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能源管理体系

仪器信息网能源管理体系专题为您整合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能源管理体系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能源管理体系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能源管理体系话题讨论。

能源管理体系相关的论坛

  • 能源管理体系

    有谁做过能源管理体系啊,有几个问题请教一下,关于能源服务、能源供应商的评价和设备能效的监测如何写到程序文件里面。内审和管理评审怎么做,我第一次接触,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

  • 【转帖】中国《能源管理体系 要求》(附标准下载)

    [b][font=黑体]一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背景[/font][/b][font=宋体]能源管理体系概念的产生源自于对能源问题的关注。世界经济的发展,在不同程度上给各个国家带来了能源制约问题,发展需求与能源制约的矛盾唤醒和强化了人们的能源危机意识。而且人们意识到单纯开发节能技术和装备仅仅是节能工作的一个方面,人们开始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系统节能问题,研究采用低成本、无成本的方法,用系统的管理手段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些思想前瞻的组织还建立了能源管理队伍,有计划地将节能措施和节能技术用于生产实践,使得组织能够持续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系统管理能源理念的树立,也因此产生了能源管理体系的思想和概念。[/font][b][font=黑体]二建立、实施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意义[/font][/b][font=宋体][size=3]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能源供给不足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由于我国许多行业和地区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大,目前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且我国正处于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能源供给矛盾尤为突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size][/font][font=宋体][size=3]在国家宏观能源政策导向下,虽然能源管理工作在我国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组织能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之间尚未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缺乏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缺乏全过程系统的科学监控,系统的能源管理思想没有得到具体体现和贯彻实施。为了切实地加强组织的能源管理,促进节约能源并降低组织生产成本,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推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便是一条科学可行的途径。对我国现阶段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目标、建设节约型社会、缓解能源紧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矛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size][/font][font=宋体]在组织内部建立规范的能源管理体系,使能源管理的各项手段和措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全面系统地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各项能源管理活动,实施全过程管理,以期获得最佳的节能效果。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在于:[/font][font=宋体](1)有利于推进国家能源方面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实施。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标准能够有效地将企业现有的能源管理制度与能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能源节约和鼓励政策、能源标准,如能效标准、能耗限额标准、计量和监测标准等,以及其他的能源管理要求有机结合,形成规范合理的一体化推进体系,使组织能够科学的强化能源管理,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组织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font][font=宋体](2)有利于组织能将节能工作落到实处。这是由于传统的能源管理方式,只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的问题,而“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主要由执行者凭个人的经验甚至意愿来决定,导致有些节能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系统的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可操作的能源管理体系,便能大大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进而提高节能工作整体效果和效率。[/font][font=宋体](3)有利于及时发现能源管理工作中职责不清问题,为建立和完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能源管理组织结构提供保障。通过识别节能潜力以及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降低能源消耗,从而实现组织的能源方针和能源目标。[/font][b][font=黑体] 三能源管理体系标准的基本理论基础[/font][/b][font=宋体]能源管理体系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的,针对组织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能源使用或能源消耗,利用系统的思想和过程方法,在明确目标、职责、程序和资源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以高效节能产品、实用节能技术和方法以及最佳管理实践为基础,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且引入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确保能源管理活动持续进行、能源节约的效果不断得以保持和改进。从而实现能源节约的战略目标。[/font][font=宋体]能源管理体系借鉴ISO9000和ISO14000的理念和思想、强调规范各种能源管理制度和措施、注重识别和利用适宜的节能技术和方法,以及最佳能源管理实践和经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font]

  • 能源管理体系新版本的要点变化

    能源管理体系国标版本为GB/T23331-2012和GB/T29456-2012。并根据上述两个标准形成了一系列的行业认证标准和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各省根据自身情况特点制定了各省的能源管理体系评估要求和要点。因为其结果验证可以由主管部门开展的评估和认证机构进行的认证两种。所以目前形成了一个支撑链条??。目前国际标准ISO50001有了2018版本,是不是意味着国内如此众多的标准都需要修定,影响较大。那么,新版本的国标什么时候出来,又如何有效执行呢

  • 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第三方认证

    日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体系通过第三方机构审核,顺利取得认证证书。[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news2018/07-09/mocihuiyi.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为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体系外审末次会议[/align] 外审组专家审阅了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体系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院能源评审报告等材料,对照标准仔细审核了体系建立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内部审核、节能技改等各项机制措施和2017年度各项能源管理工作,一致认为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方针合理有效,能源管理体系符合认证要求。 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中国计量院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一环。此次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中国计量院实现了能源管理工作的体系化、规范化,将有效提升和平里、昌平两院区办公、实验、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的能源利用效率,为落实院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奠定了基础。(图/文:张仕杰)附:中国计量院能源管理体系认证证书[align=center][img]http://www.nim.ac.cn/sites/www.nim.ac.cn/files/news2018/07-09/image003.png[/img][/align]

  • 大家有没有熟悉能源管理体系的

    能源管理体系中,能源服务的采购、评价是怎么管理的,大家帮帮忙吧,我实在是想不出来了,我公司是生产钢帘线的,主要能源服务公司是能源合同管理公司和公司工程合同公司

  • 【原创】未来的能源管理体系ISO 50001标准已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草案(IDS)。

    近期,未来的能源管理体系ISO 50001标准已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草案(IDS)。 ISO 50001将为工业厂房、商业设施或全部组织的能源管理制定框架。预计世界上将有60%的能源使用受该标准影响。 该标准主要基于ISO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元素,确保与ISO 9001(质量管理)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保持最大的兼容性。ISO 50001将有助于:* 将能源效率纳入到管理实践的框架 * 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能源消耗资产 * 制定基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预计的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 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 * 能源管理最佳实践和良好能源管理行为 * 评估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并确定其优先顺序 * 通过供应链促进能效的框架 * 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 ISO 50001正在由ISO/PC 242能源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ISO/PC 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和巴西(ABNT)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ISO成员国参与了改标准的制定,另外10个成员国作为观测者。 现在,ISO 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见背景资料),ISO邀请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该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 若DIS投票通过,修订文件将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ISO成员国运行。若FDIS投票通过,ISO 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背景资料: 国际标准的新开发(编写新标准)或修改(一般定期约5年要对已经有标准评审,决定继续使用、修改、作废等)是有程序的。它分6个阶段。 1、提案(New Work Item Proposal,NWIP); 2、工作组草案(Work Dfaft,WD); 3、委员会草案(COMMITE DRAFTCD); 4. 国际标准草案(DIS); 5、征求评议意见,有的要通过实际试用,最后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 6、把FDIS提交批准,成为国际标准(IS)颁布。

  • 【转帖】能源管理体系ISO 50001已成为国际标准草案(IDS),可能于2011年初成为国际标准

    近期,未来的能源管理体系ISO 50001标准已被批准成为国际标准草案(IDS)。 ISO 50001将为工业厂房、商业设施或全部组织的能源管理制定框架。预计世界上将有60%的能源使用受该标准影响。 该标准主要基于ISO所有管理体系标准的共同元素,确保与ISO 9001(质量管理)和ISO 14001(环境管理)保持最大的兼容性。ISO 50001将有助于:将能源效率纳入到管理实践的框架 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能源消耗资产 制定基准、测量、记录和报告能源强度改进及其预计的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能源资源的透明管理和交流 能源管理最佳实践和良好能源管理行为 评估新能源效率技术的实施并确定其优先顺序 通过供应链促进能效的框架 与温室气体排放降低计划有关的能源管理改进 ISO 50001正在由ISO/PC 242能源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ISO/PC 242的秘书处由美国(ANSI)和巴西(ABNT)的ISO成员合作伙伴组成。42个ISO成员国参与了改标准的制定,另外10个成员国作为观测者。 现在,ISO 50001正处于国际标准草案(IDS)阶段(见背景资料),ISO邀请各国成员组织在5个月投票期内对该标准文本进行投票和评议。 若DIS投票通过,修订文件将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在各ISO成员国运行。若FDIS投票通过,ISO 50001将在2011年初作为国际标准发布。背景资料: 国际标准的新开发(编写新标准)或修改(一般定期约5年要对已经有标准评审,决定继续使用、修改、作废等)是有程序的。它分6个阶段。 1、提案(New Work Item Proposal,NWIP); 2、工作组草案(Work Dfaft,WD); 3、委员会草案(COMMITE DRAFTCD); 4. 国际标准草案(DIS); 5、征求评议意见,有的要通过实际试用,最后作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 6、把FDIS提交批准,成为国际标准(IS)颁布。 新闻原文:[url]http://www.iso.org/iso/pressrelease.htm?refid=Ref1337[/url]

  • 空压机合同能源管理分析

    空压机合同能源管理分析 空压机合同能源法治健全的国家的发展已经很成熟了,在中国也不算一个新鲜事物。在中国大陆地区,该项目已被政府正式确认,但该项目在中国现阶段实行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它被合同双方认可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就是说基本上在现阶段是不可行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来看下面一个案例。 某空压机商家提出一个合同能源的方案:向潜在使用活塞空压机的用户免费提供双螺杆空压机用以替换,活塞机,用户初期投资成本几乎为零,但用户必须用使用活塞机用电基础减去使用螺杆机的用电电费做为给商家的投资回报,等给商家的费用到达合同约定的金额时,商家提供的设备无偿转让给用户。 中国有句古话:买的没有卖的精。商家对合同能源管理条款的设定不可能使自己无利可图,但用户也不是傻瓜。在买卖双方的智力交锋过程中,谁将获得胜利呢?我们开始分析这个案例。 商家在他的合同能源管理方案中可能会设置什么条款?1.依据用户使用活塞机的开机时间要求用户确保使用螺杆机后必须不低于该开机时间。2.若前述条款不能完全做到,则商家向用户要求延长收费的年限,并确定最长收费年限。3.如果前述两项都不能达到,则要求用户在规定的年限内以合同约定的价格买断该设备。4.必须使用商家提供的后续的售后服务。5.高额的违反合同的罚金。 从上面卖方的条款设置来说,如果用户接受了卖方的合同条款,用户的利益肯定是受损的。但用户也不是笨蛋,他们即使愿意接受合同能源管理这个项目,也会在条款上据理力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中国目前这种商业情况下,现在的用户主管会接受这种长期合同吗?还有如果用户违约,卖方就一定能够收回投资收益吗? 综合以上,所以,空压机行业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时机还不成熟,即使谈成了合同,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是无法控制的,合同能源管理的初衷是好的,但决不是慈善,这是一种商业的行为。 以上就是对空压机合同能源管理的分析,感谢您的访问,并请持续关注佩恩内官网。

  • 【原创】大家来学习(1)——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b]1、什么是合同能源管理?[/b]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目前的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能源管理合同在实施节能项目的企业(用户)与节能服务公司之间签订,它有助于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依照具体的业务方式,可以分为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承诺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能源费用托管型合同能源管理业务。[b]2、什么是节能服务公司(EMCo)?[/b]节能服务公司(EMCo——Energy Management Company;国外也称ESCO——Energy Service Company),又称能源管理公司,是一种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运作的、以赢利为目的的专业化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向客户提供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服务,并通过与客户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或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并获得利润,滚动发展。[b]3、EMCo的业务特点有哪些?[/b]EMCo是市场经济下的节能服务商业化实体,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与我国从属于地方政府的节能服务中心有根本性的区别。EMCo所开展的EPC业务具有以下特点:商业性:EMCo是商业化运作的公司,以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实施节能项目来实现赢利的目的。整合性:EMCo业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推销产品、设备或技术,而是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为客户提供集成化的节能服务和完整的节能解决方案,为客户实施“交钥匙工程”;EMCo不是金融机构,但可以为客户的节能项目提供资金;EMCo不一定是节能技术所有者或节能设备制造商,但可以为客户选择提供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和设备;EMCo也不一定自身拥有实施节能项目的工程能力,但可以向客户保证项目的工程质量。对于客户来说,EMCo的最大价值在于:可以为客户实施节能项目提供经过优选的各种资源集成的工程设施及其良好的运行服务,以实现与客户约定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多赢性:EPC业务的一大特点是:一个该类项目的成功实施将使介入项目的各方包括:EMCo、客户、节能设备制造商和银行等都能从中分享到相应的收益,从而形成多赢的局面。对于分享型的合同能源管理业务,EMCo可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大部分节能效益,以此来收回其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客户在项目合同期内分享部分节能效益,在合同期结束后获得该项目的全部节能效益及EMCo投资的节能设备的所有权,此外,还获得节能技术和设备建设和运行的宝贵经验;节能设备制造商销售了其产品,收回了货款;银行可连本带息地收回对该项目的贷款,等等。正是由于多赢性,使得EPC具有持续发展的潜力。风险性:EMCo通常对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并向客户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因此,EMCo承担了节能项目的大多数风险。可以说,EPC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业务。EPC业务的成败关键在于对节能项目的各种风险的分析和管理。[b]4、潜在的EMCo企业的主要类型有哪些?[/b]主要类型有三类:(1)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主要业务是为客户提供能源效率审计、项目设计、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工程验收、节能量监测、系统维护等节能技术服务,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推广整合型的节能设备和技术。(2)节能产品生产厂商,以生产节能产品为主,并以“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销售自产产品。(3)节能产品销售公司,受节能产品生产厂商的委托,销售成熟的节能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

  • 质量管理体系&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最近在搞这个,在原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之中增加要素去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按照自己的理解,是实验室内原来的管理体系由单纯的质量体系变成两个体系的运作,但总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不知道谁有好的建议把体系合在一起。

  • 关于“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版面更名通知

    由于之前实验室认可与实验室管理体系有交叉,导致大家不知道将相关话题发表于何处。为了更好明确,特对上述2个版面进行版面名调整。具体如下:实验室认可更名为“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实验室管理体系更名为“管理体系认证”,这2个版面讨论的范围如下:实验室认可/资质认定:主要涵盖检测/校准实验室认可、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认可、医学实验室认可、生特安全实验室认可、能源之星实验室认可、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标准物质生产者认可、实验室安全认可;计量认证CMA、审查认可CAL、GLP 等管理体系认证:主要包括ISO9000系列、ISO14001、OHSAS18001、SA8000、ISO22000、HACCP、GMP、ISO27001等体系认证,产品认证、CCC认证等请如果涉及相关版面的话题的帖子,请两个版面的版主转移下,谢谢合作!

  • 【分享】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容性 : 1、共同的概念和词汇运用一致的术语和词汇; 2、基本思想和方法一致; 3、建立管理体系的原理一致; 4、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协调运作; 5、管理体系运行的模式一致。

  • 实验室管理体系相关概念

    [size=16px][b]管理体系概[/b][/size][size=16px][b]念[/b][/size]介绍实验室管理体系介绍前,我们先了解关于体系、管理的基本概念。[color=#0052ff][b](1)体系[/b][/color][b]相关关联或作用的一组要素,体系由要素组成,其性质由要素决定。体系是对事物相关联系、相互制约的各个方面通过系统化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b]对实验室而言,检验检测报告是最终结果,影响检验检测报告质量的要素包括:人员、仪器、样品、检测方法、环境和量值溯源等构成一个体系。[size=16px][b]管理[/b][/size][b]指挥和控制实验室协调的活动,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以整体化的要求处理好实现检测中各个要素的协调与配合,就是管理。 [/b]实验室的管理是质量管理,就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实验室的协调活动。[size=16px][b]实验室管理体系[/b][/size]把影响检测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为实现质量目标,由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且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一个有机整体。[size=16px][b]管理体系要素[/b][/size]实验室管理体系包含硬件部分与软件部分,硬件部分也称基础资源。管理体系由组织机构、程序、过程、资源4个基本要素组成。[b][size=16px]组织机构[/size][/b]“组织机构”是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安排。因此要合理设计实验室的组织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技术、管理、支持服务工作与管理体系关系。组织是简单理解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XXX检测中心、XXX实验室。[b][color=#0052ff]实验室建立与体系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工作:[/color][/b]1.设置与检测工作相适应的部门,如硬件测试部、硬件实验室等;2.确定综合协调部门,如综合管理部,运营部等;3.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与对应关系;4.配合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5.具体情况具体对待,由于实验室的性质、检测对象、规模不同,必须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进行设计。[size=16px][b]程序[/b][/size]“程序”是为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需要遵循的规定。主要规定按顺序开展所承担活动的细节,包括应做的工作要求,即何事、何时、何处、何故、如何控制,并做好记录,即对人员、设备、材料、环境和信息等进行控制和记录。[size=16px][b]过程[/b][/size][b][color=#0052ff]“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color][/b]1.任何过程均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2.完成过程必须有资源和活动;3.为确保过程质量,对输入过程的信息、要求,输出的结果以及在过程中的适应阶段应进行必要的检查、评价、测量。[size=16px][b]资源[/b][/size]“资源“是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实验室根据自身检测特点和规模配备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工作环境。[b][color=#0052ff](1)人力资源:[/color][/b]实验室确保操作专门设备、从事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等人员的能力,应根据工作岗位、质量活动及规定的职责要求,选择能够胜任的人从事相应工作。[b][color=#0052ff](2)物质资源:[/color][/b]实验室检测的基本保障,配置必需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并进行维护和保养。包括场地设施、能源、照明、水、电、气等供应设施;检测设备、仪器工具;支持服务设施,如采暖、通风、运输等。

  • 【分享】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环境保护

    [size=4][B]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环境保护[/B][/size] 199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了ISO14001、ISO14004等5个标准,同年,被我国等同转化为国家标准。原国家环境保护局适时组织开展环境管理体系试点认证工作,建立了中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制度。   ISO14000系列标准是一套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先进的管理标准,同时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实施该标准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它与贸易的紧密联系,吸引和引导企业自愿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并有效实施,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环境管理水平,减少污染物产生与排放,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最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   ISO14000标准对我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   10年来ISO14000标准的推行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管理实践证明,它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有较大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3个方面。   一是促进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ISO14000系列标准强调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促使企业把环境保护纳入其总体管理方针与目标,充分考虑其活动、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所包含的环境因素,找出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因素,控制并降低其环境负面影响。它为促使企业充分、合理地利用资源与能源,保证在最低消耗下来完成其生产或活动过程,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废物产生与污染物排放提供了一套系统的管理工具。正确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推动了清洁生产的发展。清洁生产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和使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我国《清洁生产促进法》规定,超标和超总量的企业、使用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都必须强制实施清洁生产审核。在近期,提高原材料、能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中预防污染的产生,实行生产全过程控制是实施清洁生产战略的目标。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则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ISO14001从管理体系的高度强调了污染预防,在环境方针、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运行控制、纠正与预防措施等体系要素中都贯穿了污染预防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建立起的环境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从根本上实现污染预防和环境行为的持续改进,推动了企业开发清洁产品、采用清洁工艺、采用高效设备、综合利用废物的工作。   三是通过深化环境管理,协调政府职能与企业自主管理的关系。ISO14000系列标准要求企业将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承诺纳入其环境方针,作为企业活动的指导思想。这就将环境守法行为变被动执行为主动遵守。   各级环保部门在推进ISO14000系列标准工作中,积极研究我国现行的环保制度如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等与ISO14000标准实施的结合问题,其中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日常的环境管理工作中予以推行。例如,曾经广泛实施的由地方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为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出具环境保护守法证明,设立现场观察员等措施,为中国的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规范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也是认证工作与日常环境保护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有机结合的良好范例。   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是国际认证标准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的成功创举   自从1999年启动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活动以来,已经批准的32个示范区,在科学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质量改善、提升区域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工作是ISO14000管理体系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相结合,在区域环境管理方面的一种创新,创建示范区工作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环境质量作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创建条件重要指标之一,示范区在创建过程中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制定了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强化了对污染源的控制管理,而且还拨专款用于污染防治项目,各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都达到和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良好的环境质量,给示范区带来了可观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建工作的实施,丰富和充实了开发区环境管理的手段,使开发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管理由单纯强制指令型逐步向强制指令型和指导参与型结合的管理方式发展,做到政府管理、企业参与,变被动治理为主动防治,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新机制,对优化管理资源配置、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加快开发区及风景名胜区等环境管理国际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紧密围绕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   我国环境保护近20多年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环境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开始显现,土壤污染面积扩大,近岸海域污染加剧,核辐射环境安全存在隐患。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明确要求要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5年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层层分解减排指标,大力推进污染防治,加强环境监管,严格环境准入,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加强环境能力建设,环境保护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为了完成“十一五”环保目标,各级环保部门在多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2006年,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167万人次,检查企业72万多家,检查工业园区1900多个、园区企业近3万家,立案2.8万件,查处违法企业4000多家。在受到查处的企业中,有一些是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这说明个别企业并未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遵守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同时也说明,实施ISO14000标准单靠认证认可机制难以保证认证质量。要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利用现行的环境保护机构和监督管理渠道加以监督,才能保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有可靠的质量,降低环境认证风险。

  • 管理体系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和记录控制是什么意思是将管理体系文件及记录进行受控吗?

  •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式有哪些?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是为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组织计划的安排,确认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被正确、有效实施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内的各项要求是否有助于达成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适时发掘问题,采取纠正与预防措施,为组织被审核部门/人员提供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以确保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那么,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式有哪些? 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方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文件审核:评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表单/记录和其它要求的支持性文件是否涵盖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技术规范)标准。 二、现场审核:审核组织质量管理体系执行的程度及有效性。 1)、每次现场审核,包括初次审核(第一次正式审核)和每年的监督审核,必须包括以下方面和内容的审核: a)、从上一次审核后的新顾客。 b)、顾客抱怨和组织反应的情况。 c)、组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和措施。 d)、朝持续改进目标的进展情况。 e)、从上一次审核后,纠正措施的有效性和验证。 2)、包含第四章的质量管理体系、第五章的管理职责、第七章7.1至7.3的产品实现过程,都必须在每个为期连续12个月的现场审核时,至少进行审核一次。 产品质量和安全是客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任何产品质量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客户的投诉甚至巨额费用的产品召回。通过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能帮助采购商和制造商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识别出质量问题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管理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组织与管理一、内部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审核员综合能力不够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都经过相应管理体系知识和审核技能的培训,来自于企业各部门,对企业内部情况比较了解。但由于审核员在文化水平、专业背景、具体岗位和性格和情绪、责任心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对管理体系知识的掌握、沟通技能方面的问题,在审核中会存在专业知识不足、审核覆盖面不够广、检查点代表性不够强、证据认知有差异、沟通技能欠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审核结果与实际状况存在偏差,或者导致审核员与受审核方产生矛盾。(二)审核受到内部干扰内部审核员来自于企业各部门,一般以部门专责、班组长为骨干,个别内部审核员来自基层生产班组,在开展审核工作时,难免产生自身心理压力或受到外部干扰。有的内部审核员面对平时作为管理者的受审核方,甚至是自己的上级,如班长审核部门经理,存在为难情绪甚至畏惧心理,不能按相关管理文件要求进行严格审核;有的内部审核员面对不同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坚持原则。(三)内部审核员责权利不一致内部审核员在审核工作中面临技术要求和公正性的考验,要高质量和公平公正地完成审核任务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但企业内部审核员一般都是兼职的,并且在绝大多数企业内部审核员是没有报酬的,岗位额外付出却没有收获,责权利不对,导致内部审核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时间长了,部分基层生产管理骨干不想再当内部审核员。(四)对审核结果不够重视由于企业对审核结果没有有效惩罚制度,或者怕得罪人,导致审核员不开或慎开不符合项,审核发现结论避重就轻。内部审核发现一般分为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项和严重不符合项三类,如果审核发现对管理体系正常运行存在重大影响或者一般不符合项重复发现,应该定义为严重不符合项。有的内部审核员怕得罪人,造成有的企业管理体系运行多年,在内部审核中没有开出一个严重不符合项,有的企业在定期内部审核中一般不符合项越来越少且同质化、重复化严重,甚至有在一次包括体系全面要素和范围的内部审核中没有开出一般不符合项,而全部作为观察项处理的情况。这是管理体系运行中对内部审核结果缺乏重视和考核导致的。二、改进内部审核工作的对策(一)严格把好内部审核员入口关内部审核员是决定内部审核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应首先从选拔内部审核员开始,把好内部审核工作基础关。1.设置学历和专业门槛审核是一种复杂的管理活动,在内部审核过程中不但要求审核员具有较扎实的文化知识,也要具备与所审核范围主要业务相匹配的专业知识,以及在本企业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企业在选拔内部审核员时,一般应选择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与本企业生产管理业务相同或者相近的专业背景,并具有一定管理体系推贯工作经验的人。2.经过培训和持证上岗内部审核员应具有相应的管理体系知识和审核技能。企业应组织员工参加相应管理体系知识的学习,通过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培训合格,取得相应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才能作为备选内部审核员。同时在取得内部审核员资格证书后,每年应组织内部审核员参与审核方面相应的学习、考试、考察和交流活动,逐渐提高审核能力。3.选拔合适的内部审核员企业内部审核员的选拔,应考虑候选人员的学历、专业背景、工作经验、工作岗位、沟通能力、工作态度、管理体系知识、审核技能等,一般应选择大专以上学历,具备5年以上工作经验,技术或管理专责以上职位的人员;应注意考察选用沟通能力强、工作态度好、工作责任心强的员工,年龄一般在30~50岁的员工做内部审核员最合适。如果是制造型企业,内部审核员应具有生产技术岗位工作经历、现在任职技术或者管理岗位的人员,如专责、生产管理或技术部门部长(经理)、主任等,应尽量不要选择财务、党委办等综合管理或后勤服务部门人员和基层班组人员担任内部审核员,以避免审核不专业的情况发生。另外,可实行内部审核员任职制,结合情况变化,逐年适当调整审核员,以保证审核员的数量和质量。(二)加强内部审核管理工作加强内部审核管理工作,检查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是有效提高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成效的重要方法。企业内部审核管理包括审核组织工作管理、审核结果管理和内部审核员管理三方面的内容,这三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1.做好审核组织工作管理在组织企业内部审核时,应事先做好内部审核策划,明确审核范围,公布各受审核部门(或班组)的审核条款或要素,合理搭配好各小组审核人员,注意能力均衡和避免自己审核自己的相关业务,准确安排好各项审核事务的时间和地点。对于工作时间比较特殊(如需倒班运行)的受审核部门,审核小组应提前联系协商现场审核时间和进度,应尽量不因审核而影响安全生产工作。2.合理处理审核结果首先,应树立内部审核员的权威,让其在公平公正审核中得到尊重,审核结果得到认可。其次,要加强对审核结果的跟踪处理。对审核发现的观察项,口头或者书面提醒改进,不必提交改进证据;对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项,应要求责任者及时组织整改,并由内部审核员经过验证后关闭;对重复发生的问题应作升级定性处理,如一般不符合升级为严重不符合。保持体系正常运行只是各岗位人员履行日常基本职责,对严重不符合的责任部门(班组)应进行处罚并重点跟踪整改,以确保严重影响管理体系运行的事件不再发生。3.加强对内部审核员的管理首先要选拔合适的内部审核员,确保其既有能力又想做好审核工作;其次要尽量做到责权利一致,让内部审核员在做好审核工作的同时得到一定的报酬;再次就是要加强对内部审核员的监督,制定行为准则,审核主管部门应全程跟踪内部审核员在审核过程中的表现;最后应对内部审核员的审核工作进行考核,做得好的给予奖励,做得不足的给予提醒或者调整。

  • 计量技术匮乏成合同能源管理一大障碍

    据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高级顾问王树茂介绍,节能计量检测技术匮乏是目前合同管理模式推进的一大障碍。有了健全的检测机构和先进的计量方法,就可以评价节能技术,评估企业能效和节能潜力,核查节能目标是否实现,节能服务公司与企业发生争执时也就可以为仲裁机构提供依据。  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经济研究室王敬认为,节能计量工作是实现合同能源管理的基础工程,没有完善准确的计量器具配置和扎实有效的能源计量管理,就不可能为项目计算收益提供可靠数据。所以能否搞好节能计量是决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合同能源管理是节能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运行模式。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不能准确计量节能效果,也就无法顺利达成合作。

  • 什么叫做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到底包括什么,检测部、管理层。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纳入管理体系。那业务部要不要纳入管理体系。纳入管理体系,需要写什么内容呢?,财务这种不纳入管理体系是怎么管理的呢?遵照公司其他制度?一头雾水,求指教

  • 管理体系争议

    今日同一个同事争执,《管理体系文件是管理体系运行的法规性依据,对员工是强制的。》这一句话的对错问题。我认为是对的可是同事认为是错的。希望有想法的朋友上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 如何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

    [font=宋体][color=#222222]管理体系运行是一项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过程,不能强调实践性而忽视理论性,也不能强调理论性而忽视实践性,实验室应研究管理运行的规律,增强管理运行的投入,实现管理体系的稳定运行。[/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1)需做好“三部曲”。实验室应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建立,从无到有的过程;实施,用实际行动去开展和落实;保持,维持运行状态使其不消失或减弱。实验室应注意:不只是建立管理体系,还应实施管理体系,不只是实施还应保持其运行状态,建立、实施和保持是管理体系的完整过程,不能只有其一,没有其二。[/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2)需清楚“目的性”。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是确保实验室活动结果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是手段而非目的,实验室应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所以,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不宜死板教条地采用“分解”动作,而应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采用“连贯”动作,从而提升管理运行的成效。[/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3)需拥有“明白人”。管理体系能否达到预期结果,最高管理者的作用不可替代。最高管理者不同于普通员工,其态度会影响组织的态度,应基于对社会、客户、员工负责的态度,更是为自身着想,推进管理体系实施,就像成功的组织都有一个有远见的“带头人”,实验室也应有一个有耐心的“明白人”。[/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4)需保持“持续性”。管理体系运行最终仍需所有员工的积极参与,理解掌握管理体系有难度,但并非掌握不了。实际上,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人员,但每个人员并不运行所有要素,每个人只需熟悉相关的,掌握自己的,掌握自己的是关键,经过持之以恒、不懈努力,终会打开规范运行的大门。[/color][/font][font=&][color=#222222][/color][/font][font=宋体][color=#222222]管理体系是实验室成长发展的基石。按管理体系工作是一种基础能力,将管理体系融入到实验室活动的全过程,经营管理水平会得到大幅提升,也必然会行稳致远。[/color][/font]

  • 关于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问题

    今年要求国家质检中心上报社会责任报告,第一次接触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是很懂,大家谁能帮忙解读一下。指导意见要求描述建立社会责任的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建立情况,一开始以为就是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可查询之后发现还有一套SA8000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从来没弄过啊,难道是要依据SA8000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吗?

  •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步骤

    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后续活动的跟踪程序: 1、审核期间审核组确认不符合。 2、审核组向受审核方提交不符合报告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要求和建议。 3、受审核部门签字认可不符合项,并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计划。 4、受审核部门实施和完成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自行验证通过后向审核组报告。 5、审核组对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的情况进行验证(验证达不到预期要求时,应重新分析原因,制定和实施措施)。 6、追踪和验证过程及结果要详细记录。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内审)应包括如下步骤:一、审核启动:1、指定审核组长;2、规定审核目标、范围和准则;3、决定审核的可行性;4、选择审核组;5、与受审核部门进行联系和沟通。二、现场审核活动的准备:1、准备审核计划;2、对审核组分派工作;3、准备审核工作文件即检查表。三、进行现场审核活动1、召开首次会议;2、审核中的沟通;3、联络员的作用及职责;4、收集并验证信息;5、产生审核发现;6、准备审核结论;7、召开末次会议。四、准备、批准及分发审核报告:1、准备审核报告;2、批准及分发审核报告。五、采取纠正措施、跟踪验证纠正措施:1、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措施计划;2、责任部门完成并记录纠正措施;3、主管审核的部门验证并记录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六、完成审核。管理体系审核的分类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可以是为内部或外部的目的而进行的,一般以审核的发起者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常常分为内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外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两大类。 内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即第一方审核,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对其自身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所进行的审核(组织聘请外部的人员进行内部审核也是第一方审核)。 外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色号奈何可以分为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两类。前者是需方(通常是顾客)派出审核员按合同规定要求对它的供方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后者是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注册机构)对申请认证/注册的企业(或组织)所进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或是其他的公正的第三方对申请审核的企业进行的一次独立的符合性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其目的不一定是认证注册。 第三种审核的分类含义是很清楚的,不致混淆,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形式比较特殊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如:总公司派出审核组对其下属单位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在总公司授权或合同规定条件下,总公司的一个下属单位对另一个下属单位(即兄弟单位)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咨询机构在协助一个企业建立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以后为验证其咨询效果并检验该企业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而进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审核时不提任何咨询意见,审核后才可以提)等,也都可以算为外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审核。

  • 【原创大赛】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是体系管理

    [font=宋体][size=14.0pt][color=#333333] 质量管理体系的精髓是体系管理[/color][/size][/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 建[/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立科学的、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是法律法规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或实验室认可(CNAS)的基本要求,无论是RB/T214-2017,还是17025,对质量管理体系都有明确的要求。如何构建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要做好质量管理,就必须把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此也谈点看法:[/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1.[/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领导层度重视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机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新的提法七项)中,其中必须重视领导作用。领导层必须明确质量管理、技术运作、服务支持之间的关系,对质量管理体系足够重视,才能事半功倍。[/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2.[/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必须按照标准如:RB/T 214-2017,或17025的要求,科学构建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是为实现质量目标,确保质量目标在不同层次上都能合理地实现。这种质量目标是明确的、基础之上的,不应该只是凭感觉。[/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3.[/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科学的管理体系[/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back=white],[/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应该是体系管理,涵盖检测环境、方法、人才、试剂、设备以及可追溯性等诸多要素,即包含人、机、料、法、环、测等各个方面组成的,全体因素的管理。[/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 4[/color][/font][font=宋体][color=black].管理体系,必须包括从样品管理或采(抽样)开始的,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并通过落实每一环节的管理职责,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确保每一项管理都到位。[/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全过程的,涉及到人、机、料、法、环、测等等全方位,也包括从样品、到检测、到报告的全过程、多方位的体系管理,是立体的管理。[/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5.[/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管理体系必须加强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在运行中,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随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实施有效的质量监督,是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的一项重要质量活动。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所有质量管理体系涉及的要素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对监督中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要查明原因,及时制定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尽快解决,并对所采取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此外,应适当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尽可能多的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奠定基础,从而确保所有的工作都符合质量体系的要求,使得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管理工作的动态进行。 6.建立自我完善机制,加强内部审核,保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实施内部审核,是为了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有效性,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7.[/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加强管理评审,管理评审则应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体系变更、过程和产品的改进,资源的需求,包括质量方针和目标做出评价。 8.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确保体系文件持续适宜有效,使其为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依据。质量体系文件作为检测机构质量管理的法规,应进行不断完善,使该文件在符合认证认可标准的同时,又与检测机构实际情况相符合。随着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运行,可能会由于不同原因而需要对作为质量体系文件化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等进行修改和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修改和完善,最终都是为了保证质量体系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符合性,并使这些文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运行效率进行的,但是无论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的修改,都应是严肃的,经过严格审批的。[/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9[/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要加强质量管理的体系建设,质量管理已不是单纯的质量检验,也不仅仅是全面的质量管理,而是全方位,[/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10[/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加强教育和培训,增强检测机构员工的质量意识,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为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做好准备工作。检测机构的人力资源是检测机构之本,检测机构质量的进步关键在于整个员工素质的提高,应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构建,提高各级人员的质量意识,业务素质、事业心、责任心、职业道德以及适应本职工作的能力。[/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333333][back=white]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只有在管理层领导足够重视的前提下,按照法规的要求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其精髓在于体系管理和过程管理,通过不断的改进,实现高效的运行,确保运行的有效性,为检验检测机构提高效率,实现质量目标。[/back][/color][/font]

  • 如何做到按管理体系运行?

    [font=宋体]作为一名在检验检测机构入职的员工,将从事检验检测工作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考虑,就应该清楚如何正确地开展工作,按实验室通用要求开展工作,可确保工作质量,减少出错率、提高工作效率。[/font][font=&][/font][font=宋体]学习理解实验室通用要求以及有能力按管理体系运行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听一次、两次课,也不是填写几个表格就可以解决问题,有的甚至需要一个较长时期。[/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一步,还是要学习理解实验室通用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按管理体系运行主要困难在于理解,正是由于理解不到位,使得难以落实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比如,组织结构,由于不理解组织结构形成机理,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有很好的组织结构图但运行并不顺畅;质量方针,由于不清楚质量方针应表达出管理层的意图和指导思想,制定的不够严谨,导致在具体工作中将“质量方针”束之高阁,[/font][font=宋体]不知道如何用质量方针指导管理体系运行、塑造企业文化[/font][font=宋体];这种例子非常多。[/font][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通用要求是由国内实验室建设方面的专家协商一致编写而成的,[/font][font=宋体]规定了实验室内部各要素运行的基本规则,[/font][font=宋体]提供了实验室管理运行的框架,是实验室建立秩序和稳定运行的基础。标准文本看起来没有什么,但其背后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做支撑,只有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和掌握,才有可能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学习理解通用要求,应与学习掌握相关背景知识相结合。[/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二步,应完整实施管理体系。实验室应有人员能够完整地按管理体系做下来,看通用要求怎么要求的,本机构管理体系文件怎么规定的,如何去实施、如何做好记录等。一个规范的机构在具体工作中是离不开管理体系文件的,做任何工作,都会去查阅体系文件,按照管理体系文件规定一步步去实施,而不会凭想象去做。经过实施管理体系,会积累大量运行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就可以判断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比如,哪些参数使用较为频繁?会引导机构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哪个环节质量需要加强?有利于改进该环节工作的质量。[/font][font=&][/font][font=宋体]管理体系运行并不只是质量负责人或质控室的事儿,所有参与实验室活动的人员均应按管理体系要求从事实验室活动,尤其是技术负责人,管理体系文件的许多内容,都是针对技术运作的。比如,人员监督计划、检定/校准计划、期间核查计划等,属于技术管理的范畴,对这些技术运作的要求,就应由技术负责人去实施。[/font][font=&][/font][font=宋体]第三步,最终应形成自己的特点。实验室通用要求只是一些普遍适用的原则性要求,对于机构如何实施,由于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客户群体等各不相同,应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身的特点,具有独特性。比如,人员培训的要求,机构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体系,形成自己的[/font][font=宋体]培训大纲,培养自己的培训师资,编写自己的培训教材,形成自己的培训考核评价机制等。[/font][font=&][/font][font=宋体]成功的企业都有独到的做法,独特性是成功企业的一个特征。要做到独特性,机构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不断纠正运行中的问题,持续改进,就可以实现由通用要求规范向“以我为主”的转变,达到脱胎换骨的效果,这是必然要经历的过程。[/font][font=&][/font][font=宋体]实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科学,用标准对一个机构实施管理是对管理理论的重要突破,需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去实践和创新,必然会形成别人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fon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