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水土保持工程

仪器信息网水土保持工程专题为您整合水土保持工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水土保持工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水土保持工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水土保持工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水土保持工程话题讨论。

水土保持工程相关的资讯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全文如下:水土保持是江河保护治理的根本措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持续呈现“双下降”态势,但我国水土流失防治成效还不稳固,防治任务仍然繁重。党的二十大强调,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抓手,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全面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力支撑。(二)工作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过度干预、过度利用向自然修复、休养生息转变,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水土保持领域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因地制宜、科学施策,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精准施策,进一步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和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管理效能进一步提升,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状况持续改善,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3%。到2035年,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水土保持体制机制全面形成,人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控制,重点地区水土流失得到全面治理,全国水土保持率达到75%,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显著增强。二、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四)突出抓好水土流失源头防控。按照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要求,建立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落实差别化保护治理措施。将水土保持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水土流失敏感脆弱区域纳入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管控,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有关规划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矿产资源开发、城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应提出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对策和措施,并征求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五)加大重点区域预防保护力度。统筹布局和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以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为重点,全面实施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对暂不具备水土流失治理条件和因保护生态不宜开发利用的高寒高海拔冻融侵蚀、集中连片沙化土地风力侵蚀等区域,加强封育保护。(六)提升生态系统水土保持功能。把巩固提升森林、草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作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的重点,严禁违法违规开垦,加强天然林和草原保护修复,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充分发挥林草水土保持功能。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为重点,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因地制宜建设农田防护林,提升土壤保持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强化山体、山林、水体、湿地保护,保持山水生态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推动绿色城市建设。三、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七)健全监管制度和标准。依法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制度,加强全链条全过程监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特点,明确差异化针对性要求,分类精准监管。完善农林开发等生产建设活动水土流失防治标准,严格依照标准实行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水土保持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八)创新和完善监管方式。建立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覆盖、常态化开展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全面监控、及时发现、精准判别人为水土流失情况,依法依规严格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造成水土流失的生态破坏行为的惩治力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依规严格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全面实施水土保持信用评价。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积极推行基于企业自主监控的远程视频监管等方式。加强对人为水土流失风险的跟踪预警,提高监管精准化、智能化水平,推动实现无风险不打扰、低风险预提醒、中高风险严监控。(九)加强协同监管。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联动执法,建立完善监管信息共享、违法线索互联、案件通报移送等制度。加强水土保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充分发挥司法保障监督作用。健全与纪检监察机关沟通机制,及时将发现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涉嫌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移送纪检监察机关处理。畅通公众监督和举报渠道,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加强水土保持监管能力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现代科技手段应用能力,保障必要的经费和装备投入。(十)强化企业责任落实。生产建设单位应依法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水土保持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要求。大力推行绿色设计、绿色施工,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地表扰动,严禁滥采乱挖、乱堆乱弃,全面落实表土资源保护、弃渣减量和综合利用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生产建设项目主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加强行业指导。四、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十一)全面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在大江大河上中游、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南水北调水源区、三峡库区等水土流失重点区域全面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各地要将小流域综合治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建立统筹协调机制,以流域水系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推进。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十二)大力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聚焦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面源污染防治,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力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工程,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加快推进长江上中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因地制宜完善田间道路、坡面水系等配套措施,提升耕地质量和效益。推进黄土高原旱作梯田建设,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发展高效旱作农业。加大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和侵蚀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统筹推进保护性耕作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好黑土资源。有条件的地区要将缓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十三)抓好泥沙集中来源区水土流失治理。以减少入河入库泥沙为重点,突出抓好黄河多沙粗沙区特别是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综合治理,大力开展黄土高原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加强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和老旧淤地坝提升改造,实施固沟保塬工程。积极推进南方丘陵山地带崩岗综合治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五、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十四)健全水土保持规划体系。落实全国水土保持规划,制定全国重要江河流域水土保持规划,推进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协同治理。地方各级政府要依据全国及流域水土保持规划,及时制定或修订本行政区水土保持规划,合理确定水土保持目标,明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和任务。强化规划实施跟踪监测评估。(十五)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建管机制。创新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组织实施方式,优化项目审批程序。积极推行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建设模式,发挥好村级组织、土地使用者、承包经营者作用,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和治理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完善治理成果管护制度,按照“谁使用、谁管护”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建立工程运行维护费用政府和受益主体分摊机制。(十六)加强水土保持考核。实行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及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对水土保持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和奖励。(十七)强化水土保持监测评价。构建以监测站点监测为基础、常态化动态监测为主、定期调查为补充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完善全国和重点区域土壤侵蚀模型,深化监测评价和预报预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监测在生态系统保护成效监测评估中的重要作用。优化水土保持监测站网布局,按照事权划分,明确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健全运行机制。按年度开展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及时定量掌握全国各级行政区及重点流域、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和防治成效。建立水土保持监测设备计量制度,保证监测数据质量。(十八)加强水土保持科技创新。推进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水土保持深度融合,强化水土保持监管、监测等信息共享和部门间互联互通,提高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围绕水土流失规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水沙关系、水土保持碳汇能力等,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支持水土保持领域重点实验室、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六、保障措施(十九)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水土保持工作的全面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水土保持责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明确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二十)强化统筹协调。建立水土保持部际协调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水利部要切实履行主管部门职责,发挥好牵头组织和统筹协调作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管理,加强跨区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草原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协同,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研究解决重要问题,抓好督促落实。(二十一)加强投入保障。中央财政继续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地方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水土保持投入。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和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对集中连片开展水土流失治理达到一定规模和生态修复预期目标的相关实施主体,允许依法依规取得一定份额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权,从事相关产业开发。对淤地坝淤积和侵蚀沟、崩岗、石漠化治理等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按程序用于耕地占补平衡。建立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将水土保持碳汇纳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制定完善水土保持碳汇能力评价指标和核算方法,健全水土保持标准体系。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捐赠、资助等形式参与水土保持工作。(二十二)强化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普及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学科建设。将水土保持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体系,强化以案释法、以案示警,引导全社会强化水土保持意识。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创建,加强水土保持科普宣传和文化建设。加强国际交流合作,讲好水土保持“中国故事”。
  • 人物专访丨王兵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1956年,在西北这片广阔的黄土大地上第一所致力于土壤侵蚀过程与模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地农业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研究,解决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的科研机构拔地而起-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 今天有幸邀请王兵副站长,进行专访。 王兵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副站长,科技部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副站长,《水土保持通报》第六届编委、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土壤侵蚀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常务委员。长期坚守野外试验,主要从事植被恢复与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在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响应机制、土壤质量、土壤分离过程水动力学机理、土地利用对土壤分离过程的影响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和科研积累,掌握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对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状况、土壤侵蚀现状和存在问题均有详细的了解。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课题等13项,参与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6)、中国水土保持学会青年科技奖(2016)等。 Q:王站长,您好,请问您一直都从事防旱相关工作么?答:水土保持与植被恢复。 插叙提起安塞,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气势磅礴的安塞腰鼓。中国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塞水土保持综合试验站(下文简称:安塞站)就坐落在这里。在陕西省,曾经有过很多与安塞站发展模式类似的野外试验站,但坚持发展下来,并进入国家野外台站序列的只有两个,安塞站便是其一。安塞站始建于1973年,现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科技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教育部与水利部全国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野外科研教学基地。 Q:您应该算是安塞站的元老了,不知道有没有什么故事可以与我们分享?答:我是2007年来到安塞站。在这里,我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论文。之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这会儿其实对于我来说有很多选择,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回到安塞站。因为我觉得还是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所以才愿意回到这里。我的科研是从这开始的,所以我还想在这继续做下去。“厚重朴实、协力攻关、求实创新、无私奉献”的黄土精神已成为一种“血脉传承”, 黄土精神是整个水保所的精神,是一代代水保人的精神,但这种精神应该说起源于安塞站,成长于安塞站,因此更成为安塞站的精神支柱。”刺槐林补植灌木实验千里黄河一壶收——李朴芳 稀树大草原——王百群 Q:在日常的科研工作中,有没有令您印象深刻的事?答:2011年7月-8月,我们在安塞站山地试验场进行原位放水冲刷试验,以探讨植被恢复近地表特征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安塞这个地方夏天太阳很毒,我们在草地上作试验,没有遮阴的地方,很容易中暑。为了赶进度,我们住在山上的工具房,清晨5点开始试验,上午11点返回,下午5点开始整理试验样品至晚上11点,期间自己想办法做饭,持续了45天,现在想着都觉得累。付出——王颖 取样——郭小谋路——徐炳成 Q:冒昧地问一下,您觉从事这一行苦不苦?答:不辛苦,我们每个人都贡献自己的一点点力量,才能换来今天的绿色青山。 时装秀——朱兆龙时装秀2——朱兆龙希望——史新合 Q:可以跟我们分享一下您的心得体会么?答:努力工作,保持一颗纯朴的科研之心。 专注——许明祥 温室的阳光——严翔 大学生夏令营 Q:对于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地区的人们,您想对大家说的话?答:我们站所在地区降水量多年平均505mm,水土流失严重是当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更应在植被改造、荒漠监测方面多下功夫。消失的黑土——郭胜利 退耕显效——刘普灵 为了实现“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之愿望,岛津制作所自1875年在京都创业以来,秉承创业者的先驱精神,在这个公司宗旨的指导下,拓展事业145年载。 其中分析计测仪器和产业机械产品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通过客户的事业,向社会提供放心和便利的帮助。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的科研工作者们,经常使用LC-2030、LC-30A进行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 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岛津仪器的支持大量样品的分析;模块化 LC : 扩展性好,覆盖所有LC分析;一体机 LC : 操作方便,适用于例行分析等特点,也为水土保持的相关研究注入了一份力量。 实验室的岛津仪器 注:本文中摄影素材均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科研人员拍摄作品。 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始终不畏挫折,不断挑战地走过来了。让我们成为遇到困难勇敢面对,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在行业领跑世界的存在,让我们成为能够向客户事业和研究提供解决方案的存在。 为了实现人们的愿望,为社会做出贡献。岛津会继续挑战前行。
  • 著名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朱显谟院士逝世
    p   10月11日,著名的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显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p p   朱显谟先生是水土保持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研究与实践,著作等身、成绩卓著。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朱显谟先生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土高原治理与开发作出了巨大贡献。 /p
  • 百年水土——思摩特的“匠心”研发之路
    南京思摩特传感器有限公司源于南京思摩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思摩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3月5日,2018年2月,南京思摩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南京宽带移动通信研究中心成立智能传感事业部,通过标准化SDI-12数字传感变送技术为传统土壤、水文、气象、环境传感器、数据采集控制器厂家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同年3月成立了南京思摩特传感器有限公司。 思摩特® ,定位高端仪器仪表,“陪伴科学家,培训工程师;用数据说话,以实践证明”。2019年9月,南京思摩特传感器有限公司的数字传感器被选为质量先锋档案公示产品。思摩特® 土壤水温盐原位传感器主要推广在水土保持原位监测领域、面源污染原位监测领域及盐碱地改良评估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研究所、农业高校、农田灌溉领域和土壤墒情领域。 技术:《土壤原位监测方法上独特的原位率定专利技术(CN2018108372142)》和《介电法土壤水分传感器通用技术规范Q/SMTCGQ 001-2019》; 服务:每一个产品出厂前进行准确性、信号完整性及环境型式检测等多维度参数检验以保证产品精度、质量;严格执行产品标准化安装;提供传感器周期性计量校准; 团队:公司除具备稳定及专业技术人员外,还返聘多名原中科院专家、原水利部专家等资深科学家,并与美国亚马逊AWS、华为、中国科学院多个生态试验站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业务范围:明渠流量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谷物湿度传感器、SDI-12数字变送器、数据采集控制器、全自动水质泥沙采样器、便携式多参数在线仪表的研发和销售。联系我们官网:www.smartscience.cn 邮箱:info@smartscience.cn微信公众号:思摩特科技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秣周东路9号无线谷联系电话:+86-025-86368287 或 400-860-5168转4297
  • 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416.00万元采购固体废弃物
    详细信息 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建设监理招标公告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3-13 招标文件: 附件1 1.招标条件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已由市发展改革委 市水利局《关于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宿发改农经发〔2024〕43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财政,项目出资比例为100%,项目法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招标人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招标代理机构为江苏省鸿源招标代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建设监理进行公开招标。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2.1项目概况及建设地点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位于泗阳县境内。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水源工程,渠道整治,排水沟整治,拆(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灌区管理设施,水土保持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总投资约23540万元。2.2项目总体建设内容2.2.1施工主要内容:改造水源工程,渠道整治,排水沟整治,拆(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及灌区管理设施等。2.2.2水土保持主要内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为表土剥离、土地整治,植物措施主要为撒播草籽,临时措施主要为排水沟开挖、沉沙池、密目网苫盖、临时拦挡等。2.2.3环境保护主要内容:主要是为加强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免,主要有施工区污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施工降尘、噪声保护、人群健康等。2.2.4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主要内容:工程永久征地、临时占地、搬迁拆迁各类房屋、专项设施等。对工程建设占地影响情况、对移民安置进度、移民安置质量、移民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移民安置实施管理情况、移民满意度以及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估。具体监督评估服务要求及成果要求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规程》(SL716-2015)执行。本次招标项目监理标共分1个标段。2.3本合同项目招标范围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的所有工程(含结余资金及预备费增做项目)建设监理工作(含施工、水保、环保及移民安置监督评估)。2.4本合同项目监理服务期限计划于2024年4月开工,监理服务期约21个月(含缺陷责任期12个月)。3.投标人资格要求3.1本次招标资格条件(1)资质证书:投标人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乙级及以上资质。(2)业绩要求:投标人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证明材料详见投标人前附表第3.5.3项要求。(3)财务要求:财务状况良好,未出现基本存款账户被国家有关机关查封、冻结情况(提供承诺函,格式详见投标文件格式)。(4)信用等级要求:/。(5)总监理工程师要求:拟投入本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应具有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且具有水利工程类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6)其他主要人员要求:/。(7)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要求:/。(8)其他要求:被“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江苏”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失信记录解除前,不得参加本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承诺函,格式详见投标文件格式)。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3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资格审查的要求见第7.2款“资格评审标准”。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投标文件将按否决投标处理。4.招标文件的获取本招标项目为电子招标投标,2024年3月13日至2024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下同)为招标文件发售期,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在招标文件发售期满之前完成如下工作:(1)请各投标人于招标文件发售截止时间前在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信用信息平台)中建立企业投标信息资料库,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由投标人承担责任;(2)投标人在获取招标文件前,须办理投标所需的电子CA及签章(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相关下载)。4.2获取招标文件(1)完备上述准备工作后,在第5.1款规定的招标文件发售期内登陆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交易平台(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登录),网上获取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售价0元。(3)投标人使用单位数字证书通过交易平台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及其附件。5.投标文件的递交5.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24年4月8日9时45分。逾期送达的电子投标文件(线上文件),交易平台将予以拒收。5.2开标模式及递交方式5.2.1本项目采用远程“不见面”开标模式,具体详见招标文件。5.2.2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参与开标(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不见面开标大厅)。5.2.3投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当场予以答复,并制作记录。开标结束后投标人不得对开标事项再提出异议。5.2.4首次参与“不见面”开标的投标人请确保CA证书为适用版本,并提前(开标前两天以上)使用CA测试登陆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如遇显示用户名和密码不匹配或其他异常情况无法登陆,请及时联系翔晟客服(工作时间8:30-20:30),进行远程CA证书升级,客服电话:025-66007916,客服QQ:1627019308;如遇登陆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后系统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新点客服,客服电话:025-83668631,客服QQ:1224574219;如遇水利交易系统相关问题,请及时联系江苏百盛,客服电话:025-58182190,客服QQ:31098064。6.现场踏勘和投标预备会招标人不组织踏勘现场和投标预备会,投标人可以自行踏勘现场。7.评标标准和方法7.1评标方法:综合评估法。7.2资格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打“/”的为不作评审要求。 评审因素 评审标准 1.营业执照 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2.资质证书 符合招标公告第3.1(1)项规定 3.业绩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2)项规定 4.财务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3)项规定 5.信用等级 符合招标公告第3.1(4)项规定 6.总监理工程师 符合招标公告第3.1(5)项规定 7.其他主要人员 符合招标公告第3.1(6)项规定 8.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符合招标公告第3.1(7)项规定 9.其他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8)项规定 10.社会保险 符合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规定 11.联合体投标人 不接受联合体 12.不存在禁止投标的情形 不存在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3项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 13.资格审查资料的特殊要求 / 7.3最高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为:416万元,超过最高投标限价的投标将被否决。7.4分值构成1.商务:18分;2.单位业绩:4分;3.总监:3分;4.资源配置:40分;5.监理大纲:35分。7.5评分因素与评分标准 条款号 评分因素 评分标准 分值 2.2.4(1) 商务评分标准 体系认证 投标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有效认证证书的,有一项得1分,最多得3分。 3分 投标报价 本工程监理费设最高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为416万元,超过最高投标限价的投标将被否决。 以最高投标限价作为评标基准价,与评标基准价相同的得基本分11分,在此基础上每下降5万元(如报价411万元)加1分,最多加4分,本项最高得15分。 采用内插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四舍五入”。 15分 单位业绩 评分标准 单位业绩 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有1项得2分,有2项得4分,最多得4分。 4分 总监评分 标准 总监理工程师资历和业绩 (1)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得1分,60周岁及以上不得分。 (2)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作为总监或副总监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有1项得2分,最多得2分。 3分 2.2.4(2) 资源配置 评分标准 监理机构设置(框图)、人员岗位配置与职责、人员名单及进场计划 监理机构设置(框图)2分;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编排的监理人员进场计划以及岗位配置的合理性进行横向比较,最高得4分,其余酌情扣分。 6分 办公资源投入 根据拟投入现场的办公设施、通讯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数量、种类及性能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监理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评判。 合理得5分,其余酌情扣分。 5分 拟投入的监理人员(不含总监理工程师) (1)专业方面: ①监理人员中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制造监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均应配备不少于一名的水利监理工程师(以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上的专业为准),配齐得8分,每缺1个专业扣2分,扣完为止。提供证书。 ②配备一级造价工程师(水利工程)每有1名得2分,最高得4分。提供证书。 ③配备路桥专业人员或交通工程监理工程师1名的,得2分。提供毕业证或职称证或资格证。 (2)职称方面:监理人员中具有水利类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每名得2分,最高得10分。提供职称证书。 24分 拟投入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根据拟投入现场的检验检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及性能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监理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评判。合理可行得5分,否则酌情扣分。 5分 2.2.4(3) 监理大纲 评分标准 整体评价 监理大纲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质量、投资、进度监理措施 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控制理解深刻、方案可行,动态管理措施强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准确得当、措施合理可行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平行检测方案 平行检测项目内容完整,控制点合理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旁站监理 需进行旁站监理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设置合理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合同、信息管理方案 对合同、信息管理的措施可行、针对性强得3分,否则酌情赋分。 3分 监理工作制度 监理工作制度完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得3分,否则酌情赋分。 3分 工程档案管理方案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措施与方案好得1分,统筹施工及监理工作报告措施与方案好得1分,否则酌情赋分。 2分 对本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 建议切合本工程实际,对工程实施有帮助得2分,否则酌情赋分。 2分 注:①业绩证明材料详见投标人前附表第3.5.3项要求,同一业绩时可以同时得分。②须将涉及的证明材料扫描编入投标文件供评标委员会审核,否则该项不得分。③所有人员必须为本单位人员(提供2023年6月1日以来任意一个月的养老保险缴纳证明,退休人员提供劳动合同及退休证明),否则不予认可。8.其他内容/9.发布公告媒介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江苏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水利网上发布。10.联系方式招 标 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地址:泗阳县市民中心4号楼联系人:王泽宇电话:15370537071招标代理机构:江苏省鸿源招标代理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1幢6楼邮编:210019联系人:司帅 颜泽群 高玉香电话:0527-84399095传真:0527-8439901711.备注/下载 × 扫码打开掌上仪信通App 查看联系方式 基本信息 关键内容:固体废弃物 开标时间:2024-04-08 09:45 预算金额:416.00万元 采购单位: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 采购联系人:点击查看 采购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招标代理机构:江苏省鸿源招标代理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联系人:点击查看 代理联系方式:点击查看 详细信息 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建设监理招标公告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 状态:公告 更新时间: 2024-03-13 招标文件: 附件1 1.招标条件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已由市发展改革委 市水利局《关于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宿发改农经发〔2024〕43号)批准建设,建设资金来自财政,项目出资比例为100%,项目法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招标人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招标代理机构为江苏省鸿源招标代理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已具备招标条件,现对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建设监理进行公开招标。2.项目概况与招标范围2.1项目概况及建设地点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位于泗阳县境内。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是改造水源工程,渠道整治,排水沟整治,拆(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灌区管理设施,水土保持工程及环境保护工程等。项目总投资约23540万元。2.2项目总体建设内容2.2.1施工主要内容:改造水源工程,渠道整治,排水沟整治,拆(新)建、改造渠系配套建筑物及灌区管理设施等。2.2.2水土保持主要内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工程措施主要为表土剥离、土地整治,植物措施主要为撒播草籽,临时措施主要为排水沟开挖、沉沙池、密目网苫盖、临时拦挡等。2.2.3环境保护主要内容:主要是为加强本工程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环境管理,使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以减免,主要有施工区污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施工降尘、噪声保护、人群健康等。2.2.4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监督评估主要内容:工程永久征地、临时占地、搬迁拆迁各类房屋、专项设施等。对工程建设占地影响情况、对移民安置进度、移民安置质量、移民资金的拨付和使用情况、移民安置实施管理情况、移民满意度以及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恢复情况等进行监督评估。具体监督评估服务要求及成果要求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监督评估规程》(SL716-2015)执行。本次招标项目监理标共分1个标段。2.3本合同项目招标范围江苏省泗阳县运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2024年度项目的所有工程(含结余资金及预备费增做项目)建设监理工作(含施工、水保、环保及移民安置监督评估)。2.4本合同项目监理服务期限计划于2024年4月开工,监理服务期约21个月(含缺陷责任期12个月)。3.投标人资格要求3.1本次招标资格条件(1)资质证书:投标人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具备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监理乙级及以上资质。(2)业绩要求:投标人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证明材料详见投标人前附表第3.5.3项要求。(3)财务要求:财务状况良好,未出现基本存款账户被国家有关机关查封、冻结情况(提供承诺函,格式详见投标文件格式)。(4)信用等级要求:/。(5)总监理工程师要求:拟投入本工程的总监理工程师应具有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且具有水利工程类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6)其他主要人员要求:/。(7)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要求:/。(8)其他要求:被“信用中国”网站、“信用江苏”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在失信记录解除前,不得参加本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提供承诺函,格式详见投标文件格式)。3.2 本次招标不接受联合体投标。3.3本次招标实行资格后审,资格审查的要求见第7.2款“资格评审标准”。资格后审不合格的投标人投标文件将按否决投标处理。4.招标文件的获取本招标项目为电子招标投标,2024年3月13日至2024年3月20日(北京时间,下同)为招标文件发售期,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在招标文件发售期满之前完成如下工作:(1)请各投标人于招标文件发售截止时间前在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信用信息平台)中建立企业投标信息资料库,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正确性由投标人承担责任;(2)投标人在获取招标文件前,须办理投标所需的电子CA及签章(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相关下载)。4.2获取招标文件(1)完备上述准备工作后,在第5.1款规定的招标文件发售期内登陆江苏省水利工程建设交易平台(具体要求见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水利工程—登录),网上获取招标文件;(2)招标文件售价0元。(3)投标人使用单位数字证书通过交易平台下载获取招标文件及其附件。5.投标文件的递交5.1投标文件递交的截止时间(投标截止时间,下同)为2024年4月8日9时45分。逾期送达的电子投标文件(线上文件),交易平台将予以拒收。5.2开标模式及递交方式5.2.1本项目采用远程“不见面”开标模式,具体详见招标文件。5.2.2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通过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参与开标(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一窗受理、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系统—投标单位—不见面开标大厅)。5.2.3投标人对开标有异议的,应当在开标现场提出,招标人当场予以答复,并制作记录。开标结束后投标人不得对开标事项再提出异议。5.2.4首次参与“不见面”开标的投标人请确保CA证书为适用版本,并提前(开标前两天以上)使用CA测试登陆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如遇显示用户名和密码不匹配或其他异常情况无法登陆,请及时联系翔晟客服(工作时间8:30-20:30),进行远程CA证书升级,客服电话:025-66007916,客服QQ:1627019308;如遇登陆江苏省“不见面”交易大厅后系统出现问题,请及时联系新点客服,客服电话:025-83668631,客服QQ:1224574219;如遇水利交易系统相关问题,请及时联系江苏百盛,客服电话:025-58182190,客服QQ:31098064。6.现场踏勘和投标预备会招标人不组织踏勘现场和投标预备会,投标人可以自行踏勘现场。7.评标标准和方法7.1评标方法:综合评估法。7.2资格评审标准评审标准打“/”的为不作评审要求。 评审因素 评审标准 1.营业执照 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 2.资质证书 符合招标公告第3.1(1)项规定 3.业绩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2)项规定 4.财务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3)项规定 5.信用等级 符合招标公告第3.1(4)项规定 6.总监理工程师 符合招标公告第3.1(5)项规定 7.其他主要人员 符合招标公告第3.1(6)项规定 8.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符合招标公告第3.1(7)项规定 9.其他要求 符合招标公告第3.1(8)项规定 10.社会保险 符合第六章“投标文件格式”规定 11.联合体投标人 不接受联合体 12.不存在禁止投标的情形 不存在第二章“投标人须知”第1.4.3项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形 13.资格审查资料的特殊要求 / 7.3最高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为:416万元,超过最高投标限价的投标将被否决。7.4分值构成1.商务:18分;2.单位业绩:4分;3.总监:3分;4.资源配置:40分;5.监理大纲:35分。7.5评分因素与评分标准 条款号 评分因素 评分标准 分值 2.2.4(1) 商务评分标准 体系认证 投标人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获得有效认证证书的,有一项得1分,最多得3分。 3分 投标报价 本工程监理费设最高投标限价,最高投标限价为416万元,超过最高投标限价的投标将被否决。 以最高投标限价作为评标基准价,与评标基准价相同的得基本分11分,在此基础上每下降5万元(如报价411万元)加1分,最多加4分,本项最高得15分。 采用内插法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小数点后第三位数字“四舍五入”。 15分 单位业绩 评分标准 单位业绩 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有1项得2分,有2项得4分,最多得4分。 4分 总监评分 标准 总监理工程师资历和业绩 (1)年龄在60周岁以下的得1分,60周岁及以上不得分。 (2)自2019年1月1日起(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作为总监或副总监有已完工的单项工程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水利工程监理经历且质量合格的,有1项得2分,最多得2分。 3分 2.2.4(2) 资源配置 评分标准 监理机构设置(框图)、人员岗位配置与职责、人员名单及进场计划 监理机构设置(框图)2分; 根据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编排的监理人员进场计划以及岗位配置的合理性进行横向比较,最高得4分,其余酌情扣分。 6分 办公资源投入 根据拟投入现场的办公设施、通讯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数量、种类及性能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监理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评判。 合理得5分,其余酌情扣分。 5分 拟投入的监理人员(不含总监理工程师) (1)专业方面: ①监理人员中水利工程施工监理、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制造监理、水利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监理均应配备不少于一名的水利监理工程师(以水利工程监理工程师注册证书上的专业为准),配齐得8分,每缺1个专业扣2分,扣完为止。提供证书。 ②配备一级造价工程师(水利工程)每有1名得2分,最高得4分。提供证书。 ③配备路桥专业人员或交通工程监理工程师1名的,得2分。提供毕业证或职称证或资格证。 (2)职称方面:监理人员中具有水利类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每名得2分,最高得10分。提供职称证书。 24分 拟投入的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根据拟投入现场的检验检测设备的种类、数量及性能是否合理、能否满足监理工作需要进行综合评判。合理可行得5分,否则酌情扣分。 5分 2.2.4(3) 监理大纲 评分标准 整体评价 监理大纲内容齐全,针对性强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质量、投资、进度监理措施 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安全控制理解深刻、方案可行,动态管理措施强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及措施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准确得当、措施合理可行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平行检测方案 平行检测项目内容完整,控制点合理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旁站监理 需进行旁站监理的关键工序和关键部位设置合理得5分,否则酌情赋分。 5分 合同、信息管理方案 对合同、信息管理的措施可行、针对性强得3分,否则酌情赋分。 3分 监理工作制度 监理工作制度完善,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强得3分,否则酌情赋分。 3分 工程档案管理方案 工程档案资料管理措施与方案好得1分,统筹施工及监理工作报告措施与方案好得1分,否则酌情赋分。 2分 对本工程监理的合理化建议 建议切合本工程实际,对工程实施有帮助得2分,否则酌情赋分。 2分 注:①业绩证明材料详见投标人前附表第3.5.3项要求,同一业绩时可以同时得分。②须将涉及的证明材料扫描编入投标文件供评标委员会审核,否则该项不得分。③所有人员必须为本单位人员(提供2023年6月1日以来任意一个月的养老保险缴纳证明,退休人员提供劳动合同及退休证明),否则不予认可。8.其他内容/9.发布公告媒介本次招标公告同时在江苏省公共资源交易网、江苏省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水利网上发布。10.联系方式招 标 人:泗阳县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地址:泗阳县市民中心4号楼联系人:王泽宇电话:15370537071招标代理机构:江苏省鸿源招标代理股份有限公司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18号1幢6楼邮编:210019联系人:司帅 颜泽群 高玉香电话:0527-84399095传真:0527-8439901711.备注/下载
  • 澳作参加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会议现场 8月16日至17日,北京澳作生态仪器有限公司参加了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农业绿色高效用水理论、技术与装备”。参会的上千名工作学者就高效用水、绿色农业以及智能先进性测量仪器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行业的研究学者进行技术探讨我司工作人员向行业的研究学者展示Aquaflex带状土壤水分测量系统 在会议上,我司技术和销售工程师,与农水行业的研究学者们,近距离的就相关先进性仪器设备(如:称重式蒸渗仪、Aerodyne温室痕量气体监测仪、Hyprop水分特征曲线测定仪以及Trime土壤水分仪等等),做了深入沟通和使用经验交流。我司总工程师王新文,在大会上,关于称重式蒸渗仪做了特邀报告。我司总工程师王新文做关于称重式蒸渗仪特邀报告
  • 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入选项目实施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公布
    2023年7月31日,中国科协公布第九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拟入选项目实施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按照《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实施管理细则(修订)》,经专家评审,拟定79个全国学会(学会联合体)为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实施单位,共获得中国科协资助名额302个、自筹资金资助名额397个。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 拟入选项目实施单位名单及资助名额排序学会编号申报单位中国科协资助名额(人)自筹资金资助名额(人)1A-01中国数学会202A-02中国物理学会203A-03中国力学学会544A-04中国光学学会105A-05中国声学学会306A-06中国化学会507A-09中国空间科学学会348A-10中国地质学会339A-11中国地理学会2210A-27中国心理学会2011A-28中国生态学学会2012A-2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413A-31中国感光学会0214A-33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31215A-35中国系统工程学会2016A-39中国运筹学会2017A-46G国际动物学会3018B-0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1619B-05中国电机工程学会1620B-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3521B-08中国水利学会3022B-10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123B-12中国制冷学会2024B-14中国自动化学会41225B-16中国计量测试学会2226B-18中国图学学会2227B-19中国电子学会53028B-20中国计算机学会3229B-21中国通信学会41730B-22中国中文信息学会2231B-27中国公路学会2632B-35中国化工学会41033B-38中国煤炭学会51034B-39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3235B-40中国能源研究会2236B-43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237B-50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3238B-51中国粮油学会3239B-54中国仿真学会2040B-56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241B-60中国惯性技术学会3242B-62中国电源学会1243B-65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11044B-66中国人工智能学会2645B-68中国工程机械学会1246B-71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3247B-73T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2248B-74中国密码学会2049B-75T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250B-76T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151B-9中国内燃机学会2052C-01中国农学会5053C-02中国林学会3054C-03中国土壤学会3055C-04中国水产学会3056C-08中国植物保护学会3057C-12中国水土保持学会1058C-13中国茶叶学会2059C-14中国草学会2060C-15T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2061D-02中华中医药学会3262D-04中国药学会3363D-09中国病理生理学会1164D-18中国毒理学会2165D-23T中华口腔医学会3366D-26T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1467D-27W中国睡眠研究会2168E-03中国技术经济学会2169E-04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2070E-07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3071E-10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2272E-16T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1273E-26T中国科学探险协会2074E-30T中国发明协会2275E-33T中国检验检测学会2276E-34T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2077L-1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431978L-2中国科协创新融合学会联合体4311279L-6中国科协先进材料学会联合体3459合计302397
  • 理加联合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五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2022年7月21日,由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会党委、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土壤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五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简称“青土会”)在延安顺利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旨在为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青年工作者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智力,促进大农学各研究领域的贯通、交叉与融合。为展示近年来我国青年土肥科技工作者在土壤资源、土壤环境、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绿色农业等方面的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院士在大会作特邀报告“三北防护林的重要贡献和面临的挑战”,邵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造背景以及其对我国北方城乡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三北防护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提质增效途径。同时分享了自己长期扎根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技术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围绕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了产品展示、技术咨询展台,在展示土壤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为用户介绍产品最新应用,讲解技术操作技巧,来展台咨询的老师络绎不绝。关于理加联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始终坚持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更先进的生态环境仪器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高光谱成像测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大气颗粒物监测、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公司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大学和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认可和肯定。
  • 共242项!2022年度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清单公布
    据水利部1月28日消息,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加强水利科技攻关,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实施路径提供支撑,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根据《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办法》(水国科〔2022〕122号)相关要求和2022年度工作安排,水利部组织开展了2022年度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计划立项工作,结合前期已下达的任务类项目和通过评审公示的申报类项目,形成2022年度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清单。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将统一纳入水利科技成果信息平台,面向社会发布;对于解决水利重大科技问题或产生重大效益的项目成果,主管部门择优通过多种方式继续支持或给予补助。2022年度水利部重大科技项目清单任务类项目(一)水利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1国家水网工程框架设计前期研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李原园2水资源计量及监测数据质量保证关键技术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雷四华3分散面源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河海大学邵孝候4基于生态价值理论的黄河流域生态调度评估技术研究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曹永涛5全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优化与开发利用管控分区研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李云玲6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布局匹配性评价关键技术研究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何 君7全球变化对黄河流域水土资源的影响及水平衡优化对策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金君良8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空间均衡多维系统调控技术与再平衡策略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银堂9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区域农业节水水平动态监测与评估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豪杰10虚拟水战略推进节水优先的关键技术研究河海大学田贵良11“节水优先”理论框架及节水管理体系建设研究长江科学院叶 松12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性态快速判别方法技术和标准化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昭升13天地一体化的水利工程形变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吕 娟14水库大坝病害检测及险情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何 宁15长江中下游崩岸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长江科学院朱勇辉16复杂条件下的堤坝深埋渗漏通道的精准测量技术河海大学陈 亮17全国典型地区河湖健康主成因子分区特征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晓刚18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在河湖健康评价与监管应用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杨 畅19水土保持措施与固碳的关系和机理研究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志慧20基于多源遥感的区域水土流失变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长江科学院向大享21黄土高原淤地坝高质量建设和发展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 沭22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沟壑产沙控制技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申震洲23基于机器学习方法的黄河水沙预报模型研究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夏润亮24流域水土流失自然全坡面观测与小流域控制站嵌套布设技术研究长江科学院许文盛25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时元智26寒冷地区农村供水工程防冻技术研究长江科学院李亚龙27内陆干旱区农业节水抑盐关键技术与灌排协同调控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军涛28基于风光互补发电的新型水处理装置研发及应用河海大学郑 源29水文水资源实时分析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仇亚琴30泥沙自动监测技术应用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王 龙31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影响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重大技术问题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彭文启32丹江口水库与引江补汉工程联合调度研究长江科学院许继军3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点及可调水量研究长江科学院沙志贵34南水北调综合效益发挥及风险管控研究长江科学院霍军军35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长江流域可调水量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雷 静36“空间均衡”理论框架及重大调水工程刚性约束研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 煜37调水工程多维多级水系连通及生态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赵进勇38河道冲刷模拟技术研究长江科学院姚仕明39黄河流域泥沙动态调控理论与技术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王远见40鱼道过鱼效果监测评估关键技术研究长江科学院陈 端41河道整治工程水上无人化探测技术与装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姜文龙42基于加速碳化技术的河湖污染淤泥固化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曹智国(二)流域水治理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1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流域水资源影响及对策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毛文耀2长江流域水工程生态效应研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李德旺3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输水隧洞建设关键技术及装备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金良4黄河洪水泥沙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刘继祥5淮河流域智能洪水预报调度技术研究及应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徐时进6京津冀协同发展“六河五湖”综合治理与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关键技术研究海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王立明7海河平原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海(咸)水入侵效应分析和地下水回灌措施研究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咨询中心宋秋波8珠江河口水沙变异及治理保护关键技术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何 用9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要素“空-天-地”立体观测关键技术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扶卿华10松辽流域河湖岸线生态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松辽水利委员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站范永玉11太湖流域圩区管控措施研究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刘克强12太湖特征水位研究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姜桂花(三)水利专业模型研究序号项目名称承担单位负责人1全国土壤侵蚀模型研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曹文洪2水土保持碳汇作用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曹文洪3全国地下水通用模型研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陆垂裕4地下水通用模型构建技术与软件平台研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林 锦5黄河泥沙通用模型及软件研发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赵连军6泥沙通用数学模型及软件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郭庆超7长江流域智慧化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官学文8黄河中游典型区域洪水智能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王春青9淮河流域智慧化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钱名开10海河流域智慧化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研究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杨 邦11珠江流域智慧化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研究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钱 燕12松辽流域专用洪水预报模型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宁方贵13太湖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完善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林荷娟14智慧化流域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软件研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贾仰文15智慧化流域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研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宗志16智慧化流域产汇流及洪水预报模型研究河海大学张行南17水资源调配模型研究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李原园18水资源调配模型软件研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蒋云钟19水资源调配通用模型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吴永祥20水工程调度模型标准化构建技术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丁 毅21通用性水利工程调度专业模型研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施 勇22防洪工程联合调度通用模型研发河海大学钟平安其他有关研究1国际河流有关研究(名称另行下达)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金 海申报类项目(一)水旱灾害防御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基于高精度水文气象集合预报的洪旱灾害预警预报与风险评估技术河海大学段青云2极端天气城市特大暴雨洪涝形成机制及灾害级联效应研究天津大学苑希民3变化环境下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协同应对策略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要 威4大型河道型水库精细化洪水预报与数字化模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以三峡水库为例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鲍正风5极端干旱下珠江口咸潮风险识别关键技术与防控策略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杨 芳6气候变化条件下福建旱情监测预警与水资源适应性调控研究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曲丽英7GPU(图像处理器)异构并行框架下洪水数值模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大伟8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信息提取与风险评估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张万昌9丹江口库区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董林垚10鄱阳湖圩堤系统超标准洪水联合运用研究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温天福11变化环境下黄河下游洪水风险发生机制与预测技术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李军华12城市洪涝灾情探测雷达装备与预报预警技术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高旭13小型水库洪水快速预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王 凯14流域-城市防洪排涝系统效能提升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研究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王殿常15基于气象要素驱动的嫩江流域水旱灾害智慧“四预”系统研究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栾宇东16基于流域尺度的雄安新区洪水演变规律与精准四预关键技术研究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赵 逊17黑龙江上游冰凌生消演变机理及预报系统开发研究黑龙江省水文水资源中心肖兴涛18气候变化背景下特大干旱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粟晓玲19淮河流域高分辨率陆气耦合模式研发及旱涝预报精细化应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袁 星20中小流域防洪态势感知预警关键技术与装备武汉大学陈 华21面向“四预”要求的长三角通用水利专业模型研发及应用示范河海大学高 成22气候变化背景下黄浦江韧性防洪体系构建及关键技术上海市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季永兴23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区防洪治理工程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杨燕伟24河道风浪过程及堤防设计应用研究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浙江省海洋规划设计研究院)黄世昌25变化环境下海堤韧性提升关键技术河海大学郑金海26堤防漏洞全场景感知与逐级封堵技术装备研发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李书霞27“励智”智能高精度根石探测无人艇研制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黄河河务局杜加雷28基于人工智能的防洪堤坝险情自动巡查监测技术装备研究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刘 昊29基于数字孪生及VR/AR的洪涝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刘雪梅30基于阵列火箭锚的江河堤防溃口抢险新技术及关键装备研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为术31基于一体化关节设计的堤坝巡检仿生机器人研究北京理工大学赵杰亮(二)水资源优化配置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关键问题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建华2面向碳中和碳达峰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严登华3气候变化下长江源区径流成因和预测方法研究水利部信息中心胡健伟4基于“两手发力”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关键技术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王冠军5长江流域农业、工业用水效率目标研究水利部节约用水促进中心张继群6澜湄流域水文条件变化及其适应策略联合研究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郝 钊7河流生态水文调控关键技术及示范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熊 明8长江源区水循环要素演变及适应性对策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徐 平9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节水及废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王 孟10河湖生态补水下海河流域地下水超采修复机理及智能化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王 哲1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地下水演化规律与智慧管理河海大学王锦国12区域地下水保护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旭升13典型超采区地下水涵养与运动时空演变研究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李炳华14冰期河道流量在线自动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陈 智15地下水分布式多点自动在线监测技术与装备研究 碧兴物联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邱致刚(三)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黑土地农田水蚀系统阻控与模拟评价技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秦 伟2数字灌区“空天地”一体化作物需水感知及灌溉决策优化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和玉璞3现代灌区水量精准调控数字赋能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谢崇宝4天津市滨海平原智慧灌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刘春来5地埋式渗灌关键技术研究、装备系统开发及示范推广水发机电集团有限公司韩其华6设施农业绿色高效雨水集蓄利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黄 乾7面向水稻规模化种植的高效灌排装备及数字孪生灌排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浙江水利水电学院项 春8南疆绿洲灌区现代农业节水关键技术与用水安全研究与示范新疆农垦科学院周建伟9基于全过程模拟的灌区管道安全输水技术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贾艳辉10贵州农村小型供水工程标准化水处理设备研发与应用贵州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张和喜11高原山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关键技术及智能装备研发云南农业大学李 靖(四)河湖治理与生态环境复苏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总磷对库区上下游及输水干渠水质的影响风险识别与控制对策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吴文强2强人类活动流域河湖水生态结构与功能复苏关键技术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吴时强3太湖地区江河湖水系连通实施效果及联合调度与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陆 彦4黄河游荡性河道嫩滩生境复苏目标及水沙调控指标体系研究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张晓华5内陆湖生态补水的地表水地下水耦合响应机制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万伟锋6大藤峡水利枢纽敏感河段生态复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翁士创7粤港澳大湾区河道底泥治理关键技术及示范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吴 琼8太湖流域浅水湖泊适宜生态水位关键技术研究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吴东浩9引江济淮输水线路多节点多边界水源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站)王振龙10陆基高光谱水质遥感智能监测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运林11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背景的太浦河生态廊道复苏关键技术研究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陈瑞方12强化微生物修复污染河流的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陈 明13季节性河流生态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张云富14河湖生态环境复苏与系统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汤德勤15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AI智能识别及预判预警技术研究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冬梅16南方花岗岩崩岗生态治理技术研发与示范福建农林大学黄炎和17长江中下游典型湖泊演变及对洪枯调控影响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姚仕明18三峡水库细颗粒泥沙淤积驱动机制与绿色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金中武19三峡水库重要次级河流水工程生态调度技术体系重庆交通大学李 霞20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水华预报预警及生态调度预案研究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曹光荣21三峡库区植物篱-草沟系统调控水沙迁移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西南大学何丙辉22洞庭湖生态疏浚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及示范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徐 贵23太湖流域河湖湿地碳汇潜力评估方法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范子武24长江重要湖库碳通量核算及增汇对策研究水利部中国科学院水工程生态研究所潘晓洁25三峡库区河流湿地“碳汇”潜力评价研究北京林业大学王云琦26南方红壤区典型侵蚀退化地不同治理措施碳汇效应与计量技术研究与示范福建省水土保持试验站吴 娟27湖荡浮泥水力收集与低碳化处置成套技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和龙28南方山丘区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防控及碳汇潜力评价研究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江世雄29黄河水沙变化的趋势性研判与新水沙条件下河道中水河槽维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晓明30河口海岸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及数模平台研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罗小峰31小浪底和西霞院水库延缓泥沙淤积关键措施研究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王振凡32基于光幕成像技术的细微泥沙粒度在线分析系统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艳红33量子点光谱法自动测水沙设备研发及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应用研究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乔殿新34湖北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监管关键技术研究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李 璐35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土壤侵蚀研究及预测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党维勤36流域错峰减洪的水土保持措施布局模式研究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韩剑桥37黄河中游大型煤炭基地水土保持率提升关键术研究与示范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 义38黑龙江省侵蚀沟治理技术集成与示范黑龙江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高士军(五)国家水网等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复杂环境水工建筑物水下检测与修补加固集成示范与应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向 衍2大中型水库深孔泄水设施改造与除险加固关键技术研究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唐云清3长距离输水建筑物表面防护与快速修复技术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钱文勋4堤坝渗漏险情无损快速探测关键技术与装备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张建清5雅下水电开发场址设计地震动参数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艳红6强震区沥青混凝土面板坝抗震安全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大连理工大学邹德高7堆石坝混凝土面板多因素作用下性能演化特性及其提升研究三峡大学田 斌8长大深埋水工隧洞全生命周期性能演化机制与安全控制关键技术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颜天佑9长大引水隧洞复杂地层敞开式+单护盾双模式TBM创新研制与工程示范应用中铁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吕海明10定向靶区取心钻探及多参数全方位测井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四川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希章11水工高压隧洞精细复合灌浆处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邵晓妹12重大水利工程硅质岩活性骨料混凝土性能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科学研究院刘鲁强13水工岩土工程连续-非连续介质流固耦合数值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河海大学赵兰浩14复杂大坝施工环境下无人碾压机群智能压实理论与方法研究天津大学王晓玲15北方引黄大型灌区现浇钢丝网片混凝土与保温一体化渠道衬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姚 彬16新疆高盐渍复杂侵蚀环境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耐久性研究新疆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罗纬邦17引调水工程PCCP全生命结构性态实时诊测技术装备与智能管控平台吉林省瑞洋中西部供水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永泉18多泥沙水流大型水泵抗磨蚀/空蚀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陈小明19智能泵站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方国材20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生态友好型贯流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江苏大学张德胜21河口区超大跨度挡潮闸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王政平22水工程智能调度控制技术装备与仿真测试平台研发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雷晓辉23梯级水库风险孕育机制及安全调控理论研究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杜效鹄24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水量调度实施风险与对策研究湖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平章25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梯级水电通用预报调度平台构建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姚华明26大渡河流域梯级运行生态环境风险实时评估与预警四川大学安瑞冬27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质量标准化研究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蔡 奇28丹江口水库入库水质风险应急调度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龙雪峰29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智慧化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马东亮30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影响水质类别关键指标溯源及防治措施示范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张同颖31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回顾性评价及后续工程研究论证相关制约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彭 祥(六)智慧水利领域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负责人1数字孪生流域模拟仿真引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水利部信息中心钱 峰2数字孪生长江水工程智能调度关键技术研究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黄 艳3面向数字孪生流域的卫星“通导遥”综合应用研究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尹浩琼4小浪底工程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黄河水利水电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孙长安5数字孪生流域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水利部信息中心付 静6数字孪生流域关键技术研究河海大学朱跃龙7长距离引调水工程泵站群运行管控数字孪生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温续余8水利特色河海小卫星星座建设河海大学许 峰9云河地球水利数字孪生仿真引擎研发及应用示范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安新代10国家洪水预报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水利部信息中心侯爱中11数字孪生大藤峡建设和工程综合调度“四预”创新关键技术研究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温 鹏12基于数字孪生的小型水库安全智能预警关键技术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 毅13水利大数据与智能模型驱动的数字孪生淮河原型系统应用研究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李凤生14水联网现代化灌区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清华大学王忠静15基于数字孪生的水利工程安全监测技术与智能化管理平台研发河海大学叶保留16水工程闸门和启闭机数字孪生与智慧运维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聂相田17基于知识图谱的防洪抗旱“四预”智慧支撑平台研究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范光伟18基于数字孪生水利工程的海河流域水利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工控系统类)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通讯中心黄 锐19基于北斗时空信息及数字孪生的智慧水利端到端系统应用研究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杜建凤20基于数字孪生的隧洞智能感知与安全管控技术研究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陈永灿21水利工程勘测全过程数字孪生解决方案及应用示范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高玉生22高性能无人船平台关键技术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研究航天科工深圳(集团)有限公司杜俭业23面向大水域的水面巡检机器人研究与开发南昌工程学院卢全国24长三角示范区数字孪生水网多场景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太湖流域管理局水利发展研究中心蔡 梅25非接触式多维感知水利巡检与监测智能机器人研发福建省水利管理中心黄院生26安全智能研判与预警技术在数字孪生水利工程中的应用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李恒义27贵州地区库坝工程的综合风险分级与数字孪生模型开发研究贵州省大坝安全监测中心余再康28基于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数据基础上的方案智慧决策系统研究与实现水利部沙棘开发管理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植物开发管理中心)张文聪29数字孪生塔河试点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张 强30数字孪生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武汉大学刘炳义31数字孪生流域-水利知识平台研究与建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王 丽32基于数字孪生的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安全运行关键技术研究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综合技术中心王 康33数字孪生流域国产化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北京飞渡科技有限公司宋 彬34松辽流域水循环多源数据融合与孪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信息中心)孔庆辉35数字孪生平台模型装配与知识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王 敏36江苏省数字孪生流域智能中枢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王 俊37基于低轨卫星的融合通信一体化遥测产品中海云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朱耀明38水利卫星星座运控与应用关键技术武汉大学张艳军39多维水利信息数字映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水利部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金有杰40黄河上游祖厉河流域水土流失数字孪生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兰州理工大学董建华
  • 《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发布 构建“四区九带”生态修复格局
    近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构建全省“四区九带”生态修复格局,提出八大分区主要任务,部署十项重大工程,到2035年,全省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将实现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蜀风雅韵的魅力景观系统全面呈现,“和谐、安全、高效、协同、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基本构建。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为此,《规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决扛起上游责任,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合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规划》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难点、综合治理分区分类修复、改革创新完善保障机制的原则。明确,以山水本底为依托,落实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以四川省重要生态安全地位为依据,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构建“四区九带”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同时,按照“气候区划—地貌分异—流域分区—生态系统类型”区划体系,以重点流域和重要山脉为基础单元,突出自然地理完整性、生态系统连通性和生态问题相似性等特征,将全省划分为8个生态修复分区。《规划》聚焦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部署了金沙江上游高原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岷山—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金沙江中下游—大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修复、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成都平原人居环境提升与川中丘陵水土流失防治、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网络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10大重点工程。此外,《规划》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实施传导机制,推动横向统筹协调,构建多部门参与的生态保护修复协作机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研究制定重大政策,统筹协调各部门事权,共同完成生态保护修复目标任务,谋划实施重大工程,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修复;强化纵向传导约束,构建省、市、县三级生态修复规划纵向传导体系。同时,科学开展生态保护修复,严格规范生态保护修复行为,制定生态保护修复负面清单,强化项目管理。引导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生态产品从资源到资产再到资本的价值转化,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以及支持服务功能,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省政府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单位)将《规划》作为全省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和空间指引,聚焦重点流域和重要区域,细化完善任务清单,建立重大项目实施推动和监督机制,确保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尽快落地落实。自然资源厅将牵头推动各级各类生态保护修复重大项目上图入库,加强动态监管,实现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一张图”管理。《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pdf
  • 这一年,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2022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是我国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一年。全国空气质量指标在历史性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第一阶段过渡值后,空气质量继续好转,蓝天白云不再是“稀缺品”;1—9月,3641个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比例为86.3%,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黑臭水体基本得到消除;生物多样性保护步入新时代,自然保护地面积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野外种群得到恢复……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在中国大地生动展现,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建设人海和谐美丽海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按“时间表”“路线图”逐项推进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面积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作为“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顶层设计,《“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月正式发布,保护工作制定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各项保护措施逐步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工作主线,在全国划定283个海湾(湾区),“一湾一策”精准部署了每个海湾的重点任务措施,梯次推进“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美丽海湾建设,形成国家、省、市、海湾上下贯通、分级治理的工作格局。在海域综合治理方面,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启动污染防治攻坚战,8个相关沿海省(市)和“2+24”沿海城市都已行动起来。生态环境部组织近百名专家成立驻点技术帮扶工作组,赴沿海地市一线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总体稳中趋好。《2021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海水水质整体持续向好,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7.7%,同比上升0.9个百分点;监测的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均处于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已基本消除“不健康”状态;全国近30%的近岸海域、37%的大陆岸线均已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成为“十四五”生态环保工作重点新污染物是指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对生态环境或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目前,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新污染物主要包括国际公约管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等。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说,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向纵深推进的必然结果,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内在要求。治理的总体思路概括为“筛、评、控”和“禁、减、治”。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对新污染物治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完成高关注、高产(用)量的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完成一批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禁止、限制、限排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等。当前,黑龙江、陕西和广西等13省(区市)提出了各自的新污染物治理规划时间表、任务线。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开展了多项工作,为新污染物治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中包括修订《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办法》,加强源头准入管理,防范具有不合理环境风险的新化学物质进入经济社会活动和生态环境;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印发两批《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列入共计40种类应优先管控的化学物质;在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行动中,已淘汰了20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浊水荒山蜕变成绿水青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指导,落实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等工作,当前,我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和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趋势。水利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267.42万平方公里,比2011年下降27.49万平方公里,强烈及以上等级占比下降到18.93%,水土保持率达到72.04%。我国还将水土流失治理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紧密结合。如甘肃定西土豆、江西赣南脐橙、陕北苹果等特色产业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得到培育发展。全国累计1000多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受益,年增收约50亿元。越来越多地区实现了从浊水荒山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的蜕变。黄河上中游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点地区,据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发布的《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公里。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2020年的66.94%提高到2021年的67.37%。“山上光秃秃,下面黄水流,年年遭灾害,十年九不收”的陕西省米脂县高西沟村,通过山上缓坡修梯田,沟里新建淤地坝,荒坡陡处搞绿化等,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78%、林草覆盖率达70%,生态环境得以恢复,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一个样板”。科技支撑实现“双碳”目标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是同时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8月,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9部门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以下简称《方案》),统筹提出支撑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科技创新行动和保障举措,并提出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做好技术研发储备。通过实施《方案》,到2025年将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到2030年,进一步研究突破一批碳中和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低碳技术解决方案和综合示范工程,建立更加完善的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体系。随着《方案》的出台,各地也纷纷行动起来,建设先进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策源地。四川省提出,到2025年,将布局一批绿色低碳技术领域的创新平台,力争在清洁能源、晶硅光伏、动力电池和存储等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领域,突破重大关键技术200项以上,培育重点产品100项以上。深圳则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在《方案》提出的工业流程再造、能源等重点领域,绿色低碳技术也在不断突破创新。12月16日,河钢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河北张宣高科科技有限公司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全线贯通,该工程是全球首例富氢气体(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钢铁由此也从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迈进。我国CCUS产业进入商业化运营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CCUS项目数量近100个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指的是将二氧化碳从工业、能源生产等排放源或空气中捕集分离,并加以利用或输送到适宜的场地封存,最终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8月,我国最大的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产业链示范基地、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项目”正式注气运行,标志着我国CCUS产业开始进入成熟的商业化运营。CCUS被认为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现有规划和运行中的CCUS项目数量近100个,是去年同期的2倍。此外,国内还在布局数量更多、规模更大的CCUS项目。11月,中国石化与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等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将在华东地区启动我国首个开放式千万吨级CCUS项目;“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计划再建设2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基地。我国CCUS技术发展2019版路线图预测,到21世纪中叶,CCUS技术的能耗和成本问题将得到根本改善,不仅可以推动化石能源高效低碳利用,空气直接捕集技术和BECCS甚至可以实现负排放。确立江河战略永葆“母亲河”活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滋养了5000多年的华夏文明,是我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推进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重大举措。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政策落地,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施行后,长江生态环境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为解决部分地区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等难点和关键问题,今年9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等17个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持续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水生态系统修复、着力提升水资源保障程度、加快形成绿色发展管控格局四大攻坚任务,以及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加强磷、塑料污染综合治理等28项具体工作。《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底,长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优良,长江经济带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以上,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等。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安澜,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这部法律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沙调控与防洪安全、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等11章,共122条,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国为守护“地球之肾”贡献智慧“武汉宣言”凝聚各方共识,加强全球湿地保护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11月5日至13日,以“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步举行,这是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首次承办《湿地公约》缔约方大会。我国湿地面积5635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超过2200个。我国已出台了国家层面的湿地保护法,28个省区市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还规划将1100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实行最严格的保护管理……湿地保护经历了摸清家底、抢救性保护、全面保护三个阶段,形成湿地保护的“中国模式”。截至目前,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据13个,数量世界第一。此次大会通过了“武汉宣言”和《2025—2030年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宣言呼吁,各方采取行动,遏制和扭转全球湿地退化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推进湿地保护、修复、管理及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立法、执法,为评估和维护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作出努力;开展湿地及其生态系统服务的自然资产评估和核算;采取湿地保护和修复措施,以应对社会、经济和环境挑战;加强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之间的技术合作和知识共享等。各方团结应对气候变化迈出落实《巴黎协定》第一步11月6日—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本次大会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落实和治理等通过了数十项决议。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设立损失与损害基金,这一基金将用于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和脆弱国家。11月11日,中方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进展报告(2022)》。报告内容包括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新部署、完善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体现了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决心和努力。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说,今年是《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之后的第一年,本次大会的主题定为“落实”,强调各方要兑现承诺,这次会议也是在落实《巴黎协定》方面迈出的第一步。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有了新蓝图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2月19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敲响手中木槌,“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终获通过,为今后直至203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新蓝图。COP15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包含两个阶段会议。第一阶段会议2021年在中国昆明举行;第二阶段会议于2022年12月7日—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通过了约60项决定,达成了兼具雄心和务实的“框架”,提出要保护30%的陆地和海洋,在全球环境基金(GEF)下设立生物多样性基金,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到2025年每年至少200亿美元,到2030年每年至少300亿美元;历史性地决定建立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DSI)惠益分享机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等。黄润秋说,达成“框架”是本次大会的圆满终点,更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激动人心的新起点。未来两年,中国将继续履行好主席国职责,与各缔约方、利益攸关方一道,推动“框架”有效执行,使得到2030年全球生态自然环境变得更加美好,生物多样性丧失的趋势如期得以扭转,并“惠及全人类”。外来入侵物种“黑名单”发布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提升防治水平河南汝州历时近一个月围捕“怪鱼”鳄雀鳝、湖北武汉用铲车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引发广泛关注。12月20日,农业农村部网站发布了六部门组织制定的《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包括草地贪夜蛾、鳄雀鳝、加拿大一枝黄花、红火蚁、福寿螺等,共计59种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列入《名录》。据《2020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有71种已经对入侵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实质性危害,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还有219种已入侵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这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构成威胁。数据显示,每年入侵物种对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2000亿元。除制定《名录》外,我国还将通过强化源头预防、综合治理、联防联控等提升外来物种侵害防治水平。其中包括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加强重点物种发生区域和入侵高风险区域监测;加强物种防控技术攻关,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探索形成安全高效、经济可行的综合治理技术模式等。
  • 安徽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预算306万元购买高效液相色谱等仪器
    4月2日,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监测与检测分析科研设备公开招标,购买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系统等多台仪器,总预算306万元。  项目编号:2021-sky-011  项目名称: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土保持监测与检测分析科研设备购置  预算金额:第一包:200万元 第二包:55万元 第三包:51万元。  最高限价:第一包:200万元 第二包:55万元 第三包:51万元。  采购需求:(1)第一包三维激光扫描仪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系统1套,实现对细沟、浅沟、切沟侵蚀的定量监测 (2)第二包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系统1套,满足对土壤有机无机化合物定量检测 (3)第三包植物根系生长监测系统及大肠杆菌测定仪:根系动态图像分析系统1套,能够对水土保持植物根系生长状态定量监测,大肠杆菌测定系统1套,能够对土壤和水体大肠杆菌类型和总数进行定量检测。具体参数详见附件采购需求。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后 60 日内。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 中央投资陕西省2290万元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陕西省发改委昨透露,近日国家发改委相继下达了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   2012年提升食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2290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食品有害污染物及生物安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和乳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仪器设备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投资计划:48613万元(地方配套投资9723万元)   渭河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0万元(地方配套24000万元)   新增安排水利项目投资:21400万元
  • 十一五: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大力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五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污染治理投资保持较快增加,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保护全面加强,环境保护事业取得积极进展。   一、污染治理投资较快增加,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十一五”期间,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拓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的资金渠道,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污染治理投资保持较快增加,重点领域投入力度加大。   2009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为4525亿元,比2005年增长89.5%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1.30%提高到2009年的1.33%。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12亿元,比2005年增长94.8%,城市燃气、集中供热、排水、园林绿化和市容环境卫生五项投资增长幅度分别是27.9%、67.4%、98.3%、122.4%和114.1% 实际执行“三同时”项目环保投资15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见附表1)。2009年营林固定资产投资135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倍 其中国家投资710亿元,增长101.4%。   附表1: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注: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是指当年建成投产的实际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的环保设施实际投资额。其中“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控制,环境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1.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000多万千瓦,提前一年半完成关闭5000万千瓦的任务 分别淘汰炼铁、炼钢、水泥、焦炭和造纸等落后产能1.1亿吨、6860万吨、3.3亿吨、9300万吨和720万吨。全国累计建成运行5亿千瓦燃煤电厂脱硫设施,火电脱硫机组比例从2005年的12%提高到80% 新增污水处理能力超过5000万吨/日。   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提前半年实现,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较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均超额完成减排任务。   2.工业三废治理效率进一步提高。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废水治理设施77018套,比2005年多7787套 有废气治理设施176489套,多31446套,其中脱硫设施26995套,多4347套。全国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2890万吨,比2005年增长1.7倍 工业烟尘去除量32848万吨,增长59.6%。2009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4.2%,比2005年提高3.0个百分点 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去除量达1321.3万吨,增加21.4% 工业废水中氨氮去除量64.1万吨,增加32.6% 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1.0%,提高11.6个百分点 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0.3%,提高7.4个百分点 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89.9%,提高14.8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67.0%,提高10.9个百分点 “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608.2亿元,增长1.1倍(见附表2)。   附表2:工业“三废”治理效率     3.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2010年七大水系国控断面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由2005年的41%提高到60% 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005年的27%降低到16%,七大水系水质总体上持续好转。   4.城市空气质量稳中趋好。2009年,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均浓度0.035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17% 环保重点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0.046毫克/立方米,比2005年下降24.6% 地级以上城市达到或优于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的比例达到79.6%,比2005年明显提升。   5.城市环境治理能力继续增强。2009年底,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9052万立方米,比2005年提高58.1% 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0%提高到2009年的75.3%。2009年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15734万吨,比2005年增长1.0%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1.4%,增加19.7个百分点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2005年的32.6%提高到2009年的38.2%。2009年全国开展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的35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为好的城市占5.9%,较好的占68.7%,轻度污染的占24.3%,中度污染的占1.1% 道路交通噪声监测的334个城市中,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的占67.1%,较好的占27.5%,轻度污染的占4.2%,中度污染的占0.9%,重度污染的占0.3%。   三、生态保护全面加强   “十一五”期间,国家通过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湿地保护网络体系,推进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措施,全面加强了生态保护。   1.造林步伐继续加快,森林面积保持增长。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2004—2008年)资料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到19545万公顷,比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1999—2003年)增长11.7% 森林覆盖率为20.36%,增长2.15个百分点 森林蓄积量为137.2亿立方米,增长10.2%。2010年全国完成造林面积592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9.6%。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346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58.4%。   2.湿地保护全面加强,湿地保护网络初步形成。国家实施了《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5—2010年)》,完成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项目201个,5万多公顷湿地得到恢复。湿地自然保护区达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达100处,国际重要湿地达37处。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50.3%,较“十五”时期末增加5个百分点。   3.防沙治沙建设扎实推进,沙化土地面积继续缩减。第四次全国荒漠化沙化监测(2005—2009年)结果显示,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717平方公里,比上个监测期年均多缩减434平方公里,沙化土地减少的省份增加到29个。2009年全国共完成沙化土地治理153万公顷。   4.生物多样性保护继续加强,重点物种保护稳步推进。截至2009年底,国家划定禁猎(采)区2667个,总面积为8462.4万公顷。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458处,总面积1652.50万公顷。重点物种保护工作稳步推进,濒危物种保护制度继续完善,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得到加强。大熊猫等50多个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种群持续扩大,苏铁等千余种野生植物人工种群基本建立,野马等物种回归自然进展顺利,野生动物损害补偿试点有序推进。   5.水土流失治理稳步实施,治理面积有较大幅度增加。我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扎实开展,重点流域生态保护稳步推进。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累计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0454万公顷,比2005年增加了989万公顷。   6.自然保护区继续增加。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达到2541个,比2005年增加192个 自然保护区面积为14775万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4.7%。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19个,比2005年增加76个。   “十一五”以来,我国环境保护事业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在经济总量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增加 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土壤污染、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实现“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目标任重道远。为此,“十二五”期间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保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 “3D激光地貌分析仪”项目通过水利部验收
    10月15日,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在天津主持召开会议,验收通过了海委承担的水利部“948”项目——“3D激光地貌分析仪”项目。海委副主任户作亮出席验收会。   会议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的工作汇报和成果介绍,观看了现场演示,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进行了技术讨论,认为该项目提供的验收资料完整齐全,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符合验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全面达到了合同目标要求,同意通过验收。   “3D激光地貌分析仪”项目借助德国3D激光地貌分析仪,针对海河流域水土流失特点,通过对土石山区和黄土丘陵区典型小流域进行微地貌监测,分析地表高度变化、坡度变化、粗糙度变化,得出微地貌变化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科学结论,进而归纳出精准观测坡面水土流失情况的新方法,为研究不同类型区水土流失规律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通过对设备安装调试、数据处理等方面进行的改进和完善,保证流域微地貌监测的精度,为该仪器在水土流失监测中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松辽委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中水北方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和海委的有关专家参加验收。
  • 山西安排50.54亿元财政资金,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
    近日从山西省财政厅获悉,今年山西省财政将加大支持力度,聚焦项目资金需求,结合事权和支出责任相匹配原则,足额安排省级资金50.54亿元,全力保障“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建设。“一泓清水入黄河”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的通知》要求,山西省财政厅制定了《“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资金筹措方案》《“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和《“一泓清水入黄河”项目资金监督办法》“1+2”政策体系,构建起工程项目从资金筹措、绩效管理到财政监督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体系,确保项目资金筹得到、用得好、出成效。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山西省财政厅对农业农村领域安排7.21亿元,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合理规划农田布局,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稳定,防治水土流失和水资源浪费;对水利领域安排16.49亿元,重点支持防洪能力提升、河流生态廊道建设、水土保持、河湖生态修复等重点工程,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助力水质提升;对自然资源领域安排7.54亿元,重点支持临汾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吕梁山西麓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国家示范工程建设,全力支持国家示范工程持续推进;对生态环境领域安排15.79亿元,全额保障监测体系和检测能力现代化等省级事权项目建设,支持市县实施工业园区中水回用、尾水水质提升、农村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全方位助力水污染治理和水环境保护;对住建领域安排2.91亿元,支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建扩容及提质、城镇再生水利用、城市排水防涝等项目,着力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对林草领域安排0.6亿元支持国家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助力国家试点任务顺利推进。
  • 高光谱遥感技术守护黑土地 黑土地保护法8月1日施行
    2022年6月25日是第32个“全国土地日”,在今年“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的主题下,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以下简称“国土卫星中心”)在京召开“光谱感知耕地 天眼守护良田” 中国黑土地土壤关键参量高光谱反演技术成果发布会,介绍国产高光谱卫星土壤质量监测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情况,并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黑土地土壤关键参量高光谱反演技术成果。据介绍,本次发布的中国黑土地土壤关键参量高光谱反演技术成果,是国土卫星中心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需求,充分利用5米光学业务卫星等自然资源高光谱遥感卫星数据和技术优势,以翻耕期耕地表层土壤为观测目标,联合黑龙江、吉林、辽宁以及内蒙古等自然资源省级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和专业机构,经过3年的技术研发,结合大量外业实测工作而形成的。该成果实现了土壤有机质、砂粒、粉粒、粘粒四种土壤关键参量信息的量化反演,编制形成了高光谱反演图、地块统计分级图、县域分级占比统计图和县域统计分级图四种专题图件,可以满足像元、地块以及区域尺度上的不同应用需求,具有区域性、时效性、准确性等多方面优势,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现有黑土地本底数据,在黑土地保护相关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会上,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童庆禧院士表示,我国高光谱卫星综合观测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高光谱技术推广应用正当其时,中国黑土地土壤关键参量高光谱反演技术成果是一项非常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工作。童庆禧说,下一步要进一步将高光谱卫星遥感应用标准化、规范化,拓展高光谱卫星遥感在黄淮海平原潮土、南方水稻土、西北黄土区的应用,持续开展东北黑土区的动态监测,同时充分利用我国卫星遥感技术优势,开展东北黑土区与国外其他黑土区遥感监测对比,推动高光谱卫星遥感应用国际化。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姚华军在会上称,此次发布的黑土地土壤关键参量高光谱反演技术成果非常及时,是自然资源部高光谱卫星应用技术试验迈向业务应用的坚实一步,也是在“土地日”向公众宣传卫星遥感技术、提高土地保护意识的科普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于2022年6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22年8月1日起施行。以下为黑土地保护法全文:  第一条 为了保护黑土地资源,稳步恢复提升黑土地基础地力,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制定本法。  第二条 从事黑土地保护、利用和相关治理、修复等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的规定。  本法所称黑土地,是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四省区)的相关区域范围内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  第三条 国家实行科学、有效的黑土地保护政策,保障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综合采取工程、农艺、农机、生物等措施,保护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确保黑土地总量不减少、功能不退化、质量有提升、产能可持续。  第四条 黑土地保护应当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用养结合、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结合、突出重点、综合施策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农业生产经营者实施、社会参与的保护机制。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水行政等有关部门,综合考虑黑土地开垦历史和利用现状,以及黑土层厚度、土壤性状、土壤类型等,按照最有利于全面保护、综合治理和系统修复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黑土地保护范围并适时调整,有计划、分步骤、分类别地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历史上属黑土地的,除确无法修复的外,原则上都应列入黑土地保护范围进行修恢复。  第五条 黑土地应当用于粮食和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蔬菜等农产品生产。  黑土层深厚、土壤性状良好的黑土地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划入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实行严格保护,确保数量和质量长期稳定。  第六条 国务院和四省区人民政府加强对黑土地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统筹制定黑土地保护政策。四省区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数量、质量、生态环境负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行政、发展改革、财政、生态环境等有关部门组成的黑土地保护协调机制,加强协调指导,明确工作责任,推动黑土地保护工作落实。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协助组织实施黑土地保护工作,向农业生产经营者推广适宜其所经营耕地的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措施,督促农业生产经营者履行黑土地保护义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黑土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黑土地保护意识。  对在黑土地保护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条 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和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行政等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和完善黑土地质量和其他保护标准。  第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黑土地调查和监测制度。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土地调查时,同步开展黑土地类型、分布、数量、质量、保护和利用状况等情况的调查,建立黑土地档案。  国务院农业农村、水行政等主管部门会同四省区人民政府建立健全黑土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强对黑土地土壤性状、黑土层厚度、水蚀、风蚀等情况的常态化监测,建立黑土地质量动态变化数据库,并做好信息共享工作。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黑土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保护黑土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各类用途土地,以利于黑土地水蚀、风蚀等的预防和治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调查和监测为基础、体现整体集中连片治理,编制黑土地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目标任务、技术模式、保障措施等,遏制黑土地退化趋势,提升黑土地质量,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县级黑土地保护规划应当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落实到黑土地具体地块,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国家采取措施加强黑土地保护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将黑土地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的科技创新作为重点支持领域;鼓励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等协同开展科技攻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土壤改良、地力培肥、生态保护等科学研究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有关耕地质量监测保护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对农业生产经营者保护黑土地进行技术培训、提供指导服务。  国家鼓励企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科研机构、科学技术社会团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等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技术服务。  国家支持开展黑土地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田、旱地灌排体系;  (二)加强田块整治,修复沟毁耕地,合理划分适宜耕作田块;  (三)加强坡耕地、侵蚀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四)合理规划修建机耕路、生产路;  (五)建设农田防护林网;  (六)其他黑土地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推广科学的耕作制度,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黑土地质量:  (一)因地制宜实行轮作等用地养地相结合的种植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推广适度休耕;  (二)因地制宜推广免(少)耕、深松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适宜的农业机械;  (三)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覆盖、粉碎深(翻)埋、过腹转化等还田方式;  (四)组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减少化肥施用量,鼓励增施有机肥料,推广土壤生物改良等技术;  (五)推广生物技术或者生物制剂防治病虫害等绿色防控技术,科学减少化学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合理使用农用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  (六)其他黑土地质量提升措施。  第十四条 国家鼓励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防止黑土地土壤侵蚀、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改善和修复农田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开展侵蚀沟治理,实施沟头沟坡沟底加固防护,因地制宜组织在侵蚀沟的沟坡和沟岸、黑土地周边河流两岸、湖泊和水库周边等区域营造植物保护带或者采取其他措施,防止侵蚀沟变宽变深变长。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害设防、合理管护、科学布局的原则,制定农田防护林建设计划,组织沿农田道路、沟渠等种植农田防护林,防止违背自然规律造林绿化。农田防护林只能进行抚育、更新性质的采伐,确保防护林功能不减退。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沙治沙,加强黑土地周边的沙漠和沙化土地治理,防止黑土地沙化。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黑土地生态保护和黑土地周边林地、草原、湿地的保护修复,推动荒山荒坡治理,提升自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维持有利于黑土地保护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十六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黑土地调查和监测数据,并结合土壤类型和质量等级、气候特点、环境状况等实际情况,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黑土地进行科学分区,制定并组织实施黑土地质量提升计划,因地制宜合理采取保护、治理、修复和利用的精细化措施。  第十七条 国有农场应当对其经营管理范围内的黑土地加强保护,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并依法接受监督检查。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应当依法发包农村土地,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黑土地,制止承包方损害黑土地等行为。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应当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应用保护性耕作等技术,积极采取提升黑土地质量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养护措施,依法保护黑土地。  第十八条 农业投入品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应当依法对农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的包装物、废弃物进行回收以及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防止黑土地污染。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农药、肥料、农用薄膜等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弃物的回收以及资源化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  第十九条 从事畜禽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科学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以畜禽粪污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促进黑土地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开展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第二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禁止盗挖、滥挖和非法买卖黑土。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农业农村、水行政、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保护黑土地资源监督管理制度,提高对盗挖、滥挖、非法买卖黑土和其他破坏黑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行为的综合治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 建设项目不得占用黑土地;确需占用的,应当依法严格审批,并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  建设项目占用黑土地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耕作层的土壤进行剥离。剥离的黑土应当就近用于新开垦耕地和劣质耕地改良、被污染耕地的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复垦等。建设项目主体应当制定剥离黑土的再利用方案,报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具体办法由四省区人民政府分别制定。  第二十二条 国家建立健全黑土地保护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黑土地保护资金纳入本级预算。  国家加大对黑土地保护措施奖补资金的倾斜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奖励补助机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黑土地保护作为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投入的重点领域,并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组织开展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农田防护林、土地复垦等建设活动,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积极支持黑土地保护需要。县级人民政府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用于黑土地保护,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三条 国家实行用养结合、保护效果导向的激励政策,对采取黑土地保护和治理修复措施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补助。  第二十四条 国家鼓励粮食主销区通过资金支持、与四省区建立稳定粮食购销关系等经济合作方式参与黑土地保护,建立健全黑土地跨区域投入保护机制。  第二十五条 国家按照政策支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黑土地保护活动,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国家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黑土地保护相关保险业务。  国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以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和社会化服务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黑土地产出效益。  第二十六条 国务院对四省区人民政府黑土地保护责任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将黑土地保护情况纳入耕地保护责任目标。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行政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依法对黑土地保护和质量建设情况联合开展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黑土地保护情况,依法接受监督。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国务院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截留、挪用或者未按照规定使用黑土地保护资金;  (二)对破坏黑土地的行为,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未及时查处;  (三)其他不依法履行黑土地保护职责导致黑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行为。  第三十条 非法占用或者损毁黑土地农田基础设施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水行政等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恢复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法将黑土地用于非农建设的,依照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违反法律法规规定,造成黑土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功能退化或者生态环境损害的,应当依法治理修复、赔偿损失。  农业生产经营者未尽到黑土地保护义务,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可以不予发放耕地保护相关补贴。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条规定,盗挖、滥挖黑土的,依照土地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非法出售黑土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没收非法出售的黑土和违法所得,并处每立方米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明知是非法出售的黑土而购买的,没收非法购买的黑土,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占用黑土地未对耕作层的土壤实施剥离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处每平方米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未按照规定的标准对耕作层的土壤实施剥离的,处每平方米五十元以上一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拒绝、阻碍对黑土地保护情况依法进行监督检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造成黑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的,分别依照污染防治、水土保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林地、草原、湿地、河湖等范围内黑土的保护,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有关法律对盗挖、滥挖、非法买卖黑土未作规定的,参照本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本法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
  • 青海三江源已建立790多个生态环境监测站点
    青海省已经在三江源地区建立起792个生态环境监测点,填补了我国在“三江源”系统的生态监测数据资料的空白,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本底资料。   2005年8国家在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的青海省启动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工程以建设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为目标,通过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加大对现有林地、草地植被的保护力度,采取围栏封育和人工辅助等措施,加快植被恢复步伐,加强生态恶化土地的治理,实行生态移民,减轻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压力,实现保护和恢复功能,促进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监测是实施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的技术支撑,它们对客观、科学的跟踪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工程提供科学依据。目前这792个监测点分布在保护区的三十一点六万平方公里地带,共分为九大类,它们分别是:119个草地生态监测点,499个林地生态监测点,12个湿地生态监测点,19个水土保持监测点,50个土壤监测点,15个水资源监测点,18个荒漠化监测点,39个环境质量监测点,21个气象监测点。
  •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第二轮候选人名单公布   中国工程院2011年院士增选第一轮评审工作已经结束,各学部经过候选人材料审阅、专业组评审、全学部评审和投票等程序(其中工程管理学部候选人在相关背景学部进行评审),从485位有效候选人中产生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163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投诉受理截止日期为8月15日,匿名投诉信原则上不予受理。 中国工程院 2011年6月30日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各学部名单按照姓名拼音排序)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2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笪良龙 44 水声工程 海军潜艇学院 部委遴选 2 丁荣军 49 电力电子及控制设备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 研究所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 甘晓华 54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及工程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4 郭东明 52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大连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5 何正嘉 68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6 黄庆学 50 机械设计及理论 太原科技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7 姜澄宇 63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北工业大学 部委遴选 8 蒋庄德 55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西安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9 李德群 65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华中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10 林忠钦 53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及自动化 上海交通大学 部委遴选 11 刘连元 69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2 芮筱亭 54 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3 孙 聪 50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部委遴选 14 唐长红 52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5 田红旗(女) 51 运载工具运用工程 中南大学 中国科协遴选 16 吴光辉 51 飞行器设计(包括总体、结构等)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部委遴选 17 肖龙旭 49 控制理论与工程 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部委遴选 18 熊诗波 72 机械电子工程(或工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太原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9 杨绍卿70 火炮自动武器及弹药(战斗部)工程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 20 张 军 45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21 朱英富 69 船舶(与海洋机构物)设计制造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第七〇一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2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志杰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空军装备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 褚 健 48 控制系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3 段宝岩 56 雷达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4 高 文 55 计算机应用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何 友 54 信息与通信工程 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 姜会林 65 应用光学 长春理工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7 李天初 65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8 刘泽金 47 激光技术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部委遴选 9 吕跃广 47 信号处理技术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0 马佳光 69 光电子技术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部委遴选 11 苏 毅 69 激光技术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应用电子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12 孙凝晖 43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3 王清月 72 激光技术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 14 王耀南 53 控制理论与技术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5 吾守尔斯拉木 69 计算机应用技术 新疆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6 杨秉新 71 光电子技术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第五〇八所 院士提名 17 杨小牛 50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第三十六研究所 部委遴选 18 姚富强 54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总参谋部第六十三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9 余少华 48 通信与信息网络技术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0 张广军 46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部委遴选 21 赵沁平 63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教育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2 郑纬民 65 计算机系统结构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祥宝 55 复合材料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 丁建生56 有机化工 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烟台万华合成革集团有限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3 丁文江 58 金属材料 上海交通大学 院士提名 4 韩恩厚 49 金属材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部委遴选 5 介万奇 52 材料合成与加工 西北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6 李 卫 53 功能材料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7 李言荣 48 功能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 部委遴选 8 李元元 52 粉末冶金 华南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9 龙 军 54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10 钱旭红 49 有机化工 华东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11 邱冠周 62 矿物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12 谭天伟 47 生物化学工程 北京化工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3 王海舟 71 钢铁冶金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 14 吴 锋 60 功能材料 北京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5 徐惠彬 51 功能材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 16 张宝砚(女) 68 高分子化工 东北大学 院士提名 17 张建春 53 高分子化工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8 张新明 65 压力加工 中南大学 院士提名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20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蔡美峰 68 非能源矿产开发 北京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 2 蔡希源 5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 程树康 65 电气工程 哈尔滨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 4 邓运华 48 油气资源与勘探 中海油研究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郭剑波 51 电气工程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6 何学秋 49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部委遴选 7 李 阳 52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8 李晓红 52 矿业的安全和环境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9 毛景文 54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0 缪协兴 51 煤炭开发 中国矿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1 倪明江 62 热能动力工程 浙江大学 部委遴选 12 苏万华 69 热能动力工程 天津大学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13 孙龙德 49 石油和天然气工程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4 王双明 56 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15 武 强 51 矿山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院士提名 16 夏佳文 46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7 徐 銤 74 核能工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 18 张伯明 62 电气工程 清华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9 张玉卓 49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0 赵宪庚 57 核科学技术应用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部委遴选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17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明宪 60 桥梁工程 湖南省人民政府 院士提名,省、市、自治 区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2 崔 愷 53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3 杜修力 48 土木工程抗灾与防护工程 北京工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4 杜彦良 54 道路与铁路工程 石家庄铁道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5 范期锦 66 港口、水道、海岸及近海工程 交通运输部长江口航道管理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6 龚晓南 66 岩土工程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 7 蒋树屏 59 地下工程与隧道工程 招商局重庆交通 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8 李建成 46 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武汉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9 李决龙 52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海军海防工程技术室 部委遴选 10 刘加平 54 建筑环境工程与建筑技术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11 吕西林 56 结构工程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12 缪昌文 53 土木工程材料 江苏省建筑科学 研究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13 钮新强 48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4 王 超 52 水文学与水资源 河海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5 肖绪文 58 结构工程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部委遴选 16 张喜刚 49 桥梁工程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院士提名,中国科协遴选 17 周绪红 54 结构工程 兰州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4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陈立奇 66 海洋化学工程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院士提名 2 董超华(女) 66 大气科学工程与技术 中国气象局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3 段 宁 6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清洁生产中心 部委遴选 4 贺克斌 48 大气污染防治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 5 瞿金平 54 轻工装备与控制 华南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6 陆汉城 66 天气预报和动力气象 解放军理工大学 部委遴选 7 施楣梧 54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 院士提名 8 陶肖明(女) 53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9 王如松 63 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中国科学院生态 环境研究中心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0 谢剑平 51 烟草科学与工程 中国烟草总公司 郑州烟草研究院 部委遴选 11 曾光明 48 固本废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 湖南大学 院士提名 12 张远航 53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北京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朱蓓薇(女) 54 食品科学 大连工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4 朱利中 51 环境区域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 浙江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农业学部(18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曹卫星 52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南京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2 陈剑平 48 植物病理学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3 陈如凯 70 作物遗传育种 福建农林大学 院士提名 4 高焕文 72 农业机械化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5 康绍忠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6 李 坚 68 木材科学与技术 东北林业大学 院士提名 7 李德发 57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 8 李景富 67 蔬菜学 东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9 李天来 55 蔬菜学 沈阳农业大学 省、市、自治区遴选 10 万建民 51 植物生物工程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院士提名 11 吴孔明 46 农业昆虫与有害生物防治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2 吴普特 48 农业水土工程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3 印遇龙 55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部委遴选 14 喻树迅 57 作物遗传育种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部委遴选15 张国范 57 水产养殖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部委遴选 16 张守攻 53 森林经理学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7 赵振东 68 作物遗传育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省、市、自治区遴选 18 朱有勇 55 植物病理学 云南农业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医药卫生学部(21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丛 斌 53 法医学 河北医科大学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2 樊 嘉 53 肿瘤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3 韩德民 60 耳鼻咽喉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4 韩雅玲(女) 58 心血管病 沈阳军区总医院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黄从新 60 心血管病 湖北省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6 黄璐琦 43 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7 黄跃生 53 烧伤外科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8 郎景和 71 妇产科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院士提名 9 李兆申 54 消化系统病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0 罗永章 49 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 清华大学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11 马 丁 54 妇产科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 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院士提名 12 钱忠明 60 药理学 香港理工大学 院士提名 13 沈祖尧 51 消化系统病 香港中文大学 院士提名 14 田志刚 54 免疫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15 王广基 58 药理学 中国药科大学 院士提名 16 王学浩 69 普通外科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院士提名 17 徐建国 59 医学微生物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院士提名 18 于金明 53 肿瘤学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省、市、自治区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19 詹启敏 52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 院士提名 20 张志愿 60 口腔颌面外科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院士提名,省、市、 自治区遴选 21 赵春华 48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部委遴选 工程管理学部(12人) 序号 姓名 年龄 专业 工作单位 提名渠道 1 曹耀峰 57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2 范如玉 68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解放军第二十一试验训练基地 部委遴选 3 凤懋润 69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交通运输部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中国科协遴选 4 胡文瑞 6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5 金智新 51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省、市、自治区遴选 6 刘正光 68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管理 艾奕康有限公司 AECOM 院士提名 7 邱菀华(女) 64 机械与运载工程管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院士提名,部委遴选 8 吴启迪(女) 63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同济大学 院士提名 9 于康震51 农业工程管理 农业部 部委遴选 10 张晓鲁(女) 59 能源与矿业工程管理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 部委遴选 11 赵晓哲 47 信息与电子工程管理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部委遴选 12 郑静晨 51 医药卫生工程管理 武警部队总医院 部委遴选,中国科协遴选
  • 朗诚实业-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通过客户验收
    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作为长江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的供应商之一,已于4月8日完成了FLOWSYS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的安装调试培训工作,并已顺利通过长江科学院信息中心、科研计划处以及水土保持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的验收。(详细报道见长江水利科技网:http://www.crsri.cn/Show.asp?ArticleID=4654) 意大利SYSTEA公司生产的连续流动分析仪FLOWSYS是世界一流的多通道连续流动分析仪,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包括海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地下水、河水、饮用水等),烟草分析,食品检测,酒类分析,土壤溶液等领域,FLOWSYS分析全过程由电脑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过程简易,测量精度更高,测量速度更快,检测分析结果精确可靠,符合ISO、AOAC、BATF、USEPA、AFNOR、COFRAC等国际认证标准。 如想了解更多朗诚实业相关行业产品及服务信息, 请浏览我们的网站 http://www.lightsun.com.cn/ FLOWSYS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
  • 2010年中国水博览会在京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11月17日,2010年中国水博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水博览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起,并经商务部批准的专业展会。该展会由中国水利学会和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共同举办。 开幕式现场   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先生出席开幕式   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先生致开幕词   本次展会的参展项目涉及饮水安全、防洪抗旱、节水设备和技术、水处理技术和设备、给排水设备和技术、灌溉、水信息化、水利水电设备和技术、仪器仪表、水土保持等技术与产品。约有80余家水务相关企业参加了本次展会。   展会同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国际)水务高峰论坛”。本届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对话、专题论坛、平行会议等形式,围绕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改革、城乡饮水安全、再论水价、城乡供水与泵站安全运行、水利信息化与防汛抗旱、水务与金融、饮用水资源与饮水安全、水生态与新型城市雨洪管理等主题展开。   参加本次展会的部分科学仪器厂商如下: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展位   美国哈希公司展位   雷诺工业公司展位   维赛仪器公司展位 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
  • 中兴仪器董事长何愿平一行参观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11月2日,环境监测高科技公司中兴仪器(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仪器”)董事长何愿平一行来到浙江杭州走访参观了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院”),并与华东院副总经理、联席会主席程开宇、华东院生态环境工程院副院长魏俊、华东院联席会CTO王国光等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兴仪器副总经理潘海瑭等人员陪同走访。 何愿平一行首先参观了华东院展厅,通过现场人员讲解,结合数字视频方式详细了解了华东院的发展历程、发展理念、业务领域、公司业绩等方面,全方位地感受到了华东院在中国乃至世界工程界的重要地位与突出贡献。 在随后的交流会谈中,何愿平介绍了中兴仪器立足公司自研智能设备作为水环境感知层提供的水环境监控管理综合解决方案和精细化监管、精准治污高效决策服务系统,目前,中兴仪器已承担国家级和多个省市级地表水监测联网及运营项目,尤其在长江经济带干支流城市的业务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何愿平指出,华东院作为国家大型综合性甲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既往在环境与生态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建筑与景观工程业务板块如良渚污水处理厂以及北京、重庆、武汉等地的灯光秀整体设计项目中,已与中兴仪器战略股东碧水源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后续能与中兴仪器在区域环境与生态工程、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业务的开展上进行密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程开宇在听取中兴仪器在生态环境建设领域上所取得的成就后表示,华东院在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水环境综合整治、水务工程等生态环境业务上与中兴仪器合作互补的优势明显,特别在项目孵化、商业机会整合、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可以互通有无、业务协同,共同实现双方可持续发展大局。
  • 又到清明,追忆2017年逝去的国之英才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引言:《 /strong /span strong 他们是旧社会走来的贵族。上新式学堂,读海外高校。他们更是精神上的贵族,在众多国际赞誉加身的时候毅然回国,默默奉献。 /strong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他们是当代社会无法追逐的项背。大师远去,总会有高峰无法逾越。但科学传播亦如春风化雨,种子终能默默成长,再续辉煌。离开的人,如落木入泥,更加护花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 /span /span /strong /p p   这些日子,一直在为 a title=" "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18/" target=" _self" “2018第十二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8)” /a 忙碌,不知不觉间,又到了一年的清明时节。 /p p   说来也巧,就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北京又飘起了绵密的雪花。刚刚脱下厚厚冬装的人们,忙不迭的又再换上。很多人戏谑,一冬没下雪的北京,在春天补上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dbc9dcb7-bbad-40cb-8d65-c66175d84ae5.jpg" title=" 2031066692.jpg" width=" 417" height=" 467"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tyle=" width: 417px height: 467px " / /p p   而外出踏青扫墓或郊游的北京市民,很有可能体会到 “清明时节雪纷纷,路上行人堵断魂”的当代意境。据说,清明节本来是个娱乐性节日,它是吸收了寒食节的扫墓和上巳节的插柳,再加上自己的踏青春游,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熟悉的清明节。 /p p   不过,至少在当下的清明,无疑更多的还是忙碌和哀伤。毕竟我们很少听到每年的今天,人们互祝“清明快乐!” /p p   作为一家科技媒体,我们的哀思自然首先要寄托于那些已逝的真正的科技“巨星们”。科学仪器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先行官”已广为人们所理解,追踪科学仪器的进步也让笔者每天都在感受着中国科技水平的发展变化,今天的中国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也许完全可以选择另外一种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但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们无怨无悔地选择了祖国。在他们的努力下,祖国拥有了更多的后备科技人才,亦拥有了众多由他们用毕生心血铸就而成的辉煌。虽然,他们中间的很多人可能无法看到盛世重现中国的那一伟大时刻,但我想他们应该走得没有遗憾,因为他们已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当年那句“要建设强大中国”的誓言。 /p p   值此清明之际,笔者用文字和读者一起追忆2017年离我们远去的那些“国之英才们”。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title=" huangdanian.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f01a7d0-ba87-4bc1-9e82-e0117739fa7a.jpg" / /p p    strong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strong /p p   黄大年教授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无私的爱国者、吉林大学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新兴交叉学部学部长,作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国家深探专项装备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航空探测装备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黄大年教授负责协调和组织管理我国跨部门和跨学科优势技术资源和团队,充分挖掘我国在超高精密机械和电子技术、纳米和微电机技术、高温和低温超导原理技术、冷原子干涉原理技术、光纤技术和惯性技术等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成果并形成了技术能力,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技术瓶颈,突破国外技术封锁,是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19" height=" 559" title=" 吴文俊_副本.jpg" style=" width: 275px height: 36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783e338c-e169-44ad-9a5e-b64f64e22a9c.jpg" / /p p    strong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8岁。 /strong /p p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p p   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邵逸夫数学奖(2006)、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400" height=" 489" title=" 客军.jpg" style=" width: 320px height: 38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3497d6b-476d-458c-b9b5-930f07f4b396.jpg" / /p p    strong 2017年8月8日7时29分,国际著名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柯俊在京逝世,享年101岁。 /strong /p p   如果说,将中国科学领域比作一个江湖的话,那么柯俊院士就是其中宗师级的人物。 /p p   钢铁科学与技术的集大成者 /p p   中国电子显微镜事业的先驱者 /p p   中国冶金史研究的开拓者 /p p   我国金属物理专业的奠基人 /p p   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p p   这所有的荣誉和称号,都属于同一个人——柯俊。 /p p   然而,这些头衔或称号都不及他的另一个“外号”响亮——“贝茵体先生”。 /p p   原来,上个世纪中期,柯俊首次提出钢中贝茵体转变的切变位移机制,证明其与珠光体、马氏体不同的相变,后来在国际上形成了关于贝茵体相变的“切变学派”。因此,他被国际同行尊称为“贝茵体先生”(Mr.Bai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98" height=" 474" title=" nanrendong.jpg" style=" width: 361px height: 39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c0c2848b-c168-4273-99f2-28bbeaf8ef64.jpg" / /p p strong   2017年9月15日23点23分,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原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南仁东因肺癌突然恶化,抢救无效在美国波士顿逝世。 /strong /p p   南仁东,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自1994年项目预研究到2016年建成,坚持了22年。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img width=" 499" height=" 306" title=" zhuxianmo_副本.jpg" style=" width: 462px height: 302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684325ce-3c72-430f-9406-e2d81b2c2849.jpg" / /p p strong   2017年10月11日,著名的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朱显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享年102岁。 /strong /p p   朱显谟先生是我国黄土区土壤及土壤侵蚀学科的开创者和奠基者,毕生致力于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作,著作等身,成绩卓著。他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黄土高原国土整治28字方略”,为了心中“黄河清”的梦想,半个多世纪以来,默默奉献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为我国黄河中游泥沙治理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22" height=" 636" title=" zhangnaitong.jpg" style=" width: 351px height: 541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d02d2ac-0fd1-415e-805d-c0b100779519.jpg" / /p p    strong 2017年4月21日10时00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通信与信息系统领域著名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奠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乃通同志在哈尔滨逝世,享年83岁。 /strong /p p   张乃通院士为我国军事通信、卫星通信、专用集群通信领域的著名专家,曾主持研制了指控数据链通信系统、海军超视距数据链、第一代国际标准专用集群通信系统等,成果均转化为实用装备及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 /p p   张乃通院士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勇于开拓、追求真理、公正廉洁、无私奉献,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事业。张乃通院士从教61年,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科技人才。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过去一年逝去的国之英才还有: /strong /span /p p   激光大师高伯龙 /p p   两弹元勋任新民 /p p   农田院士朱英国 /p p   植物学家钟扬 /p p   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p p   锅炉大王陈学俊 /p p   建筑钢院士沈祖炎 /p p   电池院士申泮文 /p p   小麦育种专家卢良恕 /p p   有机化学院士蒋锡夔 /p p   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 /p p   strong  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清明时节,我们沐一丝春雪,撷一捧春花,缅怀过去一年为我们的新生活做出了卓著贡献,又悄然离去的伟大科学家们,并继承遗志,尽力让科学之花愈加盛放。  /strong /p
  • 2012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及工程中心名单公布
    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科委网站上发布了&ldquo 关于公布2012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的通知&rdquo ,详情如下:     根据《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与管理暂行办法》和有关申报通知精神,经资格审查、专家评审、现场考察和公示,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69个重点实验室认定为2012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速磁悬浮电机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为2012年度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将认定名单予以公布。   特此通知。   附件:1.2012年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认定名单(共69个) 重点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空间热控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电弧等离子应用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计算智能与智能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 高动态导航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数字动画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传媒大学 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生物制造与快速成形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高能束流金属增量制造技术与装备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飞行器装配机器人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核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机械结构非线性振动与强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 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分数域信号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智能物流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物资学院 精密光电测试仪器及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反劫持装备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特种警察学院 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 城市空间信息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交通大学 热电生产过程污染物监测与控制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 热力过程节能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服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 生物燃气高值利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生物质炼制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非能动核能安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华北电力大学 仿生能源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先进功能材料与结构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光功能材料与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师范大学特种涂层材料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稀贵金属绿色回收与提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光电功能材料与微纳器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大学 金属材料表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光电转换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理工大学 玉米DNA指纹及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奶牛遗传育种与繁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奶牛中心 花卉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林木有害生物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林业大学 果蔬农产品保鲜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生物多样性与有机农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代谢及心血管分子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儿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心血管疾病微创技术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运动医学关节伤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视网膜脉络膜疾病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肝硬化转化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老年认知障碍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临床生物力学应用基础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中医正骨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 神经系统小血管病探索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传染病分子诊断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生物工程与传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科技大学 非编码核酸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病原微生物耐药与耐药基因组学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肿瘤治疗性疫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医学院 环境毒理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高血压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首都医科大学 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药物临床风险与个体化应用评价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北京医院 中医养生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中医药大学 高端植介入医疗器械优化设计与评测技术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因组与精准医学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药物依赖性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 城市绿色发展科技战略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包装印刷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 新媒体动画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电影学院   附件2:2012年度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名单(共66个)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称 依托单位 北京市高速磁悬浮电机技术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清洁热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机电研究所 北京市轨道交通电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融合网络与泛在业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无线医疗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北京市工业波谱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微振动环境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北京市自动化物流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特异物质安全检测技术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摩擦焊接工艺与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轨道交通维护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二七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数字航空遥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天下图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地理信息系统平台软件研发与应用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低空遥感数据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测新图(北京)遥感技术 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宽带接入应用交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星网锐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虚拟仿真与可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市低温多效热法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北京市过程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北京市环境岩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水土保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高污染化工废水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物联网应急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核化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路安全与防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市半导体照明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高层和大跨度预应力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食品环境与健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小城镇污水处理与回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桑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电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精进电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市生物燃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清华大学 北京市燃气轮机用高温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先进钛合金精密成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北京市空间电源变换与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卫星制造厂 北京市半导体微纳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北京市印刷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市低维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 北京市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交通与能源用特殊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市超硬材料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安泰钢研超硬材料制品 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口腔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能源用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首钢总公司 北京市兽用多肽疫苗设计与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系统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北京市畜禽健康养殖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市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学院 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市中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生泰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落叶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北京市骨科植入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北京市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北京市神经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 北京市抗肿瘤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百济神州(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生物大分子药物转化工程技术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北京市缓控释制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中药配方颗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市手术与危重症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细菌性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北京市服装产业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 北京市数字内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浙江将在五年内建成县以上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记者19日从浙江省政府了解到,该省将大力推进建设环境监测监控保障体系,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成县以上饮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   根据浙江省政府的规划,将加强重要水环境功能区水质生物(安全)预警监测系统和供水水库水源水质监测系统建设,强化农村饮用水源水质保护。到2012年,新建81个县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到2015年全面建成县以上饮用水源地、县(市)交接断面和重要敏感水域水质自动监测站,以及杭嘉湖、宁波、温黄、温瑞平原和金衢盆地地下水监测站网,建立全省水土保持监测、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地下水资源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   同时,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对太湖、杭嘉湖水网、钱塘江干支流、瓯江及中小湖泊和水库等,划分水源保护区,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分级管理制度。加强浙北太湖取水、浙东引水等输水通道的水污染控制和水质保护。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遏制地下水超采,切实防治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饮用水特别是农村饮用水的安全,自2003年起,该省就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饮用水工程建设。浙江省水利厅的统计显示,截至目前,该省农村自来水覆盖率达到了95.8%,为保证农村饮用水水质、提高水质卫生合格率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积极保护水质的同时,浙江省还大力推进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省政府计划到2015年,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4000公里以上,全省有条件的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县城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3%以上。
  •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些内容与生态环保相关!
    2月3日,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受权发布,提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共分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六个方面。文件中有哪些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呢?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文件提出,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方面,文件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强化农民增收举措。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方面,文件提出,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其中,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方面明确,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户厕改造,探索农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协同推进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粪污、农业生产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利用。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部分要求,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在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出,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整县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提升“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效。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推进水系连通、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全力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鼓励通过多种方式组织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列入科技重大专项
    p   根据科技部近日发布的《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度项目(课题)指南的通知》,京津冀区域综合调控重点示范研究将设置9个项目、40个课题,瞄准西北水源、永定河、北运河等重点区域开展研究,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供水安全。 /p p   京津冀西北水源涵养及永定河(上游)水质保障技术与工程示范项目,将通过研究区域水源涵养功能保持和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冬奥会核心区山地生态修复与水源涵养功能提升技术,并开展工程示范,提高京津冀西北区水源生态涵养能力 通过基于水环境承载力的区域产业调整和优化布局、农业节水减排和低温大型复合湿地修复技术的研发与示范,改善永定河上游水环境 通过妫水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水质水量优化配置和调度,保障妫水河生态基流和冬奥会水质。 /p p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品质水生态建设综合示范项目,将结合城市副中心“一河串联”(北运河)的发展战略,通过以污水处理厂为载体的城市生态综合体建设、北运河高标准及高品质的生态河道打造,基于绿色生态空间扩展的延芳淀等大型功能型湿地群重构,支撑实现区域水生态文明构建。 /p p   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区廊坊水环境综合整治技术与综合示范项目,将构建调水河道负荷削减、龙河—东张务复合型生物多样性湿地等水污染控制多级屏障体系 通过凤湖湿地、环城水系景观提升工程、东张务鹭鸣湿地的构建,恢复环首都最大的鹭鸟栖息地。 /p p   天津海绵城市建设与海河干流水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将针对天津高地下水位、弱透水和盐碱地域特点,构建海绵城市建设成套技术及水环境改善技术 进行滨海湿地生态完整性评估技术等研究与示范。 /p p   天津滨海工业带废水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项目,将通过实施园区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净化等工程,支撑滨海新区工业带水污染防治工作。 /p p   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示范项目,将针对京津冀地下水污染特征和高度敏感性,建立优先控制污染源和特征污染物清单 制定适合于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预防—控制—修复技术路线图 构建典型地区立体多维度地下水污染监测预警与大数据平台,为京津冀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 /p
  • LI-6800、LI-7500RS亮相第13届中美碳联盟(USCCC)年会
    6月24-26日,中美碳联盟(USCCC)第13届年会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该次会议由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承办,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基因有限公司农业环境科学部)协办。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进行了会议致辞。 本次会议的主题包含以下三个主题:1)生态系统和景观过程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响应敏感性;2)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景观、土地和资源的适应性管理;3)基于多手段(通量观测、遥感、模型模拟融合的碳-氮-水-能量耦合研究。 我公司技术支持部经理刘美玲博士受邀为大会做了题为《开启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研究的新历程——LI-6800光合荧光全自动测量系统》的报告。LI-6800是在经典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基础上,融入了500余项创新技术的一件划时代作品。它通过准确测定叶片尺度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为广大学者开启了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大门,是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强大工具。============================================================================= 无与伦比的操控体验 LI-6800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操控体验,其直观的操作界面更加简便易学,而一目了然的设置更方便了用户轻松获取数据。大尺寸的触摸屏幕能够实时显示仪器状态,并可对设置及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智能交互。LI-6800大大降低了仪器的操作门槛,智能化的交互反馈让操控LI-6800就像操控iPad一样简单。 无可匹敌的卓越性能 毫不夸张地说,LI-6800将再一次植物光合测量业界标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一台LI-6800既是一台功能完备的气体交换测量系统,也是一台表现出色的连续激发式光合仪,更是一台性能卓越的脉冲调制式荧光仪。它能够在 6 cm2 的叶片面积上提供超过 16,000 μ molm-2s-1 的高强度饱和闪光。在这个叶面积大小上,LI-6800提供的饱和闪光强度是其他任何荧光测定仪所无法比拟的,它使您能够对Fm’难于达到饱和的植物进行更为准确的荧光测量。============================================================================= 此外,北京力高泰科技有限公司杨全先生为大会做了题为《基于EddyPro通量数据处理操作介绍》的报告。 LI-COR公司全新推出的LI-7500RS 开路式CO2/H2O分析仪提供了比上一代产品LI-7500A更高的稳定性,重新设计的光学组件并增加了滤光片温度控制,完胜野外各种恶劣环境,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时,光学过滤器和探测器温度的精确控制可以保证稳定地测量。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查天山教授对我公司表示了感谢,在此我公司也对主办方的大力支持和辛苦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谢。
  • 河北市场监管局发布2023-2024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项目拟立项名单
    按照《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公开征集2023-2024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项目的通知》(冀市监函〔2023〕43号)要求,省局组织有关专家对74个申报项目进行了立项论证。根据论证意见,拟将37个申报项目列入2023-2024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计划,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3月31日至2023年4月6日。如有异议,请向省局计量处反映。电话:0311-67565157邮箱:jlc@hebamr.cn附件:2023-2024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项目拟立项名单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31日2023-2024年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项目拟立项名单序号项目名称起草单位参加起草单位主要起草人参加起草人制(修)订1电梯导轨校正检测器组校准规范省计量院刘钊、卞伟、赵炎谢平、李厚裔、张庆勋、陈晓宁制定2绕组变形测试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李德亨、赵冬松、苏彩山迟俊胜、李弼廷制定3交直流数字高压表校准规范省计量院印志军、康鹏、谢卫彬陈松民制定4铜含量、铁含量分析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王婧、王召林、任为张锐、白月霞、王晓冰制定5荧光免疫层分析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郭硕、戴宝峰、洪钏王龙、王晓冰、殷晓菁制定6多道自动移液工作站省计量院白月霞、王婧、王龙董晓静、殷晓菁制定7明渠堰槽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省计量院高明、樊建广、郭辉张虎、李少领、曹磊、徐光耀制定8道路运输危险品液体罐车容量校准规范省计量院田鹏飞、单少雄、王赞凯王波、董忠春、齐晓强、陈彦霖、房轩弘制定9径流泥沙自动监测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河北省水土保持工作站、保定市水土保持试验田、河北省桃林口水库事务中心、北京天航佳德科技有限公司、西安新汇泽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制定王波、胡维银、陈彦霖侯克、邢静芳、张广英、王洁、孙宪斌、卢勇、李军德制定10天然气质量参数计量技术规范省计量院河北华通燃气设备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真兰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中石油昆仑天然气有限公司邢静芳、程立彬、徐峥王磊、王喜英、刘仁河、杜鑫、唐倪战、钭伟明、高松制定11远传压力表检定规程省计量院王彦伟、吴梦渝、李冰程旭超、吴利华修定12工作用数字温度计校准规范省计量院邢寒雪、王艳丽、张帅星李杰、仇乐新制定13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线水质分析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河北省秦皇岛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祁邯英、王龙、孙浩刘建磊、王丽晓制定14扬尘在线监测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王龙、翟俊龙、尚圆圆杨英昆、郝勇敢制定15生物降解分析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刘硕、李雪丹、刘佩侨刘子优、杨英昆制定16光伏电池型太阳辐照度测试仪校准规范省计量院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耿海川、魏晓贤、翟俊龙姬艳鹏、李学健、魏志明制定17网联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规程省计量院深圳市锐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尹义海、高媛、岳宁经雅静、霍鹏鹏、周向朝制定18压缩氢气加气柱检定规程省计量院安瑞科(廊坊)能源装备集成有限公司、省计量院廊坊分院武磊、李健、高俊令卢百吉、经雅静、李怀恩、吕永强、刘勃制定19塑料量器校准规范邯郸市计量测试所河北大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温战龙、马静芳、孔繁森陈国锋、宋焕亭、李振杰、曹现立、刘振华制定20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仪检定装置校准规范邯郸市计量测试所北京中科标通工程技术研究院、佳思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宋焕亭、温战龙、靳剑锋曹现立、孔繁森、李振杰、郭佩华、潘卫江制定21点线规校准规范保定市计量测试所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苏立民、刘磊、刘洋张琳凤、张攀、张会青、鹿帅、姚建博制定22裂隙灯显微镜校准规范唐山市计量测试所省计量院王建新、张健、卞伟胥蕾、张乐、谷文良制定23热轧板千分尺校准规范唐山市计量测试所谷文良、谢孟龙、韩丽慧张旸、于淼制定24涂层拉开法附着力测试仪校准规范衡水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赵朋朋、李光、刘恒发赵亚广、李菁、李英娣、张丽萍、王山虎制定25锚杆拉拔仪校准规范邢台市计量测试所王艳、申丽、宋立峰李涛、董晨光、侯和平制定26人体静电综合测试仪校准规范秦皇岛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潘磊、宗振威、朱希明制定27钢轮式耐磨试验机校准规范河北省计量检测技术中心省计量院廊坊分院、河北华检计量检测有限公司范玉涛、于国用、朱锁岭刘渤、于朝阳、邵楠、葛云飞制定29氧弹测灰仪校准规范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省计量院、河北省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刘婧、刘佩侨、李雪丹武建伟、张洪、李璐、卢清梅制定30低压电流互感器计量性能在线评估技术规范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省计量院申洪涛、耿立峰、阎超制定31电动汽车公用充电设施计量性能在线监测技术规范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营销服务中心省计量院申洪涛、耿立峰、王浩孙胜博、陶鹏、李翀、史轮、王俊龙、李传、郭聚川制定32矿用温湿度报警器校准规范河北冀南矿业安全监测检验有限公司、省计量院河北嘉盛计量检测服务有限公司郝伟伟、索镛桢、黄文争、纪智磊李荣强、徐昌盛、王志勇、王文广、张建江、蔡学敏、胡玉玲制定33直读式测钙仪校准规范廊坊市阳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魏志文、贺继涛、王禹刘爽、张丽萍、杨占新、张丽军制定34加德纳比色计校准规范省计量院廊坊分院省计量院可伟、耿海川、魏晓贤翟俊龙、李亚崇、李明远、孟红艳制定35企业碳排放计量器具配备及管理技术规范秦皇岛市计量测试研究所河北晶淼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张蕊、程进凯、张灵芝、周建林张蕊制定36振铃波发生器校准规范省计量院王平、韩旭晓、马志寰曹寅华制定37双纽线流量计检定规程省计量院北京控杰科技有限公司王喜英、康煦晖、李志丰李长启、张红刚、于巍、常聪梅、田伟亮、袁兆龙、彭环制定
  • 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通过建设论证
    3月16日,由成都理工大学申报的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顺利通过环保部专家组论证。此次专家组由中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席北斗研究员,清华大学李广贺教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刘庆研究员,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吴艳宏研究员,环保部土壤司土壤环境管理处调研员李义,四川省环保厅副巡视员姚东升,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钱俊研究员,四川大学蒋文举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刘丹教授,四川农业大学邓仕槐教授组成。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林玉锁研究员任组长。  论证会前,专家组成员实地考察了成都理工大学水土污染协同控制实验中心、环境地球化学实验中心、环境功能材料实验中心。   实地考察1   实地考察2  论证会上,校长倪师军代表学校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介绍了学校“双一流”建设情况。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论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的机会,能够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更好地促进成都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和四川的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证会现场1     论证会现场2  在听取拟建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教授的汇报后,经过质询和讨论,专家组表示,该实验室定位准确,符合环境保护领域的学科发展趋势,研究重点和建设目标明确。最后,专家组达成一致意见,“该实验室建设计划合理、可行,一致同意通过可行性论证”。     许强教授汇报实验室建设计划  据了解,国家环境保护水土污染协同控制与联合修复重点实验室主要针对我国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的技术瓶颈,进一步揭示其污染成因、环境风险及保护与修复机理,构建土壤和地下水保护和修复技术体系和管理技术体系,为保障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为国家尤其是西南地区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  环保部科技司科技发展处处长禹军,四川省环保厅科技标准与产业发展处副处长谭驰,成都理工大学校长助理谷建国以及校办、科技处、研究生院、实验室与装备处、地球科学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院、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参加了论证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