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脑磁图描记术

仪器信息网脑磁图描记术专题为您整合脑磁图描记术相关的最新文章,在脑磁图描记术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脑磁图描记术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脑磁图描记术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脑磁图描记术话题讨论。

脑磁图描记术相关的论坛

  • 【求助】如何设置保存扫描500次的谱图?

    之前扫红外的谱图都是扫描十几次,系统自动记录其平均结果。但现在我想扫几百次,而每一次扫描的谱线都想记录下来。请问有哪位大侠做过吗?要怎么设置呢?我用的是尼高力的IS10仪器。谢谢!

  • 【求助】如何对文件中核磁共振图谱进行描述?

    【求助】如何对文件中核磁共振图谱进行描述?

    各位老师,我的文件中需要提供样品的核磁共振图,但我不知如何描述,那位老师能帮一下。这是FDA文件中的,我个人认为不需要详细解谱,用专业术语描述出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可。尤其是相同点。否则描述的样品和标准品不同,那就麻烦大了。呵呵。这是样品氢谱[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110927_250710_1805784_3.jpg[/img]下图是标品氢谱:[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110929_250711_1805784_3.jpg[/img]下图是样品碳谱[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110931_250713_1805784_3.jpg[/img]标准品碳谱:[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110932_250715_1805784_3.jpg[/img]

  • 2016国产磁测量好仪器系列之五:磁场测量扫描成像系统F-30

    2016国产磁测量好仪器系列之五:磁场测量扫描成像系统F-30

    2016国产磁测量好仪器系列之五:磁场测量扫描成像系统F-30原创:李响、杨文振、薜立强、冀石磊、郑文京 工程师,北京翠海佳诚磁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推荐:陆俊 工程师,中科院物理所磁学室2016年10月28日一句话推荐理由:国产半导体器件的骄傲之作应用在中强磁场测量上的好仪器。一、引言 磁场无形,但又无处不在,无时无刻不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比如地磁、磁卡、电机、变压充电器、电磁炉、微波炉、手机、磁盘、钞票、耳麦、磁悬浮列车、核磁共振成像仪这些让我们每天都在和各种各样的磁场打交道,然而对于磁场如何衡量,如何产生如何测量恐怕较少有人去关注,简单概括几点:一是磁场的单位,常用的单位是奥斯特,国际单位安每米比较小(1 Oe ~ 79.6 A/m),注意严格来讲不要将单位表达成高斯或特斯拉这两个磁感应强度单位,因为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概念上完全不同,尽管二者可根据(经常以空气或真空的)磁导率相互变换,即1奥斯特磁场在真空或空气中诱导的磁感应强度为1高斯或万分之一特斯拉。二是磁场的产生,首先地球是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磁场源,地表磁场大约为0.5奥斯特,随纬度升高有缓慢增强趋势;其次是为了产生变化磁场,可以通过永磁体机械组装的方式,也可以使用线圈中通过电流的方式,根据线圈材料或结构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通电线圈磁场源,比如超导线圈在不消耗能量情况下维持100kOe以上的磁场,高强度导电材料及结构制成的1MOe以上的脉冲强磁场;还有一种和磁场产生相反,要尽可能减少磁场,以防止地球磁场或其他干扰磁场对精密传感器造成不利影响,破坏极端条件探索、精密标定测量等任务,这时要用到消磁措施,可以使用主动电流对消与被动屏蔽两种方法,综合利用消磁技术,我们可以获得比地磁场弱10个数量级的洁净磁场环境。三是磁场的测量,相比产生技术方法,磁场测量要复杂得多,其类型有电磁感应、霍尔、磁阻、磁电、磁光、磁致伸缩、磁共振及非线性磁效应等基本原理,其中值得一提的几个包括最通用且测量范围最广的感应线圈磁探测器、前沿科学探索中常用的超导量子干涉仪(SQUID)、地磁或空间磁场探测中常用的磁通门或原子光泵磁力仪、智能手机里植入的各向异性磁阻AMR芯片、磁场计量常用的核磁共振磁力仪以及跟电磁相关的生产及科研任务中常见的中等强度磁场(地磁场上下四个数量级之间)测量上最常见最常用的霍尔磁场计。以上关于磁场的量级、产生与测量方法比较汇总于图1,在中等磁场强度测量应用最广泛的为霍尔传感器,虽然它没有核磁共振磁力仪ppm级的高精度,但它同时具备足够的精密度(通常约千分之一)、高空间分辨、高线性度、单一传感器宽测量范围、成本又相对较低等明显优势,因而市面上高斯计、特斯拉计等中等强度磁场测量仪绝大多数基于霍尔传感器,本文介绍的磁测量产品也基于霍尔磁场计,在前述磁相关的器件及应用产品的质量控制、监护与升级过程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101944_616260_0_3.png图1 磁场的量级、不同产生与测量方法比较概览图二、背景中科院半导体所从20世纪80年代始研究高迁移率砷化镓(GaAs)霍尔器件,后来经过两代人的薪火传承克服半导体材料制备、内置温度补偿器件设计与测量数字化采样及软件优化上的技术难题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落地北京翠海公司,形成CH-1800,CH3600等被用户认可的高斯计产品。近些年为了配合电磁制造业质量提升的业界需求,为电机磁体、核磁共振磁体空间均匀性、多级磁体分布提供系统的测量方案,翠海公司在高斯计的基础上增加无磁运动机构和软件集成,开发出F-30磁场测量扫描成像仪,照片如图2所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101944_616259_0_3.jpg图2 F-30 型磁场测量扫描成像设备照片三、简介F-30由上位机(装有控制软件)、高精度高斯计(一维或者三维)、与高斯计搭配的探头、多维电控位移台以及位移台的控制器组成,如图3所示。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只是用来采集数据,另一部分只是位移,两个部分搭配起来就组成了这个位移采集系统。位移模块由多维电控位移台和位移台控制器组成,通过操作上位机软件给控制器下命令,控制器就根据命令带动电控位移台各个轴运动,这个电控位移台的参数(台面大小、运动轴长度、运动方式、多少维度)用户可定制,即实现在允许范围内的各个角度、各种形状的扫描。 数据采集模块由高精度高斯计和与高斯计配套的探头组成,电控位移台的轴上有固定的探头夹持位置,采集数据时将探头放在夹持位置上,探头测量的数据实时上传到高斯计上,而高斯计与上位机软件通信连接,上位机则根据需要选择是否记录当前位置的数据。通过上位机软件控制位移台控制器和高斯计,可以将位移台上某个位置与高斯计读到的数据值相关联,一维高斯计读到的就是运动到的点对应的某个方向的数据值,三维高斯计则是一个点上 X 方向的值、Y 方向的值、Z 方向的值、此点上的温度(根据需要探头和高斯计中可有温度补偿功能)及三轴中两两矢量和、总矢量和的数值大小和方向夹角,扫描的数据可以导出保存在 EXCEl 中,根据位置和数据值可由软件绘制出各种需要的示意图:二维标准图、二维颠倒图、二维雷达图、三维曲线图、三维网状图、三维立体图、矢量图、圆柱展开图及多条曲线或多个立体图放在同一张图中进行对照比较。软件中还对常见的几种形状(空间磁场分布、矩形图、磁环、同心圆等)的扫描进行了集成化,只需设置几个参数便可以自动进行扫描,自由度高,精准度高,无需看管。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101944_616261_0_3.png图3 F-30型磁场测量扫描成像仪组成框图F-30根据不同的测量件需求可以定制,磁场测量部件的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传感器照片如图4,其测量方向、维度以及尺寸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 关于磁场扫描成像时间,(1)常规扫描:每点扫描时间可设置,一般为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在每点的停留时间为1~2s,总时间由测试工件尺寸和扫描步长决定;(2)快速扫描模式:在位移台运动过程中不做停留,通过高速数据采集获得每点磁场值每点测量可小于0.1s。表1: F-30磁场测量部件主要指标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11/201611101944_616269_0_3.jpg运动部件有三个平移与两个旋转自由度,大致示意图如图5,典型测试场景及系统软件照片如图6所示,运动部件指标表2。表2 F-30运动学指标列表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

  • 【求助】关于夹带剂的描述

    在看超临界萃取的文献时,总是能看到诸如此类的描述,如“添加5%的甲醇作为夹带剂”等等。不清楚这个5%到底是什么意思,是和二氧化碳的体积比?摩尔比?还是和样品的体积比?摩尔比?还是别的其它什么?望各位不吝赐教,谢谢!!

  • 【原创大赛】工具都有,自己动手——记一次维修扫描电镜潘宁规的过程

    【原创大赛】工具都有,自己动手——记一次维修扫描电镜潘宁规的过程

    1 背景某日,SEM正常测试中。每更换一批样品,需要去样品室(Chamber)真空和抽真空,在有一次更换样品之后的抽真空过程出现故障。现象表现为软件界面指示Chamber Pressure的读数为-,不显示数值。通常当Chamber真空值在真空计的读数范围之外时,比如从皮拉尼(Pirani)切换到潘宁规(Penning Gauge)和样品室打开时(即大气压),该值才会显示为-。正常的情况下,由低真空到高真空,都会经历真空计从皮拉尼到潘宁规的过程,且这个过程时间非常短暂,所以只能短暂的看到Chamber Pressure显示为-的过程,甚至没有显示为-就已经到潘宁规的检测范围,即显示为**E-1 Pa或更小的数值(数值越小,真空度越高)。现在的情况是,Chamber Pressure显示为-,而且不变化了。通常要等真空值到**E-3 Pa,我们才打开高压,进行后续的测试,此故障导致无法开高压,也就无法继续工作了。根据以往的经验,导致此故障的原因是潘宁规出问题。考虑到仪器已经出保,请工程师来维修并不划算,于是我们自己尝试着先修一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0/201210102311_395878_2193245_3.jpg图1 Chamber Pressure显示为-的时刻2 准备工作工具:一套六角扳手,一把螺丝刀,几块干净的无尘布,一双一次性橡胶手套,氮气,相机(非必需)。其中无尘布是用来垫潘宁规和清洁的,氮气是用来吹潘宁规里面的灰尘和碎屑的,也可用其它无害气体或者洗耳球(效果没那么好)代替。相机是用来记录拆解的过程的,便于原样装回去。3 维修过程(注:本扫描电镜型号为FEI的Nova NanoSEM 230,其它厂商或型号的具体操作可能不同,请先咨询工程师;步骤仅供参考,本人不承担因参照此步骤而引起的损失。)3.1 关扫描电镜场发射灯丝。场发射型扫描电镜平时灯丝都是常开的,只有在长时间(如1个月以上)不用或者出故障时才会关掉。虽然开关灯丝对灯丝本身的损耗较大,但是迫不得已,必须关掉。具体操作为在supervisor账号下的Alignments标签下的5-Emitter Startup,点击Start按钮后出现界面,点Emitter Off,等待倒计时结束(约5分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0/201210102313_395881_2193245_3.jpg图2 Emitter Startup 下的Emitter Off3.2 关扫描电镜系统。拆潘宁规之前必须断电,所以整个系统都要关掉。在灯丝关掉之后,退出软件(Microscope User Interface),等待提示UI stopped之后点Stop,等待所有的模块前的图标都变成黑色(即Stopped),然后点被红色粗线条框框起来的Shutdown System,最后关掉Microscope、Support、EDAX等几台计算机。Shutdown System外的红色框在界面上就是存在的,说明这个按钮十分重要,不能轻易点。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0/201210102322_395884_2193245_3.jpg图3 Stop UI, Stop, and Shutdown System3.3 拆潘宁规。①拔掉潘宁规与扫描电镜的连接线,如图4所示。http://ng1.17i

  • 【求助】丙二酸单叔丁酯的核磁共振谱图

    请问各位老师、同行,有谁做过或能找到丙二酸单叔丁酯的核磁共振谱图,提供给我参考,C和H都可以.万分感谢.我是常州的,有的话请联系我E-mail:CCao@ashland.com.万分感激.

  • 【分享】最新医学成像技术透视奇妙人体构造---科学见证美丽(图)

    [center]最新医学成像技术透视奇妙人体构造 [/center]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医学成像技术在过去几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这些新技术可以甄别人体任何结构以及许多重要生物过程,比如不同的血流速度。以下这组图片不仅揭示了患病后的人体构造,还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图像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239928.jpg[/img]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弥散张量成像(DTI) 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被称为弥散张量成像(DTI)。这张图便是医疗人员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制作出来的。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213834.jpg[/img]像这样的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 弥散张量成像其实是核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形式。举例来说,如果说核磁共振成像是追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那么弥散张量成像便是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神经细胞纤维长而薄,分子通常会沿着神经细胞纤维扩散。研究人员可以突出水分子和一组组神经细胞纤维以相同方向运行的部位。像这样的弥散张量成像图(呈现方式与以前的图像不同)可以揭示脑瘤如何影响神经细胞连接,引导医疗人员进行大脑手术。它还可以揭示同中风、多发性硬化症、精神分裂症、阅读障碍有关的细微反常变化。 2. 核磁共振成像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20194.jpg[/img]核磁共振成像 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下,患者躺在圆柱形磁体内,暴露于强大的磁场。一旦暴露在磁场中,水分子的质子会排成一行,要是遭到无线电波的攻击,它们会立即乱作一团,不成直线。在质子重新排列过程中,电脑会收集它们的信号,并加工成图像。富含水的组织会发出更强烈的信号,在生成的图像中看上去更亮,而骨骼相对较暗。这项技术用在此处是来描述大脑和颈部动脉的。在注射了用于对比的成像剂以后,放射线专家重复扫描,这时,成像剂在血管中移动,使他们可以看清楚造成中风、脑动脉瘤和各种外伤的堵塞物。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138944.jpg[/img]脊椎管和大脑处的明亮区域表示脑脊髓液。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还经常用在神经成像方面。脊椎管和大脑处的明亮区域表示脑脊髓液;向下延伸至身体的长条状体则是脊髓。 3.X光血管成像术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124647.jpg[/img]X光血管成像术 X光血管成像术让手上如此细小的血管都呈现出来。由这种最新数码探测仪生成的图像质量可以让放射科医师不用使用高剂量辐射物,也能看清楚器官的细微之处。这张照片显示了手外伤的直接影响——没有血液流向第四根手指,而其他手指的小血管却清晰可见。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0206.jpg[/img]X光血管成像术 制作有用的医学图像涉及两个主要步骤:一是搜集数据,二是将这些数据转换为可快速、准确解读的图像。这张图像由一种称为X射线断层成像(简称CT)的先进X光技术生成,突出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进步。体绘制软件(Volume-rendering software)结合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识别心脏附近主动脉(从图像顶端延伸至身体下部、心脏周围的大片粉色血管)的异常情况。再往下,可以清楚看到肝脏(紫色)和肾脏(鲜红色)。准确测定主动脉直径至关重要,因为外科医生可以借此判断主动脉是否存在破裂的风险。 4.CT血管成像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104491.jpg[/img]CT血管成像 对于此处用以显现骨盆的CT血管成像来说,成像剂会注射到静脉,使血管同软组织形成鲜明对比。电脑软件可以进一步凸显骨骼和血管之间的差别,让医生可以做出更明确、更快速地诊断。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948897.jpg[/img]此图中的两只手是尸检扫描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CT使用一个X光源,但研究人员可以将两个不同能量的X光源结合起来,更清晰地呈现软组织。根据特定组织(比如图中两只手的腱和韧带)吸收不同能量的事实,仪器可以突出展示它们的图像。为检验这种呈现方式的准确性,研究人员对尸体进行了扫描,将扫描结果同他们的“虚拟”发现相比较。此图中的两只手就是尸检扫描的结果。当然,CT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健康,但也存在用于虚拟尸检的可能性。作为法医检查的一部分,像这样的CT扫描可以揭示小刀等物体的路径。 5.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ET)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932866.jpg[/img]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ET) 很多医学成像技术主要集中在解剖构造方面,正电子放射层扫描术(PET)有所不同:这种技术生成的图像突出了细胞活动。医生先给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接着,吸收示踪剂最多的细胞会发出亮光。此图中的示踪剂是葡萄糖。癌细胞会快速生长并分裂,因此会消耗大量能量,吸收葡萄糖。红色表示患者肝脏和肩部有问题。大脑和心脏(C形红块是心脏肌肉壁,即心肌层)同样会大量消耗能量,所以也会呈现出来。PET扫描和CT扫描二者结合,能够突出图中的人体构造。图一是PET扫描,图二是CT扫描,图三是PET扫描和CT扫描的结合,这使得医生可以更准确地看清楚问题所在。同核磁共振成像仪一样,正电子放射层扫描仪可以采集多个平面的数据。在这三张图中,分别只有一个“切片”显示出来,只要结合所有这些切片,就能生成三维图。 [img]http://www.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09/10/2009101614916850.jpg[/img]在这张图中,PET扫描确认的癌组织是蔚蓝色圆团状物体,而CT扫描锁定了它在结肠的位置。 根据CT扫描,肾脏(红色)、骨骼和血管的结构也都清晰可见。PET技术最常用于肿瘤学检查,也应用于心脏病学和神经病学领域。生成此图的仪器制造商“GE Healthcare”日前引进了两种系统,帮助研究人员探索新的临床应用。据美国放射学学院的布鲁斯希尔曼(Bruce Hillman)介绍,由于可以监测细胞功能,PET就是一系列用以监控人体细胞和亚细胞新工具的典型代表。 更多阅读 美国《探索》杂志相关报道(英文)http://discovermagazine.com/photos/07-brain-saving-mind-blowing-hi-tech--medical-imaging

  • tcxuefeng读书笔记——扫描次数和信噪比的关系推导

    tcxuefeng读书笔记——扫描次数和信噪比的关系推导

    操作过核磁的都知道,扫描次数增加与核磁信噪比S/N的提升并不是简单的1:1的关系。理想情况下,两次扫描次数的比值开根号为信噪比的提升倍数。举例来说,扫描16次的谱图比只扫一次的谱图信噪比提高4倍。原因在于与可重复的信号相比,噪音是随机的。fid信号s(t)=snmr(t)+snoise(t)对于信号snmr(t)而言,随着累加次数的增加,snmr(1+2)=snmr(1)+snmr(2),由于snmr(1)=snmr(2),因此左式=2snmr(1)对于随机产生的噪音snoise(t),在单次实验中其强度通常采用平方根公式(RMS)来进行描述,即谱图中所有噪音采样点的平方和开根号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29_383299_2071539_3.jpg依据此公式,两次试验的RMS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33_383300_2071539_3.jpg由于两次试验的噪音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因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35_383302_2071539_3.jpg为0。又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虽然单个噪音不同,但是满足统计学规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36_383303_2071539_3.jpg从而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37_383304_2071539_3.jpg因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21438_383305_2071539_3.jpg

  • 样品扫描谱图竟然与背景相似?

    我刚刚接手一台红外仪器,还是红外的门外汉,希望得到这里各位红外专家,各位热心老师的悉心指导. 我们所用的仪器是Digilab FTS-3000,平常故障率非常高,2002年曾彻底罢工,经过高级顶层维修专家维修,此后也没有正常过,我们做实验都是"抢时间"做,即抢在其犯病前力争做完,故根本无法考虑稳机时间. 前不久,出现了题目所说的问题,即在扫描背景正常后,进行样品扫描,竟然出现与背景神思的谱图.与商家联系的结果令人十分失望! 各位专家、老师,这到底是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仪器才能正常工作? 如果仪器能量突然降低,我们只能按照维修工程师所言:通过一次次地关机、开机,重复期待一个可能仍然不正常的正常状态吗? 谢谢各位老师。

  • 谱图怎么了?“真正”全扫描?

    谱图怎么了?“真正”全扫描?

    仪器出了点问题,先上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5/201305210851_440829_1060664_3.jpg基线不稳,质谱图也不正常。在全扫描范围内,所有质量数都有出。整个TIC,基线都是这样的情况。清洗过离子源,好了几天后,就复发了。调谐也没发现什么异常。这种情况,是MSD的问题,还是色谱柱的问题呢?

  • 怎样描述SCI论文中的实验方法部分

    作者:理文编辑“方法”部分应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供其他研究者准确重复你描述的试验;如果其中有关键信息遗漏,别人就无法完全重复你的实验条件;这会引起结果不一致,有可能造成误会,甚至还会被人指责造假。所以“方法”部分要力求全面。“方法”部分应该使用过去时态,例如:“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and “data were analyzedusing…”。但是在提及图表时应使用现在时,例如:“The pati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relisted in Table 1”。 此外,当你在叙述某个事物的定义或当前对它公认的看法时也要用现在时,例如:“the cells weresubjected to hypoxia, which induces HIF-1expression…”。这句话中,虽然实验部分是用的过去时,但由于缺氧(hypoxia)导致HIF-1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不是限定于本文的结果,因此后面半句应该用现在时。要列出所有试剂的供应商以及设备的厂家;有的期刊还要求列出其地址,即国家、州(如为美国)和市。叙述设备、试剂盒、试剂的时候应该用常用术语来具体描述,不要只用厂商的专门术语或只写型号。比如,不要写成:“Absorbance in each well was measured at a wavelength of 492 nm usinga Beckman Coulter AD 340C”,因为大多数人都对Beckman Coulter AD340C没有任何概念;应该写成:“Absorbance in each well was measured at a wavelengthof 492 nm using a multi-well plate reader (AD 340C, BeckmanCoulter)”,或者“Absorbance in each well was measured at a wavelength of492 nm using an AD 340C multi-well plate reader (Beckman Coulter Inc,Fullerton, CA, USA)”。“方法”部分只能包括最终得出结果的实验方法。如果某个试验失败了或者没能提供你需要的结果,而且你已经决定论文中不提这些结果,那么也没有必要去谈其试验方法。用适当的子标题把各种不同目的的材料和方法分类。如果期刊设有“补充方法”(SupplementaryMethods)部分,则可用这部分来详述细节,并让纸面刊出的“方法”部分保持简短。新方法应该详细叙述以便他人重复;标准和常用技术只须引用文献即可,但如果你的方法和文献有差异之处应予说明。尤其要保证所有单位都正确,实验条件(如时间、温度)都清楚。最后,如果开展了统计学分析来评价研究结果的意义,则应在“方法”的最后一段叙述你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所选择的显著性阈值。实例“…homogenates were spun at 10,000 × g and 4 °C for 12 min”这句话包含了时间、温度两个重要细节。而:“…homogenates were spun at 10,000 × g” 和更简化的 “homogenates were centrifuged” 两个句子中就遗漏这些细节。这些细节有可能对得到你的结果很重要,所以应该给出。同理,不要只写:“Then, 10 μl of a propidium iodide solution was added to thecells”,因为这对读者毫无意义,除非他们知道该溶液的浓度。应该写成:“Propidium iodide was added to thewells to a final concentration of 0.5 μg/ml”。下图节选自《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所发表的一篇论文(doi:10.1172/JCI37155;经同意转载)的方法部分。它显示了“方法”部分的各种要素以及他们如何组合的。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4/19/854470812_small.jpg核查清单1. 用清楚的子标题列出用于不同目的的方法和材料。2. 研究方法用过去时。3. 新方法给出充足的细节以便他人重复。4. 已有方法可用参考文献。5. 写明厂家/供应商,必要时应提供地址。6. 说明所采用的统计学方法。

  • 【讨论】斯派克M10描迹讨论

    【讨论】斯派克M10描迹讨论

    [size=3]斯派克M10使用的检测器是PMT和CCD相结合的先传一张PMT描迹后的截图[/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21534_224021_1604883_3.jpg[/img][size=3]再来张CCD的[/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21535_224022_1604883_3.jpg[/img][size=3]最后再传张查看结果的截图[/size][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6/201006121538_224023_1604883_3.jpg[/img][size=3](以上三个截图来源于斯派克M10技术说明书)想请大家讨论1、PMT描迹截图中红色方框部分PMT Profile Postion:7337(7399) ,前面的7337代表当前描迹的位置,括号内的7399代表上一次描迹时的位置,我们知道[font=宋体][size=3]这个数据没有太大的意思[/size],[/font][font=宋体][size=3]因为其值大小和温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3]湿度[/size]、[/font][font=宋体][size=3]电压以及光室内的压力都有关系[/size][/font][font='Calibri','sans-serif']。[size=3]那么[/size][/font]前后两次数值上的差异一般是多少,我们有三台M10,有一台描迹前后数值只差2个,一台相差12,还有一台居然差了300多,这正常吗?2、在PMT和CCD截图中都有Precision一栏,在说明书中描述为Level of consistency between reference and actual spectral data,当其值小于Min.Precision时就会发生红色报警提示,这里的精密度Precision是怎么计算出来的?描述中提到的reference intensity在这里又是什么意思呢?3、截图中也有Target Intensity一栏,说明书中的描述为 Average target intensity of this instrument,这是什么意思?4、在描迹结果截图右侧红色方框内,Profile dev.表述的应该是每个PMT通道描迹的偏差量deviation,有正有负,如何理解?其值和最后描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呢?5、M10使用的是自动描迹,有个马达驱动,自动寻找最佳位置,请问自动描迹的原理是什么?6、PMT和CCD描迹有什么不同呢?欢迎讨论,问题比较多也比较乱,还请各位谅解![/size]

  • 【分享】科学家扫描出的纳米级图像简直就是艺术品

    【分享】科学家扫描出的纳米级图像简直就是艺术品

    1、在不久前的国际探针显微镜图像竞赛上,科学家向公众展示了一组最佳的隧道扫描显微镜图像。这些纳米级图像是科学家制作的艺术品。1、量子森林 由德国实验室的这一图像显示了一片GeSi量子点“森林”,其实,它们只有15纳米高,直径也只有70纳米。[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2/200802201437_79288_1638240_3.jpg[/img] 2、蓝宝石 此蓝宝石是通过飞秒级激光脉冲击打其表面而受热的,在此过程中,蓝宝石喷射出原子而留下一个浅浅的弹坑。此晶体经再加热和再次喷射,形成了这里所展示的内部深层结构。1飞秒是千万亿分之一秒。[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2/200802201437_79289_1638240_3.jpg[/img] 3、大肠杆菌 此大肠杆菌展示了其保存完好的仅仅30纳米长的鞭毛。科学家是用原子力显微镜来拍摄到此图像的。原子力显微镜与扫描隧道显微镜最大的差别在于并非利用电子隧道效应,而是利用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作用来呈现样品的表面特性。[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8/02/200802201438_79290_1638240_3.jpg[/img]

  • 【求助】如何描述分析扫描电镜的图片?

    【求助】如何描述分析扫描电镜的图片?

    毕业论文做的是针状焦的制备,但是论文中不会分析描述扫描电镜的图片, 不多说了 ,上个图, 求人帮忙分析描述一下。实验条件是: 1300℃, 煅烧3h, 有氮气保护。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1/06/201106120116_299298_2317686_3.jpg

  • 【求助】请问一下 扫描电镜的磁透镜可否用永磁体代替?

    本人超级菜鸟!没用过电镜,只是对扫描电镜的原理感兴趣,最近有个想法,[color=#000000]扫描电镜中的磁透镜采用钕铁硼永磁体,钕铁硼的剩磁可达几T,如果再做一个合适的极靴,或采用极靴的原理做一个磁场集中器,那磁感应强度估计高出很多,这样不仅比电磁透镜的效率高,还几乎不耗能量,唯一缺憾是失去了可调性,但是可以通过调整电子束加速电压或调解磁透镜位置来调解焦距,虽然可调性降低但是可以做成微可调的,分辨率固定的(保持在最大分辨率)。[/color]

  • 【原创】【第三届原创聚焦微观】火焰——钡铁氧磁畴图

    【原创】【第三届原创聚焦微观】火焰——钡铁氧磁畴图

    本文为lm8610 原创作品,本作者是该作品唯一合法使用者,该作品暂不对外授权转载。其他任何网站、组织、单位或个人等将该作品在本站以外的任何媒体任何形式出现的,均属侵权违法行为。发一个我们公司生产的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出来的钡铁氧磁畴图像,呵呵,大家看看像不像熊熊燃烧的火焰?第一幅:钡铁氧二维形貌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61601_264920_2160715_3.jpg(by苏州海兹思)第二幅:钡铁氧磁畴三维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061501_264894_2160715_3.jpg(by苏州海兹思)样品类型:磁性材料制作方法:样品制作无需处理,直接测试的仪器型号:Nanofirst 3000型。拍摄参数:扫描范围:8μm×8μm,显示范围:0.16V,扫描速率:1.01Hz,比例增益:40,积分增益:30,设置点:0.87拍摄过程中的心得:在Nanofirst 3000型磁力模式下,使用磁力探针扫描样品。因为扫描磁力图像是先使用轻敲模式进行表面形貌探测,再将探针的悬臂抬高到一定距离依靠长程力进行检测,所以要求样品和探针必须为磁性材料。测量的时候倒是挺顺利的,趋近之后一会功夫就扫描出了磁畴图,就是这个扫描超慢啊!(忍不住倒苦水~~)平时习惯了光标移动的速率,再看这个扫描就觉得像是乌龟在爬呢,一定要有耐心才行啊...发出来给大家看的是扫描完成之后使用WSxM 3.0 软件处理出来的图像。我是很喜欢那个二维图啦,红红的,很像火焰在燃烧。那个磁畴图看着怎么感觉那么想某种器官的褶皱?这个样品是苏州大学物理系送来检测,所以并没有什么制样过程,就是把样品放在仪器里就直接测量了。那个.....我实在写不出500字....发这个帖子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喜欢的图片。也许大家会觉得很稀松平常,呵呵,但是自己扫描出来的,真的很有成就感,(*^__^*) 嘻嘻。

  • 【金秋计划】细菌菌落的特征描述

    [font=宋体][size=16px]细菌菌落的特征描述应当包括:菌落的[b]大小、形态、颜色、光泽度、透明度、质地、隆起状态、边缘特征[/b]等。常用的描述词汇如下:[/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大小[/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菌落覆盖的范围,一般描述菌落的直径即可。[/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形态[/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指菌落的外观形状,常用词汇包括圆形、卵圆形、三角形、形状不规则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颜色[/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包括正反面颜色,即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颜色,常用词汇包括:白色、乳白色、红色、粉色、黑色、无色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光泽度[/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指表面有无光泽,可直接描述为菌落表面有光泽、无光泽、表面光滑、粗糙等。一般有荚膜的菌落表面有光泽,无荚膜的菌落表面无光泽。[/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透明度[/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描述菌落透光的性质,常用词汇包括:透明、半透明、不透明。[/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质地[/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指菌落的粘性、脆性等,常用词汇包括:蜡状、干燥、易挑起、粘稠感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隆起状态[/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指菌落切面的形态,常用词汇包括:隆起、凸起、扁平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b][font=宋体][size=16px]边缘特征[/size][/font][/b][font=宋体][size=16px]:指菌落周边的形状,常用词汇包括:波状、完整、粉粒状、啮齿状等。[/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 [font=宋体][size=16px]一般对菌落的描述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但[color=#e1755e]不必包括以上所有项目,只需要根据菌落的关键特征,挑取最关键的几项进行描述即可[/color],一般情况下挑选4-6项就可以把菌落描述清楚,但有些特殊菌落可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入一些其他的描述语言。常见的细菌在一些特定培养基上的形成的菌落描述见下表:[img=,576,59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9/202409051236378687_349_6545943_3.jpg!w576x594.jpg[/img][/size][/font]

  • 山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突破2000万剂次

    [font=STHeiti, 'Microsoft YaHei', 黑体, sans-serif, Arial][size=16px][color=#0e0e0e]据山东卫健委消息,截至2021年4月29日24时,山东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44.34万剂次,累计接种1694.01万人。[/color][/size][/font]

  •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胶粘剂和涂料行业的应用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温条件下,测量在升温、降温或恒温过程中输入到试样和参比物的热流量差或功率差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提供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中有关的吸热、放热、热容变化等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动态零位平衡原理:样品与参比物温度,不论样品是吸热还是放热,两者的温度差都趋向零。DSC测定的是维持样品与参比物处于相同温度所需要的能量差,反映了样品热焓的变化。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涂料、胶粘剂、医药、石油化工等不同领域,主要用于高分子材料的定性、定量分析,包括测试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熔融热、结晶热、纯度、反应动力学参数、比热、相转变温度、不同材料的相容性等。 根据DSC曲线,可以测定多种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例如比热容、反应热、转变热、相图、反应速率、结晶速率、结晶度以及样品纯度等。 各种介绍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原理的文章有很多,大家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轻易获取。本文主要罗列一下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胶粘剂和涂料行业的实际应用: 测量固化时间(固化速度):利用等温固化曲线,在特定温度下测定反应放热结束时间。选定固化温度:在程序升温条件下,确定最佳固化温度及固化条件。测量固化反应放热:测定固化反应放热量,可以指导配方设计。了解特定温度下固化反应速率:在ΔH-T曲线上,某点的的斜率可以清晰反映特定温度下的固化反应速率,可以指导配方设计。固化度(固化转化率)的测量:根据某个特定条件下的放热量和总放热量来计算固化度,对于固化体系及固化条件的选择有参考作用。产品质量一致性检验:将相同配方不同批次的产品DSC指纹图谱对比,容易发现产品质量的波动,有利于监控产品的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测定:Tg是固化物从玻璃态转变为高弹态的温度。在Tg时,固化物的比热容、热膨胀系数、折光率、自由体积、弹性模量等物理参数都要发生突变,所以在配方设计时要考虑固化物的Tg。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以根据比热容的变化来测定固化物的Tg点。固化物分解温度的测定:不同配方体现固化物的分解温度不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可以方便测试固化物的分解温度,体现固化物的热稳定性。原材料的质量监控:很多原材料的质量问题都能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图谱上反应出来,例如熔点、软化点、结晶度、水分含量、相容性、热分解温度、氧化分解温度等。可以根据材料的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设计出多种监控原材料质量的测试方法和内控标准。特别是对于潜伏性固化剂质量的监控,大多数厂家生产的潜伏性固化剂在化学组成和结构上不会提供明确的信息,所以质量监控比较麻烦,我们就可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程序升温的条件下观察DSC图谱,根据DSC图谱反应出来的相变、自反应热以及热分解温度等信息来监控潜伏性固化剂的质量。

  • 混和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谱图叠加

    混和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谱图叠加

    热电dsq2 混和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sim扫描分成多段)谱图sim扫描的两个片段叠加成一个片段 怎么实现 即第一张图片的 第二行图和第三行图合并在一副图中 第一张的第一副图是所有选择离子和全扫描的叠加 或者除去其中 全扫部分也可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121542_429541_2181482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3/201303121542_429542_2181482_3.jpg

  • 【讨论】扫描电镜“样品凸凹分辨“技巧讨论(续篇)

    【讨论】扫描电镜“样品凸凹分辨“技巧讨论(续篇)

    首先感谢版主推荐我的帖子《扫描电镜“样品凸凹”分辨技巧讨论》。本来我只是想回帖的,因为原帖(某某贴,名字记不得了)不能回复了,所以单独发了一贴。没想到被版主推荐了,觉得很惭愧,有班门弄斧之嫌,呵呵。为报版主推荐之恩,现在把前一贴解释说明一下,希望能够说明清楚。大家看图,图1是某一样品失效分析时的二次电子图,对方想知道图中物是凸是凹。因为,很明显对方认为图中物是凸起的,但是凭我的经验告诉他是凹的。他当然不信了,于是拍了图2。如图2,是背散射电子图,依然看不清是凸是凹,但是好办了,如我上一贴中所言(摘抄如下):“扫描电镜原子序数越高,原子核大,背散射电子信号越强,图象越亮",这是基本原理,实际上明暗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探头的位置和偏压加的方向(这个偏压是指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切换时的偏压),尤其是粗糙表面。就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电镜型号:JSL6480 在测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通过一般明暗衬度无法分辨图像是凸是凹。 解决的方法:观察样品室里面探头的位子(一般都不会是垂直的),通过二次电子和背散射衬度像来对比,暗的地方就是信号(背散射或二次电子)被挡住的地方,以此来判断。注:这个明暗是非常相对的,不像相衬度那么明显。”通过此方法可以肯定图中物是凹坑,不信,可以用图3验证。图3是显微硬度,肯定是凹坑了,放到“方法”中反推,就能验知真伪了。这些东西都是小弟自己的一些杜撰,绝非“ctrl c+v”,欢迎大家指教,如有需要,日后再放些弄斧的“心得”上来。望各位前辈专家多批评指教。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0/201010240820_253500_2108237_3.jpg图一:某样品表面二次电子图,不知凸凹

  • 放大倍数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品的关键吗?

    放大倍数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概念,但是由于其自身的定义有时会产生混乱。这个博客的目的是澄清这个话题,并探讨其他可以更好地描述一个对象有多大的参数。第一个放大镜可以追溯到希腊时期,阿里斯托芬首先使用其描述了孩子们试图看到小细节的休闲活动。这是第一次“放大”这个词语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在科学探索中对微观和纳米世界的兴趣呈指数级增长,从而需要量化放大倍数。  现代科学对于放大倍率的定义是两次测量之间的比率,这意味着需要两个对象来正确评估该值。第一个对象显然是样品,第二个是它的图片。事实上,虽然样品尺寸不变,但图片可以以任意大小打印。所以请允许我做一些计算:  这意味着如果我打印苹果照片时第一次打印时选择标准打印机的纸张,再次打印时选择用于覆盖建筑物的海报,则两次放大倍数值将发生显着变化。显微镜观察具有更科学严谨的例子:当存储样品的数字图像时,调整图像大小会导致放大倍数不再准确。因此,放大倍率是相对数量,在科学领域并没有实际用途。  科学家使用的是以下几个参数,描述实际成像区域的大小(视野 - 显微镜成像的区域)以及该图像的清晰度(分辨率)。放大公式也相应地改变:放大倍数=图像尺寸/实际样品尺寸。[align=center][img]http://www.gdkjfw.com/images/image/57181528960215.png[/img][/align]  如上,公式仍然是一个模糊的描述,并且没有考虑分辨率。这意味着将相同的图像缩放到较大的屏幕将导致放大倍数也会改变。视野定义为成像区域的大小,该值通常在几毫米(小飞虫)到几微米(小飞虫的的毛发)和几个纳米(外骨骼的分子宏观结构)之间。使用现代仪器,可以对几百皮米范围内的物体进行成像 - 这是原子的平均尺寸。  但是,我如何知道对样品进行成像需要的视野大小?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可以用一个例子很容易地回答。在与你最好的朋友的照片中,通常一个脸孔占据空间的5-10%。这已经足够让您识别图像中的人物。但是,如果你拍照的脸占据整个照片,你可以观察到脸上细小的细节,如头发,皮肤上的斑点和眼睛的颜色。  这意味着,例如,如果您有平均大小为1微米的颗粒,并且您想要对它们进行计数,则每个图像可以有20个颗粒,而不是一次成像一个颗粒来浪费时间。还考虑到颗粒之间的空白,25-30微米的视野对于这样的样品是足够的。另一方面,如果您的兴趣在于颗粒的结构,则需要特写,观察区域必须更接近2-3微米。  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具有与高端光学显微镜相当的价格同时提供更多的选择,它的分辨率更高,并且可以与其他分析工具的集成来测量诸如表面粗糙度和元素组成等,这使得其成为最通用的[url=www.gdkjfw.com]成像仪器[/url]。

  • 【讨论】扫描电镜“样品凸凹分辨“技巧讨论

    "扫描电镜原子序数越高,原子核大,背散射电子信号越强,图象越亮",这是基本原理,实际上明暗还跟很多因素有关,例如探头的位置和偏压加的方向(这个偏压是指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切换时的偏压),尤其是粗糙表面。就一个案例说明一下: 电镜型号:JSL6480 在测试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通过一般明暗衬度无法分辨图像是凸是凹。 解决的方法:观察样品室里面探头的位子(一般都不会是垂直的),通过二次电子和背散射衬度像来对比,暗的地方就是信号(背散射或二次电子)被挡住的地方,以此来判断。注:这个明暗是非常相对的,不像相衬度那么明显。

  • 【原创大赛】四级杆扫描顺序的实验考查和推想

    【原创大赛】四级杆扫描顺序的实验考查和推想

    四级杆扫描顺序的实验考查和推想前几天看到论坛里面GCMS关于四级杆扫描顺序问题的讨论,即四级杆扫描时,是按照质量数从低到高运行还是从高到低运行。好像只有高手们才能给出回答。好像如果不太了解四级杆电路和控制原理的话,不太好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有合适的电气测量仪器,比如示波器之类的仪表,去测量实际工作中的四级杆。这些操作对于实际的仪器操作者而言,不论是仪表还是测量方法,都是比较困难的。并且要将质谱部分完全分解开,找到四级杆施加电平的测试点,去测试电压比较高的四级杆。操作也是比较复杂和不太安全的。想起原先读书的时候,有一本化工出版社的质谱系列丛书里面,(不记得是那本书了)似乎提到类似的问题。应该可以从数据文件中考察质谱图的具体情况,来推想一下这个问题,得到初步结论。基本原理如下:对于GCMS的色谱峰而言,色谱图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相邻的点内区间就是一次四极杆扫描的时间。如下图所示,在色谱峰前沿,例如A区间内,如果四级杆从低质量数向高质量数扫描,那么由于扫描的区间之内,实际流过四级杆的物质量已经增加,那么扫描获得的高质量数部分响应值应该比较真实值偏高。反之,在色谱峰后沿,例如B区域,高端质量数响应应该比较真实响应值偏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2/201212242311_415200_1604036_3.jpg以Shimadzu的GCMS-QP2010Ultra为例,我们考察一下MS得到的数据文件。1 scan方式的数据。 先取得某色谱峰的质谱平均值,然后双击色谱峰前沿和后沿的点,和平均值比较。 结果如下 低质量数碎片 高质量数碎片 高/低平均质谱 -- 25502 --- 60580 --- 237.5%前沿 -- 20169 -- 53728 --- 266.4%后沿 -- 20445 -- 47975 --- 234.7% 可以知道,scan方式下,四级杆是从低质量数向高质量数扫描的。2 sim方式的数据 考察了一下sim方式的数据,结果不太相同。 Sim的扫描是按照分析方法中离子通道顺序来进行的。

  • 质谱计扫描速度是什么?

    质谱计扫描速度是什么?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质谱计扫描速度是什么? 这是安捷伦公司提供的一幅两种质谱检测结果表示方法的对照和说明: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5033009161697_01_2991869_3.jpgQuadrupole DescriptionProfile versus spectrum scansIn the upper plot, a profile scan of an ion at m/z 109 is shown. In a typical benchtop mass spectrometer, abundance measurements are collected at 0.10 m/z increments as shown.When this data is presented in a mass spectrum, a single line is shown. The height and posi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profile scan. Notice that in the plot of the spectrum, a single lin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a single mass is present.译文: 四级杆简介 峰截面轮廓曲线图与与之相对应的各质谱图数据子集扫描 在上面的图中, 展示了对m/z 109离子的扫描结果。 在标准的台面型质谱计中, 丰度测得值是以0.1 0 m/z为单位步进收集的。 当这一数据集以质量谱图的形式表达时, 我们只能看到一根直线。 直线的高度和位置来自对峰截面轮廓线式扫描结果的解释。 注意在谱线式图形中, 只用了一根直线表示只存在一种质量数。 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意思呢? 说明了一般所讲的质谱计扫描速度, 指的是“驱动不同质量离子的动力变化速度”。 什么东西能以“0.1m/z”为单位步进呢? 击中探测器的离子数不行, 离子的质量数都大于1。 在高分辨质谱图中最少也是一点几几几, 在低分辨率质谱图中就是1(氢)、 2(氦)、 ... ... 、 12(碳), 等等之类。 探测器也只会记录电脉冲数, 分不出来离子质量。 “机器的检测时间(莫专家语)”不行, 时间的单位是时、分、 秒、 毫秒(ms)、 纳秒(ns)等等之类。 只有使不同质量的离子分开的加在四级杆和离子阱上的电压可以。 电压是可以“步进”并被精准记录的, 可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那么, 只有将可以只驱动0.1m/z质量的微粒进入四极杆飞向探测器, 或者只可以将0.1m/z质量的微粒驱出离子阱飞向探测器的电压伏特数, 在质谱计中可能是“纳伏数”, 计算转换表达为m/z值, 就有了“以0.1 0m/z为单位步进收集”的“丰度测得值”。 为什么上面的“峰截面轮廓线图”会变成下面的“直线图”呢? 这是因为在电压以0.1m/z步进到到109m/z之前, 因为没有107.99、108.00、 108.10、 108.20的离子, 高分辨力质谱计的高灵敏探测器能测到108.***的离子和109.***的离子, 低分辨力质谱计的探测器啥也测不到, 所以这时没有“丰度”被探测器收集到; 在109m/z之后, 同样没有109.10、 109.20、 ... ...、 110.00、110.10之类的离子, 探测器又啥都收集不到了, 只有在电压步进到109.00m/z时, 探测器才能收集到m/z 109的离子, 在低分辨力质谱计中将109.00左边的108.5**以上的离子和右边的109.500以下的离子(大致是这样吧)统统归入这个m/z109离子的计数值(丰度), 再将其与质量数对应起来, 就是下面的“直线图”或曰“柱状图”。 我们知道, 质谱计的探测器只能记录电脉冲数,1amu的氢离子是一个脉冲, 几千amu的蛋白质分子也是一个电脉冲, 如果只从探测器的结果记录, 则只有时间-电脉冲数记录, 而这些电脉冲是多大质量的离子产生的, 则无法分辨。 那么只有让一种质量的离子在一个时间段到达探测器, 才能分辨出来时间序列上的每组计数的离子质量(m/z值)。 用什么办法使不同质量的离子在一个时间段有序到达探测器呢, 只有改变施加在四级杆和离子阱上的控制电压, 射频(RF)或者直流(DC), 才能做到, 而电压的变化是能被仪器精确记录的, 精确记录的电压与粒子质量是精确对应的, 所以就可以将由小到大变化的, 驱动质量由小大的离子顺序飞向探测器的电压变化速度表达为单位时间内质量数的变化率, 也就是质谱计的以amu/秒为单位的“扫描速度”, 质谱计的5600amu/sec的扫描速度的意思, 就是仪器可以在一秒钟之内顺序将质量数从1amu到5600amu的离子顺序驱离出阱或者分质量过杆, 只是这个扫描速度是驱动离子分质量“过杆”或者“弹出离子阱”的电压变化速度, 不是探测器实际测到的脉冲数。 安捷伦公司的文章作者和译员喜欢将“驱动离子出阱”写成“扫描离子出阱”, 在这里, 我不愿意用“scan”这个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