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源头污染

仪器信息网食品源头污染专题为您整合食品源头污染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源头污染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源头污染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源头污染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源头污染话题讨论。

食品源头污染相关的资讯

  • 食品源头污染成关注焦点 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食品工业主营销售业务收入突破12万亿元,餐饮业有2.5万亿元。如此之大的产业在新的业态、新的模式、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下,无疑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日,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2016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相关专家围绕公众关心的2016年食品安全事件,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提出建议,引导消费者科学认知。  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院士在主题报告中指出,过去30年中国从食品短缺发展到基本解决温饱,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但发展中国家的落后农业和食品业产业结构与消费者日益增强的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诉求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矛盾。只有遵循风险分析框架,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社会共治,才能稳步提升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当前所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都有哪些?陈君石院士认为,主要包括:食源性疾病,其危害最大,但对其存在认识不足和防控措施薄弱,病因调查水平低 化学污染方面,主要问题有粮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属(铅、镉)、粮食和坚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养殖中非法使用兽药、蔬菜和茶叶种植中非法使用农药 食品掺假或欺诈是个突出问题,且相当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信心 风险交流薄弱,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过度担心,信息不对称对消费者造成的心理危害大于不安全食品对消费者的健康危害。  谈及破解之道,陈君石院士认为,当前应进一步探讨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加强部门间协调和合作 政府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要从以抽样/检测为主转变为以过程监管为主 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以风险评估为基础的原则 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完善和提高对风险管理决策的技术支撑,特别是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 食品行业要加大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投入,包括人、财、物 无论是政府还是食品企业,首要的是能力建设。  热点解读兼带舆情分析  此次专家所解读的,均为公众高度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如网络食品、“胶水牛排”等。同时,主办方还对舆情话题趋势进行了回顾分析。  解读“胶水牛排”时,从舆情话题趋势图可以看出,2016年12月10日媒体的大量报道将舆情引向高潮,引起舆论对“胶水牛排”安全性的质疑,刺激了网民的恐慌和愤怒情绪。而随着业内专家对“卡拉胶”这一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解读,舆情渐趋平稳。  在对抗生素与兽药残留进行解读时,专家指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养殖领域的抗生素,对保障人类的健康与生命贡献巨大——没有抗生素,肺结核可能还是不治之症 没有兽药,我们恐怕还吃不到好吃的肉、蛋、奶。但同时承认,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领域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可能使人类再次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导致生物安全、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制约经济发展。  专家表示,对于兽药我国有明确的使用标准且与国际接轨。但是不可否认,我国兽药使用量整体较高,养殖业存在的一些使用不合理或滥用的情况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已经影响到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的前端——原料安全的整体水平,亟待进一步加强监管和科学指导。科学认识抗生素,重视兽药滥用问题,强化对食品源头污染的有效控制是当务之急。  此次所邀请的专家跨领域、跨学科,不仅涉及食品科学及相关领域,也拓展至法学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在解读时说,通过保障食品安全来维护公众健康是网络食品监管的底线。他透露,有关网络外卖平台的监管、家庭厨房的监管,均处于立法探索中。  舆情关注热点呈现四大特征  自2011年起,中国食品科技学会每年都会对当年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跟踪和解析。2016年全年完成对30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的跟踪与解析,期间70余位食品及相关领域权威专家参与其中。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由2015年的81.5%下降至2016年的56.7%,下降了24.8%。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从18.5%增至43.3%,增长了24.8%。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源头污染”已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比如“输欧茶叶含高氯酸盐”“香港检出市售大闸蟹中二噁英超标”“麻痹性贝类毒素”及农残、药残等,中国食品安全风险中难度最大的原料污染问题已浮出水面。  同时,她总结出2016年舆情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的四大特征。  一是相较2015年,食品安全的舆情热点下降,而以消费者教育为特征的“风险提示”增长迅速,显示了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管理,正从相对被动的危机应对走向更加从容、主动的“和平时期”的消费者教育。  二是媒体对食品安全事件报道的准确率大幅上升,表明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食品安全热点报道的专业性有所提升。  三是热点解析的区域从过去对中国内地的热点到对进口食品的关注度提升,表明在全球背景下,守住进口食品安全的风险与责任均在加大。  四是2016年热点解析中涉及的关键词前三位为“食品添加剂、保健食品、微生物污染”,对比2015年热点解析涉及的排名前三的关键词“微生物、乳制品、保健食品”,可见“微生物、保健食品”仍然是媒体关注的热词。  公众科普必要且迫切  在对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坦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稳中向好的食品安全形势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罗云波从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亟待深化协同机制、源头污染等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对互联网食品经营和网络订餐等新业态的监管急需加强、食品安全网络环境应得到治理、企业的主体责任这5个方面,对去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进行了详细阐述。他特别指出,农药、化肥、农用地膜等农用化学品存在使用过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及畜牧和水产养殖环节,滥用兽药、激素和生产调节剂等现象屡禁不止,使得我国农产品源头污染对食品质量安全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源头污染问题,与会专家均认为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二室主任钟凯表示,爱尔兰、意大利等国前些年都出现过饲料污染造成大量畜禽产品只能销毁的事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并且几十年都不能消除,中国在治理源头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孟素荷说,从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对全国食品样品监督抽检结果来看,整体情况良好,质量趋于稳定,表明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情况依然稳中向好 微信、微博等传播方式的普及,使目前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难点和重点在网络自媒体,这不仅表明食品安全风险交流与公众科普在我国的艰巨和长期特征,也显示科技界与媒体共同持续推进风险交流和公众科普的必要和迫切。
  • 保障食品安全需从源头做起
    p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食品安全,必须坚持源头治理、标本兼治。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批示要求,加强“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食品安全工作,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 /p p   告别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食品成为一种广泛交易的商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食品贸易不断发展,生产供应链日趋复杂,可能引入风险的环节不断增加,风险溯源更是难上加难。面对这种风险,全世界主要国家不约而同地致力于建立更加严格的监管制度,推动企业、行业协会建立更加完善的产品追溯体系,有的甚至给每头牛带上了基因芯片,每袋米都标明生产者和出产田块。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消费规模之巨大、生产经营模式之复杂、饮食习惯之多样,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的,加之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明显的区域差异、严重的环境污染等因素影响,我们在食品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若要在普通食品上达到这样的追溯能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解决中国食品安全的源头治理问题,需要更接地气的思维,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 /p p   首先,要综合治理环境面源污染和点源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优质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基础。忽视环境污染问题来讨论食品安全是不可行的。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工业、采矿、能源、交通、城市排污造成的大气、水体污染,通过降雨、融雪作用会形成更为广泛的面源污染,一些地方的企业排污则直接造成严重的点源污染。土壤和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会通过农作物富集作用迁移到食用农产品中,造成很难分离和去除的污染。环境因素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虽说没有像PM2.5指数那样直观,但其危害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的。治理环境污染,已成保障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p p   第二,要严格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种养殖环节投入品的使用会直接影响农产品的品质。当前,我国种植环节的农药、肥料滥用情况严重。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但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占比远远高过这个比例。我国允许使用的农药超过600种,但很多农药的使用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蔬菜、水果和粮食中的农药残留超标。养殖环节抗菌素、激素等各种兽药的滥用,也会造成肉制品中的兽药残留超标。近年来屡次被查出的瘦肉精问题就是这一问题的典型代表,前不久超市活鱼下架的事件,折射出的也是这种风险。农业投入品种类众多、使用面广量大,加之在生产供应链的上游,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可谓深远。因此,从保障食品安全的角度出发,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毫无疑问应执行最严格的标准,实施最严厉的处罚和问责。 /p p   第三,要严格食品生产加工原料控制。新《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餐饮服务提供者都应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这一规定若能得到严格执行,会有效识别来自上游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滥用带来的风险。在此基础上,通过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各环节严密的质量控制和严格的成品出厂检验制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p p   第四,要高度重视食品相关材料和相关环节的风险引入。所谓全过程监管,不仅要关注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本身、关注生产加工的主链条,也要关心在此过程中诸多并不起眼的因素。比如,预先使用杀虫剂处理的仓储用具,使用了杀虫剂、消毒剂、杀菌剂的养殖场所,各种食品容器、器具及包装材料,生产加工甚至是销售环节违法添加的有毒有害非食品物质、滥用的食品添加剂等等,都可能成为风险引入的源头,成为危害食品安全的隐患。必须将这些因素纳入监管视野,有针对性地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p p   一袋奶,一个果,一张饼,任何一样我们即将入口的食物,谁能说得清它经历了怎样的旅程?谁能数得尽在它的生命周期里,到底有多少风险?但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门科学,一门关于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科学,只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一定能发现并消除越来越多的风险源,从而把我们可能承受的风险降低、再降低。 /p
  • 微生物和环境污染所致食品安全风险应被重视
    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新浪健康就此连线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   新浪健康:2010年6月,《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全国12个城市开展公众安全感调查。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国消费者的最大不安,您认为这种不安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何计国:我认为首先是公众对于食物当中非法添加物的担忧,因为目前有很多食物当中出现了非法使用某些添加物的案例,这些添加物并不在国家规定的“食品添加剂”的名单当中 第二,某些企业对于食物添加剂、农药的滥用,造成了公众对于添加剂超标使用和农药残留带来的健康忧患非常担忧,甚至对于正常规范使用添加剂和农药也不放心 第三,公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担忧,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问题目前争议很大。   新浪健康:在公众高关注领域之外,有没有哪些领域是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但却被忽视的?   何计国:我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加强关注。第一是微生物所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发生食品安全事件非常高的领域,但并没有引起公众的足够重视,公众往往将视线投向了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这些领域 第二是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所带来的食品安全事件越来越多,比如空气、水体污染所造成的食品污染事件,这种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效应应该得到关注和治理。   新浪健康: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多头”管理(多部门管理)一向被人诟病,这是监管苦难的主要原因吗?   何计国:多头管理并不是罪,美国也有多个部门在同时管理食品安全问题。但关键是这些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如何做到协调,有谁牵头,如何分工协作,实现合力,而不是互相牵制、分散监管力度。   新浪健康:目前中国面临着40多万家食品加工企业,90%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是个体作坊,这种源头企业不规范、难监管成为食品安全隐患,这个问题如何能够改善?   何计国:目前源头企业的生产的确是监管难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通过完善、透明的法律体系,让他们“不敢去做”,《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就是为了完善这一体系,当然更重要的是让《食品安全法》得到落实和贯彻 第二方面是通过提高源头生产者的个人素质,让他们“不想去做”,而这个问题的除了思想教育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途径,让他们不用非法手段也能够获得利润保证。   例如可通过提高安全优质农产品的收购价,降低农药残留高的食品收购价格,从政策上鼓励农民生产安全产品 同时多建立大的农产品生产示范区,有利于保证产品的安全与质量,又可以产生规模效益,改变目前一家一户的这种生产模式,降低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 食品安全抓源头 快速检测是方向
    不知何时起,屡屡被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冲击着公众的眼球,挑战着公众的接受能力。餐桌,已经变为一片保卫自己饮食健康的战场。   今年的瘦肉精、塑化剂事件被媒体曝光后一时间问责之声四起,而食品安全科研人员又有什么看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金宗濂主任。   从食品添加剂的认识误区说起   长期从事保健食品(功能食品)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金宗濂,是国内最早一批保健食品评审专家。谈到这场造成了重大食品安全危机的塑化剂案,金宗濂表示,虽然此案已经由台湾彰化检方侦办终结,但人们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敏感神经,却在这起案件中再一次绷紧了。   金宗濂认为,塑化剂问题实际上是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起云剂当中添加了塑化剂的成分。黑心的商家是把起云剂当中较为贵重的棕榈油替换为塑化剂,从外表很难辨别。而塑化剂则不是食品添加剂,不在允许添加的范围以内。   关于起云剂,台湾“行政院”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曾表示,起云剂本身属于合法的食品添加剂,作用是可以帮助食品的乳化,经常使用于运动饮料、非天然果汁及果冻、果酱、浓糖果浆、优酪乳粉末等食品中,让饮料避免混合物沉淀或油水分离,并可增加饮料中的白雾感及浓稠感。通常由阿拉伯胶、乳化剂、葵花油、棕榈油等多种食品添加物混合制成。   “现在人们常有误解,认为食品中的添加剂都是不好的,追求纯天然食品。”金宗濂告诉记者,“实际上在现代化食品加工当中,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金宗濂以面包举例:“如果面包当中不加入防腐剂,可能不到一天就变质了。但是《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详细标注了允许采用哪些品种的防腐剂和规定剂量,在范围以内才可以安全长期食用,饮料里的色素和香精也是一个道理。食品添加剂不是百分之百有害的。”   在金宗濂看来,只要在规定范围内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就不会产生危害,但超过规定范围的添加物则属于不允许添加入食品的化学物质,如违法添加入牛奶中的三聚氰胺。   “这种企业和厂商缺乏诚信与自律,赚黑心钱的行为应该依法惩处。”金宗濂表示。   食品安全:全世界都在面对的问题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这也是很多人选择饮用牛奶的原因之一。而奶品中被违法添加三聚氰胺一度使公众谈奶色变。金宗濂告诉记者,由于三聚氰胺含氮量高,所以排查工作可以用测氮方法完成。“其实步骤很简单,但在日常的检测中不会去专门测量这些指数,除非有特定目的的检测。当时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在检查中被误认为是含蛋白质很高,检测人员根本没想到是因为添加了有害物质。”   对于此次引起轩然大波的塑化剂事件,金宗濂认为:“这次塑化剂的问题出在做起云剂的源头厂上,他把生产的起云剂卖给其他下游厂商,导致影响范围扩大。发现这个问题也实属偶然,是台湾一位检测人员发现的,她在使用自动化仪器对饮料进行的检测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峰值,最后经过检查发现了塑化剂,并且向卫生监督部门汇报。这个问题30多年都没检查出来。”   “全世界都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最近欧洲发现了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污染,质检总局已经要求各地出入境检疫机构加强监控。欧洲是食品安全把控最严密的地区,执行过程中各项标准也最多,可还是出现了问题。”金宗濂说,食品安全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十分普遍。   未来仍要严控食品生产源头   记者了解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国内无一例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成功达到食品安全零事故。当时,金宗濂负责的实验室也承担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检验工作,对于当时的各项工作,金宗濂印象颇深。   据他介绍,由于奥运会期间送检样品太多,就把所有的食物原料拿去做实验检测,未查出一例问题食品,这就从源头上确保了奥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两次盛会近亿人次的客流量可以做到零事故,那么,如果一直从严要求,吸收经验,把当时的管理模式延续到日常生活中来,食品安全就能够一直做好。”   食品从原材料采集、生产加工,到包装、运输,再到流通环节,最后到达消费者面前,其中各个环节的安全保证必不可少。 “现在多部门分管略显混乱,食品原料由农业部管理,生产加工企业由质检总局管理,标准制定与监督则是由卫生部来执行,市场方面又属于工商部门的责任。这中间难免会有缝隙,可能出现监管漏洞。”金宗濂认为。   金宗濂回忆起上世纪90年代工作中接触过的一次食品安全事件:“当时我们保健食品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在某家酒店开评审会,结果出现了食物中毒事件。最后查出是笋罐头被污染,我们的评委很多都是来自监督部门或防疫站的老专家,结果自己中了招。”多少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金宗濂仍然记得。   现在,食品检测过程中缺少国家标准,金宗濂表示,这就造成了即便检测过程中查出了异常现象,却也无标可循。他同时提到,2009年国家出台国家食品安全法后,相关的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对于未来的食品检测,金宗濂认为还是要在源头上把关,等到各种原料最终制成产品摆到消费者面前了再去检测就很困难。而适应食品加工高速化的快速检测技术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很多企业已经研发出有关食品快速测定的产品。拿火腿肠来说,从屠宰猪到制成香肠用不了太长时间。瘦肉精事件爆发后,现在已经把有针对性的快速检测试剂条投入到了火腿肠的生产线上,在各个生产环节中发挥效用。”金宗濂告诉记者。
  • 斯坦福大学教授: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产生
    “中国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年《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就是中国食品安全一个标志性事件。然而,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的食品监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Helen Farnsworth主席、高级研究员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如何能从源头上杜绝问题食品的产生,把食品安全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是中国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是在16日举行的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2009年中国会议上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作出如上表述的。   从源头入手 杜绝问题食品的产生   “食品安全问题并非中国独有,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解决。”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美国食品问题的管理和追查比较容易,因为生产企业都是大企业,没有作坊式的小厂。而中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共有50多万家,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中小食品企业、小作坊。对这些企业的监管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等几个环节。面对如此庞大的监管工作量,质量监管无法保证效果。Scott Rozelle教授建议:“中国应该从其产品链最薄弱的地方入手,关停生产不合格农药的厂家,从源头上杜绝受污染的不安全的食品被生产出来。”研究表明,植物性农产品的农药、重金属、化肥污染,动物性农产品的抗生素、激素残留,农产品中有害微生物引起的安全性问题,以及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农产品不安全的四大主要原因。其中农药、激素残留超标更是食品安全的最大敌人。   严惩黑心商家 “一次违法、终身出局”   在美国,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相关企业根本无法逃脱惩罚。生产商或销售商都会受到处罚,且要花巨额费用召回相关食品。Scott Rozelle教授认为,只有当消费者能够通过诉诸法律获得巨额赔偿的情况下,食品安全体制才可能真正影响生产企业的所作所为。必须让食品生产商知道,如果这种诉讼赔偿巨大、过于频繁或范围广泛,它最后只能沦落到破产的地步。他指出:“这样严厉的处罚对食品企业才会形成有力的威慑。”   中国产品被拿来说事是挑战也是契机   在谈到为何别的国家出口商品出现问题的比率高于中国,却未被国外媒体抓住不放,而中国产品一出问题就被无限“放大”时,Scott Rozelle教授指出,这既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不错的契机。挑战需要通过加强沟通和合作来化解,契机则是这同时也会促使中国在产品质量监管上完善制度、加大力度。事实终究是不可被屏蔽的,只要真正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就不会惧怕任何“借题发挥”和“煽风点火”。   作者简介:   Scott Rozelle教授是康奈尔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农业与资源经济系,现任斯坦福大学国际研究所Helen Farnsworth主席、高级研究员和教授,世界银行、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影响评价委员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办公室政策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农业供求分析、中国农业国际贸易、中国农业政策及其效果、转型经济中市场制度的建立及其对平等与效率的影响、贫困与不平等的经济分析等。
  • 315曝光核污染食品 RFID技术为食品来源安全加把锁
    2017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日本核污染产地食品流入中国事件。深圳市有棵树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号称是中国进口母婴用品最大的供应链平台,为国内众多的电商提供货源。在公司的网上商城里可以看到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地区禁止销售的卡乐比麦片。在无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被贴上了产地为日本的中文标签,但是当揭开中文标签后,露出了这些产品的真实产地为东京都,名列禁止进口名单。恐怖!很多小编爱吃的都在列̷̷  RFID,让假货无处可觅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屡禁不止的食品安全事件正不断蚕食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此外,在药品、农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都存在“劣币逐良币”现象。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1月12日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要将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等作为重点,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推动生产经营企业加快建设追溯体系。2017年2月16日,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农业部、质检总局、安全监管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七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重要产品信息化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方案,标志着我国溯源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  目前电子信息追溯系统主要使用超高频RFID技术。基于RFID的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跟踪、反馈、查询、存档和管理。消费者及监管部门可以高效、实时、便捷查询产品信息 可以全面监控种植、养殖源头污染、生产加工过程的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可以对食品安全隐患进行有效评估和科学预警。  重要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可以实现企业和消费者的“双赢”。企业能加强质量管理,减少纠错成本,了解消费趋势。消费者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到各类食品、药品真实的“来龙去脉”。当RFID逐步市场化后,有消费能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消费者首先都会选择RFID的商品,从而对企业形成升级压力,有市场嗅觉、有社会功德的企业家就都不会去造假,市场慢慢的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RFID应用广泛,成就供给侧改革新动能  超高频RFID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识别距离远、传送数据速度快,可靠性和寿命高、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优点,市场应用场景相当广阔。除了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和电子车牌,RFID在诸多行业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更多地应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可用于资产管理、生产线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各类物品防伪溯源(如烟草、酒类、医药等)、零售、车辆管理等等。未来将出现千亿级的国标超高频RFID市场机会。  “以重要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和电子车牌为起点,将带动各行业的RFID应用。如智能银行,数十万个分行的每天银库与网点分发和收回现钞的难题 智能物流,实名制的100亿件快递包裹,40万位快递员,数百万个小区智能发送柜 智能电、水、气表和工业用表,15亿只智能仪表的供应链、生命周期、资产管理、远程抄表等。”  不仅如此,在现有仓库管理中引入RFID技术,还能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  RFID电子标签技术还可以运用到航空包裹的追踪和管理中。近日在迪拜举行的IATA世界旅客研讨会,为6年后的全球航空业绘制了诸多可行路径,其中之一就是:随着RFID技术在全球重要机场的普及,将会为航空运输业共节省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  行业人士一致认为,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RFID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能够撬动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新动能。在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建设中,政府应当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调动各方资源共同推进物联网发展。企业应借助RFID技术进一步改进企业管理、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这场“划时代”的革命,受益最广泛的,将是千千万万的普通消费者。
  •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国家标准发布
    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日前,卫生部发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详情如下: 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的公告 (卫生部公告2012年第21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   特此公告。   附件 :GB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pdf   卫生部   2012年11月13日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问答   一、《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修订情况   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卫生部于2010年6月部署开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工作,重点对食品中污染物等食品安全基础标准进行清理整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承担《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修订工作。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组织农业、卫生、质检、粮食等领域科研院所专家组建了标准起草组,细化修订工作原则和重点,对600多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质量、食品卫生和行业标准中涉及污染物限量指标和要求进行全面梳理,以我国食品生产和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并借鉴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美国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际组织、国家(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对2005年发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新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标准已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向世贸组织(WTO)成员通报,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通过,于2012年11月13日发布,自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二、修订原则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修订工作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以风险评估为依据,科学合理设置污染物指标及限量,体现了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坚持《食品安全法》立法宗旨,以保障公众健康为基础,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行业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确保标准的统一性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从而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   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公开透明和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本标准由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工业等相关专业专家共同研究论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各界意见,对收到的190余条反馈意见进行梳理研究,履行WTO通报程序,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   三、主要内容   《食品安全法》实施以前,我国涉及食品污染物限量的食品标准共有608项,包括食品卫生标准86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5项、食品质量标准76项、相关行业标准411项,涵盖铅、镉、总汞和甲基汞、砷和无机砷、锡、镍、铬、亚硝酸盐和硝酸盐、苯并[a]芘、N-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稀土元素、硒、铝、氟等16种食品污染物。  新的GB2762逐项清理了以往食品标准中的所有污染物限量规定,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四、国际上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国际上通常将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要求,统一制定公布为食品污染物限量通用标准。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公布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涉及食品污染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我国对毒素、放射性核素另行制定了相关标准) 欧盟委员会No 1881/2006指令,规定了食品中特定污染物(含真菌毒素)限量 澳新食品标准局公布的《食品法典标准》的1.4.1《污染物及天然毒素》中规定了特定的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天然毒素限量。   在新的GB2762修订过程中,标准起草组专家认真分析对比了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与CAC限量,新的GB2762与CAC公布的限量指标基本一致。   五、关于标准间的差异   按照世贸组织相关协议规定,各国可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食品消费及膳食结构的不同和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安全标准,特别是污染物限量标准重点针对可能对本国公众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污染物和对本国消费者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因此各国标准规定的食品污染物种类、食品类别和限量规定可能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农业生产和地理区域影响、食品污染物特点和控制状况、环境污染状况、居民膳食消费习惯也影响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   六、关于污染物的定义   食品污染物是食品从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和兽医用药)、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直至食用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我国对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兽药残留限量、真菌毒素限量、放射性物质限量另行制定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因此,新的GB2762标准不包括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限量指标。   七、关于标准实施的原则   本标准在实施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生产,符合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要求。二是对标准未涵盖的其他食品污染物,或未制定限量管理值或控制水平的,食品生产者应当采取控制措施,使食品中污染物含量达到尽可能的最低水平。三是重点做好食品原料污染物控制,从食品源头降低和控制食品中污染物。四是鼓励生产企业采用严于GB2762的控制要求,严格生产过程食品安全管理,降低食品中污染物的含量,推动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八、与相关标准的衔接   新的GB2762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实施后,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即行废止。在新标准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严格生产经营过程的污染物控制。食品污染物的检验方法应按照新的GB2762引用的检验方法执行。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污染物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其保持一致。   九、关于可食用部分   新的GB2762增加了“可食用部分”的定义,即食品原料经过机械手段去除非食用部分后,所得到的用于食用的部分,一是有利于重点加强食品可食用部分加工过程管理,防止和减少污染,提高了标准的针对性 二是可食用部分客观反映了居民膳食消费实际情况,提高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标准规定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如无特别规定的,均是以食品的可食用部分计算。   十、如何判定干制食品的污染物限量?   食品经过脱水、腌制、晒干或浓缩等生产加工工艺而制成的干制食品,其污染物含量将明显高于食品原料。为明确干制食品污染物含量计算和判定,新的GB2762规定了“干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以相应食品原料脱水率或浓缩率折算。脱水率或浓缩率可通过对食品的分析、生产者提供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获得的数据信息等确定”。因此,新的GB2762(包括附录A食品类别(名称)说明)中除明确规定以“干重计”或者特别规定干制食品外,所有食品均是指未经脱水、晒干或浓缩的食品原料或制品。   十一、关于硒、铝、氟限量   (一)硒: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硒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效应。除极个别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是硒缺乏地区。《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将硒作为污染物进行限量规定,同时为确保缺硒人群硒元素摄入,《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14880)也规定在特定食品种类中,可按照规定强化量对食品进行强化。   随着对硒的科学认识不断深入,CAC和多数国家、地区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实验室检测、全国营养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极个别发生硒中毒地区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硒摄入,地方性硒中毒得到了很好控制,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以上情况表明,硒限量标准在控制硒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2011年卫生部取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硒指标(2011年第3号公告),不再将硒作为食品污染物控制。   (二)铝:《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规定了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限量。调查研究发现面制品中铝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已明确规定了面制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残留量,因此新的GB2762不再重复设置铝限量规定。食品中使用含铝添加剂应严格按照GB2760执行。   (三)氟: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效应。《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规定了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和蛋类食品中氟残留限量。随着对氟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普遍不再将氟作为食品污染物管理,新的GB2762取消了氟限量规定。如对个别食品需要制定氟限量的,可以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经研究论证后在相应的产品标准中予以管理。   十二、关于铅、镉限量修订情况   铅、镉是主要的食品污染物,CAC和各国对铅、镉制定了严格的限量规定。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2010年取消了铅的PTWI(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建议成员国努力降低食物中铅的含量,保障本国居民健康。标准起草组将铅限量作为工作重点,根据我国食品铅污染监测和总膳食调查数据,开展风险评估并修订标准,严格限定了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藻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食糖及淀粉糖、淀粉及淀粉制品、焙烤食品、饮料类、酒类等食品中铅限量规定。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2010年将镉的PTWI(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改为PTMI(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并调低数值。大米是我国居民膳食镉的主要来源,控制大米镉含量几乎能控制我国居民二分之一的镉膳食暴露。2005年发布的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我国大米镉限量严于CAC和部分国家规定,根据现有研究结果,新标准维持了原标准的限量规定。此外,参照CAC标准,结合我国主要消费食品及镉污染特点,设置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新鲜水果、食用菌及其制品、豆类、花生、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蛋及蛋制品、调味品、饮用水等相关食品镉限量要求。其他食物对我国居民膳食镉的摄入量影响较低,设置限量规定对总人群的保护影响较小。   十三、关于铬限量   CAC、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和我国台湾地区未规定食品中铬限量。欧盟仅规定了明胶、胶原蛋白中铬限量,香港规定了谷类、蔬菜、鱼、蟹、蚝、明虾、小虾、动物肉类和家禽肉类中铬限量。根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情况,新的GB2762标准中设置了部分食品的铬限量。   十四、关于稀土限量   稀土元素包括钪(Sc)、钇(Y)、镧(La)、铈(Ce)等17种元素,在自然界以氧化物或含氧酸盐矿物形式存在,GB2762-2005规定了相关食品中稀土限量要求。CAC、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日本、美国和我国台湾地区未规定食品中稀土元素管理要求。   标准起草组经反复研究,认为我国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很低,稀土元素的健康风险较低。根据CAC食品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建议取消稀土限量指标。有专家提出,我国现有稀土风险评估和科学依据尚不完善,建议开展稀土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并重新评估稀土的健康影响。为审慎处置稀土限量问题,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主任会议审议,暂不取消现行标准中稀土限量指标,在新的GB2762标准中代替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除稀土限量指标外的其他指标。稀土限量继续按照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执行。   十五、关于附录A食品类别(名称)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附录A)用于界定污染物限量的适用范围,借鉴了CAC《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中的食品分类系统(GSCTF),并参考了我国现有食品分类,结合我国食品中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制定,仅适用于GB2762。当某种污染物限量应用于某一食品类别(名称)时,则该食品类别(名称)内的所有类别食品均适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制定附录A主要用于界定污染物限量的适用范围,即确定污染物限量针对的食品范围。附录A涉及22大类食品,每大类下分为若干亚类,依次分为次亚类、小类等。   十六、标准的实施   本标准实施日期之前,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新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当按照新的GB2762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进口食品的标准执行时间应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卫生部将组织对新的GB2762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根据跟踪评估情况适时修订标准。欢迎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推进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贯彻实施,保护公众健康,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卫生部《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媒体通气会文字实录   时  间:2013年1月28日14:30   地  点:卫生部五层多功能厅   主 持 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新闻办主任宋树立   出  席:卫生部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首席专家吴永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君   宋树立:今天的媒体通气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情况,我们请来了卫生部监督局食品安全标准处处长张旭东、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首席专家吴永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王君三位同志来向我们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问题。   下面先请张旭东处长来介绍一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公布情况。   张旭东: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每次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出台之后,我们都希望与大家沟通标准相关情况,介绍标准的背景、目的、需要把握的关键点。今天的通气会,我向大家通报三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方面,2012年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情况。卫生部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一是出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十二五”规划》和《食品标准清理整顿方案》,全面启动对现行近5000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以及行业标准强制执行内容进行清理,将于2013年底完成标准清理。二是加快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工作,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截止目前已经公布乳品安全标准、真菌毒素、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使用、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302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覆盖了各类食品中涉及健康危害的数千项指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出台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基本完成,为下一步做好食品标准清理整合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我国充分利用担任国际食品添加剂法典委员会、农药残留法典委员会主持国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亚洲地区执行委员的有利条件,加强国际食品标准的跟踪研究,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交流合作。   第二方面,全力做好食品标准清理工作。为做好食品标准清理工作,卫生部组建了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副部长陈啸宏同志担任。专家技术组由148位来自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和科研院校、行业协会的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组成,专家技术组组长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王竹天研究员担任。我们将按照公开透明、广泛参与的原则,及时公布食品标准清理工作情况和工作进展,同时,我们还将重点做好食品污染物限量、营养标签通则等重点标准的宣传和贯彻等工作。   第三方面,关于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为严格食品污染物管理,保护消费者健康,卫生部根据《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组织修订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将于2013年6月1日正式施行。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新标准体现以下特点:一是重点对我国居民健康构成较大风险的食品污染物和对居民膳食暴露量有较大影响的食品种类设置限量规定,突出安全性要求 二是坚持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遵循CAC食品中污染物标准制定原则,结合污染物监测和暴露评估,确定污染物及其在相关食品中的限量,确保科学性 三是整合现行食品标准中污染物限量规定,避免标准间的重复、交叉、矛盾 四是坚持食品污染物源头控制和生产过程控制相结合,重点对食品原料中污染物进行控制,通过严格生产过程卫生控制,降低食品终产品中相关污染物含量 五是强调无论是否制定污染物限量,食品生产和加工者均应采取控制措施,突出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污染物控制要求,使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含量达到最低水平,最大程度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这是《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的宗旨,也是国际食品污染物法典委员会非常强调的原则 六是坚持标准工作的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原则,各领域专家广泛参与。由卫生、农业、质检、粮食、食品工业等相关专业专家共同研究论证,充分听取相关部门、行业和社会各界意见,履行WTO通报程序,并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文本和问答材料可以在卫生部网站上免费下载查询。   我们欢迎和鼓励社会各方对食品安全标准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已经开设了食品标准清理专栏并在新浪网站开设“食品安全标准”官方微博,将及时公布食品标准工作信息和进展,欢迎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建言献策。谢谢。   宋树立:大家手里有标准文本,也有关于标准的答问。可以就有关问题来提问,专家将给予解答。   中央电视台:我想问一下,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有没有一些跟我们近期食品安全事件比较相关的、曾经引起一些热点的指标争议?这个新的标准和原来相比,它是不是有什么事件影响,限量值有没有变化?   张旭东:我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铬,去年发生了铬问题胶囊事件,我们重新评估了食品中铬限量指标。第二个是稀土指标。我国是稀土生产大国,也是使用大国,有的地方将稀土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少量稀土有利于植物生长,但是大量使用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影响。因此,在标准修订过程中,我们多次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稀土管理措施和限量。具体情况可参考标准问答材料。   吴永宁:关于限量值调整的问题。食品污染物标准修订要实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维护消费者健康利益,就要遵循风险评估的原则,严格污染物限量规定。比如,多氯联苯限量由GB2762-2005版标准中的2.0毫克/千克修订为新标准中的0.5毫克/千克。   对于我国标准与国际标准的问题,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各国的标准有所不同?我们在制定污染物标准时,污染物总耐受量是采纳的国际数据,而中国人膳食结构和国外不一样,中国人通过食物摄入污染物的量也与国外不同。因此,污染物的限量标准不会完全与国际标准相同。例如,大米中的镉限量。国际标准是0.4毫克/千克,我国标准是0.2毫克/千克。我国对大米镉限量的争论持续了两年,方方面面很多不同意见,最后我们还是维持0.2毫克/千克,比国际标准严格。这是根据我国居民膳食中大米镉的风险评估结果来制定的,通俗来讲就是因为中国人食用的大米比外国人多。   另外,拿我国标准与CAC的污染物通用标准、欧盟标准比较,可以发现我国标准中限量值的数量比较多。其中,大米砷的限量只有中国规定了无机砷,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规定的是总砷。目前,国际上正在由中国牵头工作组,欧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参与,起草砷的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关于铅的指标,CAC、欧盟、澳大利亚的标准只有半页规定,我们是两页,在解决食品中铅污染和制定污染物限量方面,我们在国际上面还是走在前面的。   我国污染物限量标准的根本目的是更好的保护中国人健康。中国加入WTO以后要遵守国际规则,遵守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贸易协定),这个规则就是科学,要求标准都是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的。WTO允许不同国家有自己的标准,但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食品标准修订公开透明方面会有一些什么样的举措,更好让公众来理解我们的标准是怎么制订出来的。   张旭东:《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都明确要求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要公开透明,食品安全标准要科学合理、安全可靠。为实现这个目标,不管是在标准程序中,还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都非常注重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   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环节主要包括立项、起草、审评、批准等程序。在立项阶段,我们通过在卫生部网站,在网上公开向社会征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的建议,同时将立项建议研究的情况也在卫生部网上公布,听取大家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立项的意见。   在起草阶段,我们要求起草单位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查研究,组成由多个专业领域和不同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共同研究起草标准。在起
  • 习近平关注餐桌污染 询问检验食品安全检测仪
    新华视点【习近平关注&ldquo 餐桌污染&rdquo 】   11月1日至2日,习近平在福建省考察,他来到平潭综合实验区和福州市,深入口岸、码头、企业、社区考察。   期间,习近平来到他在闽工作时支持过的福建新大陆科技集团。&ldquo 您当时提出治理餐桌污染要从源头抓起。&rdquo 企业负责人回忆说。习近平询问可检测、追溯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仪、手机支付系统性能。听说检测仪是国外设备价格的1/10,他关切地问:&ldquo 农贸市场都有了吗?&rdquo   目睹企业20年变迁 习近平感慨创新是必由之路   看展厅、进实验室&hellip &hellip 离开新大陆科技集团前,习近平对企业负责人说:&ldquo 你们20年前谈办企业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企业从小到大,成长为综合高技术企业,今天身临其境,感慨颇多。创新是国家和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要多一点创新的企业。&rdquo   另据了解,新大陆科技集团创建于1994年,是福建省物联网和环保科技领域的技术领军企业,覆盖了二维码识别、移动支付等全产业链,是全球五家、中国唯一一家掌握二维码识读引擎核心技术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600多项,2013年集团及旗下公司全年完成产值24亿元。
  • 一张纸搞定快速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检测
    p  “基于结构调控和光电性能的纸芯片微流控基础研究与传感机制”项目获2016年度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p p   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直接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三大问题解决的根本在于基层源头的控制。因此,快速准确的现场即时检测方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 /p p   纸基微流控是分析检测领域出现的一种新方法,因其可低成本广泛应用的突出特点,成为最具潜力的普及化的即时分析方法之一。但要在一张纸上完成快速检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纸的组成、结构调控机理不清楚,只能定性不能定量 缺乏纸微流控理论,高灵敏方法无法引入 受物理处理技术单一和局限性,不能完成多功能纸芯片全分析系统的建立。 /p p   济南大学于京华教授科研团队围绕上述亟待发展与解决的问题,成功解决纸上复杂体系化学反应,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在纸上由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突破 解决纸上信号的转换问题,提出纸上高灵敏检测方法的新思想 解决纸上的化学处理方法,发现纸纤维的结构形貌调控规律及纳米材料生长方法,建立多功能的纸芯片检测系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成果。 /p p   主要提出四大创新点: /p p   ——提出三维高性能纸纤维金属电极的设计与制作方法,突破纸芯片上高灵敏分析手段介入的关键难点,引领纸微流控芯片高灵敏检测的发展 提出超级纸电容化学信号可控放大的新原理,开拓了生物传感器超灵敏放大的新途径。 /p p   ——利用时间与空间差异控制纸上复杂的化学反应,提出了纸芯片多组分化学反应的调控技术,完成纸上由定性到定量分析的突破。在国际上率先实现微流控纸芯片上的定量检测,阐明纸微孔的自驱动液体通道形成机制与可调控性。 /p p   ——在纸上利用化学生长法,依据纸纤维内部纵横交错的三维网状结构及纸的多孔性相连制备大比表面积的纸基多孔纳米层,提出纸纤维载体的结构形貌调控规律与机制。攻克纸芯片一直以来采用物理改性,无法制作多功能区的关键技术难题,为多功能纸芯片的研发展示了很好的应用前景。 /p p   ——有效利用空间效应,提出多功能三维纸芯片的集成方法,设计制备集前处理、分离、富集、洗涤、检测多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高通量、可寻址阵列3D纸芯片,建立高效检测方法,易于实现微型化和自动化。发展了纸芯片的微流控基础理论并推动了现场即时检测技术的进步。 /p p   该科研团队自2011年以来,在《自然—生物化学》《先进功能材料》《生物材料》等期刊上发表SCI 收录论文200余篇(其中纸基材料的论文160余篇),12篇论文在ESI全球排名Top 0.1%,1篇论文在ESI全球排名Top 0.01%,影响因子5以上的论文100余篇,获SCI 他引4000余次,H因子36。有14篇纸芯片的工作受邀作为影响因子5以上期刊的封面文章发表。研究成果多次以研究热点和新闻形式分别被《芯片实验室》、WILEY-VCH出版集团旗下《化学观点》和美国化学会《化工快讯》等专题报道 省级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于京华教授入选2014年度英国皇家化学会期刊“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p p   目前,该科研团队围绕纸芯片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推动了纸基微流控基础理论的发展,同时推动了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期待为我国疾病诊断、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即时检测作出重要贡献。 /p
  • 京津冀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技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
    p   为推动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打赢蓝天保卫战,12月19日,由河北省科协、河北省科技厅共同主办的京津冀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技术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河北省政协副主席、省科协主席段惠军出席会议并致辞,河北省科技厅厅长马宇骏出席会议并讲话。 /p p   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多位知名专家参会,其中包括任阵海、侯立安、孙玉、刘尚和、贺泓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会专家围绕京津冀大气污染源头治理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交流,任阵海院士作了题为“有关室内和工业车间空气质量的健康安全问题”的主题报告。 /p p   马宇骏厅长从政策引领、项目引导、技术推广三方面介绍了河北省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主要做法。他希望各位院士和专家能够更多的帮助河北提升环境污染治理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建言献策,分享成功经验,为河北环境污染治理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撑。 /p p /p
  • 国内外食品污染物限量法规有哪些变化?
    食品中污染物是食品在生产(包括农作物种植、动物饲养)、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过程中产生的或由环境污染带入的、非有意加入的化学性危害物质。例如,有害元素(如铅、镉、汞、砷)和工业化学品污染(如多氯联苯),食品生产、加工和烹调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污染物(如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和3-氯-1,2-丙二醇),食品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如锡),自然界的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有毒的代谢产物(如黄曲霉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等。食品中污染物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内容。国际上通常将常见的食品污染物在各种食品中的限量要求,统一制定公布为食品污染物限量标准。如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食品和饲料中污染物和毒素通用标准》,涉及食品污染物、毒素和放射性核素限量规定;欧盟委员会、澳新食品标准局等都专门制定了食品中特定金属和非金属污染物、天然毒素限量。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规定了食品中真菌毒素的限量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规定了除生物毒素和放射性物质以外的化学污染物限量要求。我国对食品中放射性物质限量另行制定相关要求。2022年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2022年第3号公告,其中包括GB 2762-202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该标准将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实施。01、修改了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可食用部分”定义的两个注释。  02、修改了应用原则  修改完善了“干制品中污染物限量折算”应用原则,以解决2017版标准在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03、修改了部分食品中铅限量要求  修改了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藻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肉及肉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乳及乳制品、蛋及蛋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香辛料类除外)、饮料类、酒类、特殊膳食用食品、其他类的限量、食品类别描述等。  04、修改了部分食品中镉限量要求  修改了食用菌及其制品、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的镉限量。   05、修改了部分食品中汞限量要求  修改了水产动物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的汞限量。  06、修改了部分食品中砷限量要求  修订了谷物及其制品、食用菌及其制品、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的砷限量;明确了调制乳粉的砷限量。  07、修改了表5中注释用词及标注的位置  注释从一级分类“食品(饮料类、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除外) ”移至表头“食品类别(名称)”。“薄板”修改为“薄钢板”。  08、修改了部分食品中苯并[a]芘限量要求  将“稻谷、糙米、大米、小麦、小麦粉、玉米、玉米面(渣、片)”类别名称修改为“稻谷、糙米、大米(粉)、小麦、小麦粉、玉米、玉米粉、玉米糁(渣) ”,并将其苯并[a]芘限量值由5.0μg/kg修改为2.0μg/kg。  增加了稀奶油、奶油、无水奶油的苯并[a]芘的限量要求,为10μg/kg。  09、修改了食品中多氯联苯限量要求  水产动物及其制品中多氯联苯的限量值由0.5mg/kg修改为20μg/kg,增加了水产动物油脂中多氯联苯的限量要求为200μg/kg。  10、修改了包装饮用水中污染物限量引用的检验方法  将包装饮用水的污染物限量检测方法修改为GB 853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11、增加了液态婴幼儿配方食品的折算比例  液态婴儿配方食品要根据8:1的比例折算其限量,主要涉及铅和亚硝酸盐、硝酸盐限量。  12、修改了附录 A  附录A主要对个别食品类别、分类名称、类别归属、类别中亚类的划分或举例进行了调整,以使附录A中分类更加清晰明确。 2023年5月5日,欧盟委员会发布法规(EU) 2023/915,制定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法规,该法规取代了(EC) No 1881/2006,将于2023年5月25日生效。污染物限量法规(EC) No 1881/2006自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经过了多次修改,为了提高法规文本的可读性,避免使用大量脚注,同时考虑到某些食品的特殊情况,欧盟制定了新版的污染物限量法规。相比旧版法规,新版法规修订的污染物涉及镉、多环芳烃、二恶英、DL-多氯联苯等。(1)取消啤酒中镉的最大限量要求因为镉主要残留在谷物残渣中,啤酒中的镉含量很低,因此此次修订取消了啤酒中镉的最大限量要求。(2)明确污染物限量适用的甲壳类水产品具体部位此次修订将甲壳类水产品的污染物限量细化到了具体的部位的限量。例如,镉在甲壳类动物中的限量为0.5mg/kg,该限量为甲壳类动物腹部肌肉中镉的限量,不包括头胸部的限量。(3)修订多环芳烃在部分产品中的限量及适用的产品状态鉴于现有的分析数据和生产方法,速溶/可溶咖啡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取消速溶/可溶性咖啡产品中多环芳烃的最大限量;另外,明确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较大婴儿配方奶粉以及婴幼儿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多环芳烃最高限量水平适用的产品状态,即仅适用于即食状态下的产品。此次欧盟制定的新版污染物的限量法规,与以前的污染物限量法规相比变化不大,主要变化为取消啤酒中镉的最大限量要求、明确污染物限量适用的甲壳类水产品具体部位以及修订多环芳烃的部分内容。
  •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设定160个限量指标
    据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一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章昨天起开始施行,其中,新修订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原来对硒、铝、氟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被删除。   新国标在清理以往食品标准的基础上,整合修订为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   不过,记者发现,在新国标中,对硒、铝、氟在食品中的限量要求被删除了。不少人担忧新国标对食品污染物的限定降低了要求。对此,业界专家又有怎样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是硒缺乏地区,所以就把硒去掉了。铝我们就限制了食品当中含铝的添加剂的使用范围,这样再设置的话就重复了。再说氟,氟是国际上不再作为食品污染物来管理,但是想草原地区吃的砖茶,还是需要制定氟限量的。   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6月1日正式施行。新标准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新标准整合修订了铅、镉、汞、砷等13种污染物在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调味品、饮料、酒类等20余大类食品的限量规定,删除了硒、铝、氟等3项指标,共设定160个限量指标,新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公布的限量指标基本一致。   为何删除硒、铝、氟3项指标   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和多数国家、地区将硒从食品污染物中删除。我国实验室检测、全国营养调查和总膳食研究数据显示,各类地区居民硒摄入量较低,上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极个别发生硒中毒地区采取相关措施有效降低了硒摄入,地方性硒中毒得到了很好控制,多年来未发现硒中毒现象。以上情况表明,硒限量标准在控制硒中毒方面的作用已经有限。2011年卫生部不再将硒作为食品污染物控制。   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限量。调查研究发现,面制品中铝的主要来源是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含铝食品添加剂(如明矾),《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已明确规定了面制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残留量,因此新标准不再重复设置铝限量规定。   氟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但过量摄入也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健康效应。原《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了粮食、豆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和蛋类食品中氟残留限量。随着对氟研究的不断深入,国际上普遍不再将氟作为食品污染物管理,新标准取消了氟限量规定。
  • 如何防止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
    如何防止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作者:Please localize食品中的物理污染物是一个全球性食品安全问题。 如果让金属、骨头、塑料、玻璃碎片或者任何其他异物进入食品生产-供应链,则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而这并不仅仅是保护消费者健康的问题。 物理污染物引起的产品召回还会对品牌声誉构成巨大风险,并会在极短的时间内破坏品牌价值。 食品中的异物污染物是全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 在最近几年,欧盟与美国等重要市场已经发生了多起预防性产品召回事件和物理污染物进入生产-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事件。 例如,英国一家烘焙食品供应商最近因担心玻璃碎片造成污染,因此召回了多种肉类和蔬菜馅饼产品——将产品从大型知名连锁零售店下架。 这种召回事件能够轻轻松松给生产企业造成上千万元的损失,并且经常会在整个企业的整个生产线里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食品生产与加工企业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避免出现物理污染物的风险。预防物理污染物 幸运的是,随着产品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多数类型的物理污染物都能被检测出来。 产品检测设备的性能取决于多种因素——这些因素都能对灵敏度产生影响。 包括物理污染物的大小、位置、生产线的速度、污染物的密度以及所使用的产品包装材料的类型。 食品类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许多食品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与进料都是以液态、糊状和浆状到达的,并通过管道系统泵送后进行混合和搅拌。 在生产过程的早期检测此类进料中的污染物具有诸多优点。 液态、糊状与浆状产品通常更具同质性且更容易检测;污染物也更大、更容易发现。 此外,早期检测还会保护昂贵的加工设备不会在生产线下游遭到污染物的破坏;还能在产品因进一步加工增加生产价值之前消除污染物,最大程度地减少浪费。 检测未包装散料或松散颗粒状产品中的污染物时,无论是应用于安装在水平输送机上的检测设备,还是应用于安装在重力下落式输送机上的检测设备,都是发现并剔除受污染产品的有效方法。 可以使用此类检测方法的典型散料产品包括糖、面粉、谷物、麦片和豆类;不过同样适用于小零食、糖果、肉类、禽类、鱼类和海鲜。 加工和包装环节之后和发货之前,在生产线末端对产品进行最终检测是检测物理污染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此环境下,包装类型和潜在的污染类型决定了产品检测系统的选择类型。 确保严格评估大体而言,有两种主流的物理污染物检测技术——金属检测技术和 X 射线检测技术。 现代金属检测系统可以识别包括铁(铬、钢等)、非铁(铜、铝等)在内的所有金属,以及磁性和非磁性不锈钢。 而 X 射线检测系统也能够检测金属以及非金属污染物,例如:玻璃、矿石、钙化骨、高密度塑料和橡胶化合物。 X射线检测系统选择金属检测还是 X 射线检测最简单的方法是从应用开始。 首先要进行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HACCP) 审核或危害分析与基于风险的预防性控制 (HARPC) 审核。 HACCP 审核将识别生产过程中进入污染物的风险和可能会遇到的污染物类型。 应确立关键控制点 (CCP) 来降低风险,并且需要在这些点安装产品检测设备,以便将污染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HARPC 审核还涵盖了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但也会考虑其他安全性,如访客访问和控制。 金属检测机此外,一些知名品牌超市也在越来越多地实施着各自的行为准则,其严格程度经常更甚于国际食品安全法规。 主要零售商 Marks and Spencer 就是一个这样的例子。 他们制定了非常全面的技术中国条款*,其中规定了供应商为了履行向客户提供安全、合法和优质产品的承诺而需要达到的最低技术要求。选择最佳技术如果审核过程能够确定,金属是唯一可能被发现的污染物,那么金属检测机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但是,如果确定可能会遇到玻璃、石头或高密度塑料等其他污染物,那么 X 射线检测系统或者是更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任何情况下,始终建议通过产品测试来确定最适合的技术。 尽管金属检测和 X 射线检测具有各种功能,但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无一失的。 例如,对于非金属包装内的铝制污染物,金属检测机会被视为最适合的检测设备。 铝是一种质量很轻的金属,也是一种良好的导电体,但是其吸收射线的性能相比于铁或不锈钢等金属而言较低。 这会导致 X 射线检测系统的灵敏度下降——相同条件下,铝制污染物需要比铁或不锈钢污染物大一倍才能被检测到。 另一方面,由于铝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因此即使较小尺寸的铝也能够被金属检测机检测到——于是金属检测机在这一方面成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通过比较,当尝试检测铝箔包装中的金属污染物时,金属检测机在识别包装中的污染物方面较为吃力。 由于 X 射线系统的工作方式,铝包装材料对检测水平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X 射线检测可以直接透视低密度箔纸,以更好地检测包装内的金属污染物,在这种情况下会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展望:数字化将提高效率食品行业的变化——产品种类增多、在更高效的工厂生产以及零售商和消费者的更高预期——正显著地推动着产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现代金属检测设备和 X 射线检测设备的功能正在不断完善,能够检测形状和尺寸更小、种类更多的污染物,而且分辨率更高。 随着更先进的软件和更直观触摸屏的开发,这种技术的适用性也得到了大幅改进,从而可在生产线上进行更快速和更自动化地设置。 数字化是一个重要趋势,食品生产商越来越多地着眼于改进各自工厂的自动化与可追溯性。 通过网络基础设施相互连接,能够提高生产线效率和管理控制,简化各个工序间的污染检查,实现质量控制的标准化。 数字化趋势能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得以实现——事实证明,这些数据采集在出现可疑的污染事件时非常有用。 发生产品召回时,食品生产企业和品牌拥有者需要向权威机构展示他们已经进行了严格评估。 为此,最有效的方式是实时报告所有污染物检查。 产品检测系统现在附带了完整的数据采集功能,用于支持合规性和尽职调查。 这使得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能够自证——他们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了严格评估,说明他们采取了所有预防措施来最大限度降低污染风险。关于梅特勒-托利多梅特勒-托利多是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和服务供应商。 该公司在各种市场具有强大的领导地位,并且在其中许多市场排名全球第一。 梅特勒-托利多是最大的称量和分析仪器提供商,用于在实验室和严苛的工业和食品零售应用中进行在线测量。梅特勒-托利多产品检测部门在自动化检测技术领域首屈一指。 该分部结合了梅特勒-托利多金属检测、X 射线检测、Garvens 自动检重秤、 CI Vision 和 PCE Track & Trace 等品牌。 我们的解决方案不仅可提高制造商的过程效率,而且支持符合行业标准与法规。 系统还可改进产品质量,从而帮助保护消费者福利和生产商名誉。自动检重秤
  • 恒奥科技-追溯土壤源头 创造食品质量安全新模式
    今年,在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不从根上抓,后来再抓,那就是劳民伤财。”王银香认为,人和土地环境的良好关系,是人类幸福、健康的根本,所以应从土壤这个源头抓起,注重以土壤源头的全程质量自控体系建设,创造一种能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新模式和新途径。  “万事万物来源于土地,万事万物回馈于土地”。王银香谈到,做为土地不安全,最后各种食物想安全是不可能的。因此,食品安全应首先考虑土地的安全,“这是根!”  “土壤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给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王银香建议,对食品生产全过程的风险评估要落到实处,如化肥、农药、激素、添加剂等使用的品种及其限量、标准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强制性的生产规范。  食品安全关乎“人”的问题  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原因,王银香认为和“人”有很大关系。  “人的问题,这个人的道德素质,人的道德作为食品企业,应该承担主要责任,是绝对不可以忽视的。”王银香以三聚氰胺为例进行解释,将原本用于工业原料的三聚氰胺使用到了食品中,“你用错地方了,那你就不对了。这是人的问题,不是产品本身的错。
  •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中有重金属限量
    由于台湾并未对方便面的油包制定重金属剂量的标准,因此无法判定重金属是否超量。不过,大陆对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却是有标准的。在今年6月1日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对构成居民健康较大风险的铅、镉、汞、砷等13种食品污染物,和居民食用量较大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20余大类食品种类设置了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   记者查阅发现,《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调味品中铅的限量标准是1mg/kg,而重金属含量最高的&ldquo 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rdquo 酱包的铅含量为0.222mg/kg,这也意味着这些方便面所含重金属并未超出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 【聚焦315】 你吃到核污染食品了吗?
    2011年的3月11日,日本遭遇海啸袭击,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这次震惊世界的核事故,造成了福岛周边地区大范围污染。为了保证民众的食品安全,中国政府也在第一时间出台了相关法规,严禁进口事故周围区域生产的食品。如今,六年过去了,产自核污染地区的日本食品却已经在国内市场上悄悄出现了。  深圳市有棵树旗下的深圳海豚跨境科技有限公司,号称是中国进口母婴用品最大的供应链平台,为国内众多的电商提供货源。在公司的网上商城里记者看到了来自日本的核污染地区禁止销售的卡乐比麦片。在无印良品超市,一些日本食品的外包装上都被贴上了产地为日本的中文标签,但是当揭开中文标签后,露出了这些产品的真实产地为东京都,名列禁止进口名单! 在一家永旺超市,执法人员也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一款外包装标注原材料为北海道产大米的白米饭,揭开中文标签后真实产地竟然为核污染的新泻县!  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发现,国内涉嫌销售日本核污染食品的网上商家初步统计已达13000多家,针对这一问题他们将展开全面的清理行动。为了一点点利润,他们无视消费者的健康,企图用一张中文标签蒙住消费者的双眼,将危险食品送到同胞们的手上。核电站的泄漏缺口需要用层层钢筋水泥来封堵,诚信的漏洞也应该用最严格的追责和惩戒来封堵。
  • 目标已锁定:食品中的金属污染从何而来?
    ?巧克力工厂的传送带上,成排放置着由机器制造的巧克力装饰配料食品制造商如何确保他们生产的食品安全无害?随着生产需求的增长和食品加工的日益工业化,基于食品安全原因的质量控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高生产率,食品生产线引进了更多的自动化和高速加工机械。在食品被加工的过程中,要经过多种机器、滤网、传送带、滚桶和储罐。这些机械部件大多由金属合金制成,食品每接触到一次这些部件,就会增加受到外来金属污染的风险。外来金属污染是工业食品加工的一种固有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工机器的金属部件可能会通过各种磨损机制发生故障,包括:磨料、粘着、表面和近表面的疲劳,或腐蚀。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细小的金属碎片可能会进入到食品中。如果落入食品中的这种异物没有被检测到,就有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伤害。??巧克力要经过许多加工步骤,才会变成放在商店货架上的糖果为了避免受到金属污染的食品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产品被召回,制造商会使用可以探测金属的X射线机器(类似于机场行李扫查器),对食品进行扫查,以发现细小的金属。如果探测到金属碎片,下一步就是找出它们来自生产线的哪个部件。在一条漫长的生产线上,一点点金属碎片可能来自许多不同的部位,因此,精确定位金属的来源部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XRF分析仪有助于“识别”生产线上的罪魁祸首要确定金属碎片的来源,需要完成两个步骤。首先,对金属碎片进行分析,以确定其元素成分。Vanta X射线荧光(XRF)分析仪可以有效识别合金牌号,即使是细小的金属碎片也不例外。下图中,一小片金属被包裹在一层丙烯薄膜中,并被放入便携式Vanta工作站的样品舱中接受Vanta XRF分析仪的检测。?工作人员正在使用奥林巴斯的Vanta工作站在几秒钟内,Vanta分析仪就获得了金属碎片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并将结果与其内置的合金牌号库中的某种特定合金牌号相匹配,例如:316不锈钢牌号(SS 316)。?合金+方式的屏幕截图?第二个步骤是将所鉴定的金属碎片的合金牌号与生产线上的金属部件相匹配。可以通过分析仪的一个内置功能有效地完成这个步骤。制造商可以在分析仪上自行创建一个库,根据实际情况,将不同的牌号与生产线上的特定组件链接起来。例如,如果生产线上的微粉化机的滚筒由SS 316组成,那么在分析仪探测到316合金时,会自动显示“微粉化机的滚桶”。有效的预防性维护有助于降低金属污染的风险以这种方式,制造商可以确定金属碎片的来源,然后进行调查并解决问题。通过XRF分析仪技术找到食品金属污染来源的方式,有助于确保生产线得到妥善维护,而且最终产品可供消费者安全食用。 在日常生活中,奥林巴斯的内窥镜和照相机产品被大众所熟知,然而奥林巴斯工业这些看似“高冷”的产品其实在背后默默守护者我们,衣食住行当中也都存在着它们的身影,只是我们不曾发现。未来奥林巴斯将继续肩负“实现世界人民的健康、安心和幸福生活”的企业使命,用科技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
  • 食品中的砷污染有什么危害?
    砷,俗称砒,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VA族,原子序数33,元素符号As,单质以灰砷、黑砷和黄砷这三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砷元素广泛的存在于自然界,共有数百种的砷矿物是已被发现。砷与其化合物被运用在农药、除草剂、杀虫剂,与许多种的合金中。 在古代,三*化*砷被称为*霜,但是少量的砷对身体有益。其实,我们身边就有砷的存在类金属砷,虽然出身非金属一族,但却有很多与重金属类似的特性,所以食品的重金属污染也不能忽视。地壳的风化把我吹进了大自然的土壤、空气和水中,通过动植物的吸收,食品中也随处可见我的身影,不过食品砷污染与天然来源的砷关系不大,都是工业污染、含砷农药及添加剂的使用惹的祸。人们在吃海产品、大米、水等食物时最容易吃到砷。1,砷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参与蛋白质的代谢3,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酸转移肽酶的活性4,刺激造血器官5,抑制皮肤老化6,提高人体免疫力砷中毒:砷及其化合物具有毒性,所以当人体砷摄入量过多时,就会造成砷中毒。一般来说,无机砷比有机砷的毒性大,三价砷比五价砷的毒性大。砷的氧化物(如三*化*砷)和盐类绝大部分属高毒,而砷化氢则属剧毒物质,是目前已知的砷化合物中毒性最大的一个。过量的砷会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影响呼吸和氧化过程,使细胞发生病变。砷还可直接损伤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并作用于血管舒缩中枢,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引起血容量降低,加重脏器损害。三*化*砷和三氧化砷对眼、上呼吸道和皮肤均有刺激作用。同时在食品里以无机和有机两种形态存在,有机形态的毒性较弱,三价的无机砷毒性很大。急性砷中毒会让你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像武大郎一样七窍流血而亡,而长期接触我可能导致黑脚病,甚至引发皮肤癌、膀胱癌等。所以食品中的砷污染是不得不防的。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重金属多功能检测仪能够快速检测重金属砷,重金属镉,重金属铬,重金属汞,重金属铅等。可以简单快速检测砷的含量,用来杜绝砷中毒的隐患。维护食品安全。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愿为食药监系统、农业系统、畜牧系统、渔业系统、食品企业等提供专业的检测产品、先进的技术支持和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
  • 食品安全论坛丨仪真分析与您共话食品污染物检测新进展
    2024 年 8 月 16 日,为期两天的2024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创新论坛在上海圆满落幕。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食品学会主办,聚焦长三角地区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以食品化学分析检测、食品供应链安全管理等热点为议题开设专题论坛,行业同仁们共同深入互动、观点碰撞,共同推动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水平发展。会议现场上海仪真分析仪器有限公司赞助本次会议,带来包括全自动LC-GC二维在线检测食品中矿物油、全自动食品中新型污染物监测平台对3-氯丙醇酯、缩水甘油酯等实现样品前处理和检测等在内的系列食品解决方案,共话食品安全议题。仪真展台仪真分析一直关注油脂安全及食品中新型污染物检测问题,在食品化学分析检测专题论坛上,高级产品经理张鸿分享了《食用油中新型污染物矿物油、氯丙醇酯全自动分析方案》报告,基于油罐车煤制油与食用油混装事件,展开介绍了食用油中矿物油分析方法-在线液相气相(LC-GC)色谱联用法,及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的国际分析方法、检测原理、全自动检测方法和解决方案,将国际上前沿的分析方法引进国内。全自动在线LC-GC色谱联用矿物油分析方案全自动矿物油分析系统可以实现EN 16995, ISO 20122-2024等在线液相色谱-气相色谱(LC-GC)联用方法,能同时分析样品中饱和烃类矿物油和芳香烃类矿物油。配备的全自动氧化铝装置,能够自动去除MOSH干扰物质;全自动环氧化装置,能够自动去除MOAH干扰物质;全自动馏分收集装置,能够自动馏分收集,满足GC*GC-TOF/MS对定性分析要求。软件Chronect可以实现与市场上所有主要品牌的LC和GC无缝对接。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分析方案全自动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3-MCPDGE)分析平台用于全自动分析油脂中氯丙醇酯和缩水甘油酯含量,符合国际或新修订国标GB 5009.191中全自动前处理仪要求,可自动完成内标添加、酯交换反应、液液萃取、衍生化反应和进样等步骤。每个样品分析时间可以缩短到45min,具备全自动,快速,准确和重复性高的优点。解决了手动分析费时,费力以及测量准确性差的问题。报告结束后,与众参会嘉宾纷纷至仪真分析展台热烈交流。 仪真分析还可提供污染物分析(多环芳烃、二噁英及PCBs)、农残分析、兽残分析、重金属分析等一系列食品安全解决方案,为我们的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 美国克罗格食品公司召回疑被污染产品
    美国克罗格食品公司28日宣布,紧急召回两批疑被沙门氏菌污染的产品。   该公司在一项声明中说,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检疫人员在该公司生产的两种产品中发现了沙门氏菌。这两种产品分别名为“克罗格洋葱汤与多味蘸酱”和“克罗格牛肉洋葱汤与多味蘸酱”。   声明说,这两种产品已被销往美国数十个州。美国狄龙公司和弗赖伊公司等十几个知名连锁食品店公司正将这两种产品的存货下架。   声明要求消费者不要再进食这两种产品。已购买这两种产品的顾客可到商店退货或更换其他产品。目前克罗格尚未接到有人因为进食上述两种产品而染病的报告。   沙门氏菌导致的沙门氏菌病是一种常见的通过污染食物传播的疾病,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腹泻、呕吐等。美国农业部建议,为防止沙门氏菌感染,厨师在处理生肉产品前后都应该用肥皂洗净双手,案板、器皿等也要及时清洗干净。
  • 加强食品链污染防治 相关重点实验室被批准建设
    p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的函》,同意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依托单位,建设国家环境保护食品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2f6176d-8383-4fd0-8002-2450b740d71e.jpg" title=" 图片.jpg" alt=" 图片.jpg" / /p p   根据建设任务书,这一重点实验室将面向国家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需求,开展污染物在食品链中的赋存特征和迁移转化规律、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环境风险、食品链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食品链全过程污染防治策略与智能化管控平台研究,提高我国食品链污染控制和综合治理及智能化管理水平。 /p p   同时,以重点实验室为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培养创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打造我国食品链污染防治的研究平台和人才培养基地。 /p p   重点实验室建设期两年。按照《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环发〔2004〕138号)有关规定,北京工商大学负责重点实验室建设经费,解决重点实验室用房及水、电、气等配套条件 生态环境部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购置,以改善实验条件。 /p p   食品是构成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要素之一,食品本身不应含有有毒有害的物质,但在种植或饲养、生长、收割或宰杀、加工、贮存、运输、销售到食用前的各个环节中,由于环境或人为因素的作用,可能使食品受到有毒有害物质的侵袭而造成污染。据流行病学专家分析,近期北京突发疫情,两种可能性之一就是,被污染的海产品或肉食品通过冷链运输到市场造成传播。 /p p   据了解,北京工商大学设有食品与健康学院,设置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其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位列“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第48位、全国第10位,是市属高校中唯一进入2020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前100的学科。 /p
  • 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发布,定期开展地下水与土壤监测工作
    为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生态环境部组织起草了《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有关情况摘录如下:《计划》提出,到 2027 年,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取得明显成效,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整改合格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4%以上,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到2030年,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其中,要强化重点单位环境管理。严格环境监管重点单位名录管理,确保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排污单位应纳尽纳。加强排污许可管理,督促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按照排污许可证规定和标准规范落实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土壤污染隐患排查、自行监测等要求。完善重点场所和设施设备清单,全面查清隐患并落实整改,优化提升自行监测工作质量,积极推进防腐防渗改造、存储转运密闭化、管道输送可视化等绿色化改造。已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企业在实施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控污染。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防渗、隐患排查、周边监测等技术规范制修订。涉镉等重金属排放环境监管重点单位,依法对排放口和周边环境进行重金属定期监测。其中,涉大气重金属排放且周边5公里范围存在农用地的,开展大气重金属沉降及下风向农用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涉废水重金属排放且排污口下游有农用地的,开展水体底泥重金属含量监测;发现农用地土壤存在重金属累积性风险的,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严防污水废液渗漏。全面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排查整治,减少管网漏失,提升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鼓励有条件的化工园区开展初期雨水污染控制试点示范,实施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污水“一企一管、明管输送、实时监测”。深入推进园区突发水污染事件环境应急三级防控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涉重金属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制修订。对化工、医药等行业企业已投产的晾晒池、蒸发塘等重点设施开展排查,发现措施不到位、运行管理不规范的,督促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封堵漏点。减少涉重金属废气排放。持续高质量推进钢铁、水泥、焦化行业和燃煤锅炉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推动已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企业及时变更排污许可证。开展重点行业废气排放标准制修订。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区域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任务较重区域,执行颗粒物和镉等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值。在受污染耕地集中县(市、区),耕地土壤污染重金属含量呈上升趋势的地区,经排查主要由大气污染源输入造成的,采取相应的污染源头管控措施。推动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行业颗粒物深度治理,实施颗粒物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加强除尘工艺废气、生产车间低空逸散烟气收集处理。强化受污染耕地溯源整治。推动受污染耕地县(市、区)应查尽查,分阶段应治尽治。2027 年底前,受污染耕地10万亩以上的县(市、区)基本完成耕地污染源排查并建立清单。优化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路线,注重节能减污降碳,对于耕地周边涉重金属历史遗留矿山,协同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与污染治理。推进能力建设。完善全国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并定期开展监测。开展卫星遥感常态化监测和预报预警技术应用。2025 年底前,启动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2027年底前,启动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普查。强化科技创新。持续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科技支撑,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土壤和地下水协同防治、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与生物累积效应评价、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降阻产品的重金属土壤污染风险、新污染物治理等相关研究。加强泄漏快速检测、无损渗漏探测、低扰动低成本风险管控和绿色低碳修复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研发应用。附:1、编制说明.pdf2、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计划(公开征求意见稿).pdf
  • 我国拟用两年建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
    我国将通过2009至2010年两年的努力,在全国建立起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以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数据的收集、报送和管理,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   这是记者从19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举办的这次会议指出,屡次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显示,必须大力提高对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评估能力和预警水平,进一步加大食源性疾病防控。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网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目前,16个省、直辖市参加了食品污染物监测网,21个省、直辖市参加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覆盖全国人口80%以上。   根据“两网”建设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网络与技术能力建设,成立由医学、农业、食品、营养、检验检疫等方面的食品安全专家队伍,开展综合性食品安全调研,加强实验室建设,做好监测组织实施,将监测网络延伸到市县。要对高风险食品原料、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开展主动的动态监测,逐步将检测范围覆盖到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还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信息报告工作,在医疗机构设立监测点,加强食源性疾病症状监测和信息收集。   与会专家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状况与过去相比有了长足进步,但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传统的食品污染物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新的食品安全危害还不断发生,来自环境、加工过程的食品污染和掺假伪造等违法行为导致的健康损害事故时有发生。建立“两网”主动收集、梳理和分析全国食品安全信息,建立起食品污染物危险性分析平台和预警平台,可尽最大可能预防食品污染,控制食源性疾病。
  • 新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严格限制铅、镉含量
    2013年6月1日,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2,以下简称新的GB2762)正式实施。自新标准实施之日起,卫生部2005年公布的《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即行废止。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是重要的食品安全基础标准,对保障食品安全、规范食品生产经营、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新的GB2762对构成我国居民健康较大风险的铅、镉、汞、砷等13种食品污染物和居民食用量较大的谷物、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20余大类食品种类设置了限量规定,共设定160余个限量指标,基本满足我国食品污染物控制需求,适应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需要。   铅、镉是主要的食品污染物,新的GB2762严格限定了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其制品、水果及其制品等食品中铅、镉的限量规定,增加了双壳类、腹足类、头足类、棘皮类等鲜、冻水产动物镉限量标准,限量值为2.0mg/kg(去除内脏)。广东人喜爱的生蚝就是一种双壳类水产食品。按照新的GB2762要求,镉含量超过2.0mg/kg的生蚝属于不合格食品,应避免食用。   新的GB2762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标准实施后,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要按照本标准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严格控制生产经营过程的污染物。   省食安办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新的GB2762,按照新的标准加强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要迅速查处。在新标准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产品保质期内继续销售。   专家建议市民食物尽量多样化,通过膳食多样化来降低某种食物中可能存在的污染物风险。在保证主食摄入量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副食品种和类别,达到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平衡风险和保障安全的目的。
  • 食品污染物限量新标6月实施 大米新增“铬限量”
    2013年6月1日起,《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即将实施,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铅、镉、汞、砷、锡、镍、铬、亚硝酸盐、硝酸盐、苯并[a]芘、N-二甲基亚硝胺、多氯联苯、3-氯-1,2-丙二醇的限量指标。   《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将代替部分《GB 2762-2005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内容,食品中有关稀土等限量指标仍按照原GB 2762-2005执行 同时,原《GB 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部分重金属指标也将按照新版GB 2762-2012执行。   GB 2762-2012与GB 2762-200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修改了标准名称   2、增加了可食用部分的定义   3、增加了应用原则   4、取消了硒、铝、氟的限量规定   5、增加了锡、镍、3-氯-1,2-丙二醇及硝酸盐的限量规定   6、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由N-二甲基亚硝胺和N-二甲基乙硝胺调整为N-二甲基亚硝胺,并将N-亚硝胺限量指标名称修改为N-二甲基亚硝胺   近日,镉大米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大米中重金属的含量问题自然成为消费者关心的话题。新版2762,除了原有的铅、镉(Cd)、汞、无机砷等重金属指标,又新增加“铬(Cr)”重金属限量指标。目前,大米中部分重金属的限量如下: 标准名称 铅(Pb) 镉(Cd) 汞(Hg) 无机砷(以As计) 铬(Cr) 备注 GB 2715-2005 粮食卫生标准 ≤0.2 ≤0.2 ≤0.02 ≤0.15 无 有关大米这几项限量即将被替代 GB 2762-2012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0.2 ≤0.2 ≤0.02 ≤0.2 ≤1.0 2013-6-1实施
  • 温家宝谈食品安全:严格从源头到消费全程监管
    中新网3月5日电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介绍今年工作安排时表示,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温家宝当天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表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加快形成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安全体系,提升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 食品包装中的防油剂可致血液污染
    美欧各国加强监测多氟烷基磷酸酯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学家发现,垃圾食品包装材料及微波爆米花袋上的化学物质会转移到食物中去,并被人体吸收,导致血液化学污染。该研究成果发表在近日出版的《环境与健康展望》杂志上。   全氟羧酸(PFCAs)是一种可分解的化学物质,主要用于制造不粘锅及食品包装材料的防水剂、防污剂。而全氟辛酸(PFOA)目前已在全世界各地的人体内发现。   由多伦多大学化学系的杰西卡和斯科特马伯里领导的研究小组推测,人体内全氟羧酸的来源可能与多氟烷基磷酸酯(PAPS)有关。PAPS在快餐食品包装材料或微波爆米花袋中作为防油剂使用。   研究人员让大鼠口服或注射PAPS三个星期,并监测其血液中多氟烷基磷酸酯和全氟羧酸的代谢物及全氟辛酸的浓度。虽然研究人员尚不能证明多氟烷基磷酸酯是人体内发现的全氟辛酸和全氟羧酸的唯一来源,但此项研究发现,多氟烷基磷酸酯代谢物是全氟辛酸和全氟羧酸的主要来源,因此人体内发现的全氟辛酸很可能与人们平时接触多氟烷基磷酸酯有关。   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对于监测多氟烷基磷酸酯的兴趣不断增长。加拿大、美国及欧洲各国政府已经表示要长期监测这些化学物质。新研究为监管机构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 卫生部取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硒指标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2月21日发布关于取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硒指标的公告。   公告称,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现决定取消《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05)中硒指标。   本公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等1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议通过
    2010年12月23日,第一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第四次主任会议在京召开,卫生部部长、主任委员陈竺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卫生部副部长、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陈啸宏同志主持会议,农业部副部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晓华同志,副主任委员陈君石院士、庞国芳院士出席会议。   陈竺同志指出,在各位委员的努力下,委员会顺利完成2010年度工作,共召开主任会议4次,专业分委员会会议28次,主任会议共审议通过246项标准,圆满完成了标准审查任务。他强调,国务院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工作,《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也要求加快食品安全标准清理工作,委员会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标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任务,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标准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陈竺同志要求,2011年委员会要合理规划,加强各专业分委员会协调配合、强化标准实施和宣传培训,组织标准解读和咨询、做好部门间协调,秘书处要加强建设并做好服务工作等。陈啸宏同志要求各位委员认真学习陈竺同志讲话精神,按工作计划做好2011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查等相关工作。   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等15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讨论通过了《委员会2010年工作报告》和《委员会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 11.5万余食品被监测 污染物问题检出率高
    南方日报讯 2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11年产品质量基本状况.据介绍,去年质检系统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共监测11.5万余个样品。其中,常规监测28种食品、2种食品添加剂、4种食品相关产品等133个风险项目,检测20352个样品,689个样品检出问题,问题检出率为3.6%,比2010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国家质检总局指出,从风险监测情况看,污染物和品质指标等风险监测项目的问题检出率较高。在进出口食品,全年共检验出口食品总额538.2亿美元、204.3万批,同比分别增长26.8%和3.5%,出口食品批次被境外通报不合格率为0.08%。检验进口食品总额386.3亿美元、75.9万批,同比分别增长44.8%和17.7%,进口食品批次不合格检出率为1.84%,同比略有下降,检出的不合格进口食品均按有关规定做了处理。 国家质检总局指出,从监督抽查情况看,部分食品存在食品添加剂超限量、微生物指标不合格或理化指标达不到标准要求等问题。   从风险监测情况看,污染物和品质指标等风险监测项目的问题检出率较高。从食品安全事件看,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仍时有发生,对我国食品安全影响增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