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石材认证

仪器信息网石材认证专题为您整合石材认证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石材认证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石材认证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石材认证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石材认证话题讨论。

石材认证相关的资讯

  • 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石材产品检测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内蒙古石材检测中心坐落于13000平方米面积的国际石材展览中心内,面积1000平方米,该中心于2010年6月始建,是除了山东、广州外,中国第三个单独的石材质量检测中心,这个质检中心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石材安全检验检测基地。中心于今年7月9日正式获得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验收证书,标志其具备可以向社会出具石材检测数据。   2012年7月25日,记者来到位于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新宝拉格镇的国际石材展览中心了解到,借着首届中国塞北国际石材展览会的隆重举行,内蒙古首个石材产品检测中心也宣布正式投入使用。 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旗委书记周金桩(右一)陪同中国石材协会会长邹传胜(左一)在检测中心内参观   内蒙古石材检测中心坐落于13000平方米面积的国际石材展览中心内,面积1000平方米,该中心于2010年6月始建,是除了山东、广州外,中国第三个单独的石材质量检测中心,这个质检中心将成为内蒙古自治区首个石材安全检验检测基地。中心于今年7月9日正式获得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资质认定验收证书,标志其具备可以向社会出具石材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合格资质。质检中心主要包括样品制备室、力学检测室、冻融检测室、放射性检测室以及业务资料室五个部分。据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孙永飞介绍,目前中心内的检测设备已经可以按国家标准,准确地检测石材的光泽度、平整度、规格尺寸、可承受压力以及内含放射性物质等各项指标。
  • 以效率服务客户——飞纳电镜入驻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
    2018 年 9 月,飞纳电镜正式入驻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检验中心是福建首个“国字号”石材建陶专业检测机构,目前尚处于筹建的阶段,届时将会承担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石材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检验、专项监督抽查检验以及法定质量纠纷仲裁检验等各项指令性任务。同时为社会各界提供专业权威的石材及相关产品:质量委托检验、进出口检验、质量鉴定、CE 认证检验、标准技术等服务。 检测中心已通过认可的产品标准达 35 个,检测项目 400 多项,涉及产品包括卫生陶瓷、卫生设备用台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浴缸、陶瓷片密封水嘴等几十个种类。可想而知,检测中心将会面临繁重的测试任务,而“繁重”二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样品量巨大;2、样品种类繁多。 这会对电镜提出哪些挑战呢?作为电镜使用者又会有哪些考虑呢?首先肯定是扫描电镜的效率。 1. 面对如山的样品量本来就是一件烦心事情,如果再加上繁琐复杂的操作方式,那必定会让操作员抓狂。而飞纳电镜就不同了,我们具有清晰、简洁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易学,仅需1-2天的培训即可掌握操作技巧,数分钟即可完成样品测试。不仅降低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更大大提示工作效率,十分适合样品量巨大的测试任务。 2.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高分辨率专业版 Phenom Pro 型号的飞纳电镜具有 150,000x 的放大倍数,背散射电子图像的分辨率优于 10nm,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测试需求; 3. 采用高灵敏度 4 分割背散射探头,在形貌图像和成分图像中间轻松切换,两种图像,双倍体验; 4. 长寿命(1500h)、高亮度 CeB6 灯丝,亮度为钨灯丝 10 倍,无惧样品种类,都可为您呈现清晰、细腻的图像; 5. 飞纳电镜采用低真空技术,可以有效抑制荷电效应的产生,实现直接观测各种不导电样品,样品无需喷金喷碳。利用降低荷电效应样品杯,更可将起始荷电的放大倍数提高8倍左右。因此,即使是面临导电性较差的陶瓷样品,可直接观察而无需喷金; 降低荷电效应样品杯是为了降低样品的充电效应。避免了不导电样品的额外制样步骤。可以更快捷、更方便地观察诸如纸张、聚合物、有机材料、陶瓷、玻璃和涂料等样品。 综合以上几点,飞纳电镜很好的契合了国家石材建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福建)的测试需求,同时我们也期待飞纳电镜能够为您带来美好的使用体验。陶瓷材料掺杂陶瓷陶瓷片断面
  • 投资668万元 沁阳建石材质检中心
    2012年9月5日,河南省泌阳县质监局举行了河南省天然石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奠基仪式。驻马店市质监及泌阳县委领导等出席奠基仪式,有关部门、乡镇负责人以及质监干部职工500余人参加开工典礼。   泌阳县是长江以北最大的石材生产、销售集散地。已探明花岗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泌阳青”可与著名的“台北青”相媲美,花岗岩开采量占全省的70%。   河南省天然石材产品质量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010年经河南省质监局批准筹建。该项目被泌阳县委、县政府列为2012年全县重点工程,占地面积10667平方米,主体建筑9层,建筑面积5819平方米,工程预算668万元,预计2013年8月建成。   该项目建成后,将为泌阳县以及全省石材产品及原料提供产品质量检验和技术研发服务,为提高石材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l竞争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对泌阳县乃至河南省石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 石材使用有规范 只有A类材料可用于室内装饰
    石材是家庭装饰中使用频率颇高的建材之一,但消费者对产品等级、质量标准、国标规定等切身相关的内容却知之甚少。家居市场商会专家,将为消费者详细讲解石材品种、等级、检测等专业知识。 石材使用有规范 只有A类材料可用于室内装饰   对于该如何分辨产品等级、辨别产品放射性的问题,天津市家居市场商会理事杨新利表示,在选购石材产品时除了注重材料本身的质量外,还要注意放射性水平的高低,但是肉眼是无法观察出产品的放射性水平高低的,必须通过专业仪器进行检测,所以在选购材料时,向经销商索要该产品的放射性报告是最为直接、准确、有效的方式。   “和其他建材不同,石材的放射性不是用简单的合格或是不合格来衡量,而是分为A、B、C三类。”杨新利介绍,国家在《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标准中,对建筑材料进行了定义和分类。标准规定,A类装修材料产销与使用范围不受限制,可以广泛用在室内装饰的飘窗、过门石及台面等 B类装修材料不可用于民用建筑(住宅、老年公寓、医院和学校等)的内饰面 C类装修材料只可用于建筑物的外饰面及室外其他用途。   天津市家居市场商会秘书长曹莉云建议,消费者一定要培养自己的维权意识,向经销商索要该产品的放射性报告,在看放射性报告时,关键是看最后结论,看其是否为“A类”,如果消费者对产品仍然不放心,也可以自行将产品送到专业的机构检测。
  • 河北省首家石材雕刻产品质检站落户曲阳
    6月4日~6日,河北省首家石材雕刻产品质检站落户曲阳,并通过了省级专家组的评审验收。   这个质检站的建成,结束了自汉代以来石材雕刻产品无法判定产品质量的历史,弥补了河北省石材雕刻产品质量检验空白 有助于提升石雕产品质量,推动曲阳石材雕刻行业产品质量上档升级。   “中国雕刻之乡”曲阳的石雕业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元,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雕刻技艺源远流长。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2006年,曲阳石雕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曲阳已成为我国北方汉白玉雕像的发源地及雕造中心,雕刻门类由过去单一的石雕发展为木雕、牙雕等20余种,圆雕、透雕、浮雕等雕刻技法日臻完善,产业遍及10个乡镇60多个村,雕刻企业达2300多家,十万人的产业大军年创产值30亿元,产品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雕刻业成为当地特色富民产业。   据了解,长期以来,雕刻业质量检验无标准,个别企业受利益驱使以次充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曲阳的石材雕刻市场秩序。为提高曲阳雕刻产业信誉,曲阳质监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选派技术骨干远赴山东石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家庄灵寿县质监局等检验站、化验室考察学习。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筹备,完成了专家论证立项等预备程序。   目前,这个质监站可承担产品定期监督检验、市场监督抽查检验、仲裁检验、新产品鉴定检验、委托检验、标准验证检验、公正验货检验及其它检验 检验范围涉及石材雕刻产品,大理石板材、花岗石板材多个品种。今后,石材雕刻产品的放射性核素限量、粘接部位牢固度、光泽度、规格尺寸、体积密度、吸水率等24个项目均可在这里接受检验。
  • 四川省将建省级石材检验中心
    7月1日,记者从“四川省质监局与攀枝花市政府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上获悉,四川省首个省级石材产品监督检验中心将在米易开建。中心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制约四川省石材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提升四川省石材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四川省石材产品在全国的知名度。   即将开建的检验中心采用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方式兴建。
  • 江苏配备先进检测仪器加强进口石材放射性检测
    据江苏检验检疫局日前发布的消息,2015年至今年8月,江苏口岸在对进口石材的检验检疫中共检出11批、3159吨花岗岩放射性超标,其中2批分别来自巴西和马达加斯加的进口花岗岩荒料因为超标严重被退运处理。  江苏口岸近年来进口石材增长迅猛,2014年以前年均在3万吨左右,2015年猛增至6.15万吨,货值1073.2万美元,其中主要进口品种花岗岩荒料达6.07万吨、货值1029.5万美元。针对江苏口岸进口花岗岩品种杂、数量多和放射性超标风险高的特点,江苏局在主要进口口岸配备了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并依托全省系统重点实验室加强检测把关。同时,加强检验检疫部门放射性检测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检测仪器使用和保养,规范检验检疫操作规程,对经检测需限制使用场合的建筑用花岗岩石材品种及时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告知进口商,约谈相关企业负责人,建立台帐做好后续监管工作等措施,对经检测需退运的批次,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退运,把进口石材放射性风险杜绝于国门之外,切实保护人民的健康和安全。今年3月,常熟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来自巴西的品名为“雪山银狐”的花岗岩荒料进行放射性检测时,发现其现场放射性检测值当量剂量率超过本底值6倍多,远超我国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中C类装饰装修材料外照射指数限量。7月,江苏连云港再次退运1批、重约22吨放射性超标的进口自马达加斯加花岗岩。连云港检验检疫局检验发现其γ 射线剂量当量率超过天然本底值47倍,远超国家标准的限值。  江苏局检验鉴定监管部门负责人提醒说,花岗岩为火成岩,由于其独特的形成特点,往往会含有铀、钍、镭等放射性元素并有放射性超标的可能。由于放射性超标石材产生的射线看不见、摸不着,长时间居住在放射性超标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发生癌症及基因变异的概率也会增大。还可能会由于其自然衰变过程中形成微小的放射性物质和雨水的冲刮,对周边环境造成难以根除的生态污染。  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将用作装修装饰材料的石材按照其放射性核素分析结果分为A、B、C三类:A类装修装饰材料在使用上不受限制,可以用于任何场合 B类装修装饰材料除了不能用于家居等部分民用建筑的内饰面外,可用于其他建筑的内饰面和所有建筑的外饰面 C类装修装饰材料则只能用于建筑外饰面等室外场合 对放射性核素超过国C类的进口石材,则必须按规定作退货处理。因此,普通消费者在选购进口花岗石尤其是准备用作室内装修材料的时候,可以要求商家出示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检验证书,以确定其分类等级及使用场合,防止放射性超标的花岗石被违规使用。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对《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氙灯老化性能的测定》等29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经研究,现对《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氙灯老化性能的测定》等295项拟立项国家标准项目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4年1月5日。请登录请登录标准技术司网站征求意见公示网页http://std.samr.gov.cn/gb/gbSuggestionPlan?bId=10001508,查询项目信息和反馈意见建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3年12月6日部分相关标准如下:#项目中文名称制修订截止日期1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第7部分:耐氙灯老化性能的测定制定2024-01-052轻型车辆动力车用铅酸蓄电池 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制定2024-01-053纺织品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的测定修订2024-01-054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倾斜和摇摆制定2024-01-055阴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型和碳酸型率的测定方法制定2024-01-056铅及铅合金化学分析方法 第19部分:铜、银、铋、砷、锑、锡、锌、镍、镉、钠、镁、钙、铝、铁、硒和碲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制定2024-01-057建筑绝热制品 长度和宽度的测定制定2024-01-058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检测方法 浆料粘度的测定修订2024-01-059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浮游菌的测试方法修订2024-01-0510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悬浮粒子的测试方法修订2024-01-0511建筑绝热制品 平整度的测定制定2024-01-05
  • 认证有“猫腻”:给钱就能做有机蔬菜认证
    2011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健康产业博览会上,有机蔬菜吸引观众观看   胡萝卜15.9元/斤、土豆15.6元/斤、油菜14.2元/斤、豇豆15.5元/斤,这是7月28日科技日报记者在位于北京市阜成门的华联精品超市看到的有机蔬菜的价格,而当天红莲菜市场的菜价为胡萝卜1.4元/斤、土豆1.0元/斤、油菜1.5元/斤、豇豆2.0元/斤。有机蔬菜价格竟是普通蔬菜的几倍,甚至十几倍。   “其实对‘有机’并不十分了解,因为现在市面上卖的蔬菜实在叫人揪心,各种添加剂叫人害怕,所以宁愿多花一些钱,至少吃起来更让人放心,一分钱一分货嘛。”正在超市选购有机蔬菜的张女士说。   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的王主任告诉记者,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要认准产品外包装上的“有机认证标签”,有了这个“标”,才是有机食品。记者在实际走访中也发现,标榜有机食品的外包装上的确有个圆形的小标,上面写着“中国有机食品”。贴了这个标的食品,身价马上大增。   能否贴标签谁说了算?   记者就有机认证的问题采访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家认监委)遭到拒绝后,以想要做有机认证的农场主身份再次拨通了宣传处的电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国依照国家认监委制定的‘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范有机产品认证活动,由认监委统一管理,具体认证要去找国家批准的认证机构。”   哪些才是正规的认证机构呢?“现在有26家,但因涉及到证书的有效期,认证机构的名录是变动的,可以在国家认监委的网站上实时查询到。”   国家认监委在首页设置的“认证机构名录”中只显示了17家“有机产品”的认证机构,记者拨通国家认监委在认证监管公告(2010年第31号)中发布的举报受理电话,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到了这26家认证机构的目录,查看它的地址是:打开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food.cnca.cn),在“查询认证机构”中选择公众查询的“认证机构”,按认证种类选择“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方可找到证书“有效”的26家有机认证机构。   寻找正规的有机认证机构并不是记者一个人遇到的难题。在网上输入“有机认证”,出现的“认证机构”鱼龙混杂,有“有机认证机构”“有机认证咨询机构”“有机认证服务机构”,还有“有机认证网”等。   有钱、有文件就有标签?   记者以养鸡场场主的身份联系了几家号称可以办理有机认证的机构,就想要为8000只散养蛋鸡办理有机认证向这些机构进行了电话咨询。   北京高科圣德认证咨询公司的孟经理告诉记者:“我们‘指导’你来做认证,就好比监考老师会告诉考生这道题怎么做么?这项工作就交由我们来做。”谈及认证的费用,孟经理说:“如果现在鸡场用的是有机饲料,那么需要1.6万元的认证费用 如果未使用有机肥料或有机饲料,那么我们负责提供使用有机肥料或饲料的农场材料,但费用要增至1.8万元。”   孟经理提到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是国家规定的申请有机的标准之一,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被称之为“有机”。而在孟经理这里,2000块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指导你备齐认证资质的文件,你提供农场质检的报告,认证机构要看这些报告和我们帮助你准备的文件,还要做个现场的考察,报告和文件都没问题,认证就可以拿到了。”孟经理对认证的流程了如指掌。国家规定有机认证期限是一年,“一年后还要再次做检查么?”孟经理说:“续检主要看你出示的记录,包括过去一年你使用的肥料、饲料和打过的防疫针这些,主要就是以票据的形式。”   检测主要看文件和报告,续检看用票据证明的记录,这些成为申请有机认证的重要环节?南京国环国际认证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国的有机认证标准虽然是与国际接轨的,但各国的侧重点的确有所不同,“比如日本更加看重植保的投入,而中国比较看重‘文件体系’”。   拿申请有机认证的一个指标“转换期”举例,国家规定农作物的转换期为2—3年,转换期间就必须按照有机标准使用有机肥料。声称在认证机构里有“内部人员”,可以以“行业价格”申请到有机认证的北京中农富达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孙先生,面对记者提出的“是否可以缩短转换周期”的“特殊要求”时,给出对策:“你出具过去一两年购买了有机农肥的票据,可以申请缩短转换周期。”   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的研究员田河山告诉记者:“按照国家认监委的规定,只有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才有资格在食品外包装上贴有机标签,而这个标签是消费者在购买有机食品时的唯一凭证。”而记者随后找到了一家北京的印刷公司,给出了有机认证的标签,咨询印刷不干胶的价格,一位姓程的经理并没有要求记者出示什么证明,只是告知印刷1万个有机标签的价格是1100元,合每个标签0.11元,如果一次印刷一个版(10万个),合每个标签0.03元。
  • 取消中药材GAP认证,并非放而不管
    p   2月15日,CFDA官网消息显示,国务院印发《关于取消13项国务院部门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10号),规定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捕获.gif"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insimg/4feeb035-cfb2-43b2-a0b3-0737654a2ded.jpg" / /p p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SampleFilter-S22002-T000-1-1-1.html" target=" _self"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中药材 /strong /span /a 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起至今,已有10余年。采访中,有业内人士推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还将继续推行,取消中药材GAP认证后,监管仍会加强,相信还有其他后续管理措施出台。 /p p    strong 中药难为“无米之炊” /strong /p p   某研究机构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中药材GAP基地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药材GAP认证从2004年至2012年5月7日,发布了16个公告,共有70余家企业(不计重复)、95个基地、60多个中药材品种通过中药材GAP认证。 /p p   有专家认为,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后,将由中药生产企业(包括饮片、中成药生产企业)对产品生产全过程的质量保证负责,确保供应临床、医药市场的所有药品质量信息可溯源。 /p p   “谁向市场供应药品,谁就该对药品质量负全责。取消认证,是简政放权的举措之一。但作为相关生产企业,要保证药品质量稳定可控,药材质量稳定是关键,这是必须进行规范化种植的意义所在。中药生产企业对自己所使用到的所有药材质量负全责:药材质量信息可追溯,药材有稳定可控的来源。比如还在征求意见中的《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要求,生产所使用的药材信息备案是必须的。”某大型药企研发中心博士陈周全分析认为。 /p p   在他看来,对于存在资源瓶颈的药材,企业必须自建或共建规范化种植基地,确保可持续生产。现在从政府到监管机构,到行业,都强调生产的可追溯质量保证体系。药材没有稳定可控的来源,药品的生产将会是无米之炊,可能也就自动退出了。 /p p   记者留意到,在近期不少地区发布的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中,基地建设成为重要发展目标。《贵州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1个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个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5个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申报国家认证中药材GAP种植基地累计达8个以上。《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的实施意见》发展目标明确,到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将在现有600万亩的基础上,增至1000万亩,并建设100个以上省级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100个以上省级中药材种植养殖科技示范园,以及申报国家认证单品种中药材GAP种植基地。 /p p    strong 中药材种植不是“大棚种菜” /strong /p p   中药材GAP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生产与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所应关注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p p   在记者此前参加的一个有关中药材GAP研讨会上,权威专家周荣汉教授表示,在实施中药材GAP过程中,有一大问题就是传统中药材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尽管GAP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充其量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组合,形成有进步意义的标准操作规程(SOP),在改革、创新方面却并不显著。 /p p   此外,少部分企业完成GAP建设后疏于管理、流于形式,把中药材GAP基地当作向外推介、展示形象的招牌,只做表面文章,“重建设、轻管理”,建设之初能做到合理规划,对照标准,严格把关,一旦建成,后期管理出现松懈,这样违背科学、不注重后期管理的中药材GAP基地自然不会长久,也没有任何实施意义,因此建议提出复检制度。 /p p   “企业规范化种植不是为了GAP而GAP,而是为了保证自己的重点产品,核心产品有合格的药材可用。为保证中药药效,对于药材的种植,业内有不少同仁强调采用仿野生种植,而不是像‘大棚种菜’一样。”前述药企人士表示。 /p p   那么,如何保证药材质量?规范化生产如何实施?中药现代化之路如何更加理性与科学?都是传统中医药必须认真对待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p p   另悉,除取消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外,国务院还决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等7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的食品药品行政审批事项。 /p p   根据CFDA官网消息,本月初,国务院印发《关于第二批取消152项中央指定地方实施行政审批事项的决定》(国发〔2016〕9号),规定取消从事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批准、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负责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研究立项审批的初审、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的初审、特殊用途化妆品审批的初审、处方药转换非处方药申报资料的初审、药品注册补充申请的初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注册的初审等7项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的审批事项。 /p p br/ /p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9年7月7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十九站: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简称CTC)于2005年成立,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极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雄厚的技术力量,拥有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玻璃与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国家建材工业建筑材料节能评价检测中心等十余家国家级及行业级质检中心,强强联合使CTC成为行业内规模最大、业务最齐全检验认证机构。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热情接待了我们,据介绍,中心自成立以来发展速度很快,05年总收入只有5000万,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其中测试收入就达8500万。马振珠教授还介绍道,09年中心计划收入1.4亿,目前已进入工程建筑高峰期,检测业务量相应也已急剧增多,中心对于完成任务充满信心。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广泛的业务领域和雄厚技术力量,拥有四大核心业务平台:“建筑工程、建材产品检测 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 检测仪器设备制造及相关延伸服务”,即检验、认证、仪器和相关服务。   检验业务是CTC核心业务之一,CTC是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检验单位,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首批批准通过的29家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机构之一,中国消费者协会建材类商品唯一指定检测实验室,北京市建委建筑工程质量见证实验室、专项检测实验室。CTC可向社会提供多种检验服务,可检产品1000余种,涉及建筑材料及装饰装修材料、安全玻璃、石英玻璃、耐火材料等 建材工业窑炉、建筑材料及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估 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 同时可对建筑工程提供专项检验和见证检验服务。   实验室面积1万5千平米,固定资产6千多万元,拥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气液相色谱仪、高纯锗γ能谱仪、门窗幕墙检测系统、外墙外保温检测系统、抗菌实验室、30m3环境试验仓、Q-sun老化仪、耐盐雾试验箱、建筑防火检测设备、水嘴检测设备、塑料管材静液压试验仪、建筑声学检测设备、中空玻璃耐温耐湿箱、航空前挡风鸟撞综合测试仪、各种材料万能试验机、霰弹袋冲击试验仪等大型先进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850余台(套)。   部分检验仪器设备: 化学分析实验室 家具环境舱检测 老化实验室 五金水嘴实验室 中空玻璃实验室 外墙外保温耐候性检测系统及抗风压检测系统 管材5000次循环实验室 大幕墙实验室 风机盘管检测 采暖实验室 海南自然暴晒场   CTC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健康、质量、安全、环保、节能、节水)、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并为出口企业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   认证业务是中心近两年来积极拓展的业务领域,并且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有160多个国际客户,主要是认证客户。随着中心检验认证能力及业务范围扩展,中心获得政府及国内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如成为德国TÜ V合作实验室、是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美国IGCC/IGMA北美以外地区惟一认可实验室、西班牙Applus认可的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授权实验室、荷兰TNO合作实验室。   中心每年在研的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各种标准及检测实验方法都需要相应的测试仪器设备进行配套,所以中心也开展了仪器研发业务,主要进行检测仪器设备的研发、制造、检定与销售。   部分自主研发的仪器设备:     SGT-A型透射比测定仪    ZWJ-851型准直望远镜      MCJ-12/6 型冲击试验机(12m/6m)   中心的延伸服务包括针对所制定的标准举办的培训班、国家建材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 中心作为国家质检总局授权的的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样品及标准物质生产者,开展建材标准物质的研究与销售服务。   中心现有员工近350人,其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授级高工25人,高级工程师及工程师90人,博士12人,硕士90人,国家计量认证评审员9人,中国实验室认可评审员7人,国家注册高级审核员30人,水泥、玻璃、功能陶瓷等国际专业标准化组织中国委员2人。中心拓展业务的同时积极引进各类高级人才,如结构工程师、无损检测工程师、中高级认证审核员等行业需要的特殊资质的人才。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市场,为在整个中国范围内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成立分支机构。如,中心于08年底成立了厦门检验有限公司,并且于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      附录1: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www.ctc.ac.cn   附录2: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自主研发仪器设备 http://www.ctc.ac.cn/html/CTCjieshao/CTCzhuanyerenyuan/CTCzhuanyeshebei/index.html http://equipment.ctc.ac.cn/   附录3:标准样品/标准物质目录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样 品 名 称 质量/g 单价/元 硅酸盐水泥 20 80 矿渣水泥 20 80 普通硅酸盐水泥 20 80 火山灰水泥 20 80 水泥熟料 20 80 粉煤灰水泥 20 80 水泥生料 20 70 复核硅酸盐水泥 20 80 水泥黑生料 20 70 白色硅酸盐水泥 20 80 黑生料(碳酸钙) 20 70 铝酸盐水泥20 80 粘土 20 70 矿渣 20 70 石灰石 20 70 粉煤灰 20 70 石膏 20 70 火山灰质混合材 20 70 铁矿石 20 70 含氟水泥 20 70 萤石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20 80 水泥用矾土 20 70 硫铝酸盐水泥生料 20 70 无烟煤 20 80 钠长石 50 150 烟煤 20 80 钾长石 50 150 普通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软质粘土 50 150 矿渣水泥混合材料含量 20 80 钠钙硅玻璃 50 150 水泥氯离子含量 20 150 硼硅酸盐玻璃 50 150 水泥生料氯离子含量 20 150 矾土 50 150 中热硅酸盐水泥 20 80 CMP指示剂 20 40 水泥细度和比表面积标准粉 200 80 KB指示剂 20 40   附录4: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联系方式   业务受理电话:010-51167983/7984/7681   传真:010-6571599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中国建材总院南楼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邮编:100024
  • 中国木材认证不足1% 新规或致部分企业憾别欧盟
    2012年,家具产业刚刚崭露头角却迎来了严峻的考验。近期,欧盟发出“木材及木制品法规和新环保设计指令”,即所有出口欧盟的木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所有厂商,都必须获得森林管理委员会(FSC)森林认证的“身份证”。记者了解到,从全球范围来看,获得FSC认证的木材大约只有10%,而在国内市场,市面上获得认证的木材也不足1%,受此影响,重庆市家具出口企业面临生产成本大幅提升,利润空间收窄,价格优势减弱。   欧盟木制品新指令   3月3日,欧盟“木材及木制品法规和新环保设计指令”将强制实施。该指令要求今后出口欧盟的木材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上的所有厂商,都必须获得FSC森林认证的“身份证”,即必须提交木材来源地、国家及森林、木材体积和重量、原木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等证明木材来源合法性的基本资料。其范围主要适用于在欧盟内生产及从欧盟以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木材及其木制品。   中国市面上活的获得认证的木材不足1%   该份指令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又是一个新的“绿色壁垒”。从全球范围来看,获得FSC认证的木材大约只有10%,而在国内市场,市面上获得认证的木材也不足1%。   国内大部分企业或将憾别欧盟市场   我国对欧盟及美国的出口家具占家具总出口额的53.9%,为中国最大的家具出口市场。欧盟新规执行后,由于通过FSC森林供应认证的原材料本身就比较少,这将导致企业增加采购成本的同时,还要增加有关的检验、测试、认证和公关等手续以及其他相关费用,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将大幅上升,利润空间收窄,价格优势减弱,或将导致部分企业憾别欧盟市场。
  • 认证机构各自为政 蔬菜"有机"2万就能办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日前报道,超市里销售的高价有机蔬菜存在黑幕,不少“有机蔬菜”在种植的过程中和普通蔬菜一样使用化肥和农药。记者随后调查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认证机构从事有机蔬菜认证,市场竞争激烈,由此导致花钱就能买到有机蔬菜认证等诸多问题。相关法律专家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记者在天津市南开区某大型超市蔬菜专柜了解到,蔬菜价格并不一致,普通蔬菜价格最低、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价格依次提高。一颗有机大白菜标价35元,一颗有机萝卜标价18元,四个有机青椒26元。该超市蔬菜部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有机蔬菜主要由北京大兴留民营和山东寿光的蔬菜种植基地供应,都具备有机蔬菜认证证书。   北辰区蔬菜种植户王先生表示,此前通过中介机构曾找过北京一家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结果中介却介绍了另一家收费更低的认证机构,5万元就能办到有机蔬菜证书,而且不需要3年过渡期,交完费第二年就可直接贴上有机蔬菜的标志。而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申请有机认证的农产品种植者在提交申请之后,认证机构将派检查员到种植基地进行检验,再经过3年左右的转换期,期间生产出的产品贴上“有机转换食品”销售。转换期过后,经过认证机构的复核,符合条件者才能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出售。   记者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网站查询发现,目前全国有26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分布在全国各地,且都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机认证,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南开区一家商务咨询机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有机产品认证机构收费不一,根据种植面积和证书年限,最低2万元即可办到有机认证。   击水律师事务所相关专家表示,按照农业部门的规定,有机蔬菜在种植过程中应完全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普通蔬菜花钱买来有机证书,属于欺诈消费者。国家主管部门应精简有机蔬菜认证机构,严查有机蔬菜认证机构的不规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有机蔬菜行业的发展。
  • 宝钢特材检测中心通过航空材料实验室认证审核
    近日,从国际航空工业权威认证机构PRI组织获悉,宝钢特材检测中心通过航空材料检测实验室认证首次监督审核。   审核专家对实验室有效运行的管理体系、规范有序的检测过程等给予肯定。
  • 材料检测与认证服务论坛成功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10月18日,由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协办的材料检测与认证服务论坛在上海国际博览中心隆重召开。多位材料领域的著名学者做主题报告,就“材料检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和交流,吸引了100余位来自各界的专家、代表参会。仪器信息网作为支持媒体也出席了此次研讨会。 会议现场 报告人: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副秘书长 凌玲 报告题目:材料检测机构联盟化发展探索   凌玲在报告中提到,材料检测一般是指材料组织结构、物相分析、材料化学分析、材料失效分析、材料无损检测分析、特殊环境下材料物理性能分析等。国有材料检测机构在中国市场占有率达到57%,并按10%的比例增速发展。国有材料检测代表机构有CTC、建科院、有色测试中心、钢铁测试中心、航材院测试中心、厦门建科院、上海金属所、西北材料院等。主要服务领域包括建材测试、钢铁材料测试、有色金属测试、复合材料检测、新兴材料检测等,市场潜力需求约300-400亿。 报告人: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总院航空材料检测研究中心主任 陶春虎 报告题目:材料检测发展思路   陶春虎在报告中提到,国内与国外材料检测的主要差距表现在:国内材料检测机构没有形成检测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理念,国内检测机构基本上仍是材料研制单位内部为材料研制提供检测服务;设备、资源相对落后,研究开发力量相对薄弱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缩短与国外材料检测的差距就要加强检测专业人员培养、新型测试技术研究、计量标准的研制、测试仪器设计开发、工程材料设计和特性研究、测试软件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能力。 报告人: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检测中心涂料室主任 潘新 报告题目:高分子材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潘新在报告中提到:高分子材料主要有橡胶、塑料、纤维、胶粘剂、涂料等,有害物质主要有加工助剂(增塑剂、阻燃剂、热稳定剂、填充剂、抗氧剂、色母粒等)和游离单体(氯乙烯、苯乙烯等)两类。测试仪器主要有气象色谱仪、气质联用仪、液相色谱仪、分光光度计、环境测试舱、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微波消解仪、微波马弗炉等。   同期报告还有北京精微高博科学技术有限公司王晓红的《粉体材料中小于2nm微孔分析测试技术》及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高峡的《材料中化学物质的分析方法》。 北京精微高博科学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万晓红 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 高峡   更多活动请查看: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subject/s201/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
    日前,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   作为中国建材行业检验认证领域的发源地,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辛勤耕耘五十多年,使建材行业的检验认证业务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为应对WTO的挑战,2005年,在国家部委和中国建材集团的支持下,中国建材总院整合旗下近二十个国家、行业的检验认证资源,创立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六年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锐意进取,奋力开拓,秉承“公正为本,服务社会”的核心理念,立足于建材与建筑工程领域,为客户提供检验、认证、检验仪器设备研发、标准制定、技术研究与评价、培训等高技术服务,为京沪高铁、三峡工程、奥运场馆、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提供了优质服务,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高度评价。六年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建材领域规模最大的、全国性、综合性、独立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服务机构,为提升建材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检验认证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履行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在国资委、国家质检总局等部委的支持下,在中国建材集团的直接指导下,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整合集团内检验认证资源,联合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发起设立中国建材检验认证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将致力于走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突出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履行“让人类生活更美好”的神圣天职,以“科学、公正、准确”的服务理念,努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知名度的世界一流检验认证机构,力争成为中国第一家集检验认证一体化的上市公司,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
    近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仪式在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隆重举行。   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 依布拉音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马眷荣共同为“试验站”揭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成秉勇、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原建设、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国家质监总局科技司副处长梁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副主任刘元新、建材行业建筑构件及材料环境条件与环境试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蒋荃等领导共同出席本次揭牌仪式。此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国家材料大气环境自然老化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又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随着项目建设逐步深入,该项目得到了国内许多科研院所及企业的关注和参与,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是目前国内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中最具规模和影响力检验认证机构,在建筑材料分析测试领域实力雄厚、资质较强、权威性高。“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挂牌成立,为各类材料耐干热环境老化试验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揭牌
    4月7日,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吐鲁番环境试验站(北京)揭牌仪式在北京举行。吐鲁番地区行署副专员帕尔哈提伊布拉音和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马眷荣共同为试验站揭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监局副局长成秉勇、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原建设、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振珠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材料及其制品的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安全及环保等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对材料及其制品在各种自然环境条件下的老化试验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多年来,有关干热环境下材料及其制品的暴晒试验在我国一直是空白,而吐鲁番地区酷热、干燥、日光充足、日照时间长等气候特点,具备了开展各类材料及其制品耐干热环境暴晒性能试验的先决条件。   为充分利用这一优越的光热资源服务于地方经济,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在吐鲁番建立“国家材料大气环境自然老化检测中心”项目申请,以期通过项目建设搭建一个平台,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及国防建设中的合理选材、科学用材与防护、保证工程质量和可靠性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为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提供产品开发研究基地,从而带动地方经济,促进国家经济、生态环境及国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该项目在国家质检总局、科技部、自治区质监局、吐鲁番地委及行署的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已投资3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2000亩试验用地手续,试验场地“四通一平”、气象站的建立及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等基础工作。在项目技术开发合作方面,国家机动车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吐鲁番暴晒试验场项目已正式落户吐鲁番。科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对此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此项目列入自治区科技厅2009年重大科技项目之一。在2009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中国科学院——新疆科技合作洽谈会上,北京科技大学、海南汽车试验研究所、中国建材检验认证中心与吐鲁番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正式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
  • 打造中国检验认证的“航空母舰”——访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国外检验认证机构自2005年12月11日起可以在中国建设检验、测试、认证实验室,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保护状态下的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国外检验认证机构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雄厚的资金实力、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成熟市场操作模式,积极抢占国内检验认证市场、尤其是商业检验认证市场。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状况究竟如何?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受到国外同行机构怎样的冲击?以及如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等?带着这些问题,仪器信息网记者日前采访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   CTC依托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于2005年底组建成立,马振珠教授出任中心常务副主任、全面负责中心工作,2007年主营收入突破1亿元,实现CTC成立仅两年收入翻番的辉煌业绩,2008年总收入已经增长为1.16亿元,是目前中国建筑材料检验和认证领域最具规模的并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   国际巨头逐鹿中国市场,国内检验认证机构亟待发展   中国在加入WTO时曾承诺,在中国提供检验服务3年以上的外国服务提供者可以在中国设立合营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法定检验除外)机构;入世后2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外资控股;入世后4年内,允许(从事非法定检验的)外资检验服务提供者在华设立独资子公司。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检验认证市场。如今,中国检验认证市场的大门已经对全世界打开,跨国认证集团目前正在有步骤地将庞大的身躯挤进中国,国内的检验实验室等实力也越来越强,二者的竞争已越来越激烈。  1、国际检验认证巨头本地化进程加速   马振珠主任首先谈到:“多数国外知名的检验认证机构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涉及范围较广,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近年来,国际权威检验机构纷纷在中国设立检测网络,已经在中国初步完成了商业布点工作,业务发展势头良好。”   如:SGS(瑞士通用公证行)全球拥有14000多个分支机构和实验室,55000名员工,70000多家全球客户。SGS在中国大陆最开始是以合资身份进入中国的,合资对象为中国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旗下的中国标准技术开发总公司,所以在中国大陆SGS的名字是: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目前,至少有7000家中国企业获得SGS认证,在中国市场年收入一度达到14亿元人民币。   具有百年历史的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L)是通过会员制的运作方式来获取利润,目前拥有国际级会员10000多名,引人注目的是其制定了10000多项产品和行业标准供全球企业参照执行。2003年1月,UL和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共同投资1500万美元在苏州设立了UL美华认证有限公司,目前,UL美华认证已成为UL全球业务增长最快的分支机构。   德国莱茵TÜ V检测认证集团成立于1872年,总部设立在德国科隆,在61个国家490多个地区雇有13300多名员工,年营业收入超过11亿欧元。自1988年TÜ V在香港设立中国的分支机构后,现已在中国8个主要城市建立服务网络,为中国企业直接提供出口认证及检验服务。  2、中国检验认证机构亟待快速发展   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萌芽阶段,为保证进出口产品质量,我国成立了少量的基础检验实验室。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进入发展阶段,为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由国家划拨专款专项支持,成立了近5000个国家、行业、地方检验实验室。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检验认证行业也进入成熟阶段,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次检验认证机构建设浪潮。   其中,我国的认证工作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发展起来的,首先从电工产品和电子元器件产品认证开始,逐渐扩大到建材行业等其他产品和领域。为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自2001年以来,我国对认证认可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改革,成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行了认证认可工作的统一管理。   目前,中国的检验机构中带“中国”二字的单位只有两家:中国检验认证集团(CCIC),以及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其中,CCIC是2007年原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合并重组而成,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带“中国”字头以“检验、鉴定、认证、测试”为主业的国际化检验认证机构,年营业收入达35多亿。   “另外,私有的检测机构纷纷成立,并在国内检验认证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其中,每年千万元营收的并不少见。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统计,我国仅与建材、建筑相关的检测实验室就多达4600余家。”   “相较之下,中国的检验机构成立历史并不长,从形成到今天大约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而且大都是从实验室演变而来。”马振珠主任实事求是地指出,“我国的检验机构在技术、资金、认证标准等各方面与国外检验机构都存在较大差距。”   加快战略发展步伐,争创中国检验认证行业的自主品牌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强制性检测、商业检测和委托检测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竞争不可避免,但外资检验机构的进入,也带来了国际领先的检测服务理念。在公开、公正的竞争环境中,主动学习,是内资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也是推动检测服务发展的重要动力。  1、积极拓展业务领域,致力于构建“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马振珠主任指出:“拓展业务领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国内检验认证机构发展的首要任务。”   “中心共有检验、认证、仪器研发、延伸服务四大业务内容,其中检验业务收入所占比例达85%之多,认证业务领域的拓展是中心过去两年来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重点要做的事情,短期争取达到检验、认证两个‘翅膀’均衡发展。” 目前,CTC可以向社会提供建材产品CCC强制认证、中国建材认证CTC标志认证、管理体系认证、汽车玻璃零配安装服务认证,并为出口企业提供CE、ECE、DOT、IGCC/IGMA、KAN、AS、GS代理认证服务。   “另外,中心正在积极申请建筑工程检测领域的各项资质,检测业务由建材产品向建筑工程领域拓展,力求涵盖所有建材产品领域。今后中心还将向食品、卫生、环境等领域迈进,跨出建材建工领域,走向综合性检验认证机构。”   2、稳健开拓国内市场,争取“成熟一个再建一个”   “中心现有客户中40%来自北京地区,如何扩大京外市场份额,是我们今后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拓展建材行业的国内检验认证业务,中心积极实施‘走出去’的策略,首先将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省会等城市建立由中心控股或独资的分支机构。”   CTC于2008年底成立了厦门分中心,并于2009年3月又收购了厦门宏业工程建设技术公司,全力开展厦门乃至整个福建省的建材行业检验认证业务。   回顾CTC厦门分中心的组建与运作,马振珠主任指出:“对当地检验认证市场情况了解不充分,自身基础储备不够,尤其是检验认证技术与管理人才不足等,是我们组建分支机构过程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 通过在厦门设点,我们是走了一点点‘弯路’、但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现在我们就不赞成自己在外地直接建立分支机构,而是建议寻找当地有基础的检验机构或公司对其进行收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人员培训等。”   “总体来说,‘走出去’的步伐不要迈的太快,必须稳扎稳打、摸着石头过河,争取‘成熟一个再建一个’。”   3、与国外检测机构广泛合作,尽快走入国际市场   “国内检验认证机构经过多年的运营,已拥有了相当数量的客户群体,以及国外检测认证机构对中国市场竞争成本问题的考虑,因此国内、外检测认证机构将有合作开展业务的可能。”   “国外建材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时,为了便于销售也希望找国内权威的检验认证机构承担检测工作。在拓展自身业务能力之外,积极与国外同行机构进行合作,无疑是检验认证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在这方面,CTC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获得德国TÜ V、美国机动车管理协会、美国IGCC/IGMA、西班牙Applus、印度尼西亚产品认证中心、荷兰TNO、VCA英国车辆认证局合作实验室等多个国外权威机构资质授权或共建合作实验室。   “尽快走入国际市场,在国外建立自己的分支机构 中心设有专门的国际业务部,现已有160多个国际客户,每年多次组团到国外给这些客户提供认证服务。”   4、加快标准制定,带动中国检验认证市场发展   “标准”在全球市场竞争的独特地位与重要作用已经无容置疑,在检验认证领域中也不例外 “CTC每年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将近80项,每年都有20多项新标准出自中心之手。我们积极鼓励员工申请标准制订、参与别人承担的标准制订的起草工作中去。”   值得强调的是,2009年5月,CTC正式启动了一项ISO标准制订任务,这是我国建材行业在ISO组织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标准工作组。   最后,马振珠主任指出:“中国检验认证机构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在国际检验认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更多国际话语权,途径之一就是不断地加快制订国内行业标准、扩大检验认证范畴、进一步提升行业规范,更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   “整合资源,走专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才能在检验认证市场闯出一条新路,以此迎接挑战,创出属于我国检验认证行业的民族品牌,与国际知名检验认证机构抗衡。”   编者后记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上,有关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实验室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等问题 也正如马振珠主任所谈到的那样,“目前国内的检验认证机构与国际大型检验认证机构相比可以说是太小了,并且国外检验认证机构正在‘抢断’中国市场高端客户”。   在这种市场竞争现状之下,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CTC)有效整合资源、发挥行业优势、积极拓展市场,走专业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之路,在检验认证市场闯出一片全新天地,我们期望CTC这块自主检验认证品牌能够成为中国检验认证的“航空母舰”,早日能够与国际著名检验认证机构“并驾齐驱”。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1、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马振珠教授简介   马振珠,1963年出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86年毕业于山东建材学院(现济南大学)应用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建材材料科学研究院工作,主要从事过化学分析、原子光谱分析、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建材放射性检测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MBA毕业 现任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党委委员、院长助理,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兼任国家建筑材料质检中心主任、国家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先后曾主持、参加了多项国家“七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十余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主要起草人 承担了十项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国家强制性标准制订及北京奥组委下达的《奥运工程环保指南——绿色建材》的编制工作 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1项,局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参与撰写了“绿色建材与建材绿色化”等5部论著。   附录2、中国建筑材料检验认证中心   www.ctc.ac.cn
  • 我国GAP认证企业仅75家 质量成中药材瓶颈
    近年来,随着“欣弗事件”“齐二药”和“毒胶囊”等事件的曝光,药品安全成为老百姓继食品安全之后不得不面对的又一重危机。   而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药品质量公告显示:近年来,中药饮片不合格率一直高于西药和中成药,成为老百姓用药的心头隐患。尤其是随着国家近年来对中药材行业的扶持不断加强,中药材产品的质量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成为阻碍中药材行业甚至是中成药行业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中药材质量问题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近几年“两会”期间,中药材质量问题一直都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台港澳交流合作中心主任王承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当前,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伪品、替代品增多。中药材有数千种,且品种繁多。随着新的药用品种被开发和利用,代用品等用品层出不穷。一些中药材经营者通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掺杂使假、不同品种混用等,将假冒、伪劣药材销售到患者手中。   二是未按GAP要求进行种植,达不到用药质量要求。如一些药农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或是未按规定的时间和方法采收等,形成劣品。   三是炮制不当。比如黄芩对于炮制的温度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有效成分随着时间增加而增加,但随温度的增加而递减,很多药材加工者经常忽略这一点。   四是运输储存不当。目前,国内市场对同一种中药材没有规定统一包装,经营药材的专业公司多数也未制定相关的包装标准。有的药材因包装物使用不当,造成药效减弱、变化 有的因包装物潮湿破裂,或粘有剧毒农药、高效化肥,或附有虫卵、霉菌,产生二次污染。   多部门监管   导致一个“媳妇”六个“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竟然只管医不管药”,面对记者的不解和疑惑,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每每谈及此,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按照目前的“行规”,中药种植领域的主管部门为农林部门,中药材市场监管属于工商部门,中药饮片、中成药的生产由药监部门监管,而医院开方、抓药则由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药对外贸易则由商务部主管。这种6个“婆婆妈”管1个“媳妇”的多部门监管方式看似各司其职,却直接导致了对中药产业链监管的缺失。   就目前这种多部门监管的格局,王国强认为,将会导致中药领域在基础科研方面很难做到相互协调和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上也难以统一,在监管上具体部门的具体职责可能出现重合交叉或者真空地带……   “中药材和饮片的质量监管涉及到种植、采收加工、炮制、贮运保管、市场销售和使用等环节。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中药材既具有农副产品的属性,又具有药品的属性,这也决定了对它的监管非常复杂。” 王国强如是说。   GAP基地建设   从源头保障中药材质量   在王承德看来,中药材的质量问题说到底是种植的问题,中药材治理最终要从源头做起。   为了推进规范化种植,2004年,有关部门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引入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涉及从种植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起开始推动至今,已有10个年头。但由于药材生产的特殊性、学术争议和成本较高等诸多原因,GAP并未获得像GMP那样的强制认证。据统计,我国目前通过中药材GAP认证的企业仅有75家。   今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中药材扶持资金规模再次增加1000万元,扶持规模达到了1.35亿元。   对此,专家表示,我国中药材GAP基地生产的药材无论是从种植面积、产量还是从种植品种等方面,均占份额较低,今后中药材GAP种植或基地建设将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实施和推广中药材GAP种植或基地建设将会极大程度地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的质量。   王承德认为,除此之外,要确保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当加强中药品种的优选优育和中药的种源研究,加强中药材品牌培育和保护,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 其次应当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的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 再次应当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 此外还应当加强中药材新品种的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研究。   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   呼声渐高   新医改方案中,中药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为中药行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业界认为,如何保障中药材及中药饮片质量,已经成为当下中药材行业发展所必须面临的核心问题,对中药材行业来说,规范化种植是源头保障的一个方面,中药材标准化的制定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   中国中药协会会长房书亭指出,影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规范的缺失。比如中药饮片是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之一,是中医临床辨证施治必需的传统武器,也是中成药的重要原料,我国早在“九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饮片标准化的研究,但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的体系出台。他认为,目前中药饮片产业出现的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套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   全军中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曾在2010年全国中成药学术研讨会上指出,多年来,在中药标准体系的建设中,主要是在面向生产检验的质量标准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就,而在用药方面,结合临床的中药标准化问题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缺少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数据的支持,如临床中药用量、用法、功效、药性等研究。肖小河认为,现行的中药质量标准主要是基于指标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测定,与安全性和有效性关联不密切或不明确,因而对中医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和参考意义不是很突出。   他呼吁,亟须开展并加强结合临床的中药标准化研究,建立关联疗效、可控可评的中药标准体系,使质量标准更加贴近临床,使临床标准更有科学依据,中药标准能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中医临床,保证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肖小河认为,建立完善的中药标准体系,使质量控制标准化贯穿于生产、流通、使用全过程,是中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 常州非金属材料防火检测实验室获国家认证
    常州非金属材料防火检测实验室获国家认证 全省唯一   记者昨天(13日)从戚墅堰区发改局了解到,常州金标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非金属材料防火检测实验室,已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评审。   该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检测技术能力得到了国家权威机构的认可,其出具的相关检测报告同时也得到了与CNAS签署互认协议的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   常州金标轨道交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由南德意志集团、常州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研究院和常州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投资成立,是专业从事检测服务的第三方实验室,主要从事对轨道交通车辆及部件有特殊安全要求的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等工作。经过近2年的建设,该公司拥有国内外主要阻燃检测设备30多台套,出具的检测报告在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亚洲与太平洋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成员内获得互认。   这也是江苏省目前在非金属材料阻燃检测方面首获认可的唯一实验室。
  • 菜地虚设检测仪和追溯码 管理及认证混乱
    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当下,所谓的“有机食品”让惶惶不安的消费者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 但这根稻草并不那么可靠   “臭,就是个臭。”   1月19日,走进位于北京大兴区的留民营村,空气中弥漫着奇臭无比的鸡粪味道,很浓很浓。一年四季都是这个味儿,村子里的居民说,他们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但奇臭的留民营村却被赋予了众多美誉:“全球环保五百佳”“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中国绿色村庄”,等等。   一眼看去,留民营村与京郊其他的村子并没有多大区别。但道路两旁每隔几百米便出现的各种企业和气势恢宏的村委会大楼却向外来人显示闻名京城的留民营村子的富庶:800多人的村子,2008年全村工农业产值却达2.05亿,人均收入15000元。   如今的留民营生态农场,形成了以沼气为中心,串联农、林、牧、富、鱼的生态系统,以及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可谓独霸一方。农场成立的北京青圃园菜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圃园)发展有机蔬菜基地500亩,产品销往京津两地24家大型超市及机关团体。据其介绍,几十个大棚每年能生产4000吨左右的有机蔬菜,占据着整个北京有机蔬菜市场50%左右的市场份额。每天都会有3吨左右的蔬菜从这里运往家乐福、沃尔玛等市区超市。   然而,记者调查发现,这个号称北京最大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市场的需求,很可能并未严格按照有机食品的生产体系进行种植加工。   随处可见的农药与化肥   厂房外整齐分布的大棚便是青圃园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大棚门内墙上都贴有生产活动记录:蔬菜品种、生长期、施肥、灌溉、灭虫状况、负责人、采收等详细信息。根据记录,大棚主要是以村里养鸡场发酵后的鸡粪作为有机肥料,而除虫则使用天然药物苦参碱和灭虫灯、人工灭虫等方式。   进入冬季,温度的限制使普通菜地只能处于“农闲”状态,工作的只能是一些钢架大棚。尽管鸡粪的漫天弥散为蔬菜的种植增添了些许“有机理念”,但看似严格管理的过程并非滴水不漏。在青圃园大约40多栋大棚内,随处可见的是多菌灵、吡虫啉、啶虫脒等各种农药,有的包装袋还没有开封。   而有机食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有机食品生产、采集、加工、包装、贮藏、运输标准,绝对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食品添加剂等。   在被问及这里是否会有菜农使用农药或者化肥时,青圃园总经理助理刘梦贤对公司管理十分自信:“从公司来说,如果农民要买化学农药,他就得自己掏钱。基地所有的投入品都由公司统一购买,统一管理,可以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并且公司会定期检查大棚生产情况,以确保蔬菜的安全性。”   在基地工作的一位菜农介绍,公司以承包的方式将大棚交给他们管理,蔬菜的种植都由自己负责,种出的蔬菜由公司统一收购,收购价格由蔬菜公司制定,经过包装后供应市区超市。   但是青圃园一办公人员却透露,虫子多的时候,他们会用一些农药。同时,留民营村一位农民说:“只要看不见,他们一样用化肥,都是价格不菲的好复合肥,200多元一袋。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期还用尿素。”   对此刘梦贤感到很愤怒:“这简直无中生有,你不要拿这个来敲诈我们,我们公司做事很放心,是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来做的。”   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发现农药,并非只有留民营村这一处。   在位于北京昌平小汤山百年绿源有机种植园(以下简称百年绿源)和金六环农业园(以简称下金六环)基地大棚内,也发现了一些农药和化肥。   百年绿源市场部经理王鹏飞就此问题3次拒绝回答。然而,百年绿源一种植工人却给出了答案:“蔬菜起虫子很普遍,夏天长了虫子,有时就用手拿,但也会用低毒农药。”   金六环虽然曾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农产品供应基地,但在其蔬菜大棚中也发现了尿素和硫酸钾复合肥。   “这些农药和化肥基本都不能使用。这是严重违背有机规则的。”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一负责人告诉《科学新闻》,“不能持续符合标准、技术规范要求的企业,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规定,认证机构应当对这样的企业及时作出暂停、撤销认证证书的决定。”   虚设的检测仪和追溯码   菜农负责蔬菜种植,公司提供生产资料并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督,蔬菜收获后由公司统一收购,检测合格后包装运往超市。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似乎完全符合有机食品生产标准。  但是,在青圃园记者发现,蔬菜加工过程同样存在问题。虽然刘梦贤一再强调公司对蔬菜都会进行抽查,检测农药残留,以确保蔬菜达标。但菜农的说法却截然相反:“公司对收购的菜基本没有检查,几乎所有的蔬菜都能通过。”   “我们有单独的检测。我们检测了,但是菜农们不知道。”刘梦贤说。但是,青圃园的对外宣传栏上却清清楚楚地定格着“农药残留检测仪一台”——也就是说,检测、筛查程序应该在本处完成。   在公司加工车间可以直接看到待装的蔬菜堆放在公司办公室后的仓库内,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仓库旁边就是生产车间,工人甚至没有统一的工作服。形形色色的蔬菜按照一定重量放入一次性塑料盒内包装,并贴上有机食品标志和质量追溯码。“我们就是这样的流程,拿来标志和追溯码,直接粘在上面,就可以发往城里了。”   进一步调查可以发现,追溯码也形同虚设,似乎起不到任何作用。通过查询电话12316,随机输入几个有机蔬菜的追溯码,得到的却是“无法查询到产品,追溯码错误”的语音回复。而另一个查询方法,登陆北京农业局质量追溯系统也只显示生产基地名称,并无其他信息。   “由于消费者层次不齐,给出产地信息即可。只有管理部门(后台)才能看到详细的种植、采收、加工、生产批次甚至哪个大棚生产等信息,而这些信息(对外)都被屏蔽掉了。”北京农业局质量安全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机食品生产时虽然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但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如果这些信息公布的话,就更容易引起误导。消费者只要知道是哪里生产的,我认为就够了。”   “买回来就直接吃了,谁还会去追踪啊,甚至有的都不知道这码事。”消费者给出了自己的声音。食品追溯体系虽然可以监督和保障食品的合格安全、提高和促进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现状遇冷如此。   混乱的认证标志   百年绿源的情况更是不妙。对于2007年刚刚成立的百年绿源来讲,目前只是通过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正处于“有机转换期”,还没有走到“有机产品认证”这一关——其转换期要延续到2010年9月16日。   然而在该公司网站上却可以看到“本企业生产蔬菜、水果通过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认证”的关于有机食品的宣传和出售口号。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机产品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完全没有权利的,而且我们也不会给他们发放有机标志。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会对他进行惩治,不可能任其发展。”   一个农场在申请有机产品认证后,要有1~3年的转换期才能正式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转换期内农场要完全按照有机认证标准要求进行生产,但其产品不能叫有机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   按照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管理》规定:在有机产品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或者以转换期内生产的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应当使用中国有机转换产品认证标志。处于转换期的食品是不能按照有机食品进行出售的,并且只能粘贴“有机转换标志”。“有机转换标志”和“有机食品标志”有着颜色上的本质区别:前者为棕色,后者为绿色。   “企业认证的产品在转换期间,必须使用转换标志。在这个过程中,绝大多数企业是严格遵守这一标准的。但是,个别企业无视规定,有可能是他们自己印制的。”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按照《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规定第四十二条:对伪造、冒用、买卖、转让有机产品认证证书、认证标志等其他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所以认证机构和监管部门如国家认监委和农业部都应该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对此类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甚至做出撤销的决定。”前述农业部官员说。   但是一位百年绿源工作人员却认为,虽然“只是有机转换产品,但是也可以当作有机食品,因为我们有‘有机食品标志’。‘转换’可以说是有机的,也可以说是绿色的。”当《科学新闻》记者问到是怎么拿到“中国有机食品”标志的,该工作人员闭口不谈。   利益分割   家乐福、沃尔玛等经过包装的有机蔬菜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有机专用货架上,不时有顾客被这包装精美的蔬菜所吸引,而其中大部分顾客看到不菲的价格后转身走开去挑选相对便宜的普通蔬菜。有机蔬菜价格是同类普通蔬菜的3~10倍甚至更高。   “这是什么辣椒,两个竟然要20多块?”一位顾客显然被有机蔬菜昂贵的价格吓到了。而旁边一位阿姨正在将选定的有机蔬菜放进自己的篮子,“贵是贵了点,但主要是花钱买放心。”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购买蔬菜的顾客,没有人知道有机蔬菜的具体标准。“有机食品没有污染、十分安全。”专门负责有机蔬菜销售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虽然售货员尽力向顾客推荐高价有机蔬菜,但她对有机蔬菜了解也明显不足。   高价背后隐藏着的庞大利益空间,被层层分割。   集体管理、个人承包是大部分有机种植基地的管理模式,“一人两个中棚、半个大棚蔬菜统一送到加工厂,然后走超市。加工厂定好价格,种植户只负责将菜送到加工厂即可。到时候有奖金,有提成。”   利益的驱使某种程度上也会导致生厂商从普通种植户那里进货,“要是他们缺菜了,也要到普通村民那里收购,价格稍高些。”留民营一村民告诉《科学新闻》。这种进货的结果是贴着有机标签出卖普通蔬菜,吃亏的只能是不知真相的消费者。   “供货价格根据成本来定,成本包括人工、有机生物农药、有机肥、水电费以及其他损耗。与普通蔬菜价格差别大主要是因为这些成本比较高。”刘梦贤给出了价格的基本出炉参考。   但是《科学新闻》记者调查发现,青圃园从种植户手里的进货价格,每公斤的蔬菜价格在0.44~4.32元之间变化,而其给超市的供货价格则要翻上数倍到数十倍,每公斤都在十几元,然后经销商再以每公斤20甚至30多元的价格卖给普通消费者。这其中巨大的利益空间,基本被生产商和经销商所赚取。   管理漏洞   “个别企业偷偷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不按规定乱贴有机食品标志这种行为在市场和生产上是存在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直至企业做出整改措施。如果还继续坚持,将会做出撤销决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认证机构负责人说。   “认证机构对企业每年进行一次检查,对自己认证的企业每年抽查10%。从国家层面来讲,作为有机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部门——国家认监委——也要对认证机构的检测活动、市场上的有机产品的抽查,应该负有主要责任。”   对于有机标志的使用,“伪造也好,冒用也好,企业首先一定要树立诚信,认证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有机标志的使用监管。”前述认证机构负责人认为。   化肥农药的随意使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企业不讲诚信,不按有机行业标准进行生产,只能依法处理,我们也很无奈。但是作为认证、监督机构,在工作中也有疏忽的时候,管理上肯定有漏洞。”那么多企业,不可能每天24小时盯着去检查,“不管哪家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目前只能做到不定期对其生产、加工、产品等整个过程进行抽查。”
  • 13项目同日落户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投资26亿
    4月24日上午,郑州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项目签约仪式在荥阳举行,中国机械工业机械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研发基地、郑州岩鑫金刚石材料有限公司金刚石材料生产线扩建等13个项目落户郑州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总投资达26.07亿元。   此次签约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继去年招商引资百亿之后的第一次集中签约,也是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围绕今年新增招商引资百亿目标的阶段性成果。13个签约项目总投资26.07亿元,计划占地约750亩,每亩投资强度347.6万元以上,预计年产值60亿元以上,投入产出比达到1:2.4以上。   2013年郑州市新材料产业集聚区按照全市“强投资、夯基础、调结构、求提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总要求,以2012年103亿元签约项目全面落地、招商引资新增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三个一百亿”为奋斗目标,以区域内基础设施全面开工、签约项目全面落地和征迁安置全面启动“三个全面”为主抓手,完善推进机制,集聚发展要素,扩大投资规模,实现了集聚区建设的顺利起步,为千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批准成立并于起步区所在地的金寨回族乡完成全面套合,首批806亩用地手续获得批准,国机精工白鸽等12个产业项目、超硬材料区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园区4条道路启动建设,随道路同步铺设的水、电、气、暖、通讯等工程完成同步开工准备,郑州金磊等16个产业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开展,涉及2个村庄、738户、2928人的村庄拆迁有序展开。下一步,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将以扩大投资面为重点,保持良好势头、突出协调服务、强化要素保障,尽快掀起建设高潮。
  • 蔡司获得CNAS认证,为CNAS实验室量身定制一套标准物质
    CNAS认证期间核查的故事蔡司的测量实验室获得了CNAS的认证,对于实验室的各项要求也要比以前高很多。其中就有一条,蔡司的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必须定期进行期间核查,来保证精度达标。对此蔡司有点烦恼,在CNAS认证后对于精度校验的频率要求高了,以前是一年一次校验就可以,现在实验室的机器需要一个季度进行一次精度校验,而平时测量项目又比较多,如果每次找人上门校验的话,需要先走合同流程,再要和工程师约定上门时间,期间还要调整工作计划,那是相当的麻烦。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校验频次变高,测量项目多,上门校验流程繁复,怎么办???蔡司突然发现CMM CHECK装置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借助CMM Check可以判定三坐标测量机是否达到DIN EN ISO10360 及VDI/VDE2617 规定标准。它的主要用途包括: 功能检查三坐标测量机探头系统的探测性能检查三坐标测量机探头系统的扫描性能检查形状测量时的过滤特性检查三坐标测量机的线性测量误差检查带转台三坐标测量机的4轴误差 根据DIN EN ISO 10360第4页和第5页确定探测误差的探测点分布 组成50mm直径的环规30mm直径的陶瓷标准球带有10μm和250μm平剖面的高精度圆柱体—切口柱长度分别为50mm和400mm的块规两个30mm 直径的陶瓷标准球(选项)蔡司如何使用这套装置是来进行设备自检的呢?根据DIN EN ISO的相关规定,借助CMM Check实现以下自检项目:通过CMM Check上长度分为为50mm和400mm的两个量块,来检查机器的MPE-E 和E0(俗称机器的线性及空间和重复性)ISO 10360-2;环规用来检查机器的扫描误差ISO 12181;标准球用来检查探头的探测误差及扫描误差,也就是MPE-P(球上打25 个点算最大最小半径差)&MPE-THP(扫描四条线,算最大与最小的半径差)ISO 10360-4;圆柱用来检查机器的滤波功能,上面有两个豁口,此豁口有在选用15&50&150&500 的滤波时有不同的值。选配的两个球是用来检查机器转台的精度是否符合精度要求。MPE-FR 为径向跳动,MPE-FA 为轴向跳动,MPE-FT 为角向偏差,ISO 10360-3另外CMM CHECK可配备全球认可的DAKKS校准证书,可追溯到国家标准的测量值。配了此装置之后,蔡司可以在实验室自行对三坐标测量机进行精度校准,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时间上也可以自由安排。而当测量产品结果出现和供应商的质量数据有差异的时候,首先也可以排除设备自身精度对质量结果的影响,能更加快速的找到问题的所在之处。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蔡司CMM Check装置,三坐标测量机系统的诊断器,借助它可以判定蔡司三坐标测量机是否达到DIN EN ISO10360及VDI/VDE2617规定标准。
  • 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立项《建筑及市政工程用材料氯离子无酸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
    各有关单位:根据《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结合行业发展需要,经专家审核,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批准《建筑及市政工程用材料氯离子无酸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现予以公示。项目见附录。为使立项标准的制定具有广泛性和科学性,欢迎有参与该团体标准编制工作意向的单位或个人与协会秘书处联系。联系人:杨美玲;电话:13950070210;邮箱:649909177@qq.com附录:立项的团体标准目录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承担单位1建筑及市政工程用材料氯离子无酸快速检测方法厦门艾思欧标准砂有限公司厦门市检验检测认证协会二○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建筑及市政工程用材料氯离子无酸快速检测方法》团体标准立项的公告.pdf
  • 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办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百进千”专题对接活动
    p   为了充分发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及服务优势,饯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实验室走进企业,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助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于2018年5月23日在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举办“百家实验室进千家企业”供需对接活动。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顺义工作站、清华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及30多家企业。 /p p   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曾联合举办数十次对接会及仪器沙龙活动,通过此类活动,并成功对接了数十个合作项目,合作类型涉及检验测试、科研研发等多个方面。北京建材总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继续与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开展更加广泛与深入的合作,在新材料与能源环保领域更好地为各方企业检验测试、科技研发等多方面的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8eb16853-2542-4032-b343-2f1ff67fe676.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525095805_副本.jpg" / /p
  • 政府采购新标准!国内六城市试点推广绿色建材 供应商需提供检测或认证文件
    p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建材产品在政府采购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市场供给情况和相关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等,结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制定发布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 /p p   《基本要求》首先在南京市、杭州市、绍兴市、湖州市、青岛市、佛山市六个城市的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等新建政府采购工程进行试点,试点时间为2年。同时也鼓励其他地区按照本通知要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鼓励试点地区将使用财政性资金实施的其他新建工程项目纳入试点范围。 /p p    strong 采购人要在编制采购文件和拟定合同文本时将满足《基本要求》的有关规定作为实质性条件,直接采购或要求承包单位使用符合规定的绿色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供应商在供货时应当提供包含相关指标的第三方检测或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等证明性文件。 /strong 对于尚未纳入《基本要求》的建材产品,鼓励采购人采购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或者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 /p p   具体通知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p p   为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加快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促进建筑品质提升和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现就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材促进建筑品质提升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总体要求 /strong /p p   (一)指导思想。 /p p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发挥政府采购的示范引领作用,在政府采购工程中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 /p p   (二)基本原则。 /p p   坚持先行先试。选择一批绿色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探索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应用的有效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p p   强化主体责任。压实采购人落实政策的主体责任,通过加强采购需求管理等措施,切实提高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在政府采购工程中的比重。 /p p   加强统筹协调。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强化对政府工程采购、实施和履约验收中的监督管理,引导采购人、工程承包单位、建材企业、相关行业协会及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形成推进试点的合力。 /p p   (三)工作目标。 /p p   在政府采购工程中推广可循环可利用建材、高强度高耐久建材、绿色部品部件、绿色装饰装修材料、节水节能建材等绿色建材产品,积极应用装配式、智能化等新型建筑工业化建造方式,鼓励建成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到2022年,基本形成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政策措施体系和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工程建筑品质得到提升,绿色消费和绿色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增强。 /p p    strong 二、试点对象和时间 /strong /p p   (一)试点城市。试点城市为南京市、杭州市、绍兴市、湖州市、青岛市、佛山市。鼓励其他地区按照本通知要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应用。 /p p   (二)试点项目。医院、学校、办公楼、综合体、展览馆、会展中心、体育馆、保障性住房等新建政府采购工程。鼓励试点地区将使用财政性资金实施的其他新建工程项目纳入试点范围。 /p p   (三)试点期限。试点时间为2年,相关工程项目原则上应于2022年12月底前竣工。对于较大规模的工程项目,可适当延长试点时间。 /p p    strong 三、试点内容 /strong /p p   (一)形成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建材产品在政府采购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市场供给情况和相关产业升级发展方向等,结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绿色建材产品标准,制定发布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以下简称《基本要求》)。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根据试点推进情况,动态更新《基本要求》,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网站(www.mof.gov.cn)、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网站(www.mohurd.gov.cn)和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发布。试点地区可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对《基本要求》中的相关设计要求、建材种类和具体指标进行微调。试点地区要通过试点,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细化和完善绿色建筑政府采购相关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产品标准,形成客观、量化、可验证,适应本地区实际和不同建筑类型的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需求标准,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p p   (二)加强工程设计管理。采购人应当要求设计单位根据《基本要求》编制设计文件,严格审查或者委托第三方机构审查设计文件中执行《基本要求》的情况。试点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政府采购工程中落实《基本要求》情况的事中事后监管。同时,要积极推动工程造价改革,完善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充分发挥市场定价作用,将政府采购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增量成本纳入工程造价。 /p p   (三)落实绿色建材采购要求。采购人要在编制采购文件和拟定合同文本时将满足《基本要求》的有关规定作为实质性条件,直接采购或要求承包单位使用符合规定的绿色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供应商在供货时应当提供包含相关指标的第三方检测或认证机构出具的检测报告、认证证书等证明性文件。对于尚未纳入《基本要求》的建材产品,鼓励采购人采购获得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或者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的绿色建材产品。 /p p   (四)探索开展绿色建材批量集中采购。试点地区财政部门可以选择部分通用类绿色建材探索实施批量集中采购。由政府集中采购机构或部门集中采购机构定期归集采购人绿色建材采购计划,开展集中带量采购。鼓励通过电子化政府采购平台采购绿色建材,强化采购全流程监管。 /p p   (五)严格工程施工和验收管理。试点地区要积极探索创新施工现场监管模式,督促施工单位使用符合要求的绿色建材产品,严格按照《基本要求》的规定和工程建设相关标准施工。工程竣工后,采购人要按照合同约定开展履约验收。 /p p   (六)加强对绿色采购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试点地区财政部门要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密切跟踪试点情况,加强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和供应商在采购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依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有关规定处理。 /p p    strong 四、保障措施 /strong /p p   (一)加强组织领导。试点地区要高度重视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试点工作,大胆创新,研究建立有利于推进试点的制度机制。试点地区财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共同牵头做好试点工作,及时制定出台本地区试点实施方案,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试点实施方案印发后,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p p   (二)做好试点跟踪和评估。试点地区财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动态跟踪和工作督导,及时协调解决试点中的难点堵点,对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关于《基本要求》具体内容、操作执行等方面问题和相关意见建议,要及时向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报告。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定期组织试点情况评估,试点结束后系统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和成效,形成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的全国实施方案。 /p p   (三)加强宣传引导。加强政府采购支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推广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统一各方思想认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推广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效应。 /p p   附件: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政府采购基本要求(试行) /p p br/ /p
  • 认证潜规则:谁来认证认证机构?
    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本该是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成为新的利益蛋糕。   认证怪圈:谁来认证认证机构   中国的认证市场正在怪圈中徘徊。   “有机”、“绿色”、“纯天然”,各种夹杂着英文缩写的认证标志铺天盖地,认证体系名目繁多,却真伪难辨 认证咨询、认证中介、认证代理,各类身份不明的认证服务机构遍地开花,有钱就能买认证仿佛不再是黑幕,而是最普通的常识。   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本该是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成为新的利益蛋糕。围绕认证,仿佛正上演着一场无中生有的圈钱游戏。   苹果四代VS四袋苹果   乔布斯的苹果四代卖到中国,从不需要打上“质量经某权威部门认证”的字样。即使有一天,这只苹果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有了办理某种中国认证的需要,凭借其企业实力,甚至不用自己动手,也可以方便快捷地“搞定”一切。   山东省沂源县的四袋苹果,却迫切需要那张“有机认证”证书来实现身价的倍增。然而,要想最终进入有机市场,等待它们的则是相当漫长的认证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体系、追踪体系……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冗长的时间和高昂的成本。   苹果四代从不需要认证来提升竞争力,四袋苹果却只能把附加值押宝在认证身上。同样的认证规则,从不会成为苹果四代的门槛,但对于四袋苹果,无论时间还是金钱上,却都是巨大的“机会成本”。   中国认证领域由此产生了一个悖论:认证市场的大客户,其实正是产业链上的弱势者 认证的利润,更多地来自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   有需求之处,自然是商机。当众多企业迫切地将附加值的来源寄托在一张认证证书之上,围绕认证及其相关服务,正形成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 有竞争之处,自然有内幕。当众多认证服务的利益相关者为了争夺客户“各显神通”,种种隐秘的潜规则,使得本该成为诚信砝码的各种认证体系,演化为一场近乎无中生有的圈钱游戏。   从CCC到ISO9000,从绿色到有机,从“市场”到“市长”,各种名目繁多的认证,给了急于取信于市场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一条“提升身价”的捷径。以效果为导向,繁荣昌盛的认证市场,的确创造出了庞大的价值体系。   作为一种无形的合格性评定,认证怎样成为一种产品?其价值从哪里来,为何会成为一座丰厚的“金矿”?   名叫认证的金矿   你不知道的那些认证   2011年11月初,河北石家庄某家具制造商刘琪几经考虑,终于接受了一家咨询公司找上门来推荐的“安全健康家具”认证服务,虽然在这之前,他从未听过这个认证的名字。   在家具领域,最权威的认证无疑是以“十环”为标识的“中国环境标志”。然而,其认证标准无疑是刘琪这样的中小企业难以企及的。两年前,他曾经试图通过一些代理机构代办“十环认证”。就在与对方签订服务协议之前,随着一个名为“中国优秀绿色环保产品(GEP)”的假认证被曝光,掀起了家具环保认证的打假潮,“十环认证”的办理变得格外严格,代理机构以“风声紧”为由终止了合作。   这场打假,反而炒热了环保家具的认证行情。当竞争对手们一个个相继打出类似“环保原料无毒无害权威认证”的宣传语,贴上“环保产品”、“安全产品”等绿色家具的相关标识,即使明知这样的认证并不规范,刘琪也只能选择办一个。   “填写申请表,提交企业营业执照和样品检测报告,缴纳认证的相关费用,100%通过……”花了3.5万元,十天后,刘琪拿到了一份证书和标识使用许可文件。   中国市场上到底存在多少种认证?   普通消费者很难想象,光是以ISO打头的认证,除了ISO9000,还有ISO9001、 ISO14001、ISO22000、ISO14064……而ISO体系下的认证,还仅仅是整个质量体系认证中的一个小成员。至于TL9000、 WRAP、ICTI、BSCI、SGS、FSC、ROHS、ITS……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认证,到最后都会变身为同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经权威机构认证!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一位唐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经官方许可的有28种认证,每一种认证下面又细分成诸多小类,几乎涵盖了所有企业从生产到管理到销售的所有环节。   如果具体到一家养鸡场,可供选择的除了有机产品认证之外,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良好农业规范、无公害农产品 (11.04,0.07,0.64%)、绿色食品、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等近十种认证。当然,这还不包括认监委许可之外的其他地方性、行业性或是纯粹只是一个名称的各种认证。   在这些认证中,除了以最基础的安全认证CCC为代表的少量强制性认证之外,大多数是可以由企业自主选择的自愿性认证。正是这些认证,给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留下了属于他们的操作空间。   “GMP可以办,但没有几十万拿不下来,而且需要近一年时间,成本高,时间长。如果不走药店,只是为了打个品牌,或是网络销售,不如办‘卫生安全产品’。”当记者以中药饮片加工方的身份向郑州某企业管理公司咨询是否能代办药品GMP(即“良好生产规范”)认证时,咨询师在电话中向记者建议。   当消费者看到一个认证标识时,很难注意到背后的认证机构。因此认证市场上便出现了以“安全健康家具”代替“十环”,以“卫生安全产品”代替GMP的乱相。   认证出生证明   无论“环保”、“安全”、“绿色”还是“有机”,各种认证名称在伴随产品进入市场时,总会冠之以“权威”的出身字样。然而这些认证都是从哪里来?其出身真能保证其含金量吗?   1983年,一个名为IECQ即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子元器件质量评定体系的标准,被成立不到两年的中国电子元器件认证委员会引入中国,成为国内质量认证的开端。   IECQ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现行认证体系的成长路径:成立国家代表机构——引入国外现成体系——扩大体系的认证适用范围。   大众所熟知的ISO9000、CCC、CE、API等知名认证均由此而来。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产业的健全、认证市场的扩大,一批在政府主导下自行研发的认证体系开始出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26条,认证机构可以自行制定认证标志,并报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标志备案成功后,认证机构即享有该标志的授予权。   国内某咖啡馆经理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自行研发一套关于咖啡冲泡流程规范的认证:“只要自己能拿出一套标准,接下来的事只是报批问题。”   无论是国外引入还是自行开发,这些经过国家认证监督部门批准备案的认证,仅从体系上而言,都具备相应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它们的审核权和授予权属于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机构,这样的认证可以说带有一定的官方性质,可以作为鉴定认证出身是否正规合法的一个标准。   而事实上,目前市场上名目繁多的认证,其来源远在这些官方认证之外。   除了全国范围内的认证之外,各地方政府往往也都有一些地方性的认证,以地方性法规等形式,在当地实施。   而随着认证之风的兴起,一些不具备认证资格的组织也开始自行制定认证名称。   通过一家制造企业,记者了解到一项名为CCECS的中国信用企业认证。作为商业领域最重要,却又最抽象的元素,对企业的信用作出“权威”考评的,竟然是一家名为“中国供应商”的网站。   记者注意到,该网站的主办单位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看似与信用全无关联的“国字号”主管单位,使得该网站在“中国信用企业”的宣传资料中,公然冠以“唯一由中国政府推出的针对企业的认证”的字样。   机构本身不具备认证资格,认证体系自然也无需经过谁来批准,认证能否通过、怎样通过,完全由机构说了算,更无从规范和监管。借认证之名,行“卖名”之实,这些“认证擦边球”,正成为一座巨大的灰色金矿。   认证需要多少钱   尽管各种认证名目繁多,真伪难辩,然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却不得不将认证纳入自己的经营成本。在一个个纷繁复杂、价码不一的认证项目背后,要想获取这些认证,企业到底需要花费多少钱?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了解到,企业申请CCC认证,包括申请费、产品检测费、工厂审查费、批准与注册费、监督复查费和年金在内的所有单项收费,总额大概在7000元左右。   这代表的是,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收费基准。   而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一份收费说明上,记者了解到了机构审核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整个收费构成:初审费用+监督审核费+预审费+复评费。由此计算,在正常申请且一次通过认证的前提下,企业需要花费的费用大概在25000元左右,之后每年都需要重复缴纳标志使用费及复审费用。   以上仅仅是申报认证本身的费用。而对于企业,想要通过某项认证,往往还有很多前期投入。   认证咨询便是绝大部分企业无可避免的一项前期服务。正规的认证对于企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化工程。以申请ISO9000认证为例,企业需要按认证体系的要求,在内部进行管理系列标准培训、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编写质量体系手册及相关程序文件。这些专业化的程序都必须由具备认监委批准的具有认证咨询资质的机构来介入完成。按照国家标准,为期52天的质量体系认证咨询服务费用约为5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21条规定,所有认证机构应当公开认证基本规范、认证规则、收费标准等信息。但这里显然忽略掉了那些未经批准却又真实存在的诸多认证服务组织。   “有机认证4.5万元,ISO9000认证5万元,CCC认证10万元……”这是上海一家“认证代理”机构给记者的报价单。其咨询师一再向记者强调: “时间短,包通过。”同样是申请正规认证,这些非正规渠道的价格,往往反而低于官方认可机构。对于急需认证又饱受成本压力的中小企业,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价格上的优势为这些灰色认证服务组织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至于那些不具有正规出身的认证,收费标准则更多取决于机构的包装水平与市场人员的业务能力。刘琪总结他这几年接触到的此类认证:“同样是关于环保家具的认证,多的五六万元,少的几千元,价格大多‘有商量’。”   被标价的公信力   当认证成为明码实价的商品,其所贩卖的究竟是什么?   “规范市场”、“保障产品安全”、“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追问任何一个认证项目在中国诞生的初衷,我们都可以听到同样的字眼。然而认证机构本身的性质,似乎正与认证的初衷产生某种错位。   中国的正规认证机构,是经认监委批准的法人组织。既然是企业,利润必然是离不开的主题。   曾经轰动一时的“全国牙防组”事件,让认证行业与他们的客户同时看到了认证的另一种价值。   2002年起,全国牙防组开始作为“权威机构”在牙膏、口香糖广告中频频露脸。直到2005年,才被揭露其整个机构只有两个人、两张办公桌,其所谓的权威认证全部出自自行制定的认证标准和标志。就是这样一个不具备授予任何认证资格和条件的组织,不但轻而易举地骗过了13亿消费者,还使其认证一度成为产品 “身价倍增”的秘密武器。   当“全国牙防组权威认证”可以变成现实的销量,认证开始对企业有了真实而强大的吸引力。   看起来,这似乎满足双赢的合作基础。认证机构需要依靠企业的认证业务获取利润,企业也需要依靠机构的认证来增强竞争力,而站在市场的终端,广大消费者更需要认证——除了认证,他们还能相信什么?   认证的根基,是第三方所产生的公信力。然而这样的利益共生关系,却使得认证的公信力注定要大打折扣。   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供的合法认证机构名单上,记者查询到的具备有机产品认证资质的机构有17家。但到目前为止,全国通过有机产品认证的企业已经超过5000家,而大量的认证证书并非出自这17家机构。   “李鬼”公司们在整个认证市场上扮演着制假售假抑或是中介的角色,他们与正牌认证机构一同炒热市场。只要具备足够的利润空间,哪怕像“有机人种”一般匪疑所思的认证,都有可能在市场上出现。   产品质量、科学管理、企业公信力……这些本需要认证来证明的结果,却被重新包装成为认证交易的核心价值。看似无中生有,却又真实存在。   办认证?买认证?   2011年11月,一场曝光有机食品行业炒作概念的风暴中,花钱购买认证的黑色交易频频被从台面下拖出,引爆了公众关于整个中国认证市场的质疑。   除企业与认证监管部门之间的直接权力寻租行为之外,目前的认证市场上,企业究竟能通过哪些渠道和方式获取认证?需要花费多大成本?在这条认证产业链上的各个利益方,遵循的又是怎样的利益分配方案?   一、直接申请   企业怎样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认证?   2011年10月31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该中心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设立,委托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国家级认证机构。   记者以办理ISO9000为名向工作人员咨询,得知按照正规程序,ISO9000认证申请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向企业员工灌输ISO9000的基础知识、成立文件编写小组、接受质量体系培训、编写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标准试运行、内审等环节,最后由认证机构组织模拟审核、现场评定、颁发证书等工作。   按照认证流程,在所有项目一次性通过的前提下,办理ISO9000认证从申请到审批最少需要9个月的时间,企业规模在30~99人范围内第一年费用为31000元,之后每年还需要交纳复审和标志使用费用。   时间:长   费用:按国家统一规定   难度:困难   适用对象:本身已达到认证条件、具备较高管理水平和组织才能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   二、委托咨询机构代办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因为认证体系要求企业进行一系列专业的培训与体系建设,而这些必须在专家的针对性指导下完成。   委托认证咨询机构代办无疑是更现实的选择。经过认监委批准的认证咨询机构虽然不具备认证资格,但其咨询服务中可以包括受企业委托,代为办理认证申请手续。   记者从一家外贸物流企业此前与认证咨询机构签订的服务项目单上看到,这张项目单上列出了专门针对ISO9000认证的培训辅导明细,整个培训周期为52 天,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全程按照通过认证所需的标准对企业进行改造,重点完全放在认证机构需要检查的项目上,咨询费用为5万元。   “咨询机构进驻之后,完全按照ISO9000需要考核的指标对企业进行逐项改造,并帮助我们补充了大量的文件说明,这成为之后一次通过申请的关键。”该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委托认证培训机构代为办理,避免了在文件制作上的频频修改,这大大缩短了认证申请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该企业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拿到了ISO9000认证,比直接向认证机构申请在时间上缩短了一半以上。   这或许更应该看成是正规渠道申请的升级版,当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条件,委托申请成为节约时间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时间:较长   费用:高,包括认证费用和认证咨询费两块   难度:较困难   适用对象:基本具备认证所需硬指标,但管理体系不完善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培训咨询费、认证申请代理费、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每年都需缴纳的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   三、认证包装方案   广东某电器零部件生产商黄品杨,在申请IECQ认证的过程中,对比IECQ需考核的各项指标,有部分是自己明显未达到的,便通过业内人士介绍,联系上一家可以提供认证服务的商务服务公司。   这些未经许可的认证服务公司大多以“咨询公司”、“商务公司”的名义开展认证服务。签订合作协议后,该商务公司便着手为黄品杨准备相关的认证材料。如认证专家组在考察黄品杨的企业质量目标的分解是否适宜时,为企业“设计”了一系列可考的证据:用与其“签订”的培训协议证明企业的员工上岗培训率100% 从有合作关系的检测机构拿到报告,证明产品最终检验一次合格率98%以上 用伪造的顾客调查表证明顾客满意率在95%以上,这就意味着企业完全达到了“确保客户满意”的质量目标。   而在认证要求的相关体系建设上,该公司也为黄品杨量身定制了全套的文件,以作为企业“达标”的证据。   这样的认证服务与正规的认证咨询相比本质的不同是: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是帮助企业建立相关文件和体系,最终达到认证的标准,而这些非正规机构则仅是从检测报告、文件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能够通过认证的证明资料,却并未改变企业不符合认证标准的真实情况。   然而,经过这种根据认证需要评测的各个指标对企业进行的全面包装和设计后,黄品杨最终一次性通过了IECQ认证。   时间:较短   费用:较高,包括认证费用和服务费   难度:较容易   适用对象:广泛,尤其是有部分指标达不到认证要求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服务费、认证申请代理费、认证申请费、专家评审费、每年都需缴纳的标志使用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各种认证服务组织、相关检测机构及培训机构   四、包干价   无论是委托正规的认证咨询公司,还是求助于其他认证服务机构的包装,本身都还需要企业具有相应的规模与起码的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如果连这些也不具备,是否能有别的办法通过认证,市场上又是否真存在着“买认证”的情况呢?   针对目前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有机认证”,记者以一家养鸡场个体企业主的身份打通了北京某认证机构的电话。在电话那头,工作人员当即表示只要是在工商局注册后的企业,他们都能保证一个月左右时间拿到认证证书,整个过程所有费用为2.5万元。   面对记者的犹疑,该工作人员为了进一步打消记者顾虑,自称他们跟国内某认证机构“长期合作”,从事认证代办服务,因此能保证100%一次性通过。“现在‘有机认证’风声这么紧,没有过硬的关系也不敢继续办。”   据内部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这在业内被称为“包干价”,这也是目前一些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最常使用的获取认证的方法。“这些提供包干服务的机构其实是代理或中介的性质,他们往往打着认证机构的名号先拉到客户,再利用关系从具备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处拿到证书。”   当然,获取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切就可以高枕无忧。一旦企业委托了这样的机构,就必须一直依托该机构的服务。否则,每年一次的复审能让企业获取的证书随时被撤销。   时间:短   费用:较低   难度:容易   适用对象: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手续办理费、认证中介服务费、每年的复审服务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中介、认证代理   五、没有办不了的认证   除了认证培训与咨询之外,更有一些“神奇”的认证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一条龙服务”,把企业从一穷二白打造成“符合认证要求”的“优质”企业。   企业规模十人左右没有进行过任何技术改造、生产条件极其简陋,甚至还没有成熟的品牌和产品……记者以一家中药贸易企业的身份,带着这样的条件走访了位于北京的一家百度搜索关键词“认证咨询公司”排名前十位的公司,咨询是否可以办理GMP认证。咨询师开门见山地表示:这样的企业实力离认证标准还很遥远,除非“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交给他们公司全权代办。   记者表示“钱不是问题”之后,并向其咨询具体的办理流程。据该咨询师介绍,企业与他们签订服务合同并交付首期服务费之后,他们首先会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规范化升级”,包括寻找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出具检测报告,上报国家药监局审批,获取保健品文号及生产资格,确定产品包装,申请相关专利等。   记者故意提及自己的企业情况,表示担心难以通过这些要求。听到记者的疑虑,该咨询师笑了:“如果你自己能办,还用找我们?既然我们敢接你的业务,就一定能办得下来。”   按照GMP认证的相关要求,具备上述申请条件之后,还要对生产环境、设备等各项环节进行符合认证标准的改造。在该咨询师看来,相比上面那些“硬指标”,这都是“有投入就能解决”的小问题。从他们介入服务,到最终取得认证,“所有费用不会超过100万元。”——当然,这仅是指他们的咨询服务费。   只要“不差钱”,没有办不了的认证。从一无所有,到完善的检测报告,批文、生产许可、专利、品牌……神奇的空手道式运作背后,是一张深入到检测机构、监管部门等各环节的关系网和利益网。   时间:依项目而定   费用:高   难度:容易   适用对象:完全不具备认证条件的企业   利润解析:认证手续办理费、认证中介费、认证服务费、咨询费、各种相关环节的手续费与服务费   获利方:认证机构、认证服务机构、其他所涉及的各个组织   六、量身定做   无论各种认证服务机构如何“无所不能”,企业毕竟都还要面对规模的限制和成本的硬门槛,毕竟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实力去砸出一张GMP证书。   当企业必须通过认证来提升身价,又确实无法通过现有的认证体系,又该如何解决呢?   一些未经许可,却又的确存在着市场需求的认证项目就这样出现在企业面前。   “绿色中药认证”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该认证号称是通过国家中药部审批的一项认证,由中国医药(20.24,0.00,0.00%)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实施认证。记者伪装身份致电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  有了认证体系后,“认证机构”会对自己的“认证产品”进行市场化推广。通过媒体、互联网进行直接宣传固然是一种途径,而更有效的则是一些软件营销手段。“比如会和一些网络推广公司合作,在相关的行业论坛以及百度知道、搜搜等开放性平台上发贴、提问。”   为了使自己的认证体系更具说服力,认证机构还会特意打造成功案例,以一些企业通过该认证之后带来的实际效益,吸引更多的企业来申请该项认证。一个比较常用的方法便是,与广告公司合作,让认证的名称出现在广告语中,并对其公信力大加渲染。   为了推广某个认证体系,认证机购甚至还会主动炒作出一些行业内幕,“揭黑、曝光行业质量隐患都是常用的手段”。当行业陷入信誉危机,自然会催生出企业的认证需求。   除此之外,认证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还会有一套内部的激励机制。记者从一家认证咨询机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认证咨询师的收入一般由“底薪+企业认证咨询辅导费+业务提成+奖金”构成。以进行ISO质量认证咨询为例,咨询师可提取客户所支付费用的10%。   “ISO9000认证1万元,20天拿到证书,包通过!”   “代办QS认证16000元,通过率高!”   “代电子产品CE认证,6000元包干。”   ……   种种认证乱相背后,是疯狂而沉重的圈钱逻辑。从认证机构到灰色中介,从追逐认证的企业到迷信认证的消费者,谁又能说自己没有在其中推波助澜?   谁来为认证埋单?   或许我们应该追问一下,谁该对认证负责,谁又能为认证埋单?   一个尴尬的现实是,拥有审核和授予权的认证机构,却并不对认证的结果承担相应比例的责任。有法律界人士解读,如果消费者能证明自己买到的通过某种认证的产品并未达到相关标准,虽然理论上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追究认证机构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只能将认证机构作为第二被告,列于企业之后。   相对于认证带来的巨大利益,这种责任显得微不足道。权责的错位下,低廉的违规成本,成为种种怪相与潜规则得以生长的温床。   在这场认证圈钱游戏中,有着这样一些游戏参与者:   高居金字塔顶端的监管部门,把握着整个市场的走向 监管部门批准的认证机构,拥有着整个行业的利润核心 正规的认证咨询与培训机构,享受由认证附加服务创造的利润 非正式的认证服务机构,通过寻租或是包装,分享认证产业链下游的利润 种种非法认证的生产者,从行业中疯狂挖掘剩余价值 寻求认证的企业,试图将认证变为附加值、变为竞争力、变为现实的产品销量 终端的消费者,在混乱的市场上,只有通过认证来寻找产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   然而,这利益链的构成,从产业的根源上便是如此脆弱。当产业链上的各方肆意挥霍着这种第三方带来的公信力,动摇的却正是认证得以存在的根基。   公信力从来不是商品,如同除了诚实的经营与优质安全的产品,从没有什么能证明企业的诚信。
  • 追风逐梦 探索未来——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总裁张宇谈认证检测推动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市场调研,发现行业短板,制定先进的标准、规范和技术说明,开展行业推广,建设示范项目……一系列操作之后,北京鉴衡认证中心(以下简称“鉴衡”)本意是在促进行业发展的同时拓展业务领域,结果却是,调研成果促成全行业达成共识,提高了行业整体制造水平,标准和规范被纳入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立20年来,鉴衡始终致力于国家公共研发实验平台建设,成为行业首家拥有国家级检验检测实验平台、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认可的国际风能认证和测试资格的机构,有些以营利为目的的业务做成了公益事业,成为促进我国风电产品制造业高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2003年启动风电产品认证到2007年颁发我国首张风电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至今,鉴衡秉承“以检测认证标准规范研究提升制造水平,以检测认证基础设施研究带动创新研发”的理念,见证和推动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从无到有,从赶超到“独领风骚”的发展过程,用实践诠释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机构如何促进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支撑制造业优化升级。近日,记者采访了鉴衡副总裁张宇。以认证引导行业自立自强柔塔(柔性钢塔)是风电机组中高塔筒技术的解决方案之一,其成本占整个风电机组的20%~25%,工艺、性能和造价等直接影响风电机组的运行质量。但是在2017年以前,我国的柔塔建设处于没有标准规范、全凭经验做的阶段,是全行业的“老大难”问题。发现这一行业共性问题后,鉴衡在进行大量调查和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制定了柔塔技术标准和认证规范,并在行业内开展了广泛的宣传普及工作。但是,鉴衡柔塔相关咨询、评估和测试项目数量却逐年减少,因为该项目的各种技术规范、参数要求等研究成果全部被纳入柔塔招标采购固定格式文本,成为建设“标配”、行业共识。张宇说,与柔塔项目类似,鉴衡的“业务转公益”项目不在少数,贯穿了中国风电产品制造业发展的全过程。据介绍,2006年以前,我国风电产品国产化率为“0”。风电产品“中国制造”经历了3个阶段,2006年至2011年是起步阶段,国产风电产品“技不如人”,国内风电场站优先选用进口产品;2012年至2020年是赶超阶段,“中国制造”开始成为风电市场的主导产品,进口产品逐渐退出中国;2021年以来,中国风电制造业开启探索“无人区”阶段,“制造别人没有制造过的产品、制造不出来的产品”,走上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张宇总结说,鉴衡对中国风电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软”“硬”两种手段实现。“软”即是软件,制定各种标准、规范、技术说明等,“硬”是进行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等硬件建设。在起步和赶超阶段,为了促成行业达成共识,解决全行业在生产制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整体提升风电产品制造水平,鉴衡投入巨大力量进行软件建设,把自己的经验、认知和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全行业,并以认证、检测为线索引导企业发现问题、主动匹配自身能力,进而实现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的目标。如今,“发现问题-集体研讨-寻找解决路径-达成行业共识-提升整体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实现共同发展的标准路径。2020年,鉴衡“可再生能源专家技术委员会”成立,成员包括中国全部风电行业的开发商、零部件和整机制造商、高等院校等相关研究机构,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投资机构,构成了一个横跨多行业、多领域,密切合作、高度融合的产业生态链,已取得行业成果20多项。如今,中国风电产业已经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拥有包括技术、人才、管理等产业发展所需全部要素,细分市场丰富、完整;我国超大型风机整机国产化率达到95%以上,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率更是接近100%;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产量占全球市场的2/3以上,出口到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因此,业界普遍认为,中国的风电产品制造水平基本代表了全球制造水平。以检测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今年3月初,一支长达126米的叶片从江苏省盐城市来到位于广东省阳江市的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鉴衡国检中心)做检测,这是全球迄今单机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机组,此次检测也刷新了全球风电叶片全尺寸测试的长度纪录。张宇介绍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和鉴衡的研究表明,建设重点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解行业共性难题,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风电制造的基础理论应用、材料应用和制造工艺已经达到传统理论和实践的极限,要想实现突破性进展,必须以认证检测带动研发,即以满足现实和未来需求为导向,将传统合格评定性检测转变为研发性、探索性检测,对未来产品提供测试和验证支撑,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判。基于这一认识,10多年来,鉴衡不断加大风电产业基础设施投入:2010年,鉴衡在河北省保定市建成首个叶片检测中心,能够完成长度100米叶片的全尺寸测试,是当时亚洲最大的叶片实验室;到2021年1月,已完成120多款机型的型式试验、7000多台在役机组检测,是国内完成检验检测最多、经验最丰富的检测机构。2011年,鉴衡成立国家能源风能太阳能仿真与检测认证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大型风电机组仿真平台系统性能优化,进一步提升了关键零部件检测与认证的技术能力。2021年1月,由鉴衡建设和运营的广东阳江国家海上风电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检中心)投入运营,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海上风电装备公共技术研发实验平台,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叶片检测实验室。如今,在风电机组叶片制造、研发等领域,中国和欧洲已经同处一个平台上,中国海上机组叶片发展及整机设计进入“无人区”。在科研领域,到2018年6月,鉴衡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38项,国际合作课题27项;在标准制定方面,鉴衡牵头或参与制定27项国际标准、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自主研发技术规范100余项;在技术专利方面,鉴衡在风电和光伏领域拥有27项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在国际化方面,鉴衡颁发的机组产品认证证书获得全球市场采信,助力中国风电设备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风电行业的发展方向将是超大型化、智能化和系统化,继续推进应用场景创新,加快全产业链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目前已经启动的检验检测工作面临着传统理论不支持、传统材料不支持、传统制造工艺不支持的难题。虽然投入巨大,但是必须要做。”张宇说。
  • 一认证公司涉嫌违法认证行为被罚9.5万
    行政处罚决定书(粤市监深办罚〔2022〕4号)当事人: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主体资格证照名称:《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914***************住所(住址):深圳市福田区沙头街道天安社区深南大道6007号安徽大厦1307-1308法定代表人:蔡 晋2021年12月3日,我局收到《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授权立案查处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认证行为的通知》(国市监稽授函〔2021〕5号),随函转来相关证据材料。 经核查,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于2019年11月25日为北京中社研信息科学研究院颁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编号:49819IP01199ROS),并于2020年11月25日暂停该证书,暂停期满日期为2021年5月24日;2019年12月12日为河南途之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颁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编号:49819IP01397ROS),2020年12月12日暂停该证书,暂停期满日期为2021年6月12日;2019年12月23日为河南康辰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颁发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证书编号:49819IP01526ROS),2020年12月23日暂停该证书,暂停期满日期为2021年6月23日,上述3个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到期后作了暂停处置,6个月暂停期满后未作任何处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21年8月18日“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中发现并指出当事人未及时处置认证证书后,当事人于2021年8月25日撤销北京中社研信息科学研究院持有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于2021年8月27日撤销河南途之家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和河南康辰机电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持有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上述事实,主要有以下证据证明:1. 当事人《营业执照》、《认证机构批准书》及法定代表人蔡晋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证明当事人是取得资质的合法认证机构。2.《授权委托书》一份,受委托人于希萌身份证复印件一份,证明当事人委托于希萌代表当事人接受执法机关调查。3.对法定代表人蔡晋制作《现场笔录》、《询问笔录》各一份,对于希萌制作《询问笔录》两份。4.当事人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规则》、对北京中社研信息科学研究院等3家企业的审核资料复印件各一份,证明当事人向北京中社研信息科学研究院等3家企业颁发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真实有效。5.《情况说明》一份,各地政府官网关于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通知的截屏打印件一份。6.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撤销认证证书截屏打印件3份,证明当事人已撤销涉案到期认证证书。我局在作出本行政处罚决定前,于2022年3月29日向当事人送达了《行政处罚告知书》(粤市监深办罚告〔2022〕3号),告知其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以及其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等权利。当事人没有在规定期限内提出异议。 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未及时处置暂停期满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以下简称《认证认可条例》)第二十六条及《认证机构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 当事人在执法人员现场调查前已撤销涉案未及时处置的3个认证证书,积极配合并主动向执法人员提供相关证据材料。根据《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则》第十七条第(一)项“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调查,如实交代违法事实并主动提供证据材料的”,可以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根据《认证认可条例》第五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规则》第十一条第(二)项及第(四)项的规定,责令中审(深圳)认证有限公司立即改正,并对其罚款95000元。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本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将罚没款缴至《广东省非税收入缴费通知书》所列银行。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我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并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如不服本行政处罚决定,可以在收到本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或者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在六个月内依法向广州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4月6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