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学技术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学技术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学技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学技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学技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学技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学技术话题讨论。

生物医学技术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
    p   1月27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建设验收会在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验收会由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组织。中科院前沿局、东南大学、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南京大学等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了本次验收会。 /p p   会上,苏州医工所所长、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唐玉国致欢迎辞。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董文飞就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专家组认真听取了实验室建设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现场考察了实验室。 /p p   经过认真讨论,专家组认为实验室自筹建以来,针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趋势,综合运用现代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和手段,重点开展生化与免疫分析、分子诊断、微生物与细胞分析以及生物医学检验仪器等四大方向核心技术、仪器与配套试剂的开发。实验室定位准确,研究方向与目标清晰,符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和中科院学科布局。建设期内,实验室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已通过多种方式成功转化多项科研成果,孵化多家高新技术企业。 /p p   实验室重视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形成了一支年龄和学科结构合理、协作精神好、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科研团队。实验室对外合作交流活跃,先后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验室已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并发挥作用,形成了“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良好运行机制。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在人员编制、科研用房、设备仪器以及运行经费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保证了实验室的高效运行。 /p p   专家组认为,实验室已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达到了中科院重点实验室建设预期目标,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同时,专家组建议重点实验室在新的形势下,聚焦主要方向集中精力干大事,进一步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提升重点实验室在国内外科技影响力,为我国生物医学检验技术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50px height: 287px " title=" W020160129502367301028.pn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insimg/64f3e3cd-a6ef-495d-af9c-d90277f11650.jpg" width=" 450" height=" 287"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 /p p /p
  • 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通知
    近年太赫兹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如生化检测、医学成像诊断、生物组织检测等方向不断取得突破。为交流研讨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最新进展,推动太赫兹仪器技术发展,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将召开学科前沿沙龙系列活动——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邀请太赫兹领域的科学家、技术研发专家、应用领域专家就技术前沿、产业趋势和热点问题进行演讲和交流对话。主办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承办单位: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     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学仪器分会会议日期:2023年9月19日报到,20-21日会议会议地点: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香江路98号)会议日程:9月19日 14:00—20:00 会议报到(世贸海悦大酒店)9月20日 09:00—17:00 会议召开9月21日 09:00—12:00 参观思仪科技大会报告嘉宾会议报名:会议费1000元/人,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缴费。报名截至日期:9月17日。对公转账信息开户名称: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开 户 行:工行北京北新桥支行汇款账号:0200004309014464348备注:太赫兹研讨会+姓名联系人:齐琳(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706306289,邮箱:qilin@ceyear.com张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13811973718,邮箱:zhangzhen@cis.org.cn
  • 香山科学会议呼吁加快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研究
    很多患者在医院检查病情时,需要做X光、CT、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太赫兹(THz)波,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电磁波段,或许将会改变这种状况。   4月8日&mdash 9日,在以&ldquo 太赫兹波在生物医学应用中的科学问题与前沿技术&rdquo 为主题的第488 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与会专家指出,由于太赫兹波具有反应物质结构与性质的指纹特性,并且光子能量低,远远小于X射线能量,不会对生物大分子、生物细胞和组织产生有害电离,特别适合于对生物组织进行活体检查。因此,相较于现有医学成像技术,太赫兹波光谱成像技术具有更独特、更适用的物理特征。   太赫兹波是频率在0.1&mdash 10THz的电磁波,处于宏观电子学向微观光子学过渡的波段。国际上,太赫兹生物医学研究随着欧盟2000年设立的国际联合项目&ldquo THz-Bridge&rdquo 正式启动。美国政府将太赫兹技术评为&ldquo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rdquo 之一,日本将其列为&ldquo 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rdquo 之首,并将生物医学应用列为主要方向之一,欧洲也连续10年将生物医学应用作为首要研究方向。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姚建铨院士介绍说,围绕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很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目前,国内外在太赫兹技术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等生物监测及生物效应研究方面,已取得部分代表性成果。   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之一杜祥琬院士指出,在所有物理技术中,电磁波技术对医学的促进作用尤其突出。从1901年X线获得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开始,已有5项与生物医学相关的诺贝尔奖授予了X光谱技术领域。&ldquo 这次会议就是研讨太赫兹技术和生物医学前沿的交叉,推动这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与合作。&rdquo   针对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吉林大学教授崔洪亮介绍,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是重大生命现象与病变产生的关键动因,而太赫兹光子能量覆盖了生物大分子空间构象的能级范围。该频段包含了其他电磁波段无法探测到的直接代表生物大分子功能的空间构象等重要信息。因此,可以发展一种利用太赫兹探测和干预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过程的新理论和新技术,为当前重大疾病诊断、有效干预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   太赫兹技术最终应用到生物医学领域,还需要落实到具体的医疗设备上,在产业化上形成一定规模。   &ldquo 我国检验医学现有的核心技术和临床设备主要都被国外垄断,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极低。&rdquo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府伟灵教授对此忧心忡忡。他指出:&ldquo 目前,太赫兹波侦检分子与细胞的检测理论和关键技术是我国第一个与全球同步开展的研究,将从新的视角为检验医学领域提供分子和细胞侦检的革命性科学手段,有望阐明和提供全新的检验医学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太赫兹波&mdash 检验医学优势新学科和产业基础。&rdquo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李泽仁研究员也表示,目前通过国家对太赫兹源、探测器及成像系统等关键技术与仪器设备的大力支持,我国已基本具备开展太赫兹生物医学研究的基础。   &ldquo 可以说,太赫兹技术在生物医学微观领域,将为揭示生物大分子之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物质规律,呈现这些作用和活动的物性特征,最终解释各种生命现象提供革命性科学方法 在生物医学宏观层面,将为疾病的诊断、治疗、评估、监测和预警及后续药物设计、研发、生产和评价带来革命性改变。&rdquo 对太赫兹技术的未来,天津大学教授姚建铨院士充满信心。   然而,国内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研究刚刚起步,缺乏学科间深入有效的交叉融合,缺乏全国性的学术战略发展规划,还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在相关科研支持方面,目前我国只有6项与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ldquo 国内目前有多个团队正在开展太赫兹波生物医学研究,但还缺乏交叉融合、联合攻关、体系研究的平台、团队和技术支撑,实现实质性突破任重道远。&rdquo 会议执行主席之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仓理研究员呼吁,这不仅需要研究人员奋起直追,也需要在国家层面上给予规划、支持和协调。
  • 2015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举行
    2015年11月22日,由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5年生物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青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科学报告厅举行。共有100多名生物医学成像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前来参加了此次会议。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部长周辉致辞欢迎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18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作了精彩的报告。  上午的会议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卓彦主持。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唐世明介绍了其团队发展和利用双光子成像技术在清醒猴脑皮层研究视觉神经回路方面的情况。因为猴视觉与人比较接近,所以可以获得更加接近人类视觉神经回路的结果。目前其团队已经实现700-800μ m的活猴脑成像深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左西年主要介绍了国际人脑神经影像“重测信度”与可重复同盟(CoRR),他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就计算方法的重复性、稳定性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讲解。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张鑫介绍了他们开发的围绕脑网络研究的多尺度、多模态的成像设备。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周欣介绍了肺部气体MRI仪器和方法以及肺部重大疾病MRI成像。浙江大学教授牛田野、田梅分别介绍了定量低剂量锥束CT、PET成像技术取得的临床应用新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刘绍飞老师讲述了活体小动物分子影像监控下的肿瘤精准治疗的探针研究。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坤介绍了肿瘤光学成像的前沿技术和其研究所在该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果。  会议休息期间,多位青年科学家就自己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海报展示,并同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下午的报告由北京大学教授陈良怡和研究员孙育杰主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魏勋斌以“in vivo counting of circulating cells”为题,开启了下午的精彩环节。清华大学教授廖洪恩介绍了医学三维成像和精准诊疗的研究意义、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复旦大学教授季敏标介绍了其小组在受激拉曼散射成像技术用于脑肿瘤的无标记探测中所取得的最新进展。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贺号介绍了其利用光刺激显微系统对细胞信号的调控研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凯介绍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斑马鱼、果蝇、小鼠深层神经组织成像中的应用。来自台湾的陈壁彰教授介绍了一种“lattice light sheet microscopy”实现超快超高成像的进展。吉林大学的吴长峰教授介绍了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的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生物医学成像中的应用,引起了参会者的极大兴趣。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平勇研究员介绍了他们在光激活和光转化荧光蛋白用于多种超高分辨荧光显微成像的应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孙飞研究员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电子显微镜技术的现状和他们在电镜成像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最后,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贺永教授以他们在脑成像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结束了下午的报告。  北京大学分子医学所程和平院士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的成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各位与会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给予了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对未来中国生物医学成像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次会议得到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脉动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锐驰恒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 滨松中国即将参展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生物医学光子学与成像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PIBM)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光子学国际盛会之一。1999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在中国武汉创办,每两年一届,现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四届。本届盛会首次由海南大学主办,将于2021年12月2-4日在海南大学召开。PIBM旨在吸引来自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临床研究人员,探讨应用光学、光子学和成像技术等手段解决生物学与医学中的问题。会议范围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包括但不限于神经光子学、免疫光子学、农业光子学、分析生物光子学和转化生物光子学。在本次的研讨会中,滨松中国将重点关注脑神经高速成像应用。针对此应用,滨松可以提供用于fMOST高速荧光成像、超分辨成像等系统的sCMOS相机,用于共聚焦/双光子等应用的光电倍增管以及双色分光器、光源、空间光调制器等各类产品。欢迎大家前来参观交流。
  • 专家揭晓!iCEM 2024之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专场预告
    2024年6月25-28日,仪器信息网(www.instrument.com.cn) 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www.china-em.cn)将联合主办“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会议结合目前电子显微学主要仪器技术及应用热点,邀请业界知名电子显微学专家、电子显微学仪器技术专家、电子显微学应用专家等,重点邀请近来有重要工作成果进展的优秀青年学者代表线上分享精彩报告。iCEM 2024恰逢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创立十周年,会议专场将增设“十周年”主题内容,围绕过去十年我国电子显微学重要进展、未来展望等进行分享。第十届电子显微学网络会议(iCEM 2024)将设置八个分会场:1) 原位/环境电子显微学与应用;2)先进电子显微学与应用;3)扫描电镜/聚焦离子束显微镜技术与应用;4)电子能量损失谱/电镜光谱分析技术;5)低温电子显微学与应用;6)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7)电镜实验操作技术及经验分享;8)电镜开放共享平台及自主保障体系建设。诚邀业界人士线上报名参会。主办单位:仪器信息网,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参会方式:本次会议免费参会,参会报名请点击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EM2024/或扫描二维码报名“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专场预告(注:最终日程以会议官网为准)专场六:生物医学电镜技术与应用(6月27日下午)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李英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工程师报告题目演讲嘉宾【十周年主题报告】: 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陈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徕卡在SEM/FIB SEM的制样方案介绍包沈源(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区应用主管)特殊亚结构形成性肾小球病的电镜诊断任雅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植物多模态跨尺度技术及其应用张曦(北京林业大学 讲师)光电关联及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对沙门氏菌引发的宿主异源自噬的原位结构研究李美静(深圳医学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嘉宾简介及报告摘要(按分享顺序)专场主持暨召集人:李英 清华大学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 工程师【个人简介】2017年参加了第一届超薄切片大赛,获得第二名。参与了201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大亮等老师主编的《医学组织学图谱与实习指导》一书中第一章内容的编写,该书被评为2020年“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参与了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丁明孝等老师主编的《生命科学中的电子显微镜技术》,该书中收录了植物扫描电镜制样、基于单层细胞原位包埋的APEX2标记方法以及光电光联制样方法。参与了清华大学俞立教授课题组关于迁移体的发现及机制与功能研究工作,该成果荣获2022年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9/13)陈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研究员【个人简介】陈曦,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2009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SCIENCE、CELL REP、IJCAI等期刊和会议中发表论文6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长期从事生物序列切片电镜图像体重建技术研究,致力于解决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中体重建的通量瓶颈,为国家脑计划提供突触水平神经环路重建所必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报告题目: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摘要】随着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技术的发展,如何获得更大体量的生物样品三维电镜数据成为该领域的下一个技术制高点。基于连续切片的三维体电镜技术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也随之引入一系列的计算难题。本报告首先介绍微观脑联接图谱绘制的主要技术路线和国际进展,其次是课题组在该领域的工作开展情况。包沈源 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中国区应用主管【个人简介】博士,华东理工大学先进材料与制备技术专业。博士后工作于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现任职于徕卡显微系统电镜制样技术主管。主讲人长期从事材料、生物样品电镜制备和分析工作,精通常温机械处理、离子束加工、冷冻处理、真空转移等路线,涵盖新能源、半导体、高分子、蛋白质、细胞、组织等领域,从理论基础到分析表征均具有丰富经验。报告题目:徕卡在SEM/FIB SEM的制样方案介绍【摘要】近年来,随着各类电镜表征技术的发展,生物领域的SEM/FIB的制样要求日益增加,特别针对含水冷冻生物样品进行定位加工需求不断增加。对于这类样品,我们需要在极低温的环境下,完成样品固定、定位观察等处理工作,并安全地将其转移至电镜中,同时还需要实现各设备测试数据相匹配,这对于各设备性能和整体解决方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Leica提供了一整条完整的样品低温制备、共聚焦定位、低温镀膜路线,并借助真空冷冻传输系统连接各样品加工、观察设备,保证样品结构的真实性,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同时降低使用者的操作难度,为生物样品研究提供一条完整可行的SEM/FIB的制样制样路线。任雅丽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任医师【个人简介】任雅丽,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电镜室,副主任医师;从事病理和超微病理诊断、教学和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与肾脏的组织计量学;擅长非肿瘤性肾脏病的病理和超微病理诊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参与国家级课题若干项;在国内核心期刊和 SCI收录杂志发表论著60余篇;现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超微与分子病理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生物医学分会理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报告题目:特殊亚结构形成性肾小球病的电镜诊断【摘要】电镜在非肿瘤性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伴有亚结构形成性肾病的诊断优势更为突出,本报告将就此类肾小球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和思路进行解读,内容从单克隆和非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到非免疫球蛋白相关疾病,疾病谱从相对常见的淀粉样变性病到非常罕见的冷纤维蛋白原血症肾损伤。张曦 北京林业大学 讲师【个人简介】张曦,从事树木细胞分子生物学、树木生命活动多模态跨尺度成像与分析和树木规模化繁育研究等,担任J of Plant Physiol顾问编辑,Trees-Struct Funct、Plant Methods和电子显微学报等审稿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面上项目和博士后面上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科技部重大项目等。发表3篇教教改论文,主持1项校级教改项目,参编《植物细胞壁与木材形成》著作1部。近年来,以第一、共一或通讯作者在《Plant Physiology》、《Genome Biology》、《Trends in Plant Science》、《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Plant Method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带领团队开展良种树木规模化繁育项目,创制“三元三步”促生根技术,入选国家林草局2021年重要推荐成果,获北京大学南昌创新研究院百万经费资助,在中林种子集团及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市几十家企业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报告题目:植物多模态跨尺度技术及其应用【摘要】植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从微观的蛋白质分子到宏观的完整生物体,跨越了多个空间尺度。这些多层次系统通过不同类型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赋予了植物器官更高级的功能,为其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维成像技术,从单细胞到整个生物体,已成为揭示细胞复杂结构和系统功能的强大工具。我们运用单分子技术、Micro-CT、LSFM和Auto-CUTs等多模态跨尺度成像技术,对植物的种子、茎、花粉等结构进行精细的三维重构与深入分析,揭示植物细胞活动规律,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创新的技术手段和应用模式。李美静 深圳医学科学院 特聘研究员【个人简介】李美静博士,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至2019年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李雪明教授。2019至2023年在马克斯普朗克生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师从cryoET领域先驱Wolfgang Baumeister教授。2023年加入深圳医学科学院担任特聘研究员,组建病原与宿主互作的原位结构生物学研究课题组。目前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以第一作者(含共一)发表文章2篇,PNAS,3篇,elife,1篇;其中以共通讯作者在PNAS发表文章1篇。李美静课题组以原位结构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分子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细胞免疫等方法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复杂相互作用。课题组网站https://www.meijingli-cryolab.net。报告题目:光电关联及冷冻电子断层成像对沙门氏菌引发的宿主异源自噬的原位结构研究【摘要】原位结构生物学(in situ structural biology)联合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lectron tomography, cryo-ET)、冷冻聚焦离子束切割(cryo-focused-ion beam (FIB) milling)及冷冻光电关联成像技术(Correlative light electron microscopy, CLEM),研究复杂生物大分子复合物在细胞内不同功能状态下的结构。原位结构生物学不仅能提供纳米级分辨率的结构信息,更能提供不同分子间的时空相互作用。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的复杂相互作用是感染性疾病发生的基础。宿主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涉及多种复杂生物大分子的协同作用。我们利用基于冷冻光电关联和聚焦离子束切割的冷冻电子断层扫描成像技术系统地观察了沙门氏菌在宿主细胞内引发的异源自噬反应过程。同时,我们在细胞原位研究了异源自噬的关键载体自噬小体的发生、生长及排布的特征,为自噬和病原微生物感染带来新的思考。会议联系1. 会议内容仪器信息网杨编辑:15311451191,yanglz@instrument.com.cn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对外)汪老师:13637966635,cems_djw @163.com2. 会议赞助刘经理,15718850776,liuyw@instrument.com.cn
  •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报告集锦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2015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暨生物电镜前沿技术培训班&rdquo 日前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生物医学电镜专业委员会和农林电镜专业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与德国徕卡公司联合承办。   本次会议特别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 报告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贺新强教授   冷冻蚀刻(Freezeetching)技术是从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将冷冻断裂和复型相结合的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技术。样品经冷冻断裂蚀刻后,能够观察到不同劈裂面的微细结构,进而可研究细胞内的膜性结构及内含物结构。北京大学贺新强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课题组利用冷冻蚀刻技术在植物细胞壁研究中的一些应用。利用该技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壁的空间立体结构。 报告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素霞教授   电镜诊断学或超微病理学是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病理变化,对疾病做出病理诊断。王素霞教授从超微病理学的特点、超微病理诊断的局限性及其诊断的临床应用,结合诊断电镜样本的处理、电镜超微病理图像研判等方面介绍了医学电镜病理诊断的技术要点与诊断原则。 报告人:云南农科院植物病毒与种质资源研究所张仲凯教授   张仲凯教授在报告中从负染色观察的优势、负染色制样方法、与其他实验结果的比较验证、Tospovirus不同电镜制样方法的超微结构比较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植物病毒样品负染色制样及电镜观察分析。 报告人:华东师范大学 倪兵教授   倪兵教授从样品的收集、制样工具的准备、样品制备技术等方面介绍了原生动物纤毛虫的形态学研究技术。据介绍,由于传统的制样过程时间长,而且样品经化学固定-脱水-干燥等步骤,会产生许多假象,如坍塌、细胞收缩等,而冷冻制样技术则能避免这些问题。在报告中,倪兵详细介绍了冷冻扫描电镜技术在原生动物形态观察中的应用。 报告人: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 胡东维教授   胡东维教授通过包埋剂的选择、探针的选择、低温包埋的程序、标记方法、免疫金标记的对照方法、标记结果的判断等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超薄切片包埋后免疫金标记技术的具体制样步骤和注意要点。 报告人:第二军医大学 杨勇骥教授   杨勇骥教授从成功进行胶体金标记的重要关键点、如何设计包埋前免疫标记程序、包埋前免疫标记技术的优缺点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生物样品包埋前免疫金标记技术。 报告人:福建中医药大学 陈文列教授   透射电镜常规制样周期长,是影响电镜技术在临床病理诊断中应用的制约因素之一。微波可用含水试剂和有极性试剂的作用,缩短样品制备的周期。陈文列教授从微波固定仪器的原理、微波炉的选择,在制样过程中影响微波作用的因素、实验注意事项,以及电镜样品微波聚合方法、微波电子染色、微波快速脱钙等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微波技术在透射电镜样品制备方面的应用。   另外,在本次研讨会上关于电镜技术具体应用实例的报告有:中科院遗传所的梁晶晶介绍的《秀丽线虫的透射电镜制样与观察》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单春燕博士介绍的《泛素化修饰调节APP在体内-溶酶体系统的膜泡分选》 清华大学李英博士介绍的《生物样品光镜-电镜联用技术应用》等报告。   关于电镜制样技术的相关报告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仪器中心王国鹏博士的《高压冷冻制样技术探索》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仪器中心胡迎春博士的《基于超薄连续切片的TEM三维重构技术》等报告。
  • 第三届怀柔论坛 生物医学成像:未来技术与未来科学家
    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在怀柔科学城建设“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为充分发挥成像设施作为国家设施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助推生物医学成像前沿科学与技术发展,促进我国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的自主创新,我们创办了“怀柔论坛”,集各领域生物医学研究者智慧,利用多模态跨尺度先进系统成像能力推动原创性重大科学问题研究以及技术创新,为人类健康事业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第三届“怀柔论坛”计划于2023年11月3日(星期五)至5日(星期日)在北京怀柔科学城举办,论坛主题为“生物医学成像:未来技术与未来科学家”。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一、会议时间:2023年11月3日-5日二、会议地点:北京怀柔日出东方酒店三、会议主题:生物医学成像:未来技术与未来科学家四、组织单位:主办单位:北京大学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北京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承办单位: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五、日程安排:11月3日13:30-14:30开幕式14:30-16:55主题报告16:55-19:00成像设施参观19:00-21:00晚宴11月4日08:30-18:00主题报告及圆桌讨论11月5日08:30-17:50主题报告及圆桌讨论六、会议规模:线下约200人七、特邀报告嘉宾(姓名首字母排序)• Stefan W. Hell,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马克思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医学研究所所长• 杜江峰,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 戴琼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Jan Ellenberg,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所长,Euro-Bioimaging总协调人• Yale E. Goldman,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 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珍妮莉亚研究园区(HHMI Janelia Research Campus)教授,4D Cellular Physiology科学计划负责人• 骆清铭,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 Lihong V. Wang,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谢晓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昌平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讲席教授• 徐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八、报告嘉宾(姓名首字母排序)• Xiaoyuan Chen,新加坡国立大学终身讲席教授• 方宁,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 郭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韩铭,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助理教授• Julian Kompa,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博士• 刘贝,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Rong Li,新加坡国立大学机械生物学研究所所长、特聘教授• W Jonathan Lederer,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与技术中心主任、教授• 刘颖,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Hanchuan Peng,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研究小组负责人、教授,东南大学脑科学与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 齐志,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研究员• 孙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Longsheng Song,爱荷华大学卡佛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终身教授,Edith King Pearson心血管研究主席• Lingyan Shi,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助理教授• Till Stephan,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Zheng Shi,罗格斯大学助理教授• 田华,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 Jin Wang,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和物理学系教授• Micheal Weber,马克斯普朗克多学科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Yingxiao Wang,南加州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教授• 熊汗青,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助理教授• Sheng Xu,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纳米工程系副教授• Miao Yu,美因茨大学博士后• Yaoheng Yang,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博士后• 郑鹏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九、会议网站及报名:https://mp.weiqihd.com/msite/site/11269/
  • 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 第一轮通知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定于2023年11月3日-11月5日,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召开“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同期举办“第七届姑苏临床微生物论坛暨智慧医学检验学术研讨会”,会议地点: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城源宿酒店。大会共设置2个高峰论坛、1个主论坛和7个专题分论坛。将邀请国内外知名学术专家、临床专家、产业专家报告和研讨,会展示近年来在生物医学传感、转化医学和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从基础研究、临床检验和创新成果转化等交流“生-医-工交叉融合”的成果和心得,推动生物医学检验领域新技术、新应用的高质量发展。2023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热忱期待从事生物医学传感、医学检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莅临参会。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 于老师 0512-695810813166807616 2023年9月27日
  • 怀柔论坛2022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会议通知
    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 您好!成像技术作为生物医学最重要的研究工具之一,已经成为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研究发展的核心动力。北京大学联合多家单位在怀柔科学城建设“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为复杂生命科学问题和重大疾病的研究提供系统成像组学研究手段,对生命体结构与功能进行跨尺度可视化描绘与精确测量,进而破解生命与疾病的奥秘。为充分发挥国家设施的示范引领与辐射带动作用,探索生物医学成像前沿科学与技术发展,助推我国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装备自主创新,我们创办了“怀柔论坛”,集各领域生物医学研究者智慧,利用多模态跨尺度先进成像能力来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范式变革,助力高端生物医学影像仪器装备的“中国创造”。第二届“怀柔论坛”计划于2022年11月3日(星期四)至4日(星期五)在北京怀柔日出东方酒店举办,论坛主题为“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联合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北京市怀柔科学城管理委员会及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雁栖湖畔,金风送爽,诚挚邀请您出席本次大会!顺颂秋绥!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2022年10月点击链接进入会议官网点击报名:https://www.wjx.cn/vm/tvedfeR.aspx#会议信息1. 会议时间:2022年11月3日-4日2. 会议地点:北京市怀柔区日出东方酒店3. 会议主题:生物医学成像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4. 会议主席(以姓氏笔划为序): 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 大会主席:乔杰院士、张平文院士、 徐涛院士、程和平院士 执行主席:王天兵教授、王世强教授、王嘉东教授、 孙育杰教授、陈良怡教授、罗金才教授、 高家红教授5. 日程安排:11月3日09:00-12:00 全国生物医学成像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14:00-14:30 开幕式及领导致辞14:30-15:00 怀柔科学城及成像设施介绍15:00-16:30 怀柔科学城及成像设施参观11月4日08:30-17:00 主题报告及圆桌讨论6. 会议规模:线下共约200人报名须知:1.报名截止时间:10月25日12:00点击报名:https://www.wjx.cn/vm/tvedfeR.aspx#2.联系人:张金博(交通管理)13466768211 林 颖(会务综合) 15030818223 杜淑欣(参会报名)18301166236 容颖雪(会务综合)18810535356 王莹莹(食宿安排) 13520951896 3.发票开具:如需开具发票,点击按钮填写发票信息。会议后三十个工作日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大会日程
  • 生物医学遭遇大数据
    目前获取海量数据变得越来越方便,但一家机构与另一家产生的资料有很多差别,把这些信息集中分析时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   标准化虽然艰难,但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困境。   大数据时代正在深刻影响生物医学研究:海量数据需要在不同系统和机构间共享和分析,但因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使研究者无从下手 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的结合更加紧密,两者兼通的复合型人才也明显缺乏。   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海量数据,如何更好地利用,成为了信息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共同面对的挑战。   大数据时代来临   2012年,美国政府发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旨在利用大量复杂数据集合获取知识和提升洞见能力,投入金额高达2亿美元。   所谓大数据,或称巨量资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2月18日至20日,由李嘉诚基金会出资举办的以“信息技术与未来医学”为主题的第二届“与大师同行”学术交流活动上,来自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劳德研究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中国工程院等研究机构的国际知名学者,对大数据对生物医学的影响、大数据时代生物医学研究标准化困境和复合型人才缺乏难题进行了探讨。   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生物医学正进入大数据时代,很多研究都是大数据研究、大数据存储,从大数据里面挖掘新信息。”   她举例说,比如现在诊断某种疾病,医生可能需要调用患者的基因数据、从小到大的病历等大量数据。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汪建近日曾表示,大数据与大科学是未来生物经济发展的核心点。“要解决当前生命科学的问题,需要从时空状态对生老病死进行解读,这就需要大数据。这种大数据揭示的就是大科学,从而衍生出大产业。”   仅以深圳国家基因库为例,其中的样本量已达130万份,其中人类样本115万份,动植物、微生物等其他样本15万份。至2013年底,预计实现1000万份可溯源生物样本的存储,2015年底实现3000万份生物样本的存储。   而这仅仅是不断膨胀的大数据的冰山一角。   标准化困境   不同系统和科研机构之间难以实现标准化的数据共享和分析,这令很多科学家无所适从。   美国特拉华大学生物信息学和计算机生物学中心主任吴慧华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上述问题是生物医学与信息科学结合过程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目前获取海量数据变得越来越方便,但一家机构与另一家产生的资料有很多差别,把这些信息集中分析时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标准。   以对大数据需求最为迫切的医院为例。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基因组科学部主任鲁宾(Rubin)表示,理想状态下的目标是建立统一的电子病历系统,这些信息应该有统一的标准,但现实并非如此,各个医院存储的数据标准不同,而且不同系统存储的信息也不一样。   据吴慧华观察,目前在美国等国家,不同机构和资料库产生和存储的数据都是遵从不同的标准,标准化问题在业内尚未达成共识。   对于标准化之难,鲁宾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解释道,数据量大并非关键,而是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导致了难以统一标准。   他说,比如基因测序,虽然数据量很大,但属于同一类型,就比较容易在同一标准下进行分析,而生物医学方面的数据就困难得多,涉及血压、心跳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临床和数字化信息,有些数据之间难以关联,这便造成了标准化的挑战。目前各个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信息科学和生物医学的学者需要更加紧密的合作。   在吴慧华看来,中国科学家应该积极加入国际标准的讨论、设计和制定中,更多参与国际上的生物医学信息共享。   复合型人才缺乏   标准化虽然艰难,但与会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通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困境。因为两者结合过程中的标准化及一系列问题的化解,需要研究者对两个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   据与会专家介绍,目前鲜有高校主动设置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的交叉学科和院系,横跨这两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大多源自学者自发或在导师引导下的选修。   耶鲁大学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主任林海帆对自己的一位学生印象深刻。这位学生曾经主动提出关注生物信息方面的研究,当年很多老师以为他不务正业。最后他选择了兼修信息科学,现在已经是生物医学和信息科学兼备的稀缺人才。   “我发现有的学生虽然选择生物专业,但其实很有数学天分,我们研究所信息部的主任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林海帆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   吴慧华也是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典型。她同时具备生物学和计算机科学教育背景,曾获台湾大学理科学士学位、美国普渡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得克萨斯大学泰勒分校第二硕士学位(计算机学)。   为促进多学科研究和教育,她2009年在特拉华大学创立生物信息学与计算生物学中心(CBCB),由来自5个学院的60多名教师组成,并创立或负责多个生物信息学教育项目。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劳德研究所副主任、首席信息官梅西罗夫(Mesirov)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介绍,美国政府正在推动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教育,从国家级科学中心的层面促进高中阶段的学生就开始学习交叉学科的知识。   这也许对中国会有所借鉴。
  • 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第二轮通知
    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协办单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生命科学仪器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业委员会江苏省医学会检验学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中国科学院先进医疗器械产业孵化联盟苏州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创新联合体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医学检验技术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检验医学研究所苏州市临床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前沿》(Biomedical Engineering Frontiers)期刊编辑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中科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赞助单位:征集中,意向单位请联系组委会成员媒体支持:仪器信息网持续更新中……组织架构大会名誉主席 王传新唐玉国徐 博大会主席周连群 杜 鸿学术委员会主 任:王 平崔 巍委 员:王晨辉关 明陈 鸣李 敏周 洲杜鲁涛组织委员会(按姓氏笔划排序)主 任:张 威张海方委 员:王佳谊王 策尹焕才孙中文孙敏轩吴 健何春燕何帮顺宋一之宋明轩张长松陆仁飞陈 相陈 洁邵雪君茅凌翔段生宝胥 萍顾 锋徐国新曹季军唱 凯韩 坤程文播大会秘书处谢小芳秦立海温会燕赵莎莎会议信息会议主题: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会议地点:苏州市科技城源宿酒店(苏州市虎丘区武夷山路77号)会议日期:2023年11月3-5日11月3日10:00-21:00 注册报到 13:30-17:30 青年学术报告会、闭门会11月4日08:30-17:00大会报告、分会报告11月5日08:30-15:00 分会报告、闭幕式简要日程:报到信息:11月3日10:00-21:00,在会场主会厅接待报到。3日未报到的参会代表,可于4日在会场签到处完成报到。论坛信息论坛会议名称论坛主席会厅&时间大会特邀报告周连群杜 鸿主会厅 11/408:30-12:30微生物检验新技术论坛余方友宋一之主会厅11/413:30-17:00智能生物医学传感论坛关 明张 威亚太厅11/413:30-17:00医用质谱技术检验论坛程文播张海方姑苏厅11/413:30-17:00医研产创新发展论坛王 昇宋明轩太湖厅 11/413:30-17:00分子检验论坛杜鲁涛韩 坤亚太厅 11/508:30-12:00生物医学工程前沿论坛孙敏轩韩 锟姑苏厅 11/508:30-12:00临床检验前沿技术论坛汪俊军段生宝太湖厅 11/508:30-12:00大会闭幕式周连群杜 鸿亚太厅 11/513:30-15:00青年学术报告会李金泽杨 欢亚太厅 11/313:30-17:30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工作会议(闭门会议)周连群姑苏厅 11/315:30-17:30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AMS)专家共识研讨会(闭门会议)杜 鸿太湖厅 11/314:30-17:30报告专家主会报告专家(持续更新中…)分论坛出席嘉宾(按论坛报告顺序,持续更新中…)会议注册报名报名通道:扫描二维码,【活动报名】提交报名信息。因为程序版本原因,提交报名时会显示“免费”字样,请忽略,并按要求支付费用。会议费:普通参会代表800元/人,食宿费用自理。会议费缴纳、发票开具:扫描下方二维码,根据引导缴费、开具发票。住宿交通信息温馨提示:由于参会人数众多、酒店房源有限且正值旅游旺季,请参会嘉宾及时联系酒店订房。酒店协议价格(费用自理):苏州科技城源宿酒店(大会会场酒店)地 址:虎丘区武夷山路77号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天(含单早)430元/天(含双早)联系方式:18551578885 彭经理苏州科技城万达美华酒店(距会场步行约700米)地 址:虎丘区漓江路8号20幢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380元/天(含双早)豪华大床房:430元/天(含双早)联系方式:0512-66369666(报苏州医工所协议价)苏州清山会议中心(距会场车程约3.5千米)地 址:虎丘区科技城稼先路35号协议价:大床房/双床房:460元/天(含单早)联系方式:0512-66890999(报苏州医工所协议价)交通信息:• 苏南硕放机场出发:打车:约25公里,车程约45分钟,网约车费约100元。公交:可乘苏锡公交1号线至苏华新村站后打车前往目的地。• 苏州火车站、苏州北广场汽车客运站出发:打车:约22公里,车程约30分钟,网约车费约60元。公交:可乘快线3号在科技大厦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1.5小时。• 苏州北站出发:打车:约35公里,车程约40分钟,网约车费约9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2号线在龟蠡路站转轨道交通3号线至铜墩站, 在鹿山路珠江路西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2.5小时。• 苏州园区站出发:打车:约32公里,车程约35分钟,网约车费约8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3号线至铜墩站, 在鹿山路珠江路西站转353路至时尚水岸商业广场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2小时。• 苏州新区站出发:打车:约15公里,车程约25分钟,网约车费约40元。公交:可乘轨道交通3号线至狮子山站,换乘有轨电车1号线至嘉陵江路站,步行至会场。全程约1.5小时。征文要求《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青年学者优秀论文比赛通知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省免疫学会感染免疫专委会定于2023年11月3日-11月5日,在江苏省苏州市科技城源宿酒店,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召开“姑苏生物医学检验技术发展年会”,并于2023年11月3日下午举办“第七届姑苏临床微生物论坛暨智慧医学检验学术研讨会青年学者分论坛”。现开展征文活动,并将于会议期间举办优秀论文比赛,欢迎全国生物医学检验青年学者踊跃投稿参会。现将会议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征文内容以“医工融合协同创新”为主题,论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医学传感、转化医学、临床医学检验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基础研究、临床检验和创新成果转化等研究方向。二、征文要求1. 内容要求:应征论文必须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重点突出、数据可靠、结论恰当;文字力求准确、精炼、通顺;稿件文责自负。2. 稿件格式:提交800-1000字摘要一份,包括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不要附图表),并按“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作者姓名、邮编、正文”的顺序书写。文稿一律用word格式小四号字排版。3. 论文命名:一作姓名+单位+手机号码。4. 投稿方式:邮箱投稿18895664823@163.com5. 截稿日期:2023年10月27日6. 为了保证投稿后的通讯效率和方便参会,请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尽可能直接投稿,不要请他人代为投递,避免一个单位或科室的稿件通过一个用户名投递。三、比赛流程1. 初赛 在所有投稿中择优选取优秀论文进入决赛,进入决赛的名单将于10月底回复决赛通知。2. 决赛 进入决赛的选手参加11月3日下午的现场比赛,10分钟PPT演讲,专家打分、点评。3. 颁奖 比赛设置江苏省免疫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于11月5日下午进行集体颁奖。四、联系方式联系人:杨老师,18962113372;李老师,15506183985江苏省免疫学会2023年10月13日联系方式联络专员:刘雨鑫 电话:0512-69588108/13596026345邮箱:lmoffice@sibet.ac.cn赵莎莎 电话:0512-69588061/15152261879邮箱:zhaoss@sibet.ac.cn秘 书 处:谢老师 电话:13862005367 邮箱:xiexiaofang134@126.com秦老师 电话:18943189001 邮箱:qinlh@sibet.ac.cn温老师 电话:18013556495 邮箱:wenhuiyan2012@163.com赵老师 电话:15152261879 邮箱:zhaoss@sibet.ac.cn通讯地址: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科灵路88号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A3楼407室,刘雨鑫收, 13596026345, 邮编:215163江苏省免疫学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二〇二三年十月十七日
  • 液态金属靶光源—安东帕SAXSpoint进入欧洲生物医学技术中心
    这期谈到生物医学,利用安东帕小角X射线散射仪(SAXS)或原子力显微镜 (AFM) 可获得复合结构表征,也可用于药物释放控制体系的聚合物薄膜结构和形貌特性等。近期,捷克查尔斯大学生物科学与生物医学科学中心近期购买了一台安东帕的SAXSpoint 2.0小角/广角X射线散射仪,配备液态金属靶,Eiger 1M探测器及自动进样器;同时,安东帕根据BIOCEV需求研发原位SAXS-UV/VIS测试模块,可实现原位测试小角和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器已安装并通过验收。BIOCEV是捷克六所科研院所的联合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欧洲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卓越中心,SAXSpoint 2.0将在核心的项目上使用。From Website:http://www.biocev.eu液态金属靶光源具有独有的液态金属射流,以镓合金的液态束为阳极材料产生高亮度光束,具有高稳定性,是目前通量最高的实验室光源。此外,针对生物医学领域安东帕研发的自动进样器可实现192位样品自动测试,该自动进样器可实现4°C控温,可用于测试生物大分子等液体样品。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精密度和可追溯性最为重要。安东帕高端分析设备可用来进行材料特性分析、样品制备、合成等应用。
  • 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培训班(生命科学部分) 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第二轮通知 (2015年5月29日~6月2日)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电镜专题讲习班(生命科学部分)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定于2015年5月29日-6月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主办,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与德国徕卡公司联合承办。会议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和电镜工作者讲授生物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最新发展,交流生物样品制备和应用方面的技术经验,并安排部分学员参加实验操作及演示。现将会议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2015年5月29日~6月2日,29日下午14:00以后报到。   二、报到地点:杭州市西湖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电话0571-81069226。   三、会议地点: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   四、会议组织机构:   主 席:张 泽院士   副主席: 杨勇骥,丁明孝,洪健   委 员(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周晓军,马洪骏,王素霞,陈文列,崔 丽,李伯勤、俞 彰,祝 健,张仲凯,王学东,贺新强,林金星,周卫东,陈明霞,黄晓峰,徐信兰,贾君镇,杨秉耀,贺子义   秘书长:洪 健,王 华   会务组成员:郑晓敏, 胡 萍, 李云琴,黎军英,戎念杭,徐颖   四、会议主题:   1.常规电镜制样技术(包括连续切片、顶扣包埋、钻石刀应用等)   2. 低温电镜制样技术(高压冷冻-冷冻置换,超低温快速冷冻)   3.免疫金标记电镜技术(包埋前标记,包埋后标记)   4. 光镜-电镜关联技术(徕卡冷冻光镜演示)   五、实验分组:   会后的实验操作分为4个组,①常规制样,②高压冷冻,③免疫标记,④光镜-电镜关联,请代表在回执中选择想参加的实验组,每人限选两组 由于参加实验操作的人数有限,原则上每个单位限制1人参加,并以报名先后排序,名额报满为止 当各实验组参加人数不平衡时,会务组根据代表报名的情况进行调节。   五、会议日程   5月29日 下午 14:00以后报到,代表入住酒店   5月30日 全天大会 开幕式--大会主席致辞,主办方代表发言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   大会邀请报告,厂商邀请报告,代表发言讨论   5月31日 上午 专家讲课,会议讨论 参观浙江大学农生环测试中心   5月31日 下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不参加实验操作者离会。   6月1日 上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6月1日 下午 实验操作和演示,学员分四组轮转 总结。   6月2日 会议结束,学员离会。   会议地点: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三楼求是厅1   实验地点:紫金港校区农生环大楼,高压冷冻组(C座-103房间),免疫标记组(C座-105房间),常规制样组(B座-128电镜室),光镜-电镜关联(B座-128电镜室)   六、会议交通:杭州萧山机场--圆正启真酒店约47公里,出租车约1小时,160元左右 也可坐机场大巴到武林门民航售票处下车,再转出租车(40元左右)到圆正启真酒店 杭州火车东站、杭州火车城站到圆正启真酒店出租车约40分钟,50元左右   七、 会议收费标准:会议和实验操作全程参加者1200元,只参加会议者600元(学生收费相同)   A、会议费通过邮局提前寄款或报到时交纳现金,现场不能刷商务卡。   收款人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二条13号 邮编:100190   收款姓名: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 收   B、会议费不能缴纳现金的请在如下账号银行汇款,收到汇款周期较长,大约半个月。   【说明: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无独立账户,财务委托北京工业大学代管,此会议请必须加附言生物电镜会 】 户名:北京工业大学 帐号:0200003709089028526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广渠路支行 (工商银行行号:1021 0000 0370) 重要说明!!!! 贵单位汇款后必须发送电镜学会信息,汇款单电子扫描邮件E-mail:cemshp@163.com(告知:1、汇款单位;2、汇款金额;3、汇款日期)姓名手机号码或邮箱;以便电镜学会查询贵单位汇款!没有告知以上3项内容,财务无法确认,不能开出发票。   八、会议住宿标准:   5月29日~6月2日圆正启真酒店标间358元/间/天,大床间378元/间/天(含早餐)   5月29日~6月1日紫金港大酒店(校东门口):普通标间308元/间/天,豪华标间348元/间/天,大床间348元/间/天(含早餐)。   由于校内圆正启真酒店的房间比较紧张,单人间有限,请代表在回执中尽可能选择与人合住,可提出合住者姓名,以便会务组安排。此外,选择的合住者应与您所住的夜数相同,否则出现自然单间的费用将由您个人全部承担。6月1日前离会的代表建议选择校东门口的紫金港大酒店。为确保预订到您的房间,请于4月30日之前将会议回执发回,无回执者不能保证住房。   会议期间用餐由会议统一安排,早到或晚走的代表自理会期以外的用餐。与会代表将在报到时领取餐券,凭券用餐。   九、会议联系人:   李云琴,电 话:0571-88982409, 13735465530,Email:liyunqin@zju.edu.cn   郑晓敏,电 话:15924153536,Email:xmzheng1212@sina.com   中国电镜学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李宁春,电 话:010-82671519,13910743390,Email:dzxwxb@blem.ac.cn   胡 萍,电 话:010-82673560,13552527930,Email:cemshp@163.com   第八期郭可信暑期电镜专题讲习班   暨全国生物医学农林电镜技术研讨会组委会   2015年3月20日 回 执 个人信息 姓名 性别 电镜工作年限 单位 职称 熟悉何种技术 切片/标记/冷冻/透射/扫描 报告题目 参加实验组 1组:常规制样 2组:高压冷冻 3组: 免疫标记 4组:光镜--电镜关联 电子邮件 手机号码 抵达日期 月 日 车次 离开日期 月 日 车次 酒店选择 校内:圆正启真酒店 □ 校外:紫金港大酒店 □ 房型选择 1、合住标间 ■;2、单住标间;3、大床房 合住者姓名: 发票抬头 会务费 备注 1、 请拟参会代表务必将回执于4月30日前通过email回传至议会务组:李云琴liyunqin@zju.edu.cn郑晓敏xmzheng1212@sina.com; 2、 请选择参加的实验组,每人限选两组;由于参加实验操作的人数有限,原则上每个单位限制1人参加,并以报名先后排序,名额报满为止;当各实验组参加人数不平衡时,会务组根据代表的情况进行调节; 3、 请确认住宿房型,会务组默认安排标准间两人合住,若需安排单间请在回执中注明; 4、 圆正启真酒店标间:358元/间/天,单人间:378元/间/天; 紫金港大酒店普通标间:308元/间/天,豪华标间348元/间/天,单人间:348元/间/天。
  • 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即将召开
    " _ue_custom_node_="true"会议接力|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即将召开会议接力:今年恰逢低场核磁共振会议举办10周年,故而分别在青岛、宁波、无锡设立各自领域的分会场,让会议主题更加集中而深入,碰撞出更多的科研火花。 ▲第十届低场核磁会议能源地矿专场与会代表合影 10月17-19日,第十届低场核磁共振研讨会-能源地矿在青岛圆满举行,30余个高质量报告让整个会议的学术水准空前之高,错过能源地矿专场的可以点击查看 关于会议:2018年11月5日-7日,生物医学材料国际合作论坛暨第十届全国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生物医学材料专场)即将在美丽的东海港口城市宁波召开。会议将秉承该系列会议长期以来的宗旨,继续为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领域内的各方(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专家等)搭建交流新科技成果的平台。 大会主题:大健康时代的生物医学材料和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大会地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官西60余个高质量学术报告 “纽迈之夜”晚宴全面展示FFC技术及其应用 变场核磁共振技术FFC NMR 是Fast Field Cycling 的简称,由快速场循环技术测量不同磁场下的核自旋弛豫率,此仪器改变宽范围的磁场强度(从几个KHz到40 MHz),主要测量T1和T2随着磁场 强度的变化,研究核磁共振弛豫散布(NMRD)特性。应用领域:造影剂研究、蛋白质、聚合物、活体肿瘤研究1.造影剂的性能评价及造影剂优化改进研究2.治疗性蛋白质聚集的常规评估3.蛋白质与其他分子之间的缔合研究4.寻找表征肿瘤的新的生物标记物指征,用以疾病的早期诊断并降低成本。5.聚合物流体变化、品质差异鉴定等宁波之约 大会报告日程精彩纷呈,不容错过!FFC的新技术介绍将在大会晚宴“纽迈之夜”为大家呈现,敬请关注。
  • 程京研究团队获2017年“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p   4月21日,2017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由清华大学、解放军人民总医院和博奥生物集团联合申报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项目摘得技术发明类一等奖。项目主导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出席颁奖典礼,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曹雪涛院士为其颁发了获奖证书。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noimg/77561053-b6f1-4dde-a5aa-3891fb04f582.jpg" title=" 1.jpg" width=" 561" height=" 355" style=" width: 561px height: 355px "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程京(右二)被授予获奖证书。 /p p   “遗传性耳聋基因诊断芯片系统的研制及其应用”是在国家863等重大项目支持下,由程京院士所领衔的清华大学、博奥生物集团和解放军总医院共同完成。遗传性耳聋为常见致残性疾病,我国听力残疾者2045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4%,而每年新增的聋儿达3万人。研究证明,60%的重度耳聋源于遗传。如果通过对耳聋基因突变的识别,从而在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和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阶段对耳聋进行早期干预,就可以避免很多聋儿诞生的悲剧。 /p p   通过对耳聋遗传高危人群的分子病因学研究,研究团队确定了中国人群最重要的致聋基因及其突变频谱信息,并通过生物芯片设计技术层面和配套仪器的系列技术发明,最终设计出国际首创的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 /p p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先天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相关的耳聋基因位点,具有准确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便等特点,是至今获证最早、覆盖位点最多、筛查人群最大,且唯一实现干血斑等痕量样品检测大高灵敏度产品。此外,围绕芯片核心技术,博奥生物还研发了系列芯片配套仪器设备,实现了大规模样本的自动化平行处理。 /p p   2012年4月以来,采用这一技术,北京、成都、郑州、福州、太原、南通、东莞、济南、新疆等近二十个省市区将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项目列入当地民生工程。5年来共有200多万新生儿接受检测,检出总突变率为4.4%,其中药物致聋基因携带者就有5000多人,直接避免了受检者和家庭成员约5万多人因使用药物不当而致聋,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鉴于该项目所产生的重大社会意义,中国台湾、越南和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均陆续引入该技术,为当地的耳聋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p p   耳聋基因芯片系统作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体现了生物医学与工程的完美融合,成为原始创新转化为临床应用的典范,这也是该项目此次获得“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的重要原因。 /p p   “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设立,是国内该领域的最高科技奖项。奖项以我国著名医学家黄家驷院士命名,旨在秉承其医工交叉的学术理念,奖励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在基础研究、技术发明和科技进步方面贡献卓著的科技成果。 /p p br/ /p
  • 3亿元筹建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所
    近日,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和苏州市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同建设“中科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协议书,这是继“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和纳米仿生研究所”之后第二个中科院与江苏省共建的高技术新兴产业重大研发创新载体。 根据该研究所总体规划,项目建设总投资3亿元,其中中科院支持5000万元,江苏省和苏州市共同配套2.5亿元。研究所按照“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建设标准,面向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前沿,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吸引国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团队,加强机制体制创新,重点推进应用材料、医疗器械的技术创新、集成和成果转化。研究所建成后,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生物医学工程研发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及成果转化应用与人才培育基地,通过产业技术的持续创新,引领和支撑江苏省乃至全国生物医学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科技厅高度重视该所的规划建设,2006年将其列入“十一五”省重大研发机构建设计划,组织编制总体建设规划方案,2007年经国内知名专家论证后,会同省财政厅下拨专项资金1000万元启动建设。
  • 华粤行成功参展第四届国际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技术大会
    4月16-19日,第四届国际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技术大会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东校区(大学城校区)隆重举行并顺利闭幕,本届大会以&ldquo 基因组稳定性和癌症发展&rdquo 为主题,邀请了在相关研究领域中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48名专家学者作大会主题报告和分会场专题报告。与会专家交流并讨论了DNA损伤信号和DNA损伤修复,端粒生物学,衰老和环境基因毒理学的机制,尤其是癌症生物学和癌症干预等相关的研究成果。华粤行仪器有限公司(我司)倾情赞助本次大会。 借此机会,我司为与会的各位专家及师生们介绍了系列细胞/动物研究的新技术新产品,包括日本NEPA GENE NEPA21新一代高效基因转染系统、美国Biospherix低氧培养系统、DBT Juli荧光显微镜等,获得广大师生们的热烈欢迎及极大的关注。 我司NPEA21基因转染系统及biospherix低氧培养装置宣传易拉宝 参会老师正在仔细阅读了解我司的产品资料 我司销售人员为参会学生讲解高效基因转染系统NEPA21
  • 生物芯片、生物医学仪器等项目取得进展
    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重点项目取得阶段性进展   2009年5月13日,生物中心在京组织召开了“十一五”863计划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重点项目管理工作研讨会。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生物医学关键试剂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863领域专家、特邀专家和863计划管理相关人员近50人参加了会议。生物中心王宏广主任、863联办有关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总结交流了生物芯片、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生物医学关键试剂三个重点项目的主要进展和任务完成情况,分析探讨了当前生物芯片、医学仪器和试剂发展的形势和机遇,初步提出了进一步做好生物芯片、医学仪器和试剂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会上,王宏广主任指出,课题实施只剩下不到两年的时间,尤其是面对科技进步支撑经济发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重点项目的实施应该更多地关注既符合民生需求、又具有市场空间的高技术生物医学关键仪器和试剂的开发,在“十一五”末期,要以拉动需求、促进GDP增长作为一项重要的验收考核指标。同时,王主任对各课题承担单位提出要求,严格按照合同完成既定的任务和指标,并依据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的市场需求,着手为“十二五”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做好战略研究和前期铺垫。863联办有关同志介绍了863计划近期相关的工作部署,指出做好“十一五”项目的评估和“十二五”战略研究工作的重要性。   生物芯片、生物医学仪器和试剂三个重点项目“十一五”立项突出以研究开发国内急需的产品为主要目标。截止到目前,三个重点项目已获得上市产品13个,销售17252万元,申请专利206项,获得专利59项,发表论文232篇,预计能按立项要求完成“十一五”预定的目标任务。
  • iCMR 2017特邀报告: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第一届磁共振网络会议(iCMR 2017)特邀报告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基于NMR的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颜贤忠.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0/insimg/84a57a14-9b39-4c56-aa37-ee7850b91e2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颜贤忠 研究员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strong /p p & nbsp /p p    strong 报告摘要: /strong /p p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之后的有效中药组学手段,它的研究对象是所有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学的主要研究手段包括核磁共振、液质联用、气质联用及毛细管电泳质谱联用等。本报告将介绍基于核磁共振的代谢组学技术方法和研究策略,以及在疾病模型及肿瘤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nbsp /p p   strong  报告人简介: /strong /p p   颜贤忠,理学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核磁共振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及波谱学会理事长,中国物理学会波谱专业委员会委员,《波谱学杂志》编委。1986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学士,1989年中科院武汉物理研究所应用波谱学硕士,2000年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博士。曾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活体动物的核磁共振技术,研究动物缺血、缺氧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目前主要开展药物分析及代谢组学相关研究,为国内最早开展代谢组学研究工作的人员之一,建立了综合性的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并应用于新药研发、中医药现代化、重大疾病和肿瘤细胞代谢等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课题支持。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在Angew. Chem. Int. Ed,J Biol Chem,J Proteome Res,J Magn Reson, Sci Rep等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2部。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CAIA奖)一、二等奖各1项,指导硕士生12名,博士生5名。 /p p strong   报名地址: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target=" _self" 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MR2017/ /a /strong /p p & nbsp /p
  • 赛默飞参加第18届东亚生物医学讨论会议暨第10届两岸生物医学研讨会
    中国上海,2011年12月15日&mdash 2011年12月7日-9日,第18届东亚生物医学讨论会议暨第10届两岸生物医学研讨会于上海召开,此次会议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主办。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赞助了此次会议的欢迎晚宴,与行业内的专家学者进行了积极的交流。此外,赛默飞还在会场设立了展台,向与会嘉宾展示了赛默飞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先进产品及解决方案。 此次会议约有100位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其中有60人为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参会者。本届会议的组委会由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所长林安宁(主席),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副所长景乃禾,周金秋、龚祖埙等专家组成。会议的主题为&ldquo 分子与细胞&rdquo ,讨论的议题包括&ldquo 信号传导:途径与调控&rdquo ,&ldquo 肿瘤生物学和肿瘤治疗&rdquo ,&ldquo 免疫学&rdquo ,&ldquo 分子和细胞生物学&rdquo ,&ldquo 微生物学与传染性疾病&rdquo 等。 由赛默飞赞助的欢迎晚宴上,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所长林安宁教授、台湾大学生化与分子研究所的前任所长,台湾&ldquo 中研院&rdquo 院士林荣耀教授、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副所长Yoshinori MURAKAMI教授和前任所长,AIMBN的首任主席新井贤一教授、日本京都大学病毒研究所所长Masao Matsuoka教授、韩国首尔大学分子与生物遗传研究所所长Jae Bum Kim教授、韩国三星Sungkyunkwan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Joobae Park教授分别上台致辞,对赛默飞公司对我们会议的支持表示感谢。赛默飞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发表了演讲,预祝会议成功举办。晚宴中,迈世福和林安宁所长、景乃禾所长以及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科研管理处处长江舸就中国科研发展、青年PI培养等话题进行了交谈。 赛默飞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迈世福先生与日本东京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新井贤一教授(右一) 赛默飞展台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致力于帮助我们的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接近 110 亿美元,拥有员工约37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两个首要品牌,我们将持续技术创新与最便捷的采购方案相结合,为我们的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有助于加速科学探索的步伐,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各种挑战,无论是复杂的研究项目还是常规检测或工业现场应用。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发布团体标准《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
    各有关单位:我会组织业内骨干单位及专家参考其他国家相关指南和我国已经发布的相关规定和标准,经过多次研讨,起草了《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该文件规定了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的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一级或二级)的建设与管理,其他生命科学实验室参照使用。不适用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临床检测实验室以及药物研究实验室等非开放共享的科研公共实验室。现将《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标准予以公示,公示期7天。如有关单位或个人对本标准有异议,请与我会联系;公示期满未回复意见即视为无异议。联系人:张兰兰,联系电话:13527810826,电子邮箱:743537328@qq.com附件:1.《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2.《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编制说明3.意见反馈表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2024年5月17日附件2《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编制说明(公示终稿)(1).docx附件3 征求意见表.docx附件1-《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docx团体标准生物医学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要求的公示.pdf
  •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参展北京生物医学新技术及应用系列讲座
    2012年6月29-30日,北京生物医学新技术及应用系列讲座---细胞分析与免疫学检测新技术专场在亦庄生物医药园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的目的旨在向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医药研发企业和科研单位的用户介绍生物医学新技术及应用,以及为国内外企业搭建推广新产品和展示新技术的平台。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仪器公司C6号展位,本次展会我们主要展示了同一集团下属制造公司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多种自产仪器,比如研磨仪,梯度PCR仪,以及一些最新的代理产品的资料,例如默克密理博的guava微流式细胞分析系统、Muse细胞状态分析仪、Luminex多功能液相芯片分析平台、Direct Detect红外微定量分析仪、Labscale研发型切向流超滤系统以及泰事达冻干机等,都使大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司展台 展会现场 北京昊诺斯科技有限公司系致力于为生命科学、生物检测、生物工程、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及多层次服务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代理的国外产品绝大部分是专业领域内的世界一流品牌。主要包括:美国ThermoFisher Sorvall(索福),Heraeus(贺利氏)品牌的离心机、培养箱、生物安全柜、超低温冰箱等各类产品;美国Merck-Millipore纯水、超滤、层析系统、流式细胞仪、完整性测试仪、生物反应器、多功能液相芯片平台;德国美天旎全自动组织处理器,磁性细胞分选系统;波兰HTL移液器;美国CARR® 生物制药设备;韩国ADAM自动细胞计数器;美国ThermoFisher全自动工业分析系统及水质分析系统;美国ThermoFisher Barnstead品牌液氮罐、摇床、马弗炉等产品;加拿大Avestin高压均质机;西班牙Telstar系列冻干机;意大利PBI公司及瑞士IBS公司生物安全和微生物检测类产品。我们的代理权绝大多数为直接与生产厂家签约代理协议的独家或一级代理,这意味着我们销售的代理产品将得到生产厂家及我们的双重支持与售后服务。我们的库存备有大量的备品备件及现货以服务用户,这意味着在中国这样广大的用户区域内用户将可以就近联系我们,更加及时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更有保障的服务。同时我们还销售同一集团公司下属的北京鼎昊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自产仪器,如:各种离心机系列,凝胶成像系列,全自动染色脱色工作站,大胶扫描仪,金属浴系列,混合仪系列,磁力搅拌器系列,PCR仪及封板机,原位杂交工作站,研磨仪等。我们愿尽最大的努力为实验室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更加可信的服务。 我们相信凭借一流品牌的技术与服务基础,我们将与科技研发的实验室一起为民族产业共创美好的明天!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三十站: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是国家科技部(原国家科委)1994年正式批准成立的全国唯一的国家级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在药物毒物分析、新药研发、蛋白质组分析、代谢组学分析、细胞分析、环境和食品分析等领域拥有雄厚实力,是我国在上述领域科学研究、新药研发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托基地。与此同时,中心也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全军环境保护研究监测中心和北京市生物医药分析测试中心。   中心已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可提供权威的分析数据和检测报告。中心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发展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可承担生物医学领域中的核酸、蛋白质分析,有机药物,有机毒物分析,基因工程重组药物分析,微生物分析,致癌致畸致突变物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自由基分析,细胞分析,微区元素分析,放射计量分析等科研任务。2004年,国家科技部和北京科委决定在中心共建具有当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北京质谱开放技术平台”,为我国在上述领域的科学研究、新药产品开发和社会经济活动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服务。2009年,中心加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面向全社会开放提供技术服务。技术服务项目包括:新药报批服务、科研技术平台、测试服务以及专项服务。     资质证书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要由以下技术服务平台组成:代谢组学技术平台、蛋白质组技术平台、中药现代化技术平台、细胞生物学技术平台、结构生物学技术平台、环境和食品安全技术平台、微量元素分析技术平台、药物与毒物分析技术平台以及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分析技术平台。   中心分为7大专业实验室:质谱实验室、核磁共振实验室、电镜实验室、色谱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光谱和元素分析实验室,这些专业实验室拥有大量高尖端分析仪器支撑科研工作的进行:   质谱实验室主要核心仪器为9.4T超高性能混合型四极杆串联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Q-FT-ICR-MS) ,配套仪器有:高性能多肽测序质谱、高通量飞行时间质谱、磁质谱、飞行时间质谱、电喷雾串联质谱、离子阱质谱、高分辨气质联用以及无机质谱等,已建立完善的一、二、三代生物质谱系统。     Bruker高性能混合型串联傅立叶质谱(Q-FT-MS):9.4T Apex Qe 仪器说明:全球最新版双离子源(DualSource),分辨率超过140万,准确度优于1.0ppm,主要进行小分子物质结构快速解析、蛋白质与核酸序列测定及翻译后修饰分析以及疾病多肽组学研究。   Waters Micromass 高解析离子淌度质谱Synapt HDMS 仪器说明:该仪器为亚洲第一台引进的,主要进行无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蛋白质复合物研究以及复杂体系离子淌度分离分析。     Bruker 高速高灵敏多功能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Ultraflex III TOF/TOF 仪器说明:该仪器为全球第一台,主要进行蛋白质组学、多肽组学、质谱成像、物药报批、修饰分析以及寡核苷酸分析。   电镜实验室配备有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等,为研究组织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提供了重要的测试手段和技术方法。 Bio-Rad Radiance2100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仪器说明:可对细胞内各种荧光标记物及其组分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对细胞、细胞器进行三维图像重建与定量分析。  Hitachi H7650投射电子显微镜 仪器说明:主要对组织、细胞等进行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对比度的形态结构观察和组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Varian 600MHz NMR核磁共振 仪器说明:主要进行核磁共振方法学、天然及合成小分子结构、毒物分析、活体核磁共振、代谢组学以及生物大分子空间构象等领域的研究。 国家医学生物分析中心充分发挥人才、设备和技术优势,在保证向社会提供公正、科学、可靠、准确的检测数据的同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研究攻关和国际合作,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成为集研究、培训、咨询、仲裁、成果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中心作为国家生物安全应急分析基地,多次出色完成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事件样品分析。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承担的课题: 课题来源 项目名称 “863”项目 蛋白质组学新技术在肿瘤泛素通路研究中应用 “973”项目 人类肝脏蛋白质组定位图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973”项目 定位整合、原位修复技术及机理的研究 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 人胎肝蛋白质组学及重要细胞调控因子的发掘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蛋白质定位技术平台建立及应用 北京市肝脏及重大肝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科技计划项目 肝再生中系列蛋白质复合体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阻断泛素通路中Bcl-2蛋白形成复合体的生物质谱分析 “863”项目 蛋白质组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其在肿瘤细胞泛素通路与凋亡调控研究中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阻断泛素通路对正常和肿瘤细胞影响的巨大差异机制研究 “863”项目 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对白血病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高通量鉴定 国家科技部 生物质谱技术对蛋白复合体的鉴定 “863”计划青年基金 基于Bcl-2蛋白结构的创新药物发现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微丝相关新蛋白Lca295的空间结构及其与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 寡糖溶液构象的核磁共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新型分子成像技术——质谱扫描成像及其应用 国家科技部 一维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结合生物质谱直接鉴定混合蛋白质的方法初探 国家科技部 质谱(MALDI-TOF-MS)扫描成像技术初探 国家科技部 蛋白质组学技术用于分析肿瘤组织特异性自身免疫性抗原   附录: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   http://www.ncba.cn/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蛋白质组学网   http://www.proteomics.com.cn/
  • 英斯特朗生物医学领域应用研讨会通知
    尊敬的客户: 您好! 为了使广大用户能更好地使用英斯特朗公司的材料试验设备,并共同研讨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关于心血管支架材料和其他相关医学材料测试的特点。英斯特朗公司将于2009年6月26日上午9:00在上海国际贵都大酒店二楼汉厅举行“领先科技-共享成功 英斯特朗材料试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讨会”,特邀美国生物医学材料试验的专家Mr. Jim Ritchey讲演,和与会者一起探讨生物医学材料试验技术,英斯特朗ElectroPuls™ 的技术优点,以及如何应用英斯特朗公司的材料试验机和控制软件。 如果您需参加,请电邮致zhang_chi@instron.com,索取入场券。 期待您的参与! 英斯特朗公司 2009年5月
  • 《科学》聚焦中国生物医学新成果
    《科学》聚焦中国生物医学新成果   研究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呈现出广阔前景   美国当地时间2月19日,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罕见地同时发表两篇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最新成果。其中关于蛋白质向能量转化过程中“乙酰化修饰”的重要发现,对肝病、肿瘤等代谢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开拓性的思路,生物医学研究在一个全新的层面上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2月19日,该项目的课题组负责人介绍了此项研究在药物研发等方面的意义。两篇分别题为《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流》和《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的文章,分别研究了乙酰化对蛋白质进行修饰以及对代谢通路进行调控的问题。   据介绍,人体好比一个“战场”,细胞就是士兵,维持着人体的基本功能 “赤手空拳”的蛋白质被乙酰“武装”起来后,才可以变成为人体“作战”的士兵。嫁接上一个乙酰基分子,修饰后的蛋白质就可以对细胞内的各类通路进行精确调节与控制。   乙酰调控蛋白质活性变化,使其中活跃、不活跃的部分相互平衡。而当平衡出现问题,就会导致代谢疾病。据了解,人类疾病中与代谢相关的占80%,包括肝病、肿瘤等。如果研制出一种药物能使乙酰“改邪归正”,对细胞进行正确调控,将成为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   “教科书中关于代谢调控内容将有可能被改写,乙酰化修饰的概念将可能成为代谢调控新内容”,相关负责人赵世民介绍说,细胞蛋白、代谢酶等大量非细胞核蛋白的乙酰化修饰,都是在研究中首次得到确认。   《科学》杂志以如此大的篇幅聚焦一个科研成果,实为罕见,充分显示了该研究的开拓性意义。《科学》的评论文章称:“了解赖氨酸乙酰化是如何调控,以及改变蛋白质乙酰化对特定细胞通路的影响,对人类疾病的意义不言而喻”。   更多阅读   《科学》杂志发表《蛋白赖氨酸的乙酰化调控》论文摘要(英文)   《科学》杂志发表《代谢酶的乙酰化协调碳源的利用和代谢流》论文摘要(英文)
  • 沃特世和华威大学共建生物医学质谱中心
    沃特世和华威大学签署研究合作协议,旨在推进新型质谱技术的应用 协议核心是建立沃特世生物医学质谱中心   2009年4月15日,米尔福德,马萨诸塞州, 沃特世公司(WAT:NYSE) 宣布和英国沃里克郡考文垂华威大学共同签署了合作研究协议,支持新型质谱技术包括沃特世SYNAPT 高分辨(HDMSTM)质谱仪的发展、开发和应用。该项合作协议为科学家们借助生物医学质谱仪为研究项目获得更有意义的影响铺平了道路,该项影响已由经同行评论的刊物、国际会议中的报告以及顶尖学术项目证实。   该项合作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在华威大学内建立“沃特世生物医学质谱中心”,是质谱技术研究进展的中心。该中心将为全球的科学家们提供资源以在生命科学领取内使用基于LC/MS的尖端技术。   “我相信这种在被公认的技术领导者和领先的研究型大学之间的合作,为众多令人振奋的新项目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华威大学生物医学系教授James Scrivens说道,“我期待着能作为团队一分子,将我们的研究成果传递到更多的人群中去”。   “华威大学已连续位列顶尖研究型大学名单,并拥有在生物医学质谱方面历史性的记录,”沃特世公司质谱营运部副总裁Brian Smith说道,“然而,该项协议不是仅基于盛誉,它是建立在与华威大学,尤其是James Scrivens教授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上。沃特世期待着通过互利研究,将这种关系带到下一个水平上,同时借助尖端的基于质谱研究的战略,为生命科学家们提供世界级的学术资源。”   关于质谱技术的更多信息,沃特世近期已出版了MS质谱入门书,内含现代质谱的实践描述,哪些人使用质谱仪,各种质谱类型,质谱数据准确和分辨率的重要性,以及质谱词汇表。   (http://www.waters.com/waters/nav.htm?cid=10073244)   关于华威大学   在众多英国大学中,华威大学是其中独一无二的,也是一所成功的学院。尽管华威大学是相对年轻的大学,但如今它已是英国名列前茅的大学之一,在研究和教学上以及创新方面享有广泛被认可的盛誉,其与商业界及制造业企业也保持有密切的联系。在2008年英国政府推出的研究评估测试中,华威大学位列全英第七名,得分为4星(世界领先)或3星(国际优秀)的大学性研究占到了65%。   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   沃特世公司(NYSE:WAT)为基于实验室机构创造商业优势条件已有50年的历史,通过实际可持续的创新使其在很多领域都能取得重大的研究进步,比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等。   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等领先分离科学的联合,沃特世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全球的客户提供了经久不衰的平台。   沃特世2008年年收入为15.8亿美元,拥有5000名员工。它不断进行科学探索,为全球客户提供卓越的操作方法
  • 约稿|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人体组织器官由具有不同细胞类型的异质细胞群组成。传统批量测序(Bulk Sequencing)方法仅能捕获器官与组织群体细胞成分的平均水平,或者只代表其中占优势数量的细胞信息,单个细胞独有的特性常常被忽略。近年来,随着单细胞测序(Single-cell sequencing)技术的发展,实现了单个细胞水平上DNA或RNA的测序,从而能够特异和精准地探索单个细胞的基因变异水平,弥补了传统批量测序的不足[1]。图1. 单细胞测序与传统批量测序比较[1]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对全基因组进行扩增与测序的一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癌症研究、胚胎发育、辅助生殖、细胞分化、免疫机制、微生物等生物医学方向的研究。本期主要对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技术原理、技术流程、技术平台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实例做简单介绍。技术原理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原理是将分离的单个细胞的微量全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高覆盖率的完整的基因组后进行高通量测序,揭示细胞间异质性的基因信息。技术流程单细胞基因组测序主要包括四个步骤,即单细胞分离→全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数据分析。目前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发展依然面临两方面的技术挑战:一是易于分离和操作的单细胞分离工具(即第一步);二是能够稳定复制单个细胞中微小核酸的方法(即第二步)[2]。2.1 单细胞分离从组织中将单个细胞分离出来是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第一步。目前常用的单细胞分离方法主要有: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流式细胞分选术、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微流控芯片技术等,表1总结了上述提到的单细胞分离方法的原理和优缺点,在使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科研需求及样品情况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分离方法[3,4]。表1. 单细胞分离技术分离方法原理优点缺点有限稀释法对细胞进行一系列的倍比稀释,最终使细胞处于单个状态,理论上每μL约1个细胞,然后用移液器吸取相应容积的细胞悬液进行单细胞分离。操作简便;成本低,一般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分离效率低;需要研究人员排除大量空白孔和多细胞孔,费时费力;细胞分离过程依赖梯度计算,容易出现错误。显微操作法在高倍倒置显微镜下,利用显微镜操作器(手动或自动)实现单细胞分离。能够准确地控制单细胞的吸取与释放;可以从不同的发育阶段或多样化的群体分离单个细胞。通量低,需要大量的起始量;细胞特异性由显微镜决定,并利用微量移液管分离,可能不够准确。流式细胞分选术通过流式细胞仪,根据细胞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或细胞光散射特性,分选出单个细胞或特殊细胞群,实现单细胞分离。通量高;基于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特异标记,能够确保特定细胞的分离;利用荧光标记可分离亚群。无法扩展到大规模项目;且需要流式细胞仪,设备昂贵。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LCM)在显微镜下,从冰冻/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或细胞固定在装配有可以激光脉冲激活的热塑膜的涂片)中分离某一类型细胞群或单个细胞,实现单细胞分离。无需解离组织,制备细胞悬液;能够直观准确、快速地获取单个细胞或单一细胞亚群;能够保留所分离细胞的完整性。需要适当的组织处理(冷冻保存或固定);显微切割可能存在挑战;小的细胞可能难以分离;可能存在污染。微流控芯片技术通过微流控芯片隔离流动通道中的单个细胞从而达到单细胞分离的目的。通量高;上样体积小;周期短;可根据细胞表面标志物分离特定细胞。细胞大小必须均匀;消耗品昂贵。2.2 全基因组扩增(Whole-Genome Amplification , WGA)全基因组扩增是单细胞基因组测序的第二步。由于单个哺乳动物细胞中DNA的含量一般少于10pg,达不到测序仪的检测要求,因此在测序之前必须进行全基因组扩增(WGA)以获得足够的材料用于后续的文库制备。目前常用的全基因组扩增方法按原理可分为三类(见表2)[5-7]: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WGA方法{主要是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OP-PCR)}、多重链置换扩增法(Multiple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 MDA)和多重退火环状循环扩增技术(Multiple Annealing and Looping-Based Amplification Cycles,MALBAC)等。表2. 全基因组扩增技术DOP-PCRMDAMALBAC原理基于PCR技术,通过加入部分简并的寡核苷酸引物与模板结合来实现扩增整个基因组的目的。基于恒温核酸扩增技术,恒温条件下,使用一条由6个随机碱基构成的随机引物与模板随机退火;紧接着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链置换反应,并最终完成扩增。结合了MDA法和PCR扩增法的特点,即由一组随机引物启动扩增(每个引物具有通用引物序列和随机碱基),随机引物与模板均匀杂交,随后在具有链置换活性的DNA聚合酶作用下发生链置换反应,最终完成扩增示意图特点该方法实现了高度均匀的扩增,产物产量较高,操作较为简单;但仅产生基因组的稀疏覆盖,实验的条件需要较多优化。 MDA可以实现更好的基因组覆盖,产物片段长;但对模板质量要求高,可能产生非特异性产物。一种实现基因组广泛覆盖和均匀扩增的技术,灵敏度高,产物产量高。技术平台:目前,国内外研究机构使用的大规模单细胞测序技术平台主要有五种:Illumina® Bio-Rad® Single-Cell Sequencing Solution、BD Rhapsody™ Single-Cell Analysis System、10x Chromium Single Cell Gene Expression Solution、ICELL8 Single-Cell System和C1™ 单细胞全自动制备系统。国内也有多家企业进军单细胞测序领域,产品包括新格元自动化单细胞处理系统、万乘基因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达普生物星海单细胞测序建库系统、墨卓生物高通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德运康瑞痕量单细胞测序平台和原位测序平台等。各个平台各有特点,这里主要简单介绍一下两种应用较多的技术,即10X Genomics 公司的Chromium( 液滴法) 及 BD 公司的Rhapsody( 微孔法)。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起源自Drop-Seq技术,应用液滴微流体技术分选单细胞,将单个细胞与含有条形码(Barcode)和引物的凝胶珠一起包裹于油滴中;然后每个油滴中的凝胶珠溶解, 细胞裂解释放mRNA,通过反逆转录产生用于测序的带条形码的cDNA,cDNA在液体油层破坏后进行文库构建,使用测序平台对文库进行测序检测,即可一次性获得大量单细胞的基因表达数据。该平台具有“三高(high)两低(low)”的特点:即通量高,细胞捕获效率高,细胞活性要求高(大于90%),分析时长低,成本低。 图2. 10X Genomics Chromium Controller技术原理示意图3.2 BD Rhapsody单细胞测序技术:BD公司推出的这款Rhapsod™单细胞分析系统采用了Cytoseq分子标签技术,能为单细胞中每个转录本标记特异性分子标签,实现单细胞水平上基因表达谱的绝对定量。同时,将每个细胞标记上特异性细胞标签,实现了高通量平行建库。该技术在基因扩增和后续的测序部分等整体流程与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相近,主要区别在于起始的单细胞分离和捕获技术。该技术并非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而是基于蜂巢板技术,基于微孔来保证单细胞的捕获,避免了10x Genomics单细胞测序技术中存在的概率碰撞对捕获效率从影响。细胞悬液经注入孔注入后,自然沉降到反应孔中,随后, 将磁珠同样由注入孔注入,即可在单个反应孔中捕获其中的细胞。微孔和纳米孔方法允许稀释的细胞悬浮液在每孔一个珠子和一个细胞的条件下与寡聚结合珠一起沉降到皮升大小的孔中,从而保证了单孔中是单细胞捕获。 图3. BD Rhapsody技术原理示意图4、应用实例:目前,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技术的应用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即应用于人类细胞图谱研究和非细胞图谱研究。单细胞基因组学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揭示单个细胞的基因结构和基因表达状态,反映细胞间的异质性。自2017年“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提出以来,单细胞测序技术已陆续揭示了多个组织器官的单细胞图谱,如通过对肾脏肿瘤进行单细胞测序,发现肾肿瘤细胞之间的突变频率和位置不尽相同,每个细胞的突变状态和转录情况也均不相同,表明肾肿瘤更加具有异质性,需要开发更加有效的细胞靶向疗法。2022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对人脑血管系统的单细胞图谱进行了分析,描绘出海马和皮质的脑血管细胞组成:内皮细胞、相邻的壁平滑肌细胞 (SMC) 和周细胞、血管周围的免疫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大脑不同区域存在差异并沿动静脉轴变化,沿动静脉轴的细胞组成异质性产生了大脑健康所必需的功能分段的循环、代谢和渗透特性。揭示了人类大脑血管系统的细胞组成和分子特征,提示了阿尔茨海默病(AD)风险因素在人类中的进化转变,有助于对人类大脑健康基础的了解、疾病机制和治疗靶点的发现[8]。随着单细胞基因组覆盖范围扩大、通量提升以及多组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细胞基因组学技术将为丰富发育谱系树、生殖细胞突变模式、癌症进化、基因组功能和微生物群落的分辨研究等提供策略[9]。参考文献:[1] Xia Y, Gawad C. Bringing precision oncology to cellular resolution with single-cell genomics[J].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metastasis, 2022(1):39.[2] Liang J, Cai W, Sun Z. 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 current and future. J Genet Genomics. 2014 Oct 20 41(10):513-28. doi: 10.1016/j.jgg.2014.09.005. Epub 2014 Oct 18. PMID: 25438696.[3] Wang Y, Navin N. Advances and Applications of Single-Cell Sequencing Technologies[J]. Molecular Cell, 2015, 58(4):598-609.[4] Gross A, Schoendube J, Zimmermann S, Steeb M, Zengerle R, Koltay P. Technologies for Single-Cell Isolation. Int J Mol Sci. 2015 Jul 24 16(8):16897-919. [5] Gawad C, Koh W , Quake S R. Single-cell genome sequencing: current state of the science[J].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016.[6] Grün D, van Oudenaarden A. Design and Analysis of Single-Cell Sequencing Experiments. Cell. 2015 Nov 5 163(4):799-810.[7] 徐晓丽 吴凌娟.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与应用.[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9.46(4)[8] Yang A C , Vest R T , Kern F , et al. A human brain vascular atlas reveals diverse mediators of Alzheimer's risk[J]. Nature, 2022, 603.[9] Evrony G D, Hinch A G, Luo C. Applications of Single-Cell DNA Sequencing[J]. Annual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 2021, 22(1).相关会议推荐:第六届基因测序网络会议来袭!六大会场,含单细胞和空间组学会场,点击下图免费报名!点击链接进入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eneseq2023/
  • 基因组大数据、生物质谱等将为生物医学带来新机遇
    p   云计算正在成为生物医学界的“宠儿”。——8月14日,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与阿里云共同向外界宣布双方达成合作,共同打造以海量的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为核心的数据云,实现对个人基因组数据的精准解读。 /p p   此次,双方共同合作的“神州基因组数据云项目”将首先聚焦于基因组大数据在云平台上的批量计算、分析、存储,进而在基因大数据领域共同进行前沿探索。 /p p   “打造基因组大数据,相当于建立了一个中国人基因版的《本草纲目》,将记载中国人群最核心的基因信息、生命信息,为中国人群重大疾病的预测、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它的意义将不亚于《本草纲目》这部东方医药巨典。”贝瑞和康首席生物信息官于福利博士说。 /p p   中国是世界出生缺陷率最高发地区之一。每年1600万至2000万的出生人口中,有80万至120万出生缺陷儿。1996年到2010年,中国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增幅达70.9%,每一万名新生儿中就有149.9人患有先天性缺陷。 /p p   这一不利的局面将随着“神州基因组数据云”项目的实现得到改观。据了解,贝瑞和康自主构建的中国人群基因组大数据库目前已包含超过四十万份基因组数据。通过对该数据资源的深入挖掘,能够进一步揭示中国人群遗传突变分布,这将极大助益于提升中国人遗传疾病诊断的效率和精准程度。 /p p   贝瑞和康作为国际领先的基因测序技术临床转化服务商,致力于为临床医学疾病筛查和诊断提供“无创式”整体解决方案,是无创DNA产前检测和针对肿瘤循环DNA的肿瘤个体化医疗基因检测的行业领导者。 /p p   基因测序是一种新型基因检测技术,能够从血液或唾液中分析测定基因全序列,预测罹患多种罕见疾病的可能性,如地中海贫血病。 /p p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下一代基因测序、生物质谱和医学成像等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数据浪潮为生物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将根本性的改变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医疗实践,但同时生物医学领域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也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出新的挑战。云计算将大量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软件资源虚拟化,形成规模庞大的共享资源池,可以有效解决生物医学对IT资源的弹性需求。 /p p   目前,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要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一般认为30X 的基因测序深度是必须的,所以一个人的基因组检测大约需要产生 90Gb 的数据。如此大的数据,在一般的电脑或小型服务器上运行起来非常困难。 /p p   阿里云是全球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客户通过阿里云,用互联网的方式即可远程获取海量计算、存储资源和大数据处理能力。根据IDC调研报告,阿里云是国内最大的公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 /p p   此次,阿里云与贝瑞和康达成合作,正是基于阿里云批量计算服务的强大能力,利用云计算的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数据分析的速度。 /p p   阿里云批量计算服务是一种适用于大规模并行批处理作业的分布式云服务,适用于生物基因分析、渲染、多媒体转码、科学计算、金融保险分析等多个行业领域。 /p p   阿里云高级专家林河山介绍说,“借助批量计算服务,用户可以调动海量计算资源快速完成基因大数据的处理。批量计算服务提供简单易用的API,允许用户通过有向无环图的方式灵活组建工作流,计算资源管理、作业调度和数据分发由系统自动完成。同时,批量计算服务支持自定义镜像,并允许应用通过网络文件系统(NFS)协议高效访问阿里云对象存储(OSS)上的数据,使得用户原有分析流程可以轻松上云。结合阿里云对象存储,批量计算服务能够帮助生物信息分析专家在云上快速构建大规模基因组学应用。” /p p   他进一步说,“此次与贝瑞和康的合作,阿里云将不断优化基于基因组学的云解决方案,以契合医学时代发展的需求。” /p p   业内专家预计,双方合作完成的基因组数据云将对中国临床医学的精准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发展产生深远的推动力。 /p p   无疑,借助阿里云的批量计算服务,用户将更便捷、更简单、更迅速完成基因大数据计算,大大降低客户的成本。同样,因为云计算的赋能,为研究人员开展大规模的基因组学研究大开“方便之门”,将催生一批影响人类健康相关的变革性成果。 /p
  • 行业应用 | 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纳米压痕仪应用
    力学性能表征对生物医学和生物材料的研发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许多生物材料,有时不得不在非常局部或相对较小的区域内研究其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因此,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进行检测。最近几年引入生物医学的纳米压痕技术尤其适用于这类表征。本应用报告展示了纳米压痕在骨骼、牙齿和隐形眼镜性能测试中的一些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表征已成为其重要的发展需求。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有兴趣了解生物材料(软组织和硬组织、骨骼、肌腱、软骨、牙齿等)和人工(人造)生物材料(植入物、可溶解缝合线、永久或临时性的支架等)的力学性能。了解组织和器官等生物材料的力学性能对于开发人体内的新材料和组织以及评估不同医疗方法的效果是必要的。在以上许多应用中,需要去研究相对较小的局部区域内的表面力学性能,此外,临床前研究通常在小动物模型(如大鼠或小鼠)上进行。测试方法必须适用于局部区域测试,以便在如此小的样本上也可以轻松进行检测。纳米压痕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已经应用了大约二十年。若干研究人员使用这种方法研究骨关节炎或不同营养方案对骨骼力学性能的影响。纳米压痕技术非常有用,主要是因为与表征骨骼整体结构性能的宏观拉伸或压缩测试相比,它提供了骨骼中不同组织的微观力学性能。压痕表征材料的局部特性在研究药物治疗或病变的效果时极其重要,因为这些处理方式通常会导致生物材料局部刚度的变化。只有对健康骨骼结构的特性有很好的了解,才能在相应的药物治疗中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除了对治疗过的骨骼进行测试外,还必须对健康骨骼进行类似的测试。此外,测试参数应该满足对应压痕测试的材料体积总是相同的(或至少非常相似)且代表可以观察到处理结果的相关的结构单元。牙釉质是另一种通过纳米压痕测试进行研究的材料。纳米压痕技术确实是对这种小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的最适合的方法之一。尽管硬质生物材料或生物体材料的纳米压痕测试代表了很大一部分的局部力学测试,但在越来越多的应用中,需要测量更软的(生物)材料。这些软材料可以具有远低于 100MPa 的弹性模量,并且经常必须保持在流体中。此外,它们的表面可能不平整,无法通过标准方法(如切割或抛光)进行制备。这种软材料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关节软骨。最近针对各种类型的支架对软骨再生的影响,开展了广泛的研究。柔性隐形眼镜因其使用简单、成本低廉而被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不同隐形眼镜的刚度(以弹性模量表示)和最终蠕变可能会因所用材料的类型不同而显著变化。材料的选择受到光学性能、佩戴舒适性或镜片使用时间的影响。隐形眼镜的刚度可以使用生物压痕仪进行局部测量,该生物压痕仪能兼容在液体中进行测试。仪器压痕是一种表征生物医学和生物体材料局部力学性能的新技术。安东帕仪器化压痕测试的优势是可以测试硬质和软质生物材料和生物体材料的硬度和弹性模量。纳米压痕测试仪适用于许多类型材料的局部力学分析,比如干燥的或浸泡在液体中的,硬的或软的材料都可以被测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