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食品安全事件

仪器信息网食品安全事件专题为您整合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最新文章,在食品安全事件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食品安全事件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食品安全事件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食品安全事件话题讨论。

食品安全事件相关的资讯

  • 专家:2012年食品安全热点多数不属食品安全事件
    2012年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热点话题依然层出不穷,从年初的螺旋藻、明胶到年中的荧光增白剂、硼砂,再到岁尾的白酒塑化剂,1月5日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孙宝国教授,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王竹天研究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陈峰教授等十几位权威专家点评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认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总体向好,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问题的为极少数。   为了真实反映2012我国食品安全整体发展趋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分别从食品安全专家与消费者两个层面对2012年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梳理,并综合分析了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12个热点内容。      2012年公众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   专家表示,2012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应该说总体保持向好的趋势。上述热点分别存在标准引用有误、判定依据不足、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执法不当、企业超范围使用新资源食品配料、外源性迁移污染等不同问题。“但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问题占极少数,仅可口可乐含氯门事件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孙宝国表示。   与会专家昨天表示,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很多属于误读,而对“量效关系”的理解才是当前食品安全公共科普最为紧迫,也最为重要的内容,需要让消费者建立“检出不代表违规,检出不代表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科学认知。   “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毒素,有些是工业化过程当中造成的。食品当中毒素产生的危害前提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不是说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健康成危害。”孙宝国表示,食品当中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黄酒当中EC问题,自古以来都有,黄酒、白酒、葡萄酒以及国外的酒当中都有,30年以前应该说几乎是检测不到,现在我们能够检测到了,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但是检测到的这些毒素并不意味着对人体能够造成危害。   专家组表示,随着食品科技的不断进步,食品中有害组分的检出限值不断降低,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食品安全监控工作,从而保证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然而食品安全监测机构的资质应在此基础上快速提升,避免诸如“今麦郎‘酸价门’”和“硼砂问题”等因机构误检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专家组同时呼吁,食品工业界应该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提升食品安全管控和企业内部自检的水平,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实施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生产产品,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产品的安全,减少如“可口可乐含氯门”和“光明奶酪宝宝杯被指含禁放物”等问题的发生。   孙宝国院士代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普工作专家委员会,对2012年我国食品安全热点进行了整体归纳,一是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的食品安全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体数量显著减少,中国的食品安全形势整体处于一种稳中向好的状态。二是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点从“三聚氰胺式的人为添加”转向原料溯源及过程控制,农产品原料控制是管理难点。三是标准问题受到高度关注,但时有误读。四是对中国传统食品(如白酒、黄酒)的安全研究应当尽早推进,以夯实中国民族食品工业的发展基石。五是影响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五大挑战将长期存在,中国的食品安全必须打持久战。六是食品行业“和平时期”的公众科普应全面启动,企业界、科技界需要与媒体有更为深入的合作,   需要在《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大纲》的框架下,将国家的食品安全政策、法规及科学知识向公众进行宣贯与解读。七是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进行食品安全事件发布时,应充分听取科技界的看法。八是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家的道德与诚信是食品人的底线,也是维系中国食品工业长久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2012食品热点问题专家解读   “螺旋藻铅超标”:属媒体误用标准 做出不当判断   热点概况   2012年3月,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包括绿A公司在内的6大螺旋藻品牌被媒体曝出 “重金属铅含量超标”,全国多家销售点也已对相关产品进行主动下架。然而, 30日上午,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检查结果却几乎推翻了此前媒体的调查。通告称:6大螺旋藻品牌中,仅有“康特力斯”一个品牌被检验出不符合国家标准,其他5大品牌均检验达标。   媒体和国家药监局都参照的是1997年2月份实施的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药监局采用的是其中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0mg/kg,在这个限值下多数螺旋藻产品达标。但有媒体选限量0.5mg/kg的标准,理由是国标中还规定除胶囊、固体饮品外,一般食品中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在这样的限值下,六大品牌螺旋藻产品均铅含量超标。   特约专家   陈 峰教授   北京大学工学院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专家观点   螺旋藻是最受欢迎的藻类保健食品之一, 在亚洲及欧美等地均有销售。在日本和韩国,除螺旋藻外,小球藻作为藻类保健食品也占有同等重要的位置 两者都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性或功能性成分,适合作为保健食品服用。   其实,螺旋藻重金属铅的检测方法已很成熟,没有争论,媒体和药监局也采用同一套标准,即国家《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GB16740-1997)》。然而主要不同却在于参照物。国家药监局认为螺旋藻(通常为片剂)应参照“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品和胶囊产品,铅限量为2.0mg/kg”,然而媒体却认为“国标中还规定除胶囊、固体饮品外,一般食品中重金属铅含量不得超过0.5mg/kg”。其实,国标不可能详细列举所有食品种类,考虑食品是否有毒关键要看每天使用量。显然,螺旋藻并非一般食品,是保健品,成年人每天的摄入量多为几克,故更应归属保健食品中的胶囊类,而非一般食品。   结论:媒体误用标准,做出不当判断,不经核实即公布,非食品安全事件。   “明胶门”:老酸奶、果冻添加工业明胶没有依据 属误传   热点概况   2012年4月9日,央视某主持人发微博称:“来自调查记者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了。尤其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而另有消息说,建议不吃这些食品的原因是“工厂用破皮鞋做明胶”,并掺入果冻和酸奶之中。用废旧皮革生产的明胶为工业明胶,而新鲜动物皮质生产的明胶为食用明胶,工业明胶一般重金属和微生物超标,而二者的生产工艺几乎相同。据了解,工业明胶价格是食用明胶的一半。尽管随后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发现有工业明胶被用于制作药品的胶囊,但是这一事件使得乳业行业乃至食品行业危机再起。受此次工业明胶传闻影响最大的便是乳品企业,酸奶、老酸奶、果冻再被指涉“废旧皮革明胶”。   特约专家   孙 熲教授级高工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专家观点   食用明胶的标准中,对原料有明确要求。“严禁使用制革鞣制后的任何废料”,食用、药用明胶都要求铬(Cr)含量最高不超过2PPM(即百万分之二)。“明胶门”事件,揭露河北一些企业生产的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制成药用胶囊,如果属实,这是违法行为,需严肃查处。至于老酸奶和果冻添加工业明胶一事,没有任何监督结果和检测数据作为依据,又无调查事实的经过,怀疑不成立。有网络谣言的嫌疑。   结论   老酸奶、果冻添加工业明胶一事没有依据,非食品安全事件。如果以工业明胶冒充药用明胶制成药用胶囊,造成严重铬污染,则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立顿“农药门”:判定依据有误 农药残留未超出国家标准   热点概况   “绿色和平组织”于2012年3月对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泡茶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于4月24日发布了调查结果。该组织所抽取的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 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9种农药残留 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13种。与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比对来看,上述四份样品检测出七种尚未被欧盟批准使用的农药残留 四份样本都至少有一种农药残留超过欧盟农药残留标准最大限量。对此,联合利华官方微博于24日11点声明,联合利华中国生产的立顿茶系列饮品完全符合我国国家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规定,是安全和合格的产品。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对记者表示,立顿黄牌红茶原料是从肯尼亚和斯里兰卡进口,立顿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系列产品每一批原料和成品也都送往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检测,农药残留未超出国家标准。   特约专家   陈 卫教授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院长   专家观点   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24690-2009“袋泡茶”标准要求,其农药残留限量须符合GB2763-2005《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其中列出了茶叶中9种农药残留的最大限量值 2008年12月GB2763-2005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中又针对茶叶中硫丹做了最大限量补充规定。而欧盟从2006年8月1日起,将茶叶农残受检项目和限量标准大大提高,并对规定项目之外的农残采用限量值为每千克0.01亳克的“默认标准”。两者相比较,我国标准中关于农药残留的限量值大大高于欧盟的限量值。按照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在我国境内销售和生产的食品须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但以欧盟标准来判定在中国生产或销售的产品不合格,则判定依据有误。   结论   判定依据有误,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可口可乐“含氯门”:生产管理和控制不到位 属食品安全事件   热点概况   2012年4月16日,有媒体报道披露,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目前部分产品已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对此,可口可乐发布声明称,“我们出厂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是安全可靠的”,并表示所谓“公司内部信息”经查并不符合事实。随后,山西省质监部门介入调查。   28日晚,山西省质监局网站发布一则通知,称“针对媒体披露的‘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含氯软化水混入部分批次饮料产品’中的问题,质监局认定媒体报道情况属实。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该公司存在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质监局对可口可乐(山西)公司做出了停产整改的行政处罚。”   特约专家   孙宝国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专家观点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即使像可口可乐山西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在食品质量安全控制和管理方面也存在严重疏漏,生产过程监督严重缺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在于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实施全程监控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保证产品的安全。对于已流入市场的不合格产品要主动召回,做到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减少损害发生率,避免损害扩大化和资源浪费。   结论  企业生产过程管理和控制不到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黄酒含有致癌物:无依据断定含量存在致癌风险   热点概况   2012年6月15日,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称浙江绍兴的两款黄酒中含有2A类可疑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简称“EC”),每千克0.2mg至0.26mg。浙江古越龙山公司董事会秘书周娟英称,所有发酵酒类饮品中均含有EC,黄酒是酒类当中含量较低的,不会致癌。国家黄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媒体报道的古越龙山、塔牌等3款酒中的EC含量远低于欧盟国家及其他国家水果白兰地酒的限量标准,消费者可放心饮用。   专家观点   氨基甲酸乙酯(简称,EC)是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一种代谢副产物。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虽将氨基甲酸乙酯列入可疑致癌物质2A等级。但针对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正处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阶段,尚未制定相关限量标准。世界各国饮料酒中均普遍存在氨基甲酸乙酯,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的风险评估结论,由于饮酒而产生的暴露边界比(MOE)尚未达到优先控制的致癌物名单。我国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污染水平与国际上其他发酵酒相当。   2011年,《发酵酒中氨基甲酸乙酯限量标准》和《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检测方法》已列入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计划,并同期开展《黄酒中氨基甲酸乙酯控制措施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在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和限量标准正式颁布之前,仅以检测到酒中含有氨基甲酸乙酯来评价黄酒是否存在致癌风险是不科学的。   结论   黄酒中的确含有氨基甲酸乙酯。然而,目前尚无根据判定黄酒中的氨基甲酸乙酯(含量)是否存在潜在致癌风险,因此,为非食品安全事件。   今麦郎“酸价门”:检验机构无检验资质并声明无效   热点概况   2012年7月11日,河南省工商部门在对方便面食品的例行抽查中,发现今麦郎公司生产的“一元王香辣牛肉面”、“今野拉面”方便面均被检测为酸价超标,导致今麦郎对该批次产品紧急全面召回。“被曝酸价超标后,今麦郎公司表示向有关部门申请复检,三门峡市工商局称,厂家在规定时间内未提出申请复检,已视为自动放弃。”(7月23日,今麦郎正式发表公告回应:今麦郎将同批次产品从市场收回并送至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其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时隔不久,三门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声明,承认其自身方便面酸价指标检测资质认证不全,此前对今麦郎方便面的三份检测报告予以收回并声明无效,同时对今麦郎食品有限公司表示道歉。   特约专家   元晓梅教授级高工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   专家观点   检验机构必须依法从事食品检验活动。《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食品检验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认证认可的规定取得资质认定后,方可从事食品检验活动。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和检验规范,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质量监督部门须依法组织食品检验活动。《食品安全法》第六十条规定:“县级以上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工作中需要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并支付相关费用。对检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依法进行复检。”   结论  检验机构收回检验报告并声明无效,非食品安全事件。   “荧光物质超标”:符合我国纸容器标准 能够保证食品安全   热点概况  2012年8月8日,“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公布对方便面桶、奶茶杯、一次性纸杯、纸碗的调查报告显示,包括香飘飘奶茶杯、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桶、今麦郎上品酸豆角排骨面桶在内的多款知名品牌所用的双层纸制品外层纸的荧光性物质含量超标。该组织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分析指出,方便面桶、奶茶杯等纸质容器外层纸之所以荧光性物质超标,很有可能是使用了非食品级用纸,甚至有可能是废纸,不排除有害物质会通过口、皮肤等途径进入人体,也可能渗入到食品中,长期积累对健康造成危害。   特约专家   王竹天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面制品分会针对“纸碗污染事件”,参考全球相关各国家(地区)的标准制订及方便面容器使用现状,同时综合我国方便面行业的情况,发出对这一问题的科学见解,证实方便面的纸容器由内层的“纸碗”和外层的“碗标”构成,具不同功能。纸容器(包括内层和外层)除应符合基础标准GB9685和相关产品质量标准的规定之外,其中内层的纸碗因直接接触食品,还应符合原纸国家卫生标准的规定。符合以上标准规定的产品能够基本保证食品内容物的安全。   要达到以上标准的规定,外层的碗标部分,食品包装的外层材料应避免和食品直接接触,并采取措施防止有害物质迁移到食品中危害人体健康。   结论   符合我国相关标准的纸容器能够基本保证食品的安全。   “张裕葡萄酒农残超标”:农药残留没有超标 残留量不会危害健康   热点概况   2012年8月,某杂志将国内三家葡萄酒企业的10款产品送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结果显示,各款葡萄酒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其中,张裕葡萄酒农药残留值最高。由于上述农药具有导致肝癌的风险,并且多菌灵为美国禁用的农药品种,因此这一消息在市场上引起了震动。   特约专家   史贤明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中美食品安全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观点   葡萄酒是以葡萄为主要原料经微生物发酵加工而成。由于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取决于原料中的农药残留状况,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规定葡萄中的农药残留指标和限量而未对葡萄酒进行相应规定,我国也如此。   多菌灵或甲霜灵是国内外葡萄种植业广泛使用的低毒农药。此次检测的两种农药残留量均低于0.02mg/kg,远远低于国内外葡萄中的限量标准,属于合格产品。如此低的残留量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此次事件,警示企业提高对原料种植环节的管控,尽可能减少农药等外部投入物的使用 同时提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葡萄酒安全标准的制定。对于消费者,要正确认识农药残留的健康风险,不仅关注其有无,还要看其存在量适合符合相应的标准。食品中检出农药残留并不等于产品不合格。   结论   媒体报道不全面,受检的几种葡萄酒中的农药残留没有超标,属于合格产品。   “面粉硼砂事件”:执法不当 导致舆论炒作   热点概况   2012年9月14日,河北省工商局《关于对五得利面粉市场清查的紧急通知》在系统内层层转发,查封分公司的产品。2012年9月20日13时48分,财新网刊登财新记者发布的一则消息:“全国销量第一面粉企业添加致癌物硼砂被查”。媒体大量转载。2012年9月26日,河北省官方新闻发布会通报称,根据省内外权威检验机构的检测结果,经分析研判,该省有关监管部门一致认定,五得利集团深州、雄县公司在面粉生产过程中不存在非法添加硼砂问题,其面粉是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食用的产品。   到9月底,受此“事件”影响,五得利面粉销量下降了40%。   特约专家   魏益民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专家观点   国家对小麦粉等食品中的硼元素、硼酸或硼砂含量没有规定限量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所宋筱瑜等的论文《中国12省市部分食品中硼本底含量调查及居民摄入量初估》对小麦粉硼含量的本底值建议为1.65mg/kg,换算成硼砂含量为14.6mg/kg。被抽检的所有面粉样品均没有超过以上建议值 执法单位也未发现人为添加硼砂的证据。   2008年,卫生部将硼酸和硼砂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硼是植源性食品的天然成分,不同植物种类中硼本底含量差异很大,例如,大豆的硼本底含量建议值为39.46mg/kg。因此,不能因为检出硼离子,就认为是人为添加。   结论   执法不当导致的舆论炒作事件,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光明奶酪宝宝杯被指含禁放物”:无危害 但须按规审批使用   热点概况   2012年9月,有消费者购买了光明的小小光明宝宝奶酪(宝宝杯)后发现,包装上写着“含优质蛋白质、丰富钙质和维生素,针对1至3岁的宝宝”,包装盒底部配料表中则写着含有“复合营养素(乳矿物盐)”等物质。   随后,记者查询发现,2009年卫生部批准乳矿物盐为新资源食品。据悉,乳矿物盐是以乳清为原料,经去除蛋白质、乳糖等成分而制成,其中包含钙、磷等成分,使用范围不包括婴幼儿食品。而新资源食品指的是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符合食品基本要求,对人体无毒无害的物品。   对此,光明乳业回应说,为避免138g(6杯)小小光明宝宝奶酪产品在包装上给消费者带来误导,目前已将市面上的产品全部回收,对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表示歉意。   特约专家   李宁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专家观点   乳矿物盐是经过安全性评价卫生部批准公告的新资源食品,由于新资源食品是在我国没有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而婴幼儿是敏感人群,因此新资源食品使用范围一般不包括婴幼儿食品,婴幼儿食品中使用的原料应按照相关要求和规定执行。婴幼儿食品主要是指0-3岁人群食用的食品包括婴幼儿配方食品、婴幼儿辅助食品等。乳矿物盐在婴幼儿食品中使用是不符合卫生部批准的新资源食品相关要求的。   结论   需要按照相关规定批准后方可使用。   肯德基汉堡细菌超标”:标准引用有误 判定依据不足   热点概况   2012年10月19日,长沙市第三季度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情况出炉,长沙肯德基有限公司阿波罗店的香辣鸡腿堡位列不合格名单。长沙市卫生局抽检8月29日批次的汉堡发现,大肠菌群含量为230MPN/100g(MPN是“最大可能数”的简称),按照国家标准糕点、面包卫生标准≤30MPN/100g的标准,此汉堡超标近7倍。就此,肯德基提出异议,认为汉堡不是面包,不能以面包糕点的检测标准来衡量,要求卫生局重新考量。长沙市卫生局经请示湖南省卫生厅并咨询省疾控中心专家,临时将肯德基撤出了不合格名单。   特约专家   刘秀梅研究员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专家观点   汉堡是餐饮单位以面包加肉肠、蔬菜和奶酪等多种食品或半成品现场加工制作的即食食品,其原料组成、加工过程、包装及食用方式与工业化的糕点、面包具有显著差异。国家尚未对此类食品规定微生物指标及限量。因此,对汉堡的安全性既不能按热加工、也不能按冷加工面包的标准进行评价。本次检验,未检出致病菌,因此不会对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带来风险。   此次事件,警示同类食品的加工、经营单位应引以为戒,注意多种原料的风险控制,加强现场制作环节的卫生操作和管理,严格执行餐饮业良好操作规范(GMP),尽最大可能控制不安全因素、规避风险、保障消费者的食用安全。   同时提示政府监管部门,应加强餐饮经营规范的科学指导。   结论   标准引用有误,判定依据不足,非食品安全事件   白酒“塑化剂超标门”:非人为添加 应积极排查迁移污染   热点概况   2012年11月19日,21世纪网以“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为题报道50度酒鬼酒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其塑化剂含量超标,在白酒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日股市相关酒板块市值蒸发300多亿,再一次把酒类食品安全推向风口浪尖。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对50度酒鬼酒样品进行检测,其中DBP(塑化剂成分的一种)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按照卫生部有关DBP在食品中最大残留量0.3 mg/kg的标准,该酒鬼酒超标246%。就此,酒鬼酒提出异议,认为国家没有针对酒类的标准来规定塑化剂的指标限和检测的标准方法,不能套用现行食品中塑化剂的检测标准。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证实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属实,并依据科学说明目前白酒中的存在量不会引起安全问题。   特约专家   徐 岩教授   江南大学副校长、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观点   塑化剂是在塑料加工中添加用来增强柔韧性和易加工性、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2011年台湾“塑化剂风波”之后,从严禁恶意添加的角度,卫生部紧急发布551号公告,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   首先白酒中确实是检出了DBP等,但是要客观、理性的分析和看待。1)不是人为添加(含量、理由),白酒中发现的塑化剂是一种外源性的迁移污染,该类物质在正常的发酵生产中不会产生。同时,也没有科学证据表明需要添加塑化剂来提高白酒产品的品质。酒中“塑化剂”来源比较复杂,经过多轮调查排查和分析,主要来源于:一是接触酒的塑料管道、容器、包装材料和密封材料等迁移 二是环境中“塑化剂”的影响(如土壤、水中存在的“塑化剂”可能进进食品链。2)含有塑化剂和产生危害是二个概念。 “塑化剂”对人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进量大小和摄进时间。国际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摄进“塑化剂”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和生殖毒性,但目前尚没有人体受危害的临床病例。从确保人体健康出发,根据国际权威卫生健康评估机构的研究结果,成人终身天天摄进DEHP不超过3.0毫克(TDI每日耐受
  • 食品安全频曝“门事件”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百姓关注的问题,继2009年的多美滋“麦芽糊精门”、 统一、农夫的“砒霜门”、农夫山泉的“水源门”、 乳业的“苯甲酸门”等一系列食品问题“门”事件之后,2010年初,食品安全新的“门事件”已初现端倪。   家乐福被暴“面包门”   2010年1月,宁波家乐福江东店的一位员工因不堪忍受良心的煎熬,自主向媒体揭发家乐福面包房存在的一些卫生问题:1、用劣质原料制作面包蛋糕,用散了黄的鸡蛋,变质的面粉 2、使用过变质原料3、操作间卫生状况令人堪忧:老鼠、蟑螂是常客 4、炸甜甜圈的油一年不换等等一系列的食品安全问题。据当地食品卫生局的调查,事实属实,于是轰轰烈烈的“面包门”事件拉开了序幕,最后家乐福负责人向全体消费者道歉并作出改进承诺。   鱼翅呈现“人造门”   最近,在上海地区的一些粤菜和海鲜酒楼、餐厅的饭桌上出现了价格不等的“人造”合成鱼翅。另外,据上海市普陀区质监局就曾根据市民举报,在曹杨路一家无证鱼翅加工厂查获双氧水、厚碱胶等物,经现场抽样检测,成品鱼翅中竟然含有有双氧水的残留。   据全国餐饮业国家级评委、药膳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夏金龙说,目前市场上的合成鱼翅一般都是用鱼胶和明胶做成,这种胶体采用的是鱼皮提取的有机物,为了让胶体耐热,还会加入琼脂和其他添加剂,以增加耐热性和粘性,长期食用胶体和添加剂对身体无益。   “螺旋藻”瘦身胶囊遭遇“伪造门”   2010年3月,宁波市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冒牌保健食品,宁波市镇海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前接到群众投诉,称骆驼某药店销售的“螺旋藻”涉嫌假冒。该区食安办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赶赴现场,发现被投诉的保健食品全名为“修身乐”螺旋藻强效瘦身胶囊,由东营联邦大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出品,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2000)第0864号,实为伪造文号生产。   同仁堂遭受“假冒门”   近日,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举报,“同仁堂牌益康胶囊”、“同仁益康胶囊”等产品被不法分子假冒该公司及其相关企业的批准文号,违法宣传和销售保健食品。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持有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20040380”和“国食健字G20041059”的保健食品注册批件,但从未生产过相关产品。   餐盒陷入“毒药门”   2010年3月中旬,董金狮所在的民间环保机构在北京两家著名的饭店“老边饺子”和“东来顺涮羊肉”消费、打包之后,将餐盒送往一家专业的检验机构检测。检测结果触目惊心:两家饭店使用的餐盒虽然生产厂家不同,但检测结果显示,它们的正己烷蒸发残渣均超过国家标准20倍,而乙酸蒸发残渣则超标了近150倍。这意味着,如果长时间用这种餐盒盛放含有油和醋的食物,人们将会“吃掉1/3的餐盒”。他在接受采访时还指出,不仅是一次性餐盒,我们平常使用的纸杯、塑料杯和矿泉水瓶都可能隐藏着致病风险。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百姓的身体健康,而且更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脉。国家已经制订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利,而且两会也一再强调食品安全问题,但是一些商家却熟视无睹,制造了一个个的食品安全“门”事件。我们不希望一个个“问题门”再继续出现,我们呼吁全体消费者行动起来,举报、遏制假冒伪劣食品,早日告别不干净的食品,吃上绿色、原生态的食品,为自己及子孙后代打造安全健康的食品“门”。
  • 食品安全又一年!2019食品安全事件盘点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衡量人类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回顾过去的2019年,食品行业出台了不少影响深远的政策法规,也发生了很多起食品安全事件。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盘点2019年食品安全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又经历了怎么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和改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a917e981-3a84-4903-8ffe-6a33d1eadf88.jpg" title=" 内图.jpg" alt=" 内图.jpg" /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1. 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发布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该意见简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流程,提出要加快制修订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食品污染物、致病性微生物等食品安全通用标准。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同时,意见中还提出要健全覆盖从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全过程最严格的监管制度,严把产地环境安全关、农业投入品生产使用关、粮食收储质量安全关、食品加工质量安全关、流通销售质量安全关、餐饮服务质量安全关。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提升行动中,生产企业应全面实施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自查报告率要达到100%。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在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中,全面开展严厉打击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保健食品标准和标签标识管理,做好消费者维权服务工作。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意见指出,要建立最严谨的标准,实施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坚持最严肃的问责,落实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255, 0, 0) " 2、“史上最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公布实施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10月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9年12月1日起开始施行。《条例》共包括10章86条。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这次《条例》的修订细化了食品安全法的原则规定,强化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实化了针对具体问题的监管举措,优化了风险管理制度机制,固化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条例》为实行“最严格的监管”提供了法律武器,体现了对违法行为严惩不贷的鲜明立场,有利于营造“良币驱逐劣币”的市场环境。对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守法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31/515973.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a /span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31/515973.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a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3、《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发布 /strong /span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10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这是继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后时隔23年,我国政府发布的第二部关于粮食安全问题的白皮书。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粮食安全现状及取得的成就,重点阐述了1996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举措办法,介绍了中国粮食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的原则立场,并提出了未来中国粮食问题的政策主张。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白皮书指出,中国坚持立足国内保障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粮食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业经济稳步发展,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14/494788.shtml" target=" _self" 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a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text-indent: 28px line-height: 150%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4、保健品新规发布& nbsp 监管愈发严格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对于我国保健品行业来说,2019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自2019年1月8日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就联合多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为期100天的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行动。2019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正式发布了《保健食品标注警示用语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和《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指南》规定从2020年1月起,保健食品标签要醒目标注“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等警示语、规范保质期标注方式。根据规定,警示用语区应位于最小销售包装包装物(容器)的主要展示版面。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而《办法》有关条款则强化了原料目录的事后监管。对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保健功能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强化食品安全风险防控,分别明确了保健食品原料和保健功能的再评价程序。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新规的发布,将保健食品行业进行了高强的规范整治,加速了大批非法保健食品厂商退出市场。由此可见,随着保健品行业的逐渐发展和成熟,监管趋严是大势所趋。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4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113/516728.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保健食品命名指南(2019年版)》公布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5.食品中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发布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8月,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颁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该标准将于2020年2月28日实施;同年10月,农业农村部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并将于2020年4月1日起实施。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本次发布的农药残留最大限量标准,规定了483种农药在356种(类)食品中7107项残留限量,与2016版相比新增农药品种50个、残留限量2967项,涵盖的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数量。农业农村部将确保到2020年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及其配套检测方法标准达到1万项以上。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而此次发布的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规定了267种(类)兽药在畜禽产品、水产品、蜂产品中的2191项残留限量及使用要求,基本覆盖了我国常用兽药品种和主要食品动物及组织,基本解决了当前评价动物性食品“限量标准不全”的问题,标志着我国兽药残留标准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9/492276.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发布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 nbsp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0, 0, 0)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08/494417.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我国食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增至2191项 /a /span /strong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08/494417.shtml" target=" _self"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0, 0, 0) "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0, 0, 0) " /span /strong /a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255, 0, 0) " 6、“非洲猪瘟”事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持续,全国多个省份先后发生百起非洲猪瘟疫情,生猪扑杀量达数万,疫情形势复杂严峻,给生猪养殖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这也直接导致市面上猪肉价格飞涨。各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兽医局、养殖场等单位加强疫情防控。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为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7月份印发了《关于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提出,目前我国屠宰加工流通环节非洲猪瘟检测能力不足,应严格实施生猪产地检疫,落实屠宰厂(场)自检制度,实施加工经营主体检查检测制度,强化加工经营环节监督检查。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4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703/488241.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84, 141, 212) " span style=" color: rgb(84, 141, 212)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国务院发布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意见 或为检验检测提供市场机遇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255, 0, 0) " 7、婴幼儿奶粉“芳香烃门”事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10月,总部位于德国的公益组织“食品观察”24日在官网发布一份调查报告称,德国销售的16款奶粉(德国4款,法国8款,荷兰4款),其中有8款产品检出芳香烃矿物油成分。此次卷入“芳香烃门”的奶粉总共涉及到6大品牌,分别是:雀巢、诺优能、悠蓝、英雄宝贝、宝怡乐、佳丽雅。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报告一出,引来人们争相讨论,进口洋奶粉是否安全?我国的相关监管有哪些?根据中国的监管政策,凡是在中国线下市场进行公开销售的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其所属工厂必须先从中国认监委进行备案注册,并且其产品要通过中国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配方注册。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4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1029/515711.s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婴配奶粉也中招!六大品牌检出芳香烃矿物油 /span /strong /span /a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8、酒鬼酒“甜蜜素”风波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酒鬼酒遭遇“甜蜜素”风波。12月20日,酒鬼酒公司一位代理商石磊向媒体举报,称其仓库里封存的五万瓶酒鬼酒旗下“54° 500ml老酒鬼酒”被检出国家明令禁止添加的“甜蜜素”。随后,酒鬼酒公司连发两份澄清文件,称公司严禁添加甜蜜素,也从未采购过甜蜜素。酒鬼酒生产销售的所有产品均经过严格检测,并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规定。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目前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已经对市场上正在流通的酒鬼酒公司相关产品共30个批次进行抽查且结果显示合格。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公布的《2020年食品安全抽检品类、项目表》显示,白酒品类下,甜蜜素被列为了抽检项目。此外,黄酒、葡萄酒等酒类也被要求抽检甜蜜素。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color: rgb(255, 0, 0) " 9、“人造肉”大火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2019年初至今,“人造肉”概念一直受到舆论较多关注。2019年4月,雀巢宣布在欧洲和美国相继推出“人造肉汉堡”。5月,人造肉公司 Beyond Meat 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人造肉第一股,引起舆论对于人造肉即将上市、“人造肉”将取代传统肉类的热议。“人造肉”的概念被热炒,“人造肉”的潜力以及给行业带来的影响也获得较多关注。中秋节前,人造肉馅月饼上市,再次掀起舆论热潮。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有人称,“人造肉”有可能代替传统肉类。然而,目前人造肉的价格相对较贵,且人们对其接受程度还不够;此外,全球对于植物肉产业链的监管并不完善,立法也有空白,国外部分做人造肉的添加剂,在中国也是禁止被使用的。因此,说它是能取代肉制品的风口还为时过早。“人造肉”未来将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span /p p style="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40px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拓展阅读: /span /strong /span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0, 0) "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13/491072.shtml" target=" _self"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中国首款“人造肉”9月上市 中秋能吃到人造肉月饼? /a /span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span style=" 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 整体来看,2019年的食品安全形势趋稳向好。不过,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食品种类的不断丰富,新的食品安全问题还将不断涌现,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科普势在必行,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span /p p br/ /p
  • 2023年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2023年食品安全方面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在此,小编盘点了今年影响力较大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事件过程,吸取经验教训,提醒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警示食品企业要时刻注意保障食品安全。#鼠头鸭脖事件异物是鼠头#2023年6月1日,江西一高校的食堂发生了一起引起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名学生在食堂的饭菜中发现了疑似老鼠头的异物,这一情况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官方最初的通报称,这个异物是鸭脖,这一结论引起了公众的质疑和不满。随后,江西省级部门成立了联合调查组,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发布“异物为鸭脖”结论是错误的。经认定,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对此次事件负主体责任,涉事企业负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监管责任。#315 曝光假泰国香米# 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有企业生产假“泰国香米”,香味是用香精勾兑而来。香精大米则是指在普通大米生产过程中人工加入香精,使其具有香米风味。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明确规定“大米中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因此香精大米实际上属于违规产品,是不得制作与售卖的。据了解,香米是一种具有特殊芳香的优质稻种。香米中的香味,来源于其自身含有的正己醇、1-辛烯-3-醇、苯酚、4-甲基苯酚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形成与种植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只有在一些特殊的地理位置才能种植出香米。#蓝环章鱼频频突袭餐桌# 1月16日晚间,有网友在火锅店就餐时,看到一种形似章鱼又有斑点的生物,疑似为蓝环章鱼。随后,经确认的确是豹纹蛸(蓝环章鱼)。此事件之后,陆陆续续有多地发现章鱼中疑似混入蓝环章鱼:广东省一山姆超市售卖的章鱼中疑似混入蓝环章鱼、海南省三亚市一消费者在海鲜市场购买的鱿鱼中发现蓝环章鱼、上海市一消费者在寿司店吃出煮熟的蓝环章鱼。蓝环章鱼含有剧毒,不能食用:蓝环章鱼分泌的毒素中含有河豚毒素、透明质酸酶、组织胺、色氨酸等物质,其中河豚毒素为最主要、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大部分毒素在高温下都难以被破坏,即使煮熟,食用后也可能会导致中毒而危及生命。#给拍黄瓜最后一次热搜# 近日,各地餐馆因“拍黄瓜”违规被罚的案例频上热搜,引发了社会对相关市场管理规则是否合理的讨论。为进一步规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工作,加强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落实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12月1日起施行。其中,聚焦企业反映的堵点难点问题,对拍黄瓜、泡茶等简单食品制售行为,作出了简化许可的规定。《办法》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呼应食品行业的经营特点及社会期待,有效平衡了保障食品安全与提升市场主体活力之间的关系。#两女子吃凉皮后食物中毒,一人死亡#7月15日,一名当事家属在采访中表示,小兰(化名)和小兰的舅妈是在7月3日购买的凉皮,吃完后就感觉味道有点不对劲,怀疑变质。第二天早上,小兰的舅妈出现不适被送医,小兰则在晚上出现不适症状。经过住院治疗,小兰的舅妈依然不幸离世,小兰仍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救治,情况不容乐观。医生向家属称,两人是米酵菌酸中毒。米酵菌酸是一种线粒体毒素,毒性非常强。它对胃肠道黏膜、神经血管的刺激性很大,透过胃肠道壁后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当它进入人体之后被大量吸收之后,病死率极高,具体可达40-100%!目前针对这种中毒,是没有特效药物的,所以一旦中毒,基本无解。# 科技和狠活儿——食品添加剂再度被妖魔化#一则短视频中使用添加剂便制出“丝毫没有豆子和黄豆的酱油”将海天酱油推上风口浪尖,而这个把“科技和狠活儿”挂在嘴边的博主辛吉飞迅速出圈,并成为不少人眼中“揭黑”的短视频博主。”之前一部分视频内容的确过于夸张,不够严谨。”近日,辛吉飞接受采访时并不回避视频所引发的争议,并多次提及自己不是专家,曾造成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表示:“海克斯科技”“科技和狠活儿”让食品添加剂再度被妖魔化。食品添加剂不等于非法添加物,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合理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他建议加强网络监管,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食品企业要从自身做起,夯实产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内涵。各方应持续加强科普宣传,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认知食品添加剂,不信谣不传谣。#预制菜虚假宣传、菜品不鲜等问题频发#预制菜方便快捷、种类丰富,其降低经营成本等优势吸引着越来越多餐饮企业尝试布局。然而,消费者的争议之声也日益上涨,一方面消费者愈发重视安全和营养,但预制菜却屡被曝出存在质量参差不齐、口味欠佳、标识信息标注不全等问题。另一方面,也由于一些餐饮商户或有意或无意地隐瞒了餐品由预制菜制作的情况,导致希望品尝厨师现炒餐品的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对此,舆论呼吁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探索构建预制菜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共同研究制定预制菜相关标准,守牢食品安全底线,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惹争议!阿斯巴甜致癌#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公布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公布“维持阿斯巴甜原风险评估结论,按照目前剂量和范围使用,不会对消费者产生健康危害”。IARC将阿斯巴甜列为2B类可能致癌物,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40mg/kg。说明其对人类致癌性的科学证据尚不充分,需进一步研究考证。通过对其用量进行控制管理,能够保障其使用的安全性。#罚款百万!太原一醋厂用冰乙酸勾兑食醋销往全国# 7月27日,山西省太原市人民检察院召开“发挥‘四大检察’职能 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主题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了全市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发布了5起典型案例。其中,太原市清徐县一家醋厂用不可用于食醋的冰乙酸勾兑成食醋销往全国被罚百万一案引发关注。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清徐县X醋业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武某,在明知冰乙酸不可用于食醋的情况下,仍向刘某等人购买冰乙酸,勾兑成食醋后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金额达675862元。2023年4月,清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X醋业有限公司罚金40万元,承担惩罚性赔偿金1013793元;判处被告人武某等14人有期徒刑一年至四年不等,并处罚金。
  • 2020年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仪器信息网讯 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的出现,显得格外的不平凡。如今,2020已然定格在历史的画卷中。回顾这一年发生的食品安全热门事件,每一件都让我们记忆犹新,每一件也都牵动着我们的心。1、新冠病毒肆虐 “三文鱼”、“冷链食品”登上热搜2020年,不得不提的就是新冠疫情。2月份武汉疫情的爆发,曾给每个人心中留下一层阴影。然而,就在人们以为疫情就要慢慢结束的时候,6月北京新发地则再次连续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从最终溯源结果来看,本轮新冠病毒来源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三文鱼”也随之登上热搜。受此影响,全国多地商超、餐厅连夜下架三文鱼。同时,全国农贸市场、餐饮等场所及物流环节集中展开消杀。随后,频频爆出的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事件令不少人谈“冷”色变,冷链食品的检测和食用问题也备受关注。针对于此,政府部门接连出台相关规定。如11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研发了“进口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实时对接各地追溯系统,快速确定产品流通路径和影响范围,提升排查处置效率,为疫情防控争取主动;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明确进口冷链食品装卸运输过程防控要求和消毒要求、从业人员安全防护要求及应急处置要求;此外,北京、上海等多地政府也制定相关规定,来有效防范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口冷链食品输入风险。2、国际粮价上涨,国内多地出现囤粮现象,两部门回应相关问题受新冠肺炎全球蔓延的影响,今年年初,多个粮食出口国宣布暂时禁止粮食出口,一时间,国际粮价出现上涨,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屯粮状况。由此,关于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的讨论甚嚣尘上。针对于此,4月初,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我国粮食产量丰、库存足,即使在前一阶段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市场上粮食以及各类副食品都是货足价稳,老百姓家里都是米面无忧,现在更没有必要去抢购囤积。尽管国内粮食充裕,但我们还是要向浪费粮食的行为说“不”!对那些暴饮暴食的吃播,我们也要说“不”!毕竟传承中华民族的勤俭节约之风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3、星巴克、肯德基推出人造肉产品今年,“人造肉”话题依旧火热。5月,星巴克、肯德基、喜茶、必胜客、雀巢、百草味等多家餐饮食品企业,纷纷展开“豆”争,入局人造肉。6月3日,肯德基中国在上海、北京、杭州和成都四个城市的五家餐厅启动了第二轮“植物肉”公测。7月1日,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宣布将通过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销售其“人造肉”汉堡肉饼,标志着该公司进入中国大陆的超市,消息一出, Beyond Meat盘前涨近10%。近期雀巢在亚洲的第一条植物基生产线也在天津正式完工并投入生产运营,这让业界对植物基产品在2021年餐饮渠道的推广充满想象。虽然从2019年以来人造肉赛道一直热度不减,但目前人造肉行业仍处于市场培育期,除了价格普遍高于传统肉类,在口感方面,人造肉产品目前还不能模仿骨头、筋膜等的口感。未来如何通过创新实现规模化降低成本,也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4、“镉大米”重出江湖今年4月,云南邵通销毁近百吨问题大米,其中多为镉超标。据悉,被销毁问题大米系厂家早前从湖南益阳购入,涉及生产7家生产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7家涉事企业被立案调查。同时,益阳市相关部门部署下一步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市大米生产企业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和执法办案力度,切实把住粮食流向市场的“出口关”。5、“固体饮料”冒称特医奶粉 湖南郴州又现“大头娃娃”事件今年5月,湖南郴州再次惊现“大头娃娃”!据相关媒体报道,郴州永兴县多名患者家长发现自己孩子身体出现湿疹,体重严重下降,头骨畸形酷似“大头娃娃”,还有不停拍头等异常情况。经医院确诊这些患儿均为“佝偻病”,且证实都食用了一款同名的“倍氨敏”的“特医奶粉”。据了解,此次事件中孩子服用的产品本为蛋白固态饮料,却被误导为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但实际上该产品的营养素指标与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营养素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并不利于婴幼儿生长发育。此次事件完全是经销商为扩大产品销售,对产品性能作夸大宣传的欺诈、误导消费的事件。 6、过期面包做汉堡、养海参放敌敌畏 315晚会曝光多起食品安全事件2020年7月16日晚,受疫情影响推迟多日的315晚会在央视播出。晚会曝光了山东即墨养海参整箱投放敌敌畏、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等问题,晚会一经播出即引起一片哗然。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敌敌畏的使用范围并不包括海参养殖。很显然,山东即墨部分海参养殖户违规使用了农药。同时,晚会上还曝光了汉堡王门店里制作汉堡时使用过期面包制作汉堡,随意更改鸡腿排的保质期的案例。有记者发现,汉堡王员工在制作过程中偷工减料,少放西红柿、芝士等原料。更严重的是,门店存在员工修改食材保质期标签,使用过期的面包、鸡腿等食材的行为。很显然,汉堡王的这种做法欺骗了消费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同时这也是对消费者健康安全不负责任的表现。过期面包、抗生素?3.15晚会再爆食品安全隐患7、海底捞被爆“大肠杆菌门”今年,海底捞频频被爆出食品安全问题:1月,陕西宝鸡的海底捞店铺内,有顾客称在火锅汤底发现烟头;7月12日,在济南海底捞连城广场店,有消费者在乌鸡卷中吃出硬质塑料片;7月14日,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期不合格食品通告显示,海底捞火锅富春新天地店使用的1批次筷子检出大肠菌群,网友直呼突然感觉就“不香”了。随后,海底捞方面公开回应称,经过对该门店从筷子清洗、储存、转送至前厅、前厅储存过程进行全流程排查分析,基本判定为筷子储存过程中导致。目前引入新技术设备筷子清洗机,通过验证消毒效果良好,已启动推广计划,力求系统性解决问题。作为一家知名企业,接连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事实上对其是一种消耗。也希望所有的餐饮机构能不忘初心,坚持把控好品质,真正把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放在心上。海底捞被曝“大肠杆菌门”,让细菌无处可逃,这份仪器清单请收好8、酸汤子事件10月5日,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兴农镇某社区居民王某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共同食用了自制酸汤子(用玉米水磨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后,引发食物中毒。据悉,该酸汤子食材为该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根据后续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该事件被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近年来,家庭聚餐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老一辈人,有着很多自以为美味但又不科学的饮食习惯,这次酸汤子中毒事件,也算是给大家上了沉重的一课。鸡西美食酸汤子致9人死亡!米酵菌酸检测仪器有这些9、网红辛巴在直播间带货燕窝被质疑为糖水事件今年11月,因在直播间售卖的燕窝被质疑为“糖水”,网红主播辛巴团队疑似售假事件引发关注。据了解,有网友在网上曝光称在辛巴直播间买到的燕窝实为糖水,此说法被辛巴团队矢口否认,而随后有人提供的一份检测报告显示则该直播间所售燕窝的蔗糖含量高达4.8%,并推断该款产品的工业成本不超过1块钱一份,产品“就是糖水”。随后,辛巴针对此事发声,承认自己宣传时夸大其词,并且会将已经售出的商品全部召回。最终,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直播公司作出罚款90万元的行政处罚,对燕窝销售公司作出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明星、网红带货已经成为2020年度一大热点。受“疫情”影响,国人之间的交互现实场景减少,网络视听数据急剧增加。一时间国内出现了众多的带货明星和网红。而辛巴事件撕开了直播带货的隐秘角落:在网红生态快速崛起的今天,网购食品的安全问题该如何保证?
  • 不合格非不安全 食品安全事件系误读?
    专家称食品安全事件多为误读 不合格非不安全   “当前,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不少是外界误读了,其实不合格的食品并非就是不安全的”,昨天,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举行的食品安全年会上,来自政府、协会以及企业界等代表就维护食品安全的地位、形象等进行深入研讨。   不合格食品并非不安全食品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何计国表示,一般所说的不合格食品包括产品等级标准不合格、非安全指标不合格、限量成分超标、含有违禁成分等。如非安全指标不合格包括标签、标示不合格,含量不合格等,但是这些并不会造成食品安全问题。“因此不能将超标食物误读为不安全食物,但是,限量物质超标往往是生产管理失误的结果,企业应积极说明情况,查找原因”。   而对于含有违禁物质是否会对健康构成伤害,何计国表示,这也需要看其含量,但是含有违禁物质的食品肯定是不合格的,企业应首先向消费者道歉,并积极查找原因,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事件。   含致癌物质并非致癌食品   对于媒体报道中将含有致癌物的食品视为致癌食品,何计国也表示,这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基础进行认定的,其中最可信赖的数据就是人群流行病学证据。“但是目前很遗憾,我们基本上没有几个物质有人类试验证据支持,大多数我们不能说是人类致癌物,顶多泛泛地说它是致癌物”。   “如果说含有致癌物的食物就会致癌,那我们许多传统食品如面包、油条、烤肉、腌肉等等都不能吃了,也都是不安全食品了”,何计国同时也指出,对企业而言,应通过生产控制降低致癌物质含量,同时不能添加和使用有致癌风险的外来化学物质。   另外,何计国还指出,媒体还经常误用国家标准。以前不久发生的伊利奶粉含汞事件为例,很多媒体就误用了液态奶汞含量的标准,“其实奶粉和液态奶完全没有可比性”。
  • 2012美国食品安全事件 中国宠物食品蒙冤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报道,12月27日该家网站公布了2012年美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这包括"粉红肉渣"、牛肉引发的大肠杆菌疫情、中国宠物食品致狗患病等重大事件。具体如下:   1.美国农业部微生物监测计划(MDP)终止   美国农业部微生物监测计划(MDP)历经11年,涵盖80%的新鲜蔬果微生物联邦检测。由于奥巴马政府在2013年财政预算中未给予微生物监测计划(MDP)经费支持,而且美国立法人员也赞同终止该项目,另外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以及美国农业部也未出台相应的替代方案,因此美国农业部微生物监测计划(MDP)最终终止,这为2013年美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埋下了隐患。   2.美国FDA运用《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终止一家企业的注册资格   11月2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局长汉伯格(Margaret Hamburg),通过运用《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终止了新墨西哥州一家企业的注册资格,这在历史上属于首次,充分体现了该法案的效力。   3.美国农业部削减对境外肉制品企业的检查次数   2012年美国农业部针对境外肉制品企业推出了"信任无需过多核实"的新政策,减少了对境外肉制品企业的检查次数。据调查,新政策推行后,美国农业部对境外肉制品企业的检查次数减少了60%.   4.美国农业部开始检测6种非O-157大肠杆菌   2012年美国农业部已开始对牛肉产品中的六种非O157大肠杆菌:O26、O45、O103、O111、O121、O145进行检测,含有这6种大肠杆菌的牛肉产品将被认定为掺假。   5."粉红肉渣"风暴   "粉红肉渣"是一种低成本的食品添加物,用牛肉加工的余料经脂肪分离后做成肉泥,含菌较多,必须经氢氧化铵气体消毒处理,其气体消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麦当劳、汉堡王等快餐巨头和食品杂货连锁店被爆均大量使用粉红肉渣,这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   6. XL Foods公司千余种牛肉产品召回事件   2012年9月份,加拿大XL Foods公司的牛肉产品被检出大肠杆菌,可能含有大肠杆菌的牛肉包括在阿尔伯塔省XL Foods进行加工的2000多种产品,被分销至加拿大全国各省各区,以及美国41个州。本次大肠杆菌疫情导致几十人染病。   7.有机花生酱引发大范围沙门氏菌疫情   美国桑兰(Sunland)公司位于新墨西哥州,是美国最大的有机花生酱加工商,今年以来连续出现大量食用该公司制造的花生酱后染病的报告。为保护消费者健康,美国FDA对该公司采取了暂停注册资格的措施。   8.宠物食品致人染病事件   2012年"钻石宠物食品"公司生产的狗粮受到沙门氏菌污染,据美国卫生部门统计,由该家公司宠物食品引起的沙门氏菌疫情至少导致美国20人,加拿大2人染病。   9.中国宠物食品致狗死伤事件   据报道,2012年美国大量的养狗者投诉中国生产的鸡肉干狗粮可能导致其狗患病或者死亡,要求FDA对此展开调查,美国FDA派出检查组赴中国展开了调查,并进行了取样检测,然而最终未能找出狗粮中的有害物。   10.克罗格公司放弃芽菜销售业务   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芽菜易引发食源性疫情,而且目前的杀菌技术无法彻底杀灭芽菜种子中的病菌,鉴于此美国沃尔玛等公司已暂停销售新鲜芽菜。出于食品安全的考虑,美国克罗格公司(Kroger)也宣布放弃芽菜业务。
  • "砒霜门"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检测乱象
    一场食品安全风波,引来两大检测结构"打架"。最近发生的农夫山泉"砒霜门"引人深思,为什么两家同样权威的检测机构会出具两份结果截然相反的检测报告?"砒霜门"迷雾背后,消费者究竟该相信谁?   前不久,海南海口市工商局发布消费警示,国内饮品行业知名企业农夫山泉生产的两个批次饮料总砷含量超标,砷的氧化物是人们常说的砒霜,农夫山泉迅速卷入"砒霜门"事件。11月30日,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市工商局送检样品总砷含量超标的检测符合程序,并表示"对送检样品检测结果负责"。同日下午,农夫山泉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出示了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同一批次的这两款饮料总砷含量是合格的。海口市工商局负责人随即表示,对农夫山泉的检测结果不予评价,他们最终会用抽检产品备份复检结果澄清事实。   两份同属权威的检测报告互相"打架",企业与政府有关部门也较上了劲。但是对消费者来说,在扑溯迷离的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中究竟该相信谁?食品安全检测究竟哪个部门说了算?撇开农夫山泉和工商、检疫部门的纷争,"砒霜门"事件暴露了当前食品安全检测存在多部门检测的乱象!一个部门一种说法,让消费者和企业都无所适从。   浙江三门县最近对该县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进行了排查,发现这个县的农、林、渔业、粮贸、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多个部门居然都设置了食品安全检测机构,这些部门购买的检测设备也雷同,重复建设造成了政府财力的极大浪费,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能花在提升检测水平的刀刃上。一个县都如此,何况一个市、一个省!   多部门检测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利益。各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大部分从属于一个行政部门,主要为部门执法提供技术保障,这会导致各个检测机构之间相互交流不多,工作协调不够,监测数据不能共享,不同部门在同一媒体上发布的同一企业的产品质量结果完全不同的事例,就会屡屡发生,消费者对食品是否安全也就无从辨别。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有关部门在监管食品安全过程中,要多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要想消费者所想,急消费者所急。对于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我们期待通过这个事件,尽快治一治食品安全检测乱象!
  • 盘点2012食品安全事件
    资料图。转自国际金融报   2012年,食品行业依旧是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行业。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公众几乎患上了“食物焦虑症”。同时,由于集中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更是涉及到修正药业、酒鬼酒等知名品牌,因而引发了较大范围的信任危机。   “毒胶囊”重创修正“神话”   罪魁祸首:铬   “修正药业,良心药,放心药,管用的药。”修正药业在电视台播放的广告词在2012年成为了一种讽刺。据央视报道,包括修正药业、蜀中制药和上市药企通化金马(4.99,0.00,0.00%)等在内的9家药企的13款药品,经检测铬含量超标。   【事件回放】   4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检报告》曝出猛料,经该台长期跟踪调查,河北、江西、浙江一些不法厂商使用重金属铬超标的工业明胶冒充食用明胶,用来生产药用胶囊。   央视调查称,“在修正药业生产的羚羊感冒胶囊(产品批号:100901)中,所用药用胶囊铬含量为4.44mg/kg。这超出了国家的相关规定——中国2010年版《中国药典》明胶空心胶囊标准显示,重金属铬的限度在百万分之二,即2mg/kg。”另外,通化金马清热通淋胶囊的铬含量高达87.57mg/kg。   对此,修正药业高级副总裁王之光对媒体回应,“央视记者送检的药品批号显示,其生产日期在新国标实施之前,而此前铬含量并未纳入检测范围。”   据了解,此前2000年版的《中国药典》的确没有铬检查这一项内容。但媒体质疑称,据规定,“新药典实施前生产的药品,在新药典执行后只有半年的销售期,半年后不允许销售”。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采取了对策。卫生部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积极配合药监部门,召回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检验不合格批次药品,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相关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   卫生部称,除了召回不合格药品之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也需立即暂停购入和使用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相关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所有胶囊剂药品,待检验合格后方可购入和使用。   而节目播出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在官网发布新闻稿称,已立即责成相关省份的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展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并派员赴现场进行督查。同时,该局要求,“待监督检查和产品检验结果明确后,合格产品继续销售,不合格产品依法处理。对违反规定生产销售使用药用空心胶囊的企业,将依法严肃查处。”   【点评】   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马林认为,铬超标事件暴露了监管的漏洞。按程序,这件事恰恰应该由相关监管部门来发现。但现在却是跟着媒体的报道后,进行跟踪处理。作为相关部门,不能仅喊口号,更要有及时和真正的行动。   健康元用地沟油制药   罪魁祸首:地沟油   一家以“健康”为名的上市公司居然疯狂地使用地沟油制药,这样可笑的悖论真实地发生在健康元身上。在持续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健康元全资子公司采购1.45亿元地沟油用于生产7-ACA(7-ACA作为头孢菌素关键性中间体,已成为当今国际抗生素市场的主角),而这批产品作为抗生素的中间体,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事件回放】   8月28日,宁波市中院开庭审理了全国首例特大地沟油案,根据公安机关侦查,焦作健康元公司(健康元全资子公司)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续采购地沟油,采购金额达到1.45亿元,用于生产7-ACA(头孢类抗生素中间体),这批产品也已广泛流向医药市场。   据公诉机关指控,焦作健康元是涉案地沟油企业的最大买家,近一半地沟油流向焦作健康元,其均价甚至比地沟油均价还低2000元/吨。这些地沟油是从一家名为河南惠康的从事地沟油加工的企业采购而来的。   2010年初至2011年7月,河南惠康及其关联企业与焦作健康元签订购销合同,共销售1.62万吨地沟油,金额高达1.45亿元,平均售价8950元/吨。   一般来讲,豆油是在生产7-ACA过程中的一步,通过吸收豆油中的营养有益成分,可以养大细菌,再通过酶法生产出7-ACA中间体,但焦作健康元却用购买的掺杂了地沟油的豆油用来给7-ACA提供所谓的营养成分。   事后,健康元发布公告辩解称,焦作健康元确实是本公司子公司,但并不属于制药企业。焦作健康元对采购自惠康油脂公司的大豆油参杂有地沟油并不知情。根据焦作健康元2010年3月至2011年7月十余份采购和检验记录,均没有检出惠康油脂公司所供大豆油中含劣质成品油情况。   此外,健康元公司还辩解说,地沟油只是培养基,用来作为食物提供给微生物,进而在一系列的工艺下生产出7-ACA,并不是直接作为产品原料,不会影响产品的最终质量。   【点评】   作为上市公司,健康元公司有义务接受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但当健康元公司采购地沟油制药的事件被曝光后,面对公众的质询,健康元公司更多的是在推卸责任。健康元请出两位“专家”为公司辩解。其中健康网总经理、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语出惊人。她举例说,蔬菜是由大粪浇灌出来的,但最终的蔬菜是有营养的,而大家怎么能怪罪使用大粪?对于大粪浇灌庄稼的道理可能很多人都很明白,但健康元想抛出这样的类比让消费者相信采用地沟油生产的药品无害似乎很难。   酒鬼酒深陷“塑化门”   罪魁祸首:塑化剂   11月,号称天下第一酒的酒鬼酒被媒体曝出,其产品检测出塑化剂,超标高达247%,毒性为三聚氰胺的20倍,这无疑为白酒行业埋下重大隐患。尽管酒鬼酒紧急停牌,但是祸及整个白酒板块,所有白酒股全线暴跌。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工业上被广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剂。它的危害性在于可能会损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以及对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造成伤害。   【事件回放】   11月19日,有媒体报道称,其在酒鬼酒实际控制人中糖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中糖酒类有限公司购买了438元/瓶的酒鬼酒,并送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检测。检测报告显示,酒鬼酒中共检测出3种塑化剂成分,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   其中,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含量为1.08㎎/㎏。而2011年6月卫生部签发的551号文件《卫生部办公厅官员通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最大残留量的函》,这份文件规定DBP的最大残留量为0.3㎎/㎏。   11月21日,国家质检总局对酒鬼酒的检测报告给出官方结果:50度酒鬼酒样品中DBP(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俗称“塑化剂”)最高检出值为1.04mg/kg,与媒体之前曝光的酒鬼酒塑化剂超标260%几乎一致。   11月22日晚间,酒鬼酒官方做出正式回应:“对近日发生的所谓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给大家造成的困惑与误解表示诚挚的歉意”。但是,该公司同时声称,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我国及其他国家均未制定酒类中DBP的限量标准,故不存在所谓“塑化剂”超标的问题,并对健康无损害。   不仅如此,此事还令整个白酒行业陷入了危机,行业龙头茅台酒目前也陷在塑化剂检测的泥潭里。   【点评】   目前,没有酒类塑化剂限量标准的情况下,大家都拿卫生部的函来参考,但目前来看,相关监管部门并没有让酒鬼酒召回,也就是说没有给酒鬼酒塑化剂“超标”定罪。因此,面对眼下酒企们的恐惧、消费者无所适从、媒体质疑的各种声音,回避不是一种有效的态度。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出台白酒塑化剂国家标准,发出统一的、科学的、令公众信服的声音,这样才有利于塑化剂事件的平息,才是真正维护白酒行业,使其健康发展。   张裕葡萄酒藏农药   罪魁祸首:多菌灵、甲霜灵农药   刚过完120周年生日,喜庆气氛还未消散,一份《张裕“农残”》的报道预告将国内葡萄酒龙头企业“张裕”推入危局。消息出来后的第二天,张裕A(45.48,0.00,0.00%)股几近跌停。截至收盘下跌9.83%,股价创两年来新低。同日,“公司销售系统发生紊乱”。   【事件回放】  8月9日晚间,《证券市场周刊》在其官方微博发布次日出刊的封面文章《张裕“农残”》的预告,主要内容为该刊记者将三家国内葡萄酒上市公司的10款葡萄酒送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均检出多菌灵或甲霜灵农药残留,张裕葡萄酒残留值超过另两家。并指出多菌灵有致癌风险,为美国禁用的农药。   然而,8月10日,上述报道并未如期“出世”。当天上午,《证券市场周刊》官方微博称,8月11日第29期《证券市场周刊》因故推迟出版,目前正在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争取早日发行。即便如此,该预告在资本市场引发强烈震荡,截至当日收盘,张裕A报55.23元,跌9.83% 张裕B跌停,报42.93元。   事后,张裕立刻启动危机公关。8月10日下午3点,董秘曲为民召开针对投资者的电话会议坚称,张裕葡萄酒原材料使用的每一批葡萄都是检测过的,“如果不符合我们的标准,当场销毁。”   对于葡萄酒农残超标,曲为民称要做到彻底无农药残留太难,“我们的产品农药残留额量在国家标准范围内。”曲为民还表示,基于美国环保局对多菌灵标准的披露结果看,美国多种葡萄酒都含有微量多菌灵,并且微量的多菌灵不会致癌,目前,中国对此的含量标准不会高于欧盟标准。   8月11日,张裕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作为在送检报告上签字的人,中国食品发酵研究院副院长宋全厚在会上通报了此次媒体送检葡萄酒农药残留过程及检测情况。他说,记者送检的10款葡萄酒,确实检测出较高的农药残留,但并不能确定有样本来自张裕,而且以往对张裕葡萄酒的检测,没有出现不合格的案例。   【点评】   不管有没有超标,张裕的农药门事件至少反映了中国红酒行业一些关键标准的缺失。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完善并出台葡萄酒生产国家标准对葡萄酒中农药残留的具体规定。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再一次反映出国产葡萄酒的原料基地建设的薄弱。一个好的葡萄酒基地建设往往需要10多年的时间,中国部分地区的葡萄酒基地建设存在简单低水平重复建设、苗木引进不科学、不适宜当地水土环境的问题。   辛拉面被曝含致癌物   罪魁祸首:苯并芘   农心方便面作为中高档品牌,一直受到不少消费者的追捧。然而,该品牌也未逃脱食品安全“魔咒”——被曝含致癌物质,这令消费者对方便面的质量再次感到担忧。   苯并芘是一种常见污染物,油炸、烧烤、烟、烘焙食物可能会产生苯并芘,属于高活性间接性致癌物质。吸入后易导致肺癌,而食用以后可能会诱发肝癌、肠胃癌等。   【事件回放】   11月5日消息,台湾当局卫生主管部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证实,辛拉面以及旗下集团另2款乌龙面被验出含有致癌物苯并芘。   据台湾TVBS报道,卫生主管部门食品及药物管理局局长康照洲在立法机构证实,卫生主管部门抽验了2个辛拉面海鲜乌龙面调味包样本,结果分别验出了1.01ppb跟0.97ppb的致癌物质苯芘,与TVBS日前送验、SGS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报告不谋而合。   其实,早在6月,就有媒体报道称,韩国食品管理机构对其国内30种泡面进行调查,其中韩国农心公司6款方便面调料包在韩国被检出苯并芘。对此,中国质检总局曾要求进口商主动召回方便面,并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韩国的方便面加强检验监管,对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不允许进口。   另外,之前上海质监发布检测结果显示,国产农心辛拉面未检出苯并芘。据了解,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对食物中的苯并芘的含量做出了限制。据专家预计,这次韩国农心出现问题的产品,很有可能是在食品加工的过程中,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遇到高温,燃烧不完全产生苯并芘。   【点评】   方便面被视作“垃圾食品”,各种负面声音不绝于耳。再加上屡屡曝出的质量问题:“酸价超标”、“外包装荧光物质超标”、“篡改日期”……方便面的“口碑”跌入谷底。此次的“致癌门”再次给方便面行业沉重一击。   事实上,欧盟、世卫组织针对烟熏食物分别有苯并芘不得超过5ppb和10ppb的上限标准。但由于台湾还没有这项标准,这也让厂商及民众无所适从。所以,填补和细化行业标准迫在眉睫。而对于方便面企业而言,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还应该提高创新能力,加强销售管理,避免过期门等事件。   立顿检出高毒农药   罪魁祸首:灭多威   4月24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报告,称对“立顿”的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袋泡茶检验,发现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   【事件回放】   “‘立顿’的市场遍布全球,它很清楚,这样的茶叶若是在欧洲,肯定是不允许出售的。也就是说,‘立顿’正在将这些达不到欧盟要求的产品卖给无数不知情的中国消费者。”绿色和平工作人员王婧直言。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于2012年3月在北京随机购买了四份“立顿”牌袋泡茶,品种分别为红茶、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这些样本随后被送往具有国家资质的、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农药残留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立顿”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均含有农业部明令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其中,“立顿”铁观音被发现含有早在2002年农业部就禁止在茶树上使用的三氯杀螨醇,“立顿”绿茶则含有国家规定不得在茶树上使用的硫丹。   报告指出,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不同的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上的农药残留多达13种,茉莉花茶中亦含有9种农药残留。这17种农药中还包括有七种是欧盟尚未批准使用的,例如硫丹、三氯杀螨醇和联苯菊酯,而这些农药被证明可能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儿健康。   中国茶叶流通行业协会则对此提出质疑,中国茶叶流通行业协会表示,该协会曾严格对照国家标准GB26130-2010《食品中百草枯等54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后发现,上述《报告》中检测的茶叶样品对照现有的指标规定,全部符合国家标准。   联合利华中国也声称,立顿黄牌红茶原料是百分百进口的,完全符合中国的国家标准。   【点评】   分析人士认为,国内外检测数据“打架”,主要是中国现行茶叶农残国标的标准较欧盟标准要低,不少农药残留物质也尚未被纳入国标限制范围。总体而言,茶叶安全、质量均有待提高。
  • “僵尸肉”事件应聚焦食品安全
    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僵尸肉”事件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多家媒体报道的海关查获“僵尸肉”的新闻引起很大关注,且社会争论不断。但是,此事件更应聚焦食品安全问题。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僵尸肉”事件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 俗话说:病从口入。餐桌安全牵动亿万民心,绝不可小视。曾发布通告称查获过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的走私冷冻肉品。“僵尸肉”作为过期冷冻食品的代称,表现了人们对过期冷冻食品的厌恶与恐惧。在食品安全面前,到底是新闻丑闻还是新闻真相的真假之辩,“僵尸肉”是存放三四年还是三四十年的“年龄”之争,已不是最重要的。对待“僵尸肉”事件,我们聚焦的应是食品安全问题,是过期肉甚至“僵尸肉”如何会堂而皇之流通在市场,如何会大摇大摆逃出监管。在食品安全上,绝不能“五十步笑百步”,过期即不安全。 民以食为天。相关部门应当加强监管,绝不能让不安全的食品走上百姓餐桌。
  • 揭秘“蜂蜜掺假、台湾食品安全事件”
    &ldquo 预计最快今年上半年,全国人大可能就会出台这个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rdquo 在今年两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法制司副司长陈谞介绍说,&ldquo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围绕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和最严肃问责的要求,切实化解食品安全治理的难题,来确保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rdquo 在&ldquo 食品安全&rdquo 问题中,网民认为舌尖上的威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即转基因食品、地沟油、添加剂和供应链。 仪器信息网 网络讲堂 已针对食品安全问题举办多场网络研讨会,并将于2015年4月15日举办&ldquo 食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ldquo 网络主题研讨会,并邀请上海、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专家、安捷伦、岛津、赛默飞、Sciex等知名企业作技术报告,欢迎网友报名。 会议时间:2015年4月15日 09:30 &ndash 16:10 马上报名: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ubjectInsidePage/1398
  • 2015年食品安全大事件盘点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相对于前几年,2015年食品安全曝光问题大大减少。但是现状却不容乐观,食品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工业盐中毒、细菌中毒、农残中毒等防不胜防,据统计2015年因为各种食品安全事件经济损失至少500亿元,死伤人数上万人,光上半年比较典型且死伤人数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平均每3天就一起食品中毒事故;因“利”而生的黑作坊屡禁不止,加工环境脏乱差、原材料腐烂劣质是黑作坊的标签,其生产的各种“黑暗食品”流向消费者的餐桌,我们可能无一例外都消费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盘点2015年食品安全都发生了哪些大事,我们又经历了怎么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些事件对我们的生活又有哪些影响和改变。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颁布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15年4月24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公布,自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食安法,对食品生产、销售、餐饮服务和食用农产品等各个环节管理做出细致规定。最“严”主要体现在以下八大亮点:刑事责任优先;违法行为最高可处30倍罚款;增加行政拘留和治安管理处罚;资格处罚力度加大五年市场禁入;一年三次违法责令停产至吊销许可证;网购食品出问题网站赔偿损失;惩罚性赔偿最低赔1000元;确立首负责任制。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WHO“红肉致癌”报告引发热议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世界卫生组织(WHO)属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5年10月26日就食用加工肉类和红肉的致癌性发表了最新评估报告。IARC根据证据的力度(并非风险水平),把加工肉类归类为“令人类致癌”(第1组); 红肉则“可能令人类致癌”(第2A组)。世卫随后于10月29日发表声明澄清,2002年所提出“人们应节制进食保藏的肉制品,以减少患癌的风险”的建议仍然有效。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报告一发布,立刻引起中国官方民间各方人士的争论,人们还能不能愉快的大口吃肉、啤酒配炸鸡和撸串呢。世界癌症基金会的评估是,每周吃不超过500克的红肉并不会增加肠癌的危险。平均到每一天,大约是70多克。营养专家范志红建议,只要数量不过多,烹调时不用碳烤、烟熏、油炸的方法,烹调后不焦糊、不过咸,搭配适当谷物和蔬菜水果,就可以愉快吃肉了。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3、“金箔入酒”引争议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5年1月14日,国家卫计委网站刊登了《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征求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意见的函》称,经审核,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并对金箔加入白酒的用量、理化指标作出了明确规定。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该意见函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人们对金箔在白酒中添加的必要性进行讨论。笔者在2015年2月6日《人民日报》20版“新知”版块撰文《金箔酒,你敢喝吗?》,对金箔入酒的安全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其“作为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添加金箔对其品质没有任何改善,也没有什么作用,唯一的作用就是酒中如天女散花般的金箔可以成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变得高大上,满足消费者视觉感受和脆弱的虚荣心。”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4、“毒豆芽”案件首次无罪判决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辽宁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毒豆芽”案做出宣判,判决被告人无罪,这在全国成为首例。这一结果令很多人震惊,因为之前涉嫌违法添加使用“无根水”的芽农基本都是撤案或取保。法院判决如下:“没有证据证明二被告人在豆芽上喷洒‘速长王’(也称‘无根水& #39 )后所检测出的4-氯苯氧乙酸钠、6-苄基腺嘌呤、赤霉素三种物质对人体造成何种危害……判决被告人郭某无罪,被告人鲁某无罪。”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笔者在2015年1月份在科学网博客写过篇文章《无根豆芽是非记》,就专门探讨了无根剂的是非与过。根据相关研究无根剂中的成分无毒无致突变作用,根本原因是无根剂的归属和豆芽属于加工食品还是蔬菜的划分问题,是部门之间监管的问题。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5、走私“僵尸肉”流入餐桌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5年6月1日,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共查获42万吨僵尸肉,价值30多亿元,部分走私冻肉已经进入市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僵尸肉,人人见而诛之。据调查,这些肉制品曾被作为“战略储备物质”长年保存在拉美某国的冷库里,已经严重过期。侦查人员提供的资料表明,这些肉制品是在上世纪的1974年被冷冻起来的。有没有想过您正在津津有味啃的凤爪可能比您的年龄还大呢?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建立建立诚信的档案制度和行之有效的二维码食品追溯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用“僵尸肉”的机率。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6、含大量丙烯酰胺的黑糖食品引爆朋友圈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2015年8月台湾爆出一个新闻,说黑糖中含有大量致癌物——丙烯酰胺。台湾某杂志测试了19个黑糖相关产品,发现所有样品均含有丙烯酰胺,其中7个样品超过了1000微克/公斤,最高的一个号称“传统制作”的黑糖样品达到令人咋舌的2740微克/公斤,远超炸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按香港的测定数值,约为680微克/公斤)。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笔者在2015年12月份在科学网博客撰写的《黑糖,那些不得不说的秘密》一文中不仅说明黑糖中丙烯酰胺产生的原因及危害,还区分了黑糖、红糖及赤砂糖的不同,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的好产品。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7、市面90%五常大米掺假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者调查发现,五常市五常大米年产量至多为105万吨,但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市场上标售的“五常大米”至少有1000万吨。这意味着,市场上大量的五常大米都是假冒的。此外,所谓五常“调和米”催生了“拼缝”行业。不少五常市的“能人”从外地收稻,转手卖给加工企业,利润十分可观。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稻花香2号不仅脱粒后香气袭人,而且就连稻子在田间生长时,都能闻到叶片香和稻谷香。经国家种子部门审定后,确定种子名称为五优稻4号。其发明人田永泰认为,五常大米享誉全国的口碑,主要归功于五优稻4号,所以只有它才能称为正宗的五常大米。2003年,五常大米被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为原产地保护产品,明确五常市全部24个乡镇所生产的40多个品种大米都叫五常大米,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9266。综上所述,消费者可对照参考自己食用的大米是否是五常大米。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令人欣慰的是在11月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五常大米保卫战”截止目前共查扣涉嫌假冒大米215.8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8、草莓乙草胺致癌风波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央视财经记者随机在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美廉美超市、昌平采摘园以及路边的草莓摊,购买了8份草莓样品,送到北京农学院进行检测。经过工作人员初步检测,8份样品中全部都检测出了百菌清这种农药。进一步检测后,实验人员又检测出了另一种农药乙草胺,同样是8份样品中全部都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新闻报道之后,引发红火的草莓销售市场迅速走冷,各地对草莓的恐慌迅速传导到主产区,导致种植户损失惨重。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乙草胺是除草剂,它主要在大田作物里面。玉米、豆子、土豆,也可以在油菜里面登记使用。目前国家没有登记草莓的残留标准,也就是说在草莓上不能使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pan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pan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世界卫生组织的《食物污染物工作报告》中确认的丙烯酰胺摄入量界限值,是180微克/公斤体重。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潜在的神经毒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不过,目前人类中的研究尚未确认丙烯酰胺的摄入量、相关生化标志物水平与多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联,因此,还不能说只要摄入丙烯酰胺,就一定会增加人类的致癌危险。但是,毕竟这种物质属于“疑似致癌物”。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9、38元青岛天价海补大虾 /strong /p p span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10月5日,有网友爆料称,自己在青岛市乐陵路92号“善德活海鲜烧烤家常菜”吃饭时被宰,“点菜时就问清楚虾是不是38元一份,店家说是,结账时居然告诉我们是38元一只。” /span br/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事件一经曝光,立刻引起网友各种神段子的吐槽。此事件虽不属食品安全事件,但是在餐饮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对餐饮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关注度:★★★☆☆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在今年3月31日,WHO发表媒体通报称,随着消费习惯的改变和全球化进程,在一个源头出现的食品污染很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散播,并由此导致巨大的卫生和经济后果。据称,每年因食品安全导致200万人死亡,其中多数是儿童,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科普势在必行,食品安全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参与其中。 /p p br/ /p
  • 盘点2011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 政府整治重拳频出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11上半年我国食品安全乱象频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从“毒血旺”到最近的“黑心烤鸭”,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我们的神经,更拷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为保障食品安全,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重拳频出,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打响了史上最为严厉的“餐桌保卫战”。   2011上半年食品安全事件回顾:   瘦肉精猪肉   险些拖垮中国最大肉类企业双汇的“瘦肉精事件”,几乎置整个中国于猪肉安全恐慌中。事件的罪魁祸首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案件虽然最终告破,但该事件暴露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缺失。   据了解, “瘦肉精”是一种非常廉价的药品,对于减少脂肪增加瘦肉作用非常好。瘦肉精让养猪的单位经济价值提升不少,但它有很危险的副作用,轻则导致心律不整,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心脏病。   染色馒头   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做出来的,如加入柠檬黄色素做成玉米面馒头,加入黑色素、工业石蜡做成红薯面馒头(俗称杂粮馒头)。 “染色馒头”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来源于其中添加的染色剂,这些染色剂可导致多种疾病。如果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柠檬黄、日落黄等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当摄入量过大,超过肝脏负荷时,会在体内蓄积,对肾脏、肝脏产生一定伤害。   膨大剂西瓜   5月8日开始,江苏镇江丹徒区延陵镇大吕村40多亩西瓜大棚,就像布下了“地雷阵”,已结满瓜藤的大小西瓜,还没有成熟就一个个炸裂开来,有的炸得四分五裂,有的炸得像一朵花。其他瓜农的数十亩西瓜同样开始满地“开花”。有瓜农和专家指出,瓜农施用的“膨大增甜剂”是造成爆瓜的原因。   膨大剂,化学名称叫细胞集动素,属于激素类化学物质,对植物可产生助长、速长作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神经系统的危险,能造成儿童脑炎,发育不良,痴呆等。此外,使用膨大剂后的果蔬味道变淡,吃起来口感不好,也不利于长时间储藏。   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授徐克成认为:膨大剂按规范使用是无毒害作用的,但是如果滥用、大剂量使用膨大剂,是有潜在风险的。我国自引进以来,没有明确的规范剂量。很多农户为了利益大量施用膨大剂。农产品检验机构不会检测这项指标。   激素黄瓜   2011年5月,据媒体披露,有销售黄瓜的小贩自曝,不少头顶黄花身上带刺的黄瓜,都是抹过激素和避孕药的,以此保持黄花不败,并让黄瓜看着新鲜,这种黄瓜被称为“激素黄瓜”。   然而,这种顶花带刺的黄瓜真的是涂抹了避孕药的结果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师孟焕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顶花带刺的黄瓜肯定是用植物激素处理过了,而不是避孕药。正常情况下,黄瓜成熟后,顶部的小黄花会自然枯萎、掉落。而使用了生长素类激素的黄瓜,它的成熟期也会变短,成熟时顶部还留有鲜艳的黄花。   据悉,植物生长激素的抽检还没纳入检测范围。   毒血旺   血旺是鸭血或猪血凝固而成的血块,其制作方法是将干净的血接入盆内搅透,让血冷却凝固成稀稠适当的血块。生血旺混合备好的各种肉料切成碎片炒熟,再加入各类调料即可食用。血旺是重庆人吃火锅的必备食材,而毛血旺更是巴蜀名菜之一。然而一些不良商贩,采用甲醛浸泡过血旺作为食材,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牟取暴利的目的。   浸泡过甲醛的血旺外观好看,吃起来也更筋道 再加上甲醛具有防腐保鲜作用,但甲醛是一种极强的杀菌剂,具有防腐、灭菌和稳定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食品中禁止添加。 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经过甲醛浸泡过的毒血旺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染色花椒   4月底,重庆警方查获上万斤致癌物“罗丹明B”染色的毒花椒,这些花椒部分被不法商贩用来制成火锅底料。与此同时,北京市场也发现有类似的染色花椒出售。这种花椒用水浸泡后迅速褪色,清水变成红色,明显区别于正常花椒。其背后是一个掺假和制假售假的完整链条。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毒豆芽   毒豆芽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豆芽,它外表看似新鲜,但是至少含4种违法添加剂 ,尿素超标27倍。2011年4月17日,沈阳警方端掉一黑豆芽加工点,老板称这种豆芽“旺季每天可售出2000斤”。   沈阳市农委法规处杨宏介绍:“生产豆芽过程中是不允许使用任何添加剂的。而该黑加工点使用了至少4种添加剂,其中尿素严重超标,恩诺沙星是一种兽用药,6-苄氨基腺嘌呤是一种激素。加入尿素和6-苄氨基腺嘌呤可使豆芽长得又粗又长,而且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增加黄豆的发芽率。但是人食入后,会在体内产生亚硝酸盐,长期食用可致癌。”   黑心北京烤鸭   2011年5月份,“北京黑心烤鸭”被曝光,消费者反映在北京前门等地买到的袋装便宜“北京烤鸭”,打开居然是一堆烂肉!随后记者调查发现,黑烤鸭包装上的一切信息都是假的,追查源头成为难题。目前,北京市东城公安、工商通过抓获在北京站地区销售“黑心鸭”的经销商,顺藤摸瓜,牵出其上家以及烤鸭生产地。   据了解,之前市场上销售的两个品牌的“黑心烤鸭”均来自河北博野县,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号称“北京烤鸭”,但是这种“黑心烤鸭”却不是烤出来的,而是用酱卤腌制的,原料多为劣质鸭,有的甚至用不明来源的病死鸡肉,放入大量的香辛料掩盖异味。   国家各部委重拳出击   在统一协调部署下,涉及食品安全的政府部门,上半年在各自管辖领域内频频出招,力图形成强大合力,整治食品安全。   卫生部新规:食品标签须明示所有添加剂   5月13日,卫生部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等4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所有食品添加剂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显标注。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标准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使用添加剂不得掩盖食品腐败变质,不得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同时提出,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使用量的原则。   公安部将督办食品安全重大案件   5月,公安部下发通知要求严办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涉及食品安全重大案件将由公安部挂牌督办。   公安部方面称,各地公安部门应对农村、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企业外租的厂房以及城镇临时建筑等重点部位排查是否存在制造、存储非法食品添加物的小作坊,一旦发现,坚决捣毁。   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组赴7省区市查食品安全   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工作全面铺开,检查组分三路完成对四川、上海、湖北的执法检查,接下来还将分赴内蒙古、吉林、江苏、陕西等地进行检查。在执法检查启动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开展这次执法检查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在执法检查期间,他再次对检查作出批示,要求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情况,推动有关部门毫不松懈地抓好食品安全工作。   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   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具体可行的措施,加强治理食品安全。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北京、广东、上海与浙江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体系,推行了县区长负责制。在一些地方监管不力的背景下,将食品安全纳入政绩考核,实行“一把手”负责制,这不仅是对食品安全政府责任的宣誓,也抓住了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关键。   各地纷纷出招保食品安全   除了“食品安全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其它地区也纷纷出台新举措以加强食品安全。吉林开通24小时投诉举报热线,聘请上千名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深入各社区摸排食品安全隐患;四川统一发布各食品监管部门、公安和纪检监察部门举报电话;广西加大投入力度,为监管部门配备设备,用以快速筛查有可能被添加的非食用物质;江苏、广东、内蒙古、宁夏等地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和广泛张贴公告等方式,向公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包括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办法等;武汉出台食品安全新政,上黑名单企业将无法贷款;北京将建食品安全信用系统,黑心食品商5年禁入行等。
  • 院士批食品添加剂成许多食品安全事件“替罪羊”
    孙宝国简介: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香料专家。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北京市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和食品科学学科带头人。   中国食品行业唯一院士孙宝国昨天来杭讲食品安全   食品添加剂,我们躲不开   浙江食品安全整治百日行动上周已启幕,昨天,我国食品行业、日化行业唯一的院士孙宝国,做客本报与浙江省科协联合举办的“科学会客厅”,讲讲“食品安全那些事儿”。   他特地带来了一本新书,《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这是10位搞食品添加剂研究的教授、院士,花了半年时间,在全国通过问卷调查搜集了500多个问题后,从中选出100个问题进行回答的。   “我想让大家明确:生活中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安全问题,与正确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无关。”孙宝国院士说。   喝可乐啤酒,吃豆腐巧克力   食品添加剂无处不在   人们听到添加剂,总觉得是不好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我们可以躲开它吗?   举例来说,可乐,夏天里大家最喜欢喝。它的颜色,是用焦糖调出来的 甜味,依靠的是甜蜜素。纯发酵的啤酒,没有添加剂吗?啤酒的泡沫,主要依靠二氧化碳产生。二氧化碳,在啤酒中的作用就是防腐剂,也是一类食品添加剂。   巧克力里面也有食品添加剂。比如口感丝滑的巧克力,就需要乳化,靠的就是乳化剂。   豆腐,中国人吃了1000多年,没有添加剂了吧?豆腐要靠卤水点,卤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也是一种添加剂。食用油里面有抗氧剂 盐里面有抗结剂 酱油、醋里面也有防腐剂。   不想要添加剂,我们只能回到原始社会。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   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   很多人要问: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苏丹红鸭蛋、染色馒头,是怎么回事?   食品安全的罪魁祸首是食品添加剂吗?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和食品安全中到底扮演什么角色?这是一个亟待普及的科学问题。   添加剂不等于食品添加剂。人们熟知的三聚氰胺不是食品添加剂,必须把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非法添加物区别开来。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都是食品非法添加物,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迄今为止,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一起是由于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但食品添加剂却成了许多食品安全事件的“替罪羊”,甚至在一部分人心目中食品添加剂已经成了食品不安全的代名词。   柠檬黄是合法添加剂   为啥染色馒头被查处   其实,我国在食品安全尤其是涉及食品添加剂问题上,很大一个问题是非法添加,很多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也是非法添加。   即便是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也必须合法使用,不能超范围、超量使用。2011年4月,中央电视台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玉米面馒头中没有加玉米面,是由白面经柠檬黄染色制成的。柠檬黄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可以在膨化食品、冰淇淋等食品中使用,但不允许在馒头中使用。“染色馒头”事件除了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违法行为外,也是一个典型的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事件。   在我国,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一些新的食品添加剂会被许可使用,而一些老的食品添加剂会被淘汰或限制使用范围。从今年5月1日起,面粉不允许添加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就是一个例子。
  • 食品安全事件常被误读 焦点移向产业链前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日在北京举办"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食品领域学科的专家解读了2013年12个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以及12个国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与会专家认为,强化从农场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加强法制化监督管理,企业加强诚信意识,科技界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基础科学研究,更需要媒体传递科学的信息。   多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被误读   专家在解读2013年国内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时表示,1月的新西兰奶粉检出双氰胺,实际是使用含双氰胺的肥料造成的微量残留,远低于欧盟的残留标准,不构成健康风险 2月的"镉大米",是因为在受镉污染的土壤上种植的大米,或使用这种大米制作米制品导致的镉超标问题,不是非法添加 3月的"美素"奶粉疑云,事实上是一起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中典型的知假造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2013年3月,农夫山泉被指生产标准不如自来水,专家认为,虽然企业在标准的使用上存在不当之处,但产品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此事并非食品安全事件 5月至11月,媒体对胶原蛋白有效性和安全性提出质疑,专家认为,个别企业的不当行为应该有针对性监督与批评,但全盘否定胶原蛋白肽有失偏颇。7月三品牌奶粉检出反式脂肪酸,专家认为此次事件媒体有误导行为,并非食品安全事件 9月"瞎果门"事件中,专家认为,果汁加工企业采用"瞎果"榨汁事实依据不足,也不属于食品安全事件 12月的纸塑包装疑似迁移出"塑化剂",专家认为该报道的"事件"谈不上什么危机,更不是食品安全事件。   舆论焦点向产业链前端延伸   据了解,这是主办单位连续3年举办同一主题的活动。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尽管中国食品安全的基础在逐渐夯实,但百姓的焦虑仍在加大。因此,以科学化解百姓的疑虑,通过科技界与媒体的声音放大正能量,共同填补消费者与科学真相之间的"信息真空"是十分必要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指出,3年中所发生的36个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较真实地聚焦了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而从3年不同热点问题的分布中亦可清楚看到,舆情的关注点正逐渐深入到中国食品安全的本源。   通过对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梳理显示,对食品安全热点事件从2011年聚焦于方便食品和非法添加,到2012年关注标准与过程控制,而2013年的舆情则聚集于原料污染与恶意造假。孟素荷表示,从"非法添加"到"过程控制",再到"原料安全",2011-2013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重心的转移,不仅显示了各方逐渐形成的"由危机应对到风险预防"的认知过程 也显示了向产业链前端延伸的溯源轨迹 同时显示出舆情的关注点总体上与中国食品安全的着力点相衔接,并与2013年中央对"食品安全的关键在源头"的判断相吻合。   方便食品成被重点关注领域   "2011-2013年36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分布是突发的、散点的,涉及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各个领域。"   孟素荷分析,一些重点领域受关注较多:一是以传统食品工业化为特征的中国方便食品产业占28%.中国传统食品制作的复杂性,导致传统食品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安全性评价正在成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独特问题 二是对标准的争论与质疑,占17% 三是涉及原料污染与过程控制的事件也占到11% 此外,乳制品行业始终受到高度关注,亦占11%.以婴幼儿奶粉为代表的中国食品依然缺乏消费者的足够信任,任何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报道总能引起消费者的极度恐慌,也是中国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的浓缩。   孟素荷表示,食品安全是道德、法规、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夯实食品安全的科学基础是中国科学家的使命。目前,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在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认知与报道中,已加大了与科技界的合作与交流,报道内容日趋客观准确,但是铸就中国食品安全的信任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
  • 12位权威专家详解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今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经济网协办的&ldquo 2014年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rdquo 在京举办。会议公布了由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选送的12个国内最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并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庞国芳、孙宝国等权威专家一一进行解读。   为了能够较真实地反应社会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和焦虑,真实反映2013年国内外食品安全整体发展趋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中国经济网食品安全舆情研究所进行合作,从食品安全专家与媒体两个层面对食品安全热点数据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通过综合分析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点击量、微博传播量、网帖评论量等相关数据筛选出福喜事件、转基因、微生物污染、台湾馊水油、食品添加剂、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毒豆芽、现代牧业、食品掺假、铝超标、大连海参含抗生素、食品监管体制改革等共计12个食品安全热点事件。   【1、福喜事件】   解读专家:王守伟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肉类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专家观点:福喜事件一起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食品安全事件。   &ldquo 福喜事件&rdquo 发生后出现为福喜&ldquo 喊冤&rdquo 的声音,指出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涵盖的项目检测福喜使用的过期肉,结果都是合格的。但是&ldquo 检验合格&rdquo 为什么救不了福喜?因为检验项目是有限的,不能涵盖食品安全管控全部。目前尚没有生鲜肉保质期的国家标准,但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国家标准是基础标准,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产品合格与否,是按照企业标准判定的。   &ldquo 福喜事件&rdquo 的警示作用在于,无论企业规模大小,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ldquo 福喜事件&rdquo 对福喜集团本身和其下游企业所造成的损失也许是可以计算的,但是对消费者消费信心的打击可能是无法估量的。   结论:大型企业不仅肩负着保障市场供应的责任,同时也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2、转基因】   解读专家:黄大昉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ldquo 转基因农业生物新品种培育&rdquo 监督评估组成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专家观点:从全球范围看,转基因作物及转基因食品的大规模应用已有近20年历史,由于实行了十分严格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迄今未发生确有科学证据、并为权威科学部门证实的食用安全性问题。所谓&ldquo 转基因食品安全&rdquo 与其它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产生的现实危害有本质的不同。   大量实践证明 转基因生物安全风险是可以有效控制的 依法批准种植或进口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的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是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   目前关于转基因,有部分争议和传闻,例如对于&ldquo 吃了转基因食品会&lsquo 破坏免疫系统&rsquo &rdquo 、&ldquo 转基因迪卡玉米导致大学生精子异常&rdquo 、&ldquo 现代疾病发病率上升源于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应用&rdquo 、&ldquo 转基因作物会使动物致癌&rdquo 等已得到反驳和辟谣。   结论:判断科学问题要严谨求证、理性思维、重视,听从科学家共同体和权威机构意见。   【3、微生物污染】   解读专家:刘秀梅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专家观点:2014年国际共有6个国家/地区发生7起微生物事件,其中5起由致病菌引起,2起由真菌毒素引起。国内社会过度关注菌落总数指标,未重视对致病菌污染的报道,易对消费者引起不科学的导向,也给行业带来不公正的压力。   建议:媒体在报道微生物事件时,应对事件按风险高低进行分级报道,并对消费者给予适宜引导,以提升媒体人自身的责任和能力。   结论: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应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认真实施《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强化微生物过程控制的科学体系,及时评价、调整关键控制点(CCP)。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在食品安全标准实施过程中,逐步将微生物指标监测重点由指示菌转向致病菌,清晰的指明微生物安全风险的控制方向。消费者应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4、台湾馊水油】  解读专家:王兴国 全国粮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江南大学教授   专家观点:目前,世界上各国家都规定地沟油不能以任何形式重复利用供人类食用,只能用于油脂基础化学品、油脂精细化学品及生物柴油制造等。&ldquo 地沟油&rdquo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尚无定论,但对人体产生的心理危害和对社会秩序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征求意见稿)仍然将废弃油脂列入&ldquo 黑名单&rdquo 。   由于&ldquo 地沟油&rdquo 来源多样,成分复杂,加工工艺和勾兑方式差异等原因,导致&ldquo 地沟油&rdquo 中含有的成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差异极大。同时,由于&ldquo 地沟油&rdquo 经过精炼后,各项理化指标也可以达到可食用标准,这也是冒险使用劣质原料的原因。   因此,对&ldquo 地沟油&rdquo 的防范不能完全依赖检测方法,还应以现场监督检查为主,同时应加强废弃油脂的源头管理,并加强食用植物油的监管。   建议:应加强废弃油脂的源头管理,截断废弃油脂流入食品生产或消费环节的通路。真正落实并执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废弃食用油脂管理的规定》,以及尽早研究作为工业燃料用油的相关政策。   开展进口食用油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检查,了解出口国对食用油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架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检验监管措施和实验室资源配置等情况,并加强进境食用油的检查,特别是对标注&ldquo 非食用油&rdquo 、&ldquo 工业用油&rdquo 、&ldquo 精炼后可食用&rdquo 的动植物油,应列为监查重点。   【5、食品添加剂】   解读专家:孙宝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   专家观点:食品添加剂在法规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使用是安全可靠的。凡超范围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都属违法行为,应予以打击。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等均属违法添加物,不能让食品添加剂替它们背黑锅。   现代社会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更加突出。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食品,包括油盐酱醋等,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一些食品添加剂还能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和安全的特殊需求,如婴幼儿配方奶粉就是因为添加了维生素、矿物质、&beta -胡萝卜素、叶黄素等食品添加剂才使得其营养更接近母乳。总之,没有食品添加剂,不仅没有现代食品工业,也不可能有现代食品安全。   然而,食品添加剂在中国已经被妖魔化了,一些人谈&ldquo 添&rdquo 色变,主要原因是错把非法添加物当成了食品添加剂。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等都是食品违法添加物,不是食品添加剂。   结论:加强食品添加剂科普,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添加行为,对于正本清源,维护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6、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   解读专家:任发政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专家观点: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经过近几年产业升级,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国内奶粉年生产约为70多万吨,市场销售额约为800亿元,预计未来几年市场将会以接近14%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   通过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我国对对婴幼儿配方奶粉进一步加强了管理。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现行标准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标准之一。根据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监督抽检结果,婴幼儿配方奶粉未发现不合格样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委托第三方检验机构在市场随机抽样检验,结果显示主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均合格。   然而,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产业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包括我国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原辅料大多依靠进口、婴幼儿基础营养研究相对缺乏、消费者对国内品牌的信心仍待提升等。   建议:继续加强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安全管控工作,建立质量安全授权、生产经营者赔偿和追责、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和网络销售监管制度 加强国内品牌宣传与教育,提升消费者国内品牌信心 发挥消费者、学/协会、媒体等监督作用,促进乳粉产业健康发展。   【7、毒豆芽】   解读专家:钟凯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交流部副主任   专家观点:&ldquo 毒豆芽&rdquo 中所含的6-BA和GA按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两者均未发现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可靠证据,不会对人造成&ldquo 催熟&rdquo 效果。在我国,6-BA,4-CPA曾作为加工助剂安全使用。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的结论中称:按最坏的情况估计,各人群的6-BA摄入量也远低于安全量。同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对于6-BA、GA和4-CPA在豆芽中的应用各有取舍。   结论:豆芽中使用上述物质,&ldquo 是否违法&rdquo 和&ldquo 是否有害&rdquo 是两码事。但即使使用上述物质是安全的,国家说不让用,就不能用。同时,打击违法行为,不宜上纲上线。   【8、现代牧业】   解读专家:李胜利 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专家观点:   目前规模化牧场已成为我国奶牛养殖的主体 各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奶牛养殖业和加工业,规模化、集约化牧场成为我国政府和产业界认可和支持的模式 目前我国有万头牧场52个,在建的有24个,存栏达到45万头,但只占我国奶牛存栏的3-5%,不是我国奶业发展的主体 根据国家奶牛体系的数据,目前最好的奶源来自国内规模化牧场(乳脂率高于3.8%,乳蛋白率高于3.15%,体细胞数低于30万,细菌数低于20万,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标准)。   从世界上来看,规模化、集约化是世界奶业发展的普遍规律,种养结合的家庭牧场是世界各国奶业发展的普遍模式。   目前,土地已成为规模化牧场建设的关键制约。发达国家采取土地配套和种养结合的农牧结合养殖方式,可有效解决粪污消纳和优质粗饲料保障供给的问题。   结论:规模化发展需要考虑如下制约因素:   万头牧场的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切忌没有土地而一味求大、求洋,一哄而上可能孕育着环境和防疫的风险   我国地域辽阔,在东北、西北等土地面积大、人口相对稀少的区域,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解决土地配备问题,可以发展万头牧场,一个万头牧场起码配备3-5万亩土地   规模化牧场建设和运营,必须做到种养结合,配套好粪污处理设施和土地,通过粪污干湿分离、沼气处理、牛粪回垫奶牛卧床和生产有机肥等技术途径,实现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循环利用   万头牧场生产必须加强内控,做好奶牛疾病特别是重大传染性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免疫、检疫制度和流程,杜绝重大疫病风险。   【9、食品掺假】   解读专家:庞国芳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专家观点:   第一部食品法的诞生,在1848年化学家约翰?米歇尔经过12年暗访,出版《论假冒伪劣食品级其检测方法》一书,1820年,化学家阿库姆出版《论食品掺假和厨房毒物 》一书,所以1860年、1872年、1875年分别出版三本书。1906年美国第一部《纯正食品和药品法》诞生,1883年美国化学局首席化学师为这部法律的诞生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被后人称为&ldquo 纯正食品和药品法之父&rdquo ,同年《肉类检验法》也颁布。所以那时算起,美国食品掺假也是一百多年的历史,欧美食品掺假比我们早起码是200多年以上。   美国化学家White博士一直研究蜂业和蜂蜜的检测,确定在蜂蜜中加入糖浆的方法,这也是美国第一个蜂蜜中掺假的鉴别方法。但是我们对这个方法提出两个质疑,第一个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美国的自然环境不相同,这个鉴别蜂蜜真假的方法适用中国吗?这个方面,我们首先是用他这个方法,25个省27种纯正单花蜜等种类20000批,50000多个分析数据统计分布发现,中国蜂蜜碳同位素比值分布规律与White博士在美国的研究结果一致,在21.5至28.5之间。从此,就化解了我们和国外两种标准的差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了我们蜂蜜真假鉴别的标准,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该标准被蜂蜜强制性国家标准引用,国家质检总局据此标准完善了蜂蜜市场准入制度,在打击蜂蜜掺杂使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蜂产品抽检合格率比2005年提高了20%,外贸价格增长了30%。   2001年到2013年,央视报道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原因分析,非法添加和使用非食用原料,排前一、二位。2009年到2013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通报,我国出口到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四个国家的食品,食品掺假也是主要问题之一,2014年上海福喜事件也见证这个问题。大家知道福喜事件是1909年成立的跨国公司,这个事情现在才发现也是很值得深思的。   结论:食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掺杂仍是今后食品安全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0、铝超标】   解读专家:李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   专家观点: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严格的审批管理,不仅要保证其安全性,还要有工艺必要性,批准使用的添加剂有严格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这也是世界各国审批食品添加剂重要的原则。   确实在食品生产和餐饮环节,可能存在一些食品生产企业或个体户超范围、超量滥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但消费者对待铝对健康的影响,要有正确的认识。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铝元素不是人类致癌物。其次,铝虽然具有毒性,但并不是只要摄入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不仅取决于食品中铝的含量,还与食用这些含铝食品的数量以及食用时间长短密切相关。   为了保护公众健康, JECFA制定了铝的&ldquo 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rdquo ,为人终生每周每公斤体重经口摄入的铝不超过2 mg,就不会引起健康危害,这意味着一个60公斤重的成年人每周吃进去的铝只要不高于120毫克,就不会引起健康损害。如果消费者吃进去的铝只是偶尔超过这个量,并非持续超出该水平,也不会影响健康。   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吃进去的铝按平均值算,低于JECFA提出的&ldquo 暂定每周耐受摄入量&rdquo 然而14岁以下儿童以及一些经常食用铝含量较高食物的消费者,吃进去的铝较多,有一定的健康风险。其中,馒头、油条和面条等面制品是铝摄入的主要来源,7-14岁儿童从膨化食品中摄入的量相对较高。   根据评估结果,国家卫生计生委积极采取措施,联合工信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对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做出调整。在严格执行新标准的前提下,此举可大大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水平。   建议:   1、科学评估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根据评估结果,修订公布了含铝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循《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   2、应加强监管,严厉打击超范围、超量滥用含铝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3、公众应保持均衡饮食,以免因偏食而摄入过多的铝。   【11、大连海参-抗生素】   解读专家:陈峰 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特聘专家、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食品与生物资源工程研究所所长   专家观点:央视的报道原意是指海参养殖由于排放污水问题造成对海洋环境及生态的破坏。然而,该报道却被很多其它媒体诠释为用大量抗生素养海参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其实国家对养殖业使用抗生素有严格的规定,正确使用抗生素是安全的。鉴于目前海参育苗多半是采用规模化生产,有可能出现&ldquo 密度过大、水体污染、发生疾病&rdquo 等情况。因此我国相关标准规定,在海参育苗阶段允许使用抗生素或用微生态制剂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在育苗阶段,按规定正确使用抗生素不会引起海参的食用安全问题。央视曝光&ldquo 大连养殖户大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养海参&rdquo 事件报道被错误理解为养殖的成参含有大量抗生素,不能安全食用,以致造成误导,不够科学准确,已对当地海参产业造成大的冲击。   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对海参养殖业的污水排放定期抽检并进行严格监管,防止海参养殖过程中违规大量使用抗生素。海参养殖户应严格按照水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规定实施养殖和管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只在海参育苗阶段使用适量抗生素,加强海参养殖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并建立可追溯体系。   【12、食品监管体制改革】   解读专家:罗云波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   专家观点:食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成立了统一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原有的分段监管体制转变为由农业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领衔的两段式监管体制。部门数量的下降有利于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强化和落实监管责任,有利于形成整体合力,提高行政效能。   新体制明确由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等工作,从而使得风险评估与标准制定职能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分开,实现了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的分离,避免了过去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不合理局面。   参照《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关于&ldquo 将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队伍和检验检测机构划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rdquo 的要求,各省划转了相应的监管执法人员、编制和涉及食品安全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装备及经费,确保了新机构有足够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   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这一总体要求,2014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食品安全法》的修订程序。食品安全法的修订从法律层面巩固了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成果,为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体制制度保障,是&ldquo 依法治国&rdquo 精神的重要体现。   建议:长远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仍然存在较大的改革空间,需要做好顶层设计,谋定而后动。近期应在监管职能、监管绩效和中央与地方监管职责划分等方面作出相应调研和调整,治庸提效,并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处发展。   结论:从2014年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有效进展来看,我认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监管水平,在职责相对到位,链条连接日益紧密等关键环节,有了明确的进步,监管能力和水平亦有了提升。   问题: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监管仍留在国家质检总局,粮食部门负责粮油安全使改革显得还不彻底。新的监管体制下,农业与食药两大监管部门在工作上的衔接仍需特别注意。食品安全监管从业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联动仍需加强。
  • 便携式食品安全分析仪时间怎么更新
    便携式食品安全分析仪时间怎么更新,便携式食品安全分析仪的时间更新对于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非常重要。以下是更新便携式食品安全分析仪时间的步骤,供您参考:开启设备并进入菜单界面:首先,确保便携式食品安全分析仪已开机。阿在仪器上找到菜单按钮或图标,点击或按下该按钮进入菜单界面。找到时间或日期选项:在菜单界面中,浏览并找到“时间”或“日期”选项。这通常位于设置或配置部分。进入时间设置界面:点击或选择“时间”或“日期”选项,进入时间设置界面。查看和修改时间:在时间设置界面中,可以看到当前的时间和日期。如果需要更改时间,使用上下箭头或直接点击数字进行修改。确保时间格式正确,包括小时、分钟和秒。保存设置:在修改完时间后,找到保存或确认的选项,如“保存”、“确认”等按钮,点击以保存更改并退出时间设置界面。关闭菜单界面:保存设置后,关闭菜单界面,退出时间设置。注意事项:在设置时间时,确保时间格式的准确性,避免因时间格式错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时间和日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定期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以上步骤仅供参考,具体操作可能因设备型号和品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建议参考设备的说明书或联系设备供应商获取更详细的操作指导。
  • 熊猫事件让《食品安全法》沦为一纸空文
    一个幽灵,一个三聚氰胺的幽灵,在中国大地徘徊不去。   就像是一种宿命与诅咒,当新年伊始,三聚氰胺再次扑面而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据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此次问题依然出现在奶源上,而且可能是使用了当年的遗留有毒奶源。而且据了解,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   相关部门对上海熊猫乳品问题长达8个月的“保密”,与他们在2008年三鹿事件暴发之前的隐忍与沉默,如出一辙。一切都未曾淡漠,一切也犹可追记:在三鹿事件中,早在2008年3月,就有许多消费者反映奶粉问题,幼儿罹患肾结石的病例不时出现,至当年8月初,专家鉴定问题奶粉中有大量三聚氰胺,有关部门却表示“不便透露进展情况”。直到大量结石患儿涌现,舆情为之汹汹,卫生部才于当年9月11日公开结果。其间相关部门长达近半年时间的沉默,既没有发布预警提示,更无信息公开,都曾经让人悲愤莫名。   相似的情节重复着相同的悲情。他们总是这样,不惮以更长时间的 “保密”与无可奉告,来作为对这样一种悲情的铺垫与淤积。三鹿事件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次置身于“上海熊猫”的悲愤之中,回望那个被三聚氰胺命名的2008,不免自问我们从中到底得到什么?除了那些被祸及而且至今得不到赔偿的结石宝宝,我们真的有什么真实的触动与改善吗?我们已经看到,因“三鹿”事件引咎辞职的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已经复出履新,因三鹿及后续众多品牌的问题奶粉事件受到冲击的中国乳业已经全面复苏。但当上海熊猫事件再度上演,一切仿佛又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真的能够走出2008那个奶粉漫天飞扬的迷茫秋天?在支付了无比沉重的生命与社会代价之后,我们真的能够获得进步与“补偿”?从三鹿事件到上海熊猫事件,无不表明政府的社会责任及监管职能,永远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中最让人痛心与不安之处。   固然,上海熊猫事件中,8个月前政府已经予以“秘密查处”。但这却不是对公众保密的理由。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中,公众有权第一个知道真相。显然,一种秘而不宣的查处,于消费而言是一种冷血,因为它无疑是将一些可能的受伤害者忽略掉了,同时也忽略了他们要求赔偿的权利 于不法企业而言则是一种姑息养奸,因为它助长了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报道中,对于政府部门为何在查处了8个月之后才把情况通报给公众的问题,业内人士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为了行业的利益,不惜以公众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正是一种冷血行政。   作为一个更加重大的事实,是在 “上海熊猫”事件对公众保密的8个月时间内,正值《食品安全法》颁行之际。这部于三鹿事件之后推出的,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法规,不论在信息公开及安全监管方面,都曾被寄予厚望,舆论亦乐观地表示,它“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然而一次“上海熊猫”事件,却让《食品安全法》沦为一纸空文。
  • 麦当劳CEO下台 食品安全事件是主因
    刚刚向董事会争取&ldquo 多一点时间&rdquo ,就将黯然离场&ldquo 被退休&rdquo &mdash &mdash 麦当劳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 汤普森不得不面临这样的尴尬处境:与前任的功德圆满不同,2015年3月1日,在&ldquo 迎来了&rdquo 麦当劳12年以来的首次销量下滑之后,汤普森不得不收拾行囊,告别其在麦当劳的25年从业历程。   被动离职   日前,麦当劳董事会对外宣布,在麦当劳服务了25年后,现年52岁的唐· 汤普森将于3月1日退休。同时,董事会选举公司首席品牌官史蒂夫· 伊斯特布鲁克接替汤普森成为麦当劳新任总裁和首席执行官,同时后者也被选举为董事会成员,来填补汤普森退休而带来的空缺。   汤普森是世界500强企业中为数不多的黑人CEO。他在1990年以电气工程师的身份在麦当劳开始其职业生涯,继而出任了麦当劳美国业务总裁、全球首席运营官,并于2012年7月成为麦当劳全球总裁兼CEO,至今上任尚不足三年。   有行业观察人员认为,&ldquo 退休&rdquo 并非汤普森的个人决定。汤普森上任CEO后首次出席该公司收益电话会议时曾表态:&ldquo 我希望多干几年再退休,否则,那可能意味着退休并非出自我本人的意愿。&rdquo 同样地,在宣布退休后,汤普森依然表示,向麦当劳的大家庭说再见是&ldquo 艰难&rdquo 的。   不过,麦当劳糟糕的市场表现却需要有人&ldquo 买单&rdquo 。麦当劳最新公布的业绩显示,自2002年以来,2014年这家快餐巨头全球开张一年以上店面的销售首度出现下滑。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分析师萨拉· 塞纳托雷指出:&ldquo 虽然我们理解此时退休是汤普森的决定,但无疑他承受的来自投资者以及董事会的压力与日俱增。&rdquo   对此,麦当劳中国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对于总部决策,中国方面不予评论。而记者向其总部发送的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亦未有回复。   事实上,在任的两年半时间里,汤普森确实承受着巨大的业绩压力。此前,CNBC知名主持人吉姆· 克拉默在电视上公开批评麦当劳董事会,责问:&ldquo 何时才会有人对这类低水准的业绩担责?企业董事会为何容忍这样的错误,继续让这两家公司(麦当劳和UPS)的首席执行官任职?&rdquo 他声称,如果麦当劳和UPS的首席执行官下台,两家公司将立即增值。   看起来,资本市场的意见或许与之相同,在汤普森&ldquo 退休&rdquo 的消息公布后,麦当劳的股票在盘后交易中上涨了3.4%。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萧宇嘉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股价的应声上涨可以看出汤普森带领下麦当劳表现不佳,投资者对未来接任的管理者充满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主帅的更替,麦当劳同时启动了系列人事调整。其中,该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Pete Bensen被任命为新创立的首席行政官 现任高级副总裁KevinOzan将接替PeteBensen 此外,麦当劳还从Google挖角,请来Google美洲总裁MargoGeorgiadis担任麦当劳董事会成员。   多事之秋   上任之初就承载了太多期待的汤普森,难免成为投资者的&ldquo 出气筒&rdquo 。在其任上的两年多时间里,麦当劳市场境况和业绩表现都日渐衰退,而且面临着近三年来最严重的业绩下滑困境。   该公司公布的2014年四季度财报显示,麦当劳四季度营收为65.7亿美元,同比下滑7%,而净利润更大幅下滑21%至10.98亿美元 麦当劳的营收已连续五个季度出现下滑。其中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客流量下降4.1% 净利润11亿美元,同比下降21% 而包括麦当劳第二、第三大市场在内的亚太区、中东和非洲地区同店销售下滑4.8%,运营利润下滑44%,部分是由于受供应商问题的影响。   在过去的一年里,麦当劳多个重点市场遭遇危机:在中国,麦当劳遭遇了福喜食品安全事件,不仅形象受损,还不得不更换供应商 在俄罗斯,四家麦当劳门店被检测出大肠杆菌,引起了俄罗斯政府部门的注意 而在日本,不仅之前业务受到上海福喜事件波及,而且近日又被曝出食物中有异物。   品牌营销及培训专家朱丹蓬告诉本报记者,不断爆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对麦当劳冲击很大。&ldquo 食品安全事件对餐饮企业形象和业绩的损害极大,麦当劳业绩的下滑也与此有关,且该事件终究要有人负责,汤普森的离开也是由此。&rdquo   可以说,汤普森任上的麦当劳陷入接二连三地市场危机,这不仅让投资者的红利受损,而且与此前的期待相去甚远。汤普森接手麦当劳时,其前任吉姆· 斯金纳已经树立了一个业务标杆:同店销售额连续八年增长,收入飙升近50%,利润增长一倍多。   不过,在汤普森上任初期,麦当劳所面临的形势就已经大为不妙:欧债危机仍在继续,欧洲又是其最大营收来源,原料价格和用工成本上升形成困扰,中国市场频繁曝出违规操作消息,导致该公司近几年营收和净利润增长近乎停滞。据食品行业研究机构Technomic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在麦当劳的月度就餐人数中,19~21岁的消费者减少了12.9%。   因此投资者对汤普森的上任充满了厚望:既希望其能够延续吉姆· 斯金纳创造的佳绩(股东回报率达到21%),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将年轻的消费者重新带回到麦当劳的餐桌前。   汤普森也同样意识到麦当劳所面临的问题,并祭出了一系列的改革动作:以更加个性化的口味选择,讨好千禧一代的营销手段,把焦点放在消费者身上。在地方层面进一步强化菜单选择,以迎合不同地区的口味偏好。   其实,前不久,汤普森刚刚在一场电话会议中指出,麦当劳正在经历改变,并且改变的劲头很猛。不过,这还是需要时间的。他还表示,2014年对于该公司在各国各地的连锁店来说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即便麦当劳在世界各地有3.6万多家连锁店且拥有6.9千万顾客,也还是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ldquo 2015年将是重拾发展势头的一年,预计公司将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进一步增长,然而,这需要一点时间。&rdquo 汤普森强调。但是董事会却不愿意再给他时间。   新帅的老问题   &ldquo 虽然已经推动很多变革,但是销量仍长期处在停滞状态。&rdquo 投资银行Stephens Inc分析师Will Slabaugh指出,&ldquo 麦当劳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来向投资者表明,他们是在认真地进行改变并努力提升业绩。&rdquo   换帅就成了第一步棋。汤普森曾表示&ldquo 领导层的变化并不意味着战略的改变&rdquo 。然而,在业绩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投资者或许希望,领导层的变化也能带来战略上的改变。   相对于汤普森,新任CEO伊斯特布鲁克还算幸运,因为外界对他的期望值也全然不同,不过,这并不能减轻其身上的担子。   从伊斯特布鲁克的个人履历来看,其1993年加入麦当劳,2011年离职,先后担任Pizza Express和拉面道的首席执行官,Pizza Express和拉面道都是总部位于英国的餐饮品牌,2013年被汤普森重新召回麦当劳。汤普森曾指出:&ldquo 我很喜欢的一点是,他有过担任企业首席执行官的经验。这拓宽了他的整个商业视角。&rdquo   有分析指出,离开麦当劳的两年,很可能使伊斯特布鲁克能以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这家以封闭著称的企业,但要培养出能完成扭转麦当劳局势这一艰巨任务的新思维,两年的时间可能还不够。   行业观察人员指出,汤普森和伊斯特布鲁克共同面临的挑战,是来自于当下消费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即由便捷性走向健康性,所以这些餐饮巨头也应该根据市场变化情况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   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同时指出,在经营战略上线上线下的结合是麦当劳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通过线上服务给消费者更多的便利,增加消费黏性,同时也要进行产品和赢利点的创新。&ldquo 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性,今天的年轻消费者喜新厌旧的速度远快于70后、80后,有针对性的开发一些新产品是非常重要的。&rdquo
  • 超市染色馒头事件再敲食品安全警钟
    新华网上海4月13日电 (记者俞丽虹、周琳、周蕊)“用色素化妆的馒头,居然能够堂而皇之摆上大超市的货架”,“"健美"猪肉、"回炉"板鸭、"染色"馒头,还有多少问题食品隐藏在我们身边”……上海多家超市销售违法使用色素的馒头产品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公众的质疑。食品安全领域为何频频拉响警报,企业的道德底线和政府的监管力度都成为拷问的对象。  “问题”企业为何“难发现”?  大肆生产“染色”馒头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位于上海市南大路380号。当记者12日上午来到这家食品企业实地采访时,厂区及周边环境着实令人震惊:  盛禄公司租借的用于加工馒头糕点的厂房周围,分布着多家机电、机械制造、服装生产企业,粉尘、污水随处可见;加工车间的走道、墙角有不少蜘蛛网,盛装原料、添加剂、过期产品的塑料筐随意堆放在地面上,工人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从事糕点生产加工,至今已有三四年。附近一家机械制造厂的员工对记者说,他刚来的时候,几乎不相信这里还有一家生产馒头的食品企业。   据上海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部门的调查,这家企业在馒头生产过程中违法添加色素,将白面“染”成黄澄澄的玉米面馒头,并销售给多家超市。  “人工色素本质上说是一种染料,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国内外对食品中的色素添加都严格管理,馒头之类的糕点中根本不允许使用人工色素。”原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所长、食品安全专家方有宗说,尽管法律明文禁止,但由于着色效果好、成本低,一些不法企业在食品生产中违法使用人工色素,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生产监管处处长忻元庆坦言,监管部门对食品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抽查,都要依据国家或行业的相关标准进行,而馒头的检测项目中并没有“色素”这一项。因为根据现行的标准,人工色素不应该出现在馒头中。  方有宗认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长期以来“重终端抽查、轻过程监督”的弊病。他说:“照着标准抽检执行起来很简单,但要发现一种标准中根本不允许添加的物质,就像海底捞针;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真正走进生产现场,"问题"企业的发现不会如此困难。”   超市过期食品究竟谁来管  相关部门的调查证实,除了违法使用色素,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还存在将回收的过期馒头重新用于原料、再次生产的行为。这些经过改头换面的“再生”馒头,也大多流入超市。  事实上,国家工商总局2007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食品索证索票制度和进货台账制度的指导意见》中早已明文规定,对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超市应当“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或者报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处理”。  然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染色”馒头事件中涉及的华联超市杨新店店长丁志标对记者说,超市过期食品如何处理,取决于超市和供应商的协议。“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我们通常会打折销售,如果超过保质期,一些供应商允许我们销毁;但我们公司与盛禄食品公司的约定,是积压过期退回厂方,超市不进行销毁。”  一位工商执法人员也坦言,比较规范的企业会有销毁程序,并且记录台账,但不少超市还是把过期或者即将过期的食品退还给生产企业,至于这些食品是否销毁处理,就只能看企业的自觉性了。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刘普合指出,由于缺乏配套的监管措施和足够的监管力度,“明文规定”在操作中停留于“纸上约定”。文件是出台了,但过期食品重新流入市场的漏洞并没有真正被堵住。   食品安全篱笆如何扎得更紧  上海质量技术监督部门12日公布了对“染色”馒头供货流向的初步调查结果,共涉及华联、联华、迪亚天天、物美等10家超市,其中不乏知名的大型连锁企业。为什么“染色”馒头、“再生”馒头能轻轻松松地溜进店堂,堂而皇之地上架销售?  一家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根据规定,他们会要求供应商提供产品质量合格报告等证明文书,但大型超市经营的商品数以万计,如果有供应商刻意造假,可以说“防不胜防”。另一方面,国内超市多年来热衷于价格竞争,这也导致超市在选择供应商时,会偏重价格而忽视品质。  “屡次食品安全问题都暴露出了同样的特点,即一个企业出现问题,消费者有可能放弃同类型所有的企业;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公众会对所有环节产生质疑。”刘普合分析说,消费者对部分食品产业的信心、对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能力的信心正不断受到冲击。如何把食品安全的篱笆扎得更紧?监管部门首先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整治模式,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构建起更加完善有力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封堵漏洞,而不是被动地“亡羊补牢”。  专家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不是简单的企业责任,也不能完全依靠法律法规和监管部门的约束来彻底解决,要有专业化的政府机构去管理,有社会力量进行监督,形成一个完整、立体、多维的监管监督系统,才能真正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 盘点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十大新闻事件
    2016年,对中国食品安全来说,是非凡的一年,也是难忘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食药监、卫生、农业、质检、公安、工商、海关等食品安全相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逐步确立,一系列加强和促进食品安全的有力举措相继出台,中国食品安全事业实现了“十三五”开门红。一、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再次强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2016年1月27日,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由新华社公开发布,再次强调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文件要求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到2020年农兽药残留限量指标基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接轨。加强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兽用抗菌药治理行动。创建优质农产品和食品品牌。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全程可追溯、互联共享的信息平台,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健全风险监测评估和检验检测体系。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强化食品安全责任制,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二、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强调:食品安全工作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标本兼治,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落实‘四个最严’的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李克强总理也专门批示:“各级政府要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出快手、下重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三、部分网络订餐平台被勒令整改、1.7万罐假冒知名品牌奶粉流入市场被查、亿元工业明胶大案32名嫌疑人被抓,等等捍卫人民食品安全的严厉措施大快人心2016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了网络订餐平台“饿了么”存在诸多无证商户利用其网络平台销售餐饮,且其部分加盟餐厅在生产过程中惊现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各地食药监部门随即重拳出击,诸多网络订餐平台被第一时间勒令整改。当日,《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而1.7万罐假冒知名品牌奶粉流入市场被查、亿元工业明胶被用于制作皮冻等食物或作为食品添加剂进行市场销售大案的32名嫌疑人被抓,等等一系列捍卫人民食品安全的严厉措施,大快人心。四、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汪洋副总理强调食品安全监管必须“零容忍”2016年6月14日,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北京启动。本次宣传周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由国务院食品安全办、食药监总局、质检总局等17个部门共同主办。汪洋副总理在讲话中再次强调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但监管必须“零容忍”——“1%的食品安全风险,落到一个消费者、一个家庭头上,都是100%的不安全”,“必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防范食品安全风险,让人民群众早日共享食品安全发展成果。五、食品安全连续第5年位居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之首2016年7月1日,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进行的“2016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发布,结果表明,食品安全再次位居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之首。这是食品安全连续第5年位居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十大安全问题之首。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发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胜利召开,《十三五规划纲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管理办法》、《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相关的重要政策文件的发布执行,以及内蒙古、陕西、广东、天津等众多省区市纷纷出台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使我国食品安全事业不断进步,全国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不断提升。七、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绿色食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有机产品、决不食品-决不产品等高质量产品供给服务体系初步形成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的意见》,就贯彻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建立统一的绿色产品体系”作出部署。《意见》指出:到2020年,初步建立系统科学、开放融合、指标先进、权威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与标识体系,实现一类产品、一个标准、一个清单、一次认证、一个标识的体系整合目标。据此,绿色食品-绿色产品、有机食品-有机产品、决不食品-决不产品等高质量产品供给服务体系,在中国市场初步形成。八、《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发布,全省范围内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2016年12月16日,黑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条例》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禁止非法生产、经营和为种植者提供转基因粮食作物种子,禁止非法生产、加工、销售、进境转基因或者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在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立法禁止种植转基因粮食作物的消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预计新条例的出台,将加快推动黑龙江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黑龙江农产品将作为优质农产品的代表性区域品牌进一步叫响全国。九、台湾民众游行反对进口日核灾食品,强烈要求蔡英文下台2016年12月25日下午,台湾民众在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场所前大游行,坚决反对核灾区食品进口,抗议民进党当局有关日本核灾地区食品进口政策,痛斥民进党当局黑箱操作,质疑其牺牲民众健康与日本谈“交换条件”,高呼“蔡英文下台”。据悉,相关游行抗议活动均为国民党发起,国民党还在全台发起公投联署,拒绝日本核灾食品进入台湾地区。有关民调已清楚显示,执政才半年的蔡当局在两岸政策、经济政策、劳工政策、食安政策等重大政策领域上,都逐渐站在多数民意的对立面,支持度出现“死亡交叉”,不赞同度已高于赞同度。根据台湾知名网站PTT年底举办的“2016觉得最后悔的事是?”投票活动,“投给民进党”得票率达59%名列第一,成为台湾众多网民2016年最后悔的事。十、北京59所中小学校创建健康食堂,其中半数弃用鱼丸、鸡排2016年12月28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公布,目前全市59所学校已加入创建健康食堂之列,其中半数食堂已主动屏蔽了“鱼丸”、“鸡排”等再加工制品。北京市疾控中心表示,鱼丸、鸡排并不是纯肉制作而成,其中混合淀粉和无法量化衡量的添加剂,同时鱼丸、鸡排含盐量比较高,不利于控制学生的盐摄入量。“健康食堂”是北京市疾控中心围绕《北京市中小学校健康食堂标准(试行)》对北京中小学校开展的一项活动,受到市民普遍欢迎。舆论认为,依照党中央、国务院“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保障生长发育”的要求,全国所有学校均有责任和家庭一起,为中小学生提供具有食品安全保障的放心食品。来源:楚北网
  • 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折射农药残留之痛
    4月初,青岛一些市民因食用韭菜而中毒,再次将蔬菜农药残留这个话题引爆。   “目前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只有807项,而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有3000多项,欧盟更是达到数万项,两者还存在较大差距。”日前,多名业内人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咨询时如此表示。   不过,这些差距有望缩小,4月12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在京成立,成立会上释放一个信息让消费者振奋,那就是农药残留标准3年内有望达到7000项左右。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   2010年1月份以来,海南豇豆在武汉白沙洲农副产品市场连续三次被检测出含有禁用农药水胺硫磷。随后在武汉、上海、郑州、合肥、杭州、广州等11个城市检测出海南豇豆农药残留超标。一时间,消费者谈到海南豇豆就色变。在3月上旬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对此提出了建议和议案。   4月8日,海南“毒豇豆”事件中涉及的13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毒豇豆”事件告一段落。   熟不知,随后一天,也就是4月9日,青岛市再爆“毒韭菜”。从4月1日开始,青岛一些医院陆续接到9名食用韭菜后中毒的患者,他们都是食用韭菜之后出现了头疼、恶心、腹泻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属于有机磷中毒,也就是说韭菜上的残余农药严重超标导致中毒。   随后,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召开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据工商局市场处的负责人介绍,当前受季节变换以及气温升高的影响,蔬菜的病虫害到了高发期,菜农加大了用药量和用药频率,蔬菜农药残留超标情况开始增多。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被查出的毒韭菜主要是来自山东潍坊高密的夏庄镇、河崖镇及潍坊寿光的稻田镇等地,销售渠道全部是青岛早市和夜市。   据介绍,青岛的早市夜市也是监管的盲点,截至到昨天一共抽检韭菜近2000批次,检出农药残留超标蔬菜1930公斤,目前已经全部销毁。   尽管如此,一些青岛市民均表示近期不会再吃韭菜。需求决定市场,消费者不选购韭菜,对种植韭菜的菜农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标准数量少   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近年来时有发生,农药残留四个字近年来更是越来越被关注,通过百度搜索,相关信息400多万条。   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危朝安指出,中国目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与人民日益提高的安全消费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他表示,中国目前已建立了92种(类)作物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807项,农药在农产品、环境中残留量检测方法标准232项,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残留田间试验准则等技术规程39项,初步奠定了中国农药残留标准体系框架。但由于中国农药残留标准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标准数量少、标准制定滞后、标准制定技术落后等问题比较突出。   在农药残留问题上,欧盟走在了前列。   据悉,我国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仅807项,而国际食品发展委员会有3338项,欧盟14.5万项,美国1万多项,日本5万多项。   危朝安同时指出,近年来,国际社会农药残留标准日趋严格,并成为发达国家或农产品进出国设置贸易技术壁垒的手段,据测算,我国出口农产品因农药残留问题屡遭国外拒收、扣留、退货、索赔,每年外贸损失达到70亿美元。   三年将达7000项   为尽快解决这一现状,加速推进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4月12日,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在北京成立,成立会上释放一个信息让消费者振奋,那就是农药残留标准3年内有望达到7000项左右。   第一届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由42名委员组成,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粮食局等7个单位,涉及农业、化学、医学、食品、营养等各方面专家。   据悉,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农药残留标准审评委员会将重点完成标准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加速清理现行国标行标、加快制定急需标准等。同时将认真研究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标准的相关方案,解决禁限用高毒农药残留标准缺失的问题。积极研究农药残留标准制定的作物分类原则,加快推进大宗农产品、优势出口农产品的残留标准制定,优先解决生产需要,增强标准制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 盘点2011年下半年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回顾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地沟油回流餐桌”让人们大惊失色,“毒血燕”拷问了国人的消费心理,“病菌水饺”使人们对品牌的信心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下,出问题的究竟是哪个环节?生产商、监管部门抑或是消费者?痛定思痛,这一全民性的深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反思。   地沟油回流餐桌   2011年9月中旬,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俏江南回锅油事件   9月份,地沟油问题格外引人关注。“俏江南”南京店也卷入了地沟油风波。 记者到该店调查,相关负责人解释,川菜中经常需要先油炸加工,炸过的油扔了可惜,所以给员工吃。这些炸过的油绝对不会端上桌给客人用。对此,有市民质疑,炸过的油既然员工能吃,又怎能保证烹调后不重新上桌?单凭口头承诺难以让人放心。   “蒸功夫”香精包子   2011年9月,有媒体报道朝阳区一些“蒸功夫”包子铺在制作包子时使用香精,媒体经暗访调查发现,数家打着“蒸功夫”招牌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隐蔽之处制作包子馅料,除卫生条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种香精。其中,一种“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被广为使用,这种香精标签几乎全是英文标注。   2011年9月14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开始对部分“蒸功夫”包子铺进行检查。   “血燕”——鸟粪染色制成   2011年8月16日,浙江工商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网络狂传“毒血燕!”。   10月份血燕事件再一次闹的沸沸扬扬,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蔡智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燕窝只有屋燕与洞燕之分。他说,没有燕子吐血这回事,“血燕”只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秘书马瑞来说:“一些奸商为了谋取高利润,打着‘血燕’的名堂,谎称燕子最后一次筑窝时吐出血丝。”   据介绍,血燕最传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燕子的粪便进行薰蒸。但是在具体的制作中,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一位来自雅加达的燕窝商就向记者展示了他独家的技术要领:首先用水泥制作一个池子,池子内壁抹上一层红土,劣质的白燕窝放在中间,上下都是燕粪,其间用铁丝网分隔,最后就是用高温火烘,再盖住,慢慢就成了红色。   就这样,劣质的白燕窝历经大约十天的熏蒸后,就变成了中国大陆热捧的血燕。这种被染色的“血燕”看起来纯净而漂亮,实际上却掩盖了它原有的异色和杂质。   速冻水饺被爆细菌超标   截至2011年11月中旬,思念、三全、湾仔码头,国内速冻食品三大品牌均陷入“细菌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腹泻与肺炎,加热30分钟才可杀灭。   沃尔玛冒充假绿色猪肉   重庆市工商局向媒体通报称,今年以来,重庆市内沙坪坝凤天店、大渡口松青路店、渝北冉家坝店等3家超市,涉嫌销售假冒“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额4万余元。
  • 油罐车混用、淀粉肠“塌房”......2024年食品安全事件大盘点!
    从“鼠头鸭脖”到“油罐车混用”,食品安全丑闻屡见不鲜。2024年食品安全方面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在此,小编盘点了今年影响力较大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回顾事件过程,吸取经验教训,提醒消费者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警示食品企业要时刻注意保障食品安全。 “油罐车混拉食用油”事件 近期,“罐车混用”事件再次将食用油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油罐车在未经彻底清洗的情况下,从运输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转而装运食用油,导致食用油可能遭受化工残留物的污染。有专家表示,长期摄入含有这些化工残留的食用油,可能导致人体中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甚至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但消费者很难分辨出来。早在2017年,就有公开报道指出,在对国内市场上包括海天、老干妈等在内的10多款畅销油辣椒产品进行测评时,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成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矿物油超标、含有谷氨酸钠、多环芳烃化合物、增塑剂以及增味剂等。 基于此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食用油安全与检测知多少” 系列活动,帮助大家了解食用油安全检测相关热点、检测新技术及检测标准等最新动态,提供检测仪器、解决方案、行业会议等内容。#仪器检测护航食用油安全##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曝光,食用油安全与检测知多少##第三届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及品质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罐车混用”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对食品油安全的深切关注,使得“矿物油”问题成为社会焦点。矿物油分析检测技术包括GC-FID、LC-GC、GC×GC-MS等,其中LC-GC被誉为“金方法”,尤其适用于复杂样品如食用油,并通过在线溶剂挥发技术实现大体积进样,提高灵敏度。但食用油中矿物油检测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众多、谱图解析困难、标准品缺乏和溯源难度大等。为解决上述难点,研究人员和企业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例如LC-GC全自动分析平台、在线净化技术、LC-GC-MS/MS、数据库建设和标准化等方法。 瓶装水中溴酸盐检测风波 近日,香港消委会推出的30款瓶装水测评报告引发热议。报告称,农夫山泉和百岁山两款样品溴酸盐含量达到欧盟标准上限。7月16日,农夫山泉发布律师函,要求香港消委会书面澄清、道歉并消除影响;百岁山则表示公司法务部门已介入此事。7月18日消息,香港消费者委员会就“农夫山泉事件”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则澄清及更正声明,表明本次事件是由于测试样本归类出现落差而引发误会。#瓶装水中溴酸盐检测风波##包装饮用水中的溴酸盐是什么?到底从何而来?##一文读懂饮用水中溴酸盐的危害与检测#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国家和相关行业对包装饮用水和矿泉水中的溴酸盐含量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包装饮用水(不含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最大允许含量为 0.01mg/L,而饮用天然矿泉水中溴酸盐的最大允许含量同样为 0.01mg/L。《GB 8537-20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GB 8538-2016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和《GB 5750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均要求采用离子色谱法(IC)对饮用水中的溴酸盐进行测定。 火鸡面过氧化值超标?   6月17日,“火鸡面”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悉,有网友质疑,三养食品在中国售卖的火鸡面保质期为12个月,过氧化值超标,而韩国本地销售的火鸡面保质期只有6个月。对此,6月17日晚间,三养食品在官方微博回应称,近日,出现对于三养火鸡面“过氧化值”超标的不实传闻,三养食品销售的产品均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同时,附上专业检测机构SGS官方检测报告的视频。三养食品表示,特别是中国方便面国标中对油炸面饼“过氧化值”有限值要求,因此正规渠道在售的三养火鸡面前均为合规产品。#火鸡面过氧化值超标?三养食品回应#《GB 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GB 17400-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方便面》中过氧化氢检测方法采用《GB 5009.227-20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第一法 指示剂滴定法 、第二法 电位滴定法 ),此方法经修订后于3月6日正式实施。 鸭肠鹅肠工厂生产乱象 脚踩鹅肠挤粪,烟头扔进鸭肠筐……2024年4月下旬,有媒体记者分别在山东滨州和河南清丰县的两家肉类食品加工厂暗访发现,这两家的鸭肠、鹅肠产品,在生产中存在诸多卫生安全隐患。作为火锅热门配菜,鸭肠鹅肠凭借鲜嫩、脆滑的口感,俘获了无数食客的心。但媒体调查显示,美食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不堪。卫生条件堪忧的生产环境,各种不规范的操作,着实令消费者感到震惊和作呕。食品安全不能仅依赖事后的检测,更需要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成品销售,每一个环节都应有严格的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食品从源头到终端的安全。 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 近年来,预制菜销售火爆,“梅菜扣肉”成“顶流”。安徽省阜阳市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记者接到举报,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槽头肉,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有的地方叫“刀口肉”或“血脖子肉”。由于槽头肉上淋巴较多,在日常生活中也被老百姓称为淋巴肉,民间俗语所说的“割肉不割槽头肉”就是指的这个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7236-2019)畜禽屠宰操作规程 生猪 》要求,对屠宰后的猪必须进行“整修”:整修可视病变淋巴结、摘除肾上腺和残留甲状腺等。尤其是甲状腺,含有大量甲状腺激素,食用后会产生中毒反应。盘点315曝光过的食品“黑名单”!诚信315“糟心肉”又让预制菜食品安全问题回到舆论场中心,叠加此前“预制菜给孩子吃”“预制菜上年夜饭桌”“两会预制菜相关提案”等多个热议话题的影响,预制菜话题热度不减。值得注意的是,3月,六部门联合界定预制菜概念: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纳入预制菜范围。并在7月12日,预制菜国标征求意见稿发布,有望今年实施。多项措施将增强消费者对预制菜的信任感,从而促进预制菜更广泛的市场上推广和应用。 神乎其神的听花酒 2020年出现的听花酒,声称具有多种神乎其神的功效,包括心脑血管系统调节、性功能调节、抗肿瘤、提高免疫力等。国家《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明文规定,“酒类”属于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也明文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这款酒标榜“功效”神奇,但专利里提到的凉味剂就是常见的薄荷提取物。根据听花酒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月27日,听花酒申请的国际专利,名称为《酒精和凉味剂的组合物在调节性功能、保护心脑血管系统、促进肝细胞再生、抗肿瘤、提高免疫及睡眠质量上的用途》,公布日为2022年12月8日,但专利未授权。而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未授予专利权的专利申请和已经终止、撤销、无效的专利作广告。根据2022年6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规定,“白酒:不直接或间接添加非自身发酵产生的呈色呈香呈味物质”,明确了白酒中不得使用食品添加剂。 多个知名“奶茶”翻车 近年来,奶茶行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奶茶店随处可见。但安全卫生问题也成奶茶重灾区。根据《国内奶茶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2023)》的数据,从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关于奶茶消费维权的舆情数据中,有近78.17%涉及食品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奶茶中发现异物、发霉、卫生条件不达标等。茶百道被曝光存在随意更换标签日期的问题。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诚信经营的原则,更是对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茉酸奶作为一款备受喜爱的酸奶品牌,竟然被曝光使用雪糕浆制作。雪糕浆中含有大量糖分和添加剂,对人体健康并无益处。这无疑降低了产品的品质,也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产生疑虑。6月初,网传蜜雪冰城员工脱鞋在水池中洗脚,引发关注。蜜雪冰城回应称:经核实,视频中的店员为门店老板父亲,因工作中脚部烫伤,用冷水应急处理,出现该行为。书亦烧仙草店员将新旧食材混在一起,过期的西瓜块都要靠嘴尝来判断。为改善这一状况,目前已有新式茶饮品牌探索数字化食安管理。例如,利用数字化系统根据线上销量对门店订货进行评估,减轻人为预判带来的损耗、储存压力;投入使用自动奶茶机等数字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引发的食安问题等等。 淀粉肠的制作:鸡骨泥的替代品 淀粉肠,这个曾经让无数年轻人回味无穷的小吃,近日却因为食品安全问题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关注。在3月15日央广网的曝光下,淀粉肠生产商使用鸡骨泥代替鸡肉、脂肪含量过高以及缺乏国家标准等问题被揭露,这让一直以来信任并喜爱淀粉肠的消费者们感到震惊和心痛。鸡骨泥要满足食品标准,对于设备和操作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达不到“食品级”要求,就不能给人吃。只有满足食品标准的骨肉泥,才作为食品原料。因缺少鸡骨泥相关标准,鸡骨泥常作为“宠物食品”,也就是“饲料级”骨肉泥。当前淀粉肠执行的主要是商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SB/T 10279-2017 熏煮香肠》,其中对淀粉和肉的含量都有明确规定。不过,当下热门的淀粉肠品牌,执行的大多数为企业标准。该标准将烤肠分为4个等级,包括特级、优级、普通级、无淀粉级。其中特级、优级以及无淀粉级的淀粉含量都很低,都不超过4%,只有普通级的淀粉含量相对高一些,可达到10%。"食以安为天,食品安全牵动全民心。"面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消费者的健康受损,食品行业的信誉亦遭重创。企业需坚守诚信,恪守食品安全法规,确保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需强化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构建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消费者亦需增强食品安全意识,辨别真伪,守护健康。众志成城,方能让食品安全不再是社会之痛,让民众安心享用每一餐。————————————————————————————————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为了促进粮油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三届“粮油食品质量安全及品质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届时,我们将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
  • 钟南山:毒豇豆事件再度凸显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之痛
    “‘毒豇豆’事件的发生,让我们再次看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体制之痛’。”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医学专家钟南山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日前,我国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江门、深圳等地农贸市场上陆续检测出海南一些地方产豇豆农药残留超标,被消费者视为“毒豇豆”,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农业部日前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钟南山分析认为,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多龙治水”弊端,是导致类似“毒豇豆”这样的食品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新修订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但食品安全牵涉到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交通运输等十多个部门,只要有一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给消费者造成损害,需要特别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前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有关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协调机制也还不健全。   钟南山说,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农产品全国生产、全国销售的大流通格局,“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不仅需要经历多个监管环节,还要跨多个地域实施,从海南这次‘毒豇豆’事件可以看出,如何在不同地域间实施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检测体系,也需要认真研究。”   钟南山说,目前我国虽已建立起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构,但从国际经验来看,食品监管往往需要强有力的、统一的主管机构来落实、执行。“我认为,可以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起具有我国特色的‘大食品监管机制’,把主要的监管环节纳入一个部门体系内运行、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多头监管’造成的疏漏和不足。”
  • 郑州两万斤“毒蘑菇”事件再曝食品安全问题
    “新鲜蔬菜残留农药可能超标、面粉里面的增白剂可能超标、猪肉里面可能含有瘦肉精……”9月14日上午,在河南省郑州市王寨路附近的一个市场上,一位王姓市民摇着头对记者说,“现在一提吃饭都头痛,不知道哪口吃错了,就会给身体带来麻烦。”   也就是在这个市场附近,有着全市菌类产品最齐全的销售区域。前不久,郑州市工商执法人员在那里一举查获工业盐腌泡的蘑菇约两万斤。   “幸亏工商执法人员及时查获了这些"毒蘑菇"!如果没被执法部门发现,上了市民的餐桌,该由哪个部门来负责?”不少市民在庆幸之余,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食品从源头到餐桌有不少环节,只要在一个监管环节上出了问题,伪劣食品就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在监管环节上,每个执法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如果出了问题,只让一个执法部门承担责任是不合适的。”郑州市工商局的一位执法人员这样认为。   而一位法律界人士认为,近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让“多头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乱象饱受诟病,有必要对监管机制进一步进行完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问责制。   利诱使不法商人寻找执法“空当”   “我销售的蘑菇产品有进销台账,出了问题可找上家。但受"毒蘑菇"的影响,销量和信誉都受到重创,我的损失该向哪个部门来反映?”李姓商户不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利益诱惑让一些商家丧失了起码的道德,伺机寻找执法上的"空当"。”一位工商执法人员告诉记者,郑州市场上查获的工业盐腌泡的蘑菇,商家主要是为了延长储存时间。   据介绍,1吨工业用盐的市场价格为400元左右,而食用盐一吨600元左右,他们使用工业盐是为降低成本,谋取更大的利润。   工业盐主要用于化工生产,其主要成分是亚硝酸钠,而亚硝酸钠是强致癌物质。   “哪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就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一位执法人员以蘑菇为例,向记者细数了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的诸多管理部门。   首先,蘑菇作为农产品,其生产归农业部门管理。根据现在的法律规定,农业部门一开始就应该监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有没有使用有害物。   其次,蘑菇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又受质检部门管辖。   而在蘑菇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会不会有人添加东西,这是工商部门的管辖范围。   蘑菇产品流到餐桌上后,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监管。   如果市民因食用“毒蘑菇”出了问题,则由承担食品安全相关管理部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在这些执法部门的衔接过程中,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管理。如果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在利益诱惑下,不法商人就有可能钻空子。”这位执法人员分析说。   部门执法标准不一导致问责难   “本次查获的问题蘑菇,将取样送检后,取得相关证据后再依法进行处理。如果确属"毒蘑菇",将统一进行无害化销毁。”一位工商执法人员向记者表示。   这位执法人员坦言,对问题蘑菇的认定,每个环节的检验标准并不相同。即使凭常识判断认为有问题,也需要经过检测进行认定。   “比如说,增白剂的含量、瘦肉精的比例,三聚氰胺是否有害,是否会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等等问题,学界至今还存在争议。再比如说,同样是黄花菜,根据卫生部门的标准,它不属于"干菜",不得有二氧化硫残留 而根据质检、农业部门的规定,黄花菜属于"干菜",而且明确了其二氧化硫残留标准。”这位执法人员举例说,“你说执法部门该坚持什么样的标准?不出问题则罢,即使出了问题,每个执法部门的辩解理由都会很充分,难以分清主次,势必使部门问责流于形式。”   “问责难,意味着可能会在法律的落实执行时造成困难。”一位律师认为,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实行的是多部门分段管理的执法模式,食品安全一旦出了问题,很容易让一些执法部门找到借口,互相推诿,借机逃避责任。   建立全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   “近些年来,打击问题食品的力度不断加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食品并没从根本上消除,食品安全仍然是人们所担忧的问题。"多头监管"因为监管的面不一样,检验标准不一样,难以做到层层把关。”郑州大学一位学者认为,应通过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形成“以一个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履行相关职责并加强相互配合”的监管模式,强化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全程控制。  “尤其是问责制度应该更加制度化、透明化、科学化,并把它贯穿到食品安全日常行政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落实到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当中。”这位学者认为,这种问责制度应该明确“定性”与“定量”的问题,切实做到赏罚严明,容易实施,可操作性强,使食品安全监管的效率和效果最大化。   也有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为了尽可能地消除“多头监管”的弊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细化各监管执法部门的职责 其次,要明确各监管执法部门的监管手段,使其有责有权,能有效实施监管 再次,由各级政府出面成立协调机构,解决在具体执法中遇到的推诿扯皮的问题。   河南一位知名律师认为,要通过明确责任,推到食品监管执法部门动态监测和分析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的各种因素、食品的各种成分及安全性,为科学制订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提供可靠依据。   “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统一规划,打破部门、行业和区域界限,成立统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从而形成统一、权威、强势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这位律师建议,食品监管执法部门要对产品进行免费强制监测,检验机构必须对检验结果负责,政府还可以考虑把食品安全检测机构从作为独立机构行使职能,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增强检测结果的公信力。
  • 十年聚焦:中国2000-2010年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1、2010年7月,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卷土重来”: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要求严肃查处,杜绝问题奶粉流入市场,彻底查清其来源与销路,坚决予以销毁,并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   2、2010年7月5日报道 最近有调查发现,美国的麦乐鸡竟然含有橡胶化学成分“聚二甲基硅氧烷”。美国麦当劳发言人称,在麦乐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是基于安全理由,用以防止炸鸡块的食油起泡。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动物测验显示,这种物质对人体无害。   3、2010年5月23日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节目曝光:售价上千元、用于养生保健的“天然紫砂煲”竟然是由普通泥土与化学物质混合而成。然而,历经近一月的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紫砂门”事件,权威部门终于做出结论:专家认定紫砂安全无毒。   4、2010年3月19日,调查负责人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   5、2009年11月,农夫山泉和统一企业被海口市工商局推向消费者的关注中——两家公司生产的部分批次果汁饮品近日被该工商局检测出“含砒霜”。不过耐人寻味的是,海南省工商局最后宣称,确认检测机构初检结果有误,海口市工商局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程序不当的地方。   6、2009年11月7日,男子马赛在北京西单大悦城豆捞坊餐厅喝了一罐雪碧,口吐大量汞珠。警方调查发现,马赛情人刘晓静与保安员高星原合谋,多次向马赛投毒,试图将其杀害,而马赛在明知被人投毒后,仍向可口可乐公司索赔,此事件被称为“雪碧汞毒门”。   7、2009年5月11日,卫生部就之前杭州市民状告“王老吉”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该饮料中含有的夏枯草不在卫生部公布的允许食用的87种中药材名单中,这意味着流传了170多年的凉茶涉嫌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造成了该产品的销量下降。   8、2009年2月27日,“咯咯哒”问题鸡蛋所用饲料厂的法人代表获刑,该厂于去年9月两次向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在08年10月,在香港对从内地进口的鸡蛋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后,引起了广泛关注,所以问题饲料被查出,但鸡蛋价格出现下跌。   9、2009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10、2008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11、2008年10月19日,卫生部通报了暂停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销售和使用。该药物引起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的4名新生儿产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死亡。   12、2008年10月6日,云南省红河州6名患者使用了标示为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两批刺五加注射液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有3例死亡。10月7日,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出紧急通知,暂停销售使用该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   13、2008年8月,人造“新鲜红枣”流入乌鲁木齐市场。主要经过两道工序,铁锅里放进酱油,使青枣变成红色,并保持光泽。再次放进加入大量糖精钠和甜蜜素的水池中浸泡,使其口感泛甜。过量食用会造成血小板减少,酿成急性大出血等直接身体危害。   14、2008年6月1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在5月22日至28日之间,先后有6名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患者,在使用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后死亡。   15、2007年8月14日,总数为7.26吨台湾味全的较大婴儿奶粉在从香港入境时,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检验出阪岐肠杆菌超标,检疫局依法对该批不合格婴儿奶粉作出监督销毁的处理。   16、2007年4月12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销售的“思念”、“龙凤”品牌云吞及水饺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一检测结果的公布之后,商家采取措施,对购买到问题批次产品的消费者提供退货服务。   17、2006年11月17日,上海市抽检的30件冰鲜或鲜活多宝鱼全部含有硝基呋喃类代谢物,部分样品还被检出环丙沙星、氯霉素、红霉素等多种禁用鱼药残留,部分样品土霉素超过国家标准限量要求。   18、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以致全北京市范围内停售河北产“红心”咸鸭蛋。   19、自2006年9月初开始,上海市发生多起因食用猪内脏、猪肉导致的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这批来自浙江海盐县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共导致上海9个区336人次中毒。   20、2006年8月3日,卫生部宣布停用安徽华源公司生产的药品——欣弗。部分患者使用该药后,出现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症状。因使用该药品,共导致81人出现不良反应,其中3人死亡,涉及10个省份。   21、2006年8月2日,浙江省台州市卫生局在某油脂厂内查扣原料油38600公斤、成品油5300公斤。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样检测,猪油中酸价和过氧化值严重超标,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检出内含剧毒的“六六六”和“滴滴涕”。   22、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这一事件造成该地区蜂蜜价格的大幅跌落。   23、2006年6月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决定,暂停使用、暂停受理和审批“鱼腥草”注射液等7个注射剂。这些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使患者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病例的报告。   24、2006年6月,北京食用福寿螺导致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确诊病例达到160例。该病是由于酒店出售的凉拌福寿螺菜而引起,最终经历了历时一年半的赔偿案之后,。“蜀国演义”酒楼因此出名,该酒楼共赔偿患者近1000万元。   25、2006年5月28日,石家庄第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葡萄糖氯化钠(生理盐水)药液内含有可见异物,导致浙江省中医院中九名患者输液后出现异常反应,   26、2006年4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禁止奥美定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决定。奥美定是国内惟一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产品,其用于注射隆胸。该产品的审批过程一路绿灯,先批后检,临床7个月即上市。近10年来,我国有近30万人使用了这种产品。   27、2006年4月30日,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造成了多名患者临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导致肾功能衰竭),经调查原因系齐二药购买药用辅料丙二醇用于亮菌甲素注射液生产时,购入了假冒的丙二醇。   28、2005年8月16日,“维维”牌天山雪活性乳饮料在上海被检测酵母菌数超标24倍。   29、2005年7月5日,三鹿被查出超前标注生产日期的酸牛奶,三鹿方面表示,产品生产日期标注不存在任何问题,而是因为企业管理上的一些疏忽。   30、2005年7月5日,有媒体报道,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但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95%啤酒生产加甲醛”的说法开始广泛传播。青岛、华润、燕京啤酒三巨头对这一说法纷纷表示异议,并表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甲醛和在生产过程中添加甲醛是两回事。   31、2005年6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经抽查的潮安12家企业果脯产品二氧化硫含量超标,随即宣布广东潮安生产的果脯全部下架,将近800家潮安果脯蜜饯企业集体挡在了北京门外。6月15日起,重庆、成都、西安、义乌等地相继“封杀”潮安果脯。   32、2005年5月26日,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在浙江被抽检出碘含量超标。这一事件使雀巢该品牌奶粉在全国范围的撤柜。   33、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34、2004年5月11日,广州一市民被怀疑饮用散装白酒中毒死亡,短短10天内,共有14人因饮用假酒死亡、39人受伤。这些散装白酒中含有剧毒工业酒精甲醇。   35、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36、2004年5月,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的一期“龙口粉丝掺假有术”节目揭露,部分正规粉丝生产商为降低成本,在生产中掺入粟米淀粉,并加入了可能致癌的碳酸氢铵化肥、氨水用于增白。  37、2004年“陈化粮”事件曝光,全国10多个省市粮油批发市场发现有国家粮库淘汰的发霉米,含有可致肝癌的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目前发现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试验显示其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24周。   38、2003年12月3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佛山、江门两地的鱼翅、开心果加工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获用工业双氧水加工过的鱼翅成品、开心果等干果类食品成品。   39、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40、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金华火腿的销量几乎为零,金华市经营千年的城市名片瞬间蒙垢。   41、从2003年7月上旬开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浙江省卫生监督部门查获了从嘉兴等地流出的48吨含有剧毒氰化物的“毒狗肉”。这些狗大多为土狗,很灵活,所以较难棒杀,大多为毒杀。   42、2002年6月21日,金华市卫生局在某仓库发现标识为广西田阳南华糖业有限责任公司的9.5吨假冒“白砂糖”,该“白砂糖”30%的成分为蔗糖,30%成分为硫酸镁,其余成分无法确认,对这批“白砂糖”全部没收并予以公开销毁。   43、2002年5月21日,长春市卫生局查处一处用牛血、猪血和化工原料加工假“鸭血”的黑窝点,制造假“鸭血”的化工原料一般为建筑或化工用品。   44、2002年2月,哈尔滨香香鸟食品有限公司用去年的陈月饼非法生产汤圆的恶性事件被查处。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在所查获的汤圆馅是由去年中秋节期间生产的月饼经粉碎后制得,月饼早已超过保存期,有些已发霉变质,甚至被鼠咬。   45、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46、2001年3月至9月期间,广东河源某饲料公司因购买“瘦肉精”即盐酸克伦特罗生产猪用混合饲料,导致11月7日河源484名市民因食肉中毒。   47、2000年12月15日,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在金华市区五里牌楼农贸市场内查获1500公斤的“毒瓜子”。这些西瓜子生产中掺了矿物油,同时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也发现了“毒瓜子”。
  • 国务院:用5年时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北京7月3日电 破解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长效机制相结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人解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   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近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负责人就《决定》出台的重大意义和《决定》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一、《决定》的出台充分说明党和国家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常抓不懈的决心。   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对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设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食品安全专项治理和整顿,保持了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的总体稳定。   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我国食品安全基础仍然十分薄弱,食品产业量大面广,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部分生产经营者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故意生产加工伪劣食品,导致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同时,现行监管体制、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等还不尽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不高,监管执法力量不足,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体系薄弱,存在着监管漏洞。因此,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保障食品安全的任务依然艰巨。   《决定》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食品安全形势,明确指出,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决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落实食品安全法的各项任务出发,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决定》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和对食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的决心,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对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促进全国食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决定》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决定》紧紧抓住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监管体制机制不完善、违法成本低、行业诚信缺失等问题,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坚持“统一协调与分工负责相结合、集中治理整顿与严格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政府监管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相结合、执法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总体要求。《决定》有的放矢、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从整体上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努力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决定》的出台也适应了当前加快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实际需要,顺应了社会各方的呼声。   《决定》把破解食品安全重点难点问题与构建食品安全保障的长效机制有机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即通过不懈努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取得明显成效,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法规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等更加科学完善,生产经营者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进一步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决定》明确指出,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既要打好攻坚战,又要打好持久战。   《决定》紧紧围绕“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建设、加大整治力度、提高监管能力、提升产业素质、动员社会参与”等方面,提出的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各项政策措施,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形成的,凝聚了各方的智慧,对当前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总之,《决定》的出台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为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决定》是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又一个重大举措,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   三、《决定》从实际出发,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深入持久地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   2011年,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陆续组织开展了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瘦肉精”和“地沟油”专项整治,以及乳制品、食用油、肉类、酒类、保健食品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在国务院确定的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中,要求在深化现有重点品种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同时开展农兽药残留、畜禽屠宰、调味品等专项治理行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按照部署,集中统一行动,深入排查隐患,严打非法违法,着力解决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生产经营秩序。   实践证明,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矛盾复杂叠加的阶段,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主动出击,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是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决定》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展治理整顿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要把集中治理整顿机制化、长期化,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任务,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只有将食品安全治理整顿机制化,并长期坚持深入开展下去,才能切实有效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才能向人民群众昭示政府坚定不移地抓好食品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决定》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责任感,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更加深入、更加持久地推进集中治理整顿工作,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深入排查隐患,通过集中力量、采取联合执法等方式,严厉整治反复出现、易发多发、容易反弹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好治理整顿攻坚战。我们相信,通过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在推进专项整治、解决突出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完善制度,前移监管关口,就能更好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稳步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 双汇事件暴露食品安全漏洞 六种瘦肉精未入检测
    河南一些地方“瘦肉精”事件曝光后,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沁阳市,孟州市,温县,获嘉县四地展开拉网式排查,并对济源市当地的“双汇”冷鲜肉进行抽检,首次通报数据显示,“双汇”品牌部分冷鲜肉“瘦肉精”抽检呈阳性。   “对大部分肉制品来说,肥肉都是负累。”20日,一位从事肉类制品业务的联系人分析。这位联系人说,事件暴露出食品安全漏洞。首先,肉制品的产业链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市民消费习惯是不喜欢肥肉,所以瘦肉率高对养殖方还是收购方都是好买卖。   据介绍,“瘦肉精”是一类药物的总称,这类药物实际上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主要有莱克多巴胺、盐酸克仑特罗等、沙丁胺醇、硫酸沙丁胺醇、硫酸特布他林、西巴特罗、盐酸多巴胺等7种。   该联系人指出虽然早在2002年国家监管部门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检测盐酸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等没有纳入常规的检测。   一位权威消息人士证实,各地都会检测盐酸克仑特罗,但莱克多巴胺只有个别地方有检测,因为其检测成本高。“但在不法养殖户中,使用这两种瘦肉精的比例是差不多的。”   另外,记者20日从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获悉,此前济源双汇食品公司发现的19头“瘦肉精”疑似阳性生猪,目前17头已经得到确认,剩余2头排除。   截至目前,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仍处于停产整顿阶段。自17日宣布召回市场流通产品起,公司已召回肉制品2000多吨、冷鲜肉70多吨。
  •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办就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等答问
    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就近期工作相关情况答记者问   近日,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部署了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全国整顿办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问: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势如何?   答: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尤其是2008年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建立食品安全监测网络,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及时清查食品安全隐患,依法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总体上看,我国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是好的。据了解,近期地方通报的上海熊猫炼乳、陕西金桥乳粉等违法犯罪案件,是通过地方有关监管部门日常监管和食品监测发现违法线索,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控制了食品安全危害。可以说,这些案件得到及时查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食品安全法》贯彻实施工作取得了初步效果,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不断推进,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能力得到加强。   问:食品安全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对违法案件有无具体的处罚措施?   答:当前,各地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有的食品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如有的企业未按照规定彻底销毁2008年问题乳粉并私自藏匿和继续使用问题乳粉,这是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的地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前一段时间地方查处的山东“绿赛尔”纯牛奶、辽宁“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园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标案件,性质恶劣,但同时也暴露出有的地方对2008年三聚氰胺问题奶粉的销毁工作还不彻底,非法流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全国整顿办高度重视发现的这些问题,严肃督办,坚决查处违法犯罪案件及其背后的监管失职渎职问题。目前,各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对违法企业一律下令停止生产,封存所有的问题成品和原料,查清问题成品流向、对流向市场的问题产品全力组织召回,对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进行立案侦察,从而及时防止问题食品对人民健康造成危害。应当说,《食品安全法》和相关法律对食品违法行为的措施是严厉的、有效的,一经发现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严厉的查处。   问:整顿办落实视频会议有何具体措施?   答:全国整顿办今年1月30日召开了2010年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各地依法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将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列入当前的重点工作,避免食品安全隐患演变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事故。近期,全国整顿办已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16个省份,重点督促检查各地清查食品安全突出隐患工作进展情况,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任务,严厉查处各类食品违法案件,查清违法事实,尤其要查清案件背后有无失职、渎职的违法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问:食品安全工作还面临哪些挑战?   答: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 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在发达国家同样存在。近几年日本发生的大米污染案件、欧洲发生的 “疯牛病”事件以及美国“毒菠菜”事件和“花生酱沙门氏菌污染”等违法事件,均说明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艰巨性。我国食品安全状况是由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特别是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时期,地区发展不平衡,企业诚信参差不齐,许多食品企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制约了国家食品安全总体水平。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总体水平仍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