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物营养产业

仪器信息网食物营养产业专题为您整合食物营养产业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物营养产业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物营养产业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物营养产业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物营养产业话题讨论。

食物营养产业相关的资讯

  • 关于编制《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的通知
    p   各有关企业: /p p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随着疾病谱、慢病谱和营养谱的变化以及全球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未来30年,食品营养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法律法规到相关产品,为全球健康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其规模和品质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创新驱动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食物营养科技创新日益受到科技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这给食物营养产业带来了升级发展的难得机遇。 /p p   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全面、及时、准确的反映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决定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企业共同编制首部《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主要介绍国内外食物营养领域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发展状况,总结行业典型案例,展示企业形象,为行业搭建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p p   现组稿工作已开始,欢迎热心于中国食物营养事业发展的专家领导、企业给予支持!具体如下: /p p   一、主编单位: /p p   指导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p p   主编单位: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 /p p   二、编制大纲: /p p   1.政策法规篇:近年来我国在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 /p p   2.专家论坛篇:邀请有关部门领导、专家为我国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分析探索未来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趋势与路径 /p p   3.产业发展篇:当前我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概况 /p p   4.学术交流篇:入编企业产品的技术文章 /p p   5.优秀企业信息篇:国内外食物营养产业相关优秀企业信息展示(图文并茂形式)。 /p p   三、出版规格: /p p   采用6开国际标准版本(285mm× 210mm),铜版纸印刷,图文并茂,彩色精装。 /p p   四、发行范围: /p p   赠阅食物营养方面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相关会员单位。 /p p   五、账户: /p p   户 名:中国保健协会 /p p   开户行:北京银行阜裕支行 /p p   账 号:01090373100120109112168 /p p   六、联系方式: /p p   联系人:梁金刚 /p p   电 话:010-68946426 /p p   手 机:18610137276 /p p   E-mail:18610137276@163.com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7年3月1日 /p p & nbsp /p
  • “2017中国食物营养产业专题论坛”在京召开
    p   2017年10月15日,中国保健协会指导,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中国食物营养产业专题论坛”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把握政策新机遇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p p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黄建生,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严卫星,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解放军军医学院营养研究所所长刘天鹏,原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原究所副所长于小冬,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委会名誉会长、中澳营养联盟主席孙树侠,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工作人员及业内专家、企业代表共100余人出席论坛会议。论坛由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刘天鹏主持。 /p p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黄建生在会上致辞,营养与保健食品产业在国际上被称为营养产业或健康补益产业,是大健康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发展的民生产业和朝阳产业。种种迹象表明,未来1-2年内,我国营养健康产业将有一个稳定、明晰和规范的法律政策环境。可以预见,经过科学规划和政策引导,营养与保健食品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脱胎于食品产业的、处于高速增长前奏期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为了更好的总结和推动我国营养保健产业良性发展,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开始组织编制首部《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将邀请营养界知名专家学者,从政策解读、行业分析、市场趋势、学术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探讨交流,也会邀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参与编制,目的就是为行业提供一本交流的资料。并说明“食物营养产业专题论坛”目的也是针对我国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p p   原卫生部副部长张凤楼从全球角度解析了食物营养与保健食品发展现状与趋势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严卫星主任,为参会人员详细解读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以及营养保健产业布局与机遇 于小冬主任主要讲了我国大健康要求下食品营养发展 孙树侠教授主要讲了中国食物营养与安全还差百米冲刺。还有三位企业家代表:挪威阿克海洋生物公司领导主要讲了磷虾油的全球发展概况及趋势 河北一然生物领导主要讲了他们基于精准营养的益生菌产业化平台建设 深圳市德福康泰生物科技领导主要讲了冬虫夏草通过生物工程发酵后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与会在座的参会企业代表也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现场的各位专家做了交流,深入分析探讨了行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为推动营养保健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意义。据悉,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还有一本《中国食物营养产业发展汇编》,他们将通过一书一会为营养保健产业搭建交流平台。 /p p   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下圆满落幕。 /p p /p
  •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数量与质量并重
    2014年1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mdash 2020年)》,2014年2月25日14:00,国家卫生计生委第10期在线访谈中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马冠生和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杨晓光对《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mdash 2020年)》进行了解读。   《纲要》中指出,目前我国食物生产还不能适应营养需求,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营养与健康知识缺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食物数量与质量并重。在重视食物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纲要》中指出要构建标准健全、体系完备、监管到位的食物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物安全监管制度,健全各类食物标准,重视解决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摄入过多等问题。   详情如下   原文:《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mdash 2020年)》 国家卫生计生委第10期在线访谈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的第十期在线访谈。2014年新春伊始,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第三部关于食物和营养的纲领性的文件。为什么颁布《纲要》?《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今天我们邀请了中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马冠生研究员和杨晓光研究员,欢迎两位。首先请马所长介绍一下《纲要》产生的背景。 [ 2014-02-25 14:05:12.0 ]   [马冠生]各位网友大家好,首先来介绍一下《纲要》产生的背景。大家也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明显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因此,居民的营养状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总体来说居民的营养状况、膳食营养摄入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目前存在一些主要的问题。第一,我国的食物生产不能适应营养的需求。我国食物品种有待优化。从农产品来看,优质食用农产品比重偏低。优质食物像奶类和豆制品的产业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另外,食品加工过细。不但不适应营养需求,还造成食物浪费。 [ 2014-02-25 14:09:39.0 ]   [马冠生]第二,从居民的营养状况来说面临双重的挑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居民都存在营养不均衡的状况。 另外,营养状况存在地区差异。一方面在城市地区,由于生活方式和膳食摄入变化造成的营养过剩,使营养相关慢性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近年来呈快速的发展趋势。而在贫困地区,营养缺乏却是突出的问题,比如低出生体重、贫血,及其他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还保持在比较高的水平。 [ 2014-02-25 14:14:40.0 ]   [马冠生]再有,居民的营养和健康知识缺乏。尽管广大的居民对营养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但是我国的居民营养素养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无论是中小学生、老师、家长、医务人员、普通居民都存在营养知识缺乏的现象。营养知识的缺乏,导致错误的健康行为。在农村地区有的居民把自家产的鸡蛋、大豆、水果到集市卖钱来买方便面、膨化食品给孩子吃。有些城市居民觉得越贵越好。这些不合理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不仅造成了食物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影响整个国民健康水平。 [ 2014-02-25 14:17:02.0 ]   [马冠生]刚才我介绍的三种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改善。为了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期待,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绘制出从现在到2020年我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的新蓝图。 [ 2014-02-25 14:18:43.0 ]   [主持人]谢谢。从上次颁布到现在,我国的营养状况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 2014-02-25 14:19:51.0 ]   [杨晓光]变化还是明显的,从2001年开始,随着社会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生产什么吃什么,到物质比较丰富了,人们想吃什么能够吃到什么。这是一个最主要的变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作为个人爱好无可厚非,但是不等于很健康,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的有几点: [ 2014-02-25 14:22:58.0 ]   [杨晓光]首先,能量摄入高于能量消耗,造成肥胖,增加了患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城市中大多数人及农村少部分人脂肪供能比都超过了30%。而另一方面,谷类食物消费有下降的趋势,达不到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应在55%到65%的范围,城市已经远远低于这个比例了。一些优质食物包括奶类、大豆,还没有达到比较理想的消费水平。居民钙的摄入量和维生素的摄入量均还较低。从总体上看居民的营养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营养不良有很大幅度的下降,但同时我们慢性病,特别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等,发病率快速的上升,构成对健康的威胁。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的《纲要》针对我们前面马所长谈的问题,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 2014-02-25 14:31:30.0 ]   [主持人]我们地域间发展不平衡,造成了哪些营养问题并存。 [ 2014-02-25 14:32:47.0 ]   [马冠生]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发展的条件是不平衡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的不平衡造成了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存在差异。像前面也提到了,目前我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方面营养不足跟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城乡差别比较明显,比如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低出生体重),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比例明显比城市要高。 [ 2014-02-25 14:35:24.0 ]   [马冠生]再有,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像生长迟缓,农村地区也高于城市地区。 对于微量营养素的缺乏,无论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普遍存在,这跟我们的膳食结构有关系,比如钙、铁摄入不足等等微量元素的缺乏是普遍的情况。 [ 2014-02-25 14:37:25.0 ]   [马冠生]再有跟膳食相关慢性病的总体成长。对于城市地区,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的农村地区,这些地区的居民面临的问题要更严重一些,像超重肥胖的不断增加,还有高血压发病率的不断增加,以及糖尿病等等都是快速增长的。 总之,我国居民在不同地区居民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跟我们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 2014-02-25 14:38:40.0 ]   [主持人]《纲要》在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食物消费量的目标、营养素摄入目标和营养性疾病控制目标,请问这些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 2014-02-25 14:39:23.0 ]   [杨晓光]《纲要》制定的依据有三方面: 首先,从营养科学和研究成果上,什么是比较理想的营养摄入,什么是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其次,还要考虑我国居民现在实际的食物摄入情况。另外,也要考虑我们现有的食物生产能力。综合这三方面的因素提出了我国的食物消费目标、营养素摄入量目标和营养性疾病相关的目标。 [ 2014-02-25 14:43:25.0 ]   [杨晓光]比如以能量为主,年龄19-79体重基本正常且没有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的成年人平均能量摄入在2200千卡左右。对于蛋白质,除满足营养需要以外,人们还希望享受生活,喜欢吃动物性食物。2002年调查居民蛋白质摄入量在70克左右。按照既符合营养,又考虑生产能力,《纲要》提出蛋白质摄入量78克,而且强调优质蛋白达到45%。这样既满足了营养的需求,也满足了人们对于生活改善的需求。 [ 2014-02-25 14:53:06.0 ]   [杨晓光]能量是控制体重的最主要指标,我们提出了&ldquo 健康体重&rdquo 的概念。用体质指数来评价体重是否正常(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超过24属体重超标。维持健康体重需要考虑两方面,一个是吃了多少,一个是消耗了多少。目前我们的体力活动很少,虽然比20年前吃的并不多,但是我们的体重在明显的增加。要达到健康体重,首先能量定在2200-2300千卡。另外脂肪供能比控制在一定的比例。烹调油定在33克,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烹调油不超过30克,但是考虑我们平均摄入是40克,要想达到合理的范围不可能一步到位,有一个逐渐的过程。所以《纲要》提出每天提出33克,比30克略高。 [ 2014-02-25 15:03:09.0 ]   [杨晓光]对于猪肉也是这样,《纲要》提出肉类消费量全年29公斤,城市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水平。肉类并不是吃的越多越好,要适量。从对疾病的预防,世界癌症协会提出红肉每周不要超过500克,相当于每天70克,我们实际肉类(红肉和其他肉)消费量在80克的水平,也就是29公斤。 [ 2014-02-25 15:09:46.0 ]   [杨晓光]另外对于营养性疾病的控制,一个是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一个是全人群贫血率控制在10%。儿童的发展指标不仅是营养指标,而是衡量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各个国家比较国力的时候都把儿童营养不良作为重要的社会发展目标在衡量。如果达到7%,基本上脱离了一个国家儿童营养不良的水平。贫血率也是这样,如果控制在10%,这个问题就可以不称之为问题了。目前的调查结果认为贫血有明显的下降,如果降到10%以下,说明过去一直困扰我们的公共卫生问题,就可以不认为是公共卫生问题。从我们的体质改善上来讲,应该说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是一个非常好的状况了,基本上体现了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健康的衡量水平,也就是从儿童营养不良和贫血控制率上可以达到这样的指标。这些目标应该是符合实际的,又密切相关,而且对于改善我们的国民体质都有确切的目标。这些目标和我们的全民健康小康社会的健康需求也是密切相关的。 [ 2014-02-25 15:14:26.0 ]   [主持人]本次发布的《纲要》重点是解决的哪些问题? [ 2014-02-25 15:15:06.0 ]   [马冠生]新《纲要》的发布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及产生的问题,因此在《纲要》中有&ldquo 三个三&rdquo 。把重点产品、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作为三个突破口。在重点产品当中着重强调了优先发展优质食用的农产品,要发展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奶类和大豆食品,这些都是围绕我国居民的需求提出这样三个发展的重点产品。 [ 2014-02-25 15:16:15.0 ]   [马冠生]优先关注重点区域,包括贫困地区、农村地区、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 [ 2014-02-25 15:17:23.0 ]   [马冠生]《纲要》中还提出了要优先改善三类重点人群,第一类是孕产妇和婴幼儿。第二类是儿童青少年。第三类是老年人。 [ 2014-02-25 15:19:07.0 ]   [马冠生]具体改善措施提了六个方面: 第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和健康知识。第二,加强食物的生产和供给。第三,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工作,及时的了解我国的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情况。第四,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强调营养立法走法制化的道路。第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我们的今后营养发展以科技为基础,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生产更多、更有营养、更能促进人类健康的新食物。第六,加强组织领导和咨询指导。 [ 2014-02-25 15:21:50.0 ]   [马冠生]这是在《纲要》当中强调了三个重点工作内容,以及提出了六个保障措施。从整体上达到全面改善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消除营养不良,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 2014-02-25 15:23:14.0 ]   [主持人]在您刚才的介绍中,提到了三个重点区域,包括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流动人群集中和新型城镇化地区。为什么优先关注这三个重点区域呢? [ 2014-02-25 15:24:06.0 ]   [杨晓光]三类地区的提出是基于我们的问题,我们国家发展过去是长期的二元结构,存在着很多历史遗留的问题。农村从营养发展与城市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村的孩子普遍比城里的孩子矮点。关注三个重点区域体现了&ldquo 十八大&rdquo 提出的正义、公平,关注脆弱人群。农村、贫困地区居民都是脆弱人群,所以这次特别的关注,也体现了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到普遍人群。 [ 2014-02-25 15:26:55.0 ]   [杨晓光]流动人群和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存在两方面的营养问题,一个是流动的时候那些脆弱人群,包括儿童可能留在乡里,或者跟着父母,但是他的生活环境,他的营养状况,和我们城市有比较大的差距。 [ 2014-02-25 15:27:59.0 ]   [杨晓光]另外,比如说北京地区,哪些人发病率比较高呢?不是真正的城区而是城乡结合部。过去很多的农民转变为城市人口以后,他们没有过去的农业体力活动,他们更多的是靠着租房子或者其他的产业,但是经济改善的明显,吃的很油腻,因此这些人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很高。新的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这些人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一方面他们的生活改善很大,另一方面营养知识缺乏,所以我们要关注这类人群。 [ 2014-02-25 15:28:44.0 ]  [主持人]刚才提出了重点关注孕产妇和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什么优先改善这三类人群呢? [ 2014-02-25 15:29:42.0 ]   [马冠生]这三类人群覆盖了生命全周期的营养改善。首先从孕产妇和婴幼儿说起。大家知道,生命早期,从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到两岁,差不多一千天。这一千天其中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包括在怀孕期间,孕妇的营养状况、孩子出生后的喂养情况,会决定孩子的一生的营养健康状况,这是最关键的时期。如果怀孕期间以及在婴幼儿时期能够得到合理充足的营养,孩子就可以健康的成长。如果母亲怀孕期间的营养不良,导致贫血的并发症,也会增加早产、低体重的产生。目前,我国居民当中孕产妇的钙铁锌和维生素A的缺乏状况都不是很乐观,所以要关注孕产妇的营养。 [ 2014-02-25 15:32:11.0 ]   [马冠生]第二,对于5岁以下的儿童,他们的营养状况是评价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当中,把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作为一项指标。在这个&ldquo 目标&rdquo 当中,对于0到5岁的低体重率要降低一半的目标。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不足导致儿童不可逆转的体格生长的迟缓,不仅对婴幼儿目前的营养和健康状况带来不良的影响,还会对他将来的营养健康状况,以及生产劳动能力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的营养不良,可以使智商降低15分,还会造成成年以后劳动生产率降低2%到6%,严重的话可以降低2%到9%。我国目前农村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迟缓率还是较高,贫困地区更高,20%的孩子属于生长迟缓。城市地区相对较低。因此要把重点人群放在婴幼儿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的营养改善。这也是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的优先改善的重点人群。 [ 2014-02-25 15:34:24.0 ]   [马冠生]对于儿童青少年,由于他们仍然处于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因此保持他们的营养供给充足显得特别重要,从总体来讲,我国城乡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也存在一些城乡差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儿童青少年当中,由于营养不均衡造成超重肥胖,呈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城市地区。超重肥胖使慢性病的风险会大大的增加。在超重肥胖的孩子当中,已经出现像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整体来说慢性病出现了低龄化的趋势。因此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他的营养健康状况,一方面对他现在造成影响,另一方面会增加成年以后患慢性病的风险。 [ 2014-02-25 15:39:51.0 ]   [马冠生]第三,老年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了总人数了60%。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达到了1.7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到2020年将会达到2.43亿。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他们的人口老龄化差不多用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而我国的老龄化发展的特别快,这也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我们国家用了不到30年就成了一个老龄化的社会。人口老龄化给我们社会经济负担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压力。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基础仍然是合理膳食。我国的老年人也面临营养过剩和营养缺乏的挑战。城市老年人一般是油和盐的摄入过量。另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老年人的食物摄入不足,膳食营养质量不高,贫血率还是处于比较高的水平,30%的老年人处于贫血的状况。因此关注老年人的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 [ 2014-02-25 15:41:59.0 ]   [马冠生]因此,在《纲要》当中重点提出了要优先改善这三类人群的营养健康,这也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优先改善这些人群的营养状况。 [ 2014-02-25 15:42:59.0 ]   [主持人]《纲要》为营养改善提出了要求,如何改善呢? [ 2014-02-25 15:43:50.0 ]   [杨晓光]《纲要》为我国的营养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总体来讲关键还是在于落实。如何落实呢?提出了很多的措施。 第一,提高政府部门的重视,把营养改善工作纳入到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划,使之常规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也就是说,把营养改善作为全面健康小康社会的基础保障。人的素质是我们社会发展的基础,但同时良好的营养状况,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目标。人们希望自己更健康、更营养,也这是人们小康社会发展的期望之一,要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营养是很大的民生。 [ 2014-02-25 15:45:32.0 ]   [杨晓光]第二,建立健全食物和营养监测制度。也就是说,我们确实要了解情况,我们的居民吃的是不是合理?我们有什么样的疾病?有什么问题?这需要我们有比较可靠的、覆盖全面的监测网络。特别是要关注到那些脆弱人群,比如说农村留守儿童、农村老年人,我们这些监测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就要建立比较全面的监测制度。 [ 2014-02-25 15:46:35.0 ]   [杨晓光]第三,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营养干预。首先加大财政投入,比如说我们已经推行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还有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把这些改善了,我们的目标就更容易实现,确实要加大这样的投入力度。 [ 2014-02-25 15:47:50.0 ]   [杨晓光]第四,开展营养教育工作。知识是力量,知识只有变成行为才是力量,我们很多人首先不了解什么是合理的营养,吃什么是比较符合健康?吃多少符合健康?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营养教育来广泛的宣传,关键是我们首先要依靠科学的依据,制定出来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有这样一个权威的科学文件,按照这样的文件来指导我们的食物消费,同时以合理的食物消费带动我们的生产,这样才能够逐渐的建立以合理营养来引导消费,以合理消费引导生产这样一个新的模式。 [ 2014-02-25 15:49:53.0 ]   [杨晓光] 第五,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的创新。对一些我们比较关注的问题,比如说什么是我们更合理的膳食模式?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食物?这些都需要有很大的创新,而且我们现在人生活节奏比较快,在家里做饭的时间越来越短,我们如何生产出来适合大家快节奏生活的营养健康食品,建立这样一个体系,都需要科技的创新。 [ 2014-02-25 15:52:47.0 ]   [杨晓光]第六,加强营养工作队伍的建设。比如在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像日本,在集体供餐单位按规定配有营养师来指导营养餐以及指导养老院、幼儿园等单位的食物供应,所以说我们如果没有这些人才队伍,就没有办法指导食物生产,很难实施我们营养改善计划。 总体来讲,在纲要中,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这些措施落实,是能够实现我们《纲要》提出的目标的。 [ 2014-02-25 15:56:09.0 ]   [主持人]经过这些年社会稳步的发展,公众在营养方面有哪些误区,导致了什么样的慢病风险? [ 2014-02-25 15:56:49.0 ]   [马冠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人们的健康素养还有营养知识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特别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国民的健康素养和营养知识还是偏低的,这样带来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误区。 就饮食方面来说,往往不知道食物多样,多种食物才能促进健康的基本常识。听到一些误导,比如说听到牛奶致癌就不喝奶,比如控制主食就能控制体重,这是不科学的。控制体重一个是均衡科学的饮食还有加强运动。还有一个误区认为大鱼大肉才有营养,对于蔬菜水果的消费比较低。还有把饮料当做水的主要来源,以饮料代替白开水,实际上经常喝饮料,特别是含糖饮料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危险。因此在这些方面要注意,采取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 2014-02-25 15:59:04.0 ]   [马冠生]还有一方面,从我们的调查来看,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疾病的预防也是有所提高的。像大家对于高血压的知晓率是提高的,对于高血压的控制也是有所提高,但是整体的水平还是比较低。说明如果大家都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得了高血压以后能够及时进行膳食和运动,及时的服药,高血压是很容易控制下来的。正是因为我们对知识的缺乏和行为的不当,造成我们国家高血压还是处于不断攀升的局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于一些疾病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 [ 2014-02-25 16:02:37.0 ]   [马冠生]另外,我们的运动不足,很多人缺乏运动,从我们监测的结果来看,我们能量摄入并没有增加,超重肥胖人群为什么还增加呢?跟我们的消耗是有关的。因此从促进营养健康的角度来说,一方面从吃的角度入手,另一方面积极的运动,达到&ldquo 吃动平衡&rdquo ,只有&ldquo 吃动平衡&rdquo 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 [ 2014-02-25 16:03:49.0 ]   [主持人]公众怎样理解并参与到《纲要》中去呢? [ 2014-02-25 16:04:18.0 ]   [杨晓光]大家认为这是国家发布的《纲要》,和我个人有什么关系呢?实际上关系非常密切,《纲要》制定的营养素摄入目标,食物消费量目标和营养性疾病相关的目标,就是针对我们的营养问题提出的一个比较好的改善计划。这个目标是让我们在合理的膳食结构有一个过度,只有每个人吃的合理了,这样整个民族
  • 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所主持制定的《燕麦乳》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6月14日,由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主持,欧力(上海)饮料有限公司、陕西师范大学、中营惠营养健康研究院、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桂林西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北纬四十七绿色有机食品有限公司、内蒙古燕谷坊全谷物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欧扎克(天津)食品有限公司、北京东方倍力营养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参与编制的中国营养学会团体标准《燕麦乳》(T/CNSS 029-2024)正式发布。近年来,新兴植物乳饮品引进中国,发展植物乳对丰富居民膳食结构、节约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有着社会公认的作用。其中,燕麦乳作为一种健康时尚的咖啡伴侣和不同于动物奶的新型饮品快速扩展,在功能性、场景消费以及价值主张等方面均有了全新的阐释。2021年,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发布了首部《中国燕麦奶行业白皮书》,以燕麦乳为代表的植物乳新时代得到高度关注,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植物乳已逐渐成为独立品类,不再仅仅以动物乳制品或饮品的替代而存在,其行业规模更为庞大,中坚品牌日趋成熟,专业化技术化程度明显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细分品类、流通渠道、调制和食用方式创新、消费者教育程度上都有了跨越式发展。团体标准《燕麦乳》的推出恰逢其时。该标准明确了燕麦乳的定义,是指以燕麦和(或)燕麦制品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营养强化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食品辅料,经酶解、均质等加工、调配制成的植物蛋白饮料或谷物类饮料。该标准规定了燕麦乳产品中的燕麦和(或)燕麦制品的添加量应不少于10%,并重点要求产品中蛋白质含量≥1.0%、总膳食纤维含量≥0.5%。该标准的制定发布有助于规范燕麦乳的生产和销售,引领产品创新,将有力推动燕麦乳及植物乳产业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f435318b3b704f11a199c510ef2a965f.pdf
  • 专家们如何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第二届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报告提前看
    食物是生命的基本来源,对人体来说,食物不仅是提供能量的来源,还能提供各种必需营养素。因此,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一环。食品营养分析主要是通过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以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般包括以下指标:碳水化合物(包括糖和淀粉)、脂肪(包括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包括氨基酸和各类蛋白)、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和叶酸等)、矿物质(包括铁、钙、钾、镁、锌和硒等)、纤维素、水分含量等。对于每种食品,其含量和比例都不同,因此测定不同食品的营养成分也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1. 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一种早期和经典的食品营养成分测量方法。该方法主要通过对食品样品的化学反应进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中的营养成分含量。2. 光谱法:光谱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物质对特定类型光线的吸收和自发辐射,来测量其化学成分的含量。3. 快速方法:随着仪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快速检测方法,例如,红外线光谱法、飞行时间质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这些方法可以更快速、准确、低成本地测量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营养分析可以通过上述多种方法来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并判断食品的营养价值,为制定更加健康合理的膳食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11月15-17日举办“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此次会议特别设立营养物质分析技术专场,邀请多位专家就动物源食品营养物质分析技术展开探讨。专场包含多种特色食品营养成分分析:加工肉制品、鳄鱼肉、动物乳等。点击报名》》》》》,一起来听专家们如何研究食物的营养成分!部分报告提前看:报告题目:加工肉制品短期贮藏过程中风味物质分析报告题目:鳄鱼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报告题目:决策指南:为您的实验室选择最佳蛋白质含量和油脂氧化稳定性分析工具报告题目:如何用数字评价优质肉类食品报告题目:动物乳中乳铁蛋白的糖基化修饰及铁饱和度解析———————————————————————————————————————————为进一步促进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的发展,更好的保障人类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11月15-17日举办“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以上仅是部分报告嘉宾的分享预告,更多精彩内容请参加会议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nimalderivedfood2023/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会!
  • 国办发文: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意见》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一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加快育种创新,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意见》要求,要强化保障措施,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完善用地政策,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4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农林牧渔并举,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举措。为推动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从耕地资源向整个国土资源拓展、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资源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平衡,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保障。——保粮为基,统筹开发。坚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拓展食物直接和间接来源,挖掘新型食品资源,保障各类食物有效供给。——生态优先,绿色开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开发,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现代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创新驱动,高效开发。加快构建与食物开发相匹配的科技创新体系,着力突破品种、技术、设施装备等瓶颈制约,培育战略性新兴生物产业,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食品,用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开发丰富多样的食物品种。——全链打造,深度开发。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食物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提升产供储加销全产业链韧性和弹性,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强化监管,安全开发。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健全相关标准,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加强食品特别是新型食品安全全过程监管,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要素聚集,合力开发。统筹各方力量,完善配套政策,加快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多元化食物开发领域集聚,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食物开发格局。到2027年,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普遍树立,食物来源渠道得到有效拓展,森林、草原、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设施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生物产业稳步发展,构建形成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产业链条延伸拓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到2035年,食物产业链条健全完善,食物品种更加丰富多样,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全面建成,食物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一)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有力有效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稳步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提升棉花和糖料生产能力。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提升奶业竞争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强南菜北运基地和冷凉地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调优水果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发展现代果园。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分品种供需平衡分析,引导合理安排生产。(二)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因地制宜扩大油茶、油橄榄、仁用杏等木本油料种植面积,实施加快油茶产业发展行动,建设高标准油茶生产基地,改造提升低产林。稳定核桃、板栗、枣类种植面积,建设特色鲜明、集中连片、链条健全的优势产业带。积极发展林果、竹笋及可产饮料调料的经济林。规范发展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等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开发新型森林食品。(三)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建设优良饲草种子田和优质节水高产稳产饲草料地,加快苜蓿等饲草业发展,保障肉牛、肉羊和奶牛等饲草料需求。加强天然草原修复治理,推广免耕补播改良技术,实行草畜平衡、划区轮牧。合理开发南方草山草坡,探索推广豆科与禾本科饲草混播混收混贮模式,扩种多年生饲草。发展青贮饲料,有序推进秸秆养畜,实现“秸秆变肉”。(四)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强深远海养殖关键设施装备研发,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稳妥推进大型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建造,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加快培育深远海养殖当家品种,配套发展加工流通业,全产业链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制定实施全国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基本养殖面积。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有序发展近海养殖和捕捞,稳妥推进远洋渔业新渔场新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建设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发展沿海渔港经济区。(五)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集中连片推进老旧设施改造提升,加快发展集约化育苗,发展基质、水培等无土栽培,在大中城市周边布局建设植物工厂。发展集约化畜禽养殖,引导养殖设施机械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畜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水平。引导畜禽屠宰加工企业有序向养殖主产区转移,健全冷链加工配送体系,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改造升级传统养殖池塘,积极发展工厂化循环水等养殖模式。实施智慧农业建设项目,建设智慧农场(牧场、渔场)。在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探索科学利用戈壁、荒漠等发展可持续的现代设施农业。新增农业设施建设用地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占用一般耕地应按规定落实占补平衡。(六)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积极发展合成生物技术,稳慎推进新型食物产业化。发展食品发酵工业,加快非粮生物质制糖等技术研发应用。拓展新型饲用蛋白来源,推广应用微生物菌体蛋白。加快藻类食物开发,发展海带、裙带菜等食用海藻。(七)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加强食用菌种质资源挖掘和保护利用,强化食用菌功能育种和定向育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强菌种繁育技术体系建设。改造提升食用菌生产设施,引导经营主体运用现代化设备和先进技术,推广高层、工厂化等生产模式。引导发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开发即食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开展菌渣及副产品综合利用研究,加快饲料替代、有机肥等产业化应用。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八)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聚焦基础前沿领域,加强原创性研究。研究新型食物资源开发和数字监测技术,尽快突破微生物组学、大数据、材料科学与智能制造、食物营养品质智能评价等前沿技术,推进科技与食物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建立膳食营养健康大数据,加强食物营养与健康因子作用机理研究。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向食物科技领域倾斜,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九)加快育种创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构建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种业创新体系。健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体系,加强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林草、海洋和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开展木本粮油、设施蔬菜、特色畜禽水产、优质饲草、经济林果、优良菌种等种源攻关,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新品种。加强现代化育种制种基地建设,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支持木本粮油、设施蔬菜种苗和草种生产基地建设。(十)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建设与食物开发相关的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打造食品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食物开发创新平台,研发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培育具有核心研发能力和产业带动力的食物开发科技企业。加快攻克木本粮油采收、设施蔬菜育播收运等食物开发关键装备瓶颈,研发推广丘陵山区适用机械、设施种植和畜牧水产养殖装备及林下作物专用机械。四、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十一)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在果蔬、畜禽和水产品等主产区布局加工产能,强化产地预冷烘干、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引导乳品企业发展奶酪、乳清等产品加工。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开发低脂食品,利用加工副产物开发稻米油、胚芽油和蛋白饲料等产品。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强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完善产地冷链物流重要节点布局和服务网络。改造提升农产品产地市场,在大中城市周边布局建设销地冷链集配中心、主食加工基地等。发展“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业态模式。(十二)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聚焦食物资源开发,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引导生产、包装、物流、销售等上下游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食品集团,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发掘中华传统食品和地方特色食品,科学发展食药同源产业、林药产业。(十三)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修订农兽药残留、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产品加工、储运保鲜等标准。实施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三品一标”行动,扩大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规模。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牧结合、种养循环模式。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普及新型速测技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和全链条管理,扩大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建立健全与食物开发相适应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做好新型食品安全性评估,强化全过程监管。(十四)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深入实施国民营养计划,完善营养健康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开发营养健康食品。开展食物营养健康消费科普宣传,引导居民减油增豆、增禽增奶,增加蔬果、水产品及全谷物消费。鼓励电商平台开展产销衔接活动,促进绿色优质农产品销售。持续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从餐桌抓起,从公共食堂入手,促进食物生产、加工、消费各环节节约减损。五、强化保障措施强化融资、保险等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和资金渠道支持食物开发,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中长期信贷产品支持生物育种、智能设施研发等。鼓励地方推进农业设施、活体畜禽和水产等抵质押融资,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开发企业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积极开发新型食品。完善用地政策,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优先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用地需求。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国务院办公厅     2024年9月12日
  • 5大院士领衔,共话食品营养健康产业与检测科技发展!——2023益谷高峰论坛全日程公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中央一号文件中,“树立大食物观”首次被纳入“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章节。“大食物观”就是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让群众从“吃得饱”转向吃得更好、吃得更营养、吃得更健康,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平谷区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主动肩负时代使命,汇聚全国食品营养与健康领域的创新资源,以建设农业中关村为契机,聚全市之力建设“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打造全国食品与营养健康科技创新高地。 为了促进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建设,充分发挥检测科学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的科技支撑作用,推动食品营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关村科技园区平谷园管理委员会、北京益谷检测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23益谷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6月3日在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该论坛聚焦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与检测科技,特别邀请相关政府领导为大家分享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仪器研发与检测分析技术等政策,更有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莅临会议,共探食品与营养健康重大创新需求中的关键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为期一天的活动中,将有5位院士亲临现场,各位院士专家将结合最新政策法规就食品新污染物、医药科技、新食品原料等的前沿分析技术,以及科学装置化学测量等分别发表演讲,力求攻关食品与营养健康领域“卡脖子”技术,掌握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助力构建符合我国膳食模式和饮食习惯的食品与营养健康科技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创新体系。 院士领衔,群英荟萃,他们将聚集在美丽的北京平谷金海湖畔,共同探讨食品产业发展的良策、方法和方案,共商食品营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欢迎您的加入!大会名称 2023益谷高峰论坛——聚焦农业中关村现代食品营养谷与检测科技大会时间 2023年6月3日 全天大会地点 北京市平谷区金海湖国际会展中心大会日程参与方式线下参会,请填写:https://instrument666.mikecrm.com/kzIjwEq扫码注册线下参会:线上参会,点击报名: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egool2023/扫码注册线上参会:附:北京益谷检测科学研究院简介: 北京益谷检测科学研究院由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政府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检验检测学会、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起。 益谷聚集国内检测科学学术机构和专家队伍,推动农业检测技术及装备提升,聚焦“农科创”产业园区,服务首都现代农业。搭建“政府、研究机构、企业”金三角模式,建设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以服务为基础的协同创新平台,实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共享分配机制。同时,益谷开展与检测科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学术交流、专业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推广与应用、评估、技术研发;建设科普基地,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和承接与检测科学相关的政府委托服务等业务。
  • 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其所在周为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 保障粮食安全”。  如何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多位农业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要在确保大宗粮食作物安全供给基础上,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推动传统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转变,提高防范和抵御粮食安全风险能力。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以人民为中心,在食物安全领域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面向未来,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把握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大食物观的实践要求。这对于在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吕欣告诉记者。  2022年5月4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2022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显示,2021年有53个国家和地区约1.93亿人经历了粮食危机或粮食不安全程度进一步恶化,比2020年增加近4000万人,创历史新高。  “随着农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速、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我国农业安全受国际贸易冲击的风险也在加大,未来全球食物供给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未来一段时间,国际食品价格将处在高位运行,对我国国内食物供给将造成冲击。”吕欣表示,“面对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我们必须树立大食物观,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和重要农产品供应链主动权,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食物发展新格局,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推动食物生产方式创新  树立大食物观,科技支撑是关键。“目前,我国相关科学研究有待加强、相关技术储备也存在不足。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与大食物观相关的科学研究。”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指出,一是要加强大食物观战略研究。二是要建立国家大食物资源监测评价中心。三是要加强前沿生物技术创新与应用。四是要开展大食物观示范区建设。  “目前,我国在细胞培养肉、人工合成淀粉、微生物生产蛋白质等方面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面向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引领新一轮生物技术革命,以大食物观为指导,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出贡献。”王加启进一步表示。  保障食物供给,我国要“藏粮于地”,更要“藏粮于技”。“以大食物观为引领,促进食品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快补齐相关技术和产业短板,推动食物生产方式的创新。根据我国耕地、林地、海洋、湖泊和草地资源现状,开发出新的食物资源与食物品种,促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发展,开发地域性与功能性食物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吕欣指出。  “多元化食物开发的根本手段是科技创新,必须强化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科技战略研究院院长高旺盛强调。与此同时,要调整科技领域布局,注重培育生产所需的多元化、特色化、功能化品种,突破山水林田湖草沙不同场景下健康食物资源的挖掘利用技术,突破未来人工合成食品开发技术,深度开发森林食物、草原食物、海洋食物、沙漠食物等食物资源。
  • 为拯救1.88万亿元的食物损耗,哪些仪器将大显身手?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发布会暨中国食物与营养创新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会上,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主持发布《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王加启所长(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供图)首先,报告全面分析我国食物生产与营养供给,2022年我国食物生产与营养供给呈现食物生产稳中有升、主要食物进口减少、营养供给持续改善等三个特点。其次,报告从数量、营养、经济等多个层面对我国食物损耗浪费情况量化评估,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损耗浪费的食物量可满足1.9亿人1年的营养需求,折合经济损失高达1.88万亿元。报告中,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提出了政策建议:要建设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食物系统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依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升动植物蛋白供给;二是依靠科技创新,减少从农田到餐桌全产业链损耗;三是依靠法律和经济手段,减少餐桌上的食物浪费;四是依靠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营养健康意识。据报告称,谷物、蔬菜、水产品和水果位于浪费率最高的四类食物。 相应地,市场对于这四类食物的保鲜、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的需求将增加,气调保鲜,冷链相关的设备、检测仪器也将迎来大显身手的机会。基于本次会议,可以预见,未来政策将鼓励研究人员开展“降低农产品损耗,在线检测农产品质量与品质”方面的研究,相关仪器与设备需求也会增加。在本次会议中,饿了么即时电商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中国绿色食品协会绿色农业与食物营养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联合课题组发布了《餐饮外卖营养健康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餐饮服务从关注解决温饱向关注营养健康转变,报告从八大营养健康消费趋势显示了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关注。这八大趋势为:饮食丰富度增加,全谷物和杂粮食品流行,低卡食品受追捧,注重水果摄入,膳食补充剂消费大涨,水产品消费稳增,饮品减糖化,减盐意识增强。从此份报告中可推测,未来与全谷物、水果、膳食补充剂、水产品检测相关的仪器市场需求也会增加。附:会议简介本次会议以“强化营养导向、贯通食物产业链”为主题,由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承办,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协办。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发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二级巡视员李家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叶玉江等领导出席会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王晓举主持会议。仪器信息网全程参加并报道此次会议。
  • 大食物观与粮食供应安全学术研讨会即将召开!
    一、会议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调全领域、全过程、全面、系统的粮食安全。要实现这一目标,夯实根基,必须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市场观、大生态观、大节约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为搭建多方参与的粮食供应安全现代产业链科技创新交流合作平台,聚焦粮食供应安全的“数量”“质量”“效率”三大核心关键,深入探讨大食物观背景下的粮食供应安全与节粮减损中国方案,集中展示相关优秀创新成果。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定于2023年10月15-16日共同举办大食物观与粮食供应安全学术研讨会。会议拟邀科学技术部、农业农村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共青团中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相关领导出席,诚邀产学研各界专家和代表参加。二、会议主题大食物观与粮食供应安全三、主办单位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四、承办单位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中储粮成都储藏研究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先正达集团中国、北大荒研究院五、支持单位中国粮油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植物油行业协会、FAO驻华代表处、AOCS中国分会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南京财经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持续更新)六、会议议程七、会议注册和缴费1.扫描以下二维码注册报名;2.费用说明费用类别:会议费收费标准:1800元/人 9月30日前报名并缴费 2200元/人 10月1日后报名并缴费3.收款单位收款方式:银行转账(10月10日前)或会议现场缴纳收款单位: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收款账号:7112610182600048134开 户 行:中信银行北京中粮广场支行汇款时请务必添加附言:单位+姓名+参会发票开具:会务组将在会议结束后一个月内开具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并通过注册系统预留的电子邮箱发送。八、会议地点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古城路1号)九、会议住宿本次会议住宿酒店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国际交流中心(中家鑫园温泉酒店),提供大床房和双床房两种房型,标准为550元/间/天(含早餐)。联系人:胡老师 18153592317(微信同号)
  • 违法转基因食物已进入多地儿童食物链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惠氏&ldquo S-26爱儿素婴儿配方豆粉&rdquo 伊利&ldquo 胡萝卜营养米粉&rdquo 含有转基因水稻Bt63成分的米饭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今日公布了在北京、武汉、广州,及香港等多个城市进行的食品抽样检测结果:在中国多地出售的婴儿食品、普通餐馆的快餐米饭,及加工米粉中,均含有转基因成分。面对如此大范围的转基因食品污染情况,绿色和平呼吁中国政府立即停止转基因水稻的 document.write('') 商业 document.write('') 化进程,进一步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加强对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研究,特别是针对婴儿及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研究;同时呼吁企业担负起为 document.write('') 消费 document.write('') 者提供安全食物的责任,立即下架和销毁相关问题产品,清查源头,加强监管。   绿色和平从2010年底到2011年4月份,在北京、武汉、仙桃、广州和香港等地市面上的婴儿食品、快餐米饭,及米粉进行了随机取样,共购买103份样品,并送至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转基因成分检测,结果发现共有10份样品中含有转基因成分,具体情况如下:   1.本次检测随机抽取了27份婴儿食品样品,均在北京和香港的大型连锁店购买,品牌覆盖了惠氏、多美滋、雅培、雀巢、伊利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其中1份惠氏的&ldquo S-26爱儿素婴儿配方豆粉&rdquo 和1份伊利的&ldquo 胡萝卜营养米粉&rdquo 样品中被发现含有转基因成分。   2. 绿色和平2011年3月在广东省广州市、湖北省武汉市、和仙桃市等3个城市随机购买了55个米饭样品,结果显示:在武汉市江汉区取水楼小学,江夏区法泗小学和五里界中学等三所学校附近的5家饭店中购买到的5份米饭中检测出含有转基因水稻Bt63成分。   3. 同时绿色和平在香港随机抽检了21份米粉样品,在这种南方消费者异常熟悉的食品中,发现由广东等内地加工并出口至香港的&ldquo 佳之选东莞米粉&rdquo &ldquo 满姨牌优质河源米粉&rdquo 及&ldquo 霸王花河源米粉&rdquo 等三个品牌的米粉中含有转基因成分。   &ldquo 英国皇家学会早在2002年就已经发布报告指出,婴儿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应该接受最严格的审查'&rdquo 绿色和平食品与农业项目主任方立锋说,&ldquo 但是从我们此次的检测结果来看,我国一些地方的婴幼儿和中小学生极有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食用了被非法转基因大米污染的食物,未成年人等脆弱人群因此也被迫暴露在了转基因食物的风险之中。&rdquo   在绿色和平公布此次调查结果当天,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的薛堃博士分享了他最近的相关研究发现。通过对已获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转基因水稻&ldquo Bt63(华恢1号)&rdquo 与其对照品种非转基因水稻&ldquo 明恢63&rdquo 的比较研究,发现两者在蛋白质水平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是非预期效应出现的可能根源,也可能导致一系列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   &ldquo 水稻是中国人一日三餐的主食,大米中的蛋白质是我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平均19%的蛋白质摄入量来源于大米,&rdquo 薛堃博士说,&ldquo 食品中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改变,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国家迫切需要对转基因食品的长期安全性进行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在明晰这些研究结果之前,国家应该对转基因主粮的商业化决策慎之又慎。&rdquo   违法转基因水稻正在将人们的健康置于未知的风险之下,因此,绿色和平呼吁相关部门彻查违法流通的转基因水稻的源头,加强监管;同时呼吁中国政府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进一步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体系,特别是针对婴儿及未成年人的食品安全研究;并且,谨慎对待转基因作物,尤其是转基因大米的商业化问题,在其安全性确定之前,暂停一切商业化进程。
  • 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通知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赞助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 即将于2024年5月16-17日在中国 北京召开。赞助单位: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大食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民众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确保民众吃得安全健康、营养均衡。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动物蛋白来源面临着环境压力、食品安全问题以及动物福利等挑战。因此亟待开发一种高效、环保、安全、可持续的新蛋白肉生产途径,以应对全球食品有效供给与安全保障。发展以细胞培养肉、微生物蛋白肉为代表的替代蛋白,完全契合了“大食物观”指导思想,是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蛋白要能量的重要体现,以大食物观指导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对于提升我国整体食物供给与科技战略安全,并提升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食品领域融合了合成生物学、物联网、人工智能、增材制造、食品科学、微生物学等众多颠覆性前沿技术,需要开展大量的原始创新工作,这也是本次研讨会的聚焦点。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和中国食品杂志社将共同举办“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本届研讨会将设置食品生物制造、食品感官科学与口腔加工、精准营养、高新技术、智能加工装备、食品安全大数据、智能化和绿色食品包装等未来食品科技创新议题,并围绕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以及上下游等研究最近进展及存在问题开展深入讨论,重点围绕细胞工厂构建、低成本规模化培养等,探讨替代蛋白发展的研究趋势,通过展示该领域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搭建科研单位与企业产学研结合的平台,共同促进我国替代蛋白产业和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发展快速踏入新里程。本届论坛诚挚邀请国内外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食品企业等单位从事食品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企业家进行深入交流、成果推广,并为食品企业、仪器商提供展览、展示及寻求科技合作的平台。会期2天,初定在2024年5月16—17日,地点:中国北京。审核通过的参会代表论文将优先在《食品科学》(EI收录)、《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SCI收录)、《Journal of Future Foods》、《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肉类研究》、《乳业科学与技术》共6本杂志正刊上发表,欢迎相关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此次国际研讨会,并踊跃投稿、展览展示。一、组织委员会荣誉主席:孙宝国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原校长王守伟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主 席(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赵 燕教授: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王彦波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院长闫文杰教授: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主任唐 洁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曹际娟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任 健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郝建雄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院长副主席(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李 健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王 锋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学科带头人饶 瑜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李婷婷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晓兰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一级学科带头人刘金龙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副院长委 员(按主办和共同主办单位排序):孙 勇研究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中国食品杂志社副社长、《食品科学》杂志主编、《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执行主编刘 莉高级工程师:《肉类研究》杂志执行主编、《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杂志执行副主编、《乳业科学与技术》杂志副主编王 蓓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刘慧琳教授: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孙啸涛副研究员: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副院长陈祥贵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吴 韬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邢亚阁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黄玉坤副教授: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系主任姜爱丽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冮 洁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何煜波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胡 冰副教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蒙月月讲师: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春丽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邓永平教授: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赵丹丹副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副院长宁亚维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韩俊华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李巧玲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朱 宏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王世杰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王志新教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崔 玥讲师: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食品系主任二 、会议内容(一)会议主题大会报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分组议题:1.食品生物制造(1)合成生物学与食品资源;(2)酶工程与食品质量改良;(3)发酵工程与食品酿造;(4)优良食品微生物菌种选育与制备;(5)基因工程与食品安全;(6)食品生物产业发展战略。2.替代蛋白技术(1)植物源替代蛋白及产品开发;(2)微生物替代蛋白制造;(3)生物发酵技术与细胞培育肉; (4)替代蛋白加工的创新与可持续性;(5)细胞工厂在大规模细胞培养的应用;(6)替代蛋白的食品安全风险、监管及展望。3.食品感官科学与口腔加工(1)感官测量与评价;(2)感官体验与感觉知觉;(3)分子美食;(4)食品的物理特性与动态感官的关系;(5)仪器测量与人类感官的关系;(6)感官反应、饮食行为与营养的关系。4.精准营养与疾病预防(1)大队列、大数据与精准健康;(2)个体化营养与疾病预防;(3)特殊膳食食品、特殊医学食品;(4)精准营养与免疫功能强化;(5)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6)精准营养应用前景展望与相关政策制定。5.食品加工高新技术(1)食品3D、4D打印;(2)预制菜加工;(3)食品物理加工及工程化技术;(4)分子食品制造;(5)可持续和绿色制造技术;(6)确保食品安全、质量和功能的纳米技术。6.食品装备与智能制造(1)食品数字化设计和工艺优化设计;(2)食品生产智能管控;(3)食品制造装备智能化;(4)食品快速无损检测技术;(5)智能感知技术及应用;(6)食品智能制造加工系统的研发。7.食品安全大数据与检测技术(1)食品安全单分子检测技术;(2)食品安全溯源技术;(3)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4)食品微生物安全检测技术;(5)预测微生物学在食品质量和安全评估上的应用;(6)区块链技术在食品供应链中的应用。8.智能化和绿色食品包装(1)食品包装的绿色材料和绿色制备技术;(2)外卖食品和生物活性传递的创新包装;(3)食品的活性包装、智能包装或组合包装;(4)互联网+电商新型食品物流技术集成示范;(5)食品智能化包装与贮运;(6)应急救生食品创制技术。9.食品交叉学科研究(1)食品新原料、新成分的探索;(2)药食同源动植物、菌物功能研究;(3)食品危害物筛查与防控;(4)食用农产品损耗最小化;(5)食品摄入、运动与健康关系的系统研究;(6)食品消费科学。特设专场:青年学者专场博士生专场硕士生专场注:本论坛同时安排论文海报张贴。欢迎各位感兴趣的老师、研究生申请口头报告和海报张贴,名额有限,请尽早报名。(二)会议形式(1)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发言(2)参会代表相关研究成果发言(3)论文海报展示(4)参展企业产品展示(三)会议语言 中文+英文三、会议论文1、论文范围及要求:与会议主题相关的学术论文,请严格按照杂志撰稿要求和投稿模板撰写。《食品科学》(EI 收录)投稿:请登录网站 www.spkx.net.cn 投稿;《Food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SCI收录)投稿:请登录网站www.sciopen.com/journal/2097-0765投稿;《Journal of Future Foods》投稿:请登录网站www.editorialmanager.com/jfutfo投稿;《Food Science of Animal Products》投稿:www.sciopen.com/journal/2958-4124投稿;《肉类研究》投稿:请登录网站www.rlyj.net.cn投稿;《乳业科学与技术》投稿:请登录网站www.dairyst.net.cn投稿。2、论文发表费:审核通过的稿件按书面录用通知缴纳版面费。3、投递会议论文的代表,请先将论文通过六本杂志在线采编系统投递并获得稿件编号后,再及时进行会议注册,并将稿件标题、编号填入注册信息中。四、会议费国内:在职人员: 2400元/人。普通在校研究生: 1600元/人,不含在职攻读学位人员。国际:在职人员: 500美元/人。普通在校研究生: 250美元/人。注:会议期间安排住宿,费用自理。会议费包含注册费、资料费和会议期间餐费,不包含论文发表费。五、会议重要信息1、会议重要时间:会议论文征集截止日期:2024年5月10日口头报告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4月25日论文张贴申请截止日期:2024年4月25日会议报名截止日期:2024年5月10日2、会议举办地点:中国 北京六、汇款事项请参会代表收到正式邀请函(纸质版或电子版均可)后,尽快将会议费汇至中国食品杂志社,以便大会日常筹备工作顺利进行。汇款信息:银行汇款:户 名:中国食品杂志社 行 号:102100004927开户行:工行阜外大街支行 帐 号:0200049209024922112七、会议招商招展会议赞助 会场展览 会刊广告联系人:杨红 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传 真:010-83155446电子信箱:hongy025@163.com八、会务组秘书处:朱昱琳、袁月电 话:010-83155446/47/48/49/50-8066,8030 传 真:010-83155436E-mail:meeting@chnfood.cn九、报名方式1. 网上报名:登录我刊网站https://hy.spkxnet.cn/jff/index.jsp,点击进入会议主页进行网上报名。会务组收到报名信息后,会尽快向参会代表电子邮箱发送电子版邀请函,如需要邮寄纸质版邀请函,请务必回复邮件联系会务组并在注册信息中准确填写电子邮箱、详细地址及邮编、电话号码。2. 参会代表可添加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QQ群:【637171917】,以便及时接收会议最新通知。
  • 践行大食物观 2024年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4年5月17-19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4年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分会和北京食品学会主办,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和北京食品学会承办。开幕式上,分会理事长江正强教授、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朱明常务副理事长、河北科技大学李铁军校长、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王增利主任分别致欢迎词。江正强教授(中国农业大学)本次学术会议设置了1个主论坛和5个专题论坛,主论坛环节,3位院士和5位专家分享了精彩的大会报告。庞国芳院士(中国工程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演讲题目:食品安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标准化研究30多年庞院士回顾了过去的困难岁月,将这三十年分为五个阶段: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碳同位素质谱法,低分辨质谱和高分辨质谱。庞院士也鼓励在场的学者要学会团结团队,遇到困难要有解决困难的决心,有攻克难关的智慧,凝心聚力,排除万难,不断把研究推向深入。金征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演讲题目:颠覆性技术融合驱动食品行业变革金征宇院士提到,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在1995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中最早提出了“颠覆性技术”的概念,最早面向商业领域被首次提出,主要定义为“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但随着其认可度越来越高,概念也逐渐扩展到科技发展等领域。他认为食品感知科学与技术、食品智能制造、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食品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食品、食品碳捕获与封存、食品安全区块链技术、食品微流控芯片技术、食品仿生学、食品精准营养、食品3D打印技术和纳米技术都属于颠覆性技术。金院士直言,虽然食品行业看起来不错,也应该居安思危:近三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一直在徘徊,说明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去消费新鲜的食品,而排斥或者说对加工的食品有所担忧,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现实数据在那里摆着。另外,每年的315晚会,好像把食品加工业放在火山口一样。 而且,以初加工为主的食品的产业大概超过60%。而食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和健康,这与感知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现在其他行业的工厂都在想办法减人,甚至出现了黑灯工厂,相信未来智能制造会深刻地改变食品行业,而现在的真实教学中,有多少课程与智能制造相关呢?在讲到食品安全区块链技术时,他分享了“信息全流程共享”的定义:农户、认证机构、加工销售、物流仓储等角色加入区块链后,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数据一致性、可追溯等特点,构建政府监管、企业主体、第三方机构联盟,实现信息全流程共享,并认为,区块链系统能够对数据的产生、交易、流转、计算、分析、应用等过程留有不可篡改的记录,可把食物生产到售卖的“绿色履历”呈现在消费者面前,轻松实现溯源。金院士强调,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是未来食品科技的核心竞争,全球食品科技创新已从单一环节的创新转变为全产业链的链条式交叉融合创新。聚焦世界前沿科技的创新发展,颠性技术的不断融合将为食品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定义食品行业的新趋势,助力食品新资源挖掘,强化食品资源加工利用,促进拟人化食品多维度感知,推进精准化食品营养健康定制,改变食品行业结构布局等。他认为食品行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行业。随着人们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食品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总体而言,食品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要使命感,兴趣爱好,创新环境,政府企业投入和研究人员不懈努力。薛长湖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演讲题目:海洋食品加工行业发展趋势薛长湖院士用数据说明水产品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的不可或缺性:水产品为国民提供了30%的动物蛋白,3000种动物源食品营养最丰富的前7类食品均为水产品。薛院士提及自己思考了很多年的问题:什么是高品质水产品? 野生的大黄鱼可以卖到1000元/斤,而养殖的大黄鱼只能卖到50元/斤。再比如海参,15000元/斤的海参与1000元/斤的海参,用什么来描述品质的区别呢?很显然,吃了野生的大黄鱼,并不一定活得比别人更久一些。在我们看来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实际上还没有触摸到其本质。很多的研究跟产业之间的距离很大,是因为我们对品质的认同不清楚。同时,薛院士也分享了自己及团队的研究成果, 以及正在思考的方向。罗云波教授(北京食品学会/北京工商大学) 报告题目:食物观与国家粮食安全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罗云波教授在演讲中详细论述了大食物观的概念和提出背景,我国的粮食生产与消费,食物资源开发与未来食品,贯彻大食物观的支撑保障。列举了对青藏高原青稞的新发现,耐盐碱水稻的开发,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发现案例。他认为要贯彻大食物观,要落实以下几个措施:一个是政策法规方面,需要连续的保障来促进政策的稳定,政策的扶持和支持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新型食品资源的安全性评价,不仅仅是农兽药的残留,还有一些生物毒素。开发新型食物资源,首先是要评价其安全性,确保其安全性,其次是功能性。另外,在管理模式方面,要做必要的调整,一些颠覆性的技术必然带来传统管理的一些颠覆性的改变,来适应新的发展。政府部门在促进新技术的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尤其在保健食品,新食品原料、特医食品等领域,并介绍最近几年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都是以促进其发展作为前提的。大食物观对今后我国食物供给能力提供了新思路,在当前的农产品国内外供求关系和国际贸易格局下,大食物观开辟了农业领域新赛道。罗教授倡导,应当以科技为依托,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做好政策扶持和技术储备,因地制宜,迎头赶上。江连洲教授(东北农业大学)演讲题目:粮油产业发展现状与科技需求江连洲教授认为中国的粮油产业发展在世界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我们如果想从粮食大国走向粮食强国(或食品强国),亟需突破一些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他从粮油食品的发展现状、科技需求、未来展望三个部分作了介绍。其中谈到了如何建立危害因子检测体系是未来的科技的需求。第一,根据粮油食品中主要危害因子,要研究结构特征与危害因子识别机理和传感界面对危害因子检测理论。第二,面对粮油伪劣产品(地沟油、塑料米、发芽麦、过期油、霉变豆)需要健全粮油食品质量标准,健全粮油食品防伪与监管流程设计,建设粮油产品溯源信息系统。赵谋明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报告题目:核桃改善记忆肽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应用赵谋明教授提出,现在一些白领,由于压力大,睡眠不足,记忆力也在衰减。而且,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会面临记忆功能下降的问题,如何开发一些产品,能够预防记忆力衰退和老年性痴呆,这是食品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团队筛选了很多种原料进行对比,包括核桃、花生、海洋鱼、芝麻等,并列出了已经发表的论文,发现核桃和海洋鱼是改善记忆力的最好原料,核桃肽在不同的记忆损伤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改善记忆功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人员挖掘了多条核桃改善记忆肽如LR和LPI,LR和LPI能够被吸收进入体内并穿透血脑屏障,从而发挥改善记忆的功效。以精氨酸肽为导向,可定向制备具有改善记忆功效的肽,斑马鱼模型可作为一种更加经济高效的动物模型对改善记忆肽进行高通量筛选,然而,更多的改善记忆肽及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挖掘。涂宗财教授(南昌大学)演讲题目:我国传统发酵鱼制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及,涂宗财教授在演讲首先介绍了发酵鱼制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市场潜力,常见发酵鱼产品有臭鳜鱼、糟鱼、酸汤鱼和鱼露,加工技艺成熟于唐—清朝时期。其次,深入分析了传统发酵鱼制品产业现状和问题,问题包含品质参差不齐,食品安全风险较高,工业化装备不足,自动化程度低,智能制造刚刚起步等。他认为发酵鱼产业也要大力的发展产品质量和品牌的溯源,工业4.0时代将实现发酵鱼制品的智能化和标准化生产。分论坛掠影厂商风采(不分先后)食品加工企业展出的产品本次会议汇集了农产品加工与贮藏行业的专家学者,不仅使参会学者了解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还促进和加强了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科学家和青年学者的交流,加强了学术界和产业界之间的联系。附: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简介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于1979年在杭州市正式成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的全国一级学会,是国际农业工程学会(CIGR)的国家会员。作为学术性、综合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社团,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通过组织各项活动广泛团结、组织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促进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繁荣发展,加强农业工程的普及与推广,加快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农业工程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发展农业和农业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参谋和助手,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社会力量。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分会学术年会自2005年开始举办。至今全国已有十几所高校的食品学院承办该学术年会。
  • 近红外光谱智能餐具 可扫描食物中细菌
    温哥华两名华裔少年发明了一种智能餐具,可扫描食物中的细菌、过敏原和营养成分。  智能餐具由16岁的马德琳刘和安吉拉王设计,可用于叉子、勺子和筷子等多种形式,使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食物中的分子。  马德琳刘称,不同种类食物的分子以不同方式振动,由此创造出其独特的“光学签名”,智能餐具据此与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和确定食物中的特定分子。  马德琳刘在其朋友和亲属遭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过敏和感染后萌发了设计智能餐具的灵感。幽门螺旋杆菌可经口口相传,进而感染胃部并导致溃疡。幽门螺旋杆菌在不实行分餐的亚洲国家较为常见,常常通过餐具扩散。  马德琳刘表示,除了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智能餐具附带的微型光谱仪还能检测过敏原和营养成分。而且,光谱仪在餐后可从叉子、勺子和筷子上取下,以便于清洗。  两位华裔少年设计的智能餐具曾获得去年11月举办的“温哥华创业周末”大奖,目前她们正在对产品进行最终定型以尽快推向市场。
  • 中科院内首家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机构杭州成立
    5月4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浙江工商大学在杭州成立中科院内首家食品营养科学联合研究机构。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告诉记者,目前人类很多疾病如糖尿病等都跟食物与营养相关,通过科学研究,将提高人们对食物和营养的认识水平。“科学合理的营养对增进健康、预防相关疾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对人类的健康将会产生很大的贡献。”   民以食为天,目前中国食品工业与食品科学正处在快速发展的前期,食品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科学地加工与生产食品产品,已成为民生第一需求。而且,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引导着食品消费方式急剧变化,营养、健康与安全的矛盾冲突和压力,产生了迫切的科学需求。   专家认为,食品科学自身作为一个特殊的综合交叉学科,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代表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最高水平的研究中心之一,作为基础科学研究“国家队”与院校合作,联合创办一个高水平的、定位于基础研究的食品营养科学研究机构,这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填补学科布局和区域研究机构布局空白的需要。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蒋承勇表示,开展院校合作,优势互补,将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的经验和手段积极拓展到食品科学的基础研究中,将促进中国食品科学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和水平提升。   据陈晓亚院士介绍,研究中心将聚焦于中国目前食品科学中最关切的基础科学问题,以基础营养学及食品营养学为背景。目前拟建立的实验室有:营养基因组学实验室、营养代谢调控实验室、营养活性分子实验室、食品营养生物学实验室、食品感官科学实验室、食品物理化学实验室、食品消化反应器工程实验室。
  • 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京顺利召开!
    5月16日,“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丰大国际大酒店拉开了帷幕。现场气氛热烈,共有270余位国内外专家将在会上做精彩学术报告。本届论坛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北京联合大学、西华大学、大连民族大学、齐齐哈尔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赞助。本届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共计有近35 万人次观看直播。中共丰台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工委书记崔旭龙先生致开幕辞崔旭龙副区长代表北京市丰台区政府,对来自国内外的各位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对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丰台区地处北京城南腹地,是首都中心城区,在食品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基础。除此之外,丰台区还具有明显的区位、产业空间、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优势。基于丰台区在未来食品产业上的独特优势,以及区位、创新生态等优势,我们抢抓时代发展机遇,全力培育未来食品产业,重点从三方面开展工作:研究出台支持未来食品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着力打造未来食品产业集群、持续营造开放创新环境。丰台区正处于倍增追赶、合作发展的关键时期,诚挚欢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创业者到丰台区发展,共赢时代机遇,我们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食品杂志社社长赵燕教授致开幕辞赵燕院长代表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杂志社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同仁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赵院长提到,本届会议是一个探讨食品科技前沿与交流创新理念的盛会,食品科技创新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作为会议组织者,在未来食品领域也已深耕多年,今年的4月9日,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项目在北京市丰台区举行了开工奠基仪式。该项目是全市首个细胞培育肉工程化创新示范基地,填补了国内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示范的空白。将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引领的新蛋白食品科技创新基地。她衷心感谢各位专家远道而来,分享他们卓越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也将从不同的角度、领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和启示。她祝愿全体参会人员能在此次会议中博采学术、增进交流、开拓视野、共叙友情,预祝此次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圆满成功!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新技术处冯剑处长致辞冯剑处长代表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高新技术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树立大食物观。在大食物观的指引下,“未来食品”大有可为。农业农村部在《“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中将“细胞培养肉”和“未来食品制造”列为国家下一个五年积极推动领域。将培育肉类列入国家计划,标志着该技术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获取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食品体系也将向更绿色、更可持续转变。未来食品制造也将通过开发细胞培养肉、合成蛋奶油、功能重组蛋白等营养型食品的培养和制造技术,推进农产品资源梯次高值利用、分子食品创制、食品危害物检测与评估等技术创新。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为构建食品产业新质生产力积极赋能,共同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共创食业强国,推动中国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携手打造食品科技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我国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纵瑞龙处长致辞纵瑞龙处长代表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他表示,未来食品是食品工业发展趋势和新增长点,近年来,全球掀起了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产品的发展热潮,国内科技界、产业界在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同频共振,取得了系列自主研发成果,一批产品顺利推向了市场,取得了可喜成效。借此机会,他就未来食品特别是细胞培育肉、植物蛋白肉等产业发展提3点建议供参考:一是提升产业研发生产硬实力;二是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发展软环境;三是加强产品风险评估保障食品安全。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工信部部将以推动实施意见加快落实落地为抓手,支持包括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等在内的未来食品产业发展。本次会议集聚国内外食品领域顶级科技力量,以大食物观未来食品为主题,围绕细胞培育肉、微生物蛋白肉、植物蛋白肉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讨论,对加快未来食品产业发展、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韦春艳女士致辞韦春艳副总裁感谢主办方邀请参加本届会议,她介绍到丹纳赫集团是全球生命科学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者,旗下运营超过15家公司,分为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学诊断等三大业务板块,拥有贝克曼库尔特、赛沛、徕卡、颇尔、思拓凡等众多品牌,丹纳赫致力于加速释放科技力量,改善人类健康。丹纳赫的很多技术及解决方案在合成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践行大食物观,推动未来食品产业科技创新,需要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共同努力,丹纳赫也非常愿意成为其中的一员,发挥在创新技术方面的优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大食物观为指导,为人类粮食安全和生命健康作出贡献。颁发《食品科学》编委聘书 《食品科学》编委会顾问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为《食品科学》2024年新加入选编委任健教授、唐洁教授颁发证书。本届会议的顺利召开离不开各位的大力支持,在此,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向所有关心支持本届会议的单位、企业、领导及专家、读者们表示衷心感谢!
  • 英国发布新的食物过敏原的消费者建议
    食物过敏原的消费者建议在过敏原标签新规则生效前已经更新。   新法规将意味着预包装和非预包装食品上必须携带致敏成分信息。这是为了使消费者更清楚、更一致地获取信息。   新的食物过敏原标签规则将于2014年12月13日生效。消费者可能已经注意到预包装食品的配料表中的致敏成分信息呈现方式的变化,这是企业为新规改变做的准备。   为了帮助消费者了解新规的变化,英国食品标准局在与英国过敏协会、英国过敏性反应运动组织、英国饮食健康协会、英国零售商团体、英国营养基金会、英国乳糜泄协会以及英国饮食联盟协同工作后,再次印发了食物过敏原的消费者建议。
  • 陈君石院士:更营养更健康是食品产业创新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我国食品安全科普面临哪些问题?如何破解?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2023年国际食品安全与健康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回答了上述问题。  关于我国食品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陈君石表示,食品产业要通过科技创新来发展,创造更营养、更健康的新食品是发展趋势,食品工业向营养健康方面转型是大趋势,在转型过程中要守住食品安全的底线。陈君石强调,向营养健康的转型,不仅仅是减盐、减油、减糖三方面,还应该创造更多新技术、新原料用于食品产业的发展,比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的母乳低聚糖HMO,如果能够用细胞工厂来生产,那么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增加产量。  关于食品安全方面,陈君石表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食品安全大有改观,稳中向好,基本上已经没有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发生。陈君石也同时指出,由于现阶段我国食品产业生产结构相对落后,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依然需要长期关注,食品安全防控理念需要更新,监管模式需要升级。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国食品科普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破解?对此,陈君石表示,谣言和误导的信息是很强大的,而且是持续的,针对谣言和误导的科普,只靠自然科学家是不够的,参考国际上的经验,科普还需要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等多方共同参与,组成一个团体,有针对性的进行策划。  “辟谣是必要的,不辟谣是不行的,但是若要靠辟谣来解决问题,那是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提高消费者的基本科学知识。” 陈君石表示,当人们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后,能自己辨别谣言和误导信息的时候,才能不信谣,不传谣。
  • 赛多利斯荣获“营养产业论坛贡献奖”
    赛多利斯携手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   ——荣获“营养产业论坛贡献奖”   由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办、政府各部门、全球有关机构、世界领军企业共同参与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于12月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作为中国营养产业界层次最高,参与度最广、综合程度最强的会议,全球的精英们齐聚北京,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以其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使各国惊异,寄希望于将市场销售的“增长点”转移到中国。考虑到此次会议的国际化和对营养行业的深度影响,赛多利斯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   大会邀请到美国两届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经济顾问、国际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其畅销书《财富第五波》中告诉我们,随着生物和细胞生化科技的突破,即健康(保健)技术的突飞猛进,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的将是未来的明星产业----健康营养产业。   而赛多利斯作为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的合作伙伴及食品健康行业的设备供应商长期以来一直支持着中国健康营养行业的进步。多年来赛多利斯生产的水份测定仪和在线设备不断的更新技术,为营养行业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测量设备。在提高营养产业生产效率和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显著的效果。并为中国的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保驾护航。大会上赛多利斯集团市场过程分析副总裁Mario Becker发表了“优质检测仪器保证食品安全和营养”的演讲,演讲中介绍到了赛多利斯在线设备PMD500、PMD300等产品的先进技术及其在各行业中的应用事例。   在这次演讲中,Mario Becker先生介绍了赛多利斯在线过程分析技术(PAT)PMD500、PMD300和其它的生产过程中的在线质量控制产品。使用赛多利斯在线PAT设备,可测出多种重要的营养参数,如脂肪、葡萄糖、蛋白质、碳酸钠,可以100%的实时检测。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某参数超出范围,可以及时地更正。   鉴于长期以来对健康营养产业的贡献,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组委会特授予我公司“营养产业论坛贡献奖”,同时作为对我公司产品和技术的认可更被赋予“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指定产品的称号。   第四届中国营养产业高层论坛是企业最高决策者同政府高级决策者意见交换的平台 是探讨产业总体发展方向、发展规划和重大战略问题,形成产业核心的载体 是食品及营养产业“头脑风暴”的课堂 是CCTV、BTV、新华社及主流报刊全程追踪的中国食品与营养产业“奥运”。也是我公司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通过此次会议我们不仅收获了美誉,更看到了公司在营养健康行业的发展方向和重心。   公司简介:   赛多利斯集团是国际的实验室和生产过程技术的领导者,包括生物技术和机电一体化部门。2008年,集团销售额达到了61.16亿欧元。公司于1870年在哥廷根成立,目前员工大约4600人。其生物技术部门专注于过滤和分离技术产品、发酵罐和生物反应器。机电一体化部门生产实验室和工业应用中的称重测量和自动化技术设备和系统。赛多利斯的主要客户来自制药、化学、食品饮料工业以及众多公共部门的研究和教育学院。赛多利斯在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办事处,生产基地遍布欧洲、亚洲和美洲等地。     赛多利斯机电一体化部门市场、销售、服务副总裁Ingolf Popel先生与全国大客户销售经理娄荣华得奖后的喜悦心情     Sartorius AG市场过程分析副总裁Mario Becker在大会上发表“通过高科技测试设备确保食品营养安全”的演讲     赛多利斯机电一体化部门市场、销售、服务副总裁Ingolf Popel先生从组委会领取“营养产业论坛贡献奖”
  • 最新研究:多吃土豆、豆类等7类食物或可降低近视风险
    近视是最常见的屈光不正。既往研究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与近视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环境因素包含户外活动、近距离用眼等。最近有研究提出,多种饮食可能与青春期少年罹患近视呈正相关关系,如蛋糕、果脯、糖果、巧克力等。另有研究发现饮食中全谷物摄入量>50%或是预防6~12岁儿童近视的保护性因素。但目前对饮食和近视的关联仍知之甚少,也缺乏以人口为基础的饮食评估数据。近日,《营养素》(Nutrients)发表一项中国儿童饮食模式与近视的关系研究,表明多吃肉类、水产品、蛋类、豆类、蔬菜、水果、谷物和土豆,或有助于降低10~11岁儿童近视的发生风险。图片来源:Nutrients新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Chunjie Yin为本文第一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张倩(Qian Zhang)博士为通讯作者。研究纳入中国0~18岁儿童营养与健康调查与应用系统的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14个省份和28个市/县的10~11岁的儿童青少年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432份,其中23.5%(1746/7432)近视儿童,76.5%(5677/7432)非近视儿童,近视儿童更多居住在城市地区和中国北方地区,多为超重或肥胖,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近视(26.3% vs. 20.8%)。近视儿童和非近视儿童在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和睡觉时间等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研究设计了三种饮食模式,并采用归因法计算因子得分,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更倾向于这种饮食模式,按饮食模式应用趋势高低,从低到高分为Q1、Q2、Q3和Q4。饮食模式A:包含肉类、水产品、乳制品及其制品、蛋类、豆类。饮食模式B:包含零食、饮料、菌类。饮食模式C:包含蔬菜、水果、谷物和土豆。结果显示:饮食模式A:相比于最不喜爱(Q1)模式A的儿童,最喜爱(Q4)模式A的儿童近视风险更低有所降低。饮食模式B:相比于最不喜爱(Q1)模式B的儿童,最喜爱(Q4)和第二喜爱(Q3)模式B的儿童近视风险并未显著降低,表明饮食模式B与近视无明显关联。饮食模式C:相比于最不喜爱(Q1)模式C的儿童,对模式C有不同程度喜爱(Q2~Q4)的儿童近视风险均明显降低。文章表示,本次饮食模式A和饮食模式C分别与江南饮食和地中海饮食的食物构成类似,江南饮食包含多食用时令蔬菜和水果、淡水鱼虾、豆类,适当食用全麦、植物油(主要是菜籽油)和红肉。地中海饮食主要包括:蔬菜和水果(这两类食物占据了地中海饮食金字塔中很重要的位置);橄榄油;全谷物主食、豆类制品;每周至少两次鱼和海鲜类食品;适量的红葡萄酒和水。既往研究认为,江南饮食更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而地中海饮食中的水果摄入对预防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或许能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喜爱饮食模式A和饮食模式C的儿童近视风险更低。此外,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儿童近视风险高于生活在南方的儿童,可能与中国南北方饮食差异有关,中国南方地区深绿色蔬菜和水果相对更丰富。文章链接:https://www.mdpi.com/2072-6643/15/8/1946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中心实验室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七十五站: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院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心实验室)。该实验室负责人刘善江研究员热情地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5月,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成立最早的研究所之一。该所中心实验室是一集实验测试与实验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还拥有北京市肥料质量监督检验站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新型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   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院中心实验室负责人 刘善江研究员   刘善江研究员介绍到:“中心实验室现有员工20名,他们既有科研任务也承担检测业务,没有明确区分。总体来说,我们实验室1/4的精力从事科学研究,科研方向主要是相关检测方法的建立,监测与评价 另外3/4的精力是从事检测业务。”   “我们能提供的检测业务主要包括土壤、肥料、农产品、水、植物营养诊断等领域的检测项目与技术服务,具体项目视客户要求而定。实验室在无机检测方面较有优势,近年来也在增强有机污染物的检测能力。实验室除了承担政府下达的抽查任务外,其它的检测业务也很多,每年承担的检测项目为3-8万个,检测收入约一百多万。”   “中心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名声在外,经过老客户的口碑相传,许多新客户都是慕名而来。客户既包括质监局、工商局这样的政府机构,也有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还有百事公司等国内外大型企业,还包括种植户个体如农民,覆盖面较广。” 待检样品 客户送样   中心实验室田野博士带领我们参观了实验室,并介绍了仪器的相关情况。刘善江研究员还介绍:“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院所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近五年5年的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除了配置齐全的常规仪器仪器设备外,也基本配置齐全了光谱设备与色谱设备,诸如原子吸收分光光光度计、原子荧光仪、ICP、ICP-MS、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气质仪、离子色谱仪、氨基酸分析仪,明年准备购入液相色谱仪。。实验室的仪器以进口仪器为主。”   “明年实验室还要购进了一批价值近500万元的仪器。至于采购仪器的选型,我个人认为,在采购仪器时还是主要考虑仪器的市场普及性与本身的性能。如果该仪器的市场普及率高,在文献与标准中提到的方法都采用这台仪器进行,那么购买者可能更信赖,购买信心就会更强。” 瓦里安 715-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左) 吉天仪器 AFS-920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右) 北分瑞利 WFX-120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左)   岛津 AA-680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右)   赛默飞世尔科技 TRACE GC ULTRA 气质联用仪(左)   岛津 GC-2010 液相色谱(右)   莱驰 RM200 研磨机(左)   耶拿 2100TOC 测定仪(右)   承德华通 CTL-12 化学需氧量速测仪(左)   北京京立 LD5-2B 台式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右)   上海一恒 LRH-70 生化培养箱(左)   巩义英峪 SHZ-D(Ⅲ) 循环水式真空泵(右)   刘善江研究员(中)、田野博士(右二)与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合影   附录: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院   http://www.yzs.baafs.net.cn/   http://www.woyaoce.cn/member/T100887/
  • 日著名专家在杭谈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标准制定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农产品生产国,食用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物来源,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营养安全正成为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之后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由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营养标准专家委员会、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大学中国食物营养功能评价研究中心以及岛津公司承办的“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标准制定国际研讨会”于12月20日在杭州如期举办。会议特邀日本行业专家介绍日本在农产品营养品质评价与标准制定相关工作的经验,以及营养相关的新近检测技术。国内外食用农产品相关的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管理及科研人员出席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传真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靳松经理主持研讨会 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首先发表致辞,祝贺研讨会如期召开,并表示岛津公司将一如既往地充分发挥出促进中日两国食用农产品领域合作交流的桥梁作用,为提升中国食用农产品营养品质贡献一己之力。岛津公司分析仪器事业部吴彤彬事业部长发表致辞祝贺研讨会召开 研讨会伊始,日本国立研究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食农商业推进中心主任、行业著名专家山本(前田)万里女士做了题为《日本功能性农产品开发现状与功能性标示制度的有效应用》的大会报告。她在报告中介绍功能性食品是指食品(农产品)中含有预防疾病和防止衰老等调节身体状况的成分(功能性成分),并充分利用这些活性成分的食品;而功能性农产品是指所有农林水产品或经科学认证的含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功能性成分的农林水产品。日本自2015年4月起执行《功能性标示制度》,在医药品、特定保健用食品、营养功能食品的基础上,新加入了可对功能性做出标示的食品“功能性标示食品”。“功能性标示食品”是指企业负责、根据科学依据在产品包装上标示功能性内容,并向消费者厅申报的食品。日本国立研究法人农业/食品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机构山本(前田)万里女士做大会报告 接着山本(前田)万里女士详细介绍了日本的《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说明了功能性标示食品制度的特点:1.企业自行确认产品安全性、功能性并上市销售的60日前向消费者厅申报的制度(引入事后评审制度),2.功能性评价允许使用文献评价(系统评审)方法。无需自行开展人体试验,3.功能性评价允许使用身体部位的表现、主观评分,4.允许“生鲜食品”的标示(一项国外前所未有的制度)。她继续介绍了可以标示功能性的农林水产品应该是功能性相关成分明确且可以定量(标准化分析方法),通过in vitro试验和in vivo试验,或者临床试验可以考察功能性的作用机制,通过最终产品的临床试验、最终产品或功能性相关成分的研究评审(临床试验或观察研究)可以说明功能性的依据,功能性应有助于维持和增进健康,不论产品是否具有食用经验,均应实施安全性试验并确保安全性,可以在发售日60天前向消费者厅申报并在容器包装上标示,每日适宜摄入量(AI)为可以正常摄入的分量(不可以是含有过量盐分、糖分、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的食品)。并且,她还介绍了功能性标示食品的标示内容示例。随后,山本(前田)万里女士以绿茶为例详细介绍了功能性农产品的开发方法,涉及功能性成分的鉴定、功能性成分的分析方法、作用机制的阐明、功能性证据的获取、功能性成分含量的保障等。在报告结尾部分对已上市功能性标示农林水产品的实例进行了介绍(包括橘子、番茄、苹果、豆芽、绿茶、大麦、大米、高体鰤、菠菜等)。 在大会报告环节,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产业局食品制造科基准认证室石丸彰子女士对《日本农林标准(JAS)制度》进行了解析。她首先介绍了JAS制度的概要,涉及JAS制度中可制定的多种标准以及JAS制度的认证机制。在报告的后半部分介绍了标准事例1-酱油JAS,内容涉及了JAS认证酱油的质量管理以及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举措等。随后还介绍了标准事例2-试验方法JAS,内容涉及健康有效成分的试验方法JAS以及试验方法JAS的效果等。针对试验方法JAS的效果,石丸女士指出,通过制定并有效运用通用标准,可实现产品中成分含量的客观比较以及便捷的操作性,由于是一种通过试验室间的联合试验等确认过妥当性的试验方法,因此,有效利用这种试验方法,可减轻功能性标志食品申报企业的负担,而且,有效利用试验方法标准,可提高以功能性为诉求的商品的附加价值。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产业局食品制造科基准认证室石丸彰子女士做大会报告 与会中国行业专家与日本专家展开了长时间的热烈交流 在研讨会的后半程,岛津中国质谱中心李晓东部长介绍了《食品功效成分分析全面解决方案》。他首先介绍了与食品安全、质量管理、食品开发相关的食品成分分析与评价的设备,随后,以丰富的实例分别介绍了与安全、美味、健康息息相关的食品分析与评定解决方案。来自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的技术专家就上述解决方案中涉及的一些先进技术做了详细解析。尹宏瑞先生在题为《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在营养功能性研究中的应用》报告中针对食品以及保健品中营养、功能性组分易氧化,光敏感等特点,分别以类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维生素等样品分析为例,讨论使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通过实际案例表明,在线超临界流体联用系统(Online SFE-SFC)中,样品在前处理过程中一直处于避光且无氧环境,有效避免了不稳定化合物的降解或氧化;因超临界流体特殊的理化性质(如粘度低、溶剂性强、极性可调解),可实现SFC对不同极性同时检测。此外,还能获得比常规液相更快的分析效率,有利于成本控制。韩美英博士做了题为《成像质谱显微镜在营养功能性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MSI(Mass Spectrometry Imaging,质谱成像)是最近发展起来的基于质谱检测和显微镜技术的一种新型成像方法。质谱成像保留样品组织位置信息的同时,可以直接使用质谱仪测定生物体分子和代谢物,从而给出各种分子的二维分布图。本报告介绍的方法,无需标记,即可深入到分子层面完成成像,对植物组织中的营养成分,相对丰度及分布情况进行高通量,全面,快速的分析,为营养功能性研究提供全新的工具,并提高研究水平。质谱成像已经扩展到了所有研究领域,除了医学,药学研究领域以外,农业营养成分分析领域中也具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岛津中国质谱中心李晓东部长介绍了《食品功效成分分析全面解决方案》 尹宏瑞先生做题为《超临界流体色谱技术在营养功能性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 韩美英博士做题为《成像质谱显微镜在营养功能性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五分钟,芯片“抓”出食物致病菌
    一分钟,就能检测出牛奶中到底含多少真正的蛋白质 五分钟不到,就能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是否超过安全“警戒线”!昨日下午,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记者见到了刚问世的“牛奶蛋白质分析仪”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俩兄弟,研究人员介绍说,别看它们外表朴实、个头也不大,未来,它们将携手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无穷的潜力!   检测牛奶“真蛋白”一分钟可出结果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中,还分“真蛋白”和“假蛋白”。   “目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是‘凯式定氮法’,这个方法不能直接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而是通过测总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这就有了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成分造成蛋白质含量虚高的漏洞。”中科院智能所的余道洋介绍。他负责的攻关项目,研制出一种基于荧光技术的牛奶蛋白含量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记者看到,小小的样机还没普通微波炉大。十余个牛奶样品倒进比色皿,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启动机器,不到一分钟时间,自动打印出一份蛋白质含量多少、是否达标的“报告单”。   “检验原理是通过荧光指示剂与液体中的真蛋白质结合,在光的激发下产生强烈的荧光,测试结果不受三聚氰胺、尿素等含氮物质的干扰,并且能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反推出真正蛋白质的含量。 ”余道洋说,以后完全可做成同时检测1、2份样品的手持式仪器,常喝牛奶的家庭也可备上一个,随时检验。   食品致病菌是否超标五分钟就能确定   一盘麻婆豆腐里的致病菌是否超标了?用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5分钟就知道结果。   杨良保博士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介绍,“核心不在机器,在那个只有指甲盖五分之一大小的芯片上! ”在芯片上滴一滴从食品中取样的液体,芯片中的“小抓手”们就能迅速“抓”住食物样品中的致病菌,连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电脑显示屏上5分钟之内就会初步给出食品是否“安全”的判断。目前,这台快速检测仪器已可实现对正常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等多种致病菌的检测,稍加改造,还可用于水体中各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芯片的研制成本很高,但今后如批量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一个芯片不过块把钱,能检测的致病菌种类也更多。 ”杨良保说。
  • 理加联合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五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
    2022年7月21日,由中国土壤学会理事会党委、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土壤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塞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秭归实验站共同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暨第十五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会议”(简称“青土会”)在延安顺利开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等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以“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旨在为土壤、肥料、植物营养等农业资源利用领域的青年工作者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激发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活力和智力,促进大农学各研究领域的贯通、交叉与融合。为展示近年来我国青年土肥科技工作者在土壤资源、土壤环境、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绿色农业等方面的取得的新成果、新进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院士在大会作特邀报告“三北防护林的重要贡献和面临的挑战”,邵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三北防护林的建造背景以及其对我国北方城乡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三北防护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提质增效途径。同时分享了自己长期扎根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绿水青山提质增效技术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情况,围绕如何做好乡村振兴提出了建议和对策。应主办方邀请,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理加联合)在会场设立了产品展示、技术咨询展台,在展示土壤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同时,为用户介绍产品最新应用,讲解技术操作技巧,来展台咨询的老师络绎不绝。关于理加联合:北京理加联合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业的生态环境仪器供应商和技术服务商,始终坚持为国内用户提供全球更先进的生态环境仪器和技术服务,主要产品涵盖稳定性同位素测定、痕量气体测量、地物光谱测量、高光谱成像测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大气颗粒物监测、水化学分析、野外便携和长期监测分析仪器。 理加公司先后为国内的权威研究机构、大学和监测部门提供了大量高水平的仪器。公司先后获得了多项“211”工程,“985”工程,水利部“948”项目、农业部“学科群”项目、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 (CFERN)的大额订单。这既是用户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给予的认可和肯定。
  • 关注宠物营养与健康:当标准不再缺失
    当前,我国年轻人单身比例攀升、人口老龄化加速,巨大的情感需求刺激宠物行业蓬勃生长。宠物再也不是家中的功能性角色,从最初吃剩饭剩菜,到现在食用商业干粮,从最初“看家护院”变成了如今人们心心念念的“孩子”、“宝贝”。 宠物行业属于全产业链行业,涉及饲料、零食、玩具、兽药、医疗等各个领域,发展潜力巨大。而在宠物行业领域中,宠物饲料作为宠物的刚性需求,在行业中份额占比最高达34%。当前国内宠物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期,宠物饲料需求旺盛,市场前景良好。放在以前,虽然我国对饲料有具体的标准要求,但宠物食品(饲料)行业却尚属空白。没有严格的标准要求,许多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利润,难免要偷工减料,产品质量无法保障。 问题在今年有所改观,2019年1月1日后,宠物饲料卫生指标已经按照《宠物饲料卫生规定》要求执行,2019年9月1日后,宠物饲料生产许可管理和标签管理也将严格执行《宠物饲料管理办法》规定。值此时机,为进一步增强饲料管理部门监管工作规范性,提升饲料质检机构宠物饲料卫生指标检测水平,“宠物饲料管理制度及其卫生指标检测技术培训班”在上海举办。 此次培训班由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办。现场,权威专家就管理方法及其相关内容进行了要点解读和培训,并向大家征求了进一步加强宠物饲料行业管理的意见。同期进行的仪器与技术展示环节为到场用户和科学仪器厂商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海能为大家带来了K116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D100杜马斯定氮仪、Tank plus高通量微波消解仪、T960全自动电位滴定仪、P850 Pro全自动旋光仪等多款仪器以及相关仪器在宠物食品检测中的应用,以供体验参考。 未来,海能将持续关注宠物饲料市场趋势,参照标准开发更多应用方法,积极反应用户需求,希望能为关注宠物营养与健康的您带来更多的参考和选择。
  • Illumina与NRGene合作,为支持全球食物生产加速推进牛群分子育种工具的开发
    双方共同与圣保罗州立大学完成了Nellore牛基因组的高质量组装圣地亚哥与以色列耐斯茨奥纳 — 2017年1月12日 —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全球领先公司Illumina(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与基因组装和分析的全球领先企业NRGene,宣布合作开发牛群分子育种工具。作为合作计划的第一步,双方也同时宣布已经与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了Nellore牛基因组的高质量组装。双方将会共同对更多不同品种的牛群进行测序和组装,以便更快了解各个牛种群的遗传变异。此次合作将有助于开发用于牛基因组选择和其他基因组技术的商业工具,从而加快开展育种项目,增进全球食物(肉类和乳制品)的产量。“我们期待与NRGene进行下一阶段的战略合作,通过更多的测序研究加速推进全球的牛群育种,最终将改良的基因组选择工具商业化。”Illumina应用基因组学副总裁兼总经理Rob Brainin说。“我们对牛基因组的认识正在不断增加,将会在全球持续支持大量的育种项目,在帮助提高产量、改善消费者行为的同时,满足全球对安全、营养、健康的蛋白质产品的需求。”Nellore(bos indicus)是热带地区作为食物生产的主要瘤牛品种。此次基因组测序和组装使用了Illumina的新一代测序数据和NRGene的云端DeNovoMAGIC™ 3.0组装软件组合。随着牛群基因组数据的不断增加,将会使用NRGene的PanMAGIC™ 来比较多个完整独立样本的基因组序列,从而分析这些基因组的多样性。这些信息将用于设计更高效的基因分析工具以支持牛群育种项目。“Illumina和NRGene的技术让我们在短短两个月内就精确组装了Nellore牛的一个杂合子基因组,”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Jose Fernando Garcia说。“我们相信这个参考基因组会帮助巴西牛群育种人员极大地提高本地牛的产量,更重要的是将会为Nellore牛的繁殖和肉质提供重要的信息,为全球的产量增值。”NRGene和Illumina的技术组合已经在其他农业计划中得到应用,来解码某些最重要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包括六倍体小麦、四倍体杂合子芒果、八倍体杂合子草莓,以及十几种新型玉米、黄豆、棉花和加拿大低酸油菜籽的基因组。“通过我们不断开的发基因分型和育种工具,此类牛基因的组装将进一步揭示了牛群的多样性,”NRGene CEO Gil Ronen说。“我们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将来能够分析并加速作物、牲畜和水产等各个农业品种的育种。” 关于Illumina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分布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领域。 关于NRGeneNRGene是一家基因组大数据公司,开发尖端的软件与算法,分析复杂与多样的作物、动物与水产,支持最高端的先进育种项目。NRGene的工具已经在世界一些领先的种子公司以及学术界最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中得到应用。
  • 国务院印发国民营养计划 科研能力建设及监测需求明显
    p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以下简称《计划》),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我国人群营养健康现状和需求,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内国民营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策略和重大行动。 /p p   《计划》部署了七项实施策略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一是完善营养法规政策标准体系,推动营养立法和政策研究,提高标准制定和修订能力。二是加强营养能力建设,包括提升营养科研能力和注重营养人才培养。三是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四是发展食物营养健康产业,加快营养化转型。五是大力发展传统食养服务,充分发挥我国传统食养在现代营养学中的作用,引导养成符合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特点的食养习惯。六是加强营养健康基础数据共享利用,开展信息惠民服务。七是普及营养健康知识,推动营养健康科普宣教活动常态化。 /p p   具体来说,在加强营养科研能力建设方面,要求加快研究制定基于我国人群资料的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改变依赖国外人群研究结果的现状,优先研究铁、碘等重要营养素需要量。研究完善食物、人群营养监测与评估的技术与方法。研究制定营养相关疾病的防控技术及策略。开展营养与健康、营养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加强国家级营养与健康科研机构建设,以国家级和省级营养专业机构为基础,建立3—5个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和20—30个省部级营养专项重点实验室。 /span /p p   强化营养和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方面:定期开展人群营养状况监测,定期开展具有全国代表性的人群营养健康状况、食物消费状况监测,收集人群食物消费量、营养素摄入量、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等信息。针对区域特点,根据需要逐步扩大监测地区和监测人群; span style=" COLOR: #ff0000" 加强食物成分监测工作。拓展食物成分监测内容,定期开展监测,收集营养成分、功能成分、与特殊疾病相关成分、有害成分等数据。 /span 持续更新、完善国家食物成分数据库。建立实验室参比体系,强化质量控制;开展综合评价与评估工作。抢救历史调查资料,及时收集、系统整理各类监测数据,建立数据库。开展人群营养健康状况评价、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开展膳食营养素摄入、污染物等有害物质暴露的风险—受益评估,为制定科学膳食指导提供依据;强化碘营养监测与碘缺乏病防治。持续开展人群尿碘、水碘、盐碘监测以及重点食物中的碘调查,逐步扩大覆盖地区和人群,建立中国居民碘营养状况数据库。研究制定人群碘营养状况科学评价技术与指标。制定差异化碘干预措施,实施精准补碘。 /p p   此外,《计划》中还指出要建立传统养生食材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食材中功效成分、污染物的监测及安全性评价,进一步完善我国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名单;加强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营养成分和重点污染物监测,及时修订完善婴幼儿配方食品及辅助食品标准。提高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婴幼儿配方食品和辅助食品质量等。 /p p /p
  • 首届中国精准营养与精准检测产业发展大会将在莱西举行
    为进一步促进营养保健与精准检测新技术领域的学术合作与交流,激发创新思维,探索发展新机遇,促进更好的营养健康管理体系建设,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2023(首届)中国精准营养与精准检测产业发展大会将于6月12日在莱西市举行。此次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岩,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院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陈士林等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精准营养和精准检测产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创新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本次大会将是中国精准营养与精准检测产业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有望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前景。此次大会的举办地莱西市,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基地之一,也将是中国营养与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在大会期间,组委会还将安排参观考察活动,让与会人员深入了解当地营养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本届大会还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和机构展示最新的精准营养和精准检测产品、技术及服务等。相信这些优秀的产品和技术的展示,将为广大与会者带来很大的启发和帮助,也将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本次中国精准营养与精准检测产业发展大会的召开,将为促进精准营养和精准检测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健康中国作出重要贡献。
  • 生物产业的又一盛会!2020首届上海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特色展即将举办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在网上发布公告,由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上海生物发酵展组委会、上海信世展览服务有公司承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上海市医药工业研究院、中科院天津微生物研究所、江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协办的“2020首届上海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特色展”将于2020年8月26-28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会覆盖食品工业、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医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细胞工程、营养健康、大健康产业、营养食品等行业用户。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同期将举办“2020第六届国际发酵培养基应用发展论坛”为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行业打造品牌展示、工艺优化、产品创新的行业盛会!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物产业已成为我国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作为主要原辅料市场前景广阔。在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工程、营养健康、大健康产业、食品工业、医药产业中占据不可忽略的地位,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研发和生产可以降低成本,缩减货期,并且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行业的研发和创新方面存在着瓶颈。为了更好的开拓并规范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行业的发展,加强行业展示及交流,共同创造健康规范的发展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展品范围: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1、 营养源与生物培养基:酵母抽提物、发酵营养源、动植物源、酵母源、微生物营养产品、微生物培养基、菌株、发酵专用培养基、营养培养基、细胞培养基、干粉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培养基原材料、半固体培养基、自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细菌培养基、放线菌培养基、酵母菌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厌氧培养产品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 配套设备:实验室耗材、杀菌及灭菌设备、实验室试剂、培养基储存设备、培养基灌装设备、培养箱、实验室摇床、分析仪器、检测仪器、测量(计量)仪器、生命科学仪器等。 /p
  • 香港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新规7月1日实施
    香港立法会于2008年5月28日批准《2008年食物及药物(成分组合及标签)(修订:关于营养标签及营养声称的规定)规例》(以下简称《修订规例》)。《修订规例》明确规定,经过两年的宽限期,从2010年7月1日起,所有在香港销售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符合《修订规例》要求,届时,所有标签不符合要求的供港食品,将被强制下架。   《修订规例》的核心内容:一是所有在港销售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示“1+7”种营养素,即能量加7种核心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总脂肪、饱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钠及糖)。二是标示营养声称的项目必须标注量值,例如,产品标签注明了“不含胆固醇”,则在营养标签中必须标注胆固醇的含量,且每100克或100毫升或每份食品检测胆固醇含量不能高于5毫克。三是豁免条款:年销售量不大于30000个单位的食品(需要获得香港食环署署长的批准,并保存相应的销售记录,以备查验) 预包装食品的容器外表面总面积少于100平方厘米的食品 食品里不含任何能量和上述七大核心营养素(如茶叶、香料、蒸馏水) 新鲜食物或未经煮熟,并未添加任何成分(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 特殊膳食用食品不在《修订规例》管控范围之内,但香港当局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特殊膳食用食品的标签规则(如婴幼儿奶粉、贫血患者用的补血食品等)。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仍未完成标签改版的供港食品企业,应在《修订规例》缓冲期内积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