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双边科技合作

仪器信息网双边科技合作专题为您整合双边科技合作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双边科技合作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双边科技合作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双边科技合作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双边科技合作话题讨论。

双边科技合作相关的论坛

  • 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正式成立

    2024年4月17日,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工作研讨会在苏州召开。会议由南京市市场监管局指导,NQI南京质检院和南京计量院联合主办。[align=center][img=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正式成立1.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3ac9cba2-6172-43dd-937e-3b3b5f0d30fc.jpg[/img][/align]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施冬咏,综合规划处、认可与检测处及科信处主要负责人,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各成员单位代表,特邀机构代表,以及企业家代表六十余人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发挥各类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支撑引领作用,促进南京都市圈市场监管一体化协作融合,助力长三角全国统一大市场先行区建设。[align=center][img=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正式成立2.jp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19312856-5943-4130-95f8-2aaee091b75b.jpg[/img][/align][align=center]大会现场[/align][align=center][img=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施冬咏.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ca3b301c-78ba-4129-b4b8-98c3b83764a0.jpg[/img][/align][align=center]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施冬咏[/align]南京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施冬咏为大会致辞,她指出了南京都市圈的战略地位,肯定了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联盟的成立表示祝贺,对都市圈各级监管部门给予联盟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大家齐心协力“用好联盟这个平台,凝心聚力练内功;用好联盟这个舞台,比肩同行促发展;用好联盟这个展台,争先创优树形象”。[align=center][img=南京计量院院长林学勇.jpg,600,39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57cfc83c-8b17-4ace-9547-7fed90d49980.jpg[/img][/align][align=center]南京计量院院长林学勇[/align]南京计量院院长林学勇在发言中表示,检验检测机构必须坚持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应推动检验检测资源向平台共享、合作研发、品牌培育等高端延伸,提升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领域核心竞争力,并提出联盟单位可在基础和前沿技术共研、科研项目联报、公共平台联建、人才共同培养、党建活动共建五个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交流。[align=center][img=南京计量院生物计量中心季红梅主任.jpg,600,39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cd22f534-9e77-4d56-b2b4-74840a595b1c.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NQI南京质检院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副主任、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秘书处负责人朱南博士.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0234541e-9cf6-4680-a4e4-d9b4160da11e.jpg[/img][/align]会上,南京计量院和NQI南京质检院分别对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联合攻关科技项目进行了介绍。南京计量院生物计量中心季红梅主任和NQI南京质检院绿色可降解材料中心副主任、江苏精品国际认证联盟秘书处负责人朱南博士分别以《生物计量,健康产业的信心之源》《综合质量技术服务经验及案例》为题作专题报告。与会联盟单位围绕深化南京都市圈质量发展合作机制,2025中国质量大会(南京)举办,联合开展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监管、科学仪器与检验检测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共商、共建、共享进行了座谈发言,共同推进区域质量发展提速升级。[align=center][img=NQI南京质检院院长周骏贵.jpg,600,399]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e4ddc9ed-a24d-44f3-ac78-ee28c469e325.jpg[/img][/align][align=center]NQI南京质检院院长周骏贵[/align]NQI南京质检院院长周骏贵在发言中强调,南京质检院作为“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发起单位,将在都市圈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全面用好、用活联盟平台,联合各联盟单位,协同打造区域检验检测质量科技合作“共同体”, 聚焦都市圈未来产业布局、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升级需求,深化都市圈质量发展合作机制,构建质量基础、质量品牌、质量监管、科技创新共商、共建、共享体系,以质量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形成南京都市圈新质生产力,赢得发展主动权。[align=center][img=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章程.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wycimg/afb989cb-3c5d-4d30-be37-a483f8e8491d.jpg[/img][/align]大会讨论通过了《南京都市圈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科技合作联盟章程》,推选NQI南京质检院担任联盟理事长兼秘书长单位,南京计量院担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NQI南京质检院副院长李安平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会议。欲了解更多,点击进入[url=https://www.woyaoce.cn/member/T108012/][color=red]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南京市质量发展与先进技术应用研究院) [/color][/url][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我要测 ]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中国科学院与国家质检总局签署科技战略合作协议

    7月8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与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在北京签署了《中国科学院 国家质检总局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重大科技问题研究、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高端人才培养、优秀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合作,共同推进质量强国战略的实施。签字仪式由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主持。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张沁荣、总检验师项玉章、总工程师刘卓慧,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秘书长邓麦村、副秘书长潘教峰参加了签字仪式。支树平在签字仪式上表示,质检总局非常看重与中科院的科技战略合作。他说,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中科院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在解决事关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多年来,质检总局与中科院在计量、标准、认证、检验检疫等多个领域,已经开展了广泛的科研合作,围绕科学仪器设备研发、计量基标准研究、物种资源关键技术和支撑体系建设等重点项目,共同钻研、联合攻关、共克难题,已经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天签署《合作协议》,是质检总局与中科院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的深入合作,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支树平指出,质检部门是“凭技术执法、靠数据说话”的技术执法部门,涉及领域广、专业门类多、技术要求高,质检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质量安全责任特别重大。一方面必须脚踏实地,爬坡奋进,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升质量总体水平,切实维护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也特别期待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帮助,不断提升自身科技实力。我们真诚希望通过这次合作协议的签署,中科院对质检科技的支持力度更大,双方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优势明显增强、合作机制更加紧密。支树平表示,质检总局将把加强与中科院的战略合作作为新的契机和动力,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他说,科学发展、加快转变,质量是基础,科技要先行。质检科技是国家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创新能力,建设科技强国,质检部门责无旁贷。质检总局将认真落实好《合作协议》各项内容,力争使双方的科技战略合作成为部委与科研院所合作的新典范、成为科技工作的新亮点,力争为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白春礼表示,《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科院和质检总局科技合作进入全面的战略合作新阶段。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是国家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维护国家与公共安全、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与创新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我国的质量监管、生物安全和食品安全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质检工作的科技需求是国家战略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重大科技问题也是世界科技的前沿重大问题,为质检工作提供基础研究积累、关键科技支撑和技术解决方案是中科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将更好地实现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根据《合作协议》,国家质检总局和中科院将立足质检工作实践和“科技质检”建设,瞄准世界质检科技发展前沿,围绕质检事业发展中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对科技的需求,加强双方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等方面的合作。双方将各自成立合作领导小组和联合工作组,促进合作内容的落实。

  • 国家科学技术奖项有哪些?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正式设立于2000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授予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和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做出重大科学发现的中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不授予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中国公民。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科学技术奖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简称:国际科技合作奖,是国务院设立的国家级科技奖励。设立于1994年,1995年开始评奖。授予在双边或者多边国际科技合作中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科技管理人员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管理等组织。国家技术发明奖授予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重大技术发明的科技工作者。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奖励项目总数不超过400项。

  • 镁伽科技与迅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助推高通量测序及CRISPR检测应用

    日前,[b][color=#ea5504]镁伽科技与迅识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高通量测序自动化检测整体解决方案及基于CRISPR检测技术的自动化应用开展合作[/color][/b],深度挖掘基因测序及CRISPR检测自动化应用场景和用户需求,聚焦提升核心产品能力,共同推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CRISPR检测技术在疾病机理研究、早期筛查诊断和病原检测等领域的创新应用。[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34b1bb6c-5fbb-4275-8279-48bafe4c459f.jpg[/img][align=center]▲镁伽科技与迅识生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align]作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高通量基因测序能够同时进行数百万个DNA序列检测,为测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在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调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使得基因测序的实验通量得以迅速提升,并大幅降低了操作成本,有助于加速开拓多样本处理场景,带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体外诊断、生物医药、农业育种等行业的持续增长。迅识生物专注于NGS样本整体解决方案和以CRISPR为核心的即时诊断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其中NGS产品线覆盖自动化文库制备平台和配套试剂等,诊断产品线覆盖包括医疗、海关和疾控等多个领域的基因检测需求。镁伽作为专注于生命科学、临床诊断、应用化学等领域的智能及自动化专家,多款高通量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自动化解决方案已获得市场认可,能够满足多种规模和类型的高通量测序研究项目需求。此次合作依托迅识生物在高通量基因测序、CRISPR检测领域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结合镁伽成熟的开放性应用软件和自动化平台整合能力,双方将共同开发具备智能化、数字化、可扩展等优势的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完善高通量测序产品组合,为生命科学领域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核心自动化工具。[b][color=#ea5504]迅识生物创始人陈重建先生表示:[/color][/b][color=#ea5504][color=#000000]“[/color][/color]非常荣幸能和镁伽科技合作,迅识生物一直致力于实现‘触手可及的核酸检测’,无论是在NGS 样本处理全流程解决方案还是在基于 CRISPR 的检测领域,我们都践行着这个目标。迅识在这两个领域已经深耕多年,积累了很多开发和应用经验。镁伽科技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领域有着非常丰富的积累和实践,希望双方加强在生命科学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互相赋能,携手向前!”[b][color=#ea5504]镁伽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瑜清先生表示:[/color][/b][color=#ea5504][color=#000000]“[/color][/color]随着基因测序技术、高通量实验、AI等技术的发展,生命科学的智能化正在向着更精准、更经济、更安全的方向发展。镁伽期待与迅识生物携手并进,借助高通量测序自动化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多组学自动化解决方案,构筑核心技术的护城河,丰富生命科学自动化技术和生态储备,驱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img=图片]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1fddf3c2-e3d0-4b93-8c7c-defa66ec45ad.jpg[/img][align=center]▲镁伽科技与迅识生物签约仪式大合影[/align][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资料】2006年瑞士科技发展综述

    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年第4期报道:2006年瑞士首次被评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超越了作为常年的霸主美国,站在了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榜首。 1.概况 2006年瑞士首次被评为世界竞争力最强的国家,超越了作为常年的霸主美国,站在了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排名榜首。这主要归功于瑞士强大的革新力量以及高质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有关指标测评中,瑞士在多数项目中高居榜首,例如:研究机构的质量,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有效合作,职业培训等。与其他参评的124个国家相比,瑞士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它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铁路、道路、电信等,以及较完善的政治体制。另一个让瑞士骄傲的是,被评为创新能力全球第二,仅次于瑞典,这是欧盟发表的创新能力研究报告发布的结果,该项报告是对欧盟25个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瑞士等其他8个代表性国家综合评估得出的。 2006年瑞士科技发展平稳,联邦政府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首先,拟订2008—2011年度财政预算,其中包括国际科技合作预算。其次,大力推动参加欧盟第七个科研框架计划。最后,加强了同一些新兴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

  • 中澳加强计量领域合作

    日前,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与支持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签署了计量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加强计量领域的联合研究和学术交流,围绕计量服务国际贸易、国家计量发展战略对接等加强对话磋商,商定新一轮合作项目和人员交流计划,深入开展务实合作。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期间,双方发布中澳总理年度会晤联合成果声明,对签署标准、计量、竞争、食品安全等市场监管领域的合作谅解备忘录表示欢迎。市场监管总局国际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中国和澳大利亚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两国关系发展面临新的重要机遇。市场监管总局着力发挥市场监管服务贸易便利化的职能作用,与澳方加强计量领域务实合作,夯实双边计量互认基础,促进中澳贸易互信。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落实高层会晤共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与澳大利亚国家计量院的密切合作是深化中澳计量合作的具体举措,将助力深化中澳双边互利合作,推动中澳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

  • 【求助】单向双边采集数据法

    [color=#0162f4][size=5]单向双边采集数据法,是怎么一回事,有没有专家给我解释一下啊!!![img]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brow/em09505.gif[/img][/size][/color]

  • 澜湄合作计量研讨会在京举行

    8月31日至9月4日,为期5天的澜湄合作计量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秦宜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1_27.jpg[/img]  图1: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正部长级)、党组成员秦宜智出席开幕式并致辞[/align]秦宜智指出,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澜湄合作机制下,中国同澜湄五国之间的计量合作正在生根发芽。市场监管总局将积极支持澜湄合作机制下的多边和双边计量合作,支持澜湄五国建立健全适合各自国情的计量体系,帮助五国培养计量专业人才、提升计量技术能力,努力推动澜湄合作机制下计量合作从培育期迈入成长期。[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2_15.jpg[/img]  图2:研讨会现场[/align]老挝科技部副部长占森平马翁、柬埔寨工业与手工业部副国务秘书乌博拉在开幕式上致辞。国际计量局局长马丁米尔顿等中国计量院国际咨询委员会7名资深国际专家和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司长谢军、中国计量院院长方向分别作主题报告。[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3_5.jpg[/img]  图3:参观中国计量院温度实验室[/align]据悉,此次研讨会首次邀请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泰国澜湄五国政府计量主管部门或国家计量院代表来华共商计量发展和次区域合作。与会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国计量体系发展现状,参加了专题讨论,并对澜湄计量合作提出意见建议。还参观了中国计量院部分实验室、燕京啤酒和国家电网计量中心。经过商讨,各国代表还共同签署了《关于澜湄国家计量与测量标准合作的联合声明》。[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images/news/4_1.jpg[/img] 图4:与会人员合影[/align]会议期间,秦宜智会见了老挝科技部副部长占森平马翁一行,双方就加强计量交流与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 【分享】中国——欧盟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现状与前景!

    中欧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巨大成绩。近年来,中国与欧盟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强。2007年,中欧贸易额为3562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中国从欧盟共引进技术2.7万项,合同金额1123亿美元。欧盟企业对华投资近540亿美元,已有近2.7万家欧盟企业在中国扎根。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第二,日本第三),中国也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仅次于美国)。欧盟还是我国最大的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四大直接投资方。更新1985年《中欧伙伴与合作关系协定(PCA)》,商签《中欧经济和贸易协定》的谈判正在进行之中。2008年4月25日,中国与欧盟启动了首次高层经济和贸易对话。在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互动关系更加频繁的背景下,以及2007年底在印尼巴厘岛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后,回顾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分析潜力、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拓展合作空间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巨大需求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这些经济成就的背后是巨大的成本与资源、环境的损失。  当前,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中国致力于经济与资源、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中国采取的措施力度空前。根据国家环境保护部的数据(原环保总局),“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有2000亿美元投入到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事业中。因此,中国将是未来世界环保产品和服务的最重要市场。据估计,中国可持续技术和服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大大高于GDP增长速度。除此之外,2007年中国还建立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基金,通过金融创新支持中国节能减排任务。2008年中国还将国家环境保护局升格为环境保护部,将进一步增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政策支持和执行力度。  然而,中国在可持续技术和服务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目前,中国可持续技术与服务领域中的多数企业(95%)是生产初级处理设备的小企业,生产低端环保与节能产品,这些产品质量低、不可靠且操作成本昂贵。而且,这类设备的潜在使用者缺乏必要的资金和有效使用这种国内技术的管理技能和专有技术。  相反,欧盟在可持续技术与服务行业拥有大批工程师、科学家、规划专家和其他专业技术人才。欧盟的可持续技术发展领域是强有力的、创新的部门,同时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与者。欧盟在废水处理技术和基础设施、废品处理的基础设施和执行方面,以及在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尤其具有竞争力。在环境服务领域欧盟企业也是全球的领先者(例如,搜集和治理国内的危险废品、空气污染,治理污染土壤和水等)。  二、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对话与合作现状   中欧在经贸领域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贸伙伴之一。中欧之间良好的双边经贸合作关系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对话与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中欧可持续发展对话与合作机制   中国与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5年中国与欧盟签署的《中欧伙伴与合作关系协定》规定的双方合作领域就包括能源、环境领域,而技术援助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与可持续发展有关。随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扩大,双方对话与合作机制增多,目前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对话与磋商机制,形成了从最高层领导人峰会到各领域的政策对话机制。在这些合作机制下,中国与欧盟在资源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效率、气候变化等可持续发展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对话与合作。  1.中欧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对话与合作  1998年4月,中欧领导人决定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截至2007年,已经举行了10次会晤。历届中欧领导人年度峰会对话与磋商的议题虽然有所调整,但近三年来,能源与环境合作成为对话的主要议题之一。中欧峰会为双方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战略合作提供了政治指导和总体安排。  2.中欧工商峰会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对话与合作  在中欧领导人会晤基础上,双方工商界于2004年12月9日首次举行中欧工商峰会,搭建了双边企业交流与对话的平台,截至2007年,已举行了四次中欧工商峰会。2006年举行的第三届中欧工商峰会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主要议题之一。2007年11月举行的第四届中欧工商峰会议题包括:“中欧贸易与互利共赢”、“创新科技与环境保护”、“金融合作与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个议题中有三个议题直接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工商企业层面的对话与交流为双方可持续发展的具体项目合作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3.中国—欧盟经贸混委会机制下的可持续发展对话与合作  1985签署中欧《贸易与经济合作协定》后,中欧每年举行一次中欧经贸混委会,以加强中欧在经贸领域的对话与合作,目前已经举行了22次。2006年11月的第21次中欧经贸混委会就在“中欧贸易项目”框架内建立可持续贸易专家小组达成了共识。2007年第22次中欧经贸混委会还对欧盟出台的《国别战略》提出的2007-2013年间对华提供2.24亿欧元无偿援助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双方同意将环境保护作为援助的重点领域之一。  4.中国与欧盟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对话与合作  目前双方已建立二十多个领域/行业的磋商与对话机制,几乎覆盖了双边关系的所有重要领域,能源与环保是涉及最多的领域之一。  能源领域对话与合作:双方从1994年就一直进行能源对话,是我国与欧盟确立的最早的行业领域对话机制之一。它采取每年一次工作组会议,两年一次中国—欧盟能源合作会议的形式。目前讨论题目包括能源政策和发展战略、能源安全和能源可持续性发展。设想在能源管理、再生能源(包括可替代运输燃料)、能源效率、天然气和新技术等领域采取具体行动。中欧双方还就和平利用核能,特别是无污染的核聚变研究方面进行合作。  环境领域对话与合作:过去十多年来,中国环境保护部与欧盟委员会的联系不断加强,双方就环境问题的对话涉及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和再生能源。2001年中欧双方将环保的合作升级为中国环境保护部与欧委会环境总司的部长级环境政策对话。在环境政策对话的指导下,欧盟中国援助合作预算的很大一部分进一步分配给环境支持计划。合作与交流涉及从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和废物处理到水和空气污染、车辆尾气排放、环境指数、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及环境影响评估等范围广泛的领域。

  • 关于与海湾地区开展建筑用钢筋能力验证国际合作项目的通知/说明

    关于与海湾地区开展建筑用钢筋能力验证国际合作项目的通知/说明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认可中心(GAC)于2015年6月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旨在推进中国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国之间的技术与经济合作。能力验证为合作协议中重要一个环节。 为加快落实协议,推动实质性合作,海湾地区标准化组织(GSO)拟在海湾地区7个经济体(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沙特阿拉伯、阿曼苏丹、卡塔尔、科威特、也门)组织实施建筑用钢材能力验证计划。经CNAS推荐,GSO最终选择中实国金作为实施机构,面向海湾地区相关实验室具体实施此次能力验证计划。 为搭建更为广泛的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技术交流,经协商,本次能力验证计划同时面向非海湾地区相关实验室开放。此次能力验证计划涵盖建筑用热轧带肋钢筋的力学和化学测试,能力验证计划编号分别为:GSO-NIL pt-2017-001(热轧带肋钢筋拉伸试验)和GSO-NIL pt-2017-002(热轧带肋钢筋化学成分分析)。欲参加者,欢迎垂询。 详情及报名请登陆中实国金“能力验证服务平台(http://pt.nil.org.cn)”, 通知链接。

  • 【分享】国内首台自动光学检测设备研制成功

    日前,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5所承担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技术合作”,通过了国家级验收,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外同类设备水平,标志着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实现了国产化,填补了国内空白。  据了解,当今电子装备在结构上强调实现小型化、微型化、模块化,以满足高性能、高可靠、大容量、小薄轻的要求。线路板上元器件组装密度提高,其线宽、间距、焊盘越来越细小,已到微米级,复合层数越来越多。传统的人工目测(MVI)和针床在线测试(ICT)检测因“接触受限”(电气接触受限和视觉接触受限)所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制造技术的发展,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已经成为IC制造业的必然需求,正越来越多地用来代替传统MVI和ICT技术,进行检测,用于监视和保证生产过程的品质。目前,我国自动光学检测系统(AOI)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一直被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所垄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45所,与加拿大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国际科技合作,共同研发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终于研制出了具有国际水平的自动光学检测(AOI)设备,打破了国外的垄断与技术封锁,使进口产品降价30%。

  • 肖建华:科技论文引用率背后的合作机制

    科学界作为一个整体,其合作是通过论文的交流和继续发展性论文来体现的,这是一种非常松散的群体性合作机制。隐蔽在背后的是协同性动力学行为。但是,有很多的不利因素在干扰这种合作。其表象为科技论文引用率。这可以从多方面来看。发表论文有两种典型的写作目标性意识:1)为出版而进行的写作;2)为发现真理而进行的。为出版而进行的写作偏向于:基于某种可接受的、建立在经典理论上的、形式上的新颖性;它不追根究底,而是满足于另一种说法或表象。或者说是:穿新鞋走老路。因而,这类论文对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热衷于引用。尤其是名家的,而不管文章本身是否有这种需求。所有文献基本上是正面引用。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个人学术资本的买弄。一旦被读者识破,也就唯恐避之而不及。这类论文不存在合作机制,而是充满了竞争机制。而为发现真理而进行的写作多是论述某个基本现象,及相关理论所能达成的结果。这类论文从一开始就是挑刺性的。其论文引用是对比性的:正方和反方。所引用的反方的文献多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而正方的文献则是有不少“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论文。其特点是追踪某种学术观点,力图发展它。这类论文是典型的合作机制。但是,这类论文很容易的被其论点的支柱性文献是“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论文而被读者忽视。更不用说继续发扬了。只不过是在某个群体宣布在此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后,才为人所注目,并在此后成为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无论是何种情况,高引用率的论文主体是: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但是,都是过去的。而且,越是要害的、被最新的革命性研究引用的、“经典”文献越是早期出版的(被长期忽视的)。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引用这类文献时是根本上就没有任何可能得到这类文献,就更不用谈读过了。在出版文献中,这种唬人现象是极为普遍性的。其次就是:宣布在此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的那个群体成员的论文。这类论文一般地说是近期的,热点的。但是,能否持久则取决于论文本身的学术水平。研究工作有两种理性意志作为出发点:1)为某个真理而进行的;2)为普遍真理而进行的。为某个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一般的只引用非常狭窄的文献(与论题直接联系的正面文献)。这类文献的引用率非常低。这类研究无需整体性合作机制(实际上是反对)。而为普遍真理而进行的研究工作会引用非常发散的文献(正方和反方)。它认为:科学进展是通过建立各种各样现象间的联系性来取得的,它的主要进程就是在不同的、有局限性的一系列具体理论间确立更大程度上的综合性以建立更为广泛的理论体系(形式)。这类文献一般地说引用率也非常低。这类研究强调的是整体性合作机制。总而言之:如果用文献的引用率来评价当前的研究人员,则是:1)宣布在某学术观点(理论)下取得了大的、被证实的成果的那个群体成员的论文;(垄断性的)2)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的作者有某种学术继承性关系(正面的、正统的)的作者的论文;(出生论性质的)3)在某个非常狭窄的论题上、而又是当前热门话题上的作者的论文;(竞争性的)一般地说,这三类作者的论文的作者能得到当前的高引用率。不幸的是:这三类论文都是对协同性、动力学性质的科学合作机制的破坏性因素。但是,与整体性合作机制有关的研究论文和为真理而写作的论文显然在出版后的短时期内不会有高的引用率,也就是说,一切都有待后人评说。而这正是科学研究工作合作机制的关键环节。换句话说:对科学研究整体,有合作性功能的论文:在近期是低引用率的。在长期,它是必被引用的。但是,大多数还是低引用率的。因而,从长期来看,只有一种文献能有高引用率:系统性的、集成性功能的论文,必是高引用率的(长期研究工作累积而成的,可能是几代人的努力之大成)。到此为止,心理游戏的谜底就揭开了:由于广为流传的“经典”文献是高引用率的,而我的论文是高引用率的,因而,我水平高。被偷梁换柱的概念是:“有时间滞后的未来长期引用率”与“当前的瞬时引用率”。两者的深层价值完全的不等价。后果是:对引用率的追求必定破坏科学研究工作的整体性合作机制。

  • 国家计量院赴浙江开展“十四五”计量重点领域科技调研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医学与生物计量研究所刘文丽所长一行在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医学计量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赴杭州、绍兴等地开展“十四五”医学计量科技需求调研。  刘文丽一行首先到省计量院调研交流,该院相关负责人,医学计量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交流座谈。调研组听取了省计量院在夯实计量基础、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能力水平及助力我省“三强一制造”和“服务双创”等行动上的工作成效,执行计量“十三五”规划的中期工作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等,并就“十四五”医学计量重点科研方向和进行了研讨。刘文丽一行还在省计量院人员陪同下,调研走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生仪学院、明峰医疗系统有限公司、浙江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听取工作报告,参观机构实验室,探讨先进计量方法,了解相关产业的计量测试需求等。  下一步,浙江省计量院将按照省局与国家院签署的《关于服务浙江产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战略合作备忘录》要求,加强与国家院的沟通交流,增进双方在“十四五”期间的科技合作,加快电离辐射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型放射诊疗仪器、医疗质控标准器、医用超声和激光检验仪器等高能级计量标准装置建设,提高全省最高计量标准装置量传和溯源覆盖率,支撑政府监管履职和我省医疗产业升级增效,确保涉及民生、环保、安全等方面的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医学计量是确保医疗计量器具量值准确、保证医疗质量可靠、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重要技术保障。近年来,省计量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省质监局中心工作,依法对在用医疗设备实施计量强制检定,确保医疗设备量值准确可靠。同时大力实施一系列“能力提升 ”行动,全面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在医学计量方面组建精准医疗计量创新团队,承担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质监总局、省科技厅、省质监局等多项科研项目。解决多种医疗设备的溯源问题,从源头上对医疗设备进行质量把关,使其可靠稳定运行,保障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解决放疗设备校准难题,提升放射治疗精度,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解决医疗设备计量校准、可靠性等方面的问题,提升国产仪器产品质量,充分发挥计量对高水平建设健康浙江的技术支撑作用。

  • 【转帖】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共主办科技期刊892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8.6%。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核心版收录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40.0%;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比例达到77.0%。不难看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但在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中显示:“虽然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各期刊之间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缺乏高质量稿件   报告表明,由于我国科技整体实力、研究水平有限,以及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稿件,不仅难以吸纳高水平的国外论文,而且国内一流学术稿件也难以留住,大量外流,这严重影响到期刊的学术水平。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785次,高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681次),但是远低于JCR所有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3675次)。   目前,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在7—12个月,期刊发表周期长,缺乏时效性,也直接影响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   管理多元力量分散   据调查,2006年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892种科技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卫生部主管68种,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7种。另据179家全国学会对734种科技期刊调查反馈,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595种,其中真正由主办科技期刊的学会实质性形式办刊(主要能行使人、财、物管理)为279种;作为第二、第三、第四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139种,管理上比较被动,有时编辑部需要盖主办单位的公章时才能跟主办单位发生关系。   同时,这些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出版单位(承办单位)关系重叠,许多学会虽然主办科技期刊,但编辑部设在挂靠单位或参与主办的其他单位。   办刊条件亟待改善   报告认为,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自身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一些政策、人力投入、办刊硬件等条件因素,也在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发展。   首先是审批政策急需调整。期刊管理部门应针对我国与国外科技合作日趋频繁、科技期刊的细分趋势的现状,酌情放宽科技期刊的准入制度,积极支持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创办的新刊,特别是大力支持创办英文版期刊,从而使全国学会期刊这一重要学术交流能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发展动态,提升我国的科技出版实力,积极应对国际科技出版竞争。   其次,科技期刊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期刊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多,而且结构不合理,经营人员太少,专门从事期刊产品创意设计的几乎没有。据2006年调查,平均每个期刊人数为5.3人,其中编辑4.4人、经营人员0.5人、行政管理人员0.4人。这种人力分散、人员多能、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对期刊出版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精品期刊、创国际品牌十分不利,更难与国外大的科技出版集团抗衡。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只有50.9%%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建成的网站中,多数网页信息更新慢,网页的功能开发和实现程度不够。

  • 强强联合!LGC与月旭科技签署医药标准物质合作协议!

    强强联合!LGC与月旭科技签署医药标准物质合作协议!

    [align=center][color=#3e3e3e][img=,600,33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39319557_5449_932_3.jpg!w900x506.jpg[/img][/color][/align][color=#3e3e3e]每一步都在确立新高度的月旭,又迎来了重要的历史时刻。2019年3月14日,月旭科技与英国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签署医药标准物质合作协议。此次签约将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双方整体实力,创造更大的商业价值。[/color][align=center][color=#3e3e3e][img=,747,33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48404551_2838_932_3.jpg!w747x333.jpg[/img][/color][/align][color=#3e3e3e][color=#3e3e3e]英国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Laboratory of the Government Chemist政府化学家实验室)成立于1842年,是集实验室服务、测量标准、标准品及实验室能力验证于一体的市场领 导者。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英国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在中国的全资子公司,从事标准品在国内的销售和服务工作,经营的标准品涵盖医药、食品环境、工业等领域,所经营的医药、食品工业包含自营与第三方的标准品共计十万余项。[/color][/color][align=center][color=#3e3e3e][color=#3e3e3e][img=,600,3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38578631_7790_932_3.jpg!w900x504.jpg[/img][/color][/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3e3e3e][color=#3e3e3e][img=,600,3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39424001_9498_932_3.jpg!w900x504.jpg[/img][/color][/color][/align][color=#3e3e3e][color=#3e3e3e][color=#3e3e3e]出席本次签约仪式的有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标准物质中国区总经理孔祥锋、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标准物质中国区医药产品大客户经理杨学林、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标准物质中国区医药产品专员程浩东、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标准物质中国区总经理助理殷丽瑾,月旭科技常务副总任兴发、销售总监卢晓伟、市场部经理杨慧、采购总监夏微微、总经理助理朱晟。在本次签约仪式上,双方已达成共识今后将在医药相关的杂质及API的标准品进行合作。与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的本次合作将再次丰富月旭科技的产品线,增强月旭综合实力,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也将凭借其在医药相关的杂质及API的标准品方面的雄厚实力为月旭科技在此方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巩固市场地位![/color][/color][/color][align=center][color=#3e3e3e][color=#3e3e3e][color=#3e3e3e][img=,600,3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39112751_9181_932_3.jpg!w900x504.jpg[/img][/color][/color][/color][/align][align=center][img=,600,33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03/201903141439233858_2430_932_3.jpg!w900x504.jpg[/img][/align][color=#3e3e3e]对于本次合作,双方都表示本次战略签约不仅有利于双方企业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寻求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更有利于双方企业的长远发展,我们坚信月旭科技与L[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各尽其能一定能为彼此的合作与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及可能。[/color]

  • 【分享】中国在澳门设立首家国家重点实验室

    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26日透露,国家科技部近日已正式批复同意澳门设立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是澳门特区的首间国家重点实验室。 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26日下午继续列席立法会会议,与议员第2日辩论经济财政范畴施政方针。谭伯源表示,澳门设立中医药国家重点实验室,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医药的高科技研究,也有助于推进粤澳合作及横琴中医药科技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 谭伯源说,特区政府预备将有关实验室建设成开放式的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配合中医药科技产业建设。特区政府希望澳门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将来可以为中华医药在国际上的宏扬和拓展作出贡献。

  • 【讨论】你如何看这种合作方式:环保部批准聚光科技筹建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2011年2月12日,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同意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通知,通知内容如下。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你公司报送的《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可研报告》)收悉。经审核,该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符合我部环保科技发展需要及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论证。现同意以你公司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  中心主要任务:围绕我国环境监测领域急需解决的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污染物监测和分析技术研究,开展水和大气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研究和开发,推进监测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发展。以工程中心为技术交流平台,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培养监测技术、仪器设备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政府、行业和社会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  该中心建设期两年。请按照《可研报告》中提出的建设内容和建设目标,抓紧落实资金投入,关注和跟踪世界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发展动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内部规章制度,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协作,注意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按期完成中心的各项建设任务。按要求向我部提交《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情况年度报告》,并及时报告建设期间的重大事项。土豆:仪器厂商与政府部门合作,合作的方式,合作的深度,合作的可行性....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 【转帖】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由科技日报社组织,部分院士、多家中央新闻单位参与评选的“2006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是: 一、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诞生 1月2日,西南大学蚕桑学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家蚕基因芯片与表达图谱。这是中国在家蚕基因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进展,将为中国家蚕产业的发展以及人类防病找到有效途径。 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新粒子 1月6日,北京谱仪国际合作组在北京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美国夏威夷大学同时宣布: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的北京谱仪实验,观测到一个新粒子。科学家猜测,它有可能是在高能物理实验中寻找了几十年的新型粒子。 三、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政策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1月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 2月26日,国务院全文发布了《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若干配套政策》,第一次非常系统地提出了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 四、中国科学家研制成功口蹄疫基因工程疫苗 2月22日,由复旦大学等合作完成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成果通过鉴定。现在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疫苗的优点是该疫苗在制造过程中,不需要大量培养高致病口蹄疫病毒,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不带任何致病因子,是一种安全而高效的疫苗。 五、中国建成世界最大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 4月13日,中国建成了一个世界最大的“畜禽遗传资源体细胞库”。在全球性抢夺生物资源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今天,中国科学家理应构建重要濒危畜禽品种群体细胞库,以保存其基因资源。 六、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7月1日,经过10多万筑路大军历时5年的艰苦奋战,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建成,至此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胜利建成通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沿线高寒缺氧,地质复杂,冻土广布,工程十分艰巨。修建这样一条铁路,不仅是对中国综合实力和科技实力的检验,也是对人类自身极限的挑战。 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芯片龙芯2E通过验收 9月13日,由中科院计算所承担的国家863项目“龙芯2号增强型处理器芯片设计”(龙芯2E)通过专家组验收。该项目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信息领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八、中国科学家找到自由调控植物发育的“钥匙”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的一个课题组首次发现了一种参与叶绿素生物合成的蛋白质———植物脱落酸(ABA)受体,从而找到了控制植物气孔运动和种子发育的“钥匙”。10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以主题论文的形式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九、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 ITER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又一个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开发洁净新能源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程。ITER计划是中国有史以来参加的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十、国产抗艾药物疗效首选方案确定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中国艾滋病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国产艾滋病抗病毒药物疗效与进口药物一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并确定了两组优选配伍方案。 该课题组研究结果表明国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是安全有效的。国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和提升免疫功能指标。

  • 【转帖】中国科技:论文翻番 经费第三 人才第二

    [size=6][b]中国科技:论文翻番 经费第三 人才第二[/b][/size]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跃升期,科技实力显著增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部分领域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展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科学技术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全面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突出优势与增长趋势,分析对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差距和发展。  瓶颈,有助于实现我国科学技术发展重点跨越的突破。  我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天宫一号”空间目标飞行器效果图。  1月10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首批设备在天津投入运行。  2月6日,郑西高铁正式投入运营。  2月26日,我国自行建造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上海出坞。[b]  创新增速——论文、专利翻番 研究触角延展[/b]  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0年新年伊始,英国著名的《新科学家》杂志发表汤姆森路透集团乔纳森亚当斯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的迅速崛起是近年来全球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十年来中国在新闻头条中出现的频次非常多,中国将成为未来全球科技的主导。中国作为科学强国的兴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中国也正在成为新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核心。  根据汤姆森路透集团收录的全世界10500份期刊的科学论文索引,1998年,中国的研究论文产出为每年2万篇 2006年达到了8.3万篇,超过了传统的科学强国日本、德国和英国等国家。[color=#d40a00]2009年,中国科学论文产出超过了12万篇,仅次于美国的35万篇。美国在过去10年中科学论文产出仅增长了30%左右,而中国科学论文产出增长了数倍。[/color]  中国的研究基础也日益多样化,正在迅速地从传统经济走出来,转向新兴的领域。在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地球科学(包括矿物学)领域,中国的论文产出占世界的10%。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国的论文产出占世界的20%,特别是在复合材料、陶瓷和高分子科学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在结晶学、冶金工程领域也有非凡表现。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国的论文数量出现了快速增长,高质量论文产出也呈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以本国机构的研究为基础从制造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这些研究领域的优势地位对于中国未来工业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2008年12月,汤姆森路透集团发表题为《中国专利:中国创新现状及未来走向》的研究报告。报告预测,中国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创新大国,中国的专利总量有望在2011年超过日本,于2012年超过美国。  报告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重心已发生转变,它正逐渐走出传统农业和制造业,重点转向以创新为导向的活动。中国政府的政策是中国专利增长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b]  投入增加——研发经费第三 人才数量第二[/b]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科技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环境日益改善,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无论是从科技人力资源、科技投入、科技基础条件建设,还是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中国的科技发展都上了一个大台阶。特别是我国突破了以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超级稻育种技术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重大公益技术和产业共性关键技术,获取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  科技部2007年发布的中国科技实力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人力资源大国。目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约为3500万人,居世界第一位 2006年中国研究开发人员总量为142万人,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最新统计数据,中国的研发支出增长十分迅速,1981—2007年间的研发支出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了24.021%,位居OECD监测的39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二位。  从研发支出的总量上看,2007年,中国的研发支出达到了约1023亿美元,已经超过德国的718.6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世界第三大研发支出国。  中国的研发支出占OECD所监测的39个国家和地区总研发支出的份额增长也十分显著,从1991年的2%上升到2007年的10%左右。[b]  [/b]

  • 闽台青年学子参访福建计量科技文化馆,两岸合作成果引兴趣

    8月31日上午,2018闽台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科技研习营45位来自台湾的大学生营员们来到了福建省计量科技文化馆参观。今年5月20号开馆的福建计量科技文化馆位于福州市闽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科研基地内。展馆面积500多平方米,共有6个主题展区,设有32幅大型科普图文版面、17项互动体验、22部科普微视频等内容。不仅展现了古代度量衡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重点展示现代计量在引领科技、保障民生、服务国防、支撑工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营员们在展馆内认真观看展板和体验馆中的互动设施后还参观了两岸计量单位合作的成果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检定装置、世界上最大的60MN叠加式力标准机、衡器载荷测量仪等部分实验室。文化馆与计量科研基地的先进实验室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将科普工作融入科技创新全过程,向营员们全面展示计量科技研发过程、计量科研创新成果。台湾警察专科学校行政科一年级谢佳翰和警察科一年级的詹茂松坐着模拟VR技术的快艇体验了航海的乐趣。他们说:“第一次坐非常新鲜,这应该是未来趋势啊!就很特别,因为在台湾没有体验过”。福建省计量测试学会理事长、原福建省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许航向营员们介绍了两岸计量科研方向的研究成果。“我们用人造太阳光源用于茶叶萎凋生产,台湾计量工程学会尤其是台湾金盾公司提供了标准太阳光光谱,可以接近到97%。这样就完全模拟出太阳光了。我们就在福建来组织用于茶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叫做‘萎凋’,就是初步去掉水分。‘萎凋’最理想的是晒太阳。但是,早上的太阳和傍晚的太阳还是有一些差别,光谱会有些变化。我们就想用人造太阳光来用于‘萎凋’。我们已经做了三年多的实验,在福建省一些茶叶企业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像福建白茶去年两次获得国际博览会金奖,就是用人造太阳光来进行控制。我们在白茶、乌龙茶、铁观音等等上面都做了一系列实验,取得了非常多的数据。接下来正在申报用这个人造太阳光进行茶叶萎凋的实验性机器,进行工业化生产。这个机器如果能做成,今后茶叶加工想要什么样的品质,就会有什么样的品种。这个应该说是我们两岸同仁携手合作的初步成果。”世界量程最大的60MN叠加式力标准机主要用于解决(4~20)MN量程段(0.05级)、(12~60)MN量程段(0.1级)的大力值量值溯源问题,其量程目前居世界第一。该机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20MN以上量程的大力值溯源和传递得以实现,将为我国航天、国防、交通、工程、建筑、船舶建设领域(行业)的检测和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2018闽台青年学子(创新创业)科技研习营以“闽台情?青春行”为活动主题, 活动为期七天(8月30—9月5日)。在这七天的时间里,闽台青年学子将走访泉州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和土楼,在体验清新福建之旅中寻觅两岸文化渊源。同时,闽台青年学子也将走进福建师范大学、武夷学院等高校,与大陆高校师生交流、并举办专题讲座,共同研讨两岸青年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促进两岸青年心灵契合。行程中,还安排参访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等文化场馆、科普基地和青创基地,让台湾青年学子了解福建的城市建设、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变化,在参访中寻找机会,在交流中引发兴趣,在活动中对接项目,进一步推进台湾青年来闽学习、创业、就业,在更广阔空间、更适合领域、更富有活力氛围中挥洒青春,共赢美好未来。45名台湾青年学子来自台中教育大学、暨南国际大学、清华大学、元智大学、中山大学等19所台湾高校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大部分学生是初次参访福建。本次研习营由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集美大学、武夷学院、台湾中华公共事务管理学会联合主办,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福建省计量科技文化馆、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共同协办,福建省科协闽台科技交流中心具体承办。

  • 【分享】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成功召开

    http://www.most.gov.cn/kjbgz/201012/W020101207560221136583.jpghttp://www.most.gov.cn/kjbgz/201012/W020101207560221291628.jpg 2010年11月25-26日,第三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四川成都成功召开。本届大会由科技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教育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民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林业局、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国家15个部委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承办,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协办。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四川省省委常委王少雄,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等领导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词,四川省副省长李成云主持会议。 本届大会共有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老挝、缅甸等2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国内29个省市和香港特区组团参会。老挝卫生部部长Ponmek Dalaloy(本梅·达拉洛)、缅甸卫生部副部长班梭、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部主任张奇、国际中医药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主席David Trevor Graham(戴维·格雷汉姆)等外国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官员;诺贝尔奖获得者K.Barry Sharpless(贝瑞·夏普利斯)教授、陈凯先院士、陈可冀院士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一批知名企业出席了大会。 大会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创新论坛、专题活动、科技博览三大板块活动。大会共收到论文1300余篇,论文收录1037篇,大会报告8人,分会和专题活动发言350余人次,集中展示了当前中医药政策、资源、科技、医疗、教育、产业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生物医药产业对接洽谈暨重大科技项目签约仪式共达成合作意向60项,金额70多亿元。 王伟中副部长在开幕式上指出,以“中医药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其目的就是要汇聚国内外的力量,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思路和手段,深入挖掘中医药科技内涵,加快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更好地把中医药理论和技术特色转化为疗效优势,更好地推进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让中医药惠及全人类的健康。王伟中副部长强调,进一步推进中医药的创新和发展,要大力推进多学科融合和创新,加快突破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瓶颈科技问题;要大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突破制约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要大力发挥中医药诊疗优势,不断推进中医药的有效应用;要着力加强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推进中医药更好更快发展和惠及全人类。 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每隔三年举办一次,旨在面向全球打造中国中医药和世界传统医药高水平、高规格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医药和世界传统医药的共同发展和广泛应用,造福全人类。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已分别于2002年、2005年在四川成功举办过两届。两届大会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全面展示和广泛宣传了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成效,促进了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树立了良好的大会品牌。来自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

  • 盈峰科技戈燕红:合作攻克质谱技术,应用环境污染监测

    1月23日上午,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开启,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省人大代表集中亮相,分享履职故事,回应社会关切。  “我深知企业对于科技发展、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当选省人大代表后提出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关于推动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戈燕红说道。[align=center][img=7e49ed6656fdd2b15bda8bd755651d3.jpg,600,40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e821c582-76a7-4743-904e-20d7026785ee.jpg[/img][/align][align=center]广东省人大代表、广东盈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 戈燕红[/align]  她认为,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政府激活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决心和果敢抉择。企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时,更容易获得成功,并且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以戈燕红所在的环境监测行业为例,从过去的传统手工监测到自动化监测再到如今的智能化信息化监测,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  她举例道,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被空气中的各种异味所困扰。过去,排查污染源头是非常棘手的事。而如今,采用车载高端质谱走航监测,1秒就能出结果。智能图谱会实时显示污染物质是什么、来自哪里。  [b]戈燕红进一步提到:“其中所采用的高端质谱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近几年通过企业牵头与相关高校专家通力合作,攻克了质谱的‘卡脖子’技术,成功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对污染源头精准锁定,快速解决市民关心的环境异常问题。”[/b][align=center][b][/b][/align][align=center][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16485/C533030.htm][img=11.png,600,195]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1/uepic/2350aad5-2d75-44c5-8751-a77e6991e9d0.jpg[/img][/url][/align][align=center][b]盈峰科技质谱仪器[/b][/align]  如何更好地助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戈燕红建议,可以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将企业的应用性难题作为科研院所拟定应用基础研究方向,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以期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技术难题。在细分领域内,企业要把握后发优势,矢志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突破瓶颈,推动行业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规模化。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对企业高科技人才的激励和扶持,让他们能更好发挥领军人才作用。[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 [/align]

  • 【转帖】我国科技期刊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共主办科技期刊892种,占我国科技期刊总数的18.6%。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被《科学引文索引》(SCI)核心版收录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40.0%;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科技期刊的数量占我国科技期刊被收录总数的比例达到77.0%。不难看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整体水平在国内较高。但在3月20日发布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07)中显示:“虽然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但与国际高水平期刊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同时各期刊之间水平也有很大差距。”   缺乏高质量稿件   报告表明,由于我国科技整体实力、研究水平有限,以及科技和人才评价机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致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缺乏高质量的稿件,不仅难以吸纳高水平的国外论文,而且国内一流学术稿件也难以留住,大量外流,这严重影响到期刊的学术水平。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5年度《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为785次,高于中国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681次),但是远低于JCR所有源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平均值(3675次)。   目前,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的平均发表周期在7—12个月,期刊发表周期长,缺乏时效性,也直接影响了期刊对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   管理多元力量分散   据调查,2006年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的892种科技期刊中,中国科协主管42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97种,卫生部主管68种,其他180多个部门或单位主管307种。另据179家全国学会对734种科技期刊调查反馈,学会作为第一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595种,其中真正由主办科技期刊的学会实质性形式办刊(主要能行使人、财、物管理)为279种;作为第二、第三、第四主办单位主办的期刊139种,管理上比较被动,有时编辑部需要盖主办单位的公章时才能跟主办单位发生关系。   同时,这些科技期刊的主办单位、业务主管部门、出版单位(承办单位)关系重叠,许多学会虽然主办科技期刊,但编辑部设在挂靠单位或参与主办的其他单位。   办刊条件亟待改善   报告认为,在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科技期刊自身面临诸多问题的同时,一些政策、人力投入、办刊硬件等条件因素,也在制约着科技期刊的发展。   首先是审批政策急需调整。期刊管理部门应针对我国与国外科技合作日趋频繁、科技期刊的细分趋势的现状,酌情放宽科技期刊的准入制度,积极支持根据学科发展和市场需要创办的新刊,特别是大力支持创办英文版期刊,从而使全国学会期刊这一重要学术交流能紧跟国际科学前沿发展动态,提升我国的科技出版实力,积极应对国际科技出版竞争。   其次,科技期刊人力资源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期刊从业人员总体数量不多,而且结构不合理,经营人员太少,专门从事期刊产品创意设计的几乎没有。据2006年调查,平均每个期刊人数为5.3人,其中编辑4.4人、经营人员0.5人、行政管理人员0.4人。这种人力分散、人员多能、作坊式的办刊模式,对期刊出版单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精品期刊、创国际品牌十分不利,更难与国外大的科技出版集团抗衡。   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目前只有50.9%%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建成的网站中,多数网页信息更新慢,网页的功能开发和实现程度不够。

  • 国家认监委征集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

    国家认监委近日发出通知,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征集2022年以来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征集内容包括助力双循环畅通、解决产业急需、惠及当地民众、填补制度空白方面,评选出的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将于2024年世界认可日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期间对外发布,征集的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场监管局(厅、委),各相关机构、行业企业: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项目作为民生及民心相通类项目入选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务实合作项目清单。为进一步丰富质量认证国际贸易“通行证”的时代内涵,更好服务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按照全国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工作会议部署,国家认监委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集目标向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征集2022年以来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全面总结互认合作实践经验、创新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评选出的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优秀案例将于2024年世界认可日暨“中国认证认可大会”期间对外发布,以发挥优秀案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质量认证国际合作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二、征集内容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是指境内有关单位与境外相关组织就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等领域开展的合格评定程序、结果互认合作,合作范围聚焦具体行业领域,合作模式可以反复适用,且在以下任一主题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一)助力双循环畅通。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开展互认合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升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降低企业出口合规成本。(二)解决产业急需。聚焦出口受阻行业领域开展互认合作,打通贸易堵点,便利企业出口,助力外贸保稳提质。(三)惠及当地民众。聚焦民生消费领域开展互认合作,满足群众需求,服务消费升级,增强群众获得感。(四)填补制度空白。聚焦目标国有关行业领域缺少认证制度的现状、“一带一路”项目在海外遇到的问题等,创新规则引领,创设相应制度,证明我国出口产品品质,提升我国出口产品附加值。三、征集方式(一)征集时间征集截止时间为2024年4月25日。(二)提交方式本次活动委托市场监管总局认证认可技术研究中心具体承办。请省级市场监管部门、相关机构、行业企业等主体,按照附件有关要求起草案例材料,数量不限,并将电子版报送至cncaintl@samr.gov.cn,邮件主题标注为“XX(单位名)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申报—XX(行业领域)”。  联系人:  王晸 18811496224  王彩冰 010—82262682  附件: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模板)[align=right]  国家认监委[/align][align=right]  2024年4月12日[/align]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质量认证“小而美”国际互认合作案例(模板)题目:突出案例亮点,建议前半句体现国际互认合作工作,后半句体现小而美的意义。一、合作背景(限200字)重点围绕所属主题,阐述案例开展的背景。比如某项目、某企业、某产业、某国家遇到的主要问题。二、开展情况(限300字)阐述具体国际互认工作内容。需突出自身国际互认工作的专业性与创新性。三、经验特点(限200字)重点提炼国际互认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做法,国际互认工作中的创新模式并分析其特点。需突出案例的代表性与可复制性。四、合作效益(限300字)阐述案例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需包含客观真实的佐证数据。除上述四方面外,报送材料还可提供案例补充信息,如相关背景资料、图片、图解、视频等。[size=14px][color=#707d8a][ 来源:国家认监委 ][/color][/size][size=14px][color=#707d8a][i]编辑:张圣斌[/i][/color][/size]

  • 深度合作-LGC和安谱实验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

    鉴于艾吉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与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间长久的信任和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遵循互惠互利合作理念,以促共同发展为目的,本着“长期合作、互利互赢“的原则推进战略合作,希望努力扩大双方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互利共赢。[align=center][img=,600,450]http://www.anpel.com.cn/UpFile/Admin/image/20190322/20190322170632_4269.png[/img] [/align] 2019年3月7日,安谱实验总经理夏敏勇先生和LGC标准品业务部首席运营官Jon Yeung先生在LGC南京工厂共同签署《LGC与安谱实验战略合作备忘录》。 LGC和安谱实验双方就o2si及Dr.Ehrenstorfer品牌代理权的延续,特别是液体单质标准品和混合标准品销售的深度合作达成共识。同时双方确认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开展在研发、生产、渠道、产品、市场等领域的协同,加强交流,共创发展契机。 本备忘录有效期自2019年1月30日起至2022年1月29日止,有效期为三年。 参加本次签约仪式的有:LGC中国与亚太总裁Monika Werner、LGC中国标准品部总经理孔祥锋、LGC中国能力验证部门总经理喇侃。安谱实验董事长郭晓群、安谱实验副总经理吴刚、安谱实验化学品事业部总监夏伟琴。 本次战略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安谱实验与LGC在战略合作上掀开了新篇章。在以往良好合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及拓展在研发、生产、渠道、产品、市场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实现互创共赢。

  • 【100家实验室】之四:访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100家实验室】之四:访大连化物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将用一年半的时间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8年6月25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站: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仪器课题组(105组)实验室、微流控芯片课题组实验室。[center][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7/200807031202_96342_1622715_3.jpg[/img]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建于1949年3月19日,原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是一个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并重、具有较强技术开发实力、以承担国家和企业重大项目为主的化学化工研究所;其在中科院38个高技术研究所中名列前茅,先后有14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三十多个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相关情况请见附件。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