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制药工艺

仪器信息网生物制药工艺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制药工艺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制药工艺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制药工艺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制药工艺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制药工艺话题讨论。

生物制药工艺相关的资讯

  • 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机遇与挑战——连续生产工艺技术是实现中国生物制药后发优势的突破口
    导读近年来国家推出系列医疗改革,尤其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4+7” 带量采购政策等对整个医药产业的竞争格局和产业生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药企竞争也将由原来的销售为王,变成以创新、质量和成本为核心竞争力。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大量的海归人才回流以及中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助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国内生物类似药企业不仅要面临国外原研药断崖式降价,带来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当前中国生物药企业无论在技术、规模、经验,人才还是资金,跟国际生物制药巨头相比都有较大差距的情况下如何立足,并能实现后发优势,是所有中国生物制药企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机遇1.市场巨大: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猛,根据Frost&Sullivan市场调研,2018年,全球生物制药市场规模约为2642亿美元。单抗类药物由于特异性好,靶向性高,副作用少,疗效显著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类生物药。单抗药物在全球生物药中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 而且在全球十大畅销药品排行榜上占据 7 个席位。很多重磅单抗生物药的专利将于2020年之前到期,给生物类似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2020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市场空间预计可达350亿美元。中国有庞大的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近年来政府强有力的医疗改革,VC/PE加大对生物制药投资力度,以及资本市场对未盈利利生物制药企业开放等因素,使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 人才基础:中国培养了大量生命科学领域的人才,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才有着在国外长期从事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的经历。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海归人才纷纷回流,缩短了国内外生物制药技术的差距。 大量人才的回流带来技术的进步为中国生物制药快速崛起提供了保障。3. 资本助力:生物制药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行业。以往中国风险投资基金偏好于短平快的产业,这种状况随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得到改变,近年来生物制药成为中国风险资金投资热点。资本市场也为生物医药企业敞开大门:首先,香港联交所于2018年初出台新规,允许尚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药公司赴港上市;随后,国内科创板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并试点注册制,重点鼓励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上申报科创板,为未盈利或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将极大促进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中国生物制药的挑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国际重磅生物药专利到期,大量的海归人才回流及中国日益强大的资本助力,都为中国生物制药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在目前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无论是技术、规模、经验,人才还是资金,跟国际生物制药巨头相比,都有着较大的差距的情况下,如何立足是中国生物制药面临的挑战。另外中国正式加入ICH和国际药监管体系接轨,降低药品进口关税,对抗癌药物实施零关税等系列政策,降低了国外原研药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这一政策有利于中国患者更早获得国外新药,但同时也给中国生物药企业带来了压力和挑战。首先,由于市场的独占性,原研药在专利期内会很快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丰厚的回报,因此一旦专利过期,原研药的价格可以断崖式下降以阻碍仿制药的市场竞争,中国仿制药面临成本压力不可避免。另外,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开发领域,每个重大抗体药物基本上都有几十家企业在研发申报,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类似药的竞争。 “4+7”带量采购对制药产业竞争格局的改变在过去,药企以销售为王,最早进入市场的仿制药可以抢占市场渠道,阻碍后来者进入,因此大多数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为了产品能提早获得审批,往往不惜成本以最快的速度推进产品进入市场,忽略了生产工艺创新性及生产成本的重要性。药企也往往优先采用昂贵的进口设备和耗材,导致国产生物类似药很难有成本优势,甚至远高于国外原研药的生产成本。由于过去药品市场终端价格高,利润空间大,因此这种模式在过去容易获得成功。 但“4+7”带量采购新政下允许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与原研药一起同台竞标,低价中标,药企能否在竞标中取得优势完全取决于其产品定价。药品生产的成本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的效率及关键耗材和设备的采购成本,因此中国生物药企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一方面取决于中国药企能否采用创新性生产工艺如连续生产工艺,使得生产成本可以比原研药更低;另一方面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是否完善也会影响中国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及其竞争力,如果国内药企还是像以往一样完全依赖国外进口的昂贵设备和耗材,那中国仿制药就很难有成本优势,因为大多数国外垄断耗材在中国卖的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因此关系到生物制药主要生产成本的上游的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下游的层析介质、层析设备,膜材料及过滤系统等的国产化对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极其关键。关键耗材国产化替代,采用创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是国内生物仿制药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的根本。生物制药工艺生物制药关系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制药行业有着非常严谨和苛刻的管制。生物制药工艺也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而且要满足GMP的操作规范。生物制药可以分为上游细胞培养和下游分离纯化。制药工艺效率决定了生物药的成本,而在带量采购新形势下生物仿制药的市场竞争力又取决于生产成本。中国生物仿制药能否占有市场份额关键在于药企是否有创新性生产工艺技术,并能实现关键耗材和设备国产化替代。生物制药基本的工艺流程(1)生物制药工艺技术发展状况:生物制药行业一直致力于改进生物工艺(Bioprocessing)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过去十多年来,基因工程获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细胞培养的表达量从原来的不到0.5 g/L 到现在普遍达到5g/L,有的甚至超过10g/L。这些进步是由细胞系表达载体的开发,克隆筛选以及细胞培养基的变化所获得的。由于发酵产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得上游细胞培养成本大幅度降低。浙江大学林东强教授课题组采用生物过程模拟软件分析单抗生产的经济热点[1]。结果表明当表达量从0.5g/L 上升到5g/L时,单抗生产成本下降显著,随后变化趋于平稳,主要生产成本转移到下游分离纯化。与上游十多倍生产效率提升相比,下游分离纯化技术进步明显滞后,导致下游工序成为生产瓶颈,据调查研究,74.3% 的受访者认为下游技术问题是产能瓶颈的主要原因(来源:前瞻经济学人)。下游工艺在整个生物制药生产中占据主要生产成本,也被认为是最需要改进的技术领域。下游工艺的优越性和创新性决定了药企生产效率和主要成本的关键所在,也成为生物仿制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游分离纯化核心的工艺流程下游纯化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离纯化提高产品的纯度和收率,保障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色谱和层析技术是下游分离纯化的最主要方式(注:色谱和层析都从Chromatography翻译过来,小分子分离领域习惯叫色谱,大分子分离领域叫层析),而影响层析效率最重要的是层析介质及其工艺。因此下游技术进步关键在于发展创新性高效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及开发先进的色谱层析生产工艺技术,如连续层析生产工艺技术。(2)连续生产工艺成为生物制药降低成本的突破口制药行业是监管和法规要求极高的行业,制药行业历来也是非常保守的行业,对新的技术和工艺接受比较慢,而且生产工艺一旦申报定型,即使后来开发的新工艺有明显的优势,厂家也不愿采用新工艺替代老工艺,一方面因为新工艺的验证成本高,风险大,另一方面新工艺往往需要重新投入新的设备。化学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都是等原研药专利过期后才能做,因此原研药工艺比仿制药工艺要提早十多年完成,这十多年间技术和工艺的进步让仿制药企业有机会选择更好的工艺技术,性价比更高的设备和耗材,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生产仿制药。比如说传统的生物药生产模式都是采用批次工艺,而新发展的连续生产工艺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用于抗体分离纯化的传统层析介质都是多分散软胶层析介质,由于多分散软胶粒径分布宽,机械强度差,因此柱效差,流速慢,柱床高度受限制(一般只能装到20 cm高度)。现在可以选择新一代单分散聚合物材质的层析介质,这种新的层析介质具有粒径均一性好、机械强度高、耐压性强,因此可以显著提高柱效,提高层析流动相流速及装柱高度,分离纯化效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上游技术进步更加显著,发酵产率提高十几倍。 这些技术的进步让生物类似药有机会实现后发优势,生产出更便宜的药品。中国生物制药刚刚起步,主要产品是生物仿制药,中国药企无论在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及效率上都与美国生物药巨头有较大差距,如果中国生物仿制药的生产工艺还是按美国原研药的批次生产模式,而且使用的关键耗材如培养基和层析介质都依赖进口,中国生物仿制药的生产成本就没有优势,在带量采购的竞标中就会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国生物仿制药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比原研药厂拥有更好的生产工艺、更高的生产效率及更低的生产成本。连续生产技术刚刚起步,国内外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中国仿制药企业可以抓住机遇优先发展和使用连续生产工艺,将可以发挥后发优势,提高中国生物类似药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连续生产工艺技术的使用是中国生物药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突破口。(3)连续生产的优越性传统生物药生产采用的是批次生产流程,需要经历一系列间隔的生产步骤。整个流程中的每个间隔环节都会带来生产效率的降低和延迟,并增加产品缺陷和操作失误的概率。连续生产制药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虽然还面临着许多监管的问题和技术的挑战,但连续生产的优越性却显而易见,也是生物制药工艺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连续生产能够通过不间断的流程以更快、更稳定、更经济、更安全地生产。 由于连续生产工艺集成度高、自动化程度高,因此可减少人工成本。第二,连续生产还可以做到实时质量监控,随时撇下不达标的中间产品,从而让产品更可靠并减少浪费。第三,连续生产可以实现设备小型化,高效利用厂房空间,大幅度缩小厂房的使用面积,减少固定资产的投资。第四, 连续生产还可以提高介质利用度,降低流动相及介质的使用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第五, 连续生产规模易于调节,可大可小,方便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种操作灵活性同时减轻一些审批后的监管任务,也使得工艺更容易放大,减少传统工艺放大所面临的诸多验证和重复的问题。连续灌流培养技术是实现上游连续细胞培养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接种后新鲜培养基的持续加入,含有产品的培养基持续收获,细胞截留装置将细胞保留在反应器中。相对于批次培养,连续灌流培养从根本上解决营养物耗竭和代谢副产物积累之间的矛盾,极大地提高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密度、延长培养周期,提高目的产品产量。凝血因子VIII是第一个获得批准的采用灌注流工艺生产的生物药物, 细胞密度和凝血因子VIII产能与批次培养相比可提高30倍,大大降低了对工厂规模的要求。连续生产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将有望使抗体生产成本从现在的120-200美元/g, 降低到15美元/g以下。这也是为什么一向保守的美国FDA这几年却极力倡导和鼓励生物制药行业使用创新的连续生产工艺技术。 FDA甚至在2018年向三个连续制造项目提供近六百万美元资金支持,旨在帮助实施连续生产的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的应用,以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FDA于2019年2月26日颁布了涉及连续生产的关键指南草案《Quality Considerations for Continuous Manufacturing》,积极推动连续生产新技术的应用。FDA还首次批准了连续生产工艺用于抗艾滋病的药物Prezista的生产。连续生产要在生物制药上使用,需要解决上游连续细胞培养技术和下游分离纯化技术,其中最具挑战的是下游分离纯化。(4)连续生产的挑战连续生产这一技术早就成功用于食品和化药生产上,如葡萄糖和果糖的分离及手性药物的分离就是用SMB连续生产技术。由于生物制药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增加了生物药连续生产工艺的挑战和困难。生物药的生产流程长,步骤多,工艺复杂,实现连续生产的难度大,尤其是下游分离纯化。以典型的单抗生物药生产为例,其下游的分离纯化就至少需要三个独立的完全不同的层析过程:包括第一步用Protein A 亲和介质捕获抗体 第二步用阳离子层析作为中间纯化去除抗体多聚体、HCP、DNA等,第三步用阴离子层析介质精细分离残留的DNA,、HCP、Protein A、内毒素等杂质以达到精纯目的。中间还有膜过滤浓缩,pH调节,病毒灭活和去除,缓冲液置换, 溶液配方等系列步骤。而且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质量管控要求,即便是批次生产也可能出现各种问题。连续生产需要把所有步骤有机连接起来,使得生产工艺可以高度集成,高度自动化,而且要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等,其难度可想而知。传统间歇式层析(左) 新型连续层析工艺(右)首先,对于批次生产工艺,中间质量检测可以通过取样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如HPLC、MS等都可以满足要求,而连续生产需要在线检测,传统的检测方法很难满足要求。第二,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层析介质如Protein A 介质会受残留杂蛋白的污染,配基还可能受到酶或化学试剂影响而脱落使得介质性能逐渐下降,因此如何保证连续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也是挑战。第三,由于连续生产是长期不间断生产过程,因此对设备质量和稳定性要求也更高。第四,连续生产对层析介质机械强度,粒径均匀性,载量等性能的要求也更高。(5)创新单分散层析介质有助于连续层析的实施连续层析系统不仅对设备、软件有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介质的要求跟传统批处理模式也不一样。首先,连续层析由多根串联的层析柱组成。为了保障产品连续生产的质量,对每根柱子的一致性要求高。因此介质填料均匀性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介质越均匀,越容易装柱子,柱效也越高,柱与柱之间的一致性也越好。传统多分散介质由于颗粒有大有小,在装柱过程中大小颗粒的沉降速度不同,使得柱与柱之间差异较大;而且小颗粒容易堵塞筛板,影响流速,大颗粒又会降低柱效,也容易使样品流穿,从而影响分离效率。因此高度粒径均一的单分散层析介质可以克服传统多分散介质在连续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单分散介质由于粒径分布均匀可以确保柱与柱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第二,在连续层析过程中,使用的是串联的小柱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线性流速要快,这就对层析介质机械强度要求要高,以满足高流速下产生的高压力。目前市场上主流的介质是软胶,耐压性差,只能低流速操作。聚合物层析介质由于是高度交联的介质,因此机械强度高,可满足高流速的需求。第三,层析介质的载量与纯化效率也有直接的关系,载量越高,样品上样量可以越大。但层析介质的载量与样品柱的留时间有关系,线性流速越快,柱保留时间越短,则载量越低。软胶虽然在低流速下有较高载量,但在高流速下,载量迅速下降。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是大孔结构的微球,通透性好,蛋白在微球内的传递速度快,因此在高流速下能保持较高的载量。因此粒径均一(单分散),高机械强度,高流速下保持高载量的介质是连续层析生产的理想的介质。MabSelect SuRe 和UniMab动态载量与柱保留时间的关系, 在高柱留时间两者载量差不多,在低驻留时间,UniMab 载量比MabSelect SuRe 高很多浙江大学林东强教授课题组开展了连续层析的系列研究,发表了《双柱连续流层析亲和分离抗体的过程设计和应用》文章[2]。比较了传统单柱层析与连续层析的过程。结果表明连续层析与批次单柱层析相比,抗体的纯化生产效率提高46%以上,流动相使用量却可以降低45%。论文还详细地对比了目前市场上占据主流的Protein A 层析介质MabSelect SuRe 和新一代单分散聚合物为基球的Protein A 层析介质 UniMab分别在批次和连续层析分离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纳微生产的UniMab无论是在批次或是连续层析模式上,其生产效率、介质利用率及流动相减少方面比MabSelect SuRe 都有明显的优点。生物制药是投资大、技术门槛高的行业,中国生物制药起步晚,技术落后,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发达国家。比如说关系到生物制药主要成本的上游细胞培养基、生物反应器、下游层析介质、层析设备、膜材料和膜过滤系统等基本依赖进口。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海外人才回国创新创业,这一局面得到极大改善。在上游细胞培养领域,由海归人才创办的奥浦迈和健顺生物公司都成功地开发出国产培养基,为中国培养基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做出重要贡献。在下游领域,同样海归团队创办的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高效层析介质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从空白走向引领,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可以大规模生产用于抗体分离纯化的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包括Protein A亲和、离子交换、疏水等层析介质,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纳微世界领先的单分散层析介质精准制造技术不仅填补国内下游层析介质的空白,而且推动了世界层析介质技术的进步,将为整个世界生物制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出贡献,并且有助于连续层析技术工艺的应用。在设备方面,利穗、赛谱、荣捷、汉邦等公司也都不同程度地实现了下游层析设备国产化。当然中国生物制药产业链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还有很多关键材料, 如说膜过滤材料还处于空白。中国生物制药发展需要更多像纳微这种可以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公司。中国生物制药后发优势依赖连续生产工艺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制药行业在过去的20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抗体类药物的销售额逐年攀升。目前,大部分抗体类产品是以批次的模式进行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随着多个重磅原研生物药的专利到期,为了满足临床市场的需求和降低原研生物药的昂贵医疗费用,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生物类似药的开发领域,这进一步加剧了生物类似药的竞争,企业成本压力日益凸显,因此,中国生物制药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开发和采用创新的生产工艺并使用国产耗材。随着连续生产技术进一步成熟及国产培养基,层析介质等关键技术获得突破,生物制药批次生产向连续生产转移,关键耗材和设备进口替代,必将是中国生物制药发展的趋势。连续生产技术的成功使用还需要中国从事生物制药上下游耗材、设备生产厂家及制药公司的共同努力,协同发展,突破连续生产的一些瓶颈技术。连续化生产和关键耗材和设备国产化替代可以大幅度降低生物制药成本,必将惠及广大患者,也是中国生物制药发展实现后发优势的机遇。参考文献:[1]史策,虞骥,高栋,王海彬,姚善泾,林东强。单抗制备的过程模拟和经济分析。化工学报 2018,69(7)3198-32078[2]高宗晔,史策,姚善泾,林东强.双柱连续流层析亲和分离抗体的过程设计与应用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19,33(1):117-127.致谢:感谢北大同班同学江庆红在信息收集,调研及文章的整理,修改和编辑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 打造生物制药工艺最强“肾脏”——访颇尔中国区生物制药部总经理Geoff Tsen
    p strong 引言: /strong /p p   随着世界各国能源短缺、水资源及环保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节省能源,有效利用资源,重视水资源的合理使用是当务之急。同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物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的迅速崛起要求过滤与分离向高通量、高流速、高分离精度发展,这些现实都为当今过滤与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机遇。 /p p   美国颇尔公司于1946年由Dr. David B Pall博士在纽约创立,主要从事过滤、分离和净化技术业务,公司所有的滤材均为其自主研发,目前在全球拥有上万名雇员和众多的分支机构。颇尔公司在全球的业务分为两部分:生命科学和工业。生命科学部门专注于开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这些产品提供给医疗、生物制药和食品饮料市场的客户。工业部门的客户主要面向于工艺技术、航空航天和微电子市场等领域。 /p p   近年来,颇尔公司加大了对生物制药领域的资金投入。2013年,颇尔公司收购ATMI公司的生命科学业务。2014年,颇尔公司收购SoloHill工程公司。2015年颇尔公司收购Tarpon Biosystems旗下BioSMB技术平台。通过一系列的收购,颇尔公司丰富了其一次性储存系统、生物反应器、一次性产品及系统等产品线,为生物制药领域的客户提供更完备的尖端解决方案。近期,仪器信息网(以下简称instrument)编辑就过滤技术近年来的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趋势、一次性产品的应用前景等问题对颇尔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strong 中国区生物制药部 /strong /span 总经理Geoff Tsen先生进行了采访。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IMG_8463_meitu_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insimg/acf3538a-3de8-443e-b911-9a60a5612c5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颇尔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strong 中国区生物制药部 /strong /span 总经理Geoff Tsen先生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专注于过滤和分离技术 /span /strong /p p   Instrument:您好,请谈谈您个人经历和加入颇尔的原因。 /p p   Geoff:我最初的经历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研究,在实验室干过近十年,后来转入商业营销和销售,在生命科学、医疗仪器、临床诊断领域中,工作了15 年多。 /p p   我加入颇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生物制药业前景广阔,特别是在中国。生物工程、流感疫苗、高质血浆三个领域是目前和未来的发展重点 另外,化药市场中的领头公司,也在不断地升级技术,更新设备,也给生物制药公司带来新的机遇。第二个原因是颇尔公司本身:它拥有70年的历史,专注于过滤和分离技术,掌握着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 近几年来,又在一次性使用制药系统上取得突破,未来成长的空间非常大!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高通量与高流速的完美结合 /span /strong /p p   Instrument:用户在实验过程中如何选择滤芯或过滤器? /p p   Geoff:合适的滤芯(过滤器)是工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更是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有力保障。实验流体千差万别,虽无黄金定律可循,但以下几个因素是一定要考虑的,比如滤芯材质与流体兼容性怎样,滤材对产品有效组分有无吸附,工艺中有无纤维或颗粒物脱落,最终产品中有无析出物,实验的重现性等。相信广大用户在滤芯选型方面,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心得。但即便您是该领域新手,也无妨。颇尔拥有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凭借几十年的技术与经验积累,定会使广大客户的实验工作如虎添翼。 /p p   Instrument:影响过滤器和流体分离设备的性能和寿命的因素有哪些? /p p   Geoff: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看过滤的原理,即利用有孔介质,从流体(液体或气体)中去除颗粒等污染物,达到流体净化的目的。过滤的核心元件滤膜和滤芯的构造直接影响了过滤的性能,同时工艺操作条件也客观影响着滤膜的寿命。针对特定的流体而言,合适的滤膜应该是高通量与高流速的完美结合,即精度截留准确,流体的通透性(流速)优良,容污能力强。过滤毕竟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温度、压力、滤速等也会影响滤膜的微观结构的改变,影响滤膜的通量、寿命等。 /p p   Instrument:过滤技术近年来有哪些技术进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p p   Geoff:现代工艺文明追求工艺的简化,过滤技术的发展也遵循同样的原则。举一个例子:对于一些复杂的流体,通常需要考虑分级过滤的形式才能达到良好效果。但随着制膜工艺的进步,使得以往必须要经2步甚至3步过滤(包含预过滤)的工艺,1步即可轻松实现。例如颇尔采用Match V结构的滤膜,以及整合了多级过滤于一体的深层过滤系统。此外,通量高、滤速快的膜材也越来越受到追捧,比如颇尔的ECV滤芯就是这方面的典范。可以预想,随着技术的进步,膜材惰性好(化学兼容性好),适用面广,通量高,滤速快的滤芯仍是业内追求的目标。 /p p   Instrument:您认为颇尔公司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 /p p   Geoff:从产品线来看,颇尔从上游的生物反应器到下游的分离纯化设备,包括过滤、层析,以及一次性使用产品,都具备供应能力。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讲,大家在技术上各有优势,但颇尔在中国的投资、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方面已经做到本土化,非常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所以也就能够为本土用户及跨国企业的中国工厂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本土生产、本土培训、本土体验和本土营销”模式 /span /strong /p p   Instrument:颇尔是一家老牌过滤器生产商,近年来产品线性进行了大幅扩展,请您介绍一下颇尔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架构。 /p p   Geoff:经过70年的发展,颇尔公司成为全球过滤领域的领先者主要是靠其核心的过滤器,其后开发出的产品与其一流的核心过滤器进行了良好的匹配,这是竞争对手很难超越的 其次,颇尔在中国的投入非常大,在北京设立了生产基地,在上海建立了客户体验中心。另外,颇尔的营销团队近年来扩张的很快,目前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本土生产、本土培训、本土体验和本土营销”的模式,颇尔对中国的生物制药市场非常看好,而且颇尔在全球收购中首先会考虑其收购的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如何,以及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p p   在产品架构方面,生物制药包括疫苗、血浆、生物制品、重组蛋白、胰岛素等、目前,针对这几类,颇尔已经具备了全线的产品,针对上游的第一步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到最后的灌装、分装、制剂、颇尔已经全部覆盖。在生物制药领域,颇尔提供了全线的服务,这一点很重要,如果缺少这一点就显得捉襟见肘,例如说我们只能提供三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的服务,剩下的由用户去找其他厂家购买就会显得非常的被动,所以说这个全面很重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一次性产品将呈现快速增长 /span /strong /p p   Instrument:您如何看待中国市场对颇尔全球业务增长的贡献?特别是生物制药业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情况是怎么样的? /p p   Geoff:中国市场是颇尔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颇尔业务的高增长区域之一。颇尔将一如既往地对中国进行投入。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人口老龄化,用药量增加是大家共同面对的社会问题,同时GDP的预期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这些都是制药市场在中国长期高速发展的驱动力。颇尔在中国生物制药市场的业务,在现在和将来,也是颇尔 中国生命科学整体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 /p p   Instrument:过滤器和流体分离系统在制药和生物制品领域中的应用如何? /p p   Geoff:过滤与流体分离是制药和生物制品领域工艺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艺步骤,两者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口服类还是注射剂, GMP法规对产品有严格的要求。其中即包含了无菌控制的要求,又有内毒素、颗粒物、病毒等的相关的法规限制,这都需要借助过滤与分离系统来实现。毫不夸张的说,过滤与流体分离占据了制药和生物制品领域工艺过程的绝大分,也正是过滤与分离技术的发展,才使得医药创新得以实现的更容易,发展的更快。 /p p   Instrument:现在各大公司都推出了一次性产品,您怎样看待一次性产品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p p   Geoff:一次性产品或系统已被欧美国家的生物制药企业广泛接受与使用,在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近几年一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p p   生物制药行业引入一次性系统,是巨大的技术进步。相比传统制药装备,一次性产品可以给我们的工艺带来诸多的好处,比如:工艺上,它简单易用,设计灵活,使工艺间衔接更快更顺畅 风险控制上,它免去了传统设备的清洗和清洗验证,且避免了不同产品与工艺环节的交叉污染,极大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成本控制上,它不需像不锈钢设备一样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同时,由于省却了设备的清洗和清洗验证,大大节约了水、电、化学试剂、人力和资环成本 也正是由于其占地少,工艺灵活,其可以帮助企业有限的厂房空间内,轻松实现产品的生产,加速上市,这对于市场上紧俏产品的生产尤其重要。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0070c0" 以 QbD理念进行产品设计 /span /strong /p p   Instrument:对于下一个年度颇尔是如何规划的,有何目标? /p p   Geoff:颇尔在过去1-2年,通过不断的收购整合,公司在一次性产品方面注重技术创新、用户体验及安全性,所有产品从以 QbD(质量源于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并经过充分验证后才推向市场,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并为客户创造价值。一次性系统不仅仅是转运袋和管路的简单组合,为了确药物产品的质量,用户需要正确无误地安装和操作系统。一次性系统中,接触产品的材料应当是安全的,并且在溶出物和析出物方面是经过确认的。与不锈钢系统一样,我们的工程师会对压力范围和温度相容性方面进行调试,确保满足客户要求。我们在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可以为用户提供一次性产品兼容性,溶出物验证的中国卓越中心,力求为中国用户提供快速的,与国际接轨的,全球通行的验证和技术服务。 /p p   另外,我们一直在持续推出新产品,比如扩展了多种形式的一次性生物反应器供不同市场如单抗生产,疫苗,细胞治疗等领域的扩展。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trong 采访编辑:郭晓东 /strong /p
  • 2011赛默飞世尔生物制药工艺研讨会在杭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探讨生物制药工艺的国内外最新进展,解读国内法规药典的最新动态,并征集用户对赛默飞世尔科技相关产品的期望与意见,2011年4月18-19日,“携手共赢2011赛默飞世尔生物制药工艺研讨会”在杭州望湖宾馆举行,100余位从事生物工艺开发、细胞培养、疫苗生产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研讨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会议。 会议现场 赛默飞世尔科技生命科学部大中国区商务总监谭斯其先生致辞   谭斯其先生首先对大家的到来以及多年来对赛默飞世尔科技的支持表示欢迎与感谢。随后,谭斯其先生介绍到,近几年,生物制药公司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入生物工艺开发领域,竞争日益激烈,市场淘汰、合并率增加,同时,产品的质量要求更严格,生产工艺更为复杂。在这种环境中,生产工艺决定着最终产品,从而决定着整个公司的未来。全球2010年生物制药第三方调研报告表明,新领域投资的重点方向集中在了一次性生产系统的开发应用方面。   此外,谭斯其先生还重点提到,2010年赛默飞世尔科技全球有1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在全球150个国家有350000家客户,在40个国家拥有37000名员工。旗下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产品、专业诊断产品、客户渠道、生命科学产品以及生物医药服务等6大业务平台,其中生命科学部门包含生命科学研究、生物工艺生产品以及化学产品3方面的业务。 赛默飞世尔科技细胞培养产品全球市场总监Brandon Pence先生   Brandon Pence先生在《Key Factors in Upstream Bioprocess Development Success》报告中谈到,在上游工艺开发的过程中,关键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与驱动力、客户要求、原料来源与质量、产品的生产过程与控制措施、技术服务以及合作者的产出等。而赛默飞世尔科技作为一次性产品的专业供应商,会坚持“正直、热情、创新、参与”4大理念,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完善的解决方案。 赛默飞世尔科技一次性产品全球市场总监Michael Ravodon先生   Michael Ravodon先生在《Single-Use Systems(SUS)》报告中提到,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一次性产品性能与质量有保证,且产品线具有可扩展性,产品规格从25L到2000L。此外,一次性生物工程容器系统较之传统不锈钢发酵罐,不但可以让实验者节省约40-50%的实验时间与45-55%的实验经费,还可成功解决一直困扰细胞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关于细胞培养交叉污染的问题。 赛默飞世尔科技亚太地区技术服务经理Surendra Balekai先生   Surendra Balekai先生在题为《Single Use Technologies in Vaccines & Manufacturing Biosimilar》的报告中谈到,事实上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一次性产品不仅仅用于细胞培养方面,在疫苗、抗体、生物药等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选用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一次性产品。随后,Surendra Balekai先生以数据或图片形式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赛默飞世尔科技一次性生物反应技术在疫苗和抗体生产中的应用。 中美奥达生物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生产总裁孙雷先生   孙雷先生表示很荣幸能够收到赛默飞世尔科技的邀请来杭州做报告。近几年,我国生物药的开发速度与规模呈上升趋势,而赛默飞世尔科技的一次性生物产品确实给该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孙雷先生还举例介绍了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和商业化,以及一次性生物反应技术在加速工艺开发和放大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用户参观赛默飞世尔科技一次性生物容器系统产品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接近 110 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7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两个首要品牌,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与最便捷的采购方案相结合,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速科学探索的步伐,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复杂的研究项目还是常规检测或工业现场应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中文: www.thermofisher.cn。
  • “生物制药下游工艺开发及放大讲座”邀请函--利穗
    生物制药下游工艺开发及放大讲座由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19日在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主办。 本次讲座特邀主讲嘉宾Joachim K.Walter 博士和Bio-Works Sweden AB 创始人Mr Jan Berglof,演讲内容包括生物技术及蛋白药物基础介绍、蛋白药物研发和生产策略介绍、重组蛋白药物生产、生物制药工艺设备解决方案等。 在此,利穗科技诚挚邀请您参加生物制药下游工艺开发及放大讲座,进行产品技术交流。 时间:19 June 2015 9:00-16:00地点:亦庄生物医药园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六街88号Beijing Yizhuang Biomedical ParkNo. 88, Kechuang 6 Street, E-TownBeijing, China 日程安排上午 9:00 — 11 :451.导言2. 生物技术及蛋白药物基础介绍 蛋白质的化学特性简述 药物蛋白介绍3. 蛋白药物研发和生产策略介绍 工艺开发的复杂特性 工艺技术的概述-上游 & 下游生产 工艺设计 工艺开发与生产的策略 蛋白质分离纯化方法 — — 过滤和色谱法 工艺开发的管理 午餐 11:45 — 12 :45 下午 12:45 — 16 :004.重组蛋白药物生产 亲和层析的不同操作模式 蛋白质降解路线 蛋白酶解 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 缓冲液的选择 稳定性添加剂 制剂缓冲液5. 生物制药工艺设备解决方案6.生物制药工艺设备解决方案7.生物药物层析填料及应用介绍 主讲人介绍Walter Biotech Consultancy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目前为利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咨询顾问 生物制药行业知名学者,咨询顾问。具有超过27年生物药研发及生产经验。曾担任勃林格.英格翰公司新药研发及生产总监,参与75个不同规模的抗体及重组蛋白药物的工艺开发和放大,最大放大规模达12500L。曾担任GE Healthcare 膜过滤事业部全球副总裁,指导多个膜过滤产品及应用的开发。曾经在超过30个国际主流期刊上发表文章,作为Speaker被邀参加国际会议超过40个。目前主要致力于为制药企业进行工艺开发、放大,工艺验证及生产管理的咨询。客户包括华兰生物,Affimed AG, Medac GmbH, Innobiologics Sdn Bhd, Graffinity GmbH等。 Mr Jan BerglofBio-Works Sweden AB 业务总监,创始人曾担任GE Healthcare (former Pharmacia Biotech)蛋白纯化事业部业务总监具有超过30年的生物制药行业从业经验主导Sepharose FF, Sephacryl HR 和 MabSelect等常用填料的应用开发及市场推广。作为应用开发总监参与多个血液制品工艺开发和临床应用,如白蛋白,IgG, 七因子,重组乙肝疫苗等。 报名方式:姓名: 单位: 职务:手机:请将个人单位、姓名、职务、手机信息发送到市场部邮箱:sales@lisui.net ,或可以直接电话报名:0512-69369998备注:本讲座免费(含午餐),人数有限,先到先得,交通住宿自理 会议联系人:蔡新 0512-69561800-8066 /18914086625 caixin@lisui.net 吴婷婷 0512-69369998 /18362618085 wutingting@lisui.net
  • 通知 | 生物制药工艺新技术专家交流会(政策解读与产业创新系列会议)
    生物制药工艺新技术专家交流会各相关单位: 我国生物制药产品的年消费量及出口量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生物制药在整个制药领域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20年12月,由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生物制品批签发管理办法》,对于加强生物制品监督管理提出了更高地要求,有效保障了生物制品安全、有效,为使患者实现生物治疗药物和疫苗的可及起到了积极作用。而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纯化、贮藏、运输等工艺的不断优化,生物制药工艺新技术成为各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主办的《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作为监管领域专业性、研究性学术交流平台,为进一步服务监管工作及产业创新,于2022年启动了“政策解读与产业创新系列会议”, 每期分设不同主题,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分享交流。现拟于2023年11月15日在京举办“生物制药工艺新技术”专题会议。会议拟邀请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科研人员及产业界人士出席并分享交流。具体会议内容详见附件。现将有关事项预告如下:会议时间2023年11月15日会议地点北京香山饭店交流内容时间内容13:30-13:40领导致辞中国健康传媒集团领导13:40-14:05生物制药工艺设计孙京林 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14:05-14:30生物制品的变更管理监管技术专家14:30-14:55生物制品检查常见缺陷分析监管技术专家14:55-15:10茶歇交流15:10-15:35ADC商业化生产实践及主要关注点李壮林 荣昌生物副总裁、总工程师15:35-16:00生物疫苗工厂设计关键策略杨勇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艺师、总监、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6:00-16:25mRNA药物CMC关键考量点杨红艳 Cytiva大中华区研发总监16:25-17:15圆桌讨论17:15-17:20总结识别二维码即可报名参会(报名仅限100名)
  • 艾力特北京生物制药工艺优化研讨会圆满结束
    “The Impact of Advanced Tools for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and Continuous Processing”7月15日第一届艾力特生物制药工艺优化研讨会在北京国贸大酒店举行,此次会议艾力特携手美国Repligen公司围绕生物制药上下游生产新工艺,先进技术的应用案例等主题,与来自国内众多知名药企的嘉宾进行了讨论。艾力特产品经理向大家介绍来自国内知名制药企业的到场嘉宾Repligen亚洲销售总监Aidan Audouy为大家带来了上、下游工艺生产解决方案、ATF的应用案例等经验分享台上热情讲解,台下听得兴起,大家纷纷拿起相机,记录会场上的精彩点滴大家积极发言,加入到各项会议的主题讨论中来自Countstar的颜博士向大家介绍荧光细胞分析仪在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应用
  • BD中国成立高级生物工艺创新实验室,助力中国生物制药
    p   经过近半年的紧张筹备,2017年12月1日下午3点,BD中国于苏州工业园区盛大举办高级生物工艺部中国创新实验室的开业仪式。BD高级生物工艺全球总经理Ramin Cyrus先生,BD大中华区生物科学部门副总裁吕雯先生,BD大中华区生物科学和诊断系统研发总监Ben Turng博士,以及BD高级生物工艺全国销售经理叶兰汀先生等嘉宾出席了此次研发实验室的揭牌仪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3770fef-732f-457a-93ca-9087145596d2.jpg" title=" 1_副本.jpg" / /p p   在开业仪式上,Ramin Cyrus先生发言道,“中国现如今是拥有最多生物类似药研发状态数量的国家,目前临床前在研生物类似药数量超过美国居首,核心专利数量也位列全球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所以未来生物医药在中国必将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0935512b-a942-4c6b-abaf-2bbf0931e75a.jpg" title=" 2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Ramin Cyrus先生参加揭牌仪式 /span /strong /p p   作为全球领先的细胞培养解决方案的提供者,BD高级生物工艺高度重视在中国的投入与战略布局,希望能够通过此研发实验室为中国的生物制药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技术服务和一体化的细胞培养解决方案。 /p p   同时,吕雯先生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将高级生物工艺的研发实验室引进中国,这充分体现了BD中国“In China, For China”的战略定位,期待能够与中国本土的生物制药客户有更深入而全面的合作。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c5ac877-6058-42ea-83b9-bc1641ec73be.jpg" title=" 3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吕雯先生和Ramin Cyrus先生一同参观实验室 /span /strong /p p   Ben Turng博士介绍道:“BD大中华研发中心之前已经包含了标本分析前处理系统(PAS)和诊断系统(DS)等部门实验室,今天BD高级生物工艺代表BDB的入驻使得BD大中华研发中心战略架构完整化,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相信以此为起点,我们研发中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都会变得越来越完善,更好的为中国客户提供技术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c536acf-2f7c-40cb-af4e-46b4a0144534.jpg" title=" 4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en Turng博士参加揭牌仪式 /span /strong /p p   BD生物科学部门的高级生物工艺业务(BDAB)专注服务于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提供高质量的细胞培养基、补料及蛋白胨水解物产品、培养基定制开发以及定制化生产等服务。旗下DifcoTM品牌可追溯至1895年,120余年里BDAB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总计140多种上市生物药品的研发与生产过程。BDAB中国创新实验室也将为中国本土客户提供优质的培养基开发和生物工艺优化等诸多方面的技术服务。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207e3ebc-3aae-4e78-9f58-68c89856964a.jpg" title=" 5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Ben Turng博士带领诸位领导参观实验室 /span /strong /p p br/ /p
  • 艾力特公司将出席2011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
    2011 BioProcess International&trade China(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大会将于2011年8月22日- 23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召开,艾力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携手Refine Technology公司参加本届会议,广泛交流生物制药行业最新技术进展,同时展示我们先进的的生物制药相关设备及整体解决方案。 此次大会将提供内容丰富,突出重点的论题,帮助生物制药科学家及工程师获得实用的解决方案和实战经验,以提高生物仿制药,改良药,新制剂和疫苗的产量,质量并确保可比性。 由IBC主办的BioProce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exhibition是聚焦于生物医药品制造的会议,会议规模较大,每届年会都会提供内容丰富的论题,以帮助中国及亚洲各国获得最新的生物制药加工技术并帮助他们达到国际标准的能力。 会议官网:http://www.ibclifesciences.com/BPIChina/overview.xml 关于艾力特公司 艾力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致力于为中国实验室用户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技术和实验室理念。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正将涉及生命科学、生物安全、制药、精细化工、食品等领域的先进的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源源不断的引入中国,为快速发展的中国贡献我们的力量。 我们承诺为我们的用户提供 最优质的产品和最专业的服务。由我们的技术应用专家,销售专家和售后服务人员组成的团队,将为我们客户提供优质和专业的售前技术咨询、方案设计和售后服务。 公司理念&ldquo 创新改变未来 为中国科技进步加油!&rdquo 更多产品详情请登陆:www.alit.com.cn 销售热线:021-62299622 021-62297958 全国客服专线:400-820-2912
  • 赛多利斯助力打造生物制药的“高富帅”—抗体下游工艺高级培训课程
    2016年9月22日在上海开班授课,欢迎您报名参加! 近年来,抗体药物销售业绩逐年攀升,早已从原来的“潜力股”跃居成为业界的“高富帅”。目前抗体市场竞争激烈,很多药企会关注运营的成本、目标、合规、时间四个方面。工艺设计在整个抗体药物的开发和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次性产品和系统也应运而生,相对于传统重复使用系统,一次性使用系统恰好能够满足企业的这些需求,例如,固定成本投入少,污染风险低,清洗及验证投入低,工艺灵活度高等。 基于全工艺流程的深刻理解,赛多利斯资深工艺开发顾问团队以工程设计的思路,结合硬件设备和过程分析技术的应用实施,引领您俯瞰硬件设备和过程分析技术,满足您应对各方技术需求的挑战,与您分享抗体下游工艺设计的宝贵经验。酷暑之后,欢迎与赛多利斯相约收获的季节!抗体下游工艺高级培训课程将于2016年9月22日在上海开班授课,欢迎您报名参加。课程亮点: “圆桌论坛”: 盘点抗体下游整体工艺技术,从关键工艺参数的筛选和优化开始、到工艺优化的信息收集,进行设计区间的开发,在深刻理解工艺的基础上、结合分析系统工具,助您实现真正的稳健高效的生物工艺过程。 “沙场练兵”: 纸上得来终觉浅,成功案例分析和研讨助您开拓思想,关注抗体下游工艺细节,实现多快好省的梦想。 “由点及面” : 细数成本核算的关键点,平衡成本、目标、合规和时间 “现实和憧憬”: 带您详细剖析一次性系统的工艺风险,深入分析工艺验证的实施策略和质控要点。讲师简介: 陈浩军,赛多利斯工艺开发资深顾问,广州暨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在生物制药领域拥有超过20年工作经验,和制药企业携手成功合作完成多个重组蛋白、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和多糖疫苗的产业化工艺改造项目;精通重组蛋白类药物的研发和纯化、工艺开发、申报和gmp生产,在制药工艺的产品应用优化、一次性系统设计与验证方案、制药工艺与法规等方面造诣深厚;近年来,专注于抗体药物下游工艺的开发优化,一次性使用系统在抗体及adc药物开发与生产中的应用。 沈亮,赛多利斯中国区法规事务经理。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多年来致力于制药行业的无菌保障工艺验证和相关工艺合规咨询,涉及除菌过滤工艺、一次性使用技术、工艺风险分析与评估、药品最终包装与容器、毒理学评价等方面,帮助国内外的制药企业符合法规机构对无菌保障工艺的验证需求。 史秋明博士,赛多利斯中国区整体解决方案经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博士。拥有丰富的生物制药行业背景,多年来致力于包括研发和工艺开发等不同阶段上下游生产、纯化和制剂工艺的研究,其中涉及细胞培养、细胞澄清、层析、超滤、病毒清除及制剂灌装等相关技术。与多家国内企业合作,完成多个疫苗类产品下游工艺开发工作。 报名信息为了保证课程质量,本次课程招生数目限制为8-16人。课程费用:3000 元 / 人 课程提供培训证书、培训材料、培训课程中用到的实验消耗品及午餐。立即在线报名http://survey.sartorius.com.cn/jq/7007551.aspx课程咨询联系人:肖小姐电话:021-68785095邮箱:lisa.xiao@sartorius-stedim.com会议日程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传真:021.68782332邮箱:info.cn@sartorius.com官网:www.sartorius.com.cn 扫一扫,关注赛多利斯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了解最新资讯:
  • “生物制药完整解决方案网络讲堂”之“下游纯化工艺解决方案”火热报名中
    生物制药完整解决方案网络讲堂系列之 下游纯化工艺解决方案 火热报名中...... 立即报名 赛多利斯&ldquo 生物制药完整解决方案&rdquo 网络讲堂,诚邀您参与! 下游纯化工艺解决方案 2013年5月21日14:30-15:20 切向流过滤工艺建立及优化 做好切向流过滤工艺的建立及优化,需要关注目标产物、工艺目标、膜包选择、工艺参数、可放大性、风险评估、经济性等因素。因此,实现高效和稳健的切向流过滤工艺需要做到:明晰产品、明确要求,选对膜包、用对系统,做好设计、落实好各种评估。我们将与大家分享解决方案和经验。 2013年5月21日15:30-16:20 精纯及杂质清除最新进展 精纯与杂质清除无论在单抗还是血液制品的生产中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生物药品生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国内外法规对此都有严格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该应该如何设计这步工艺步骤,需要考虑哪些最重要因素呢?敬请参加我们的 网络讲座,了解更多信息。 更多精彩讲座还包括一次性使用技术、生物反应器系统、PAT过程控制技术,敬请期待! 奖品赠送 参加网络讲堂在线提问,均有机会赢取 U盘(8G)机会难得,快来参与吧! 相关新技术与产品 泰迪熊公仔,更多惊喜在最后哦! 即日起至6月15日期间,凡回复邮件info.cn@sartorius.com索取以下产品资料就有机会赢取可爱的泰迪熊公仔,机会难得,快来参与吧! 新型SARTOFLOW® Advanced 切向流过滤系统 了解更多 模块化台式切向流系统,用于超滤、微滤和洗滤等,适于疫苗、单抗和重组蛋白的下游工艺应用。兼容Sartocon® Slice和Satocon® 膜包,膜面积0.1--2.1平方米;控制单元和配套软件,可编程和记录数据;符合GMP生产环境要求。 SARTOFLOW® Study 切向流过滤系统 了解更多 手动台式切向流系统,可优化下游工艺中的超滤、微滤和洗滤等,适合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中试工艺开发以及小规模批次生产。独特而紧凑的设计,最小工作体积约200ml,可浓缩更小工艺批次的样品,并获得合适的产品回收率。 SartoECO 和 PESUmax膜包 在新型切向流系统推出的同时,公司还推出了新的SartoECO 和 PESUmax膜包。其中PESUmax膜包专为血液制品生产工艺而设计,用于白蛋白的洗滤和浓缩,对白蛋白的截流超过99.99%。 立即报名 Virosart® HC 高载量病毒截留滤器 了解更多 除细小病毒过滤器,专为血液制品而设计,也适用于疏水蛋白质和单抗药物。其优势在于它的性能基本不受物料条件的影响,用水就可很快润湿,用水进行完整性测试,对于小的非包膜病毒有4log的去除效力。 如需要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www.sartorius.com.cn网站或联系当地销售人员,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的咨询和服务。
  • 【网络会议】:临床试验药品的除菌过滤工艺验证——默克密理博生物制药工艺基础课堂十二
    【网络会议】:临床试验药品的除菌过滤工艺验证&mdash &mdash 默克密理博生物制药工艺基础课堂十二 【讲座时间】:2015年06月18日 10:00 【主讲人】:刘秋琳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微生物学硕士学位,2010年加入默克密理博,现任生物制药工艺市场部无菌技术咨询及验证专员,主要负责与无菌产品相关的工艺技术问题,及与无菌过滤、一次性系统、病毒去除、超滤等工艺相关的验证和法规问题。) 【会议介绍】 与大规模生产和上市药品比较,临床试验药品所面临附加的挑战和复杂性,有更大的产品交叉污染和混淆的风险。因此,与用市售药品治疗的患者相比,参与临床试验的对象暴露于更高的风险。关于临床试验药品的除菌过滤工艺验证,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该风险。 本次讲堂内容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在早期研发阶段如何进行临床试验药品除菌过滤验证,有哪些法规要求以及关键操作方面的详细建议。 -------------------------------------------------------------------------------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 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哦~ 3、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06月18日 12:00 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446 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mdash 379196738
  • 显微成像赋能生物制药系列网络研讨会:制剂工艺专题
    药物晶体,使用蔡司偏光显微镜拍摄制剂开发是药物研发的一个重要环节,制剂开发过程中,对原料药的性质,辅料的组成,制剂类型等等的把控都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关键。微观表征技术的发展更深地揭示了制剂工艺环节的每个细节,其中显微成像和微观定量技术将看不见的信息可视化与量化,成为药物质量控制离不开的手段。从原料药的鉴定,剂型表征到包材检测,蔡司显微镜将联合马尔文帕纳科一起,为您在制剂工艺开发确证全流程中,提供完整解决方案。会议信息显微成像赋能生物制药系列研讨会:制剂工艺专题时间:2022-9-27 星期二 14:00-15:00语言:中文主题:蔡司显微成像方案助力药物制剂工艺开发• 蔡司显微成像解决方案• 显微成像在制剂工艺开发中的应用主讲人 郑楠蔡司显微镜产品专家,负责光学显微镜产品宣讲工作,并协助客户获得重要的实验数据,在生物光镜领域具有丰富的操作及应用经验主题:马尔文帕纳科在原料药和制剂中的解决方案• 马尔文帕纳科为原料药提供各类理化表征技术• 马尔文帕纳科为复杂制剂类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主讲人 陈丽马尔文帕纳科高级业务发展专家,拥有多年的小分子原料药研发分析服务经验,负责医药与食品行业马尔文帕纳科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市场拓展,以及客户问题的支持解决等。扫描二维码报名参会
  • ProteinSimple公司参加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
    ProteinSimple公司参加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 IBC主办的第4届BioProcess International&trade China 2012(中国国际生物制药工程工艺年会)于2012年8月21-22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会议目的在于在将中国和世界各国生物医药品业界有关人员聚集,思考今后中国持续发展时必要的要素,同时介绍细胞株工程、培养基的开发、产品和有关制程的描述之重要领域最新信息,生技仿制药能支持实现与其先行药具同等能力。边削减成本边支持改善收益和品质、以及提高生产效率是此学会的最终目标。ProteinSimple公司受邀参加此次盛会,介绍了全柱检测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技术。 来自ProteinSimple公司的Jiaqi Wu博士为与会人员做了题为《全柱检测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 (cIEF) - 用于蛋白质电荷异质性表征的强大工具》的报告,与广大参会老师展开深入讨论。 iCE3是采用全柱检测技术的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既结合了凝胶平板等电聚焦技术的高分辨率与可靠性,又具备了毛细管柱分离技术的自动进样和定量检测能力。与单点检测的普通cIEF不同,iCE3在蛋白聚焦分离后无需移动,容易优化聚焦时间,重现性好,速度快3-5倍,能检测宽pI值的样品。主要应用在蛋白质产品的表征、质量控制、制剂研究等。产品遍布全球各大制药公司,在北美拥有高达80%的市场占有率。 Whole-Column Detection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 - a Powerful Tool for Protein Charge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The iCE IEF Analyzer instrument that is based on the Whole-Column Detection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as the platform method in many major biotech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for therapeutic protein charge heterogeneity characterization. In this presentation, principle of the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different proteins will be introduced. Jiaqi Wu, Ph.D., Principal Scientist, ProteinSimple, Canada 关于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简称PS公司) PS公司整合了Alpha Innotech、Cell Biosciences、Protein Forest、Brightwell Technologies和Convergent Bioscience等行业领先品牌,成为专门从事蛋白质研究领先技术开发的跨国公司,为生命科学、医学、制药和生物公司提供简单、精确和高效的技术平台。 PS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硅谷,在美国加州、加拿大多伦多、加拿大渥太华等地设有生产和研发部门,同时在全球多地设有办事处。 Alpha Innotech为PS公司旗下的著名品牌,在数字化凝胶成像领域有20年的成功历史,用户超过20000个,引用的文献近10000篇。在化学发光,多色荧光和可见光凝胶成像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是高端多色荧光和化学发光技术的领导者。在中国拥有众多忠实用户。 NanoPro 1000纳米级超微量蛋白质分析系统为蛋白功能和信号通路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每次分析仅需25个细胞即可检测磷酸化异构体之间的细微变化,是划时代技术革命性新产品。 Simple Western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是对Western Blot的重新定义,无需制胶跑胶,无需转膜,无需人工抗体孵育,3个多小时自动给出分析结果,是蛋白质研究的历史性突破。 作为居世界领先地位的专业公司之一,PS致力于发展先进的蛋白质分析技术。我们深信,PS的高品质产品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必将给您的工作带来巨大的帮助。 更多信息请访问 http://china.proteinsimple.com/ 服务邮箱:china@proteinsimple.com 服务电话:4000 863 973
  • 赛多利斯TAP生物系统和默沙东喜获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双重大奖
    “最佳合作奖”和“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对采用卓越技术的ambr 250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给予充分肯定 据2014年10月27日来自德国哥廷根和英国剑桥的报道:赛多利斯(Sartorius Stedim Biotech)今日宣布其集团成员TAP生物系统公司与默沙东公司共同斩获了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BPI)大奖的两项殊荣。 大奖将荣誉授予ambr250? 微型生物反应器系统,作为两家公司成功合作的成果,ambr250?代表了生物工艺技术中的重大突破。 在 2014年度国际生物制药工艺大奖评选中,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的合作击退了其它参选者,如Invetech和Janssen等的激烈竞争,共同赢得 “最佳合作奖”。TAP生物系统与默沙东还因ambr 250自动化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而获得了“最佳上游技术应用奖”,击退了诸如Xcellerex? XDR-50 MO 系统和MaxCyte? STX?系统等优秀产品。 ambr250 的产品经理Mwai Ngibuini表示:“我们与默沙东合作的主要目标就是成功开发出一台安装简便,并且一次性使用的迷你型生物反应器系统,这台系统还应具有多功能性,能 够完全替代传统用于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细胞培养的生物反应器和发酵罐。”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仔细聆听了众多生物工艺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了系统 可能会放置的空间环境,加上团队百折不挠的努力,直至将其研制成功。” Ngibuini 还表示:“非常荣幸能获得这些奖项,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在与默沙东的合作过程中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都是值得的,ambr 250系统被我们生物工艺领域的同行及专家认可为突破性技术,这也预示着抗体和基于蛋白产品的治疗将有可能开辟出全新的工艺开发路径。赛多利斯集团是一家国际领先的实验室仪器、生物制药技术和设备的供应商,提供生物工艺过程、实验室产品与服务、工业称重产品。赛多利斯集团成立于1870年,总部位于德国哥廷根,在全球已拥有6,000多名员工。其生物工艺解决方案涵盖过滤、液体处理、发酵、细胞培养和纯化,并致力于生物制药行业过程控制。实验室产品及服务部主要生产实验室仪器及耗材。工业称重专注于对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称重、监控和控制。赛多利斯集团在欧洲、亚洲以及美洲都拥有自己的生产及研发机构,并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设立了办事处及代表处。 赛多利斯中国 电话:400.920.9889 / 800.820.9889 传真:021.68782332 邮箱:info.cn@sartorius.com 官网:www.sartorius.com.cn
  • 生物制药CMC工艺工具解决方案提供商英赛斯连续完成三轮近1.5亿元融资
    近一年来,英赛斯连续完成A+轮、B轮和B+轮三轮融资,交易金额近1.5亿元。分别由新加坡ESCO、鲁信创投,启明创投领投,前海基础、无锡金投致源跟投,老股东毅达资本、经纬创投继续追加投资。融资金额将用于生物制药上游CMC工艺工具类产品的研发,生产产能的提高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由生命资本连续多轮担任英赛斯独家财务顾问。英赛斯是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CMC工艺工具类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为生物制药的CMC工艺开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英赛斯在苏州、北京及美国波士顿建有三大研发中心,汇聚了极富创新能力与远见卓识的优秀技术人才,核心技术团队曾在全球顶级的科学仪器公司从事过色谱、光谱、质谱等高端科学仪器的研发,掌握液相色谱、光谱、质谱的核心关键技术,为开发更加优质的生物科学仪器及设备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尽管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生物制药领域的整体发展速度相比去年有所放缓,但英赛斯通过极具竞争力的优质产品及服务,业绩仍达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速度。截至目前,英赛斯累计服务全球600多家生物制药客户群体,为客户真正实现“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增效降本”、“自主可控”贡献力量。“2022年整个资本市场处于寒冬时期,英赛斯仍逆势完成了三轮累计近1.5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衷心感谢各位投资人对英赛斯的认可和支持。本次融资将加快英赛斯的整体产品线的研发速度,提高产品的生产产能以及全球市场的拓展,能更快、更好地为英赛斯的全球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英赛斯创始人李大为表示:“我们将一如既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全球生物制药客户提供更多高精尖的生命科学仪器及设备,为实现自主可控贡献力量,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近年来,英赛斯在CGT、ADC、核酸药物及mRNA疫苗等领域陆续推出包括蛋白纯化系统、大规模核酸合成仪、纳米药物组装系统等一系列产品,产品线覆盖了小试及中试设备,上市后迅速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和青睐。未来,英赛斯将继续聚焦生物技术领域,打造成为从上、下游工艺及制剂,以及实验室分析检测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益世科生物董事长兼 CEO 林向前表示:“蛋白纯化、核酸合成、纳米药物制备等作为生物制药和CGT等新兴领域工艺链条中最重要的技术平台,对最终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及成本至关重要。从实验室研究、中试放大和商业化规模生产,大规模高品质的国产蛋白纯化及全自动合成、制备系统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益世科生物非常荣幸参与英赛斯A+轮融资,也是看好其专业扎实、具备成熟产业视野的团队在样品前处理、色谱、光谱、自动化等领域有十多年的产业经验,短短几年时间已经站在了引领国产高端仪器设备自主研发及商业化的前沿,先后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纯化、合成及制备系统,突破了国际品牌在应用市场的技术壁垒和产业垄断,也期待未来充分发挥益世科生物的国际化平台优势,助力英赛斯早日成为蛋白纯化、核酸合成等领域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平台,为有共同追求的商业伙伴增添全球发展动力。”鲁信创投旗下华信资本合伙人杜霖表示:“生命科学和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与之相伴的的是全球生物制药供应链不稳定的严峻形势。我们关注生物制药上游的国产化机会,并寻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零部件开发能力的优秀国产供应商,英赛斯就是这样的优秀企业。英赛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液相色谱底层技术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开发出了蛋白纯化系统、核酸合成系统和纳米药物组装系统。公司产品开发能力强,并能行之有效地迅速将产品推向市场,团队务实、执行力强。作为B轮的领投方,我们将助力英赛斯不断丰富产品线,拓宽全球渠道,向国内和国际的生物制药企业提供优秀的上游解决方案。”启明创投执行董事张奥表示:“英赛斯团队在生物医药仪器设备领域有长期的研发和产业化经验,特别是实验室蛋白纯化系统已经获得广泛的客户认可,并逐步将该产品系列延伸到中试和生产环节。与此同时,公司紧跟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迅速在超滤、核酸合成、基因治疗等领域推出核心产品,并逐步开拓海外市场。我们非常钦佩英赛斯团队专注自主研发的创新能力、强大的执行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看好公司,相信未来会发展成为生物医药核心仪器设备领域的知名品牌。”生命资本董事总经理李盛文表示: 非常感谢融资过程中英赛斯团队的密切配合,非常荣幸能够助力英赛斯多轮融资。英赛斯是在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国内少有的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核心关键部件的龙头企业。通过最底层自主的核心元器件出发打造了从核酸合成、超滤、纯化、纳米药物制备以及分析测试等一系列仪器,创始团队多年的行业经验带领公司将产品从实验室级别到中试以及生产级别的匠心打造,筑造了国内CGT领域领先的全套的生命科学仪器平台。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赢得了国内外诸多生物药企的战略合作。Inscinstech人的愿景成为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国际领先品牌Inscinstech人的使命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为实现环保、高效、高性价比的智能化科学仪器而不懈努力Inscinstech人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唯才是用;诚信、专注、协作;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持续创新,不断超越,为客户创造价值;回报我们的员工、股东和社会
  • 邀请函 | 2021中国西部(成都)生物制药研发与工艺发展高峰论坛
    2021中国西部(成都)生物制药工艺发展高峰论坛即将于9月9日-10日在成都召开。本次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生物药物工艺开发领域专家与同行就生物药物工艺开发新技术、最新研究成果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挑战等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作为生物制药企业信赖的合作伙伴,大昌华嘉也将隆重亮相本次大会。凭借先进的创新技术,为国内客户提供更多仪器选择。我们诚挚欢迎您莅临我们的展位,共同探讨,以期突破技术瓶颈。DKSH展位号:31号展会时间:9月9日-10日展会地点:成都正源禧悦大酒店展会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广都大道一段2号
  • 培训通知: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系列职业培训—单抗及重组蛋白研发生产技术和工艺
    p   生物医药产业是高新科技产业,随着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也进入了快速上升期,而单克隆抗体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在整个产业中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生物制药产业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挑战,而我国高等专业教育尚不能满足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生物医药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该产业急需知识和技能而面临就业难。在职职工专业教育是生物医药产业正常运营的基础保障,更是各国药政机构监管的重点。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将针对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国际产业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各国药政监管要求,推出生物制药产业技术系列职业培训。本期设为单抗及重组蛋白研发生产技术和工艺。 /p p   strong  单抗及重组蛋白研发生产技术和工艺 /strong /p p   根据数据统计,2015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近 10700 亿美元,2016 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11080 亿美元,2017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约为 11290 亿美元。在未来五年内,全球药品支出将会上升30%,2018年将达到11700亿美元,2022 年可达约14400亿美元。2016年全球最畅销药物榜单中生物专利药占据主要地位,仅销量前10种药物年销售额超800亿美元。单抗及重组蛋白药物等生物药的市场需求巨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单抗及重组蛋白药物研发能力的薄弱,研发技术壁垒高,我国单克隆药物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单抗及重组蛋白的巨大市场需求和国内现阶段的技术发展水平,促使我们必须降低新药的研发风险,增强单抗及重组蛋白药物的研发生产技术能力。 /p p    strong 一、主办单位 /strong /p p   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 /p p    strong 二、培训时间 /strong /p p   时 间:2018年09月11日 PM 1:30-5:30 /p p   地 点:北京兴基铂尔曼酒店,北京亦庄荣华南路12号(三楼巴黎厅) /p p   (晚餐:下午5:30-8:00 北京兴基铂尔曼酒店 一楼餐厅) /p p   strong  三、培训目标人群 /strong /p p   本次培训旨为生物医药产业的技术研发负责人、蛋白药物研发及生产业务骨干温故知新 为职场新人、在校大学生以及对单抗及重组蛋白研发生产技术和工艺感兴趣的相关人员夯实基础。 /p p    strong 四、培训主讲人及题目 /strong /p p   1、 strong 李荣皓博士 /strong ,珠海恺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创始人。李荣皓博士从1984年开始使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曾涉足CHO细胞培养及重组蛋白生产工艺优化、多种原代细胞及干细胞等无血清细胞培养,在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此次培训班李博士将重点介绍其在美国Genentech等公司工作期间所积累的CHO细胞培养液开发以及其它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应用经验,并与听众互动,共同探讨听众有关重组蛋白表达细胞、干细胞、T细胞、疫苗生产细胞以及原代细胞等多种类型细胞的无血清培养技术问题。和大家一起分析和讨论技术细节。 /p p    strong 主讲题目:重组蛋白药研发及生产中的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 /strong /p p   2、 strong 史艳轻 /strong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有限公司,应用工程师。从事颗粒特性产品应用近六年,有丰富的样品颗粒分析和检测经验。 /p p    strong 主讲题目:颗粒分析技术在单抗药物研发和质控领域相关方案 /strong /p p   3、 strong 滕希 /strong ,伯乐生命科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支持经理,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是生物技术,曾在华大基因从事分子生物学方向应用相关研究现就职于美国Bio-Rad公司,在定量PCR、数字PCR等技术应用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p p    strong 主讲题目:质量控制检测PCR技术介绍 /strong /p p   4、 strong 刘彬 /strong ,Bio-rad资深应用解决方案专家。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先后从事与北京韩美、北京诺和诺德,目前就职与Bio-Rad公司,有着十多年蛋白质纯化经验。 /p p    strong 主讲题目:NGC下一代层析系统介绍及蛋白残留的验证 /strong /p p   5、 strong 孙乐 /strong ,博士,北京千人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北京AbMax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孙博士具有超过30年的抗体研究及抗体药研发经验,早在1989年即赴美以博士后身份与曾经同Jennifer Mather博士共同开创近代无血清细胞培养技术的David Barnes博士开展合作科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无血清细胞培养、胚胎干细胞以及表皮生长因子信息传递等领域的研究经验。孙博士后成为美国Upstate Biotech公司的研发总监,负责开发生物科技热门研究领域包括癌症研究的研发试剂,以每年推出200多款产品的高速帮助公司迅速成长为行业知名生物试剂公司。2000年孙博士离开Upstate Biotech,并先后于2000年在美国巴尔的摩市创办A& amp G Pharmactuticals公司、2004年在北京创办Welson Pharmaceuticals 以及2006年创办AbMax公共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及CEO至今。AbMax利用独有的抗体产生技术开发低免疫原性及高稳定型抗体,为客户提供新一代抗体药研发服务,成为抗体新药研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p p    strong 五、会议议程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830095700.png" alt=" 微信图片_20180830095700.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6395b3b0-bb4b-464d-ac62-23323ef93d4d.jpg" / /strong /p p strong   六、注册事宜 /strong /p p   培训说明:本次培训免费,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证书(自愿)500元/人。获取更多资讯,敬请联系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秘书处: /p p   联系人: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蒋老师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手 机:+86-15900209767 邮 箱:jiangxiaowan@126.com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李老师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手 机:+86-18322696168 邮 箱: a href=" mailto:781494221@qq.com" 781494221@qq.com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0830095820.png" alt=" 微信图片_20180830095820.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uepic/5fd3b98f-92d8-418e-ae25-a74ef4bcb54f.jpg" / /p p    /p p & nbsp /p
  • 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为一次性技术带来巨大市场——访药明生物首席技术官周伟昌及默克生命科学业务工艺解决方案全球业务负责人Daniel Stamm
    p   《“十三五”生物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医药产业到2020年要实现工业销售收入4.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3.6%。在医药行业整体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下,符合创新方向的生物医药无疑将成为发展重点。在一系列行业政策推动下,国内的药物创新以及药品质量提升,将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政策东风习习吹来,不仅生物医药企业紧抓机遇,生物医药生产设备供应商亦纷纷抢占市场。 br/ /p p   2月15日,药明生物-默克联合实验室开业庆典在上海举行,该联合实验室中药明生物采用了默克的Mobius& reg 一次性系列产品。为深入了解药明生物与默克合作背后的驱动力以及联合实验室的建设情况,仪器信息网编辑采访了药明生物首席技术官, 高级副总裁周伟昌博士及默克生命科学业务工艺解决方案全球业务负责人Daniel Stamm先生。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8ac15409-b4f5-4cdf-88ed-0e7c8b244e01.jpg" title=" 联合采访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左:药明生物首席技术官, 高级副总裁周伟昌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右:默克生命科学业务工艺解决方案全球业务负责人 Daniel Stamm) /p p    strong 平台建设重要基础:一次性产品线逐渐完善 默克具备提供全线产品能力 /strong /p p   药明生物是国内外知名生物制药企业,业务遍布全球,同样,默克的生命科学业务也在全球的各个角落扎根发芽,二者强强联合共建实验室自然顺理成章。“默克与药明生物的合作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Daniel Stamm表示。彼时,双方的合作主要围绕生产流程中的单个环节的工艺解决方案。随着一次性产品线的逐渐完善,默克已完全具备为生物制药行业用户提供完整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和所需设备的能力。这也是此次成功建立联合实验室的重要基础。 /p p   传统生物制药生产工艺采用的生产设备是不锈钢材料,不仅设备的生产、安装所用时间较长,而且也为制药企业带来清洗、灭菌和消毒的繁重工作,还存在交叉污染的风险。“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次性产品性能越来越完善,帮助制药企业大大缩短了生产时间。这是技术与市场的结合。” Daniel Stamm表示。 /p p   近些年,药明生物坚持不懈,努力打造一个生物制药的连续生产平台。“在国际上,连续生产是生物制药行业一种前端的生物技术,一次性技术产品的提供为药明生物连续生产平台的进一步发展打好了阶段性基础。”周伟昌表示。一次性技术不仅为生物制药企业带来新技术,更为其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近些年,药明生物不断为国内外医药企业提供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ADC(抗体药物偶联物)、重组蛋白、多双向特异抗体等多种产品,生产灵活性的增加成为实施此类服务的基础条件之一。 /p p    strong 平台建设意义:助力药明生物打造一流服务平台,推动默克一次性技术造福终端用户 /strong /p p   药明生物致力于搭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为全球生物制药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研发生产服务。近几年,药明生物发展速度可圈可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能力建设发展迅速,具有更多的新能力 第二,基于新能力的增加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了更多服务 第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扩充平台能力。“药明生物的发展目标是成为生物制药行业全球领导者。与默克合作联合建立实验室之前,药明生物已经打造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周伟昌表示。药明生物的中试车间已经经过多年的建设,在2015年生产能力达到饱和。鉴于此,药明生物决定新建中试车间,以扩大生产量和容纳新的生产能力。据悉,新中试车间已于2016年初建成。 /p p   此次联合实验室平台是在原有平台基础上扩建而成。新的中试车间,可月均完成4到6批50L~200L规模的细胞培养和蛋白纯化的中试生产,提升了生产工艺的经济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便捷性。“此次与默克的合作意义重大。默克为药明生物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供的一次性技术从上游到下游打通了生物制药整个生产工艺,在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交叉感染等方面有助于新项目的顺利实施。”谈到平台建设的意义,周伟昌讲到。与此同时,Danlel Stamm表示,“此次合作,默克为药明生物提供一次性系列产品,助其成为世界一流生物制药研发、生产平台的同时,也凭借诸如药明生物此类生物制药一体化能力和技术平台企业,使最终用户受益于一次性产品。” /p p   对药明生物未来发展规划,周伟昌表示,药明生物计划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建立更宽、更高、更广的平台,继续新能力建设,服务国内外更多的客户,向搭建全球领先的一站式生物药研发和生产服务平台而努力。“采用默克一次性中试新技术建设联合实验室只是发展规划的第一步,若今后的发展验证了这项技术的成功,未来将这项技术继续运用在放大生产亦或是商业化生产上都是可能的。”周伟昌告诉采访人员。 /p p   采用一种新技术必然要面对一定的风险。“一次性技术最大的风险在于供应商的供货保障。如果供应商突然无法及时供应一次性产品,就没有办法做生产了。所以我们跟他们做紧密合作,都需要有常年合同,以保证一次性产品供应的连续性。所以,我们要做好与默克的强强联合,对双方都有利。”周伟昌表示。 /p p    strong 一次性技术具有高灵活性,市场前景显而易见 /strong /p p   在生物制药行业,周伟昌认为一次性技术产品市场潜力无限。一次性生产技术有很多优点:其一,灵活,可以避免产品交叉污染 其二,相对于不锈钢生产工艺厂房,投资少,厂房建设速度快,尤其在中国,一次性技术更为适用。近些年,抗体、生物制药等药物生产的表达量不断提高,现在2000升生产规模的表达量相当于过去10000升生产规模的量。一次性技术刚好满足生物制药企业当前需求。“早期,这项技术并不成熟,现今,药明生物赶上了好时代,能够将一次性技术用于生产生物制药。”周伟昌表示。此外,在中国医药界,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罕见病等医药界热门议题,决定了人类健康市场对生物药品种需求越来越多,一次性技术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p p   在Daniel Stamm看来,生物制药企业使用一次性系统的趋势是不可逆的,生物制药行业不会再回到不锈钢的年代。高生产力、高生产速度、低成本固定资本投入以及市场对药品生产规模的不同要求,驱动着一次性技术快速发展。随着技术的发展,市场对毫克级别药品生产量需求不断增加。对于此类小规模生产,一次性技术的优势凸显,大大节约制药企业生产成本。由此,一次性技术带来的利益不可忽视。“我们不只在中国,乃至全球看到一次性工艺解决方案应用的迅速增长以及市场的认可。未来,默克将继续与客户一起努力,使工艺解决方案变的更加可靠,为客户带来更多的利益。” Daniel Stamm表示。 /p p   一项新技术推向市场,挑战必然存在。“三十年前,默克开展生物制药相关业务,面临不锈钢反应器安全性、如何清洗等问题。而现在,即使一次性技术已经成熟,在推广方面仍然存在挑战。” Daniel Stamm表示。而对此,Daniel Stamm认为,用户的信任是市场推广的关键所在。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strong  后记: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作为拥有20多年研发和管理丰富经验的专家,周伟昌博士在采访中表达了对一次性技术为制药企业带来利好的极大认可。药明生物作为生物制药领域领军服务平台,不断引进新技术,相信在不就的将来,业务发展将更上一层楼。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中,Daniel Stamm先生表示,默克之所以能拥有完整的工艺解决方案,主要得益于对Sigma-Aldrich公司的收购。Sigma-Aldrich为默克带来灌装、纯化、分析试剂等多个产品,为默克生命科学业务的业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默克提供的一次性技术产品均在国外生产,引进中国使用,未来或有可能考虑在中国组装或生产。对中国市场,从一次性技术进入中国市场,默克便开展了研究中国客户的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活动,Daniel Stamm先生非常看好一次性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默克正处于技术和市场的最佳时机,”默克工艺解决方案业务的增速将高于相关业务的整体市场。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br/ /span /p p    strong 周伟昌博士: /strong /p p   药明生物首席技术官、高级副总裁,主要负责生物制药工艺开发和生产工作。 /p p   1989年获德国汉诺威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拥有在美国生物制药行业20多年治疗性蛋白、单抗和病毒疫苗生产工艺的开发和大规模产业化,以及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申报方面丰富的工作经验,2002年被选为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院士(Fellow)。2013年被选为美国化学学会终身会士(Fellow). 2012年入选第八批国家千人计划,2013年入选江苏省创新人才计划。曾先后担任美国默克公司发酵和细胞培养部副总监、美国PDL生物制药公司工艺科学和工程部高级总监、美国健赞公司细胞培养工艺开发部高级总监等管理岗位。 /p p    strong Daniel Stamm先生: /strong /p p   默克生命科学业务工艺解决方案全球业务负责人,主要掌管各地区的工艺解决方案业务发展、重要客户、商业运作和客户服务。 /p p   曾担任默克密理博高级副总裁兼制药工艺全球业务负责人,在国际商务和生物制药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1988年,他在位于瑞士的密理博苏黎世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自此以后,他在欧洲的实验室纯水、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监测业务销售团队中担任过多个职位。 2001年至2005年,他担任欧洲密理博工艺解决方案业务总经理, 从2012年后,他着手负责合并后的默克密理博全球工艺解决方案的商业运作。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采访编辑:杨改霞 /span /p
  • 观点 | 新冠疫情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影响
    新冠疫情自2020年初大爆发至今态势不断迅速演变。从人类的生命健康到经济,再到工作和生活方式,疫情已影响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值此关头,生物制药企业积极响应,迅速开展新冠肺炎药物疗法及疫苗相关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在疫情从全球范围内对生物制药产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激活”后,生物制药行业未来会否出现新的发展态势?在这个全球企业参与的赛道中,我们邀请了两位sievers分析仪的全球生命科学产品应用专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探讨了新冠疫情对生物制药行业的影响。制造能力/产能监管环境新药研发计划供应链/冷链人员配备与运营财务考虑与增长预测新冠疫情如何在以下方面影响生物制药行业?制造能力/产能:生物制药公司获得研发专家来推进在开发项目。虽然这些公司也拥有内部制造专业知识,但通常无法达到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与生产组织)的规模。出于这个原因,大部分药品制造都外包给了cdmo。疫情给生物制药的生产能力带来了压力,迫使生物制药公司依靠cdmo扩大疫苗生产。通过这种做法,达成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充分利用了制药公司在疫苗开发方面的研发专业知识和cdmo在疫苗生产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在生物制药的生产中也出现了区域依赖性。由于经济原因,生物制药公司和cdmo的生产基地通常都很有限。在疫情期间,制造业的地理隔离表现在供应链上。目前,生物制药公司和cdmo正在考虑在当地建设更多的小型生产基地,而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几个大型生产基地,以便更好地满足和服务于人口需求。驾驭监管环境:政府很少直接向制药公司寻求解决方案;但新冠肺炎疫情是发生这种情况的一个案例。隶属于政府的监管机构催生了解决疫情的紧迫性,在其监管药品审批的过程中也有同样的紧迫感。因此,covid-19疫苗的上市时间更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授予辉瑞pfizer /biontech、moderna和强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紧急使用授权(eua,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eua并不等同于fda的最终批准,仍需要通过收集疗效和安全性数据进行高级别审查。辉瑞pfizer/biontech的疫苗获得了fda的正式批准,比标准的7-10年临床试验过程提前了数年。由于监管环境将所有资源和精力转移到新冠肺炎治疗上,因此可以快速获得批准。未来,由于各种临床前、一期、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中资源和精力的重新分配,新冠肺炎疫苗的监管批准流程是否会同样快速值得怀疑。新药研发计划:药物开发一直与漫长的上市时间有关。在确定目标疾病适应症、开发有效针对这些适应症的药物以及在临床试验中评估该药物之间,将药物推向市场的过程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多年来,将药物推向市场的限制因素包括成本和安全性。在开发新冠疫苗的过程中,药物开发进度得到了加快,这不仅是因为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普通民众参与临床试验的意愿,还因为制药公司之间建立的联盟提供了透明度。通常,制药公司在开发治疗相同疾病药物时处于竞争关系。也许他们寻求不同的治疗方式或不同的治疗机制,但第一个进入市场的通常会赢得大部分市场份额。在新冠疫苗开发过程中,情况有所不同;制药公司公开分享彼此的数据,并合作加快成本高昂的开发工作和冗长的安全评估。公司之间的联盟在保持安全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因此,未来可能会采用药物开发项目的合作。供应链/冷链的缺点/限制:在整个新冠疫情期间,几乎每个行业都受到了供应链限制。曲速行动(ows,operation warp speed)是政府发起的一项战略,旨在确保每个愿意接收新冠疫苗的美国人都能接种。为了缓解生物制药行业的供应链采购挑战,ows要求原材料供应商首先储备和分配用于生产新冠疫苗的材料,然后再供应给其他用户。虽然ows帮助减轻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供应链风险,但生物制药行业正在考虑如何逐渐实现供应链的失效保障,以在未来缓解这些问题。当前的补救措施包括维持更大的库存,确定二级和三级供应商,以及在关键供应商附近建造工厂设施。由于基础设施、运输、包装、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冷链是一种难以控制的供应形式;但考虑到mrna疫苗所需的极低储存温度,生物制药行业不得不克服这些挑战。采取合作的方式,供应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实施了适当的运输,监测不同运输方式所经历的外部天气和内部温度。此外,供应商和分销商已努力通过建造或验证温度控制设施到位来确保疫苗站点配备必要的基础设施。人员配备与运营:由于工厂和办公室现场仅限于必要的员工进入,生物制药公司不得不学会与居家办公的同事进行有效沟通。这种工作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的技能组合。居家办公的人是支持者。支持者去推动战略和行动是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在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是实际进行操作的人员。操作人员进行需要战术执行的必要工作。除了已经出现的这些杰出的员工团队,每个团队都有自己的优势来推动有效的沟通,运营已经转向以客户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与在开发项目不同,生物制药行业能够为了客户,调整并专注于新冠疫苗,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员工的应变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对工艺进行改造,以适应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了避免未来出现这种障碍,生物制药公司一直致力于制定方法和协议,使开发和生产设施能适应产品生产中的需求变化。清洁方法和验证、多功能设备、自动化生产和人工智能是生物制药行业为未来运营做准备的几种方式。财务考虑与增长预测:虽然许多人可能认为新冠肺炎对制药公司的增长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复合年增长率(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s)与疫情爆发前几年的增长率相似。这主要是由于生物制药公司为了满足对新冠肺炎疫苗的需求而牺牲了其他产品线的生产。虽然知名的新冠肺炎制药竞争对手包括moderna、辉瑞、biontech和强生,但仍有更多公司在寻找治疗新冠肺炎的解决方案,最终将整个生物制药行业的重点从在开发项目和商用药品转移到新冠肺炎上。随着在开发项目和商业药品生产的恢复,以及维持新冠肺炎疫苗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未来几年的增长将难以预测。在疫情爆发期间,通常用于资助研发项目的拨款被用于资助生产/制造设备。这种对优化制造能力的投资,使生物制药业为未来产品需求的增长和产品线的扩张做好了准备。展望未来,生物制药业将如何利用在疫情爆发期间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教训,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创建一个强健而灵活的行业,为未来的疫情做好准备?vap: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从新冠疫苗研发的角度对生物制药业提出了挑战,还从生产的角度也提出了挑战。在维持现有医药产品生产线和引进新冠疫苗生产线之间,生物制药业因生产工艺缺乏准备和备用设备而无法承受因新冠疫情导致的高吞吐量。需求增加,供应减少,基本劳动力面临感染新冠的风险。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生物制药业正更多地考虑实施自动化流程,以取代行业标准的人工实验室操作。这些自动化流程可能包括生产用水的实时放行、在线清洁验证、生产线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自动化最终将通过精简和简化流程,帮助生物制药行业为应对未来的疫情做好准备。万一自动化过程出现故障,维护实验室设备和培训将确保生产线的冗余度。通过减少对人工操作的依赖,生物制药业正在朝着更强大、技术更先进的协议、流程和系统发展。skalski:展望未来,生物制药公司应该利用新技术和自动化来创建稳健、可靠的应用,有助于将新产品更有效、安全地推向市场,并符合所有法规。我们现在知道疫苗可以以破纪录的速度生产出来,因此部署自动化技术来支持生产工作将使产品更快地到达患者手中。此外,在疫情期间出现的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的挑战,这是对药企(特别是qc实验室)的一个很好提醒,即需要拥有经过验证的备用供应商来进行关键的放行测试,以便新药/疫苗能及时放行。通过采用可减少人为错误并提高数据可靠性的自动化技术,培训员工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并且公司可以更好地做好准备,以便在劳动力短缺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对产品测试的任何干扰。在这次疫情爆发期间,我们看到了生物制药行业的问题,采用创新的解决方案来跟上创新药物的步伐,会更好地支持这些公司成功应对突发情况。原文英文版刊登于《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2021年11/12月刊,本文有所修改。◆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赛多利斯2012生物制药论坛顺利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7月2日,由赛多利斯中国举办的“2012生物制药论坛:一次性使用系统的完整解决方案(北京站)”在北京亮马河大厦顺利举行,来自制药工业的约100位专业人士参加了本届论坛。 论坛现场 赛多利斯中国区负责人杨于京博士致开幕词   赛多利斯中国区负责人杨于京博士在致辞中讲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生物制药由原来的单一生产线逐渐向多条生产线发展 而在严格的GMP要求下,同一生产线尽可能不同时生产多种药物。面对这样的形势,制药设备制造商就要对自身提出新的要求:如何实现一条生产线适用于多品种药物的生产,解决一个厂房多用途的问题。   杨于京博士在致辞中以单抗为例指出,相较与20年前,单抗的产率已经有10倍甚至更高的增长,这就对下游工艺中纯化色谱柱、过滤器、病毒去除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灵活性与一次性。目前,从生产线建设初期的投资灵活性和可适应性考虑,一次性产品的使用已然成为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赛多利斯公司的多位技术负责人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报告。 赛多利斯纯化技术项目经理 陈宇博士 突破DSP瓶颈的创新理念与技术   赛多利斯纯化技术项目经理陈宇博士在报告中分析了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新版GMP对一次性使用产品的有力条件。生物制药的产率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区域化,在此情况下,一次性使用技术则可以带来生产低成本、产品高质量的优势。在报告中,陈宇博士重点讲解了一次性技术如何突破下游设备尤其是层析技术的瓶颈,并介绍了膜层析取代传统色谱柱的优点和可行性。 赛多利斯过程分析产品管理负责人 Henry Weichert先生 PAT与生物制药工艺优化   赛多利斯过程分析产品管理负责人 Henry Weichert 先生的报告首先介绍了PAT和QbD的概念,PAT包括风险分析、过程分析、过程控制工具、实验设计和多元数据分析。PAT是对工艺的理解和优化,在研发新产品、产品改造以及完善产品工艺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报告还就PAT在工艺分析中的应用案例和运用的软件进行了介绍。 赛多利斯欧亚区发酵技术市场总监Davy De Wilde先生 一次性使用技术在上游工艺里的实现   赛多利斯欧亚区发酵技术市场总监Davy De Wilde 先生在报告中指出,从降低生产时间方面考虑,一次性使用产品的灵活性优势得以充分体现。采用一次性使用产品替代生产线的关键部件,对生产线进行低成本的改造,就可以快速建立新的产品线。一次性的细胞培养技术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满足从小规模种子罐的建立到大规模生产的各种需求。具体是否选用一次性技术要根据实际的应用需求来确定。 赛多利斯亚太区验证服务总监Petra Motzkau女士 一次性使用技术的验证   赛多利斯亚太区验证服务总监Petra Motzkau 女士就一次性使用技术的验证进行了介绍。报告中指出对于滤芯的验证包括细菌挑战实验,溶出物和析出物测试,化学兼容性实验,吸附性实验和产品的完整性测试。对于一次性生物容器来讲,在验证方面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溶出物和析出物的测试。供应商的验证指南越完善,最终用户所需做得验证工作的量就越少,就意味着可以更多的降低成本。目前,世界上关于一次性使用产品的验证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对产品的制造原材料能够找到相应的验证指南。赛多利斯通过对一次性使用产品关键部件的验证,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并且减少了产品的验证程序,实现以最少的验证获得最大的可靠性。报告中还提到,赛多利斯所能提供的验证也不仅限于工艺的某一步,而是可以延伸到整个工艺过程,包括对管道、胶塞、垫片等所有一次性部件的验证,基于对整个工艺过程的分析可以给出全面经济的验证解决方案。 赛多利斯亚太区完整性解决方案市场经理 Michael Koch先生 灵活生物制药工艺的完整解决方案   赛多利斯亚太区完整性解决方案市场经理Michael Koch先生介绍了赛多利斯如何根据工程设计,从上游到下游工艺,,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实现资本投资总量的节约。Michael Koch先生表示,赛多利斯可以根据对工艺的整体理解,在厂房概念设计的早期就把适合生产过程的技术和设备整合在一起,总体增加厂房的灵活性、降低整体厂房的建造费用。 产品展示和交流   观众声音   “对本届论坛的主题‘一次性’非常感兴趣,在当前生物制药发展趋势的带动下,的确需要灵活性的产品,但是考虑到价格、成本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察。”   “一次性使用产品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其优势和特色,但价格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赛多利斯集团: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66/Company_info.asp
  • 生物制药产业创新不息,新品亮相一睹为快!
    十年来,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在研管线占全球35%,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国生物医药生产与研发企业共计61711家。生物医药研发属于重资金投入行业,然而受外部环境影响,投资大幅下降成为当前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在2024第九届易贸生物产业展览会上不少生物制药企业均表示业绩不佳,但仍对生物制药行业充满信心,创新研发的脚步从未停止。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展会上各家发布的新产品吧~ 量准WeSPR™ One Auto全自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仪该仪器搭载纳米超表面等离子共振(MetaSPR)生物传感器,实时分析多种生物分子间(比如小分子药物和蛋白、抗原和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先进的微流控技术,结合智能化的数据分析系统,可实现从样品处理、反应运行到结果分析的全流程自动化操作。赛谱仪器蛋白纯化系列产品STP(左:蛋白层析系统SEPTM简捷系列、右:蛋白层析系统STPTM高性能系列)该系列仪器采用全新的集成式阀设计,可提供更灵活、自动的流路切换。软件集成DOE功能,用最小的实验投入,经过智能分析,获得最优的工艺条件和结果。简易蛋白层析系统SEP主要应用于高校科研市场。英赛斯NestoBR 生物反应器基于生物工艺进行设计和研发的先进型台式生物反应器,可广泛用于生物制药及生物技术等方向的工艺研究和开发,满足生物行业对于生物反应器的高性能及法规方面的要求,可降低用户实验的批次失败风险,提高工艺开发能力。LAUDALAUDA Ultratemp工艺过程恒温器该款仪器有极高的加热和制冷能力,尤其适用于生物产业,可搭配容量从 2000 L 到 5000 L 不等的生物反应器。LAUDA Mobifreeze可移动式超低温冰箱LAUDA Mobifreeze 首台可移动式超低温冰箱,可单独使用电池控温长达四小时,在没有连接外部电源的情况下,也能主动控温,确保样本可以在工厂内部,或工厂之间,进行持续可靠的冷链物流。尤其适用于基因治疗药物、单克隆抗体或疫苗等对温度敏感的生物制品。益世科Labculture G4 A2型二级生物安全柜该产品采用全新Centurion触摸屏设计,工作区域ISO 3级洁净度,有智能待机节能模式。奥盛Leap-Count 100细胞计数仪如有遗漏欢迎补充~>>>>>会议推荐<<<<<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3月27日-2024年3月29日举办“第五届生物制药研发及质量控制网络会议”,内容涵盖抗体/蛋白药物、细胞与基因治疗、多肽药物、核酸药物/mRNA疫苗,包括生物药开发、质量控制、AI、自动化等创新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应用。将邀请多位业内专家做精彩报告,为广大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平台。立即报名详细日程点击查看: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biopharma2024/>>>>>栏目推荐<<<<< 日常新品申报栏目入口:https://www.instrument.com.cn/Members/NewProduct/NewProduct
  • GE医疗“一次性技术”助力西南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升级
    p   2017年4月18日,GE医疗与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利药业”)在成都举行了签约仪式,共同宣布百利药业旗下的成都多特抗体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多特抗体”)采用GE医疗一次性技术平台的生物制药生产线,建设的成都第一家符合中、美、欧GMP标准的先进抗体药物生产基地,建成投产。 /p p   多特抗体基于GE的一次性技术的生物制药生产线,立足于生产创新型单抗、多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多特抗体将成为成都医学城产业园区率先入驻的抗体药物制药企业。百利药业抗体药物的创新发展,将带动产业园区高端人才和先进项目的引进,以及抗体药物产业链的形成,从而推动成都乃至西南地区生物制药产业升级。近年来,中国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作为中国七大新兴战略产业之一,已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在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在重点发展产业名录中居于前列。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义表示:“‘让患者获得健康与活力’始终是百利药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一直以来,我们通过可持续创新的强大研发平台与中外研发团队,打造肿瘤抗体药物领域多样化、领先的在研产品线。此次借助GE医疗基于生物工艺一次性技术的灵活生物制药生产平台,我们将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生产基地,以更高的产能加速为患者带来更高品质、更可负担的创新型抗体药物,并以丰富的服务与技术输出带动产业园区甚至西南地区生物制药的整体发展。”GE医疗提供的基于生物工艺一次性技术、先进加工自动化和紧凑洁净室结构的生产平台,能够帮助客户迅速配置cGMP生产能力。与传统设施相比,一次性生产平台极大降低了建设成本和周期,有助于加速研发药物进入临床和商业化生产的进程,提高合作伙伴生产能力及应对风险能力。建设期间,GE医疗严格遵循cGMP指导准则,积极为车间建设、设备制造及安装调试、人员培训等提供了全程技术支持和服务。GE医疗生命科学事业部总经理李庆先生表示:“GE医疗和百利药业都是着眼于‘创新’的企业。我们作为中国生物制药企业的长期合作伙伴,始终在以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助力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与生产,而百利药业则是通过创新药研发带动企业与产业的不断前行。此次双方进行合作,将充分汇集‘创新’的力量,让创新加速度,让更多患者从中受益。” /p p   据悉,多特抗体基于GE一次性技术平台的创新型肿瘤抗体药物生产基地于2016年10月正式动工,于2017年4月18日投入运营。 /p p br/ /p
  •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邀请函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邀请函2020 生物制药稳定性论坛将于2020 年 09 月 10 日-12 日,中国杭州上城区长生路 18 号梅地亚宾馆举行以重组蛋白、单抗药物、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代表的生物制药是 当前世界医药研发的热点和发展方向,但这些生物制药普遍面临不稳定的问题, 不仅影响药物的有效性,更会产生包括免疫原性在内的毒副作用。生物药物的稳 定性问题直接决定生物药能否成功应用于临床。生物药物稳定性问题的解决需要 多学科的紧密协作,包括基础机理研究、工艺开发、制剂开发和质量分析。大昌华嘉仪器部专业提供分析仪器及设备,代理众多欧美先进仪器,其中就包括与生物制药稳定性有关具备光阻法功能的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全自动旋光仪,纳米颗粒跟踪/NTA,稳定性分析仪。即将亮相本次展会的仪器具备光阻法功能的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全自动旋光仪,纳米颗粒跟踪/NTA,稳定性分析仪等会议内容:1、生物药降解机理研究2、生物 药稳定性表征方法的开发与应用3、新型生物药(如疫苗、细胞疗法等)制剂 开发策略4、生物药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展品介绍Fluid Imaging Technologies(FlowCam)公司成立于1999年美国缅因州斯卡伯勒市,其研发并生产的FlowCam系列仪器是将流式细胞法组合到数字成像显微镜中,基于图像分析法的流式动态成像颗粒分析仪,它使颗粒分析变得更快,更简单美国鲁道夫公司(Rudolph Research Analytical)是一家著名的旋光仪专业制造产家,早在1940年起就致力于旋光仪的研发和制造。多年来鲁道夫公司不断创新改进,相继推出了Autopol II、III、IV、V型自动旋光仪,在化工、制药、制糖及香精香料等行业拥有众多的用户,在中国已成功应用在国家药检所,上海药检所,浙江药检所等众多药检部门及各大制药厂,科研机构。德国Particle Metrix(简称PMX)是一家专业研发和制造表征胶体特征和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公司。PMX公司拥有两条专业的产品线,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不同的专业仪器。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PMX公司的ZetaView产品采用了激光光源照射纳米颗粒悬浮液,利用全黑背景可以观察到单个纳米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电泳现象,能够实现单个纳米颗粒的跟踪,粒度测量,Zeta电位测量,浓度测量等。专为大批量研发部门和质检部门设计。TurbiScan Lab 与全自动机械手的完美结合。全自动机械手包括3个独立的恒温槽和一个样品输送的机械臂。每个恒温槽中有18个样品槽,一共可以存储54个样品依次测量。恒温槽温度控制从室温+5℃到60℃,样品输送的机械臂每小时运行60次,可连续7天不间断工作。展位图展位号:6号
  • 会议通知|“生物制药研发与质量控制”网络大会
    生物制药研发以及质控相关技术的提升和进步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为帮助广大生物制药领域从业人员即时高效地学习和交流生物制药研发生产中的技术方法,仪器信息网将于2021年3月30日-31日举办“生物制药研发及质量控制”网络会议,会议设置“生物制药研发”、“生物制药质量控制”2个分会场,邀请到二十余位业内专家带来精彩报告。点击报名会议日程分会场Sessions时间 Time报告题目Topic演讲嘉宾The Speakers(分会场一)生物制药研发(03月30日)09:00细胞免疫治疗的今天和未来黄文林(广州达博生物制品有限公司)09:30细胞培养工艺建立和优化过程中的培养基成分分析解决方案张曼玉(安捷伦 )10:00细胞治疗药物开发的挑战张宇(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10:30喷雾干燥技术及其在核酸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祝双来(瑞士步琦)11:00采用非病毒载体递送基因编辑工具廖联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1:30午休午休音乐(午休)14:00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张英起(空军军医大学)14:30全球首例治疗肺动脉高压 (PAH) 抗体新药的研发张成(鸿运华宁(杭州)生物医药有限公司)15:00中国自主产权的干扰素a1b在抗击新冠病毒中的作用刘金毅(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30免疫治疗性新药的毒理学评价贺全仁(上海复宏汉霖)16:00质谱分析揭示ADC药物在靶细胞内的降解过程和药效关联叶慧(中国药科大学)(分会场二)生物制药质量控制(03月31日)09:00CAR-T细胞治疗制品的质量控制策略齐菲菲(北京艺妙神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09:30工艺监测与表征分析推动生物药高质量发展程汉兴(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0:00临床级干细胞质控要点黄羽(广东省中医院)10:30光散射技术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宁辉(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11:00开创性的Bioresolve SEC技术在生物药聚合物分析上的应用胡学桥(沃特世科技)11:30Synapt G2-Si Qtof液质联用仪在抗体药物等生物大分子表征中的应用唐煜(清华大学药学技术中心)12:00午休午休音乐(午休)13:30一种人源化IgG1 k型单克隆抗体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与应用胡志上(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14:00Orbitrap高分辨质谱对单抗药物的深度表征陈兵(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14:30天然植物中生物活性肽研发及蛋白质药物全序列测定单亦初(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5:00新型FcγRIIIA亲和色谱柱在抗体药物活性组分监测、制备与表征分析中的应用张琳(东曹生物)15:30抗体药物在不同开发阶段的工艺变更或工艺放大的质量可比性研究施立明(杭州奕安济世生物药业有限公司)16:00基于药典标准的药物活性检测解决方案杜加诚(Cytiva公司)16:30岛津分析仪器助力生物药质量控制--生物药相关杂质和辅料分析篇李思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17:00高通量质谱用于生物药物的结构表征卢颖洪(南京理工大学)演讲嘉宾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进入报名页面。(会议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2021SWY/)报名参会加入会议交流群,随时掌握会议动态
  • 欧美生物制药企业:危急中求变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较大的比例,近年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生物和制药行业的研发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大型实验室和中小型高技术公司开展。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这两类研发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   中小公司陷入困境,研发投入增长放缓   由于很多实验药物研发失败导致生物技术股票成为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根据Rodman&Renshaw投资银行的报告,2008年一季度,有68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不能维持一年,到第三季度,现金不能维持一年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升为113家。随着金融市场的倒塌和风险投资的放缓,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将缩减成本,节约资金,以维持更长的时间。生物制药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将放缓。   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战略收购与兼并的力度   对于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来讲,当前的危机可能不是一个威胁,反而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辉瑞和惠氏两个制药公司合并之后,专门建立了一个科学家团队寻找和评估辉瑞公司之外的新技术和处于早期研发的药物,以进行进一步的收购和兼并。罗氏将收购基因科技(Genentech),从而有可能取代辉瑞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并成为制药公司和生物公司合并的典范。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总裁宣布将削减内部研发投入,增加资金收购中小生物技术公司。   当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实现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研发项目也将合并。因此,在收购兼并浪潮中,整个行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有可能减少。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主要药物专利失效的问题。市场销售最大的3个药物,即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Plavix、诺华制药的Diovan和辉瑞制药的Lipitor专利即将失效。这3个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这些公司为保持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很有可能增加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但也有证据表明,大型制药公司将减小自己开展研发的投入,而倾向于收购中小公司。所以,危机对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还不清楚。   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   大型跨国公司加快研发体系调整,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大型实验室将终结,专业团队的网络合作将成新趋势。   早在危机发生前,生物制药行业收益状况不好,投资吸引力减弱。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研发成本、创新模式受到严重的质疑。过去多年,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不断衰退,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处于不确定之中。生物制药业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只有2.1%,而同期标准普尔500的平均收益率为3.9%。市盈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一半。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其市盈率已低于其他很多行业。   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凸显了以上问题,同时也为大型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和创新模式调整提供了机会。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更加集中于少数重要领域,建立更小但更加专业的实验室。以辉瑞制药为例,该公司已宣布要将其主要实验室的规模从500~1000名研究人员缩减到200名研究人员左右,总体上要解雇10%的研发人员。在与惠氏合并后,公司的研发将收缩到一些核心领域。辉瑞期望通过调整研发机构加强研发集中度,去除官僚习气,分清内部研发的责任。辉瑞全球研发总裁认为,“大型研发机构效率有问题,缺乏责任感”,传统的药物研发战略造就了官僚体系。   除辉瑞公司之外,多个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也宣布对其研发体系进行调整。葛兰素史克传染病部门经理洪志说,他们正在寻求将生物技术灵魂、企业家精神与大公司的资源结合起来。类似调整不仅发生在大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研发总裁弗兰西斯?考斯说,中型公司的研发不用担心药物研发部门过于庞大的问题,但是需要改变它的研发文化。西班牙《国家报》(2009年1月21日)称这种调整为大型实验室的终结。   上述调整将导致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已经体现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人类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利益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小型专业化研究团队的紧密合作。经济危机虽然不是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变革的起因,但却加速了变革的进程。   离岸研发外包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方式越来越国际化,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合作伙伴和学术机构的网络化合作使生物制药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很好地利用外部的专家资源。当前的危机,通过推动企业重组研发体系,正在加强这一趋势。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研发结构重整,更加倚重于公司外部的战略合作伙伴、学术机构和外部专家网络,实施更加集中、简化的全球合作研发。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资源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动力,这些优势资源有利于跨国公司提高创新和生产的效率。   企业商业战略的调整使企业更加集中于核心竞争力技术,如药物发现或技术发展,而将非核心工艺外包给外部专家,以降低成本。因为外包投资已经开始成熟,并为投资带来了回报,将单个技术或者一个研发单元外包的趋势将会继续增长。   据预测,到2010年前,其中20%的研发外包将转移到亚太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和新加坡是科技研发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 全球生物制药市场:未来七年将扩展至6千亿美元
    p    strong 行情分析:预计至2020年市场规模达6086亿美元 /strong br/ /p p   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的报道,2013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为2705亿美元,基于疾病诊断和治疗对重组技术、医药生物技术以及DNA测序技术等的需求不断增加,全球生物技术市场预计以12.3%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规模达6068亿美元。 /p p   日益流行的疾病如癌症、乙型肝炎以及其他罕见病患病率不断上升是推动生物技术市场发展的最大因素,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对该市场的资助也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机构组织,如DBT,其他政府资助机构如NBTB以及生物技术产业代表组织对该领域的产品研发及生产的资助在未来几年内将推动生物技术市场的发展。 /p p   随着美国、中国以及印度等人口基数的不断增长,对小麦、水稻、甘蔗、豆类等粮食产品以及农业发展需求的增长给生物技术市场的增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农业用地的有限性、水资源的短缺、农作物产量低下以及害虫袭击促进研究人员开发创新农业技术。转基因作物等生物技术的应用也是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p p    strong 技术分析:组织再生技术、DNA测序技术发展迅猛 /strong /p p   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发酵、组织再生技术、PCR技术、DNA测序、色谱法、单细胞分析等。2013年组织再生技术占市场的主导地位,收入额为879.2亿美元。然而由于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的创新发展速度飞快,DNA测序和单细胞分析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有可观的增长。 /p p   近年来组织再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用于修复因烧伤、老龄化、糖尿病、溃疡或先天性异常而失去功能的细胞和器官。帕金森症和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率的增长推动了组织再生技术的应用,同时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迅猛上身进一步推动了组织再生技术的发展。 /p p   DNA测序预计以18.1%的年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广泛应用于农业、生物学、医学以及地质学。随着DNA测序成本的降低、PCR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的突破进展有望推动市场的发展。 /p p    strong 应用分析:生物制药主宰整个市场,而重组蛋白主宰整个生物制药市场 /strong /p p   全球生物技术可分为生物制药、生物服务业、生物农业以及生物工业。生物制药包括先进药品、孤儿药、单克隆抗体以及重组蛋白的制造,占生物技术应用市场的主要份额,2013年市场值达1842.1亿美元。基于生物重组蛋白疫苗的发展,重组蛋白有望在未来几年内主宰整个生物制药市场。 /p p   由于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公司临床研究主动性不断提高,至2020年生物服务市场利润将很丰厚。对生物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成本的不断降低、法规的日益严格以及生物技术工艺复杂性的增加将会推动生物服务业的市场发展。 /p p    strong 区域分析:7年后亚太地区市场份额占全球四分之一 /strong /p p   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划分为北美、欧洲、拉丁美洲、亚太地区等。北美市场份额最大,占42.3%,这得益于该地区制药公司以及研发项目的日益增多。预计至2020年,亚太地区的市场规模达1459亿美元。对引进医疗保健的认识不断提高是该地区发展的巨大动力。 /p p    strong 竞争分析:合作、并购、研发外包等是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的关键策略 /strong /p p   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全球主要的生物技术公司有安进、诺和诺德、梯瓦制药、再生元、罗氏、Alkermes以及Cubist Pharmaceuticals。2013年罗氏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7.1%。这些企业增加市场份额的关键策略包括战略合作、并购、研发外包、制造生产。 /p p   例如,Sanofi-Aventis与Transgene、Bristol-Myers Squibb以及Joslin Diabetes Centerfor合作共同研发免疫疗法和开发糖尿病产品,为了增加其在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收购了哥伦比亚领先制药公司Genfar,同时收购Pluromed以扩大其在生物外科领域的业务。 /p p br/ /p
  • 默克密理博大举进军中国生物制药市场
    ——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在上海盛大开业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5月11日,德国默克集团旗下生命科学部门默克密理博宣布:位于上海张江的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正式开业,该公司举办了盛大的开业庆典。默克密理博制药工艺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孟卓理先生、默克家族委员会董事及副主席司徒汉康博士等默克密理博与德国默克集团高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员出席现场,来自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的默克密理博用户共300余人参加了此次开业庆典。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业庆典现场 嘉宾剪彩 默克密理博过程工艺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 孟卓理先生 默克家族委员会董事及副主席 司徒汉康博士   默克密理博制药工艺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孟卓理先生、默克家族委员会董事及副主席司徒汉康博士等默克密理博与德国默克集团高层在致辞中表示:“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是默克密理博对中国制药市场的一次大投入。该中心总投资200万美元,占地2500平方米,按照默克密理博全球统一标准设计及建造,经过默克密理博全球质量体系认证,是默克密理博全球七大实验室之一,与美国、法国、日本、印度、新加坡、巴西的实验室一起组成了默克密理博的全球实验体系。其由验证实验室(Validation Sciences Lab) 、工艺开发与技术培训中心(Biomanufacturing Sciences and Training Center)、生物监测实验室(BioMonitoring Application Lab)、工程技术中心(Process System Center )四个模块组成,将为中国市场的生物制药客户提供从技术支持、培训、验证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德国默克集团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制药与化工企业。随着默克密理博的加入,默克进入了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市场。默克始终把中国作为一个业务中心,不仅在化工领域,也在制药领域。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的建立不仅为默克密理博的客户,也为中国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服务。该中心还将成为默克化学未来的中国总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 梁立军先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梁立军先生在致词中表示:“多年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经常邀请默克密理博生物制药部门的专业人员参与药品检查员与药品生产企业的GMP培训。中国制药企业在实操性培训方面存在迫切需求。德国默克集团作为国际知名的制药与制药装备生产企业,首次在中国成立了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这将有助于中国制药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十分愿意与德国默克集团合作,以此中心作为培训基地,开展关于新版GMP培训和无菌工艺生产的培训指导。”   此外,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郑强博士、上海嘉和生物药业有限公司CEO周新华先生也分别致辞,均表示期待与默克密理博更深一步的、持续的合作。   庆典结束后,默克密理博过程工艺解决方案全球负责人孟卓理、默克密理博生物制药过程解决方案亚洲区销售总监Brian Yau先生在接受仪器信息网等媒体采访时说到:   “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是默克密理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第四个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其将主要为客户提供以下服务:(1)面向中国制药企业提供新版GMP验证服务;(2)帮助生物制药企业开发产品;(3)提供GMP 、药品工艺开发、药品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培训。”   “默克密理博成为德国默克集团的一员之后,新增了制药相关的一些产品线,同时也加深了对制药行业客户需求的了解。默克密理博通过收购北京清大天一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进入了细胞培养市场,此后还有可能会收购一些与制药原料相关的企业。”   “中国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处于制药价值链的前端。未来中国医药市场可能会有两个趋势,一是制药企业逐渐从生产原料药转向生产成品药,二是大量资金将投入到中国生物制药领域。新版GMP的实施将加速中国医药市场的发展,而默克密理博也希望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庆典现场   嘉宾参观默克密理博(中国)生物制药技术与培训中心   附录1:默克化工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1341/   附录2:默克密理博公司   密理博是生命科技领域世界领先的企业, 于2010年正式被德国默克集团收购,于2011年1月正式更名为默克密理博公司。公司网站:http://www.millipore.com 。   附录3:密理博(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383/
  • 生物制药企业排放标准提高 新增3项监测指标
    与发酵类、化学合成类原料药企业相比,《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生物制药企业造成的压力还不算大。但是,压力不大不等于没有问题。生物产业是国务院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制药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新兴的生物制药企业如何在发展过程中兼顾好环境问题,实现“完美起跑”,是企业和相关部门都需要加以重视的问题。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状况如何?   2009年,华北制药宣布,将从原料药为主业的公司结构向生物制药领域全面转型。在此之前,已经有众多国内外企业将目光投向生物医药产业,医药业内专家也认为发展生物医药是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总而言之,生物制药产业是一个“钱景广阔”的产业。   韩国《朝鲜日报》在2010年10月5日发表文章称,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速度让人生畏,在过去的3年里,年均增长27%。   在政策扶持下,近年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可以说是如沐春风。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要求,“大力发展用于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水平。”   金融危机让多个行业陷入困境,但中国制药行业仍呈增长趋势,尤其是生物制药产业以其高科技含量、高利润、低成本等优势,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因如此,这个行业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生物制药工业也已经成为上海等城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深圳、长春、浙江台州、北京大兴、石家庄、成都等地都已经建成或者酝酿建设生物产业基地。   《标准》的实施让很多传统制药企业面临大考,生物制药企业的状况如何呢?一些企业给出了相对乐观的答案。“环保压力肯定是有的,但是生物制药类企业受到的影响不大。”天坛生物制药宣传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制药企业本身的设备、技术等准入门槛就高,产生的污染也小。“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在100毫克/升以内,甚至有时能达到20毫克/升左右,这比要求生物制药企业从2010年开始执行的新标准都要低。”业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与公认的污染大户——原料药企业相比,生物制药企业的达标排放压力要小得多。但是,压力小不等于没有问题。如果不能在起跑阶段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很可能形成更大的问题。   ■生物制药企业存在哪些环境问题?   专家介绍,制药行业共有的特点就是原材料投入量大、产出比小,生产过程中的大部分物质最终以废弃物形式排放,因此污染问题突出。所以,在“十一五”期间,制药行业包括生物制药企业都是重点环境监管对象。   生物制药作为新兴的产业,在带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生物工程制药企业本身具有研发、生产一体化的特点,一些生物医药配套服务体系(如安全评价体系、药品检测体系等)建设不完全,导致药品、生物菌种管理混乱,若形成新的环境污染、生物失控,可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另一方面,生物制药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生物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溶剂、助剂等许多有毒化学物质,如果处理不当,会以水、气、固体废物等方式排放到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即时或潜在累积性的影响。同时,生物工程制药过程中使用的活菌体、病毒以及转基因等带来的环境安全性问题至今尚不为人所详知。相关部门在制订《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过程中进行调研时发现,生物制药企业的相关管理更注重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及安全管理,缺乏环境污染的相关标准。   与其他企业不同,生物制药实验室中出来的细胞物质不是自然产生的,是人类合成的活性物质。因此,这些物质出实验室前必须灭活,这需要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和检查。   专家介绍,目前生物制药企业废水处理工艺基本以二级生化为主,大部分企业的出水水质可以满足化学需氧量小于或等于100mg/L的标准。但是,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对消毒和灭菌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并不是对所有的废水进行消毒处理。专家建议,考虑到制药企业的工艺废水中可能残留有活性菌种等因素,应该增加消毒工艺。   生物制药的高浓度废水出现在发酵环节,但相对于传统抗生素发酵而言,生物制药的发酵规模比较小,废水产生量小得多。因此,这类废水一般不在厂内进行处置,而是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理。但是,也有些企业将高浓度发酵液混入废水进行处理,而普通的二级生化处理效果不能完全保证其达到《标准》规定的化学需氧量小于等于100mg/L的排放要求。   气味刺鼻是很多人对制药企业的主要印象,生物制药企业也要面对这个问题。生物制药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溶剂使用,主要产生点在于瓶子洗涤、溶剂提取、多肽合成仪等的排风以及实验室的排气、制剂过程中的药尘等。其中,生物制药企业的臭气主要来自于动物房和发酵过程的异味,制药过程中有机溶剂(如挥发性甲苯类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异味。异味是制药企业周边居民关注和投诉的焦点,但企业关注还不够,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   有关专家透露,企业在废气治理方面需要增加的投入相对较少,技术也更成熟,相对容易实现达标排放。专家同时提醒,产生的废气首先要进行收集,产生异味的点(如废水处理池等)要加罩,输送环节也不能忽略,有的企业管道输送量小于废气产生量,还有泄漏现象,这都会影响最终的处理效果。   收集后的气体是混合物,治理时要根据气体成分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比如,无机的部分要用酸碱吸收,如果是处理氯气就要用酸吸收,用碱的话就会适得其反 有机物质也分易降解和难降解两种,难降解的单独用生物除味的方式处理不了,需要先把难降解的物质处理掉。“处理系统往往有多种组合,处理设计要力求精细化,重要的就是如何实现治理精细化,选择合适的设备,达到最好的效果,还要加强管理。”专家表示。   ■新标准实施给生物制药企业带来哪些影响?   据介绍,《标准》对化学需氧量、氨氮、SS(水质中的悬浮物)等常规因子的排放标准要求有所加严,尚未达标的企业肯定需要完善相关治理设施。根据调研,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可以达到标准要求的100mg/L以下,对于少数尚不能达标的企业来说,主要需要完善工艺和加强管理,所以实际提高的费用并不会太多。另一方面,《标准》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相比,增加了乙腈、急性毒性、总余氯3项因子。这要求企业加强对溶媒的回收,还需加强废水处理和运行维护管理。   根据相关调研数据,有关部门估算认为,《标准》实施所增加的投资约占生物工程类制药企业利润的5%~7%,年运行费用占企业利润的6%~10%。《标准》实施后,企业有一年半的改造期,所以整个制药行业都在行动,改造内容大部分是废水处理达标改造。生物工程药物较传统制药附加值更高,投入治理资金和实现达标相对困难小些。   随着行业标准更加严格,企业在环境治理上成本投入会更大,治污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也会越来越大。《标准》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强溶剂回收,提高处理技术,充分发挥标准对技术发展的引导作用。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持续改进、加强企业产品的“绿色”性,提高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国家环境保护制药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华北制药集团环保研究所副所长任立人表示,“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还需要国家设立专门的研发项目并提供资金支持,要让高校与企业相结合,开展技术攻关。目前制药行业亟须提升的是氨氮减排技术、节能技术、生物处理技术和高效废水处理技术集成等。”   “《标准》提出了要求,企业也会自觉地做,开始适应不了,有困难,但是总会想办法,一点一点地推进。环保瓶颈打破了,医药产业就能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任立人说。
  • 中国制造一次性使用技术为中国生物制药快速前进助力
    p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在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成本挑战。生物制药行业要求不断改进生物工艺,以降低成本 同时加速药品上市时间。为了应对以上挑战,越来越多的生物制造商通过使用一次性系统将商品推向商业化生产。一次性系统需求仍在增长,一次性系统的销售将进一步增加,有望在未来10年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发展。 /p p   在我国大力发展中国制造的产业背景下,中国首家从事生物技术及制药行业新型一次性使用产品及检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上海乐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经成功研发出培养基和一次性使用解决方案(SUS)以有效帮助中国生物制药企业加速产品开发和生产的同时有效协助降低生产成本。 成为中国制造,国际品质的代表和行业标杆企业。在由上海创世拓元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举办的即将于2017年10月26日-27日上海召开的“中国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发展论坛”邀请到了乐纯公司的秦孙星总经理为您详细阐述其解决方案和发展思路。另外来自中美合资华星生物科技的李国荣副总裁,将结合其在美国30多年生物制药和生产利润评估经验为您阐述如何基於过程分析工艺配合一次性技术去优化生产效率和提高利润。目前针对生物制药一次性使用系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完善发展成为行业主要关注点之一。来自PM集团的亚洲生命科学总监John Duggan 和来自北京科兴生物的资深验证与GMP咨询师智晓日先生将为您介绍一次性技术在生物制药环保工作中的经济考量。主要包括:相关法规简介 标准的发展,一次性技术的成本优劣势分析 一次性技术实施过程的风险管理等宝贵内容。 /p p   “中国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发展论坛”以“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发展 通过一次性技术的创新优化提高生产力 加速药品上市时间”为主旨,通过权威的演讲嘉宾,专业的议题设置,以及充分的社交时间安排为您提供掌握行业发展最新信息,抓住行业发展机遇,开拓商业合作伙伴关系的宝贵平台。 /p p   关于论坛详细细腻及注册请联系: /p p   钱先生:+86 21 52710299*8002 klaus.qian@grccinc.com /p p   论坛官方网站:http://www.biomanufacturingsingleuseconference.com/ /p p br/ /p
  • 济辰生物助力上海某生物制药公司发酵车间
    济辰生物发酵及配料设备FAT现场近日,济辰生物成功完成了上海某生物制药公司的FAT验收,该药厂主要生产小规模高附加值的微生物发酵、多肽类等产品和心血管药物、抗抑郁症、抗病毒药物等原料药系列。此次验收过程中,济辰生物严格按照客户要求及行业标准进行测试,确保每一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都达到最佳状态。 本次验收的设备包含基因工程菌,霉菌和放线菌培养三个发酵车间,九条生产线的发酵设备及配料设备。济辰生物生产的不锈钢发酵罐覆盖了中试及生产阶段,在本次产品开发中融入了无菌设计理念,根据客户工艺需求高度定制。未来,济辰将继续携手客户探索创新之路,助力客户实现高效生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