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类胚胎编辑

仪器信息网人类胚胎编辑专题为您整合人类胚胎编辑相关的最新文章,在人类胚胎编辑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人类胚胎编辑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人类胚胎编辑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人类胚胎编辑话题讨论。

人类胚胎编辑相关的论坛

  • 挑战人类生殖: 用干细胞制造胚胎

    自去年10月开始,分子生物学家Katsuhiko Hayashi就陆陆续续收到了许多夫妻的邮件,这些夫妻大多人到中年,仍然在为了一件事情焦急:要一个孩子。其中有一位英国的更年期妇女,希望到他位于日本京都大学的实验室,在他的帮助下怀上孩子,她写道:“这是我唯一的愿望。”这些请求开始于Hayashi一篇文章的发表——他原以为只有发育生物学家才会对他的实验结果感兴趣。在体外条件下,利用小鼠的皮肤细胞创造可以发育成精子和卵子的原始生殖细胞(PGCs)。为了证明这些实验室培养的原始生殖细胞与自然发育而成的原始生殖细胞类似,他利用它们生成了卵子,进而创造小鼠生命。他表示,这个创造出来的小鼠生命仅仅是他研究的一个“副产品”,他的研究将意味着更多——利用不孕妇女的皮肤细胞为她们提供可受精的卵细胞。与此同时他还提出,男性的皮肤细胞也可以用来创造卵子,同样,女性的皮肤细胞也可以生成精子。(事实上,研究结果发表后,许多同性恋发邮件给Hayashi ,索要更多的信息。)尽管这是一项创新研究,但是公众的广泛关注还是令Hayashi和他的教授Mitinori Saitou感到非常惊讶。他们花了十多年不断挖掘哺乳动物配子产生的微妙细节,然后在体外条件下重新创建该过程——一切都是为了科研,而非医疗。现在他们的方法使研究人员能够创建无限的原始生殖细胞,这种在以前很难获得的珍贵细胞的正常供应有助于推动哺乳动物生殖研究。但是,当他们将这个科学挑战自小鼠到猴子,再到人类推进时,这一过程被公众定义为治疗不孕不育的过程,于是相关的道德争议随之出现。“毫无疑问,他们在小鼠身上给这一领域带来了重大的改变,” 洛杉矶加州大学的生育专家Amander Clark说,“但是,在这项技术展示它的实用性之前,我们必须讨论一下使用这种方式创造配子的伦理问题。”回到最初在小鼠体内,胚胎发育一周后,便出现约40个左右的原始生殖细胞。这个小小的细胞团进而在雌性小鼠体内形成成千上万的卵细胞,在雄性小鼠体内每天都能生成几百万个精细胞,并能够遗传小鼠的全套遗传信息。Saitou想要了解在这些细胞发育过程中受到了那些信号的控制。在过去的十年中,Saitou已经通过辛苦研究确定了几个基因——包括Stella, Blimp1 和Prdm14 ——这些基因的某种组合在某些时候对于PGCs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这些基因作为标记,可以从其他细胞中筛选原始生殖细胞以观察这些细胞的变化。2009年,在日本神户的RIKEN发育生物学中心,他发现,当培养条件适当时,在精确的时间加入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可以胚胎干细胞转化为原始生殖细胞的。为了验证这一发现,他向胚胎干细胞提供高浓度的BMP4,结果显示,几乎所有的胚胎干细胞都变成了PGCs。他和科学家们都预计这一过程非常复杂。http://www.ibioo.com/data/attachment/portal/201308/25/095620gaqefeejnqejxuu3.jpg人造小鼠生殖细胞产生小鼠胚胎的过程(点击图片查看大图)Saitou的方法严格遵循了自然过程,这与其他从事类似研究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干细胞专家Jacob Hanna说。许多科学家尝试通过信号分子轰击干细胞在体外创造特定类型的细胞,然后筛选细胞混合物得到他们想要的细胞。但是他们忽略了这些细胞的自然形成过程和这些人造细胞与自然形成细胞的相似程度。Saitou找出了形成生殖细胞所需的条件,去除多余的信号干扰并将每个过程的时间精确控制,给他的同事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干细胞生物学家Harry Moore将这种生殖细胞发育的精确重现视为一场“胜利”。到了2009年, Saitou在小鼠生殖细胞出现之前从外胚层取了一些细胞,这成了研究的起点。但是想要真正掌握这个过程中,Saitou希望从细胞培养开始。当时正值Hayashi从英国剑桥大学回到日本,和Saitou一样,Hayashi在该领域先驱Azim Surani英国的实验室里完成了4年的研究。Surani盛赞这两位科学家说,他们的“气质、风格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相互补充”。 Saitou “处理事情时很有系统性、完成目标一心一意”,而Hayashi“工作时更有直觉、视角更广阔、处理问题方法相对更加宽松”,他说。“他们确实形成了一个非常强大的团队。”Hayashi加入了Saitou京都大学的团队,他很快就发现,那里不同于剑桥。在京都大学,Hayashi用在理论讨论上的时间比曾经少得多,而更多的时间都花在实验上。他说“在日本,我们只管‘做’,这有时是非常低效的,但有时又酝酿着巨大的成功”。Hayashi同样以外胚层细胞作为起点,但与Saitou不同的是,他试图培养一个能够产生原始生殖细胞的稳定细胞系。可惜这种方法没有奏效。Hayashi借鉴其他研究结果——一个关键调控分子(activin A)和生长因子(bFGF)可以将培养的早期胚胎干细胞转化成类似于外胚层细胞的细胞类型。这引发了Hayashi将这两个因素结合起来的想法,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外胚层,然后采用Saitou之前的方法把这些细胞成为的PGCs。通过这种新的方法,他最终获得了成功。为了证明这些人造的原始生殖细胞是真实的拷贝,他们必须证明这些细胞可以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和卵子。这一进程是非常复杂和难以理解的。所以研究小组将这一工作留给了自然——Hayashi将PGCs植入无法产生精子的小鼠的睾丸,观察这些细胞是否会发育。Saitou认为,这是可行的,但还是感到有些担忧。当实验进行到第3或4只小鼠时,他们发现小鼠的输精管里充满了精子。“这一切都发生得恰如其分,我知道他们会产生幼仔,”Hayashi说。研究小组将这些精子注入卵细胞中并植入雌性小鼠的胚胎,结果产生了大量的雌性和雄性后代。他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进行反复的实验,成熟的细胞被重新编程为胚胎状态。此外,精子被用于生产幼仔,证明它们具有基本功能——这是干细胞分化领域的罕见成就。Clark说:“这是整个多能性干细胞研究领域里在培养皿中生成全功能细胞类型少有的成功案例之一。”他们预计形成卵细胞更复杂,但是在去年,Hayashi在体外条件下制作有正常着色的原始生殖细胞并转入白化小鼠的卵巢,将产生的卵细胞体外受精后植入代孕。当透过幼崽半透明的眼睑看到黑色的眼睛时,他知道这一切又成功了。生殖细胞的回馈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能够复制验室培养原始生殖细胞的过程。人造原始生殖细胞特定用于表观遗传学研究:通过修饰DNA确定哪些基因表达。最常见的修饰就是为DNA碱基加上甲基,这些修饰在有些情况下,能够反映生物所经历的历史过程。与其它类型的细胞类似,表观遗传标记改变了原始生殖细胞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命运,但原始生殖细胞有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当它们发育成精子和卵子后,表观遗传标记被擦除。这就允许细胞创建能够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受精卵。表观遗传微妙变化中出现错误将会导致不孕不育并出现器官故障,如如睾丸癌。Surani和Hanna的团队已经利用人造原始生殖细胞研究不同酶在表观遗传调控中的作用,也许有一天,能够解答表观遗传网络如何参与疾病调控。事实上,体外产生的原始生殖细胞可以为研究提供数百万个细胞,而不是供科学家研究了40个左右,这些细胞可以通过解剖早期胚胎获得。Hanna说:“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我们这里有这些稀有的原始生殖细胞正在经历我们尚不了解的全基因组表观遗传变化。”“体外模型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 Clark表示认同。临床意义但是Hayashi和Saitou没有办法向乞求帮助的不孕夫妻提供帮助。在这种方法被运用在临床之前,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梳理。Saitou和Hayashi发现,虽然运用他们的技术所产生的后代通常似乎是健康和大量的,但这些后代产生的原始生殖细胞并生不完全“正常”。 第二代原始生殖细胞产生的卵细胞往往是脆弱、畸形的,并且从支持它们生长的组织上脱离。当受精时,卵细胞内部会分为三组染色体,而不是正常的两组,体外受精的成功率也只有正常原始生殖细胞的三分之一。哈佛医学院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的Yi Zhang,使用Saitou的方法在研究中发现,体外受精过程中,人造的原始生殖细胞不能像自然状态下产生的原始生殖细胞一样,抹去它们的表观遗传标记。“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些都是PGCs的类似细胞,而不是真正的原始生殖细胞,”他说。此外,这项技术还存在两个大的挑战。首先是在不将PGCs放回睾丸或卵巢的前提下买入和使它们变成成熟的精子和卵子,Hayashi目前正在试图破解PGCs生成卵子或精子的生物信号,使人工培育条件下完成这一阶段成为可能。但最可怕的挑战是在人体重复上述所有的工作。该小组已经在利用Saitou找到的关键调控基因来调整人类的iPS细胞,但是Saitou 和Hayashi都知道,人类的信息调控网络不同于小鼠。此外,Saitou有无数的小鼠胚胎进行解剖,但无法在人类胚胎进行

  • "半兽人"将诞生?155个"人兽"胚胎引发恐慌

    "半兽人"将诞生?155个"人兽"胚胎引发恐慌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081246_309124_1617423_3.jpg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过去3年,英国科学家已秘密制造了155个同时包含人类与动物基因的杂交胚胎。 这听上去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但确确实实发生了。 消息出来后,欧美多家媒体表示震惊。美国《纽约邮报》还用上了“博士在制造半兽人”的耸动标题。 消息爆出前,英国医学科学院刚发出警告:“如果政府不设立专门的道德监督机构,严密监控每一次人兽胚胎实验,电影《人猿星球》中的一幕恐将成真。”《人猿星球》中,人类在核大战中化为乌有,人猿代替人类统治地球。 一些以治病救人为初衷的科学家感到“委屈”,他们坚信,人兽胚胎实验一旦成功,可能给许多绝症患者带来灵丹妙药。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绍荣博士说,这类实验产生“半兽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论中国还是英国,都有相关刚性规定:任何人兽胚胎不能在世界上停留超过14天,任何人兽胚胎不能被植入人类或动物子宫。 高绍荣说,事实上,即使人兽胚胎植入人类或动物子宫,也不意味着会产生某种怪物,“不是任何两个物种结合在一起就能产生新物种的”。 英国科学家说,人兽胚胎混合时动物细胞核已被取出,新人兽胚胎99%的遗传物质属于人类,只存在部分动物线粒体。不过,正因如此,一些科学家反对将人兽胚胎用于临床,担心存在于线粒体的动物遗传信息会给人类带来疾病。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科学家说,现代社会中,人们应该对科技进步有信心,不必过分在意报纸耸人听闻的标题。绝大多数挑战科学边界的科学家也不希望看到人类面临灾难甚至自我毁灭。面对科学,人类的求知欲和恐惧感存在碰撞,当公众的恐惧压过科学家的探索欲望,科技进步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相反,科学进步就会得到促进。 但事实上,全球从事人兽胚胎实验的国家,远不止英国一个。 2004年,美国曾将人类干细胞移入猪胚胎。此后,内华达大学科学家用了7年时间,培育出世界首只人兽细胞混种羊。另外,美国研究人员还曾让老鼠拥有部分人脑细胞。 (来源:科技日报) 近日,英国媒体披露了一条夺人眼球的消息。英国议会下院议员埃尔顿爵士在质询时获知,在过去三年中,英国一直在“秘密”进行人类和动物的杂交胚胎实验,并且已经制造出了155“人兽”胚胎。虽然人兽混合胚胎遭到了很多英国人的反对,但在英国,这种实验有法可依。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8/201108081246_309125_1617423_3.jpg那么这155个“人兽”胚胎究竟如何制造?它们真的是“秘密”进行的吗?对于人和动物的混合胚胎,英国政府最先是禁止的。但在2008年,在经过公众听证后,英国颁布了《人类受精与胚胎学法案》,一定程度上放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 英多家实验室秘密进行人兽杂交胚胎实验

    胚胎干细胞实验虽然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但也由于伦理问题而饱受争议。英国《每日邮报》7月23日报道,有关英国多家实验室正在进行人兽杂交胚胎干细胞实验的新闻于近日曝光,在政界和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制造150多个杂交胚胎根据《每日邮报》目前掌握的数字,英国多家实验室在过去3年中一直秘密进行人兽杂交胚胎的实验,并且已经制造了150多个同时包含人类和动物基因的杂交胚胎。这些实验都是在《人类受精与胚胎学法案》颁布之后实施的,目的据称是为了通过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为多种疾病寻找有效的疗法。这一消息曝光后立即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英国议会质询会上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议员阿尔顿勋爵表示,胚胎干细胞实验无论是从伦理上还是科学上都无法成功,而人兽杂交的干细胞胚胎实验更是无法容忍。“科学家对这一实验唯一能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你们让我们做下去的话,我们就会向你们证明它的疗效。但我认为这完全是感情上的敲诈。毕竟到目前为止,所有80种干细胞治疗方法全部来自成年人的干细胞,而不是胚胎干细胞。”是否正当引发争议英国公益组织“生殖伦理学评论”的约瑟芬·昆塔瓦莱告诉记者:“为什么他们要躲避公众的视线呢?如果他们所做的是正大光明的事情,我们也就根本不需要通过议会问询的方式才能了解真相了。”很多科学家“为了实验而实验”,这根本不是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界的反应略有不同。罗宾·洛威尔·巴奇教授来自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的国家医学研究院,他认为,近期披露的人兽杂交胚胎实验并不足虑,因为根据相关法律,这些胚胎必须在创造后14天内销毁;相反,更值得人们警惕的是那种将人类基因植入动物胚胎体内的实验。2008年颁布的《人类受精与胚胎学法案》使多种杂交物种合法化,并赋予伦敦国王学院、华威大学等3所研究机构进行相关实验的权利。所有实验目前均因为经费不足而终止,但科学家相信这一领域具有光明的未来。(来源:现代快报)

  • Nature:科学家从人卵细胞培养出胚胎干细胞

    10月6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刊登报告说,美国研究人员用人类卵细胞培养出了胚胎干细胞,虽然这项成果还存在一些缺陷,但已是“黄禹锡造假事件”后最接近培养出正常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成果。这一成果可能引起有关克隆问题的新一轮大争论。http://www.bioon.com/biology/UploadFiles/201110/2011100911202350.jpg(图片来自原文)将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植入卵细胞中,将其培育成为胚胎干细胞甚至最终培养出新的个体,就是常说的克隆技术,著名的克隆羊“多利”就是用这种技术得到的。2004年,韩国研究人员黄禹锡曾宣称用这种方法培育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引起一时轰动,但后来证明这是一起造假事件。此后,许多科研人员都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但一直没有成功。相关研究面临的障碍是,如果先将人类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去掉,再植入另一个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这样得到的卵细胞分裂几次后就会停止发育。而美国纽约干细胞基金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如果留下一部分原有卵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再另外加上体细胞的部分遗传物质,这样得到的卵细胞可以发育到具有70至100个细胞的囊胚阶段,达到可以提取胚胎干细胞的阶段。胚胎干细胞具备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的潜力,如果能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就意味着能够培育出属于某个人自己的组织和器官,可用于个性化的医疗。当然这也会引起有关克隆人的争议。本次研究虽然能够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最重要的是这些细胞中存在3组染色体,即卵细胞原有的1组染色体和来自体细胞的2组染色体,而正常的人类细胞只有2组染色体。因此,这种人类胚胎干细胞还不具备实用性。但是《自然》杂志同时发表的社论指出,这是自“黄禹锡造假事件”后最接近培养出可用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成果,在大方向上证明这仍然是一条可行的道路。社论认为,这将引起新一轮的有关克隆人的大争论,甚至提出联合国有必要开始考虑制订监管克隆的规章制度。

  • 【转帖】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 转基因老鼠胚胎居首

    【转帖】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 转基因老鼠胚胎居首

    尼康公司网站最近公布了光学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展示了生命的美丽和复杂,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话题。 30年多来,尼康公司评选嘉奖了很多世界上最美的显微照片,这些照片对我们的生命科学、生物研究和材料科学做出了重要的科学贡献。   以下就是尼康公司评出的来2007年最佳显微照片的前20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6_124535_1633738_3.jpg[/img]1.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  第一名  作者:格洛里亚科万  单位:美国纽约斯隆-凯特琳记忆研究所   作品:生长了18.5天的双转基因老鼠胚胎[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7_124536_1633738_3.jpg[/img]20倍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中脑和间脑  第二名  作者:迈克尔亨德里克斯  单位:新加坡国立大学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  作品:20倍显微镜下的斑马鱼胚胎中脑和间脑(医学名词)。[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7_124537_1633738_3.jpg[/img]400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  第三名  作者:维姆范埃格姆德  单位:荷兰鹿特丹港Micropolitan博物馆  作品:400倍显微镜下的盘镜轮虫[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8_124539_1633738_3.jpg[/img]100倍显微镜下的红色海藻类植物  第四名  作者:查尔斯克雷伯斯  单位:美国华盛顿阿尔卑斯查尔斯克雷伯斯工作室  作品:100倍显微镜下的红色海藻类植物[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12/200812162139_124540_1633738_3.jpg[/img]20倍显微镜下混杂着浮游生物的海水和缝衣针的针眼儿  第五名    作者:彼得帕克斯   单位:英国牛津郡温特尼市Imagequestmarine.com网站  作品:20倍显微镜下混杂着浮游生物的海水和缝衣针的针眼儿

  • 胚胎干细胞培养标准化操作规程(SOP)

    关键词(必填项目):胚胎干细胞培养目的(必填项目):正确规范胚胎干细胞培养背景知识(选填项目):无。原理(选填项目):无主体内容:目录一、细胞二、一般培养-保持胚胎干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培养基细胞复苏冻存细胞明胶包被细胞传代三、体外分化培养基包被有多聚鸟氨酸/纤维结合蛋白的培养板(使用或不使用盖玻片)体外分化方法四、移植细胞的准备细胞多能性胚胎干细胞产生于小鼠胚泡1.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B5-ES细胞。由Dr. Nagy的实验室制备。2.D3-ATCC; CRL-1934. 我们得到时大约传了17代。3.J1-由Dr. Jaenish的实验室友情提供。我们得到时大约传了7-9代。4.J1rtTA-rtTA表达J1细胞,由Dr. Jaenish的实验室友情提供。5.表达黄色荧光蛋白的YC5-ES细胞,由Dr. Nagy的实验室提供。一般培养--维持ES细胞处于未分化状态ES细胞培养用含有ESGRO(白血病抑制因子)的高糖培养基来阻止细胞的分化。为细胞提供包被有0.1%明胶的平板作为粘附细胞的基质。建议每2-3天从达到80%-90%融合的平板按1:8的比率传代细胞一次,细胞传代以后,在将细胞接种在0.1%明胶包被的培养皿之前,通过预先将细胞接种在没有经过包被的组织培养板2个小时,使分化细胞粘附,从而将分化和未分化细胞分开。将细胞全程置于37℃,5%CO2,100%湿度条件下培养。培养基ES:配制一20×不含DMEM,HS,ESGRO的溶液(该溶液也能用于EB培养基--见下文)。分装在50ml FALCON管中,(稀释为2×,每管42ml),贮存在-20℃。通过将21ml该溶液,HS和ESGRO加入450mlDMEM中制备培养基,0.2μm滤膜过滤。贮存于4℃。 注:一瓶DMEM是500ml。贮存液 DMEM(高糖) [/s

  • 【资料】美国科学家解开胚胎干细胞信号通道之谜

    美国南加州大学科学家表示,他们新发现的名为IQ-1的小分子在防止胞胎干细胞分化成一种或多种特殊细胞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该研究成果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无污染大规模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有关研究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网站上。  干细胞疗法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热门项目,大规模培养胚胎干细胞是干细胞疗法成功发展的前提。目前,实验鼠纤维原细胞饲养层是唯一被证明为能够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在此方法中,必要的化学信号能促使胚胎干细胞不断分裂而不分化。然而,南加州大学凯克医学院医学和药学教授迈克尔卡恩博士表示,人体胚胎干细胞用饲养层培养会遭受实验鼠糖蛋白标识的污染,如果将培养的干细胞用于人体,或许出现可怕的免疫反应。  作为发现IQ-1小分子的研究小组主要研究人员,卡恩表示,他们发现的小分子帮助人们向实现无实验鼠纤维原细胞饲养层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方法往前迈进了一步。对于IQ-1的工作原理,卡恩解释说,Wnt通道(也就是细胞信号通道)对干细胞具有分叉效应(dichotomouseffects),IQ-1能够在阻断Wnt通道一个分叉的同时,增强来自Wnt通道另分叉的信号。这样,人们可以从根本上维持干细胞的生长和所需的力量。  卡恩认为,如果人们能够创造出一个化学物质环境的系统来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那么就可以避免干细胞受污染的危险,它将让科学家的工作更加容易,这是研究小组的奋斗目标。凯克医学院干细胞和再生医学中心主任马丁佩拉博士表示,卡恩他们的研究让人们能够观察胚胎干细胞内部分子控制机制,其新发现有望帮助人们开发出大规模繁殖纯胚胎干细胞的技术。

  • 【分享】英国研究揭示人类受孕的基因奥秘

    【分享】英国研究揭示人类受孕的基因奥秘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英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人类精子独特的“基因签名”,对于开启卵子的生育能力和孕育新生命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一发现将对人们更好地了解受孕的奥秘有帮助。 在英国生物技术及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资助下,来自利兹大学的大卫米勒和大卫埃尔斯博士与来自布拉德福德大学的马丁布林克沃思博士合作研究,发现精子会写下一种“基因签名”,只能被同物种的卵子所识别。精子的“基因签名”好似钥匙,只有被同物种的卵子识别,才能开启受孕之锁。精子的“基因签名”会促进受精活动发生,也能解释一个物种如何发育出独特的基因特征。埃尔斯博士说,“我们发现哺乳动物精子有‘基因签名’,对卵子的受孕和胚胎的发育至关重要。此前人们并没有发现精子有‘基因签名’,我们认为‘基因签名’存在的时间很久远。” 科研人员认为,假如没有正确的“钥匙”来开启生育能力的“锁”,要么就不能成功受精,要么即使受精,也不会正常发育。人们已经知道人类精子DNA排列组合的紊乱会导致男性不育症和受孕失败。而且这种“锁钥”机制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它不仅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其他方面健康的男性产生的精子却是不育的,也能解释不同的物种是如何进化并保持其特性的。米勒博士说:“直到现在,医学家们还在努力探究先天性男性不育症。我们的最新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为什么有些精子会存在功能障碍或者不能正常授精。” 如果精子细胞携带的DNA没有受伤,而且伸展开的话,那么实际上它会有一米多长。为了适应精子细胞核的微小空间,精子DNA就必须要紧紧地卷到一起或排列在一起。利兹大学的研究显示,在人类和老鼠的精子中,并不是所有的DNA都按照同样的方式排列。大部分雄性方的DNA是非常紧凑的压缩在一起,同时有些DNA则排列得不那么紧密。 埃尔斯博士说:“精子细胞中有一种特定的DNA排列方式。而且我们发现,即使在不相关的有生育能力的男性中,这种排列方式也是一样的。这表明这种DNA排列方式与男性生育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对精子DNA在空阔的、不太紧密的排列构造下的详细分析显示,这种DNA携带着很多关键信息,这些信息能够激活导致胚胎发育的重要基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相同的构造存在于几个不相关的捐精者的精子中,更引人注目的是,相似的排列构造存在于老鼠的精子中。 相比于紧密排列的DNA, 空阔构造的DNA或许更容易受到诸如存在于香烟和有些抗癌药物中的破坏性毒素的伤害。正如布林克沃思博士所说:“这也许意味着,那些可能对精子产生基因损害的东西,对于胚胎发育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些发现还能解释为什么近亲物种繁殖的成功例子会这么少。如果两个物种的“锁”和“钥匙”不相配,无论它们的DNA多么相似,都不会孕育后代。就象马和驴交配,有时候能够产生后代。但是因为精子和卵子无法相配,其胚胎的发育是不正常的,那么其后代几乎都是不育的。 研究小组相信相同的机制一定还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类早先的历史中,穴居人与现代人类共存了几千年。不排除曾发生过这两个相似物种间的交配行为,但在我们的DNA中没有发现这些行为遗留的痕迹。假如可能孕育了后代的话,那么或者他们没能存活太久,或者即使他们存活了,也不能再繁衍后代。[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08/200908051539_164075_1607864_3.jpg[/img]

  • 【转帖】古老病毒通过入侵重塑人类基因组

    古老病毒通过入侵重塑人类基因组译者:Docofsoul《每日科学》2010年9月13日报道 —— 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GIS, 隶属于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生物医学研究院)的科学家以及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杜克-新加坡大学医学研究院与普林斯顿大学的同事们最近发现:数百万年前“入侵”人类基因组的病毒已经改变了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的基因开启与关闭方式。科学家已经发现数百万年前“入侵”人类基因组的病毒已经改变了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的基因开启与关闭方式。(照片来源:iStockphoto/Martin McCarthy)这一研究为生理学与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提出的理论提供了明确的证据。芭芭拉•麦克林托克的理论推测:转座因子,即可移动的遗传物质(DNA)片段(比如说病毒序列),一旦插入基因组,就能成为影响基因调节的“控制因子”。本发现对于推进干细胞研究进程、增强干细胞研究为再生医学效劳的潜力都算得上是重要贡献。 由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精英小组负责人吉拉姆•布尔克(Guillaume Bourque)博士率队领导了本研究。本研究的论文发表于2010年6月6日的《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通过运用新的测序技术,科学家们研究了人类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三种调节蛋白质(OCT4、NANOG 与 CTCF) 的染色体组定位(基因组定位)。令人感兴趣的是,在科学家发现大量的相似点的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在人类中受到调控的基因方式与基因类型的许多不同点。尤其是,他们发现:数百万年前自行插入人类基因组的特定类型病毒已经戏剧性地改变了人类干细胞基因调控网络。德克萨斯州大学阿灵顿分校副教授Cedric Feschotte 博士说:“本研究是计算与实验双管齐下的代表作,提供了无可置疑的全新的证据:一些经常被斥责为纯粹垃圾DNA的转座因子,恰恰正是人类发育调控密码的关键成分。”在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中,人类模型系统与小鼠模型系统之间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干细胞分化成体内不同细胞类型的具体过程的理解。布尔克博士说:“这种理解在促使再生医学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地发展 —— 从而解决诸如帕金森病与白血病等问题方面是至关重要的。除了在本研究中利用基因调控网络中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的优势外, 深入研究必须更加直接地集中于人类干细胞。这是因为将某一种类上完成的研究成果转向对另一种类的研究上时必然会遇上的挑战。为了让干细胞方面的发现能够用于临床实践,在人类与(非人类的)灵长类干细胞两个方面还有更多的研究工作需要完成。” 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神经学Rudi Schmid 特聘教授、哲学博士雷蒙德•怀特(Raymond L. White)教授说:“本论文报告了令人非常激动的新发现,证实了一个全新的、迥然不同的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通过将小鼠的基因组与人类基因组的直接比较,科学家能够显示:在两种种类之间,基因调控因子的结合点经常不在同一位置。这本身就足够令人惊讶的了,但是研究者作了进一步的探索,证实许多位点都嵌合在称之为‘转位’因子的一类DNA序列中,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在基因组中移动到新的位置的能力。存在很多这样的相信是病毒基因组进化残余部分的因子,但我们所了解到的(信息中)还有着非常出人意外的情形:它们到达新的(基因组)位置时,还携带着调控因子结合位点。这些在调控方面的变化估计可能在携带它们的有机体上产生重大变化。确实,许多学者相信调控方面的变化处于物种形成的核心,可能在人从其祖先的进化历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本论文可能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论文。”美国能源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所长、劳伦期•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伯克利实验分室基因组学部主任埃迪•拉宾(Eddy Rubin)博士补充说:“这个运用了比较基因组学策略的研究在人类胚胎干细胞(ES细胞)中发现了重要的人类特异性属性。该论文所提供的信息意义重大,应该有助于推进再生医学领域的发展,相信会有不俗的积极表现。”参考文献:Galih Kunarso, Na-Yu Chia, Justin Jeyakani, Catalina Hwang, Xinyi Lu, Yun-Shen Chan, Huck-Hui Ng, Guillaume Bourque. Transposable elements have rewired the core regulatory network of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Nature Genetics, 2010; 42 (7): 631 DOI: 10.1038/ng.600(《转位因子重新连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核心调控网络》)

  • 新显微镜可追踪胚胎发育单细胞分裂过程 有助于理解一个单细胞怎样变成了复杂的组织

    中国科技网讯 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多种功能的胚胎,细胞要经过上千次分裂和复杂的排列重组。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3日报道,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珍妮莉娅法姆研究学院开发出一种最新的成像技术,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确度看到这一过程,让人们能追踪胚胎成形时每个细胞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的变化。相关论文发表在6月3日出版的《自然·方法学》上。 研究人员演示了一段约20小时的果蝇胚胎发育视频。在视频中,生物结构逐渐出现,从一小团简单的细胞簇慢慢变长,变成上万个细胞紧紧挤在一起的拉长的小胚胎,然后在新形成的肌肉收缩舒张下开始颤动,此时胚胎仅有半毫米长。此外,论文中还有一段果蝇胚胎中枢神经系统完整的发育视频,跟踪了单个细胞发育出感觉器官、脑叶及其他结构的过程,由于分辨率足够高,还能看到神经轴突尖端迅速变化。 发明该技术的珍妮莉娅法姆研究学院的菲利普·凯勒说,要理解一个单细胞怎样变成了复杂的组织,真实看到这一过程非常重要。传统光学显微镜速度太慢,无法跟踪细胞在生命初期的迅速变化,也容易破坏一个活胚胎,只能通过把多阶段、多组织的照片拼在一起,才能推测发生的变化,但“细胞分裂重组每次都不一样,这种观察方法可能会产生误导”。 新技术基于一种高速非侵入式光学显微镜,称为SiMView光层显微镜,能从4个角度同时拍摄图像,不仅能跟踪细胞运动,还能对发展过程进行数量分析。该显微镜由凯勒小组和德国的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合作开发,攻克了传统光学显微镜的两个难题:一是光源对样本造成的伤害,二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大部分光源都会伤害细胞,使其中的荧光标记消失。研究小组设计的照明技术是一种激光扫描层,一次照射样本极薄的一层以减少伤害,由探测仪记录下被照亮的部分。光层来自两个相反方向,并用两个探测仪来探测荧光,照明与探测相结合,提供了4个不同的观察角度。不仅能避免由于光散射而造成的模糊,还将图像采集速度提高了50倍。 要让照亮样本和探测荧光在时间、位置上协调一致,时机吻合极为重要,光层交叉通过会造成图像模糊,发光间隔仅几毫秒。为了保持精度,SiMView还安装了实时调节的电子系统。 显微镜每秒会收集350Mb的数据,一个样本一天要产生海量数据,而不同条件或不同基因的发育对比实验,所要求的数据比这还要多好多倍。为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能识别并跟踪显微镜视频中单个细胞并自动分析。这些都构成了拍摄活样本这一完整技术框架的必要组成部分。 凯勒表示,他们还将继续改进显微镜使计算过程更加有效。今后不仅能追踪胚胎中细胞的一代代世系,还可能控制发育以探索发育机制,并研究其他更大更复杂样本的发育过程。(常丽君) 《科技日报》(2012-06-05 二版)

  • 【转帖】胎盘结构或可决定怀孕时间长短

    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国博物学家》(The American Naturalist)上的一份研究报告说,胎盘结构或许是决定哺乳类动物怀孕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胎盘结构越复杂,怀孕时间越短。胎盘在哺乳动物繁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负责把营养和氧气输送给胚胎,同时将胚胎的排泄物输送出去。不过,哺乳动物的胎盘结构各异。研究人员分析了189种哺乳动物的胎盘,最终发现,哺乳动物的胎盘结构越复杂,其孕期就越短,因为这样可以将更多营养提供给胚胎。研究人员发现,在这189种哺乳动物中,鼠类的胎盘最复杂,怀孕时间也只有3周;狗和豹的胎盘也相对复杂,怀孕期分别为2个月和3个月。人类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胎盘结构相对简单,因此怀孕时间也较长。研究负责人、美国杜克大学博士伊莎贝拉·卡佩利尼说:“人类胎盘连接母体组织和胎儿组织的部分相对有限。”研究人员认为,哺乳动物体积大小等因素也影响孕期长短。一般来讲,哺乳动物体积越大,孕期就会相对较长。

  • 澳大利亚CRYOLOGIC公司 胚胎冷冻仪 程序降温仪 CL-8800

    澳大利亚CRYOLOGIC公司 胚胎冷冻仪 程序降温仪 CL-8800胚胎冷冻仪 程序降温仪 程序控温仪 程序冷冻仪Tel : 010-87875910 87875015 13371681771 Email:bioresource@163.com CL-8800型程序降温仪是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以及高安全性的温变速率可控的便携式液氮冷冻系统,由澳大利亚CRYOLOGIC公司运用其专有的国际专利技术设计制造。它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套系统主要包括一个用户可编程的温控器与一个冷冻罐。用户可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最适合的组件进行配置。CL-8800型程序降温仪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之中。无论是兽医、饲养员,还是医疗诊所、大学各实验室,甚至是企业、政府部门的研究机构都选用此系统从事实验室或者野外的工作。CL-8800型程序降温仪具有以下特点:1. 精确: 温度能够被精确设定并在工作过程中精确保持.个样品管内部及不同样品管之间的温度也都精确地保持一致性。2. 灵活: 无论是冷却还是升温,其速率都可根据用户的不同要求而变化。冷却速率可高达8℃/分钟。度能够保持在可控温范围内的任一点上。3. 智能: 所有温度控制都可预先编程,也可临时设定(连接计算机时),随心所欲。当冷冻罐的温度超过或低于指定温度时1.5℃时,系统会自动发出一个听觉的或视觉的报警信号。4. 安全: 系统仅需要少量的液氮。无需使用液氮钢瓶,也完全不涉及酒精等其他易挥发或可燃的液体。5. 经济: 系统每小时消耗的液氮量小于1升,电量的消耗少于60瓦。6. 可靠: 操作使用简单,设置后几乎不需要监控。7. 便携: 紧凑结构设计,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野外使用。8. 安静: 系统的整体设计使得完全不产生振动或噪音。CL-8800型程序降温仪(胚胎冷冻仪)配置及技术参数标准冷冻容器(CC23S型):容积: 细管23x0.5ml 或者46x0.25ml最高冷冻速率: ~8℃/分钟(在20℃时)最高升温速率: ~15℃/分钟(在-43℃时)尺寸(带盖): 直径55mm,高150mm重量: 350g测温探头: 铂CL-8800标准套包括控制器、标准冷冻容器、冷冻罐、软件及提箱,系统总重9公斤CL-8800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参数:控温范围: +40 ℃ ~ -120℃之间温度显示: 数字式液晶显示,分辨率0.04℃重量: 1.9kg尺寸: 90 x 195 x 225mm程序: 预存储16个,可编程报警温度: ~±1.5℃偏离北京时代新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Tel : 010-87875910 87875015 13371681771Email: bioresource@163.com Web : www.bio-life.cn

  • 【建设新闻】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

    [color=#ff483f] 卫生部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color] 近日,卫生部组织专家对依托我校组建的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经专家组认真审核,一致同意,该试验室顺利“过关”。 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以训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琳芳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姚开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章静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朱桂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健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宋平教授等七人组成,刘以训院士担任验收组组长。 验收会上,实验室主任卢光琇教授就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了详细的工作汇报。在建设期间,实验室结合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的发展需求,建立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系与建库及定向诱导分化”、“成体干细胞建系及定向诱导分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技术”3个实验平台,并围绕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全面完成了实验室组建计划书的各项任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及省部级等国际国内科技项目32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800余万元;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6篇,其中包括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Stem Cell》上发表;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41名;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2次,接受和派出访问学者40余名。

  • 【原创大赛】食品安全(报告编辑)

    [align=center]食品安全(报告编辑)[/align][align=center] [/align]目前,随着不断曝光的苏丹红染色,奶粉三聚氰胺超量,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食品质量问题已成为世界各界关注的焦点。随着21世纪食品科技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类关注之重。食品工业是有关国民营养和健康保障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国工业领域中第一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各个方面都体现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食品检测报告编辑工作人员,负责食品的安全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此岗位,不只是简简单单对报告信息进行编辑,更要求对产品技术指标、结果进行严格审核以及把控数据的严谨性与准确性。把控的要点有以下几点:一 、报告基本信息1. 溯源:报告数据、单位、检验方法与原始记录、流转单、委托单信息,台账一致。2. 资质:参数资质范围内盖章,特别注意方法限制的参数,严格按照资质附表书写,不在范围内需要注明,不能超范围出报告,这是很严肃的问题。3. 企标检测必须附盖章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需要审核后再做实验。二、 原始记录1. 原始记录数据报出值问题:保留位数,报出方式,平行样品精密度误差(按照国标方法执行,没有要求参照GB 27404-2008要求)。2. 图谱的线性R0.99(GB 27404-2008要求),5个点以上;图谱上样品信息确保正确;附图方式:标品单点图谱+标曲+样品1,样品2;图谱日期对应检测分析日期。3. 标准溶液的要求严格按照国标以及GB 601要求审核。4. 原始记录的表头保持一致,检测项目与国标一致(食品中的甜蜜素的测定颖写成食品中的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测定)5. 原始记录的页码编写。三、 内部审核与外部审核 我是一名报告编辑自己在出的过程中根据样品状态、判定标准,实验室方法,原始记录等等审核一遍,再会送到品控,再一次审核一遍,以保证出去的报告是准确无误。四、食品质量把控、食品质量安全涉及的方方面很多,需要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控,才能最终保证产品的质量。1. 源头质量控制,保证食品在种植的过程中,杜绝危害物质的添加,保证源头的干净无污。2. 其次是提取、配料、除菌、以及生产的过程中,保证产品按质量标准生产。3. 最后就是成品的检测质量关,做好最后一步的质量检测,保证每个产品质量通过。4. 法律制度,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理由,就必须要有完备的法律法规,还要有足够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卫生法等,各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与本地居民关系紧密的具有当地特色的法律法规,从而更好的保证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帖子无法编辑修改状态了

    帖子无法编辑修改状态了

    位置偏离太离谱了吧?无法编辑了,详见图片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1.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102125_411605_1608602_3.png

  • 对编辑审稿人意见之个人经验小结

    大大小小也投了不少期刊,这一过程中和编辑审稿人打交道也受益匪浅,自己也得到机会被期刊邀请为审稿人。这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一下如何提高选投SCI期刊命中率和如何应对编辑审稿人意见首先,多读文献是关键。套用中国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博士期间读了不下大几百篇文献,其中1,2百高水平的文章主要是CNS上的要精读,记下读书笔记。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路线,技术方法,结果分析,一一解析,最后总结文章的创新点,为何能发,从中那些可以值得学习借鉴。并要求自己用1,2句话并尽可能用一个model图概括该文特色,也就是take home message. 记到本子上,下次看是一目了然,提纲挈领,便于记忆。事实上,自今年2010年起,Cell开始要求每篇发表的论文作者提供一个graphical abstract,勾勒出该文的要点,以便读者一目了然领会文章的贡献和意义,也正是出于此意。选刊,看自己的研究结果意义和本领域哪些杂志所发文章处于类似的水准。如果经常看文章,这点不难,没事就浏览一下本领域的每个杂志的要目table of contents, 感兴趣的title就点击看看摘要,大概就对自己的文章水平略知一二了。自己做的博士课题做出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新发现,觉得投Nature Cell Biology(18分),Genes Development(15分)一档的杂志比较有戏,自己很快根据NCB要求并精读两篇NCB范文写了初稿,给导师修稿后就投到NCB。得到评审意见是要补充新数据,我们补充了一些,但是有些数据无法很快补充,针对所研究蛋白的抗体很不容易制备,我们在response信进行了辩解,二稿投出后莫名其妙被编辑直接拒绝了,并没有送一审专家们再审。在投GD之前,我们决定冲冲Science(尽管不报太大希望),同时尝试一些新试验以替代必须要有抗体才能进行的试验。可喜的是一审通过(Science一审会直接淘汰大约75%稿件不送出审稿),送出二审。一个多月得到意见,要求对我们提出的model给出更多证据支持,这个任务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达到,而且我也想早点毕业。所以就放弃了。就投了保底的杂志GD,同时继续补些可以manage的试验。一个月得到意见,accept dependent on revision,只有3个月期限。好在要求补充的一些试验就是我们预计到的正在补的,补充的试验虽然有挑战性,经过艰苦摸索(实验室条件不是太好,不是大牛实验室),进展顺利,这也是我迄今做试验的巅峰时刻,做出结果的瞬间,我真是有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原理高兴得来不及穿上裤子跑到街上大喊 Eureka(我找到了)的感觉,因为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和巧妙的设计构思终于得到回报。3个月后投二稿,就接受了。整个投稿过程回头来看,受益匪浅。其实如果我们先就补了一些数据,也许NCB 也会接受,不过GD公认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No.1,所以也不足为惜。这篇文章发表一年多已经被引用10多次,还被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生课程Developmental Genetics列为选读文献,所以还不错。还有就是对评审人的意见,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负责的,可以说没有评审意见,文章质量不会上到一个高度,自己看自己评,总是有局限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Peer review系统饱受争议这么多年,还是在采用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人总是有点惰性,发文章这件事会push自己去写,改,构思和做试验,通过发GD文章的过程我的能力提高不少,GD文章我和导师共享通讯作者。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完全独立投稿,所以就想以自己博士论文前言部分为基础,加上评论最新发的一些本领域的好文章(包括自己的GD文章),写篇综述反映本领域的进展。自己不是大牛,导师也帮不上忙,不可能得到编辑邀请在一流杂志写,所以我就自己查,找到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这个杂志比较对口,IF也不错有5分多(自己虽然不完全认同IF,但是大家都以此为参照,所以在选刊时也得考虑)。在投稿时自己有信心觉得能上,因为看了一些该杂志最近发的文章知道水平和我的差不多,果然接到审稿意见基本接受,要求修稿,这是第一次独立修稿和写response信,也顺利完成,文章得以发表。下一步比较有挑战性,我经过多年肿瘤研究的积累,以及博士期间对新领域发育生物学的学习,加上一些专家提出和试验证明的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之间的类似性,我开始着手写篇综述阐述我提出的新假设:即一个胚胎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可能在肿瘤发生尤其是转移中很有意义。在选刊时同样是浏览期刊,找出最近发表的类似的文章做参考,这次我选择了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杂志,该杂志为全球最大的肿瘤研究协会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主办,IF也不错,达5分。因为初稿中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涉及不同领域,得到的3个评审专家意见,第一个可能对本领域不熟悉,提出很多负面评价,2,3提出很好的评价。在写response信时我坚持立场对第一个专家意见做出辩解,对2,3个专家的建设性意见致谢和采纳。文稿修回后很快接受发表。2009年8月第8期登出不久,就收到素不相识的NIH的NCI 一个section的Chief(本领域一大牛)给我的email 评价我的mini review very nice, I like it a lot。9月份的AACR网上期刊Cancer Review Online也收录我的文章,主编对我的文章给予150余字的评价。发表半年多来收到世界各地的几十个读者来信反映图书馆没订阅该杂志而索取全文。可惜目前的客观原因所限,自己还不能开展试验验证自己在此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假设,不知要等到何时。以上两篇综述文章都是一投就基本接受,没有费力再投其他杂志。我觉得选好杂志很关键,不要盲目投稿浪费时间精力。目前来说一篇稿件不修改直接接受发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投稿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ady for revision. 并尽可能早开始。修稿过程很有必要,确实能提高文章质量,所以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貌似很挑剔,其实长远来看是对自己有益。当然对于明显不对的意见要敢于争辩,最终决定权在编辑而不是审稿人。

  • E-week科研周报速读|Illumina子公司推出DNA APP Store,打造“基因测序领域的苹果”

    7月24日~7月30日一周科研动态不可不知[b]黄维院士获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b]莫斯科时间7月26日上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在莫斯科举行。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受邀参加并获颁证书,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代理院长阿尔多申(Sergey M. Aldoshin)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部主任卢宁(Valery V. Lunin)院士为其颁发外籍院士证书,并佩戴院士勋章。[b]官方通报107篇论文被撤稿: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b]2017年7月27日下午,《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新闻通气会在科技部召开。这107篇论文的事实情况总体已经核查清楚。经核查,107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系《肿瘤生物学》重复发表;1篇系《肿瘤生物学》期刊自身错误撤稿,作者没有过错,《肿瘤生物学》已公开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经学术评议认定,其中的9篇存在内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内容未造假。这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这486人中,102人为主要责任人,70人为次要责任人,314人没有参与造假),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b]美首批基因编辑人类胚胎“浮出水面”[/b]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对大批单细胞胚胎的DNA进行了基因编辑。这是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开展的基因编辑研究。OHSU科学家舒克拉特• 米塔利波夫领导了这次研究,他拒绝对实验结果进行评论,并表示是否公布还没最后决定。但实验组其他科学家证实,他们确实利用CRISPR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了编辑。实验组核心成员、美国索克生物研究所的吴军对媒体表示:“据我所知,这是美国首例对人类胚胎开展的基因编辑研究。”[b]国际植物学大会发表《植物科学深圳宣言》[/b]7月29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闭幕。《植物科学深圳宣言》正式发布。闭幕式上,通过委员们热烈讨论与全体代表表决,达成了关于植物命名法规、IAPT(国际植物分类学会)设立中国办公室等六项决议。《植物科学深圳宣言》正式发布,提出在7个优先领域制定行动战略,包括强化对植物科学的支持、加强国际合作等。[b]清华大学医学院开启人工智能辅助临床教学新模式[/b]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正式开启“人工智能+现实虚拟”的临床教学培训新模式,通过专用设施,在虚拟空间里全方位直接观看到患者真实人体结构的解剖细节,可进行虚拟解剖作业、模拟手术切除、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风险评估,这为临床教学、医疗实践以及医患交流带来新模式。[b]Illumina子公司推出DNAAPP Store[/b]这项由Helix和Illumina等公司共同开发的技术——DNA应用商店(DNA APP Store)曾经获得MIT Review“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今日(7月25日),Helix宣布它正式上线,可提供20多种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开创基因产业生态的小时代,实现个人基因组一站式消费体验场景。[b]中国科学家1期同发4篇Cell[/b]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Cell杂志同期发表了4篇以中国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为通讯单位的研究论文!Cell一期也就发表十篇研究文章,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非常振奋人心的。[b]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b]经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四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部门推荐,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刘德培、贺福初、曹雪涛、詹启敏、张伯礼、施一公、魏于全等23名专家组成的。虫洞实验室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买方(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和企业)、卖方(制造商、经销商)提供了包括商务、物流、资金、信息和技术新的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有虫洞旗舰店、虫洞集采、虫洞易购。

  • 科学家观察到酶“编辑”DNA过程 有助纠正遗传疾病

    科学家观察到酶是如何“编辑”DNA的 有望用以纠正人类遗传疾病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丹)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在了解酶如何“编辑”基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观察到了一类被称为CRISPR的酶绑定并改变DNA(脱氧核糖核酸)结构的过程。这项发表于5月27日(北京时间)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研究成果有望为纠正人类的遗传疾病铺平道路。 CRISPR意即“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在上世纪80年代才首次为人们所认知。到目前为止,已发现40%已测序细菌和90%已测序古细菌的基因组存在这种重复序列,而且细菌已开发出一套可以探测和切断外来DNA的免疫策略。其机理大致如此:CRISPR序列与很多病毒、噬菌体或者质粒的DNA序列同源,受到攻击的细菌会以相匹配的DNA为目标进行自然防御。它们所采用的手段,就是利用一种名为Cas9的内切酶,裂解外来DNA。 基因工程师们意识到,如果将细菌的CRISPR-Cas9系统插入其它生物体细胞,它们也能够对目标DNA进行切割。就在去年,这一革命性的基因编辑技术收获了一系列成果:多个研究团队已经成功对人体、小鼠、斑马鱼、大米、小麦等细胞中的基因进行删除、添加、激活或抑制等操作,从而证明该技术的广泛适用性。 不过,人类基因组有30亿个碱基对,要准确锁定某个目标DNA,工作量大致相当于从一套23卷的《百科全书》中找出一个拼错的单词。因此,研究人员为Cas9这把“基因剪刀”找了一个与目标基因匹配的RNA(核糖核酸)作为“导航仪”。在这个靶向过程中,Cas9拉开DNA链,并插入RNA,使之形成了一个被称为R环的特定序列结构。 在最新研究中,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立陶宛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使用经过特别改装的显微镜对R环模型进行了检测。显微镜下的单个DNA分子被磁场拉伸着,通过改变DNA受到的扭力,他们能够直接观测由单个CRISPR酶介导R环形成的过程。这使得这个过程中以前不为人知的一些步骤毕现无疑,也让研究人员能够探讨DNA碱基对序列对R环形成的影响。 布里斯托尔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马克·斯兹克泽尔昆说:“我们进行的单分子实验加深了有关DNA序列对R环形成的影响的认识。这将有助于未来合理地重新设计CRISPR酶,以提高其精确度,将脱靶效应(即在不需要的地方引起基因变异)降至最低。这对我们最终利用这些工具来纠正患者的遗传疾病至关重要。” 总编辑圈点: 不知基因谁裁出,免疫系统似剪刀。Cas9蛋白酶,本来是原始生命用来防御生物入侵的防御性武器,但却被人类变成进攻利器。它在人类手中犹如火箭弹,威力巨大,使用方便。但它精确度有限,容易误切人类不希望影响的基因段。科学家们此次通过改造显微镜,看清了Cas9破拆单个DNA的全过程。这样,人们就能将火箭弹改造成导弹,指哪儿打哪儿。曾经让患者绝望的遗传病,未来或许一针下去就解决了。来源:中国科技网-科技日报 作者:陈丹 2014年05月28日

  • E-week科研周报速读|Illumina子公司推出DNA APP Store,打造“基因测序领域的苹果”

    7月24日~7月30日一周科研动态不可不知[b]黄维院士获颁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b]莫斯科时间7月26日上午,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证书颁发仪式在莫斯科举行。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受邀参加并获颁证书,俄罗斯科学院副院长、代理院长阿尔多申(Sergey M. Aldoshin)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俄罗斯科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部主任卢宁(Valery V. Lunin)院士为其颁发外籍院士证书,并佩戴院士勋章。[b]官方通报107篇论文被撤稿: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b]2017年7月27日下午,《肿瘤生物学》集中撤稿调查处理情况新闻通气会在科技部召开。这107篇论文的事实情况总体已经核查清楚。经核查,107篇论文中,有2篇论文系《肿瘤生物学》重复发表;1篇系《肿瘤生物学》期刊自身错误撤稿,作者没有过错,《肿瘤生物学》已公开澄清;101篇存在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的问题,其中95篇由第三方机构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6篇由作者自行提供虚假同行评议专家或虚假同行评议意见。这101篇论文中,有12篇系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其余的89篇由作者完成,经学术评议认定,其中的9篇存在内容造假,其他80篇系作者完成、内容未造假。这107篇论文共涉及作者521人,其中11人无过错,486人不同程度存在过错(这486人中,102人为主要责任人,70人为次要责任人,314人没有参与造假),其他尚待查实的24人将按程序先纳入科研诚信“观察名单”。各涉事作者所在单位正在按照统一的处理规则,区分涉事作者参与论文造假的事实情况和具体情节,依据法律法规等相关规定,对涉事作者进行处理。[b]美首批基因编辑人类胚胎“浮出水面”[/b]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研究人员利用CRISPR技术,对大批单细胞胚胎的DNA进行了基因编辑。这是美国首次对人类胚胎开展的基因编辑研究。OHSU科学家舒克拉特• 米塔利波夫领导了这次研究,他拒绝对实验结果进行评论,并表示是否公布还没最后决定。但实验组其他科学家证实,他们确实利用CRISPR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了编辑。实验组核心成员、美国索克生物研究所的吴军对媒体表示:“据我所知,这是美国首例对人类胚胎开展的基因编辑研究。”[b]国际植物学大会发表《植物科学深圳宣言》[/b]7月29日,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闭幕。《植物科学深圳宣言》正式发布。闭幕式上,通过委员们热烈讨论与全体代表表决,达成了关于植物命名法规、IAPT(国际植物分类学会)设立中国办公室等六项决议。《植物科学深圳宣言》正式发布,提出在7个优先领域制定行动战略,包括强化对植物科学的支持、加强国际合作等。[b]清华大学医学院开启人工智能辅助临床教学新模式[/b]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正式开启“人工智能+现实虚拟”的临床教学培训新模式,通过专用设施,在虚拟空间里全方位直接观看到患者真实人体结构的解剖细节,可进行虚拟解剖作业、模拟手术切除、手术方案设计和手术风险评估,这为临床教学、医疗实践以及医患交流带来新模式。[b]Illumina子公司推出DNAAPP Store[/b]这项由Helix和Illumina等公司共同开发的技术——DNA应用商店(DNA APP Store)曾经获得MIT Review“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今日(7月25日),Helix宣布它正式上线,可提供20多种面向消费者的基因检测产品和服务,开创基因产业生态的小时代,实现个人基因组一站式消费体验场景。[b]中国科学家1期同发4篇Cell[/b]北京时间2017年7月27日Cell杂志同期发表了4篇以中国的研究机构和高校为通讯单位的研究论文!Cell一期也就发表十篇研究文章,这种情况是前所未有、非常振奋人心的。[b]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b]经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军委后勤保障部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四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管理部门推荐,第一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刘德培、贺福初、曹雪涛、詹启敏、张伯礼、施一公、魏于全等23名专家组成的。虫洞实验室第三方电商平台为买方(高校、研究所、事业单位和企业)、卖方(制造商、经销商)提供了包括商务、物流、资金、信息和技术新的互联网整体解决方案。主营业务有虫洞旗舰店、虫洞集采、虫洞易购。

  • 如何选投SCI期刊及应对编辑审稿人意见之个人经验小结(1)

    大大小小也投了不少期刊,这一过程中和编辑审稿人打交道也受益匪浅,自己也得到机会被期刊邀请为审稿人。这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一下如何提高选投SCI期刊命中率和如何应对编辑审稿人意见首先,多读文献是关键。套用中国老话: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博士期间读了不下大几百篇文献,其中1,2百高水平的文章主要是CNS上的要精读,记下读书笔记。文章的研究思路,研究路线,技术方法,结果分析,一一解析,最后总结文章的创新点,为何能发,从中那些可以值得学习借鉴。并要求自己用1,2句话并尽可能用一个model图概括该文特色,也就是take home message. 记到本子上,下次看是一目了然,提纲挈领,便于记忆。事实上,自今年2010年起,Cell开始要求每篇发表的论文作者提供一个graphical abstract,勾勒出该文的要点,以便读者一目了然领会文章的贡献和意义,也正是出于此意。选刊,看自己的研究结果意义和本领域哪些杂志所发文章处于类似的水准。如果经常看文章,这点不难,没事就浏览一下本领域的每个杂志的要目table of contents, 感兴趣的title就点击看看摘要,大概就对自己的文章水平略知一二了。自己做的博士课题做出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新发现,觉得投Nature Cell Biology(18分),Genes Development(15分)一档的杂志比较有戏,自己很快根据NCB要求并精读两篇NCB范文写了初稿,给导师修稿后就投到NCB。得到评审意见是要补充新数据,我们补充了一些,但是有些数据无法很快补充,针对所研究蛋白的抗体很不容易制备,我们在response信进行了辩解,二稿投出后莫名其妙被编辑直接拒绝了,并没有送一审专家们再审。在投GD之前,我们决定冲冲Science(尽管不报太大希望),同时尝试一些新试验以替代必须要有抗体才能进行的试验。可喜的是一审通过(Science一审会直接淘汰大约75%稿件不送出审稿),送出二审。一个多月得到意见,要求对我们提出的model给出更多证据支持,这个任务在目前的实验室条件下很难达到,而且我也想早点毕业。所以就放弃了。就投了保底的杂志GD,同时继续补些可以manage的试验。一个月得到意见,accept dependent on revision,只有3个月期限。好在要求补充的一些试验就是我们预计到的正在补的,补充的试验虽然有挑战性,经过艰苦摸索(实验室条件不是太好,不是大牛实验室),进展顺利,这也是我迄今做试验的巅峰时刻,做出结果的瞬间,我真是有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浮力原理高兴得来不及穿上裤子跑到街上大喊 Eureka(我找到了)的感觉,因为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和巧妙的设计构思终于得到回报。3个月后投二稿,就接受了。整个投稿过程回头来看,受益匪浅。其实如果我们先就补了一些数据,也许NCB 也会接受,不过GD公认是发育生物学领域的No.1,所以也不足为惜。这篇文章发表一年多已经被引用10多次,还被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的研究生课程Developmental Genetics列为选读文献,所以还不错。还有就是对评审人的意见,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负责的,可以说没有评审意见,文章质量不会上到一个高度,自己看自己评,总是有局限性,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Peer review系统饱受争议这么多年,还是在采用说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人总是有点惰性,发文章这件事会push自己去写,改,构思和做试验,通过发GD文章的过程我的能力提高不少,GD文章我和导师共享通讯作者。毕业后我觉得自己有能力完全独立投稿,所以就想以自己博士论文前言部分为基础,加上评论最新发的一些本领域的好文章(包括自己的GD文章),写篇综述反映本领域的进展。自己不是大牛,导师也帮不上忙,不可能得到编辑邀请在一流杂志写,所以我就自己查,找到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这个杂志比较对口,IF也不错有5分多(自己虽然不完全认同IF,但是大家都以此为参照,所以在选刊时也得考虑)。在投稿时自己有信心觉得能上,因为看了一些该杂志最近发的文章知道水平和我的差不多,果然接到审稿意见基本接受,要求修稿,这是第一次独立修稿和写response信,也顺利完成,文章得以发表。下一步比较有挑战性,我经过多年肿瘤研究的积累,以及博士期间对新领域发育生物学的学习,加上一些专家提出和试验证明的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之间的类似性,我开始着手写篇综述阐述我提出的新假设:即一个胚胎发育中重要的信号通路可能在肿瘤发生尤其是转移中很有意义。在选刊时同样是浏览期刊,找出最近发表的类似的文章做参考,这次我选择了Molecular Cancer Therapeutics杂志,该杂志为全球最大的肿瘤研究协会美国肿瘤研究协会AACR主办,IF也不错,达5分。因为初稿中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假设,涉及不同领域,得到的3个评审专家意见,第一个可能对本领域不熟悉,提出很多负面评价,2,3提出很好的评价。在写response信时我坚持立场对第一个专家意见做出辩解,对2,3个专家的建设性意见致谢和采纳。文稿修回后很快接受发表。2009年8月第8期登出不久,就收到素不相识的NIH的NCI 一个section的Chief(本领域一大牛)给我的email 评价我的mini review very nice, I like it a lot。9月份的AACR网上期刊Cancer Review Online也收录我的文章,主编对我的文章给予150余字的评价。发表半年多来收到世界各地的几十个读者来信反映图书馆没订阅该杂志而索取全文。可惜目前的客观原因所限,自己还不能开展试验验证自己在此文章中所提出的一些假设,不知要等到何时。以上两篇综述文章都是一投就基本接受,没有费力再投其他杂志。我觉得选好杂志很关键,不要盲目投稿浪费时间精力。目前来说一篇稿件不修改直接接受发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投稿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ready for revision. 并尽可能早开始。修稿过程很有必要,确实能提高文章质量,所以有时候审稿人的意见貌似很挑剔,其实长远来看是对自己有益。当然对于明显不对的意见要敢于争辩,最终决定权在编辑而不是审稿人。

  • 24万!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实验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quote]项目概况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实验试剂耗材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75号华鸿国际写字楼3号楼25层2508室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04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quote][font=inherit]一、项目基本情况[/font]项目编号:2023-30024项目名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实验试剂耗材采购项目采购方式:竞争性谈判预算金额:24.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4.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牛胚胎生物工程技术实验试剂耗材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font=inherit]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font]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财库〔2020〕46号);《财政部 司法部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财库[2004]185号);《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的意见》(财库[2006]90号);《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3.1投标人具有有效的营业执照、基本账户开户许可证或开户银行出具的基本存款账号信息,无不良行为记录,并在人员、设备、资金等方面具有相应的能力。3.21)投标人需提供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声明(格式自拟);2)投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均不得被最高人民法院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提供投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在“信用中国”网站中未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网页截图);3)在近三年内投标人及其法定代表人均无行贿犯罪行为(提供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出具的查询记录证明,如果没有行贿记录,网站会显示“无符合条件的数据”,如果有行贿记录,网站会有结果展示,需要下载相关档案,注册一个账号即可下载,如果有违法违规记录的,不得参与本项目投标。查询时间不得早于公告发布之日。)[font=inherit]三、获取采购文件[/font]时间:2023年04月10日 至 2023年04月12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13:30至16: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75号华鸿国际写字楼3号楼25层2508室方式:供应商到宜国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获取招标文件,需提供第3条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材料,以上材料均须提供原件以及加盖公章的复印件一份。以上资料缺少一份,招标代理机构将不予受理报名。售价:¥500.0 元(人民币)[font=inherit]四、响应文件提交[/font]截止时间:2023年04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75号华鸿国际写字楼3号楼25层2508室[font=inherit]五、开启[/font]时间:2023年04月17日 09点00分(北京时间)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75号华鸿国际写字楼3号楼25层2508室[font=inherit]六、公告期限[/font]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个工作日。[font=inherit]七、其他补充事宜[/font]无[font=inherit]八、凡对本次采购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font]1.采购人信息名 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联系方式:陶女士0451-55399371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宜国发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闽江路75号华鸿国际写字楼3号楼25层2508室联系方式:王女士0451-51963073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陶女士电 话:  0451-55399371

  • 不得不说《中国测试》的开发票问题,编辑部太被动了

    2012.7.30把版面费汇出,文章以今年1月刊出,一直等版面费发票,大概2月底打电话给编辑部,他们才开发票,电话里说好要开我单位名称为抬头(一别单位同事是第一作者)。 一直等,直到几天前问了,说已寄出,今天再问,要了寄件编号,一查,发现已签收了。 问问那同事,说他们收到了,但发票抬头是他们单位名,因他们不能报销版面费。 让我白白丢了500元,心疼啊。 问题原因就是此刊没有通讯作者/联系人,有什么事情会通知所有作者;没有统一的联系人会出现不少问题,容易导致沟通不善。 以后再也不投《中国测试》了。那几个常投的中文核心期刊一向以来很主动开发票。 有类似情况的投稿人切记切记啊。 备注:发现我老是会碰到版面费发票的问题。唉,都是为了几个钱,不容易啊。

  • 编辑、运行序列的方法

    我们有一台气相色谱7890A,之前是手动进样,前几个月买了16个孔的自动进样器,现在想用,可是不会编辑方法了,每次编辑完方法都出现:“在序列前中于行1发现无效位置.其他地方也有可能有此情况”.所以请知道使用方法的大侠指教,或者传给我相关资料,不胜感激

  • 纳米钻石“温度计”测量活细胞温度更精准

    有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2013年08月01日 来源: 科技日报 作者: 陈丹 科技日报讯(记者陈丹)据《自然》杂志网站8月1日(北京时间)报道,纳米钻石可用于量子计算机中处理量子信息,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纳米钻石的量子效应,将其变为“温度计”,测量出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内部的温度变化,精确度是现有技术的10倍。通过加入金纳米粒子,研究人员还能够利用激光对细胞的特定部分加热甚至杀死细胞,这有望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癌症而不损害健康组织的方法,以及研究细胞行为的新手段。研究论文发表在本周的《自然》杂志上。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纳米线将直径约100纳米的钻石晶体注入一个人类胚胎干细胞中,然后用绿色激光照射细胞,使氮杂质发出红色荧光。当细胞内局部温度出现变化时,红色荧光的强度会受到影响。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便可以计算出相应的纳米钻石的温度。由于钻石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就可以像温度计一样显示出其所处细胞内部环境的即时温度。 研究人员同时还将金纳米粒子注入细胞内,然后用激光来加热细胞的不同部位,加热点的选择和温度升高多少都可由纳米钻石“温度计”来精确控制。“现在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在细胞水平上控制温度的工具,让我们能够研究生物系统对温度变化的反应。”参与该研究的哈佛大学物理学家彼得·毛瑞尔说。 他指出,基础生物学涉及到的很多生物过程,从基因表达到细胞新陈代谢,都会受到温度的强烈影响,纳米钻石“温度计”将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例如,通过控制线虫的局部温度,生物学家可以了解简单有机体的发育。“你可以加热单个细胞,研究其周围的细胞是否会减慢或者加快它们的繁殖率。”毛瑞尔说。 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测量细胞温度的方法,比如利用荧光蛋白或碳纳米管,但这些测量手段在敏感性和准确度方面都有欠缺,因为其中的一些成分会和细胞内的物质发生反应。毛瑞尔说,他们的纳米钻石“温度计”的敏感度至少提高了10倍,能够检测出细微到0.05开的温度波动。而且其还有改进的余地,因为在活细胞外部,该“温度计”的敏感度已经达到0.0018开的温度波动。 总编辑圈点 这样的“温度计”应该造价不菲,好在钻石是纳米级的。而其能够检测出细微到0.05开的温度波动,让其他测量细胞温度的方法难以望其项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项技术不仅仅只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晶体管已经达到极小量度,在20或30纳米级别,离原子级别已经不远。然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理解热量散播和设备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只有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操控原子级设备,而纳米钻石“温度计”或许能派上大用场。 《科技日报》(2013-08-02 一版)

  • 一种廉价抗真菌药物或能治疗癌症

    中国科技网讯 美国德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21日表示,通过深入分析酵母菌、青蛙、实验鼠和人类进化的关联性,该院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廉价的抗真菌药物——涕必灵能够减缓肿瘤生长,有望帮助寻找癌症化疗新途径。 涕必灵作为口服抗真菌药物已在临床医学中使用了40年,但从未被用于癌症治疗。德州大学科学家查海吉(音译)、爱德华·马库特、约翰·沃灵福德和同事发现涕必灵如同血管破裂药剂,能够破坏新生血管。相关的研究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杂志上。 肿瘤通常会诱导生成新血管来为其失控的生长提供营养。抑制血管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化疗手段,因为它能“饿死”肿瘤。在针对实验鼠的实验中,科学家发现涕必灵能够让纤维肉瘤的血管生长减小一半以上。同时,涕必灵还能减缓肿瘤的生长。 化学教授马库特表示,新的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因为他们首次发现了已获准使用的药物具有人类血管破裂药剂的作用。研究显示,涕必灵有可能与其他化疗方式相结合用于癌症临床治疗。这一新发现是跨学科和跨生物体研究的典范。 在过去完成的研究中,马库特和同事发现了单细胞酵母菌与脊椎动物之间因分享进化史而分享着基因。在没有血管的酵母菌中,分享的基因负责对施与细胞的不同压力作出响应;而在脊椎动物中,分享的基因被重新目的化后来管理动脉和静脉的生长或血管生成。 马库特和同事推断,通过分析这组特别的基因,有可能验证那些能够作用于酵母菌的药物同时也能作为血管生长抑制剂适用于癌症化疗。最终的实验结果证明他们的推断是正确的。 细胞和分子生物专业研究生查海吉的任务是寻找能够抑制酵母菌中基因活动的分子,结果发现涕必灵具有所需的功能。随后,她对发育过程中的青蛙胚胎进行药物实验。她发现,青蛙胚胎在含有涕必灵药物的水中生长时,要么不长血管,要么长出的血管很快被药物溶解。而在去掉药物后,青蛙胚胎的血管生长出来。接着,查海吉在培养皿中对人类血管细胞进行了药物实验,发现药物也能抑制血管细胞的生长。最后,她将药物用于患有纤维肿瘤的实验鼠,获得的结果是药物减缓了血管的生长,同时也减缓了肿瘤的生长。(记者 毛黎) 总编辑圈点 作为一种治疗癌症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化疗除了给患者带来病痛等副作用外,其昂贵的费用,更是让很多患者望而却步。而涕必灵——这种已在临床医学使用了40年的廉价口服抗真菌药物,一旦真能起到减缓肿瘤生长的作用,无疑会给众多不那么富裕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也许以后癌症不再是那么令人可怕的洪水猛兽,而会变成另一种慢性病也不一定。 《科技日报》(2012-08-23 一版)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