12)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 1β,SDF-1β 中文名称:人干细胞因子受体(SCFR)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tem Cell Factor Receptor,SCFR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生长因子(SCF/MGF)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tem cell factor/mast cell growth 中文名称: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40 ligand,sCD40L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可溶性CD30配体(sCD30L)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0 ligand,sCD30L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CCL5)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regulated on activation in normal T-cell 中文名称:人P选择素(P-Selectin/CD62P/GMP140)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P-Selectin/CD62P/GMP140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血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B(PDGF-AB)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AB,PDGF-AB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神经营养因子4(NT-4)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Neurotrophin 4,NT-4 ELISAkit 中文名称:人的神经生长因子(NGF)ELISA试剂盒价格96t/48t 英文名称:Human Nerve growth factor,NGF ELISAkit 心脏在人出生和发育后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胚胎发育形成时的第一个器官,并不断用氧气和营养供应着整个身体所需。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承担着控制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中央功能。Ralf Gilsbach博士 和Lutz Hein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在已经开发出一种新颖的方法,他们分离心脏组织中不同类型细胞的心肌细胞的细胞核。科学家们应用下一代DNA测序的方法分离创建高分辨率的DNA甲基化图像的细胞核,该细胞核调整基因活性和所有基因的表观遗传标志一样的最重要的表观遗传机制。这使他们确定在出生过程中打开心脏基因程序的表观遗传开关会引起慢性心脏衰竭。目前研究人员想在微小的组织切片活检中进行表观遗传分析,比如在心导管检查中进行分析
  • 紫外光谱 | 一滴唾液,一分钟搞定新冠核酸表观检测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本文作者为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严银芳副研究员,寻求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文末有联系方式,欢迎广大光谱仪器厂商联系洽谈。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光谱液体活检核酸市场分析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随着在现代医学精准医疗发展,液体活检在癌症、病毒核酸检测方面崭露头角,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领域。在临床应用中,液体活检在疾病的诊疗和预后都能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采集患者唾液、尿液等体液标本中的肿瘤、病毒相关产物,可以实现非侵袭性检测,从而对肿瘤、病毒等疾病进行诊断和辅助治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日本最近也批准了经唾液检测新冠病毒的产品,称“该核酸检测手段更安全、结果完全一致”。液体活检ctDNA核酸检测以及光谱液体活检ctDNA核酸检测已成为当前肿瘤领域的诊疗新热点。采用红外、紫外、荧光、拉曼光谱等方法进行肿瘤液体活检为临床提供了许多重要数据,因此发展光谱液体活检己成为肿瘤、病毒早期诊断的一个重要工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4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2/uepic/5fc57fd0-35a6-41ae-b35e-f81b133b900d.jpg" title=" 00-.jpg" alt=" 00-.jpg" width=" 400" vspace=" 0" height=" 247"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单从仪器产品的名称上解析,紫外光谱液体活检核酸表型检测仪,即是利用紫外光谱来液体活检核酸RNA、DNA表型的检测仪器,也就是说利用光谱液体活检来补充ctDNA核酸测序或新冠病毒的核酸测序液体活检的一种二维表观质量检测的光谱仪器。当前核酸PCR测序液体活检仍存在许多假阴性、价格高等缺陷,因此完善光谱二维液体活检,补充核检缺陷乃是当前防疫之急的大事。虽然光谱液体活检ctDNA核酸检测在肿瘤病毒上初露锋芒,紫外光谱液体活检核酸表型检测仪,也从实验室逐渐发展成为了新冠病毒核酸测序之外的佼佼者。光谱液体活检补充了肿瘤,病毒核酸测序缺陷,增加了病毒二维表观信息检测技术,前景十分诱人。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病毒基因二维表观信息检测技术完善了病毒基因检测能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病毒二维表观信息检测技术更加完善了核酸测序检测能力。病毒有遗传物质,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这是它最核心、最明确的标志。虽然核酸检测是新冠病毒检测金标准,但是核酸检测也不是万无一失的。假阴性是新冠肺炎核酸检测逃不开的问题。怎样提升新冠病毒的快速检测能力?这是摆放我们面前十分棘手的问题。新冠病毒基因是由单链RNA一维序列与RNA二维表观信息所组成的。光有一维病毒核酸测序检测实际上是一种片面的检测方法。在病毒核酸测序检测基础上,增加病毒基因二维表观信息检测技术,则更加完善了病毒基因检测能力。因此新冠病毒基因二维检测技术,是目前急需的核酸检测设备,值得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紫外液体活检RNA、DNA表型检测仪产品原理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紫外液体活检RNA、DNA表型检测仪,是根据爱因斯坦“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就是测量其中的能量”原理。利用紫外光谱检测新冠病毒的复制动量就是在检测病毒基因二维的表观质量为基础理论。我们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测能技术(二维紫外光谱图),利用DNA含氢基团(OH、NH、CH)基态以及激发振动吸收情况,来检测病毒具有不同的能量曲线和平衡核间距。来建立紫外普通感冒、病毒流感表型分析仪。二维紫外光谱检测病毒、肿瘤应用十分广泛。能解决一些我们用常规方法所不易观测的病毒表观现象,揭示了新冠病毒RNA一维光谱中被掩盖的信息量。如可观测新冠病毒RNA高级构象变化、分子空间结构信息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问题,这些微观层面的现象理解都可以通过病毒二维紫外的方法测得。紫外表型分析仪能进行常规病毒核酸蛋白分析,又能进行病毒、肿瘤早期诊断及其预后治疗,一机专用也能一机多用。紫外普通/病毒流感表型分析仪检测病毒核异质RNA或蛋白质定量定性质量灵敏可靠,很少出现假阳性,更适合检测病毒的表观质量生物学指标。通过简单的一滴体液,检测一滴唾液即可快速区分普通/病毒流感,来减少核酸测序液体活检目前存在的多次检测假阴性、价格高等缺陷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紫外液体活检核酸表型检测仪应用场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1. 病毒二维表观检测仪 配合病毒核酸咽拭子一维测序检测,能快速实施准确的核酸检测,避免了多次核检假阴性、价格高等缺陷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2. 配合红外测温仪,一滴唾液一分钟表观检测结果,在各交通口岸,地铁站对可疑病例突施两查,就能快速区分普通感冒与流行病毒新方法,弥补了单一红外测温仪检测防控口岸的重大缺陷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3. 医院导医台放一部,就能轻松快速区分是普通感冒与流行病毒感染,快速解决看病难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4. 疫情期间每日对超市、海鲜、肉禽市场货物、人流等快速实施病毒基因二维光谱扫描检测,以排除病毒染污食品造成传播扩散。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5. 更重要的是能在学校学生云集的地方实施快速的每日一查,能轻松快速区分普通感冒与流行病毒感染,防止流行病毒感染发生,有益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新冠病毒二维表观检测分析仪是疫情防控急需产品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紫外光谱液体活检RNA表型分析仪实际上就是升级版的医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例如UV-1801光谱扫描仪。经过简单的检测窗及软件系统性改造注册,就可以成为一台医用紫外光谱液体活检RNA表型分析仪。检测仪结构简单,无需投资,利润率客观;功能强大,价格便宜,实用性强;是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急需的产品,能够保证投资企业实现最大的利益,避开或减少了风险的额度,在当下疫情防控形势下,迎合了经济社会需求,是投资防控物资商业化应用的最佳时机。欢迎广大的光谱仪器制造商或有意向合作企业前来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text-indent: 2em " 武大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严银芳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15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联系电话1592743150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相关资料:癌患者血清的紫外光谱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line-height: 1.5em "    a href=" https://wenku.baidu.com/view/39346a58de80d4d8d15a4fba.html" target=" _self" https://wenku.baidu.com/view/39346a58de80d4d8d15a4fba.html /a /p
  • Science | 空间组学开启新时代 – 樊荣团队发布空间分辨的表观遗传分析新技术
    空间转录组测序在去年一月被Nature Methods选定为年度创新生物学技术以来,已经成为了组织样本基因表达和组学分析的最前沿利器。但是现有的多种空间组学技术基本局限于对转录组的研究。2020年底,耶鲁大学的樊荣教授团队首次报道了利用组织样本原位编码方法同时分析空间转录组和蛋白组。以此开启的空间多组学分析 (spatial multi-omics)成为了今年 Nature 杂志看好的2022年最值得期待的七个技术领域之一。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任何技术能够实现对基因表达机制方面的高空间分辨率的分析。染色质状态决定基因组功能,并以细胞类型特异性的方式进行调节。同时,细胞在组织中的组织方式与它们的功能之间又存在很强的相互联系。因此空间分辨的表观遗传测序技术 (spatial epigenomics)将为这个最前沿的空间组学领域开启另一个全新的篇章。近日,耶鲁大学樊荣教授团队在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patial-CUT&Tag: Spatially resolved chromatin modification profiling at the cellular level 的最新空间组学技术Spatial-CUT&Tag (第一作者邓彦翔博士)。Spatial-CUT&Tag技术能够在空间和全基因组水平上观察组织发育的表观遗传机制,实现了与发育和疾病相关的表观遗传调节的空间映射,是科学和医学应用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图1 Spatial-CUT&Tag总体设计和实验流程在樊荣团队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专注于最重要的表观遗传变化之一,组蛋白修饰。Spatial-CUT&Tag利用微流控技术将组织进行空间二维编码,并与CUT&Tag技术进行结合,实现了全基因组尺度的空间组蛋白修饰分析。在对小鼠胚胎的空间表观遗传测序中,成功分辨出小鼠胚胎各个器官,测序结果与单细胞表观遗传数据进行比较,数据质量达到相同水平,同时与ENCODE数据库中bulk ChIP-seq测序数据进行比对,也实现了很好的匹配。图2 小鼠胚胎器官发育的空间表观遗传分析利用Spatial-CUT&Tag技术,首次实现直接在产后小鼠大脑中以高空间分辨率观察到特定的组蛋白修饰特征。通过亚型分析发现,H3K27me3在产后小鼠大脑中也可以控制或维持大脑皮质层的形成,与其在小鼠胚胎大脑中的作用相一致。图3 产后小鼠大脑组织空间表观遗传分析樊荣团队进一步测试把荧光染色成像后的小鼠嗅觉球组织切片做Spatial-CUT&Tag测序,然后关联空间表观遗传组到单个细胞核,首次证明可以在组织样品里原位获得单细胞表观遗传组测序数据。Spatial-CUT&Tag作为一项基于NGS的全新空间组学技术,实现了对于组织环境中表观遗传机制的全基因组图谱分析。Spatial-CUT&Tag作为一个全新的起点,可以在不同组织上实现更多类似的发现。从长远来看,樊荣团队希望利用该技术了解不同疾病状态的表观遗传起源,开发针对表观遗传的药物,开辟一条全新的疾病治疗途径。樊荣团队目前正在开发更多空间组学技术。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g7216
  • 中国诞生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婴儿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e978bf8-367c-4118-9635-95a97f885fac.jpg" title=" 1.jpg" alt="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贺建奎实验室供图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88fc7bc-9418-44a0-856d-204c853ac13a.jpg" title=" 2.jpg" alt=" 2.jpg" width=" 274" height=" 400" style=" width: 274px height: 400px " border=" 0" v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贺建奎实验室研究人员在做胚胎注射& nbsp br/ /p p   人民网深圳11月26日电(吕绍刚、陈育柱)11月26日,来自中国深圳的科学家贺建奎在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召开前一天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这是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也意味着中国在基因编辑技术用于疾病预防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 /p p   这次编辑峰会于2018年11月27—29日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英国伦敦皇家学会和香港科学院在香港联合举办。据贺建奎介绍,基因编辑手术比起常规试管婴儿多一个步骤,即在受精卵时期,把Cas9 蛋白和特定的引导序列,用5微米、约头发二十分之一细的针注射到还处于单细胞的受精卵里。他的团队采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这种技术能够精确定位并修改基因,也被称为“基因手术刀”。 /p p   这次基因手术修改的是CCR5 基因,而CCR5 基因是HIV 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此前资料显示,在北欧人群里面有约10% 的人天然存在CCR5 基因缺失。拥有这种突变的人,能够关闭致病力最强的HIV 病毒感染大门,使病毒无法入侵人体细胞,即能天然免疫HIV 病毒。 /p p   贺建奎还将在峰会现场展示他领导的项目组在小鼠、猴和人类胚胎的实验数据。在50枚人类胚胎基因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脱靶现象 而所有人类正常胚胎里面,有超过44% 的胚胎编辑有效。贺建奎还展示此次基因手术婴儿脐带血的检测结果,证明基因手术成功,并未发现脱靶现象。他表示,结果仍然需要时间观察与检验,因此准备了长达18年的随访计划。 /p p   CRISPR/Cas9 技术自问世以来就因简单、高效备受瞩目,吸引全球各地科学家在医学、动植物育种、药物筛选等不同领域进行研究。贺建奎强调:“对于少数家庭来说,基因手术是治愈遗传性疾病和预防严重疾病的新希望。” 他还率先提出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领域需遵循的“核心价值”,包括对真正需要的群体保持“悲悯之心”(Mercy for families in need)、仅仅用于严重疾病的“有所为更有所不为”(Only for serious disease, never vanity)、尊重孩子自主性为前提的“探索你自由”(Respect a child’s autonomy)、命运不能由基因来决定的“生活需要奋斗”(Genes do not define you )、“促进普惠的健康权”(Everyone deserves freedom from genetic disease)等5项伦理原则。 /p p   美国哈佛医学院遗传学教授、基因工程知名专家乔治· 丘奇George Church 说:“考虑到HIV 对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有扩大的趋势,我认为贺建奎选择了一个非常好的目标基因。” /p p   不久前,中山大学一研究团队发布了国内首份针对普通公众和HIV 携带者关于基因编辑认知的比较报告,超六成受访者对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持积极态度。575份HIV 携带者问卷显示,有94.78% 的HIV 携带者支持基因编辑技术用于预防HIV 。另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2018年4月针对2537名美国成年人的一项调查显示,60% 的美国人支持对未出生婴儿进行基因编辑,认为为了降低患严重疾病的风险,基因编辑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 /p
  • 动态新闻:得利特为吉林客户开展关于低温发动机油表观粘度试验器等仪器设备技术演讲
    得利特技术人员到吉林客户公司进行润滑油检测设备技术演讲。得利特指派技术工程师为客户进行详细的技术演讲 。 客户想要了解关于检测设备润滑油管理与油液监测的具体细节,技术工程师对于该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会议中,还特别提到了各种润滑油检测仪器的作用及维护方式,如低温发动机油表观粘度试验器、运动粘度测定仪、析气性测定仪的具体性能。同样的,客户在会议中也提出了一些,他们在实际使用时会产生的疑问。得利特技术工程师耐心的一一作答。客户非常接受这些技术性知识的讲解,并且很认可我们公司仪器的性能。 演讲结束后,双方还去了客户的仪器室,进行了进一步的演练。 得利特公司整合石化科学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计量总站等油品方面、仪器方面、设备方面的专家为技术班底,集思广益,推出系列精品润滑油分析检测仪器、燃料油分析检测仪器、润滑脂分析检测仪器等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赞誉。公司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客户就是上帝的宗旨为用户提供专业贴心的咨询培训服务,包括设备润滑咨询服务,设备润滑知识培训,润滑系统方案设计、实验室建设方案,第三方油品检测。确保客户解决设备润滑的相关问题!
  • 1500万!同济大学非接触式自主配置全息测试子系统—结构表观多维度测试模块采购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20230815(代理机构内部编号:JSHC-2023050436S1)项目名称:同济大学非接触式自主配置全息测试子系统—结构表观多维度测试模块采购项目预算金额:1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5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非接触式自主配置全息测试子系统—结构表观多维度测试模块1套合同履行期限:签订合同后6个月内完成并验收合格交付使用。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8月10日 至 2023年08月17日,每天上午9:00至11:30,下午13:3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130号1701室方式:现场获取或通过邮箱获取采购文件。获取采购文件须提供的资料: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原件或扫描件、加盖公章的被委托人身份证复印件或扫描件,及汇款凭据的截图(转账时请务必备注公司名称+436S1)。获取采购文件电话:025-83609978(南京)/021-52181959(上海) 邮箱:jshc9999@163.com售价:¥5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同济大学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        联系方式:沈老师 021-65983761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江苏省华采招标有限公司            地 址:上海市普陀区中山北路2130号17层            联系方式:刘翠红、胡晓秀 021-52181959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刘翠红、胡晓秀电 话:  021-52181959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