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世界环保产业

仪器信息网世界环保产业专题为您整合世界环保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世界环保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世界环保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世界环保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世界环保产业话题讨论。

世界环保产业相关的资讯

  • 创新助推环保产业发展 新视角与世界环保接轨
    为推进环境监测领域技术,搭建企业展示与交流平台,天虹于2018年6月8日受邀参加主论坛“2018环境监测与服务创新论坛”,通过思想互动、观点触碰,共同促进环保产业升级,扎实推进环境监测行业发展。 大会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罗毅主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柏仇勇、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出席了此次大会并对中国环境监测现状和监测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刻剖析。 武汉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环境监测行业的先导者,应邀参加此次论坛,并在“环境监测行业自律公约承诺仪式”上,郑重承诺,遵守《环境监测行业自律公约》,诚信经营、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武汉天虹董事长李虹杰应邀在主论坛发表了《空气质量监测中“标准状态”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及建议》的专题报告,先声夺人,引起了环境监测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并获得了与会人员的好评与认可。 李总在报告中分享了三方面: 一、在进行大气环境监测时,为进行比较和统计,都是将不同工况污染物浓度换算成同一温度下(一般是标况)的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计量。不同国家或组织定义的气体标准状态有所区别,其气体质量浓度也不同,在标准状态为273K,101.325kPa条件下其气体质量浓度比标准状态为298K,101.325kPa高9.16%。不管是颗粒物浓度值还是气体污染物浓度值,在与国际进行接轨时都可以采用系数修正的方式进行修正。再与国际进行比较。 二、各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主要参考WHO目标值确定的,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其标准状态为273K,101.325kPa,美国、日本等规定的标准状态为298K,101.325kPa。在同一标准状态下,我国空气污染物浓度阈值低于WHO参考值,其NO2浓度标准严于美国、欧盟,PM10、PM2.5浓度标准严于美国,但若根据各国标准状态进行对比,我国NO2浓度限值和欧盟相同,PM2.5与美国持平。这种由于标准状态不同导致的差异最终会导致对比结果的失真。 三、我国年平均温度在8℃以上,高于0℃,适用于298K,101.325kPa标准状态,建议中国能够修订空气质量标准及相关气体检测方法中的标准状态。 结语:由于标态定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环境状况下的同一实测结果进行标化计算后的污染物浓度却不相同,达不到可比性的基本原则。因此,建议我国在未来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所采用的标准状态,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 贺利氏发力掘金环保产业 举办主题活动弘扬环保理念
    贺利氏集团正在中国强化其一系列的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引进VOC光降解技术、用于减少重要温室气体氧化亚氮排放的催化剂等,并通过新的投资项目,如新建世界级贵金属工厂等,多管齐下发掘万亿级环保产业市场。全球领先的科技集团贺利氏公司近日宣布,瞄准中国日益兴起的环境保护产业,贺利氏将充分发挥其百年企业的技术优势和德国工匠精神的传承,通过强化其本土化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加大研发和投资力度,更好地服务中国客户在大气治理、水处理、贵金属循环利用等三大领域的需求。同时,公司还启动了面向贺利氏全体员工及其家属的“贺利氏大家庭环保主题绘画比赛”,以此弘扬环保理念和倡导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大中华地区是贺利氏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通过这一系列的业务发展举措,配合公司文化活动,我们不仅希望进一步拓展贺利氏在环保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促进实现公司的赢利性增长目标;而且希望促进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共识,达到与客户、企业、员工和社会多赢的效果。”贺利氏大中华地区总部总裁艾周平博士表示。 贺利氏助力中国环保事业例如,在中国政府大力治理雾霾的行动中,贺利氏发掘了拓展业务的新机遇。凭借紫外线(UV)技术在治理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导致空气污染及雾霾的原因之一)领域的丰富经验,贺利氏不断完善其VOC光催化设备的结构和设计原理,使得VOC光催化技术成功实现本土化应用,尤其是在印刷、日化、注塑和食用油等行业,已经取得了多个成功应用案例,为数十家企业解决燃眉之急。此外,环保部门在监测污水排放和废气排放时所需的分析仪器中,贺利氏的分析仪器光源可以帮助保证分析数据的稳定和和可靠性。同时,贺利氏的紫外线产品已经大量应用于上海、杭州等地的污水处理设备中,并在自来水深度净化过程中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又如,贺利氏在大气治理方面的另一个重要产品为用于生产硝酸的催化网,它不仅具有氨催化氧化效率高、金属损耗少的特点,而且能显著减少过程中氧化亚氮的生成。氧化亚氮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310倍。除此之外,贺利氏还提供与之配套的二次减排含贵金属催化剂,使得氧化亚氮的排放得到根本的控制。该产品及配套技术目前已在欧洲市场非常成熟,并于2016年成功引入中国市场,同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贺利氏正在南京投资一亿美元兴建世界上最先进的贵金属工厂,预计2018年投产运营。新工厂将显著提高贺利氏的贵金属回收产能,尤其是铂族金属(PGM)的产能。中国的铂族金属资源严重匮乏,只能依靠进口或回收利用。以铂为例,中国2015年的铂需求量是中国国内铂矿供给量的25倍。贺利氏将使用回收的贵金属来生产排放催化剂,以及制药、精细化工和化学过程用贵金属均相催化剂。这既是对宝贵资源的有效利用,也能避免含有贵金属的危险废弃物未经处理而排放、造成污染。在工厂设计方面,贺利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严格的内部标准,确保满足并高于中国环保法规的要求。在大力发展环保相关业务的同时,贺利氏连续第三年在大中华地区举办环保主题活动。在前两年员工子女绘画比赛、员工摄影比赛的基础上,今天拓展到全体贺利氏员工及其家属(含父母、配偶及子女)均可参加的“贺利氏大家庭环保主题绘画比赛”。这不仅体现了贺利氏作为一家家族企业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同时进一步扩大了环保宣传的力度,预计可影响和带动数万人支持环保、参与环保行动。贺利氏有志于环保产业创新作为一家负责任并深耕中国市场多年的企业,贺利氏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政府的发展理念,并有志于在环保产业加大投资和创新性力度,大力推进业务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环保产业成为环境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发展绿色环保产业,支持技术装备和服务模式创新,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壮大”。根据全国工商联提供的数据,中国环保产业一直保持15%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16年环保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预计2020年前后环保产业规模将接近10万亿元。而6月1日,正在德国访问的李克强总理同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表示,将加强两国在环境保护等的领域合作。关于贺利氏贺利氏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哈瑙市的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851 年,如今已成为了一家全球领先的家族企业。凭借专业的技术、创新的理念、卓越的运营以及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管理团队,我们不断努力提升业绩表现。我们通过发挥材料与科技方面的专长,致力于为客户创造高价值的解决方案,持续帮助他们提升在未来的市场竞争力。我们的市场集中在环保、能源、健康、机动车及工业应用等领域。我们的产品组合极为丰富,涵盖了从组件到集成材料系统,广泛应用于钢铁、电子、化工、汽车和通信等行业。2016财年,贺利氏总销售收入为215亿欧元。贺利氏目前在40个国家拥有约12,300名员工和100多家子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领导地位。大中华地区是贺利氏集团最为重要的三个市场之一,公司在这一地区的发展已有超过40年的历史。目前,贺利氏在大中华地区一共拥有2,500多名员工和20家公司。
  • “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回顾
    p   “十二五”以来,国家对于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前所未有,环境保护被提高到生态文明的高度,建立美丽中国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环保产业进入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环保产业各领域均取得长足进步和跨越式的发展。环保装备产品和服务性能、质量大幅度提高,产生了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境服务业高速增长,环保装备门类齐全的产品体系已经形成。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环保市场,其使用的90%以上的技术装备和工程技术服务供给均实现本地化。环保装备和产品已经出口到70多个国家和地区。 /p p   “一带一轴”的环保产业布局初具雏形。投资成倍增长,融资能力提高,资金来源多样化,规模以上环保装备制造企业2015年资金来源合计是2010年的6.9倍。 /p p   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显著提高。高端装备实现突破、产业发展迅速,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科研创新在解决了一大批多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的同时还带动了行业技术水平研发制造能力的显著提高。 /p p   技术创新能力整体提升。一批环保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相继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p p    strong 一、全面提前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strong /p p   (一)减排目标提前完成 /p p   “十二五”期间,四项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持续大幅下降,已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环境质量的改善离不开环保装备的物质支撑,2015年污染减排科技贡献率达55%以上。 /p p   (二)环保装备安装使用率迅速提高 /p p   “十二五”以来,环境质量改善取得积极进展。截至2015年底,中国的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21亿吨增加到1.82亿吨,已成为全世界污水处理能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p p   安装脱硫设施的煤电机组由5.3亿千瓦增加到8.9亿千瓦,安装率由83%增加到99%以上 安装脱硝设施的煤电机组由0.8亿千瓦增加到8.3亿千瓦,安装率由12%增加到92% 安装脱硫设施的钢铁烧结机面积由2.9万平方米增加到13.8万平方米,安装率由19%增加到88% 安装脱硝设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零增加到16亿吨,安装率也达到92%。 /p p   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到2014年达到17860万吨/日,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1.8% 垃圾焚烧处理率不低于29.8%。 /p p   危废产生量从2011 年的3431万吨增加到2014 年的3634 万吨。2011年中国危废处置设施的处置能力为916万吨,2014年为929万吨。 /p p   (三)经济目标超额完成 /p p   截至2015年底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超过5556亿元,提前一年实现产值5000亿元的目标,环保装备制造业出口额162.6亿元,较比2011年增长39%。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25%,超额完成《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定的发展目标。 /p p   (四)环保产业集聚逐步形成 /p p   目前,中国环保产业在全国已有所布局,截至2015年中国已经设立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19家,初步形成“一带一轴”的总体分布特征,即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核心区域聚集发展的环保产业“沿海发展带”和东起上海沿长江至四川等中部省份的环保产业“沿江发展轴”。 /p p   strong  二、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strong /p p   中国环保企业数量10年翻四番,2014年突破50000家,实现产值15000亿元,产值与2010年相比增长50%,从业人数300万人以上,超额完成发展目标。 /p p   2012—2015年1月30日,A股环保产业指数上涨64.25%,年化收益为17.43%,在市场整体陷入熊市的2013年,环保产业指数全年仍取得了31.73%的正收益。 /p p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环保产业指数累计表现和年化收益能力,显著优于市场核心指数,体现了市场资金对于环保产业持续看好。2014年,A股上市环保公司总收入规模达到791亿元,较2010年相比A股上市环保公司总收入规模增长87.6%。 /p p    strong 三、创新能力整体提升 /strong /p p   (一)创新机构建设成就 /p p   “十二五”期间通过验收并命名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为7家,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为15家。通过验收并命名的工程技术中心为7家,批准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为18家。 /p p   “十二五”末期较“十一五”末期相比,通过验收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50%,通过验收的国家环境保护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增长58.3%。 /p p   (二)学科建设成就 /p p   2015年为止,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开设环境工程专业(专业代码082502)的高校数为309所,较2010年比增长了166%,在中国高校本科专业开设高校数排行榜中排名第33位。 /p p   (三)人才建设成就 /p p   “十二五”期间环保部系统环保科技人才总量比“十一五”期间增长50%以上。 /p p   (四)标准建设成就 /p p   “十二五”期间,制修订国家环保标准600多项,较“十一五”期间相比增长19.5%。完成30项重点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30项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和40项工程技术规范,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执行更加严格的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p p   (五)专利情况 /p p   2011年、2012年、2013年节能环保产业专利授权量分布超过15000件、20000件、23000件。节能环保产业5年专利授权总量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合计量的19.95%。 /p p   1.固体废物领域技术专利情况 /p p   目前,中国的年专利申请量已超过美、德、日等一众发达国家,全球固废领域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国家。 /p p   2.城市污水领域膜技术应用专利情况 /p p   目前,中国膜技术在城市污水领域应用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赶超美国,跃居至全球首位。 /p p   从专利技术输出及技术市场分布来看,城市污水的膜处理技术的来源国主要为中国,占全球专利数量的48%,其次为美国、韩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同时,中国也是城市污水膜处理技术的主要技术市场国,占全球技术市场的37%,紧随其后的美国,占全球专利市场的14%。 /p p   3.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专利逐年提高 /p p   中国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领域的专利数量从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2009年以后呈现迅猛上升趋势,赶超过了美国和其他国家。 /p p   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基础研究发展态势方面,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中发文量最多的前三位的美国、中国和西班牙,发文量分布占全球总量的18%、18%和8%。 /p p   主要的修复技术掌握在日本、中国和美国。日本专利技术的申请量最多,约占全部专利的35.2%,其次是中国和美国,分别占总专利量的30.0%和11.3%。 /p p   4.专利水平不断提高 /p p   中国专利奖是专门对授权专利给予奖励的最高政府部门奖项。获得2015年第17届中国专利奖的环保类技术专利共有20个,比2014年的12个多出近乎一倍。 /p p   strong  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取得突破 /strong /p p   就中国目前环保产业技术基础和供给能力来看,环保装备和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在除尘、烟气脱硫、城镇污水处理等领域已形成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供给能力。环保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研发能力有了进一步提升,已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城市污水处理的各种典型工艺在中国已广泛应用,通过多年的技术吸收转化创新,一些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已经接近或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电除尘技术及装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出口范围遍布70多个国家或地区 布袋除尘应用水平较高,应用范围不断拓宽 火电脱硫、脱硝和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及装备基本实现国产化。基本能够满足环保产业市场的供给需求。 /p p   (一)“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的成就 /p p   “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该专项实施以来,突破了水污染治理、水环境管理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1000余项,建设科技示范工程超过500项,授权国内外专利1400余项,建成产学研开发平台和基地300余个,成立了8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服务于数百家企业,累计产值近80亿元。 /p p   (二)烟气污染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取得的成就 /p p   烟气污染治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在内的60余项国家、地方科技项目,编制了国家行业标准10项,取得了核心技术成果10项,在烟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共申请获得了专利64项,建成了烟气脱硝催化剂中试装置等示范工程20项,共享了100余台测试装置与科研仪器。 /p p   以联盟为依托,多家成员单位共同承担实施了863计划“高效低成本燃煤电站烟气SCR脱硝催化剂开发与示范”项目。已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硝催化剂专用钛钨粉制备工艺,建成了年产1000吨以上的超精细钛钨粉的工业生产线,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有催化剂的配方,实现了催化剂关键原材料的国产化,节约催化剂成本30%左右。 /p p   (三)环保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十二五”获奖情况介绍 /p p   “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新技术、新产品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湿法高效脱硫及硝汞控制一体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国内首台百万千瓦级超低排放机组等一批成果集中涌现。 /p p    strong 五、先进环保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成效显著 /strong /p p   政策引导行业发展加快新产品应用推广。2011年,工信部、科技部联合发布了《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共108项技术装备,其中,研发类共72项。到2014年修订时仍保留在研发类的只有2项,其余均转入或合并到应用、推广类。在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引导下,环保产业新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速度和效率逐渐提高。 /p p   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为中国的环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支撑。“十二五”期间,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项目首获全球年度最佳工业水项目大奖 大气颗粒污染物超净排放技术迅速占领市场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国际领先 无毒脱硝催化剂填补空白 环保装备支持国家重大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在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治理、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滇池流域治理、巢湖治理、大气污染排放治理 [1]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腾格里沙漠治污、天津爆炸环境监测等环境应急事件处置过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p p    strong 六、环境服务业迅速发展 /strong /p p   环保产业要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其中环境服务是重要内容。环境服务业是指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包括: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他环境服务六类。“十二五”期间,随着国务院《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环保部《关于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的指导意见》等支持环境服务业的政策相继出台,环境服务业迅猛增长,“十二五”期间环境服务业主要经济数据年均增速超过30%,高于环保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截至2015年产值达5700亿元,在环保产业中占比超过37%,较“十一五”期间增长146.7%。 /p p   中国环境服务业发展尽管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较快,市场化程度较高。 /p p   随着中国对环保产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将会不断加大,这将为环境服务行业创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与此同时,公众意识的不断提升,也会更好地促进环境服务行业发展。 /p p    strong 七 、“走出去”战略收获颇丰 /strong /p p   “十二五”以来,中国环保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逐渐加速发展态势,环保产业进入了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同时,环保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各大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全球环保市场。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处置、垃圾焚烧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初具规模,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拥有了门类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所有这些,为中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p p   环保装备制造业2015年出口交货值162.6亿元,“十二五”期间增幅达到39.7%。出口环保装备主要集中在水处理设备、脱硫除尘设备等领域,出口形式从单机出口向成套出口、总承包转变。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巴西、智利等新兴工业国家,东南亚尤多。“金砖国家”主要集中在印度、巴西、俄罗斯。 /p p   在环保产业国际化方面,中国企业正在凭借过硬的技术以及资产实力开始在海外接项目拿订单,凭借其技术、管理和成本等综合优势,开拓国际市场,展示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为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如中国电建集团承建世界最大河道整治工程——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龙净环保承担印度比莱钢铁厂锅炉岛工程。 /p p   企业国际化视野越来越宽阔,中国企业走出去,兼并欧美发达国家公司,在海外成立研发中心等已经屡见不鲜,并且成为“十二五”环保产业“走出去”的一个新的亮点。 /p p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 amp 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 /p p   王亦宁?滕建礼?申红杰?杨喆?王政 /p p   [1] 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近1亿千瓦的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其中,五大发电集团累计完成8421万千瓦机组超低排放改造,约占总量的85%。 /p
  • “十二五”环保产业挑战与机遇解析
    ●污染治理正在从局部向全面、从单一到复合、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过程中,这同样是一个技术回归的过程,即技术、人才、专业化水平赢得充分重视。技术会在市场竞争、企业比拼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有多少企业拥有原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储备,在人才、专业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真正下功夫?有多少企业老总能从商业周旋中脱身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局思考?   ●抓新求快依然是民营环保企业获得收益回报的优选策略。在技术上保持独特性、高技术条件下的低成本优势,应该成为很多环保企业寻求转变的立足点。   20余载拼搏,几经起落,北京晓清环保集团总经理韩小清在如今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选择重新出发。从去年起积极引入风投资本,着力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他向日前参加第四届中国环境投资大会的同行们解释他的急切:“我还可以拼10年,而这10年可能是环保产业真正的机会。”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的时候,环保产业被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各界都在期待这一“地位”变化带来的政策支持和需求爆发,业界称之为环保产业迟来的“黄金10年”。明晰的国家战略意愿让业内企业家信心十足,让各方资本蠢蠢欲动。但前来参会的众多企业家代表也十分清醒,环保产业在迎来空前机遇的同时,其面临的市场需求、角色定位、生存环境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谁能为新的需求、变化做好准备,谁才能真正抓住机遇,获得长远的发展。   产业篇 能否适应新定位、新角色?   机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环保产业从环境管理的支撑产业进入国民经济主序列。   挑战:环保产业作为供应端,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不匹配,不适应国家对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要求。   3月19日上午9点,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等联合主办的第四届环境投资大会尚未正式开始,报告厅里已人声鼎沸。环保企业家、咨询公司、证券公司、风投合伙人、日本企业中方代表等各路人马热烈寒暄。无论是打拼了20多年的环保“老兵”,还是发展三五年的“新面孔”,言谈间,大家对未来都难掩兴奋。   顶着朝阳产业的头衔却一直发展迟缓,环保产业业界非常看重此次国家对环保产业的新定位。“作为战略新兴产业之首,它从环境管理的支撑产业进入国民经济主序列之中,这个变化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指出。   当前,各地政府越来越面临资源环境硬约束与经济增长持续动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资源环境问题事关经济、民生与社会稳定,地方政府代表公众的环境利益诉求日益明确,相关的污染治理、环境修复需求不断扩大,急需产业的切实支持。另一方面,在当前倚重投资拉动增长且投资渠道日渐有限的情况下,环境投资成为地方政府能够维持投资强度且减少负面效应的最佳投资路径选择之一。“这样一个一箭双雕、一举两得的产业,对它未来的发展可以有充分的想象。”王世汶信心十足。   但他的忧虑同样明显:“面对这样的产业政策环境,我们环保产业本身,作为供给方,是否能适应这样的市场需求?”这值得所有环保企业不断自我追问。   “小、散、弱”,在发展30多年后,环保产业“体质”依然虚弱。尽管企业数量、从业人员都在不断增长,但企业平均规模、利润、人均产值却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一些产业聚集地甚至常年充斥着作坊式的小企业。弱小的企业再多也不能使产业变得强大。   “1/3能运行,1/3马马虎虎,1/3压根儿不能用,”曾经一项关于建成城市治污设施的调查令人震惊。出于各种原因,花了钱买了设备建了工程,却没有发挥应有的治理效用。事实上,环保产业未能实现既定的有效产出,这导致大量的环境投资失效或者效率不高。   王世汶指出,环保企业的整体形象和营商环境差更加令人忧虑。低水平、非理性、不正当竞争非常普遍且严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国进民退”使得市场分割严重。企业小,利润低,竞争环境差,没有能力和意愿进行科研创新自主研发,技术抄袭,恶意挖角等成为业内常态。   诸多因素都导致尽管环保市场需求一直在扩大,但环保企业的成长、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王世汶甚至直言不讳,环保产业作为供应端,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对称不匹配,越来越不适应国家对污染治理环境质量改善的需求。   企业篇 民营企业能否三分天下?   机遇:新兴领域兴起之初,正是机会多、价格高、竞争少的阶段,民营企业有活力、有韧劲、转型快,抓住机遇就能谋得发展。   挑战:如何在外资、国有环保企业占据市场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寻求生存发展空间?   外资、国有企业发展强势   本届投资大会的两天议程里,日本五大财团中有4个派相关机构代表参加。前来参会的丸红(北京)商业贸易有限公司所在的日本丸红株式会社,正是安徽国祯环保的重要股东。近年来,日、韩等国知名资本对中国环保市场显示出高度关注,纷纷通过资本运作寻求进入机会。去年,青岛新天地静脉产业园先后与日本日新容器株式会社、世界500强企业韩国SK集团签约,在工业用容器回收处理再生、污染场地修复等领域开展合作。   而苏伊士、威立雅等世界知名环保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触角已经直指工业废水治理,他们在上海、重庆等地工业园区废水治理获得政府大订单,已经显现占领高端水处理行业的“野心”。   国有大型环保企业也不甘示弱。中节能的资本规模、业务范围扩张令人咋舌,首创、北控、深圳水务等业内大鳄也步履稳健。环保正在成为国有资本特别关注的领域,央企甚至直接通过资本运作强势进入。“国字号”已经成为环保产业中非常强势和独特的力量。   王世汶说,在环保市场快速扩张、企业综合竞争力普遍不足的特殊时期,恰是拥有丰富资源、资本的国有环保企业的“黄金时期”。他们拥有项目操作上地方政府天然的信任感以及毫不逊色于民营企业的市场化手段。   那么,民营企业是否还有机会?如何找到机会?   第一个回答当然是肯定的。随着污染治理、环境保护日益从城市向农村扩展,环保市场需求将呈现广博而分散的态势,市场上充斥着各种机会。“即使是国有、外资企业已经占据制高点的领域,仍然机会丛生。”   民营企业发挥优势寻求借力   回顾过去,整个中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个抓机遇、求发展的过程。在环保产业内部,如何抓住机会对相对弱小的民营环保企业具有关键意义。   中持绿色能源技术公司总经理邵凯说:“我们提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设绿色基础设施的概念。即地方政府应当综合解决污泥、生活垃圾问题,在实现无害化、稳定化的前提下,从治污过程中寻找绿色能源。这一理念已经获得了很多地、县级城市政府的认可。”而他们看准这个市场后着重技术投入、案例积累,也让他们成为国家“十二五”垃圾污泥相关技术导则规范的制定单位之一,污泥厌氧分级分项处理技术课题的组长单位,和清华大学、哈工大、北排集团合作推进相关研究。   在新的产业环境和市场机遇面前,以制造、工程为核心的传统环保企业发展模式,显然已不再适用。“抓新求快依然是民营环保企业获得收益回报的优选策略。在技术上保持独特性、高技术条件下的低成本优势,应该成为很多环保企业寻求转变的立足点。”王世汶说,中小环保企业要学会在中小规模领域特别是独特的技术产品领域整合自己的力量与资源,同时要学会借力,资本和产业的结合会给产业提升提供非常重要的推力。   在污水处理等建设密集期接近尾声的领域,短期内以大项目带动迅速扩张已不可行。在区域环境市场日益分散的情况下,中小项目的积累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中小项目规模不大,但技术水平要求、工作量和大项目差别不大,所以很多大企业、外资企业不愿意接手。中小企业可以捡漏。”   着眼小项目,凸显技术成本优势。安徽国祯环保从2004年的7个污水处理厂运营发展到如今的34个项目,每一步都很扎实。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作为民营企业,没有资金背景上的优势,依托的是先进技术和专业管理,综合成本上的优势是获得回报的基础。相同质量下成本低,相同成本下效果好,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近年来,环保产业正在迅速融入资本市场,相关企业由此迅速获得持续性的竞争优势。从去年的碧水源,到今年3月8日永清环保、3月17日江南水务成功上市,环保类企业上市已经进入快车道。资本市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对环保产业高度关注。   与10年前提出上市股改计划未能如愿不同,韩小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接触风投,就有20多家有明确的投资意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到位后,晓清环保将从人才、技术、工程管理、营销网络等一系列问题出发,努力向全产业链发展。这需要花很大工夫,还要很长一段路要走。我相信,10年后,我们中间会产生非常优秀甚至是世界一流的环保企业。我有这个信心,我还要再拼一把。”   技术篇 有没有内在实力和底蕴?   机遇:新的污染治理领域相继显现,需求迅速形成规模,污泥、垃圾处理处置、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防治领域已经呈现即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   挑战:面对新兴领域的迅速成型,现有国内企业的跟进速度还无法适应。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还是新技术的应用都显得仓促。   某知名环保企业的老总曾对王世汶说,他很后悔,没有在土壤修复和重金属治理方面做技术储备。言谈间颇有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味。而面对环保产业新的发展,缺乏技术储备的环保企业将无法避免这种遗憾。   污染治理正在从局部向全面、从单一到复合、从粗放到精细的转变过程中,这同样是一个技术回归的过程,即技术、人才、专业化水平赢得充分重视的阶段。技术会在市场竞争、企业比拼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随着国家提出更多污染控制因子和污染防控要求,新的污染治理领域相继显现,需求迅速形成规模,工业废水治理、脱硝、污泥、垃圾处理处置、土壤修复、重金属、资源再生等领域在“十一五”末都呈现了即将爆发式增长的势头。而这些领域无一不面临着复杂的技术需求,客观上大幅提高了进入门槛。没有一定的技术储备、人才储备,企业不得其门而入。   而在原有的水、气领域,在改善环境质量的总体目标下,各地对环境效果的重视将倒逼环保产业将有效的环境产出放在首位。考核环境绩效,不是看建了多少污水处理厂和脱硫设施,而是要看削减了多少污染物,在多大程度上改善环境质量。这极大地依赖于污染治理设施的专业化运营管理水平,这同样建立在技术人才的基础上。   在过去30年,环保产业的发展以城市污水、大气为主,这使得产业内部相关企业如今还占绝大多数,技术、产品、人才都相对单一。有些环保产业聚集区内,80%的企业都集中在污水处理领域。那么,面临新的市场需求,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机会永远青睐有准备的人。从承担北京第一个场地污染评估、治理、修复案例开始,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的业务不断扩展。公司常务副总裁翟立前介绍,在“十一五”期间他们初步完成了对场地、矿山、水体等环境修复技术和人才的积累。投资6000多万元用于技术引进,目前已申请专利15项。承担“十一五”受损城区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的课题、“863”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修复治理实用技术及示范工程课题等。   不过在王世汶看来,面对环保产业转型的大势,国内企业整体上缺乏必要的内在实力和底蕴。产业需求面扩大,增长加快,作为供应环节的环保产业,和需求是不匹配的。这不仅反映在水、气等传统领域,对于新兴的固废、环境修复、重金属等领域,情况就更加不容乐观。   “有多少企业拥有原创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储备,在人才、专业化管理水平、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方面真正下功夫?有多少企业老总能从商业周旋中脱身进行自我学习提升,对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全局思考?”面对即将开启的大市场,没有金刚钻就揽不了瓷器活。对此,王世汶给企业的建议是:不要把技术看做是单纯的宣传手段,它应该成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地方] 规模、技术、市场、资本齐头并进   浙江拓展环保产业发展空间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产品,联合拓展国际、国内市场,实施信息、开发、设计、装备、功能材料、工程总承包、监测、运行维护、环保互联网一条龙服务。”在不久前举行的“浙江省环保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仪式上,与会各方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无论是在经济增长、转型升级或是环境管理当中,环保产业已经占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2009年11月,浙江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对环保产业发展全面布局,不断强化引导和服务力度,为环保产业开辟更大发展空间。   重质又重量   环保服务业发展是亮点   “在诸暨,环保产业已经实现产值100亿元 湖州的膜技术发展比较快 萧山已经形成了比较综合的环保产业格局。”一谈起浙江省环保产业的特色,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秘书长陈德全就滔滔不绝。经过10余年的快速发展,浙江环保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技术和市场优势。   相关统计显示,2008年,浙江省环保企业营业收入近1453亿元,比2004年增长超过125%。其中,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尤其快速,产业比重比2004增长近5倍。此外,环保产品、资源综合利用和洁净产品生产增长率分别为277.4%、98.2%和88.4%,环保产业从业人数也大幅上升。   在浙江,如春笋般成长的环保产业不仅有数量,更追求质量。目前,浙江省已形成诸暨电除尘器、天台滤布、湖州水处理膜产品、嘉兴布袋除尘器、金华高压电控设备等区域产业特色,并努力追求国内、国际先进技术,在科研上力求突破。   据陈德全介绍,菲达集团从电除尘项目起家,已发展成为全国大气治理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人才引进和自主创新,形成了包括电除尘器、布袋和电袋除尘器、烟气脱硫、脱硝、气力输送及成套电控设备在内的众多产品,同时具备技术与装备研发、制造和总承包服务等综合能力。   而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在环境与安全检测分析仪器的研制方面具有国内领先地位,还将目光投向环保网络建设与管理。旗下科技企业技术中心近日已被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5个部委联合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环保服务业的迅速崛起促使产业各环节结合更为密切。过去,科研院所、监测站是为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服务的主要力量,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工作要求和市场需求,难免会供不应求。现在,浙江省环保产业市场上涌现出一大批有资质的环评、工程设计与施工、污染设施运营、环保技术开发、环境咨询等服务企业,使市场运作条件更加充分完善。同时,以浙江大学环资学院、浙江工业大学生环学院、浙江工商大学环境工程学院以及浙江省环保科学设计研究院为主的研发机构实力大大增强。   据统计,截至2009年下半年,浙江省内有相关从业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48家、清洁生产机构60家、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机构3家、环境监理机构1家、工程设计单位国家级、省级甲乙级资质30家、污染设施运营资质单位70家。在服务机构的帮助下,许多排污企业能高效选定环保合作伙伴,并得到诸多便利。   搭桥梁、建平台、送服务   产业协会做好政策市场支持   在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中,省环保产业协会扮演了多重角色。“既是桥梁,又是平台,也是助推器。”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协会积极参与、开展环保产业调查、统计与分析,向政府部门推荐会员单位优秀环保技术和产品,同时,把政府最新政策和分析与会员企业分享。   截至去年年底,浙江省环保产业协会已拥有团体会员单位350余家。仅去年,就有80余家具备一定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环保企业成为了新会员。陈德全告诉记者,协会对会员单位实行的是“导师”制。为使这些企业实现优质发展,协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座谈和研讨会,既提供交流平台,又搭建学习平台。在这里,会员单位一方面可以互通信息和经验,另一方面又能获得新理念和新知识。   去年4月,协会联合浙江省环保装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杭州举办了企业上市座谈会,有关专家对广大环保企业进行国内外金融和经济形势分析,介绍上市核查相关程序和要求 已上市的环保企业还到会介绍经验,力争推动产业与资本的密切合作。   目前,协会正在为探索开拓国际市场“忙活”,打开非洲国家的垃圾和污水处理市场是近期目标。去年12月,协会召开了“环保企业如何拓展国际市场”座谈会,提出组建“浙江海外环保开发战略联盟”的发展思路。   陈德全说:“我们要把成员单位抱团推出去,有什么样的市场,我们就组织哪方面的力量。”目前,已有一些会员单位将发展的步伐迈向海外市场,如洁华控股在美国、日本、丹麦、阿联酋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数千工程业绩。   环保产业要强大,加大资金投入是关键。2009年,由协会会员单位成立的浙江巨业担保有限公司,是全国首家专门致力于为环保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省级专业金融担保机构,帮助环保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公司在传统金融担保业务基础上,根据省内中小环保企业的特点,不断创新担保种类、担保方式。   去年,环保产业协会对60余家中小企业开展了信用核查,为环保企业顺利融资发展提供帮助。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巨业公司已完成对57家中小环保企业融资担保业务,累计对外担保额度1.8亿元,平均对外担保额度300万元,涉及环保滤布、污水处理厂、节能工业电炉制造、滤膜及环保设备制造等行业。
  • 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中国环保产业能否实现华丽转身?
    2015年4月15日,《人民日报》以“9 张图告诉你中国经济到底还行不行”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其一是互联网产业,其二便是节能环保产业。金融危机之后,国家提出了战略新兴产业的概念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发布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其中节能环保产业列在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2013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提出,到 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那么,环保产业作为国家所倚重的重要经济增长点,能否实现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华丽转身?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形态已初现端倪什么是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什么是支柱产业?一个产业在一个国家产生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5% 以上,才被称为支柱产业。并且支柱产业往往有以下几点特征:规模、产业关联度高 产业集中以及在市场占有、出口、就业、技术成熟、需求、效益、增长性等方面也有鲜明的特征。在过去10年里,环保产业无论从产值、从业人数、企业数等方面都呈现出了非常快速的增长,尤其是产值更是以数量级速度增长。但是从长远来看,环境友好产业将会成为新的着力点,是环保产业的外延,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环保产业的综合性特征,GDP不是绝对的指标。从体量上:环保产业有望达到支柱产业标准从优先发展产业的地位到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再到提出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伴随环保产业的发展,对环保产业的定义范畴也在不断扩大。从最早在1990年对环保产业的定义:国民经济结构中以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为目的所进行的技术开发、产品生产等活动的总称,到 2004 年第一次环保产业普查时指国民经济结构中为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恢复、有效利用资源、满足人民环境需求……并且扩大到了包括涉及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友好的技术与产品、节能技术、生态设计及与环境相关的服务等。2012 年明确提出了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环境提供技术基础和装备保障的产业,主要包括节能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环保装备产业三部分,涉及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节能产品和服务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总报告中,节能环保产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国对环保领域的投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领域的投资总需求达到 3.4 万亿元,较《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投资需求总额增了一倍以上。从2004与2011年两次全国范围内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看,环保相关产业从业单位数从2004年的11623个上升到了2011年的23820个,年均增长速度达,10.8% 环保产业相关从业人数从2004 年的159.5万上升到2011年的319.5万,年均增长速度达10.4% 环保产业收入总额从2004年的4572.1亿元上升到2011年的 30752.5 亿元,年均增幅达31.3%。 总体来看,从 2004年到2011年,环保产业从业单位及环保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数都增加了一倍,环境保护相关产业收入总额(亿元)增加了将近七倍。这表明了我国环保产业体量正在急剧增长。“气十条”、“水十条”、“土壤十条”被誉为环境问题治理的三大战役,一系列新政策为传统环保产业催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就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机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中国“十三五”规划环境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指出,“十三五”是环保负重前行期和大有作为关键期。环保部规划财务司司长赵华林指出,每年中央政府的大口径财政预算是环境保护,大概在两千亿元左右,有人估计需要投入十几万亿元甚至二十万亿才能基本解决“十三五”的环保任务。据此可以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环保产业的年产值不会低于 4 万亿。而纺织产业作为现有的支柱产业,一年的投资总额在 3.3 万亿左右。因此,从体量上看,环保产业有望达到支柱产业的标准。产业引领:环保产业在某些区域已经成为主导产业1环保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得以率先实现和优化发展环保产业污染形势成为发展的瓶颈与约束性指标,使得环保优化发展在某些特定的城市和区域得以率先实现 在局部经济发达和环境敏感地区,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首先,环保产业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在未来五年“气十条”的实施过程中,北京市需要投入一万亿进行大气环境治理,依此推算,京津晋、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将达十万亿计,全国投入总计保守估计也要二十万亿,这其中并没有统计相关产业的带动。早在 1999 年北京的大气治理就喊出了口号:决不让污染的大气进入新世纪。1999 年至 2012 年,北京一直进行了十六个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雾霾出现后,北京市又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五环内工业厂区全部搬迁,包括首钢搬迁 带动和完成了城市能源结构调整,2000 年,煤炭所占比重高达 58%,至 2015 年预计可以降到16% 带动了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老旧机动车淘汰,推行国五标准、新能源汽车、清洁汽车等。由此可以看出,环保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已经成为了限制性和主导性产业。2、环保产业将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催生新的产业其次,环保产业发展将带动城市发展的布局和生产生活方式调整。2013 年,我国天然气整体的进口再生产是 1700 亿。据分析指出,到 2030 年, 中国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将达到 4000 亿立方米。其中生物天然气将达到 500 亿立方米。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三个刚性需求:首先,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的地区的大气污染的治理必须依靠能源结构的调整,京津冀预计天然气需求会达到500 亿立方米。第二,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居民日常燃气使用的需求会达到10立方米。第三,城镇化进程中,燃气需求是巨大的,进而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机会。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此前提出,发展生物质燃气产业是促进克霾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是发展清洁能源缓解化石能源短缺、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是实施清洁能源支撑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战略、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15年生物天然气产量将达到 220 亿 立方米。全国城市污水排放 300 亿, 收费不足 1 元 / 吨,运行费不过 300 亿 / 年,投资 2000 亿 生物天然气 500 亿 / 年,价值超过 1500 亿运行费用,投资超过 2000 亿。因此,数据表明生物天然气的市场将远远超出城市污水市场。行业引领:环保产业可以带动一系列综合领域调整城市中的传统思路是清污、治污、截污、保水,将逐步扩展为景观、经济、生态、文化一体,扩大城市内涵,实现综合调控。单一治理模式解决不了环境问题,必然衍生一些新的模式,在此背景下,环境医院等新的环境治理模式应运而生。习总书记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习主席的 16 字方针“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先是山水林田湖,再是水的综合治理,其体量带动了生态修复、土地升值等一系列综合领域的调整。以水为例,城市污水被普遍认为已经达到饱和,但实际上市场潜力非常大。 这主要在于治理模式的转变,从企业源头处理、传统污水处理厂、三河三湖治理的末端治理要走向区域综合治理、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文明方向的治理。全国各地围绕综合调控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如贵阳市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便是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和修复理念的集中体现。南明河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一期投入 42.8 亿元,二期将增加 40 多亿,沿河打造了河滨公园、筑城广场等七个文化景观,将会形成公园彩都、筑城广场等六个功能分区。浙江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一手抓的“五水共治”,以期达到一石多鸟的目的,既扩投资又促转型,既优化环境更惠及民生。上海市打造全球城市提出六水理念: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因此,环保产业要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附属行业成为牵引性的龙头产业,才能够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环保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习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曾经说:我们在发展上,不能用别人的昨天打造我们的明天,要把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创新、创新、再创新。在稳增长、促发展、转结构的大形势下,传统环保产业很难沿着传统的模式继续发展,必须有创新的发展模式和思维理念。1、要有互联网思维,构建大产业大平台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互联网思维。近二三十年的工业革命是“互联网+”的革命,这是跨界经营的力量,模式为王的时代。在环保产业中,最先提到互联网思维的是固废行业。我国的固废行业发展很慢,与国际水平差距较大。美国的固废行业在1980 年 ~2000 年二十年间得到迅速发展,生活垃圾处理率从11.4% 提高到43.1%。我国真正做到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率仅为 17%,正处于美国 1990 年前后水平。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固废处理产值已占到环保行业总产值 2/3。在互联网思维下,一些环保公司开始了全新的业务模式尝试,如桑德公司通过环卫控制整个垃圾收运环节,实现了垃圾收运与再生资源回收渠道的高度整合。通过这一战略性布局,实现环卫与下游业务协同合作,并创新出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利用垃圾收运网络,掌握了清扫、运输和终端处理一体化的超级渠道。2、技术理念与模式创新推动产业发展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唯一推动力,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理念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等。2014 年初,专家委员会提出建设面向未来的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概念厂,实现中国水处理事业的跨越发展,这便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勇于承担推动历史发展的责任,实践创新的思维理念。因此,概念厂的提出与世界发展趋势不谋而合。概念厂中明确的突破性进展是:重新审视污水厂,变负资产为正资产。无论工艺和标准发展到多么先进,污水处理厂都只能是负资产。但是如果可以将之变成公园、湿地、文化景观、设施农业,提供热能、土地、清水、营养物,污水处理厂在景观、生态、经济上都会变成正资产。地下污水厂的建设,也是污水处理事业的一大创新。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和对环境要求的提高,特别是针对土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的大城市来说,在某些特定地区开始建设地下污水处理厂,除了节约了用地,地下污水厂还有两个优点,噪音和臭味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地下污水处理厂的模式目前在广州、深圳、贵阳等地已有成功范例,北京在建设稻香湖项目同时,也启动了槐房、北苑地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3、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实行走出去战略随着中国环保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环保领域,外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的格局正在发展变化,中国环保企业也开始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环保市场的远征。中国环保产业要想成为支柱产业并取得长效发展,必须提升国际竞争力,实行走出去战略。继 2009 年桑德签下沙特 5.6 亿元水处理合同,开启国内水务企业走上国际首次尝试之后,中国的一些大型环保企业与国外开展了多次有效地技术交流和商务合作,如北控与马来西亚污水处理的合作。新加坡樟宜第二新生水厂的公开招标吸引了来自新加坡国内和国际上的 7 家水务企业来投标。北控水务国际作为BEWGI-UEN 联合体的牵头人为 DBOO 项目的最优中标人,占有 80% 的股权等。由此可以看出,国外企业单向走进中国的格局将发生改变,中国环保企业也开始全球征程。4、立足国产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市场。以发电行业为例,我国第一个亿的装机容量使用了100 年。自1996 年起,我国装机总量位居世界第二。2013 年装机总量达到世界第一12.47 亿千瓦的水平,连续九年每年达到一亿的装机容量,每年都有一亿的脱硫市场。污泥行业也是如此。污泥处理使用国外进口设备一般投资在 50 万元 /t 污泥(80%)左右,运行费用很难低于 300 元 / t 污泥 (80%),但如果使用自主创新技术则可以使得总投资在 20 万元 /t 污泥(80%) 左右,运行费用达到 300 元/t 污泥(80%) 以下。以喷雾-干化技术为例,在绍兴的 600t/d 和360t/d 的 BOT 项目,收费约为 120 元 /t 污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参与的萧山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工程,从 07 年的 60t/d 到 2013 年的 1200t/d,只使用 5 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规模化。具有原创性和集成创新性, 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自主创新技术降低了投资与成本,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目前我国所有在建和已建的污泥焚烧将近 4000 t/d,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大的。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工业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怎么来利用才是重点问题。综上所述得出如下结论:从战略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环保产业已经初现端倪。环保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前景光明。新时代下,环保产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等。最后,中国环保产业需要走出国门,全球化发展才能取得长效发展。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
  • 我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15%左右
    近年来,我国环保产业平均增长15%左右,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并加速发展态势。在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后,环保产业进入了外部发展环境最为良好的黄金期。同时,环保市场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各大跨国企业纷纷调整发展战略,布局全球环保市场。我国环保企业要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必须要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在目前国际分工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情况下,推动环境技术产品走出去,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开拓国际市场,从而得以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分工。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际环保市场也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据欧盟统计,估计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64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   市场变化了战略该怎么调整?   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环保企业亟须开拓新市场   当前,国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近10年来,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投入大量资金,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0年底,全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2.3%,已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实现了县级(含)以上城市建有污水处理厂的目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率达到77.9%,并规划到2015年县县具有无害化处理能力。   可以说,再经过5年的努力,我国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任务将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环保市场将由工程建设类走向环境服务类。因此,我国已有的环境产品及工程建设能力亟须开拓新的市场,环保产业国际化将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与此同时,"十五"以来,环保产业年均增长速度保持15%~20%,超过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我国环保技术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炉排炉垃圾焚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超滤膜水处理技术位居领先,在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污泥处置、垃圾焚烧以及烟气脱硫脱硝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建设运营经验,拥有了门类齐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培育了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市场竞争力强的环保龙头企业。所有这些,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国内一些率先走出去的环保企业展示了竞争实力。北京桑德、北控水务、福建龙净、浙江菲达、杭州新世纪等企业走在了前列,相继获得了多个海外项目订单,凭借其技术、管理和成本等综合优势,相继开拓了东南亚、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国际市场,为产业国际化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   眼下,国际经济大环境也为我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良好机遇。2008年以来,美国、欧洲相继爆发金融和债务危机,各国相继紧缩财政,对环保产业的补贴和投资持续减少,给当地环保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跨国大型环保企业由于其国际化集团的背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比较大,部分企业开始将其旗下项目在公开市场出售。   经济震荡导致资产价格降低和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为中国环保企业整合产业链、实施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机遇。2012年1月20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通过全资子公司获得英国泰晤士水务公司8.68%的权益。   在哪些国家机会更多?   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的环保技术特点和产品成本更具竞争优势   当前,方兴未艾的国际环保市场也为我国环保产业走出去创造了条件。据欧盟统计,估计2010年全球环境服务业产值达到6400亿美元,全球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3万亿美元。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基础设施薄弱,环境保护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时这些国家又处在与中国相当的发展水平,相较于高标准、高成本的欧美环保技术设备,我国的环保技术特点和产品成本更具有竞争优势,这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这其中,中东地区的环保市场很大,尤其是水务市场,这对于发展新型水生产技术和水资源领域的企业来说,无疑蕴含着巨大商机。中东地区具有世界上最富裕的石油矿藏,但淡水资源奇缺。预计到2030年,阿拉伯世界将缺水171万亿立方米。   首先,当地政府将给予政策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中东地区各国政府希望大力发展独立发电制水、污水处理等项目,吸引私营部门和外国投资,鼓励研发和引进高新科技等等一系列措施。   此外,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中东各国对高质量水资源项目的需求已经到了迫切的程度。以沙特为例,其106个市级行政单位中,只有大约22个有污水管网,其中第二大城市吉达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没有综合污水处理系统的城市,而之前吉达洪水引发的一系列灾难,尤其突出了问题的紧迫性和严峻性。   作为同处亚太的东南亚各国,拥有相当的地缘优势,也是中国开拓对外市场、开展经济互利合作的首选地区、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首选地之一。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样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挑战,遇到的环境问题和发展目标有共通之处。再加上中国与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经贸合作基础深厚,东南亚的环保产业市场对中国企业来说潜力巨大。   东南亚各国的环保产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未来包括污水、垃圾等处理与再生利用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各国政府也纷纷效仿中国,鼓励外商投资环保领域。   以越南为例,目前越南近80%的生产单位和工业区没有废物处理措施,约有94%的城市污水得不到处理,仅有12%的城市垃圾得到处理。越南政府鼓励外商投资环保领域并提供相关技术转让,经营活动可以在企业收入所得税、进口税和土地使用税方面享受优惠。废物处理和再生产以及生产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的企业将可以减免收入所得税、增值税、环境税和环保费等。   南亚地区需求最为迫切的是废水处理行业,对中国公司极其有利。中国企业拥有相关技术,设备制造成本低,且在膜过滤技术、细菌培植研究及曝气设备等领域,相关研发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南亚地区处理科技废物的公司寥寥无几。能源废物处理也包含丰厚商机,尤其是监测及提供节能方案业务。中国企业可考虑和当地公司结盟或开设自己的办事处,又或与邦政府合作,提供解决方案。   南亚环保业机会涌现,全球各地已成立多个洁净能源基金,投资于环保领域。如美国国际开发署与印度工业联会将在银行协助下,成立规模2.5亿美元的基金,支援环保科技合作项目。建议中国环保企业可以直接投资于这类基金,或注资个别公司。   拉美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高度集中,交通污染问题与中国相近。中国近些年在发展洁净交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其经验值得借鉴,和拉美国家在交通减排方面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此外,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同样存在气候危机的拉美各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非洲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和中国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中国在环保方面经过长期探索建立的一套符合国情的环保体系,非洲国家借鉴较为容易。中国的环保技术和设备拥有价格低廉的优势,适合经济相对落后的非洲国家。此外,非洲是中国一直以来实施援助、支持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对象,非洲国家对于中国企业可以提供极为优惠的政策。   哪些路径有待打通?   要想环保产业国际化快速发展,建议国家出台支持政策   必须看到,中国环保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才刚刚起步,还存在很多短板。比如,对国际市场的规则不了解、国际化人才的匮乏、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等。因此要保证“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还需要国家在金融、财税、贷款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加大对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建议首先实行绿色援助计划,通过与中东、非洲、南美等产油国建立能源—环境战略联盟,实施绿色援助贷款或赠款,支持其建设环境公共设施。安排对外援助时优先考虑节能环保项目,重点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由国内大型环保企业参与建设和运营,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和配套的国产产品设备。支持企业建设环境项目示范工程,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扩大企业产品设备或服务在当地的影响力。对于环境行为表现良好的企业,政府可以给予相应的鼓励措施。   建议设立环保企业国际化发展专项资金,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设立海外环保投资基金、并购资金、亏损准备金等多种方式,鼓励环保企业海外投资。设立海外环保项目先期投入补贴资金,对先期市场开拓费用,按一定比例进行项目补贴。   在财政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大支持力度。建议结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设立海外环保投资担保机制,以落实环保项目融资的资本金制度。完善环保企业境外税收抵免的适用范围,避免双重征税。政府与鼓励投资国家签订协定时,设立税收抵免条款,保障国内环保企业享受到东道国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参照高新技术行业,降低企业境外红利抵免限额税率。   在境外资本运作方面,应当鼓励国内环保企业进入境外资本市场融资。建议适当降低境内环保企业到境外上市的门槛,简化并规范环保企业境外上市的审批流程,并加强对已境外上市企业的监管。同时,应当鼓励环保企业利用国际经济环境的有利时机,合作、并购、参股国内外先进环保研发和设备制造企业,整合战略资源、促进产业升级,尤其在技术开发上加大力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案例   桑德:凭技术优势走出国门   2009年7月29日,北京桑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桑德)接到沙特阿拉伯Jubail及Yanbu电力、水利公共事业公司辖下的TareeqAl-Matar第九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项目(EPC)正式中标通知书,合同总金额将达7亿人民币,标志着中国市场化的水务企业成功走向国际市场。   桑德此次能够在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中标,主要得益于较为先进的技术理念和合理的报价,以及在承接大型工程方面的经验。2011年5月7日,桑德国际—中技联合体获得了由孟加拉吉大港水务局颁发的吉大港给水项目中标通知书。项目为新建30万吨/日取水工程的土建、15万吨/日的泵站和14.3万吨/日给水厂建设,合同金额约为5000万美元,是桑德国际获得的又一大型国际EPC订单。   北控: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2009年11月11日,中国和马来西亚签署5项谅解备忘录和协议,马来西亚政府与北控签订的污水工程处理服务合作备忘录中,涉及27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投资、建设、运营,总金额约20亿美元。   2011年11月3日,北控水务集团与马来西亚能源、绿色科技及水务部签定合同,负责建设吉隆坡Pantai第二地下污水处理厂,项目合同金额为25.48亿元。北控进入国际市场走的是“区域发展”的道路,符合集团确立的“集中优势资源打歼灭战”的市场工作方针。   福建龙净:以设备出口带动工程承包   2008年,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龙净)与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WPCPL项目合同。这是印度KSK集团在钱德拉布尔市投资的首个大型火电投资项目,总投资30亿美元,规划建设容量为4台135MW机组。   迄今为止,龙净的除尘产品已出口到日本、巴西、伊朗、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1年7月29日,龙净和印尼国家电力公司签订印尼加里曼丹2×66MW电厂总包工程合同,负责燃煤发电机设计、制造、测试、输送、安装、预调试、调试、进行性能运行测试及对一些设备提供保证等,合同金额达到11.3亿元人民币,是龙净海外总包工程的首个项目。2012年3月7日,龙净公布关于印度比莱钢铁厂锅炉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标公告,总金额约合3.5亿元人民币。   中国环保市场目前有超过一百家外资企业   国外巨头是怎么进来的?   在中国环保市场上,目前有超过100家外资公司,最具代表性的企业有:威立雅、苏伊士、丸红、住友、西门子、GE等。如何借鉴跨国公司开拓国际市场的先进经验,是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税收优惠推动两大法国巨头来华   法国拥有两家全球最大的水务公司--威立雅和苏伊士。这两家公司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中国市场,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那么,法国政府是如何支持本国公司进入海外市场的呢?其主要做法有包括海外子公司股息免税、财务合并制、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同时实施风险准备金制度。   案例   威立雅:定位于项目运营商角色   1997年,威立雅水务与天津市供水部门签订经营凌庄水处理厂,并成立天津通用水务公司,从此打开中国市场大门。1998年,威立雅水务与日本合作伙伴丸红合作,获得第一个由中国政府批准的水务BOT合同,即成都市自来水六厂B厂。2002年签订了浦东项目,是中国第一次允许一家非官方商业运营商全面接管市政水务。此后,威立雅水务又相继获得了北京、深圳、昆明、常州、柳州、兰州、海口和天津的水务服务合同。迄今为止,威立雅水务在中国共参与了19个城市21个合资项目。   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前期,威立雅水务更多地"扮演"起投资商的角色,其介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与当地企业联合投资建设与运营,由中方绝对控股,如天津凌庄水处理厂项目,天津市环保局控股为77%。另一种是BOT模式,如成都市水处理厂。   如今,威立雅更倾向于做项目运营管理公司。其将项目投资和运营两项职能一分为二,通过与合作伙伴合资成立项目公司和运营公司,并安排合作伙伴在项目公司中占大股,分担大部分投资成本,而自身在运营公司中占大股,最大限度地获取"技术溢价"。以其与光大国际合作的青岛污水处理项目为例,威立雅仅用55万美元就完成了4280万美元的项目,并获得水务项目56%的收入。   此外,威立雅在中国的投资更注重于联合众多合作伙伴加强公共能力,同时分散投资风险。其在中国的合作伙伴有首创股份、深水集团、中信泰富、广大环保、上海城投等,这些合作伙伴都有资金实力雄厚、政府背景强的特点。   苏伊士:实行多元化发展战略   苏伊士环境集团(以下简称苏伊士)2009年在华营业收入为8.66亿欧元。多元化、全产业链发展,是苏伊士环境在华长期采用的发展战略。   20世纪70年代,苏伊士环境通过子公司得利满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得利满利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在中国设计并建造了190多个水处理厂,包括为市政供水、污水、脱盐水、污泥处理和工业工艺水及污水处理提供从工程设计到调试的服务,也提供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和水厂正常工作所需的所有服务(备品配件的提供、设施改造等)。   1985年,苏伊士与香港新世界集团共同创立了中法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中法控股),业务得到进一步拓展。目前已在上海、天津、重庆、青岛等18个地区拥有24个运营合同。   2007年,苏伊士通过太古升达废料处理公司投资上海化工园区的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并拥有30年运营权,从而进入固体废物处理行业。设计、建造及管理上海化学工业园区内的危险废料焚烧装置,处理能力为6万吨/年,排放指标遵循欧洲标准,同时实现能源的回收利用。   此外,苏伊士与上海星火开发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签订合约,为园区提供自来水制水及输配服务,并承担园内工业用水及工业污水处理业务。   日本多种金融手段直接支持   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本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通过设立海外投资亏损准备金、投资担保制度、便利融资、税收优惠等多种手段,加大支持力度。在环保领域,日本企业很早就瞄准中国市场,并借力政府支持取得了不少进展。   案例   丸红借力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丸红株式会社(简称丸红)是进入中国水务市场的日企先行者。1998年,丸红与威立雅合作投资了40万吨/天规模的成都自来水六厂B厂,投资金额是1.06亿美元,合同期18年。   2009年11月,丸红通过收购安徽国祯环保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的股权,迈出了进军中国水务市场的关键一步。丸红不同于三井和伊藤忠,它们进入国内市场分别与外资水务投资人合作 也不同于日立和住友,分别与大型国有企业合作,丸红选择了民营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开拓市场。据目前双方透露的信息,丸红看重的是国祯环保在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上的研发和生产能力,而国祯则看重丸红的资金实力和拓展海外市场渠道的能力。   德国企业进入中国有补贴   德国企业向来以技术优势著称于世,其环保技术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德国企业以其技术优势进入中国市场,德国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发放投资津贴、补助以及优惠贷款,联邦、各州可为企业向商业银行项目融资提供50%~80%的担保,最高金额可达1000万欧元。   案例   西门子注重技术本土化创新   2004年,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门子)正式进军中国水市场。西门子水处理技术部运营的公司有:西门子水处理公司和2005年合资的西门子(天津)水技术工程有限公司,在国内工业给水、污水处理、高纯水、市政用水和海水淡化等行业有诸多工程案例。如:奥运村饮用水工程、北京北小河6万吨/天市政用水工程、江苏无锡中国最大的膜法饮用水处理项目等,成功完成百余个工程。   在水处理产品方面,西门子通过推行一系列产品本地化大幅增加业务量。比如用于高纯水处理系统的Ionpure连续电去离子模块,是离子交换领域最前沿的技术,目前已经将这种技术实现了国产化,在2009年~2010年间这一部分的业务增幅达到70%。现在,正推行紫外线(UV)消毒产品的本地化。西门子还与我国16所大学以及相关机构合作,研发适合于中国城市和工业发展的水处理产品、解决方案。   此外,西门子还具有较强的一体化优势,涉足的业务领域很多,比如,在水处理业务开展之前就已经在钢铁、造纸、石化、电力、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积累了众多的客户资源和丰富经验。   美国灵活多变支持对外投资   美国鼓励对外投资税收政策的特色是以资本输出中性为原则,并根据对外投资的发展,适时调整政策的具体内容。其中,美国是最早实行分类综合限额税收抵免政策的国家,并实行延迟纳税与CFC(受控外国公司)法规,经营性亏损结转等政策。   案例   GE通过并购打造技术航母   近10年来,通用电气公司(GE)开始打造其水处理部门,花费约40亿美元进行5次并购,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工业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纯水处理、循环水处理、锅炉水处理以及工艺生产过程处理供应商,拥有全球领先技术。   膜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是GE核心技术,在中国已经有了许多应用案例,例如无锡梅村污水处理厂、北京清河污水回用项目、国家体育场雨洪回用系统和直饮水项目,其中国家体育场的纳滤膜雨洪回用系统是中国大型公共建筑第一个雨洪综合利用工程。   移动净水设备和技术是GE引进的欧洲成熟技术,目前正在与中国相关政府部门探讨这一技术在中国的可行性,并准备在大型城市进行实验,实验成功后可大规模用于中国城市和农村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净化。
  • 节能环保产业前景广阔 环境服务业成新亮点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世界主要经济实体都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我国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也开始全面提速。 国务院日前印发了《&ldquo 十二五&rdquo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的总体目标为:&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 《规划》与5月底刚刚通过的《&ldquo 十二五&rdquo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2010年出台的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相衔接。作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节能环保业正在加速形成支柱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ldquo 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是发展模式的转变。&rdquo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张琦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我国国内储蓄资产中相当部分是以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所换来的,是以资源的超常消耗和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为代价的。 据悉,到2007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降至1.16吨标煤,但仍是发达国家的3至4倍;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不到7%,但消耗的煤炭、钢铁和水泥却占世界的30%、26%和50%。 张琦指出,必须提高产业技术标准,降低和减少资源能源、原料和原材料的消耗,杜绝高耗能的产业、产品的生产。 而实现这一变革的核心要素是要着眼于培育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对产业链中最具附加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 &ldquo 争取以最低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用,这就要求较高的科技产品来替代原有的产品&rdquo ,张琦因此认为,产业技术标准、市场准入标准还是要以科技创新为基础,国家应在节约能源、资源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 《规划》还将促进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争取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张琦指出,现在处于初期,人们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很多技术还套用以前的标准,消费也是传统的观念,人们的接受还有个过程。 另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发展新兴产业的热情还将持续高涨。 环境服务业成新亮点 《规划》显示,节能环保服务将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这一产业产值在2010年已达830亿元。 到2015年,还将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节能服务业和环保服务业总产值将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5000亿元。 环保部于2011年4月发布《关于环保系统进一步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助力环境服务业发展,提出推进环境保护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和发展环境咨询服务业,明确强调了环境服务业在环境产业中的地位。 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 《环境服务业&ldquo 十二五&rdquo 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ldquo 十二五&rdquo 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清华大学水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我国环保产业转型的序幕已经拉开,将逐渐由以设备为主导的产业形态,向综合服务形态进行转型。一批环境服务企业也正在逐渐以服务形态进入产业链。 &ldquo 环境保护所面对的环境压力越来越综合,仅靠传统手段,环保的基本措施已很难达到当前的环境要求,所以需要一个跟环境效果密切关联的产业形态来进行支撑。&rdquo 傅涛表示,环保产业的转型已经非常必要。 节能环保产业:政策驱动型产业 傅涛表示,与普通竞争性行业不同,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与政策密切相关,既要突出市场导向,又要加强政府引导,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 《规划》将进一步助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研究制定鼓励余热余压发电及背压热电的上网和价格政策,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同时,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区规定的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行惩罚性电价。 由于投资主体单一,资本流向环保市场十分困难,再加上环保投资往往投资大、周期长,此前相应的激励政策不到位,环保产业的资本市场一直不温不火。 《规划》中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金融创新,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上市融资。按照政策规定,探索将特许经营权、收费权等纳入贷款抵押担保物范围。 张琦认为,节能环保产品推广起来,企业动力稍显不足,国家应尽可能从标准、技术等方面逐渐制定这方面政策,提供各方面政策的优惠。 此次《规划》也在技术支撑方面给予了强化,计划发布国家鼓励的节能环保产业技术目录,同时推进国产首台(套)重大节能环保装备的应用。 傅涛提醒,在确定了市场、企业为主体的思路后,政府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也会直接影响到产业发展的态势。除监管角色外,政府还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政府应该充当好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相关服务的采购者角色,才能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吕薇曾撰文提醒,要注意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新兴产业区分开。战略性产业需要政府重点支持,而一般性新兴产业主要靠市场选择,靠市场竞争来发展。而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借发展新兴产业,开展新一轮投资激励政策,导致新一轮扩大投资和重复建设。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环保产业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基础和保障的重要产业。由于其涉及产品、装备和服务等生产制造的诸多方面,并且与国民经济和生活关联度大,备受世界各国关注。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全球环保市场份额中名列前茅,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已总结出相对成熟的措施与经验。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环保产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德日等国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主要通过立法保障、财政补贴、政府奖励、税收优惠等财税杠杆,鼓励和推动本国环保产业发展,同时培育新兴环保产业市场并带动环保服务业发展。(一)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管理机制,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发达国家注重环保产业立法建设,引导、规范市场的同时能够为新兴环保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撑。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环境质量委员会负责通过调研提供环境立法的科学依据,环境保护局负责全国的环境管理事务,同时与各地方环保部门协作,共同进行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德国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进行环境保护相关的立法工作,至今已形成一套约有8000部法律法规的环境保护系统,此外还实施400个欧盟法规,将环保融入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日本的环保法律中权责关系十分明确,具备强效的执行力。日本政府自1962年起先后对烟尘排放、大气污染、噪音、水质污染等领域进行立法,同时严格把控工业环境标准,对企业生产进行严格监督。(二)设立专项基金及政府奖励,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发达国家政府通过奖励措施鼓励企业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设立专向基金扶持新能源企业的研发。美国早在1980年就成立“超级基金”用于治理有危害的废物污染。随后建立“清洁水州立滚动基金”用于为清洁水项目提供低息贷款。2009年美国政府用于开发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投资过400亿美元,在替代能源研发和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达607亿美元。德国政府早在2005年就投入9800万欧元支持可再生资源项目,对气候保护的资金投入达10亿欧元。德国联邦教研部曾在2008年拨款3.25亿欧元成立专项资金进行新能源研究。同时,对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领域的投入逐年增加。另外,德国政府制定了“未来投资计划”用以促进新能源研发,每年投资6000万欧元用以开发可再生能源。(三)财政补贴与税收优惠并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达国家利用财政杠杆,通过各种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美国联邦政府对替代能源产品给予抵扣企业或个人所得税免税等优惠。德国政府自2007年开始对现有民用建筑的节能改造进行补贴,同时允许投资环保的企业所用设备折旧可超过正常折旧。日本政府对资源再利用给予税收方面的优惠,如减免固定资产税、特别折旧税等。同时,对引入节能环保技术和设备的工厂以及节能环保规模项目,国家将给予最高五亿日元的补贴。自2009年起,对于承诺三年内削减6%的二氧化碳排放或者五年内削减10%的二氧化碳排放的企业,日本政府将给予三年内最高3%的利息补贴。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的特点(一)政府将环保产业纳入顶层设计,引导环保产业发展发达国家立足国情,制定节能减排与环保的中长期方针路线,向环保产业市场释放积极信号,引导产业方向。日本政府于2009年底出台“新增长战略”基本方针,将创造“绿色、创新环境和能源大国”作为重要目标。2010年3月,日本政府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削减路线图,目标到2020年削减25%温室气体,2050年削减80%温室气体。德国联邦政府于2009年制定《能源战略路线图2020》,目标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到全国电力消费的30%,其中水电、风电和生物质能发电分别达到4%、15%和8%。2009年美国颁布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明确要求二氧化碳减排,在2005年的排放量基础上,2020年减少17%,2050年减少83%。(二)资本市场提供多层次金融融资支持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发达的金融体系为环保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融资支持。美国大型投资银行、各级证券市场以及风险投资资金相辅相成,为环保企业提供多种融资途径。从银行方面看,摩根大通银行、美国富国银行等近年来向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项目直接融资,同时向研发和使用清洁技术的企业提供贷款。从证券方面看,规模不同的环保企业可在纽交所、芝加哥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等不同层级的市场上市进行融资。日本主要通过以三井住友、瑞穗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体系为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融资。同时,国家为属于可再生能源和节能环保的项目提供特别利率优惠。(三)构建产学研合作开发机制,带动环保产业发展美国在环保产业技术研发方面由企业、大学及非营利性组织等多元化构成。其中,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大学承担了80%的基础研究工作,企业成为了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的主体。非营利组织协助政府机构进行控制与协调,为大学与企业牵线搭桥,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机制,将研发与应用高效结合。日本重视科技研发的引领作用,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来助推环保产业发展。经验借鉴与启示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在实践中已总结出相对完整的环保产业发展体系。注重环保与经济协调发展,并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总结发达国家支持环保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一)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发展计划,引导环保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构建低碳社会挂钩。鼓励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同时引导消费者节能环保。二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鼓励环保技术创新,使用新材料、清洁能源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引导高污染的化工企业合理排污、治污。三是将环保产业发展与国际接轨。利用多边及诸边谈判优化我国环境产品结构,鼓励我有竞争力的环境产品出口,带动环保产业发展。(二)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完善金融融资体系一是加大各级专项基金的投资力度,扶持重点项目,支持企业进行技术革新。二是进一步完善落实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加大环保企业税收减免力度。三是完善融资体系,通过政策性银行给予节能环保型企业优惠利率,或通过延长信贷周期、贷款贴息、优先贷款等方式对环保产业提供融资支持 引导银行业支持环保企业融资投资 尝试通过世界银行、亚洲银行等国际银行对我国环保产业进行融资贷款服务。四是科学制定资源税税收标准,加快出台环境税及其他环保税种。(三)建立政府、行业、高校联动机制,自下而上推动环保一是加强高校对节能环保科技的基础研究,加大行业自身技术改革以及科研成果应用能力。二是“产、学、研”联合,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带动环保市场,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形成有实力的产业集群。三是通过设立“试点”,逐步推广新型环保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培育新兴产品市场。四是注重人才培养,加大人才引入力度,加强对节能环保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做好环保产业发展的储备工作。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 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 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 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四是政策机制不完善。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环保收费政策尚未到位,财税和金融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融资困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尚未建立。   五是服务体系不健全。合同能源管理、环保基础设施和火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服务模式有待完善 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不健全 节能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待建立和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中,世界主要经济体都把实施绿色新政、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刺激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内容。一些发达国家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为使我国在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从国内看,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必须加快提升我国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 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 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 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着眼于满足我国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加快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重点工程为依托,以提高技术装备、产品、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宏观指导,完善政策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突出自主创新,培育规范市场,增强竞争能力,促进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迫切需求。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机制驱动。健全节能环保法规和标准,完善价格、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市场的有效需求。   2.技术创新引领。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立足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具有国际品牌的产品,提升装备制造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形成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优势。   3.重点工程带动。围绕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实施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形成对节能环保产业最直接、最有效的需求拉动,带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4.市场秩序规范。打破地方保护,加强行业自律,强化执法监督,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5.服务模式创新。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特许经营等节能环保服务新机制,推动节能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营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1.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2.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4.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三、重点领域   (一)节能产业重点领域。   1.节能技术和装备。   锅炉窑炉。加快开发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 推进燃油、燃气工业锅炉、窑炉蓄热式燃烧技术装备产业化 加快推广等离子点火、富氧/全氧燃烧等高效煤粉燃烧技术和装备,以及大型流化床等高效节能锅炉。大力推广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粉煤加压气化、非熔渣-熔渣水煤浆分级气化等先进煤气化技术和装备,推动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   电机及拖动设备。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电动机用铸铜转子技术等高效节能电机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通风机、水泵、空压机以及变频调速等技术和设备,提高电机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余热余压利用设备。完善推广余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设备 示范推广低热值煤气燃气轮机、烧结及炼钢烟气干法余热回收利用、乏汽与凝结水闭式回收、螺杆膨胀动力驱动、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等技术和设备 大力推广高效换热器、蓄能器、冷凝器、干法熄焦等设备。   节能仪器设备。加快研发和应用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能效检测设备,大力推广在线能源计量、检测技术和设备。   2.节能产品。   家用电器与办公设备。加快研发空调、冰箱等高效压缩机及驱动控制器、高效换热及相变储能装置,各类家电智能控制节能技术和待机能耗技术 重点攻克空调制冷剂替代技术、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推广能效等级为一级和二级的节能家用电器、办公和商用设备。   高效照明产品。加快半导体照明(LED、OLED)研发,重点是金属有机源化学气相沉积设备(MOCVD)、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大尺寸衬底及外延、大功率芯片与器件、LED背光及智能化控制等关键设备、核心材料和共性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半导体通用照明产品,加快推广低汞型高效照明产品。   节能汽车。加快研发和示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油直喷、涡轮增压等先进发动机节能技术,以及双离合式自动变速器(DCT)等多档化高效自动变速器等节能减排技术,新型车辆动力蓄电池和新型混合动力汽车机电耦合动力系统、车用动力系统和发电设备等技术装备 推广采用各类节能技术实现的节能汽车 大力推广节能型牵引车和挂车。   新型节能建材。重点发展适用于不同气候条件的新型高效节能墙体材料以及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复合保温砌块、轻质复合保温板材、光伏一体化建筑用玻璃幕墙等新型墙体材料 大力推广节能建筑门窗、隔热和安全性能高的节能膜和屋面防水保温系统、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3.节能服务。   大力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业,不断提升节能服务公司的技术集成和融资能力。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 推动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加强技术研发、服务创新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专栏1 节能产业关键技术   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用于大功率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电机拖动系统。节电潜力约1000亿千瓦时。研发重点是关键部件绝缘栅极型功率管(IGBT)以及特大功率高压变频调速技术。  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技术 用于风机、水泵、压缩机等领域,可提高电机系统能效30%以上,大幅度节约硅钢片、铜材等。重点是中小功率电机产业化。  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技术 用于工业窑炉及煤粉锅炉,提高热效率。重点是钢铁行业蓄热式加热技术、有色行业蓄热式熔炼技术等,以及固体燃料工业窑炉适用的蓄热式燃烧技术。  螺杆膨胀动力驱动技术 用于工业锅炉(窑炉)余热发电或直接驱动机械设备,高效回收利用中低品位热能。研发重点是千瓦级到兆瓦级系列设备、精密机械加工和轴承生产。  基于吸收式换热的集中供热技术 用于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电厂余热利用,循环水余热充分回收,提高热电厂供热能力30%以上,降低热电联产综合供热能耗40%,并可提高既有管网输送能力。研发重点是小型化、大温差吸收式热泵装备。  汽油直喷技术 用于汽车节能领域,汽车平均油耗比常规电喷汽油车降低10%-20%。研发重点是系统精确控制。  启动-停车混合动力汽车技术 降低汽车怠速时所需的能量和减少废气排放,回收制动能量,重点是BSG(皮带传动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和ISG(集成的启动机和发电机系统)混合动力轿车技术。  二氧化碳热泵技术 用于热泵热水系统等,相对普通热水器节能75%,研发重点是压缩机和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系统和部件的耐压和强度问题。  半导体照明系统集成及可靠性技术 用于通用照明、液晶背光和景观装饰等领域。研发重点是大功率外延芯片器件、关键原材料制备、系统可靠性、智能化控制及检测技术。   (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重点领域。   1.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开发加压浸出、生物冶金、矿浆电解技术,提高从复杂难处理金属共生矿和有色金属尾矿中提取铜、镍等国家紧缺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中低品位铁矿、高磷铁矿、硼镁铁矿、锡铁矿等复杂共伴生黑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高效采选 推进煤系油母页岩等资源开发利用,提高页岩气和煤层气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发展油母页岩、油砂综合利用及高岭土、铝矾土等共伴生非金属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深加工。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加强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化工废渣、冶炼废渣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研究完善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推广大掺量工业固体废物生产建材产品。研发和推广废旧沥青混合料、建筑废物混杂料再生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建筑废物分类设备及生产道路结构层材料、人行道透水材料、市政设施复合材料等技术。   3.再制造。   重点推进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旧件无损检测与寿命评估技术、高效环保清洗设备,推广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高速电弧喷涂、等离子熔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   4.再生资源利用。   废金属资源再生利用。开发易拉罐有效组分分离及去除表面涂层技术与装备,推广废铅蓄电池铅膏脱硫、废杂铜直接制杆、失效钴镍材料循环利用等技术,提升从废旧机电、电线电缆、易拉罐等产品中回收重金属及稀有金属水平。   废旧电器电子产品资源化利用。示范推广废旧电器电子产品和电路板自动拆解、破碎、分选技术与装备,推广封闭式箱体机械破碎、电视电脑锥屏机械分离等技术。研发废电器电子稀有金属提纯还原技术。   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完善报废汽车车身机械自动化粉碎分选技术及钢铁、塑料、橡胶等组分的分类富集回收技术,研发报废汽车主要零部件精细化无损拆解处理平台技术,提升报废汽车拆解回收利用的自动化、专业化水平。   废橡胶、废塑料资源再生利用。推广应用常温粉碎及低硫高附加值再生橡胶成套设备 研发各种废塑料混杂物分类技术或直接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深层清洗、再生造粒和改性技术。   5.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建设餐厨废弃物密闭化、专业化收集运输体系 研发餐厨废弃物低能耗高效灭菌和废油高效回收利用技术装备 鼓励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化工制品,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生产沼气及高效有机肥。   6.农林废物资源化利用。   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代木、制作生物培养基、生物质燃料等技术与装备,秸秆固化成型等能源化利用技术及装备 推进林业剩余物、次小薪材、蔗渣等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的应用 推动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发酵制饲料、沼气、高效有机肥等技术集成应用。   7.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扩大再生水的应用。大力推进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海水循环利用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膜法、热法和耦合法海水淡化技术以及电水联产海水淡化模式。 专栏2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关键技术   复杂铜铅锌金属矿高效分选技术 用于有色金属矿开采。研发重点是高效浮选药剂和大型高效破碎、浮选设备。  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 用于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研发重点是旧件寿命评估技术、环保拆解清洗技术及激光熔覆喷涂技术。  含钴镍废弃物的循环再生和微粉化技术 用于废弃电池、含钴镍废渣资源化利用。重点是电池破壳分离、钴镍元素提纯、原生化超细粉末再制备和钴镍资源的深度资源化技术。  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自动拆解和物料分离技术 用于废旧家电和废印制电路板资源化利用。重点是高效粉碎与旋风分离一体化技术,风选、电选组合提纯工艺和多种塑料混杂物直接综合利用技术。  材料分离、改性及合成技术 用于建材、包装废弃物、废塑料处理等领域。研发重点是纸塑铝分离技术、橡塑分离及合成技术、无机改性聚合物再生循环利用技术等。  建筑废物分选及资源化技术 用于建筑废物资源化利用。研发重点是建筑废物分选技术及装备,废旧砂灰粉的活化和综合利用技术,专用添加剂制备,轻质物料分选、除尘、降噪等设施。  餐厨废弃物制生物柴油、沼气等技术 用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领域。重点是应用酸碱催化法及化学法制生物柴油和工业油脂技术,制肥和沼气化技术与装备以及酶法、超临界法制油技术。  膜法和热法海水淡化技术 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处理。膜法重点完善膜组件、高压泵、能量回收装置等关键部件及系统集成技术。热法重点完善大型海水淡化装备制造技术、提升高真空状态下仪表控制元器件可靠性及压缩机性能等。   (三)环保产业重点领域。   1.环保技术和装备。   污水处理。重点攻克膜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重金属废水污染防治、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重点示范污泥生物法消减、移动式应急水处理设备、水生态修复技术与装备。推广污水处理厂高效节能曝气、升级改造,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处置等技术与装备。   垃圾处理。研发渗滤液处理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大型焚烧发电及烟气净化系统、中小型焚烧炉高效处理技术、大型填埋场沼气回收及发电技术和装备,大力推广生活垃圾预处理技术装备。   大气污染控制。研发推广重点行业烟气脱硝、汽车尾气高效催化转化及工业有机废气治理等技术与装备,示范推广非电行业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改造提升现有燃煤电厂、大中型工业锅炉窑炉烟气脱硫技术与装备,加快先进袋式除尘器、电袋复合式除尘技术及细微粉尘控制技术的示范应用。   危险废物与土壤污染治理。加快研发重金属、危险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放射源等污染土壤的治理技术与装备。推广安全有效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和装置。   监测设备。加快大型实验室通用分析、快速准确的便携或车载式应急环境监测、污染源烟气、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在线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的开发和应用。   2.环保产品。   环保材料。重点研发和示范膜材料和膜组件、高性能防渗材料、布袋除尘器高端纤维滤料和配件等 推广离子交换树脂、生物滤料及填料、高效活性炭等。   环保药剂。重点研发和示范有机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微生物絮凝剂、脱硝催化剂及其载体、高性能脱硫剂等 推广循环冷却水处理药剂、杀菌灭藻剂、水处理消毒剂、固废处理固化剂和稳定剂等。   3.环保服务。   以城镇污水垃圾处理、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危险废物及医疗废物处理处置为重点,推进环境保护设施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环境投融资、清洁生产审核、认证评估、环境保险、环境法律诉讼和教育培训等环保服务体系,探索新兴服务模式。 专栏3 环保产业关键技术   膜处理技术 用于污水资源化、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垃圾渗滤液处理等。研发重点是高性能膜材料及膜组件,降低成本、提升膜通量、延长膜材料使用寿命、提高抗污染性。  污泥处理处置技术 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重点是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发酵后用于农田、焚烧及生产建材产品等处理处置技术,研发适用于中小污水处理厂的生物消减等污泥减量工艺。  脱硫脱硝技术 用于电力、钢铁、有色等行业及工业锅炉窑炉烟气治理。研发重点是脱硝催化剂的制备及资源化脱硫技术装备。  布袋及电袋复合除尘技术 用于火电、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重点是耐高温、耐腐蚀纤维及滤料的国产化,研发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优质滤袋和设备配件。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技术 用于各工业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源污染控制及回收利用。研发重点是新型功能性吸附材料及吸附回收工艺技术,新型催化材料,优化催化燃烧及热回收技术。  柴油机(车)排气净化技术 用于国IV以上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机和轻型柴油车。研发重点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及其装备、SCR催化器及相应的尿素喷射系统,以及高效率、高容量、低阻力微粒过滤器。  固体废物焚烧处理技术 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理。研发重点是大型垃圾焚烧设施炉排及其传动系统、循环流化床预处理工艺技术、焚烧烟气净化技术、二 英控制技术、飞灰处置技术等。  水生态修复技术 用于受污染自然水体。重点研发赤潮、水华预报、预防和治理技术,生物控制技术和回收藻类、水生植物厌氧产沼气、发电及制肥的资源化技术,溢油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  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 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重点是受污染土壤原位解毒剂、异位稳定剂、用于路基材料的土壤固化剂以及受污染土壤固化体资源化技术及生物治理技术。  污染源在线监测技术 用于环境监测。研发重点是有机污染物自动监测系统、新型烟气连续自动检测技术、重金属在线监测系统、危险品运输载体实时监测系统等。   四、重点工程   (一)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   围绕应用面广、节能潜力大的锅炉窑炉、电机系统、余热余压利用等重点领域,通过重大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示范、规模化应用等,形成10-15个大型流化床锅炉、粉煤气化、蓄热式燃烧、高效换热器等以高效燃烧和换热技术为特色的制造基地 15-20个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高压变频控制、无功补偿等高效电机及其控制系统产业化基地 5-10个低品位余热发电、中低浓度煤层气利用等余热余能利用装备制造基地。到2015年,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市场占有率由目前不足5%提高到30%左右,产值达到5000亿元。   (二)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及应用工程。   整合现有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半导体照明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较多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 关键生产装备、重要原材料实现国产化,高端应用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平台,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半导体照明新兴产业集聚区。逐步推广半导体照明产品。到2015年,通用照明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0%左右,液晶背光源达到70%以上,景观装饰产品达到80%以上,半导体照明产业产值达到4500亿元,年节电600亿千瓦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照明产业。   (三)“城市矿产”示范工程。   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支持回收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污染治理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废弃机电设备、电线电缆、家电、汽车、手机、铅酸电池、塑料、橡胶等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规模利用和高值利用。到2015年,形成资源再生利用能力2500万吨,其中再生铜200万吨、再生铝250万吨、废钢1000多万吨、黄金10吨,实现产值4300亿元。   (四)再制造产业化工程。   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再制造,完善可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重点支持建立5-10个国家级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和一批重大示范项目。到2015年,实现再制造发动机80万台,变速箱、起动机、发电机等800万件,工程机械、矿山机械、农用机械等20万台套,再制造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五)产业废物资源化利用工程。   以共伴生矿产资源回收利用、尾矿稀有金属分选和回收、大宗固体废物大掺量高附加值利用为重点,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鼓励产业集聚,形成以示范基地和龙头企业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以铁矿、铜矿、金矿、钒矿、铅锌矿、钨矿为重点,推进共伴生矿产资源和尾矿综合利用 推进建筑废物和道路沥青再生利用。到2015年,新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能力约4亿吨,产值达1500亿元。   (六)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   推动重金属污染防治、污泥处理处置、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畜禽养殖清洁生产等核心技术产业化 重点示范膜生物反应器(MBR)、垃圾焚烧及烟气处理、烟气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装备及能源、农业等行业清洁生产重大技术装备 推广城镇生活污水脱氮除磷
  •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准
    记者11月25日获悉,由国家发改委会同环保部等部门编制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已经通过国务院批准。   作为“十二五”时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之一,《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将对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循环利用产业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支持,促进绿色经济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   据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介绍,中国环保产业在未来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速度,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环保产业市场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投资需求将比过去的五年增加一倍以上,超过3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巡视员何炳光介绍,在《节能环保产业规划》的具体结构上,分为节能产业,环保产业和资源的循环利用三个方面。   在节能产业方面,主要方向是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包括锅炉窑炉、电机及拖动设备、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技术和装备,重点示范推广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基于吸收式换热的新型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等。   同时,《规划》中亦关注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及推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规划》将推动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等一揽子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的市场化节能服务模式。   而在环保产业方面,《规划》提出发展先进环保技术和装备,包括污水、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高浓度有机废水治理等。   根据环保部政研室主任夏光的理解,就是“把所有能够通过市场的办法解决的,以节能环保为目的的产业活动都纳入到规划中”。   节能环保等新型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我国实施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而目前规划的一系列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也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尽管我国环保产业有了一定规模,但总体而言缺少原创性开发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有限 同时,产业政策体系发展也很不完备。   夏光告诉本报记者,目前获批的《节能环保产业规划》属于意见性和导向性文件,而涉及具体的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目前还在研究中。“节能环保企业今后将有望获得更多的税收优惠。”   何炳光表示:“完善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机制,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往往无法解决所有问题,要求政府制定和完善促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激励和约束性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绿色经济。”   据其介绍,面向节能环保产业的财政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是继续落实和完善已经出台的有关节能环保、资源利用、新能源发展等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要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加强政府采购中的循环再生产品的比重。   根据目前的《企业所得税条例》规定,从事节能环保企业可以得到“三免三减半”,即第一年至第三年可免交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的优惠的基础上,有关部门还在考虑是否可以将15%的所得税再减半。   而金融政策的制定方向,则是继续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融资上市等。
  • 环保产业的发展关键要提升质量和实现良性竞争
    新闻背景   国务院日前正式印发《&ldquo 十二五&rdquo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圈定了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海水淡化产业基地建设等八大重点工程。   《规划》预计&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   据测算,到2015年我国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规划》从财税支持、土地政策等方面提出了一揽子的支持措施。《规划》要求各级政府要安排财政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安排中央财政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工程,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如果没有质量的提升,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只是&ldquo 虚胖&rdquo 。   ●纵观世界经济,在公开竞争的市场领域,没有哪个产业是依靠政府振兴扶持出来的。而优秀的企业也一定是在需求导向下经过良性竞争&ldquo 搏杀&rdquo 出来的。   ●首先对环保要有必要的足够投入,然后政府要为行业内所有企业建立公开、公平的平台,建立起没有非市场因素干预和间隔的市场空间。   ●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规制,首先要使需求、供给双方回归到对环境效果的关注上来。我们要购买能够真正实现治理效果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提供这样产品和服务的优秀企业。   &ldquo 现在各级政府都在号召振兴环保产业,我深信,政策可以推动市场的快速增长,但要培育出健康强大的产业和企业,还要从符合产业、市场特点的客观规律入手。&rdquo 中国环境投资联盟理事长王世汶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个供给特征明显的产业,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于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市场需求的规模,二是合理规范的市场秩序。而后者恰恰是现在产业发展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王世汶表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基因的产业,不是政策扶持出来的,也不是振兴出来的,而是从规范良性的市场竞争中而来。从这点上说,尽管环保产业已经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景广阔,但其未来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急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恶性竞争产生了哪些危害?   企业不能真正比质量、比工艺、比运营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公开的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公平竞争   问:环保产业被国家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您觉得它已经拥有担当支柱型产业的条件了吗?   王世汶: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环保问题将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对环保产业市场提出了巨大的需求,未来规模的扩大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对环保产业未来发展的期待,并没有转化为信心。   当前的国内环保产业依旧要用小而散、多而弱来描述,发展了几十年的环保产业依然弱小,这是不争的事实。产业发展、企业表现与我们巨大的环保投入、市场规模是不相称的。   如此大的治理市场中,经过多年发展,应该可以形成比较好的产业链梯队,能够培养出几个&ldquo 身强力壮&rdquo 的环保企业,拥有过硬的技术实力和经济实力。但现实却是数量多、规模实力弱小的企业成为主流。   如果没有质量的提升,环保产业市场规模的增长只是&ldquo 虚胖&rdquo 。当前,环保产业市场规模不小,但经过人为因素的分割和介入,没有形成统一公开的市场,秩序混乱,缺乏公平竞争,难以孕育大而强的企业。而企业发展的质量同样令人堪忧。   在恶性竞争和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不能真正比质量、比工艺、比运营管理。非市场因素比市场因素起的作用更大,而且操作起来更加容易,不少企业往往采取走捷径的竞争方式。   问:在您的设想中,环保产业未来的产业格局应是怎样的?   王世汶:从发达国家环保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充足的投入和良性的竞争将产生两个结果,一是污染治理效果和效率的优化,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二是较高的产业发展质量和优秀企业的成长,其中不乏在国际上富于竞争力的跨国巨头。   如果我们的环保产业未来也能走上这样的道路,那么产业格局将会呈现出一个标准化的分布,我称之为未来环保产业理想中的金字塔。其中,稳坐于塔尖的是分领域分区域的、领先的综合环境服务提供商,具有产业链上多个环节的综合实力;第二层是投资运营管理商和大型EPC总包商,它们各有专业特质和品牌号召力;第三层是产业链上各个专业企业,构成&ldquo 基座&rdquo ,如设计、咨询、技术、服务提供商等,独特的技术和局部领域的高端性成为其存在的价值。   在这种格局下,由位于塔尖的大企业发挥系统集成和品质把控作用,从而引领一系列优秀专业企业,很多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美的企业形成产业链梯队和企业集群。通过贴近实际需求的充分的市场竞争,在我国巨大的治理需求条件下,我国环保产业未来有可能呈现这样的产业结构。而这才真正能够代表环保产业的大而强。 未来环保产业理想分布   振兴扶持政策到底怎样中命门?   优惠到底给谁很难决定。市场规则制度的建立、遵守和监督,良性竞争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问:从环保产业的特点来看,其健康发展需要哪些因素?   王世汶:环保产业是典型的供给型产业,决定其发展的形态、阶段的首要因素是需求。因此,环保产业的成长首先要从需求引导开始。什么样的需求推动力、需求模式、需求秩序就会导致产业发展的推动力、模式和秩序。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政策层推出的各项振兴扶持政策忽略了这一点。   其次,就是市场规制的建立。中国要想培育出大而强的环保产业,市场规则制度的建立、遵守和监督,良性竞争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这是能够产生强大产业体系和个体的前提条件。   纵观世界经济,在公开竞争的市场领域,没有哪个产业是依靠政府振兴扶持出来的。而优秀的企业也一定是在需求导向下经过良性竞争&ldquo 搏杀&rdquo 出来的。这些企业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经过了市场的锻炼,技术竞争力、经济实力都经过了考验。   而反之,一个没有实力和眼光的企业,再给多少优惠政策,也不能帮助其从根本上提升和改变,成为不了优秀的企业。而没有优秀的企业群,产业发展质量的提升也无从谈起。   问:一提及振兴发展某个产业,有关部门就开始研究优惠政策,您觉得环保产业发展需要哪些政策?   王世汶:一说对扶持就是给土地优惠、奖励资金、税收减免等,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对环保产业发展还采用这样的扶持套路。上世纪90年代,我曾经参与过类似的政策研究工作,当时就觉得这种思路的操作性值得商榷。   一个很大的难点在于,优惠到底给谁?我们认为,环保企业并没有特别的道德优势,他们只是提供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用于改善和防治污染,而不能改变其以盈利为目的企业的共同属性。从市场经济公平性的角度,对环保企业给予特殊待遇的合理性本身就值得探讨。   其次,环保产业、企业的边界很难划分,因为具有横向的产业特性,涉及国民经济产业门类非常广泛,哪些领域、企业应该纳入并得到支持,这个决定也很困难。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对供给型产业的扶持大多投向需求方,通过拉动需求给予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扶持节能灯产业事实上也是这个思路,补贴是直接给消费者的。同理,对环保产业的资金投入、政策优惠应该给市场,给那些采购环保服务的用户,有能力去购买优质服务和产品,充分拉动良性的市场需求;而环保企业要为此去公开竞争,好的企业就会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事实上不需要刻意的帮扶。   问:如何看待政府在其中的角色?   王世汶:政府在环保产业中的位置和角色非常重要,但要发挥积极作用必须准确定位。从某种意义上,我国环保产业最大的买单人是各级政府,无论是采购治污基础设施,还是通过环保监管的倒逼机制推动生产企业治理污染,政府都代表公众直接或间接购买环境治理的产品、工程和服务,服务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   政府作为环保产业最大的&ldquo 买单人&rdquo ,要理清自己的角色,总体的思路应该是监管多一些,直接插手少一些。从国外经验看,尽管产业发育的形态各有不同,但总体特点是首先对环保要有必要的足够投入,然后政府要为行业内所有企业建立公开、公平的平台,建立起没有非市场因素干预和间隔的市场空间。   如何摆脱低质低价顽疾?   要给环境效果真正的关注,从这点出发,着手完善环保产业市场规制   问:低质低价竞争是环保产业多年发展的一个顽疾,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的质量,为何久治不愈?   王世汶:首先,没有哪个正常发展的企业愿意陷入低价恶性竞争。其次,如前所述,需求的模式和规制决定了供给的模式。行业乱象事实上反映了需求方还没有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不少地方政府在治理设施建设上容易陷入对数量的追求,而忽视对环境效果的要求。设施建成后是否或者能否正常运行,是否取得预期的环境效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此环境下,无论是用户还是企业对于前端工艺设计的合理性、设备工程的可靠性的要求自然不高。   如果用户满足于完成任务,而对治理效果不关心,对施工、设备、工艺质量不关心,成本就会成为关键甚至是唯一考量的因素。客户愿意买便宜货,怎么可能不导致低价低质竞争,而企业又何来技术进步的动力?这事实上直接导致了小而杂、小而破的环保企业状况。   长期的低质低价竞争导致的是环境投资的严重浪费以及环境质量改善的停滞不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工业治污设施常年稳定达标运行率,目前的情况都是不容乐观的。   问:您反复强调市场规制的重要性,那么应该从何入手?   王世汶:早前有一个调查显示,只有1/3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可以正常运行,这其中有客观上的不能、主观上的不想等多种原因。而曾有外国同行在参观过我们的治理设施后指出,中国的环境投资至少有10%因为设施、设备质量低下而被浪费了。可以想见,在这样一个产出效率背后,很难出现一个优质强大的环保产业。   我认为,环保产业要成长为地方的支柱型产业,让环保从只花钱到产生正的GDP,除了给予环保真正的重视以及相应的足够投入外,最关键的一点,各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要能保障这些环保投入转化成有价值的市场需求,环保投入能切实成为青山绿水,而不是形象工程。   完善环保产业的市场规制,首先要使需求、供给双方回归到对环境效果的关注上来。我们要购买能够真正实现治理效果的产品和服务,选择能够提供这样产品和服务的优秀企业。   其次,以治理效果为导向,建立起对环保产业有效的质量监管,建立起对治理效果负责的一整套规制和监管体系,从而保证环境投资,无论来自于污染企业还是政府,都能发挥出应有的环境效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
  • “双碳”背景下的环保产业发展分析:调整、挑战与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在这一背景下,环保产业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践中去,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双碳”目标下的国家政策部署“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国家层面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系列部署,从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优化产业结构、改善能源结构等方面进行指导。“双碳”目标下环保产业的新调整在“双碳”目标引领下,环保产业内涵被数倍打开,产业责任也数倍增加。环保产业将从过去的“治污”为主,进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和良好生态协同推进的新阶段。目前,为实现“双碳”目标,环保产业正在进行相应优化调整。例如,在水处理行业,基于资源回收、能源开发与利用和碳平衡理念的未来污水处理厂在领先的环境公司已经开始实践;在大气治理领域,提出了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并且将通过在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示范试点,进行减排技术/措施的协同控制效果评估;在土壤治理领域,聚焦到土壤修复产业中,恢复土壤碳库容量,减少土壤修复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碳排放等;在固废处理处置领域,开发了提高生产效率,开展节能降耗改造,资源综合利用的减碳技术路径。土壤修复产业碳达峰碳中和路径选择其中,在固废处理处置领域,一些先行先试企业在分享经验时,着重提到要关注小规模垃圾处理技术,如垃圾热解气化技术,探索其联合环卫业务形成一种商业模式的可行性;拓展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完善资源化产业链;探索可行的工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路线,如废酸资源化、金属提纯等技术;研究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例如探索生物柴油、生物质制氢等。“双碳”背景下环保产业的挑战和困境缺乏有效的宏观管理在“双碳”的目标下,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为主导,只有国家和政府对整体进行宏观把控才能有利于环保产业的发展,但是实际上,我国环保企业所面临的普遍情况是: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指导方针,多数企业还处于摸索状态,常常事倍功半,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效果。具体表现为:①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相关制度不完善;②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来统筹协调整个行业,政府难以统一管控,也就无法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也就难以有效激发资本家对环保事业进行投资的兴趣和积极性;③硬件设施水平低下,大量环保设备粗制滥造,难以真正起到作用,严重阻碍了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近年来,国家和政府已经陆续颁布了大量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且正在逐步修订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法律的某些规定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相关的经济政策都不适用于实际情况,还需要进一步修复和完善。长期、持续、深度减排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并通过法治建立起应对的长效机制。无论是采取更严厉的碳减排措施,还是建设完善碳市场机制,无论是增加碳汇的措施,还是借助技术革新和金融支持等,法治在规范相关行为主体作为方面的作用至关重要。“双碳”目标对环保产业提出的发展新要求需要科学分析市场前景在新时代的新要求之下,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碳中和也成了世界各国的前进目标,环保产业受到了高度重视,因此,需要对环保产业的前景有一个乐观的认识,抓住发展机遇,用发展的目光对待环保市场,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不但需要加快法律法规的建设,还需要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氛围。同时,碳减排纳入环境监管后,对环保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未雨绸缪,尽早对未来行业可能带来的变化有所布局。在环保行业各个细分领域内,除了直接的节能效益,其他碳减排效果有能被国家认可的碳核算方法都可去做,在工业领域的碳减排行动中应考虑生产全流程中的节能低碳,把降碳作为长期方向,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最优解。需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 我国有些环境治理技术虽然已经基本达到了国际的平均水平。然而,对于大部分核心技术而言,还都处于起步阶段,远远落后于国际的先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环保产业的发展。要想在“双碳”目标下快速发展环保产业,就必须要合理利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对于中国来说,大部分环保类企业都是以中小企业和乡镇为主,生产规模不大,只有依靠于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有利于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可以在政策和资金上对科学技术的创新提供相应的优惠制度,开创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保科技体系。在“双碳”目标下,我国的环保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尽管还存在一些困境,但我们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研发核心技术、制定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构建支持绿色制造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等手段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期待环保产业未来能更好地参与到碳中和、碳达峰的实践当中去。
  • 环保产业启航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17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18展望
    p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国环保产业有效支撑了年度污染防治和质量改善目标的实现,以创新为引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了及时反映环保产业发展动态,分享2018年产业趋势观点,我会组织各分支机构编写了《2017年环保产业发展评述和2018年展望》及各分领域发展情况快报,供环保企事业单位、专家和管理者参考。 /p p   2017年,是“十三五”期间我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重点的关键期,环境管理制度加速完善,环保产业战略高度节节提升,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 /p p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环保督察成为年度热点。完成第三批和第四批对15个省份督察,全国26个省份开展省级环保督察。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先后实施,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p p   2017年,政策对节能环保,特别是产业的推动释放出明确信号。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 /p p   随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 /p p   2017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环保产业为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装备、工程和服务保障,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p p   展望2018,1月1日起,施行了近40年的排污收费制度退出历史舞台,环境保护税正式开征,标志着我国环保政策和制度逐步健全,环保事业正在迈入新时代。 /p p    strong 水污染防治全面深化,三大市场全面启动 /strong /p p   水污染防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水污染治理也是我国最早进行环境污染治理的领域之一。“十三五”期间,我国对水污染治理对重视不断加强,治理工作进入全面开展、深化落实阶段。无论工业、城镇还是农村污水治理,在这一阶段,都得到了充分重视。 /p p   在工业水领域,2016年1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我国“十三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明确了“行动指南”。其中对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做出了明确规定,“实施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排放限期改造,并完善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p p   2017年4月10日,环保部印发《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贯彻落实《水十条》要求,其中对工业废水处理更加重视。要求主要围绕十大重点行业,完善工业源水污染物控制指标和要求。并增加制订煤化工、页岩气开采等新兴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p p   随着标准不断提高,我国工业水领域对技术工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比如,新型煤化工作为高耗水产业,对水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不断提高,包括先进的废水处理工艺、再生水利用工艺乃至零排放技术 不断增长的造纸印刷、化工、纺织和医药等行业使得对成分复杂,污染严重的工业水处理需求不断提高。 /p p   而需求的增长也带来了服务模式的创新,水环境服务业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针对工业企业水污染治理的“管家式”综合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得到政策大力推动。 /p p   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及《关于积极发挥环境保护作用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明确鼓励发展环境服务业,鼓励工业污染源治理第三方运营,有效拉动了环境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有效促进了水污染治理企业由单一的产品和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向设计、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等为一体的综合环境服务转变。 /p p   “十三五”期间,不仅工业废水治理在标准加严的推动下,得到了从技术到服务模式的快速提升 城镇污水处理也迎来了行业的高速发展期。 /p p   2016年12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提出到2020年底,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县城不低于85%,其中东部地区力争达到90% 建制镇达到70%,中西部地区力争达到50%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提前一年完成。 /p p   根据以上规划,“十三五”期间,我国水处理的行业将突破万亿的市场规模,市场容量巨大,投资机会众多。其中,城镇污水的新增和提标改造市场容量高达1938亿元,城镇再生水市场容量达158亿元,海绵城市建设空间达4000亿元。 /p p   在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的不断刺激下,2017年我国水污染治理行业实现销售总收入约3950亿元,较前一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50%。 /p p   市场的爆发对行业企业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水污染防治委员会统计,2017年,我国从事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单位已超过15000家。 /p p   目前,整合、兼并、上市融资成为行业市场主流,一些拥有水污染治理先进技术的环保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兼并的热点,更多的拥有实力的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同时,随着市场集中度提高,水污染治理企业向两极化发展的现象也开始发生,“良币驱除劣币”的良性发展规律正在形成。 /p p   城镇水污染治理市场向好,空间巨大,目前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趋势已经显现,项目规模一再扩大。这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加大对水污染治理行业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吸引了大量资本的关注。近年来,在PPP模式的带动下,外来资本开始涌入这一领域。虽然这给原本专注水处理的中小环保企业带来一定冲击,但更多社会资本和力量的加入,也推动了整个水污染治理行业的建设。 /p p   有专家指出,我国正处于水污染治理攻坚阶段,是世界上水污染治理“最活跃”的国家。在不断加大力度治理水污染的形势下,已经取得显著成果:大规模污水处理从无到有,城镇污水处理率大幅提升,仅用10年~15年就建成了约5000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规模已和美国相当。 /p p   目前,我国的水污染治理工作已经扩展到了更广阔的范围,农村水污染治理也得到了重视,市场正在兴起。 /p p   2017年2月21日,环境保护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全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新增完成13万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目标任务。整治重点为“好水”和“差水”周边的村庄,重点抓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 /p p   作为新兴领域,村镇污水治理也在2017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十三五”规划建制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完成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13万个,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镇污水治理分会测算,市场空间超1400亿元。 /p p   纵观2017年水污染治理进展,工业、市政和农村三大市场得到了全面开花,突显蓬勃之势。2017年6月27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作出55处重大修改,更加明确了各级政府的水环境质量责任,实施总量控制制度和排污许可制度,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以及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p p   水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长期工程,需依靠法治,建立起长效、可持续的机制。2018年,水污染治理工作仍在深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的第一年,在水污染物指标上,延续《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类、二类共61项污染物进行考核。 /p p   随着环保税推进和水环境断面考核监察监管力度的增大,水务行业整体上将开始从增量扩张逐步向存量优化进行演替。企业也将更加注重治理水平的提升和自身能力的建设,从盲目扩张转为修炼内功、内外兼修。 /p p   随着政府及公众整体上对水质安全关注度的提升,水质标准和治水技术也将进行革新。其中,河流湖泊等生态修复和水源地保护、工业废水和园区的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小型化自动化设备系统研发、污泥的无害化处置等细分领域,仍是行业企业应该聚焦的重点领域。 /p p    strong 固废和土壤污染治理引重视,市场潜力大 /strong /p p   “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这是首次将固废处置写入党代会的报告中。这意味着决策层对固废处置的重视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p p   总览固废处置各细分领域,工业固废处置趋于成熟,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的产业化推广正在实现。 /p p   2017年4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指出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率达到2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3万亿元。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 /p p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委员会统计,2016年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0.9亿吨,同比减少5%。综合利用量为18.4亿吨,正在向着固废循环利用的更高水平迈进。 /p p   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预计到2019年年底前,逐步有序减少固体废物进口种类和数量。到2020年,将国内固体废物回收量由2015年的2.46亿吨提高到3.5亿吨。 /p p   未来更要加强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协同增效,首先应当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其次突出废物的源头治理,和注重废物的资源化利用。 /p p   去年,值得关注的还有生活垃圾处置领域,“垃圾分类”工作得到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p p   2017年3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到2020年底,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46座重点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必须将有害垃圾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 /p p   从城市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去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建办村函[2017]390号)》决定,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市、区)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 /p p   伴随着生活垃圾分类的开展,整个垃圾收运、处置产业链也逐渐建立起来,环卫服务业市场化增长迅速。环卫市场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期,环卫产业主体快速形成。从政府购买服务到PPP,多种商业模式活跃在环卫市场中。 /p p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环卫正处于从政府采购服务向PPP转变期,环卫PPP项目不断涌现 环卫服务业由城市向村镇延伸 从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向废品回收延伸。 /p p   受益于此,环卫产业链下游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内地越来越多的城市选择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2017年新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厂超过50座,与2016年相比,有大幅度增加,也是历年来建成投入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最多的一年。 /p p   为规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保护部2017年4月20日印发《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厂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和联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垃圾焚烧企业于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完成“装、树、联”三项任务,即依法依规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厂区门口树立电子显示屏实时公布污染物排放和焚烧炉运行数据、自动监测设备与环保部门联网。 /p p   截至2017年年底,内地建成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约303座、总处理能力为30.4万吨/日,总装机约为6280MW。其中采用炉排炉的焚烧发电厂有220座,合计处理能力达到22.8万吨/日,装机达到4380MW。 /p p   据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委员会分析,2018年生活垃圾收运市场仍快速增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将继续,行业维持竞争激烈和快速发展的特点。 /p p   与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同样受到业界关注、并在摸索中前进的还有危废处置行业。我国近年来危险废物的产生量逐渐增长,引发政府、业界和公众的讨论。据了解,2016年全国危险废物产生量为5347.3万吨,同比增长34%。2017年,这一数字再次增加。 /p p   可喜的是,全国各地从事危废的企业也在增加。2016年各地颁发的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共2195份,相比2015年多增加161份。 /p p   目前,危废处置行业不断迎来行业上下游、跨行业的合作,越来越多企业参与其中,在分一杯羹的同时,也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 /p p   土壤修复是环保产业中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更是得到自上而下的大力推动。从2016年“土十条”发布,就有预测其市场空间达到数千亿甚至上万亿。 /p p   去年施行的《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首次为污染地块管理建章立制。其中明确各方责任,清晰管理程序,为加强污染地块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提供支撑。此后陆续出台的一系列相关发挥,明确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和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等问题,为修复工作提供依据。 /p p   2017年,中央财政安排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65亿元。除了国家资金投入之外,《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的实施,也带动了地方和企业增加投入。尽管如此,处于起步成长阶段的土壤修复行业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行业标准体系不健全 土壤污染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基础薄弱 土壤污染修复设备化 规模化、产业化研究滞后、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修复资金缺口很大等。 /p p   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正式出台,这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领域内“基本法”的出台将把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配合一系列法规的实施,2018年土壤污染状况监测网络、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土壤污染防治标准体系“三大基柱”确立,可以预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将步入正轨,产业技术水平、服务模式也将迎来变革。 /p p    strong “大气十条”收官,产业做出巨大贡献 /strong /p p   2017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目标全面实现。回想2013年6月,三大污染防治战役的第一枪响起,“大气十条”率先发布。5年来,在各方的努力下,全国整体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产业、能源和交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特色大气污染防治新模式基本形成。 /p p   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2.7%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分别下降39.6%、34.3%、27.7% 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降至58微克/立方米。 /p p   在这其中,工业烟气颗粒物排放控制、机动车尾气治理等工作功不可没。 /p p   众所周知,电力行业污染物排放是目前我国最严格的行业之一。近3年以来,国家地方和各发电企业共同掀起了大规模燃煤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作,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快速推进。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脱硫脱硝委员会报告显示,到2017年年底,超低排放改造将突破6亿千瓦,加上前一年的工作成果,带来的脱硫脱硝产业直接社会增加值约438亿元。 /p p   产业界所提供的污染治理技术也做出了贡献,除脱硫脱硝,除尘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比如,袋式除尘技术方面,预荷电袋滤技术、聚四氟乙烯基过滤材料关键技术、高硅氧覆膜滤料及其应用等取得重大进展。电除尘技术方面,低低温电除尘技术、湿式电除尘技术、脉冲电源技术、消白烟技术均取得突破,有些已经开始被行业广泛应用。 /p p   然而,随着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基本完成,新上机组也非常有限,也预示着电力除尘市场有所下滑,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同时,借助“一带一路”东风,瞄准海外市场,也成为产业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p p   相比之下,非电行业市场有所回暖,冶金、建材等行业经济形势复苏。但是,燃煤电站超低排放收官之时,非电行业将是治理重点。过去一年,各地陆续出台非电行业环保政策,非电行业的主旋律即各种燃煤烟气基本按标准治理完成,各企业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p p   其中,在非电行业脱硫脱硝领域,相比电力行业的排放标准仍较为宽松,污染治理的基数、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既是短板,也是业内企业可以关注的市场机遇。 /p p   未来,非电行业执行更严格排放标准,需要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非电行业氮氧化物减排领域。 /p p   2014年,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工作开始开展。目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减排与控制已经成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中心工作之一。特别是去年9月环保部和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推进VOCs与NOx协同减排,建立VOCs污染防治长效机制,并明确要求到2020年全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的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以上。 /p p   目前,这一工作不仅有政策要求,还有制度和体系建设。2017年,《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收费试点办法》继续贯彻落实,共有21个省市发布了VOCs排污收费办法和实施细则,北京、上海等地相继颁布了各行业VOCs排放量核算方法体系。 /p p   环保产业是政策驱动型的产业,在对VOCs排放提出要求之后,行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VOCs的排放所涉及的行业众多,量大面广,去年多个省市公布了涉VOCs排污企业治理名单,VOCs净化市场潜力巨大。 /p p   2017年,VOCs末端治理和检测市场在2017年均有大幅度的提升,比2016年提升约40%。但VOCs的减排和污染防治工作涉及到产业结构调整、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末端治理设施建设和检测、监测、监管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因此,2018年,这一工作还将进一步加强力度,产业水平也许继续提升。 /p p   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是造成细颗粒物、光化学烟雾污染的重要原因,更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p p   2017年,机动车污染防治摆在环境保护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及各地区正从新车达标监管、在用车环保管理、黄标车和老旧车加速淘汰、车用燃料改善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管控机动车污染排放。 /p p   随着机动车排放防治工作加强,一方面新车排放法规的不断升级,新生产车的污染排放通过采用更先进的尾气后处理装置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在用车黄标车和非道路机械等成为机动车污染物控制的重点,其排放必将通过尾气治理治理得到有效的大幅削减。这些都将为国内的机动车后处理装置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p p   据统计,2017年机动车环保产业链上相关企业依然保持在150多家。2018年,推广新能源汽车,提升油品质量,提升发动机燃烧技术和尾气催化转化技术,以促进车辆升级等工作还将持续,也是相关业内企业可以重点发展的方向。 /p p   strong  细分行业兴起,环境健康获关注 /strong /p p   环境监测是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基础,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提供有效手段。 /p p   2017年,我国环境监测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一方面,省以下环保机构垂改试点、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河长制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地 另一方面,包括排污许可、环保税、环保督察、按日计罚在内的环境管理机制加速完善。 /p p   随着各项新政策、新办法、新方案落地实施,环境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这一年,政策频出带来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水质、大气、土壤、植被及污染源等领域监测站点激增,在监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p p   在大气方面,环境监测为“大气十条”顺利收官做出了很大贡献。其中,大气网格化监测系统,因其精准、科学,能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能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优势,成为精准治霾的新主流 VOCs在线监测工作,为获得准确和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提供保障 环境空气监测臭氧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推动完善我国臭氧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p p   水质监测仪器一直以来占据了环境监测市场45%以上的份额,近几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水质监测仪器领域的不断扩张,为我国水环境治理带来了生机。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水质监测设备从以进口设备为主,逐渐转向更多的考虑使用国产设备。 /p p   当前,中国土壤监测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土壤流动性较差且污染物成分复杂,土壤监测网点较大概率将依赖给予实验室的取样检测为主,而非连续在线监测设备,土壤监测设备需求庞大。 /p p   目前,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我国环境监测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 /p p   治理手段的提升和监测系统的建立,使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在这一公众一直以来最关注的环境问题有所成效后,公众关注的焦点转向室内环境健康领域。然而,室内环境污染超标依然严峻。近几年,我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有关室内环境的标准,从建筑装饰材料的使用,到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含量的限制,全方位对室内环境进行严格的监控。 /p p   室内环境健康产业成为环保产业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的领域,受到追求品质和健康生活消费者的青睐。新风、净化产品逐渐成为不少家庭的刚需产品,市场呈现“井喷式”发展。 /p p   相较于2016年新风行业的高增速,2017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销售呈现前高后低,全年增长依靠上半年的拉动。进入11月来是雾霾治理取得良好的改善,空气进化器告别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进入理性消费的阶段。 /p p   行业竞争也因此加剧,企业洗牌加速。这一市场从野蛮生长,到增速放缓、此消彼长的竞争模式,整个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优势品牌快速崛起,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缺乏竞争力的小品牌逐渐退出市场。根据线上线下市场统计,2017年品牌数量651个,进入193,退出255。 /p p   新风市场若要保持稳健增长,关键在于技术产品、营销模式创新。未来,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将成为趋势,不少品牌开始向健康环境转型,从单品空气净化器供应商向整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变,为消费者提供“设计+产品+服务”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p p   如今,环境健康的理念贯穿生活的方方面面,水、气、声、渣一个都不能少。继大气、水、土壤、固废得到全面治理,噪声污染也在去年得到推动。 /p p   2017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发布了《2017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今年实行的环保税法,也将工业噪声污染防治列入环境保护税税目。 /p p   随之发展起来的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在2017年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其中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约80亿元,技术服务收入约22亿元。2017年全国从事噪声与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和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总数约700家,从业总人数略有上升约为2.2万人 专业从事噪声振动控制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专业企业已有3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达110余家。 /p p   目前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仍然以传统降噪产品为主。2018年,这一产业的技术和市场热点将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控制,电力行业发电厂与输变电噪声控制,冶金、石油化工与建材行业等大型建设项目噪声振动控制等方面。尤其是轨道交通领域的噪声振动控制,将延续可持续增长态势。企业经营将更多地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专业化与社会化并重的方向发展。预计2018年,行业总产值将升至150亿以上。 /p p   展望2018年,水、气、土、固废治理等传统行业向纵深发展,显现出新亮点 环境监测、室内环境健康和噪声污染防治等新兴行业横向扩展,迅速崛起,形成了环保产业全面铺开、气势恢宏的产业地图。 /p
  •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情况报告(2020)》
    近日,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联合发布《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据悉,这是继2017年以来,连续第四年发布此报告。报告数据来源于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委托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开展的全国环保产业重点企业调查及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涉及近1.2万家环保企业样本,包括环保上市公司和新三板环保公司。  《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1.78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约11.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3.2%,增速均远超GDP增速。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亿元-2万亿元之间,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两万亿元。  营收年均15%增长,但增速放缓,盈利水平下滑  受益于环境治理市场需求快速释放,环保产业总体仍保持较快发展态势,但呈现营收增速有所放缓,盈利水平有所下滑的趋势。  《报告》显示,2019年,统计范围内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9864.4亿元,同比增长了13.5%。对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统计范围内相同样本企业数据进行分析可知,上述企业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但近3年环保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幅逐年收窄;营业利润年均增长率3.9%,2017年、2018年利润率连续下滑,2019年保持稳定。  具体到细分领域,与2018年相比,除土壤修复外,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废处置与资源化、环境监测领域企业的环保业务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环保产业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集聚化趋势凸显从企业规模看,列入统计范围的环保企业,大、中型企业数量占比分别为3.4%、24.3%;小、微型企业数量占比为72.2%。其中,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以9.8%的企业数量占比(较上年降低了0.6个百分点),贡献了超过92%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统计范围内企业有近半数集聚于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环保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占比分别为67.4%、67.6%,远远超过中、西部和东北三个地区企业的营业收入、营业利润。长江经济带11省(市)以45.6%的企业数量占比贡献了近一半的产业营业收入,对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支撑能力较强。?  创新竞争力持续增强,回款等问题仍突出  自2011年起,我国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年均增长率较之前翻了一番,由过去的6.8%增长到13.6%。2019年环保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年末人数的0.33%,对全国就业的贡献呈逐步扩大的趋势。  随着人力资源需求的井喷,企业在研发上的经费支出也呈现逐年增高的态势。《报告》显示,2019年,被调查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4%,明显高于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1.2%)。与2018年相比,2019年环保企业平均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5.6%。各细分领域均有所提高,其中,固废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环境监测领域增幅均在20.0%左右。  不过,在创新竞争力持续增强的同时,反映到环保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如资产收益能力及获利水平等指标并没有相应提高。  从盈利能力看,《报告》中统计范围内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平均值为10.5%,利润率平均值为9.6%。与2018年相比,2019年相同样本企业净资产收益率和利润率同比基本持平。从资产营运能力看,统计范围内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平均值为0.5,应收款周转率平均值为3.1,均较低,与2018年相比,2019年相同样本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应收款周转率变动幅度在0.1以内,反映环保企业的资产营运能力基本保持稳定,回款问题仍较突出。  再从偿债能力看,统计范围内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为60.6%,与2018年相比,2019年相同样本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了两个百分点,说明环保企业财务风险有上升趋势,但总体仍处于合理区间。 2021年我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总额有望超过2万亿元受疫情影响,IMF预测2020年我国GDP增速大约为1%,2021年GDP增速大约为8%。采用环保投资拉动系数法、产业贡献率和产业增长率三种方法预测2020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规模大约在1.6万-2万亿元之间,2021年环保产业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特别是2020年以来,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GDP增速预计放缓,若按照5%测算,2025年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有望突破3万亿元。根据统计数据,《报告》同期发布了环保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5亿~10亿元、1亿~5亿元企业名单。
  • 【技术交流】先河环保承办京津冀环保产业洽谈会在廊坊成功举办
    近日,由河北省贸促会、北京市贸促会、天津市贸促会、廊坊市人民政府主办,先河环保作为承办单位之一的“京津冀国际环保产业推介洽谈会”在廊坊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环保企业代表等450多位嘉宾汇聚一堂,解析国际前沿科技成果,分享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助推京津冀地区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以‘新机遇、新动能、新未来’为主题,河北省政协副主席苏银增出席并致辞,河北省贸促会会长魏存计、北京市贸促会会长张永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杨志峰、河北省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张国洪、省环保厅副巡视员陈恩惠、先河环保研发中心总工程师崔博士等作主旨演讲,省贸促会张健生主持会议。会上崔博士发表了题为“科技支撑助力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报告。苏银增副主席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河北正处在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河北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优势和潜力,诚挚欢迎更多企业家来河北投资兴业,共享发展机遇。 张永明会长表示,当前京津冀地区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较为尖锐,强化区域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要“环保”先行,加大京津冀的协同发展。陈恩惠副巡视员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河北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目前环保重点工作以及下一步的需求,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省厅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之路。由先河环保邀请的杨志峰院士向大家分享了题为“试论我国生态文明与产业生态化”的报告,他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道路的必然与必须选择,也是产业系统生态化的转型方向,同时讲述了国内外产业系统生态化转型的经验。先河环保崔博士介绍了集环境监测、管理、治理为一体的智慧环境系统,他介绍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8月29日主持召开大气污染防治专题工作会议强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中之重是打赢蓝天保卫战。先河环保智慧环境体系,协助各地政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把脉定方”,智慧环境可实现环境要素的全面展示,多维度的展示生态环境实时监测数据,同时结合环境大数据进行环境分析研判,诊断环境问题并对污染源进行精准化、精细化监管。先河环保的智慧环境体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进行末端治理,为政府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效抓手,并为用户找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提供支撑。在实现生态数据全面整合,高效管理的基础上,全面了解生态环境现状,更科学的对其进行监管,最终建立一套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规范化运营,助力各地政府持续改进环境质量!会上,来自国内外企业代表围绕清洁能源、清洁技术、环境治理等进行对接洽谈,并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
  • 环保部:环保产业营收规模约3万亿
    8日,在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ldquo 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rdquo 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调查显示,环保企业年均复合增速达30%。他透露,环保部正在牵头编制清洁水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   吴晓青称,根据环保部、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的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显示,按照环保产品、环境服务、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境友好产品四大部分,我国环保产业从业机构约为2.4万家,上市公司约400家,年营业收入约3万亿元,2004年至2010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表明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据介绍,这是我国首次公布环保产业整体发展情况。   吴晓青表示,下一步环保部将从四个方面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加强管理,释放环保产业的需求空间。要充分发挥环保法规、政策、标准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强化环境监督执法 二是夯实基础,提高环保产业的供给能力,包括促进科技创新、业态调整和金融升级 三是突出重点。要着力把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需求有效转化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的创新、开发以及产业化应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节能环保企业。吴晓青透露,环保部正在牵头编制中国的清洁水行动计划和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行动计划。随着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计划陆续出台 四是减政放权,让环保产业起决定性的作用。目前,环保部取消环境保护设施运行审批事项已经全面运行。
  • 环保产业再迎政策“大红包”
    从权威渠道获悉,即将出台的《节能环保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国内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要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左右,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核心领域的环保装备产业和环境服务业产值分别各达5000亿元。同时,国家鼓励有实力的节能环保类公司做大做强,“十二五”期间,要形成100 家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环保企业,其中包括50家环境服务型企业。在具体的财税支持政策上,将研究污水垃圾处理等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   市场分析指出,国家扶持政策越来越明确,伴随着一系列政策“大红包”的推出,“十二五”期间节能环保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将日渐明朗,相关公司将集中受益。   环保装备业将先行   5000亿元的产值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于环保装备制造业的重视。其实,早在2010年4月,国家发改委出台经过修订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已经指定八大类共计147项鼓励发展的环保设备及产品。   在《规划》重点支持的高效节能、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三大产业板块方面,《产品目录》均明确了政策支持的方向。例如,水污染治理装备领域包括膜生物反应器、活性污泥生物膜复合式一体化处理设备,以及中空纤维超(微)滤膜组件、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材料等22项 大气污染治理领域脱硫脱硝装置和脱硫剂、脱硝催化剂等也均有列出,甚至还指定噪声和环境监测方面的技术和产品支持方向。   业内专家指出,《产品目录》代表政策支持的导向,其中还有一些被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因此,这八大类产品代表着未来5年环保装备产业的引领力量。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水污染专委会秘书长王家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产业进一步发展,未来还将充实和完善各细分行业的政策支持导向,例如污水处理领域的生物反应膜技术,目前主要弊端在于成本和能耗过高,国家鼓励更新更高效的技术涌现。   环境服务业有望提速   在即将出台的《规划》中大力发展环境服务业被认为是最大亮点之一。业内人士纷纷指出,5000亿元产值目标不仅预示着环境服务产业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目前整个环保产业链条上各个分散的环节须向系统综合性服务业转变。这一政策动向的变迁呼唤行业企业及早实现转型升级。   环境服务业涵盖市政供水、市政污水及回用、工业废水、污泥、城市固废、危险固废、监测服务等范围,将带动包括规划设计咨询、投资运营、工程建设、设备集成在内的全产业链整合。《规划》提出的未来环境服务业的核心是,环保领域引入合同环境服务概念,具体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节省的减排费用与治污企业共享 二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   据中国水网统计,2010年末,我国环境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1500亿元,从业单位约12000个,从业人数达270万人。王家廉表示,尽管已有所发展,但目前分散的环保产业各环节只能服务于单项指标,传统的产业模式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环境管理的需求。只有综合环境服务直接面向环境效果,环保产业业态向综合服务业过渡,才能引导环保产业向环境服务业升级。   王家廉指出,从现状来看,污水处理产业目前广泛推行的BOT运营模式已初步具备环境服务业的特征,未来,水污染治理环境服务业有望率先实现规模化发展。   财税扶持推陈出新   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规划》在具体的财税扶持政策方面也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现状,谋求推陈出新。其中,将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对污水垃圾处理等企业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办法等提法,被广泛认为含金量很高。   国内一家大型污水处理运营企业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成本问题一直是污水处理企业面临的首要挑战。目前,企业承担的BOT项目,靠从政府获得污水处理费来获得收益。但项目运营过程中,实际的成本还包括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部分,在污水处理费中就未被体现,如此一来,企业的成本压力很大。“相比于新区,很多城市老城区的管网维护难度更大,费用更高,这些都靠企业来投,显然不合理。”该人士表示,一并考虑管网维护和污泥处理成本,是对企业投资污水处理行业的巨大支持。   污泥处理成本也列入成本考虑范围,体现了政府对于污泥处理的重视。有专家表示,污泥处理未来5年也有望实现产业化发展,环保部也在做相关专项规划。   由于建污水处理厂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土地使用税往往平添污水处理企业的运营负担。上述企业人士表示,一旦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企业的经营成本能明显降低。   另据透露,《规划》还提出,将完善节能环保产业的进出口政策,安排对外援建时,优先安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节能环保项目。同时,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此外,未来政府还将支持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即将召开,预计将于11月初举行。据了解,此次会议除了总结“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外,还将进一步布置“十二五”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全国环保大会是国家层面规模最高的环境保护会议,每五年召开一次,上一次大会召开于2006年4月。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期间有关部门或将出台相关意见进一步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在环保产业方面,会议中或涉及“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增速要超过同期财政收入增速等相关内容。   除此之外,由环保部牵头制定的“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也有可能于大会前后发布。目前,该规划已经上报国务院,环保部相关人士曾对记者表示,该规划将很快出台。   据悉,在环境安全方面,“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会将主要精力放在核辐射、重金属、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污染防治上。   记者还了解到,此次会议前夕,《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也有望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该规划内容,到2015年,我国要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 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基本建成。规划将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对符合规划要求项目,中央财政将在现有投资渠道中予以支持。   早先,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表示,“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大对环保的投入。据他介绍,我国“十一五”环保投入为2.16万亿,占GDP的1.41%。而据有关专家测算,“十二五”环保投入至少要比“十一五”增加1.5倍,才能实现“十二五”环保目标。   环境服务业春天即将来临   “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将环境服务业纳入发展重点,规划到2015年达到产值5000亿元,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超过50家,环境服务业的春天即将来临。   环境服务业包括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境监测服务、污染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理、环境贸易和金融服务。环境服务业的比重增大是环保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在发达国家的环境产业中,服务业务占比达到50%-60%。而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相对不够成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服务业比重约为 15%左右,且主要是以环保设施建设带动的设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为主。   处理费提高利好运营企业   环境服务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污染企业通过合同服务,将节省下来的减排费用与环境服务商共享 一种是政府采购由环境服务商所提供的环境服务。国内水处理领域运营服务模式相对成熟,基本模式是各地由地方政府招标,中标企业在特许经营期内,政府按当地财政部门核算的处理服务费支付给中标企业以覆盖成本和收益。   而“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将管网建设和污泥处理纳入污水处理,将大大提高运营服务商的盈利能力。目前运营服务商的利润增长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处理量的提升,随着管网建设的重视,之前来水量严重不足的处理厂将逐步提高处理负荷 二是自身提高管理能力,降低单位处理成本 三是单位处理费用的提高。   目前国内污水处理费标准是0.8元/吨,虽然2008年以来部分省会城市提高了处理费,但仍有一半的地区低于标准水平,整体的处理费用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将管网建设成本和污泥处理成本纳入污水处理成本,势必将提高污水处理费,而拥有污水处理项目的运营商获得相应污泥处理业务和配套管网建设也是大概率事件,增加的处理服务费将提升企业单位水处理盈利水平。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大部分运营商都将受益于政策支持,但由于规模、技术、综合管理能力存在差距,只有具备综合处理能力和异地复制能力的运营商才能最大程度地受益于政策支持。可重点关注:在膜技术上国内领先,通过与各地地方政府合作设立子公司快速异地复制的碧水源,在特定工业领域水处理方面具有优势的巴安水务、禾欣股份和万邦达.   污染治理监测先行   环保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监测服务和相关设备的发展,只有通过持续有效的大环境监测和潜在污染源监测,才可以发现污染情况,并作出相应治理。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环境监测分为环境气体监测系统和环境水质监测系统。统计显示,2009年国内环境监测专用系统的市场规模为92.67亿元。根据国泰君安研究报告预测,未来2-3年,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达到20%以上,到2013年整个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亿元。   研究人士称,上市公司中能够提供空气质量、水质、污水、烟气、酸雨全套自动监测服务的先河环保,覆盖水、气监测的聚光科技,以及在特定领域——核辐射监测的汉威电子,将受益于环境投资拉动的监测服务市场的井喷。
  • “环保产业信用平台”今日正式上线
    p   国家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7〕17号)明确指出:“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经商务部信用办、国资委协会办批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自2011年起,以免费评价的方式为会员企业提供信用等级评价服务。 /p p   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协会商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信用评价范围要由会员向全行业覆盖 二是要建立评价标准,进一步完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要做好行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和公开、共享 四是要推进建立行业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此,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于2018年修订了《环保企业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将信用评价对象由协会会员扩展至业内企业 制定了首个行业信用评价标准《环保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社团标准正式颁布实施 以信用评价为抓手,启动了环保产业信用平台的建设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64" height=" 499" title=" QQ图片20190516174059.jpg" style=" width: 558px height: 425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QQ图片20190516174059.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9e4d246-4e1e-4e10-867a-5283fa273211.jpg" / /p p   依据新的评价办法和标准,我会于2018年11月组织开展了第11批信用评价工作。因评价范围的扩展,申报企业数量大幅增长,该批共有255家企业申报,经评价,有166家企业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包括AAA级51家,AA级63家,A级52家,评价结果已于日前正式对外发布。截至目前,共累计开展了11批评价工作,共有1200余家(次)企业参加评价,670余家企业获得A级以上信用等级,其中259家企业获得AAA信用等级。信用评价工作对于增强企业诚信经营意识,建立诚信为本的行业氛围,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评价结果在环保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中得到部分采信,对政府施治和监督管理提供了一定支撑。 /p p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信用体系建设有关精神,切实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作用,我会结合长期信用评价工作实践,于2018年底启动了“环保产业信用平台”的开发建设。旨在搭建信用建设政策宣传、行业信用信息推广展示的平台,为环保企业、行业用户、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行业信用服务。通过平台可进行环保企业信用评价的在线申报、客观评价赋分和评价结果发布 实现企业信用信息的采集、公示和检索查询,并通过平台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宣传守信企业、公示惩处信息等。通过信息归集,逐步建立健全环保企业信用档案,推进环保产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p p   目前平台的设计开发及系统试运行工作均已完成,自今日起正式上线投入使用。今后,我会将在不断完善和深化信用评价和信用平台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努力推进评价结果的采信应用,优先推荐守信环保企业参与到投融资、项目招投标等活动中。推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p p   平台登录方式:登录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官网(www.caepi.org.cn),在首页“办事大厅”栏点击“环保产业信用平台”进入,或者直接输入www.caepi.org.cn/CreditPlatform/。 /p p & nbsp /p
  • 乐氏科技将参展2016中国(浙江)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
    “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将面临重大转型和改善,为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大举措,“2016中国(浙江)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旨在积极吸收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及设备,促进我国及长三角节能环保领域重要技术及设备的推广与应用。在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众多企业的积极参与下、“2016中国(浙江)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于2016年10月13-15日隆重召开。届时,北京乐氏联创科技有限公司将携主营产品烟气分析仪、VOC分析仪、总碳氢分析仪以及气质联用仪参展,展位号104,展览时间:2016年10月13日-- 15日9:00-16:30。  展会介绍:  为进一步贯彻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精神,带动和促进环保技术与设备的交流合作,由中国环境报社、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共同主办“2016中国(浙江)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同期举办“绿色化研讨会”。本届博览会立足浙江、影响全国、面向世界。将邀请国内外优秀节能环保企业集中展示最新技术装备和环境污染防治解决方案,设立展位800个,计划邀请到场观众3万人次。  “2016中国(浙江)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将重点突出“精准对接”。届时,将组织邀请华东及全国各市/县环保厅局需求部门、环境治理需求的各大工业园区及各个大、中型污染耗能企业到会现场进行对接和参观,切实有效的保障各参展商的参展效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助力。“2016中国(浙江)国际节能环保产业博览会”将结合各界资源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一站式产、学、研环境问题综合解决平台。
  • 我国环保产业“十二五”商机达万亿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副会长、新闻发言人陈尚芹21日向《经济参考报》透露,正在酝酿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将围绕“水气声垃”展开,分别是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水污染治理,除尘、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治理,噪声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四个方面。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环保产业是典型的政策引导型的产业,强有力的减排政策将催生巨大的环保产业市场需求,“环保产业完全有可能、有条件成为下一轮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商机:万亿产值成共识   “未来15年将是环保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抓住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错过这个机遇,环保产业就难以摆脱20年来”盘子小、市场散、发展慢“的局面。”陈尚芹表示。   陈尚芹介绍,环保产业这块“大蛋糕”,可切成环保产品、环境工程、环境服务和咨询、环境友好产品、生态环保建设等六大块。而按产业链分类,环保产业又可分为环境技术产业、环保装备及产品制造业、环境服务业,分别归科技部、工信部和环保部主管。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向《经济参考报》提供的《国家“十二五”环保产业预测及其政策分析》报告指出,据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需求约为3.1万亿元,与“十一五”期间环保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1.35%的比例基本持平,年均环保投资为6200亿元左右。   在环保投资方面,2009-2012年环保投资合计约为2.3万亿元,拉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为0.78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王金南指出,这将为“十二五”的环保服务业发展提供巨大的空间。   招商证券在《行业投资策略报告》中则更为乐观:“”十二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总体投资预计将翻倍,而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大气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等各个细分行业都各自存有投资机会。”   招商证券环保产业分析师彭全刚解释道,美国、德国、日本、英国等老牌工业化国家的环保投入,均占GDP比重在2.5%以上,我国的环保投入仅占GDP的1.5% 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同比增长31.2%,比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同比增幅高出7.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然而,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所所长傅涛指出,环保需求并不直接等同于环保产业产值“目前环境事业需求和投资只有不到30%-40%进入到产业环节 大部分的环保投资、环保工作任务,市场主体并未真正介入。”   环境规划院报告指出,若环保产业产值以年均增长率15%计算,2009-2012年的环保产业产值约为2.76万亿元,“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产值为4.92万亿元。有分析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环保产业将保持年均15%-20%的增长率。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初步测算则偏于保守“十二五”期间,预计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高于15%的发展速度,到2015年,环保产业产值约2.2万亿元。其中,环境污染治理产值约为0.8万亿-1万亿元。   在中央、地方政府及民间投资等环保投资的牵引下,以投资乘数约1.4估算,“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将拉动GDP约4.34万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一位专家表示,如果在环保方面投入1000亿元,将会带来10亿元的利税增加、600亿元的居民消费增加、60万的新增就业人口“这是全社会绿色增长的最佳模式”。   细分市场热点方面,据环境规划院的报告初步测算,“十二五”期间城市污水处理、污泥处理、脱硫脱硝等重点领域环保投资约为1.2万亿元,将拉动的环保产业产值约1.32万亿元,环保设施的运行费用3.15亿元,其中新增运行费用1612亿元。   瓶颈:行业估值现分歧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一位专家指出,当前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包括环保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够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新技术示范推广渠道不畅,环境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散、弱的行业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扭转。”   “市场对环保产业出台财政支持政策已经不怀疑,但对支持力度大小及对行业高估值的影响,存在一定分歧。”申银万国环保产业分析师余海认为,国家将建立污染减排的责任制和问责制,并通过绿色信贷、环境税及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等经济杠杆,大力支持环保产业发展,“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将会超出市场预期”。   然而,接近环保部的知情人士透露“十二五”开局之年至今,国家已公开的直接涉及环保产业的投资预算,仅为《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中所列的220亿元,“这笔钱还是从科技部过来的,环保部涉及环保产业的自有预算捉襟见肘”。   至于涉及市场化、产业化领域的财政支持,该人士称,财政部曾邀请环保部对口司局及中国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进行座谈,但双方未就使用方式、投放对象等问题达成一致,“最后批给环保部的财政专项资金就不了了之”。   赛迪顾问的《中国环保产业研究报告》指出,大型环保企业数量占全国环保企业比重不足5%,固定资产小于1500万元的小型企业占85%以上。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这些中小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拿不到高额度授信,如今又缺乏政府在财税方面的有力支持,作为轻资产公司,它们的现金流非常紧张。”   资金困局显示在方方面面。上述专家担忧的是,产业资金的久拖未决,耽误环保企业的技术创新。   陈尚芹表示,环保技术和设备也是一分钱一分货,有时候项目业主为了省钱,导致少数制造商和运营商在材质、施工方面偷工减料“当前环境工程招投标制度往往是”经济标“压倒”技术标“,导致竞标企业无序压价甚至低于成本价,或推广适用性、稳定性较差的环保技术。”   陈尚芹透露,环保企业中标后,业主仅支付中标额10%-20%的项目启动金,在经过1-2年的现场参数勘测和工程建设后,业主才追加支付中标额的50%,直到项目竣工运营,业主仍赊账中标额的10%-15%作为押金,“环保设备和工程企业的资金回笼非常困难”。她为此建议,环保企业应该从“建设-运营-移交”的BOT模式,转向“业主自建-环保企业运营”的合作模式。   呼吁:经济杠杆须到位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报告强调,当前须重点突破影响我国环保产业发展的多个“瓶颈”政策:其一是价格政策,包括实施脱硝电价补贴政策,对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如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等,应适用优惠电价 同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污水处理成本,提高城镇污水处理收费价格。   其二是促进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尽快制定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委托专业环保公司或机构承担环境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或环境设施、设备与器具的运营。   其三是建立相关投资政策,包括:建立国家环保产业引导基金,为环保企业提供长期低息或无息贷款,也可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 增加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资金,应主要用于对环保企业贷款提供贴息,为社会资本进入“挪位子” 重点为符合标准的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提供财政补贴。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建议,设立环保产业新技术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加速推进环保产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加快环保产业的国产化、标准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立足自主研发,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环保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范的制订。   该协会相关人士同时表示,应以环保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污染治理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示范工程为纽带,形成一批环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多渠道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应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成套装备及配套设备研发,推动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成套化、集成化发展。
  • 促进行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 2023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会议通知
    --促进行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2023中国(南京)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2023 China (Nanj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Expo 时间:2023年10月11日-13日 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立足华东 辐射全国华东地区重点打造的环保行业盛会促进国内外环保行业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华东部地区品牌化、专业化的环保行业盛会市场概况 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相继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被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近年来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或总量下滑,或增速放缓。在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国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仍较大,中国所面临环保任务仍十分艰巨。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呼声日盛,世界环保市场也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发达国家和地区在技术水平和市场份额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从世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看,环保装备将向成套化、尖端化、系列化方向发展,环保产业由终端向源流控制发展,其发展重点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与防治、噪声与振动控制等方面。此外,当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设置“绿色壁垒”,给世界环保装备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和挑战。展会优势『展会宣传推广』 ◆ 160个影响力的媒体宣传 ◆直邮邀请函180,000份 ◆ 直销电邮推广◆ 经销商集散地大量广告 ◆传真、电话、短信推广 ◆ 同类展会直接推介◆ 展前举行展览推介会 ◆买家服务中心一对一推广 ◆ 与有关商会、协会合作『目标观众』◇石油/石化 ◇日化/制药 ◇食品/酿造 ◇纺织/皮革 ◇香料/印染 ◇冶金/制钢◇电力/电能 ◇电子/电器 ◇水泥/矿产 ◇建筑/建材 ◇机电/制造工程公司◇市容环卫所 ◇供排水公司 ◇环境监测站 ◇水务水利局 ◇设计/研究院所◇各省市环保局 ◇自来水/污水厂 ◇固废管理中心技术交流会 展会期间,展会组委会将协助国内外参展企业在展馆会议室举办技术交流讲座,内容由企业自定,每场听众60-80人,由企业自行邀请,组委会协助组织,将讲座题目、主要内容和主讲人提交组委会。技术交流讲座场次有限,报满为止,每场讲座30分钟,费用9800元/场。展品范围1、水污染治理:水和污水、废水处理、水源污染治理、污泥处理、水处理药剂、中水回用、膜与膜组件、过滤压滤、油水分离、河湖与黑臭水体治理与生态修复,给排水、泵阀、管道等技术与设备;2、大气污染治理:工业烟尘、粉尘、废气回收与治理,烟气除尘、VOCs治理,工业除尘和脱硫脱硝、催化剂/活性炭、油烟净化和通风、油气回收、尾气净化等技术与设备;3、固废处理:垃圾处理及回收利用,危险废弃物处理,农村废弃物处理,废弃物处理成套技术与设备,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发电等等技术与设备;4、生态修复:场地、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农田污染修复,石油化工有机污染场地修复,冶炼矿山等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复合污染场地修复,地下水污染修复等技术与设备;5、仪器仪表:水质监测系统,气体监测系统,烟气监测,粉尘监测及采样器,实验室分析仪器设备,环境监测系统,汽车尾气分析仪等;6、智能环保: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与绿色创新结合技术、生态行业解决方案,、智慧检测、智慧水利、物联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技术;7、环境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环保服务公司、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校、治理单位等。参展事项1.标准展位(3M×3M):国内企业:标准展位,¥8800元/个 双开口展位,¥9800元/个 国外企业,$2800美元/个。展位配备:日光灯两盏、隔板、楣板、一桌二椅、220V电源。2.豪华展位(3M×3M):豪华展位,¥10800元/个 国外企业,$3500美元/个。3.微特展位(3M×6M):¥23800/个;国外企业,$6000美元/个;(微型特装由组委会进行搭建,特殊用电费用由企业自付)。4.净空地(36㎡起租):国内企业:¥900/㎡;国外企业:$280/㎡。展览会办公室北京锦汉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电 话: 010-5129 6171李 源 156 0050 8728传 真: 010-5166 2477 地 址:北京市密云区鼓楼东大街3号山水大厦4层 邮 编:100085网 址:www.hsxpo.cn
  • 环保产业迎来蓬勃发展
    环保产业作为新时代的利好产业正迅速崛起,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保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一些工业强省强市,如我省和广东、江苏等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嗅觉灵敏的生产企业纷纷瞄准先机,涉足环保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环保产业,正成为许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在中国科技五金城经营环保产品的张某如是说。   走访得知,目前五金城市场上包罗万象的环保产品如废气污水处理装置、过滤器材、净化设备、清洗设备、排风设备、隔音吸声器材、环境分析监测仪器仪表、节能设备以及一些性能优良的特殊环保材料等,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当前环保市场的热销产品,如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火电厂燃煤烟气脱硫设备、新型工业锅炉、城市污水处理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备等,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受到了用户的广泛青睐。瞄准这一商机,以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最近几年,永康企业和商家开始涉足环保产品生产及销售的也在陆续增多。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进程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家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十一五”期间,由于国家加大了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有力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市场需求,环保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产业水平明显提升。而进入新时代,一个城市的建设首先要以资源和环境为基础进行科学与合理的规划。因此,环保产业作为新兴行业,它不再是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辅助和配角,而是重要的主角。由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不仅扰民、害民,而且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本已有限的资源空间,已成为我们生存与发展必须解决好的前提。环保产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目光,其孕育着的巨大投资机遇也日益显现出来。   另外,国家积极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产业,也为其创造了更大的商机。修改后的节能法规定,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动企业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改进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储存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目前,环保产业总体规模相对来说还不够强大,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洁净技术、洁净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近几年,政府和有关部门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扶持环保产业,环保产业正处于逐步向市场化转轨的过程,它无疑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这一产业的蓬勃发展,其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
  • 北京拟建千亿环保产业园
    记者14日独家获悉,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已建成环保产业园后,北京市正计划在其南部地区建设产值超过千亿元的环保科技园,力图使这一园区成为全国领先的资源集约、环境友好、低碳环保的国家环保产业示范区,并确立北京在全国的生态建设核心地位。   “这一园区符合北京市对大兴区提出的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区’的战略定位,并有望同时享受中关村科技园区和北京亦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北京市大兴区副区长喻华锋表示:“享受双重的优惠政策,这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据介绍,这一园区的名称为“国家环保科技园”。今年3月,中国环境出版有限责任公司与北京市大兴区政府签署了产业园项目战略合作协议。5月,国家环境保护部批复同意建设该园区。6月,作为项目业主单位,中环绿谷环境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2亿元。14日上午,“国家环保科技园”策划方案原则通过了专家评审。   记者得到的资料显示,这一定位于“国家环保产业旗舰”的园区,力图成为展示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态度及节能环保成效的平台、全国环保产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则的研究制定平台,以及中国节能环保政府服务机构集聚中心、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集群和中国节能环保技术研发集聚中心。   中环绿谷有关高层向记者透露,已计划与相关节能环保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基金,总规模为8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募集完成,并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设园区环保技术产业化孵化基地。   中环绿谷的项目方案预计,在环保设施营运服务企业、合同能源管理企业,及环保工程、承包、设计、咨询评估等企业到位后,园区每年可实现节能环保服务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在14日的专家评审会上,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王玉庆表示,该园区围绕促进环境保护科技及产业发展,突出了政府服务机构、研发集群、总部基地、展示与交流中心等四大基本功能,适应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需要,具备了较强的前瞻性,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环保产业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北京市和大兴区的综合经济、科技实力。   国家发改委气候变化司司长苏伟在专家评审会上说,由北京市和环保部共同推进的“国家环保科技园”建设非常具有战略眼光。北京市应该将这一项目的建设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该园区项目区位、政策优势明显,建成后有望对全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效应。   记者注意到,“国家环保科技园”也引起地方环保部门、企业的关注。“辽宁省的环境监理公司在全国是最早开办的,也是规模最大的。我们愿意搬到北京来,面向全国干。”辽宁省环保厅厅长朱京海说。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已分别在东、北、西三个方向建设了北京通州环保产业园、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目前,北京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已突破1300亿元,并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节能环保企业主要集中在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太阳能、污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染控制等领域。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潜力巨大,国家发改委预测,2015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预计达4.5万亿元,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左右。
  • 陕西将建三大环保产业基地 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
    日前,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陕西省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省环保产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速度25%以上。   构建西部环保装备生产基地   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5年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环保装备销售收入400亿元。大力培育环保产品和环保服务业产业集群,推动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构建西部环保装备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陕鼓、西矿环保、阎良朝凤等10家年收入超20亿元的龙头企业集团,20家年收入超5亿元的骨干企业,50家年收入超亿元的重点企业。   在西安建两个环保产业园区   据了解,陕西省将在关中、陕南和陕北建设三大环保产业基地。还将建设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西安经开区节能及水处理产业园、渭南高新区环保综合装备制造产业园、宝鸡高新区节能锅炉与固废综合利用示范产业园、咸阳废旧物品回收及综合利用产业园、临潼能量回收与水污染处理示范产业园、阎良垃圾资源化处理示范产业园、榆神能源化工环保产业园、铜川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商丹新型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十大产业园区。   其中西安大气污染防治产业园将充分发挥西安科技和装备制造优势,发展冶金、炼焦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和工业有机废气及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与设备,推进无污染炼焦技术除尘设备、在线监测仪器研发和产业化。西安经开区节能及水处理产业园则将发展节能装备、原水净化及软化设备、综合污水处理设备及成套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建设西部节能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开展市政债发行试点,允许环保企业以特许经营权等为标的进行抵押贷款 探索设立环保信托投资公司 对于环保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缴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予以减免。   加大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装备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对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视财政增收情况适时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和经营创新。通过政府投资参股、对环保装备制造项目给予贴息等形式,帮助企业完成产品研发和设施运营。对购买国产首台(套)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的用户,待条件成熟时可从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按照实际购买价格的3%-5%给予奖励。鼓励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筹集资金。鼓励创业投资、风险投资、城建投资等资金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投入。(记者袁超群)
  • 湖南环保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
    近日从湖南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大会上获悉,根据最新统计,目前,湖南省共有环保产业从业单位1255家,环保产业总产值达3259.3亿元。根据我国《“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国绿色环保产业产值将达到11万亿元。支持绿色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环保“湘军”抓住机遇,加快“走出去”步伐,通过积极参加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湖南国际绿色发展博览会、澳门国际环保展等专业展会,向全球市场展示环保“湘军”在多个环保领域的先进技术和装备。据初步摸底,2023年,全省环保产业龙头企业营业收入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与此同时,环保“湘军”上市融资取得重大进展。截至目前,湖南省已有A股上市环保企业6家,居中部省份前列;一家环保企业计划年内挂牌上市,50多家环保企业纳入湖南上市后备资源库。从2013年产值过千亿元、2017年产值超2000亿元,到目前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全省环保产业逐步形成了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环保产业体系。“环保‘湘军’将瞄准市场需求,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打造核心竞争力,力争用3年至5年左右的时间,推动全省环保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湖南省环保产业协会负责人表示。
  • “十二五”我国节能环保产业4.5万亿金矿待掘
    日前,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目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规划》预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   《规划》指出,“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   从《规划》中了解到,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 节能环保产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节能环保服务得到快速发展。   其中,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节能环保大型企业集团,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   到2015年,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质量、性能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品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部分关键共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到2015年,高效节能产品市场占有率由目前的10%左右提高到30%以上,资源循环利用产品和环保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到2015年,分别形成20个和50个左右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的专业化合同能源管理公司和环保服务公司。城镇污水、垃圾和脱硫、脱硝处理设施运营基本实现专业化、市场化。
  • 2023年仍将是环保产业“比较艰难”的一年?
    2023年仍将是环保产业“比较艰难”的一年?伏波望族 环保圈文章来源于:环保圈作者:伏波望族告别“史上最惨”的2022年,迎来崭新的2023年。后疫情时代,环保产业回暖了吗?从数据上看,情况似乎已经有所好转。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统计,一季度,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较2022年一季度增长约5.4%,增速明显回升,且高于同期GDP增速。“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企稳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生态环保产业运行总体呈现回暖态势。”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总经济师李宝娟如是说。不过,也有企业认为,疫情对环保产业的影响仍将持续。特别是受政府财政支付能力下降、客户预算下行的影响,2023年可能还是“比较艰难”的一年。1一季度环保产业营收增长约5.4%五一小长假刚过,光大环境就喜提两则中标喜讯,迎来了一波“开门红”。5月8日,河北省广宗县生活垃圾(固废)焚烧供热供汽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光大环境联合河北保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标候选人排名第一。与此同时,光大环保能源(东海)有限公司还中标了连云港市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热电掺烧处置服务,中标金额228元/吨,服务期3年。事实上,今年以来,光大环境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复苏态势。1-2月,他们先后中标落实了7个项目及5项轻资产业务,预计总投资约人民币16.64亿元,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倍。整个一季度,光大环境落实各类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逾人民币30亿元,大约也是去年同期的2倍。作为行业的“带头大哥”,光大环境的企稳回升,对整个行业也有着积极的风向标意义。事实上,不光是光大环境,在环卫领域,环卫车市场回暖迹象明显,尤其4月单月,环卫车销量同比增幅达到24.49%。其中,新能源环卫车市场更是延续了近来的火热状态,1-4月销售量达1703辆,同比增长了36.68%。环保产业复苏回暖,反映到现实中,就是行业的展会又热闹起来了。例如,4月19-21日在上海举办的第24届中国环博会,展示面积、参展企业和观众数量三方面均创历史新高,一共有全球2,407家参展商、91,007名专业观众、7大国家展团亮相,迎来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维尔利市场管理部经理刘家燕也表示,“我们公司每年都会来参展,今年中国环博会17个馆全开,还能达到那么大的人流量,确实厉害。我们把中国环博会作为一个和老客户互相沟通、交流、聚会的平台,同时展会也会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新的合作伙伴,以进一步拓宽我们的目标客户。”数据方面,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统计,2023年一季度,生态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较2022年一季度增长约5.4%,增速明显回升,且高于同期GDP增速。中国环保产业协会总经济师李宝娟表示,一季度,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措施落地显效,国民经济各行业生产稳步恢复,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支撑有力,大项目投资带动作用明显,社会领域投资增势良好。受上述因素影响,一季度,生态环境治理市场需求企稳回升,市场预期明显改善,生态环保产业运行总体呈现回暖态势。一季度,有27.8%的环保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38%的企业利润同比持平,34.2%的企业利润同比下降。利润下降企业较上季度减少了10个百分点,企业利润整体下降,降幅明显收窄。与此同时,一季度行业新增订单数量和订单金额也均有所回升。其中,39.9%的企业新增订单数量同比增加,34.2%的企业新增订单数量同比减少;16.6%的企业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增加,29.8%的企业新增订单金额同比减少。“总的来看,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总体企稳回升等因素影响,一季度生态环保产业运行形势开局良好。企业对未来发展形势持乐观态度,49.2%的企业预计2023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其中13.5%的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54%的企业预计2023年全年营收增长,其中17.7%的企业预期营收增幅在20%以上。”李宝娟说。22023年仍将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在数据向好的同时,也有企业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一位参加环博会的展商就向“环保圈”表示,2023年疫情确实结束了,别的不说,就像跑业务、跑客户的,至少是可以随便跑了,而不是像去年那样,没法跟客户交流,这些变化肯定是正向的。但是,从客户整体的购买力、经营预算上看,因为环保产业还是以政府客户为主,而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受疫情的很大影响,所以今年的情况仍然不容乐观。他预测,2023年可能仍将是“比较艰难”的一年,可能2024年情况才能有所改善。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也分析称,虽然环保产业一季度的总体表现可圈可点,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保持警惕。首先,企业经营成本总体上升。一季度,46.9%的企业经营成本同比上升,42.4%的企业成本基本持平,10.8%的企业成本同比下降。其次,应收 账款总体增加。一季度,生态环保企业应收 账款额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其中39.9%的企业应收 账款同比增加,43.5%的企业应收 账款持平,16.6%的企业应收 账款同比减少。关于应收 账款的问题,此前有环保企业在接受“环保圈”采访时就表示,虽然现在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大家都感觉“疫情已经过去了”。但实际上,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还有些后遗症,特别是对于环保行业的影响仍然持续存在(相关阅读:环保产业应收 账款,十万火急!)。▼应收 账款问题已成为环保产业的“老大难”问题“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生态环保产业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和经营风险。”李宝娟说。其实,不光是环保产业,整个国家的经济大环境都处于这种“恢复性企稳”的状态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28499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一季度随着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各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政策举措靠前发力,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开局良好。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仍然复杂多变,国内需求不足制约明显,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牢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就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答记者问。来源:国新网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总之,2023年,环保产业的回暖是“小阳春”还是“强复苏”,一切还尚是未知数,切勿过分乐观。
  • 环保产业并购基金设立大盘点 总规模近四百亿
    从“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落地实施到环保“十三五”规划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环保行业预计将带来近20万亿元的“大蛋糕”,上市公司则相继开启“争抢收购标的”按钮,并购重组已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从2015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包括万邦达、上风高科、先河环保、盛运环保、格林美等,总规模近四百亿元。  并购与重组是资本市场的永恒话题,发起设立环保产业并购基金似乎已成为资本市场的一种时尚。根据环境商会的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已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宣布设立环保并购基金,包括万邦达、上风高科、先河环保、盛运环保、格林美等。进入2016年,这种热潮依然未改。  目前,国内环保并购基金普遍采用“上市公司+PE”,即上市公司联手PE成立并购基金的模式。通过设立并购基金是进行产业整合的较佳模式,可以借助PE等专业机构为其储备并购标的,预计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借道并购基金进行产业整合。  并购基金除了上市公司和搭档的自有资金,还来源于社会募集资金,实现了杠杆效应。环境商会特别梳理2015年至今设立的环保并购基金,目前,已宣布设立的基金总规模近四百亿元。  环保并购基金的热潮才刚刚开始,一二级市场的巨大价差、产业整合的需求等因素,使得环保并购基金在2016年继续得到市场持续关注,并将掀起一股并购热潮。  盛运环保与国开金泰拟设50亿元并购基金  2015年12月4日,盛运环保公告称,公司与国开金泰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日前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共同设立并购基金,规模为50亿元,共分2期,首期并购基金规模为20亿元,投资领域以盛运环保主营垃圾发电相关的固废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为主。  内蒙古设“环保母基金”初始规模40亿元  2016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引导性资金和包商银行、内蒙古交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双良节能上市公司4家企业,近日共同投资发起组成“环保母基金”。2016年基金的初始规模为40亿元,其中政府引导性资金10亿元。  内蒙古环保基金主要用于解决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政府职责范围内的公共环境问题,支持企业解决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物综合利用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推动环境治理技术的研发、应用和第三方治理服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按照规划,“十三五”期间,内蒙古“环保母基金”总规模将达200亿元,用于环保治理项目的基金投资可达千亿元以上。  上风高科参与设立30亿元环保并购基金  2015年11月11日公告,浙江上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拟与盈峰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易方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纳兰德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马刚先生、刘开明先生共同出资设立深圳市盈峰环保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暂定名)。  盈峰环保基金管理公司设立后,公司拟与盈峰环保基金管理公司共同设立盈峰环保并购基金。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预计为30亿元人民币(根据发展需要可调整)。首期规模不低于3亿人民币,存续期为5年。  美晨科技发起设立并购基金 规模30亿元  2015年4月9日,美晨科技公告,公司拟与常州燕湖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西藏鼎晨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自然人孙乐、常州燕湖永泰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共同发起设立中植美晨产业并购基金,并购基金的总规模为不超过30亿元,首期出资金额不超过5亿元。  并购基金将围绕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相关领域,互联网+节能环保相关领域开展投、融资业务,依托此平台迅速做大做强美晨科技的产业并购业务。  兴源环境等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规模30亿  2015年5月,兴源环境与人民网(北京)新兴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预计30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向为环境治理服务、环保产品生产及医疗产业等优质项目或企业。  总规模预计30亿元,首期不低于4亿元,其中兴源环境首次出资不超过1亿元,基金将投向环境治理服务及环保产品生产等。  万邦达携手昆吾九鼎设立20亿元环保产业基金  2015年3月3日,万邦达与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昆吾九鼎”)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拟联合昆吾九鼎或其指定的关联方在上海自贸区共同发起设立万邦九鼎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20亿元,首期规模不低于5亿,存续期为5年。  万邦达称,基金将作为公司并购整合国内外环保产业优质资源的平台,聚焦“大环保”产业链上下游具有重要意义的相关标的,充分发掘在工业水处理、市政水处理、烟气治理、固废处理处置、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资机会,服务于公司的外延发展,与主业成长形成双轮驱动,巩固和提高公司的行业地位。  云投生态:成立20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云投生态2月公告,拟出资500万元与上海银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设立云投保运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并拟出资1亿元与银都实业共同发起设立云南云投生态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拟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其中第一期基金募集目标规模10亿元。基金投资领域包括生态环保行业、环境工程行业、生态文化旅游行业、能源管理服务等。  鲁丰环保拟设环保并购基金转型升级规模15亿  2015年7月14日,鲁丰环保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业务转型升级,培育和开拓新的核心业务,公司实际控制人于荣强和北京星际联盟拟与其他机构共同合作设立专门以环保节能相关细分产业投资整合为目的的并购投资基金,基金规模计划不超过15亿元人民币。该基金将作为支持鲁丰环保产业并购整合的平台,推进鲁丰环保快速转型升级。  据悉,该并购基金主要精选环保节能行业中成长性强、技术含量高、具有行业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开展投资、并购、整合等业务,并对并购的环保节能资源进行培育管理。  盛运环保拟参设产业并购基金  2016年1月14日,盛运环保公告,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德阳长盛基金拟设立设立长盛环保产业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设立各环保子基金,各子基金发起设立后将以环保固废行业为投资方向,投资方式以股权投资为基础,对于涉及环保固废行业并购重组的投资,可采取股权+债权的组合投资方式。各子基金总规模原则上不超过20亿人民币。  南方汇通设立10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2015年4月22日,南方汇通发布公告,公司将以现金投资300万元与北京智德盛投资有限公司、双方派出管理团队代表李宏宇、唐龙刚共同投资1000万元设立北京智汇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并将联合设立规模不超过10亿元的“智汇节能环保产业并购基金”。根据协议,公司为有限合伙人认缴1亿元,占首期规模的10%。  公司通过节能环保并购基金加快外延式扩张步伐,在水资源化、节能环保领域抢占行业制高点。公司有望成为未来“中车集团”旗下环保类新兴产业培育平台,从而打开市值成长空间。  高能环境发起成立环保并购基金 规模10亿元  2015年6月17日公告,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拟与上海磐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磐霖高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基金专注于环保产业投资,主要投资领域为危废处理、垃圾发电、高浓度工业污水处理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固废管理系统等。  基金总规模拟为10亿元,其中,高能环境出资总额为3亿元,占基金份额的30%,其中首期出资9,000万元。磐霖资本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出资额为1,000万元,占基金份额的1%,其中首期出资300万元。其余资金的募集主要由磐霖资本负责。  南方泵业设立环保科技并购基金初期10亿元  2016年1月20日公告,南方泵业近日与北京中核全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南方泵业股份有限公司同中核全联投资共同发起成立环保科技并购基金框架性协议》,达成了共同出资设立环保科技产业并购基金的初步意向,初期基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后续根据项目情况逐步扩大规模。  格林美拟联合设立10亿元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 加速“互联网+环保”布局  2016年1月19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江苏广和慧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双方确认的第三方慧云环保(湖北)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格林美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  公告显示,格林美智慧环保云产业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设立,基金规模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出资总额1.5亿元,其中,格林美认缴6000万元,慧云股份认缴4000万元,慧云环保认缴5000万元,其余资金以募集方式解决。  该基金拟以互联网、大数据和环保产业为投资方向,拉动政府国资平台及金融资本,投资智慧环保分布云网络平台建设及采购用于政府的信息化与废物处理的解决方案,服务于各地的智慧信息化与废物处理服务市场。开展以湖北省为立足点,辐射中国主要地区的智慧化与环保化业务,在格林美优势业务地区进行智慧环保网络平台的投资建设布点,并为城市投资采购信息化与环保化解决方案,推动城市与城乡绿色发展。  东湖高新拟投资参设环保产业基金 规模10亿元  2016年1月19日,东湖高新披露,公司拟出资1亿元与关联方湖北多福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非关联方北京金州环保发展有限公司及渤海信托共同投资上海胥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完成后,基金公司总规模为10亿元,该基金主要用于投资环保产业领域内的优质企业及投资上述产业的投资机构或投资基金。  盛运环保设6亿基金增资4个垃圾发电项目  2015年7月14日公告称,盛运环保拟与兴业银行成立规模为6亿元的并购夹层基金,由桐城兴晟运安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通过股权增资方式,用于招远、凯里、拉萨、枣庄等4个垃圾发电项目建设。  并购夹层基金总规模6亿元,募集资金交由桐城兴晟向招远、凯里、拉萨等3个盛运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和枣庄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分别增资1亿元、1.5亿元、2亿元、1.5亿元。  梅安森参设环保基金拓展“物联网+环保应急”领域 规模10亿元  2015年6月16日公告,重庆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拟与重庆环保投资有限公司、上海金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重庆市环保产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及环保基金管理公司共同发起设立重庆环保产业股权投资基金,首期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其中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10,000万元认购其基金份额,占环保基金首期募集总额的10%。  文科园林拟与东方富海发起设立产业投资基金  2015年8月19日公告,文科园林拟与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东方富海”),共同发起设立深圳市前海富海文科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暂定名)。  并购基金总认缴出资额目标为7.1亿元:普通合伙人出资1000万元,其中文科投资出资450万元,东方富海出资550万元 有限合伙人出资7亿元:其中文科园林出资1亿元,东方富海出资1亿元,社会募集的优先资金,出资5亿元。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7年,前5年为投资期。  主要投资领域包括:1、景观园林及生态治理 2、土壤修复、水污染治理、固废处理、环境监测 3、资源循环利用 4、节能技术 5、清洁能源、新能源汽车 6、其他新兴产业。  再升科技发起设立5亿元环保产业并购基金  2015年11月19日公告,再升科技18日与福建盈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拟共同发起设立“再升盈科节能环保产业并购基金”。该基金总规模5亿元,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1.5亿元。  根据协议,基金规模初定为5亿元,首期到资20%,其余资金根据并购需要分期出资。其中,再升科技或其法定代表人郭茂任基金的发起人及有限合伙人,出资1.5亿元 福建盈科任基金的发起人及普通合伙人,负责出资1000万元,并负责基金募集、设立、投资、管理等工作。基金存续期为5年。  该基金的投资方向为符合再升科技产业发展方向的节能环保产业(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治理、水治理和节能保温行业等领域)。  先河环保投资设立环保产业基金 规模5亿元  2015年4月24日公告,为加快公司产业升级和发展步伐,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优做强环境监测及相关产业,打造公司“产业+资本”的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先河环保决定与上海康橙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上海先河环保产业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环保产业基金目标规模为人民币5亿元,公司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LP)认缴出资人民币不高于5000万元,康橙投资作为基金的普通合伙人(GP)认缴出资人民币500万元,其余资金由康橙投资负责募集。  环保产业并购基金将作为公司的资产整合平台,围绕公司战略发展目标,对环境保护相关行业进行股权投资。  华测检测参与设立钛和常山产业投资基金 规模2.5亿元  2016年1月4日公告,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深圳华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拟与钛和(常山)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钛和常山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基金规模为25,000万元人民币(最终规模以实际募集金额为准)。其中华测投资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人民币3,000万元人民币,钛和资本作为普通合伙人认缴出资4,000万元人民币,浙江华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10,000万元人民币,常山县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2,000万元人民币,王则江作为有限合伙人认缴出资3,000万元人民币。  富望财富发起设立环保投资基金 规模8千万  2015年5月,富望财富与上海富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发起设立富程环保定向股权投资基金。  该基金总规模8000万人民币。存续期为3年。公司作为基金的有限合伙人,首期出资2000万元。首期其余资金,即6000万元,由富望财富负责对外募集。  富望财富关注于高成长的环保项目,而上海富程环保作为华东地区环保工程市场的佼佼者,是富望财富布局大环保事业的重要一环,据富望财富公告称,富程环保将于2015下半年上市。
  • 中国环保产业景气指数发布
    p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与中央财经大学绿色经济与区域转型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2016年环保产业景气报告:A股环保上市企业》。该环保产业景气指数体系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我国环保产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可为宏观经济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p p   两家单位通过对环保上市企业数据的研究分析,开发环保产业景气指数(以下简称EICI指数)。报告涉及指数结果将按季度更新。 /p p   EICI指数体系开发小组筛选出主营业务涉及环保业务的上市企业共计92家(以下简称“A股环保上市企业”),此后又在A股环保上市企业中,进一步筛选出 环保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大于50%的企业共计39家(以下简称“主营环保上市企业”)作为报告的重点分析对象。 /p p   通过测算,EICI—2016指数结果表明:A股环保上市企业在2016年1~3季度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同时, A股环保上市企业利润稳中有升。除2016年第一季度外,环保产业利润指数保持增长,总体上高于同期A股企业,且产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走势平稳,预期 向好。 /p p   环保产业成长能力继续向好。产业成长能力评分2016年1~3季度一直处于A股上游,且鉴于“十三五”期间诸多环保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环保产业成长能力预期将继续向好。 /p p   营运能力较弱成为当前A股环保上市企业发展的主要阻力。2016年1~3季度,A股环保上市企业营运能力始终处于A股的中下游位置,表明环保企业需通过优化资产配置和利用、推行企业营运能力评价等措施,科学合理地提升产业营运能力。 /p p   环保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正向。相对于GDP增长率自2015年1季度至2016年3季度持续下降,以及2015年DRC工业景气指数和中经工业景气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所呈现出的经济下行,主营环保上市企业一致指数呈现出波动上升的趋势。 /p p   此外,环保产业发展受经济周期性的影响相对较小。A股环保上市企业存货指数较同期A股上市企业更为稳定,存货变化波动相对不大。 /p
  • 聚光科技亮相第五届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
    第五届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于2019年11月6-8日在陕西西安举办,该博览会由陕西省生态环境厅、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商务厅共同主办。环博会同期还举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合作高峰论坛、大气污染防治专场论坛和陕韩优秀环保企业座谈会。第五届西安国际环博会开幕式  本届博览会通过展览展示、高峰论坛、合作交流、技术演讲等全系列高端活动,为社会各界环保人士呈现了一个国际化、专业化、创新性的环保行业盛会。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受邀出席本届博览会,携大气光化学污染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大气环境移动监测走航车、大气颗粒物在线源解析、大气网格化综合监测解决方案和水环境网格化综合解决方案亮相展会,备受与会人员关注,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 聚光科技工作人员向嘉宾介绍大气和水环境解决方案  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O3污染问题,聚光科技推出了大气光化学污染在线监测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监测网,配套在线光化学前体物,光解速率和特征产物等核心监测设备,对臭氧污染进行全面监测,结合数据分析平台,对区域和本地贡献进行识别、臭氧污染控制区判定和VOCs来源解析,实现O3和VOCs的精细化管控和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该方案和产品曾应用于环境监测总站国家组分网建设项目,承担海南省大气复合污染监测项目,并参与杭州G20峰会、厦门金砖会议和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多个重大会议会议保障任务。 大气光化学污染在线监测解决方案及优势介绍  针对化工园区VOCs监测和管控需求,聚光科技TOF-MS VOCs 走航车可灵活对不同区域开展走航监测,以全面、快速、实时获取整个研究区域污染全貌,精确定位重点污染企业及其内部重点污染源,通过走航观测结果,有针对性提出区域整体监管方案,并配合业务化巡查,对区域污染防治工作效果进行评估,以达到高效、灵活管控重点区域的目的。截至目前,该类走航车已为张家口、济南、石家庄、南京等多个城市提供走航服务,行驶里程超过30000公里。 TOF-MS走航监测车应用场景及优势介绍  在水质环境监测方面,聚光科技围绕“河湖长制”的落实目标与管理需求,研发设计了“网格化监管+全域化管理”的水环境综合解决方案,通过低成本高密度布点、高频监测手段,结合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满足流域水环境水质评价、水质预警、污染溯源、河长考核等大数据应用需求,为管理部门实现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网格化监管系统总体架构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生态文明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千年大计”,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美丽中国”的环保战略计划。环保产业也因此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国内分析仪器和环境监测仪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聚光科技目前是国内外监测仪器产品线最全的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先进的城市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勇担重任、披荆斩棘,争取为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