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业科教环能

仪器信息网农业科教环能专题为您整合农业科教环能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业科教环能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业科教环能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业科教环能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业科教环能话题讨论。

农业科教环能相关的资讯

  • 2018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点发布 强调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2018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要点 /strong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2018年,农业科教环能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农业部1号文件精神,按照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效益优先的要求,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以试点创建和模式探索示范引领农业绿色发展,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开创农业科教环能事业新局面。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一、以优化布局和机制创新为抓手,持续提升农业科技供给水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启动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 /strong 瞄准国际前沿,强化生物遗传改良、土壤演变规律、资源高效利用等基础研究,重点突破农业合成生物学、作物高光效育种、物联网等10项前沿颠覆性技术。深入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加快基因组编辑、多基因聚合等新技术研究,培育突破性重大产品。瞄准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瓶颈,攻克劳动替代型与自动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业绿色投入品等20项核心关键技术,支撑引领乡村产业兴旺。瞄准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等提质增效,集成应用100项技术模式与装备,培育一批新产业新业态。依托已创建的“三区三园”、美丽休闲乡村等,集聚优势资源,在全国打造1000个科技引领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strong 围绕乡村振兴对科技成果的迫切需求,加快体系创新导向重大转变和服务重心重大调整,着力加强减量高效技术、生态循环模式、智能农机装备、绿色标准规范等技术创新和试验示范。加强运行管理,以解决产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完善行业部门对体系“提问题、定任务、作评价”的考核评价机制。加强体系之间的联合协作,构建共性技术横向协同创新机制。加强体系地方创新团队建设,承接体系研发成果,因地制宜开展名特优新产品研发,加快推进体系成果的集成熟化与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体系人才和智力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和应急支撑。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3.做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 /strong 推动联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重点打造20个标杆联盟。聚焦西北旱区生态循环、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南方稻区重金属污染防治等区域难题,优质奶业、谷物收获机械、深蓝渔业等产业技术瓶颈,推动联盟在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上取得突破。聚焦产学研用实质性融合,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联盟构建实体化运行机制,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等联盟完善一体化协作机制,农业大数据等联盟健全共建共享机制。拓宽支持渠道,构建财政经费、企业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投入机制。规范联盟管理,确保联盟目标聚焦、任务明确、运转高效、持续发展。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4.建好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strong 以科技创新为基础、产业化为方向,促进创新要素集聚、关键技术集成、关联企业集中、优势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农业硅谷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按照先建、后认、再挂牌和建一个成一个的要求,继续指导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等3个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强化政府支持、出台配套政策、吸纳创新资源,力争建成创新能力强、龙头企业强、辐射带动强的示范样板。指导意向创建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明确建设思路,完善建设方案,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适时启动新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5.推进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 /strong 。继续开展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建设,按照任务合同要求,指导做好长期定位观测监测工作。在布局试运行站点基础上,首批确定命名36个站点,综合考虑学科布局完整性和区域代表性,适时增加命名站点数量,并给予优先支持。加强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分中心建设,提升数据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制度建设,适时出台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农业科学数据等管理办法。强化观测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条件保障水平。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6.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strong 遴选部分科研院所开展分类评价改革试点,将科技与产业的关联度、科技自身的创新度、科技对产业的贡献度纳入评价标准,转变创新导向,增强创新活力。开展科技成果权益改革试点,推动科研机构完善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落实依法赋权、分类管理等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科学确定部属研究院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方案,妥善处理拟转企研究所遗留问题。加大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布《2017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报告》,保护科技人员权益。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7.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strong 。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监管工作方案,狠抓研究试验、南繁基地、育制种基地监管,坚决打击非法种植。强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流向监管,建立追溯体系。完善约谈、督导、巡查、信息报送等机制,强化责任追究和案件曝光。组建全国农业科普传播联盟,以“讲好基因的故事”为主题,鼓励开展科普创意大赛。组织全国巡回宣讲活动,持续开展网络宣传与常态化科普,持续推进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等科普活动。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二、以激发活力和提升效能为目标,着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与转化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8.推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 /strong 探索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引导农技人员为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提供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形式增值服务,并合理取酬。推动农业科研院校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优化技术推广服务,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育。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有资质的市场化主体从事可量化、易监管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动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转型升级,创新支持方式,优化实施任务,实行全程绩效管理,对15%项目县进行实地考评,加大实施绩效所占权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9.开展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试点。 /strong 选择部分省份,以重大技术为主线,支持农业科研院校、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组建技术指导服务团队,建设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业重大技术集成熟化和示范推广,完善“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层农技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链条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实现农技服务与生产需求有效对接。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0.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 /strong 在贫困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以及其他有需求地区,从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帮助贫困农户科学发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宣传脱贫攻坚政策,激发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的内在活力。 /p 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 nbsp 11.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模式。 /strong 组织推广10项重大引领性农业技术,加强集成熟化,开展示范展示,组织观摩交流。遴选推介100项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环保的农业部主推技术。结合农业部主推技术和本省农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省农业部门组织示范推广3—5个绿色高效技术模式,以县域为单元,形成技术操作规范,落实到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实现技术快速入户到田。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2.做好农技推广信息化服务。 /strong 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专家、农技人员和服务对象在线学习、互动交流,提高中国农技推广APP在农技人员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人员业务培训管理、项目绩效考评等工作。通过互联网、移动通讯、广播电视等渠道,组织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送,为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实时的指导服务。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三、以完善政策和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3.推进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 /strong 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订以职业认证、教育培训、定向扶持等为核心内容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推动出台专门文件。抓好一批全国职业农民制度建设示范省、示范市和示范县,加快完善配套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纳入农业农村经济考核,推动地方确立职业农民制度框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4.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strong 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计划。2018年培训100万人以上,重点是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人员 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培育专业技能型人员 面向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管理经营型人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5.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strong 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方式,分层分类分模块,切实提高培育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探索政企合作模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职业教育集团承担培育任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6.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 /strong 统筹利用农广校、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构建“专门机构+多方资源+市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在线学习、在线服务和在线考核,实现培育工作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继续认定一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加强标准规范、名师队伍、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四、以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为要求,坚决打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7.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strong 指导各地以县为单元编制全量化利用实施方案,提高秸秆处理利用的区域统筹水平。构建政府、企业、农民三方利益联结机制,集成推广一批县域秸秆全量化利用模式。建设150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县,打造20个典型示范样板。分区域、分作物、分层级,举办现场交流活动。编制秸秆利用政策清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建立五料化利用长效机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18.抓实地膜回收行动。 /strong 加大农用地膜新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加快加厚地膜推广应用。研究制定地膜污染防治办法。做好100个地膜治理示范县建设,构建加厚地膜推广应用与地膜回收补贴挂钩机制,开展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培育地膜回收市场主体,不断完善农膜回收体系。加大地膜捡拾机具、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研发和示范力度,继续开展可降解地膜对比试验。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19.强化耕地土壤污染防治。 /strong 在江苏、河南、湖南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探索推进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分区域、分作物品种制定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要求,开展利用试点。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严格管控重度污染耕地。继续实施湖南长株潭地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与种植结构调整试点。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20.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农业模式。 /strong 开展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县(园)创建,抓好100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推动果沼畜种养循环发展。指导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示范市、示范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模式。强化政策扶持和科技供给,构建产业链主体利益链接机制,培育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企业,打造产业化发展的“领跑者”和行业“标杆”。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1.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strong 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意见》。建设100个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示范村,多能互补,因地制宜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农村节能等技术。加强已建农村沼气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妥善处置废弃农村沼气设施。盘活已建户用沼气,拓展功能,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实施秸秆气化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工程,进一步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供给渠道。建设一批秸秆打捆直燃清洁供暖示范点。组织农村清洁炉具博览展示会,编制发布《清洁炉灶升级换代发展规划》。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22.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 /strong 加快推动外来物种管理立法,完善国家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示范推广生物天敌防治与生物替代技术。加大珍稀濒危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推动制定第二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开展重点保护物种资源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继续实施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工程。 /p 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3.组织农业环境监测调查。 /strong 切实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以农田氮磷和畜禽养殖排放为重点,开展农业面源污染例行监测,布设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完善农业环境监测网,掌握农业环境质量总体状况和变化趋势。 /span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4.强化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绩效考核。 /strong 制定农业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科学设置农业投入品强度、废弃物综合利用程度、污染物减排效果等指标,开展以省、县为单位的年度评价试点。紧紧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任务,做好12个省农业面源污染延伸绩效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农业环境保护压力传导机制。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五、以思想政治和作风建设为主线,打造坚强有力的农业科教环能工作队伍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5.围绕中心谋划工作。 /strong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农业部党组中心工作,推进农业科教环能工作取得新成效。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strong 26.改进政风行风。 /strong 从机关政风建设、科研学风建设、系统行风建设三个层面入手,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进一步提升全系统规范化管理水平。组织向王一成和最美农技员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以榜样引导系统党员干部践行“一懂两爱”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与科教环能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 /p p & nbsp & nbsp strong & nbsp & nbsp 27.大兴调查研究。 /strong 坚持问题导向,围绕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引导组织系统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班子成员,聚焦调研主题、安排专门时间、切实沉下身子,深入基层听真话、察实情、获真知,发现和总结基层鲜活经验。完善调研成果交流共享和转化应用机制,切实把调研成果作为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具体措施。 /p
  • 加速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托普云农为建设农业强国注智赋能
    农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近日,作者在某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要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用创新科技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作为传统产业、基础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新质生产力”正在中国农业领域掀起一股强劲的新浪潮,为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托普云农”)聚焦数字种业、现代农机装备与数字乡村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加强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打造了一批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01智能装备,重塑农业生产模式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作为国内先行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商、全国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托普云农始终坚持“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深度融合,硬件与软件双向协同”的双轮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农业“双强”行动,积极引进行业尖端人才,推动农业智能装备国产化替代。当前,托普云农已自主研发气象环境、土壤、植物生理等多领域农业传感器30余种,创新升级技术,研发、迭代智能硬件装备200余种,赋能农业科研、种业、生产、管理、服务等全产业链应用场景。同时,托普云农成立智能实验室,开展智能识别、农业行业预测等一系列农业AI算法深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生产力落地转化。02创新驱动种业未来,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托普云农在种业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发力,围绕种业监管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种业企业等群体,创新研发育种、制种、种子检验智能仪器以及种业管理服务平台,打造育种信息化、种子检验实验室数字化、制种基地现代化提升、数字种业综合监管实时化等多场景解决方案。①智能装备托普云农从育种科研精密仪器出发,将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与传统育种、制种、种子检验等环节相结合,研发种业科研全流程的智能装备。在智能人工环境方面,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种质资源库、人工气候室、养虫室、组培室、智能光照培养箱、智能人工气候箱等智能装备,以科技力量构建起涵盖种质资源保护、植物生长全过程、病理性研究等多场景的智能化环境调控体系,全方位满足种业科研、教学、生产等多元需求;在数字育种方面,托普云农创新研发了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可实现从植物器官、单株到群体的全生育期高通量、高精度、无损数据采集和多维度表型数据解析。100%国产化,120+表型指标高精度、高效率解析,经科技成果鉴定,托普云农“高通量植物表型采集分析平台”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逐步向国际前沿技术水平迈进。该产品荣获CISILE 2024“自主创新金奖”。托普云农还自主研发了系列手持式智能装备和智慧应用,涵盖种子的根、茎、叶、花、果实全流程,为现代育种工作提供新利器;在种子检验方面,托普云农配套全流程种子质量检验实验室建设方案,可实现实验室规划建设—设备配置—培训服务的一站式服务,助力提高区域种子监督检验能力。②数字种业综合解决方案聚焦现代化农作物制种基地建设,托普云农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通过布设墒情、苗情、虫情、灾情、农机及绿色防控智能装备,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生产数据可视化;打造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将生育期与气候生长季、作物长势与灌溉液位对比分析,实现作物的生长适应性评估。基于区域种业信息化发展需求,打造智慧种业服务平台,平台可汇聚多方数据资源,打造全域资源一张图、种子供需交易专题、投入品监管专题、种子检测管理专题、园区数字生产场景和园区智能管理场景,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种业体系。平台还导入数字化改革理念,将管理端和应用端数据打通,实现制种大户补贴线上一键办理,为种植户和管理人员提供方便。湘东区智慧服务平台03数智赋能,激发数字乡村新动能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关键在于提升数字应用新效能,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的顺利转化。多年来,托普云农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农业紧密结合,打造出浙江乡村大脑、兰溪杨梅产业大脑、浦江葡萄产业大脑等大数据服务平台,构建以“农业大脑”为支撑的技术能力体系,打造“乡村大脑+行业监管”、“产业大脑+未来农场”应用模式,赋能传统农业农事农服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实现生产智能化、运营可视化以及管理数字化,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和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在数字生产方向,为探索现代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让水稻种植高效高产且高质,托普云农携多家单位利用古林土地规模化流转的优势,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优质高效水稻精准化种植技术体系。作为国家首批、华东地区唯一的优质高效水稻大田种植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宁波海曙古林数字大田以“农机可视化、种植信息化、灌溉智能化”等三化为核心,通过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北斗导航等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深度融合,构建了“育、耕、种、管、收、烘”全流程智能化的水稻优质高效精准化种植技术体系,显著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宁波海曙古林数字大田在乡村数据汇集方向,围绕政务平台的数字化改革,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作为“浙江乡村大脑”技术支持单位,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战略目标,搭建起“一仓一图一码五库三能力”的核心架构,支撑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应用,提升农业智能、乡村智治、农民智富能力。迭代升级至今,“浙江乡村大脑”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农村领域数字化改革的重要成果。浙江乡村大脑在产业融合促富方向,托普云农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农场”的发展模式,实现业务全闭环、主体全上线、地图全覆盖、数据全贯通、服务全集成的数字农业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已成功打造出杨梅产业大脑、葡萄产业大脑等多个卓有成效的产业案例。兰溪杨梅产业大脑展望未来,托普云农将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打造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融合,加大农业装备自主研发力度和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传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型升级,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注入新技术动力、提供新要素动能、夯实新产业支撑。
  • 国鼎环科与农业部援助安哥拉农业基础项目合作成功
    国鼎环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与国家农业部门援助非洲安哥拉农业基础项目合作成功,为安哥拉政府农业研究部门提供了美国美国LI-COR公司的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我们在继续履行:&ldquo 让世界更绿色更环保&rdquo 的理念。
  • 农业农村部新增75家学科群重点实验室(附名单)
    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经研究,农业农村部决定增补一批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共75家,涉及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学科群、现代农业装备学科群、农业信息技术学科群、农业遥感学科群、耕地保育学科群等。详情如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部属相关单位,各有关单位:  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经研究,我部决定增补一批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现将组织申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领域  重点突出高效育种、耕地保育、智能装备、绿色生产等领域,新增一批重点实验室(名单详见附件1)。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一)此次新增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为涉农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其中,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一般为中央级涉农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  (二)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坚持“四个面向”,在本学科领域内具备组织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的能力,是业界公认的国内权威。  (三)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特色优势明显,具备组织开展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的能力,可以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四)依托单位应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具有良好的培养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条件与环境。  (五)依托单位应具备完备的科研设施,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能够保证实验室运行经费,具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等,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六)已在学科群内建设了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原则上不再参与该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申报。  三、申报方式  申报单位需报送申报书电子版和纸质版,具体要求如下。  (一)申报书填写  申报单位进入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http://njtg.nercita.org.cn/user/index.shtml),点击“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申报”,下载申报书(格式见附件2),按要求填写。  (二)申报书审核  申报单位将申报书纸质版报送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并签字盖章。  (三)申报书报送  1.申报单位将申报书电子版(Excel文本、带签章的PDF文件)提交至管理用户,由管理用户进行汇总。  2.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管理用户登录账户(账户为BA开头),进入“实验室申报”板块,点击“申报管理”,报送申报书。  3.申报单位于2021年12月17日前(以寄送时间为准),将1份签字盖章的纸质版申报书寄送至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4.管理用户说明。省属涉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管理用户为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具体联系其科教处)。中央级涉农科研单位、农业农村部直属单位、教育部部属涉农高等院校等单位的管理用户为本单位,需联系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开通账号。  四、联系方式  (一)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联 系 人:杨国辉  联系电话:010–59192916  (二)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  联 系 人:王蕊  联系电话:010–59199379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邮 编:100122  (三)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支持单位)  联 系 人:李冬莉  联系电话:010–51503738  附件:附件1新增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名单.xls  附件2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申报书.xls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1年12月8日新增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名单
  • 农业生物技术保障粮食安全研讨会广州召开
    2009年12月22日,华南农业大学与植保(中国)协会在广州联合召开以“农业生物技术保障粮食安全”为主题的媒体研讨会,研讨会由华南农大副校长陈志强教授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委员黄大昉教授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晓光教授和华南农业大学李华平教授分别在座谈会上作了主题报告。科学家们就目前农业生物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农业生物技术作物安全性和转基因木瓜的应用等内容做了详细介绍,并同与会媒体进行了深入探讨。   最近,在经过了多年严格的安全性试验评估后,农业部已向我国自主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植酸酶玉米品种发放了安全证书。获得安全证书意味着这两种产品的安全性已获得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可,可以投入生产应用。此举,必将促进中国的水稻和玉米产量的进一步增长,并能加速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目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在2009年11月的世界粮食安全峰会上透露的信息显示,今年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更为恶化,与2008年相比,全球正在忍受饥饿和营养不足的人口可能将增加1亿之多,总数将达到10亿多人,这个数字创下了近40年的最高纪录。而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增加三成达到91亿,粮食产量必须提高70%才能满足人口需求。与此同时,农业投资不足、金融和经济危机、气候变化等因素又使粮食安全问题雪上加霜。   黄大昉教授表示:“在应对我国粮食缺口,资源短缺,污染、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种种挑战方面,农业生物技术能对农作物的质量、数量进行精确的改良和提高,生物技术作物在产量、抗病、抗虫、抗冻、抗旱、抗除草剂等抗逆能力和营养品质等方面较传统作物有显著改进,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作物品质和产量,并能有效缓解环境的不断恶化。”   农业生物技术作为农业科技革命的强大推动力,在其应用的十多年里显示了在提高粮食生产力、增加产量方面的巨大潜力。利用生物技术,能够开发出具备更加适合人们需要的生物特性的农产品品种。   杨晓光教授指出:“与传统食品相比,生物技术作物及其食品在微生物毒素、农药残留等方面更安全,而且通过更为精确、更有预见性、效率更高的基因改造,生物技术作物及其食品还为消费者带来更营养、更健康的食品选择。在全世界数亿人食用生物技术作物及其食品至今尚未出现一例食品中毒或医疗事故。生物技术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批准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凡是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生物技术作物及其食品均是安全的。应该让生物技术更多更好地造福人们的生活。”   国内唯一申报转基因番木瓜商业化种植的负责人、华南农业大学李华平教授在研讨会上畅谈了倍受媒体关注的转基因番木瓜的应用情况,转基因番木瓜的种植户也介绍了自己受益的亲身经历。李华平教授表示:“转基因番木瓜高抗番木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番木瓜环斑花叶病的危害,这样将极大提高番木瓜产量和品质,使得人们能品尝到质优价廉的番木瓜果品。转基因番木瓜不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任何威胁和隐患,目前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番木瓜具有食品和环境安全性的任何风险。”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为保障粮食安全,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粮食增产目标:“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11,000亿斤以上,比现在增加1,000亿斤。”华南农大副校长陈自强教授表示:“农业生物技术是一场新的绿色产业技术革命,只有依靠农业生物技术,我们才能应对和解决粮食危机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农业生物技术未来的前景是非常美好的,它将给中国以及全世界的农民、消费者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利益、方便和安全保障。”   农业生物技术的产业化是目前国际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竞争的焦点,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已为农业发展起到重大地推动作用,随着转基因水稻和玉米获得农业部安全批准,农业生物技术必将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并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链接:   关于华南农业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是广东省和农业部“九五”、“十五”共建“211工程”全国重点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悠久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始创于1909年的广东全省农事试验场暨附设农业讲习所,在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建立了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继续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学校设有农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园艺学院、兽医学院、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食品学院、林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22个学院。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有86个本科专业, 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9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多个国家、农业部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为以农业科学为优势、生命科学为特色,立足广东、面向全国,农、工、文、理、经、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并向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迈进!   关于作物国际协会(CropLife International):   作物国际协会是全球性作物科学行业联合会。其网络支持的地区和国家级协会已经超过90多个。国际植保协会致力于推广作物保护和生物技术产品,发展可持续性农业和食品生产,同时负责作物种植的全过程“责任关怀”管理等。植保(中国)协会生物科技分会是作物国际协会在中国的常设机构,隶属作物国际协会亚洲分会,负责在中国境内开展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和活动。
  • 科技赋能农业 托普云农智能装备又双叒上电视啦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正值春耕春管的关键时期。各地抢抓农时,人力、机械齐上阵。 田间地头的繁忙景象,吸引了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与关注。其中,托普云农自主研发的智能装备也频繁亮相,一展科技赋能农业的靓丽风采! 作为数字农业领域先行者,托普云农是如何推动各地春管高效进行的呢? 央视报道 坐标:山东、浙江、安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山东肥城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山东聊城CCTV13新闻频道《共同关注》安徽阜阳CCTV13新闻频道《午夜新闻》浙江平湖 无论南方还是北方,病虫测报防治工作都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托普云农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系统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实时动态监测田间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土壤墒情、田间环境等重要参数,农户不用出门即可对田间作物情况了如指掌,科学高效春管的同时,更“解放”了双手。 地方报道 坐标:山西《山西新闻联播》 在山西临汾,浮山县智慧农业云平台每隔一小时,就可以将全县所有耕地的17种监测数据更新到种植户手机上。拥有60亩耕地的小麦种植户郭怀山使用了该系统后说:“以前我们靠天吃饭,靠经验种地,现在靠科学,以后产量更高了!” 放眼各大媒体的春耕春管系列报道,高标准农田的身影也亮相的愈加频繁。一块块规划整齐的农田,一道道纵横交错的水渠,不仅仅是农田面貌的变革,更是“粮田”变“良田”的转变。从土壤改良、高效节水、农田防护、生态保护到科技服务,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才是保障作物稳产高产的“秘诀”所在。 托普云农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也落地了宁波古林数字大田、临安太阳镇高标准农田、海门无人农场等众多经典案例,通过全流程的数字技术应用,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宁波古林数字大田临安太阳镇高标准农田 无论是春耕还是春管,最终实现的目的都是粮食的增收增产。抓好春管作业,就要找准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科技”。多年来,托普云农一直秉承“用科技改变传统农业,用服务缔造美好生活”的理念,利用农业信息技术和农业专业的深度融合,为农业增产增效注入活力,让更多农户搭上“致富列车”!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增补)开始申报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增补部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通知   农办科[2011]33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精神,考虑到工作连续性和部分领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经研究,决定增补部分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现将申报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原则上从各级涉农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各申报单位应结合《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综合考虑本单位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发实力,独立申报。   二、申报方向   都市农业 桑蚕遗传改良 茶树及茶叶加工 甘蔗生物学 授粉昆虫生物学 麻类生物学及加工 烟草生物学及加工 核农学。   三、申报方式   1.各申报单位填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书》(见附件1、附件2),统一用A4纸打印,经主管部门(单位)盖章后,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式2份,同时报送电子版。申报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5日(以收到纸质材料时间为准)。   2、申报单位可登录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moa.gov.cn)或农业科教信息网(http://www.stee.agri.gov.cn)下载上述有关文件和申报表格。   联系人:刘爽   联系电话: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   邮编:100125   附件:1.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书   2.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书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开始评估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的通知   “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创新和服务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全面调查采集农业科研机构相关信息,系统分析我国农业科研资源的布局、结构和质量,科学评估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于促进农业科技宏观决策、进一步加快农业科技事业持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全面了解“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水平、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队伍的发展情况,决定开展“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和任务   全面调查了解全国农业科研机构中科研人员的数量和结构,深入分析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和条件,准确反映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服务活动及成果产出情况,科学评估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的个体和区域整体创新能力、服务农业能力,系统总结宣传各地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   二、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这次评估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有关部门和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相互协调配合,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评估工作由我部科技教育司负责组织,科技发展中心负责具体实施,科技教育司和科技发展中心共同成立“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能力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和评估指标的制订、调查表设计、人员培训及数据分析等事宜。各省(区、市)的农业科研机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审核工作原则上由省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牵头负责,各参与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部属“三院”的评估组织工作和报送数据的审核工作由院科技局(处)负责。   为便于工作联系,请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于6月10日前将联系人名单(见附表)传真或发电子邮件至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办公室。   (二)开展人员培训   评估工作组将组织对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联系人以及各省农科院科技处相关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各省(区、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和部属“三院”科技局(处)要迅速开展对本省、本院各参评单位填报评估调查表人员进行培训,以确保评估数据采集工作顺利进行。   (三)做好数据填报   这次农业科研机构评估范围为全国地(市)以上独立运行的科研实体(研究所、研究中心、研究院),包括种植、畜牧、渔业、农垦、农机、兽医、信息情报、测试标准等专业领域的科研单位。数据采集以研究所(中心、院)为单位进行,由专人负责填报(纸质和电子稿同时报送)。统计范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各单位要严格按照要求,准确、及时地填好《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调查表》(可在农业科教信息网下载,网址:www.stee.agri.gov.cn)。   (四)确保时间进度   这次评估工作于2011年5月启动。具体时间进度为:   1.筹备启动阶段。时间为5月初至6月上旬,设计评估调查表、制定评估指标、印发评估工作通知,报送各地、部属“三院”联系人。   2.人员培训阶段。时间为6月中旬,对各省、部属院联系人和各省农科院科技处人员开展集中培训。   3.数据采集与上报阶段。时间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各科研机构填报、审核数据 7月上旬各省、部属“三院”上报数据。   4.数据汇总和分析阶段。时间为7月中旬至8月底,汇总、分析和处理数据,8月底前完成评估结果报告。   5.工作总结和结果发布阶段。时间为9月上旬,总结评估工作,公布评估结果。   联 系 人:蔡彦虹 李仕宝   联系电话:010-59199399,59199373   传真:010-59199374   E-mail: caiyanhong@agri.gov.cn或lishibao@agri.gov.cn   附: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能力评估联系人名单 姓名 单位 职务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E-Mail   填报人:   注:本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厅(局、委、办)科教处、部属“三院”科技局(处)通过传真或E-Mail报送。
  • 校企联合,赋能国产创新 | 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
    5月16日,河南省大型仪器共享示范中心、河南省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河南农业大学举行。本次仪式由河南农业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办公室主任 杜莲珍主持,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刘晓永、河南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处长 贾柔冰,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李浩川,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共享服务平台主任 刘朝科,河南省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理事长 张书胜、副理事长 孙雨安、秘书长 王九一,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究院院长 石冬梅,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疫病防控研究所所长 贾斌,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谱育科技”) 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等专家领导出席活动。校企联合,赋能国产创新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 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同期,河南农业大学-谱育科技 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仪式顺利进行,谱育科技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 李浩川为合作共建实验室揭牌。合作共建实验室之后将为河南省及周边省市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样品检测、技术培训、方法开发、科研合作提供支撑服务;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河南农业大学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推动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加速国产仪器推广应用、促进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领导致辞』河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刘晓永在致辞时强调,学校高度重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建立了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制定了一系列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和措施…仪器设备资源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希望以此次揭牌和证书颁发仪式为契机,继续深入推动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为河南省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实施提供更加强大的支撑。河南省科技厅实验室与平台基地建设处处长 贾柔冰对河南农业大学大型仪器开放共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河南农业大学“双一流”创建,全力支持农大进一步探索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制度创新、共享机制体制创新和实验技术人才培养等工作。谱育科技高级副总经理 沈严感谢河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对谱育科技的信任,并表示,在国家“大力发展科技仪器”的政策号召下,谱育科技建设了较全面的科学仪器技术平台与产品体系;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实现了对高分辨质谱等产品的重大技术突破,推出了诸多创新场景、多技术平台的“国产替代”产品,之后可为河南省国产大型仪器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大型仪器共享示范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会议结束后,与会嘉宾参观了合作共建实验室。目前,河南农业大学作物学大型仪器测试运营中心已配备了谱育科技LC-MS/MS、GC-MS/MS、ICP-MS、ICP-OES、超级微波消解系统、全自动减压平行浓缩仪等高端科学仪器并逐步投入使用。之后,谱育科技高端科学仪器将为河南农业大学开展农业研究、科研探索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通过发挥双方优势,加速国产设备仪器研发成果转化,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在科研检测中的应用,早日实现用自主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未来,谱育科技将以“中心”和“基地”需求为基础,通过搭建完整的应用测试培训体系,完善应用技术培训、应用方法开发、应用能力提升等服务,促进学校科研事业向更好、更快发展,共同提升国产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
  • 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正式启动
    5月26日,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启动会暨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该实验室隶属于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学科群,主要依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组织建设。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王衍亮巡视员、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李谊调研员、能源生态处方放调研员,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朱明院长、崔军副院长,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全体委员以及学科群其他组成单位的代表共30余人出席了启动会。   启动会上,王衍亮巡视员首先介绍了以学科群统领农业部新一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出发点和重要意义,他强调,学科群要建立分工协作、学术交流、资源共享和动态考核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团队建设。针对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他提出了要凝练聚焦废弃物能源化利用的科技创新、抓紧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等要求。   会议还举行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学术委员会共由12名委员组成,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张源辉教授任主任委员。   启动会后,召开了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能源环保所所长、实验室主任赵立欣从实验室概况、“十二五”重点研究方向、组织管理等三个方面做了工作汇报,委员们和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和交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在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为主的生物质资源能源化利用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鲜明特色,具有很强的研究基础。同时,专家们也希望实验室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明确定位、找准目标、突出特色,加强与工程、产业的结合,引领和促进学科群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李谊调研员通报了今年科教司在重点实验室方面的重点工作,介绍了正在编制的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规划,并就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年度工作总结以及信息化建设等提出了具体要求。   会议的召开,标志着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正式展开,对于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明确工作思路和重点、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依托单位名单公布
    关于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29个建设依托单位名单的公示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以及《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农科教发[2013]2号)精神,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我部决定增补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经企业申报、专家评审和现场考查,现将遴选出的29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依托单位(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疑问或需反映情况,请于2013年7月19日前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李 谊   电话:010-59193075   传真: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2013年7月12日   附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依托单位名单   序号   依托单位   1、广东恒兴集团有限公司   2、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   4、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5、吴江市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6、通威股份有限公司   7、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9、创世纪转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10、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11、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12、安徽莱姆佳肥业有限公司   13、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4、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   15、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16、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有限公司   17、天津瑞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18、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19、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0、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21、仲衍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2、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23、湖南泰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4、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25、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6、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27、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8、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9、酒泉奥凯种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农业部增补重点实验室和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增补部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通知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精神,考虑到工作连续性和部分领域科研工作的重要性,经研究,决定增补部分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现将申报等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原则上从各级涉农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各申报单位应结合《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综合考虑本单位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研发实力,独立申报。   二、申报方向   都市农业 桑蚕遗传改良 茶树及茶叶加工 甘蔗生物学 授粉昆虫生物学 麻类生物学及加工 烟草生物学及加工 核农学。   三、申报方式   1.各申报单位填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书》或《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书》(见附件1、附件2),统一用A4纸打印,经主管部门(单位)盖章后,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式2份,同时报送电子版。申报截止日期为2011年8月25日(以收到纸质材料时间为准)。   2、申报单位可登录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moa.gov.cn)或农业科教信息网(http://www.stee.agri.gov.cn)下载上述有关文件和申报表格。   联系人:刘爽   联系电话: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邮编:100125   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五日 相关新闻:246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正式公布
  • 农业部新增27家部重点实验室/站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我部启动了增补部分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建设工作。在各单位申报、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将增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的依托单位名单(见附件)予以公示。如有疑问或需要反映的问题,请于2011年10月11日前,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魏锴   电话:010-59193075   传真: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附件:增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议依托单位名单 序 号 方向 依 托 单位 类型 1 茶树及茶叶加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实验室 2 安徽农业大学 3 云南农业大学 实验站 4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5 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6 甘蔗生物学 福建农林大学 实验室 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8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实验站 9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10 麻类生物学及加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 实验室 11 福建农林大学 实验站 1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1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14 烟草生物学及加工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实验室 15 河南农业大学 实验站 1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17 桑蚕遗传改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 实验室 18 西南大学 19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实验站 20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 21 授粉昆虫生物学 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 实验室 22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实验站 23 福建农林大学 24 都市农业 北京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实验室 25 上海交通大学 26 核农学 浙江大学 实验室 2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实验站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将启动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抓紧开展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部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改善科技创新条件”的要求,在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部在编制《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的同时,拟于今年在部分省区先期启动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定位与目标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十二五”期间,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以及专业性、区域性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我部以“学科群”为组织单元,布局命名了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通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建成一批科研设备先进、数据处理高效、资源共享程度高的综合性、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形成完备的农业科研体系,推动农业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为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建设布局及内容   依据“十二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布局和正在编制的《全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规划(2013-2017年)》,综合考虑学科布局、产业特点、区域特色和建设基础,2012年拟在农业环境学科群的1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6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4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先期开展建设试点。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支持购置单台套20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及改造实验设备配套的用气、用水(纯净水)、动力电与通风装置等相关配套实验设施。其中土建工程投资不得超过总投资的10%,主要仪器设备类型包括:气候、环境因子、农田生态监测设备 植物、土壤养分和水分检测设备 土壤性能评价和结构分析设备 碳、氮等同位素检测设备 农田重金属、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检测与监测设备 微生物检测、分离、培养与鉴定设备等。   (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支持购置单台套40-200万元的仪器设备,并改造实验设备配套的用气、用水、动力电与通风装置等相关配套实验设施,基本配置表详见附件2。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支持建设与其承担任务及发展方向紧密相关的农业设施,并购置单台套5-40万元的观测、分析仪器设备,基本配置表详见附件3。   三、总投资和资金来源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总投资分别按1200、800、400万元控制。资金来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配套资金。部直属单位和原部属高校承担的项目全部由中央投资解决。地方单位承担的项目中央与地方配套资金比例,按照东、中、西部地区1:0.5、 1:0.2、1:0.1进行测算,项目建设内容中土建工程投资由地方配套资金解决。地方配套资金原则上由省级财政安排。   四、选项条件   (一)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实验室所需的基本科研用房条件,具有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实验室章程和管理办法,开放共享、学术交流等机制良好,运行管理规范。   (二)优先支持区域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基础条件好的省级以上科研教学单位承担的项目,以及多个学科群共同迫切需求、可供多个学科群或区域共享的项目。   (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必须代表区域典型类型区、且远离大中城市,选址应是承担单位自有建设用地或农用地,不支持选址在院所本部的项目。新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应取得当地规划部门审批的规划意见书(规划设计条件)、环保部门审批的环境影响评价意见书(表、登记表)。   (四)项目单位不重复申报相关农业行业专项建设规划中功能定位相同的建设内容。   五、有关要求   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计划处和科教处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和指导,精心组织,密切协作,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地方资金落实等工作,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每份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应一份申报文件),于2012年6月5日前报送农业部发展计划司5份、科教司1份。同时,通过农业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http://ac.agri.gov.cn)填报申报项目相关信息,并将系统生成的建设单位基本情况表、项目建设内容投资一览表、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表、招标投标事项申请表,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附件随纸质文件一并报送。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八日
  • 中德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研讨会:托普云农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为契合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中德农业合作发展势能,12月2日,中德农业中心在第七届中德农业周期间举办了中德数字农业解决方案线上研讨会,集中总结展示中德两国在农业合作的经验和成果。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副主任胡延安,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陈勇,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乡村发展与数字创新司副司长、教授恩格尔黑塞尔博士(Dr. Engel Hessel)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农科院资划所副所长、研究员吴文斌,中德农业中心中方主任唐治韶,中德农业中心德方主任周裕耕(Dr. Juergen Ritter)主持会议。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空前活跃,数字农业发展恰逢其时。2021年中央1号文件和“十四五”规划都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了重点部署。此次召开中德数字农业研讨会,汇集来自中德两国数字农业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全球领先的、有较高影响力的数字农业企业代表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地区,共同聚焦“数字技术引领创新,智慧农业推动发展”主题进行分享和研讨,推动全球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加快发展,更好惠及广大群众,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会上,中国国家农业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首席专家赵春江院士,德国农业景观与土地利用研究中心加纳沙艾舒勒博士,巴斯夫数字农业全球总监托拜厄斯门尼等农业领域专家学者,就中国智能农机与数字装备发展、农业数据运用的风险与缺陷、农业的未来是数字化等主题做了报告。以先正达集团、德国拜耳公司、极飞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仙居县为代表的12家数字农业企业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地区,也与会分享了各自在数字农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方案。 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数字农业农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提出,在探索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的路上,托普云农聚焦以产业大脑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全链条数字化蝶变,通过智能引擎与分析模型,联动智能服务,率先构建了高质量的未来农场,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信息化,为数字经济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新路径、新技术、新模式。今后这一模式还将复制到未来牧场、未来渔场、未来工厂等场景,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托普云农董事长陈渝阳发表演讲 吴文斌表示,数字农业,托普云农涉入很早,也是发展比较领先的企业。这次中德会议又带来新技术,以“产业大脑”为切入,也是个很好的落脚点,期待未来在数字农业领域做更多探索,为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做更多的贡献。 会议的最后,吴文斌总结道,此次中德双方专家学者、优秀企业和先进区域都提到“数字化”、“大数据”、“智能装备”、“示范区”等关键字,方案涉足种植业、养殖业、园艺栽培等领域,甚至很多还谈到方案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等,从先进技术到落地方案,大家都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数字化转型是一个过程,期待中德双方继续深化农业领域合作,让更多优秀方案从示范变成普遍应用。
  • 第二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开始申报
    关于开展第二批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工作进度安排,我司在完成第一批11个“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启动了第二批19个“学科群”的建设工作。目前,19个“学科群”的综合性实验室经申报、评审和公示,已经产生了建设依托单位。经研究,决定启动第二批19个“学科群”内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1.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单位原则上从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具备条件的涉农企业也可申报。各申报单位应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的要求,综合考虑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独立申报。   2.申报单位必须经由依托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向农业部推荐 教育部所属农业大学可以直接报送。原则上每个省(市、区)在一个“学科群”中只能择优申报不超过1个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一个法人单位在一个“学科群”中只能申报1个重点实验室或1个科学观测实验站。请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对照申报条件全面衡量,严格把关,按照布局原则的数量要求申报。   二、申报方式   1.各申报单位填报《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申报表》或《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表》(见附件2、附件3),统一用A4纸打印,经主管部门(单位)盖章后,报农业部科技教育司1式1份,抄报对应的“学科群”综合性实验室依托单位(见附件1)1式5份,同时,分别报送电子版。申报截止日期为2011年4月30日(以收到纸质材料时间为准)。   2、申报单位可登录中国农业信息网(http://www.moa.gov.cn)或农业科教信息网(http://www.stee.agri.gov.cn)下载上述有关文件和申报表格。   联系人:刘爽   联系电话:010-59193016   Email:kjsjlch@agri.gov.cn   通讯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1号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 邮编:100125   附件:   1、第二批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指南.doc   2、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申报书.doc   3、农业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申报书.doc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二日
  • 29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名单公布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聘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的批复 各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关于公布增补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依托单位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3〕9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我部同意聘任杨小立等29位专家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主任,聘任林浩然等29位专家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学术委员会主任(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有关单位为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创新环境。各实验室要认真实施&ldquo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rdquo 的运行机制,稳步推进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企业)主任及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任名单
  • 5万亿设备更新:高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
    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在教育领域,明确“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更新置换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其中强调,“严格落实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保质保量配置并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在高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仪器实训教学设备要求中,提到需要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室、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植物遗传育种实训室、植物病虫害防治实训室、作物(种子) 生产实训室、农业信息技术实训室、现代农业装备实训室、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实训室、现代农业校外实训基地等实训室。以下为仪器信息网整理高等职业学校现代农业技术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表 1 植物与植物生理实训室设备要求序号设备名称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单位数量执行标准或质量 要求是否采用虚拟 仿真环境备注1普通光学显微镜主要功能:用于植物生理微观观察学习、染色结果的 观察等。技术要求:1.放大倍数: 40根~1 000根;2.目镜: 10根大视野;3.平场消色差物镜: 4根 、10根 、40根 (弹 簧)、100根 (弹簧、油)台40GB/T 2985—2008否2解剖镜主要功能:观察植物形态特征, 实现 8根~50根连续变 倍放大。技术要求:1.双目体视镜体,倾角 45 ° 2.10根高远点、超大视野目镜: WF10根 22 mm;3.变倍物镜 0.8根~5根;最大放大倍数 50根;4.连续变倍比 1∶6.3台10JY/T 0377—2004否3呼吸强度 测定仪主要功能:测量植物呼吸速率, 可以对植物的呼吸作 用所产生或释放的 CO2 含量进行准确测量。技术要求:1.CO2 量程: 0~5 000根10-6;2.分辨率: 10-6;3.精度(F.S):1%台2LY/T 1220— 1999否4光合强度 测定仪主要功能:测定 CO2 浓度、叶片温度、光合有效辐射、 叶室温湿度等光合作用指标。技术要求:1.CO2 分析: 非扩散式红外 CO2 分析, 测 量范围: 0~ 1 000根10-6/0~ 1 500根10-6/0 ~ 2 000根10-6;台2否4光合强度 测定仪2.具备数字温度传感器: 测量范围:0~ 50 ℃ 分辨率: 0.1 ℃ 误差: 0.2 ℃ 3.叶片温度: 测量范围: 0~50 ℃ 分辨 率: 0.1 ℃ 误差: 0.2 ℃ 4.具备数字湿度传感器:测量范围 0~ 100%,分辨率: 0.1%,误差:≤3%;5.光合有效辐射(PAR):测量范围: 0~ 2 500 μmol/(m2s)台2否5紫外-可 见光分光 光度计主要功能:具有光度测量、定量测量、光谱测量、动 力学测量、时间扫描、多波长测量、生物学 方法测量、双组分测量等功能。技术要求:1.测光方式:双光束;2.波长范围: 190.0~1 100.0 nm;3.波长准确性: 1 nm;4.波长重复性: 0.2 nm;5.光谱带宽: 2 nm;6.光度准确性: 0.5%T;7.光度重复性:≤0.2%T台10GB/T 26798—2011 HJ970—2018否6电子天平 (千分 之一)主要功能:样品称量。技术要求:1.称量范围: 0~200 g;2.精度: 0.001 g台10GB/T 26497—2011否7电子天平 (百分 之一)主要功能:样品称量。技术要求:1.称量范围: 0~1 000 g;2.精度: 0.01 g台20GB/T 26497—2011否8搅拌仪 (电动搅 拌器)主要功能:用于液体混和搅拌。技术要求:1.整机输出功率: 200 W;2.额定电源: 220~250 V;3.工作状态:长时间连续工作;4.调速范围: Ⅰ档 60~500 r/min(数显测 速); Ⅱ档 240~2 000 r/min(数显测速);5.最大搅拌容量(水):20 L;6.适用介质粘度: 0~10 000 mPas台10HG/T3796.3—2005否9植物 切片机主要功能:用于植物器官切片。技术要求:1.自动;2.切片厚度: 0.01~0.7 mm台1JB/T 20090—2006否10万能高速 粉碎机主要功能:用于对植物、土壤、药品等进行快速、有 效的研磨, 可以干磨、混合以及均质化处理 样品。技术要求:1.电机功率: 200~460 W;2.转速: 10 000~24 000 r/min;3.粉碎效果: 60~200 目台4LS/T 3604— 1992否11微型植物 试样粉碎机主要功能:用于对植物试样进行快速、有效研磨。 技术要求:1.最大试样量:≤50 g;2.转子直径: 100 mm;3.筛孔直径: φ1 、1.5 、2 mm;4.电机转速: 1400 r/min;5.电机功率: 180 W台2LS/T 3604— 1992否12叶面积仪主要功能:用于狭长叶片的活体测量,获取叶片面 积、长度、宽度、长宽比、叶片周长及形状 因子参数。技术要求:1.传感器:定制接触式图像传感器;2.测量单位: mm ,mm2;3.最大有效扫描宽度: 154 mm;4.扫描速度: 30 mm/s;5.面积测量精度: 士2%(测量样品面积大 于 10 cm²) 6.面积分辨率: 0.01 cm² 7.长度分辨率: 0.1 cm;8.宽度分辨率: 0.1 mm;9.最大测量厚度:≤8 mm台2QX/T 555—2020 YC/T 449—2012否13定氮仪 (凯氏定 氮仪)主要功能:测试样品的氮含量。技术要求:1.内置滴定仪, 采用颜色滴定法, 通过颜 色变化判读滴定终点;2.测定范围(以 N 计):0.1~200 mg;3.控温范围:室温+5~450 ℃ 4.控温精度: 士1 ℃ 5.配置要求: 全自动凯氏定氮仪 1 台;石 墨消解仪 1 台; 280 mL 消化管 20 只; 密封 消化管 20 只台1否选配14流动 分析仪主要功能:用于土壤、植株中氮、磷、硫、钙等的自 动分析。技术要求:1.氨氮:检测范围: 0~5 mg/L、检测极 限:≤0.005 mg/L;2.全氮:检测范围:0~5 mg/L、检测限:≤ 0.005 mg/L;3.硝酸盐氮:检测范围(以 N 计):0~ 5 mg 、0.005 mg/L;4. 亚硝 酸盐氮(以 N 计): 0.01 ~ 5.0 mg/L、检测限(以 N 计):≤0.005 mg/L;5.磷酸盐:检测范围(以 P 计): 0~ 5 mg/L、检测限(以 P 计):≤0.01 mg/L;6.全磷: 检测范围(以 P 计):0~5 mg/L、 检测限(以 P 计):≤0.01 mg/L;7.硅酸盐:检测范围(以 SiO2 计):0~ 5 mg/L、检测限:≤0.01 mg/L;8.硼:检测范围:0~5 mg/L、检测限: ≤ 0.05 mg/L;9.氯: 检测范围(以 Cl 计):0~5 mg/L、 检测限:≤0.1 mg/L;10.硫化物:检测范围(以 S 计):0~ 5 mg/L、检测限:≤0.005 mg/L;11.钙:检测范围: 0~5 mg/L、检测限:≤ 0.05 mg/L台1HJ 665—2013 HJ 667—2013 HJ 670—2013否选配15冰箱主要功能:用于样品、试剂的存放。技术要求:1.容积:≥180 L,以冷藏为主; 2.冷藏温度: 4 ℃ 3.冷冻温度: -25 ℃台2GB/T 8059—2016否16烘箱主要功能:用于样品或器皿的烘干。技术要求:1.温度控制范围: +10~300 ℃ 2.温度波动度: 1 ℃ at 100 ℃ 3.温度的均匀度: 1 ℃ at 100 ℃ 4.总功率: 1 500 W台2GB/T 30435—2013否17恒温箱主要功能:保持恒定温度。技术要求:1.容积≥70 L;2.温度控制范围: +5~65 ℃ 3.温度波动度: 0.3 ℃ at 37 ℃ 4.温度的均匀度: 0.5 ℃ at 37 ℃ 5.总功率≥400 W台2GB/T32710.9—2016否18光照 培养箱主要功能:用于昆虫、微生物的培养。技术要求:1.控制温度范围: 4~60 ℃ 2.恒温波动度: 1 ℃ 3.光照度:不低于 25 000 lx;4.容积:≥250 L台2JB/T 6823— 1993否19高速 离心机主要功能:用于样品快速离心分离。技术要求:1.最高转速: 16 000 r/min;2.最大相对离心力: 17 800 g;3.最大容量: 12×5 mL台4GB 19815—2005否20微量 离心机主要功能:用于微量管的沉淀或离心的低速及中速 微量离心使用。技术要求:1.电源: 220 V;2.功率: 30 W;3.转速: 10 000 r/min;4. 离心量 : 1.5 mL×6 或 0.5 mL×6 , 0.2 mL×6 或调换 0.2 mL×8 连管转子;台4GB/T 4774—2004GB 19815—2005否21冷冻 离心机主要功能:用于样品的快速离心和分离。技术要求:1.最高转速: 16 000 r/min;2.最大相对离心力: 17 800 g;3.可根据实训教学需要安装不同转子; 4.温度设置范围: -20~+40 ℃ 5.整机噪音: 2JB/T 5519— 1991否22显微照 像设备主要功能:生物标本的微细结构观察、分析和拍照。技术要求:1.彩色数字 CCD 相机,真实有效像素达 600 万,不插值;2.芯片尺寸 1 in;3.高速 USB3.0 接口: 高带宽, 数据传输 不间断,无掉帧;4.高级图像分析软件: 具有图像采集、图 像增强、图像处理和图像测量、图像分析、 数据分析、报告、数据导出的功能台5GB/T 2985—2008 GB/T10047.1—2005 GB/T9917.1—2002否23触摸式教学多媒体一体机主要功能:用于多媒体教学。技术要求:1.LED 液晶屏, 可多点触控, ≥1 650 mm (65 in);2.亮度:≥400 cd/m2;3.分辨率:≥1 920×1 080 dpi台1否表 2 植物生产环境实训室设备要求序 号设备名称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单 位数 量执行标准或质量 要求是否采用虚拟 仿真环境备注1PVC 试验台主要功能:实验操作平台。技术要求:1.台面材质耐腐蚀、耐酸碱, 上带试剂架 两端配水池,并且带电源插座;2.台面承重大于 300 kg/m2;3.带洗眼喷淋头;4.带有独立柜子和抽屉台9GB/T 21747—2008否2触摸式教学多媒体一体机主要功能:用于多媒体教学。技术要求:1.LED 液晶屏, 可多点触控, ≥1 650 mm (65 in);2.亮度:≥400 cd/m2;3.分辨率:≥1 920×1 080 dpi台1否3烘箱*主要功能:用于样品或器皿的烘干。技术要求:1.温度控制范围: +10~300 ℃ 2.温度波动度: 1 ℃ at 100 ℃ 3.温度的均匀度: 1 ℃ at 100 ℃ 4.总功率: 1 500 W台2GB/T 30435—2013否4土壤养分 速测仪主要功能:用于土壤养分检测、pH 的测定等。技术要求:1.稳定性:吸光度 3 分钟内飘移小于 0.003;2.重复性:吸光度小于 0.005;3.线性误差:小于 3.0%个4否5酸度计 (pH 计)主要功能:检测土壤、肥料、水等的 pH。技术要求:1.测量范围 0~14;2.精确度 0.01个10GB/T 11165—2005否6EC 值检 测仪主要功能:主要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土壤、水培 养基质的盐分含量测量。技术要求:手持机参数:1.记录容量:设备内部 Flash 可存数据, 标配内存卡可扩展存储;2.采集时间间隔: 5 min~99 h;3.传感器:① 传感器参数: 固态传感器可直接埋入 土壤中;② 测量范围: 0~23 ms/cm;③ 测量精度: 2%;④ 分辨率: 0.01 ms/cm个8NY/T 1121—2006否选配7土壤筛主要功能:用于土壤样品处理。技术要求:2 mm(10 目)、0.25 mm(60 目)、0.15 mm (100 目)套40GB/T 6003.1—2012否8电子天平 (千分 之一)*主要功能:样品称量。技术要求:1.称量范围: 0~200 g;2.精度: 0.001 g台8GB/T 26497—2011否9振荡机主要功能:用于混匀样品。技术要求:无级调速: 0~300 次/min个6DZ/T 0118—1994否10干燥器主要功能:用于土壤样品的冷却和干燥。技术要求:磨口,密封套10GB/T 15723— 1995JY/T 0445—2011否12内置环刀 取土器主要功能:用于土壤容重测定。技术要求:容积 100 cm3 ,配套环刀托个实训教学用具。套20否3体视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观测实验站名单公布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公布   农业部网站2011年7月20日消息 “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8号]”发布,通知中称: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和遴选工作。   经过申报、评审和公示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发布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指南、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编制建设方案、专家组论证建设方案以及总体平衡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学科群”的组成框架。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 01 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3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深圳)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1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3]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5] 中国农业大学 4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5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7] 南京农业大学 6 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8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9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10 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12] 中国农业大学 11 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12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3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4 农业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5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8] 华中农业大学 02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东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华东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4 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5 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6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3] 中国水稻研究所 7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8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5] 中国农业大学 9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0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7] 南京农业大学 11 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2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13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14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蔬菜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北京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 农业部寒带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黑龙江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辽宁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内蒙古科学观测实验站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山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河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河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8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甘肃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0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青海科学观测实验站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1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宁夏科学观测实验站 宁夏农林科学院 12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新疆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庆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南大学 1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四川农业大学 1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贵州科学观测实验站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西藏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1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上海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18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安徽科学观测实验站 安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9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苏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浙江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稻研究所 2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22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湖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湖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2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福建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2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海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28 农业部云南稻种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0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9 农业部黄淮地区蔬菜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1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注:名称右上角标注[*]内的数字表示其所属学科群编号。   为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着眼全局,提高认识   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日益迫切。以联合协作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和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全面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学科群”为组建单元,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建设,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有关单位要从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角度,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理解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大意义。此次公布的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是从全国或区域内优中选优产生的,优势突出,代表性强,是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力军。   二、明确责任,合力推进   强化联合协作,以“学科群”为单元建设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创新举措,我部将在科研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切实提升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建设水平,在运行保障和科研课题安排方面,大幅度向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倾斜,充分发挥其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各部门各单位也必须明确并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任务,合力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是“学科群”建设的“龙头”。在完成本重点实验室科研活动的基础上,要团结带领本“学科群”所有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实验站深入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和中长期科研目标,制定工作规则和工作计划,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联合承担国家任务,有计划地组织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科技资源的共用共享和成果信息的有序流动。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是“学科群”建设的“主体”。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性工作为重点,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统筹安排下,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产出创新成果,并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是“学科群”建设的“延伸”。要围绕科学数据获取、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的需求,持续稳定地做好科技基础性工作,并配合重点实验室完成各项工作。   各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教育部有关直属高校以及其它相关单位,作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的主管单位,要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结合每个重点实验室和科学实验站的建设目标,加强工作指导和支持,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相关计划对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努力保障重点实验室的工作运行。各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依托单位,要积极支持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努力保障重点实验室主任的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支持重点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和课题开放工作,在科研条件改善、人才培养、课题申报等方面重点考虑并优先安排。   三、积极探索,务求实效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即30个“学科群”的运行管理,主要依靠《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学科群工作规则”和各“重点实验室章程”三个层次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这三个层次的制度有的已经出台,有的即将制定,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各有关单位要积极探索,不断创造行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纵横连通机制、学术交流机制、人员互动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稳步推进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务求取得实效,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发展现代农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农业部启动十二五重点实验室建设
    农业部8日全面启动和部署了“十二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此举标志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条件能力建设、联合协作等难题有望破解。   这项工作根据产业需求、区域发展和学科布局设计了30个学科群,每个学科群又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或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进行一体化布局。30个学科群包括重点实验室228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269个,涵盖了农业领域的主要学科。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是实现由单个实验室建设向实验室体系建设的突破,力争到2015年以综合性实验室为龙头、专业和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观测实验站为延伸,建成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学科群”体系。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启动仪式上说,长期以来农业科研领域存在的条块分割、资源分散、分工不明、协作不力等问题一直没有根本解决,重点实验室相互之间业务交流和联系不密切,与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不配套,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联系不紧密,严重制约了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效率的发挥和产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张桃林表示,按照学科群思路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体系化,使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得力。首次在国家层面开展农业科技机构创新资源的统筹协调与优化整合,突破了传统的隶属关系,在不同的农业科教机构间架起了桥梁,使重点实验室逐步成为一个纵横交错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形成上下贯通、大联合、大协作的农业科技创新新机制。
  • 托普云农助力仙居杨梅产业全链式转型,数字赋能,改变传统农业
    大数据打通全链条 、小杨梅撬动大产业数字赋能,改变传统农业。大数据打通全链条 、小杨梅撬动大产业,托普云农助力杨梅产业全链式转型,带来仙居杨梅大丰收,农民增产笑容多。
  • 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申报工作开始
    关于开展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农科(条件)函[2011]第30号 各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精神,在第一批启动11个“学科群”建设的基础上,我司决定启动第二批“学科群”的建设工作。现就其中农业部综合性实验室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向   1、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2、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3、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4、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5、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6、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7、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8、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9、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10、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11、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12、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13、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重点实验室   14、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15、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1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17、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18、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9、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二、申报条件   1、从事农业基础、应用基础或共性技术研究,有明确的研究目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鲜明的研究特色,在国内本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承担重大科研任务和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能力。   2、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研究团队结构合理、思想活跃、学风正派。   3、有较完备的研究实验条件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4、依托单位能够保证运行经费,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等。   三、申报范围   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原则上从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各申报单位应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综合考虑本单位在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研发实力,独立申报。   四、申报方式   1、各申报单位要高度重视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申报的组织工作,认真组织填报《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申报表》(见附件),申报截止日期为2011年2月28日(以收到纸质材料时间为准)。   2、申报单位可登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网站(http://www.moa.gov.cn)或农业科教信息网(http://www.stee.agri.gov.cn)下载《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申报表》, 申报材料统一用A4纸印刷,以单位正式文件一式10份报送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同时将申报材料电子邮件发送到kjsjlch@agri.gov.cn。   联系人:刘爽   联系电话:010-59193016   附件: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申报表.doc 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四日
  • 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正式成立
    p   1月2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简称“现代农学院”)揭牌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玉泉路校区举行。 /p p   国科大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董军社希望全体师生携手奋进,为把现代农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农学院而努力奋斗!随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原副部长)李家洋、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董军社、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和遗传发育所所长杨维才共同为现代农学院揭牌。 /p p   现代农学院由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牵头承办,南京土壤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华南植物园等单位共同承办。这些单位在重要农艺性状分子解析、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土壤治理与利用、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水系污染治理、特色生态建设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现代农学院将在国科大“科教融合”的办校方针指引下,发挥农业生物科学引领、前沿交叉及多学科优势,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技术兴院、创新办院,培养农业科学和技术领军人才,努力建成世界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基地。 /p
  • 2015第十二届南京国际教育装备及科教技术展览会在南京盛大召开
    2015第十二届南京国际教育装备及科教技术展览会   暨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   汇集新技术-开拓新未来   备受瞩目的&ldquo 第十二届南京国际教育装备及科教技术展览会暨南京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以下简称南京科教展)&rdquo 于2015年4月10日&mdash &mdash 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召开。本展会业内公认的教育装备和科学仪器专业性品牌展会,展览规模超过18000平方米,通过组委会的不懈努力,本届展会得到了业界同仁的大力支持。参展企业500余家,参展的企业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瑞士、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外知名的企业有安捷伦、赛默飞世尔、通用电气工业集团、江苏舜天国际集团机构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江苏苏美达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南京熊猫电子集团等。本届展会也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产品覆盖面最广、专业水平最高的一届专业科教类展览会。   科教技术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源动力,我国一直以来对科研、教育行业极为重视,科教方面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逐年提升。本届展会旨在为科教行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技术交流的平台,推进本地区科教水平的发展和提升,并大量引进国外科教行业展商携带当今全球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亮相金陵,与国内的先进企业同仁竞技。   展会同期召开第三届江苏分析测试技术高层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洪渊教授等专家到场。   从本届参展商提供的展品介绍看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高新技术产品比例明显提高 二是展品覆盖面更大,基本涵盖了环现代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所有门类,充分彰显了南京科教展多维信息平台的特点。   部分展商推荐   1. 南京熊猫电子集团 (展位号T06)   作为国内经典的民族品牌,&ldquo 熊猫(PANDA)&rdquo 将携最新一代多媒体智能一体机系列、智慧教室、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盛装出席,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伴随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ldquo 熊猫&rdquo 将积极投身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凭借自身强大的产业优势和雄厚的技术沉淀,倾力将&ldquo 熊猫教育&rdquo 打造成为行业领先的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熊猫(PANDA)信息化校园整体解决方案,从校级管理、信息平台和互动教学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其在促进校园信息化发展的研究成果。   2.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展位号 T05)   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九十年代初。由多位学成回国的硕士、博士和国内生物学、医学、物理学及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有志者组成。专业从事分子生物学领域仪器的硬件、软件的研制、开发、生产及市场策划。   目前的主要产品有:Tanon系列数码凝胶图像分析系统 EPS系列数显电泳仪 HE/VE系列电泳槽 UV紫外分析仪。产品由自主开发、国际合作及引进相结合,具有极佳的性能价格比,为从事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先进的研究工具。   &ldquo 团结、奋进、敬业&rdquo 的精神是天能人对用户的坚实承诺。   天能公司愿和您一起迎接新时期高技术的挑战。   3. 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展位号 T12)   上海知楚仪器有限公司是专业的实验室设备生产企业。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专营各类恒温箱、全温振荡培养箱及水浴摇床。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农业环保、卫生防疫、科研等单位,为微生物、病毒、细菌培养、发酵、杂交和生物化学反应及细胞组织等研究提供了有效地帮助。公司以&ldquo 技术创新,服务至上&rdquo 为宗旨,以品质管理为基石,采用现代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不断吸收培育优秀的科研、技术人才   本届组委会联手江苏百余家重点实验室、200所高校及500多家科研院所,重点邀请经销代理商,教育机构,公共事业单位服务部门、环保、环境监测、生物医药、卫生、质检、食品、电子、电器、制药、医疗、农林、金属、化工、矿业、新材料、汽车、机械、航天、军工等研发部分的设备处、技改处、质检处、实验室、理化室、质量室、检验室、疾病中心等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士参观交流,秉承&ldquo 服务创造价值&rdquo 的核心理念,倾力打造华东地区最大的教育装备及科学仪器展览会。   大会组委会
  •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依托单位名单公示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我部决定启动第二批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等19个“学科群”建设工作。在各单位申报、专家组评审的基础上,经研究,现将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的依托单位名单(见附件1)予以公示。如有疑问或需要反映的问题,请于2011年3月24日前,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等形式与农业部科技教育司技术引进与条件建设处联系。   联系人:李谊   电话:010-59193075   传真:010-59193016   E-mail: kjsjlch@agri.gov.cn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七日   附件1: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第二批)依托单位名单 序号 综合性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4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5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6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7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8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9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 10 农业部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11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2 农业部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13 农业部作物高效用水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4 农业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成都沼气科学研究所 15 农业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 16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17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18 农业部农业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1.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19 农业部设施农业工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将新增37个重点实验室(附名单)
    p   近日,农业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下发了关于开展“十三五”新增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的通知。 /p p   《通知》显示,为进一步完善建设布局、巩固建设成效,更加有力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新增农业部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等37家重点实验室,其中专业性重点实验室为27家,综合性7家,区域性3家。另外还将调整强化农业基因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59家重点实验室。 /p p   详情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开展“十三五”新增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 /p p   “十二五”期间,我部开创性地探索实践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的建设思路,在推进协同创新网络建设、条件能力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突出成效,有力提升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进一步完善建设布局、巩固建设成效,更加有力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经研究,决定在“十三五”期间新增一批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现将有关申报事项通知如下。 /p p    strong 一、申报领域 /strong /p p   “十三五”期间,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将贯彻落实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充实优化和调整完善学科群结构布局,在稳定现有框架的基础上,厚植优势、补齐短板,重点突出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等领域,优化新增一批学科群和重点实验室,包括调整强化“十二五”已建设命名的学科群和“十三五”新增的学科群(具体布局和有关重点实验室的申报说明详见附件1和附件2)。 /p p    strong 二、申报条件和要求 /strong /p p   (一)此次新增的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涉农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应为法人单位。其中,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一般为中央级涉农科研机构或高等院校。 /p p   (二)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应针对世界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本学科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凝练科研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重点组织开展农业基础性、前沿性以及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为农业发展提供新理论、新技术和新产品。 /p p   (三)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应针对学科建设和区域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以农业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组织开展专业性、区域性的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为行业和区域农业发展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 /p p   (四)依托单位应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高水平的科技创新队伍,具有良好的培养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环境。 /p p   (五)依托单位应具备较为先进和完善的科研条件和设施,有相对集中的实验用房,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p p   (六)依托单位能够保证实验室运行经费,具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和后勤保障等。 /p p   (七)依托单位在每个学科群只能申报一个重点实验室,否则视为无效申报。 /p p   (八)“十二五”期间,已在某个学科群建设命名了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的依托单位,原则上不得参与该学科群重点实验室的申报。 /p p    strong 三、申报方式 /strong /p p   (一)申报书填报 /p p   各申报单位参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性标准(附件3)和有关要求填报《“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书》(见附件4)。申报书将作为后续形式审查、评审立项的依据。 /p p   (二)材料报送 /p p   各申报单位于2016年12月7日前,将加盖单位和主管部门公章的申报书(纸质,一式9份)寄送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同时报送电子版(以发出时间为准),逾期不予受理。 /p p   上述有关文件和申报书格式可登录农业部信息网站和农业科教信息网下载。 /p p    strong 四、联系方式 /strong /p p   (一)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 /p p   联系人:孟洪 李仕宝 /p p   联系电话:010—59199365 /p p   邮箱:menghong@agri.gov.cn /p p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96号农丰大厦 /p p   邮编:100122 /p p   (二)农业部科技教育司 /p p   联系人:陈柳 张振华 /p p   联系电话:010-—59193016 /p p   附件: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1e09cdc8-f441-4231-b233-a89be2c771e0.doc" 附件1 调整强化的学科群布局.doc /a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c259ecc3-ca1d-4ae3-8ff2-cb18bef685bd.doc" 附件2 新增的学科群布局.doc /a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0fead65b-f136-4d61-a430-f315d211184b.doc" 附件3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指导性标准.doc /a /p p   /p p style=" line-height: 16px "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img src=" /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doc.gif" /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611/ueattachment/c79a68c8-47e8-4651-849d-56d74c636d36.doc" 附件4 “十三五”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申报书.doc /a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农业部办公厅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2016年11月28日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60d15865-45d7-4f23-ba74-d9536fa914c1.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ed3d5647-6631-4b9b-aa02-6601baac4f04.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ae530630-0296-43b7-a839-d2543b40a212.jpg" style=" "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2/insimg/0be77ddc-0579-4d0b-aa71-7a612bd26f7a.jpg" style=" " title=" 4.jpg" / /p p br/ /p
  • 转基因管理出“重拳” 7家违规单位遭农业部通报
    p   北京华农伟业种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转基因玉米中间试验未报告、安徽徽商同创高科种业有限公司违规试验种植少量转基因玉米材料未报告......近日,农业部办公厅通报了7家单位违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规定处理的情况。 /p p   “这7家单位属于程序违规,而不是安全事故。”25日,农业部科教司转基因生物安全与知识产权处调研员张宪法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p p   2017年,农业部派出督导组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专项督导。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单位都能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规范开展相关活动。同时,也发现少数研发试验单位、南繁试验单位存在开展中间试验未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的问题。 /p p   “通报说明违规单位农业转基因安全管理意识不强,或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中规定的报告制和审批制理解有误。”华中农业大学法学系教授刘旭霞说。 /p p   据了解,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目的即《条例》第一条所指出的,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 /p p   刘旭霞解释,《条例》规定的报告涵盖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等级为Ⅲ和Ⅳ级的实验室研究和安全等级Ⅰ至Ⅳ级的中间试验。 /p p   “此次通报就是农业部及地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条例》进行的日常监管工作,公开发布处罚信息可警示参与农业转基因生物研发的单位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认真学习相关法规规章制度,认识到开展研究及相关试验必须依法进行,及时根据单位情况做好报告和审批,采取安全管理和控制措施。”刘旭霞说。 /p p   目前,农业部依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规定,已对相关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p p   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各单位引以为戒,高度重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要求,强化内部管控,依法开展农业转基因研究、试验、生产、经营、进出口和加工等活动。 /p p   刘旭霞也提醒各参与转基因生物研发的机构,根据研发进程和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等级,或向本单位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或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报告,或者依照法规规定申请审批 在报告和批准后,再开展相关的研究或试验。 /p
  • 农业部十二五将建400个以上实验室(站)
    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部署“十二五”农业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20年)》,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农业科技发展处于新的起点   “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农业科技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为“十二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连年增产,菜篮子产品保障充分,农民持续增收。培育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6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2%,粮食总产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成功研制和推广应用一批畜禽疫苗药物,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规模化健康养殖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十一五”末,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2%,农业科技已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取得重要进展。“十一五”期间,立足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50个农产品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有效引导和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要素向农业生产集聚;立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质提升行动,推广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实用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立足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重大培训项目,重点加强种养大户、农机手、防疫员和农村经纪人、专业合作社领办人等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立足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能,探索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完善联合协作、稳定支持的运行机制,营造广大科技人员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热心服务的良好氛围。   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期间,着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超级稻、转基因抗虫棉、矮败小麦、禽流感疫苗等一批世界领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成果,我国农业科技的竞争力显著提高。顺应农业科技工作国际化趋势,围绕人畜共患疫病、应对气候变化等重大科技问题,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国内发展需要,在强化资源和产品引进的基础上,加大技术引进、智力引进力度。发挥我国农业科技优势,积极实施“走出去” 战略,加快杂交水稻、生物疫苗、小型农机具等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的国际化应用,我国农业科技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二)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的需求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攻坚阶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增强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迫切需要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产品总量需求刚性增长,质量安全要求不断提高,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越来越重。耕地、淡水等资源的刚性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不断加大。农业劳动力成本迅速上涨,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增长明显,土地流转成本不断提高。为此,迫切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强化农业科技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适应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变化,迫切需要增强农业科技服务能力。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素质呈结构性下降,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求。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型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逐步成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新主体,对关键生产环节的技术服务产生巨大需求。为此,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提高科技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提升农业科技整体效率,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我国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还不够紧密,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共享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有待优化,稳定投入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评价导向不尽合理、科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科技评价主体有待调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障碍。为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创新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农业科技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十二五”是我国农业科技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农业科技发展的政策环境越来越好,农业科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   农业科技发展的原动力更加强劲。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催生出一批新兴、交叉和综合学科,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透,加快了农业科技的发展速度,生物组学技术、干细胞技术、转基因技术、数字农业技术等正在孕育新的革命性突破。   农业科技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既为农业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科技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更加紧密,农业功能进一步拓展,生物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型经济不断发展,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进一步拓宽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领域。   农业科技发展的保障将更加有力。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更加凸显了农业科技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科技的财政保障力度将进一步加大。随着人才强农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科技的智力保障水平将进一步加强。随着科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农业科技的条件保障能力将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业科技进步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优化。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指导方针,围绕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战略目标,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着力调整技术路径、完善服务方式、创新组织管理,优化产业技术结构,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提高农业科技管理效能,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科技体系,走中国特色农业科技发展道路,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调整技术路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新要求,把创新目标从提高土地产出率为主导,转向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并重,把技术创新方向从以生物技术为主体,转向生物技术与机械化技术相结合,提高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完善服务方式:适应农业生产主体新变化和经营方式新要求,把服务环节由产中为主拓展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把服务内容由单一技术服务为主延伸到农业综合服务,不断增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家庭经营集约化、土地经营规模化。   ——创新组织管理:适应农业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遵循农业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科技力量配置由重复分散转向科学分工与联合协作相结合,把科技投入由过度竞争转向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推进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技要素优化组合,打造合力,激发活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总目标是:高产优质、轻简高效、环境友好的技术体系构建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深化,农业人才培养与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绩,科技对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保障能力、对农民增收的支撑能力、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引领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5%。具体发展目标为:   ——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培育取得重大突破,农作物种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培育一批适应机械化作业、设施化栽培、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和主要畜禽、水产养殖新品种(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取得明显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水稻机插和玉米、棉花、油菜、甘蔗机收技术攻关取得突破,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农业科技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突破应对生物灾害和自然灾害重大关键技术,建立起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体系和灾害预警监测体系,提高农业应对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农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显著加强。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60%以上,全国沼气用户占适宜农户的50%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自主知识产权总量快速增加。植物新品种权年度申请量和授权量居世界前列。到2015年,品种权年申请量达到1400件、年授权总量达到100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超过800件。农业领域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数量不断增长。   ——农业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高。选拔培养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打造一批农业科研创新团队;培养1万名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骨干,选拔一批高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农技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培养2500万名职业农民,培育50万名农业规模生产主体和经营服务组织带头人。   ——科技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科研基础设施和仪器装备水平稳步提高,以“学科群”为核心的农业实验室体系逐渐形成,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试验基地的支撑更加有力。建设30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70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和200个以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科技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形成上中下游贯通、产前产中产后衔接的新型农业科技体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地方创新团队的引领、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和涉农院校的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重点任务   (一)农业科技创新   加大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实施力度,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继续实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促进各类科技计划向农业领域倾斜。着力突破良种良法配套重大关键技术,提升种业科技创新水平;突破农机农艺融合重大关键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突破应对农业灾害重大关键技术,提升防灾减灾技术水平;突破节本增效关键技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重大关键技术攻关   ——动植物新品种培育。挖掘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建一批目标基因高效转化平台。常规技术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选育创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动植物新品种,在适应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培育上取得突破。鼓励规模大、实力强、成长性好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   ——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研究。加快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装备研发,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实现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加速推进全程机械化。加强健康养殖、设施农业、果实采摘、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渔船技术装备等设施设备研发,提升农业生产现代化装备水平。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研发动植物重大有害生物(包括外来有害物种)的诊断识别、监测预警与有效防控技术;研究草原重大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并建立高效防控技术体系;构建重大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网络平台以及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在重大农业生物灾害持续防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农业应对气候变化与防灾减灾技术研究。研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汇监测评估方法。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主要农作物的生物学机制及主要动物疫病、农作物病虫害的变化规律及其响应对策。研究气候变化对草原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技术策略。研究退化、荒漠化、盐渍化、石漠化草地综合治理与改良技术。研究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区划、风险评估及管理技术,提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与灾害应急对策。   ——农产品安全生产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开展主要农作物耕作、栽培、施肥等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和主要畜禽水产高效、节本、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促进农产品安全生产。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食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控制等技术,制(修)订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国家或行业标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溯源技术体系。开展土壤重金属与农作物生长关联性研究、稻米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研究。研制高效缓/控释肥料、商品有机肥、环境友好新型农药、生物农药、高效安全饲料添加剂、高效生物疫苗、生物兽药、高光效可降解型农膜等绿色新型农业投入品,为农产品安全提供物质保障。   ——农产品产后处理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加强水稻、小麦、玉米、油料、果品、畜产品、水产品、蔬菜等主要农产品贮藏加工特性、高值化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研究,形成一批推动农业产业拓展、农产品价值提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的关键技术和特色产品。加快农产品加工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产业集成、示范和应用,促进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和消费体系的有效衔接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加强工程节水、农艺节水、生物节水技术研发及节水材料、设施设备和制剂研制,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新型农作制度,提高温光资源周年利用率。研究农田生态系统养分综合管理技术,研发简便实用施肥机械和科学施肥技术。开展喷雾助剂应用技术及农药科学施用技术研究,研制轻简型施药机械。研发农业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技术。研发沼气高值利用技术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农业适用技术。开展畜禽废弃物高效处理利用和有机肥、微生物肥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研发农村能源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研发沼气低温发酵技术和高效发酵菌种等,促进生物质能高效转化利用。   ——农业环境保护与退化环境修复技术研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水污染综合治理等研究,保障水资源与水环境安全。开展退化农田生态重建、污染农田修复与污染物超标农田安全利用、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物活性的原位调控和生物高效萃取、污染物低吸收作物利用、农田污染物溯源等技术研究,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改善。开展水生生物养殖环境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宜渔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研究。攻克戈壁滩地、沙漠荒地、宜林山地、矿山迹地复垦的少用土、节约水、多产出、高效益关键技术,降低复垦和新垦成本。开展耕地质量保育与地力提升技术研究,提高土壤持续生产力。   ——农业信息化相关技术研究。研究动植物生长发育、病虫草鼠害发生、土壤养分与墒情变化、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气候变化等信息快速获取与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农田精准作业导航与变量控制技术,开展精准农业技术示范。研究农产品电子标识以及物流网络构建技术及应用,研究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建立相关农业科技信息数据库。搭建农业科技信息加工利用交互平台,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   ——区域现代农业重点技术研发与应用。面向我国粮食生产核心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城市郊区农业区、东部沿海农业区、西部特色农业区、农垦经济区、草原生态经济区以及热带特色农业区等现代农业发展区域,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围绕各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定位,重点开展制约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区域现代农业的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   2、农业基础研究与高技术发展   ——农业基础研究。开展动植物产量、品质、抗病虫、耐旱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遗传机理,动物种质创新的分子生物学途径和方法等研究,为农业遗传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以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猪、牛、羊、鸡等主要畜禽、动植物主要病虫和农业微生物为重点,开展以功能基因组为核心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获取一批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功能基因。加强农田生态过程、农田养分利用与高效转化机理、耕地地力要素特征与地力培育机制、污染物运移机理及其调控机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与适应机制、重大病虫草鼠害暴发成灾规律与防控机制等研究,突破一批重大基础理论和方法,推动重大科学发现和新学科产生,为推动科技进步提供知识源泉。   ——农业高技术研究。瞄准农业高技术发展前沿,以突破具有知识产权现代生物育种前沿技术为核心,加强转基因、分子标记、细胞工程等植物分子育种高技术研究,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加强畜禽分子设计和细胞工程育种技术、家畜体细胞克隆与干细胞技术、动物生物反应器等高技术研究,创制畜禽优良种质。研制作物生命信息获取设备、动物行为信息传感器、环境信息传感器,攻克精准农业总线控制、自动导航、变量作业等瓶颈技术,提高农业精准化、信息化水平。加强大型拖拉机、收割机和节水等典型农机智能控制系统和农业机器人研制,提高农业装备性能和可靠性。加强农业纳米技术与功能制品创制、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节水高效技术、绿色生物制品创制技术、农业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生态修复和资源替代技术等研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点,抢占未来农业科技竞争制高点,支撑和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3、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强化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农业基因资源的搜集、保护、鉴定及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技术支撑体系、行政监管体系和风险预警体系,开展品种权审查、测试、行政执法和中介机构等人员培训,研究权属登记办法,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保护。开展农业水、土、肥、气资源及农用投入品使用状况综合调查,构建样本和数据信息库,提高农业资源调控与配置能力。开展农业病虫草鼠害资源及农情、灾情综合调查,研究病虫草鼠害及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开展风险及损失评估,为灾害防控提供准确依据。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为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开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转基因农作物监测与管理,以及外来物种监测与专项调查,建立外源基因、外来入侵物种监测预警网络,完善敏感生态区域外源有害基因、外来入侵物种阻截带。加强农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环境监测、农业产地环境要素调查与分析,为农业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加大农业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加快农业野生动植物优异性状的鉴定评价。加强农业科技情报与信息、农业标准、农业遗产收集与保护等工作,强化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   4、农业科技基础条件建设   盘活存量科技资源,建立创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跨领域的共建共享机制。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现有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分类指导与重点支持,在农业新品种选育、作物优质高效栽培、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信息化、动植物疫病防控等领域,推进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试验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研发中心及综合试验站等,形成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的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需求,重点部署一批现代农业重大科学工程,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平台建设。   5、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鼓励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制种技术和农作物种业物质装备制造技术。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加大农业生物基因资源的引进;以发达国家为重点,强化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研究。继续强化先进仪器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注重仪器设备关键部件、工艺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注重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和实效性,使其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效益。鼓励和支持国内科技人员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支持其到国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所开展中短期学术访问、交流,提高学术水平;积极引导和加强国内优势单位聘请国际一流专家进行短期合作研究,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发展。加大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国内优势科研教学单位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示范推广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花、现代热带农业技术、小型农机具、兽医药品及兽用生物制品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产品;积极引导相关优势单位在国外建立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新技术集成与应用等,加快相关技术和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快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进度,着力加大防灾减灾稳产增产重大技术推广力度,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适应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需求,开展关键农时、关键环节的技术服务,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到位率和覆盖率。   6、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深化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机构的公益性定位,明确职能任务,合理设置机构,科学核定编制,完善改革配套措施。理顺管理体制,强化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对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管理和指导。健全人员聘用制度,规范上岗资格条件,选拔优秀人才进入农技人员队伍,加强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农技人员业务素质。全面开展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修缮或新建业务用房,配备推广服务设施设备,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普遍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和绩效考评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奖惩措施,提
  • 246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正式公布
    农业部网站2011年8月15日消息 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经过发布指南、申报、遴选、论证和公示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现予以公布。[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农业部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学科群”名单   注:部分跨学科群实验室(实验站)名称右上角标注[ ]的数字表示其所属学科群编号,下同。 01 农业基因组学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武汉) 华中农业大学 3 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深圳)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1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3] 中国水稻研究所 2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3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5] 中国农业大学 4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5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7] 南京农业大学 6 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7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8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9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10 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12] 中国农业大学 11 农业部淡水渔业与种质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12 农业部兽用药物与兽医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15]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3 农业部动物疫病病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6]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4 农业部海洋渔业与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17]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15 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8] 华中农业大学 02 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东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华东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4 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5 农业部黄土高原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6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3] 中国水稻研究所 7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4]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8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5] 中国农业大学 9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6]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0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7] 南京农业大学 11 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12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9]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13 农业部园艺作物生物学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10]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14 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1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蔬菜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北京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2 农业部寒带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黑龙江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 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辽宁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内蒙古科学观测实验站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山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河南科学观测实验站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河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8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陕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9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甘肃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0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青海科学观测实验站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1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宁夏科学观测实验站 宁夏农林科学院 12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新疆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农业科学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庆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南大学 1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四川科学观测实验站 四川农业大学 1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贵州科学观测实验站 贵州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西藏科学观测实验站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1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上海科学观测实验站 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 18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安徽科学观测实验站 安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19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苏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20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浙江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水稻研究所 21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江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22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湖北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23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湖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24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福建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2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东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26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广西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27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海南科学观测实验站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28 农业部云南稻种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03]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29 农业部黄淮地区蔬菜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南)[10]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03 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稻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杂交粳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津分中心 2 农业部籼稻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 3 农业部东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沈阳农业大学 4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粳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5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籼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6 农业部西南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7 农业部华南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8 农业部玉米、水稻等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05]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寒地粳稻冷害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水稻研究所 2 农业部水稻盐害科学观测实验站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3 农业部江西东乡野生稻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所 4 农业部恩施稻瘟病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5 农业部华南水稻病虫科学观测实验站 华南农业大学 6 农业部云南稻种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 7 农业部海南野生稻科学观测实验站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 04 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 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黄淮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黄淮中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黄淮南部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安徽农业大学 4 农业部长江中下游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5 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农业部西南地区小麦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7 农业部藏区青稞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 8 农业部黄淮海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农科院种业有限公司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新乡小麦高效育种技术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农业部东北地区春小麦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 3 农业部华北地区小麦抗旱节水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 4 农业部华中地区小麦病害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5 农业部西北地区小麦抗旱耐盐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05 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大学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东北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东北中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黄淮海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4 农业部黄淮海南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南农业大学 5 农业部西北旱区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农业部西南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四川农业大学 7 农业部玉米、水稻等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8 农业部东北主要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丹东玉米抗病育种科学观测实验站 丹东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黄淮海区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北京)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3 农业部黄淮海区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河北)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南方平原玉米科学观测实验站 南通大学 5 农业部热带亚热带玉米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6 农业部西北玉米抗旱生物学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农业科学院 7 农业部西南玉米大豆间套作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07]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8 农业部华南鲜食玉米与花生科学观测实验站[09]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06 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马铃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2 农业部甘薯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黄淮海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2 农业部华中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 3 农业部南方薯类科学观测实验站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云贵高原马铃薯、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5 农业部川渝薯类与大豆科学观测实验站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6 农业部西北旱作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 7 农业部内蒙古马铃薯科学观测实验站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07 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南京农业大学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北京大豆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农业部东北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东北农业大学 3 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09]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东北早熟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 2 农业部东北中晚熟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黄淮海大豆产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西南玉米大豆间套作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5 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安徽科学观测实验站[02] 安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6 农业部川渝薯类与大豆科学观测实验站[06]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08 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黄淮海半干旱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农业部黄淮海棉花遗传改良与栽培生理重点实验室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3 农业部长江中游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油菜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5 农业部西北内陆区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新疆农垦科学院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黄淮海流域棉区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农业部沿海盐碱地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 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3 农业部新疆早中熟及早熟陆地棉、长绒棉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 4 农业部新疆塔里木棉花科学观测实验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农业科学研究所 09 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学科群 类 别 序号 名 称 依托单位 综合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 1 农业部油菜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华中农业大学2 农业部花生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3 农业部油菜生物学与遗传育种三熟制重点实验室 湖南农业大学 4 农业部黄淮海油料作物重点实验室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5 农业部长江下游棉花、油菜重点实验室[0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1 农业部北方春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2 农业部北方农牧交错区油料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 3 农业部长江上游油料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4 农业部华南鲜食玉米与花生科学观测实验站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农业 科学观测实验站 5 农业部西南山地油料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贵州省油料研究所 6 农业部西北特色油料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7 农业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8 农业部云贵高原马铃薯、油菜科学观测实验站[0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 技术赋能 托普云农摘得2017“匠农杯”智慧农业最佳解决方案奖
    1月13日,第七届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匠农杯”颁奖盛典在北京开幕。托普云农凭借“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病虫监测与分析系统”斩获2017“匠农杯”智慧农业最佳解决方案奖,专业实力再度受到权威评委和业内同仁的高度认同。图:行业权威专家出席“匠农杯”颁奖典礼,并就智慧农业发展进行演讲 “匠农杯”评选是目前智慧农业领域唯一专业奖项,由行业协会发起,高校科研院所广泛参与,具有广泛的行业影响力。评选自启动以来,受到广泛关注,百逾家单位进行申报,该奖项竞争尤为激烈。经过大赛专家组的严格评审,从众多评选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本届大赛的最佳解决方案奖。图:2017“匠农杯”智慧农业最佳解决方案颁奖现场 托普云农作为行业领先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利用大数据、GIS等前沿技术,针对传统测报工作需依靠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数据采集、现场管理、人工统计等环节实现对农作物病虫害数据的在线预警监测、自动计数、自动识别。托普云农“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病虫监测与分析系统”采用软件和数据库来管理病虫监测数据,开展大范围和多种类病虫数据监测与分析工作。 通过对虫情、墒情、病情、农情的实时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结合最新的农作物种植信息、病虫专家知识库,借助专家系统实时进行病虫害的分析预测预报。在保证数据准确性、提高测报效率、减少病虫害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大大提升了我国病虫害的测报水平,促使我国植保测报工作进入信息化阶段。图: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在现场做智慧农业内容分享 截止目前,托普云农“基于物联网的农作物病虫监测与分析系统”受到了业内专家和相关机构的高度评价。早在2017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期间,该系统因“创新性强、示范性强、实践性强、认同度高”,曾被授予“2017全国智慧农业好项目”奖 。随着绿色农业和数字农业发展的推进,托普云农将继续深耕细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助力全国测报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