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生态环境损害

仪器信息网生态环境损害专题为您整合生态环境损害相关的最新文章,在生态环境损害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生态环境损害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生态环境损害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生态环境损害话题讨论。

生态环境损害相关的资讯

  • 生态环境损害首次明确党政同责
    中央政治局会议近日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9月1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中共中央组织部秘书长高选民、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审计署副审计长陈尘肇、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介绍了这一总体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配套文件等情况。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工作以‘1+6’方式推进。”杨伟民重点介绍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的总体考虑和大背景,“1”就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6”包括《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其中,《总体方案》提出的8项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四梁八柱”。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核心是一个‘严’字。”高选民介绍,《办法》有3个突破,一是党政同责,首次将地方党委领导成员尤其是党委主要负责人作为追责对象 二是终身追责,规定对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退休,都要严格追责,决不允许出现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拍脑袋决策、拍屁股走人的现象 三是双重追责,既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人的责任,又强化监管者的责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追责链条。 “6”个配套方案中,有3份文件由环保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起草。其中,《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建立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全覆盖、重点污染源全覆盖、生态环境状况监测全覆盖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2015年至2017年选择部分省市开展试点,2018年全国试行,到2020年初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翟青就广受关注的《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进行了解读:“环境保护督察,主要考虑通过切实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主体责任,来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动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翟青表示,方案有3个特点,一是层级高,明确环境保护督查组的性质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国务院将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的组织协调工作由环境保护部牵头负责 二是实行党政同责,督察的对象,是各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三是强调督察结果,督察结束以后,结果要向中央组织部移交移送,作为被督察对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任免的重要依据。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经验可循。”陈尘肇介绍,《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的目标,就是要通过审计试点,进一步明确审计对象、审计内容、评价标准、责任界定、审计结果运用等事项,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符合实际的审计操作规范,探索并逐步建立完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 此外,就《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试点方案》,许宪春表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制度建设,努力摸清自然资源资产的“家底”及其变动情况,将为完善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提供信息基础。来源:经济日报
  • 生态环境部联合“两高”等多家单位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通知(附全文)
    近日,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法、最高检和科技部、公安部等11个相关部门共14家单位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部署,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聚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总则、任务分工、工作程序、保障机制、附则等五方面提出要求,推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法治轨道上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规定》明确了部门任务分工、地方党委和政府职责,对案件线索筛查、案件管辖、索赔启动、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索赔磋商、司法确认、赔偿诉讼、修复效果评估等重点工作环节作出明确细化的规定,完善鉴定评估机构建设、鉴定评估技术方法、资金管理、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等保障机制,加强督察考核,指导改革全面深入开展。《规定》全文如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管理规定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根据《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以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为目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第三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坚持依法推进、鼓励创新,环境有价、损害担责,主动磋商、司法保障,信息共享、公众监督的原则。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生态环境损害,是指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造成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以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按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和本规定要求,依法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以下情形不适用本规定:(一)涉及人身伤害、个人和集体财产损失要求赔偿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有关侵权责任的规定;(二)涉及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及相关规定。第五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包括:(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第六条  国务院授权的省级、市地级政府(包括直辖市所辖的区县级政府,下同)作为本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权利人。赔偿权利人可以根据有关职责分工,指定有关部门或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第七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开展以下工作:(一)定期组织筛查案件线索,及时启动案件办理程序;(二)委托鉴定评估,开展索赔磋商和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三)引导赔偿义务人自行或委托社会第三方机构修复受损生态环境,或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修复或替代修复;(四)组织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进行评估;(五)其他相关工作。第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和范围,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做到应赔尽赔。民事法律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法律有相关免除或者减轻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法积极配合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等工作,参与索赔磋商,实施修复,全面履行赔偿义务。第九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有权请求赔偿义务人在合理期限内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生态环境损害可以修复的,应当修复至生态环境受损前的基线水平或者生态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赔偿义务人根据赔偿协议或者生效判决要求,自行或者委托开展修复的,应当依法赔偿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赔偿义务人应当依法赔偿相关损失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内的相关费用,或者在符合有关生态环境修复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前提下,开展替代修复,实现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等量恢复。第十条  赔偿义务人因同一生态环境损害行为需要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其依法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赔偿义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时,优先用于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各地可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统筹考虑社会稳定、群众利益,根据赔偿义务人主观过错、经营状况等因素分类处置,探索分期赔付等多样化责任承担方式。有关国家机关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不得以罚代赔,也不得以赔代罚。第十一条  赔偿义务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相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将其作为从轻、减轻或者免予处理的情节。对生效判决和经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义务的,依法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第十二条  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举报要求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研究处理和答复。第二章  任务分工第十三条  生态环境部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会同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等相关部门负责指导生态环境损害的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修复效果评估等业务工作。科技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研究工作。公安部负责指导公安机关依法办理涉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刑事案件。司法部负责指导有关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财政部负责指导有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生态环境部开展环境健康问题调查研究、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与风险评估。市场监管总局负责指导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相关的计量和标准化工作。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负责指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审判和检察工作。第十四条  省级、市地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负总责,应当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稳妥、有序进行。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应当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和政府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应当根据工作分工,领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各省级、市地级党委和政府每年应当至少听取一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情况的汇报,督促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建立严考核、硬约束的工作机制。第三章  工作程序第十五条  赔偿权利人应当建立线索筛查和移送机制。赔偿权利人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根据本地区实施方案规定的任务分工,重点通过以下渠道定期组织筛查发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一)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案件线索;(二)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三)资源与环境行政处罚案件;(四)涉嫌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的案件;(五)在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开发区域、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确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发生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六)日常监管、执法巡查、各项资源与环境专项行动发现的案件线索;(七)信访投诉、举报和媒体曝光涉及的案件线索;(八)上级机关交办的案件线索;(九)检察机关移送的案件线索;(十)赔偿权利人确定的其他线索渠道。第十六条  在全国有重大影响或者生态环境损害范围在省域内跨市地的案件由省级政府管辖;省域内其他案件管辖由省级政府确定。生态环境损害范围跨省域的,由损害地相关省级政府共同管辖。相关省级政府应加强沟通联系,协商开展赔偿工作。第十七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在发现或者接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后,应当在三十日内就是否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进行初步核查。对已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应当及时立案启动索赔程序。第十八条  经核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以不启动索赔程序:(一)赔偿义务人已经履行赔偿义务的;(二)人民法院已就同一生态环境损害形成生效裁判文书,赔偿权利人的索赔请求已被得到支持的诉讼请求所全部涵盖的;(三)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行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显著轻微,且不需要赔偿的;(四)承担赔偿义务的法人终止、非法人组织解散或者自然人死亡,且无财产可供执行的;(五)赔偿义务人依法持证排污,符合国家规定的;(六)其他可以不启动索赔程序的情形。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在启动索赔程序后,发现存在以上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索赔程序。第十九条  生态环境损害索赔启动后,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进行损害调查。调查应当围绕生态环境损害是否存在、受损范围、受损程度、是否有相对明确的赔偿义务人等问题开展。调查结束应当形成调查结论,并提出启动索赔磋商或者终止索赔程序的意见。公安机关在办理涉嫌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犯罪案件时,为查明生态环境损害程度和损害事实,委托相关机构或者专家出具的鉴定意见、鉴定评估报告、专家意见等,可以用于生态环境损害调查。第二十条  调查期间,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以根据相关规定委托符合条件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或者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利、农业农村、林业和草原等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推荐的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鉴定评估报告,也可以与赔偿义务人协商共同委托上述机构出具鉴定意见或者鉴定评估报告。对损害事实简单、责任认定无争议、损害较小的案件,可以采用委托专家评估的方式,出具专家意见;也可以根据与案件相关的法律文书、监测报告等资料,综合作出认定。专家可以从市地级及以上政府及其部门、人民法院、检察机关成立的相关领域专家库或者专家委员会中选取。鉴定机构和专家应当对其出具的鉴定意见、鉴定评估报告、专家意见等负责。第二十一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在合理期限内制作生态环境损害索赔磋商告知书,并送达赔偿义务人。赔偿义务人收到磋商告知书后在答复期限内表示同意磋商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召开磋商会议。第二十二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就修复方案、修复启动时间和期限、赔偿的责任承担方式和期限等具体问题与赔偿义务人进行磋商。磋商依据鉴定意见、鉴定评估报告或者专家意见开展,防止久磋不决。磋商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修复方案可行性和科学性、成本效益优化、赔偿义务人赔偿能力、社会第三方治理可行性等因素。磋商过程应当依法公开透明。第二十三条  经磋商达成一致意见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与赔偿义务人签署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第二十四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和赔偿义务人,可以就赔偿协议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对生效判决和经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第二十五条  对未经司法确认的赔偿协议,赔偿义务人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六条  磋商未达成一致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七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组织对受损生态环境修复的效果进行评估,确保生态环境得到及时有效修复。修复效果未达到赔偿协议或者生效判决规定修复目标的,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要求赔偿义务人继续开展修复,直至达到赔偿协议或者生效判决的要求。第四章  保障机制第二十八条  完善从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活动机构的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评价、监督惩罚、准入退出等机制,提升鉴定评估工作质量。省级、市地级党委和政府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实际,统筹推进本地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业力量建设,满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需求。第二十九条  国家建立健全统一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关键技术方法研究。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构建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充分依托现有平台建立完善服务于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数据平台。生态环境部负责制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总纲和关键技术环节、基本生态环境要素、基础方法等基础性技术标准,商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后,与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职责或者工作需要,制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专项技术规范。第三十条  赔偿义务人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作为政府非税收入,实行国库集中收缴,全额上缴本级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根据磋商协议或生效判决要求,结合本区域生态环境损害情况开展替代修复。第三十一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可以积极创新公众参与方式,邀请相关部门、专家和利益相关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参加索赔磋商、索赔诉讼或者生态环境修复,接受公众监督。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修复方案编制等工作中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诉讼裁判文书、赔偿资金使用情况和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等信息应当依法向社会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第三十二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信息和重大案件信息的报告机制。省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每年1月底前,将本地区上年度工作情况报送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情况汇总后,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第三十三条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以及环境保护相关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围。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需要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移送有关地方政府依照本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索赔。建立重大案件督办机制。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应当对重大案件建立台账,排出时间表,加快推进。第三十四条  赔偿权利人及其指定的部门或机构的负责人、工作人员,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过程中存在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交由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三十五条  对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守护好人民群众优美生态环境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五章  附  则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生态环境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中的期限按自然日计算。第三十八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法律、法规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有明确规定的,从其规定。
  • 山东率先制定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
    p   山东省财政厅、省环保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日前制定了《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p p   这是我国7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试点省市中首家出台的资金管理办法。这一《办法》自2017年9月2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0年8月31日。 /p p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是指生态环境损害事件发生后,根据法院判决、调解或磋商的结果,由造成损害的单位或个人缴纳的,用于支付生态环境修复及相关费用的资金。 /p p   根据《办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属于省级政府非税收收入,应全额上缴省级国库,纳入省级财政预算管理。 /p p   据了解,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来源主要包括:环境公益诉讼、省级人民政府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等案件中经生效判决、调解确定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索赔的资金 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罚金或没收的财产(变卖所得) 赔偿义务人自愿支付的赔偿金等。 /p p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应涵盖清除或控制污染的费用、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恢复原状期间服务功能的减损、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调查、鉴定评估、生态环境损害修复后评估等相关费用。 /p p   经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议定,由赔偿义务人自行修复或由其组织第三方修复的,其发生的污染清除、生态修复费用不执行《办法》管理。 /p p & nbsp /p
  • 司法部 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 nbsp & nbsp 2015年11月23日,甘肃省陇南市发生陇星锑业有限责任公司尾矿库泄漏造成的次生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该事件造成太石河、西汉水、嘉陵江约346公里河段锑浓度超标,甘、陕、川三省地方政府以及责任企业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事件的应急处置,该事件造成的应急处置费用为多少?应急处置费用是否合理?上游因尾矿砂淤积采取河道疏浚措施对河流水生态会造成什么影响?被超标地表水浸泡多日的农田是否还能够继续耕种?下游用超标地表水灌溉和养殖的农作物与水产品是否安全?残留在河流与水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是否有二次释放进而影响水生生物的风险?这些都是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需要回答的问题。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在诉讼活动中鉴定人运用环境科学的技术或者专门知识,采用监测、检测、现场勘察、实验模拟或者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为法院个案审判提供专业性意见,有助于法官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类型和大小、赔偿金额以及修复方案,是推动生态环境修复、实现损害担责原则的专业保障。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完善环境资源诉讼和环境行政执法技术保障,2015年以来,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先后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办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实行统一规范管理。近日,为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制度,根据《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司法部、生态环境部密切沟通协作,联合制定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细则》规范了专家对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能力进行评审的活动,分为正文部分和5个附件。正文部分是一般性规定 5个附件分别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评分标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专业能力要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专家评审意见书》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工作方案(参考模板)》。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细则》针对污染物性质鉴定、地表水和沉积物、空气污染、土壤与地下水、近海海洋与海岸带、生态系统和其他环境损害鉴定等7个鉴定类别,分别提出鉴定机构和人员登记准入的具体要求和条件,确保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高资质、高水平 《细则》以鉴定人专业能力评价为核心,进一步明确了鉴定人相关专业、相关工作经历等要求,以及环境损害各个鉴定类别的执业范围、鉴定人学历或职称专业目录、鉴定人专业能力所涉及的领域等,既适应了当前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精细化、专门化的需要,也是落实司法鉴定人独立负责制度的具体体现。《细则》还进一步强化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工作中省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机制,如省级司法行政机关会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组织开展专家评审,共同研究解决专家评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共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的业务水平等,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管理合力,加强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监管。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细则》既为专家评审工作提供了明确依据,又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细则》的出台,对于客观公正、全面准确地评价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力水平,切实提高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准入登记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推进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体系化具有重要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5em " br/ /p
  • 河南改革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环境监测机构将负连带责任
    p   记者从河南省环保厅了解到,为了解决当前企业污染、破坏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企业自觉主动治污,河南省近日出台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损害担责制度,环境监测机构等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将对生态环境损害负连带责任。 /p p   据了解,此次改革重点完善了生态环境损害的担责制度。新规不仅拓展了追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范围,还拓展了赔偿义务人的范围,明确了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等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作为赔偿义务人,应承担连带责任。同时,新规还将应急处置费用纳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范围,并明确了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损失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损失的界定。 /p p   河南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此次改革方案的另一大亮点是将修复优先原则确立为基本原则,明确规定赔偿义务人应当优先对受损生态环境进行修复 当受损生态环境损害无法修复的,作为货币赔偿的生态环境修复期间服务功能损失赔偿资金、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失赔偿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等,为构建责任明确、途径通畅、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奠定了基础。 /p
  • 祝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圆满举办
    2021年10月22日-23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在郑州西美大厦隆重举行。该研讨会由山东大学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河南大学、生态环境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山东大学生态环境损害鉴定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以及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承共同办。研讨会上,多名来自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地矿、煤炭、农业科学、水产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员、评估员、高校教授、高级工程师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与评估业务化技术研究进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价值评估理论与技术、农业用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与技术、矿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修复技术等议题发表精彩的专题报告,促进最新研究成果交流。Detelogy得泰仪器有幸作为赞助单位参与其中。针对环境样品监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农业用地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地矿勘探等领域的实验室理化类检测项目,Detelogy携iQSE-06智能快速溶剂萃取仪、FlexiVap-12全自动智能平行浓缩仪、MFV-12智能氮吹仪、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MHS-60多样品均质系统、iGBlock-36智能石墨消解仪等智能样品前处理设备亮相会场,组成S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检测、农残检测、重金属含量检测等高效前处理设备配套方案。我们的到展设备全方位展示自动化批量处理、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微信小程序异地物联网监控等前处理技术创新亮点,引起不少来宾关注。我们热烈祝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理论技术交流研讨会圆满举办,诚挚感谢各位来宾对于Detelogy的关注、认可和宝贵建议。Detelogy会在样品前处理设备行业不断攻坚、不断创新,助力推进各类环境监测实验室能力提升。衷心希望,共同坚信黄河流域、祖国山河的明天会更好!
  • 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环境规划院负责人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土壤与地下水》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p   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 a href="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5/201812/W020181225553623908983.pdf"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土壤与地下水》 /span /strong /a (以下简称《指南》),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环境规划院负责人就《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土壤与地下水》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p p   问:《指南》发布的意义和编制依据? /p p   答:一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等中央文件明确要求制定鉴定评估工作制度规范。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独立公正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制度”。2017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要求研究制定鉴定评估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保障独立开展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 /p p   二是生态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司法均需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作为技术支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等工作的基础,也是做出行政处罚等处理决定的考虑因素之一。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司法文件均明确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的支撑作用。2015年司法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重要内容。2013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已相继印发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总纲、损害调查、鉴定评估推荐方法、虚拟治理成本法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指南》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p p   三是防治日益严峻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现实需求。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形势较为严峻,近年来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环境污染的案件不断增多,连续发生了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陇南锑尾矿库泄漏事件以及华北渗坑污染事件等涉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案件。相对于其他环境污染,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累积时间更长,污染成因更复杂,污染责任的确定更困难,损害数额往往也更为巨大。因此,尽快出台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规范十分重要,有强烈的现实需求。 /p p   问:《指南》适用于哪些情形? /p p   答:《指南》适用于我国境内因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导致的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核与辐射事故导致的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工作不适用本《指南》。 /p p   凡是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无论引起损害的是突发环境事件、历史遗留工业污染、废弃物废水长期累积排放,还是生态破坏事件,均适用本《指南》。 /p p   问:《指南》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p p   答:《指南》规定了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工作程序,以及各个工作环节的主要技术要点,包括鉴定评估准备、损害调查确认、因果关系分析、损害实物量化、损害恢复、恢复效果评估等。 /p p   一是关于鉴定评估准备,主要规定了需要调查的基本情况、需要收集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信息、工作方案制定要求等内容。 /p p   二是关于损害调查确认,主要明确了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土壤与地下水生态服务功能调查、基线水平调查等基本要求,以及损害确认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p p   三是关于因果关系分析,主要规定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导致的损害应当如何开展因果关系分析。 /p p   四是关于损害实物量化,主要明确了损害程度量化和损害范围量化的方法和要求。 /p p   五是关于损害恢复,主要规定了土壤与地下水基本恢复、补偿性恢复与补充性恢复方案的筛选程序与原则,以及恢复费用核算方法。对于不能恢复的情况,《指南》针对不同利用类型土地和地下水的生态服务功能特点,明确了损害价值量化的方法。 /p p   六是关于恢复效果评估,主要规定了评估的时间、内容、标准、方法等。 /p p   问:《指南》重点解决了哪些问题? /p p   答:《指南》是在《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以下简称《总纲》)的基础上制定的,其工作内容和基本程序与《总纲》保持一致,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方法在土壤与地下水及其生态服务领域的具体化。 /p p   一是重点解决了如何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调查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展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如何合理布设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调查点位,如何快速识别土壤与地下水中特征污染物等。 /p p   二是重点解决了如何开展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因果关系分析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开展污染源解析,如何分析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基于什么原则判定污染源和受体损害的因果关系等。 /p p   三是重点解决了如何对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进行量化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合理选取土壤与地下水损害实物量化的指标,土壤与地下水损害程度量化的具体方法,如何进行土壤与地下水损害范围的量化等。 /p p   四是重点解决了如何对土壤与地下水损害价值进行量化的问题。具体包括如何合理确定损害恢复目标 如何在系统筛选土壤与地下水恢复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合规性、有效性、经济性、公众可接受性等,科学决策恢复方案 如何合理设计恢复效果评估时间、评估点位,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公正地判断恢复效果。对于不可恢复的情况,如何基于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服务功能,对其损害进行价值量化。 /p p   问: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常规的污染调查评估有什么区别?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恢复,与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是什么关系? /p p   答: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常规的污染调查评估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一是比对标准不同,损害鉴定评估比对的是基线水平,常规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比对的是标准值、筛选值或者管制值等 二是损害鉴定评估需要对污染行为与损害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常规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估不包含因果关系分析部分。 /p p   涉及土壤与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恢复,与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 /p p   一是工作目标不同。损害鉴定评估的目标是要将土壤与地下水环境及其生态服务功能恢复至基线水平并补偿期间损失,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恢复效果,还需要实施补充性恢复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修复的目标是将土壤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降低至风险可接受水平。 /p p   为了与土壤与地下水环境修复工作有机结合,《指南》规定:对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先判断是否需要开展修复。如果需要开展修复,且基于风险的环境修复目标值低于基线水平,应当修复到基线水平,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确认应该承担基线水平与基于风险的环境修复目标值之间损害的责任方,要求责任方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 如果需要开展修复,且基于风险的环境修复目标值高于基线水平且均低于现状污染水平,应当修复到基于风险的环境修复目标值,并对基于风险的环境修复目标值与基线水平之间的损害进行评估计算。如果不需要开展修复,且现状污染水平高于基线水平,应对现状污染水平与基线水平之间的损害进行评估计算。 /p p   二是工作内容不同。损害鉴定评估除了包含环境修复的调查、风险评估、修复方案设计等环节,还包含因果关系分析、损害价值量化、恢复方案设计等工作内容,比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的工作内容更多。 /p p   三是决策因素不同。由于基本恢复方案和补偿性恢复方案的实施时间与成本相互影响,因此损害鉴定评估恢复方案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是基本恢复方案和补偿性恢复方案的恢复时间、恢复成本以及社会效益等因素,但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方案决策应同时考虑修复时间、修复成本、修复技术的成熟度、可靠性、二次污染、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因素。 /p p   问:《指南》与现有的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是如何衔接的? /p p   答:目前,针对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的调查、风险评估、修复等工作,我国已经制定了部分标准、规范、指南文件,包括《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等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以及《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 25.4-2014)、《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4-2004)等调查评估规范。 /p p   对于损害鉴定评估过程中涉及到的土壤调查、地下水调查、健康风险评估、修复技术筛选等方面的工作,《指南》规定直接参考上述已有规范中的技术要求。对于损害调查确认环节的基线确定,如果无法获取历史水平或对照水平,则选用标准值作为基线水平,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上述已有的土壤与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确定基线水平。此外,对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在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环境介质的修复时,应以《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36600-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 15618-201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等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为依据。 /p p   附件: a href=" 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15/201812/W020181226405225234197.pdf" target=" _self"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土壤与地下水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集 /strong /span /a /p
  •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评审 对仪器配置有要求
    p   日前,司法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的通知。 /p p   为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业务能力,司法部和生态环境部联合组织制定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具体规定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的程序、评分标准、专业能力要求、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等. /p p   评审组的每名专家分别按照本细则确定的评分标准逐项进行打分,平均得出各项目最终评分结果,经求和后计算出专家评审总得分。 /p p   《细则》中还给出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评分标准》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 /p p   评审总得分为100分,其中人员条件、技术能力和设施设备情况占比为2:5:3。《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评分标准》显示,申请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法人或其他组织评分表中实验室条件占30分,其中仪器配置及使用情况(24分),包括仪器配置数量18分,仪器维护使用情况6分,要求必配仪器满足附件中相应鉴定类别所列全部项目的,得12分,否则不得分,一种仪器配置多台(套)的,不加分 选配仪器根据配置数量,得0~6 分,最高不超过6分。 /p p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列出了污染物性质鉴定,地表水和沉积物、近海海洋与海岸带环境损害鉴定,空气污染环境损害鉴定,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损害鉴定,生态系统损害鉴定等不同类别机构的仪器设备配置要求。 /p p   具体情况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fdfe78e-aa1b-4771-b826-e502766f20a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e3d2043a-3121-4948-a529-4a5c5342718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c0d1d30c-89b8-4497-8cc2-0e0f349b772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70be9cca-a374-4fb3-a4bf-b24da550565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fe4aa17e-db98-4f17-ab88-593cc43a5e17.jpg"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e558973-c7d1-4939-b182-3673d63ad9db.jpg" / /p p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69831e32-4b09-4573-a71c-dba8390cce7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ac008dcc-9e11-4d83-b22d-d03525f627a9.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0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bc095a84-9d06-4fd9-8a58-35398feafc67.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0.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b67a65d-62ab-4bf7-a9ce-a25a37b6c5c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0553b40c-d454-4b13-8154-d0a6ffada01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e6782559-9c8e-47a0-a5be-9b9c1da7e22d.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3.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de3f077a-36f3-4f60-a3fc-d3793a920b3f.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d7da5187-ce76-49fb-9222-81ca0232dceb.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9a0b3dc4-30fa-482d-9ba5-93c96cadc57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8071a5ec-dd51-41b8-a32b-b59ee862b4b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14d30b0b-b596-46a7-9cbe-70edd459fa80.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1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7/insimg/d5060a28-ce7e-41e4-ad08-2d2c355c7d23.jpg" / /p p strong   附件: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 / /strong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7/ueattachment/dc34e044-334d-4665-bca2-e3adea15bc79.pdf" strong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配置要求》.pdf /strong /a /p
  • 司法部:2018年年底前确保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省域全覆盖
    p   日前,司法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准入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六项要求,推动各地加快准入一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为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p p   具体来说,六项要求包括: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工作的重大意义 加快准入登记一批诉讼急需、社会关注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 认真做好拟申请准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专家评审工作 加快完成已登记机构的重新审核登记和能力评估工作 认真组织开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执业培训和考核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p p   通知内容显示,自2015年12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以来,各地准入登记了一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但全国范围内机构数量还是偏少,且分布不均。截至目前,经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的司法鉴定机构中专门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78家,只有17个省(区、市)有专门从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司法鉴定机构,有近半数省份还未准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或者未按要求对个别与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鉴定机构开展重新审核登记,远不能满足当前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环境行政执法、环境资源诉讼等的鉴定需求。 /p p   通知内容要求,要科学统筹本省份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林业草原等不同部门及大学院校、社会机构等科研力量,加快准入一批诉讼急需、社会关注的鉴定机构,如大气、水、土壤、野生动植物物种识别等,鼓励和引导优质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申请准入登记,在2018年年底前确保达到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省域全覆盖。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京津塘等重点区域,要加快准入步伐,尽快增加与办案需求相匹配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努力缓解案件查办压力。要及时将已登记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名册告知执法办案机关,方便环境行政执法和办理环境资源类案件时委托。 /p p /p
  • 司法部公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技术咨询专家27人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鉴定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作用,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经推荐审核,司法部组建了全国司法鉴定专家库,其中技术咨询类专家库包含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专家27人,名单如下:  1.污染物性质鉴定专业组(4人)  马栋、叶脉、史晓燕、张后虎  2.地表水与沉积物鉴定专业组(4人)  刘源月、李宗逊、易皓、徐灏龙  3.空气污染鉴定专业组(3人)  吕晓彤、刘伟民、张振文  4.土壤与地下水鉴定专业组(4人)  邢洁、李芸、汪德生、焦文涛  5.近岸海洋与海岸带鉴定专业组(3人)  马启敏、孔德洋、高振会  6.生态系统鉴定专业组(5人)  刘贤词、江波、陈玉成、唐彬、蔡俊雄  7.其他鉴定专业组(4人)  王红、张强、妙旭华、章正勇
  • 渤海溢油事故终局:损害索赔共30.33亿
    时隔一年多,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调查处理报告终于向公众公开。   国家海洋局6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关于事故调查处理报告》,披露了溢油事故损害索赔情况。   根据报告,康菲公司和中海油总计支付16.83亿元人民币,其中,康菲公司出资10.9亿元人民币,赔偿本次溢油事故对海洋生态造成的损失。中海油和康菲公司分别出资4.8亿元人民币和1.13亿元人民币,承担保护渤海环境的社会责任。   此外,康菲公司出资10亿元人民币,用于解决河北、辽宁省部分区县养殖生物和渤海天然渔业资源损害赔偿补偿问题 康菲公司、中海油分别从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基金中列支1亿元和2.5亿元人民币,用于天然渔业资源修复和养护等方面工作。   对此,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渤海溢油事故报告发布意味着此次事件已经接近尾声了,但是赔偿的30多亿对今后中国海洋环境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这个数字,康菲等外国石油巨头今后在中国开采资源也会更加小心。   报告称,经联合调查组调查认定,康菲公司在作业过程中违反了油田总体开发方案,在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缺失,对应当预见到的风险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最终导致溢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是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按照签订的对外合作合同,康菲公司作为该油田的作业者承担溢油事故的全部责任。   “这一事件将成为中国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的关键性转折点。”林伯强认为,一方面该事件会引起公众对海洋环境的关注,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 另一方面,我国相关部门应该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海洋环境保护法》不合理的法律条款应该去掉,只能重新制定 再者,对康菲的处罚应该对中石油、中石化等国企起到警示作用,中国企业今后一旦出现类似环境污染事故,应该不再只是行政处罚,而是要掏钱,否则对在中国的外企不公平。   报告还表示,目前养殖渔业赔偿补偿资金已全部按时汇至河北、辽宁省账户,两省已基本完成了养殖户基本信息和损失情况调查核实工作,正在对资金发放有关标准和办法进行公示,确保赔偿补偿资金全部尽快足额地发放到受损养殖渔民手中。   同时,渤海天然渔业资源修复工作全面开展。近日,农业部和河北、辽宁、天津、山东省(市)人民政府联合启动了渤海渔业资源修复行动,向渤海投放各类水生生物苗种34亿尾。
  • 环保部司法部联合发布首批298名环境损害鉴定专家名单
    p   日前,环境保护部、司法部发布关于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国家库)专家名单的公告。 /p p   公告中显示,根据《司法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办法〉〈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管理办法〉的通知》(司发通〔2016〕101号),环境保护部、司法部组织开展了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国家库)专家遴选工作。沈敏等298名专家通过遴选,纳入国家库(具体名单见附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trong 附件:全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专家库(国家库)专家名单 /strong /p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uetable=" null"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38"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序号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姓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单位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专业领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 nbsp 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子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nbsp 琪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石利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吕怡兵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林玉锁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连碧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许纲熙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省科技咨询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森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商照聪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化工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邹莲花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安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后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孔德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慧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与环境生命学部 & nbsp 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永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姚珏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涌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吉林中正司法鉴定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 nbsp 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吉林省中实环保工程开发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 nbsp 兵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吉林省中实检测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启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 nbsp 丽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泽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玉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志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北方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许振成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檀 & nbsp 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彭晓武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海 & nbsp 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吕梦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昆明市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宗逊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昆明市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 & nbsp 侠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 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安徽省马鞍山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梁榕源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厦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袁 & nbsp 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明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阳蓝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浩松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淑英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3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培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保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节能减排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曹大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 & nbsp 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法医毒物分析研究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牟德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其他类(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苏流坤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名扬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根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期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 & nbsp 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4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葛 & nbsp 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岚昕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丽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汪德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晓松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侯立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火箭军后勤科学技术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玖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韩静磊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丰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新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5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杜 & nbsp 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喜青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柳燕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晓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单保庆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喻元秀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宏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志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金若菲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大连理工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章一丹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6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罗 & nbsp 隽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曾凡棠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魏东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大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林 & nbsp 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虢清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郑一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昆明市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岁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田智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城市水环境科技创新基地污水再生与循环研究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袁 & nbsp 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7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卫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化工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简新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湖南英怀特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玉成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廷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付 & nbsp 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白志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洪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舒俭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白俊跃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灏龙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8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胡 & nbsp 成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阳蓝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录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 & nbsp 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淑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柯景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高科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伟京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 & nbsp 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水环境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安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正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波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uetable=" null"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9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卢士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曾四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地环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翁建中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康达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海锁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 & nbsp 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田爱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毅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唐晓燕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 nbsp 卓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 & nbsp 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0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有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林星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环境工程研究设计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惠中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省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地表水和沉积物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贺克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书肖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自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毛洪钧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志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阚海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建京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污染物性质鉴别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1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袭著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彭应登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冠益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淑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 & nbsp 颖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汪太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元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义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正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钱生亿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公安厅食品药品与环境犯罪侦查总队一支队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2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振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怀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栾胜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爱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萨如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于广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深港产学研基地深圳市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汪国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北方环境保护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发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广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继朝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3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同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郑春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胡 & nbsp 清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方科技大学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北京)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姜 & nbsp 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骆永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谢 & nbsp 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金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单艳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胜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渭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4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甄胜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魏 & nbsp 丽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吕正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齐剑英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涉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邹胜章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研究所环境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远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中地泓科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鸿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焕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廖晓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5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阎秀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晓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杜晓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申建梅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景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冠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建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付融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 & nbsp 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小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上田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6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龙& nbsp 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运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军方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 & nbsp 磊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贵州省环境科学研究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陆 & nbsp 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 & nbsp 宁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工程部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夏晖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部(土壤环境保护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土壤与地下水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许 & nbsp 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土壤与地下水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保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 & nbsp 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7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俊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任景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延龄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郑元润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唐小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黄 & nbsp 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雷光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谢高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京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医科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玉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8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董家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英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重庆师范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于宁楼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艳芬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孟晓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大气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傅 & nbsp 尧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林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 婧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车秀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邹长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19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付保荣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金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世秋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於 方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京梅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 巍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国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宏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body /table table cellspacing=" 0" cellpadding=" 0" width=" 600" border=" 1" tbody tr class=" firstRow"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成 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吴云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0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国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蒋洪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国家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葛察忠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桂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生态与农村环境规划部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高树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环境经济部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孟 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工程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地表水和沉积物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沈新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丁平兴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东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全振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1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 青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洪亮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继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宋文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蓝方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高振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志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乔& nbsp 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曲克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绍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2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碧鹃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马启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大学山东海事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汝少国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生态系统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子钧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安 & nbsp 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魏文普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分公司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贺心然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连云港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 & nbsp 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 & nbsp 尚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陈聚法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3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 & nbsp 俊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振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大连海事法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近岸海洋和海岸带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丛 & nbsp 斌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工程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灿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政法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孙佑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津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周宜开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孝宽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汪 & nbsp 劲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明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清华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艳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4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梓太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复旦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朝飞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郭 & nbsp 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秦天宝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武汉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竺 & nbsp 效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小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吉林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韩德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司法研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建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天津大学中国绿色发展研究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传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复旦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陶 & nbsp 蕾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复旦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5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胡向阳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钭晓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宁波大学人文社科处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侯安山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民生物证科学司法鉴定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继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专业委员会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 & nbsp 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济宁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文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春芝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聂继池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济宁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左芷津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广东华生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丁岩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西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6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慧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南方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 & nbsp 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米同清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河北省衡水市环境监测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郭杏林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武 & nbsp 权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辐射检测与评价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冯 & nbsp 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河南省环境保护厅辐射环境安全技术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电磁辐射、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音波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于云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宏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省公安厅大伙房水源地保护区公安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永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7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刘庆芬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质管办/产业处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鲍 & nbsp 矛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林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徐国杰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沧州科技事务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温香彩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振动、光)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赵淑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志敏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与事故调查中心(退休)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br/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环境经济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绪金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韦国华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胡德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89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王华堂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0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谢满廷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电磁辐射、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1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何泽勇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电磁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2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远丽辉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新疆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中心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噪声、振动)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3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朱四养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四川省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成都分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核辐射)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4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许 & nbsp 群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健康)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5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希舟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厦门海事法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6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张金智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政策法规处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7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李旭东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青岛海事法院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r td width=" 45"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298 /p /td td width=" 79"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杨占山 /p /td td width=" 221"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辽宁省公安厅环境安全保卫总队环境安全保卫支队 /p /td td width=" 142"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其他类(环境法) /p /td /tr /tbody /table
  • 生态环境部公布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件
    为有效震慑跨行政区域非法转移、倾倒和处置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等,近日,生态环境部组织整理公布了第四批8个涉跨省级行政区划的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典型案件。这些案件中,有的非法跨省倾倒、填埋、处置危险废物,有的将危险废物简单处置后以次充好或掺在产品中销售,有的涉及长期从事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黑色产业链的犯罪团伙。各地生态环境部门紧密配合,畅通跨省违法犯罪案件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与公安和检察机关相互协作,根据群众和基层网格员线索,跨省调查,追根溯源,震慑涉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第四批8个涉跨省级行政区划典型案件包括:一、浙江省湖州市周某某等人涉嫌非法处置废甲酯油污染环境案2020年4月29日,浙江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以下简称吴兴分局)接到群众举报,湖州织里镇一非法小作坊常有刺鼻气味飘出。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检查,发现有储存有不明化学物质,部分原料溢流在场地,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经鉴定,该不明化学物质为有机玻璃制造产生的精馏残渣(以下简称废甲酯油),属具有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约300吨。经查,犯罪嫌疑人周某某(被举报的非法小作坊实际经营者)和郑某某(另一收集点经营者)以400-500元/吨价格从安徽滁州、宣城,江苏盐城等地非法有机玻璃加工作坊收购废甲酯油,经简单处置,每吨加价200元转卖给下游安徽燃料油收购商。收购商将废甲酯油以“重油”名义,按2700-3000元/吨卖至安徽各地沥青搅拌站,最终被作为“燃料油”使用,在焚烧过程中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2020年7月3日,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吴兴分局将线索移送至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分局。7月8日,湖州市公安局吴兴分局正式立案侦查。此后,生态环境部门多次配合公安机关赶赴江苏、安徽等地,对涉及上下游产业进行调查取证。截至2021年7月,已有32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包括非法有机玻璃加工作坊等上下游人员),湖州吴兴区人民检察院已批捕11人,案件正在公诉阶段。二、福建、广东联合打击孙某等人涉嫌跨省非法倾倒铝灰污染环境案2021年6月22日、24日,福建漳州市漳浦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漳浦生态环境局)分别接到漳浦县两个镇环保网格员反映有车辆疑似非法转运、倾倒固体废物。漳浦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初步判断为涉嫌非法倾倒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犯罪。为防止证据遗失、嫌犯潜逃,执法人员联系属地公安机关到场开展现场勘察、询问调查,现场控制违法嫌疑人员、查扣转运货车。根据现场踏勘及调查询问,初步认定转运倾倒的固体废物为铝灰,属危险废物,约300吨,由广东转运至漳浦县倾倒。6月24日,漳浦生态环境局启动重大环境违法案件查办机制,成立专案组并委托取样,商请公安、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等。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第一时间派执法骨干赴现场指导案件侦办,同步向广东通报案情和协查需求。闽粤两省立即启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合作机制,联合部署摸排和执法协作。漳浦县各部门沟通配合,保障案件侦办质量和防止次生环境污染。漳浦生态环境局负责线索甄别、证据采集,危险废物鉴定及应急处置;漳浦县公安局及时控制涉案人员,防止证据灭失、人员逃匿;漳浦县人民检察院引导侦查方向,提出侦查取证意见;案发地乡镇政府负责现场封控和看护。7月26-28日,在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和佛山、肇庆两地生态环境部门支持配合下,漳浦生态环境局派出工作组开展危险废物溯源工作。闽粤两省生态环境部门先后召开4次研判分析会,共同研究涉案企业环评审批及验收资料,现场布控和证据收集固定等细节,两省三地执法人员开展现场联合执法,对涉案人员供认企业和装货点位、运输路线等逐个进行现场核实、取证工作。2021年8月9日,漳浦生态环境局将该案依法移送漳浦县公安局。8月10日,漳浦县公安局正式立案侦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三、江西省抚州市赵某等人非法跨省转移、填埋危险废物环境案2018年6月7日,江西抚州市东乡区王桥镇政府反映辖区某山上有疑似非法填埋危险废物,抚州市东乡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东乡生态环境局)会同东乡区公安局随即开展调查。经查,2018年1月至5月期间,浙江籍李某伙同江西籍赵某和官某等三人分别将湖北某生药物原料公司(沈某名下)产生的蒸馏残渣和湖北另一制药公司产生的危险废物用货车多次非法转运至江西省本案现场堆存(以下简称Ⅱ区和Ⅲ区)。随后,赵某和官某担心被发现,将Ⅱ区和Ⅲ区堆存的危险废物就地挖坑掩埋。经检测分析,填埋物属具有易燃性的危险废物;周边土壤中镍、总石油烃、乙苯含量均超过第二类建设用地筛选值;地表水中石油类指标超地表水V类限值300多倍。目前案发地非法填埋的危险废物已由当地镇政府委托挖出、称重(共500余吨)。被污染土地拟于2022年完成生态修复工作。2020年12月28日,东乡区人民法院做出判决:被告人赵某、官某、李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四个月至二年不等,并处罚金;同时追缴被告人赵某、官某和李某违法所得。被告人沈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东乡区人民检察院就此案向东乡区人民法院提起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东乡区人民法院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出具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报告》判决:赵某、官某、李某和沈某连带承担Ⅲ区开挖产生费用、转移处置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环境应急监测费用等支出计人民币1619778元,赵某、官某、李某、沈某连带承担Ⅲ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计人民币754080元。赵某、官某、李某连带承担Ⅱ区开挖产生费用、转移处置费、环境损害鉴定评估费、环境应急监测费用等支出计人民币298098元;赵某、官某、李某连带承担Ⅱ区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费用计人民币3242992元。四、山东省济宁市李某乙等人涉嫌通过渗坑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有毒物质污染环境案2021年4月2日,山东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以下简称邹城市分局)接镇政府反映,该镇一院落内倾倒有不明固体废物。执法人员立即启动联勤联动机制,会同邹城市公安局赴现场进行调查。经查,2019年11月至2020年9月,犯罪嫌疑人李某甲伙同崔某联系江苏籍张某从浙江、上海等地将固体废物(部分为危险废物)非法转移至山东境内中转后倾倒。2020年9月,李某甲派人将其中一车危险废物倾倒于临沂市平邑县境内,并将另外三车危险废物存放至李某乙旧厂房内,被平邑县生态环境部门发现,李某甲被刑事处理(现仍在羁押),倾倒的危险废物已由平邑县生态环境部门处置。2021年3月,李某乙伙同孔某等人将三车危险废物倾倒于济宁市本次案发地。经检测,倾倒现场遗留废液pH值小于2,属具有腐蚀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周边土壤中1,2-二氯丙烷、1,2-二氯乙烷含量超过第二类建设用地管制值。为尽快清除污染源,防止污染扩大,邹城市政府启动了应急资金处置危险废物10余吨和受污染的土壤800余吨。2021年4月12日,济宁市生态环境局邹城市分局在明确倾倒废液属性后将该案移送邹城市公安局。邹城市公安局于当日立案并成立专案组。专案组结合前期摸排成果,赴山东省内多地查清以李某为首的非法收集、转运、倾倒危废“产业链”。2021年4月,7名涉案人员因涉嫌污染环境罪,被邹城市公安局刑事拘留。2021年7月20日,邹城市人民检察院对7名涉案人员提起公诉。五、山东省德州市王某等人涉嫌非法填埋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2021年1月,有人向公安机关举报“德州市临邑县王某在其水产养殖院内填埋不明废物”。根据线索,德州市临邑县公安局、德州市生态环境局临邑分局及涉案街道办事处立即进行调查,并在第一时间与危废转出地(江苏、甘肃)取得联系,三地各部门相互协同办案,摸清整条非法利益链,将产废单位和非法倾倒危废的犯罪嫌疑人一举抓获。经查,嫌疑人王某在临邑从事水产养殖工作,并将院落租赁给单某存放货物。2020年5月,单某将约30吨黑色活性炭和约10吨白色粉末堆放在院内,7月,王某将黑色活性炭和白色粉末在院内进行填埋。经溯源,王某养殖场院内填埋的废活性炭源于江苏某化工企业,白色粉末为废苯甲酸,源于甘肃某生物科技企业。经检测,临邑县王某养殖场内填埋的黑色、白色固体废物甲苯浸出浓度超规定限值,均为具有浸出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共约40吨。结合填埋物危险特性,为避免污染进一步扩散,经生态环境部门、公安和检察机关共同研究,决定在雨季来临前将被填埋的危险废物应急清运至危废处置单位贮存,现场共清运危险废物和污染土壤200余吨。2021年4月17日,德州市临邑县公安局立案侦查。目前,9名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六、湖南省娄底市戴某某等人跨省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案2018年12月25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娄星区某废弃砖厂内散出刺激性气味。执法人员赴现场进行查勘并调来挖机挖掘出数十个铁皮桶,桶内物体疑似工业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并将案情通报给娄底市公安局娄星公安分局(以下简称娄星公安分局)。当日,娄底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娄星公安分局赴现场开展勘查,并联络专业人员进行采样分析并采取应急管控措施等。2018年12月26日,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政府成立由娄星公安分局和娄底市生态环境局娄星分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并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应急清理并处置现场非法倾倒填埋的危险废物。案发后,生态环境部门执法人员梳理办案难点,积极与公安和检察机关对接,召开案件联席会议,4天赴四川、贵州、重庆、湖北等多个省份调查取证。通过查看沿线卡口视频录像40余万条、追查可疑运输车辆500余辆、无人机航拍侦查可疑区域20多处,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疑似作案人员进行追查,最终将主要犯罪嫌疑人抓获。经查,2017年以来,被告人戴某、李某等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情况下,联系湖南省怀化、长沙等地企业,以远低于市场价格非法收集危险废物共计300余吨。被告人戴某、李某将其中100余吨危险废物交由无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被告人杨某进行处理,杨某将部分危险废物交由同样无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被告人吕某、廖某处理。2018年12月24日,吕某、廖某联络挖机和货车将245桶50余吨危险废物直接倾倒、掩埋在本次案发地。涉案填埋物为湖南某公司产生的蒸馏釜残渣和废活性炭等危险废物,造成周边大气和土壤污染。该环境污染案件具有涉案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大、成分杂,涉案人员多、区域广、时间长等特点。本案涉及湖南多个地州市和四川、贵州、重庆、河南、湖北、广东等多省部分城市;涉案人员达11名,为专业从事非法处置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黑色产业链的犯罪团伙,极具反侦察意识,给侦破造成了重重阻难。检察机关依法对戴某某等8名相关责任人员提起公诉,取保2人,另案处理1人,2020年8月,娄星区人民法院做出一审刑事判决:戴某某、李某某、郭某、吕某某、黄某某、阳某某、何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七个月至一年九个月不等,并处罚金;杨某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犯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万元;数罪并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二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二万元。目前,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1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和《湖南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启动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赔偿生态损害赔偿金6123680元,现场已修复到位。七、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430”梁某等人涉嫌非法跨省转移、倾倒铝灰污染环境案2021年4月30日,玉林市北流生态环境局(以下简称北流生态环境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北流市某镇一仓库疑似非法贮存铝灰渣。北流生态环境局立即赴该仓库调查。经查,仓库内堆放蛇皮袋包装的疑似铝灰(渣)固体约400吨,仓库前停靠的8辆大货车上装载同类固体200余吨,共计600余吨。经查,该黑色固体系犯罪嫌疑人梁某在未办理合法手续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情况下,经苏某某介绍从黄某某处非法转移获得,并收取一定处置费,准备用于制造水泥砖,由黄某某负责运输并安排司机。吕某某等8名司机在明知“货物”与货运单不相符、货运手续不全且“货物”有刺激性气味、可能是危险物品情况下,仍然承接运输业务,将疑似铝灰(渣)从广东多个城市收运到北流市该镇仓库内,前后运输总共20车次。经委托鉴定,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结合溯源分析,认定该黑色固体为铝灰(渣),是具有反应性和毒性危险特性的危险废物,总量约650余吨。经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机关的深挖细查,相继在玉林市玉州区、容县、陆川县、博白县等地另查获12起非法转移、贮存、处置、倾倒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目前,玉林市生态环境局、玉林市公安局抽调市县两级人员组成6个涉固体废物环境污染案件专项工作组共53人,赴广东、广西各地调查取证、追踪溯源。截至2021年8月6日,北流市公安局已拘捕犯罪嫌疑人21人,查获涉案固体废物来源企业(窝点)6家(个)。目前北流市检察院以涉嫌污染环境罪批准逮捕梁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案件正在调查审理中。八、陕西省渭南市张某等人利用废铅蓄电池非法炼铅污染环境案2019年6月11日,渭南市生态环境局蒲城分局(以下简称蒲城分局)接到群众微信投诉平台举报称,渭南市蒲城县某硫酸厂内有人非法处置废铅蓄电池,造成环境污染,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发现涉事硫酸厂东北角一废弃厂房内的一座非法炼铅炉正在生产,相关人员已全部逃逸。蒲城分局立即启动联动机制,公安、检察机关当日介入开展排查,封锁案发现场。召开联席会议,由检察院负责案件取证指导,公安刑警大队进行现场勘察取证,公安环食药大队负责控制现场并动用技侦手段锁定嫌疑人,由蒲城分局负责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资料取证、监测、案发现场危险废物及相关物品查扣等。经查,2019年5月底至6月11日期间,张某等先后八次前往宁夏、四川、山东等地购买废铅酸蓄电池(危险废物)共247.44吨,在未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未采取任何污染防治措施情况下在涉事硫酸厂利用废蓄电池非法炼铅,并利用渗坑排放酸液。经检测,土渗坑内的酸液壤pH值为0.65,铅含量最高为40.6毫克/升,周边土壤受到污染。2020年10月21日,蒲城县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陈某某、李某金等8人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至三年不等。被告人张某、李某金2人不服判决,向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20年12月18日,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维持原判。
  • 生态环境部召开部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新的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和行业超低排放意见
    11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两个意见》)和8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听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配套制度情况汇报。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 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是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关键举措。制定并实施好《方案》,对于巩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成果,确保完成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2023—2024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有效统筹经济平稳运行、民生保障和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水平,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常态化联防联控机制,加强监测监控和协调联动,做到早预警、早会商、早行动,更加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实现污染过程“削峰降速”。要持续推进治污减排工程,高质量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妥有序推进散煤治理,加快推广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电动化。要加强统筹调度和监督帮扶,强化考核督察和政策支持,多措并举全力保障攻坚行动各项措施落实见效,确保打好秋冬季攻坚这场硬仗。   ◇会议强调 推进实施水泥和焦化行业超低排放,是推动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的重要举措。要统筹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和碳减排行动,引导企业更好落实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防控措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和碳排放,推动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扎实做好《两个意见》的组织实施、评价管理和宣传解读等工作,配套印发评估监测技术指南等,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改造任务,切实发挥出减排效益。要指导地方落实好超低排放的各项支持政策,提高企业改造积极性,让绿色发展水平高的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红利。   ◇会议指出 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和运行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不断完善制度体系,为交易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以下简称《三项制度》)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交易市场制度基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合法权益。《三项制度》发布后,要根据市场运行情况,及时指导有关机构做好制度修订完善工作,不断健全交易市场制度体系并推动制度落实。要指导加快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组建,加强监督和业务指导,全力做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启动各项准备工作。   ◇会议强调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是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刑事司法等工作的基础性科技支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3部分:恢复效果评估》《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4部分:土壤生态环境基线调查与确定》《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生态系统 第1部分:农田生态系统》是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做好鉴定评估工作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要强化标准的全面应用,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和损害恢复效果评估,确保受到损害的生态环境得到合理赔偿和有效恢复。要不断完善鉴定评估技术标准体系,做好重点和关键问题研究,更好服务于鉴定评估实践。   ◇会议指出 《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远程监控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了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管体系,有利于增强机械排气污染治理精准性。制定出台《重点行业移动源监管与核查技术指南》是加强重点行业移动源监管的重要举措,也是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的迫切需要,将为相关企业移动源管理和监管部门移动源核查提供技术支撑。要做好两项标准的公开发布和宣贯培训工作,切实加强监管核查,有效提升监管科技化水平。要指导非道路移动机械生产企业按要求安装车载终端并开展机械联网工作,实现“一机一档”动态管理。要指导重点行业企业加强移动源管理,推进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数据联网和报送。   ◇会议强调 规范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是建设单位的法定义务,是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铀矿冶退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卫星地球上行站》(以下简称《三项标准》),根据相关项目特点分别提出针对性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核与辐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对于强化辐射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三项标准》的宣贯解读,多渠道、全方位做好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要严格监督标准实施,压实建设单位主体责任,切实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保障环境保护设施稳定、有效、可靠运行,确保辐射环境安全。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赵英民、郭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组长廖西元,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刘炳江出席会议。驻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机关各部门、应急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批准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
    近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并发布《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其中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被认定为弄虚作假的篡改、伪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六种行为。沪环规〔2024〕1号各区生态环境局、自贸区管委会保税区管理局、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浦东新区城管执法局、市环境执法总队、市环境监测中心,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对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管理,我局制定了《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2024年2月1日上海市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办法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对本市生态环境监测活动中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上海市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定义)本办法所称生态环境监测,是指依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对环境质量、生态质量、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采样观测、分析测试、综合评价等活动。第三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生产经营者(以下简称“排污单位”)和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下属环境监测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以下简称“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等有关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关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职责分工)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本市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调查处理的监督、协调和指导;各区生态环境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辖区职责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市区两级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负责辖区职责范围内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处理;相关技术机构为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监督管理和调查处理提供技术支持。第五条(责任义务)排污单位委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设备运维的,应当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资质和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服务合同,约定参数项目、周期频次、样品获取方式、监测依据、报告形式、分包信息、权利义务、计费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内容;对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现场监测活动进行监督,如实完整记录监测时间、点位布设、生产工况、样品保存等信息,并在相关原始监测记录上签字确认。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当依照有关生态环境监测标准规范和服务合同履行监测要求,如实将监测实施情况告知排污单位,并向排污单位提供原始监测记录和监测报告。排污单位和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应当妥善保存原始记录,保证各类台账真实完整,并依法公开相关监测数据和信息。第六条(基本原则)对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的调查和处理,应当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第七条(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存在下列篡改、伪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认定为弄虚作假:(一)未开展采样、分析,直接出具监测数据,或者到现场采样但未开设烟道采样口,出具监测数据的;(二)更换、隐匿、遗弃监测样品,通过擅自变更采样点位、时间等方式改变监测样品的污染物浓度、组成、状态等性质,干扰采样环境或者采样活动的;(三)故意漏检监测项目,改变监测条件,不正常运行或者破坏监测设备及辅助设备,不正当修改监测仪器及设备参数的;(四)篡改、伪造手工监测记录、自动监测设备运行维护记录的;(五)篡改、伪造和生态环境监测有关的生产记录、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的;(六)其他涉嫌篡改、伪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形。第八条(排污单位弄虚作假行为)排污单位存在下列篡改、伪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行为,认定为弄虚作假:(一)委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开展监测时,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存在第七条所列行为,但排污单位未按要求对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的监测时间、点位布设、生产工况、样品保存等现场监测活动进行监督并记录的;(二)自主开展监测时,存在第七条所列行为的;(三)强令、授意生态环境监测服务机构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在未作整改的前提下,进行多家或多次监测委托,挑选监测报告的;(四)提供与事实情况不相符的陈述、证明材料等行为;(五)使用失实或虚假监测报告作为监测数据信息公开依据的;(六)其他涉嫌篡改、伪造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情形。第九条(监督检查)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生态环境执法机构和相关技术机构实施生态环境监测领域的日常监督管理检查、监督执法检查、专项检查和部门联合检查等计划性检查活动。第十条(审查立案)负有查处职责的生态环境执法机构负责对监督检查中发现涉嫌存在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或从投诉举报、媒体曝光、上级部门转办交办、其他部门移送等途径获取相关弄虚作假线索进行审查立案。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案件的管辖、立案和调查 取证等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生态环境行政处罚办法》的有关规定实施。第十一条 (处理处罚)根据调查结果,由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排污单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予以处理。其他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存在本办法第七条行为的,依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九十八条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二)排污单位存在本办法第八条第(一)项行为的,依据《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第八十二条台账弄虚作假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三)排污单位存在本办法第八条第(二)、(三)、(四)项行为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九条第三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八十三条第三项、《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项逃避监管排放污染物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四)排污单位存在本办法第八条第(五)项行为的,依据《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第七项不如实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予以处罚。(五)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造成环境损害或者生态破坏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第十二条 (通报移送)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在查处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案件中,发现涉及其他相关部门职责的,应当依法向相关部门通报或移送。其中,对于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涉嫌同时违反资质认定管理相关规定的,应当向有关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通报或移送;对于外省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涉嫌弄虚作假的,还应当向机构注册地所属省级生态环境部门通报或移送。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查实的环境监测弄虚作假案件,依法应当拘留的,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应当依法移送公安机关予以拘留;涉嫌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第十三条 (信息公开)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将排污单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有关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政处罚信息、信用监管和信用评价等信息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向社会公开。第十四条 (社会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态环境监测弄虚作假行为,可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12345市民服务热线或“上海环境”网站等渠道向市或区生态环境部门举报。生态环境部门应当严格为举报单位或个人保密,并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针对实名举报并经查实的案件,按照《上海市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可给予举报人奖励。第十五条(解释权)本办法由上海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第十六条(施行日期)本办法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9年1月31日。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自9月1日起施行
    2023年8月15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回答记者提问。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临萍、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庭长刘竹梅、最高人民法院环资庭副庭长李明义出席,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副局长王斌主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23年4月17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5次会议审议通过。一、制定背景和意义制定《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举措。《规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要求,保障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不断夯实守护绿水青山和增进民生福祉的法治防线。制定《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的重要举措。作为民法典绿色条款的重要组成部分,侵权责任编专章规定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对生态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举证责任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规定》严格遵循立法原意,立足审判实际,深入研究、系统解决生态环境侵权民事纠纷案件中的证据规则问题,确保民法典绿色原则和生态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在审判实践中得到正确实施。制定《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丰富完善生态环境裁判规则体系的重要举措。最高人民法院自2014年6月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以来,先后制定发布20余部司法解释,基本涵盖生态环境案件审理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但对作为实体与程序问题“结合部”“连接点”的证据问题,并无系统性、专门性规定。证据问题直接关系到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和人民法院裁判结果的公正性,而生态环境侵权案件在证据方面又存在一些突出特点,诸如适用特殊的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事实认定的“专业壁垒”问题突出,“证据偏在”问题突出,等等,确需构建相应的规则体系。制定《规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和满足审判实践需要的重要举措。在历次环境资源审判疑难问题调研中,证据问题都是一线法官反映、讨论的焦点,诸如公益诉讼与私益诉讼举证责任分配之异同,过度依赖鉴定问题如何破解,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机构出具的专业意见如何处理,等等。人民法院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关系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的实现,需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二、制定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合法性原则。贯彻落实民法典、民事诉讼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解决法律关于证据制度的规定在生态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具体适用问题,是制定《规定》的核心目标。在起草过程中,始终坚持合法性原则,坚持在现行法律框架下思考问题、拟定条文,严格就如何具体适用法律问题作出解释。二是满足司法实践需要。立足审判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效果意识,系统梳理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中证据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其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地设计条文内容,确保《规定》能够满足生态环境审判实践需要,切实解决证据方面的难点、堵点问题。三是重点完善技术性、操作性规则。严守司法解释功能定位,准确把握《规定》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的适用关系,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对于法律及有关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的内容,不作重复规定。所拟条文紧扣法律规定的适用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在当事人举证、证据调查收集、认定、采信等方面的规范化。三、《规定》的主要内容《规定》共34条,除引言外,主要包括适用范围、举证责任、证据的调查收集和保全、证据共通原则、专家证据、书证提出命令、损失费用的酌定等内容,择要解析如下:(一)关于举证责任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的脊梁”,在民事证据规则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规定》采用法律要件分类说中的规范说,严格按照民法典相关规定确定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各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关于原告的举证责任。根据《规定》第2条至第5条,原告的举证责任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根据生态环境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应当就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以及原告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或者有遭受损害的危险承担举证责任;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应当就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且该行为违反国家规定,以及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或者有遭受损害的重大风险承担举证责任。其中,“违反国家规定”是否为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以及是否由原告举证证明,是生态环境私益侵权诉讼与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的重要区别。二是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原告应当就其主张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费用,或者民法典第1235条规定的损失、费用,承担举证责任。三是为防止滥诉,提高因果关系认定的准确性,原告起诉请求被告承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的,应当提供被告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关于被告的举证责任。根据民法典第1230条的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两种情形承担举证责任:一是其行为与损害不存在因果关系;二是存在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基于此,《规定》第6条明确,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的被告应当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被告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承担举证责任。因果关系是确定生态环境侵权是否成立的最关键要件,《规定》将因果关系不存在的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旨在平衡原被告的举证能力,有利于被侵权人及时有效地获得司法救济。(二)关于证明标准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分别提起刑事、民事、行政诉讼的情况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普遍。调研中发现,审判实践中存在生效刑事裁判、行政裁判未予认定的事实,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裁判亦不予认定的情况,忽视了三大诉讼证明标准之不同。比如,对于因证据不足、案件事实不清,未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而作出的无罪判决,如果相关事实能够达到高度可能性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民事裁判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基于此,《规定》第8条规定,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行政裁判因未达到证明标准未予认定的事实,在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提起的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事实和证据,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三)关于证据共通原则证据共通原则是证据法上的一项基本原则,其基本涵义是指某项证据在提交法院后,虽然可以被提交证据的一方当事人撤回,但不影响对方当事人援引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证据共通原则虽然未被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所规定,但在司法实践中被普遍遵循。《规定》第15条立足基本法理,对该原则在生态环境侵权司法实践中的具体适用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后申请撤回该证据,或者声明不以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不影响其他当事人援引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以及人民法院对该证据进行审查认定。当事人放弃使用人民法院依其申请调查收集或者保全的证据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四)关于专家证据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构建了鉴定人和专家辅助人并存的“双层”专家证据制度。专家证据制度对于破解生态环境侵权案件事实认定的“专业壁垒”问题具有重要作用。《规定》以第16条至第23条共8个条文的体量,对专家证据制度在生态环境侵权案件适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规定。关于鉴定意见,《规定》重点围绕生态环境侵权案件委托鉴定比例高、个别案件存在“以鉴代审”、一些复杂鉴定事项难以由某一鉴定人全部完成、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等情况,分别明确了不予委托鉴定的情形、鉴定之外认定专门性事实的方法、鉴定人邀请其他机构、人员完成部分鉴定事项的“有限许可、严格限制”规则,以及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机构出具专业意见的审查认定规则。关于专家辅助人制度,《规定》在充分总结司法经验基础上,明确当事人可以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鉴定意见或者污染物认定、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等专业问题提出意见。(五)关于损失、费用等的酌定由于生态环境侵权案件的专业性、复杂性,司法实践中存在“定性不易、定量更难”问题,即使根据在案证据能够认定侵权事实成立,损害赔偿数额或者损失、费用数额仍然难以确定。对于这种情况,人民法院既不能因事实不清拒绝裁判,也不能仅以原告未完成相关举证责任为由不支持其关于赔偿数额或者损失、费用的主张,而应结合已查明的案件事实和其他证据,对相关数额进行酌定。为保证酌定的规范和公平,《规定》第30条、第31条在充分总结审判经验基础上,对酌定时的考量因素进行了列举式规定:对于环境污染责任纠纷、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人民法院可以结合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损害的程度、被告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并可以参考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意见等,合理确定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数额;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范围和程度等已查明的案件事实,结合生态环境及其要素的稀缺性、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防治污染设备的运行成本、被告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并可以参考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意见等,合理确定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等数额。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23年4月17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8月14日法释〔2023〕6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2023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85次会议通过,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生态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生态环境侵权民事案件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人民法院审理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和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本规定。  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包括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  第二条 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件、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的原告应当就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一)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  (二)原告人身、财产受到损害或者有遭受损害的危险。  第三条 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原告应当就以下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一)被告实施了污染环境或者破坏生态的行为,且该行为违反国家规定;  (二)生态环境受到损害或者有遭受损害的重大风险。  第四条 原告请求被告就其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支付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费用,或者支付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规定的损失、费用的,应当就其主张的损失、费用的数额承担举证责任。  第五条 原告起诉请求被告承担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的,应当提供被告行为与损害之间具有关联性的证据。  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提交的证据,结合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方式、污染物的性质、环境介质的类型、生态因素的特征、时间顺序、空间距离等因素,综合判断被告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关联性是否成立。  第六条 被告应当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被告主张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应当就法律规定的不承担责任或者减轻责任的情形承担举证责任。  第七条 被告证明其排放的污染物、释放的生态因素、产生的生态影响未到达损害发生地,或者其行为在损害发生后才实施且未加重损害后果,或者存在其行为不可能导致损害发生的其他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被告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第八条 对于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裁判、行政裁判因未达到证明标准未予认定的事实,在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提起的生态环境侵权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事实和证据确信待证事实的存在具有高度可能性的,应当认定该事实存在。  第九条 对于人民法院在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生效裁判中确认的基本事实,当事人在因同一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提起的人身、财产损害赔偿诉讼中无需举证证明,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第十条 对于可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事实,双方当事人未主张或者无争议,人民法院认为可能影响裁判结果的,可以责令当事人提供有关证据。  前款规定的证据,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九十四条规定情形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职权调查收集。  第十一条 实行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的法院,可以委托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被告住所地等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受委托法院应当在收到委托函次日起三十日内完成委托事项,并将调查收集的证据及有关笔录移送委托法院。  受委托法院未能完成委托事项的,应当向委托法院书面告知有关情况及未能完成的原因。  第十二条 当事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申请保全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相关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下列因素进行审查,确定是否采取保全措施:  (一)证据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可能性;  (二)证据对证明待证事实有无必要;  (三)申请人自行收集证据是否存在困难;  (四)有必要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其他因素。  第十三条 在符合证据保全目的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选择对证据持有人利益影响最小的保全措施,尽量减少对保全标的物价值的损害和对证据持有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确需采取查封、扣押等限制保全标的物使用的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组织当事人对保全的证据进行质证。  第十四条 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保全或者勘验涉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专门性问题的证据,应当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必要时,可以通知鉴定人到场,或者邀请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派员协助。  第十五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后申请撤回该证据,或者声明不以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不影响其他当事人援引该证据证明案件事实以及人民法院对该证据进行审查认定。  当事人放弃使用人民法院依其申请调查收集或者保全的证据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对于查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事实的专门性问题,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有必要的,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机构、人员出具鉴定意见。  第十七条 对于法律适用、当事人责任划分等非专门性问题,或者虽然属于专门性问题,但可以通过法庭调查、勘验等其他方式查明的,人民法院不予委托鉴定。  第十八条 鉴定人需要邀请其他机构、人员完成部分鉴定事项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  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确有必要的,在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后,可以准许,并告知鉴定人对最终鉴定意见承担法律责任;主要鉴定事项由其他机构、人员实施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第十九条 未经人民法院准许,鉴定人邀请其他机构、人员完成部分鉴定事项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前款情形,当事人申请退还鉴定费用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内作出裁定,责令鉴定人退还;拒不退还的,由人民法院依法执行。  第二十条 鉴定人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该鉴定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人民法院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进行处理。  鉴定事项由其他机构、人员完成,其他机构、人员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按照前款规定处理。  第二十一条 因没有鉴定标准、成熟的鉴定方法、相应资格的鉴定人等原因无法进行鉴定,或者鉴定周期过长、费用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案件有关事实、当事人申请的有专门知识的人的意见和其他证据,对涉及专门性问题的事实作出认定。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就鉴定意见或者污染物认定、损害结果、因果关系、生态环境修复方案、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等专业问题提出意见的,人民法院可以准许。  对方当事人以有专门知识的人不具备相应资格为由提出异议的,人民法院对该异议不予支持。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人员出具的意见,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对方当事人对该意见有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告知提供意见的当事人可以申请出具意见的机构或者人员出庭陈述意见;未出庭的,该意见不得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二十四条 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其职权范围内制作的处罚决定等文书所记载的事项推定为真实,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依职权对上述文书的真实性进行调查核实。  第二十五条 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及其所属或者委托的监测机构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监测数据、形成的事件调查报告、检验检测报告、评估报告等材料,以及公安机关单独或者会同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取样品进行检测获取的数据,经当事人质证,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第二十六条 对于证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案件事实有重要意义的书面文件、数据信息或者录音、录像等证据在对方当事人控制之下的,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可以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  第二十七条 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应当提供有关证据的名称、主要内容、制作人、制作时间或者其他可以将有关证据特定化的信息。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不能使证据特定化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许。  人民法院应当结合申请人是否参与证据形成过程、是否接触过该证据等因素,综合判断其提供的信息是否达到证据特定化的要求。  第二十八条 承担举证责任的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责令对方当事人提交证据的,应当提出证据由对方当事人控制的依据。对方当事人否认控制有关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交易习惯等因素,结合案件的事实、证据作出判断。  有关证据虽未由对方当事人直接持有,但在其控制范围之内,其获取不存在客观障碍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有关证据由其控制。  第二十九条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当事人应当披露或者持有的关于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生态环境开发利用情况、生态环境违法信息等环境信息,属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对方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有权查阅、获取的书证”。  第三十条 在环境污染责任纠纷、生态破坏责任纠纷案件中,损害事实成立,但人身、财产损害赔偿数额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侵权行为对原告造成损害的程度、被告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并可以参考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意见等,合理确定。  第三十一条 在生态环境保护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中,损害事实成立,但生态环境修复费用、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等数额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范围和程度等已查明的案件事实,结合生态环境及其要素的稀缺性、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防治污染设备的运行成本、被告因侵权行为获得的利益以及过错程度等因素,并可以参考负有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意见等,合理确定。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未作规定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生态破坏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参照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自202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规定公布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不再适用。
  • 西方对俄“科研脱钩”损害国际科学合作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是欧洲第一辆火星车,原定于今年9月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前往火星探索这颗红色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痕迹。而现在,受俄乌冲突影响,发射计划有可能被推迟到2028年,并改用欧洲火箭发射。参与该项目的物理学家费尔南多鲁利说:“整台仪器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老化,六年的时间太长了。”在俄乌冲突升级后,西方在各领域极力推动与俄“脱钩”,国际科学合作成为迅速断裂的一环。目前,美欧与俄之间不少科研合作项目已被迫中止,这加剧了科研领域的逆全球化趋势,使全球科技版图日益碎片化。一些国家的科学家指出,“科研脱钩”对全球科学发展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极为不利,国际科学合作不应成为制裁的牺牲品,而应成为各国保持交流的桥梁。科学合作成牺牲品俄乌冲突升级后,欧洲方面中止了与俄罗斯的一系列科研合作。在大型国际科研项目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取消了俄罗斯的观察员身份,终止了其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使用欧方大型加速器等实验设备的资格,暂停了其成员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所有合作;位于德国的欧洲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运行方宣布暂停与俄方的合作协议;欧盟委员会宣布,暂停欧盟科研资助框架“地平线欧洲计划”中涉及俄研究机构的各项协议… … 在太空探索领域,欧洲航天局暂停与俄罗斯在月球任务和“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上的合作;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地外物理研究所宣布,德国建造的搭载于俄罗斯卫星上的“eROSITA”X射线空间望远镜暂停工作;用俄罗斯火箭发射四颗伽利略导航卫星、“欧几里德”空间望远镜以及法国CSO-3侦察卫星的计划也已暂停… … 国际空间站是俄罗斯与美国太空合作的标志性项目,虽然双方在该项目上的合作目前依然在继续,但也面临不确定性。俄国家航天公司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日前表示,俄方已就终止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的时间作出决定,不过不会对外界公开。他说,俄方将按照相关要求,提前一年向合作方通报退出该项目的日期。在学术交流层面,英国、欧盟等方面冻结或撤回了对俄罗斯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德国大学校长联席会议冻结了与俄方在科研、教育和培训项目上的合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结束了与“俄罗斯硅谷”斯科尔科沃创新中心的合作关系;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科学出版物被排除在重要的国际数据库之外… … 损人害己的“双刃剑”西方与俄“科研脱钩”对俄罗斯的直接影响显而易见。俄被排除在许多大型国际合作项目之外,俄科研人员与西方科学家的互动与合作大幅减少,西方制裁还会造成俄科研资金短缺和科技人才流失,这些都将对俄科技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西方科学界也遭受了重大损失。西班牙《国家报》网站一篇文章分析指出,俄乌冲突正在引发“欧洲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太空危机”。例如,俄欧合作的“火星太空生物学”计划被叫停,发射“罗莎琳德富兰克林”号火星车原本就是该计划的第二阶段任务。对已投身这一项目多年的数千名欧洲和俄罗斯科研人员来说,这是一个巨大打击。英国媒体指出,俄罗斯和西方科学家早已开始相互依赖对方的专业知识,共同解决了大量科技难题。“科研脱钩”将让应对气候变化和其他问题更加困难,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对气候科学家而言,在缺少俄方支持的情况下,继续记录北极变暖的数据将面临困难。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也面临无法从俄罗斯运送重要部件的困境。“与运输、能源或食品一样,航天部门的供应链也遭遇了严重的中断,迫使许多项目的日程发生了变化。”西班牙工业技术发展中心负责人豪尔赫隆巴说,如果欧洲想在太空领域与俄“脱钩”,需要数十亿欧元的额外投资。英国《自然》杂志刊文指出,将俄方排除在国际项目之外是一把“双刃剑”,“这会分裂全球研究界,并限制学术知识的交流,而这两者都有可能损害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科学界反对“妖魔化”“现实是,政治在太空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巨大作用。”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近期一篇文章这样写道,并援引芝加哥大学历史学家乔丹比姆的话说,“我们地球上的所有问题都会在太空复制或放大。”对于这种将科学问题政治化的做法,西方一些学者站出来表示反对。来自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5名科学家日前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公开信说:“切断与俄罗斯科学家的一切互动将对西方和全球的各种利益和价值观严重不利。”公开信作者之一、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环境科学与政策研究教授约翰霍尔德伦说,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北极研究这两个领域,俄罗斯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他说,写这封信是因为他们对俄罗斯科学家遭到“全面妖魔化和孤立”深感震惊。上千名俄罗斯科学家参与了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实验工作。该中心研究和计算主管约阿希姆姆尼希表示,这些俄罗斯同事不应受到“惩罚”。巴西物理学会主席、核物理学家德博拉佩雷斯梅内塞斯也认为,科学家不应为俄乌冲突付出代价。《自然》杂志文章指出,历史上,国际科学合作即使在困难的时期也是交流的桥梁。接触而非孤立,更有助于为构筑文化和社会的沟通桥梁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和平铺平道路。科学的力量可以推动国际社会的积极变化。“尽管当前存在挑战,科学交流仍应继续进行。
  • 生态环境部强化环评质量监管落实三大主体责任
    近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上海市调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工作方针,统筹长江口航道资源利用开发和河口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核心阅读  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强化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切实发挥环评制度绿色引领作用。  本报记者 张维  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是建设美丽中国不可绕开的热点话题,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中位居首位。  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近日指出:“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在绿色转型中推动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考题。”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也在近日强调,必须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了解,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强化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切实发挥环评制度绿色引领作用。  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信息,十年来,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装机容量,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都稳居世界第一。  但是如黄润秋所说,当前我国绿色发展水平整体还不够高、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高耗能、高碳排放特征依然明显,盲目上马“两高一低”项目的现象仍然存在。  为了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做了大量的工作。  指导地方严格准入把关。生态环境部在2021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指导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格“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将环境质量底线作为硬约束,落实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引导“两高”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转型。  同时实施清单化管理。据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介绍,生态环境部将1.6万个“两高”项目列入清单管理,定期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指导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严把准入关口,优化建设方案,防范“未批先建”违法行为。  持续规范审批尺度。刘志全透露,生态环境部正在分批修订相关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去年已出台了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等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从优化选址、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方面,强化了对相关行业“两高”项目环评审批把关的要求。  在今年的经济回暖中,环评及其所支持的生态环境保护扮演着重要角色。比如,生态环境部今年早些时候制定实施了《生态环境促进稳增长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并及时谋划推出新的接续政策措施,有力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  环评的作用尤其不可或缺。据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生态环境部积极发挥环评审批“三本台账”(国家、地方、外资三个层面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清单)和绿色通道机制作用,在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基础上,为重大投资项目提供全过程保障。  深化改革采取“四个一批”举措  环评审批“三本台账”的作用不可小觑。  正是因为用好了“三本台账”和绿色通道机制,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完成20个重大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总投资2600多亿元。  刘志全介绍说,生态环境部针对今年纳入台账的818个拟开工项目,分行业召开14次调度会,指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1月至8月,全国共完成环评审批8.09万个,同比增长13.0%,涉及总投资14.7万亿元,同比增长9.4%。  用好“三本台账”,也是生态环境部为更好服务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正在进行的进一步优化环评管理中的重要一环。  在此之外,生态环境部还于近期印发实施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在深化环评改革方面,采取“四个一批”改革举措。一是试点推进一批登记表免予办理备案手续;二是试点推广一批报告表“打捆”审批;三是简化一批报告书(表)项目环评内容;四是试点优化完善一批项目环评总量指标审核管理。  《意见》要求严守环境准入底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要求,严格依法审批,严守生态环境底线,对涉“两高一低”项目、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公园”类项目、生态敏感项目、社会关注度高的项目分别明确环评审批重点。对主要污染物区域削减、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环保搬迁等对策措施不落实或落实进度缓慢的,依法实施通报、约谈或限批;区域性、行业性问题突出的,规划环评要求落实不力导致区域环境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按要求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坚决清除违法违规从业“土壤”  进一步优化环评管理,离不开对环评质量监管的强化。  今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已经有两起环评造假案件正式宣判,一起为5月份宣判的山东锦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4人获刑;一起为8月宣判的江西展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环评造假案,包括环评单位的实际控制人、法定代表人、“挂靠”环评工程师等在内的8人获刑。  这其中就有着生态环境部的推动作用,由此也充分彰显出生态环境部对环评弄虚作假“零容忍”的态度和依法严惩的决心。  近年来,在严惩重罚的态势下,环评文件质量持续改善,环评市场进一步激发活力。但刘志全直言不讳地指出,仍有人顶风作案,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害环评制度公信力。为此,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加强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以上述案件为鉴、举一反三,必须深刻汲取教训,强化责任落实。首先,环评单位务必严格落实直接责任。“环评单位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起技术支撑作用,对环评文件内容和结论承担直接责任,在从业中必须依法经营、诚信经营,依靠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文件赢得市场,如果有人唯利是图、胆敢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刘志全说。  其次,环评工程师务必严格落实重要责任。环评工程师在环评文件编制中作为编制主持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案环评工程师为了蝇头小利抱着侥幸心理“挂靠”其环评工程师职业资格,越过职业道德底线,也越过了法律的底线,对工作、生活、家庭均造成了难以挽回的严重影响。刘志全强调,所有环评工程师和所有环评从业人员都应当引以为戒,守好环评从业的底线。  再次,建设单位务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建设单位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优先选择信用良好、符合能力建设指南要求的环评单位,落实主体责任,对环评文件的内容和结论进行审核,切不可因小失大,以致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同时,环评审批、评估部门和专家必须严格落实把关责任。对存在质量问题的环评文件通过审批的,一并对审批部门、评估机构及专家予以通报,对属于严重质量问题的,要求依法撤销批复并严格责任追究。  刘志全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门将坚持“严”的基调,坚决惩处环评弄虚作假行为,积极协调地方和公检法等部门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落实“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环评造假露头就打。坚持防微杜渐,持续强化日常监管,按季度对环评人员从业异常情况开展预警,以环评文件智能复核查重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常态化排查严打“挂靠”等行为,清除违法违规从业的“土壤”。坚持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环评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修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强化环评文件质量监管。(张维)
  • 研究人员称LED光源可能损害油画艺术品
    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表示,新型光源LED产生大量蓝光,可对一些油画艺术品造成损害。   安特卫普大学博士研究生莱蒂希娅莫尼克2011年发现,LED光源能够使19世纪绘画大师梵高常用的铬黄颜料发生化学反应,导致颜色改变。   梵高是欧洲印象派绘画之后,野兽派、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以用色自然、奔放著称。梵高在其最著名的作品《向日葵》中大量使用了非常明亮的铬黄颜料。莫尼克说,绝大多数铬黄颜料对LED光源以及日光中的紫外线反应敏感,只有中度的铬黄颜料化学性能比较稳定。   LED光源发光效率高、能耗低、光型可控,现在日益广泛使用于艺术展中。安特卫普大学的科恩杨森教授说,比利时所有的博物馆已经接到通知,采用一个简单方式检测所藏绘画作品使用何种铬黄颜料,以便采取正确的光源照明,防止珍贵的艺术品受到损害。
  • 夯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技术基础
    p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我国环境监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确立了行动纲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具有鲜明的技术性要求,只有全面夯实技术基础,才能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主要目标落到实处。 /p p   一、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蕴含着对监测点位、内容、指标设计的科学性要求。 /p p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的基石、耳目和哨兵。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的问题,与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环境管理技术支撑需求不相适应。《方案》提出了“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要求,从技术层面做好落实,主要应该把握以下3点: /p p   一是全面优化监测点位。坚持长期固定点位与动态调整点位相结合,在保证监测数据连续、可比的基础上,保证点位布设与环境形势和环境管理需求变化相同步。在空气、地表水监测点位的覆盖范围上,向区县级行政区域延伸,人口密集、污染较重的县域优先布点。功能上全面满足环境质量评价、考核、预警要求,特别是满足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要求。 /p p   二是合理拓展工作内容。开展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重点关注重金属污染防治区域、污染场地及周边地区、菜篮子基地等土壤污染风险,掌握全国土壤环境质量总体情况。在重点地区和主要城市开展大气污染物源解析和源清单编制的常态化工作,推进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监测。 /p p   三是科学设定监测指标。采用普测与选测相结合的方式,在重点地区开展人体感官指标、生物指标和对人体健康影响突出指标的监测。例如在城市水体中增加色度、嗅味指标,在重点流域开展水生生物群落监测、鱼类生长观测和生物毒性监测,强化重点行业工业烟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汞等重金属、总氮总磷、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与研究等。 /p p   二、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体现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效能的内在要求。 /p p   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还存在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的问题。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也将推动环境监测工作模式和手段的根本性变革。主要应抓好以下3点: /p p   一是推进全国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按照统一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统一的数据标准,将县、市、省、国家各级环境监测机构获取的各类环境监测数据逐级联网。继续加大环境监测信息的公开力度,扩展数据公开范围,加强监测数据的共享,建设环境监测数据信息发布与共享服务平台,实现环境监测数据的公开发布,提供相应的共享服务,提高环境监测的公共服务能力。 /p p   二是提升监测业务流程的信息化水平。推进国家环境监测网大数据平台建设,深化环境监测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应用,能够实时监控监测采样、逻辑辨别数据质量、分析处理海量数据、自动生成监测报告、实时发布相关信息、有效满足数据共享的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数据标准化,业务管理一体化,污染源监控可视化,监测报告智能化,提高决策支撑水平。 /p p   三是深化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制修订各要素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建立多因子、多要素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分析。围绕区域和流域的热点环境问题,加强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关联分析和原因分析,建立环境质量与污染排放、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影响因素相关分析的模型方法,研究环境质量变化驱动机制,判断环境质量发展趋势,预测潜在环境质量风险。 /p p   三、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强化了对环境监测的技术先导性要求。 /p p   自动预警概念的提出,目的在于扭转一段时期以来环保工作被动、事后、补救的局面,逐步走向主动、事前和预防。因此,必须下大力抓好以下工作: /p p   一是推进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常态化。完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重点区域、直辖市和省会城市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形成“国家、区域、省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体系。编制全国大气排放数值预报模式源清单,推进规范化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国家模型研发与业务化应用,为逐步开展污染源追踪与环境治理效果评价奠定基础。 /p p   二是提升企业污染排放监控技术水平。构建全国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传输网络和预警系统,建立排污单位监测数据与管理信息传输与交换机制,实现重点排污单位监测数据和管理信息的全国联网,建成污染源监测国家综合管理与分析预警平台,形成排污单位监测大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实现污染自动预警、超排告警以及追踪定位。 /p p   三是强化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结合污染源分布和流域水质风险,研究建立水质预测预警模型,开展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建立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开发土壤环境质量风险识别系统,判别重点土壤环境质量风险区和主要污染指标,开展有针对性的特征污染物监测,防控土壤环境质量风险。完善环境风险源数据库和专家库,研究建立环境监测应急监测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 /p p   四、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彰显了环境监测技术与环保核心业务相融合的理念。 /p p   依法追责是《方案》的一个亮点,旨在强化环境监测结果的应用,推动解决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提升环境监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p p   一是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按照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的要求,国家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保证各级各类环境监测活动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管理由国家负责,地方监测网质量管理由地方负责。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将研究建立国家环境监测网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标准化技术文件,对国家监测任务的各个环节和工作机构加以规范。制定国家网监测数据造假判定技术规则,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监督核查,严厉打击数据造假。 /p p   二是信息生产贴近需求。坚持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宗旨,主动瞄准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监管执法等环保核心业务需求,持续优化监测业务体系设计。将环境监测点位布设、指标设计、数据综合分析与环境质量考核、评估、预警紧密挂钩,加强环境监测需求与供给间的协调、反馈,不断提升环境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p p   三是监测执法协同联动。建立监测与监管联动的“测管协同”机制,根据监察执法需要,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执法性监督监测。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及时向同级环境监察部门通报监测结果 各级环境监察部门依托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开展执法监管,及时向同级监测部门通报执法检查计划并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与监测,实现污染源同步监督监测与监察执法。 /p p   作者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 /p
  •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之未来方向在哪里
    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落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生态环保领域的战略安排,是实现生态文明领域改革、补齐全面小康环境短板的有效途径。 《规划》中为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提出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指标。其中,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是“土十条”里的要求,其余10项都是“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 《规划》的提出,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 到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其中,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几方面内容值得我们关注:1、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针对典型受污染农用地、污染地块,分批实施200个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加快建立健全技术体系...,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管制度,严格修复方案审查,加强修复过程监督和检查,开展修复成效第三方评估。——《规划》 小编:利用太阳能和自然植物资源的植物修复、土壤中高效专性微生物资源的微生物修复、基于监测的综合土壤生态功能的自然修复,是土壤环境修复的主要方向。 通过研究植物根系与土壤环境及土壤中微生物间的关系,利用一些植物超富集等特性,改善土壤污染情况,加大根系的吸收作用,使土壤修复问题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深化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 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森林公园、沙漠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保护地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统筹协调,提高保护管理效能。——《规划》 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强化天然林保护和抚育,健全和落实天然林管护体系,加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管护区域全覆盖,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继续实施森林管护和培育、公益林建设补助政策。——《规划》 小编:一些风景名胜区、自然文化遗产去、天然保护林等,都有着重要的观赏及经济价值,尤其是生长千百年的古树、天然林等区,植物的保护都离不开根系的养护。 然而树木的生长情况只通过树木表面不易观察,中空、根系病害等易导致树木出现外表不易看出的病症。传统的根系观察法对植物不适用,尤其一些景观名胜区、自然文化地,都不能够采用此种方式来进行检测维护,否则会导致树木根系的损伤和死亡。 因此,通过直接检测而不伤害植株的条件下,观察树木生长情况、根系是否产生病害,是一项良好的举措。 3、综合治理水土流失 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中上游、西南岩溶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加强黄土高原地区沟壑区固沟保塬工作,推进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加快南方丘陵地带崩岗治理,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规划》 小编:植物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总要器官,植物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和地下部分的根群吸收水分、养分相统一的过程。 强大的植物根系不仅可以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的水分和养分,而且对于改良土壤结构和成分,增强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和抗剪切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系在土体中穿插、缠绕、网络、固结,使土体抵抗风化吹蚀、流水冲刷和重力侵蚀的能力曾庆,从而有效的起到土壤固水抗侵蚀的作用。 利用植物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必不可少的途径。植物根系在固土保水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不同植物根系对土壤的保水固土能力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途径。 4、河湖与湿地保护恢复 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沿线及贵州草海等自然湿地保护,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规划》 小编:由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荒漠化等人为、自然因素导致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而陆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较为严重。 气候变化、三峡水库的运行和滩地造林等因素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在防洪蓄水、降解污染、生物多样性保护、碳存储和调节气候等方面的功能产生了抑制。 湿地生态系统格局发生变化并逐渐过渡到新的平衡状态,在这种新的平衡状态下,湿地分布及其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因此,研究根系保持水土、湿地生态恢复等方面有重大的意义。 对植物根系于土壤生态环境间关系、对湿地水力条件、根系分泌物对湿地微生物群落等的影响。如,植物根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对土层结构的稳定作用、对土壤抗冲性的作用等。 5、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性保护 加强野外生存繁衍困难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抢救性收集和保存,建设种质资源库(圃)。——《规划》 小编: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植物移植过程中很容易对树木根系造成伤害和损伤,使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水分和营养失衡,导致植物死亡。因此,移栽后要注意植物根系的养护,防止因移栽过程中对根系的损害造成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定期查看植物生长状况,地上部分可通过观察来辨别植物是否得病虫害,地下部分通过仪器检测根系生长状况,以便及时了解自然保护区植物是否生长健康。 6、古树名木保护 严格保护古树名木树冠覆盖区域、根系分布区域,科学设置标牌和保护围栏,对衰弱、濒危古树名木采取促进生长、增强树势措施,抢救古树名木60万株、复壮300万株。——《规划》 小编:古树具有经济、科研、旅游等价值,对于古树的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必不可少,我们对古树等珍贵树种应当采取积极的保护,协同博物馆、政府等工作部门做好保护珍贵树种的工作,同时为科学研究保留更多的优质材料。 在古树研究中,古树的生长情况只通过树木表面不易观察,中空、根系病害等易导致树木出现外表不易看出的病症。传统的根系观察法对古树不适用,会导致古树根系的损伤和死亡。因此,及时了解古树生长情况,根系是否产生病害,对于保护古树是一项良好的举措。定期观察古树根系生长状况,是否发生病虫害情况,以便及时治疗,防治树木中空、根系坏死导致树木易被外力破坏。
  • 我国未经处理铬渣累计超400万吨 损害难以估量
    这是一块被铬污染了10多年之久的土地。从表面看来,这块位于河南省义马市青龙山顶的土地,和别处没有太大区别,除了一块20多平方米大小的地面被铬水染成了黄色。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这种铬水“流到哪儿,哪儿的东西就死”。   “都是那一堆铬渣闹的。”一位农民说。在青龙山顶,有一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建筑,里面存放着数十万吨铬废渣。这些被封存的废渣,不仅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可能殃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像这样未经处理的铬渣高达400万吨以上,它们随时都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定时炸弹”。   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   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他们本过着平静悠闲的生活。“这里的水很甜,庄稼收成也不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位农民说。说这话时,他正和妻子在地里挖红薯。这些红薯的表皮坑坑洼洼,有的甚至烂得发黑。“这样的红薯谁还敢吃?”妻子埋怨说。   变化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义马市一家化工厂在此堆放铬渣。外表看来,这个堆放铬渣的水泥建筑像一个大怪物:它高达四五米,而且没有门窗,灰色的墙体上画着巨大的骷髅图像。据周围的村民说,“怪物”的地基是厚实的混凝土,顶部也被全部封死。   几年前,有居民发现这个庞大的建筑开始往外渗出黄色的液体。他们发现,村子里的井水开始由黄色逐渐变成了黑色。如果遇到暴雨,这些黄水就顺着山坡往下流。“流出来的是毒水。”一位村民说。他还说,一户人家的几头牛喝了黄水后死亡,还有一个村民手受伤,用积在地上的雨水洗了把手,结果伤口半年多后才愈合。   最近,记者来到这座封闭的建筑附近。虽然天气晴好,这个“怪物”下面还是不断有水渗出。凡含铬的水流经之处,地面和周边的一些植物上都沾染上黄色的物质。甚至半山坡一棵树下的石头,也被染成黄色。建筑西面渗出的水,在山谷汇集后,顺着山谷向南而流。一个村民说,山谷的不远处,就有3个小水库。建筑东边流出的水则顺着山坡而下,汇到一条小河沟中。“以前我们都在河里洗衣服,现在连一点河水也不敢沾。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一位农家妇女说。   污染还波及当地居民的生产。铬渣堆边竹园沟村的一户村民,原在铬渣附近有4亩多烟叶地,每年净收入上万元。可因为土壤和水被铬渣污染,前几年烟叶基本绝产,他一怒之下不再耕种。远一点的小麦地,倒是没减产,可他不敢再吃这些小麦了,而是选择另购面粉。   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环境重金属健康问题研究专家尚琪以及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等在内的专家都介绍说,铬渣属于重金属危险废物,其中含有的六价铬易溶且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毒性,可以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研究表明,铬渣中含有的铬酸钙(属六价铬)还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   “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在临床上,铬中毒表现为皮炎、鼻炎、鼻中隔穿孔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肺癌。”郝凤桐说。不过,他们均表示,对铬的环境接触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尚琪查过相关文献,发现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到现在,我国关于铬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文献只有寥寥数篇。无论如何,对于铬渣旁边两个村庄的300多名居民来说,这堆没有任何异味的铬渣,就像隐形杀手一样,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全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   “铬等重金属对人的损害是长久而又难以估量的,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将会数十年存在,无法自然消除。它们进入土壤和水后,最终会富集到食物上,然后经消化道进入我们的体内。”尚琪介绍说。   这名重金属专家还表示,这些有毒元素,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还可能提升浓度,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比如稻米、烟草以及生菜,对镉的富集作用非常强。而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的甲基汞,通过水生生物几级食物链富集后,餐桌上的食品中,所含甲基汞的浓度可比水中高成千上万倍,因此毒性更强。   “人体摄入的重金属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通过水和食物途径摄入的重金属,虽然没职业接触那么可怕,但其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有毒重金属元素除损伤特定的组织、器官外,如肾脏、大脑神经系统等,还会削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会降低人群的期望寿命。到目前为止,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伤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他说,“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多数重金属污染物还缺少能够实际应用的反映健康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曾对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除砷和铬外,镉、汞、铜、铅和锌的含量,均高于全国背景值,其中镉高出278%%,汞则高出198%%。并且,镉和汞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显示,截至文件出台之时,包括河南、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产生铬渣600万吨,其中仅有200万吨得到处置。其中河南有6处堆放点,仅义马市就有32.5万吨。   这个方案还指出,这些铬渣的堆放和填埋大多不符合危险废物处置要求,有的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有一些甚至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还有一些破产、关闭企业铬渣堆放或填埋情况不明。在不少专家看来,在污染土地的重金属中,铬只是其中一种。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已被称为重金属污染的“五毒”。   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的一条消息称,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这条消息还表明,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了铬等重金属的危害。1985年,我国就提出治理含铬废渣、废水的处理措施。1992年后,我国基本杜绝了上新的铬盐项目。这一年我国生产铬盐的企业达到高峰,共52家。到2005年,只保留了25家企业。   《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中也要求,在2008年年底前,要实现环境敏感区域铬渣无害化处理 今年年底前,则要求所有堆放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但是,已经渗入到土地中的各种重金属,基本不会消失,影响也会长期存在。曾希柏表示,目前土壤修复大概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3种方式,但都还不够成熟。   所谓物理修复,就是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置换成未被污染的土壤。日本土地污染后,曾进行过这样的项目。这项被称为“客土”的工程,是从另一地方取土,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曾有报道称,修复一公顷土地的费用,大约需要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化学修复也处于田间试验阶段。曾希柏介绍说,这项技术是通过添加相关制剂,使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或作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化合物,以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修复也在试验中。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现在比较被看好的土壤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我国已陆续发现一些超富集植物,可吸收沉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比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等。   “这项技术也不够完美。周期比较长,成熟后的植物处置又是个大问题。”曾希柏说,“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这些土壤修复的措施,对于义马青龙山顶铬渣堆边上的居民,还是非常遥远。义马市青龙山顶上的那一堆铬渣,至今仍看不到有被处理的迹象。有几个当地农民正在那一小片黄色的土地上挖沟。据他们说要埋管道,把铬渣堆渗出的水引走。具体引到什么地方,他们也不清楚。正在刨红薯的一家人,眼下也在发愁:“这样的红薯,吃不能吃,卖又卖不出个价,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呢?”
  • 重磅!生态环境部“三定”规定发布
    p   生态环境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p p   第一条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和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制定本规定。 /p p   第二条 生态环境部是国务院组成部门,为正部级,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加挂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进出口管理办公室牌子。 /p p   第三条 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主要职责是: /p p   (一)负责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基本制度。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国家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并组织实施,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并监督实施重点区域、流域、海域、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规划和水功能区划,组织拟订生态环境标准,制定生态环境基准和技术规范。 /p p   (二)负责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牵头协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指导协调地方政府对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工作,牵头指导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统筹协调国家重点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p p   (三)负责监督管理国家减排目标的落实。组织制定陆地和海洋各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并监督实施,确定大气、水、海洋等纳污能力,提出实施总量控制的污染物名称和控制指标,监督检查各地污染物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p p   (四)负责提出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方向、国家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意见,按国务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实施和监督工作。参与指导推动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p p   (五)负责环境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大气、水、海洋、土壤、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等的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监督指导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实施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p p   (六)指导协调和监督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组织编制生态保护规划,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组织制定各类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并监督执法。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等工作。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生物技术环境安全,牵头生物物种(含遗传资源)工作,组织协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参与生态保护补偿工作。 /p p   (七)负责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拟订有关政策、规划、标准,牵头负责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参与核事故应急处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和放射源安全,监督管理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伴有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污染防治。对核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p p   (八)负责生态环境准入的监督管理。受国务院委托对重大经济和技术政策、发展规划以及重大经济开发计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国家规定审批或审查重大开发建设区域、规划、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p p   (九)负责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制定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和规范、拟订相关标准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组织实施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组织对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评价、预警预测,组织建设和管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和全国生态环境信息网。建立和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公告制度,统一发布国家生态环境综合性报告和重大生态环境信息。 /p p   (十)负责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组织拟订应对气候变化及温室气体减排重大战略、规划和政策。与有关部门共同牵头组织参加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负责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 /p p   (十一)组织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组织协调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根据授权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察问责。指导地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p p   (十二)统一负责生态环境监督执法。组织开展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活动。查处重大生态环境违法问题。指导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和业务工作。 /p p   (十三)组织指导和协调生态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推动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环境科技工作,组织生态环境重大科学研究和技术工程示范,推动生态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 /p p   (十四)开展生态环境国际合作交流,研究提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组织协调有关生态环境国际条约的履约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生态环境事务,参与全球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相关工作。 /p p   (十五)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任务。 /p p   (十六)职能转变。生态环境部要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全面落实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幅减少进口固体废物种类和数量直至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环境质量底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建设美丽中国。 /p p   第四条 生态环境部设下列内设机构: /p p   (一)办公厅。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信访、政务公开、信息化等工作,承担全国生态环境信息网建设和管理工作。 /p p   (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监督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实情况,拟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承担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织协调工作。承担国务院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p p   (三)综合司。组织起草生态环境政策、规划,协调和审核生态环境专项规划,组织生态环境统计、污染源普查和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承担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订生态环境保护年度目标和考核计划。 /p p   (四)法规与标准司。起草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机关有关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工作,承担机关行政复议、行政应诉等工作,承担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基准和技术规范管理工作。 /p p   (五)行政体制与人事司。承担机关、派出机构及直属单位的干部人事、机构编制、劳动工资工作,指导生态环境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承担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领导干部双重管理有关工作,承担生态环境行政体制改革有关工作。 /p p   (六)科技与财务司。承担生态环境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管理相关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承担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参与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与生态环保产业发展。 /p p   (七)自然生态保护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办公室、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组织起草生态保护规划,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评估,指导生态示范创建。承担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监管工作。组织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遗传资源保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承担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委员会秘书处和国家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工作。 /p p   (八)水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地表水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拟订和监督实施国家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建立和组织实施跨省(国)界水体断面水质考核制度,监督管理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导入河排污口设置。 /p p   (九)海洋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监督陆源污染物排海,负责防治海岸和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和废弃物海洋倾倒对海洋污染损害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组织划定海洋倾倒区。 /p p   (十)大气环境司(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负责全国大气、噪声、光、化石能源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建立对各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落实情况考核制度,组织拟订重污染天气应对政策措施,组织协调大气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承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p p   (十一)应对气候变化司。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牵头承担国家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相关工作,组织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工作。承担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具体工作。 /p p   (十二)土壤生态环境司。负责全国土壤、地下水等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的监督管理,组织指导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 /p p   (十三)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负责全国固体废物、化学品、重金属等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组织实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及出口核准、固体废物进口许可、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登记、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等环境管理制度。 /p p   (十四)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承担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拟订有关政策,负责核安全工作协调机制有关工作,组织辐射环境监测,承担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工作,负责核材料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及无损检验活动的监督管理。 /p p   (十五)核电安全监管司。负责核电厂、研究型反应堆、临界装置等核设施的核安全、辐射安全、辐射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p p   (十六)辐射源安全监管司。负责核燃料循环设施、放射性废物处理和处置设施、核设施退役项目、核技术利用项目、铀(钍)矿和伴生放射性矿、电磁辐射装置和设施、放射性物质运输的核安全、辐射安全和辐射环境保护、放射性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 /p p   (十七)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承担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承担排污许可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拟订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组织实施。 /p p   (十八)生态环境监测司。组织开展生态环境监测、温室气体减排监测、应急监测,调查评估全国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并进行预测预警,承担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建设和管理工作。 /p p   (十九)生态环境执法局。监督生态环境政策、规划、法规、标准的执行,组织拟订重特大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应急预案,指导协调调查处理工作,协调解决有关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组织实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制度。 /p p   (二十)国际合作司。研究提出国际生态环境合作中有关问题的建议,牵头组织有关国际条约的谈判工作,参与处理涉外的生态环境事务,承担与生态环境国际组织联系事务。 /p p   (二十一)宣传教育司。研究拟订并组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纲要,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承担部新闻审核和发布,指导生态环境舆情收集、研判、应对工作。 /p p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派出机构、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p p   离退休干部办公室。负责离退休干部工作。 /p p   第五条 生态环境部机关行政编制478名(含两委人员编制4名、援派机动编制2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10名)。设部长1名,副部长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78名(含总工程师1名、核安全总工程师1名、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8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办公室领导职数1名)。 /p p   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既是生态环境部的内设机构,也是国家核安全局的内设机构。核安全总工程师和核设施安全监管司、核电安全监管司、辐射源安全监管司的司长对外可使用“国家核安全局副局长”的名称。 /p p   第六条 生态环境部所属华北、华东、华南、西北、西南、东北区域督察局,承担所辖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6个督察局行政编制240名,在部机关行政编制总额外单列。各督察局设局长1名、副局长2名、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1名,共24名司局级领导职数。 /p p   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太湖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作为生态环境部设在七大流域的派出机构,主要负责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相关工作,实行生态环境部和水利部双重领导、以生态环境部为主的管理体制,具体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p p   第七条 生态环境部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p p   第八条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p p   第九条 本规定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p
  • 重大利好!科技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2022年11月2日,科技部 生态环境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图源于生态环境部官网)规划分为五部分:一、形势与需求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四、重点任务五、保障措施其中,“四、重点任务”部分围绕生态环境监测、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新污染物治理、应对气候变化、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十个方面展开。该部分内容提纲如下:重点任务重点技术(一)生态环境监测 1.大气PM2.5与O3污染综合立体监测技术2.水生态环境先进监测装备及预警技术3.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天空地协同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4. 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天空地协同综合监测与评估技术5. 天空地温室气体监测技术6. 生态环境应急多源数据智能化管理技术(二)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1.城镇水生态修复及雨污资源化技术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技术3. 工业废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利用技术4. 饮用水绿色净化与韧性系统构建技术5. 地表—地下统筹水生态环境修复与智慧化管控技术6. 水生态完整性保护修复技术(三)大气污染防治1. 动态源清单与大气环境自适应智能模拟技术2. 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跨介质的耦合机制3. 大气复合污染健康损害机制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4. 多污染物源排放全流程高效协同治理与资源化技术5. 多污染物多尺度跨行业区域空气质量调控技术(四)土壤污染防治1. 土壤复合污染成因、风险基准与绿色修复机制2. 农用地污染修复和可持续安全利用技术3. 土壤污染精准识别与智能监管技术(五)固废减量与资源化利用1. 固废风险智能感知与数字化管控技术2. 典型产品生态设计与绿色过程调控技术3. 工业固废协同利用与产业循环链接技术4. 废旧物资智能解离装备与高值循环利用技术5. 生活垃圾及医疗废物高效分类利用技术及装备6. 固废资源化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六)多污染物跨介质综合治理1. 场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协同治理和绿色修复技术2. 多介质复合污染协同治理技术3.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七)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1. 人与自然耦合生态系统演变机制2.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入侵防控技术3. 重要生态系统及脆弱区系统保护修复技术4. 城市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系统服务提升技术5. 生态产品开发与价值实现技术(八)新污染物治理1. 化学品高通量毒性测试和精细化暴露评估技术2. 化学品优先排序及分级分类、绿色替代合成技术3.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分级分区与管控技术4. 新污染物生态环境健康风险全过程防控技术5. 噪声与人体健康风险基准及评估技术(九)应对气候变化 1. 气候变化大数据与地球系统模式关键技术2.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风险预警关键技术3. 重点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4.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5. 重点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关键技术6. 全球气候治理支撑技术(十)支撑国际生态环境公约履约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公约履约支撑技术2. 巴塞尔公约管控废物综合防治与成效评估技术3. 保护臭氧层公约履约成效评估与预警技术4. 生物多样性和荒漠化履约支撑技术5. 汞污染监管与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2022年末,针对温室气体、新污染物、细颗粒物、水污染,仪器信息网网络讲堂隆重推出多场网络会议。来自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权威专家将出席,进行前沿科研、技术进展分享!点击会议链接,限时免费参会:大气领域:11月30日 第一届温室气体监测分析: 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greenhousegas20221208/ 12月1日 环境空气颗粒物分析与监测: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articulate20221201/11月10日 室内、车内空气检测: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eq2022/水领域:11月24日 第三届水污染监测及检测技术: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swrjc2022/新污染物领域:11月15-16日 第三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2/PFAS分析检测技术及新国标解读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fas20221110/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ccsi2022newpollution/ 更多精彩会议,添加助教微信:13260310733
  • 宁夏出台新政规范生态环境检测市场秩序
    严禁篡改、伪造、编造原始记录或检测报告中的检测数据、签名等信息,严禁未开展检测活动出具检测报告,严禁擅自改变采样点位、检测时间以及更换检测样品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日前出台新政,将从9月4日起,严查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数据弄虚作假行为,促进宁夏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宁夏生态环境厅出台的《加强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在宁夏行政区域内,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监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评估等生态环境检测活动的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均需接受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监督。“在环境检测活动中,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据宁夏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管理规定》明确提出,环境检测机构及其检测人员严禁篡改、伪造、编造原始记录或检测报告中的检测数据、检测时间、签名等信息;严禁擅自改变采样或检测点位、改变采样或检测时间、改变或更换检测样品、干扰采样口或周围局部环境等;严禁故意漏检检测项目、故意不真实记录或者选择性记录原始数据;严禁通过仪器数据模拟功能,或者植入模拟软件,凭空生成检测数据等。环境检测机构的采样、分析人员以及审核与授权签字人将对监测原始数据、监测报告真实性终身负责。值得关注的是,在严格监管环境检测机构的同时,宁夏生态环境部门还对生态环境检测服务的委托方提出了监管要求。比如:委托方不得强令、胁迫、授意或以其他方式指使环境检测机构及其检测人员在环境检测服务中弄虚作假。当委托方存在篡改、伪造检测数据,以及在环境检测中有人为操纵、干扰、干预检测活动等弄虚作假行为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将依法查处。此外,宁夏遵循依法依规、全程监管、从严惩戒、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的原则,对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实施监管,个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机构一旦发现有违反《管理规定》的行为,可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宁夏生态环境厅门户网站等渠道投诉、举报。
  • 加快构建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这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上下游贯通一体的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本质,是要更加注重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更加注重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的互动协作,在空间上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动流域治理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出台,为强化上下游跨地区、跨部门协调管理提供了法治保障;新安江、赤水河等跨省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为上下游、左右岸联保共治,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成功示范;南四湖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实施,为跨省流域协同共治、生态环境监测和监督执法提供了有力保障;生态环境部开展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征集活动,为各地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河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了经验借鉴。进入新时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绝不是脱离经济发展的缘木求鱼,而是更加强调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需要充分发挥上下游、左右岸的区位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加快补齐短板,提升治理效能,有力支撑流域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准确把握流域治理改革思路要点。当前,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也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尤其是水生态基础十分薄弱,已成为新时期流域治理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如何实现水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则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此同时,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正在成为各地的突出问题,这与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从流域治理的角度看,实行改革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要素、空间、机制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一是要把握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明确生态用水底线要求,加快补齐治污短板,有序推进水生生物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力争实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二是要把握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统筹,强化流域分区、差异、精准管控,科学制定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完善考核机制、督导机制,明确流域内各相关方责权利,健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格局。三是要把握好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统筹,建设多元化生态保护修复投入机制,加大对突出流域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推进流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推动重要流域构建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要健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责任体系。科学制定重要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远期规划,提出总体目标,谋划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逐级分解落实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并加大资金投入,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不断完善水生态环境问题发现和推动解决机制,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企业治污责任;强化社会监督,鼓励新闻媒体对各类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进行曝光。健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监管体系。推进相邻省份建立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联防联治机制。坚持区域服从流域的基本原则,科学确定工程布局、规模及时序安排,算系统账、长远账、整体账。构建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跨区域联合环境执法和信息披露,统一管控的标准和尺度,共同预防和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健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有效引导各类资本参与流域治理投资、建设、运行,推行流域环境污染防治和保护修复第三方治理。按照补偿处理成本并合理盈利原则,完善污水处理收费政策。推进重要跨省界水体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中央资金的引导带动作用,切实发挥资金组合效力和环境效益,实现流域协同治理。健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严格执行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立足现实需求,制修订淮河、松花江、太湖等重要流域水污染治理条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制定并执行具有区域特色的流域保护条例,加快制修订水生态监测、评价标准规范,推进建立水生态考核机制。做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配套,强化水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贯彻落实好现行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作者: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
  • 国务院: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 优先使用国产设备
    日前,国务院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文件指出要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  此外,文件中还专门指出,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 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原文如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5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已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7月26日  (此件公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五)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  (六)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星并组网运行 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  三、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国家和地方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  (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九)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国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  四、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十一)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十二)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五、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十三)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部依法建立健全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  (十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十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地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逐级承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职能。  (十八)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环境保护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九)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 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相关规划,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核与辐射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分析及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关于2024年度青年科研项目拟立项名单的公示
    为促进本市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发展,培养我局系统青年科技人员独立主持科研项目、进行创新研究的能力,根据《上海市生态环境局青年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沪环函[2020]7号)有关规定,经过公开征集、形式审查和方案评选等程序,遴选出20个拟于2024年立项的局青年科研项目,现将有关项目信息公示如下:编号项目名称申报单位1新污染物类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技术要点研究上海市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2上海市碳达峰碳中和的行政执法保障研究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3嘉定区环境领域社会化服务机构管理机制的研究嘉定区环境监测站4基于机器学习的典型工业区环境空气VOCs浓度短期预测研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5基于ADMS模型校验优化典型工业区监测点研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6环保类政务短视频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研究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7重点管控新型污染物(得克隆与十溴二苯醚等卤代阻燃剂)在上海市典型水体中浓度分布研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8惩罚性赔偿在生态环境损害中的限制适用研究--基于上海市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现有案例的实证分析闵行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9微信公众号的生态环境科普宣传的内容分析及优化策略研究——以“环保科普365”“上海环境”“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微信公众号为例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10上海市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调查与改进措施研究上海市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11太浦河水体与沉积物中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12水体抗生素检测方法及青浦区“一河一湖”抗生素状况研究青浦区环境监测站13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生态环境执法适用性研究——以法规判定和执法指引为例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总队1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对虹口区河道水质预测的研究虹口区环境监测站15海水90Sr放射化学分析方法优化研究上海市辐射环境安全技术中心16关于对5G通信基站周围电磁辐射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静安区环境监测站17生态环境有奖举报工作开展现状调研及问题研究上海市生态环境执法总队18普陀区环境空气中醛酮类化合物污染特征研究普陀区环境监测站19上海西南土壤中放射性核素调查金山区生态环境局执法大队20依托小微站展开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应用研究松江区环境监测站公示时间为2023年9月25日-10月7日。如对上述有情况反映,可在公示期间联系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处,电话:23115695,传真:63555603
  • 征求意见 | 《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创新路的意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贵州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制定《贵州省“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中强调要提升生态环境监管能力,主要包括完善法规标准、健全监测网络、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强化科技支撑4个方面。重点内容如下:1.完善法规标准发布《贵州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制修订《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指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技术指南》、《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办法》等技术规范并适时发布,修订《贵州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规范》。(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2.健全监测网络完善土壤环境监测网,优化调整土壤环境监测点位,定期开展国控网络和省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持续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以毕节市和铜仁市为试点,同时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市(州)开展大气重金属沉降、化肥等农业投入品、农田灌溉用水、作物移除等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输入输出因素长期观测。至少完成一轮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测。探索开展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实施情况卫星遥感监测。建成48个点位的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网络,覆盖三级水文地质分区和平原盆地地区主要地级行政区域,并配合国家做好监测全过程质量控制。对218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监测点和152个省级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开展每年丰、枯两季的监测,并再对省级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点位进行优化调整。组织开展12个特色村的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监测内容涵盖空气、地表水、土壤、生态质量等,加强农村“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黑臭水体监测,加强日处理能力20吨及以上农村污水设施排口、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污口、水产养殖集中区养殖尾水等监测。(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3.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依法开展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严厉打击固体废物特别是危险废物非法倾倒或填埋,以及利用渗井、渗坑、裂隙、溶洞等逃避监管的方式向地下排放污染物等行为,对涉嫌污染环境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按要求开展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生态环境损害调查评估。提升执法水平,组织开展监管执法工作培训。(省生态环境厅负责)4.强化科技支撑优化整合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相关技术研发。整合省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科研资源,开展有关土壤污染物生态毒理、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规律、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涉及的模型和关键暴露参数等基础研究。开展高背景农用地土壤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生物有效性及向农产品迁移转化规律研究。开展耕地土壤污染累积变化趋势方法研究。推进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共性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及应用。开展地下水污染溯源、岩溶与裂隙地下水污染运移与阻断、地下水超采与污染协同治理、地下水回灌水质保障、封井回填以及依赖地下水的生态系统保护等研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溯源与评估、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关键技术等研究。研究加强农村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壤、地下水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建设。(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 柠檬黄等6种人工色素损害儿童智力
    每个孩子都喜欢五颜六色的糖果、色彩缤纷的果冻。然而,最新研究显示,令食品颜色变得鲜艳的人工色素对孩子的危害程度等同于含铅汽油,除了会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外,长期摄入6种人工色素还会损害儿童的智力,严重时会令其IQ值下降5.5分。   英国食品标准局理事会10日就部分食用色素可能对儿童行为产生影响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向政府提出在食品中少用人工色素的建议。欧洲多个消费者保护组织10日也敦促欧盟全面禁止使用这6种人工色素。   此前,科学家早就发现,长期摄入生产糖果和软饮料时经常使用的人工添加剂会导致多动症等行为障碍。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FSA)对这一研究结果拨款75万英镑委托南安普敦大学的研究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有6种人工色素包括人们所熟知的柠檬黄、日落黄会影响儿童的智力,严重时可导致儿童的IQ值下降5.5分。目前,研究者还在对另一种添加剂苯甲酸纳的危害性进行进一步研究。   领导这项研究的南安普敦大学教授吉姆史蒂文森专门写信给英国食品标准管理局呼吁尽快采取措施取缔人工色素。他在信中指出,根据他们的研究,人工色素对儿童智力的破坏作用跟铅中毒差不多。上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铅对儿童的智力具有很大损害,高铅儿童和低铅儿童的智力在IQ值上相差5.5分。2000年,含铅汽油被全面禁止。   英国食品和饮料协会发言人辩称,食品添加剂在允许被公众接触前已经经过测试。“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严格按照欧洲的有关法律进行的,是在欧洲科学委员会批准安全的情况下才使用的。”   这些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   柠檬黄:在英国人常吃的青豆茸以及棉花糖中使用,英国禁止在所有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和饮料中使用。   喹啉黄:经常在果汁和感冒胶囊中使用。   日落黄:经常在泡泡糖和豆形软糖中使用。   蓝光酸性红:经常在润喉糖中使用。   食用胭脂红:经常在软糖中使用。   诱惑红:经常在果冻和棒棒糖中使用。   苯甲酸纳:人工防腐剂,经常在软饮料、止咳糖浆中使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