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适航目击试验

仪器信息网适航目击试验专题为您整合适航目击试验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适航目击试验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适航目击试验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适航目击试验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适航目击试验话题讨论。

适航目击试验相关的资讯

  • 钢研纳克完成适航检查工作
    2014年3月24日,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和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简称“华东局”)的工作人员前来钢研纳克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的适航检查工作。此次工作主要检查了某钢棒材和某型锻件的适航工作。通过为期两天的适航评审工作,钢研纳克检测技术公司通过此种棒材、锻件的适航认可,拿到适航标签。检测事业部副总经理高怡斐教授参加接待。
  • 航母战斗力形成耗时“漫长” 航空试验是关键
    国庆前夕,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然而,笔者搜集了目前世界主要航母从第一次海试到正式服役再到形成战斗力的时间,研究了这些航母的“成长历程”,发现航母从下水到形成战斗力实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从试航到服役一般需3年   航母是一支现代强大海军的支柱,规模庞大,技术复杂。一艘航母要形成强大战斗力需过很多关:建造、下水、舾装、试航改进、服役、建成战斗群……单就试航而言,它就要经历三大阶段:建造和改装时期的“工厂试航” 部队服役前的“役前试航” 最后到整个航母编队完成战力整备前的“编队试航”。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共有21艘现役航空母舰,其中美国占11艘。从这些航母的试航时间来看,一艘航母从试航到服役大概需要3年。   战后美国航母的发展是从福莱斯特级大型航空母舰开始的。以开工最早的“福莱斯特”号为例,其于1952年开始建造,两年半后,即1954年底试航,又过了不到1年,即1955年10月开始服役。   1956年,美国开始建造“小鹰号”航母,历时3年半。从下水试航到服役用了1年时间。其后的几艘小鹰级航母的建设速度逐渐减慢,直到降至两年半,从试航到服役通常都只用1年多的时间。但建造尼米兹级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时,情况有所不同,该级别航母是目前世界上吨位最大的一级核动力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达到了10万吨左右。第一艘该级别的航母“尼米兹号”从试航到服役用了3年的时间,其后建造的9艘航母,除了“亚拉伯罕林肯”号用了1年9个月的时间,其他都用了2—3年的时间。   航空试验是关键   航母建造的快慢与一国的军工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也和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同样级别的航母,制造第一艘所用时间一般也会较之后的航母要长。但每艘航母需要经历的考验是一样的。   航行试验主要是验证航行的品质,同时也是为在实际航行中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航母是否存在设计问题,能否抵挡海上风浪的影响,是否具备服役条件……试航中所获得的数据是航母改进提高的关键所在,对航母生存能力、作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而航空试验更重要。航空母舰是“航空”和“母舰”的组合,能否完成战机和航母的密切配合,舰载机的起降训练十分重要。它主要包括舰载机接近航母试验、舰载机着陆模拟试验、着舰试验、起飞试验和舰载机载重试验等。   各航母大国对航空试验极为重视。为实现真正完美的战斗起降,苏-27K完成了80次飞行验收,米格-29K完成了74次着舰试验和13次试飞验收。法国“戴高乐”号通过海试就发现了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而将飞行甲板加长4米。   此外,人的因素也是舰载机的关键。美国智库詹姆斯敦基金会认为,航母执行任务很大程度上依赖海上的空中力量,而舰载机飞行员在顺利完成航母上起飞和降落之前,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各国往往采用“先陆地后海上”的方式进行训练。美国拥有大批舰载机飞行员,有众多地面基地和十余艘航母可供进行起降训练,还有一套海军官兵成熟的训练模式,在航母建造期,他们就开始跟班作业。但即使如此,美国航母服役后仍然需要在两三年内才能形成战斗力。   服役不代表形成战斗力   即使航母交付部队了,也不意味着它就能马上开赴前线作战,形成真正的战斗力。按国际的规律和惯例,从服役到形成战斗力要5—8年时间。   现代航母平台集动力系统、起降和弹射系统、舰载机、舰用武器系统、通讯指挥系统、预警平台等一系列纷繁复杂的子系统于一体,组成一个完整的海上作战平台。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也需要较长时间完成。   此外,航空母舰从来都不单独行动,要形成航空母舰战斗群才能行动。这些陪同船只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等等。它们为航空母舰提供对空和对其他舰只以及潜艇的保护。此外,舰队中还有潜艇做侦察和反潜任务以及供给舰只和油轮以扩大整个舰队的活动范围。   据了解,美国海军航空母舰在执行任务时,一般配属4—8艘水面作战舰只、1—2艘潜艇和1—2艘后勤辅助舰船,组成航母战斗群。包括两艘导弹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艘护卫舰、两艘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和一艘补给舰。根据具体任务,还可能增配运兵船、两栖攻击艇和货船。   其他国家海军的航母编队结构各有不同,但都纳入了一系列核心战力。这些战力包括空中防御、反潜作战和实施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获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
    p   近日,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15年辽宁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组建名单,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申报的“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获批组建,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从而使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省部级科研平台达到18个。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99" title=" 635804109627986714597.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99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insimg/7c3e3061-372e-48ba-9d84-d5eff1984fe3.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辽宁省飞机火爆防控及可靠性适航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组建,以国家大力发展航空产业为支撑和牵引,围绕航空器适航中的防火适航、系统和结构可靠性适航技术,在航空材料燃烧特性、燃油系统防火、指定火区防火、系统及结构可靠性等四个方向开展具有多学科融合、多领域合作和基础前沿化、技术实用化特色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 /p p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时期,该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成功组建顺应了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技创新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标志着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科研平台建设又向前迈进一步。 /p p br/ /p
  • 民航局与南山铝业签订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
    2012年9月20日,民航局与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山铝业”)在京签订了建立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支持南山铝业在我国建立高标准、世界一流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使之具备满足适航管理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协议提出了期待通过双方合作实现的目标,即南山铝业建立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获得CAAC委任单位代表资格,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为民用航空材料适航审定技术和管理研究提供服务。同时,协议也对双方具体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细分。   据了解,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几经曲折,导致我国航空铝合金材料基础也相对比较薄弱。如今,航空材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航空装备发展的一个瓶颈,是决定飞机及其发动机性能、可靠性、寿命和经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我国航空材料的现状,民航局总工程师张红鹰表示,虽然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产航空铝合金材料的水平相差较远,但随着我国大飞机项目的发展及航空材料、机载设备最终要靠自主研制战略目标的确立,国产航空铝合金材料出现了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在中国航空发展的征程上,航空材料必须立足国内,自主发展。   张红鹰认为,航空材料的安全可靠是保障民用航空产品安全的基础,检测实验则是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规范的必要手段。满足适航管理规章要求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能力,必须达到国际认可水平,制定的材料标准规范必须跟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相一致,这样生产的航空材料才能够通过严格的适航检查,保证航空器的适航性和先进性。他说,南山铝业有计划也有实力建设一个满足国际先进标准的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局方愿意给予相关政策支持,确保实验中心顺利建成,并建立健全民用航空铝合金适航标准,开展民用航空铝合金检测分析和适航审定工作,为确保民用航空安全、促进我国航空材料产业的科学健康发展服务。   南山铝业作为国内一家知名民营企业,在民用铝合金的研发生产上已具规模。该公司近年来一直有进军航空铝合金产业、为我国大飞机战略目标提供优质材料的强烈意愿和实际行动,民用航空材料检测实验中心就是其发展计划的项目之一。据悉,南山铝业计划投资100多亿元,建设世界级航空工业高端装备制造的材料基地,其中包括航空预拉伸板生产线、高端材料挤压生产线、航空大型模锻件生产线、材料及技术研发中心、材料检测实验中心、航空硬铝合金熔铸和钛合金熔铸等项目。
  • 中国民航大学总投资超10个亿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作为学校从事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支撑着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三驾马车高速前行。记者5月5日从中国民航大学了解到,截至目前,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获得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和宁河新校区二期项目的立项批复,实验室总投资将达到10个亿以上。据了解,中国民航大学大兴民航科技创新基地(民航大学)项目,聚焦“适航和安全”科学技术研究,着力构建“1+6”体系,即以一个未来航空运输系统安全研究所为牵引,6个核心要素研究部为支撑;宁河新校区二期项目以飞联网技术为主线,开展民航综合交通研究中心建设,同时建设满足学校各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的教学实验室。近年来中国民航大学已支持多项实验室建设项目,包括空管专业实验室和机务虚拟仿真中心项目2个5000万级实验室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适航审定相关平台项目、绿色发展实验室项目正在开展持续建设。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民航大学实验室管理部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不断增强调查研究,认真梳理和创新实验室建设管理新模式,逐步形成了“建-管-用-评”四位一体实验室管理体系。通过设立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促进技术创新和方法研究,通过实验室管理智能化、数字化系统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效率,实现“数据清、决策准、服务好”。与此同时,中国民航大学不断强化实验室运行保障机制建设。“人”的方面,学校依据国家政策已完全打通校内实验技术队伍的职称通道,该队伍由实验教学岗与实验技术岗组成,最大程度提升了该系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机”的方面,经过系统设计、需求沟通、功能开发、调试运行、功能完善等一系列建设,形成现行的由实验室综合智能管理系统为总的“1+N”信息管理系统架构体系;“环”的方面,通过新技术、强化制度建设,不断探索低碳运行技术,为实验室安全运行提供政策保障;“评”的方面,2014年学校正式启动实验室使用效益评估机制研究,获得天津市教委的肯定。航空工程学院副教授王轩说:“‘要想富,先修路’。对于高校来说,实验室建设是高校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使本科生和硕士生的教学实验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文化等都呈现明显的进步。同时,学校实施的实验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有力推动全校教师实验技术能力的提升,涌现出优秀实验技术在全国大赛中多次获奖。学校实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办法大大提高设备利用率并使全校教师从中获益,为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 中国首家UL目击测试实验室落户天津
    全球产品安全检测和认证领域的领导者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 (UL) 公司今日宣布,正式授予中国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天津力神电池有限公司 “UL目击实验室/WTDP”资质,这也是UL在中国首次授予的完全通过电池芯(battery cell)及电池包(battery pack)标准的UL认可实验室,并且是CB体系下的UL/WMT实验室,实现了本地区电池行业实验室测试能力和资质零的突破。UL美华总经理李建军、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王朝柱、常务副总裁梁锐、力神研究院副院长/副总裁高俊奎、力神副总工/品质保证部部长苏金然、测试中心及品质保证部的众多同事齐聚一堂,参与了实验室授牌仪式。   “作为全球知名从事产品检测和认证的机构,UL凭借其逾百年的信誉和经验传承,为世界各地的开发、应用及生产的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李建军在授牌仪式上介绍说:“而UL独有的培训,咨询和专业辅导服务,比如目击测试实验室项目更是让UL认证受到了厂商的广泛推崇和认可。”据悉,在拥有UL目击实验室/WTDP资质后,天津力神电池将在 UL 工程人员的见证下,自行完成认可项目的测试,并完全掌握测试工作的时程与实时测试资料的分析。对于迫切需要“节省时间”和“加速研发”以适应快速的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电池行业而言,拥有这项资质就意味着能大幅缩短在认证机构进行测试所需的运送样品与等待测试的时间。     作为电池行业翘楚的天津力神电池,一直对自身产品有着非常高标准的要求。早在2003年,天津力神电池就主动申请与全球第三方测试和认证的领导者美国UL合作。由于当时UL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实验室及工程力量,UL北美的工程师飞到中国进行目击测试实验。多年来UL伴随着天津力神电池共同成长,从常规的UL安规测试到日本PSE等国际认证,以及即将开展的在CTIA等测试方面的合作,力神的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并借助UL认证在全世界范围的服务平台而获得了越来越多采购商的青睐。而此次天津力神电池获得“UL目击实验室/WTDP”资质更是为其不断提升的自主研发实力和对产品严格的质量控制的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为整个中国的电池行业树立了榜样。   在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天津力神电池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梁锐表示“UL的‘零容忍’的工程师精神与天津力神电池的企业文化非常契合。而这种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安全可靠性无限制的追求才能推动行业快速发展,并成就了天津力神电池世界第五、中国第一的成绩。” 据悉,今年1月胡锦涛主席访美时,天津力神电池有幸作为随行成员之一,参与了中美新能源合作论坛。当时曾有与会专家询问天津力神电池的实验室是否是UL认可实验室。这也促使天津力神电池认识到只有获得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UL的认可,才会大大提升力神在电池行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而今日天津力神电池喜获“UL目击实验室/WTDP”资质,也意味着其在产品安全性能方面的测试能力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近年来,电池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并且其市场规模也因不断转型而逐渐拓展出更多的新型领域而成阶梯式增长。有市场调查显示,全球可携式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由09 年的1.85 亿. 美元,在2016 年扩充至23 亿美元。由于产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市场对产品安全认证的需求持续增速,同时,快速应对变化的需求和提高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对此,李建军表示“长期以来,UL始终致力于产业进步,为本地制造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质量、迈入国际市场助力。随着中国电池行业的发展和成熟,UL非常期待能够有更多技术研发和测试能力强大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与我们合作逐步跻身世界舞台。”
  • 高低温试验箱助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p 高低温试验箱提供高温低温等不同的环境,给您提供环境条件的再现性、可重复性、可测控性、排它性、可靠性试验。像航空航天、信息、电子等领域都是不必可少的。 /p p img title=" 高低温箱"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0/uepic/0d2c33b6-1d21-4ced-8f66-b1b98276ea04.jpg" / /p p 中国航天是我国战略高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著名品牌,创新能力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中国航天拥有“神舟”“长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力强的特大型国有企业。我国环试行业高低温试验箱就主要用于测试航天材料在经过极高温或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忍受的程度,得以在最短时间内检测材料因热胀冷缩所引起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 /p p 我司一直专注于可靠性试验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凭借多年技术沉淀开发出品质性能更为卓越的高低温试验箱,全方位助力中国航空、航天事业。 /p p br/ /p
  • 中国民航大学筹建机载复杂电子硬件验证实验室
    6月7日电:6月4日上午,中国民航大学与Mentor Graphics公司、奥肯思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签署“机载复杂电子硬件验证实验室”建设合作备忘录。   机载复杂电子硬件验证实验室是民航大学重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由中国民航局、国家工信部联合在该校组建的适航审定技术研究与管理中心承建。该实验室将重点进行与DO-254相关的验证技术研究,同时还将承担一定的教学工作,着力于为中国民航培养机载电子硬件设计和验证的专业人才,促进中国机载电子硬件验证技术的发展。   Mentor Graphics公司是世界最大的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公司之一,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设计验证、片上系统(SoC)验证、集成电路(IC)物理验证、模拟及混合IC设计、软硬件协调仿真、可测性设计、虚拟原型验证、印刷电路板(PCB)设计等领域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该公司是DO-254欧洲和美国用户组的发起者和成员,与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有紧密的合作。   Mentor Graphics公司及其中国合作伙伴奥肯思科技有限公司将配合中国民航大学机载复杂电子硬件验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以此合作为开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民航大学党委副书记白杰,Mentor Graphics公司全球渠道副总裁Rick Bosshardt 和奥肯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峰等领导出席签署仪式。
  • 海尔生物荣获国内首个实验室冰箱UL能源之星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
    7月23日,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国内首个实验室冰箱UL能源之星目击测试实验室(简称WTDP实验室)揭牌仪式。海尔生物在中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率先取得该项资质,代表了中国在生物安全低温冷链研发及检测领域,已具备全球标准水平,这必将加速民族品牌的全球覆盖。UL能源之星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加快海尔生物海外市场覆盖能源之星(Energy Star)是一项由美国环保署主导的自愿性能源节约计划,目前共有包括加拿大、欧美、日本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具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其中在北美市场的市场认可度超过90%。该计划的内容包括超低温等实验室低温冷链产品、电子产品、家电产品、照明设备以及建筑产品等。作为全球安全科学检测和认证领域权威机构,UL一直以认证测试要求严格、评估测试过程严谨著称。海尔生物医疗取得“UL目击测试实验室”的资质,能源之星可以直接在海尔生物医疗实验室开展目击测试(由UL工程师进行目击测试),有利于缩短运送样品与等待测试的周期,提高认证效率,实现产品研发与国际认证高速衔接,加快海尔生物医疗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和拓展。在揭牌仪式上,UL美华总经理施峻还表示,通过此次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落地海尔生物,双方将打开未来合作新篇章,通过在新行业、新领域、新应用场景探讨更多合作,共同促进生物安全领域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推动民族品牌走向世界。加强UL合作,推动全球创牌UL是世界范围内从事安全试验和鉴定的重要组织,通过保障创新科技的安全商用,为信任赋能。而UL能源之星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的获得,为海尔生物医疗全球创牌快速落地搭建了桥梁。在全球创牌的道路中,海尔生物医疗通过扎根于当地市场,充分发挥双方的技术和品牌优势,致力于引领行业接轨国际标准,保持中国创造的全球竞争优势。像针对非洲电力资源不足,研发了太阳能疫苗冰箱爆款;为欧洲高端市场用户打造了云芯物联网超低温冰箱爆款等。正如海尔生物医疗总经理刘占杰博士在揭牌仪式所提到的,此次取得“UL目击测试实验室”的资质,是海尔生物医疗从网器到场景到生态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式见证,双方在未来将在生物安全场景和低温存储场景开展更多的合作,以创全球用户最佳体验为中心,打开了全球用户交互的新通道。从中国走向全球,从多项行业标准牵头起草到UL能源之星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海尔生物医疗正在以物联网网器产品为基础,与各生物医疗场景融合形成体验,并链接攸关方共创生态,持续驱动科技迭代自演进,不断创造全球用户最佳体验,生生不息,让生命更美好。
  • UL294、639目击测试实验室国内检测正式启动
    UL安防产品国内检测正式启动 ——三大安防机构联手 全方位提升UL本地化检测能力   2012年6月8日,UL宣布正式授权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UL294、639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至此,国内企业将可以在国内完成UL1037、UL294、UL639 三大类产品的检测。   2012年6月8日下午,由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深圳市安全防范行业协会、美国UL公司(ulllc)及深圳市安防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UL安防产品国内检测启动仪式暨UL安防UL安防产品标准交流研讨会召开,会上,经由全球产品安全检测和认证领域的领导者美国UL公司宣布,正式授权公安部安全与警用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以下简称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UL294、639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至此,国内企业将可以在国内完成UL1037、UL294、UL639 三大类产品的检测。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主任胡志昂、深圳市安防协会理事长杨金才、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于秀坤等领导分别代表三方出席了本次交流研讨会。 会议现场   深圳市安防协会理事长杨金才表示,UL与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共建的UL目击测试实验室为国内安防企业搭建了一个国际认证本土化服务平台,提供及时且高效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实践“贴近企业,服务行业”的理念。作为“安防之都”乃至整个华南地区的产业推动生力军,深圳市安防协会一直积极为中国安防走向世界创造条件。UL授权安防业务华南受理中心便是深圳市安防协会为打造“国际安防之都”,提升安防产业软实力,专门为安防企业精心打造的检测认证服务部门。通过与UL强强联合,旨在帮助中国广大安防企业,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铸造更多世界知名的中国安防品牌。作为UL授权安防业务华南受理中心的运营机构,CTS能够为国内制造商提供全方位、本土化的认证检测技术服务支持,帮助他们迅速获得全球准入“通行证”,快速占领国际市场。同时,深圳市安防协会职业培训中心也将同步对检测认证的各项工作进行辅导,对企业的岗位专职人员进行培训、认证,提高安防企业品质,推动中国安防产业做大做强。 深圳市安防协会理事长杨金才   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建成的UL安防电子目击测试实验室首次实现了UL门禁系统产品和入侵探测产品的本地化检测。以前,这两类电子产品的相关检测服务只能在UL国外实验室进行。该实验室的建成将帮助国内安防企业大幅缩短所需样品的运送与等待测试的时间,从而迅速布局“走出国门,放眼世界”的战略规划。自2007年UL与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在实验室建设、工程人员培训等方面一直开展广泛而密切的合作,并在保险箱柜、门禁产品、入侵探测与报警产品以及电子锁具等产品方面开展多项检测合作,旨在将国际先进经验引入到中国,提升本地产品质量,推动中国安防行业的国际化和竞争力。   “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的UL安防电子目击测试实验室项目具有标志性意义,这意味着UL的专业技术经验和在安防领域的检测服务能力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本土企业所用,同时该实验室也对UL与深圳市安防协会去年建立的战略合作意义重大,为UL授权安防业务华南受理中心提供部分安防产品检测支持,为会员企业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一站式检测服务,让越来越多的安防行业厂商快速受益。” 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于秀坤表示, “凭借逾百年的信誉与经验,UL致力于帮助中国安防产业的升级与创新,为安防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UL希望通过本地合作以及本地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来更好地实现这一承诺。” UL大中华区市场销售总监于秀坤   据悉,随着我国安防产业的高速发展,逐步“产业化、规模化、正规化、国际化”,带来了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知名安防品牌纷纷跻身国际市场,由于各国的标准和检测方面有所不同,对于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存在一定的不便和制约。而如今,UL的认证标志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包括监管部门、用户、建筑设计师等在内许多领域的广泛认可,能迅速的帮助企业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脱颖而出获取最大的价值,为国内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将带来极大的帮助与促进作用。UL安防产品国内检测的启动对国内安防企业来说绝对是有利消息。   在UL安防电子目击测试实验项目宣布启动之际,UL联合公安部一所检测中心以及深圳市安防协会共同举办UL标准交流研讨会,为国内安防产业相关方了解国际标准与技术最新发展趋势搭建的沟通平台,同时为中国安防产品的国际化提供测试评价和认证技术支持。论坛吸引了众多安防企业领导、研发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前来参加,与UL技术专家就UL 294(门禁产品)以及UL 639(入侵探测与报警产品)标准的具体要求,并对本地化检测流程进行了经验与观点的交流。与会者表示,了解标准至关重要。他们认为,产品在设计前期注入了安全标准因素,后期面世时就符合了国际市场准入标准,大大提升了产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 德国莱茵TUV颁发新年首张大中华区开关目击试验室证书
    2012年2月7号,上海——新年伊始,德国莱茵TUV向浙江中讯电子有限公司颁出了首张莱茵TUV大中华区开关目击试验室证书。颁证仪式于2月3日在浙江温州举行。出席人员有:莱茵TUV大中华区零部件产品线总经理夏波先生,签证部Lukas Schubert先生,浙江中讯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建中先生,实验室主任瞿海亮先生等。     凭藉此张开关目击试验室证书,浙江中讯电子可以在其试验室完成所有莱茵TUV要求的测试 并且数据将直接得到莱茵TUV的认可。基于测试数据,莱茵TUV将在一周之内颁发浙江中讯电子TUV及CE证书 这些测试数据还将直接用于一些国际证书的颁发,如俄罗斯GOST证书,阿根廷S证书,澳洲ITACS证书,加拿大及美国cTUVus证书等。浙江中讯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建中表示:“浙江中讯电子将切实用好此张证书,并且努力提高试验室数据的准确性,做强、做大试验室。”夏波同时表示:“此张证书说明我们莱茵对浙江中讯电子开关产品安全和质量的充分认可以及对双方试验室合作的充分信任,客户同时也可以体验到与莱茵合作,行销全球畅通无阻的一站式服务。我们希望与客户保持的不仅仅是生意,更是长期的合作伙伴。”   浙江中讯电子有限公司试验室成立于2000年,2007年实施ISO 17025体系,同年通过CNAS试验室认可,2009年通过莱茵TUV上海UA审核,此次开春之际获得莱茵TUV大中华区首张开关目击试验室证书。浙江中讯电子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且建有省级研发中心,其生产的多款开关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温州品牌产品”、“中讯”商标被评为“温州知名商标” 企业先后获得 “浙江省科技中小型企业”、 “乐清市明星企业”等称号。   德国莱茵TUV是全球零部件产品安全和质量认证的领先者,凭借多年来的国际声誉及丰富的全球网络,德国莱茵TUV一直致力于为中国企业提供更本地化的测试及一站式的认证解决方案,全面助力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场。
  • 苏试试验:募集6亿建半导体检测等3个实验室,列近4亿元仪器购置清单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1日,苏试试验公布“创业板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募集说明书(申报稿)”,通知显示,苏试试验本次募集资金本次发行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主要用于扩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失效分析、宇航产品检测实验室、高端制造中小企业产品可靠性综合检测平台三个检测实验室。其中用于仪器设备购置和安装的投资金额预算近4亿元。苏试试验将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将投向实验室网络扩建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实验室网络扩建项目包括 “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全方位可靠度验证与失效分析工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一)、“宇航产品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以下简称项目二)、“高端制造中小企业产品可靠性综合检测平台”(以下简称项目三)三个子项目。发行人于 2019 年 12 月收购苏试宜特(上海)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以 下简称“上海宜特”),将公司可靠性试验服务的检测范围拓宽至集成电路领域,项目一实施主体为发行人的全资子公司苏州苏试广博环境可靠性实验室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广博”)。项目二的实施主体为发行人控股子公司北京苏试创博环境可靠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创博”),募集资金将以借款形式投入,北京创博少数股东将不与公司同比例向北京创博提供借款。同时,项目二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告知承诺书已经苏州工业园区国土环保局确认。项目三将通过租赁厂房实施。以上三个项目的预计年净利润分别为 3759.15 万元、1205.35万元和 989.79万元,毛利率分别为 45.79%、47.17%和 50.77%,2020年发行人的综合毛利率为 44.33%。实验室一:“面向集成电路全产业链的全方位可靠度验证与失效分析工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本项目总投资 29,700.00 万元,其中拟以募集资金投入 28,639.00 万元。具体构成如下:本项目建设期为 18 个月,建成后第一年达产 60%,第二年达产 90%,第三年达产 100%。试验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 26,869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90.47%;辅助设备费用为 39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1.31%;测试软件费用为 18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0.61%。上述投入全部为资本性支出,具体情况如下:实验室二:宇航产品检测实验室扩建项目本项目总投资 7,800.00 万元,其中拟以募集资金投入 7,475.00 万元。具体构成如下:本项目建设期为 18 个月,建成后第一年达产 60%,第二年达产 90%,第三年达产100%。试验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 6,315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80.96%;辅助设备费用为 55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7.05%;测试软件费用为 1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0.13%。上述投入全部为资本性支出,具体设备购置情况如下:实验室三:高端制造中小企业产品可靠性综合检测平台本项目总投资 7,501.70 万元,其中拟以募集资金投入 6,836.80 万元,待本次发行的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将以借款的形式投入实施主体北京创博,北京创博的少数股东李淑霞、朱关秀、白玉萍由于资金实力有限,将不与公司同比例向北京创博提供借款。本项目投资具体构成如下:本项目建设期为 18 个月,建成后第一年达产 60%,第二年达产 90%,第三年达产100%。试验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为 6,108.0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81.42%;辅助设备费用为 80 万元,占投资总额的 1.07%。上述投入全部为资本性支出,具体情况如下:
  • 国内首家UL防火门目击测试实验室落户广东
    近日,美国UL公司宣布,正式授予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ML)“UL10B&UL10C目击测试实验室”资质。   借实验室揭牌之际,美国UL公司与GML还共同举办了防火门及其五金产品标准交流研讨会,深入解读了全球消防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   据悉,美国UL公司与GML共建的防火门目击测试实验室位于广东清远,占地面积约1.8万平方米,并已建成竖直耐火极限试验炉及配套测试系统。该实验室能够按照UL10B及UL10C标准对产品进行防火门耐火测试,同时还能提供防火门配套的水冲击测试服务。   该实验室的建成,使国内防火门窗及五金件产品领域首次实现了UL检测服务的本地化,将帮助中国防火门及五金件制造商在国内完成产品的检测。
  • 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订购NEXGEN燃油燃烧器
    民航二所全称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是我国民航行业内专业从事高新技术应用开发的科研机构,其前身为中国民航总局科学研究所,1958年12月11日在北京成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南二段17号。中国民航局第二研究所主要从事民航信息管理系统、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机场弱电系统、航空物流系统、航空安全管理系统、航空化学产品、农林航空产品的设计、研究、开发及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同时还承担了航化产品适航性能、飞机非金属材料阻燃性能、农林航空喷洒设备、空管自动化系统、空管雷达系统的技术测试及航油适航审定、民航节能减排监测等民航行业技术支持工作。中国民用航空局第二研究所(测试中心)防火实验室主要为局方和企业服务,检测飞机舱内材料的阻燃和防火性能是否符合适航要求。他们检测的涉及面十分广泛,烟密度毒性检测、隔热隔音材料热辐射检测、客舱内座椅垫的可燃性实验以及热释放实验等。近日民航二所从莫帝斯订购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 燃油燃烧器,用于提升该类项目测试能力。美国MarlinEngineering FAA NEXGEN燃油燃烧器,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认可的NexGen航空燃油燃烧器之一,可适用于众多航空材料燃油燃烧测试。由于FAA之前所认可的Park DPL 3400、Lennox Model OB-32, 以及Carlin Model 200 CRD 均已经停产,FAA发展了下一代航空燃油燃烧器NexGen燃烧器。NexGen燃烧器采用了上一代燃烧器的操作原理,同时可以精确的测量输入气体及燃油的试验参数,同时仪器可便于FAA未来的升级。通过配置不同的试验装置,可满足众多航空燃油燃烧测试标准,如座椅燃烧测试、隔热隔音材料耐烧穿试验、货舱衬板耐烧穿试验、软硬管组件、电动引擎装置及电气连接件的防火试验等。可满足的标准为FAR 25.853、FAR25.855、FAR25.855、FARs 25.863、FARs 25.867等,同时可满足国内MH/T 6086、HB 7263、MH/T 6041、GB/T 25352、HB 7044等测试方法。
  • 中石化国内首创“地沟油”制成航空煤油技术
    变有害的“地沟油”为高附加值的航空煤油,这一梦想已不遥远——中国石化以多种动植物油脂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的加氢技术、催化剂体系和工艺条件,在国内首次生产出符合航空煤油要求的生物航空煤油产品,其质量及工艺技术指标完全达到国际同类先进技术水平。中国民用航空局今天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布,正式受理中石化研发的1号生物航煤适航审定申请。   据中石化总经理王天普介绍,中石化的航空煤油产量占国内产量的73%左右。2009年,中石化启动生物航煤研发,先后完成了原料筛选、技术路线设计和工艺条件优化、催化剂配方定型等实验室研究工作,成功解决了原料来源不足和产品低温性能等难题 2011年12月12日在所属杭州石化成功实现工业放大并产出生物航煤产品,成为国内首家拥有自主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且具有批量生产能力的企业。与传统以石油为原料的航煤相比,中石化1号生物航煤在整个生命周期都具有很好的降低碳排放作用,与常规3号喷气燃料相容性也很好。他表示,目前中石化正积极拓展其原料来源,已和国际、国内著名餐饮公司合作,采用餐饮废油加工生产生物航煤 同时还在积极开发海藻生产航煤的技术。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李健表示,按照有关国际组织预测,2020年生物航煤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石化在国内率先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产品,并提出适航审定申请,充分体现了我国顺应全球航空业发展趋势,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积极努力。他希望中石化和民航相关部门精诚合作,确保产品设计和生产符合适航要求。   出席今天受理仪式的,除了国家发改委、环保部、国资委等国家职能部门,美国能源部等国外相关部门之外,还有国际、国内各大民航主运营商,甚至空军、海军的航空燃料主管机构等。
  • 金秋九月,航空机载大会将于9月5-6日与您相约申城
    机载系统和飞机台、发动机共同构成了民用飞机的三大组成部分,具有专业面宽、价值占比大、从业人员多、创新速度快等特点。一架大飞机机载系统涉及10多个系统、100多个子系统、约1000项设备。目前,航空机载系统正向着综合化、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快速发展。为优化整合创新平台资源,占据国际创新高地,推动人才、技术、创新、供应链全球化、促进企业科技成果合作,2024航空机载与软件大会将于2024年9月5-6号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邀请业内知名演讲嘉宾约 45 人,包括政府管理机构领导、院士、学者、知名企业高管等,围绕行业领域细分话题、当下政策法规、展开演讲,专业听众人数 300 人。大会涵盖了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未来飞行技术、机载航电、智能航电、先进飞控、机载软件等板块、提供最前沿、最领先的未来智能航空机载行业信息和成果。本次大会的专业观众们来自各个民航适航审定单位、空中交通管理局、大型民机制造商、机载共性中心、航电集成商、机载软件开发服务商、飞控智能飞行技术服务商等行业优秀代表莅临出席。AAS大会热点话题一览航空机载(民用)航电系统会议先进飞控技术会议未来航空通信会议IMA开发民机航电系统研制民机直升机机载研制飞机导航显示机载计算操作系统基于模型的航空电子系统开发系统安全设计机载系统构型管理 新概念驾驶舱设计高效飞行仿真模拟适航、空中交通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协同决策高效的UAM运行概念飞行计划风险评估与优化网络安全智能空管机载软硬件适航先进导航UAM空域设计飞行轨迹设计优化智能飞行技术自适应飞行技术会议新概念自主操作系统制定自主空中交通安全路线图飞行成本航线优化ADS-B新技术应用会议飞行轨迹预测模拟实验助推绿色飞行自主飞控智能飞行的自主控制技术飞行自主避让机载软件机载软件研制软件适航测试运行机载软件测试实践覆盖率分析MBSEAAS大会日程安排三 、 日程安排主论坛9 月 5 日09:00-12:00一、民机机载及航电系统研制二、驾驶舱人机一体化设计三、自动着陆系统四、智能辅助决策技术五、 民用航空器智能驾驶自主性安全性午餐9 月 5 日13:00-17:00一、高度数字化技术二、人机协作三、综合视景系统四、民用直升机航电系统创新发展五、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分论坛一:智能飞行技术9 月 6 日09:00-12:00一、单一飞行驾驶技术二、飞行轨迹设计优化三、飞行预测、协同决策四、智能空管五、制定自主空中交通安全路线图六、飞行管理系统午餐9 月 6 日13:00-17:00一、飞行成本航线优化二、座舱显示与控制技术三、模拟实验助推绿色飞行四、飞行自主避让五、机载维护检修分论坛二:机载软件研发、测试9 月 6 日09:00-12:00一、机载软件研制二、软件适航三、机载设备可靠性设计方法四、机载软件测试实践五、覆盖率分析六、 MBSE午餐9 月 6 日13:00-17:00一 、 民用航空装备 PHM 系统二、航电产品智能制造的前沿技术三、航电综合处理平台的电磁兼容仿真四、仿真平台在航空电子测试中的应用五、机载计算操作系统六、数字仿真模拟助推绿色飞行展区演示展区活动09:00-17:30 (9 月 5-6 日)一、展区巡展活动二、航电飞行模拟演示三、产业链上下游精准对接四、媒体专访报道、视频号线上直播活动AAS拟邀出席嘉宾公司职位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 副总设计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电总师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综合航电设计研究室主任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特聘专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中国商飞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航电技术专家商飞软件公司型号总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产品副总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SAVIC 航电产品部部长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运行管理中心主任中航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民机事业部部长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机技术研究所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机载共性技术工程中心适航专业首席技术专家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GNC 事业部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师泰雷兹中国航空航天客户管理部航空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设计师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预先研究与工程应用研究室主任中航机载系统共性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航通飞华南飞机工业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特设师航空工业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主任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总师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电所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院长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飞机设计研究所航电室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峰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航空工业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专业总师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亚太区总裁柯林斯宇航中国区总裁上海狮尾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CEO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学院副院长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电科数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电科数字副总经理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信息化与数字化副总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操作系统副总师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信息服务部副总经理民机航电系统是飞机所有电子设备的总和,是飞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本已占飞机制造总成本的30%~40%。在面向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的多种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中,智能飞行致力于改变传统飞行驾驶模式,重构未来飞行的人机交互模式与空中交通管理架构,成为行业特征最为显著、最具备颠覆性变革的方向,是民用飞机智能化竞争的新焦点。2024中国民用航空机载与软件大会将探索讨论未来智能飞行、航空自主技术等前沿话题来提升未来飞行效率,助力航空业减碳减排。联系我们:汪洋电话:021-62201838手机:13817500634
  • 西航公司为国产大飞机的机用材料提供检测鉴定
    近日,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与中国商飞签署了国家大型客机用材料性能评价攻关合同。此合同的签署为西航融入国际航空制造业带来了更大商机,同时也为西航理化检测中心成为国际一流的材料检测试验室搭建了平台。   西航理化检测中心作为国内首家通过NADCAP审核的发动机制造业实验室,也是中国获国际航空公司认可资格最多和项目最全的材料检测实验室。此次与中国商飞合作是为大型客机的国外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材料进行合格鉴定,以此来评价其性能是否符合规范和大型客机设计要求,为大型客机合格供应商的确定提供依据。   据悉,为满足中国、美国和欧洲航空局的适航安全标准要求,此项目采用的材料规范及试验方法均为国际最高水平的AMS及ASTM标准,对中心的程序、设备、人员检测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及检测能力也是一次严格的考验。
  • “2018年航空油品质量与飞行安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2018年4月13日,由美国PAC携手环球(香港)科技公司等共同举办的“2018年航空油品质量与飞行安全技术研讨会”之中国· 北京站,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如期举行。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空军、海军,总后,首都机场等油料使用单位、有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研究院,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炼油企业、检验检疫和第三方检测用户群等近100人参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5bd6afd3-2245-4de5-875d-04cab1e38184.jpg" title=" 02.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研讨会现场 /strong /span /p p    strong 研讨会背景 /strong :在前不久召开的2018年全国民航航空安全工作会议之际,我国适航审定取得重大突破,与FAA签署双边《适航实施程序》,草签中欧双边航空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安全飞行、安全生产目标,航油国标GB 6537也即将迎来新版发布。在此背景下,召开此次研讨会旨在与与中国民航、ASTM标准委员会、中石化、中石油、中航油等专家,共同探讨全球航油航化发展趋势,质量标准规范航、空油品质量对飞行安全的影响,以及当下航油质量控制的新挑战及解决方案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9b9cda57-6145-42b5-b36c-f27c58b37686.jpg" title=" 0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报告人:PAC亚太副总裁王正勇(Samuel Wong)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报告题目:全球航空航油发展趋势 /strong /span /p p   Samuel Wong首先介绍了此次系列研讨会的开展情况,“2018年航空油品质量与飞行安全技术研讨会”系列活动已先后进行了墨尔本站、新加坡站,此次北京站之后还将进行首尔站。接着,在介绍全球航空航油发展趋势时表示,飞行安全与综合经济效益是航空领域企业关注的重要指标。飞行安全方面,以历史典型的飞机迫降事件案例表明,在航天领域关于产品的质量标准并不缺乏,而全球统一的产品供应链管理规范却很缺乏。综合经济效益方面,航油及维护等占去了航空整体成本的30%-40%,因此,如何能有效节约航油成本也成为航空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相关有效途径包括环保排放及极地飞行等。而无论是航煤质量评价或是环保排放指标,都离不石油分析仪器,最后,结合PAC先进石油分析仪器及解决方案,介绍了航空航油的一系列检测指标及相关标准、法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ee83af39-f4ec-4228-bc10-1d879ab11456.jpg" title=" 0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报告人:民航航油航化适航审定中心柳华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报告题目:民用航空油料适航管理介绍 /strong /span /p p   适航即航性,民用航空器一种属性的专用词,柳华主要介绍了适航的概念、规章、法规体系、审定程序、航空汽油审定、替代燃料审定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b8efc17f-0a83-4077-817b-e838623da5d2.jpg" title=" 0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Supruyo ghosh 博士进行航空油品质量分析报告 /strong /span /p p   接下来的报告内容包括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赵丽萍老师介绍了“新国标GB 6537三号喷气燃料标准解析”, ASTM国际标准组织中国首席代表刘斐先生分享了“ASTM 标准体系架构及影响”、研讨会还包括“飞行安全与航空油品质量”、“航油标准发展对质量分析的影响”等报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e211b9c-00e4-452e-ad05-3438032255b1.jpg" title=" 03.jpg" height=" 300" hspace=" 0" border=" 0" vspace=" 0" width=" 45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PAC石油检测设备展示一角 /strong /span /p p    strong 关于美国PAC /strong /p p   PAC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实验室和在线过程分析仪器制造商,产品主要应用于炼油、石化、生物燃料、环保、食品饮料、制药等行业。PAC拥有大量的研发资源, 为用户不断提供前沿技术的交钥匙工程的色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物理性能分析仪和燃料组成分析仪等高科技产品及解决方案。PAC旗下包括历史悠久、技术领先的各种产品 线和品牌,如知名品牌:AC 分析控制, Advanced Sensors, Antek, Alcor, Cambridge ViscosityCVI, PetroSpec, PSPI, ISL and Walter Herzog。PAC隶属于儒博工业集团的能源系统及控制部。 /p
  • 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预计2030年形成万亿级市场!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基本建立。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关于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工信部联重装〔2024〕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航空工业主管部门、科技厅(委、局)、财政厅(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各有关单位:  现将《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2024年3月27日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  发展通用航空制造业,加快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是塑造航空工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低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制造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航空制造业新型工业化探索和实践,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示范引领、安全发展,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导向,以应用场景创新和大规模示范应用为牵引,加快通用航空技术和装备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化通用航空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中国特色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为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产业生态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务装备体系基本完善,以无人化、电动化、智能化为技术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在城市空运、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等领域实现商业应用。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绿色化、智能化、新构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创新居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领域产学研用联合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法规标准体系和安全验证体系基本建立。  ——示范应用成效明显。航空应急救援、物流配送实现规模化应用,城市空中交通实现商业运行,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经济应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产品。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通用航空产业链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通用航空动力实现系列化发展,机载、任务系统及配套设备模块化、标准化产业配套能力显著增强。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三、重点任务(一)增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1.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强总体、系统、软件、元器件、材料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瞄准无人化、智能化方向,攻克精准定位、感知避障、自主飞行、智能集群作业等核心技术。以电动化为主攻方向,兼顾混合动力、氢动力、可持续燃料动力等技术路线,加快航空电推进技术突破和升级,开展高效储能、能量控制与管理、减排降噪等关键技术攻关。强化装备安全技术攻关,重点突破电池失效管理、坠落安全、数据链安全等技术,提升空域保持能力和可靠被监视能力。  2.完善通用航空装备产品谱系。加快提升通用航空装备技术水平,提高通用航空装备可靠性、经济性及先进性。推进大中型固定翼飞机、高原型直升机,以及无人机等适航取证并投入运营,实现全域应急救援能力覆盖。支持加快支线物流、末端配送无人机研制生产并投入运营。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装备发展,推进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一批新型消费通用航空装备适航取证。鼓励飞行汽车技术研发、产品验证及商业化应用场景探索。针对农林作业、工业生产等应用需求,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3.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围绕技术攻关、创新应用、安全管理等,发挥通用航空产业创新联盟等平台作用,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区域通用航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面向新装备、新技术、新领域,支持建立未来空中交通装备创新研究中心,打造绿色智能安全技术创新联合体。聚焦无缝通信与监视、数字导航、智能化空域管理等,发挥低空智联网技术联盟作用,配合推动低空智联网体系布局。  (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4.加速通用航空动力产品系列化发展。加快200kW级、1000kW级涡轴,1000kW级涡桨等发动机研制;持续推动100-200马力活塞发动机批量交付,实现市场规模应用。加快布局新能源通用航空动力技术和装备,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实现5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应用验证;开展400kW以下混合推进系统研制;推进250kW及以下航空电机及驱动系统规模化量产,以及500kW级产品应用验证。  5.推进机载、任务系统和配套设备标准化模块化发展。结合航空应急救援、传统作业、物流配送等领域装备需求,加快推进统标统型,发展模块化和标准化任务系统,提升产品互换性和市场兼容性。不断完善满足适航要求的货架化通用航空配套产品谱系,加快发展低成本小型航电系统,推动配套设备与飞机平台协调发展。  6.培育优质多元的企业主体。鼓励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强化对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的引领和组织协同,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完善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增强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持电池、电机等优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培育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引导通用航空装备任务系统、配套企业提升竞争力,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7.建设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立足发展基础和资源优势,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在长三角、粤港澳、成渝、江西、湖南、陕西等重点地区,建设从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示范验证到应用推广的一体化创新发展产业生态,打造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要素集聚、网络协作高效的新型通用航空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通用航空与地方经济深度融合。  (三)深化重点领域示范应用  8.扩大航空应急救援示范应用。重点围绕航空灭火、航空救援、公共卫生服务、应急通信/指挥四大领域,在京津冀、长三角、东北、中西部、边疆等重点地区,扩大航空应急救援装备示范应用。创新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化应用模式,强化实战实训,推动构建有人无人、高低搭配、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加快无人机在应急救援领域示范应用。  9.深化航空物流配送示范应用。聚焦“干-支-末”物流配送需求,在长三角、粤港澳、川渝、内蒙古、陕西、新疆等重点地区,鼓励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应用示范,形成量大面广的航空物流配送装备体系。支持研究低空物流解决方案,探索智慧物流新模式,推动大型无人机支线物流连线组网,以及城市、乡村、山区、海岛等新兴场景无人机配送大规模应用落地,推动构建航空物流配送网络。  10.加速城市空中交通示范应用。适应未来城市空中交通需要,支持依托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以eVTOL为重点开展应用示范,支持举办相关赛事活动。支持一批SAM装备加快市场应用,鼓励探索构建立体交通低空航线网络,着力培育商务出行、空中摆渡、私人包机等载人空中交通新业态。  11.拓展新型通用航空消费示范应用。面向低空旅游、航空运动、私人飞行和公务航空消费市场,在山西、内蒙古、上海、河南、湖南、海南、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通用航空+”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多样化低空旅游产品,推进“通用航空+旅游”应用示范。支持开展飞行体验、航空跳伞等消费飞行活动,大力推广轻型运动飞机、特技飞行器,推进“通用航空+运动”应用示范。  12.促进传统通用航空业务规模化运行。鼓励围绕航空培训、短途运输、农林植保、物探巡检等传统通用航空业务领域,在川渝、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重点地区开展规模化、常态化运行示范。推进短途客运通用航空装备批量交付运营。鼓励拓宽无人机在电力巡线、生态监测、航拍航测、航空物探等场景的商业化应用。  (四)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  13.推动智能高效新型运行服务体系建设。加快5G、卫星互联网等融合应用,支持空天地设施互联、信息互通的低空智联网技术和标准探索。推进通用航空器北斗标配应用。推动试点地区政府与企业在低空监管服务基础设施、网络规划建设等方面协同,促进三维高精地图、气象数据、通信导航等公共信息开放。推动构建目视航线网络,支持完善运行规则,健全航空信息资料保障机制,提升飞行服务保障能力。鼓励企业建设智能调度、动态监测、实时情报服务等为一体的飞行服务系统。  14.推动新型基础配套设施体系建设。鼓励地方政府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加强与城市运输系统连接。支持探索推进楼顶、地面、水上等场景起降点建设试点,完善导航定位、通信、气象、充电等功能服务,形成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起降点网络。充分利用好现有航空基础设施,推动建设一批智能化、集成型、多用途的通用航空基础设施。鼓励新建住宅与商业楼宇预留低空基础设施。充分结合通用航空业发展特性,研究设定适用于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机场建设标准。  15.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坚持通用航空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应用示范一体化推进,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协同发展。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加快建立涵盖多种应用场景、各类装备的标准体系。加强工业方与适航审定方协作,协调推动工业标准与适航体系衔接。协调推动完善国家航空器管理体系,明确应用场景监管要求。  16.建立安全验证体系。充分利用现有航空工业基础,加快试验验证资源共建共享,鼓励推动建立通用航空适航技术服务与符合性验证,无人机第三方检测、试验等能力,支持飞行测试、应用测试等基地建设。构建无人机质量保障及安全验证体系,加强针对工业级无人机及eVTOL的安全性可靠性评估验证,推动形成一批支撑适航审定的工业标准。  17.夯实人才队伍基础。支持高校加强通用航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围绕通用航空前沿新兴交叉领域,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精准育才。开展eVTOL驾驶员、操纵员等专业人才培训,推动在新兴航空装备一致性驾驶操纵、飞行员技术培训等领域形成规范。鼓励地方出台通用航空产业人才支持政策。  (五)构建高效融合产业生态  18.促进通用航空装备制造与服务业高效融合。在无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新兴应用领域,鼓励龙头企业探索形成产品研制、场景构建、示范运行一体化的商业模式。在航空应急救援领域,鼓励经验丰富、实力雄厚、保障能力突出的通用航空运营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高效协同,发展专业化航空应急救援装备运营平台。  19.深化通用航空装备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依托政府间合作机制,推进电动飞机等领域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在海外开展研发设计、飞行验证和适航取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际组织对接交流,推进双边多边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无人机、电动飞机等领域国际规则制定和标准制修订。  20.探索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再贷款的政策优势,针对符合政策要求的通用航空制造企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充分利用风险投资等金融手段,加强通用航空装备产业技术研发融资支持。推动组建多元化股权的通用航空装备租赁公司,鼓励保险公司为通用航空装备“研产销用”全产业链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精准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资源向通用航空制造企业有效集聚。四、组织保障(一)加强统筹联动。加强部门协同,强化央地联动,有序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建设和资源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优势,结合当地基础条件和潜在需求,在通用航空装备应用示范、产业集群建设、产业生态培育、产业政策制定等方面积极探索。组建通用航空产业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加强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决策支持和咨询服务。  (二)加大政策支持。充分发挥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政策作用,支持通用航空装备推广应用。发挥政府采购作用,加大对通用航空装备和服务采购力度。落实国务院关于航空项目投资核准有关要求,规范通用航空项目投资核准程序。根据需要研究扩展城市空中交通等应用领域的无人机无线电频率供给和规范使用。  (三)营造良好氛围。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国内外、行业内外合作交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对接,加强法规标准宣传,强化行业自律。引导各方力量,规范开展高水平通用航空会展、论坛、赛事活动,定期组织召开供需对接会。发展航空科普教育,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消费文化。
  • 中航工业强度所:打造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
    创建于1965年的中航工业强度所,是中国航空工业唯一从事飞机结构强度研究与地面强度鉴定和验证试验的专业研究机构,具有代表国家对新研、改进和改型飞机结构强度进行鉴定和试验验证职能,并负责开展飞机结构强度技术领域的预先研究 具有应用研究和试验紧密结合的优势,拥有先进、完善的飞机地面强度试验设施和一流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飞机地面结构强度试验综合能力国内第一 拥有亚洲最大的全尺寸飞机结构静力/疲劳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进行200吨级飞机全机静力/疲劳强度试验 拥有国内惟一的航空噪声与振动强度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可承担各种机载设备及大型结构部件的噪声环境试验及声疲劳试验和民机适航噪声符合性验证试验在内的各种噪声测试工作。   强度所按照“拓展领域、形成体系、突出创新、强化应用”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结构强度基础研究、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预研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多约束优化设计软件、结构分析系统、动力环境预计和颤振实时分析系统等计算机大型软件均享有较高声誉,已为国内多家用户采用。减振器、消声器、隔声吸声板、民用噪声环境治理、飞机结构外场损伤检测系统等相继开发成功并得到应用。为保持在强度领域的领先地位,强度所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先后自主研制了4096通道ST-18型数据采集系统、大吨位壁板拉—剪、压—剪复合加载试验装置、低刚度大位移多自由度空气弹簧系列、便携式裂纹扩展数字监视系统,采用了多通道试验协调加载控制技术和拉压垫载荷施加技术,在支持、加载、测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全面提高了试验能力。   45年来,强度所安全、优质地完成了包括歼10飞机、飞豹、ARJ21-700、新舟系列飞机在内的我国几乎所有研制、改型和引进的军、民机的强度鉴定与验证试验,为我国航空工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完成了全机静力试验23架次、全机疲劳试验13架次、全机地面共振试验105架次 完成了各种飞机起落架的落震、摆振试验以及飞机降噪与湿热环境下的全尺寸复合材料翼面等综合环境强度试验   先后完成了310余项行业重点预研课题,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4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200余项,荣获“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建设工程突出贡献奖”,2007年荣获中华全国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状”。   为了适应国家航空事业的快速发展,强度所在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新建了一系列新的现代化试验室,填补了我国在飞机结构适坠性研究等方面的空白,形成了国内领先、达到国外先进水平的落摆振和离散源撞击试验能力,提升了国内飞行器结构热强度试验能力,使强度所的整体试验能力及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可满足我国未来军机、民机的研制需求。   而今,强度所已驶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强度所的使命、愿景、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 “四步曲”——即2009强化执行年、2010精细管理年、2011创建品牌年和2012跨越发展年。一年多来,在所党委所务会的领导下,全所干部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度所的改革、发展、创新、和谐为己任,按照“1234”的发展思路,锐意创新,强化执行,确保了各项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确保了总体规划一期建设项目的投入使用,确保了职工收入的稳步增长,确保了全所的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全年总产值再创新高。   2010年是强度所发展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各项重点型号试验任务和预先研究工作空前繁重,其背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强度所将在新一届所领导班子和所党委的带领下,全力拼搏,坚决打赢重点型号攻坚战 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强度所管理水平,为建设开放式、创新型和“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飞机强度研究中心,从而成为世界航空强度领域的“第三极”而努力奋斗,为国家航空工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梅特勒-托利多获颁TUV莱茵EMC目击实验室资格证书
    2023年4月10日,国际独立第三方检测、检验和认证机构德国莱茵TUV大中华区(简称"TUV莱茵")为梅特勒-托利多(常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梅特勒-托利多")颁发了电磁兼容(EMC)目击实验室资格证书,双方将开启新一轮的深度合作。梅特勒-托利多中国区PO总裁唐良、质量总监李铁,TUV莱茵大中华区产品服务事业群华东区销售总经理徐澍、电子电气产品服务副总经理陆新华等双方代表出席了颁证仪式。此次TUV莱茵对梅特勒-托利多的电磁兼容(EMC)测试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各项结果表明其符合目击实验室的标准要求。梅特勒-托利多可利用自身的检测设备与资源,由TUV莱茵专家依据标准要求对梅特勒-托利多所测试的产品进行现场目击试验,将有效缩短产品的测试认证周期,提升产品研发效率,加快上市速度。唐良在致辞中表示:"梅特勒-托利多扎根中国36年,一路稳扎稳打、不断创新求索,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适合其工作流程的优质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对品质的追求和不懈努力方面,我们与TUV莱茵的理念高度契合。感谢TUV莱茵的技术加持,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在更多不同领域开展合作。"徐澍表示,祝贺梅特勒-托利多通过TUV莱茵的严格审核,获目击实验室资质,这将有助于其新产品研发和质量管控。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在实验室管理、测试能力、人员能力搭建等方面加强合作,协助梅特勒-托利多提升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梅特勒-托利多是领先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与服务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实验室、工业、产品检测、过程分析和零售行业。梅特勒-托利多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设备服务与支持,包括贯穿客户价值链的称重、分析和产品检测解决方案,帮助客户简化流程、提高生产率,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优化成本。作为全球领先的技术服务提供商,TUV莱茵具备完整的美标和欧标电磁兼容领域的发证资质,可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检测认证以及转证服务。今后,TUV莱茵与梅特勒-托利多将持续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精密仪器设备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钢研纳克等联合承办!第一届航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论坛顺利召开
    11月18日,2022(第十二届)航空工业上海国际论坛暨(第一届)航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该论坛由钢研纳克、质量评审协会(PRI)等联合承办,上海市航空学会、陕西省航空学会、贵州省航空学会、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主办,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航空工业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航空工业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协办。上海市航空学会理事长史坚忠致辞钢研纳克公司副总经理张秀鑫参会并主持了“航空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论坛”,论坛以“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提升质量体系建设”为主题,就先进制造工艺应用,标准化体系建设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吸引了政府局方、主机研制单位、工装设备单位等国内外200余位专家和工程师参会,30余位行业嘉宾发言。钢研纳克公司副总经理张秀鑫主持会议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C919大型客机审查组组长揭裕文发言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质量适航部质量总监徐建强发言质量评审协会 (PRI)中国区总经理刘乐发言钢研纳克公司技术专家李冬玲博士和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CSTM副秘书长王蓬博士应邀做了《自主创新引领航空材料质量基础设施》和《落实“纲要”要求,践行航空团体标准建设》的专题报告。钢研纳克公司李冬玲博士发言CSTM副秘书长王蓬发言质量保障是我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石,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先进的检测标准和方法应用于质量评价将有助于提高航空产品性能评估的科学性,当前重点任务之一是要大力推动产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参会嘉宾钢研纳克一直致力于材料产业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承办本次航空国际论坛,钢研纳克可以和业内专家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进航空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 共359项!民航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计量技术规范汇总
    近日,中国民航局公布民航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计量技术规范目录。该目录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现行有效的民航领域国家标准36项(强制性国家标准1项,推荐性国家标准35项)、民航行业标准255项(含民航工程建设类行业标准61项)、民航计量技术规范68项。其中,中民航领域国家标准可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全文公开系统网站中查询。民航行业标准和民航计量技术规范可在民航局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中查询;民航领域行业标准(工程建设类除外)及民航计量技术规范还可在适航审定管理运行系统(AMOS)网站“信息公开”栏目中查询,相关文件的具体情况可咨询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民航工程建设类行业标准还可在民航专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系统“标准规范”栏目中查询,相关文件的具体情况可咨询民航局机场司。民航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计量技术规范目录如下:
  • 广电计量护航“鲲龙”AG600成功首飞
    5月31日,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广东珠海首飞成功。作为国内航空计量检测服务机构,广州无线电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计量(002967)(SZ 002967)矢志护航国产飞机翱翔蓝天,为AG600提供了多项首飞前试验验证技术服务!   AG600飞机是为满足我国应急救援体系和国家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迫切需要研制的重大航空装备,是我国首次按照民用适航标准研制的大型特种飞机,与运20大型运输机、C919大型客机并称为三型国产大飞机之一。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的首飞成功,标志着AG600项目全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也标志着灭火功能型号研制取得重大突破,跨越了又一个重大项目里程碑,是国家自主航空应急救援装备体系建设的重大阶段性成果。   据悉,此次首飞的AG600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最大起飞重量60吨,最大载水量12吨,填补了国产大型航空灭火飞机的空白,是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也是世界在研的最大水陆两用飞机。为更好地确保飞机产品质量,AG600在首飞前做了大量的验证工作。   自2017年起,广电计量开始为AG600提供电磁兼容摸底和环境试验服务。在第一次接到外场试验任务时,就面临时间紧迫、外场条件复杂、人员协调难度大等各方面挑战。为了按时完成试验并交付报告,广电计量工程师团队马力全开,反复多次讨论完善测试方案,发挥全国一体化管控优势,抽调各地设备和人员,在5天内完成了设备和人员的准备。项目试验期间技术人员需要搭坐云梯升至15米高空,并且连续12小时进行测试作业,最终顺利完成现场试验,赢得了客户的赞许。   此后,广电计量又多次承接AG600电磁兼容测试,于2021年完成了20多台产品的测试任务。鉴于部分产品自身工况特殊,广电计量充分考虑这一情况,结合电磁兼容测试方式,制定符合产品特性的工作方式,以真实反映产品工作时的电磁兼容特征;并在保障已有排期情况下,灵活制定方案调整测试顺序,安排人员随时待命,充分利用试验工位出现的空隙完成任务。最终测试结果真实反应了产品工作时的电磁兼容特性,保障了产品首飞试验节点。   在AG600的环境试验任务中,由于某产品结冰试验项目在国内没有先例可循,且存在产品不规则、结冰厚度不易测量等技术难题,广电计量技术团队通过和客户详细探讨,确认了结冰厚度测量位置,根据试验原理,在充分考虑项目进度和成本的前提下,确定采用设备与人工喷淋结合的实施方式,高效圆满完成试验。   在航空产品质量管控领域,广电计量具有多年的技术积累,构建了涵盖计量校准、环境与可靠性试验、电磁兼容检测、芯片检测、软件测评及软件工程化管理、材料分析等的“一站式”航空计量检测综合技术服务能力,通过了CNAS认可,获得AS 9100D航空航天质量体系认证、中国商飞颁发的RTCA DO-160G“中国商飞试验资格证书”,以及中国民航局、欧洲航空安全局、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等的认可,是认可覆盖能力是行业最全的机构之一,同时也是目前商飞认可能力最全的第三方机构。   深耕航空领域多年,广电计量依据DO-160构建了国内全面的民航客机环境试验能力,服务了国产大飞机、ARJ21、AG600、首架部署Ka机上互联网的民航客机等众多项目,是参与民机型号最多第三方机构,可为零部件供应商、航空科研机构、飞机制造厂商、航空公司以及机场等产业链各环节,提供全链条产品性能与质量解决方案,助力完成从产品设计到成品生产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
  • 贺长春机械院与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签订1200万元大单
    近日,我院中机诗美迪公司战胜国内外多家竞争对手,赢得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核心试验设备招标的全部项目,合同金额达1200万元。 该项目囊括了7台高端电液伺服动静试验机设备,其中包括一台50kN低速摆动磨损寿命试验机、两台50kN高速摆动磨损寿命试验机、两台100kN高速摆动磨损寿命试验机两台200kN高速摆动磨损寿命试验机。该批设备完成后,将为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提高产品科研数据的技术含量和检测水平奠定雄厚基础。 在该项目的签约过程中,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专家组对我院的产品技术、品质、服务等方面均给予了高度认可,并对我院50多年来一直专注致力于工程试验设备领域的研发与制造和取得的各项科技成果表示称赞,表示今后对该项目将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在项目的资金给付、技术联络协商、项目验收等工作上积极配合,并期待与我院在其他项目上再次合作。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70年,主要承担标准化、可靠性与环境、质量与适航性、成果管理与推广等技术基础研究工作和信息技术、工业自动化应用工程,是长期服务于航天、航空、国防等领域的公益性综合技术基础研究机构。
  • 哈希产品真给力 汇舸系统有实力——汇舸船舶废气洗涤系统首航测试成功
    2019年1月20日,上海汇舸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汇舸)为新加坡Eastern Pacific Shipping(以下简称EPS)公司建造的首台套船舶废气洗涤系统实船测试成功,各项数据指标完全满足国际海事组织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第68次会议259次决议的法案要求。此次试航船舶信息:船名:Mount Faber,船型:180K 好望角型散货船,船籍:利比里亚,船级社:NK。首试成功的船舶废气洗涤系统是上海汇舸在全资引进澳大利亚水处理公司CONTIOCEAN成熟脱硫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自行研制的COUS/COIS/COBOS多机集气式废气洗涤系统之一的COUS系统,COUS/COIS/COBOS多机集气式废气洗涤系统均已经获得挪威-德国船级社、英国劳氏船级社、美国船级社、法国船级社的认证。该洗涤系统中水质监测仪表采用了全套哈希公司的脱硫废水监测产品,精于水质、准于分析,有力保障了此次实船航行的成功测试。具体产品配置如下表:据悉,这是上海汇舸为EPS船东建造的16台套船舶废气洗涤系统中的第一台套,也是上海汇舸船舶废气洗涤系统的第一次试航,首次试航即取得成功,充分说明上海汇舸在脱硫技术、产品建造、系统调试、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强大实力。而且,哈希公司也会一直以优质的水质产品监测方案支持汇舸公司的洗涤系统,支持国际海事组织关于船舶尾气硫含量控制政策的贯彻实施!
  • 我国首艘千吨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正式列编并扬帆起航
    浙江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添“重器”! 4月6日,在舟山双阳码头,随着一声“滴”的鸣笛声,我国首艘千吨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中国环监浙001”正式列编并扬帆起航,开启了2022年度浙江省近岸海域国控站位春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国家海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技术支撑保障作用。“装备一艘吨位更大、功能更全、适航更广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船,能更好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工作。”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浙江省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是全国生态环境系统首家专业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一级站,承担着国家、省、市三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管理任务。“中国环监浙001”是艘绿白相间的“大船”。据了解,该船总投资四千多万元,总长63.91米,型宽10.6米,型深4.45米,总吨位998吨,定员40人,设计航速13.5节,续航力2800海里。 在设计工艺上,“中国环监浙001”采用的是先进的全船全专业三维建模工艺建造,还配备了总面积达150平方米的4个专业实验室,以及先进的海洋生态监测仪器设备,具备在入海河口及毗邻海域、沿海/近海海域进行定点、定时的水文、水质、沉积物和生物的采样及现场监测能力。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认为,“中国环监浙 001”作为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和综合调查能力的“重器”,其列编启航,将全面提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更加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为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监测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和沿海地市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 “地沟油”变“航空油”靠谱吗?
    打破砂锅   让中国消费者闻之色变的地沟油在别人眼里却可以“飞上天”。7月中旬左右,2000吨产自上海的废弃油将被荷兰航空的技术人员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开始它们的“飞天之旅”。请关注—   废弃油变身航空燃油上天的消息迅速引起网民关注,“地沟油”变“航空油”到底靠不靠谱?中国公司是否具有完整“变油”技术?废弃油“上天”能否阻击地沟油“上桌”?   废弃油“飞上天”可行吗?   上海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废弃油中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这些油脂在经过提纯、化学反应等特殊处理后,可以加工成为0号生物柴油,这一工艺在上海中器、绿铭等企业均可完成 进一步处理后,可使其燃烧值等指标达到飞机燃料油的标准,生产成为航空生物煤油。   据悉,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与荷兰皇家航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绿铭将为荷兰皇家航空提供由废弃油转化成的“0号生物柴油”1万多吨,不久后第一批油即将发货,经过荷兰公司的技术再处理后变为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   荷兰航空旗下的某生物燃油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德克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从去年开始荷兰方面已经在中国积极寻找废弃油原材料的供应,且对来自中国很多样品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目前公司主要关注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比较多、食用油消费量高,废弃油的产量也相对较多。除了中国,公司还从北美以及欧洲其他国家进口废弃油原材料。   而荷兰航空并不是唯一一家将废弃油“飞上天”的公司。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08年,英国已有航空公司尝试了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并进行了试航 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也尝试将飞机其中一个引擎中的燃料,改变成废弃油处理成的燃料油,实现了试航成功 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也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中国飞机为何不能“喝”“地沟飞机油”?   中国公司炼地沟油为何不“喂”中国飞机?中国地沟油只能通过出口“上天”吗?是否因为炼油成本过高公司不愿干?还是技术问题?一时间,网民质疑声四起。   记者采访后发现,没有实现大规模推广,主要和三个方面原因有关:   其一,技术成熟度不够。德克介绍,从“0号生物柴油”到航空生物煤油需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这一步工艺要求较高。记者发现,目前我国已有不少环保公司能将废弃油处理成“0号生物柴油”供船舶、汽车等作为燃料油使用,但将“0号生物柴油”升级为可供飞机直接使用的航空生物煤油,技术并不成熟。   其二,转化成本较高。目前来看废弃油“上天”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成本过高而没有大规模推广。德克介绍,航空生物煤油的燃烧值和普通燃油基本相同,但生产成本较高,此前一直为传统燃油的三倍左右 现如今公司进口大量的废弃油原料,和合作方共同努力降低成本,但成本也仍在传统燃油之上。   其三,原料不足。“有了纯熟的技术,也难以让废弃油大量‘上天’。”绿铭执行总裁张英文表示,在很多城市,与“无本万利”的收油“游击队”相比,生物柴油处置企业收购原料的价格不具备吸引力,因此一些小餐饮企业将废弃油纷纷倒卖给了“游击队”最终回流餐桌,正规企业反而“吃不饱”。   德克也表示,非法收购者收购地沟油的价格比合法的厨余垃圾回收公司高,所以生物质燃料公司的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如果我们能保证稳定便宜的地沟油原料供应,那么生物燃料的价格就能大幅下降,并更具有竞争力。”   “上天”消灭“上桌”,能否实现?   网友纷纷说,如果废弃油都“上天”了,能实现大规模推广,岂不是地沟再无油可捞?到那时,地沟油就真的能消失无踪影。   专家认为,为了让废弃油“上天”而非“上桌”,政府和企业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最关键的就是从源头上管控,保障正规生物柴油转化企业的原料供应。近段时间以来,上海、北京等各地纷纷开始了新尝试。例如,对废弃油的产生和回收进行“全程监控”,在餐馆后厨安装摄像头,为储油桶装上GPS设备等,借以减少废弃油“入地沟”再“上桌”的可能性。   同时,网友说,应借鉴国外经验,出台更多的相关政策法规来打击地沟油的非法收购,让“游击队”不敢收油。此外,还可以给予生物质燃料企业更多的支持和补贴。企业能够降低成本,就能提高从餐饮单位收购废弃油的价格,与“游击队”打起价格战。   “如果废弃油都能‘上天’,既能使地沟油远离中国人的餐桌,也同时生产出清洁的生物燃料供给航空业,提升其环保性。这对中国的政府、老百姓、餐饮安全和航空业来说,都是共赢的。”德克说。   张英文表示,公司打算先与国际上相关企业合作,提供废弃油原料,进行利润分成 等到时机成熟时,就可以形成一个合资企业,将技术引进国内。“我们估计在今年国庆前后引进这样的技术,到时国内航空公司也能购买并直接使用我们的油了。”
  • 工业母机持续爆发,2025年产业规模将达4056亿元!
    8月23日,工业母机概念股全线爆发,板块内掀起涨停潮。截至当日收盘,东方财富工业母机概念板块中19只个股全部上涨,板块整体涨幅12.13%。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前几天,国资委党委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  所谓“工业母机”,即数控机床。机床作为工业母机,代表国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从产业链方面来看,其上游主要是基础材料和零部件、中游为机床制造,下游为终端应用领域,主要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工业机械等。  目前,国内制造业正在向“工业4.0”迈进,高端制造业成为新兴经济的代表。国金证券近日研报认为,我国中低档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已基本能够实现国产化,但高档数控机床方面,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部分零件存在“卡脖子”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为3270亿元。近年来,随着加工产品的结构复杂化、加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机床设备正逐步从传统普通机床向高档数控机床过渡。国内企业竞争力正逐步增强,核心部件国产化不断加速。数控化作为行业的长期升级趋势,发展空间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4056亿元。  此外,有业界观点认为,2011年是我国机床行业销售的上一轮高峰,根据10年左右的更新周期,2021年机床将迎来新一轮更换需求高峰。随着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加速,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企业纷纷扩张产能,也会直接带动机床需求的提升。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母机涉及领域众多,其产业链分工可归纳为以下几大方向:  一是数控系统。  数控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根本,有了数控系统,机床才能按照设定进行工作,数控系统占据数控机床成本的20%~30%,这一块主要来自海外采购,是“卡脖子”的地方。  目前,国内典型的企业有华中数控和科德数控。其中,华中数控专注于国产机床数控系统的研发,依托华中科技大学,技术上有雄厚的储备。目前,华中8型数控系统已与数十类数万台高档数控机床实现了配套应用,今年4月份,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在北京正式亮相。科德数控也有自主研发的数控系统,但这一块业务占比还比较小。  二是金属切削机床。  金属切削加工是用刀具从工件上切除多余材料,从而获得形状、尺寸精度及表面质量等合乎要求的零件的加工过程。这需要考验切削温度、刀具寿命、毫米控制等。  创世纪、海天精工、科德数控、日发精机、华辰装备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企业。比如,创世纪是目前国内营收规模和利润最大机床企业,是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在机床产业链唯一标的。  三是金属成形机床。  金属成形是一种压力成形工艺,是金属加工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制件质量好、材料耗废少、生产效率高和改善制件的内部组织及机械性能等显著特点。  2020年中国金属机床产量为64.8万台,其中,金属成形机床产量为20.2万台,同比下降8.7%。而数控金属成形机床是金属成形机床面向高端制造的产品,2020年的产量为1.8万台,同比下降2.9%,仅占整个金属成形产量的8.9%,但这一块具备相当大的需求。  四是零部件企业。  这一块细分就太多了,因为一个机床的零部件众多,如驱动器、电机、刀具、齿轮、传动轴等。其中,最典型的企业有做控制卡的维宏股份、做主轴的昊志机电、做数控刀具的欧科亿、中钨高新等。
  • 中石化与道达尔能源签署协议: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
    3月26日,从中国石化新闻办获悉,中国石化与道达尔能源公司在北京签署合作框架协议(HoA),将在中国石化的一个炼厂利用废弃油脂共同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年生产能力达23万吨,新生产线将由中国石化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共同运营。中国石化董事长、党组书记马永生表示,双方是彼此重要的合作伙伴,此次合作具有里程碑意义。中国石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SRJET)、并致力于提高资产组合的质量和效率,道达尔是欧洲领先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生产商之一,此次合作将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绿色低碳解决方案。道达尔能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彦磊表示,我们非常高兴能与全球炼油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中国石化合作,在中国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并构建可持续航空燃料价值链。可持续航空燃料项目的开发是道达尔能源转型战略的核心,服务于航空业减少碳足迹的需求,公司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每年生产 150万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目标。多年来,中国石化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生物航煤产业发展。生物航煤属于可持续航空燃料的一种,是以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生产的航空煤油。与传统石油基航空煤油相比,生物航煤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最高可减排50%以上。2009年,中国石化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航煤生产技术,并于2011年12月首次生产出合格生物航煤。2013年4月,中国石化生物航煤在上海虹桥机场成功试飞,2015年进行了国内航线从上海至北京的商业飞行,2017年进行了国际航线从北京至芝加哥的跨洋飞行,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世界第四个拥有自主研发生物航煤技术的国家。2022年5月,中国首套10万吨/年生物航煤工业装置在镇海炼化进行首批规模化试生产,并获亚洲首张全球RSB生物质可持续航空燃料认证证书,同年9月,我国首批规模化生产生物航煤取得适航证书。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