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物医疗领域

仪器信息网生物医疗领域专题为您整合生物医疗领域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物医疗领域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物医疗领域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物医疗领域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物医疗领域话题讨论。

生物医疗领域相关的资讯

  • 人类基因组测序先驱进军生物医疗测序领域
    美国人类基因组测序先驱J. Craig Venter将和其新创立的公司Human Longevity Inc.(HLI)进军生物医疗测序领域。HLI是&ldquo 基因组学和细胞的诊断与治疗公司&rdquo ,计划于今年夏季启动,终极目标是推进健康老龄化。 J. Craig Venter(中)希望通过利用基因组学实现对抗衰老的目标。图片来源:Brett Shipe   近日,J. Craig Venter研究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Venter宣布,新公司将以70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建立世界上最大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中心。Venter称,公司计划从Illumina公司购买20个新的价值百万美元的测序机器。&ldquo 新技术将最终使设备越过质量、体积和成本的障碍,达到我一直期待的效果。&rdquo Venter表示。   迄今为止,除了获得将特定肿瘤的基因信息用于预测和治疗的有限成功外,个人基因测序很少能为医生提供清晰的指示。不过通过将&ldquo 一切我们可以测量的信息&rdquo 与临床数据结合,Venter希望最有益的治疗或者预防模式可以出现。&ldquo 基因组学只是全景的一小部分。&rdquo Venter强调。不过,HLI公司计划在开始时每年测序4万个基因组,目标是在5年内达到50万个。   一些人担心,Venter试图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太多。该公司的计划&ldquo 遍布各领域&rdquo ,哈佛大学的George Church说道,其他的商业企业往往更为专注。&ldquo 将大量资源投注于一个领域可以保持竞争力。&rdquo Church指出。   &ldquo 测量和建设如此大规模的数据集难度很大,将其进行有效整合的复杂性更大。&rdquo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生物化学家Jeremy Nicholson也持这种看法,&ldquo 在生物学上,这将是一个伟大的科学事业和冒险,但实际上,这就好像是在盲目地攀登珠穆朗玛峰。&rdquo
  •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
    达微生物数字PCR荣登中关村国际前沿大赛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2020年7月16日,由教育部科技司、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等单位指导的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赛医疗器械专场决赛圆满落幕。该赛事被称为“硬科技选秀”,旨在主动挖掘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颠覆性科学技术,着力培育一批契合市场紧迫需求的创新成果,积极参与海内外前沿技术创新竞争。大赛报名企业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通过预赛的15家优质企业“云上”PK,最终达微生物实力登顶医疗器械领域前三甲。达微生物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高效准确检测需求,建立了高效准确、自动化、且低成本的微滴数字PCR检测体系,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早期准确诊断,以及进行高效及时的病毒载量准确检测和诊断干预的需求。独创无芯片数字PCR,使数字PCR成本降至qPCR水平不同于主流进口品牌的技术路线,达微生物OsciDropTM数字PCR仪采用独创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APCOTM技术(Droplet Array Prodsuction by Cross-interface Oscillation,界面振动微滴阵列),具有全自动、高通量、低成本三大突出优势,可实现“样本进、结果出”的全自动流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达微生物独创无芯片数字PCR技术,免去了价格高昂的芯片耗材,使数字PCR使用成本降至qPCR水平,将有望实现数字PCR仪的国产替代。 OsciDropTM ONE数字PCR仪据悉,达微生物已和国内多家三甲医院、检测机构、生物医药企业、科研院所等建立了服务和科研合作。达微生物数字PCR极低的使用成本,大大拓宽了数字PCR的应用领域,不仅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更将在病原微生物检测、肿瘤液体活检和出生缺陷等领域取得广泛应用。
  • 生物药仍是医疗领域“蓝海”,细胞分析技术助力抗体药特异性功能分析
    近年来,抗体药物的接连上市和重磅销售引发国内外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的研发热潮。抗体药物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明星产品。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的活性测定在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活性测定是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和含量以及药物效价的测定,是确保抗体类药物有效性的重要质控指标。相关的生物技术在药物研发质控中的应用对新型抗体药物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突破。为帮助从事相关研究的用户梳理生物制药质量控制研究技术及方法,仪器信息网特别策划了“抗体药研发的生物活性鉴定及功能分析”相关专题(点击查看)并邀请赛默飞蛋白和细胞分析技术应用高级经理冯彦斌先生分享对于抗体药的看法。他在文中主要分析了国内抗体药物的市场潜力、研发进展以及抗体药研发相关生物活性鉴定和功能分析的先进技术。赛默飞蛋白和细胞分析技术应用高级经理 冯彦斌仪器信息网:您如何看待近年来的抗体药市场发展变化与前景? 冯彦斌:众所周知,近年来中国抗体药物市场规模增长异常迅猛,尽管目前中国总的抗体药物上市批准数量低于欧美,但增速方面已经接近欧美市场的两倍,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空间。据统计,2018年我国抗体药物产业总体市场规模约183亿美元,预计2020-2025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5%,到2025年,我国抗体药的市场规模将超508亿美元。其主要的驱动因素有:1)肿瘤的发病和死亡率上升; 2)我国创新药优化的审评审批流程;3) 带量采购等政策驱动创新需求; 4)抗体药物逐渐被纳入医保目录。自2020年以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累计受理了超过200款国产抗体新药的临床试验申请。目前抗体药物研究最热门的靶点包括PD-1/PD-L1、TNF-α、VEGF、HER-2、CD20、EGFR 等。抗体药物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为自身免疫类疾病和癌症(约65%的市场占比)。随着疾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抗体药物在哮喘、抗感染、血液病和心血管病领域的药物不断增加,并迅速拓展到其它相关领域。作为未来生物药的主力军,抗体药物创新研发则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单抗生物类似药进入收获期,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物(ADC)、纳米抗体等药物市场也异军突起。创新型抗体加快了开发步伐,多种类型的抗体药物有望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从抗体创新药品种数量和国内产品临床申报数量上看,排名靠前的为恒瑞医药、复星医药、海正药业,而信达生物和康宁杰瑞产品数量超过了10个。创新类抗体药物基于其高特异性、低毒性、低转化周期等特征,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未来几年,生物药仍是医疗领域的蓝海,也是人类健康的福音,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仪器信息网:近年来抗体制药的发展迅速,对于创新研发技术有何促进? 冯彦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抗体药物由于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近年来已成为生物药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分支。截至今日,美国FDA陆续批准了多个个治疗性抗体药物,其中传统单克隆抗体和人源化单抗已成主流,双特异性抗体开始初具规模。但在抗体功能优化、新抗体研发,特别是抗体规模化生产,以及抗体药物如何创新等问题仍是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抗体结构中各功能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现在已经能够通过修改各功能区的序列、结构来赋予抗体新的特性和功能,这是抗体药物创新的基础。近年来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发展主要依赖于以下研究领域的进展:①靶抗原及其特异性抗体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得到验证,如靶向Her2 抗原的Herceptin 等;②高效的细胞毒性药物,如:美登素(maytansinoid,DM)、单甲基奥利他汀E(auristatin,MMAE)等;③新的连接臂和交联方法的发展,连接臂是决定抗体偶联药物ADC 药物活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们应该在血液循环中相对稳定,到达靶细胞时通过内化进入细胞内,在溶酶体的低pH 条件下或蛋白酶作用下释放小分子药物。交联方法也从利用赖氨酸的随机连接向利用半胱氨酸的定点交联发展。新型药物拓宽了药物的治疗窗,因此备受关注,成为当前抗体药物发展的热点。持续上升的关注热点和研发投入的加大,使得创新技术也不断涌现。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由于其更好的特异性和低毒性,也越来越多地被投入研发管线;新靶点的筛选也一直是抗体药发现的努力方向,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获得更多的临床数据来验证,同时也有学者提出反向筛选靶向抗原的策略,以期通过反向药理学发现更多的候选靶分子。随着研究的持续深入,更多企业也加强了抗体工程下游技术的优化与整合。如在优化细胞培养条件、改造细胞系、抗体药物的质量控制、细胞培养工艺流程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良和优化。另外,未来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通过合理改造抗体序列结构来提高基因工程抗体的药学特性,例如增加抗体药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通过双特异、多特异抗体以及抗体偶联物技术,赋予基因工程抗体药物新的药效功能;通过Fc 片段改造和糖基化改造,调节原有的效应功能和生物分布特性;通过创造新形式的抗体样分子骨架来发展具有更适宜的生物分布与代谢特性、抗原结合特性、药动学特性的新的“抗体”药物。 仪器信息网:请谈一下相应生物活性鉴定和功能分析的重要性和重要环节是什么?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冯彦斌:随着生物制药领域的一大热点,治疗性抗体在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感染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取得了重大进展,作为抗体药研发的重点和难点,除了抗体的获取即表达和纯化之外,建立高效、稳定、可信的抗体质量控制分析方法,以及其标准化和先进性是衡量抗体药物相关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特别是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肿瘤特异性抗体功能分析,之前也有提及双特异性抗体甚至多特异性抗体,其最突出的优势就是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所以在其特异性功能分析方向我们也提供足以应对的核心武器。因此,需要关注治疗性抗体的功能研究,通过对特异性抗原结合、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CDC)、抗体介导的细胞吞噬作用(ADCP)等实验方法进行分析。如在杂交瘤体系构建过程中对于杂交瘤细胞培养、融合、筛选,就可以使用我们的EVOS智能活细胞成像系统对其进行包括增殖及细胞状态的长期成像监测。EVOS M7000 3D数字共聚焦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点击查看详细参数)对于药理药效、药代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方面,高内涵筛选分析平台和Varioskan LUX多功能酶标仪,凭借其高效的全自动高通量多靶标筛选功能,以及其后续通过强大多参数数据分析软件多抗体药功能验证进行多维度评价和分析。CellInsight CX7 LZR 激光共聚焦高内涵筛选分析系统(点击查看详细参数)Varioskan LUX多功能酶标仪(点击查看详细参数)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则发挥着更为广泛的作用,通过结合特异性流式抗体对不同种类和亚群的免疫细胞进行鉴定和分析,从而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也可以对细胞的状态和功能进行监测,以实时评估细胞的功能状态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Attune NxT流式细胞仪(点击查看详细参数)
  • 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公布:涵盖材料、医疗卫生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
    近日,江西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的拟组建名单,涵盖了材料、医疗卫生及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共计72个重点实验室。材料领域共有21家,涉及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等多元化研究方向;医疗卫生领域34家,主要关注传染病、肿瘤、心血管疾病和代谢内分泌等关键医疗领域;生物医药领域共17家,涵盖了药物分子设计、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及中药等重点方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拟组建名单(材料、医疗卫生、生物医药领域)序号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材料领域1超高温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铜基新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江西省科学院3轻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高性能钢铁合金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新余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教育厅新余市科学技术局5稀贵稀散金属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铜业集团有限公司鹰潭市科学技术局6金属磁性材料及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7材料表面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九江学院江西省教育厅九江市科学技术局8先进陶瓷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教育厅9特种光电人工晶体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0烯碳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纳米技术研究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11分子铁电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2功能有机高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3环境与能源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科学院应用化学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院14有机功能分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5轻量化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航空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6功能晶态材料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理工大学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7竹纤维复合材料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8先进土木工程材料与绿色智能建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9多孔功能材料江西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0锂电材料及应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昌大学新余市科学技术局江西省教育厅21薄膜能源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医疗卫生领域1疾病预防与公共卫生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重大疫情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传染病防治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4肿瘤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肿瘤医院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南昌市科学技术局5血液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6呼吸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7神经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8神经病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9心血管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0消化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1泌尿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2代谢内分泌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第一医院(南昌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13脊柱脊髓系统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4口腔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5眼科学与视觉科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6麻醉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7输血医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8创烧伤及疼痛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9儿童发育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儿童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0出生缺陷防控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1生殖健康与优生优育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2乳腺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市第三医院南昌市科学技术局23分子医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4细胞精准治疗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九江学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九江市科学技术局25免疫与炎症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6器官移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7智能医学影像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8精准病理和智能诊断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29组织工程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医科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0中医心血管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1中医女性生殖健康及相关疾病研究与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2中医肺科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33恶性肿瘤中医药诊疗与康复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4热敏灸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生物医药领域1新药靶点发现与确证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2药物分子设计与评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3新药转化与评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4合成药物化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南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5天然与仿生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6生物工程药物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7天然微生物药物研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省教育厅8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中国科学院庐山植物园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科学技术厅9中药炮制传承创新与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0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江西省重点实验室赣江中药创新中心江西中医药大学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江西省教育厅11中药药理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赣南医科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健康产业研究所江西省教育厅赣江新区创新发展局12中药制剂及质量控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本草天工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江西济民可信药业有限公司南昌市科学技术局宜春市科学技术局13中药改良创新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4器官发育与表观遗传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井冈山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5肿瘤生物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6衰老与疾病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17脑科学与脑健康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江西省教育厅
  • IVD领域首台|宸安生物流式细胞质谱仪获医疗器械批准
    2023年3月28日,宸安生物的Polaris Starion M1.0流式细胞质谱仪正式获得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注册证编号:苏械注准20232220387),成为全球第一台可用于体外诊断的流式细胞质谱仪,是流式质谱技术迈向临床诊疗的重要里程碑。专家寄语 王建祥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院长流式细胞质谱仪是非常高效强大的分析工具,它是结合了流式细胞术和质谱分析的技术,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一次进行多指标的检测,因此,流式质谱无疑会助推血液病的诊断技术。宸安生物的流式细胞质谱仪获批上市、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这也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一个里程碑,它会进一步提高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快速性。朱平教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主任医师解放军风湿病专科研究所所长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涉及的免疫学机制十分复杂,需要强大的工具来进行研究和诊断。流式细胞质谱仪具有在单细胞水平上一次检测多个标志物的优势,有潜力成为临床免疫学科先进的研究工具和诊断工具,特别是在单细胞分辨率下解析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将有力促进临床免疫的发展。宸安生物流式细胞质谱仪取得临床器械注册证,是我们国产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一项重大成果,它开拓了我们临床诊断工具的新高度,我期待在未来利用流式质谱仪为疾病的精准诊疗提供新见解。诊断级流式细胞质谱仪有哪些特点?流式细胞质谱仪是结合流式细胞试剂方法学和质谱硬件技术的高性能分析平台。使用质量标签标记的抗体,并通过高速飞行时间质谱来获取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通量的数据,从而实现对单个细胞或微球的多参数分析。此次获批的产品为Polaris Starion M1.0,具有全球同类产品中领先的性能和稳定性:强大且简单拥有巨大的检测通道数,灵敏度全球领先,可轻松实现单次40指标以上的单细胞高维分析,通道之间无干扰,无需配色补偿,项目开发简便快速,轻松实现超越现有方法学的检测性能。标准、稳定经过临床试验的充分验证,在相同检测项目上与现有方法学数据高度一致;自带内标校准,确保定量结果在平台全生命周期的稳定可靠。具有简单且标准化的工作流程,一键校准,操作系统支持多人多权限同时登录,针对不同临床应用场景搭配成熟分析模板。更低的使用成本对于多指标应用场景,由于无需选择特殊波段荧光素,并且无需拆分多次进样,流式质谱的试剂成本相较现有方法学具有显著优势;另外,宸安生物开发了多样本编码技术,可大幅降低样本前处理复杂性,同时进一步降低试剂用量。关于宸安生物宸安生物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强大易用的单细胞解决方案,通过高通量单细胞组学技术和先进算法,提供高分辨生命科学研究工具和临床诊断平台。
  • 走近AI医疗 解读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新应用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走近AI医疗 & nbsp 解读人工智能新应用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8px " strong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记2019年ABO联盟第三期圆桌会议成功召开 /strong /span /p p   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电子信息领域中心、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研发试验服务基地、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检测与认证领域中心、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等多家单位协办的“2019年ABO联盟第三期圆桌会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电子信息领域中心、生物医药领域中心对接沙龙”活动于2019年5月28下午在北京成功召开。会议由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领域中心周娜主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AI人工智能在医疗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逐渐在医疗服务主体、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对象等诸多方面发挥作用,本次会议在AI+医疗的创新企业与多家三甲医院间搭建信息平台,为双方提供AI+医疗的最新技术与应用需求的线下对接。仪器信息网全程参与并对会议进行独家报道。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36" height=" 446" title=" 2.jpg" style=" width: 336px height: 44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2.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418b8cf8-1aeb-4b34-87c0-6e9b1cc3fd3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上图:会议现场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下图:主持人 周娜 北京市科委电子信息领域中心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53" height=" 232" title=" 刘健.png" style=" width: 353px height: 232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刘健.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feca9be-4547-40ff-aa96-1b1f3012f5f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刘 健 北京网医智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strong /p p   来自北京网医智捷科技有限公司刘健总经理,详尽说明公司在利用海量医疗数据,采用先进的深度学习、大数据挖掘及高性能硬件技术,在提供医疗人工智能系列化产品和服务解决方案等方面做出的重大成效,刘总与参会人员共同分享介绍了公司与空军总院共同合作研发的“基于人工智能的皮肤病AI筛查和诊疗系统”,通过AI算法,提供临床经验收集、固化、挖掘的同时,通过AI分析为基层医院和医生诊疗决策提供辅助支持,提高基层医生在人类无法通过外观或其它因素诊断的皮肤类疫病的正确诊断,以求降低医生的工作强度和学习成本,更好的为医院、医生和患者提供服务,从而提供更精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AI+医疗+国家AI战略,必将具有强大的市场前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48" height=" 199" title=" 伏光莲.png" style=" width: 348px height: 19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伏光莲.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b596d15-c5d1-4389-a378-6627d1e6893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伏光莲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高级顾问 /strong /p p   医渡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现有最大的医疗大数据技术公司,多年来与国内领先的医疗机构共同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充分利用公司先进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医疗数据进行集成、挖掘、利用,辅助开展新型临床、科研、医院管理等服务,来自该公司的高级顾问伏光莲女士以“数据智能驱动医疗创新”为报告主题,详细解读利用医疗大数据助力医疗机构、协同医生共同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保障,同时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中国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65" height=" 229" title=" 吕晨翀.png" style=" width: 365px height: 229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吕晨翀.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7cf0c649-1315-4369-b9d9-a1901e92129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吕晨翀 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 /strong /p p   先后供职于GE医疗及西门子等国际名称企业的吕晨翀先生于2017年凭借在人工智能肺结节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的核心团队创办北京医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涉足人工智能医疗影像的最早的实践者之一。本次会议就“人工智能医疗影像落地实践”为参会人员展示了公司自创立以来受到天使投资的青睐、同时承接北京市科委的重大AI项目,在肺结节检测系统从1.0到4.0的迭代、落地医院300家的显著业绩,公司将继续在肺结节智能检测、乳腺钼靶智能检测等方向深耕细作,为医疗工作者打造更精准高效的AI产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2" height=" 224" title=" 赵世风.png" style=" width: 382px height: 224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赵世风.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3d49ecb1-d9f7-44a6-9c9c-e7771d79123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世风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虚拟现实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strong /p p   北京师范大学虚拟现实技术学院赵世风老师围绕“如何利用高校科研助力虚拟现实企业初创阶段发展”,为参会的创业企业分别介绍了北师大VR应用工程中心的基本情况及科研成果,目前中心已经建设完成先进的虚拟现实展示、计算、存储、交互设备和测试仪器环境,实验设备包括:高性能多通道VRP虚拟现实演播室、FASTSCAN Cobra手持激光扫描仪、柯尼卡美能达Vivid 910三维激光扫描仪、INSPECT 三维照相机、裸眼桌面立体显示器、戴尔Precision 7500 高性能图形工作站等。中心研究人员近几年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理论、虚拟现实工程学、颅面形态学、三维医学等,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研究工作得到国内同行认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77" height=" 221" title=" 崔勇.png" style=" width: 377px height: 221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崔勇.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081dc30-9371-4f31-a9bd-bc3e6b52812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崔 勇 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strong /p p   来自中日医院皮肤科主任崔勇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创新人才推动计划中国青年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带来“皮肤肿瘤辅助诊断的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精彩报告,身兼科研处处长的崔勇老师,充分利用AI技术,积极组织业内知名皮肤病专家共同推进“中国人群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SID),CSID已积累了30万组多维度皮肤病影像资源,涉及病种超过500种,其中超过1000例数据的病种达到300种,全部数据完成标准化标注。依托CSID,崔勇教授又牵头成立了两个专家组织: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病专委会和中国医学装备人工智能联盟皮肤病专委会。通过专家+研究所+企业的运行模式,建立“医教研产学共同体”,皮肢影像学院正式上线20个月,在线学习人数超过20000人,崔勇教授表示,未来通过AI应用为皮肤科医生赋能,大力推动中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1" height=" 231" title=" 徐刚.png" style=" width: 381px height: 231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徐刚.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894959a-b7c0-49a0-b60b-e9ea0dc082b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徐 刚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副主任医师 /strong /p p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徐刚副主任多年来一直从事多种癌症的研究,本次会议报告结合“人工智能在射波刀治疗肿瘤靶区跟踪中的应用”展开,射波刀做为治肿瘤的放射手术形式,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更精准的在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综合优势的前提下,减少受射面积、增加疗效等方面发挥作用,人工智能与将在肿瘤医学信息化,肿瘤医务人员培训、肿瘤病人管理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5" height=" 222" title=" 赵志强.png" style=" width: 405px height: 222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赵志强.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0d73bb6-2112-4185-8707-2a6eba4060a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赵志强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 /strong /p p   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放疗科赵志强主任医师的主题报告“人工智能在肿瘤诊疗知识问答中的初步研究”,围绕如何简单便捷的了解肿瘤的发生及治疗过程,完成了一项8万余字的肿瘤诊疗问答数据库,同时研发团队积极开展基于安卓系统的离线语音识别及语音合成的研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85" height=" 236" title=" 温正棋.png" style=" width: 385px height: 236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温正棋.pn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82bfed3-55cb-4e7c-b8b2-28f72e3dbb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温正棋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 /strong /p p   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温正棋就智能互动的语音识别系统的建立、语音识别特定场景下的应用到语音识别与医疗,对超过30GB的医疗文本进行分类检索处理,语音识别准确率超过97%,有效解决医生的口音问题,语音识别可定制化的服务,可以在语音电子病历等方面实现病历自励书写、自励纠错功能及数据挖掘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76" height=" 650" title=" 现场交流.jpg" style=" width: 476px height: 650px max-height: 100% max-width: 100% " alt=" 现场交流.jp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8602420-e46e-4552-b5e5-09507d9ace2e.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会议现场交流 /strong /p p   “人工智能是医疗行业的未来”,本次沙龙活动积极推动了AI在医疗领域的实践和应用信息对接,在关乎民生的医疗领域长期存在医生资源分配不均、优质医生资源有限等问题的情况下,希望更多的AI产品不断创新服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同时,成为患者提供更精确诊断的工具,发挥无限的可能。 /p p br/ /p p 附: a href=" https://www.cxq-bj.cn/index.php?r=page/page1" target=" _self" 首都科技创新券新政 /a br/ /p
  • 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变,涉及集成电路、核电、生物医疗、分析仪器等领域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同时披露了《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和《公示意见反馈表》。公示信息显示,《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是依据《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财关税〔2020〕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信部联财〔2020〕118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制定。而《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工信部联财〔2020〕118号)是按照《财政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能源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财关税〔2020〕2号)有关要求制定。以上政策实施的同时,此前发布的《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财关税〔2014〕2号)、《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能源局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及规定的通知》(财关税〔2015〕51号)和《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受理程序等事项的通知》(工信厅联财〔2016〕40号)同时废止。而在《管理办法》(财关税〔2020〕2号)中指出,对国内已能生产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能源局制定《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后公布执行。进口税收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总结了我国在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上的突破,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未来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发方向。将我国已经突破的重大技术装备列入《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有助于保护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技术装备的国产化,同时免除尚未突破的重大技术装备进口收收可以降低产业链的采购压力。本次税收政策的修订主要涵盖了大型清洁高效发电装备、超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石油及石化装备、大型煤化工设备、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矿山设备、大型船舶海洋工程设备、电子信息和生物医疗装备等,涉及核电、集成电路、生物医疗、分析仪器等领域。其中进口不予免税的集成电路设备、生物医疗设备、核电装备、分析仪器部分目录如下:这些不予进口税收优惠的产品,特别是新增和调整项目主要集中于集成电路、生物医疗、分析检测仪器领域,也凸显了近年来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研发突破和巨大支持力度。未来相关仪器设备在进口关税保护下,将加速相关上下游产业链的国产替代。不过仍有一些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亟待突破“卡脖子”,被列入《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部分内容如下,除了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外,一些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原材料列入了《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部分内容如下,....................这些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特别是新增和调整项目主要集中于集成电路、生物医疗领域,将成为未来国家支持政策倾斜的重点。相比于修订前的目录来说,本次集成电路涉及了几乎半导体制造和封测的全产业链设备,凸显了我国构建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链的决心,有望突破美国对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封锁。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税收政策调整所依据的2020年颁布的《管理办法》中明确指出,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及核电项目业主为生产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或产品而确有必要进口的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同时,同年发布的《实施细则》中强调,对于享受政策的企业和核电项目业主,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企业和核电项目业主执行政策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如违反规定,将免税进口的零部件、原材料擅自转让、移作他用或者进行其他处置,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从违法行为发现之日起停止享受政策。从中可以看出,相关部门将严格把控享受进口税收的重大技术装备用途,确保应用于核电项目,体现了国家对核电项目的支持。而此前,中俄元首共同见证了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开工仪式,目前中俄合作建设的核电项目总造价超千亿。核电项目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关键举措。由此可见,未来我国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疗、核电、分析仪器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相关的仪器设备也将迎来巨大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附件:1.国家支持发展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pdf3.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pdf2.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进口关键零部件、原材料商品目录(2021年修订)公示稿.pdf已废除:已废除.zip
  • 海尔生物医疗将温度触点拓展至“一带一路”卫生领域 —探访埃塞俄比亚疫苗接种站
    人民网阿迪斯亚贝巴4月18日电 (王磊)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2018年提供的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每天有7000名新生儿死于可预防原因,非洲的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其他高收入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新生儿死亡人数甚至占到全球新生儿死亡总数的38%。卫生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5年来,以改善各国人民健康福祉为宗旨的“健康丝绸之路”,为深化全球卫生合作提供了诸多公共产品,成为“一带一路”参与国民心相通的重要纽带。 距离埃塞俄比亚首都阿迪斯亚贝巴不到一百公里,有一个名叫Tiliti Gerbi的村落。一间由木架支起的毛坯屋,就是当地居民的疫苗接种站,需要为超过2700人进行疫苗接种。屋里摆放着一张桌子,一条长凳,简陋的文件柜,唯一的一台电器,是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联盟等资助的海尔太阳能疫苗冰箱。 当地接种疫苗的最大难题就是疫苗存储问题。汽油驱动和电力驱动的疫苗冰箱他们都曾尝试过,汽油驱动能满足温度要求,但是极易引起火灾;电力驱动则面临供电不足、时常停电的问题,还会产生电子垃圾、污染环境。 当地负责疫苗接种的工作人员阿迪巴(Tezeru Adeba)告诉记者,她负责管理共5个接种中心、36个接种点,覆盖超过12万人,眼前这座接种站的状况相比附近其他站点的情况还算不错,有的接种站为了方便附近居民接种甚至建在半山腰。要确保这么多人能够打上安全的疫苗,其难度难以想象。海尔的太阳能疫苗冰箱不仅能够满足疫苗存储的要求,还提供了针对当地用户的定制化服务,方便大家就近接种疫苗,有效的提高了免疫接种覆盖率。 海尔生物医疗创新研制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完全太阳能驱动,不需电力。目前已通过世界卫生组织 PQS 认证,入选其全球采购目录,成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长期采购供应商。作为首个入选 PQS 目录的国产产品,海尔的太阳能疫苗冰箱在43°C环境温度下断电后,能将箱内温度保持在8°C以下的时间长达120 小时,远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对维持冷藏温度72小时的规定。 据海尔生物医疗的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海尔生物医疗已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疫苗联盟和当地化服务提供商等各方共创全球疫苗网生态圈,通过全天候、全过程、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全球疫苗网服务方案为改善非洲当地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构建了从生产、运输、清关、配送、安装、维修等全流程完善的全球疫苗生态体系。 除了改善当地的疫苗接种情况,海尔生物医疗还为当地人带来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基于“人单合一” 模式,海尔通过孵化Selam Children’s Village学员成为海尔创客,以搭建生态圈内价值共创、增值共享的生态系统。当地一名叫葛迪法(Sentayew Gedefa)的创客告诉记者,海尔教会了他安装太阳能板,获得了谋生技能,这些给他带来的全新人生体验,并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同胞成为海尔创客。同时,在创造价值分享价值的过程中,以链群的形式满足用户的动态需求,以温度触点交互用户,从而创造最佳的用户体验。 海尔生物医疗还在学校普及疫苗接种意识,这是当地疫苗普及面临的困难之一。当地一所孤儿学校(Selam Children’s Village)的总经理查理(Solomon Chali)告诉记者,海尔是一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他们不仅走进课堂为学生们提供技术课程,帮助他们掌握谋生技能,还会普及疫苗接种意识,让学生们知道打疫苗的好处,进而带动周围的人主动打疫苗预防疾病。“这是来自中国企业的温度!”他如是说。 海尔生物医疗目前与全球疫苗联盟的48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进入包含“一带一路”参与国的78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累计装机运行120000台,为2亿儿童生命健康提供安全守护,让世界级物联网模式成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作用,为改善“一带一路”参与国的公共卫生事业贡献力量,致力于为全球儿童提供健康服务。 从疾病预防、到普及接种意识,再到人才培养、创造就业,中国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健康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中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经验与成功产品,正播撒在“一带一路”的各个角落。
  • 一个大咖在个性化医疗领域的投资心得
    我们提出&ldquo 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rdquo (PersonalizedMedicine)这一投资主题,我们认为这个投资方向不仅仅是未来3-5年内医药产业界最重要的方向,也是一二级市场在医药领域最重要的投资方向。   个性化医疗现在是全美一二级市场最火的投资主题,然而这个火不是建立在纯概念的基础上,而是在&ldquo 互联网技术进步+大数据基础具备+基因测序开始普及&rdquo 这三个先提条件下,针对性的对不同患者自身基因及健康数据采取针对性的诊疗。   如同互联网/大数据改造其他行业一样,互联网/大数据对中国医疗产业的改造正在进行时,然后仅仅互联网与医疗和结合只是改变了诊疗的业态,真正在最终需求&ldquo 健康&rdquo 上着手,离不开基因技术的普及。   无论是从普通个体还是从政府角度看,在精准基因测序后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与诊疗,将极大的提升个人预期寿命以及降低社会诊疗成本。这条路径,虽然目前看起来稍微有点遥远,但是我们认为是不可逆的!从投资角度,我们喜欢不可逆的趋势!   落地到A股的投资,我们认为个性化医疗先呈现为主题,再呈现为成长!   主题:很好理解,如同下文所述,2009年奥巴马的国庆咨文掀起了新能源主题,不理解的筒子们可以查阅最近美国对这块的观点,乃至IBM这样领袖级企业的动作。   成长:我们理解一个行业要想真正获得成长,无非是需求端或供给端都出现积极的因素。从需求端看我们坚信精准医疗的需求是天生的(每个人扪心自问即可),从供给端,基因测序成本的大幅下降和其在制药技术中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与大数据的推广,使得这一切在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都成为可能。   投资建议:目前阶段,超配基因为核心的生物医药相关个股,首选:荣之联、达安基因、迪安诊断、千山药机 同时关注其他标的。   1、什么是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   个性化医疗/精准医疗:是指以个人基因组信息为基础,结合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相关内环境信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   从个性化医疗的过程来看,可以简单分为个性化诊断和个性化治疗两个部分。   个性化诊断:主要涉及分子诊断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的应用,通过对单个患者相关样本的采集检测,并与数据库中相关疾病的资料进行比对,可以得出相关诊断结果。   个性化治疗:可以根据诊断的结果实现&ldquo 量体裁药&rdquo 。   个性化医疗有着广泛的社会效益。个性化医疗在使患者的治疗更有效、副作用更低的同时,也有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有利于制药企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研发成本,开发出更有针对性的药物 有利于保险企业由面向所有患者到有针对性的少数患者的转变,降低全社会的保险成本。   个性化医疗的基石有两个,一个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诊疗技术手段和体系和结合与改造,另一个则是建立在基因测序基础上的精准个性化诊疗手段和药物研发。   1)互联网医疗的闭环   互联网医疗的闭环由5个环节构成:   个人健康数据的采集   线上实时健康及医疗服务   线下健康及医疗服务(依托线下医院或体检网点)   在线远程诊疗、处方、药品电商和配送   健康保险的差别化定价   2)基因技术基础上的诊疗   目前,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技术都取得了很大的突破。根据基因测序所进行的个性化诊断,目标是把DNA序列与疾病或者体征联系起来,一方面要求DNA测序要够快够准确,成本足够低,目前最先进的测序仪已经实现了高通量测序,使一个全基因组得到快速测序,且成本已经降至1000美元 而另一方面要求能有更好的DNA序列数据理解分析,找到生物信息和疾病的联系。目前的研究已经找到了许多基因突变和疾病的关系,并且表明了人类的很多疾病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与基因有关。人类基因组中至少有1%基因序列存在个性差异,这好几百万个基因位点的差异决定了药物治疗需要个性化处理。   相比已经较为成熟的基因诊断,基因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更是推动了个性化治疗的发展。人类疾病可以分为三类:   单基因病,如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   多基因病。如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病等,它不但涉及各个基因,还与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   获得性基因病。是由于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如艾滋病(AIDS)、乙型肝炎等。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疾病都应该是可以通过基因治疗进行治愈的。   基因治疗是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的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生物医学高技术。目前最强大且应用范围极广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技术具有搜索和替换DNA的双重功效,甚至可以让科学家们通过替换碱基,轻松灵活地写DNA,用于治疗多种遗传疾病,如血友病、罕见代谢疾病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   2、个性化医疗在全美的现状:最火投资方向   1)全美最火投资主题   2014年底,我们参加了克利夫兰医院举办的全美医学年会,大数据和医疗的结合+个性化治疗始终是贯穿大会的主题,被公认为是治疗癌症、糖尿病、阿尔茨海默氏等疑难杂症的大趋势。   在刚刚结束的JP Morgan健康大会上,个性化医疗和分子诊断又继续受到以罗氏和Illumina为代表的一些生物医药巨头们的热切追捧。随后,奥巴马1月30日推出&ldquo 精确医学计划&rdquo ,提议在2016财年向该计划投入2.15亿美元,以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全社会的关注+技术的不断进步+政策支持使个性化医疗成为了目前全美最火的投资方向。   美股&ldquo 精准医疗&rdquo 相关概念股近期纷纷大涨,一月份整个生物医药板块上涨近7.5%,美国基因测序龙头Illumina公司股价在1月28日创出了每股213.33美元的历史新高。   美国很多业界人士判断,从预防性的诊断、到疾病趋势的预测、再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健康管理、再到个性化医疗,这一模式可以改变疾病基因带来的&ldquo 宿命&rdquo ,我们的下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可以达到100岁。下一个Google、微软将会出现在大健康领域。   2)巨头纷纷进入,并作为未来主打业务布局   巨头们通过兼并收购大举布局个性化治疗领域。制药巨头们纷纷把基于分子分型的个性化诊疗作为研发的方向,并开始以免疫细胞治疗为主的生物治疗。   与之前生物医药界历史不同的是,除了制药巨头们外,像以Google、IBM、微软为代表的一些科技界巨头也开始布局个性化医疗。   微软创始人比尔&bull 盖茨拥有个性化医疗的公司Foundation Medicine公司4%的股权,Google旗下风投Google Ventures持有该公司9%的股权。就在今年初,罗氏又以12亿美元入股Foundation Medicine。 Google投资的另外一家公司23andMe也是基因测序领域最具代表的公司。   垄断全球70%二代测序仪市场的Illumina除了继续研发设备外,也开始向个性化治疗临床进军,涉足无创产权检测和肿瘤领域。   分子诊断领域的领袖罗氏也掀起了一股在组学和分子诊断领域的收购热潮,2014年罗氏收购了第四代测序公司Genia、快速分子诊断公司Iquum、信息学公司Bina、无创产前检测公司Ariosa 同时罗氏从AbVitro并购了下一代测序样品制备技术,并投资了下一代测序公司StratosGenomics。   IBM利用其最领先的大数据技术,推出了超计算机Watson,助力像MD安德森、梅奥这些全美顶尖的医院开展癌症的个性化治疗。另外,IBM投资数十亿美元投资建设云计算平台,提供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服务。   3)相关公司在一、二级市场受到追捧   二级市场上,以Bluebird、Juno、Kite、Spark为代表的基因公司在IPO后领涨美股,表现抢眼。一级市场相关领域更是热火朝天,很多拥有先进技术,和独特的商业模式的初创公司快速成长,Google投资的23andMe、DNAnexus是这个领域商业应用的佼佼者,另外还有像FoundationMedicine等个性化医疗初创公司受到VC、PE和产业巨头们的追捧。   23andMe主要为个人消费者提供基因组检测服务。它的商业模式类似于互联网公司,以抓住客户量为战略,再逐步实现商业价值。   23andMe的用户只要邮寄一小管唾液过去,花费99美元,就能拿到最多248项检测指标,包括是否患有50种罕见遗传病的诊断,21种药物过敏程度的预测,120种具有遗传因素的疾病的患病概率。   从商业的角度讲,99美元的检测价格普通消费者可以接受,使得23andMe获得了很大的客户基数,积累了大量的疾病样本数据。   今年1月,Genetch花费6000万美元从23andMe购买了3000个帕金森氏的样本数据。这笔deal也使像23andMe这样的测序公司的盈利模式逐渐清晰。另外,23andMe还与与制药巨头辉瑞(Pfizer)签署合作协议。除了这两家合作以外,23andMe还和其他12家机构达成了合作,其中包括私营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   罗氏12亿美元入股Foundation Medicine,FMI一直致力于癌症个性化诊断与治疗的。公司提供的是癌症全基因组测序服务,医生能够参照测序结果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史蒂夫&bull 乔布斯曾使用过这项技术,使得该公司名声大噪。截止2014年底,公司收入已达1600万美金左右。   基因治疗,CAR-T治疗领域的受到热捧的技术研发型公司Bluebird、Juno、Kite、Spark不时传来技术突破的好消息,股价相对涨幅远远领先与纳斯达克   3、为什么此时个性化医疗迈过门槛   1)基因测序技术进步,成本大大降低   一代测序是1975年桑格和考尔森开创自动毛细管电泳测序系统,2001年第一个人类基因组正式使用一代测序方法,但是该方法测序时间长,花费巨大,高达9526万美元。二代测序开启了基因测序新时,以Illumina和Life Tech为代表的测序仪制造商使用生物学和光学检测方法相结合,成本大幅下降,每基因组测序成本降至1000美元,每碱基测序成本由2001年5292美元降至0.045美元,价格的大幅下降让这个革命性技术推向大范围临床应用成为可能。   创新还在继续,目前在研发的三代、四代公司往更简单的方法,朝着更精确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以单分子检测和纳米技术的运用为主导。   2)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进步,利用基因测序结果做针对性诊疗成为可能   一个完全测序的人类基因组包含100-1,000GB的数据量。一百万个客户的数据合计能达到1EB或者说1,000,000TB的数据量。哪怕是在五年前,这个数据量也是难以快速处理的,但是随着并行计算系统和硬件的进步,这都不是事!   从计算能力这一方面来说,已经有专门的硬件用于加快基因组数据分析的速度。在过去的十年间,人类基因组的排序成本已经下降了100,000倍,分析时间从13年降到了三天以内。   3)干细胞等细胞疗法在局部取得突破   随着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等各种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按照一定的目的,在体外人工分离、培养干细胞已成为可能,利用干细胞构建各种细胞、组织、器官作为移植器官的来源将成为干细胞应用的发展方向。   肿瘤免疫细胞疗法。免疫基因治疗被认为是最具前景的肿瘤治疗方法之一。业界预计在10年内肿瘤免疫疗法有望成为350亿美元的大市场。   2014年肿瘤免疫疗法成为年度最大的颠覆性技术。其中过继T细胞疗法和免疫哨卡抑制剂一起,是肿瘤免疫疗法的重中之重。CAR-T将是细胞治疗方法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其市场规模能够达到100亿美元,潜力巨大。预计CAR-T细胞进入市场时,价格将会非常昂贵。目前骨髓移植的价格超过50万美元,而一些赞助商初步计划使CAR-T细胞疗法的价格高于骨髓移植的费用,这也迫使制药公司制定一种特殊的费用偿付方案:只有当患者从CAR-T细胞治疗中获益时,才需要付费给制药公司。CAR-T细胞疗法的销售峰值可以达到可以达到每年100亿美元。   新兴生物制药公司如Juno、Kite、Celgene、Cellectis、Bluebird,传统制药公司如诺华、葛兰素史克、辉瑞、强生等都投入到了CAR-T疗法的研发中。2014年6月,辉瑞与Cellectis签署高达29亿美元协议宣布进入CAR-T领域,而强生(JNJ)在11月与Transposagen签署3亿美元合作,也宣布进军CAR-T领域。   4、投资方向:潜在需求巨大又刚兴起的产业,犹如朝阳,全产业链投资   1)基因测序潜在需求巨大   基因测序是一个革命性技术,所带来的应用领域非常广,目前仅个别领域应用技术较为成熟,是一片未开发的蓝海领域。   第一个市场化应用无创产前唐筛取得初步成功,可以想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测序将覆盖更多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基于基因检测的药物靶向治疗,主要体现在致病基因的突变和用药的敏感性,还有未病基因检测,结合一些已知的疾病和基因之间的关联数据,&ldquo 推测&rdquo 出该个体患某种疾病的概率,这些方向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处于研究发展初级阶段。   根据Illumina的测算,目前基因测序的市场规模有200亿美元左右。在中国,单以产前筛查为例,按照数据目前我国每年的孕妇有2000万人,若每人在该项目中花费2000元,收入规模就已达到了400亿元,这还不包括辅助生育、不孕不育这方面的检测市场。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突破和现在商业化的逐渐成熟,基因测序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只是时间的问题。   2)全产业链布局,A股标的稀缺   基因测序产业链,上游为测序仪器和试剂供应商(华大、达安、紫鑫药业、贝瑞和康),中间为基因检测服务提供商,这块是市场潜力最大的,目前主要服务于3个比较重要的领域。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服务,这块服务是目前市场上最成熟的基因检测服务,也是目前行业龙头华大基因最赚钱的业务。下游对象为医院,药企,科研机构和病人本身 目前测序仪和核心试剂相关技术为外企垄断,国内企业多为检测服务提供商。   科华生物:分子诊断龙头企业,正在布局基因测序产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   达安基因:公司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尤其是基因诊断技术及其试剂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目前主要从事荧光PCR检测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生产和销售。 与Life Tech合作申报的第二代基因测序仪及检测试剂已获批上市。Life Tech公司人士指出,基因测序仪获批后由Life Tech负责产品销售的工作。年初和国药合作成立基因测序公司,借助国药在全国的渠道优势布局基因测序服务。   紫鑫药业:与中科院合作生产的国产测序仪样机已经组装基本完成。测序仪测试后被业界认可。内部人士指出,预计春节前后陆续发放到试用单位,待试用单位反馈足够的有效数据后,公司再做大规模生产的安排。   荣之联:与华大基因合作多年,为华大建设一整套IT系统,合作建设生物云和国家基因库。现正在建设独立的生物云平台,为测序机构提供基因大数据存储计算分析的服务。   北陆药业:入股南京世和基因,世和基因主要从事开发、运营、销售与癌症用药有关的基因检测技术服务业务,包括高通量全景癌症基因检测、罕见病基因检测、科研测序及合作服务等服务和相应技术支持。另外,北陆药业开展的细胞治疗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新开源:新开源收购武汉呵尔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00%股权、长沙三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和晶能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100%股权。针对这三家收购,新开源在基因产业上的基因测序、基因诊断包括早期诊断上应该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应用型架构。   千山药机:公司高血压检测基因芯片已完成铺货,目前已有10家医院开始提供基因检测服务。&ldquo 个体化医疗&rdquo 主要产品有乙肝病毒定量及耐药检测试剂盒、肿瘤靶向治疗及化疗药物检测试剂盒(将逐步进入注册申报程序)等,乙肝检测试剂盒2009年3月获生产批文,是国内首个基于DNA测序技术的诊断产品。   迪安诊断:公司已设立省级分子诊断研究开发中心,致力于分子诊断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已搭建了PCR分子诊断、焦磷酸测序平台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向各级医疗机构提供诊断技术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开展各项学术课题的科研合作,拥有非常大的渠道优势。目前,已开展肿瘤个性化用药、病毒基因分型及耐药,以及遗传性疾病等多项分子诊断项目,基因芯片项目现采用合作方式。公司现已获得多项分子诊断类项目的发明专利,并在SCI等著名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中源协和:国内干细胞的龙头企业。基因测序方面,中源协和与李同恩共同出资5000万元设立中源协和(天津)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专业开展基因检测相关技术研究与应用。业务主要包括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技术平台、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平台、免疫力评价相关基因测序技术平台、建立中国人群肿瘤及其他常见病易感基因数据库等。   仟源医药:公司去年2014年11月收购杭州恩氏基因技术发展有限公司80%的股权。恩氏基因为一家以基因制备技术和人体环境检测技术为核心,以孕环境检测和婴儿基因保存为主营业务的科技型企业。   昌红科技:公司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基因存储产品。公司产品线中具有基因存储板、分子筛、基因扩增板等产品,基因存储板是基因测试工程的核心耗材,壁垒极高,属于高端制造,该产品的下游客户主要为从事基因诊断业务的公司、科研机构、临床和服务单位。目前全世界仅有两家公司能提供该产品,昌红科技是其中之一且国内唯一。公司的基因存储产品线已获得美国FDA认证并成为赛默飞世尔(全球顶级基因公司,达安基因的战略伙伴)的供应商,说明已进入全球基因产业主流供应端。   3)最有价值环节:   从产业链的上游看起,最先进的测序仪不仅在中国,在全球目前都处于寡头垄断状态 然而测序试剂、耗材、检测项目的开发国内企业已经开始有所布局,这是也一个可以共同开发做大的市场。   达安基因、贝瑞和康、华大都已经纷纷开始布局,有部分试剂盒和试剂已经获得了药监局批准。但是由于壁垒不高,所以基因测序所用耗材势必会有较大的竞争,并且这一竞争正在加剧。   这个行业仍然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基因检测手段很成熟,很多实验室都能实现,然而检测结果的解读却非常困难,因为这依赖于基于大数据上的数据库。所以对于测序服务类企业来说,测序结果,也就是基因大数据的储存和分析是业务流程中最大的壁垒,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和样本量直接相关,所以是否有能力采集到足够的疾病样本量,拥有企业自身的疾病基因组数据库,又是另一个价值环节。   达安基因、迪安诊断:渠道为王,以获得足够大量的样本建立疾病数据库。华大说过,基因行业四个发展阶段是科研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人人服务,现在行业即将从科技服务发展到医疗服务,这时候渠道非常关键,能否通过建立医院的渠道,大规模开展测序服务,从而积累大量疾病样本。从这点看,华大已经拥有了巨大优势,二级市场来看,达安基因和国药合作运作基因测序公司,可以利用国药在医院的渠道优势开展大规模测序服务,所以非常看好的达安的后续发展。另外,迪安诊断作为国内分子诊断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巨大的医院渠道优势,在收购了技术领先的基因测序公司博圣后,完成了基因测序的布局,预计一旦开展测序服务,能拿下一定的市场份额。   荣之联:生物信息数据的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是核心。对于测序服务类企业来说,测序结果的储存和分析是业务流程中最大的壁垒,数据分析的准确度和样本量直接相关,是否拥有企业自身的疾病基因组数据库,能否积累足够的样本量,构建自己的 IT 平台提高解读准确度是拉开测序服务企业差距的关键之一。尤其现在基因测序行业正处在爆发的起点,很多测序服务机构开始角逐这块市场,测序所得的基因数据计算和存储有着的巨大市场需求。荣之联通过多年和华大的合作,拥有了行业经验和技术,如今作为生物云计算,IT大数据提供商,正可以满足这块市场需求。在美国,亚马逊(Amazon)的云服务接管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数据存储,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遗传学数据库。虽然数据是公开和免费的,但是研究人员使用亚马逊高性能的计算资源来运行数据计算是收费的。
  • 深耕医疗健康领域 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赛默飞与海航集团健康医疗产业签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014年11月14日,上海 —— 10月26日,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宣布与海航集团健康医疗产业签订合作备忘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就健康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产品开发、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实验室建立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为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医疗服务,携手实现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的使命。双方在海航集团旗下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暨北京优联耳鼻咽喉医院落成典礼上举行了签约仪式。“作为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同时也致力于中国医疗健康领域的服务和发展,”赛默飞中国总裁兼全球环境和过程监测业务总裁迈世福表示,“此次赛默飞与海航集团健康医疗产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继续推动医疗健康行业以及生命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赛默飞将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能力以及服务平台,支持海航集团健康医疗产业,共同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病人创造健康、清洁、安全的医疗健康服务。”此次战略协议将充分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和技术互补,合作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交流互通,包括定期高层互访、专题技术及学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第二,支持及服务,技术开发、共建示范实验室及培训基地、实验室设备及耗材采购、售后服务以及技术支持。赛默飞将与实验室在众多领域开展合作,包括过敏原检测、微生物检测、理化检测、病理检测和移植检测等。同时将在健康管理领域,对健康理论、健康管理、健康产业相关设备进行合作、共同开发。多年来,赛默飞一直深耕医疗健康领域,不仅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检测方案,包括肿瘤诊断方案、感染检测方案、过敏检测方案及生物样本库和转化医学方案等,还在全国范围内巡回参展各大行业展会、开展客户研讨会,更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医院和专家的合作,进一步提高国内的医疗服务水平,从而为广大消费者的医疗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70亿美元,在50个国家拥有员工约50,000人。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 Life Technologies、 Fisher Scientific 和 Unity? Lab Services四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已超过30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 3800名。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8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广州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6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www.thermofisher.cn。
  • 未来最赚钱的17大行业,医疗健康领域占据“七雄”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430" title=" 201602221451044866.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43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d9e89396-bd2a-42dc-bf88-80f139a82ab6.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400" height=" 276" title=" 201602221451233001.jpg" style=" width: 400px height: 27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2/noimg/f12e6e48-8814-471c-9ef3-28e773a1c42e.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 /p p    strong 一、云计算 /strong /p p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p p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p p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p p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p p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p p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二、大数据(“大数据+医疗”) /strong /span /p p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 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大数据+零售”、“大数据+医疗”、“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p p    strong 三、虚拟现实 /strong /p p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 /p p    strong 四、人工智能 /strong /p p   根据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p p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五、3D技术(3D医疗产品打印) /strong /span /p p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 /p p    strong 六、无人技术 /strong /p p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p p    strong 七、机器人 /strong /p p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 /p p   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p p    strong 八、新能源 /strong /p p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 /p p   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p p    strong 九、新材料 /strong /p p   新材料是新经济的基石,我国在军工、高铁、核电、航天航空等尖端制造领域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基础材料领域的突破。 /p p   随着基础化学、基础材料、纳米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新材料将成为数万亿产值的市场。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医疗服务 /strong /span /p p   2016年医疗服务行业的驱动因素来自于药品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以及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变化。分级诊疗和医生多点执业的推动下,公立医院借助民营资本盘活存量资产创造增量价。医疗服务业务为新技术提供了商业化的出口,而新技术给医疗服务业务提供了高附加值的项目。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 /strong /span /p p   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制剂与生命科学技术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物制剂方面,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 /p p   2014年全球销量前十大药物中,有7个为生物制剂,其中阿达木单抗位居全球销量首位,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 生命科学方面,全球范围内,基因测序市场从2007年的794.1万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45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33.5%,预计未来几年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 细胞免疫疗法等新兴技术也日渐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二、医疗器械 /strong /span /p p   医疗器械市场在国内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001年至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173亿元增长至2556亿元,增长了近15倍,复合增速达到23%。 /p p   但从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与药品市场规模的对比来看,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大致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的40%,而我国这一比例低于15%,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器械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等一批政策的出台,为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三、互联网医疗 /strong /span /p p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引发各个行业的巨大变革,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巨大机遇。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多领域技术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新技术与新商业模式快速渗透到医疗各个细分领域,从预防、诊断、治疗、购药都将全面开启一个智能化时代。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192, 0, 0) " strong 十四、健康养老 /strong /span /p p   健康养老产业受需求迫切和政策鼓励双向驱动,将迎来十分确定的发展机会。未来我国政府和个人将面对很大的养老压力,截止2014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亿,占总人口比重10.1%,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2.6亿。 /p p   同时,养老作为& quot 健康中国& quot 的一部分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性高度。我们将沿着国家提出的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挖掘投资机会。 /p p    strong 十五、体育 /strong /p p   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各路巨头开始瞄准海外优质体育标的资产,渐渐向成熟体育盈利模式靠拢 – 门票、媒体转播权、赞助和体育衍生品。 /p p   因此,拥有优质赛事资源和广大受众的体育行业标的将会持续收到资本的追捧。 /p p    strong 十六、文化娱乐 /strong /p p   中国的2015年是投资圈和BAT们在文化娱乐领域进击的一年。消费升级使得国人的消费习惯逐渐向文化娱乐进行倾斜,消费人群和消费金额也越来越低龄化和增长化。 /p p   2015年也是独立IP火热的一年,花千骨、琅琊榜、盗墓笔记等一大波影视剧热播,夏洛特烦恼、捉妖记、“囧”系列、鬼吹灯等不断刷新国内电影票房记录。 /p p   此外,伴随游戏、动漫衍生而来的二次元文化兴起,生产数字化、碎片化、娱乐化内容的自媒体大爆发,都将聚集大量新一代年轻用户,引发新的商业模式和机会。 /p p    strong 十七、教育 /strong /p p   国内的民办教育市场规模超过6000亿元,而在线教育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吸引了无数资本和创业者竞折腰。经过过去一两年的洗礼,教育O2O举步维艰,不仅没有革了传统教育的命,还在盈利模式的探索上不知所措。 /p p   而传统线下教育培训机构除了拥有稳定的线下资源和师资以外,也在互联网+ 的攻势下顺应时代发展做出了很多改革。 /p p   此外,新一轮的高考改革也将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创业机会。 /p p   备注 :本文由信中利摘自腾讯财经、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p
  • 医疗蠕动泵:创新医疗领域的可靠之选
    医疗蠕动泵是当代医疗行业至关重要的设备,具有创新医疗方式、改进冶金医治的独特优势。在手术、医疗等医疗阶段,蠕动泵以其可靠、精准控制等优点,变成医护人员的右臂。最先,医疗蠕动泵具有优良的药物运输作用。在药物治疗中,精准的药物运输是冶金医治的关键。蠕动泵通过特殊的泵头设计与精准的控制系统,能够提供稳定、精确的药液运输。不论是剂量药物运输还是长期持续输注,医疗蠕动泵都能精确操纵药水的流速和流量,避免输液过快或太慢导致的不良影响,保证冶金医治最大化。次之,医疗蠕动泵在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手术中,细致的操作和精确操作尤为关键。蠕动泵拥有独特的泵头设计和先进的控制系统,在手术中精准运输各种液态。不论是运输盐水、药物或是培养液,蠕动泵都能依据医生的要求精确操纵运输速率和流量,保证手术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医疗蠕动泵也广泛用于医疗领域。在重症监护、康复治疗等护理过程中,药物的精确运输至关重要。蠕动泵以其高精密、性能稳定而变成护理人员的右臂。依据蠕动泵,医护人员可按精准剂量运输药物,防止输液错误导致风险,提高患者的医疗性能生活质量。在医疗蠕动泵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的创新技术和结构。比如,一些蠕动泵联接灵便,能够与另一个联接,并完成更精准的医治。同时,一些医疗蠕动泵还具备尖端的报警系统和故障测试作用,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总之,因为药液运输精确,操纵性能平稳,医疗蠕动泵已成为医疗领域的靠谱挑选。医疗蠕动泵在手术、医疗等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提升了冶炼和患者的安全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们坚信医疗蠕动泵在医疗领域的地位与作用将不断提升。
  • 未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p   2017年6月2日到4日,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主题为“疑难及重症肝病的时代”,有近2000位国内外代表与专家参会。该会议是我国肝胆病领域学术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盛会之一。本届大会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段钟平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大会吸引了将近两千位从业者参与,数万人在线观看直播。 /p p   在4日的会议上,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领军企业Airdoc创始人张大磊发表了题为《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展望和局限》的演讲中,其中提到“未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的观点,引起了众多参会人员的极大兴趣。 /p p    strong 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strong /p p   以去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为导火索,人工智能这个词已经出现在街头巷尾,到如今AI+已经开始覆盖各个领域,医疗就是主要领域之一,很多专家认为,医疗将会成为人工智能最先落地的领域,在本届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大会上同样出现了医疗人工智能的影子。 /p p   张大磊在演讲中表示, 过去15年软件的兴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同时也造就了很多伟大的公司,比如亚马逊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图书商、谷歌成为了世界最大的营销平台、领英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猎头公司,软件改变了世界 而接下来的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p p   纵观技术发展趋势,以2012年AlexNet的出现是一个分水岭,AlexNet 在当年的ImageNet图像分类竞赛中,top-5错误率比上一年的冠军下降了十个百分点,人工智能开始了飞速的发展,如今人工智能已经被应用到了各个领域。 张大磊认为接下来15年人工智能将在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p p    strong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strong /p p   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图像识别技术快速发展,在某些特定领域已经超过人类。医学影像是疾病诊断的个主要路径之一,因此通过机器读取医学影像成为了一个热点,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已经对此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同时也产出了众多的高分科研论文。 /p p   整个医疗行业复杂程度高,涉及知识面广,人工智能可以在多个环节发挥作用。比如:医学影像识别、生物技术、辅助诊断、药物研发、营养学等领域,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医学影像识别。 /p p   张大磊介绍,目前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识别的应用上主要有三种方法:分类,检测和分割。分类可以将有病和正常的医学影像区分开来 检测可以识别出病灶并用框框出来 分割可以将病灶轮廓分割开来。每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不同需求的问题。 /p p   张大磊透露,如今Airdoc已经在肺结节、乳腺癌、冠脉斑块、皮肤癌、眼底病和病理等领域取得了诸多成果。 /p p    strong 模型训练的局限 /strong /p p   张大磊表示,未来想象力巨大的医疗人工智能,在模型训练上依然有很大的局限。 /p p   比如数据标注,人工智能学习疾病的过程就像我们上学时候学习知识,一定要保证课本的准确,数据标注的质量完全决定了算法的准确性,专家分开标注数据,取最终的共同部分可以尽量保证数据准确性。 /p p   现在的人工智能尚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并不具备沟通的功能,因此现在的人工智能更多的应用在类似图像识别辅助分析这样的不需要和患者进行深入沟通的领域,其他的领域的发展仍然需要人工智能技术的继续完善。 /p p   训练的数据集也是一个问题,样本量越大,模型学习的东西就越多,容错率也就更大,可以排除很多的干扰,这对于实际应用是一个巨大的前提。 /p p   本次大会主席段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重症肝病、疑难肝胆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张大磊对医疗人工智能的看法受到了段教授的肯定。 /p p   段教授表示,随着医学的发展,过去一些诊断不了或者不容易诊断的疾病,现在可以诊断出来了,这对于患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可以为医生提供巨大的帮助,让医生工作更加轻松,最终使得病人受益。 /p
  • 网络讲座 | 高内涵筛选在转化医学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化疗药物反应的检测
    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又来啦!本期webinar邀请到的是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研究所的李响博士。李博士现就职于David Andrews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利用高通量,高内涵筛选药物组合和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的大数据分析。在David Andrews教授的带领下研发临床Chemoresponse Assay,立志于推动个人化精准医疗的临床转化与应用。Chemoresponse Assay目前可以为CLL的生理和病理药物反应提供功能强大、用途广泛的临床检测。接下来将把检测方式应用于AML临床验证。针对固体肿瘤,Andrews团队利用新型化合胶质建立了基于乳腺癌,肺癌病人原发癌细胞的3D类器官配合Chemoresponse Assay的检测筛选。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讲座题目:高内涵筛选在转化医学与个性化医疗领域的应用:化疗药物反应的检测讲座时间:8月29日下午14:00-15:00主讲人:李响 博士(多伦多大学)讲座形式:网络讲座,手机或PC即可参与(会议链接和如下报名链接相同)内容简介本期讲座李博士将结合自己的研究给大家介绍以下内容:1. 概括介绍目前癌症治疗的方法,利弊和趋势以及对精准医疗的需求。2. Andrews实验室创立了利用高内涵药物筛选结合机器学习从而对癌症病人化疗药物反应的快速检测:HCS Chemoresponse Assay。结合目前进行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临床验证来讲述检测流程和检测原理。HCS Chemoresponse Assay的优势以及临床实验结果举例。针对固体肿瘤的肿瘤类器官的建立与HCS Chemoresponse Assay的结合简单介绍。HCS Chemoresponse Assay在转化医学,药物研发和临床检测的展望。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报名主讲人简介李响 博士Melbourne University墨尔本大学生物医学学士;Melbourne University Honours墨尔本大学生物医荣誉学士;Melbourne University-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WEHI) PhD墨尔本大学-伊莉莎霍尔研究所博士;University of Toronto-Sunnybrook Research Institute Post-doctoral fellow多伦多大学Sunnybrook研究所博士后;博士阶段在WEHI主攻细胞死亡与癌症研究。现就职于David Andrews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利用高通量,高内涵筛选药物组合和使用人工智能进行图像的大数据分析。更多转化医学系列网络讲座安排,具体时间以珀金埃尔默微信推送时间为准。敬请关注! 主题预计时间小分子激酶抑制剂研究最新进展9/19/2019使用Alpha技术研究RNA甲基化“橡皮擦” (ALKBH5)10/24/2019研究蛋白相互作用就是这么简单11/7/2019细胞成像分析前沿应用案例心得分享11/28/2019原来药物研发还可以这样做—基于表型筛选的药物研发11月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助力脑靶向载体的研究12/19/2019关于珀金埃尔默:珀金埃尔默致力于为创建更健康的世界而持续创新。我们为诊断、生命科学、食品及应用市场推出独特的解决方案,助力科学家、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解决最棘手的科学和医疗难题。凭借深厚的市场了解和技术专长,我们助力客户更早地获得更准确的洞见。在全球,我们拥有12500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于150多个国家,时刻专注于帮助客户打造更健康的家庭,改善人类生活质量。2018年,珀金埃尔默年营收达到约28亿美元,为标准普尔500指数中的一员,纽交所上市代号1-877-PKI-NYSE。了解更多有关珀金埃尔默的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cn。
  • 震撼盘点:8家数字医疗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p   在线医生预约平台ZocDoc在8月21日宣布,已经完成一轮1.3亿美元的融资,至此,ZocDoc的估值已达18亿美元,成为纽约估值最高的私营企业之一。这次融资也推动ZocDoc进入了“独角兽俱乐部”。 /p p   所谓“独角兽俱乐部”,是指那些还未上市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业公司。“10亿美金估值”这个概念,是两年前由风险投资人 Aileen Lee提出来的。她发现,那些能为投资人带来巨大回报的,诸如Facebook 以及LinkedIn一般的初创公司,都是能以10亿美金或者更多估值退出的。由于数量稀少,Lee将这般体量的公司,称作“独角兽”。跻身“独角兽俱乐部”,可以说是所有创业者的梦想。 /p p   《华尔街日报》最近更新了2015年的独角兽俱乐部名单(Billion Dollar Evaluation Club List),一共115家公司进入名单。其中美国有76家、亚洲有27家、欧洲10家、其他2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145px" title=" 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581be69b-e7a9-449e-9183-906d2a16617f.jpg" width=" 600" height=" 145" / /p p   当然进入这个名单的大多数公司、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创业公司。比如目前排名前三的Uber(优步)、小米和Airbnb,这三家的估值分别是500亿美元、460亿美元和255亿美元。值得高兴的是,在上文提到的亚洲27家公司里,15家都是中国的,包括小米、滴滴快的、陆金所、大疆、美团等等。(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墙看华尔街日报的实时更新名单) /p p   独角兽俱乐部囊括了全行业的顶尖创业公司,涉及最多的行业是软件(35家),其次是互联网消费(25家)和电子商务(21家)。医疗行业排名第5,共有8家公司进入独角兽俱乐部。要知道在2014年1月的时候,还没有一家医疗行业初创公司进入这个名单。直到2014年3月才有第一家波士顿的公司Intarcia Therapeutics以估值18亿美元进入俱乐部。之后到6月,又有两家创业公司Theranos和Proteus Digital Health加入进来。医疗行业的初创公司在2015年开始快速发展,1月时名单新增Moderna,从4月开始基本保持每月新增一个独角兽的速度到现在。目前来看,独角兽俱乐部里面排名最高的医疗行业初创公司是要颠覆血检的初创公司Theranos,估值90亿美元。 /p p   我们来分别看下这8家公司的情况。 /p p    strong 1. Therano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76px" title=" 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9c29aa3d-2d12-4a54-b3c5-98400f0ee9c6.jpg" width=" 500" height=" 376" / /p p   Theranos在独角兽俱乐部名单上排名第13位,也是医疗行业的第一,公司估值90亿美元,今年5月上榜。目前,Theranos已经进行了3轮融资,总融资额超过4亿美元。包括德丰杰公司(Draper Fisher Jurvetson)以及甲骨文创始人拉里o埃里森(Larry Ellison)都是其投资人。 /p p   血液分析是医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当医生想要检查你某一方面的健康状况(比如胆固醇指标或者血糖水平),或者寻找肾脏或者肝脏出现问题的适应症时,他就需要进行血液检测。一般而言,医生需要使用长针头和几个装血液的试管瓶完成血液采集,然后将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在美国,诊断性实验室检测工作主要由Quest和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这两家公司垄断。这项业务领域每年的产值大概在750亿美元左右。 /p p   面对这个有利可图的商业领域,Theranos想要改变现在这种局面。Theranos成立于2003年,这个公司想让现在的血液检测以更快速、更便利和更便宜的方式完成。Theranos推出的全新技术只需要从患者手指头取得几滴血(约50微升),这种验血方式避免了病人遭受抽血之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79px" title=" 3.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f4bb13f5-e1f0-4b28-8d78-fd57e35012c2.jpg" width=" 500" height=" 279" / /p p   2013年,Theranos宣布与沃尔格林公司达成“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并在全国大多数沃尔格林连锁药店里建立在自己的健康中心。当有患者需要在健康中心进行血液检测时,受过训练的药剂师会用温暖的套筒包裹着患者手指以促进血液流动,然后用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之后,药剂师会用很小的正方形设备(配有刺针)扎破患者手指,然后将两滴血液收集到十美分硬币大小的容器中。整个过程耗时大约两分钟。血液样本在经过条形码标记后会被放入冷冻箱,然后集中送完几里之外的Theranos实验室。每天,Theranos会安排三次这样样本的收集和返送工作。 /p p   Theranos被大家所熟知,除了颠覆血检的技术之外,就是公司创始人伊丽莎白· 福尔摩斯(Elizabeth Holmes)了。这个1984年出生的漂亮姑娘现在净资产达到46亿美元,是美国最为年轻的女性亿万富豪。(奇点有篇深度长长文,详细说明了Theranos和创始人福尔摩斯的故事,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戳这里) /p p   福尔摩斯认为血液检测不应该是痛苦的,反而这应该是一种“美好的”体验。因此,Theranos目标就是扫除实现“美好血液检测”过程中的一切障碍。Theranos已经研发出可以发现数十种疾病(比如高胆固醇和癌症)的血液检测方法, 需要的仅仅是从患者手指采集一到两滴血液而已。福尔摩斯说,他们可以用一份血液样本完成很多种检测,每一种检测都比标准检测方法要便宜。有的时候,Theranos检测的价格甚至比Medicare公布的费率要便宜90%。比如,传统实验室检测胆固醇需要55美元或者更贵,但是Theranos仅仅收费2.99美元。 /p p   Theranos的技术也引来部分科学圈内人士的质疑,因为该公司对于这种验血方式是否切实有效讳莫如深。 /p p    strong 2. Moderna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70px" title=" 4.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8e98e4ee-f9ad-4528-8221-5aff36184ca6.jpg" width=" 500" height=" 170" / /p p   Moderna成立于2010年,位于美国马塞诸塞州坎布里奇。截止到2015年8月,公司的估值达到30亿美元,于今年1月进入独角兽俱乐部。Moderna共进行过3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的9.5亿美元,其中包括它从阿斯利康(2.4亿美元)和亚力兄(1亿美元)收到的预付款以及前几轮的投资资金。其中在今年1月,公司完成了史上生物技术公司最大额的融资——4.5亿美元。这笔融资让Moderna成为当今世界上药物研发行业中最有价值的、具有风险投资支持的私有公司。 /p p   《财富》曾撰稿称:Moderna可能是过去至少十年中诞生的唯一一家最具革命性的制药公司,或至少是与谷歌支持的Calico平分秋色,后者旨在延缓细胞老化。 /p p   Moderna的核心技术是帮助人们在他们自己的细胞内制造药物,而不是在实验室配置用于服用或注射的药物(这是所有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做法)。具体方法是,往病人体内导入信使RNA,这种信使RNA进入人体细胞之后,便会利用该细胞的表达系统制造治疗所需的蛋白质如此一来,病人就能自己痊愈了。同样重要的是,Moderna还宣称他们设计的信使RNA不会触发常见的人体免疫反应,后者曾导致过去在信使RNA上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50px" title=" 6.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bb35af50-fc39-4e0f-8ede-930e2e10ccc7.jpg" width=" 500" height=" 250" / /p p   这一点不仅使得许多疗法成为可能,还让Moderna的产品比传统药物的检验时间短得多,价格低得多。因为它可以利用普通的信使RNA制造设备和流程来生产应对各种病症的信使RNA,而不是像目前常用做法一样,为每种疾病准备单独的制造设备。 /p p   Moderna如今已有45个活跃项目,有的是内部项目,有的则是与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亚力兄制药(Alexion Pharmaceuticals)等战略伙伴共同研发的,而且他们还计划上马更多项目(在得到这些新的投资后,公司有望将部分项目推进到临床试验的第二阶段)。 /p p   Moderna还根据治疗领域的不同,把许多项目交给他们自己的准公司运营。这种做法使得Moderna看起来像是一个孵化器,实际上,某些产品理论上可以在Moderna之前完成首次公开募股。 /p p   但是Moderna公司也是一家神秘的公司。作为一家私有企业,它很少向外界透露自己的研究工作。它的学术创始人也只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描述了Moderna公司的mRNA治疗技术在啮齿类动物中的应用情况。而该公司本身也只是在专利申请过程中透露了mRNA治疗技术的科学细节(包括该技术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的早期研究工作的一些详细情况)。这让许多人非常疑虑,Moderna到底是不是像它所说的那么值得期待?专利的强度到底有多高?其它以RNA为基础的药物曾经引发了很多问题,Moderna的mRNA治疗技术是否会重蹈覆辙?有专家表示,在目前披露的公开资料看来,没有任何能让人惊叹的成果。对于此类言论,Moderna的CEO Sté phane Bancel说:“我能够理解他们的不开心。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嫉妒心。我能够理解他们的所有情绪。这就是生活!” /p p    strong 3. ZocDoc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175px" title=" 7.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45e6f05e-30f1-4532-b5b6-a109981b8510.jpg" width=" 500" height=" 175" / /p p   到了前文提到的ZocDoc了。如开头所述,成立于2007年的ZocDoc目前估值达到了18亿美元,经过5轮融资ZocDoc共融到了2.26亿美元。 /p p   ZocDoc是2007年TechCrunch40大会上的一个创业项目。ZocDoc的核心是日程安排系统,面向医生收费,每人每年3000美元。医生可以以多种方式发布、调整自己的日程,还可以将ZocDoc与医院常用的日程软件同步。而用户使用ZocDoc是免费的,他们可以通过ZocDoc的数据库查询到非常详实的数据,包括科室、服务内容、诊所地点、相册、医生学术背景以及被服务的用户的评价等。对用户来说被使用最多的还是根据医生的日程安排而进行的预约功能,这是最常被用户使用的核心功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82px" title=" 8.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74511c4d-2f84-4d6e-b17e-d75d651045db.jpg" width=" 500" height=" 382" / /p p   2012年,ZocDoc的手机客户端也全面登陆苹果的iPhone和安卓平台,这使得ZocDoc的服务更加易用,综合访问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 /p p   ZocDoc的数据库涵盖消费者医疗领域的范围越来越广,其掌握的信息与日俱增,并且更新十分及时和准确,这给ZocDoc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对于这套核心的日程、预约和医疗服务范围的数据库的整合系统,ZocDoc做了大量的开发工作,也为此申请了专利。这从法律层面上也保证了其盈利模式的稳健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p p   ZocDoc 目前共有三个办事处,员工总数达到 600 人。该公司表示,它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并且向全美所有的人提供服务,迄今服务已覆盖 60%的美国人。 /p p   经过这轮融资后,ZocDoc不久还将积极展开更大规模的海外扩张。 /p p    strong 4. Intarcia Therapeutic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63px" title=" 9.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2a8fdca3-a031-4395-a96b-e232c4366095.jpg" width=" 500" height=" 263" / /p p   Intarcia Therapeutics创立于1995年,这是一家生物医药公司,也是医疗行业最早进入独角兽俱乐部的公司。2014年3月,Intarcia首次进入名单,到现在为止这家位于波士顿的公司经过10轮融资共融到了5.98亿美元,估值也达到了18亿美元。 /p p   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小型生物医药公司很难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药物的研发。显然Intarcia希望挑战一下。自 2012 年以来,该公司一直从事于一年使用一次的糖尿病疗法的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33px" title=" 10.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d6ce0dc6-cd88-4c74-8727-ba0aff5626eb.jpg" width=" 500" height=" 333" / /p p   Intarcia的专利技术平台是其独有的连续皮下给药系统ITCA650。ITCA650是一种正在研发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ITCA650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艾塞那肽,它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属于肠促胰岛素类似物,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广泛使用。 /p p   该系统是一个火柴杆大小的渗透泵,将其置于皮肤之下,它可以缓慢和稳定的输送药物。每个渗透棒里包含适量的药物,可以保证患者长时间的治疗需求。该渗透棒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只需要5分钟,便可以成功植入皮肤下面。 /p p   通过这项给药技术可以避免药物使用过多的不良事件。该技术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独特的制剂,药剂里的蛋白质或者多肽成分,可以在人体的温度下保持很长时间的稳定性,稳定连续的给药时间可以达到12个月。 /p p   strong  5. Oscar Health Insuranc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67px" title=" 11.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e11a1de7-28ad-48c5-8e14-9b362fc5a056.jpg" width=" 500" height=" 267" / /p p   Oscar Health Insurance的估值达到了15亿美元,经过3轮融资Oscar一共拿到了3.2亿美元。今年4月融资1.45亿美元后(李嘉诚也有投资哦),这个有着萌萌公司吉祥物的新兴保险公司进入了独角兽俱乐部。这也是医疗行业最快进入俱乐部的创业公司了,Oscar成立于2013年,目前用户有4万人。 /p p   所有美国人都认同一个问题:与医疗保险打交道的确是个棘手的麻烦。Oscar是纽约州一家古怪的创业医疗保险公司,他们希望能够改变这种现状。Oscar通过技术手段让医保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和人性化,适应不同人群。Oscar根据婚姻状况、子女数量、年收入状况将人群细分,提供相应医保计划。计划细分到月,覆盖医生问诊、医生咨询、用药、疾病预防等四方面。 /p p   Oscar的网站非常人性化,用户填完自己的症状后系统就会为其推荐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用户还可以向医生进行在线咨询,而这项全天候的服务是免费的。在他们的网站上,用户可以对比不同医疗卫生服务提供者的价格,还可以一键式补充处方药。该公司甚至与CVS达成了合作,在纽约州全境建立了多家护理中心。另外他们还雇佣了很多护士,为患者(尤其是刚生完孩子的妈妈)提供家庭跟踪护理服务。 /p p   目前Oscar只向个人销售保险计划,不过他们希望能向雇主出售保险计划。 /p p   strong  6. Proteus Digital Health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23px" title=" 12.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a86ecb75-baba-419a-9f3a-eb79bcf307f9.jpg" width=" 500" height=" 323" / /p p   Proteus Digital Health在去年6月首次进入独角兽俱乐部名单,目前公司估值11亿美元,共融资3.54亿美元(8轮)。 /p p   Proteus Digital Health致力于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的医疗保健解决方案。它们的方案是:智能贴片与传感器使能的易消化智能药丸相结合。 /p p   Proteus的药物管理系统由含传感器的智能口服药丸、智能贴片以及App三部分组成。这些药丸在外表上与普通药丸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它们内部含有一个砂粒大小的传感器,当药丸进入我们的胃之后,便由传感器往外发射信号。智能贴片类似一块儿小膏药,里面也包含一个信号接收装置,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并储存胃里传感器发射的信号。安装到智能手机上的App用于掌握智能药丸在我们体内的行踪,以及记录我们的步伐、运动情况、心率、血压和体重。智能手机还可以将信息传递至医生办公室,使医生能够跟踪患者对医嘱的依从性,何时及如何服药等。 /p p   在今年5月数字医疗孵化器Rock Health发布的调查显示,Proteus最可能成为下一个IPO申请的提交公司,因为该公司填补了医药领域的一些空白:他们的可消化传感器能评估患者如何服药以及患者身体对药物有什么样的反应。这种产品能解决一些不同的问题。除了评估药物粘附程度之外,Proteus的传感器还能帮助医生评估患者服药的剂量是否合适,并提供针对某种特定药物更为精确的药效分析。 /p p   相比于Jawbone的可穿戴设备来说,Proteus的传感器能解决更大的医疗问题。但是他们的产品的主要用户是医疗服务提供者,这让一般消费者不太容易了解他们。 /p p    strong 7. 23andMe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1px" title=" 13.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c375a57a-2f73-4339-9f20-162f26acb252.jpg" width=" 500" height=" 281" / /p p   23andMe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为个人提供基因检测服务的公司,因其服务仅需要99美元而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3andMe于2009年获得了2780万美元的B轮投资,2010年底获得了2200万美元的C轮投资,2012年底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D轮投资。今年7月23andMe开始E轮融资,计划融到1.5亿美元。23andMe在今年6月以10亿估值加入独角兽俱乐部,目前共融到了2.05亿美元。 /p p   2013年11月,FDA要求23andMe暂停为新用户提供健康方面的基因检测服务,主要原因是其准确性仍有待证实。《纽约时报》网站记者基拉· 贝克奥夫(Kira Peikoff)曾分别在23andMe等3家知名基因测试公司接受了基因分析服务,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p p   自从遭到FDA封杀后,23andMe已经与14家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与Genentech合作,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基因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 与辉瑞(Pfizer)合作,对5000名狼疮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以进一步了解狼疮基因。今年2月,FDA批准23andMe提供布卢姆综合症(Bloom syndrome)患者检测服务。虽然只是一小步,但这意味着23andMe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可以在其他疾病上使用。 /p p   今年3月,23andMe成立了由前基因泰克高管理查德· 施勒为首的医疗团队。施勒将担任23andMe医疗团队的首席科学家,并负责利用目前已经收集到的85万名客户的基因信息来推进常见和罕见疾病的新疗法的研发。这标志着23andMe由基因组公司向药物开发进军。 /p p    strong 8.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345px" title=" 14.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442edd4c-a520-40ce-a458-50bd887c6f8f.jpg" width=" 500" height=" 345" / /p p   Adaptive Bio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Adaptive处在免疫研究的最前沿,它结合高通量测序和专业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勾勒出T细胞和B细胞受体。现在世界上很多实验室在使用Adaptive精确而灵敏的immunosequencing平台,这些实验室在这个平台上开展一系列的,关于癌症和其他免疫疾病的突破性研究。Adaptive非常注重将immunosequencing平台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并希望他们的研究可以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81px" title=" 15.jpg" border=" 0" h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08/noimg/49c9251b-093b-400a-a012-a12b005d9822.jpg" width=" 500" height=" 281" / /p p   Adaptive专注于特定的TCR错误辨认所引发的自体免疫疾病,并研发其标靶药物,预防疾病发生。Adaptive目前与Virginia Mason Hospital 的Benaroya Research Institute合作,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或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的血液样品做TCR定序,希望能够找出相关治疗或预防方法。 /p p   今年5月,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宣布已经在F轮融资1.95亿美元,是当前华盛顿州最大的投资,这笔融资将用于资助研究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受体。5月融资后,Adaptive Biotechnologies以10亿美元估值跻身独角兽俱乐部,目前经过6轮融资共拿到了4.25亿美元。公司目前有170名雇员。 /p
  • P4 China2016国际精准医疗大会 海内外精准医疗领域精英的专业年度盛典
    p   个体化精准诊疗医学是近年卫生保健领域发展最广泛、最快速的学科,涵盖遗传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病理学、人类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和环境因素等各个领域。在系统生物学、网络化消费者不断增长以及通讯与信息技术数字化革命等多种趋势推动下,由患者主动参与(Participatory)、早期预警(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和个体化(Personalized)为特征的P4医学时代,即个体化精准医学时代即将来临。结合国际健康时代背景,在2016年初,中国发起了精准医学研究专项课题,目标在2017年至2019年构建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大数据平台,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p p   在十三五规划国家精准医疗计划正式开始实施的第一年,由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和上海商图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办,美国华人生物医药科技协会、台湾研发型生技发展协会、EPMA支持的“P4 China 2016国际精准医疗大会” (2016年12月16日-18日),将在北京盛大启幕。届时政、产、学、研、医领导与专家,将与与会者共聚、共话、共赢!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a3e4a64d-6151-40b0-8367-4508f3bf6e24.jpg" title=" 1.png"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0/insimg/5aa53656-fa51-43d7-b9f6-9a0092102708.jpg" title=" 2.png"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重磅演讲嘉宾: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国际专家与企业代表: /strong /span /p p    strong Yves Lé vy /strong ,法国精准医疗项目负责人、法国国立生命科学与健康联盟 (Aviesan)主席 /p p    strong Bok-Ghee Han /strong , 韩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因科学中心主任 /p p    strong Jean-Luc Sanne /strong , 欧盟委员会创新与个体化医疗资深专家 /p p   strong  Tim Hubbard /strong , 英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生物分析首席科学家、Wellcome Trust Sanger Institute生物信息负责人 /p p    strong Henning Hermjakob /strong ,欧洲分子生物研究院欧洲生物信息所分子系统组长 /p p   strong  Katrin Rupalla /strong ,百时美施贵宝副总裁兼中国研发负责人 /p p    strong 王新京 /strong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EI DNA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 /p p    strong 王在琪 /strong ,默沙东中国,临床研究执行总监 /p p    strong 杨宏钧 /strong ,阿斯利康个性化治疗和生物标记物研发部负责人兼技术总监 /p p    strong 巢守柏 /strong ,阿斯利康高级副总裁 /p p    strong Yi Ning /strong ,葛兰素史克流行病研究负责人 /p p    span style="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国内专家及企业代表 /strong /span : /p p    strong 高福 /strong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CDC副主任 /p p    strong 李青 /strong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rong 吕有勇 /strong ,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教授 /p p    strong 孙英丽 /strong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教授 /p p    strong 张志远 /strong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技术转化中心主任 /p p    strong 林圣彩 /strong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特聘教授 /p p    strong 华子春 /strong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副院长、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strong 袁宝珠 /strong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细胞资源储藏及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rong 詹显全 /strong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实验室副主任 /p p    strong 石远凯 /strong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p p    strong 康熙雄 /stro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检验科主任 /p p    strong 石怀银 /strong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行政主任 /p p    strong 张力建 /strong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二科副主任 /p p    strong 周洲 /strong ,北京阜外医院临床检验中心常务副主任、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p p    strong 刘毅 /strong ,解放军307医院全军肿瘤中心分子检验中心主任 /p p    strong 于津浦 /strong ,天津医科大学肿留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p p   strong  赵景民 /strong ,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 /p p    strong 韩为东 /strong ,解放军301医院生物治疗科主任 /p p    strong 黄波 /stro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amp 北京协和医学院协和学者特聘教授 /p p    strong 李宗海 /strong ,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 /p p    strong 谢志逸 /strong ,台湾亚狮康股份有限公司医学总监 /p p    strong 龚兆龙 /strong ,思路迪联席CEO,前FDA资深新药审评员 /p p    strong 邱坚平 /strong ,武汉友芝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p p    strong 刘必佐 /strong , 西比曼生物科技CEO /p p    strong 赵奕宁 /strong ,礼来亚洲基金风险合伙人 /p p    strong 牛洪森 /strong ,中美麦科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蓝石资本创始合伙人 /p p    strong 张 伟 /strong ,四川新生命干细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p p    strong 杨国华 /strong ,格诺生物研发副总裁 /p p   还有更多? /p p   P4 China以期为业内同仁打造一个集会议、展览和专题活动于一身的精准医疗界对话、交流、合作的重要年度盛会。 聚集中、欧、美、亚精准医疗领域领先实践领导者,是您不可错过的专业国际盛会!年会致力于帮助政、产、学、研、资多方汇聚,将政策、监管、资本、技术、应用、商业进行融合,通过集思广益与观点荟萃,助推精准医疗行业的发展。 /p p   参会机会: /p p    strong 论坛现仅剩3个赞助名额,即刻联系我们,获得有限的赞助演讲机会! /strong /p p   10月31日之前报名可享受早期报名特别优惠! /p p   现在报名:进入 a href=" http://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user/attend/115" target=" _self" title=" " http://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user/attend/115 /a /p p   联系主办方,即可获取完整会议议程。 /p p   需要获取更多活动信息欢迎联系大会组委会。 /p p   联系电话:+86 21 6052 9507 /p p   邮箱:p4china@bmapglobal.com /p p   网址: a href=" http://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 target=" _self" title=" " www.bmapglobal.com/p4china2016 /a /p p br/ /p
  • 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产业规模达万亿
    p   3月13日《经济参考报》刊发题为《中国精准医疗确立"自己的方向"》的报道。根据前期部署的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将于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据多家券商研报测算,精准医疗涉及的产业规模达上万亿元,直接相关的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 /p p    strong 多方推进中国版精准医疗 /strong /p p   2016年3月,科技部召开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会议指出,到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p p /p p   目前,全球精准医疗更多地集中在人类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基于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体差异化治疗成为重要趋势。传统的药物治疗由于没有考虑到个体基因的差异性,在用药效果上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基因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基于基因分析选择潜在的靶向治疗药物。据介绍,精准医疗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效益。 /p p   美国生命技术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江路卡说:“1990年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30亿美元,耗时10余年绘制出了人类基因组图谱。今天,我们全基因组测序只要花费千余美元,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这样的改变难以想象。如果只是完成部分基因测序,成本甚至只需10美元或者100美元,这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革命。” /p p   中国医学科学院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当前,国内临床医疗多局限于依靠病人主诉、临床症状、生理生化指标和影像学改变来确定疾病情况。但在组织器官改变的下面,是大量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包括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以癌症早期诊断为例,发达国家的早期诊断率为50%以上,北欧甚至高达70%至80%,而中国不足20%。 /p p & nbsp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军说,“开展精准医疗是国际医学发展的趋势,尽快切入有可能弯道超车;随着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医疗方面的负担越来越重,医疗产业是刚性内需且边际效应巨大,可以有效拉动整体经济发展。” /p p   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精准医疗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层次间逐级提高,难度呈几何级数加大。基础层次方面,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基础。无论是细胞治疗还是基因治疗,首先要通过基因测序诊断病情才能设计方案。在实施精准医疗方案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细胞和分子级别的检测。基因测序工具分为测序仪和试剂,医疗器械公司可以顺势介入测序设备生产领域。中等层次方面,主要涉及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对免疫细胞的功能强化和缺损修复,提高免疫细胞的战斗力。这种技术治疗癌症效果好,但操作难度大,对患者身体素质要求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最高层次方面是基因编辑。癌症本质上是人体基因变异导致的细胞分裂失控。基因剪辑就是对患者癌变细胞的变异基因进行批量改造,使之成为正常细胞。 /p p   记者了解到,我国有关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正在紧密实施精准医疗计划。其中内容包括,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共享平台及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靶标、制剂的实验和分析技术体系,建设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精准医学临床方案的示范、应用和推广体系,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等。 /p p   业内人士介绍,构建百万人以上专病队列及大数据共享平台,旨在打下精准医疗的大数据基础;建立大规模研发生物标志物分析体系,是为中国人群典型疾病示范打下产业标准化的基础;推动精准医疗药物进入医保目录,则标志着精准医疗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瓶颈有望被打破。 /p p    strong 中国精准医疗有望弯道超车 /strong /p p   据了解,在美国,精准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例如现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靶向药物,针对性的应用在携带有对应基因变异的目标人群中,能延长生存期数倍,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以肺癌为例,自从2004年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了第一代靶向EGFR的TKI抑制剂后,针对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其生存时间已经由平均不到10个月,延长到近40个月,接近5年的慢病管理期了。目前研发成功并获得FDA批准的第三代TKIAZD9291又进一步使得耐药的EGFR基因突变携带患者生命得到延长。 /p p   “美国的医疗系统相对比较完善;生物医学研究的成果转化普遍;精准医疗能够解决当前美国疾病诊疗中重要的问题。精准医疗中的诊断成本仅占医疗成本的不到5%,却可以影响近70%的治疗成本。” 南昌大学医学院李振山表示。 /p p   与美国相比较,中国的精准医学起步较晚,在基础领域仍较依赖国外技术,但由于拥有巨大的肿瘤疾病和样本资源,在应用领域中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p p   在精准医学的发展中,美国政府成功地使用了非常清晰的支持研究、开放政策、吸引人才、引导应用的4种策略。早在2006年,美国就以政府的名义支持启动了TCGA,即“癌症基因组图集”计划。这一计划耗资数亿美元,分析了超过3万个癌症基因组,鉴定了与癌症相关的上千万个突变形式。这一计划动用了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一种美国形式的“举国体制”的表现。 /p p   2011年,美国政府又发表了《向精准医学迈进》的报告,提出对疾病重新分类,并对每一细分类别对症用药。这一分类方法跳出了传统的使用疾病原发灶位置(如肺癌、胃癌)和细胞学特征(如小细胞癌、腺癌)的分类手段,提出创建生物医学知识网络,为疾病做新的分类分型。 /p p   回顾美国精准医疗的起步和发展,还有关键的一点是美国对精准医疗产业采取了鼓励发展的策略。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一向有积极鼓励业内创新的传统。在每年的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都有FDA官员参与,与临床专家、制药公司、检测服务商一起讨论精准医学的应用,并明确告诉各参与者,FDA鼓励大家尝试新技术,去改革和优化医疗现状。监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引导,极大鼓励了产业界对精准医学领域加大投入的热情。 /p p 专家表示,中美两国都看好精准医疗,未来的竞争与博弈难以避免,谁能赢得在精准医疗领域的竞争,谁就能引领全球医疗新革命。目前来看,美国比中国起步早,发展快,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制度、人口基数等。如果中国能发挥自身优势,扬长补短,将获得在此领域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 /p p   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向记者表示,国内推动精准医学,被不少人认为是跟风美国“精准医疗计划”,但早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就已经有了个性医疗的概念,这并非奥巴马提出,只是措辞有所区别。美国版精准医学中的关键词为基因测序、肿瘤、个性化。中国科学家眼中的精准医疗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科学家对精准医学的定义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 /p p   多位国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精准医疗发展迅速,有望在未来1年至2年之内跨越美国在过去5年所走过的发展历程。与美国相比,中国发展精准医疗具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p p   首先,医疗资源集中优势。美国的医疗资源分散,数千家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很难建立和普及,中国的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特别在癌症领域,全国最顶尖的300家医院集中了几乎70%的癌症患者。这在医疗资源的分配上本来是极大的挑战,然而在精准医疗的数据共享方面,反而是中国的优势。中国可以以相对较少的资源投入,迅速建立起医院之间的数据共享网络,收集、存储、分享、分析肿瘤精准治疗大数据。 /p p   另一方面,临床资源丰富优势。中国人口多,在癌症发病率步步攀升的大环境下,发病人数也逐年增多,这对于癌症防控的卫生形势提出了巨大挑战。然而,辩证地来看,这也给中国的精准医学提供了优质的临床资源。很多在国外发病人数少、收集不到足够基因突变信息和用药信息的癌种和变异形式,在中国都能找到足够的病例,建立数据库,指导中国甚至全球的癌症治疗临床实践。 /p p   业内专家表示,中国精准医疗面临两个方面的瓶颈:一方面,技术和与临床结合的力度偏弱。精准治疗的技术基础主要分为基因检测、数据分析和临床注释这三个环节。基因检测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技术。测序能力和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然而在数据分析和临床注释方面,产业发展有明显掣肘。此外,创新药物的匮乏和冗长过时的审批制度,已成为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最大短板。 /p p   另一方面,支持良性竞争的政策环境和商业环境不够完善。卫计委在2015年初发布了“肿瘤高通量测序试点”名单,这体现了良性竞争的开放政策。但为了支持行业发展,政策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在政策的引导下,建立市场竞争的技术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前提下,以市场规则引导市场行为。 /p p   strong  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方向” /strong /p p   国内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没必要跟风美国,在与国际前沿技术和理念接轨的同时,中国在精准医疗上的目标,更要注重向人们提供更精准、更安全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为目标,建立国际一流的精准医学研究平台和保障体系,自主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国产新型防治药物、疫苗、器械和设备,形成一批中国制定、国际认可的疾病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干预措施。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表示,“发展精准医学,我们不能简单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国情,做好客观评判,制定好自己的路径图。”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说,精准医学和中国传统医学提出的辨证施治,同病不同治,或者是同人不同治,这些理念都是相通的。精准医学是个系统工程,通过全面认识疾病的状态,对整个医疗过程和临床实践进行最优化的诊治。因为分析精准原因以后,有没有真正的利器去实施病人的治疗,还是要依赖于药物研发,不是仅凭测一下基因就可以的事。 /p p   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说,精准医学理念结合了诸多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新方向,已迅速推广和广泛进入到临床医学的各个学科领域。发展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是清华大学的重要战略,构建精准医学这一新型前沿学科,对于清华大学的医学科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p p   苏州生物纳米园(BioBAY)总经理庞俊勇称,如果把精准医疗扩充来看,可能涉及基本产业的任何一个部分。而对我们产业园的经营者来讲,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技术不断地通过创新、通过推向市场来真正地实现自身实力的提升,然后从国家层面再做精准医疗的整体布局,可能这样更加合理。 /p p   “中国推动精准医疗的发展,将惠及普通百姓,所以降低成本、完善医疗保险体制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完全有能力根据我们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基础来建立精准医学,找寻中国自己的方向。”百慕迪(上海)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健表示。 /p p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向记者介绍,中国在制定“十三五”规划过程中,专家形成了7个共识,包括基因组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已经趋向成熟,蛋白质组学将会取得重大突破,干细胞和再生医学已经进入临床应用和产业化阶段,疫苗和抗体将成为生物医药重点突破的领域,生物治疗、个性化诊疗技术成为现代医学重要方向,医疗器械成为与药物齐头并进的新型产业,最后是生物信息学向海量数据产出和广泛应用两个方向发展 /p p br/ /p
  • 蓝菲光学与通用电气在医疗和照明领域展开创新合作
    众所周知,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它一直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GE的业务遍布航空、医疗、石油、天然气、照明、能源管理等领域。但不为人知的是,GE的医疗事业群和照明事业群在为服务人们生活的背后,有蓝菲光学的强大支持。英国豪迈的子公司蓝菲光学(labsphere.com.cn)是目前世界上最早和规模最大的以积分球为核心的光电仪器厂商。蓝菲光学一直与GE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匈牙利、中国、印度等地的分支机构在医疗、照明领域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诸如:蓝菲光学为GE提供标准灯、探测器等光学元器件,以及漫反射标准板;根据GE的需求为其定制开发各种尺寸与应用的积分球测试系统;给GE供应校准产品;蓝菲光学提供现场喷涂、校准服务;蓝菲光学与GE共同研发定制各种测试设备。蓝菲光学始终以其在光学测量领域类的领先技术为GE医疗、GE照明事业群提供最前沿的产品和服务。以蓝菲光学和GE医疗事业群的合作为例。GE医疗集团在医学成像、软件和信息技术、患者监护和诊断、药物研发、生物制药技术、卓越运营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蓝菲光学拥有三十多年的电光学、光学系统及仪器的设计经验,其在临床分析仪OEM制造方面的经验以及各种高朗伯特性的高漫反射率涂料和材料为临床诊断和分析提供了最佳可行性方案,尤其是满足美国药检局相关规定的漫反射率高达99%的Spectralon?标准白板为医疗器械提供了极佳的对比验证标准。Spectralon?漫反射材料也是目前已知的材料中漫反射率最高的一种,通过掺杂其他颜色也可以提供多种不同漫反射率的标准板,满足不同的需求。再以蓝菲光学和GE照明事业群的合作为例。GE照明是世界上最早的照明企业,同时被誉为“世界三大照明巨头之一”。作为传统照明和LED照明的先锋,GE对供应商尤其是检测设备供应商的选择有着严格的标准。蓝菲光学作为业内位数不多的可以提供绝对光谱辐射通量溯源的企业,也是除美国NIST外唯一 拥有可以在1%不确定度范围内测试30-3000流明的4π/2π标准卤钨灯的实验室,得到了GE的充分肯定与信任,蓝菲光学以其全面高品质的检测校准能力为GE照明产品提供了保障。蓝菲光学一直以帮助合作伙伴不断发展期业务为目标,始终坚持为客户寻找新的增长点为使命,共同分析并研发设计最有效的产品与方案,不断满足和超越客户的需求。而这一点正与GE 一直秉承持的不断创新、发明和再创造,将创意转化为领先的产品和服务理念不谋而合。基于这一协同创新的理念,相信双方的合作会继续给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关于蓝菲光学和英国豪迈:蓝菲光学(Labsphere)是世界光测量以及光学漫反射涂层领域的领军企业。蓝菲光学的产品包括发光二极管(LED)、激光及传统光源光测量系统,成像设备校准用的均匀光源,光谱学附属设备及高漫反射材料等。蓝菲光学是英国豪迈(Halma)的子公司,隶属于豪迈的环境与分析事业部。创始于1894年的英国豪迈如今是全球安全、健康及环境技术的投资集团,是伦敦证券交易所中唯一迄今连续35年以上股息分红年增长5%的上市公司。集团在全球有5000多名员工,近50家子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成都和沈阳等5个城市设有代表处,且在上海、北京、保定和深圳建立了多家工厂。关于通用电气: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从飞机发动机、发电设备到金融服务,从医疗造影、电视节目到塑料,GE公司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通用电气公司的历史可追溯到托马斯爱迪生,他于1878年创立了爱迪生电灯公司。旗下公司包括:GE资本、GE航空金融服务、GE商业金融、GE能源金融服务、GE金融、GE基金、GE技术设施、GE航空、GE企业解决方案、GE医疗、GE交通、GE能源设施、GE水处理、GE油气、GE能源、GE消费者与工业、GE器材、GE照明、GE电力配送。业务合作请联系:王鹏蓝菲光学大中华区销售总监电话:021-61519015邮箱:pwang@labsphere.com
  • 海尔生物医疗:打造世界级生物医疗设备品牌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海尔集团生物医疗设备本部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走访参观了医用低温冷链行业国内知名品牌——海尔集团生物医疗设备本部(以下简称“海尔生物医疗”)。   海尔集团生物医疗设备本部—海尔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3亿元,是海尔集团全球医用低温产品及科研仪器的开发制造基地,年产能力80万台以上,生产涵盖医用低温冷链产品、感染控制产品、实验室产品三大系列二十余个型号产品,位居全球医用低温制冷领域第三大制造商。据了解,海尔生物医疗2010年销售产值将突破5亿人民币。 海尔工业园(座落于青岛市高科园,是海尔集团总部所在地)   历经10年实现年产值5亿,海尔生物医疗演绎“海尔速度” 海尔生物医疗的“发展速度”   起步:全力做好医用保存箱一个产品   2001年,血液保存箱在中西部血站建设项目独家中标823台,奠定了医疗发展的技术储备和渠道拓展基础。   走出去:进入海外国家市场   海尔先后在印度市场相继中标印度卫生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10000台疫苗保存箱,印度卫生部筹建的“提高妇女儿童免疫力”15000台采购项目,UNOPS(联合国项目服务中心)1000台车载血液冰箱一期项目以及印度卫生部“免疫项目冷链设备采购”项目20930台疫苗保存箱;   同时,海尔血液保存箱、超低温保存箱也相继实现出口,海尔医疗科研产品已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走进去:在主流渠道销售主流产品   2009年4月,海尔与全球生物科研领域最大的产品集成商美国V品牌的合作标志着海尔超低温冰箱真正进入全球超低温高端市场,并将通过“先难后易”的海外拓展思路,以“高屋建瓴”之势逐步向欧洲及发展中国家辐射。   走上去:中国医疗科研行业整套供应第一品牌   2009年5月, 中华骨髓库独家采用海尔100台-86℃超低温冰箱,用于保存100万份中国志愿者造血干细胞血样标本;同时,还配备全球独有的“U-COOL”冷链设备信息化监控系统,随时随地保证血样安全。此举不仅打破国外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创造全球超低温冰箱应用领域新的高度。   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在应邀参加中华骨髓库揭牌仪式时谈到:“中华骨髓库、海尔集团和博奥生物公司三个民族品牌共同打造了一个‘中华牌’骨髓库,是民族品牌实力的体现,更是海尔的骄傲!” 海尔生物医疗所获荣誉   截止目前,海尔生物医疗的医用低温及生物科研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血液及药品储存、生物工程、医学研究、医疗临床、卫生防疫、农业、畜牧业等领域。海尔超低温保存箱等产品凭借稳定的产品性能、网络监控差异化功能和人性化的独特设计,在近几年国内外科研、医疗卫生领域的超低温市场拓展中取得丰硕业绩。据介绍,2008年11月,根据海关提供的2008年1-10月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海尔超低温保存箱超越日本S品牌,美国F品牌和N品牌,以30%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市场第一。   海尔生物医疗在低温、超低温领域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50°C深低温保存箱 4°C血液保存箱   海尔生物医疗在低温、超低温技术领域开展广泛、深入地研究,并拥有多项专利和独有技术,先后推出了从4±1℃血液保存箱到-156℃超低温保存箱等冷链产品,生物安全柜、医用清洗消毒机等感染控制产品的医疗科研产品群。   其中,在4℃血液保存箱防凝露技术、-60℃低温保存箱分级冷凝技术、-86℃超低温保存箱快速制冷和短信报警、远程监控技术、半导体制冷技术、血液低温操作台及生物安全柜的研究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尤其,海尔生物安全柜、-86℃超低温保存箱在2007年由科技部、商务部等国家四部委联合评选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另外,海尔生物医疗设备成为海尔集团标准产出“大户”之一:   2006年11月,“低温保存箱”国家标准(GB/T20154-2006),由海尔负责起草,海尔集团为首席起草单位;   2008年1月,海尔又相继参与起草了“血液冷藏箱”(YY/T0168-2007)、“药品冷藏箱”(YY/T0086-2007)医药行业国家标准,并于2008年3月1日颁布实施 该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海尔生物医疗设备拥有在中国及国际超低温领域内重量级别的“话语权”。 冷链设备整套产品解决方案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整套产品解决方案   服务升级“三大计划”:整机保修五年,压缩机保修十年,享受终身维护   2010年5月10日,在海尔生物医疗核心大客户研讨会上,海尔生物医疗正式向业界发布其“世界品质延续关爱”金牌服务升级计划,旗下所有超低温系列产品整机保修五年,压缩机保修十年,享受终身维护。   据介绍,此次金牌服务计划的提出,一方面是海尔生物医疗对用户需求的满足,同时也是对其产品国际化品质拥有的坚定信心。目前,海尔生物医疗拥有覆盖国内各市县区的本地化海尔售后服务网络,售后服务按照国家三包标准执行,并设立了统一的售后服务电话及分布在全国各市县区的售后服务网点,以确保产品售后服务的及时率、满意率。 海尔生物医疗设备展厅一角   附录1:海尔集团生物医疗设备本部   http://www.haiermedical.com   附录2:仪器信息网“超低温保存箱”专场   http://www.instrument.com.cn/zc/icebox.asp
  • 展望2022年10大医疗器械领域及公司
    著名咨询公司Evaluate旗下的EvaluateMedTech近日发布了一项对2016年医疗器械行业的总结以及对2022年的展望,报告称2015-2022年医疗器械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5.2%,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总容量将达到5298亿美元。  十大领域  在医疗器械销售领域方面,体外诊断仍将是最大的一块,预测到2022年市场份额将达708亿美元,占据医疗器械总市场的13%。其中,罗氏仍然将是体外诊断领域的领导者,其2022年的销售额将达到128亿美元。而仅次于体外诊断的是心血管方面,预测2022年全球市场将超过600亿美元。这方面无可争议的老大是美敦力,其销售额将达到141亿美元。内镜检查方面的器材市场增长较快,预测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6.8%。  十大公司  而在公司方面,美敦力仍将保持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的头名,而且优势越来越大,其未来几年的复合增长率接近5%,到2022年销售额将达到399亿美元,强生紧随其后,销售额也将超过300亿美元,强生不愧为全球最大的医药公司,在EvaluatePharma发布的全球处方药销售额中强生以398亿美元位列第5位。而另外一家在制药和医疗器械方面都堪称巨头的公司是罗氏,其医疗器械2022年销售额预测将约为148亿美元,制药方面优势则更为明显,罗氏最近几年药物销售额增长较快,到2022年或将成为全球处方药销售首位。
  • 从微纳3D精密打印,到医疗技术领域的颠覆式创新
    作为精密制造的重要下游应用之一,医疗领域应用3D打印由来已久。1996年,全球第一家药物3D打印公司Therics成立。2012年,3D打印开始应用到医疗器械领域,首次打印出人造肝脏组织。2015年,3D打印药物Spritam获得FDA上市批准。目前,3D打印在医疗器械领域主要应用在人体植入物和生物打印等方面。以血管支架为例,过去人们仅可在市场已有支架尺寸中选择,今天则可以选择根据患者特点定制、3D打印。定制化、个性化的精准医疗是3D精密制造的一大方向。而另一方向,则是以技术创新赋能医疗产业,合作研发改良式、颠覆式的创新产品。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摩方精密”),是全球唯一的,可将3D打印精度精确到2μm级别,兼具超高公差控制能力,并能实现工业化应用的企业。作为全球微纳3D精密打印领先者,摩方精密要进军医疗行业了?为此,动脉网独家访谈了摩方精密市场部总监邢羽翔。全球独创技术,攻克精密复杂器件的加工制造“2016年成立以来,摩方精密一直坚持走一条非常具有挑战性又非常性感的道路——以装备制造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产品公司,以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道路。”邢羽翔提到,“我们做的第一步是夯实我们的技术创新和基础研发。”邢羽翔介绍,“具体而言,摩方精密主攻的是3D打印下的微纳3D打印领域,主要用于解决传统技术难以攻克的精密小型产品和复杂器件的加工与制造,符合全球工业制造日益精密化、精准化和小型化趋势。”“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即为摩方精密全球独创的技术,可提供目前全球唯一的最高精度达到2μm的高打印精度,且兼具工业水准的加工公差控制能力。工业化方面,摩方精密在1μm—20μm的打印精度范围内占据了全球垄断地位,并结合多种性能材料和相关后处理工艺,实现装备、材料、工艺三位一体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密制造解决方案。PμSL的突破革新也为摩方精密带来了全球声量。2018、2019入选MIT STEX25;2021年凭借超高精密3D打印系统microArch S240荣获年度全球光电科技领域最高奖“棱镜奖”;2022年获得日本精密工学会制造奖,成为全球第三个获得该奖项的非日本企业。屡屡获奖背后,摩方精密的超高精密3D打印系统也不断迭代,充分满足生产商对精密复杂连接器等零部件的批量生产需求,将中国制造推向了全球市场。截至2023年11月,全球35个国家,近2000家科研机构及工业企业与摩方精密建立了合作,其中既有强生、GE医疗等在内的全球排名前10的医疗器械企业,也有全球前10的精密连接器企业。摩方精密全球分布目前,摩方精密立足重庆、布局全球,在深圳、北京、上海、厦门、珠海等多地设立办事处,在日本、美国等地设立海外分公司,已成长为200人的全球化团队,其中团队成员博士占比达10%,硕士占比达15%。邢羽翔谈到,“走过第7个年头,摩方精密正在从设备、服务、技术创新、终端应用四方面同步推进,致力于用高精密制造为技术赋能,推动医疗高精尖制造领域的发展。”为精密制造的创新型产品赋能“长期以来,精密复杂器件的加工一直是传统制造和3D打印的难点,也决定了其耗时且昂贵的特点。普通精度的3D打印技术无法满足样件设计的公差要求,小于200μm的细节难以体现。”邢羽翔强调,“而这正是我们所擅长的领域”。在医疗领域,高精尖器械的精细化、复杂化、孔道设计需求等趋势正盛。摩方精密的PμSL技术正是对标这一超高精密3D打印领域。7月30日,摩方精密与北大口腔医院合作,投资1200万元在重庆搭建起超高精度牙齿表面强化技术联合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基于摩方精密与北大口腔医院联合研发的“极薄强韧氧化锆牙齿贴面”终端产品。牙齿贴面采用陶瓷修复材料“贴”在牙齿表面,以恢复牙齿形态、改善色泽,其中,材料厚度决定了是否需要打磨原有牙釉质。联合研发的“极薄强韧氧化锆牙齿贴面”样例“利用超高精密3D打印技术,研发团队将氧化锆牙齿贴面厚度从全球300μm的机加工水平降至40μm左右,让患者不磨牙或尽量少磨牙,实现极微创,甚至可能无创牙齿表面美学重建和快速强化。”邢羽翔说。9月12日,摩方精密发布首款自研体外医疗器械终端应用“毛细血管器官芯片”。这是一款可直接用于体外、实现更高细胞培养培养密度、连续数周长期培养的体外3D培养芯片,可应用于疾病模型分析、新药开发研究、化妆品检测等的检测分析。自研“毛细血管器官芯片”样例“在内窥镜、微针贴片、混合微针、青光眼导流钉、雾化器、质谱仪等生物医疗赛道,我们都建立了大量的研发合作和创新赋能。”邢羽翔提到,摩方精密以技术为产品创新、行业发展赋能主要有三种方式:● 与行业前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通过与行业前沿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摩方精密抓住后端实际需求,打造联合实验室的研发平台和市场化合作,加速超高精密3D打印技术应用落地。”例如在质谱仪、牙齿贴面等赛道与企业签署战略合作,联合组建联合实验室平台,加速产品化及市场化进程。● 携手政府支持,产学研合作一体“通过与政府、高校、科研机构推广技术落地,我们也在探索更多元的合作形式,比如建立‘共享服务平台’。”高校方面,与北大南昌院建立精密增材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拓展微纳能源应用;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联合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用示范项目”等等。“共享服务平台”的理念被摩方精密广泛应用在产学研共建中。此前,摩方精密与重庆两江新区合作打造“明月湖超高精密增材研究院”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将高精密3D打印技术以及其他高精密技术,开放性地提供给国内乃至全球的企业及院校使用,大大降低新技术使用门槛。同时,技术共享将反哺摩方精密,与多家科研院联合攻关下一代精密打印材料、工艺以及相关应用。● 自有品牌研讨活动“年内,摩方精密在全球范围内举办一系列研讨会、先进制造研讨会等多类交流活动,将自身品牌打造成为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合作、共识形成、力量凝聚的平台。”摩方精密品牌研讨圆桌论坛“下一站”——技术赋能型平台公司在对于摩方精密的品牌打造、战略赋能的分析中,邢羽翔多次重复提及的一个词是“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华在分析“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赋能是平台型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内在冲动。”这一逻辑并不适用于早期的摩方精密——一个技术研发驱动的前沿制造业、一类高技术壁垒的实体经济。但在分析中我们看到,摩方精密正在自发地构建一个以技术赋能行业的平台型企业。其内驱力在哪里?也许是摩方精密官网上“秉承将3D打印转变为真正的精密快速成型及直接生产制造”的愿景。邢羽翔的答案是“摩方精密希望最终过渡成为技术赋能性平台公司”。更有可能的是,作为领先全球的前沿技术,摩方精密所在的高精度3D打印赛道仍显荒芜,潜在空间广阔,但急需培育市场的“开垦者”。做“开荒者”,也做“开垦者”,最终成长为行业引领者,这一路径已在无数赛道被验证。最终,市场空间有多大,要看“开垦者”如何拓展赛道边界、如何搭建起创新与内卷并存的生态圈。来源:动脉网
  • 威高国科与艾迪迈医疗联手打造临床质谱在治疗药物监测领域的完整生态链
    近日,威高国科质谱医疗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与苏州艾迪迈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聚焦临床治疗药物监测TDM领域,凭借各自优势,旨在为临床提供全自动一体化的治疗药物监测解决方案,让国产色谱、质谱技术惠及大众,助力我国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随着临床对个体化和精准化医疗需求的增加,治疗药物监测已成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工具,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能够避免或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成功率。2019年发布的《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专家共识(2019版)》中明确提到测定生物样本中药物浓度(血药浓度、尿药浓度、其他组织液或匀浆药物浓度)的分析技术,从药物专属性上推荐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色谱、质谱技术具有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高通量检测等独特优势,使得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临床诊断的参考意义进一步提升。2021年12月28日十部门关于引发《“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明确新型高通量智能精准用药检测装备成国家“十四五”医疗装备重点发展领域!然而,临床色谱质谱的投入成本高、技术壁垒高、人才储备相对匮乏等种种因素一直制约着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推广普及。通过此次合作,威高国科将联手艾迪迈医疗直击市场应用痛点,精准定位临床需求,打造临床色谱质谱技术在治疗药物监测TDM领域应用的完整生态链。打造采血管上样的全自动样本处理系统临床收到的生物样本基质非常复杂,比如血清样本就含有蛋白质、多肽、氨基酸、脂类、糖类、无机盐、维生素、有机酸、激素等,因此就必须对样品进行沉淀、萃取、净化、富集等前处理后,才能将处理好的样本送入色谱系统中分析,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基质干扰、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防止系统堵塞损坏、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威高国科&艾迪迈医疗打破传统手工处理样本流程,创造采血管上样的全自动在线样本萃取处理系统,集合离在线样品前处理多功能的平台,可用于全血、血浆、血清、尿液等生物样品的前处理,仅需将采血管放置到指定位置,1-3分钟内完成样本在线处理,完全满足临床大量样本的及时处理。处理好的样本系统会自动送入色谱分析系统中,全程自动化操作模式,有效的减少了人员操作误差,避免了生化感染风险。该系统可与常规品牌液相或质谱串联使用,升级为二维甚至多维液相色谱质谱系统,实现全自动分析监测。全自动化的新型临床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治疗药物监测工作规范专家共识》中推荐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原理,基于在线固相萃取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可实现采血管直接进样与检测,1管血1次进样、5-15分钟出结果,具备高灵敏在线净化、富集、检测一体化功能,自动管路与阀清洗及进样技术,极低的携带污染率,系统自动控制与数据采集分析,实现一键检测与报告,适合门诊当天取报告,真正满足临床应用需求,可实现抗精神类、肿瘤类等上百种药物的快速检测,并配套有相关试剂盒与质控校准品等系列商品化产品,无需方法开发。国产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临床质谱联用系统国产自研品牌,打造全自动化质谱检测平台,开启国产质谱全自动化新开端,LC-HTQ 2020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由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倾力研发,威高国科质谱公司生产、经营,是国内率先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项目历时三年攻关,实现了中国制造三重四极杆质谱从技术创新到核心部件突破再到整机产业化的三大阶段,申请数十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完成了高效离子源、三重四极杆、高压射频电源等关键核心部件的国产化,在国内临床质谱仪器研发和生产的发展道路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采血管直接上样的新型临床质谱系统,超高灵敏度,超强定量能力,可监测上百种治疗药物,2-5分钟可出结果。全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不仅降低了质谱系统的使用门槛,还提升了工作效率,节省高端人力资源,是国产临床质谱的最佳首选。随着我国科研能力高速发展,全自动智能化的检验设备将成为临床应用新趋势。威高国科将携手艾迪迈医疗,在专业技术解决方面持续探索;并不断与权威机构在专业内容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建设专业学术内容、应用场景与服务生态,为治疗药物监测TDM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让精准医疗造福每一位国人。关于艾迪迈医疗:艾迪迈医疗成立于2019年2月,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姑苏领军、高新区领军企业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智慧及移动医疗分会理事单位,为具有丰富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经验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领衔,致力于基于分子识别技术的全自动色谱质谱系统检测技术的临床诊断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在苏州、重庆、广西等地设立有TDM技术应用与服务中心,并在重庆建设有经GMP认证的生产基地,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重庆大学、日本岛津等建立长期合作,构筑了覆盖色谱法、质谱法临床诊断解决方案,并拥有独特的ITDMED多维色谱分析技术与PureFlowTM分子识别印迹技术。
  • 盘点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热门领域,哪些行业已经蓄势待发?
    实现国产替代,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一直是长久不衰的话题,同时也是众多细分领域一直以来的发展规划和目标。  近日,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联合发布的《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审核指导标准》(2021年版)通知流出,该通知明确规定了政府机构(事业单位)采购国产医疗器械及仪器的比例要求。  其中137种医疗器械全部要求100%采购国产;12种医疗器械要求75%采购国产;24种医疗器械要求50%采购国产;5种医疗器械要求25%采购国产。采购范围覆盖监护仪、影像设备、体外诊断、高值耗材等多个品类。  近几年里,相关政策一直在为医疗器械的国产替代提供支持。一方面,部分政策以提高国产医疗企业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并以提升医疗器械的审批质量、效率为重点,为实现国产替代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政策也在逐步加强对进口医疗器械的采购行为规范,我国多个省市均在其公布的政府采购政策中明确提出要严格限制进口医疗器械,以推进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的占有率。今年以来部分有关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政策  早在2007年,国家财政部就印发了关于《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的通知,主要是为了推动和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实施,以及规范政府在进口产品方面的采购行为。  今年以来,浙江省、广东省、四川省相继推出了最新的进口医疗设备采购清单,其中,广东省发布的采购清单中包含的进口器械数量更是呈现出了跳水式下降。从中低端走向高端,国产替代的下一步  在政策的不断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优质国产器械走向市场,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也不断扩大,过去主要依赖进口的基本医疗器械产品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国产替代也逐步从中低端市场走向高端市场。 由上图可知,近年来国产获批二类、三类器械数量整体上处于上升状态,2020年受疫情影响,获批器械数量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反的是,近六年首次获批的进口医疗器械数量整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 可以看出,境内二类器械获批数量远远大于进口二类获批数量,说明在中低端器械领域,国产基本实现替代,而境内三类获批器械数量不仅逐渐上升,且整体数量也已超越进口三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在高端医疗器械方面,国产替代开始加速。  获批产品类别方面,对比2018年和2020年全年境内三类器械的获批情况可以发现,在这两年时间里,口腔科器械、骨科手术器械、妇产科、辅助生殖和避孕器械、物理治疗器械、呼吸、麻醉和急救器械的获批数量增幅位列前五位,但同时这五类获批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 体外诊断试剂、无源植入器械、注输、护理和防护器械、神经和心血管手术器械、医用成像器械这五大类则一直位列获批前五位,这一情况在2021年上半年同样得到了延续(2021H1获批三类器械情况在后文再做分析)。  哪些领域实现了国产替代?  从获批数据上看,我国医疗器械大多细分领域的国产替代已经开始提速甚至于已实现国产替代,那么具体而言,我国哪些领域已经突破了技术壁垒,并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国产占比超过50%)?  ● IVD-生化诊断  生化诊断是我国起步最早的体外诊断子行业之一,多年来一直是医院的常规诊断检测项目,目前我国生化诊断领域国产品牌的市占率已达到了70%,已经基本完成进口产品替代。  相对于IVD其他子领域而言,生化诊断试剂的技术壁垒较低。此外,上世纪末进口品牌进入中国时,由于生产成本及检疫、税收等原因,进口生化诊断试剂的价格普遍偏贵,因此生化诊断试剂成为了众多国产企业进入体外诊断领域和实现国产替代的切入点。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在生化诊断试剂上的经验积累,国内企业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也开始发力生化仪器,并在技术和性能上追赶进口品牌,逐步实现生化诊断市场的国产替代。  现阶段,我国生化诊断领域整体上以国产品牌为主,但集中度较低,主要企业为迈瑞、科华生物、九强生物等。  ● 监护仪  国产监护仪的发展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应着迈瑞的成长史。  90年代,我国监护仪市场为外企所垄断,而迈瑞通过早期代理进口产品的积累开始逐步走向自主研发的道路,并先后向市场推出了第一台国产血氧饱和监护仪和第一台国产多参数监护仪,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  随后,迈瑞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并且不断根据临床实际需要优化产品,监护仪也历经了“以单片机为核心-以PC为核心-以网络为核心”的转变。现阶段,迈瑞在监护仪领域已做到国际市场市占率第三,国内市场市占率第一(市占率超60%)。  ● 冠脉支架  1998年,冠脉支架开始在我国广泛应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量及冠脉支架使用量均保持超高速增长。但我国对于心血管支架的研发较晚,早期国内相关市场基本上由强生、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多家跨国巨头主导,这一情况在2004年得到了改变。  2004年,微创医疗上市了首个国产药物洗脱冠脉支架,随后乐普医疗和吉威医疗的新产品先后推出,凭借优良的技术性能和相对便宜的价格,国产冠脉支架开始迅速起量。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外科植入物专业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2008年国产支架市占率分别达到59%、65%、70%,国产冠脉支架“成功逆袭”,实现国产替代。  除上述领域外,DR、心脏封堵器等领域同样在国产替代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总结我国已经实现国产替代的器械细分领域的经验,可以看出,技术、性价比、品牌都是国产企业的制胜法宝。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选择在国内竞争格局尚未形成之前就推出产品,形成先发优势,快速抢占市场,从而跻身国产第一梯队。  国产替代,下一个锚点有哪些?  虽然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势头不减,且已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中仍有多个细分领域是以进口为主导。  对此,动脉网通过分析2021年上半年获批三类器械的国产产品和进口产品数量以及进口产品的主要种类,试图分析不同领域的国产替代状态,寻找下一个在未来有望完成国产化的赛道。 通过分析2021年上半年境内和进口获批三类器械的情况,可以看出有源植入器械、眼科器械、医用成像手术器械、有源手术器械等领域进口产品仍占有重要比例,在有源植入器械领域,进口产品更是远超国产产品。  一、有源植入器械:ICD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  在今年上半年获批的10个进口有源植入器械中,有约一半均是ICD。根据定义,ICD是一种植入患者胸腔内,通过除颤导线经静脉与心脏相连接,能自动识别并及时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子装置。  ICD同时具有除颤和起搏的功能,当患者心跳过速时,ICD能通过高能电脉冲转复为正常心律;而当患者心跳过缓时,ICD能通过低能电脉冲将心律恢复正常。合理使用ICD可以纠正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的发生率,延长患者寿命。多项临床证实,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最佳治疗方法。  但在技术层面,ICD是将现代临床心脏电生理与起搏技术和现代微电子技术紧密结合的高科技成果,其产品系统集成复杂、对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又兼具起搏器提供的起搏功能,因此被公认是行业中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风险最高的三类有源植入医疗器械之一。  虽然产品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但ICD在我国的普及率并不高,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心率失常介入质控中心上报数据,2018年中国大陆ICD植入量为4471例,远低于欧美国家的部分欧美国家的ICD植入量。  费用昂贵成ICD普及重要障碍  价格,是造成我国ICD设备普及不高的重要原因。现阶段临床常用ICD有两种,一般价格在6万到8万之间,部分产品价格高达10万-15万元,虽然部分费用可经医保报销,但对普通家庭而言依旧开销巨大。  且我国ICD领域尚未形成明确的治疗参考指南,市场教育存在不足,这些原因同样也是限制我国ICD植入量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ICD在后期的应用和推广上也存在一些隐患。今年4月,美敦力就因为电池原因对ICD产品进行了主动召回,级别为一级。此前,波士顿科学、圣犹达(被雅培收购)等企业也都曾进行过ICD产品主动召回。作为植入体内的三类器械,ICD的安全性格外重要。  高壁垒的ICD领域,国内哪些企业在涉足?  市场方面,我国ICD领域呈进口垄断状态,暂无上市的国产ICD产品。  根据《2019-2023年中国植入性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国内ICD市场主要被波士顿科学、美敦力、百多力、圣犹达等品牌占据。  进口垄断之下,部分国产品牌开始尝试布局这一研发难度高的领域,力争用原创产品抢占市场。  早在2014年,微创医疗便与索林(LivaNova旗下心律管理业务)成立了合资公司“创领心律管理”,共同研发、生产和营销心律管理器械(包括起搏器、ICD及CRT等)。  2015年,创领心律管理推出了PLATINIUMTM系列植入式除颤器,该产品具有全球最长的14.3年使用寿命,可降低频繁更换ICD可能产生的风险,海外市场反响良好。2018年,微创医疗宣布与云峰基金共同完成了对索林的收购,自此,微创医疗拥有了CRM(心脏节律管理)全套产品线。  另一家在ICD领域有所布局的企业则是来自苏州的无双医疗。自2017年成立以来,无双医疗就始终专注于CRM领域三类有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以ICD作为切入点。据了解,无双医疗的一代ICD产品已进入注册检验流程,并已申报创新医疗器械。  二、医用成像手术器械:内窥镜  医用成像手术器械领域实际上国产获批数量多于进口,但获批产品更多的集中在CT以及MRI方面。在今年上半年获批的18款进口三类医用成像手术器械中,内窥镜占据了重要比例。 内窥镜自19世纪问世以来,不断发展,如今已应用于消化内科、呼吸科、普外科、耳鼻喉科、骨科、泌尿外科、妇科等科室,成为重要的医疗诊断和治疗设备。内窥镜发展至今,已有硬管式内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和电子内窥镜四代产品。电子内窥镜由于更高的成像质量,已成为市场主流。  现阶段由于临床对微创治疗的需求增加,用于微创手术的内窥镜也再度迎来了发展良机。根据Evaluate MedTech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球内窥镜市场销售规模达到209亿美元,未来五年将以6.3%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并于2024年达到283亿美元。  但我国内镜检查及微创治疗开展时间较晚,国内内窥镜企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目前国内内窥镜市场仍是以进口品牌为主导。《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卡尔史托斯、奥林巴斯、史赛克等海外巨头占据的内窥镜硬镜市场份额超90%,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逐步掌握核心技术,为内窥镜国产化带来机会  对于内窥镜这类技术壁垒高的设备而言,在核心部分和技术上实现突破显然是国产化的重中之重。  据了解,内窥镜的核心部件包含镜头、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器、光源。目前,国内企业在图像处理器、光源等核心部件方面已实现突破,成为了内窥镜国产化的有力支撑。  图像传感器方面,随着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的崛起,原有的CCD图像传感器技术开始被替代。与CMOS相比,CDD制造难度大,核心技术被国外巨头限制,价格也更为高昂,而CMOS不仅技术壁垒相对较低,且耗能低,噪声小,其应用为内窥镜的国产化带来了机会。  随着技术的深入,内窥镜与众多创新技术、材料和工艺相互融合,并朝着小型化、多功能、图像高质量方向发展,随之衍生出了众多创新品类。现阶段,三维内窥镜、一次性内窥镜、胶囊内窥镜均是目前市场关注度较高的几类产品。  三维内窥镜:图像效果更直观  在成像方面,3D、4K与常规内窥镜相比更加直观和清晰,是目前大多数厂商的技术研发重点,其中三维内窥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恢复自然视觉的优势,经图像处理器合成后的图像具有立体效果,使得观察到的画面解剖层次更明显,有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就在今年,威高机器人的三维腹腔内窥镜成功获批,随后,速瑞医疗和微创医疗相继获得了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的NMPA批准,可见我国在三维内窥镜方面已取得初步成果。  一次性内窥镜:内窥镜耗材化,五家企业获批NMPA  传统内窥镜由于结构复杂,难以彻底清洗和消毒,这也导致了同一内窥镜在不同患者之间使用时存在的交叉感染风险。  一次性内窥镜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案则应运而生。一次性内窥镜不仅在解决交叉感染问题上表现优异,而且一次性使用不存在对内窥镜的损耗,可以保证每次拆开包装内窥镜处于最佳状态,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手术效率。  据不完全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一次性内窥镜领域已有5家企业获得NMPA注册证,产品获得了市场监管者的认可。 国内一次性内窥镜NMPA获批情况(部分)  胶囊内镜:操作便捷,解决传统胃肠镜检查痛点  一直以来,我国的消化道疾病发病率都居高不下,但是由于传统胃肠镜侵入式的检查方式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患者积极性不高。而胶囊内镜则无需麻醉、舒适安全,且诊断准确率可以达到普通内镜效果,受到了更多患者的青睐。  此外,胶囊内镜在避免交叉感染方面同样也表现优异。据了解,安翰科技、金山科技、资福医疗、尚贤医疗均已推出胶囊内镜产品,并销往全球各地。 国内胶囊内镜NMPA获批情况(部分)  除上述类别外,超声内镜这一将内镜和超声相结合的消化道检查技术同样也是内窥镜的一个创新方向。现阶段在超声内镜领域奥林巴斯、富士和宾得已有产品上市,国内开立医疗在这一领域已经有所布局,但整体上国内并未有国产超声内镜上市,同样存在巨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三、无源植入器械:神经内/外科植入物  在今年上半年获批的进口无源植入器械中,神经内/外科植入物、关节置换植入物、骨科填充和修复材料等产品为主要进口类别,其中神经内/外科植入物所涉及的神经介入市场正是我国亟需国产替代的领域之一。  据归创通桥招股说明书显示,现阶段我国神经介入市场被美敦力、强生、史赛克等外资企业占据93%的市场,而国产企业正从无到有构建完整产品线。  神经介入市场主要包含针对缺血性中风和动脉狭窄的缺血类产品、针对动脉瘤的出血类产品及辅助建立通路的通路类产品。其中,缺血类产品由于患者更多,市场空间更大;出血类产品由于疾病复杂,操作难度更大,技术壁垒更高;通路类产品由于技术壁垒较低,已实现部分国产化。  在资本方面,神经介入颇得投资者青睐。据动脉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神经介入领域已有8起融资并购事件,可以说相比已经成功实现国产替代的冠脉介入领域,神经介入所面临的资本环境更加友好。在产品质量方面,国产神经介入产品在质量上进步明显,甚至有些产品的部分指标优于进口产品,不过球囊、覆膜支架、密网支架、动脉支架等产品国产的上市数量较少,相关市场有待进一步攻破。  造成国产神经介入产品渗透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产品价格、患者认知、脑血管疾病筛查、卒中中心数量等因素都对其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也是未来神经介入领域器械需要突破的地方。  写在最后除前文提到的ICD、内窥镜、神经介入领域外,我国在心脏瓣膜、人工血管、影像设备核心零部件方面同样也存在进口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  过去十余年里,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不断飞速发展,并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整体上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国产化率仍然较低。广阔的进口替代市场,在未来势必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必争之地。  国产替代之路道阻且长,尤其现阶段急需国产替代的领域多为更具技术壁垒的高端医疗器械,但一方面国内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大量的医疗需求,另一方面政策上不断利好国产器械发展,这都为国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相信在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大创新研发力度,国内医疗行业将会有更多的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一大批的创新主体也会快速崛起。
  • 手提核酸站、光子计数CT......进博会精准医疗领域超“火爆”
    纵观前四届进博会的招展情况,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一直是“最火爆”的展区之一。第五届进博会,该展区“火爆”依旧:全球十五大药品巨头将首次齐聚,全球十大医疗器械企业也将集体亮相。一批展区内的全球顶尖展品也早已按捺不住,提前露出。  大批展品聚焦抗疫  连续三届进博会,一大批展品均聚焦抗疫等时下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领域。  丹纳赫将在中国首次展示的赛沛便携式快速核酸筛查站,大小相当于一只黑色大号手提箱,可以带上交通工具,快速转移到各种突发疫情现场,立即用于核酸检测。这款便携式快速核酸筛查站可以随时随地实现核酸检测流程的自动化,还可以搭载多种检测项目,包括碳青霉烯耐药基因、结核分枝杆菌、HIV、艰难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  来自荷兰的莱慎欧洲有限公司从事微生物病毒病菌防治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今年进博会上将展示一批消毒设备。其中一款气溶胶雾化消毒机器人,使用20升的大蒜E素消毒液,最高可有效覆盖2.5万平方米的区域。  罕见疾病找到克星  罕见病是众多患病率极低的疾病的统称,又称“孤儿病”。展区内,世界500强药企将在罕见病、肿瘤、遗传性疾病等领域的药品创新上一较高下。  武田制药此次集中展示消化、肿瘤、罕见病等核心领域的8款全球首创、同类最优的创新产品和突破性疗法。其中,就有目前全球唯一获批的治疗成人器官移植或造血细胞移植后难治性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疾病的药物——马立巴韦。  百时美施贵宝带来了12款全球创新产品。其中,抗LAG-3免疫复方制剂Opdualag(黑色素瘤)是首次在中国亮相。  赛诺菲将重点展示5款首秀产品,其中有不少“全球唯一”。Nexviazyme是新一代针对庞贝病的酶替代疗法,已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地获批。  医疗器械追求精准高效  展区内,医疗器械领域的竞争也相当激烈,轻便、精准、高效等是外资巨头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波士顿科学的VersaCross射频穿刺交换导丝系统今年刚获得盖伦奖提名,就被火速安排送入“四叶草”。VersaCross是目前左心房治疗中唯一无需交换导丝和鞘管的房间隔穿刺设备,不依赖“针尖”和术者的力度,在复杂环境中也能灵活优化穿刺位置并轻松、精准地完成穿刺。  瓦里安将展出全球唯一的可调冷冻消融针CryoCare V-Probe,这根“冰针”采用首创的氩氦适形冷冻消融技术,仅需30秒便能降温至-140℃至-170℃,迅速冻死肿瘤细胞,同时避免损伤邻近的正常组织。  今年进博会上,西门子医疗将主展台面积扩大了近一半,全球首款光子计数CT“NAEOTOM Alpha”将借助进博会平台进行亚洲首展,图像分辨率较以往提高了1到2个数量级,达到了110微米,可对微小肺癌在萌发初期的临床变化做出鉴别。将来,光子计数CT检查甚至能成为评估放置冠状动脉血管支架的前提。
  • 33亿+54亿!广东省大批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项目获批复
    近日,广东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布了大批教育领域、医疗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复函。据此前的《广东省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公示》显示,在教育领域总计划投资333940万元,医疗领域拟投资539344.97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投资,其余资金由使用单位自筹,省、市、县(市、区)财政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解决。在教育领域,共有30所省属院校报送了教育领域重大设备更新项目,含普通高校20所、职业院校10所,拟更新重大设备2133台(套)。(点击查看各学校单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复函详情)医疗领域的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广东省重点医院先进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粤东、粤西)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13种66台(套),总投资约29752.7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重点医院先进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珠三角一)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18种167台(套),总投资约77628.78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重点医院先进医疗设备更新项目(珠三角二)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20种169台(套),总投资约78798.30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原中央苏区)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24种291台(套),总投资约60912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珠三角)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20种288台(套),总投资约41440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县域医共体设备更新项目(粤东、粤西和粤北)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27种548台(套),总投资约118938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城市二级医院设备更新换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442台(套),总投资约107136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广东省公共卫生机构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拟购置设备共200台(套),总投资约24739.19万元。(点击查看复函详情)
  • GE医疗收购MicroCal 扩展到生命科学热分析领域
    GE医疗有限公司(Chalfont,英格兰圣吉尔斯)已将MicroCal股份有限公司(北安普顿,马萨诸塞州)收购,后者是一家有30年历史的专注于生命科学热分析的仪器公司,不过具体收购金额不详。此次收购扩大了GE医疗的在分子相互作用领域的产品线,为其在药物、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客户提供相关产品,这次收购是对2006年购买Biacore仪器的补充 (见Instrumenta 23 (7) 3)。该公司称,以上做法“可为科学家提供贯穿于药物发现进程中多个阶段的详细信息,能减少潜在的后期药物筛选失败”。GE医疗生命科学部总裁兼首席执行官Peter Ehrenheim 形容MicroCal是“一个伟大的战略配备”,他也期望GE医疗在蛋白质科学的专长与MicroCal团队的联合能推动新技术的发展.   MicroCal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北安普顿的工厂将发展成一个优秀的微热分析中心。“GE医疗的资源和更大的GE集团将使我们能够明显扩大范围,共同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应用,这将帮助科学家们加深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MicroCal首席执行官Richard Brown如此评论。MicroCal公司成立于1978年,在生命科学应用上集中于超灵敏等温滴定量热器和差示扫描量热器,曾几何时,这些技术几乎完全由聚合物科学家使用。自1999年以来,Riverside Partners投资公司(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控制了该公司的多数股权。《Instrumenta》估计MicroCal的年收入为700万美元。   通过这次收购,GE医疗将加入与Waters子公司TA仪器、珀金埃尔默、梅特勒-托利多以及其他一系列试图分享热分析市场份额公司的竞争,竞争焦点在其中的缝隙市场,生命科学应用正成为他们持续增长的兴趣。
  • 国产仪器验评项目扩展至医疗领域 首批5台心电图机参与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为填补仪器权威验评领域空白、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发展,在北京市科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于2013年正式启动“国产检测仪器设备验证与综合评价技术服务”项目(以下简称:验评项目)。历经5年的摸索实践,验评项目已从最初的分析仪器拓展到物理性能、电子测量、计量等领域,并于2018年,首次涉入关乎国计民生的医疗领域。2018年12月4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验评项目“心电类医用电子仪器验证评价与推广项目启动会”在京举办,来自理邦仪器、中旗生物医疗、麦迪克斯的5款心电图机参与首批验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78c194ad-1b2b-4f6e-8070-0dc355ed340a.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213114259_副本.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21311425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9dd28899-fedf-40e9-8e7c-9361170a4adf.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181213114249_副本.jpg" alt=" 微信图片_20181213114249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学仪器开发验评项目心电类医用电子仪器验证评价与推广项目启动会 /strong /p p   “心电类医用电子仪器验证评价与推广项目”由解放军总医院承担,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为合作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杨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尹彦琳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王卫东教授、卢喜烈教授、周军荣副主任技师任项目组专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68139c20-0ee7-42c0-a4d1-71ffb81fbb54.jpg" title=" 刘广东_副本.jpg" alt=" 刘广东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副部长刘广东 /strong /p p   解放军总医院卫勤部副部长刘广东在致辞中表示,心电图应用临床至今已经有115的历史,已经成为各类心血管疾病诊治不可或缺的无创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心电图机品种很多,有效支撑了各医疗机构的业务开展。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心电图机品牌和国际高端品牌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解放军总医院有幸承担首批临床医疗仪器验评项目,开展心电类医用电子仪器的验评与推广,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国产心电仪器的自动诊断能力和识别能力,进而推动国产品牌的质量提升,提高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为健康中国、科技强国做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39c71669-9e50-448a-bd9b-9800ee16a616.jpg" title=" 郑焕敏_副本.jpg" alt=" 郑焕敏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 /strong /p p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郑焕敏在讲话中指出,验评项目是北京市科委2013年会同海关检验检疫、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经过广泛征集用户单位,尤其是科学仪器设备厂家的科技创新需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的一个多方协同创新、推动国产仪器设备创新应用的科技项目。项目从以前的科学仪器跨入医疗领域,需要以更为审慎的态度和研究方法,发挥多方合作的正向效应及联动效应,带动国产医疗设备的科技创新,最终服务于患者,共同推动医疗器械和医学临床研究发展。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b06c6bd-f2a0-4d8b-80d5-bda2d25cffb3.jpg" title=" 陈韵岱_副本.jpg" alt=" 陈韵岱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血管内科主任陈韵岱 /strong /p p   陈韵岱教授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对“心电类医用电子仪器验证评价与推广项目”进行了介绍。项目以北京市心电类生产厂家仪器为研究对象,制定评价标准和方法,分别从性能评价和临床应用评价对被检产品进行验证和综合评价,指导被检心电仪器的软件、硬件和自动诊断能力的提升。 /p p   项目预期通过对心电类仪器的验证与综合评价,指导国产心电厂家提高其产品质量,增强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提高国产心电产品的性能,提升其市场占有率 通过制定综合评价规范,以提升整个行业的自动诊断功能,服务临床与基层,形成系列经济及社会效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a7fb233e-f0ae-4c7e-91f2-1a503797286a.jpg" title=" 梁振士_副本.jpg" alt=" 梁振士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机电一室主任梁振士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cc823812-a5d6-4d76-accb-5fa6802bf7aa.jpg" title=" 高小峰_副本.jpg" alt=" 高小峰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小峰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1248fbc-de61-490a-a78d-9efba197ea1a.jpg" title=" 陈良款_副本.jpg" alt=" 陈良款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深圳理邦精密仪器公司经理陈良款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f68585c-88c6-47e7-a7e1-80128df6ea45.jpg" title=" 程龙_副本.jpg" alt=" 程龙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武汉中旗生物医疗电子有限公司经理程龙 /strong /p p strong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136fa77b-53cf-4c92-95c8-313d2eafeccd.jpg" title=" 杨虎_副本.jpg" alt=" 杨虎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杨虎 /strong /p p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在项目中承担心电设备的硬件检测评价、自动诊断功能的参数比对、数据库的协助建设、检测报告撰写与论文发表、相关推介和新闻宣传等工作,北京麦迪克斯科技有限公司则负责测评平台的研制和测评设备的研制。两家机构的代表,以及理邦仪器、中旗生物医疗等参评企业的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了参与验评项目的坚定信心,希望为提高国产心电设备的实力与诊断准确性贡献力量,提升国产品牌的质量和竞争力。杨虎教授作为专家代表,也表示可以动员更多力量,全力支持国产医疗仪器的验证与综合评价。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43f9590c-93d0-469e-827b-95b5f9157132.jpg" title=" 陈云波_副本.jpg" alt=" 陈云波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财处处长陈云波 /strong /p p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条财处处长陈云波在发言中强调了这一项目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过去国产仪器验评聚焦于科学仪器范畴,首先从科研扩展到医疗临床,这一“跨界”本身具有难度 其次在国内生命科学、医疗健康领域,能找到一支具备权威地位、能够产生良好示范和引导效果的团队也并非易事。医疗体系内聚集着众多富有情怀、坚守、操守的人,希望通过项目的开展,在解放军总医院这样顶级的应用环境中能诞生一套真实客观、行之有效的验证评价规范,帮助国产仪器改进设备提升质量,从验评项目走出来第一批甚至跟更多品类的优质医疗设备,使国产医疗设备赢得市场信誉及美誉。 /p
  • 深入精准医学,大数据领域P4国际精准医疗大会再度升级
    p   随着基因测序成本呈“超摩尔定律”势下降,以及基因数据生成呈现爆炸式增长,精准医疗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诊断与治疗,也用于疾病风险的预测,其应用场景也逐渐丰富:从成熟的无创产前检测(NIPT)、肿瘤伴随诊断及靶向药物用药指导和罕见遗传病的筛查,逐渐发力拓展至癌症的早期筛查、精准的健康管理,最终实现“4P医学模式”即预防性、预测性、个体化和参与性!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撬动基因测序市场持续高增长的,是精准医学的深入、以及医疗大数据的不断应用。在此背景下P4China第三届P4国际精准医疗大会(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商图信息BMAP联合主办)将于12月1-2日在北京盛大开启! br/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60b7687-9482-4bfb-a621-79a7d948784a.jpg" title=" 12.png" alt=" 12.png" width=" 598" height=" 217" style=" width: 598px height: 217px " / /p p   大会分为五大论坛,探讨从生命组学技术、大规模人群队列及样本库、精准医学大数据平台等基础建设出发,到个性化的健康诊疗决策,及疾病防诊治的精准化集成应用转化,逐级研讨整个环节的医学转化到前沿应用实践。有质有量,阵容再次升级! /p p style=" text-align: left " strong   大会结构 b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6508121-a81d-4aca-82c5-8ef364dc6be6.jpg" title=" 11222.png" alt=" 11222.png" / /strong /p p strong   2018 年P4全新看点 /strong /p p   1. 揭秘第一批国家精准医学专项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p p    多组学疾病分子分型、图谱绘制突破与进展 /p p    专病大队列研究实施进展 /p p    用于个体化治疗的生物标志物与靶标研究进展 /p p   2. 分享国际和国内精准医疗突破性技术与前沿趋势 /p p   3. 探索基因检测在临床级、消费级的创新商业模式与策略 /p p   4. 跟进肿瘤精准诊断、个体化用药与伴随诊断的前沿技术与应用 /p p   5. 探讨生物样本库与数据库的建设与领先实践 /p p   6. 探讨云计算、人工智能在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与解读中的应用 /p p   7. 学习基因检测在慢病、体检、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与策略 /p p   strong  本届重磅嘉宾列举: /strong /p p   C. Thomas Caskey,美国科学院院士、贝勒医学院分子与人类遗传学系教授 /p p   Maurizio Ferrari,欧洲预测医学学会主席,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学会前主席,米兰Vita-Salute San Raffaele University临床病理教授 /p p   Daniel Catchpoole, ISBER国际生物和环境样本库协会亚太总监、The Children& #39 s Hospital at Westmead肿瘤样本库负责人 /p p   代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p p   杨宏钧,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精准医疗与伴随诊断专业委员会共同主任,阿斯利康精准医学与基因组学部前全球个体化治疗战略执行总监 /p p   徐瑞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 /p p   钦伦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助理兼外科主任 /p p   焦顺昌,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p p   曾强,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研究院主任 /p p   杨金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p p   赵景民,解放军302医院病理诊断与研究中心主任 /p p   刘玉萍,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p p   陈锦飞,南京市第一医院肿瘤科主任 /p p   姜艳芳,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基因诊断中心主任 /p p   于津浦,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 /p p   伯晓晨,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处处长 /p p   朱宝利,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耐药基因组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张抒扬,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兼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任 /p p   曾长青,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精准基因组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感谢往届大咖的精彩分享: /p p   Lynda Chin,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副校长兼首席创新官 /p p   Yves Lé vy,法国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院(INSERM)CEO和主席 /p p   Elizabeth Mansfield GRAIL法规战略负责人,前FDA个体化医疗办公室主任 /p p   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p p   姚开泰,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家 /p p   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赵国屏,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分子微生物学家和基因组学 /p p   林东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学院肿瘤病因及癌变研究室主任 /p p   Jean-Luc Sanne,欧盟委员会创新与个体化医疗资深专家 /p p   Xinjing Wang,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眼科研究所DNA分子诊断实验室主任 /p p   Henning Hermjakob,欧洲分子生物研究院欧洲生物信息所分子系统组长 /p p   李青,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p p   于金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p p   王佑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副院长 /p p   李金明,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 /p p   更多领先企业及科研专家精彩分享: /p p   百济神州,阿斯利康精准医学与基因组学研发部个性化治疗战略执行总监,诺华美国高级总监,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科济生物医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胸外一科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解放军302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肿瘤学系终身教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中心主任,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p p   P4 China累计已邀请到10多位院士,50多位国内外政府官员,180多位国内外一流专家学者讲演,1900多位行业精英齐聚,共同探索中国精准医疗发展之路! /p p   第三届国际精准医疗大会也在如火如荼的筹备中,如您想了解更多论坛详情(成为演讲嘉宾、成为赞助商、成为参会者),请立即致电组委会:+86 18017939885 或邮件p4china@bmapglobal.com联系我们。 /p p   报名优惠: 9月21日之前预留名额,将享受减免1000元的早鸟价格。 /p p   往期盛况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7c8a2de-e787-4424-9c5e-54d0e5e7e8fc.jpg" style=" " title=" 12.jpg" / /p p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803bd460-2026-411f-a9a3-8003fdba7e62.jpg" style=" " title=" 12.png" / /p p br/ /p
  • 阿为特IPO过会:主营医疗及实验仪器设备零部件,逐步切入半导体领域
    9月1日消息,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委员会 2023 年第 47 次审议会议结果出炉:阿为特(873693)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成功过会。据了解,阿为特是一家专注于科学仪器、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精密机械零部件制造商,提供新品开发、小批量试制、大批量生产制造的一站式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部分核心产品资料来源:招股说明书公司通过多年研发和积累,具备了以金属零部件精密制造技术为核心的研发制造能力。截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阿为特已取得各类专利 68 项,其中发明专利 7 项,实用新型专利 61 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在审发明专利 34 项。公司部分专利情况招股书显示,阿为特被工信部评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被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评定为上海市 " 专精特新 " 中小企业、曾荣获两次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 " 上海市科学技术奖 " 三等奖等荣誉;2022 年,阿为特 " 质谱仪结构件 " 项目认定为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研发团队核心成员曾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总工会职工技术成果二等奖、上海数控加工竞赛一等奖等荣誉。一、业绩稳步增长,产能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业绩方面,公司营收从 2019 年的 1.46 亿增长至 2022 年的 2.33 亿,CAGR 为 16.86%;归母净利润从 2019 年的 2290.43 万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2823.71 万元,CAGR 为 7.23%。2023 年 1-6 月营收为 1.01 亿元,同比减少 -11.26%;但归母净利润为 1395.14 万元,同比增长 25.56%。盈利能力方面,2020-2022 年销售毛利率分别为 33.70%、31.48%、29.63,呈下降趋势,主要受原材料铝价格上涨影响。但 2023 年中报显示,1-6 月销售毛利率为 32.89%,相比上年同期增长 4.9 个百分点。从研发投入来看,研发费用从 2019 年的 828.32 万元 2022 年的 1681.08 万元,CAGR 为 26.61%;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也从 2019 年的 5.69% 增长至 2022 年的 7.20%,增长了 1.51 个百分点。2023 年 1-6 月,研发费用为 923.79 万元,同比增长 17.24%,占营收比例为 9.19%,相比上年同期增长 2.24 个百分点。从营收结构来看,科学食品和医疗器械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2020-2022 年合计占比分别达到 80.00%、72.22% 和 77.24%。从营收区域来看,公司产品内销、外销各占一半左右,但内销占比呈增长趋势。2020-2022 年间,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基本处于 85% 左右,保持在较高水平。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生产管理和运营效率可有效的满足客户需求,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二、医疗领域客户优质,逐步切入半导体行业阿为特主营精密机械零部件,属于金属制造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金属制品业营业收入达到约 48397.70 亿元,同比增长 3.34%;根据 Statista 预测,2025 年中国金属制品营业收入将达到 8801 亿美元。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带动的消费升级,下游行业对金属制品结构件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公司产品下游专注于医疗器械、科学仪器、交通运输行业。光学仪器、生物仪器、电子显微镜等科学仪器都需要使用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精密机械零部件来保证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而医疗器械功能的实现对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为了保证其功能的实现,精密机械零部件必不可少;在交通运输业,精密机械零部件可以提高交通运输设备的耐磨性、抗腐蚀性等,从而延长交通运输设备的使用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精密机械零部件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外加高性能新材料的发展,精密机械零部件性能和耐久性大大增强,精度和效率不断提高以满足各种应用领域的需求。根据招股说明书,公司正在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正积极布局半导体行业,利用其现有的超精密结构件加工能力、先进的数字化管理能力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开拓半导体行业的客户,以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公司半导体样品已达到上海微电子、华海清科等客户产品标准,样品通过半导体客户的供应商标准审核,为未来开拓半导体产品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客户方面,阿为特客户集中度较高,2020-2022 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71.52%、62.49% 和 59.75%。但客户质量较高,尤其是医疗器械领域客户基本都是国内外医疗设备巨头,合作时间较长。此外,大客户通常对产品和服务的要求较高,需要供应商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因此更换供应商需要重新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匹配度评估,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和开发产品,增加成本 , 因此客户黏性较强。2022 年公司前五大客户三、同行业对比公司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有丰光精密(430510)、优德精密(300549)、吉冈精密(836720)、富创精密(688409)。IPO 募投方面,本次拟募集资金 1.05 亿元,用于年扩产 150 万件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其中拟投资 8800.58 万元用于年扩产 150 万件精密零部件智能制造生产线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年产出 150 万件精密零部件产品,突破产能限制,抓住下游市场扩张机遇。
  • 战略合作|臻准生物与新华医疗携手助力数字PCR相关病原微生物应用
    2022年10月28日,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与臻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臻准生物”)正式签订开展“数字PCR相关病原微生物精准检测产品开发合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上海成功举办。该项目由新华医疗控股子公司北京威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泰科生物”)负责承担,期间双方技术团队就合作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开发、产品注册报证、临床推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此次新华医疗和臻准生物的战略合作标志着臻准生物数字PCR平台在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离临床应用更进一步。(新华医疗副总经理兼体外诊断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兆旭先生、臻准生物创始人兼CEO郭枫先生、副总裁李睿文先生、葛光君先生出席了本次签约仪式)数字PCR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体,引起感染甚至传染病的微生物,或称病原体。病原微生物一般包括真菌、细菌、病毒、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传统的病原体检测金标准方法是“涂片镜检法+分离培养法”, 通过观察病原体本身的形态特征、测定代谢物、测定生化反应及检测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等手段,对菌种进行鉴定,测试其药敏特征。在一般诊疗过程中,形态学检查仅可用于初步判断病原体大类。但这种方法耗时长,根据病原体种类的不同,培养时间往往需要数天甚至数周,同时还存在不易对相关病原体进行分型检测的问题,对于急性感染疾病一般无法用这种方法在就诊前获得检测结果。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分子检测技术成为病原微生物诊断的主要方法。数字PCR,作为分子诊断领域中最新一代的PCR技术,在病原体核酸检测方面优势巨大。数字PCR采用“分而治之”的技术方法将反应体系分割到数万个微体系单元中,靶分子在每个微单元中独立扩增并发出荧光信号,通过荧光信号的有无来判断每个微单元的阴阳性,计算阴阳信号比例,最终利用泊松分布校正结果,并给出绝对定量(copy/ul)的数值。相对于其他方法,数字PCR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有如下优点:1、 可直接得到绝对定量结果,便于动态监控病原微生物种类与含量变化,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和调整。2、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检出率高,可鉴定细菌真菌耐药突变。3、 快速高效,从样本采集到出具检测报告仅需3~4个小时,满足ICU、检验科等临床科室对于病原快速检测的需求。现场交流在此前的项目调研中,威泰科生物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臻准生物开发的数字PCR系统具备良好的临床可及性和平台开放性,并在多次测试实验中呈现出优异的数据,高度匹配我们的项目需求,我们欢迎臻准公司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新华医疗与臻准生物怀抱 “让检测更精准”的合作愿景,依托双方资源优势,一起推动病原微生物数字PCR检测产品的临床落地,创新临床病原分子检测新方法,创造快速精准诊断新价值,为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持续助力。关于新华医疗新华医疗成立于1943年,是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002年9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600587),是集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的科研、生产、销售、医疗服务、商贸物流各领域一体的国内领先的健康产业集团,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单位,全国感染与控制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中国放射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单位,中国制药装备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理事单位。关于威泰科生物北京威泰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1995年,是国有上市公司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0587)的控股子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体外诊断领域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是业内资深病原微生物检测的系统供应商。公司是法国生物梅里埃微生物检测产品线、免疫产品线的资深一级代理商,安图生物培养基的一级代理商。经营有临床微生物检测、临床免疫检测、病原体分子检测等产品,还有新华医疗的消毒、灭菌类专项产品,是集经销、技术咨询、售后服务以及专业培训于一体的专业化公司,营销范围覆盖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关于臻准生物臻准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聚科生物园内,致力于生命科学及体外诊断产品的研发生产、服务和销售。臻准生物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核心团队,核心成员来自知名跨国企业和科研院所,专业涵盖微纳加工、精密仪器、软件及算法、生物试剂研发等众多领域。目前,臻准生物已经推出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微腔芯片式数字PCR产品,实现了对核酸分子的绝对定量,灵敏度极高,在肿瘤液体活检、病原微生物检测、分子诊断产品开发、核酸药物质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019年和2022年,臻准生物先后完成2000万和超亿元融资。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