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拉斯克医学奖

仪器信息网拉斯克医学奖专题为您整合拉斯克医学奖相关的最新文章,在拉斯克医学奖专题,您不仅可以免费浏览拉斯克医学奖的资讯, 同时您还可以浏览拉斯克医学奖的相关资料、解决方案,参与社区拉斯克医学奖话题讨论。

拉斯克医学奖相关的资讯

  • 2012年拉斯克医学奖颁发
    阿尔伯特和玛丽拉斯克基金会每年一度的拉斯克医学奖颁奖仪式于9月21日在美国纽约市举行,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曾凡一和全球医生组织中国项目负责人时占祥博士应邀出席了颁奖仪式。继2011年被誉为诺贝尔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了发现青蒿素药物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后, 中国医学界更加关注每年的拉斯克医学奖。   201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了英国剑桥大学的Roy Calne博士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 Starzl博士,以表彰两位医学科学家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所创立的肝脏移植技术,这一转化研究让全世界成千上万患者通过肝脏移植、组织再生和干细胞应用等现代医学技术而重获新生。正如Calne在获奖感言中所说,突破经典医疗禁区实属不易,证明了临床医生同样有无限的创新机遇,将医学难题由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作为医生的荣幸和欣慰。Starzl在获奖感言中说,临床研究离不开患者的支持和参与,否则临床医学方法创新研究将是无源之水。   2012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Michael Sheets博士、斯坦福大学的James Spudich博士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nald Vale博士分享。他们发现并证明了肌细胞内存在着对细胞收缩运动和物质转运等进行自身调节的骨架结构蛋白质,揭示了这种特异性蛋白质的功能和作用机理,为研发临床药物,特别是心血管疾病和癌症领域的药物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   2012年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由美国卡内基科学研究院的Donald D. Brown博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Tom Maniatis博士共享,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和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斐然成就,特别是培养新一代科学家所奉献的领导才能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评审委员会负责人 Michael Brown博士坦言,到最终确定今年的特殊贡献奖获得者时,委员会遇到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尴尬”的结果,两位候选人的评审结果一样出色、不分伯仲。最终评审委员会破例让两位科学家共享了2012年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   据了解,由曾凡一和时占祥编译的《转化医学的艺术——拉斯克医学奖及获奖者感言》一书将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为该书作序。   陈竺在序言中说,拉斯克医学奖作为医学界最高奖项记载了医学领域中的英雄们,因为他们推动了医学科学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诺奖风向标——2022年拉斯克医学奖公布获奖者,包含中国元素!
    拉斯克医学大奖被业界誉为“诺奖风向标”,今年拉斯克大奖获奖项目,包括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共卫生服务奖,堪称是诺奖级医学成就!值得关注两项获奖成就中包含了“中国元素”。一是临床医学奖得主是中国香港中文大学的卢煜明教授(详解临床医学讲视频)。他开创性利用孕妇外周血液中存在胎儿微量DNA,发明了无创产前胎儿检测是否患唐氏综合症。其二是围绕着连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中国是爆发新冠疫情最早的国家,在当时环境下,各国政府和国际公共卫生机构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传播和疫情发展,但苦于无法获得疫情实时数据,预测发展趋势(类似天气预报)。就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城市工程系的硕士生董恩生(Ensheng Dong)萌生了建立一个可视化地图的想法,示踪全球新冠疫情实时数据。在导师Lauren Gardner支持下,他发挥了自己不但看懂中文,而且能在第一时间检索到国内疫情数据的独特优势,迅速搭建起来了全球第一个新冠疫情“数据盘”可视化地图模型。被称为新冠疫情仪表盘“大脑”的董恩生他的导师Dr. Lauren Gardner也因新冠疫情可视化“仪表盘”(Dashboard)项目,获得了公共卫生服务大奖。业界称之为流行病学和全球疫情标准化预测模式。(详见获奖感言视频)。拉斯克公共卫生服务奖得主Dr. Lauren Gardner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新冠疫情“仪表盘”模型获得今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因研究和发现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基质之间黏附的关键介质整合素Integrins。该重大发现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特别是针对癌症细胞基质和癌细胞之间粘附作用机制给出了全新解答。堪称是诺奖级研究和重大发现。2022拉斯克基础医学奖:Richard O. Hynes (MIT) ;Erkki Ruoslahti (斯坦福Burnham Prebys)和Timothy A. Springer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哈佛医学院)202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获得者及获奖成就——卢煜明教授2022年拉斯克公共卫生服务奖得主Lauren Gardner
  • 2018“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医学奖揭晓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日前,位于美国纽约的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公布了2018年拉斯克医学奖的得主名单。获奖者分别为洛克菲勒大学的David Allis、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ichael Grunstein、全球知名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Glen,以及耶鲁大学的Joan Argetsinger Steitz,4人分享了今年拉斯克奖的三个重要奖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3838c6a-76ac-4776-990f-469670b31c00.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对于已从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退休的John B. Glen博士,该奖项主要奖励其发现和开发了广泛应用于麻醉的化学物质异丙酚,John B. Glen也是拉斯克奖史上的第二位兽医。值得一提的是,异丙酚还曾因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过量使用致死事件一度名誉受损。 其余两个奖项的科学家则分别在阐释组蛋白化学修饰影响基因表达,以及RNA生物学领域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5389cab-87c0-44b2-9961-5c2435071360.jpg" title=" 2.png" alt=" 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素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该奖项于1946年由美国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 strong · /strong 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 strong · /strong 沃德 strong · /strong 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表彰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此前共设置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迄今为止,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7人同时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于2011年获得“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并在2016年成为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 /p p   拉斯克奖由阿尔伯特与玛丽拉斯克基金会颁发,三个奖项分别设立25万美元奖金。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8年阿尔伯特· 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Albert Lasker Basic Medical Research Award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获奖理由:发现并阐释了组蛋白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65313a1-3154-4a58-b8d0-5459d7ca76cd.jpg" title=" michael_grunstein.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michael_grunstein.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Michael Grunstein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Michael Grunste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通过在酵母中的遗传学研究,证明了组蛋白对活细胞内的基因活性有显著影响,并为理解特定氨基酸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奠定了基础。David Allis(洛克菲勒大学)发现了一种组蛋白修饰酶,这种酶以特定的化学基团附着在组蛋白的特定氨基酸上,这种组蛋白修饰酶被证明是一种基因共激活物,其生化活性一直未被研究。2位科学家揭示此前未知的基因调控因素,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我进入了这个领域的时候,每个人都在研究基因活性,我想研究组装材料。”Michael Grunstein在拉斯克基金会制作的一段视频中说,“我不想走别人的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be890313-f546-4189-9bd6-640a91229fcb.jpg" title=" david_allis.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david_allis.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C. David Allis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位科学家发现,实际上,组蛋白在开启和关闭基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过程使得每个细胞都能完成自己的任务。Michael Grunstein专注于遗传学,David Allis则致力于生物化学过程。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虽然他们的获奖源于在基础科学方面做出的贡献,但对实际应用的影响也是深远的。David Allis在视频中说,“这方面的错误似乎很明显引起了癌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随着对组蛋白不断深入的理解,药物开发人员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癌症治疗,如默克公司出售的用于治疗皮肤癌的伏立诺他(Zolinza)。更多的药物还在试验中。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它在人类治疗中产生了一个全新的潜在领域,这是非常有益的。”David Allis说。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018年拉斯克· 德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Lasker~DeBakey 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 Award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获奖理由:发现和开发了化学物质异丙酚,广泛应用于麻醉。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312b426-340e-479e-b7ba-f4d7f45cc730.jpg" title=" john_glen2.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john_glen2.jpg__350x35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span John B. Glen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的John B. Glen博士(已退休),发现并开发了异丙酚。异丙酚因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苏醒迅速而平稳,且无残留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全世界临床各科麻醉及重症病人身上。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异丙酚是一种“基本药物”,在发布该决定时,全球已有超过1.9亿人使用过这种药物。 /p p   根据基金会数据,John B. Glen是73年来第二位获得拉斯克奖的兽医。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John B. Glen曾在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的兽医学院教过麻醉学课程。据纽约时报报道,他在一次采访中曾说,“我麻醉过狗、猫、马,甚至任何能接触到的动物。”他曾经在一只鹈鹕身上做了麻醉,并修复了它的喙。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John B. Glen将注意力从动物转向人类后,致力于寻找一种替代硫喷妥钠的方法。硫喷妥钠此前广泛使用,可以迅速让病人入睡,但之后往往会让他们长时间昏昏沉沉。在一次小鼠实验中,John B. Glen及其同事发现,现有的一种化合物异丙酚,似乎和硫喷妥钠一样有效,但不同的是药力可以很快消失。 /p p   异丙酚于1986年在英国获得批准,3年后美国也批准了该药物。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异丙酚呈乳白色,也被称为“失忆牛奶”。 自John B. Glen发现该药物之后,大量患者使用了异丙酚,被认为直接影响了门诊手术的快速扩张,病人因此恢复加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在私人医生穆雷(Conrad Murray)替其注射了致命剂量的麻醉药物后,美国流行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意外逝世,异丙酚声誉一度受到打击,莫瑞也在2011年因过失杀人罪被判有罪。 /p p   John B. Glen说,他密切关注了审判,“从来没有打算它会以这种方式被使用”。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2018 拉斯克· 科什兰医学特殊成就奖 /strong /span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Lasker~Koshland 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 in Medical Science /strong /span /p p    strong 获奖理由:表彰其40年来作为生物医学领域,尤其是在RNA生物学领域所发挥的领导作用,以及对年轻科学家的慷慨指导和对女性科学家的大力支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d7d4fdd-d5ed-4954-84f0-6d11cdf207f9.jpg" title=" joan_steitz2.jpg__310x31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alt=" joan_steitz2.jpg__310x310_q85_crop_subsampling-2_upscale.jpg" / br/ strong span Joan Argetsinger Steitz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0年来,Joan Argetsinger Steitz教授(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了领导作用。她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发现对RNA分子研究影响广泛而深刻。此外,作为一名女性科学家,她在多个领域起到了榜样力量,并扶持青年科学研究者。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她在接受采访时说,“当我开始对科学感到兴奋时,并没有其他女性科学家,我认为我没有任何希望。”“我希望我所做的科学贡献,以及我对科学界的参与能得到同行的尊重。”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40多年后,Joan Argetsinger Steitz教授在耶鲁大学拥有自己的实验室。她不仅因为在RNA生物学上的发现而闻名,更在于她在一个仍然由男性主导的领域里支持女性科学家的工作。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   根据拉斯克基金会的引文,在她的实验室里的360篇论文中,有60篇不包括她的名字,“这是一种慷慨的姿态,反映了她的观点,即那些完全独立工作的学生和博士后应该被允许自己发表文章。” /p
  • 重磅!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10月2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Katalin Karikó、Drew Weissman,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得针对COVID-19的有效mRNA疫苗得以开发。他们将平均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诺贝尔官网表示,这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发现对于在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开发有效的mRNA疫苗至关重要。通过他们的突破性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信使核糖核酸如何与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获奖者为疫苗开发的空前速度做出了贡献。卡塔琳卡里科 (Katalin Karikó) 1955 年出生于匈牙利索尔诺克。她于1982年在塞格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塞格德的匈牙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直至1985年。随后,她在费城坦普尔大学和贝塞斯达健康科学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9年,她被任命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助理教授,并一直任职到2013年。之后,她成为BioNTech RNA Pharmaceuticals的副总裁,后来又担任高级副总裁。自2021年起,她一直担任塞格德大学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兼职教授。德鲁魏斯曼 (Drew Weissman) 1959 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列克星敦。1987年,他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医学院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疗中心接受临床培训,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魏斯曼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成立了他的研究小组。他是罗伯茨家族疫苗研究教授和宾夕法尼亚大学RNA创新研究所所长。近三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者盘点2022年,瑞典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bo)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关于已灭绝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发现揭示了所有现存人类与已灭绝古人类之间的基因差异,并建立了古基因组学这一崭新的科学领域。2021年,美国生理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神经学家阿登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温度和触觉感受器。2020年,美国病毒学家哈维奥尔特(Harvey J. Alter)、英国生物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和美国病毒学家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共享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因为他们发现了丙型肝炎(Hepatitis C)病毒。关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你知道吗?获奖者破百自1901年以来,共颁发了114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巾帼不让须眉获奖者到目前为止,已有13名女性获得了医学奖。最“萌”年龄差,获奖者32岁的弗雷德里克G班廷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医学奖获得者,他因发现胰岛素而获1923年医学奖。1966年,佩顿劳斯因发现肿瘤诱导病毒而获得医学奖,87岁是他有史以来最年长的医学奖获得者的年龄。上阵父子兵!获奖者在诺贝尔奖的百年历史中,已经出现了7对父子获得过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父亲亨利布拉格和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共同获得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约瑟夫汤姆逊(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乔治汤姆逊(193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奥伊勒凯尔平(1929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和儿子乌尔夫奥伊勒(197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父亲尼尔斯玻尔(192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阿格玻尔(197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曼内西格巴恩(192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儿子凯西格巴恩(198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父亲亚瑟科恩伯格(195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和儿子罗杰科恩伯格(200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198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儿子斯万特帕博(20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9“诺奖风向标”拉斯克医学奖揭晓 B细胞、T细胞还有赫赛汀发现者获奖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0fda08c7-fee8-4be8-998f-28d5e99fe90e.jpg" title=" 000.png" alt=" 000.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lbert和Mary Lasker基金会于9月10日宣布了2019年拉斯克奖(Lasker prize)的获奖者。拉斯克奖奖金为25万美元,是美国顶级生物医学研究奖项,多位获奖者在数年后继续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常被称为诺奖“风向标”。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获奖名单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2px height: 3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fbd1f39-26bb-42c2-baaa-123c47755721.jpg" title=" 001.png" width=" 582" height=" 383"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2019 年拉斯克奖三大奖项的获奖者为:来自美国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 nbsp Max D. Cooper& nbsp 和来自澳大利亚沃尔特和伊丽莎· 霍尔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的& nbsp Jacques Miller& nbsp 获得& nbsp Albert Lasker 基础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1px height: 283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f41726cc-08a3-4258-bc7d-1c6e29569d07.jpg" title=" 002.png" width=" 581" height=" 283"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来自美国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的& nbsp H. Michael Shepard,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的& nbsp Dennis J. Slamon& nbsp 和来自德国马克斯· 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的& nbsp Axel Ullrich(也曾是基因泰克的科学家)获得 Lasker DeBakey 临床医学研究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width: 580px height: 30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289bf635-ad79-4caa-8f5f-7b881e03ba7b.jpg" title=" 003.png" width=" 580" height=" 309"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 nbsp GAVI& nbsp 获得 Lasker Bloomberg 公共服务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0913/471260.shtml" target=" _blank" 查看2018年拉斯克奖(Lasker prize)的获奖者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d335bf0d-ec47-4ac1-a8b2-49b33cdefc64.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0613181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cfd6e896-5cb4-450a-b800-03ece666dd07.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828172054.png" / /p
  • 吴杨奖新增基础医学奖 施一公邵峰获奖
    被人称之为&ldquo 中国医药最高荣誉&rdquo 的&ldquo 吴阶平-保罗&bull 杨森医学药学奖&rdquo (简称&ldquo 吴杨奖&rdquo )今天(11月2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举行颁奖典礼,13位为中国医学、药学、卫生做出杰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获奖,致辞的有吴杨奖名誉主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吴杨奖共同主席、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国医院协会会长黄洁夫,吴杨奖共同主席、北大药学院教授张礼和,吴杨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凯撒。数百位医药卫生界人士、学生参加了隆重的颁奖仪式。   吴阶平先生(1917-2011)是中国杰出的医学科学家。他于193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2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1947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进修。他在泌尿外科领域做出了杰出的科学贡献,为中国的泌尿外科临床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创办了北京第二医学院(现首都医科大学),还为周恩来等中外国家领导人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在他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协和医学院院长期间,他和同事抵制卫生部对当时医科院一位研究员的浮夸,为此很快卸任协和医学院院长。为铭记吴阶平的学术优秀、医术精良、人格高尚,多个医学奖项以吴阶平命名,其中以吴杨奖为最负盛名。   吴杨奖设立于1994年,今年为20周年纪念的特殊年份。二十年来,吴杨奖奖励了中国临床医学、药学和卫生学领域三百多位杰出学者,建立了盛誉。今年吴杨奖委员会决定新增&ldquo 基础医学&rdquo 奖项,因其首次获奖人将有标志性作用而广为关注。   评选委员会委派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揭晓吴杨奖基础医学奖获奖者。1990年代与吴阶平先生有交往的饶毅在宣布获奖人时讲道:&ldquo 今年开始颁发基础医学奖项,符合吴阶平先生的意愿。吴氏四兄弟在协和学医,虽然三位是临床医生,但吴阶平本人有研究工作,他的弟弟是基础医学研究的专家。吴杨奖基础医学奖项第一位获得者是世界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他回国后不仅通过体制改革支持一批年轻科学家、培养一批学生,而且在科研第一线做出重要贡献,今年,其工作不仅超越他自己在美国时期的水平,而且经过近十年努力后,他成功地解析了一组由四个蛋白质组成的跨膜复合体,因为其具有在脂质膜中进行水解活性,而其基因变化可以导致老年痴呆症,从而对基础和临床同时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提供了基础。他就是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rdquo 。   黄洁夫为施一公颁奖后,饶毅宣布基础医学的第二位获奖者:&ldquo 他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美国加州大学和哈佛大学做博士后。十年前他回国建立自己的独立实验室,全部独立研究生涯都在中国北京进行。他研究病原微生物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发现病菌致病重要的分子,也发现宿主细胞内炎症小体中的重要分子及其机理。他的研究不仅代表他个人的优异,也证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是有成功样本的。他的工作是在王晓东领导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进行,得到国际同行推崇。他是一位少有的具有批判性的中国科学家,我自己和他曾同事时也经常看到他战战兢兢。但愿他的得奖也使我国有些人关注改革成功却风雨飘摇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rdquo   适逢感恩节,在颁奖典礼现场,感谢家人成为吴杨奖获得者获奖感言的重要主题,包括施一公在内的13位获奖者表示平日工作太忙,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要特别感谢家人的支持。   邵峰在个人短暂的获奖感言中讲到,吴杨奖对自己的承认,也是肯定十年来一大批回国努力工作的科学家,&ldquo 我算是他们中的一个代表。&rdquo   邵峰在获奖感言中提到,他平日花了很多时间在工作,很少时间与家人在一起。他的父母在北京照顾邵峰夫妻二人与孩子。所以,&ldquo 我感谢我的家人&hellip &hellip 没有他们,很难想象这个家怎么维持下去,&rdquo 邵峰说。   获得临床医学奖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曹斌不仅感谢导师的指导,还特意感谢了他的夫人,&ldquo 她不仅在生活上照顾我,在事业上她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老师和帮手。&rdquo   同样获得临床医学奖的医师、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李晔雄在常见淋巴瘤的病例和临床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在国内外首次报道韦氏环和鼻腔NK/T细胞淋巴瘤的首选治疗模式。他发表获奖感言时提及,在瑞士留学时有三年是和家人分开的。&ldquo 非常感谢家人的支持,&rdquo 李晔雄说。   另一位临床医学奖的获得者、首都儿科研究所主任医师、教授李龙是临床小儿外科医生,他首次提出肠重复畸形血运分型方法,探索出单纯切除重复肠管保留主肠管新术式,培养小二腹腔镜外科医生1500余名。李龙在发表感言中称,平时起早贪黑,很少陪家人,每逢周末要去全国各地开会会诊,也没有时间陪在家人身边,&ldquo 感谢他们&rdquo 。   获得吴杨奖药学奖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李波,自2000年组建了中国药物安全评价实验室,在国内创建符合国际GLP标准的药物安全评价技术体系。他虽然不是临床医师,但是平时工作忙也没有时间陪伴家人,&ldquo 感谢家人、父母、夫人和女儿&rdquo 。   施一公代表全体获奖者发表获奖感言。   附吴杨奖获奖名单及获奖理由:   基础领域   清华大学 施一公教授   获奖理由:他从事结构生物学研究多年,解析了 8 个新型膜蛋白的三维结构,他对早老素和&gamma -secretase 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为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症的致病机理提供了重要基础,为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和设计相关药物靶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他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科学家,为我国膜蛋白结构生物学研究的提供了鲜活的血液。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邵峰教授   获奖理由:他近年来在对多种重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感染毒力机制以及巨噬细胞炎症小体天然免疫防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为新型感染药物分子和疫苗的研究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所领导的团队在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领域占据国际前沿位置。   临床医学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曹彬教授   获奖理由:他是呼吸病学国家重点学科呼吸感染领域带头人,长期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关键科学问题研究。他在新甲流和H7N9流感临床研究成果被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流感指南采纳,他在国内率先组建了呼吸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研究团队,搭建从临床发现到基础研究的桥梁,并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成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晔雄教授   获奖理由:他从事肿瘤放疗医教研工作26年,致力于恶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和学科整体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效益的成果。他注重从临床需求出发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精确放疗,建立了调强放疗、简化调强放疗、图像引导放疗、旋转调强放疗等新技术。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纪立农教授   获奖理由:他领导了一系列全国性疾病诊疗现况调查,为改善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开展了大量循证医学研究和标准诊疗转化项目,主持制定和推广国内多个糖尿病领域指南。开创了一系列针对医务人员和公众的糖尿病防治公益性活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吴效科教授   获奖理由:他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综合治疗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女性中医生殖轴理论。组织全球专家制定不孕症临床试验报告的国际指南。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1项。   北京肿瘤医院 季加孚教授   获奖理由:他牵头制定国内NCCN胃癌诊疗指南、卫生部二级医院胃癌诊疗规范 牵头成立中国胃癌协作组。牵头开展CLASSIC、MASCOT、ACCElox临床研究。承担重大科研项目28项。率先建立并完善规范化肿瘤组织生物标本库,支持国际肿瘤基因组计划胃癌研究项目。   首都儿科研究所 李龙教授   获奖理由:他一直工作在小儿外科的临床一线,承担着来自全国各地疑难复杂危重患儿的诊疗工作。他创新性地提出一系列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新技术,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复杂高难度腔镜手术治疗消化道、泌尿道畸形和肿瘤,研究探索了小儿先天畸形的病因及治疗新技术,其创新性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的多项空白。   药学领域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李波教授   获奖理由:他率先研制出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的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原料。制定了我国注射用药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建立的指导原则》。有效控制了注射用药品质量,保障了人民用药安全。在国内创建了符合国际GLP标准的安全评价技术体系。   沈阳药科大学 何仲贵教授   获奖理由:他较早开展以药物转运蛋白为靶点的载体前药研究,为我国发展高品质创新药物提供较佳策略 首次发现OATP3是主要分布的OATP蛋白 提出 &ldquo 生物分配色谱&rdquo 建立了药物口服吸收、经皮吸收和血脑屏障渗透的数据库和创新药物筛选平台。   公共卫生领域   新疆医科大学 姚华教授   获奖理由:他长期在新疆从事医院管理、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效推动新疆健康管理学科建设,积极投身于地方性砷氟中毒、少数民族高尿酸血症等流行病学研究。关注公众民生和公益事业,为提高新疆民众科普素质贡献重要力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施国庆教授   获奖理由:他为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为攻克云南原因不明猝死的病因学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出色地指导了蒙古国开展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得到了WHO高度评价 他已成为国内有影响的中青年流行病学专家。   特殊贡献奖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陈春明教授   获奖理由:上世纪80年代初,她创建了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组建了预防医学国家队,在迎战传染病和慢性病双重挑战中功勋卓著,并推动了我国制定一系列营养与健康的科学决策。她兢兢业业,克己奉公。
  • 细数近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诺贝尔奖是根据诺贝尔遗嘱所设基金提供的奖项(1969年起由5个奖项增加到6个),每年由4个机构 (瑞典3个,挪威1个)评选。1901年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5周年时首次颁发。诺贝尔在其遗瞩中规定,该奖应授予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与和平领域内“在前一年中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p p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由瑞典的医科大学卡罗琳学院(也叫做卡罗琳斯卡医学院)负责。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Nobel Assembly)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小编为大家盘点了生理学或医学自2007年来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供读者阅览、思考。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text-indent: 2em " 2018& nbsp 免疫调节治疗癌症 /strong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1a18bb9f-f362-4adb-a3a5-9edf28be128d.jpg" title=" 2018nuo.png" alt=" 2018nuo.png" width=" 283" height=" 212"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283px height: 212px "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美国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与日本的本庶佑(Tasuku Honjo) ,以表彰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br/ /p p   艾利森被认为是分离出T细胞抗原(T-cell antigen)复合物蛋白的第一人,他同时发现,如果可以暂时抑制T细胞表面表达的CTLA-4这一免疫系统“分子刹车”的活性,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性,从而缩小肿瘤的体积。他对T细胞发育和激活,以及及免疫系统“刹车”的卓越研究,为癌症治疗开创了全新的免疫治疗思路——释放免疫系统自身的能力来攻击肿瘤。 /p p   本庶教授建立了免疫球蛋白类型转换的基本概念框架,他提出了一个解释抗体基因在模式转换中变化的模型。1992年,本庶首先鉴定PD-1为活化T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这一发现为PD-1阻断建立癌症免疫治疗原理做出了重大贡献,曾在2013年被《Science》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7 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d67d767e-d3b5-496e-8dfc-5607e5389ea1.jpg" title=" 2017诺贝尔奖.jpg" alt=" 2017诺贝尔奖.jp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width: 288px height: 293px " width=" 288" height=" 293"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杰弗理· 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 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迈克尔· 杨(Michael W Young)。 br/ /p p   三位科学家的获奖理由是: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研究人员对生物钟进行了深入研究,阐明了其内在工作机制,相关的研究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以及人类如何适应自身的昼夜规律,一边能够和地球的旋转同步。研究人员以果蝇作为模式动物,分离到了一种能够控制动物日常正常生物节律的特殊基因,这种基因能够编码一种特殊的蛋白,此种蛋白在夜间积累、白天降解;此外他们还发现了一种额外的蛋白组分,同时还阐明了指导细胞内部自我维持时钟(self-sustaining clockwork)的特殊机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6& nbsp 细胞自噬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6e3c6a0e-c088-486e-af4a-39c0d4ba0c64.jpg" title=" 1.png" alt=" 1.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获奖理由是“发现了细胞自噬机制。” br/ /p p   尽管人类认知自体吞噬过程已经超过50年了,但自20世纪90年代研究者大隅良典发现自噬作用后,其在生理学和医学研究中的关键角色和作用才被发现。自噬能够消灭外来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对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也很关键,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引发多种疾病发生。 br/ /p p   这项成果目前在产业方面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帕金森疾病、2型糖尿病、癌症及衰老等领域。相关研究正在紧密展开中,以期开发相关标靶自噬药物治疗多种疾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5& nbsp 寄生虫疾病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598b0719-3bc6-4743-b54c-3cbac2d13026.jpg" title=" 2.jpg" alt=" 2.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爱尔兰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p p   这其中,一半共同授予威廉· 坎贝尔和大村智,以表彰他们发现针对蛔虫感染的新疗法(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发现) 另一半则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针对疟疾的新疗法(青蒿素的发现)。 br/ /p p   如今,伊维菌素广泛被用于牛、羊、马、猪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和寄生节肢动物,犬的肠道线虫,耳螨、疥螨、心丝虫和微丝蚴以及家禽胃肠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的预防和治疗 阿维菌素则被广泛作为农用或兽用杀菌、杀虫、杀螨剂 青篙素被开发成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狼疮等疾病的衍生新药,并正在探索其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利氏曼、血吸虫、涤虫、弓形虫等疾病以及戒毒的新用途。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4& nbsp 大脑GPS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df0d7258-2e18-480e-af30-a01a2ab8f43a.jpg" title=" 3.png" alt=" 3.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及挪威三位科学家约翰· 欧基夫、迈-布里特· 莫泽和爱德华· 莫索尔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他们发现,大鼠海马区形成的回路在大脑中构成了一个广泛的定位系统——大脑GPS。 /p p   这一研究促进了脑成像系统的进展,以及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为理解记忆、思考、计划等认知过程,开辟了新的途径。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3& nbsp 细胞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2549e22-d115-4faf-9c5d-20ad6bf124e8.jpg" title=" 4.png" alt=" 4.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詹姆斯-E. 罗斯曼和兰迪- W. 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 C. 苏德霍夫,以表彰他们发现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 /p p   该研究揭示了“囊泡”周围细胞货物如何在正确的时间被运送到正确的细胞靶点。如果没有囊泡这个精确而奇妙的组织,细胞会陷入一片混乱,患者的囊泡转运都出现缺陷,从而会导致上述疾病。 br/ /p p   目前,该研究被运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疾病等疾病的病程生理调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2& nbsp 体细胞重编程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57529db-f511-4336-8bfa-23f7a8416efb.jpg" title=" 5.png" alt=" 5.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约翰· 格登和日本医学教授山中伸弥,以表彰他们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领域做出的革命性贡献。其中,山中伸弥利用基因技术,通过对小鼠的成熟细胞重编程,诱导成功具有分化能力的诱导多能干细胞。 /p p   这项技术的价值在于建立长期稳定传代的患者特异细胞系,用以进行个体化药物筛选 以及将从患者体细胞获得的干细胞作为细胞治疗的材料,在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细胞治疗中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被人们视为细胞疗法的新希望。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1& nbsp 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7d7870f0-8d78-4bc0-831a-0834976a593a.jpg" title=" 6.png" alt=" 6.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1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归于布鲁斯· 巴特勒和朱尔斯· 霍夫曼,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 另一半归于拉尔夫· 斯坦曼,理由是“发现树枝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p p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从而彻底革新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为驱使人体自身细胞和免疫进程来阻止传染病、自体免疫紊乱、过敏、癌症和器官移植排异提供了可能性,例如癌症治疗疫苗的开发。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10& nbsp 试管婴儿技术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0158c112-8ec9-4f2b-8e88-67b73d0a95ef.jpg" title=" 7.png" alt=" 7.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0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被誉为“试管婴儿之父”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爱德华兹,因其“在试管受精技术方面的发展”。 br/ /p p   罗伯特· 爱德华兹让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全球超过10%的夫妇因此获益匪浅。1978年7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的诞生,就是对爱德华兹的不懈努力的最好表彰。他的贡献代表着现代医学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br/ /p p   如今,试管婴儿技术不断创新,从一代试管婴儿、二代试管婴儿迈向三代试管婴儿,造福千万家庭。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09& nbsp 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b471b1ce-986d-44fc-b4ea-213850889547.jpg" title=" 8.png" alt=" 8.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 霍普金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 绍斯塔克,以表彰他们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 /p p   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br/ /p p   这项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新兴治疗措施的发展,尤其是在抗衰老和抗癌方面的疗法开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2008& nbsp HPV和HIV病毒的发现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e894ec77-8930-4cd8-9298-fba357252691.jpg" title=" 9.png" alt=" 9.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给发现宫颈癌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德国科学家Harald zur Hausen以及发现艾滋病病毒(HIV)的法国科学家Franç oise Barré -Sinoussi和Luc Montagnier。 /p p   HPV病毒的发现是进行疫苗研究的基础,为人类攻克宫颈癌提供了更为明确的“靶点”,如今科学家们在这一基础上研制出宫颈癌疫苗,这不仅是为全球女性送上的一份“科学礼物”,也对今后人类防治其他癌症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目前,全球共有3种HPV疫苗上市,分别是二价、四价和九价。 br/ /p p   正是因为HIV病毒的发现,才开发出了用于诊断艾滋病的血液检查新方法和试剂,并开发出抗HIV病毒的药物,进而极大延长了艾滋病患者的生存期。 span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7& nbsp 利用胚胎干细胞引入“基因打靶”技术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580a1953-7a57-4e88-aaad-c721aa058162.jpg" title=" 10.png" alt=" 10.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07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在“小鼠基因打靶”技术研究的三位科学家,美国犹他大学Eccles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 R. Capecchi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 Smithies 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 J. Evans因在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的DNA重组方面的开创性成绩而获奖。 /p p   这项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基因打靶”技术,极大地影响了人类对疾病的认识,已被广泛应用在几乎所有生物医学领域。 br/ /p p   科学家几乎能实现所有小鼠基因的敲除,构建许多不同类型的人类疾病小鼠模型,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囊肿性纤维化等疾病的对症下药提供了证据。 /p p   以上就是2007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临床应用中的进展。明年它将会花落谁家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p
  • 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公布,如何感知温度和压力?
    当地时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宣布,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David Julius和Ardem Patapoutian,以表彰他们在“发现温度和触觉受体”方面作出的贡献, 他们的发现通过揭示了大自然的秘密之一——我们是如何感知并同内外环境进行互动的。 二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40.9万人民币)。神经冲动是如何产生的?我们为什么可以感知到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大多人可能都不曾思考过,人类是如何感受到外界压力的。事实上,这样的感知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是我们同外界互动的基础。此次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答了这个问题。任职于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David Julius, 利用从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发现了皮肤神经末梢中可识别“热”的受体TRPV1。来自于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Ardem Patapoutian,则利用压力敏感细胞发现了一类新的受体Piezo,可对皮肤和内脏器官中的机械刺激做出反应。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分别独立发现了 温度感受器和压力 感受器,弥补了人类对感官与环境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理解中缺失的关键环节。他们的研究结果也 引发了 神经科学领域的 一场“变革”,大量的研究关注并阐明了相关通道在各种生理过程中的功能, 为人类生理健康和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 三位科学家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Thomas C. Sü dhof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家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 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ldquo 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mdash &mdash 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rdquo 。   James E. Rothman于1950年出生于美国麻省Haverhill,1976年从哈佛医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MIT做过博后。1978年他进入斯坦福大学,开始了对细胞囊泡的研究。他曾任职的研究机构还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纪念斯隆-凯特灵癌症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2008年,他加入耶鲁大学,目前为该校教授和细胞生物学系主席。   Randy W. Schekman于1948年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St Paul,曾就学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斯坦福大学,1974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导师为1959年诺奖得主Arthur Kornberg,所在院系正是几年后Rothman加入的系。1976年,Schekman加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目前为该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系教授。他同时也是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人员。   Thomas C. Sü dhof于1955年出生于德国Gö ttingen,他曾就学于哥廷根大学,1982年从该校获得MD学位并于同年获得该校神经化学博士学位。1983年,他加入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作为Michael Brown和Joseph Goldstein的博后(二人于198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Sü dhof于1991年成为霍华德&bull 休斯医学研究院研究人员,2008年成为斯坦福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理学教授。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解开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之谜的科学家。每个细胞如同一座工厂,制造和输出着各类分子比如胰岛素产生后释放到血液中,而被称为神经传递素的化学信号则通过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细胞。这些分子都被运输到细胞周围的被称为囊泡的小&ldquo 包裹&rdquo 中。这次获奖的三位科学家解开了调控运输物在正确时间投递到细胞中正确位置的分子原理。   Randy Schekman发现了囊泡传输所需的一组基因 James Rothman阐明了囊泡是如何与目标融合并传递的蛋白质机器 Thomas Sü dhof则揭示了信号是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被运输物的。   通过研究,Rothman, Schekman和Sü dhof揭开了细胞物质运输和投递的精确控制系统的面纱。该系统的失调会带来有害影响,并可导致诸如神经学疾病、糖尿病和免疫学疾病等的发生。   物质是如何传递到细胞内   对于一个庞大且繁忙的港口,需要一套运行体制保证正确的货物在正确的时间运送到正确的地点。细胞,有着被称为细胞器的不同&ldquo 隔间&rdquo ,也面临着类似问题:细胞产生分子物质如荷尔蒙、神经传递素、细胞因子、酶等,然后将这些物质在正确的时间里传送到细胞中其他地方或者细胞外。时间和地点决定一切。囊泡体积微小、呈泡状,外面包裹着膜,或在细胞器之间来回运输物质、或与细胞外膜融合将物质释放在外。这一过程十分重要,因为该过程可在有递质的条件下触发神经活动,或在有荷尔蒙的条件下控制代谢。囊泡又如何知道何时何地&ldquo 发货&rdquo 呢?   &ldquo 交通堵塞&rdquo 揭示遗传控制   Randy Schekman醉心于研究细胞如何组织其运输系统,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决定利用酵母菌作为模型系统来从遗传原理上研究该系统。通过遗传筛查,他发现酵母菌的运输机制有缺陷,其运输系统很差劲,囊泡在细胞的特定区域堆积。他发现导致这种&ldquo 堵塞&rdquo 的原因是遗传的,便继续研究,试图找到变异的基因。Schekman发现三类基因能够控制细胞运输系统的不同方面,从而为了解细胞囊泡运输的精密调控机制提供一种新认识。   精确&ldquo 停靠&rdquo   James Rothman同样着迷于研究细胞运输系统的本质。当Rothman在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研究哺乳动物细胞内的囊泡运输时,他发现一种蛋白复合物能让囊泡进入并融合目标膜。在融合过程中,囊泡上的蛋白质与目标膜如同拉链一般相互结合。这样的蛋白质数量很多且只以特定方式结合,如此使得运输物质能够投递到精确位置。同样的原理也在细胞内运行着,当囊泡与细胞外膜结合时便释放其内容物。   后来人们发现,Schekman在酵母菌中发现的基因一部分可编码Rothman在哺乳动物中找到的那些蛋白,从而揭开了这种运输系统的古老进化起源。他们一同绘制出了这种细胞运输机制的关键部分。   时机就是一切   Thomas Sü dhof对于脑中的神经细胞如何相互交流很感兴趣。信号分子&mdash &mdash 神经递质从囊泡中释放,通过Rothman和Schekman发现的机制,与神经细胞的外膜融合。不过,只有当神经细胞向其&ldquo 邻居&rdquo 发信号时,这些囊泡才被&ldquo 允许&rdquo 释放其内容物。这种控制方式为何如此精确?已知的是,钙离子参与其中,在1990年代,Sü dhof在神经细胞中搜索钙敏感蛋白。他鉴别出这种分子机制,即响应钙离子流入,指导临近蛋白快速将囊泡绑定至神经细胞外膜。&ldquo 拉链&rdquo 开启,信号物质释放出来。Sü dhof的发现解释了短暂的精确如何实现,以及囊泡内容物如何按指令释放。   囊泡运输有助理解疾病过程   三位诺奖得主发现了细胞生理学的一个基础性过程。这些发现对于我们理解&ldquo 货物&rdquo 如何以完美的时机和精确性在细胞内外进行转运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从酵母到人类的众多有机体中,囊泡运输和融合采用的是相同的原理。这一系统对于众多的生理学过程极为重要,在这些生理学过程中,囊泡融合必须被控制,包括在脑中发信号以及释放荷尔蒙和免疫因子。缺陷性囊泡运输发生于许多疾病中,包括大量神经性和免疫性疾病,以及糖尿病。若是没有这一奇妙的精确组织,细胞将会堕入混乱的深渊。
  • 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化学奖预测,谁将摘走诺奖桂冠?
    一年一度的诺奖季即将开始,这是全球科学界的盛事。尽管鲜有国人获奖,但我们对这个奖项的重视和关注丝毫没有减少。今天我们大胆预测一下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以及化学奖,同时帮助我们科普一下在国际科学这个大舞台上,有哪些科学家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科研水平与它们差距多大?2020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HCV发现(属临床领域)、2021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感觉受体(属基础领域),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又会花落谁家?基于诺贝尔医学奖领域分配规律(基础:临床为2:1),因此推测今年高概率仍会在基础领域,综合过去30年内基础领域发展情况,这里给出202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三个组合预测。01生物化学组合自2009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端粒酶发现以来,生物化学领域近期还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应该予以考虑了。目前,组蛋白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性逐渐得到认可,因此在该方向做出重要贡献的三位科学家: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格伦斯坦(Michael Grunstein)(1988年证明组蛋白与基因表达调控相关)2、洛克菲勒大学艾莉斯(David Allis)(1996年发现组蛋白乙酰转移酶)3、哈佛大学施瑞伯(Stuart Schreiber)(1996年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他们都是诺奖的热门人选。备选:微小RNA发现者: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鲍尔库姆(David Baulcombe)和鲁弗肯(Gary Ruvkun)。02细胞生物学组合细胞生物学是近十年来诺贝尔医学奖重点青睐领域,从iPS到囊泡运输,从细胞自噬到低氧信号,都是诺贝尔医学奖关注的热点,因此今年再次颁发给这个领域的机率也很高。综合细胞生物学各分支发展,内质网未折叠蛋白应答发现是较为重大的科学突破,而做出重大贡献的两位科学家:京都大学森和俊(Kazutoshi Mori)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瓦尔特(Peter Walter)(1993年同时筛选到未折叠蛋白应答基因),他们今年获奖机率较大。备选:mTOR发现者瑞士巴塞尔大学霍尔(Michael Hall)和磷脂信号通路发现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坎特利(Lewis Cantley)。03情怀组合诺贝尔奖不仅仅是科学贡献比拼,有时候还需要考虑到人情世故,因此对于一些较为年迈的科学家可能会有特别照顾。这一组合的三位科学家为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尚邦(Pierre Chambon)、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埃文斯(Ronald Evans)和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罗德(Robert Roeder),以表彰他们在转录因子领域的先驱性贡献。尚邦出生于1931年,今年已91岁高龄,如能获奖,也将打破劳斯(87岁,1966年获奖者)保持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奖年龄最大记录,近几年物理奖和化学家先后都有年龄近百科学家获奖并打破纪录(物理奖是96岁,化学奖是97岁),医学奖则多年未有突破,今年有望改观。尚邦属上世纪古典科学家代表,多个领域都做出卓越贡献,如最终错失也可能是诺贝尔奖一点小遗憾。备选:B细胞和T细胞发现者库珀(Max D. Cooper)(89岁高龄)和米勒(Jacques Miller)(91岁高龄)。上面这些预测主要基于2022年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基础医学领域,若颁发给临床领域,则赫赛汀发明者、他汀发现者和fMRI发明者等机会很大。这里一并预测下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去年按规律原本应颁发给生命科学领域,最终却授予有机合成,这也预示着今年生命科学领域获奖机率会进一步增加以符合生命科学越来越被偏爱的趋势,如这个前提成立,今年最有机会的是两个组合PK。04偏基础的分子运动机制研究团队三位科学家美国斯坦福大学斯普迪赫(James Anthony Spudich)、德克萨斯大学希茨(Michael Patrick Sheetz)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韦尔(Ronald David Vale)。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深化和拓展对肌肉收缩和分子内物质运输机制的理解和认识,自2015年化学奖颁发给机制研究以来,一直都是授予应用领域,今年有望改变。05偏应用的mRNA疫苗研究团队两位科学家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和魏斯曼(Drew Weissman)。两位科学家发现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去年就被寄予极高厚望,但最终未能获奖,但也有意外收获,那就是今年继续横扫各项科学大奖(通常获得诺贝尔奖后就很难再获其他“小奖”),鉴于mRNA疫苗的热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现状,今年获奖概率仍然较高。不管谁获奖,我想应该都是对全民的一次很好的科普。这次盛事也让我们看到国内科研水平与他们的差距。不难否认的是,诺奖是奖励过去一段时间做出的重大成果,近些年中国的科研水平增长很快,期待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诺奖级科研成果出来。
  • 现在!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89e775b-7990-4242-b4da-dbc9cae4427a.jpg" title=" WeChat Screenshot_20191007180339.png" alt=" WeChat Screenshot_20191007180339.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83px height: 37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701107bc-4a9e-4e91-a80b-e3f2ef725475.jpg" title=" 1111.jpg" alt=" 1111.jpg" width=" 483" height=" 37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三位科学家获得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哈佛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的威廉· 凯林( William G. Kaelin, Jr.),牛津大学和弗朗西斯· 克里克研究所的彼得· 拉特克利夫( Peter J. Ratcliffe) 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格雷格· 塞门扎(Gregg L. Semenza)。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获奖理由:表彰他们在理解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变化机制中的贡献。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生物体感受氧气浓度的信号识别系统是生命最基本的功能,然而学界对此却所知甚少。三位科学家阐明了人类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气含量的基本原理,揭示了其中重要的信号机制,为贫血、心血管疾病、黄斑退行性病变以及肿瘤等多种疾病开辟了新的临床治疗途径。& nbsp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氧气是众多生化代谢途径的电子受体,科学界对氧感应和氧稳态调控的研究开始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当氧气缺乏时,肾脏分泌 EPO刺激骨髓生成新的红细胞。比如当我们在高海拔地区活动时,由于缺氧,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变化,开始生长出新的血管,制造新的红细胞。这几位科学家们做的正是找出这种身体反应背后的基因表达。他们发现这个反应的“开关”是一种蛋白质,叫做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inducible factors, HIF),但其功能远不止开关那么简单。”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HIF 控制着人体和大多数动物细胞对氧气变化的复杂又精确的反应,上述三位诺奖科学家揭示了通过调控 HIF 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存在巨大的潜力,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说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笔者不得不提我国青蒿素提取发明人屠呦呦,她于2015年12月10日,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我国70周年国庆前夕,屠呦呦刚刚被习近平主席授予了“共和国勋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笔者带大家回顾一下近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情况: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8年,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生物学家本庶佑,凭借他们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7年,三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凭借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获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6年,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凭借在细胞自噬机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获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5年,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凭借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2014年,拥有美国和英国国籍的科学家约翰?奥基夫以及两位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凭借他们发现大脑定位系统细胞的研究获奖。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其他奖项也将在当地时间10月8日-14日相继公布。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836e9d90-f0eb-4c31-ab63-d263c84edaee.jpg" title=" WeChat Screenshot_20191007180054.png" alt=" WeChat Screenshot_20191007180054.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4270ab83-b440-4f87-bb69-208923149274.jpg" title=" 69751-hero-tablet-2x.jpg" alt=" 69751-hero-tablet-2x.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a698ba4e-9411-413b-840f-82ba0857ed1b.jpg" title="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14192607.png" alt=" 企业微信截图_20190914192607.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b649e7e3-097e-4097-a981-9b0a52004929.jpg" title=" 2e25b9b6-d0c8-4dda-8b8d-af6ff29795e8.jpg" alt=" 2e25b9b6-d0c8-4dda-8b8d-af6ff29795e8.jpg" / /p
  • 女性更容易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诺贝尔奖从1901年到2015年,共有575人荣获科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其中仅有17位女性共获得18次奖(居里夫人两次获奖),女性占科学奖获奖总人数的比例不到3% 而女性物理学奖获得者仅有2人(居里夫人和迈耶),占科学奖获奖总人数的比例约为0.35%。在女性诺贝奖获奖者中,有11人获得生理学或者医学奖,占全部女性获奖者的比例为64%。可见,女性更容易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strong   物理学奖:2 /strong /p p   1903年,马丽亚· 居里,波兰,对放射性现象所作出的卓越研究工作 /p p   1963年,马丽亚· 古博特· 迈耶,美国,发现原子核的壳层结构 /p p   strong  化学奖:5 /strong /p p   1911年,马丽亚· 居里,波兰,发现放射性元素镭和钚 /p p   1935年,依琳· 约里奥· 居里,法国,在放射性元素合成方面的贡献 /p p   1964年,多萝西· 霍奇金,英国,发现青霉素和维生素B12的结构 /p p   2009年,阿达· 约纳特,以色列,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 /p p   2009年,卡罗尔· 格雷德,美国,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 /p p strong   生理学或医学奖:11 /strong /p p   1947年,盖提· 拉尼兹· 考瑞,美国,发现糖元的催化转化机理 /p p   1977年,罗莎琳· 苏斯曼· 亚娄,美国,创立对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 /p p   1983年,巴巴拉· 麦克林斯托克,美国,发现转座子即基因是可以移动的 /p p   1986年,瑞塔· 莱维· 蒙塔尔西尼,美国,发现生长因子 /p p   1988年,格特鲁德· 艾琳,美国,发现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理学机制 /p p   1995年,克里斯丁· 瓦哈德,德国,发现早期胚胎发育的控制机制 /p p   2004年,琳达· 巴克,美国,在嗅觉方面的卓越研究 /p p   2008年,弗朗索瓦丝· 巴尔-西诺西,法国,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现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p p   2009年,伊丽莎白· 海伦· 布莱克本,澳-美,端粒和端粒酶研究领域的先驱 /p p   2014年,梅· 布莱特,挪威,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 /p p   2015年,屠呦呦,中国,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390" title=" 01.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39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4e8ecde2-dfbc-470b-b024-541821a0f56c.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诺奖典礼现场 /p p    strong 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奖辞 /strong /p p   (1911.12.10) /p p   瑞典皇家科学院院长、国家图书馆馆长E· W· 达尔格伦博士 /p p   陛下、殿下、女士们、先生们: /p p   皇家科学院于今年11月1日决定,将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巴黎大学理学院的教授玛丽· 斯科罗多夫斯卡· 居里女士,以表彰她在化学发展中所作的贡献: /p p   发现了化学元素镭和钋 /p p   确定了镭的特性并分离出纯金属镭 /p p   最后,研究了这个著名元素的化合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03" title=" 02.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03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69fee540-6865-465c-8934-2a08775a30b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居里夫人1903年与丈夫、贝克勒尔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的证书 /p p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元素的化合物中放出射线。这射线使照相底片感光,使空气导电。这一现象被称为放射性现象,导致这现象的物质被称为放射性物质。 /p p   稍后,人们发现化合物中的另一种元素,即由伯齐里乌斯(Berzelius)发现的钍元素,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600" height=" 455" title=" 03.jpg" style=" width: 600px height: 45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insimg/e96f0336-1451-40bb-ba45-a79bf08deda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居里夫妇纪念邮票 /p p   因为发现和研究这种被称为铀射线或者贝克勒尔射线,皇家科学院把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授给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 /p p   在研究许多含铀和钍的化合物的过程中,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强度与这些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比例成正比。但是,某些天然矿石,例如沥青铀矿石,却表现出意外情况:它的放射性强度大大超出了其中铀放射性所能达到的预期值,实际上甚至比铀元素自身的放射性还要强。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448" title=" 04.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448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7f4675bf-53e4-4923-8e0f-70bf6a12908a.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青年居里夫人 /p p   合理的结论是,这些矿石中一定含有一种那时还未知的元素,且该元素有极强的放射性。的确,经过系统地利用十分复杂的化学程序,玛丽和皮埃尔· 居里从几吨的沥青矿石中,最终成功地提炼出——坦白地说是少量的——两种新的放射性强的元素的盐,他们称这两种元素分别为钋和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330" title=" 05.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30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f191c18c-236f-4569-b0af-f2283987e5c5.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葛丽亚· 嘉逊凭电影《居里夫人》赢得一生演艺事业的顶峰 /p p   其中之一的镭元素,化学性质与金属钡相似,能够通过一条特征光谱而识别,一直被认为是可以分离成纯金属态的。它的原子量由居里夫人确定为226.45。直到去年(1910年),在一个合作者的帮助下,居里女士才成功地分离出纯金属镭。尽管有各种相反的假说,她还是一劳永逸地确定了镭作为一个元素的位置。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48ed2ba2-87e0-44a6-8eb0-e37997a00f5c.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剧照 /p p   镭是一种银白色且发光的金属,能剧烈地分解水,当与有机物例如纸接触时,它能使之烧焦。它的熔点是700℃,比钡更易挥发。 /p p   根据化学家的观点,镭和它的衍生物最显著的特点是,在不受外界条件影响下,它们将不断地释放出一种射气(emanation),这是一种放射性气体,在低温下可以凝聚成液体。这种被建议称为氡的气体,似乎在各方面都具有元素的特性,化学性质与所谓的惰性气体非常相似,它的发现者当时就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事情还没有结束,这种气体还不断地自行分裂,在它的产物中,诺贝尔奖获得者拉姆塞爵士发现了气态的氦元素,后来其他著名的科学家也发现了氦。这种元素曾经在太阳的光谱中被观察到,在地球上也可少量地找到。 /p p   这个事实在化学史上首次表明,一种元素真的可以转变成另一种元素。而且,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使镭的发现有了更为重大的意义:它引起了化学革命,开创了化学的新篇章。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07.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c4f1f830-c9ce-4c4f-8c64-c7571543894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海报 /p p   化学元素绝对不变的理论不再有效了,因为科学家已经揭开了一些至今还遮盖着的元素演变的秘密。 /p p   炼金术士最感亲切的嬗变理论,意外地死而复生,不过这次是以一种精确的形式,排除了任何神秘的要素。具有这种嬗变功能的点金石不再是一种神秘而费解的炼金药液,而是现代科学所称的能量。 /p p   可以假定,由镭原子构成的粒子系统中一定包含着巨大的能量。当原子分裂时,这些能量以光和热的形式不断释放出来。这正是镭的特征。 /p p   由于以上成就,我们论及的不再仅仅是个别或者特殊的现象了。放射性更强的镭和钋元素的发现,已经导致许多其他寿命或长或短的放射性元素的发现。通过这些发现,我们的化学知识以及我们对自然界物质的了解得到很大的扩展。 /p p   的确,镭的研究近年来导致科学的一个新分支的诞生,即放射学(radiology)的诞生。在巨大的科学王国里,放射学已经拥有自己的研究机构与杂志。 /p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width=" 300" height=" 385" title=" 08.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85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2/noimg/03c058ca-ce03-4278-ba21-41bef00bf20d.jpg" border=" 0" vspace=" 0" hspace="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影《居里夫人》海报 /p p   由于和其他自然科学,例如物理学、金属学、地质学和生理学有许多结合点,这个自身很重要的学科又具有更多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因为镭的生理作用,镭在医疗方面找到了应用。许多应用者认为,放射性治疗法在治疗癌症和狼疮方面有良好的效果。 /p p   镭的发现,首先对于化学,接着对人类知识的许多其他分支和人类活动,都有巨大的意义。有鉴于此,皇家科学院有理由认为,应当将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发现者的唯一幸存者——玛丽· 斯科罗多夫斯卡· 居里夫人。 /p p   居里夫人,190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荣幸地把诺贝尔物理奖部分地授给了您和您的丈夫,以表彰你们在放射性方面的发现。 /p p   今年,皇家科学院决定授予您化学奖,以表示对您为这个学科付出巨大劳动的赞赏。您发现了镭和钋,您描述了镭的特性和它的分离,您研究了这一著名元素的化合物。在诺贝尔奖颁发的11个年头里,这是第一次将此殊荣赐给以前的获奖者。现在,夫人,请您允许我在这种场合下,用我们科学院对您近年来发现的关注,表明您的发现的重要性。请您接收国王陛下的授奖。 br/ /p p /p p /p /p
  •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揭晓 乔杰施一公等获奖
    p   11月11日,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举行。活动揭晓了“2017第二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获奖者名单: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凭借其在生命医学领域所做出的杰出成果收获“成就奖”,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牛津大学荣誉教授Andrew James McMichael获“国际合作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315fa49-66c6-4359-9a8d-df2dc232384f.jpg" title=" 20171112191403640_副本.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中科院副院长、院士张杰,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为乔杰、施一公颁奖 /p p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研究员曹亚南、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陈鹏、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程功、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志伟、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蓝斐、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陈立、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柳振峰、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奇慧、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许琛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员张英梅等10位青年科学家荣获“创新突破奖”。 /p p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杰参加颁奖典礼并致辞。“‘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对于广大青年学子、未来的科学家,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他在致辞中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p p   “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源协和”)、深圳市中源协和生物治疗公益基金会共同设立,旨在奖励在医学领域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国内外杰出科学家、学者及有潜力的创新人才。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由原科技部部长、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担任主席,17位院士及专家担任委员 按照评选程序,除非评委会通知候选人获奖,过程中候选人并不知晓是否“候选”。 /p p   徐冠华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参与这一奖项的评选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看到一批青年科学家涌现出来,并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与重视。他认为该奖项“最大的意义”在于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面向社会、面向更高科研成就提供了一个舞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p p   施一公也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表示近年来不少青年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今天获奖的10位就是很好的例子,“希望媒体给他们更多关注,多关注年轻科学家的研究进展”。中源协和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德福则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目标是办成“中国生命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该奖项将持续不断地办下去。 /p
  • 2012年拉斯克奖揭晓
    基础医学奖获得者 临床医学奖获得者 特殊贡献奖获得者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12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7位科学家获奖。   今年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Michael Sheetz、斯坦福大学的James Spudich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Ronald Vale 。获奖理由是在“细胞骨架马达蛋白”研究方面取得新发现。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Roy Y. Calne和美国匹兹堡大学的Thomas E. Starzl,因在肝脏移植方面的成就获得2012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拉斯克医学特殊贡献奖颁给了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Donald D. Brown和哥伦比亚大学的Tom Maniatis,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医学领域所表现的杰出的领导才能。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年,由纽约的艾伯特-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其中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1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2014年拉斯克奖公布
    北京时间9月8日,有&ldquo 诺贝尔奖风向标&rdquo 之称的拉斯克奖公布了获奖者名单。来自东京大学的Kazutoshi Mori和来自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Peter Walter获得2014年&ldquo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rdquo ,而去年该奖项颁发给了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 Sü dhof,Sü dhof于10月份又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来自约瑟夫傅立叶大学的Alim Louis Benabid和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的Mahlon R. DeLong获得2014年&ldquo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rdquo 来自华盛顿大学的Mary-Claire King获得了2014年的&ldquo 拉斯克公众服务奖&rdquo ,而该奖项去年颁发给盖茨夫妇。   自拉斯克奖1942年成立以来,已经有300多名学者获得该奖项,其中有80多位获奖者后来也获得了诺贝尔奖,而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数字达到了47位,因此该奖项被人们尊称为诺贝尔奖的&ldquo 导向标&rdquo 。拉斯克奖的每一个奖项奖金高达25万美元,该奖项将于今年9月19日在纽约市颁发。   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左:Kazutoshi Mori   右:Peter Walter   获奖理由:发现非折叠蛋白反应&mdash &mdash 一条综合的细胞内信号通路,能检测到内质网中蛋白质有害的错误折叠,并反馈给细胞核采取保护措施。   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左:Alim Louis Benabid   右:Mahlon R. DeLong   获奖理由:发现丘脑底核的脑深部刺激技术,从而能够帮助帕金森患者减少颤抖和恢复运动。   拉斯克公众服务奖 Mary-Claire King   获奖理由:对医学和人权富有创见、大胆以及多样化的贡献,她既是BRCA1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关联的最早发现者,也是最早通过DNA技术重聚失散人群的研究者。   拉斯克奖简介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3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ldquo 风向标&rdquo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英国科学家约翰戈登(John B. Gurdon)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奖,获奖理由为“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编程变为多能性”。   John B. Gurdon,1933年出生于英国的Dippenhall。1960年他从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他于1972年加入剑桥大学,成为细胞生物学教授。目前他供职于剑桥Gurdon研究所。   Shinya Yamanaka,1962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87年他从神户大学获得MD。在转向基础研究之前,他曾受训为整形外科医生。1993年他从大阪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曾供职于美国旧金山Gladstone研究所和日本奈良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目前他于日本京都大学担任教授。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两位发现“成熟、特化的细胞能够被重编程为可发育成身体组织的非成熟细胞”的科学家。他们的发现革新了我们对细胞和有机生命体发育的理解。   1962年,约翰戈登发现细胞的特化(specialisation)是可逆转的。在一项经典实验中,他将一个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替换为成熟肠细胞的细胞核。这个改变了的卵细胞发育成为一只正常的蝌蚪。该成熟细胞的DNA仍含有发育成青蛙所需的全部信息。   40多年后,山中伸弥在2006年发现了小鼠的完整成熟细胞是如何能够被重编程为非成熟干细胞。令人惊讶的是,通过导入仅仅少量的基因,就可以将成熟细胞重编程为多能干细胞,即可发育成为身体各种组织的非成熟细胞。   这两项突破性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发育和细胞特化的看法。现在,我们知道成熟细胞并不需要永远局限在它的特化功能里。历史被改写,新的研究领域产生。通过重编程人体细胞,疾病研究的新机遇获得实现,诊断与治疗的新方法获得发展。   生命——一次不断特化的旅程   我们所有人都是由受精卵细胞发育而来。在受精后的第一天里,这些组成胚胎的非成熟细胞,每一个都具有发育成成熟生命体中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这一类细胞被称为多能干细胞。随着胚胎的进一步发育,这些细胞发育成神经细胞、肌肉细胞、肝脏细胞以及其他各类细胞——每一种细胞都肩负起成熟身体内的一项特定使命。之前,这趟从非成熟细胞到特化细胞的旅程被认为是单一方向的。人们曾以为,细胞在成熟过程中是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着改变,不可能回到非成熟、多能的阶段。   青蛙的逆发育   特化细胞功能的不可逆转一度被当成是教条,约翰戈登向它发出挑战。他曾假设,细胞的基因组或许仍然含有其发育成生命体各种类型的细胞的所需要的全部信息。1962年,为了验证他的这种假设,他用蝌蚪肠道的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替换掉青蛙卵细胞的细胞核。该卵细胞发育成一只功能完全的克隆蝌蚪并最终长成如同实验培养出的成体青蛙。成熟细胞的细胞核并未丢失功能完全的生命体发育所需的能力。   戈登这次里程碑式的发现一开始是受到质疑的,但经过其他科学家的确认,人们接受了他的发现。这项发现引起研究热潮,相关技术获得进一步发展,最终发展到哺乳动物的克隆。戈登的研究告诉我们,一个成熟特化细胞的细胞核是可以被逆转到非成熟、多能化的状态。但是他的实验是将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抽出,然后引入另外一些细胞的细胞核。有没有可能让一个完整的细胞回退到多能干细胞呢?   往返旅程——成熟细胞返回干细胞状态   在戈登的发现40余年后,山中伸弥在一项突破性的研究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研究有关胚胎干细胞,分离自胚胎并在实验室中培养的诱导多能干细胞。这些干细胞最初是由Martin Evans(2007年诺奖得主)从小鼠身上分离得到。山中伸弥试图发现保持它们未成熟的基因。当几个这样的基因被鉴别出来后,他进行了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能够重编程成熟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   山中伸弥与合作者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向成熟细胞中引入了这些基因,这些成熟细胞来自于结缔组织和纤维原细胞。他们在显微镜下检测了结果,最终发现其中的一个组合起作用,而其“处方”是惊人的简单。通过同时引入四个基因,他们可以重编程纤维原细胞变成未成熟干细胞!   由此得到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能够发育成多种成熟细胞,例如纤维原细胞、神经细胞以及肠细胞等。完整、成熟的细胞可被重编程成多能干细胞这一发现在2006年一经发表,立即被认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从惊人发现到医学应用   戈登和山中伸弥的发现显示,在某种情况下,特化的细胞能够回拨发育的时钟。虽然它们的基因组在发育中经受了修改,但这些修改并不是不可逆的。我们就此获得了对于细胞和有机体发育的一种新观点。   近年的研究显示,iPS细胞能够生成机体所有不同种类的细胞。这些发现也为全球科学家提供了新工具,使得他们在医学的许多领域做出了非凡的成就。iPS细胞也能从人体细胞中获得。   例如,可从罹患各种疾病的病人身上获得皮肤细胞,进行重编程,并在实验室进行检测以确定它们与健康人体细胞的不同。这些细胞对于理解疾病机制提供了无价的工具,从而为开发医学疗法提供了新机会。   诺贝尔奖网站官方公告(英文)
  • 邵逸夫奖|“东方诺贝尔奖”颁布,三位科学家授予生命科学与医学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2018年度“邵逸夫奖”26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仪式及颁奖。共有三位科学家分别获颁天文学奖、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以及数学科学奖,每项奖金120万美元。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0973300-7463-4065-bf68-f69a7b567cef.jpg" title=" 1.jpeg" alt=" 1.jpe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林郑月娥(右二)与三位得奖科学家合影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天文学奖授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及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奥赛太空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尚-卢· 普吉,以表彰他在红外天文学领域的学术贡献。他探测出恒星形成过程中星系放出的宇宙远红外背景,提出星际物质含有芳香族碳氢分子,通过普朗克太空计划,提高人类对宇宙学的认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授予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系和基因组科学系美国癌症协会讲座教授玛丽-克莱尔· 金。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以表彰出她在人类乳腺癌治疗中作出的贡献。她绘制出第一个乳腺癌基因的基因图,促成乳腺癌基因的克隆,继而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6d157c83-7b4a-4a71-ac1c-934c2bfb506b.jpg" title=" 2.jpeg" alt=" 2.jpe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三位得奖的科学家分别是路易· 卡法雷(左)、玛丽-克莱尔· 金(中)、尚-卢· 普吉(右)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数学科学奖授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数学教授路易· 卡法雷,以表彰他在偏微分方程上的突破性成就。他创立一套正则理论,对数学、物理等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有很大帮助,例如解决流体运动、电磁波、量子力学等物理现象中的问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创立于2002年的“邵逸夫奖”今年走进第十五届。自2004年开始,该奖项每年颁奖一次,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仆应用上获得突破性成果,并对人类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 /p
  •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2008年7月12日,罗伯特爱德华兹、莉沙布朗、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以及路易丝的儿子。(图片来源:诺贝尔奖基金会网站)   获奖当天,安德烈海姆、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曼切斯特大学。(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铃木章在北海道大学举行的新闻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在菲律宾的家中,理查德赫克向来访的记者展示以往的奖状   10月6日颁奖当天,根岸英一在得知获奖消息后,依然到普渡大学上他的化学课(图片来源:《纽约时报》)   10月6日,随着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本年度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尘埃落定。   与往年相同的是,三大奖无一例外地再次颁给了为全世界人们带来福祉的科研成果。“试管婴儿之父”爱德华兹再次成为世界焦点、世界上最薄的碳薄片在科学界激起千层浪、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现为化学家再次找到一个有力的工具……   不同的是每项成果背后的曲折故事,但无论是罗伯特爱德华兹的“遗憾”、两位物理学家的“星期五夜实验”,还是化学家一个世纪的努力,都彰显着科学家们伟大而又平凡的探索历程。   值得肯定的还有科学家们对诺奖和科学研究的理性认知,正是所有科学家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使得这些科学成果再次向人们的福祉延伸。   以下为聚焦详细内容:   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试管婴儿技术改变人类生育方式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最薄材料展现应用神奇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众望所归的圆梦之旅   400万新生命验证非凡科学成就   大胆的研究 谨慎的应用   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一路坎坷的人类体外受精技术   俄裔英国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世界最薄碳片是如何被发现的   赫克反应、根岸反应和铃木反应:给化学家们一个有力工具
  • 葛均波、程京共享“树兰医学奖”百万大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瑞雪纷飞、盛况空前,备受医学界、科技界及教育界瞩目的第五届树兰医学奖颁奖大会在良渚文化发源地隆重举行。葛均波院士与程京院士荣获 “树兰医学奖”(每人奖励金额50万人民币)。牛丽娜、陶凌、颉伟、吕粟、史春梦、许琛琦、张浩、饶燏8位青年才俊摘取“树兰医学青年奖”。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院士,树兰基金理事长郑树森和李兰娟院士出席本次颁奖大会。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次盛典院士云集,汤钊猷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沈倍奋院士、王威琪院士、陈肇隆院士、刘志红院士、尚永丰院士、葛均波院士、程京院士、施一公院士、张英泽院士、夏照帆院士、郑静晨院士、顾晓松院士、董家鸿院士、黄璐琦院士、李兆申院士、乔杰院士等23位两院院士亲临指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颁奖大会由李兰娟院士主持。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黄洁夫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会长、中国工程院陈左宁副院长、浙江省人民政府高兴夫副省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张宗久局长、中国工程院三局王元晶副局长、浙江省科技厅、浙江省卫健委等有关单位领导、浙江大学罗建红副校长、医学院院长刘志红院士、副院长徐骁教授、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党颖副秘书长、树兰基金常务理事代表郑杰总裁、张贵民董事长及副秘书长徐威总经理等社会各界嘉宾出席颁奖典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本届树兰医学奖自2018年春启动以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近日,在杭州良渚举行的终评会议上,以桑国卫院士为主席,19位评审专家包括郑树森院士、李兰娟院士、张伯礼院士、杨胜利院士、王威琪院士、沈倍奋院士、刘志红院士、陈肇隆院士、施一公院士、夏照帆院士、张英泽院士、董家鸿院士、黄璐琦院士、李兆申院士、乔杰院士、张雁灵会长、杜治琴副秘书长、刘良教授,共评选出了2位树兰医学奖和8位树兰医学青年奖获奖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离不开医疗卫生届诸多人才的努力。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由郑树森、李兰娟两位院士发起捐赠并联袂社会各界力量成立,旨在“奖掖群贤,扶植新秀”。所设立的“树兰医学奖”以严格要求的提名、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已成为我国医学高端人才奖项的典范,被誉为中国医药卫生学界的“诺贝尔医学奖”。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ab3f64a-be41-4ca5-93b0-b906a1fdb257.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c59d207e-af1f-41a5-80e8-bd91531306e1.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f8689c27-8066-45d2-a7cc-eba1e22294b9.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2/uepic/1b24e330-c0f7-43b1-838b-f97136179e4a.jpg" title=" 4.jpg" / /p
  • 1982年/2022年,父子先后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今天(北京时间17时30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获奖。斯万特帕博的获奖理由是“在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42.8万元人民币)。斯万特帕博1955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为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öm)。斯万特帕博苏恩伯格斯特龙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从1901年到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共颁发了112次。没有颁发的9年分别是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1942年。从1901年至2021年,共224人获奖。112次颁奖中,39次为单独获奖者,34次为2人共享,39次为3人共享。最年轻和最年长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最年轻的获奖者是加拿大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1923年因“发现胰岛素”获奖,时年32岁。最年长的获奖者是美国科学家佩顿劳斯(Peyton Rous),1966年因“发现肿瘤诱导病毒”获奖,时年87岁。父子均获诺奖,太少见在诺贝尔奖一百余年的历程中,共有两对父子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在斯万特帕博教授获奖后,他和他的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成为第三对“父子诺奖”组合。斯万特帕博教授的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是瑞典生物化学家,他发现“前列腺素及其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与萨米尔松以及约翰范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 癌症免疫疗法获得 2018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北京时间 2018 年 10 月 1 日,诺贝尔官方委员会宣布,James P Allison、Tasuku Honjo 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及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学领域的杰出贡献。???学者简介詹姆斯 艾利森,美国免疫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系教授兼主任。 其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获得微生物学学士学位,后又获生命科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主要针对 T 细胞的发展和活动机制,和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的发展。艾利森发现了一种名为 CTLA-4 的蛋白起到了「分子刹车」的作用,从而终止免疫反应。抑制 CTLA-4 分子,则能使 T 细胞大量增殖、攻击肿瘤细胞。基于该机理,第一款癌症免疫药物伊匹单抗(ipilimumab,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问世。他的发现为那些最致命的癌症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 本庶佑,日本医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德国自然科学学会会员。本庶佑于 1992 年发现 T 细胞抑制受体 PD-1,2013 年依此开创了癌症免疫疗法,功绩名列《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值得一提的是,本庶佑 2014 年与詹姆斯 艾利森共同获得首届唐奖生技医药奖、2016 年 9 月 21 日,两人又一同获得 2016 年引文桂冠奖,而在 2018 年,两人又一起喜获诺贝尔生理学奖!???研究内容免疫系统是由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和细胞以及一些分子物质组成的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保证人体不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侵害。癌症是由正常细胞分裂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或者 DNA 损伤等,人体内自身反应错误的不断积累产生的病变。癌细胞也是病原体的一种。但是与其他病原体不同的是,癌细胞要比其他病原体难搞定的多。癌细胞会产生一些伪装,比如在表明会分泌一些糖蛋白或者黏多糖,躲过免疫系统的审查。而且,不同癌细胞被识别出来的难易程度不同,最终造成一种选择效应——跟自然界物种的自然选择一样——导致癌细胞的不断进化,使得免疫系统更难识别。此外,癌细胞超强的繁殖速度,也是免疫细胞难以清除癌细胞的原因之一。癌症免疫疗法的设计思想就是通过增强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目前的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为四大类,过继细胞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与癌症疫苗。本次获奖的就是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詹姆斯阐述了 T 细胞的反应机制,表明 CTLA-4 可作为抑制 T 细胞反应的抑制分子。 1996 年,Allison 首次证明抗体阻断T 细胞抑制分子(称为 CTLA-4)可导致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和肿瘤排斥。这种阻断T细胞抑制途径作为释放抗肿瘤免疫反应和引发临床益处的方法的概念为其他靶向T细胞抑制途径的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这些药物已经被标记为「免疫检查点治疗」。
  •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当地时间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总秘书长托马斯· 佩尔曼宣布,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哈维· 阿尔特、迈克尔· 霍顿和查尔斯· M· 赖斯,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三位获奖者将分享10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760万元人民币)。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27b6b641-0912-4f3c-a4c3-daee5c4e492a.jpg" title=" 50628C94-7B2F-4B9C-AB3F-5A584435E530.jpeg" alt=" 50628C94-7B2F-4B9C-AB3F-5A584435E530.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cript src=" https://p.bokecc.com/player?vid=22C6607C60C5E1209C33DC5901307461& siteid=D9180EE599D5BD46& autoStart=false& width=600& height=350& playerid=621F7722C6B7BD4E& playertype=1" type=" text/javascript" /script 由Harvey J Alter与Michael Houhgton以及Charles M Rice获得这一奖项,以表彰他们在血源性肝炎的战争中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血源性肝炎是导致世界各地人们肝硬化和肝炎的主要全球性健康问题。Harvey J Alter与Michael Houhgton以及 Charles M Rice做出了开创性的发现,从而鉴定出一种新型病毒,即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的发现揭示了甲型和乙型肝炎以外的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新药成为可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丙型肝炎病毒(HCV)于1989年首次被发现,它影响着超过1亿7千万人,几乎有3%的世界人口对抗HCV抗体呈血清反应阳性,慢性感染发生在80-85%的急性感染中,可能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肝细胞癌(HCC)和死亡,HCV属于黄病毒科,具有具有正链单链RNA基因组,可编码3011个氨基酸的多蛋白,该多蛋白随后被病毒和细胞蛋白酶加工成三个结构蛋白(核心、E1和E2)和七个非结构蛋白(p7、NS2、NS3、NS4A、NS4B、NS5A和NS5B),尽管遗传多样性使HCV高度适应宿主免疫系统和抗病毒药物的挑战,但对HCV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了针对特定抗病毒疗法的新靶标(例如NS5B聚合酶和NS3蛋白酶),这为HCV感染者带来了新希望。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奖项公布后,网友纷纷点赞评论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0/uepic/86621580-4bc5-42fc-809f-abbafdba6805.jpg" title=" E5A5EE3C-78CA-43EC-9325-5D944A13729B.jpeg" alt=" E5A5EE3C-78CA-43EC-9325-5D944A13729B.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据悉因新冠肺炎疫情,本次活动诺贝尔委员会对人数进行了严格控制,会场不超过30人。 br/ /p
  • 2013年度拉斯克奖揭晓 5名科学家获奖
    美国拉斯克基金会近日公布了2013年拉斯克奖(Albert Lasker Award)的获奖者,今年共有5位科学家获奖。   今年的拉斯克基础医学奖授予美国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的Richard H. Schell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Thomas C. Sü dhof。获奖理由是在&ldquo 神经递质快速释放背后相关分子机器和调控机制方面的发现&rdquo 。   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奖授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名誉退休教授Graeme M. Clark、奥地利茵斯布鲁克MED-EL人工耳蜗公司的Ingeborg Hochmair和美国杜克大学的Blake S. Wilson。获奖理由是&ldquo 现代人工耳蜗的研发&mdash &mdash 该装置为严重耳聋的人获得了听力&rdquo 。   此外,比尔盖茨夫妇获得了今年的拉斯克公共服务奖。获奖理由是&ldquo 历史性地改变了我们看待全球健康问题的方式,并改善了世界上数百万贫苦民众的生活&rdquo 。   拉斯克奖是生理学和医学领域除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外的又一顶级大奖。该奖项始于1946年,由纽约的艾伯特-玛丽&bull 拉斯克基金会设立。拉斯克奖最初分为基础医学奖、临床医学奖和公众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其中前两项专门授予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迄今为止,共有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而其中有81位在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该奖项也被看作诺贝尔奖的&ldquo 风向标&rdquo 。出生于中国香港的华裔科学家简悦威曾获得了1991年度的拉斯克奖,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凭借青蒿素的发现获得2011年拉斯克临床医学奖。
  • 诺奖风向标 2017年度拉斯克奖获奖名单揭晓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11fbb66-6050-4e2a-96bc-421f3de0f516.jpg" / /p p   近日,被誉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名单公布,今年该奖项分别授予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human papillomaviruses)疫苗研发、雷帕霉素靶蛋白TOR(target of rapamycin)激酶信号通路,以及为妇女提供基础健康和生殖保健服务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或机构。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项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道格拉斯· 洛伊与约翰· 席勒获得,或将理由是他们的工作“使研发预防宫颈癌和其他肿瘤的HPV疫苗成为可能”,HPV会引起女性宫颈癌以及其他恶性肿瘤等,洛伊和席勒采取了“大胆而又适当的方式”,为好几种安全有效的疫苗设计了蓝图,有望帮助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基础医学研究奖被由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中心的迈克尔· 霍尔(Michael N. Hall)获得,因其发现了一种叫作雷帕霉素靶蛋白的TOR激酶,能够控制细胞生长和代谢。TOR信号通路的破坏可能导致糖尿病、癌症甚至是一些与年龄相关的疑难杂症。同时,它对人类具有深刻的医学意义,纠正了很多人类病理学的错误。 /p p   2017年度拉斯克公共服务奖则授予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the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 PPFA),以奖励该组织在过去超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为数百万妇女提供必需的健康与生殖保健服务,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是为美国甚至全球提供生育健康护理的非盈利组织。在美国,大约每5名妇女中就有1名曾得到过美国计划生育联合会的帮助。 /p p   拉斯克奖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享有盛誉,在该奖项的所有获得者中,有87人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因此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之称。例如,2011年,拉斯克奖临床医学研究奖项授予我国科学家屠呦呦,4年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p p   拉斯克奖奖项由美国先驱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 答维斯· 拉斯克(Albert Davis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 沃德· 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于1946年共同创立,通过奖励在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临床医生及公共事业服务者以改善公共健康状况、支持医学研究。该奖项之前共设置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奖、临床医学研究奖和公共服务奖,后又增设特殊贡献奖,拉斯克每个奖项的获奖者将会获得25万美元的奖励。 /p p /p
  • 人类为什么如此独特?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
    人类的起源向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我们从哪里来?现代人与我们之前的人种有什么关系?是什么让智人有别于其他人种?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瑞典科学家斯万特帕博通过其开创性研究,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为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尼安德特人是现代人已灭绝的近亲。帕博还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更重要的是,帕博发现,在大约7万年前迁出非洲后,这些现已灭绝的古人类向智人进行了基因转移。这种流动在今天具有生理学上的意义,例如,其影响了人类免疫系统对感染的反应。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图源: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帕博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所有活着的人类与已灭绝的原始人类的基因差异,他的发现为探索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独特的人类奠定了基础。图源: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完成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1990年,帕博到德国慕尼黑大学任教。他决定分析尼安德特人线粒体的DNA。线粒体基因组很小,只包含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一小部分,但它存在数千个DNA副本,增加了研究成功的机会。帕博成功对一块4万年前的骨骼的线粒体DNA区域进行了测序。人类因此首次获得了第一个已灭绝的近亲古人类的基因序列。与现代人类和黑猩猩的比较表明,尼安德特人在基因上与众不同。DNA位于细胞内的两个不同区域。核DNA包含大部分遗传信息,而小得多的线粒体基因组则以数千个拷贝存在。死亡后,DNA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退化,最终只剩下少量。它还会被来自例如细菌和现代人类的DNA污染。图源: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2010年,帕博及其团队公布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序列。对比分析表明,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最近的共同祖先生活在大约80万年前。通过研究尼安德特人和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现代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源自欧洲或亚洲的当代人类的序列相比,尼安德特人的DNA序列与源自非洲的当代人类更为相似。这意味着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在他们几千年的共存过程中进行了交配。在具有欧洲或亚洲血统的现代人中,大约有1-4%的基因组源自尼安德特人。(左图)帕博从已灭绝的人类骨骼标本中提取 DNA。他首先从德国的尼安德特人那里获得了一块骨头碎片,该地点以尼安德特人的名字命名。后来,他使用了来自西伯利亚南部丹尼索瓦洞穴的一根指骨,丹尼索瓦人就是在这个地方命名的。(右图)系统发育树显示智人与已灭绝的人类之间的进化和关系,还说明了帕博发现的基因流。图源: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发现不为人知的丹尼索瓦人2008年,帕博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丹尼索瓦洞穴中发现了一块4万年前的手指骨碎片。这块骨头含有保存极为完好的DNA,帕博的团队对其进行了测序。结果引起轰动:与所有已知的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序列相比,该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帕博发现了一种此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并将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与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当代人类的序列进行比较后发现,丹尼索瓦人和智人之间也发生了基因流动。这种结合的关系首先出现在美拉尼西亚和东南亚其他地区的人口中,那里的个体携带高达6%的丹尼索瓦人的DNA。帕博的发现使我们对人类进化史有了新的理解。在智人迁出非洲时,欧亚大陆上至少居住着两个原始人类种群。尼安德特人生活在欧亚大陆的西部,而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该大陆的东部。在智人向非洲以外扩张和向东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与尼安德特人结合,还与丹尼索瓦人结合。帕博的发现提供了有关智人从非洲迁移到世界其他地方时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的重要信息。尼安德特人居住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丹尼索瓦人则居住在东部。当智人遍布整个大陆时,人种的结合就发生了,留下了“印”在我们DNA中的痕迹。图源:诺贝尔奖委员会官网开创古基因组学全新学科通过开创性研究,斯万特帕博建立了一门全新的科学学科——古基因组学。在最初的发现之后,他的团队已完成对灭绝的古人类的几个额外基因组序列的分析。帕博的发现为科学家提供了更好了解人类进化和迁徙的广泛而独特的资源。新序列分析方法表明,在非洲,古人类也可能与智人混合在一起。然而,由于热带气候中古老DNA的加速退化,非洲已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组还没有被测序。帕博的发现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已灭绝的近亲古人类的基因序列影响了现代人类的生理。其中一个例子是丹尼索瓦人版本的EPAS1基因,它赋予了人类在高海拔地区生存的优势。此外,尼安德特人基因影响了人们对不同类型感染的免疫反应。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
    Bruce A. Beutler   Jules A. Hoffmann   Ralph M. Steinman   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5点30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法国、加拿大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的奖金归于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 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奖金归于Ralph M. Steinman,获奖理由是“发现树突状细胞及其在获得性免疫中的作用”。   今年的诺奖得主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从而彻底革新了我们对免疫系统的认识。   免疫应答作为一种能帮助人类与其它动物抵御细菌及其它微生物的生理过程,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它的“守护者”。Bruce Beutler和Jules Hoffmann发现了能识别微生物并激活先天性免疫的受体蛋白质,从而揭示了身体免疫应答过程的第一步。Ralph Steinman则发现了免疫系统中的树突状细胞,以及其可激活并控制获得性免疫的功能,从而完成身体免疫应答过程的下一步,即将微生物清除出体内。   三位诺奖得主的发现揭示了免疫应答中的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如何被激活,从而让我们对疾病机理有了一个新的见解。他们的工作为传染病、癌症以及炎症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道路。   Bruce A. Beutler,美国公民。1957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1981年从芝加哥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洛克菲勒大学和德州大学工作,其间发现了LPS受体。自2000年开始,他担任斯克里普斯研究所遗传学和免疫学教授。   Jules A. Hoffmann,法国公民。1941年出生于卢森堡公国。就读于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在德国马尔堡大学做完博士后之后,他返回了斯特拉斯堡,于1974年至2009年一直主持一个研究实验室。他曾担任斯特拉斯堡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至2008年曾担任法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Ralph M. Steinman,1943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在麦吉尔大学学习生物学和化学。1968年从哈佛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自1970年开始他一直在洛克菲勒大学工作,1988年开始成为免疫学教授,并担任免疫学和免疫疾病中心主任。
  • 中国学者解读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8日,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共同分享了201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9岁的约翰戈登爵士,50岁的山中伸弥,相差40多年时间,他们的工作共同 “发现成熟细胞能够通过再编程而具有多能性”。   诺贝尔奖委员会认为,他们精彩的成果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发育的传统观念,关于细胞命运调控和发育的教科书内容已经被重新改写。   逆转细胞发育的程序   《中国科学报》记者第一时间拨通了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周琪的电话,他已获知两位科学家获奖,并对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评价表示高度赞同。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江云认为,获奖的研究工作破除了以往认为胚胎发育及细胞分化不可逆的概念,完成了在体细胞中转入基因并将其转化为干细胞的重大突破,为实现干细胞治疗及体外器官培养铺平了道路。   “细胞命运是否可以改变,是一个很古老的命题。”周琪说。   早在戈登研究前很多年,科学家就已经证明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938年,德国科学家Spemann提出了细胞核移植的概念和设想 后来,戈登分别发表于1962年和1966年的工作创造性地回答了Spemann的问题,证明细胞可以通过细胞核移植改变命运,生命可以重新启动 而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首次成功,则是大家熟悉的1997年发表的克隆羊“多利”的工作。   相对于细胞核移植的烦琐和复杂,周琪认为,2006 年山中伸弥仅用4个基因就让细胞变成多能干细胞的工作,显得更为神奇。   随之,小鼠、人等不同物种iPS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的成功已经反复证明了细胞命运是可以通过基因调节转换的。   “今后,也许能实现人体的器官像汽车零件一样可以更换。”王江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周琪也相信,细胞核移植和iPS两项成果的获奖,将会进一步推动该领域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产生。   不过,“干细胞离治疗还有距离。山中发明的方法虽有所突破,但迄今尚未证明是否最后能用于人体治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周琪也强调,将细胞核移植和iPS等技术应用于人类为时尚早。   “干细胞研究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很多。”王江云举例说,如诱导生成干细胞的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干细胞的质量控制需要有更好的标准等。   “这些问题需要各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和合作来解决。”周琪说。   中国迈开赶超步伐   2009年,周琪首次利用iPS细胞,通过四倍体囊胚注射得到存活并具有繁殖能力的小鼠,从而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中国不论在细胞核移植领域还是iPS领域均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作为国际干细胞组织(ISCF)中国代表,周琪肯定了中国科学家在iPS细胞领域的工作。   而王江云认为,我国干细胞的研究水平在世界上相对处于较高水平。他特别提到,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的支持下,干细胞研究呈现出良好势头。   2011年,中国在iPS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仅逊于美国和日本,居于世界第三位 但在干细胞领域发表论文的总数量已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论文数量可以反映我们的进步,但差距仍是巨大的。”周琪认为,尤为突出的问题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开展开拓性工作的信心不够。继续重视基础研究,强调原创性工作,仍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针。   三人未能同行   记者发现,这两位获奖者位列饶毅所写“值得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工作及科学家”名单之中。   2002年,饶毅的名单中就有戈登和“多利羊之父”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教授Ian Wilmut,2010年他又在这项工作中加入了山中伸弥的名字。   但最终获奖者却少了Wilmut。“非常遗憾,Wilmut并没能共享这一奖项。”周琪这样对记者说。   不过,饶毅对戈登本人的印象良好。他在美国做博士后期间的指导老师,就是戈登的学生。   “他是典型的,但现在越来越少的绅士科学家。”饶毅说,他做科学做得很优雅。很长时间以来,戈登的工作都被发育生物学界所推崇。   在饶毅印象中,日本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寥寥无几,尽管日本曾在生命科学领域作出过多个重要发现。实际上,在获得诺奖的19位日本人中,除了山中伸弥,只有利根川进在25年前因“发现抗体多样性的遗传学原理”而获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8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及医药创新奖揭晓,80后首次获奖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近日,2018年度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名单揭晓,陈香美院士、赵继宗院士获吴阶平医学奖,孔令义、王拥军等六人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吴阶平医学奖是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高级别奖项。吴阶平医学奖授予的是促进中国医学科学技术进步,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 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主要奖励年龄在59周岁以下,在医学、药学研究和应用领域取得创新性成就的优秀中青年医药工作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9月18日,吴阶平医学奖评审委员会终审会议在北京召开,评委对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候选人的推荐材料进行了认真审阅和广泛讨论,经评委无记名投票,将2018年度吴阶平医学奖授予中国工程院院士、肾脏病专家陈香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专家赵继宗教授,以表彰他们在各自学科领域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终审会议还对8月10日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专家评审会选出的获奖人进行了确认。孔令义、王拥军、王琳(女)、毛颖、李太生、朱立国等六位教授获得2018年度吴阶平医药创新奖。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第十三届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颁奖大会将于11月17日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同期还将举办“医药创新与城市发展国际论坛”。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吴阶平医学奖获奖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陈香美,肾脏病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赵继宗,神经外科学专家、教授、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科学院院士。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2018年吴阶平医药创新奖获奖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孔令义,54岁,中药化学和天然药物化学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拥军,56岁,神经病学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王琳,36岁,再生医学、肿瘤免疫、医学检验学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毛颖,51岁,神经外科学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李太生,55岁,感染性疾病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朱立国,57岁,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望京医院院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p
  • 单项奖金1000万元!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 “生命科学或医学奖” 揭晓
    9月12日,2024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在沪揭晓,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眼科学讲席教授,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杰瑞米内森斯(Jeremy Nathans)获奖,奖金1000万元。获奖理由为"表彰他在发现人类颜色视觉的基因、调控和可塑性,以及阐明导致失明的疾病机制方面作出的贡献"。2024顶科协奖"生命科学或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对杰瑞米内森斯的工作进行了解读。杰瑞米内森斯发现了颜色视觉的分子基础。1983年,作为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一名新进研究生,内森斯就独自先后克隆出牛和人类的视蛋白基因,该基因负责颜色视觉。这项工作揭示了首个感觉受体的序列。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的杰出工作中,内森斯阐明了色盲的分子基础。他发现,在染色体上串联排布的红绿感光色素基因会导致异常重组,从而引起基因缺失。在他自己的课题组里,内森斯证明了三色视觉的分子基础,他绘制了视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图谱,这些序列使每种蛋白质吸收特定的光谱。随后,他的课题组又发现了一种精巧的调控机制,通过这种机制,位于特定视锥细胞的某个染色体区域只能激活绿色或红色基因中的一个。当内森斯开始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患者时,人们对此一无所知,包括任何形式的视网膜疾病的分子基础。内森斯和撒迪厄斯德里亚课题组的独立研究发现,视紫红质基因突变是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首个已知病因。在与詹姆斯卢普斯基合作中,内森斯确定了斯塔加特病的致病基因。斯塔加特病是最常见的早发遗传性黄斑变性。在一项令人震惊的小鼠遗传和行为研究中,内森斯及合作者有力证明了,接受基因工程改造后的小鼠在通常只能识别两种三原色的基础上,能获得三色视觉的能力(该基因工程将长波长视蛋白基因导入了小鼠的染色体)。这一惊人发现凸显了视觉系统具有非凡的可塑性,佐证就是小鼠大脑适应了可以识别三原色的能力。内森斯具备广泛的好奇心,在视觉科学领域博闻广识,对其历史了若指掌。此外,他的思想深度以及研究方法的创新力,都使他跻身于世界上最优秀的神经科学家之列。
  • 从木乃伊到古遗传学,PCR技术弄潮儿万特帕博获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盘点近10年得主
    仪器信息网讯 10月3日电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3日下午,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科学家Svante Pääbo获奖,以表彰他“在已灭绝的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方面的发现”。图源:诺贝尔奖官网关于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斯万特帕博1955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的母亲是从爱沙尼亚流亡到瑞典的化学家凯琳帕博(Karin Pääbo),父亲为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 Bergström)。从木乃伊到古遗传学(paleogenetics),PCR技术弄潮儿在科学家试图还原人类演化历史的过程中,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不仅绘制出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图谱,还为古人类的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方法和技术,比如古DNA超净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古人类和其他古生物,这使得古人类学研究增加了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古遗传学(paleogenetics)。在很小的时候,帕博就表现出对考古研究的兴趣,他的房间堆满了史前瑞典人制作的陶器碎片。十三年岁那年,帕博和母亲一起到埃及度假,第一次接触到木乃伊,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1985年4月18日,帕博的论文“对古代埃及木乃伊DNA的分子克隆”(Molecular cloning of Ancient Egyptian mummy DNA)登上《自然》封面,引发学界轰动,很多主流科学媒体都给予了报道。1987年,帕博开始跟随威尔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做研究。当时,扩增特定DNA片段的聚合酶连锁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刚刚兴起。在PCR技术的帮助下,帕博从威尔森实验室剩余的斑驴样品中提取出DNA并进行分析,测序的结果显示与1985年发表的结果相似。这意味着,古DNA的测序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而且实验的结果能够被重复验证。点击查看PCR仪器仪器优选,与诺贝尔获奖者一起做PCR技术弄潮儿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至2021年,累计颁发了112次。以下为近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成就:盘点回顾近年获奖者2021年美国科学家戴维• 朱利叶斯和阿德姆• 帕塔普蒂安因在发现温度与触碰“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20年美国科学家哈维• 阿尔特、查尔斯• 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 霍顿,因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分享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9年美国科学家威廉• 凯林、格雷格• 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 拉特克利夫,因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2018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因“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 霍尔、迈克尔• 罗斯巴什和迈克尔• 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6年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201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 奥基夫和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 莫索尔和梅• 布莱特• 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3年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E• 罗斯曼和兰迪-W。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2012年英国科学家约翰• 格登爵士和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因“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