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民营检测机构

仪器信息网民营检测机构专题为您整合民营检测机构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民营检测机构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民营检测机构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民营检测机构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民营检测机构话题讨论。

民营检测机构相关的论坛

  •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成长发展遇到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是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检验检测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诞生  在近30年的检验检测市场发展中,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异军突起,发展速度之快、体量占比之突变,超出了人们的预期。国家实施检验检测统计制度以来,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已实现了连续6年的高速发展。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发展最早得益于三个领域的重大调整改革:  一是工民建领域,住建部门将原来建设项目竣工检测验收工作放开、市场化,一些基层的原隶属于住建部门的正处级正科级事业单位改制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甚至一步到位改制为民营企业,这些改制的实验室因为传承了过去住建部门的人脉和业务,取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机构纵横捭阖、上下(游)延展业务,由过去业务单一狭窄的局限于本县级或市级行政区域的工民建检验检测机构逐步发展壮大为面向全国市场的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  二是得益于机动车安检市场化改革。2004年5月1号实施的《道路交通法》及其实施条例,对过去由公安部门的车管所垄断经营的机动车安检机构管理体制实施了社会化改革,资质(准入)交给原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规定只要通过质监部门的资格许可和计量认证,就可以从事机动车安检。一夜之间,大量社会资本涌入,机动车安检机构数量由2004年全国不到3000家,发展到2020年末的12000家,占据了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总数的近1/4,但这上万家机构各自为政,没有头部企业,没有全国知名集团,是检验检测“小散弱”的代表性领域。  三是得益于环境监测体制的改革,在国家“放管服”政策大气候下,各级环保部门纷纷将其隶属的环境监测机构(实验室)退出环境监测(检测)市场,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社会第三方(实验室)招标购买环境监测(检测)数据,由社会第三方机构对数据的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环境保护部门针对环境监测机构的市场化改革,使得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10项建筑装饰装修材料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一些民营的室内空气检验检测机构有了用武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转战环境监测市场,第三方(主要是民营机构)环境和室内空气监测(检测)从20年前的难觅踪迹发展到2020年年底达8000多家,是仅次于机动车安检机构的资质认定大户。但是,跟机动车安检机构(市场)一样,这一领域也是“小散弱”问题严重、缺少领军机构,没有全国品牌连锁机构,社会反映出具虚假检验报告的重灾区,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和治理的对象。  其他领域,像珠宝黄金首饰检验检测,由于放开了人员资质要求(2000年前,从事珠宝检测的人员必须取得质检总局认可的国家珠宝检测中心颁发的人员考核合格上岗职业资格证书,后来下放到省局发证,再后来取消了),加上设备投入相对少,市场准入门槛低,民营资本进入的也很多。  民营机构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截至2020年年底,平均每家机构的营业收入仅为509万元(比2019年的户均483万元有所增长),远低于同期全国检验检测机构户均732.5万元的营业收入(2019年全国户均为712万元)。[align=center][img]http://www.aqsc.org/jyjc/202109/W020210917350629750589.png[/img][/align]  图1 :2014—2020年中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比例(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统计显示,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利润薄,单份检验检测报告平均收入仅400元(2019年仅327.21元),比2020年全行业平均数低232.45元(全国报告平均价格632.45元),利润稀薄,依靠“低价”来维持生存,在这样的运营压力下,个别机构难免违规操作,不检测出报告,加大了监管机关的监管风险。[align=center][img]http://www.aqsc.org/jyjc/202109/W020210917350629760701.png[/img][/align]  图2: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出报告数量的变化(数据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  成长发展遇到的问题  首先是政策层面的问题。虽然在“放管服”大气候下,政府监管部门在资质准入、招投标限制、兼并重组等方面放宽了要求,给民营机构国民待遇,但在各地具体实施层面,并不像国家监管部门要求的那样都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在CMA资质申请上,一些地方以总局没有出台后续相关操作层面的细化措施为由,暂时不执行自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告知承诺(先许可发证、3个月内再核查能力)的CMA改革新政。在一些地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要申请一些敏感领域的扩项(如化妆品、危险货物运输罐车罐体),一些地方局以各种理由拒绝受理。一些地方在招投标中设置了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难以企及的条件,让看似对民营机构开放的招投标活动流于形式。在机构重组方面,民营机构投靠(被兼并)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例子很多,但鲜有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兼并重组国有检验检测机构的案例。虽然这些年,中央和国务院文件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文件都反复强调,要鼓励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进入检验检测市场,构建开放、公平的检验检测市场环境,但是,上面有政策,下面有对策,在很多地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还是享受不到应得的政策红利,一些地方对上面政策的自行裁量问题仍然突出,亟须打通“最后一公里”,让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真正畅游于平等公正的检验市场。  其次,从市场层面来看,民营检验检测机构也面临巨大的市场挑战。一些特殊领域(如特种设备、防雷避雷、医疗器械等),民营检验检测很难进入。一些国有检验检测机构,身披钢铁铠甲(一些体制内的检验检测机构拥有多个“国家质检中心”、“行业质检中心”光环),与近乎赤膊上阵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在市场上搏杀。市场监管总局的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前些年改革,搞招投标,一度有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入围,但2020年的国家监督抽查中,承担任务的机构里已经难觅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踪影。一些省里的监督抽查任务也是“叫好不叫座”,有名无实(利)。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大多抱怨其他机构(包括体制内的竞争者)低价搞乱市场,但殊不知,在监管部门和体制内检验检测机构眼中,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背负的低价竞争搞乱检验检测市场的骂名最大,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市场生存压力比体制内的机构要大得多。  第三,从管理层面看,在股权结构上,大部分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会走到合伙人制。在激励制度上,大多数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都采取市场(营业)业绩(奖励)+股权激励的激励制度,但对于一般检验员工,往往一开始只有基本(保底)工资+业绩(奖励),没有股权激励一说。这就造成某些看似发展很辉煌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基层的一线检验员的收入并不高,收入高的都是高管和一些中层。收入分配的差距必然影响到团队凝聚力和员工的归属感。在内部管理上,一些机构过分抓市场,疏于内部管理,等到监管部门来检查,突击补造原始记录、原始台账,有的机构每年(月)出的报告量和耗材(标准物质、试剂等)明显不匹配,让检查人员一抓一个准。  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  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行业集中度日益增长,头羊的带队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大型检验检测机构较强的社会公信力和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使其可以为客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检验检测服务,也将更多地参与到政府部门监督抽检等大型检验检测活动中,在增强盈利能力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自身公信力和技术能力,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大型综合性检验检测机构将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检验检测行业整体集中度将不断上升。以国外检验检测行业为参照,国内民营企业会出现头羊企业,行业集中度不断上升,行业“小散弱”的状况将得到一定扭转。  (二)与资本共舞,建立竞争优势  检测行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上亿元级别中等规模的检验检测机构而言,如果吸引到优秀人才或者利用资本的力量,就能使自身获得发展先机、占领市场高地。如若按部就班,在国内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未来前途难料。  国际检验检测机构一般遵循“私募基金(PE)控股或全部控股——更换管理人——内生增长+并购增长”的资本运作模式,一些有远见的国内民营检验检测机构老板也正在学习这一做法,利用股权激励、借助资本的力量,通过“内生+并购”两条腿走路,找标的、纳人才,以此突破发展瓶颈,做大做强。  (三)突破原有业务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网络技术4G时代向5G时代跨越,未来的各行各业都将因互联网而改变。有人说,未来最好的医院可能是没有医生的医院,未来最好的餐厅可能是没有厨师的餐厅。虽然,不可妄言,未来最好的检验检测机构将是没有仪器设备、没有检验人员的“检验检测机构”,但线下传统的抽样(送样)到实验室检验、出具检验报告的模式,将来很可能会因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突破现有的商业模式。远程检验、共享检验、无人化检验等未来商业检验模式将会逐渐兴起并成为传统检验商业模式的颠覆者。在未来检验检测互联网大数据时代,要想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必须打造“人无我有、领先一步,人有我专、技高一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成立以来,持续加大对全国4万多家检验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机动车安检机构和环境监测(检测)机构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占比都超过60%,是监管部门重点监管领域(对象)。市场监管总局一手抓“放管服”改革,一手抓监管,多措并举,对违法违规机构出重拳,包括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举报线索查处、检验报告网上公开查询、处罚信息纳入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构建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提高了机构违法失信成本。检验检测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既要靠监管部门创新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能,但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广大检验检测机构自身诚信守法,不踩红线。  (五)大力引进人才,抢占人才制高点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高端人才,谁就占领了制高点。目前,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急需的是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急需培养打造高端人才队伍。如何引进、培养和锻炼人才队伍,是民营检验检测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只有将企业的发展平台与人才的个人事业预期紧密结合,使得公司的愿景目标与人才个人的事业发展愿景目标高度契合,才能实现“双赢”。人才的引进,要靠公司实力、领导者心胸和眼光,人才的培养要靠行业的历练、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  (六)拥抱“一带一路”,与国际一流机构对标,打造国际一流检验检测机构品牌  2020年春节期间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检验检测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一些本来起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国际市场的国内检验检测机构,国际化步伐或陷于停滞或延缓调整了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  但对于优秀的具有敏锐战略眼光的人(机构)来说,这次全球疫情,是困难也是机遇,是挑战更是鞭策。像华测、谱尼等一批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头部企业、领头羊,其成为国际一流检验检测机构品牌的战略目标不会退却。在这些头羊的带领下,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在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发展中,对标国内外先进检验检测集团,学习先进管理和服务理念,建设先进检测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自我蜕变,缩短与行业国际龙头的差距,努力成长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检验检测机构民族品牌。  加强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推进检验检测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加强对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支持和监管,是按照“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原则,做好新时期检验检测市场监管的重要课题。笔者愿此文,能为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起到帮助作用,也让国有、外资检验检测机构看到我国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成长和发展的方方面面,相互学习、相互监督,也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共同为我国检验检测市场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管司  李文龙[list][/list]

  •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

    我公司有一小型食品检测实验室,已经通过CNAS认可,公司想申请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考核,请问大家是否有这方面的经验,尤其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和餐饮服务食品检验机构考核,对于一般民营企业来说,申请是否有难度?

  • 为何空气质量检测权威机构少之又少

    暑期装修旺季到来,许多新房装修或二次装修的业主,都想在完工后做下室内空气的检测再入住,以确保家人健康。近日有消费者称6月底就翻新好的旧房,折腾半月也没找到可信赖的室内空气检测机构,因而也就迟迟不敢入住。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广州市场上基本都是既做检测、又做治理的民营检测机构,能够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检测报告的,只有广州粤环科空气水质环境检测机构、美国UL旗下的南沙室内检测服务中心和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屈指可数的三五家。 事件   想检测却找不到权威机构    家住广州赤岗大塘的邬先生来电告诉记者,自己在大塘坚X花园70多平米的房子已经住了8年,想重新装修一下,今年初就聘请家装公司重新装修,贴了墙纸,还在客厅和卧室做了很多柜子用来收纳。装修完工后,由于担心甲醛问题,就想找家权威的检测公司来检测,如果超标,治理完再重新入住。邬先生在网上找来找去,发现都是私营的检测公司,打电话过去就是公司人员诱导自己做治理,而不提检测。因为不放心,检测的事情就拖下来,也就一直没有入住。    为什么不选择民营检测机构检测?邬先生表示,去年看到央视《焦点访谈》的一则报道,曝光一家颇具规模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公司和一家治理公司,看似毫无关系的两家民宫公司其实有裙带关系。检测公司初次检测污染严重超标,再推荐价格昂贵的治理公司,并宣称复检合格。看过此报道后,邬先生就对民营检测机构不放心。 记者调查    广州权威机构仅三五家    针对邬先生描述的情况,记者在百度键入“广州室内空气检测”、“广州甲醛治理”等关键词,立即跳出绿盟、逸都、怡居、森林人、穗康等数十家检测公司,记者致电一家名为逸都的环保科技公司,该公司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的空气检测收费是按点收费,如果超标他们则会提供甲醛分解酶和光触媒治理方案;记者又致电另一家穗康环保科技公司,他们表示,只能提供一般性检测报告。    除了这些身兼运动员、裁判员两职的民营检测机构外,广州到底有没有只做第三方检测、不做治理的专业室内空气检测机构呢?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广州具有这种资质的检测机构不多,企业方面只有广州粤环科空气水质环境检测机构和美国UL旗下的南沙室内检测服务中心,官方的国有单位有位于吉祥路的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等,它们才可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第三方CMA室内空气检测报告。    广州粤环科空气水质环境检测机构负责人林广潮告诉记者,这种检测报告不仅可以用来判定家居、办公室等室内环境是否需要治理,还可以作为消费者向家具商、建材商、装修公司提出污染物超标索赔的法律证据。 市场检测均价150元/点    究竟装修完工之后,有没有必要进行甲醛检测和治理?广州市建筑装饰行业协会的专家指出,夏季天气炎热,更有利于甲醛、苯等挥发性有害物质的释放,当气温超过30,室内甲醛、苯等有害物质的挥发活跃性就迅速增加,甲醛释放量要比常温提高3~5倍。  那目前广州进行空气检测的市场价格是多少?记者采访了几家民营检测机构,发现其检测价格都在150元一个点左右,治理费用则为按建筑面积15元~30元每平方米不等;如果选择第三方检测机构,价格大约是100平方内998元/套,包括检测甲醛、苯、甲苯、二甲苯、TVOC、放射性物质、生活噪音等7个项目,最终出具第三方CMA检测报告。 业界说法   全屋检测大可不必 检测卧室空间即可    广州利斯特光触媒工程师梁欢勤告诉记者,如果从家人健康和治理费用综合考虑,其实只需要检测治理卧室这种封闭空间即可,其它空间只需经常开窗保持通风即可,夏季高温,长时间开空调后也要适当开窗透气,以减少甲醛等有害物质和PM2.5的污染。专家还指出,甲醛是无色无味的,如果室内感觉异味很重,多是苯类和TVOC超标,若是感觉很刺眼,多是甲醛严重超标。

  • 是不是外企更认可第三方检测机构?

    据我了解:欧美国家的环保局只负责管理,协调,建档等工作。好像没有下属像中国的事业单位:监测站(此处不一定正确,求正解)。监测任务基本是像SGS等社会组织或是民营企业来完成。所以外企好像更承认第三方检测机构。

  • 市场调查之国内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

    仪器信息网讯 截止到2013年7月,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国内获取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CMAF)的检测机构总计3500-3900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数据是3503家,认监委肖亮在第五届中国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暨实验室展览会公布的数据是3827家),其中国家级获证机构410家。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406.jpg  图1 各省获证食品检测机构分布图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4319.jpg  图2 食品检测机构系统系统分布百分比  2013年,全国疾控中心总计3522家,其中具有CMAF资质认证的中心数量为1625家,约占整体数量的46.14%。虽然从数据上看,具有CMAF认证的疾控中心在整个疾控体系中比例较高,但是目前的疾控中心基本是有原来的防疫站更名成立的,尤其是地市级和县级的疾控中心更是如此,并且这类拥有CMAF资质疾控中心大部分从事食源性疾病的检测,食品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能力薄弱。  由于大部制改革还在逐步整合,目前食品药品及技监系统均有从事食品检测的检测机构。根据国家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数据,技监系统和食品药品系统的获证食品检测机构总计1299家,具体省份分布请见下表:  表1 1299家技监、食品药品系统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35722.jpg  民营的食品检测机构数量为116家,主要集中在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沿海城市。表2 116家民营食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http://bimg.instrument.com.cn/show/NewsImags/images/2015511135744.jpg

  • 环境监测站交由民营机构运营可能性有多大?

    [size=3] 几年前,曾经参与过广州某区环境监测站建设投标工作,模式就是前期建设和运营都交由第三方完成,多少年后再归还给国家,而这期间政府只做监管工作。参加投标的大部分是民营机构。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第三方检测是大势所趋,政府既当裁判又当球员,总不是个事。这不逐渐有部分地区在试点:[/size]=====================[color=#0021b0] 8月1日,在山东省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转让—经营”模式(以下简称TO模式)推广工作启动会上,山东省环保厅和青岛、淄博、济宁等14市环保局先后与3家运营公司和1家比对公司签订合同。[/color] [color=#0021b0] 加上去年10月开始试点的济南、滨州、菏泽3市的28个空气站,全省17市144个空气站已全部实行TO模式,这标志着山东省率先在全国把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移交第三方,实行专业化、社会化运营管理,开了全国先河。[/color][color=#0021b0]  山东省环保厅厅长张波在会上指出,推行空气站TO模式改革,主要是环境监测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的改革。体制改革就是“一收一放”,即环境质量的监测管理“上收一级”,进一步强化省级宏观管理职能,避免地方行政干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污染源的监测“下放一级”,充分调动市县微观管理积极性,让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合起来共同监督排污单位。这有利于省、市、县各级环保部门科学划分管理职责,权责更加清晰;有利于提高监测数据质量;有利于强化环境监管;有利于降低行政成本。[/color][color=#0021b0] [b] 28个空气站试点探路[/b][/color][color=#0021b0]  早在2008年4月,山东省就在全国率先启用了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对重点排污单位和主要水、气环境的全天候监控。自动监测数据在环境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2011年,全省连续3年在环境保护部总量减排监测体系考核中名列全国第一。[/color][color=#0021b0]  为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降低监测成本,2011年10月,山东省启动了空气站TO模式试点工作,试点范围包括济南、滨州、菏泽3市的现有空气自动监测站,共28个,其中济南16个、滨州6个、菏泽6个。监测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气象五参数,各指标及备用机器、配套的辅助设备均纳入试点范围,试点期限为两年。[/color][color=#0021b0]  城市空气站TO模式是新生事物,山东省积极探索创新,实行“现有设备有偿转让、专业队伍运营维护、专业机构移动比对、环保部门质控考核、政府购买合格数据”的管理模式,由省、市两级环保部门共同对运营单位、比对单位进行质控考核,共同出资购买符合质量要求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归省、市环保部门所有。[/color][color=#0021b0]  [b]144个空气站全部推行[/b][/color][color=#0021b0]  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王光和告诉记者:“山东省城市环境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自动监测站TO模式试点近一年来,主要取得了4条经验:一是提高了数据质量,二是避免了行政干预,三是加强了质控工作,四是降低了监测成本。”[/color][color=#0021b0]  据了解,在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维护下,试点城市空气站运行稳定,提高了数据质量,每月设备运行率和数据准确率排名均居全省前列,其中菏泽市实行TO模式前后数据准确率分别为84.4%和97.8%,提高了13.4%。[/color][color=#0021b0]  TO模式将大量基础性维护工作交由运营单位负责,环保部门可腾出精力加强对质量控制的考核,理顺了环保部门工作机制。监管方式由省对市质控抽查变成省和市共同对运营单位监督质控,省、市环保部门形成了合力。[/color][color=#0021b0]  实行TO模式还有助于推动形成规范的市场竞争,充分发挥运营公司的规模和专业优势,降低监测成本,同时使国有资产实现增值。通过测算,实行TO模式,山东省空气站运行费用将降低15%左右,国有资产净值增值7%。[/color][color=#0021b0]  [b]省级为主、市级协助监管[/b][/color][color=#0021b0]  为确保空气站在TO模式下运行正常,切实取得实效,山东省将采取省级为主、市级协助的监管方式。省级负责对运营单位、比对单位全面管理,市级负责保障监测条件,并随时向省环保厅反映运营问题和数据疑问。[/color][color=#0021b0]  山东省采取经济手段、资格管理和法律法规相结合的考核机制,运营单位必须在省环保厅指定账户打入全部运营站点3个月运营费用作为运营抵押。对未达到运营要求或违规操作的,扣减相应的运营费用直至终止运营合同、取消其在山东境内的运营资格,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处理,其运营设备由运营单位自行处理或按确定的设备使用年限进行折旧,由省环保厅组织有偿转让给其他运营单位。考核主要内容包括:对运营单位主要采用监测设备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率进行考核,对比对单位主要采用比对率和比对准确率进行考核。[/color][color=#0021b0]  山东省所辖各市环保局表示,要努力做好TO模式下空气站运行的各项服务和监督工作。[/color]=================== [b] 1. 各位版友对政府这种转变怎么看? 2. 这种代运营的模式,您觉得是否值得借鉴或推广? 3. 这种模式对监测数据的公正和透明是否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请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b]

  • 第三方检测机构目前是处于风口期?还是生存状况堪忧?

    第三方检测机构目前是处于风口期?还是生存状况堪忧?

    [align=left] 第三方检测行业是指第三方检测机构接受客户委托,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及专业技术对某种产品的质量、安全、性能、环保等方面进行评定,并出具评定报告。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起步较晚,大多数在2000年后出现,发展初期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  [/align][align=left] 从2008年到2017年,全球检测行业市场规模一路攀升,保持着较大的增幅。即便是在2008年至200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下,检测行业也继续维持增长态势。这说明检测行业的生命力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强,随着第三方检测在整个检验检测行业中占比越来越高。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主要由民营性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与外资背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组成。  [/align][align=left] 但是目前我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由于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晚,并且思维方式上的差别,我国第三方检测机构并不能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另个一方面,欧美等国的第三方检测较为成熟,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根据数据报告统计,目前外资检测机构由于自身在市场运作方面比较成熟,占据我国30%左右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国有检测机构由于垄断也占据了我国检测市场的半壁江山,而留给我国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市场空间就只有10%。[/align][align=left][img=,690,37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12/201812040916564249_5113_1626275_3.png!w690x371.jpg[/img][/align]

  •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国务院都开始发动,元芳你怎么看?

    国务院办公厅昨日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到2015年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机构整合,进行转企改制。整合涉及质检总局直属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特种设备行业、电子信息软件行业、交通运输、国家级建筑工程、农产品、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能源、烟草等多部门全方位的行业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做大做强。 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国务院都开始发动,元芳你怎么看?对于检验检疫系统的筒子们,是机会吗?对外资检测机构影响如何?民营第三方会受到冲击吗?

  • 检测行业国有垄断将破千亿市场待分食——机构改革

    检测行业国有垄断将破千亿市场待分食——机构改革 检测行业由国有机构垄断的局面有望改变,第三方检测市场或将迎来重大机会。  “检测体系将走向市场,现在70%的检测机构都是国有的,要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集团,引入资本以及第三方检测机构。”昨日,有国家质检总局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以后要营造出一个充分竞争的检测机制,但是国家会留一点检测机构,以备最终裁决。”  上述质检官员还表示,对检测机构的改制,也将改变过去的游戏规则,只要是国家认证过的检测机构,检测报告都会被认可;民营的检测机构,只要符合国家规定,也都可以进行认证。  在千亿规模的检验检测市场中,非国有检测机构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0%,上述检测机构改革及市场放开无疑令其迎来机遇。但对于观望中的资本来说,这块蛋糕到底如何分,往后会否出现新型的垄断,还需要细化的改革措施打消忧虑。  千亿市场待整合  其实早在3月11日,上述检测机构改革便已正式开启。当日,中央编办、质检总局联合下发国务院同意的《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称,在明确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功能定位,推进部门或行业内部整合的同时,也将推进具备条件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与行政部门脱钩、转企改制;此外,跨部门、跨行业、跨层级整合也将推进,并支持、鼓励检验检测机构并购重组,做强做大。  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此次发布的《意见》正是对中央精神的细化和实施,同时契合国务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  《意见》还称,到2015年,要基本完成事业单位性质的机构整合,工作基本到位,市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 认监委官员:我国一半检测机构将消失

    近几年,国家连续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推动第三方检验检测产业发展。当外资实验室在中国不断扩大版图的同时,国内检验检测实验室也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但是,我国实验室数量虽然增长迅速,规模却普遍偏小,竞争力较弱,为生存剑走偏锋的机构并不鲜见,既不能保守诚信的从业底线,也扰乱了整体市场秩序。那么,处在时代变革期的第三方检验检测实验室,该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下找准位置?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良性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近日,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管理部监督管理处处长谢澄,接受了专访。我国的检验检测行业目前已经发展到哪个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可能会向什么方向发展?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经过近30年的高速发展,目前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层级上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行业和地域的覆盖状况总体较好,基本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正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的阶段转变。但产业体量总体规模不大,能力水平总体不高,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近些年国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扶持政策,对检验检测业发展有利,我国检验检测行业也因而受益,机构数量增长迅速,就业人口不断增加,行业产值不断增大。近几年,我国经济环境总体不太好,但检验检测业仍在迅速发展,说明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已经从量到了质的阶段,国家和社会公众对产品质量要求不断提升非常需要检验检测服务的有效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需要这方面的支撑支持,这对检验检测行业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不过,检验检测毕竟是小众行业,与制造业相比体量很小,在一些政策执行上容易边缘化。同时检验检测市场总体增量不够,放开不足,行政干预以及行政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诱发一些问题,包括重复建设、条块分割、恶性竞争、低价竞标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当然,任何时代都会有问题,目前面临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我们需要有信心熬过这个阶段。我预测,将来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将会有一次比较大的洗牌,很多小微型检验检测机构难以适应竞争,会慢慢消亡,或者被并购到一些大的检测集团中,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数量这几年增长到一个峰值后,未来几年会逐渐回落并开始出现下降,8~10年后,一半左右目前存在的机构会消失,中国检验检测机构的总数量维持在2万家左右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规模。其实,检验检测只是技术性服务的一个类别,国外只做检验检测的机构很少,很多机构不只做检验检测,还做其他业务,比如设计、策划、咨询、认证、培训等综合性服务。当然,也有一些小机构只做检验检测。我认为,只有综合多元化的服务才有生命力,单纯做检验检测,服务太单一,可替代性太强,不容易生存,除非做得特别专业。目前国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只做常规检验检测,其他服务做得少,做技术研发也比较少,能够面对市场竞争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也是检验检测机构改革难的原因,很多机构都是国家投资建立的,如果这些机构消亡,涉及国有资产损失的问题,所以现在名存实亡的僵尸实验室为数不少。同时,我国检验检测市场行政干预仍然很多,行政色彩依然很浓,体制机制的约束还不少。例如事业单位制的检验检测机构,要想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几乎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而外资、民营的实验室在中国发展的限制反而少一些,只要依法登记,到哪儿都能设立机构,所以我们看到近几年民营、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是我国检验检测机构行业数量增长的主力军,而体系内的很多检验检测机构发展反而比较缓慢。当前,是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系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期,也是重要的重新洗牌期。原有很多体系内的检验检测机构受限于改革的缓慢和滞后,只能眼看着民营、外资机构迅速发展,有些错失发展良机。我很担心,当民营、外资机构把市场占满,国有机构再想占也难了,培养国家层面的检测品牌就更难了。高校实验室、企业实验室都有市场化趋势,您认为应该怎样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把这些实验室资源利用好?高校实验室综合能力较强,高精尖设备多,人员素质高,对疑难测试提供解决方案是其长项。尤其对难做的大项目和把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转换成检测技术,为产业提供高端服务,高校有其优势。一般实验室投入不了那么多,研究也没那么深。但高校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高校的设备都分属于各个系或者学院,有些属于老师的课题,都是老师和学生优先使用。也有的集中到分析测试中心,统一管理和使用。但总体来说高校实验室的设备使用并不充分,同时教学和检测混用,可靠性不够,质量管理也存在风险。此外,做检验检测的老师评职称等也比一般做科研、教学的老师困难,如果通过检验检测获得收益,对于收益的分配也受到各种制约,所以比较难调动检验检测人员的积极性。高校实验室的优势劣势都比较明显。目前高校实验室取得资质认定的不到100家,总体来说对外开放程度并不高。如果高校实验室解决了体制机制问题,可以独立设置检验检测机构对外开放服务,同时把激励机制和质量管理抓起来,我认为高校检测队伍将来也是一个有力竞争者。至于企业实验室,我国中小规模企业很少有质检部门,即使有,能力水平也不高,但大品牌企业一般都有比较正规的实验室,有的实验室投入很大,水平相当高。但由于企业实验室的天然属性,没有公证第三方地位,不能取得对社会提供服务的资质认定证书,其检验检测服务只能对内,不能对外,顶多涉及企业的上下游客户,服务范围有限。如果将来国家对这方面资源的利用有所引导,企业也有意愿将内部检测需求外部化,也不排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检测部门独立注册,设立独立的专业检测机构对外开展服务。企业内部实验室独立注册后对外开展业务,国家的资质认定制度是支持的,不过会对其独立性、公正性重点予以监管。处在变革时期,很多体制内的实验室被分离出来,在市场上真刀真枪地比拼,您认为,这些实验室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需要哪些改变?不管什么机构,在面对市场竞争时,要找准自身定位才能生存。据我了解,一些刚从体制里分离出来的实验室,日子过得捉襟见肘,他们还在沿用以往的思维方式,不去开拓市场,习惯性地去找以前的下达任务上级部门给任务给政策。没有任务,就坐着等死。其实中国的检验检测市场容量是巨大的,新的检验检测需求不断出现。同时,随着国家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机会很多。比如一个雾霾问题,就会出现口罩、空气净化器等很多新产品的检测需求,对空气质量的监控,对人体耐受雾霾的检测等,都会出现,都需要检测机构去解决问题。近几年有些机构夹缝中求生存,努力解决市场出现的新问题,赢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比如有检测机构瞄准医学检验的市场空白,投资建立医学实验室,为各个大型医院集中进行样本的快速检测,业务发展很快。此外,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都在下大力气完善投资配套环境,常常需要实力强劲的检验检测机构作为卖点,需要寻找高水平的检验检测机构解决问题。我看到不少体制内的检验检测机构,空有一身本领,但业务量很小,自己也不出去找。而需要相关检测服务的经常跟政府部门或者其他需求方就一墙之隔,却老死不相往来,形成比较可惜的信息不对称局面。不少机构长期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资料和技术能力,只要到市场挖掘,问题很容易解决,就像捅破一张纸那么简单,但很多机构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故步自封、画地为牢,让大量国有资产睡大觉,非常可惜。这方面应该向外资实验室学习。我记得在2005年时,根据认监委的统计,全国当时有18000多家实验室,竞争已经十分激烈。那一年也是中国入世承诺中对外资开放外资设立检验检测独资子公司的节点,当时有不少外资机构来咨询在中国建立实验室事项。我那时以为,中国本土实验室都已经这么多了,业务瓜分得这么彻底了,外资还有什么必要再挤进来?还有多少市场空间?投资岂不是会打水漂。但现在看来,情况并非我当初所想,外资检验检测机构在华发展非常迅速。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沾了我们中国经济大发展的光。外资机构在境外有知名度和信誉,以其品牌名义承担进出口业务,国内实验室目前还替代不了,借助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外资检测机构得以迅速发展。二是外资进来后服务方式多样、品牌影响力大,很多是国内实验室做不到的,填补了国内需求的空白。而且外资实验室可以贴近产业自由布局发展,限制很少,国内实验室反而限制更多。这些年,外资机构通过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慢慢也开始进入传统境内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领域,所以发展很快。很多案例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目前我国检测市场是低端检测竞争惨烈,高端、综合、定制化的检测服务空白很多,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检验检测的需求市场还有巨大的宝藏亟待挖掘。去年认监委开始尝试互联网+监管模式,对实验室的监管有哪些帮助?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来完善?2015年,国务院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部门都在共同努力,推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让市场主体及人员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以此来逐步提升改善社会的诚信风气,提高诚信水平。这方面的工作,对检验检测行业同样适用,甚至更为迫切。过去,一些实验室因为出假报告等原因被处罚,撤销证书后,可能换个地方,换个登记名字就又可以继续从业。而我们过去的监管,手段比较落后,信息归集比较差,检索查询困难,监管有效性不高,十分被动。对于一些“老赖”、劣迹分子,有点无可奈何。今年认监委的监督检查,开始“互联网+”的尝试,主要做法包括:基于统计直报系统搭建的网上平台,事先采集掌握被检查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的背景资料,在此基础上制定检查方案。同时,开发移动端APP(微信也可以直接访问),检查员全部通过手机移动端APP辅助进行现场检查,检查过程的拍照、录入结果都在线完成,监管数据全部实现电子化,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存储了海量的监管信息,为我们分析

  • 检测机构诉赢浙江气象局 打开“官方垄断”大门

    浙江杭州科安检测有限公司提交了一份行政许可申请,要求获得防雷装置检测资质,却被浙江省气象局告知“不予受理”。为此,科安公司一纸诉状将浙江省气象局推上了被告席。近日,《法制日报》记者从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这起“民告官”案科安公司一审获胜。  此案折射出,目前防雷装置检测工作几乎被气象局下属的防雷事业单位包揽,存在行政垄断之嫌。浙江省法学会副会长牛太认为,此案的胜诉,或有助于民营企业叩开某些传统垄断行业的准入大门。检测机构诉浙江气象局垄断案一审胜诉: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20227/074651.shtml

  • 【讨论】我要测2016最具影响力十大检测机构出炉,你心里最靠谱的检测机构入选了吗?

    【讨论】我要测2016最具影响力十大检测机构出炉,你心里最靠谱的检测机构入选了吗?

    为推动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健康、规范、有序、快速的发展,表彰那些通过互联网积极探索和推广服务,并在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表现突出的机构会员,我要测网已连续四届设立“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检测机构”奖项。该奖项评选主要依据:检测机构在我要测网上的用户关注度、活跃度、用户访问量、用户留言量等多重维度。 年会主办方在24晚召开的“仪器及检测风云榜颁奖盛典”上公布了“我要测2016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奖名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级顾问王顺昌先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所马永建先生、北京信立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CEO唐海霞女士为获奖第三方检测机构颁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4/201704251158_01_3028526_3.jpg“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国有检测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国标(北京)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中纺标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中心  中国检科院综合检测中心  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外资检测机构”(排名不分先后)  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诺安实力可商品检验有限公司  德国莱茵TüV集团“我要测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十大民营检测机构” (排名不分先后)  华测检测认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金域检验中心  优联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安博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微谱化工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深圳信测标准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邦禾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康派斯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英格尔检测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西安国联质量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你觉得最靠谱的检测机构入选了吗?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

  • 检测认证机构整合 对于检测行业的你怎么看待?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经过认证计量或证书颁发的检测机构达到2万八千到三万家,居世界第一位,检验检测人均增长率在10%以上。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外资机构、民营第三方机构五类机构形成共存共进的局面。多年来,我国各类检测技术机构在推进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公平贸易以及维护公众利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的经济发展,检验检测行业功不可没。然而,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的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深层次问题,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各级行政部门隶属的检测机构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 体制机制僵化,导致重复建设严重积极推行“大部制”改革  国家在财政人事方面对事业单位的要求使他们来不及建成自由市场的激励机制,创新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同时各个检验检测机构隶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其发展只能在本系统内考虑,也导致了不同的系统、同类的机构重复建设严重。第二、 布局结构分散,规模普遍较小  由于缺乏全国的布局、行业的布局,导致布局分散。各类机构各自为章,规模普遍较小。第三、 行业壁垒较多,条块分割严重  除国家强制证书的取得之外,行业检验资质证书过多,给检验检测机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各类检验检测机构结果也互不认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检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第四、 服务品牌匮乏,国际化程度不高  近年来,国外检测机构在国内发展非常迅速,因为他们拥有很强的品牌,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被认可的品牌是少之又少。中国的服务业在进出口贸易竞争中,服务业的比例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在服务业中,高技术服务业更少,检验检测在高技术服务业出口贸易中几乎是零。而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中,服务业贸易占主贸易量的百分之二十以上,我们国家不足百分之十。近几年来,我们的比重在提升,但是还是非常的不够。这就导致我们的检验检测机构风险意识不强,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综合能力不高,竞争能力不够。  综上所述,中国的检验检测机构改革及整合势在必行。那么对于检测认证机构的整合,检测认证人员又会有何看法呢?对于检测行业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下面就是一名检测认证工程师对检测认证机构整合的一些看法:1机构整合能够集中各方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总体思路看,是要求整合业务相同或相近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解决这些检测认证机构过于分散、活力不强的问题。经济学把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到生产活动中的一切要素统称为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等。如果从市场经济和商业社会的角度来讨论,机构整合就是一种资源的合理调度。   资源整合,是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战略调整的手段。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就是要有进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获得整体的最优。认证与检测机构有着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如果能进行有效的识别与选择、配置和融合,就能使其认证链条具有较强的条理性和系统性,并创造出价值。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而增强竞争优势。2机构整合能够加速提升客户服务质量  认证行业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创新为服务提供了动力,服务又是创新的目标,只有持续不断地关注各类客户的需求、运营模式、发展趋势变化等,站在更好地为客户服务的角度,才能真正做到有效创新,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创新的丰硕成果。  机构整合,与服务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相契合,更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就是把以流程为中心转到以客户为中心的重大改革。从客户的角度来说,流程越简单越好,打交道的单位和部门越少越好,需要盖的章也是越少越好。例如:经常接到企业客户打来的电话,询问认证和测试相关事宜,我们发现,客户常常分不清认证机构和检测机构,不知道二者各自的负责领域是什么。这些对于从业者来说非常简单的问题,部分客户却觉得非常复杂。为什么?因为环节太多,又没有专人指导。  认证机构与检测机构整合,客户就不必花精力去分清认证检测的各个环节,相反,客户就是中心,认证服务体系是围绕客户进行的,不管是认证还是检测机构,不管是哪个模块,都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这种创新,不仅是传统体制向现代体制的转变,更是人性化思想的体现。  综上所述,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是大势所趋,代表着未来认证检测发展的方向。实际上,国外的认证机构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实验室。例如美国安全检测实验室公司(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Inc.,简称UL),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它原本是一个检测实验室,但是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从事产品安全测试和认证的机构之一,UL标志已成为产品迈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类似的,还有TüV、SGS、ITS等国外著名认证机构,都能提供全面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服务。  目前国内的一些检测机构也在加快建设自己的实验室,但是距离国外发达认证机构还有不小的差距。现阶段,通过整合有实力的国内检测机构,认证机构可以迅速扩大规模,共享固定和无形的资源。当然,整合也许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例如不同机构之间的管理体系不尽相同,因此存在重复、交叉甚至矛盾,而不同机构文化的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成本的增加。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求同存异,认真分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些问题,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实现双赢。来源:互联网

  • 【原创大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几点设想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繁爆发,二是国际农产品贸易屡屡受阻。“瘦肉精”事件、多宝鱼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不仅危害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同时也给农业生产造成巨额损失,更是对公众消费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受阻,也说明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不够重视,总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存在了一定的差距。 近年来,随着我国在农产品质量方面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控制,农产品质量全水平得到的显著提高。根据农业部官方网站显示,今年1-3月,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第一季度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风险监测),共监测了31个省(区、市)155个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等4类产品83个品种94个参数,抽检样品10228个,总体合格率为97.6%。其中,蔬菜、水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6.8%、95.3%、99.4%和96.9%,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 但是,我们必须得意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意识逐渐增强,迫切要求提供无污染和更高质量的食物。要求在不断的提高,标准在不断的严格,因此仅仅满足于现有的成绩还是不够的。 笔者长年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结合工作实际,从检测工作的角度如何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做以下几点设想。[b] 一、政府检测机构应加强服务意识[/b] 政府检测机构相比于外资检测机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政府检测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行业资源整合度不高,没有建成突显专业测试服务机构的能力,机构与机构之间协作效率低。另外,政府检测机构普遍缺乏市场意识,对产业经济和市场需求不敏感。很多国外检测机构不仅能测试客户样品和出具测试报告,而且还可提供定制增值服务。 客户是检测机构发展的根本,而客户满意对于质检机构实现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客户满意理念,就是要求检测机构所有的工作都要从满足客户的需要出发,以提供满足客户需求的服务为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以满足客户需要、使客户满意作为目的。把检验服务看成是开展新服务、拓展新市场的起点,进一步拓展检测服务的内涵和外延。可通过挖掘客户需求从单一的检验延伸到体系认证、国际认证、标准物质采购、质量鉴定、技术咨询等多种服务产品,倡导“为企业量身定做,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一个标准一次检测、走遍全球”等服务。[b] 二、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应逐渐成为检测服务的主导力量[/b]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第三方检测机构受到众多企业的关注与亲睐。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支持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检测市场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占60%,而第三方检测仅占40%。具体来看,国内市场上以国有检测和企业内部检测为主。进出口检测市场上则以第三方检测为主,占比为84%。检验检测机构的整合,使国有检测机构在形式上撤去属性,正式参与到与民营机构、外资机构的市场竞争中。 仅徐州全市,现有近200家各种类型的检测机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就占据大半部分。在农产品检测领域,除了政府检测机构外,谱尼测试、华测等大型民营检测机构均在徐州设立了办事处。相比于政府检测机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有着很多方面的优势。首先,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是公司化管理,岗位清晰单一,流程简单清楚,效率高;其次,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由于样品集中,数量多,单个检测成本低,有非常明显的价格优势;再次,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收益自由支配,有助于提高员工待遇和购买仪器设备来不断的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后,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规模大,能力范围广,适合不同种类不同行业的检测需求。 以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谱尼测试为例,该公司员工总人数逾4000人,拥有22个大型实验基地、28个全资子公司、40多个分支机构,服务网络遍及全国。检测项目几乎达到了全品类、全参数的覆盖,且具备CNAS、CMA,CMAF,CCC等资质。该公司除了承接各类委托业务之外,已经开始承担部分政府部门下达的例行监测。监督检测任务,并且还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申报检测,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影响力。[b] 三、特色检测机构才能突显区域化优势[/b] 我们国家目前制定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有4140项,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有1584项,农业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800多项。任何一家政府检测机构,哪怕是部级中心都很难做到全部包含。大而宽泛的检测机构设置难以做到面面精通,而且分散了检测机构精力,增加了检测成本和检测难度。 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效仿质检检测机构建立特色检测中心,方能发挥和突显检测优势。以质检检测机构为例,我市建有国家网架质检中心,邳州建有国家板材质检中心;扬州市建有国家洗漱用品质检中心;南京建有国家金银制品质检中心、国家加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质检中心等等。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区域优势明显,农业特色鲜明,完全可以效仿质检系统建立区域特色检测中心,譬如牛奶质检中心,畜肉质检中心。这样不仅专一化程度高,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工作的效率,也能打造出品牌特色,成为经济区内的权威检测机构。[b] 四、政府检测机构需要做好质量监督工作[/b] 民营第三方检测在检测市场中占据比例越来越大,检测的数量也越来越多。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和实验室认可(CNAS)均要求检测机构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检测质量控制分为外部质量控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由发证机关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上级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活动,实验室间进行的实验室比对活动等方式。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是指检验检测机构根据机构制定的质量控制计划所实施的质量控制活动,包括添加回收实验,平行实验,留样再测等。 所有的质量控制手段的目的只有一个,保证检验检测机构所出具的检测结果能够达到质量要求,监视过程并排除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仅仅依靠内部质量控制活动,即自我监督;以及外部质量控制活动,主要为一年一次的能力验证活动来保证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数据和结果是远远不够的。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领域,可以由主管部门牵头,技术依托政府检测机构,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并采取记录检查,运行检查和样品复检的方式对承担检测任务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质量控制和监督,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检”不断,理还乱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检测机构的“乌龙”罚单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约谈”,要求“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资质不全”,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对美赞臣等奶粉“香兰素超标”的检测结果无效。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乌龙事件”,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息事宁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整合模式五花八门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一个字,乱!”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市场化”和“检管分离”。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

  • 检验检测机构指的是一个机构吗

    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所说的“[b]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一个机构?还是指“检验机构”和“检测机构”两个机构?[/b]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的疑问

    [color=#000000]《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 214-2017)[/color]已经替代了原有的[color=#33333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color],但是为什么在[color=#000000]《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color]中的[align=left][b][color=#ff0000]3.3 资质认定评审[/color][/b][/align][align=left][color=#ff0000]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color][/align]仍然是要求符合[color=#000000]《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呢,这两者之间到底[/color]有什么关系呢?

  • 国外检测机构情况

    大家好,我想了解一下国外检测机构的一些情况,例如检测机构的设置,检测的领域,业务类型性质,包括官方机构和第三方异构。如有相关资料者请分享一下,非常感谢。

  • 关于检验检测机构分包的问题

    求助各位大侠: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中4.4.2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所有抽样、测量、检验、检测的设备。对检验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仪器的关键量或值,应制定校准计划。设备(包括用于抽样的设备)在投入服务前应进行校准或核查,以证实其能够满足检验检测的规范要求和相应标准的要求。4.5.6检验检测机构因工作量大,以及关键人员、设备设施、技术能力等原因,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并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标注分包情况,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我理解为分包必须是机构有能力检测的项目,因为4.4.2条规定必须要求有所有仪器设备。所以分包的前提是机构有能力检验该项目,只是因为工作量大,或者人员有意外(生病、不在),或者仪器设备故障、损坏、未检定等)情况下进行分包。但还有人理解是没能力才分包,我觉得不符合准则要求。求大侠们指点!!!

  • 剖析质检机构发展前景,未来路在何方?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对外贸易持续增长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意识的不断提升,作为第三方商品质量的“裁判”和“发言人”,质检机构的重要地位日益显著。当前,我国检验市场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拥有大好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质检机构已意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对质检行业的迫切需求,并深刻理解了承担职责的重要性,纷纷在软硬件方面下工夫,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国质检机构自身还有许多突出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检验资源规模效益差,行业资源整合度不高  由于历史或政治原因,很多质检机构的检验项目、资源配置都是一样的。或者由于质检机构要获得相应资质,又不得不配置一些贵重的仪器,但是由于相关业务量小,又造成设备的长期闲置。既造成了各个质检机构的激烈低价竞争,又使得设备仪器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  除此之外,各个机构、各个行业之间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沟通,检验资源中的人力、财力、物力分配不平衡,缺少统一协调和分配,给检验过程造成很多人为的不合理因素,降低了质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使得质检机构的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彼此之间协作效率低。2、行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不断扩大,进出口检验鉴定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国外质检机构、咨询公司等以合资或独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加剧了中国本土质检机构的竞争,再加上检验市场已经逐步向民营企业独立第三方机构放开,将国内原有的市场份额重新分配。面对国际知名同业机构的激烈竞争、民营检验机构的灵活运作、以及社会对质检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质检机构在组织运作、技术水平、服务能力上还是略显不足。3、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加强  质检机构发展应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举例来说,发达国家越来越多地开始用技术性贸易措施来应对来自中国的出口贸易挑战。调查表明,由于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每年给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损失约200亿美元。这对国内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跟踪我国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已发布和实施的标准、技术法规、合格评定程序等技术性贸易措施,还要及时适当地提高相应的检测能力,为企业验证产品性能、规避风险提供技术保障。由于历史原因,相比于国外知名质检机构和民营质检机构,我国质检机构普遍缺乏市场主体意识,对产业经济和市场需求不敏感。4、质检需求升级  随着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加快推进,以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市场对质量服务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传统意义上的质检机构仅仅涉及进出口商品检验,而目前,业务范围涉及样品检测、工厂审查、政府合约、认证咨询、期货检验、盘库等业务,服务领域涉及制造业(包括纺织、服装、日用品等)、农业、采矿业、建筑业等各行各业。  在高速化、多元化需求下,我国检验服务还需升级。除了质检效率还需要提高外,全能型检测行家偏少和精良检测设备缺乏,以及检验流程管理落后已成为目前阻碍国内质检机构高速前进的主要因素。

  • 食药检测机构:保留国家队?拥抱第三方?

    食品企业几乎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行政整合和推向市场被认为是提升检测能力的两剂猛药。然而行政主导的食药检测机构整合遇阻,全面第三方也存在争议。  因为历史上药品审批检测中存在的乌龙和丑闻,大多数发达国家存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测服务。政府通过自建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需求。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检测机构的“乌龙”罚单  一家来自欧洲的乳制品企业不久前收到罚单。  处罚依据是北京一家检测机构对该企业市售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抽检结果——微量元素和添加剂等多项指标不合格。企业因此被相关部门“约谈”,要求“立刻在内地和香港下架,连电视广告都得停播”。  然而两家大型检测中心随后对同批次奶粉的检测结果却显示,相关指标正常。这时人们才发现,出具第一份检测报告的机构,连检测奶粉的资质都没有。  随着中国的食品药品向现代化监管迈进,人们愈发意识到,以检验检测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为代表的技术支撑体系,是食药监管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当下的短板。  “几乎每家食品企业都遭遇过跟检测相关的乌龙事件。”前述乳品企业一位负责人说。  2012年7月,河南三门峡市疾控中心的检测结果指称今麦郎方便面的酸价超标,但随后该中心又自认“资质不全”,收回检测报告并向企业公开道歉。几乎同一时期,湖南农业大学营养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声明,“由于工作人员失误”,对美赞臣等奶粉“香兰素超标”的检测结果无效。  食药检测是专业的技术活儿,然而检测机构的设置却并不专业。以食品检测为例,全国共有一千多家与食品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散落于农业、质监、卫生、食药等多个系统。食品企业会不定期接受各级各类管理部门的多项检测,结果却不共享、不互认。这既增加了行政成本,又加大了企业负担,同时还存在某些企业多次受检、而某些企业却总被漏检的弊端。  不仅如此,各级检测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一些检测机构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甚至将行业推荐标准作为强制标准(国家标准)执行。  “食品检测结果有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检测方法不当。”前述乳制品企业法规部人士说。但出了“乌龙事件”,由于检测机构的官办背景,企业往往选择“息事宁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最新一轮食药监管体制改革的核心议题之一就是要整合食药检测资源。与此同时,检测机构市场化的大幕,也在2014年正式拉开。  整合模式五花八门  检测机构的整合并不顺利。  “一个字,乱!”考察了全国17个省份食药改革情况的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总结道。与其他检测机构不同,食药系统的检测体系从食品安全危机年——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才逐步建立。一些地方检测机构还在建设中,就开始了新一轮改革。  根据2013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指导意见》,整合的思路是将工商、质检部门相应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划转到食药监管部门,包括人员、设备和经费。  但改革推进过程中,整合模式却是五花八门。  据安徽省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介绍,安徽整合了原省食品药品检验所、原省药物研究所、原安徽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统一成立了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下设三个所,分别是食品检验所、药品检验与研究所、医疗器械与药品包装材料检验所。  这是省级层面公认划转较为成功的例子。山西省则在市县级都建立了综合检测机构。  但在绝大部分省市,检测机构的整合实质上没有推进,仅划转了少量人员。这就导致专业执法人员和检验检测设备的缺乏成为建立基层食药检测机构的突出矛盾。  以湖北省孝感市为例,市级食品药品检测所只有二十多人。“只能完成省里下发的检测任务,日常检测根本顾不上。”孝感市食药监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迅速划转到位,在湖北一些地市,甚至划转了一些较大年纪的护士、助产士到食药监管部门或检测机构,有技术能力的微乎其微。  在山东菏泽,全省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上万家,实际检测机构不足规划要求的1/10。  “广州市没有划转检测机构,因为质监部门不同意。”广州市食药系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情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此,广州食药监局采取了变通方式,从轻工集团划转一个小型食品检验所,又从经贸委处划转一个酒类检测中心。  在一些划转难的地方,食药监管机构只能重新购买设备,以打造自己的技术平台。但胡颖廉担心,这将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  “食药技术支撑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大平台。”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一位内部人士对各自为政的地方整合并不看好。作为国家食药总局的直属单位和最高技术仲裁机构,中检院多次向食药总局递交报告,希望食药检测机构统一垂直管理,自上而下地成立一套相对独立的技术体系,形成数据共享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不受地方行政因素干扰。但情况并未有任何变化。  目前,中检院与各省级检验机构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各省所和市、县所也是同样状况。中检院副院长李波在2014年全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工作座谈会上,把这种架构称之为“发挥(检测)系统整体力量的一种障碍”。  检测机构市场化破冰  在行政力量主导的整合之外,推动检测机构第三方化被认为是提升食药技术支撑能力的另一个思路。事实上,业界讨论多年的检测机构市场化已于2014年正式破冰。  根据质检总局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国有检验检测机构数占检测机构总数近80%,民营检验检测机构数量约占19.5%,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仅占0.5%,占比悬殊。  今年以来,国务院至少在五份文件中明确对检测机构改革提出要求,关键词便是“市场化”和“检管分离”。最新的一份文件宣布,到2015年基本完成多个部门的检验检测业务整合。政府原则上不再开办一般性检验检测认证机构。  这意味着,政府检测机构整合完毕后,下一步将进入市场化进程。  “目前国内检测还是一个柠檬市场(经济学术语:指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劣胜优汰现象),大量检验机构处于小散乱的状态。”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副教授张继宏说。  在张继宏看来,现在中国有2万多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条块分割明显,缺乏统一规划、有效监管,不同部门甚至会出具完全相反的检测结果。  在2010年的湖南“金浩茶油”致癌物超标事件中,最初,江苏省产品监督检验院检出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茶子油苯并(a)芘含量超标。但湖南省质监局却对外出示了检测合格的结果。  另一个突出问题是行政垄断造成的行业壁垒。  一个专业做蜂蜜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总经理抱怨,现在对于检测机构的招标、抽检模式就像是为国有机构量身设计的。譬如政府不接受项目分包,这对于他们只擅长做某类检测的机构就很吃亏。机构成立5年,他没有承接过任何政府项目。  尽管技术实力较强,外资食品药品检测企业想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困难重重。  据欧盟商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华运营的第三方实验室机构即使已通过国际认证和认可,也必须通过中国本土的认证和认可程序,同一公司不同实验室的每一项检测服务和产品都需进行行政审批,这给他们带来极大困扰。  “我们很清楚中国检测市场的潜力之大,但政府的限制太多。”总部设在法国的必维国际检验集团的一位管理人员很无奈。  SGS集团中国区(即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裁申屠献忠也在几个月前的国际会议上表达了类似观点。在他看来,目前检测机构的整合会带来合作、收购等各种机会,但不会有想象的那么快。  “食药检测行业已经到了必须市场化改革的阶段。”张继宏说。  要不要保留“国家队”?  在机构整合和推向市场的两股力量并行下,一个不得不提出的问题是:食药检测机构是不是要毫无保留地市场化?  一方的观点是,应该把所有的检测机构都推向市场,优胜劣汰,整合自然而然就完成了,不需要行政主导。而另一方则认为,在市场化之外,还应该保留一些“国家队”。因为一旦进去市场,企业会因为逐利忽视食品药品监管的公共安全属性和社会责任感。  发达国家的“药害”被认为是前车之鉴。1997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FDA)内部出现系统性失灵,药品的审批检测出现巨大漏洞,严重依赖外部评审专家而不是内部专业人员,多个药品因安全性问题撤市,最大的当属“瑞素灵”事件,该药适用于降低血糖的口服药物,但是,治疗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最终造成了94人肝脏完全衰竭、66人死亡的严重后果。  “过去财政有经费拨给检测中心。如果有紧急任务交给检测中心,送多少都检。如果变成第三方了,送去能那么痛快地检测吗?”安徽食药监局办公室主任许伏新担心在面对食品安全危机时,使用第三方机构不一定能得心应手。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两种并行的机构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公益性和经营性。政府通过建立政府检测机构或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政府服务来满足公益性的检测服务。而经营性机构则尽可能与国际接轨,寻求市场化。  拿美国FDA来说,该机构在全美下设150多个办公室和实验室,有数以千计的医学、化学和食品工程学博士做技术支撑。  “美国有非常成熟的检测机构市场,但所有的药品审批检测、食品的添加剂、颜色剂检测全部归属FDA总部,并没有下放地方或推向市场。”胡颖廉指出,日本和欧盟的情况差不多。  美国FDA局长玛格丽特·汉贝格此前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

  • 检验检测机构分包条件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建立与分包相关的管理文件和管理制度,在检验检测业务洽谈、合同评审和合同签署过程中关注分包的情况,确实需要分包时,根据新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规定,应当符合以下五个条件:一、检验检测机构分包要有文件规定 二、检验检测机构分包需事先通知客户并经客户同意 三、分包责任由发包方负责 四、检验检测机构应对分包方进行评审,应有评审记录和合格分包方的名单 五、检验检测机构应在结果报告中清晰注明分包。

  • 浅谈检测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建立

    [align=center][b]浅谈检测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建立[/b][/align][b] 一、建立质量体系的依据[b] [/b]质量体系建立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b] [/b](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b]第三十五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符合条件的检测机构。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机构,必须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并依法经计量认证合格。[b][b] [/b](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 2003年8月20日国务院令第390号;2016年2月6日国务院令第666号修订) [/b]第十六条 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查机构、实验室,应当具备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并依法经认定后,方可从事相应活动,认定结果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公布。[b][b] [/b](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2015年4月9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163号) [/b]1、检验检测机构概念: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b] [/b]2、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 [b] [/b]第九条 申请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五)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b][b] [/b](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2017年10月16日国家认监委发布,RB/T 214-2017,2019年1月1日全面实施,代替《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4[/b].5 管理体系[b] [/b]4.5.1 总则[b] [/b]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至少应包括:管理体系文件、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记录的控制、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改进、纠正措施、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b][b] [/b](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2007年12月12日农业部令第7号,2017年11月30号农业部令第8号修订) [/b]第三条[b] [/b]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经考核和计量认证合格后,方可对外从事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检测工作。[b] [/b]第十一条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b][b] [/b](六)《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评审细则》([url=http://law.foodmate.net/rule/pub-2009-07-21.html]2009-07-21[/url]农业部公告第1239号) [/b]21. 建立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的质量体系,并形成质量体系文件。[b] [/b]23. 质量手册编写规范,覆盖质量体系的全部要素,其内容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要求。质量手册由主任批准发布。[b] [/b]24. 程序文件能满足机构质量管理需要,其内容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办法》要求。[b][b] [/b]二、建立质量体系的目的 [/b]为使检验检测工作有效运行,检验检测机构必须系统地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称为“过程方法”。该方法使检验检测机构能够对体系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依赖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有助于提高其效率。过程方法包括按照检验检测机构的质量方针和政策,对各过程及其相互作用,系统地进行规定和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结果。[b] [/b]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状况,适应自身检验检测活动并保证其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b][b] [/b]三、质量体系文件的编制 [/b]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其管理体系、组织结构、程序、过程、资源等过程要素文件化。[b] [/b]质量体系文件可分为四个层次: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和技术记录表格。[b] [/b]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后,应当以适当的方式传达有关人员,使其能够“获取、理解、执行”管理体系。[b] [/b]《质量手册》:规定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描述实施质量体系要素所涉及的质量活动为什么做(目的),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做,如何做,何地做等。《作业指导书》:有关任务如何实施和记录的详细描述。具体为可操作性文件。如仪器操作规程、检测方法细则、样品制备方法等。《记录表格》:包括质量记录或技术记录的格式[b] [/b]注意事项:检测活动的程序既可质量手册中描述,也可在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中描述,而非只指程序文件,有时一个活动需要多个程序文件或作业指导书完成。

  • 检测机构各种认证

    各位大神,检测机构如果想出具有效的报告,除了过CMA、CNAS之外还要拿到什么资质才有效。比如农产品检测要拿到CMA之外,还要拿到农业部的CATL。化妆品除了CMA还要去食药监申请成为指定的检验机构。公共场所检测除了CMA还要通过卫生部公共卫生场所检验、检测、评价机构技术和能力考核。这些可以和CMA一起申请联合现场审核吗?怎么申请?希望有经验的大神指点一下,最近公司要搞验证,在官网上找不到相关的端口办理。

  • 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区域布局特征

    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行业区域布局特征

    一、整体呈现 “以重点城市为发展轴心,辐射三大区域”的地域分工态势 从中国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认证服务机构在我国的发展布局来看,重要的仪器设备厂商、检测服务机构总部所在地均为东部一线城市,部分大型食品检测服务认证机构和仪器设备生产商集中在东南沿海,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聚集发展的格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4_379789_1632583_3.jpg 从中国农产品与食品检测实验室数量的分布上看,全国分布比较均匀,但从实验室的投资规模和设备情况来看,仍然是重点城市、东部地区的检测能力较强。作为仪器设备的主要使用对象和政府监督检验部门,农产品与食品检测机构分布于全国各地行使职能,是食品检测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机构的技术手段主要依赖于政府投资和国内仪器设备产业化的程度,但受制于体制和经营理念的差异,各家机构间市场化程度差异较大。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4_379790_1632583_3.jpg 信息可追溯系统是农产品与食品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要素之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突出,可追溯体系的建设已经被越来越重视,并率先在肉类、水产品等深入推广,逐步拓展到整个农产品与食品供应链全流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7_379795_1632583_3.jpg二、重点区域1、环渤海区域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等省市的环渤海区域,以北京为核心汇聚了国内重要的国家级检测机构、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内资仪器生产企业。山东、天津均为国内重要的农产品与食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对检测服务、仪器设备的需求比较集中,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 其中,北京市作为全国的行政和文化中心,汇聚了国家级农产品与食品安全检验监督管理机构、食品安全技术研发中心和著名的内资仪器设备厂商,在全国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北京拥有众多国内知名内资仪器企业和科研院所,是国产高端关键性检测仪器的核心研发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8_379797_1632583_3.jpg2、长三角区域 包括上海、浙江、江苏的长三角地区,是外资检测仪器生产商、第三方检测企业中国区总部聚集地,同时也是内资检测仪器生产商拓展融资渠道、谋求资本上市发展的发源地。 长三角经济区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力雄厚,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英国天祥检测认证集团、美国胜邦检测公司、德国莱茵检测公司将总部设立于上海,美国UL认证公司总部位于江苏苏州,由于外商检测机构凭借其全球公信力与权威性获得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可,国内出口产品多采用外商检测机构进行第三方认证,所以长三角经济区在外贸出口检测领域拥有绝对实力。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8_379798_1632583_3.jpg3、珠三角区域 珠三角地区主要以民营仪器生产商为主。由于北京、上海在中高端仪器生产研发方面优势突出,广州、深圳等地的检测仪器生产商更侧重于中低端检测仪器以及快速检测试剂盒,较为著名的企业有广州太通、深圳菲特立、华唯计量等。 珠三角地区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业发展迅速,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力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地区。由于华南地区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活跃,带动了民营第三方检测服务的繁荣,以深圳华测为代表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发展机遇。深圳华测是国内最早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第三方检测机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7/201207261109_379799_1632583_3.jpg文章来源:赛迪顾问博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64f513501011qfy.html

  • 【讨论】大家来讨论一下您所在城市的室内空气检测市场前景

    这几年,国内各城市一些检测机构纷纷增加室内空气检测项目,着实火了,它的前景我认为是不错的,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了。一些服务比较好的民营检测机构出现了。不知各位对您所在城市的室内空气检测市场预测如何。[color=red]新人发贴奖励10分,希望以后多关注论坛,多关注气体检测[/color]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