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十大科学流言

仪器信息网十大科学流言专题为您整合十大科学流言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十大科学流言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十大科学流言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十大科学流言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十大科学流言话题讨论。

十大科学流言相关的资讯

  • 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获奖名单揭晓
    9月21日,由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于北京隆重举行,12项重磅大奖颁发。来自科研院校的院士专家、行业协会/学会领导、著名检测机构和企业代表、国内外知名仪器公司高层领导等汇聚一堂,共享荣誉时刻,见证行业发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作为重要产品奖项之一,获奖名单隆重揭晓,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顾问 王顺昌为获奖代表颁奖。 “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奖作为仪器信息网重要产品奖项之一,自评选以来,已成功评选过14届,旨在推荐上一年度用户关注度最高的仪器,并为多行业用户选购该类别仪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该奖项自2007年评选以来,共选出广受用户高度关注的国内、外仪器近400台,并得到广大仪器厂商和用户的一致肯定。颁奖嘉宾与获奖代表合影“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奖项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依托仪器信息网强大的用户访问量为数据基础,从20多万台仪器中,精心筛选仪器优选栏目中1000+种仪器品类下收录的3万台优质仪器,作为奖项评选的入围范围。通过各类仪器上一年度在仪器信息网全年的独立访问人数、用户留言量、各仪器3i指数等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TOP100”榜单。第二阶段: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甄选出仪器信息网用户访问流量最大、用户求购留言最多、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十大品类,再结合各品类仪器在用户中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作为主要评选标准,每个品类仅推选1台产品,最终形成获奖名单。“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获奖名单(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仪器类别仪器名称厂商名称气相色谱仪Agilent 8890 气相色谱系统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扫描电镜Apreo 2超高分辨场发射扫描电镜北京欧波同光学技术有限公司原子吸收光谱普析通用TAS-99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X射线衍射仪布鲁克X射线衍射仪 D8 ADVANCE布鲁克衍射荧光事业部(Bruker AXS)离心机HT190高速台式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超纯水器Milli-Q® IQ 7000水纯化系统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液质联用仪新一代Orbitrap Exploris 240质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微波消解仪屹尧科技M6微波消解仪上海屹尧仪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超高效液相色谱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系统 Gentier 96 E/Gentier 96 R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仪器及检测3i奖简介: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互动interactive、创新innova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共同主办的科学仪器及检验检测行业类奖项,始于2006年。该奖项的设立,旨在依托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和超过1200万用户进行公开公正的评审,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扫一扫,了解更多仪器及检测3i奖更多3i奖详情,请点击【创新、互动、整合三大华美篇章演绎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盛典】一文查看。
  • 湘仪HT190荣获“2020科学仪器行业户关注十大仪器”(附颁奖盛典精彩回顾)
    2021年4月22-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隆重召开。 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隆重揭晓。从20多万台仪器中,精心筛选900余个仪器导购专场收录的3万台优质仪器,作为奖项评选的入围范围。通过各类仪器2020年度在仪器信息网全年的独立访问人数、用户留言量、各仪器3i指数等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TOP100”榜单。该奖项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甄选出用户访问流量最大、用户求购留言最多、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十大品类,再结合各品类仪器在用户中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作为主要评选标准,每个品类仅推选1台产品,最终形成获奖名单。湘仪离心机的HT190高速台式离心机获得“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颁奖盛典精彩回顾
  • “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揭晓(附颁奖盛典精彩回顾)
    2021年4月22-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在无锡隆重召开。4月22日下午, ACCSI2021“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重磅来袭。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隆重揭晓,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院院首席专家 季申、神威药业集团执行总裁陈钟为获奖代表颁奖。 颁奖嘉宾与获奖代表合影“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奖作为仪器信息网重要产品奖项之一,自评选以来,已成功评选过13届,旨在推荐上一年度用户关注度最高的仪器,并为多行业用户选购该类别仪器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该奖项自2007年评选以来,共选出广受用户高度关注的国内、外仪器近400台,并得到广大仪器厂商和仪器用户的一致肯定。“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奖项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依托仪器信息网强大的用户访问量为数据基础,从20多万台仪器中,精心筛选900余个仪器导购专场收录的3万台优质仪器,作为奖项评选的入围范围。通过各类仪器2020年度在仪器信息网全年的独立访问人数、用户留言量、各仪器3i指数等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2020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TOP100”榜单。第二阶段: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甄选出仪器信息网用户访问流量最大、用户求购留言最多、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十大品类,再结合各品类仪器在用户中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作为主要评选标准,每个品类仅推选1台产品,最终形成获奖名单。“2020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获奖名单(按公司名称首字母排序)公司名称仪器名称仪器类别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Agilent 79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CFX96 Touch 实时定量 PCR 仪PCR/基因扩增仪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岛津旗舰级气相色谱仪 Nexis GC-2030气相色谱仪(GC)HORIBA 科学仪器事业部HORIBA NANO Raman系统激光拉曼光谱(RAMAN)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HT190高速台式离心机离心机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Milli-Q® IQ 7000水纯化系统超纯水器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日立中型扫描电镜SU3800扫描电镜(SEM)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Orbitrap Exploris 480 高分辨质谱仪液质联用(LC-MS)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Waters)沃特世 ACQUITY Arc系统液相色谱(LC)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仪 NP968-C核酸提取仪获奖企业代表发言点击下方图片或链接下载获奖仪器电子证书:下载链接:https://m.instrument.com.cn/show/userattentionnk2020.html颁奖盛典精彩回顾
  • 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即将揭晓 敬请关注
    01 什么是“用户关注仪器”奖?“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奖作为仪器信息网重要产品奖项之一,已成功评选过14届,该奖项的评选旨在推荐上一年度用户关注度最高的仪器,并为广大用户选购该类别仪器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该奖项自2007年评选以来,共选出广受用户高度关注的国内、外仪器近400台,并得到广大仪器厂商和用户的一致肯定。02 “用户关注仪器”奖的发展历程2007年,仪器信息网推出第一届“科学仪器行业最受关注仪器”奖,从用户访问大数据的视角,为用户选型提供重要参考,奖项名称沿用至2018年。2019年,奖项正式更名为“科学仪器行业年度用户青睐仪器”。2020年,奖项全面调整评选规则及评选流程,并同步更名为“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03 “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奖如何评选?“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奖项评选,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依托仪器信息网强大的用户访问量为数据基础,从20多万台仪器中,精心筛选仪器优选栏目中1000+种仪器品类下收录的3万台优质仪器,作为奖项评选的入围范围。通过各类仪器上一年度在仪器信息网全年的独立访问人数、用户留言量、各仪器3i指数等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出“年度科学仪器行业用户关注仪器TOP100”榜单。第二阶段: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甄选出仪器信息网用户访问流量最大、用户求购留言最多、市场需求增长最快的十大品类,再结合各品类仪器在用户中受关注程度的高低作为主要评选标准,每个品类仅推选1台产品,最终形成获奖名单。04 “用户关注仪器”奖近十年精彩回顾2020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9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8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7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6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5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4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3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2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2011年度获奖名单(点击了解详情)05 “用户关注十大仪器”奖何时揭晓?一直以来,3i奖的获奖名单都是在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期间公布,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ACCSI 2022延期召开,但2021年度3i奖的各类奖项名单已评选出炉,为了满足仪器及检测行业的万众期待,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决定于2022年9月21日在北京市召开“2021年度仪器及检测3i奖颁奖盛典”,并采用线下举办,线上直播的形式,邀请领域内专家学者、仪器用户、企业人员等共享荣誉时刻,见证行业发展!本次盛典,颁发的奖项主要分为innovative创新篇(产品奖)、interactive互动篇(人物奖)、integrative整合篇(企业奖)三个篇章,遴选出了能够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仪器产品,并表彰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直播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3i届时,业内资深专家学者,以及知名仪器企业CEO及高管、检测机构高管及企业质量负责人等将出席本次活动,并通过闭门座谈、大咖对话、现场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仪器及检测行业动向,也为大家带来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决策参考。参与报名,拿好礼:1、 报名礼遇所有报名并出席9月21日颁奖盛典的用户,根据报名先后顺序,编号尾号为66、88的用户,即可获得《202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报告》印刷版一本,数量有限,先到先得!(注:若仅报名未出席9.21直播间的不计入奖励,将做顺延处理)2、 惊喜抽奖9月21日颁奖盛典直播当天,将会不定时掉落惊喜抽奖!偷偷告诉你,还有ACCSI 2022年会现场参会门票(价值2500元)等着你!点击了解ACCSI 2022详情附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23、有奖竞猜为回馈广大仪器用户对奖项的长期关注与认可,仪器信息网特举行“仪器及检测3i奖——2021年度‘科学仪器行业售后服务优秀企业’有奖竞猜”活动,参与用户有机会获得5000元现金大奖。竞猜结果将于9月21日直播现场公布!附链接:https://instrument666.mikecrm.com/pv8jazF仪器及检测3i奖介绍:  仪器及检测3i奖,又名3i奖(创新innovative、互动interactive、整合integrative),是由信立方旗下网站:仪器信息网和我要测网联合举办的仪器及检测行业类奖项。3i奖伴随着行业的发展应运而生,记录行业发展路上的熠熠星光,鼓励行业积极开拓发展,使科学仪器行业从业者对仪器企业在行业中的技术成果、行业贡献、营销服务有一个全方位了解,帮助用户在品牌选择、仪器选型、人才就业和科研合作等方面提供重要参考。作为行业内的公益奖项,3i奖始终秉承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依托信立方长期合作的业内权威专家评审和数千万用户的大数据分析,遴选出代表技术发展趋势的创新产品、表彰科学仪器及检测行业表现卓越的企业、企业家和具有特殊贡献的研发人物等,弘扬正能量,推动行业技术和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自2006年3i奖旗下第一个奖项优秀新品出世以来,奖项不断完善,截至2021年底,已设置有13个常设奖项。每个奖项的诞生,都面向独特的群体,并紧跟行业热点所在,代表着行业发展风向标,引领了行业发展趋势。历经多年发展,3i奖见证了众多具有跨时代意义且填补技术空白产品的推出、企业家历经层层困难不改初心将技术产业化的历程以及仪器及检测行业的蓬勃发展。如今,3i奖已经成为国内外仪器及检测行业最权威的奖项之一,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国内外仪器厂商、检测机构及媒体的关注与重视,在行业、专家、用户、仪器企业等产业界形成广泛的公信力,且多个奖项的获奖名单被多个政府部门采信。
  • 2023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科学仪器助力重大突破
    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于2024年3月22日揭晓,它们是(按年代早晚排序):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河南永城王庄遗址,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陕西清涧寨沟遗址,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表示,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项目,是过去一年田野考古工作的突出代表。这些考古新发现,以更加鲜活的笔触生动展示了泱泱中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是自信之基、力量之源。●山东沂水跋山遗址群入选原因:构建起山东地区距今 10~1 万年的考古文化序列;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首次揭示出 10 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跋山遗址群是对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的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在跋山遗址,考古人员出土、采集文化遗物4万余件,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标本。其中,1件象牙质铲形器型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为国内首次发现。检测象牙通常使用拉曼光谱仪和近红外光谱仪。(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更多)●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群入选原因:构建起东南沿海岛屿地区从距今 7500~3000 年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南岛语族起源的重要线索。壳丘头遗址群位于福建平潭岛,沿海岸山体东麓背风坡地连续分布,包括壳丘头、西营、东花丘、龟山等遗址。壳丘头遗址群中各个阶段考古遗存的文化面貌特征明确,发展延续关系明显,存续多个考古学文化,形成了完整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其中,既有以夹砂陶圜底器为代表的土著文化,也有黄瓜山和黄土仑等外来文化因素,为探讨东南沿海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传承、交流、互动,以及其代表的南岛语族早期人群的起源和迁徙提供了直接材料。此外,西营、壳丘头遗址发现的植硅体水稻遗存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陶片中植物印痕中发现了稻、粟、黍痕迹,这也是中国东南沿海岛屿最早的水稻遗存。在考古过程中,检测水稻遗存通常会用显微镜。(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更多)●安徽郎溪磨盘山遗址入选原因:对地处长江水系和环太湖水系之间的关键枢纽地带研究;填补了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研究的地域空白;为中国文化圈和良渚文化的形成提供证据。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勘探表明,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西侧区域面积约5.2万平方米,遗存年代以马家浜文化时期至春秋时期为主;东侧区域面积约8000平方米,遗存年代以商周时期为主。遗址是皖南地区迄今发现和发掘的唯一一处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遗址延续时间长,谱系完整,是长江下游地区少有的连续时间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可为长江下游地区的文化演进提供典型范例。●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入选原因:最早的磉墩;一座礼制性质的高等级建筑;中国最早水坝,发现最为完备的史前水利系统。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发现和命名地,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以屈家岭为核心,包括殷家岭、钟家岭和冢子坝等十余处地点的新石器时代大型遗址。其中,熊家岭水利系统位于遗址的东北部,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构成要素,是目前已知的构成要素最为完备的史前水利系统。屈家岭南部台地,在以F38为代表的屈家岭文化高等级建筑区,考古人员发现了黄土台基和数量众多、体量巨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是已发现“磉墩”的最早形态,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技术提供了坚实的考古学依据,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同时,遗址还出土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将我国高温黑釉技术提早了将近1000年。可用X荧光光谱仪检测古陶瓷釉面成分和拉曼光谱仪检测陶瓷釉面的历史年代痕迹,综合分析古陶瓷的年份,为古陶瓷提供准确的来源依据。(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河南永城王庄遗址入选原因:首次在豫东地区发现大汶口文化中心聚落;首次在河南境内揭露大汶口文化高等级墓地,发现新石器时代首例“玉覆面”。 墓地随葬品数量丰富,其中Ⅳ M6出土的“玉覆面”是此类遗存在国内新石器时代发现的首例,此外Ⅳ M3出土的成组石圭也具有礼器的性质,这些都反映出东方地区史前时期社会复杂化进程与国家形态的萌芽。学界常采用红外吸收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仪等对玉器进行检测与科学分析。(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更多)●河南郑州商都书院街墓地入选原因:早商时期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首次发现商王都“郑州商城”高等级墓地(青铜器数量及种类最多、玉器最多、金器最多、殉狗坑最多);带围沟的墓地成为帝王陵定制。●陕西清涧寨沟遗址项目负责人:孙战伟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入选原因:“方国”都邑所在地;规模堪比殷墟王陵的大型墓葬;发现中国年代最早的“双辕车”;可在当地铸铜的陶范。寨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解家沟镇寨沟村,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心,是一处商代大型聚落遗址。在此,考古人员首次发现殷商文化圈以外数量最多的甲字形大墓,发现年代最早的双辕车,推测为文献和金文中记载的牛车或大车。专家认为,寨沟遗址是近年来商代方国考古的重大突破,为几十年来黄土丘陵地区不断出土的铜器群找到了明确的考古背景。出土的大量青铜车马器、兵器、玉器、骨器、漆器、龟甲,与殷墟高等级贵族墓葬物质文化相同,金耳环、蛇首匕、陶器则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反映了黄土丘陵地区与商王朝之间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以及商王朝对周边地区的强烈影响。检测青铜器和金属可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更多)●甘肃礼县四角坪遗址项目负责人:侯红伟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复旦大学入选原因:秦代大型礼制性建筑群;国内罕见、规模宏大、格局规整;可能是秦始皇西巡的宗庙祭祀场所。四角坪遗址位于甘肃省礼县县城东北2.5千米处的四格子山顶部。该遗址以建筑遗存为主,出土大量建筑构件,有瓦当、板瓦、筒瓦、空心砖、地砖等。遗址出土的遗物规格、纹样统一,体现出该座建筑建造时具有成体系、成规模的构件制作规范。根据出土建筑材料的特征和制作工艺,结合大的历史背景,该遗址应该是秦统一后即秦帝国时期的遗存,很可能与始皇帝西巡所准备的祭祀场所有关。四角坪遗址是首次发现的规模宏大、格局规整的秦代大型建筑群,发现了继宗庙建筑、畤祭建筑之外的又一种秦祭祀建筑形式,该建筑格局深刻影响了汉代德阳庙、王莽九庙,甚至后来天坛、地坛的建筑风貌。●山西霍州陈村瓷窑址项目负责人:刘岩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入选原因:霍州窑有史以来首次考古发掘;填补“细白瓷”生产的缺环;梳理霍州窑宋、金、元、明、清发展脉络。金代细白瓷“郭窑瓷器” 商标款印花盘窑址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白龙镇陈村。系统的考古工作明确了窑址保存状况、分布范围和分布演变规律,第一次从考古学上厘清了宋、金、元、明和清时期的产品面貌和技术特点,建立起了霍州窑业历史分期标尺,展现出霍州窑全新的窑业面貌。专家表示,考古新发现填补了北方地区细白瓷发展史的缺环,系统、完整揭示全新的明代窑业生产布局,丰富了北方地区陶瓷手工业生产经济形态,是对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大贡献。●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发掘单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入选原因:2018 年至今开启的中国“深海考古”最突出成果;“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沿着郑和下西洋路线,运载珐华器、乌木。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位于海南岛与西沙群岛之间的南海海底,水深约1500米,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年代比较明确,不仅是我国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也是世界级重大考古发现,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海离岸航行路线的缺环。在遗址考古调查中,考古人员首次运用考古学理论、技术与方法,按照水下考古工作规程要求,借助深潜技术与装备,对位于水下千米级深度的古代沉船遗址开展了系统、科学的考古调查、记录与研究,充分展示了我国深海科技与水下考古的跨界融合,标志着我国深海考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水下考古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水下考古常用回声测深仪、侧扫声呐。(点击仪器名称可查看更多)此外,考古中还常常使用红外热像仪判断墓穴入口,判断一个地区文物的分布,估算一个地区文物的数量,判断与土壤连为一体的文物的形状。参考资料:揭晓!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结果发布!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公号首次揭示!2023十大考古新发现,为什么是它们?文博时空
  • ACCSI 2012颁发五大奖项、发布十大新闻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3月22日-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目前最高级别的峰会——“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2) ”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联合主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我要测网(www.woyaoce.cn)协办。500余位嘉宾出席了本届年会。 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2)现场   为了更好的梳理和回顾2011年科学仪器行业的重要新闻事件、最新产品和技术、厂商动态等,本届年会特别设置了 “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2011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2011年度绿色仪器”、“2011年度最受关注仪器”、“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2011年度最佳网络营销奖”等奖项。   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本次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是经过2012年年会主办单位谨慎评估,遴选出发生在2011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的33个重大事件作为候选新闻,然后在仪器信息网进行网上投票,在近2个月的时间里,共收到3819张有效投票,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评选出了2011年度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2011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   “2011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评选活动于2011年3月份开始筹备,截止到2012年2月10日,共有257家国内外仪器厂商申报了533台2011年度上市的仪器新品。经仪器信息网编辑初审、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新品组委会初评,在所有申报的仪器中180台仪器进入了入围名单。本届新品评审专业委员会邀请了超过60位业内资深专家,按照严格的评审程序,对入围的新品进行网上评议。最终有23台仪器获得了“2011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   2011年度绿色仪器   为了倡导广大仪器厂商设计、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低碳环保产品,仪器信息网从2011年开始举办“年度绿色仪器”评选活动。该活动自开展以来受到国内外各仪器厂商的积极相应,第二届评选活动共有36家厂商申报了58台具有节能减排理念的产品 经过专家组初审,最终有19台仪器入围。综合了网上投票与专家组讨论结果,最终有四台仪器获得了“2011年度绿色仪器”。   2011年度最受关注仪器   仪器信息网从10万多台参展仪器中,根据各台仪器在2011年度的用户访问反馈情况、3I指数等,经过综合计算共评选出66台仪器入围,最终评选出了22台“2011年度最受关注仪器”。共涉及色谱、光谱、质谱、X射线、电化学、环境监测、实验室常用设备、颗粒分析、热分析、试验机、生命科学等11个类别。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是从仪器信息网数千家厂商中,根据2011年度各厂商在仪器信息网收到的用户反馈数量、在仪器信息网的独立IP点击量、用户留言以及2011年度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等,经过综合统计得出的结果。仪器信息网从国内、国外科学仪器厂商入围名单中分别评选出10家公司,从科学仪器经销商,科学仪器耗材配件类厂商入围名单中分别评选出1家公司,授予“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称号。    2011年度最佳网络营销奖   为了表彰在网络营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厂商,仪器信息网特别设立了“年度最佳网络营销奖”。该奖项的评选主要依据各厂商在仪器信息网发布的各类新闻、资料、视频,举行的市场活动等,以及这些相关信息、活动被网友关注的情况。
  • 《自然》公布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一华人科学家上榜
    12月19日,《自然》公布了2016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是《自然》选出的在今年对于科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十个人。“今年的名单突显了来自全球各地的研究人员,在天文学,生殖生物学和少数族裔在科学领域的权利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Richard Monastersky,《自然》的特写编辑表示,“2016年《自然》十大科学人物是一个多元化的群体,他们都在今年的重大科学实践中发挥了作用,并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变化。”  加布里埃拉冈萨雷斯  GABRIELA GONZALEZ  引力密探  原文作者:Davide Castelvecchi  一位物理学家帮助首次捕捉到人类搜寻已久的引力波的直接信号。  一年前,Gabriela Gonzalez正在努力保守她人生中最大的秘密。在美国,两个大型探测器检测到了引力波的信号——爱因斯坦预言中的时空涟漪,但此前从未被直接观测到过。冈萨雷斯的工作是在将这些发现公之于众前,协助领导一千多位科学家仔细验证。  这样的新闻很难长期保密,但这个发现实在太重大了,因此,研究团队花费了将近五个月时间来分析位于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两座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探测器得到的数据。作为LIGO科学合作组织的发言人和负责协调分析的关键人员之一,Gonzalez需要协调分散于全球各地的研究团队,包括位于意大利比萨附近的处女座干涉仪研究人员,LIGO与处女座干涉仪共享数据。  在管理这个巨型项目的过程中,Gonzalez发挥了自己的多面能力。大多数物理学家很早就知道自己会成为理论家还是实验家,但Gonzalez开始研究生学业时选择的是理论方向,后来才转到了实验物理学领域,并表现出惊人的天赋。“这种天赋使其可以成为一流的科学家。”LIGO项目的创始人之一、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Rainer Weiss说。  Gonzalez说,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她在LIGO项目上“什么工作都做过一点”。有段时间,她承担了诊断干涉仪性能的重要职责,以确保它们达到无与伦比的敏感度。现在,其敏感度足以探测出 4千米长的干涉臂上1021分之一的长度变化,这相当于DNA的宽度与土星轨道之比。她还协助领导过数据分析团队,并说服引力波研究者和常规天文学研究者开展合作。他们将在即将到来的多信使天文学时代,联手寻找会同时释放引力波和电磁波的现象。  宣布LIGO发现之前的那个月紧张而忙碌,Gonzalez和同事努力确保团队已经获得了板上钉钉的证据。他们知道,历史对报告“发现”引力波的研究者并不仁慈:就在最近一次的2015年初,一支国际团队不得不撤回了南极一架望远镜发现引力波间接信号的声明。  让LIGO团队压力倍增的是,在得到最初发现不到一周时,流言就已流传开来,记者也开始致电询问。Gonzalez说,在漫长的分析过程中,自己从未在不与同事商讨的情况下,擅自做出重要决定,她的领导能力获得到大家的称赞。“加布里埃拉让我们顺利度过了这一阶段,”Weiss说。  Gonzalez就职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靠近位于利文斯顿的LIGO干涉仪。2008年,她成为了系里的第一位女性正教授。冈萨雷斯说,她在职业生涯中从未遭遇过直接的性骚扰或歧视,但“我或许不得不比其他人更努力地证明自己(的能力)。”  Gonzalez说,到2017年三月,她目前的LIGO发言人任期将结束,之后不会再竞选,而是计划回归到全职研究岗位。她协助创立的科学领域—引力波天文学才刚刚起步。“对我来说,科研工作一直都是一场趣味横生的旅行,而现在的风景越来越美。”  杰米斯哈萨比斯  DEMIS HASSABIS  思维缔造者  原文作者:Elizabeth Gibney  人工智能开发者打败围棋高手,下一步,剑指全球问题。  资深棋手Demis Hassabis在今年三月迎来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比赛,而他甚至没有亲自上场:在他的团队创造的程序AlphaGo与顶尖棋手李世乭对弈时,Hassabis只能在一旁观看。最终,电脑赢得了比赛,这标志着AI领域的巨大胜利 也为哈萨比斯的系列战绩再添一笔。  位于伦敦的DeepMind公司是AlphaGo的开发者。作为DeepMind的联合创始人, 哈萨比斯感到兴奋而欣慰。“我们下了一着险棋,而且成功了。”  但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场棋赛的胜利。Hassabis想要向全世界展示机器学习技术的实力,他希望未来能利用这项技术制造类似人类一样的综合AI,使之能够解决复杂的全球性问题。  在他早慧的青年时期,Hassabis就已经勾勒出了这一愿景。他是一个象棋神童,十几岁时就设计出了销量百万的新颖电子游戏,20岁出头就开设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在拿到认知神经学博士学位后,他于2010年创建了DeepMind公司。四年后,Google据报道以4亿英镑的价格收购了这家公司。  DeepMind的研究者们将来自神经科学的灵感应用于各色各样引人注目的AI项目中,从语音合成到伦敦地铁导航,皆包括在内。Hassabis说,DeepMind每一个算法的复杂性都建立在之前算法的基础上,并融入此前只在不同AI中单独开发出来过的能力。DeepMind的AI已经从学习如何观察和做出相应行动的阶段,进入到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计划和推理的阶段。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他们的团队利用机器学习将Google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减少了15% Hassabis希望这一技术能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  虽然DeepMind的研究者也会发表论文,但他们对进行中的工作是保密的,这一点让一些学者感到苦恼。一些数据隐私倡议者则对Google DeepMind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署的合作感到担忧,但科学家却蜂拥进入DeepMind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Hassabis非常谦逊,但充满热情。他在伦敦大学学院的博士导师Eleanor Maguire说,他拥有一种用自己的激情感染他人的天赋。“一旦他开始谈论自己感兴趣的事,他的热情就会传染给别人。”在管理公司的同时从事科研意味着只能在凌晨时分做研究工作,但Hassabis表示他并不介意这一点:“我们从事的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我觉得为此牺牲是值得的。”  特瑞修斯  TERRY HUGHES  珊瑚礁哨兵  原文作者:Daniel Cressey  珊瑚研究者就大堡礁的大规模白化事件发出警示。  今年三月,在飞过大堡礁上空时,Terry Huges的心沉了下去:海面之下映入眼底的是一片苍白斑块,那是珊瑚已经死亡或即将死去的明确迹象。  Hughes是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珊瑚礁研究卓越中心的主管,他说,自己和学生在看到航空调查的破坏结果后哭了出来。白化事件袭击了几乎整个大堡礁,初步调查显示,大堡礁北段81%的珊瑚礁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是有记录以来大堡礁最为严重的白化事件——而且,这次事件只是太平洋各海域的珊瑚正在普遍遭遇的灾难的一个缩影。  热带太平洋的强厄尔尼诺变暖模式触发了这场灾难。高的异常的水温使得珊瑚排出与之共生的虫黄藻,而后者为珊瑚提供了大部分食物,以及它们的鲜艳色彩。一些珊瑚能在白化后恢复,但另一些则会死去。10月和11月的追踪研究表明,在绵延700公里的大堡礁北段,已有67%的浅水珊瑚死亡。  大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Hughes本人正在大堡礁中段附近从事研究。在领导开展初始调查后,他实质上成为了这场灾难的发言人。在媒体对白化报道的高峰时期,修斯一天接受了35场采访。  “在澳大利亚,就连从来没去过大堡礁和很有可能永远不会去的人们也将它视为国家标志,”Bob Pressey说 他是Hughes在ARC的同事。  这场危机推翻了一些既定的观念。Hughes说,对白化的传统观点是,珊瑚会在排出虫黄藻后慢慢饿死。但今年的水温实在太高,“许多珊瑚在开始挨饿之前就死去了 它们实际上是被热死的。”  过去几年来,随着全球温度反复创下历史新高,全球的珊瑚都陷入困境。2015年十月,在夏威夷、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马尔代夫的珊瑚相继发生白化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宣布,珊瑚白化已成为一场全球性事件。  今年,白化扩散到了澳大利亚、日本和太平洋的其他地区。研究者表示,随着气候变化推升基准温度,白化将会更为频繁地侵袭珊瑚礁。在一些情况下,频繁的白化将会使得大部分珊瑚都无法存活。  Hughes还不打算放弃大堡礁。但最近的白化事件使珊瑚变得非常脆弱,极易受到病原体和捕食者的攻击。如果不久后再次发生,还将会对珊瑚带来更大的打击,“我们想要告诉公众的是,”他说,“应对气候变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古斯凡德尔  GUUS VELDERS  冷却者  原文作者:Jeff Tollefson  大气化学家为达成国际气候协定打下基础。  大气化学家并没有多少拯救世界的机会,但在今年十月,Guus Velders得到了一个属于他的机会。他参加了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国际谈判,会上,各国代表试图约定逐步停止生产和使用氢氟烃(HFCs)——一种常在空调中使用的超级温室气体。  大多数国家同意了大力削减氢氟烃的时间表,但印度和少数其他国家想另外推迟四年。在经过模型计算后,Velders告诉谈判国,这一让步对地球的影响很小。  这一点以及他先前的工作为达成全球协议铺平了道路。10月15日,有关禁用氯氟烃的协议签字通过,广受好评。说话轻声细语的Velders是荷兰国立公共卫生与环境研究院的一位研究员,他对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感到自豪:“我之前从来没有参与过能促进在气候方面达成全球共识的工作,”他说。  但这并不是个巧合。Velders的同事说,他是氢氟烃排放领域的世界级专家,除他之外,没有人能在基加利会议上提供如此迅速的分析。他也与科学界同仁一起,将1987年签署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一个旨在保护臭氧层的国际协定——改造为对抗全球变暖的工具。  根据《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规定,制冷剂也是强力的温室气体 Velders的团队还表明,《蒙特利尔议定书》在控制全球温度方面的贡献实际上高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最近,他的团队还估测了氢氟烃在本世纪可能造成的变暖程度,为有关氯氟烃的协议打下了基础,该协议成为《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一个修正案。  “Velders的团队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回答合适的问题,”Durwood Zaelke表示,他是一家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倡议团体——可持续发展与治理研究所的主席。“可以确定地说,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法达成协议。”  现在,Velders的团队又回到了原点。由于禁令的达成,他们有关氢氟烃排放增长的预测作废了。对于这样的“研究挫折”,Velders完全接受。  赛琳娜M杜尔基  CELINA M. TURCHI  寨卡侦探  原文作者:Declan Butler  医生与时间赛跑,试图解开巴西东北部的医学谜题  2016年,对寨卡病毒的恐惧在全球扩散,作为美洲首个出现疫情的国家,巴西正处于恐慌的中心。一些研究者甚至呼吁推迟8月的里约夏季奥运会。但Celina Maria Turchi Martelli远离媒体喧嚣,抗战在巴西东北部的寨卡疫情前线,试图解开这个医学谜团。  Turchi是一位医生兼传染病专家,2015年9月,她的生活被寨卡病毒彻底打乱了。当时,巴西卫生部派她去调查她的家乡伯南布哥州新生儿小头症(头部和脑部异常小)病例显著增加的情况。很快,她就确信巴西正面临着一场公共卫生危机。“作为流行病学家,在我最坏的想象中,也没想到新生儿小头症这样的疫情,”她说。  Turchi就职于累西腓市的Aggeu Magalh?es研究中心。她立刻联系了全球科学家寻求帮助,她组建了一支包括流行病学家、传染病学家、儿科医生、神经病学家和生殖生物学家组成的专家团队。Turchi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是艰巨的:寨卡病毒并没有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人们对小头症的病例定义也没有达成共识。但她积极联系的合作获得了回报:Turchi和同事们最终得到了足够的证据,表明怀孕前三个月内感染寨卡病毒和新生儿小头症间存在关联。  不过,Turchi表示,寨卡病毒的谜团还远未解开。虽然寨卡病毒已经传播到了美洲各地,但人们预计的巴西东北部之外的小头症病例爆发并未发生。Turchi正与她的专家团队一起探究各中原因。Turchi说,当她刚开始在累西腓市的医院研究这场疫情时,她必须大胆创新,“并没有什么现成的书本供我参考。”现在,她和她的同事正在自己撰写这本书。  亚历山德拉埃尔巴克彦  ALEXANDRA ELBAKYAN  窃文者  原文作者:Richard Van Noorden  付费论文盗版网站的创始人在博得赞誉的同时也官司缠身。  不过几年的时间,Alexandra Elbakyan就从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在逃犯人。  在2009年,当时的Elbakyan还是一位研究生,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准备自己的毕业研究项目。她需要阅读大量学术论文,却无力支付高昂的费用,这令她倍感沮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她学会了如何绕过出版社的付费墙。  很快,她的技术供不应求。每当看到有科学家在网络论坛上请求无法访问的论文时,Elbakyan都很乐意伸出援手。“因为发送原本需要付费的论文,我经常收到人们的感谢,”她说。2011年,她决定将这个过程自动化,于是,Elbakya建立了Sci-Hub,一个抓取付费论文并向任何发出请求的人提供论文的盗版网站。今年,由于主流媒体的关注,人们对Sci-Hub的关注大大增长,使用量也随之飙升。根据Elbakyan的数据显示,Sci-Hub目前约收录了6000万篇论文,2016年的下载量有望突破7500万次,而去年为4200万次,据估计,这约占全球科学出版商所有下载量的3%。  这可谓是大规模的版权侵犯,并为Elbakyan本人带来了声誉、批评和一桩法律诉讼。很少有人支持她的违法行为,但更多的人则认为Sci-Hub推动了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认为论文应被(合法地)免费阅读和重复使用。“她的所作所为令人敬畏,”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生物学家和开放获取拥护者Michael Eisen说。“难以获取科学文献获取是巨大的不公,而她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Sci-Hub运营的最初几年里,一切风平浪静,但随着其规模不断壮大,订阅出版商无法继续无视它的存在。2015年,荷兰出版商爱思唯尔在出版行业的广泛支持下,以侵犯版权为由在美国向Elbakyan提起诉讼。如果Elbakyan败诉,她将面临支付上千万美元损失费的局面,甚至可能锒铛入狱。(因此,Elbakyan没有透露她目前的位置,而是通过加密电子邮件和信息接受本文采访)。2015年,美国法院命令关停Sci-Hub,但Sci-Hub通过其它域名再次开张。  Elbakyan的名字屡见报端,她说她每周一般会收到一百条支持她的消息,有时也有捐款。她感到自己在道德上有义务维持网站的运行,因为用户们需要它来继续自己的研究。“运行一个像Sci-Hub这样的论文获取网站有错或可耻吗?我不觉得,因此我可以坦然面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她说。  不论是批评者,还是支持者都认为即使Sci-Hub不复存在,它的影响还会长存。“全面开放获取是大势所趋,”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非营利组织Impactstory的联合创始人Heather Piwowar说,Impactstory旨在帮助科学家追踪其在线产出的影响。“但是我们认为,并且也希望Sci-Hub正让收费获取的出版商惊慌失措。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恐慌才能真正驱使他们做出正确的事情,向开放获取模式转变。”  无论这一点是否能实现,Elbakyan说她都将会继续建设Sci-Hub,尤其是扩充年代较久的文献 与此同时,她正在攻读科学史硕士学位。“Sci-Hub网站是我自己维护的,但如果我倒下了,将会有其他人代替我,”她说。  张进  JOHN ZHANG  生殖医学“逆子”  原文作者:Sara Reardon  争议性的体外受精技术引发争论。  震惊、愤怒、质疑、祝贺,各种褒贬不一的反应一并向张进袭来:今年9月,他宣布自己已经利用有争议的“三亲”技术让一名健康男婴诞生。  这种技术旨在防止婴儿遗传线粒体(制造能量的细胞结构)相关疾病。但出于伦理和安全考虑,美国禁止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执行此类操作。任职于纽约新希望生殖中心的张进在该中心位于墨西哥的一家诊所内执行了这项操作。  批评者认为此举企图逃避法规限制,并指责张进在会议上而非通过论文发表来宣布此事。  但张进对这些反对意见置之不理。“最重要的是生下健康的婴儿,而不是向全世界宣布,”他说。  张进惯于挑战科学和伦理的边界。20世纪90年代,他与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生殖内分泌专家Jamie Grifo合作开发了一种帮助高龄妇女怀孕的生殖技术——使用较年轻的卵子中的线粒体来替换较老的线粒体,相当于张进今年使用的技术的另一个版本——但没有获得成功。  美国监管部门于2001年禁止该技术后,张进与他在中国的合作者接手了这项工作。2003年,张进的团队创造了多个胚胎,并移植进一位女性体内。所有胎儿均流产后,中国也禁止了该技术。  Grifo和其他一些人对张进的最新成果表示赞赏。“我认为他最终取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Grifo说。但也有人指责新希望团队。“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很不安全的”,包括向供体卵子内注入了一种可能引发染色体异常的药物,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的干细胞科学家Shoukhrat Mitalipov说。  张进不为所动。他说,许多其他面临线粒体疾病风险的家庭已经对他的操作表达了兴趣,他希望自己可以在其它国家执行这一操作。“再过5-10年,人们再看这项技术时就会说,‘我们当时为什么那么愚蠢,为什么要反对它?’”他说。“我认为,我们首先必须展现出它为人类创造的福祉。”  凯文埃斯维特  KEVIN ESVELT  CRISPR警示者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锋芒初露的年轻生物学家认为基因驱动的伦理比实验更重要。  10岁时,一次去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旅行激发了Kevin Esvelt对摆弄演化的兴趣。面对曾经启发了达尔文的鬣蜥、鸟儿和种种多样性,Esvelt为之叹服,并立志认识(并改进)演化。“我希望更具体地了解这些生物是如何诞生的,”他说。“而且,坦白地说,我希望能带来属于我自己的见解。”  现在,Esvelt是一位年轻有为的生物学家。作为基因驱动这项富有争议的技术的先驱之一,在MIT媒体实验室建立起自己的实验室不到一年后,他就已经崭露头角。他的方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方法来绕过演化,强制基因在种群中快速散播。该技术可用于消灭蚊媒疾病(比如疟疾)或根除入侵物种,但也可能引发意外的生态链反应,或被用于制造生物武器。  2013年,Esvelt在研究Cas9酶时突然产生了CRISPR基因驱动的想法。“那是让我欣喜若狂的一天:这将让人类完全摆脱疟疾,”Esvelt说。“然后我又想到,‘等等。’”  顺着这个思路,Esvelt一直努力确保在实验前先解决伦理问题。2014年,他首先敲响警钟,呼吁就基因驱动展开公众讨论,此时他甚至还未证明CRISPR–Cas9基因驱动有效 (K. A. Oye et al. Science 345, 626–628 (2014) K. M. Esvelt et al. eLife 3, e03401 2014) 。自那之后,Esvelt与同事已经展示了如何将基因驱动技术变得更加安全,以及如何逆转其影响(J. E. DiCarlo et al. Nature Biotechnol. 33, 1250–1255 2015)。  今年,他的主张终于开花结果。全球的研究者和决策者已经就该技术展开了讨论,美国国家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敦促继续推进基因驱动研究,但保持审慎。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研究基因驱动的Omar Akbari认为,Esvelt的努力在恰当的时机吸引了公众对这项新生技术的注意,也吸引了研究资金。“我认为这要归功于Kevin,”Akbari说。“对于科学家而言,能做到他所做的并非易事。”  古伊勒姆安格拉达-埃斯库德  GUILLEM ANGLADA-ESCUDE  行星猎手  原文作者:Alexandra Witze  一位天文学家发现了已知最近的系外行星。  今年年初,当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外星世界存在的证据时,Guillem Anglada-Escudé并没有感到意外。他几乎可以肯定,有一颗地球大小的行星绕半人马座比邻星(Proxima Centauri)运行。比邻星是距太阳最近的恒星,二者之间的距离仅1.3秒差距(4.2光年)。  Anglada是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一位天文学家,对他而言,这个发现与其说使他感到震惊,倒不如说让他如释重负。他和同事一直在拼命工作,试图在行星搜寻领域占据一席之地,而发现比邻星证明了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们做到了,”他说。  发现已知距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引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人们不禁要问,在我们的宇宙近邻之上是否存在生命,以及天文学家能否发现它们。  起初,正是这样的问题让Anglada加入了行星搜寻的行列。Anglada是一个科幻小说迷,在西班牙巴塞罗那长大,他与天文学的渊源始于为欧洲空间局的盖亚任务(绘制包含10亿颗恒星的三维星图)做数据模拟。之后,他将自己的数据处理技术用在了寻找系外行星上。他开发出了一种方法,从全球首个地面行星搜寻设备——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拉西拉的高精度径向速度行星搜索器(HARPS)——收集到的数据中提取微弱的行星信号。  “Guillem天赋异禀,能在别人囿于细节时纵观全局,”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的天文学家,Anglada的合作者Mikko Tuomi说。  但Anglada很快陷入了学术争论中,与其他研究者争夺一颗绕恒星Gliese 667C运行、体积大于地球但小于海王星的行星的发现人资格。“我原本可以退出研究领域,做些其它事情,”他说。“但我决定全力从事研究。”  他一头扎进了HARPS数据中,发表了一篇又一篇论文,讨论他在数据背景噪声中发现的行星信号。之后,仿佛是为了反击秘密和竞争,Anglada开始公开寻找绕比邻星运行的行星。  他建立了一支团队,获得了HARPS和其它望远镜的观测时间,后者可以用来检查行星存在的潜在证据是否是由恒星活动引起的,因为它们与行星信号很类似(许多声称发现系外行星的研究都存在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将他们获得的几乎所有详细信息都发布在了外联网站和社交媒体帐号上。如此透明“完全没有危险”,Anglada说。“我们觉得没有其他人会做这件事。”  他们用几天时间证实了行星的存在
  • 2014年“生命科学十大新闻”
    2014,从追梦的起点遥遥望去,我们赞叹,我们唏嘘。每一年生命科学人撰写出自己走过的痕迹,或是令人惊叹的里程碑成果,或是引入深思的事件记录,在他们划下的这个圈里面,有人实现了自己的&ldquo 科学梦&rdquo ,也有人将&ldquo 信奉科学,信奉真理&rdquo 的理念抛之脑后。   我们见证了十年大项目的精彩演绎,也期待科研政策的重大变革 我们手持最尖端技术,在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中游走,希望带来人类更多的希望,我们也渴望发现更多生命的痕迹,在地球的最南端探讨活跃的生态系统 我们&hellip &hellip   2014年第十届&ldquo 生命科学十大新闻评选&rdquo 候选新闻共计30个,共获得投票上千份,最终选出了十大新闻,它们分别是:   CRISPR技术在各个领域广泛探索应用   曾被Science杂志评选为2012年突破性技术之一的CRISPR,今年再度入选Nature Methods杂志十周年十大技术之一。2014年,各种CRISPR研究成果如井喷之势,该技术的应用领域不仅从DNA扩展至RNA。还被进一步用于探索癌症、艾滋病、杜氏肌营养不良等疾病的病理机制以及临床个体化治疗。   埃博拉全面爆发   今年2月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的埃博拉疫情,重创了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并从非洲蔓延到了欧洲、美洲等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这种超级病毒已造成全球9000余人感染,死亡率则超过50%。如今,全世界都在谈埃博拉而色变。   全身透明的小鼠   厚组织都是不透光的,要进行成像就得把组织切得特别薄,问题是这样就无法获得完整的3D信息。因此,生物学家们一直梦想着能够透过整个机体,亲眼看到细胞连接和精细结构,现在这一梦想成为了现实。   STAP细胞造假事件与领军人物自杀   今年一月份Nature发表的两篇文章,曾被认为是干细胞制备的一次革命。然而在论文发表后不久,其演变为了令世人震惊的STAP造假丑闻。其不仅动摇了人们对于日本干细胞领域的信心,著名干细胞科学家笹井芳树也因此自杀身亡。   首次证实南极冰层之下也有生命   南极位于地球的最南端,是世界上发现最晚的大陆,覆盖着厚度极高的冰层。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的研究团队首次发现,庞大的南极冰盖之下也存在着生命,而且这些生命组成了活跃的生态系统。   世界首例人类iPS细胞治疗   日本理化所(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CDB)的眼科学家高桥雅代(Masayo Takahashi)成为了将诱导多能干(iPS)细胞衍生的组织植入到人体的第一人。今年9月日本理化所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利用iPS细胞培育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移植到了一名70多岁的老年黄斑变性女患者的右眼中。这是世界首例利用iPS细胞完成的移植手术。   新一代测序技术正革命性地改变生物医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代测序技术(NGS)正在革命性地改变整个生物医学研究的生态,它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2014年报道了几个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挽救生命的案例,预示着这一新技术将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个性化用药的指导、用药监测等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细胞重编程生成首个完全器官   再生医学的核心目标是,从体外培养的细胞生成可移植的替代性器官。尽管人们进行了多番尝试,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获得功能完全的完整器官。然而今年Edinburgh大学的科学家们做到了这一点,他们将体外培养的细胞移植到小鼠体内,首次生成了完全功能的器官。这一项目的完成标志着,体外培养替代性器官离我们又进了一步。   里程碑成果:人类蛋白质组草图公布   今年5月,两个国际小组分别公布了人类蛋白质组第一张草图。   虽然之前其它一些大型蛋白质组数据集也收集了接近上万个蛋白数据,但是这两项成果确实是真正的突破性成果,全面覆盖了超过80%的人类预期蛋白质组,其中还有一些之前未曾被发现的蛋白。   首次利用人类干细胞培养出胰岛素分泌细胞   今年科学家们开发出一种程序,可有效快速地将干细胞转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这一新程序可能是应对I型糖尿病过程中的重要一步。该程序可以在大约六周的时间内,将干细胞转化为可靠的胰岛素分泌细胞,远远快于使用以前方法所用的四个月时间。
  • 德国耶拿再获“最具影响力十大仪器厂商”奖项
    在2012年3月22日-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目前最高级别的峰会&mdash &mdash &ldquo 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2) &rdquo 中,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再次荣获重量级奖项:&ldquo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外仪器厂商&rdquo 。 该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仪器信息网联合主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我要测网协办。&ldquo 2011年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rdquo 于2012年3月23日下午隆重揭晓。 &ldquo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rdquo 是从仪器信息网数千家厂商中,根据2011年度各厂商在仪器信息网收到的用户反馈数量、在仪器信息网的独立IP点击量、用户留言以及2011年度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等,经过综合统计得出的结果。仪器信息网从国内、国外科学仪器厂商入围名单中分别评选出10家公司,从科学仪器经销商,科学仪器耗材配件类厂商入围名单中分别评选出1家公司,授予&ldquo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rdquo 称号。 德国耶拿历年来曾经多次获得该奖项,本届年会再获此殊荣,感谢广大用户和同仁对我们的支持和厚爱,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以品质优异的仪器和专业周到的服务为中国分析仪器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德国耶拿分析仪器股份公司 2012年3月
  • 重磅!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4年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以下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1.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2.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3. 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4. 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5. 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 DNA 精准操纵6. 揭示人类细胞 DNA 复制起始新机制7.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8. 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9. 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10.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时长06:30“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自2005年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18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坚持由第三方推荐的原则,并由基础研究领域的高水平专家学者广泛参与投票,确保遴选结果的公正性和代表性。历年入选进展较为全面地记录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已成为盘点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年度重大科学成果的品牌活动。2023年度第19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和科学传播与成果转化中心承办,《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科学通报》协办,分为推荐、初选、终选、审议4个环节。《中国基础科学》等推荐了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的600多项科学研究成果,由近100位相关学科领域专家从中遴选出30项成果,在此基础上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内的2100多位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专家对30项成果进行投票,评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审议,最终确定了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名单。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1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盘古气象大模型的三维神经网络结构天气预报是国际科学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现有数值天气预报范式源于20世纪50年代,即通过超算平台的大规模计算来求解大气运动偏微分方程组,实现对未来天气的预报。近些年使用该传统方法提升预报水平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田奇、毕恺峰、谢凌曦等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一种适配地球坐标系统的三维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处理天气数据中的复杂过程,并通过层次化时域聚合策略来有效减少迭代误差,成功实现了精准的中期天气预报。在1979-2017年全球天气再分析数据上训练后,构建了盘古气象大模型。该模型能够预报7天内的地表层和13个高空层的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并将全球最先进的欧洲中长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集成预报系统的预报时效提高了0.6天左右,在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误差相较于ECMWF预报系统降低了25%。该模型仅需10秒即可完成全球7天重要气象要素的预报,计算速度较数值方法提升1万倍以上。该研究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解决天气预报问题上的突破。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古病毒复活开启衰老的潘多拉魔盒人类基因组是生命活动的“密码本”,它控制器官再生和机体稳态,亦影响器官退行及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在该密码本中,素有“暗物质”之称的非编码序列约占98%,其中约8%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为数百万年前古病毒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遗迹。古病毒序列在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是尚未开拓的科学疆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曲静和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张维绮等利用多学科交叉手段,揭示人类基因组中沉睡的古病毒“化石”在细胞衰老过程中,可因表观遗传失稳等因素被再度唤醒、进而包装形成病毒样颗粒并驱动细胞和器官衰老的重要现象。并据此提出古病毒复活介导衰老程序性及传染性的理论以及阻断古病毒复活或扩散以实现延缓衰老的多维干预策略。通过对人类基因组中蛋白编码区域的“逆老”基因进行系统排查,发现可重启人类干细胞、运动神经元和心肌细胞活力,逆转关节软骨、脊髓及心脏衰老的新型分子靶标,并构建一系列针对器官退行的创新干预体系。以上发现为衰老生物学和老年医学研究建立了新的理论框架,为衰老及老年慢病的科学干预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有益的基础。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 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初级纤毛——生物钟的“有形”指针昼夜节律紊乱与睡眠障碍、精神抑郁相关,严重时可导致肿瘤、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由于缺乏对生物节律调节机制的认识,当前国际上尚未研发出针对节律紊乱性疾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李慧艳、张学敏等发现大脑视交叉上核(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这一细胞“天线”样结构,每24小时伸缩一次,犹如生物钟的指针,初级纤毛可能通过调控SCN区神经元的“同频共振”调节节律,其机制与Shh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因此,SCN神经元的初级纤毛可能作为机体中的“中央生物钟”的结构基础,参与生物钟内稳态的维持,而靶向SCN初级纤毛的Shh信号通路可能是治疗与昼夜节律紊乱相关的人类疾病的潜在治疗策略。该“有形”生物钟的发现,对于理解生物钟的构造以及分子层面与细胞层面生物钟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4 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利用AT1成果培育的甜高粱在宁夏平罗盐碱地生长情况土壤盐碱化又称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中积聚盐分形成盐碱土的过程。我国有近15亿亩盐碱地,其中高pH的苏打盐碱地约占60%。据估计,约5亿亩盐碱地具有开发利用潜能。长期以来,我们对植物耐盐碱性的机制认识尚有不足,阻碍了耐盐碱作物的培育和盐碱地的开发利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中国农业大学于菲菲、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等研究团队合作利用起源于非洲萨赫勒高盐碱地的高粱自然群体材料定位克隆到一个与耐碱性显著相关的主效基因AT1,并揭示了AT1在碱胁迫条件下调控水通道蛋白磷酸化水平来促进植物细胞中H2O2的外排从而赋予植物高耐盐碱性的机制。在盐碱地进行大田实验发现,基于耐盐碱等位基因AT1改良的作物耐盐碱能力显著提高,其中水稻、高粱和谷子等粮食作物均有效增产20%~30%。该研究为综合利用盐碱地和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5 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单碱基编辑到大尺度DNA精准操纵基因组编辑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基因组编辑在编辑精度、DNA操控尺度和灵活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限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联合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赵天萌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的大规模蛋白结构预测方法对基因组编辑新酶进行发掘。他们建立了基于三级结构的全新蛋白聚类分析方法,鉴定出多个全新脱氨酶家族成员,并开发了一系列适用于多样化应用场景的新型碱基编辑工具,解决了利用单个AAV进行递送和大豆高效碱基编辑的难题。为突破植物大尺度DNA精准操纵的瓶颈,他们整合优化引导编辑系统与位点特异性重组酶,开发了植物大片段DNA精准定点插入技术PrimeRoot,可实现对10 Kb以上大片段DNA的高效定点整合。此外,他们通过对基因上游开放阅读框的从头设计与理性改造,开发了精细下调靶蛋白表达的全新技术体系,并创制了产量相关性状呈梯度变化的系列水稻新种质,为作物性状精细改良提供了新方法。以上研究通过开展基因组编辑元件挖掘方法和技术体系创新,实现了对基因组的精准操纵,为作物改良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支撑。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6 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人体MCM2-7双六聚体(MCM-DH)冷冻电镜结构及DNA复制起始调控步骤DNA复制起始的精准调控是维持人类基因组稳定、抑制遗传疾病和癌症发生的关键生命过程之一。6个MCM基因编码的MCM2-7蛋白的双六聚体(DH)在成千上万个复制原点的组装是解开双链DNA和启动复制的必经过程。但是MCM-DH在染色体上具体的组装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香港大学翟元梁、香港科技大学党尚宇、戴碧瓘等解析了人类MCM-DH复合物(hMCM-DH)的2.59-Å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在该结构中,hMCM-DH可直接降低DNA双链的稳定性,将位于两个六聚体结合处的DNA双链解开,并拉伸产生初始的开口结构(IOS)。IOS在基因组中成簇且广泛地分布于无转录活性的基因间区,并与偶发的DNA复制起始区域高度重合。干扰IOS会抑制hMCM-DH的形成,进而抑制相应DNA复制的启动。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人类MCM-DH组装及初始DNA解旋以促进复制起始的新机制,也为开发以DNA复制为靶标的抗癌药物提供了重要基础。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7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拉索观测到的伽马暴GRB 221009A高能光子爆发的全过程伽马射线暴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剧烈的天体爆炸现象,万亿电子伏特(TeV)以上辐射观测对揭示其爆炸过程、辐射机制和探索新物理前沿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10月9日史上最亮的伽马射线暴GRB 221009A爆发信号飞越24亿光年的时空抵达地球。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领导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简称“拉索”,英文LHAASO)国际合作组凭借拉索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和大视场优势,在国际上首次完整记录了伽马射线暴万亿电子伏特以上高能光子爆发的全过程,包括高能光子亮度在早期的快速增强过程,以及后期亮度突然快速减弱,由此确定此伽马射线暴的极端相对论喷流具有迄今已知最小的张角,揭开了此伽马射线暴成为史上最亮的秘密。拉索还精确测量了该伽马射线暴亮度随光子能量的变化,发现其亮度随能量变化的规律保持稳定,观测能谱延伸至十万亿电子伏特以上,超出了理论预期,挑战了伽马射线暴余辉辐射的标准模型。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8 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量子纠错过程目前超导量子比特的错误率离实用化还相差十多个数量级,需要进行量子纠错以构建错误率更低的逻辑量子线路。量子纠错旨在充分利用无限维希尔伯特空间的冗余度来保护逻辑量子比特免受噪声的干扰。通过对错误的实时探测和纠正,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将得以延长。然而,传统的量子纠错过程通常会不可避免地引入新的错误,使得量子纠错面临“越纠越错”的尴尬局面。如何使编码保护的逻辑量子比特的寿命超过体系中最佳物理量子比特,超越盈亏平衡点,是衡量量子纠错是否有效的关键判据。南方科技大学俞大鹏、徐源,福州大学郑仕标,清华大学孙麓岩等展示了一种基于超导电路量子电动力学架构的量子纠错方法,其核心技术是将逻辑量子比特二项式编码在一个与辅助超导比特色散耦合的微波谐振腔的离散光子数态中,其编码子空间与错误子空间严格正交。通过在辅助比特上施加截断频率梳脉冲,可高保真度地重复读取错误症状,并通过实时反馈控制反复纠正错误,从而有效延长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并超越盈亏平衡点达16%,实现了量子纠错正增益。该研究展示了量子纠错的优越性,表明了硬件高效的离散变量编码在容错量子计算中的潜力。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9 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眼-脑-棕色脂肪轴”介导光调节血糖代谢神经机制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0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电化学原位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锂硫电池界面反应
  • 新闻分析:十大科学突破反映三大趋势
    p   每到年底,国际科学界公认的权威刊物美国《科学》杂志都会评选十大科学突破,这不仅是对年度科技大事的年终盘点,从中更能看出近些年来科学界的前沿热点研究方向。 /p p   今年的十大突破就反映出21世纪以来科学发展的三大趋势:一是大科学工程解决特定大科学问题作用显著 二是生命科学持续升温,一些重病难病不再是不治之症 三是预印本网站兴起改变科研成果的传播模式。 /p p   在今年十大突破中,有两项来自物理学领域,分别是人类首次“看到”引力波和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 /p p   当选为头号突破的“看到”引力波是典型的大科学工程项目,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为此累计投入11亿美元,今年的论文仅署名作者就有3674人,他们来自全球953个机构。便携式中微子探测器的背后,也有着来自4个国家20多个机构的80余名科学家。 /p p   事实上,没有大科学工程,过去20年里物理学领域的另两大突破也难以实现。2015年获诺奖的中微子振荡发现,依靠的是日本超级神冈探测器和加拿大萨德伯里中微子观测站。而2013年获诺奖、被称为“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成果。 /p p   《科学》杂志主编杰里米· 伯格在题为《科学的大与小》的社论文章里总结道,有着明确目标的大科学计划似乎要比那些目标模糊的大科学计划更成功。发现引力波的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有着坚实的理论基础、明确的目标、充足的时间和资金,还有一支相当重视管理工作的优秀团队。 /p p   但伯格也指出,就像今年十大突破反映的那样,大量的重要发现还是来自人数较少的小型研究团队,这些团队会提出更多开放式但有时影响深远的问题。 /p p   “小科学项目可以探索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在探索中视情况相对容易地调整科研方向,”伯格说,“小科学项目的一些发现能为需要更多协调的大科学项目奠定基础。事实上,广义相对论的发展、干涉仪的发明以及黑洞和中子星概念的提出与发现,都是带来今年头号突破成果的必要条件。” /p p   四项生命科学成果中,除了冷冻电镜技术外,另三项分别是基因疗法、精准基因编辑和广谱抗癌药,多多少少都与基因有着关联,反映出围绕基因做文章是当前一大热点。统计数据表明,全球迄今已开展约2400种基因疗法的临床试验。 /p p   而在美国,今年一下子有三种基因疗法获得批准,其中两种治疗癌症,一种治疗遗传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局长斯科特· 戈特利布评价说,基因疗法正处于一个“转折点”,“我相信基因疗法将成为治疗甚至治愈许多重病难病的支柱”。 /p p   生物学预印本兴起的入选也许出乎许多人的意料。预印本是指未经同行评审就上传至公共平台供人查阅的论文草稿,其好处是第一时间发表,有助跟同行及时交流,快速获得反馈。 /p p   而传统的学术刊物在发表论文前大多要经过同行评议,其好处是文章质量有保证,但审稿过程一般较漫长,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以至于“论文发表出来时,所有的兴奋通常已消失殆尽(《科学》杂志语)”。 /p p   最早的预印本网站是1991年建立的阿奇夫论文预印本网站,主要针对物理学,如今70%的粒子物理论文都先以预印本方式发表。近30年后,生物学领域的预印本也开始兴起。2013年上线的bioRxiv网站现在每月上传论文近1500篇,今年该网站还获得了美国陈-扎克伯格倡议公司的资金支持。 /p p   《科学》杂志说,许多期刊已允许作者把他们提交的论文先以预印本方式发表,还有一些编辑甚至到bioRxiv上寻找可供发表的论文。欧美许多研究资助机构也出台政策鼓励使用预印本。同时,预印本还能帮助年轻科学家迅速建立学术记录。这些都表明,预印本已带来“科学传播文化的重大变化”。 /p p   有意思的是,今年火得不行的人工智能研究并未入选,这可能在情理之中,因为人工智能的产业化才刚刚开始,人们看到的更多是这个领域的潜力。 /p p   另外,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技术也没有上榜,这同样可以理解,因为它们距实际应用仍有距离。不过,中国量子卫星项目首席科学家潘建伟入选2017年英国《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人物,彰显出量子技术正受到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p p /p
  • 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021年2月27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从31项候选进展中脱颖而出。根据得票高低,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一、我国科学家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突出进展二、嫦娥五号首次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三、“奋斗者”号创造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四、揭示人类遗传物质传递的关键步骤五、研发出具有超高压电性能的透明铁电单晶六、2020珠峰高程测定七、古基因组揭示近万年来中国人群的演化与迁徙历史八、大数据刻画出迄今最高精度的地球3亿年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九、深度解析多器官衰老的标记物和干预靶标十、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2020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286项科学研究进展。2020年12月,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了31项进展进入终选。终选采取网上投票方式,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专家和项目负责人等3200余名专家学者对31项候选进展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进展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自然》评出2013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12月19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评选出2013年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自然》说,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学事件的中心人物。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研究员榜上有名。 年度十大人物分别是: 美国麻省理工生物学家Feng Zhang:DNA&ldquo 编辑&rdquo 大师 美国科技政策专家Tania Simoncelli:基因专利反对者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儿童中心病毒学家DEBORAH PERSAUD:提供了目前为止最强证据证明,携带HIV病毒的婴儿可被治愈 瑞士日内瓦天文学家MICHEL MAYOR:寻找&ldquo 姊妹&rdquo 地球 菲律宾外交官Naderev Sañ o:全球变暖运动人士 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冶金学家Viktor Grokhovsky:陨石研究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主任陈化兰研究员:H7N9禽流感病毒研究 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生殖生物学家Shoukhrat Mitalipov:从克隆人类胚胎培养出干细胞系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人类学家Kathryn Clancy:揭露科研田野工作中的性骚扰 英国牛津大学物理学家Henry Snaith:太阳能电池研究
  • IKA艾卡荣获“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外仪器厂商”
    3月22-23日,中国科学仪器行业最高级别的峰会&mdash &ldquo 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2) &rdquo 在京隆重举行。 该年度盛会主要对2011年整个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状况,以及一些焦点事件和新品信息进行盘点,并颁发多个奖项。其中,IKA艾卡荣获&ldquo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外仪器厂商&rdquo 称号。 该奖项是从仪器信息网数千家厂商中,根据2011年度各厂商在仪器信息网收到的用户反馈数量、在仪器信息网的独立IP点击量、用户留言以及2011年度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等,经过综合统计得出的结果。 关于 IKA( www.ika.com, www.ikaasia.com ) IKA 集团是实验室前处理, 量热分析, 混合分散工业技术的市场领导者. 磁力搅拌器, 顶置式搅拌器, 分散均质机, 混匀器, 恒温摇床, 研磨机, 旋转蒸发仪, 加热板, 量热仪, 实验室反应釜等相关产品构成了IKA实验室分析的产品线, 而工业技术主要包括用于规模生产的混合设备, 分散乳化设备, 捏合设备, 以及从中试到扩大生产的整套解决方案. 集团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Staufen, 在美国,中国, 印度, 马来西亚, 日本, 巴西等国家都设有分公司. IKA成立于1910年,IKA集团现在可以自豪地回顾过去100年的历史。
  • 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消除全球疫情防控机构对埃博拉的恐慌以及研制疫苗和治疗埃博拉,找到隐身80多年的“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发现遥远宇宙中的明亮天体,很多国际科学界的难题,被勇攀科学高峰的中国科学家们找到答案。物理和天文科学组、化学和材料科学组、地球科学组、生命科学组4个领域相关论文纷纷被《自然》《科学》《细胞》等杂志刊登。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25日公布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分别是: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理论预言并实验验证外尔半金属的存在,揭示埃博拉病毒演化及遗传多样性特征,实现对反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测量,探测到宇宙早期最亮、中心黑洞质量最大的类星体,发现东亚最早的现代人化石,揭示人类原始生殖细胞基因表达与表观遗传调控特征,解析细胞炎性坏死的关键分子机制,研制出碳基高效光解水催化剂,实现对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探测。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利用太阳光直接催化分解水同时制取氢和氧是发展清洁、绿色可再生能源的理想策略之一。过去40年虽然已经开发出多种无机和有机材料体系的光解水催化剂,但大多数光催化剂量子效率较低、稳定性较差。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康振辉、李述汤等设计构建出一种非金属碳纳米点-氮化碳纳米复合材料高效光解水催化剂,提出并示范了一种两步、两电子过程的高效完全光解水新机制,实现了可见光下高效的全分解水,并且该催化剂材料还具备廉价、资源丰富、环境友好等优点。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2015年度共收集整理256项进展。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对30项候选进展进行函选投票。最后,遴选出了2015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自2005年以来,该项活动已成功举办11届 /p p br/ /p
  • 《自然》评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12月18日出版的《自然》杂志评选出2014年度十大科学人物。这十大人物是本年度一些重要科学进展及事件的中心人物。分别如下:    Andrea Accomazzo:罗塞塔号彗星探测器飞行负责人   Suzanne Topalian:癌症免疫疗法研究人员   Radhika Nagpal:机器人研究者  Sheik Humarr Khan:对抗埃博拉的医生 David Spergel:&ldquo 宇宙暴胀&rdquo 研究人员 Maryam Mirzakhani:伊朗女数学家,获2014菲尔兹奖   Pete Frates:ALS患者,&ldquo 冰桶挑战&rdquo 倡导者 Koppillil Radhakrishnan: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负责人   Masayo Takahashi:干细胞疗法研究者 Sjors Scheres:结构生物学家
  • “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揭晓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 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实施的“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活动18日在京揭晓。   这10项由我国科学家完成或为主完成的重要研究成果分别是:   拓扑绝缘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上发现首个反超核粒子--反超氚核   揭示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分子机制   中国发现10万年前早期现代人化石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银屑病、白癜风和麻风易感基因   揭示水稻理想柱型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大地电磁测量揭示青藏高原东部有两条地壳物质流   揭示蛋白质赖氨酸乙铣化在细胞代谢中的调控作用   基于超材料实现微波段三维隐身和电磁黑洞   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长超过20%,国际合作日益广泛。一批高质量的论文产生,一批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涌现。“我国在铁基超导、太赫兹、碳循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量子通讯、水稻基因等部分学科和领域已跨入国际前列。”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副主任郭哲说。   此次评选活动首先从218项推荐进展中遴选出30项,送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结果。最后根据选票统计,评选出“201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2022年2月28日,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可编程二维 62 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至今已成功举办17届,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学普及,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2021年度,《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推荐了310项科学研究进展,所推荐的科学进展皆是在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11月30日期间正式发表或完成的研究成果。2021年12月,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会议,组织专家从推荐的310项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展进入终选。终选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有关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和项目负责人、原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及项目首席科学家等3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入选“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简介1、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2021年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任务采用了“气动减速-伞降减速-动力减速-着陆缓冲”四级串联减速技术路线,建立了设计迭代改进流程和多学科综合优化方法,提高了系统应对故障工况和进入条件极限拉偏下的安全着陆能力。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行星着陆,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使我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2、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中国空间站模拟图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成功。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为后续任务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完成对接,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脱离试验阶段,开始实现太空往返常态化,我国正式进入太空站时代。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并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位航天员送入太空,实现了我国载人飞船在太空的首次径向交会对接。3、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人工淀粉合成途径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组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延和等报道了由11步核心反应组成的人工淀粉合成途径(ASAP),该途径偶联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反应,在实验室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和氢气到淀粉分子的人工全合成。通过从头设计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径,采用模块化反应适配与蛋白质工程手段,解决了计算机途径热力学匹配、代谢流平衡以及副产物抑制等问题,克服了人工途径组装与级联反应进化等难题。在氢气驱动下ASAP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分子的速度为每分钟每毫克催化剂22 nmol 碳单元,比玉米淀粉合成速度高8.5倍;ASAP淀粉合成的理论能量转化效率为7%,是玉米等农作物的3.5倍,并可实现直链和支链淀粉的可控合成。该成果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4、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揭示月球演化奥秘嫦娥五号月壤样品(玄武岩岩屑)的显微图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献华、杨蔚、胡森、林杨挺和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等利用过去十多年来建立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定年和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玄武岩进行了精确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岩浆水含量的研究。结果显示,嫦娥五号玄武岩形成于20.30±0.04亿年,确证月球的火山活动可以持续到20亿年前,比以往月球样品限定的火山活动延长了约8亿年。这一结果为撞击坑定年提供了关键锚点,将大幅提高内太阳系星体表面撞击坑定年的精度。研究还揭示嫦娥五号玄武岩的月幔源区并不富含放射性生热元素和水,排除了放射性元素提供热源,或富含水降低熔点两种月幔熔融机制,对未来的月球探测和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5、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药物机制新冠病毒“反式回溯”的复制矫正机制不断出现的新冠病毒突变株对当前已有的疫苗、中和抗体等抗病毒手段提出严峻挑战,亟需发展能有效应对各型突变株的广谱药物。在生命周期中,病毒的一系列转录复制酶组装成“转录复制复合体”超分子机器,负责病毒转录复制的全过程,且在各型突变株中高度保守,是开发广谱抗病毒药物的核心靶点。清华大学娄智勇、饶子和与上海科技大学高岩等发现并重构了病毒“加帽中间态复合体”、“mRNA加帽复合体”和“错配校正复合体”,并阐明其工作机制。揭示了新冠病毒转录复制机器的完整组成形式;发现病毒聚合酶的核苷转移酶结构域是催化mRNA“加帽”成熟的关键酶,明确了帽结构的合成过程,为发展新型、安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发现病毒以“反式回溯”的方式对错配碱基和抗病毒药物进行“剔除”,阐明了瑞德西韦等药物效果不良的分子机制,为优化针对聚合酶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6、FAST捕获世界最大快速射电暴样本FAST捕获快速射电暴样品示意图快速射电暴(FRB)是无线电波段宇宙最明亮的爆发现象。FRB 121102是人类所知的第一个重复快速射电暴,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菂等使用“中国天眼”FAST成功捕捉到FRB 121102的极端活动期,最剧烈时段达到每小时122次爆发,累计获取了1652个高信噪比的爆发信号,构成目前最大的FRB爆发事件集合。研究发现FRB爆发率存在特征能量E0=4.8x1037 erg;探测到其能谱的双峰结构,即低能端接近正则对数,展现快速射电暴重复过程的随机性;高能端接近洛伦兹函数,展现强辐射存在可能的相关过程。FAST样本排除了FRB 121102爆发在1毫秒至1小时之间的周期性或准周期性,严格限制了重复快速射电暴由单一致密天体起源的可能性。该研究首次展现了FRB的完整能谱,深入揭示了FRB的基础物理机制。7、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纤维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集成组装示意图如何通过设计新结构(如创建纤维锂离子电池)满足电子产品高度集成化和柔性化发展要求,是锂离子电池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复旦大学彭慧胜、陈培宁等发现纤维锂离子电池内阻与长度之间独特的双曲余切函数关系,即内阻随长度增加并不增大,反而先下降后趋于稳定。在此理论指导下构建的纤维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且稳定的电化学性能,能量密度较过去提升了近2个数量级,弯折10万次后容量保持率超过80%;建立的世界上首条纤维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实现了其规模化连续制备;编织集成得到的纤维锂离子电池系统,电化学性能与商业锂离子电池相当,而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加优异。8、可编程二维62比特超导处理器“祖冲之号”的量子行走祖冲之号量子行走是经典随机行走的量子力学模拟,是实现量子模拟、量子搜索算法乃至通用量子计算的工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晓波、潘建伟等通过研发兼容平面工艺的三维引线技术,实现了量子比特结构从一维向二维的拓展,设计并制作了一个由 62个比特组成的8×8 的二维结构超导量子比特阵列,构建了“祖冲之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并通过该装置演示高保真的单粒子和双粒子连续时间量子行走。利用量子处理器的高可编程性,实现了量子比特激发粒子行走路径的精确调控,在固态量子芯片实现了马赫-曾德尔干涉仪。该工作是世界范围内公开发表的首个比特数超过60的超导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验证了对含噪声中等规模量子比特系统的高精度量子调控能力,为研制祖冲之二号、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奠定了基础。9、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软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万米深海驱动实验深海机器人与装备需要高强度金属耐压外壳或压力补偿系统来保护内部机电系统。浙江大学李铁风等从深海狮子鱼“头部骨骼分散融合在软组织中”这一生理特性提取仿生灵感,揭示了深海极端压力条件下软机器人功能器件破坏及驱动失效的内在机制;提出了硬质器件分散融入软基体实现内应力调控的方法,以及适应深海低温、高压环境的电驱动人工肌肉融合制造方法;建立了万米深海软机器人的系统构造方法和驱动理论。所研制的自供电软机器人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实现了10900米海底深潜和驱动,在南海海平面以下3224米实现深海航行。该研究大幅降低了深海机器人的重量及经济成本,推动了软体机器人在深海工程领域的应用。10、揭示鸟类迁徙路线成因和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北极游隼迁徙路线成因与长距离迁徙关键基因“迁徙生物如何发现其迁徙路线?”一直是社会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议题,也是Science杂志125个最具挑战性科学问题之一。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詹祥江等历时12年,利用卫星追踪数据和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北极游隼迁徙研究系统,发现游隼主要使用5条路线穿越亚欧大陆,西部游隼表现为短距离迁徙,东部为长距离迁徙。在末次冰盛期到全新世的转换过程中,冰川消退所导致的繁殖和越冬地变迁,可能是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研究还发现迁徙距离更长的游隼携带ADCY8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与长时记忆形成有关,表明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该研究结合遥感卫星追踪、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等研究手段,通过多学科整合分析方法阐明了鸟类迁徙路线变迁成因和遗传基础。
  • 2015年3月“科学”流言榜
    &ldquo 每月科学流言榜&rdquo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   1 流言:小剂量降压药会让体重上升?   来源:近日,网上流传一种&ldquo 服用降压药会导致体重上升&rdquo 的说法,一些网民对此十分关注。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3亿,这种说法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值得探究。   真相:服用降压药真的会导致体重上升吗?记者日前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服用降压药物会增加体重吗?降压药物是否含有导致肥胖的激素?余振球认为,可以明确,服用降压药物本身不会导致体重上升,降压药物中也不含导致人体肥胖的激素。从理论上讲,有少数降压药物如果一段时间内大剂量服用,会使得某些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导致体重上升。有些患者血压升高的时候,会出现头晕、头痛、心慌、胸闷和乏力等症状,这期间患者一般不太愿意活动,缺乏运动也是导致肥胖的原因之一。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我们目前提倡小剂量联合用药,而且降压药物的可选择范围比较大。所以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对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患者服用降压药血压正常后,病人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身体舒服了,心脏功能恢复了,是可以进行一些适量运动、并以此来控制体重。   2 流言:美国极端天气源于我国污染?   来源:3月8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报道&ldquo 中国污染可能导致美国寒冷多雪冬季&rdquo ,其中,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专家认为,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燃煤所导致的大量白色排放物吹向东面,与太平洋上空的风暴相遇,而这些风暴可能对美国冬季气候产生巨大影响。美国波士顿&ldquo 末日暴雪&rdquo 和纽约、华盛顿极寒天气与中国空气污染有关,这一观点到底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可信论断还是缺乏根据的武断指责?   真相: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气象局两位权威专家,对此做出回应。&ldquo 研究显示,入冬以来,美国暴雪频繁主要是极地冷空气中心偏向美国和大西洋暖湿气流偏强造成的,与我国空气污染没有直接关系。&rdquo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给出了明确回应。&ldquo 事实上,查阅气候历史资料就可以发现,美国冬季出现低温和暴雪事件,并非偶然。&rdquo   周兵告诉记者,美国的地形特征是东西两侧高,中间低,南北开敞,冬季其上空稳定维持着强大的低气压带,有利于中高纬度的冷空气迅速南下。同时,美国东部五大湖区存在&ldquo 大湖效应&rdquo ,冬季极地气团南下经过湖面时,温度极低的空气与相对温暖的水面接触交汇从而形成降雪,&ldquo 在地形与气候系统的双重作用下,美国冬季容易出现低温和暴风雪天气&rdquo 。   那么中国的污染物对此是否存在一定影响呢?由多国科学家参与的评估报告《洲际传输评估报告》明确指出,东亚的污染物排放对北美极端天气的&ldquo 贡献&rdquo 是非常有限的。   3 流言:用蒸锅热饭相当于自杀?   来源:网上流传蒸食物一定要先开着盖子把水烧开,再放入要蒸的食物,盖上盖子!用锅蒸煮东西时,一定要用开水,或是过滤过的水。因为如果直接用自来水,自来水有氯,再经过加热后,由于锅盖是盖着的,氯被全部包覆在食物上,所以一定要用煮沸过的开水或用已过滤掉氯的水来蒸东西。因为氯有致癌的危险。即使只是蒸馒头,都要有此常识。   真相:其实,自来水中氯的含量很低。不仅如此,氯在致癌分类中,仅和咖啡因同级&mdash &mdash &ldquo 目前尚无足够资料来确定该物质是否为人类致癌物&rdquo 。况且,在蒸煮东西时,也会主要分解成氯离子、氯酸根和氧气。前两者不会蒸发,后者不会影响健康,根本不可能形成包裹物。这一过程有没有锅盖的遮挡都会发生,所谓水开之前务必要把锅盖打开的好心提醒只是多此一举,而且打开锅盖会造成热量的散失浪费,还会影响食物的口味。   4 流言:靠洗发水能防脱发?   来源:随着成龙魔性的Duang流传网络,曾经&ldquo 男神&rdquo 李亚鹏的秃顶被网友们扒了出来,台湾媒体信口开河的&ldquo 大陆男性秃头面积相加占北京四分之一&rdquo 也引起了男人恐慌。各类能让你Duang起来的洗发水,无论是防脱还是生发都遍布网络,它们真的管用么?   真相:对于洗发水来说,它的作用主要是护理头发,干性、油性和中性的发质适用的洗发水也不同。如果洗发水使用不当,不仅不能养发,而且还会导致断发、头发脱落等。洗发水只是保健品,它并不属于医药产品,想要生发,则必须依靠医学手段,另外对于斑秃这种脱发现象,可以实行针刺加药物刺激毛囊生长的方法。如果仅仅依靠洗发水所说的生发功能,是很难有奇迹发生的。   5 来源:指甲竖线是健康晴雨表?   来源:有人说,指甲上的竖线代表一个人体质的好坏,如果体力透支,精神长期疲劳的话,竖线就会越来越多哦!年轻人如果已经有了的话,就说明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有压力。果真如此吗?   真相:指甲的竖纹有很多原因,但最为常见的原因是老龄化,人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因为指甲越来越无力留住水分了,指甲的竖线增加,就像是我们的皱纹一样。但是它们的表现形式与你的健康无关。如果你真的去数数你指甲上的竖线,也许大家都是精神衰弱。   6 有些花不能家养?   来源:很多人喜欢在家里养一些花增加节日气氛,但最近网上流传说百合的香气会使人兴奋引起失眠,水仙花有毒等等,很多植物最好别在家里养。养花也有禁忌吗?   真相:北京市园林研究院植物所所长王茂良指出,没有哪些花绝对不能养,但要养在合适的地方。不过,不管什么花,都最好不要放在卧室里养。因为卧室往往是较为封闭、狭小的空间,百合、水仙、等花香浓重的植物,不利于人们入睡。一品红等植物茎叶里的白色汁液会造成过敏。除了卧室,阳台上、客厅里几乎可以养所有中小型植物。有些植物的香气可能令人过敏,但每个人体质不同,有的人就很喜欢花香也不会过敏,所以不能一概而论。而像郁金香、香草等很多植物虽然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但要看我们接触的量多少了,家里养一盆郁金香,不会有什么问题。   7 流言:吃斑点香蕉会生病?   来源:在水果店挑选香蕉时,人们一般钟情于通体金黄色的 也有人买香蕉就买带有黑斑的香蕉,认为香蕉长黑斑点说明它成熟,成熟的香蕉免疫活性相较于青绿色的香蕉要强得多。那么斑点香蕉到底能不能食用?食用香蕉带斑点会不健康吗?   真相:知道食用斑点香蕉是否有害,首先得确认香蕉上的黑斑怎么形成的。像其它植物一样,香蕉也会害病。比如黄叶病、炭疽病、黑星病、花蓟马、裂果病等等。而其中,患了炭疽病会让香蕉呈现出黑斑症状。炭疽病是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的,属于真菌性的病害。这种病症只有在香蕉成熟时才会显现出来。因此成熟后,被侵染的香蕉果实果柄和表皮上会出现一个个褐色的圆形斑点,渐渐扩大面积并且连结起来成为大块斑点。两三天以后整个果实就变黑甚至腐烂。   那么吃了患炭疽病的香蕉会不会染病?答案是不会。炭疽菌只是侵害香蕉,对人造不成什么影响。何况,使香蕉发黑的炭疽菌与炭疽病毒没什么干系,当然无法使人致病。表皮发黑说明香蕉已成熟,此时味道甜,口感好,最宜食用。如果又放置了几天,导致果肉发黑,就不要食用了。   8 流言:儿童用电子产品会得眼疾?   来源:近日,一条微信在朋友圈内疯传。微信内容说&ldquo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三位医生拿自己孩子做了7天实验,出现三种结果:玩20分钟iPhone,三个孩子平均视力接近轻度假性近视状态 玩20分钟iPad,泪膜破裂时间与干眼症患者相当 玩10分钟手机,相当于看30分钟电视。让孩子们远离手机,远离iPad!尤其不要在黑暗中玩手机!容易患黄斑病变,此病无法医治。让孩子们远离手机。&rdquo   真相:微信中所提到的电子产品对于眼睛的损害并不是危言耸听,但是这些症状只是短时间存在的,如果不长期、连续过度用眼,这些症状是可以恢复的。至于所说的&ldquo 黄斑病变无法医治&rdquo 也是不科学的。   手机、pad、电脑屏幕发出的蓝光真的会损伤眼睛?答案是肯定的。手机、pad、电脑的屏幕都会放射出的大量蓝光,而蓝光正是对眼睛损伤最大的可见光。自然光中也存在蓝光,为什么我们的眼睛不会对自然光中的蓝光那么敏感,而手机发出的蓝光却对我们的眼睛伤害这么大?原因就是手机屏幕发出的蓝光是其所发出光中最强的,而自然光中的蓝光不是最强的,人类已经适应自然光,所以对自然光中的蓝光不是那么敏感。但是,手机屏幕的蓝光是非自然光,长时间使用就会损伤人类的眼睛。   9 流言:化疗会导致癌细胞扩散?   来源:最近,网络上有文章声称美国科学家承认手术或放化疗后癌细胞反而加速扩散。手术或是化疗不是治疗癌症的常用手段吗?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真相:癌症专指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化疗、放疗等。其中,手术切除适用于局部治疗,较彻底。但是,一旦癌症发病后,癌细胞脱落增殖并且通过血管、淋巴管向周围转移就不好办了。这样一来,手术后仍会复发,因此,想要通过一刀切治愈癌症不太现实。这时需要借助化疗或是放疗,其中,化疗分为全身化疗、辅助化疗、补救化疗等。有临床证明,放疗和化疗都可以破坏或者消灭癌细胞,甚至会治愈某些肿瘤患者。但是,这两种方式都会让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而且在抑制、杀害癌细胞的时候,还会产生副作用,伤害人体的正常细胞和机体功能:有的化疗药物还会引起过敏反应,药物性发热等问题,而放疗对患者局部组织损伤较大。   &ldquo 放化疗对人体健康细胞有害&rdquo 这的确是没有问题的,但这并不等于说,放化疗就会导致癌细胞扩散。至于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手段,这还得根据病人的情况来制定。   10 流言:解酒药&ldquo 千杯不醉&rdquo ?   来源:近几年,江湖上出现了一些人,他们号称&ldquo 千杯不醉!&rdquo 他们就是&ldquo 4斤哥&rdquo &ldquo 5斤哥&rdquo 与&ldquo 6斤哥&rdquo 。而且各种各样宣称能够&ldquo 加速解酒、保肝护肝&rdquo 的解酒药也悄然出现了。解酒药的种类多样,主要为药片、胶囊、口服液等形式 产品的成分也纷繁不一,既有以葛根、枸杞子、灵芝等中药为主的产品,也有以蛋白粉、氨基酸、维生素、泛酸钙等为主要成分的&ldquo 解酒药&rdquo 价格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那么,这些&ldquo 解酒药&rdquo 到底能不能解酒?   真相:从医学的角度看,还没有一种真正的解酒药。人体主要通过肝脏、皮肤和呼吸系统三大途径代谢酒精,其中肝脏最为重要&mdash &mdash 大家都知道喝酒伤肝的道理。要想不醉,就是需要乙醛脱氢酶在肝脏中大量产生,把乙醛氧化&mdash &mdash 这一过程是一个缓慢的生物化学反应,在人体中是不能迅速完成的。   因此,酒量的大小,由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多少来决定。而这两种酶的多少,是先天形成的,目前没有任何手段能增加这两种酶的分泌。&ldquo 根本没有真正能解酒的灵丹妙药!&rdquo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尚佳说,市面上的&ldquo 解酒药&rdquo ,无论中药西药,都不存在彻底的解酒作用。   11 流言:吃母乳能抗雾霾?   来源:民间抗霾的方法在最近一直新招频出,《对抗雾霾你应该吃的九种食物》、《这些植物可以防雾霾》、《选好房子抗雾霾》&hellip &hellip 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和雾霾扯上点关系。甚至有人说母乳也能抗雾霾,是真的吗?   真相:确切的说,母乳巨噬细胞在乳腺局部对抵抗乳腺炎、保持母乳清洁及对乳腺肿瘤的监视有一定的重要作用,也可以增强新生儿及婴儿抗感染的能力。但进入婴儿胃肠道后难免被胃酸破坏分解,能否继续保持活性、发挥功能,还是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所以,想要让宝宝从母乳中获得大量活性的巨噬细胞,并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功效相当有限。   巨噬细胞真能对抗雾霾吗?所以,单从第一层面来看,巨噬细胞并不能说是pm2.5的终极对手。既然巨噬细胞并非pm2.5的终极对手,母乳中的巨噬细胞对于婴儿抗感染的作用也相当有限,而且,寄希望于通过吸收母体的巨噬细胞来对抗pm2.5,则更是不可能。所以,母乳抗雾霾的想法虽然美好,并不科学。
  • 普析通用荣获ACCSI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内仪器厂商”奖项
    我公司荣获&ldquo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内仪器厂商&rdquo 第一名 2012年3月22日,&ldquo 2012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 2012)&rdquo 在北京武青会议中心盛大开幕;作为ACCSI 2012的重要组成部分,&ldquo 中国科学仪器企业CEO高峰论坛&rdquo 于当日下午13:30正式召开,300余位科学仪器企业CEO及高管、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协会学会领导、专家学者等出席了该论坛。 峰会中评选出了&ldquo 2012年度最具影响力厂商&rdquo 。该奖项是从仪器信息网数千家厂商中,根据2011年度各厂商在仪器信息网收到的用户反馈数量、在仪器信息网的独立IP点击量、用户留言以及2011年度发生的重大市场事件等,经过综合统计得出的结果。我公司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这一殊荣。   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内仪器厂商颁奖(第一名:北京普析通用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 “2009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公布
    2009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公布   为了帮助广大业内人士梳理、回顾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把握行业未来的前进方向,仪器信息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共同举办了“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与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经有关专家谨慎评估,共遴选出36个重大新闻事件作为本次评选活动的候选新闻,涉及食品安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药物检测、仪器研发、分析技术、法规标准等领域。   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10年1月12日至2010年2月28日,共收到仪器信息网VIP用户有效投票4727张。最后,结合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评选出“2009年度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   在2010年4月9日召开的“2010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理事长王順昌先生宣读了“2009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评选结果。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王順昌副理事长宣读评审结果   “2009中国科学仪器及分析测试行业十大新闻”如下: 十大新闻之一:《食品安全法》2009年6月1日起施行   2009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食品安全法。该法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共10章、104条,对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生产经营、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各项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针对多头监管、政出多门的现状,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同时,食品安全法还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对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进行风险评估。食品安全法特别明确,要对食品添加剂加强监管。 十大新闻之二:2010版《中国药典》编制完成 药品标准大幅提升   国家药监局2009年10月10日宣布,2010年版《中国药典》已经编制完成,将于2010年7月1日实施。新版《中国药典》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收载品种4600余种,其中新增1300余种,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国家医疗保险目录品种。   新版《中国药典》关注药品安全性,除在附录中加强安全性检查总体要求外,在品种正文标准中也大幅增加或完善安全性检查项目,进一步提高对高风险品种的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对重金属或有害元素、杂质、残留溶剂等的控制,并规定眼用制剂按无菌制剂要求。新版药典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和中药提取物标准大幅提升。 十大新闻之三:甲型H1N1流感肆虐 中国紧急开发出检测方法及试剂来积极应对   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后将其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5月11日,中国卫生部确诊了中国内地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国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紧急向社会征集甲型H1N1流感的检测方法记试剂,并开发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将投入50亿元防控甲型H1N1流感,同时要求地方政府也要进行相应的资金投入。 十大新闻之四:安捷伦斥资15亿美元收购瓦里安   2009年7月27日,美国科研仪器生产商安捷伦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宣布,将以每股52美元、总计15亿美元的价格现金收购Varian Inc。 十大新闻之五: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在科技部领导下,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经过近两年的筹备,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号为SAC/TC481,以下简称“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于2009年6月11日在北京湖北大厦宣布正式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工作会议。仪器分析测试标委会工作范围涉及仪器分析测试及其控制、科研用试剂、检测与分析方法、实验室信息管理与数据系统等的标准化工作。 十大新闻之六: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启动   2009年7月14日在北京西苑饭店举办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成果——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推广启动仪式”。“全国分析检测人员能力培训与考核体系”所面对的对象是从事产品理化性能、专用性能及安全性能检测的分析检测人员。该体系统一规范了分析检测人员分析检测能力的培训和考核标准。 十大新闻之七:中国加强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建设 国际著名检测机构纷纷在华落户   2009年8月6日至7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2009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副主任肖良博士表示,中国的相关管理部门应改革现有管理体制,逐步按经济规律建设更多第三方检测实验室,营造公平竞争的检测市场环境。   而另一方面,国外第三方实验室则加大了进军中国检测市场的步伐:2009年2月26日,德国莱茵TÜ V集团将为其深圳南山区的在华首个食品安全与质量中心举行盛大隆重的开幕典礼;2009年3月9日,SGS通标公司大连分公司獐子岛食品实验室在大连正式揭牌,这是东北三省建立的首家第三方食品实验室;英国检测标准集团(LGC)为强化其亚洲地位,在中国开设了首个办事处;汉莎质检于2009年7月27日投资270万欧元在东莞建立检测机构。 十大新闻之八: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确定 多项技术领域涉及科学仪器   2009年10月9日,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发布了“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优先发展技术领域(2010)”,主要涉及:电子与信息领域、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技术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等10个技术领域。其中涉及科学仪器发展的领域有生物技术与新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领域、环境与资源利用等3个领域。 十大新闻之九:我国新型磁共振成像技术使图像质量提高3至5倍 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格局   磁共振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但我国长期以来存在普及率低、技术设备为西方垄断、收费高等问题。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美时医疗科技公司2009年9月24日正式公布,其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医学磁共振成像技术-高温超导射频线圈,该技术使人体图像分辨率和清晰度提高了3至5倍,是目前世界磁共振领域灵敏度最高的“电子眼”。该设备已顺利通过美国FDA认证,面向全球销售,一举打破世界高端磁共振设备垄断格局。 十大新闻之十:我国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张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投产 将进全国780家三甲医院   2009年4月24日消息,全球首张个体化基因诊断芯片日前在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安信公司进入产业化阶段。该项目由中南大学周宏灏院士领衔研发,并已列入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科技重点项目支持。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5500万元。   安信公司董事长黄庆玺向记者透露,未来几年将逐步铺开对基因芯片的普及运用,首先将以院士工作站的模式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建立检测中心,然后进入全国780家三甲医院。根据规划,至2010年,将实现4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可达3.2亿元;到2013年,可实现100万人份的芯片产能及360万人份的检验中心检测能力,预计实现年产值14.7亿元。
  • 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入选项目公布
    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入选项目公示为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发展,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开展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项目评选工作。现将拟入选项目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五个工作日(2021年12月31日至2022年1月7日)。如对入选项目有异议,请于公示期内向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处提出书面意见,并写明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秘书处;联系人:任燕;电话:010-64803381;邮箱:secretariat@culss.or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1号楼325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
  • 有奖竞猜!“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
    刚刚过去的2020年,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件,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人物,哪些令你怀念的时刻?  为了回顾这个不平凡的2020,梳理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仪器信息网特别发起“2020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十大新闻”评选活动。我们通过邀请行业权威专家,筛选出了2020年度科学仪器新闻TOP35,现诚邀广大网友参与十大新闻投票,赢取竞猜好礼!  有奖竞猜办法:  1、从35条候选新闻中,用投票的形式选择10条您认为能最终入选“十大新闻”的事件。  2、前十位选中全部“十大新闻”的用户,将各获得价值20元的京东卡一张。(注:以返回投票的时间排序,且所选新闻条数不得超过10条)  3、该活动网上投票时间为2021年1月11日至2021年1月18日。  有奖竞猜结果在“十大新闻”发布时予以公布,欢迎大家踊跃投票并及时关注!  请点击下述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长按二维码进入投票页面点击下方“我要竞猜”进入投票页面。我要竞猜  浏览各条新闻详情,可点击下述链接!序号标题1全球爆发新冠肺炎疫情,科学仪器投身抗疫阻击战2别了,瓦里安!一代仪器巨头的消亡史3国产电镜首次入围R&D100创新奖 入围产品揭秘4专注实验分析检测仪器领域十八年,莱伯泰科今日科创板成功上市5月球样品实验室细节全公布,哪些品牌仪器在分析月壤?6五部门印发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 强调高端科学仪器自主研发与创新7疫苗来了 军事科学院成功研制出重组新冠疫苗8税务总局:研发机构采购国产设备,全额退还增值税!9Science封面| 冷冻超分辨与FIB-SEM结合新技术:三维蛋白超微结构可视化10北京大学白玉副教授最新成果:多维度有机质谱流式细胞仪实现单细胞中蛋白质和代谢物同时分析11美国将对华实施更严格限制 科学仪器又遭管辖127616万元!天瑞仪器出售MALDI-TOF产品线13华大智造公开质疑中国疾控中心:程序不正义,结果无意义14华为终于向“仪器圈”出手了!这次是为了毫米波/太赫兹?1515国正式签署RCEP,区域内多类仪器贸易将实现零关税!16破除“论文至上”!两部委发文规范SCI指标使用17爱丁堡仪器显微共聚焦拉曼新品RMS1000全球同步首发18关亚风团队研制深海原位气相色谱仪、荧光传感器海试成功19皖仪科技科创板鸣锣上市202020年新政策!14省支持国产仪器优先采购!21技术创新突破国外垄断 国产“两虫”检测新产品强势首发22日立高新:关于收购天美科仪(天美集团子公司)100%股权的通知23“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2020拟立项公示,皖仪、磐诺在列24重磅!北京发布三年新基建方案,科学仪器位列其中25《质谱分析方法通则》国家标准正式发布26中国学者首次详细发表冠状病毒等的检测方法,核酸检测成为新突破口27六部委:鼓励民企组建科学仪器服务机构,参与国家科研仪器管理运营28质谱技术助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呼气检测方法29中国禁止/限制出口基因测序等多类仪器及技术30黄超兰与高福团队等合作发现早期新冠病毒感染主要为免疫抑制并或存在“两阶段”机制31快速、精准、高通量 小海龟科技推出新冠病毒三靶标并行检测试剂盒32日本电子发布分辨率达53pm球差电镜JEM-ARM300F233珀金埃尔默发布NexION® 5000多重四极杆ICP-MS新品34雷磁举办创建80周年庆典 将打造中国科学仪器的“百年老店”35重磅:赛默飞宣布放弃收购QIAGEN
  • 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公布
    1月10日,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公布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8个知识创新类和2个技术创新类项目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创新机制、新型冠状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和抗病毒药物的机制、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组装机制、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的高效低毒治疗新模式、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冠状病毒的跨种识别和分子机制、揭开鸟类长距离迁徙之谜、干涉单分子定位显微镜、全脑单神经元多样性研究及信息学大数据平台。据介绍,本次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其中,知识创新类项目“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知识创新类项目“新型冠状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和抗病毒药物的机制研究”和“冠状病毒的跨种识别和分子机制”对当今国际社会复杂的抗疫形势有重大意义;技术创新类项目“干涉单分子定位显微镜”为开辟新的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奠定基础。据悉,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自2015年起开展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工作,已连续开展7年,旨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每年公布评选结果后,邀请入选项目专家编写和出版科普书籍,并举办交流会暨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报告会,向公众揭示生命科学的新奥秘,为生命科学新技术的开发、医学新突破和生物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极大提高了生命科学和相关技术的社会影响力。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1、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淀粉是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联合大连化物所等单位,抽提自然光合作用的化学本质,从头设计创建了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合成的非自然途径,解决了途径代谢流从头计算、关键酶元件设计组装、生化途径精确调控等科学问题,以生物催化与化学催化耦合的11步反应,颠覆了自然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复杂生化过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全合成,能效和速率超越玉米等农作物,突破了自然光合作用局限,为淀粉的车间制造打开了一扇窗,并为二氧化碳原料合成复杂分子提供了新思路。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一项里程牌式突破,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该成果发表在《科学》(Science,2021,373(6562):1523-1527)。2、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创新机制4亿多年前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但长期以来对这一重大事件的遗传创新机制知之甚少。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王文、王堃团队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和昆明动物所张国捷等团队合作,发现硬骨鱼祖先已进化出了陆生适应性相关的初步遗传基础,在肺鱼代表的肉鳍鱼内得到进一步加强,到四足动物最终完善而成功登上了陆地。Science报道该成果揭示了“隐藏在现生鱼类中水生到陆生演化的遗传奥秘”;瑞典科学院院士Per Alhberg教授撰文指出该项成果克服了化石研究难以研究软组织器官和生理学问题的挑战,美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脊椎动物登陆研究专家Neil Shubin撰文指出该成果为理解脊椎动物水生到陆生的研究“提供了关键认知和长久期待的数据”。该成果两篇研究论文以封面故事发表于《细胞》杂志(Cell,2021,184(5):1362-1376;1377-1391)。3、新型冠状病毒逃逸宿主天然免疫和抗病毒药物的机制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已持续两年,不断出现的突变株对发展广谱药物提出急迫需求。由病毒复制酶组成“转录复制复合体”,负责病毒转录复制的全过程,在各突变株中高度保守,是开发广谱药物的核心靶点。清华大学饶子和院士、娄智勇教授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和重构了新冠病毒转录复制机器的完整组成形式。以此为基础,首次明确了病毒mRNA“加帽”成熟的关键酶分子,回答了冠状病毒研究中近30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并且该分子在各突变株中高度保守,在人体中没有同源物,为发展新型、安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全新靶点。同时,他们还首次发现病毒以“反式回溯”的方式对错配碱基和抗病毒药物进行“剔除”,阐明了瑞德西韦等药物效果不良的分子机制,为优化针对聚合酶的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以上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细胞》杂志(Cell, 184(1):184-193 Cell, 184(13):3474-3485)。4、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组装机制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是中心法则中转录步骤的核心,对理解基因表达调控和相关生理病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一直是国际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和前沿问题。复旦大学徐彦辉团队解析转录起始复合物PIC及其与Mediator(中介体)组成的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结构的三维结构,系统地展示转录机器识别不同类型启动子并完成组装的全过程,揭示了转录为何发生在几乎所有基因的启动子上,颠覆了关于启动子识别和转录起始复合物组装的传统认识,阐明了Mediator促进PIC组装和转录激活的机制。上述成果以2篇研究长文发表于《科学》杂志(Science 372, eaba8490;Science 372, eabg0635),其中一篇被Science杂志选为封面文章,题目为“转录如何起始”。5、提高中晚期鼻咽癌疗效的高效低毒治疗新模式鼻咽癌是“中国特色”肿瘤,年新发病例占全球一半。放疗后的全身微小残留肿瘤是其治疗失败的根源,而由于放疗后患者身体状况差,难以耐受既往高强度的传统化疗(完成率仅约40%-50%),成为制约疗效提高的瓶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研究团队提出了小剂量、长时间口服细胞毒药物卡培他滨的节拍化疗模式,其可通过抗血管生成、杀伤肿瘤干细胞等机制持续抑制肿瘤,同时提高机体耐受性。马骏教授通过牵头一项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发现,在放疗后使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可将失败风险显著降低45%,且严重毒副作用发生率减少了3/5,完成率达74%。同时卡培他滨口服用药方便可及,易于向基层推广。由此,该研究打破了传统化疗的疗效瓶颈,建立了鼻咽癌国际领先、高效低毒且简单易行的治疗新标准。该成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Lancet, 2021, 398(10297): 303-313)。6、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当前的栽培稻是从祖先二倍体野生稻经过数千年的人工驯化而来,同时伴随着遗传多样性的降低与优异基因的丢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团队首次提出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的新策略,对应对未来粮食危机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开辟了全新的育种方向。以此策略为蓝图,该项目筛选出一份四倍体高秆野生稻资源,建立了高效的组培再生、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体系,组装了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并成功创制了改良落粒性、芒性、株高、粒长、茎秆粗度、生育期等不同类型的四倍体水稻新材料,突破了全部技术瓶颈,证明异源四倍体野生稻快速从头驯化策略高度可行。未来四倍体水稻新作物的成功培育将有望对世界粮食生产带来颠覆性的革命。该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Cell,2021,184(5):1156-1170)。7、冠状病毒的跨种识别和分子机制近20年,人类遭受了三次由冠状病毒引发的重大疫情。大多数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来源于动物,而我们发现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往往是滞后的,疾病防控的关口需要在“时间”上前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建立了高效评估冠状病毒跨种识别能力的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对蝙蝠源性冠状病毒 RaTG13和穿山甲源性冠状病毒 GD/1/2019 和 GX/P2V/2017 的跨种传播潜在风险进行评估,并阐明其跨种识别的分子机制,研究发现上述三种冠状病毒存在跨种传播的潜在风险,提示我们要持续对动物源性冠状病毒进行监测,预防新的冠状病毒引发疫情,同时为理解病毒进化提供分子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Cell,2021, 184(13):3438-3451.e10)和《欧洲分子生物学》杂志 (EMBO J, 2021, 41(1):e109962)。8、揭开鸟类长距离迁徙之谜鸟类迁徙是最受关注的自然奇观之一。迁徙路线的形成过程、维持机制和在气候变化下的未来趋势,以及迁徙策略的遗传基础,一直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和难点。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詹祥江团队历时12年,通过整合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了一套大陆尺度的的北极游隼(Falco peregrinus)迁徙研究系统。研究人员阐明了气候变化在鸟类迁徙路线形成、维持及未来变化趋势中的驱动作用,发现一个和记忆能力相关的基因ADCY8在迁徙距离更长的游隼种群中受到正选择,揭示了长时记忆可能是鸟类长距离迁徙的重要基础。该研究全面结合遥感卫星追踪、基因组学、神经生物学等新型研究手段,展现了学科交叉型的创新性研究在回答重大科学问题中的关键作用。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于《自然》杂志(Nature,2021,591(7849):259-264),并被《自然-生态进化》杂志评为12项年度回顾工作之一。9、干涉单分子定位显微镜
  • 上海微系统所新原理开关器件成果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3月17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宋志棠、朱敏团队的“新原理开关器件为高性能海量存储提供新方案”脱颖而出,荣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图1)。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由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牵头举办,其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终选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350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进行网上投票,最终,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入选。图1 新原理开关器件成果荣获202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高密度与海量存储是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瓶颈。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宋志棠、朱敏团队发明了一种新型基于单质碲和氮化钛电极界面效应的开关器件(图2),充分发挥纳米尺度二维限定性结构中碲熔融—结晶速度快、功耗低的独特优势,“开态”碲处于熔融状态是类金属、和氮化钛电极形成欧姆接触,提供强大的电流驱动能力,“关态”半导体单质碲和氮化钛电极形成肖特基势垒,彻底夹断电流。该晶-液态转变的新型开关器件,组分简单,可克服双向阈值开关(OTS)复杂组分导致成分偏析问题;工艺与CMOS兼容且可极度微缩,易实现海量三维集成;开关综合性能优异,驱动电流达到11 MA/cm2,疲劳108次以上,开关速度~15ns,尤其碲原子不丢失情况下开关寿命可大幅提升。该研究突破为我国发展海量存储和近存计算,在大数据时代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该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Science (2021, 374, 1390-1394) 上。图2 新原理开关器件及其晶态-液态新型开关机理(Science, 2021, 374, 1390-1394)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技术学科综合性研究所之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现有传感技术、集成电路材料、微系统技术三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无线传感网与通信、太赫兹固态技术、高端硅基材料三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设有传感技术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器件实验室,太赫兹固态技术实验室、微系统技术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实验室、硅基材料与集成器件实验室、超导电子学实验室、仿生视觉系统实验室、2020 X-Lab实验室等九个实验室。
  • 《科学》杂志评出今年十大科学进展
    美国《科学》杂志18日公布了该刊评选出的2008年十大科学进展,其中在对细胞重新编程“定制”细胞系方面的进展名列第一位。   《科学》杂志说,这些细胞系以及“定制”它们的有关方法,为科研人员理解甚至未来治愈一些医学上的顽疾提供了工具,比如帕金森氏症、Ⅰ型糖尿病等。   《科学》杂志负责评选的编辑罗伯特孔茨说:“当《科学》杂志的作者和编辑们着手挑选今年最大的科学进展时,我们关注的是那些能够解答一些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比如宇宙如何运作,以及那些为未来新发现奠定基础的科学研究。我们的首选——细胞重新编程技术,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开启了一个生物学研究新领域,而且有希望促成一些能够挽救生命的新的医学进展。”   《科学》杂志评选出的其他9项进展包括:   ——系外行星,眼见为实:今年,天文学家们利用特殊的望远镜技术将行星微弱的光线与恒星明亮炫目的光芒区分开来,第一次直接观测到了太阳系外围绕其他恒星运转的行星。   ——癌症基因名单扩充:通过对来自不同癌症(包括胰腺癌和胶质母细胞瘤这两种最致命的癌症)细胞基因进行测序,科研人员发现了数十种与癌症有关的基因突变,这些变异使得细胞分裂失去控制,导致细胞一步步发生癌变。   ——神秘的新型材料:高温超导体是在某个相对较高的临界温度下电阻突降至零的材料。在2008年,科研人员制造了一场“高温超导轰动”,因为他们发现了一类全新的以铁化合物为基础的高温超导材料,这是继“铜-氧”化合物高温材料之后高温超导领域的最重大进展。   ——观察蛋白质的工作:生物化学家今年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新进展:他们“看”到了蛋白质如何与目标结合,然后转换细胞的代谢状态,起到促成某一组织特性的作用。   ——迈向可再生能源:今年,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新工具,能够把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所产生的过剩电能进行规模化存储。这种新工具就是并不难获取的钴磷催化剂,在其作用下,电能把水裂解,将氢分离,然后就可以把氢填充到燃料电池中进行发电。   ——胚胎视频:2008年,研究人员对发育中的胚胎内部细胞进行了史无前例的细致观察,他们对组成斑马鱼胚胎的大约1.6万个细胞的运动进行追踪,并对追踪的影像进行了分析。   ——“好脂肪”工作过程:“好的”褐色脂肪可以燃烧“坏的”白色脂肪,为身体产生热量。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他们可以将“好脂肪”转变为肌肉,反之亦然。这一研究将来可能会为治疗肥胖症提供新方法。   ——计算物质世界的重量:物理学家最新的计算数据表明,标准模型(即描述大多数可见宇宙中的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非常准确地预测了质子和中子的质量。   ——更快、更廉价的基因组测序:从长毛猛犸象到癌症患者,科研人员今年又报告了一批新的基因组测序成果。这些研究借助了多种测序技术,这些先进的测序技术比当年用于第一次人类基因组测序的技术要快速、便宜得多。
  • 我要测颁发2016最具影响力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奖牌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中国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2016第十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 (Annual Conference of China Scientific Instruments 2017,简称ACCSI2017),于2017年4月24日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酒店隆重召开。 /p p   年会主办方在24晚召开的“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上公布了“我要测2016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奖名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级顾问王顺昌先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所马永建先生、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女士为获奖第三方检测机构颁奖。 /p p   为推动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表彰那些通过互联网积极探索和推广服务,并在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表现突出的机构会员,我要测网已连续四届设立“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检测机构”奖项。该奖项评选主要依据:检测机构在我要测网上的用户关注度、活跃度、用户访问量、用户留言量等多重维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48b7692-7ada-40a2-94b2-48181f49340e.jpg" title=" IMG_142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与获奖机构合影 /strong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有检测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span /strong /p p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p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p p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p p   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p p   中纺标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p p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p p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p p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p p   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 /p p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外资检测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span /p p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诺安实力可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p p   德国莱茵Tü V集团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6983a41-5bd6-4b71-bb8e-e74952bdd283.jpg" title=" IMG_144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颁奖嘉宾与获奖机构合影 /strong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民营检测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strong /span /p p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 p   广州金域检验中心 /p p   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深圳安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p p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p p   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p p   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p p   西安康派斯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p p   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p p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p br/ /p
  • 科技部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记者从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获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日前揭晓,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对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等基础研究成果榜上有名。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是: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其复苏模式和原因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揭示两种天然产物靶向特异蛋白治疗白血病的机制 证实单倍体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 生态学试验证实Bt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 解析出TAL效应蛋白特异性识别DNA的结构基础 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 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   该评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会同《科技导报》编辑部、《中国科学院院刊》编辑部、《中国科学基金》编辑部和《中国基础科学》编辑部共同举办。评选程序分为推荐、初评、函评和发布4个环节。最终结果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等专家投票选出。
  • 最新!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2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天文、化学能源等科学领域。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分别为:• 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 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 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 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 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 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 “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 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 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 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1、人工智能大模型为精准天气预报带来新突破天气预报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也是国际科学前沿问题。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田奇团队在天气预报领域取得了新突破。基于人工智能方法,他们构建了一个三维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称为盘古气象大模型。其主要技术贡献有三点。一是采用了三维神经网络结构,更好地建模复杂的气象过程。二是采用地球位置编码技术,提升训练过程的精度和效率。三是训练具有不同预测时效的多个模型,减少迭代误差、节约推理时间。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某些气象要素的预报精度上超越了传统数值方法,且推理效率提高了上万倍。在全球高分辨率再分析数据上,盘古气象大模型在温度、气压、湿度、风速等重要天气要素上,都取得了更准确的预测结果,将全球最先进的欧洲气象中心集成预报系统的预报时效提高了0.6天左右。盘古气象大模型也可用于极端天气预报。在2023年汛期,盘古气象大模型成功预测了玛娃、泰利、杜苏芮、苏拉等影响我国的强台风路径。2、揭示人类基因组暗物质驱动衰老的机制在人类基因组中,“暗物质”——非编码序列占据了98%,其中有约8%是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元件,它是数百万年前古病毒入侵并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残留物,通常情况下处于沉默状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沉睡的古病毒“化石”的封印是否会被揭开,进而加速我们身体的衰老进程尚不得而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带领研究团队,通过搭建生理性和病理性衰老研究体系,结合高通量、高灵敏性和多维度的多学科交叉技术,揭示在衰老过程中,表观遗传“封印”的松动将导致原本沉寂的古病毒元件被重新激活,并进一步驱动衰老的“程序化”和“传染性”。这项工作提出了古病毒的“复活”驱动衰老及相关疾病的新理论,为理解衰老的内在机制和发展衰老干预策略提供了新依据,为科学评估和预警衰老、防治衰老相关疾病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新思路。3、发现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及其节律调控机制生物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健康息息相关。由于缺乏对生物节律调节机制的认识,当前国际上尚未能研究出基于生物节律的有效治疗药物。大脑的视交叉上核(SCN)是生物钟的指挥中枢,但SCN如何维持机体内部节律稳定性,从而抵御外界环境的干扰,尚不清楚。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慧艳研究员和张学敏研究员通过合作研究发现了大脑“有形”生物钟的存在。他们发现大脑生物钟中枢SCN神经元长有“天线”样的初级纤毛,每24小时伸缩一次,如同生物钟的指针,通过它可实现对机体生物钟的调控。大脑SCN区域具有大约2万个神经元。神奇的是,这2万个神经元始终保持着“同频共振”,维系着生物钟的稳定性,但机理始终是个谜团。他们发现初级纤毛可能通过调控SCN区神经元的“同频共振”调节节律,其机制与Shh信号通路密切相关。该“有形”生物钟的发现,对于理解生物钟的构造以及分子层面与细胞层面生物钟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为节律调控新药研发开辟了新的路径。4、农作物耐盐碱机制解析及应用我国有15亿亩盐碱地未被有效利用,通过培育耐盐碱农作物,可提高盐渍化土地产能,将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尽管学术界对于植物耐盐性有较深入认知,但对植物耐碱胁迫的认识严重不足,这阻碍了耐盐碱作物的培育。盐碱地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领衔的8家单位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在粮食作物耐盐碱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对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一个主效耐碱相关基因AT1,编码G蛋白亚基。不同的AT1基因突变型在调控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为作物耐碱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还发现在水稻、玉米及小作物谷子等主要粮食作物中AT1调控机制也是类似的,为主要作物的耐盐碱分子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取得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团队对高粱进行耐盐碱育种改良。在宁夏平罗盐碱地进行的田间实验表明,AT1基因的利用能够使高粱籽粒产量和全株生物量增加。AT1基因还可用于改善主要禾本科作物水稻、小麦、小米和玉米等的耐盐碱性。5、新方法实现单碱基到超大片段DNA精准操纵基因组编辑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颠覆性技术,将对医疗和农业等领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精准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底层专利目前被国外垄断,我国亟待创制具有自主产权的新技术。另外,大片段DNA的精准操纵技术研发刚刚起步,将是全球基因组编辑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团队与北京齐禾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赵天萌团队合作,实现了基因组编辑在方法建立、技术研发和工具应用的多层次创新。研究团队首次运用人工智能辅助的结构预测建立了蛋白聚类新方法,率先将基于结构分类的理念引入工具酶挖掘领域,并基于此开发了系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型碱基编辑器和我国完全拥有自主产权的、首个在细胞核和细胞器中均可实现精准碱基编辑的新型工具CyDENT。此外,研究团队开发了首个植物大片段DNA精准定点插入技术,为高效作物育种和植物合成生物学奠定了技术基础。研究团队还利用基因组编辑实现了作物性状的精准调控。该成果有望进一步拓宽基因组编辑的育种应用,助力作物种质创新。6、揭示人类细胞DNA复制起始新机制DNA复制从染色体上多个地方开始,这些地方被称为复制起始位点。复制起始过程分两步:一是在起始点上组装MCM双六聚体。二是激活MCM双六聚体,成为复制体,启动复制。如果这个过程出现问题,会导致严重的疾病,比如癌症、早衰和侏儒症等。为了深入了解人体细胞DNA复制是如何开始的,该项工作解析了人体内的MCM双六聚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复制起点DNA,被固定在MCM的中央通道里,形成一个初始开口结构。形成该结构,DNA双链需要被拉伸和解开。该研究还发现,如果初始的开口结构被破坏,那么所有的MCM-DH就无法稳定地结合在DNA上,导致DNA复制完全被抑制,就像是复印机坏了,无法开始复印文件一样。这一发现对癌症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癌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必须进行DNA复制。在不影响正常细胞运作的情况下,通过阻止癌细胞在DNA上组装MCM双六聚体,将会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而且非常精准的抗癌疗法,为抗癌药物的研发开辟了新的道路。7、“拉索”发现史上最亮伽马暴的极窄喷流和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伽马射线暴(简称伽马暴)是天空中突然发生的短暂伽马射线爆发现象。近些年,一些望远镜发现了伽马暴在万亿电子伏特能段随时间下降的余辉,但早期起始阶段一直未被探测到。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首次记录了伽马暴万亿电子伏特光子爆发的全过程,探测到早期的上升阶段,由此推断喷流具有极高的相对论洛伦兹因子。“拉索”还看到了GRB 221009A(史上最亮伽马暴,起源于24亿光年外的大质量恒星死亡瞬间)的余辉在700秒左右出现了快速下降,这一光变拐折现象被认为是观测者看到了喷流的边缘所致。从光变拐折的时间得到喷流的半张角仅有0.8度。这是迄今发现最窄的伽马暴喷流,意味着它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结构化喷流的核心。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图片来源: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拉索”还精确测量了高能伽马射线的能谱,呈现单一的幂律,延伸至十万亿电子伏特以上。这是伽马暴观测到的迄今最高能量的光子。在余辉标准模型下,高能余辉辐射起源于相对论电子的逆康普顿散射,理论预期这样的能谱在高能段会逐渐变软。但“拉索”的观测没有发现能谱变软现象,这对伽马暴余辉标准模型提出了挑战,意味着十万亿电子伏特光子可能产生于更复杂的粒子加速过程或者存在新的辐射机制。8、玻色编码纠错延长量子比特寿命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具有超越经典计算机的算力,但受噪声干扰后容易出现量子退相干,导致错误率比经典计算机至少高十多个量级。量子纠错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量子编码使得一个被保护的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超过量子电路中最好的物理比特的相干寿命。此时,意味着纠错过程超越了量子纠缠的盈亏平衡点,这是构建逻辑量子比特的必要条件。但量子态具有不可克隆性,量子计算机无法通过备份来纠正错误,量子纠错过程会引入新的错误,造成误差累积,甚至出现越纠越错的局面。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的俞大鹏院士与徐源研究团队,联合福州大学郑仕标、清华大学孙麓岩等团队依据玻色编码量子纠错方案,开发了基于频率梳控制的低错误率宇称探测技术,大幅延长逻辑量子比特的相干寿命,超盈亏平衡点达16%,实现了量子纠错增益。该成果是通往容错量子计算道路上的一项重要成果。9、揭示光感受调节血糖代谢机制国内外多项公共卫生调查研究显示,夜间过多光暴露显著增加罹患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疾病风险。然而,光是否以及如何调节机体的血糖代谢,是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研究团队发现光暴露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代谢能力。哺乳动物感光主要依赖视网膜上的视锥、视杆细胞和对蓝光敏感的自感光神经节细胞(简称ipRGC)。利用基因工程手段,研究团队发现光降低血糖代谢由ipRGC感光独立介导。进一步研究发现光信号经由视网膜ipRGC,至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进而到达脑干孤束核和中缝苍白核,最后通过交感神经连接到外周棕色脂肪组织,并最终确定了光降低血糖代谢的原因,是光经由这条通路抑制棕色脂肪组织消耗血糖的产热。进一步研究表明,光同样可利用该机制降低人体的血糖代谢能力。这项研究发现了全新的“眼-脑-外周棕色脂肪”通路,回答了长久以来未知的光调节血糖代谢的生物学机理,拓展了光感受调控生命过程的新功能。这项工作发现的感光细胞、神经环路和外周靶器官,为防治光污染导致的糖代谢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潜在的干预策略。10、发现锂硫电池界面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新机制锂硫电池具有极高的能量密度和较低的成本,然而,锂硫电池的广泛应用还未能实现。因为它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性能会快速下降。受限于传统原位显微研究技术的时空分辨率低及锂硫体系不稳定等因素,人们对其内部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尚不清楚,无法针对性解决问题。厦门大学廖洪钢、孙世刚和北京化工大学陈建峰等开发高分辨电化学原位透射电镜技术,耦合真实电解液环境和外加电场,实现对锂硫电池界面反应原子尺度动态实时观测和研究。近百年来,电化学界面反应通常被认为仅存在“内球反应”和“外球反应”单分子途径。该研究揭示出电化学界面反应存在第三种“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机制,加深了对多硫化物演变及其对电池表界面反应动力学影响的认识,为下一代锂硫电池设计提供指导。
  • 专家解读: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
    仪器信息网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征集了近10家主流媒体筛选的舆情热点,以及在社交平台上受到高度关注的相关热点,涵盖食品安全、营养健康、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标准法规等多个方面。再经专家多轮评议,最终从60余个热点中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10个热点,形成“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十大热点”,并邀请权威专家解读。热点一:阿斯巴甜——安全性引发热议解读专家:陈君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阿斯巴甜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以及很多国家和地区政府批准使用的甜味剂。IARC和JECFA两个报告对阿斯巴甜致癌性证据的评价是一致的,都认为阿斯巴甜的致癌证据有限或不足。我国居民阿斯巴甜摄入量远低于目前国际普遍采用的每日允许摄入量,健康风险很低。消费者需理性看待阿斯巴甜,不必过于恐慌。热点二:预制菜——预制容易预知难解读专家:单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胡小松教授,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预制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预制菜是社会快节奏发展、多样化消费需求下的必然产物,它是多种类别食品的商业性统称,现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已基本覆盖。符合相关标准的预制菜产品,其质量安全即有保障。预制菜陷入风波凸显行业与消费端的沟通有待加强。当前,亟需凝聚共识,明确边界,梳理不同类别预制菜产品的管理原则;依靠科技创新,增强预制菜行业发展动能;挖掘地方特色菜肴并形成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的各具优势的发展格局;并加强消费者沟通,助力消费信心重建。热点三:母乳低聚糖(HMOs)获批——法规激活婴配新赛道解读专家:孙宝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母乳低聚糖(HMOs)是母乳中含量第三的固体成分,在支持婴幼儿等人群的特征肠道菌群建立和免疫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婴幼儿配方等食品中添加HMOs有利于改善婴幼儿等人群的营养健康状况。迫切需要加快HMOs在婴配粉等中的应用,同时要加强HMOs的科研支撑,并推动更多种类的HMOs在我国落地应用。热点四:酱香拿铁——跨界联名火爆出圈解读专家:盛军教授,云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酱香拿铁是一次品牌、文化与行业的跨界融合,既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又创新“食尚”和潮流。一个被消费者喜欢和认可的产品,一定是风味品质的认同、创新创意的认同以及文化习惯的认同。跨界融合是创新创造的尝试,但创新跨界要坚持守正创新不能“越界”,一定要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维护好消费者权益。热点五:“羊肉掺假”事件再现——食品真实性咋保障?解读专家:陈颖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食品掺假使假宛如不断膨胀的“毒瘤”,是被忽视的食品安全“隐形杀手”。食品真实性已成为新征程上食品安全的焦点问题和重要内容,是食品安全治理工作重头戏。食品真实性需要全球“共建共治共享”,亟待不断增强保障食品真实性和打击食品掺假使假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食品真实性监管治理的水平。热点六:保健食品新功能——制度“破冰”赋能产业创新解读专家:谢明勇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发布实施的24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与《保健食品新功能技术评价实施细则(试行)》构成了我国现有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管理制度24+的有机整体。它是基于保健食品行业20余年的应用实践,对保健功能声称管理模式的创新,即允许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在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单独或联合提出24项保健食品功能声称以外的新功能建议,可推动保健食品新功能及产品研发,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热点七:反式脂肪酸被“拉黑”——走出消费误区先要科学认知解读专家:王兴国教授,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反式脂肪酸是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一种,具有天然和加工两种来源。尽管长期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对健康有害,但我国居民膳食中摄入量水平较低,风险可控,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从全球范围来看,消除加工来源的反式脂肪酸是必然趋势,应通过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消费认知,保障人民健康。热点八:“防猝死套餐”走红——别让智商税收割“脆皮年轻人”解读专家:马冠生教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过度运动是导致猝死的重要诱因。“防猝死套餐”中的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和健康效应,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具有预防猝死的作用。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宣称具有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作用。建议消费者合理膳食,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素养。同时建议相关部门继续加强开展广泛、深入的科普宣传。热点九:数字标签试点——让食品标签看着更方便解读专家:李宁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数字标签是一种通过二维码等形式,展示食品标签信息的新方式。没有了标示版面的限制,消费者可以以数字化方式了解食品信息,满足不同消费者阅读食品标签的需求。行业应合力加速标签数字化的进程,迎着数字化创新发展的浪潮,让消费者接收到更清晰、全面的食品标签信息,最终将数字标签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标签载体,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热点十:沙门氏菌——致病微生物需重点防范解读专家:刘秀梅研究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食品安全首席专家沙门氏菌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食源性致病菌,因污染肉、蛋、果蔬和乳制品等引起人的胃肠道疾病,腹泻严重可导致脱水甚至死亡。沙门氏菌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肠道、水源和生产加工环境以及储运和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应执行良好卫生操作规范,加强过程控制。餐饮从业人员和消费者更要认真执行“食品安全五要点”,把好食品入口的最后一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郝明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宫国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均在活动致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教授罗云波发布“2023年食品安全与健康流言榜”。此次活动的举办,加强了科技界、产业界、媒体等多方力量的合作,推进了公众科普,为营造食品安全与健康的良好舆论环境做出了努力。本文信息来源: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微信公众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