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赛诺菲安万特

仪器信息网赛诺菲安万特专题为您整合赛诺菲安万特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赛诺菲安万特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赛诺菲安万特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赛诺菲安万特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赛诺菲安万特话题讨论。

赛诺菲安万特相关的资讯

  • 赛诺菲安万特酝酿在美价值200亿美元收购案
    国外媒体7月2日报道,据五名熟知内情的消息人士称,法国最大制药商赛诺菲安万特(Sanofi Aventis SA)正准备在美国市场上进行一桩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据透露,赛诺菲安万特首席执行官克里斯威巴赫(Chris Viehbacher)已经在本周早些时候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上向董事会简略阐述了这项并购交易。消息人士称,这项交易目前正处于早期阶段,赛诺菲安万特与未指名收购目标之间最终也有可能不会达成交易协议。   受此消息影响,爱力根(Allergan Inc)、生物基因艾迪克(Biogen Idec Inc)和生物技术公司Genzyme Corp在美国市场上的股价上涨,原因是投资者猜测这三家公司可能是赛诺菲安万特的收购目标。赛诺菲安万特发言人吉恩-马克保德文(Jean-Marc Podvin)称,该公司不会就“市场流言或猜测”置评。   目前,威巴赫正希望依靠收购交易来弥补该公司正在失去的部分营收,失去这部分营收的原因是其药品正面临着来自于价格较低的仿制药的竞争。数据显示,自威巴赫在2008年加盟赛诺菲安万特以来,该公司已经耗资大约170亿美元进行了25桩并购交易。   伦敦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经理人马克布提(Marc Booty)称:“赛诺菲安万特已经非常清楚地表明,该公司生成了大量现金”,同时也“非常清楚,外部增长是其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内容”。布提帮助管理着超过1000亿美元的客户资产,其中也包括赛诺菲安万特的股票。   消息人士透露,赛诺菲安万特计划在美国市场上进行的这桩交易的价值可能为200亿美元或更高。据赛诺菲安万特此前公布的财报显示,该公司去年来自于业务运营活动的现金为85.2亿欧元(约合107亿美元);截至3月30日为止,赛诺菲安万特资产负债表中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41亿欧元(约合51亿美元)。   投资公司Sanford C. Bernstein分析师蒂姆安德森(Tim Anderson)称,赛诺菲安万特可能会考虑收购去年从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Co)分拆出来的婴儿奶粉公司美赞臣(Mead Johnson Nutrition Co),藉此将其产品组合多样化
  • 赛诺菲安万特向Genzyme发起185亿美元收购提议
    北京时间8月30日上午消息,据外电报道,法国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周日公布向生物技术公司Genzyme Corp发起每股69美元,总价185亿美元的收购提议,以争取其股东的支持。此前赛诺菲安万特曾试图与Genzyme 进行并购谈判,但以失败告终。   赛诺菲安万特称将考虑能促成此桩并购案的所有方案,并暗示可能会发起敌意收购。赛诺菲安万特致信Genzyme向其施压,要求它对要约予以回复或向其股东解释未举行谈判的原因。   赛诺菲安万特目前就差与Genzyme股东接洽了。消息人士称,前者并不愿意这样做,但分析师称,赛诺菲安万特周日的举动向敌意收购又迈进了一步。一位不愿具名的交易员称,这预示着他们愿意采取强硬态度,可能会发起敌意收购。这对Genzyme股东而言是利好消息,他们有望获得更高的交易价。   此前,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Genzyme期望的收购价至少在每股75美元,有些股东甚至要求交易价在每股80美元。   不过,上周有银行界人士称,赛诺菲两大主要股东——欧莱雅集团和道达尔集团担心赛诺菲可能将为此收购案付出过于高昂的代价,并不认为是桩有利可图的交易。   7月末,有报道称,赛诺菲与Genzyme就收购案进行初步接洽。7月29日,赛诺菲向后者发出书面收购提议。8月11日,Genzyme拒绝收购要约,不过经一番劝说后同意于8月24日召开财务顾问会议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师曾表示,预计Genzyme的收购价在每股74至77美元之间。如果赛诺菲退出,Genzyme股价可能会跌至50美元左右。一些分析师称,这可能至少需一年才能挽回市值损失。   赛诺菲称,其报价比收购相关报道前的Genzyme股价高31%。据分析师估计,该报价相当于Genzyme 2010年每股收益的36倍,2011年每股收益的20倍。其已获得巴黎国民银行(BNP Paribas)和摩根大通(JP Morgan)的融资支持,但还未与Genzyme的激进股东进行商谈。其中的激进股东Relational Investors和卡尔-伊坎(Carl Icahn)分别持有Genzyme 3.8%和4.9%的股份。
  • 赛诺菲安万特将斥资5.206亿美元收购BMP Sunstone
    赛诺菲安万特将斥资5.206亿美元收购BMP Sunstone,以此踏足中国消费者医疗市场。   10月28日讯,制药企业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 SA, SNY, SAN.FR)同意支付5.206亿美元,收购BMP Sunstone Corp. (BJGP),称这笔交易将令该公司得以踏足中国消费者医疗市场,即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BMP Sunstone在中国已经打造出了两个认知度较高的品牌:好娃娃和康妇特。前者是儿童感冒药品牌,后者是妇科护理品牌。赛诺菲同意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收购BMP Sunstone,较后者27日收盘价溢价30%。
  • 制药巨头赛诺菲杭州滨江医药生产基地破土动工
    7月20日,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全球著名的制药集团赛诺菲-安万特总投资达4.1亿元人民币的滨江医药生产基地破土动工。该生产基地占地面积44775平方米,预计将于2012年落成,产能将达1.6亿个包装单位,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产能,成为集团面向亚洲其他市场的重要出口基地。同时,为配合杭州市政府的总体规划,新生产基地在竣工投产后,将代替赛诺菲-安万特目前设在杭州市区的工厂。   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沈坚宣布项目开工。杭州市副市长佟桂莉致辞。浙江省药监局局长黄萌,高新区(滨江)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区长张耕等省市区领导以及赛诺菲-安万特全球工业事务高级副总裁兼执行委员会委员Philippe Luscan等公司高层,共同参加了滨江生产基地的开工典礼。   赛诺菲-安万特是世界500强,也是全球领先的制药企业。1995年,赛诺菲-安万特在杭州成立杭州赛诺菲安万特民生制药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包装各类心血管和抗癌药物。公司成立以来,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了杭州市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滨江医药生产基地的正式开工,标志着该公司在杭州的发展、在中国的发展又跃上了新的台阶。   赛诺菲-安万特全球工业事务部总裁、集团高级副总裁Philippe Luscan在开工典礼上表示,滨江医药生产基地的开工标志着赛诺菲-安万特在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除了杭州滨江的新生产基地,今年1月,赛诺菲-安万特还和杭州民生药业有限公司签署了最终协议,计划共同成立一家新的健康药业合资公司。   是什么吸引了这家制药巨头到杭州、到杭州高新区(滨江)发展?   “杭州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活力最充沛的城市,是长三角的中心城市,历史悠久,风景迷人,是中国最宜居、宜业的城市。”副市长佟桂莉在开工典礼上说,生物医药产业是杭州市大力发展的重点产业,杭州拥有雄厚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现有医药企业400多家,华东药业、青春宝、民生药业等8家企业入围中国制药工业百强,赛诺菲安万特、爱康生物等国际知名公司在杭州均有投资设厂。杭州还有22家涉及生物技术研发的国家级、部级重点实验室,与生物有关的高等院校系达20多所,有着丰富的人才资源。目前,杭州已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核心,现代中药为基础,现代化学、药物与新型医药器械协同发展的产业合作,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活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城市。   佟桂莉希望,赛诺菲安万特(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滨江医药生产基地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充分发挥在品牌、技术、服务、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带动和吸引上下游企业汇聚园区,汇聚杭州,真正发挥产业集聚,产业引领和产业发展的功能,为杭州医药产业,为中国百姓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她表示,杭州市政府和高新区(滨江)党委、管委会、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滨江医药生产基地的建设,及时协调解决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在杭州更好更快地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据了解,2003年,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的决策部署,明确提出依托新药港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以生物医药、新型化学药物为重点的战略目标,并把高新区(滨江)作为重点规划的医药产业发展区块。而高新区(滨江)一直致力于发展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已培育和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医药企业,集聚了各类医药企业11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集产品研发、生产协同发展的产业特色。
  • 全球生物行业第二大并购交易:赛诺菲201亿购买健赞
    国际医药巨头、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16日宣布,将以每股74美元、总额201亿美元的对价外加或有价值权(CRV)收购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健赞(Genzyme),从而为这桩为期9个月的并购马拉松画上句号。去年,Genzyme股东拒绝了赛诺菲安万特初步发起的每股69美元的收购要约。据去年8月份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Genzyme股东都希望能以每股75美元到79美元的价格出售所持股份。   赛诺菲安万特称,双方董事会已批准该交易,根据协议,赛诺菲安万特将向健赞的股东支付每股74美元的对价。另外还有一项或有价值权利(CVR),Genzyme的每位股东将获得CRV,如果Genzyme的多发性硬化症治疗药物Lemtrada达到规定目标,股东将获额外收益。   统计显示,201亿美元的报价相当于健赞公司销售收入的4.7倍,而过去5年间行业内同类并购案的平均水平为4.3倍。当前报价较去年7月收购消息公布前健赞公司股价溢价近50%。外界预计,由于健赞将带来一个针对罕见病症的药物新研发平台,所以此次交易完成后不仅将帮助赛诺菲缓解其专利药物到期后的营收下滑问题,还将给赛诺菲带来利润增长。   此前,赛诺菲在2010年财报中称,由于美国卫生体系改革及欧洲紧缩政策的影响,公司在2010年总销售额同比下降0.8%,在非专利药领域竞争中受损超过2亿欧元。由此可见,目前赛诺菲-安万特的主营产品正面对其他厂商的激烈竞争,所以该公司对于收购健赞一事颇为热衷。   据悉,此次收购创下了生物科技行业历史上收购规模的次高纪录。整个交易有望在今年第二季度初完成。健赞的主要产品时治疗罕见基因性疾病的药物,公司也是这一领域的全球行业老大。   受并购达成交易消息刺激,赛诺菲的股价周三欧洲盘中大涨近3%,而健赞的股价也在美股盘前涨近2%。
  • 赛诺菲5.6亿美元收购TargeGen
    赛诺菲-安万特公司(SNY)宣布,将以至多5.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私人控股的TargeGen Inc,从而获得一个潜在的血液病药物系列。 该公司将支付7500万美元前期金,以及潜在的未来里程碑付款。 TargeGen的主打产品是TG 101348,一款旨在治疗骨髓纤维变性的药物。 此项交易预计将于第三季度完成。
  • 中科院上海生科院6000万美元转让药物专利许可 赛诺菲购买
    随着国家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作为高技术产业的重要内容,生物制药也已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尤其是生物制药的自主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抢占新兴产业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近日,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制药公司(以下简称赛诺菲)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上海生科院)签订了6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的专利许可合同,获得一项由上海生科院的蛋白抗肿瘤药物的发明专利许可。此事件在引人注目的同时,也让人产生了疑虑:上海生科院为什么不许可国内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与专利转化给科研单位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为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中国企业难以承受巨额投入   “不是不选择中国企业进行许可,而是目前很多中国企业在研发上不愿意过多投入。”蛋白抗肿瘤药物研发课题负责人、上海生科院副院长吴家睿表示。   成本过高,的确是影响专利许可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般情况下,即使取得专利许可后,还需要4年到5年完成三期临床前实验,然后再经过4年到5年才能实现上市销售。据赛诺菲亚太区研发中心总裁江宁军透露,包括收购专利的投入,预计完成该新药上市的投入将超过2亿美元。   在新药研发中,最大的成本来自于其过高的失败率。一般新药的开发流程是基础研究、发现和筛选化合物、临床前实验、临床试验等,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失败。据了解,目前赛诺菲有48种化合物和疫苗处在研发阶段,其中肿瘤产品有11个。2009年赛诺菲累计终止了30个在研项目,其中包括几种已经进行到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按照所有投入测算,平均1个新药的成功要投入10亿美元,研发时间超过10年。因此,许多中国企业难以承受高昂的金钱和时间成本也就不难理解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新药的研发日趋艰难,缺乏研发经费是其中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希望建立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模式来降低风险成本,提高效率。据吴家睿透露,两年前赛诺菲与上海生科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赛诺菲投入资金共同研发癌症、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领域创新药物。基于共同开发,赛诺菲比其他医药企业更容易获得上海生科院的许可。   从另一个角度看,赛诺菲在研发上采取了与中国权威科研机构合作,而非自建研发队伍,这样既节约了科研设备与人才,还可以避免前期风险。而对于我国科研机构来说,外来的资金投入和合作模式可以确保研发的可持续性,从而提高了研发的成功率,并激发科研单位自身的创新能力。   专利转化带来巨大市场价值   令赛诺菲不惜重金拿下此合约的原因在于,该蛋白抗肿瘤药物不仅是癌症治疗领域的突破,而且几乎适用于所有肿瘤类型。这项原始创新成果专利保护范围将涉及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据估算,如果成功上市销售,该药物可发展为一种癌症治疗领域“重磅炸弹”级的药物,每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0亿美元,且该药物具有“广谱性”,适用于包括肝癌等在中国高发癌种在内的所有肿瘤类别。此外,上海生科院之所以许可给赛诺菲,不只是因为其出价高,拥有坚实的研发基础和持久的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赛诺菲签订的6000万美元外加销售额提成的合约,是上海生科院在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这在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国在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工作水平上有了提高。上海生科院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及人才队伍,并成为上海市唯一的首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单位。与此同时,上海生科院成立的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也被北京大学作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据悉,2006年,上海生科院的专利转让合同金额只有1299万元,2008年就上升到1.2亿元,而2010年一个赛诺菲的合同就达到了4亿元,同时,合同到账金额也在逐年提升。   上海生科院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中心主任纵刚表示,知识没有标价,但市场价值是有标价的。好的专利应该为知识构建起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与科技创新一样,需要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以及高度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国际化的专业知识产权运作,才能使我国的知识产权在世界市场上拥有较强的竞争力。
  • 豪掷32亿美元加速布局!赛诺菲收购mRNA领域新锐
    8月3日,赛诺菲宣布已与Translate Bio签订最终协议,赛诺菲将以每股38.00美元收购Translate Bio的所有已发行股份,价值约为32亿美元,此举可以看出赛诺菲加速布局mRNA赛道的野心与实力。   赛诺菲与Translate Bio的合作在2018年便已展开。2018年6月,赛诺菲和Translate Bio签订了合作和独家许可协议,以开发mRNA疫苗,该疫苗项目在2020年进一步扩大,以广泛应对当前和未来的传染病。基于此合作,赛诺菲和Translate Bio正在推进两项mRNA疫苗临床试验,一项是预计在2021年第3季度获得临床结果的COVID-19疫苗1/2期研究,另一项是预计在2021年第4季度获得临床结果的mRNA季节性流感疫苗1期试验。  此次收购建立在赛诺菲成立首个mRNA卓越中心的基础之上。今年6月,赛诺菲投资4亿欧元成立mRNA卓越中心,用于加速与Translate Bio合作开发的疫苗mRNA组合研发。该中心将汇集约400名专业员工,整合各地研究团队,提升mRNA疫苗研发能力,以加速下一代疫苗的开发与交付。  而至于此次被收购的Translate Bio,是一家处在临床阶段、致力于mRNA疗法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开发了一类新的潜在转化药物,用于治疗蛋白质或基因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或通过产生保护性免疫预防传染病。Translate Bio主要致力于应用其技术治疗肺部疾病,在1/2期临床试验中,一种囊性纤维化的吸入治疗被评估为主要肺部候选药物,同时,其他肺部疾病研究项目也正在探索阶段。  针对该项收购,赛诺菲首席执行官Paul Hudson说:“Translate Bio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一个mRNA技术平台和强大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了我们探索这项技术在开发一流疫苗和疗法方面的潜力。”  此前,赛诺菲收购了Tidal Therapeutics,扩大了该公司在免疫肿瘤学和炎症疾病方面的mRNA研究能力,而此次对Translate Bio的收购,将进一步提升赛诺菲利用mRNA技术开发转化药物的能力。
  • 2010年全球十大药企研发投入与研发状况简析
    据近日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第13届美国生物工业技术组织(BIO)CEO与投资者大会上的消息,美国生物技术工业组织和生物技术医药领域研究公司BioMed Tracker通过对2003~2010年新药研发情况进行研究发现,目前进入临床试验的药物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整体成功率不足 1/10,远低于以前1/6~1/5的水平。新药研发生产力呈现的下降趋势严重。   候选药物失败率上升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近年来,管理部门提高了新药批准的疗效及安全性的门槛 公司内部收益下降 市场销售竞争加剧和药物试验要求越来越严格。另外,研究还发现:新适应证药物的批准率为1/7,扩展适应证药物的批准率为1/30。同时,扩展适应证药物的临床试验成功率远低于平均水平,大分子药物获得批准的机会是小分子药物的两倍。   在全球新药整体研发生产力不断下降的同时,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研发投入仍旧居高不下。2010年,全球生物制药行业研发投入达674.1亿美元,其中研发投入前10名的制药公司占整个制药行业总研发投入的10%以上。分析师认为,近年来药物研发投入居高不下,主要是受药物专利期满、行业并购等因素影响。其中,辉瑞通过对公司研发结构的调整使药物研发投入达到94亿美元,位居制药企业首位。与2009年的研发投入相比,2010年除罗氏、强生、赛诺菲-安万特和百时美施贵宝略有下降之外,辉瑞、默沙东、诺华、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礼来的增长比例都较大,其中默沙东的增幅达45%。   以下,本文将对2010年全球研发投入前10名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和药物研发状况进行简析。   NO.1 辉瑞   辉瑞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94亿美元,比2009年的78亿美元增长了近20%。   辉瑞公司寄予厚望的新药包括今年年末有望被批准的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克唑替尼(crizotinib),肾癌药物阿西替尼(axitinib)和慢性髓细胞样白血病药物伯舒替尼(bosutinib)。   去年12月,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蛋白酪氨酸激酶(JAK)抑制剂tasocitinib的Ⅲ期结果公布,该药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和机体功能。由于tasocitinib在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因此有望成为辉瑞晚期新药中的一个“重磅炸弹”级产品。   另外,辉瑞与百时美施贵宝合作开发的apixiban在卒中预防研究中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辉瑞与Elan和强生合作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bapineuzumab目前处于Ⅲ期临床研究阶段。   先前辉瑞计划于2012年将药物研发投入削减至80~85亿美元,最近又决定降至65~70亿美元。届时,辉瑞的药物研发投入将会位列罗氏、默沙东、诺华和强生之后的第五位。辉瑞研发投入的消减主要涉及到位于英国桑威治市的研发中心和美国康涅狄格州格罗顿的全球研发中心的泌尿、变态反应和RNA 干涉(RNAi)研究方面的1000名研发职位裁减。不过,辉瑞将会加强公司在美国波士顿、旧金山和英国研究中心的研发能力。另外,辉瑞更加依赖外部合作资源,会加强与研发外包(CRO)公司的合作。   NO.2 罗氏   罗氏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92亿美元,比2009年的97亿美元下降了约5%。   罗氏一直在追逐“重磅炸弹”级新药,公司在以近470亿美元收购基因泰克之后,迅速赢得了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大型生物制药公司的荣誉,而且罗氏不存在像辉瑞和其他大型制药公司所面临的药物专利期满的问题。不过,罗氏的新药研发在去年年底也遭遇了挫折。罗氏的糖尿病药物他司鲁泰(taspoglutide)由于副作用而遭遇研发失败。   与其他大型制药公司一样,罗氏也重新对新药研发领域进行了调整。罗氏削减了RNAi的5亿美元的研发投入。去年年底,罗氏还分别与Ligand公司在丙型肝炎项目上和Transgene公司终止了合作协议。   去年12月,罗氏宣布裁减600名研发人员。但是,罗氏在通过各种途径削减研发投入的同时,还具有一些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曲妥珠单抗 -DM1(T-DM1)虽然已经被FDA延期批准,但仍旧是罗氏很有希望的产品,该公司一直寻求T-DM1治疗乳腺癌适应证的批准机会。另外,罗氏与 Plexxikon公司合作开发的转移性黑素瘤药物PLX4032(又称RG7204)也具有较好的表现。研究者对罗氏的癌症药物RG3616和 pertuzumab在今年提交新药申请寄予厚望。   与辉瑞和诺华一样,罗氏准备在中国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的医药市场,将会为像罗氏这样的大型制药公司提供新的机遇。   NO.3 默沙东   默沙东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81.2亿美元,比2009年的56亿美元增长了约45%。   默沙东CEO肯尼斯弗雷泽表示:“默沙东要想完成2013年的研发预算就需要进一步降低短期内的成本开支。另外,我们还决定对未来长期战略进行投资。”默沙东公司的执行副总裁、默沙东研究所及实验室的负责人彼得金称,公司研发投入急剧增长将会有助于把更多的新产品推向市场。   2009年默沙东的研发投入达到56亿美元,不过公司却遭遇了极大的挫折,因抗凝剂Vorapaxar研发失败损失了17亿美元。不过去年默沙东的研发投入终于有了回报,其口服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boceprevir,获得美国和欧盟批准进行快速审查,有望能用于治疗慢性丙肝 另一个产品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抑制剂胆固醇新药anacetrapib,可使低密度脂蛋白(LDL)降低40%,极具“重磅炸弹”级潜力 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Ridaforolimus也可能具有治疗多种癌症的适应证。默沙东还与Ariad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在全球共同对癌症药物进行开发和商业化。   去年底,默沙东以5亿美元收购了糖尿病药物开发商SmartCells。默沙东还计划把公司打造成生物仿制药领域的领跑者。   NO.4 诺华   诺华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80.8亿美元,比2009年的72.8亿美元增长了约11%。   当一些大型制药公司计划削减研发投入之时,至少诺华不会做此考虑。2010年诺华的研发投入位于研发投入急剧增长的默沙东之后,随着辉瑞研发投入的下降,诺华将会进入全球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前三名。   去年年底,诺华计划再招收200~300名研究人员,使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的研究基地人员翻倍,该公司将会为此花费6亿美元。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机构总裁马克费什曼博士称:“当然,削减投入可以增加公司的短期利润,不过我们更重视公司的长期发展。”   诺华的研发战略更倾向于依靠公司内部的研究,而不是像其他大型制药公司那样追逐具有风险的生物技术公司的新产品。另外,该公司非常重视个体化用药和那些治疗较小患者群而又具有治疗多种疾病适应证药物的开发。诺华目前有147项临床开发项目,包括最受关注的晚期罕见病药物——库欣综合征治疗新药 SOM230 (pasireotide)。   2010年,诺华具有“重磅炸弹”级潜力的新型多发性硬化症口服药物芬戈莫德(Gilenya)获FDA批准上市。今年诺华的脑膜炎球菌疫苗Bexsero有望在英国获得批准上市,公司还将会向FDA提交炎性疾病新药ACZ885 (canakinumab)的申请。   NO.5 强生   强生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68.4亿美元,比2009年的69.8亿美元下降了约2%。   去年,强生的前列腺癌治疗药物阿比特龙(Abiraterone)在后期临床试验中表现良好,这为其通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今年 1月,拜耳与强生联合递交了每天一次口服的新型抗凝血药物利伐沙班(Xarelto)的新药申请。去年12月公布的Xarelto对14000余名患者的 Ⅲ期试验显示,与华法林相比,每日一次服用Xarelto可使血栓发生率降低20%,而且在预防卒中的同时,还可以提高预防颅内出血的安全性。分析师认为 Xarelto具有“巨型重磅炸弹级”(年销量达30亿美元)药物的潜力。   强生的丙型肝炎蛋白酶抑制剂TMC435目前进入了Ⅲ期研究阶段,是首个每日服用一次的蛋白酶抑制剂药物,用于以前干扰素治疗后病毒复发的丙型肝炎1型患者。另外,强生的抗SGLT2糖尿病药物Canagliflozin,目前也正在对1万名患者进行Ⅲ期研究。   NO.6 葛兰素史克   葛兰素史克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60.9亿美元,比2009年的56.1亿美元增长了近8%。该公司今年的研发投入预计将会增长14%。   去年,葛兰素史克决定对公司的研发结构进行调整,以促进公司研发投入的产能。1998年~2007年,葛兰素史克年均投入30亿美元以上,却没有获得一个新分子实体。面对投资者的指责,葛兰素史克以裁员并出售位于意大利维罗纳的研究中心作为回应。   当前,葛兰素史克对罕见病药物领域越来越感兴趣了。该公司还加大了对新兴市场和疫苗领域的投资。同时,葛兰素史克还缩减了收购力度,2010年收购投入为3.54亿欧元,远低于2009年的28亿欧元。   今年2月份,葛兰素史克公布了30项Ⅲ期或者注册研究项目。从2010年起,该公司有10个新分子实体和新疫苗陆续进入Ⅲ期研究。目前,葛兰素史克有7个新药正在等待审评,到2012年底将会增加到15个(包括1型或者2型糖尿病药物、罕见病药物和癌症药物等)。   最近,葛兰素史克与美国人类基因组科学公司联合开发的红斑狼疮药Benlysta获得FDA批准上市。葛兰素史克已经向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和俄罗斯提交了该药的上市申请,而且计划在今年年底之前向更多的国家提交申请。该公司估计Benlysta的销售额在50亿美元。   NO.7 赛诺菲-安万特   赛诺菲-安万特2010年的研发投入为59.4亿美元,比2009年的61.8亿美元下降了约4%。   赛诺菲-安万特对公司的研发战略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在收购方面也屡有大手笔。如去年夏天,赛诺菲-安万特以5.60亿美元收购美国生物技术公司 TargeGen,以涉足恶性血液疾病研究领域。早在2009年,赛诺菲-安万特以5亿美元收购加利福尼亚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BiPar Sciences,从而获得了中期阶段的癌症药物iniparib(目前处于Ⅲ期研究阶段)。今年年初,赛诺菲-安万特以超过20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美国生物技术公司健赞。这项交易是生物科技行业历史上规模第二大的收购交易,从而为该公司进军罕见病药物领域奠定了基础。赛诺菲-安万特在进行大量收购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加强与学术机构的合作,以及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赛诺菲-安万特在新的研发战略调整中表示将会重视外部资源的作用。从今年2月份开始,赛诺菲-安万特有55项临床开发项目,13项Ⅲ期研究或者批准申请项目需要外包。   该公司目前开发的具有较好疗效的Ⅲ期阶段新药有糖尿病药物利西拉来(lixisenatide),每天一次口服的多发性硬化症药物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赛诺菲-安万特其他极具希望的Ⅲ期阶段新药还有抵抗晚期软组织肉瘤的实验药物奥瑞布林(ombrabulin)。另外,赛诺菲-安万特还与Regeneron公司联合对癌症药物阿柏西普(aflibercept)进行开发,最终的研究结果有望在今年中期公布。该公司还在对登革热疫苗进行开发。   另外,赛诺菲-安万特对健赞的收购为其带来2013年年底前有望获得批准的3种新药:多发性硬化症药物Lemtrada (alemtuzuma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药物mipomersen和1型戈谢病(家族性脾性贫血)药物eliglustat tartrate。   NO.8 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53亿美元,比2009年的44亿美元增长了近20%。   去年继辉瑞的tanezumab和强生的fulranumab两个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类止痛药因副作用而停止研究之后,阿斯利康也主动停止了公司的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medi578的研究,而分析师认为,神经生长因子抑制剂类药物的市场在年均110亿美元左右。   另外,阿斯利康还相续遭遇了呼吸系统抗病毒药物motavizumab、前列腺癌药物zibotentan和结肠癌药物Recentin的Ⅲ期研究失败。去年,阿斯利康抗血小板疗法新药Brilinta被FDA推迟批准,并被要求提供附加资料。阿斯利康的vandetanib虽遭遇肺癌研究失败,不过却赢得了专家委员会推荐批准用于治疗甲状腺癌。   2010年6月,阿斯利康和Targacept宣布共同对严重抑郁症新药TC-5214进行Ⅲ期临床开发。另外,阿斯利康一直在寻求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阿斯利康同意向Rigel公司支付12.4亿美元(先期支付1亿美元)获得fostamatinib (R788)在全球范围内独家开发和商业化的许可协议。   NO.9 礼来   礼来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48.8亿美元,比2009年的43.2亿美元增长了约13%。礼来称,今年该公司还将会维持较高的新药研发投入增长速度。不过,去年礼来却关闭了新加坡的研发中心,裁员130人。   去年8月份,礼来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semagacestat因不能够延缓疾病的进展,而且患者病情还出现了恶化而遭遇失败。   如今,礼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糖尿病药物Bydureon(糖尿病特效药百泌达的长效一周一次的版本)上。去年秋季,FDA要求礼来补充Bydureon对QT(心电图QT间期)的研究资料。而礼来的黑素瘤药物tasisulam因有参加试验的患者死亡而终止研究。   虽然礼来在药物研发中屡遭失败,不过该公司目前还有多项药物处于后期研究阶段及一些待评估项目。   NO.10 百时美施贵宝   百时美施贵宝2010年的研发投入为35.6亿美元,比2009年的36.4亿美元下降了约2%。   去年,百时美施贵宝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18.3%,预计今年该公司的研发投入将会增加。   百时美施贵宝在去年开发的多种新药处于后期研究阶段,包括极具发展前景的皮肤癌药物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癌症药物XL- 184、糖尿病药物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与阿斯利康共同开发)和抗凝血剂阿哌沙班(apixaban)。另外,百时美施贵宝还有达沙替尼(Sprycel)、阿达木单抗(Orencia)和沙格列汀(Onglyza)获批了扩展适应证。预计到2012年,百时美施贵宝的后期研究阶段的产品中将会有5个产品获准上市。   百时美施贵宝和辉瑞共同开发的用于高危风险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新药apixaban,在去年秋天因研究者发现可增加急性冠状动脉症状患者的出血倾向而被叫停。去年9月份,百时美施贵宝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实验性2型糖尿病药物dapagliflozin的研究结果显示,其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改善糖基化血红蛋白的疗效和格列吡嗪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的疗效相当,并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体重。百时美施贵宝与礼来合作开发的晚期阶段癌症药物 necitumumab最近遭遇了注册挫折,不过此药的另一项Ⅲ期研究仍将持续进行。另外,百时美施贵宝与Exelixis公司的甲状腺髓样癌药物 XL184正在联合开发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武田制药2010年的研发投入达到35亿美元,依据现在的汇率,武田制药实际研发投入与百时美施贵宝相当,成为亚洲制药公司中研发投入最多的公司。
  • 德祥制药明星品牌德国Pharma-test制剂分析专家亮相2010慕尼黑展会
    德祥制药明星品牌 &mdash &mdash 德国Pharma-test制剂分析专家亮相2010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 随着国内外制药界对固体制剂研发和分析技术的日益关注&mdash &mdash 精确稳定的半自动、全自动的固体制剂分析设备已经成为广大制药工作者的必备工具。 来自德国的Pharma-test制剂分析专家提供成立于1979年,总部位于德国海恩堡,是国际*的专业从事药剂分析仪器的制造商,凭借其在业内前沿的技术及稳定的产品质量,30多年来不断为全球知名制药企业、研发及检测机构提供专业的溶出系统、物性测试仪、中试系统等。 l Phamra-test系列产品完全符合FDA要求,GMP、GAMP标准及所有USP和FIP准则。 l 3Q文件广受美国FDA认证药厂的喜爱。 l 标准软件符合FDA CFR PART 11。 l Pharma-test的客户遍及全球40多个国家,许多世界知名制药企业如葛兰素史克、诺华、赛诺菲安万特、拜耳、GSK、辉瑞、惠氏、默克、施贵宝等都是Pharma-test忠实的用户。 此次代表Pharma-test亮相上海慕尼黑生化仪器展的为ADS310全自动溶出系统: 其可实现: l 8位全自动定时取样; l 8位全自动进UV完成检测; l 检测结果自动生成报告; l 闭环系统无溶媒损失,无需回补; l DAD或双光束紫外可选; l 自动抬升机头设计,耐用持久; l 方便拆卸、清洗的同步投药板。 Pharma-test受到展会上来自国内各地广大客户青睐: 更多产品详情,欢迎垂询4008822 822 www.tegent.com.cn info@tegent.com.cn
  • 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沪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由中欧生物医药委员会(SEBMC)发起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于2011年4月21-22日在上海淳大万丽酒店顺利举行,会议主题为“全球新药研发变革——药物创新与转化医学革命”,百余位来自美国、欧洲、中国及亚太地区生物制药、新药研发、创新药物研发外包、医药临床研究、转化医学领域的知名人士出席了此次会议;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亦参加了会议。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亚太区研发高级总监Bradley Marchant先生致辞   Bradley Marchant先生致辞到:“作为中欧生物医药委员会的执行理事长,我首先代表本次会议主办方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在新一轮医药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全球新药研发引发了新的变革。在中国,‘十二五’生物医药产业规划及新医改政策实施,给生物制药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目前,中国医药市场已成为全球医药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我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为全球制药研发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与交流合作平台。” 英国驻沪领事馆副总领事Jacqui Booker女士致辞   Jacqui Booker女士说到:“我很荣幸能够被邀请来参加第四届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创新论坛。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生物医药也是其相当重要的一个支柱性产业,目前英国有7700多家医药公司,其产品销售产值在421亿美元左右,规模仅次于美国。非常欢迎在座各位也能够来英国寻求医药方面的合作或投资,最后祝此次会议能够取得圆满成功。” 会议由General Biologic公司MPH总经理Jonathan Zifferblatt先生主持 会议现场   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亚太区研发高级总监Bradley Marchant先生在《New Horizons in R&D-unique potential for innovation in China》报告中介绍了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对中华医药(TCM)的认识与研究,以及赛诺菲-安万特制药集团在药物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勃林格殷格翰集团高级副总裁Rolf G. Werner先生   Rolf G. Werner先生的报告题目是《Time to Clinic Process Development》,该报告以大量的图表介绍了当前药物从发现到临床经过的几个阶段,同时Rolf G. Werner先生还说到,勃林格殷格翰集团非常注重创新与研发,希望能将更多好的产品带到中国。 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所长Ralf Altmeyer先生   Ralf Altmeyer先生在《Advance BioChina, a new platform for global biotech in China》报告中说到,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政府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三方合作建设的科研机构,该研究所同全球最顶尖的传染疾病专家协作,共享最新资源和研究成果,争取建设成为世界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姜远英先生   姜远英先生的报告题目为《New Drug R&D in Large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in China as Show by SPH》,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生物制药工业的发展现状、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生物制药研发中心以及未来的战略规划。 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研发副总裁吕强先生   吕强先生在报告中谈到,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于2000年12月成立,向全球提供制药、生物技术以及医疗器械研发外包服务,经过十年,无锡药明康德公司提供药物开发综合服务的经营模式已证明是成功的。下一个十年,无锡药明康德将力造一体化新药研发服务平台。 签字嘉宾合影留念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新药发明与人类健康倡议公益活动”, 该活动宗旨是在探寻在全球药业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携起手来共同倡导药物研发革新,促进全球创新药物发展,分享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创新应用及合作新模式,缔造人类健康做出贡献。赛诺菲-安万特、勃林格殷格翰、上海医药、无锡药明康德等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纷纷签名,响应“全球创新生物药物研发革新与人类健康”的倡议。 专题讨论现场   此外,会议还针对抗体药物、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抗体人源化技术、新药研制技术、重组人体蛋白、基因治疗、细胞疗法和干扰素开发应用与医学创新、抗感染药、抗肿瘤药、抗糖尿病药和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等抗重大疾病药物研发与治疗、药物发现、新药设计、新药临床实验、专利与许可,创新药物研发与临床医学试验外包亚洲机会、生物技术创新药物产业发展等热点安排了多场专题讨论会,台上专家展开深入对话,并与台下听众互动交流,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会议茶歇
  • 欧洲最大制药企业在华设亚太研发中心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记者张晓松)欧洲最大药品生产企业赛诺菲-安万特集团驻华机构6日宣布,将在中国设立其亚太研发中心,辐射包括日本、俄罗斯和印度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加速开发针对这一地区疾病的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   赛诺菲-安万特集团驻华机构表示,这是该集团设立的第一个地区性研发基地,体现了他们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高度关注。   该中心将落户中国上海,针对亚太地区疾病特点,加速开发创新药物和创新疗法,满足这一新兴市场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同时,加强产品引入及与中国科研界的战略合作,在传统中药等领域进行科研探索。   由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近年来,亚太地区糖尿病和心血管病日益流行,消化道肿瘤发病率也呈现加快增长趋势,引起全球医药研发和生产领域高度关注,世界各大制药企业相继在华设立研发中心。   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是欧洲第一大药品生产企业,也是最早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跨国制药企业之一。
  • 中法医药机构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老年病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与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18日在北京签署备忘录,决定建立再生医学联合试验室,用以合作开展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在内的老年疾病相关领域科研项目。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神经疾病、癌症和糖尿病等为有限的卫生资源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   “我们将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和专长,致力于推动老年病基础研究乃至新药开发进程,适应中国日益老龄化的社会求。”据赛诺菲-安万特集团全球开发高级副总裁Marc Cluze介绍,双方计划联合开展前列腺癌、糖尿病等老年性疾病研究,以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治 同时,致力于推动双方的学术交流,培育顶尖技术人才。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是一所以神经病学和老年医学临床与研究为特色的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老年神经病学、中西医结合老年神经病学为北京市重点学科。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是欧洲最大的制药企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张建表示,联合实验室的建立有助于集合双方的优势力量进一步开展再生医学研究,推动我国老年病学研究快速进步。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隆重开幕
    仪器信息网讯 为了更好的推动中国以及北京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2010年10月25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医药业商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论坛以“跨越发展:打造全球医药创新城市”为题,内容涉及医改新政策、技术成果转化、金融激励、对接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及专业技术等方面。 开幕式现场   本届论坛邀请到百余位来自国内外政界、学术界、企业界重要人物发表了他们的观点并展开讨论,包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科技部、国家卫生部、北京市的高层领导,拜耳(Bayer)、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默克(Merck)、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强生(Johnson & Johnson)、安进(Amgen)、诺华Novartis、赛诺菲巴斯德(Sanofi-Pasteur)等著名跨国医药巨头,以及国药集团、北药集团、同仁堂集团、以岭集团、中生集团、华北制药、江中集团、九州通集团、华立集团等国内知名医药企业首脑,共同探讨国内外企业在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这些来自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巨头一致认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应立足世界城市的目标,在已有增长速度基础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北京打造为全球医药创新城市。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杨伟光副主任主持开幕式   北京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卫华诚致辞 美国默沙东制药公司(Merck&Co,lnc)首席战略官 Mervyn Turner 致辞 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做开幕式讲话 作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高端论坛之一,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变观念、推动跨国公司来到中国发展、引进全球人才服务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   目前,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已举办13年,累计举办了125场分组会,曾吸引国际生物医药跨国公司50强和国内生物医药企业300强等5千余人次参会,已成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国际“名片”。论坛始终秉承“透视产业现状、解决发展问题、构筑健康未来“的宗旨,为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创理念、提观点、指方向、出经验、聚人才、拢资源。   背景: 2010年是G20工程启动年。在市科委与市经信委、中关村管委、市投促局协同推进下,在金融资本的支持下,通过“一品一策 、一企一策”等措施,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一批喜人成果。市科委负责人介绍,2010年1-7月,G20企业完成销售110.9亿,实现利润22.7亿,分别占北京医药工业销售收入的44.1%,利润的54.9%,成为支撑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专家分析,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一大批有发展潜力的骨干企业,吸引了拜耳医药等国际巨头的落户,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高的增长率,具备了跨越发展的产业基础,蕴含了跨越发展的巨大能量,完全有可能在“十二五”从战略产业迈进支柱产业。为进一步落实和支撑G20工程,分别围绕“提高国际化能力,参与国际创新合作”和“打造生产性服务平台,构建产业发展环境”同政府决策者、产业联盟代表、国内外生物技术和制药公司高层领导人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   走国际化发展道路,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产业链,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北京打造全球医药创新城市的信心所在。为此,北京市政府计划把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打造为 “中国药谷”,优化北京生物医药产业环境,吸引优秀人才的加盟和国内外企业的进驻。现在,“中国药谷”得到了德国拜耳制药公司首席科学顾问、前法国安万特公司首席科学官Frank L. Douglas教授等国际专家的认可,并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医药巨头的关注。 出席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论坛的业界高层达成的共识是,只要秉承建设世界城市的重要使命,抓住全球生物产业格局转移的机遇,在G20工程的拉动下,就可以实现产业跨越式大发展,把北京打造成全球医药创新城市。
  • 欧美生物制药企业:危急中求变
    生物医药产业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较大的比例,近年增长速度也非常快。生物和制药行业的研发主要由跨国公司的大型实验室和中小型高技术公司开展。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对这两类研发活动的影响各不相同。   中小公司陷入困境,研发投入增长放缓   由于很多实验药物研发失败导致生物技术股票成为风险最大的投资之一。根据Rodman&Renshaw投资银行的报告,2008年一季度,有68家生物技术公司的现金不能维持一年,到第三季度,现金不能维持一年的生物技术公司上升为113家。随着金融市场的倒塌和风险投资的放缓,中小生物技术公司将缩减成本,节约资金,以维持更长的时间。生物制药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将放缓。   大型跨国公司加大了战略收购与兼并的力度   对于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来讲,当前的危机可能不是一个威胁,反而是新一轮发展的开始。辉瑞和惠氏两个制药公司合并之后,专门建立了一个科学家团队寻找和评估辉瑞公司之外的新技术和处于早期研发的药物,以进行进一步的收购和兼并。罗氏将收购基因科技(Genentech),从而有可能取代辉瑞成为全球最大的制药公司,并成为制药公司和生物公司合并的典范。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总裁宣布将削减内部研发投入,增加资金收购中小生物技术公司。   当企业通过收购与兼并实现发展的同时,相关的研发项目也将合并。因此,在收购兼并浪潮中,整个行业的研发与创新投入有可能减少。另一方面,很多大型制药公司面临主要药物专利失效的问题。市场销售最大的3个药物,即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Plavix、诺华制药的Diovan和辉瑞制药的Lipitor专利即将失效。这3个药物的年销售额达到100亿欧元。这些公司为保持市场中的领导地位,很有可能增加研发与创新的投入。但也有证据表明,大型制药公司将减小自己开展研发的投入,而倾向于收购中小公司。所以,危机对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研发投入的影响还不清楚。   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   大型跨国公司加快研发体系调整,创新模式面临重大变化,大型实验室将终结,专业团队的网络合作将成新趋势。   早在危机发生前,生物制药行业收益状况不好,投资吸引力减弱。大型跨国公司研发活动的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研发成本、创新模式受到严重的质疑。过去多年,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不断衰退,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处于不确定之中。生物制药业过去5年的平均收益只有2.1%,而同期标准普尔500的平均收益率为3.9%。市盈率自2000年以来下降了一半。在金融危机发生时,其市盈率已低于其他很多行业。   危机的发生进一步凸显了以上问题,同时也为大型跨国公司实施商业和创新模式调整提供了机会。大型跨国生物制药公司的研发更加集中于少数重要领域,建立更小但更加专业的实验室。以辉瑞制药为例,该公司已宣布要将其主要实验室的规模从500~1000名研究人员缩减到200名研究人员左右,总体上要解雇10%的研发人员。在与惠氏合并后,公司的研发将收缩到一些核心领域。辉瑞期望通过调整研发机构加强研发集中度,去除官僚习气,分清内部研发的责任。辉瑞全球研发总裁认为,“大型研发机构效率有问题,缺乏责任感”,传统的药物研发战略造就了官僚体系。   除辉瑞公司之外,多个跨国生物制药公司也宣布对其研发体系进行调整。葛兰素史克传染病部门经理洪志说,他们正在寻求将生物技术灵魂、企业家精神与大公司的资源结合起来。类似调整不仅发生在大公司。百时美施贵宝研发总裁弗兰西斯?考斯说,中型公司的研发不用担心药物研发部门过于庞大的问题,但是需要改变它的研发文化。西班牙《国家报》(2009年1月21日)称这种调整为大型实验室的终结。   上述调整将导致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已经体现在人类基因组研究中。人类基因研究的快速发展利益于不同国家不同公司小型专业化研究团队的紧密合作。经济危机虽然不是生物技术行业创新模式变革的起因,但却加速了变革的进程。   离岸研发外包重要性日益凸显   生物制药行业的研发方式越来越国际化,已经成为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方式。国内外合作伙伴和学术机构的网络化合作使生物制药公司可以根据项目的需要很好地利用外部的专家资源。当前的危机,通过推动企业重组研发体系,正在加强这一趋势。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已经或者正在进行研发结构重整,更加倚重于公司外部的战略合作伙伴、学术机构和外部专家网络,实施更加集中、简化的全球合作研发。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科学技术优势资源是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动力,这些优势资源有利于跨国公司提高创新和生产的效率。   企业商业战略的调整使企业更加集中于核心竞争力技术,如药物发现或技术发展,而将非核心工艺外包给外部专家,以降低成本。因为外包投资已经开始成熟,并为投资带来了回报,将单个技术或者一个研发单元外包的趋势将会继续增长。   据预测,到2010年前,其中20%的研发外包将转移到亚太地区。澳大利亚、中国和新加坡是科技研发投资的主要目的地。
  • 赛默飞世尔科技FAIMS成功用于生物分析的确证性研究
    圣何塞(2009年2月20日)——服务科技,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于2008年底在德国举行了FAIMS(高场非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的招待会,其目的在于将欧洲的FAIMS用户召集起来,共同讨论改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分析的选择性的方式。FAIMS能够减少干扰,显著地提高分析的选择性。参加此次会议的研究人员显示了他们使用FAIMS技术的过程中获得的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其中包括第一次用FAIMS方法进行生物分析的确证性研究。 FAIMS允许研究人员在将离子引入质谱之前将他们感兴趣的离子过滤出来,以此来提高执行质量分析前的分析方法的选择性。此技术可以过滤掉背景基质噪声,并且提供干净的信号,以及比单独用LC-MS可能得到的更好的谱图质量。FAIMS技术吸引了各式各样的客户,会议上的很多人就是他们的代表:大的制药公司、合同研究组织(CROS)、农业/生物科学、大学、医院以及世界反兴奋剂中心认证的德国体育大学实验室。 正如此次会议的主席,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Simon Szwandt博士所说,“在德国举办第一届FAIMS会议一点也不意外,这里是我们看到的对FAIMS这种突破性的选择性技术反应最强烈的地方。”来自德国、英国、丹麦、瑞士和A&M Labor、罗氏(Roche)、赛诺菲—安万特(Sanofi-Aventis)等公司的与会代表参与了现场的问答环节,互相交换了关于FAIMS的信息、轶事与经验。 来自德国CRO A&M Labor的Axel Roemer博士作了大会演讲。他描述了A&M Labor在改进蛋白质和肽的分析中所作出的努力,介绍了世界上第一个用于肽分析的已经确证的基于FAIMS的LC-MS(LC-FAIMS-MS)方法。用老鼠血清中的肽作为例子,Roemer和同事揭示了与不用FAIMS相比较,LC-FAIMS-MS能够提供极大地降低了化学背景的色谱图。这种技术能够克服传统LC-MS分析方法的确证中最麻烦的复杂基质干扰,获得低至10 pg/mL(是其它离子运动技术提供的最低检测限1 ng/mL的100倍)的最低检测限。A&M Labor期望能在明年的年会上报告更好的结果。 来自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Michael Blackburn博士作了题为“大药物与小分子”的报告。在进行临床前试验的候选药物的分析方法确证过程中,使用基质时总是会出现干扰,这对生物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会有负面的影响。即使使用了在线样品净化和高选择性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干扰依然会存在,选择性也不是最佳的。Blackburn和合作者表示FAIMS可以轻易的净化色谱干扰,他们用FAIMS技术已经成功的进行了三种用不同种类的血浆试验的分析方法的确证。在每一种情况下,FAIMS都能得到没有干扰的干净的色谱图。色谱峰很容易积分,在相同的保留时间没有共流物的混淆。Blackburn甚至展示了在其中一个分析中,使用FAIMS得到的信号是不用FAIMS时的4.5倍,信噪比提高了2000倍。 今年秋天,赛默飞世尔科技将会在瑞士的巴塞尔举办2009年欧洲FAIMS会议,以及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举办Proteo-FAIMS 2009。 欲知道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的FAIMS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 请登陆: www.thermo.com/faims。 Thermo Scientific服务科技,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的旗下品牌。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变得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度营收达到105亿美元,拥有员工34,000多人,为350,0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这些客户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研究院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该公司借助于 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这两个主要品牌,帮助客户解决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面临的各种分析方面的挑战。Thermo Scientific 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工作流程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 则提供了一系列用于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并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登陆:www.thermofisher.com(英文),www.thermo.com.cn (中文)。
  • 辉瑞欲关闭位于英国的研发中心
    未来两年内,有2400名员工将离开辉瑞位于肯特郡英吉利海峡岸边的桑威奇研发中心。早在今年2月初,辉瑞就在去年第4季度和全年的业绩报告中指出,将在2012年底关闭位于肯特郡桑威奇的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已有56年的历史。   这一决定将取消辉瑞为英国研发人员提供的2400个职位,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制药行业研发科学家失业的队伍。   辉瑞在英国的桑威奇研发基地运作了50多年,它是辉瑞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   制药巨头纷纷“撤退”   上月,诺华也宣布将裁掉英国西萨塞克斯工厂的550个职位,这无疑为英国惨淡的就业困境雪上加霜。过去12个月以来,由于英国和荷兰大型的商业化研发中心纷纷倒闭,欧洲制药工业的失业率已变得非常严重。   辉瑞关闭桑威奇研发中心是医药行业最近一个裁员计划之一。仅2009年,制药巨头们就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超过4000个岗位的裁员计划。裁员的原因包括现有的研究模式已经过时、大量“重磅炸弹”药物专利即将到期、组织机构臃肿、内部R&D创新水平低下等,然而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公司资产负债的压力。附表列出了过去两年内制药公司计划裁员的情况。   制药行业咨询公司Datamonitor预测制药巨头从今年开始就得面临“专利悬崖期”,2011~2012年大型制药公司在美国专利药市场的销售额为420亿美元。同时,随着立普妥专利到期,全球制药行业“重磅炸弹”的时代已经结束。   辉瑞的“重磅炸弹”药物立普妥(阿托伐他汀)的专利将在今年11月到期,2010年,立普妥的销售额达118亿美元,而仿制药厂早就对这块庞大的蛋糕垂涎三尺。11月后,立普妥与同类产品拼杀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这也是部分导致辉瑞宣布在下一个财政年度将R&D投入缩减15亿美元的同时,关闭位于桑威奇研发中心的原因。而且公司还将裁掉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格罗顿1100个工作岗位,而在麻塞诸塞州的剑桥市将会重新设立和补充新的几百个岗位。   根据路易斯大学世界卫生和医学中心的执行董事Peter Ruminski的观点,辉瑞绝不是只是削减研发岗位。节省内部研发投入的趋势在整个行业中不断升级且不断持续。   默沙东旗下位于荷兰的默沙东-欧加农(MSD-Organon)研发实验室里的研究人员的命运仍然悬而未决。默沙东的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公司于去年9月宣布将出售在荷兰欧加农的业务,以便作为对全球研发业务进行整合的措施之一。但之后迫于劳资联合委员会以及欧加农雇员的强烈反对,默沙东表示将研究替代的内部可行性解决方案。   同时在法国,法国《论坛报》(La Tribune)有消息透露,总部位于巴黎的法国制药巨头赛诺菲安万特日前正在对该公司在欧洲市场上的业务进行重组。作为这项战略的一部分,赛诺菲计划在该地区裁员700人。文章指出,在推行裁员措施后,赛诺菲在欧洲市场分支机构的数量将从以前的30家下降至10家。赛诺菲发言人向路透社表示,该公司正在对欧洲地区的业务进行改组,但拒绝对是否裁员一事进行评论。   急坏英国政府   辉瑞在英国的桑威奇研发基地运作了50多年,它是欧洲最大的研发基地,也是辉瑞在全球最大的研发基地之一。目前,环境优美、如同大学校园的辉瑞英国研发基地共有2400名员工,其中相当一些是世界顶级的高技术人员。每年辉瑞投资在英国研发中心的研发费用高达5 .5亿英镑以上。不少辉瑞风靡世界的药品就是在这里研发出来的,其中包括全球著名的万艾可。   虽然对占地340英亩风景如画的研发基地进行裁员,可以改善辉瑞的财务状况,但是对当地经济却是重重一击。桑威奇本来是一个海边小城,辉瑞的巨大业务给这个风景优美的滨海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经济效应,同时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过去5年里,仅新研发设施的建设,辉瑞就投入了2.4亿英镑。一旦辉瑞“撤退”,着急的不但是肯特郡和桑威奇市,而且包括出任首相宝座9个多月的卡梅伦。卡梅伦曾努力劝说辉瑞不要将研发业务移出英国。但结果无功而返。所幸的是,就在辉瑞宣布决定关闭桑威奇研发中心48小时后,英国商业、创新、技术服务部专门成立一只由肯特郡议会及本土企业协会组成的应急小组,应对即将面临的失业人员。   辉瑞这一决定带来大量的失业人员不但激怒了英国政府,当然也惹怒了桑威奇的雇员。尤其是在去年11月英国政府通过了所谓“专利盒”的法案之后,这样的决定更让英国政府情何以堪。“专利盒”方案是英国政府为鼓励在英的制药和生物技术企业进行研发和开发活动,而对企业专利收入提供10%的优惠税率的措施。该法案将在2013年4月正式生效。现在很难想象,如果桑威奇研发中心关闭在该法案通过之前,将是怎样的情况。一个桑威奇研发中心的员工也表示了极度不满,他在博客上用直接署名为“读信”的文章,炮轰了辉瑞的总裁和CEO Ian Read。   尽管现在有很多员工不得不面对重新安家和在其他地方寻找工作的可能,但是至少有一小部分的人员将考虑留下来建立他们自己的研究实体,而且学术机构可能成为全球研发人员失业浪潮的最终受益人。
  • 德祥喜获日本Yamazen中国独家代理权
    德祥于2011年7月13日起与日本山善公司(Yamazen)结成友好的合作销售伙伴,德祥将负责 Yamazen中压制备色谱系统以及配套色谱柱系统在中国和越南地区的销售、支持与售后服务工作。   日本山善公司(Yamazen)成立于1977年,是全球*30余年只专注于中压制备色谱的厂家,占据70%以上的日本市场份额,拥有全球诸多知名制药企业。如:GSK (葛兰素史克)、Pfizer (辉瑞)、Novartis (诺华)、Roche (罗氏)、Sanofi-Aventis (赛诺菲安万特)、Takeda (武田)、Daiichi-Sankyo (*三共)、SmithKline Beecham (史克必成)等忠实客户。 山善公司(Yamazen)主打产品YFLC系列全自动中压制备色谱,可以给您提供实验室规格的YFLC-AI-580系列,专为大制备量色谱定制的YFLC-AI-700系统,以及适合企业以及大型实验室的Wprep-2XY系统,满足不同用户的不用需求。此外,还为用户提供完善的色谱柱系统,从毫克级别到工业级别的不同填料的色谱柱,更有根据您需要进行定制的玻璃柱提供。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整套的制备色谱的解决方案。 主要产品包括:YFLC-AI-580S、YFLC-AI-700、Wprep-2XY以及仪器配套的色谱柱系列 更多产品信息请点击:http://www.tegent.com.cn/cp3.asp?1,829,3147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德祥邮箱:info@tegent.com.cn
  • Genzyme9.25亿美元出售基因测试部门
    日前,GenzyME宣布签定出售资产协议,Laborator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HoldinGS (LH)将以9.25亿美元现金收购Genzyme旗下基因测试部门Genzyme Genetics。根据协议,LabCorp收购标的包括所有测试服务丶技术丶智慧财产权丶9家实验室。LabCorp承诺完成交易时留任基因测试部门现有1900名员工。   相关链接:赛诺菲安万特向Genzyme发起185亿美元收购提议
  • 诺华并购爱尔康 拓展业务新领域
    最近,瑞士诺华制药集团朝着建立全球医药巨头的目标又迈进了一大步。2010年全球股市开市第一天,这家排名世界第7位的医药大企业宣布,将再出资大约393亿美元,从雀巢公司及少数权益股东手中全资收购世界最大的眼科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总部位于瑞士、在美国上市的爱尔康公司。诺华董事长魏思乐发表声明说:“收购眼科保健行业中的全球领先公司爱尔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从整体上来看,我认为这是一项十分符合公司战略的交易,并对这项业务的前景感到非常乐观。”   靠并购发家壮大   尽管诺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0多年前,但瑞士汽巴—嘉基公司和山德士公司合并,并打出“诺华”的字号只不过是1996年的事。“诺华”源于拉丁文novae artes,意为“新技术”。不过,这家总部位于瑞士巴塞尔的企业之所以能够通过仅仅13年的发展,迅速成长为在全球拥有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医药保健巨头,靠的绝不仅仅是科技的创新,同样重要的还有其对现代金融手段的运用。   由两家公司合并而成的诺华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并购天赋。诺华原是化工企业,后转型为制药,此后正是通过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并购,在短短几年中由三线企业跃居一线。从美国眼力健到斯洛文尼亚莱柯,从德国赫素到美国凯荣,并购活动最终奠定了诺华跨国医药巨头的地位。   历史上,瑞士在世界制药业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近年跨国制药巨头之间的不断整合,瑞士两大制药企业罗氏和诺华在世界上的排名受到严峻挑战,特别是与葛兰素史克公司以及辉瑞公司的差距都有不断拉大之势。为提高国际竞争力,2001年诺华率先向同城老大哥罗氏发起了以小搏大的战略攻势。时至2003年,诺华增持罗氏的决策股股权上升至33.3%,可控制着公司决策权的罗氏家族却利用公司上市前所设计的复杂的双重控股制度,坚决反对与诺华合并。尽管诺华迄今仍未取得罗氏的实际控制权,但其目标已是显而易见。魏思乐表示,对罗氏的投资将被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投资来看待,决不轻言放弃。   497亿美元的并购交易   诺华对爱尔康可谓关注已久。早在2008年4月,诺华便与雀巢就收购爱尔康达成一揽子协议。协议规定,2008年下半年,诺华预计花费约110亿美元,完成对爱尔康25%股权的收购 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7月31日,诺华将以每股180美元的加权平均价,共计花费约281亿美元,再收购爱尔康52%的股权 与此同时,雀巢有权要求诺华以超过爱尔康股权20.5%的溢价,收购由公众投资者持有的剩余股份(但不会超过每股180美元)。   2008年7月,诺华实际出资104亿美元,先期收购了雀巢持有的25%的爱尔康股权,完成这桩交易的第一步。2009年1月4日,诺华宣布行使认购期权,利用已有现金储备,并通过160亿美元的短期和长期债务融资完成交易的第二步,使其持有爱尔康的股权达到77%。与此同时,诺华还向爱尔康董事会递交了涉及爱尔康剩余23%少数权益股的提案,提议将爱尔康按照瑞士兼并法并入诺华,且公开交易的少数权益股股东可以按1比2.8的比例将爱尔康股票置换为诺华股份。根据2009年12月30日的诺华股价水平,诺华的兼并提案将把爱尔康公开交易的股票估值为大约每股153美元,相当于总额112亿美元。   如果这项收购得以顺利实施,诺华将以总额497亿美元的价格把爱尔康收为旗下全资子公司,并创下瑞士并购交易的最高纪录。   有待爱尔康首肯   诺华的收购之路并不平坦。诺华能否如愿将爱尔康全资收购,爱尔康董事会的首肯至关重要。自2002年上市以来,爱尔康一直由大股东控股,但在其管理条例中也设置了一些保护措施,以维护少数权益股东的权益。例如,爱尔康组织条例第5节第5条要求若干交易必须获得独立董事委员会的批准,其中就包括与大股东合并的提案。2008年诺华从雀巢购得爱尔康约25%的股份之际,爱尔康董事会就成立了下设的独立董事委员会,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爱尔康上市股少数权益股东在诺华兼并等提案中所涉及的利益。   诺华对爱尔康公开交易股的估值约为每股153美元,而对雀巢所持股权的认购期权价则为180美元,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交易价格因此有不公之嫌。正在审核诺华兼并提案的爱尔康独立董事委员会发表声明说,相信爱尔康已针对强制收购行动制定了重要的保护措施,以维护爱尔康小股东的权益。而诺华则宣称,无论是瑞士收购准则还是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规则,都未给予爱尔康的少数权益股东任何小股东保护。若无法获得爱尔康董事会及其独立董事委员会的批准,诺华将等到其在爱尔康的股权升至77%后,再单方面强迫少数权益股东执行合并提案中的条款。   根据现行的瑞士公司法,这项合并提案必须获得爱尔康董事会多数董事的批准,且“利益相关”的董事必须放弃投票权。假设诺华与雀巢的董事会代表与爱尔康执行董事会代表均弃权,爱尔康与诺华的合并就必须获得独立董事委员会的批准。分析人士认为,爱尔康的独立董事和少数权益股东可能会在法庭上对诺华提出挑战,要求其提高报价,消除价格差距。爱尔康独立董事委员会已表示,该委员会与爱尔康管理层均未参与诺华兼并提案的编写工作,委员会对管理层继续为股东创造更高价值的能力保有信心。   收购成交好处多   对于诺华和雀巢两家公司而言,收购爱尔康的这桩交易无疑是个双赢的买卖。1977年,为拓展美国市场并平衡投资风险,食品巨头雀巢公司斥资2.8亿美元买下爱尔康。33年来,这笔投资的获利已经增长了100多倍。在向诺华出售其所持爱尔康的股份之后,雀巢将拥有足够现金,推行其既定经营战略。1月6日,该公司即宣布将以37亿美元现金收购卡夫在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速冻比萨业务。该公司还表示,将回购大约96.6亿美元的股票,以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   而对诺华来说,这桩交易更可谓是一场“及时雨”。制药业一直被视为商业“摇钱树”和朝阳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的鼎盛期,几乎各大制药企业都是盆满钵溢。而这很大程度上靠的是专利药带来的巨额回报。制药是一个以技术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行业。然而,新药研发投入大、风险高,花费10年到15年的时间、5亿到10亿美元,才能从1万个新化合物中获得1个上市的创新药物,这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年来,新药研发愈加困难,各制药巨头每年推出的新产品越来越少。与此同时,现在畅销的药物日益面临专利保护到期的问题,品牌药断档的风险加大。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预测,从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将有年销售额为1370亿美元的产品失去专利保护。诺华产品组合中的15%都存在专利到期的问题,包括其治疗心脏病的药物“代文”,也将在2012年专利到期。这将使诺华直接面对仿制药公司的激烈竞争,从而失去开发新药所需的巨额经费来源,导致无法开发出新的原创药物。此外,制药行业还面临着政策调控的风险。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等监管机构近来对各种新药的审批更为严格,药物审批时间更长,要求的数据更多。美国政府将药品价格管制纳入普遍医疗计划的方案,还可能导致处方药的价格不涨反降。   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全球医药市场。根据权威市场研究机构发布的报告,预计2010年全球药品销售增长率为4%至6%,销售金额将为8250亿美元。与前些年9%至10%的增长率相比,这一增长水平明显偏低。诺华的财务报告已显示出该公司在专利药业务方面遭遇的困境。2007年,该公司核心部门药品部的业绩增长仅为2%,在美国更是首次遭遇1%的业绩下滑。   面对当前困境,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成为不少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爱尔康收购案便凸显了诺华未雨绸缪,赶在专利药到期前通过收购扩充业务,提高营收的经营战略。诺华涉猎眼部护理领域已久,所占市场份额却不理想。而爱尔康则是全球最大的眼部护理公司。2007年,全球眼部护理市场销售额约为250亿美元,爱尔康以56亿美元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2008年爱尔康全球销售额增至63亿美元,运营利润率为35%,大大高于诺华的22%。通过收购爱尔康,诺华可获得隐形眼镜保养液、青光眼治疗用药以及白内障手术仪器等多种产品,建立起一个更为广泛的眼部护理产品组合。   诺华预计,在持有爱尔康共计77%的股权后,每年可节省的税前成本将为2亿美元左右。在这项交易完成后的3年时间里,所节省的税前成本将达到3亿美元。收购爱尔康所带来的优势包括:节约生产成本,特别是在原材料的进货方面 通过垂直管理,降低加工成本和产品的销售成本 简化企业的投资组合审批程序并降低特许产品的生产数量,加强新产品的开发 合并行政和管理机构,降低日常开支和行政管理的费用。   在市场上找准定位   这次诺华与雀巢达成的收购爱尔康的交易,是这两大跨国巨头之间的又一次并购业务往来,只不过买卖双方变换了角色。2006年,雀巢曾以25亿美元收购诺华旗下的全部医学营养业务,从而使雀巢在保健食品这一高利润市场的份额跃升至全球第2位。2007年,雀巢又以55亿美元从诺华手中收购了婴幼儿食品公司嘉宝,进而赢得了在美国这个全球最大婴幼儿食品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雀巢的买与卖,表现出的是对自己传统的食品业务的专一。通过一番互换式的并购活动之后,雀巢逐渐从大而强的公司过渡到专而强的公司,巩固了自己在全球食品业的优势地位。对于这家世界最大的食品企业而言,在多个行业上拥有发言权,显然不如在一个行业上拥有绝对发言权。   与之相反,全球制药行业成长空间受到“内忧外患”的残酷挤压,使得诺华坚定地走上了一条多元化道路。近年来,处方药销售增长放缓、拳头产品专利逐渐到期、新药研发乏力,这些都严重困扰着医药行业的发展。宏观经济环境的动荡仍对制药行业未来发展带来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特别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政府都在着手通过医疗体制改革,降低日益高涨的医疗开支,节省政府支出。因此,单靠专利药和处方药的发展战略弊端凸显,制药企业亟需扩展业务领域、市场覆盖面及份额,以分散经营风险。   诺华在董事长魏思乐的带领下,大胆开拓,确立了从专注于处方药市场转向多元化经营的战略思路。2006年,诺华正式收购美国凯荣公司,从而在全球疫苗市场上与葛兰素史克、赛诺菲安万特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005年和2009年,诺华又先后收购了著名仿制药企业德国赫素公司和奥地利Ebewe公司的抗肿瘤注射剂仿制药业务,使其旗下子公司山德士成为全球最大的非专利药生产企业。   目前,诺华已成长为瑞士第2大、全球第7大医药巨头,拥有创新药品、成本节约型非专利药品、预防性疫苗和诊断试剂、以及保健产品等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是全球惟一在上述4大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而随着爱尔康的加盟,诺华又占据了全球眼部护理行业的龙头地位。由此可见,对于诺华而言,下定决心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确是一种应对当前困境的正确选择。   从诺华和雀巢发展战略的制定可以看出,不论多元化还是专业化,其实都是手段而已。企业的发展,关键还是要靠对自身的准确定位、对市场的总体把握以及灵活的战略决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 日本山善制备色谱再添重磅级客户
    日本山善(Yamazen Corporation)作为一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专业快速分离纯化系统制造和运营商,其所开发的全自动中低压制备色谱系统YFLC AI系列自7年前推出后即广受各国科研人员欢迎。从小试到放大制备,从简单使用的手动纯化系统到新型方便的全自动触摸屏装备,山善为您提供全方位,考虑周到的选择。尤其是独一无二的双通道纯化系统,集两套系统于一体,双通道完全独立,经济实惠,更是风靡日本和北美市场,加之人性化的操作界面,环境友好的防护设计,为山善赢得了大批高需求的重要客户,迄今为止山善在日本已占领了75%的快速纯化系统市场,在美国也有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通过欧盟CE安全认证后,山善开始启动其全球拓展计划,重点在全球著名制药和化工企业中推广双通道制备系统。   8月22日山善美国分公司与全球第三大制药厂商——赛诺菲安万特(Sanofi Avantis)北美研发中心签定了20套W-Prep 2XY双通道制备系统的合作协议,这是山善与这家总部位于法国的享誉全球的著名药业公司的第一次合作。为山善的全球拓展打响了第一炮。   附:山善全球重要企业大客户   阿斯利康制药集团(Astra Zeneca) 罗氏北美新药开发中心(Roche) 史克毕成药业(SK Beecham) 华生制药集团(Watson Pharmaceuticals) 维泰士制药集团(Vertex Pharmaceuticals) 美国基因技术公司(Genentech)   塩野義製薬株式会社(Shionogi)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Mitsubishi Chemical) 武田薬品工業株式会社(Takeda Pharmaceuticals) 大塚製薬株式会社(Otsuka Pharmaceuticals)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日本烟草公司) 味の素株式会社(日本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山善最新设计AI-580单通道制备色谱 广受欢迎的W-Prep 2XY双通道制备色谱
  • 中国在2016年将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
    在日前举行的全国药品交易会上,IMS公司公布了其对2010年药品市场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的总体增长率是4.2%,中国是药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增长率为21.9%。IMS公司资深首席顾问David Campbell预测,2010年到2015年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0.1%,201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医药市场。   David Campbell说,美日欧等世界排名前5位的国家发展速度不尽如人意,新药的上市也不能弥补亏损。从药品来说,增长最快的是通用名药和专科用药市场,其增长率分别是整个药品市场的4倍和2倍。未来4 年,很多专利药将转变为通用名药,因此这一趋势将发展下去。据统计,今年失去专利权的药品的价值是450亿美元,明年可能达到480亿。   目前,新兴医药市场基本上以通用名药为主,预计新兴医药市场将在2009年~2014年占到世界医药市场增长率的53%,而2005年~2009年,这个比例仅为31%。IMS的数据显示,大型跨国企业已经开始看重其在新兴市场上的表现,其中赛诺菲安万特、拜耳和默克的表现突出。   此外,IMS还公布了中国医院药品销售的统计数字。2010年中国医院市场的增长率是21.9%,总价值是3130亿元。医院市场增长最快的是在二线城市,包括成都、南京、武汉、西安等,增长率是24.9%,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等,增长率是19.1%,三线城市增长率是20.2%,包括常州、宁波等。中国医院销售前3位的药物,第一是抗感染药,其次是消化道和代谢药品,第三位是心血管疾病治疗药。
  • 重组业务 跨国公司竞相布局医药新兴市场
    4月26日讯 据IMS预测,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土耳其、韩国和墨西哥医药市场预计增长强劲,2010年将累计增长12%~14%,2013年将达到13%~16%。而中国医药市场,每年预计增长将超过20%。   意大利化学制药协会(CPA)最近的一项分析显示,美国仍将是原料药(创新药和仿制药)的最大消费国,在2013年预计占原料药市场36.6%的份额。而中国将成为仿制药原料药的最大消费国,预计占仿制药原料药全球市场26%的份额 其后是美国,占20.5%。   针对这种发展趋势,一些跨国制药公司已经或正在重组业务,以支持他们在新兴市场的发展,包括增加投资,尤其是研发投资,制定对新兴市场的成熟产品供应策略等。   辉瑞公司在去年以680亿美元收购惠氏之后,建立了一个新兴市场业务部门,其中还包括一个成熟产品部门。作为辉瑞公司在新兴市场发展策略和成熟产品策略的一部分,2009年5月,该公司与两家印度公司——阿拉宾度制药公司和Claris生命科学公司开始合作:与阿拉宾度制药公司的合作,使辉瑞公司获得了55种固体口服剂产品和5种注射剂的销售权利,并且可以将这些产品商品化 而从Claris生命科学公司,辉瑞得到了15种仿制药注射剂的销售权利。   今年1月,辉瑞公司又与合同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自此,辉瑞将可以在美国销售非专利无菌注射剂和口服制剂产品 而Strides Arcolab将提供成品剂量形式的产品。   在药物研发方面,2009年11月,辉瑞制药(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和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和管理办公室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在中国建立辉瑞的药物研发中心。该中心一旦建立,3年内辉瑞公司预计将配备300名员工,并且计划与当地研发机构和大学进行合作。   默克公司继2009年以410亿美元收购先灵葆雅之后,建立了一个新的新兴市场集团,作为该公司新建立的全球人类健康组织的一部分。新兴市场集团将发展机会聚焦于中国、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中东/非洲/东欧,包括俄罗斯和土耳其等。   据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前不久刚刚提交了2009年业绩报告,其首席执行官安德鲁威蒂在报告中称,公司在新兴市场的人用药和消费保健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了16%,占公司营业额的21%,总计达到284亿英镑(合442亿美元)。   2009年6月,GSK与印度最大制药公司之一的雷迪博士实验室开始合作,雷迪博士实验室为GSK生产和提供药品,这样GSK就可以在非洲、中东、亚太和拉丁美洲的不同城市获得许可并共同销售这些药品。该协议适用于雷迪博士实验室现有产品组合中的100多个产品。   2008年,GSK在新兴市场医药产品品牌组合授权和供应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与南非制药公司阿斯彭及其合资伙伴Strides Arcolab的合作关系。2009年12月,GSK扩大了与阿斯彭的战略合作关系,并且收购了阿斯彭19%的股份。   据报道,2009年阿斯利康(伦敦)在新兴市场的销售额占其保健产品收入的13%,达到328亿美元。阿斯利康在新兴市场的销售增长优于其在拉丁美洲的总体增长率(11.3%),略低于亚太地区的增长率(13.2%)。   赛诺菲安万特首席执行官Christopher Viehbacher前不久在巴黎表示,2009年,赛诺菲安万特在新兴市场的净销售额增长了19.0%,达到73.6亿欧元(约合100亿美元),占2009年公司净销售额的25.1%。其中,在中国市场净销售额增长了28.8%,达到5.12亿欧元(约合6.97亿美元) 在俄罗斯增长了近60%,达到5.08亿欧元(约合6.92亿美元)。   诺华公司在2009年11月宣布,将投资10亿美元增加该公司在中国的研发活动,其中包括对上海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CNIBR)扩大规模。扩大之后的CNIBR,将成为诺华公司在全球的第三大研发中心。为此,诺华公司还计划将CNIBR的研发职位从现在的160个增加至近1000个。此外,诺华公司还投资2.5亿美元在江苏常熟建立了新的全球技术中心,该中心将着重于技术研发和与原料药生产相关的活动。   除了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西方的合同制造商也在不断扩大其在新兴市场的业务。瑞士的龙沙公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是一家大型的小分子和生物原料药合同制造商。2009年,龙沙公司在云南南沙建立了其化学原料药定制生产的新设施。此外,该公司还开始实验室规模的肽生产。   编后   作为新兴市场,中国以其广大的市场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了跨国医药公司竞相掘金。对于中国医药企业来说,要研究如何加入到大型制药公司的新兴市场增长计划中。这种参与可以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大型制药公司对已有和新产品的定位 开发新产品的研发活动 成为跨国公司在新兴市场的产品供应商,为其提供低成本的产品。参与其中,提高自己,才能逐渐缩小中国制药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 赋能“制药4.0”,迎接未来挑战
    赋能“制药4.0”,迎接未来挑战Charlie Chromeleon 沈晓峰 ● 如何保证您的实验数据完整可靠?在Chromeleon CDS中同时控制MS仪器所带来的优势是什么?在“云”端部署您的Chromeleon是怎样的体验?如何让您的分析实验室变得更智能、更全面以迎接制药4.0的大趋势? 为期一周的赛默飞世尔科技2021年Chromeleon全球创新峰会圆满落幕,您是不是还意犹未尽呢?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Chromeleon 的“创新要素”,了解国内外的业界动态,以帮助您更有信心地进入智能分析实验室的新时代。 全新模式此次峰会采用了全新的“地球村”体验模式,在跨越不同时区和语言的全球平台上,赛默飞世尔科技多位Chromeleon资深专家与来自全球众多知名公司的Chromeleon 使用者一起,探讨与分享智能化实验室高效、连续且合规运作的理念、方法与实践。 会议分享在赛默飞市场部高级总监Christoph Nickel先生致会议欢迎词后,赛默飞高级产品经理Barbara van Cann、市场经理Shaun Quinn、产品市场高级经理 Darren Barrington-Light、产品市场经理Peter Zipfell和Zoe Julian、Brian Alliston,产品市场合规与验证专员 Patrick Kenny等分别围绕着“与Chromeleon色谱数据系统共同前行”、“确保实验室持续运行的合规”、“色谱解决方案的进一步延伸”和“Chromeleon的最佳实践”这些主题展开了详细的介绍。期间,重庆华邦制药的陆航先生也介绍和分享了在精益实验室规划和“中国制造2025”项目中Chromeleon CDS所起到的作用。他的演讲不仅引发了观众对打造精益实验室的畅想,更引起了对于精益实验室规划与设计的广泛热议,现场观众积极互动,陆老师也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解答了观众提出的诸多疑问。同时,来自宜昌人福药业有限公司的罗楠先生面向全球用户展示了Chromeleon在他们企业实验室长期、高效且稳定的应用实践。演示结束后,就广大观众对于Chromeleon高效合规的应用实践的问题在线上实时进行了交流与答疑。来自于用户的真实体验与反馈,不仅让国内观众感同身受,还引起了国外同行的强烈关注,他们表达了希望在线下继续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与交流的愿望。来自于印度2020年增长力第一的Intas 制药的Rajeev Batra、罗氏诊断的Andreas Steinle、赛诺菲-安万特的Matthias Schiell 、创立于1969年的Sterling Pharma Solutions的Tegan Davison、致力于多克隆抗体药物研发的Symphogen的Dan Bach Kristensen,以及CRO公司Broughton Nicotine Services的Yvonne McLeod和Liam Atinson也分别就灾难恢复、为数据科学解锁分析仪器、实现首次即成功的运行、实验室是否应该舍弃Excel以及UHPLC和LCMS引入到实验室所带来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帮助与会者更好地了解国外的Chromeleon 用户是如何将CDS与实验室的应用乃至整个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从而充分提升实验室效率的经验。在“最佳实践”部分进行了Chromeleon软件特色功能——eWorkflow、GCMS数据分析、智能报告设计、用户管理与组织单元等方面的详细展示。将Chromeleon的应用与大多数实验室的当前需求相结合,让与会者更切身地感受创新为实验室带来的实际改善,以及Chromeleon的“智能、合规,全面兼容”——无论是在数据处理、还是合规性管理,Chromeleon 软件均可轻松满足用户的需求。 赛默飞Chromeleon CDS全球团队为体现峰会无差别、高效的沟通与交流,还在会议期间为中国观众提供了中文翻译,为观众更好的理解与分享提供了全力保障。在体验了Chromeleon 领先的技术与应用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助力之后,您一定会将Chromeleon创新峰会的所识与所想投入到今后企业的发展中。让我们一起相约共同期待下一届峰会的精彩与惊喜!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公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最新!2021年全球科学仪器CEO薪酬榜
    2021年是疫情震荡下的第二年,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开始复苏,国外各大上市仪器公司也收获了营收、净利不同程度的增长。然而CEO们的薪酬能否随着业绩飙升而增长?仪器信息网特别制作“2021年全球科学仪器企业CEO薪酬榜”,看看TOP15表现如何?  注:排行榜中的薪酬包括工资、奖金、股票奖励和额外津贴,非美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均按2022年5月17日汇率转换为美元。  2020年,仪器信息网统计年薪突破千万美元的CEO仅有4位,然而到了2021年,这一数量已增加至8位,可见随着业绩向好,CEO们的待遇也水涨船高,表中13位CEO年薪实现正向增长。  从总收入看,赛默飞世尔科技董事长兼CEO Marc N. Casper连续七年蝉联榜首,尽管企业营收净利双增长,但Casper的薪酬却出现20%下跌,主要受期权奖励减少400万美元影响。疫情在2020年曾给凯杰带来767%的净利保证,但这一指标在2021年回归43%,公司CEO Thierry Bernard薪酬因此下降16%,收入减少40万美元。  有人收入下滑,有人2021年却大幅涨薪89%。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离开安捷伦与Becton Dickinson,2021年初赴任梅特勒-托利多CEO的Patrick Kaltenbach可谓“风光无限”,薪酬从600万美元直接跃升至千万美元级别,远超前任Olivier A. Filliol,营收净利同比上扬,可见梅特勒-托利多对于这位新任总裁的满意程度。  同为“新官”的Rainer M. Blair掌舵丹纳赫仅两年,在薪酬榜与收入增速榜均已位居第二,潜力无限。阿美特克在2021年实现突破,业绩恢复强劲增长,营收超越50亿美元大关,CEO的薪酬随之上调,水涨船高。同样突破的还有默克,在2021年任命了德国为数不多的女性CEO Belén Garijo,薪酬达到1103万美元,同样成为默克的突破性之举。  相比之下,尽管2021年营收增速及净利增速均领跑同行,分别达到48%与85%,但赛多利斯CEO Joachim Kreuzburg的收入却未见大幅增长。2022年是疫情震荡下的第三年,赛多利斯能否保持高速发展,Joachim Kreuzburg又是否能够迎来大幅翻盘,我们拭目以待。  需要说明的是,岛津、HORIBA等仪器公司的高管薪酬报告尚未获取,故无法进行统计。仪器信息网将持续关注市场动向,带来最新报道。  下面就跟随仪器信息网,一起来认识科学仪器CEO和他们的收入构成:  Casper于2001年12月加入原热电公司任生命科学和实验室科学部总裁。在这之前,他曾服务于美国科峻仪器公司,历任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总监职务。2006年11月,原热电公司与飞世尔科学公司合并,Casper任命为赛默飞世尔科技分析技术业务全球总裁。2008年5月,Casper出任赛默飞世尔科技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现为赛默飞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Rainer Blair于2010年加入丹纳赫,2010年至2011年担任Videojet北美和欧洲总裁,2011年至2014年担任SCIEX总裁,2014-2015年担任生命科学平台集团执行长。在加入丹纳赫之前,Rainer Blair担任MAPEI美洲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并在巴斯夫集团任职15年。  Mike McMullen 于1984年加入惠普公司(安捷伦的前身),曾担任安捷伦公司在中国、日本以及韩国的生活科学和医疗分析集团的地区负责人。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任安捷伦生命科学的化学分析解决方案部和化学分析集团的副总裁兼总经理 自2009年9月起担任安捷伦的高级副总裁以及医疗分析集团的总裁 2015年3月18日接任 William (Bill) Sullivan,成为安捷伦科技公司发展历程上的第三位 CEO。  Francis于2013年加入Illumina公司,担任总裁,他与董事会和管理团队密切合作,制定公司的战略方向,并领导产品开发、商业和制造部门,帮助Illumina进入临床市场,并成功执行了多项重大行动,包括推出HiSeq 4000及最近引入MiniSeq。此外,Francis还是现任华特迪士尼公司董事。  Zapico于2016年5月当选为阿美特克首席执行官。此前,于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2003年10月至 2013年1月担任电子仪器集团总裁。他于1990年加入阿美特克担任产品工程师一职,相继担任过各种工程师和一般管理职位。Zapico持有凯斯西储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士学位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Patrick Kaltenbach于2021年1月加入梅特勒-托利多,自2021年4月1日起担任首席执行官。在加入公司之前,他自2018年起担任Becton Dickinson生命科学部门的总裁。2014年至2018年,他担任安捷伦生命科学和应用市场集团总裁。自1991年加入安捷伦及其前身惠普以来,他在安捷伦担任了范围广泛且越来越多的领导职务。  Belén Garijo,医学博士,现任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副主席、代理首席执行官、医疗业务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欧莱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以及毕尔巴鄂银行董事会独立董事。在加入默克之前,曾担任赛诺菲-安万特公司欧洲全球运营高级副总裁,并在被赛诺菲收购后担任基因酶全球整合负责人。在进入制药行业之前,还曾在马德里的拉巴斯医院任执业医师。  加入赛莱默之前,Patrick K. Decker任职于Harsco公司,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此前,他还担任Tyco International公司流体控制业务多项领导职务。在职业生涯早期,Patrick K. Decker供职于施贵宝公司。  Prahlad Singh于2014年5月加入珀金埃尔默担任诊断业务总裁。在此之前,他曾在GE Healthcare多个部门担任要职,并曾担任GE Healthcare、Philips Healthcare高级执行职务,涉及战略,商业发展和兼并与收购。  Norman Schwartz自2003年开始担任Bio-Rad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12年成为董事会主席。1989年到2002年,他是Bio-Rad的副总裁;1997年到2002年,任Life Science集团经理;1993年到1997年,他是Clinical Diagnostics公司团队经理。  Udit Batra曾是默克集团的生命科学分公司默克密理博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负责该77亿美元跨国业务的战略方向与运作,并领导了业务部门与Sigma-Aldrich的成功整合,从而创立了MilliporeSigma。此前,他从Novartis疫苗及诊断公司加入默克公司,在Novartis公司,他曾担任美国波士顿全球公共健康及市场渠道部主管。  Frank H. Laukien自1991年2月起担任布鲁克集团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还担任集团多家附属公司的董事。作为布鲁克最大的股东,他还提供了在组织管理、战略规划、全球金融和业务发展方面的丰富经验,具备充分理解布鲁克关键技术和行业动态的科学技术背景。  Andrew在劳斯莱斯公司有30年的工作经验,长期担任国际性、管理性的职务,并于2010年至2015年担任劳斯莱斯公司的能源总裁。在此之后,他短暂担任过Alent plc的CEO,并在2016年至2018年,成为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Group公司的CEO。自2018年9月3日起加入思百吉董事会,并担任CEO一职。  Kreuzburg自2002年起一直是赛多利斯董事会的成员,2003年5月成为赛多利斯的领导者。在加入董事会前,Kreuzburg在公司内担任过不同的财务高管职位,以及子公司管理团队的一员。  Thierry Bernard于2015年2月加入凯杰,于2020年3月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领导凯杰在分子诊断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此之前,Bernard曾在bioMérieux SA任职,最近一次是担任公司全球商业运营、投资者关系和大中华区副总裁职务。  仪器信息网未来将持续关注全球科学仪器市场变化。点击下面的系列文章去了解世界仪器市场格局。  1. 揭秘全球仪器公司2021年报:业绩爆发 但危机重重  2.龙头换人?增速领跑?2021 跨国科学仪器企业在华业绩盘点  3.重磅!2022年全球仪器公司市值TOP20排行榜  声明:本文未经过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 德国默克新任CEO将于2011年1月1日上任
    默克董事会选举福维泽为下一任首席执行官(CEO)   柯瑞嘉继续担任主席   新任命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   美国新泽西州白宫站—— 默克公司(NYSE: MRK)于2010年11月30日宣布,公司董事会选举现任总裁福维泽(Kenneth C. Frazier)担任下一任首席执行官 (CEO)、总裁兼董事会董事,任命自2011年1月1日起生效,届时,福维泽将接替柯瑞嘉(Richard T. Clark)。柯瑞嘉自2005年起担任默克首席执行官,今后将继续担任默克公司董事会主席一职。默克公司表示,今日的选举结果实现了柯瑞嘉和董事会董事执行的继承人计划的预期结果。   默克现任首席执行官兼主席柯瑞嘉指出:“对福维泽担任首席执行官并领导这个杰出的公司进入一个新的时代,默克董事会和我本人充满信心。在他为公司服务的18年里,我们业务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他的贡献。他的智慧、进取心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将使默克受益匪浅,并推动我们依托科研创新实现改善与挽救生命的目标。福维泽是一个才华出众的领导人,在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巨大机遇的形势下,他的领导将确保默克的成功。”   作为默克董事会的代表,首席董事William B. Harrison表示:“在董事会的继承人计划过程中, 毋庸置疑的是福维泽具备领导默克的战略眼光、运营经验和激情。福维泽是一名久经考验的经理人,在打造默克全球战略架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他对全球健康事业的理解,董事会相信福维泽具备担任默克最高领导人的能力,能够引领长期战略的继续实施。同时,也感谢过去十多年来福维泽与柯瑞嘉的密切合作。我们希望领导团队的转变会平稳过渡,并提升默克的价值。”   自从4月份福维泽担任默克总裁以来,他一直专注于提高公司三个最大部门——药品与疫苗销售与市场、研发以及生产与供应——的效率,及其合并后的整合工作。在他的领导下,默克的全球覆盖率进一步提高,主要产品持续保持增长,并推进了公司强劲的后期研发产品线。在担任全球人类健康部(GHH)总裁的三年任期内,福维泽设计并执行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全球商业销售模型,在合并整合过程中保持了稳固的销售动力,极大地改善了全球人类健康部的成本结构,并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将它投入到高增长的新兴市场。   对于其即将担任默克首席执行官一职,福维泽表示:“能够在这个职位上为默克服务是一种荣耀。这个机会令我深感荣幸和激动。而我对默克人的深切敬意更令我对默克的未来充满信心。默克员工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作为首席执行官,我的责任是使默克的同事们专注于他们的无限才华、创意和承诺,以满足全球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   “展望前方,我们面临巨大的行业变革,能够与一个强大的、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团队共事,我感到非常幸运。我期待与柯瑞嘉、董事会和高管团队合作,确保默克的经营建立在最高道德标准和科研卓著的基础之上,从而满足全球患者的需求,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福维泽强调:“董事会、柯瑞嘉和我就工作的重点,以及为了默克的明天我们需要专注于保持持续增长上完全一致。默克要成为未来的领先者,必须不断调整运营模式 ,并实现业内前所未有的变革。”   作为主席,柯瑞嘉将关注于对董事会的领导、为福维泽提供战略建议、监督计划中的默克与赛诺菲安万特动物保健合资企业的成立,并代表默克与关键的外部组织进行联系。   Harrison指出:“我们非常感谢柯瑞嘉作为首席执行官出色地领导了默克公司,并祝贺默克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显著成绩。2005年柯瑞嘉就任首席执行官时,公司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他实施的战略计划,最终使公司走向成功,重建了我们对默克未来的信心。此外,柯瑞嘉领导了默克与先灵葆雅的成功合并与整合,使公司成为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多元化的全球医疗卫生领域的领先者,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董事会期待着柯瑞嘉在主席的岗位上继续为公司做出贡献。”   柯瑞嘉认为:“过去五年,作为首席执行官服务于默克,并与业内最优秀的员工和管理团队共事,我感到非常荣幸。作为 CEO和有着38 年工龄的老员工,我为我们在发现和研究众多医疗突破,以挽救病患生命、我们推动全球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方面所做的非凡贡献感到由衷的自豪。作为主席,我期望与福维泽及董事会共同协作,使默克公司再创新高。”   柯瑞嘉在2009年领导了默克与先灵葆雅价值490亿美元的合并。在他的领导下,合并后的公司在第一年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业绩,实现了全球整合与协同的所有目标。2008到2009年,柯瑞嘉担任美国药物研究与生产商协会(PhRMA) 的董事会主席,领导整个行业共同努力强化行业营销准则、强化 直销广告的原则,提升公司与医生交往的透明度。在2005年被任命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后,柯瑞嘉通过制定公司的战略目标,亲自负责创新药物,如艾生特® (拉替拉韦钾片)、佳达修® [人类乳头瘤病毒四价( 6、11、16与18型)重组疫苗]以及捷诺维® (磷酸西格列汀片)的成功上市来稳定公司。在担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之前,柯瑞嘉担任默克生产部总裁,负责默克全球生产运营、信息服务以及全球卓越组织运营等工作。   福维泽表示:“我非常感谢柯瑞嘉,感谢他对我的宝贵指导和对我的充分信心。我谨代表默克全体同事,对他的贡献表示由衷的感谢。他的远见与领导力,令默克成为现今真正的全球的领导者。我很高兴能够在他担任主席职位期间与他继续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继续得到他的指导。”   艾生特® 与捷诺维® 为默克公司的子公司默沙东公司的注册商标,佳达修® 为默克公司的注册商标。默克公司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白宫站。   福维泽简历   福维泽自2010年5月起担任默克公司总裁,领导默克的三个主要部门:全球人类健康部,即默克的制药与疫苗业务部门 默克制造部,即默克的生产与供应部门 以及默克实验室,即默克的研发部门。在担任默克公司总裁之前,福维泽在2007到2010年担任默克公司执行副总裁兼全球人类健康部总裁。   福维泽于1992年加入默克,担任阿斯特拉默克集团副总裁、总法律顾问与公司秘书。1994年,他当选为默克公共事务部副总裁,1997年,他担负更多的职责,同时担任公司员工的助理总法律顾问。1999年1月,福维泽晋升为副总裁兼副总法律顾问。1999年12月,他担任高级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负责默克法务与公共事务以及默克基金会。2006年11月,他晋升为执行副总裁兼总法律顾问。   在加盟默克之前,福维泽曾经担任费城Drinker Biddle & Reath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目前,福维泽还担任埃克森美孚公司、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以及宾州费城基石基督学院的董事,同时也是对外关系理事会、美国法学院协会以及美国律师协会的会员。   福维泽拥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柯瑞嘉简历   柯瑞嘉现任默克公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2009年4月福维泽担任总裁之前,柯瑞嘉是默克公司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在此之前,柯瑞嘉曾担任默克生产部总裁,负责默克全球生产运行、信息服务以及全球卓越组织运营。   柯瑞嘉在默克公司度过了38年的职业生涯,曾担任公司生产部门的多个高级管理职位。他于1972年加入默克公司,最初担任质量控制检查员,之后在生产、新产品规划、工业工程、管理工程等领域不断得到提升。1991年,他被任命为材料管理与管理工程副总裁。   1993年,柯瑞嘉被任命为采购与材料管理副总裁 1994年,出任默克生产部北美区副总裁 1996年,担任高级副总裁 1997年,担任质量与商业事务部高级副总裁 同年,担任子公司Merck-Medco Managed Care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后来,担任改名后的Medco Health Solutions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使公司成功上市。2003年6月,他重返默克生产部担任总裁。   2008到2009年,柯瑞嘉担任美国药品研究与制造商协会(PhRMA)董事会主席,该组织代表了全美领先的药品研究与生物技术公司。   柯瑞嘉拥有华盛顿与杰斐逊学院文科学士、美利坚大学M.B.A.学位。
  • 德祥圆满参展第37届HPLC 2011 Dalian / 第18届NSEC
    2011年10月9日至11日,第37届国际高效液相色谱及相关技术会议 (HPLC 2011 Dalian) / 第18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18th NSEC)在大连举行。德祥集团多款色谱相关产品参加了展出。 德国Gerstel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工作站 德国GERSTEL是全球*的样品前处理分析设备公司,成立于1967年,已有40余年的历史。自1986年,GERSTEL成为Agilent气相色谱增值产品全球合作伙伴,其主要产品包含冷进样口系统(CIS)、多功能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MPS XT)、热脱附系统(TDS3)、用于气味化合物分析的嗅觉检测口(ODP)、全自动气相色谱馏分收集器( PFC)、用于复杂化合物分析的多柱切换系统(MCS)等,这些产品基于模块化设计,可单独使用,也可互相配套使用,为用户提供多种样品前处理解决方案,从而大大拓展气相色谱仪的样品分析性能。另外,结合MAESTRO软件,可实现样品高通量的在线分析, 为您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及各行业。 Gerstel MPS XT 是一个多功能的样品前处理平台,*结合液体进样、顶空进样(HS)、固相微萃取(SPMS)、Twister 磁力搅拌吸附萃取(SBSE)、动态顶空(DHS)、自动更换进样口衬管(ALEX)、固相萃取(SPE)、膜萃取、高效移液萃取(DPX)等样品前处理技术于一体,结合Gerstel新开发Maestro软件,为您的色谱提供*性能的体验。 Gerstel多功能全自动样品前处理平台MPS XT Gerstel 作为全球*的生产前处理技术设备的公司,其热吸附系统TDS3展现了世界上最先进技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TDS3是一个高性能的热脱附系统,它使用了Gerstel冷进口CIS,同时作为冷肼和GC进样口。脱附的样品组分在CIS中被冷聚焦,以利于改善色谱峰形。 Gerstel热脱附系统TDS 嗅觉检测器(ODP)专注于味道的检测,可以连接在所有类型的GC上工作。与传统的其为分析相比,它能给出更加显著和明确的结果。它通过一段柔性的传输线和GC相连,同时带有以个可加热的混合腔,皮面高沸点物质冷凝。ODP可以将操作者的感受完整记录,并与GC检测器同时鉴定,得到更准确可靠的结果。 Gerstel嗅觉检测器ODP 目前,Gerstel样品前处理设备已广泛用于环保、香精香料、食品行业、制药工业、塑料工业、精细化工、法医学和临床化学等全球各行各业。德国Gerstel公司以其40余年的成功经验,集多种全自动样品前处理技术于一体,提供高效完美的解决方案,为您的色谱提供*性能的体验。 日本山善株式会社(Yamazen Corporation)---制备色谱专家 全球*30余年只专注于中压制备色谱的厂家,成立于1977年,占据70%以上的日本市场份额,拥有全球诸多知名制药企业如,GSK(葛兰素史克)、Pfizer(辉瑞)、Novartis(诺华)、Roche(罗氏)、Sanofi-Aventis (赛诺菲安万特)、Takeda(武田)、Daiichi-Sankyo(*三共)、SmithKline Beecham(史克必成)等忠实客户。 山善公司为您提供一整套的制备色谱的解决方案。 美国SEMBA模拟移动床色谱&mdash &mdash 高效连续分离色谱 美国Semba Biosciences公司坐落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专业致力于为人们提供高效分离纯化方面的仪器、试剂、分离方法等。 模拟移动床色谱是一种连续的分离纯化技术,适合手性化合物、重组蛋白、抗体等,模拟移动床有别于传统的单柱色谱,不仅分离纯化的效率高,而且节约纯化介质及试剂。美国Semba Biosciences公司也是世界上首先将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运用在台式色谱仪上的,并提供相应的色谱柱及试剂,客户很容易将HPLC或蛋白层析方式移植到模拟移动床色谱上以获得更高的纯度和产量。 Semba Octave&trade 系统特点: 世界上*台台式8柱模拟移动床色谱 适合分析手性化合物、重组蛋白、抗体等 纯化量:毫克~克级 产率为单柱色谱的5~10倍 全流路具有生物样品兼容性 应用领域: 模拟移动床色谱分离技术是色谱技术的一次革新,其应用遍及石油、精细化工、生物发酵、医药、食品等生产及研究领域,尤其在同系化合物、手性异构体药物、糖类、有机酸、氨基酸及标记蛋白等混合物的分离中显示出其独特性能。在分离两组分体系上更有着巨大的优势。 德国Postnova场流分离系统&mdash &mdash 无固定相色谱技术 POSTNOVA公司是一家专注场流分离技术的研发和仪器设计生产的高科技企业。为全球的科学家们提供了非常独特的大分子物质分离技术和技术服务,以确保用户能成功地、高效地使用好场流分离仪器。&ldquo 场流分离&rdquo (Field-Flow Fractionation)概念和场流分离技术的发明者-凯文.吉蒂斯教授(Prof. C. Giddings,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是&ldquo 场流技术公司/POSTNOVA公司&rdquo 的创始人之一,并且开发出世界上*台商业化的场流分离仪。 AF 2000-MT中温非对称流动场场流分离仪 场流分离技术是分离技术的一种,它可以与液相色谱(LC)相比。就像液相主要用来分离小分子一样,场流分离主要用来分离大分子或粒子(可称为:粒子色谱)。场流分离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分离技术,所有场流分离技术都使用相同的基本分离的原则,但采用不同的分离场。根据不同分离场,场流分离技术可分为流动场流分离 ,沉淀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等。场流分离技术可以提供快捷,温和以及高分辨率的分离,它可以分离任何液体介质中的从1纳米至100微米的颗粒物。 场流分离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bull 快速、温和的分离,可以兼容任何溶剂和缓冲液 &bull 超高的分辨率(± 1nm) &bull 没有任何固定相的分离通道 &bull 宽分离范围:粒径1nm~100mm /分子量1000Da~1012Da &bull 无需前处理及过滤,直接进样复杂基质样品 &bull 可收集所需要的样品,方便升级至制备级 &bull 能够连接各种检测器,如在线串联紫外、光散射、荧光、质谱等检测器 &bull 可同时测定分子的分子量及粒子的粒径 更多产品请登陆德祥官网:www.tegent.com.cn 德祥热线:4008 822 822 联系我们(直接用户) 联系我们(经销商) 邮箱:info@tegent.com.cn
  • 全球猪流感疫情最新数字(截至北京时间28日上午)
    韩国出现首例猪流感疑似患者 正接受全面检查   中新网4月28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出现首例疑似患者,目前正在接受精密检查。   韩国政府某官员28日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表示,1名从墨西哥旅游回国的人被列入疑似猪流感患者。   韩疾病管理本部长李钟求就此表示,27日发现3名疑似猪流感患者,经过检查确认其中2人没有感染,另外1人目前被判定为疑似患者,正在接受精密检查。   目前国立保健研究院正在对该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如果被确定为“患者”,将委托美国保健部门做最终诊断。 墨西哥149人可能死于猪流感   中新网4月28日电 “中央社”引述墨西哥卫生部长柯多瓦的话表示,墨西哥疑似死于猪流感的病例升为149人。政府同时宣布全国各级学校停止上课。   美国猪流感确诊病例已上升至四十人   中新社纽约四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魏晞)世界卫生组织二十七日证实,美国猪流感确诊病例已经上升至四十人,比此前一天整整翻了一倍,但幸而没有人员死亡。纽约市市长彭博在当天上午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新确诊的二十例病例都来自纽约市同一所私立高中:圣弗朗西斯预备学校,至今这所高中已有二十八人确诊患猪流感,还有数十人出现疑似症状。   目前,纽约州是美国确诊患猪流感人数最多的一个州。得克萨斯、加利福尼亚、俄亥俄等州当天都有学校因猪流感关闭。周一,美国南卡莱罗纳州再有一所私立学校因担心猪流感传播而被关闭,这所学校的一些学生不久前刚从墨西哥旅行回来,并且出现了咳嗽、发烧等流感症状。   当天,美国海关已开始严密检验通过陆路、水路、航空进入美国境内人员的身体状况,如果乘客报告有流感症状,将进行额外检验。   美国总统奥巴马周一表示,猪流感爆发“令人担心,需要高度警惕”,但并不会“引起恐慌”。他表示,联邦政府正密切注视新出现的猪流感病例,美国已宣布进入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这将确保美国能做出迅速和有效的反应。   尽管白宫不断告诫人们无需恐慌,但紧张情绪还是在蔓延。美国各大网站上,都开辟专栏,教导民众如何防范猪流感传播。美国主要的航空公司包括大陆航空、美国航空公司等也宣布,乘客如有意取消或更改前往墨西哥的航班,航空公司将不会收取任何费用。 新西兰又出现56例疑似猪流感病毒感染病例   中新网4月28日电 综合外电报道,新西兰政府28日称,有另外56例疑似猪流感病毒感染病例正在接受政府的检查。这些人最近均曾前往墨西哥或者美国。   上周末,有9名新西兰学生和一名老师在去墨西哥旅游返回后,目前似乎感染上了猪流感。   新西兰卫生部长托尼-赖亚尔28日称,这56人最近返回新西兰后均出现了流感症状,目前正在接受相关检查。 欧洲出现第一例猪流感病毒患者   中新社巴黎四月二十七日电(记者 卫中)西班牙卫生部今天宣布,该国确诊一名猪流感病毒患者,这也是欧洲发现的第一例猪流感病毒患者。   该名二十三岁的男性患者早前曾在墨西哥居留。到目前为止,西班牙已经发现二十例疑似病例。另外,丹麦也发现五例疑似感染猪流感病毒的患者,目前正在医院观察 法国此前宣布发现四例疑似感染猪流感病毒的病例:在该国北部城市里尔,有三名疑似感染者来自同一家庭,分别是年近五十的一对夫妇和他们二十五岁的儿子。这对夫妇曾于四月中旬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旅行,他们的儿子疑似被父母传染 另一名疑似患者来自巴黎地区。但法国卫生部今天上午宣布,这四名疑似病例测试均为阴性。   猪流感的影响正在欧洲蔓延,欧洲股市今天上午开盘因此下跌,欧洲道琼斯斯托克六00指数下跌百分之一点七,银行、航空与酒店类股纷纷受挫 法国CAC四十大股下挫百分之一点三。与此同时,因市场寄希望医药商能针对猪流感生产出免疫药物,致使制药类股票上涨。英国葛兰素史克公司、瑞士罗氏和法国赛诺菲-安万特集团的股票都出现上涨。   针对猪流感蔓延的情况,欧盟委员会准备在本周召集各成员国卫生部长共同商讨应对猪流感措施。   目前,猪流感病毒已在墨西哥造成一百零三人死亡。美国也宣布了进入公共紧急状态。
  • 打造西部医药产业高地 成都主流药企研发提速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挑战,我国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等特点,它的发展壮大能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引领其可持续发展。日前在京举行的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及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总理的报告不仅让部分长期从事中药事业的代表委员十分兴奋,也让部分大型中药制药企业意识到新一轮发展机遇正在到来。   “温总理的讲话对我国中药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可以为中药生产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好,而且也再一次凸显国家对于中医药产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加大。对于企业来说,要抓住这一轮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将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加快研发速度,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成都地奥集团董事长、总裁、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伯刚说。   人才加投入锻造药研高地   当前困扰着国内中药界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是: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在该产业的整个科技水平我国仍是一个弱国。数据显示,我国医药工业生产的医药品种约95%是仿制国外品种 中药出口额也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十分之一,并且多是以原材料和半成品为主。我国的中药产品目前无一以治疗性药品的形式进入欧美主流市场。当前背景下,国内中药市场反而愈加难以承受国外返销的洋中药冲击之重。而有远见卓识的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中药产业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亟待解决的就是中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人才少,技术能力落后等一系列痼疾。   “如今,中药产业靠传统的成本与营销来驱动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对大型制药集团来说,最根本的还是要靠科技驱动。”李伯刚一语道出当前中药产业发展的破题之道。   搞科技必须采用人才加投入   自创业伊始,科研出身的李伯刚便坚定不移地实施自己的人才战略: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培养药业方面的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国际国内一流人才,建设一支包括博士后和博士在内的跨世纪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创新人才培养中心,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培养既有研究开发能力,又有工程应用能力和开拓创新意识的各类创新科技人员 与国际、国内一些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如世界药业巨头赛诺菲-安万特、荷兰国家科学技术研究院、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研究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等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应用型创新专业人才,多层次进行新药研发。   美国范德堡大学博士后姬建新、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王学超、比利时根特大学博士后广兵……一个个优秀人才的聚集,打造出了地奥豪华的研发战队。当前地奥拥有科技人员1710人,博士及博士后24人,硕士140余人,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2人,国家学科带头人14人。   科研人才渴望什么?长期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李伯刚深谙,研发取得成果后的巨大成就感是任何潜心科研的人毕生的追求。而要想出成果,就要舍得投入。   实际上,早在1992年5月地奥便建立了药物研究所,并与与国际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了给研发人员提供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投资1.2亿元建设的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拔地而起。建成了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微生物药物、基因工程药物、药物制剂、药理毒理等国内一流的研究室,以及国家天然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药物筛选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三个国内一流的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资7000余万元从国外购进600兆超导核磁共振仪、高分辨质谱仪、液质联用仪、高通量全自动半自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八导生理记录仪等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1998年,地奥率先在国内药企中投入巨资建立药物筛选中心,2002年又花巨资首家购进双臂自动筛选工作站,其筛选系统及筛选模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日筛选量达几千至上万个样品。同时还建立了筛选样品库,该库已拥有5万多个样品。   二十多年来,只要是科技人员的研发需求李伯刚都少有拒绝,对于经费更是分文不苛。在地奥,新药研究一旦立项,科研经费将得到充分保证,科研人员将无须为经费发愁。如今,地奥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经费8000万元左右。   正是这么一群人才和如此巨额的长期投入,给地奥带来了空前的创造力,使地奥一举成为中国中药研发高地。   研发推动中药现代化提速   专家预测,新医改以后,中药企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局面,中药现代化程度无疑将在这一轮洗牌中成为重要标志。   在地奥的发展观中,对于中药现代化有着独到的理解:利用强大的技术平台,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使中药的研发、生产适应现代医学的高标准要求,进而完成对传统中药产业的继承、整理、发扬和提高。   新药研发方面,地奥集团一举打破了国内新药以分散研发为主的固有模式,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优势和自身工程技术优势,整合研究资源,转变开发模式,创建系统、高效的研发新体系,集中力量开展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研发,一扫以往国内新药研发资源分散、学科不配套、产品研究开发以引进和仿制为主的被动局面。   生产工艺方面,地奥并不盲目追求高科技的生搬硬套,而是利用自身创新平台,通过不断研究、试验,完成对资源的优化整合。   不可否认的是,中药生产工艺、制剂技术的落后,在产业化的过程中对现代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不够,确实制约着中药的发展。另一方面,很多中药制药企业过于迷信西方技术,盲目引进昂贵的仪器,应用起来并不得心应手,反而出现了投资回报比过低等一系列无法将之大规模应用到行业中的制约,成为鸡肋。   2000年,地奥便通过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开始实现中药生产的规范化、质量控制的标准化、生产装备的自动化,并在中药的提取、分离、纯化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一改以往中药产品粗、大、黑的状况。以至于2002年11月来蓉参加首届中药现代化国际大会的外国专家们在参观地奥的时候,发出了中国已经走出了中药现代化新路的感慨。   凭借着一流的科研队伍,地奥在对于其他行业的借鉴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利用食品工业中的喷雾干燥技术加以改造,实现了中药干燥技术的重大突破 通过将化工产业的萃取塔应到中药纯品的提取分离中,成功将实验室的液液分离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中……   不守旧,不媚外,一切以结合实际为基点,通过不断研发和试验加快中药现代化进程已经成为地奥的制胜法宝。经过二十年的积淀,地奥已经可以成熟地将中草药絮凝分离、凝胶层析、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膜分离及超临界流体萃取等技术运用到研发和生产中。   多年来,地奥正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研发水平,在不断推动自身实现国际化、现代化的同时,也为中国中药产业的实现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由地奥集团牵头负责的地奥心血康产品技术改造之创新研究、基于天然活性成分研究的药物集成创新技术平台,作为国家十一五规划的重大项目均取得了可喜的突破。科技部专家认为,这两个项目将为我国中药产业提高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对天然药物和现代中药的开发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在推动中药现代化过程中有着示范性意义。   当前,地奥在研药物达三十多个,已申请专利上百项,其中国际专利二十四项。预计年内向市场推出两至三个国家级新药,借此发展良机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
  • 围绕生物技术做生意 确保未来20年竞争力
    在科学史和商业史上,当一个国家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便会在某一年份集中涌现一批伟大的人物或公司。2010年之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就是这样的一年。   5月6日,一家从未进入公众视野的公司——深圳海普瑞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开盘价166元,盘中最高涨至188元,成为中国两市第一高价股。创始人、董事长李锂家族因持有2.88亿股,账面财富最高飙至541.51亿元,刷新了中国首富纪录。   从那一天起,不光是深圳高新区的190个邻居,全国超过1.6万家医药公司的老总们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李锂能做到的,我也可以!”   但这家只有两栋三层小楼的公司,在做一件并不高端的事儿:每年从2亿根猪小肠中提取并提纯一种名叫肝素的化学原料药,卖给欧美生产抗血凝药物的超级巨头。2009年,海普瑞营收22.24亿元,净利8.09亿元 其最大主顾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净销售293亿欧元,净收入84.71亿欧元。   这一次,我们从国内135家生物医药上市公司中发现了597个新富家族。但我坚信,这个领域真正的富豪还没有出现。只有那些颠覆未来的人,才能站上财富之巅。   一个革命性的时代在逼近   未来十年,人类到底最需要什么?抛出这个问题,许洋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提前发现身体的病变,把癌症消灭掉。”他正在搭建国内蛋白质组学“Windows”。   他有很多头衔: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博士、国际首个人类单克隆抗体的创立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检验医学研发中心教授、临床蛋白质组学主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美国赛弗吉公司前大中华区CEO、湖州赛尔迪CEO.   “后基因时代蛋白质组学成全球热点,一种划时代的诊断模式——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应运而生。”许洋说,就像每个人指纹的特异性一样,每种疾病的特定蛋白质表达物也不同。通过蛋白质芯片及分析仪器,可将病人血清中蛋白质成分的变化记录下来,找出疾病早期最微小的征兆。   许洋说,今年美国已将该技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准确率100%。目前,已有89种疾病可以通过该技术检测出来,如乳腺癌、前列腺癌、肝癌等肿瘤 心肌梗死、高血压、急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SARS、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 抑郁症、早老性痴呆等神经精神病学 还有糖尿病。   许洋的湖州赛尔迪已投入蛋白指纹图谱检测试剂盒的生产,未来还有两个更大的发展方向:一是生产高尖端的分析仪器 二是为中国超过14亿人刻制生命光盘。“保守估计,这个市场的空间是1万亿。”一位PE人士说,“许洋的爆发力是李锂的10000倍。”   未来十年,人类到底最需要什么?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副院长王俊会告诉你,“让每个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基因图谱,解开所有关乎生老病死的秘密。”他的团队参与了全球人类基因图谱的绘制。   今年6月21日,由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英国桑格研究所,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等共同发起并主导的“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协作组同时宣布:第一阶段三个先导项目完成,来自全球27个族群2500个人的全部基因组信息全部公开。   “我们正解读导致癌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基因密码。”王俊说,“这些数据将为解释人类重大疾病发病机理、开展个性化预测、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一位资深人士分析,深圳花重金把华大基因研究院从北京请过来,旨在与深圳高新区近200家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基因工程产业化的对接。   在蛋白质组学和基因工程这两大引领未来生命科学的核心领域,中国都已崭露头角。建银医疗基金首席投资官马克说,将有四根支柱撑起中国生物医药的黄金十年:   一是老龄化加剧,医疗需求高增长 二是新生活方式带来新药需求 三是政府加大医疗卫生投入,且家庭的支付能力增强 四是国内生物技术研发应用进入突破期。   崛起的行业注定英雄辈出   马克告诉我,中国的医药工业2009年实现了三个突破:一是总产值突破了万亿,二是行业总体的利润超过了千亿,三是出口药品突破了千亿。“这表明我们很可能在十年内赶上欧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医药产品的消费国家。”   今年内1-4月医药制造业实现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分别为3405亿、3215亿,同比增27%、26% 出口交货值达289亿,同比增30%。国联证券医药组组长赵心说,“经过金融危机的低谷,各个子行业都出现了好转迹象,表现较好的子行业为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三个子行业。”   正是这样一种势头,催生了中国的597个医药新富家族。他们,是提前看到趋势、坚守梦想的一群人。   登上中国首富宝座的李锂今年46岁,在肝素行业摸爬滚打了25年 国内血液制品和疫苗行业双龙头华兰生物的掌门人安康,是位62岁的科学家,一手建起有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两大研发中心 奇正藏药的雷菊芳从中科院毅然请辞,1992年只身赴藏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研发孵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他们成功的两条大道。前者双鹭药业堪称典范,其创始人徐明波做研发出身,自2003年上市以来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都在8%以上,而2005年后基本都是维持在15%左右。他专注于不断地研发推新品,将营销完全打包交给了经销商,因此销售费率一直下行,2009年仅占3.69%,这在医药行业极为罕见。   后者许冬瑾家族的康美药业算是典型,其“另辟蹊径、专营饮片”,5年间增值超过21倍。主营业务身处中药饮片这个传统领域,康美药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和技术质量标准化,实现了公司的飞跃发展。   当然,这两条路,国内医企都还只是刚刚起步。但生物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6月上报国务院,有望年内出台。众企业和风投已经在行动。   多年前北岛写过一句这样的诗:“我们的时代在背后,突然敲响大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