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农田污染检测

仪器信息网农田污染检测专题为您整合农田污染检测相关的最新文章,在农田污染检测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农田污染检测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农田污染检测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农田污染检测话题讨论。

农田污染检测相关的资讯

  • 2013全国农田污染检测与修复学术研讨会预通知
    我国农田污染的危害正日益受到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及大众的广泛关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受污染的土壤总面积已占耕地面积的20%左右,超过2000万公顷。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农田污染情况,解决农田污染存在的问题,加快相关检测仪器的研发应用,交流农田污染检测、修复的新技术、新成果,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将于2013年12月在北京召开&ldquo 2013全国农田污染检测与修复学术研讨会&rdquo ,诚邀有关部门领导、专家、科技工作者和企业代表,研讨农田污染监测预警及修复技术,交流研究成果,保障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质量安全,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环境与安全检测仪器分会   承办单位: 农业工程杂志社   二、会议主题及内容   1.会议主题   控制农田污染 维护农业安全   2.会议内容   (1)农田污染的现状、污染源的排查与监测及对农产品的作用机理和破坏效应   (2)农田污染源分析(有机物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复合污染等)   (3)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区土壤污染现状及治理方法   (4)预测预警模型的建立、风险评价研究以及存在的问题   (5)农田环境污染控制、保护及立法体系   (6)农田环境污染分析、检测技术与装备   (7)农田污染诊断与风险评估   (8)农田污染修复过程、机理和技术(物理法修复、化学法修复、生物法修复和复合修复技术等)。   3.会议形式   研讨会采取专家专题报告、学术研讨、论文交流、信息发布和成果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   三、参会人员   1. 政府机构:环保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等管理决策部门   2. 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土壤、资源环境、仪器分析、食品、农产品、动物营养及疫病研究的教师、学生、科研人员及实验室管理人员   3. 省、市、县三级农业环境监测站(所),农业局、农委,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4. 科学仪器、检测试剂盒、修复治理材料及相关产品生产企业。   四、会议时间、地点   1. 会议时间:2013年12月18&mdash 21日(18日全天报到,21日早餐后散会)。   2. 会议地点:北京市(具体地点会前十天统一通知)。   五、会议费用   会务费:1500元/人(含会议费、资料费、餐费等),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六、会议论文   征文对象:农田污染涉及面较广,凡研究内容包括农田污染源分析与排查、环境监测、食品安全、动植物营养分析、水处理、饲料检测、仪器研制与应用和修复治理等相关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企业研发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均可投稿。会议论文经评审入选后,安排大会交流,并择优在《农业工程》杂志发表。   论文要求:   (1)论文字数在3000~5000字,立意明确,层次分明 采用论文标准格式:中英文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项目齐全。并注明作者(包括作者简介)、单位、联系人及电话等信息。请登录《农业工程》杂志网站(www.d1ae.com)参阅撰稿要求及稿件格式。   (2)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无政治问题,确保其为本人原创,若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责任自负。   (3)文章内容需要提供图片、照片等素材的请注明来源及相关说明。   (4)论文提交截止时间:2013年12月5日。请作者于截止日期之前将论文全文以电子邮件等形式提交给会议组委会,来稿请务必注明&ldquo 2013全国农田污染检测与修复学术研讨会征文&rdquo 。   七、会议要求   为便于会务安排,请会议代表于2013年12月5日前将会议回执传真或E-mail至组委会。   农业工程杂志社   地 址:北京市德外北沙滩一号16信箱 邮编:100083   电话:010-64882380、64883625、13683189968、15010443039 传真:010-64882329、64870803   联系人:王艳红、常 蕊 E-mail:nygc_2011@163.com nygc2011@gmail.com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一日   2013全国农田污染检测与修复学术研讨会参会回执 姓名 性别 民族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联系地址 邮编 联系手机 电子信箱 是否需要安排单独住房或合住 单住□ 合住□ 是否提交大会论文 是□ 否□ 是否有大会交流报告 是□ 否□ 备注
  • 环保部:农村1/5土壤检测超标 农田菜地污染严重
    中广网北京6月5日消息(记者柴华)今天(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上午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环境质量状况等相关情况。   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通报了《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相关情况。根据统计,2011年我国废水排放量为652.1亿吨 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约为2218万吨。相关数据的检测结果表明,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平稳,不过形势严峻。有关部门也表示,目前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具体到各个方面,首先是全国地表水质轻度污染,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突出。吴晓青介绍说,黄河、松花江、淮河、辽河流域都有轻度污染 海河污染达到中度。在26个监测湖泊中,富营养化状态的湖泊(水库)占到了53.8% 而在监测的4700多个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监测点比例达到了55%。   空气质量方面,2011年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城市达到89%,但执行新的空气质量标准后,细颗粒物PM2.5污染逐步凸显。吴晓青表示,试点监测结果表明,多数城市细颗粒物超标,均值是58微克/立方米,而按新规年均值的二级标准应该是35微克/立方米。酸雨分布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沿线及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酸雨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2.9%。   同时,在海域水质方面,近岸水域的水质被认为总体一般,9个重要海湾中,黄河口和北部湾水质良好,而胶州湾、辽东湾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另外,农村环境问题正在显现出来,形势严峻。环保部的检测试点结果表明,农村地表水轻度污染,土壤样品超标率达到21.5%,垃圾场周边、农田、菜地和企业周边土壤的污染都比较严重。
  • 杭州城郊农田重金属污染严重 农产品农残检出率51.3%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浙江省政协发布了《关于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从监管体制的缺陷,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各种表现,对浙江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大梳理"。公布的很多调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   此次调查从2010年4月开始,一直到6月结束,由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姚克等人成立调研组,对全省各地进行实地调查,从农产品种植、土地面积到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及水资源污染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   调查组专门对浙江北部、中部、东部236.5万公顷农用地调查,调查数据真有点触目惊心,不适合种植绿色农作物的农用地面积为47.2万公顷,占20%,城郊传统的蔬菜基地、部分基本农田都受到了较严重的影响。   调查还发现工业“三废”及城市生活污染物排放引起重金属污染农田,杭州城郊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是人为污染,会直接威胁百姓生命健康。   除水资源遭污染,影响水产品安全外,人为给鱼虾苗虫使用大量违禁药品也导致流通环节的水产品质量合格率下降。   除水产品,药品残留严重的还有农产品。研究表明,浙江省农产品中违规使用剧毒农药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在对全省19个县市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评估时,样品农药检出率高达51.3%,超标率为11.54%。此外,还有许多农药尚无法检测出其中成份。
  • 农田重金属污染触目惊心 每年污染1200万吨粮食
    土壤毒祸   因矿产资源滥挖滥采造成的农田重金属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   2009年4月13日,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时隔十个月后的现场,厂区外黑色防渗漏的塑料布下被“封存”的土地。   阿月是一位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的少数民族姑娘,来自云南省红河州个旧市某村,刚上大一的她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她说:“我能来北京上学,是很幸运的。”   谈及家乡,阿月情绪复杂。   云南个旧被称作“锡都”,占地1587平方公里,人口45.33万,锡的保有储量为90多万吨,占全国锡储量的三分之一,全球锡储量的六分之一。   在这里,所有的人都与锡紧密相关。   阿月的爷爷曾在锡矿工作30多年,阿月的爸爸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锡艺工匠,阿月的哥哥在做锡工艺品进出口生意,阿月抚摸着陪伴她18年的小锡镯,它已经紧紧卡在阿月瘦削的手腕上。   锡,让这片土地变得热闹异常,随处可挖的锡矿让附近村民迅速富裕起来,出嫁的女儿身上,都会缀满沉甸甸的锡饰。当地人认为,锡是神灵赐予他们的珍宝。   但与锡相生相伴的,是砷,其化合物是砒霜的主要成分。   根据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公开论文资料显示,在我国,砷作为锡的伴生矿由于利用价值不高,70%以上都成了被废弃的尾矿。截至2008年,我国至少有116.7万吨的砷被遗留在环境中,这就相当于百万吨的砒霜被散落在旷野中,任雨水冲刷,注入河流,渗进土壤……   于是,这片因锡而富裕的土地也在因砷而痛苦。   阿月的爷爷死于砷中毒引发的肺癌。阿月的三个伯伯也是老矿工,因同样的病症已先后去世,阿月的爸爸后来离开了锡矿,可是已经染上了严重的砷中毒,连劈柴的力气都没有,好在后来学了点手艺活,以维持生计。   从此,阿月的家乡被称为“癌症村”。这里的癌症病发率一度高达2%,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100倍,平均寿命不足50岁。   上世纪9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面开展了整顿和治理工作,所有锡矿工人都要戴上防毒面具下井。但是,已经被污染的土地和地下水难以修复,沉重的历史并没有过去,受害的也不只是父辈。   阿月的哥哥视力很差,太阳下山了就看不清东西 阿月的姐姐身上有淡淡的毒斑,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瘦弱无力,经常生病……   阿月的家里原来有十二亩地,种烟叶和柿子树,每年能有上万元的收入。“烟叶早就没了,谁敢抽‘砒霜烟’啊?柿子树上结的柿子都黄澄澄的,拨开了核儿都是黑的。妈妈原来最爱吃柿子,我这辈子都不会吃柿子了。”   这片曾经富饶的土地已经无法耕作,农民们没了生路,水和菜都要到几百里外的镇上买,入不敷出的生活让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背井离乡。   记者问阿月,毕业了会回家乡工作吗?阿月沉默了很久,小声说:“我也不知道。”   痛苦   类似的案例不只是出现在云南个旧。   2001年,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突如其来的天灾摧毁了家园,可是,更大的痛苦却在洪水之后。   洪水冲垮了上游废弃的尾砂坝,导致下游万余亩农田有害元素最高超标246倍,农作物基本绝收,临近的刁江100多公里河段鱼虾绝迹,沿河地区全部污染。直到2004年,仍有60%的农田寸草不生,成为荒漠,刁江下游的河池市长老乡多年来报名应征入伍的青年,竟没有一个能通过体检关。   曾有调研专家估算,“毒水”将经刁江进入珠江水系,整个珠三角都将因此遇难,污染会很快蔓延至百万亩土地,影响过亿人口,修复年限超过百年。   除了云南、广西,还有湖南、四川、贵州等重金属主产区,很多矿区周围都已经形成了日渐扩散的重金属污染土地。   国土资源部曾公开表示,中国每年有1200万吨粮食遭到重金属污染,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而这些粮食足以每年多养活4000多万人,同样,如果这些粮食流入市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掩盖  曾有一位从事土地污染研究多年的科学家告诉了记者一个意味深长的故事。   就在前几年,这位科学家受邀到某地检测土地重金属污染情况,实验结果出来后,科学家大为震惊,因为这块全国著名的粮食主产区污染情况已经严重到令人咂舌!科学家亲自将监测报告递交给当地的一位高级官员,这位官员在沉思良久后说道:“这个情况确实非常严重,我们也一直很重视,但是,我们目前无力治理,所以请不要告诉任何人我看过这份报告。”   记者通过多方搜集,找到了权威机构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的多篇学术论文,这些论文尚未在社会上公开披露。   根据论文资料显示,广东连南、广西南丹、湖南常宁、湖南常德、湖南郴州等地都存在着大量砷渣废弃,导致矿区周围农作物含砷量超过国家标准几百倍的情况。   湘江,全长856公里,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公里。这条灌溉了半个湖南的“母亲河”如今却因为接纳了大量工业废水,使河水中的砷、镉、铅的总量占全省排放总量的90%以上。   课题研究组还做了农作物重金属含量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从衡阳到长沙段的湘江中下游沿岸,蔬菜中的砷、镉、镍、铅含量与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比较,超标率分别为95.8%、68.8%、10.4%和95.8%。而这些“超标农作物”不仅被当地农户每天食用,还被运送到更多的乡镇和城市……   论文中还提及,水田土壤中的砷、锌的含量还要高于菜地。据科研专家介绍,由于水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更强,水稻等水田农作物的重金属含量会更高。   2008年,湘江中下游农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实验结果全部出炉,但是仅作为科研成果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并未能在社会上公开以得到足够的重视。   据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消息,2010年,国家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重要工程立项,并于6月投资4.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9月获得国家环保部专项治理资金的支持,“湘江再见清水指日可待”。   但据科研学者介绍,按照调查论文中所提及的污染区域计算,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至少需要百亿投资和十年以上的恢复周期。   那么,这些“污染重灾区”的粮食是否流入市场,严重影响粮食安全呢?   2010年11月,记者致电湖南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中心,接线人员称,粮食重金属含量检测对设备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都极高,目前国内能做出权威检测的机构很少,他们目前还没有相关检测项目,因此不能表态。   今年2月16日,记者再次致电湖南省粮油产品质量监测站,该站负责人员称,从仪器设备和技术水平上而言该站可以做粮食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检测,但是,“我们单位没有做过湖南任何地区的粮食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所以没有数据。”   凶手   大规模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究竟是如何逐渐形成的?   曾对矿业市场做过多年深度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罗仲伟认为,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实行的是“大矿大开,小矿放开,有水快流”的政策。   “其结果就是地方政府拥有中小矿产资源开发的审批权,‘一哄而上’全民办矿的局面就此形成。” 罗仲伟认为,正是因为采矿权的混乱导致了我国矿业多年来一直存在着集中度不足,开采工艺落后、统筹规划欠缺的“三大短板”。   据了解,在我国已探明的矿产储量中,共生伴生矿床的比重占80%以上,可是,只有2%的矿山综合利用率在70%以上,75%的矿产综合利用率不到2.5%,也就是说,我国绝大多数矿山都只是为了开发极少数矿石,将更多的矿产资源破坏和废弃了。   有媒体曾报道,在广西环江,绝大多数矿山都没有石排场和尾矿库,大量废石和尾矿就堆放在山上,这不仅占用了本可以利用的耕地,还容易在暴雨来临时形成泥石流,最可怕的是,尾矿中的有害成分在伴随雨水逐渐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危害在时刻发生着。   另一个“定时炸弹”是裸露堆放的矿渣。   在云南个旧,冶炼厂、电镀厂非常密集,矿石在这里经过加工就可以身价倍增,同时,大量的矿渣被生产出来,废弃在矿山和矿厂附近。   据了解,在云南个旧老厂矿田竹叶山矿段,十几万吨砷渣已经裸露堆放在旷野里几十年,为了阻挡砷渣对农田的污染,农民们在砷渣周围堆砌了“土坝”,但是,砷还是通过雨水进入了地下水系统,据检测,该矿段附近的农作物含砷量超标100多倍。   而砷渣还只是重金属污染“五毒”之一,其他的还有汞、镉、铅、铬等重金属废渣。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五渣”总数更是难以计算。   另一个污染的来源则是化工企业排放的污水。   除此之外,农户们过度使用化肥也能使土壤重金属含量急速攀高。   救赎   在湖南省郴州市苏仙区邓家塘乡,绿油油的草长满了整个农田,乍看之下还以为是青色的水稻。在这块已经被重金属严重污染、无法农耕的土地上,被称作“土壤清洁工”的蜈蚣草却生长得郁郁葱葱。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研究中心主任陈同斌介绍说,蜈蚣草吸收土壤中砷的能力相当于普通植物的20万倍,通过蜈蚣草的吸附、收割,三至五年内,这片土地就可以“恢复健康”,在郴州已经有修复完工的土地恢复了耕作。   现在,蜈蚣草已经在湖南郴州、云南个旧、广西环江扎下了根,尤其是在广西环江,蜈蚣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1000亩~2000亩,成为世界上最大面积的砷污染农田修复项目。   蜈蚣草的“同盟战友”还有东南景天,这是在广东种植的专门修复镉中毒农田的植物,现在东南景天在全国也有上百亩的试验基地。   在西北,300多亩盐碱土地上种植了被称作“吸毒解毒高手”的竹柳,它不仅耐寒、耐旱、耐涝、抗盐碱,还可以吸收城市污水,消除氮磷钾,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成分。   陈同斌介绍说,植物修复法更接近自然生态,从经济投入、修复周期和避免二次污染等多方面考虑都是目前的最佳选择。   但是,植物修复法的进行却并不顺利,以云南个旧为例,目前治理修复面积还不到100亩,而污染面积却在20万亩以上。   杯水车薪。   虽然植物修复法已经非常“实惠”,修复一吨污染土的成本已经低于200元,但是修复面积的庞大使总投入数额惊人。陈同斌举例说,广西环江受污染土地达万亩,如果要全部修复,总投资至少需要几千万到1亿元,这对当地财政来说是个不小的数目。   在广西河池市,蜈蚣草就与桑叶或甘蔗、苎麻等经济作物间作,使污染土地修复的同时,农民也有较好的经济收入。   但陈同斌仍然强调,并不是所有的修复地区都能够实现经济利益的兼顾,土壤修复还是需要政府的引导和补贴,否则,修复规模就很难扩大。   另外,种苗繁育也并不容易。目前发现的超富集植物一般都是野生植物,其种苗繁育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实现大规模种苗就更加困难,所以现今使用的是先大棚育种再移植到修复区的办法,这无疑会增加成本和操作难度。   而且,类似蜈蚣草的砷超富集植物多集中在我国淮河以南,而在淮河以北则很少发现,这使植物修复法的影响范围大大受限。   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最为痛苦的则是三至五年的修复周期过于漫长,他们守在不能耕作的试验田旁,除了等待,他们毫无办法。   更为残酷的现实是,很多污染地区都等不及采用植物修复法,而选择了“客土法”。   “客土法”也称作物理修复法,简而言之就是将被污染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用这种方法修复一亩污染土地就要花费上百万元,而且污染土壤仍然存在,甚至会继续扩大。但是,因为修复方法简单,花费时间少,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求解   “只有掐紧了准入、统一了管理、明确了监督,才能够合理开采矿产资源,将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遏制住。”罗仲伟的观点也得到了陈同斌的认可,“矿产不合理开采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重要的原因,管住了开矿,就管住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大问题。”   罗仲伟认为,我国矿业管理立法相对薄弱,多方插手、政出多门是导致权利、责任归属不清的重要原因 其次,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矿业管理体制。在管理方面,我国实行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权益分配。但是,由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资源的关注点不同,利益取舍不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在法律法规的执行上都会有偏差和扭曲。   罗仲伟认为,应该取消地方政府的矿业审批权,明令禁止地方政府参股矿业企业,建立矿业开采的利益协调机制。   另外,在矿业监督上,罗仲伟建议,成立专门的政府主管部门对矿业实行监督迫在眉睫。   “虽然矿业管理涉及到诸多部门和多方利益,调整和改革面临困境,但是,生命的代价也迫使所有相关方都不得不变,国家政策和专项治理也在不断加强,破解僵局并非难事。”罗仲伟表示乐观。   在前不久公布的2010年全国环保专项行动成果中,截至9月30日,共排查重金属排放企业11510家,取缔关闭584家,在14个省(区、市)确定了148个重金属重点监管区域,19个省(区、市)确定了1149家重点监管企业,其整治力度和监管效应都是前所未有的。   2011年,由环保部牵头的《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15年)》编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公布时间指日可待。由国家设立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也已经筹集完毕,增加财政投入将为“无力的救赎”直接输血。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这个圈住了土地、圈住了生命、圈住了全人类的土壤僵局能够寻求到真正的破解之策。
  • 中国尝试“清洗”重金属污染农田
    中国西北部有“铜都”之称的甘肃省白银市,曾因被国家强制关停众多重金属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而备受关注。目前,这座城市的污染“重灾区”东大沟流域正在经历一场土壤与环境的“大清洗”。   在紧临东大沟的四龙镇民勤村,几台挖掘机、推土机在一大片废弃的农田中紧张施工着,将地表下的土壤粉碎后再压平。“这是白银市实施的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白银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张琼告诉记者。   东大沟最早是一条排洪渠,后来一度成了重金属企业白银公司的排污道。由于气候干旱,从上世纪60年代起,沿沟村民就用沟里的污水灌溉,导致农田土壤和作物籽粒中重金属严重超标,最终不得不废弃。   2011年开始,白银市计划在五年内投资15亿元用于重金属污染防治,并在全国率先尝试开展对重金属污染农田的修复治理。   “城郊东大沟流域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示范工程”从5月起实施,项目总投资1116万元,其中中央专项治理资金1000万元。   然而,由于具有污染范围广、污染隐蔽、不可逆性等特点,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工作并不容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物理方法费时费工,化学方法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借鉴的成熟经验。   “我们想找到一条既经济又实用的道路。”张琼告诉记者。   东大沟治理工程采用的是“化学淋洗-化学固定-生物质改性耦合”和“化学淋洗-土壤改良”两种方法。这两种技术都是要把约40厘米的土层粉碎后与药剂混合,然后用水淋洗,把重金属转换在水里再进行处理。这种方式虽然有效,但处理成本非常高。   除了化学方法外,在土壤改良过程中还加入牛羊粪等有机肥料,并在已改良过的土壤中试种了玉米、大豆等作物。参与项目的珠海市中科信息技术开发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选择了7种玉米种子种植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面,目前长势基本达到预期。   东大沟工程将治理弃耕地65亩,而全市将治理的重金属污染严重农田为6688亩。   来自国土资源部的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仅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吨,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   2011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包括甘肃在内的14个省区被纳入重金属重点治理省区。   除了甘肃省,浙江省对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投资将达28亿元。湖南省启动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计划投入资金595亿元。   白银市副市长齐永刚说,“十二五”期间,白银市将重点实施重金属废水、工业废渣、土壤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彻底解决重大环境安全隐患。
  • 凝聚创新力,守护农田环境——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助力农田氨气排放监测
    引言在全球碳中和的浪潮下,农田环境的气体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氨气作为农田排放的主要气体之一,其监测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以其光谱技术的高度精准性和学术应用价值,为农田氨气排放监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农田排放气体检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农田作为重要的碳循环环境,其气体排放直接关系到碳平衡和生态平衡。而其中的氨气排放不仅会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氮肥的浪费和土壤污染。因此,精准监测农田中的氨气排放变得至关重要。合理的氨气排放监测不仅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能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助推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农田氨气排放数据分析通过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我们能够获取农田氨气排放的精确数据,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农田氨气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变化,还能够揭示不同施肥策略对氨气排放的影响。这些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将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的特点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凭借其技术特点在学术应用中脱颖而出:高精度测量: 基于光谱技术,HT8700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氨气浓度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多维数据采集: HT8700能够实时监测多个维度的氨气排放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实时数据传输: 设备支持实时数据传输,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及时的数据支持。助力碳中和,共建美丽乡村随着碳中和目标的不断推进,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愈发受到关注。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的推出,无疑为农田氨气排放监测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精准监测,农民可以科学施肥,降低氨气排放,助力实现美丽乡村的愿景。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以其精准、高效的特点,成为农田氨气排放监测的得力工具。在环境保护和碳中和的双重压力下,这款仪器不仅体现了技术的创新,更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愿HT8700在未来的道路上,为农田环境守护贡献更大的力量,为美好的农村生活贡献一份坚实的保障。
  • 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将设统一检测机构
    前日,市政协“一号提案”专题视察组,先后来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西岗大队指挥中心、三寰乳业有限公司等地,视察“提升食品等健康要素的安全标准”建议落实情况,听取市政府相关部门情况介绍,并召开座谈会积极建言献策。   [一号提案原文]   重点围绕百姓关心的食品安全、空气污染、交通拥堵等重点问题,出重拳加以解决。   进一步提高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投入,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指标、增加检测样本量,力争实现食品监测管理无缝衔接,形成覆盖全市域、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网络。   加快推动绿色交通。切实保障行人步行权,建设慢行交通系统,保证人行道的连续无障碍通行及不被停车占用。   “从农田到餐桌”将统一检测   食品药品安全、交通及空气质量是当前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市政府近年来每年都投入食品安全专项资金(不含基础设施)1000万元,区市县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市已建成1个部级、5个县级、50个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点)。2012年,全市监测种植业产品5.5万余个,平均合格率达到99.3%,监测肉、蛋、奶等畜禽产品及农业投入品12万余个,抽检源头水产品2500样次,产品药残合格率98%。   下一步,大连市将开展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及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建立统一的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庄河市已完成资源整合,建立了全国首家具备“从农田到餐桌”全环节检测能力的县级综合性食品检验监测中心,实行了“五统一制度”(统一配置食品检测资源、统一检测项目及标准、统一核拨和监督使用检测经费、统一制定和下达抽检计划、统一利用和发布检测信息)。   拟在森林动物园修建自行车道   本市积极应对道路拥堵现状,围绕民众安全便捷出行,在适宜路段增设潮汐车道。开展拥堵节点治理,推行单行路建设,科学设置交通信号灯,重点向学校周边、居民区和西北部地区倾斜。下一步,将用2年时间投入5000万元,开展“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包括新装改造2256套车载终端设备,试点安装110个公交站点电子站牌等。同时推进智能交通诱导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年底前,通过手机和互联网,向社会实时发布交通路况的动态信息,引导群众合理选择出行路线。   更新公交车辆713台,新建公交专用道15条、103.4公里。投入8亿元启动资金,加大停车场建设投入。全面整治私自施划或非法占用公共道路资源等违法行为。今后,将通过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科学规划人行步道设置等措施,切实保障行人步行权。同时,结合风景区的建设改造,加大自行车道建设力度,拟在森林动物园区域修建休闲、健身自行车道12.5公里。   在绿色交通建设中,本市将加快建设南部滨海大道东端桥隧工程,规划建设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
  • 2023年“农田土壤检测技术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日程公布
    良好的农田土壤品质才能确保农产品的品质,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的底线,多次强调要持续做好耕地土壤污染调查检测工作,不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监管,为开展农田土壤环境承载力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加强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强化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风险管控、建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等,其中也特别强调,要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为了促进相关领域技术交流与合作,仪器信息网计划组织召开“农田土壤检测技术进展”主题网络研讨会(2023年3月29日),就农田土壤质量、污染物检测及信息感知技术的最新进展等话题展开同探讨,为用户、专家和厂商搭建优质、有效的交流平台。点击图片免费报名此次在线网络研讨会特别邀请到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贺泽英研究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刘桀佳总工、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杨丽莉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李民赞教授等进行演讲报告,将围绕农田土壤质量调查、检测与评价,有机污染物和农药的检测技术,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创新等进行探讨。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tsoil230329/(点击报名)会议日程:演讲嘉宾介绍:贺泽英:博士,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从事农药残留分析和环境毒理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等系列项目,参与重点研发、农业行业专项、农业部农业环境有害因子风险评估重大专项等项目10余项。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0余篇。参与制定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4项。杨丽莉: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环保部第一批环境监测培训教师,环保部环境监测 “一流专家”,江苏省首席科技传播专家,江苏省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副主编。研究方向:长期研究环境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应用、监测方法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主持参加十余项环境保护标准的制订。刘桀佳:中共党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总工程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国家级评审员,CSTM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专家委员会委员,仪器信息网《原子吸收光谱实战宝典》编委。从事化学分析检测17余年,主要从事岩石矿物、各种金属合金、土壤、水质、煤炭等的分析检测,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攻克了大量的技术难题,主持了多项国家及省级重点检测项目。主持入围了“耕地质量标准化验室”名录、主持入围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第一批实验室”名录、主持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国家科技支撑重点课题研究,荣获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发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快速检测及修复方法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岩石样品中的钨元素含量》、《论我国化学分析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保证》、《多角度偏振遥感的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检测方法研究》等多篇科技核心期刊论文及软件著作。李民赞: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智慧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博士,农业机械化与信息化工程专家。研究领域为农业信息化技术、精细农业、智慧农业,所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成果如下:(1) 设施农业信息自动获取及远程监控技术, (2) 基于光谱分析的土壤肥力参数检测方法及先进传感技术研究, (3) 基于光谱和遥感技术的作物生长检测方法及先进传感技术研究, (4) 谷物智能化测产系统开发及产量空间变异分析研究, (5) 农业物联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得中国农业部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政府奖图书奖1项。2016年荣获北京市“师德先锋”荣誉称号。
  •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 lt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gt 的通知》(国科发资〔2017〕152号)等文件要求,现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和“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的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p p   公示时间为2018年6月8日至2018年6月12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金剑雪、林友华 /p p   联系电话:59199368 /p p   传真:59199369 /p p   电子邮件:kjzxxmch@126.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7c7e7a53-01d5-4702-a965-c1c7703fe7b6.jpg" title=" 2018-06-10_141201.jpg" /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6/ueattachment/3f3885a2-fd3e-496a-91c5-414c64a07496.pdf"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pdf /span /a /p p br/ /p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的市场情况和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家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四十二站: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成立于2007年4月,是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公益型院所科研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中心整合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六个研究所专业检测技术资源,形成了拥有“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S)”、“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CMA)”、“农业部蔬菜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CMA)”、“北京市肥料质量监督检验(CMA)”、“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北京市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CMA)”等6项认证资质的综合性科研机构。近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拜访参观了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潘立刚博士热情接待了到访人员,并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   中心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李云伏院长亲自兼任主任。中心采取学术委员会领导下的首席专家负责制,聘请院内外12名本领域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委任在检测技术信息化方面具有突出贡献的王纪华研究员任首席专家,带领一支高效、精干、勇于创新的科研队伍。目前直接从事农产品质量与农田环境相关研究工作的在职科研人员40多人,客座研究及科研辅助人员近百人。此外,中心还和高校合作招收研究生,目前已有1名博士后在站,3名博士在读,4名硕士在读。   北京农产品质量检测与农田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中心   承担新标准制定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目前中心承担了农业部的两项方法标准制定:一是快速检测采样方法规则:当下快速检测的应用非常多,快速检测具有精度低、速度快、覆盖范围大的特点。快速检测大多数采用了表面采样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方便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确定采样方法、采样数量、采样步骤等具体的标准。”   “二是农业科学仪器分类与代码标准:这是和中国农科院合作的一个项目,希望能有利于对国内的农业科学仪器进行管理。这项工作重点在于确定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要得到行业内的普遍认可才行,现在该标准的初稿已经完成,农业部准备正式发布公告征求意见。”   联合发起成立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    2009年11月,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等多家单位于联合发起成立了北京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中心为学会办事机构挂靠单位。学会主要开展检测技术服务、科研需求调研、知识普及、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基地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工作。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学会目前已经开展了房山污染农田治理、怀柔西洋参重茬现象、大兴区西瓜产地土壤中碘分布以及西瓜果实中能否富碘等科研项目,为首都农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实际的技术支持。此外,学会还组织参加一些展览培训活动,向市民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知识。今后学会还会继续深入的开展农业科研、检测技术服务、公益性的宣传培训等方面的活动。”    农田环境监测——对北京的农田进行全面评价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农田环境监测是我们的一个特色,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对农田的土壤质量和灌溉水质进行分析监测 二是对田间作物生理的监控,即农田的植物生理指标测定,如光合作用、呼吸效率、叶片大小以及最后的产量估测等。”   “目前,中心与地勘局,农业环境监测站合作对北京地区的农田土壤质量进行全面评价。由于北京农田面积比较小,都市型现代农业要求高,所以有望在全国率先‘摸清家底’。中心已在大兴区、顺义区以及京承路沿线获得大量有关土壤中重金属、养分数据。获取数据只是第一步,之后还需要分析大量数据,寻找规律,如风、河流、工矿企业、道路等对农田环境的影响。最理想的是能建立农田环境监测系统,输入历史数据,对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建立数学模型,甚至建立专家系统,这样就可以进行预警或指导农业种植布局。”     检测信息化技术——自主开发新仪器,构建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   “由于中心的前身依托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因此在检测信息化技术研究方面独具优势”,潘立刚博士表示:“这也是中心的一个特色,一些信息化技术如远程数据传送可以实现在田间采样分析的同时将检测结果传送回监控中心,进行实时监控 数据可视化表达让分析检测结果表达的更加清楚,这样不仅是专业人员,每个人都能看懂 数据锁定技术可以确保样品检测结果更加可靠,分析人员不去田间就没法获得当地的GPS。并且在检测的同时能够获得采样点的检测结果和坐标定位,并且能同时对数据加密,数据不能随意篡改。”   潘立刚博士介绍说,结合检测信息化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了两款仪器: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分析仪、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并与普析通用仪器有限公司和韩国美卡西斯(北京)科技公司共同开展分析仪器研发平台建设。   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分析仪中引入GPS定位和上位机软件空间分析功能,不仅可以在田间快速同步检测20多种重金属,而且使重金属定量信息与取样点的位置信息在米级精度上实时匹配,还可以对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进行空间插值、分布特征分析、污染原因查找、污染等级评价和专题图可视化表达,当数据累积到一定程度甚至可以实现预警。该仪器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目前该仪器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云南、山东、江苏、湖北、重庆等10个示范区进行示范应用。   自主研发的XRF7便携式X射线重金属检测仪   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采用了酶抑制法和化学法,通过自主研发的多通道专利技术,集成了果蔬类农产品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亚硝酸盐和重金属铅含量三合一检测功能,实现了仪器小型化、多功能、高效率(可同时检测多个样品)、产地现场活体采样的特点 仪器自带GPS模块,使测试信息与取样点的位置信息在米级精度上实时匹配 具有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和测定数据安全锁定功能 与仪器配套的上位机软件可以对检测数据进行插值、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评价和专题图可视化表达。   自主研发的HISFM-FW果蔬污染物三合一便携式检测仪   中心信息化技术方面的另一项工作重点是构建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主要农作物调优栽培信息化技术”中的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目前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湖南、黑龙江、吉林等地30多家科研院所、农业推广站、食品企业、农业科技园等建立了网络节点,每个网络节点都配备了福斯InfratecTM 1241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共同开展样本获取、联网检测和数据传输工作,现在已经积累了近万份谷物样品和近十万条数据,首次在全国粮食主产区构建起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负责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的建设、运维、数据传输、标准下达和分析评价,具有制定定标规范和检测标准的能力。潘立刚博士介绍说“十二五期间我们打算进一步扩大这一项目,积累更多数据,对谷物品质进行准确评价。为了让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网络中心能健康发展,以后中心也会考虑商业运作。”   福斯InfratecTM 1241近红外谷物品质分析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中心承担了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同时还开展公益性的检测服务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和相应的仪器配置是分不开的。研究中心目前拥有常规分析仪器、无机分析仪器、有机分析仪器和植物生理生化分析仪器等。   常规分析仪器   装备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微波消解仪、加速溶剂萃取仪、分光光度计、人工气候箱等常规仪器和设施,主要开展样品前处理、比色、滴定、过滤、干燥、燃烧等基于物理和化学方法的常规分析检测工作。   戴安ASE 300快速溶剂萃取仪   图注:主要用于快速提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大大缩短萃取时间,提高萃取效率,减少萃取溶剂用量,显著降低了单个样品的提取费用,具有节省溶剂、快速、健康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无机分析仪器   装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仪、元素分析仪、流动注射分析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仪、纤维素测定仪等,开展土壤养分、重金属污染物检测与监测,农产品品质、水质与水环境评价,以及测土配方施肥等科研和分析检测工作。   英国SEAL AutoAnalyzer3 流动注射分析仪   图注:流动注射分析仪基于双光束分光比色原理,采用空气片段连续流动分析(CFA)技术进行的自动样品分析,适用于水、土壤提取液、饮料或混合物中硝酸盐、氮、氨、硫化物、硼化物和磷酸盐等多种物质检测。仪器优点在于全自动操作、低的检测限、高精度和重复性、低试剂消耗,检测效率达每小时40~100样品。   德国Elementar VARIO Macro元素分析仪   有机分析仪器   装备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PC-GC-MS)、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红外显微成像仪、半自动快速微生物鉴定仪等,开展有机污染物、农兽药残留、农产品品质和生物技术在检测中应用等科研和分析检测工作。   瑞士步琪NIRLab N-200近红外光谱仪   珀金埃尔默Spectrum 400傅立叶变换红外显微成像仪   图注:红外显微镜技术是在红外光谱仪的基础上,将红外光路引出到外接的显微镜上,通过显微镜就可得到待测物的直观图像。在此基础上直接选择待测物的特定区域进行红外光谱扫描,得到特定区域的高质量红外光谱图。具有灵敏度高、吸光度准确、制样方便等特点。   岛津 GPC-GC-MS-QP2010凝胶渗透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图注:与气相色谱相比,气质联用可以通过特征离子更准确地对待测物进行定性。与凝胶色谱的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样品前处理的效率。   沃特世UPLC-MS/MS超高压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图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农产品质量检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不易挥发性化合物分析测定、极性化合物的分析测定、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析测定、大分子量化合物(包括蛋白、多肽、多聚物等)的分析测定。     植物生理生化分析仪器   装备小型自动气象站、地物光谱仪、冠层分析仪、激光叶面积仪、叶绿素荧光分析仪、凝胶成像系统,以及多种温光电传感器等,开展农业生态环境监测、室内和田间植物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方法研究和服务。   美国Davis 气象测量站   图注:Davis 气象测量站,是一台全自动化气象数据收集的测量记录仪,能测量并记录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气象变化数值,还能计算寒风指数、露点温度、体感温度,及做简易的气象预报、暴雨警报。   美国LI-COR 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   图注:原位获取植物叶片的光合参数及小环境参数,可用于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动态变化、植物光合作用的比较、植物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逆境条件下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抗逆植物的筛选。   美国CID CI-203便携式激光叶面积仪   图注:利用激光技术方便、快速地测量植物离体和活体叶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周长、长宽比和形状因子。   后记   在参观交流过程中,中心承担的多项科研任务以及机构管理运行机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科学研究方面,虽然中心在农产品质量监督领域,属于成立时间较短的研究机构,但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固有优势独辟蹊径,在信息化技术与农田环境监测方面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之路,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短时间内得到了许多同行的认可。去年中心又申请到了一项经费达400万元的科研项目,目前根据科研需要中心正在不断购进仪器设备。   在科研管理上,中心整合了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六个研究所的专业检测技术人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改变了检测技术人员在科研机构的弱势地位,充分调动了大家工作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各尽其能,促进了中心的科研工作进展。   此外,中心在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深入到田间,为农业生产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并且能联系一线工作者,让普通老百姓有机会更好的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 采访编辑:秦丽娟
  •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
    p   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科技部、财政部关于改革过渡时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423号)等文件要求,现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等重点专项的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信息进行公示(详见附件)。 br/ /p p   公示时间为2017年5月24日至2017年5月29日。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逾期不予受理。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如下: /p p    strong “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strong /p p   联系人:林友华,金剑雪 /p p   联系电话:010-59199368 /p p   传真:010-59199369 /p p   电子邮件:kjzxxmch@126.com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992228ee-72b6-4ee7-99c9-0670bda45eb4.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d037d2e-71fa-48c7-828f-8b4e87c0eb6d.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附件: a href=" 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6/ueattachment/6dc8fbba-8f1d-41f4-a555-cd99490e0cd7.xlsx" style=" line-height: 16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7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xlsx /span /a /p
  • 应用案例 | 气体检测高精仪器用以农田环境气体排放监测
    项目内容:农田气体排放实验项目地点:宁波市鄞州区咸祥镇项目背景农业作为单一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排放的种类和量度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其中,氨和氧化亚氮作为农田排放的主要气体,它们对我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深远。农业贡献了全球人为源氨排放的90%和氧化亚氮排放的60%。如果不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将会加剧活性氮排放,引发诸多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富营养化和雾霾污染。因此,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实验研究,对于理解其排放机制、评估其环境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准确地进行测量,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推出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和HT8500大气氧化亚氮激光开路分析仪,为监测农田环境气体排放贡献力量。HT8700和HT8500的特点1.开放式光腔,超灵敏,响应快速① 中红外激光技术实现灵敏的大气氨本底浓度测量② 避免闭路仪器管道吸附问题造成的延迟,实现10Hz无损高频浓度输出③ 无需采样泵,无需采样管路及样品预处理,维护简单2.适应于各类现场部署的便携式设计① 强大的环境适应性和抗震性② 选用低热膨胀材料,减少结构形变和系统漂移③ 镜片加热设计,避免冷凝结露而导致信号丢失3.适合无电网区域和移动平台① 低功耗,能以太阳能电池板或蓄电池供电② 重量轻,便于在偏僻台站或小型车辆上部署和维护我们将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长期监测,收集大量数据,分析不同农田管理措施对气体排放的影响,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国环保事业将迈向新的高度。
  • 文章推荐 | 量子级联激光开路分析仪检测农田氨干沉降的日变化
    氨(NH3)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碱性气体。农业活动,特别是施用合成肥料后的氨挥发,是人为氨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农田养分流失的重要途径。这些氮(N)负荷有利于生态系统作为初级生产的营养投入,但也会导致许多环境和公共卫生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富营养化和雾霾污染。因此,特别是在农业地区,准确定量氨挥发和沉积通量对于了解地方和区域氮预算至关重要。然而,氨通量的现场测量仍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到目前为止,涡流协方差(EC)技术,基于同时测量地面上的湍流空气运动和气体浓度,是测量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能量和质量交换的最直接的方法。对于氨通量测量,EC比其他方法有优势,因为它可以直接量化氨发射和沉积通量,并产生代表场尺度上空间平均的时间连续数据。然而,在过去,由于缺乏快速响应(≥10Hz)和高灵敏度的氨分析仪,特别是那些可以由现场太阳能电池驱动的分析仪,EC的应用受到了严重的限制。海尔欣昕甬智测推出一种采用量子级联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根据实验室和现场测试,该仪器已被证明是在各种环境条件下测量氨通量的有效工具。 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开创性的开路设计用于氨气测量基于量子级联激光技术,自主研发、设计、生产了的开路分析仪,具有低功耗(太阳能供电)、高精度(亚ppbv级)、快响应(10Hz)等特点,特别适合于地面氨排放和大气氨沉降通量的涡动相关法高频自动连续监测。 本研究采用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在全球氨热点地区之一华北平原的一个典型农业站点进行了氨通量测量。该实验时间持续了5周,并在小麦季节进行。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调查该农业基地秋季氨通量的特征,并量化氨对农田的干沉积和氨挥发造成的氮损失。
  • 精彩回顾|农田土壤检测技术进展网络研讨会圆满落幕,附视频回放链接!
    2023年3月29日,农田土壤检测技术进展网络研讨会于线上成功召开,会议历时0.5天,来自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的专家莅临本次会议,就农田土壤中农药和抗生素残留、有机污染物检测,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量调查、检测与评价,农田土壤信息感知技术等在线分享报告,展开探讨。经征求报告嘉宾意见,部分报告视频回放详情见下表: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 职称回放链接土壤中农药和抗生素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贺泽英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研究员—农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杨丽莉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 副主任【视频回看】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质量调查、检测与评价刘桀佳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第三地质中心实验室 总工程师【视频回看】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创新李民赞中国农业大学 教授【视频回看】报告一:《土壤中农药和抗生素残留快速检测技术》报告二:《农田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点击图片回看)报告三:《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质量调查、检测与评价》(点击图片回看)报告四:《基于近红外光谱的土壤信息感知技术与装备创新》(点击图片回看)附:为加强土壤环境监测检测、助力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仪器信息网3i讲堂拟于5月9日-10日举办“第四届土壤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报名点击:“第四届土壤检测技术与应用”网络会议
  • 赛默飞发布食品质量安全解决方案,始终关注从农田到餐桌农残检测
    赛默飞发布食品质量安全解决方案 ——始终关注从农田到餐桌农残检测 食品安全标准不断变化,不断发展。不论测定目标是否明确,还是定位于监管、研究或合规性检查,面对最微量残留以及高通量测定的挑战,我们都有办法能使您实验室永不过时。赛默飞全新推出组合产品的创新理念,这种理念可以为实验室节约不断更新设备的成本,为生活提供保障,始终关注法规变化,现在和将来都可为您实验室所用。查看解决方案并参与有奖问卷:http://www.thermofisher.com/cn/zh/home/industrial/food-beverage/food-analytical-testing/pesticide-analysis.html我们能帮您迅速找到答案,甚至在您知道问题之前。 从样品输入到数据输出,赛默飞可为您提供从GC-MS到LC-MS到 IC-MS等全流程解决方案。所有样品信息进入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原材料、成品和实验室农药分析结果之间批次关系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该功能提供了用于稽查监管环境中合规性的样品数据的全程可溯源性,帮助食品生产商快速鉴别并撤回所有可能被污染的食品。 样品前处理分析被认为是分析中实验时间长、重复操作多的步骤,却又不可或缺。赛默飞固相萃取(SPE)系统,可以完成从最复杂的食品基质中萃取农药残留这一最具挑战性任务,涵盖自动溶剂萃取ASE350、spe和蒸发等过程的样品处理系统,您会发现建立和运行最苛刻的农药分离操作比您想象的要简单。 成功的农药残留检测、鉴别和定量从成功的分离开始,某些种类的农药更适用于气相、液相和离子色谱进行分离。赛默飞Q Exactive GC、TSQ 8000 Evo GC-MS/MS系统进行定向定量分析和同步定向和非定向分析,同样也有适用于lc分析农药的检测方案,来自于TSQ系列LC-MS/MS和Q Exactive Focus LC-MS/MS。草甘膦、草藻灭等类型的农药适用于离子交换法检测,赛默飞可提供Integrion、Aquion等离子色谱系统。 图1 通过GC-MS/MS 分析婴儿食品中的144 种农药残留,250 种农药残留,1 ppb 变色龙CDS软件将汇总所有的仪器和数据管理,Chromeleon CDS 软件结合了色谱分析和常规定量MS分析的工作流程,全面整合了我们的气相色谱(GC)-MS/MS、离子色谱(IC)-MS/MS 以及液相色谱(LC)-MS/MS 仪器。在一个应用程序中快速轻松地处理并报告色谱和MS数据。在企业环境中进行分析,从方法创建至定量以及基于库的化合物鉴别。 从始至终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流程,帮助您顺利进行食品监管,应对现在的挑战,满足将来的要求。从样品输入到数据输出,使您符合遍及全球的愈来愈严格的法规要求。因此,现在和将来,不管是新建还是已有的实验室,我们都可以为您增新的分析能力,设定下一代标准,以保证我们的食品供应安全。我们的解决方案保证您能够更方便获得可靠、明确、高质量的检测结果!因为,所有这一切均来自于唯一值得信赖的供应商——赛默飞世尔科技。
  •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体系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方案指出,到2035年,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污染源、入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监测、受纳水体水质和流量监测,构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一张网”。在重点区域,基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结合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采用更新改造、共建共享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环境监测布点,加强暴雨、汛期等重点时段水质监测。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加快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为重点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研发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模型和源解析技术方法,研发先进的自动监测、快速监测设备,推广成熟适用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城乡居民的水缸子、米袋子、菜篮子。为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全面绿色转型,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立足我国“三农”工作实际和新时期发展需要,以削减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促进土壤质量和水质改善为核心,按照“抓重点、分区治、精细管”的基本思路,统筹谋划、协同联动,突出重点、试点先行,优化政策、强化监督,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形成齐抓共管、持续推进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二)基本原则  统筹推进,突出重点。统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以化肥农药减量化、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内容,以防控农业面源污染对土壤和水生态环境影响为目标,以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为重点,兼顾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流域,在干流和重要支流沿线、南水北调东线中线、湖库汇水区、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以下简称重点区域),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试点先行,夯实基础。根据种植和养殖产业分布、污染防治工作基础,在典型流域、海域、区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试点示范,形成易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和管理措施,探索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评估体系。  分区治理,精细监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污染源特征、地理气候影响因素和环境保护要求,立足地方实际,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实施“一区一策”,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加强精细化监督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和依法治污。  政策激励,多元共治。强化政策引导作用,注重激励性措施与强制性措施相结合,充分运用税收、补贴等经济手段,广泛调动农业产业链主体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政府、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户等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三)工作目标  到2025年,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得到初步控制。农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化肥农药减量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试点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和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到2035年,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显著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和监管制度全面建立,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根据农业污染源类型分布、地理气候条件、环境质量状况等,确定农业面源污染优先治理区域。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按照土壤、水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分区分类采取治理措施。在种植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优化生产布局,推进“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拦截-末端治理”工程,深入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建立一批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打造产业化利用典型模式。持续推进农膜回收行动,以标准地膜应用、专业化回收、资源化利用为重点,强化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县建设,健全回收网络体系,试点农膜区域性绿色补偿制度,加快可降解农膜应用示范,着力解决农田“白色污染”问题。在养殖业面源污染突出区域,基于土地消纳粪污能力,合理确定养殖规模,促进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推动种养循环,改善土壤地力。  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按照全要素治理、菜单式遴选的原则,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为重点,根据污染类型和主要成因,分区分类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库。总结试点示范成果和各地经验做法,形成一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由点及面,逐步形成产业化、规模化效应。  (二)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机制  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制修订肥料管理等对农业面源污染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加强化肥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和使用指导,推动精准施肥、科学用药。以省为单位加强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治理,明确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要求和责任,鼓励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达到肥料化利用有关要求后,进行还田利用。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防止在处理事故过程中,将废水、废液、固体废弃物直接排入农田。  完善标准体系。适时评估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与监督监测相关标准。指导各地制定种植业污染治理、水产养殖尾水排放等标准规范。以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为导向,健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标准体系,加强养殖场户环境监督管理。农田灌溉用水、水产养殖用水、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应执行相应标准,防止污染土壤、地下水和农产品。  优化经济政策。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用电用地政策,落实有机肥产品生产销售、化肥农药减量、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对开展畜禽粪肥运输、施用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按规定予以支持。优先将畜禽、水产养殖、秸秆农膜等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装备等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机具列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探索开展“点源-面源”排污交易试点。  建立多元共治模式。在重点区域以省为单位,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方案,制定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明确监督指导和保障措施。发展农资绿色配售,推动农资经销商成为污染防治的重要主体和信息传导枢纽,引导农户使用绿色高效的肥料农药。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市场化。充分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作用,推广“政府+协会+农户”“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等模式,加强专业技术管理。推动统一生产管理、统一订购农资、实施品牌认证等标准化生产,形成“政府-市场-农户”多元共管共治体系。  (三)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督管理  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监测。完善化肥农药使用量调查核算方法,在统计、农业农村、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工作基础上,逐步摸清化肥农药使用变化情况。利用实地调研、台账抽查、智能终端采集等方式,对化肥农药投入、畜禽和水产养殖等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抽查核实。加密布设农业面源污染监控点,重点在大中型灌区、有污水灌溉历史的典型灌区进行农田灌溉用水和出水水质长期监测,掌握农业面源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开展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全链条监测,分析评估养分和有害物质转化规律。  评估农业面源污染环境影响。制定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加强农业污染源、入水体污染物浓度与流量监测、受纳水体水质和流量监测,构建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环境监测“一张网”。在重点区域,基于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结合农村环境质量监测,采用更新改造、共建共享和新建相结合的方式,增加环境监测布点,加强暴雨、汛期等重点时段水质监测。开展农业污染物入水体负荷核算评估,确定监管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重要时段。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长期观测。在嘉陵江、汾河、太湖、巢湖、南四湖、洱海、白洋淀、丹江口库区、密云水库等重点水域先行先试,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野外观测超级站,开展气象、水文、水质、土壤和地下水等野外长期观测和定量分析,结合遥感技术,掌握农业面源污染时空演变规律,逐步实现对农业面源污染环境质量影响的动态评估。加强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对农业生产要素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系统观测、监测和记录,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管平台。系统整合农田氮磷流失监测、地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等数据,实现从污染源头到生态环境的监测数据互联互通。加强全国农业源普查、生态环境统计、畜禽粪污综合利用信息、全国排污许可管理平台等工作对接共享。借助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动态更新。发挥农业面源污染大数据在指导污染防治、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优化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和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中的作用。  三、试点示范  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部署,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对重点区域土壤和水环境影响为目标,在广西、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江苏、安徽、云南、江西、四川、山东、宁夏、河北、陕西、吉林、青海等省份部分县市区开展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一批以污染防治、调查监测、绩效评估等为主要内容的试点示范工程。  (一)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模式。在试点县中筛选以种植、规模以下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为主的区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开展系统设计、分类治理,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扩大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种养规模,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体系。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和成因分析,科学测算化肥农药对面源污染的影响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情况。研究农业面源污染敏感区域识别方法,编制优先治理区域清单。选取典型小流域及海水养殖集中分布的近岸海域,结合地面监测和卫星遥感技术,评估污染物入水体负荷和时空分布等。在四川都江堰、内蒙古河套、宁夏青铜峡等选择大中型灌区,开展农田灌溉用水水质监测,在养殖密集区加强地表水水质监测。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监管信息平台,加强污染防控预警。  (三)探索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研究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办法,明确评估范围、指标、内容、方式等。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为基础,补充摸底调查数据,确定绩效评估指标和基数。探索将环境质量改善状况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绩效评估的主要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关部门根据本方案要求,密切协作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履行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职责,并与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水利、林业草原等相关部门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加强信息共享、定期会商、督导评估,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省级对本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负总责,提供组织和政策保障,做好监督考核。市级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和督促检查等工作。县级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强化队伍建设。明确县乡镇承担监督指导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保护和农技推广体系队伍建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采用绿色生产方式。推动生态环境监管执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落实县乡镇基层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执法培训,提升基层监管执法能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构建公共财政支持、责任主体自筹和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中央有关部门结合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各地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入,确保完成治理目标。鼓励地方按规定加强相关渠道资金和项目统筹整合。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领域。加大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池塘养殖尾水利用处理等。  (四)提升科技支撑。成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专家组,开展长期跟踪和定期会商,为关键技术研究和重要政策咨询提供支撑,对试点示范地区强化技术帮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整合科技资源,通过相关国家科技计划,加快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监测、评估技术为重点的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研发农业面源污染估算模型和源解析技术方法,研发先进的自动监测、快速监测设备,推广成熟适用技术。  (五)强化监督工作。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评估范畴,明确年度任务与评估指标。实施信息公开,拓宽投诉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范畴,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突出问题监督。  (六)加强宣传引导。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重要性,普及治理知识和技术,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增强农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全社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 甲烷监测对比,谁才是农田气体排放监测的王者?
    项目背景甲烷 (CH4) 这种强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近年来一直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自 2020 年以来增长率创历史新高。甲烷在大气中的寿命约为 10 年,而二氧化碳 (CO2) 的寿命为 100 年,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主要来源包括农业、化石燃料开采和废弃物处理等。这些特点使得减少甲烷排放成为短期减少人为全球变暖的优先目标,精准测量大气中甲烷的浓度对于研究其环境影响和制定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测试旨在对比HealthyPhoton公司生产的HT8600大气甲烷激光开路分析仪与另一款成熟的商用甲烷分析仪的性能。通过对比两款仪器在农田中甲烷排放的通量和浓度的测量结果,评估其在精准性、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的表现。测试方法测试在济南的一片农田中进行,该区域为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真实反映农业活动对大气甲烷浓度的影响。具体步骤包括:1. 在农田不同位置设置测试点,安装两款仪器。2. 在2024年7月7日至7月9日期间进行多次测量,记录数据。3. 分析数据,比较仪器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稳定性。测试表现浓度/EC通量对比1. 甲烷浓度 (CH4 Concentration):中间部分显示了两台仪器的甲烷浓度测量值,单位是ppbv。从图中可以看出,两台仪器的测量结果非常接近,但在某些时段会有略微差异。2. 湍流通量 (EC Flux):底部显示了两台仪器测量的湍流通量(μmol+1s-1m-2)的变化情况。两台仪器的测量值整体趋势一致,但在某些时段有较大的差异,尤其是在高通量时段。原始通量与校正后通量对比表明HT8600和商业甲烷分析仪在测量甲烷浓度和湍流通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但也显示了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存在的一些差异。X轴是经过校正的商业分析仪的湍流通量(单位:μmol+1s-1m-2),Y轴是HT8600的原始湍流通量数据(单位:μmol+1s-1m-2)。图中的点基本上沿着Y=1.09X的回归直线分布,R² 值为0.9868,表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表明HT8600的原始通量与经过WPL校正的商业分析仪测量值具有很高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HT8600的性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且数据处理过程更容易、由矫正过程造成的可能的误差更小。共谱密度对比图中的Y轴是标准化的共谱密度,X轴是标准化频率。三种测量方式的共谱密度在大部分频率范围内都非常一致,符合经典湍流谱理论(-4/3斜率线)。表明HT8600在不同频率下的共谱密度表现与商业分析仪和基准温度的共谱密度表现非常接近,表明HT8600在动态响应和频率分辨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测试小结HT8600与市面上较为成熟的商业甲烷分析仪在测量甲烷浓度和湍流通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在动态响应和频率分辨率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这两款仪器都展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为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为大气甲烷监测的理想选择。相关产品
  • 应用案例 | 开路EC法NH3-N2O通量同步观测系统应用于济南生态实验站农田气体排放监测项目
    项目地点: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站项目内容:农田气体排放监测解决方案:开路EC法NH3-N2O通量同步观测系统部署仪器:HT8700大气氨激光开路分析仪、HT8500大气氧化亚氮激光开路分析仪 项目背景:山东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全省耕地面积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6.17%。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化肥、农药等物资的投入不断增加,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影响碳达峰目标的实现。合理并准确估算山东省农业碳排放量,对于制定有效的农业减排措施、评估农业碳减排成效以及实现农业碳达峰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内容:为了应对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实验站启动了农田气体排放监测项目。项目在济南某一农田中进行,利用开路EC法NH3-N2O通量同步观测系统对农田气体排放进行长期监测。监测数据包括氨气和氧化亚氮的实时浓度变化,结合气象条件和农业操作数据,全面分析农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 开路EC法NH3-N2O通量同步观测系统 技术优势: 应用领域:高系统集成能力,满足多场景需求,为您提供理想的解决方案。 海尔欣昕甬智测为济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先进仪器设备和技术支持,体现了公司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社会责任感。海尔欣昕甬智测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和技术进步,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 18条入海河流水质连农田都无法灌溉
    国家海洋局监测显示78%入海河流水质在第Ⅳ类以下   国家海洋局最新发布了2011年第四季度海洋环境信息,所监测的37条入海河流断面水质状况显示,有29条入海河流水质在第Ⅳ类(人体不可直接接触用水)以下,比例高达78%,其中有18条入海河流水质连农田都无法灌溉。   据了解,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2011年第四季度,海洋部门对37条入海河流进行了监测,其中滦河等4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Ⅱ类 陡河等4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Ⅲ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和COD(化学需氧量) 闽江等5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Ⅳ类,主要污染物为总磷、石油类和重金属镉等 大沽夹河等6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第Ⅴ类,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汞、石油类、COD和总磷 碧流河等18条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为劣Ⅴ类,主要污染物为COD、总磷、氨氮、石油类和重金属汞。   据了解,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表水水域环境按功能高低依次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而海洋局监测的37条入海河流中,就有18条入海河流水质在劣Ⅴ类,也就是说,这些入海河流的水质连农业用水都不符合要求,是在向海洋排放污水。   此外,2011年第四季度,海洋部门对部分沿海省(市、区)342个陆源入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实施了监测,监测评价结果表明,超标排污的入海排污口数量为154个,占监测排污口总数的45%。第四季度监测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的总体情况较第三季度有所好转。   2011年第三季度部分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监测结果显示,渤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范围基本稳定,黄海、东海、南海滨海地区海水入侵呈加重趋势,其中浙江温州、福建福州及泉州湾监测区海水入侵程度和范围有所增加。广东潮州、揭阳、阳江海水入侵范围有所增加,海南三亚监测区个别站位氯度明显升高,是2010年同期监测值的3.8倍 各监测区土壤盐渍化范围基本稳定,个别监测区含盐量明显增加。 第四季度部分入海河流监测断面水质状况 序号 河流名称 水质类别 主要污染物 1 滦河 第Ⅱ类 2 南渡江 第Ⅱ类 3 宣惠河 第Ⅱ类 4 盐田杯溪 第Ⅱ类 5 陡河 第Ⅲ类 总磷 6 晋江 第Ⅲ类 总磷、COD 7 九龙江 第Ⅲ类 总磷、COD 8 漳江 第Ⅲ类 总磷 9 大辽河 第Ⅳ类 总磷 10 戴河 第Ⅳ类 总磷、石油类 11 闽江 第Ⅳ类 镉、COD、总磷 12 漠阳江 第Ⅳ类 石油类 13 鸭绿江 第Ⅳ类 总磷 14 大沽夹河 第Ⅴ类 石油类、COD 15 东江北干流 第Ⅴ类 汞、COD 16 东溪 第Ⅴ类 总磷 17 黄冈河 第Ⅴ类 汞 18 榕江 第Ⅴ类 汞、石油类 19 乳山河 第Ⅴ类 汞、COD 20 碧流河 劣Ⅴ类 COD 21 潮白新河 劣Ⅴ类 总磷、COD、石油类 22 大凌河 劣Ⅴ类 COD、汞、铅 23 东江南支流 劣Ⅴ类 COD、汞、石油类 24 复州河 劣Ⅴ类 COD、石油类 25 傅疃河 劣Ⅴ类 COD、石油类、氨氮 26 蓟运河 劣Ⅴ类 总磷、COD、石油类 27 界河 劣Ⅴ类 石油类、氨氮、COD 28 练江 劣Ⅴ类 氨氮、COD、总磷 29 龙江 劣Ⅴ类 总磷、氨氮、汞 30 母猪河 劣Ⅴ类 COD、氨氮、汞 31 木兰溪 劣Ⅴ类 总磷、汞 32 深圳河 劣Ⅴ类 氨氮、总磷、石油类 33 同安东溪、西溪 劣Ⅴ类 总磷、COD、氨氮 34 小凌河 劣Ⅴ类 COD、氨氮 35 小青龙河 劣Ⅴ类 总磷、COD、氨氮 36 绣针河 劣Ⅴ类 总磷、COD、石油类 37 永定新河 劣Ⅴ类 总磷、COD、氨氮 注:水质类别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
  • 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农田到餐桌安全如何监管
    去年,三聚氰胺事件背后的食品安全监督缺位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而今年2月底那场“毒豇豆”事件,再次引发了代表委员们对餐桌安全的关注。   民以食为天,但最近几年来,餐桌事故连续不断,苏丹红、瘦肉精、陈化粮……九三学社中央的一份大会发言材料提到,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发生食物中毒,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先出台了《食品安全法》,最近又成立了由副总理“挂帅”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但由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积弊由来已久,彻底解决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的有关报告指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改革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协调机制也还不健全。   九三学社中央的大会发言说,目前我国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普遍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监管设施。   据调查,我国一百多万家食品生产企业近七成是10人以下的小作坊。其中,生产大米、小麦粉等15类食品的10万多家企业中,60%不具备基本生产条件,食品安全难以保障。另外,70%的食品流通企业没有食品检验能力,极易形成后续污染。   企业缺乏规模直接导致企业间的恶性竞争:盲目降低价格、放松生产监管、忽视食品质量。恶性竞争的后果是出现大量低劣食品的挤出效应,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秩序。   除了故意的恶性竞争带来的食品危机外,九三学社的委员们认为,还有一些食品安全事故是由于部分食品生产者缺乏相关生产知识,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限制等原因出现的非故意的食品安全问题。   从法律监管的层面看,《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仍然较轻,导致食品生产企业的守法成本明显高于违法成本。例如,安徽省六安市某公司平均每年仅质检部门的检验费就达5万元 如果该公司因未送检而被处罚,根据该市近年来的处罚案件和《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罚款却不会超过两万元。   除了企业自身的问题外,一些代表委员认为,现行食品安全分段监管的模式存在缺陷,这种管理机制上问题造成了食品安全更大的漏洞。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长期以来采取的是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模式,监管权限分属卫生、农业、食品药品监督、质检、工商等多个部门。虽然,《食品安全法》中新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在分段监管的基础上,对各监管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但是,各监管部门容易从自身利益出发,遇到好处抢监管,遇到难题齐推诿。   九三学社中央的发言认为,虽然食品安全委员会将协调和指导监察部门填补漏洞、减少重叠,但毕竟仅限于协调和指导,作用有限,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对餐桌安全的漏洞,九三学社中央建议,食品安全应该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加大对不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在监管模式方面,他们还建议,探索国家全程监管、地方重点监管和民间参与监管模式。首先,对米面粮油肉蛋等老百姓日常必备的食品和婴幼儿食品实行全过程监管,从源头加大检查力度,对各环节严格把关,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对地域性较强的食品,由地方政府组织力量从生产、加工、销售环节重点监管。另外,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建立民间监督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陈瑞爱则建议,国家应该加大对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部门的投入。目前食品安全基层监管部门面临经费、设备、人员三不足的困境。陈瑞爱说,有的县级检验机构已经处于半停止状态,几年前政府投资建设的蔬菜残留药检测中心,实际上已经没有运作。   土壤重金属超标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则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一类新问题。九三学社中央的提案称,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超标影响的农产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这些农产品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而且最近几年来还导致一些地区出现群体性事件。   九三学社中央建议应摸清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底数,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同时,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源的治理。既要切断污染源,减少农产品产地的新增污染,又要对污染地进行治理修复,对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治理试点。
  • 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正式实施,您需要的解决方案来了
    为了分质用水、协调水土体系,生态环境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在2021年7月1日起实施,从而保证水土标准体系的整体性、协调性。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限值变化与控制项目请见上一篇介绍☟☟☟推动分质用水,协调水土体系——生态环境部发布GB 5084-2021《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点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M4NTc3NA==&mid=2247497112&idx=1&sn=a8588cd3b2ee3d13d2f8aa4998dcfa8b&scene=21#wechat_redirect今天,根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项目要求,在这里给大家带来岛津详细的水质分析方案。 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 GCMS结合吹扫捕集测定土壤中60种挥发性有机物 仪器配置:岛津气质谱联用仪GCMS-QP2020 NXCDS 7400 水土一体自动进样器CDS 7000E 吹扫捕集 仪器条件:样品前处理:50 mL 容量瓶中加入20 μL 内标溶液(ρ=25 μg/mL),用水样定容至50 mL,将添加内标的水样转移至40 mL 棕色吹扫捕集瓶中,放置于CDS 7400 自动进样器中。5 mL 水样自动吸入,氦气将脱附的VOCs 载入到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仪 57 种挥发性有机物TIC 图(5.0 μg/L)样品色谱图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半挥发性有机物 仪器 GCMS-QP2020 NX 分析条件: 前处理:取1 L自来水水样,用固相萃取柱(填料为聚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吸附萃取,待测物经洗脱后浓缩定容,待上机分析。SVOCs和内标的TIC图 (浓度:10 µg/mL)样品色谱图 GCMS 易用性:Smart SIM数据库 & 智能钟功能 智能钟功能:自动检漏自动调谐,准确掌控停机时间 无机阴离子分析 应对HJ 84-2016 色谱条件:氢氧根体系,梯度洗脱色谱柱:Shodex IC SI-36 4D;保护柱:Shodex IC SI-90G淋洗液:A:50mM KOH ;B:水流速:0.7 mL/min(泵压:14.3MPa)柱温:35 ℃ 标准曲线:重现性:连续进样6次,保留时间和峰面积的RSD值七种阴离子的保留时间重复性≤0.07%,峰面积重复性≤0.88% 金属元素分析 ICPMS --- 江河水中金属元素分析 对微量的铅(Pb)、铬 (Cr)、镉 (Cd) 、硒 (Se)、砷(As) 、铜(Cu) 、铁 (Fe)、锰 (Mn) 、锌(Zn) 、硼 (B)、铝 (Al)、镍(Ni)、钡 (Ba)、钼(Mo)、铀 (U)、钾 (K)、钠 (Na)、镁 (Mg) 以及钙 (Ca)等19种成分进行了分析。向样品内添加了内标元素Be、Co、Ga、Y、In、Tl使其浓度分别达到5μg/L。 直接分析江河水标准物质:JSAC0301-3, 0302-3,ICP-MS会由于多原子离子形成的谱线干扰,造成灵敏度下降以及测量值产生误差。ICPMS-2030通过使用碰撞,系统消除谱线56Fe的40Ar16O、75As的40Ar35Cl与78Se的40Ar38A等的干扰,提高灵敏度,降低检测限。 ICP/ICPMS极低运行成本 —— 三大技术使运行成本降至常规的30%。ICPMS 提升分析效率 —— 方法开发与诊断助手。水质应用扩展 水质异味分析系统,无需标准品对100多种水质异味进行半定量筛查GCMS + Compound Composer 快速筛查数据库,能快速应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对900多种有机污染物进行半定量筛查GCMS Compound composer快速筛查数据库 AOE-LCMS/MS 大体积进样系统,自动化快速前处理,应对SVOC分析难题
  • 索引: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系统——一款实惠物美的农业环境监测仪@2023动态已更新
    索引: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系统——一款实惠物美的农业环境监测仪@2023动态已更新型号:FT-NQ12 品牌:风途科技一、产品简介FT-NQ12农业气象站是一款高度集成、低功耗、可快速安装、便于野外监测使用的高精度气象观测设备。该设备由气象传感器,采集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立杆支架,云平台五部分组成。免调试,可快速布置,广泛运用于气象、农业、林业、科学考察等领域。二、产品特点1.低功耗采集器:静态功耗小于50uA2.标配GPRS联网、支持扩展蓝牙、有线传输3.七寸安卓触屏,版本:4.4.2、四核Cortex&trade -A7,512M/4G4.支持modbus485传感器扩展5.太阳能充电管理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6.三米碳钢支架,两节螺纹旋接7.短信报警,超限后向指定的手机上发送短信8.ABS材质防护箱,耐腐蚀、抗氧化,防水等级IP66三、技术参数1.采集器供电接口:GX-12-3P插头,输入电压5V,带RS232输出Json数据格式,采集器供电:DC5V±0.5V峰值电流1A,2.传感器modbus、485接口:GX-12-4P插头,输出供电电压12V/1A,设备配置接口:GX-12-4P插头,输入电压5V3.太阳能供电、配置铅酸电池,可选配30W 20AH/50W 20AH/100W 100AH.充电控制器:150W,MPPT自动功率点跟踪,效率提高20%4.数据上传间隔:1分钟-1000分钟可调5.屏幕尺寸:1024*600 RGB LCD6.部分传感器参数名 称 测量范围 分 辨 率 准 确 度 风 速 0~30m/s 0.01m/s ±(0.1+0.03V)m/s 风 向 0~360°(16方向) 1/16 1.0m/s) 空气温度 -40-80℃ 0.1℃ ±0.3℃(25℃) 空气湿度 0-100%RH 0.10% ±3%RH 大气压力 30-110Kpa 0.01Kpa ±0.02Kpa(相对) 雨量 ≦4mm/min 0.01mm ±0.2mm 光照 0-18.8W LUX 1lux 5% 二氧化碳 500-5000PPM 1PPM ±50PPM±读数的3% 土壤温度 -40~80℃0.01℃±0.5℃土壤湿度 0-100%0.01%±3%土壤电导率EC0-20000us/cm10us/cm±5%土壤PH(探针)3-90.1≤5%/year四、云平台1.CS架构软件平台,支持手机、PC浏览器直接观测、无需额外安装软件。2.支持多帐号、多设备登录3.支持实时数据展示与历史数据展示仪表板4.云服务器、云数据存储,稳定可靠,易于扩展,负载均衡。5.支持短信报警及阈值设置6.支持地图显示、查看设备信息。7.支持数据曲线分析8.支持数据导出表格形式9.支持数据转发,HJ-212协议,TCP转发,http协议等。10.支持数据后处理功能11.支持外置运行javascript脚本
  • 位可视化定量研究热带农田土壤重金属微区环境行为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热科院环植所农业环境研究团队在热带农田土壤重金属原位微区过程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性的应用X射线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能谱法,发现了土壤孔隙结构特性影响重金属镉微区分布。该研究结果为揭示土壤结构异质性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热带作物受镉(Cd)等重金属的污染已成为制约热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土壤异质性导致重金属环境行为过程复杂,一直是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难点。传统基于总量和平均量的研究方法难以反映由空间、物理、化学和生物共同作用产生的土壤异质性对重金属环境行为的影响。为突破该问题,研究团队建立了X射线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能谱土壤重金属微区可视化研究方法,结合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实现了对土壤孔隙内及周围Cd微区分布的原位定量研究。基于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的团聚体铁、磷形态影响热带农田土壤Cd固持的重要作用,通过该方法分析得到了原状土壤孔隙及周围Fe、P、Cd的微区分布特性,进一步揭示了热带农田土壤的孔隙特性(包括孔隙大小和持水能力)通过控制Fe、P元素微区赋存,影响土壤Cd微区分布特征的微观机制。  该研究成果以“The role of pores in micro-zone distribution of Cd in a tropical paddy soil: Results from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combine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analysi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中国热科院环植所魏超贤助理研究员和林必桂高级工程师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刘贝贝副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资助及农业农村部热区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环境儋州观测实验站、海南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支持。
  • 全国1/6耕地受重金属污染 化肥农药均成污染源
    近日,镉超标大米风波持续发酵,不仅导致湖南等地大米销路遇阻,更让公众对农田污染给百姓餐桌带来的威胁有了新的担忧。此前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华东等6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的大米样品10%左右镉超标。另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6。   问题分析   超四成大米镉超标污染源在开矿   近期,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公布了第一季度餐饮食品抽验结果,其中一项结果为44.4%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检产品发现镉超标。广州市食药监局共抽检18个批次,有8个批次不合格。   在广东省食安办公布的抽检31个批次的不合格大米中,有14个批次来自于湖南,镉含量从每公斤0.26毫克到0.93毫克不等。   5月21日,镉大米来源地湖南攸县官方通报了不合格大米的镉含量范围,披露原稻主要收自当地农户,涉事米厂手续齐全,周边也无重金属企业。   既然生产环节无污染、原稻来源也没有问题,那么,污染大米的镉又源自哪里?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说,这些重金属的确不应该存在于农田,因为它们原本来自矿山。   早在2007年,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全国华[-1.33%]东、东北、华中、西南、华南和华北6个地区的县级以上市场中,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研究还表明,中国稻米重金属污染以南方籼米为主,尤以湖南、江西等省份最为严重。   “镉污染大部分来自开矿。工厂排放废气中含有镉,可能会通过大气沉降影响较远的地方。”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表示,此外,一些肥料中也含有重金属镉。即使冶炼厂距离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到农田中。   过量使用农药化肥土壤严重污染   当前,镉大米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对于农产品[5.29% 资金 研报]特别是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安全及农田污染问题的关注。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呈日趋加剧的态势,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多年来,中国土壤学会副理事长张维理长期关注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我国土壤污染呈现一种十分复杂的特点,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无机有机污染混合的局面。”   农药化肥污染同样严重。据张维理分析,我国农药使用量达130万吨,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而据测算,每年大量使用的农药仅有0.1%左右可以作用于目标病虫,99.9%的农药则进入生态系统,造成大量土壤重金属、激素的有机污染。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研究员侯彦林指出,一项针对30多年来近5000篇中文论文的统计数据表明,矿山周边、工厂周边、城镇周边、高速路两侧、公园等经济活动和人活动密集的区域,土壤几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且经济越发达,污染越严重,南方比北方严重。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罗锡文也曾公开指出,有调查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1/6。   治理难点   标准缺失治污难   专家指出,控制镉污染,保障消费者安全食用大米的根本办法,是查清污染源,有针对性地治理环境。“这是一项长期策略,需投入大量资源,短期很难见效。”侯彦林指出,切断污染源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   侯彦林呼吁,建立国家级的长期运行的预警和预测系统,对农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及时监控。   张维理认为,目前我国耕地质量测试指标和方法陈旧,根本无法准确反映耕地地力和土壤演变。“更为深层的问题是,我国耕地质量保护法规不完善,作为耕地使用主体的农民缺乏保护耕地质量的主动性。目前,对土壤污染,国家层面缺乏法规和技术标准,地方标准更是空白,立法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指出,从整个食物的安全链角度看,在源头加强检测是重中之重。工业污染造成的损失不能由农民承担,而应该由工业排放企业承担。找到责任主体,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
  • 岛津应用:酸浸提-HPLC-ICP-MS 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
    汞及其化合物是一种具有慢性剧毒的环境污染物,其存在的形态不同毒性有所区别,有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强,尤其甲基汞毒性更是无机汞的几百倍。环境中,特别是土壤中的无机汞容易在微生物和化学作用下甲基化转化成有机汞。转化成的有机汞难以降解分离,容易迁移至土壤种植的农作物中,并通过食物链富集进入到人体而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因此,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除了需要测定总汞的含量之外,不同形态汞的准确定量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更能正确评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 HPLC-ICP-MS 联用技术具有较高的分离能力和灵敏度,是形态汞分析的主要技术,本文建立了使用岛津高效液相色谱 LC-20Ai 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2030 联用测定农田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含量的方法。方法以0.5 mol/L的硝酸溶液为浸提剂,前处理简单快速,检出限低,甲基汞和乙基汞的检出限分别为0.16 μg/L和0.21 μg/L,定量准确,可满足农田土壤中甲基汞和乙基汞含量的同时分析。 岛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ICPMS-2030 了解详情,敬请点击《酸浸提-HPLC-ICP-MS 法测定农田土壤中的甲基汞和乙基汞》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污染物监测升级 无人机助力大气环境立体监测
    p   伴随着一声“开始降落”的指令,在河北望都县农村环境研究站,新研制的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装备完成污染物监测和数据传输任务之后稳稳落地。 /p p   12月中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痕量气体大气化学研究组协同多家单位成功开展了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实验。据项目负责人张成龙介绍,这一监测系统首次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技术、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技术与无人机技术结合,契合了当前大气污染科学迫切需要全方位精细化监测的需求。 /p p strong   填补大气环境监测和研究盲区 /strong /p p   在对流层大气中,大气污染物多从近地面垂直向上或水平扩散,作为大气化学反应重要驱动力的太阳辐射则自上而下传输。因此,张成龙认为,大气环境化学研究不能只关注近地面污染,还要关注一定高度范围(特别是边界层)内的大气层结构和成分变化,否则很难全面揭示对流层实际的大气化学反应过程。 /p p   此前已有多种大气环境垂直监测方法得到应用,如大气边界层塔、有人飞机、气球及气艇等。但边界层塔位置固定,高度通常在300米以下,且多建于城市地区 有人飞机只能在数百米及以上的高度飞行 气球或气艇抗风能力和移动性差,需要填充大量氦气,单次运行成本高。这些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大气污染研究的需求。 /p p   “无人机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可以有效弥补上述缺陷,让原来不容易接近的地方变得容易到达,使大气监测真正做到动态性和立体性。”张成龙说,“农村地区不同于城市地区,它的下垫面多为农田和低矮村庄,大气污染物处于较低大气层,正好是无人机适合飞行和采集样本的高度。” /p p   无人机大气立体监测系统为农村大气面源污染的深入研究提供重要工具,也为区域大气氧化性、大气光化学过程及二次颗粒物形成等深入 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p p strong   精准化大气研究工具 /strong /p p   记者了解到,在中科院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实验成功之前,市场上已经有少数无人机产品应用于环境监测领域并和政府环境执法活动展开合作。对此,为本次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提供无人机设备的华翼天基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上的无人机设备不仅用于环保,也用于电力、消防等,并不专业,只是搭载几种空气传感器,远远不能解决大气多样化和精准化的监测需求。” /p p   为此,张成龙带领团队为提升系统精准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p p   在传感器选择阶段,研发团队找到曾对传感器精度做了长期比对工作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庞小兵进行取经。庞小兵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大气传感器会受到大气温度、湿度、其他共存成分以及电信号噪音的干扰,因此要通过多种技术手段降低上述因素对传感器精度的影响。 /p p   最终,他们确定了具有较强抗干扰能力、能在实际大气气体中提取精确信息的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器、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器以及传感器。传感器可一次性记录和传输10种参数,包括颗粒物、PM2.5和PM10等常规污染物参数。除此之外,采样设备随无人机升空之前,要经过地面标准台站的数据校准 无人机升空之后,还要保证提前计算设计好的采样器体积、续航能力等均满足远程控制、GPS三维定点悬停以及收集足够分量大气样品的要求。 /p p   该立体监测系统攻克了低功耗大流量颗粒物采样以及多通道真空气体采样等关键技术,实现大气颗粒态、气态以及液态等样品的立体化定点采样,为大气污染全方位立体化的精确诊断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p p strong   从无到有的科研“创业” /strong /p p   在张成龙看来,这次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的实验成功是一次从无到有的科研“创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参与研制并提供传感器、采样器、无人机的企业也没有向他索取任何费用,但他们却向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p p   这支由交叉学科领域的人员临时搭建的“梦之队”,不断突破技术难点,根据大气采集监测系统需要满足的科研要求对产品进行完善。华翼天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提升监测系统在高空收集样品时的抗风能力和稳定性,我们专门为无人机设计了气动外形结构。” /p p   谈到无人机大气监测系统的应用前景,张成龙则认为“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目前也有一些科研单位出于兴趣联系他们。在立体化精准化大气化学研究工具的应用前景之外,他大胆设想,未来在火灾、垃圾焚烧、环境污染执法等应急监测领域,无人机可以到达人们无法接近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希望不同行业的人看到这个系统都能对其应用萌生不同的想法。 /p p /p
  • 两会总结|加强土壤保护,做好耕地土壤污染检测修复工作
    “民以食为天”,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兴国安邦、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土壤资源紧缺的国家而言,健康的土壤则显得尤为重要。2023年3月4日-3月13日,全国两会召开,各界代表就土壤环境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健康。仪器信息网对“两会土壤相关建议”进行了部分统计,展示如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和修复力度,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面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一批重大生态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实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分别达到24%、50%以上,水土流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净减少10.6万、3.8万、3.3万平方公里。人民群众越来越多享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沈仁芳:制定土壤环境标准体系是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关键沈仁芳为准备建议开展的调研中发现,一是我国土壤类型及其利用方式多,空间分布格局复杂;二是我国土壤污染类型多,耕地重金属污染严重,呈区域差异化分布,同时出现抗生素和微塑料等多种新污染物;三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历史欠账多、底子依然薄弱。沈仁芳建议,全面持续推进我国土壤(特别是耕地)污染防治工作,并将其作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任务。其中,土壤环境基准科学求证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合理制定是高质量推进土壤环境管理和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的关键所在。中国绿发会:在全国土壤普查中将“土壤生物多样性”列入全国普查一级指标。当前,关于土壤中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在本底数据方面的重视不够。而土壤生物多样性及其所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全球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在解决粮食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及公共卫生等全球重大问题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建议我国政府采取进一步行动,可由国务院牵头,并协调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草局等部门,尽快在全国土壤普查中将“土壤生物多样性”列入全国普查一级指标。朱晓丽:深化耕地污染土壤防治 把“饭碗”端稳端牢“农田土壤修复不只是治理污染,还要在治理后提升土壤的生产能力,让它成为老百姓的‘饭碗田’。”2023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丽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朱晓丽将履职目光聚焦到农业环境领域,针对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土壤质量提升以及进一步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等话题提交了相关建议。她建议,加大遴选绿色生态修复技术力度,加强科研创新,提升土壤利用效率;对严格管控的受污染土地进行更详细排查,通过采取挖沟或者筑坝的形式,把干净的土壤区域分隔开,进行再次利用。同时,政府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发挥人才队伍作用,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从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苏家恩:加强农作物核心产区土壤保护“一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国家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但目前尚缺少针对高标准农田或农作物核心产区制定土壤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全国人大代表苏家恩说。他建议,制定单行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在现行法律中增加、细化高标准农田或农作物核心产区土壤保护内容。同时,健全相关的配套措施和救济机制,加强高标准农田保护,确保高标准农田或农作物核心产区能够高效绿色地促进农业增产和稳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朱永官:塑料污染破坏土壤生态系统,亟待治理“2020年,我国塑料用量为9087.7万吨,废弃量约为6000万吨。其中,40%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如塑料包装袋、农业塑料薄膜、快餐盒、饮料瓶等。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指出。预计到2050年,全球塑料累计产量将增至340亿吨。届时,全球年人均塑料消费量将达到84.37千克。“地膜、轮胎颗粒等塑料在土壤环境中不断积累,这直接影响到了土壤的物理化学结构。塑料会吸附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干预土壤生物新陈代谢,破坏土壤生态系统。”朱永官说。因此,他建议,积极推动国家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 《甘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发布:重点监测重金属和有机污染
    2017年1月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印发《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规定,全面强化监管执法。明确监管重点,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以及产粮(油)大县、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等区域。  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络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 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工作方案》原文如下: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甘肃矿区办事处,省政府有关部门,中央在甘有关单位,省属有关企业:  现将《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8日甘肃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结合甘肃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准入管理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提供环境安全支撑,努力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省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省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三)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二、工作任务  (一)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1.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环境保护、农牧、国土资源等部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编制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 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加大对市、县两级详查工作的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做好质量保证与控制、数据分析评价和成果集成。按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调查。(省环保厅牵头,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省卫生计生委参与,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甘肃矿区办事处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市州政府、兰州新区管委会、甘肃矿区办事处负责落实,不再列出)  2.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全省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络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各市州、县市区可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全省每年至少开展1次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培训,各市州、县市区要开展相应的培训,提升监测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等参与)  3.构建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利用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建立全省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全省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拓宽数据获取渠道,实现数据动态更新。加强数据共享,编制资源共享目录,明确共享权限和方式,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污染防治、城乡规划、土地利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按照国家统一要求,将环境保护、农牧、国土资源等部门相关数据上报国家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及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并及时更新。(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等参与)  (二)切实抓好未污染土壤保护。  1.强化空间布局管控。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推动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可持续利用。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区域功能定位、空间布局。规划部门在制定城乡规划、发放选址意见书,国土资源部门在用地预审,环境保护部门在环评审批等环节,要将地块环境质量作为重要参考因素。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土壤污染。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行业企业布局选址要求,禁止在居民区、学校、医疗和养老机构等周边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焦化等行业企业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学布局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处置、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等设施和场所,合理确定畜禽养殖布局和规模。(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参与)  2.科学管理未利用地。按照科学有序原则开发利用未利用地,防止造成土壤污染。拟开发为农用地的,有关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评估,不符合相应标准的,不得种植食用农产品。各地要加强纳入耕地后备资源的未利用地保护,定期开展巡查。依法严查向沙漠、滩涂、盐碱地、沼泽地等非法排污、倾倒有毒有害物质的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矿山、油田等矿产资源开采活动影响区域内未利用地的环境监管,发现土壤污染问题的,要及时督促有关企业采取防治措施。(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等参与)  3.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增加对土壤环境影响的评价内容,重点从选址和规划符合性、区域环境容量、清洁生产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防范土壤污染和防控环境风险的具体措施。严格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需要建设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省环保厅负责)  各级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建设以及其他有关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自2017年起,有关市、县级政府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责任书向社会公开。(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等参与)  (三)深入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  1.划定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优先保护类、安全利用类、严格管控类3个类别。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按照“先急后缓、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划定结果由省政府审定后,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省环保厅、省农牧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等参与)  以保障食用林产品安全和饮用水安全为核心,积极推进林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到2020年,力争完成重要林果、林药产品集中生产区林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划定工作,后期逐步开展重要饮用水源地、水库周边及江河两岸林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定工作。有条件的市州要逐步开展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省林业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参与)  2.加大保护力度。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项目不得占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参与)  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牵头,省环保厅等参与)  重点围绕“提质、节地、节肥、节水”,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消除或减轻使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等对土壤的污染。(省农牧厅负责)  产粮(油)大县要于2018年底前制定完成土壤环境保护方案。(省环保厅牵头,省农牧厅、省国土资源厅等参与)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工信委等参与)  省政府将对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农牧厅负责)  3.推进安全利用。根据土壤污染状况和农产品超标情况,安全利用类耕地集中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主要作物品种和种植习惯,按照国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指南,制定实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到2020年,建成布局合理、职能明确、功能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满足农产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农民、农民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到2020年,完成国家下达的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省农牧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等参与)  4.实施严格管控。加强对严格管控类耕地的用途管理,依法划定特定农产品禁止生产区域,严禁种植食用农产品。(省农牧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参与)  对威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安全的,有关县市区要制定环境风险管控方案,并落实有关措施。(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农牧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参与)  研究将严格管控类耕地纳入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制定实施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计划。在庆阳市环县、白银市会宁县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参与)  5.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林地、草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生物防治比例,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先将重度污染的牧草地集中区域纳入禁牧休牧实施范围。全面开展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省林业厅、省农牧厅负责)  (四)严格落实建设用地准入管理。  1.建立调查评估制度。自2017年起,依据国家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对拟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用地,以及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上述企业用地,由土地使用权人负责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所在地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 已经收回的,由所在市、县级政府负责开展调查评估。自2018年起,重度污染农用地转为城镇建设用地的,由所在市或县级政府负责组织开展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结果向上一级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国土资源部门备案。(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参与)  2.分用途加强环境管理。自2017年起,各地要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情况,根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设立标识,发布公告,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发现污染扩散的,有关责任主体要及时采取污染物隔离、阻断等环境风险管控措施。(省国土资源厅牵头,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水利厅等参与)  3.落实监管责任。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结合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严格执行城乡规划论证,强化审批管理,依法做好公示、公开工作。(省建设厅负责)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地块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加强土地征收、收回、收购以及转让、改变用途等环节的监管。(省国土资源厅负责)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活动的监管。(省环保厅负责)  建立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建设厅负责)  4.严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开发利用必须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各级国土资源、城乡规划等部门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污染地块的环境风险,合理确定土地用途。(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牵头,省环保厅参与)  (五)预防工矿企业污染土壤。  1.加强日常环境监管。各地要根据工矿企业分布和污染排放情况,确定辖区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实行动态更新,并向社会公布。列入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环境保护部门每5年对重点监管企业和工业园区周边土壤至少监测1次,并将数据及时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结果作为环境执法和风险预警的重要依据。(省环保厅负责)  依据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低毒低害和无毒无害原料,减少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加强电器电子、汽车等工业产品中有害物质控制。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按照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境保护、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备案 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省环保厅、省工信委负责)  2.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污染土壤。自2017年起,在白银市白银区,金昌市金川区,陇南市成县、徽县和西和县,酒泉市玉门市、瓜州县和肃北县等矿产资源开发活动集中的区域,执行重点重金属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辐射安全监管,特别是加强针对稀土、铌、钽、锆及氧化锆、钒、石煤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辐射环境监督管理。有关企业应完善相关制度并配备必要监测仪器设备,每年对本矿区土壤进行辐射环境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向当地县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备。(省环保厅负责)  确定重点监管尾矿库名单,全面整治历史遗留尾矿库,完善覆膜、压土、排洪、堤坝加固等隐患治理和闭库措施。督促重点监控尾矿库企业按照国家有关尾矿库环境风险评估技术规范,开展环境风险评估,划定环境风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论,完善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储备环境应急救援物资,编修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环境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省安监局、省环保厅牵头,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等参与)  3.做好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严格执行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标准并落实相关总量控制、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排污许可制度,对超标、超总量、不按排污许可证载明事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加倍征收排污费,依法从重从严处罚 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企业,依法责令其停业、关闭,并将企业名单向社会公开 继续淘汰涉重金属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提高铅酸蓄电池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标准,逐步退出落后产能,对不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政策属于淘汰关停的现有企业,在限期内未完成技术改造的,一律提请有管辖权的人民政府依法关停。(省工信委负责,省发展改革委等参与)  按照国家重金属相关行业准入条件,禁止新建落后产能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建设项目,按计划逐步淘汰普通照明白炽灯 制定涉重金属重点工业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生产工艺和技术。2020年重点行业的重点重金属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0%。(省环保厅、省工信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等参与)  4.强化工业废物处理处置。探索实施工业废物分类处置和利用环节规范化管理制度,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实现工业废物减量化。全面整治尾矿、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冶炼渣、电石渣、铬渣、砷渣以及脱硫、脱硝、除尘产生固体废物的堆存场所,完善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设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实施。加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电子废物、废轮胎、废塑料等再生利用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引导有关企业采用先进适用加工工艺、集聚发展,集中建设和运营污染治理设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参与)  (六)控制农业生产污染土壤。  1.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采取精准施肥、改进施肥方式、有机肥替代等,减少盲目施肥行为。大力推广高效新型肥料,鼓励农民及各农业经营主体增施有机肥,推进秸秆、畜禽粪便资源肥料化利用,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到2020年,实现农作物化肥用量零增长,利用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科学施用农药,推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围绕小麦、玉米、马铃薯、蔬菜、果树、中药材等作物,建立适合不同作物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现代植保机械,提升雾化和沉降度、防止跑冒滴漏,提高农药利用率。试点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到2020年,实现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利用率达到40%以上。推行农业清洁生产,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模式。(省农牧厅、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供销合作社等参与)  加强肥料农药市场监管,严禁将城镇生活垃圾、餐厨垃圾、污泥、工业废物直接用作肥料,严禁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省质监局、省工商局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省建设厅、省林业厅、省供销合作社等参与)  2.推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深入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严格执行地膜产品强制性标准,强化农膜市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违法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膜的行为,杜绝超薄地膜在省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健全废弃农膜回收贮运和综合利用网络,继续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回收和综合利用废弃农膜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地膜覆盖面积较大且区域代表性强的白银市会宁县、定西市通渭县等县市区创建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示范区。到2020 年,全省废弃农膜力争实现全面回收利用。(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委、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供销合作社等参与)  3.严控畜禽养殖污染。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防止过量使用,促进源头减量。加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在部分生猪大县开展种养业有机结合、循环发展试点。(省农牧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参与)  鼓励支持畜禽粪便处理利用设施建设,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设施比例达到75%以上。(省环保厅牵头,省农牧厅参与)  4.加强灌溉水水质管理。灌溉用水应符合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加强农业灌溉用水水质监测,重点对疏勒河、黑河、石羊河流域和沿黄灌区灌溉面积大于30万亩的灌区水进行抽查监测,每年监测1次。对农田、蔬菜基地、果园灌溉水水质超过《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的,增加监督监测频次。对因长期使用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及时调整种植结构。(省水利厅牵头,省农牧厅参与)  (七)减少生活活动造成土壤污染。  1.实施垃圾分类收集及农村污水治理。坚持“集中处理为主、分散处理为辅、配套设施共享、城乡统筹治理”原则,建立政府、社区、企业和居民协调机制,通过分类投放收集、综合循环利用,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鼓励将处理达标后的污泥用于园林绿化。开展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建材产品等资源化利用示范。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合理规划布局农村垃圾处理设施,建立村庄保洁制度,统筹推进农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实施农村污水治理,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污水处理及利用率。(省建设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保厅等参与)  2.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以奖促治”政策,扩大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范围,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省环保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参与)  3.做好固体废物安全处置。严格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做好废氧化汞电池、镍镉电池、铅酸蓄电池和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含重金属废物的安全处置。(省环保厅负责)  减少过度包装,鼓励使用环境标志产品。(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负责)  (八)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1.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单位或个人要承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责任主体灭失或责任主体不明确的,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承担相关责任。(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参与)  2.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制定全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单位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建立项目库,2017年底前完成并报环境保护部备案,到2020年底前完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项目。各市州2017年底前制定完成本辖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并报省环保厅备案。(省环保厅牵头,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农牧厅等参与)  3.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各地要结合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和发展布局调整,以拟开发建设
  • 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关于《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检测技术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
    各有关单位: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民政部印发的《团体标准管理规定》和《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修订版)》相关文件要求,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T/LNIQA 007-2023)、《农用地土壤重金属钝化微生物菌剂》(T/LNIQA 008-2023)、《冷链货物外包装消毒作业规程》(T/LNIQA 009-2023)、《富硒食品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和硒代蛋氨酸含量的测定》(T/LNIQA 010-2023)4项团体标准报批材料齐全,准于2023年3月6日发布,自2023年3月6日起实施,现予以公告。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2023年3月6日关于《农田土壤线虫多样性检测技术规范》等4项团体标准的发布公告.pdf
  • 环保部答复: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扩大化、苯胺的检测方法等问题
    1.关于土壤现状监测点位如何选择的回复来信:  根据土壤导则要求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二级要求监测柱状样和表层样,三级要求监测表层样。如果建设项目场地已经硬底化,该如何如何选取监测点?是需要把已经硬底化的场地破坏还是另外选取监测点?回复: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如果项目场地已经做了防腐防渗(包括硬化)处理无法取样,可不取样监测,但需要详细说明无法取样原因。 2.关于土壤破坏性监测问题的回复来信:  一家木工喷漆企业租用其他厂的部分厂房,一层做木工,二层做喷漆(油性+水性)。按土壤导则规定,起码是土壤二级评价,需要在占地范围内布设3个柱状样,1个表层样。而厂区内部无绿化,场地均采用水泥硬化,请问占地范围内可否不进行土壤监测?回复: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如果项目场地已经做了防腐防渗(包括硬化)处理无法取样,可不取样监测,但需要详细说明无法取样原因。 3.关于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扩大化问题的回复来信:  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在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中的问题,希望得到你的回应。在实际工作中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对所有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全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包括原来是农用地征收为国有土地后只要是规划用途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在土地收储前全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每宗地的调查费用都在几十万元,增加了用地企业的负担。我通过郑州市市长信箱反映这种土壤检测扩大化的问题,郑州市生态环境局回复是:他们与省生态环境厅与部有关单位沟通并咨询法律人士,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九条要求,只要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全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而我理解对于农用地征收为国有土地不用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即使需要做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也应该是生态环境局组织调查,费用由政府负担。希望部长给个明确的回复:是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全部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还是只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中的地块和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需要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回复:  一、农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 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之间相互变更的,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调查,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的除外。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遵循分阶段调查的原则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阶段开展。其中,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可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4.关于请教土壤中苯胺的检测方法的回复来信:  按照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即《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表3推荐的检测方法,土壤中苯胺要按照《土壤和沉积物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834)来进行检测分析,但HJ834该标准方法中并没有“苯胺”该参数,请问未来是否会有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 回复:  为配套《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实施中苯胺的测定,我部正在组织制订《土壤和沉积物 苯胺类和联苯胺类的测定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目前,该标准已公开征求意见。在该标准发布实施之前,实验室按《合格评定 化学分析方法确认和验证指南》(GB/T27417-2017)、《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168-2010)和《土壤和沉积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HJ 834-2017)相关要求做好方法验证,确保方法检出限、测定下限、选择性、线性范围、测量范围、基体效应影响、准确度、精密度和测量不确定度等满足GB36600—2018苯胺风险筛选值和管制值要求的基础上,可以使用HJ 834-2017开展土壤中苯胺的监测工作。5.关于农用地变更用途是否需要做土壤污染检测问题的回复来信:  非污染和疑似污染的农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的,是否需要开展土壤污染检测。回复:  一、农用地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关于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 推动解决突出土壤污染问题的实施意见》(环办土壤〔2019〕47号),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变更前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之间相互变更的,原则上不需要进行调查,但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中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用地变更为住宅用地的除外。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遵循分阶段调查的原则 根据《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HJ25.1-2019),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分阶段开展。其中,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是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和人员访谈为主的污染识别阶段,原则上可不进行现场采样分析。若第一阶段调查确认地块内及周围区域当前和历史上均无可能的污染源,则认为地块的环境状况可以接受,调查活动可以结束。6.关于农田土壤监测45项因子评价标准怎么选的回复来信: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背景监测时,针对调查评价范围内每种土壤类型设定的监测点,应对GB36600表1所列45项因子进行监测。如果环评阶段监测点设置在农田,监测45项因子,但是农用地风险管控标准中因子不全,是只评价标准中所含因子,还是参照建设用地风险管控标准去评价? 回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目的一是了解或掌握调查评价范围内土壤环境现状,为后续相关工作奠定基础,二是确保建设项目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有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对现状监测因子的要求,“基本因子为GB 15618、GB 36600中规定的基本项目,分别根据调查评价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类型选取”。因此,农林之外的其他建设项目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土壤环境现状监测,对于需要监测基本因子的监测点位,其基本因子根据下表所列标准的基本项目选取:7.关于咨询土壤导则里两个问题的回复来信:  咨询一下生态环境部2018年9月13日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里面的两个问题 1、土壤导则中“6.2.2.2 建设项目所在地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程度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判别依据见表3.”想咨询一下,“建设项目周边”里的“周边”是否指的是项目红线范围内邻近的区域?还是根据“表5”中的现状调查范围确定,还是有其他定义的方法?2、土壤导则中“7.4.3 现状监测点数量要求”中的“表6 现状监测布点类型与数量”里面提到的“柱状样点”怎么理解?1个柱状样点是否包含了分别从0~0.5m、0.5~1.5m、1.5~3m处及3m以下取的样本?回复:  一、土壤导则里中“周边”指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范围,应在工程分析基础上,识别建设项目影响类型与污染途径,结合建设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等判定。二、针对土壤导则表6中的柱状样点为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深层取样,取样深度由建设项目可能影响的垂向深度范围确定,非固定值,表注中的 “b柱状样通常在0-0.5 m、0.5-1.5m、1.5-3 m分别取样,3 m以下每3 m取1个样,可根据基础埋深、土体构型适当调整。”应根据土体构型,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土层进行取样。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